美章网 精品范文 地基处理施工规范范文

地基处理施工规范范文

地基处理施工规范

地基处理施工规范范文第1篇

0引言

为保证建筑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工程质量保证险制度正在全世界范围内普及。其主要内容就是:确立一个建筑质量监督与赔付体系。简要来讲,即业主将建筑质量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保险公司委托专业监督机构对工程施工过程出现的风险进行识别与规避,并通过对建筑施工质量安全系数的评估来确立保险费率,然后在保期内如建筑出现质量问题或缺陷时业主可以向保险公司申请赔付。

但现阶段工程质量保证险制度在我国的试验实施情况不容乐观,困难重重。其中一个技术层面的不足就是缺少一套完备有效的工程施工质量评估体系。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基础工程质量评估体系,建筑的地基基础建设是整个工程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基础工程质量的可靠性,是建筑工程整体安全可靠性的基源。近几年,建筑质量安全事故中,由地基基础不合格而引发的占总事故的21%。因而,对基础工程的施工过程科学监督与评估,意义重大。

1 影响基础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即评估的主要对象

本文的评估体系服务的目标是保险公司。但让保险公司或被授权的第三方监督机构对每一个目标工程进行全时间段的监控是不现实的。因而,评估体系既要便于实施,又要全面客观的反应质量问题。评估对象主要分为以下三大类:

(1)建筑结构设计安全评估Z

此阶段须结合地基勘测报告、建筑结构设计图以及建筑的用途对工程做一个结构设计安全评估。此环节,保险公司可自己委托专业的结构工程师进行核查,也可以委托独立第三方进行如权威设计院直接进行评估。

如发现必须整改的问题,则可以要求甲方整改,如不整改,则给以相应减分。

(2)地基处理质量评价X

建筑的最终荷载都有地基承担,工程地基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工程的成败,例如对软土层的加固处理,处理不得当便会产生地基破坏或沉降不均匀。保险公司或第三方监督机构应匹配不同工程的不同规范,结合土层勘测报告,参考施工方处理工艺,对地基处理的质量进行科学评估,这是确定整个建筑安全与否不可或缺的环节。

(3)结构混凝土及承重砌体施工质量评价Y

影响结构混凝土及承重砌体施工质量的因素有多样,例如材料质量、基坑支护、施工工艺等等。

在这个环节,对于一般安全等级的建筑,评估员需要结合施工方的施工记录与监理部门的工程验收报告,再根据项目中如混凝土裂缝情况、钢筋保护层等等可见的施工效果来评估;但对于安全等级较高的建筑,如学校、高层住宅楼等,必须采用各种有效技术对地下混凝土结构及承重砌体进行检测,以识别隐藏风险。

以上三个环节期间一旦发现工程实施过程中出现不诚信问题,比如出现业主、施工方、监理方串通一气欺诈保险公司的现象时,那该工程的评估结果直接列为不合格,中断其办理工程质量保证险业务的流程,并单方面降低相关责任企业的信誉等级,并对责任企业今后参与的所有工程制定高保险费率。另一方面,对于评估指标表现优秀的企业,在办理建筑质量险时给予保险费率的大幅优惠,提升其信誉等级。如此一来,可促进建筑市场的优胜劣汰,提升国家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促进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保障人民的根本利益。

2模型建立

( 1 )结构设计安全评估值Z

该步骤必须严格参照相关结构设计规范,如《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砌体结构设计规范》,碰到高层,需参考《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技术规程》,如是钢结构就必须参照《钢结构设计规范》。但评定标准绝不是照搬设计规范,而是要在设计规范规定的基础上上浮指标,达到保险公司风险最小化。

对于极易产生维大量修费用的不成熟设计,例如在西北风沙大的地区下安装室外电动扶梯,日后会造成不可小觑的维修费用。如遇到类似问题,要在第一时间通知责任方整改,如不配合,单独设立减分项。

设相关的评估项有100项,符合标准的为A合计90项,不合格的为B合计6项,减分项为C合计4项,则评估结果为

Z= A*1(分)-C*5(分)=70(分)

补充说明:

当保险内容明确标有地震赔付选项时,参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对目标建筑原有的设计抗震等级+1,所得的便为安全评定标准,如7级抗震需用8级抗震的标准来执行。

单独设立减分项,须根据该分项可能产生负面影响的大小,设置合理分值。

地基处理质量评价X

我国幅员辽阔,岩土分类很细,根据不同岩土分类,相应的地基处理的方法很多,但目的都是相同的:使地基安全的承载所要建的工程。参照《建筑物地基处理技术规范》,规范中强调了地基处理的三个主要步骤:结合地质报告初拟处理办法;进行经济技术对比,选择最优处理办法;所选定的地基处理方法必须按照建筑等级及场地复杂程度,在有代表性的场地进行现场实验或实验性施工,以取得可靠的参数控制施工。相关复合地基的荷载试验,规范中也有明确规定。

所以,该项评价指标主要是围绕地基处理方法的科学性S与实验参数的可靠性D而定的。体系拟定X满分100分,S占20分,D占80分。

X=S(处理方法科学性)+D(实验参数可靠性)

注:通过对S项的进一步细化指标来确定S值;

通过对各项测试数据的判定来确定D值,测试项达到设计要求的正得分,反之记为负分,离设计要求差距过大的额外扣分。

结构混凝土及承重砌体施工质量评价Y

Y值确定的方法及标准为下表:

注:表中规范为《建筑物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施工效果评估标准参照《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验收规范》。

综上计算基础工程施工质量评估值F。

F=Z*0.3+X*0.3+Y*0.4

注:F值低于60,判定为风险过大,可考虑提高保险费率或终止合作。

结语

本文评估体系的意义完全在于给工程质量保证险制度的实施提供技术理论支持,以促进其推广。基础施工质量评价F值与目标建筑其余部分的施工安全质量评估值相结合,直接影响保险费率的高低。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JGJ120-99.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03-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GB50202-200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验收规范.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05-01.

地基处理施工规范范文第2篇

【关键词】水利施工;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1软土地基内涵

软土地基主要是指承载力较低、可压缩度较高的的软弱土层,其所含的有机物质较多。一般来说,软土地基与普通地基相比,其含水量较高,土质比较疏松,空隙大,所能承载的压力较小,很容易变形。由于水利工程河流沿岸长期受到流水的侵蚀,其所遇到的软土地基较多。在水利工程软土地基施工中,受到大量的软土地层,进而加大了工程施工的难度,降低了工程施工的效率和质量。因此,为了提高水利工程中软土地基施工的效率和质量,保证整体工程建设的质量,就需要采用相应的解决措施,来增强该地基的强度和承载能力。

2水利施工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技术分析

2.1换土技术

在水利工程施工中,换土技术是处理软土地基的较便捷的处理技术。它主要是指在满足施工相关规范标准的基础上,将软土地基进行换土作业,以提高软土地基的土质,进而提高软土地基施工的整体质量。通常在采用换土技术时,其土质的替换材料为灰土和水泥,在遵循施工相关规范要求下开展换土施工作业。另外,在换土过程中采用的灰土和水泥,可以有效地提升原有软土地基的强度和承载力,且工程造价成本较低,加快了水利工程施工的进程。在水利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施工过程中,采用换土技术有着一定的优势,充分地体现了可持续发展观念,有效地推动了水利工程建设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2排水固结技术

排水固结技术作为水利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的一项技术,它主要是指采用施工相关的排水设备把软土地基中所含的多余水分排出,从而提高软土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现阶段,我们通常采用水管排水和砂井排水两种排水方式。但是,由于在实际施工中,一部分施工人员对这方面相关的技术认知还不够成熟,只是片面地认为如果将软土地基中所含的水分排出,不但会降低地基的使用性能,还会造成软土土质疏松等状况,严重影响了软土地基的整体质量。因此,这就需要施工人员在实际操作中,要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规范施工行为,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来进一步完善排水固结技术,以确保软土地基施工的顺利开展,提高整体水利工程建设质量。

2.3振动水冲技术

振动水冲技术和排水固结技术有一定的区别,它对施工作业的要求比较严格。在实际施工作业中,要依照一定的顺序来开展钻孔施工,把砂石、水泥等相关原材料较好的施用到软土地基的加固上。在水利施工中应用振动水冲技术来进行软土地基处理之前,要先合理规划和设计好水利施工的流程,采用相应的施工设备来进行钻孔作业,并根据实际施工需求,完成加固作业,进而完善软土地基的使用性能。

2.4旋喷技术

旋喷技术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技术,它主要运用旋喷机械设施来执行相关的软土地基作业,进而充分地发挥其存在的防渗作用,来提高软土地基的压实度。在这个施工过程中,要求施工人员要全面地了解旋喷机械设备的相关操作技巧,依照施工相关的规范标准来执行软土地基处理作业,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该设备的使用性能,提高施工的效率和质量。一般来讲,在实施旋喷技术时,需要借助高压喷射水泥固化土体和浆液,当其出现凝固硬化现象,就会产生旋喷柱,从而实现软土地基加固的目的。

2.5化学加固技术

在水利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中采用化学加固主要是利用化学试剂发生的化学效应来改善软土土质,达到提高软土地基的承受能力和强度的目的。化学加固技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严格地依据施工相关标准和规范。与此同时,也要注意其采用的化学试剂给土壤带来的影响。通常我们采用的化学试剂包括硅酸钠的水溶液和氯化钙的水溶液,这两种化学试剂具有良好的凝固成效,对软土地基加固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在实际施工中,需要根据施工需求选择合理的化学试剂。

2.6加筋技术

所谓的加筋技术就是采用钢筋对软土层进行网状式施工作业,来提高软土地基本身的强度和承载力,以提高软土地基整体的安全、稳定性。如果实际施工的环境比较恶劣时,采用该种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软土地基的沉降程度。但是,由于加筋技术应用时,其产生的成本较高,并且适用范围较窄。因此,对水利工程建设施工人员来讲,要全面地考虑影响该技术应用的因素,根据实际施工需求,选择相应的施工处理技术。

3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在水利施工中应用的注意事项

3.1做好施工前期准备工作

在水利施工中进行软土地基处理之前,要认真地勘察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将现场的不相关设施、材料以及杂质清除,建立良好的施工环境。同时,也要详细地检查各项施工材料质量是否符合施工需求,确保工程施工的质量。除此之外,也要选择结合施工相关规范标准选择相应的施工设施,保证设施的施工性能。

3.2遵循施工相关规范标准

在软土地基实际施工中,要严格地依据施工操作流程来进行施工,做好安全保护工作,对施工设施进行定期的检测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同时,还应该遵循水利工程建设施工的相关规范标准,优化施工设计方案,选择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从而提高工程施工的整体质量。

3.3严格控制施工工期和环境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注意结合整个工程施工工期,全面地考虑建设时间和软土地基加固时间,从而选择相应的施工处理技术,确保在规定的施工工期内完成软土地基处理作业。另外,也要根据不同的施工标准和环境,因地制宜地选择合理的处理技术和施工方案,提升该工程施工的整体质量。

4结语

综上所述,在水利工程中软土地基施工的处理技术有很多种,为了提高软土地基的强度和承载力,保证工程施工的整体质量,就要结合实际的施工需求,遵循施工相关规范标准,选择相应的处理技术和施工方案,促进软土地基处理作业的顺利开展,从而提高整个水利工程建设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代建兵.水利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J].中国水运,2013,13(08):224~224.

[2]黄绍芳.水利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分析[J].江西建材,2013(05):165~166.

[3]成传华.水利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J].江西建材,2014(21):128~128.

