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辩论思维训练范文

辩论思维训练范文

辩论思维训练

辩论思维训练范文第1篇

辩论队作为一支造就辩论人才的队伍,经常与其它院系、学校展开比赛,物管辩论队吸收了一批拥有较突出的口才和思辨能力的人才,但是由于是辩论能力与资质有所差异,队员需要在练习和培训中不断地成长,特此制定符合与本辩论队发展的队员培训。

方向

整个辩论队的培训可以分为4个方向。

语言能力

形象与气质

思维能力

心理素质

具体方案

一、语言能力

1、朗读训练

首先朗读训练目的是拥有优美、严谨、风格独特的语言。要求能有流利的普通话,发音准确,在说话时能根据内容加入感情,声请并茂。主要是根据自己的声音特点,和语言习惯加以改进,能让人赏心悦耳就可以。

准备一些感情丰富的文章给队员朗读训练,不同的语句用不同的声调去朗诵,朗读训练说白了就是训练说话,在语调方面来增强说话的说服力。所以应该提供不同感情的段落给队员训练。

其次是要训练队员们的普通话,这是很基础的,在辩论赛中必须要用标准普通话,不标准的普通话会让队员的说服力下降和影响队员的形象和气质。语音方面队员们基本过关,现在的情况就是要提高队员的普通话的准确性。如何去提高队员的普通话水平,就是要靠朗诵来训练。

2、语言表达训练

在辩论队比赛的过程中,会出现参赛者表达不清,思维条理不清晰,导致说服力下降和影响形象还有队员的情绪,所以在培训过程中这一环节是必不可少的。

语言表达的训练可以从这个方法开始:给出不相关的几个词语,像化石、计算机等马上讲出一个故事,并且把所有的词都包含进去,逻辑清晰可信。一般从10个开始慢慢往上加,时间从1分钟到3分钟。必须全说完,并且要控制好时间。

这个方法不但可以加强队员的思维能力,同时也训练了队员的表达能力。

二.形象与气质训练

在比赛过程中,经常由于队员的情绪激动,做出一些不雅的行为和说一些不雅的语言。礼貌,风度,气质,在辩论赛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项目,失去了这些,参赛者在评委的眼中已经成为一个被淘汰的人了,所以,在培训过程中,形象与气质的训练尤为重要。

在形体和气质训练中,主要是对自己的手势和仪态训练,这些应该由大二的学长学姐指导新队员完成,并且在网上下载一些较为出名的辩论赛给新队员观看,学习着名辩手在辩论赛中是如何保持自己的气质和风度的。

人的风度和气质是在不断学习优秀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但是要在短时间内有大幅度的提高,就必须模仿或者学习了。所以在培训的过程中,必须让队员注意到这一点的重要性,要努力去提高自己的风度和气质,以便在辩论赛中成为一种有力的武器。

三.思维能力训练

1、反向论证

对于一个人们都在常识中认为是正确的事情作出相反的判断并论证。例如论证地球是方的等。主要是训练反应和对于诡辩的理解,更进一步就在实战辩论中证明常理的 错误,比如某人就是猪、人不吃饭等。要特别注意的一点是,不能强辩,一定要说理。不能我认为是就是,而是要有理论的支持,这个理论必须是大家公断 要认的。论强调严密,反方要知道如何对付这种方法。

2、演绎推论

给出一个前提,就可以更具前提得出无数了结论。并且能证明结论是由前提推出的。例如说笔可以用来写字,那么可以推出笔能用来记录、笔不但可以用来写字还可以做其他用途等。然后反方向推出荒谬的结论,联系归缪能力。

3、、打比方

将一个道理用通俗的方法说出来,统一个理论,用不通的方法表达出来。要越形象越生动越容易接受越好。这是在辩论中一个很重要的手段,一定要多加联系。

三.心理素质训练

1、在辩论赛中心理素质也非常重要,一个参赛者的心理素质直接影响到他的讲话和思维,因此,提高队员的心理素质非常重要。首先要让队员明确目标,激起他们的斗志。

2、演讲

只给一个题目,准备1分钟。然后发表一个3分钟的演讲,要求条例清楚,说明的问题能被听众清晰的了解,而且能让自己的观点被大家接受。分为论理和抒情两种,无论是以理服人还是以情动人都必须由听众来平判。这个训练可以在公开场合做,以训练自己的心理素质。

四、实战演练

不定期组织与其他院系的交流辩论赛,在实战中获得提升,学习其他院系在辩论上的优势,弥补自身不足。

辩论思维训练范文第2篇

一、落实《新课标标准》的相关要求,重视口语交际课

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要明白口语交际在现在及将来对学生的重要性,明白口才对于很多人来说将直接影响到其事业的成功与否。要从学生的长远利益来考虑,抱着对学生的一生负责的态度重视口语交际课。学校应开设专门的口语交际课,为学生的口语交际活动提供必要的场所和设备,力争创设口语训练的良好氛围。

二、加强对学生思维和心理素质的训练

思维训练是口语训练的重要一步。从心理学原理看,思维是与语言紧密联系的,语言所表达的是思维训练的结果。相对于书面语言来说,口语表达的要求对思维的要求更高。因为书面语是通过写来表达,它可以构思,想好了再写,写得不好还可以修改;而口语则是边想边说,说前面时就得想着后面要说的话。口语的思维训练可以从两个方面从手:一是脱稿讲话训练,学生虽有准备,但不准念稿子,利用记忆把稿子上的内容说出来:二是进行即兴讲话,可以不定期地组织。老师现场出一个题目或话题,让学生现场即兴回答,要求思路清晰,语言组织有条理。通过这两种方式,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从而进行有效的语言表达。心理素质训练也是口语训练的重要环节。相当一部分中学生之所以不愿意在公众场合说话,不是他们没有说的内容,而是因为心里紧张、害怕而说不好或说不出来。对此,我们也应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首先应该帮他们建立起自信心,要让他们明白口才并不是一种天赋的才能,它是靠刻苦训练得来的。古今中外一切口若悬河、能言善辩的演讲家、雄辩家,他们无一不是靠刻苦训练而获得成功的。像美国前总统林肯,为了训练口才,徒步三十英里,到一个法院去听律师们的辩护词,看他们如何论辩,如何做手势,一边听一边模仿。他还曾对着树、成行的玉米练习口才。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少年时曾患有口吃病,但他不被困难吓倒,为了克服口吃、练就口才,他常常朗读、慢读课文,为了准确发音,他对着镜子纠正嘴和舌根部位,严肃认真,一丝不苟。我们可以借中外名人的成功事例来鼓励他们,只要认真训练,一样可达到很好的效果,以此来帮助他们树立起说好口语的自信心。其次,要训练学生当众说话的能力。学生越是怕说,就越要给他们当众说话的机会。通过不断地训练来克服他们紧张害怕的心理,让他们从“不敢讲”到“不怕讲”到“乐意讲”。当众说话训练,是通往建立自信的大道,因为你一旦发现你能够起立,伶牙利齿,头头是道地对着人群说话,那么,你在与人个别交谈时就必然更具信心和勇气。

三、用多种方式开展口语训练课

1.加强学生读和说的训练。会读是会说的前提,要教会学生会读,尤其是会朗读。我们知道,朗读是训练学生说话技能的好方法。初中语文课本所选的内容大多是名家名篇,语言优美,适宜做朗读的范例。老师可以在朗读上给学生示范,或播放录音,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懂句意;指导学生把握朗读的技巧,如轻重音的把握,节奏快慢的处理,情感的变化等等。

辩论思维训练范文第3篇

关键词:口语能力 培养 途径

口语表达能力是最重要的交际能力,在社会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学生走出校门,首先面临的就是就业问题,要靠竞争去找到职业,这就要求有较好的口语表达能力,以利于成功推销自己。同时,培养学生口语能力,也是培养学生全面语文能力的需要。实践证明:以听说促读写,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说话”能力的培养,也是开发学习智力的需要。心理学家把语言看作是表达思想的符号,听力不强,说不了话,将会导致思维的障碍。加强说话能力的训练,对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大有裨益。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十分必要。下面,就口语训练问题,谈几点体会。

首先,“三步走”是提高学生口语水平的有效措施。所谓“三步走”,就是分三个阶段对学生口语加以训练。

第一阶段以朗诵训练为主。汉语语法比较复杂,通过朗读可以逐步掌握语法规律,使学生感受汉语的丰富和优美,培养学生的语感。朗读是以规范书面语为内容,因而能使学生受到严格的规范的书面语的影响和熏陶。同时还可以使语音语调得到全面的锻炼,掌握表达感情的技巧。

朗读的训练步骤可以采用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的方法。首先进行基础练习,要求学生用普通话朗读,做到发音准确,口齿清楚,朗读流畅,语气连贯,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其次是巩固练习,要求学生掌握朗读技巧,根据文章的思想内容恰当而自然的读出感情。最后是发挥练习,要求节奏速度鲜明适度,感情表达丰富准确,有一定的感染力,引起听者的共鸣。在朗诵中,严格要求学生练习发音、声调、表情,使学生逐步克服怯场心理,为演讲奠定基础。

第二阶段进行演讲训练。演讲最能培养学生的自信,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尤其是即兴演讲,可以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能力,提高口语表达水平。

演讲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根据对演讲内容的规定程度,可采用命题式、半命题式、无命题式等多种训练模式。这些训练可以激发学生挑战自我的兴趣,能收到很好的训练效果。

演讲时,教师要给每个学生登台的机会,这样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提高参与和竞争意识,锻炼出能言善变的交际能力。.

