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现状范文

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现状范文

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现状

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现状范文第1篇

关键词:城市商业银行;财务状况;信贷营销管理;信贷客户选择

中图分类号:F8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4-0-01

中国城市商业银行与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比,具有更大的地域主导性和地方产业性,其特点也决定了城市商业银行在业务种类和服务对象上有其特有的地域性和特殊性。就城市商业银行的特色业务来看,信贷业务始终是城市商业银行经营的一块重要业务领域。城市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就其地方性,普遍存在的现象是与各地区的大小政府机构和事业部门的密切合作,其业务创新以及客户营销一直是个难解的课题。究其根本原因来讲,信贷客户的优良,决定着城商行信贷资产质量的高低,信贷业务的经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银行的利润。对于信贷流程,可以将其定义为银行在吸收存款的基础上,发放贷款,并收回贷款本息,其中一部分为工本费用,大部分将成为银行的最终利润。本文将对信贷营销管理方面的问题进行思考与探讨。

一、城市商业银行的财务状况对信贷业务的影响

首先,作为信贷业务的银行主体,城市商业银行的财务状况将直接影响到城商行的整体经营规划,这将对银行的文化理念、经营模式、市场服务、客户对象等等诸多方面产生影响。信贷业务作为城市商业银行的主要收入业务,对银行的财务状况有很大程度的依赖性。下面,通过分析城市商业银行的财务状况,对城市商业银行的资金背景予以了解。

近几年,各项监管指标显示①,城市商业银行持续呈现向好状态,从资本状况来看,城市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呈逐年递减的趋势;从资本状况来看,平均资本充足率保持在巴塞尔协议所规定的8%的基础上;从盈利能力来看,在经过金融危机的打压下,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利润增速普遍存在着下滑的状态,而城商行保持了稳定不下落的态势;从流动性来看,很大比重的城市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指标较好。从整体来看,城市商业银行的各项监管指标均处于较好的水平,这对于城商行来说无疑是发展业务的好时机,在此基础上的业务创新,规模扩张,市场推广等活动都会顺利进行,基本上可以说,城市商业银行处在良好稳健的发展态势中。

二、城市商业银行关于信贷客户选择的策略

城市商业银行缘其成立发展的地域性,其信贷业务便特定的服务于地方中小企业,故其客户选择也应有其地区性和特殊性。在城市商业银行收回贷款本息的行为中,信贷客户的选择好坏直接影响到银行最切身的利益,为防止恶性贷款的发生,城商行在客户指引性选择上形成独特的判断力。

(一)企业生命周期的定性分析

可靠有效的客户定位,应该将企业作为特定的对象加以评判分析。常用的方法——企业生命周期分析法,是对企业的生命周期进行衡量。首先是要确定企业的成长阶段,可将其分为五段:起步阶段、存活阶段、发展阶段、繁荣阶段、成熟阶段。其次,在这五个阶段中,又应该分别从企业的存在状态、经营管理、财务状况、战略取向、组织结构等方面着手,充分分析企业作为信贷客户的选择对象的适合性。

(二)企业生命周期的定量分析

定量分析即是要借助一些参考数据,构建模型,通过对销售额、资产负债、营业利润、资金投入等指标的统计调查分析,再加上信誉指数、专利指数、无形资产指数等序数列的数值,在模型中加以权数计算,得出数值,作为判断企业生命周期阶段的参考值。现存的计量模型,如民营企业生命周期模型分别表示企业规模函数,企业发展后劲函数和企业无形资产函数等。其中,衡量规模的指针包括员工数量、营业额、有形资产;衡量发展后劲的指针包括资金状况、产品市场前景和管理实力;衡量无形资产的指标包括品牌、信誉、技术专利等。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定量分析,可以快速简便的对企业的生命周期及企业的经营状况加以了解,以衡量其作为信贷客户的价值度。

时期不同,企业的销售收入和利润、资金需求、投资结构都会有所不同,银行应判断企业的生命周期,对于信贷业务的受理与退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于发展期的企业,银行应该扩大对其的信贷投入量,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投资需求;对于繁荣期的企业,大部分投资已经在运行阶段,故只需做信贷量的调整或维持现存信贷规模即可;而对于衰退期的企业,银行应慎重考虑是否进行信贷服务,进行跟踪调查,后期的服务对于银行信誉以及今后的客户关系都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城市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发展趋势

在讨论了上述城市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现存状态后,城市商业银行正在向新的战略发展动向迈进,不少商业银行为了补充资本选择了增资扩股,发行次级债券等方式增加资金规模,为信贷业务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城市商业银行正在转变“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从单一的资金服务转变为多元化的全方面的业务服务,实现城市商业银行与企业客户在信贷领域的“互利共赢”,真正达到城市商业银行作为地方的银行积极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传送带作用,使得城市商业银行在城市发展中成为金融领域的先驱者。为了进一步发展信贷业务,营销管理正在逐步成为城市商业银行管理模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地方经济开放化合作的转变,城市商业银行在树立营销观念的同时,必须使理念文化作为银行形象的品牌,打造城市商业银行在地方的龙头信誉,这就要求将工作踏实稳步的进行,在恰当的宏观环境和政策导向下抓住时机,大步迈进。

注释:

①刘煜辉,等.2010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摘要)[J].《银行家》研究中心,2010(09).

参考文献:

[1]刘煜辉,等.2010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摘要)[J].《银行家》研究中心,2010(09).

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现状范文第2篇

《银行家》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国内商业银行的利润总额在三年的时间内几乎翻了一番,占全球利润总额的比例甚至超过20%。但通过比较资本回报率和总资产回报率,西方商业银行的长期平均ROE和ROA分别超过20%和1%,一些顶级的跨国银行ROE和ROA高于30%和1.5%。国内良好的商业银行利润平均ROE和ROA--约15%和0.5%。从收入来源,国际先进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占收入的比例超过30%,有的高达50%,但国内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占大多数仍然在10%左右;除此之外,国内商业银行主要依靠对扩大业务规模,促进业务的发展。

二、上市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

1.资产质量与上市银行盈利能力的关系

资产质量与上市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关系十分密切,一般来说,风险高的银行收益较好,但是这和整体经济状况是相关的,当经济受到较大的外部冲击时,资产质量较高的银行抗压能力就很强,能够保持较好的经营状况,反之资产质量较差的银行,信用风险就大,在市场环境发生变动的时候,就会给银行带来交大的波动。

2.经营效率与上市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关系

商业银行的费用管理能力是商业银行表现在成本控制上的能力,它与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关系密切,商业银行的效率高,经营管理费用就低,成本就低,盈利能力就强,但目前随着金融创新业务的发展,中间业务收入占比越来越高,对应的管理支出也就随之增多。

3.创新能力与上市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关系

商业银行的创新能力主要表现在其非利息收入的比重上,而非利息收入主要来源于中间业务。非利息收入的增加能提高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多样性,并且由于中间业务占用资金少,成本低,风险小,且盈利能力较强,能平衡商业银行的风险与收益,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处于起步阶段,金融创新还有巨大的空间。

4.流动性与上市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关系

流动性对商业银行的影响表现在俩个方面,一方面银行流动性不足的情况下若出现挤兑现象,会大大降低银行的信誉严重时甚至可能使银行破产。就算不出现挤兑现象,银行发生流动性风险时也可能以不合理的价格变现自有资产或者以不合理的价格在外界融资。这样会增加银行的经营成本。另一方面,盈利性和流动性是俩个相对的指标,流动性高时,盈利资产的利用率会受到影响。

5.资本充足率与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

银行的总资本包括借贷资本以及权益资本,权益资本没有还本付息的压力,在对外界风险的冲击时,权益资本对外界风险的冲击能期待缓冲作用,并且权益资本较高的银行可能处于内部人的考虑,经营效率会相应提高。

三、上市商业银行盈利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1.样本选取

本文立足于我国商业银行,通过规范研究剖析了我国16家银行2005年-2015年的有关面板数据。笔者选择用面板数据的模型来对商业银行盈利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再运用Eviews7.2对其进行回归分析。

2.指标选取

笔者主要研究了从银行的盈利影响因素中选取对应的财务指标,利用面板数据的模型回归分析了商业银行的盈利状况,剖析每个影响因素和银行盈利状况之间的联系。

(1)因变量指标

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eturn On Average Equity,ROAE)=税后净利润/平均资本净值%。ROAE是评价股东的平均收益率的指标,它可以评估股东在银行投资的资本所取得的净利润。

(2)反映风险应对能力的指标

贷款减损支出/平均贷款总额%(Loan Impairment Charges/Average Gross Loans%,CL)。银行面临着信用、操作、市场三大风险,由于贷款减损支出的计提一般在净利润前,它在降低银行风险的同时也降低了利润。同时不良贷款的增多也会使银行扩大对拨备的计提,使利润减少。所以该比率在反映资产质量的同时,也对银行的盈利状况产生作用。

(3)反映成本与收入的指标

成本收入比率(Cost To Income Ration,CI)。银行的成本收入比率也将对其盈利状况产生很大的影响。该比值越低,银行在营运过程中相关的成本就越低,因此可以提高银行的盈利能力。

(4)反映资本充足率的指标

资本充足率=股权/资产总额%(Equity/TotalAssets%,ETA)。资本充足率是评价银行的资本金与其总资产占比的指标。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和它的盈利状况有着很大的关联。

(5)反映市场规模的指标

该行的总资产数额(Total Assets,TA)占全部16家银行的比重分析。规模指标是银行在网点、客户、资产上的优势的体现,也是银行在业务定位上的一个很重要的影响。银行规模的大小影响着它的盈利状况,这基本是由于规模经济及范围经济。银行成本的大小并不一直表现为规模经济。

(6)反映流动性的指标

贷存比率=贷款/存款%(Loans/Customer Deposits%,LD)。流动性状况指的是商业银行将资产变现但不发生大量的损失所用最短的时间或在资本市场筹措到其所需资金的最快速度的能力.

(7)反映创新能力的指标

非利息收入占总收入的比率(Non-Interest Income/Gross Revenues%)。非利息收入与总收入的占比越大,表明银行具有越强的创新能力。

3.实证模型的建立

由F检验和Hausman检验可以判断应建立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其中被解释变量为德国商业银行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解释变量x1为贷款减损支出/平均贷款总额,x2为成本与收入的比重,x3为权益资本与总资产的比重,x4为该行总资产数额占全部50家银行的比重,x5为贷款占存款的比重,x6为非利息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估计结果:

上表输出结果说明,回归系数显著不为0,调整后的样本可决系数为0.79,这表明该模型的拟合优度较好。从回归结果能够看出,对于本例中的16家银行来说,尽管它们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倾向相同,可是其银行的自发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存在显著的差异。

四、建议和启示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我国银行业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据此,本文提出了一下几点建议,也许可以对提高其盈利能力有些许帮助:

1.顺应市场变化,使收入方式多样化

商业银行应该顺应市场的变化,主动改变其发展策略,增强其创新能力。不仅要大力发展投资银行业务,增加其非利息部分的收入,还要利用它在信息、专业水平和人力资源方面的优势,加强开拓中间业务的力度,改善商业银行收入结构单一的状况,分散风险。这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生存发展意义非凡。

2.控制市场规模

市场规模过小时会使商业银行的成本支出增加,但当其市场规模过大时则会表现为规模不经济。所以,商业银行应该控制其拥有适当的资产规模,精简机构和人员的数量,避免出现机构和人员的过渡臃肿。同时,要加强人才培养:培训员工时,不仅要加强员工业务方面的知识,并且要加强其投资银行方面的知识;聘请具备商业银行与投资商业银行知识背景及实际业务操作能力的人才,为将来的综合型转变奠定基础。

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现状范文第3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 投资银行 业务创新

一、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创新存在的问题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相关的金融法规出台之后,促进了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的发展,为其创新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环境,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在投资银行的创新业务上有了很大进展,但是在业务创新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不足,对比与国外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如下。

