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临床经验论文范文

临床经验论文范文

临床经验论文

临床经验论文范文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整理有关中医针灸临床研究的期刊论文,并以循证医学模式为筛选标准,从中选出具有研究价值的论文30篇,其中18篇随机对照试验论文,12篇半随机对照试验论文;其次结合我院进行的针灸临床研究案例,以循证医学为指导,总结其研究价值与结果。

1.2方法  将选取的30篇研究论文,进行仔细阅读与分析,总结其循证医学研究模式、研究中所使用的评价体系与相应标准、分析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及研究结果对针灸临床应用的影响等[3]。并且根据我院进行的针灸临床研究,比对临床研究中出现的共性问题,结合循证医学的核心思想与具体模式,改进针灸临床研究方法,并在实践中检验研究方法的可行性。

2 结果

笔者通过翻阅分析所筛选出的针灸临床研究论文,发现多数研究论文存在以下几点问题:①随机方法的选用。笔者选取的研究论文中,有18篇随机对照试验论文,但其中有10篇论文在随机方法的选用上存在问题,对所使用的随机选取描述不清,有些甚至前后混淆,这则缺乏科学性,大大降低了针灸临床研究的可信度。②盲法的使用。针灸临床研究由于自身的独特性,在临床上无法做到双盲,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在研究时可以将其弃之不用,选取的资d的界定。对于临床研究而言,制定科学严谨的诊断、纳入、排除以及疗效评定标准是研究成败的关键所在,本组资料中,有7篇论文在标准的界定上存在不足,所使用的标准较为落后,而且也不是被学界所公认的金标准,因此大大降低了试验结果的准确性。④试验中的不足。进行针灸研究时,没有对各组间基线情况进行有效描述,而且配置比例存在缺陷,有失研究的科学性与严谨性;同时选用的统计学处理软件不当,无法准确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与归纳,进而对研究质量产生影响。而这些问题的存在,就严重阻滞了中医针灸晋级主流医学的脚步,使得中医针灸的临床施用步履维艰。

3 讨论

中医针灸学是我国中医文化的精华所在,而且经过五千余年的文化传承仍然熠熠生辉,其自然具有极高的临床治疗效果。不过就针灸学的局限性来看,在临床治疗中仍然是过于依赖医护人员的知识积累与个人经验,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加大了针灸临床研究的困难程度。目前,学界进行临床研究的主要原则有随机原则、对照原则以及双盲原则,而且同质性随机对照研究所取得的临床研究效果可以说是最佳的论证依据[4]。特别是在循证医学不断兴起的过程中,它为临床研究提供了有效方法,显著促进了临床研究进程的发展。基于此,如何在循证医学模式下开展中医针灸临床研究就成为中医学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就目前循证医学在中医针灸临床研究的现状来看,虽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但大体的走向是正确与有效的。尤其是基于论证证据理论而建立的Cochrane评价系统,可以说是最为严格的临床研究评价系统,这对于保证中医针灸临床研究论文的质量有很大帮助,而且我国中医学者也逐渐认识到针灸临床研究的重要性,并在实践研究中不断总结临床研究的方法,以期提高研究价值与效率[5]。比如有些学者结合针灸临床研究比对了实用性随机对照试验与解释性随机对照试验的研究效率,发现解释性随机对照试验在药物研究领域具有较好的效果,而临床针灸属于实践医学,所以实用性随机对照试验的研究效果更为显著;再比如有些学者从循证医学角度分析了针灸临床研究中的安慰针的设计与使用方法,并且建议将评价标准进行更改,以此保证针灸疗法的长效发展;而且有些学者在针灸临床研究中比对了均匀设计的功效,如研究针刺手法量化、穴位选取与配伍等[6]。

临床经验论文范文第2篇

基于循证医学证据评价体系对针灸医学的启示,根据针灸学科的发展现状和特点以及证据来源范围,本研究确定的针灸研究证据范畴主要包括:现代研究证据、古籍载录证据、专家经验证据,其中现代研究证据又包括随机对照试验研究、非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病例序列研究和个案报道。下面对各类研究证据的特点和纳入理由作简要阐述。

1.1古籍载录证据流传至今的针灸古代医籍是历代针灸临床经验的积累,不仅涵盖了针灸安全有效的成功经验、针灸的适应症、禁忌症和注意事项等有价值的信息,并经过几千年临床实践反复证实了其真实性、可靠性和适用性。因此,古代医籍载录的相关针灸防治疾病证据是针灸临床决策不可忽略的最佳证据之一,本研究纳入的古籍载录证据涵盖清代以前所有针灸治疗类文献,从内容形式上说主要包括以疾病为纲的针灸处方文献和针灸医案。

1.2专家经验证据经验类文献对于临床医学来讲往往是最直接的体验记录,是临床实践与医学理论相结合、突破和创新的结果,具有较高的理论概括和实践指导意义。因此针灸专家经验总结也是针灸临床决策不可忽略的最佳证据之一。本研究纳入的专家经验总结主要为1919年以后国内针灸专家的临床经验类文献,按照专家资质分为针灸名老中医专家经验和一般针灸专家经验。

1.3现代临床研究证据近现代临床研究文献是针灸临床研究证据的主要来源。针灸学的特点之一是辨证施治,强调个体化治疗,并且疗法丰富,因此采用统一、标准化治疗方案的针灸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并不足以代表针灸临床研究的全貌。因此,本研究除了纳入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还纳入非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病例序列研究和个案报道,没有纳入系统评价或Meta分析。

(1)随机对照试验: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RCT)是被认为是评价医学干预措施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最佳研究设计,证据的论证强度和科学性最佳[4]。本研究将RCT作为针灸研究证据之一,但对于针灸RCT的评价既要考虑试验设计完成质量,又需考虑到针灸临床实际。

(2)非随机对照研究:目前,非随机的临床对照研究(Clinicalcontroltrial,CCT),仍在中医药、针灸领域中占据多数地位[5]。这类研究虽未采用随机方法,但采用对照组进行比较,故非随机临床对照研究仍能给针灸临床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或线索。因此,非随机临床对照研究为本研究针灸研究证据纳入来源之一。

(3)病例系列研究:病例系列研究(Caseseriestri-al)的价值在于可用于观察临床对照试验排除的患病人群,可以充分施展针灸辨证论治特点,且费用低廉,而且在国内发表现代临床研究文献中,病例系列研究最多,故本研究也将其纳入针灸研究证据的范畴。

(4)个案:个案(Singlecasestudy),也称单个病例报告。针灸个案往往灵活多变地记录针灸疗效卓著的治疗方案或完整的治疗变化过程,是最能体现中医辨证论治、针灸疗法复杂干预特点的文献形式,对于针灸临床实践具有一定价值。因此个案也是针灸研究证据的纳入范畴。需要补充说明的是,系统评价或Meta分析是循证医学提倡的最佳证据之一,但针灸治疗方案随辨证论治灵活多变,强调临床研究的“同质性”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不足以一一对比分析,难以顾及针灸辨证论治、复杂干预的核心特点,故本研究没有将其纳入临床决策分析的研究证据范畴。

2针灸临床研究证据质量评价方法的建立

本研究在《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面瘫》制定过程中形成的针灸研究证据评价方法和标准基础上,借鉴已有中医领域的证据评价方法和标准[6-7]进行补充和完善,初步建立各类针灸研究证据质量评分标准和分级标准。

2.1古籍载录证据的质量评价方法古代医籍中的证据是论述性的,是临床经验记载或具体医疗过程的描述,故此,本研究主要考虑医籍质量、医家资质、记载形式(医案、论述)、证据应用强度、内容完备程度等因素,初步建立古籍载录证据的质量评价表及分级标准。(1)质量分级标准:高质量文献:得分≥5分者,且须符合前3条中1条以上,其中符合第2条者为经典著作文献,符合第3条者为历代沿用的古代证据。中质量文献:得分≥4分者,且须符合前4条中2条以上(含2条)。低质量文献:得分﹤4分者。(2)评价指标说明:珍籍:本研究指王雪苔教授主编的大型丛书《针灸古典聚珍》中的收录67种针灸医籍。古代针灸经典著作:采用专家咨询法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法,本研究初步确定的古代针灸经典著作指《素问》、《灵枢》、《难经》、《甲乙经》。古代针灸名医:依据中医文献学、医学史及针灸发展史[8-9],用专家咨询法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初步确定的古代针灸名医有33位,包括:黄帝、扁鹊、华佗、涪翁、郭玉、曹翕、吕广、皇甫谧、王叔和、徐秋夫、徐文伯、葛洪、甄权、杨上善、孙思邈、王焘、王惟一、王执中、何若愚、阎明广、窦汉卿、王国瑞、滑寿、徐凤、凌云、高武、汪机、马莳、杨继洲、李时珍、吴崑、张景岳、李学川。记载为历代沿用:指该治疗方案在历代专著中重复应用。

2.2专家经验证据的质量评价方法专家经验总结一般由专家自己或他人概况归纳而成,来源范围包括专家经验代表性专著和期刊论文。本研究一方面结合疾病的诊治特点制定纳入排除标准,一方面依据专家范畴界定、作者、载体形式及经验总结可靠性等因素,初步制定专家经验证据的质量评价表及分级标准。(1)质量分级标准:高质量文献:得分≥5分者,且须符合前3条中1条以上。中质量文献:得分≥4分者,且须符合前4条中2条以上(含2条)。低质量文献:得分﹤4分者。(2)评价指标说明:针灸领域名老中医专家的界定:在时间范围上界定为民国至今的近现代针灸名老中医;进而依据文献学、医学史及针灸发展过程[8-9],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的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第四批全国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集成工作指导老师名单,经过专家咨询、讨论和总结,初步确定近现代针灸名老中医范围,他们的代表性著作以及由他人完成的经验总结为证据来源。中文核心期刊:以北京大学图书馆编制的第一版至第五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为依据进行界定。