第三阶段进行论辩的训练。学生经过朗诵、演讲的训练,逻辑思维日益发展,口语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得到了提高,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进行论辩训练。这种训练可采用论辨比赛的方式。辩论比赛需要参赛者有丰厚的知识积累、敏捷的思维能力、以及娴熟的表达技巧。论辩赛的举行,就是要培养学生机敏性、应变性等创造性素质。

论辩时,教师应注意激发学生积极性,因势利导,指导学生掌握辩论技巧,在辩论中保持主动,或变被动为主动,取得辩论的胜利。教师可以选择时下学生最关心的辩题,把学生分为正方和反方,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时,既可以采用1∶1的辩论阵式,也可以采用2∶2、3∶3、4∶4等辩论方式。在辩论中,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论证,不断爆发新的思想导火线,不仅提高了说话技巧,还训练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应变能力,培养了他们说话的逻辑性、条理性和过硬的心理素质。同时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

上述三个步骤在训练过程中要注意循序渐进,合理安排,保护学生的自信心,这样学生的口语能力才会逐步提高。反之,若想一步到位,急于求成,就容易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反而影响他们口语水平的提高。

第二、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以思维能力促进口语水平的提高。

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使人在口语交际中表现得机敏、灵活。同时,完美的即时表达,与对说话人潜在动机的敏锐洞察都需要学生具有严密的逻辑性。为此,教师应让学生掌握逻辑思维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比如,可以指导学生列说话提纲,打腹稿,设计讲话的开头、转折、衔接、结尾等关键地方,然后连贯的说出。在训练时要求学生说话之前充分思考,精心准备,思路清晰,语言简洁,准确。这样的训练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使之能从多角度、深入地思考问题,从而为良好地表达打下基础。

第三、引导学生积累词汇、掌握修辞方法。口语中使用的词大都是频率很高的常用词。在训练中,教师应要求学生精细深入地掌握词意及用法;注意聆听广播、电视、电影中的精彩语言片段;阅读名篇佳作,积累词汇,增加语言储备,净化、丰富、规范自己的口语。同时,在表达上要求学生注意运用修辞手法。比如,可以指定学生在说话时运用几种或哪几种特定的修辞。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掌握的词汇、句型丰富了,说话时自然能够游刃有余,语言的生动性、准确性也会随之增强。

第四、加强语气、语音、语调等方面的训练

要进行口语训练,必须要求学生说标准的普通话。否则,学生南腔北调,势必影响思想内容的表达。同时,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停延、重音、升降、快慢等方面的语调训练。说话人若善于运用抑扬顿挫的变化,即使一般的内容也能讲得津津有味;否则,即使生动有趣的内容,也会讲的平淡无奇。

只有注意语气的恰当使用才能帮助说话者进行有效的表达。语气的训练可采用如下方式:例如;让学生了解语调的变化及语言的抑扬顿挫,要求学生用恰当的语调表达浓厚、复杂的情意;强调语速的掌握与控制,要求学生针对特定情境,掌握语速的快慢;还可采用让学生讲故事,分角色对话等形式进行练习,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

实践证明,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关键取决于学生是否勤说苦练。强化学生在训练中的主体地位,是学生说话能力提高的保证。

参考文献:

辩论思维训练范文第4篇

一、培养辩解能力的基本原则

1、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这一原则是指,学习书中的知识应该与现实生活中的事情有机的结合,而不是理论与生活脱节。这样做,不但加强思维训练,而且培养了学生将来走向社会打下牢固的思维基础。政治课教学中,各种最新的现实材料,是激发学生进行积极思维的“催化剂”。政治课教学始终应该有时代气息,要把学生培养成有现代意识的人,教师自己首先要有现代意识、现代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还要精心筛选和组织新材料。政治课教学中要冲破课堂在时空上的限制,假设课堂就是一个社会,把学习引入社会前沿,体验真实性。

2、真实性原则。所谓真实就是在辩解能力培养时不让学生感觉有一种被试验的感觉,而是巧妙的隐藏起来。这是因为一旦学生感觉到自己是被试验的对象,就可能有意或无意地进行辩解抵触或产生逆反心理。要把辩解训练融于课堂设问、提问和各种练习中。所以,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通过思考明白道理或解决难题。

3、加强口头表达原则。辩解能力是内容,而口头表达则是外在表现形式,一个人的辩解能力,往往通过口头表达所表现出来,所以口头表达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更高。既要会想,也要会讲,有所思并要有所表达,只有大胆地讲,才能进一步会想。学生要成为有政治头脑的现代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经常设计有助于思维训练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回答。

4、由易到难原则。高中刚入学,学生的思维习惯还是形象思维,逻辑思维不够,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了解身边的生活现象入手,如在学习商品、货币一课时,让学生去超市购物,市场调查,购物时钱的分配,商品质量的好坏分辨等。通过一系列的活动,然后在过渡到商品、货币、价值规律等概念、观点,让学生掌握较抽象的理论知识。我们必须引导他们建立他们那个年龄所能接受的知识体系,提出相应的能力要求并进行针对性的训练。一般来说,学生要先学会归纳推理,再进行演绎推理。

二、辩解能力培养途径

1、培养动机是关键。学生的学习动机取决于学习兴趣,如果对政治有兴趣,则动机也明显,这是进行思维训练的起点。良好的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学生的对政治课有兴趣,才有可能带着问题搜寻信息,发现矛盾、分析矛盾,寻找解决矛盾的方法。

2、利用解决矛盾冲突提高辩解能力。没有矛盾的激化,学生就没有学习的激情,更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积极的辩解。启发学生辩解是指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思辩过程中的矛盾,老师要关注设疑置难,创造良好的问题情境,以疑引思,以思解疑。常见的创设矛盾冲突情境的方法有:比较异同、提问法、反问法、故错法和案例法。如果能交给学生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例,使学生产生好奇心理去探究原因和解决矛盾,辩解能力就会迅速提高。

3、打破固定的辩解培养方式。政治课本常采用固定的辩解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学生是活的,老师是活的,教学情境是活的,如果单一地使用课本的方式来训练学生的辩解能力,不切合实际。所以,老师要设计更先进、更灵活的训练方式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比如理论观点与具体材料相统一,多角度分析问题、对比法、演绎法、归纳法等。教师在讲授基础知识时,应挖掘其中的辩解方式,并引导学生进行模拟训练,这样做,有章可循,具体实在,学生容易接受。

辩论思维训练范文第5篇

一、培养辩解能力的基本原则

1、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这一原则是指,学习书中的知识应该与现实生活中的事情有机的结合,而不是理论与生活脱节。这样做,不但加强思维训练,而且培养了学生将来走向社会打下牢固的思维基础。政治课教学中,各种最新的现实材料,是激发学生进行积极思维的“催化剂”。政治课教学始终应该有时代气息,要把学生培养成有现代意识的人,教师自己首先要有现代意识、现代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还要精心筛选和组织新材料。政治课教学中要冲破课堂在时空上的限制,假设课堂就是一个社会,把学习引入社会前沿,体验真实性。

2、真实性原则。所谓真实就是在辩解能力培养时不让学生感觉有一种被试验的感觉,而是巧妙的隐藏起来。这是因为一旦学生感觉到自己是被试验的对象,就可能有意或无意地进行辩解抵触或产生逆反心理。要把辩解训练融于课堂设问、提问和各种练习中。所以,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通过思考明白道理或解决难题。

3、加强口头表达原则。辩解能力是内容,而口头表达则是外在表现形式,一个人的辩解能力,往往通过口头表达所表现出来,所以口头表达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更高。既要会想,也要会讲,有所思并要有所表达,只有大胆地讲,才能进一步会想。学生要成为有政治头脑的现代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经常设计有助于思维训练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回答。

4、由易到难原则。高中刚入学,学生的思维习惯还是形象思维,逻辑思维不够,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了解身边的生活现象入手,如在学习商品、货币一课时,让学生去超市购物,市场调查,购物时钱的分配,商品质量的好坏分辨等。通过一系列的活动,然后在过渡到商品、货币、价值规律等概念、观点,让学生掌握较抽象的理论知识。我们必须引导他们建立他们那个年龄所能接受的知识体系,提出相应的能力要求并进行针对性的训练。一般来说,学生要先学会归纳推理,再进行演绎推理。

二、辩解能力培养途径

1、培养动机是关键。学生的学习动机取决于学习兴趣,如果对政治有兴趣,则动机也明显,这是进行思维训练的起点。良好的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学生的对政治课有兴趣,才有可能带着问题搜寻信息,发现矛盾、分析矛盾,寻找解决矛盾的方法。

2、利用解决矛盾冲突提高辩解能力。没有矛盾的激化,学生就没有学习的激情,更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积极的辩解。启发学生辩解是指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思辩过程中的矛盾,老师要关注设疑置难,创造良好的问题情境,以疑引思,以思解疑。常见的创设矛盾冲突情境的方法有:比较异同、提问法、反问法、故错法和案例法。如果能交给学生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例,使学生产生好奇心理去探究原因和解决矛盾,辩解能力就会迅速提高。

3、打破固定的辩解培养方式。政治课本常采用固定的辩解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学生是活的,老师是活的,教学情境是活的,如果单一地使用课本的方式来训练学生的辩解能力,不切合实际。所以,老师要设计更先进、更灵活的训练方式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比如理论观点与具体材料相统一,多角度分析问题、对比法、演绎法、归纳法等。教师在讲授基础知识时,应挖掘其中的辩解方式,并引导学生进行模拟训练,这样做,有章可循,具体实在,学生容易接受。

辩论思维训练范文第6篇

 

 

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学的理论,研究观察病情、判断病情及病种、辨别证候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技能的一门学科,其是中医学专业的基础课,也是基础理论和临床各学科之间的桥梁,具有基础理论结合临床实践的特点,是中医学领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医诊断学不仅作为中医学专业所有课程中的主干课程,而且是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的科目,其对于临床的学习及实践能力具有很重要的影响。因此,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增加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对中医诊断学的教改是必不可少的,除了在课堂上通过老师传授知识外,增加现代化辩证训练软件在实践教学中可以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辩证训练软件对中医诊断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技能等的训练上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而且对学生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1.辩证训练软件开发意义

 

