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高中德育常规管理范文

高中德育常规管理范文

高中德育常规管理

高中德育常规管理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从德育工作的重要战略意义高度出发。指出其在新时期面临的严峻挑战.分析了当前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背景和现状。阐述了学校德育管理机制的内容,即德育管理组织、管理内容和管理方法上的具体要求,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立良好德育管理机制的措施。

加强德育工作,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党一贯坚持的教育方针,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在全球经济国际化的趋势下.高等职业教育不仅要对学生进行技能培训,更重要的是进行素质教育,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从素质教育的高度来推动德育工作,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我们要坚持把德育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重中之重来抓。高职学校要实现德育目标.必须建立和健全学校德育管理机制,形成良好的学校德育管理机制主要是解决德育运行中谁来管、管什么、怎样管和在什么条件下管的问题,即德育管理组织、管理内容、管理方法和管理环境等问题。德育管理机制是把德育的目标及其系统决策付诸实施,并取得预期效果的保证。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和管理经验,就此谈些体会和看法。

一、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背景

1.社会环境变化对德育工作的影响

(1)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积极、消极的双重效应。学生对与其相适应的新观念、新行为的认识有不少差距。如何以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法制观念实施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

(2)政治环境变化的影响。当前政治生活日趋完善和透明.学生的民主要求和参与意识大大增强.对政治教育的选择明显增强。我们既要鼓励发展青少年的民主意识、独立思考意识,又要提高他们的政治判断力,增强法制观念。

(3)文化环境变化的影响。当前社会文化是丰富的、多元的、复杂的.探究学生道德成长与文化环境的本质联系,让他们以正确的价值观来进行道德选择,将新思想、新观念与封建渣滓、外来污毒区别开来,成为德育工作的新课题。

2.教育对象变化对德育工作的影响

现在的学生思想活跃、求新求异、价值取向变化大。具体包括:经济意识增强。理想观念趋于现实化,择业取向偏重个人经济利益;思维方式由求同转向求新求异;思想观念由接受灌输转向独立思考;集体生活由被动追随转向主动参与;审美需求从他择转向自择;独立意识和独立行为不一致:生活条件的优越导致意志力的脆弱,心理发展极不成熟。

3.学校德育工作的特点

当前社会影响因素在学生品德形成中的作用相对上升,大环境消极影响增多,学校德育的可控性明显减弱。信息化时代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同步接受信息.几乎没有提前量,教师对学生接受信息内容和反馈方式难以把握和预测,使教育和指导增加了许多因难。

二、学校德育管理机制的内容

1.学校德育管理组织

学校德育是多方位、多因素、复杂多变的系统工程.需要设置德育工作的管理机构,组成合理的、高效能的管理系统。德育管理总是在一定组织中进行的。德育目标、计划必须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来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校组织是德育管理的手段。当然,从另一角度分析,德育管理也是对组织的管理,通过设置和控制组织使之稳定有序地趋达目标,或根据社会和教育自身发展需要对组织进行变革,使组织的各部分相互协调并同周围社会环境保持动态平衡。因此,组织又是德育管理的客体,正因如此,著名的管理学家西蒙认为,所谓管理就是建立组织、管理组织。学校德育管理也不例外。德育管理系统的组织,不是松散的联合体,而是依据一定的德育目标、一定的法律、章程成立的。由一定的心理和精神维系的。组织又是有明确的管理目标的,没有明确的目标,组织就失去了工作的方向,组织正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管理目标而设立的。从结果上说,德育组织还是建立权力、责任、人员编制、控制层次、控制幅度、信息传输的稳定结构,有了这种稳定结构,构成德育组织的所有要素就能在其位、做其事、建其功。

2.德育常规管理

学校德育管理,除了确定目标、制定计划、明确分工外,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德育常规管理来实施的。常规管理是学校德育乃至学校全部教育工作得以有条不紊地进行.达成规范化和有序化,实现正常的教学秩序、工作秩序、活动秩序和生活秩序的重要保证。许多学校正是通过常规来进行德育管理的。我们应通过制定和执行校内一日常规、校外生活常规、学习常规、活动常规等来控制、约束和调节学生的品德行为。

学校实施德育常规管理,首先必须依据社会主义教育方针,贯彻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拟定简单明确、高度简约的德育常规。这种常规既能够控制、调节师生员工的行为,同时又不约束、限制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其次,在德育常规管理过程中。学校要提出鲜明的行为、活动特征方面的要求,好的德育常规应是本校行为活动特点的鲜明化、概括化.是本校良好传统和校风的体现。再次,实施德育常规管理,学校必须培养一批模范带头执行常规的积极分子。模范人物、积极分子是一个组织、一个集体价值观的人格化,他们是学校德育常规和风气的载体与传递者,起着承担、象征、延续的作用,有了一支积极分子队伍,就能形成很强的同化力。第四,实施德育常规管理要严格要求。马卡连柯说过.没有要求就没有教育。德育常规管理必须狠抓“细”、“严”、“实”,反复训练,形成习惯。最后,德育常规管理光靠学校力量是不够的,还应争取家庭、社会的支持,做到校内外结合。

3.德育管理方法

所谓德育管理方法,是达到德育目标,实现德育管理职能所应遵守的活动方式.是取得德育成效的精神性工具和手段。合理的德育管理方法之所以成为人们进行德育管理活动的工具和手段,能够引导人们采取合理方式,实现德育目标,就是凶为它是以客观规律为依据的。合理的德育管理方法是对德育管理规律的自觉运用,是人们在长期的德育管理活动中形成的经验的结晶.并在人们的德育管理活动中不断得到检验和发展。德育管理方法可以分为德育管理认识和实践方法。德育管理认识方法是正确反映客观实际并据此进行德育决策的方法。德育管理实践方法,是控制和协调德育组织内的组成要素使之达到预期目标的手段。

德育管理实践方法,也就是德育管理得以运行的方法。由于人们的品德行为模式包括相互联系的几个环节.即思想一动机一行为。德育管理实践方法也可分为行为控制的方法、动机激励的方法、思想教育和自我管理的方法。

三、建立良好德育管理机制的措施

1.要健全完善学校的德育管理组织

学校要建立权力责任编制、控制层次,控制幅度.确保信息传输的稳定结构,其中所有的要素都能在其位,行其事。当前学校的党、团组织,学校德育领导小组、政教处、年级组、班主任、德育教师就是一个完整配套的德育组织系统.它既有决策指挥层,又有具体的执行层,职责范围明确合理.较适合新形势下德育工作新特点的要求、能按德育规律办事。

2.健全完善德育常规管理

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校内各种制度。都可以用来约束和调节学生的品德行为,在这里既有国家立法、政策、条例等宏观内容,又有校内制定的规章制度等微观内容。这些管理制度具有基础性、政策性、强制性和可操作性特点。没有德育常规管理,学校的德育工作就无章可循,无矩可守。

3.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高中德育常规管理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从德育工作的重要战略意义高度出发。指出其在新时期面临的严峻挑战.分析了当前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背景和现状。阐述了学校德育管理机制的内容,即德育管理组织、管理内容和管理方法上的具体要求,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立良好德育管理机制的措施。

加强德育工作,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党一贯坚持的教育方针,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在全球经济国际化的趋势下.高等职业教育不仅要对学生进行技能培训,更重要的是进行素质教育,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从素质教育的高度来推动德育工作,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我们要坚持把德育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重中之重来抓。高职学校要实现德育目标.必须建立和健全学校德育管理机制,形成良好的学校德育管理机制主要是解决德育运行中谁来管、管什么、怎样管和在什么条件下管的问题,即德育管理组织、管理内容、管理方法和管理环境等问题。德育管理机制是把德育的目标及其系统决策付诸实施,并取得预期效果的保证。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和管理经验,就此谈些体会和看法。

一、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背景

1.社会环境变化对德育工作的影响

(1)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积极、消极的双重效应。学生对与其相适应的新观念、新行为的认识有不少差距。如何以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法制观念实施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

(2)政治环境变化的影响。当前政治生活日趋完善和透明.学生的民主要求和参与意识大大增强.对政治教育的选择明显增强。我们既要鼓励发展青少年的民主意识、独立思考意识,又要提高他们的政治判断力,增强法制观念。

(3)文化环境变化的影响。当前社会文化是丰富的、多元的、复杂的.探究学生道德成长与文化环境的本质联系,让他们以正确的价值观来进行道德选择,将新思想、新观念与封建渣滓、外来污毒区别开来,成为德育工作的新课题。

2.教育对象变化对德育工作的影响

现在的学生思想活跃、求新求异、价值取向变化大。具体包括:经济意识增强。理想观念趋于现实化,择业取向偏重个人经济利益;思维方式由求同转向求新求异;思想观念由接受灌输转向独立思考;集体生活由被动追随转向主动参与;审美需求从他择转向自择;独立意识和独立行为不一致:生活条件的优越导致意志力的脆弱,心理发展极不成熟。

3.学校德育工作的特点

当前社会影响因素在学生品德形成中的作用相对上升,大环境消极影响增多,学校德育的可控性明显减弱。信息化时代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同步接受信息.几乎没有提前量,教师对学生接受信息内容和反馈方式难以把握和预测,使教育和指导增加了许多因难。

二、学校德育管理机制的内容

1.学校德育管理组织

学校德育是多方位、多因素、复杂多变的系统工程.需要设置德育工作的管理机构,组成合理的、高效能的管理系统。德育管理总是在一定组织中进行的。德育目标、计划必须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来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校组织是德育管理的手段。当然,从另一角度分析,德育管理也是对组织的管理,通过设置和控制组织使之稳定有序地趋达目标,或根据社会和教育自身发展需要对组织进行变革,使组织的各部分相互协调并同周围社会环境保持动态平衡。因此,组织又是德育管理的客体,正因如此,著名的管理学家西蒙认为,所谓管理就是建立组织、管理组织。学校德育管理也不例外。德育管理系统的组织,不是松散的联合体,而是依据一定的德育目标、一定的法律、章程成立的。由一定的心理和精神维系的。组织又是有明确的管理目标的,没有明确的目标,组织就失去了工作的方向,组织正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管理目标而设立的。从结果上说,德育组织还是建立权力、责任、人员编制、控制层次、控制幅度、信息传输的稳定结构,有了这种稳定结构,构成德育组织的所有要素就能在其位、做其事、建其功。