2.3现代针灸研究证据的质量评价方法(1)随机对照试验:本研究基于CONSORT声明[10]、Jadad评分量表[11],结合针灸临床实际及文献特点对干预措施的质量控制标准、疗效指标、文献载体指标等进行补充,初步制定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的质量评价表及分级标准。质量分级标准:高质量文献:得分≥11分者,且前3条得分≥3分,第4~11条符合5条以上。中质量文献:得分≥10分者,且前3条得分≥2分,第4~11条符合3条以上;或者得分≥8分者,且前3条得分≥2分,且必须符合第4~11条符合5条以上。低质量文献:得分﹤8分,且前3条得分≤1分;或观察对象没有明确的诊断标准。(2)非随机对照试验:本研究在RCT评价基础上,根据非随机的临床对照试验研究特点,初步制定该类证据的质量评价表及分级标准。质量分级标准:高质量文献:得分≥8分,且前8条标准必须符合5条(含5条)以上。中质量文献:得分≥8分,但前8条评价标准符合5条以下。低质量文献:观察对象没有明确的诊断标准;或得分﹤8分。(3)序列研究质量评价方法:本研究在RCT评价基础上,根据病例序列研究特点制定该类证据的质量评价表及分级标准,具体见表5。质量分级标准:高质量文献:得分≥8分,且前8条标准必须符合5条(含5条)以上。中质量文献:得分≥8分,但前8条评价标准仅符合5条以下。低质量文献:观察对象没有明确的诊断标准;或得分﹤8分。(4)个案:针灸个案质量评价表及分级标准的制定考虑了载体形式、作者资质、病人诊疗信息完整性、治疗措施、疗效等因素,具体见表6。质量分级标准:高质量文献:得分≥5分者,且须符合第4、7条。低质量文献:得分﹤5分,或得分≥5分者,未符合第4、7条标准。

3针灸临床研究证据强度及推荐等级标准的形成

本研究遵循循证医学的原则和方法,结合针灸学科特点,通过专家会议讨论、问卷咨询等方式初步制定了针灸循证决策的研究证据强度及推荐等级标准,证据质量与推荐强度的等级一一对应,即高质量证据推荐强度也高。

4结论

遵循最佳研究证据是实践循证医学的关键环节,而证据的评价是保证其利用的前提。因此,本研究将循证医学理念和方法与针灸学临床实践原理与现有文献特点有机融合,初步建立了符合针灸自身特点的针灸临床研究证据评价体系,该体系具有以下特点。

4.1参考循证医学证据评价方法结合针灸自身特点

循证医学以客观、真实证据作为临床决策的可靠来源,其理念、思路和方法值得针灸医学深入研究和借鉴。针灸临床文献中同样也存在着大量应用于针灸临床决策的文献,故此本研究以从文献中挖掘真实、有效的治疗方案为目的,参考循证医学证据评价方法并结合针灸学科自身特点,建立应用于针灸临床循证决策的证据评价体系。该体系既包括RCT、CCT、病例序列等研究证据的评价方法,同时强调名老专家经验证据和古籍载录证据的地位和作用,强调反映针灸临床实际特点的证据如个案在评价体系中的作用,能基本体现针灸临床实践的规律和特色。

4.2以针灸临床决策为目的最大可能纳入研究证据

针灸临床研究证据评价体系是应用现代循证医学理念方法研究针灸临床决策的方法学探索,它跨越两个不同医学体系,但归根结底还是以针灸理论及其实践为根本的,因此该体系必须兼顾针灸临床个体化、经验性等特色。随机、对照、盲法固然是临床可靠性评价的最好方法,但中西医学两种完全不同的理论体系导致应用这些方法到针灸临床实际中尚有很多不适用性。针灸临床文献包含有RCT、CCT、病例系列研究、专家经验、个案报道、古籍载录证据等多种类型,各类型文献之间既有方法学可靠性上的强弱,也有针灸临床可适用性的高低,还有完成质量优劣以及针灸数千年传承的习惯等多方面的不同,因此本证据等级体系以目前针灸临床证据水平现状为基础,调和多因素对证据水平的评价影响,最大可能的纳入各类有价值证据。

4.3多角度考虑影响证据质量的因素

临床经验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  本文介绍了当前新药临床试验,院内制剂、上市后药物临床试验及其他类型临床试验的管理情况,世界卫生组织临床试验注册平台的结构和运作机制以及全球临床试验注册制度的建立概况,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和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与发表协作网及其运作机制;提出以循证医学基本思想作为临床试验研究者的思想和行为准则是临床试验真实性的内部保障系统。

【关键词】  临床试验

   2007年1月1日,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与发表协作网的52家成员期刊开始实施优先发表已注册临床试验进而逐步过渡到只发表注册临床试验。这标志着我国对临床试验质量已从关注、 批判性关注进入实质性规范化管理阶段。我国临床试验注册制度是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国际临床试验注册平台(WHOInternational Clinical Trial Registration Platform,WHO ICTRP)的标准与全球同步建立和实施。

1 临床试验注册的类别

1.1 新药临床试验注册与管理新药临床试验统归各国政府药品管理部门管理,我国由国家食品药品管理局(State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SFDA)注册和管理,注册目的是批准新药上市,属于法定强制性注册。我国SFDA将新药分为中药和天然药物、化学药品以及生物制品三大类,各大类根据创新程度和形式不同又分为11~15个亚类,各大类中的亚类大致可分为创新药、在创新药基础上增加新结构的药物、结构不变仅改变给药途径如将口服剂改为注射剂的药物、结构和给药途径均不变仅改变剂型如将颗粒剂改为片剂、增加新的适应症等。所有类型新药均需进行相应各期包括Ⅰ、Ⅱ、Ⅲ期临床试验和部分有限样本的Ⅳ期临床试验,研究目的是评价新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新药生产厂家必须先在SFDA注册、申请临床试验批文,SFDA审查并注册后签发同意进行临床试验的批文,厂家持此批文选择经SFDA认证的国家药物临床试验基地,按《药物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ood Clinical Practice,GCP)要求实施,由临床试验基地设计和组织各期临床试验的实施、资料分析、试验报告撰写;在设计完成后,临床试验基地必须通过各单位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才能在相应单位实施。Ⅲ期临床试验完成后,厂家将所有资料包括实验报告提交SFDA,通过审查后才能获得生产和上市许可证。临床注册的类别及具体管理程序见表1、图1。

表1 临床试验类别和注册管理分类(略)

图1 新药从研发到上市以及医院内制剂的管理程序示意图(略)

GLP: Good Laboratory Practice, 《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 GCP: Good Clinical Practice, 《药物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 GMP: GoodManufacture Practice for Drugs,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药物生产厂家关注的是拿到批文和许可证,而不一定是在医学期刊上。加之新药研发涉及商业秘密,即使是阳性结果的临床试验的敏感信息,如药物成分和测量指标等,厂家一般不愿公开,阴性结果的临床试验信息就更是难觅其踪。因此,虽然我国每年审批的各类新药总和数以万计,但医学期刊上发表的临床试验论文中,各类新药临床试验只占很小比例。我们调查了从1994年到2005年发表的3 500 个标称“随机对照试验”的报告,新药临床试验不到60个,仅占1.4%。如果连同非对照和非随机对照的所有临床试验论文计算在内,新药临床试验论文所占的比例则更小。新药研发能力名列世界前列的美国每年经FDA审批的新药仅100余种,在临床试验中的比例也很小。以中药为主的医院内制剂论文在标称“随机对照试验”的论文中约占3%,院内制剂近年已逐步纳入各级FDA管理 [1] 。

1.2 上市后药物和其他类型临床试验的注册与管理上市后药物临床试验指新药上市后到撤市前全过程的临床试验,包括上市后药物临床试验、临床医师自拟课题临床试验和各种基金支持(包括各级政府和各单位立项)课题的临床试验等。目前大多由临床医师自拟,为其学术目的而进行,少数为药物生产厂家组织实施的Ⅳ期临床试验或商业性临床试验。新药研发阶段的Ⅰ、Ⅱ、Ⅲ期临床试验由于研究规模和时间有限,存在安全性问题,有效性或适用性不一定能反映出来,如“反应停”造成“海豹肢”畸形就是在药物上市后数年才被发现,而上市后药物临床试验是在真实临床条件下对广大患者使用的药物的有效性、安全性以及临床和药物经济学等进行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各种基金支持的临床试验都是研究者申请,基金会或政府审批立项的课题,如艾滋病防治、地方病防治和结核病防治等,目的是为某些重大疾病和疑难疾病的临床防治提供决策研究证据。我国对中医实行特殊扶持政策,如中医师自拟方不需通过新药申报,可直接进行临床试验,此类试验在临床研究论文中也占很大比例。上市后药物临床试验主要关注科学问题和社会问题,占医学期刊发表临床试验论文的98%以上,可见,研究人员非常重视。我国每年发表的这类临床试验论文数以万计,全球达数十万,成为系统评价证据的主要来源。这类临床试验在全球范围内都没有纳入法定注册管理。

临床经验论文范文第4篇

临床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其目的是在于提高临床诊断、治疗水平,提高医、教、研水平,促进学科建设发展,保障人民健康。数十年来我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研究的累累硕果,极大地推动了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蓬勃发展,如耳显微外科、神经耳科、内窥镜鼻窦外科、颅底外科、鼻变态反应、喉癌的功能性保守手术、口咽及下咽癌外科治疗、大范围缺损外科修复手术等巳达较高水平,作为临床医师,应在承担繁重的临床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临床研究工作。