对于医学生来说,在临床上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需要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在临床技能的训练上,医学生所面对的都是真实存在的病人,而不是书本中所出现的文字和图片,常常会因为理论知识掌握不牢靠、面对病人紧张、不能将理论准确运用到实践中等种种原因对病人造成伤害,使病人不愿意配合治疗,对临床教学造成影响。近年来,因医学生而出现的医患纠纷时常发生,很多病人认为医学生对其造成了伤害,在心理上对见习及实习的医学生均有抵触的心理,不愿意配合治疗。随着医患关系日趋紧张,我国的《执业医师法》禁止了在临床上将病人作为临床教学中的“道具”的做法,使医学生们实践机会越来越少,使其在初次进入到临床时的实践能力越来越差。通过对“标准化病人”进行望、闻、问、切四诊进行培训,使医学生能在四诊诊断能力上得到提高。通过“望诊”观察病人的色、神、形、舌象、五官、皮肤等,以发现异常的表现。“闻诊”中医生可运用听觉诊断病人的呼吸、语言、呕吐、咳嗽等声音,也可运用嗅觉对病人排出物的气味、发出的异常气味进行诊察。通过“问诊”询问病人与疾病相关的情况,如病人的既往史、自觉症状等,从而可了解病人疾病的发展史、诊疗等诊察方法。“切诊”是医生用手轻触病人的脉搏和轻按病人的手足、腹部等部位,通过脉象的变化及相关异常征象,了解到病变情况的诊察方法。通过四诊方法可收集病人的症状、病史和体征。但中医诊断的技能教学包括辩证思维能力和四诊诊断能力两部分,而“标准化病人”的引入只能提高医学生四诊诊断的能力,对中医诊断中辩证思维能力的提高并没有具体针对的方法,因此,在教学上还是以在课堂上通过老师举例分析为主。由于在课堂中的时间有限,老师不能对每一个典型案例进行举例分析,更不能通过对多个病例的比较分析增加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加强学生们的认识。由于在课堂上都是通过老师对案例进行授讲,且案例的分析需要较长的时间,因此,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分析,这样便很难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思考性,很难达到对辩证思维能力的训练目的,所以,对中医诊断学的教改中需要能提高学生们辩证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其中辩证训练软件的开发便是解决这一问题切实可行的方法。辩证训练软件的开发除了在实验课上可供学生使用外,还可在适当的课余时间对学生开放,这样就增加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因此,辩证训练软件的开发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由于临床实践机会的缺乏造成学生不能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应用到临床上的情况,使学生在临床上能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辩证训练软件的开发方法探讨

 

目前已推向市场及正在研究的能够为医学提供辩证结果分析的软件有很多,但却没有一种是对临床教学具有针对性的专业软件。目前市面上已有的软件均是针对临床医生为其提供诊断及治疗方法,而没有一种软件是针对基础教学的。因此,此类软件不能适用于基础教学,主要原因有:①此软件中没有大量与书本相关的病案,使学生在学习中没有更多的案例可供分析。学生可通过自行输入的方式对病案进行输入解决,但由于在中医术语表达上可能会出现不统一性及软件开发设计者自身的原因等多种因素,会导致此类软件所给出的辩证结果不止一种,且在用语上与教材相差甚远。因此,开发针对基础教学的软件需提供较多的典型案例且要满足辩证结果与教材的表述一致,这样才能使学生反复训练加深对知识的认知。②目前市面上的辩证软件均是直接就给出辩证结果,并没有具体的思维分析过程。此类软件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有一定临床经验的医生,因此可以直接给出诊断结果。由于思维分析过程这个对训练学生的辩证能力最重要的环节省略了,因此此类软件不能用于基础教学。用于基础教学的软件还应加强针对性,能提供具体病案辩证分析和思维的过程,这样才能培养学生从简单到复杂的辩证思维能力,从而在教学质量上得到提高。

 

开发具有人机对话的辩证训练软件应用到中医诊断学的教改中可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思维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是中医教改中切实可行的辩证训练的方法之一,达到为社会培养优质医学人才的目的。

辩论思维训练范文第7篇

[关键词]高中政治 辩解能力 培养途径

高中政治课有很强的德育功能,重要的是还有一定的智育功能。在智育功能中,其中一项辩解能力是高中政治重点培养的一面,让学生用自己的头脑去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辩解问题,有自己的主张。高中政治课所要培养的辩解能力主要是指其有自身学科特色的理解知识、归纳知识、分析知识和运用课本知识与辩解方式初步分析社会现实的能力。这些能力在高中各年级有不同的要求,具有政治学科特色的抽象思辩能力。即,通过辩解能力的培养,学生对政治学科中的问题要会思考,对社会知识有一定的认识能力,能在适度的范围内有一个基本尺度。学生的思辩能力越强,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就越多,觉悟才可能进一步提高。因此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应是中学政治课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培养辩解能力培养的基本原则

1.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这一原则是指,学习书中的知识应该与现实生活中的事情有机的结合,而不是理论与生活脱节。这样做,不但加强了思维训练,而且培养了学生关心社会、关心现实的意识和习惯,对学生将来走向社会打下了牢固的思维基础。政治课教学中,各种最新的现实材料,是激发学生进行积极思维的“催化剂”。政治课教学始终应该有时代气息,要把学生培养成有现代意识的人,教师自己首先要有现代意识、现代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还要精心筛选和组织新材料。政治课教学中要冲破课堂在时空上的限制,假设小小课堂就是一个社会,把学习引入到当前社会前沿,体验真实性。

2.真实性原则。所谓真实就是在辩解能力培养时不让学生感觉有一种被试验的感觉,而是巧妙的隐蔽起来。这是因为一旦学生感觉到自己是被试验的对象,就可能有意或无意地进行辩解抵触或产生逆反心理。要把辩解训练融于课堂设问、提问和各种练习中。所以,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经过自己的思考明白了某个道理或解决了某个难题。

3.加强口头表达原则。辩解能力是内容,而口头表达则是外在表现形式,一个人的辩解能力,往往通过口头表达所表现出来,所以口头表达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更高。既要会想,也要会讲,有所思并要有所表达,只有大胆地讲,才能进一步会想。学生要成为有政治头脑的现代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经常设计有助于思维训练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回答。

4.由易到难原则。高中刚入学,学生的思维习惯还是形象思维,逻辑思维不够,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了解身边的生活现象入手,如在学习商品、货币一课时,让学生去超市购物,市场调查,购物时钱的分配,商品质量的好坏分辨等,通过一系列的活动,然后再过渡到商品、货币、价值规律等概念、观点,让学生掌握较抽象的理论知识。如果一开始就告诉学生“现代人要有商品意识,要学会做生意”等问题,学生未必能深刻理会。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运用书本较抽象的理论知识去分析日常经济现象,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高度,采用“形象——抽象——形象”的步骤分析社会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辩解能力的要求应循序渐进,不可“高起点”,一步到位,否则就会“低落点”。我们必须引导他们建立他们那个年龄所能接受的知识体系,提出相应的能力要求并进行针对性的训练。一般说来,学生要先学会归纳推理,再进行演绎推理。

二、辩解能力培养途径

辩解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因学生的个体差异、老师的教学方法等,教学过程有明显的区别,课堂效果如何,关键要看教师是否灵活运用启迪学生辩解的基本方法。

1.培养动机是关键。学生的学习动机取决于学习兴趣,如果对政治有兴趣,则动机也明显,这是进行思维训练的起点。良好的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学生对政治课有兴趣,才有可能带着问题搜寻信息,发现矛盾、分析矛盾,寻找解决矛盾的方法。

2.利用解决矛盾冲突提高辩解能力。没有矛盾的激化,学生就没有学习的激情,更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积极的辩解。启发学生辩解是指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思辩过程中的矛盾,老师要关注设疑置难,创造良好的问题情境,以疑引思,以思解疑。常见的创设矛盾冲突情境的方法有:比较异同、提问法、反问法、故错法和案例法。如果能交给学生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例,使学生产生好奇心理去探究原因和解决矛盾,辩解能力就会迅速提高。

3.打破固定的辩解培养方式。政治课本常采用固定的辩解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学生是活的,老师是活的,教学情境是活的,如果单一的使用课本的方式来训练学生的辩解能力,不切合实际。所以,老师要设计更先进、更灵活的训练方式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比如理论观点与具体材料相统一,多角度分析问题、对比法、演绎法、归纳法等。教师在讲授基础知识时,应挖掘其中的辩解方式,并引导学生进行模仿训练,这样做,有章可循,具体实在,学生容易接受。

4.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由于学生在小学和初中较少接触和思考比较复杂的问题,对是否问题的判断常简单地进行肯定或否定,要么对要么错,非此即彼。这种简单辩解方式在学生进入高中接触较复杂的问题时,常使学生不知所措,无所适从。如课本一方面充分肯定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作用,但又说国有企业经营机制不好,经济效益差。学生就认为课本上的内容是互相矛盾的。此类问题不少。

客观世界本来是复杂多样而且是变化发展的,我们也要用相应的辩解方法去认识它。如果用一种辩解模式,比如要么绝对的正确,要么绝对的错误,那就不能如实地认识客观世界,并且使思想僵化、封闭。因此,不消除学生的错误的思辩定势,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不利于政治课的发展。解决的办法是引导学生在进行是否判断时,要密切联系具体的历史条件、社会环境,联系具体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去思考,实事求是,从而逐步养成进行辩解的习惯,坚持用历史的、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综上可以看出,学生辩解能力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学生在和客观事物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社会环境和各种教育向他们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新需要与他们已有的思想水平之间所形成的内部矛盾。进行辩解训练,培养学生辩解能力就是不断地创造条件解决矛盾的过程。总之,要真正上好每一节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更新观念,大胆尝试,去适应素质教育方面的要求,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汉珍.网络环境下高中政治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04,(03).

[2]李立科.构建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J].教学与管理, 2005,(22).

辩论思维训练范文第8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紧扣教材;留心生活;培养思维

吴春在《关于教学方法的改革――语文教学改革的回顾与展望之四》中指出:“写作教学方法是‘指完成写作教学任务、达到写作教学目的而采用的手段、方式,它并不包括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等’。”近十多年来,人们在继承传统优秀的写作教学方法的同时,经过一系列的改革实验,创造出了许多新的写作教学方法,其中紧扣教材,留心生活,培养思维就是有效写作教学的浪潮中几朵耀眼的小浪花。

一、紧扣教材进行训练

初中语文教材每一单元都会有单元作文训练,教师要紧扣教材进行单元阶梯性作文训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针对学生已经具备的作文能力进行作文知识的补充,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能够达到作文训练目标。在阶梯性训练的过程中,教师首先激发学生参与作文训练的积极性,强调学生在习作中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能够不断在作文的过程中感知到成功的快乐。因此,教师首先要解决学生“愿意写”的问题,然后再解决学生“如何写”的问题,在这个基础上再教会学生“怎样改”、“怎样提升”。如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涉及到六个单元的作文训练,每一个单元的作文训练都是建立在前一单元作文训练的基础上进行的训练,因此教师在进行单元作文训练的时候要层层递进,从目标导航、主题活动等开始引入写作训练目标以及训练主题,让学生在作文训练的过程中夯实基础,努力达到每一单元的训练目标,这样在下一单元进行作文训练的时候才能更好地达到要求。紧扣教材进行习作练习最常见的还有结合课本,根据课后练习要求或者单元训练上话题写作。但更多的是根据当堂课文特点布置与之对应的题目进行写作训练。如学习完《我的母亲》后写一件自己与母亲相关的事;了解了《端午的鸭蛋》可以写某个自己家乡的过节风俗互相交流欣赏等。除了教师布置,也需要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对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布置成话题,如根据当今时事及时写作,根据某个新闻热点发表评论,如老人倒地扶不扶,让学生随堂写出自己的观点,只针对一个观点进行阐发,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的习惯。

