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团队教学法论文范文

团队教学法论文范文

团队教学法论文

团队教学法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团队教学法 图书情报学 教学互动 教学评价

[分类号]G64

1 引言

教学研究一直未真正进入图书情报学教育改革的探讨范围:教育部高校图书馆学学科教指委2008年工作会议没有涉及相应的教学模式;在众多以“图情教育改革”为主题的研究论文中,教学方法也仅被简单带过。但国内图书情报界却日益重视“职业”问题,包括职业发展与图书情报学理论的关系等。本文认为:与职业导向的教育目标相匹配的教学方法是联系教学目标与教学体系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图书情报学教育改革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本文以澳大利亚昆士兰理工大学(Queensland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QUT)图书情报学研究生计划为案例,说明与以职业为导向的教育环境相匹配的教学方法――团队教学法的应用过程、背景;团队教学法如何促进知识的社会建构以及团队教学法成功实施的步骤。

2 团队教学法(Tcam Teaching)

2.1 尝试界定

Davis认为团队教学法指在由若干跨学科教学人员共同设计课程中的合作教学,其中“团队”可以指受教育者,也可措施教者。McDaniel和Colarulli强调其跨学科传递、协作性和交互性。Watkins和Caffarella提出了团队教学法的平行教学模式(parMlelteaching)、连续教学模式(serial teaching)、合作教学模式(co-teaching)和互促教学模式(co-facilitation)。Eisen和Tisdell则提出创造涵盖受教者在内的教学环境,老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也是共同的学习者。

分析以上观点可得出:①团队教学法的教学过程包括2名或2名以上的教师;②团队教学法的协作可以是施教者之间的,也可以是受教者之间的;③团队教学法通过同时影响教与学来支撑学习环境;④团队教学法可以是正式的,也可以是非正式的。

2.2 文献回顾

相关文献表明,团队教学法能够给施教者带来有价值的、极具挑战性的、愉悦的经验,使其不断反思其填鸭式教学的倾向、克服教学中的孤立感,并对教学素材进行深层次的哲学反思。对受教者而言,Hinton和Downing认为团队教学法具有挑战性、趣味性和多样性。但是也会带来一些问题:学生不适应,教学团队对话的模糊性会加重对问题理解的难度;对施教者造成浪费时间、教学角色认知上的不统一以及个体施教者自主性的丧失。由团队教学法产生的教学负担以及学校的管理支持必须在投入和产出之间找到平衡。但与技术支持的教学模式相比,团队教学法更能体现知识构建的社会维度,能够提供施教者和受教者之间面对面的交互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培养独立思考和新知识构建的能力。

3 团队教学法在图书情报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3.1 必要性与可行性

图书情报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基于跨学科设想的团队教学法能够为同一课程中跨学科知识获取提供模式;目前国内外图书情报学本科和研究生教育都是以职业教育为主要目标,重视教育成果要求学生和教育投资者必须关注学习过程,团队教学法就是对学习过程进行交互设计、提升学习效果的有效尝试。目前国内图书情报学教育改革突出教育目标职业化、教学内容模块化,团队教学法能够为这些目标的实现提供具体方法。

从条件来看,图书情报学专业的教学人员来自多个学科领域,能够资助开展一定范围内的团队合作;目前的图书情报教育机构大部分隶属于信息科学学院、管理学院、计算机科学学院等机构,客观上提供了师资来源和教学素材;图书情报学“为人类的信息查询和信息获取提供支持”的使命使其教学对象具有多学科背景,有利于团队的形成以及交互丰富度的提高。

3.2 昆士兰理工大学图书情报研究生课程中的团队教学法应用

昆士兰理工大学的图书情报学研究生课程(GDLIS)是由信息系统学院的信息技术专业老师提供,包括7个核心模块和1个选修模块,目标是为学生提供在确定、选择、评价和传递信息资源来满足他人信息需求过程中的理论和实践技能。在GDLIS中应用团队教学法的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该课程在学期开始前讨论上学期学生对教学方法的反馈以及本学期根据需要所做的课程调整,并帮助教学团队就教学目标、教与学的方法进行讨论并达成一致,制定了授课计划,如表2所示:

对表2分析得出该课程实施团队教学法的关键环节包括:①确定核心授课老师,由核心授课老师负责协调整个讨论组织,由核心授课老师通过设计讨论来实现讨论内容,并担任讲解、课堂活动协调者的角色,协助授课老师做好辅助工作,甚至参与到讨论组中一起讨论;②确立4小时制的讨论组模式,帮助学生减少课业负担,增加其专业感,并满足其学习需求;③增加教学反馈环节,以改善讨论组的具体实施方式,明确教与学的目标;④该课程所有的讨论组活动都要直接形成或支持对学生的考评活动,表3是学生需要完成的考评项目;⑤教学团队会在学期教学结束时对全部教学活动进行反思,以期对教学方法形成新的认识和共同兴趣,表4“团队教学课程计划表”不仅能清晰描述每个讨论组活动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活动过程,也能帮助授课者明确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这种反思方式还包括将全部的教学资料提交当地大学进行同行评议,评议结果还包括对教学活动的评级。

4 讨论与总结

团队教学法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团队式教学;教学改革;效果

一、相关研究现状的评述和主要研究问题

近年来,教学特色团队的研究方兴未艾。许多高职院校希望结合各自学校的办学特色、行业定位、人才培养优势等方面,探讨如何将教学团队融入到地方院校的教改实践中。单凤儒在商务课程中提出“学习团队”的概念。[1]她认为,团队式教学应从学生抓起,在班级内组建课程模拟公司有助于商务课程的学习。在她看来,团队教学的根本是学生的自理能力的挖掘,能在真实的协作中调动创造力。这对职业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邱墉妃则强调教学需要分模块进行。[2]这就需要具有不同专业优势的教师负责模块教学的进行。她通过模仿企业管理的组织结构,将人力资源课程分解为六部分,让六位教师结合不同研究整合知识资源、各种专长,共同为学生传递学习心得。其他的教师的教改思路大体与上述两条路径类似。比如,许广玉的“课程方案团队”[3],童雅培、张艳等的“团队教学模式”[4]。在学生团队方面,李绢提出的“游戏体验教学”从学生参与游戏团队、活跃课堂气氛,带动知识技能学习方面进行有益的尝试。[5]

但是,这些研究存在片面性――学生团队和教学团队两者未能有机结合。教学团队的组建方面研究很多,学生团队建设研究相对薄弱。其一,许多只强调根据教学需要整合优势资源,关注团队教改方式。但对学生学法,特别是如何在团队教学中受益的讨论不足。其二,许多高校管理类、服务类课程均提及团队教学法应用,而对如何进行教师考核、学生测评的方面论述不够。结果是,团队教学的实施只停留“教”的形式上,“学”的效果却很少提及。

从整体性实施方案入手,本研究关注学生团队和教学团队的结合,以及同一课程中不同教师考核方法的整体设计。本文以物业管理课程改革为切入点,探讨课程设置中对不同教师知识背景的挖掘方法,关注学生团队式教学的学法(任务完成法)探索,希望对团队式教学理论应用提供借鉴。

二、核心概念界定

(一)团队教学

美国学者乔恩・卡曾巴赫和史密斯认为,团队是由具有技能的一群人,愿意为了共同的远景目标、业绩日标和方法而相互承担责任的个体所组成的群体。从这个角度,教学团队是以教书育人为共同目标,为完成特定教学目标而分工协作,相互承担责任的少数知识技能互补的个体所组成的团队。教学团队由于其成员组成的异质性、互补性以及团队成员间的平等关系,成员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特别是以行业专家为中心的教学团队,可以充分发挥专家的带头作用,培养出一批教学科研的骨干,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和优势,把最新知识展现给学生,从而在整体上提高教学质量。

(二)任务完成法

众所周知,工作技能只有在一定的情景中才能具有实践意义。我们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工作道具模型,并结合岗位标准设计各种模拟职位,建立一个虚拟的工作环境,营造虚拟的企业管理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切实体验管理各个阶段的具体工作内容。通过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承担一定的角色。然后,组建学习团队,小组共同探索和创造,集思广益,共同完成教师布置的扮演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检查课堂学习情况,从亲身体验的方式巩固理论知识。同时,教师对于任务中的难点、重点进行适当指导、点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创新能力、团结合作的协作能力。

三、团队式教学的实施方案

(一)组建教学团队

传统教学模式下,要求一名专业教师统筹整个课程,安排具体的教学方式、手段,并要求在这门课程覆盖的每个知识点,都有扎实、深厚的知识储备。但实际上,很少人可以做到这一点。对此,团队教学法建立有专人主导、统筹本课程的教学计划,组建教学团队。这一教学团队包括了各个课程涉及的业内专家、老师,而且需要从复合、多方位的角度,发掘不同专家在课程知识点的不同优势,博采众长,以提高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二)确定团队带头人或主讲教师

团队负责人是团队的核心和灵魂,作为教学和教学研究的向导指挥,身兼教学、研究和带头人的多种角色,除应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教研能力、创新教育的思想外,主要表现为一种非职位性的影响力,要求教学能力、研究能力和管理能力的高度统一并具有较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合作精神,在团队中要有较强的凝聚作用,品德高尚,治学严谨。建议由学科带头人、业内专家担任。

(三)确立团队目标

共同的愿景目标可以激发团队激情,凝聚工作向心力。比如,王婴教授倡导的《社会工作概论》,目的是培养学生树立一种“帮助人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工作理念。通过教学团队的组建,将这一教学目的的定位明确化为集体备课、授课的统一思想,有利于教师团队成员在教学实践中各尽其能,并在一个原则、理念下有机协调、共同努力。

(四)“分工+合作”机制

团队式教学包括分工和协作两个方面。首先是“分工机制”。在组建教学团队后,团队负责人应作好统筹、组织的带头人工作。根据专业教研室提供的教学大纲、教学要求,设置不同的“课程项目”。每个课程项目包括教学内容的部分章节、知识点,而且涵盖可以扩展的教学子项目。接下来,这些课程项目按照教师团队的各自特长、优势,根据教学要求进行分工,同时开展科研式的探索。通过不同专家特长在同一课程的充分发掘,有利于知识点的遍地开花,将难点讲精讲细,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积极性。需要强调的是,团队的分工是以课程的知识模块为切割点,而不是独立作战或是独立作业的教学分工。同时,团队成员在负责人带领下,共同确认教学内容、设计教学合作,以不同的角度讨论同一的主题。其次是团队教学中“合作机制”。突出表现在学生协作性团队的建设。在教师的主导下,成立学生团队,可以改变学生学习中依赖独立思考的传统学法。通过倡导组建学习小组的方式,突出团队协作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主体地位和自主创新意识的培养。如果说教师团队的建设强调课程模块的分工化、专业细分化,那么学生团队则关注学生之间相互教化、共同提高的学习共同体建设。在这一过程,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团队中找准定位,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根据课程安排分配学习任务。不仅可以及时对团队发言进行点评,而且还就某个专题让学生团队展开讨论。

(五)考核教学团队

团队运行是否有效,目标是否明确,能否达成或是已实现,目标实现过程存在哪些问题、哪些地方有待改进等等,都需要评估考核。因此,在一个教学周期后,团队负责人根据现场的教学效果、学生课堂反映、知识点考试三方面,对团队教师进行复合式的评分,以此检验每位老师在课程教学工作中完成情况。

同时,倡导举行交流会,进行教师间互评,相互鼓励、共同促进。可以在每学期初、中、末各举行一次交流会,共同研讨和分析教学技巧和课堂经验。这三次交流会也可作为三次教学工作的检查,可谓边交流边考核。在学期初的交流会上,举行课程动员和集体备课,以检查课程准备情况。在期中交流会中,上过课程的与准备上课的老师进行交流,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议题以学生情况、教具使用情况、教学方法效果为主。巩固上一阶段的上课成果,加强后上教师的教学成效。同时,结合学生在团队学习过程中发生的实际问题,作为讨论议题,督促和改进教学团队的实施方法。最后,在期末交流会中,以分析每位教师教学经验为主,教师间分享新观点和思路,共同促进教学技术的提高。

四、团队式教学的具体应用

(一)《物业管理法规》课教师团队建设

1.成立教师教学团队

根据教师特长、专业背景不同,分解各自的教学任务。物业管理教研室成为这个团队的“带头人”,负责统筹和协调团队教学的各项事务。

2.确认模块教学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

3.教研相互交流

分模块团队教学能促进教师之间形成良性沟通,有利于培养教师的团队合作精神。另外,教师之间的团队合作示范,有利于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课后,《物业管理法规》的教学团队为了上好课程,学口径开展各种交流活动。针对学生学习能力、教学教材选择、教学器材或媒介的使用,PPT课件的相互学习等环节,都做了深入有益的探索。讨论、协调和交流的结果都会汇集到物业专业教研室(团队带头人),为调整教学大纲、教学难度,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做出有益的贡献。

(二)《物业管理概论》课的学生团队建设

1.成立学生学习团队

《物业管理概论》是由笔者负责的实训课程,共36课时。在学期初的时候,将学生分成5个团队,每个团队6-7名学生。并通过民主自愿的原则推选一名队长。根据教学章节划分出5块岗位实训模块,分别是客户服务(入住和装修管理)岗位、前台接待岗位、质量监控岗位、收费员岗位、关系协调(社区文化策划)岗位。教师向学生介绍团队教学模式的学习计划,说明进行团队教学模式学习的目的、意义、方法和要求。

2.学习活动形式

①技能训练考核教师与学生均以团队教学模式进行操作练习,互相指导、互相纠错,整个学习过程气氛融洽、和谐,充分发扬了团队精神。操作考核分为个人考核和团队考核两种形式。对于各个项目采取个人考核,记录个人的平时成绩。教师在考核团队每位学生的同时,团队其他学生在旁观看。一组考完后老师不立即做点评。团队在自主设计的情景中扮演岗位角色,教师不直接做出评价,只是让本团队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教后,老师在课堂上点评,结合自评分数将作为学生的成绩。

②课堂讨论。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将学生聚集在一起,便于开展课堂讨论。课堂上采用以专题探讨为中心:教师先展示案例,然后提出问题供学生集体讨论。接下来各学生团队的代表分别发言,成员可以补充、纠正。最后,教师与各个团队成员进行沟通后,对回答进行归纳、总结和评价。

③角色扮演。涉及到情景教学法的具体实施,可以让学生团队的成员互扮业主、业主委员会工作人员、开发商、居委会人员等角色。首先,教师提前一周布置任务,通过播放录像,分发资料,指导学生根据要求,扮演模块教学所涉及的各种岗位。比如,在课堂上再现业主、开发商、物业公司有关服务费拒交纠纷的情景,这种让学生参与的情景式教学,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且能把前后学习的知识与技能连贯运用起来。

④见习实习。是以团队分组进行实训的方法。每个小组按教师要求收集调查资料,最后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一份实习报告。

五、团队教学效果的评估

《社会工作概论》、《物业管理法规》两门课程的主讲教师已经尝试通过团队教学的形式,为2009级物业专业的学生展示不同的学习视角。但是,集体教学的成果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得到学生的认可,成为这一教学模式是否成功应用于我院教改实际的重要尺度。