(一)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

伴随资本主义市场的完善,中间业务的利润贡献不断增加,业务贡献率不断提升,投资银行业务的发展已经成为当前发展潜力巨大的中间业务,2010年中国农业银行推行了财务顾问业务的二期推广,建立起财务顾问的专业系统,不断发展投资理财的顾问、并购贷款等多项业务类型。建设银行针对用户需求向其提供了不同形式的直接融资模式,极大程度提升了财务顾问中债务重组、上市融资等新型业务收入的占比。浦发银行的业务创新发展速度迅猛,根据最新数据显示,浦发银行在2015年上半年的债务融资工具承销额高达1327亿元,同比增长了79.12%,银团的贷款余额高达1301亿元,是国内股份制银行名列前茅的银行。我国商业银行致力于产品创新的同时,忽视了产品同质化的恶性竞争状况,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类型过度偏向于财务顾问、债券承销和银团贷款方面,同时很多银行发展业务的同时没有结合好自身的实际状况和客户的实际需求,导致对产品开发缺少个性化,没有形成商业银行独具特色的投资银行业务品牌。

(二)经营模式多样化,但存在不足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的模式和原先的单一模式转变到多样化的形式,其主要可以划分成两种类型,即外部经营和内部经营,内部综合经营模式主要分成实体职能部门和事业部两种形式,例如,我国民生银行主要采取事业部的经营模式,灵活运用市场化的竞争方式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创新,但是我国商业银行的监管机制和内控机制不够健全,我国大部分的商业银行采用该种形式的可能性很小。

二、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创新的阻碍

(一)外部制约因素

投资银行业务实行创新的外部制约因素主要有两方面,第一,受到分业经营模式的制约,商业银行处在分业经营的制度模式下,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之间的业务知识停留在投资顾问、资产管理等业务上,对投资银行业务的拓展进行了限制,导致其业务创新无法进一步的拓展。当前我国绝大多数的商业银行还没有建立起相对完善的投资银行组织机构,和其他部分之间缺少良好的合作,我国很多的商业银行当前还没有建立起相对完善的投资银行组织机构,且和其他部门之间缺少有效的合作,对市场动态和业务产品的创新难以良好的掌控;除此之外,我国商业银行还会受到监督管理层面的制约,当前由于监管机制的权限划分不够明确,很容易出现重复监管和监管缺失的状况,对投资银行业务的发展和创新造成阻碍,监管的效果较差,很多状况下监管局较多采取相对强硬的方式实施监督和管理,忽视了市场效率问题。

(二)内部制约因素

商业银行经营理念不科学的现象是造成投资银行业务创新面临的主要阻碍,由于受到传统经营理念的影响,我国商业银行十分关注借贷业务的发展,因此忽视了投资银行业务发展的重要性,对业务创新的意识十分缺乏,当前我国投资银行的业务创新多集中在中介业务上。但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缺少监管机制和风险管理机制的约束,只是对国外经验的简单套用,缺少对应的风险转移机制和资金对冲机制,由此导致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能力很低。除此之外,有关的复合型人才队伍相对缺失,当前我国商业银行针对投行人才队伍的激励机制相对较弱,加之培训力度较小,人才培养处在十分薄弱的模式,无法良好的满足的投资银行的业务发展需求。

三、我国商业银行投资业务创新的措施

(一)转变经营模式,创新业务品种

我国商业银行需要树立起“以价值为导向”、“客户为中心”的产品创新和业务经营理念,注重对优质客户的个性化服务,由此为客户提供十分全面的银行服务,针对现有的银行业务种类进行创新和深化,在业务品种上市前进行债务优化,利用企业融资增信、资产证券化等领域创新特色性的投资银行业务的品种创新,由此实现产品业务的特色经营。

(二)强化外部监管约束

我国政府和有关机构需要进一步完善规范投资银行业务的信息披露,针对创新型的投资银行业务进行开发,关注产品定价过程和风险评估等业务进程中的具体信息披露问题,与此同时,我国商业银行需要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状况,对美国商业银行的风险评估测量体系进行借鉴,使用计算机技术构建出适应期自身业务发展的风险管理模型,不断提升我国商业银行面对风险的处理水平和对风险监督管理的能力。

(三)注重专业人才的培训

商业银行需要建立起对应投资银行业务的人才引进机制和人才培养机制,针对银行发展的战略目标制定出对应的人才培养计划,对商业银行内部人员实施业务知识的学习培训,针对业务的创新、推广和开发等技巧进行传授,注重商业银行业务管理知识的培训,同时还需注重引进一些十分熟练金融业务、财务业务和法律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建立起合理的人才激励机制,发挥人才的专业技能。

四、结语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因此需要分析商业银行创新业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具体措施,由此才能更好的为商业银行发展提供思路。

参考文献:

[1]王苹.论加快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创新的对策[J].特区经济,2012.

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现状范文第4篇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中的个人理财业务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下面我们就根据商业银行中个人理财业务的实际状况进行分析,并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现状;解决措施

1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监管的现状

1.1 没有专业的人员和管理团队

现在从事个人理财业务的人员大多来源于各个商业银行中原有职员,他们虽然拥有一定的基础知识,但是因为工作的影响,他们所认识的知识面只是单方面的,这些知识和从事金融行业人员所具有的专业知识以及经验都不相符。商业银行监管机构还没有制定出针对从业人员的监管制度。现在的主要是采用银行内部考核的方式来取代监管部门的作用,把所有权利基于一身,从而没有达到监管的效果。现在国内的商业银行频繁出现金融衍生交易、专业人才不足等问题,使得商业银行不能对理财产品进行正确的定位和评估,其中的创新力度严重缺乏,很多产品的设计都要依靠外资银行进行设计、报价、评价,没有自主创新意识和强大的竞争能力。

1.2 确保收益理财产品的风险明显

所谓的保证收益理财计划就是指,商业银行要根据规定向客户支付一定的收益,其中的投资风险由银行承担,或是银行根据有关规定向客户支付最低收益或是承担其中的风险,其它的投资收益就由银行和客户根据规定进行相应的分配,投资中的风险问题由双方承担。商业银行中的理财业务发展迅速,但是其中也存在一些银行盲目的提供确保收益理财的产品,根据相应的理财计划和产品来获得更高的利息。理财业务在发展的过程也会出现盲目经营和缺乏秩序的情况,这样就给商业银行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危害,也也没有很好的维护客户的实际利益。盲目的承诺保底收益、变相揽蓄。如果这种情况不进行及时的处理,会造成市场经济的动荡,当年证券公司委托理财的情况极有可能再现。有的商业银行在对收益进行宣传的时候,故意把预期最高收益率转换成最高收益率,没有给出明确的解释和说明,这样就会是客户误以为是高息存款,从而影响客户的判断。

1.3 投资人利益没有得到保护

在商业银行中进行个人理财业务,投资人往往在信息和专业知识方面处于不利的地位。有的商业银行在向客户推销的时候,没有从实际情况出发,考虑客户的风险问题,承受能力以及具体的财务状况,从而没哟普给客户提供准确的投资产品。而且有的商业银行就是利用投资人对专业知识的不熟悉,故意误导投资人,似的投资人最后做出的决定并非出自本意。投资人在选择理财产品的时候,有的商业银行没有根据合同中的要求使用相应的投资人资金,从而危害到投资人的利益。

1.4 商业银行对于个人理财业务中的风险把握不充分

我国商业银行在个人理财业务风险防控方面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商业银行不能进行定价和风险对冲,使得产品的创新力度不强;第二商业银行的风险防控手段和能力不强,没有自己的产品模型和对冲技术,也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在产品的成本和收益方面把控不到位;第三就是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激烈,甚至出现了恶劣的竞争氛围;因为市场竞争激烈,很多银行都把理财存款作为一种揽储的方式,有的银行为了吸引客户就故意提高利息。

2 解决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监管的方法

2.1 强化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

使用资格认证的方法,对于理财人员进行严格的管理。个人理财业务并不是单纯的指银行产品或是销售人员,而是指经过专业的培训,对于理财的工具比较熟悉,而且拥有专业的操作技术和实际经验的个人理财能手,这些工作人员为客户提供的不只是金融产品,更多的是要根据客户的实际要求,为这些客户提供实现财务目的的综合性理财方案。客户和银行之间不再是单纯的交易关系,而是一种长期稳定的关系。在这样的关系下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就变得尤为重要,所以个人理财业务的工作人员要经过专业的技术认证,还要拥有充足的工作经验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2.2 要确保理财产品的规范化

我国现在还处于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确保收益理财地规范化管理是十分必要的。而且现在对这项业务的风险认识还不全面,创新在这个过程中就显得十分重要。在《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停办法》中指出,确保收益理财技划或是相关产品中高过同期储蓄存款利率的保证收益,需要对客户有附加条件的保证收益商业银行不能够向其中的客户承诺高于同期储蓄存款利率的保证收益率。而且商业银行也不能盲目的承诺保证收益以后的其他收益。所以在存款利率没有达到市场化的情况下,商业银行不能向客户承诺高于同期存款利率的保证收益率。商业银行在介绍理财产品的时候,要根据监管局的要求进行操作,不能故意偷换概念,误导客户。

2.3 要保护投资人的利益

只有保护好投资人的利益,才能够保证理财业务的顺利进行。在商业银行中开展个人理财业务要根据客户的实际意愿,采取谨慎尽责的态度,才能够顺利的开展业务。商业银行在向客户介绍理财产品的时候,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充分的了解通铺自认的资金状况、选择意向以及风险的承担能力,从而给客户提供适合他们的理财产品。与此同时,商业银行还要根据相应的理财合同来合理的使用资金,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核算,每一个理财计划都要进行详细的记录。商业银行还要给投资人介绍市场的运作方式和其中的风险问题,尽量使用准确而又通俗的语言,使得投资人能够准确的理解。

2.4 商业银行还要根据理财的实际状况,建立健全理财业务市场风险管理制度和体系

在《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中指出,商业银行在进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时候,需要对利率和汇率等一些重要金融策略的调整和改变进行检测,预测对银行造成的影响,并且找到行之有效地解决方案。商业银行在制定、销售和管理相关理财计划的时候,其中的董事成员和高层人员要进行有效的监管,而且要把理财业务风险融合到商业银行整体的风险管理中。上面所说的都是要求商业银行在进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时候要加强内部的风险监控。但是商业银行在去、追求利益的时候可能会忽略一些隐藏的风险问题,根据这个情况,就需要制定出具体和详尽的风险标准和规定,从而更好的维持市场秩序。

【参考文献】

[1]杨俊松.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监管的思考[J].金融与经济,2006,(3):74-75.

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现状范文第5篇

一、城市商业银行的财务状况对信贷业务的影响

首先,作为信贷业务的银行主体,城市商业银行的财务状况将直接影响到城商行的整体经营规划,这将对银行的文化理念、经营模式、市场服务、客户对象等等诸多方面产生影响。信贷业务作为城市商业银行的主要收入业务,对银行的财务状况有很大程度的依赖性。下面,通过分析城市商业银行的财务状况,对城市商业银行的资金背景予以了解。近几年,各项监管指标显示①,城市商业银行持续呈现向好状态,从资本状况来看,城市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呈逐年递减的趋势;从资本状况来看,平均资本充足率保持在巴塞尔协议所规定的8%的基础上;从盈利能力来看,在经过金融危机的打压下,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利润增速普遍存在着下滑的状态,而城商行保持了稳定不下落的态势;从流动性来看,很大比重的城市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指标较好。从整体来看,城市商业银行的各项监管指标均处于较好的水平,这对于城商行来说无疑是发展业务的好时机,在此基础上的业务创新,规模扩张,市场推广等活动都会顺利进行,基本上可以说,城市商业银行处在良好稳健的发展态势中。

二、城市商业银行关于信贷客户选择的策略

城市商业银行缘其成立发展的地域性,其信贷业务便特定的服务于地方中小企业,故其客户选择也应有其地区性和特殊性。在城市商业银行收回贷款本息的行为中,信贷客户的选择好坏直接影响到银行最切身的利益,为防止恶性贷款的发生,城商行在客户指引性选择上形成独特的判断力。

(一)企业生命周期的定性分析

可靠有效的客户定位,应该将企业作为特定的对象加以评判分析。常用的方法——企业生命周期分析法,是对企业的生命周期进行衡量。首先是要确定企业的成长阶段,可将其分为五段:起步阶段、存活阶段、发展阶段、繁荣阶段、成熟阶段。其次,在这五个阶段中,又应该分别从企业的存在状态、经营管理、财务状况、战略取向、组织结构等方面着手,充分分析企业作为信贷客户的选择对象的适合性。

