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生态猪市场前景范文

生态猪市场前景范文

生态猪市场前景

生态猪市场前景范文第1篇

近年来,特种野猪在野生动物交易市场异常火爆。国家科技部已把特种野猪列为星火推广项目,农业部有关官员指出,特种野猪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发展野猪养殖商机无限。由此一股强大的养殖特种野猪的浪潮正冲击着传统的养猪业,大有取代家猪之势。

特种野猪是选用优良山林雄性野猪与优良瘦肉型家猪多元杂交后,经过人工驯化改良的一个野猪新品种,其基因稳定,后代可长期做种繁殖而基因不变。据福建省永定县招宝生态农庄介绍,特种野猪既保持了野猪瘦肉率高(为86%,是家猪的两倍多)、抗病力强、适应性广等优势,又改变了野猪季节性,产仔少、生长慢和不易饲养等缺点。其肉质甚至比纯野猪更加鲜嫩香醇、野味浓郁,是一种低脂肪、高蛋白,富含氨基酸、各类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理想滋补保健肉类。目前市场十分紧俏,特别是广州、香港、上海、北京、深圳等市场需求量极大,前景极为乐观。广州野生动物批发市场特种野猪毛重批发价30~50元/kg仍十分抢手,成年野猪体重100~150kg,产值最少达1 250~

2 500元,一头野猪相当于7~8头家猪价,在野味批发市场笔者亲眼看到一些商家还为没有固定的货源而发愁。

我国是以猪肉为主要肉食的国家,年消费生猪1.8亿头以上,即使按生猪消费的1/10计也达1800万头。但目前全国仅有极少数几家小规模的特种野猪养殖场,远远无法满足市场消费的需求,缺口极大,今后5~10年内仍无法满足。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国际市场的需求量更大,显现出美好的养殖前景。

另据福建省永定县招宝生态农庄养殖证明,特种野猪的抗病力极强,不易得病,育成率达98%以上;繁殖能力强,年产仔2~2.5胎,每胎8~13只,年产约20头;主食无污染的木薯、南瓜、玉米、红薯、树根、青草等,饲料来源广,饲量仅为家猪的1/3,投入利润比为1∶3,而家猪为1∶0.15。即使今后按家猪价出售仍多3倍的利润,养一只特种母野猪年利在0.5~1万元。大力发展野猪养殖已成为畜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仅福建永定县招宝生态农庄特种野猪场每年的利润就达几十万元。目前国内一些养殖户取得的高利润给平淡的肉猪养殖业带来启示和新的曙光,养殖特种野猪正当其时。

生态猪市场前景范文第2篇

日前,中粮集团入股史密斯菲尔德,占4.95%股份,史密斯菲尔德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猪肉生产商和供应商。

“中粮集团近两年将重点发展肉食加工产业。” 中粮集团公关部总经理刘云告诉记者。

记者从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监测中心了解到,目前生猪和猪肉价格均有所回落。但据统计,我国已经连续多年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猪肉生产和消费国,国外进口不到1%。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均猪肉消费量仍然有较大的上升空间,整个行业呈高度分散的状态,类似双汇这样的龙头企业也不过年产70万吨左右。

转型激发市场潜力

“收购史密斯菲尔德的股份属于战略性长期合作,它有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管理经验,它只是我们在进入猪肉市场的一个战略环节,我们入股也不是没有任何准备,原来在湖北进行生猪健康生态养殖已经取得成就。”中粮集团公共关系部张馨月说。

记者从中粮集团了解,中粮湖北生猪健康生态养殖项目首期已经在武汉和黄石落成。该项目可在今年形成出栏200万头生猪的生产能力。通过“中粮600模式”健康生态养殖项目,按照项目规划,中粮集团在武汉、黄石两地建立4万头膘种猪场1个、4万头扩繁场2个、4万头父母代场6个,带动社会规模化猪场出栏生猪100万头的生产能力,这些项目达成后,每年可提供优质种猪5万头,足够支撑规模化猪场年出栏商品猪100万头,有助于稳定华中地区的生猪供应和猪肉价格。

但是,目前我国猪肉年产量是5000万吨左右,国外进口不到1%。整个行业呈高度分散的状态,类似双汇这样的龙头企业也不过年产70万吨左右,不到总量的2%,而中粮集团的市场份额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据业内分析人士分析,根据目前中国的猪肉市场情况与国外的差距,中国目前的肉类市场还处在比较粗放型的阶段,中粮集团开始在湖北的商业行为就更说明了他们在这些方面想有所突破,而这次入股更是让他们在以后肉类市场上走在市场前沿,这种商业模式是按照市场导向的,加上中国的肉类市场还没有达到饱和状态,所以市场前景一直被业内人士看好。

史密斯菲尔德需要从向中粮集团出售股份的这项交易中获得现金以改善其资产负债状况。史密斯菲尔德CEO拉里・珀普表示:“中国正在经历猪肉消费量的快速增长时期,比世界其他国家对猪肉消费的总和还要多。”

深度合作

“中粮集团和史密斯菲尔德公司的合作带给中粮集团的不仅仅是技术和经验,主要是市场理念,包括技术、管理、财务、文化,这种理念能够让中粮在肉类市场更加强势,为中国肉类食品注入新鲜活力,中国的肉类市场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价值。”张馨月说。

河北农业大学的一位教授在电话采访中告诉本报记者:“ 具体来说,中粮集团入股史密斯菲尔德在产品研发、肉制品品牌建立、渠道拓展等方面会得到提升。”

生态猪市场前景范文第3篇

一、品牌建设的探索

在为某生态猪做品牌策划前,我们的团队做过许多企业品牌策划和城市品牌策划,但还从未接触过畜牧产品品牌策划。不过,二者有着很多相似之处:都需要系统性战略,都涉及产业规划,目的都是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等。在策划过程中,我们以西南财经大学城市品牌战略研究所以及Apex Ogilvy为依托,对生态猪这一品牌开展研究,以为其提出建设性意见。

在真正着手过程中,我发现畜牧业是一个专业性极强的行业,更强调质量控制和养殖风险,其品牌塑造必须以现代畜牧管理技术为支撑,而以往的策划则多以引擎项目为支撑。因此,套用以往的经验制作出来的方案总是缺乏创新性、针对性。

尽管面临诸多陌生的挑战,我们整个项目组仍然坚信能够找到合适的切入点,为塑造生态猪的品牌形象提出建设性意见。为了能够让提出的问题与措施更有创新性、针对性,参加本项目的成员分别展开了行动,以全面了解生态猪的品牌现状。

项目组的部分成员与某生态猪产业的协会领导和政府部门领导进行了深入交流,从宏观上对该区域品牌有了全面的认识;另一部分成员深入实地考察,与部分养殖户、工作人员以及消费者进行了沟通,回来后又与整个团队分享了信息,为形成实用性与理论高度兼备的策划做足了准备。

经过实地调查以及在互联网上进行的信息搜集,我们逐渐发现了生态猪这一品牌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产品集中于中低端,竞争激烈且附加值不高;品牌定位与产品定位不匹配;产业园区定位为单纯的养殖场,产业链延伸不够;没有制定严格的、统一的行业标准,生猪生产标准低,生态猪的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只是在空间上实现了产业集中,没有将产业聚集效应通过品牌激发出来……

找到不足之后,我们召集项目组成员进行了多次头脑风暴并将成果整理了出来,并总共提出了上百个建议。接着,我们又召集项目组一起对这些成果进行了三轮筛选,最终设计出了一套完整的生态猪品牌塑造方案。这套方案最大的创新之处就在于将塑造区域品牌作为塑造某生态猪产品品牌的主要路径。

我们的主要思路如下:某生态猪畜牧产业园目前已经实现了产业集聚,借助精准定位与科学运营,产业园才能成为区域品牌;而在区域品牌形成后,对其进行价值植入,区域品牌将成为有竞争力的区域品牌;高端区域品牌会作用于生态猪产品品牌,最终将生态猪产品品牌塑造成为强势品牌。令人欣慰的是,方案中提出的建议基本被有关部门采纳和实施,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品牌现状研判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和中国人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猪肉作为中国传统饮食结构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消费者对猪肉的需求量稳步增加的同时,对猪肉的质量和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如BOABC(北京东方艾格农业咨询有限公司)的研究发现:随着城市集贸市场的减少和人们买菜习惯的改变,肉消费的结构正在逐渐发生变化,中高收入人群对普通猪肉消费的增长幅度开始放缓,对育肥期长、口感更好、安全健康的、有品牌的中高端猪肉消费迅速增加。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肉市场上的绝大部分竞争者都集中在低端,高端品牌缺失。

目前,某生态猪所在县有“部级示范核心区”等多张名片,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然而从全国范围来看,随着畜牧产业品牌时代的到来,猪肉市场开始细分,生猪产出大县纷纷采取行动抢占市场,作为中国畜牧强县的某县正在面临巨大挑战。因此,该县必须与时俱进,依据高效畜牧业和现代畜牧业的发展规律,提前布好局,做好生态猪品牌塑造规划,否则将失去话语权。

三、品牌建设与营销

在品牌建设方面,我们提出采取“三个差异化”策略,分别是:产地差异化(中国地域品牌商标、国家地理保护标识)、产品差异化(高档精装制品、专卖店冷鲜肉)以及养殖方式差异化(食品饲料传统化与养殖模式现代化),这“三个差异化”可以保证生态猪在高端猪肉市场上成为独树一帜的品牌。做好了品牌自身的建设之后需要的就是营销了。

营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里强调的是整合营销,要将广告、直接营销、销售促进、人员推销、包装、事件、赞助和客户服务融为一体,强势推广生态猪。除了使用常见的营销方法推广生态猪以外,策划案特别突出了三大运营推广模式:乡村会所模式、专卖店模式以及定制化养殖模式。

在当前中国消费文化中,追求返璞归真的田园生活成为了现代消费的一种时尚,有望成为高端品质的代表。乡村会所以景观文化烘托环境,养殖场已经不再是过去的拉圾场,而是高端度假场所,是身份、地位的代名词。产业园中开辟了一片区域作为名猪栖息地旅游体验区,高级体验式乡村会所就建在体验区中。高级体验式乡村会所不仅可以直接产生经济益效,对品牌传播还会产生口碑效应。乡村会所就类似于高端名茶建立的的品茗馆,可以宣传自己的品牌文化。

