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科研课题研究的步骤范文

科研课题研究的步骤范文

科研课题研究的步骤

科研课题研究的步骤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专;课题研究;教学科研;问题;项目

中图分类号:G472.5;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10-0057-01

在教师的成长过程中,离不开教学科研。教师的教学科研,一般从研究教育教学中的小事情、小问题开始,从写教学反思、教育教学随笔入手,进而撰写一些教育教学论文。随着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教师会逐步走上课题研究之路。课题研究是教师教学科研水平逐渐提高的表现,是教育教学论文的升华。各级教育部门每年都会组织教师进行课题研究,下发一定数量的课题。本文论述职校教师如何开展课题研究。

一、课题的概念

课题源于问题,但又不等于问题,课题是对需要研究的问题进行提炼、概括后形成的题目。例如,职业学校电子专业学生在学习接线时,由于使用工具的不同,接线方法的差异,在接线时间和工艺上存在很大的差距。基于这个问题,就可以设置这样一个课题――“电工技能操作工具和方法的使用研究与实践”。课题与项目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一方面,课题是科学研究的基本单元,课题的有机组合又会形成项目;另一方面,课题与项目的划分标准也是相对而言的。对于一个研究者来说,可以从单个课题入手,不断深入,形成一系列的课题,组成一个项目,也可把一个项目分成几个课题进行研究,逐个突破,从而完成项目的研究。例如,职业学校“体验式”教学模式的研究,这是一个较大的项目,涉及整个职业学校、多个学科,作为一般的教师研究起来具有较大的难度。在研究时,可以把“职业学校”分解为许多的学科和专业,如电子专业、机械专业、财会专业等,甚至各个专业也可以分解为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实践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可以分解成一门门课程。研究时,可以从自己熟悉的专业、课程方面入手。像电子专业的教师,可以选择这样的课题――电子专业电工基础体验式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把各个课题综合起来,就成为一个项目。把各个课题研究好了,整个项目也完成了。

二、课题的申报

从课题所涉及层次和研究内容来看,可以把课题分为大型课题、中型课题、微型课题。对于一线教师来说,一般研究的以中、小课题为主,主要研究微型课题。微型课题具有范围小、周期短、见效快等特点,一般的研究者或者较小团队的课题研究者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例如,“电子专业‘电工基础’体验式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属于微型课题。课题较小,电子专业的教师一个人或者少数几个人就可以把课题研究完成。而“电子专业体验式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属于中型课题,一个人很难完成课题的研究,可以几个人分工来完成。课题按功能分为基础研究课题、应用研究课题、开发研究课题三类。对于职业学校电子专业教师而言,主要以应用研究课题为主。应用研究课题是通过研究得出一般规律、原则去解决实际工作问题。例如,电子电工专业教师可以研究电子电工教学中碰到的一些问题,因为这种课题只涉及电子电工方面的知识。要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来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就可以设计一些课题,课题完成了,问题也解决了。课题按者来分可分为规划课题和自选课题两类。规划课题是在课题指南中列出的课题,而自选课题是申报者根据自己的研究选择的课题。

三、课题的研究过程

课题研究是一项有计划、有组织、有过程、有方法的科学探索过程,是一项有序的系统工程。一个完整的课题研究,可分为三个阶段,九个步骤。第一阶段是前期准备阶段,包括选择课题、方案设计、立项申请和开题论证四个步骤;第二阶段是中期研究过程,包括课题实施、中期检查两个步骤;第三阶段是后期成果处理阶段,包括撰写报告、课题结项、成果推广三个步骤。要成功申报一个课题,先要根据自己专业特点选择合适的课题。正确地选择课题,研究时会更顺利。如电子电工专业教师研究财会、计算机软件问题,必须先去学习财会、计算机软件知识,才能完成课题研究。选好题后,要对课题有个整体规划,也就是写课题申报书,包括课题研究背景、课题依据、概念界定、研究现状、选题意义、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点、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研究步骤等方面。在写课题申报书时,需要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要对所研究的课题有充分了解,若无明显的创新点,不宜做别人已经研究过的内容或落后于别人的课题。课题申请书填好后,要向有关部门申请立项,然后请相关专家进行开题论证。经过科学、严密的论证后,课题就进入实施阶段。按照课题实施步骤,用多种研究方法对申报的课题进行调查研究、实验论证等,从而得出结果。当课题研究完成后,要撰写总结报告,把课题研究形成研究成果,并且要把成果推广使用,给社会带来更大的价值和贡献。

四、结束语

课题研究具有严格的步骤和要求,作为一名职校教师,必须成为一个懂课题、会申报课题、会进行课题研究的人。课题研究对于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丁斌.研究应成为教师的职业状态[J].上海教育科研,2009(07).

科研课题研究的步骤范文第2篇

关键词:课题研究式教学;Photoshop课程;实施步骤

2014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加快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在职业教育春风扑面的形势下,我国就读职业学校的学生生源却并不乐观,绝大多数是中考、高考的“备胎”选择,由此导致了职业院校的生源质量堪忧的结果。我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文化基础仅为初中水平,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学习方法、学习主动性都有待于改善和提高,诸多原因造成《Photoshop图像处理》这一学科按以往的教学方法很难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教师要探索一种适合Photoshop教学法的新方法,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课前设计准备

1.设计研究课题

课题设计是指在授课前期学科教师依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设计的研究性题目,它是课题研究式教学的基础,在课题研究式教学法的实施中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在课题设计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1)研究课题要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杜威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要摒弃“本本主义”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我院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大多数即将从事幼儿园教育工作,这就要求我们在课题设计时要充分与学生生活背景、未来工作需求相结合,将学生身边的实际问题做合理、适当的处理后设定为研究的课题,培养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使其能创造性地研究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

(2)课题的设计要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设计研究课题,具体表现在教师将教学内容融入实际生活和工作问题中,据此做适当的处理后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教师引导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进行学习,有利于学生利用自己原有知识和经验去同化新知识,从而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使得学生在真实情境中顺利完成“同化”与“顺应”的过程,达到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

2.拟订研究计划

课题研究式教学法的实施重点是为学生拟订研究计划。教师依据课题内容把重、难点有序地融入研究计划中,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有据可依地开展实践研究,在习得知识的同时,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及方法,提高其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及科研能力,力促把学生培养成学习型、科研型的中职师范生。课题研究计划主要由六个部分组成,即,课题名称、研究背景、研究目标、研究过程、研究结果、拓展研究。拟订课题研究计划其作用如下:

(1)将课题研究计划展现在学生面前,可以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有全面的了解和初步的认识,利于实践研究的开展。

(2)提高科研能力、协作能力,改变以往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做完后做枯燥等待的现象。针对同一内容,学生的研究时间是不同的,在此过程中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在完成当前研究内容后,可依据课题研究计划独立开展下一环节的实践研究,或帮助其他同学开展研究,提高其独立研究能力和协作能力。

(3)计划书的拓展研究内容为可选完成项目,真正实现分层次教学。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只完成基本内容的研究,反之,部分实践能力强的学生在完成课题研究内容后可独立开展拓展研究部分的内容,总结交流过程中通过展示拓展研究作品,让学生体验成就感,开阔视野,激发学习动力。

(4)提高学生总结归纳及表达能力。完成研究内容后,请学生对知识点加以总结、提炼并填写研究结果,在完善了科研过程的同时巩固了知识点,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

二、课上开展研究

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依据课题计划开展研究,具体步骤如下:

1.分析制作步骤

出示研究课题和目标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该内容的制作步骤,使学生对作品的制作建构一个整体的过程框架,对教学内容的研究加以梳理。这一环节的实施,教师可使用谈话法、提问法等方式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制作步骤,避免出现教师讲、学生看的现象。

2.研究制作方法

学生对制作步骤有了整体建构后,即可开始分步研究制作方法。在研究过程中一定要遵循学生自学与教师引导相结合的原则,任何一个作品的制作都是建立在已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之上的,对于这部分内容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独立制作,遇到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教师再适时引导讲解。

3.实践理论验证

师生共同研究了作品制作方法后,由学生实践验证该方法的实际应用。这一环节需要教师下发课前设计的课题研究计划,让学生依据计划书开展实践研究,教师巡回辅导。经过长时间观察分析发现,在学习效率高的学生当中又分为两种性格的学生,即外向型和内敛型。外向型学生表现为热情大方,愿意帮助其他同学讲解制作,教师可以让这部分学生充当“小老师”的角色去帮助其他同学,使其在辅导过程中升华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提高自身师范性和示范性;内敛型的学生较为深沉,自己做完后喜欢静静坐在自己位置上等待教师安排下一环节内容,对于这部分学生,教师可让其参照下发的课题研究计划书开展下一步骤的研究工作,提高其独立实践研究的能力,实现分层次教学。

4.总结研究结果

在反复实践研究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完成研究结果的填写,用以再现知识点,完善课题研究计划的填写,提高学生的总结梳理能力及口语表达能力。

5.创新研究交流

科研课题研究的步骤范文第3篇

    教育科研计划制定的必要性

    1.制定教育科研计划是保证课题研究顺利进行的必要措施

    制定出课题的研究计划,课题研究就有了明确、清晰、可行的思路。课题研究计划明确规定了研究范围和目标,具体规划出整个研究步骤,研究者就能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研究。如果没有研究计划,盲目地凭感觉去瞎碰,绝对不可能获得科学的研究成果,课题研究也不可能顺利进行。有的科研课题确定后便无声无息,或半途而废,就是因为没有明确的研究计划。

    2.制定教育科研计划是使研究课题具体化的中心环节

    研究课题必须具体化、可操作。如果对课题有不少想法,但是不知如何使课题具体化,使课题研究可操作。制定课题研究计划,是使课题具体化、操作化的中心环节和必要步骤。在研究计划的基础上,才能设计具体的研究方案,去实施具体研究。

    3.制定教育科研计划是课题研究成果质量的重要保证

    如果说,设计蓝图、制定工程计划决定着一项工程的质量,那么一份教育科研计划也直接关系到一项课题研究的质量、研究价值乃至成败。有人说,制定出具体、可行的课题研究计划,就等于完成了课题研究的一半。

   4.制定教育科研计划有利于检查和自我检查

    有了课题研究计划,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可以对照计划检查    自己的研究工作的进展情况?是否按计划进行?是否按期取得阶段性成果?科研管理部门对课题研究进行检查督促也有了依据。

    5.制定教育科研计划有利于协作研究:是保证明确研究人员职责范围、内部协调、工作同步的必要条件。

    综上所述,在确定研究课题之后,制定课题研究计划是非常必要的。制定好课题研究计划,可以使教育科研奠定在目标明确、任务明确的基础上,使课题研究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育科研计划的基本结构

    尽管教育科研的课题众多,所用的具体科研方法也有所不同,但是课题研究计划的基本结构大体是一致的。

    教育科研计划的基本结构是:

    1.课题的界定与表述;

    2.研究的目的、意义;

    3.研究内容的具体化表述;

    4.研究的方法、途径;

    5.研究对象和范围;

    6.进展的步骤(阶段任务、目标)、进度;

    7.成果的形式;

    8.课题组成员分工;

   9.经费预算。

科研课题研究的步骤范文第4篇

选题的确定应深化到人人有任务或课课有任务。如果是科组研究的教研主题,应将具体研究任务落实到每个人;如果是教师个人研究的小主题,就应把主题完成计划落实到对每课的研究上。具体主题案例如下:重视歌唱(及合唱教学)是新课标重点强调的研究内容,一年级是音乐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在这关键期中不仅要培养孩子规范的音乐课堂纪律、自然的发声状态、良好的聆听习惯,还包括良好的多声部意识等等。这点在教材的编写中多处都有明确练习指示。所以小学一年级下册学唱歌曲中多声部意识的渗透研究是课标、教材、教与学的共同任务。为此,这一主题在一年级下册的教材实施中就可分为几个步骤进行探究。研究步骤一:研究内容——下册第二课的《放牛歌》研究方向——学唱歌曲中在间奏处的多声部打击乐器练习研究步骤二:研究内容——下册第四课的《可爱的小象》研究方向——学唱歌曲中在演唱中的多声部打击伴奏练习研究步骤三:研究内容——下册第五课的《火车开了》研究方向——学唱歌曲中的多声部声势练习

