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海外资产配置的重要性范文

海外资产配置的重要性范文

海外资产配置的重要性

海外资产配置的重要性范文第1篇

在未来5年内,应重点关注发达经济体尤其是美元资产、风险资产和非公开市场。具体建议如下:

一、以发达经济体尤其是美元资产为主要配置对象,暂不参与新兴经济体资产

个人认为,长期来看,发达经济体将是中国保险资金海外投资的主要领域。随着人口红利的减少,主要发达经济体在经济增速方面与新兴经济体之间的差距正逐步降低。而在全球金融市场动荡频率加大的背景下,一国市场的自身稳定性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从风险收益率角度看,各国市场有进一步收敛的趋势。横向来看,发达经济体更具备汇率风险低、市场流动性高和风险分散效应好等优势。

中短期内,美元资产具有较好的投资价值,新兴经济体资产不宜参与。历史经验表明,在美元加息时期,美元通常步入升值通道。外债较多的新兴市场国家债务成本会突然加大,再叠加资本外流,外汇储备会骤然短缺,新兴市场国家便存在着货币大幅贬值和金融市场大幅波动的压力。比如1980年代的拉美债务危机和1990年代的俄罗斯债务危机。因此,在短期美元加息预期下,新兴经济体系统性风险较大。对于多数缺乏海外投资经验的中国保险机构,还难以承受其汇率风险和资本市场的波动风险。

二、大中型机构主要配置公开市场资产,小型机构可以以非公开市场为主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美、欧、日长期维持“零利率”政策,造成了发达国家流动性充裕,套息交易活跃,资产估值被显着推升。同时,新兴经济体估值也受到溢出效应影响。截至2015年10月,主要国家公开市场的资产估值已较金融危机后大幅上升。

在公开市场估值已显着提升后,非公开市场资产凭借收益率优势广受青睐。配置非公开市场资产成为提高保险资产收益率的有效手段。根据贝莱德资产管理公司调查,亚太保险公司投资在非上市资产的比例从2012年的15%提高到了2014年的25%,而且未来三年将进一步上升至46%。

由于政府债务滚动和经济复苏的要求,预计多数国家仍将在较长时间内延续宽松货币政策,但美国、英国等地区短期可能会略微收紧。个人认为,未来五年公开市场的估值上升趋势仍将延续,但可能速度放缓。对于多数保险资金,特别是规模较大的机构,由于体量限制,建议以公开市场资产为主要配置对象,同时精选非公开市场优质资产。而对于纯追求收益型或小规模的保险资金,建议重点配置相对价值较高的非公开市场资产。

三、着重加强权益类资产配置,在初期以被动投资为主

宽松货币环境使得全球保险机构对于权益类资产的偏好有所上升,对于负债成本相对较高的亚洲保险机构,这种现象更加突出。过去一年,中国保险业资金运用余额中股票和基金占比提高了近3个百分点。

未来五年,低利率环境和经济复苏趋势将支撑发达经济体权益类市场估值中枢继续上移,特别是美国市场可能有较好的投资机会,建议着重加强权益类资产的配置。

在海外投资初期,个人建议从被动投资为主,辅以若干主题投资基金。以被动投资形式配置权益类资产正成为全球投资市场的流行趋势。其中,ETF是最主要的工具。在美国保险盈余资产中,使用ETF的保险机构占比从2013年的30%大幅提高到2014年的60%;在准备金资产中,该比例从7%提高到25%。分别有77%和65%的受访保险机构在国内股票投资和国际股票投资中使用了ETF。

随着海外投资经验的加深,保险机构可以逐步增加“增强型被动投资基金”、“主动管理类基金”,以及自主进行行业指数或个股标的的投资。

四、债券投资中暂不参与利率品种,谨慎参与中低评级信用品种

近年来各国央行、养老金和保险资金等配置型资金对发达国家高等级债券形成了庞大的刚性需求,而财政紧缩却使得相关债券供给持续下降。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发达国家高等级债券资产收益率长期受到压制,远低于中国保险资金的负债成本。

对于低等级债券资产,金融危机之后,美国债券信用利差大幅下降,并在套息交易的压制下始终处于低位。自去年下半年加息预期出现以来,信用利差逐步回升,目前已回升至历史均值,反映出市场较之以往对信用风险要求更高的补偿力度。个人认为,未来套息交易可能减弱,信用利差波动性可能增强,投资风险上升。

由于对海外债券资产并非刚性需求,个人建议在海外投资初期,不过多参与债券市场。在中低评级债券市场中可能蕴藏着投资机会,保险资金可以谨慎参与,但配置比例不宜过高。

五、资金特性允许的范围内,积极配置另类资产

定价和透明度是投资非上市资产面临的最大挑战。为规避由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信用风险,规模较大的发行主体或政府担保的优质项目受到市场广泛青睐,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从区域来看,保险投资者多数更愿意投资于成熟市场。

海外不动产投资期限长、体量大,尤其是在低利率环境中能获得较为理想的长期投资收益率。因此,不动产投资不仅是中国保险资金海外投资的首选标的之一,也是全球所有长期资金的投资热点。在投资方式上,保险资金一般以直接投资不动产为主、间接投资为辅。

其中,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是最常见的间接投资方式,在新加坡、澳大利亚等税收结构较为简单的国家,REITs市场较为发达。

在投资地域上,由于监管政策宽松、流动性好,伦敦市场是目前各路资本汇聚最多的地区。美国市场货币宽松、需求稳定,房地产回报也较好,但是各州监管政策不同、相对复杂。受经济疲软影响,欧元区投资热度较低。即使是德国市场,由于流动性相对较差,也不是海外投资者的首选。但是由于与中国经济的关联性较低,德国不动产可以作为分散化投资的标的之一。

基础设施投资是近年来最受关注的另类投资之一。在投资方式上,目前保险和养老金资金主要以直接投资为主,未上市股权是配置最多的工具。在OECD针对养老金的一项调查中,资产配置中2.9%为未上市基础设施股权,0.5%为基础设施债权。相对于国内以债权投资为主的基础设施投资形式,海外基础设施投资需要的专业能力较强。

在投资区域上,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等地均是基础设施投资较为活跃的地区。此外,“一带一路”也可以成为中国保险资金海外投资的重要方向,如果在“一带一路”上有较好的基础设施项目并具有潜在投资价值,保险资金可以直接参与或者与境外投资机构进行合作。

此外,还有一些非公开市场的债权产品近年来也得到保险公司的增持,如商业地产按揭贷款、中等企业私募债。这类产品结构多样化,收益率范围较宽,部分偏股型私募债甚至能达到12%-13%,可以满足不同风险偏好的保险投资者。

六、使用对冲工具有效管理汇率风险

海外资产配置的重要性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全球资产配置 海外资产 澳洲房产

中图分类号:F832.51 文献标识码:A

当下,中国经济情况呈现出系统性风险特点,高净值人群要想守住财富,就需要考虑合理的海外配置来获得更为稳健的投资收益,海外购房、海外投资成为了如今社会的热门话题,有专家预测“全球化资产配置”也许是未来数十年财富管理致胜的关键。

目前,对国内的高净值人群来说,找到高收益且低风险的投资产品较为容易。除了财富在股市市场中有所折戟之外,投资者们大多在房地产、私募股权、汇率、固定收益信托等投资都有着辉煌战绩。但是,金融市场的魅力就在于,波动是其中永恒的主题。中国私人财富在未来十年将面临一个严重的困境:一方面,很多投资者还停留在挣快钱的心态上;另一方面,中国经济正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投资不再那么简单。金融产品的收益风险特征正在回归常识,风险意识的缺乏必将以销蚀财富为代价,从而让人们回归冷静。未来的财富管理市场中,高净值人群考虑得更多的将是:如何规避风险,如何守住财富。回答这个问题,专业人士们能看到的最现实的路径就是:资产的海外配置!从资产配置比例来看,国人对海外资产配置的重视度不是很高,这恰恰又是众多投资方式中比较稳妥的一种。

中国经济增速已然见顶,即使它仍然能保持7%左右的高速增长,但这仍然是从高位上的下降趋势,有专家预测,未来会是“L”型走势;而美国经济在2009年见底之后已经离开谷底回升到2%左右的增长率,这个增长率虽然不高,但这却是从低位上的强势回升。投资的关键是对未来发展趋势的方向做出正确判断。从普遍意义上来看,在未来几年里,海外市场的投资收益率将高于中国市场的投资收益率。

此外,目前国内投资者仍以本币投资为主,海外资产配置比重较轻,但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尤其是近几年来,海外环境开始缓慢复苏,现在全球市场上充满很多不同的投资机会。未来,随着美国的量化宽松逐步推进,资本回流会促使国内流动性趋紧,投资风险加大;而另一方面,欧洲经济不断复苏,欧元在不久的未来将依旧保持强势的上升地位,加大海外资产配置比例如股票、债券、房地产,或者收益稳定的外汇理财产品,均不失为一项明智之举。国内成功的企业家陆续在欧美进行大笔的海外房地产投资,无一不证明海外市场的魅力。

根据中国房地产机构最近的预测结果显示,在今年中国人对海外房产的“胃口”不会缩小,只会越来越大。卖房机构Investorist的调查数据显示,150家中国机构中有149家坚信今年中国人在海外房地产的投资上会超越去年。现在,澳洲已经击败像美国、英国和加拿大等等成为在受访机构中最被看好的投资国家。根据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数据,2015年中国对澳洲房地产的投资增长了一倍。2015年中国买家在澳洲购置的房产比2014年上涨87.1%。中国买家最感兴趣的区域为Waterloo,Bankstown,Sydney CBD,Turramurra以及Ultimo。其中海外买家购买公寓最多,占58%。其次为联排别墅,占24%。独立屋占16%。其他房屋及土地占2%。澳洲房产素来以稳健著称,全球经济危机之时,澳洲房产彰显出无可比拟的抗跌性和保值性,墨尔本是最稳健的城市之一。援引外电报告,全球地产增值最有潜力的12座城市,墨尔本雄踞第二,超越纽约和伦敦等城市。相信投资置业墨尔本是未来的大热点。澳洲两大房地产市场中,墨尔本仍然强劲,房价年增长9.8%,悉尼略为逊色,录得年增长率7.4%。其中,独立房价格增长是带动着两大城市房价上涨的主要原因,而不是公寓房。在过去一年里,独立房价格上涨10.7%,单元房仅仅上涨2.5%。

那么,对于海外房产投资,要考虑哪些因素呢?

据澳洲房地产网报导,投资者首先会重视一些数据。比如租金收益率,它是根据年租金收入和房产销售价格或市场价值计算而得的百分比,是用来衡量出租房是否能盈利的最常用指标。举个简例子,假设你在租房需求高的市郊以50万澳元购买了一套公寓房,租金为每周550澳元,那么年度租金收入可达28,600澳元。28,600澳元的年租金收入与50万澳元的比率即为毛租金收益率,即不错的5.7%。但是,如果你的房产市场价值后来跃升至60万澳元,而租金收入保持不变,那么你的收益率将可能下降到4.8%,因此应使用当前的市场价值来计算收益率。

其次,额外的设施对获得更好的收益率非常重要。租金回报率通常受到房产位置和类型,以及当前经济状况的影响。一个精心设计、光线充足、通风性能良好的仓库和停车场,住在靠近咖啡馆、交通和融合当地文化的地方,能最大限度提高投资回报。投资于一个安全的市郊,拥有本地市场,收益率应该高于4%,尽可能接近5%。许多专家建议,4%至5%的租金回报率是选择投资房的最低限度。

海外资产配置的重要性范文第3篇

旅游资源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影响力,可以为旅游开发利用并能产生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是旅游产业发展的资源基础”。国家旅游局2003年出台的《旅游规划通则》中捉出,旅游资源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可见,旅游资源不仅包括具有自然属性的“硬件资源”,如:旅游地独特景观、旅游服务设施、交通条件等;也包括具有人文、社会属性的“软件资源”,如:完善的旅游服务接待环境、旅游法规等。对此,本研究对旅游资源的定义为,能引起旅游者旅游兴趣,为旅游地带来经济、社会效益的各种因素。

而资源配置是指经济中的各种资源(自然资源、人力资源、资本资源、信息资源)在各种不同使用方向之间的分配。资源的合理配置是研究各种资源如何在不同的用途中获得最佳的使用和分配。具体包括,一方面在资源条件给定或有限条件下,如何使各种资源发挥更大效用,创造出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另一方面,资源在产生理想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基础上,如何将投入成本减为最小。2.2研究现状

对旅游资源的合理配置的研究,有不少学者通过不同的研究视角和方法展开调查与分析。

首先,从研究方法上,有学者从理论研究方法人手研究旅游资源的最佳配置问题,如透过经济学投入产出理论分析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利用经济学观点研究旅游资源的最佳配置,通过旅漪资源投入产出关系、寻求最佳投入数量组合。有研究指出,旅游部门提供的旅游产品数量已定,要求旅游部门以最少的费用进行生产;而旅游部门成本费用已定,要求旅游资源进行最佳配置,获得旅游产品的最大化。也有研究采用实证调查的方法,如对广西百色旅游资源合理配置进行了调查。对福建省绿色生态和红色旅游等两类旅游资源提出优化配置的构想及具体对策。 其次,在研究视角上,有研究透过旅游资源对经济、社会、环境影响等不同角度出发,评述旅游目的地旅游资源配置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有学者就黑龙江省生态旅游资源的合理配置,应从环境影响、资源、生态伦理等多个角度进行评价,以构建生态旅游资源可持续配置综合评价模型,从经济、生态、环境的角度对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了评价。有学者对于旅游地实际旅游资源进行分析基础上,从旅游资源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评述,并提出旅游资源合理配置的具体建议和对策。

而在对辽宁沿海区域旅游资源合理配置的问题上,目前所展开的理论研究颇多,但实证调查研究相对不足。其中能结合区域旅游实际情况,遵循旅游资源配置的基本原则进行优化旅游资源配置的研究就更为有限。对此,本研究在分析旅游资源合理配置的原则基础上,结合该区域旅游资源的特征,从板块设置和路线设计上提出旅游资源优化的若干建议。3旅游资源合理配置的基本原则3.1旅游资源的合理配置要讲求整体性

微观上,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不仅仅关系到旅游地的旅游项目、旅游事业的发展;从宏观的角度,旅游资源的合理配置更影响到旅游目的地经济、社会、生态的综合效益,因此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要讲求整体性。3.2旅游资源的配置要与保护同步进行

旅游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的特点,当某些旅游资源或旅游景点过度开发后,会破坏原有的旅游生态系统,并难以修复,造成的损失无法估量。因此,旅游资源要进行适当的规划与开发,优化与保护同时进行,不能只追求旅游资源带来旅游地的经济效益,更要注重旅游资源在配置和开发后如何能永继发展,防止旅游资源在开发后出现“早衰”甚至消亡的现象。3.3旅游资源的配置要考虑到地方经济和旅游业发展的实际

目前,在辽宁沿海各旅游城市之间,有些地区过分追求经济效益,忽略了区域内旅游资源配置的整体规划。经常出现某一地区的旅游项目出现经济效益后,其他地区一窝蜂进行复制、摘抄,盲目投资建设,开发不久就出现项目萎缩或烂尾,收益无法得到回报,直接影响地区经济的发展。有学者指出,辽宁沿海经济带各城市旅游资源开发上存在重复建设,旅游业无序竞争的问题,导致旅游产品重复性强、互补性羞,拉低了区域整体旅游业吸引力和竞争力。因此,旅游资源的合理配置、开发利用必须要考虑到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3.4旅游资源的合理配置要考虑显性和隐形成本的投入

旅游资源的合理配置所带来的经济收入不仅受到传统的成本和利润的影响,隐性成本也不能小觑。旅游资源在开发中,存在着社会成本、环境成本等隐性成本,经济利润核算公式应考虑到这些隐性成本的作用。但在现实中,不少旅游企业片面追求旅游资源的高利润、高产出,这往往以高隐性成本的投人为代价,未有做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4辽宁沿海旅游资源合理配置的总体构想

围绕旅游资源合理配置中的整体性、配置与保护同步、要考虑旅游区实际发展需要和注意显性和隐形成本等原则,本文以A级景区数量分布为基础,以各地旅游景点类别为依据,充分分析辽宁沿海区域的旅游资源的性质和特征,就如何合理配置旅游资源上,提出三大板块构建的思路和旅游路线优化的建议。4.1 三大旅游资源板块的构建

