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乡村音乐的特点范文

乡村音乐的特点范文

乡村音乐的特点

乡村音乐的特点范文第1篇

对美国乡村音乐浅析 精 品 源自历 史科

一 美国乡村音乐的起源

美国乡村音乐起源于18世纪末,算的上是起源最早的音乐形式,它是由一些原先居住在东海岸一带的苏格兰和爱尔兰人后裔逐渐向西部和南部的内地和山区迁移,以求发展创造出的音乐。这些拓荒者在劳动休息时,常常唱些古老的英国民歌,这些歌曲简单、活泼,大多数都是叙述日常劳动和生活的,还有恋人们的爱情故事。这些都是乡村歌曲最原始的形式。随着人们的迁移分化,这些歌曲也随之演变成了不同的风格和类型。在北方,它们变成了伐木工人的劳动歌曲,在西部山区它们变成了纯朴、豪放的牛仔歌,这些歌曲还随着一些迁到海边的苏格兰人演变成了水手们的劳动号子。

二 美国乡村音乐不同时期、特点的音乐形式

1 早期的乡村音乐 2 牛仔音乐

牛仔音乐来源于美国人对大西部的迷恋,这还体现在好莱坞的电影里。乡下人变成了打扮漂亮、精神抖擞的牛仔男孩和牛仔女郎,唱着来自乡间的浪漫歌曲,向人们展示着孤独大草原中的浪漫景象。30年代以后,在好莱坞表现美国西部风土人情的电影中,乡村音乐大出风头。着名演员奥特里是这个时期演唱乡村音乐风味牛仔歌曲的主要代表。他在银幕上塑造的牛仔形象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乡村音乐也因此在全国更为流行。

3 兰草音乐

起源于40年代的“兰草音乐”,也是乡村音乐中影响颇大的流派。它的得名来源于创始者Bill Monroe的乐队“兰草男孩”(The Blue Gass Boys),Bill Monroe综合了舞蹈、通俗音乐以及山区民间音乐的特点,在表演时常常由人穿着民间服装轮流演唱、演奏,形式非常活泼。“兰草音乐”的音乐特点是音乐精致、纯正、原汁原味。常常包含两三部和声以及激烈的节奏和不受约束的情感。“兰草音乐”最初只在南方肯塔基山区流行,后通过电台的宣传才得以流传到城市,此后得到迅速的传播。

4 山地摇滚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促使乡村音乐成为了美国全民族共同的精神食粮。战时经济加速了人口的流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有了更多的接触机会。音乐趣味的相互渗透,终于在50年代使乡村音乐达到了全盛时期。山地摇滚是乡村音乐和摇滚乐的第一次结合。山地摇滚改变了传统乡村音乐的形式,对乡村音乐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职业乡村音乐歌星们把山地摇滚带入了城市音乐舞台上,其他歌星也纷纷效仿,录制并销售了近五百万张唱片,创造了空前的纪录。乡村音乐这个原先的“下里巴人”逐渐变成了“阳春白雪”进入到了美国的上层社会。1958年,乡村音乐协会成立,其宗旨是在向全世界推动和发展乡村音乐。

5 酒吧音乐

酒吧音乐是乡村音乐中最富有活力的,也是变化最多的一支音乐形式。酒吧音乐是一种自由进行的、很喧闹的音乐形式,产生于战后的南方酒吧。这个时期,乡村音乐的聚集场所由公开社交场所转移到了酒吧。乡村音乐进入酒吧后,不得不在歌词和演唱风格上做出相应的变化。过时的老歌难以在这种氛围中生存。社会地位的变化和随之而产生的种种问题是这些农民出身的工人所关心的。锁不住情人的心、难以维持的婚姻、及时行乐、借酒浇愁等,常成为酒吧歌曲的主题。

三 美国乡村音乐的特点

1 美国乡村音乐的主题内容

美国乡村音乐是一种以率直简约、诚挚自然的语言讲述人类质朴经验的音乐。它的主题内容包罗万象,既有反映普通美国人的价值观,也有对往事的怀念留恋,还有对当今世事冷暖的诉说以及对社会现状的评议。从战争、自由到爱情、家庭,甚至身边熟悉的人物、动物等都可信手拈来,编成歌曲。正因为它体现着普通美国人的情感——对竞争生活的厌恶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所以它能触动中下层美国人的心灵,受到人们的喜爱,引起大众的共鸣,美国乡村音乐对社会产生了很大影响。

下面,我们分析几首具有代表性的乡村歌曲,来理解这类歌曲的基本表现主题。

(1)表现基本价值观的主题

代表歌曲《心满意足》(“SatisfiedMind”)许多歌手为这首歌灌了唱片,其销售量不计其数。这是一首已进入“口头传说”的乡村歌曲。关于这首歌,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它表达了美国人(也是人类)的基本价值观,这种价值观与一些评论家认为美国人沉溺痴迷于金钱与成功的观点是大相径庭的。毫无疑问,大多数美国人都会对歌中所唱之词持以赞同态度——“他们哪里知道,那比登天还难。要找到一个富翁,他感到心满意足”正因为如此,这里所真正追求的,恰恰就在于“心满意足”。一种价值观的全真体验。

(2)表现思乡怀旧的主题

许多历史学家都注意到,世界上由于做工、旅行、移民而四处迁徙最多的人民就是美国人,他们背井离乡、苦不堪言。所以很多学者都认为美国人没有家庭、家乡观念,缺乏对故土的思恋之情。其实并不然,美国乡村音乐在成百上千首歌曲中已经告诉我们,美国人具有强烈的乡愁与乡思。《底特律城》(“Detroit City”)这首歌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叙述了一个南方人北上底特律,在一家制造汽车的大工厂做工的情景。这首歌的核心在于表现主人公盼望重返故里、与家人团聚的迫切心情。

(3)表现贫穷而自豪的普通人的主题

在美国乡村歌曲中,这类歌曲占绝大多数。他们的创作都基于这样一种观念:讲述歌手自己或词作者曾一度饥寒交迫,贫困潦倒的生活经历。虽然他们现在再也不缺衣少食,但他们却时刻不忘自己凄苦的身世。这些或许可称为乡村歌曲中的最佳作品,揭示了“美国人的梦想”,或者说是表达了弥漫于乡村歌曲中的对于“美国梦”的阐释。例如,《生活在普邀人爱情中间》(L宜vingin the Love of Common people)这首歌的合唱词就突出表现了对于家庭成员之间的爱与自豪感的留恋,强调了人们应尽力改造生活的责任感。准确地说,这就是美国梦的真正含义。

2 美国乡村音乐的曲式结构特点

美国乡村音乐的曲式结构较为简单,多为歌谣体、二部曲式和三部曲式,它的风格淳朴旋律优美,节奏分明,具有内在的感染力,往往易于成为边唱边舞的群众性音乐。歌谣体大多表现一些风土人情的主题,歌唱属于自己民族的特色歌谣。歌谣以押韵为主,往往表达了一些有趣的琐碎小事,有时也会阐述一个深刻的道理,但都是特别简短押韵的,很少有冗长的歌谣。由两个乐段构成的乐曲形式称“单二部曲式”,也叫“二段体”,用A+B图示表示。在美国乡村音乐的歌曲创作中广泛应用。单二部曲式的第一个乐段在音乐上具有鲜明的初步陈述性质,材料简单,结构方整,情绪稳定,具有进一步展开的要求和发展的可能性。第二个乐段可以是再现性,也可以是对比性,分为有再现性的单二部曲式和没有再现性的单二部曲式两种。

三部曲式又称三段体或ABA曲式,也是乡村音乐作品中比较常见的乐曲形式,是由两个同等重要的结构(“A段”和“B段”),组成了一个具有三个“段落”的曲体,其中第一和第三段可以是完全相同或近乎相同的内容,第二段则和第一段形成强烈对比,形成了“A-B-A(或A')”的构造。不论是A段或B段,其内部结构都相对比较自由,由短短的数个小节或一两个乐句,到更复杂的结构组成都可以。

3 美国乡村音乐的演唱特点

美国乡村音乐的演唱特点是将情感与声音完美的结合。由于乡村音乐是从美国民间音乐发展而来的,所以在唱法方面带有浓郁的民间音乐色彩,较多地运用民间本嗓的音色来演唱,并带有浓重的鼻音。例如,被人们誉为“美国乡村音乐之父”的歌手罗杰斯,他就擅长运用真声和假声相互转换和交替的方法来演唱。他的歌声在真假声区来回自如的转换,声带非常松弛,自然的音色感人至深。赢得了很多热爱乡村音乐的年轻人的崇拜与效仿。

同时歌手又常常运用一种“孤独的”、“冷漠的”腔调向听众诉说着一切,他们脸上常常毫无表情,好像倾诉的欢乐和痛苦都与自己无关,而实际上却完全将自己的情感沉浸到歌词的感情中去了。乡村音乐感人的地方,就在于它完全彻底的真诚,用他们的真诚来演唱,用真诚来打动人,这就是乡村音乐的本色。

4 美国乡村音乐的演唱形式

在演唱形式上,乡村音乐多以男、女声独唱为主,有声部的小合唱也很常见。纵观美国乡村音乐的发展历史,男声独唱的形式运用的相对较多一些。除了一些家庭组合的小合唱形式以外,说唱结合,时弹时唱的形式也很多见。例如,一些乐队组合,他们的成员基本都是边弹边唱,并随着乡村音乐的发展演变,音乐特点的不断丰富,说唱结合的形式也越来越多的运用在乡村音乐的演唱形式中,这种演唱形式的变化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观众的喜爱。乡村歌曲演唱的音域不宽,一般在中声区进行。早期的小合唱很少有和声运用,因为乡村音乐最初只是用于乡村家庭的娱乐活动,家庭成员们演唱的小合唱大都没有和声,形式很自由、简单,但收到的娱乐效果却是不打折扣的。真正运用和声处理实际上是在乡村音乐商业化之后才逐渐发展起来的。

5 美国乡村音乐的伴奏乐器

早期美国乡村音乐的主要伴奏乐器是小提琴,其它乐器还有吉他、班卓琴等。小提琴是白人殖民主义者带进美国的。它是乡村人最喜爱的,曾一度是乡村音乐必不可少的演奏乐器。它活跃于各种场合,但最受家庭舞会的宠爱,而这种亲切宽松的氛围也非常适宜于乡村音乐的生长。随着乡村音乐的发展,在现代乡村音乐中,伴奏乐队的配置也发生了变化。例如,在酒吧音乐中,由于这种娱乐场所非常嘈杂,欢笑声、碰杯声、桌椅移动声混杂在一起,平缓低沉的音乐已经不能压住这些噪音了,所以乐队要不断提高音量,加快节奏。密集型的和弦弹奏法逐渐成为酒吧音乐的伴奏特点,伴奏乐器多以电声乐器为主,例如:电吉他、 对美国乡村音乐浅析 对美国乡村音乐浅析 :小学音乐论文:音乐课堂教学过程 我国民族音乐的形成与特点 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

对美国乡村音乐浅析 精 品 源自历 史科

乡村音乐的特点范文第2篇

美国乡村音乐为流行音乐的一类具有显著特色的形式。其产生自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美国农村地区,素材源自英国民谣。还包括一部分宗教音乐元素。早期,美国乡村音乐,其内容多展现牧场情境生活以及百姓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发展至后期,美国乡村音乐形式与内容均产生了一定变化。其曲式结构通常清晰简单,为歌谣体以及两部或是三部曲式。乐曲旋律朗朗上口,具有较强的传唱度。演唱技巧上,由于美国乡村音乐来自民间,因此,体现了显著的民间音乐特色。可应用本嗓进行演绎,因此鼻音较为清晰。形式上通常以独唱以及小合唱形式为主体。早期美国乡村音乐,多以吉他弹奏、小提琴等进行伴奏。伴随其逐步发展扩充与升华,新时期的乡村音乐,在演奏乐队的安排上形成了一定变化。弹奏乐器则包括键盘、电吉他等,同时还囊括了独具特点的民族风情乐器等。

二、美国乡村音乐主体风格特征

美国乡村音乐在早期源自牛仔音乐,并渗透了西部摇摆等乐曲的特色,内容与形式层面则进行了一定改良。发展到二十世纪50年代,受到各类丰富流行音乐元素的影响,美国乡村音乐添加了钢琴和弦以及合音元素。风格更为独特,不仅具备了乡土特征,同时富于流行音乐色彩,令传统美国乡村音乐更为生动、流行,体现了精致、淳朴又不失活跃性的内涵。同时,该时期还发展形成了山地摇滚,该形式实现了乡村乐同摇滚乐的有效集成。乡村摇滚产生自加利福尼亚,通过同嬉皮运动作用影响、互相渗透,将回归自然的属性特征引进乡村音乐内容中。歌者们将传统形式的怀旧乡村音乐添加了摇滚元素,通过巧妙的融合,令乡村音乐实现了创新发展。进入八十年代,美国乡村音乐融入了新传统主义思想。该理念回归至艺术以及音乐层面,体现了时代特色。新传统主义通过灵感的探寻,成为新乡村音乐类型的前身。通过不断的创造与扬弃,美国乡村音乐将淳朴的乡土以及民间特色予以保留,并加入了更多的丰富内容形式。而后,新乡村音乐逐步形成,通过对八十年代探寻根源的美国乡村音乐阐释,构成了独特音乐形式。同时,还添加了鼓以及吉他进行伴奏,令乡村音乐更具创新特色。歌者们没有添加小提琴等古典乐器,进而实现了不同于传统乡村音乐的创新发展。还有一类音乐为另类乡村音乐,为摇滚乡村乐曲的发展,注重运用嘈杂效果的电吉他,令乡村音乐显得更为另类,更趋向于摇滚乐曲。