(二)企业生命周期的定量分析

定量分析即是要借助一些参考数据,构建模型,通过对销售额、资产负债、营业利润、资金投入等指标的统计调查分析,再加上信誉指数、专利指数、无形资产指数等序数列的数值,在模型中加以权数计算,得出数值,作为判断企业生命周期阶段的参考值。现存的计量模型,如民营企业生命周期模型分别表示企业规模函数,企业发展后劲函数和企业无形资产函数等。其中,衡量规模的指针包括员工数量、营业额、有形资产;衡量发展后劲的指针包括资金状况、产品市场前景和管理实力;衡量无形资产的指标包括品牌、信誉、技术专利等。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定量分析,可以快速简便的对企业的生命周期及企业的经营状况加以了解,以衡量其作为信贷客户的价值度。时期不同,企业的销售收入和利润、资金需求、投资结构都会有所不同,银行应判断企业的生命周期,对于信贷业务的受理与退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于发展期的企业,银行应该扩大对其的信贷投入量,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投资需求;对于繁荣期的企业,大部分投资已经在运行阶段,故只需做信贷量的调整或维持现存信贷规模即可;而对于衰退期的企业,银行应慎重考虑是否进行信贷服务,进行跟踪调查,后期的服务对于银行信誉以及今后的客户关系都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现状范文第6篇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现状对策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发展和金融体制改革,商业银行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对于商业银行综合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可以增加商业银行的利润,还可以拓展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使其拥有更加稳定的客户,同时,还可以完善其服务功能,提高其与互联网金融相竞争的实力。

一、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含义

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就是商业银行以自然人为服务对象,根据客户确定的阶段性的生活和投资目标,按照客户的资产状况及风险承受能力,由专家为其提供提供投资建议,帮助客户将资产合理地投资于储蓄、股票、债券、保险等理财产品中,实现个人资产的保值增值。

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现状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个人理财业务处于初级阶段。但是近些年来,国内的商业银行都意识到开展个人理财业务的重要性,纷纷提供了各种理财产品,如股票、期货、房地产、大宗商品等,理财产品的规模不断扩大,以满足广大客户不同的需求,并运用其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理财人士为客户提供建全方位、专业化的理财服务,商业银行的理财服务已渐渐迈入规范化、标准化的阶段。

三、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的必要性

首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不断发展,居民收入明显提高,而且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人们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财富主要集中于中高收入阶层,居民的理财意愿也越来越强烈,这就给商业银行提供个人理财服务提供了机遇;其次,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及国内包括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外资银行、中小银行的兴起,商业银行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迫切要求商业银行提供个人理财服务。

四、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

1、理财产品设计不合理

我国商业银行的部分理财产品没有根据客户的实际要求和风险承受能力去设计;没有应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去预测理财产品的收益情况;没有在更广泛的程度上开发出满足客户需要的理财产品;另外银行在销售其他一些理财产品时,没有对产品的风险和收益情况进行仔细研究,没有很好地履行义务。

2、理财服务对象的定位问题

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主要将理财产品定位于一些高端客户,为高端客户提供的服务是标准化、个性化的,有专门的理财规划师为他们提供长时间规划,对于一些中低收入的客户则相对缺少较标准化的服务,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银行理财业务的长久发展。此外,在不同的地区,商业银行也没有仔细划分市场,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应的业务。

3、缺乏专业的理财人员

理财业务不同于普通的银行业务,它是一项综合型、专业型业务,它不仅要求从业者精通银行业务,还要掌握证券投资、房地产投资乃至收藏品投资等相关知识以及丰富的社交经验和人际交往能力。而我国银行从业人员长期以来业务单一,不具备一定的综合能力,因此为了促进理财业务更好的开展,银行迫切需要相关的综合型人才。

4、个人理财业务层次偏低

客户进行理财的根本目的就是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人们更多关心的是资产的增值,而没有多考虑资产安全及相关风险问题,而这又是理财业务的最基本层次和最高层次,客户在投资理财产品时不仅要考虑到资产的增值,更多的应该考虑的资产的流动性和安全性,要根据市场状况及自身的实际情况,改变传统的理财观念,选择适合自己的理财品种。

五、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对策

1、创新个人理财产品

个人理财业务涉及面广,理财产品又处在不断地开发与创新之中,因此实现个人理财产品的创新对于银行业务的发展有重要意义。一方面,个人理财产品的设计应符合广大投资者的利益,满足不同的需求,种类也应该多样化,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差别很大,要针对不同的地区的经济情况开发不同的产品,银行同时要与保险机构、证券机构等金融机构合作,推出多种类型理财产品。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在创新理财产品的同时,也要使得自己的服务质量提高,尤其是对于一些中高端客户。

2、细分理财市场,进行理财定位

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服务,应该根据自身的实力、经营状况及对市场状况开展不同的理财业务。一方面,对于高收入者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理财产品,满足深层次、多方面的需要,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对于低收入者提供能够使得资产保值增值的服务,理财产品的风险系数应相对较小,且应是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实用型服务。另一方面,如今互联网技术发展迅速,在经济发达地区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的迅捷提供高科技、高收益的个人金融服务,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则应该更稳妥地发展存贷款业务。

3、提高理财人员的专业素质

首先,银行在招聘理财人员时,应该着重了解应聘人员是否具有理财方面的相关专业知识,同时对于正式上岗理财人员应制定一定的培训计划,使其能够综合掌握理财方面的知识和专业技能及一定的营销技巧等。其次,银行应该实行一定的岗位轮换制,这样可以使得理财人员尽快熟悉银行的各类业务。

4、分步骤分阶段发展个人理财业务

我国的个人理财业务与国外的一些银行相比,还处于初级阶段。银行在提供一些个人理财服务时,应采取由点及面,由重点客户到一般客户的思路逐步实现理财服务的升级,在实现客户资产保值增值的同时,自己获得一定的收益。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是需要在长期中逐步完成的,它不仅需要银行自己实现理财产品的创新,服务水平的提高等,还需要在国家大的金融环境下,居民个人对于理财意愿的增强及相关政策、技术、人才等多方面的完善,因此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多方的配合。

参考文献:

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现状范文第7篇

关键词:流动性风险管理;城市商业银行;徽商银行

在利率市场化加速推进,互联网金融激烈竞争及银行表内外资产扩张冲动的背景下,货币市场和银行体系流动性的波动不断加大,2013年6月份的“钱荒”问题更是令许多商业银行措手不及,城市商业银行作为银行系统中的“弱势”群体,宏观经济环境、监管环境及央行货币政策的变化对其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影响更大,因此城市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引起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关注。2014年银监会出台了新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方面的政策,城市商业银行由于其规模较小,管理水平有限,调控政策效果差异等问题,城市商业流动性风险管理比大型国有商业银行面临更大的挑战。本文以徽商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实践为例来探讨城市商业银行在外部环境变化的情况下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现状,并给出政策性的建议。

一、徽商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与分析

1、徽商银行基本情况

徽商银行是第二家登陆H股的城商行,是国内城商行联合重组改革的先行者,创造了城商行改革中独具特色的“徽商模式”。徽商银行主要经营范围包括在中国吸收公司和零售客户存款,利用吸收的存款发放贷款,以及从事资金业务,包括货币市场业务、投资和交易业务及代客交易等。徽商银行坚持扎根地方经济,服务中小企业,拥有广泛的中小企业客户基础和与区域经济有机契合的业务网络,已经成为安徽乃至中国享有盛名的金融服务机构。

2、徽商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

2.1徽商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

在流动性风险管理上,徽商银行采取了如下政策:实施限额管理和存贷比计划双重管控,实行多部门联动机制。保持合理的备付水平,以及通过流动性限额体系,监测流动性指标状况,及时掌握未来现金流,合理调控资产负债期限结构,定期进行流动性分析和压力测试,开展流动性风险应急演练。

徽商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坚持稳健、审慎和理性原则,在推动业务发展和盈利增长的同时,强调防范风险和缓释风险,强调“确保足够流动性”的重要性,用灵活的方法管理和控制最具效率的流动性资产组合比例,针对自身特点以及外部市场环境,制定流动性压力情景,确保在任何压力情景下和在规定的最短生存期内保证不出现流动性风险,同时通过应急计划防范潜在的流动性危机的发生以及采取有效应急预案控制流动性危机情景下的风险扩散。

在风险指标计量上,徽商银行通过对现金状况指标、流动性比率、流动性缺口率、存贷比指标、资金头寸指标等流动性指标进行计量,并且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的要求定期上报各指标结果。

2.2徽商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指标

从徽商银行的数据显示,近年来存贷比和流动性比例均保持合理水平,存贷比近三年均在70%以下,较以前年度有所下降;流动性比例各年度均稳定在35%以上。表明徽商银行在流动性风险管理方面,具有较高的管控能力,指标表现平稳。

二、新形势下城市商业银行面临的流动性风险管理环境

从宏观经济环境来看,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使得经济的增速放慢。从市场竞争环境看,各类非银行资产管理机构的快速发展大大拓宽了直接金融渠道,新形势下互联网金融的兴起,通过互联网直销、电商平台等新型销售渠道的建设,这两年来各类非银行机构不仅正在努力减少对银行渠道的依赖性,而且还把目标客户群扩大到广大普通客户和小额闲散资金。从监管环境看,随着央行去杠杆化的决心,不采用以前的货币政策刺激经济,配合政府的经济结构调整。巴塞尔协议3在流动性监管方面,采用新的流动性风险量化标准,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更加的严格。均给城市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带来一定压力。

三、对徽商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建议

1、建立健全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

有效的流动性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应由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加上各级职能部门和执行部门的支持组成。在流动性管理机构上,应使内部的风险管理委员会和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发挥作用。首先,董事会设置风险承受能力内的利润目标,平衡好“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的关系,强化对全行风险管理的把握和统领。管理层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和风险及内控管理委员会增强市场敏感性,对风险做出全面的分析与评估,对银行的业务做出实时的监测,合理测算资产负债到期期限缺口,加强风险缓冲资金储备。各职能部门和风险执行部门,执行流动性管理的政策。这种分层管理制度把风险管理的职责逐层落实。

2、建立自身特色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机制

由于徽商银行是地方特色银行,有不同于国有银行的市场环境。徽商银行有自身的贷款服务对象及特色,那么在流动性风险管理方面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独有的风险管理机制。徽商银行主要的服务对象是中小企业,应合理把握客户、行业和产品的信贷结构,此外应更加关注金融市场微观状况,根据货币市场状况,加强对市场趋势的预判和预警,最后根据经济形势以及行业竞争状况制定规划,合理配置资产负债结构,控制期限错配,把流动性风险控制在源头。

3、业务模式创新

城市商业银行应转变传统依靠存贷款业务的盈利模式,扩大中间业务。可以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工具和金融衍生品,鼓励银行提供差异化金融产品。在中小企业的贷款上创新,多为企业量身定做金融产品,开发现金管理、网上银行、委托贷款、投资银行、公司理财等重点产品,加大市场开发和业务拓展力度,多渠道增加中间业务收入。在增加业务渠道的同时,通过创造和捕捉客户的潜在需求,促进业务收入来源的多元化,推动经营业务转型。通过发展中间业务,留存公司、小企业和零售低成本存款,增加盈利,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徽商银行的流动性水平。

四、结论

本文以徽商银行为例分析了徽商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现状,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得出结论,在新的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下,以徽商银行为例的这类中小型城市商业银行可能面临一定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压力。因此,根据中小城市商业银行自身特点来应对流动性风险管理尤为重要。本文根据徽商银行的具体情况给出适合其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建议,以此希望对城市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有一些借鉴意义。(作者单位:徽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余磊,冯建.“钱荒”背景下城市商业银行多元化战略研究[J].理论探讨,2014(02)

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现状范文第8篇

关键词:中小商业银行 盈利能力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55(2012)03―0―01

一、引言

中小商业银行虽然起步较晚,规模较小,但在我国银行业中,仍然具有多方面的优势:首先,中小商业银行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易取得地方政府部门的支持;其次,中小银行因其规模较小,具有较为灵活的经营策略和营销手段;再次,中小银行因其市场份额较小和中小型客户较多的现状,受外资银行的冲击比较小;最后,中小银行在治理结构等方面的优势也比较突出。基于这些优势及当前经济环境,我国以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为主体的中小商业银行得到了迅速发展。