二、留意生活,让写作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罗丹曾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现在孩子的生活条件比以前好了,但是他们的生活圈子却窄了。他们与自然与社会的接触越来越少,生活阅历和生活感悟严重缺乏,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就会缺少灵魂。语文新课标“课程目标”中要求学生“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相对应的,在实施建议里也要求教师“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因此,教师在作文的指导中,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从生活中去引导,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发现美,发现事物存在的可写性,有了感觉随手写下来,让写作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其次要培养学生的敏感性,写作是自由的心灵的肆意发挥,让学生在写作中去体验生活并且感悟生活,这种写作的思路能够让学生的思想更加有条理有深度,将生活中的事物和本质表现的更加真实。

在生活中去寻找写作的内容,多体验生活,多感悟人生,这样长时间的积累下来,学生的视野和阅历肯定会越来越深广,有关写作方面的素材也会越来越多。

三、培养的思维能力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是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在教育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在作文教学中进行思维培养又是其重中之重。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反映,这种反映是概括的、间接的、有目的、能动的,是在原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借助于语言来实现的。思维能力是思维主体完成思维任务所必需的并直接影响思维活动效率的能力,它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内容。根据儿童青少年的思维发展规律来看,处于青年初期的中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更具理论性、辩证性和创造性,即从经验型抽象思维发展成为理论型抽象思维,能够运用理论进行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形成辩证思维,能够在运动、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全面、灵活、联系、具体地认识事物,在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从再造性和再现性形象思维向更高一级的创造性形象思维发展,能够通过创造想象创造出新的形象;并能够提出与他人不同的新观点、新见解。 作文教学有发展中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和便利。从本质上讲,作文是人借助语言进行思维活动的产物。学生作文,其实就是借助语言文字来反映客观事物和表达思想情感的高级思维活动。思维是作文的母体,没有思维就没有作文。作文是一种智力活动,更是一种思维活动,它能使各种智力因素在综合运用中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也就是说,智力因素中最主要的思维能力也可以在作文训练中得到发展。作文是语言、思维和人文三者的统 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个很好的载体和渠道。但是,目前的中学生作文存在着叙述平直、题材雷同、观点片面、层次散乱、语言贫乏等问题,这主要是由于学生思维能力薄弱,缺乏想象、辩证、创新等思维。反观目前中学生作文教学的现状,作文教学对初中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明显不足。教师不够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而且缺乏科学的思维能力训练系统。 因此,在中学作文教学中可以设置“亲近自然,^察社会”、“走进文学,放飞想象”、“善于思辨,学会辩证”和“开放思维,走向创新”等模块的训练,通过专题训练的方式来系统地培养中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辩证分析和推理力、创造力这几种主要的思维能力。通过四个模块的专题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形成亲近自然和生活,积累素材和经验,能够切实地反映自然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走进文学想象的世界,在文学作品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形象思维,提高创造新形象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辩证分析和推理能力,在论辩过程中学会辩证地分析材料、问题,掌握辩证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借助材料进行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具备提出新观点、新见解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邓惠方(导师:余昱).论高中作文教学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D].广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2-(04)

辩论思维训练范文第9篇

    中学语文教学随着课程体制的改革,面临许多亟待解答的新问题。语文活动课(课外活动)怎么教,正是人们在教改中探索着的一个问题。我认为,讨论会、辩论会、演说会、故事会、诗歌朗诵、课本剧编演等,是几种较为优化的语文活动课形式,现试就此作一评介。

    一、讨论会组织学生就某一问题各自发表意见,以探讨问题的解决。

    组织该活动的意义在于:

    第一、可以培养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与当众说话的习惯;

    第二、可以训练学生运用求异思维与求同思维来解决问题的能力。讨论会摘要:

    1.讨论会须有议题,参与讨论必须围绕中心,不能漫无边际地脱离议题,不然就达不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讨论什么题目可先让学生提出,再经筛选确定。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能接触他们生活的热点,也就容易引起讨论的兴趣。

    2.讨论会须作好充分的准备。可事先把讨论题目告诉学生,让他们搜集材料,思考问题,写出发言提纲。

    3.讨论会要引导学生:第一、提出看法要有针对性,第二、发表意见须有根据,第三、要有虚心学习、追求真理的态度。4.讨论会要让学生掌握。教师在讨论会中,只起参谋作用,要放手让学生动脑、动口,锻炼口才,训练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辩论会由正、反两方就某一论题展开争论。

    组织该活动的意义在于:第一、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第二、可以提高学生的论辩能力,特别是驳论的能力;第三、可以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与求异思维;第四、可以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辩论会指要:1.要向学生传授辩论会的有关知识。明确:要辩论,就必须抓住对事物认识的分歧点,辩论双方如不在分歧点上交锋,各说各的,就不能称之为辩论。这就要求在辩论过程中,认真听取对方的发言,记住要点,抓住矛盾,找出破绽,立即予以针锋相对的反驳。辩论是一个动态概念,辩论中双方都会遇到需要答辩的新问题,这就要求论辩者头脑清醒,反应灵敏,善于思考,巧于言辞,这样才能随机而应变。辩论须有良好的气氛。在辩论中,要积极发言,勇于交锋,敢于坚持真理,但不强词夺理,体现实事求是的学风。论辩交锋,要讲求礼节,相互尊重,互相学习,不感情用事,不讽刺挖苦,从而能使论辩产生积极的效应。

    2.要选好辩论题目。辩论题目,应选择存在认识分歧,大家感兴趣,并有争论价值的论题。题目可事先公布,意在作好准备;亦可临时宣布,旨在训练学生敏捷思考与表达的能力。

    3.要确定辩论会成员。辩论会由主持人、正方反方的辩手以及评委三种成员组成。主持人1名,两方辩手各三名,分为一、二、三号,其中一号辩手是主辩,其它是助辩。评委会一般设3—5人,可全由学生或师生共同组成。

    4.要作好辩论的准备。正反两方,都须以对方为论敌,估计对方会在辩论中摆出怎样的理由,提出什么根据,作好反驳准备,并写下论辩发言的提纲。主辩与助辩在辩论中如何协力配合,亦需未雨绸缪。

    5.要安排辩论会的程序。辩论会的一般程序是:主持人宣布辩论的题目与规则后,先由正方一号辩手发言,次由反方一号辩手反驳,而后正反方自由辩论,这时各号辩手均可发言,但必须依次而行。自由辩论后,依次由正反两方的三号辩手对自己一方的论点、论据进行系统总结。论辩的程序,由主持人控制。主持人要作到客观、公允、对双方辩手发言的次数、时间应予均等,不能偏视一方。辩手发言的时间不宜过长,应予限定。论辩中如出现偏离中心的现象,主持人应予提醒,必要时还可作适当引导。最后由评委会对辩论会进行评估,并宣布获胜的一方。

    三、演说会组织学生针对某问题或事件,当众发表见解。该活动的意义在于:第一、可以训练学生当众说话的能力与习惯;第二、可以训练学生综合运用立论与驳论的能力;第三、可以训练学生的体态语言。

    演说会指要:1.要指导学生写好演说稿。演说,当众发表对某问题或事件的见解,不消说,是自己的见解。因此参加演说,应该自己动手写好演说稿。写演说稿的要求是:第一、演说题目,要切合听众的要求与兴趣;第二、演说材料,要切合实际,并有新鲜感;第三、演说顺序,要有纲有目,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第四、演说语言,要简洁明快,并有感染力与鼓动性。

    2.要从易到难,分步实施演说训练。第一步,先让学生选用别人的文章,加以修改后作为演说稿,在小组内演说;第二步,待学生有了一定基础,就要求他们自己写演说稿,而后在班上举行演说会。

    3.要重视演说的体态语言训练。讲求演说的手势表情,提高演说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与鼓动性,增强演说的效果,并使学生受到美的教育。

    4.要对演说会进行讲评。

    四、故事会组织学生编讲故事。该活动的意义在于:第一、可以培养学生当众说话的能力与习惯;第二、可以训练学生文艺创作的能力;第三、可以训练学生形象思维的能力。

    故事会指要:1.组织学生编写故事。学生编写故事,内容不限,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编,可以根据听说传闻编,也可以利用课文的情节编,等等。在学生编写过程中,指导他们学习设扣子、解扣子的方法,讲求故事的连贯性、曲折性、感染性、趣味性与教育性。文字应力求生动形象,简洁明达。

    2.组织学生在小组评选较佳故事。学生编出了故事,在小组内试讲,选出效果较佳的故事向班级推荐。

辩论思维训练范文第10篇

''''99国际大专辩论会尘埃落定,我们西安交大辩论队被评委认为是"雄辩风格的重塑"(1999年9月3日《中国青年报》),势如"大漠风沙"卷走了A组冠军奖和最佳辩手奖,更有媒体称为"雄辩天下"(《三秦都市报》1999年9月4日版标题),看来认为我队是雄辩风格已是众口一词,并且皆以赞许的口气来评价这种风格。那么这种雄辩风格的队伍是如何塑造和训练出来的?其指导的思想和体现出来的智慧是什么呢?