生态猪肉专卖店以品牌加盟的形式在各中心城市建立,主营冷鲜肉。猪死去两个小时之后,细菌繁殖相当迅速,只能在0至4℃的低温下控制细菌繁殖。发达国家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开始推广冷鲜肉,目前欧美国家猪肉市场上99%都是冷鲜肉。冷鲜肉始终处于0至4℃,在这一温度区间中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被抑制,可以弥补热鲜肉、冷冻肉在品质上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冷鲜肉口感细腻的同时还充分保持了营养物质,有利于人体的消化吸收。

定制化养殖模式是一种定单式生产,它迎合了现在城市居民的心理需求,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很能勾起高端消费者购买欲望。我们不妨进行一个情景假设:你有朋友来家里做客,你借助互联网平台远程实时监控,将养在产业园里的猪展示给朋友看:“你看,这是我自己养在生态园里的猪,你来我这里吃到的猪肉都是绿色、健康的猪肉!”这会让你感到非常有面子。

四、小结

综上所述,品牌的塑造,要依赖战略规划的形成,以及品牌事前调研,并有良好的品牌基础。

参考文献:

生态猪市场前景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成效;浙江丽水;山区

中图分类号 S1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9-0258-01

丽水市山区地域面积广,发展山区生态型循环农业空间大,若充分利用山区生态资源优势和农业大循环的特点,积极探索发展“养殖—沼气—种植”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努力构建农牧结合、资源循环、养殖健康、节约高效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体系[1-3],对改善丽水山区农村生态环境,全面提升山区农业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 莲都区“养殖—沼气—综合利用”模式

丽水市莲都区利用“养殖—沼气—综合利用” 的生态循环型模式,促进生态循环农业可持续发展。2009年,丽水市莲都区农业局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养殖—沼气—综合利用”生态循环种、养模式,大力开展沼液异地运送。采用“合作社+养殖场户+种植基地及农户”的运行模式,成立沼液有机肥配送中心。目前,莲都区已有3家沼液配送专业合作社。并配备了专门沼液运输车(槽罐车),选定全区大型养猪场作为沼液供应点,在紫金、碧湖、大港头、老竹等乡镇(街道)确定9个种植基地作为沼液沼渣利用示范基地,面积近333.33 hm2,涉及柑橘、蔬菜、水稻、茶叶、桃、枇杷等产业。同时,沼液综合利用得到莲都区财政的极力支持,出资补助支持,在9个种植基地建造了21个沼液贮液池,能贮沼液686 m3。截至目前,配送中心共运送逾2 850车、8 500 t沼液,惠及周边种、养殖户,充分发挥种、养殖生态循环效应。

莲都区积极推进生态农业发展,大力开展沼气、沼液、沼渣“三沼”综合利用,全区共建成中小型沼气池245个,年可产气约198万m3,替代标煤约1 411 t,消耗粪污1万t以上,产生沼渣、沼液逾6万t,减少化肥使用量约1 250 t,为农户年增收节支300万元以上。2008年,莲都区在碧湖镇河口村建起了丽水市首张“沼气互联网”,成为全市第1个全民使用沼气的村庄。该村167户、人口400人以上,生猪存栏10 000头以上,年产沼气超过12万m3,相当于3 540瓶液化气的供能量。村民使用沼气后,每户每月节省液化气费用100元以上。通过此模式的利用不但减少村庄环境污染,而且充分利用沼液和沼渣作为有机肥,促进农作物生长,提高农产品品质。

2 云和县“猪—沼—果”模式

丽水市云和县实行“猪—沼—果(茶叶、蔬菜)”生态循环种养模式。丽水市云和县崇头镇坑根村陈某生态养猪场,占地面积逾5.33 hm2,其中果园逾3.33 hm2、茶叶生产基地逾1.33 hm2,养殖场占地面积0.2 hm2,年出栏生猪500头以上。该场投资逾5万元建造了沼气治污工程。以沼气工程为纽带的“猪—沼—作物”生态种养模式,按照“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零排放”的要求,生猪粪便实行干湿分离,鲜粪外运用于制造有机肥,少量猪粪及猪尿污水进入沼气池厌氧发酵生产沼气。沼气作为清洁能源用于发电照明、炊事燃料及消毒和加温等;沼渣、沼液用作果园菜地肥料。通过建成1座容积100 m3的沼气池,每日可产沼气约5万m3,供给本场和附近10个农户作炊事燃料。每年可产生经济效益近1万元;年产沼液900 t以上,沼液供本场和附近约6.67 hm2果园、茶园、吊瓜、蔬菜基地作有机肥。按已经使用农户效益测算,使用沼液比使用化肥可节约化肥、农药成本3 000元/hm2以上,6.67 hm2种植面积年可节约生产成本约2万元。

3 景宁县推行“猪—沼—作物”模式

景宁县推广实施“猪—沼—作物或狼尾草”的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通过这种发展模式,一是减少能源支出,改善环境污染,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二是减少农药化肥使用,提高农业生产有机肥的利用,提高农产品质量,有利农作物健康成长,形成良性生态循环[4];三是粪便的无害化处理,使栏舍的卫生状况得到改善,有利于生猪的健康生长;四是提高生猪养殖品质,提高生产效益,为民增收、为农增效,促进该区域种、养殖业健康持续稳定发展,有效发展山区生态循环农业。

4 龙泉市“猪—沼—竹”模式

龙泉市采用“猪—沼—果”、“猪—沼—林”等农牧结合生态循环模式。龙泉市小梅镇二村大洋坑的小明生猪养殖场,存栏生猪300头,年出栏生猪500头以上,周边配套笋竹两用林逾46.67 hm2。养殖场产生的粪尿、污水,通过干湿分离、雨污分流,干粪直接堆积发酵,用于竹林作肥料;污水经厌氧发酵和曝氧处理后用作竹林的液体肥料。配套的46.67 hm2笋竹两用林因为应用沼肥,带来了颇丰的收益。竹林生产鲜笋3 750 kg/hm2,比使用沼肥前增收750 kg/hm2,而且通过沼肥种植的竹笋特别鲜嫩,畅销市场;同时产竹材11 400 kg/hm2,增加产量8 400 kg/hm2,胸径大于30 cm的毛竹比例提高30%以上。2项合计,竹林年可增收3 675元/hm2,全部竹林增收达到17万元。

5 参考文献

[1] 徐东瑞,马礼.坝上生态农业工程生态效益监测与评价研究[J].华北农学报,2003,18(2):114-117.

[2] 李家虎,宋松岩,白耕勤.浅谈我省生态农业的发展[J].河南农业科学,1989(4):18-20.

生态猪市场前景范文第5篇

关键词:养猪业;猪主要传染病

中图分类号:S8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6-0177-1

0 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猪肉的需求大增,养猪业也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而迅速发展。然而,猪主要传染病对养猪业带来的巨大冲击力也十分巨大,甚至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猪肉的市场供应,进一步影响了猪肉的市场价格。因此,有必要加强猪主要传染病的防治工作。本文就对猪主要传染病的防治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

1 猪主要传染病的防治

影响猪类健康的传染病有多种,不同程度地影响了猪的生长发育,严重的传染病还会造成大面积猪死亡,给养猪业带来巨大损失的同时还会影响猪肉供应,给人们生活带来负面影响。下面,我们对猪主要传染病进行了防治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效。

1.1 猪瘟

近年来,瘟病毒复杂的遗传多态性背景被首次揭示,第一份瘟病毒遗传多态性的地理分布图也面世。这些研究资料表明,我国猪瘟病毒有着不同的病毒始祖,并且,近年来,我国流行的猪瘟与我国常见猪瘟病毒不同,大多数由欧洲传播而来。目前,我国猪瘟流行主要存在两个基因群共四个基因亚群,分别是,基因1群中的1.1亚群和基因2群中的2.1亚群、2.3亚群。其中,基因1群在CSF中的流行作用不大,主要是基因2群的流行,2.1亚群为基因2群中的主要流行基因亚群。对猪瘟基因研究表明,CSF传播扩散的主要途径是靠运输和贸易带来的猪流动。虽然,我国猪瘟有多种基因型的毒株,但是并不能给目前猪瘟免疫工作造成威胁,对目前流行猪瘟病毒仍可以进行免疫保护和有效治疗。

1.2 猪伪狂犬病

我国已经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乳胶凝集试验等试验,制定出根除猪伪狂犬病的计划,可以根据不同的养猪场的不同情况,因时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选择治疗方案与治疗措施。

1.3 猪流感

血清学和病原学第一次对我国猪流感疫情进行了研究,发现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猪群,存在由H1、H3引发的猪流感,如东北、华北、华东、华中、西南等地区。在我国多个省份,黑龙江、安徽、浙江等地的猪流感研究结果表明,猪种间屏障较低,十分容易受到人流感和禽流感的病毒感染。在中国存在“禽—猪—禽”、“猪—人—猪”、“人—猪—人”的种间传染途径。因此,对猪流感的监测和研究与禽流感和人流感的预防监测有重要的关系,监测和研究猪流感不容忽视。

1.4 猪圆环病毒感染

在我国多个省、市、地区的血清流行病学对该病毒的调查结果表明,猪圆环病毒总体、抗体的阳性率高达42.9%,并且阳性率随着猪年龄的增加而不断升高。对国内PCV毒株的分离鉴定证实,国内存在猪圆环病毒感染这种病。经过DNA分析鉴定发现我国的猪圆环病毒分离株与国外圆环病毒的分离株没有较高的同源性,从而可以推断出,并且经过多年流行,病毒也已经发生变异。

1.5 猪细小病毒病

我国已经开始了对猪细小病毒疫苗的研制,通过对动物试验的初步核酸疫苗研究表明,以PPV结构基因的VP1和VP2制作的核酸疫苗,都能够比常规灭活疫苗产生较高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该核酸疫苗生产方法简单、生产成本低廉,有较高的应用前景。

1.6 猪链球菌病

荚膜2型猪链球菌作为一种新病原菌可以引起共患的病毒。因其毒力因子的不同会产生致病差异。在已知的毒力因子中,MRP和EF是荚膜2型猪链球菌最重要的两种毒力因子,而且与国外的同种毒力因子有高度一致的序列。PCR监测方法的建立使疾病发生时的快速诊断和流行病调查成为可能。我国明确采用C、D两株强毒菌株作为制苗原料,在国内具有广泛的实用性。我国国内已经对此种病毒全面系统地提出免疫程序、药物防治、消毒、管理等整套的综合措施。

2 结语

综上所述,影响猪类健康的传染病有多种,不同程度地影响了猪的生长发育,严重的传染病还会造成大面积猪死亡,对养猪业带来十分巨大冲击和负面影响,甚至发生种间传播,影响人类健康。本文对猪瘟、猪伪狂犬病、猪流感、猪圆环病毒感染、猪细小病毒病、猪链球菌病等六种猪常见传染病进行了分析研究,对猪传染病的现状、防疫治疗前景进行了深入分析,对猪传染病的防治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 宋良敏,白子金,徐斌龙.猪病防治新理念腹泻先护膜-猪消化道传染病防治新理念[J].现代畜牧兽医,2007,4.