发展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美国乡村音乐进军全球,较多乡村音乐演唱者则成为享誉全球的巨星。仙尼亚?唐恩便是其中的一位,通过将乡村音乐同抒情乐曲的巧妙融合,令美国乡村音乐更具感染力与亲和力。同时,通过添加民谣乐曲元素,呈现出了多变的乡村音乐风格。该歌手演唱作品的显著特征在于呈现出独具特色的美式鼻音,通过技巧的有效拿捏,令伴奏音乐同和声形成了完美的配合。

仙尼亚?唐恩还经常在乡村音乐之中,添加硬摇滚元素,令两者实现了完美集成,进而造就了美国乡村音乐独具魅力的典范。还有一位演唱家费斯?希尔,其在美国乡村音乐的发展中作出了巨大贡献。由蓝草音乐起步,促进乡村音乐演绎上升到全新高度。其演唱风格体现了显著的宣叙性,同时音乐节奏独特鲜明。费斯?希尔还将爵士音乐囊括至乡村音乐之中,推进其实现了流行化发展,呈现出独具魅力的欧美乡村音乐娴熟演唱技巧。通过该方式处理演绎的乡村音乐,不仅充满了其本质的朴实自然、纯正亲切之感。同时还渗透出古典美的音乐特质。另外,通过将高音与中低音的有效融合、良好转换,令美国乡村音乐的演唱体现了良好的强弱比对,以及相同歌词不一样的力度展现。令不同乐曲间的连接转换演绎的贴切自然、恰到好处。正是这一转换,令美国乡村音乐的忠实听众呈现出年轻化的发展趋势。

三、美国乡村音乐演唱技巧

演唱美国乡村音乐,需要把握其独特的内涵特征,实现情感以及声音的有效融合。应科学的把握音色为嗓音显著的特征之一。演唱阶段中,应掌握良好的技巧,明确音准清晰性、各个音色的一致共鸣。同时,应确保声音贴切自然,有效的对音乐节奏、韵律节拍进行平衡掌控,令其强弱得当、搭配合理。再者,应合理的明确连音以及断音处理的方式,令吐字清晰、准确,展现优美且平衡的演唱和音效果。另外,乡村音乐的演唱应充满真挚情感,只有这样方能令歌唱作品体现丰富色彩。通过审视欧美乡村音乐歌手的发展历程、成功事例不难看出,良好的演唱技巧,需要通过自然贴切的形式传递情感。而情感的波动则受演唱者心理状态的作用,其对演唱声音的特色以及音高形成支配影响。再者,歌曲的选择也尤为重要,往往关系到演唱效果。只有选择正确的乡村音乐歌曲,方能良好的掌控情感,合理到位的传达,令声音体现丰富色彩,并令乡村音乐歌曲体现深沉厚重的层次感、综合表现力、吸引力,体现全面完整性。该过程同时也是歌手逐步发展提升自我的阶段。音色通常代表音乐音质,对音的色彩进行阐释。其为嗓音特点之一,同时也为美国乡村音乐演绎歌唱显著特质,在流行音乐的阐释歌唱之中体现了核心价值。语言之中音色为较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对于传递真情实感提供了重要保障。借助音色方能阐释出乡村音乐歌词内容中渗透的鲜明感情。因此,乡村音乐实践演唱中,应明确音乐独特风格。同时,应由音色视角进行全面研究。基于演唱者均体现了不同的个性特点,因此,在音乐作品演绎之中将会呈现特色化的演绎风格,进而令演唱体现的更为特色丰富。

同时,演唱过程中,应保持良好的自然放松状态,进而夯实音色基础。应通过心理情绪的调动,令其回归自然。演绎流行音乐阶段中,需要应用到丰富的音色。例如,温暖关怀、明亮清楚、气声处理手段等。演唱美国乡村音乐,应基于该类音色为根本,合理的演绎,体现乡村音乐独特特质。应在咬字上恰当把握、合理掌控,确保清晰纯正的演唱,令发音更加清晰,进而准确的传递歌曲情感,引起听众共鸣。演唱者,还应全面的深挖涵盖于乡村音乐之中的情感、体味其核心能量。应通过清晰的声音、恰当的身体语言、清楚的歌词、准确的声区以及音域,合理的传递乡村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以及信息,方能令歌曲演绎的更加真挚,进而打动听众,营造良好的演唱传情效果。同时,应进行持续的练习,通过循序渐进的深入,渐渐的把握歌曲演唱技巧,演绎出充满内涵、体现情感的美国乡村音乐。

乡村音乐的特点范文第3篇

一 美国乡村音乐的起源

美国乡村音乐起源于18世纪末,算的上是起源最早的音乐形式,它是由一些原先居住在东海岸一带的苏格兰和爱尔兰人后裔逐渐向西部和南部的内地和山区迁移,以求发展创造出的音乐。这些拓荒者在劳动休息时,常常唱些古老的英国民歌,这些歌曲简单、活泼,大多数都是叙述日常劳动和生活的,还有恋人们的爱情故事。这些都是乡村歌曲最原始的形式。随着人们的迁移分化,这些歌曲也随之演变成了不同的风格和类型。在北方,它们变成了伐木工人的劳动歌曲,在西部山区它们变成了纯朴、豪放的牛仔歌,这些歌曲还随着一些迁到海边的苏格兰人演变成了水手们的劳动号子。

二 美国乡村音乐不同时期、特点的音乐形式

1 早期的乡村音乐

最初的乡村音乐只是作为自娱节目在家庭、教堂以及乡村聚会时表演。后来到了20世纪20年代,由于新闻媒体和商界的介入,情况发生了变化。1925年,南方田纳西州的纳什维尔建立了广播电台,乡村音乐得到登台亮相的机会。第一个上场的歌手罗杰斯共录了30首乡村歌曲。他运用独特的山区民间唱法,使歌声在真假声区来来回回的转换中显得那么的悠扬动听,人们开始纷纷模仿他的演唱,后来,罗杰斯被人们誉为“现代乡村音乐之父”。

2 牛仔音乐

牛仔音乐来源于美国人对大西部的迷恋,这还体现在好莱坞的电影里。乡下人变成了打扮漂亮、精神抖擞的牛仔男孩和牛仔女郎,唱着来自乡间的浪漫歌曲,向人们展示着孤独大草原中的浪漫景象。30年代以后,在好莱坞表现美国西部风土人情的电影中,乡村音乐大出风头。著名演员奥特里是这个时期演唱乡村音乐风味牛仔歌曲的主要代表。他在银幕上塑造的牛仔形象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乡村音乐也因此在全国更为流行。

3 兰草音乐

起源于40年代的“兰草音乐”,也是乡村音乐中影响颇大的流派。它的得名来源于创始者bill monroe的乐队“兰草男孩”(the blue gass boys),bill monroe综合了舞蹈、通俗音乐以及山区民间音乐的特点,在表演时常常由人穿着民间服装轮流演唱、演奏,形式非常活泼。“兰草音乐”的音乐特点是音乐精致、纯正、原汁原味。常常包含两三部和声以及激烈的节奏和不受约束的情感。“兰草音乐”最初只在南方肯塔基山区流行,后通过电台的宣传才得以流传到城市,此后得到迅速的传播。

4 山地摇滚

第二次世界本文由http://收集整理大战的爆发,促使乡村音乐成为了美国全民族共同的精神食粮。战时经济加速了人口的流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有了更多的接触机会。音乐趣味的相互渗透,终于在50年代使乡村音乐达到了全盛时期。山地摇滚是乡村音乐和摇滚乐的第一次结合。山地摇滚改变了传统乡村音乐的形式,对乡村音乐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职业乡村音乐歌星们把山地摇滚带入了城市音乐舞台上,其他歌星也纷纷效仿,录制并销售了近五百万张唱片,创造了空前的纪录。乡村音乐这个原先的“下里巴人”逐渐变成了“阳春白雪”进入到了美国的上层社会。1958年,乡村音乐协会成立,其宗旨是在向全世界推动和发展乡村音乐。

5 酒吧音乐

酒吧音乐是乡村音乐中最富有活力的,也是变化最多的一支音乐形式。酒吧音乐是一种自由进行的、很喧闹的音乐形式,产生于战后的南方酒吧。这个时期,乡村音乐的聚集场所由公开社交场所转移到了酒吧。乡村音乐进入酒吧后,不得不在歌词和演唱风格上做出相应的变化。过时的老歌难以在这种氛围中生存。社会地位的变化和随之而产生的种种问题是这些农民出身的工人所关心的。锁不住情人的心、难以维持的婚姻、及时行乐、借酒浇愁等,常成为酒吧歌曲的主题。

三 美国乡村音乐的特点

1 美国乡村音乐的主题内容

美国乡村音乐是一种以率直简约、诚挚自然的语言讲述人类质朴经验的音乐。它的主题内容包罗万象,既有反映普通美国人的价值观,也有对往事的怀念留恋,还有对当今世事冷暖的诉说以及对社会现状的评议。从战争、自由到爱情、家庭,甚至身边熟悉的人物、动物等都可信手拈来,编成歌曲。正因为它体现着普通美国人的情感——对竞争生活的厌恶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所以它能触动中下层美国人的心灵,受到人们的喜爱,引起大众的共鸣,美国乡村音乐对社会产生了很大影响。

下面,我们分析几首具有代表性的乡村歌曲,来理解这类歌曲的基本表现主题。

(1)表现基本价值观的主题

代表歌曲《心满意足》(“satisfiedmind”)许多歌手为这首歌灌了唱片,其销售量不计其数。这是一首已进入“口头传说”的乡村歌曲。关于这首歌,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它表达了美国人(也是人类)的基本价值观,这种价值观与一些评论家认为美国人沉溺痴迷于金钱与成功的观点是大相径庭的。毫无疑问,大多数美国人都会对歌中所唱之词持以赞同态度——“他们哪里知道,那比登天还难。要找到一个富翁,他感到心满意足”正因为如此,这里所真正追求的,恰恰就在于“心满意足”。一种价值观的全真体验。

(2)表现思乡怀旧的主题

许多历史学家都注意到,世界上由于做工、旅行、移民而四处迁徙最多的人民就是美国人,他们背井离乡、苦不堪言。所以很多学者都认为美国人没有家庭、家乡观念,缺乏对故土的思恋之情。其实并不然,美国乡村音乐在成百上千首歌曲中已经告诉我们,美国人具有强烈的乡愁与乡思。《底特律城》(“detroit city”)这首歌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叙述了一个南方人北上底特律,在一家制造汽车的大工厂做工的情景。这首歌的核心在于表现主人公盼望重返故里、与家人团聚的迫切心情。

(3)表现贫穷而自豪的普通人的主题

在美国乡村歌曲中,这类歌曲占绝大多数。他们的创作都基于这样一种观念:讲述歌手自己或词作者曾一度饥寒交迫,贫困潦倒的生活经历。虽然他们现在再也不缺衣少食,但他们却时刻不忘自己凄苦的身世。这些或许可称为乡村歌曲中的最佳作品,揭示了“美国人的梦想”,或者说是表达了弥漫于乡村歌曲中的对于“美国梦”的阐释。例如,《生活在普邀人爱情中间》(l宜vingin the love of common people)这首歌的合唱词就突出表现了对于家庭成员之间的爱与自豪感的留恋,强调了人们应尽力改造生活的责任感。准确地说,这就是美国梦的真正含义。

2 美国乡村音乐的曲式结构特点

美国乡村音乐的曲式结构较为简单,多为歌谣体、二部曲式和三部曲式,它的风格淳朴旋律优美,节奏分明,具有内在的感染力,往往易于成为边唱边舞的群众性音乐。歌谣体大多表现一些风土人情的主题,歌唱属于自己民族的特色歌谣。歌谣以押韵为主,往往表达了一些有趣的琐碎小事,有时也会阐述一个深刻的道理,但都是特别简短押韵的,很少有冗长的歌谣。由两个乐段构成的乐曲形式称“单二部曲式”,也叫“二段体”,用a+b图示表示。在美国乡村音乐的歌曲创作中广泛应用。单二部曲式的第一个乐段在音乐上具有鲜明的初步陈述性质,材料简单,结构方整,情绪稳定,具有进一步展开的要求和发展的可能性。第二个乐段可以是再现性,也可以是对比性,分为有再现性的单二部曲式和没有再现性的单二部曲式两种。

转贴于

三部曲式又称三段体或aba曲式,也是乡村音乐作品中比较常见的乐曲形式,是由两个同等重要的结构(“a段”和“b段”),组成了一个具有三个“段落”的曲体,其中第一和第三段可以是完全相同或近乎相同的内容,第二段则和第一段形成强烈对比,形成了“a-b-a(或a')”的构造。不论是a段或b段,其内部结构都相对比较自由,由短短的数个小节或一两个乐句,到更复杂的结构组成都可以。

3 美国乡村音乐的演唱特点

美国乡村音乐的演唱特点是将情感与声音完美的结合。由于乡村音乐是从美国民间音乐发展而来的,所以在唱法方面带有浓郁的民间音乐色彩,较多地运用民间本嗓的音色来演唱,并带有浓重的鼻音。例如,被人们誉为“美国乡村音乐之父”的歌手罗杰斯,他就擅长运用真声和假声相互转换和交替的方法来演唱。他的歌声在真假声区来回自如的转换,声带非常松弛,自然的音色感人至深。赢得了很多热爱乡村音乐的年轻人的崇拜与效仿。

同时歌手又常常运用一种“孤独的”、“冷漠的”腔调向听众诉说着一切,他们脸上常常毫无表情,好像倾诉的欢乐和痛苦都与自己无关,而实际上却完全将自己的情感沉浸到歌词的感情中去了。乡村音乐感人的地方,就在于它完全彻底的真诚,用他们的真诚来演唱,用真诚来打动人,这就是乡村音乐的本色。