二、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盈利现状的统计性描述

(一)资产状况

1. 资产规模

近几年,我国中小商业银行资产总额得到快速增长。2005年底,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的资产总额(亿元)分别为43320、19540、2873、2574,占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的份额分别为12.10%、5.46%、0.80%、0.72%,而截止到2010年底,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的资产总额(亿元)分别为140872、73703、25643、13887,占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的份额分别为15.74%、8.24%、2.78%、1.55%。至2010年底,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在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中的份额已经由2005年的19.08%增长至28.40%。

2.资产质量

从近几年的不良贷款余额与不良贷款率来看,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在持续改善。截止到2010年底,我国中小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1162.10 亿元,比2009年减少122.10亿元;不良贷款率为88.54%,比2009年降低了0.37个百分点。近几年各类中小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变动情况如下图所示。从图2可见,我国各类中小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其中,农村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最高,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最低。

(二)业务状况

在业务类型上,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加快发展中间业务,但由于网点方面的限制,使得他们很多业务难以开展,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仍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不过,很多中小银行已经把目光转向了投行、私人银行等领域,效果也比较明显,中间业务发展也较快。

在业务地域上,中小商业银行表现出强烈的速度冲动与规模情结,自2009年银监会放宽了中小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的市场准入政策以来,便开始迅猛扩张,不断走出原有乡镇、城市与省份,纷纷在外地设立分支机构,力求做大规模。以城商行为例,据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09年末,已有42家城商行设立了115家异地分行,2010年的扩张速度更快,新开的异地分行的数量赶超之前总和,目前147家城商行中,异地分行的数量已经接近300家。

(三)盈利状况

从税后利润总量来看,如表1所示,近几年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持续快速提高,尤其是2008年与2010年,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整体税后利润增长率分别达到56.75%、51.68%。当然,由于当前的经济环境,我国银行业整体表现很好,但是,从中小商业银行在银行业金融机构中的利润占比情况来看,中小商业银行的利润比重越来越大,如图3所示。

这足以说明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盈利状况在不断改善,并表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从盈利来源来看,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收入绝大部分来自贷款利息收入。以江苏银行苏州分行为例,在其2010年的收入结构中,贷款利息收入占到总收入的80%,金融机构往来利息收入占比为13%,而其他非利息收入仅占到了7%,其中手续费收入及外汇业务收入占比仅为4.3%,对利润形成的贡献度很小。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中小商业银行的成本收益、资产流动性和安全性将会面临着很大的风险。

三、对策建议

1. 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拓展盈利空间

息差不断收窄,是近几年银行业发展的一大趋势,这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是极大的挑战。大力发展中间业务不但可以给银行提供更多元化的利润来源,而且还可以帮助银行抢占市场份额,不断提高其盈利能力。

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现状范文第9篇

2006年城商行总体发展情况

全国114家城市商业银行在2006年总资产、贷款、利润均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总资产约为26000亿元人民币,贷款余额为14000亿元人民币,利润为136亿元人民币,分别比2005年增长了24%、23%和47%,尤其是盈利能力呈现出大幅增长的态势。在中小企业贷款方面,城市商业银行针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余额已经达到4026亿元人民币,比2005年新增997亿元人民币,增长幅度为33%。

城商行在风险处置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截至2006年12月末,已有59家城市商业银行累计置换、剥离不良资产685.05亿元,其中,信贷资产511.09亿元,非信贷资产173.97亿元。在2006年,总共置换、剥离的不良资产为216亿元,占2001年以来累计处置金额的30%。贷款损失专项准备缺口减少226亿元,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提高了42%。

全国城市商业银行平均不良贷款比例由银监会组建前的24%下降到2006年第四季度的4.78%,不良贷款余额为654.7亿元人民币,而这一比例在2005年第四季度为7.73%,不良贷款余额为841.7亿元(见图1)。

从图1可以看出,2005年至2006年期间,在五类商业银行中,城市商业银行进步最大,不良贷款率走势下降得最快,截至2006年四季度末,不良贷款率高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低于国有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

从全国城市商业银行合并的资产负债表来考察,资产总额逐年上升,2003年12月末资产总额为14777.9亿元人民币,2006年12月末资产总额为25853.9亿元人民币,约增长了74.95%。从资产结构看,对非金融机构的债权所占份额最大,2006年末为13115.1亿元,其次是投资于政府债券和中央银行债券,2006年末为3446亿元,两者比例为3.8∶1。而准备金、储备资产的规模与债券投资的规模大致相当,分别为3206.3亿元、3345.1亿元。从负债角度看,活期存款所占的比重最大,2006年末为9737.9亿元,其次是储蓄存款,2006年末为6117.1亿元,再次为定期存款,2006年末为5105.1亿元,其他负债的比例则较小(见图2)。

全国城市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反映出如下讯息:第一,资产负债总额的快速增加表明商业银行规模在快速扩张。随着近年来宏观经济形势一片大好,商业银行的业务扩张速度很快,加之城市商业银行的服务重点集中在城市,并且与地方政府关系密切,在这种情况下,业务快速发展在情理之中。第二,在资产负债结构中,城市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时间不匹配现象非常严重,城市商业银行的资产主要是中长期的贷款,而资金来源则主要依靠活期存款和中短期定期存款,这一结构在金融市场比较平稳的情况下问题并不严重,但是,当金融市场处于非稳定状态时,如金融市场出现大幅上涨,则活期存款和短期存款将会出现从银行流出的现象,如果流出严重,将会对银行的流动性造成冲击,甚至引发风险。第三,从资产结构看,城市商业银行的资产仍然以银行贷款为主,如果剔除准备金率的影响,2006年末贷款占总资产的份额为57.91%,与一些跨国银行相比,在资产配置上,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资产结构比重仍需进一步调整。

从资本充足率的角度看,近些年来,城市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也在稳步提升,平均资本充足率由银监会组建前的-2%左右上升到目前的6.5%。从地区分布看,17个省区的地方政府对城商行进行了注资,其中,辽宁、广东、河南、湖南、四川等地城商行增资效果明显,合计注资60.76亿元,占全部注资总额的62.26%。从银行分布的角度看,广州、兰州、成都、衡阳、开封等5家城商行增资幅度较大,合计注资金额46.64亿元,占全部注资总额的47.69%,另有18家城商行在地方政府、监管部门的支持下,注资44.25亿元。

2006年城商行经营状况分析

在本部分的分析中,我们选取了两个省会城市商业银行(郑州市商业银行、济南市商业银行)、一个直辖市城市商业银行(上海银行)、七个地市级城市商业银行(新乡市商业银行、沧州市商业银行、东营市商业银行、湛江市商业银行、德州市商业银行、黄石市商业银行、东莞市商业银行),共计十个城市商业银行,分为两大类,通过剖析它们的财务报告来考察城市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

省会和直辖市城市商业银行经营状况。由表1可以看出,三家银行资本充足率情况呈现出很大的差异,但是,整体来看,均呈现出改善的状况。上海银行代表一类运作比较规范、发展较好的城市商业银行,这类城市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一直较高,能够符合银监会的达标要求。另一类商业银行以郑州商业银行为代表,在近些年来加大了改革的力度,迅速转换经营机制,核销了大量的不良资产,也有一部分城市商业银行进行了注资,从而使资本充足率得到迅速改善。

从盈利能力看,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两个指标最具代表性。从三个银行的指标看(见表2),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反映了城市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水平的多层次性。有些城市商业银行盈利能力一直很强,净资产收益率一直保持在一个比较高的稳定水平上,有些城市商业银行的净资产收益率在迅速改善,但也有一些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改善不大,甚至出现倒退。

我们进一步考察上海银行和济南商行的业务收入结构,可以发现在它们的业务收入来源中,中间业务占比非常小,对息差收入的依赖度较高。从两家银行业务结构来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上海银行息差收入占比接近国际水平,投资收益占比非常高,这表明其资金运营能力非常强,但是,这种模式也有一定的风险,当投资失败时可能会造成银行的困境,与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宗旨也有所偏离。对于济南市商业银行,绝对依靠息差收入,投资收益可以忽略不计,这种模式又过于稳健。两者均有一个特点,即中间业务收入占比非常小,这与国际大型的商业银行比,相差较远。考察国外一些大型商业银行的业务收入结构,可以发现与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业务收入结构相去甚远,例如,汇丰银行近年来息差收入占总收入为60%左右,中间业务收入占比较高,达到30%左右,而自营收入占比在8%左右。由此可见,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目前在中间业务开展方面还远远不足,业务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地市级城市商业银行经营状况。对于地市级城市商业银行,由于各地情况不同、管理水平差异大等因素,经营状况有很大的差异。

首先考察资本充足率的情况。整体上看,2006年几乎所有公开披露年报的地市级城商行在资本充足率方面已经达到中国银监会的达标要求,但是,作为整体,地市级城商行还没有达到要求。从资本充足率发展趋势考察,地市级城商行近年来在提高资本充足率上成效很大,大多数银行资本充足率在2004年以前非常低,许多银行的这一数值甚至为负。随着银监会的成立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推进,最近两年,地级城商行通过大量核销不良资产,提高资产质量,规范运作等,资本补充速度很快,资本充足率有了很大的提高。例如,在所选择的样本中,2006年全部达到了银监会规定的最低资本充足率为8%的规定。

从盈利能力看,地市级城市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也存在很大的差异,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管理水平较高的城市商业银行,盈利能力较强,有些城市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则较差。以本文选取的七家城市商业银行为例,新乡市商业银行、沧州市商业银行、东莞市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较强,反映出这些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较高,而有些城市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正在改善,如东营市商业银行,而有些城市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亟需进一步提升。

从收入结构看,地市级城市商业银行业务对存贷款业务的依赖度更大,息差收入在三项收入中所占的比重非常高,绝大多数城市商业银行的息差收入在80%以上。城市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收入非常低,反映出城市商业银行在无风险的中间业务上开拓能力较差。而绝大多数银行的投资收益所占比重并不高,仅有一些运营能力较强的商业银行投资收益较高。

2006年城商行年报的启示

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现状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不良资产 银行信贷 银行信贷资产 商业银行

一、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

(一)银行不良资产的概念

银行不良资产有广义上的不良资产和狭义上的不良资产。广义上的不良资产主要是指在银行的资产业务中,银行经营资产的风险超过了预先的估计,从而造成损失的资产。银行的信贷业务中,能够按期将本金和利息收回的贷款称为银行正常贷款,如果不能按期收回本金或利息,造成银行损失的这类贷款就称为狭义上的不良信贷资产也就是本文所指的不良资产。

(二)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

前几年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数量明显偏高,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有很明显的地域和行业的特征,不良资产的数量与其所在地区经济发展有着密切联系,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其不良贷款的数量是有很大区别。据相关统计我国上海、浙江经济发达的省份其银行不良资产低于百分之三,但在吉林、新疆等经济欠发达的省份其银行不良资产超过百分之一十五。就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的行业性特征来说,农、林、牧、鱼等农副产业的不良贷款率是最高的,其次是文化、餐饮和娱乐产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最低的是住房按揭、金融和运输产业。

二、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成因分析

(一)商业银行经营不善

商业银行自身经营管理不善是我国商业银行出现不良资产的一个主要原因,长期以来商业银行缺乏风险和效益方面的意识,再加上地方政府的干预,很多时候在贷款问题上商业银行不能自主,对一些缺乏信用或已负债的国企依旧给其贷款,而有些企业利用企业改组、改制等行为来逃避银行的债务,有些根本无能力支付,一直拖欠贷款,这种种情况银行没有保护好自己的权利,不良资产不断增加。另一方面,银行自身信贷经营体制出现很多问题,贷款资金和规模脱节,银行贷款的工作人员素质比较低,增加银行不良资产的风险。

(二)社会信贷体系薄弱

近些年来我国社会信用和企业信用比较低。有些自然人和企业缺乏信用观念,出现大量向银行贷款不按期还款的行为,从而银行不良资产激增。银行在发放贷款时是银行信贷人员来判定贷款人的信用,银行人员的主观性增加了银行信贷的危险,在贷款之前没有做好详细的调查、评估,贷款后又没有跟踪管理、做好评价,银行信用评估工作做不到位,使贷款的企业和个人有空可钻。而我国的信用体系还处于起步建设的阶段,使得我国商业银行在评估贷款人信用的时候又缺乏参考。