[2] 方力文,李毓.榆林市动物传染病防治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养殖技术顾问,2011,1.

生态猪市场前景范文第6篇

(1云南省景洪市基诺族乡畜牧兽医站666107;2云南省景洪市普文镇畜牧兽医站666102;

3云南省勐海县畜牧兽医工作站666200)

小耳朵猪具有很强的适应环境能力,肉质细腻鲜嫩,皮薄。云南相关地方组织已经对其实施了有效的保护措施,1980年就开始了小耳朵猪物种保护的探索和实践,同时期望开发出更优良的品种促进产业化发展,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景洪市农业局为了使小耳朵猪产业化的发展得到更科学和更权威的指导,还特地聘请了国内多名业内知名人士莅临指导,终于在2007年建成了以现代化模式为基础的小耳朵猪的产业化机构。

1发展现状

小耳朵猪目前主要分布在云南的澜沧、临沧、思茅、西双版纳等地,其中以西双版纳的小耳朵猪产量最佳,大规模的集中在西双版纳下辖的以下几个市县:景洪市的景哈乡、勐旺乡、勐养镇,勐腊县的易武乡、象明乡,勐海县的勐宋乡、布朗山乡、西定乡、巴达乡。

从相关数据中,可以对西双版纳的小耳朵猪的发展现状有一定的了解。2003年景洪市成立了第一个西双版纳小耳朵猪生态养殖示范村;2007年成立了以经营小耳朵猪及其肉制品为主要业务的西双版纳小冬瓜牧业有限公司,从此开始了每年投入100万专项资金于小耳朵猪的开发的项目建设工作。截至2012年,仅景洪市小耳朵猪存栏量达到30头以上的养殖户就有22户之多,与专项项目实施以前相比,规模扩大了10倍之多。

截至2013年,西双版纳小耳朵猪的存栏数达到3.5万余头,比2012年同期增长了8000多头,增幅高达30%以上,其中包括种公猪400头,可繁殖母猪9000多头,未来发展形势极好,另外,已出栏小耳朵猪达2.2万余头,比2012年同期增长7500多头,增幅达到53%之多,年终销售总额高达2700万元,为西双版纳的经济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2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西双版纳小耳朵猪的发展前景是光明的,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其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在现代化产业结构的大环境下,传统的养殖观念和养殖方法与现代化需求之间发生了矛盾,没有统一而严格的饲养管理制度。养殖户对小耳朵猪以粗放散养为主,且整个西双版纳小耳朵猪饲养、管理和种群结构不合理,致使其在云南的经济效益的发挥受到了一定的阻碍,尤其是在小耳朵猪的繁殖过程中近亲配种的现象非常严重,使得猪的品种和质量大规模下降。

问题之二是小耳朵猪的养殖规模相对较小,以家户养殖为主要形式,居民区内出现大量的小耳朵猪养殖场,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这种模式与现代化产业中注重环境保护与开发的宗旨是相悖的,不符合发展需要,况且小规模的散养不利于猪种的优化和保护。因此,粗放散养和养殖体系的规模制约了西双版纳州小耳朵猪在现代化产业结构中的发展,是亟待解决的两大问题。

3发展对策

首先是加强小耳朵猪猪种的保护和改善工作,并建设相应的保护区,加强猪种的选育和开发研究,促进优良基因的传承,引进相关猪种优化的新技术,开发和利用新技术来提高小耳朵猪的养殖质量,要适应省内、国内市场的需要,并将自己的品牌打出国外,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就在于猪种是否优良。

再次,政府制定有关政策和规定为猪种的保护、研究和生产提供支持,同时扩大资金的拨付额度,加强科学技术的引进和服务水平的改善力度,通过政府渠道或商业渠道加大对小耳朵猪的宣传力度,积极做好在市场营销方面的工作并对养殖规模的扩大予以支持,建立起一个管理制度健全、猪种优良、生产流程符合标准、技术应用到位的专业化生产体系,以期最大限度地提高猪的纯度和出栏率。

最后,对现有企业资源、技术资源和市场资源进行整合,鼓励民营企业的加入,为使小耳朵猪的生产符合天然、绿色、无公害标准而努力,向权责分明、利益共存的产业发展方向前进。

生态猪市场前景范文第7篇

关键词:景谷县;生猪养殖技术;生产技术

中图分类号:S82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532063

随着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和企业化管理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新特征。许多农村科技示范户、专业户依靠科学技术走上了致富之路,成了农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科技致富已经成为中国农村的一种时尚。其中景谷县生猪养殖技术的发展对于生猪养殖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1 当前生猪养殖技术的发展状况

于1994年我国建立畜产品和相关生产生活资料价格统计报表至今,猪肉的价格经历了5个起伏,4个完整周期。生猪和猪肉的价格为大约每3a一个周期上下波动,被称为”过山车”式价格波动。

出现这种现象的经济规律原因是因为猪肉需求具有比较强的刚性,猪肉的供给过程从养殖母猪到养殖仔猪再到养殖生猪一般需要2~3a时间,本期猪肉价格决定着本期养殖业者的养殖规模,本期养殖规模决定下期的猪肉供给量和价格,猪肉价格波动引起养猪产业链的连锁反应,这导致猪肉供给和价格的大起大落。此外,由于市场的供求关系,以此作为标准,养殖者会通过本年的市场价格对其规模进行调整,往往会出现供过于求或者供不应求等现象,导致商品的价格一直动荡起伏,但这个波动一直是在商品的价值上下波动,而不会出现大大超过或者大大低于猪肉本身价值的价格,这就是商品的价值规律。

而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猪肉生产国和消费国,猪肉是最主要的肉类食物,因此我国对于生猪的养殖尤其重视并予以一些融入科学生产技术的现代化方式,以提高生猪的标准化养殖产量。

2 景谷县生猪养殖技术的发展

2.1 选择景谷县发展生猪养殖技术的原因

景谷县益智乡塘房村陈家寨组有村民37户,距离乡集镇18km、县城79km。该组历来重视养猪产业,采取养猪新技术+自繁自养或组内自繁自养的养殖模式,近20a来该组内无动物传染病发生,市场“猪周期”历来影响不大。现该组摸索出了一套规避市场风险的有效办法:肥猪市场价格低时更新繁衍母猪、控制配种,待肥猪市场价格开始回升时,淘汰后更新的能繁母猪就达到初配年龄了。因此,近年来,陈家寨肥猪出栏都在300头以上。

由于景谷县生猪养殖技术特有的办法,使其在生猪养殖技术方面有着极大的优势,此外,该地历来重视养猪产业,以养猪为生,对于养猪业有着深刻的了解与认识,因此,政府选择在景谷县进行示范养殖。

2.2 景谷县生猪标准化养殖场的规模

景谷县万头生猪标准化养殖场建设项目,是省级批准立项实施的普洱市首家万头生猪养殖场建设项目。项目建设期一年,总投资958.3万元,建设规模为年出栏肉猪12012头。目前,养殖场生猪存栏684头,猪场员工9人。2013年计划引种母猪104头,种公猪12头,生猪存栏达4000头以上;开工建设沼气池800m3。已完成的猪舍建设10074m2;完成配套用房906m2;建设饲料加工及仓库800m2;安b、线路架设80kW变压器线路2800m;建设进场公路2500m;安装引水管道3500m;建设蓄水池500m3;安装排污管道3000m;制作母猪限位栏450个、保育栏216个、产床160个;引入种猪514头;建设三级沉淀池100m3;建设无害化处理池50m3;购置并安装了视频监视器、饲料加工机、地磅、通风扇、饮水器、冲洗机、消毒器等设备。

3 景谷县标准化生猪养殖技术

3.1 生猪标准化高效养殖模式

生猪标准化饲养是生猪产业的一种先进模式,其主要特点是品种良种化、饲料配方优质化、饲养管理科学化、疫病防治规范化和生产过程标准化,从而达到养猪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

其中以标准化养猪“150”模式为主, 标准化养猪“150”模式是指建l栋全封闭式标准猪舍,进行标准化饲养,每批出栏肉猪150头。该模式猪舍环境可控,猪只自由采食,全进全出,一年可出栏3批450头肉猪,适合中小养殖户采用。标准化养猪“150”模式与传统养猪模式相比,通过给猪只提供一个理想的生长环境,充分发挥猪只生产潜能;通过封闭式饲养和同源引进、全进全出及严格的疾病预防和控制,降低养殖风险;大大减轻劳动强度;采用化粪处理,配合沼气利用,减少环境污染。

3.2 品种优良化

标准化生猪养殖技术对于猪的品种有着严格的标准和要求,主要分为地方种猪和外来种猪。

地方种猪优点:表现在繁殖力高;明显,配种时间容易掌握;抗逆性强,表现在抗寒、抗热能力强,适应性强;容易管理;耐粗饲;肉质优良。

外来种猪优点:瘦肉率高;生长快;饲料利用率高;体型好。

此处以荣昌猪为例。荣昌猪,主产于重庆市荣昌县和四川省隆昌县,主要分布于永川、泸县、宜宾等县市。皮毛白色,头部有黑斑。头大小适中,面微凹,耳中等大、下垂,额部皱纹横行、有旋毛。体躯较长,发育匀称,背腰微凹,腹大而深,臀部稍倾斜。四肢细致、结实,鬃毛洁白刚韧,6~7对。具有适应性强、瘦肉率较高、配合力较好等特点。荣昌猪初产母猪平均产仔数8.5头。3胎及3胎以上母猪平均产仔数10.2头。15~90kg肥育日增重633g/d,87kg体重屠宰胴体瘦肉率39%~46%,屠宰率69%。