4 美国乡村音乐的演唱形式

在演唱形式上,乡村音乐多以男、女声独唱为主,有声部的小合唱也很常见。纵观美国乡村音乐的发展历史,男声独唱的形式运用的相对较多一些。除了一些家庭组合的小合唱形式以外,说唱结合,时弹时唱的形式也很多见。例如,一些乐队组合,他们的成员基本都是边弹边唱,并随着乡村音乐的发展演变,音乐特点的不断丰富,说唱结合的形式也越来越多的运用在乡村音乐的演唱形式中,这种演唱形式的变化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观众的喜爱。乡村歌曲演唱的音域不宽,一般在中声区进行。早期的小合唱很少有和声运用,因为乡村音乐最初只是用于乡村家庭的娱乐活动,家庭成员们演唱的小合唱大都没有和声,形式很自由、简单,但收到的娱乐效果却是不打折扣的。真正运用和声处理实际上是在乡村音乐商业化之后才逐渐发展起来的。

5 美国乡村音乐的伴奏乐器

乡村音乐的特点范文第4篇

美国乡村音乐起源于18世纪末,算的上是起源最早的音乐形式。

它是由一些原先居住在东海岸一带的苏格兰和爱尔兰人后裔逐渐向西部和南部的内地和山区迁移,以求发展创造出的音乐。这些拓荒者在劳动休息时,常常唱些古老的英国民歌,这些歌曲简单、活泼,大多数都是叙述日常劳动和生活的,还有恋人们的爱情故事。

这些都是乡村歌曲最原始的形式。随着人们的迁移分化,这些歌曲也随之演变成了不同的风格和类型。在北方,它们变成了伐木工人的劳动歌曲,在西部山区它们变成了纯朴、豪放的牛仔歌,这些歌曲还随着一些迁到海边的苏格兰人演变成了水手们的劳动号子。

在二十世纪的一段很长时间里,乡村音乐在整个流行音乐的舞台上只是扮演着一个小小的角色。第一次大战结束不久,美国新建立的一些乡村广播电台经常以乡村音乐为点缀,播放地区性的广告时往往以活跃于附近地区的乡村音乐家所表演的音乐节目为其简短的前奏。到一九二四年,这些音乐已拥有一个北方的市场,主要由肯塔基乡村音乐家表演的谷仓舞前一次成功地出现在芝加哥。

同时,唱片灌制业也开始对乡村音乐发生极大兴趣,其目的是为了发行圆形唱片,主要是在乡村中商店里出售。他们很快便惊奇地发现,对这种唱片的生产存在着全国性的需求。爵士乐主要使用管乐器,乡村音乐则主要依靠弦乐器。小提琴、吉它和班卓琴在乡间越来越流行,它们例于买到,价格低廉,在重工业奏中容易结合,非常适合演奏业已发展起来而原来的民间乐器已不能胜任的乡间音乐。

在乡村音乐家所表演的曲目中囊括多种音乐:民间舞曲、经白人改编的黑人布鲁斯、宗教歌曲、描写铁路灾祸和棉厂辛劳的叙事歌曲、更重要的是表现各种痛苦之人(临终的母亲、孤儿、丧偶者、远离家乡的孤独者、失恋者)的歌曲,

为了吸引观众,这种歌曲被处理得凄凉惋人,摧人泪下。二战期间,乡村音乐在流行娱乐业中的地位急剧提高,其影响范围有极大的扩展。这大概是由于当时大量人口转入城市工厂和军队,使得这种音乐的乡愁情调具有独特的吸引力。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在乡村音乐中两种相反的风格居于主导地位。东南部乡村音乐采用了激烈奔放的“兰草”音乐的形式,突出了五弦班卓琴高超的演奏技巧;西南部的乡村音乐民谣风不强,情调较为柔弱,节奏准确明晰,低声部重音强烈而突出,正是从这种音乐中产生了摇滚乐。

美国乡村音乐的特点是,一般以男、女独唱或者小合唱的形式出现,说唱结合,时弹时唱,叙事性强。演唱的音域不宽,一般只在中声部。早期的乡村音乐主要是弦乐、提琴类乐器在其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乡村音乐家们演奏提琴,不加颤指,喜欢直来直去的音色。其他的弦乐器是班卓琴之类的弹拨乐器。班卓琴常被用作独奏乐器,或者在小乐队中用作和弦或节奏乐器。三十年代,曼陀林开始用于乡村音乐,并作为“兰草乐队”的风格而著称于世。从总体上看,乡村音乐不太讲究旋律美与和声美,结构简单,一般分为二段体、三段体和歌谣等形式,节奏分明,具有内在感染力。在乡村,白人和黑人之间存在着音乐上的交流,因此,早期的乡村音乐有着黑人布鲁斯的因素,在旋律变奏手法和声语汇上明显受到布鲁斯的影响。从唱法上看,歌手们用高亢的、带鼻音的腔调向听众诉说着一切。

然而乡村音乐歌手似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认为快乐就像生活一样,永远是不安全的。正因为如此,他们的歌中总是带有一种冷淡或忧愁。如著名的美国歌曲“The Sound Of Silence”,那种冷淡的旋律,即使是不看歌词,也能使人感觉到孤独和阴暗。还有众所周知的老歌“The Yellow Ribbin On An Old Oak Tree”,虽然旋律轻快,但总是笼着一层薄而淡的金色忧愁。更不用说Joan Baez的“Famous Blue raincoal”了,简直让人感到骨髓都带着寒气,歌曲结束后,人都感动得发颤,而又突然莫名其妙地忧伤起来。我想,特别迷恋乡村音的朋友,可能都是多悉善感的人吧!但也不要太过忧伤了,还是笑口常开的为妙,因为连Garth Brooks这样的乡村歌曲之王都会说:“虽然我唱人生的不幸,但也唱生活的快乐,因为快乐总是多于不幸!”

乡村音乐的特点范文第5篇

乡村音乐,一个饱含温情和浪漫的名词。它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来源于美国南方农业地区的民间音乐,最早受到英国传统民谣的影响而发展起来。几十年过去,乡村音乐几经沉浮,现在仍然风靡世界。

很多年前,初遇乡村音乐时,就被那些歌手们不羁的行为所感染,被他们深沉磁性的声音所深深打动。歌手们或独唱,或伴唱,以提琴、班卓琴、吉他等为伴奏乐器。除了表现劳动生活之外,也表达着厌恶孤寂的流浪生活,向往温暖、安宁的家园,歌唱甜蜜的爱情以及失恋的痛苦等情感。

每每看到乡村音乐的表演场面,都仿佛带着自己的灵魂跟着那些淳朴的歌曲和平稳的节奏在寻找某种归宿,把内心深处的某种情绪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来,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让你不得不认同。那是乡村,那是宁静,那是家园。那是供每一个漂泊的人停歇的港湾,是供每一颗疲惫的灵魂最终栖息的安宁之地。

在土土网站的相册里,你看到的是一个酷酷的而又深情的牛仔留在丽江的身影,时而骑在马上穿行于丽江古城的巷子,时而抱着吉他坐在马车上。那些个性独特的相片,好似就是在乡村的某一个熟悉的场景。里面有稻草垛。木楞房,拖着木材的马车。很熟悉的感觉,不知道是什么缘故,总觉得这个歌颂乡村歌唱爱情的乡村歌手一生都与丽江结下了缘。

土土的一首《我是土土》,被网友称为第一首真正的中国西部乡村音乐,而他也被称为中国西部乡村歌手。在这首淳朴而动人、野性而率真的歌里,你可以看到土土不假修饰地表白:你说我土,我不在乎。我是土土,没有你酷哦说话粗,我黑皮肤,我不开车,骑马走路/土土土,美丽不露在外,土土土,做人要实在……《我是土土》是土土在2006年推出的首张个人专辑,专辑中收录了《我是土土》、《丽江恰恰恰》、《洛克的家》、《十八怪》、《世界第三》、《茶马古道》、《青菜心》等歌曲。土土的歌几乎都与丽江紧密相关,不说里面用纳西语演唱的歌曲,多半歌词与演唱风格都是纳西文化和丽江精神的一个凝结。

他的演唱个性十足,嗓音带有一点野性、磁性、还有一点俏皮,节奏很有动感,曲调有点“土”,还有点“洋”。于是在网络上有人称土土是“颓废的原始人”,有人说他是“云南歌坛一怪”,有人说他太土了。也有人说他太洋了。但无论怎样,他仿佛在丽江找到了自己。找到了生活的真谛,用自然而清新的情感表现了丽江生活。

土土小时侯在丽江生活时就能歌善舞。表现出少有的音乐天分。虽然他读大学时学的是计算机专业,但他还是凭借丽江赋予他的音乐灵气,依然在键盘的敲击声里寻觅到创作音乐的灵感。大学二年级的时候,他就自己创作歌词,参加乐队,经常和朋友到音乐学院去请教音乐学教授,一有空闲,就到很多音乐场所去听歌手唱歌。和许多歌手都成为了朋友。

大学期间,是思想最为活跃的阶段。他们这一代人,不同于父辈们接受的全部是纯中国文化,也不同于现在年-轻人接受的全部是港台流行曲乐。在各种音乐场所有许多摇滚乐队,那种真率的、充满了淡淡的忧伤和忧郁的、仿佛始终在寻求一种精神上的家园的音乐,对他有很深的触动,也就是那些触动激发了土土对于音乐特别是乡村音乐的执著追求。

土土毕业后。分配到一家与计算机专业相关的国营单位。但是他的内心总是渴望音乐,总想把自己内心跳动的音符表达出来。工作两年后,他做出了一个令家人竭力反对、令同事不能理解的决定。辞职专门经营自己酷爱的音乐事业。做出那么一个决定需要勇气,更需要清醒的头脑。土土抱着一定要做出成绩来的信心和希望,毅然决然地迈进了音乐创作这条河流。

“那些当年很流行的歌曲,很多都已经淡忘了,甚至没有留下一点痕迹。然而这些质朴、单纯、乡村的声音却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十年、二十年、三四十年过去了,这些音乐却一直珍藏在我的心中。”土土一开始就是以演唱英文乡村歌曲为主,但后来发现那里面有很多东西不是属于中国的,便尝试自己作词写曲。土土的决心就是做中国自己的乡村音乐。他的乡村音乐.是纯正的带有浓郁地域特色和时尚性的音乐,以乡村音乐为基调,融合了原生态音乐、布鲁斯、新世纪、民谣等风格。

美丽的丽江,由于长期以来受东西方文化的影响。文化呈现多元倾向,是一块适宜孕育艺术的土壤。在这个几十万人口的小城,特别是那些纳西人家,几乎人人都能歌善舞,甚至还有家族式的演出团,代代传承歌舞。这样的环境对土生土长的丽江人来说,不能不算是一种较好的文化熏陶和艺术熏染。

十多年前从丽江出走,十多年后又频繁地回丽江,把根扎于丽江,在丽江温情的街巷里寻找创作灵感。他说自己在外漂泊十多年,其实就是一个寻根和回归的过程。经过那么多的人和事,他清醒地意识到故乡丽江是他最终要寻找和抵达的彼岸。丽江是他生命的故乡,也是他音乐生命的故乡,它舒适的环境和温情的关怀常常使土土热泪满眶。这一层缘故,他把自己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对故乡的怀念和对乡村那种质朴、自然生活的迷恋,于是他创作了大量的有关丽江乡村的歌词。无论走在哪里,他都会把丽江放在内心的柔软之处,把对丽江的思念吟唱在他柔软的歌声里。在他那些融进了云南特色特别是丽江纳西古乐以及民间艺术的歌词里,你可以看见丽江的影子,可以找到属于纳西民族固有的精神。那首融合了纳西谷泣唱法、乡村音乐、新世纪音乐的《洛克的家》,就是借在丽江生活了27年的传奇人物洛克抒发了一个在“异乡流浪的小孩”对那个位于“茶马古道的村庄”的深切思念。

在土土的专辑里。你随处可见丽江乡村的风物和发生在丽江的率真爱情,可以看到他对于原生态的喜爱。他说原生态的叙述语言和质朴的情感。更能把人的内心的真实情感尽情地表达出来。可以说,土土的乡村音乐,阐释的是他的寻根情结,是他通往心灵伊甸园的一条必经之路,而他也在这一过程中,也找到了精神上的依托,寻觅到了让自己表达情感的宣泄方式,最终,以原生态的歌曲还原了他本身,也让他找到自己的位置,让他明白了丽江在他音乐生涯中的不可取代的地位。

最近,土土又背上了背包,回到故乡丽江寻找创作灵感。这个为他的音乐事业默默提供温情土壤的城市,也将再一次出现在他中国式乡村音乐的牧歌里。他会以心灵贴近大地的方式去抓住这个被称之为故乡的城市给他灵魂带来的瞬间的闪光,匆匆地记录下来。

乡村音乐的特点范文第6篇

关键词:节庆;音乐;民间艺术;新农村

在当前大力开展新农村建设的形势下,我国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获得了巨大发展,农民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但是,农村文化建设却相对滞后,农民文化生活比较贫乏,这不仅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制约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发展是根本,文化建设是关键,特别是公共文化建设尤为重要,这既是城乡协调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2007年1月29日,《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下发,《意见》指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既要增加农村文化事业的投入,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又要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促进农村基层民主健康发展。社区参与对新农村建设具有强大的推动力,是农村社区发展的本质特征和基本精神,有利于促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社区文化参与注重社会公德的培养和市民精神的塑造,不仅能提高村民的社区归属感和民主自治精神,促进社区价值观的形成,而且对农村社区经济参与、社区社会参与、社区政治参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乡村节庆音乐作为农村生活主要的休闲娱乐活动,不仅能满足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而且在促进社区文化参与,推动农村文化事业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一、宜春市乡村节庆音乐的现状