临床医师有临床工作的基础,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完成临床研究的科技论文应该不难,但要出有份量、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文章也不容易。这除了思想重视、发挥现有条件和潜力外,还需掌握科学的临床研究基本原则和方法,以提高临床研究的质量也就是必须具备临床流行病学知识。临床流行病学是临床医学与流行病学的交叉学科,其形成了一套进行临床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其核心为临床科研设计(design)、测量(measurement)、和评价(evaluation),简称为DME.就是在立题后要有严密周到的设计,否则不能很好控制影响因素,得不到真实可靠的结果。

选题是临床研究的起始步骤,是科研重要环节,关系到研究的成效。选题的科研思路 (idea)的目的性要明确,要注重实用性;要有先进性,即创新性,这是科研的核心和灵魂;还要有科学性和可行性。首先,目的性要明确,就是要解决临床实践中认识上或应用上的问题。结合自己的知识、专业特长和经验,平时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提出亟待解决的问题,进一步查阅文献资料,掌握研究的最新动态,使研究有较高的起点,并建立在充分的理论依据基础上,通过努力预期任务能够完成。

选题来源广泛,包括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预防和预后。治疗又包括手术改进、药物选用、疗效评价、新技术(如激光、微波、射频、CT、MRI等)的应用、技术革新等。选题类型多样,包括调查研究、资料分析、前瞻性临床研究、实验观察研究及技术革新等。调查研究,如对鼻咽癌的病因调查研究、分泌性中耳炎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等;资料分析,包括病例分析、临床经验总结、个案报告。病例分析是对已诊治的病例进行分析,应资料详尽完整,从中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从而提出新见解、新观点。但一些临床资料残缺不全,检查项目不完备,没按统一的疾病诊断依据及疗效判定标准(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会及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委会已制订了4种疾病的标准),组间对照可比性差,肿瘤治疗缺乏完整的随诊结果等,这都影响结论的可信度。有的病例过少,结论缺乏说服力。病例分析一般不能少于50例,积累较多病例,才能从中总结出内在规律性的东西。分析要全面、实事求是。

临床经验总结,这类文章据统计约占中华系列杂志论文的60%.总结出的经验要有新意、新见解,无论是对疾病诊断、治疗方面的一点改进,疗效有所提高,或对疾病的认识上有所深化、予以肯定或否定,科研资料上有新的积累和补充,都可理解其符合创新性精神,只是在程度上的不等。总体而言,科学的发展是渐进式的,遵循继承和发展相结合的模式,因而对所谓创新性与重复性要进行具体分析,有时看似重复性,但其含重要的理论或实践意义,如对喉癌与吸烟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虽有多篇报道,但其使研究引向深入,研究非吸烟因素的影响与被动吸烟的作用。对于值得借鉴的教训,会使人刻骨铭心。经验总结必须是作者本人对这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把切身经验总结升华,很难想象参加手术不多者能仅凭病历资料把多年来的几百例手术经验总结好,只能是人云亦云,甚至可能提出错误的论点来。

临床经验论文范文第5篇

健康网讯:

临床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其目的是在于提高临床诊断、治疗水平,提高医、教、研水平,促进学科建设发展,保障人民健康。数十年来我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研究的累累硕果,极大地推动了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蓬勃发展,如耳显微外科、神经耳科、内窥镜鼻窦外科、颅底外科、鼻变态反应、喉癌的功能性保守手术、口咽及下咽癌外科治疗、大范围缺损外科修复手术等巳达较高水平,作为临床医师,应在承担繁重的临床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临床研究工作。

临床医师有临床工作的基础,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完成临床研究的科技论文应该不难,但要出有份量、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文章也不容易。这除了思想重视、发挥现有条件和潜力外,还需掌握科学的临床研究基本原则和方法,以提高临床研究的质量也就是必须具备临床流行病学知识。临床流行病学是临床医学与流行病学的交叉学科,其形成了一套进行临床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其核心为临床科研设计(design)、测量(measurement)、和评价(evaluation),简称为DME。就是在立题后要有严密周到的设计,否则不能很好控制影响因素,得不到真实可靠的结果。

选题是临床研究的起始步骤,是科研重要环节,关系到研究的成效。选题的科研思路 (idea) 的目的性要明确,要注重实用性;要有先进性,即创新性,这是科研的核心和灵魂;还要有科学性和可行性。首先,目的性要明确,就是要解决临床实践中认识上或应用上的问题。结合自己的知识、专业特长和经验,平时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提出亟待解决的问题,进一步查阅文献资料,掌握研究的最新动态, 使研究有较高的起点,并建立在充分的理论依据基础上,通过努力预期任务能够完成。

选题来源广泛,包括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预防和预后。治疗又包括手术改进、药物选用、疗效评价、新技术(如激光、微波、射频、CT、MRI等)的应用、技术革新等。选题类型多样,包括调查研究、资料分析、前瞻性临床研究、实验观察研究及技术革新等。调查研究,如对鼻咽癌的病因调查研究、分泌性中耳炎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等;资料分析,包括病例分析、临床经验总结、个案报告。病例分析是对已诊治的病例进行分析,应资料详尽完整,从中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从而提出新见解、新观点。但一些临床资料残缺不全,检查项目不完备,没按统一的疾病诊断依据及疗效判定标准(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会及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委会已制订了4种疾病的标准),组间对照可比性差,肿瘤治疗缺乏完整的随诊结果等,这都影响结论的可信度。有的病例过少,结论缺乏说服力。病例分析一般不能少于50例,积累较多病例,才能从中总结出内在规律性的东西。分析要全面、实事求是。

临床经验论文范文第6篇

临床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其目的是在于提高临床诊断、治疗水平,提高医、教、研水平,促进学科建设发展,保障人民健康。数十年来我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研究的累累硕果,极大地推动了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蓬勃发展,如耳显微外科、神经耳科、内窥镜鼻窦外科、颅底外科、鼻变态反应、喉癌的功能性保守手术、口咽及下咽癌外科治疗、大范围缺损外科修复手术等巳达较高水平,作为临床医师,应在承担繁重的临床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临床研究工作。

临床医师有临床工作的基础,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完成临床研究的科技论文应该不难,但要出有份量、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文章也不容易。这除了思想重视、发挥现有条件和潜力外,还需掌握科学的临床研究基本原则和方法,以提高临床研究的质量也就是必须具备临床流行病学知识。临床流行病学是临床医学与流行病学的交叉学科,其形成了一套进行临床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其核心为临床科研设计(design)、测量(measurement)、和评价(evaluation),简称为DME。就是在立题后要有严密周到的设计,否则不能很好控制影响因素,得不到真实可靠的结果。

选题是临床研究的起始步骤,是科研重要环节,关系到研究的成效。选题的科研思路(idea)的目的性要明确,要注重实用性;要有先进性,即创新性,这是科研的核心和灵魂;还要有科学性和可行性。首先,目的性要明确,就是要解决临床实践中认识上或应用上的问题。结合自己的知识、专业特长和经验,平时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提出亟待解决的问题,进一步查阅文献资料,掌握研究的最新动态,使研究有较高的起点,并建立在充分的理论依据基础上,通过努力预期任务能够完成。

选题来源广泛,包括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预防和预后。治疗又包括手术改进、药物选用、疗效评价、新技术(如激光、微波、射频、CT、MRI等)的应用、技术革新等。选题类型多样,包括调查研究、资料分析、前瞻性临床研究、实验观察研究及技术革新等。调查研究,如对鼻咽癌的病因调查研究、分泌性中耳炎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等;资料分析,包括病例分析、临床经验总结、个案报告。病例分析是对已诊治的病例进行分析,应资料详尽完整,从中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从而提出新见解、新观点。但一些临床资料残缺不全,检查项目不完备,没按统一的疾病诊断依据及疗效判定标准(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会及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委会已制订了4种疾病的标准),组间对照可比性差,肿瘤治疗缺乏完整的随诊结果等,这都影响结论的可信度。有的病例过少,结论缺乏说服力。病例分析一般不能少于50例,积累较多病例,才能从中总结出内在规律性的东西。分析要全面、实事求是。

临床经验总结,这类文章据统计约占中华系列杂志论文的60%。总结出的经验要有新意、新见解,无论是对疾病诊断、治疗方面的一点改进,疗效有所提高,或对疾病的认识上有所深化、予以肯定或否定,科研资料上有新的积累和补充,都可理解其符合创新性精神,只是在程度上的不等。总体而言,科学的发展是渐进式的,遵循继承和发展相结合的模式,因而对所谓创新性与重复性要进行具体分析,有时看似重复性,但其含重要的理论或实践意义,如对喉癌与吸烟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虽有多篇报道,但其使研究引向深入,研究非吸烟因素的影响与被动吸烟的作用。对于值得借鉴的教训,会使人刻骨铭心。经验总结必须是作者本人对这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把切身经验总结升华,很难想象参加手术不多者能仅凭病历资料把多年来的几百例手术经验总结好,只能是人云亦云,甚至可能提出错误的论点来。