2.德育常规管理

学校德育管理,除了确定目标、制定计划、明确分工外,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德育常规管理来实施的。常规管理是学校德育乃至学校全部教育工作得以有条不紊地进行.达成规范化和有序化,实现正常的教学秩序、工作秩序、活动秩序和生活秩序的重要保证。许多学校正是通过常规来进行德育管理的。我们应通过制定和执行校内一日常规、校外生活常规、学习常规、活动常规等来控制、约束和调节学生的品德行为。

学校实施德育常规管理,首先必须依据社会主义教育方针,贯彻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拟定简单明确、高度简约的德育常规。这种常规既能够控制、调节师生员工的行为,同时又不约束、限制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其次,在德育常规管理过程中。学校要提出鲜明的行为、活动特征方面的要求,好的德育常规应是本校行为活动特点的鲜明化、概括化.是本校良好传统和校风的体现。再次,实施德育常规管理,学校必须培养一批模范带头执行常规的积极分子。模范人物、积极分子是一个组织、一个集体价值观的人格化,他们是学校德育常规和风气的载体与传递者,起着承担、象征、延续的作用,有了一支积极分子队伍,就能形成很强的同化力。第四,实施德育常规管理要严格要求。马卡连柯说过.没有要求就没有教育。德育常规管理必须狠抓“细”、“严”、“实”,反复训练,形成习惯。最后,德育常规管理光靠学校力量是不够的,还应争取家庭、社会的支持,做到校内外结合。

3.德育管理方法

所谓德育管理方法,是达到德育目标,实现德育管理职能所应遵守的活动方式.是取得德育成效的精神性工具和手段。合理的德育管理方法之所以成为人们进行德育管理活动的工具和手段,能够引导人们采取合理方式,实现德育目标,就是凶为它是以客观规律为依据的。合理的德育管理方法是对德育管理规律的自觉运用,是人们在长期的德育管理活动中形成的经验的结晶.并在人们的德育管理活动中不断得到检验和发展。德育管理方法可以分为德育管理认识和实践方法。德育管理认识方法是正确反映客观实际并据此进行德育决策的方法。德育管理实践方法,是控制和协调德育组织内的组成要素使之达到预期目标的手段。

德育管理实践方法,也就是德育管理得以运行的方法。由于人们的品德行为模式包括相互联系的几个环节.即思想一动机一行为。德育管理实践方法也可分为行为控制的方法、动机激励的方法、思想教育和自我管理的方法。

三、建立良好德育管理机制的措施

1.要健全完善学校的德育管理组织

学校要建立权力责任编制、控制层次,控制幅度.确保信息传输的稳定结构,其中所有的要素都能在其位,行其事。当前学校的党、团组织,学校德育领导小组、政教处、年级组、班主任、德育教师就是一个完整配套的德育组织系统.它既有决策指挥层,又有具体的执行层,职责范围明确合理.较适合新形势下德育工作新特点的要求、能按德育规律办事。

2.健全完善德育常规管理

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校内各种制度。都可以用来约束和调节学生的品德行为,在这里既有国家立法、政策、条例等宏观内容,又有校内制定的规章制度等微观内容。这些管理制度具有基础性、政策性、强制性和可操作性特点。没有德育常规管理,学校的德育工作就无章可循,无矩可守。

3.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高中德育常规管理范文第3篇

一、高职院校流生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随着近几年我国高职院校的数量和规模的不断扩大,高职院校的“流生”现象已不是个别现象,“流生”问题的出现已严重影响了职业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成为制约职业学校发展的不可忽视的因素。从学生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过程来看,广义上的高职院校流生现象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入学前流失,一是入学后流失。前一种情况主要指高职院校录取生不报到的问题,以北京市为例,北京现有50多所本科院校,公办和民办高职院校有20多所,但每年高职录取高职生人数只有4万人左右,而且这个生源数量也不是平均分配到高职院校的,在这些高职院校中每年都有录取不报到的学生。由于北京高职院校到京外录取,录取分数线一般都比较高,因此有的高职院校来自外地的高职生就有30%左右录取不报到,这些考生都是相对比较高的分数,录取完毕后,这些高分生一般选择复读,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无法干涉,但却占用着北京的高等教育资源,录取不报到形成了高等教育有限教育资源浪费。高考录取后不报到的现象在安徽省的高职院校也较为普遍,从最近三年的情况来看,安徽省高职院校新生不报到的比例一直保持在平均20%以上,为了不浪费有限的高等职业教育资源,几乎所有的高职院校不得不在新生入学后根据报到的比例再进行补录。另一种情况是,高职学生入学后因为各种原因而退学,即我们通常情况所说的高职院校流生,近几年高职院校流生问题日益凸显,已对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战略实施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为了进一步认识和了解当前高职院校流生问题的情况,课题组于2010年3月初对安徽省某高职院校08级学生进行了调查,从总体上看,当前高职院校流生问题不容乐观。该校08级共入学新生3267人,而近两年的时间,已有154人退学,学生流失比例已达4.7%。流生是一种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研究分析它的原因,可以揭示其本质特征,从而抓住本质,提出对策,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现象的出现。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当前致使高职学生流生的原因有很多,既有来自学生家庭的,也有来自社会的,但高职院校自身的问题却是致使学生流失的主要原因。

二、德育管理的失位是高职院校流生产生的重要因素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服务为宗旨,培养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技能型人才为根本目标的。由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很多高职院校刚刚组建不久,办学条件相对较差。为提升办学水平,不少高职院校投入大量资金抓硬件设施的改善,重视学生的技能的提高,但却忽视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以致很多高职生出现了学业不良的状况,开始出现厌学、逃学的现象,并最终导致放弃学业。从对调查数据的分析看,当前高职院校德育管理的失位是高职院校流生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学校德育管理是根据一定的德育目标,通过决策、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有效地利用德育的各种要素,以实现培育人的学校管理活动。[1]学校德育管理是一种教育活动,又是一种特殊的教育管理活动。有德育活动,就必然有德育管理。德育管理在德育活动中可以充分调动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发挥德育组织的作用,有利于形成优良的校风,提高德育工作的成效。当前,高职院校的流生问题使得高职院校德育管理面临巨大的挑战。同时,有些高职院校德育管理工作不到位,以致高职院校通过德育工作不但不能阻止高职流生问题的发生,相反却可能造成了这种问题的恶化。从当前高职院校流生现象,可以发现不少高职院校在德育管理方面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德育管理组织松散学校组织是德育管理的手段,也是德育管理的客体。学校德育管理组织,是根据一定的德育目标、以相关的法律和规章为保证、由一定的心理和精神维系的具有稳定结构的严密的联合体。经过长期的德育管理实践,我国学校已建立了一个完整配套的德育组织系统,其中包括党、团组织,学校德育领导小组、教导处或政教处以及年级组等。然而,透过高职院校流生现象,可以发现高职院校德育管理组织存在诸多问题。首先,德育管理组织松散,组织系统内的许多部门形同虚设,没有发挥组织机构应有的职能作用,党、团组织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作用不明显。其次,德育管理组织系统的目标不一致。对于上级部门下达的德育工作任务,学校领导往往只是通过口头传达,而很多辅导员、班主任和教师对此不予理睬,他们认为,只要学生在学校不出事就行了。再次,学校德育管理组织没有做到整体协调、配合。在农村学校中,学校德育管理组织大多没有形成领导层、执行层和基础层分层管理的组织体系,因此在实际管理中,往往出现指挥不统一,管理混乱的局面,以致不能很好地发挥德育管理者的主体能动作用。此外,有些高职院校没有形成以学校德育组织为核心,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建立德育网络,既符合德育工作特点和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又是顺利开展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实效性所必需。然而,德育网络在很多高职院校尚未形成。

(二)德育常规管理不到位德育常规是指人们习惯上认同的或法令条文上规定的有关德育方面的政策、规则、程序的总和,是学校德育工作中基本的规范要求。德育常规管理是指为了实现学校的教育目标和德育目标,以德育常规为手段,实现对学校德育工作的组织、控制、调节和指挥的活动。从高职院校流生情况来看,当前高职院校的德育常规管理工作存在不到位的问题。首先,部分高职院校德育常规管理的实施,没有认真贯彻我国职业教育办学方针,有些高职院校依然走普通高等教育的办学模式,实践教学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也往往被忽视。在这种教育环境中,学生的教育一般处于被动,很多学生从高中进入高职教育后依然接受较多的理论学习,导致他们的思想压力很大,进而产生了厌学情绪,他们刚入学时的那股新鲜劲儿已经没有了,更多的是想如何逃离这种学校环境。这种教育模式下,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也难以提高,于是“读书无用论”在高职生中间有所滋生,以致有的学生选择了放弃学业。其次,高职院校德育常规管理的实施,没有调控好师生的行为。在高职院校,很多情况下,师生交往中教师往往取主导地位,教师的行为方式会直接影响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在民主型领导作用下,全体成员具有最充分的沟通与交流,集体参与意识也比较强,师生关系也最融洽。[2]从总体情况看,高职院校教师与学生的交流较少,辅导员队伍参差不齐,主要表现为辅导员专业素养不高、专业态度相对缺乏、队伍稳定性较差等。[3]有些教师或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中,简单粗暴,甚至有的教师在与学生交往中存在歧视学生的情况。当然,有些高职学生也存在自身问题,表现为学习习惯不良、网络成瘾、早恋等,有些高职生因为长期养成的不良习惯,无视学校的规章制度,有的根本就不把老师放在眼里。最后,农村学校德育常规管理,没有努力争取家庭与社会的支持。德育常规管理光靠学校力量是不够的,必须结合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只有这样,才能使德育常规管理做到“细”、“严”、“实”。

(三)德育管理方法简单德育管理方法,是达到德育目标,实现德育管理职能所应遵守的活动方式,是取得德育成效的精神性工具和手段。德育管理工作在实际运行中有很多方法,如行为控制、动机激励、思想教育和自我管理等等。有些高职院校,德育管理却显得过于简单和机械,长期以来主要还是使用行政方法。由于高职学生尤其自身的一些特点,在进行德育管理工作中,简单的行政方法很难取得满意的效果,很多时候却适得其反,激化了矛盾。在有些高职院校中,由于长期忽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以致学生中存在的意志力不强、学习动机不高、自我调控能力差无法得到改善,很多学生因此而产生贪玩、厌学、早恋等问题,较为严重就是干脆放弃学业。