地基处理施工规范范文第3篇

关键词:路基 施工技术 质量病害 治理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近年来,我国的经济高速发展,高速公路也随之发展迅速,相应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研究成果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使高速公路路基的强度、稳定性、安全都得到较大的提高,为高速公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路基的施工技术

1.施工前的准备在全面熟悉设计图纸和设计交底的基础上,进行现场核对和施工调查,核实工程数量,编制土石方调配方案和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并做好路基填料的试验工作,测出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2.路基填前处理

根据公路路基规范要求,在路基施工前必须对原路基进行处理:

1)对路基用地范围内的树木、灌木、坑穴、洞进行处理和分层回填;

2)原路基为耕地或松土时,应先清处有机土、种植土、草皮,清除深度达到设计要求,不少于15cm,平整后压实;

3)基底原状土不符合强度要求时,要求进行换填,换填深度不少于30cm,并压实,当路堤高度小于路床高度(0.8cm)时,路基基底的压实度不小于路床的压实度;

4)路堤填筑时,当原地面纵坡大于12%或陡于1:5时,应按规范或设计要求开挖台阶,台阶设置成坡度向内大于4%,并不少于2m宽。

3.路基填料选择

根据规范规定,对路基填料的最小强度和最大粒径给了明确的标准,采用CBR值来表征路基土的强度,对上路床的的填料粒径提出了限制的条件,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路面的路床(0-30cm)填料CBR值应大于8,最大粒径小于10cm.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施工中应尽量采用砂性土、石质土、当路基填料达不到规定的最小强度时,应采取掺合粗粒料、或换填、或用生石灰等稳定材料进行改性处理。

4.路基压实

为取得较好的压实效果,当前路基施工,普遍采用了大吨位的压路机,碾压效果有了明显的改善。对于提高路基土的压实度起了很好的作用。规范规定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路床(0-80cm)部分的压实度大于等于96%,上路堤压实度大于等于94%,下路堤大于等于93%,基底的压实度不宜小于90%的规定。

5.试验段施工为取得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掌握施工段实际数据,施工前必须进行试验的施工,试验段位置选择在地质条件、断面形式有代表性的地段,试验段长度约200m。在选择试验段的填料和施工机械方面,要充分考虑到在全线上有代表性,通过试验取得该段的路基碾压遍数、碾压速度、松铺厚度、压实厚度、最佳含水量、机械设备的类型、最佳组合方式和合理的组织措施。

6.桥涵过渡段与软弱段地基处理

桥涵过渡段与软弱段地基现状分析:路基的桥涵过渡段与软弱段地基一直是个薄弱环节,近些年,随着我国公路的迅速发展,在桥涵过渡段和软土地基处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特别在防止路堤失稳、沉降观测控制方面,对处理的软土地基用沉降速率作为铺筑路面时间的沉降控制方法控制。使得在桥涵过渡段和软土地基上一次建成高级路面的关键技术问题得到了解决。常采用的方法:夯实法(此法适合桥涵过渡段)、砂垫层法、土工聚合物法、换填或预压法、垂直排水固结法、灰土挤密桩或旋喷桩法。

1)过渡段路基的处理技术

在路基施工中,过渡段常处在桥台、涵洞、挡墙、及挖填交界处中,在施工中无法使用大型机械对地基压实处理,为此,在设计上常常作为特殊地段来处理,以减少路基工后沉降,防止跳车现象的发生。对台后路堤段处理:常采用铺设土工格栅方法对桥头路堤进行处理,具体处理如下:格栅严格按图纸要求的间距和层数。格栅加筋段应按格栅层位严格分层施工,并注意与台背施工相协调。格栅与已填路基相接时,在路基上开挖成台阶。一层铺设完成后及时填料,填料时不准车辆直接碾压土工格栅。填料分层摊铺,需用小型压实机具,填筑的分层厚度控制在20cm左右,同时应加大抽检频率,保证压实。 填挖交界处路基处理 :对挖填结合部位,应彻底清除结合部的松散的松土,做好排水、换土、碾压前准备工作,按规范要求挖出台阶,并清除浮土,保证压实度。也可采用铺设盲沟、土工格栅方法对填挖交界处路基进行加筋处理。

2)软弱段地基的处理技术

膨胀土处理 :根据实践经验得知可采用填料掺砂改良和分层改良处理方法,同时采用5%的石灰土对膨胀土路基进行处理,具体作法如下:(1)在膨胀土路基施工前,先施工试验段,以确定膨胀土路堤施工中的石灰参量、松铺厚度、最佳含水量、碾压机具以及全部施工工艺和工艺参数;(2)石灰使用之前7d-10d,要充分消解成能通过10mm筛孔的粉状,并尽快使用;(3)施工中应尽量避开雨季作业,在摊铺或碾压过程中如遇雨时,天气好后,需重新翻晒,并粉碎后掺4%-8%石灰拌合后再度压实;(4)碾压时,直线段由低向高碾压,超高段由内侧向外侧碾压。

黄土陷穴处理:黄土陷穴是黄土地区路基施工常见的病害。黄土陷穴处理范围,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处理时,采用灌砂、灌浆、开挖回填等措施,填料一般用就地黄土分层夯实即可。

在特别潮湿地区,要达到压实效果是相当困难的,规范对此有特殊要求:一是压实度标准可根据试验资料确定降低2―3个百分点;二是对于天然稠度小于1.1,液限大于40,塑性指数大于18的粘质土,可用于下路床及其下的路堤填料时,可采用规定的轻型压实标准;三是改善填料的性质,在土中掺加生石灰,通常可以获得预期的效果。

土工合成材料加固:土工布能起分隔、过滤、排水和加速固结等作用,土工布常用在浅层(一般小于3m厚)的软土地表上铺筑上工布,再填筑路堤。软土层厚度3-5m,采用土工布与砂垫层联合处治,排水砂垫层的厚度可由50cm减薄至30cm。也有在路堤下面与地表之间铺设多层土工织物,利用材料的高抗拉强度克服地基的滑动变形来保持稳定,通过控制填土速率,配合超载预压,使地基迅速固结。

采用聚丙烯或聚乙烯土工格栅,以及采用网箱席垫处理软土地基,其主要作用是使地基土和填料向上和向两侧的位移受到限制,减少局部荷载。采用网箱席垫可减少总沉降量40%-50%左右。

二、路基常见病害现象及处理

1.路基常见病害现象有:路基压实质量不足问题,路堤边坡滑坡和边坡塌坍,路基的沉降;路基的开裂现象。

路基压实质量不足诱因分析:路基压实遍数不足;压路机质是偏小;填土松铺厚度过大;碾压不均匀,存在有漏压现象,或填料粒径过大,造成颗料间隙过大;或填料的最佳含水量超标,易造成“弹簧”土。

路堤边坡滑坡和塌坍诱因分析: 滑坡因一部分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路堤的某一滑动面滑动,诱因主要是因土体的稳定性不足引起的,而塌坍是因少量的土体向下移动而成,诱因是边坡薄层的表层下溜或由于流动水冲刷或施工不当、风化剥落引起;如路基基底软土厚度不均或清淤不彻底;填土速率过快,未有效沉降;路基顶面排水不畅;填料未用透水性填料;路基处于较陡峭地段或挖填交界处未挖台阶。

路基的沉降诱因分析:路基未设纵、横坡排水系统、长期积水浸泡;填前基底未处理;路基未分层压实或未全断面均均压实,而是先填半副,后填半副,造成不均匀沉降;施工组织安排不当,先施工低路堤,后施工高填方路堤,造成往往高路堤施工完成后立即施工路面,导至路基没有足够的时间固结;

路基的开裂诱因分析:路基压实不均;新旧路基结合部未挖台阶或台阶宽度不足;半挖半填未按规定挖台阶;利用了渗水性或水稳性差异较大的土石混合料;错误地采用了纵向分幅施工;填料中直接采用了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的土;同一填筑层填料混杂,悬殊过大;填筑顺序不当,路基顶下层平整度填筑层厚度相差悬殊,且最小压实厚度小于8cm;土的塑性指数偏高或膨胀土,;路基压实后养护不到位,表面失水过多或路基土下层过湿。

2.病害的治理

路基压实质量治理措施:清除换填良性土壤后重新碾压,或对基底的“弹簧”土进行翻晒,或掺生石灰翻拌,待含水量达到要求后进行碾压;在施工中控制好路基的填筑宽度,可超宽填筑;碾压时要保证能碾压到边和碾压遍数,特别是在边缘带碾压频率不低于行车带。

路堤边坡滑坡和塌坍治理措施:软土路基要处理到位,及时发现暗沟,暗河;同时加强沉降观测和侧向位移观测;控制填土速率;路基填筑过程中保证有足够的宽度;对坡度较大(大于12%)的边坡要按规范水平分层填筑进行施工,在填料的选择上,注意到透水性差的填料应在下层填筑,且必须按4%的横坡做法施工;在施工中对滑坡较严重的可按滑坡地段进行处理:即减轻滑坡体重量、支挡、锚拉来保证工程的力学平衡,同时要设置导流、防护设施来减少对边坡的冲刷;另一方面,施工中一定要认识到有些松散的岩体,在暴雨、强震后,雨水很容易渗入岩体,造成岩体内的填充物或夹层软化,形成静水压力或动水压力,使斜坡失去稳定。

路基的沉降的治理措施:在路基填筑前,认真清理基底不良土质;做好纵坡排水系统,避免受水浸泡;严格选择路基填料,应选择水稳定性好,干密度大,强度高的填筑;合理确定填筑厚度,一般按规范要求控制在30cm一层进行水平分层填筑。对纵坡比较大的如大于12%的需进行纵向水平分层填筑。做好压实度的检测,控制好填料的含水量工作;

路基的开裂治理措施:在施工中,首先我们要找出是开裂的原因,路基的开裂通常有纵向开裂、横向开裂、网裂三种,对纵向开裂措施:认真调查清除路基底的软弱层,古河道 、暗沟、暗塘等。提高路基碾压的均匀度,在半挖半填地段,一定要注意挖台阶,且台阶宽度不小于2m ,并向内4%的坡倾斜;对渗水性、水稳性差异较大的填料,应分层或分段填筑,不能纵向分副填筑。对横向开裂治理:避免填料采用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的土;不同种类的土,同一层不得混用,应分层填筑,挖填交界处,注意挖台阶。对网裂治理:采用合格的填料,选用塑性指数符合规范要求的土,注意含水量的控制,同时要注意施工后的养护工作,避免水分过分损失,对过湿的土,可掺生石灰或换填处治。

三、结束语

通过众多的工程实例得知,作为高速公路的路基施工,只要我们严格按规范标准和施工技术要求进行控制,结合在本区域的地质条件,水文地质及以往施工经验,我们一定能够提高高速公路路基的施工质量和标准,减少工后路基的维护,提高社会的经济效应。

参考文献: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人民交通出版社;

《公路工程管理与实务》2011年第三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人民交通出版社;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人民交通出版社;

《公路土工合成材料试验规程》(JTG E50-2006),民交通出版社;

6、段龙.浅谈高速公路路基施工技术[J].内江科技,2009(12);

地基处理施工规范范文第4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桩基施工;质量

Abstract: the quality of construction and major quality accidents mostly has the relationship with the foundation engineering quality, many of them are due to pile foundation engineering quality, and it is directly threatening the main structure of the normal use and safety. This paper discussed improving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of pile foundation.