我们以2009级物业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为增加调查信度,我们从总数139名学生中抽取75人做问卷调查,样本约占总数的54%。在接受调查的同学中,每班随机调查20-29人。借助SPSS统计软件,调查结果如下:

(一)基本情况分析

报告显示,被调查学生年龄在18-22岁间,其中19-20岁的学生分别占40.28%和33.3%,属于思维活跃、热情主动的青年期。从文理分科的情况上看,学生中绝大多数为文科,占到76%。从生源地来看,北京地区的生源为最多,达到62.67%,其余各省市生源均在总数的10%以下。这说明,采集的数据基本与学院的招生基本情况相吻合。

(二)几点结论

1.团队教学法得到学生普遍好评

在问到“你觉得哪种课程,您学到的知识会多一些?”时,超过2/3的学生选择“多个老师代一门课程”,即团队式教学的课堂形式。但是,在主动发言上面,只有16%的学生能做到主动发言,占半数以上的学生只有在老师点名的情况下才起立发言。团队式教学模式选择方面,我们设计了专题式团队教学和协作式教学两种模式。结果,88%的学生选择前者,希望老师能把课程分解为专题,多结合知识要点讲解实例。经过与学生补充访谈后发现,按照章节分工的团队教学形式,不能充分体现教师的专业特长。调查发现,通过模块或专题的教学方法,结合实例分解知识点的途径,能够有效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团队式教学的课堂参与性高

在问到“您认为影响您课堂参与积极性的最大因素是什么?”时,有46.67%的学生认为教师知识丰富、讲课生动是吸引学生的关键。还有居人数第二位(26.67%)的选项为课堂的活跃程度。换句话说,在团队教学法实施的课堂中,首要的条件还是教师的引导和组织能力的体现,借以调动课堂的活跃程度,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主动学习当中。绝大部分学生认为老师的教学方式和授课方法直接影响到课堂参与的效果(回答“肯定会”的占到总数的60%;回答“可能会”的占到总数的29.33%)。在问到“您认为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你的上课积极性?”97.3%的学生认为“老师的专业水平”比“口碑”和“头衔”来得重要。

3.主动参与的课堂形式倍受欢迎

在问到“哪种参与方式更能激发您的课堂参与积极性?”的时候,学生优先选择“小组讨论和回答”的形式,强调学生团队协作的方式对知识接受的重要性。接下来,文理分科的特点体现无疑,理科的学生偏向于“个人点名发言”的形式完成教学任务;文科的学生喜欢结合“课后交作业”的形式完成布置的任务。后来,经过补充访谈发现,学生希望一方面主动参与课堂教学,通过自己参与课堂讨论,主动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最主要的是,文理生的思考方式不同。如王婴教授主讲的《社会工作概论》中,几次围绕专题的团队式教学得到学生好评。从课本知识的讲解延伸到广博的科研经验,王婴教授将全班分成6-7组。按照课本的教学目标分解部分章节内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进一步的发挥。在《物业管理法规》的物权法教学模块中,分组发言的课堂反响很好。有些学生基本上能和老师进行直接的课堂对话,主动学习,这对提升学习兴趣,加强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具有重要作用。小组活动作为学生主动参与课程、主动学习的可行性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个性、主人翁意识的充分发挥,这对于学生加强合作意识,共同提高学习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单凤儒.高职商务管理系列课程改革与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辽宁高职学报,2007,(10).

[2] 邱镛妃.分模块团队教学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的应用[J].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

[3] 许广玉.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团队教学模式探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11).

团队教学法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建设;重要意义

[作者简介]王小元,江西理工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概论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西赣州341000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9)07-0126-03

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是高校及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依据教高[2007]1号文件要求和中发[2004]16号文件精神,结合教育部关于贯彻思想政治理论课2005新方案的实际,做出的科学尝试。近年来,有的高校已经在完善教学团队,有的则还处于教学团队成立前的准备阶段。从已经建成的教学团队的运行情况看,其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和发展,对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促进教师发展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仅仅是教师可以养家糊口的体面职业,而且应该是他们能够奋斗终生的光辉事业。广大教师通过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为国家顺利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宽松的社会环境,也促进了教师自身的全面发展。

1 增强责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是以教学工作为主线,以教学改革项目为抓手,以课程建设和教学基地建设为重点,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建设的教师队伍。每个教学团队都有自己的目标和权限,学校或者高校主管部门对团队也有一定的经费投入,而且对团队教师也有相当具体的选拔和考核标准,将教师在团队中的表现与其收入和福利挂钩,将个人在教学工作中的责任具体化。将个人在教学团队中乃至在整个教学工作中的责利进一步明确,有利于增强教师对教学工作的责任感,推动团队教师忠于职守,认真做好本职工作。

2 改善待遇。教师进入教学团队,既有义务,也有权利。其义务主要表现在遵守团队进入、运行和退出的机制,按照团队的标准约束自己。比如,一定时间内教师教学工作的量与质的要求,一定时间内教学研究的量与质的要求等。其权利则表现在完成了团队给自己的定的任务后,团队给自己的回报。如职称评聘的倾斜,各种教学改革项目、论文、教学成果奖,各种教学竞赛奖的奖励和教学酬金的区别计算,甚至可以直接设立团队津贴等。这些物质奖励都能够促进教师待遇直接或者间接的提高,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务正业和务主业。

3 提高技能。提高团队教师的教学技能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的重要目标,要完成这一目标,主要通过以下途径。第一,引导。教师进入教学团队,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主要是教学效果和教学研究成果等方面。组建教学团队,设定加入团队的具体条件,让其他教师了解教师进入团队的条件,引导他们为了进入团队,去积极准备条件。第二,激励。教学团队通过制定合理的激励措施,对那些教学效果好、学生反映好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行奖励,特别是物质奖励,可以促进团队教师在教学方面的时间和精力的投入,最终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第三,鞭策。教师进入教学团队以后,并不是高枕无忧,而是要不断接受团队内部的定期考核,教学团队的实现以教学目标为主。因此,考核的标准也主要是教学技能等,通过定期考核。将那些符合条件的教师留在团队,而那些不符合条件的教师则必须退出团队。这样,可以督促团队教师不断约束自己,真正将教学工作作为中心工作,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提高教学效果。

二、整合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是促进教学效果提高的重要物质保证。自上世纪高校扩招以来,高校资源整体更加充足,但是,在教学和科研等方面的分布也不平衡。在教学资源方面,整体处于不足状态。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来说,由于其在高校的特殊生存环境,更是捉襟见肘。主要体现在师资、信息和经费等方面。因此,通过建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将能够整合有限的教学资源,发挥其整体效应,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提高,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进一步争取更多资源。

1 师资。教师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中的最革命的因素,是实现其教学目标的组织保障。按照教社科[2008]5号文件规定,本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总体上要按不低于师生1:350―400的比例配置。但事实上,自上世纪高校扩招以来,全国只有为数不多的高校能够真正做到,大部分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都不同程度处于缺编状态,这种状况制约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发展。因此,如何利用有限的教师资源,确保完成教学任务,取得最大的教学效果是摆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面前的最大挑战。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将一些优秀的师资进行有效集中,通过各种途径发挥其最大战斗力,鼓励他们将主要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并以相应的待遇提高为回报。通过这些科学的举措,能够进一步激发没有进入教学团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潜能,引导做到人尽其才,促进他们加入团队,或者组建新的教学团队,促进现有资源的整合,发挥他们最大的效能。

2 信息。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随着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与时俱进的课程。不断获取新的信息,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断发展壮大的宝贵资源。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信息交流,是团队发展的重要条件,建设教学团队,需要以教师在业务培训、教学改革研讨,教学竞赛、教学观摩等方面做大量的工作,在这些工作的完成中,信息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引导团队教师共享各种教学信息,将私人信息变成公共信息,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参加培训、研讨、竞赛或者观摩等教学相关活动,在此基础上,通过团队教师的再培训等活动,真正促进各种教学信息最终共享,发挥其最大效能。

3 经费。经费投入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提高的物质保障。从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经费投入看,大部分是不能够满足需要的。因此,如何发挥有限的经费投入的最大效应,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真正提高非常重要。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将使高校在确保正常投入的基础上,再对教学团队给予适当的投入,促进其建设,将会使有限的经费能够发挥更大的效应。近几年以来,在教育部相关职能部门的推动下,大部分高校在尝试以教学质量工程的形式给予各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一定的建设经费,

并对教学团队设定目标,进行定期考核和检查。这种投入虽然不多,但它是在原有投入基础上增加的投入,并且能够集中经费,确保教学团队目标的逐步实现。

三、提高教学质量

建设教学团队,将督促教师在教学方面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促进教师熟悉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优化教学环节和强化教学保障,真正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提高。

1 熟悉教学内容。目前,我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执行的是教育部2005新方案,新体系在内容编排上,与过去有很大的差别。作为教学团队的教师,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以各门课程的《教师参考书》《教学案例》和《疑难问题解析》为指导,在教学团队的组织下,加强集体备课,熟悉教材、吃透教材,努力将书面语言转化为口头语言,让学生能够以浅显的方式理解和掌握深奥的理论。

2 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学内容能够发生实际效果的重要途径。教学方法包括启发式、讲授法、读书指导法、讨论法和参观法等传统教学方法,但主要是案例教学、思辨式教学等新的教学方法。在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的过程中,通过集体备课,加强团队教师的集体研讨,对课程各章节的教学方法进行研究,促进团队教师在掌握各种方法的单独使用的基础上,培养各种教学方法的交叉使用的能力,以追求更好的教学效果。

3 创新教学手段。教学手段是教学内容进入学生的形式和载体。一般来说,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手段有传统教学、多媒体教学、社会实践教学、观看教学录像和网络教学等多种手段。在教学团队的集体研讨中,团队教师可以就自己在课程的各个章节教学中所运用的手段进行对比,尤其从各种教学手段的教学效果中得出结论,团队教师最终可以选择一些有效的教学手段,应用于教学各个环节,促进教学效果提高,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从而改进教学手段。

4 优化教学环节。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环节主要有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课外辅导等。理论教学主要是教师在课堂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将理论灌输给学生;实践教学则主要是通过社会实践,让大学生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放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格局中,进行检验和对照,强化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正确内容和形式,放弃错误的或过时的内容和形式,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内容和形式的不断创新,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俱进的高贵品质。课外辅导则是教师依据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效果,通过面对面交谈、电话咨询、发送E―mail和QQ聊天等方式进行沟通,解决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困惑。创新教学环节主要是在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发挥各种教学资源的最大效用,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

5 强化教学保障。教学保障是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的外部保证。教学保障主要包括体制保障和教学资源保障。体制保障主要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管理体制保障,即高校以什么样的体制管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教学资源保障则主要包括师资队伍配备及建设和教学经费投入等方面。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建设的过程中,通过寻找符合其运行发展规律的最好管理模式、人员配置和经费投入等。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够取得最大效果。

四、促进人才培养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殿堂,是教书育人的主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的基本职能是以教学团队为基础的组织形式。通过团队教师开展教学科研活动,以传授马克思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知识为手段,培养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和自觉参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觉悟,促进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整体提高。

1 提高思想觉悟。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就承担了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国家在高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就是希望通过教师的教学活动,鼓励和引导大学生通过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了解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形势和需要,了解自己与社会的契合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将当代大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和有纪律”的“四有”新人,能够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平崛起的历史重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通过教学团队的科研活动,研究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优化教学环境,将体现学科发展前沿的知识以最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并将这些知识真正进入学生的头脑,成为他们思想的一部分,成为他们的行动指南,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真正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和终身受益的课程。

2 培养学习能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是高校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要使学生真正成为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必须加强专业知识及相关知识的学习。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让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帮助大学生培养学习理论知识的能力,并引导大学生将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能力转到其它课程的学习中,培养大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

3 培养创新能力。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高等教育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孵化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保证。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环节的实际行动,引导大学生亲自参与创新活动,了解创新的重要性,体验创新的快乐,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并且将这种创新能力运用与专业学习和社会实践中,促进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z]。

团队教学法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企业价值评估;资产评估;基于项目的团队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7)08-0023-04

“企业价值评估”是一门理论与实务兼具,对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要求较高的课程。为提升教学效果,探索从教师教授为主的被动式教学向以学生自我学习为主的主动式教学法转变,我们在本科生和研究生企业价值评估课程中探索项目教学法,通过增加课堂互动环节,课后持续学习,强化学生互动学习和团队学习,激发专业学习热情,加深专业理论与实践环节的有效结合,提高本科生社会交往和互助合作能力。

一、“企业价值评估”实践教学的困境

“企业价值评估”是资产评估专业的核心课程,理论性很强但同时也需要结合实践才能融会贯通,因而实践性教学成为“企业价值评估”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嵇尚洲(2010)提出“企业价值评估”教学应采用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实践课教学方法革新来改进教学效果[1]。很多学者提出资产评估的实践课应包括案例教学、模拟实验、专业实习等方法,而案例教学是最常用的提升课程实践性,增学生互动的教学方法,但案例教学的效果也受到很多教师的怀疑。一方面,有研究从教师角度分析,认为高校缺乏具有从业经历的“双师型”教师使得案例教学难以深入,学生真正从案例中获得实践知识的可能不大(赵剑锋,2013)[2]。另一方面,从学生角度分析也有观点认为案例教学的随意性很强,学生自己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不高,不愿意主动参与讨论(孙旖旎,2012;程玉英等,2012)[3]。陈蕾等(2015)通过首都经贸大学资产评估课程案例教学的问卷调查发现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根据学生规模引导学生根据兴趣合理分组,以提高学生参与度和投入度;开展小组讨论与问题辨析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团队协作与沟通表达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有明显效果[4]。陈蕾等(2015)已经采用

GROUP STUDY合理分组的一些方法,但还是停留在小组讨论阶段[5]。

二、“基于项目的团队学习”模式的引入与误读

小组讨论在案例教学、模拟实验等很多教学环节都会采用,很多人认为小组讨论就是GROUP STUDY,导致这种教学方法未能在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尤其在资产评估、“企业价值评估”教学研究中笔者没有发现任何文章对GROUP STUDY在资产评估系列课程的应用进行研究,而这种教学方法却是北美实践性教学最为常用,并且效果最好的方法之一。

很多教师认为GROUP STUDY只是教学环节一种辅助方法,忽视了这种团队学习可以贯穿课堂内外,是北美MBA教学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通过把课堂教学的问题带到课外,通过团队的共同调查、研讨,寻找解决方法,获取可能结果,最后在课堂再进行总结和提炼,这是一种可以贯穿始终的方法,在学生的暑期实习、社会活动中都可以采用,而事实上在大学阶段获得成功的大部分学生都是采用团队学习的方式,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结果。

三、基于项目的团队学习模式的应用

经历高中阶段痛苦的“填鸭式”教育,现在的大学生对互动体验强烈的电子游戏疯狂热爱就很容易理解了,而现有的教学方法仍然偏重“讲述性”,轻互动式体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获得兴奋点和满足感,相较于单调乏味的课堂,学生更乐于从事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大部分学生的社交经验和组织能力都来自社团活动。而我们的教学中互动类教学却过于稀少或流于形式。