三、控制高职流生,加强德育管理的策略

(一)构建德育网络,优化高职院校德育环境加强高职院校德育工作是有效控制和解决流生问题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开展不仅仅依靠学校的力量,要努力构建学校、社会和家庭一体化的德育管理网络体系。首先,高职院校要建立起严密的组织体系,要充分发挥学生处、团委和教务处的职能作用,将高职生的入学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融入到高职院校德育工作中来,使高职生入学后对自身的发展有正确的定位,明确发展的方向,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次,要加强与社会的联系,通过校企合作等渠道,使学生充分了解未来职业的发展要求,掌握职业道德准则,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最后,要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对于学生的思想和学习上出现的问题,要能及时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善于从根源上解决流生问题。

高中德育常规管理范文第4篇

(一)心理问题严重

考虑到农村小学生的家长大多数都是外出务工,很少有时间对孩子进行教育,也有可能自己都懂不起如何教育孩子,孩子从小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就使得学生容易在思想上出现偏移。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思想影响了他们性格的塑造和人品的形成,在很多时候只考虑自己,很少为别人着想,更谈不上责任感,也有的孩子心理很自闭。这样的孩子即使将来是状元,也不会有成功的人生。

(二)自信心的缺乏

由于农村教育条件的影响,学生普遍存在学习能力较弱的现象。一旦在学习中碰到难题,时常不是迎难而上,而是打退堂鼓,在心理上就认为自己不可能做的出来,自信心的缺失,就更谈不上成为以后的栋梁之才。

二、抓好教学常规 力求管理创新

(一)抓德育常规,坚持一个“恒”

对于班级的日常管理是需要有始有终的,尤其是在德育常规管理上,我们需以持之以恒的心态来坚守基本操守(所谓的操守指的是找方法来提高教学、注重细节、不推诿、敬业等方面),并以严谨的教学态度慎重处理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积极的发挥班级德育常规管理的育人作用。因此,需要狠抓日常德育常规管理,不断的渗透理想信念教育,进而规范学生日常行为,发挥德育的影响力,达到德育常规的严谨。

(二)抓德育常规,力求一个“新”

为了顺应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我们在班级德育常规管理上需力求创新。为了进一步拓宽德育教育渠道,我们要注重充分利用学校周围的社会资源搭建体验平台,尤其是对农村的小学生来说,家长的关注、社会的融入就显得尤为的重要。例如:定期召开家长会(就算是婆婆、爷爷来也好),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的整体合力,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定期开展以德育为主题的歌唱比赛,演讲比赛,让学生参与其中,亲身去感受,去体验,去接受德育教育和德育熏陶。

三、优化德育工作 实施班级管理

(一)健全制度——规范行为,完善提高

中国有句俗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级做为一个团体组织,就需要有一个规范的班级管理制度。而要想管理好一个班级,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建立健全班级管理制度,这样可以让班级管理做到有法可依。

而对于制度的执行:一是需要对班干部进行集中培训,提高其自身的自制力,使其树立起正确的思想,进而提高其班级管理能力。另外就是需要进行班上制造声势,让学生能够知道学校对此事的重视程度。而在平常的执行过程中,需进一步加强教师的监督力度,以此来保证班级管理制度能够有效执行。

(二) 关爱学生——滋润心田,开启心灵

在开展日常德育教育工作时,我们要求教师利用“迂回包抄”方法。迂回,也就是对行为不规范的学生进行观察、了解,查找学生的心理因素(例如:学生因为自己的父母都在外打工,心理就会有种孤寂的感觉),从心理教育进行入手解决;包抄就是在找到问题的原因之后,寻求对方支援,运用多种方式,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

例如农村的很多学生的父母长期在外面打工,在家里面仅仅留下老人为孩子煮饭等,由于缺少必要的家庭教育,久而久之容易让他们在家里或者是在学校都很自闭,因而对周边的人产生了抵触的心理。而教师通过调查发现让初步出现这些症状的学生主动的与其他学生进行沟通,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多帮助和关系他们,相信通过一段时间的感化,学生也会慢慢的出现很大改变,在待人接物上也会显得很有礼貌,也会逐渐的开朗了起来。

(三) 心理投入——有效整合,激发集体认可感

小学的德育工作并不是简单的在教育为主的过程,而是一个以自我教育为主的过程。作为小学教师就要发挥好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一个关键点作用,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各种类型和形式的德育教育活动。

高中德育常规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三化”;德育管理;综合素质

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也面临着复杂的环境。我校教育者提倡赏识教育,以尊重学生为前提,坚持“以德育人”的教育理念。在理论指导下,紧密结合实践,通过多种方式积极应对挑战,深入问题探析,实现德育创新。教育有法,教无定法,“三化”德育观念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引领着德育工作向着更加规范化和先进化的方向发展,如何在“三化”基础上进行德育管理工作是现阶段中职学校管理者面临的主要事务。

一、德育活动主题化

德育教育实践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德育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会交往,在活动中建立责任意识。德育活动主题化主要是指针对素质教育从不同角度、层次选择、围绕一主题的活动特征,开展一系列的主题德育工作,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构建爱国主义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气氛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影响,和谐健康的校园气氛和环境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在德育体验活动设置中,除了开设的几十个选修社团课、文体活动、社会调查、企业实践外,为了促进德育管理的主题化发展,还利用纪念日开展系列活动,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如在适当的时间如清明、9.18等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合唱红色歌曲,以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一江山岛战役遗迹、烈士陵园等教育基地激发学生爱国情怀。此外弘扬传统文化,参观台州博物馆等,了解相应历史文化,提高学生对传统节日和经典作品的认同、传承,促进爱国情怀的发展,进而促进德育管理的主题化发展[1]。

2、重视法治教育

中职阶段的学生是正确世界观形成的过程,为了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学校通过政治课向学生灌输法律常识。特别是当今网络迅速发展,学生微信聊天、QQ上网上当受骗、好奇阅读不良网站、沉迷游戏、散传谣言、网上发威胁等时有发生,教育学生自觉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请检察院、公安分局等法制人员来校做法治安全报告,开展法制课程,为学生们讲解、吸毒违法的危害。还通过开展模拟法庭、普法演讲竞赛等活动来提高学生们学习法律的积极性,在做到守法的同时提高自身法律知识体系。

3、注重日常行为教育

日常行为教育是从细节之处对学生进行教育,学生自觉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抓好7S管理,督促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德育处、值周老师、学生会干部注重平时检查,每天将纪律、早读、卫生等存在情况及时反馈,班主任及时整顿,通报评比结果,使班与班之间展开竟争,培养学生荣誉感。针对男生偷偷吸烟严重,将控烟纳入日常行为教育范围,并开展一系列控烟教育活动,如控烟征文竞赛、吸烟有害板报评比等,来激发学生控烟的健康文明心理,保证学生日常行为的健康发展。此外,学校注意培养学生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的品质,如开展“三个一”活动,即节约一滴水、一粒粮、一度电;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学生参与食堂打饭打汤,为教师洗车等。组织学生走向社会,参加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到养老院等义务劳动,把德育融入各项关爱服务中,在实践参与中提升自己的精神理念,使其日常行为得以规范[2]。

二、德育工作具体化

德育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具体化管理,为了德育工作更加规范,学校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具体化管理:

1、教职员工德育量化标准

教职员工在德育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实际情况中,学校必须建立相对健全的德育管理制度,如《班主任工作管理制度》、《课堂常规管理》、《校园日常管理制度》等[3],通过标准的制度对教职工的行为进行约束,使其在德育工作开展中贡献一定的力量。同时,学校应将“授权管理”与“放手管理”有效结合,形成自我管理为基础、指导管理为要点的管理模式,为德育工作的展开做出良好榜样,以便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

2、学生德育量化标准

制度的统一化和标准化不仅在教师中使用,同时也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约束。因此,学校在《中学生行为规范》基础上进行更加条理化的制度设置来约束学生的行为,使其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如:《学生奖惩条例》、《德育量化评分细则》、《优秀班级、学生评比条件》、《学生、家庭、学校联系册》等,通过量化对学生整体进行管理,要求学生遵守的同时,实施中更注重学生的内心感受,保证在和谐教育的基础上全面提高学生的生活综合能力和学习能力[4]。

三、德育管理规范化

实施德育教育,制度为保证,管理为先导。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规范化的管理方式,在实际情况中,不仅要规范班主任的工作管理,还要重视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

1、规范班主任工作管理

班主任在整个德育工作中起关键作用,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学秩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实际过程中,班主任管理工作应当做到“三抓、三查、一指导”,“三抓”指抓管理目标、抓学生考核、抓评比,“三查”指查班主任工作落实情况、查乱收费行为是否存在、查歧视行为是否存在。“一指导”指做好班主任指导工作,努力做到早到班级、晚离班级[5]。展开来讲是学校按照教学目标将评分条件量化,每学期定期考核,根据考核分数做好班主任的评比。

2、重视德育“四落实”

在实际情况中,第一,要做到德育内容的落实,除了学校布置的德育工作和活动外,各个班级要结合实际情况将学校的要求和标准落实到位。第二,做好制度落实工作,在班主任监督下将学校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到位。第三,做好学生、家庭以及学校之间的联系工作,通过微信、QQ群建立“通联”交流方式,使家长随时了解学生的整体情况。第四,落实德育活动时间,学校举行的各项活动规定时间要落实。因此,德育“四落实”工作十分重要,促进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鉴于中职学校“三化”德育管理模式是中职学校德育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学校应当随着学生德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和思想变化,通过一系列德育活动、制定德育制度、规范德育管理,不断反思、修正、调整,并严格监督和执行,加以约束,使其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以保证德育工作能够在“三化”模式的基础上迈向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刘华利,王娟,赵宏梅. 基于“三化”模式的德育实践探索[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02:100-102.

[2]吴志强. 创设“三化两性”的德育微课[J]. 基础教育研究,2014,23:9-11.

[3]徐晓霞. 创设“三化两性”的微型德育课程[J]. 中国德育,2014,13:71-73.