(三)法律法规不够健全

我国一直都在努力创造商业银行和企业经营市场有序与公平的法制环境,但是在银行信贷方面还是出现很多问题。企业的主要债权人是银行,如果企业破产了,银行的贷款将无法归还,现在有些地方出现虚假担保、欠债还有理的情况,在许多法律不健全和市场信用缺失的地方正在进行赖账经营。银行在处理这些情况时,缺少法律依据,这些方面存在许多法律空白地带。

三、应对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措施

(一)转换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体制

为应对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问题可以选择转换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体制,从而减产银行的不良资产。我国商业银行可以走混业经营的道路,开展更多的中间业务,从而增加银行中间业务的利润,同时还可以化解金融风险。我国补充了商业银行的资本金,并且成立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来改变银行资产质量较低的现状。但是要使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不断提高的话就需要发展新的业务,而发展银行中间业务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如果银行开展结算、担保、交易各方面的中间业务,商业银行的利润将会有很大的增长,不良资产将会减少,资产质量将会提高。

(二)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

要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首先是要将授信风险制度进行完善,将银行贷款的前、中、后阶段实行分开管理,职能独立,相互制约,在贷款前调查评估、贷款后跟踪管理,并做好评价;其次是完善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的监控体系,发现有信贷风险,负责贷款的工作人员加强关注,避免银行信用贷款风险的发生;最后是在银行内部建立行之有效的问责机制和激励机制,加强不良信贷的责任追究制度,对相关人员加大查处力度,从而加强员工的自我约束能力,使得银行信贷人员的风险意识和忧患意识加强,提高员工的整体水平,这样可以减少银行工作者因为主观因素而造成银行不良资产数量增加、质量下降。

(三)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我国商业银行在处理不良资产的时候需要涉及许多法律,比如在进行企业破产清算、赔偿和诉讼的时候都离不开法律的支持。为了明确银行不良资产在处理过程中各方的权利、责任、利益的关系需要一套有效且完善的法律,这样可以避免一些企业钻法律的空子恶意的逃避银行的债务,保障银行的利益不受侵害。我国商业银行是实行分业经营的体制,但是在处理不良资产的过程中需要采取各种手段,但许多已跨越分业的界限,但没有关于这方面的法律。所以,为了资产管理公司可以采取各种手段来处理银行的不良资产,就需要就这些方面提供专门的立法支持,建立一套完善的法律,从而保证银行处理不良资产有法可依。

参考文献:

[1]何铁林.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及成因分析[J].金融经济.2006

[2]彭羽.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

[3]滕敏桥,路烨.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成因及处置办法[J].北方经贸.2007

[4]李继平.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及对策[J].科技信息.2007

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现状范文第11篇

(一)巴塞尔协议与资本监管

为了强化国际银行体系的稳健性,提升国际银行的公平竞争力,巴塞尔委员会在1988年公布了资本协议,该资本协议原则上仅适用于十国集团的国际性大银行,但后来却被许多国家所采用,演变为一种国际惯例,成为市场参与者评估银行经营状况的重要依据。1996年巴塞尔委员会对协议作了补充,将市场风险纳入到资本监管的范畴。1999年6月巴塞尔委员会提出了新资本协议征求意见稿,2003年5月公布了征求意见第三稿, 2003年最后定稿,2006年将在十国集团正式实施。新资本协议由三部分组成(又称三大支柱),即最低资本充足率、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和市场纪律。新资本协议在处理银行面临的各类风险方面更加全面,主要是针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同时新资本协议还保持了总资本水平不变,即资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8%。在新资本协议中还要求发展中国家的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应达到10%以上。

我国根据巴塞尔协议的内容,并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1995年我国的《商业银行法》规定了商业银行最低资本充足率必须达到8%。1996年的《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暂行监控指标》对资本定义、风险资产、风险权重、表外业务、资本充足率(最低值)等进行了明确。同时在金融运行过程中,监管者还采用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督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状况进行监管,发现问题,及时督促商业银行采取措施,或降低风险,或增加资本金。

我国对商业银行的监管一直是由中国人民银行来行使。 2003年4月28日正式由新成立的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银监会)行使其监管职能。银监会专门分设了监管一部、监管二部和监管三部来对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外资商业银行进行监管。2003年6月,银监会在其官方网站全文公布了巴塞尔委员会提出的新资本协议征求意见稿,以引导我国商业银行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这也说明我国的监管职能在进一步加强。

(二)我国商业银行究竟需要多少资本

我国已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外资银行已开始大量进入中国银行业市场,我国商业银行也在逐步向国际市场挺进,中外资银行之间的竞争不可避免。遵照并执行新资本协议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加入竞争行列的基本条件或资格,否则难以与外资银行相抗衡。

但是,我们应看到一个特殊的现象,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并不高,但却能抵御住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和由于我国大量企业经济效益欠佳所造成的金融风险。特别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金融风险较为严重的时候,国有商业银行不仅没有破产倒闭之险,反而使其信誉有所增强,人们更愿意把钱存人国有商业银行。这说明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金制度有其特殊性。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我国商业银行与西方商业银行相比,无论是在业务运作还是在管理制度、经营绩效以及银行体制、产权设置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别。我国商业银行究竟需要多少资本?资本充足率应为多大比率?是8%这个底线,还是高于这个底线,取决于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资产结构、风险种类、风险程度、风险资产的数量、管理控制能力、社会信用环境以及国家对银行的保护程度、国家对推进银行改革的决心和进程等诸多因素。具体来讲,目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影。向我国商业银行资本金多少的因素有以下十个方面。

1.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比较大,需要更多的资本来支撑。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大主要表现在不良贷款比例太高。按照我国正式对外公布的数据看,按四级分类标准,2002年末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为21.4%,按五级分类标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26.1%。如此高的不良资产需要大量的自有资本才能消化。

2.未来我国银行业仍将呈快速发展之势,资产规模扩张较快,也需要更多的资本做基础。尽管外资银行进入我国银行业市场会抢去部分市场份额,但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仍处于发展之中,对银行业务需求仍然很大,银行资产规模仍可保持快速增长。 2002年,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人民币贷款增加9388亿元,股份制商业银行人民币贷款增加4586亿元。这意味着资本充足率公式中的分母扩大,要保持或扩大原有的资本充足率就必须增加分子项——资本金。

3.伴随银行资产规模的扩张,风险暴露会逐渐表现出来。为了弥补风险损失,需要有足够的资本储备。

4.我国银行业正在进行资产结构的大调整,从传统的单一信用贷款转变为贷款、证券投资以及各种金融创新业务。资产结构的转变、业务种类范围的扩大,可能引发新的风险。这也需要有相应的资本储备做后盾。

5.风险管理技术和方法的引进和运用,可能会强化商业银行对风险管理控制的能力,风险暴露程度可能降低,对资本金的需求会减少。

6.在我国经济发展呈强势发展的未来若干年里,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会显着增强,有可能在当年内核销部分呆坏账,不需要太多的资本金。如2002年末我国境内金融机构人民币账面盈利 385亿元,比上年增加245亿元。盈利能力的逐步转强,有可能增强银行的资本实力。

7.我国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技术和方法的探索,为银行处置风险资产提供了经验,在某种程度上会加快银行降低不良资产的步伐。尤其是国家给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下了每年降低 3%-4%的不良贷款率指标,我国银行的不良贷款率确实在按照要求逐年降低。这种发展态势又会减轻银行的资本金压力。

8.国家对商业银行改革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商业银行资本金的管理。国有商业银行体制改革是近期重点。从已披露的有关信息看,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目标是分三部曲:股份制公司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上市。为推动商业银行改革的顺利进行,减轻商业银行负担,不排除国家采取类似于1999年的做法,再次将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剥离给资产管理公司,从而大大降低商业银行的风险资产,降低对资本金的需求。同时,在股份制改革中,通过发行股票,又可筹集数量可观的资本金。从这个角度看,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没有必要增加太多的资本金储备。

9.财政政策的变动也是影响商业银行资本金数量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对于税收的调整、利润的分配办法、有关会计处理方法的调整等直接影响资本金的提取和补充数量。

10.国家信誉对于商业银行资本金的隐含补充和保障是我国商业银行资本金制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1996年以来,我国已经有8次降息,加上储蓄征税,但我国的储蓄存款仍然呈平稳上升之势,目前已逾10万亿元,其中,国有商业银行的储蓄存款达三分之二以上。这些说明国家信誉吸引了居民存款,而这两者则共同充当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一部分资本金,这部分资本金随着国家信誉的增强还将得到进一步的充实。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还可低一些。但随着我国市场化的深入以及商业银行改革的深化,国有商业银行对国家的依赖将逐渐减弱直至完全消失,充足的银行资本还是需要的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商业银行的风险也在不断增加,而我国银行内部控制风险的能力还不是很强,监管者的素质还不是很高。我们认为,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金应多一些,资本充足率应高于8%的水平才是合适的。况且新资本协议提出的指导监管部门监督检查的原则也明确指出,银行实际的资本水平最好要高于最低资本标准,而监管部门应有能力要求银行持有更多的资本。

目前我国要达到这个要求有一定困难。1989年以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都在9%以上,多数年份超过11%, 1996年跌到4.34%。1998年我国发行了2700亿元的长期特别国债解决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金问题,1999年又成立了4家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剥离国有商业银行的1.4万亿元不良资产,使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曾一度有所提高,中国工商银行8.89%、中国农业银行7.06%、中国银行9.80%、中国建设银行9.85%。但后来由于资产的扩张和风险资产的增加,加之新增不良资产没能很好地控制,资本充足率再次出现降低,2000年为4.62%,2001年5.57%。近年来,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正在积极进行改革,不良资产每年降低2%-3%,各家国有商业银行都出现了程度不同的盈利,资本充足率的提高是有可能的。

(三)筹集并保持我国商业银行充足资本的措施

1.内部积累

无论是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还是股份制商业银行,通过银行自身的留存利润来增加资本都是一条可行的途径。特别是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和一些未上市的股份制商业银行,这条增加银行资本的途径更为重要。对股份制商业银行而言,通过内部来增加资本,还可减少筹资成本。但以多大比例留存则取决于财政税收政策的许可程度以及利润在股东和银行内部的分配。

商业银行能否从内部增加资本首先要看银行的创利能力,即银行有没有利润。若银行没有利润,从内部增加资本就是一句空话。我国商业银行目前的业务还主要是传统的存贷款业务,资产质量不高,风险资产较大,不良贷款比例较高,银行的盈利能力受到影响。商业银行要想增加利润,一是要提高资产质量,二是要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并以此为新的利润增长点。而中间业务在西方商业银行已经成为主要的利润来源,而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人平均不足10%,这项业务的发展空间还是很大的,这就为商业银行的盈利带来了机会。我国加入WTO已一年多了,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在中间业务上的竞争早已拉开序幕,我国商业银行正在致力于中间业务的研究和发展,中间业务的品种在不断创新,范围在不断扩大,收入在不断增加。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将得到提高,利润结构将得以改善,从商业银行的内部增加资本就有基础。

2.外部筹集

对股份制商业银行而言,增发新股也是筹集资本的一条途径。但能否成功发行,发行价格是多少,还取决于商业银行的整个经营状况和盈利状况以及管理者的政策。从我国银行业市场发展状态看,外资金融机构参股我国中小商业银行正呈方兴未艾之势。外资银行参股,可大大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我国目前最大的四家商业银行并非股份制银行,要想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本,还需进行股份制改造。应该说,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目标和程序已基本确定,应认真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迎接这一改革发展的大好时机。

另外一条从外部增加资本的途径就是增加附属资本。从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构成中可看出,其资本主要是由核心资本构成(即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缺少附属资本。因此,只要政策允许,商业银行就可通过发行债务性资本来增加资本金,提高资本充足率。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在资本金严重不足,不良资产比例较高的情况下,仍然能够正常运行,主要是有国家信誉作保证。凭借国家信誉,商业银行的存款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这又使商业银行增加附属资本更为可能。我国债券市场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大好发展时期。广大投资者在股市中经历了太多的风险,银行存款利率又太低,企业债券在信息披露不完整的情况下个人投资者市场并不发达。对投资者最具有吸引力的就是有国家信誉做保证的带国字号的各种债券,如国库券、金融债券、国有大中型企业发行的债券等,民生银行发行的可转换债券成为资本市场的抢手货应给我们有更多的启示,对于已上市的股份制银行和准备上市的银行都可积极准备发行可转换债券作为筹集资本的选择途径。