(l)打造辽西(锦州、葫芦岛、盘锦)宗教历史文化、自然观光及海岛文化旅游板块。

据统计,辽宁沿海旅游城市的西部——锦州,拥有丰富的山川、滨海等自然旅游资源,寺庙文化的观光旅游资源也独具特色。似北镇为例,国家A级旅游景区数量居锦州各县区首位,数量接近30%;青岩寺风景区、医巫间山风景区旅游资源名闻省内外;盘锦的红海滩风景区业颇有盛名。应以此为中心,延伸至凌海市的岩井寺景区;义县的万佛堂石窟、奉国寺及宜州化石馆;锦州市内的北普陀山风景区、广济寺/市博物馆,这一板块的旅游资源具有浓郁的宗教寺庙文化、自然风光特色,旅游资源已显著成效。鉴于此,辽西地区应重点打造北镇市为中心,并以盘锦、凌海市、锦州市内为依托,全力推荐宗教文化及自然观光型旅游项目,形成明确的发展思路,建立市场竞争力强的辽西宗教文化和自然观光旅游板块,创建特色旅游品牌。

此外,结合锦州南部滨海新区及辽西南葫芦岛地区所拥有的滨海休闲度假、古城文化、海岛旅游等多元化的旅游资源,因此其旅游定位应为推进海岛文化旅游资源的发展,应以锦州的大小笔架山岛、葫芦岛的葫芦山庄、兴城古城、阳光海岸度假村、菊花岛等特色的旅游景点为节点,精心设置旅游路线,全力打造独具特色的滨海/海岛旅游品牌,建设竞争力强的辽西南海岛文化旅游板块。

(2)构建辽南(大连、营口)滨海休闲旅游板块。

这一板块的旅游资源融合了滨海旅游、休闲旅游、文化旅游的特色,这一板块应若重打造并实施辽南滨海休闲旅游精品发展战略,培育滨海休闲旅游品牌,推出精品旅游项目及路线,以现有的成熟5A、4A级景区为依托,发挥品牌效应,带动正在筹建的其他5A级景区的发展,形成具较强竞争力的滨海休闲旅游板块。

对此,应构建板块内两个特色的旅游区域,一是以大连的南部近海的老虎滩海洋公园(5A景区)、金石滩景区(5A景区)、圣亚海洋世界(4A景区)节点形成的大连滨海旅游区域;二是以营口的月亮湖景区(4A景区)、仙人岛白沙滩黄金海岸(4A景区)、望儿山景区(4A景区)、虹溪谷温泉旅游区(筹建中的5A景区)为节点构成的营口滨海休闲旅游区。

(3)培育辽东(丹东)自然观光旅游板块。

丹东地处辽宁东部,山川、海岛、江河等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且森林覆盖面积大、植被储备丰富,孕育了丹东以自然风光为主的观光型旅游资源相对发达,其中自然风景区数量占全市的80%。此外根据各类A级景区的数量看,其宽甸县、东港市两地的景区数量又超过全市的60%。对此,辽东地区应重点打造自然观光型的旅游板块,其中以宽甸县、东港市为中心,延伸至市内、凤城,以鸭绿江风景区、凤凰山风景区、天华山风景区、天桥沟和黄椅山森林公园为节点,构建辽东自然观光风景区,强化以山川、江河为特色的旅游产品的品牌效应。4.2构建旅游资源优化配置线路

(l)构建跨市旅游优化线路。

应利用现有便利的交通体系和基础旅游服务设施,设置科学旅游线路,合理配置旅游资源。例如,在构建的辽西宗教历史文化旅游板块中,要凸显宗教文化旅游的魅力与特色,应开设连接青岩寺风景区、医巫闾山风景区、岩井寺景区、万佛堂石窟、奉国寺、北普陀山风景区、广济寺/市博物馆等精品旅游景点的辽西宗教文化游线路。在全力打造辽西南海岛文化旅游板块中,应开设大小笔架山岛、葫芦山庄、兴城古城、阳光海岸度假村、菊花岛等特色海岛旅游路线。而在构建辽南滨海休闲旅游板块中,应充分结合大连及营口地区部分成熟的滨海休闲旅游资源(如老虎滩、金石滩景区),精心设置旅游路线,如健全辽南营口至大连滨海环岛游路线,以点带面,深入挖掘其旅游资源的价值。

海外资产配置的重要性范文第4篇

总体而言,排除市场波动对保险资金配置的影响外,险资配置的结构性特点如下:债券投资仍然是规模、收益相对稳定的主渠道;权益投资平均收益最高,波动最大;银行协议存款规模大,调节性强,成为保险资金运用重要的“避风港”;另类投资基数较小,但增长潜力大。

2004年以来,债券投资规模占保险资金运用总规模的比例始终保持在40%以上,投资收益率亦保持在4%-4.5%之间,年均投资收益占行业投资收益的比例超过40%。债券作为固定收益产品,与保险资金的匹配性较好,收益不高,但相对稳定,能够满足流动性管理需要,成为保险资金不得不选择的基础性资产配置。目前,保险机构是银行间债券市场的第三大机构投资者。

自2003年保监会重新修订《保险公司投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迄今,保险资金股票和基金平均规模占比12.55%(若剔除2007年数据平均规模占比11.68%),累计投资收益约3000亿元,年均收益率近8%,但年度波动性较高。

2004年前保险资金配置以银行存款为主,最高占比超过80%,以后随着投资渠道的放开逐年下降,最低占比24.4%,近年维持在30%左右,一定程度缓冲了资本市场的冲击,起到了稳定行业收益的重要作用。

从债权计划产品看,收益率较好,但规模还较小。截至2012年年底,保险机构累计发售83项基础设施投资计划,11项不动产债权计划,备案金额3025亿元。平均投资年限7年,平均收益率6.36%。从股权和不动产看,2010年开放股权和不动产投资政策后,规模增长迅速,但该类投资期限较长,在资产持有期间,受会计分类和估值影响,短期内收益释放较缓慢,而长期收益较高。

上市险企资产轮动趋势渐显

由于公司背景、战略定位、业务规模、经营年限等差异,中国上市险企与行业性配置仍会有所差异。

除国寿、新华和中国财险外,其他上市险企配置定期存款的占比均大幅低于行业30%的水平。其中,国寿2014年上半年占比为35%,新华占比为27%,由于和银行的良好关系,它们一方面是能够获取大量协议存款;另一方面也是维系银保渠道的方式。而中国财险2014年上半年占比为30%,但原因有所不同,获取大量协议存款是其一,结构性降低债券(主要是政府债券)、提升定存的配置占比是其二。

除人保(2014年上半年占比36%)和中国财险(2014年上半年占比40%)外,其他上市险企配置债券的占比均大幅高于行业40%的水平,尤其是太保和新华,配置占比超过55%。从债券配置细项看,各家策略不一,但企业债配置占比大部分维持在15%-20%之间,除新华外占比均提升,太平和太保分别配置35%和28%。除太平(2014年上半年占比44%)外,金融债配置均下滑,大部分维持在20%左右,其中新华极低,仅有6%。此外,除太平和国寿(太平政府债2014年上半年占比22%,国寿政府债占比13%)外,其他险企国债、政府债均在8%以下。

险资在牛市提升股票和基金配置占比有决策时滞性,受投资策略及风险控制等影响,板块结构性牛市较难把握。例如上市险企均能在2005-2007年上证综指5倍上行的行情中主动提升股票仓位至12%-19%,但通常在行情下半段才显著提升仓位,此外,仅太保、新华和太平同期显著提升基金配置;而在2008-2009年上证综指1倍上行的行情中,由于金融危机导致权益配置极低,险资仓位只能被动恢复;受投资范围限制及决策滞后限制,结构性行情基本踏空。截至2014年上半年,权益配置维持低位,最低如国寿(5%)和新华(5%),最高如中国财险(12%)。除人保和太保基金配置较多外,其余上市险企股票与基金配比起码是1.5 倍以上。

影响中国保险资金大类资产配置的因素主要集中在监管政策、负债成本和资产轮动三个方面,随着时间的迁移,监管政策的影响将逐渐淡化,资产轮动的影响将逐渐强化。

保监会2003年起逐步提升权益类投资占比,而且将万能险和投连险的投资账户比例分别放宽至80%和100%,险企在2005-2007年牛市期间万能险和投连险保费占比高达25%,将股票和基金投资占比迅速推升至27%,2006年及2007年权益分别取得了29.46%和46.18%的投资收益率。

在保监会2010年放开基础设施债权计划投资、2012年末进一步放开非标资产投资后,债权计划、信托等非标投资承接大部分固定收益类和股票基金的资金外溢。大型险企非标以基础设施债权计划为主,中小型险企以信托为主,非标资产投资推升2013年全行业投资收益率至5.04%,保险资金“出”权益“进”非标降低股市涨跌导致的投资收益波动,并且优化资产负债匹配结构。

继“13条投资新政”之后,保险行业“新国十条”延续对投资端进一步放开,鼓励保险资金利用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等方式,支持重大基础设施、棚户区改造、城镇化建设等民生工程和国家重大工程等,并允许设立专业资管机构、私募基金、资产证券化以及另类投资,在投资收益及资产负债匹配方面对行业有较强的改善预期。

保险公司的负债成本是持续上升的,主要由三个因素所致。一是其他金融产品的替代效应,主要是银行短期理财产品(3个月以内)和“宝宝”类产品,长期维持在4%-5%之间,分流理财需求高于保障需求的投保资金。此外,随着银行利率市场化的后续推进,银行负债端成本仍将持续上行,必然继续推升以银行理财产品和“宝宝”类产品为代表的其他金融产品的收益水平。二是寿险定价利率的放开。1999年6月前,寿险保单的定价利率普遍高达6%-8%,高于寿险公司投资收益率,因而产生了大量亏损的“利差损”保单。1999年6月后,定价利率被保监会限制为最高不得超过2.5%,从而低于寿险公司的投资收益率,逐步化解高利率保单的“利差损”。时至今日,2.5%的定价利率一方面提供给客户的保证利益不足;另一方面也隐形锁定了险企的主要盈利来源,妨碍了产品创新。2013年8月起保监会下发《关于普通型人身保险费率政策改革有关事项的通知》,放开传统寿险定价利率,后续将逐步放开万能险和分红险的定价利率,尽管利率放开需要时间消化,但趋势上推升保单负债成本上行。三是保险同业竞争。寿险产品同质化严重,部分险企以万能险的形式用利润换规模提升同业竞争强度,支撑负债成本高企。

随着投资品类的丰富,保险资金大类配置经历了从定期存款向债券、股票的转移,债券细项中也经历了从国债向金融债、企业债的转移,当投资监管政策的放开以及负债成本提升至稳定常态时,资产轮动将是未来影响中国保险资金大类配置最重要的因素。

海外险资大类资产配置经验

现阶段美国寿险大类资产配置以债券为主(略超50%),其中公司债(略超30%)> MBS(约10%)>国债(略低于10%),而且品种丰富,未满期以及购入时久期超过20年的债券占比分别超过20%和35%。普通账户股票配置占比约为2%,但因独立账户股票配置近80%且受监管政策、产品创新及牛市刺激,规模快速上升至接近普通账户的60%,进而带动寿险合并账户(普通账户+独立账户)股票占比接近30%,但投资优先股并不热情。抵押贷款占比从顶峰40%左右逐步降低至目前6%左右,类似银行放贷行为。

非寿险因需要应对巨灾风险,高流动性资产配置显著高于寿险,其中现金及活期存款约3%-4%,显著高于寿险1%的占比。债券和股票合计占比约80%,与寿险合并账户类似,其中债券略低于65%,股票略高于15%,而在债券细项中,公司债+外国债券>市政债>国债。

美国寿险资产配置主要分为四类:债券(含政府债和公司债)、股票(含普通股和优先股)、抵押贷款及不动产和保单贷款。

债券具有低风险、较稳定资金回报等特性。2012年底,美国寿险资产中债券配置占比达51%,规模达2.9万亿美元。其中,美国寿险公司自20世纪30年代起就是美国债券市场公司债的最大购买主体,2012年底,公司债配置占比达33%;2008年起配置MBS,2012年底配置占比达10%。美国债券市场极度发达,规模、评级、久期等组合能较好地满足寿险长期资金的资产负债匹配,尤其是未满期以及购入时久期超过20年的占比分别超过20%和35%。

股票历史上受行业资产配置策略、监管限制以及需要应付未来大量确定性的赔付支出,20世纪90年代以前配置占比仅在10%左右。美国股市1982-2000年处于近一个世纪中的第二轮大牛市,标普500指数上涨超过14倍,随着部分原投资品种收益率的变化、变额保险产品(如投连险、变额年金等)的引入以及监管将此类新型保险产品权益投资比例放宽至100%,资金逐利导致整体股票配置占比逐步提升并维持在30%。

独立账户支撑20世纪90年代后股票配置占比提升。要特别说明的是,寿险依照负债属性一般分为普通账户1 (General account)和独立账户2(Separate account),普通账户是指由保险公司部分或全部承担投资风险的资金账户,独立账户是指由投保人或者受益人直接享有全部投资收益的资金账户,例如投连险、变额年金产品、养老保障委托管理产品和非寿险非预定收益投资型保险产品等。

美国保险法规对普通账户投资的限制较独立账户要严格很多。普通账户与独立账户资产比1997年迄今维持在1.7-2.5倍,峰值分别在2002年网络泡沫破灭和2008年亚洲金融危机时达到,目前比值1.8倍,普通账户资产总额3.7万亿美元,股票配置占比自20世纪90年代起长期维持在5%以下,目前在2%左右;独立账户资产总额2.1万亿美元,股票配置占比自20世纪90年代起从43%提升并维持在80%左右。

不过,美国寿险配置优先股热情不高。美国的优先股股息率一般在6%到9%之间,股息率中枢为7%左右,2006-2008年为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资本困境,全球优先股发行数量快速上升。寿险独立账户基本不配置优先股,即便是2006-2008年期间,最高也仅持有36.31亿美元(2007年),为当期所持股票的0.24%,到2012年仅剩6.85亿美元,为当期所持股票的0.04%,而此刻投资普通股超过1.64万亿美元。同样,普通账户2006-2008年优先股配置超过650亿美元,2008年甚至超过普通股。但金融危机后快速回落,到2012年底,普通股投资恢复至740亿美元左右,而优先股投资快速下滑至83亿美元,为当期所持股票的10.1%。

抵押贷款亦属于固定收益类,但较债券风险略高,20世纪70年代,美国存款利率上限提高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部分贷款资金投向其他资产(前“债”后“股”),抵押贷款占比从顶峰40%左右逐步降低至目前6%左右,规模约3541亿美元,其中商业抵押贷款占比近94%。但目前中国保险资金运用不允许做抵押贷款。

谈起日本保险资金大类资产配置经验,先要提一下日本邮政保险(Japan Post Insurance),LIAJ 2008年统计行业数据时将其并表。日本邮政保险开创于1871年,主要业务为邮政、储蓄、建议保险三大类。日本邮政公社在过去是典型的国营体制企业,近年进行了两次改革,正式成为私有制企业。2003年10月起,日本邮政公社被拆分为4家公司,即邮政储蓄银行、邮政保险公司、负责柜台接待服务的邮电局和负责邮件投递的邮递公司。

日本邮政2012年总资产90.5兆日元,占寿险行业总资产345兆日元的26.2%,大类资产配置比较特别,基本不投向股票、货币信托和房地产,海外证券(包括债券和股票)也仅为1%。但国内债券配置占比近80%,尤其是国债和地方政府债券,分别占整体证券(包括债券、股票和海外证券及其他)的78%和12%,而剔除日本邮政的寿险行业国债和地方政府债券配置占比为45%和3%。

剔除日本邮政保险影响,日本寿险资金大类资产配置有如下特点:其一,以债券为主,尤其是国债。2012年国内债券配置占比达46%,考虑到超过20%的海外后证券总体约90%为债券,债券整体配置占比约为65%左右,接近美国普通账户债券配置比例。但与美国不同的是,债券细项中,国债(总资产占比超过35%)>公司债(约7%)>地方政府债券(约2%)。其二,考虑海外股票投资,股票配置占比接近10%,显著高于美国寿险普通账户但远低于美国寿险独立账户股票配置,说明日本保险独立账户产品(如投连险、变额年金等)发达程度低于美国。其三,海外证券占比较高,约占总资产的近20%,但其中90%以上投资于海外债券,从不同资产收益率看,海外证券收益率普遍较高。其四,抵押贷款占比约为美国寿险合并账户的2倍。