对于节庆的理解,不同学者之间有不同的看法,一种说法,节庆是人类社会各个族群普遍传承的一宗重大的显形文化事象。另外有人提出,节庆就是为共同的喜事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举行的各种庆祝活动的总和,它是人们依据长期生活习俗的需要而逐渐约定俗成的庆典日,并对今天人们的生产生活有一定的影响,具有一定规模的群众性集体活动。总之,节庆是在一定时间、地点举行的具有乡村文化特色的群众性集体活动,它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具有重要影响。与节庆紧密相连的概念是节日,汉语大词典将节日定义为:传统的庆祝或祭祀的日子。有学者给节日下了这样一个定义,它是一年当中由种种传承线路形成的固定的或不完全固定的活动时间,以开展有特定主题的约定俗成的社会活动日。另一种给传统节日下的定义为:传统节日指与天时,物候的周期性转换相适应,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约定俗成的,具有某种风俗活动内容的特定时日。

在节庆、节日期间,活动的开展往往伴随许多音乐活动,这些活动既加强了人们的联系,也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目前,对于节庆音乐概念的研究不多,有学者认为节庆音乐是指在节日文化活动的特定时空场域中,根据宗教祭祀、农事生产、健身娱乐等需求,而形成的专门以音乐文化活动为主题或作为不可缺少的参与活动项目而形成的社会文化活动内容。也有学者认为节庆音乐是节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于节日文化活动的形态上发展而来的,是传统音乐根植于人民中间而源远流长的主要形式,并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与人们的生产劳动、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密切相联,具有节日文化全民性、集体性、开放性、交融性等特征,是一种自在的、传统的、民俗的音乐活动。总之,乡村节庆音乐是在社会发展中人们根据自身需要形成的一种以特定时间、场所举办的具有音乐内容的文化活动,它从人们的生产、生活中提炼而来,是人们智慧的结晶,并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巨大影响。

近年来,随着宜春市政治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的文化生活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宜春市节庆音乐活动日益频繁,甚至在原有传统节日的基础上,不断推出了系列音乐活动。如,2007年中国宜春•明月山首届月亮文化节暨经贸活动周的成功举办,实现了把“月亮文化节”办成“城市的名片、修炼的盛会、招商的平台、市民的节日”的目标,描绘了宜春节庆经济的广阔前景,成为宜春经济新的增长点和助推器。再如2009年的“宜春月•中华情”是中央电视台中秋晚会的主题,晚会的举办地点选在了江西宜春,古典中国风是整场晚会的主打。还比如,2010年的中央电视台“欢乐中国行――魅力宜春”,则主要是为对外宣传宜春、推介宜春,因此,将宜春的特色、亮点通过晚会这个平台表现出来,至关重要,而这些特色、亮点要突出娱乐性、趣味性、知识性和故事性。主持人的串联词,以娱乐、趣味为主,涵盖了宜春的历史文化、人文地理、风土人情、奇闻轶事、旅游名胜等内容;三个外景拍摄节目的切入点要有趣味性,其内容富有故事性,生动活泼;台上互动节目要有创意,通过主持人、明星演员与观众的互动,搅动晚会气氛,将宜春的特色宣传出去;晚会大屏幕演播背景的内容丰富,并进一步展示了宜春的亮点。

上述节庆音乐活动的不断推出,也大大推进了宜春市乡村节庆音乐的发展。乡村节庆音乐是在社会发展中人们根据自身需要形成的一种以特定时间、场所举办的具有音乐内容的文化活动,它是节庆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促进社区文化参与的重要途径,它有利于提高社区文化参与的主动性、加强社区文化参与的广泛性、保证社区文化参与的层次性、保持社区文化参与的延续性。

二、培养农村文化人才、调动各方面力量共同发展乡村节庆音乐

目前,宜春市城市社区音乐的发展势头较为猛烈,而乡村社会音乐的整体发展态势一般,一些地方的乡村节庆音乐正处在消亡的边缘,其存在的人才资源匮乏、村民参与程度不深、村民参与能力不强、组织机构不完善、经费不足等问题将阻碍农村社区文化参与的健康发展,不利于农村社区参与的深入开展。

地方民歌是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基础内容。地方民歌源于乡村,在农民群众中的传唱程度较高,农民群众是从事民间音乐创作、表演、欣赏以及传播的主体。因此,地方民歌是宣传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手段,地方政府可以鼓励民间音乐工作者,充分利用地方民歌结合地域和民俗、在群众中传唱度高、形式多样、内容通俗易懂等特点,创作出更多的宣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作品,在各种节庆、民族传统节日、农闲时间和农村集市等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各具特色、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丰富和活跃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同时向广大农民群众宣传新农村建设的政策与知识, 调动农民群众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来的积极性。

三、加强组织管理队伍的建设,提高村民的参与能力

散布于广大农村的“民间艺术家”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其艺术养分直接来源于农村,和农民有着天然的相通性,是民间音乐创作表演的主体,也是民间音乐传承发展的骨干和桥梁。发展乡村地方民歌可以为这些民间艺术家提供发展的舞台,发挥这些艺术家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方面的积极作用,促进农村人民群众自身文化建设尤为重要,同时能够在此过程中培养锻炼这些民间艺术家的专业水平。因此,只有高度重视民间艺人的作用,把他们培养成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骨干,帮助他们提高业务素质,才能使促进乡村节庆音乐的建设落实到实处。

民间音乐在促进地方节庆音乐建设中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政府部门应当重视当地民歌的发展,宜春市各级政府应当充分重视,当地的民歌在活跃和繁荣乡村节庆音乐中的重要性及其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我们要把保护民间音乐作为一个完整的目标、系统的工程、有机的整体,全面把握,扎实推进。首先,要组织各方面的专家进行挖掘、整理、改编民间音乐的工作,并且可以作为各地精神文明建设和乡风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更好的落实人员、明确责任,使其更具有地域性、时代性,更能突出宜春本地特色,更符合现代人欣赏口味,为宜春当地民歌的继承与发展起到先导作用。其次,要加大对保护发展民间音乐的资金投入。现在,人们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不缺乏思想意识,但由于一些地区经济欠发达,纵然有切实可行的举措来保护民间音乐,也因经费短缺而无法实施。因此,一定的财力投入是保护、整理、挖掘民间音乐的前提和条件。

总之,保护和扶持乡村节庆音乐,深入思考乡村节庆音乐的发展问题,可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提供一条重要的可发展之路。农村文化建设不仅要服务于农民,更重要的是要调动农民创造新文化的积极性,使农民成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在新农村建设中,必然会出现新型农民和新型的社区,鼓励成立多种形式的团体协会,对丰富农村农民文化生活,促进宜春乡村节庆音乐文化起到推动作用。使其既服务于农民,也使其成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这样既宣传了当地民间音乐,又能为农民带来一定的经济收入,同时能吸引大量年轻人的加入,使民族文化得以延续,以至于实现民间音乐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涛.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探析[J].兰州学刊,2008 (4)

[2]孙文颖.音乐艺术在社区文化活动中的推广.大众文艺(理

论),2009(18)

[3]龙逸.音乐教育与和谐社区文化建设.盐城师范学院学报

(人文社科版),2009,(15)

乡村音乐的特点范文第7篇

关键词:流行音乐;爵士乐;乡村音乐;摇滚乐;拉丁音乐;说唱音乐

一、爵士乐(Jazz)

爵士乐(Jazz)以其极具动感的切分节奏,个性十足的爵士音节和不失章法的即兴演奏(或演唱),赢得了广大听众的喜爱,同时也得到了音乐领域各界人士的认可。它以蓝调(Blues)和拉格泰姆为源头,经过整整一个世纪的发展,如今已是异彩纷呈,百花齐放。

爵士乐是在蓝调(Blues)和拉格泰姆的基础上,融合了某些白人的音乐成分,以小型管乐队的形式即兴演奏而逐渐形成的。

蓝调(Blues)产生于19世纪90年代。一开始我们就谈到爵士乐与蓝调有密不可分的渊源,那是因为爵士乐有一部分是建立在蓝调音乐的基础上,有些爵士乐则是直接从蓝调音乐转化而来,它们使用传统蓝调音乐的歌曲结构,也就是所谓的十二小节蓝调。

“Blues”具有多重意义,除了音乐类型,它也可以当作是情景上的形容词。通常在看到这个字眼的时候,人们常会立即联想到忧郁与悲伤,而这正是蓝调音乐的基本特质。

蓝调音乐起源自19世纪晚期(1890年起),音乐内容混合了非洲的田野呐喊和基督教赞美诗歌声。其产生原因,可以说是为了抒发演唱者的个人情感,甚至也可以说是黑人早期生活的写照。我们在电影《紫色》中,看到有两个黑人工作得正起劲,同时嘴里也跟着节奏唱和着,那正是原始的作工歌(WorkSong),也可以说是蓝调音乐的前身。这种音乐听起来十分忧郁,而这种以歌曲直接陈述内心想法的表现方式,与当时白人社会的音乐截然不同,并成为爵士及摇滚乐的中心。

爵士乐的发源地——新奥尔良(NewOrleans)一般认为,新奥尔良爵士乐出现在19世纪90年代。但是历史上第一张爵士唱片问世于1917年,是由“正宗迪克西兰爵士乐队”(OriginalDixielandJazzBand)在新奥尔良录制的。因此,1917年以前的爵士乐究竟具有什么特点,我们永远都无法知道,但是根据当时的乐谱记载以及摄影证明,早期爵士乐的速度大约介于中速与快速之间,初次接触爵士乐的人对这种音乐的感觉是充满生机和令人兴奋。

早期新奥尔良爵士乐的另一特点,也许是最重要的特点,就是集体即兴演奏。彼此之间自发地互相谦让与合作,只受和弦进行结构的限制。这种演奏最吸引人的是乐队成员既竞争又合作,对于强加给他们的限制既重视又视而不见。这种新的声音在20世纪初期,任何听众一听就能辨认得出,这就是“爵士乐”。

二、乡村音乐(CountryMusic)

乡村音乐(CountryMusic)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它来源于美国南方农业地区的民间音乐,最早受到英国传统民谣的影响而发展起来。最早的乡村音乐是传统的山区音乐(HillbillyMusic),它的曲调简单,节奏平稳,带有叙述性,与城市里的伤感流行歌曲不同的是,它带有较浓的乡土气息。

山区音乐开始汇入美国流行音乐的主流,并涌现出最早的一批乡村歌手,如吉米?罗杰斯(JimmieRodgers,1897~1933)融合的布鲁斯、白人山区歌谣(Yodels)以及民谣(Folk)等多种音乐风格,被认为是乡村音乐的开创者,并冠以“乡村音乐之王”的称号。

“卡特家族”(TheCarterfamily,由AlvinCarter,1891~1960,和他的妻子、弟媳妇三人组成)以一种安逸、谐和的曲风和着眼于家园、上帝和信仰等题材而赢得了听众的喜爱。对于像“卡特家族”这样的艺人,演唱只是一种业余的谋生方式。但是在乡村音乐的初级阶段,他们的确为乡村音乐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也为早期乡村音乐留下了宝贵的录音资料。

很多乡村音乐家对于把乡村音乐带出南部或中西部都作出了贡献,其中贡献最大的是汉克?威廉姆斯,威廉姆斯最有名的代表作品《什锦菜》(Jambalaya)成了世界上家喻户晓的经典歌曲。仙妮亚?唐恩(ShaniaTwain),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继加思?布鲁克斯之后最受欢迎的现代乡村音乐代表歌手。1993年推出首张专集《仙妮亚?唐恩》,1996年以一首《我的男人》(Anymanofmine)获得格莱梅最佳乡村女歌手奖。仙妮亚?唐恩的代表歌曲有:《你是我的唯一》(You’restilltheone)等。

乡村音乐进入20世纪90年代可以说已完全融入了流行音乐的主流。当然在这一过程中,它的流行色彩更浓了。到了20世纪末,几乎没有一种音乐不带流行色彩,反之会被看作“异类”。另一个特征是歌手和他们演唱的歌曲跨榜获奖已成为非常普遍的现象,几乎很少有人固守一块阵地。这是商业炒作的结果,经济杠杆在起调节作用,人们愿意为五斗米折腰,于是跟风也成了一种时髦。20世纪90年代的乡村音乐也越来越具有全球性,这和经济全球化有关。世界已成为了一个地球村,“走巷串门”也就再平常不过了。乡村音乐不再是美国的专利,在世界各个角落都能听到它,只是少了一些原始味,多了一些时代感。这种焕然一新的乡村音乐已成为地球村民共同的乡音。毫无疑问,这一时期的歌手大都是跨世纪的。他们年轻,充满希望,是新世纪的先锋。

三、摇滚乐

20世纪50年代初期,美国的流行音乐市场出现了一种三足鼎立的现象。黑人欣赏的音乐基本上以节奏布鲁斯为主,中产阶级以上的白人听到的都是叮砰巷歌曲,而中西部的农村听众所喜欢的都是与农村生活有关的乡村音乐。然而,到了20世纪50年代中期(约1954~1956年),唱片市场出现了两个明显的现象,即“市场交叉”和“翻唱版”的出现。“市场交叉”是指原来在一个市场发行的唱片,同时在另一个市场也取得很好的业绩。如有些歌曲在节奏布鲁斯销售榜上名列前茅,同时在波普(指当时的流行歌曲,叮砰巷歌曲的延续)榜上也备受欢迎。看到这种有利可图的市场交叉情况,有些大唱片公司很快根据流行的节奏布鲁斯歌曲制作出自己的版本,从而导致了大量“翻唱版”的出现。这个时候,原来被隔开的三个市场突然间中间的围墙倒了,在这片废墟中诞生了一种新的风格音乐——摇滚乐。