临床经验论文范文第7篇

1 增强临床药师的证据意识证据,乃循证医学和循证药学理论内涵的核心。20世纪 80年代以前,临床药物治疗方案选择和治疗效果的评价大多以临床医师的经验和推论为基础,即根据某一药物对疾病的临床指标,如血压、血流动力学、血液生化指标(血糖、血脂等)、室性早搏或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等变化来推论其对疾病的治疗作用。临床药师也是以散在的药物临床研究资料、药物动力学研究资料为依据,凭经验并借助TDM结果参与临床药物治疗。这种传统的药物治疗对预后、诊断结果、治疗有效性的评价是建立在非系统观察的临床经验基础上,即对发病机理和病理、生理知识的理解基础上,在对专家和经验的依赖基础上。1993年,McMaster大学科研组开始撰写一系列有关循证医学原理的文献,并提出循证医学就是利用医学文献解决患者的疾病问题,由大量文献中测定、总结出的信息解决所遇到的临床个体问题。循证医学与循证药学是临床药物治疗实践的新范例,它并不调根据直觉所得的非系统的临床经验,而是强调临床证据,要求临床医师与临床药师用新的技巧广泛搜集有效的文献,运用正确的评价指南,筛选最有效的应用文献(即证据)指导临床实践。在临床药学实践中,临床药师面临新药和老药新适应证的不断提出,面对蜂拥而来的大量资讯,如何正确地搜集和利用有效的文献,判断研究报告中可能的偏倚,如何去伪存真,掌握和使用正确的文献评价方法成为关键。循证药学就是临床药师搜集、评价科研证据 (文献),评估其在制订治疗方案中的作用,并以此做出临床药物治疗决策的临床实践方法。

2 增强临床药师的效价意识 20世纪80年代以前,药物疗效及安全性评价多以经验和推论为基础,即根据某一药物对某些临床指标的作用(通常不包括预后指标),如血压、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液生化指标或某些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来推断其对某些疾病的疗效。如治疗高血压的短效钙拮抗剂硝苯地平,临床观察能有效降低血压,又无明显的肾毒性,大多数患者也能耐受,因而被认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降压药。但自1995年以来,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有学者从大规模、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中,发现硝苯地平虽能有效降压,但也可能促使心脏缺血事件发生,心肌梗死危险性和冠心病的死亡率增加,且剂量越大,这种危险性越大。至于药物的经济学与有效性评价就少有人顾及了。循证理论的问世,为临床药师进行药品效价评估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循证模式在对药物进行科学评价时,多采用以预后指标为终点的多中心、大规模、前瞻性的随机对照试验,且尽可能对临床研究资料进行系统评价,增强了用药的可信度和准确度。

2.1 安全性与有效性评价 循证药学对药物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证据有一套严格的分级和评价体系,疗效评价注重终点指标和生存质量,其原理和方法已得到现代医学的广泛接受和认可。临床药师可选择性或综合性利用循证分析手段从临床有效性、安全性、卫生经济学、伦理学等方面综合评价医疗干预措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2.1.1 回顾性调查研究 采用集群抽样(cluster sampling)与分层随机抽样(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相结合的方式,选择公开发行的医药期刊、书籍、会议论文、报刊文摘、实验报告中相关的药物毒性、不良反应、配伍禁忌、饮食宜忌、中毒解救等文献进行系统全面收集整理,按剂量过大、违反配伍禁忌、误用伪品、质量不过关、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建立数据库,进一步进行系统Meta分析提供依据。

2.1.2 荟萃分析(meta-analysis) 根据循证药学的原则,对回顾性调查研究收集到的数据资料进行筛选、甄别与认定,通过进行系统Meta分析,总结分析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解救的方法、临床救治的合理性、有效性,并把分析得出的结果进行多因素统计学处理,根据分析的结果与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建立回归方程,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多元逐步回归、Logistic回归分析,通过数理分析,研究不良反应和药品之间的因果关系,探讨各个因素对结果作用的大小和方向,分析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及作用机制。此外,客观分析评价目前常用药品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评价方法,总结分析其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方案。

2.1.3 实验验证 对于不良反应出现频率高的药物进行实验验证,找出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重新评价其疗效与安全性。从体外相互作用、理化反应、指纹图谱、主要药效学、毒理学、药物代谢动力学等方面分析,再进行实验研究。经循证药学严格评价确证其临床疗效后,充分运用基因组、蛋白质组、生物信息学等现代先进科技手段,探讨药物的整合作用,同时可以进一步优化配方,研发更安全、更有效的新型药物。

2.1.4 前瞻性临床试验 药物临床试验是指为了评价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在人体(患者或健康志愿者)进行的药物的系统性研究,以证实和揭示试验用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等。临床流行病学认为,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的前瞻性临床试验(randomized conrolled tria,l RCT)是评价一种治疗措施的最佳方法,也是该疗法有效性和安全性最可靠的依据。临床试验是新药研究开发的必经阶段,对评价新药的疗效和安全性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其研究资料和结果是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进行新药审批的重要内容和关键依据。

2.2 经济学与有效性评价 药物经济学不仅关注药物治疗的效果,同时也关注药物治疗的成本,其核心思想是为患者提供成本-效果好的治疗药物。常用的研究方法有最小成本分析法、成本-效果分析法、成本-效益分析法和成本-效用分析法。药物经济学在国外已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但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鉴于药物经济学在药品费用控制中的独特作用,众多学者在卫生政策制定者已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部分研究人员也已在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工作。目前,民生问题是社会关注热点问题之一,尤重医疗成本问题。循证医药学理论不仅重视药品安全性与有效性的权衡,也重视药品经济学与有效性的权衡。

临床药师应具备高度的责任心从事临床合理用药工作。药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对任何一个机体来说,除非病情需要,并非多多益善,也非越贵越好,无论病人经济状况如何, 也不论是门诊还是住院病人,都不能利用技术的优势和职业崇拜强加于人,从而获得非法利益,违背自己的经济责任和职业道德。一般说来,按照临床药师的职责范围,病人要求临床药师的责任,仅仅在于治疗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以及治疗方案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但实践中由于病情的变化及复杂程度、个体差异等因素,并非所有结果都在预料之中,由此产生的如住院日延长、不良反应及后遗症状等都可能导致超出正常经济责任的范围,需要临床药师结合每一病例的具体情况,从健康需要和科学经济的角度为病人着想,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佳的预后和最短的治疗周期,以科学的预见性向病人提供尽可能全面的信息和结果,防止理想化、盲目性和片面性。与经济医学相比,这是一种高科技、高效益和高风险的职业业务活动。是医院以病人为中心方针的具体表现。

临床经验论文范文第8篇

近年来,现存医疗机构对医生的晋升职称考核体系是一种以医疗和科研并重的考核体系,但实际上这种体系逐渐演变成了“唯科研”“唯论文”论。很多部门及医院把论文,科研成果作为医师晋升的必备条件,而缺乏临床能力的量化指标。

“医师职称反映的是临床工作能力,主要看其处理疾病的娴熟程度,诊断救治的技术水平,对待病人认真负责的态度。一个胜任工作,深受病人欢迎,具有敬业精神的医师,其能力并不能单用外语、论文、科研成果来证实。”范利说,医生的职称评审脱离临床实际,许多学历高,科研论文数量可观的人不会看病但可晋升高职称;而那些诊疗经验丰富,深受患者喜爱的医生却因为论文数量不够而在晋升的路上屡屡受挫,严重挫伤了医生临床工作积极性。

范利认为,逼迫临床医生加大精力忙于从事科研写论文,只会导致医疗质量滑坡、科研急功近利、论文造假泛滥、医生队伍不稳等严重危害,将使我们的医改面临严峻挑战。

针对现行临床医师职称晋升考评制度,范利建议:

首先,标准分开,侧重考核临床医师实际工作能力。临床医师职称晋升考评总体思路应该大大增加临床能力考核的权重,以临床能力为主,科研学历为辅,侧重实际工作的能力,即处理疾病的能力,看其是否能够胜任相应的职称要求,完善对医生实际临床水平的考察标准,建立科学的绩效考评体系。可以根据医院的性质对医生进行分类,比如社区医院可以不做或少做科研,三甲医院应该对研究型和临床型医生晋升职称评审标准要有区别。

临床经验论文范文第9篇

临床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其目的是在于提高临床诊断、治疗水平,提高医、教、研水平,促进学科建设发展,保障人民健康。数十年来我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研究的累累硕果,极大地推动了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蓬勃发展,如耳显微外科、神经耳科、内窥镜鼻窦外科、颅底外科、鼻变态反应、喉癌的功能性保守手术、口咽及下咽癌外科治疗、大范围缺损外科修复手术等巳达较高水平,作为临床医师,应在承担繁重的临床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临床研究工作。

临床医师有临床工作的基础,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完成临床研究的科技论文应该不难,但要出有份量、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文章也不容易。这除了思想重视、发挥现有条件和潜力外,还需掌握科学的临床研究基本原则和方法,以提高临床研究的质量也就是必须具备临床流行病学知识。临床流行病学是临床医学与流行病学的交叉学科,其形成了一套进行临床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其核心为临床科研设计(design)、测量(measurement)、和评价(evaluation),简称为DME。就是在立题后要有严密周到的设计,否则不能很好控制影响因素,得不到真实可靠的结果。

选题是临床研究的起始步骤,是科研重要环节,关系到研究的成效。选题的科研思路(idea)的目的性要明确,要注重实用性;要有先进性,即创新性,这是科研的核心和灵魂;还要有科学性和可行性。首先,目的性要明确,就是要解决临床实践中认识上或应用上的问题。结合自己的知识、专业特长和经验,平时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提出亟待解决的问题,进一步查阅文献资料,掌握研究的最新动态,使研究有较高的起点,并建立在充分的理论依据基础上,通过努力预期任务能够完成。