GROUP STUDY是互动教学的重要方式[6],包括四大要素,即小组构成、小组学习计划、小组考评、小组学习地点。其中:1.小组构成包括小组成员的知识背景、学习风格,以及成员数量等。小组成员知识背景相对统一有利于大家达成共识,团队合作会相对容易;小组成员知识背景复杂则会带来多方面的知识分享,有利于小组对问题形成正确认识。而学习风格主要指不同成员在不同的学习环境下形成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1983年由Peter・Honey和Alan・Mumford在总结kolb的理念基础上,提出了四种类型的学习风格:行动型、反省型、理论型、实际型。

2.小组学习计划包括选举小组领导、成员分工和学习承诺等,选择一个好的小组领导非常关键,小组领导负责召集讨论、组建微信群、安排讨论地点和引导讨论进程。如按照Case Study,Market Simulation等需要对小组讨论进程进行引导,选取估值计算中一些重点环节进行重点演练、比较和讨论;Group Study首先从责任分工Team Contract开始,建立自我评价机制,小组间竞争机制(Jigsaw)。

3.授课教师需要对各小组的案例讨论、模拟实验等建立Observation考评机制,在小组考评中需要把讨论过程、成员参与的程度、解决问题方法以及外部资源利用等综合在一起,结合最后的小组结果陈述进行打分考评,因此教师需要在各小组之间来回走动,参与讨论,观察小组的讨论过程。考评通常分为各小组互评和教师考评。

4.学习的地点选择也非常关键,北美的图书馆一般设有专门的讨论室,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微信等方式越来越常见。GROUP STUDY在“企业价值评估”课程中的使用可以促使学生对估值中一些复杂环节保持持续讨论,可以不断对市场中价值评估的动态信息进行及时讨论,尤其对于课程论文的完成具有重要意义。

团队学习对学生社交能力有显著作用。学生在团队相互学习中可以学得更好,更好理解教学内容,比传统教学方法延续更长时间,更好地提升项目质量和业绩 (Dillenbourg,1999;Gross Davis,1993;Soliman and Okba,2006)。团队教学也帮助学生开发社会交往能力、认知能力和推理能力,表现为语言交流,清楚明白的表达,承担责任和愿意合作(Schlichter 1997)。团队每个成员的作用和交互作用决定团队的效率和成功,团队成员在交往过程中社会交往能力会得到极大提升,尤其是对于那些性格内向,不善于沟通的学生,通过团队学习能够更容易主动接近其他人,培养主动沟通解决问题的习惯,形成相互启发,相互促进的良好氛围。对比北美大学生,国内大学生往往较为内敛,不具有主动承担责任的勇气,走上工作岗位后工作方式往往较为被动。这种现状可能与大学缺少团队学习等互动类学习方式有关。

团队构成对团队学习效果有显著影响。团队如何构成可能会影响学习的结果(Webster and Sudweeks 2006;Martin and Paredes 2004),因而采用合适的方式组成团队可能会解决很多问题(Muehlenbrock 2006),国外对于团队成员多样性的研究已经关注到团队成员的心理特征、个性以及价值观的差异,偏好和信仰(Harrison et al. 2002)。团队不同的构成方式中有一种是根据成员的不同学习风格来分,在很多研究者看来这种方式组建团队似乎是非常有效(Al-Dujaily and Ryu 2007)。Group study可以让不同风格的学生互相帮助,通过合理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进入深度学习状态。不同学习风格的人对学习效果影响很大,合作型或者主动型的学生更容易进入深度学习状态,而被动型进入深度学习较难(Esma Colak, 2015)。学习团队的异质性对相互补长取短,不同的学习风格对团队的复合型思考非常重要(Maria Kyprianidou.etc,2012)[7]。团队不同的知识背景同样对团队的合作与交流产生重要影响,在科研团队中不同的价值观和知识结构会增加团队交流的障碍,降低创新活动的成效。而在企业管理团队决策中,过于单一的知识背景和行业经历会使得团队学习效率下降,群体性思维现象严重,增加决策风险。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认为团队学习对于国内大学生开展互动式学习、培养社会交往能力非常重要,鉴于大学生知识结构普遍差异不大,我们认为团队成员应尽量精炼,因此形成研究假设如下。

假设一:在团队学习中,成员数量少学习效果更好。

在国内开展团队学习过程中,由于大学生知识结构相对一致,因此团队中出现有差异的知识结构可能会对学习效果有显著作用,形成假设如下。

假设二:在团队学习过程中,知识结构的多样化与学习效果正相关。

相对于北美大学生,国内大学生学习风格较为被动,主动沟通型的人在团队中较为重要,因此团队的风格越多样对学习效果的作用越显著,形成假设如下。

假设三:在团队学习过程中,学习风格的多样化与学习效果正相关。

四、基于项目的团队学习在“企业价值评估”教学中的应用

我们利用2015―2016第二学期同时上“企业价值评估”5个班的机会,选择102名学生,共12个小组,在教学中开展GROUP STUDY,从团队构成、学习风格、知识背景、学习环境、讨论时间以及学习效果等对团队学习的过程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

耐哦尤嗽笔量上,团队人数分别有10人以上、8―10人、6―8人、5―6人。学习小组是让学生自由组合,然后再调查不同小组的知识背景和学习风格等基本信息。

从学习风格上,主要有三种类型,分别是主动沟通性、被动接受型和思考沟通型。

从知识背景和学习特长方面,主要有三种背景,分别为数理背景、公司金融背景和文学背景。资产评估专业学生主要知识背景都是大学专业课学习过程中获得财务管理、会计学等公司金融知识,其他知识背景的学生相对较少。

从小组学习环境来分,主要通过微信、教室、寝室来进行小组讨论。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广泛使用,小组讨论采用微信群方式越来越方便。

从讨论时间看,最长的为半天,最短的20―30分钟,一小时左右比较常见。

案例讨论的评分是由教师打分和学生自评综合而成。案例资料会事先分发给学生,学生通过课外的学习和讨论,再到课堂参加案例讨论,汇报小组讨论结果,因而小组的讨论结果是综合了课堂和课外两方面的学习过程。

我们把单一学习风格人数占团队总人数60%以上定义为同质性风格团队,设为虚拟变量,值为0,其他的则视为异质性团队,值为1。我们把单一知识背景占团队总人数60%以上视为同质性背景团队,设为虚拟变量,值为0,其他的则视为异质性团队,值为1。再通过对12个小组的课堂案例分析打分,研究风格特征、知识背景对团队学习效果的影响。

通过对12小组的各项信息进行收集整理,我们对相关数据进行POOLED OLS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学习风格、知识背景和小组成员数都与学习效果显著相关,其中小组成员数量与学习效果负相关,而学习风格和知识背景均与学习效果正相关,我们的研究结果与北美学者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

五、总结及展望

我们的研究涉及了团队构成、团队评价与学习地点等多个环节,我们对于团队成员数量与学习效果的研究与国外研究基本一致,国外研究发现团队成员5―6人最为合适,我们的小组构成中5―6人恰好是最小规模分组,所取得的学习效果也是最好的,而人数较多的小组学习效果普遍下降,这提醒我们今后在小组人员数量上要控制在5―6人,见图1。

我们发现广泛的知识背景对于小组学习效果有利,现在大学生知识背景和兴趣爱好都较为接近,因此组建团队时要形成复合的知识背景并不容易。在实践中通常会采取把相似背景学生置入同一小组的做法,按照我们的研究结果以及国外相似的研究,这种做法都是不合适的。

我们发现了学习风格对学习效果的影响,通常认为小组中主动沟通型的人越多小组学习效果越好,我们的研究发现并不如此,学习风格的多样化更为重要,不同学习风格的人集合在一起更容易取长补短,善于交流加冷静思考会使得每次小组讨论的质量更高,因此异质性的学习风格对于GROUP STUDY更有利。

GROUP STUDY在国内的研究不多,我们的教学实践还带有实验性质,在团队学习过程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如组建团队时,教师本身缺乏经验,团队采取教师主导组建,还是学生自主组合,教师主导团队组建有利于贯彻团队合作的总体策略,但由于对于学生的学习风格等具体信息不明,也难以操作;学生自主则变成自组织,缺少总体把握和控制。

团队课外活动完全是小组学生的自发学习过程,学习过程面临无法监督和检查的问题。笔者发现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开展的金融案例大赛在学生中影响很大,而为比赛组建的团队凝聚力很强,经常主动找教师请教问题。这个现象反映了团队的学习也需要激励,如果我们最后对团队学习的结果给予优厚的奖励,对团队自发学习会有非常大的激励作用。因此笔者在动员学生组建团队时,鼓励他们以此来形成金融案例大赛团队,或者争取参加大学生创业大赛,让GROUP STUDY真正成为学生大学期间的长期学习形式。

团队学习要能长期持续下去,保持团队的凝聚力非常关键。团队凝聚力需要有一个可以随时解决问题的关键人物,最好有一位指导教师能长期跟随,这显然不太现实。但是微信群给团队学习提供了非常好的学习空间。利用微信群一位教师可以同时指导3―5个学习小组,随时了解不同小组面临的问题,并且参与讨论,微信群这种移动互联网学习方式为团队学习开创了新的学习空间。

团队学习中如何平衡积极型的学生和消极型的学生也很重要,主动沟通型学生通常在团队学习中付出更多,而被动接受型通常缺乏主动参与意识,造成团队合作的不平衡。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是制定比较详细的团队分工,发挥每一个成员的特点,积极型学生多做组织工作,而消极型学生可多做资料收集等案头工作,相互配合。

团队学习的另一个难点在于考评,我们强调考评方式一定要包含OBSERVATION,要把讨论过程作为考评的重要内容,而不是只看结果。某种程度上过程比结果更重要,这就需要我们在案例讨论、模拟实验等环节增加教师,可以把教学团队、助教等资源充分调动起来,教师相互之间可以双向合作,支持对方的互动教学。

GROUP STUDY方法初步\用已经取得较好效果,我们在总结基础上,将充分借鉴北美商学院成熟经验,发掘上海大学生的自身特点,探索“海派”教学风格。

参考文献:

[1]嵇尚洲.企业价值评估教学方案设计探讨[J].黑龙江教

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3).

[2]赵剑锋.案例教学模式在资产评估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3,(4).

[3]孙旖旎.资产评估专业企业价值评估课程案例教学实践

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6).

[4]程玉英,刘丽,周晓辉.资产评估课程实践教学研究[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2,(4).

[5]陈蕾,王敬琦.资产评估课堂实践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

――基于问卷调查的实证分析[J].中国资产评估,

2014,(12).

[6]杨慧瀛.“基于项目的团队学习”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

――针对经管类课程[J].北方经贸,2012,(5).

[7]Esma Colak,The effect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on the learning approaches of students with

团队教学法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本科教学;毕业论文;“团队”模式;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1-0106-02

毕业论文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本科教育不可缺少的一个实践教学环节。毕业论文在培养大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通过毕业论文,创建一种新型的毕业论文教学模式也已经成为推进高校质量工程的重要内容,对学生整体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2]。

一、毕业论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自21世纪以来,实践环节薄弱是本科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当前实践教学环节薄弱,严重制约了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3]。目前,大学生毕业论文质量和整体水平下滑,其原因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来自于学校方面。学校重视不够,具体体现在学生毕业论文经费、实验设备、实验用房等教学资源紧缺。二是来自于指导教师方面。例如部分指导教师的工作责任心不强、学术与技术水平有限、缺乏指导毕业论文的教学经验与方法、教学工作任务繁重、指导人数偏多等。三是来自于学生自身,例如学生对毕业环节认识不足、忙于就业、重视不够、平时缺少锻炼、理论知识不扎实等。这些问题导致毕业论文的选题、过程指导、论文评阅、学生答辩等环节不够严谨,影响了毕业论文质量;加之毕业论文管理工作难度较大,尤其是部分学生离校去企业实习,导致学校对学生监管不够,直接影响了毕业论文质量。因此,改革毕业论文教学模式,提高毕业论文整体质量,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

二、团队毕业论文教学模式的实施

1.团队毕业论文教学模式的含义与优势。团队指导模式是一种在理工科大学生实践教学工作中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新机制和人才培养新模式[4]。我们的团队模式包含三层含义,一是指教师团队,根据团队中教师特点进行分工,同时也有利于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提高指导教师素质,加强教学团队建设;二是毕业论文与科研课题紧密结合,以教师承担的实际科研课题作为学生毕业论文题目,将科研团队与毕业论文相结合,即形成一种“团队—科研”模式来指导毕业论文工作,这样有利于开展大型科研课题,提高工作效率,利用有限的时间获取充分的实验数据;三是学生团队,根据课题研究内容,将一个大课题分成几个子课题,分配给不同的学生来完成,同时又要求学生注意到课题间的联系与衔接,使学生得到更全面的学习和锻炼,学生在毕业环节通过参与实际科研课题,通过系统培训与锻炼,强化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综合素质。

2.团队毕业论文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①教师团队的组建与分工。笔者所在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团队由1名老教师、2名中年教师和2名青年教师组成。老教师主要负责选题审核,保证团队的课题有较高起点,负责开题报告的审核,中年教师主要负责实验中仪器设备的使用、实验研究的开展等过程指导,加强对学生的管理与能力培养,指导学生撰写毕业论文与毕业答辩准备;青年教师主要负责文献查阅、科技文献阅读及外文文献翻译,青年教师更易与学生沟通,加强与学生的联系,了解学生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和掌握学生动态。在团队模式指导毕业论文过程中,教师应发挥团队协作精神,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根据毕业论文进程中的各个环节开展不同的工作,对学生进行引领。②团队毕业论文教学模式的实施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团队模式指导毕业论文有利于对学生专业水平、创新能力、科学研究方法、系统思考、团队精神的锻炼。毕业论文实施的全过程能够使学生在前序课程中所学的与课题相关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得到实际运用与提升。本团队在毕业论文工作中采取一学年分阶段渐进完成、各阶段目标明确、每一阶段重点培养学生2~3项能力模式进行,采取的具体指导方式有教师讲解、跟踪指导、学生讨论、撰写总结报告等。要加强毕业论文全过程指导,实现师生良性互动。毕业论文工作在第七学期开题,整个过程分为开题阶段、研究阶段、论文撰写与答辩阶段。开题阶段,指导老师集中讲解、学生实践与讨论、老师总结与检查要分多次进行,重点培养学生文献查阅与整理、科技文献翻译、可行性方案论证的能力。研究阶段是后续撰写毕业论文的核心内容,也是学生团队真正发挥协同效应的过程。可按以下步骤进行:学生提出计划,老师检查并提出建议;学生实施操作,老师指导并督促;老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讨论并解决。注重加强学生遵守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全局意识、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的培养,锻炼其基本实验技能,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边做边整理边总结,养成良好习惯。论文撰写与答辩阶段是检验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此阶段采取老师集中讲解—学生撰写—老师再讲解的步骤,经过几个轮回最终完成。坚持预答辩做法,在正式答辩之前,指导老师集中讲解答辩注意事项,团队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预答辩,学生与老师均给予点评,帮助学生积累一些答辩经验,也提供一次锻炼机会。正式答辩时学生按照答辩规则、程序、要求进行。此阶段重点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科研思维与应变能力。

在团队毕业论文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转变了观念,树立以学生培养为本的思想,增加了质量意识,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强化了学生的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全局意识、创新意识、环境保护和服务意识,达到“知识—能力—素质”的整体优化效果,在提高了毕业论文质量和水平的同时,也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高校厅[2004]14号)[EB/OL].[2008-11-06].

http:///edoas/website18

[2]常虹.提高工科院校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探讨[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4):5-10.