高中德育常规管理范文第6篇

(一)心理问题严重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思想影响了他们性格的塑造和人品的形成,在很多时候只考虑自己,很少为别人着想,更谈不上责任感,也有的孩子心理很自闭。这样的孩子即使将来是状元,也不会有成功的人生。

(二)自信心的缺乏

由于农村教育条件的影响,学生普遍存在学习能力较弱的现象。一旦在学习中碰到难题,时常不是迎难而上,而是打退堂鼓,在心理上就认为自己不可能做的出来,自信心的缺失,就更谈不上成为以后的栋梁之才。

二、抓好教学常规力求管理创新

(一)抓德育常规,坚持一个“恒”

对于班级的日常管理是需要有始有终的,尤其是在德育常规管理上,我们需以持之以恒的心态来坚守基本操守(所谓的操守指的是找方法来提高教学、注重细节、不推诿、敬业等方面),并以严谨的教学态度慎重处理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积极的发挥班级德育常规管理的育人作用。因此,需要狠抓日常德育常规管理,不断的渗透理想信念教育,进而规范学生日常行为,发挥德育的影响力,达到德育常规的严谨。

(二)抓德育常规,力求一个“新”

为了顺应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我们在班级德育常规管理上需力求创新。为了进一步拓宽德育教育渠道,我们要注重充分利用学校周围的社会资源搭建体验平台,尤其是对农村的小学生来说,家长的关注、社会的融入就显得尤为的重要。例如:定期召开家长会(就算是婆婆、爷爷来也好),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的整体合力,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定期开展以德育为主题的歌唱比赛,演讲比赛,让学生参与其中,亲身去感受,去体验,去接受德育教育和德育熏陶。

三、优化德育工作实施班级管理

(一)健全制度——规范行为,完善提高

中国有句俗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级做为一个团体组织,就需要有一个规范的班级管理制度。而要想管理好一个班级,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建立健全班级管理制度,这样可以让班级管理做到有法可依。

而对于制度的执行:一是需要对班干部进行集中培训,提高其自身的自制力,使其树立起正确的思想,进而提高其班级管理能力。另外就是需要进行班上制造声势,让学生能够知道学校对此事的重视程度。而在平常的执行过程中,需进一步加强教师的监督力度,以此来保证班级管理制度能够有效执行。

(二)关爱学生——滋润心田,开启心灵

在开展日常德育教育工作时,我们要求教师利用“迂回包抄”方法。迂回,也就是对行为不规范的学生进行观察、了解,查找学生的心理因素(例如:学生因为自己的父母都在外打工,心理就会有种孤寂的感觉),从心理教育进行入手解决;包抄就是在找到问题的原因之后,寻求对方支援,运用多种方式,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

例如农村的很多学生的父母长期在外面打工,在家里面仅仅留下老人为孩子煮饭等,由于缺少必要的家庭教育,久而久之容易让他们在家里或者是在学校都很自闭,因而对周边的人产生了抵触的心理。而教师通过调查发现让初步出现这些症状的学生主动的与其他学生进行沟通,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多帮助和关系他们,相信通过一段时间的感化,学生也会慢慢的出现很大改变,在待人接物上也会显得很有礼貌,也会逐渐的开朗了起来。

(三)心理投入——有效整合,激发集体认可感

小学的德育工作并不是简单的在教育为主的过程,而是一个以自我教育为主的过程。作为小学教师就要发挥好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一个关键点作用,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各种类型和形式的德育教育活动。

高中德育常规管理范文第7篇

坚持把科学发展观融入学生思想教育全过程。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德育工作体系,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强化校园安全管理,为学校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工作任务:

1、强化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确保学生思想品德合格率达到99%以上,犯罪率为零。

2、强化学生安全教育和管理,确保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稳定。

3、开展“文明之旅”主题教育活动和“读书之星”评选活动。

4、加强班集体建设,认真开展文明班级、示范班级评选工作。

5、加强德育队伍建设,认真开展班主任培训,提高育人水平。

三、措施及要求:

1、加强业务理论学习,开展班主任培训,提高育人水平。

政教处每月召开一次班主任工作培训会,一是组织全体班主任认真学习新课改背景下学校德育工作的相关理论知识,探讨开展新课改背景下学校德育工作的途径和方法,交流各自在工作中的心得和体会,研究学生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二是聘请德育专家到校讲座,开展班主任培训工作,努力提高班主任的育人能力。三是在《二中教研》上开辟德育专版,探讨和交流德育工作的经验和体会。

2、德育课程常态化、系列化。

本学期德育课程主要在高一、高二年级开设。班主任为该班的德育老师。德育课和班团活动分单双周交替进行,并纳入班主任的教学工作量。高一德育课的内容为《青少年法律案例知识读本》。高二德育课的内容为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目标。德育教师上课前要认真备课,授课要有针对性。德育教研组定期开展教研活动。

3、强化德育队伍管理,增强责任意识。

一是加强班主任队伍管理。班主任队伍由政教处和年级组共同管理,政教处主要负责班主任工作的培训、德育课程的教学与管理、学生重大违纪或违法问题的调查处理等;年级组主要负责班主任队伍的日常管理(包括班主任的到岗、班级一日常规评估、班主任工作的绩效考核、学生一般性违纪问题的调查处理等)。本学期政教处除了班主任工作的培训外,还要加强对班主任日常工作的督查,每月进行一次班主任常规工作检查和评价,其结果将作为优秀班主任评选的重要依据。此外,政教处还要加强对各班班费的监管,实行班费由学生自主管理的制度,班主任不再直接管理班费,但班主任要指导学生使用班费并督查班费的使用情况。各班要成立班费管理委员会,定期公示班费的使用情况。二是分块管理队伍的管理。本学期要进一步优化分块管理岗位责任制,相对固定参与分块管理的人员,加大巡查力度,实行责任追究制度。三是指导督查年级组常规德育工作的开展情况。帮助年级组提高对学生中可能出现问题的预见能力和对突发事件的应变处置能力。四是开展对青年教师育人能力的培养。

4、开展“文明之旅”主题教育活动和“读书之星”评选活动。

1)本学期“文明之旅”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为“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爱国、爱党、爱人民。”结合德育课程的教学,帮助学生深刻了解近代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懈奋斗的光荣历史和伟大历程,教育学生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民族,坚定理想信念,增长知识本领,锤炼品德意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2)认真开展“读书之星”评选活动,本学期各班要深入开展求真务实的读书活动,要在政教处的指导下制定读书活动计划。每周至少要有一次班主任指导下的读书活动,读书的内容要健康、富有激励性,要与树立学生理想信念相结合,活动要有记载、学生要有笔记、有感想。政教处、年级组要定期对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检查,并将此作为班主任工作评价的一项内容。

5、时刻把安全教育放在德育工作的首位。

本学期在学生中开展预防校园暴力、预防意外事故、预防交通事故等安全教育活动。各班要认真开展每周一次的管制刀具、有害读物的收缴工作,并配合其他相关部门加强对学校安全隐患的排查工作。班主任要认真记载每一次的安全教育活动。

6、加强对学生的日常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定期检查各年级组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的贯彻落实情况。

各年级组要通过德育课、讲座、演讲、专刊专栏,多媒体等形式,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社会公德水平和遵纪守法意识。强化班团活动的主体地位,有针对性解决班级内部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平台的作用,宣传正面典型,弘扬正气。加大对违规违纪学生的处理力度,严格处理程序,建立违纪学生跟踪教育制度。

7、开展对“特殊学生群体”的跟踪教育活动。

一是加强对贫困生资助的管理,建立贫困生档案,时刻关注贫困生的学习和生活,及时解决贫困生的困难,不让一个学生因为贫困而辍学。二是加强对违规违纪学生的跟踪教育,建立违规违纪学生的档案。安排专人对这些学生进行思想上和行为上的帮扶,定期开展对这些学生的跟踪教育活动,尽可能减少这些学生的反复违纪。三是关注留守学生、单亲家庭学生、残疾学生等,了解他们的需求,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

8、规范对违纪学生的处理程序。

一般性违纪在年级组内处理,包括违纪教育、家长协助教育等;重大违规违纪问题由年级组报政教处共同处理,处理程序和拟处理结果报分管副校长同意后执行。

四、德育工作主要活动安排:

二月:1、制定本学期工作计划

2、收心教育、安全教育和学生个人形象检查、年级组常规德育工作检查、校园安全检查

3、修订和完善各类评估方案,各种评估活动启动

4、班主任工作培训

三月:1、检查各年级开展“文明之旅”主题教育活动情况

2、开展学生行为规范教育

3、班主任工作培训

四月: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系列活动、开展违规违纪学生的跟踪教育活动。

2、体育艺术节

3、班主任工作培训

4、期中班主任和班级工作评价、学生品德素质评价

五月:1、各年级迎“五一”系列活动

2、检查各年级开展“读书之星”评选活动情况

3、教师家访活动、各年级学生家长会

六月:1、各年级开展“文明班级”、“示范班级”评比、“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学生、优秀团员”评选

高中德育常规管理范文第8篇

根据国家教育部德育工作会议精神,本学期学校德育工作将以弘扬民族精神、进一步学习贯彻《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修订)》为主线,以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强化常规管理为重点,以德育实践活动为载体来开展,逐步达到学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评价的学生德育发展方向。

一、重点工作

1.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德育队伍包括班主任和副班主任、思想政治课教师、任课教师。德育队伍建设的内容是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塑造自身的人格魅力,落实德育导师制。德育队伍建设的关键是培养建设一支年龄结构合理、性格气质多元、素质全面的班主任队伍。

(1)校德育工作会议:11月份召开,传达落实常州市德育工作会议精神,由中层以上干部、德育领导小组成员、全体班主任、副班主任、教研组长等参加。通过学习,德育工作者应该对青少年德育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实效性从思想上形成统一认识。

(2)校德育沙龙:研究学校德育的现状、成因及其对策,开拓思路、创新内容、寻找手段,为学校德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意见建议。

(3)校德育科研:本学期学校将继续抓好《重点高中学生思想品德能力自我发展的研究》课题,作为德育科研的突破口。聘请专家来校指导和外出参观学习,扭转以往重点不突出、实践不深入等问题。各试验班,各学科实验组参加课题研究的人员必须进一步明确任务,加强学习,围绕课题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把课题研究真正落到实处,以期取得显著成果,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能力。

(4)年级组建议:充分发挥年级组长协调作用,健全年级组例会制度。各年级要定期情况通报,着重反映班级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等。