选题来源广泛,包括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预防和预后。治疗又包括手术改进、药物选用、疗效评价、新技术(如激光、微波、射频、CT、MRI等)的应用、技术革新等。选题类型多样,包括调查研究、资料分析、前瞻性临床研究、实验观察研究及技术革新等。调查研究,如对鼻咽癌的病因调查研究、分泌性中耳炎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等;资料分析,包括病例分析、临床经验总结、个案报告。病例分析是对已诊治的病例进行分析,应资料详尽完整,从中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从而提出新见解、新观点。但一些临床资料残缺不全,检查项目不完备,没按统一的疾病诊断依据及疗效判定标准(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会及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委会已制订了4种疾病的标准),组间对照可比性差,肿瘤治疗缺乏完整的随诊结果等,这都影响结论的可信度。有的病例过少,结论缺乏说服力。病例分析一般不能少于50例,积累较多病例,才能从中总结出内在规律性的东西。分析要全面、实事求是。

临床经验总结,这类文章据统计约占中华系列杂志论文的60%。总结出的经验要有新意、新见解,无论是对疾病诊断、治疗方面的一点改进,疗效有所提高,或对疾病的认识上有所深化、予以肯定或否定,科研资料上有新的积累和补充,都可理解其符合创新性精神,只是在程度上的不等。总体而言,科学的发展是渐进式的,遵循继承和发展相结合的模式,因而对所谓创新性与重复性要进行具体分析,有时看似重复性,但其含重要的理论或实践意义,如对喉癌与吸烟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虽有多篇报道,但其使研究引向深入,研究非吸烟因素的影响与被动吸烟的作用。对于值得借鉴的教训,会使人刻骨铭心。经验总结必须是作者本人对这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把切身经验总结升华,很难想象参加手术不多者能仅凭病历资料把多年来的几百例手术经验总结好,只能是人云亦云,甚至可能提出错误的论点来。

临床经验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中医;临床思维方法;特点

【中图分类号】R85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409-01

中医学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流传至今的一门应用科学,它之所以能够在激烈的医学竞争中历久不衰,在于其有内在的规律可遵循,要做一名优秀的中医,就必须首先掌握中医临床思维这样一门技术。

1 中医临床思维的内涵

中医临床思维是指医生在临床诊断和治疗的过程中,通过获取疾病的信息,探索病源、症候与病机,并确定诊治方法及如何用药等过程中的思维活动。中医临床思维过程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中医经过数千年的临床实践,逐渐融合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思维,形成了独特的逻辑形态,中医的思维方法决定了医生在诊治过程中的行为方式。要想做一名优秀的中医,最基本的条件就是要有完善的临床思维方法,可以说,是否拥有高超的临床思维技术是区分高明医者和一般医者的判断标准。所以,对医生进行临床思维的培养和锻炼,不仅有利于他们能够更有效的治病救人,也是培养中医临床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中医临床思维能将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有效融合在一起,能够大大提高医生的医学水平和治疗效果,因此,中医临床思维能够决定中医未来的发展前景。

2 中医临床思维的特点

(一)思维过程的科学性

西医主要通过仪器来判断患者的病情,过分信奉人类的智慧,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主要通过科技来唱主角,但中医主要通过望、闻、问、切四者结合的方法来诊治患者,将古代的阴阳五行学说运用到诊疗过程中,将人看成是形、气、神的统一体。因此,经常会有人质疑中医的科学性,认为中医崇尚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没有所谓的数字、影像来佐证自己的判断,因此是唯心的、不科学的,甚至是愚昧的、迷信的,由此来贬低中医的实践价值。笔者认为这是对中医最大的误解,科学本就是多元的,思维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客观世界要允许多样的思维方式存在。中医从多年临床经验出发,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将患者的临床表现通过逻辑思维进行分析,得出诊疗的结果,并指导患者用药,再通过跟踪临床效果进行实际效果的检验,整个思维过程严谨而科学。并且在思维多元化的今天,任何一个问题都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式,就像是不同的医生面对同一个病人,开的处方不同,但效果却很相似,道理是一样的。况且中医向来讲究变通,注重因地、因时、因人而异,并且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验证至今仍然活跃在医学实践的舞台上,其科学性是毋庸置疑的。

(二)收集资料的全面性

中医在诊治疾病的过程中,收集资料时并不局限于患者机体本身,而是根据“天人合一”的思想,首先,在观察患者本身异常的同时,注重患者周围的环境对疾病产生的影响,分析周围环境对人体的影响进行诊治;其次,医生也十分注重社会因素对患者机体的影响,由此来多方面分析疾病产生的原因。除此之外,中医也从生物、心理等方面全面收集资料,不会因为对细节的忽视而误诊并请,对疾病尽早诊治。并且通过收集多方面的信息对患者的并请进行个体分析和治疗,做到因人而异。

(三)思维结果的非定量性

由于中医主要采取望、闻、问、切四诊疗法来获取患者的信息,从病人的脉象、舌象等表象来了解疾病的发展,也就是主要通过医生的感官来感知疾病信息,同时,中医学的理论基础又是我国古代的阴阳五行学说,并没有精确的检验数据或者影响资料做支撑,所以,医学界经常把中医学称为“唯象医学”,“象”本身具有不确定性、多变性。所以中医在诊断疾病时,只能通过直观的经验去感悟。这种直观的经验比较灵活,又缺乏实证,也就使得中医的思维结果带有不确定性、模糊性和非定量性。

3 提高中医临床思维的方法

一名优秀的中医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晓人和。渊博的知识是中医临床思维建立的基础和源泉。岳美中曾说,最优秀的医生需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临床经验及健康的心理和思维方式。可见,只有理论基础扎实,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其临床思维才能更广阔,在诊疗疾病时才能方显成效。

(一)重视学习中医基本理论

学生虽然在学校已经接受了系统的中医理论的学习,但由于当时缺乏实际的临床实践,大多数理论知识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逐渐淡忘,所以在走向工作岗位之后要重拾这些基本的理论知识,尤其要重视对经典著作的温习。通过对理论的再学习,使以前学习到的零碎的知识和理论逐渐条理化、系统化,建立起一整套的知识体系,为中医临床思维的建立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经常参加临床实践

中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重视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也应该在平时的工作中加强临床实践,争取及早参加实践,多临床,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并在实践中检验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只有经过反复的临床实践,才能逐步掌握正确的中医临床思维。理论学习――临床实践――再理论学习――再临床实践如此反复以至无穷,正是辨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只有经过真正的临床实践,才能真正记住以前所学到的理论知识,理论也才能经受住实践的考验,也才能真正巩固所建立起的临床思维。

(三)重视对患者的跟踪调查

医生的工作大都在医院直接进行,有利于完整系统地观测每一位患者的诊治过程,其诊疗效果也是非常明了的。但实际上患者在住医院治疗只是完成了治疗过程的一半。病人在出院后常会因为一些外在或者内在的原因而使病情发生一些改变,因此治疗的效果因人、因地会出现差异,因此,对患者的跟踪调查就显得尤为重要,对其诊疗效果进行全过程观测,这样做不仅有利于验证临床思维的正确性,同时又有利于医生在工作中积累经验。

参考文献

临床经验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循证医学;临床肿瘤学;教学

1循证医学的发展

1.1循证医学的萌芽

在1789年,法国巴黎学派的PierreLouis首次将统计学观念引入了临床医学,他反对仅仅依据既往的古典理论就对患者做出临床决策,要求医生给予患者的诊断必须是依据对患者个体进行全面仔细的观察,同时运用医学的“系统性规律”,即“数值法”来对这些观察结果作出的结论[1]。Louis的这一思想和实践被后世认为是循证医学的开始。之后,随着医学的发展,学者越来越认识到对医疗实践进行评价的必要性。希波克拉底提出医学成果不仅来自合理的理论,也要依靠综合推理的经验[2]。这就将观察性研究首次引入了医学领域。阿拉伯医生Avicerma更提出在动物体内进行的药物试验结果不能等同于人体的用药结果,在药物试验中应当设计两种情况的对比,同时要满足可进行重复性评价[3]。与此相呼应的是AlexanderHamilton在1816年记述了一项大型对照试验,试验目的是评价放血疗法的效果[4]。这也是记载中最早采用交替的方法产生对比组的试验。

1.2循证医学的成长

循证医学证据的主要来源是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RCT),而世界首例RCT是英国医学研究会于1948年开展的,目的是为了明确链霉素在肺结核治疗中的疗效[5]。这一RCT当之无愧的成为了临床医学研究新纪元的里程碑。此后,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初期,SackettDL和FletcherRH等人将流行病学与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有机的融合到了临床医学中,从而创建了现代临床流行病学。这一学科的建立更是以大样本、多中心的RCT取代以往分散的、个别的观察性研究和临床经验总结,从而奠定了循证医学的发展基础[6、7]。选择最佳的证据是循证医学发展的核心,1979年ArchieCochrane提出针对某个疾病或诊疗方法,应将所有与之相关的RCT汇总后进行综合分析,并随着新的相关临床试验的出现而不断更新,由此可得出更为可靠的证据。这也就是在医学研究中应用Meta分析。在这之后,ChalmersTC更是提出了累积性Meta分析的概念[8]。到了1982年,国际临床流行病学网(InternationalClinicalEpi-demiology,INCLNE)成立,标志着循证医学发展所必需方法与技术已得到完善并逐渐成熟,这中间包括统计学、文献评价方法学、临床研究设计方法、人群疾病研究方法学等等,而这些正是循证医学赖以存在的基础。