[3]周济.大力加强教学工作切实提高教学质量[J].中国高等教育,2005,(1):3-7.

[4]汪灵,林金辉,龙剑平.理工科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团队指导法研究与实践[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会科学版),2008,16(4):88-91.

团队教学法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学习团队”;教学法;汽车营销;大班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6-125-01

目前,在我院的教学过程中,存在师生比严重不足的现象,教师紧缺所以在大班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90后的高职学生大部分都存在一些学习特点,比如学习主动性、自控能力差、学习的信心不足等,所以大班教学难度很大,针对这一教学问题我们进行了“学习团队”教学法的实践探索,取得了满意效果。“学习团队”是指一群学生为获取知识、技能,完成教师布置任务所组成的小组。“学习团队”教学法注重团队协作创新意识,要求同学们不要拘泥于一种学习方式,要多渠道多途径的进行学习,要应用多角度、多学科的知识分析问题。

一、“学习团队”教学法的实施

首先,我们提将精心设置的营销情景案例结合教学大纲要求及问题打印成讲义,发给学生。学生自己将全班同学分成不同的“学习团队”。每个“学习团队”以5-7人为宜,冠一队名并选举队长并对队员进行详细分工。“学习团队”设计了严格的教学过程记录以及学习步骤等规定等。要求学生以团队为单位,共同解决情景中提出的问题,认真学习教材,检索查阅资料,进行讨论、交流。并做好讨论记录。

第二,课堂上学生按学习团队就座。教师提问,每个团队小队派代表发言,教师针对学生发言中存在的不足予以点拨,同时启发讨论。随着情景讨论展开,教师将需要重点掌握和理解的教学内容贯穿其中。

第三,课程结束时,我们还对两轮“学习团队”的学生做关于团队学习的调查问卷。此次调查问卷共发放并回收260份。现就调查问卷的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

二、“学习团队”调查问卷结果与分析

1、“学习团队”可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学生认为原因在于: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习效率;促进了教师个人素质提高;教学互动,教学相长。

(2)学生认为该教学法的帮助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学习的能力;提高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习团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1)该方法不同于其他学习方法,学生认为它的不同之处在于给予学生更大的自主学习空间:学生是主体,老师起引导作用,使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学生分析信息,综合运用信息与解决问题能力;学生所接触的信息量大,拓宽知识面。

(2)提示团队教学的优点就是转变角色关系,让学生发挥对学习的最大能动性,大大提高了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讨论中教师尤其要注重引导学生独立思维的建立,并用形象思维帮助学生准确、正确选择应对客户的措施。

3、学习团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对于团队学习带给学生的收获,学生认为:可以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不同学习层次及学习能力的学生分为一队,可以取长补短,提高学习效率和能力;提高学生分析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享受学习过程及学习带来的快乐。

三、结论

“学习团队”教学法在大班《汽车营销》教学实践中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潜能,在快乐中学习。另外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单只学习到文化知识,还学会与人相处,团结协作。特别是汽车维修与服务专业,学生们以后的任务的对象是人。要与人相处与协作,必须是双赢的结果。

1、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真正学有所得 我们通过在260人的中汽车维修服务大班开展“学习团队”教学活动,以及在学期末进行调查问卷并分析总结得出:“学习团队”教学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真正学有所获。

2、在大班团队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的关键问题 (1)对学生来讲,除了课前各个团队要充分讨论和准备之外,在课堂上每个团队都要派不同的代表积极主动发言,表达自己对于情景案例的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与观点,才能相互学习。(2)对教师来讲,除了课前充分设计外,关键是对于课堂进度的掌握与控制。两学时90分钟、十几个团队、回答问题的时间频率、回答问题是否全面正确等,教师都要合理控制,适时点拨,灵活把握,才能使各组学生都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成果,达到相互学习的目的。

团队教学法论文范文第7篇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7(c)-0123-01

《全科医学概论》是全科医学生临床医学教学中的重要课程,其教学目的是为了让全科医学生能打好全科医疗工作学习、素质及能力基础,从而使得全科医学生基础医学水平能更好地满足全科医学岗位的需求[1]。传统教学方法其教学率低下,从而影响学生学习效果。团队项目教学方法是一种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教学方法,它通过构建情景教学理论、学习主义理论及以杜威教学方法作为教学指导,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以培养学生团队学习知识为基础,以培养学生课程项目为驱动,从而立体全面地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全面提高医学生医学知识及临床实践能力[2]。该研究将在《全科医学概论》应用团队项目教学法作为教学指导,旨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及学习热情。

1 资料及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选取本院耳鼻喉专业的60名学生为教学对象,其中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18~22岁,平均年龄(20.85±2.15)岁。根据随机数字表将学生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名,两组学生性别、年龄、入学成绩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按照教学大纲相关要求采用传统的“一对多”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在台上讲授知识,学生在台下听讲。观察组实施团队项目教学法,具体如下:(1)组建团队:随机指定学生并让其组织团队,每个团队人数为6人,共分为5组。每组在相互协商的基础上选出相关人员扮演社区护士、公卫人员、全科医生及团队长等角色。并根据每个团队自身特点,制定出相应特色的宗旨、口号及名称。(2)制定规则: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每个团队应预先设定符合自身小组的目标,对每个项目进行相应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团队间协调性及合作性,团队的创新性及专业性,并对团队合作成绩进行评分。(3)项目制定:根据全科医学生培养的目标及培养内容,选取符合基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所需的核心内容细化项目要求,并完成相关标准。(4)创设情境:情境是指支持学生对外界学习探索的环境,良好的情景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及热情,并可促进学生间交流及合作,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及理解。每个小组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图片、文字、道具等方法来模拟学习情景。(5)项目探究:教师在课前一周向学生布置相关项目,并在队长的带领下进行分工合作,制定学习方案,并开展个人访谈、相关资料调查及社会调查等相关项目,资料收集完毕后,将上述资料共同制成视频、PPT、图片、文档等多媒体,并在上课前向教师提交。(6)成果展示:每个团队可根据相关项目内容,通过情景模拟及多媒体等方式向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并由教师让成员讲解相关项目的创新点,并对相关知识点进行讨论。

1.3 观察指标

学期结束时由临床带教老师对学生病理分析能力、理论知识掌握情况、临床实操能力及论文写作水平进行考核。每个项目的考核总分为100分,分值也高,表示学生掌握水平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组间计量资料均值的比较采用成组设计t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实习结束时病理分析成绩、理论考试成绩、临床实操成绩及论文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团队教学法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高职教师;团队共享领导;团队教学创新;团队心理安全

作者简介:李雪松(1974-),男,重庆荣昌人,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副教授、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博士、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后、北京大学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

基金项目:国家留学基金委西部地区人才培养特别项目“高职教师工作心理管理实证研究”(留金法[2010]5013号),主持人:李雪松。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18-0004-05

一、问题提出

高职教师团队教学创新是指团队的高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促进高职学生更好的成长与发展,培养高职学生具有创新素质与创新能力作为教学目标,积极不断采用他人或者自身创造革新的教学理念、更新教学内容、及时调整新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不断提高教学效果的一项综合的教学实践活动[1],其实质是团队的高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解决过程,是在这一过程中对教学问题的创造性、创新性解决。

团队共享领导是指根据团队任务特点由具有相应专长的团队成员履行领导职能角色,以实现团队和组织的目标[2]。由定义可知,领导方式是团队成员共同领导,不是某一个人的专利;团队成员自我领导,不是依靠正式授命的领导者的权威进行工作;领导角色具有动态性,团队成员与领导者之间相互影响;团队成员拥有共同或共享的愿景。

团队共享领导只有在特定类型的团队工作中应用,才能发挥其优势:1.团队成员承担的工作之间高度相关,共享领导在高度相关的工作环境下会产生与单独领导者的领导效果。2.团队任务需要创新,共享领导情景下比指导型领导者提供的选择方案更多,也就更容易产生出创造性成果。3.团队工作任务比较复杂,当团队工作任务复杂性增加时,整合成员资源实施共享领导可以弥补个体领导知识能力之不足。高职教学团队正好符合以上条件,因而探究其共享领导是符合新的高职教育时代需要的领导方式。

怎样加强团队共享领导,提高高职教师团队教学创新?团队共享领导与高职教师团队教学创新的关系是什么,哪些变量在其中扮演着调节角色?这一直是高职管理者、学者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根据中国知网上的数据,迄今为止,标题包含“共享领导”的仅有4篇,沈秉勋、凌文辁分析了团队共享领导的好处[2];刘博逸对企业共享领导理论进行了梳理,开发出中国情景下的团队共享领导量表,并进行了实证研究[3];郑晓明、李伟探究了共享型领导、团队情绪智力与团队绩效的关系[4]。赵鹏娟从团队学习能力视角分析了共享领导对团队绩效的影响[5]。标题包含“共享领导”与“团队教学创新”却未有文献呈现。更不用说,探究团队共享领导与团队教学创新的关系在不同条件下是否会有所变化了。

我们以高职教学团队为例,首次探究团队共享领导对团队教学创新的影响,以及团队心理安全是否在团队共享领导与团队教学创新间起调节作用,该研究不仅为现有理论划出限制条件和适用范围,也为高职院校团队管理实践提供参考,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二、理论分析与假设推演

(一)团队共享领导与团队教学创新

团队高职教师要真正做到教学创新,团队应该具备或表现的内容有创新特质、创新行为、创新内容等方面。1.创新特质,要求团队高职教师要有工作激情,在教学工作中充满创新意识,只有意识才能指导教学实践,才能在工作中促进教学创新行为的产生;要有创造个性和发散性思维品质;勇于超越自我,勇于攀登、立志成功的精神。2.创新行为,要求团队高职教师有改变自己不适应高职教学行为的能力,有发现并解决教学实践过程中遇到新问题的能力,有改变教学低效率并取得稳定高效率的教学迁移能力,有获取或创新教学新知识、新方法的能力。3.创新内容,要求团队高职教师改进现有的教学活动和学生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参与程度。比如可以适当引入一些有本地特色或与生活联系紧密的实例,从高职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教学例题的设计、作业布置等;也可从课堂氛围的创设、课堂高职教师的教学气场、以及高职学生的教学反馈、评价的角度对教学创新内容加以改进。

而团队共享领导是指根据任务特点由具有相应专长的团队成员履行领导职能角色以实现团队和组织的目标[2]。根据高职团队教学创新情景理论,团队共享领导作为一种情景特征会对高职团队教学创新产生影响。团队实施共享领导是提升高职团队教学创新的良好手段,不仅有利于高职教师团队特质创新,也有利于行为创新和内容创新。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提出假设,以期验证。

H1:团队共享领导将正向影响高职教师团队教学创新

(二)团队心理安全与团队教学创新

团队心理安全是团队成员相信团队不会为难、拒绝、惩罚勇于发表真实意见的人的一种共同信念,共同相信团队内承担人际风险是安全的[6]。这种共同信念的建立关键在于团队成员间彼此信任、相互关心和相互尊重。团队教学创新作为团队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团队教学创新与团队创新正相关已得到学者们公认。

虽然团队心理安全与团队教学创新之间鲜有文献呈现,但对团队心理安全与团队创新的关系学者们进行了充分的探究,团队心理安全与团队创新之间的过程是直接影响还是间接影响存在争论[7]。在直接影响方面,比如West研究表明,持续发展组内安全能使团队更具创新性和创造力[8]。Edmondson研究发现,团队心理安全是团队创新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6]。Nemanich &Vera研究证实,团队心理安全对开发性创新、探索性创新都有促进作用[9]。在间接影响方面,Baer&Frese研究认为,团队心理安全与团队创新之间不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团队心理安全不是团队创新的前因变量,它只是起调节作用[10]。唐翌实证得出,组织公民行为在团队心理安全与团队创新之间起中介作用[11]。

我们认为,团队心理安全是团队教学创新的决定因素之一,较高的心理安全使团队成员敢于创新和实验新技术、新方法。团队心理安全程度越高,面临失败的恐惧越小,担心失败带给他们不利的职业生涯和声誉的顾虑就越小,甚至相信团队鼓励他们犯一些合理的错误。比如在高职教师教学团队中,当团队成员具有较高团队心理安全时,他们更情愿在其他成员面前大胆承认自己的错误,暴露自己在知识、技能上的缺陷,并和其他高职教师成员一起丰富和完善教学经验,进而达到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目的。所以,我们认为团队心理安全和团队教学创新之间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并提出以下假设,以期验证。

H2:团队心理安全将正向影响高职教师团队教学创新

(三)团队心理安全的调节作用

考虑到团队心理安全后,为什么团队共享领导与团队教学创新的关系会发生变化?