滔滔雄辩离不开卓越的智慧,而这智慧在辩论中体现为铁立论、美意象、快思维三大要素。

一、铁立论

立论是指对某个观点提出本方看法和理论的逻辑过程,也就是树立本方旗帜的过程。铁立论是指立论是坚固如铁,也要凝重如铁。只有坚固如铁才有抗击打力,凝重如铁才能简练而富有打击力。这里面真实的含意是辩论不是搞学术,要让你的理论、事实所推出的观点都达到可触可摸的程度才可以。所谓说理也多种方式,言之无文,则"行之不远"。这就要求立论及相关的逻辑极为简洁表达流畅有层次。在今年赛制做了很大个性的情况下,原来一、二、三辩9分钟的陈词由一辩一个人用3分钟的时间来完成,那么这种既坚固又简练的铁立论几乎是整场辩论最最重要的环节了,特别是要体现一种雄辩风格的队伍,其基本的前提就是以立论取胜,"用逻辑上同意的观点去打击对方"(北大孙东东教授语)。以南洋理工大学对西安交大这场半决赛为例,针对我方"发展知识经济,社会科学比自然科学更重要"的立场,我方的基本逻辑设计为:

1、知识经济发展的规律是由社会科学来研究发现的,对发展知识经济而言,这是最重要的。

2、社会科学才能让知识经济观念深入人心。

3、如果说自然科学带来的是便利,那么社会科学带来的就是秩序。表现为政治科学应用带来的政策,伦理科学应用带来的伦理秩序,教育科学应用带来的教育体制创新等方面。

基本类比:发展知识经济像一曲磅礴的交响乐,而社会科学充当的是指挥的角色。指挥给乐队带来有序,他更能解决关键问题,所以他更重要,同理,社会科学更重要。

有了这样铁的逻辑和立论,我们的辩手才能进退有序,体现出一种高空打击,在对方阵地上作战,直面交锋的气势。从而收到雄辩的效果,体现出雄辩(而不是强辩)的风格。在具体战场的对抗、分布上,表现如下:

1、规律论打击对方自然科学是制高点的观点。

2、社会科学引论打击对方"自然科学一剑封喉"的观点。

3、人论打击对方工具论。"工具理性背后,永远是人类理性的智慧之光。"

没有铁立论就无法雄辩,但有了铁立论也未必就能雄辩滔滔,因为在辩论中,双方都被设定了稍显极端的立场,在立论及相关的逻辑连接中难免有弱处,这就要求要在弱处设防,以免"千里之堤,毁于一穴"。比如在上面这个辩题中,对方会认为无论是引导也罢,发现自然科学作用也罢,其实都是社会科学为自然科学服务,结论自然该是自然科学重要。关于这一点,我们后来决定用"两手论"来设防:社会科学一手引导、规范自然科学,一手给全社会带来秩序。这样在大背景下重新勾勒了社会科学的轮廓和形象。另外关于决赛辩题,对方在场上一直用"大家都这样认为"来证明美是客观存在,有客观标准。我方则用"美具有主观普遍性"来设防,并用西施、貂婵,来解释这种普遍性是来源于人们的口碑和经验传袭。

只有处理好上述环节,才能进退有序,可攻可守,雄辩滔滔。另外要再强调的是,辩论不是搞学术,很多理论在辩论强制的时间限制下无法使用,这些理论就像重武器一样,往往在辩论场上令人感到沉重得无法发挥作用,所以有的专家总是说应该用什么什么样的理论,其实对辩论感悟深的时候就会知道,辩论的立论其实是一种合金理论,既需要创造,又需要简练实用。否则,只能有事倍功半。

二、美意象

俗话说:金刚怒目不如菩萨低眉,因为菩萨低眉更富有摄人心魄的魅力。而我队今年出于风格上风格上的考虑排出了"金刚队",按《中国青年报》的说法是"4个威猛的小伙子往场上一站,阳刚之气咄咄逼人",这样的队伍能体现出美的意象吗?很多人都表示怀疑。

我认为:由异性共同组成的队伍有阳刚阴柔之美(如复旦一女三男阵型),纯女生组成有了阴柔之美(如南京大学四女将),但四涵的美的意象,"杏花春雨江南"是美,难道"骏马秋风蓟北"就不是美?和风细雨是美,大漠风沙就不是美?我们就是要体现出雄辩者的气势,要的是严谨、庄重、气势恢宏。话说回来,美意象毕竟是感性层面成分居多,不单是理论逻辑推出结论就能让别人也同意你的看法,在我们决定排出"金刚队"以后,强调一种恢宏及整体力量均衡的气势之美的理念,但这种气势之美的意象要是一味的金刚怒目则很容易演化为一种强横,所以在训练中我们用"强调整体风格之美、强调个性风格之美、强调文采意象之美"的理念来指导我们的训练。

四位金刚列队,其风格最理想的是体现为真理而辩的英姿,要在辩论中体现出一种稳重、诚挚而有大将风度的气质。现在想来真的很感谢新南威尔士大学四位极富动感的女辩手,正是她们的"跳来跳去"更衬托我们四位辩手"列堂堂之阵,树正正之旗"(点评嘉宾张路先生语)的真实内涵。我曾在多种场合讲过,这句评价令我直欲落泪,因为这正和我想在国际大赛中要体现出的意象契合。

当然,要形成这样一种气势之美的感觉与风格,是要下一番水磨功夫的。

首先,辩手要具有一股正气,辩论,说到底是一种人格之辩,作为辩手在场上场下都要有一种为弘扬正气而辩、为真理而辩的气势。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所以,在训练中、生活中都应该引导辩手"养气",用一种健康的、积极的人格慨然而辩。其次,要让辩手增益底气,底气足才能慨然而辩,知识底蕴足才能雄辩。为此,我们每日上午安排种类讲座,下午还有写作、思维训练,而我们队员强烈的求知欲更保证了自我的充实。孟子曰:"充实之谓美",人格、思想、知识的充实是雄辩之美的基础。

当然,这种阵型也要体现出一种"霸气",也就是自信。而这种"霸气"稍嫌过分就会给人一种强横甚至"匪气"的感觉,自信过分可能是一种狂妄。其恰当的处理方式又是归结为一种坦坦荡荡,光明磊落的人格,表现在辩手彼此之间的相互信任,心心相印。记得有一次,自由人谭琦引用一名名言"我来了,我看见,我征服",我感觉到的是一阵回响--"我们来了,我们看见,我们征服"。我同时也感觉到,他们具备了这种自信。

正是有了这种正气、底气、霸气,他们在场上无论面对怎样的对手都能烘托出一种气势,一种本应属于中国,属于年轻一代学子的气势。

四位金刚列队,最害怕的是他们风格重叠,没有个性,整体虽有优势,个人表现平平,那样虽然胜了,依然是一个平庸的冠军,这是我最大的一块心病。现在比赛尘埃落定,我们这四位辩手以其每个人的鲜明个性深深留在的人们记忆中,以至于有人说如果你提及哪句话,我们就能想起这该是谁说的。这是对我们在强调整体配合的同时,又充分发挥每一个辩手个性与特长的一种肯定。这四位辩手,可以说是西安交大、古城西安、乃至中国教育磨砺出的四把"名剑":一辩樊登,性格儒雅,风度沉稳,气质雍容,所以我给他定位是"雅辩",也有辩友戏称其为一把"君子剑";二辩郭宇宽,骁勇异常,反击有力,富有直击力的类比、归谬层出不穷,我给他的定位是"快辩",也有辩手戏称他的风格是"独孤九剑",能以无招胜有招之义也;三辩路一鸣,深沉凝重、气势恢宏,我给他定位为"雄辩",也有人形容他是一把"倚天剑",越到场上出鞘之时越能显示出威力,所谓"一鸣惊人,再鸣惊天"(辩论会主席张泽群语);自由人谭琦,辩风潇洒,文采盎然,特别是富于多角度设喻,将古代诗词歌赋用现代的方式连接,我给他定位为"彩辩",谓其色彩丰富,也有辩手用"流星蝴蝶剑"来形容他的辩风。

当然,如果说场上四位"剑客"剑要舞得有序、有力,给人以兴趣和震撼,离不开诸多人的磨砺,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在此我特别要提到我们教练组的其他几位成员:知识渊博的陆卫明老师;文采盎然的张蓉老师;思维敏捷的宫辉老师;尤擅演讲、礼仪风度的梁莉老师,正是有了他们和诸多人的努力,才有了这四把名剑名扬天下,而且必将有更多的名剑在辩场上,在事业上获得成功。

需要强调的是,我们在辩论中始终注意用多种美的意名胜表示我们队员多方面的才能、多色彩的生命。比如在第一场比赛中,谭琦想提一棵空心菜上场,以期形容对方无逻辑、无中心,但遭到了大家的反对,大家认为不美;但最后一场,他要拿一束玫瑰花上场却得到了一致赞同,因为花体现的是美的意象。谭琦手执玫瑰,用他独特方法串联起古典诗词中花的名句,令许多人动容,评委张异宾先生认为认为这体现了中国哲学中最深刻的含意。这一场,谭琦的独特辩风也得到充分的发挥,其不枉平时辩友们称他为"流星蝴蝶剑"了。

三、快思维

辩论被称为智慧的游戏、思想的体操,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思维。因为只有你的思维快于你的表达才能表达清楚、有力、有文采,才能有辩论中快速抢占制高点,特别是发现对方漏洞,迅速反击,自然也包括被对方抓住漏洞时,巧妙防守。这样才有可能展现一种立体的思维的立体的辩论。

所谓立体的思维与辩论,是指人不应该只习惯于单向思维,更要有意识地懂得和运用双向思维、多向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辩证思维等,在快速反应的前提下,这种种思维方式的运用就会形成一种立体的辩论,从而具有一种厚重的"势",展现出雄辩之风。

为此,在训练中我们强调三个基本原则来指导辩手的思维训练。一是不易性原则,即要确立本立场的基本思维点,即最核心的立论和逻辑,几位辩手要在场上"誓死捍卫",不得变易以免自乱阵脚,这样才能处变不乱,才能做到如前所述的用自己逻辑上同意的观点去打击对方。我们对新南威尔士这场比赛证明了这种原则的重要性。二是简易性原则,就是说无论是对本方的观点还是对方的观点,发言都能删繁就简,看出其最核心的内容。比如决赛一场针对我方"美是主观感受"的立场,我交给学生的基本立论与逻辑推理为:

1、感于存在会于心灵才能产生美。(为什么?)

2、因为美是情感想像活动所引起的精神愉悦,情感与想像活动才能产生美。(为什么?)

