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初中数学中的美育范文

初中数学中的美育范文

初中数学中的美育

初中数学中的美育范文第1篇

一、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有审美意识

在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方面的目标就是情感教育的目标,情感教育的实质就是审美教育. 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有审美教育目标,在教学活动中要有审美意识.

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不断加强和提高自身的审美素养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是教育的主体,既肩负着各种专业知识传授的责任,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传播知识的基础上,教师更神圣的职责是培育新一代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因此,教师应树立“教育是一门艺术”的理念,努力把一般教育创造性地提升到美的高度,以美的教育来塑造人,这样就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审美素养. 教师是否具有一定的审美素养便是渗透美育的必要条件. 因此,审美素养便成了教师必备的素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不断加强和提高自身的审美素养.

教师的审美素养有哪些呢?

1. 内在审美素养

内在审美素养是指内化于教师自身的心理——文化结构中不可见的、有着一定发展水平和稳定程度的审美素质. 其主要包括教师丰富的美学和美育理论知识、完善的审美心理结构以及健康的人格魅力三个层次.

2. 审美技能素养

审美技能素养是指流露于教师外部生活层面、具有一定技能的审美表现素质. 其主要包括教师形象美的设计技能和教学美的展现.

教师形象美的设计包括仪表美、教态美和生活审美化三个方面.

仪表美方面. 一方面,教师应当重视穿着服饰,本着整洁、稳重、美观、大方的原则进行修饰,不要穿着邋遢或怪异的服装走进课堂. 另一方面,教师应当保持一种良好的精神面貌. 事实证明,健康、幽默、活泼的教师总是容易与学生打成一片,与学生的情感交流畅通无阻,而那些忧郁的教师则难以获得学生的信任和爱戴.

教态美方面. 教师的教态美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一个成熟教师的教态总是端庄、自然、大方、严肃的. 教态美一般通过教师的行为举止和神情两方面表现出来. 审美素养水平高的教师只要一走进教室,其举手投足之间都会使学生产生好感,给学生一种审美的愉悦. 神情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乐观向上、生机勃勃的教师总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而死气沉沉、冷漠无情,动辄训斥、辱骂,甚至体罚学生的教师,不仅会破坏自己在学生心中的美好形象,而且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

教师教学美的展现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知识的讲授表现出来的审美因素. 其主要包括课程审美化技能、语言审美化技能以及艺术表现与批评技能.

课程审美化技能是教师以符合美的形式、比例来设计课程内容和课程形式的能力.

语言审美化技能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按照美的规律,将日常生活语言转化为教学语言,并增强其艺术表现力的特殊能力. 一方面,教师的教学语言要规范,即做到教学语言科学、准确、简练、易懂,能给学生以明;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语言要有艺术,即融情入理,富有生动的形象性和情绪的感染力,语速快慢有序、轻重得法,有韵律的、运动的美感,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自觉进入自由的审美境界,受到美的熏陶.

三、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善于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

1. 什么是美

辩证法认为:美和真、善是统一的,和假、丑、恶是相对的. 初中数学是科学美的范畴,初中数学中有着丰富的感性内容和审美意蕴.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善于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 例如,直线刚正,曲线柔媚,三角形富于变化之美,四边形富于对称之美,方形稳重,圆形流转;数学布局的合理性,结构的严谨性,关系的和谐性和形式的简洁性. 其中,有数的美、式的美、形的美、解题思路的逻辑美、问题中的思想美,以及学生的团结、互助,吃苦、能干,坚强、勇敢,学习上的自主、合作、探究精神等都是美.

2. 教师怎样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

首先,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教材中的美. 例如,在七年级数学第一册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的引言中,要求学生观察城市一角的照片,明白照片中的同一建筑物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是不一样的,从而让学生感受和体会生活空间的图形是丰富多彩的,并用苏轼写的《题西林壁》中的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蕴涵的意境美来升华学生对这章课题的理解,使学生对这章内容的学习充满美好憧憬,也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善于诱导学生创造美

1. 教师应认真设计板书,诱使学生作业时书写认真、规范,卷面整洁、有序

教师的板书认真、规范,能使学生仿效,潜移默化地让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规范书写习惯. 教师设计的板书合理、协调、大方、自然、有创意,能给学生以欣赏、借鉴、美的享受,并诱使学生有创造美的欲望,作业时不用要求就自觉地认真、规范书写,保持卷面的整洁、有序. 这种作业及习惯不是在创造美,又是什么呢?