主要原因在于,团队成员觉得团队心理安全程度愈高,愈会相信团队不会为难、拒绝、惩罚勇于发表真实意见的人,也愈会相信团队内承担人际风险是安全的,这样就愈有利于团队共享领导工作的开展,也愈有利于增强团队共享领导对团队教学创新的正向直接作用。即团队心理安全与团队共享领导的交互作用将更有利于团队教学创新的提高。由此,我们提出以下假设,以期验证。

H3:团队心理安全将调节团队共享领导与团队教学创新的关系,即团队共享领导对团队教学创新的正向直接作用将随团队心理安全程度的提高而增强

三、研究设计

(一)建立概念模型

根据研究目的,我们选取了性别、团队规模、以往团队经历作为控制变量,上述研究假设可归纳为图1所示的概念模型。

(二)测量工具

1.团队共享领导量表。采用刘博逸基于中国文化背景下编制的团队共享领导量表,包括4个维度,每个维度有5个题项[3]。其中,(1)绩效期望由“我们团队的成员希望我按照绩效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的工作;我们团队的成员希望我工作讲效率;我们团队的成员希望我工作讲质量;我们团队的成员希望我有超水平的工作表现;我们团队希望我不断寻找新办法来提高工作绩效”来度量。(2)团队学习由“我们团队经常通过集体研讨来提高团队智力;我们团队的成员经常训练各自的专长;我们团队的成员能自觉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我们团队的成员学会在问题中发现机会;我们团队的成员把工作过程当作学习过程”来度量。(3)相互协作由“我们团队成员有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我们团队成员既有明确分工又有相互合作;我们团队成员相互信任合作默契;我们团队成员在工作中善于同他人合作;我们团队成员积极消除相互之间的冲突以利于团队协作”来度量。(4)权责共享由“我们团队成员在团队里有施展领导才能的平台;我们团队成员和领导者能共享领导权力;我们团队在不同的情形下由不同的团队成员履行领导职能;我们团队成员和领导者共担领导责任;我们团队成员视领导为同事”来度量。

2.团队教学创新量表。采用王振宏等开发的教学创新量表,该量表单维共18个题项[12]。个别题项针对高职教学团队实际进行了细微修改,比如把题项17“即使受到学校和家长的批评也会把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坚持下来”中的“家长”删掉。具体由“在教学中,我经常运用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我会结合学科发展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我总是想办法改变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我赞同根据科学发展经常改革教学内容;我总是喜欢采用多媒体以及其他一些新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在教学中,我经常把学科前沿知识给学生渗透一些;我总是想办法从新的角度讲解一些教学内容;我经常了解我所教学科发展的新进展以充实我的教学内容;即使有不成功的风险,我也会尝试一些新的教学方法或手段;我非常适应新课程教学,觉得新课程对学生的成长更有利;我认为教师应该不断改革自己的教学方法;我认为要不断把学科前沿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去;我经常探索一些新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成绩;我是一个革新型的教师,对教学内容不会墨守陈规;我常常给学生一些与众不同的思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我从不满足现有的教学内容,总是想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实;即使受到学校的批评也会把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坚持下来;我经常研究新的教学理论、新的教学方法以改进我的教学”等18个题项来度量。

3.团队心理安全量表。采用吴志平、陈福添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开发的团队心理安全量表,包括4个维度,每个维度有4个题项[13]。其中(1)直抒己见由“团队成员能坦诚、直来直去的沟通;对于定下的团队目标,团队中存在有公开反对的意见;团队其他成员能提出尖锐的问题;团队成员不会主动对我提出建议(反向)”来度量。(2)互敬互重由“团队成员会试着去了解别人的观点;大部分的团队成员对新的观点或思考方式采取接纳的态度;团队成员间彼此敬重与相互欣赏;团队成员尊重其他成员的建议与观点”来度量。(3)人际冒险由“团队成员向其他成员求助是一件困难的事;在这个团队中允许犯错误;团队成员犯了错误,其他成员会对其有异议;团队成员有时会反对其他成员的与众不同”来度量。(4)彼此信任由“团队成员对于彼此间的相处,采取小心谨慎的态度(反向);团队成员相信彼此的工作能力;团队成员彼此相互信任;与团队成员合作,我的能力和专长都能得到发挥”来度量。

以上量表均采用Likert5级评分。得分越高,表明相应变量的程度越高。

(三)数据收集

被试来自西部、中部、东部三地的24所高职院校(每地各8所)的126个教学团队共827名团队成员。2011年1-6月,采用滚雪球的方式共网络发放问卷827份。由于受时间、精力的限制,我们尽可能的让一个教学团队的几个成员共同填写一份问卷,根据这几个团队成员的意见综合之后形成一份数据。对随意勾划或规律性填答、填写不完整、以及同一团队中的问卷填写完全相同的问卷予以剔除,并要求同一团队的有效问卷不得少于3份。最终,得到来自126个团队的有效问卷612份,有效回收率为74.00%。

问卷发放都采用匿名方式,保证被调查者信息的保密性,使得被调查者自愿真实填写问卷。在对问卷调查的结构上,问卷发放兼顾了调查对象的年龄、学历、团队规模、团队所属学科、团队持续时间、学校性质、学校类型等,使得研究数据尽量全面,尽量体现样本的真实性。从有效问卷可以看出,高职教学团队大多选自非示范、公办的高职院校,人数大多介于5-15人之间;而且具有男女比例、本科硕士学位大致相当,拥有2-7年团队工作年限的初中级职称、理工科的中青年教师为主的典型特征,这些都符合我国高职教师团队教学基本情况,表明样本来源具有较高的表面效度。

(四)模型检验思路

虽然,团队共享领导、团队教学创新、团队心理安全等变量由多个维度构成,但这多个维度累加起来构成其完整结构,缺少其中的一个维度,将会减少(但不会完全根除)整个团队共享领导、团队教学创新、团队心理安全等变量的感知,这些变量是一个连续性变量。因此,我们在进行变量检验时,把它们视为一个整体概念,把这些量表所有条目的均值作为该变量的得分。

由于根据问卷得到的数据是个体层面的,而我们分析的量表(如团队共享领导、团队教学创新等)是群体层面的,因此需要将每一个团队的个体数据进行加总平均,得到这个团队的数据。我们采用RWG(用以评价组内一致性)指标来检验团队内各个变量是否产生趋同情况,用以判断团队成员个体层面的测量是否适合聚合成团队层面的测量。

实证检验中我们用到信度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这些都利用SPSS11.5统计软件来完成。

在计算变量的交叉项之前,我们先将变量得分居中化(减去变量的均值),这一处理不会改变回归系数的显著,但便于正确的解释调节作用并克服预测变量之间的多重共线性问题[14]。本研究所有模型中,各变量的方差膨胀因子(VIF)均远小于10,说明变量间的多重共线性并不严重,分析结果是可靠的。

四、实证检验

团队共享领导、团队教学创新、团队心理安全的RWG中位数分别为0.850、0.912、0.877,均高于0.700标准[15],表明这些变量拥有良好的组内一致性水平。因而,我们将这些变量聚合为团队层面的数据。采用SPSS11.5对回收样本作Cronbach α测试发现:上述变量总量表的α 信度值分别为0.847、0.829、0.824,均在0.700以上,反映本研究量表的信度较理想,主要原因是采用了较成熟的问卷。

我们采用层级回归方法对研究假设H1~H3进行验证,在第一步引入控制变量(对应表1 Model1),控制变量对高职教师团队教学创新解释明显不足(R2=0.027,ns),表明控制变量对因变量高职教师团队教学创新的影响较小。由于人口特征变量往往同时反映了多个因素的影响[16],我们对人口特征变量的回归系数含义不予引申。

为检验假设H1,在第二步引入自变量团队共享领导(对应表1Model2),回归结果显示,团队共享领导对高职教师团队教学创新产生显著正向影响(β=0.352,P

为检验假设H2,同时也为了在检验调节效应之前滤除团队心理安全本身可能存在的对高职教师团队教学创新的影响,在第三步将团队心理安全放入回归方程(对应表1Model3),以检验在控制自变量团队共享领导后,团队心理安全单独对因变量团队教学创新的贡献。结果发现,团队心理安全对高职教师团队教学创新产生显著正向影响(β=0.280,P

为检验假设H3,在控制调节变量的主效应后,第四步引入团队共享领导与团队心理安全的交叉项(对应表1Model4)。结果表明,良好的团队心理安全将增强团队共享领导对团队教学创新的正向影响(β=0.149,P

五、结语

通过对相关假设的验证,获得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结论:团队共享领导、团队心理安全将分别对高职教师团队教学创新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良好的团队心理安全将增强团队共享领导对高职教师团队教学创新的正向影响。

该结论,一方面为理论界提供了一个理解高职教师团队教学创新的新思路、新视角,一方面也为实践者提供了很具有价值的参考建议。高职管理者应该加强团队共享领导,真正起到鼓励教学创新行为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应该积极营造良好的团队心理安全氛围。

本研究还存在一些值得改进的地方。首先,样本存在一定的局限,仅有126个工作团队,且取样范围有限,这可能会影响研究结果,今后的研究应当选取更具代表性的研究样本。其次,研究发现回归模型的R2仅有0.237,这说明尽管我们的预测变量能够解释一定程度上的因变量,但是没有被解释的部分依然很多。因此,我们认为还存在其它变量能够影响高职教师团队教学创新。事实上,很多文献已经提出团队冲突、团队工作压力、团队核心自我评价、团队成员的异质性、团队成员的“人-职匹配性”等其它群体规范因素能够对团队教学创新产生影响。由于研究目的的限制,我们没有在模型中考虑这些因素,这将是我们后续研究的出发点。

参考文献:

[1]吴欣怡.职业成就动机、教学情景与教师教学创新的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2]沈秉勋,凌文辁.团队领导新模式:共享领导[J] .人才资源开发,2009(09).

[3]刘博逸.企业共享领导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 .暨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

[4]郑晓明,李伟.共享型领导、团队情绪智力与团队绩效关系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09(10).

[5]赵鹏娟.共享领导对团队绩效的影响:基于团队学习能力的研究[D].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6]Edmondson AC.Psychological safety and learning behavior in work teams[J].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999(2).

[7]汤磊,杨光.团队心理安全文献综述及未来研究方向[J].上海商学院学报,2009(04).

[8]West M A. Sparkling Fountains or Stagnant Ponds: An Integrative Model of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Implementation in Work Groups[J].Applied Psychology: An International Review,2002(3).

[9]Nemanich L A, Vera D.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and ambidexterity in the context of an acquisition[J]. The Leadership Quarterly,2009(20).

[10]Baer M, Frese M. Innovation is not Enough: Climates for Initiative and Psychological Safety, Process Innovations, and Firm Performance[J].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2003(1).

[11]唐翌.团队心理安全、组织公民行为和团队创新—一个中介传导模型的实证分析[J].南开管理评论,2005(06).

[12]王振宏,王克静,游旭群,等.教师效能、工作动机与心境对教学创新的影响[J].心理科学,2010(05).

[13]吴志平,陈福添.中国文化情景下团队心理安全气氛的量表开发[J].管理学报,2011(01).

[14]Andrew sM C, W itt L A, Kacm arK M. The interactive effects of organizational politics an exchange ideology on manage r ratings of retention[J].Journa l of voc tional behavior, 2003(62).

团队教学法论文范文第9篇

大学生团队精神实验教学大学中的实验教学不同于理论教学,它生动活泼,需要交流、需要讨论、需要互动,是进行品质教育的最生动、最活跃的教学形式。笔者结合实验教学的经验,拟就如何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辅助学生完善自身社会性、培养团队精神作初步探讨。

一、团队及团队精神

怎样才算是一个团队?团队不是若干个人的简单组合,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依赖的、承诺共同的规则、具有共同愿望、愿意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的互补技能成员组成的群体,团队是有核心、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组织。所谓团队精神,简单来说就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在于个人、团体力量的体现,小溪只能泛起破碎的浪花,百川纳海才能激发惊涛骇浪,个人与团队关系就如小溪与大海。

二、当代大学生加强团队精神培养的重要性

1.当代大学生缺乏团队精神

现在社会文化、社会观念的多元化对大学生思想文化的影响,尤其是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的影响,导致了部分大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的淡化与缺失。在校的大学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缺少多个兄弟姐妹间的纷争、合作和谦让,而且父母的奉献精神过强,通常情况下自己再苦再累也不会让孩子受一点儿委屈。缺乏团队精神的大学生,即使掌握了丰富的知识,具备了出色的技能,但“独树难成林”,走上社会后,无法与他人合作,难以获得成功。

2.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是当代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

在很多情况下,个人的力量和智慧微不足道,单靠个人能力已很难完全处理各种复杂的问题,所有这些都需要人们组成团队来解决。“一只蚂蚁来搬米,搬来搬去搬不起,两只蚂蚁来搬米,身体晃来又晃去,三只蚂蚁来搬米,轻轻抬着进洞里。”这正是团结协作的结果,而且团队合作的力量是无穷尽的,一旦被开发团队将创造出不可思议的奇迹。

3.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是自身成长和国家兴盛的需要

从自身成长发展的角度考虑,大学生也应当重视团队精神的培养与养成。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使命,因此在校学习期间,应当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三、如何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

实验教学是在一定的实验设施条件下,使用一定的实验仪器设备、实验试剂和一些辅助的实验用品,按照一定的操作规范进行的实践教学活动。

1.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

在实验教学中,我们积极推行讨论式互动教学方法和PBL教学法。讨论式互动教学中,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集思广益,发现问题、讨论问题、找出解决方法,未解决的,在统一的时间选派一名同学发言与班级中其他组同学讨论、与老师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讨论式互动教学中,小组同学之间互相指正、互相鼓励、互帮互助,正是人多计谋广,柴多火焰高。通过讨论式互动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不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实验要求和实验原理、实验操作,更重要的是在实验中同学们学会了团结、合作、关爱、共同进步的道理和乐趣。PBL教学法中也以小组为单位,大家有组织、有领导,成员各自发挥着自己的智慧、优势与能力,不仅给了学生个人充分的自主性,同时更加注重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让他们在实验中找到我们生活中真正重要的东西――乐趣――工作的乐趣,合作的乐趣。

2.加强团队精神的理念教育

教师将团队精神的理念教育贯穿于实验课的过程当中。首先,教育学生在实验中一定要有互帮互助的理念。一般的大学实验课一般是二三个人或五六个人一组,因此小组成员间配合是非常重要的,即使需要个人独自完成的实验,很多时候也需要其他同学的指教、帮助来完成,因此一定要互帮互助。其次,教育学生在实验课中要有共同承诺的理念。学生不仅要有做好自己实验的责任,更要有使整个小组、整个班级做得更好的责任,要有大局意识。再次,在实验教学中灌输发展共赢的理念。比如说,让学生查找资料,如果小组成员的不同任务都查找的多又精,受益的不仅是自己,更是整个小组、整个班级。

3.打破传统教学模式

传统实验教学中,过分强调实验教学的“目标”和“验证性”这两个特点,淡化了科学实验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特点。教师往往从已知结论出发设计实验教学的起点,并监控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只能经历一个没有问题、不需要推测、不需要自主设计、不需要思维的操作性实验。久而久之,形成了以结论为逻辑起点,以知识技能为本,以教师和课堂为中心的实验教学模式,失去了实验教学应有的意义和作用。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我们改进教学模式,加大设计性实验和开放性实验课的比例。在新的实验教学模式下,学生不再是单纯的实验操作者,而是实验构思和设计的主导者,实验过程的控制者。在设计性实验过程中学生依靠他们学过的知识、技术方法或经验,通过自由组合形成的课题研究小组的团队协作来完成。开放式实验教学,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满足他们的求知和创新欲望,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利用课余时间完成研究型实验项目,这同样需要团队成员的密切配合。

4.改进教学组织模式

以前的实验教学中,老师是主体,事无巨细的负责整个班级的教学与管理。现在,我们提倡以学生为本,以班级中每个小组作为小单元来进行教学组织与管理。具体做法是在每门课的实验开始前班级学生按照学号,根据学科的要求分成几个小组做实验,一般情况下一个实验台5~6个人,那么在这门实验课中,无论实验需要二个人完成,还是几个人完成。一个小组就是一个整体,一个团队。实验预习中任务的分配、资料的整理、问题的集中都需要这个团队的密切配合;实验过程中、实验操作的分工、操作问题的发现与解决有赖于团队成员的合作、友爱和奉献;实验结束后实验中发现的问题、针对实验本身的建议和想法、实验的意义及引申、实验用品清理和卫生的打扫同样需要团队成员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密切配合。整个实验过程中强调组长的管理、组内的学习气氛、组内支持、信息交流、组内合作,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团队意识。

总之,应该充分利用实验课这个生动的实践平台,加强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个平台来加强团队精神的培养,需要领导的支持、教育者的教育引导,学生个人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任芬.诚信和团队意识最重要\[N\].中国人事报,2007.

\[2\]邢乃贵.论新课程理念下学生自主实验模式的构建\[J\].大学时代,2006,(03).