1.3循证医学的成熟

1992年的JAMA杂志发表了“Evidence-basedmedicine.Anewapproachtoteachingthepracticeofmedicine”这一文章,其中史无前例的提出了“Evi-dence-basedmedicine”的概念,并探讨了如何将这一概念引入临床医学教学,从而促进循证医学的实践发展[9]。同年,世界上首个循证医学实践机构--英国循证医学中心,在英国国家卫生服务部的支持下成立了。在这一基础之上,著名的Cochrane协作网(CochraneCollaboration)而后也随即成立。Co-chrane协作网由全球多个中心组成,各个中心均是地区性协调组织,其主要作用是为所在地的研究人员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并设计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最后以技术和研究数据为基础向用户提供最佳的临床证据。此外,Cochrane协作网更是全球不同地域的研究人员间沟通与交流的平台,通过Cochrane协作网可以实现研究技术和数据等资源的共享。至此,循证医学完全成熟并迅速发展起来。伴随着循证医学的成熟与发展,如今医疗卫生领域各个方面的决策和行为都是以研究所取得的科学证据为基础的,医学教育也不例外。

2循证医学指导下的临床肿瘤学教学

作为当今医学研究最关注的热点和难点,临床肿瘤学研究成果更新速度之快,研究内容之广令人目不暇接。相应的临床肿瘤学教学也成为了临床医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随着科技发展,人们可以随时获取全球的医学信息。因此,既往以临床经验、推理和教科书理论为基础而进行的传统临床肿瘤学教学早已远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在新时期的临床肿瘤学教学中,如何获取有价值的医学信息资源?如何合理运用相关医学研究证据?这些问题的答案成为教学的重要目的。因此,在临床肿瘤学教学中引入循证医学的概念,并将循证医学理念贯穿教学全过程的是顺应世界医学发展趋势的,也是满足现代医学教育要求的。

2.1指导学生寻找证据、解读证据、评价证据

在传统医学模式下,医学理论知识、个人临床经验、甚至直觉都是医生对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依据,而对治疗的有效性评价则完全依赖于非实验性的结论。与之相对,在现代医学模式中,医生的临床决策是在循证医学证据的基础上融合个人临床经验而制定的[10]。循证医学要求每一项临床决策均应由现有“最好”的证据支持。然而,面对海量的文献,如何在众多的证据中去伪存真,找到最佳的证据?将证据分类、分级管理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因此,Cook等人提出了根据研究方法和统计学的应用程度,即根据证据可靠性,来衡量分级的评价办法。具体而言:I级证据可靠性最高,主要来自于高质量设计和实施的多项前瞻性RCT的综合分析结果,或是有明确结论的大样本RCT;II级证据有较高的可靠性,来自于严格设计和实施的前瞻性RCT的分析结果,但样本量较少;III级证据有一定的可靠性,主要来自于设计良好的前瞻性研究,如非随机的、单组对照的、时间序列、前后队列或配对病例对照系列等;IV级证据可靠性较差,主要来自于设计良好的非前瞻性或非随机性研究;V级证据可靠性最差,主要来自于个案报道和临床总结[11]。另外,临床指引(clinicalguideline)是获取信息较为便捷的途径,例如美国NCCN肿瘤指南是当今应用最为广泛的指南之一。正确、可靠、可重复和可更新是一个好的临床指引所应具备的条件。同时,好的临床指引还应具备临床可操作性和灵活性。目前临床指引的制定有三种方法:一是基于专家意见。专家具有丰厚的临床实践经验,对所专注的领域有深刻的理解,对科学证据能进行正确解读和合理解释,在决策过程中能够运用自身经验和学识来融合多方面意见。但是,专家意见是非结构化的,在进行医疗决策时无法完全做到自觉的、准确的和公正的选取最优证据。二是基于一致性方法。指的是针对某一临床问题,由持有不同观点的专家讨论而取得一致性意见,并形成对处理这类问题的推荐意见以供临床医生参照。该方法所产生的推荐意见属于正式的、结构性的指引。主要用于取得明显证据的实验室研究向临床实践过渡的阶段。三是基于证据方法。这类临床指引是通过汇总大量相关的系统评估结论,进而形成对某病种的临床诊治规范,以指导阶段性的临床行为。综上所述,临床肿瘤学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通过一定量的文献检索学会对循证医学证据进行分类、分级,依据证据评价方法对已获得的循证医学证据进行评价,针对不同的可靠性程度进一步解读证据。特别是在证据解读中,教学者应引导学生使用临床指引,结合临床实践将不同临床指引中的循证医学证据进行评价,从而得到对证据的具体解读,最终将这些证据应用于临床诊治。通过不断的练习与使用,学生学会了寻找证据,并且学会正确的解读证据、评价证据,才能进一步在肿瘤内科诊治决策中做到“循证”。

2.2循证医学在肿瘤内科学教学中的实施

2.2.1循证医学理论与肿瘤学理论结合在学习

临床肿瘤学期间应该安排合理的课时数进行循证医学的理论学习。具体可分为三个阶段开展学习:第一阶段学习内容囊括循证医学概念、意义、主要研究方法、文献检索方法等等,使得医学生对循证医学有理论上的充分认识,并且了解循证医学相关的主要研究方法,能够熟练应用文献检索方法。总体上做到能够通过文献检索找到循证医学证据,进而能够读懂循证医学证据,包括RCT研究、Meta分析、非随机对照研究、甚至是个案报道等等;第二阶段学习临床肿瘤学理论知识,在临床肿瘤学理论学习中会不断遇到已有可靠证据证实的肿瘤诊断及治疗知识,在这一学习阶段可以参照这些可靠证据来复习循证医学理论,并分析、学习、总结临床肿瘤学理论与循证医学理论之间的对应性和契合点;第三阶段学习循证医学指导下的典型临床决策。这一阶段的学习是对前两阶段学习内容的具体实践,教学者应带领学生针对临床中的具体问题,运用循证医学原理并结合临床肿瘤学专业知识进行证据检索,对获得的证据进行评判和解读,并在实践中结合临床指引进行具体的医疗决策。比如在肿瘤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中,针对出现恶液质的患者,从人们的一般认知和生活经验上来讲应该给予静脉高营养治疗,但依据循证医学原理,查找循证医学证据可发现,有大规模RCT结果提示静脉高营养治疗会对患者肝肾功能造成的影响并且增加医疗花费。这样的学以致用不但提高了学生对医学的学习兴趣,也逐渐培养了学生在临床诊断与决策过程中善于利用循证医学来解决问题。因此,临床肿瘤学与循证医学这两项理论学习缺一不可,并要求两者相互融会贯通,促使在临床肿瘤学的实践中时刻贯彻循证医学的证据。

临床经验论文范文第12篇

这样的临床教学后果是真正有效的新治疗方法由于临床医生不了解而未被采用,而一些无效甚至有害的疗法只因从理论上推断可能有效而长期使用。诊疗技术得不到提高,患者也得不到最新、有效、规范化治疗。而循证医学模式则是在科学的基础上,将可行的一些临床方案或观测指标通过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采用规范、系统的统计方法,筛选出安全有效、可靠、可重复的诊疗方案,为临床研究和医疗卫生决策提供可靠而又准确的科学依据。对一些有争议的诊疗方案,提供临床实践中的进一步的探索及研究。从而为提高临床的诊疗水平和技能,合理利用卫生资源,提高治愈率和好转率提供了客观、翔实的数据,让数据来说话,其他任何方法都无法替代。

2在实际的临床医学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向学生讲明以下观点:

证据来自于经验,循证医学来自于经验医学,但又高于经验医学,循证医学是扩大的、经过了科学论证的经验教学。循证医学随着科研水平、技术经验、药物研发、检查手段的提高而不断的更新、发展。今天的最佳科学证据也许明天会被证明是不准确的,甚至错误的。只有不断地保持知识更新,并结合临床实践,才是真正的循证医学。循证医学只是将目前各项最真实、最客观的证据拿出来回答目前临床上的某些期待解决的问题。那种简单地认为仅应用某项随机对照试验结果作为治疗的依据和指南就是实践循证医学的认识是片面的。

3其次对不同层次、不同教育对象应区别对待,使循证医学的学习在医学教育不同阶段有所偏倚。

临床经验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 立题依据; 中药复方; 临床审评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industry lacking of sufficient analyses on the bases of project establishment about the new drug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 during their applying for the clinical researc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linical evaluation, this paper reviewed and analyzed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paths of new drugs of TCM in recent years. Through the analyses of the rationality of formulations, human use experiences and clinical studie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to solve these difficulties during the technical evaluation of new drugs of TCM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new drugs′ clinical research.