日本非寿险高流动性资产占比超过4%,主要为现金、活期存款和同业拆借,略高于美国。债券和股票合计近75%(含海外),与美国非寿险相仿,但债券(含海外)占比略超50%,低于美国65%左右的水平;股票(含海外)占比略超20%,高于美国15%左右的水平。

我们选取2014年世界500强的8家海外保险巨头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美国公司有美国国际集团(AIG,127th)、保德信金融集团(PRUDENTIAL FINANCIAL,264th) 和纽约人寿(NEW YORK LIFE INSURANCE,324th)、欧盟公司有法国安盛集团(AXA,16th)、德国安联保险集团(ALLIANZ,31th)和意大利忠利保险公司(ASSICURAZIONI GENERALI,48th)、英国公司有保诚集团(PRUDENTIAL,95th)和英杰华集团(AVIVA,157th)。

美国三家险企债券配置占比均较高,2013年底均超过75%,且高于美国寿险普通账户70%的水平,股票配置占比均不超过2%,低于美国寿险普通账户2%的水平。

欧洲债券市场发达程度不及美国,欧盟国家三家险企债券配置占比约60%,略低于美国寿险普通账户70%的水平,股票占比维持在3%-6%之间,也基本处于低位,而且由于欧美股市有较强的联动性,三家险企均在2000年网络泡沫破灭后和2007年金融危机时显著降低股票仓位,而且在这两次危机后,三家险企均先后大幅提升其他资产的配置占比,德国安联提升滞后或是因为2001年7月斥资240亿欧元收购德国第三大银行德累斯顿银行导致贷款占比剧增,而2008年8月剥离德累斯顿银行前后其他资产占比提升至目前水平。

英国债券市场发达程度同样不及美国,但证券市场发达程度超过欧盟成员国。英国两家险企目前债券配置占比约45%,低于欧盟同业和美国寿险普通账户水平,在2000年和2007年后比例明显快速提升,与之匹配的是,股票配置占比也仅略高于欧盟同业,在2000年和2007年后有比例明显快速下降。此外,其他资产占比普遍高于欧盟同业。

债券配置提升空间较股基大

尽管保险资金投资已经去掉了重重禁锢,但基于安全性和稳健性的考量,债券仍是最主要的配置资产。目前中国债券整体配置比例略超40%,较美日仍偏低,随着未来双向脱媒(金融脱媒和股市脱媒)的推进,债券供给将进一步提升。近年来寿险与非寿险保费比逐年下降,2013年约为1.66倍,但考虑到人口老龄化下“银发”保险需求,尤其是养老险和健康险需要投资长久期、稳定偏高收益的资产,长久期债券以及高等级公司债有较大的需求缺口。

此外,参照美国经验,央行鼓励银行业发行MBS也较大可能成为保险资金配置的重要债券品种。至于债券配置比例显著高于行业平均的龙头险企,仍有进一步优化债券资产负债结构的空间,而且这些公司的新增保费也是债券的主要购买动力。

股票和基金配置占比在牛市环境下仍有提升动力,但空间有限,而投资优先股的动力未必高。目前股票和基金配置占比不足10%,如果剔除个别险企频频举牌行为,实际占比将低于目前水平。部分龙头险企股票和基金配置占比已经接近非常低的水平,继续下行空间不大。尽管权益类投资规模放宽至上季度末总资产的30%,但从中国及海外牛市阶段险资仓位变化的规律看,险资决策具有滞后性或是犹豫不决,时间不相对长或空间不相对高的行情较难把握,换个角度看,美国寿险股票配置占比30%对应独立账户资产为总资产的35%以上,除非是买什么什么涨的时代,不然很难,所以我们判断即便上行,空间仍有限。

我们可以关注保监会公布的高频数据,即保护投资款新增交费(即万能险)和投连险独立账户新增交费(即投连险),尤其是后者的持续异动,因为现阶段多数收益较高的万能险的本质就是信托打散来卖。至于优先股,较先发行的多为银行,而大中型险企普遍重仓银行股,此外,银行优先股均有可转换条款,需要股息率溢价。如果和美国类似,股息率中枢为7%左右,我们判断单从险资角度出发,投资优先股动力不足。

海外资产配置的重要性范文第5篇

对于境内的投资者来说,海外投资并非遥不可及,用活境内工具就可以投资海外市场。

在境内,可供投资于海外市场的渠道主要有三种:一是多家基金公司所发行的QDII基金;二是银行推出的QDII产品,包括多种主题的结构性产品和直接与海外基金挂钩的QDII产品;三是私募基金所推出的海外基金,也是境内投资者可以考虑的一种选择。

基金系QDII扩容

初涉海外市场受挫,经历了近两年的沉寂,随着外管局重启境外证券投资限额的审批,多家基金公司的QDII基金已经或酝酿进入市场。除了正在发行的国泰纳斯达克100指数基金、招商全球资源基金外,海富通基金也计划推出可同时投资于A股市场和H股市场的双栖QDII,嘉实基金的道琼斯指数ETF也正处在准备之中。

配置更为广泛与第一批发行的QDII基金主要集中于亚太市场所不同的是,QDII基金新军所覆盖的市场、行业均有了很大的拓展。这一点也正是迎合了投资者通过多市场、多行业投资达成资产配置、风险分散的需求。

如近期正在发行的国泰纳斯达克100指数基金,不仅是国内的首只QDII指数基金,更重要的是,它所追踪的指数纳斯达克100与A股指数的相关性非常低。根据国泰基金提供的数据,纳斯达克100指数和沪深300指数的相关性仅0.067(2005年1月~20lO年1月)。在现有的基金QDII产品中,有超过71%的资产配置在中国香港地区,而国泰纳斯达克100指数基金的推出,则为实现投资组合的全球配置提供了更多的工具。

在基金投资策略上,国泰纳斯达克100指数基金是复制纳斯达克100指数,由纳斯达克市场上市值最大的100家非金融类公司构成,截至2010年2月25日的重点行业分类占比是计算机46.90%、医疗16.35%、工业23.53%、电信11.96%以及交通运输1.25%。而目前QDII基金的配置占比较高的是金融以及能源行业,纳斯达克100标的指数中行业占比与现有QDII基金在行业配置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同时,纳斯达克100指数前十大成份股中包含了苹果、谷歌、微软、甲骨文等IT科技业巨头,对于投资者们来说,相当于购买了这些熟悉公司的股票,相对来说,也更易接受、理解这样的产品。

而刚刚结束发行的招商全球资源基金,则将全球资源作为投资主题。根据产品设计,该基金60%到100%的资产投资于股票等权益类资产,并至少将80%股票资产投资于资源类企业,投资领域包括能源、原材料、矿业、新能源及替代能源、公用事业、农产品等行业。

投资便捷QDII基金最值得称道之处在于其投资的便捷性。由于属于境内基金公司所推出的产品,因此在所有的基金销售平台上,投资者都可以直接进行QDII基金的投资。同时,绝大部分的QDII基金都采用了以人民币计价的方式,投资者可以直接使用人民币进行投资,并且净值也都采用人民币计价的方式,投资者能够快速了解到自己投资的实际收益状况。

投资门槛低是QDII基金的另外一大优势。相对来说,QDII基金是境内进行海外投资最为大众化的渠道。单笔认购QDII基金的金额一般达到1000元即可,如果采用定投的方式进行QDII基金的投资,数百元就可以完成。较低的门槛为投资者实现多元化的配置提供了可能。一方面,资产净值不高的投资者利用QDII基金就可以进行跨市场配置;另一方面,投资者也可以在QDII基金中进行组合投资,如目前QDII基金涵盖的市场包括亚太、美国、澳大利亚等等,投资的主题性也在不断拓展。

具体到产品的选择,投资者需要把握几点:一是QDII基金具体投向的市场与行业是否与投资者自身的判断较为符合;二是注重QDII基金管理方的运作经验和能力。尽管QDII基金成立的时间都不长,但基金的业绩已经出现了较为显著的分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基金的管理水平。

银行系QDII提供更多选择

QDII基金之外,境内银行也为海外投资提供了一个主要的平台。随着海外市场人气的恢复,近期多家银行加大了对QDII新品的推广力度。如近期市场上花旗中国、渣打中国、工商银行、中信银行等均有新款的QDII产品推出。

一方面,银行QDII产品的内容更加丰富;另一方面,不少QDII产品在运行的过程中有不少区别于QDII基金的地方。

结构多样化作为可以投资于海外市场的理财产品,银行系QDII在设计和产品形式上更加多样化,因此投资者在进行产品选择时,需要充分考虑产品的特性和自身的投资需求。

在目前的银行QDII产品市场上,海外基金的连结产品和结构性票据是两种最主要的产品形式。

其中,海外基金的连结产品在外资银行所推出的QDII产品中最为普遍。包括花旗、汇丰、东亚、渣打、德意志银行在内的多家银行都可以提供一系列的海外基金连结产品,涵盖的基金品种包括施罗德、贝莱德、美盛、霸菱、百达、亨德森、富兰克林邓普顿等多家海外基金公司的几十只基金产品。对于投资者们来说,投资这一类型的QDII产品,对应的投资金额将按照所投资基金的净值涨跌获得收益(或损失)。此外,中资银行中也有相近的产品推出,如招行、兴业等,投资的QDII产品连结于某一只海外基金,投资的损益与该基金净值的上涨、下跌相对应。同时,在流动性上,这一投资方式已经接近于开放式基金的流动性,在每个产品的交易日,投资者都可以按照对应的份额进行产品的申购或是赎回。因此,通过海外基金的连结产品,境内投资者相当于拥有了一个直接投资于海外基金的平台,突破了国界限制,拓展了投资的范围与领域。

另外一种则是结构性票据产品,与上述开放式海外基金投资完全暴露于市场风险中所不同的是,结构性票据产品通过结构化设计,投入的资金挂钩于一些海外金融工具和资产,如股票、指数、基金、商品、汇率等等,投资者的收益并不完全取决于这些挂钩金融产品的表现,而是更多地依赖于结构产品预设的条件和框架。相对来说,结构性票据产品更为复杂。一些结构性票据采用了保本型设计,在指定的投资期限内,投资者在实现完全保本的基础上,视市场条件的不同能够获得一定的收益。一些结构性票据产品则采用了开放式设计,如2009年QDII产品市场上收益最高的一款为渣打银行所发行的“开放式结构性投资计划――瑞银彭博固定期限黄金超额回报指数”(UTSN003),这款QDII产品的收益与瑞银彭博固定期限黄金超额回报指数相挂钩,受益于黄金价格的大幅上涨,在2008

年11月13日至2010年3月18日期间取得累计收益57.06%。

门槛与成本较高 银行QDII产品为海外投资提供了更加丰富的选择,但是由于产品自身的限制,更加适合高净值投资者的需求。其主要原因在于受限于理财产品的销售门槛,进行银行QDII产品投资时单笔投资也必须符合一定的资金量条件。

一般来说,购买单只QDII产品的资金限制量为5万元人民币,部分外资银行对于QDII产品投资的起始要求 为7万元-10万元人民币。因此投资者如果希望借助于海外基金连结产品达成一定的资产配置需求,如在产品类型上希望涵盖货币基金、债券基金、股票型基金的不同需要,在市场上希望达成新兴市场、成熟市场的一定分配,就需要多只基金产品满足投资组合的需要。进一步说,定投海外基金是平滑投资成本比较有力的手段,但是借助于银行的QDII平台的话,由于单只产品的投资起始额限制,则定投计划中也需要按月投入7万元~10万元以上的资金。

另外,相比起境内基金公司的产品来说,投资于海外基金,收取的各项费用,如申购、赎回费和基金的管理费用等等,均高出一定的水平。

私募海外基金

事实上,在上述的两种投资渠道之外,私募基金在海外运作的对冲基金产品也是境内投资者进行海外投资、多市场配置资产的一种途径。

海外资产配置的重要性范文第6篇

关键词:海外项目 固定资产 配置

管理在国家“走出去”战略的指引下,中国的施工企业走向海外步伐明显加快,但我国对外 承包工程的目标市场大多是工业化程度低、基建陈旧、资源匮乏的欠发达国家和地区,比如中东、非洲、拉美地区。如果工程一旦上马,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会摆在眼前,那就是各类固定资产的配置与保障,主要是生产经营用房、机械设备两大方面,其对项目工期、项目效益将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而且在这过程中发生的失误和偏差,很难弥补、调整和改正的,因而此项工作对于海外工程项目显得非常重要。

下面根据近几年参与实施一些海外项目的工作体会,谈一下对海外项目固定资产的配置和管理实践。

一、固定资产配置的策划项目投标阶段和实施策划阶段,应该慎重、全面地实施固定资产配置策划

(1)调查和分析:在做项目固定资产配置方案之前,一定要对项目所在地区和国家的社会状况做全面考察了解,还要认真研究主合同中有关固定资产的条款,并对当地的生产办公用房、设备供应及租赁市场做实地深入调查。在调查基础上,结合国内情况的掌握,制定一份详细的固定资产配置清单,可以有多套方案,每一套方案要标明固定资产的可能来源(国内购置、当地采购、租赁还是现场建造),注明新产品或二手设施,或者当地租用及进场时间。在考虑工期的前提下,要对各个方案做出综合判断及经济分析比较,比较时,成本项目要全面涵盖,国内采购成本一定要包含资产的各项运费、装卸费、报关清关费、海运费、陆运费等。

(2)海外固定资产的配置应遵循特定的一些原则:“满足需要、现实可行、经济合理、适当富余”。

满足需要,是要求固定资产配置应能够满足施工组织设计的基本要求。

现实可行,是要求配置方案具备可行性,资源有可得性。

经济合理,是要求购置使用的总成本最低。

适当富余,是要求在经济合理的大前提下,有一点富余储备,这一点与国内施工项目是不同的。这主要是考虑到项目所在地社会资源不丰富,租赁市场不发达,而且租费很高(比如在利比亚,120吨履带吊机每台班租费达到1500利第,折合8250元人民币),临时应急没办法,但长期租用是不能接受的。一旦设备配备不够,临时联系从国内或第三国购买,时间会很长,费用也要失控。

二、固定资产的获得

房屋等临时设施一般可以采用就地建设的土建房屋、国内采购-集装箱运输-当地安装就位的装配式房屋、在项目当地租赁现有房屋等多种方式。

设备一般采用国内采购-运输到当地、项目就地采购、第三国采购并发运到当地等三种方式。

由于现场购置和租赁方式的操作相对简单,无需赘述,下面主要论述国内购置固定资产并发运到现场的方式。

(1)确定资产的规格和型号临时房屋的设计规格应能满足现场需要,并应尽可能采用可拆卸式结构。选用设备时尽量是同型号、同生产厂家的。对于关键设备,务必要选择可靠性高、当地有的品牌。从国内订购类车辆时,一定要了解清楚当地对方向盘置式、尾气排放等方面有无明确的强制规定。如果有,一定要通过合同要求生产厂家在国内按约定进行改造。

(2)招标采购应采取公开招标的形式进行。一般海外工程项目固定资产投入量大,对厂家吸引力大,可大幅降低采购成本,二是厂家也会把他们的海外实践经验告诉你,会使你少走弯路。

(3)谈判与合同

同供应商合同谈判的重点应放在资产的售后服务方面,尽可能的要求供应商配备技术能力强的技术人员到场指导安装使用。另外货款应分期支付,分为订金、到港后款项、以及质保金。

(4)采购操作

充分考虑易损件、消耗材料的同时采购:应由供应商提供合同期内设备正常使用所需要的易损易耗件、其他资产的常用消耗件的建议清单,做采购计划时还须考虑到施工地的特殊条件和环境因素对固定资产使用的影响,比如在利比亚施工,气温高、日照强、路面差,轮胎老化和损坏会比较严重。千万不能为了省了一点采购费用,却造成使用维护费用大幅增加,所以配件、备件一定要备足、备够。还应要求供应商配合做好防腐处理和商检工作,对木质器具等材料要进行检验检疫。

三、固定资产的运输组织

(1)设备物资采购合同签订后,须尽早确定船运,做好有关调查比选。

(2)做好运输有关数据资料的收集处理,提前做好拟发运货物的体积及重量预估,为船代公司提供准确的货物量,以免装船时货位不足或浪费。

(3)集中力量高效完成货物集港及发运工作,一旦错过集港时间,会白白损失掉大量的货位,也给前方项目的开工留下了隐患。

(4)报关是保证进度和降低成本的重要一环。在报关时,货物品名与报关目录材料名称相对应、并应与国外进行沟通,看进口国有无特殊规定或优惠政策,在国内外的税费上合理规避,并免除清关时遇到麻烦。