团队教学法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教学团队 青年教师 科研能力

在我国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背景下,高职院校数量急剧增加,高职教师队伍中出现越来越多的青年教师,一些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数量甚至达到一半。青年教师具有较新的专业知识与强烈的专业发展愿望,但对高职教育教学规律不知或知之甚少,对高职学生缺乏深度了解,同时,由于专业实践能力与教学实践能力不足,很难适应实际教育教学工作要求,高职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短板常常使一些青年教师入职后会遭遇很长的摸索期,从而影响高职院校的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理论指导实践,所以,丰富青年教师的理论素养,发挥教学团队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培养青年教师的问题意识,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是帮助青年教师尽快走出困境与获得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一、教学团队对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的作用

教学团队是指在教学活动或教学研究活动中结成一团的一队人,其团队成员拥有一定的共同目标、组成结构和团队运行规则,成员相互依赖并协同工作,每个成员所掌握的知识技能都能够得到合理利用。个体力量虽然是有限的,但团队力量有可能是无限大的,所以,教学团队可以完成个人无法完成的事情。如,系院部教研室团队或专业实体团队在进行教研课题、课程建设或校本特色教材研发时,可以吸纳更多青年教师,分配他们承担一定的科研任务。团队成员资源共享,相互交流协作,共同完成研究任务,取得研究成果,青年教师在这样的团队中才能学有所得,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团队助推的力量,实现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的快速发展[1]。

教学团队为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提供了良好的人文环境。依靠团队力量解决青年教师工作、学习甚至生活中的困惑与难题,加入团队可以使青年教师拥有一种归属感。良好的团队文化,成员间团结、互助,积极向上,认真敬业,积极探索教育规律,这样的团队充满正能量,更好地引导、帮助青年教师,更能使青年教师产生家的感觉,激发年青教师积极向上的美好愿望。“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鼓励青年教师养成勤奋、认真、思考的工作作风;鼓励学习其他教师的长处,与人为善,待人宽而责己严。这是自身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条件,从而促使其尽快成长为一名优秀青年教师。以辩证与发展的观点看待青年教师群体,青年教师知识新、思想活跃、敢于创新。同时,引导青年教师看到自身劣势,作为一名高职院校教师,仅仅掌握所学专业知识远远不够,应该广泛阅读心理学和高职教育教学类书籍,具有掌握和运用教育科学与教学规律的能力,提高科研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促进个人专业成长。

教学团队为青年教师营造良好的科研互助氛围。青年教师普遍缺乏专业实践能力与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又缺乏科研经验,即使想着手科研却又处于“单打独奏、无人引领”的境地。团队合作区别于个人模式与竞争模式的工作方式,其本质即是强调集体精神,成员间拥有相同或相近的工作目标、知识与能力的互补、明确的分工协作与沟通及有效的领导和管理等特点。团队的这些特征与优势,会对青年教师产生特殊的吸引力和凝聚力[2]。在这样的教学团队中,通过成员间教科研互动、团队与企业行业互动等,引领青年教师掌握开展科研工作的方法与途径,从而提高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更好地指导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最终提高高职院校整体教学水平。

二、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在教学团队中培养科研能力实践

(一)在团队新老教师传帮带的过程中培养青年教师开展科研的方法与途径。

首先,使刚入职的青年教师与团队教科研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结对子,使青年教师尽快了解高职教育教学规律和专业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方法,提升青年教师的高职教育理论与这一领域的教育理念与方法。教育教学的基本思想是“因材施教”,分析高职学情与学生未来职业需求,使青年教师尽快适应高职教学工作。对于入职后的青年教师,科研源于实践,引导他们学会在工作中培养问题意识,通过课程教学反思,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在教育理论指导下研究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并创造性开展教学工作,再把对教学实践的感悟提升到理论层面获得理论提升。

(二)在教学团队的常规活动中,引导青年教师开展校本教研。

青年教师开展科研应立足于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提倡“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与寻找对策”的教研思路。

1.在教学团队开展听课、评课活动过程中,培养青年教师的问题意识,引导青年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与解决问题,从而开展教科研工作。如,团队教师共同分析探讨教学目标、课程的教学内容选取、重难点把握,分析学情,并讨论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有效运用等,优化高职课堂教学效果。同时,再为青年教师提供说课、讲课比赛的机会,使青年教师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团队研讨,针对问题,共同探索理论依据,找出改进的方法与手段。

2.以赛促研,通过课堂教学竞赛活动提升青年教师科研能力。为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搭建平台,开展各级各类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促使青年教师研究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并培养青年教师的职业成就感。可以邀请行业企业专家教授担任专业课程与实践课程的评委,并对课程教学服务于学生职业提出宝贵意见。在竞赛活动之后,组织团队开展专题研讨,促进团队教师更加深入地研究问题,分析问题;引导青年教师立足于课堂教学实际,运用高职教育教学理念,自我总结教学得与失,撰写科研论文,或进行课题研究,从而获得理论与实践能力的提升。

(三)在团队科研合作中提高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

组织经验丰富的科研骨干指导从选题、项目申报、论文指导到课题结题的全过程对青年教师进行指导。团队教师的引领可以有效培养青年教师进行科研的信心,激发开展教科研的积极性;使他们尽快掌握科研方法与先进的课程教学理念,并能理论指导实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引导青年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活动,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帮助青年教师申请教学研究项目。同时,注重对青年教师科研过程的监督与管理,定期检查、督促、总结,促使青年教师早日完成科研项目,并对其成果首先在团队内推广运用,促进成果转化。在教学研究活动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使青年教师对教学产生兴趣,提高教学的主动性[3]。

(四)在团队与企业行业合作互动中,提高青年教师科研能力。

1.以团队形式,使青年教师主动走进行业企业,在与企业行业合作互动的过程中,提高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其一,高职院校开展青年教师企业顶岗实践活动,青年教师带薪脱产在企业进行顶岗实践活动,深入企业一线,参与企业生产、管理、甚至是技术改革与研发,在提高专业实践能力的同时,提高服务企业的能力与技术应用能力。其二,充分利用与发挥社会企业与行业协会及职教联盟的作用,为青年教师牵线搭桥,使青年教师能够参与到这些社会团体的科研项目中,在社会培训、产品研发与技术改革与转让等方面广泛交流与合作,丰富青年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提高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与应用技术研究能力。

2.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国内外高水平的学术研讨会。重视对青年教师进行科研方法培训,支持青年教师参加各级各类高水平的学术研讨,鼓励青年教师走出校园,加强与国内外同类院校的横向联系,了解所从事的专业领域中的新理念、新技术或新变化与新思路,开阔眼界,保持知识不断更新,同时,发现新问题、形成新视角与新灵感,从而提升科研能力。

(五)在教学与科研互动过程中提高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

第一,青年教师经过一段时间打磨,并参加了课程团队、教研团队、育人团队等各类团队,如果将其教研成果较好地服务于专业课程教学与育人工作中,则能进一步提升其教学能力与课堂教学质量,而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又可以促进其科研能力的提高。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效果,青年教师需要查阅相关理论书籍、专业教材、文献资料等,研究高职理论与课程教学新理念,探讨高职教育规律,形成以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的良性循环,提高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第二,团队科研成果可以丰富课程教学内容。团队成员承担科研项目,深入企业一线开展调研,获取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为教学内容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案例,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职业针对性。第三,团队成员在科研过程中积极发现问题,并以问题为中心进行专题研讨,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技术与新工艺等,在对专业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后,通过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等途径,将成果运用到专业教学中,保证了专业知识的先进性、针对性及实践性,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

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团队的引领、支持与合作,营造积极向上、合作互助进行科研的团队氛围。鼓励青年教师立足于自身的教学实践,积极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找准科研视角,开展研究。鼓励青年教师积极承担教科研项目,以教学促科研,以科研促教学。教学团队是青年教师教科研能力快速成长的关键平台,应更重视教学团队建设,为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高纯.个人努力+团队助推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J].教育教学论坛,2013(1).

团队教学法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高职;数学建模竞赛;创新;教学团队

我国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而学科竞赛是创新人才培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之一。数学建模竞赛作为其中一门学科竞赛对于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当前,很多高职院校已经开展深层次的数学建模教学和竞赛活动,构建了相应的数学建模竞赛教学团队。但是我们注意到这些教学团队主要依托于课程的教学团队或者依托于科研项目的科研团队,于是我们提出了建设一支融合制度建设、教学研究、科研活动和竞赛指导等多方面于一体的高职数学建模竞赛创新教学团队。

一、创新教学团队构建的具体实施

1、组建教学团队、优化人员结构

组建数学建模竞赛创新教学团队应根据教师自愿的原则组成,通过自荐或由教师推选等方式确立团队负责人。负责人一般应具有学术、教学专长和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担当。通过认真分析研究,优化团队人员结构,确定团队内部每位指导教师的主攻方向,实现优势互补,对于团队建设急需的研究方向或技术力量,则通过内部物色、主动参与和领导动员等方式加入到创新教学团队。经过一定时间的磨合,打造出一支专业面宽、职称学历层次合理、年龄结构适中、配合密切、形成高效率高情商的数学建模竞赛创新教学团队。

2、设定教学团队目标、引入竞争机制、完善制度建设

设定有效的数学建模竞赛教学团队目标是保障团队教学效果的首要保证。在团队目标建设中,必须具有长远发展规划和中短期建设目标以及特定学年和学期的教学改革和建设任务,并注意在工作中为教学团队设置不同层次的挑战性目标。在教师个人发展目标方面,应对不同教师制定不同任务和发展目标,以确保教师发展的分类分层推进,以有效激发并保护教师的教学热情。

引入团队竞争机制,增强团队驱动力。当团队处于竞争环境时,其创造力和潜力才能得到激发。外部压力的存在,能够加强团队成员间相互依赖相互合作意识,使团队的凝聚力得到相应提升。

完善团队管理制度和奖惩措施,制定出一整套关于竞赛培训、辅导、竞赛带队、团队研讨、外出调研、交流学习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并制定明确的奖惩措施,实施公平竞争、劳有所得、多劳多得的激励机制和退出机制。

3、改变传统教学方法、重点采用项目化教学

数学建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而传统的教学方法理论性强,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我们根据高职学生的职业特点,采用项目化教学。依据项目难易程度,有时还需要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常用的其它教学方法有实例分析法、分组讨论法、启发引导法、师生互动法等等。

(1)实例分析法:如在讲2008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D题NBA的赛程分析时,引入循环应用的实训项目。

(2)分组讨论法:各项目的实施以小组为单位,要求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各小组之间讨论实验方案、实验过程、实验结果,交流心得。

(3)启发引导法:对于有一定理论和操作基础的项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如三维绘图,由于前期已经学维绘图的基本原理和操作,因此,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学习操作相关函数。

(4)师生互动法:实训项目结束后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析、总结实验相关问题,做好总结归纳,逐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开展数学建模竞赛研究、加强团队科研能力

数学建模竞赛教学团队要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数学建模竞赛研究活动,主要包括竞赛指导方法研究、竞赛赛题研究、竞赛论文写作研究、软件编程研究等,全面提升团队指导教师的水平。同时以竞赛创新教学团队为基础,有计划的加强团队内部教师的科研能力,提升科研水平,组织教师申报数学建模各级科研课题。数学建模竞赛教学团队科研能力的提升将有助于数学建模竞赛水平的提高。

5、加强竞赛指导与技能竞赛相结合

数学建模竞赛教学团队要加强竞赛指导,采用项目化教学方法,引入问题驱动的启发式教学模式,提起学生将数学理论应用于科学实践的兴趣,扩大参与面,营造数学建模的活动与竞赛的氛围,真正地实现教学与竞赛实战的互动。另外,要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数学建模技能竞赛,展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目前我校数学建模技能竞赛主要依托于“二大竞赛”:即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和学校的数学建模技能运动会。

二、创新教学团队的建设成效

通过实践检验,我们认为这种高职数学建模竞赛创新教学团队一种有效的、有利于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教学团队,能够给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带来积极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对数学建模学习有挫败感和厌倦感的学生明显下降。从整体上看学生正在重新产生对数学建模学习动力和热情。第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明显加强,主要体现在用数学建模的知识点查阅和对知识点进行求解的能力的提高等方面。第三,教学团队的合作能力明显加强。由最开始的配合生涩,到目前的团队配合游刃有余,教师获得了团队合作的亲身经验,教学效果明显提升。另外,我们教学团队还申请了厅局级数学建模课题两项、校级数学建模课题两项和数学建模网站一项,更重要是我们所指导的学生在参加2013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两项全国二等奖、一项省一等奖、两项省二等奖和两项省三等奖的好成绩。

参考文献:

[1]李淑芝,兰红,杨书新.以学生为中心理念在教学团队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6):41-43

[2]解玉鹏.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研究[D].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团队教学法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字:教学团队;执行力;冲突解决

关于企业执行力及其冲突的研究非常之多,在此不赘言各种相关的研究及概念。通过对大量文献的阅读与归纳。在此只是简单说明一下 1、优秀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是如何提高执行力的及对高校团队执行力提升的启示。 2、企业界对待冲突的态度及如何控制冲突及对高校教学团队控制冲突的启示。

1、如何提升企业团队执行力,主要方法有以下五个方面(1)强化责任是前提。(2)完善制度是保障。(3)选贤任能是根本。(4)有效沟通是基础。(5)奖优罚劣是动力。正如前文所说,教学团队的概念来源于团队理论,团队理论的发展已经经过了无数学者几十年的悉心探索,已经相对比较完善,企业团队也一直是各位学者研究的重点所在。企业团队和教学团队是有一定本质区别的,但是通过对企业团队的理解分析,是可以对教学团队建设、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起到巨大帮助的。从上述五点提升企业团队执行力的方法看,是完全可以应用在提升教学团队执行力的实践上来的。只是我们要注意区别。

启示:(1)教学团队也是有明确的教学科研目标的,在明确教学团队目标后把具体任务具体分配到每位教师身上也是必须的。(2)既然是团队,就应该有明确的规章制度,教学团队也不例外,只是和企业员工不同的是,教师的组织形式可以更灵活,不一定需要坐班,只要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即可,不用太控制他们工作的过程,只需看重结果即可。(3)选贤任能是任何团队都渴望的,教学团队也不例外,根据各种文献及优秀教学团队的事例看出,教学团队不但要选贤任能,还要注意团队人员结构的塑造。争取做到团队中老中青比例合适,在团队中形成赶、超、帮、带的优良氛围。(4)由于团队成员构成的特殊性,教学团队的成员间更加需要有效的沟通。教学团队成员都是具备高素质高学历的专业型人才,他们在工作的过程中是完全有能力形成自己独特见解的,只有成员间的频繁交流才能使他们互通有无,共享专业知识。(5)奖励与惩罚的问题中教学团队和企业中的团队是有比较明显的区别的。教学团队中的成员教师会更注重自己专业抱负的施展,他们会根据自己所处团队的成就中有多少是自己的贡献来做出判断。

2、企业界对待冲突的态度及如何控制冲突

国内外学者和企业界对冲突的研究认识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既:1、传统观点,认为冲突是完全有害的,一定要尽量避免。2、人际关系观点,认为冲突是所有团队和组织中自然而然的现象,是无法避免的,应采取接受的态度。此观点认为冲突不仅仅是有害的,对促进团队绩效也有正面的作用,不该随便消除冲突。重点在于如何'管理冲突'。3、互动观点(Interactiont View)此观点是目前最盛行的看法,传统观点避免冲突的出现,人际关系学派接受冲突的存在,而互动论学派则是鼓励冲突的存在。因为互动论认为:一个平静、合作的团队可能变得冷漠、静止,且对改革创新无动于衷。因此,互动论鼓励领导者应试着在团队内保持最小的冲突水准,以便能够保持团队的活力、创造力及学习绩效。可见,学术界对冲突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较为漫长,而有转变巨大的过程。

启示:可以看出现在学术界及企业界对冲突有了一种非常开放和宽容的态度,认为适度的冲突对团队的良好运行有巨大的好处。同样的根据企业团队成员与教学团队成员的构成区别来看,教学团队成员有着比较高的教育背景,学术造诣,同样的他们也具有比较高的自我期待,和更强的自尊自立意识。因此,教学团队成员中可能更容易存在冲突,但是只要把冲突控制在可以控制的范围内。一般而言,团队中的冲突,本质上既非好,亦非坏,应视个体如何处理而定,因此团队成员应该学习如何在冲突下处事,有效利用它,使它具有建设性,并减少它的破坏性。

从冲突的二维度理论来对冲突分类,可知冲突分为认知冲突与情感冲突。使得教学团队的成员保持一定的认知冲突,而在工作之余组织一些活动尽量减少他们之间的情感冲突。对整个团队的绩效和团队成员的凝聚力是有很多好处的。

参考文献:

[1]刘清平 执行力的双因素系统模型及其管理者提升下属执行力的方法[J] 辽宁广播 电视大学学报经济学研究, 2009,3 :84-85.