3.3 养殖设施化

猪场的选址与规划,通过调查和预测,并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确定生产期规模,然后规划建设科学合理的猪场,对于进行正常的养猪生产和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起着重要的作用。猪场的规划主要考虑环境要求与建筑设施、选择场址和规划布局。

其中主要影响因素有:地形地势、交通运输、水源水质,场地面积等。主要目的:利于生产、利于防疫、利于运输、利于生活管理。

健康养猪规范化饲养管理技术: 全进全出的猪群周转制度、多点生产技术、超早期断奶及SPF猪生产技术,为控制疾病的有效手段,也是健康养殖的重要基础。

3.4 防疫制度化

要拟订合理的防疫计划免疫程序。根据不同区域制订适合本场的防疫计划。对猪瘟、猪丹毒、猪肺疫等,列入全面防疫计划。其他疫病(包括种猪繁殖障碍病)根据当地流行特点,制订合理免疫程序。了解地方性及季节性的主要传染病。猪链球菌病,猪喘气病,猪细小病毒,猪乙型脑炎,猪伪狂犬病、猪副伤寒病等。

在投药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安全用量。在饲料、饮水中加入某种药物,要严格按照该药物推荐的安全用量。混合均匀。在饲料中加入某种药物,要从少到多逐步扩充混合均匀;在饮水中加入某种药物,一定要选择溶于水的药物,并充分搅匀。

具体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建立猪场的生产全进全出制;建立定期检疫制度;建立定期消毒制度;建立粪污无害化处理制度;建立预防接种驱虫制度;做好灭鼠、灭虫、防猫犬工作;建立疫病报告、诊断制度。

3.5 粪污无害化

粪尿污水排放控制标准:粪尿污水是养猪生产中最主要的污染物,为严格控制粪尿污水对环境污染和养猪生产的自身污染,加强排放物的综合治理,做到污染物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与合理利用,国家已将控制畜禽养殖业污染问题有计划、分步骤地纳入法制化管理阶段。

猪粪尿处理和利用的主要途径是实行农牧结合、种养结合,把优质的有机肥经腐熟、堆积发酵后用于种养殖业,以谋求更好的猪、粮、果、林或猪、农、林、果、渔共同发展,走生态养殖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既保护环境又增加收入。

生态猪市场前景范文第8篇

“今年的猪肉价行情跟进口猪肉没关系,进口猪肉对行情最多起到市场信号的作用,并没有影响行情。”

“猪肉进口对我国这样一个养猪大国来说是一种警示:我国这么一个养猪大国为何还需要进口国外猪肉?”

“疫情和行情有一定的联动性,但没有必然的关系。”

猪价下跌不悖常情

记 者:今年1月份以来,我国生猪价格整体处于下跌状态,有人说,这次生猪价格下行有悖常情,您是如何看待这次生猪价格下跌现象的?

王楚端:总的来说,生猪价格的起伏有一定的周期性,今年1月份生猪价格开始下跌,主要是因为生猪价格从2010年6月份开始上涨,一直涨了一年半,达到了周期最高点,之后便开始下跌,这是本轮生猪价格下跌的一个周期性大背景。

本轮生猪价格下行不悖常情,是正常现象。猪的行情周期在正常情况下大概是3年,一年半时间往上升,一年半时间往下降,此时正是周期性的表现。

记 者:目前,生猪价格下跌较快的原因有哪些?

王楚端:生猪价格跌的比较快,由多方面因素造成。最关键的背景因素是国内外经济形势在恶化,比如民工原来在工厂做工人是消费者,后来工厂停工后回家,变成生产者。中国的农民工量大概有一亿左右,如果里面有1%由消费者变为生产者,对生猪市场的供求关系会发生很大促进作用。第二个因素是过去一年多,生猪各种疫病比较严重,损耗大,生猪存栏量减少,去年生猪价格能维持较高市场价。今年,损耗率低,生猪流入市场量集中,生猪价格下跌。

养一头猪仅获利17元?

记 者:有媒体报道,目前农户养一头猪仅获利17元,您认为养一头猪果真如此微利吗?

王楚端:目前,中国养猪业投入水平与前几年相比,有显著提高,包括人工、饲料、兽药、土地成本相关的所有成本,生产效率有了很大提高,所以猪粮比价的保本比已经不是5.5∶1,而是6∶1。

养猪获利与否取决于三个因素:第一是原料价格;第二是肉猪价格;第三个关键因素是生产效率。不同规模、类型的企业,成本产出模式不一样,这三个方面有所差别。目前,媒体报道的17元钱,只是针对某些特定的养猪场。一些中档规模的、管理水平比较高的、疫情控制比较好的养猪场还是有些收益的。但是疫病控制不好,管理水平较差的养猪场则可能处于亏损状态。目前来看,因为种猪的利高,一些种猪和商品猪结合生产的养殖场可以赚钱。

饲料价格上涨不代表猪肉价将上涨

记 者:由于美国干旱天气导致的玉米受灾,粮食紧俏,豆粕价格上涨,那么,饲料价格上涨是否会导致肉价上涨?

王楚端:饲料成本只占到猪生产成本的70-80%,饲料价格是猪肉价格的一个因素而已,还有其他因素。总体上供求关系是决定猪肉价格的主要因素。此外,如果消费量持续下降,通货紧缩,那么猪肉价格也会下降。如果经济回暖,大量农民工进城打工,消费量加大,猪肉价便会上涨。显而易见,饲料价格上涨并不意味着猪肉价格也会上涨,今年玉米价格比去年贵很多,现在的猪肉价格并不比去年贵。

记 者:生猪疫病是否可以直接导致猪价的上涨?

王楚端:过去十几年时间,生猪疫病问题都存在,2006年以后更明显。到去年,在行情很好的时候,疫情也没有改善。病毒的变异,造成我们现在的疫苗、兽药无法跟进,造成重大的损失。疫情和行情有一定的联动性,但没有必然的关系。去年年底,很多人以为生猪疫病将会导致今年猪价上涨,但现实是猪价不涨反降。

目前行情与进口猪肉无关

记 者:近来,猪肉价下跌,但我国进口猪肉仍不断涌入,您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王楚端:去年我国通货膨胀比较厉害,针对猪肉价格上涨,国家从调控角度,采取平抑措施,放大市场供应量,其中包括从国外进口一部分猪肉。我个人认为,今年的猪价行情跟进口猪肉没关系,进口猪肉对行情最多起到市场信号的作用,并没有影响行情。我国现在的猪肉产量大约为5050万吨左右,每个月的消费量在400多万吨,去年进口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共进口130多万吨,每个月10万吨左右。每个月10万吨的量怎么会影响到400多万吨的市场行情呢?

由于消费习惯的问题,在国外,一些猪的副产品,如上下水及猪蹄、猪尾、猪头等,不作为一般市民的消费品,但在中国,这些产品的价格并不比猪肉价格低,中国老百姓对副产品的需求很旺。在一些正规专卖店,猪心肝肺的价格比猪肉还要贵一些。进口行为涉及到很多相关贸易商的商业行为。由于价差比较大,所以贸易商认为值得开展这种贸易。

记 者:猪价下跌情况下,您认为我国是否应该限制进口?

王楚端:目前,由于不知道具体进口的产品种类和贸易量确切有多少及其副效果,所以国家也不好严格限制进口,除非从食品安全或疫病控制的角度。猪肉进口对我国这样一个大规模养猪生产国家来说是一种警示:我国这么一个养猪生产大国为何还需要进口国外猪肉?

莫轻易介入养猪业

记 者:您认为本轮生猪价格下跌状态将维持到什么时候?

王楚端:受猪周期影响,到明年7月份,生猪价格下降正好一年半的时间,价格将探底回升。

生态猪市场前景范文第9篇

徐玉枝是当地有名的“猪博士”,他的玉禾春晓生态农业公司实力雄厚,玉禾乡猪坊是他延伸开发的一个新业态,这在当地还是首家公司化运营管理的鲜肉连锁专卖店。他是永安青年创业奖获得者,2009中国农经产业十大科技创新人物。徐玉枝说:“我想做一件事情,是要坚持到底。我不可能放弃!”   徐玉枝说:“2000年,我毅然辞去了人们眼中公安部门的铁饭碗,下海以后去了漳州的一个农家生态园考察,觉得农业这块是非常好的,2001年承包了鱼塘。我又当驾驶员,又当搬运工,把这个鱼塘用石头重新砌起来。”

2006年,徐玉枝成立玉禾春晓生态农业公司,采用先进的养殖技术,饲养近300头种猪,又建立了5000头生猪的养殖厂,沼气池600立方米,同时采用绿色环保型微生物制剂――玉禾甘露,分解一些有害的成分,改善养殖环境,形成了生态环境保护、养殖、种植,一体化的产业链。

如今的丰海循环经济生态园,湖光山色,果树飘香,俨然一派世外桃源的美丽景象,种养结合,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玉禾饲料

汇集饲料大国配方精华

徐玉枝说:“2008年10月份,我们又投了500多万元搞了饲料厂,在推广的过程中,人家就不相信:你会有这么神奇?我自己去推销,被拒之门外,这种心情非常难过。经过一年多试用,大家发现,用玉禾饲料喂养出来的猪,发病率低,生长速度快,每头猪比同类饲料可节省100斤-200斤,大家也都慢慢接受了。我们的饲料配方是经过2年才研发出来的,汇集了美国、泰国、丹麦的精华。”

为了更进一步打开市场,徐玉枝在离企业不远的安沙镇设立玉禾饲料直销店,同时专门成立畜禽农业专业合作社。

徐玉枝说:“推广这个模式时,天天利用晚上下去和农户沟通,因为白天农户忙。我们每家每户地宣传,把饲料、猪苗送上门,让他们就负责饲养,旱涝保收。”

猪肉上到国宴,下到百姓家

2010年7月,玉禾春晓在中央2台做了广告,开始进军全国市场。

作为市级龙头企业,福建无公害农产品生猪基地,2009年,玉禾春晓成为钓鱼台国宴指定肉类供应商。

同年,福州市的肉食品专卖店成立。当天,数百斤货真价实的玉禾乡猪上柜;店外,一锅热气腾腾的肉汤供人免费品尝。

在福建永安市巴溪市场中门玉禾春晓乡猪坊,柜台前挤满了顾客,生意比同行明显好很多,为什么这么火呢?