Key words: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pile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quality;

中图分类号:U445.5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前言:

桩基工程是隐蔽工程,影响因素很多,稍有不慎就有可能给工程留下隐患。大量工程实践表明,整个建筑物工程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桩基工程的质量和水平,建筑物事故的发生,很多与桩基工程问题有关,由此可见,桩基工程设计与施工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危。此外,桩基工程的造价通常在整个工程造价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尤其是在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更是如此,其节省建设资金的潜力很大,因此,桩基工程在整个建筑工程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一、桩基问题处理的一般原则

当桩基发生质量问题后,若处理不及时,结果给工程留下隐患。为了防止类似问题的发生,处理方法如下:

(一)处理前应具备的条件

事故性质和范围清楚;目的要明确,应有预定处理方案。

(二)事故处理应满足的基本条件

对事故处理方案要求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对未施工部分应提出预防和改进措施,防止事故的再次发生。

(三)事故应及时处理,防止留下隐患

桩成孔后,应检查桩孔嵌入持力层深度、岩石强度、沉渣厚度、桩孔垂直度等数据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只要有一项不符合设计要求,就应及时分析解决,方能灌注砼、移动钻机,防止类似问题产生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基桩开挖前必须全面检查成桩记录和桩的测试资料,发现质量上问题,必须经研究后方能挖土,防止基桩开挖后再来处理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四)应考虑事故处理对已完成工程质量和后续工程的质量和后续工程的影响

如在事故处理中采取补桩时,应考虑会不会损坏混凝土强度和较低的邻近桩。

二、提高桩基础施工质量的对策

(一)确保桩基施工图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桩基施工图是桩基施工指南,桩基施工图正确可行是在施工中确保桩基础质量的重要保证。但是在实践中,由于设计人员缺乏施工经验等原因,导致桩基施工图在施工中出现一些问题。在施工前,应认真审核施图,确保施五图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审核承台边缘尺寸是否符合要求。由于种种原因,建筑桩基沉桩施工会造成一定的桩位偏差。承台边缘尺寸应满足规范规定的桩位允许偏差的需要,如盖有基础梁的桩,基础梁边缘距桩边应不小于100mm。比如,中排方桩断面为300mmx300mm,其承台梁宽不应小于500mm,即桩两边各有100mm余地(独立基础或群桩的边桩则同样处理)。否则桩位偏差仍在规范允许范围内,而桩身已超出承台梁边缘,这种受力状况显然不合理。二是审核桩顶标高是否准确。在施卜及监理实践中,经常遇到施工图中桩顶标高定得偏低的情况,这几乎成为普遍存在的质量通病,给施工造成一定麻烦。确定沉桩的桩顶标高,应考虑桩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锤击桩为70mm,静压桩为50mm),锚筋焊接长度(双面焊Sd)、再加上设计要求桩顶嵌人承台的长度(一般为50mm)。因此,一般钢筋混凝土方桩沉桩的桩顶标高,应高出混凝土垫层面200~250mm。三是注意控制桩顶标高,桩顶标高应坚持“宜高勿低”原则。

(二)统一桩基施工质验收标准。

相关规范和标准是施卜质量验收的重要依据,更是施工质量控制的基本前提。建筑桩基施工质量验收的国家标准包括《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和《建筑地基基础下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在新老规范交替的过程中,由于原有图集或技术规范尚未修订,导致在执行过程中造成一些混乱。比如,现在普遍套用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方桩国家标准图集是根据国家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编制的,其中桩基为4~16根桩基中的桩,其桩位允许偏差为桩径或边长的1/3。这与《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存在着不一致的情况。要保证桩基础质量,必须实行统一的验收规范和标准,并遵循“行业或地方标准应按国家标准修订”的原则,按照新的国家规范标准执行。

(三)增强破桩操作的规范性

桩基开挖后,破桩头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施工前须制订方案,进行技术交底,确保桩顶与承台连接良好。选派责任心强的人员负责此项施工。破桩顺序为先背去桩顶混凝土保护层,凿出四角主筋(长度应满足焊接要求),并剔除背出的钢筋网片及松散混凝土块;嵌入承台的桩顶应较完整,嵌人长度应符合要求。笔者认为,破桩中有两种方法应谨慎应用,一种是“全破桩”。施工监理中常遇到沉桩中桩顶标高控制较好,但在破桩时因未进行技术交底或疏于管理,操作人员误将露出混凝土垫层面的桩头全部破除,有的甚至用大锤夯击,造成桩项嵌人承台长度不足,甚至桩顶与垫层面相平。此种“全破桩”方式属野蛮施下,不符合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应当杜绝。另一种是“四角凿开”法。此种方法极易造成桩顶混凝土破碎(特别是小断面锤击桩)及锚筋焊接长度不足。建议规定“四角凿开”法仅适用于静压桩,断面应不小于 300mmx300mm,桩顶标高应高出混凝土垫层面150mm以上,并应确保嵌人承台部分桩顶完整性。

(四)认真做好不合格桩基的处理工作。

不合格的桩基主要有桩位超偏和桩顶标高超偏两种情况.对桩位超偏的处理,在桩基开挖时,应加强现场巡视检查和实测实量几作,发现桩位偏差超出允许范围要及时签发监理几程师通知单,督促施工单位确定处理方案,一般为局部加大承台截面。处理过程中,应做好旁站记录和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并按规定留下影像资料。对桩顶标高超偏的处理,首先要确定桩顶标高的标准,凡超过1.5倍允许偏差值的桩基即为不合格,其处理方案亦应通过设计人员确认。正偏差可通过增加破桩高度解决,对桩的承载力影响甚小负偏差一般将桩顶四周混凝土垫层局部加深,形成,“升箩底”以满足桩顶嵌人承台长度。在浇筑承台混凝土时,须清除积水,确保承台与桩顶连接良好。

三、沉桩方法选择

(一)预制混凝土桩与钢桩的沉桩

预制混凝土桩的形式有方桩及管桩两类,钢桩则有H型钢桩及钢管桩两类,它们的沉桩方法主要有锤击打入法、静力压桩法及水冲沉桩法,有时,也采用振动沉桩方法。几种方法中锤击打入法、静力压桩和振动沉桩法在沉桩过程中均有挤土现象,应采取措施减少挤土或减少挤土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水冲法可采用水(如敞口混凝土管桩、敞口钢管桩等)或外射水法(如混凝土方桩、H型钢桩等),要术在离设计标高1~2m时停止射水,并用锤击至设计标高。

(二)灌注桩成桩

灌注桩成孔方法主要有泥浆护壁成孔、沉管成孔及干作业成孔等几种。在成孔后放置钢筋笼、浇筑混凝土,形成灌注桩。

地基处理施工规范范文第5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桩基施工;施工工艺

Abstract : Th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quality and major quality accidents are mostly related to the foundation engineering quality, many of which are due to pile foundation engineering quality, they directly threaten the main structure normal use and safety. This article discusses on how to the pile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Key words: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TU47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桩基工程是隐蔽工程,影响因素很多,稍有不慎就有可能给工程留下隐患。大量工程实践表明,整个建筑物工程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桩基工程的质量和水平,建筑物事故的发生,很多与桩基工程问题有关,由此可见,桩基工程设计与施工工艺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危。此外,桩基工程的造价通常在整个工程造价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尤其是在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更是如此,其节省建设资金的潜力很大,因此,桩基工程在整个建筑工程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1.桩基问题处理的一般原则当桩基发生质量问题后,若处理不及时,结果给工程留下隐患。为了防止类似问题的发生,处理方法如下:1.1处理前应具备的条件事故性质和范围清楚;目的要明确,应有预定处理方案。1.2事故处理应满足的基本条件对事故处理方案要求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对未施工部分应提出预防和改进措施,防止事故的再次发生。1.3事故应及时处理,防止留下隐患桩成孔后,应检查桩孔嵌入持力层深度、岩石强度、沉渣厚度、桩孔垂直度等数据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只要有一项不符合设计要求,就应及时分析解决,方能灌注砼、移动钻机,防止类似问题产生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基桩开挖前必须全面检查成桩记录和桩的测试资料,发现质量上问题,必须经研究后方能挖土,防止基桩开挖后再来处理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2.提高桩基础施工工艺的对策

2.1确保桩基施工图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桩基施工图是桩基施工指南,桩基施工图正确可行是在施工中确保桩基础质量的重要保证。但是在实践中,由于设计人员缺乏施工经验等原因,导致桩基施工图在施工中出现一些问题。在施工前,应认真审核施图,确保施五图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审核承台边缘尺寸是否符合要求。由于种种原因,建筑桩基沉桩施工会造成一定的桩位偏差。承台边缘尺寸应满足规范规定的桩位允许偏差的需要,如盖有基础梁的桩,基础梁边缘距桩边应不小于100mm。比如,中排方桩断面为300mmx300mm,其承台梁宽不应小于500mm,即桩两边各有100mm余地(独立基础或群桩的边桩则同样处理)。否则桩位偏差仍在规范允许范围内,而桩身已超出承台梁边缘,这种受力状况显然不合理。二是审核桩顶标高是否准确。在施卜及监理实践中,经常遇到施工图中桩顶标高定得偏低的情况,这几乎成为普遍存在的质量通病,给施工造成一定麻烦。确定沉桩的桩顶标高,应考虑桩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锤击桩为70mm,静压桩为50mm),锚筋焊接长度(双面焊Sd)、再加上设计要求桩顶嵌人承台的长度(一般为50mm)。因此,一般钢筋混凝土方桩沉桩的桩顶标高,应高出混凝土垫层面200~250mm。三是注意控制桩顶标高,桩顶标高应坚持“宜高勿低”原则。2.2统一桩基施工质验收标准相关规范和标准是施卜质量验收的重要依据,更是施工质量控制的基本前提。建筑桩基施工质量验收的国家标准包括《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和《建筑地基基础下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在新老规范交替的过程中,由于原有图集或技术规范尚未修订,导致在执行过程中造成一些混乱。比如,现在普遍套用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方桩国家标准图集是根据国家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编制的,其中桩基为4~16根桩基中的桩,其桩位允许偏差为桩径或边长的1/3。这与《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存在着不一致的情况。要保证桩基础质量,必须实行统一的验收规范和标准,并遵循“行业或地方标准应按国家标准修订”的原则,按照新的国家规范标准执行。2.3增强破桩操作的规范性桩基开挖后,破桩头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施工前须制订方案,进行技术交底,确保桩顶与承台连接良好。选派责任心强的人员负责此项施工。破桩顺序为先背去桩顶混凝土保护层,凿出四角主筋(长度应满足焊接要求),并剔除背出的钢筋网片及松散混凝土块;嵌入承台的桩顶应较完整,嵌人长度应符合要求。笔者认为,破桩中有两种方法应谨慎应用,一种是“全破桩”。施工监理中常遇到沉桩中桩顶标高控制较好,但在破桩时因未进行技术交底或疏于管理,操作人员误将露出混凝土垫层面的桩头全部破除,有的甚至用大锤夯击,造成桩项嵌人承台长度不足,甚至桩顶与垫层面相平。此种“全破桩”方式属野蛮施下,不符合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应当杜绝。另一种是“四角凿开”法。此种方法极易造成桩顶混凝土破碎(特别是小断面锤击桩)及锚筋焊接长度不足。建议规定“四角凿开”法仅适用于静压桩,断面应不小于300mmx300mm,桩顶标高应高出混凝土垫层面150mm以上,并应确保嵌人承台部分桩顶完整性。2.4认真做好不合格桩基的处理工作不合格的桩基主要有桩位超偏和桩顶标高超偏两种情况.对桩位超偏的处理,在桩基开挖时,应加强现场巡视检查和实测实量几作,发现桩位偏差超出允许范围要及时签发监理几程师通知单,督促施工单位确定处理方案,一般为局部加大承台截面。处理过程中,应做好旁站记录和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并按规定留下影像资料。对桩顶标高超偏的处理,首先要确定桩顶标高的标准,凡超过1.5倍允许偏差值的桩基即为不合格,其处理方案亦应通过设计人员确认。正偏差可通过增加破桩高度解决,对桩的承载力影响甚小负偏差一般将桩顶四周混凝土垫层局部加深,形成,“升箩底”以满足桩顶嵌人承台长度。在浇筑承台混凝土时,须清除积水,确保承台与桩顶连接良好。

地基处理施工规范范文第6篇

【关键词】民用建筑;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控制和消除民用建筑工程质量通病,是建筑企业的社会责任,也是一种社会行为的共识。控制工程质量通病,应从提高工程质量管理水平入手,以便工程全过程的施工环节均能按照强制性标准和指标进行施工作业,才能严格控制和提高民用建筑的工程质量。广义地来说:质量通病的范围很广,因此,针对民用建筑工程质量的控制,本文只对近年工作中看到的施工过程中的一些常见施工现象与施工措施做出表述,不涉及责任主体行为监管方面内容。

1 民用建筑地基与基础质量措施与施工控制

结构工程一般以地基基础处理方法、基坑开挖方法以及天然地基夹层处理、换填地基、复合地基、桩基础以及降水常见问题的质量控制。另外建筑中由于地理地形所处地貌的不同,地基也呈现其特殊性,我国特殊(目前已查明定性的土壤结构)地基有软土地基、湿陷性黄土地基、膨胀土地基、红粘土地基、多年冻土地基、有机质土和泥炭土地基等;另外还分非均匀地基、山区地基、可液化地基以及大面积人工填土地基等等,都对民用建筑地基基础施工和质量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民用建筑施工中对地基处理目的与意义在于提高地基强度,从而减少地基变形、降低地基渗透性和避免地基液化。