(5)班主任队伍的指导:我校的班主任主要由长期在我校工作的经验丰富的班主任、外地引进的优秀班主任、有一定教学管理经验的新班主任组成。客观存在着管理思想、管理经验的差异,需要一定的培训和指导才能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的德育工作。学校将制定《班主任培训计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计划另附)

(6)副班主任队伍的建设:我校的副班主任主要由新教师、未做过班主任的教师、曾担任过班主任现不担任但经验较丰富的教师三部分人构成。这三部分教师各有特点,新教师有冲劲有热情更易与学生沟通但缺乏经验;未做过班主任的教师已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管理经验形成了一些管理方法只是对班级管理事务不够熟悉。加强副班主任队伍建设就是既要发挥他们各自的优势,又要从现任班主任处学习;加强副班主任队伍建设就是要不断完善副班主任制度,加强对副班主任工作的管理与考核,并考虑相应的副班主任津贴和期末考核奖。

2.强化常规管理。常规管理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础,是培养人的文明素质的前提。学校将过去时一步从制度、手段等方面强化常规管理。

(1)校德育工作研讨会:适当时间召开,研讨《校文明班级考核细则》以及《德育学分制实施办法》的修改完善,由校德育领导小组成员、部分班主任参加。

(2)《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修订)》的贯彻执行:本学期学校将通过严格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考核与完善考核内容、改进评价体系来加强常规管理。日常行为规范的考核由教导处、团委、班主任、学生会指导值周班级来完成,值周班级的日常行为规范及值周执行情况由学生会直接考核,教导处抽查,学校校长助理组织部分学生成立监督会,对学生会的工作进行监督,并对学生会的检查结果予以审核、汇总,每天向班主任通报。原“校团徽佩戴”一项检查内容修改为“校牌佩戴”。

(3)推进优良班集体建设:各班应在开学初填报《文明班级争创计划》,从德智体美劳(特别是德)方面确立本学期的治班思想、奋斗目标、行动计划;期中后召开年级组会议、家长座谈会、学生座谈会,了解文明班级的争创情况;期末各班根据争创情况填报《文明班级申报表》,由教导处、教科室、总务处、团委进行考核,校德育领导小组审核批准。

二、常规工作

1.各类教育活动的开展: 2.各类学生会议 3.各类家长会议: 4.各类校际传统活动:

本学期将继续组织好“教师节庆祝活动”、“国庆系列活动”、“校庆系列活动”、“元旦文艺演出”。

5.各类社团活动:

进一步完善各类社团的组织机构,修改和设立社团章程,定人员、定计划、定课时、定内容、定地点。指导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出勤考核,教导处将加强组织检查和活动质量考评。

6.各类表彰奖励和补助:

9月份做好贫困学生的助学金发放工作;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通知精神,做好优秀学生表彰奖励的申报工作和贫困学生助学金的申请工作。

7.充分发挥图书馆在高中课改中的功能:

加强学习,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了解各门学科的课改动向,主动为师生服务。

高中德育常规管理范文第9篇

论文摘要:实施科学而有效的德育管理,在引导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成才,维护高校稳定的教育教学秩序,促进学校的深化改革和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构建和完善德育管理体系,要高校德育管理的目标制定、内容选择、原则确立、途径优化以及队伍建设等方面入手,以促进德育管理向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发展。

一、高校德育管理目标的制定

目标是德育管理的灵魂,直接指导和制约着整个德育过程。构建德育管理体系.制订目标是前提。在德育管理过程中,既要合理地设立目标,也要明确地表述目标。德育管理的目标是德育管理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设想或结果。当前我国高校德育管理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物力和财力的作用,提高德育管理的水平,提高德育工作的效率,提高德育的效益。目标的制定必须符合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不同的年龄阶段,对德育目标的要求就不能强求一样、同等对待。高校德育目标应根据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年龄特征来设定。而且德育是一定民族文化的产物,民族文化要发展,必然要走向世界,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作用。现代德育是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因而所订的德育目标要体现时代精神,坚持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统一。

明确地表述目标,也是制订德育管理目标不可回避的问题。目标表述不清,或是有所歧义,人们就不能正确地理解并执行它。因此,在高校德育中,要制订规范的德育管理目标,科学地陈述目标,实施目标管理。实施德育目标管理,首先要制订一个总目标,然后从整体到局部.从一般到个别,将总目标进行层层分解,分解为一级目标、二级目标、三级目标甚至针对某种德育现象更为具体的目标,自上而下形成一个目标体系。通过各个子目标的完成,实现预期的总目标。

二、高校德育管理内容的选择

德育管理的目标,既要靠内容来体现,也要凭借内容去实现。内容是管理活动中最为实质的因素。高校德育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

1.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精神面貌,不仅反映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的优劣,而且也反映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的程度。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是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培育民族魂。三是要以基本道德准则为基础,对大学生进行公民道德教育。四是要以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和觉悟,促进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和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行为规范教育管理。当前我国正处于新旧经济体制交替、社会转轨时期,受其影响,不少大学生身上表现出行为失德、诚信缺失、学术剽窃等不文明现象,对大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管理一再被提上日程。要以“八荣八耻”作为大学生的行为规范准则,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对大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指导、监督、检查及纠正,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

3.德育环境管理。在高校中,德育环境管理主要体现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的建设。其一,要重视校内文化设施管理。设计好校园、图书馆、教室和阅览室的布置,完善校园规划和建设,特别是要做好绿化、美化工作,增强大学生对校园建筑的认同感。其二,要加强校风建设管理。通过精心策划和组织校园的文化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活动,大力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和科学精神教育,推进校风、教风、学风和班风建设的深入发展。

三、高校德育管理原则的确立

要促进学校各项德育工作具体落实,必须依据一定的原则。德育管理的原则是根据德育管理的目标和任务,遵循德育管理的规律而制定的对德育管理的基本要求,是德育管理活动的准则和依据。高校德育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1.方向性原则。这是依据德育工作的社会制约性这一基本规律而提出的一条基本原则。方向性原则是保证德育管理活动沿着正确路径运行的指航灯,是德育管理活动的根本原则。德育管理活动的方向指代不明,或是迷失方向,都不利于管理活动的顺利开展。坚持德育管理的方向性原则,必须用共产主义思想体系武装大学生的头脑,把坚定正确的方向放在第一位,才能保证德育实效性的提高,培养和造就符合时代精神实质的一代新人。

2.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则,也是我们从事德育管理活动的重要方法之一。理论联系实际的前提,是为了准确地把握理论和深入地了解实际;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是为了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没有理论导向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没有实践检验的理论也必然是缺乏根基的理论。因此在德育管理活动中,必须坚持德育管理理论和德育实践的结合和统一。从某种意义上讲,德育管理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就是通过运用管理理论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实现既定德育目标的过程。

3.动态性原则。高校德育管理过程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管理目标的不同、内容的不同、方法的不同等发生改变。用静止的、僵化的、固步自封的思维去指导德育管理活动,是不利于提高管理效益的。尽管德育管理原则是德育管理活动的概括和总结,但管理过程的动态性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视角去观照德育管理过程,应根据时代的特点、大学生的思想发展状况和不同时期变化了的管理任务而做出相应的调整。

4.多元化原则。高校德育管理过程非常复杂,涉及多个方面,决不能单靠学校方面的力量。需要政府、家长、社会、社区的共同参与和配合。学校德育管理者要主动地和家长、社会进行沟通,调动他们参与学校德育管理的积极性,取得他们的支持和帮助。协调校内外的关系,共同做好德育管理丁作。

5.开放性原则。邓小平同志指出:“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四个现代化。”德育管理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必然要求我们树立开放的理念。要立足于我国高校德育管理的实际情况,摆脱“闭关锁国”的思维禁锢,放眼世界,特别是学习、借鉴西方发达国家高校管理的经验、方法与技巧。为我国的德育管理服务。

四、高校德育管理途径的优化

高中德育常规管理范文第10篇

一、加强德育队伍的建设

(1)营造一支师德素养好,业务水平高的德育队伍,要求:全身心投入,全方位重视,全过程负责

① 有计划、有步骤,多形式地组织班主任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有关教育法规,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教育经验体会的交流,加强班主任工作的指导和培训。

② 组编“班主任个案分析集”和教师论文集。力争我校教师教育水平上新台阶和教师有数篇德育论文在区、市级以上获奖或刊物发表。力争在各类德育工作检查、评比或竞赛活动都要获得好名次,争取评为德育先进单位。

③ 评选表彰200年度优秀班主任、级组长。根据我校评选优秀班主任、级组长办法。

(2)切实加强"德育工作的“纵向三层级管理"

① 第一层级管理——班级管理。要求班主任依据《班主任工作职责》,学校的各项德育计划,结合本班实际,对学生的学习、纪律、行为品德、能力素质(尤其心理素质)等进行教导和培养,对班集体进行科学管理。把握好学生每一次操行评定,使操行评定不仅真实反映学生情况,更成为促使学生进步的手段。

② 第二层级管理——级组管理。

级主任依照有关工作职责和学校的各项德育计划,对本级部各班的班容班貌、公共卫生、班风学风、班主任工作进行切实指导和科学管理。抓好先进班的评比工作,落实德育常规,处理年级日常事务。

③ 第三层级管理——学校德育管理。

依照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学校的德育工作计划,对各级进行切实指导和科学管理。负责安排好全校的各项德育活动和级组评优工作,指导和监督各级德育常规的落实和评估,做好师生的奖惩记录和存档工作。

(3)充分发挥班委会在班级建设中的作用

进一步加强班(团)干部队伍组织建设,完善日常工作机制。有计

划、多层次地召开学生干部座谈会,增强其责任感,提高其组织工作能力,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发挥学生干部的骨干与桥梁作用。强化学生干部的培训,努力建设一支德才兼备、品学兼优、具有一定管理能力的学生干部队伍。

(4)不断完善、丰富学校的德育各类规章制度,使德育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和制度化