正在买猪肉的一位大妈说:“它这肉很好吃,很甜,更精而不腻。同样市场价,我愿意在这边买。”细细一看,不但猪肉的色泽鲜美,而且肉质细嫩。

生态猪市场前景范文第10篇

作为“安天下”的养猪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成为各路资本角逐的战场,同时又面临着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严峻考验。

我国生猪产业究竟该如何转型升级?

有人提出,为解决水资源失衡问题,我国实施了“南水北调”工程,那么解决生猪产业难题,何不效仿实施一个“良猪北养、精品南运”工程呢?

近日,当笔者踏上黑龙江省这片黑土地时,已嗅到一场改变我国生猪养殖业甚至产业格局的生猪北移的“战事”正悄然拉开……

行业巨头“北移”黑土地

当前,我国生猪生产已步入转型期,正向规模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但同时也受地域差异等因素所限,一些看好生猪产业未来前景且资金雄厚的大型企业,主动开拓新的领域,寻觅“宝地”,谋求发展。东北的黑龙江省地域辽阔,土壤肥沃,地处世界公认的“黄金玉米带”,饲料资源得天独厚,大气、水质等生态环境优良,工业基础雄厚。这种独特的生猪养殖优势,吸引了不少行业巨头前来“探宝”布局。

2010年以来,全国三大生猪龙头企业雨润、双汇、金锣集团在黑龙江陆续完成产业布局。

2012年6月,江西某集团600万头生猪养殖产业一体化项目在黑龙江扎根沃土,是当时国内投资规模最大的生猪养殖项目,项目主要布局在巴彦、肇东、青冈等9个县(市)。

2013年9月,我国农牧业市值第一的北京大北农集团年出栏生猪600万头、屠宰加工400万头、饲料加工200万吨项目再次落户黑龙江,项目主要布局在巴彦、宾县、汤原等15个县(市)。

除行业内大型企业,由浙江省农业投资集团公司和浙江省粮食集团公司重组整合而成的浙江省农村发展集团,也于今年上半年多次前往黑龙江调研,确定在几个非生猪调出大县建30万头生猪养殖基地。

……

“目前,黑龙江省已成为全国最大、最安全的绿色食品原料基地,生态环境、自然气候和畜牧资源优势,构成了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的核心竞争力,并成为全省畜牧业发展的巨大潜力。如今,一些大的集团以及养殖企业纷纷把触角伸向这片黑土地,扎根发展。”黑龙江省畜牧兽医局副局长孙文志欣喜地告诉笔者。

浙江省农村发展集团投资经理邬建春说:“黑龙江地大物博,生态环境优良,饲料资源丰富,这些是南方没有的,也正是许多企业所看重的。”

谈到为何选择在黑龙江省发展生猪产业时,邬建春表示,一方面是浙江和黑龙江两省政府在战略合作协议上有明确内容;另一方面是出于企业自身战略需要。“企业能到黑龙江投资,当地政府给予了极大的优惠政策和扶持力度,我们集团很看好黑龙江生猪发展前景。”

饲料龙头企业大北农集团也雄心勃勃,立足黑龙江,进军生猪养殖行业。但也有人提出疑问,饲料做得好好的,为何选择一条相对陌生的产业呢?

对此,大北农(东北)集团生猪管理运营部总经理郝凯向笔者道出了缘由:“大北农的饲料在黑龙江省一直有口碑,已与当地的饲料经销商和养殖户建立了稳定的关系。养殖户认可大北农饲料品牌,集团正好可通过饲料网络这个基础平台,让更多的养殖户参与到大北农生猪饲养环节。”

“到2020年,大北农集团将在东北三省控养1000万头生猪,计划在黑龙江省的10个-15个县发展600多万头生猪产业。”郝凯说,“今年9月中旬,公司的第一个猪场在巴彦县已经竣工,刚引进1200头祖代母猪。猪还未到出栏时,已经有很多农户开始预订了。因为他们相信大北农的饲料品牌,自然也相信大北农的猪。”

“北移”

实际上是养猪业的区域选择

“所谓‘北移’,实际上是养猪业的区域选择。”谈起生猪“北移”的话题,东北养猪研究会理事长、东北农业大学教授魏国生开门见山,“早期农户养猪,主要是解决食用问题,养猪只是作为副业,根本谈不上布局。改革开放以后,政府开始主导‘菜篮子’、‘米袋子’项目,随着城市规模扩大化,为了解决城市人口的食肉问题,一些养猪场逐渐布局在大中型城市周边。”

魏国生分析,从生产角度来讲,“北移”就是由政府调控、决定什么地方养猪、什么地方不养等区域布局。

“黑龙江省谋划生猪产业‘北移’,应该是从当前全国养猪面临的实际问题而考虑的,具有深远的前景和实践意义。”黑龙江省政协委员、乳家集团董事长赵又霖说。

对于南方省份设立生猪禁养、限养区,魏国生认为有几个问题需要考虑:一是大中型城市周边的饲料资源极其有限,甚至无饲料资源。二是粪污处理问题。三是随着城市工业化程度的加快,养猪场以及一些养猪企业与一些非农企业还存在着土地资源竞争的问题。

“广东东莞等地禁养、限养,未必是出于污染环境的考虑,而是产业选择问题,因为电子等行业产值要远远大于饲养业。”采访中,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认为。

魏国生认为,生猪产业“北移”可以很好地弥补前述不足。首先,国外规模化养猪企业,基本上是集中在玉米主产带,也就是说玉米带就是养猪带。养猪企业建在我国东北、西北的粮食主产区,可实现饲料就地转化,玉米带同时成为养猪带。其次,南方人口密度较大,如浙江与黑龙江相比较,其人口数量接近黑龙江的1.5倍,但土地面积只有黑龙江的近三分之一。如果在人口密度比较大的南方养猪、鸡等畜禽,将进一步加重该地区的环境负荷,环保压力也会增加。另外,在南方大密度地饲养畜禽,防疫的压力也相对较大。第三,南方工业、制造业比较发达,服务业也较发达,从劳动力方面考虑,更多的人会选择比养殖收入相对较高的行业,所以在南方养殖劳动力方面会受到很大影响。

“所以从养猪业几个要素的配置来讲,养猪业转移到北方地区,从饲料和劳动力成本方面可以节省很多,这也是养猪产业发展的优势。”魏国生说。

黑龙江省畜牧兽医局综合处处长陈宏分析,一方面,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社会保障水平日益改善,人们的膳食结构快速转变,对肉类消费量逐年增长,导致养猪业的规模和数量也在不断扩大。另一方面,生猪产能的扩大,势必占用大量的土地和粮食资源,形成“人畜争地、人畜争粮”的态势。尤其在我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如浙江、广东、福建、江苏等生猪养殖大省,土地资源本就稀缺,养殖生猪的生态压力越来越大,加之饲料用粮大多需从北方甚至国外调入,以及气候变暖,猪病频发等因素,使得我国南方省份或主动、或被动压缩生猪饲养规模,导致生猪饲养量逐年下降。

更需要“北移”的是观念、设备、技术、人才……

黑龙江省具备生猪产业发展的先决条件,原本涉足生猪养殖的企业、饲料企业、食品加工企业,甚至像浙江省农发集团这种没有养过猪的企业,正紧锣密鼓地在黑龙江布局建厂。那么,这是否就意味着我国生猪“北移”的产业格局已成定局?

“没那么简单,生猪产业‘北移’是一项非常巨大的社会化工程,应从当前全国养猪面临的实际问题出发。要实现这个战略,不能只是一时口号的提出,必须事先做好‘南猪’和‘北养’两方面的基础工作,奠定好相关条件,制定好稳定的相关政策等。”赵又霖告诉笔者,“‘北移’的前提条件,必须是在市场经济调节十分稳定的状态下才有实现的可能。”

“目前南方养猪受土地资源、环境、劳动力等困扰,这种困扰难道在北方、在黑龙江就不存在吗?”笔者问。

“在有总体规划和治理措施的前提下,只能延缓南方养猪出现同样问题的到来。黑龙江土地资源虽然比南方优越,但耕地不能动,林地、生态保护地环境也不能破坏,优越条件并非很大。目前,北方凡是有养殖的地方,基本存在污染环境的问题,同样亟待解决。随着北方养猪量的急剧增加,会很快出现环境污染的情况。劳动力的问题、用工难在全国基本相同。北方养殖设施要求高,寒冷季节长,养殖成本会增加。”赵又霖分析。

谈到产业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黑龙江省农业科技创新工程畜牧体系首席科学家、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刘娣提示,不能步南方后尘,“土地辽阔并非没有环境污染压力”。她提醒来黑“寻宝”的企业大鳄们要因地制宜,“一个追求利润的企业家一定要先行调研,不能简单地把南方养殖模式搬到黑龙江”,“要控制规模,不能无限发展;要有技术性解决方案,把握好节奏”。

对于在东北养猪存在的一些不利因素方面,魏国生也表达了相似的看法:一是东北冬季较寒冷,猪舍的建设成本投入相对较高,一次性投入大,养猪业的固定资产投入比南方要高出1倍以上。二是环境的控制成本较高,尤其是冬季猪舍的防寒保温运营成本比南方高。三是粪污处理方面,最简单、经济的方式就是土地消纳。猪场、林地或者耕地要相互配合好,从猪场出来的粪污经过发酵处理,再浇灌林地或者耕地,这样形成一个生态绿色循环模式。

对于“北移”后的生猪产业未来,魏国生提出,规模化“穷”养猪的理念一定要改变。规模化必须要达到一定的数量标准,而所谓的“穷”,指的是设施、设备的建设必须要高标准、高规格。“从设备、设施到环境控制,硬件不解决好,想把猪养好是不现实的。”

“猪要转移,技术也要转移。”魏国生说,原来养猪优势的产区,也是养猪科技、人才的产区,像广东、浙江、湖北等地养猪业发达,科技方面也相对发达,“如果活猪转移到东北等地,养猪的人是否应该同时转移或者就地培养一批养猪人,这些都要考虑清楚。”

孙文志提出,生猪养殖“北移”后,在产业发展上应考虑尽量避免猪只活体运输,在就地屠宰加工上做文章,形成精深加工食品,面向全国大中城市的消费群体。这样,既可防止疫病的传播扩散,又可避免运输过程中猪只减重造成的经济损失,以及因长时间运输,猪只出现各种应激症状,猪肉品质的下降。“这也是我们提出的‘精品南运’的涵义。”