[2]申作青 企业执行力要素的模型构建及优化策略[J] 企业天地,2007,(4).

[3]张志峰 学校制度管理冲突及其处理[J] 江苏教育研究,2010,(9).

[4]于义良,安建业,罗蕴玲 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加强教学团队建设[J].江苏科学管理.

[5]彼得·圣吉著.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郭进隆译.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7月版.

团队教学法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自组织理论;团队学习;研究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7-0186-02

从目前的高等教育现状来分析,大学教育的改革已迫在眉睫、素质教育、就业教育、实践教育等在大学教育职能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学生的培养目的越来越趋向于满足社会的需要,实现社会的价值认同,达成国家对于新时期人才培养的要求和目的,必须要求有面对市场竞争的能力和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自组织学习能力,实现在大学教育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实现学生的自我学习。

团队学习的概念来源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管理学教授彼德・圣吉(Senge,1998)的著作《第五项修炼》,提出要实现自我超越、自我感知、自我学习,提高心智、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学习等,通过团队学习,而不是个人学习,来实现学习目的,达成学习任务。他认为现代的学习不是简单地重复书本上的知识,也不是简单地被动接受老师的课堂教学;而是进行主动的、交互式的学习,在集体中进行自我学习,根据自组织的原理与其他人进行协同学习。团队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这是无需置疑的。将团队作为学习的重要中心,成为学习的纽带。

团队的学习比个人学习更较有效率,更够更快更好地掌握知识,培养技能,实现学习要求,满足现实需要;能够更快地形成竞争力,使全体成员的个人能力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加强,从而使整个集体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协同合作能力。这正是现代市场经济竞争所要求的。我们的教学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什么教育模式好,不是靠理论上的高谈阔论,而是依靠实践的积累和检验。我们的高等教育,必须要把社会的需求放在第一位,把学生社会竞争能力的培养放在第一位。

一、自组织学习理论

国内应用自组织学习理论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研究比较少,这个领域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如南京师范大学孙旭于2008年撰写的硕士论文“在远程教学中应用自组织学习模式的实践研究”,对自组织学习的教学模式以及该模式下的学习方式和方法进行了研究。北京科技大学王红于2004年“论自组织理论与大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根据自组织学习理论,解释了教学实践系统的复杂性,同时有自组织学习的内在特点。天津对外经济贸易学院秦亚娟于2009年“基于自组织理论指导下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分析了基于自组织学习理论指导下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哈尔滨学院的李大勇于2010年“自组织理论与大学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了通过自组织课堂教学模式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教育。

自组织学习理论的主要特点是:在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中,根据学生学习的内在要求,由学生自由地组织学习团队,进行团队学习,实现学习目的,完成学习任务,进行学习实践。要在教学实际工作中构建自组织学习模式,必须要建立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要转变教师的教学职能,把教师由课堂的主导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让学生们有选择的自由,有自主学习的选择权,自由地构建学习团队,实现团队学习,减少外部干预,发挥学生的主观性和能动性。事实证明,采用自组织模式进行学习的学生明显表现出更高的学习热情和更好的学习效果。

二、团队学习的自组织具体教学实践

现代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不断进步,现代教育发展也日益成熟。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存在一系列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教师为中心,以被动授课为主要模式,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这种僵化和呆板的教学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新时代教育的需要了。近一段时期以来,许多新的教学理念层出不穷,自组织学习理论逐渐被许多人所注意。自组织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在于: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由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学习需要,灵活地自由组合成若干学习团队,进行知识学习和实验实践。因此我们将自组织学习理论应用到研究生《DSP应用技术》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的研究中去,提出了一些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其主要目的就是构建一个开放包容自由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这个环境中自由自主地进行学习。同时,转变教师的职能,让教师成为知识的提供者和学习的监督者,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学校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创造良好环境。本项目研究结果可以为研究生教学的教学模式改革创新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我们从研究生《DSP应用技术》课程的教学入手,根据自组织学习理论和团队学习模式,构建了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安排了有针对性的学习内容,设计了团队式学习模式,由学生们自由构建学习团队,让学生们自主学习,根据自身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学习团队进行合理分工,互相协作,针对设计好的项目指引,面向工程应用实际,利用所学知识和现有设备,解决实际问题,进行工程实践。

多年来,我们针对本专业学生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培养方案和《DSP应用技术》课的实际教学要求,根据自组织学习理论和团队学习模式,主要解决了以下问题:①形成了对自组织学习理论和团队学习模式的明确认知。②构建了自组织学习的团队模式。③确立了构建自组织学习所必须遵循的原则和基础。④摸索出实现自组织学习理论的团队模式的基本方法和途径。⑤对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进行了修改,构建了基于自组织学习理论的新型学习模式,部分解决了传统课堂教学的缺点和弊病。实现了根据学生的主观性和创造性自由地组建学习团队,实现团队学习的模式与方法。

自组织学习的基本模式:自主构建―自主参加―自主学习―自主评价―自主调整―自主重建。

在研究生《DSP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应用自组织学习理论构建团队学习。

1.建立新的学习理论。在传统教育教学理论中,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学生只是被动地学习,成为所谓填鸭式教学。但是新的自组织学习理论则要求我们将学生的主体地位明确树立起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自主学习,自我组织,自我管理。教师则只是起到一个引导和监督的作用,只是根据学生的需求提供知识和方法。

2.对团队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优化。作为自组织学习理论的核心内容,学习团队的组成和结构是实现学习团队有效性的关键点。学习团队是由学生自组织而形成的,但是学习团队的成员数量和构成结构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来决定。我们的根本设计原则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减少外部干预,实现学习团队的有效运转,实现教学目标。一般来说,一个学习团队一定要注意发挥学生的能力,成员数量一般控制在4到6人为宜,而且对于团队的成员也要有一定的要求,团队的成员应该比较熟悉,这样有利于团队迅速实现整合,调高运行效率。

3.建立完整而有效的团队管理体系。根据自组织学习理论,学生们根据自身需要自由组合成若干学习团队,进行自组织学习。而对于学习团队来说,必须要求团队能够有效的运行,所以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评价管理体系。对于一个学习团队,应该需要有良好的沟通渠道,成员之间充分协作和帮助,为了实现学习目的而共同努力。团队的运行机制包括组织体系、协调机制、运行过程、评价标准等,目的是在自组织学习中,促进团队内部信息共享,促进信息交流,实现相互协作,达成学习目标,有效管理学习过程,激发学习兴趣。在自组织学习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们的合作精神,使学生们有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培养他们的交流沟通能力,实现合作共赢。

4.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绩效评价体制。学习团队的绩效评价体制就是通过对所在团队的学习成效进行有效的评价,监督团队的学习进程,了解团队学习的方法,对团队学习的成绩做出客观真实的评审,对团队学习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和评价,解决自组织团队学习中存在的一系列相关问题,帮助团队的成员解决相关问题,提高整个团队的运行效率和质量,让团队中的学生根据自身所掌握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来调节在团队中的位置,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方向,实现自身调节,同时也完成团队调节。

教学过程应在着眼于“为了行动而学习和通过行动来学习”的“行动体系”中进行,在教学方法上,必须以学生作为主体,一切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通过引入具体任务进行教学,根据实际工作中的程序和计划,将理论和实践教学活动统一,使课堂教学将学习、实验和实践融为一体,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紧密结合起来,创建学习小组,实现团队学习。

三、对于未来教育教学的思考

结合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和《DSP应用技术》课的教学内容的要求,我们积极开展个性化团队实践研究,形成了对自组织学习理论的基本认识;应用自组织理论构建了团队学习模式,确立了团队学习模式在自组织理论指引下,课堂教学模式和实践实验教学过程该如何有效运行,实现教学目的,达成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桑新民.个体学习到团队学习,当代学习理论与实践发展的新趋势[J].复旦教育论坛,2005,(4):11-131.

[2]吴彤.自组织方法论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团队教学法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团队精神

当今世界由于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节奏的不断加快,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导致越来越多人与人之间孤立、冷漠、自私等问题的产生。高校大学生特别是高职院校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创造者和服务者,由于环境影响也逐渐表现出个性鲜明、自我主义、交往隔膜、待人冷漠等,缺少了相互间互助、互爱、相互协作、共同进步的优良作风。这种缺乏团结与合作意识和精神的行为终将成为大学生成人、成才的屏障,也终将阻碍未来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体育教学作为高职院校的一门学科,它具有理论与实践同课堂实施的特殊性,在体育教学中采取的加强同学们团队意识、合理安排团队合作等教学方法,是培养高职学生团队精神,提高综合素质的良好方法,也是保证体育课堂教学更大效果发挥的必要途径。然而当今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更多地强调体育技能的培养,却很少涉及对大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等人文素质培养,作为体育教育工作者应与时俱进,针对当代学生所出现的消极问题,在体育教学的实践中采取积极的解决方法。

一、团队精神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实施的必要性

1.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体育教学作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特殊和重要手段,为培养社会高级专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而努力,在体育教学中应摆脱以技能教授为主的传统方式,加强理论教学环节并注重培养同学们的团队精神。团队精神是以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成就为基础,以协同合作为核心,以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为最高境界,达到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统一,并保证团队组织的高效运转。注重高职学生团队精神培养,有助于他们在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逻辑思维与决策能力、团队合作与集体主义精神等方面的锻炼与提高。高职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基层的高级技能人才,必须加强团队意识培养,善于与他人通力合作,只有这样才会有更好成绩的取得和更高价值的创造。21世纪的人才需要具备优秀全面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在道德文化和专业技能素质方面应要突出。在道德文化素质方面,团队精神的培养和发展有助于道德文明和和谐社会的建设;在专业技能素质方面,团队精神的发展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为培养更多的专业技能人才做出贡献。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团队精神文化建设,对高职学生成才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2.提升体育教学效果的需要

一个好的体育教学效果的产生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即学生对体育课堂知识技能学习的积极参与和对课堂参与气氛的积极活跃。体育教学是以身体实践运动为基础进行技能学习的一门学科,它有着理论与实践同课堂教授的特殊性,同学们作为教授对象都有着不同的个体特点,在学习知识技能方面做到相互帮助,在集体项目之中做到相互团结、协调配合,只有这样才会创造出积极活跃、共同受益的课堂环境。这种互相帮助、团结合作的精神就是团队精神,在体育教学中积极培养同学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对知识学习、技能掌握、班级凝聚以及道德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团队精神的培养在体育教学中应当备受重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

二、体育教学中培养团队精神的有效路径

1.体育教学中积极注入团队精神文化

(1)树立正确的团队观

在体育教学中,使同学们首先明确团队精神的含义是团队成员为了团队的利益和目标而相互协作,尽心尽力的意愿和作风。团队精神是良好道德素养的体现,在体育技能学习中团队精神促使我们相互帮助、互通有无、相互探讨、共同进步。我们应当主动摆脱关于团队合作的旧思维意识,积极全面地认识团队精神的实用范围和价值体现。众所周知,在体育项目中排球、篮球、足球、野外拓展等集体项目需要团体成员的密切配合才能成功完成,因此,团队精神、团队合作意识显得十分重要。只有积极的团队配合才能取得该项目的成功和任务的顺利完成,而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武术、体育舞蹈等个体项目亦需要团队人员的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只有这样才有更高技术的创造。

(2)以优秀的团队文化为标榜

在体育教学中,经典例证的展示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标榜自我,在现实社会中树立积极的榜样,激励他们发扬风格,培养团结合作的优良品质。如微软、雅虎、海尔等优秀的企业,他们的成功都是凭借着团队协作的力量慢慢发展起来的。又如我国体育文化史中的乒乓球、羽毛球、排球等项目,队员们也都是在相互激励、相互奋进、相互帮助的优秀团队中不断地创造佳绩。优秀团队文化的熏陶,能够在感情上感染并激励学生对团队协作的憧憬和期望,在此基础上加大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积极促使学生建立以本班同学为集体团队的观念,为同学间相互帮助、相互协作、相互关爱创造环境,提供平台。

(3)增强团队归属感

团队归属感是团队个体与所属团队间的划定、认同与维系的心理表现。在体育课教学中,使同学个体充分感受到团队群体的归属感,是体育教学价值体现的一个重要方面。个体作为团队集体的一员,应积极融入团队集体中,善于与团队集体互动、互助,全心地归于团队,只有这样才会有稳定团体的组成,同时稳定的团体又有利于团队成员情感的依托和心灵的归属,只有团队个体充分体会到身居团队的幸福感和优越感,才会更加激发个体积极参与并积极维护团队利益的行为。

2.体育教学中围绕团队精神进行教学模式设计

在体育教学实践模块,应该主动以团队精神为目标进行教学设计,为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创造积极的条件。

在体育技术学习方面主要设计方法有:一是分小组进行技能竞赛。体育教师可以将班级合理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小组技能考察,这种形式能在技能练习阶段很好的督促每个小组成员相互努力、互相帮助,促进小组团结意识,更好地提高班级各组成员对技术的掌握。二是优秀学生以快带慢进行技能督促和指导。体育教师可以集中掌握技术优秀的学生,通过优秀学生充当技术指导,将他们分散到班级各个小组,对其他同学进行体育技能指导。