(5)海外的清关和陆运,要事先落实好海外的清关,整理好相关资料。

四、固定资产的使用管理

施工中保持各类固定资产的完好率是优质、高效完成海外施工的首要因素,这方面主要应做到两点:一是合理使用固定资产,二是加强固定资产的保养和维修。

(1)在设备资产操作人员的配备,大型、关键设备一般应安排国内人员操作,数量众多、操作相对简单的设备可由当地劳工操作,但必须由项目部员工负责维护管理,比如大型运输车辆、推土机等。

(2)资产投入正常使用后,须安排专人做好技术资料的归档管理工作,定期对资产状况进行巡回检查,重点关注每次使用前后的例行检查与保养;并定期安排专人对设备强行保养;定期检查房屋等设施的结构件安全与完好。

(3)设备的配件管理很关键,对设备的正常使用关系重大。首先是管好配件库,要坚持日清月结,定期盘点,确保账物相符。其次,配件采购计划要有提前量,而且要考虑周全,否则会严重影响到设备的正常使用。

(4)燃料管理对设备使用成本影响巨大。燃料管理是海外工程项目管理的又一难点,主要是施工现场难以封闭,管理困难,有的会损失油料,碰上故意破坏的还会伤及设备。一是采取技术措施,比如油箱盖、发动机盖等应加锁;一是采取管理措施,比如每日根据当日工作量加油并记录的办法等。

(5)工程进入收尾阶段,应对固定资产进行集中清理,造册登记,落实实际状况。对状况良好和需要简易修理的资产,进行保养或修理;对于损坏严重、无法修复或修复不经济的资产及时做报废处理。项目竣工后,在项目所在国或邻国有后续项目的,可以转运到新项目继续使用;预计在项目所在国或邻国短期没有合适的后续工程,可以视情况就地开展资产出租业务或封存处理;长期没有后续工程,租赁市场又很不发达的,对退场资产就要考虑进行拍卖;如果退场的设备资产经测算、运回国内还合算,那么就要保全有关资料,办理出关并可适当避免关税。

五、固定资产折旧的管理

为了便于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和实物管理,一般将固定资产分为:土地、房屋及建筑物、施工生产设备、船舶、运输工具、计算机及电子设备、办公设备等几个类别。

(1)折旧方法的确定:在国内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比较多: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等。但海外项目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选择是事关项目盈亏的关键点之一,应由国内总部统筹决定。一般而言,对于项目周期长、当地市场前景较好的可以采用年限平均法;对于专用设备、当地市场前景暗淡的应考虑双倍余额递减法、甚至一次摊销。而且此项管理工作不只是财务部门的工作,更是经营管理部门的责任,需要在项目投标阶段就有一个指向明确的意见,否则一些不合时宜的硬性规定只会使项目盈亏陷入模糊状态。

(2)会计处理方法的一致性:驻外项目部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必须一致,不得随意变更,确实需要变更的,由项目部提出申请,并在变更年度前报主管单位批准后执行。

海外资产配置的重要性范文第7篇

为何要投资海外

在购买QDII基金之前,不妨先想想你为何要投资海外以及期望回报如何?是为了分散投资,还是对某些市场情有独钟?例如,面对A股市场大幅上涨后的高位震荡,你已然忐忑,希望自己的投资组合进一步分散化,分享海外成熟市场的长期稳定收益。又如,你对港股市场觊觎已久,尤其是那些H股价格远低于A股价格的中国上市公司,却苦于没有途径参与且缺乏投资经验。再如,你对传说中的越南股市甚为向往――近年的高回报令人对其印象不再停留于杜拉斯笔下倚靠在渡轮舷墙上的小姑娘。

如何挑选基金

目前国内的QDII产品相对较少,有银行去年以来发行的代客境外理财产品,也有最近基金公司开始正式发行的QDII基金。

早期发行的QDII产品多数以投资固定收益产品为主,选择与汇率、结构性票据等挂钩的策略,风险小且收益率也比较低,因人民币升值降低最终回报而吸引力不高。

而今年5月份以来发行的QDII产品多以投资境外股票市场为主,风险收益特征相对较高,缓解了人民币升值对回报的蚕食程度。此外,有的基金会投资一些中国概念公司,若其主要营业收入来自中国的人民币收入,也可相对有效地降低人民币升值的风险。

无论你面对的是哪一款QDII产品,首先,要看看其投资对象和投资范围,了解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一是股票、债券、现金等不同投资品种的比例;二是资产在不同国家或地区市场的配置比例,如成熟市场与新兴市场,又比如在哪些海外交易所上市的公司,等等。如果有的产品投资于海外基金,这时候需要了解一下所投资的基金有什么特点,以及基金经理如何来选择这些基金。此外,关注产品的业绩基准由哪些指数构成及其权重如何,有助于更加明晰该产品的风格。

例如,南方全球精选配置招募说明书规定,对基金和股票投资占基金资产的目标比例为95%,可能比例为60%-100%,其中投资于基金部分不低于基金资产的60%,投资于股票的部分(仅限于香港证券市场公开发行、上市的股票)不高于基金资产的40%;货币市场工具及其他金融工具占0-40%。而在基金和股票投资部分,成熟市场和新兴市场资产配置目标比例为60%、40%,可能比例为60%±15%、40%±15%。

投资范围涉及全球化的资产配置

目前国内开放式基金的投资范围仅限于国内市场。而该基金的投资对象包括境外ETF基金,主动管理的股票型基金,在香港公开发行、上市的股票,货币市场工具以及中国证监会允许该基金投资的其他金融工具。其中,基金和股票的投资占基金资产的95%,浮动范围为60%到100%。作为一种试探性的品种,其投资于境外基金的资产占该基金的比重较大,下限为60%,而股票投资则选择较为熟悉的港股,占该基金资产的上限比重为40%。

随着股指逐渐攀升,股民和基民开户数屡创新高,市场关于A股的整体估值偏高的评论不绝于耳,国内股市缺乏做空机制,投资者只有通过买进才能获得收益,势必增加股市的估值压力。因此,该基金通过全球配置、寻找相对低估的市场一定程度上可以规避单一市场的风险,让普通投资者有机会分享海外市场的投资收益。近期,令投资者振奋的消息莫过于天津获准开放境内居民直接投资香港股市,多数投资者正是发现同一上市公司存在A-H价差,对港股投资产生极大的兴趣。因此,对于非专业的投资者,投资基金QDII产品比个人直接投资更稳健。预期产品的风险较高,适合于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投资者。

成熟与新兴市场遵循“6?4”的资产配置策略

依据招募说明书,该基金将全球股票市场分为成熟市场和新兴市场两类,在资产的配置方面,成熟市场和新兴市场资产配置的目标比例是60%和40%,并据此设置业绩比较基准为60%的MSCI世界指数加40%的MSCI新兴市场指数。同时根据全球经济以及区域化经济发展,结合全球范围的资本流动,各市场比例的调整幅度在15%以内。其拟在12个成熟市场和13个新兴市场的国家或地区选择重点投资的10个市场,并投资于成熟市场的ETF基金、香港市场的股票和新兴市场的ETF基金与股票型基金。

选择成熟市场的ETF基金基于其指数的代表性、市场占有率比较高,同时ETF基金具备流动性好、管理费用低的优势。在市场有效性较好的成熟市场中,ETF基金长期业绩好于大部分主动管理型的开放式基金;在新兴市场中同时关注ETF基金和股票型基金,希望发掘超过股指涨幅的主动管理型基金来获取超额收益;香港市场主动投资股票的原因基于上市公司A/H股比价使港股有较大的投资吸引力。

在投资对象之外,其次要关注基金管理人和基金经理以及境外投资顾问,是否具有良好的品牌和丰富的境外投资经验。

基金实行团队管理制

由于投资涉及海外市场,该基金将实行团队投资策略,在投资流程中,境外投资顾问的主要职责包括提供资产配置建议、提供投资组合建议、协助交易执行、协助基金管理人进行业绩评估和进行资产风险管理,基金经理将根据投资建议、研究报告等决定不同国家、不同投资品种的配置比重。海外投资涉及的外汇交易则由国内的基金托管人工商银行提供支持,境外二级托管人纽约银行给予基金清算确认、资产组合评估和全球托管报告等服务。

与国内开放式基金不同的是,基金QDII产品的投资风险主要来自于境外投资产品的风险,主要包括海外市场风险、汇率风险、政治管制风险与政治风险。

再次,做个精明的投资人,关心一下费用,包括认购/申购费、赎回费、管理费等,以及认购的最低门槛等。当然,采用何种计价货币也是应当注意的。

海外资产配置的重要性范文第8篇

晨星分析师克里斯多佛・大卫(ChristopherDavis)在最近回答投资者提问时指出,最近次级债引发的市场动乱,使关于投资组合中应该配置多大比重的海外资产的争论,已经十分尖锐。

注册地不等于公司收入来源地

几十年以前,这个争论的答案相当简单,投资海外资产收益所占比例就是投资组合中在海外注册的公司的比重。但全球化已经打乱了公司所属国家的界限,一家公司的注册地已经不再能够正确地反映它的主要收入来源。

一些主要的指数已经向我们揭示了这一点。晨星分析师克里斯多佛・大卫分析,目前的研究估计,标普500指数中,公司大约45%的总收入来自美国以外的地区。从很多外国公司的年报中,可看出另外一只反映海外市场的主要指数MCSI EAFE,已显现全球化的趋势。正如很多美国公司很大比例的收入来自海外地区一样,很多海外的大公司,相当部分的利润也来自他们所在国家以外的地区。

深入了解公司的财务报表后,我们发现公司的注册地并非是其业务收入的单一来源。这种趋势促使我们思考对投资者的影响。晨星建议广大投资者深入了解基金所持有的上市公司的地域业务性质,而不是简单地看注册地。

投资者更清楚地看到标普500公司来自海外收入的概况。

海外资产配置分析标准需要调整

为了让投资者看到全球化趋势在投资组合层面上的影响,我们不妨以美国两只能够作为核心基金的大盘平衡型基金为例,通过计算基金持仓公司的海外收入而不是股票比重,来计算基金的海外持仓比重,从而把海外资产配置比重分析标准从公司注册地调整为收入来源地。

奥克价值基金(Oak Value)

这只基金持仓中只有两只股票来自美国之外:威利斯控股公司(wilis Holding)和CadburySchweppes。它们的比重占基金总资产大约为8%。但经过估算,该投资组合大约有37%的收入来自美国之外,而Cadbury Schweppes大约有50%的收入来自美国。事实上,该基金持有的其他几家美国公司的海外收入比重比Cadbury Schweppes这家外国公司还高,例如,该基金持有的保险公司Aflac有72%的收入来自日本,3M、联合技术(United Technologies)和杜邦来自美国之外的收入都超过了60%。

海外资产配置的重要性范文第9篇

人民币贬值不仅加重了市场的紧张情绪,也使更多投资者意识到了多元资产配置的重要性,纷纷寻找海外投资机会。

面对市场上资金出海投资风潮,多位国际国内宏观和投资理财专家在接受《投资者报》记者采访时强调不赞成盲目向海外投资;至于如何选择投资标的,他们建议回归价值投资。

不担心人民币剧烈贬值

令人担忧的是,上月的人民币汇率在短期12个工作日内贬值了1.5%,接近过去8个月的贬值幅度。期间美元指数升值了3.4%,而其他新兴市场货币并没有太大波动。市场预期,人民币贬值将会继续,而且形势严峻。

不过,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零售银行研究与投资策略主管唐君豪对《投资者报》记者说:“人民币相对美元或温和贬值,但整体将维持相对稳定。”

“花旗预估未来6~12个月,美元兑人民币可能升至6.85,隐含约1.2%的贬值幅度。从贸易盈余和外汇储备的角度看,我们不认为人民币汇率受到严重高估。” 唐君豪说。

在他认为,尽管美联储或在年底加息,但中国央行推迟降息降准措施,适度减轻因息差所导致的资本外流压力。“资本管制措施趋紧减少投机性资金流出,人民币贬值预期稍微缓和。而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以及中国债券市场向国际机构投资者开放,皆可能让资本重新回流。”

不建议盲目海外投资

人民币走弱瞬间刺激了国内民众对于以美元为主的海外资产配置需求,大量资金兑换成外币或流出境外投资,令人民币持续受压,但盲目逃向国外是否能够保值增资?经记者了解,包括国际投行在内的很多专家也并不赞同盲目出海,认为仍需考虑资金来回的成本和实际的需求。

星展银行(中国)个人银行部投资及保险产品部总监孔淑妍建议有资金出海打算的客户可以考虑三方面的问题:一是能承受的外汇风险是多少?二是需要更多外汇是否有为未来需求的打算,如为孩子的教育资金提前锁定汇率?三是选择怎样的投资途径?

在孔淑妍看来,全球资产配置更适合于有一定投资经验,投资期较长的投资者,由于没有一个货币可以保持永远强劲,所以只需转移投资组合的一部分去捕捉市场机遇。“外汇投资是个相对概念,人民币对美元出现贬值不代表兑其他货币皆是。如果投资者可以承受较高的风险,那么在外币的配置上更加丰富,也更具操作弹性。”

虽然多元化全球配置策略是对冲单一资产风险的务实选择,但在业内看来,多元化也有诸多容易被忽视的误区。

“人民币未来还是有缓慢贬值的压力,但是急速贬值的情况并不存在,我们预计年幅度大概在3到5个百分点。所以对于一般的投资者而言,由于国内的投资品种仍比较丰富,并不赞成盲目的往海外扩张,建议流动资金在千万元以上的客户可以考虑海外资产配置。”包商银行私人银行部总经理邱思甥对《投资者报》记者说。

“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牌价每天都在变化,并且未来可能波动幅度也较大,如果没有明确的长期用途,比如海外留学置业,仅选择中长期的美元存款作为投资仍存在一定换汇风险。”北京某市场人士表示。

国内国外都有机会

对国外的资产配置,孔淑妍认为,如果仅是在不同市场分别投了10只股票,这样的资产配置并不是多元化。“一个优秀的资产配置应该是不同资产类别在不一样市场的平衡组合,包括股票、债券、大宗商品和另类投资等,最终以达到在最低风险下收益最高,而在最高收益是风险最低。

而相对于国内多数投资者,中建投资本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杨崇艺建议,高净值投资者为了保卫已经取得的财富成果,可以看看香港首富李嘉诚、中国首富王健林在干什么。“美国的股票、债券、期货、创业基金等适合专业机构投资人,而个人建议投资能够看得懂的房地产或房地产基金。” 杨崇艺表示,中国的国内以房地产为代表资产价格偏高,资产投资收益率急剧下降,而美国商业经营性物业的投资回报率是中国的3倍以上,可以选择国企背景和正规持牌的金融机构所推出的房地产基金。”

对国内的资产配置,中航信托宏观策略总监吴照银在大类资产配置上相对看好股票。“债券收益率呈现震荡走势,在监管层不断出台的规范措施之下面临一定的调整压力。而股票市场受益于企业盈利的改善以及房地产市场资金的流入,投资者情绪有所复苏,场内融资逐渐上行,新增投资者和参与交易投资者也在稳步增加。”

海外资产配置的重要性范文第10篇

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带来财富管理新机遇

改革开放带动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仍然保持着中高速增长,中国人正在不断创造和积累大量财富。据胡润百富榜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9月末,中国个人总资产超过600万元人民币的有290万人;超过1亿元人民币的有6.7万人。据波士顿咨询预测:2017年,全球私人金融财富规模预计将达到171.2万亿美元,除日本外的亚太地区年均增速将达到11.4%,总规模达到48.1万亿美元,占比28%。从数据看,中国是亚太地区最重要的私人财富增长点,中国财富管理不仅具备了快速发展的雄厚基础,而且仍然是一片蓝海,具有较大挖潜空间。

十几年来,中国财富管理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不断探索到规模化发展的历程,初步建立了具有一定特色的财富管理体系。从储蓄到理财产品,再到投资房产、股票及高杠杆金融产品,中国投资者经历了从无风险到有风险,从承受低风险再到追逐风险的过程。近期,中国财富管理呈现出几个鲜明的转变:由注重规模向精细化经营转变;由过分依赖产品向注重专业服务转变;由相对单一向多元化转变;由内部封闭运行向内外联通转变;由单纯追逐收益向风险收益平衡转变。因此,中国的财富管理业务的发展,促进了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完善了社会投融资体系,健全了市场机制,增加了居民的财产性收入。