二、主题思维在小学音乐教学教研中的运用

1.引领教学目标的制定

教学目标的设定是课堂教学的指向标,因此,教学目标的设定科学与否决定着教学研究的深度与广度,是高效课堂构建的根本。比如很多老师在执教一年级下册第四课“长鼻子”《可爱的小象》一课中,经常将教学目标设定为:【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小象的热爱之情。【过程与方法】:通过听唱、模唱等方法学会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用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初看这些教学目标是没有问题的,但我们带着“主题思维”来审视一遍本课定标,它还不够准确。首先,看课标对一年级学段目标的要求。其次,看教材编写的意图。从教材的编写上来看,这一课包含三个板块的内容:学唱歌曲《可爱的小象》;用响板、碰钟为歌曲进行二声部伴奏;了解音乐要素之音乐的快慢。最后,纵向比较该教学内容的进度与要求。(1)已学的学唱内容具体要求下册《布谷》要求:放松、清晰地演唱;下册《牧童谣》要求:随老师模唱旋律;下册《数鸭子》要求:轻声、愉快地歌唱。(2)二声部伴奏在上册第一课认识了碰钟,在《小青蛙找家》一课中认识了响板,并在《咏鹅》、《大家来劳动》、《小青蛙找家》、《星光圆舞曲》、《龙咚锵》、《放牛歌》等课中多次进行过二声部及三声部的器乐合奏。所以本课的二声部伴奏是属于学生复习、巩固的内容。(3)已学内容中包含音乐的要素知识点上册第三课讲过《音的强弱》;上册第七课讲过《音的长度》;下册第二课讲过《音的高低》。通过以上三步骤的思考与教材剖析,本课的教学目标应为:【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用柔美的声音演唱《可爱的小象》,感受大象的长鼻子音乐形象。【过程与方法】:通过听唱歌词、模唱旋律、打击乐伴奏、快慢对比演唱等方法学会表演唱《可爱的小象》。【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用放松、清晰的声音,轻松、愉快地演唱《可爱的小象》并认识音的快慢。

2.判断教学方法的选择

以下册第五课“游戏”《火车开了》为例,执教教师较多地选择学生模仿火车动作来边跳边唱;设置各车站站点、司机、站长等角色进行体验练习。但这些教法的选择并不仅是为孩子提供体验活动,而是应该带着主题意识,让方法为内在服务、为目标服务,让孩子通过系列体验活动,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教学目标,这样才能达到高效课堂的深化要求。又以《粉刷匠》为例,虽然这首歌曲在我们下册第七课“巧巧手”单元,但这首歌曲是学生幼儿园都早已学过的歌曲,但很多老师还是在课中让孩子带着方纸帽子,分组进行粉刷比赛,看似学生开心地一遍遍在音乐性弥漫原则下,用体验式参与活动来感受、表现歌曲,但由于老师在本课没有“主题意识”,并不是通过体现歌曲强弱规律的动作表演唱、表现演唱音色的粉刷动作来创编、体会歌曲情绪的快慢对比、感受“刷子飞舞忙”的分组活动有目的、有步骤、有方法地在“主题意识”引导下选择和实施的教学方法,所以就不能较大限度地完成课堂教学目标,达到高效课堂的深化要求。

3.评价教学过程的实效

在主题教研中,教学评价是非常关键的环节,但因音乐教师善于表演不善于言表的特点,所以教研活动经常出现教师们不愿意进行评课的现象。要么光说好话,要么泛泛而谈教态、教法或教育理念,并没有因课导研,集体解决重点、难点的实质性问题,无法让执教与参加教研的教师获得具体理念指引下的方法或设计思路上的指引。比如主题教研活动“小学一年级下册学唱歌曲中多声部意识的渗透研究”之研究步骤三,它的研究内容是下册第五课“游戏”的《火车开了》;研究方向是歌曲演唱中的多声部声势练习。评课时不可以泛泛而谈老师的教态很好,专业基本功很扎实,而应是有针对性地对某个环节的教学方法是否高效;教师操作与实施是否正确;设计意图实施于学生的有效度是多少;教学成败的原因对于多声部声势练习还有其他什么有效做法等等方面去进行对课不对人的教研。这样会通过“主题意识”引领下的真实有效的教学评价,来检测课堂是否高效,推动课堂进行再反思、再设计、再提升的有效途径。

三、主题思维运用于小学音乐教学教研中的意义

科研课题研究的步骤范文第5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高中教育;问题意识;培养步骤

1.引言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科教兴国战略的确立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日益受到重视。广大中学思想政治教师已经认识到在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竭力改变问题意识淡薄的窘境,并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教学改革探索。

2.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问题意识培养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在旧的课程标准下,学生被当做盛装知识的容器和记忆的工具,教师则成为传话筒和灌输机。虽然广大中学思想政治教师已经认识到在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竭力改变问题意识淡薄的窘境,并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教学改革探索。但总的说来,当前高中政治学科培养问题意识的理论和方法还比较零碎和稚嫩,系统化、可操作性的经验则更少,不能从根本上扭转问题意识淡薄的颓势。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和动机。教师让学生带着富有趣味和价值的疑难问题学习,就可以使他们启动思维,活跃思想,探究知识的奥秘,从而积极主动地从事学习活动。同时,强烈的问题意识还可以使学生从具有挑战性的、刺激性的创造中获得积极愉快的情感体验,有助于强化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及其内在动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助于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可以驱使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且只有通过解决问题的练习才能逐渐学会发现探究的技巧和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助于活跃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气氛,增强教学效果。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利于活跃师生双方的思维,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有助于优化和改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气氛,提高教学质量。

3.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问题意识培养的步骤

步骤一:课前确定研究主题。培养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既是研究性学习的起点,又是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目的。课堂教学前,教师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和学生一起共同确定课堂研究的主题。确定的研究主题既要源于教材,又要与实际紧密结合,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贴近学生认识的最近发展区,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

步骤二:组成研究小组,开展课前调查研究。小组合作学习是研究性学习实施的重要教学组织形式。确定了研究主题后,为了使问题研究得以深入展开,教师要将研究主题分解为若干个研究问题,让学生根据对研究问题的认识程度、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等组成研究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研究小组课前深入研究教材,开始搜集、加工和处理信息。最后,各研究小组对搜集到的第一手资料,以调查报告或小论文的形式反映出来。

步骤三: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研究性学习不同于传统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课堂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将课前各研究小组形成的书面材料作为课堂教学的基础,在师生共同研究讨论过程过程中进一步学习知识。这一步骤具体包括:(1)导入。教师利用背景介绍、情景设置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推动学生思考和研究。(2)设问交流。由教师和学生提出问题,让对该问题有深入了解的小组派代表回答,在共同交流中巩固课前研究结果和课堂学习的知识。(3)研究讨论表达。按照课前学生的研究小组的分工,对课前研究中发现的问题和课堂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做深入的研究,学生之间展开讨论,获得强烈的问题意识和自信心的满足。(4)总结评价。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性、指导性评价,对所讨论的问题进行点评,从而启迪思维、拓展思路、明确将来的研究任务。

4.在高中政治学习中培养问题意识的建议

为了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思想政治学科教师必须努力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指导工作:(1)教材知识的指导。培养问题意识的目的是使学生变以往的被动接受灌输为现在的主动探索研究,挖掘教材中的隐性知识,增加可研究性价值。问题意识的增强可以帮助学生分析问题更加到位,对任何问题都能用研究的眼光审视、思考,形成较强的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2)设置问题情境的指导。为了顺利地导入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要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供含有问题的材料来创设问题情境,如影视报刊的报道、耳闻目睹的周围事物的描述、教材中提出的现象或隐含的观点等,强化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3)师生提出问题的指导。教师首先要善于运用语言的表达技巧和善意的动作等营造积极民主的氛围,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树立信心,大胆地向教师和同学提出问题,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5.结语

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中,思想政治学科要改变传统教育教学中问题意识淡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欠缺的局面,就必须大力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既要开展课题探究研究性学习,又要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性学习,双管齐下、两手抓,这样才能实现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

参考文献:

[1]应磊.论生物课堂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初探[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2).

[2]鲁京华.浅谈如何运用物理导学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21).

科研课题研究的步骤范文第6篇

    选题的确定应深化到人人有任务或课课有任务。如果是科组研究的教研主题,应将具体研究任务落实到每个人;如果是教师个人研究的小主题,就应把主题完成计划落实到对每课的研究上。具体主题案例如下:重视歌唱(及合唱教学)是新课标重点强调的研究内容,一年级是音乐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在这关键期中不仅要培养孩子规范的音乐课堂纪律、自然的发声状态、良好的聆听习惯,还包括良好的多声部意识等等。这点在教材的编写中多处都有明确练习指示。所以小学一年级下册学唱歌曲中多声部意识的渗透研究是课标、教材、教与学的共同任务。为此,这一主题在一年级下册的教材实施中就可分为几个步骤进行探究。研究步骤一:研究内容——下册第二课的《放牛歌》研究方向——学唱歌曲中在间奏处的多声部打击乐器练习研究步骤二:研究内容——下册第四课的《可爱的小象》研究方向——学唱歌曲中在演唱中的多声部打击伴奏练习研究步骤三:研究内容——下册第五课的《火车开了》研究方向——学唱歌曲中的多声部声势练习

    二、主题思维在小学音乐教学教研中的运用

    1.引领教学目标的制定

    教学目标的设定是课堂教学的指向标,因此,教学目标的设定科学与否决定着教学研究的深度与广度,是高效课堂构建的根本。比如很多老师在执教一年级下册第四课“长鼻子”《可爱的小象》一课中,经常将教学目标设定为:【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小象的热爱之情。【过程与方法】:通过听唱、模唱等方法学会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用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初看这些教学目标是没有问题的,但我们带着“主题思维”来审视一遍本课定标,它还不够准确。首先,看课标对一年级学段目标的要求。其次,看教材编写的意图。从教材的编写上来看,这一课包含三个板块的内容:学唱歌曲《可爱的小象》;用响板、碰钟为歌曲进行二声部伴奏;了解音乐要素之音乐的快慢。最后,纵向比较该教学内容的进度与要求。(1)已学的学唱内容具体要求下册《布谷》要求:放松、清晰地演唱;下册《牧童谣》要求:随老师模唱旋律;下册《数鸭子》要求:轻声、愉快地歌唱。(2)二声部伴奏在上册第一课认识了碰钟,在《小青蛙找家》一课中认识了响板,并在《咏鹅》、《大家来劳动》、《小青蛙找家》、《星光圆舞曲》、《龙咚锵》、《放牛歌》等课中多次进行过二声部及三声部的器乐合奏。所以本课的二声部伴奏是属于学生复习、巩固的内容。(3)已学内容中包含音乐的要素知识点上册第三课讲过《音的强弱》;上册第七课讲过《音的长度》;下册第二课讲过《音的高低》。通过以上三步骤的思考与教材剖析,本课的教学目标应为:【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用柔美的声音演唱《可爱的小象》,感受大象的长鼻子音乐形象。【过程与方法】:通过听唱歌词、模唱旋律、打击乐伴奏、快慢对比演唱等方法学会表演唱《可爱的小象》。【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用放松、清晰的声音,轻松、愉快地演唱《可爱的小象》并认识音的快慢。

    2.判断教学方法的选择

    以下册第五课“游戏”《火车开了》为例,执教教师较多地选择学生模仿火车动作来边跳边唱;设置各车站站点、司机、站长等角色进行体验练习。但这些教法的选择并不仅是为孩子提供体验活动,而是应该带着主题意识,让方法为内在服务、为目标服务,让孩子通过系列体验活动,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教学目标,这样才能达到高效课堂的深化要求。又以《粉刷匠》为例,虽然这首歌曲在我们下册第七课“巧巧手”单元,但这首歌曲是学生幼儿园都早已学过的歌曲,但很多老师还是在课中让孩子带着方纸帽子,分组进行粉刷比赛,看似学生开心地一遍遍在音乐性弥漫原则下,用体验式参与活动来感受、表现歌曲,但由于老师在本课没有“主题意识”,并不是通过体现歌曲强弱规律的动作表演唱、表现演唱音色的粉刷动作来创编、体会歌曲情绪的快慢对比、感受“刷子飞舞忙”的分组活动有目的、有步骤、有方法地在“主题意识”引导下选择和实施的教学方法,所以就不能较大限度地完成课堂教学目标,达到高效课堂的深化要求。