3.加强金融监管

为了进一步提高金融监管水平,切实履行监管职责,新成立的银监会将在银行业的市场准入、银行业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紧急风险的处置等方面进行监管。并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实行现场和非现场监管。银监会的成立将在监管理念、制度、方式和技术等方面加快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步伐。

(1)银监会可会同商业银行一道,制定一整套与我国风险状况相适应的评估资本水平的程序和评估方法。根据我国银行业的风险管理水平来看,采用内部评级法比较合适。中国工商银行已开始着手开展这项工作。

(2)通过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管,及时了解商业银行的风险状况,对风险较大的商业银行,要及时给予风险提示,并派专人跟踪风险发展态势,督促商业银行采取措施限期改善风险状况或减少风险资产。

(3)评估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是否达到监管部门所需的最低标准要求。若低于最低标准,则要求商业银行或增加资本金或调整资产结构、压缩资产规模、出售一部分风险资产等。

4.加强社会监督

为了强化金融监管,提高经营信息透明度,新资本协议要求商业银行在适用范围、资本构成、风险暴露的评估及管理、资本充足率四方面进行定量及定性的信息披露。我国要想加大监管力度,规范监管行为,加快与国际惯例的接轨,各商业银行必须向社会公开披露有关信息。目前我国除深圳发展银行、中国民生银行、招商银行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四家上市公司外,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也在2003年进行了年报的披露。今后,我国其他商业银行也应该根据形势的发展和监管的要求,尽快进行有关信息的披露,以强化社会对商业银行的监督。

5.加强风险管理,提高资产质量,降低不良贷款率。要保持资本充足率,除了努力扩大分子,增加资本金以外,压缩和控制分母也是十分必要的。当然绝对的控制资产增加是不可取的,可行的有效办法是加强风险管理,提高资产质量,压缩风险资产规模。在这方面大有文章可做,也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提高资本充足率的最有效的途径。

参考文献:

[1)皮得,S.罗斯着.唐旭,等译.商业银行管理[M].上海: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2]新资本协议.

[3]2002年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现状范文第12篇

关键词 商业银行 供应链 融资业务 现状与趋势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在我国现在的1000多家企业中70%为中小型企业,它为我国的总体生产总值做出了绝大部分的贡献,为我国的继续快速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所以,保持我国中小型企业健康快速的发展是必要的,同时也应该提供相应的便利服务以促进我国中小型企业的成长。但是,就目前状况而言我国中小型企业在筹资融资方面仍然存在许多困难,从而增加了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的风险,不能为它们的健康成长提供一种绿色环境。

一、商业银行供应链融资业务的现状

其实,不管在政策上还是程序上,现在的商业银行供应链融资业务不能为中小型企业提供便捷的服务是受到各方面的影响的。其中,包括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结构的不完善、商业银行风险控制政策的制约以及市场外部环境的影响等各方面的因素。所以,现在我国的商业银行在供应链融资业务领域仍然存在许多的问题。下面将详细介绍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供应链融资业务的现状:

(一)商业银行供应链融资业务在中小型企业发展缓慢。

就目前我国银行贷款数据显示,商业银行对中小型企业的贷款总额占总发放额不到15%。而且,从近几年的数据中可以发现,商业银行对中小型企业的贷款额即使在政府出台的刺激政策下也只是小幅度的增长,并未达到真正的目的。所以,总的说来,商业银行供应链融资业务在中小型企业中发展不快,并且未得到普及。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如下:

第一,对中小型企业融资的重视不够。现在商业银行在选择客户对象时更倾向于大型企业或者好企业,这样可以降低银行承担不良资产的风险,为银行的正常运作提供了一个保障。同时,对中小型企业提供融资业务时需要深入了解该企业的运营状况以及资产情况,从而对企业进行合理的评估,而这是一个繁琐、复杂的过程。并且,中小型企业受自身发展的限制所需的资金数额不多,进而不能够对商业银行产生很大的兴趣。所以,在选择客户时很多商业银行对中小型企业融资没有投以足够的关注力度。

第二,对中小型企业的营销缺乏战略部署,对企业的了解不够深入。就目前商业银行的营销方式而言,他们更多地采用争抢大客户、个别营销等手段,从而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大型企业的了解和合作中,从而对整个市场的环境以及结构缺乏了解。同时在银行营销内部,通过定指标、派任务等方式促进业绩,从而也使得营销人员对大型企业的追捧和对中小型企业的忽视。如此一来,依靠营销人员与终端客户的关系维持融资业务的营销模式使得营销人员不愿意花费时间争取不多的中小型企业融资业务,进而影响他们对企业的真正深入的了解。

第三,基层客户经理对中小型企业融资业务缺乏兴趣。在商业银行中,基层客户经理是压力的主要承担者,他们承担着造成不良资产的风险、承担着融资失败的风险。但是,就目前我国中小型企业发展来看,它们相较于大型企业而言没有较强的抵御风险的能力。所以,站在这个角度来说,基层客户经理不愿意接受中小型企业的融资业务,进而影响了营销人员客户目标的选择。

第四,针对中小型企业的新产品开发不足。由于商业银行对中小型企业不够重视,所以在金融产品方面没有很好的开发专门针对中小型企业的产品,进而对中小型企业在选择融资对象时产生一定负面的影响。针对中小型企业的金融产品的开发不足包括新产品品种不够、推销力度不强、营销手段不丰富等等方面。

(二)外资银行的大肆入侵。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外资银行已经对中国这块肥肉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在近几年经济快速增长的过程中,外资银行大肆入侵,给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以及压力。其中在中国设立分行的就有许多世界大银行,如花旗银行。

由于这些入驻我国的外资银行多为世界性的大银行,本身就具有得天独厚的实力。在对中国市场进行深入研究、了解以后,纷纷针对我国企业开设了不同的融资业务。并利用自身优势,以更具诱惑力的条件吸引了大批中国企业的参与。这些都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所无法比拟的,进而影响着我国商业银行在供应链融资业务方面的发展。

并且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深入,这样的国际银行也在供应链融资业务方面显现出得天独厚的优势。而本土银行由于在国际市场上的名气以及自身实力等因素的限制,不能在国际市场上得到广泛的认可。从而使得我国大型企业以及跨国公司都纷纷向外资银行投出了橄榄枝。所以,在这种竞争面前我国商业银行充分利用了现在的金融危机时期,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以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名声。虽然取得了一些骄人的成绩,但是并不能直接与外资银行进行抗衡。这就需要一个过程慢慢积累,不可一触而就。

二、商业银行供应链融资业务的趋势分析

如今的金融危机对我国银行发展而言,既是一个机遇,也是一种挑战。如何抓住这个机遇应对世界其他银行的发展是现在我国银行解决自身问题、提高业务能力所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同时,在外资银行不断渗透我国企业发展的现状中,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所以,结合我国商业银行供应链融资业务发展的现状,对其未来发展的趋势进行简单分析。

第一,加强灵活性,培养优质中小型企业客户。现在的大型企业以及跨国企业更愿意选择条件优越的外资企业,从而减少了我国商业银行的客户源。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商业银行应该把重点逐渐转移到对中小型企业的业务开发中,以争取更多的业务来源。从我国现在的发展现状而言,这是可行的。因为我国中小型企业数量占企业总数的绝大部分,同时政府为了保证中小型企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很多的惠利政策。但是,中小型企业自身发展的特点是不能忽视的,所以在选择中小型企业客户时应该对中小型企业进行深入了解,能对该企业形成正确的判断。通过对这些中小型企业进行分析、判断,从而挑选出优质的中小型企业客户以构建中小型企业客户群。

第二,提供全方位的融资服务。利用现在政府出台的扶持中小型企业的政策,结合银行自身发展特点,开发一些专门针对中小型企业的融资业务以增加中小型企业的客户流。这里的全方位融资服务不仅是新产品的开发,也包括对中小型企业申请融资业务流程的简便处理。只有通过这些惠利政策,才能让更多的中小型企业选择商业银行供应链融资业务。

第三,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为基础的产品创新奖更受重视。在同外资银行以及国内各大银行竞争过程中,客户信息资料是十分关键的数据,对业务的开发十分重要,其中有些数据涉及到企业的机密信息。因而加强银行的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对于银行业务的开展以及进行是举足轻重的。同时,随着信息技术运用的普及,未来更多的业务流程将直接在计算机客户端进行,这样既简便了业务办理流程,也减少了银行工作人员的劳动量。而这些都依赖于以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为基础的产品创新,所以以后银行在这方面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小结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还存在外忧内患的状况,所以及时调整自身战略方向、完善银行营销手段以及提高技术服务是我国商业银行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对商业银行关于供应链融资业务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简单的分析,还望后续工作者在这个领域继续努力,为我国金融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良策。

(作者单位:中信银行总行营业部公司银行部)

参考文献:

[1]周小川.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前景.财富论坛,2005(5).

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现状范文第13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logistic模型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我国经济进入发展新时期,房地产行业也得到了飞速发展,带动了中国经济的腾飞。虽然现在房地产企业发展速度有所下降,但是并没有影响它在中国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从银行中融资的数额。但是房地产行业的不景气严重影响着商业银行资金的安全,以及中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甚至可能引起银行的破产和金融体系的崩溃。所以,科学防控房地产信贷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现状

1.1我国房地产贷款规模不断扩大

我国金融业自1998年开始对房地产企业加以支持,在金融企业的支持下,我国房地产企业迅速发展,同时,房地产信贷业务逐渐增多,信贷规模不断扩大。其中,用于房地产开发的贷款数额迅速增长。其原因时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造成人民对住房的大量需求。房地产企业为满足人们的住房需求大量开发土地进行建房,于此同时,房地产开发的贷款数额不断增大。

1.2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有潜在的违约风险

我国积极吸取国际金融机构信贷风险的教训,采取措施对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加以预防,加强政府对房产信贷的宏观调控,减小商业银行房产信贷风险。但是,我国房产信贷起步较晚,缺乏丰富的实践经验,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有潜在的违约风险。例如:我国尚未建立健全的个人征信系统,并且商业银行仍要加大对贷款人的审核程度,严格控制贷款条件。

2房地产信贷存在的风险

2.1我国房产政策对房地产信贷产生影响

房地产行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房地产行业的健康发展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随着我国房地产行业的迅速发展,为保持房地产企业健康的发展状态,我国政府积极加强对房地产行业的宏观调控,各部门均出台房地产行业的调控政策。房地产行业政策的出台对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产生巨大影响。例如,中国人民银行采取提高存贷款利率的方式,加强对房地产行业的宏观调控。同时,国家也提出加强对房地产信贷业务的管理,减小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业务的风险。近几年,为控制房地产企业发展过快,我国数次提高房产信贷利率,以保证房地产企业的健康发展。但是政府加强宏观调控,不断提高房地产信贷利率可能导致房地产企业出现资金短缺的问题,同时,过高的个人房产贷款利率增加了贷款人的压力,可能造成商业银行房产信贷业务量的减少。面对国家出台的新房产政策,房地产企业会根据政策作出相应的调整,这会加大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

2.2商业银行房产信贷方式单一,容易出现假按揭现象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信贷成为房地产企业重要的资金来源,房地产企业呈现高额负债经营的特征,这一特征使得房地产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较低。随着房地产企业数量的不断增多,企业竞争压力也逐渐增大,由于国家对房地产行业市场监管力度的加大,一些市场竞争力较小的房地产企业面临着巨大的资金短缺压力,甚至出现企业资金链断裂的现象,导致这些房地产企业无力还款,给商业银行带来巨大损失。同时,房地产信贷业务容易出现架按揭现象。一些房地产企业的开发商与商业银行的工作人员相互串通,弄虚作假,通过虚假销售房产等方式私吞按揭资金。假按揭现象使得大量的社会资金流入房地产行业市场中,对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业务产生巨大危害。