3、因为美是自由的象征,情感与想像引起的愉悦恰恰体现的是人的精神自由。

当然,在辩论中我们也强调将对方的核心立论简易化后,用重磅材料予以攻击。比如在决赛中,针对对方"美是客观存在",我们在一辩中就指出:感于存在,会于心灵才能产生美,而存在又分为主观存在(如鬼魂、美梦等)与客观存在,从而让对方在逻辑上无法自圆其说。

三是变易性原则,即强调针锋相对,针对对方提出的问题来现场捕捉,以辩对辩,富有机智与机锋,并在指出对方漏洞后,尽可能用形象化的类比,夸谬等方法来反击。事实证明,这是获取现场效果,打出气势的有效方法。比如与南洋理工对阵一场,当对方用"停住一方看另一方"的边际理论来证明自己观点时,我方二辩用长颈鹿的脑袋不长,可脖子总在长,但无论肚子怎么长也在脑袋下边,也无法比脑袋重要的观点来与之交锋。虽然这例子是否精当有待商榷,但现场效果却是蛮好的。

记得在练习辩论中,代表正方立场的一位辩手提出"黄金分割率"是客观存在的美的标准时,谭琦曾有一句非常有效果的话"请你告诉我,哪一个美女是用黄金分割''''割''''出来的",当然,在比赛中,对方没有用到"黄金分割",我们的辩手也就随机应变作罢了。

思维中的问题太多太多,我们针对思维的训练也很多很多,但限于篇幅无法展开。我只想谈三个非常有效的,每个人都可一试的方法,希望能对读者提高快速思维能力有帮助。

一是快读书。快读书对培养快速思维非常有效,假定我拿到一本书,限定自己在半个小时内读完,并且要清楚了解该书的核心内容,那么最应选择的方法是快速翻动,大脑高速运转,每一页一般只看每段的开头一句话和结尾一句话,最后再看一下绪言和目录。这样训练一段时间思维的快速应用会明显提高。

二是快预测。无论是在开会、谈话还是看电视时,你都可以猜测某人下一句话要说什么,一部电视剧的情节发展是什么,只要有意识培养自己的快速思维能力,自己就会找到多种锻炼方式。

辩论思维训练范文第11篇

一、使学生的思维具有主动性

主动性的内涵实际上是由此及彼的联想。联想是一种由此入彼的思维过程,是以事物间的客观联系为基础的。联想思维最宝贵的品质在于它的新颖和广阔。一个新的联想就是一个新的发现;而联想的广阔性则为思辨的深入提供了条件。没有联想,议论文就将陷入平庸、肤浅。进行这种训练,题目不求新颖,可随手拾来。任何一个题目都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联想角度进行开拓。比如,从“树木・森林・气候”可以联想到“个人・群体・社会风气”“人才・人才群体・四化大业”“尖子生・芸芸众生・全民族的文化道德素质”等,这些联想,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既贴切自然,又紧密联系现实,由此写出的文章也就具有了新颖、深刻的特点。

二、使学生的思维具有辩证性

中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知识积累尚不丰富,而写作思维往往涉及哲学的思考、政治的联系、历史的评价等等,在这些方面,他们就显得不够成熟。因此,在联想时,容易受到心理定势的影响,往往“一条道走到黑”。由于不能全面分析问题,议论往往会失之偏颇,有时“抬杠”,有时说过头话。这时就要引导学生全面、辩证、发展地看问题。但是要注意辩证分析不等于态度骑墙。有不少同学将辩证分析简单地理解为就是要对所讨论的问题各打五十大板,或在表述观点时含糊其辞,不作明确的判断,其实这是对“辩证”这个词内涵的误解。辩证思维首先应该体现在文章论点的正确与鲜明上。比如 “中学生上网不能过度”等它本身就体现了思维的辩证性,在具体的论证中首先应肯定中学生可以上网,接下来应以主要篇幅分析过度上网所带来的种种危害,最后得出结论:“中学生上网不能过度。”这样写出来的文章观点是鲜明的,内容是辩证的,也是很有说服力的。

三、使学生的思维具有求异性

在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的培养中,就当前而言,培养那种从一个问题、一个条件出发,在思维中产生尽可能多、尽可能新的具有独创性的求异思维更为重要。这种思维的特点是具有辐射性,不求惟一正确答案。启发学生求异思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克服惯性、惰性,增强积极性、主动性。议论文教学担负着培养学生在求同思维基础上发展求异思维的任务。因此,我特别注意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立意的训练。在训练中,要特别注意学生中迸发出来的具有时代特色的可贵的思想火花。

四、使学生的思维具有批判性

辩论思维训练范文第12篇

【关键词】辩证思维;语文教学;培养

辩证思维是指以变化发展视角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通常被认为是与逻辑思维相对立的一种思维方式。辩证思维的实质就是按照唯物辩证法的原则,在联系和发展中把握认识对象,在对立统一中认识事物。生活一再表明,人们通过辩证思维才能够正确认识客观现实,选择正确的生活道路。所以,语文教学加强学生的辩证思维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1.围绕教材内容,培养学生辩证思维

文本阅读教学,既要重视感受、体验,更要重视质疑、讨论,进行辩证性阅读。如对《雷雨》主题的解读:表面上看它是暴露了资产阶级大家庭罪恶的社会悲剧,周朴园的性格是虚伪、自私的,其形象令人痛恶。但曹禺在《雷雨》序中却明确表示:“《雷雨》所显示的并不是因果,也不是报应,而是我觉得天地间的‘残忍’……我的情感要表现的,只是对宇宙这一方面的憧憬。”由此可见,《雷雨》的主题也可以有另外的解读法:人面对着一个为人所无法洞悉的,使人即使怀着最善良的愿望仍要归于失败的某种力量或原则所控制的世界。从性格论看,周朴园是一个性格极其复杂的人物,他既有虚伪的一面,但又不乏温情、宽厚。他是真诚地认为自己在怀念鲁侍萍,见了鲁侍萍他也真的以为一张支票可以偿还三十年的痛苦,但想象不出精神痛苦和金钱之间的区别,只不过相对于虚伪,他的温情、宽厚显得苍白无力,也掩盖不了他的自私虚伪。周朴园的双重性格演绎出了人性的复杂。我在课堂教学该课文时,抓住“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怀念是否真实”这一关键点展开讨论,用问题牵引学生的辩证思维,让学生在阅读中提出不同见解,甚至相反见解,让各方观点持有者展开激烈辩论,挖掘主题的多个层面,然后归纳总结,得出上述结论。

真正行之有效的辩证思维训练不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灵光乍现”的即兴之作,而应该是经过周密策划、精心筹备的既定教学内容。如能很好地用教材,将会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2.结合作文训练,培养学生辩证思维

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章熊先生曾说:“议论文教学之所以效率不高者,其原因大多是囿于常规,没有找到一个突破口。”因此以议论文为主要载体进行作文训练,拓展学生作文思路,可以快速调动学生辩证思维的积极性且便于操作。近年流行的新材料作文,是非常适合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作文训练题型。在作文教学中,我有意提供一些可以多角度思考的作文素材,让学生运用逆向、发散思维,拓展思路,从正反面提炼材料的寓意。

譬如有这样一则材料:有一年轻人跋山涉水历尽艰辛去寻找宝物,最终在热带雨林找到一种能散放香气,放在水里却沉到水底的香木,他想这肯定是宝物,就满怀信心地把香木运到市场去卖,可是却无人问津,隔壁的木炭总是很快卖光,开始还能坚信自己的判断,可是最终改变了想法,把香木烧成木炭,结果很快一抢而空,他很高兴,回去告诉他父亲。父亲却老泪纵横。原来,青年烧成木炭的香木,正是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树木——沉香,只要切下一块磨成粉屑,价值就超过了一车的木炭。本试题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我在作文指导课上,要求学生反复体味、领悟材料内涵,引导学生正反立意。

学生通过思考,在作文中主要提炼出以下思路:①“沉香”指代的是高贵、珍奇等有价值的东西;“木炭”象征的是普通、平凡等价值不高甚至没有价值的东西。每一个人都有一段“沉香”的经历,但往往不能发现并珍惜它,反而对别人的“木炭”羡慕不已,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利令智昏、本末倒置,被蝇头小利蒙蔽了自己智慧的双眼。也许我们很多时候可以做“沉香”,却因为我们没有珍惜,最终失去了我们的宝物。所以文章的观点提炼为“学会珍惜”、“珍惜拥有”、“别因小失大”、“找准自己的位置”等。②也有学生大胆思考,从做事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的角度提出了反面观点,强调做事不能墨守成规,思想僵化,要像材料中的年轻人那样,改变想法,舍得放弃,达到“一抢而空”的效果。以上两种观点,尤其是正反相对的观点,引起课堂激烈的辩论。通过拓展作文思路的训练,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得到了快速培养和提高。

3.开展课堂辩论,培养学生辩证思维

辩论,是彼此用一定的事实理由来阐述自己的见解,揭露对方思维矛盾,以便达成共识的一种思维方式。从辩论中可以掌握辩证思维方法,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在课堂上,我结合学生实际,经常组织专题辩论,培养锻炼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如组织学生以“学习之苦”和“学习之乐”为正反方展开课堂辩论,学生踊跃参加,心得颇多。最近我针对部分学生认为文言文难学且学而无用的错误认识,开展了以“文言文学习有用还是无用”为话题的课堂大辩论,分组定观点,让学生正反方“唇枪舌剑”,辩论的正反方各自引经据典,使用各种事例试图说服对方,而最终以“有用论”压倒理屈词穷的“无用论”取得胜利,也统一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正确认识。这些形式既贴近学生实际,训练他们的语言思维,又能让学生学习辩论技巧,学会一分为二地辩证看问题,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目的。

总之,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是教书育人工作中的一个大课题。语文教学应更加注重这方面的工作,未来的路还很长,需要我们共同去摸索和研究。 [科]

【参考文献】

[1]冯惠文.语文教学的几个有效策略[J].山西教育(综合版),2005,(03).

[2]王爱娟.把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带进课堂[J].中学语文教学,2006,(3).

[3]唐建新.关于语文教学研究的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2007,(06):65.

[4]谢仁亮.语文教学的辩证思维[J].广西教育,2007,(Z2).

[5]房海霞.语文教学中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N].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5.