“生猪产业‘北移’至黑龙江,必然导致黑龙江的养猪量剧增,这对黑龙江的畜牧业甚至农业,是发展机遇吗?”笔者问。

“畜牧业发展应按照适应本省自然优势条件均衡兼顾发展,借助土地、粮食资源优势,在大量吸纳生猪的同时,应该走一条耗粮型畜牧业与节粮型畜牧业立体发展道路,相互补充,这才是黑龙江省畜牧业的新增长点。”赵又霖说。

刘娣认为,生猪“北移”,不应是单纯养殖,然后把活猪运往外地;而应该延伸产业链,侧重食品加工,把黑龙江打造成全国猪肉产品生产基地。

生态猪市场前景范文第11篇

(黑龙江省五常市畜牧兽医站 150200)

1 五常市基本情况

黑龙江省五常市北接松嫩平原,距省城哈尔滨115km;东南靠张广才岭西麓与尚志市相邻,东北部与哈尔滨市阿城区相邻,西部、西南部、南部与吉林省的榆树、舒兰、蛟河毗邻,是黑吉两省经济结合部。幅员面积7512 km2,五常地域呈狭长形,西北倾斜。

五常市素有“六山一水半草二分半田”之称。市域内中山面积达481km2,占总面积的6.4%,低山面积l653km2,占总面积的22%,丘陵面积1118km2,占总面积的14. 9%,高平原面积2270km2,占总面积的30.2%,堆积谷平原面积323km2,占总面积的4. 3%,冲积平原面积1667km2,占总面积的22. 2%。中山、低山、丘陵面积3252km2,占总面积的43. 9%,高平原、平原、河谷平原面积4260km2,占总面积56. 7%,水面183.7km2,占全市总面积的2. 5%。

全市辖24个乡镇,261个行政村,总人口100万,其中农业人口63万,农业户12.7万户。

五常地处北纬42~45度,属中温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明显,全年平均气温4.6℃,无霜期为130天。

五常市地貌构成为“六山一水半草二分半田”,除一水外,其它资源均可作畜牧业的大文章。全市幅员面积为7512km2,耕地面积370万亩,其中水田150万亩,旱田200万亩,经济作物面积为20万亩。旱田区主要分布在北部和中部的14个乡镇,年产玉米、大豆约10亿kg,这是五常发展畜牧业的主要饲料来源。同时,年产玉米秸秆20亿kg,这是五常发展“两牛”和山绵羊的主要饲草来源。

水田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东南部山区、半山区乡镇,150万亩的水稻,每年可生产秸秆7.5亿kg,这些水稻秸秆是东部、东南部乡镇农户养牛、养羊的主要饲料。但由于这些地区畜牧业发展比较缓慢,畜禽饲养量较少,致使这些水稻秸秆大部分被烧掉,没有很好地开发利用。如果这部分资源被开发利用,那么,必将推动山区、半山区乡镇畜牧业的大发展、快发展。

2 五常市畜牧业发展现状

五常市是农业大市,也是畜牧业大市,几年来,畜禽饲养规模、生产质量和经济效益均得到了长足发展,截止2014年,全市生猪、肉牛、家禽、山绵羊饲养量和奶牛存栏分别达到了73.1万头、16.4万头、799.3万只、12.2万只和3.1万头,同比增长分别为2.2%、4. 8%、4.6%、4.0%和1.2%,全市有养畜禽“两户”2. 12万户,专业村屯80个,各类牧场120处,建立了奶牛、肉牛、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全市现有改良站点24处,良种奶牛、肉牛和三元杂交猪覆盖率分别达到了98%、80%和70%;全市实施了无规定疫病区项目建设,建立了市级动物诊疗中心和标准化化验室,开展了动物重大疾病的化验、解剖和诊治等多项业务,建立了261个村级畜牧兽医综合服务室,开展了常见病的诊治和畜禽免疫注射业务。

五常市畜牧业具有完备的畜牧保障体系,实行市、乡、村、屯四级联动。普遍开展了繁育改良、疾病防治、产品检疫、技术指导等多项业务和生产经营业务,为畜牧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61个行政村基本上建立了村级畜牧兽医服务室,主要由个体兽医或繁育改良员承担村级服务室的业务工作,基本上形成了以市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为龙头,以乡镇畜牧发展中心为纽带,以村级服务室为基础的服务体系,为畜禽户提供了繁育改良、防疫灭病、饲料供应、技术指导、信息服务、产品销售等项服务。

由于五常市幅员广阔、地貌复杂、资源多样、养殖基础不同,决定了我市发展畜牧业不能一刀切,搞一个模式,而要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全力推进,走布局区域化、生产规模化、经营集约化、加工系列化、品质标准化之路。

五常市区域布局的重点是:北部和中部旱作区乡镇,要充分利用饲料和秸秆资源充足的优势,重点发展奶牛、生猪等产业;东南部山区、半山区乡镇要充分利用草原面积大、草质好、生态环境优等特点,重点发展肉牛、山绵羊和特种养殖生产;五常镇、拉林镇、山河镇等中心城镇要充分利用交通便利,物流顺畅,市场较大等特点,重点发展畜产品加工业和饲料加工业,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起到龙头作用。

五常市结构调整的重点是:五常市的畜牧业结构调整,既要考虑国内市场,更要着眼国际市场,既要瞄准现实要求,也要着眼潜在要求,要立足多样化、优质化市场要求,重点发展奶牛、肉牛等市场占有率高,国内或国际市场前景广阔的优势畜种。同时,要稳定发展生猪和蛋、肉鸡等耗粮型畜种,要充分利用五常市的资源优势,积极发展肉羊、绒山羊、大鹅、特种养殖生产,为特色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3 五常市畜牧业发展前景

3.1 奶牛发展前景

五常市奶业正处在加快发展阶段。但由于起步较晚,发展水平较低,而落后于双城、呼兰、杜蒙、扶余、肇东等市(县)。制约五常市奶牛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是:良种奶牛数量不足,单产水平低、饲养规模小而分散,奶站建设数量少。但随着城乡人民收入的增加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国内奶类产品市场需求旺盛,增长潜力巨大。五常市农作物秸秆、草原、粮食等饲料资源丰富,劳动力资源充足,鲜奶在生产成本、运输距离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五常市又是生态建设示范县,绿色畜产品生产有了良好开端,随着优良品种的推广,新技术的普及,奶牛业必将有一个大的发展空间。

3.2 肉牛发展前景

五常市是仅次于阿城、宾县的哈市第三大牛肉生产县,但从总体上看,五常市肉牛饲养水平不高,平均胴体重、出栏率和出栏头均产肉量都比较低,牛肉产品档次低,优质和高档牛肉比重小,出口数量很小。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牛肉的国内消费需求将逐步增长。同时,由于牛肉每千克生产成本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0%,比发达国家约低55%,具有成本优势,特别是近年来我国牛肉的需求量增加,为五常市大力发展肉牛业加快出口带来了新的机遇。

五常市具有丰富的肉牛品种资源和饲草、饲料资源,近年来,建设了近30繁改站点,改良了当地的黄牛品种,形成了以西门塔尔改良一代为主体的肉牛基础群,今后,五常市要按照“饲养上水平、上规模,质量上档资、保安全”的要求,加大肉牛优良品种的繁育和推广力度,加快建设无规定疫病区,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引进加工企业,全面提高单产和质量安全水平,创建名牌牛肉产品,增加高档牛肉的国内市场份额。

3.3 生猪发展前景

生猪生产是五常市畜牧业的重要产业,2003年,生猪饲养量88.1万头,实现了农村人口人均1头猪的目标,但由于五常市缺乏龙头加工企业,生猪生产一直保持稳定发展的态势。

今后五常市将加大对畜牧业加工企业的招商力度,努力引进大型的生猪深加工企业,做大做强我市的生猪产业。

生态猪市场前景范文第12篇

日前,山西焦煤传出与河南双汇合作建设生猪屠宰加工项目。在煤价一直下行、煤企日子不好过的当口,山西焦煤“杀猪”让人难免与目前的焦煤行情走弱联系起来。

“煤炭企业是资源型企业,目前行业暂不景气,但总体盈利状况还不错,没有像钢铁行业那样大面积亏损。”生意社煤电行业分析师李倩认为,山西焦煤此举更多应是“政府行为”。

牵手双汇

据媒体报道,6月11日,山西焦煤集团与双汇集团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太原阳曲县开工建设生猪屠宰加工项目,计划年屠宰生猪200万头,加工肉制品10万吨,销售额将达30亿~40亿元,项目力争一年内建成投产。

日前,双汇集团副总经理刘金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评论称,这是“肉老大”和“煤老大”的强强合作。他同时表示,这次合作完全是河南和山西省政府“牵线搭桥”。

山西焦煤“千亿”企业的名头并非虚有。公开资料显示,山西焦煤是中国目前规模最大的优质炼焦煤生产企业和炼焦煤市场主供应商,是全国第二家煤炭产量过亿吨、销售收入超千亿元的“双亿”级煤炭企业。

笔者致电山西焦煤集团办公室主任曹大军,他表示目前并不清楚此事。笔者通过多种方式联系山西焦煤集团其他负责人,均未得到有效答复。

山西焦煤集团官网 “新产业”页面显示,山西焦煤将超越煤业发展金融、物流、文化等现代新型产业。目前来看,山西焦煤涉足行业早已比较多元化。

涉“猪”成风

据悉,目前的焦炭行业的确不景气,高库存、需求低迷导致煤价“跌跌不休”,而且没有转好的迹象。

“主要是目前的煤炭市场尤其是焦煤市场很低迷,看不到前景,中长期来说今年不会好转,明年也不好说。”卓创资讯焦煤分析师张敏告诉笔者,“看不到市场利好的支撑也看不到市场回暖的一些迹象。”

张敏认为,山西焦煤加入“杀猪”行业,即与目前的煤市行情有关,另外,山西省政府对畜牧业发展的支持也是原因之一。

从去年开始,杀猪、养猪似乎成了一种潮流,丁磊养猪、联想养猪、高盛养猪,以及后来像武钢这样的冶金企业也加入养猪的行列。东方艾格畜牧行业分析师王晓悦告诉笔者,养猪行业“整体利润水平不高,但是它有个特点,就是利润比较稳定,走势比较好。”

王晓悦称,生猪这个行业不是一个利润很高的行业,而且存在周期性波动问题,“赚钱的时候赚得比较多,亏钱的时候赔得也比较厉害。”