[Key words] project basi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scription; clinical evaluation

2016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将“着力推进中医药创新”作为发展的重点任务。中药复方新药研发作为中医药创新的主要形式,以研制出具有突出临床价值的新药为目标,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和整体观的理论精髓。较化学药物,中医复方更适应新的疾病谱的变化趋势,更符合“预防-治疗-康复-保健”医疗保健模式。中药复方新药研发立题依据的合理性、新颖性从源头决定了研发风险和创新性,然而,目前业内对中药复方新药申请临床研究的立}依据认识不足,体现在新药申报对组方合理性、人用经验和临床定位的总结分析不足,进而影响后续研发决策。笔者基于从事中药新药临床技术评价工作的经验,对中药复方新药研发现状进行回顾分析,对立题依据技术评价的临床相关问题进行梳理,与同道共同探讨。

1 中药复方制剂的研发现状

中药复方新药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组方,最能体现和反映传统中医药特色的一类新药注册分类。中药复方制剂处方来源不仅包括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当代中医经验方、院内制剂、古代名医经典名方,还包括基于实验室研究的科研方,以及来自于民间经验的民间验方。从近年研发趋势和数量分析,复方药是中药新药的主要研究方向。回顾2011―2015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审评中心承办审评的中药新药申请临床试验 (investigational new drug,IND)、新药上市申请(new drug application,NDA)的情况,其中批准的中药新药IND有90%(116/129)为复方制剂,批准的中药新药NDA 品种中有83%(57/69)为复方制剂,且复方新药的申报量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图1)。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共颁布了1 446个中药成方制剂标准,其中复方制剂标准比例高达92.7%,包含中药复方制剂标准1 316个(91%),中西复方制剂标准25个(1.7%),单方制剂标准仅105个(7.3%)。

2 中药复方新药的研发路径

20世纪以化学合成药为核心的创新药物占主导地位,推动了制药科学技术和制药产业的飞速发展。以先导化合物筛选为代表的化学合成药的研发模式经过药效作用机制研究,明确作用靶点、通路,进一步筛选、合成新的化合物,历经非临床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后,才能进入上市前的临床研究。虽然近几十年来发现和合成的新化合物日益增多,高通量筛选技术也得到不断发展,但是研发高成本、高风险和低成功率,以及单靶点直接对抗治疗为代表的新药研发模式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1]。

基于中医理论指导和人用经验开展的中药复方新药的研发风险相对较低,其主要体现在:①中药复方新药多在中医传统理论指导下组方,要么源于医家长期临床经验,要么遵古训循经方,处方来源丰富;②复方新药在治疗上突出多靶点、多环节、多途径、多组分有序配伍的特点;③有前期人用经验,临床定位和目标人群相对明确。

3 中药复方新药立题依据临床评价的技术问题

新药研发的立题目的是解决临床需求,核心是满足安全性前提下,研发具有临床价值的药物。因此,对临床治疗现状的认识和分析,人用经验的总结,以及申报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数据等构成了立题依据,这通常也是临床专业的审点。

3.1 组方合理性是临床技术评价的基础 合理组方是决定中药复方新药研发成败的关键。中药复方组方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中医临床、中药药理、中药化学、中药药代、生物信息学等多个学科[2]。大部分中药复方制剂来源于临床实践,或为古方、名方,或为临床经验方和院内制剂等演变而来。从中药新药临床评价角度,《药品注册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中药复方制剂应在传统医药理论指导下组方”。《中药、天然药物申请临床研究的医学理论及文献资料撰写原则》也具体指出:“应详细说明处方来源、应用、筛选或演变过程及筛选的依据等情况。来源于古方的应该详细说明其具体出处、演变情况,现在的认识及其依据”。因此,中药复方新药的处方应遵循中医理论,合理阐述方解,确保理法方药的一致性,则是对立题依据处方合理性方面技术审查的重点内容。

习用药材是指国家药品标准未收载,而在局部地区有多年生产、使用习惯(其他地区没有使用习惯)的药材品种[3],包括地区性民间习用药材与少数民族习用药材。我国民间习用药材需关注药材资源、基原、药用部位、炮制方法和本草考证等,从而保证研发的可行性和环境的可持续性。

3.2 人用经验是支持中药复方新药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重要依据 有效性和安全性依据是申请临床试验的立题关键,也是人用经验的核心要素。需要注意的是,人用经验不等同于临床经验,涵盖了更为丰富、复杂的信息内容。临床经验是医生在为病人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实践过程中所得到的知识或技能。从医疗活动的主体上讲,人用经验的主体经验“人”是从事医疗活动的人员,包括临床医生、民间医者等,他们或熟悉民族医药知识技能,或得之家传师授, 或得之自身经验,具有包括中医、民族医药以及地区性民间习用医药等特色。人用经验涵盖了中医、现代医学、习用药材和临床应用情况等内容。

传统中医理论应围绕拟定主治病证重点阐述:①病因病机;②辨病、辨证理论;③理法方药的一致性;④作用特点;⑤临床治疗特色;⑥与同类品种在有效性、安全性以及卫生经济学等方面有何优势等。另外,还应合理论述:①中医病症与西医疾病的关系;②现代医学对拟治疗疾病的病因学、诊断学的认识;③目前的治疗现状及不足等。

临床应用方面,提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数据应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研究资料可以是来源于申报品种被列入临床指南和医学典籍的情况,也可以是来源于临床观察性论文、小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病案报道和经验总结等。内容上能够详细说明临床实际应用的方法、剂量、疗程、使用人群、疗效、依从性、安全性情况,并说明申报处方组成、工艺与临床实际应用是否相同。

3.3 临床研究方案是中药复方新药研发的基本技术路线 “临床试验的目的是通过证据充足而且有良好对照的临床研究,证实试验药物是否具有公认、可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4]。因此,建立科学严谨的临床研究方案是开展研究并取得高质量证据的前提。

“中药新药的研制是基于中医药理论和临床实践”。好的临床方案设计建立在对可靠的人用经验准确把握的基础之上,进一步确定药物的临床定位,使其能够符合疾病发生发展的演变规律及现阶段医学进展,并能挖掘出药物在目标适应症治疗中的作用、地位及潜在的临床价值,体现中医药的特点。在临床研究方案设计中,人用经验是基础,临床定位是核心,主要疗效指标是关键。首先需明确组方特点、人用经验和临床定位;其次,通过厘清三者的内在联系和区别,确定主要疗效指标和次要疗效指标,并合理设计用法用量、疗程,这样基本完成了临床研究设计的主要框架;最后,结合统计学、药学、药理毒理学、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的相关知识全面完成科学严谨的临床方案设计。

4 中药复方新药临床技术评价的困难与对策

国务院颁布的《国务院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国发[2015]44号)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颁布的《关于药品注册审评审批若干政策的公告》(2015年第230号)为中医药的创新和发展注入了推动力。目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审评中心提出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中药疗效评价体系,并围绕研发期间的沟通交流和为鼓励创新建立的优先审评程序砑涌煨乱┭蟹⒔度并推动治疗领域的进步,但也对中药新药研发的成药性提出了新的要求。

从临床技术评价角度,临床研究开展前所进行的组方合理性分析、人用经验总结和临床研究方案设计均是对于申报药物的成药性评价,所有临床前研究的内容都是为了预测和提示新药的可能临床效果。因此,建立科学的、符合中医药特点的评价技术体系,将有助于新药的研发并提高其研发成功率。

然而在临床技术审评中常遇到一些技术评价难点,如《药品注册管理办法》指出“中药复方制剂应在传统医药理论指导下组方”,对于民间验方、“偏方”、“土方”该如何要求?面对各家学说、门派芥蒂、理论创新之间的矛盾,该拿什么评价标准衡量,才能满足中药复方新药研发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此外,人用经验如何证明?是来自患者的感谢信,还是病案、论文、处方发明人的知名度、处方发明人的代表方等。特别是当申报品种不同于人用经验所使用的药物时,包括处方组成、配比、剂量、服用方法、用药人群、临床定位、药用部位、工艺等,此时又该如何看待人用经验对新药开发的指导?

为此,中药复方新药研发立题依据的探讨应该始终围绕以下问题展开:组方合理性如何评价?既往人用经验如何才能支持和指导后续的新药开发?人用经验总结如何呈现?为降低研发风险提高新药研制成功率,中药新药的研发策略应该做如何调整等?

根据《中药注册管理补充规定》第九条关于病证结合的中药复方制剂第(二)款明确规定:“具有充分临床应用资料支持,且生产工艺、用法用量与既往临床应用基本一致的,可仅提供非临床安全性试验资料,临床研究应对进行Ⅱ,Ⅲ期临床试验”。但该条款同时又指出:“生产工艺、用法用量与既往临床应用不一致的,应提供非临床安全性试验资料,并根据拟定的功能主治(适应症)进行主要药效学试验。药效学研究一般应采用中医证候的动物模型或疾病模型,可进行与功能(药理作用)相关的主要药效学试验。临床研究应对进行Ⅱ,Ⅲ期临床试验”。另外,《关于药品审评审批若干政策的公告》(2015年第230号公告)在“三、优化临床试验申请的审评审批”中明确指出:“审评时重点审查临床试验方案的科学性和对安全性风险的控制,保障受试者安全”。综上可知,药品技术审评始终是立足于新药的研究数据。当申报品种处方、工艺和用法用量与人用经验一致时,可仅提供非临床安全性资料作为批准开展Ⅱ,Ⅲ期临床试验的依据;当二者不一致时,还需提供主要药效学资料。

正是因为中药复方新药多来源于已有人用经验的处方,这就启发应该重视并重新审视和思考复方新药的研发路径。由于中药新药源于临床并最终又要服务于临床,因此医疗机构就是中药新药研究开发的关键环节。医疗机构一般都掌握有本院名老中医的处方和病案资料,从中医传承、新药开发和成果转化角度而言,医院有责任和义务去收集整理好这些处方和病案,并从中择优推动其向医院制剂转化。因此,对后续新药研发而言医院制剂是一个相对成熟的候选新药,这是因为医院制剂本身是经过处方筛选和人用经验开发而成,而且医院制剂在文号管理期间有固定的工艺生产路线和固定的用法用量,并有在临床上推广使用的机会,因此如能及时对医院制剂开展一些前瞻性研究将有助于提高后续新药研制的成功率,大大降低新药研发的失败风险。

综上,中药新药研发和评价体系的构建需要学术界、工业界和监管机构共同推动,特别是如何构建符合中药特点的疗效评价体系,尤其离不开临床医疗机构的深度参与和深入思考。只有当研发立足于围绕临床价值进行,通过对人用经验的精准分析找出其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玄机,方能真正打通中药复方新药既源于临床又服务于临床的研发路径,才能建立起符合中药特点的疗效评价体系,从而进一步巩固和加强我国中药在世界传统植物药研发领域中的领先地位。

[参考文献]

[1] 罗国安,梁琼麟,刘清飞,等. 复方药物研发创新体系展望[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9,11(1):3.