2. 教师的教学语言应注意科学而富有幽默、风趣、活泼的艺术特点,在与学生的对话中像磁铁般地把学生吸引到学习中来

学生在回答教师的提问时,毫无顾忌地、大胆地、声音响亮地、有条不紊地说出自己的理解及看法,并争先恐后地相互争辩对方的观点,这种课堂气氛难道不是在创造美吗?

初中数学中的美育范文第2篇

一、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和依据

综观当本文由收集整理前的教育形势,举国上下正在全力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已成为教育者关注的焦点。德育已得到高度的重视,教育界高举“德育领先”旗帜;智育在传统教学中有着深厚的根基,重视程度不言而喻;体育本着全民健身的宗旨,活动有声有势;劳动教育或许与生活实践比较密切,也相应受到越来载多的人的关注;然而,美育?……美育没有受到相应的重视!此外,我们在谈论人文精神的时候,常常把人文精神定位在追求“真、善、美”和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之最高层面上,在讨论艺术美的理论中,也常常谈到“真、善、美”三位一体的问题。怀特海曾经指出,初中数学是真、善、美的辩证统一。一个正确的初中数学理论,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这就是真;初中数学理论不管离现实多远,最后总能找到它的实际用途,体现其为人类服务的价值取向,这是初中数学的善;初中数学理论本身的奇特、微妙、简洁有力以及建立这些理论时人的创造性思维这就是初中数学的美。而这些观点在初中数学过程中是否得到充分的体现吗?没有!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审美教育就没有任何教育”。在此,不想夸大美育的作用,但是,作用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未能得到充分重视,确是深感遗憾。值得高兴的是,初中数学课程标准(讨论稿)已提出了初中数学教育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特别是“初中数学与文化”这一单元体现了初中数学文化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在美学方面,这种功能是鼓舞人们对初中数学的追求化为一种对完善的追求。基于此,提出本课题的研究,或许对中学初中数学教学中加强美育提供有益的启示。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

1.初中数学美的表现

美,作为现实事物和现象,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艺术作品等属性总和,具有匀称性、比例性、和谐,色彩变幻。鲜明性和新颖性,作为精神产品的初中数学就具有上述美的特征。我们知道,初中数学的世界,是一个充满了美的世界:数的美、式的美、形的美……,在那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和谐、比例、整体和对称,我们可以感受到布局的合理,结构的严谨、关系的和谐以及形式的简洁。

初中数学美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从初中数学内容看,有概念之美、公式之美、体系之美等;从初中数学的方法及思维看,有简约之美、类比之美、抽象之美、无限之美等;从狭义美学意义上看,有对称之美、和谐之美、奇异之美等。

经通过对初中数学美表现的研究,我们可以肯定的回答,初中数学中含有美的因素,初中数学发展受美育思想的影响,在此,可以借助古代哲学家、初中数学家普洛克拉斯断言:“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

2.初中数学美的功能

审美教育的范围正日益广泛地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之中。人们不仅通过音乐,艺术,而且通过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得到美的

熏陶,美化精神的境界。美育,对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塑造学生完善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非常重要和积极的作用。

初中数学美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初中数学美能够培养人们创造、发明初中数学的激情。

(2)初中数学美能启发人们探求真理的思路。

(3)初中数学美感有检验真理的作用。

(4)寓美于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初中数学美感能达到以美启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初中数学美之教育途径

在科学美层次上,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和艺术一样,都有自己的美学特征,起着陶冶情操,完善思维品质的作用。其中包括:科学发现中的美学感悟,探索科学规律获得的愉悦,科学思维方法的美妙等诸多方面。科学美的发掘,可以通过种种渠道进行,包括视觉上的美,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惊讶美”,证明技巧运用中的“机智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时的“实用美”,撰写小论文时的感受到的“创造美”。在中学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中学初中数学教材内容的美,如概念之美、证明之美、体系之美、无限之美、平衡之美等方面加以探讨,带领学生进入初中数学美的乐园,陶冶精神情操,激发他们的学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应当作为必要的审美示范,引导学生感知,欣赏初中数学美。另一方面,“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只有将美知识应用于实践,审能教育才有意义,学生的审美能力才能得到进一步提高,因此,初中数学美之教育途径主要有二:一是展示美,二是应用美。其具体探究途径如下:

(1)展示隐含的美。

(2)挖掘初中数学美。

初中数学中的美育范文第3篇

一、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和依据

综观当 前的教育形势,举国上下正在全力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已成为教育者关注的焦点。德育已得到高度的重视,教育界高举“德育领先”旗帜;智育在传统教学中有着深厚的根基,重视程度不言而喻;体育本着全民健身的宗旨,活动有声有势;劳动教育或许与生活实践比较密切,也相应受到越来载多的人的关注;然而,美育?……美育没有受到相应的重视!此外,我们在谈论人文精神的时候,常常把人文精神定位在追求“真、善、美”和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之最高层面上,在讨论艺术美的理论中,也常常谈到“真、善、美”三位一体的问题。怀特海曾经指出,初中数学是真、善、美的辩证统一。一个正确的初中数学理论,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这就是真;初中数学理论不管离现实多远,最后总能找到它的实际用途,体现其为人类服务的价值取向,这是初中数学的善;初中数学理论本身的奇特、微妙、简洁有力以及建立这些理论时人的创造性思维这就是初中数学的美。而这些观点在初中数学过程中是否得到充分的体现吗?没有!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审美教育就没有任何教育”。在此,不想夸大美育的作用,但是,作用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未能得到充分重视,确是深感遗憾。值得高兴的是,初中数学课程标准(讨论稿)已提出了初中数学教育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特别是“初中数学与文化”这一单元体现了初中数学文化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在美学方面,这种功能是鼓舞人们对初中数学的追求化为一种对完善的追求。基于此,提出本课题的研究,或许对中学初中数学教学中加强美育提供有益的启示。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

1.初中数学美的表现

美,作为现实事物和现象,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艺术作品等属性总和,具有匀称性、比例性、和谐,色彩变幻。鲜明性和新颖性,作为精神产品的初中数学就具有上述美的特征。我们知道,初中数学的世界,是一个充满了美的世界:数的美、式的美、形的美……,在那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和谐、比例、整体和对称,我们可以感受到布局的合理,结构的严谨、关系的和谐以及形式的简洁。

初中数学美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从初中数学内容看,有概念之美、公式之美、体系之美等;从初中数学的方法及思维看,有简约之美、类比之美、抽象之美、无限之美等;从狭义美学意义上看,有对称之美、和谐之美、奇异之美等。

经通过对初中数学美表现的研究,我们可以肯定的回答,初中数学中含有美的因素,初中数学发展受美育思想的影响,在此,可以借助古代哲学家、初中数学家普洛克拉斯断言:“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

2.初中数学美的功能

审美教育的范围正日益广泛地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之中。人们不仅通过音乐,艺术,而且通过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得到美的

熏陶,美化精神的境界。美育,对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塑造学生完善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非常重要和积极的作用。

初中数学美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初中数学美能够培养人们创造、发明初中数学的激情。

(2)初中数学美能启发人们探求真理的思路。

(3)初中数学美感有检验真理的作用。

(4)寓美于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初中数学美感能达到以美启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初中数学美之教育途径

在科学美层次上,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和艺术一样,都有自己的美学特征,起着陶冶情操,完善思维品质的作用。其中包括:科学发现中的美学感悟,探索科学规律获得的愉悦,科学思维方法的美妙等诸多方面。科学美的发掘,可以通过种种渠道进行,包括视觉上的美,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惊讶美”,证明技巧运用中的“机智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时的“实用美”,撰写小论文时的感受到的“创造美”。在中学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中学初中数学教材内容的美,如概念之美、证明之美、体系之美、无限之美、平衡之美等方面加以探讨,带领学生进入初中数学美的乐园,陶冶精神情操,激发他们的学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应当作为必要的审美示范,引导学生感知,欣赏初中数学美。另一方面,“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只有将美知识应用于实践,审能教育才有意义,学生的审美能力才能得到进一步提高,因此,初中数学美之教育途径主要有二:一是展示美,二是应用美。其具体探究途径如下:

(1)展示隐含的美。

(2)挖掘初中数学美。

初中数学中的美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 数学 美育

实施素质教育离不开美的教育。《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数学中存在美,自古以来就被人们所赏识。英国人罗素曾讲道:“数学,如果公正地看,包含的不仅是真理,也是无上的美――一种冷峭而严峻的美,恰像一尊雕刻一样。”古希腊数学家普洛克拉斯指出“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只要我们稍加深入地挖掘,就不难发现数学美的重要特征:简洁与灵活,对称与和谐,想象的丰富,逻辑的严谨等无一不蕴于小学数学之中。