2.3缺乏完善的房地产行业市场信息系统及信贷风险预警系统

随着我国房地产行业的迅速发展,我国房产消费需求与房产投资需求发展旺盛,在这种情况下,房地产企业投资者及商业银行对房产市场容易做出过于乐观的预测,导致商业银行及房地产企业容易做出错误的经营策略。所以,我国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房地产行业市场信息体统,全面统计房地产行业的市场信息,为房地产企业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但是目前我国仍未建立房产市场信息系统。房产市场信息系统的缺失会导致区域房产行业的发展脱离全国房产行业发展,部分区域出现房产市场过热的现象,一些居民盲目跟风买房增加了商业银行房产信贷风险。

3 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

3.1构建房地产企业信贷风险评价指标

Logistic模型要求商业银行积极构建房地产企业信贷风险评价体系,首先,商业银行应建立房地产企业审核的统一指标,加强对房地产信贷风险的控制。行业银行应加强对企业宏观分析、企业素质、企业管理能力及企业担保方式的控制,建立统一的审核标准;其次,商业银行应积极构建房地产信贷风险的定量指标,全面了解房地产企业的盈利能力、经营发展能力、偿还能力及资金流动状况,加强对房地产信贷风险的控制。

3.2 logistic模型概述回归分析法是商业银行普遍采用的信用评价模型,它与数学中的规划方法一样,假设已经从样本变量中提取了一定的指标作为向量,并将这些质变拟作预测贷款者违约概率的可以被解释的变量,违约率定位P,logistic模型为

如果得出的结果P大于0.5则表明房地产企业信贷风险较高,P小于0.5则表明房地产企业信贷风险较低。

3.3 logistic模型研究对象及样本选取

第一,研究对象。目前,我国房地产企业资金的获取主要是通过向商业银行贷款的方式,房地产企业的经营状况直接影响银行的资金流动。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主要由房地产企业违约还款而造成。商业银行对房地产企业贷款信用的评估对预测信贷风险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房地产企业违约还款的概率,银行通过对违约概率的分析,从而预测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大多非上市房地产企业的公司数据涉及到商业机密,企业数据难以获得,并且数据具有不可靠性。因此,商业银行房地产企业信贷风险的研究对象大多是上市的房地产企业。因为上市公司的企业数据容易获得,并且企业数据具有真实性。所以,将上市的房地产企业作为信贷风险的研究对象具有一定合理性。

第二,研究样本。研究样本的选取需要排除遭受自然灾害及重大人为事故的上市企业及缺乏数据统计的企业,选取多组正常经营的,具有可比性的房地产企业进行研究。

3.4 logistic模型评估验证

选取一定数目的研究样本,通过logistic模型进行研究评估,能够对上市的房地产公司进行风险预测。并且本模型对非ST公司的预测比较准确,预测准确率在百分之九十以上。而logistic模型对ST公司的预测准确率较低。因为ST公司会采取隐藏不利信息的方式通过商业银行的财务审核,公司数据不真实。总体来说商业银行通过logistic模型得出的警戒值P具有较高的可靠性,银行可以依据P的大小对房地企业开展信贷业务,减小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

4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防范措施

4.1银行要加强对房地产企业的监督

银行可以通过加强对房地产企业的财政状况及经营状况等方面的监督,减小房地产信贷风险。一些房地产企业采取弄虚作假的手段包装自己,通过财务重组及制作假账等方式来增强企业竞争力,从而顺利通过商业银行的审核。但是,经过包装的企业数据缺乏真实性和可靠性,加大了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在房地产企业申请贷款的时候,银行要加强对对企业财务状况及发展现状的审核调查,确保企业在贷款后有能力按时还款,避免信贷风险的发生。

4.2加强房地产企业建设

商业银行房地产企业信贷危机大多有房地产企业不能按时还款造成。面对这一问题,房地产企业应不断加强企业建设,提高企业的经营水平,保证企业经济利益的获得,使企业在向银行贷款后有能力按时还款。同时,企业应加强员工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员工的业务能力,促进房地产企业的快速发展。另外,房地产企业应加强文化建设,加强领导阶层的思想道德修养,增强领导阶层的守信意识和法律意识,使领导阶层在企业经营中重视贷款问题,做到及时还款,减小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并且,房地产企业按时还款能够给商业银行留下好印象,提高商业银行的信任度,有利于房地产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4.3商业银行应加强对房产信贷业务的管理

首先,商业银行应积极重视房地产信贷风险,全面了解房地产信贷风险可能带来的危害,增强房产信贷风险的防范意识,杜绝过于乐观看待房产信贷风险的现象,加强对房产信贷业务的管理,理性开展房地产信贷业务;其次,商业银行应根据自身的资金状况控制房产信贷规模,确保商业银行资金的合理配置。同时,商业银行应依据本地区的房产市场对不同规模的房地产企业采取不同的贷款审核标准,积极支持市场竞争力较高,发展前景较好的房地产企业,对一些市场竞争力较小的房地产企业实施限制性贷款措施,减小商业银行房产信贷风险。

4.4规范商业银行房产信贷业务操作

首先,应加强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业务工作人员的队伍建设,聘用专业知识完善、业务能力高、风险意识强的人员操作房地产信贷业务,积极组织房地产信贷业务人员参加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房地产信贷业务人员的房产知识、金融知识和法律意识,加强培养房地产信贷业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增强房产信贷业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另外,银行应制定完善的激励机制,将房产信贷业务人员的工作业绩与员工工资及人事变动挂钩,激发房产信贷业务人员的积极性,充分挖掘房产信贷业务人员的潜能,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其次,商业银行房产信贷业务人员要树立风险意识,重视房产信贷风险,严格按照业务程序进行规范操作,保证业务操作的准确性和合法性;最后,商业银行应加强贷款管理,在房地产企业进行贷款之后,对房地产企业的开发项目进行监督管理,银行可以为房产贷款开设一个独立的账户,严格管理房地产开发商的资金运用及施工进度,全程监督房地产企业在借款期间的用款额度,积极预防房产信贷风险。

4.5建立个人信用体系

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结构逐步朝个人化趋势发展,个人买房贷款在商业银行房产信贷中比例不断加大。但是,由于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人口流动过快,银行难以确定个人的财务状况,同时,银行也难以确定借款人是否存在贷款信用问题。因此,减小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有必要建立完善的个人信用体系。

政府应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对房地产企业及个人的贷款信用加以监督,积极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出台相关法律,建立统一的征信标准,为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业务提供法律保障,加强建设信贷体系建设。同时,中国人民银行应出台统一的贷款信用评估标准,加强对个人资信及资产评估的管理。另外,银行应积极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实现金融电子化,建立完善的信息数据库,健全银行资源共享制度,加快建设个人信用体系。

小结:

随着我国房地产行业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业务逐渐兴盛。房地产信贷风险引起商业银行的高度重视。积极分析我国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业务现状,阐述房地产信贷风险来源及房产信贷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减小房产信贷风险的途径对保障商业银行的资金安全,促进我国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现状范文第14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资本金;资本充足率;《巴塞尔协议》

1.引言

随着《新巴塞尔协议》的出台,未来全球商业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要达到8.5%,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问题将受到社会越来越多地关注。目前银监会要求大型银行资本充足率不低于11.5%,中小银行要达到10%;大型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要达10%,中小银行要达8%。对此,我国大多商业银行采取了相应措施,致力于补充资本金,提高资本充足率。2010年,中行、建行、工行在内的11家上市银行再融资额超过4000亿元,2011年伊始,多家银行抛出了再融资方案,如民生银行拟通过增发融资214.79亿元,农行、兴业银行准备通过发行次级债,融资500亿和150亿元。银行业新一轮再融资大潮将再次涌起。

2.我国商业银行资本金现状

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金状况与其资产规模快速增长、业务高速发展的状况呈现出背离,严重影响了我国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具体表现在:

(1)资本金总量少、规模小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金融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商业银行的总资产规模进一步扩大,金融风险也随之增大,资本金是为抵制金融风险而设置的,而商业银行的资本金却没有随着金融风险的增加而显著增加,这与快速增长的资产规模和所承担的风险极不相称,与世界大银行的差距进一步拉大,严重削弱了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竞争力。

(2)资本结构不合理,资本金来源渠道狭窄,盈利水平低

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构成极为单一,结构也十分不合理,其资本的主要来源是实收资本,资本构成中,核心资本占主导地位,附属资本比例很低,严重影响商业银行的资本总量。总体上讲,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盈利状况都不理想,资本的内源融资能力较差,使其资本充足率提高很难,当银行出现经营亏损时,银行资本相应减少,又没有补充渠道,因而国有商业银行增加资本金的手段和杠杆非常有限。

(3)资产质量较差,对商业银行资本侵蚀程度严重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大量不良贷款的存在,不仅增加了银行的经营风险,同时大量的呆账核销更是侵蚀银行资本的基础,使提高资本充足率变得更加困难。

3.提高商业银行资本金

经过近十几年的发展,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金提高的途径主要有内源资本策略和外源资本策略:

(1)内源资本策略

作为自我经营、自我发展、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金融企业,商业银行提高资本金的根本途径应是内部挖潜、提高财务效益,从利润中留存积累,通过法定程序转作资本金,积极培育商业银行自身的造血功能。造血功能增强了,商业银行就会有更多利润充实资本金,才能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

1)提高资产质量

加强风险管理,压缩风险资产规模,减少资产对资本的消耗。同时,努力提高资产利润率,增强资本、资产的获利能力,以使更多的利润转化为资本。

2)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并以此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中间业务在西方商业银行已成为主要的利润来源,而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平均不足10%,这项业务的发展空间还是很大的,这就为商业银行盈利带来了机会。我国加入WTO后,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在中间业务上的竞争早已拉开序幕,我国商业银行正在致力于中间业务的研究和发展,中间业务的品种在不断创新,范围在不断扩大,收入在不断增加。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将得到提高,利润结构将得以改善,从商业银行的内部增加资本就有基础。

(2)外源资本策略

1)股份制改造后上市

上市公司是股份公司的最完善组织形式,通过股份制改造后上市,是国有商业银行应对国外银行的挑战、提高资本金的有效对策。股份制改造,能使国有商业银行成为多元投资主体组成的现代金融企业,能使国有商业银行有效地充实资本金,建立起规范的资本金注入制度,能使国有商业银行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和完善内部管理机制。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成功上市后的实践证明,股份制改造后上市是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充实资本金的有效选择。

2)发行长期次级债券

从国际银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我国现实市场情况分析,目前通过发长期次级金融债券补充国有商业银行附属资本是提高资本充足率的可行途径之一,它不仅可以增加商业银行的资本金,提高资本充足率,还能促使其增强资本金管理的主动性和灵活性。

3)引入战略投资者

引进战略投资者,是指通过引进外资资本来增加核心资本的一种方式。它不仅可以有效、稳妥地通过资本市场引入资金,同时有利于形成多元化的股权结构,完善公司治理。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引入,大大提高了我国银行海外上市融资的成功率。目前,一些中小银行,特别是那些已上市的股份制银行,较多地利用了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这一形式来扩充资本金。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国有商业银行,在其股份制改造中也成功引入了战略投资者的概念,使这一形式在我国有了更广阔的发展前景。为我国商业银行提高资本充足率,补充资本金来源提供了新的渠道。

4)引进民间资本

目前,我国虽然允许并欢迎合格的外国机构投资我国金融业,但出于对国家金融安全的考虑,在吸纳非国有股股东方面,不可能让外资在股份制改造后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占有过大的比重,这就为民间资本进入国有商业银行留下了较大的空间。另一方面,我国目前出于防范金融风险的考虑,要单独设立民营银行还受到很多法律和政策的限制,但是,民间资本参股商业银行是受到鼓励的,而且民间资本参股商业银行的热情还非常高。当前民间资本的规模巨大,如果能够积极引导,那么引入民间资本将成为解决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金不足问题的一个好途径。

4.小结

最低资本充足率是《新巴塞尔协议》“三大支柱”的核心,其他两大支柱分别是监督检查和市场约束,新巴塞尔协议对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有了更高的要求,虽然中国银行以过股份制改造和公开上市,以及其他方式补充资本金,资本充足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由于信贷扩张的原因,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面临着较大的压力,商业银行仍然需要改善经营状况,增强自我积累能力,实现内源融资;同时,商业银行还有必要利用外部渠道补充资本,如增资扩股,发行长期次级债券、可转债券等。最后,商业银行还需要强化内部控制,剥离不良资产,提高资产质量,降低资产风险。

参考文献

[1]詹细明.我国商业银行资本金管理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0(6).