金融改革引发全球资产配置需求

由于世界各地经济周期不同,经济结构不同,发展程度不同,导致各自金融市场的运作及资产结构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产,不仅能有效分散和对冲风险,还可以分享各地不同阶段的发展成果,从而实现财富的长期保值、增值。随着我国资本项目开放,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稳步推进,财富管理开启全球资产配置的时代已经到来。

一是资本项目开放步伐加快。在资本项目联通上,我国陆续推出了QDII、QFII、RQFII和沪港通,今年还将推出深港通。从趋势上看,立足、辐射大中华经济圈,进而向全球开放的格局已经基本形成,且速度在不断加快。资本市场的双向开放,一方面有利于境内外资金的双向流动,扩大资产配置的范围和标的,有效分散和对冲风险,获得稳定的长期收益;另一方面有利于完善境内外资产的价格形成机制,强化市场的有效性,使境内资本市场更加国际化。

二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稳步推进。自2005年汇改以来,我国形成了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机制,人民币汇率弹性进一步增强。近年来,我国还广泛签署了双边货币互换协议,搭建了一批离岸人民币市场清算网络,人民币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贸易结算货币。这些都为人民币在不远的将来实现国际化打下了坚实基础,也为全球化资产配置的双向联动创造了条件。

三是发展直接融资、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成为国家战略。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已成为一项国家战略,并在加速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有望在年内推出,这将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使境内资本市场更快地与国际接轨。政府工作报告将创业、创新作为一项国策,对中小企业私募股权基金提供政策和服务倾斜,为资本市场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和无限可能。创业板、新三板的迅速崛起则为这些可能提供了平台保障。国家战略为全球资产配置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四是客户需求有效刺激业务提速。近年来,国内投资者的海外投资需求非常旺盛。《2015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底,拥有境外投资的高净值人群占比已从2011年的19%升至37%,而拥有境外投资的超高净值人群占比目前已达到57%。此外,50%以上已拥有境外投资的高净值人士表示将会考虑增加境外投资,另有40%左右的人士预计该比例将大致保持不变。中国居民赴海外投资的范围包括不动产、信托、保险等,其中尤以房地产投资最为集中。仅2011~2014年,中国居民投资于海外房地产的金额就达到390亿美元,成为重要的国际买家。这说明中国居民全球资产配置的迫切需要,同时也说明配置资产过于单一,存在不合理的现象。因此,尽快推出适销对路的产品和服务,迫在眉睫。

商业银行在财富管理与全球资产配置中具备独特优势

经济新常态下的投资变得愈加错综复杂,金融产品的收益风险也不断增加。除了面对风险和收益的把控,更要有主动的压力测试,研究客户的风险承受度、择时调整投资以及如何协助富裕人士进行财富的代际传承。因此就需要考虑合理的全球资产配置,为投资的收益平稳增长提供保障。在财富管理与全球资产配置领域,商业银行应充分发挥优势,做好客户的参谋、管家和助手,引导投资者趋利避害,走在风险的前面,做到“在对的时间,将对的产品销售给对的人”。 要实现这一点,专业、负责和创新是关键,而这也正是商业银行财富管理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全球资产配置能够突显银行的真正的理财能力。

一是商业银行要采用“核心-卫星”资产配置策略,灵活构建客户的投资组合以实现长期投资目标,并积极捕捉短期市场机遇。具体而言,就是将客户的资产分成“核心投资”和“卫星投资”两大部分:“核心投资”部分是客户全权委托银行进行相对低风险的、稳定和长期的资产管理,这部分投资由符合客户风险偏好的资产构成,并与客户长期战略目标相协调;“卫星投资”部分则是私人银行对客户提供投资咨询服务,客户自行进行投资决策的那部分投资,以相对高风险、短期的资产为主,主要是对投资机遇的把握,含股票、共同基金、债券、对冲基金等的购买,这样可以实现稳定性、机遇性、灵活性的完美结合。目前,中国高净值客户的资产配置与境外成熟市场的资产配置策略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华经国研的研究显示,2013年底美国超级富豪的资产配置中,有18%投向了对冲基金,美国本国股票投放18%,国际股票投放14%,债券类投资占比为17%,股权投资PE占 10%,房地产仅占6%。国内高净值客户绝大部分资产投资于房地产,少量资产投资于股票、PE、现金,对于对冲基金涉猎很少。随着我国财富市场及高净值客户的不断成熟,加大对冲基金比例、减持境内房地产配置比例、增加债券类资产与海外投放将成为配置趋势。

二是要充分发挥商业银行的资源协同优势。目前,由于分业经营的要求,财富管理业务本身考验的是各家银行资源整合能力,而目前各家商业银行都与信托、券商、保险等金融机构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商业银行作为领头羊,做好资源的整合和协同的能力也会及其显著。以中信银行为例,中信银行最大的优势之一就是拥有中信集团强大的品牌效应和协同支持。中信集团是中国最大的多元化投资集团,金融板块牌照齐全,非金融板块业务覆盖众多实体行业,旗下拥有众多行业领军者,如中信证券、中信信托等。作为中信集团控股子公司,中信银行依托中信集团金融“全牌照”优势,整合品牌、产品、服务、渠道等优势资源,在新制定的三年战略规划中,提出了努力建设成为“最佳综合融资服务银行”的战略目标,向客户提供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方案。

三是要提升零售战略地位,加快业务创新的步伐。几年来,国内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经济面临持续下行压力、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矛盾加剧,传统的依靠存贷款规模拉动盈利的模式难以为继,成熟市场零售银行业务收入贡献占比普遍在40%以上,国内前12家披露零售业务相关数据的上市银行,2013年底零售业务收入平均占比34%,仍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海外经验表明,零售业务能够平衡对公业务和同业业务风险,对抗经济周期和波动,零售业务价值凸显,各家商业银行都将零售银行业务作为业务转型的战略重点。2014年,中信银行启动了零售战略二次转型,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加大产品整合和创新力度,推出了一系列金融业务大单品:出国金融、薪金煲、家族信托、全权资产委托管理等创新业务,获取了大量高净值客户,管理资产规模持续提升。

海外资产配置的重要性范文第11篇

【关键词】 资源市场配置 产业结构 趋异效应 相似系数

一、市场化进程与产业结构趋同文献综述

关于市场化进程的研究,大都集中在上世纪90年代以后。国外研究机构主要采用经济自由化指数(Index of Economic freedom)比较各国或地区的市场化程度,如美国传统基金会和加拿大弗拉瑟研究所,每隔一年或两年公布这一指数体系。就研究方式来说,国内研究大体有两种:一种是进行绝对分值的测度,从宏观上评价我国市场化进程;一种是进行相对位次的排序,对不同省份的市场化进程作横向比较分析。

从宏观上对市场化作绝对分值测度的研究比较多,如顾海兵、卓勇良等。这些研究通常在理论上假定一个100%的市场化标准,选择主要领域和有代表性的方面,与市场化标准进行对比测度;然后按照一定的方法加权汇总,得出国民经济市场化程度的基本判断。学者们普遍认为,改革以来我国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但对市场化程度的具体量化结果却有很大差异。有的认为我国市场化程度已接近70%,有的认为尚不足40%。对不同省份市场化作横向比较研究较少,主要有樊纲和王小鲁等。他们从1999年开始研究中国各省市区的市场化相对进程,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非国有经济的发展、产品市场的发育程度、要素市场的发育程度、市场中介组织发育和法律制度环境五个方面测度各省份的市场化程度,并进行排名,每隔两年公布一次研究成果,目前已公布至2009年度。但是,国内外学术界没有将市场化进程与其产业结构趋异效应结合起来,本文试图在此方面做出初步探讨。

产业结构趋异即产业结构趋同的反面。关于产业结构趋同,UNIDO(1979)的研究结果表明,对于那些实现了工业化的国家而言,制造业的产出存在着多样性,工业结构的相似性较高。而未实现工业化的国家,产业结构处于不断变动当中,彼此之间的结构相似性较低。关于中国省区产业结构是否存在同构问题,早在1994年世界银行报告中就指出中国区域专业化程度不高、省区之间贸易流减少,表明中国省区间的一体化程度不强。Young通过比较中国省区产出结构,发现各省区产业结构较相似。关于产业结构趋同原因包括为两类:非体制与体制因素。一些学者认为,地区产业结构趋同是必然的,自然条件、要素禀赋、发展水平、技术条件等类似省区产业结构必然趋同。另一些学者强调体制原因,经济改革促使经济决策权和财政权下放,各地在博弈和竞争过程中产生了发展类似产业的激励和动机。

按照学术界绝大多数研究结论:随着市场力量的强化,企业自主性逐步增强,地区比较优势得到发挥,导致比较优势相似的省区间产业结构趋同,而资源条件不同的省区产业结构趋异。在资源市场配置下,资源条件不同的省区产业结构趋异是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的表现。

二、海南市场化进程纵横比较研究

本文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视角对海南市场化进程进行纵横比较研究。从纵向来说,以1995年基期,分别计算1995年和2008年的单项得分和综合得分,并计算了它们的差异额,从中可以了解其变动趋势。至于用1995年作为基期的理由,本文主要考虑以下两点:这一年离我国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模式不久;这一年海南政府开始着力干预房地产市场,市场化改革处于低潮。从横向来说,计算了海南各单项得分和综合得分在全国的排名情况,可以分析海南作为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其市场化改革在全国各省份的地位。

1、指标选取的依据和内容

(1)所有制结构。用非国有经济比重衡量所有制状况,主要是从计划走向市场过程中,相对于改革开放初期国有企业一统天下的格局而言,较高的非国有经济比重,必然会导致一个地区较高的市场化水平。本文选用了以下三项指标:非国有工业销售收入比重、非国有单位就业比重、非国有经济投资比重。

(2)政府职能转变。本文选用政府相对规模、科教文卫占财政支出比重、政府行为规范性和固定资产投资中非财政预算资金比重等四项指标,反映政府职能转变。

(3)市场发育情况。本文选用劳动力市场发育、技术市场发育和教育社会化水平三项指标,反映市场发育情况。劳动力市场发育,用职业介绍就业人数占第二、三产业就业人口的比重表示;技术市场发育,用技术市场成交额/高校专职教师人数表示。在统计年鉴中,没有直接反映地区科研实力的数据,计算过程中使用当地高校专职教师数作近似替代;教育社会化水平,具体指标是教育经费中非财政性教育经费所占比重。

(4)体制活力与外向程度。本文选用人均规模以上非国有企业数、工业企业资产利润率、人均专利数、城乡收入差距、出口占GDP比重、外商直接投资占GDP比重等6项指标反映体制活力与外向程度。前4项主要反映体制活力,后2项反映经济体系的外向程度。需要指出的是,金融市场对海南资源配置起作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其有关指标难以取得,如非国有金融机构吸收存款占全部金融机构吸收存款的比重、金融机构贷款中向非国有经济部门贷款的比重等,在本文未考虑这些因素,这是本文的一大缺陷。

2、得分计算公式

为了实现市场化评价跨年度可比,我们规定1995年为基期年,设定基期年份各项指标得分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10和0。也就是说,就某一单项指标而言,1995年市场化程度最高的省份得分为10,最低为0。根据每个省份1995年的指标原始数据确定它们在0与10之间的得分,从而形成与该指标对应的单项得分。

1995年单项指标得分计算公式:

式(1)中Vi表示第i项指标的得分,Xi表示第i项指标1995年的原始数据,Xmax表示29个省份中第i项指标1995年原始数据的最大值,Xmin表示29个省份中第i项指标1995年原始数据的最小值。有人将式中基础数据取对数是不妥的,因为一旦基础数据为负数,如资产利润率,将会导致无法计算得分。

2008年单项指标得分计算公式:

式(2)中Vi表示第i项指标的得分,xi08表示第i项指标2008年的原始数据,x95max表示29个省份中第i项指标1995年原始数据的最大值,x95min表示29个省份中第i项指标1995年原始数据的最小值。采用这样的公式主要是为了使各省份单项指标得分可以同1995年进行跨年度比较,从而反映市场化进步趋势。基于上述公式的特点,1995年单项指标得分可以超过10或者小于0。

综合得分计算公式:

式(3)中V表示综合得分,Vi表示第i项指标的得分。公式的意思是综合得分等于16项单项指标得分的简单算术平均数。

3、数据来源及说明

1995年和2008年的所有数据均来自历年的《中国统计年鉴》。这样可以保持统计口径一致,从而确保评价结果客观准确。不过,由于数据缺少的原因,1995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和“教育经费总额”两项指标的数据,故分别用其1996的统计数据作近似替代;1995年缺少“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及相应的企业数、“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及相应的企业数等四项指标数据分别用“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及相应的企业数、“全部独立核算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及相应的企业数作近似代替;1995年财政支出中没有科学技术支出和教育支出,分别用科技三项经费支出、科教文卫经费支出、作近似替代。

4、海南市场化进程比较研究结论

根据上述方法取得的数据以及式(1)、式(2)以及式(3),分别计算得出海南1995年和2008年各单项指标和综合指标的得分及其在全国各省份中的排名,最后还将2008年与1995年相比计算了其得分和排名的增减变动,如表1所示。

表1海南市场化进程比较

通过上述计算结果可知,近10多年来,海南市场化改革有了较大进步,综合得分由1995年的4.0分增加到5.1分,增加1.1分,在全国的排名由第17位上升到第14位,上升3位。各单项得分和排名情况分析如下:其一,在所有制结构方面,总的来说,海南得分较高和位次较靠前,这主要归功于,海南解放以来,一直是我国边境前哨,国家在计划经济时资较少,致使海南在这方面没有历史包袱。再一方面,2008年海南得分9.9分,比1995年增加3.9分,居全国第9位,比1995年上升了2位。但2008年非国有经济投资比重虽然得分比1995年增加3.9分,但位次下降得较快,下降了5位,由第6位下降到11位,这主要是海南最近几年,随着国际旅游岛建设逐步由舆论变成现实,国家在基础建设方面增加了对海南的投资,如东边环岛轻轨投资等。其二,在政府职能转变方面,海南得分一直非常低、位次亦几乎垫底,这与海南最先提出“小政府、大社会”的口号以及作为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是不相称的。2008年海南得分2.8分,比1995年下降1.8分,居第22位,下降6位。主要表现在科教文卫占财政支出比重和固定资产投资中非财政预算资金比重的得分和位次均下降得较为严重。所以,作为我国教育和私营经济水平均较薄弱的地区,海南应在财政支出方面加大对教育投入比重,同时应培育好投资环境,大力发展私营经济。其三,在市场发育方面,虽然2008年得分4.9分,比1995年增加2.8分,排名23位,上升3位,但它和政府职能转变一样仍是海南最薄弱的环节之一。主要表现在:技术市场发育指标虽然得分和排名上升较快,但在全国的位次仍靠后,同时教育社会化水平方面海南得分下降,排名也下降了5位。其四,在体制活力与外向程度方面,海南表现较为复杂,2008年得分4.8分,比1995年增加2.2分,但位列第10,下降1位。主要是由于人均规模以上非国有企业数、人均专利数、出口占GDP比重等指标表现不佳,得分下降有所下降或增加不多,位次均有大幅度下降,特别是人均规模以上非国有企业数指标。总体来说,海南在所有制结构和体制活力与外向程度两方面问题稍微少一些,而在政府职能转变和市场发育两方面问题较为突出。

三、市场化进程与海南产业结构趋异效应

通过本文前述分析可知,自1995年以来,海南市场化改革有了一些进步,与一般转轨区域一致,市场化进程处于上升阶段。按照学术界绝大多数研究结论:随着市场力量的强化,企业自主性逐步增强,地区比较优势得到发挥,导致比较优势相似的省区间产业结构趋同,而资源条件不同的省区产业结构趋异。产业结构趋异是指经济发展过程中区域间产业结构所呈现出的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结构不同发展倾向。产业结构趋异意味着产业结构不合理。海南作为我国唯一的热带省份,自然禀赋与内地省份有明显的不同,那么,海南市场化进程的进步是否对海南产业结构合理化有所改进,或者说市场化改革对海南产业结构是否具有趋异效应呢?如何测度区域之间产业同构度,进而判断出国家或地区之间产业结构是否趋同或趋异呢?本文通过梳理产业同构的各种测度方法及相关研究产业同构问题的文献,发现大部分学者是根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1979)提出的产业结构相似系数进行研究;也有学者根据P.Krugman(1991)行业分工指数来研究;还有学者综合了其他几种方法进行研究。本文采用产业结构相似系数法研究海南产业结构趋异化,区域A和区域B之间的产业结构相似系数计算公式为:

一般认为,式(4)中,i表示产业部门,k是参与计算的产业部门个数,XAi和XBi分别表示区域A和区域B的第i个产业部门在整个区域的产业结构中所占的比重。通过考察该公式的数学性质可知,SAB∈[0,1],其值越大,表明两区域之间结构相似程度越高,如其值为0,表示两个相比较地区的产业结构完全不同;如果其值为1,说明两个地区间产业结构完全相同。采用相似系数本身只能对两个地区之间产业结构做静态比较,只有通过比较该系数随年份的动态变化趋势,才能捕捉到产业结构趋同或趋异的信息。上式中的数据也可直接采用绝对数数据,甚至可以不必采用相同性质的指标,如有些可以采用总产值,有些可以采用增加值。

在数据收集方面,与前述海南市场化进程研究年份一致,本文分别选取了中国和海南1995年和2008年的三次产业各自内部行业数据,其中第一产业总产值,第一产业包括农、林、牧、渔4个行业,海南的数据来自历年《海南统计年鉴》,中国数据来自历年《中国统计年鉴》;第二产业规模以上工业和建筑业总产值,其中工业包括煤炭采选业、石油天然气开采业、黑金属矿采选业等39个行业,海南的数据来自历年《海南统计年鉴》,中国数据来自历年《中国统计年鉴》;第三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其他等6个行业,其中海南数据来自历年《海南统计年鉴》,中国1995年数据《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历史核算资料:1952―2004》,2008年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09》。需要说明的是,如前所述,(4)式中的A和B应是两个地区,但由于海南的各种数据占全国的比重非常小,可以忽略不计,所以本文全国数据并未将海南的数据从中扣除,这样不会影响分析结果。

按照上述计算公式和有关数据,计算1995年海南产业结构相似系数为0.8147,2008年产业结构相似系数为0.6287。可见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同时由于海南资源禀赋结构与大陆差异悬殊,海南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在大幅缩小,即海南市场化进程或资源市场配置具有产业结构趋异效应,这与国内大多数学者研究的结论一致。资源市场配置产业结构趋异效应实际上就是海南产业结构合理化的表现。

四、资源市场配置与海南优势产业的发展

海南是我国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自然禀赋丰腴,主要包括:其一,热带海岛旅游资源。海南是中国七大旅游区之一,是唯一的热带旅游地。其二,热带土地资源。海南热带土地面积占全国的42.5%。其三,海洋资源。海南岛海岸线全长1928公里,省辖海域面积约200万平方公里,沿海大小港湾68个,大小岛屿280个。其四,矿产资源。海南有工业储量的矿产资源66种,其中钛砂矿、石英砂、锆英砂储量居全国第一位,含量分别约占全国储量的2/3。其五,油气资源。海南岛周边海域油气资源丰富,南海是世界四大海洋油气聚集中心之一,省辖海域有油气沉积盆地39个,石油地质储量约328亿吨,天然气储量约11.7万亿立方米。这些独特的资源禀赋为海南发展热带海岛度假休闲旅游、热带高效农业、海洋渔业、油气工业、建材工业、生物制药等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前文分析,资源市场配置可以降低海南产业结构相似系数,由于海南资源禀赋结构与大陆差异悬殊,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海南产业结构趋异效应明显增强,或者说资源市场配置有利于海南发挥比较优势,将比较优势形成优势产业,提高区域竞争力。但是,海南市场化进程还存在所有制结构、政府职能转变、市场发育情况、体制活力和外向程度等方面均还存在很多问题。为了发展海南优势产业,对海南未来市场化进程,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在所有制结构方面,海南应大力发展非国有经济,特别是私营经济,逐步增加非国有经济投资比重,因为理论和实践均已证明非国有经济的效率比公有经济高。在第一产业方面,推动农垦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逐步实现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海南农垦系统拥有全省四分之一的土地、八分之一的人口,农垦的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全省又好又快发展的大局。在海南农垦曾经为我国经济建设做出过重要贡献,但市场化进程中虽然有少部分农场转轨成功,但绝大部分还面临转型的困难,特别是要想方设法,通过市场化改革盘活垦区土地资源。在第二产业方面,海南应继续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在第三产业市场化改革方面,海南应主要提高市场管理水平,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大力发展旅游业以及与其相关的现代服务业,促进服务业转型升级。

第二,在政府职能转变方面,主要应做好以下工作:海南各级政府应精简机构,真正达到“小政府、大社会”的最初改革愿景,提高办事效率;加大在科技支出和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虽然海南最先在全国免除义务教育学杂费,但成绩并不理想,单项得分和排名均有大幅度的降低;提高固定资产投资中非财政预算资金的比重。海南采取一些优惠政策吸收岛外投资,如允许加速折旧、研发设备允许在税前扣除等。

第三,在市场发育方面,海南一方面应鼓励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市场,提高技术市场发育水平和使用效率;另一方面应鼓励教育产业化,将海南办成“大学岛”,提高教育社会化水平。

第四,在体制活力和外向程度方面,海南应大力发展私营企业,鼓励科技创新,发挥比较优势,增加出口,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需要指出的是,建立健全金融市场是海南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基础性作用的关键。在技术、资本、劳动力、土地、矿产资源等生产要素市场中,资本的流动居于龙头地位,资本流向哪里,其他生产要素就会随之向哪里集聚。因此,市场配置资源,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掌握资本或资金配置权力的各类行为主体来进行的。在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以资本市场为主体、包括货币市场、保险市场在内的金融市场为依托的庞大的金融产业,成为独立于实体经济的虚拟经济。从制度上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必须高度重视金融市场建设,壮大金融产业,形成完善、高效、安全的金融体系,充分发挥金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海南健全金融市场的对策如下:创建良好金融生态环境;加强“银担”合作,构筑旅游企业贷款融资担保合作平台;成立“海南旅游发展信托基金会”;积极尝试资产证券化融资;鼓励私募旅游投资基金落户海南;大力支持企业特别是旅游企业的上市。

五、主要结论

本文从时空视角对海南市场化进程进行了比较研究,分析了海南市场化进程中产业结构趋异效应,最后对资源市场配置与海南优势产业的发展进行了初步探讨等问题,得出主要结论如下。

第一,本文根据樊纲、卓勇良等人的研究方法,从所有制结构、政府职能转变、市场发育以及体制活力和外向程度等四个方面对海南市场化进程进行了比较研究,总的研究结论如下:近10多年来,海南市场化改革有了一定进步,综合得分由1995年的4.0分增加到4.1分,增加1.1分;在全国的排名由第17位上升到第14位,上升3位。与全国各省份比较,海南在以上四个方面均存在一些问题,尤其在政府职能转变和市场发育方面问题更加突出。

第二,市场化改革与产业结构关系的一般规律为:随着市场力量的强化,企业自主性逐步增强,地区比较优势得到发挥,导致比较优势相似的省区间产业结构趋同,而资源条件不同的省区产业结构不同。研究发现,海南市场化改革与产业结构关系符合以上一般规律。通过计算,1995年海南产业结构相似系数为0.8147,2008年产业结构相似系数为0.6287。可见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同时由于海南资源禀赋结构与大陆差异悬殊,海南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在逐步缩小,即趋同性在减少,或市场化进程的深化具有趋异效应,这与国内大多数学者研究的结论一致。资源市场配置产业结构趋异效应实际上就是海南产业结构合理化的表现。

第三,由于海南市场化进程还存在所有制结构、政府职能转变、市场发育情况、体制活力和外向程度等方面均还存在很多问题。为了发展海南优势产业,对海南未来市场化进程,本文提出了一些建议。特别强调高度重视金融市场建设,壮大金融产业,形成完善、高效、安全的金融体系,充分发挥金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

(注:本文系海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要素与市场约束下海南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模式研究》的部分研究成果,批准号:Hjsk2010-86。)

【参考文献】

[1] 顾海兵: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最新估计与预测[J].管理世界,1997(2).

[2] 卓勇良:挑战沼泽――浙江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M].中国社会科出版社,2004.

海外资产配置的重要性范文第12篇

关键词:QDII产品;金融危机;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0.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894(2009)02-0062-07

所谓QDII(Qualified Domestic Institutional Investors),即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是指在资本项下不可兑换、资本市场未开放情况下,政府有限度地允许境内机构投资境外的一项制度安排。我国的QDII制度于2006年4月18日正式出台,目的一是帮助境内机构投资者分散风险,参与全球资产管理业务,在国际竞争中强化自身管理水平;二是在外汇储备增长迅速、流动性过剩的背景下,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流动性过剩局面,减缓人民币升值压力。截至2008年8月,一共有22家银行(中资12家,外资10家)、25家基金公司、9家券商、21家保险公司和2家信托机构获得QDII资格。

一、我国QDII产品的现状

尽管我国的QDII产品问世只有短短的两年多,但是发展非常曲折。2006年~2007年上半年,虽曾面临一些较好市场机会,但由于投资管理者经验不足,QDII产品的市场表现并不理想,甚至出现由于大量赎回而提前终止的情况;2007年5月份以后,监管部门逐步增加了投资领域与地域,QDII产品一度出现迅速发展的态势。但是好景不长,2008年愈演愈烈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使得QDII产品出现大面积亏损,并一度形成全行业亏损的态势。

现阶段我国QDII产品的发行者主要是基金公司和商业银行,其余机构发行的寥寥无几。截止到目前,基金系QDII已设立10只,资产规模824.26亿元。银行系QDII则产品众多,外资行占据了主导地位,仅2008年1月~7月,中外资银行共发行了233款QDII理财产品,其中外资银行230款,中资银行3款,中资银行仅占1%的市场份额。

从产品形式看,10只基金系QDII均采取开放式基金的形式,其中仅华安国际配置为保本基金;银行系QDII产品则相对多样,主要采取个人理财计划的形式,存续期限不等,其2年期的品种最多,超过总数的1/3。产品形式以非保本浮动收益为主,大致可以分为3类:第一类有明确的收益率区间,主要投资于结构型票据,其预期收益与金融衍生品市场挂钩,挂钩标的包括汇率、期权、股指等,代表银行包括交通银行、渣打银行等。第二类则没有比较明确的收益区间,预期收益以相应的业绩比较基准来衡量,实际收益结果取决于市场的变化和管理人的运作水平,主要代表银行为中国农业银行。第三类,也是目前亏损较严重的QDII产品,无预期收益值,直接投资于海外基金市场,追随基金涨跌势,实际收益与所投资的基金浮动成正比关系,代表银行包括花旗银行、汇丰银行、德意志银行。

从委托币种看,基金系QDII均以人民币为投资币种,而银行系QDII的委托货币则相对多样化,单一美元或单一人民币的各占1/3。

根据2007年第四季度投资组合,基金系QDII倾向投资于新兴市场,投资比例达71%,其中亚洲新兴市场比例最大,占到66%,其次是亚洲成熟市场及北美市场,而欧洲市场占比最小;市场投资集中度较高,绝大部分资产集中在10个国家或地区,其中香港平均比例达45%;在行业配置上,金融服务行业配置最高,能源、商业服务、通信和工业材料次之。

而银行系QDII更多采用与单个海外基金挂钩的形式,投资相对基金系更加激进;在投资区域方面,银行系QDII投向成熟市场的比例较新兴市场高出两倍多,欧洲市场是银行系挂钩基金的第二大投资区域,这与基金系QDII真好相反;从投资区域来看分布比较均匀,亚洲新兴市场、欧洲成熟市场、北美和亚洲等发达市场,投资比例均在20%上下。在行业配置上金融服务、商业服务、工业材料、能源和通信相对配置较高。

二、全球金融危机对QDII产品的影响

QDII制度对分散国内居民投资,疏导地下金融,强化外汇管理,缓解人民币升值和通胀压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还可以为开放资本项目和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奠定基础。但是其产品的推出却生不逢时,几乎诞生于金融风暴眼中,并且还未站稳脚跟就草草扬帆出海,结果是频频“呛水”,甚至于出师未捷身先死,如民生银行的“港基直通车”运行不到半年就亏损过半,触发产品终止底线被迫清盘。美国金融海啸发生后,华尔街五大投行相继陨落,而我国发行QDII的各家机构与这几大投行关系密切,不是以其为投资顾问,就是投资其发行的证券产品,集中度相当高,所以这次金融海啸对我国QDII产品的影响巨大,其具体表现在:

1、净值大幅降低 2008年以来,无论是银行系还是基金系QDII产品,除非是发行期较晚或投资对象集中于债券等产品的,投资于海外股票和基金的几乎无一幸免。来自WIND资讯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12月31日,按照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计算,9只QDII基金(剔除停牌的华安国际配置)全线亏损,全年平均跌幅为32.53%。首批出海的5只基金(嘉实海外中国股票、华夏全球精选、南方全球精选、上投摩根亚太优势、工银瑞信全球配置),跌幅均接近或超过“腰斩”水平,而上投摩根亚太优势跌幅竟然超过60%,即使是成立时间较晚的工银瑞信全球配置,同期跌幅也达到44.4%。

银行系QDII产品损失更大,甚至还有亏损超过八成的。据普益财富网报告统计,截至10月31日,中资银行46款QDII产品中43款为负收益,亏损超过50%的有15款,其中4款累计亏损逾60%;外资银行207款QDII产品中,亏损超过50%的有97款,占比近5成;亏损介于50%~60%的有22款,介于60%~70%的有64款,另外11款亏损超过70%,净值跌入“两毛”区。表现最差的是汇丰银行“贝莱德美林世界矿业基金挂钩(IPFD1045)和(IPFD0045)”两款产品,其累计收益率分别为-70.09%和-68%。

2、规模大幅萎缩 由于净值大幅走低,曾经风光一时的ODII遭到了投资人的无情抛弃。Wind资讯统计的数据显示,除了在8月底新成立的交银施罗德环球精选外,其余8只QDII基金三季度净赎回51.06亿份。尤其2008年新成立的4只QDII中,只有工银瑞信全球配置的规模超过10亿份,其余3只QDII的规模只有寥寥几亿份。海富通中国海外精选、华宝兴业海外中国成长和银华全球核心优选的规模分别只有1.22亿份、2.41亿份和2.47亿份。海富通中国海外精

选三季度被净赎回3.87亿份(首发5亿份),净赎回比例达76.11%,华宝兴业海外中国成长和银华全球核心优选的净赎回比例也分别达48.02%和40.85%。

银行系QDII尽管存续期长短不一,但一样难逃厄运。2008年第三季度上海市场的QDII业务募集规模比上季下降了64.58%,尤其是中小型银行,募集金额下降最为显著。目前已推出QDII开放式海外基金的外资行,除了花旗、汇丰、渣打、东亚四大行外,还有德意志银行,其QDII产品设计大多存在封闭式,持有人提前赎回难度很大,只能眼看着亏损,以至对其投诉不断,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花旗和汇丰。东亚和渣打两家银行则不得不将重点转向境内市场,并成为了第一批在国内市场发售人民币信托产品的外资银行。

3、产品暂停发售或推迟 QDII的大幅亏损不但让投资者对其失去信心,也引起了监管层的关注。11月银监会召集中、外资银行理财部门相关负责人进行风险提示,明确建议相关银行审慎推出QDII产品,并强调严格控制销售非保本型产品。在内外压力之下,各家商业银行均对QDII产品的销售持谨慎态度,纷纷放缓了QDII产品的发行。2008年10月仅外资行发行了4款QDII产品,之后大部分外资行的非保本型QDII产品大幅收缩,而中资行基本已经停发,12月至今,尚无新品发行。在基金系方面,对QDII产品的审批已基本停止。目前共有27家基金公司获得QDII基金发行资格,而真正发行QDII基金的公司只有10家。其余17家基金公司中,大多数已经上报了QDII方案,但没有获批发行,甚至已经获批的QDII产品也迟迟不发,以至于错过期限而需要重新向证监会申请。有些基金公司不得不给高薪聘请来的港台投资顾问放长假,海外投资部门也沦为基金公司最清闲的部门。

三、QDII产品的主要风险

尽管造成目前QDII产品困境的原因主要是全球金融风暴引起的系统性风险,但是其他风险对其也有重大影响,具体包括:

1、汇率风险 相对于境内理财业务,QDII产品最大的不同就在以人民币计价的产品需要投资机构先将资金兑换为外币,再将相应的外币投资于国外资本市场,并在存续期结束后兑换为人民币。其间汇率波动就有可能使投资收益受损,面临汇率风险。即使委托币种为人民币,汇率问题也经常使得收益率大打折扣。花旗银行2007年10月24日推出一只海外基金――“施罗德环球能源”,截至2008年7月21日,不到一年时间,绝对收益高达12.37%,在金融海啸的扫荡中似乎可圈可点,但期间美元贬值高达8.9%,客户的最终收益不到4%。据统计,外资行推出的开放式海外基金多为美元产品,受人民币升值影响,使投资于美国市场、印度市场、新兴市场等本来就表现不好的QDII产品更加雪上加霜。如下跌最严重的“美林印度基金”,自成立以来跌幅本来只有34%,但加上美元贬值因素的影响,跌幅达到了四成以上。同时由于港元兑人民币的持续贬值,QDII的主战场――香港市场成为另一个重灾区,投资这一地区的QDII产品成为灾区中的“重中之重”。

2、市场风险 尽管QDII设计的初衷是分散国内单一的市场风险,但QDII业务直接投资的是境外金融市场,就无可避免地面临着境外投资市场的风险,还包括各国汇率、税法、政策、对外贸易、结算、托管以及其他运作风险等多种因素的变化导致的潜在风险,本次美国金融海啸就是典型一例。我国的商业银行也好基金公司也好,其主要业务及投资经验还局限于国内市场,对境外国家的金融市场及相关投资产品了解不够深入,尽管通过聘请境外投资顾问可以将这一风险降低,但同时也缺乏对境外投资顾问的投资策略和投资手段的监管,所以我国的QDII产品面对的系统性风险是相当之大。华安国际配置就是受害于境外市场风险从而从QDII的投资“先驱”变成投资“先烈”的。根据普益财富网2008年12月25日公布的“QDII产品最新表现”报告统计,在计入统计范围的110只中外资银行系QDII产品中,总共只有3只QDII取得正收益,其余均遭遇亏损,亏损最大的超过60%。这些基金绝大部分都是在次贷危机爆发前不久或之后才成立的,给QDII造成了重创的正是系统风险。

3、信用风险 由于境外投资标的的发行人出现违约、无法支付到期本息,或由于发行人信用等级降低导致投资标的的价格下降,将对产品的财产造成损失,投资者到期可能无法获得预期收益,甚至可能遭受本金损失的风险。银监会因此特别要求商业银行代客境外理财时应审慎选择交易对手。一旦交易对手的信用情况出现问题,则可能影响证券及资金收付的及时性并进而影响证券和资金的安全。此次全球性金融危机就是因为美国次级抵押债券的原始贷款大量违约发生,从而造成了次债危机,并愈演愈烈成全球性金融危机,进一步证实了信用风险的危害。

4、政治风险 所投资的国家或地区政治经济局势变化(如罢工、暴动、战争等)或法令的变动,将对市场造成波动,将会给投资收益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欧美政府实际上对我国的出海资金是非常警惕的,中司直接收购行动屡屡受挫于政治原因已说明了我国海外投资资金的阻力很大,并且不能排除对QDII在二级市场上的买卖行为构成影响。由此可见,QDII在国际市场上不仅存在市场本身的风险,同时也存在着政治上的风险。

此外,还有利率风险、法律风险、金融衍生工具投资风险、不可抗力因素等也对QDII产品具有不利影响。

四、QDII产品的前景

QDII产品目前遭受的重创不但是全球性金融危机造成的,还与投资管理者的不成熟有关,但是是否就可以将其全盘否定还是值得商榷的。笔者认为QDII的作用目前还没有真正体现,应该给予其客观的评价,长期来看,在加强风险防范的基础上应该给予大力的支持。

1、不能因噎废食,依然还要走出去 尽管QDII生不逢时,但是其分散A股单一市场风险、丰富投资配置渠道、缓解国内过剩流动性、实现“藏汇于民”指导思想的功能不能一笔抹杀。海外市场对于国内的金融机构而言还是一个非常陌生的市场,QDII基金进入后,需要一个摸索与适应的过程,出现困难或问题是在所难免的。事实上,推出QDII产品是境内资本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也是今后的大方向之一。QDII产品对于不熟悉国际市场的境内投资者来说,是非常好的投资工具,其价值长期必将得以体现,因此,对QDII产品不应以阶段性表现论成败。监管层应该审时度势,一旦国际经济形势有所好转,应适时放松目前的严格管制,加大QDII产品的推行力度,以发挥QDII的功能和使命,使我国的各投资主体能“在游泳中学游泳”,积累和丰富海外资本市场的投资经验,为今后我国资本市场的开放做好准备。

2、加强汇率风险和市场风险的防范 这次金融海啸虽然给我国的投资者造成了巨额损失,但是也给国人上了一堂实实在在的风险教育课。损失主要源自于汇率风险和市场风险,所以今后的QDII产品应该在产品设计上加大对这两大风险的规避力度,在产品的销售上应加强风险测评与

提示。对于商业银行而言,还要特别注意两大操作风险,一是内部流程问题导致的产品设计缺陷,或是用于产品测试的数据信息或质量出现偏差,或未经过充分测试造成的错误定价;二是因为不透明的信息披露、不充分的风险提示以及不恰当的营销行为导致的声誉风险。

3、加强产品线的深度扩展和广度扩张 微观层面上来看,QDII产品的重创与其产品同质化严重不无关系,今后可以加强产品线深度和广度上的挖掘和扩张。前者主要是对现有产品线的细化,包括产品类型的细化和投资区域的细化;后者主要是对产品进行多元化的创新,包括创新投资理念和投资策略,发展绝对收益型产品和拓展另类资产投资的途径。随着国内投资管理人海外投资管理能力和后台运作、开拓能力的提高,加之法规允许的可投资国家或地区的进一步扩展,投资管理人可以推出投资于包括新兴市场在内的特定区域或单一国家QDII产品,更可以加大灵活性,考虑推出跨市场的QDII产品,即投资范围可以包括内地资本市场,以发挥其真正的全球配置功能。

产品线水平式扩张是指产品的创新与多元化。市场制度成熟、证券产品丰富的海外市场非常有利于QDII产品的设计创新。例如,通过利用卖空机制以及买卖各种金融衍生产品,投资管理人可以推出QDII系列的“绝对报酬型”产品;通过利用海外投资的平台,QDII产品可以拓展另类资产投资策略,比如对冲基金、私募投资、外汇对冲、商品基金、房地产信托基金、基础设施等,甚至包括一些艺术品和精品酒,以优化资产风险收益比。

4、加强对境外投资顾问及其投资行为的监管与评估 目前,证监会只是要求各QDII基金配备海外投资顾问,但对海外投资顾问尚未制定出详细具体的要求,对其提供的投研服务也缺乏基本考核和约束手段,长此以往,中国市场难免沦为外方投资产品的销售点。同时,此次金融海啸也为我国紧缺金融人才的引进提供了难得的契机,各QDII投资机构应加紧聘请国际一流基金经理来管理相应资产,还可以直接到海外收购一些投研实力较强的小型资产管理公司,以培养自己的投研团队。海外投资顾问受托管理持有人资产时必须尽到专业义务的能力,首先体现在资产配置能力方面,包括大类资产配置、类属资产配置、区域资产配置等。

海外资产配置的重要性范文第13篇

【关键词】产权 资源配置 市场发展

一、产权的基本理论

产权是财产权利的总称,国内学者一般将产权归结为所有权、使用权、用益权、让渡权四种基本权利。

1967年德姆塞茨发表《关于产权的理论》,开创了原始产权理论。他在文中提出:“新产权的形成是相互作用的人们对新的收益―成本的可能渴望进行调整的回应。”产权产生于内在化的收益大于成本,其作用在于将外部性内在化。经济价值改变、市场的不断拓展、技术进步、不合理产权的调整等等都为内在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技术变革和相对价格的变化,成为私有和国有产权产生的根源。

德姆塞茨认为加拿大北部印第安部落土地私有产权的产生源于海狸的相对价格的变化。在十八世纪之前,对海狸的有限需求就能满足印第安人的基本消费,这时候海狸的排他性利益没有出现,因而土地使用的会成本也可忽略不计。贸易的发展,使得海狸皮毛的需求激增,海狸逐渐成为一种稀缺资源。需求的激增,刺激了对海狸的狩猎活动。实现海狸价值的最大化,客观上要求对海狸的狩猎行为进行约束,于是在18世纪早期,这些印第安部落就通过协商,划分了各自的狩猎区。狩猎区的划分使得海狸毛皮的获得有了排他性的权利。排他性权利条件下,提高了社会的整体财富和社会福利。印第安人也因此拥有了确立私有产权的经济激励。德姆塞茨也进一步分析了美国西南部印第安部落,他认为这些部落没有确立私有狩猎区的原因是建立这样的产权制度的成本高于收益。平原动物活动广泛,同时缺少具有重要商业价值的海狸资源,因此相似的产权制度没有在这些印第安部落中产生。

二、产权界定的经济原因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产权界定主要目的在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进而提高经济效益。在原始社会的早期,为了在极低的生产力水平下生存下去,集体合作是原始部落的必然选择。他们共同使用自然资源、共同劳动和共同分享劳动成果,因而产权界定也就无从谈起。然而随时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原始社会末期的人们又面临着公有财产的两难困境。为了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劳动生产率进而获取更多收益,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在实践中慢慢摸索出了产权界定的方法。原始社会产权界定比较简单,其主要是通过划分狩猎区和划分放牧区来进行产权界定的。

三、产权界定的主体

从产权发展的漫长历史中可以发现,产权界定的主体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本身有着共同利益的利益共同体,原始氏族之间通过协商划分狩猎区和放牧区就是这种类型。产权界定采用的更为普遍的方式是通过强权、暴力来分配产权。原始社会早期原始部落之间依靠战争界定部落控制的领地范围,战俘被战胜方强制赋予奴隶身份,朝代交替后国王或者皇帝依靠统治权利进行的分封爵位和领地控制范围,新中国建国后没收地主土地收回国有等等都属于这种类型。

四、产权的属性

产权具有可分割、永久存续、排他性、可以转让等基本属性。而排他性意味着财产的所有者独自承担财产权利带来的风险与收益。排他性决定了所以者的自和私有产权的激励作用的发挥。产权的排他性决定了其成本与收益的内在化。当部分效益或者部分成本不能影响财产所有者时,即存在外部性时,价格信号和激励就会被扭曲。

产权的可分割性指产权可以在所有权和使用权上相互分离。可分割性使不同需求的人们发现并使用其认为最有价值的部分成为可能。可分割性客观上也增加了财产的有用性。例如产权的可分割为现代股份制公司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大型股份制公司的产权分割成股份,使得中小投资者的持股和巨额资本的聚集成为可能。可见,“产权的可分割性增进了专业化和知识搜寻的创益,但有关资产所有权的最终责任依然六给了它的所有者。”

产权要充分发挥其潜能,必须是可转让的。可转让意味着财产可以被他人出售和使用。如果产权的转让受到限制,就限制了他人对对该财产具备更好的知识和技能而可以更好地利用该财产的可能,财产所以者拥有财产的价值也会降低。财产的可转让性使其从低价值使用者转让到高价值使用者手里成为可能。如果出售权或进行资本化的权利受法律或其他制度安排的限制,财产的价值就会下降。

产权的永久性是指“产权归属任何个人,其必须被认为是永久性。”产权必须能够保证个人收益的安全,这样才能不断激励财产所以者不断创造净收益。如果财产的权利不能延续和保护,那么理性人会选择改变资源的使用方式,转向使用较少预先投入的资源。例如,假定一个农民在一块土地上种下庄稼,他播种、施肥、除草等付出了一系列辛勤的劳动,等庄稼快要成熟了,却被别人收割出售。如果该土地的产权安排是农民既不拥有他播种的土地,也不拥有土地的收益,那么,他就不能针对庄稼被别人收割要求补偿,即该农民对土地的使用得不到制度的保障。发生这种事情后,农民将放弃耕作该土地,或许选择在该土地上狩猎。

五、产权的功能

产权只有在资源稀缺的环境下,每个人的自利行为受到资源的约束,产权才能发挥作用。在资源稀缺的前提下,产权安排制度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稀缺资源的利益冲突,对资源使用决策具有重要影响。产权的基本功能可以概括为激励和约束的功能,外部性内在化的功能,资源配置的功能。

产权、激励与经济行为间有着重要的联系。“对未来产权的确信度决定人们对财富种类和数量的积累。”产权激励通过利益机制实现,产权必须在安全的前提下,才能减少人们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对未来的收益预期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如果预期收益偏低。生产性资源价值就会大打折扣。在这个过程中,储蓄会向当前消费转移,并导致经济增长率的下降。同时。良好界定的产权使拥有者能把他的努力结果转让给他的后裔,反之,则减少了人们对将来做的准备。另一方面,产权也是一直责任,是对产权所有人的一种约束。产权要发挥应有的作用,既要有激励,也要有责任和约束。产权的约束功能表现为产权的责任约束,即在界定产权时,不仅要明确当事人的利益,而且要明确当事人的责任,使他明确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使他知道侵权或越权的后果或所要付出的代价。这样就促使了产权当事人的自我约束。

产权在将外部性内在化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产权是一种社会工具,其重要性就在于事实上它能帮助一个人形成他与其他人进行交易时的合理预期。这些预期通过社会的法律、习俗和道德得到表达。产权的所有者拥有其被同意的特定方式行事的权利。也就是说,产权包括一个人或其他人受益或受损的权利。科斯等主张通过产权谈判和产权界定,使诸如烟尘、污染等外部性问题内在化。产权方法强调外部性是与确定、交换、监督或执行产权的成本联系的,高昂的交易费用导致大量的外部性产生。为了使产权的发展有利于外部性内在化,内在化的收益必须大于成本。产权在将外部性内在化的过程就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产权的配置功能“新产权方法的中心任务是要表明产权的内容如何以特定的和可以预期的方式来影响资源配置和使用的。”产权决定了经济的主体和社会财富的分配。由于资源禀赋的差异,产权制度带来了经济绩效的不同。不同性质的资源需要与之匹配的不同的产权形式。合理的产权安排是资源发挥其最大效益的先决条件。纵观近代新兴工业国家的发展,现代产权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对其经济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六、产权界定对市场发展的作用

通过以上产权理论的分析,我们得出良好的产权制度可以更好的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一方面通过财产权的保护,人们在效用最大化的驱使下考虑财产的长期使用。例如人们对于维修保养自己私人的房屋有很高的积极性,经常性的维护不仅增加了住房的美观度和舒适度,也提高了房屋的使用寿命。对于没有产权的单位公房,人们由于缺乏对其维护保养的积极性,常常使公房比较破旧。良好的产权制度也可以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从而最大程度发挥其经济价值,例如人们可以把自己闲置房屋出租获得租金收益,而单位公共房屋由于支配和收益权比较模糊,则可能出现长时间闲置的情况。

市场交易要顺利进行,要求产权必须是明晰的。市场交易本质上是财产所有者的具有不同效用的各种财产的产权的交易。财产权交易是市场交易的共同点,各种交易的差别仅仅在于不同市场交易对象的效用不同和数量差异。只有明晰产权,才能合理进行市场交易的定价。如果产权模糊,则会增加收益等的不确定性,从而提高交易费用。如果交易费用过高,则会使人们放弃交易或者改变原有的投资行为。比如由于农村承包土地的产权较模糊,一些企业在租赁了农村的承包土地后不愿意在土地上建永久性的建筑,而是选择成本更低的临时性建筑。产权模糊使企业承包的土地面临被国家征收的风险,而一旦土地被国家征收,土地征收补偿的直接对象是农村集体,企业有可能得不到应有的补偿从而降低了对租赁土地深度开发的积极性。相对于农村承包土地,城市商品房的产权更明晰,这在客观上促进了城市商品房市场的发展,产权明晰的城市商品房市场相对于产权模糊的农村房屋市场交易更加活跃。

总之,产权界定是市场交易的制度基础,明晰的产权界定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市场交易效率,产权明晰是市场繁荣的制度保障。

参考文献

[1]卢现祥,朱巧玲.新制度经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89.

[2]H.德姆塞茨.关于产权的理论,载R.科斯等: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学派译文集[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1:100.

[3]思拉恩・艾格特森.新制度经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224――225.

[4]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215.

[5]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229.

[6]詹姆斯・A・史迪夫・H.汉科阿兰・A・瓦尔特斯.发展经济学的革命[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129.

[7]詹姆斯・A・史迪夫・H.汉科阿兰・A・瓦尔特斯.发展经济学的革命[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131.