    3.评价教学过程的实效

    在主题教研中,教学评价是非常关键的环节,但因音乐教师善于表演不善于言表的特点,所以教研活动经常出现教师们不愿意进行评课的现象。要么光说好话,要么泛泛而谈教态、教法或教育理念,并没有因课导研,集体解决重点、难点的实质性问题,无法让执教与参加教研的教师获得具体理念指引下的方法或设计思路上的指引。比如主题教研活动“小学一年级下册学唱歌曲中多声部意识的渗透研究”之研究步骤三,它的研究内容是下册第五课“游戏”的《火车开了》;研究方向是歌曲演唱中的多声部声势练习。评课时不可以泛泛而谈老师的教态很好,专业基本功很扎实,而应是有针对性地对某个环节的教学方法是否高效;教师操作与实施是否正确;设计意图实施于学生的有效度是多少;教学成败的原因对于多声部声势练习还有其他什么有效做法等等方面去进行对课不对人的教研。这样会通过“主题意识”引领下的真实有效的教学评价,来检测课堂是否高效,推动课堂进行再反思、再设计、再提升的有效途径。

科研课题研究的步骤范文第7篇

关键词:小学教师;专业化;课堂观察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是指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专门训练和终身学习,逐步习得教育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并在教育专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教育工作者的过程。教师职业所依据的专业知识具有双重的学科基础,即教师任教科目的学科知识和教育的学科知识。

教师专业化要求主要有三点:(1)在职业道德要求上,从一般的道德要求向教师专业精神发展。(2)在专业知识和能力要求上,从“单一型”向“复合型”发展。(3)在劳动形态上要求从“教书匠”到“创造者”。

一、我校教师队伍情况

近三年来,我校分配十多名新教师,如何促进新教师专业化发展,使他们尽快提高自身素质,适应学校教学要求,高质量地做好教学工作,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问题。我校立足校情,通过调查研究,发现青年教师在专业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核心问题是课堂管理和课堂教学效果。为此,我们引入课堂观察法,以专业的听评课方法来促进青年教师的发展。

二、利用课堂观察法来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具体做法

1.开展课堂观察的意义和必要性

常规听评课活动效果不佳,处于低效,主要有下述四个方面的原因:(1)听课目的不明;(2)课前准备不足;(3)课堂观察不清;(4)课后反思不深。而带着课堂观察有目的地听课评课则能很理想地解决这些问题。它能逐渐培养教师养成自觉观察的意识,围绕课前确定的课题或研究重点,有意识地聚焦观察视角,从而深入地、持续性地观察课堂教与学的行为,并留意这些行为对应的教学效果。所以,进行课堂观察的目的之一就在于改变教师的听评课习惯。换句话说,就是将有意识地观察自觉地贯穿于所有的教研活动之中。

课堂观察活动的开展及课后观察结果的分析,关键不在于甄别这节课上得好不好,而是强调通过观察与分析,摸清课如何上得好,为何会出现不好的环节,如何基于上得好不好在后续教学中应开展哪些方面的工作,从这个意义上说,制订和填好课堂教学观察表对我们提高听评课能力还是十分必要的。

2.课堂观察的基本思路

课堂观察是课堂研究广为使用的一种研究方法。课堂观察就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如眼、耳等)以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主要是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堂观察的基本步骤为:(1)课堂观察前的准备,确定观察的目的和规划。(2)课堂观察,进入课堂及记录资料。(3)课堂观察后的工作,资料的分析和结果的呈现。

3.实施课堂观察的具体过程

步骤一:确定参与人员

由于本阶段课题研究的中心任务是“基于网络环境下校本培训中运用课堂观察法来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因此要求课题参与者至少具备两个必要条件:(1)对网络技术比较熟悉;(2)青年教师。为此,我们选择三年教龄以下的教师作为我们本阶段课题研究的中心成员,其他教师作为辅助教师参与活动。

步骤二:确立研究内容并制定课堂观察量表

基于青年教师专业化三个层面的发展需要,我们把“课堂教学常规”设定为我们的研究内容,并在“课堂教学常规”的基础上设置了三个子内容

教师专业化发展要求与课堂观察点对照表

并针对这三项子内容设置了三个课堂观察量表(略)。

步骤三:召开课前会议

在确定代课老师开设观察课以后,参加课堂观察的老师,召开了课前会议。

课前会议是课堂观察活动的第一步。在课前会议上,作为开课教师要说课,根据开课教师的说课和参加观察的教师自身教学中的问题明确观察点。

步骤四:开展课堂观察

进入课堂观察时,每一位观察的教师根据自己确定的观察点进行观察记录。观察记录要求有定性的描述性记录,也要有定量的记录,比如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出现的频率。同时,要有观察者的现场感受与理解。如有条件,观察的教师还要制作音像资料。

步骤五:召开课后会议

课堂观察后,及时召开课后会议。在课后会议上,开课的教师要先就这节课的实施情况进行充分说明与反思,参与观察的教师就这节课展开对话。

步骤六:在网络环境下深入研讨

为了使得课堂观察的成果发挥到最大的效果,在课后会议结束之后,要求参与授课的老师及时把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到“天和部落”上,然后就具体细节问题在网上进行深入的研讨,必要时可以邀请兄弟学校的老师一起来研讨,并最终形成具有研究价值的案例。

4.实施课堂观察的效果

通过课堂观察,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在以下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1)通过数据显示,学生的课前准备状况得到改善,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投入课堂学习中。

(2)通过一个学期的课堂观察,老师对全体学生的关注度有了明显的改善。学期初有66%的老师一堂课所关注到的学生不超过三分之一,通过一个学期的努力,89%的老师在一堂课中可以关注到超过三分之二的学生,并且对学困生能进行重点关注。

(3)通过一个学期的课堂观察,老师在课堂教学时间的分配方面趋向合理。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89%的老师能将讲授时间控制在20分钟以内,让学生进行探究和自主学习的时间有所增加,对学生的发展确实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总而言之,课堂观察是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进行教与学的研究活动,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改善学生课堂学习的一种及时、有效的方法。通过对自己和同事的课堂观察,可以增进教师对自己行为的意识以及对自己行为的责任心,提高自己的专业判断力,并通过观察研究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自己的专业化发展。

课堂观察还是教师获得教学反馈信息、捕捉教学复杂现象,分析研究教学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重要手段。同时能够唤醒隐藏在教师心中的教学智慧,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周文叶,崔允漷.教师应如何进行课堂观察[J].中小学管理,2008(04).

[2]郭威.课堂观察的实践探索与价值分析[J].教育科学论坛,2009(06).

[3]刘文东.课堂观察中的反思[J].广东教育:综合版,2008(05).

[4]郑东辉,俞小平,郑超.如何开展“课堂观察”[J].今日教育,2008(Z1).

[5]教育部师范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6]李瑾瑜.新课程与教师专业发展.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7]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科研课题研究的步骤范文第8篇

一、 开题报告的撰写方法及基本要求

1、 如何选题、开题

选题、开题必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课题有没有价值,从为什么要选这个课题?选取这个课题有什么背景,这个课题的研究,从理论上看有什么价值,从实践上看,有什么价值。

2)从实际出发,根据自身的知识结构、实验条件、资金等方面的情况选取适合自己研究的课题。

3)课题要与所学专业相关,且忌选择与所学专业相差太大的题目。作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本科生,所选课题最好与过程装备的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制造及工程科学研究有关,尽量选择结合生产和科研单位的实际任务,也可以是教师科研或研究生课题的一部分; 或者是同本专业、学科内容密切相关,符合教学要求的自拟课题。

2、开题报告一般包括哪些内容

开题报告一般包括:

1)课题的名称。课题名称是所要研究内容的高度概括,要简练,一般不要超过20字;

2)问题的提出。从为什么要选这个课题?选取这个课题有什么理论的价值,实践的价值,预计从几方面来完成。

3)这个问题研究的现状。国内研究到什么程度,国际研究到什么程度,主要通过文献综述来阐述。

4)确定自己要研究的主要内容。

5)确定研究拟采用的方法和步骤。就是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对这个课题进行研究,研究这个课题具体分哪几个步骤进行。

6)对研究课题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如自己具备哪些条件、研究路线是否行得通等。

7)列出时间安排。

8)列出参考文献。

3、如何查阅文献资料、怎样写文献综述

查阅文献资料可根据如下步骤进行:

1)课题确定后,要根据课题的研究的内涵确定课题的中英文关键词;

2)根据中英文关键词检索该课题领域的期刊、学位论文、专利、国际会议、经典著作或专职部门的研究报告。建议从以下几条途径入手:一是通过检索学校图书馆的电子资源,如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超星数字图书馆、Elsevier数据库等,一般能查到较新的文献,找到几篇“经典”的文章后“顺藤摸瓜”,留意它们的参考文献。质量较高的学术文章,通常是不会忽略该领域的主流、经典文献的。二是利用学校图书馆的外文过刊阅览室,能够查到一些较为早期的经典文献。三是利用国家或省市图书馆或一些科技情报检索机构,也能够查到一些相关文献。四是利用互联网,从一些专门的网站上也能获取一些信息。

在写文献综述时,可参照以下步骤:

1)首先要将与你课题题目相关的国内外研究认真介绍一下(先客观介绍情况,要如实陈述别人的观点),从而了解到国内外目前研究的现状如何,别人都采用了什么方法进行了研究;

2)然后进行评述(后主观议论,加以评估),评述目前研究的水平,研究方法的适用性或其不足;

3)最后评述一下自己拟研究课题有何意义,目前处在什么水平,自己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是否科学合理。

4、如何合理的安排时间进度

根据拟定的研究内容及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手段,详细列出进行课题研究所需的工作(工作划分得越细,越容易统筹安排)根据总的课题时间进行统筹安排,合理分配。

有的研究内容相互之间关联性较强、则需要分步进行;而有的研究内容关联性不是很强,则可以齐头并进,同时展开研究。例如,很多课题需要实验分析且往往需要在理论分析或数值模拟分析之后进行,但是实验分析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如果按部就班地进行研究,往往会拖很长的时间,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将实验分析的内容进一步细化,如可分为试样制备、实验条件准备、实验、检验或标定等,可以将试样制备和实验条件准备等实验工作提前,在进行理论分析时就开展这些工作,这样就节省了时间。

合理安排时间进度与具体的课题有关,此处只给出了指导性原则,建议同学们可参照企业施工或维修计划图的方法,将细化的工作排列在时间进度表中,找出最优工作进度安排路线。

5、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包括书籍、期刊、专利、会议论文等,总数一般不少于20篇,其外文文献不少于5篇,

科研课题研究的步骤范文第9篇

关键词:教学设计;四区结构;简约化知识环境;结构容量理论;PPT课件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03-0137-03

四区结构教学设计模型,是基于我们的教学实践与研究提出的新模型,旨在破解课件页面的教学设计难题,建立教学设计的新理论与模型。课件页面是指多媒体教学软件中编排知识内容的一个版面,是构成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单位[1]。从目前的相关研究看:大部分课件都是简单的片段性的内容显示,缺乏科学的教学系统设计[2];已构建出来的模型也大同小异,不能很好地应用于不同背景下的教学[3]。问题的关键是没有提出课件页面的四区结构与操作步骤,因而无法完成课件页面的教学设计过程。课件是现代课堂必不可少的重要教具,课件页面是教学过程中直观呈现教学设计结果的可视化载体,直接影响着教学与学习效果的优劣与效率。因此,课件页面的教学设计是教学设计研究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该问题的解决将形成新的教学设计模型与理论,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与应用价值。