二、深入学习有关法制法规内容,提高学生法制道德素质

(1) 本学期要继续加强学生的爱祖国、爱学校、爱班级的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

高中德育常规管理范文第11篇

以全国、省、市职教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江苏省职业学校学生管理规范(试行)》和学校2007年度工作计划,适应两个转变,即我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和办学层次提高的转变,以规范和实效为抓手,以规范养成教育和“三职”(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纪律)教育为主线,以加强德育常规管理和进行德育改革为重点,以完善德育网络、健全德育制度、建好德育队伍、创新德育形式和方法为保证,以提高学生的文明程度和道德水平、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为根本,大力加强和改进我校德育工作,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初步树立我校德育工作品牌。

二、工作目标

1、切实做好德育常规工作,狠抓学生文明行为特别是校园文明行为养成训练,为提升我校德育工作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

2、完善德育管理制度,规范工作行为,构建德育体系。

3、形成更加完善的德育二级管理体制。

4、开展就业创业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突出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纪律教育,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5、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改革班主任任用和考核办法,提高班主任工作津贴。

6、重启心理咨询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7、按市教育局要求,推行以学生“成长导师制”为重点的“双制”(成长导师制、成长伙伴制)改革,在构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的管理格局上取得新的突破。

8、适应我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和办学层次升格为高职校的新情况,学习、探索德育管理的新方法、新途径。

三、重点工作

(一)、切实做好德育常规,夯实德育工作基础

1、全面落实《省职业学校学生管理规范(试行)》要求,按照市教育局“三个规范”执行情况检查反馈,从组织管理、教育内容、制度建设、档案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梳理,进一步健全德育管理机制,实现我校德育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

2、继续以“争做文明人”活动为抓手,抓实基础文明行为养成教育,将良好文明行为作为良好职业素质的构成要素之一,使注重日常文明语言、行为、交往礼仪以及职业礼仪成为学生的自觉追求。

3、加强对广播操、服装、发型、仪容仪表、日常行为的检查,及时通报和处理,展示我校学生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进一步健全德育管理制度,规范德育工作行为

1、从学生日常行为管理、课堂常规管理、活动管理、生活管理、实习管理、安全管理、社团管理、奖惩管理、班集体考核、档案管理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德育制度建设,统一学校德育工作要求,规范德育工作行为。

2、建立学生学期综合素质考核与奖励制度、学生单项奖励制度(对在思想品德、学业成绩、技能实习、劳动卫生、文艺体育、社会实践等某一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表彰和奖励),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要求进步。

3、根据《省中职校学生学籍管理规定(试行)》,修订《违纪学生处分条例》,明确学工处和专业系(部)的处理权限,按照教育优先、严格程序、严肃校纪、兼顾发展、维护权益的原则,做好对违纪学生的教育、转化和处理工作,并在对重点帮教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上取得新进展。

(三)、合理划分德育管理职责,完善德育二级管理体制合理划分学工处和专业系(部)的德育管理职责,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盲点。

(四)、探索德育内容、方法、途径和手段改革,构建德育体系,初步树立我校德育品牌

1、围绕构建“文明、爱岗、敬业”德育新体系总体目标,构建德育体系,加强政治、思想、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教育,初步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的管理格局,实现我校德育工作的序列化、科学化和校本化。

2、推行以学生成长导师制为重点的“双制”改革,同时进行相关课题研究。每一名任课教师都要担任学生的“导师”,结合职业学校特点,导师的工作除了进行个性化、亲情化和针对性的教育引导工作以外,还要进行专业指导、学法指导、“三职”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就业创业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3、完善我校《德育课改革方案》,合理设置课程,明确教学要求,改进教学方法,更好地发挥德育课德育主渠道作用。

4、适应我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探索有效的德育方法、途径;适应我校升格为高职校的转变,学习、探索高职校德育管理的新方法、新途径,进行分层德育管理的尝试。

5、学工处、教务处、实习就业处、专业系(部)等部门要以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为目标,加强沟通,密切协作,增强教育合力,注重把教学和专业实践实习活动作为德育工作的有效渠道和重要载体。

(五)、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形成一支责任心强、乐于奉献、讲求方法、管理高效的班主任工作队伍

1、继续开展以“走进学生心灵、走进学生宿舍、走进学生家庭”为主要内容的班主任工作“三走进”活动,加强对班主任落实活动方案的检查。

2、加强班主任常规工作检查,督促班主任落实学校要求;改革班主任任用和考核办法,适当提高班主任工作津贴。

3、启用《班主任工作手册》,指导班主任认真记录,规范班主任工作行为。

(六)、抓好重点德育活动,渗透德育要求

1、组织第十六届校园文化艺术节,进行活动内容的拓展和活动形式的创新,将广播操比赛及一些小型体育比赛纳入,成为校园文化节。

2、协助学校开展“校园大讲堂”活动,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

3、开展18岁成人仪式教育活动,组织以“三职”教育为主要内容的主题班会评比活动。

四、主要工作安排

三月:

1、召开教育干事、班主任工作例会,布置报到及开学工作;

2、组织开学典礼,进行常规教育;

3、开展学雷锋活动;

4、启动学生成长导师制活动;

5、协助学校做好高职校迎验工作。

四月:

1、组织清明祭扫活动,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2、做好省教育厅“三个规范”检查准备工作;

3、拟订校园文化节活动方案,举行文化节开幕式;

4、组织广播操训练与比赛活动;

5、协助学校组织开展“校园大讲堂”活动。

五月:

1、协调团委开展18岁成人仪式教育活动,组织开展主题班会竞赛;

2、按文化节活动方案开展活动;

3、制定有关德育管理制度。

六月:

1、举行文化节闭幕式;

2、评选校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

3、总结学生成长导师制活动情况,进行表彰;

4、评选校级优秀班主任(或学生喜爱的班主任);

5、召开县区学生会议,动员学生进行招生宣传。

七月:

1、做好学期结束工作,收缴各种材料;

2、积极参与学校的招生工作;

3、组织结业典礼,布置暑期活动意见;

4、筹备建军80周年慰问共建部队活动,落实2007级新生军训事宜。

高中德育常规管理范文第12篇

以全国、省、市职教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江苏省职业学校学生管理规范(试行)》和学校2007年度工作计划,适应两个转变,即我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和办学层次提高的转变,以规范和实效为抓手,以规范养成教育和“三职”(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纪律)教育为主线,以加强德育常规管理和进行德育改革为重点,以完善德育网络、健全德育制度、建好德育队伍、创新德育形式和方法为保证,以提高学生的文明程度和道德水平、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为根本,大力加强和改进我校德育工作,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初步树立我校德育工作品牌。

二、工作目标

1、切实做好德育常规工作,狠抓学生文明行为特别是校园文明行为养成训练,为提升我校德育工作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

2、完善德育管理制度,规范工作行为,构建德育体系。

3、形成更加完善的德育二级管理体制。

4、开展就业创业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突出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纪律教育,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5、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改革班主任任用和考核办法,提高班主任工作津贴。

6、重启心理咨询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7、按市教育局要求,推行以学生“成长导师制”为重点的“双制”(成长导师制、成长伙伴制)改革,在构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的管理格局上取得新的突破。

8、适应我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和办学层次升格为高职校的新情况,学习、探索德育管理的新方法、新途径。

三、重点工作

(一)、切实做好德育常规,夯实德育工作基础

1、全面落实《省职业学校学生管理规范(试行)》要求,按照市教育局“三个规范”执行情况检查反馈,从组织管理、教育内容、制度建设、档案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梳理,进一步健全德育管理机制,实现我校德育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

2、继续以“争做文明人”活动为抓手,抓实基础文明行为养成教育,将良好文明行为作为良好职业素质的构成要素之一,使注重日常文明语言、行为、交往礼仪以及职业礼仪成为学生的自觉追求。

3、加强对广播操、服装、发型、仪容仪表、日常行为的检查,及时通报和处理,展示我校学生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进一步健全德育管理制度,规范德育工作行为

1、从学生日常行为管理、课堂常规管理、活动管理、生活管理、实习管理、安全管理、社团管理、奖惩管理、班集体考核、档案管理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德育制度建设,统一学校德育工作要求,规范德育工作行为。

2、建立学生学期综合素质考核与奖励制度、学生单项奖励制度(对在思想品德、学业成绩、技能实习、劳动卫生、文艺体育、社会实践等某一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表彰和奖励),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要求进步。

3、根据《省中职校学生学籍管理规定(试行)》,修订《违纪学生处分条例》,明确学工处和专业系(部)的处理权限,按照教育优先、严格程序、严肃校纪、兼顾发展、维护权益的原则,做好对违纪学生的教育、转化和处理工作,并在对重点帮教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上取得新进展。

(三)、合理划分德育管理职责,完善德育二级管理体制合理划分学工处和专业系(部)的德育管理职责,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盲点。

(四)、探索德育内容、方法、途径和手段改革,构建德育体系,初步树立我校德育品牌

1、围绕构建“文明、爱岗、敬业”德育新体系总体目标,构建德育体系,加强政治、思想、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教育,初步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的管理格局,实现我校德育工作的序列化、科学化和校本化。

2、推行以学生成长导师制为重点的“双制”改革,同时进行相关课题研究。每一名任课教师都要担任学生的“导师”,结合职业学校特点,导师的工作除了进行个性化、亲情化和针对性的教育引导工作以外,还要进行专业指导、学法指导、“三职”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就业创业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3、完善我校《德育课改革方案》,合理设置课程,明确教学要求,改进教学方法,更好地发挥德育课德育主渠道作用。

4、适应我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探索有效的德育方法、途径;适应我校升格为高职校的转变,学习、探索高职校德育管理的新方法、新途径,进行分层德育管理的尝试。

5、学工处、教务处、实习就业处、专业系(部)等部门要以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为目标,加强沟通,密切协作,增强教育合力,注重把教学和专业实践实习活动作为德育工作的有效渠道和重要载体。

(五)、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形成一支责任心强、乐于奉献、讲求方法、管理高效的班主任工作队伍

1、继续开展以“走进学生心灵、走进学生宿舍、走进学生家庭”为主要内容的班主任工作“三走进”活动,加强对班主任落实活动方案的检查。

2、加强班主任常规工作检查,督促班主任落实学校要求;改革班主任任用和考核办法,适当提高班主任工作津贴。

3、启用《班主任工作手册》,指导班主任认真记录,规范班主任工作行为。

(六)、抓好重点德育活动,渗透德育要求

1、组织第十六届校园文化艺术节,进行活动内容的拓展和活动形式的创新,将广播操比赛及一些小型体育比赛纳入,成为校园文化节。

2、协助学校开展“校园大讲堂”活动,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

3、开展18岁成人仪式教育活动,组织以“三职”教育为主要内容的主题班会评比活动。

四、主要工作安排

三月:

1、召开教育干事、班主任工作例会,布置报到及开学工作;

2、组织开学典礼,进行常规教育;

3、开展学雷锋活动;

4、启动学生成长导师制活动;

5、协助学校做好高职校迎验工作。

四月:

1、组织清明祭扫活动,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2、做好省教育厅“三个规范”检查准备工作;

3、拟订校园文化节活动方案,举行文化节开幕式;

4、组织广播操训练与比赛活动;

5、协助学校组织开展“校园大讲堂”活动。

五月:

1、协调团委开展18岁成人仪式教育活动,组织开展主题班会竞赛;

2、按文化节活动方案开展活动;

3、制定有关德育管理制度。

六月:

1、举行文化节闭幕式;

2、评选校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

3、总结学生成长导师制活动情况,进行表彰;

4、评选校级优秀班主任(或学生喜爱的班主任);

5、召开县区学生会议,动员学生进行招生宣传。

七月:

1、做好学期结束工作,收缴各种材料;

2、积极参与学校的招生工作;

3、组织结业典礼,布置暑期活动意见;

4、筹备建军80周年慰问共建部队活动,落实2007级新生军训事宜。

高中德育常规管理范文第13篇

【关键词】中职生 职业道德与法制 双管齐下 教育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4C-0031-03

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是“高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职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加强中职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主要任务之一。2009年6月教育部、、中央文明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妇联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强调指出,要“进行道德和法制教育。以职业道德教育为重点,开展公民道德教育、民主法制教育,开展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教育,引导中职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养成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提高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因此,中职学校不仅要重视学生的专业知识的传授与技能训练,还应重视职业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提高中职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是广西最大的国办中职学校,是国家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确定为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立项建设单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在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实践中,把职业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的有机结合起来,对中职生开展“职业道德—法制教育”双管齐下教育,有效地提高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本文试以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为例,对中职“职业道德—法制教育”双管齐下教育进行探索。具体说来,中职开展“职业道德—法制教育”双管齐下教育,可从以下方面展开: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制度,保障学生职业道德与法制教育有效开展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工作,成立了以校长为首,分管德育的副校长为主,党支部、团委、学生处、教务处、保卫处、专业系部等部门参加的学生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聘请南宁市江南区检察院副院长担任学校法制副校长,切实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工作的领导。根据《意见》精神和学校实际,制定了《加强学生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的实施方案》,明确学生职业道德与法制教育主要任务、内容和要求。重新修订学校的《学生管理制度》、《学生干部管理制度》、《企业模式班级管理办法》、《校园职业文化建设规划方案》、《校园职业文化基地建设管理规定》、《学生法制教育工作制度》和《安全预案》等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学校安全制度和安全应急机制,确保学生法制教育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要求学生自觉学习法律知识,积极参加学校和社会组织的法制教育活动,不断提高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同时,学校制定《教师岗位责任制》、《师德规范条例》、《优秀教师行为守则》和《教师专业素养考评制度》等师德建设规章制度,加强师德建设,建立一支责任心强、法律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思想道德与法制教育工作队伍,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与法制教育。

学校通过健全组织管理机构,加强制度建设,保障学生职业道德与法制教育有效开展。

二、加强职业道德与法律课教学改革,发挥德育课的主渠道作用,增强“职业道德—法制教育”实效性

德育课是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职业道德与法律是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之一,是帮助中职生提高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课程。教学中,我们根据中职德育课教学大纲要求,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和中职学生生活,尊重中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加强教学内容、方式方法、教学手段、及考核方式方法改革,注重知识学习和观念形成,更注重情感培养和行为养成,有效地提高职业道德与法制教育实效性。

在内容改革上,把《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劳动法》、《中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青少年自我防范、自我保护等有关法律知识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系统的法制教育;根据专业特点,把相关行业规范、企业文化充实教学中,丰富教学的内容,提高职业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的针对性。在教学方式方法上,改变过去老师单一讲授、全程灌输的方法,采用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组织学生课堂演讲、辩论或讲故事,开展“互动式”、“启发式”教学,寓教于乐,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教学手段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多媒体教学,通过课件、视频等直观形象、生动活泼的图像、声音、文字,提高教学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教学效果。

改革考核方式方法,把课堂学习考核、实践教学考核、平时言行考核、期末理论知识考试结合起来,把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纳入考核范围,把文明礼貌、团结协作、法纪观念等方面作为考核内容,把养成教育贯穿在教育教学的每个环节之中,使学生形成正确道德认识、法纪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做到知行统一,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高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三、发挥其他课程教学的教育功能,把“职业道德—法制教育”渗透于各专业课教学

文化课、体育与健康课、艺术课等其他公共基础课教学和专业理论课教学是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径。在教学中,可根据课程教学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对中职学生进行团结协作和坚忍不拔精神的教育;进行敬业、乐业和创业精神的教育。把“职业道德与法制教育”渗透于各专业课教学。根据社会、职业及岗位对人才的培养要求及行业的职业道德和法律规范要求,结合各专业特点,建立和完善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德育培养目标和职业道德教育、法律教育内容,编制了会计专业、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等七大专业职业道德和法律教育手册。专业课教师在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依据教育手册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通过学科渗透对学生进行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教育,使学生在获取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的过程中,提升职业道德素质,树立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提高法律素质。

四、突出职教特点,把“职业道德—法制教育”贯穿于学生实习实训中

职业教育就是技能教育,实训实习是中职教育重要特点,是中职教育教学的内容和环节,也是对中职学生实施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应将“职业道德—法制教育”贯穿于学生实习实训中,利用学生在校内外实训基地实训、企业顶岗实习等的时机,进行职业纪律和安全生产教育,培养中职学生爱劳动、爱劳动人民的情感,增强学生讲安全、守纪律、重质量、求效率的职业意识。

在学生实习前,召开动员大会,教育学生实习期间要注意安全,自觉遵纪守法,恪守职业道德。在学生实习中,与企业签订实习协议,要求企业师傅作为学生实习的主要指导和管理人员,在指导学生进行现场实际操作时,要对学生进行劳动观念、职业意识、敬业精神、职业纪律、职业责任、法律规范等教育。同时,学校指派教师跟随学生一起到实习企业,协助企业做好学生日常管理和教育,通过教育和管理,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法制观念。在学生实习结束时,通过考核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意识和法纪意识的养成教育。可将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和安全纪律的内容化为具体的考核指标,让实习单位的指导师傅、学校指导教师和学生自己对学生的服务态度、服从意识、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和吃苦耐劳精神、职业纪律等方面进行评价,使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由说教化为具体的养成训练,使学生在自我教育实践与体验中,将职业道德和法律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从而切实提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五、拓展教育的有效途径,把“职业道德—法制教育”融入校园职业文化建设中

校园文化对学生具有巨大的感染力、渗透力和熏陶的作用,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可将“职业道德与法制教育”融入其中。以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为例。该校在校内建立8个了职业道德教育阵地,组织开展“万人千岗”、“模拟法庭”、“理工讲坛”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校园职业文化活动,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收到良好效果。

在8个职业道德教育阵地中,以“门亭楼桥”阵地最为典型。该阵地是依托校友捐赠在校内建设的恒心门、明阳亭和今朝亭、健身楼、文金桥等来开展系列道德教育活动,有新生入学观摩教育活动,新团员入团培训、业余党校培训的观摩学习活动,学生干部培训活动等。“门、亭、楼、桥”每一栋建筑每一处景物,都有一段感人的故事,刻录着成功校友在学校刻苦学习、苦练本领的过往岁月,记载着成功校友在社会打拼创业、艰辛又辉煌的奋斗历程,蕴涵有成功校友知恩图报、奉献社会的高尚情操,为学生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学生通过参观学习,既可得到智慧的启迪和心灵的净化,也提升了自己“爱岗敬业、团结守信、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素养。

“万人千岗”活动是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职业礼仪养成与行为规范教育活动。教师率先垂范,在工作岗位——教学岗、办公岗、服务岗,全校500余名教职员工统一着装,统一使用文明语言,树立“统一、整洁、职业、规范”的理工人形象;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对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万人千岗”活动,由学生处组织指导,学生会干部及全校100多个班级共同参与。如礼仪训练岗位设立有校门礼仪岗、电梯引导岗、检查治理岗、纠偏监督岗、来访接待岗等,学生通过问候行礼、指示引导、保洁纠偏等训练,规范文明行为,培养职业礼仪和自我管理能力,提升职业岗位道德素养,在校园营造了文明和谐的氛围。

模拟法庭活动,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编、自导、自演,模拟法庭审判。学生通过模拟表演,了解法庭中的各项程序和各种角色的特点,在情境中实践、体验和探究相关的法律知识,感受、体会法律的公正与威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维权意识,提高学法、知法、守法的自觉性,做合格的好公民。

“理工讲坛”,定期聘请知名企业专家来学校进行职业教育讲座,开阔师生的视野;请优秀校友回校作报告,深化身边榜样力量;请公安、司法人员作法制讲座、法制辅导报告,切实增强学生学法、守法意识,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

校园职业文化活动,为学生展现自我、提高自我、实现自我提供广阔的空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活动中学生不仅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也培养了学生文明守法自觉性及爱岗、敬业、服务、奉献精神。

六、发挥管理育人的作用,把“职业道德—法制教育”寓于学生日常管理中

学校充分发挥管理育人的作用,把“职业道德—法制教育”寓于学生日常管理中,制定了《学校全员参与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规定》,明确教师和管理人员依法依纪行使教育管理职责,强化中职学生职业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在校园活动、班级管理和学生生活、实训中,运用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实施“九全九美”管理模式和“6S”管理模式,实现校园职业文化与企业文化无缝对接,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