“钢铁业处于大面积亏损的状态,但煤炭企业还是很赚钱的啊。”这样的怀疑依然存在。

生意社分析师李倩表示,煤炭企业是资源型行业,存在长期的需求,“只不过目前的需求量小,情况不大好而已。”而且,如果行情不好,限产就可以了,不至于亏损。

政府身影

王晓悦则表示,吸引企业进入这个行业的另一个原因是政府政策的鼓励。“中国有强大的肉类消费需求,这是一个长期的、稳定的、持续增长的趋势。政府一直在鼓励规模化养殖,在这方面也是有补贴的。”

当然,养猪业也有风险。王晓悦分析称,其他企业进入养猪业的风险主要在于三点:一是资金,二是人才,三是疾病。至于市场周期性波动,王晓悦认为,对于规模化的企业来说,应该能够承受这样的波动。

李倩表示,山西煤企涉足“非煤”产业,和山西煤炭重组有关。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曾在民企座谈会上表示,“煤企未来也会涉足非煤产业,发展高科技产业。山西的资源型企业要走循环经济之路,要有脱胎换骨的变化。”

早在2009年,山西煤企投身农业和养殖业的消息就曾出现过。“山西在煤改及重组过程中,煤企大跨度发展农业或文化产业的,背后几乎都能看到政府牵线、支持。”李倩表示。

链接

关于其他行业进入养猪领域的几种说法

养猪“散户”们挥泪告别传统手艺的时候,国企、民企、外资,各路产业集团迈着大步奔向国内养猪业。业内人士认为,大型企业进入养猪行业,有利于缓解散户养殖容易受到行情影响的弊端。或许,多年来困扰中国物价的“猪周期”魔咒,有望在养猪产业实现规模化以后消失。 ——中国畜牧街网

有点儿像中国股市,经历过几次大波动之后,资金有限的散户们就渐渐被淘汰出局了,基金等机构客户成为市场主流。有人比喻说,资本市场以“恐龙时代”替代了“爬虫时代”,大家伙成为市场的主导者。

生态猪市场前景范文第13篇

我省生猪产业发展基本平稳,供给能力不断增强

生猪位居六畜之首,是我国畜牧业的支柱性产业。猪肉是城乡居民的主要消费食品。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不可或缺。在历届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省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全省生猪产业得到稳健发展,有力保障了市场供给,对增加农民收入、满足消费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和谐起到了重要作用,生猪产业正朝着良好势头发展。

全省生猪生产基本稳定,省内自给率保持在80%左右。生猪是浙江畜牧业的第一大产业,通过政策扶持和强力措施,全省猪肉自给率连续10余年均稳定在80%左右,自给率在沿海发达省份名列前茅。据统计,近年生猪产值占全省畜牧业的66%左右,在肉类总产量中猪肉又占76%以上。在城市化快速推进过程中,我省生猪饲养量、猪肉供应量均未出现下滑局面反而稳步上升,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生猪出栏量、年末存栏量和猪肉产量在排名第15位左右。2010年,全省生猪存栏1248.4万头,出栏1922.2万头。猪肉产量131.9万吨,产值294,7亿元;全年消费生猪约2400万头,日均消费约6.5万头;外调到上海等长三角城市约150万头;同时,年净调入约470万头。据省农业部门分析,近阶段猪肉价格的暴涨,主要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中西部生猪主产省散户养殖退出加快、规模化养殖一时跟不上、养猪“真空”期造成全国性供应不足所致。在国内生猪价格一路高涨、猪肉价格周期还没有走完的情势下,今年下半年我省生猪供应稳中有升,猪肉价格仍将处于高位震荡,但不会出现猪肉脱销、断档等现象。

猪价创历史新高,但养殖效益没有同步创新高。这几年猪肉价格波动比较大,去年由于前期生猪价格的持续下滑,养猪场(户)亏损严重,散养户(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型养殖户)加快退出,再加上近年来生猪疫病多发和养猪成本不断增加等因素,我国主产区生猪供应能’力下降,猪肉供应偏紧,价格大幅上涨。在全国性大流通的背景下,我省猪肉价格也随之不断上扬。今年8月25日,我省待宰活猪收购价首次突破20元。达到20.14元/公斤,市场猪肉价格29.65元,公斤,分别比年初上升49.30%和39.2%,均创1994年以来的历史新高,但养殖效益并没有同步创新高。据农业部门定点监测数据显示,1-7月份,全省肉猪头均养殖利润约为450元,而去年同期仅为10元。今年以来,全省猪粮比平均为6.97:1,其中8月25日7.84:1,为2010年以来的最高位,比去年同期的5.35:1高2.49,但仍低于2009年初的8.48:1和2008年4月初9.58:1的历史高点。

生猪养殖规模化、生态化战略加快实施。这是确保浙江生猪生产长期平稳发展与保持较高自给率的必由之路。我省从1998年开始,按照中央提出的“要把畜牧业发展成一个大产业”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效益农业”的方针,着力推进畜牧业“西进东扩”发展战略,实施以生猪养殖业为重点的规模化、生态化措施,实现了由千家万户的分散养殖向规模养殖为主的生产转型,通过农牧结合、畜禽排泄物资源循环利用,基本实现了由传统的规模养殖向生态化规模养殖转型。目前,全省生猪规模化比重为82,31%,位居全国各省(区、市)首位,这对我省生猪生产和供给起到了“稳定器”的作用。同时,率先在全国连续6年实施了两轮“811”环境整治和保护行动,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排泄物资源化利用率从2005年的73%提升至95%,生态化水平居全国前列,仅此一项年减排COD(化学耗氧量)(2.8万吨。尤其可喜的是,探索出了像萧山天元农业开发公司、浙江新东湾养殖公司、浙江灯塔种猪公司、桐庐万强生态农庄等一大批生态循环养猪和良种培育模式,初步破解了在经济发达地区发展生猪产业和环境友好协调的难题。如桐庐万强生态农庄,多年来坚持走种养结合、立体循环农业之路,1200亩山地常年存栏生猪3000多头,年出栏生猪5100头,特别是把猪场的粪料污水全部就地化作肥料。既消纳了排泄物、实现了零排放,又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质量和价值,成为生猪养殖规模化、生态化的一个典范。

影响我省生猪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不容忽视

虽然,目前全省生猪生产发展平稳,猪肉供需总体平衡,但在城市化继续加快推进、人口不断增加、猪肉需求呈刚性增长的背景下,用于生猪养殖的土地和环保压力不断加大,加之散养户(生猪出栏量占20%左右)将继续退出(中国农业科学院专家认为,散养户的大量离场是一个全国性的问题)。因此。要确保全省80%的猪肉自给率,难度将越来越大,需要引起省委省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我们分析,制约我省生猪生产长远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部分市县领导认识还需进一步提高。“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深入实施“两创”总战略必须始终坚持富民强省、社会和谐这一根本目的。中央和省里都非常重视生猪生产和猪肉供给,明确将其作为“菜篮子”工程的重要内容,实行市长负责制,但也有部分市县领导对生猪产业的重要性缺乏深刻的认识,认为发展养猪没有税收,体现不出政绩,有的说“养不养猪一个样,群众能买到肉就好了”。一些原本是商品猪供应基地的调出县现在变成调入大县。领导的思想淡化又使部门认识上产生误区和偏差,如有的部门将本是庄稼宝贝的生猪排泄物与工业污染物相提并论的做法依然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必然导致工作上的失误失策,这方面的经验教训十分深刻,如深圳市曾一度对畜禽产业实行退出机制,任由市场主宰农产品价格沉浮,2006年全市90%以上的生猪要靠周边省、市调入,结果带来了生猪追踪源头难、肉品监管难等突出问题。上海市的经验值得借鉴。近年来,上海市提出了畜禽“最低保有量”理念,明确生猪、奶牛必须确保一定的自给率。对此,我省应当汲取兄弟省市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引以为戒,防患于未然。

用地和环境仍是最大的制约因素。目前,在国土资源管理中,还没有独立的“畜牧业用地”概念。我省各地用地指标原则上不批给生

猪养殖业。即使是开始实施“畜禽上山、养殖进山”策略。但山上畜牧业同样面临园地覆盖或林地难以审批的矛盾,再加上水环境整治、畜禽养殖准入制度实施等控制措施的推进。现阶段发展规模养猪用地非常困难。目前,全省畜牧业用地在17万亩左右。远远满足不了发展的需要。预计到2015年,要确保全省生猪80%自给率,全省仍需新增生猪养殖用地约4万亩左右,重点用于散养户退出后新建畜牧小区、禁养区搬迁和按照畜牧业“十二五”规划需新增130万头生猪等方面的规模养殖用地。

基层监管和防疫力量不足问题再度凸显。近年来,国内外畜牧疫情呈多样化、多发性态势,在畜牧大流通格局下,作为畜产品调入省,防控压力将长期存在。同时,监管任务大幅增加,目前我省由农业畜牧系统为主实施的畜牧兽医方面法律法规有9部、规章52部,涵盖畜牧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特别是“河南双汇瘦肉精事件”发生后,随着中央和省编办对瘦肉精监管职责的调整,畜牧兽医系统基层监管力量严重不足。目前,全省县、乡镇基层一线从事动物检疫监管人员中编外临时工占较大比例,在机构、队伍和设施设备等方面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畜牧业保供给、供安全的工作需要。

促进我省生猪产业平稳健康持续发展的几点建议

“十二五”是我省生猪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当前,在国内生猪散户大量退出、规模化养殖跟不上的“青黄不接”之际,特别需要防止因应对不当导致生猪养殖的大起大落和猪肉价格的暴涨骤跌,尤其要警惕外资正在加快进入中国的生猪产业和肉制品市场,防止这一重要产业被外国资本所垄断。同时,我们也应看到,虽然我国生猪产业面临种种挑战,但反过来也是一种机遇。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平稳健康持续发展防止市场供应和价格大幅波动的通知》精神,要求我省各级党委政府着眼于抓发展、保供给、惠民生、促生态,进一步抓好生猪产业和市场供给。