体育教师对体育课堂内容的进一步设计方法有:一是榜样团队的设立。在体育教学分组中经过同学们对技能练习、纠正、发展的过程,设立榜样团队。榜样团队不一定是整个班级中技能最好的,但肯定是在学习过程中最团结、最进取的。通过榜样团队标准的设立,明确团队方向,树立正确的团队意识,为集体团队创造积极的环境。二是团队沟通模块设置。无论是在体育技能和文化的学习中,还是在体育技术练习中,班级作为一个大的集体,同学们要养成相互沟通的习惯。在体育教学中经常安排一些团队经验交流机会,鼓励同学们围绕文化、技能和团队竞争力畅所欲言,不但有助于同学们相互间感情的加深,更有助于技能的增长和优异心理素质的培养。三是团队联合与资源共享。体育教学中班级各小组间也要相互联合,特别是优秀小组、优秀人员间相互联合,自主建立一只更强更大的小组团队,其实也就映射着社会企业中的强强联合。这样更加有助于团队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壮大团队实力,发挥团队精神。总之,无论是分小组竞争式的技能练习,还是进一步进行小组间各种形式的相互帮助、团结协作练习,都是为促使同学们增长团队意识、创造团队环境、培养团队合作习惯做基础,其所有的教学内容设计目的都是为了提高体育文化和技能,培养团队和集体主义精神。

3.效果评价中积极突显团队精神价值意义

体育团队经典范例证实集体力量远远超出个人,《淮南子・兵略训》有“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表明一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个人能力要得到突显和提高,必须依靠整个团队的力量。在体育教学总结中,通过对团队团结协作过程和效果的理性评判,对表现优秀的团队给予肯定和表扬,并同时向本班全体成员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意义,鼓励同学们相互配合,善于合作,并倡导同学们不仅仅在体育运动中发扬团队合作精神,也要在未来的社会工作和生活中都要培养团队意识,发扬团队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社会价值的体现,达到人生的成功和辉煌。

此外,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作为老师也要积极融入班级当中,共同参与同学们的技能学习、指导和组织等,并不断地学习关于团队精神培养的文化知识,不断丰富课程理论、完善教学策略,为班级团队精神培养提供科学的途径和方法。

三、结 语

综上所述,团队精神作为高职学生未来成人、成才的一项重要素质,需要我们在体育教学实践中给予重视。在体育教学中对高职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不仅有助于体育教学效果的更好发挥,而且是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的重要措施。在具体的体育教学实践中,通过对团队精神文化内涵的课堂注入,对班级分组竞争和以快带慢指导的技能学习,对榜样团队设立、团队沟通、联合和资源共享等方法的设计,以便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团队精神培养。只有积极合理的开发团队精神培养模式才将有助于同学们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和形成。在现代社会中,团队精神的培养不仅有助于高职学生共同努力全面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并能增进师生感情,培养集体主义荣誉,还有助于学生道德素养的提高,只有技能、道德等素质的共同发展才是真正全面素养的具备。积极的团队精神将大大促进我国社会的和谐与发展,并将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参考文献:

[1] 傅如良,伍贤锋.当前大学生合作精神的几点思考[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

[2] 王磊.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团队精神[J].职业技术,2006,(12).

[3] 吕二庆.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团队精神培养的探索[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5).

[4] 张富洪.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12).

[5] 黄天民,陶大伟.高职院校学生团队精神训练探索[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2).

团队教学法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开放教育 ;网上学习 ;团队教学

建立在现代网络教育技术基础上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导的学习方式是一种开放的教育系统,这种开放性反映在教学组织上,就必然要求在教学支持服务方面进行创新。其中网上团队式教学组织不仅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对开放教育的师资团队建设、教学能力和相互协作的提升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本文在对近两年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工商管理中心教研室组织网上课程团队教学与效果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对网上课程团队教学方法及运用这一重要问题进行初步分析与思考,期望能对开放教育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南京电大工商管理中心教研室开展网上团队教学的基本情况

开放教育网上教学已经开展了近十五年,主要内容是围绕教学内容,采用定期实时与非实时结合的方式在课程网页的教学活动专题版教学活动内容、案例分析、专题讨论或课程中重点与难点内容展开互动式讨论,讨论版面主持者为课程管理责任教师,讨论参与者为南京电大各教学点本学期修习该课的学生,各教学点的课程辅导教师则主要对参与学生进行统计,作为形成性考核成绩的一个依据。这种以课程责任教师为主导的网上教学组织活动,虽然目标清晰,责任明确,便于考核,对推动学生网上自主学习起到了较好的效果,但在长期的实践中暴露出以下问题:(1)对某些修课教学点学生多的公共课或专业基础课网上实时与非实时教学活动,因责任教师精力有限,无暇顾及细看每个参与学生的发帖内容。尤其是部分有学习困难与问题的学生,其针对性需求得不到满足;(2)教学点辅导教师与课程责任教师沟通少,网上教学参与度不高,在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和效果评估等方面往往处于被动应付状态;(3)教学活动内容在主题设计、学习目标和过程控制等方面缺乏系统设计和疑点、难点等问题解决的思考;(4)很多学生对网上教学活动被动应付,尤其是实时教学活动由于缺乏必要的监控、督促和较有深度的互动教学与指导(如个性问题的回复、建议等),所以参与教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往往不高。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南京电大工商管理中心教研室从2012年起对开放教育网上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开始尝试用团队式网上教学组织活动来暂代原来的由个人责任教师来组织网上课程教学活动。团队式网上教学组织活动形式和程序主要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1.以中心教研室为基础,以重点课程为先导,组织网上课程教学团队。团队教师以本校专业教师为主体,并吸收部分教学点外聘的辅导教师。在教学团队中注重职称、年龄、专业知识结构的有效搭配组合,其中课程责任教师发挥着核心与主导作用。

2.重视网上团队教学的目标与任务的设计。网上团队教学目标与任务设计是做好网上团队教学的前提。开放教育网上教学的目标是通过学生与教学资源、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种交流和互动来达到掌握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和运用理论知识去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的目的。为此,网上教学团队在设计网上教学活动任务时,特别强调在内容上注意和面授辅导内容与自学内容三者之间形成相互补充、配合的关系。也就是说,网上教学任务的设计主要是需要交流、讨论、切磋、研究和前期准备的一些学习材料。例如管理学基础课程中涉及有关管理职能运用的案例材料,运用管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些管理专题讨论,现实企业管理中的一些热点问题研讨等,这些作为网上教学的任务设计是比较合宜的。近两年来,南京电大工商管理中心教研室网上教学团队在设计网上教学目标与任务时都按上述思路来组织团队教师共同研究与设计,在网上教学团队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

3.做好网上团队教学的组织与实施。我们认为网上团队教学的组织与实施是保证团队教学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为此南京电大工商管理中心教研室在每学期开学第一次教研活动中就专门组织教师对网上课程团队教学活动进行研究,主要内容是:(1)确定本学期要进行的网上团队教学的课程,一般我们选择课程的主要对象是选课学生多、教学点多、课程理论与实践结合型比较强的课程,例如:管理学基础、现代管理原理、管理方法与艺术、公司概论管理专题等;(2)在确定进行网上团队教学的课程基础上,组成6—8名专业教师(包括教学点辅导教师)的教学团队,并明确由课程责任教师设计网上教学活动内容与任务,制定本学期网上实时或非实时教学的具体实施计划;(3)在网上实时或非实时团队教学活动开始的前两周,课程责任教师主持召开团队教学活动专题准备会,在会上通过讨论来确定网上教学目标内容与任务,明确团队中各个教师的分工与协作关系,主要是配合责任教师对各教学点选课学生参加网上教学的内容与质量进行评估与引导;(4)在网上实时与非实时团队教学活动的前一周,网上教学活动内容(如案例分析材料或专题讨论材料),并要求各教学点教务和辅导教师通知学生进行准备;(5)在规定的网上实时讨论时间段,教学团队全体教师按事先确定的分工同时在网上对各教学点学生的参与学习和讨论内容进行网上实时交流、引导、评估和监控;(6)教学活动结束时,由网上课程教学团队主持教师代表团队及时对网上教学的学生参与情况与发帖内容质量进行总结与评价。同时对案例分析或专题讨论进行必要的述评和分析思路,以供学生参考。

二、开展网上课程团队教学的成效

1.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

教育心理学和组织行为学都认为兴趣与动机是学生完成学习目标和任务的原推力。而兴趣与动机的激发则与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反馈有密切的关系。由于网上课程实时团队教学活动,明显地增加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不同教师从各方面及时对学生参与案例分析和专题讨论的发帖进行评估和反馈,使学生及时感受到被关注。同时实时互动学习、交流、评价的机会增多,尤其是教师的点评和鼓励让学生感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从而激发了自主学习的动力。从2012—2014年四个学期管理学基础课程网上教学活动的学生参与数的明显上升、发帖质量的提高可间接地看出学生学习动力有明显增强。

2.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网上课程团队教学活动由同一专业相关课程教师共同组织实时或非实时的教学活动。教师的不同专业理论知识、实践与能力背景使得教学团队在共同与学生交流互动中能够从不同角度给予学生多元的引导与评价。这对激发学生思维,系统思考和提高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3.进一步提高学生沟通能力

网上课程团队教学活动有些案例分析和专题讨论的布置要求教学点班级的学生在辅导教师组织下按学习小组为单位来共同完成在线实时分析讨论。这促使学生之间在准备阶段通过网上或邮件、电话、见面等方式进行沟通交流,然后在规定实时在线讨论时段,由学习小组长将本组讨论的内容发帖出来,其他同学可以再补充。另外教师对学生的及时交流进行反馈并提出新的要求也促进了小组学生之间的沟通能力提高。

4.强化了教师相互支持、交流与协作精神

网上课程团队教学在组织方式上是一种围绕课程和教学项目目标而组成的有机式教学组织,无论在准备阶段、网上实时教学实施阶段还是在总结评价阶段,团队教师间都既有分工(主要体现在面对不同教学点),又有协作(主要体现在对一定质量的精华帖的多侧面评价、反馈等方面),彼此间的配合不但使教师体验了相互支持、关注的团队整体归属感,同时也强化了教师间的交流与协作精神。

5.有助于提升网上教学团队的整体素质

由于网上实时或非实时的团队教学活动组织程度高,分工协作性强、参与学生广泛,在某一时间段发帖内容多,因此对教学团队每个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但要事先对案例材料和专题讨论问题的内容进行阅读、消化,对相关背景知识材料进行准备,而且要及时对学生尤其是发帖质量较高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评价与引导。这对锻炼和培养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敬业态度和组织协作精神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近两年来,南京电大工商管理中心教研室的教师通过网上团队教学活动,其责任感、协作敬业精神和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

三、对进一步做好网上课程团队教学的几点思考

南京电大工商管理中心教研室网上课程团队教学活动已开展了两年,这期间也在不断地摸索与总结,以期能取得更好的成效,为此我们提出以下三方面的思考与建议:

1.团队教学应围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与实效来开展

从理论上讲,团队教学模式是一种旨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综合素质的学习模式。在传统面授课堂教学中引入团队学习模式,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交流沟通、团队协作和综合素质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而网上课程团队式教学作为一种教学组织方式是课堂面授团队教学向网上课程教学的一种延伸与拓展。由于网上课程教学除了提供多种视频、课件和文档教学资源外,最能体现互动和合作学习的就是利用在线课程交流平台,组织实时与非实时的教学活动来帮助学生完成学习目标,因此进行网上课程团队教学的目标应该围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与学习成效来开展。为此在设计团队教学内容和组织实施过程中,一定要注意:(1)学习内容如案例讨论材料或某一专题问题难度不宜大,并且要与面授教学辅导内容形成有机的补充或替代关系,从而能够吸引学生广泛参与;(2)在教学组织上应鼓励和支持学生以学习小组的方式共同参与实时或非实时的讨论,从而激发学生之间互动学习和自主学习的信心;(3)教师团队成员之间在教学组织上应进行有效的分工协作,共同对参与网上实时或非实时讨论的学生或学习小组进行点评与反馈。对那些能够将课程理论与工作实践相结合来具体分析案例材料或专题的学生发帖要进行全面评述,并对帖子进行精华置顶。这不但对发帖质量较高的学生是一种赏识性支持,同时也为其他参与网上讨论的学生提供了关注、演示和示范效应。这对提高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的效果是很有促进作用的。

2.需要进一步探索网上课程团队教学的方法

目前南京电大工商管理中心教研室组织的课堂网上团队教学主要还是局限于在线实时与非实时的以案例材料和专题讨论型为主的团队教学组织方法。事实上只要能达到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效率这一目标,还可以摸索尝试各种适宜在网上进行团队教学的方法。例如研究性教学方法:即由课程教学团队进行分工,将课程中要求自学的内容设计成一个个小的课题,由不同教学点的班级学生组成学习小组通过团队研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和体验知识并体会到学习和交流的快乐。再如,作业型任务教学方法,即由课程教学团队把要求学生自学的内容设计成新颖、灵活、多变的作业,以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和专业兴趣,灵活、深入、全面地掌握专业知识,要求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在网上用实时或非实时方式完成作业。由于是团队共同完成作业,为了保证学生的全体参与,这种方法要求每个小组在线提交作业,同时教师团队分工对每个教学点学习小组以报告形式上交的作业进行批阅和评价。在评价过程中,教师之间也在互相交流和协作,以确定评价标准并推荐可在课程网页上展示的优秀作业。

3.网上课程团队教学方式的评价管理的改革与创新

网上团队教学的评价除了教师对学生个体、对整体教学活动进行评价之外,还包括学生对自己学习情况进行自评以及学生之间相互评价。目前,我们的网上课程团队教学主要还是教师对参与实时或非实时教学活动的学生评价。在每个实时教学时段结束后,团队的主持教师也会对各教学点教学的组织管理、参与程度、学生发帖内容与质量进行综合评述,同时也对案例材料分析进行引导,对专题讨论思路进行简要的总结。上述做法在教学实践中也收到了比较好的成效,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尚未开展。从团队学习理论上讲,更强调的是有组织下的学习,重视学习的团体。所以学生个体在这一团体中(如组成的网上学习小组)的作用以及所受到的影响和团队意识等,都是重要的评价指标。因此今后还需要对网上团队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效果的自我评价内容与方式进行研究和摸索,主要是(1)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情况评价,即参与学习活动的学生各尽其能、学有所得、能力提高的情况;(2)网上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各教学点班级学习小组中的人际交往和分工合作情况进行评价;(3)思维状态,即学生在案例材料或专题发帖中提出问题,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发帖情况评价;(4)情绪状态,即学生在网上学习活动中表现出的自我控制与调节学习情感的情况;(5)团队教学与学习效果情况,即参与团队教学活动教师之间的相互评价以及教学能力提高情况评价等。

【参考文献】

[1]郭苏华,隋明.职业教育产学结合实践研究[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2](美)杰克.吉多.成功的项目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3]张素莲.以课程为基础的团队教学模式[J].教育教学论坛,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