1 四区结构教学设计模型的概念界定

教学实践发现:课件是辅助教师课堂口语表达而投射在屏幕上的文字或其他符号,实质是以电脑为载体的电子式教学板书,教学板书的基本功能是课件的核心功能。教学板书的基本功能是:提示内容、体现内容结构和教学程序、激发兴趣、启发思考、强化记忆、减轻负担[4]。又由于结构决定功能,教学板书的基本功能来源于教学板书的课时标题、正板书与副板书的结构布局,其中,正板书的特点是课时内逐步增多且始终保留,副板书的特点是与知识点对应且讲解后不保留。因此,教学板书的结构布局是设计课件页面结构与功能的有效原型。据此,我们采用跨域映射法,利用PPT软件,以教学板书的结构布局为原型(图1),创建了课件页面的四区结构教学设计模型(图2)。课件页面的四区结构,是指标题区、提纲区、介入区与教材区。其中,标题区是指课时标题;提纲区是指课时知识点序列,知识点序列是指课时教学内容知识点的有序排列;介入区是指支撑知识点的具体案例;教材区是指使用教材的名称。标题区、提纲区、教材区承担着正板书的功能,介入区承担着副板书的功能。据此提出:四区结构教学设计模型,是指将课件页面划分为四个区,即标题区、提纲区、介入区、教材区,并以此为基础形成的介入区内容变动、标题区与教材区的内容静止、提纲区知识点逐个增多的课件制作技术。跨域映射法,是指借助原型创建新系统的研究方法,实质是两个系统之间元素的相互对应,是一种新的研究方法。

2 四区结构教学设计模型的操作步骤

2.1 课件页面四区结构的设计操作步骤

首先,新建PPT文件。

其次,在PPT页面上设置4个文本框。页面上方的是标题区,下方的是教材区,左侧的是提纲区,右侧的是介入区;然后,在提纲区与介入区之间划一条箭头向下的垂直虚线,称为流程线;在流程线左侧划一个垂直指向流程线的箭头,称为提示线(图2)。

第三,页面美化。达到颜色调配、结构比例的美观与和谐。

2.2 四区结构课件母版的设计操作步骤

四区结构课件母版,是指具有课时标题、教材名称与知识点序列的一个课件页面(图3-B)。步骤是:在课件页面的标题区输入课时标题、教材区输入教材名称、提纲区输入课时的知识点序列,介入区暂不输入具体内容。由于课时知识点序列是构成四区结构课件母版的核心内容,在制作课件母版时需一次输入完毕。因此,课时知识点的提取与排序至关重要,决定着教学与学习效果的优劣与效率。为此,我们提出了以下操作步骤:首先,采用内容分析法提取课时知识点。内容分析法是提取有效知识信息的科学方法,其实质是对文献内容所含信息量及其变化的分析,达到透过现象看本质[5]。其次,依据采用的教学策略编排课时知识点的排序。从教学实践的角度看,知识点序列随着教学策略基本步骤的变化,而有不同的排序。

2.3 知识点系列页面的设计操作步骤

知识点系列页面,是指能够分页支撑课时知识点逐个增多的多个连续课件页面,也称为正课页面(图3-A、B)。步骤如下:首先,进入PPT幻灯片浏览状态。其次,用鼠标右键点击四区结构课件母版(图3-B),选中复制;然后,依据知识点的数量粘贴课件母版。例如,若有14个知识点,则复制粘贴出14个页面。第三,进入普通视图状态。按知识点顺序,由前往后,逐页删除该页面知识点以下的知识点。例如,在知识点1页面(图3-A),将知识点1以下的其余知识点全部删除,并将知识点1文字颜色设置为红色,提示线调整到知识点1的平行位置;其余依次类推。至此,便形成了知识点系列页面。

2.4 介入区内容的设计操作步骤

首先,介入区内容是对知识点的剖析与解释,介入区内容与知识点之间存在对应关系(图3)。一般情况下,一个知识点对应一个介入区;若一个知识点需要多个介入区时,则采用复制该知识点页面的方法解决。在介入区不宜出现新的知识点,若出现新的知识点,则说明提纲区的知识点序列不完整,应以调整修改。

其次,素材提炼。制作介入区内容的素材有图片、文字符号、动画、录像、声音。以上素材的作用是支撑知识点的剖析与理解,因此,应采用相关技术对素材内容进行教学化提炼,保留有效信息、删除干扰信息与无效信息,以达到突出关键,提高学习效率。

第三,素材整合。进入普通视图状态,按知识点顺序,由前往后,逐页制作与该页知识点对应的介入区内容(图3)。①图片素材,采用粘贴方法整合到介入区。②文字符号素材,采用文本框输入方法整合到介入区。③动画素材,采用Shockwave Flash Object控件整合到介入区。④录像素材,采用插入方法整合到介入区。⑤声音素材,采用插入方法整合到介入区。同时,根据需要,对介入区素材进行自定义动画设置,以达到有效辅助教师课堂口语的表达。

以上步骤完成后,进入幻灯片放映状态,可以看到介入区内容变动、标题区与教材区的内容静止、提纲区知识点逐个增多的整体效果(图3)。该效果有效的创建了提示内容、体现内容结构和教学程序、激发兴趣、启发思考、强化记忆、减轻负担的简约化知识环境,原因是四区结构限制着各部分的信息容量,实现了课件页面信息容量的最小化。整体看来,以上步骤具有结构化的操作步骤与最小化的结果信息容量两个特点,效果是创建了简约化知识环境。简约化知识环境,是指能够提示内容、体现内容结构和教学程序、激发兴趣、启发思考、强化记忆、减轻负担的知识环境。介入区内容变动,标题区与教材区的内容静止,提纲区知识点逐个增多的课件制作技术,简称为“一变二静一多”操作步骤。

3 四区结构教学设计模型的评价标准

四区结构教学设计模型的设计结果是四区结构课件。四区结构课件,是指采用了“一变二静一多”操作步骤,具有四区结构特征的教学课件。这是一种可视化的物质产品。据此,我们提出了四区结构教学设计模型评价标准(表1)。该标准能够有效的规范课件页面教学设计结果,科学评价设计内容。

4 四区结构教学设计模型的问卷验证

首先,由于四区结构教学设计模型的设计结果是四区结构课件,其使用者是教师,因此,教师是验证四区结构教学设计模型效果的必要人选,而四区结构课件是验证四区结构教学设计模型效果的必要材料。又由于课件是知识的载体,作用于人的认识思维层面,其效果高低取决于不同类型课件对人的抽象思维活动的作用力差异,因此,思维是验证四区结构教学设计模型效果的必要层面。基于以上分析,我们选择问卷调查方法,在抽象思维层面验证四区结构教学设计模型的效果。问卷调查法适用于抽象思维层面的验证,是国际上广泛共识的实证研究方法,具有科学性。

其次,采用四区结构课件样品展示且逐人问卷调查与访谈的方式,在我校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且经常使用课件教学的专任教师中展开问卷调查。该类人员具有较完善的抽象思维能力、教学设计能力与课件比较能力,能够确保问卷调查结果的准确性与代表性,以达到在抽象思维层面验证四区结构教学设计模型的有效性与先进性。样本容量设定为20人,抽样率为2.5%,问卷回收率100%。统计结果如下(表2)。

第三,数据分析。以上6组数据中选择四区结构课件的教师均占100%。该结果验证了四区结构教学设计模型在抽象思维层面的有效性与先进性。究其原因:四区结构教学设计模型创建了简约化知识环境,能够支撑教师的教学思维与教学实践需求,其教学设计结果即四区结构课件具有广泛的实用性。

5 四区结构教学设计模型的应用前景

5.1 为教学设计提供了新模型

目前研究发现:已有教学设计模型的可操作性开始受到质疑[6],国外教学设计的研究仍有缺陷[7]。因此,教学设计需要新的模型。这既是当前教学实践的需要,也是科学研究的必然趋势。四区结构教学设计模型的创建经历了严密的科学研究过程,其有效性、先进性与可操作性得到了验证,为教学设计提供了新模型。整体看来,依据对象系统的大小和任务的不同,教学设计分为以“系统”为中心的层次、以“课堂”为中心的层次、以“产品”为中心的层次三个层次[7]。四区结构教学设计模型属于以“产品”为中心层次的教学设计模型,适用于各学科教师与相关研究人员应用,具有广泛的实用价值。主要表现在:一方面,能够设计高质量的课件,支撑高效课堂与有效学习的实施,支撑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的高效运行。课件设计是教学设计的关键[8]。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取决于教学设计。课件是现代课堂必不可少的重要教具,课件页面是教学过程中直观呈现教学设计结果的可视化载体,直接影响着教学与学习效果的优劣与效率。另一方面,能够引发教材设计方面的创新,诞生新型的教材设计模型,例如,教材版面的四区结构型设计等。第三方面,能够引发课件制作软件的飞跃式发展,催生新的制作软件出现。

5.2 为创建新的教学设计理论提供了基础

我国自80年代末90 年代初引进了教学设计,至今极少形成自己的成系统地教学设计理论,构建符合我国教育背景和教育需要的、适合基础教育教师使用的教学设计理论和操作规范还为数寥寥[7]。四区结构教学设计模型的实践效果表明:教学设计以结构化的形式限制各部分的信息容量,形成简约化知识环境是合理的、科学的与有效的,既符合“认知负荷理论”的要求[9],也有自己的理论创新即结构化的容量限制。据此,我们提出了新的教学设计理论即结构容量理论。结构容量理论,是指教学设计时采用结构形式限制信息容量后创建的简约化知识环境,能够高效的实现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结构容量理论的基本原则有:①结构原则。即教学设计过程与结果都应具备一定的结构形式,借助这个结构形式可以实现设计内容的归类与排序编码,只有经过编码处理的信息才能被高效记忆与理解应用。②容量原则。即教学设计的结果要达到保留有效信息、删除干扰信息与无效信息,突出关键,实现最小化的信息容量显示,只有最小化的信息容量显示,才能高效的实现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体现教学设计的目的与价值。③简约化知识环境原则。即教学设计的效果是创建能够提示内容、体现内容结构和教学程序、激发兴趣、启发思考、强化记忆、减轻负担的知识环境。基于以上研究,教学设计可界定为:教学设计是研究如何能够为人类学习提供简约化知识环境的科学,其实质是为高效的实现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提供简约化知识环境。创建简约化知识环境是教学设计研究的新思路与未来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刘福林. 多媒体教学软件的结构设计[J]. 教学与管理, 2005 (27): 93 - 94.

[2] 别梅, 刘德成. 多媒体技术课件制作及应用误区[J].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32(6):47 - 48.

[3] 党志敏. 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型研究综述[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4 (4): 59 - 61.

[4] 刘恩山, 夏晓烨, 张海和, 杨晓辉.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74.

[5] 邱均平, 邹菲. 关于内容分析法的研究[J].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4, 30 (2): 12 - 17.

[6] 邱婷, 谢幼如, 尹睿. 教学设计研究的前沿发展及其启示[J]. 中国电化教育, 2014 (4):127 - 131.

[7] 侯桂红. 近十年来历史教学设计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 教学与管理, 2013 (27): 144 - 146.