[2] 杨洪军,唐仕欢,申丹. 源于中医传统知识与临床实践的中药新药发现研究策略[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20(14):1.

临床经验论文范文第14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进入肿瘤科实习38名临床肿瘤相关专业医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循证组和常规组,均为19名。循证组,男12名,女7名,年龄24~27岁,平均(26.1±1.1)岁;常规组:男14名,女5名,年龄25~27岁,平均(26.5±1.3)岁。两组实习学生的年龄、性别、学习基础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常规组采取传统教学模式,包括临床查房、技能实践及经验教授等方式,并进行肿瘤内相关的专题讲座和典型病例讨论及讲解。循证组是在临床教学中应用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先对学生进行循证医学知识专题培训,并组织专题讨论,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经验医学的缺陷和循证医学的优势。培训学生如何进行证据的收集,例如如何利用现有万方、中国知网、PubMed,medline等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教会他们如何正确阅读、分析,评价医学文献,获取最佳证据。具体实施循证医学教学实践的方法是通过“病例式学习”来进行教学。具体流程可以归纳为以下5个步骤:

(1)针对患者临床诊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并分析问题解决的办法,是否可以用传统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来解决。

(2)查阅相关文献,利用互联网及多种文献数据库检索与问题相关的文献和指南,用于分析评价。

(3)对文献进行评价、分析、归纳,根据证据的分级评分标准对文献做出具体分析评价,获取最佳证据,分析证据的可靠性,真实性及适用性等,确定证据是否可以帮助解决所提出的临床问题。

(4)应用最佳证据,指导临床实践,针对患者的问题制定最佳诊治方案。

(5)通过临床实践观察诊治方案对患者的疗效,对临床决策进行检验和再评估,分析患者是否从诊治方案中获益,以提高诊治水平。在循证医学教学中的问题不是事先设定的,而是在指导学生临床实习中随时遇到的,需要制定诊疗计划,并与患者及其家属随时沟通;这些问题往往就是医患双方关注,学生在实习中普遍关心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在教科书上可能未曾提及或只是简单提及;选择这些有争议目前尚未统一认识的问题,这样有利于使学生深刻认识到进行文献评价的实用性和重要性,启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例如,针对某晚期乳腺癌患者,多种一线治疗失败,对于其后续治疗策略,应采取什么二线治疗方案?通过图书馆数据库或循证医学期刊查找证据并分析资料,同时需要严格准确评估患者的病情,不同病情(其病理类型、免疫组化分型、既往治疗失败药物、目前受累及转移部位)的患者其临床治疗方案差别较大,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经济情况、意愿,然后给予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注意观察患者疗效,分析该患者是否收益。通过引入循证医学理念,对肺癌一线治疗失败后治疗方案选择进行教学,不仅有益于学生掌握获取新知识、新技术的方法,还可以培养学生提出、分析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及早建立良好的临床思维模式。

1.3教学效果评估

在实习完成后,通过肿瘤科相关理论知识测试和临床实践技能的考核来评估学生的教学效果。肿瘤科相关理论知识测试内容为教学大纲的常见肿瘤(肺癌、乳腺癌、肝癌、胃癌等),试卷是随机抽取题库;临床实践技能考核内容主要有常见肿瘤的问诊、体格检查、病例书写、临床操作以及病例讨论5方面,该项考核尽量实现标注化和规范化。实习结束对所有学生以无记名问卷方式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效率的提升、对重点内容的掌握、理论实践结合能力的提升、自学能力的提高、医患沟通能力提高共六项内容。问卷回收率100%。

1.4统计方法

应用SPSS13.0软件对统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再应用χ2对计数资料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意义。

2结果

2.1两组学生学习成绩对比

循证组实习学生的肿瘤科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及临床技能掌握情况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学生调查情况对比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循证组对激发学习兴趣、理论结合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和医患沟通能力等方面正面影响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临床经验论文范文第15篇

以下的省级医学期刊目录,全都是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网站上登记备案的正规期刊,供大家参考。

1、《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半月刊,主办单位:齐齐哈尔医学院,出版地: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文,大16开,ISSN:1002-1256,CN:23-1278/R,邮发代号:14-257,创刊时间:1984年,复合影响因子:0.121,知网、万方和维普三大期刊网收录。

主要栏目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研究、疾病防治经验、护理医学、技术·方法、医院管理、综述·讲座、教学研究、病例报告、新动态、新信息等。

2、《现代临床医学》:双月刊,成都市医学信息所和成都医学会主办,出版地:四川省成都市,中文,大16开,ISSN:1673-1557,CN:51-1688/R,邮发代号:62-222,创刊时间:1975年,复合影响因子:0.251,知网、万方和维普三大期刊网收录。

主要栏目有:综述与讲座、论著与研究、经验与总结、护理园地、中医中药、刊授继续医学教育、个案报道等多个栏目。

3、《大家健康》:半月刊,吉林省卫生厅主办,出版地:吉林省长春市,中文,16开,ISSN:1009-6019,CN:22-1109/R,邮发代号:12-121,创刊时间:1985年,知网、万方和维普三大期刊网收录。

主要栏目:论著、病例报告、护理园地、老中医经验、临床报道、临床护理、临床经验、临床研究、学术探讨、药物与临床、医学影像、中西医结合、中医中药、专题访谈、医院管理等。临床经验、医学教学、医院管理、经验方法、药学研究、影像检验、护理探讨、调研分析、医院管理、医学教育、医学论坛、综述、学术探讨、老中医经验。

4、《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双月刊,江西省中医药研究所和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主办,出版地:江西省南昌市,中文,大16开,ISSN:1671-4040,CN:36-1251/R,邮发代号:44-126,复合影响因子:0.275,创刊时间:2001年,知网、万方和维普三大期刊网收录。

主要栏目:论著、临床研究、临床报道、中医临床、报告与分析、临床药学、护理园地、医院管理。

5、《现代诊断与治疗》:半月,南昌市医学会和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主办,出版地:江西省南昌市,中文,大16开,ISSN:1001-8174,CN:36-1160/R,邮发代号:44-60,创刊时间:1990年,复合影响因子:0.256,知网、万方和维普三大期刊网收录。

主要栏目:专家论坛、论著、华夏医学掠影、中外医学交流、综述、经验体会、诊疗新技术、教学查房。

6、《中国民族民间医药》:半月,云南省民族民间医药学会主办,出版地:云南省昆明市,中文,大16开,ISSN:1007-8517,CN:53-1102/R,邮发代号:64-56,创刊时间:1992年,复合影响因子:0.113,知网、万方、维普和龙源四大期刊网收录。

主要栏目:民族医药、药物研究、学术探讨、医疗论坛、临床研究。

7、《内蒙古中医药》:旬刊,内蒙古自治区中蒙医研究所主办,出版地: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中文,大16开,ISSN:1006-0979,CN:15-1101/R,邮发代号:16-78,创刊时间:1982年,复合影响因子:0.059,知网、万方和维普三大期刊网收录。

主要栏目:论著、临床报道、临床经验、中西医结合、针灸推拿、疗法与方药、实验研究、文献综述。

8、《北方药学》:月刊,内蒙古自治区药品学会主办,出版地: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中文,16开,ISSN:1672-8351,CN:15-1333/R,邮发代号:16-421,创刊时间:2004年,知网、万方和维普三大期刊网收录。

主要栏目:药品质量及检验、制剂工艺、中药及天然药物、药理学、临床药学、药事管理、综述、经验交流。

9、《婚育与健康·实用诊疗》:月刊,河南省卫生厅主办,出版地:河南省郑州市,中文,16开,ISSN:1006-9488,CN:41-1245/R,万方收录。

10、《医学信息》:旬刊,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和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主办,出版地:陕西西安市,中文,ISSN:1006-1959,CN:61-1278/R,万方和维普收录。

主要栏目:专家论坛、临床论著、实验研究、经验交流、综述与讲座、研究生园地、新技术与新方法、经验与教训。

绿色通道

11、《继续医学教育》:月刊,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主办,出版地:北京市,中文,大16开,ISSN:1004-6763,CN:12-1206/G4,创刊时间:1987年,复合影响因子:0.226,知网、万方和维普三大期刊网收录。

主要栏目:论述、医教论坛、医学成人教育、卫生高等职业教育、国外医学教育、考试研究。

12、《实用手外科杂志》:季刊,沈阳市手外科研究所主办,出版地:辽宁省沈阳市,中文,大16开,ISSN:1671-2722,CN:21-1466/R,邮发代号:8-132,复合影响因子:0.067,创刊时间:1987年,知网、万方和维普三大期刊网收录。

主要栏目:专家论坛、论著、文献综述、实验研究、术式讨论、临床经验、病案报告、学习。

13、《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医学》:医学版是下旬刊,长江大学主办,出版地:湖北省荆州市,中文,大16开,ISSN:1673-1409,CN:42-1741/N,创刊时间:2004年,复合影响因子:0.214,知网、万方和维普三大期刊网收录。

主要栏目: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祖国医学、护理学、临床病理(例)讨论、新技术新方法介绍、短篇报道、文献综述、专题讲座等。

14、《黑龙江医学》:月刊,中华医学会黑龙江分会主办,出版地: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文,大16开,ISSN:1004-5775,复合影响因子:0.151,创刊时间:1958年,知网、万方和维普三大期刊网收录。

主要栏目:论著、综述、实验研究、讲座、临床经验、护理、调查报告与教训分析、中医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