海外资产配置的重要性范文第14篇

20世纪60年代人力资本理论正式问世,劳动力素质的差异性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受到了各领域学者的关注,因此对教育资源的投资越来越受到重视,大力发展教育成为发展国家经济和劳动力素质的主导方向,进而实现科技、经济、社会、教育的公平分配目标,近几年来教育人才在社会发展中的价值得到了明显的体现。海南地区经济的发展成为当地政府需要认真思考的现实问题,政府也逐渐意识到私立高等院校在地方经济中发挥的作用,通过一系列的优化配置措施,将会对海南经济的发展有所促进。

一、海南高等私立院校教育资源的配置研究

(一)教育资源配置现状

党和国家对我国复兴目标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战略要求,即通过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战略措施,加快我国教育改革创新的步伐,为全面实现高等教育奠定基础。各省各市在接到上级领导的要求时,也加大了教育投资的力度,与公办的院校相比,海南高等私立院校并没有得到公平的待遇,缺乏优秀的教师资源,这与私立院校教师的工资待遇也有密切的关系。例如不少高等私立院校的教师的工资很低,待遇更是没有办法与公办院校的教师相比,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有能力的教师宁愿选择公办的院校进行教书育人的工作。另外由于教师资源的局限性,私立院校的教师每个人承担的工作任务就会增加,在低工资、高工作量的双重压力下,教师的教学质量就会呈现下降的趋势,再加上来自学院教学质量考核的压力,部分教师由于承受不了这样大的压力而选择放弃,这样就使得私立院校的教师数量越来越少,教学质量就更加得不到保障。高等私立院校的教育发展得不到健康的发展,培养的人才质量就会下降,对社会的贡献值就会减少,无法很好的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

(二)私立高等院校在海南高等教育发展中的地位

私立院校从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恢复,私立院校依靠企业自身的资源和社会人士的参与,逐渐在规模上、办学层次上以及办学条件上取得了一定的进步,慢慢的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股力量。根据海南省教育厅2015年公布的教育统计数据,2016年海南高等院校总量为27所,其中民办高等院校已有8所,分别为海口经济学院、三亚学院、三亚城市职业学院、海南工商职业学院、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海南科技职业学院、三亚理工职业学院,占据29.6%,在整个海南高等教育领域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不少私立院校在本科招生上也做出了很大的努力,本科招生数量逐渐与专科数量相当,走出一条特色的民办高校办学之路,成为海南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政府、教育资源与地方经济增长的关系

(一)政府在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中的作用

目前我国教育部门的资金投入只能维持九年义务教育,对于我国大部分的普通民众来说,高等教育的个人和家庭经济负担还是很沉重的,国家也只能在高校设置一些助学金,但是这并不能解决根本性的问题,依然有很多学生因为考虑到学费的昂贵而放弃学业。国家以及地方经济的发展是离不开专业的技术人才的,私立高等院校大部分专业都是比较有针对性的,如果能够在这一方面加大教育资源投资的力度,就能够为海南省提供更多高素质的劳动力,社会人力资本的收入将会大幅度上升。

而政府部门在教育资源配置上具有协调和优化的权利,能够站在更加公正客观的角度去进行地区教育资源的平衡。例如在高等学院每年的教育基金的配置上,可以根据每一所私立院校的就业率、培养人才类型等因素决定投资的数量。另外政府教育部门在资源配置之后要进行后续的考察工作,避免有些学校占着优势的教育资源而不做实事。同时教育部门要定期对其工作进行视察指导,引导私立院校更加科学的办学和开展教学活动。

政府在教育资源配置的同时,可以引导当地教育方向发展,政府部门可以根据当地市场对人才的要求,进行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海南省经济的发展正在逐渐趋向第三产业,第一产业发展比例正在逐渐缩小,因此在教育资源配置的时候要考虑经济发展方向,为大力推动第三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而在第三产业中旅游业逐渐成为海南经济发展的支柱行业,在旅游英语专业、工科的景观学、景观设计、管理学中的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旅游管理专业等专业上的教育资源配置上应该得到更多重视,通过发展当地私立学院为海南省输送专业人才,促进当地学院就业率,用当地产业留住人才,稳定社会经济发展。通过政府宏观调控的能力调整海南省经济发展结构,控制私立学院专业结构,在发展教育事业过程中突出当地文化特色、历史特色以及人文特色,探索一条适合海南省经济发展的教育资源配置道路。

(二)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地方经济的增长

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对地区经济的增长主要取决于四个要素,分别为劳动力、资本、劳动生产率以及科技的进步。

劳动力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经济增长的质量和速度,也是促进劳动生产率的前提,当社会劳动力的综合素质水平呈现上升的趋势,那么社会经济表现为低消耗、高效益、低投入、高产出的高质量增长趋势,反之则呈现高消耗、低效益、高投入、低产出的低质量增长趋势。当私立院校为海南地区提供高质量的专业性人才,那么对社会经济的增长必然会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反之,则会降低社会劳动力的综合素质水平,影响整个地区经济的高质发展。在人本资本理论中认为,教育程度越高对于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贡献就越大,简单来说,就是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能够促进地区经济的高效高质的发展。

通过加大对海南私立院校教育的投资来提高人力资本增量,并加速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创新,而人力资本投资的核心就是教育投资,只有加大人力资本的投资才能提高劳动力的综合质量。高等教育有着自身明显的优势,因为参与到高等教育的学子能够在学校里面学习到更加系统、专业的技能知识,能够打牢理论知识基础,能够在社会实践中更好的体现出素质教育环境中人才的优势。通过高等教育培养的专业人才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实践性强的动手操作能力、科技改革的创新精神,促进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从而保证地区经济的稳定增长和可持续发展。

三、海南私立高等院校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措施及对当地经济发展影响分析

(一)教育资源的公平划分

对于海南省教育厅来说,他们想要建设自己特色的高等院校,吸引更多外地的学生进入海南接受高等教育,但是又没有足够的资金建设所有的高校,只能将精力和金钱投入到自身具有优势的高校,导致了最终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公平,使得私立院校的教育得不到政府部门的重视。但是政府在教育资源分配中占据着主导的地位,更应该发挥政府职能部门的价值和作用,做到公平、公正,不能对私立院校和公办院校持有两种态度,要公平的进行教育资源的划分和分配,保障私立院校得到公平的发展机会。

一旦教育资源能够达到一种公平划分的效果,整个海南省的经济将会向着更加透明化和快速化的方向发展,教育资源的公平划分能够让每一个学校发挥学院的地方特色,大力发展适合社会发展的专业,培养专业能力强、业务水平高的现代化人才。同时能够让私立学院发挥自身管理严格、专业针对性强的优势,为社会输送更加专业的人力资源,将我国劳动力资源优势变成人力资源优势,学生在学校教育期间能够享受到公平的教育资源,可以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身专业水平,以适应社会发展,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智慧为社会创造更多财富。

(二)建立师资交流平台

由于私立院校的教师没有公办院校教师具备的丰富学习资料,因此教育部门可以联合海南省各高等院校建立专业的教育资源交流平台,帮助教育资源相对薄弱的私立院校的教师接触到更多优秀的教学资源,为学生带来更加专业的知识讲解。师资交流平台包括各专业最先进的理论研究、名师课堂讲解视频、科学技术的研究成果资料公布等,另外教师还可以在平台上进行互动交流,分享自身的教育经验和教学内容,形成庞大的教学资源的共享平台。

拥有专业师资交流平台,不仅可以为教师带来丰富的教学资源,同时也能拓宽学校与外界环境接触的领域,从交流平台上,教师可以学到很多先进的科学知识,结合教学计划,将这些先进的科学理念传达给在校大学生,帮助他们接触到新型知识和技能。师资交流平台还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教师通过交流平台获取社会企业招聘人才的信息,然后利用教师推荐方式,为学生赢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也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多专业能力强的人才,年轻一代的人才不仅能够为企业注入新鲜的血液,同时带着自身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走入企业,能够为企业决策和今后的发展方向带来一定的影响。高校通过向社会输送优秀的人力资本,促进社会经济不断提高和发展,为海南省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鉴于上述中提到的私立院校的教师待遇没有公办院校教师的待遇好,笔者认为教育部门可以针对此问题,对私立院校的教师采取补贴的政策,帮助私立院校留住优秀的教师资源,才能培养高素养、高水平的人才。另外教育部门更加应该根据当地教育资源的实际总量以及当年制定的教育培养计划对私立院校的人力资源进行调配。通过强制性和鼓励性的政策激发优秀的教师参与到私立院校的教育中,帮助私立院校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加专业的社会型人才,为海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学生能力培养的高低与教师水平高低有一定关系,优秀的教师懂得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从而不断提高学生专业水平,能力强和高学历的教师对于海南省私立院校的发展有着重要促进作用。优秀的教师可以培养出社会适应能力强、业务水平高的专业人才,能够带动整个学院的教育质量,吸引更多人才和企业与之合作,增强学院的办学能力。在促进海南省经济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优化人力资源配置能够带动市场活跃度,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带动相关行业的经济发展,从而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四)加大教育硬件设施建设

通过对海南地区私立院校硬件设施资源的调查,我们了解到不少学校的图书馆资源、实验室资源等都无法和公办院校相比。私立院校由于是企业投资建设,带有明显的经营性质在内,学校的各项教学设施的建设都没有达到教学配置的要求,缺乏专业性强的教学设备,例如大型专业的科学实验室、藏书量达到一定程度的图书馆等。因此教育部门在衡量近些年来私立高等院校对于海南地区提供了大量的专业性人才的前提下,应该对其加大建设资金的投入,保障学生在学校里面能够得到公平的教育机会,得到同等的学习待遇。这不仅是简单的增加学院图书馆藏书量和增加实验室设备那么简单,而是要有计划和目标的对整个私立院校的教育进行改革,以增强其硬件设施建设的实力,才能更好的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如果私立院校教育硬件设备能够达到与公办学院同等的条件,那么私立院校的学生同样能够利用实验室、图书馆、体育馆,增强自身科学探究水平、丰富文化内涵、提高身体素质,为步入社会做好充分准备。学生可以通过学校实验室进行科学项目实验,为我国科学事业的进步贡献力量,如果能够在前人基础上突破科学技术的限制,在某一领域发现新的发展方向,将直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是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方向,学生利用图书馆可以培养更多的兴趣爱好,在选择就业领域的时候可以有更多可能,同时也是为社会创造财富打下基础。

(五)建立网络教育资源交流平台

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不少学生更加愿意在课余的时间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自学,但是我们都知道网络环境很复杂,有些自控力比较弱的学生难免会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因此教育部门应该联合高等学院一起建立健康良性的网络教育资源交流平台,可以利用计算机局域网技术,对校园网络进行限制,通过在网络教育平台上优秀教师视频讲座,便于私立院校的师生更好的进行交流和互动,从而提高学校的软件设施实力。共同搭建的教育资源交流平台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可以接触到最新的教学资源,可以拓宽教师和学生的学习视野和知识容量。

学生通过教育资源丰富的网络交流平台,学到专业以外的知识,例如网络安全维护、电子商务等,为学生创业创新提供条件,能够促进学生创造力和创新力发展,实现大学生创业主流影响。大学生创业为社会创造的财富虽然并不能成为主要经济支柱,但是能够调动市场经济流动性,带动市场竞争良性发展,从而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

四、结束语

海外资产配置的重要性范文第15篇

显然,投资者在疯狂掘金海外的同时,忽略了QDII的风险因素。目前,海外市场与A股市场间关联性较低,在这种情况下投资于不同市场,的确能够有效地分散风险,但并不意味着能够实现不承担风险或是仅承担非常小的风险。这里的分散风险仅仅指相对于单一投资A股市场来说,风险会有一定程度的降低。

因此,投资QDII除了考虑分散A股市场系统性风险,也要考虑投资标的市场潜在风险。不论通过银行系QDII还是基金系QDII进行境外投资,除了要面临证券投资的一般风险,还需关注海外投资的特别风险,包括汇率风险、境外市场投资风险、新兴市场投资风险、政府管制风险等,其中最为直接的就是汇率风险和市场风险。

汇率风险:

人民币升值预期

在人民币升值预期强烈的情况下,投资海外最需注重的风险就是汇率风险。从汇率角度来看,QDII产品把募集资金兑换成外汇后投资海外,投资者将面临潜在的汇率损失。如果产品收益低于人民币升值幅度就会带来亏损,但投资者不用过于悲观,因为这种汇兑损失的出现只会存在于类似美国等人民币相对升值的国家。

实际上,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并不意味人民币对其他货币升值,许多货币的升值幅度比人民币高得多。例如欧元,欧元相对人民币来讲还是升值的;又如邻近的韩国,韩元升值的幅度相对人民币要高;而像冰岛、澳大利亚等汇率的升值也不低于人民币。因此,全球市场还是有获利机会的。投资那些比人民币走势更好的货币计价的资产,可在一定程度控制人民币升值导致的汇率风险。如表1所示,即使是在2007年上半年人民币加速升值的情况下,仍然有许多货币对美元的升值幅度超过人民币。(见表1)

但如果是投资海外中国股票,即“中国概念”的股票,则存在汇率风险的对冲机制。“中国概念”股票要求该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或利润中至少50%来自于中国,即说明这些公司的主营业务在中国,收益和利润以人民币计价。举例说明,从图1可以看出,假设人民币与港币间汇率为1,某公司股票的净收益率为1港币,在市盈率为10倍的情况下,该股票的价格为10港币,兑换为人民币为10元;当人民币升值后,人民币与港币间汇率变为1.25时,由于该公司的主营业务在中国,其主要业务收入为人民币收入,则该公司的净收益率转换为港币时也随人民币汇率上升而同幅增长。在市盈率水平不变的情况下,该公司股票价格为1.25港币,兑换成人民币仍然是10元,与升值前的股价一样。(见图1)

可见,当人民币汇率波动时,主营业务在中国的公司利润兑换成外币也发生同步变动,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并未对该公司股票市值造成影响,汇率风险会自然对冲。

市场风险:

QDII标的市场不同

QDII投资海外市场,本身也就必然会承担投资标的市场的市场风险。一般而言,根据投资市场的不同,基金的市场风险也有所区别。基金系股票型QDII目前已经发行了四款,但四款产品各具特色,从表2可以看出,南方QDII产品定位为全球精选配置基金,可以全球配置基金,但是股票投资上只投资港股;而华夏基金的首只QDII产品涵盖美国、欧洲、日本、中国香港以及新兴市场等全球市场的上市公司股票;嘉实QDII则主要投资以“中国概念”为核心的股票;上投QDII则以亚太地区为主要阵营。(见表2)

风险由高到低可以分为:投资新兴市场的基金、全球范围投资单一行业的基金、投资于区域市场的基金和投资全球市场的基金。例如,上投摩根亚太优势基金属区域性股票基金,风险低于单一市场的股票基金,但高于全球配置的股票基金。

QDII的海外投资市场,主要分为成熟市场和新兴市场。发达国家市场成熟而稳定,但增长速度比较平稳;而新兴市场上升潜力巨大,但风险性较高。从目前港股的走势看,集中于中国概念股的QDII基金可能在初期取得更好的业绩,但面临更大的波动性;而投资于亚洲或者全球市场的基金可能具有较低的波动性,相对稳健。

考虑投资市场的市场风险后,由于基金系QDII是全球配置,还应考虑投资的所有市场之间的相关度问题。如表3所示,A股市场与全球主要股票市场相关性非常低,接近零或为负数,说明A股市场与海外市场的走势是相互独立的关系。只有当两个市场间的关联性较低时,投资于不同市场才能够有效地规避风险。这说明投资者购买QDII来分散A股市场的风险是有效的。

但是在全球配置的过程中,还要看所投资的各个海外市场之间的相关性如何,才能真正实现降低风险的作用,否则风险仍然处于高位。例如,从表3来看,如果同时投资于德国和法国,这两个国家的市场相关度是0.9546,几乎是完全相关的,那么两国的市场走势基本相同,是此高彼高,此低彼低的关系,投资风险就根本无法分散。(见表3)

投资者逆向选择风险:

QDII产品设计差异化严重

现阶段,可供投资者投资的主要有银行系QDII和基金系QDII。由于政策规定银行系QDII和基金系QDII的投资范围及品种不同,所以导致银行系QDII和基金系QDII的风险程度不同。从表2可知,银行系QDII的投资标的与基金系QDII相比要稳健很多,但对同时投资于高风险类的产品―股票,虽然银行系QDII投资港股的比例不超过50%,与基金系QDII投资股票的比例低50%,但是并不能说银行系投资港股的产品风险小于基金系。因为银行系QDII面临单一市场(港股)的绝对风险,基金系QDII可以全球配置,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单一市场的风险;同时还要考虑到基金系全球配置的市场之间的相关度,才能说明具体分散风险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