加大对生猪产业发展,特别是规模化养殖的扶持力度。目前,我省生猪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产业规模化、生态化、标准化建设不断加快,新型畜牧产业体系建设将全面推进。当务之急是要在落实扶持生猪产业各项政策的基础上,结合浙江实际,继续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对举足轻重的全省养殖生猪500头以上的6000多家中大型规模养殖企业(户)予以重点倾斜。继续实施温台丽山区半山区生猪生态养殖场建设,着力推进生猪标准化养殖场创建、疫病检测以及基层动物防疫等工作。要加快培育核心种猪企业集团,进一步推动生猪人工授精技术体系和供精站建设。扶持标准化种公猪站、种猪测定中心及育推繁良种推广体系建设。提高我省种猪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加快生猪良种推广,尤其是加大对金华“两头乌”、嘉兴黑猪、嵊县花猪、兰溪花猪、碧湖猪等优良地方品种的保护和利用的力度,提升种业发展水平;同时,加强外来优良品种的选育和培育,形成具有国内特色、能适应当地饲养环境、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和品系。同时,按照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大力发展循环农业、绿色农业,加快生猪规模化养殖与种植业的合理配置,提倡排泄物科学还田、肥地增效、变废为宝。

保障必要的生猪养殖用地。按照我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根据“农林牧结合,不破坏耕作层、节约用地”的原则,把畜牧业用地视同种植业、林业用地同等重要,合理规划养殖区建设,支持畜牧业“进园上山”,严格擅自扩大禁养区行为,允许在林杂地、新开垦地内合理布局养殖场,在“两区”建设中强化生猪养殖场科学配套,妥善解决生猪产业发展用地。建议:(1)各级国土资源部门从确保畜牧业稳步发展、确保城乡居民畜产品保障供给的大局出发,加快制定畜牧业用地规划,按照畜牧业发展与土地消纳相适应的原则,拓展畜牧业发展空间。(2)在现有政策基础上进一步出台相应可操作性和规范化申报措施。全面落实畜牧业用地由县级人民政府审批制度,真正解决目前畜牧业用地难矛盾。(3)研究制订不破坏耕作层的具体操作模式和若干种基本途径,并结合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推进农牧结合生态畜牧业发展。此外,积极探索和实践生猪养殖权交易制度试点,推进散养户向小区规模化集聚。

加强动物防疫和畜产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各级农业畜牧部门必须忠实履行我国我省食品法规中的相关职责,切实加强对畜牧特别是生猪养殖中的监督管理,确保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肉”。建议本着“精简高效,切实可行”的原则,进一步深化市县两级畜牧兽医体制改革,重点加强县级动物卫生监督区域派出机构和市、县两级动物疫控(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心建设,充实力量,实现监管重心下移,推进科学防控,进一步减少生猪死亡率,提高生猪综合生产能力,稳定猪肉供给水平,确保猪肉质量安全。

生态猪市场前景范文第14篇

近年来,梅州坚持把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作为推进特色宜居城乡建设的重要举措,大力推进生态养殖与健康养殖,涌现了一大批生态养殖的典型,加快畜牧业转型升级取得了显著成效,畜牧业生态与健康养殖之路越走越宽,为梅州稳定保持生态环境优势发挥重大作用。

养殖废物资源化

花木电力齐发展

宝兴农牧的养殖基地建在通往山顶的缓坡上,记者走进生猪养殖场,没有臭气熏天,污水横流。整齐划一的猪舍四周,花香扑鼻。

“现在人们都很关注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问题,我就想在无污染的环境下养出老百姓都吃得起的放心猪。”宝兴农牧董事长李志鹏告诉记者,发展生态养殖的想法在他心中酝酿已久。近年来,在梅州、兴宁市政府的支持下,该企业积极探索“资源循环型生态养殖”模式,不仅实现了养殖废弃物零排放,也使企业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一跃成为大型现代化农牧企业。

宝兴农牧一期猪场存栏种猪2000多头,二期存栏种猪2500头,年出栏种猪及商品大猪9万多头,是梅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也是梅州农业源污染减排大户。为发展生态养殖,李志鹏不惜重金,开垦荒山,将养殖基地建在地势较高、空气流通性好的半山腰上。“一来可以为养殖营造一个山水田园的好环境,减少疫情的发生,二来远离了居民区,不会影响到居民生活环境,还能有足够的场地进行粪便废水的无害化处理与林木种植,实现资源循环化利用。”李志鹏介绍说。

“对于养猪业而言,最头痛的就是猪粪猪尿等,处理不好,就会直接影响环境,但如果用对了地方,猪粪猪尿完全可以变废为宝。”李志鹏表示,为实现猪场粪污处理与资源利用,公司建造了大型沼气工程系统,将种养有机结合起来,用沼气发电,沼渣做高效有机肥,而黑臭的沼气液经处理后清澈见底,可养鱼、可用于林木灌溉,养殖污染物不仅达到了零排放,而且每年还可减排COD1732吨,氨氮131万吨,温室气体减排2.1~2.8万吨。

“沼气工程在解决了污染问题的同时,也给养猪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李志鹏告诉记者,该套系统可日处理污水200吨,每年可发电量103万度,每年可为养猪场节省电费约67万元。沼气池水渣分离后,用沼渣制作的有机肥料,除了供给自己的花木基地使用外,还卖给合作的蔬菜基地及果园林场,仅此一项可为企业增收200多万元。

在养殖基地,记者看到猪场周边山地都分区种上了各种名贵花木,“现有4个苗木基,占地约2500亩,种有各种名贵花木20多万株,大部分出口南韩及销往国内珠三角地区,产品供不应求,产生的效益比养殖效益还好”。

打造生态健康养殖梅州样板

宝兴农牧就是梅州市畜牧业生态规模化发展的一个缩影。“只有走生态、循环之路,畜禽养殖业发展才更持久。”梅州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宝兴农牧通过“猪粪污-沼气-发电-花木”的生态健康养殖养之路,“念”活了种养“循环经”,扶持并带动一大批中小型养猪场和养殖专业户,生态健康养殖模式得到了省市领导的肯定,并在全省推广运用。

“十二五”以来,梅州市大力推行标准化规模生态养殖模式,通过重点扶持龙头企业,狠抓示范基地建设,广东宝兴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客乡农牧发展有限公司等13家养殖场被列为农业部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24家猪场被列为全省重点生猪养殖场,为全市乃至全省生态养殖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养殖户改变粗放养殖模式,向生态健康养殖模式转变。

梅州还积极从探索养殖末端污染治理模式入手,升级改造治污设施,推广干清粪方式,建设雨污分流、沼气池、厌氧池、氧化池、粪便堆放场等污染治理设施,加大养殖废弃物的肥料化和沼气化处理,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不断提高,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进一步控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据梅州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全市共209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通过完善污染治理设施得到了国家减排核算认定。

“与此同时,在生态循环理念发展的带动下,梅州积极推广‘畜(禽)-沼-果(林、菜、稻、鱼)’等多种生态畜牧业模式,积极引导养殖场(户)走以牧促农、以牧促林、以牧养鱼的发展路子,大力推进农牧结合、林牧结合、渔牧结合的生态健康养殖模式,通过发展绿色现代畜牧业,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

严抓畜禽养殖污染不松懈

近年来,梅州市畜禽养殖业得到迅猛发展,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放量占比也在快速上升,养殖业发展带来的污染,成为梅州城市化进程中绕不过的难题。

“虽然目前全市在大力推行生态规模畜禽养殖,但由于多种因素制约,进展仍较为缓慢,尤其是‘散、乱、小’的养殖户较多,且以粗放型养殖为主,给减排工作带来不小的困扰。”梅州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坦言,梅州长潭水库、多宝水库水质由于受到上游跨界污染和畜禽养殖污染问题的影响,近年来水环境质量呈现下降趋势。

加大畜禽养殖业污染整治刻不容缓。2015年,梅州市制定印发《梅州市2015-2017年养猪业污染防治工作方案》,进一步加强养殖污染治理和规范管理。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和责任分工,同时,加大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和减排工作权重分值,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确保污染防治和减排各项工作得到全面落实。

在梅州兴宁市合水镇一家养殖场内,猪舍空空如也,树立在场区旁边“禁止畜禽”养殖的牌子格外显眼。“去年年底这个时候,水库周边还经营着上百家养殖场,没想到半年时间都不到,库区周边的环境有了这么大改善。”常来附近钓鱼的村民张某感慨:“猪场关闭了,不再有臭气,库区水质也比以前好了很多。”

据介绍,去年,梅州在全市范围内掀起一轮整治“风暴”,环保、畜牧、农业等部门在政府统一领导下,多次开展联合执法行动,依法查处、限期搬迁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养殖场,清理整顿禁养区内的养殖场,截止2015年底,全市共关闭禁养区内猪场208 家,处理禁养区内生猪数14186头,整治工作初战告捷,得到了群众的好评。

生态猪市场前景范文第15篇

生猪价格连续反弹后再现跌势

猪价在经历去年9月份的高峰后,一路下跌,在连续下跌和震荡后,今年八九月份猪肉价格开始反弹。农业部的监测数据显示,生猪价格一度出现连续8周的上涨行情,累计涨幅达7.7%,让养猪户暂现“笑容”。

山东德州市齐河县经济开发区西魏村是养猪专业村,全村年出栏生猪近10万头。谈起近期生猪价格变化,西魏村明阳牧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朱英猛说:“前段时间,生猪价格出现上涨苗头,使我们逐步走出了上半年的亏损行情,迎来微利。”

但“双节”过后,猪价再现跌势,据农业部对全国480个集贸市场畜禽产品和饲料价格定点监测,10月份第2周(采集日为10月10日)全国活猪平均价格14.91元/公斤,比上周下降0.5%。卓创资讯生猪行业分析师刘丽告诉笔者,河南部分厂家反映,近期猪肉鲜销市场严重疲软,猪肉销售仅占产量的1/3左右。

养殖户盈利状况有所好转

在生猪价格前期连续下跌及玉米、豆粕等饲料价格不断上涨的背景下,养殖户在四五月份一度出现明显亏损,5月份猪粮比价甚至跌至5.5∶1的“黄色预警”。目前随着猪价的反弹及玉米价格的不断回落,养殖户盈利状况有所好转。

据农业部数据,6至8月的存栏母猪环比分别增长0.1%、-0.3%和0.4%,同比分别增长5.8%、4.1%和3.1%。中国生猪预警网首席顾问冯永辉说,今年养猪并没有出现大的亏损,所以养殖户的资金链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此外去年猪肉价格相对较高时部分资本进入生猪养殖行业,今年开始陆续投产,所以母猪的存栏量反而有所上升。

要管高位更要管低位

业内专家认为,从目前的供需形势来看,明年猪价大幅反弹的可能性并不大,但抑制“猪周期”不能放松,应从“反周期”的稳定供给上多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