[2]曹乾.当前商业银行发行次级债补充资本金思考[J].武汉大学学报,2009(3).

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现状范文第15篇

(一)巴塞尔协议与资本监管

为了强化国际银行体系的稳健性,提升国际银行的公平竞争力,巴塞尔委员会在1988年公布了资本协议,该资本协议原则上仅适用于十国集团的国际性大银行,但后来却被许多国家所采用,演变为一种国际惯例,成为市场参与者评估银行经营状况的重要依据。1996年巴塞尔委员会对协议作了补充,将市场风险纳入到资本监管的范畴。1999年6月巴塞尔委员会提出了新资本协议征求意见稿,2003年5月公布了征求意见第三稿, 2003年最后定稿,2006年将在十国集团正式实施。新资本协议由三部分组成(又称三大支柱),即最低资本充足率、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和市场纪律。新资本协议在处理银行面临的各类风险方面更加全面,主要是针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同时新资本协议还保持了总资本水平不变,即资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8%。在新资本协议中还要求发展家的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应达到10%以上。

我国根据巴塞尔协议的,并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1995年我国的《商业银行法》规定了商业银行最低资本充足率必须达到8%。1996年的《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暂行监控指标》对资本定义、风险资产、风险权重、表外业务、资本充足率(最低值)等进行了明确。同时在运行过程中,监管者还采用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督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状况进行监管,发现,及时督促商业银行采取措施,或降低风险,或增加资本金。

我国对商业银行的监管一直是由中国人民银行来行使。 2003年4月28日正式由新成立的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银监会)行使其监管职能。银监会专门分设了监管一部、监管二部和监管三部来对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外资商业银行进行监管。2003年6月,银监会在其官方网站全文公布了巴塞尔委员会提出的新资本协议征求意见稿,以引导我国商业银行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这也说明我国的监管职能在进一步加强。

(二)我国商业银行究竟需要多少资本

我国已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外资银行已开始大量进入中国银行业市场,我国商业银行也在逐步向国际市场挺进,中外资银行之间的竞争不可避免。遵照并执行新资本协议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加入竞争行列的基本条件或资格,否则难以与外资银行相抗衡。

但是,我们应看到一个特殊的现象,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并不高,但却能抵御住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和由于我国大量效益欠佳所造成的金融风险。特别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金融风险较为严重的时候,国有商业银行不仅没有破产倒闭之险,反而使其信誉有所增强,人们更愿意把钱存人国有商业银行。这说明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金制度有其特殊性。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我国商业银行与西方商业银行相比,无论是在业务运作还是在管理制度、经营绩效以及银行体制、产权设置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别。我国商业银行究竟需要多少资本?资本充足率应为多大比率?是8%这个底线,还是高于这个底线,取决于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资产结构、风险种类、风险程度、风险资产的数量、管理控制能力、信用环境以及国家对银行的保护程度、国家对推进银行改革的决心和进程等诸多因素。具体来讲,目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影。向我国商业银行资本金多少的因素有以下十个方面。

1.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比较大,需要更多的资本来支撑。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大主要表现在不良贷款比例太高。按照我国正式对外公布的数据看,按四级分类标准,2002年末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为21.4%,按五级分类标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26.1%。如此高的不良资产需要大量的自有资本才能消化。

2.未来我国银行业仍将呈快速发展之势,资产规模扩张较快,也需要更多的资本做基础。尽管外资银行进入我国银行业市场会抢去部分市场份额,但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仍处于发展之中,对银行业务需求仍然很大,银行资产规模仍可保持快速增长。 2002年,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人民币贷款增加9388亿元,股份制商业银行人民币贷款增加4586亿元。这意味着资本充足率公式中的分母扩大,要保持或扩大原有的资本充足率就必须增加分子项——资本金。

3.伴随银行资产规模的扩张,风险暴露会逐渐表现出来。为了弥补风险损失,需要有足够的资本储备。

4.我国银行业正在进行资产结构的大调整,从传统的单一信用贷款转变为贷款、证券投资以及各种金融创新业务。资产结构的转变、业务种类范围的扩大,可能引发新的风险。这也需要有相应的资本储备做后盾。

5.风险管理技术和的引进和运用,可能会强化商业银行对风险管理控制的能力,风险暴露程度可能降低,对资本金的需求会减少。

6.在我国经济发展呈强势发展的未来若干年里,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会显著增强,有可能在当年内核销部分呆坏账,不需要太多的资本金。如2002年末我国境内金融机构人民币账面盈利 385亿元,比上年增加245亿元。盈利能力的逐步转强,有可能增强银行的资本实力。

7.我国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技术和方法的探索,为银行处置风险资产提供了经验,在某种程度上会加快银行降低不良资产的步伐。尤其是国家给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下了每年降低 3%-4%的不良贷款率指标,我国银行的不良贷款率确实在按照要求逐年降低。这种发展态势又会减轻银行的资本金压力。

8.国家对商业银行改革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商业银行资本金的管理。国有商业银行体制改革是近期重点。从已披露的有关信息看,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目标是分三部曲:股份制公司化、建立企业制度、上市。为推动商业银行改革的顺利进行,减轻商业银行负担,不排除国家采取类似于1999年的做法,再次将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剥离给资产管理公司,从而大大降低商业银行的风险资产,降低对资本金的需求。同时,在股份制改革中,通过发行股票,又可筹集数量可观的资本金。从这个角度看,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没有必要增加太多的资本金储备。

9.财政政策的变动也是影响商业银行资本金数量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对于税收的调整、利润的分配办法、有关处理方法的调整等直接影响资本金的提取和补充数量。

10.国家信誉对于商业银行资本金的隐含补充和保障是我国商业银行资本金制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1996年以来,我国已经有8次降息,加上储蓄征税,但我国的储蓄存款仍然呈平稳上升之势,目前已逾10万亿元,其中,国有商业银行的储蓄存款达三分之二以上。这些说明国家信誉吸引了居民存款,而这两者则共同充当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一部分资本金,这部分资本金随着国家信誉的增强还将得到进一步的充实。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还可低一些。但随着我国市场化的深入以及商业银行改革的深化,国有商业银行对国家的依赖将逐渐减弱直至完全消失,充足的银行资本还是需要的。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商业银行的风险也在不断增加,而我国银行内部控制风险的能力还不是很强,监管者的素质还不是很高。我们认为,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金应多一些,资本充足率应高于8%的水平才是合适的。况且新资本协议提出的指导监管部门监督检查的原则也明确指出,银行实际的资本水平最好要高于最低资本标准,而监管部门应有能力要求银行持有更多的资本。

目前我国要达到这个要求有一定困难。1989年以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都在9%以上,多数年份超过11%, 1996年跌到4.34%。1998年我国发行了2700亿元的长期特别国债解决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金问题,1999年又成立了4家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剥离国有商业银行的1.4万亿元不良资产,使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曾一度有所提高,中国工商银行8.89%、中国农业银行7.06%、中国银行9.80%、中国建设银行9.85%。但后来由于资产的扩张和风险资产的增加,加之新增不良资产没能很好地控制,资本充足率再次出现降低,2000年为4.62%,2001年5.57%。近年来,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正在积极进行改革,不良资产每年降低2%-3%,各家国有商业银行都出现了程度不同的盈利,资本充足率的提高是有可能的。

(三)筹集并保持我国商业银行充足资本的措施

1.内部积累

无论是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还是股份制商业银行,通过银行自身的留存利润来增加资本都是一条可行的途径。特别是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和一些未上市的股份制商业银行,这条增加银行资本的途径更为重要。对股份制商业银行而言,通过内部来增加资本,还可减少筹资成本。但以多大比例留存则取决于财政税收政策的许可程度以及利润在股东和银行内部的分配。

商业银行能否从内部增加资本首先要看银行的创利能力,即银行有没有利润。若银行没有利润,从内部增加资本就是一句空话。我国商业银行目前的业务还主要是传统的存贷款业务,资产质量不高,风险资产较大,不良贷款比例较高,银行的盈利能力受到影响。商业银行要想增加利润,一是要提高资产质量,二是要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并以此为新的利润增长点。而中间业务在西方商业银行已经成为主要的利润来源,而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人平均不足10%,这项业务的发展空间还是很大的,这就为商业银行的盈利带来了机会。我国加入WTO已一年多了,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在中间业务上的竞争早已拉开序幕,我国商业银行正在致力于中间业务的和发展,中间业务的品种在不断创新,范围在不断扩大,收入在不断增加。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将得到提高,利润结构将得以改善,从商业银行的内部增加资本就有基础。

2.外部筹集

对股份制商业银行而言,增发新股也是筹集资本的一条途径。但能否成功发行,发行价格是多少,还取决于商业银行的整个经营状况和盈利状况以及管理者的政策。从我国银行业市场发展状态看,外资金融机构参股我国中小商业银行正呈方兴未艾之势。外资银行参股,可大大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我国目前最大的四家商业银行并非股份制银行,要想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本,还需进行股份制改造。应该说,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目标和程序已基本确定,应认真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迎接这一改革发展的大好时机。

另外一条从外部增加资本的途径就是增加附属资本。从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构成中可看出,其资本主要是由核心资本构成(即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缺少附属资本。因此,只要政策允许,商业银行就可通过发行债务性资本来增加资本金,提高资本充足率。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在资本金严重不足,不良资产比例较高的情况下,仍然能够正常运行,主要是有国家信誉作保证。凭借国家信誉,商业银行的存款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这又使商业银行增加附属资本更为可能。我国债券市场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大好发展时期。广大投资者在股市中经历了太多的风险,银行存款利率又太低,企业债券在信息披露不完整的情况下个人投资者市场并不发达。对投资者最具有吸引力的就是有国家信誉做保证的带国字号的各种债券,如国库券、金融债券、国有大中型企业发行的债券等,民生银行发行的可转换债券成为资本市场的抢手货应给我们有更多的启示,对于已上市的股份制银行和准备上市的银行都可积极准备发行可转换债券作为筹集资本的选择途径。

3.加强金融监管

为了进一步提高金融监管水平,切实履行监管职责,新成立的银监会将在银行业的市场准入、银行业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紧急风险的处置等方面进行监管。并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实行现场和非现场监管。银监会的成立将在监管理念、制度、方式和技术等方面加快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步伐。

(1)银监会可会同商业银行一道,制定一整套与我国风险状况相适应的评估资本水平的程序和评估方法。根据我国银行业的风险管理水平来看,采用内部评级法比较合适。中国工商银行已开始着手开展这项工作。

(2)通过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管,及时了解商业银行的风险状况,对风险较大的商业银行,要及时给予风险提示,并派专人跟踪风险发展态势,督促商业银行采取措施限期改善风险状况或减少风险资产。

(3)评估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是否达到监管部门所需的最低标准要求。若低于最低标准,则要求商业银行或增加资本金或调整资产结构、压缩资产规模、出售一部分风险资产等。

4.加强社会监督

为了强化金融监管,提高经营信息透明度,新资本协议要求商业银行在适用范围、资本构成、风险暴露的评估及管理、资本充足率四方面进行定量及定性的信息披露。我国要想加大监管力度,规范监管行为,加快与国际惯例的接轨,各商业银行必须向社会公开披露有关信息。目前我国除深圳发展银行、中国民生银行、招商银行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四家上市公司外,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银行也在2003年进行了年报的披露。今后,我国其他商业银行也应该根据形势的发展和监管的要求,尽快进行有关信息的披露,以强化社会对商业银行的监督。

5.加强风险管理,提高资产质量,降低不良贷款率。要保持资本充足率,除了努力扩大分子,增加资本金以外,压缩和控制分母也是十分必要的。当然绝对的控制资产增加是不可取的,可行的有效办法是加强风险管理,提高资产质量,压缩风险资产规模。在这方面大有文章可做,也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提高资本充足率的最有效的途径。:

[1)皮得,S.罗斯著.唐旭,王丹等译.商业银行管理[M].上海:出版社1999.

[2]新资本协议.

[3]2002年人民银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