科研课题研究的步骤范文第10篇

本阶段首先要求教师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布置研究任务。一般可以开设讲座、组织参观访问等,目的在于做好背景知识的铺垫,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提供研究范围,诱发探究动机。教师要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和思考问题,指导学生建立研究性学习小组,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提供帮助。学生要积极探索,搜寻相关的资料,进入问题情境状态,在自我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归纳出准备研究的具体题目,形成最基本的研究目标,并拟定初步的研究计划或方案。

二、实施阶段

本阶段是历史研究性学习的核心阶段。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主要步骤一般为确定课题、研究讨论、撰写论文。但在具体操作中,可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层次、不同科目设置不同的程序。我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结合历史学科和学生的能力情况,制定了“确定课题、文献研究、小组讨论、撰写论文”等几个步骤。以现行高中一年级历史中对洋务运动的研究性学习为例,谈谈我在开展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步骤:

(1)确定课题。开展课题研究,选题是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我给了学生指导,并专门讲了“课题的选择”,于是学生终于定了课题,有的同学集中研究两次工业革命对洋务运动的影响;有的同学集中研究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且题目也定得很细化,如写洋务运动对民族资本主义、近代教育、近代军事、近代交通、近代思想文化、近代科技等各方面的影响的;也有的集中研究“洋务运动‘剿发捻’是主要目标还是‘勤远略’是主要目标” 等等。学生定的这些研究课题从不同侧面反映出洋务运动的兴起、内容、影响。选题的目的就是:通过对于洋务运动的研究,使学生对洋务运动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从而使学生对洋务运动知识进行了一次补充认识。

(2)文献研究。课题确定后,第二步就是文献研究。除了学校图书室提供的资料外,主要是发动学生利用休息日从家庭、社会中获取有关资料,将一些有价值的资料摘录下来。另外还安排了一些时间让学生上网浏览查询,进行资料收集和整理。

(3)小组讨论。这一过程,老师主要指导学生按课题组进行研讨,其目的是使各小组的成员能深入了解课题,并对所研究的问题达成共识。老师对各课题小组进行指导,提出一些科学方法,并对学生的观点进行有原则的引导。组员们则对前期的文献研究做总结,对论文的框架及内容达成一致意见。这一阶段最大的收获就是学生们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并通过交流讨论达成共识,这就为下一步圆满地完成研究论文奠定了基础。

(4)撰写论文。这是课题研究的最后一道工序。从实施效果来看,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热情很高,进行了较为认真充分的准备,学生们把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并通过交流讨论达成的共识,都写出了具有一定水平的文章。这些文章不仅对于所获得的资料进行了综述,更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并且观点鲜明、论述充分,其中不乏个性创新。例如,教科书上仅涉及了洋务运动创办军事工业,创办民用工业,兴办学堂、派遣留学生,筹划海防四方面的内容,而学生在研究基础上提出洋务运动还开展了其它活动。

科研课题研究的步骤范文第11篇

毕业论文(设计)撰写方法及基本要求

(适用于环保机械、数控技术等各方向)

一、 开题报告的撰写方法及基本要求

1、 如何选题、开题

选题、开题必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课题有没有价值,从为什么要选这个课题?选取这个课题有什么背景,这个课题的研究,从理论上看有什么价值,从实践上看,有什么价值。

2)从实际出发,根据自身的知识结构、实验条件、资金等方面的情况选取适合自己研究的课题。

3)课题要与所学专业相关,且忌选择与所学专业相差太大的题目。作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本科生,所选课题最好与过程装备的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制造及工程科学研究有关,尽量选择结合生产和科研单位的实际任务,也可以是教师科研或研究生课题的一部分; 或者是同本专业、学科内容密切相关,符合教学要求的自拟课题。

2、开题报告一般包括哪些内容

开题报告一般包括:

1)课题的名称。课题名称是所要研究内容的高度概括,要简练,一般不要超过20字;

2)问题的提出。从为什么要选这个课题?选取这个课题有什么理论的价值,实践的价值,预计从几方面来完成。

3)这个问题研究的现状。国内研究到什么程度,国际研究到什么程度,主要通过文献综述来阐述。

4)确定自己要研究的主要内容。

5)确定研究拟采用的方法和步骤。就是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对这个课题进行研究,研究这个课题具体分哪几个步骤进行。

6)对研究课题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如自己具备哪些条件、研究路线是否行得通等。

7)列出时间安排。

8)列出参考文献。

3、如何查阅文献资料、怎样写文献综述查阅文献资料可根据如下步骤进行:

1)课题确定后,要根据课题的研究的内涵确定课题的中英文关键词;

2)根据中英文关键词检索该课题领域的期刊、学位论文、专利、国际会议、经典著作或专职部门的研究报告。建议从以下几条途径入手:一是通过检索学校图书馆的电子资源,如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超星数字图书馆、Elsevier数据库等,一般能查到较新的文献,找到几篇“经典”的文章后“顺藤摸瓜”,留意它们的参考文献。质量较高的学术文章,通常是不会忽略该领域的主流、经典文献的。二是利用学校图书馆的外文过刊阅览室,能够查到一些较为早期的经典文献。三是利用国家或省市图书馆或一些科技情报检索机构,也能够查到一些相关文献。四是利用互联网,从一些专门的网站上也能获取一些信息。

在写文献综述时,可参照以下步骤:

1)首先要将与你课题题目相关的国内外研究认真介绍一下(先客观介绍情况,要如实陈述别人的观点),从而了解到国内外目前研究的现状如何,别人都采用了什么方法进行了研究;

2)然后进行评述(后主观议论,加以评估),评述目前研究的水平,研究方法的适用性或其不足;

3)最后评述一下自己拟研究课题有何意义,目前处在什么水平,自己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是否科学合理。

4、如何合理的安排时间进度

根据拟定的研究内容及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手段,详细列出进行课题研究所需的工作(工作划分得越细,越容易统筹安排)根据总的课题时间进行统筹安排,合理分配。

有的研究内容相互之间关联性较强、则需要分步进行;而有的研究内容关联性不是很强,则可以齐头并进,同时展开研究。例如,很多课题需要实验分析且往往需要在理论分析或数值模拟分析之后进行,但是实验分析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如果按部就班地进行研究,往往会拖很长的时间,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将实验分析的内容进一步细化,如可分为试样制备、实验条件准备、实验、检验或标定等,可以将试样制备和实验条件准备等实验工作提前,在进行理论分析时就开展这些工作,这样就节省了时间。

合理安排时间进度与具体的课题有关,此处只给出了指导性原则,建议同学们可参照企业施工或维修计划图的方法,将细化的工作排列在时间进度表中,找出最优工作进度安排路线。

5、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包括书籍、期刊、专利、会议论文等,总数一般不少于10篇,其中外文文献一般不少于3篇,参考文献要能体现相关研究领域科技发展的新进展。

二、毕业论文撰写基本要求及方法

1、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

论文篇幅为1.5万字左右,一般不少于30页。

主要内容及编排顺序如下:

1)摘要;

2)目录;

3)前言或绪论(包括研究课题的目的意义、相关情况的介绍、前人工作等、课题研究内容等);

4)按研究的内在逻辑关系给出理论分析、数值分析、程序或实验等研究过程中的步骤、数据、结果等的描述;

5)结论与展望;

6)参考文献,参考文献不少于10篇,其中英文不少于5篇,需要在正文部分引用出处。

2、毕业论文撰写的方法

毕业论文是在完成各项研究内容的基础上,按上述内容阐述研究的目的、过程、成果及结论。

在撰写论文过程中,理论依据要充分,数据要准确,公式推导要正确,能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毕业论文中。另外,要注意论文结构的合理性;数学模型建立的正确、合理性;实验方案的合理性,实验数据的准确性;社会调查的客观性和科学性。是否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或者创新。

另外,撰写论文时要概念清楚,内容正确,结构严谨,文字通畅,用语符合技术专业规范,各种标准资料的运用符合学科、专业国家标准的规定,图表清楚,图面质量符合要求,书写格式规范。

三、毕业设计的要求

1、 设计说明书内容

1)文献综述(研究课题的意义与作用、研究方案确定的原则与说明);

2)总体结构设计、技术方案依据及原理说明(有实验的应包括实验流程示意图);

3)技术实施过程、工艺计算、机械设计和强度设计、零部件结构设计;

4)材料的选用和说明、机器或设备的制造、安装或检修;

5)结论、总结或专题讨论。

2、设计图纸的内容、图纸量的要求

设计说明书篇幅为1.5万字左右,一般不少于30页。

设计图纸:指机械设计标准所指的图纸,图纸绘制的规范及标准优先采用国家标准。设计图纸的总量不少于2张A0或4张A1的图纸。对于大纸画小图的现象应予避免或进行适当的折扣计数。

所有图纸须有图框和标题栏。图纸要有人审核并在“审核”一栏上签名,学生在设计一栏上签名。原理图、程序框图和流程图以及其它一些抛去文字就失去

意义的图不计其内。图纸可以用计算机绘制;任何人不得拷贝或抄袭他人的图纸,一旦发现则以作弊论处。

四、论文(设计)选题方向

1、产品设计

2、创新设计

3、表面工程

4、机械设计技术研究

5、机械设计

6、机器人设计

7、动画设计

8、振动控制及减振材料

9、逆向工程

10、图形处理网页设计

11、虚拟样机

科研课题研究的步骤范文第12篇

【关键词】教师知识管理 课题研究 教师专业发展 实践方式

人在知识管理是最主要的因素,他积极、主动、踊跃,更是知识管理的核心。理所当然,教师应是教育领域知识管理研究的重心。目前,英语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方面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关注点侧重于知识管理对英语教师个专业成长的影响和作用,偏向于教育叙事研究,往往忽视了它特殊的职业角色这一特征,没有从英语学科的性质特点、教学对象的差异对英语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内容、策略、方式、方法等做深入研究。本人从英语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基本环节、以范式研究进行知识管理,来实现学校管理制度的变革。知识管理的研究活动的开展使英语教师的知识观、学习观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变,提高了他们个体知识管理的能力,并激活了学校现有的管理模式,创新了管理的思维方式。

一、明确概念,加强学习

1.微型课题。是指教师在纷繁复杂、变动不居的专业实践中,遭遇的已有经验尚无确切对策且又亟待解决的教育教学问题或话题。微型课题以其小巧平实,近几年来在教育教学研究领域展示出其灵活性,具有一定优越性。我们用微型课题研究的方式研究英语教师的知识管理,通过学习、实践、思考、感悟,积累鲜活的案例和实践经验,以期微型课题研究与英语教师知识管理能够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2. 英语教师个人知识。英语教师个人知识划分为三大块:教学专业知识、英语专业知识、个体成长与发展知识。①教学专业知识主要包括教师完成具体教学任务系统的知识,是教师个人知识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有以下几个方面:教学分析、教学策略、教学组织与实施、教学评价、学生引导与管理等;②英语专业知识指的是完成英语教学任务所必备的英语专业知识,它是教师做好教学工作的基础;

③个体成长与发展知识:要做一个优秀的英语教师,其英语专业知识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及时地更新和补充,好的英语教师总是能将最新的英语知识呈现给学生。同时,教师也是一个社会的人,为了个人事业和专业的发展,也需要具备一定的交流、协作、交际等方面的知识,当然,英语教师首先应具备自我认识、自我规划、自我调节、自我管理等个人知识。英语教师个体成长与发展知识板块包含下几部分:个体专业发展、交流协作、自我管理。

3. 英语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模式。指的是英语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实现对个人知识库的生成、积累、交流和应用几个环节的一般方式、方法、步骤,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①把个人零碎的知识系统化;②把个人经验性的隐性知识提升至理性化、显性的知识;③从个人无意识的学科行为上升为自觉化的学科行为;④从个人已有的经验和显性知识中发现新规律、新知识;⑤与其他人共享你的个人知识。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方式方法,需要围绕以上目标进行。总体来说,模式包括以下四个方面或步骤:①获取知识;②分类、整理、维护个人知识;③自觉利用;④交流共享。

二、结合实际,组建课题

根据时代要求和学校教师队伍现状来确定子课题。同时要考虑教师队伍结构特点,组建课题组和研究小组,确定课题研究人员。以英语年级备课组为单位每年组建三个校级课题研究小组。再由备课组长动员并组织课题研究人员。这样,全组英语教师都加入到了微型课题研究小组。

三、有机结合,实践研究

以微型课题研究为龙头,以推进英语教师知识管理为目标,把微型课题研究和英语教师知识管理有机结合,认真开展微型课题实践研究活动。

1.研究要求。扎实有效。要求英语教师切实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出发选择研究课题,做到边教边研。按照教育科研的基本环节,一步步推进筛选课题、设计方案、分工研究、总结汇报,对解决什么问题、想获得什么结果、解决问题的方法、实施的步骤心中有数,对每个阶段做什么、谁去做、怎么做、什么时候做都要很清楚,使研究有内容、有目的、有方法、有步骤、有措施、有效果,切实提高研究的实效性。在研究之前,课题组逐一审核研究课题和研究方案,提出调整意见,保证研究沿着正确的路子前进。