1、常见地基处理施工措施

地基处理应选择有标准依据并且可靠的方法,以便于施工及检查;基坑开挖、支护应有施工方案,深基坑超过5m(含5m)应按建设部规定对施工方案经专家论证(施工企业组织,5人以上);换填地基在复杂地基挖到标高后也应查明夹层情况,或由勘察、设计明确可以不考虑夹层情况的换填厚度(夹层太多、太厚时);换填材料应符合相关标准规定;对换填地基要注重施工质量的控制,一般以压实系数控制,应通过压实系数确定压实机械的速度、振动、压实遍数等参数,在施工过程中随时控制。换填完成后,以分层压实系数和静载试验所得的承载力特征值反映换填质量,也可辅以动力触探的方法查明换填质量。应根据各种复合地基的适用范围,选择较为常用的复合地基,以免造成返工等不必要的损失。桩基础应选择便于检查、可靠的类型。对于大直径端承型灌注桩应注意桩与墩的区别。桩长大于6m,桩长与扩大头直径的比值大于3为桩,否则应按墩考虑。另外,勘察、设计规范要求成孔后勘察、设计人员应逐个验孔。桩基础成桩后应检验桩身质量和承载力,应符合《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及相关标准的规定。施工时应做好基坑开挖、支护、排水、浇筑混凝土(止水带、后浇带留设,大体积砼施工,基坑回填)等工作。

2、地基处理设计程序和处理方法

将局部软弱层或硬物尽可能挖除,回填与天然土压缩性相近的材料,分层夯实;处理后的地基应保证建筑物各部位沉降量趋于一致,以减少地基的不均匀下沉。对于范围和深度较大的软土坑,由于回填材料与天然地基密实度相差较大,会造成基础不均匀下沉,所以还要考虑加强上部结构的强度,以抵抗地基不均匀沉降而引起的内力。在防潮层下设钢筋混凝土或钢筋砖圈梁。

当桩基或部分基槽下有基岩、旧墙基、老灰土、压实路面等硬土或坚硬物时,首先在基坑、地槽范围内尽可能地挖除,以免基础局部落在硬物上造成不均匀沉降使上部建筑物开裂。硬土、硬物挖除后,若深度小于1.5m时,可用砂、砂卵石或灰土回填;若长度大于5m时,则将槽底做1∶2踏步,灰土垫层与两端紧密连接,然后做深基础。

2 民用建筑主体结构的质量措施与施工控制

主体结构质量控制的要点主要有:模板、钢筋、混凝土、砌体以及后锚固与加固五个方面。

1、模板质量措施与施工控制

模板是形成混凝土结构的一道重要工序,也是易造成安全事故和混凝土结构缺陷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劳务社会化、过去缺乏标准约束,模板也是较为失控的一道工序。应从施工准备阶段建设、监理单位就督促施工单位贯彻、执行。应按标准要求进行模板设计,要有可操作性的模板施工及拆除方案(对模板的承载力、刚度、稳定性要有具体措施来保证)。对模板立柱的间距、排距、竖向和水平剪刀撑、斜撑、水平拉杆和扫地杆设置,与结构的连接应符合强制性标准条文规定。如:超高大模板(高8m,或跨度18m,或施工总荷载大于10kN/m2,或集中

线荷载大于15kN/m)高大模板工程除应符合《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外,还应符合建设部《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要求。在没有计算依据的情况下,必须保持2层支撑。

2、钢筋强度要求以及工艺检验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版)实施后,抗震设防的建筑使用的钢筋应符合抗震性能指标的HRB335E、HRB400E钢筋。在生产、市场尚不能解决的情况下,进场验收应满足全部抗震性能指标要求(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冷弯、强屈比、屈标比、最大力总伸长率共7项指标)。委托钢筋外加工应注意钢筋原材料的见证取样送检,符合指标要求才能使用,加工过程中注意控制钢筋冷拉伸长率。同样由于劳务社会化的原因,钢筋绑扎的一些关键构造部位,如箍筋加密、附加钢筋、顶层框架梁柱节点等部位,监理单位及施工单位应加强检查,以满足设计图纸及验收规范的要求。

3、混凝土施工工艺的技术指标

预拌混凝土采用泵送施工应按标准要求,布料均匀、振捣密实、滚筒滚压、多次搓平(掌握覆盖塑料布的时间)。对混凝土构件的缺陷处理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规定,不应长期放置不处理,或随劳务随拆模随涂抹。出现砖与砂浆间的缝隙。蒸压粉煤灰砖砌体的砌筑质量应进行现场实体检测。现场实体检测应按照《砌体工程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50315检测砌体抗剪强度。蒸压粉煤灰砖砌体验收前,建设单位应提供现场实体检测报告。为避免大量返工,应尽早进行现场实体检测。

5、后锚固与加固

《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145-2004和《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都涉及植筋和锚栓,但两者的要求和检验数量、指标是不同的。前者主要用于非结构构件,后者主要用于结构加固。圆钢应加工成螺杆后再进行植筋。两者都要求先行设计(如钢筋拉断的分项系数),再行施工。结构加固应先行鉴定。鉴定应选择有资质的专业单位进行,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可靠性鉴定、危险房屋鉴定、建筑抗震鉴定等相应的标准,鉴定应有结论和建议。(结论较为笼统,A~D级;标准规定应有建议,有了建议也便于下步处理)。

地基处理施工规范范文第7篇

关键词:公路施工;特殊路基;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X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特殊路基

由于公路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生命线,因此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公路事业同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特殊路基,顾名思义就是不同于一般的路基,那是由于其组成成分的性质不满足工程要求,需要全部或部分进行处理才能使用。常见的特殊路基有特殊土路基、沙漠地区路基、雪灾地区路基、泥石流地区路基、岩溶地区路基、采空区地区路基、水库地区路基和滑坡地区路基等。为了保证公路路基在较长时间内的稳定性和路面的平整度,必须对特殊路基进行处理。

2、特殊路基处理方法

特殊路基的常用处理方法多种多样,经常使用的方法有换填法、排水固结法、预压法、CFG 桩法、强夯法、振冲法、灌浆法、注浆法、深沉搅拌法、加筋法、锚固法、托换法等。特殊路基处理因其问题的复杂性,路基处理时并不是简单地套用上述方法,而是要分析各种处理方法的使用条件、影响因素等。具体来说,路基处理需考虑处理工期的长短、施工的技术水平、现场的机械设备条件、社会环境及经济条件等因素。只有综合考虑各个影响因素,才能选出合理的处理方案。一种处理方法达不到要求时,要改换另一种方法,或者将两种方法结合使用。

2.1软土路基的处理

采用换填法只适用于 0.5 ~ 3.0 m 的浅层换填,对于深层软基处理来说不够经济,应考虑其他方法。采用堆载预压法因排水固结时间长,适用于工期不紧的项目。采用抛尸挤淤法时,应考虑到所用材料供应情况是否经济。也有工程把真空预压法和堆载预压法联合使用,经济效益显著。

2.2采空区路基处理

目前,对采空区路基治理以全充填注浆法为主。对于埋深大于 250 m 的采空区,需依据采空区的特点、工程地质条件和公路工程的危害,确定是否采用全充填注浆方法。

2.3开采规模较小的煤层的处理

开采深度小于 100 m 的采空区,采用桥跨方案比较合适。对于煤层开采后顶板尚未塌陷的采空区,可采用非注浆充填方案(包括干砌石、浆砌石、井下回填、钻孔内干湿料回填等方案);当采空区为单一的巷道,且能在巷道安全施工时,可采用巷道内干砌石、浆砌石、井下回填等方案;当采空区为壁式或房柱式开采工作面时,可先采用钻孔干湿回填方案,然后再注浆充填的方案;采空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应针对采空区的具体情况,将非注浆充填方案和注浆充填方案联合使用,以达到最佳治理效果。

3、特殊路基处理工程实例分析

3.1 工程概况。笔者以郑少高速公路郑州市区海航路连接线新建工程为例,对特殊路基的处理进行分析。该项目起点位于郑州市规划中的航海西路互通式立交终点,终点位于郑少高速公路刘胡同互通式立交起点处,路线全长 4 935 m。路线位于郑州市境内,项目所在区域位于黄河南岸,属黄土地貌,地形略有起伏,沟谷较多。地势总的特点是西高东低,海拔在 130 ~ 164 m,路线范围相对高差较大,沟壁直立。

3.2 垃圾填埋场特殊路基处理。(1)垃圾填埋场概况。路线经过段庄时,在桩号 K0 + 900~ K1 + 500 m 处原为大坑,坑深约 8.0 m。后被设为垃圾填埋场。该场地垃圾为近期人工堆积物,均匀性差,填土成分以生活垃圾为主,已勘探深度,内地层可划分为 2 层:一层为杂填土,以生活垃圾为主,深度分布不均匀;二层为粉土。

(2)处理方案。由于该处填土较厚,其成分较为复杂,均匀性差,厚度和强度存在明显差异,建议将该处填土全部挖除,采用冲击碾压对路基进行压实处理,后用素土或灰土分层压实处理。对于回填的路基填土和复合地基应按有关规范进行检测。

3.3弃土场特殊路基处理。(1)弃土场概况。路线经过上闫垌时,在桩号 k3 + 200 ~k3 + 450 m 处原为大坑,坑深约 12.0 m。后被南水北调弃土填埋,该场地填土为近期人工堆积物,均匀性差。在桩号 k3 +276 m 处填土成分以生活垃圾为主,含少量粉土;在桩号 k3 +276 ~ k3+450 m 处填土成分以粉土为主。已勘探深度内地层可划分为 3 层:一层为素填土:以粉土为主,均匀性差;二层为杂填土:以生活垃圾为主,含少量粉土;三层主要为粉土。

3.4处理方案:(1)k3 + 250 ~ k3 + 276 m 特殊路基处理。由于该处填土较厚,且下部有厚约 8.0 m 的杂填土,其成分较为复杂,均匀性差,厚度和强度存在明显差异,建议将本处填土全部挖除,采用冲击碾压法对路基进行压实处理,再用素土或灰土分层压实处理。对于交接部位应按有关规范进行设计。(2)K3 + 276 ~ k3 + 450 m 特殊路基处理。该处填土局部在回填过程中经过压实处理,其厚度和强度存在明显差异,均匀性较差。建议先将上部土层挖除,余下部 6 m 土层,采用冲击碾压对路基进行压实处理,然后采用灰土挤密桩对土层进行处理。灰土挤密桩采用冲击成孔工艺,桩径 0.4 m,装距 0.8 ~ 1.0 m,按正三角形布桩,其处理范围应大于路基范围并不小于 2.0 m。待处理后再将上部土层逐层回填压实,或将填土全部挖除,再分层压实。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应按有关规定进行检测。

结语

处理特殊路基时,首先应分析地勘和试验得出的参数,结合当地的路基处理经验和施工条件,对比考虑各处理方案的经济效益,选择恰当的路基处理方法。其次,工程建设部门对选定的特殊路基处理方案要进行合理的施工安排,对施工期间遇到的问题及时提出有效建议,确保路基处理顺利完工。最后,特殊路基处理后应按有关规范进行检测,达不到要求的要提出下一步整改意见。

参考文献:

[1] JTJ071- 96.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S].

[2] JGJ79- 9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S].

[3] JTJ057-94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S]1交通部, 19941

[4] 王晓谋.高等级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5] 西安公路交通大学,新疆交通科研所.干旱地区路基土压实填实沉陷量室内研究试验报告[R].1995.

[6] 交通部公路软土路基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6.

[7]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道路工程施工监理手册[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8] 武彩霞.公路路基工程施工的成本管理分析[M].西安:西安交通出版社,2008,11.

[9] 飞.软土路基施工质量控制———软土路基公路施工质量管理的关键[J].道路施工监理,2009,7.

[10] 秦静.现代公路路基施工管理体系各项工作的开展———公路路基施工质量的基础保障[J].公路建设与施工,2007,12.