早期的摇滚乐(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期),摇滚乐从一个刚学会走路的幼儿迅速地成长起来,使摇滚乐舞台显现了一片繁荣盛景。首先是两位先行者为摇滚乐的概念作出了更加完整的定位。比尔?哈利(BillHaley,1925~1981),是第一位被青少年崇拜的摇滚乐偶像,被人称作“摇滚乐之父”。他的音乐风格涉及乡村音乐、节奏布鲁斯和波普三个方面,也正好说明了20世纪50年代中期摇滚乐产生的三个源头。作为摇滚乐先行者之一,比尔?哈利对摇滚乐的产生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摇滚乐史上最辉煌的一页是1985年7月13日在伦敦温布莱体育场和费城肯尼迪体育场同时举行的现场直播赈灾义演音乐会,并向全世界转播,观众超过1.5亿人。80多支一流的摇滚乐队登台亮相,为遭受严重饥荒的非洲募捐。这场规模空前的义演不仅为摇滚乐找到了一个全新的而且极其壮观的表现形式,还使它获得了全球性的意义。

四、拉丁音乐(LatinMusic)

所谓的拉丁音乐(LatinMusic),指的是从美国与墨西哥交界的格兰德河到最南端的合恩角之间的拉丁美洲地区的流行音乐。

拉丁美洲是一个多民族的组合,因此,拉丁音乐是以多种音乐的融合而形成的一种多元化的混合型音乐。无论是欧洲的白人音乐、非洲的黑人音乐还是美洲的印第安音乐,甚至是东方的亚洲音乐,都对拉丁音乐作出过不同的贡献。它们经过长期的沉淀,在以欧洲文化为主体的基础上,同时又大量地吸取了印第安文化和非洲黑人文化的各种因素,逐渐形成了一种多姿多彩、充满活力、充满动感的拉丁文化。在拉丁美洲的众多国家中,以巴西和古巴为首的拉丁音乐,更是走在世界流行音乐的前列。

拉丁音乐以独具特色的节奏动感和历史悠久的文化背景使其备受世界乐坛的关注,拉丁音乐家也层出不穷。近几年流行乐坛中出现的瑞奇?马丁(RickyMartin)、马克?安东尼(MarcAnthony)、安立奎?依格莱西亚斯(EnriqueIglesias)等明星都是极具个性的新生代拉丁音乐代表。

五、说唱乐(Rap)

说唱乐一词(有时又译“雷普”或“莱普”),原意为黑人俚语中相当于说话(Talking)或交谈(Chatting)的意思。作为一种流行音乐形式,它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末纽约的贫困黑人住宅区。主要特点是以机械的节奏为背景,快速地念诵一连串押韵的词句。从音乐上看,它的音乐比较简单,有很多重复,多半没有旋律,只有低音线条和有力的节奏,它的来源之一是迪斯科舞会上DJ(唱片播放员)为了介绍唱片,按着舞蹈节奏所插入的说白。詹姆斯?布朗(JamesBrown)半说半唱的风格,通常使其被认为是说唱乐的先驱者之一。说唱乐的盛行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再此以后,它一直以地下音乐的形式活跃于歌坛。1986年,Run-D?M?C的专辑《升起的地狱》(RaisingHell)获第一名,表明说唱乐在商业上取得了成功,并有了全国性的影响。

说唱乐从形式上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具有反叛性的,如“人民公敌”(PublicEnemy),因经常采取挑战性的姿态,有时也被称作“匪徒说唱”(GangsterRap),因此,这类歌曲经常引起社会的争议,所以很难进入排行榜;另一种是温和型的,如M?C哈默演唱的歌曲。哈默(M?C?Hammer)出生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奥克兰,那是个泛滥、充满暴力的地方。他早年的很多朋友都干过走私这一行,其中有的成了富翁,有的蹲了监狱。他认识到年轻人必须结识正直的人,选择正确的道路。他的说唱乐反对吸毒、反对暴力,从正面向黑人年轻一代说话。因此,他在商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当今世界的流行音乐文化,来源于人民群众生活这片沃土,紧系人民群众喜怒哀乐,它是世界多元化的结合体,它以不同的流派、不同的风格、不同的演唱形式被人们所接受,并发展成为国际音乐文化不可缺少而且必备的音乐文化套餐。流行音乐文化的发展并不是孤立的,它是一种群体意识的体现。具有不可代替的独特魅力,更是多种文化的结晶。流行音乐的创造不是偶然的,时至今日人们才惊呼,人们在创造生活的时候怎么也没想到,他们的内心独白和生活体验竟然在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中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参考文献:

[1]郭志浩.一夜变成爵士通.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5.

乡村音乐的特点范文第8篇

随着国家对于基础教育建设的加强以及对于素质教育的大力提倡,音乐教育也普遍被幼儿园所重视,但是我国广大的农村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实施现状却不尽人意。通过对农村幼儿园音乐教育实施状况的调查以及综合其他学者的研究,不难看出农村幼儿园音乐教育存在一些误区:第一,农村幼儿园“小学化”现象严重,音乐教育不被重视,幼儿园音乐课程所占比例极少;第二,音乐教学设施不足;第三,教师的专业技能及专业素质亟待提高,开展音乐教育的能力有限;第四,音乐教学活动的内容以及组织形式过于单一,主要以歌舞表演为主;第五,幼儿园音乐教育方法过于单一,主要为机械的模仿和重复练习;第六,音乐教学活动中忽视了对幼儿艺术的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能力的培养。

二、开发和利用农村乡土资源开展幼儿园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一)丰富农村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内容

农村不仅具有植物、动物、特产、石头、泥土、沙子、山川、河流、田野等丰富的自然资源,还具有丰富的社会资源,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其中物质文化包括饮食文化、建筑文化以及农机具文化等等,精神文化包括英雄人物事迹、传说、民间艺术、民间儿歌、民间童谣、民间游戏及民间风俗等。把这些资源都充分的应用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上,不仅丰富了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内容,丰富了艺术的多元表现形式,还有助于培养幼儿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

(二)弥补幼儿园音乐教学设施的不足

农村幼儿园一般既没有雄厚的经费有缺少现代化的音乐教学设备,但是农村具有丰富的自然和物资资源都能为幼儿园音乐教学所用,换句话说就是幼儿园可以引进农村当地的自然资源、农用产品、废旧的农具等来制成简易的乐器等音乐教学设施,这种方法不仅节省了资金,而且还弥补农村幼儿园音乐教学设施不足的情况。

(三)贴近幼儿生活实际,提升幼儿园音乐教育的效果

将农村乡土资源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中,取材于幼儿的实际生活,一方面,不仅有助于提升幼儿对家乡的认识了解,还有助于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的深厚情感;另一方面,有效利用农村乡土资源不仅贴近农村幼儿的实际生活,还有助于幼儿对音乐的理解与感受,培养幼儿对生活以及音乐的敏锐观察力,提升幼儿园音乐教育实施的效果。

三、选择农村乡土资源的开展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原则

(一)适宜性原则

儿童是生活在现实社会文化环境中的人,儿童的认知发展特点决定了其对自身经历的事物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农村乡土资源是农村幼儿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选择教育资源开展幼儿音乐教育方面,必须以地域性和适宜性为原则,充分发挥老师的自身特长以及专业能力,结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挖掘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且具有教育价值的乡土教育资源开展幼儿园音乐教育。

(二)趣味性原则

一切的艺术都来源于生活,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连。因此,为了调动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提升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积极效果,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就必须遵循趣味性的原则,选择跟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幼儿感兴趣的、具有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能激发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开展幼儿园音乐教育。

(三)教育性原则

幼儿阶段是个体想象、思维、情绪、个性、气质和能力等发展的重要阶段,因此学前教育对于孩子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幼儿阶段的美育对于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力及创造力具有极大的作用。而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农村幼儿园选择乡土资源开展音乐教育时,要遵循教育性原则,选择有积极引导作用的民间艺术资源,使之能够陶冶幼儿的情操,美化幼儿的心灵,从而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

四、促进农村幼儿园开发和利用乡土资源开展音乐教育的建议

(一)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

农村学前教育尤其是农村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发展滞后很大原因都取决于教育主管部门的忽视。要想让农村幼儿园音乐教育走出误区,教育主管部门尤其是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就要提高其对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视。首先,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大对于农村学前教育尤其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资金投入,改善农村幼儿园的办学条件,提高农村幼儿园的办学水平。其次,教育主管部门要重视对农村幼儿教师的继续教育,举办多种形式的农村幼儿教师学习培养活动,为农村幼儿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深造的机会,鼓励农村幼儿教师积极参加职前职后的学习培训。同时,教育主管部门要重视对于农村乡土音乐资源的开发,鼓励学前教育和音乐教育方面的专家定期到农村进行乡土音乐教育资源的开发,结合农村特有的乡土音乐教育资源以及农村幼儿的发展特点编写农村幼儿园音乐教育的教材。最后,为农村幼儿园输送优秀的学前教育人才,鼓励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支援农村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积极投入到农村幼儿园的教育实践中。

(二)幼儿园的管理

目前我国农村呈现着以私立园为主公立园为辅的现象,其中私立园大多都是依托于家庭的形式办园。农村幼儿教师的学历普遍偏低,大多数都是没有接受过正规师范院校的培训的非专业人士,因此大多数的幼儿教师都没有或极少拥有开展音乐教育的专业技能。因此,幼儿园要重视培养教师音乐教育的能力,提升其专业素养。首先,农村幼儿园的园长要重视音乐教育,提高音乐课程所占课时的比重,投入资金购买音乐教学设施。其次,幼儿园要鼓励并支持幼儿园教师脱产进修和短期培训,尤其是学习音乐教育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另外,幼儿园也可以邀请音乐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到本园进行讲座或者对本园的老师进行音乐教育的培训指导。同时,幼儿园要成立音乐教育教研组,任用幼儿音乐教育经验丰富的教师组织全园的老师们共同学习,一起探讨音乐教学实践的相关问题,讨论解决在开展音乐教育中的常见的问题,解答老师们的困惑,从而促进教师们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更进一步说幼儿园也要秉承节约的理念,鼓励教师们到乡村去考察研究,了解农村的生产生活,感受农村的风土人情和民间文化,从而更深入地挖掘音乐教育的资源。鼓励本园的教师结合农村的本土化特征以及当地的乡土音乐资源创编适合本园的音乐领域园本课程。

(三)教师的努力

不仅幼儿园要鼓励并支持教师挖掘音乐教育资源,教师自身的努力实践对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实施更为重要。首先,教师自身要学习关于教育学、心理学、音乐等相关理论知识,同时还要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其次,教师要与家长建构友好合作的家园共同体,积极与家长互动交流,以便深入农村的具体实际,体察当地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培养其敏锐的观察能力,以更充分地挖掘农村乡土音乐教育资源。教师自身要细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培养自己敏锐的洞察力,提高自身挖掘音乐教育资源的能力。教师自身要多欣赏和感受艺术活动,还要具有创新意识把农村乡土资源融入到自己的音乐表现形式上,在日常生活中还要把音乐学习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将自身的音乐学习融于一日生活,从而培养其自身对于艺术的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农村幼儿教师必须要重视学习音乐教学法,例如,教师可以将奥尔夫音乐法应用到农村幼儿园音乐教育中,其中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倡导利用简易音乐教学设施开展音乐教学。因此,为弥补农村幼儿音乐教育设备不足的现状,教师要充分利用农村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和独特的物质资源来创造音乐教学用具。

五、教师有效利用农村乡土资源开展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实践建议

(一)组织资源,丰富音乐教育的内容

教师要丰富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内容,不要仅局限于歌舞表演等传统单一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适当的将农村的民谣、戏曲、传说和舞蹈等引入到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中,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当地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创编儿歌、音乐活动、角色扮演活动等。另一方面,教师不要将音乐教学活动仅局限在幼儿园内,可以带幼儿走出幼儿园,到乡村、田地、大自然等场所去开展音乐教学活动。例如,教师可以带小朋友去大自然,如聆听自然中的鸟鸣、水流声等不同的声音来感受声音的差异性以及声音的高低不同等等。同时,教师的教学也不要局限于已有的教学内容,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创造性,积极调动幼儿与教师一起改编已掌握的音乐素材,以及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和引导幼儿创编自己的音乐表现形式。例如,在乐器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废旧的易拉罐里装上沙子代替沙锤,用铁丝将啤酒盖穿起来当做串铃等等,也可以利用废旧的桶、锅以及铁质农用具用三角铁等打击乐乐器。

(二)突破传统教育模式,将幼儿园音乐教育渗透于一日生活

农村的幼儿园教师在开展音乐教育时,可以将音乐教育与其他领域的教育相结合,而且也要将幼儿园音乐教育回归幼儿的生活,将音乐教育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使抽象的和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具有趣味性,不仅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还提升了音乐教学活动的实施效果。例如,在幼儿入园时可以选取欢快的小儿歌,在幼儿盥洗时可以选用相关的律动或民谣等等。同时,在进行其他领域的教学时,可以将音乐教育与其他领域教育相结合。例如,在开展关爱牙齿的健康课时,老师可以引用刷牙的小儿歌、律动的等来让幼儿学习清洁牙齿。还可以在开展体育活动课时,可以让孩子在拍球的同时感受节奏的不同以及音域的高低等。

(三)创新音乐教育方法,将游戏与音乐教学相结合

乡村音乐的特点范文第9篇

关键词:音乐文化;新农村建设;价值;运用

近些年来,伴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的逐步实现,促使广大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升,农民的精神文化意识也随之持续提高,对音乐文化的需求更为迫切。加之新时代的卡拉OK、互联网、电视网络等技术的广泛推广与使用,使得能够传播音乐的各种载体形式进入农村地区,为农村音乐的有效普及提供了良好条件,大大丰富了广大农民的文化生活。