实事求是。加强研究过程的引导和督促,结题时上交原始材料,并附上工作列表,组长确认后签字。

2.组织方式。我们组织英语教师开展研究,原则是解决英语教育教学中的存在问题,全校英语教师参与,以备课组为单位采取小组合作研究的方式。学期初,英语备课组讨论确定该组该学期要研究的微型课题研究题目,并拟定出研究计划,经学校审批后再立项实施研究,备课组成员明确分工,各施其责,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研究。各组一般是选取本年级英语教育、教学、学习中的具体问题进行研究。这样,每个备课组都有一个课题,每位英语教师都参与进来研究,研究周期为一学年。

同时,进一步整合研究力量,建立核心成员为骨干、英语教师全员参与的研究队伍;并结合阶段检查的情况,合理调整研究步骤和内容,使之更适合学校的教育教学实际。

3.选题指导。要求选题要有针对性,问题应来源于英语教师自身的教育实践困惑,着眼解决当前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选题的视角要有新意,要突出个性和特色,教材剖析、教法改进、学生教育等。要求课题具体、务实,问题切口要小,研究的内容要易操作,避免脱离教学实际。课题名称的表述要简明、准确。

4.反思学习。反思,增添源头活水。英语教师努力对自身教育教学行为进行自我观察、反思。以反思为研究的起点,以思考促进研究,以研究带动思考。在开展微型课题研究的同时,同步开展教育教学即时反思。

W习,提升研究素养。定期组织理论、实践知识的微型讲座,在讲座时由英语教师边听边记,边听边考,提高了学习效率。

5.通过课题研究,英语教师可以认识到教育科研对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对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对提升学校品位都有推动作用。教师的研究、思考意识和教育教学实践意识也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科研开始成为我们英语教师工作、生活的一部分,读书、写作、研究成为我们大家的共同话题,这对于学校管理、学科组建设、教研组工作开展都会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由于英语教师专业水准的提升,学校的制度建设也会迈上了新的台阶,从而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专业化发展。

四、总结

我们将进一步发挥微型课题研究贴近英语教育教学实际的优势,坚持让英语教师着眼于自己的学科、课堂和学生,坚持让英语教师思考当前面临的问题,在运用中体验科研的力量,进一步提高英语教师对科研的认识,从而增进科研的原动力。

我们还将进一步探索微型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把握住研究的核心内容,灵活地处理研究步骤、周期等问题,更多地鼓励英语教师进行行动研究、案例研究、叙事研究等多样化的研究。坚持研究服务于自身教育教学,对微型课题准确定位,并注重引导英语教师研究细微的教学问题,更注重英语教师通过反思、探究而形成特定的“个人知识”。

参考文献:

[1]梅广稳.以微型课题研究推进教师知识管理[J].课外阅读旬刊,2010(12):83-85.

[2]包桂祥.有感微型课题研究 促进教师成长[J].教育情报参考,2008(10):26-26.

科研课题研究的步骤范文第13篇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个案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08)12-0013-03

许多中小学教师感叹,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以自我为中心,厌学、经受不住挫折、不会合作、缺乏责任感、懒惰、逆反等。教师为教育他们磨破了嘴皮,但收效甚微。教师们非常渴望有高人给支招,以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其实,解决问题的关键在教师自身,面对千差万别的、变化发展的学生,修炼自己的个案研究能力,将有利于破解种种教育难题,使“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教育理念落到实处。

教师进行个案研究一般是指选定一个典型的个人、一件突出的教育事件为研究对象,以其变化发展的过程为研究内容,收集有关研究对象的一些资料,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探索造成某种特殊状况的原因,从中揭示其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教育和改进措施,促进被研究者的良好发展。

教师的个案研究能力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修炼的。即教师本人既是研究者又是实践者。作为研究者,运用个案研究的方法研究自己教育教学实践中要解决的问题;作为实践者,研究的课题来源于自身实践,研究的成果用于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在修炼自身个案研究能力的同时也在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教师修炼个案研究能力的基本步骤如下:

步骤一:确定研究对象

1、个案研究的对象具有单一性,即一个人、一件事或一个团体。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每天都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学生,经常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事件,有的问题应付自如,有的问题则难以解决,那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就可以作为研究对象。有的研究对象是一个人的问题,如,一个学生因为经常上网玩游戏而影响学习,那么,该生上网玩游戏影响学习就可以成为研究对象;有的研究对象是集体中发生的一件事,如,一段时间以来,班里抄作业现象严重,那么,班里抄作业现象就可以成为研究对象。

2、确定研究对象要搞清楚研究对象的状况。任何问题和事件都是在特定的情境中发生的,因此,明确研究对象的状况就要搞清楚事情发生的背景及经过。有位老师是这样描述事情的背景及经过的:我担任六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小Z是我的学生。她由于在低年级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上课的时候总是听一会儿课,就不自觉地东瞧瞧、西看看,桌面上有什么东西都想玩,一支铅笔、一块橡皮都能让她玩半节课。每堂数学课,我都提醒她几次,可是,她还是老样子。一堂课她得走几回神,等到老师提醒转过神儿来听课时,由于没听见前面的知识而跟不上,又开始玩手边的东西,考试成绩自然不好,各科教师都很着急。她自己也知道上课应该注意听讲,也想改掉这个坏毛病,可一上课就不自觉地又“神游”了。

步骤二:调查整理个案研究的资料

1、调查是对研究对象的情况进行全面客观的了解,为教育干预提供客观的依据。调查时可采用访问法、谈话法、资料阅读法、问卷法、观察法等。研究对象不同,所采用的方法也不同。如一位学生经常不完成作业,可以通过家访了解其家庭背景及教养方式;通过与该生谈话了解其个人成长史及不完成作业的原因;通过查阅该生档案了解其身心健康状况及学习成绩;通过日常观察了解其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这是对一个人的资料进行搜集的方法,如果是对一个教育事件的研究,方法可能略有不同。如,班主任发现学生早晨到校有相互抄作业的情况,想了解一下具体情况和原因,可以运用问卷法和谈话法。在实际调查工作中,运用一种调查方法可以了解研究对象的多方面信息,如通过家访不仅可以了解学生家庭背景及家庭教育风格,还可以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状况及个人成长史等。也可通过多种调查方法了解研究对象的某一方面的情况,如通过访问法、谈话法、资料阅读法了解研究对象的个人成长史。

2、调查后要对资料进行整理。如果运用的是访问法、谈话法、观察法,事后要及时写成文字材料;如果是阅读档案,可以对档案中的相关材料进行摘抄;如果采用了问卷法,要及时对问卷进行统计。调查得来的资料往往相互交叉,不同性质的资料混杂在一起,因此,有必要对其梳理。如果研究对象是个人的话,调查材料可以按资料性质进行如下分类:

(1)该生个人资料:姓名、性别、年龄、年级、民族等;

(2)家庭情况:家庭构成、家长职业与文化水平、家庭经济状况、家庭成员关系、居住环境等;

(3)健康情况:身高、体重、生理健康状况、心理健康状况;

(4)个性特征:性格、兴趣爱好、智力水平、特长等;

(5)学习状况: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成绩等;

(6)家庭教养方式;

(7)重要的既往史及社会生活背景。

如果研究对象是一个事件,就要根据调查材料对事件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及整个事件的发生过程。

步骤三:分析诊断

分析是对调查整理后的资料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对研究对象有一个客观的认识。诊断是在分析的基础上对研究对象的性质有一个确切的判断。分析诊断是制订教育措施的前提,这如同医生给病人看病,只有正确分析诊断病情才能对症下药。

1、分析诊断的过程是一个确定事物逻辑关系的过程。研究者在这个过程中,要把各种方式获得的调查资料相互对照印证和比较,筛选出可靠的、真实的资料,将与研究对象有关的资料按先后顺序列出,通过这个过程把握事情的逻辑关系,这个逻辑关系应该能够基本上反映事实真相。如我们研究的是一个初二男生经常不完成作业的问题,不完成作业是该男生现在的表现,通过对与该问题有关的资料进行整理,逻辑关系是这样的:该生在小学就有不完成作业的现象,学习成绩不好,家长忙于做买卖,很少过问其学习情况。到了初中,学习科目多了,作业多了,特别是数学、物理、外语学习困难,做作业吃力,不完成作业的情况就更频繁了。由此做出的诊断是:该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数学、物理、外语学习困难。

2、分析诊断的过程又是一个寻找相关因素与研究对象关系的过程。如果研究的是某个学生的问题,就可以从生物学、社会学和心理学因素三方面进行。生物学原因主要从年龄、性别、有无躯体疾病等方面去寻找;社会学原因主要分析该生的生活环境、生活事件、人际关系、家庭教养方式及学校教育方式与行为表现的联系;心理学原因主要是寻找与行为表现有关的认知、情绪、人格特征等方面的因素。

3、分析诊断的过程还是一个进一步分类的过程。这就

要求在调查过程中多问几个“为什么”。如班里抄作业现象严重,近一半的学生都有抄作业的行为,为什么要抄别人的作业呢?通过调查发现,抄作业可分为四类情况:第一类是不会做;第二类是懒得做,抄别人的省事;第三类是做得慢,没做完,该交了,抄别人的应付差事;第四类是做完了,但是在和别人对作业时发现自己有错题,照别人的作业改错题。同样是抄作业,情况却各不相同,分类能使我们进一步认识事实真相。为了使我们的认识更加逼近事实真相,还可以进行进一步分类,如第一类是不会做,为什么不会做呢?通过进一步调查归纳出以下几种原因:上课没注意听讲;听讲了但没听懂;听懂了但一做题就不会等。只有建立在事实真相基础上的诊断才具有准确性,“上课没注意听讲”可能是学习态度或学习习惯问题,或者是遇到了什么分心的事;“听讲了但没听懂或听懂了但一做题就不会”可能是学习基础或学习方法问题。如果对事实的真相还不够清楚就再问“问什么”,一直到把握事实的真相为止。

步骤四:制订教育策略

教育策略的制订是在分析诊断的基础上进行的。

1、首先要查阅尽可能多的相关资料,了解同行在这方面的经验和做法。拓展自己的思路。同时,还要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只有理论基础比较扎实,方案的设计才有可能做到具有科学性。例如,一位教师针对一个学生的自卑心理学习了有关心理学的理论,通过学习认识到学生的自我评价是在对成人评价的理解及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于是,他制订的教育策略主要是两条:一是通过与家长、同学、教师的沟通,改善学生的成长环境;二是帮助学生成功。有时教师还可以将教育学、心理学的方法直接嵌入到教育策略中,如认知疗法、行为疗法等的应用。

2、制订教育策略时,可以让有关教师、学生及家长都参与、讨论,充分发表意见。这一方面可以使教育策略更为周详可行;另一方面可以使相关人员在这一过程中提高责任意识,明确各自的任务,形成教育合力,特别是有利于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为下一步的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

3、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实施过程划分为几个阶段,明确每个阶段要达到的任务。有时阶段的划分是按任务的难易程度,由比较容易完成的任务开始,逐步提高难度。如,一位教师在帮助一名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时将实施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按时交作业,做错题、漏做题都不计较;第二阶段:不仅要按时交作业,而且要不漏题,但是做错了不计较;第三阶段:不仅要按时交作业、不漏题,作业正确率还要不断提高。有时,阶段的划分应在不同阶段有不同侧重点。如,一位教师帮助一名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时也将实施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上课不随便接下茬;第二阶段:自习课不随便下座位;第三阶段是:自习课不随便说话。

4、制订教育策略时要调动相关的教育力量,运用多种教育措施。如,解决某一学生不按时完成作业的问题,要与家长沟通,使家长能够帮助和督促学生合理安排时间;要与相关的科任教师沟通,使科任教师对该生多一些关注;与学生本人沟通,调动其自我教育的力量。同时,还要考虑多种教育措施的综合运用,如适当地补课、与学生本人建立契约、适时地奖惩等。

步骤五:实施教育策略并进行追踪观察

教育策略的实施和问题的解决需要一个过程,追踪观察伴随其整个过程。研究对象的变化反映着教育策略的可行性,如果实施的教育策略没有引起研究对象相应的变化,就要返回到前一步骤,修改教育策略,甚至返回再前一步骤,重新进行分析诊断。有时在实施进程中发现新的情况则需要制订新的对策。如,在要求某一学生按时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发现该生数学基础太差,就要和家长商量请家教的问题。再如,在针对班里抄作业现象严重而实施教育策略的过程中,又发现一个新的导致抄作业的原因,即各科教师留的作业量太大,这就需要有新的对策,例如,与科任教师协调,适当减少作业量等。

研究者在进行追踪观察时不能仅凭自己的直观观察,还要经常与被研究者沟通,了解其感受,有时还要与家长及周围同学了解情况,从而使自己更加客观全面地把握研究对象的变化。

步骤六:效果及反思

1、效果是实施教育策略后研究对象所发生的变化。它和步骤一遥相呼应,也是前五个步骤一环紧扣一环实施的必然结果。效果的描述力求要客观,既不要夸大也不要缩小。材料要翔实,可以通过方方面面的反映来说明问题,家长、同学、相关教师的评价,被研究者自身的感受,都可以成为描述效果时的证据。一位地理教师对一个缺乏自信、学习没有兴趣的学生进行个案研究,他在描述效果时是这样写的:一个学期下来,他在期末考试成绩中地理考了63分,成为他各门功课中的最高分,也是他惟一及格的一科。这个成绩对于别人来讲也许不算什么,但对于他来说却是一个飞跃了。最主要的是一个学期下来他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有了很大提高,更为可贵的是自信心显著增强。拿到地理试卷,他对自己的成绩不是很满足,信誓旦旦地说:“我可以考得更好些!”