地基处理施工规范范文第8篇

【关键词】杂填土 强夯 检测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

由于郑东新区北部人工抽砂,许多地方形成了规模不等的抽砂坑,这些抽砂坑在过去大都位于城市的边缘,成为城市的主要固体垃圾堆积场或自然排洪通道。随着郑东新区龙湖区的开发,这些沟坑地区都逐渐进入了城市建设发展区,尤其被各种垃圾填埋的抽砂构成了城市建设主要隐患和不良地质单元。根据城市发展规划,近年的许多规划建设道路工程和市政工程均穿越这些特殊地区,由于历史上没有较详细的城市历史记录,这些地区回填材料既有建筑垃圾,也有各种生活垃圾,其填埋成分及含量极不均匀,深度变化较大,回填时间长短不一,最长的10年以上,最短的仅仅 1年,其工程力学特性变化极其复杂,在工程建设中必须采取经济合理的方法进行地基处理,在众多的地基处理方法中,强夯方法因其快速、廉价等多项优点被较 多应用于类似工程中,以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2.工程概况

龙北四路(龙北三路—龙源十一街)工程位于郑东新区龙湖地区北部,道路呈东西走向,西起龙北三路,东至龙源十一街,全长2724.11米;本工程规划为城市支路,规划道路红线宽度为20米,并包含有多种市政管线工程;沿线勘察时主要为耕地、抽砂坑、砂堆及村庄等;本工程勘察中发现0+680-0+850、1+065-1+245、1+450-1+540、1+690-1+750段原来为抽砂坑,后用建筑生活垃圾填埋,填埋时间较短,土质松散,不能直接作为道路路基,必须进行路基处理。

3.工程地质条件

建筑生活垃圾填土主要成份为混凝土块、砖块、水泥块、煤渣、塑料袋、布条等,下部为细砂层。本场地内地下水位埋深约3.0-5.0米。

建筑生活垃圾为随意堆填,内部松散,密实度差,自然沉降未完成,若周围施工降水会加剧路基沉降,不均匀沉降还会对雨污水等市政管线产生不利影响。

4.地基处理设计

4.1设计依据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4.2设计技术要求

结合地质情况,场地填土较厚,且含有大直径块石,采用换填处理、CFG桩法复合地基等方法工期较长,费用较高;现状抽砂坑建筑生活垃圾填埋深度在18米左右,自上而下处理方式为:路槽以下8米范围内建筑生活垃圾予以清运换填素土;下层10米,采取强夯处理。

4.3、强夯处理设计

处理范围: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要求:强夯处理范围应大于建筑物基础范围,每边超出基础外缘的宽度宜为基底下设计处理深度的1/2—1/3,并不宜小于3米。本次强夯处理范围为红线向外扩出5米。

采用4000-6000kN单击夯击能进行强夯,有效影响深度8.0-10.0米。夯击3遍。点夯最后两击的平均夯击沉量不大于100毫米。为了使夯击能量尽快传递,夯点采用梅花型布置,第一遍夯击点间距取夯锤直径的2.5倍,第二遍夯击点位于第一遍夯击点之间。以后各遍夯击点间距可适当减小。两遍夯击之间应有一定的时间间隔,间隔时间取决于土中超孔隙水压力的消散时间。

因场地地下水位较高,夯坑底积水影响施工,宜采用人工降低地下水位,使地下水位低于坑底面以下2米。

5.强夯施工工艺流程

清除路槽以上及以下8米范围内的建筑生活垃圾填土平整场地铺砂测量夯前高程、绘高程图、放点第一遍点夯夯中推平、碾压、检测测绘高程图、放点第2遍点夯夯中推平、碾压、检测测绘高程图、放点第3遍点夯夯中推平、碾压、检测。

强夯施工工艺:(1)平整场地。为便于强夯施工,在施工机械进入场地前应进行场地平整(2)铺砂。在平整场地后,铺设一层1米厚的砂石,以作为强夯机械的持力层,并减小强夯时由于冲击波的影响而造成的上部土层松动(3)夯点定位及测量夯前标高,并作好标记及记录。绘制高程图,并对夯点进行编号。用小木桩或石灰标出第一遍夯点位置。(4)试夯。划出一定面积的试夯区,并对试夯的效果进行检测分析,根据试夯效果,修改强夯施工工艺参数,为正式强夯施工提供指导。(5)大面积强夯施工。强夯施工过程中,基本的技术要求是:单位夯击能、击数、收锤标准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夯点偏位不得大于5厘米。对于夯坑过深、起锤困难、达不到要求的夯点,在满夯前必须进行补夯。由于该场地回填土较深,结构松散,土的 压缩性较高,每一遍夯实后,用推土机进行场地平整,碾压平整,并检测碾压效果。有组织地按顺序进行夯击施工,并进行详细的施工记录,避免偏夯、漏夯。强夯施工应先深喉浅,即先加固深层土,再加固中层土,最后加固表层土。(6)强夯施工的质量控制。设专职质检人员,严格遵守施工步骤。施工时控制最后两锤的平均下沉量,超过规定时应再增加锤数使其达到标准。(7)强夯施工验收合格后再进行给污水等管道施工。

6.强夯质量检测

强夯施工结束后3周,对地基加固质量进行检测。(1)加固地基进行标准贯入试验:每40米测试不少于1点,要求N63.5>15击。(2)平板载荷试验:每段不少于6个点。试验方法参见《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3)复合地基瑞利波法检测:道路中线每侧15米处交叉布点,每40米不少于1点。剪切波速>240米/秒。(4)静力触探和室内土工试验。

7.结语

标准贯入试验、平板载荷试验、静力触探、瑞利波检测和室内土工试验表明:强夯处理后,该工程地基承载力明显提高,地基承载力和压缩模量均满足设计要求。

参考文献

[1]《郑东新区龙湖区龙北四路岩土工程勘察报告》郑州:郑州市市政工程勘测设计研究院。2010;

地基处理施工规范范文第9篇

关键词:高填方路堤 病害 防治

Abstract: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fully preparation and construction before the strict process control, seek to prevent and control the quality of the high embankment diseases.

Keywords: high embankment disease control

中图分类号:S435.1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公路建设行业的快速发展,新建公路尤其是山区高速公路的日益增多,路基高填方处理问题较之过去十年就显得更容易遇到。公路竣工后,在车辆日积月累的重复荷载作用下,路基常出现路基整体下沉或局部沉降、路基纵横向开裂、路基滑动或者边坡滑坍病害等,特别是桥涵结构物台背回填与路基填方交接处、填方与挖方交接处,路基下沉尤为突出。本文对新建、改建过程中涉及到的高填方路基进行分析,找出路填常见病害的原因,提出预防治理病害的方案,以供公路建设者借鉴参考。

1 高填方路堤的定义

根据《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J013—95)表3.3.5所列数值,当边坡总高度大于20m(土石质填料)和12m(砂、砾填料)时,宜进行稳定性验算。因此,20m和12m(砂、砾填料)可视为高填路堤的分界值。再据《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J033--95)5.6.1条规定:水稻田或长年积水地带,用细粒土填筑路堤高度在6m以上,其他地带填土或填石路堤高度在20m以上时,按高填路堤施工。据此,高填方路堤与低填方路堤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高填方路堤的稳定不仅与边坡高度有关,也与路基填料及其性质、边坡坡度、地基所处水文地质状况、路基压实机具、施工方法等有关。

2 高填方路堤下沉的原因

2.1 设计方面的原因:

不良地质地段土基强度低、承载力低,设计处理不当,土基易于产生压缩沉降或挤压移位,导致高填方路堤沉降变形,路线穿越宽浅游荡性的河床时,路基与桥梁衔接处填土较高,路基填筑与桥梁修建所涉材料弹性模量相差较大。高填方路段纵、横向排水设计考虑不周,易造成路基两侧长期积水而降低地基承载力,使路基沉降。高边坡路堤坡脚防护与加固不妥。路基排水系统设计不完善,在路基范围内排水不良会引起路基填土含水量大、土质松软、强度降低、边坡坍塌、堤身沉陷或滑动以及产生冻害等。对扩改建工程,新旧路连接处未按要求作特别处理,留下隐患,可能出现整体下沉或局部沉陷,影响公路的正常使用。

2.2 施工方面的原因。

原地面未彻底处理:未清除草根、树根、淤泥等不良土壤,地基压实度不足等因素,在静、动荷载的作用下,使路基沉降变形。不良地质路段未予以处理或处理不当而导致路基沉降变形。

路基排水方面的原因:高填方地段地面线多位于低洼处,常常积水,尤其是下雨天,使土基常时间浸泡,土基含水量大,排水不良,路基施工前未认真做好临时排水设施建设与永久性排水系统的有机结合,使得路基排水系统不畅通,长期积水浸泡路基致使地基和路基土承载力降低,导致沉降发生。

2.3 施工工艺方面的原因。

填筑顺序不当。在高填方路堤施工中,填层超厚或未严格按分层填筑分层碾压工艺施工,路基压实度不足而导致路基沉降变形;未全断面范围均匀分层填筑,而是先填半幅,后填另半幅而发生不均匀沉降。高填方路基在分层填筑时,没有按照相关规范或设计要求的厚度进行铺筑,随意加厚铺筑厚度;压实机具按规定的碾压遍数压实时,压实度达不到规范规定的要求,当填筑到路基设计高程时,必然产生累计的沉降变形,在重复荷载与填料自重作用下产生下沉。

施工组织安排不当,先施工低填方路堤,后施工高填方路堤,往往高填方路堤施工完成后就立即铺路面,路基没有足够的时间沉降固结,而使路面使用不久就沉陷。

2.4 工程质量管理方面的原因。

施工过程中,质量与技术方面的管理力度不够,现场技术人员的责任心不强;技术质量监督力度不足,施工单位疲于应付,施工单位刻意减少压实度的抽检频率,甚至不惜伪造试验资料敷衍检查;施工现场混乱无序导致工程质量降低,加大了施工过程中的隐患,甚至造成大的质量事故,危及了路基的稳定性。

2.5 施工技术处理方面的原因。

高填方路堤施工中的纵横向搭接未按规范处理,搭接不正确导致路基的不均匀沉降而出现裂缝。路基两侧超宽填筑不够,整修时采用“贴补法”,补填土不易与原边坡土结合紧密而且难以压实,整体性差。

3 高填方下沉的防治措施

3.1 路线选线中,在坚持路线总体走向通过主要控制点的原则下,因地形、地质环境布设路线,尽量避让不良地质地段,不需要追求高指标的线形,努力做到线形指标搭配合理,即可取得良好的视觉效果。

3.2 路基若通过耕地、水田,施工时必须做填前碾压,如果有机质含量和其他杂物多而不易压实,应挖除换填;如果地基为松软土,通过对原地进行常规的填前碾压不能满足稳定和沉降要求时,要按《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要求向监理工程师提出对软弱土进行加固处治。

3.3 高填方路堤的填料。对高填方路基路段施工在填料料场选择时,除按规范要求的液限、塑性指数、含水量和CBR等指标外,还应根据填料的性质(如:水稳性承载能力)综合选择水稳性好、干密度大、承载能力高的砾石类土填筑路基为宜。在路基填筑前必须将料场盖山土清除干净,防止树根、杂草、种植土等混填于路基之中。施工中严格控制填料含水量,严禁过湿的土填于路基之上;且要求不同土质分层填筑,剔除填料中超大颗粒,以保证各点密实度均匀一致。

路堤施工中,各施工层表面不应有积水,填方路堤应根据土质情况和施工时气候状况设置2%~4%的双向或单向排水横坡,及时排走雨水。施工前,应先做好截水沟、排水沟等排水及防渗设施,坡脚避免遭受水的冲刷(排水沟边缘距路基坡脚不小于2m)。

3.4 施工和监理严格遵照有关规章制度进行,不盲目的赶工期,抢进度。施工单位应配备完善的施工组织和质量检验体系,专业人员持证上岗。在压实过程中,施工单位自检人员应按规定的频率逐层检查路基的压实度。

3.5 旧路加宽时,清除边坡上的杂草,并沿旧路边坡挖成向内倾斜的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1.0m。填方分段施工两段交接处,则先填段应留台阶与后填段分层阶梯搭接,搭接长度不小于2m。半填半挖路段按规范要求设置台阶并分层压实,提高路堤的整体稳定性。

3.6 路基施工应超宽填筑,超宽碾压。一般较设计宽度每侧超宽不小于30cm,以确保边坡密实;路基亏坡,整修时开台阶,分层填筑压实,严禁贴补,确保路基的整体性和边坡密实。每层填筑上料前要根据设计边坡线实地放出路堤填筑边线。

3.7 种植灌木、草皮,强化边坡植被保证。

地基处理施工规范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堤坝工程;堤基清理;质量控制

1.基本要求

1.1在进行坝基清理前、监理工程师根据设计文件、图纸要求、技术规范指标、堤基情况等、审查施工单位提交的基础处理方案。

1.2对于施工单位进行的堤基开挖或处理过程中的详细记录、监理工程师均应按照有关规定审核签字。

1.3堤基清理范围包括堤身、铺盖和压载的基面。堤基清理边线应比设计基面边线宽出300~500mm。老堤加高培厚、其清理范围包括堤坝和堤坡。

1.4堤基清理时、应将堤基范围内表层的砖石、淤泥、腐殖土、杂填土、泥灰、杂草、树根以及其他杂物等清除干净、并应按指定的位置堆放。

1.5堤基清理完毕后、应在第一坯土料填筑前、将堤基内的井窖、树坑、坑塘等按堤身要求进行分层回填、平整、压实处理、压实后土体干密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1.6堤基处理完毕后应立即报监理工程师、有业主、设计、监理和监督等部门共同验收、分部工程检测的数量按堤基处理面积的平均数每200m2一个计算、并做好记录和共同签字认可、方能进行堤身的填筑。