一、新农村建设中音乐文化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音乐文化基础设施相对不足

虽然近年来广大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都已得到较大改善,但音乐文化基础设施却相对比较落后,难以满足新农村的发展步伐。例如,当前相当一部分农村还未建立音乐文化广场,很多农村地区的中老年人不能像城镇地区的中老年人那样,在闲暇时间放音乐、跳广场舞。[1]由于音响设备、音乐场地等基础设施不够健全与完善,导致新农村的音乐文化建设速度较为缓慢。因此,加强新农村的音乐文化继承设施建设势在必行。

(二)音乐文化意识相对薄弱

当前多数农村地区的音乐文化艺术发展都是以政府的引导与支持为主,农民自身投入到音乐文化艺术活动中的主动性不够,尤其是农民的音乐文化意识相对薄弱,参与各种音乐文化艺术活动积极性有待加强,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广大农村地区的音乐文化艺术发展。

二、音乐文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价值

(一)丰富农村的文化艺术生活

音乐作为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是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必不可少的组成元素,更是新农村文化艺术生活的重要内容。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政府的有力带动促使广大农民开展的音乐文化形式更加丰富多样,也使得广大农民的闲暇时间得到了充分利用,大大丰富了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如在节日期间或农闲时间开展的歌唱竞赛、文艺演出、赛歌会等各种形式的音乐艺术活动。从根本上讲,开展的这些音乐活动不但拓展了农民的娱乐空间与活动项目,而且有力促进了农村特色音乐文化艺术的发展。比如,代表性较强的蒙古歌舞表演、东北的二人转等,这一系列规模较大、影响力较强的民间音乐文化活动,也进一步推动农村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促使参与到农村音乐文化艺术活动中的游客越来越多,有效保障了乡土音乐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从中可以看出,如果大力发展农村的音乐文化艺术,并为其营造良好的环境与氛围,不仅会推动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而且能够促使更多的农民群众获得精神慰藉。根据实际发展情况来看,目前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文化生活已经取得了一定进步,但依然有较大的改善空间,因而加大音乐文化的注入,对推动新农村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与作用。

(二)为新农村建设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

我国的农村比例较大,因而农村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对我国的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至关重要。近年来,我国实施的城中村发展策略,促使相当一部分农村地区出现了较为显著的经济发展活力,但文化发展状态还有待提升。因此,充分发挥音乐文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价值,对构建充满文化艺术魅力与文化艺术内涵、扭转农村地区的文化形象等,具有十分关键的意义。[2]当前我国的农村文化建设已取得了明显进步,各大媒体也对新农村的发展风向与面貌进行了大力报道,在农村地区举办的各种音乐艺术活动也显著增加,如同一首歌、心连心等活动。通过积极搭建各种形式的音乐演示平台,能够让热爱音乐的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到音乐表演活动中来,进而充分展示其音乐天赋和造诣。同时,通过营造浓厚的新农村音乐文化艺术氛围,促使我国农民群众的音乐演唱能力与音乐文化素养等得到了极大提升,增加了农民的音乐兴趣,有助于更具乡土特色的音乐文化艺术的发展。

(三)强化新农村建设的凝聚力

优秀的音乐不但能陶冶人们的情操,而且能够让人们产生心灵共鸣,对增强人们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具有重要作用。伴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的持续加快,相当一部分农民演变为城市居民,这就促使秉承“以人文本”基本原则、坚持科学发展观念、统筹城乡发展等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多途径、多形式提升广大市民的整体素质,将广大农民群众培养成综合素质高的现代化农民,将已成为城市居民的原广大农民塑造成合格的市民,促使农民素质与新农村建设、市民素质与城市化发展的良性互动,实现新农村建设的力量凝聚。其中,加强音乐文化艺术的应用,发挥音乐文化艺术的价值是一项重要举措,即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音乐文化艺术活动,不断增进农民群众的相互团结,高质高效推动新农村的建设。

三、音乐文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运用路径

(一)深入挖掘乡土音乐文化

重点扶持与培养乡土音乐艺术,不断提升农民的音乐文化整体素质。作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组织者与倡导者,政府不但要定期组织各种形式的农村音乐艺术比赛、音乐艺术晚会等活樱而且要着力扶持与培养各地区极具特色的乡土音乐文化艺术。通过各种途径带动广大农民投身于新农村的音乐文化建设之中,强化农村音乐艺术团队的培训与建设,努力将所有农民都吸收到音乐艺术团队之中,积极丰富广大农村的文化生活。[3]譬如,长期坚持在偏远山区开展巡回演出,切实让广大农民群众受益,不断提升其音乐文化艺术品位,确保传统的民间音乐文化艺术保持旺盛的生机与活力。做好新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扭转农民文化素质相对落后的局面,促使健康的、积极的、先进的音乐文化熏陶与感染广大农民,丰富与改善广大农村的音乐文化艺术生活。从宏观角度去看,深入挖掘乡土音乐文化是建设新农村音乐文化的必经之路,也是实现新农村和谐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音乐活动

在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必须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音乐活动,最大程度调动农民群众的参与性。音乐艺术是人类社会在实践生活中创造与积累出来的一种精神文化,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艺术载体,因而要想促使广大农民真正体验与感受到音乐艺术所带来的精神满足与愉悦感,就必须多样性、普遍性、群众性地开展音乐文化艺术活动,激发农村的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诸如,在节假日或者农闲时节开展各种形式的激情广场活动,如合唱比赛、对唱比赛、联唱比赛、广场舞大赛、接唱比赛等各种形式,为广大农民提供充分的音乐表演平台,让具有音乐爱好的农民群众有机会、有平台进行音乐休闲,为农民群众的闲暇生活提供乐趣,实现新农村精神文化水平提升的目的。与此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农村的空闲场地,组织爱好音乐、舞蹈的V大农民群众开展交谊舞、扭秧歌、健身舞、卡拉OK等活动。[4]另外,还可组织广大农民自娱自乐、自编自演,促使农民群众通过音乐形式表达自己的生活感受,鼓励农民自己当演员、唱主角,还可以融合充满特色的乡土音乐如二人转、折子戏、小调、山歌等多种形式,激发农民群众的参与热情,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的艺术潜力与天赋,培养一批农村文艺骨干。

(三)大力培养农村音乐文化艺术人才

对农村音乐文化艺术人才的培养,有助于发扬广大农村地区的乡土音乐艺术。作为以农村为主的音乐文化活动,必须由农民担主角,充分尊重农民在各种音乐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与作用。因此,积极培养农民音乐家与艺术家,不但可以促使农村的音乐文化充满生机与活力,更能充分发挥调动农民音乐艺术家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农民音乐艺术家主要是活跃于农村地区的文艺性人才,即出生在农村,并长期生活在农村,也是农村地区的乡土音乐文化艺术滋养了他们,因而农村的乡土音乐同广大农民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5]所以,重点培养农村音乐艺术家,不但可以有效传承与保护民间的乡土音乐文化艺术,而且能够进一步拓展广大农民的文化娱乐生活,不断强化农村音乐文化艺术人才的建设。只有农村音乐人才有了保障,才能促使农村的音乐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与发挥,才能推动农村音乐文化艺术的可持续发展动力,激发农村的音乐文化艺术活力。

总而言之,充分发挥音乐文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价值是一项复杂的、庞大的长期性工程,尤其是音乐文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具体应用更离不开全社会的支持和参与。因此,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必须紧密结合音乐文化的特点,最大程度发挥音乐的优势,努力探索出新途径与新方法。着力建设以政府为引导、以乡镇为载体、以农村为核心、以农民为重点对象、以农村文化室、文化站为基础的农村音乐文化体系,为推动新农村的又好又快建设、农村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等提供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沈炳毅.高校音乐教育助力新农村音乐文化发展的思考――以皖西学院音乐教育为例[J].宿州学院学报.2012(04)

[2]杜琴,黄培德.从“西山酒歌”的艺术特点谈民间音乐文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J].大众文艺,2011(07)

[3]陈兆舜.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关于在广场文化建设中打造黄梅戏文化品牌的思考[J].黄梅戏艺术,2011(02)

乡村音乐的特点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乡村乐班;风俗传统;现状;农村文明建设

中图分类号:J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5-0180-02

一、引言

盐淮地区位于我国江苏以北,含有两个最具代表性的苏北城市―盐城与淮安。由于方言区中,我国苏北一带以盐淮地区为最佳典型的南北方言融合区,其结合了南方方言区的少许吴语方言特点和北方方言区的江淮方言语调特色,形成了独具一格而又多样丰富的南北互融方言区。这一方言区的特殊性也显现在其地区的民间习俗以及音乐色彩上,乡村乐班是一种带有浓郁民间色彩的乐队团体,其重要的现状意义和发展道路值得我们更深刻的进行分析和探索。

二、乡村乐班在盐淮地区社会存在的现状分析

首先我们对现阶段乡村乐班的现状做一个实地调研和分析,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广泛搜寻信息,得到现状的认识并进行深入思考。

在艺人眼中,民间艺人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无法找到工作,为了谋生而不得不选择学习一技之长,找一个民间较有名气的师傅学习,以奏乐作为自己的毕生工作。一种是从小爱好音乐,家里却没有条件学习,只有自学或“偷学”这样的方式,在进行其他工作时将奏乐作为副业以充实自己的生活。另一种以家族传承形式延续乐班,论技术和形式都比前两类显正统。这样三类人中我们不清楚哪一类居多,但很明显有两类人都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就已在乐班行业做的非常红火,家族传承类的乐班在乡村逐渐减少,但依旧有少部分存在。据调研结果我们总结有以下几点问题:(1)大部分艺人认为乐班没有一个正规管理的系统,除了传统曲牌没有更新奏乐的素材,没有政府资金扶助和乐器供给,所以导致乐班自行存在必须依靠自力更生的经济收入,由此从过去这样一种传达乡土文化风俗特色的乐班活动逐渐演变成乡村礼仪乐队这样的商务行业。从这一点考虑中我们想到了地方传统风俗特色的传承和保护,如再以不规范的商业运营方式去运用乐班,农村经济发展就必定受乐班的约束,而乡民也会因为昂贵的邀请价格逐渐减少请用乐班做红白喜事,继续发展下去,也许这样的传统特色风俗就会逐渐消失,而延续已久的历史价值就不复存在,更有少数部分一直传承的家族乐班其特色或形式礼仪无法受到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无法从乐班中发掘。(2)民间艺人的工作量很大,运作范围也较广,而艺人的地位却一直不见长,没有一定的生活保障,就算频繁参与婚丧仪式奏乐,也只能勉强“混口饭”,艺人希望能得到政府和文化部门的关心和支持,更希望乡村乐班艺人这个行业可以稳定存在于这个社会中,就算是为农村服务,只要这样的职业受到社会肯定和支持,他们都愿意低收入的奉献。按这样说来,如果想在农村建设中开发利用好乡村乐班,就必须将乐班艺人的工作做到完善,对艺人组织工作的管理,对艺人音乐技能的专业培训,对艺人表演素材的更新和修正,对艺人的资金扶助和道具供给,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及更多人去关注的民意。

在农民眼中,乡村乐班是他们的风俗传统,不可改变也不想改变,并认为乐班奏乐形式越丰富就越显主人“气派”,更有些年轻乡民认为,如果家里办事不请乐队会被邻里乡亲“说闲话”,他们认为乐班在农村是非常需要的,但是对于农村经济条件并不好的人来说,请用乐班是一笔不少的开销,有些老前辈说道:“以前的乐队班子几胎被子几包烟就可以请到,现在就算几百胎被子几条香烟也请不动的啊。”更有很多乡民跑上来开始埋怨为什么让乐班奏乐价格抬的这么高,为什么就没有人“专门管这一块”?不能因为乡里需要乐班就这么抬价啊等诸多,当然我们也知道乐班发展至今形成了一种市场规范,而在过去很多年前,村里乡民更注重家乡的风土人情文化习俗,乡民在需要时便有一些擅长于奏乐的艺人来帮忙,这既是行为学中常说的社会规范,从三四十年代社会道德规范一直存在,只是在发展过程中,艺人们为了给自己多份谋生的方式,只有利用农村对于乐班的需要,给自己求得收入,如若乐班的奉献没有回报,乐班的后备材料就得自己付出,没有扶持和帮助就只能以商业运营的方式继续沿袭下去,这样一来乡村乐班的应用从社会道德规范逐渐演变为市场规范,结果导致这种规律一旦形成,就很难再往社会规范形式上返回,而在此时,我们就更需要用一种引导和规范来束缚乐班市场化的突出,增强社会规范的价值意义,做到两者平衡发展,减少艺人与乡民的诸多潜在压力。

在文化管理干部眼中,乡村乐班非常迎合老百姓的需要,乐班为老百姓提供了喜闻乐见的文娱节目,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可以引导老百姓不断进步,他们认为这需要根据不同地区乐班的特色和规格来定,乐班是一个在农村普遍存在的群体,只有他具有一定的地方民俗的特殊性或历史价值才可以考虑。文化部门人员认为乡村乐班的功能性体现在满足了老百姓的精神需求,就算“三送”工程中的送戏下乡,也无法深入到农村生活喜乐中。在他们认为,乐班出现的问题也是不少,总结归于四点:一、从乐班艺人的素质上来说层次不齐,有些出于正规院校毕业,有些只是在民间进行自行学习,接受教育的不同在文化与音乐素养上也是有差距的。二、从职业道德方面来看,大部分艺人更注重利益需求,而忽略社会需求。三、节目过于单一,持久没有能够出现新的题材。四、节目内容健康问题值得完善。从这几点问题中我们看出了一部分实质性矛盾,比如艺人为谋生不得不将乐班运营形式趋于商业化,政府部门认为既然乐班具有商业性质,与老百姓构成交易买卖,就完全不需要政府的扶持,但政府与文化管理部门也希望能够成立演出行业协会,引导管理乐班,使其按正确方向发展,监管演出节目内容,使其更加积极向上,从而提高老百姓的文化素养和品位。