2、反思是研究者对整个研究过程的思考与分析。反思的具体内容可以是:整个研究过程有哪些利弊得失?研究中发现了哪些新的问题?通过研究有哪些体会、启示?如,一位教师在辅导完一个女生异往问题后是这样进行反思的:我对小露的辅导在初级目标的达成上是比较成功的。到辅导结束时小露已经能够正确区分友谊与爱情,她重新评价了自己和那位男生之间的关系,她认为那位男生是曾经帮助过她的好朋友,他们现在并不是恋人之间的“分手”。在终级目标的达成上,我的辅导可能还不够充分。虽然在辅导的结束阶段小露的自信水平得到了提高,但是今后遇到挫折时她是否具有较强的耐受力还很难说,人格的完善需要较长的时间,而且还可能出现一些反复。另外,在她与家人的沟通上,母亲的反应对她有重要的影响,如果我能与她母亲进行比较深入的沟通,那么,对她的帮助将更加持久和有效。

步骤七:个案的撰写

如果上述六个步骤扎扎实实做下来并及时加以详细记录,个案的撰写就水到渠成了。个案的表述可以是研究报告的形式,也可以是教育叙事的形式。

个案研究报告撰写的基本思路是:这个问题是什么?为什么会发生这个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效果怎样?对整个过程怎样认识?与基本思路相匹配的基本结构是:

1、个案的背景资料和问题状况;

2、分析诊断;

3、教育策略及实施过程;

4、效果及反思。

教育叙事的形式即教育的记叙文,其基本特点是:

1、一件真实可信的事;

2、交待清楚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

3、交代清楚事件的发生、发展、结束,过程完整;

4、描写细致生动,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5、夹叙夹议;

科研课题研究的步骤范文第14篇

关键词:程序设计;案例教学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1引言

在我国目前高等教育的模式中,工科研究生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培养主要在本科阶段,一般认为研究生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已经能够支撑其专业学习与应用的需要[1-2]。但从研究生教学实践看,研究生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储备是参差不齐的。在郑州大学工科研究生教育环节当中,“C++、Java程序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学位课。研究生通过学习和掌握这门课程,可以与专业知识相结合,实现项目的设计、开发和应用。在传统程序设计教学活动中,以教师讲为主线的教学冲淡了以学生学为主体的目标实现[3]。一名优秀的教师是辛勤的灌溉者,优秀的教学方法则是科学的培育方式,二者缺一不可。案例教学法便是这个科学的“培育方式”,它是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所倡导的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4]。通过让学生对问题解决过程的研究与发现来进行学习,使学生能在必要的时候回忆出并应用这些知识与技能[5]。所以案例教学法非常适合于培养分析、综合及评估能力等高级智力技能。在一些西方国家中案例教学法广泛地应用于高等教育中,很多学校通过举办案例教学知识讲座、优秀案例推选、新媒体互动版式设计案例以及案例教学成果展示等来促进案例教学的发展[6]。根据近年针对工科研究生在计算机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实践探索,本文提出一种以案例教学为中心的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在每一个教学模块都运用一个实用系统的开发案例作为学生综合运用所学技术的实战项目。案例选择不片面追求大规模和高复杂性,而是力求典型,使案例和知识相辅相成,有机联系,形成整体,使知识讲解更直接具体,有针对性和目的性,有利于学生的接受和掌握。

2案例教学法内涵

案例教学是国内外目前比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被普遍应用于医学、管理学和法学等学科的教学。案例教学模式是一种互动式的教学方法,以对案例的分析和解决问题为主线,围绕案例的问题进行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地思考,掌握其原理和方法,教师适时引导和评判,让学生充分讨论并发表各自的见解,最后推导出结论。通过案例教学法在Java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实现启发式教学,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同时,有利于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软件开发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基于案例教学的课程内容建设

案例教学法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课堂教学改革的新尝试,还是一种教育理念与方法的更新。运用案例教学法的目的是建立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结构,创造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为目的,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

3.1课程特点

Java程序设计课程是郑州大学工科研究生必修的计算机技术课程。课程教学呈现出如下特点:

3.1.1知识点繁多

传统的程序设计教学过程中也通过使用各种例题来讲解和说明语法和知识点,但教学方法还存在诸多不足,例如“老师讲、学生学”的单向式教学模式,重语法、轻思维能力培养,或者把案例教学等同于教学案例,没有掌握案例教学的本质,学生学完该课程以后知识点零散,缺乏系统性,不具备良好的软件开发能力。因此我们必须转变教学观念,进一步研究面向研讨型课程的案例教学模式。

3.1.2实践性强

作为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很大程度上决定学生从事软件开发的水准以及学习新知识适应科技不断发展的社会能力,学生要达到“具有一定的技术基础、设计实现一定功能的程序及计算机设备(软硬件)操作能力”的能力要求,课程教学需具备较强的实践性。

3.1.3较高地位

学生计算机知识储备量的大小、程序设计经验的多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程序设计课程的质量和收效。作为工科研究生的学位课程,程序设计课程具有重要的地位,后期要和专业知识相结合协助导师完成纵向和横向课题,教学内容的定位与实施十分重要。

3.2案例教学法的运用

案例教学的结构与实施目的,通过对案例教学法的研究,以及对程序设计课程特点的分析,结合案例教学法的思想来实现程序设计课程的改进。体现在如下方面:

3.2.1以学生为中心

在教学中使用案例,要选择适合的案例。所有的案例都是以学生为中心编写的,教学是以学生掌握知识为目的。有的案例着眼于算法设计,有的案例着眼于过程推理,有的案例着眼于界面设计,有的案例着眼于系统测试,不同的着眼点反映了编写者不同的意图,服务于不同的教学目的,自然也会带来不同的教学效果。案例教学的目标是启发学生对项目问题的思考、争论和进一步探索,基于问题和探索问题是这种教学方法的核心特点,问题既是教学的起点,又是学生进入程序设计体系的切入点。问题使学生产生疑惑、对合适的目标和方向产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使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寻求适合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式,并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最终优质地解决问题,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

3.2.2多样性为条件

多样性为条件是指教学目标为根本目的,开拓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创造性为最终目的,内容和方式视情况被赋予多样性。结合案例教学思想的程序设计课程不像传统教学对案例分析的片面教条,避免对程序设计思路和解决问题方法的单一,充分发挥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力和创新力。

3.2.3以思考和讨论为手段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吾常三省吾身”“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也”。程序设计课程的特点决定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需要不断地思考和讨论来学习和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思考和讨论将贯穿于计算机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活和未来从事的工作。基于案例教学的程序设计课程对思考和讨论的要求更高,只有勤思考,多讨论,实现与老师同学的互动,将传统教学中的师生单线联系转变为双向和多向联系才能取得优质的教学成果,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在结合案例教学思想的程序设计课程中,存在多次互动的过程,每次互动都能帮助学生理解问题,掌握知识,不断扩大信息面,并调节自我认识,发现错误,逐步深入思考。

4案例教学运用到程序设计课程的预期

通过案例介绍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让学生在历史长河的漫游中体会和感受计算机技术的意义与伟大,了解程序设计能力的重要;通过案例分析了解Java语言概述、Java数据类型与运算符、Java流程控制语句、Java面向对象编程技术等。通过具体需求案例介绍程序设计的系统结构,使学生理解程序设计是指设计、编制、调试程序的方法和过程,程序设计是目标明确的智力活动。程序是软件的本体,在软件研究中,程序设计的工作非常重要。通过我要去买饭,买到饭是我想要的结果,而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我们需要几个步骤。就简单的步骤来说:第一步找到想要的饭馆,第二步挑选自己想要的饭菜,第三步付费结账。简单来说,如果具体到每个人的生活环境,解决这个问题的步骤还要多一些。刚才那三个步骤是用文字表述的程序,也就是自然语言,这也是程序。程序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解决买饭问题的步骤就是买饭的程序。如果用计算机能理解的语言表述出来,那个程序变身为计算机语言程序。程序就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或者既定方式。编程就是将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写出来。而计算机编程便是用计算机能理解的语言将其方法步骤写出来。通过编程实例学习编程技术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掌握一门实用的编程语言并运用该技术设计和开发一个具备一定功能的程序来实现特定的需求,在教学实践环节选择开发环境,实现该程序功能。例如:C、C++、Java,这三种编程语言因为不同的需求而研发。通过编程实例让学生讨论和思考三种语言的不同,运用不同语言解决相同的问题所需要的开销,从而发现Java与前两者相比的优势在于可移植性强,对于系统和硬件要求不高。只要有Java虚拟机,它几乎可以在任何机器上运行,而C和C++是没有这种特性的。

5总结

案例教学不是灌输知识,而是训练大脑,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能力;教师在案例设计时需要把学生学习的知识点作为教学设计的重点,案例设计要指向高阶学习环节(综合、应用、评估、创造),需要考虑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思维,如何通过教师自己的认知结构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构建认知模型;案例教学改革是范式变革,是传统教学模式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从以教师教为主转向以学生学为主,与之相应的学校的教学组织和教学制度也应改革,以支持案例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案例教学改革需要教师以所教课程为对象进行教学学术研究,即用学术的方式做教学研究,使研究成果达到必要的学术水平。

参考文献

[1]田卫东,虞勇勇.非计算机专业工科研究生的计算机专业知识结构分析[J].计算机教育,2012(23):29-34.

[2]李波,冯博琴,韩丽娜.研究生计算机教学问题探讨———面向研究型大学非计算机专业[J].计算机教育,2011(1):41-46.

[3]汤丽萍.应用型高校《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中州大学学报,2015(4):114-117.

[4]杨雪青,海燕.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高教学刊,2016(3):72-73.

[5]王华荣.案例教学推动大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大学教育,2011(4):61-63.