1.7当堤基地质比较复杂、施工难度较大或无相关规范可遵循时、应进行必要的技术论证、然后通过现场试验取得有关技术参数并经监理工程师批准。

1.8堤基处理后要避免产生冻结、当堤基出现冻结、有明显夹层和冻胀现象时、未经处理不得在堤基上进行施工。

1.9基坑积水应及时将其排除、对泉眼应在分析其成因和对提防的影响后,予以封堵或引导,在开挖较深的堤基时,应时刻注意防止滑坡。

2.处理方法

2.1堤基表层的不合格土,杂物等必须彻底清除,堤基范围内的抗槽,沟等,应按堤身填筑要求进行回填处理。

2.2堤基内的井窖,墓穴,树根,腐烂木料,动物巢穴是最易塌陷的地方,必须按照堤身填筑要求回填,并认真进行重点质量检验。

2.3对于新旧堤身的结合部位清理,接槎,创光和压实,应符合《堤防工程施工规范》(SL260—1998)中的要求。

2.4基面清理平整后,应及时要求施工单位报验。基面验收合格后应抓紧堤身的施工,若不能立即施工,应通知施工单位做好基面保护工作,并在复工前再报监理检验,必要时应当重新清理。

2.5堤基清理单元工程的质量检查项目与标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基面清理标准,堤基表层不合格土,杂物等全部清除;一般堤基清理,堤基上的抗塘,洞穴均按要求处理,堤基平整压实,表面无显著凸凹,无松土和弹簧土。

3.质量控制

河道堤防的堤基清理单元质量控制,是堤防工程质量控制核心,其质量控制的检测项目与标准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地基清理范围应根据堤防工程的级别,按施工堤线长度每20~50m测量一次,压实质量检测取样应与清基面积平均400~800m2取样一样。

(2)堤基清理单元工程质量评定标准,应符合设计标准,应符合设计标准和下列规定。

地基处理施工规范范文第11篇

该工程建筑面积:约7200m2 ,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主体采用钢结构。外墙采用彩钢板墙面(1m以下为300厚砖墙),防火墙及内隔墙采用240厚页岩实心砖,屋面为双层压型钢板,中间填150厚超细玻璃棉。

2 监理工作的质量控制要点及目标

2.1 测量放线及标高控制

放线工作要求施工单位及时报验,项目监理部及时复核,保证误差控制在要求范围内;标高要认真复核,控制基础支承面、总高度及最高点标高,保证误差控制在规范要求范围内,保证最高点标高与设计相符。

2.2 地基及基础工程

2.2.1 土方开挖:检查开挖方法,开挖深度,加强基底清理,做到无扰动土。施工应满足设计及勘察要求。

2.2.2 独立基础施工:

(1)加强对标高的复核工作;

(2)进场钢筋检查:主要进行外观检查、合格证、备案证、取样复试报告等。确保使用材料符合设计及相关验收标准。

(3)钢筋的制作安装检查:重点检查钢筋规格及其数量、锚固长度、保护层厚度等的检查,确保其满足设计和相关规范要求。

(4)基础模板的检查:要求模板清理干净,支模后接缝严密。按设计及相关规范要求,对轴线位移、标高、截面尺寸等进行抽检,要求符合相应的规范及设计要求。

(5)混凝土浇注过程的检查:本工程独立基础砼采用c30,浇注前要检查基坑是否清理干净。砼浇过程进行旁站监理,主要检查施工单位质量检查人员的到位情况,现场浇筑振捣,砼的塌落度,砼下落高度以及予埋地脚螺栓的型号、规格、数量等。砼浇筑完毕,要注意养生,严格控制拆模时间。

(6)混凝土拆模后的检查:重点检查基础支承面的标高、水平度,保证误差控制在规范要求范围内。检查地脚螺栓的型号、规格、数量、中心偏移、露出长度、螺纹长度,要求符合相应的规范及设计要求。

2.2.3 土方回填:回填要求确保按照规范、业主要求进行分层压实,表面平整。回填过程进行旁站监理。

2.3 主体工程

2.3.1 钢构件进场检查:重点检查钢构件的材料合格证、备案证、取样复试报告、外形尺寸、柱身扭曲、柱身弯曲矢高、梁长度、端部高度、拱度、侧弯矢高、扭曲、梯梁长度、钢梯宽度、钢梯安装孔距离等,确保使用材料符合设计及相关验收标准。

2.3.2 钢结构安装检查;重点检查柱脚底座中心线对定位轴线的偏移、柱基准点标高、挠曲矢高、柱轴线垂直度、梁跨中垂直度、挠曲、两端支座中心位移、梁两端顶面高差、承重梁侧向弯曲、承重梁垂直度、栏杆立柱间距等,确保其满足设计和相关规范要求。该过程进行旁站监理。

2.3.3 钢筋的制作安装检查:重点检查钢筋规格及其数量、锚固长度、保护层厚度等的检查,确保其满足设计和相关验收规范要求。

2.3.4 模板安装检查:要求模板清理干净,支模后接缝严密,对轴线位移、标高等进行抽检,要求符合相应的验收规范及设计要求。

2.3.5 混凝土浇注过程的检查:砼浇过程进行旁站监理,主要检查施工单位质量检查人员的到位情况,现场浇筑振捣,砼的塌落度,砼下落高度等。砼浇筑完毕,要注意养生,严格控制拆模时间。

2.3.6 墙体砌筑的检查:墙体材料进场要进行外观尺寸检查,砌筑过程中重点检查墙体的垂直度、平整度、砂浆饱满度、灰缝厚度、拉结筋的设置、防潮层等,确保其满足设计和相关验收规范要求。

2.4 屋面工程

重点检查双层压型钢板的安装、双层聚碳酸脂采光板的安装、接口处的细部处理、保温材料、卷材防水的铺贴以及细部处理。有条件的情况下,应进行灌水实验,确保屋面无渗漏。

2.5 装饰、装修工程

2.5.1 内外墙体的检查:重点检查墙体基层的处理、面层的垂直度、平整度、面层有无色差、墙体变形缝的处理等,确保其观感符合验收规范的要求,达到业主满意。

2.5.2 地面的检查:重点检查地基土的夯实度、垫层混凝土的变形缝设置、厚度、钢筋网的绑扎、面层平整度、板块地面面层有无色差等,确保其观感符合验收规范的要求,达到业主满意。

2.5.3 门窗安装的检查:重点检查门窗材料的合格证、备案证、复试报告、安装固定方式、有无渗漏等,确保其符合验收规范的要求,满足使用功能,达到业主满意。

3 安全控制要点和文明施工

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进行监督检查。检查施工单位的质量保证措施及安全保证措施等。

3.1 施工现场要整洁,材料设备布置要合理。

3.2 施工人员的劳动保护品要配戴齐全,职工的安全教育要常抓不懈。每个施工人员要具备良好的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意识,现场安全检查要切实抓好,起到促进安全的作用。

3.3 定期对设备进行维修检查,在强风和雨天时,塔吊不得运行。

3.4 施工的用电线路布置要合理,并要经常检查维护。振动器等用电设备必须设有漏电保护器,要保证用电设备接地,接零的可靠性

监理要求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必须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交底,对特殊工种进行具体安全培训工作,高空作业必须系好安全带,进入场区戴安全帽。

3.5 总体部署:

3.5.1 审查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技术措施狠抓专项施工方案是否符合工程建设 强制性标准。

3.5.2 在实施监理过程中,发现存在安全事故隐患的,要求施工单位整改;情况严重的,要求施工单位停工,并及时通知建设单位。

3.5.3 施工单位拒不整改或者不停止施工的,应及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3.5.4 要求施工单位对达到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附具安全验算结果,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后实施,由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现场监督。

3.6 安全监理方案:

3.6.1 攀登和悬空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及专业考试合格,持证上岗,并必须定期进行体格检查。

3.6.2 施工中对高处作业的安全技术设施,发现有缺陷和隐患时,必须及时解快;危及人身安全时,必须停止作业。

3.6.3 雨天作业必须采取可靠的防滑措施,高空作业人员必须穿防滑鞋方可操作;风力在五级以上(含五级)时,严禁高处作业。

3.6.4 钢结构吊装前,应进行安全防护设施的逐项检查和验收,验收合格方可进行高处作业。

3.6.5 施工作业场所有附落可能的物件,应一律先进行撤除或加以固定;高处作业中所用的物料,均应堆放平稳,不防碍通行和装卸;传递物件禁止抛弃。

3.6.6 施工现场的各类洞口必须设置防护设施与安全标志。

3.6.7 钢结构的吊装,构件应尽可能在地面组装,并搭设进行临时固定、电焊连接等工序的高空安全设施,随构件同时上吊就位。

3.6.8 悬空及高空作业 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高空作业禁止高空附落物体。

3.6.9 安装过程各工种进行上下立体交叉作业时,不得在同一垂直方向上操作,下层作业的位置,必须处于依上层高度确定的可能坠落范围半径之外,不符合以上条件时,应设置安全防护层。

3.6.10 严禁超载吊装,禁止斜吊。

3.6.11 绑扎构件的吊索须经过计算,所有起重工具,应定期进行检查,对损坏者作出鉴定,绑扎方法应正确牢靠,以防吊装中吊索破断或从构件滑落。

3.6.2 高空操作人员在脚手板上通行时,应该思想集中,防止踏上探头板而从高空坠落。

3.6.13 在高空用气割或电焊切割时,应采取措施防止割下的火花或金属落下伤人及造成火灾。

地基处理施工规范范文第12篇

该工程建筑面积:约7200m2 ,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主体采用钢结构。外墙采用彩钢板墙面(1m以下为300厚砖墙),防火墙及内隔墙采用240厚页岩实心砖,屋面为双层压型钢板,中间填150厚超细玻璃棉。

2 监理工作的质量控制要点及目标

2.1 测量放线及标高控制

放线工作要求施工单位及时报验,项目监理部及时复核,保证误差控制在要求范围内;标高要认真复核,控制基础支承面、总高度及最高点标高,保证误差控制在规范要求范围内,保证最高点标高与设计相符。

2.2 地基及基础工程

2.2.1 土方开挖:检查开挖方法,开挖深度,加强基底清理,做到无扰动土。施工应满足设计及勘察要求。

2.2.2 独立基础施工:

(1)加强对标高的复核工作;

(2)进场钢筋检查:主要进行外观检查、合格证、备案证、取样复试报告等。确保使用材料符合设计及相关验收标准。

(3)钢筋的制作安装检查:重点检查钢筋规格及其数量、锚固长度、保护层厚度等的检查,确保其满足设计和相关规范要求。

(4)基础模板的检查:要求模板清理干净,支模后接缝严密。按设计及相关规范要求,对轴线位移、标高、截面尺寸等进行抽检,要求符合相应的规范及设计要求。

(5)混凝土浇注过程的检查:本工程独立基础砼采用c30,浇注前要检查基坑是否清理干净。砼浇过程进行旁站监理,主要检查施工单位质量检查人员的到位情况,现场浇筑振捣,砼的塌落度,砼下落高度以及予埋地脚螺栓的型号、规格、数量等。砼浇筑完毕,要注意养生,严格控制拆模时间。

(6)混凝土拆模后的检查:重点检查基础支承面的标高、水平度,保证误差控制在规范要求范围内。检查地脚螺栓的型号、规格、数量、中心偏移、露出长度、螺纹长度,要求符合相应的规范及设计要求。

2.2.3 土方回填:回填要求确保按照规范、业主要求进行分层压实,表面平整。回填过程进行旁站监理。

2.3 主体工程

2.3.1 钢构件进场检查:重点检查钢构件的材料合格证、备案证、取样复试报告、外形尺寸、柱身扭曲、柱身弯曲矢高、梁长度、端部高度、拱度、侧弯矢高、扭曲、梯梁长度、钢梯宽度、钢梯安装孔距离等,确保使用材料符合设计及相关验收标准。