三、乡村乐班在盐淮地区的发展趋势和价值

以上根据调研采访,对盐淮地区乡村乐班的现状做了分析和总结,而在我们了解现状的基础上,需要对乐班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开发利用进行深一层次规划和探究。乡村乐班在人民群众、民间艺人和文化管理干部的理解里,有两层涵义,一是奏乐吹打班子,即农村进行丧礼或婚礼仪式时按地方风俗演奏传统曲牌的班子。二是演出团体,农村老百姓很喜爱的娱乐节目就是由这样的团体来创作表演的。在我们对老百姓、民间艺人和文化管理人员进行的采访中,发现老百姓和民间艺人认为吹打班子―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奏乐乐班乡村乐班中不可以缺少的,祝寿婚庆或者丧事,必须邀请奏乐班子来进行仪式奏乐,但老百姓与民间艺人更喜欢乡村乐班以主要表演团体为重点。百姓在物质生活中得不到足够的满足时就会将这种附着性加于精神生活中,而老百姓在没有对文化要求特别苛刻的基础上,是无法形成自我提升文化素养的能力的,所以文娱表演对于农村老百姓来说,是一种精神享受和放松,同时也形成了一种恶性演变:由于农村老百姓需求的精神享受内涵颇有偏差,导致乐班为适应农村老百姓的精神需求而改变了原有传统的表演方式,突出农村老百姓腐化特色较明显的低俗表演,以这样的方式来吸引更多农村老百姓的眼球,从而赚取更多的利益。

由此一来,我们也就明了为何老百姓会如此喜欢乡村乐班中的演艺团体,因为乐班提供了这样扭曲的节目素材让他们看来是搞笑,刺激和有趣味的,而为何乐班会如此喜欢利用演艺团体,因为迎合广大农村老百姓所需求的那种低级趣味,使得老百姓寻求更多从低俗中获得的幽默,再以商业手段垄断整个农村红白喜事的演艺行业,从中获得更多的利润。文化管理人员认为乡村乐班中的演艺行业需要强加管理,重视奏乐乐班的发展与继承。演艺行业盛行至今,虽获得农民老百姓一贯的喜爱,却导致农村精神文化趋于腐败和退步,这一行业的垄断对于当地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我们应当加强乡村乐班的建设管理工作,逐渐提升奏乐乐班的重要地位,保留本土传统音乐文化,增强百姓对传统文化继承和保护的责任意识,让乡村乐班成为官方化的为民服务性行业,在乡村乐班乐队和演艺两套班子中做到改革和创新,使得乡村乐班在对农村文化建设起到积极引导和渲染作用力的同时,获得社会经济的稳定增长。

四、总结

为了让乡村乐班更加良好的发展沿用下去,又对社会的文化与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我们应制定详尽方案,在计划与策划准备完全充分的基础上,予以实施。实施方案要从以下几点着手考虑:

(一)乡村乐班的组构问题。乡村乐班如今是由两部分(乐队和演艺团)甚至两部分以上(另加宗教仪式团体和“假哭”团体)构成,民间自发组织,大部分民间乐班组织未经工商局注册,也为曾在政府文联或文化部门登记,以自由组织为主,这也是导致乐班形式及演出内容质量问题严重不协调的重要原因。首先应重新审视是否将乡村乐班归属至文化部门管理和是否将奏乐乐队和演艺团体一同纳入乡村乐班的问题,奏乐乐班是保护和继承好本土传统文化一支生力军,演艺团体是引导和提高老百姓精神文明素养的有力支撑,将两者结合,将两者分开隶属于哪一部门,将演艺团体另谋商业途径?这些都是我们需要详细思考的决策性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良好处理取决于乐班本质的功能性以及乐班存在可开发利用的功能性,对社会的回报对百姓的服务对文化事业的贡献,是我们寻找到乡村乐班的又一束潜力股,所以乐班构建问题是值得我们重新审视和思考的。

(二)乐班艺人检选和培训问题。乡村乐班质量的优良绝大部分由艺人的层次高低决定,要提高乐班的质量就需要对乡村乐班进行一个评定艺人的标准,如若达到相应标准即可组织参与乡村乐班行业,如若未能达到标准,需要进行一定的专业培训。同时,对乡村乐班已定艺人进行定期强化培训,包括音乐技能、音乐常识、音乐创作、传统音乐保护和宣传等知识普及,倡导创作更多新颖的音乐素材,提高整体乐班的音乐文化素养,从而成为提高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导航。

乡村音乐的特点范文第11篇

再来说说“乡村音乐”与圣诞音乐的关系――乡村音乐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兴起于美国南部,是美国民族音乐的重要派系。它具有曲调简单、节奏平稳的风格特征,还携有强烈的历史性、叙事性、代表性,唱片主题以爱情、家园、故土、荣耀见长。美国乡村歌手也都一概拥有亲切、动人的醇厚气息,女歌手们热情豪迈,男歌手们则以性感、英俊的牛仔形象作为明显的外在特征。在这样的前提下,乡村音乐之宗教性、本土性意义就与圣诞音乐在根源上有了紧密的联系,而其沉实、深厚的唱腔特色,更适合演绎带有慵懒风格的爵士圣诞曲。所以,乡村歌手们推出圣诞唱片的热情更浓,拥有一张实力过硬的圣诞作品,是乡村歌手们都非常看重的事业要务。

歌手克里斯・杨1985年出生于美国田纳西州,2006年在著名的歌唱选秀比赛――有“乡村版美国偶像”之称的“纳什维尔之星”中夺冠后出道,至今已发行了五张个人专辑,在新一代乡村歌手中成绩瞩目。今年10月,他发行了个人第一张圣诞唱片《圣诞将至》,虽然时间上显得“急”了一点,但赶在圣诞节发片大潮之前,这张专辑非常引人注目。克里斯・杨的声音极有辨识度――虽风格与其他乡村男歌手“低音炮”的通感并无太大的不同,但细节上来得精妙,独一无二:嗓音中厚实、沉稳的部分却蕴含活力,圆润、流畅的部分又渗透着阳刚韵味,听起来均衡而不极端、丰满而不偏颇,更没有老乡村一味的枯燥与乏力。不如说,这是一种乡村音乐与当代流行的得当融合。作为年轻人,的确有勇于创新的风发意气。

这张《圣诞将至》从首曲《圣诞之歌》就把他的好声音展露无遗。浓烈的男性荷尔蒙从每个发音中无以抵挡地释放出来,感染着每一寸听觉的触角。优雅的爵士编曲、安宁的沙锤打点,克里斯・杨像一个成熟、稳重的圣诞使者在耳边轻轻呢喃,诉说节日即将到来的温暖讯息。圣诞音乐不需要过于冒险的编曲,所以专辑并没有好高骛远的突破改造。乡村、爵士、摇滚、流行的曲风一如往常,关键在于聆听克里斯・杨声音的动人磁性。他的声音与外表相得益彰――雄性气息弥漫张扬,象征着圣诞音乐安宁、平稳的一面,少了牛仔意味的幽默诙谐,多了一份深厚的可靠依赖;而内在情绪的丰富感性,则对应他粗犷轮廓下精致的五官,个人魅力无穷绽放。唱法上虽然有一些转音技巧,但绝没有卖弄花腔,高音也非常节制,情绪拿捏谨慎、适度。与一些纯粹秀歌艺的“圣诞专辑”相比,克里斯・杨此作更适合“真正在圣诞节聆听”,而不是把节日当作噱头。

乡村音乐的特点范文第12篇

“搭乡村音乐风卖卡车”

丰田此举是有着特定考虑的,鉴于美国汽车市场竞争的激烈性,为了寻求载货卡车产品在市场上的突破,丰田汽车决定通过音乐之路开创新局面,并实现这项为期两年、对美国著名乡村音乐二人组合Brooks & Dunn的赞助,这支双人组合乐队是乡村音乐最热卖的乐队之一。不过丰田并没有透露它将为这支双人组合提供赞助的具体数额。

对于美国文化,丰田了解得可谓非常深入——卡车或货车司机的主要行驶范围多是乡村公路,而乡村音乐必然成为他们漫长路途中赖以解乏、放松之不可缺少伴侣,丰田从此处入手,就是要从情感上、精神层面上打动消费者——听着丰田赞助乐队的音乐,开着丰田车,是多么惬意的感觉!

实际上,丰田的这个做法是在讨好美国的载货卡车买家,后者仍然对传统的“三大”汽车公司,即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有着强烈的忠诚度,他们对本土以外的汽车持排斥态度。丰田,从音乐角度入手,则是希望能够避开他们的反感情绪,甚至引起好感。丰田载货卡车类的广告经理Steve Jett则说:“事实上我们完全是在美国生产的这种卡车,由美国人制造、为美国人制造。我真的认为,这个举动确实能够打动、吸引美国那些在对载货卡车有需求的人。”

全方位跟上,全力支持音乐营销之路

丰田此举也是有着特殊背景的,丰田近年来在美国市场取得持续成功,恰好也是福特以及通用裁员、关闭分工厂之际,一些来自东京的评论家则倍感忧虑,担心会引发美国公众的反日情绪。而就在不久前,丰田已经赶超戴姆勒―克莱斯勒跃居美国市场第三大汽车制造商,而迄今为止,载货卡车已经构成了丰田总销售额的6%。但是成功主要是来自旗下的小型载货卡车Tacoma。丰田目前正计划于2007年投放重新设计的标准载货卡车Tundra,赞助乡村二人组合成为推广方式之一。

此外,丰田还从其他方面采取措施,对Tundra的推广做出全面支持,“我们现在对产品提供合理的支持,我们必须从感情以及社会上打动卡车买家,比如,通过Brooks & Dunn就能和他们产生密切联系。”Jett补充道。丰田同时还赞助了一项专业的巡回垂钓比赛,NASCAR赛车活动,并且宣传自己为美国经济做出的贡献——并且确保所有的推广都能够打动那些原本可能选择本土品牌的卡车买家、吸引他们转向丰田的品牌。此外,丰田还计划截至2007年,借助在德克萨斯州的圣安东尼奥组装工厂的落成,将Tundra卡车的产量提高一倍。

音乐营销并非首次

乡村音乐的特点范文第13篇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对中学生来说,兴趣是学习活动中非常活跃的因素,教师在教学时要选择新颖多变的教学方法,通过多渠道、多内容、多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诱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本文仅仅针对如何培养农村初中学生音乐兴趣之一问题提出一点浅见。

一、选择熟悉的家乡音乐进行教学是提高学生音乐兴趣的有效途径。

新教材尽管完全按照新课程标准的模式来编写, 但其内容是以全国甚至全球音乐作为选材对象,有些内容对于视野开阔的城市学生而言,估计接受起来比较容易,但对农村中学生而言,由于他们相对而言视野窄,不熟悉、不习惯这样的乐曲而兴趣大减,导致在音乐课堂上,教师按照教材上的内容来实施就难以达到授课目标。如果这样坚持不改,学生的音乐习惯自然难以养成,音乐审美观更是难以形成。所以,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根据我们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更多的参照教材练习内容自己选题材、选身边的歌曲,选更贴近农村特色的歌曲,比如我们山东的《沂蒙山小调》、《谁不说俺家乡好》、《五莲山小调》、《大辫子甩一甩》、《大实话》、《包楞调》等等这些耳熟能详的家乡歌曲。实践证明,每当我在课堂上选用这样的歌曲当范例时,学生一扫以前那种士气萎靡、懒洋洋的状态,更信心百倍、精神饱满的跟着哼唱。这样不仅能增强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教学。

二、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情感体验,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的关键。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课程最核心的目标是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通过有组织的声音塑造音乐形象,抒感,并以此感染听众 、教育听众,因此在教学时要注重参与,强调感受和体验,在感受、体验中引起情感共鸣,孕育学习兴趣,以达到音乐教育“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

初中学生正处在生理、心理急剧发生变化和学习压力日趋加重的时期,他们需要多彩的生活,需要能与他们产生共鸣的东西,更需要积极参与一些娱乐活动以相互交流。结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我在音乐教学时,常常撇开课本上的歌曲,选择一些他们喜欢的、贴近他们生活的通俗歌曲,如《校园的早晨》、《踏浪》、《同桌的你》、《童年》等校园歌曲来演唱,引导他们从音乐感知入手,通过聆听音乐回顾童年、交流现在、展望未来等。从而引导他们打开心扉,展开丰富的联想、想象,让音乐点燃他们情感的火花,打开心灵之窗,在不知不觉的潜移默化中为孕育音乐兴趣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就地取材、撷取民间音乐,是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

音乐本来就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农村社会生活常常伴随着大量的音乐现象。民间处处有音乐,农村中更是随手可取,如用于节日庆典、婚丧嫁娶的礼仪音乐;用于广告、舞蹈的实用音乐;用于休闲、影视的背景音乐等,都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这些乡村中常见的音乐形式不仅能塑造形象、表达情感,还能点缀人们的生活,满足人们的需求,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农村中的民间音乐虽然比较粗糙、但贴近生活。对农村生活的初中生而言更是从小接受其熏陶,深受其影响。 对他们而言,不亚于是一场重回乡村的音乐体验。这样,我们在教学的时候,结合农村生活中的这些音乐现象,引导学生从身边的音乐艺术入手,诱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对其音乐兴趣的巩固和提高无疑有百利而无一害。使音乐学习成为一项具体的、艺术化的生活体验。

四、营造音乐氛围发展学生音乐兴趣的终南捷径。

乡村音乐的特点范文第14篇

关键词:《乡音乡情》 《故园恋》 对比分析

一、 歌曲《故园恋》与《乡音乡情》的创作背景

《故园恋》由杜志原作词、刘聪作曲。作品歌词朴实、旋律优美、富有激情,在情感表现上具有一定的深度,而其情感的递进也层层推进,描述了山村学子,在改革开放春风的沐浴下,怀揣远大志向,走出大山,表达着对家乡的依恋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乡音乡情》由晓光作词、徐沛东作曲。作品歌词华丽而重抒情,通过戈壁滩、骆驼、洞庭湖、森林、村落描绘了家乡美丽的景色;通过村姑、阿爸、童谣、酒歌、传说等一系列关键词让我们感受到家乡人民美好的生活,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和深深的情意。