科研课题研究的步骤范文第15篇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国家和社会的公共事业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培养方案与模式应把实践教学作为重要环节来设计、安排与实施,建立实际可行的实践教学体系成为专业建设的应有之议与必然之选。

一、以案例教学、研究性教学为核心的日常性课程实践

(一)案例教学

1.专业教学案例库现状与建设

案例教学是目前国际管理类教育中最常用、最有效的教学方式之一。它通过教师的组织与实施,让学生对案例进行课前阅读、思考,课中讨论、交流,课后总结、提出或设计方案等系统规范的训练,引导学生在训练中体验案例所涉及的现实(或曰实践)内容,在案例教学中接触、体验和运用理论知识,培养分析思考的实践习惯与能力。案例教学中案例库建设是其首要的基础性环节与工作。案例库建设需要专业任课教师具有扎实深广的理论基础与广博的案例储备以及运用理论分析、研究案例的实践能力。目前地方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师资相对薄弱,科班出身的公管类教师都较为年轻,较为年长的教师则多从别的专业转型而来,师资力量的薄弱一方面体现为公共管理理论结构的不够完备深入、实际案例数量储备的不够丰富以及理论分析实际能力的不够专业与深化,另一方面则体现为案例教学组织与实施能力的不够扎实。因此,要构建较为完善的案例教学模式,必须先从教师水平的提高入手。既要提高拓展自己的理论水平、增加自己的案例储备、训练自己分析研究案例的习惯与能力,还要以专业的眼光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公共案例,才能具备建设案例库与组织案例教学的基础能力。

2.案例教学的组织与开展

许多院校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都开设有公共事业管理案例分析的专门课程,在其他专业课程授课中,授课老师也在运用一些案例进行教学。然而,专设的案例教学课程其内容往往因过于宽泛而难以划定、易流于随意且难以组织;结合课程进度而设置的渗透在各课程内的案例教学更能让学生拉近理论与实践的距离,更能加深他们对理论的理解及其在现实中存在状态的体认,因而变专门案例分析课程为各课程内设案例教学环节更为合理。而许多教师正在尝试运用的案例教学也往往因学时所限难以把握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讨论的时间分配,也难以深入开展,案例往往只用来作为理论的证明;即使花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提前阅读思考,再在课堂上讨论分析,却因学生理论储备的不足与专业分析能力不强常常流于就事论事、发发牢骚、泄泄心愤而已。因此案例教学的组织须有较为扎实的计划与实施安排。首先,实践课程理论讲授与实践教学环节的严谨计划与实施安排。要求每个教师在既定的理论讲授与实践环节的学时要求下,确定课程各章节的重点及其理论讲授的方法与时间安排,确定每讲的经典案例,计划案例教学的时间、学生理论知识与案例准备的时间与要求、学生讨论交流的方式与目标要求,老师对课堂的组织方式等。计划与安排甚至案例都可打印成集开课之前发给学生,让学生对课程进度心中有数,提前预习与思考。其次,教研活动对教学环节实施与改进的保障。以上环节的扎实实施与有效实现,需要院系浓厚的科研教研氛围和严谨的科研教研习惯的引导、督促和保障。专业竞争力的增强、教学水平的提高、学术能力的提升,需要合力,需要现有师资坐下来静心静气扎扎实实研究些问题、解决些实务。科研活动教研活动应当常规化、规范化、实际任务明确化、检查汇报与交流讨论务实化。在常规的严谨的科研教研讨论交流中完善培养方案、编著案例教材、改进案例教学方法、形成案例教学特色,提升教学与研究水平。

(二)研究性教学

研究性教学是指引导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一改传统的教师讲授理论,学生听取知识、记忆知识点、回答问题、用所学理论要点简单回答考试论述题的教学模式,而是让学生在学习课程的过程中,自始至终就某个或几个专门问题进行学习、探索和研究。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所学课程内容及其所涉现实现象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获得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这是对问题的探究而进行的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研究性教学同样需要教师做好充分的准备:在研透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每章重点内容及其现实现象提炼研究问题,组成课程研究问题库。在课程开始初期将所有问题发给学生,在对每个问题的所属范畴、所涉领域、基本理论作简要介绍之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选取研究问题,展开研究。可对每章节内容选择名额加以一定限制,各章节选题学生数大致相当,可以小组研究的形式进行。对每个问题提出具体的研究要求与步骤安排。无论是案例教学法还是研究性教学法都对教师提出了高要求:一方面需要准备好教材,即案例库和研究问题库,另一方面需要对教学的组织方法和步骤提前作出全面详细的计划与安排;一方面需要教师自己对案例和问题本身有较深较透的理解与分析,另一方面还需要教师具备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有效进行分析与研究的能力与素养。一旦教师群体具备了这些能力与素养,就能将规范、严谨、科学的案例教学与研究性教学日常化、深入化、扎实化,学生的实践习惯与能力也就在日常的潜移默化中慢慢养成与具备了。

二、以探索专业问题为核心的长期性基地实习

(一)基地实习的现状

建立实习基地实现校社(社会组织或社区)共建、校事(事业单位)共建、校政(政府机关)共建是当前许多高校都在走的实践教学之路。目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习基地的建设主要用于学生的认识实习,一般将认识实习安排在第四个学期的某一或某二周。实习方式多是参观、讲座及为实习基地打打文稿、出出板报、参与组织应时性活动、做一些事务性的打杂类工作等。实习之前都有实习计划与任务书,实习之中安排了实习指导老师,实习之后要求学生写出实习报告与总结。环节清楚,手续齐全。然而,事实上往往是有计划与任务书却没事先发给学生与实习指导老师,计划与任务内容也不具体、与学生专业学习的进度与内容缺少必然联系,学生并未带着专业的视野与要求去实习基地。没有明确的实习要求与具体的实习步骤以及较为理性的专业视野与思维,学生往往实习之前对实习满怀憧憬与期待,一到实习基地之后很快就觉得没有事做,或所做的“小事杂事很是无聊”。校内实习指导老师往往把学生送到实习基地,把学生交给实习基地指导老师之后,就不去对学生进行专业性指导了,实习结束后督促学生交齐实习报告和总结后进行批改,批改完后给予实习成绩,认识实习的环节就算结束。并不组织学生对实习的过程、内容、收获、心得、难点进行交流、讨论甚至解惑。实习教学的开展并不深入,实习的效果甚微。

(二)基地实习的改进

1.实习任务

、步骤与目标的明确化、具体化在去基地实习之前,应该对实习任务、步骤与目标作出明确、具体的计划与安排,切忌大而化之。对实习的总任务、总目标作出规定之后,应对实习每一阶段的具体任务、具体目标作出要求。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指导老师的要求和任务都要明确化。具体明确计划之后,应当进行实习动员,将计划书发放到学生与指导老师手中,让学生结合各组的实际情况作出更细一步的安排与计划,让指导老师对学生的实习指导也有章可循有针对性。

2.实习准备的充分化

首先为去不同实习基地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实习任务、建立有针对性的实习课题库,对课题库中每一个课题的研究意义、存在状态加以介绍,对每个课题的阶段性实习任务与目标作出明确要求,对每个课题的研究总目标、要获得与解决的具体目标及其最终成果作出明确规定。然后在实习前一段时间将课题库发给学生和实习指导老师,让学生选择课题后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组,并将实习老师与学生组对接,让实习老师与学生组在已有实习计划与任务书指导下具体安排本组的实习进程与步骤,进而使实习计划化、目标化、规范化、有序化进行。

3.实习时间的长期化

基地实习应与课程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选择问题进行研究,前期让学生查找资料了解课题及其研究状况,找出自己的兴趣点与探究性现实问题,后期即可带着问题到基地去继续进行实践性研究,也可在查找资料了解研究课题的同时,定期到基地去充实课题的现实内容。因此,基地实习可以突破用认识实习的局限,而与课程实践的日常性和长期性相结合。它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探讨问题,探讨问题的同时紧密联系社会,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它让老师在教授理论的同时紧贴实际,紧贴实际的同时活化已有理论积淀,活化理论积淀的同时关注现实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与实践教学的能力与水平。

三、以结合时政探索实际问题为核心的短期调研性假期实践

(一)假期实践的现状与可行方式

利用假期进行社会实践是许多高校对学生的一致要求,但那一般是对学生成长的社会经历的总体而模糊的规定,除了“三下乡”之类由学校统一组织的为数不多的几个小分队之外,多由学生自己联系社会实践单位,回校时向班主任或辅导员交一份社会实践报告,许多学生依靠家长或朋友的社会关系在实践报告上盖上公章,自己根本没有实习却胡乱写上“报告”内容上交就能拿到学分。与专业学习和研究挂钩的假期实践要求不多,近年来有些高校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探索实践教学时开始将假期实践与专业教学结合,的确是种不错的尝试。假期实践可以是对研究性教学中问题探讨的延伸,也可以是对基地实习专题的深化,还可以结合社会涉及面广影响较众的现实公共问题进行专门性的探讨与研究。

(二)假期实践的组织与开展

安排暑期实践也要做好详细扎实的计划,首先要结合年内或近年来影响较大的公共问题及学生专业教学进程编制好假期实践问题库。对库内每一问题的基本情况、研究价值、探究目的、探究步骤及每一步骤每一阶段的具体任务与目标、要解决的问题与达成的成果进行详细的计划与说明。然后在放假之前一段时间将问题库发给学生,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与准备。再确定并联系实习单位;确定实践方式,并安排各种实习方式的先后顺序。准备充分后再进行有条不紊、按部就班地实践。在实习的每一阶段与步骤都要做好阶段性的记录与整理、概括与归纳,直到最后写出扎实的总结报告。回到学校后进行汇报、交流、讨论,并形成有意义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四、实践教学体系的总体特征与要求

(一)以问题探讨为核心,各种方式交叉运用,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

无论是案例教学、研究性教学还是基地实习、假期实践,在教学实践中都要求将学生的参与作为课程组织的主导方面,变传统的教师讲授的单一形式为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查阅、调研、工作、交流、讨论、思考、写作融合为一的多元互动形式。通过学生参与让学生自己学会如何了解历史与现实、发现并思考问题、加工整理与分析归纳材料、写作实习计划与调研报告、设计解决问题方案等,既接触现实深化对理论的认识与理解,又在实践学习中提升实践思维能力、分析与处理问题能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

(二)以组建案例集、问题库为实践教学组织开展的坚实基础

案例集、问题库的运用需紧密结合课程进度确定所属实践环节与方式。尤其应对每个案例的运用要求与各步骤的具体要求和目标作出明确计划,对每个问题的研究步骤及其具体要求与目标作出细致安排。这些计划与安排需要教师作出大量的研究、编写工作,但一旦编制出品,就可成为实践教学很好的教材范本。

(三)以课程实践为牵引和维系各实践方式的轴心与纽带

课程教学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第一阵地,是理论传授与实践检验相结合的第一实验田。从理论上讲,各门课程即使是最深奥的哲学课都可与实际相结合,与实际相结合才能实现理论传授的生动形象、在情理相得、理趣相生中收到上等教学效果。因此理论课程的实践化教学应该成为专业教学的主导方式,倡导或规定各任课老师在自己所承担的课程内积极开展与探索各种方式的实践性教学。每个老师都为自己的课程建立了实践课题库及其具体实施计划与目标要求,就能与各实践方式有效地结合起来、运用起来。每个老师都能在自己的课程、自己的课堂里实行研究性探讨性教学,让学生选择、确定适合自己的研究问题或研究方向,也能引导学生较早地树立起专业意识与兴趣方向。学生可以在不同老师的不同课程里确定自己的兴趣问题,并将自己的兴趣问题带入基地实习与假期实践中进行深入研究。

(四)以导师制为最佳教学组合方式

不同老师所授课程不同,所建问题库不同,学术关注与研究兴趣点也不同,刚好适合了不同学生的不同兴趣。学生可在不同的课程里选取研究问题,跟着该课程任课老师(作为导师)带着研究问题穿插于各种实践教学方式,专业学习起步阶段就能在导师的指引下培养起专业学习、专业思考、专业研究的习惯,为以后的毕业论文写作、工作实践打下扎实的基础。

(五)院系支持、培养方案的确定是保障

1.任课教师能力的提升

如上所述的实践教学体系对任课老师提出了很高要求,然而地方院校本专业的现有师资都相对薄弱,既要做到理论扎实涉猎广博,又要做到储备丰厚见识深广,既要编出适用详尽针对性和操作性强的课程案例集与研究问题库,还要能带着学生进行研究与实践,本身底子不厚的任课教师要能胜任这些工作就须给自己好好充电,院系领导要给这些老师创造好的学习深造环境,或进修或访学或升学或放假学习研究,都是提升老师水平、编制实践教学教材与方案的好途径。

2.对创新实践教学方式及其经费的支持

上述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必然引起课时调整、上课模式、考核方式等的变化,带来培养方案的极大变更,需要学校的鼓励与支持。带着学生查阅资料、整理分析资料、基地实习、实践考查、撰写研究成果都需要较多的花费,也需要学校给予经费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