2.3.2 钢结构安装检查;重点检查柱脚底座中心线对定位轴线的偏移、柱基准点标高、挠曲矢高、柱轴线垂直度、梁跨中垂直度、挠曲、两端支座中心位移、梁两端顶面高差、承重梁侧向弯曲、承重梁垂直度、栏杆立柱间距等,确保其满足设计和相关规范要求。该过程进行旁站监理。

2.3.3 钢筋的制作安装检查:重点检查钢筋规格及其数量、锚固长度、保护层厚度等的检查,确保其满足设计和相关验收规范要求。

2.3.4 模板安装检查:要求模板清理干净,支模后接缝严密,对轴线位移、标高等进行抽检,要求符合相应的验收规范及设计要求。

2.3.5 混凝土浇注过程的检查:砼浇过程进行旁站监理,主要检查施工单位质量检查人员的到位情况,现场浇筑振捣,砼的塌落度,砼下落高度等。砼浇筑完毕,要注意养生,严格控制拆模时间。

2.3.6 墙体砌筑的检查:墙体材料进场要进行外观尺寸检查,砌筑过程中重点检查墙体的垂直度、平整度、砂浆饱满度、灰缝厚度、拉结筋的设置、防潮层等,确保其满足设计和相关验收规范要求。

2.4 屋面工程

重点检查双层压型钢板的安装、双层聚碳酸脂采光板的安装、接口处的细部处理、保温材料、卷材防水的铺贴以及细部处理。有条件的情况下,应进行灌水实验,确保屋面无渗漏。

2.5 装饰、装修工程

2.5.1 内外墙体的检查:重点检查墙体基层的处理、面层的垂直度、平整度、面层有无色差、墙体变形缝的处理等,确保其观感符合验收规范的要求,达到业主满意。

2.5.2 地面的检查:重点检查地基土的夯实度、垫层混凝土的变形缝设置、厚度、钢筋网的绑扎、面层平整度、板块地面面层有无色差等,确保其观感符合验收规范的要求,达到业主满意。

2.5.3 门窗安装的检查:重点检查门窗材料的合格证、备案证、复试报告、安装固定方式、有无渗漏等,确保其符合验收规范的要求,满足使用功能,达到业主满意。

3 安全控制要点和文明施工

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进行监督检查。检查施工单位的质量保证措施及安全保证措施等。

3.1 施工现场要整洁,材料设备布置要合理。

3.2 施工人员的劳动保护品要配戴齐全,职工的安全教育要常抓不懈。每个施工人员要具备良好的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意识,现场安全检查要切实抓好,起到促进安全的作用。

3.3 定期对设备进行维修检查,在强风和雨天时,塔吊不得运行。

3.4 施工的用电线路布置要合理,并要经常检查维护。振动器等用电设备必须设有漏电保护器,要保证用电设备接地,接零的可靠性

监理要求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必须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交底,对特殊工种进行具体安全培训工作,高空作业必须系好安全带,进入场区戴安全帽。

3.5 总体部署:

3.5.1 审查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技术措施狠抓专项施工方案是否符合工程建设 强制性标准。

3.5.2 在实施监理过程中,发现存在安全事故隐患的,要求施工单位整改;情况严重的,要求施工单位停工,并及时通知建设单位。

3.5.3 施工单位拒不整改或者不停止施工的,应及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3.5.4 要求施工单位对达到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附具安全验算结果,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后实施,由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现场监督。

3.6 安全监理方案:

3.6.1 攀登和悬空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及专业考试合格,持证上岗,并必须定期进行体格检查。

3.6.2 施工中对高处作业的安全技术设施,发现有缺陷和隐患时,必须及时解快;危及人身安全时,必须停止作业。

3.6.3 雨天作业必须采取可靠的防滑措施,高空作业人员必须穿防滑鞋方可操作;风力在五级以上(含五级)时,严禁高处作业。

3.6.4 钢结构吊装前,应进行安全防护设施的逐项检查和验收,验收合格方可进行高处作业。

3.6.5 施工作业场所有附落可能的物件,应一律先进行撤除或加以固定;高处作业中所用的物料,均应堆放平稳,不防碍通行和装卸;传递物件禁止抛弃。

3.6.6 施工现场的各类洞口必须设置防护设施与安全标志。

3.6.7 钢结构的吊装,构件应尽可能在地面组装,并搭设进行临时固定、电焊连接等工序的高空安全设施,随构件同时上吊就位。

3.6.8 悬空及高空作业 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高空作业禁止高空附落物体。

3.6.9 安装过程各工种进行上下立体交叉作业时,不得在同一垂直方向上操作,下层作业的位置,必须处于依上层高度确定的可能坠落范围半径之外,不符合以上条件时,应设置安全防护层。

3.6.10 严禁超载吊装,禁止斜吊。

3.6.11 绑扎构件的吊索须经过计算,所有起重工具,应定期进行检查,对损坏者作出鉴定,绑扎方法应正确牢靠,以防吊装中吊索破断或从构件滑落。

3.6.2 高空操作人员在脚手板上通行时,应该思想集中,防止踏上探头板而从高空坠落。

3.6.13 在高空用气割或电焊切割时,应采取措施防止割下的火花或金属落下伤人及造成火灾。

地基处理施工规范范文第13篇

关键字:强夯法;主要参数; 施工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dynamic compaction foundation treatment of force principle and design points of this paper, and through the engineering examples, introduces the application of dynamic compaction foundation treatment, and points out that dynamic foundation treatment is the foundation treatment measures in a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 which effectively improves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foundation, due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nvenient construction, cost low construction, has significant economic benefits. At the same time briefly lists the dynamic compaction foundation treatment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matters needing attention.

Keywords: dynamic compaction method; main parameters;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TU4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项目投资的规模越来越大,地基处理在土建工程中的作用日益重要。由于强夯法具有加固效果显著、适用土类光、设备简单、施工方便、节省劳力、施工期短、节约材料、施工文明和施工费用低等优点,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引进此法后迅速在全国推广应用。

1 原理简介

强夯法是反复将夯锤(质量一般为10t~60t)提到一定高度使其自由落下(落距一般为10m~40m),给地基以冲击和振动能量,从而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并降低其压缩性,改善地基性能。

大量工程实例证明,强夯法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黏性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一般均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对于软土地基,如果未采取辅助措施,一般来说处理效果不好,切忌采用。

2 工程实例

拟建场地原为海岸丘陵,并存在天然海沟,后经人工挖山填方整平,自然地貌改变较大。主要为挖方区,部分存在填方区,为丘陵间沟谷经填方形成,部分地表基岩外露。填方区素填土主要成分为山体挖方区的全风化~中等风化的砂岩、泥岩、页岩等,粒径由几厘米到50厘米,厚度不均匀。

2.1 有效加固深度估算

强夯法的有效加固深度既是反映处理效果的重要参数,又是选择地基处理方案的重要依据。鉴于有效加固深度问题的复杂性,以及目前尚无适当的计算公式,所以规范规定有效加固深度应根据现场试夯或当地经验确定,在缺少试验资料或经验时,可按表-1进行预估。

表-1 强夯法的有效加固深度(m)

注:强夯法的有效加固深度应从最初起夯面算起:单击夯击能量E大于120000 KN﹒m时,强夯的有效加固深度应通过试验确定。

本工程估算有效加固深度10.0 m

2.2 夯点布置及夯击遍数控制

本工程采用10000 KN﹒m能级进行试夯,根据地基土的性质确定分5遍进行。夯锤底面积为30m2。点夯间距7.5m,呈正方形布置(见图-1)。夯点夯击次数,由现场施工确定。第1、2遍为点击,夯击能为10000 KN﹒m,夯点收锤标准,以最后两击 平均夯沉量小于200 mm;第3遍为点击,夯击能为4000 KN﹒m,夯点收锤标准,以最后两击 平均夯沉量小于50 mm。第4、5遍为满夯,夯击能为1500 KN﹒m,每夯点夯击2击,要求夯锤地面彼此搭接1/3。

图-1 检测区夯点布置图

注:第一遍夯点第二遍夯点 第三遍夯点

两遍夯击之间应有一定的时间间隔,以利于土中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消散。实际试夯时的时间间隔是7天。

3 施工及检验

施工前,应按设计要求选择并检查机具设备(夯锤、起重设备、脱钩装置、锚系设备)。

整平后的场地高出设计标高30~50cm,并排除积水。

强夯地基开工前,应查明场地范围内的地下构筑物和各种地下管线的位置及标高等,并采取必要措施,以免因施工而造成损坏;强夯区四周设置好排水沟,便于排除大气降水。

当强夯施工所产生的振动对邻近建筑物或精密仪器设备会产生有害影响时,应设置监测点,并采取挖隔振沟等隔振措施。

强夯法施工,应按照规范规定的施工步骤顺序施工。

施工完成后,应通过静载荷试验取得处理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起静载荷试验的压板面积不宜小于2.0m2。并通过标准贯入、静力触探和土工实验确定处理后地基的施工质量和均匀性。

小结:

本工程设计要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大于200KPa,压缩模量大于20MPa。强夯完成后,0~10m范围内的夯间土层承载力特征值为250KPa,压缩模量22.0MPa,夯点土层承载力特征值为300KPa,压缩模量27MPa,均满足设计要求。强夯处理后地基土强度和均匀性明显改善。

从本工程可以看出,强夯法是一种适用范围较广的地基处理措施,其有效地提高了地基承载力,改善了地基土的均匀性,达到了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地基基础设计手册》沈杰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地基处理施工规范范文第14篇

该工程建筑面积:约7200m2 ,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主体采用钢结构。外墙采用彩钢板墙面(1M以下为300厚砖墙),防火墙及内隔墙采用240厚页岩实心砖,屋面为双层压型钢板,中间填150厚超细玻璃棉。

2 监理工作的质量控制要点及目标

2.1 测量放线及标高控制

放线工作要求施工单位及时报验,项目监理部及时复核,保证误差控制在要求范围内;标高要认真复核,控制基础支承面、总高度及最高点标高,保证误差控制在规范要求范围内,保证最高点标高与设计相符。

2.2 地基及基础工程

2.2.1 土方开挖:检查开挖方法,开挖深度,加强基底清理,做到无扰动土。施工应满足设计及勘察要求。

2.2.2 独立基础施工:

(1)加强对标高的复核工作;

(2)进场钢筋检查:主要进行外观检查、合格证、备案证、取样复试报告等。确保使用材料符合设计及相关验收标准。

(3)钢筋的制作安装检查:重点检查钢筋规格及其数量、锚固长度、保护层厚度等的检查,确保其满足设计和相关规范要求。

(4)基础模板的检查:要求模板清理干净,支模后接缝严密。按设计及相关规范要求,对轴线位移、标高、截面尺寸等进行抽检,要求符合相应的规范及设计要求。

(5)混凝土浇注过程的检查:本工程独立基础砼采用C30,浇注前要检查基坑是否清理干净。砼浇过程进行旁站监理,主要检查施工单位质量检查人员的到位情况,现场浇筑振捣,砼的塌落度,砼下落高度以及予埋地脚螺栓的型号、规格、数量等。砼浇筑完毕,要注意养生,严格控制拆模时间。

(6)混凝土拆模后的检查:重点检查基础支承面的标高、水平度,保证误差控制在规范要求范围内。检查地脚螺栓的型号、规格、数量、中心偏移、露出长度、螺纹长度,要求符合相应的规范及设计要求。

2.2.3 土方回填:回填要求确保按照规范、业主要求进行分层压实,表面平整。回填过程进行旁站监理。

2.3 主体工程

2.3.1 钢构件进场检查:重点检查钢构件的材料合格证、备案证、取样复试报告、外形尺寸、柱身扭曲、柱身弯曲矢高、梁长度、端部高度、拱度、侧弯矢高、扭曲、梯梁长度、钢梯宽度、钢梯安装孔距离等,确保使用材料符合设计及相关验收标准。

2.3.2 钢结构安装检查;重点检查柱脚底座中心线对定位轴线的偏移、柱基准点标高、挠曲矢高、柱轴线垂直度、梁跨中垂直度、挠曲、两端支座中心位移、梁两端顶面高差、承重梁侧向弯曲、承重梁垂直度、栏杆立柱间距等,确保其满足设计和相关规范要求。该过程进行旁站监理。