辩论思维训练范文第13篇

关键词:辩论;思维方式;英语学习

一、学生英语技能现状

虽然英语学习的四项基本技能中,作为接受性技能的“听”是学习者最先接触的,“读”也是摄取信息的主要方式之一,而“说”和“写”作为创造性技能却成了许多英语学习者感到吃力的两个方面。我们知道,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英语者在掌握语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交际。也就是说,交际成了英语教学和学习的一大目标(Chomsky 1986)。然而纵观英语教学的现状,哑巴英语现象依旧普遍,虽然专家们提倡了很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模式和策略,学生也较之以前的表现能够进行一定的英语表达,而传统的中式思维对英语表达的影响依旧深远。

中西方不同的言语观和对言语行为的态度会直接影响语言学习者的行为(贾玉新1997)。贾玉新(1997:285)指出,西方人比较“直截了当,喜欢争论、对抗,总有个水落必须争个石出的精神”;与西方人相比,“中国人不习惯用语言辩论,他们设法回避言辞角逐”。中式思维在表达方面较间接、迂回,这比较符合中国几千年历史和习俗对人的影响。此外,“以和为贵”的传统思想和“谦虚自律”、“含而不露”等民族性格在一定程度上限定了交流者自由表达异议的机会。长此以往,在英语说和写的技能方面,学生很容易形成盲目跟随某种观点的弊端。因此,为了培养英语学习者的批判性思维,本文将分析辩论思维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意义,从而促进英语学习的技能训练,尤其是说和写的能力训练。

二、辩论式思维的概念

辩论式思维指的是用辩论中的推理、质疑、分析、例证、反驳等手段和方式进行思考。由于辩论作为一种特殊的交流形式具有较多种类和特点,辩论式思维也有其相应的特点。

首先,辩论式思维强调思考者的推理和质疑能力。从柏拉图的质疑态度、科学与宗教对于人类起源的辩论到当今社会存在的各种动态变化的问题与话题,人类一直都在以不同的辩论形式刺激或激发出针对种种问题多样的应对方案。辩论式思维需要个体在看到一个现象、话题或问题时,能够对其进行定义、范围所指的划定、倾向性推断等,同时对问题的解决方式的唯一性或确定性表示怀疑并提出不同见解和依据。

其次,辩论式思维需要思考者从不同角度、深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并提供足够的例证来支持观点。Chaffee(1991)指出,在讨论一个信息时,个体不应当简单接受,而是应该分析信息的准确性和可信度,分析信息中的各方因素,提出质疑,反驳不同观点,并提供例证来证明自己的分析。

辩论式思维不是辩论,而是通过一系列辩论式的推理、质疑、分析、反驳、例证等过程来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英语学习中培养辩论式思维有一定的意义。

三、英语学习中培养辩论式思维的原因

1.现实需要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国家国际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在交流中,一些学生在真正接触了来自英语国家的人的时候会发现所学的英语和所使用的英语有着一定差别,中式的“不言之中”、“心领神会”等思维方式有时候在交流中存在一定的弊端,尤其是在正式的场合的交涉和谈判中(Kay 2006)。贾玉新(1997:441)在探讨中美贸易谈判过程中的文化差异时曾指出:“美国人的信条是:……声誉是在辩论过程中赢得的,如同信任是在争论之中建立起来的一样。”培养辩论式思维不仅能够使交流者更加清晰思维、训练语言使用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辩论式思维的指引下,交流者能够发挥辩论本身的多种益处,使交流更加高效、成功。

2.辩论的益处

辩论作为特殊的交流方式,本身存在很多益处。Kay (2006) 培养辩论式思维的过程中,原有的信息会得到加强,同时新的知识在辩论思维的刺激下诞生并通过辩论过程得到验证、修改、批判或是摒弃,学习者会通过此过程扩大对原有信息和新信息的理解,也会找到于自己的思想相似和相反的群体进行进一步交流,互相学习。此外,在辩论式思维的指导下,交流者通过与他人分享观点参与讨论和批判能够帮助对很多事情的理解,训练辩证性思维,培养对不同观点的鉴别和容忍和对问题的分析和决策能力(Kay 2006)。由于需要思考怎样措辞才能够将观点表达得最清楚,辩论式思维还能够使交流者学习语言的使用技巧。作为英语学习者,这一点非常重要。

3.理解语言运用规则

Kay(2006)指出,辩论式思维会指引交流者学习运用语言规则。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交流者需要学习如何用英语表达不同的思想如怎样表示同意、反对、质疑、澄清、说明、描述、打扰、提供意见、总结等。选词本身固然重要,但是交流者还要特别注意哪些语言是比较符合交流时的场景。这样,英语学习者不仅能够分析清楚哪些词句是正确的,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够分析和使用更符合语用规则、更恰当的措辞。除此之外,语言本身是交流的重要手段,在辩论过程中,语言的听说技能能够直接得到训练,读写技能能够间接得到加强。

4.辩证地思考

语言的学习也包括文化和与语言相关领域的学习。对英语学习者来说,辩论式思维的培养能够使学习者更加辩证地看待问题。Chaffee(1991)认为,一个能够辩证对待问题的人就是能够倾听和考量其它观点和思想的人。同时,辩证地思考指的是积极地、有目的地、有条理地审视和考量自己和他人的思想和观点,以便使自己的理解更加清晰,更加有深度(Chaffee 1991)。尤其是在遇到和母语文化有着一定差别的异国文化时,辩证式思维能够帮助学习者分析文化间的差异,并且审视适度地使用跨文化交际中的一些元素进行更有效的双向交流(Kay 2006)。

5.拓展思维

同上所述,英语学习不仅仅是语言学习,也是一种文化的习得与实践,所以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原有的思维方式和思考范围都会有一定的拓展,而这种拓展在辩论式思维的指引下会发挥其不可估量的作用帮助学习者在交流中更加成功。贾玉新(1997)曾指出,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很多旧观念受到不同程度的挑战, 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传统的价值观根深蒂固,很难改变。辩论式的双向思维方式可以帮助英语学习者认真审视自身的文化和英语文化,取长补短。在某种程度上,这种取长补短拓展了学习者原有的视野,不会只局限在一个角度看问题的局面,而是会拓宽角度,更加全面地思考问题。

6.与时俱进

辩论式思维训练需要大量信息的积累,要求学习者既能够引鉴过去,又能够与时俱进。当今世界可以说是复杂而又富于挑战的,各种社会现象和事件引起了各国的讨论,如战争、、疾病、天灾、犯罪、内幕交易、生物工程、人权、宗教、种族等等(Chaffee 1991)。所以除了了解历史上古今中外的基本知识外,学习者还要保持新鲜的头脑,了解当今世界的热门话题和社会变化,以便能够在交流中旁征博引,支持所阐述的观点。英语学习者通过这样不断的积累和训练,能够稳固迅速地增加词汇量和知识量,为说写技能积累素材。

四、怎样培养英语学习中的辩论式思维

为了能够从多角度分析和考查问题并能够做出最科学的决策,辩论式思维模式为英语学习者提供以下思考模式。此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和交流情景决定哪些可以重点强调,哪些可以忽略不计。

1.准备阶段

Kay(2006)一再指出,辩论式思维的培养需要英语学习者平时的知识积累。这种积累包括英语听读过程中的信息、知识、词汇、语言点等,也包括上文提到的各领域的相关信息的积累。

在辩论式思维培养的准备阶段,需要对问题采取多角度的观察。学习者可以在进入真正的辩论式思考前考虑一些问题,如:为什么一个问题出现的时候要采用这种方式解决而非那种方式?如果采取了另一种方式可能会有怎样一些情况,又会引发哪些问题,两种方式比较之后哪一种更加切实可行?还有没有更多可能的解决方案?……等等。这些问题不一定要在这个阶段找到答案,但是需要学习者先从多角度审视问题,然后进入辩论式思考阶段进行分析和求证。

2.思考阶段

当学习者进入辩论式思考过程中时,通常第一个需要的态度就是“质疑”。学习者要辩证地看待问题,质疑问题是否是事实,分析问题的方向是否合理,解决方案是否可行等等。由于每个人对待每一件事情都有不同角度,学习者可以通过“质疑”来辨析事情的各方面信息,然后进行分析。在分析过程中,学习者需要从问题的各方面入手,找出最合适的切入点,分析其根源、性质、具体内容、实施方案等。英语学习者在写作过程中便可以采取这样的质疑和分析过程,然后进入到反驳或例证阶段。学习者如果不能同意某些观点,需要根据自己的观点提供证据来劝服他人;学习者如果赞同某些观点,同样需要提供证据来加强其可信度,使他人更加信服。

3.反思阶段

在对问题进行了观察、质疑、分析、反驳、例证等过程后,学习者可能已经找出了一些问题的答案。答案也许不是唯一的。这时候,学习者需要总结以上各个阶段中自己的问题和不足,及他人的不足和优势,取长补短,为培养长期的辩证式思维方式提供经验。英语学习者则需要找出说、写这两个创造性技能中的薄弱环节和优势,以便在将来的学习中能够更加辩证地审视自己创造性技能的水平,将学习效率提升到最高。

五、英语学习中辩论式思维的两点注意事项

1.方式

在英语学习中,不论是说还是写,学习者都需要注意辩论式思维指引下的交流方式,也就是怎样表达自己的观点来让他人信服(Kay 2006)。辩论不总等同于竞赛(Kay 2006)。语言学习涉及文化领域的学习。因此,在日常英语交流中或正式谈判中,说话人需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在理解英语文化的基础上反对不同观点时应避免冒犯对方的行为和言辞;肢体语言要尽量符合相应的文化氛围和语言情境;语言要清晰明确,条理清晰。在英语写作中也要选词合适,语气恰当,避免禁忌语的使用。总体上的方式要友好且有说服力。

2.方法

根据Kay(2006)所述,“方法”指的是在表达过程中使用的策略。陈列出所有的事实和例证并不能够直接制造成功的交流,必要的策略能够帮助说话人和写作者多角度分析问题,找出症结,以达到有效交流的目的。具体地说,注意表达的方法包括:认真审视问题,找出从哪些方面可以入手分析问题,必要的时候需要和他人讨论或合作以找出解决问题最好的切入点,提供例证支持自己的观点,组织表达的语言,怎样反驳不同观点,注意时间安排等(Kay 2006)。为了让一个话题发展下去和组织语篇结构,也需要一些方法,如引入话题、衔接结构、旧话重提、话题再生再现或改变话题等(贾玉新 1997)。

六、结语

综上所述,在全球化迅速发展的时代,为了提高英语学习者的接受性技能,辩论式思维通过推理、质疑、分析、例证、反驳等方式使学习者辩证地看待问题,拓展了思维,增强了对英语语言运用规则的理解,对英语语言创造性技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然,英语语言技能的提高也需要学习者平时知识和素材的积累。同时也需要不断地总结辩论式思维的经验,培养长期习惯,既能够训练思维,也能够在辩论式思维的指引下训练语言技能。

参考文献:

[1]贾玉新,1997,《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Kay, S. 2006. Practical Debating: A Simple Guide to the Art of Debate in English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辩论思维训练范文第14篇

关键词:口才;训练;模式

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大学生越来越意识到口才能力的重要性,从日常的沟通协调到毕业时的求职应聘,口才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从职业院校办学宗旨来讲,建构与社会要求相挂钩的口才训练模式既是立足于市场的考虑,也是立足于教育消费者自身利益的要求。如何在职业院校中建构具有科学性、专业性和可操作性的口才训练模式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培育教育大环境,开设相关课程

口才就是人的口语表达能力、技巧和这个人的知识、智慧相结合而形成的才华和素质。口才的培养需要良好的素质教育大环境,需要各种人文知识的储备、逻辑思维的训练、个人心理素质的强化、人文美学的培养等相关素质教育的支撑。如我院开设了相关的素质教育选修课程,比如《成功心理学》、《思维与智慧》、《社交礼仪》、《美学欣赏》等。只有在各项素质教育营养均衡的土壤中,才能培育出优秀的人才。