“九全九美”管理模式,是通过全动员、全参与、全过程、全监控、全跟踪、全天候、全方位、全落实“九全”管理工作,使学生以爱党爱国为美、爱岗敬业为美、品德高尚为美、遵纪守法为美、团结互助为美、立志成才为美、勤奋学习为美、技能精湛为美、强健身体为美,达到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如在“全方位”管理中,无论在教室、运动场,还是食堂、宿舍等,都成为教师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和法律教育的场所。要求学生在校园的每一个地方进行相关活动时,都要自觉遵守相关规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全监控”管理,学校在教室、实训室及所有的公共场所都安装有监控摄像,监控系统覆盖整个校园。学校成立校园安全文明综合监控中心,建立安全文明监控管理体系。在日常监控管理中,发现学生出现不讲文明、不讲道德、不遵守纪律的不良言行,教师要及时给予教育和纠正。通过“全监控”管理,进一步增强学生自觉讲文明、讲道德、守纪律的意识,促进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养成。

“6S”(安全、整理、整顿、清扫、清洁、文明)管理,是学校按照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要求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的一切场所(包括教室、实验室、图书馆、体育场馆、办公大楼及食堂、宿舍等)保持清洁、整齐、有序,讲文明、讲礼貌、确保安全。学校按照“6S”标准,修订并完善了教室、宿舍、实训实验室的管理制度,开展各项活动均按照“6S”标准去做,落实在行为上。教师在日常教学管理中,时刻给学生灌输现代企业工作岗位职责要求、工作规程要求,规范学生日常行为,使企业文化校园化。如对于学生在实训室进行的专业实训,教师要求学生操作前了解工作规程要求及实习纪律要求,做好各种准备工作;操作过程中,要按工作规程进行工作,工具、材料等摆放规范有序,操作规范安全;操作结束后,及时清除废料,整理工具、材料,清洁设备、场地,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6S”管理模式的实施,使全校师生形成较强的现代企业管理意识,培养了良好行为习惯,学校教室、宿舍和实训室干净整洁,设备摆放井然有序;公共活动和生活区域管理好、卫生好、秩序好,创造了优美、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通过对学生“6S”管理,培养了学生安全生产意识、环境意识和效率意识,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习惯,形成适应社会需要的良好职业品质。

总之,对中职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加强中职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主要任务之一。本文从工作机制、德育课教学、实习实训、校园文化建设、学生日常管理等方面对中职生开展“职业道德—法制教育”双管齐下的教育进行实践探索,实践证明,其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值得在职业教育发展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杨敏.中职学校《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刍议[J].价值工程,2011(18)

高中德育常规管理范文第14篇

目标是德育管理的灵魂,直接指导和制约着整个德育过程。构建德育管理体系.制订目标是前提。在德育管理过程中,既要合理地设立目标,也要明确地表述目标。德育管理的目标是德育管理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设想或结果。当前我国高校德育管理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物力和财力的作用,提高德育管理的水平,提高德育工作的效率,提高德育的效益。目标的制定必须符合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不同的年龄阶段,对德育目标的要求就不能强求一样、同等对待。高校德育目标应根据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年龄特征来设定。而且德育是一定民族文化的产物,民族文化要发展,必然要走向世界,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作用。现代德育是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因而所订的德育目标要体现时代精神,坚持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统一。

明确地表述目标,也是制订德育管理目标不可回避的问题。目标表述不清,或是有所歧义,人们就不能正确地理解并执行它。因此,在高校德育中,要制订规范的德育管理目标,科学地陈述目标,实施目标管理。实施德育目标管理,首先要制订一个总目标,然后从整体到局部.从一般到个别,将总目标进行层层分解,分解为一级目标、二级目标、三级目标甚至针对某种德育现象更为具体的目标,自上而下形成一个目标体系。通过各个子目标的完成,实现预期的总目标。

二、高校德育管理内容的选择

德育管理的目标,既要靠内容来体现,也要凭借内容去实现。内容是管理活动中最为实质的因素。高校德育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

1.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精神面貌,不仅反映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的优劣,而且也反映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的程度。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是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培育民族魂。三是要以基本道德准则为基础,对大学生进行公民道德教育。四是要以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和觉悟,促进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和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行为规范教育管理。当前我国正处于新旧经济体制交替、社会转轨时期,受其影响,不少大学生身上表现出行为失德、诚信缺失、学术剽窃等不文明现象,对大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管理一再被提上日程。要以“八荣八耻”作为大学生的行为规范准则,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对大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指导、监督、检查及纠正,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

3.德育环境管理。在高校中,德育环境管理主要体现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的建设。其一,要重视校内文化设施管理。设计好校园、图书馆、教室和阅览室的布置,完善校园规划和建设,特别是要做好绿化、美化工作,增强大学生对校园建筑的认同感。其二,要加强校风建设管理。通过精心策划和组织校园的文化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活动,大力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和科学精神教育,推进校风、教风、学风和班风建设的深入发展。

三、高校德育管理原则的确立

要促进学校各项德育工作具体落实,必须依据一定的原则。德育管理的原则是根据德育管理的目标和任务,遵循德育管理的规律而制定的对德育管理的基本要求,是德育管理活动的准则和依据。高校德育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1.方向性原则。这是依据德育工作的社会制约性这一基本规律而提出的一条基本原则。方向性原则是保证德育管理活动沿着正确路径运行的指航灯,是德育管理活动的根本原则。德育管理活动的方向指代不明,或是迷失方向,都不利于管理活动的顺利开展。坚持德育管理的方向性原则,必须用共产主义思想体系武装大学生的头脑,把坚定正确的方向放在第一位,才能保证德育实效性的提高,培养和造就符合时代精神实质的一代新人。

2.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则,也是我们从事德育管理活动的重要方法之一。理论联系实际的前提,是为了准确地把握理论和深入地了解实际;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是为了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没有理论导向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没有实践检验的理论也必然是缺乏根基的理论。因此在德育管理活动中,必须坚持德育管理理论和德育实践的结合和统一。从某种意义上讲,德育管理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就是通过运用管理理论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实现既定德育目标的过程。

3.动态性原则。高校德育管理过程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管理目标的不同、内容的不同、方法的不同等发生改变。用静止的、僵化的、固步自封的思维去指导德育管理活动,是不利于提高管理效益的。尽管德育管理原则是德育管理活动的概括和总结,但管理过程的动态性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视角去观照德育管理过程,应根据时代的特点、大学生的思想发展状况和不同时期变化了的管理任务而做出相应的调整。

4.多元化原则。高校德育管理过程非常复杂,涉及多个方面,决不能单靠学校方面的力量。需要政府、家长、社会、社区的共同参与和配合。学校德育管理者要主动地和家长、社会进行沟通,调动他们参与学校德育管理的积极性,取得他们的支持和帮助。协调校内外的关系,共同做好德育管理丁作。

5.开放性原则。邓小平同志指出:“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四个现代化。”德育管理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必然要求我们树立开放的理念。要立足于我国高校德育管理的实际情况,摆脱“闭关锁国”的思维禁锢,放眼世界,特别是学习、借鉴西方发达国家高校管理的经验、方法与技巧。为我国的德育管理服务。

四、高校德育管理途径的优化

高中德育常规管理范文第15篇

一、“目标为本”的德育教育理论

“目标引领”或者“任务统筹”是当代德育教育的精髓。因为正是教育目标决定了教学活动、教学内容 、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德育教育是一种目标导向的系列活动。当代德育教育理论家普遍认为,德育教育要解决的也是类似“旅行”的三个基本问题,即我们要到哪里去;我们怎样到那里去;我们是否到了那里。回答“要到哪里去”是一个确立目标的过程,“怎样到那里去”则是一个导向目标的过程,而“是否到了那里”却是一个评估目标的过程。因此,这三者就是目标为本德育教育的要素,用简单的互动反馈路线即可将其联系起来构成一个简洁明了、具有很强的扩展力的模式。

二、目标为本德育教育方法

要始终把思想教育贯穿于日常目标为本的德育教育管理之中。目标为本的德育教育管理的本质和核心是对人的目标为本,而不是简单的对事的目标为本。目标为本的德育教育管理主要是管理人的思想,而人的思想要靠教育、靠引导、靠规范、靠转化和调动。善于把握日常目标为本的德育教育管理工作的重心。工作是十分具体、繁杂、琐碎的,常常容易出现不分轻重缓急,胡子眉毛一把抓的现象。由此,许多学生深层次的思想问题和一些有价值的思想灵感反而被忽略或无暇顾及。根据我们学校的状况,笔者认为应着重把握以下工作:

学校教育应该坚持德育为先、全员参与、过程渗透。实际上,对道德主体而言,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等德性成长是一个不断建构、不断完善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是一个需要穷其一生不断努力的过程,不可能、也不会仅靠几个德育工作者,组织几次活动一下子达到完美的境地,而是需要我们全员参与,个个都是德育工作者,人人都是学生行为养成的导师,将学生的道德教育渗透进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之中,确立德育为先、齐抓共管的指导思想,营造良好的德育教育环境。常言到:“蓬生麻中,不扶自直”,指的就是一种氛围的力量。

我们目前的教育教学还常停留在“我讲你听”、“我管你服”、“我说你做”的传统方法上面,往往实施强制性的灌输与命令,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忽视了思想道德教育的个性规律,不重视深层次思想情感的培育,偏离了青年人的生活世界,这样,教育教学很难产生“共鸣”效应,往往会导致事与愿违的结果。在日常教育管理中,我们将主要精力放在行为规范和校纪校规的教育上,通过学校、系部、班级层层要求,一管到底,这样就把学生置于一张无形的网中,只准守规矩,不能出“乱子”,使学生看起来规矩,实际上潜在的问题不少。注重抓外部行为,而忽视了深层次思想情感培养,使德育变成了单纯的行为训练,而不是学生人格的养成和灵魂的培育,必然导致学生的思想和言行不相一致。学生中经常发生这样或那样的违纪事件、教师中形形色色的不理解或埋怨也就不难理解了。

三、目标为本的中学德育教育要求

德育教育教师为适应多重性,复合性的角色需要全面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业务能力和人文素养,成为在学生心目中有“魅力”的德育教育教师,在学生面前展现“包含高品德、高学识、强能力等要素在内的高尚的人格形象” 并使这种形象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作用。

德育教育教师要具备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作为从事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德育教育教师,其首要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因此,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是做好德育教育教师的前提。德育教育教师要深入理解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备较高的理论和政策水平。同时,德育教育教师应密切关注和全面了解国际、国内时事政治,善于抓住国内外的热点、焦点问题,因势利导,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深入浅出地向学生讲述深刻的道理,提高他们区别不同性质的矛盾和识别是非界限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