2.3.3 钢筋的制作安装检查:重点检查钢筋规格及其数量、锚固长度、保护层厚度等的检查,确保其满足设计和相关验收规范要求。

2.3.4 模板安装检查:要求模板清理干净,支模后接缝严密,对轴线位移、标高等进行抽检,要求符合相应的验收规范及设计要求。

2.3.5 混凝土浇注过程的检查:砼浇过程进行旁站监理,主要检查施工单位质量检查人员的到位情况,现场浇筑振捣,砼的塌落度,砼下落高度等。砼浇筑完毕,要注意养生,严格控制拆模时间。

2.3.6 墙体砌筑的检查:墙体材料进场要进行外观尺寸检查,砌筑过程中重点检查墙体的垂直度、平整度、砂浆饱满度、灰缝厚度、拉结筋的设置、防潮层等,确保其满足设计和相关验收规范要求。

2.4 屋面工程

重点检查双层压型钢板的安装、双层聚碳酸脂采光板的安装、接口处的细部处理、保温材料、卷材防水的铺贴以及细部处理。有条件的情况下,应进行灌水实验,确保屋面无渗漏。

2.5 装饰、装修工程

2.5.1 内外墙体的检查:重点检查墙体基层的处理、面层的垂直度、平整度、面层有无色差、墙体变形缝的处理等,确保其观感符合验收规范的要求,达到业主满意。

2.5.2 地面的检查:重点检查地基土的夯实度、垫层混凝土的变形缝设置、厚度、钢筋网的绑扎、面层平整度、板块地面面层有无色差等,确保其观感符合验收规范的要求,达到业主满意。

2.5.3 门窗安装的检查:重点检查门窗材料的合格证、备案证、复试报告、安装固定方式、有无渗漏等,确保其符合验收规范的要求,满足使用功能,达到业主满意。

3 安全控制要点和文明施工

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进行监督检查。检查施工单位的质量保证措施及安全保证措施等。

3.1 施工现场要整洁,材料设备布置要合理。

3.2 施工人员的劳动保护品要配戴齐全,职工的安全教育要常抓不懈。每个施工人员要具备良好的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意识,现场安全检查要切实抓好,起到促进安全的作用。

3.3 定期对设备进行维修检查,在强风和雨天时,塔吊不得运行。

3.4 施工的用电线路布置要合理,并要经常检查维护。振动器等用电设备必须设有漏电保护器,要保证用电设备接地,接零的可靠性

监理要求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必须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交底,对特殊工种进行具体安全培训工作,高空作业必须系好安全带,进入场区戴安全帽。

3.5 总体部署:

3.5.1 审查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技术措施狠抓专项施工方案是否符合工程建设 强制性标准。

3.5.2 在实施监理过程中,发现存在安全事故隐患的,要求施工单位整改;情况严重的,要求施工单位停工,并及时通知建设单位。

3.5.3 施工单位拒不整改或者不停止施工的,应及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3.5.4 要求施工单位对达到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附具安全验算结果,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后实施,由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现场监督。

3.6 安全监理方案:

3.6.1 攀登和悬空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及专业考试合格,持证上岗,并必须定期进行体格检查。

3.6.2 施工中对高处作业的安全技术设施,发现有缺陷和隐患时,必须及时解快;危及人身安全时,必须停止作业。

3.6.3 雨天作业必须采取可靠的防滑措施,高空作业人员必须穿防滑鞋方可操作;风力在五级以上(含五级)时,严禁高处作业。

3.6.4 钢结构吊装前,应进行安全防护设施的逐项检查和验收,验收合格方可进行高处作业。

3.6.5 施工作业场所有附落可能的物件,应一律先进行撤除或加以固定;高处作业中所用的物料,均应堆放平稳,不防碍通行和装卸;传递物件禁止抛弃。

3.6.6 施工现场的各类洞口必须设置防护设施与安全标志。

3.6.7 钢结构的吊装,构件应尽可能在地面组装,并搭设进行临时固定、电焊连接等工序的高空安全设施,随构件同时上吊就位。

3.6.8 悬空及高空作业 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高空作业禁止高空附落物体。

3.6.9 安装过程各工种进行上下立体交叉作业时,不得在同一垂直方向上操作,下层作业的位置,必须处于依上层高度确定的可能坠落范围半径之外,不符合以上条件时,应设置安全防护层。

3.6.10 严禁超载吊装,禁止斜吊。

3.6.11 绑扎构件的吊索须经过计算,所有起重工具,应定期进行检查,对损坏者作出鉴定,绑扎方法应正确牢靠,以防吊装中吊索破断或从构件滑落。

3.6.2 高空操作人员在脚手板上通行时,应该思想集中,防止踏上探头板而从高空坠落。

3.6.13 在高空用气割或电焊切割时,应采取措施防止割下的火花或金属落下伤人及造成火灾。

地基处理施工规范范文第15篇

该工程建筑面积:约7200m2 ,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主体采用钢结构。外墙采用彩钢板墙面(1m以下为300厚砖墙),防火墙及内隔墙采用240厚页岩实心砖,屋面为双层压型钢板,中间填150厚超细玻璃棉。

2 监理工作的质量控制要点及目标

2.1 测量放线及标高控制

放线工作要求施工单位及时报验,项目监理部及时复核,保证误差控制在要求范围内;标高要认真复核,控制基础支承面、总高度及最高点标高,保证误差控制在规范要求范围内,保证最高点标高与设计相符。

2.2 地基及基础工程

2.2.1 土方开挖:检查开挖方法,开挖深度,加强基底清理,做到无扰动土。施工应满足设计及勘察要求。

2.2.2 独立基础施工:

(1)加强对标高的复核工作;

(2)进场钢筋检查:主要进行外观检查、合格证、备案证、取样复试报告等。确保使用材料符合设计及相关验收标准。

(3)钢筋的制作安装检查:重点检查钢筋规格及其数量、锚固长度、保护层厚度等的检查,确保其满足设计和相关规范要求。

(4)基础模板的检查:要求模板清理干净,支模后接缝严密。按设计及相关规范要求,对轴线位移、标高、截面尺寸等进行抽检,要求符合相应的规范及设计要求。

(5)混凝土浇注过程的检查:本工程独立基础砼采用c30,浇注前要检查基坑是否清理干净。砼浇过程进行旁站监理,主要检查施工单位质量检查人员的到位情况,现场浇筑振捣,砼的塌落度,砼下落高度以及予埋地脚螺栓的型号、规格、数量等。砼浇筑完毕,要注意养生,严格控制拆模时间。

(6)混凝土拆模后的检查:重点检查基础支承面的标高、水平度,保证误差控制在规范要求范围内。检查地脚螺栓的型号、规格、数量、中心偏移、露出长度、螺纹长度,要求符合相应的规范及设计要求。

2.2.3 土方回填:回填要求确保按照规范、业主要求进行分层压实,表面平整。回填过程进行旁站监理。

2.3 主体工程

2.3.1 钢构件进场检查:重点检查钢构件的材料合格证、备案证、取样复试报告、外形尺寸、柱身扭曲、柱身弯曲矢高、梁长度、端部高度、拱度、侧弯矢高、扭曲、梯梁长度、钢梯宽度、钢梯安装孔距离等,确保使用材料符合设计及相关验收标准。

2.3.2 钢结构安装检查;重点检查柱脚底座中心线对定位轴线的偏移、柱基准点标高、挠曲矢高、柱轴线垂直度、梁跨中垂直度、挠曲、两端支座中心位移、梁两端顶面高差、承重梁侧向弯曲、承重梁垂直度、栏杆立柱间距等,确保其满足设计和相关规范要求。该过程进行旁站监理。

2.3.3 钢筋的制作安装检查:重点检查钢筋规格及其数量、锚固长度、保护层厚度等的检查,确保其满足设计和相关验收规范要求。

2.3.4 模板安装检查:要求模板清理干净,支模后接缝严密,对轴线位移、标高等进行抽检,要求符合相应的验收规范及设计要求。

2.3.5 混凝土浇注过程的检查:砼浇过程进行旁站监理,主要检查施工单位质量检查人员的到位情况,现场浇筑振捣,砼的塌落度,砼下落高度等。砼浇筑完毕,要注意养生,严格控制拆模时间。

2.3.6 墙体砌筑的检查:墙体材料进场要进行外观尺寸检查,砌筑过程中重点检查墙体的垂直度、平整度、砂浆饱满度、灰缝厚度、拉结筋的设置、防潮层等,确保其满足设计和相关验收规范要求。

2.4 屋面工程

重点检查双层压型钢板的安装、双层聚碳酸脂采光板的安装、接口处的细部处理、保温材料、卷材防水的铺贴以及细部处理。有条件的情况下,应进行灌水实验,确保屋面无渗漏。

2.5 装饰、装修工程

2.5.1 内外墙体的检查:重点检查墙体基层的处理、面层的垂直度、平整度、面层有无色差、墙体变形缝的处理等,确保其观感符合验收规范的要求,达到业主满意。

2.5.2 地面的检查:重点检查地基土的夯实度、垫层混凝土的变形缝设置、厚度、钢筋网的绑扎、面层平整度、板块地面面层有无色差等,确保其观感符合验收规范的要求,达到业主满意。

2.5.3 门窗安装的检查:重点检查门窗材料的合格证、备案证、复试报告、安装固定方式、有无渗漏等,确保其符合验收规范的要求,满足使用功能,达到业主满意。

3 安全控制要点和文明施工

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进行监督检查。检查施工单位的质量保证措施及安全保证措施等。

3.1 施工现场要整洁,材料设备布置要合理。

3.2 施工人员的劳动保护品要配戴齐全,职工的安全教育要常抓不懈。每个施工人员要具备良好的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意识,现场安全检查要切实抓好,起到促进安全的作用。

3.3 定期对设备进行维修检查,在强风和雨天时,塔吊不得运行。

3.4 施工的用电线路布置要合理,并要经常检查维护。振动器等用电设备必须设有漏电保护器,要保证用电设备接地,接零的可靠性

监理要求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必须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交底,对特殊工种进行具体安全培训工作,高空作业必须系好安全带,进入场区戴安全帽。

3.5 总体部署:

3.5.1 审查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技术措施狠抓专项施工方案是否符合工程建设 强制性标准。

3.5.2 在实施监理过程中,发现存在安全事故隐患的,要求施工单位整改;情况严重的,要求施工单位停工,并及时通知建设单位。

3.5.3 施工单位拒不整改或者不停止施工的,应及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3.5.4 要求施工单位对达到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附具安全验算结果,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后实施,由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现场监督。

3.6 安全监理方案:

3.6.1 攀登和悬空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及专业考试合格,持证上岗,并必须定期进行体格检查。

3.6.2 施工中对高处作业的安全技术设施,发现有缺陷和隐患时,必须及时解快;危及人身安全时,必须停止作业。

3.6.3 雨天作业必须采取可靠的防滑措施,高空作业人员必须穿防滑鞋方可操作;风力在五级以上(含五级)时,严禁高处作业。

3.6.4 钢结构吊装前,应进行安全防护设施的逐项检查和验收,验收合格方可进行高处作业。

3.6.5 施工作业场所有附落可能的物件,应一律先进行撤除或加以固定;高处作业中所用的物料,均应堆放平稳,不防碍通行和装卸;传递物件禁止抛弃。

3.6.6 施工现场的各类洞口必须设置防护设施与安全标志。

3.6.7 钢结构的吊装,构件应尽可能在地面组装,并搭设进行临时固定、电焊连接等工序的高空安全设施,随构件同时上吊就位。

3.6.8 悬空及高空作业 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高空作业禁止高空附落物体。

3.6.9 安装过程各工种进行上下立体交叉作业时,不得在同一垂直方向上操作,下层作业的位置,必须处于依上层高度确定的可能坠落范围半径之外,不符合以上条件时,应设置安全防护层。

3.6.10 严禁超载吊装,禁止斜吊。

3.6.11 绑扎构件的吊索须经过计算,所有起重工具,应定期进行检查,对损坏者作出鉴定,绑扎方法应正确牢靠,以防吊装中吊索破断或从构件滑落。

3.6.2 高空操作人员在脚手板上通行时,应该思想集中,防止踏上探头板而从高空坠落。

3.6.13 在高空用气割或电焊切割时,应采取措施防止割下的火花或金属落下伤人及造成火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