二、从歌词内涵谈歌曲《故园恋》与《乡音乡情》的艺术特征

艺术歌曲《乡音乡情》是并列式二段体,《故园恋》为也是二段体,但其第一段还可以细分为两部分。两者均采用歌曲常用的二段体曲式写成,对比式的乐段将对祖国家乡的情感层层推进,深情而动人。

下面为艺术歌曲《乡音乡情》和《故园恋》的歌词:

《乡音乡情》的歌词:

我爱戈壁滩沙海走骆驼,我爱洞庭湖白帆荡碧波,我爱北国的森林,我爱南疆的渔火,我爱崭新的村落。我爱运河边村姑插新禾,我爱雪山下阿爸收青稞,我爱草原的童谣,我爱山寨的酒歌,我爱那古老的传说。华夏土地生我养育我,九曲黄河滋润哺育。乡音难改呦乡情缠绵,乡情缠绵那乡音难改。一声声乡音啊一缕缕乡情,时时刻刻萦绕在我心窝。

《故园恋》的歌词:

河水清清,山道弯弯,无名的小镇我的家园。绿草幽幽,童谣串串,几多欢乐,几多梦幻,暮歌里走过淡淡的岁月,劳作中长大结实的儿男。啊!小小的山村,我成长的摇篮,是你给我生命,山一样的性格,水一般的心田。河水依依,山道缠绵,终于走出我的家园,我的家园。朋友嘱托,父亲期盼,怎忘故乡声声呼唤,挥手时涌起冲动的热血,憧憬中走进新奇的空间。啊~小小的山村,我奋发的起点,愿你与外面共有,同一方沃土,同一片天空。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感受到两首歌曲的歌词内涵与主题题材如出一辙,不同的是,《故园恋》是以一个山村学子的角度来回望养育自己的家乡,除了赞美还有感恩的情感。《乡音乡情》则是利用一连串的景物和人物、风俗风情,通过排比的句式直抒胸臆地抒发了对家乡真挚的爱。

三、从音乐要素论《故园恋》与《乡音乡情》的艺术特征

在调式调性上,《故园恋》为f小调,《乡音乡情》为降E大调,前者含有深深的怀念之情,情绪基调较为柔和婉转。后者整个情绪基调阳光而充满力量,

在旋律上,《乡音乡情》第一段多为音程的级进进行,使音乐开始部分大气地展示出祖国山河的美景,而《故园恋》却不同,开篇就为纯五度下行,配合“河水”的歌词,埋下惆怅的基调,而随后的小二度音程在三连音的节奏上迂回,让人揪心,简短的几句话,将忧伤和思愁跃然纸上。第一段的第二部分似缓缓流出的河水,夹杂着山村学子在外对家乡的无限思念与回忆,扣人心弦。《乡音乡情》的后段,音区明显比前段高,从小字二组G出发,结合二度音阶下行,壮丽地抒发了华夏土地九曲黄河的澎湃大气。而《故园恋》却采用大跳音程来抒情,值得一提的是,大跳之后随即是弱收,平稳而亲切的语气将山村学子志向报答祖国家乡的情感倾泻而出,最后在fff的力度上歌唱“同一片沃土,同一片蓝天”,表达了山村学子虽然在外,但却心系家乡,志在报国。

在节奏上,歌曲《故园恋》多采用“三连音”节奏型、带附点的四分音符和“三连音”节奏型相结合、切分节奏音型。《乡音乡情》多使用平稳的八分音符节奏音型或连续十六分音符,总体呈现出静谧而甜美的音乐基调。

在伴奏织体上,歌曲《乡音乡情》第一段主要是右手柱式和弦与单音交替进行,左手八度与单音交替进行,节奏平稳,为第一段安静平稳的基调作一定的支持。第二段伴奏织体为分解琶音,配合“乡情缠绵,乡音难改”的抒情部分将萦绕在心窝的乡情表达出来。歌曲《故园恋》第一段前部分伴奏织体较为复杂,短琶音与震音、三连音等节奏型交替使用;第一段后部分为左手简单和弦分解,右手半分解,为演唱者表达童年的故园回忆增添了色彩。第二段采用三连音七和弦连续进行,伴随着渐强的力度,表达出发自肺腑、激情澎湃的爱国情感。

四、结语

歌曲《乡音乡情》和《故园恋》都是表达对国家、家乡的热爱和赞美的作品,但两者表达的方式不同,笔者通过对比分析两首作品的调式调性、旋律曲调、节奏及其伴奏织体,进一步展现了作品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乡村音乐的特点范文第15篇

关键词: 音乐教育; 城乡建设; 现状; 调查报告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4-0115-02

我国的中小学校有75%在农村,而目前我国农村音乐教育无论在教育理念、教育管理、师资建设等各方面都相对滞后。“音乐作为重要的人文学科,在全面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过程中,发挥着其他学科不能代替的重要作用。音乐教育能有效地开发个体潜能,激发创造冲动,升华精神境界,提高生活质量。音乐教育能够培养完整的人,在发展个体直觉、推理、想象,以及表述和交流能力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音乐艺术是人类文化的浓缩与人类文化的结晶,音乐艺术为其它学科注入激情,没有音乐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加快农村音乐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步伐是推动全国音乐教育甚至整个学校教育快速发展的迫切需求。

1 问题的提出

泸州地处川、滇、黔三省交界处,山地多,偏贫,少数民族占有一定的比例,有苗、彝族等。泸州全市人口498万,面积12247平方公里,全市小学280所,城区小学占7.85%,农村小学占92.15%;普通初中109所,城区初中占8.73%,农村初中占91.27%;九年制学校城区占9.88%,农村占90.12%。从这些数据看出,我市农村中小学校占90%以上。为了了解各农村、城区学校,各级领导对音乐的重视程度、音乐教师学历、职称、专业情况、开课情况、课外活动情况、硬件设备条件、学校对音乐教育资金的投入等方面设计了一系列问卷,进行了调查研究。

2 调研对象

调查的对象包括泸州市四县三区的小学、初中九年制学校的音乐教师、中层干部70名。调查的方法采用从各个县的县城学校,乡镇学校,农村学校的小学,普通中学、九年制学校,音乐教师,不同专业的中层干部利用培训或周末进行完成的问卷调查70份,实际回收65份,其中城区小学3所城区中学8所,乡镇小学20所,乡镇中学29所,九年制学校5所,试卷采用不记名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调查结果的有效性。

3 调研内容

所在学校校长是否重视音乐课;所在学校中层干部对音乐课的看法;所在学校普通教师对音乐课看法;所在学校音乐教师专职、兼职情况,是否教过音乐;所在学校音乐教师职称;所在学校音乐教师学历;所在学校是否有专门的音乐场馆;所在学校音乐教学用具是什么;学校音乐课开课情况;课外活动开展情况;音乐艺术成果,学校对音乐艺术教育资金的投入情况;音乐教师年龄结构等。

4 调研方法

主要采用了实地观察法、文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典型调查法、比较分类法、归纳演绎法、综合分析法等。调研方式上采用了个案调查、抽样调查、全面调查等一些基本方式。

5 调研结果

5.1校长、中层干部,一般教师对音乐课重视的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发现,校长对音乐的重视,城区小学达100%,城区中学,乡小超出50%以上,乡中和九年制不到50%,认为一般的校长只有乡中超过了50%,一点不重视音乐的校长只有九年制学校20%,乡中极个别,城中,城小教育。中层干部和教师重视音乐只有城小达100%,城市乡小超过了60%以上,乡中九年制学校不到50%的重视程度。不重视的中层和教师,尤其是教师城中,乡中,九年制学校达60%以上,中层干部而不重视音乐乡中和九年制学校40%以上,从数据可见,农村,城市对音乐的重视程度差距大。

5.2学校音乐教师专职、兼职、学历、职称、年龄调查结果分析

(1)学校音乐从专职教师看,城小九年制学校100%城中88%乡中,乡小30%的以下尤其乡小只有15%,乡中可以看出超过了65%以上是兼职音乐教师,乡小达到了85%,乡中还有7%的少数可以看出是超过了65%以上是兼职音乐教师,乡小达到了85%,乡中还有7%的少数没教过音乐的教师去教音乐,由此可见在我市,农村专职音乐教师严重缺乏。

(2)音乐教师的学历,城中本科学历达50%,城小和乡中本科达30%以上,音乐教师达专科50%的以上只有城中,城小,乡小。九年制学校,中师的40%以上只有乡小和九年制学校,从上面的数据可见农村学校学历普遍偏低。

(3)音乐教师的职称城中要比乡中的高乡中中一只有14%,城中44%,中二的50%的以上的有城中,乡中;小高的城小和乡小是较少只有30%以上多一点,小一城小和乡小达60%以上,由此可见,在职称上农村、城市学校普遍偏低,城乡差距不大。

(4)音乐教师三十岁以下的60%以上是城小,三十岁以上的城中,乡小,九年制学校达50%以上,40岁以上的只有乡小,由表数据可看出音乐教师的年龄段,三十岁左右的比重很大,说明都是中青年多,年轻有朝气,有活力。

5.3硬件设备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发现,城中、城小有音乐教室、舞蹈教室在60%以上,有的学校甚至音乐和舞蹈教室都有。乡中、乡小有音乐教室的在20%以下,极少数学校有乐器室,什么都没有的乡中乡小九年制学校60%以上,乡中达到了83%。有钢琴的学校城中、城小达60%以上,乡中、乡小20%以下,有风琴的乡中、乡小九年制学校达40%以上,拥有电子琴的达25%以上的有城中、城小九年制学校。什么都没有的乡中、乡小九年制学校,乡中甚至达到了80%以上。可见城乡教学设备硬件相差太大,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很多音乐教师都渴望有良好的设备和音响资料。什么都没有的学校怎么能够进行正常的教学?孩子们怎能唱出优美的歌曲呢?

5.4学校开课(音乐课)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发现,音乐课1-6年级的城小开课率达100%,乡小95%九年制学校只有40%;小学高年级或毕业班不开课现象只有乡小5%,九年级学校20%。从表中课看出小学城乡开课率还是有差距。初中三年都开音乐课的城中占62%,乡中占45%,初中只开部分的城中占38%,乡中48%,都不开的乡中7%。从表中可看出初中城中、乡中都有部分学校未开满音乐课。这很明显当学生升入高中后都出现了知识的段带,咸接不上。因此,有部分学生升入高中学音乐很难,教师教学很吃力,这可以看出是初中未开部分音乐课造成的教学后果。

5.5学校课外活动、教学成果调查结果分析

泸州的市区中小学艺术教育都走在全国、全省前列,近几年来在全国的艺术比赛中频频获奖,如舞蹈《阳光女孩》、《索马花》、《斗春》等都在全国获一等奖,城区的业余艺术学校也像雨后春笋般崛起,泸州市中小学音乐教师在全省技能大赛中每次都获一等奖,而以上的可喜成果仅限于城区,对于广大的泸州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却不容乐观,城乡中小学音乐教育差距较大。

调查发现,合唱队训练城中、城小九年制学校超过了26%以上,而乡中、乡小不足10%;舞蹈队九年制学校没有,乡中、乡小不足10%,这大概和舞蹈师资有很大关系的原因。管乐队是因为需要大量的投入资金和缺少师资,城乡学校都是空白。从前面可以看出学校各级领导对音乐重视的程度不同得出了0乡中乡小70%以上很少开展活动,城乡差异非常大,城区中、小学一般都有自己学校的艺术节时间,而且经常开展各种演出活动,有校内的、校外的,城区小学比城区中学高8%。从教学成果看获省级奖的城区小学33%城区中学25%,乡中、乡小、九年制学校为零。获市级奖的城区小学67%最高,乡中为零。乡中、乡小主要体现在县、镇上获奖。

5.6学校对音乐教育资金的投入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发现,学校对音乐教育资金的投入是不够的,音乐器材、教辅资料、活动的开展都是需要大量资金的。从乡中乡小九年制学校没有投的30%以上,从表五可看出,乡中、乡小很少开展活动,俗语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资金没有投入哪有音乐活动的展现。

6 存在问题

6.1通过本次调查,梳理出城乡音乐教育存在以下几点差距

(1)学校各级领导对音乐重视程度农村不及城市;

(2)教师专职情况农村不及城市;

(3)学历程度城市高于农村;

(4)教师职称情况:由于农村兼职教师多,职称农村高于城市;

(5)教师年龄,城市比农村年轻;

(6)硬件设备城市优于农村;开课情况城区学校充分得到了保障,优于农村;

(7)开展课外活动农村不及城市,城市开展多,充分得到了体现;

(8)教学成果,城市优于农村;

(9)学校对教育资金的投入城乡差距大,农村落后于城区。

6.2针对现状,提出以下缩小城乡音乐教育差距的措施

(1)各级领导应高度重视学校音乐教育,把音乐教育放在人文教育的重要地位来抓;

(2)加大对农村学校的音乐重视和大量资金的投入;

(3)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加强农村中小学音乐师资队伍建设,改善农村教师工作与生活环境,确保薪资到位、福利到位;

(4)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业务培训形成制度化、常规化;

(5)采用教育资源共享,定期将城市和强校骨干教师派到农村和薄弱学校交流等,体现教育的公平和公正;

(6)农村学校艺术演出活动应制度化、常规化,增强农村学生自信心,提高他们的表现能力。

6.3本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

(1)本研究主要采取问卷等形式采集相关材料,调查面还有待拓展;

(2)任务的合作性,还有待加强;

(3)策略的针对性和适当性还有待深入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