研究训练方法,优化教学模式

(一)科学安排程序,明确教学目标

第一阶段,初级训练阶段。(1)勇气训练。训练学生突破心理障碍,能在正式场合当众表达自己的见解。(2)发音训练。通过气息控制训练、“吐字归音”训练、语音规范训练、语调纯正训练,要求学生做到声音洪亮、口齿清楚、四声准确。(3)态势训练。向学生传授头部动作、面部表情、眼睛动作、四肢动作等态势语言知识,及坐、立、行、走等方面的身体姿势知识。做到不仅会控制自己的态势语言,而且会根据别人的态势语言判断传达的情感。(4)思维训练。通过训练形象思维、比较思维和创意思维等,要求学生的思维有一定的广度、深度、精确度、敏捷度。(5)技巧训练。针对听众心理,进行口才话题选择训练、口才集中性训练、口才应变性训练等,要求表达内容符合听众的判断标准。

第二阶段,高级训练阶段。(1)即兴发言训练。给出一个熟悉的话题,稍许准备,让学生进行发言。要求学生大方得体的走到台上,与台下进行目光交流,流利地表达自己的见解。(2)演讲训练。掌握演讲稿的写作技能,学会确定演讲基调的风格、控制语调、营造高潮等技巧,能够自然地运用手势和表情,初步进行有效的演讲。(3)辩论训练。在了解辩论的基本特征、作用及分类的基础上,重点掌握辩论赛的战略设计和实践战术技巧,组织学生观看辩论赛并进行模拟,体验赛前、赛后的每一个环节,逐渐领悟辩论的精髓。

第三阶段,综合应用阶段。(1)交往口才训练。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以及各种人际互动场合中言语技巧的运用。对交谈、赞美、说服、拒绝、道歉等情境模式进行判断和分析,提高有效交谈的能力。(2)应聘口才训练。了解口才与求职的关系,通过案例分析及模拟招聘,掌握如何运用口才成功推销自我。(3)管理口才训练。初步掌握管理中的语言表达技巧,包括表扬与批评、激励,掌握处理人际关系的艺术。(4)推销口才训练。掌握推销的基本语言艺术,通过学习,懂得如何成为一名销售顾问。(5)谈判口才训练。通过谈判口才技巧分析、录像观摩和案例分析,初步掌握谈判活动运作的特点、过程和语言表达技巧。

(二)优化训练方法,调控训练过程

知识积累法语言的内容和内涵是讲话一鸣惊人的基础,没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在讲话过程中就会捉襟见肘、漏洞百出。此法的关键是要提高学生的认识。季羡林先生曾提出“三贯通(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才是21世纪的青年”,类似这样的名家名言要不断渗透、灌输,要学生养成自觉的读书习惯。其次要教授必要的信息检索方法。最后要积累必要的相关职业知识。

记忆训练法没有基本的记忆,口才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具体的训练方法有:(1)强烈刺激训练法,重视新鲜事物对大脑皮层的首次作用。(2)并用记忆法。在记忆某事物的时候,使眼、耳、手、嘴等多种感官同时工作,使大脑处于积极综合的运动状态。(3)归纳记忆法。对不同内容进行分类和整理,理清大脑的记忆线条。(5)联想记忆法。把所有的事物事先用联想结合起来,形成一条形象的“项链”。训练记忆能力,对提高学生的表达力和创造力大有益处。

朗诵训练法首先要做到发音标准,学习声母、韵母的发音及注意事项,练习声调及与普通话发音有关的语流音变。同时训练发音过程中的呼吸方法、发声方法,通过绕口令比赛综合检验学生的口齿和四声准确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后讲授语调的轻重、快慢、高低、停顿技巧,通过听示范朗诵体会文章的感情。最后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诵指定的文章。

态势训练法态势语言又叫身体语言、动作语言。在交际信息传递的过程中,45%通过有声语言传递,而55%则是通过态势语言传递。在课堂训练时,要求学生根据出示的表达目的做出相应的态势语言,根据模特表演的态势语言分析模特表达的含义;日常应用时要求学生观察身边的人,模仿举止高雅、大方、有教养的人,提高修养。

观摩训练法通过电视录像、录音让学生直观地体会口语表达的特点。如通过观看《亚洲大专辩论赛》学生们知道了辩论的规则,辩手应具有的风度、气质、手势运用等。通过听一些名人的演讲录音,让学生去体会演讲的风格,演讲中的开头、高潮、结尾的安排等。实践中他们往往会模仿这些范例。

心理训练法心理素质是否良好,决定了人的口才能否在需要的时候得到应有的展现。训练方法如下:(1)消除不良环境的影响,创设宽松、随意的说话氛围,解决学生开口的问题。也可主观消除不良环境,有意识地回避目光的对视和对方言行的影响,以保持良好的心境。(2)创设正式情境,让学生互相严格挑剔每个人的缺点,提高心理承受能力。(3)组织学生参加模拟口才竞技赛事,积累临场经验。

思维训练法口语表达者的思维能力主要包括直觉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及发散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针对前三者可通过即兴朗读训练,训练学生灵敏、准确地传递信息;通过复述训练,训练学生快速接受信息、领会重点、思路清晰、逻辑准确;通过讨论热点话题,训练学生学会全面深刻地分析问题;针对后两者可组织“串词联想成文”、“限时说用途”、“脑筋急转弯”等智力游戏激活学生的思维,通过辩论进一步加深思维的新颖性和深刻性。

模拟训练法让学生在假定的情境中运用各方面的知识和已学的技巧进行模拟。主要运用两种方式:(1)运用案例。从有关书籍和工作实践中搜集大量事例,拿到课堂上,通过讲述,让学生分析后得出对策,然后有针对性地指出对策的可行性和不可行性,大家讨论修改后得出最佳方案。(2)运用情境。对演讲比赛、辩论比赛和招聘会等进行实景模拟,不仅模拟会场的布置,还要设置各角色的扮演,营造真实的气氛,让学生投入地运用所学解决问题。

口才训练课的模式建构可根据各职业院校的实际情况调整综合应用阶段。只有遵循由浅入深、可操作、实用性强的原则设置课程,才能适应社会需求,受学生欢迎,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方位津.实用口才训练教程[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

[2]艾华.思维训练与口才训练同步进行尝试[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20(6).

辩论思维训练范文第15篇

关键词:口语交际;训练方式;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4-0292-01

口语交际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方式。人们交流思想、传播信息、表达情感,百分之九十是通过口语交际进行的。我国古代思想家荀子早就指出:“口能言之,身以行之,国宝也”。口语交际作为人类社会生活中一种社会活动,随着现代载体和传播媒体的发展,这种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现代社会是高效率、高信息化的社会,因而对口语交际同样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语文老师应担负起此项重任。

说话是把内部语言迅速转变为外部语言的一种心理活动,要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必须克服自身心理因素的这个大障碍。因此培养说话的积极性是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一个重要问题。因为说话的积极性是由一系列心理成份组成的,是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所需要的心理素质的综合体。所以,我们要多给他们在众人面前说话的机会,特别是对性格内向的学生要为他们创造一些条件,从而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我注重平时的训练,做到有目的、有顺序、分阶段进行。主要方式有:

一、普通话训练

正确使用普通话,是学生说话能力训练的起点。口语课上指导高一新生进行语音常识的学习和发音技巧的训练,掌握语气、语调、语速、重音、停顿等朗读常识;平时严格要求学生课上回答问题和日常交往一律使用普通话,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说话习惯。在班级举行绕口令比赛,养成学生口齿清楚的说话习惯,并通过各种朗诵比赛,养成学生表情朗读的习惯。到学期末,学生的普通话基本达到读音正确、口齿清楚,能朗读多种体裁的文章,较准确、生动地再现文章的思想内容,再创造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使听众得到更加明晰的信息和艺术享受。

二、复述训练

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即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复述就是在理解、记忆或整理加工的基础上,有中心、有条理、有感情地把现成的内容用语言讲述出来。第一步先让学生对材料进行一般复述,要求学生在内容上不得随意增删、修改,不遗漏细节;在结构上基本按照原材料的顺序,并尽量运用其中优美、精炼的语句,要求讲得明白、连贯、生动、不遗漏、不走样,使听众对讲述的内容有清楚的完善的了解,但要防止死记硬背。第二步进行改编复述,可对原材料作创造性的变动,要求内容、形式均合情合理,让人能够接受。改编复述有概要复述、扩展复述、变换角度复述和续编。复述时要做到语意连贯、语调抑扬顿挫富有变化,仪态自然大方,从而养成正确表达自己思想的良好习惯。

三、即兴发言训练

即兴发言是指说话人在没有思想准备的情况下,受人邀请或被眼前发生的景物所刺激,从而激发起兴致而产生的一种临时性的发言,是边听别人发言边说自己看法的双向信息交流活动。进行即兴发言训练,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运用求异思维来认识问题,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即兴发言的质量。组织学生参观校办厂、幼儿园,以自己目击的见闻、感知为内容作主动或被动的发言;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的周末活动、主题班会,根据会议的性质和讨论的要求发表看法和感想;针对一些不良社会现象和现场发生的问题阐明意见等等。因此培养了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使学生思维敏捷,思路畅通,有利于形成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培养大胆讲话,陈述己见的勇气,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四、辩论训练

辩论指就同一个问题,彼此说明自己的见解,揭露对方的矛盾,否定对方的主张,以使最后得到正确认识或共同意见的会话体口语形式。辩论的过程,实际上是证明与反驳的过程。辩论是会话的高级形式,要求论点明确,引据可靠,论证符合逻辑;听辩敏捷,反驳巧妙;语言掌握分寸,态度真诚有礼;运用恰当的证明、反驳的方法。组织学生进行组与组之间的辩论赛,做到:第一,选好辩论的题目。辩论的题目选择大家感兴趣、存在认识分歧,并有争议价值的论题。如《还是做“老好人”好》、《有钱就幸福》、《好汉不吃眼前亏》等。第二,辩论的双方必须认真做好准备,拟定好辩论提纲。第三,在辩论中引导学生积极发言,勇于交锋,讲求礼节,互相尊重,使辩论产生积极的效应。因论辩赛是一种短兵相接的言语对抗,使思维与语言处于紧张状态,它可以训练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周密性,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所以它是训练口才的有效手段。

五、演讲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