一、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是实施美育的根本

1.语言表达力求逻辑、形象、富有启发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是以语言向学生传递知识信色。数学语言的严谨逻辑、声色并茂,不仅可以创造愉悦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机性,而且能使学生皮到美的熏陶。如教学“直线概念”,教师在黑板上画线可告诉学生:这条线没有端点表示向两端无限延长,它穿过教室,穿过云天,还在元休止地延伸着。形象化的语言,会使学生对直线特点有深刻的了解。逻辑性的语言,可以引导学生有根据、有条理地思考问题。例如教学“方程”概念,要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首先要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方程,再考虑这个式子是否符合方程的条件,然后判断这个式子是不是方程。教师启发性的语言,可以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其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譬如教学“梯形面积公式推导”,教师可以这样启发:前面我们研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求法用了割补法,求三角形面积用了拼凑法,才弟形面积求法能不能用这样的方法呢?这样引导,可使学生的思维很快活跃起来,此时再动手操作试验,学生容易理解.产

2.板书设计讲究规范、合理,体现整体性。板书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直观形式,多以纲要信号的形式反映出教学过程,还有利于陶冶学生追求美、欣赏美的情操。备课时,要精心设计板书,教学中注意板书清晰正规,条理清楚,布局合理,重点内容要用彩色粉笔匀画。

二、教学活动愉悦化

小学生数学学习效果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学习兴趣的保持的持久程度。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形成与保持,仅靠简单的数学学习目的教育是难以奏效的,教师必须创设愉悦的教学氛围,通过提示数学知识蕴含的各种美和教师科学施教的艺术美,去感染学生,去唤起他们内心对数学知识的爱,才能使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转变为对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实现学生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多样化、形象化的教学活动,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是实施愉快教学的有效方式。有经验的教师常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把数的认识和有趣的图形巧妙地结合起来;在中年级数学教学中,把千、万、亿等大数的学习与祖国的山川河流、海域疆办、人口数量联系起来,以此来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为他们深知;联系实物(实际)比单一的读数,数数更有趣。

三、巧妙运用多媒体,引领学生领悟美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内容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它没有缤纷的色彩,没有美妙的旋律,只是把自然规律抽象成一些概念、法则或公式等,这就需要教者巧用各种媒体,变抽象为直观,变静态为动态,从而使枯燥的问题趣味化,帮助学生领悟其内在的美。在现代化教学手段相当普遍的今天,可以把情景图等教学内容制作成动画课件,充分利用它的形、声、色、动、静等功能,使静态画面动作化、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创设学习情景渲染气氛。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一课时,利用多媒体课件的鲜艳色彩、旋转的画面直观形象地把两个三角形通过旋转、平移等一系列动感的画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图像生动逼真地显示了图自然而然地展形的剪拼、旋转、平移的过程,活跃了课堂气氛,创设了美的情景。使学生们展开了联想和讨论,强烈的求知欲和创新意识已然写在脸上。

四、发扬教学民主,引导学生创造美

创造美是美育的最终目的。创造性思维具有新颖独特的特点,它是反映学生智力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对美的追求的一个重要动机。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和教学实践均已表明:学生的学习必须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进行,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有不怕失败的心理,有自由发挥、充分交流的机会,有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也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们的思维才会进入最佳时期,逻辑思维和灵感思维交融促进,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一旦“灵感”出现,他们就会感受到创造数学美的喜悦和成功后的乐趣,进而创造美。

总之,数学本身处处充满美的韵律,数学的课堂时时闪烁着灵动的美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只要教师立足于新课改探索,以美育为己任,充分利用教材、资料以及各种教学手段,并在平时教学中深入挖掘和提炼数学中美的因素,充分地展示数学美,诱发学生审美情趣,不仅可使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变得更加生动、愉快,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养成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良好习惯,并在美的气氛中体验美的乐趣,享受美的快乐,在美的陶冶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吴瑞裘.美育教程[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1998.

初中数学中的美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翻转课堂 初中数学 美育教学

翻转课堂是指学生在课前应用教师提供的音频、视频、网络资源等材料进行自学,然后将自学结果在课堂上进行交流与活动,并在教师的辅助下完成相应练习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中对学生学习自主性与积极性的激发有利于推动美育教学的展开,因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当与初中数学美育教学相结合,从而实现学生数学素质与能力的提升。

一、翻转课堂模式下开展初中数学美育的意义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展开学习的前提,开展美育教学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体会数学之美,从而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在翻转课堂中,教师会预先为学生准备电子资料,以供学生进行自学,这些资料中包含视频资料与音频资料,这些资料的引入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使学生能够切实的体验到数学之美。数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是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仅是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因此学生往往无法理解数学教育的真正含义,甚至认为数学对现实生活没有任何关系,这种思想会导致学生丧失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一旦遇到情绪还极有可能对数学产生抵触与厌恶的情绪。而翻转课堂中,教师准备的资料往往与生活联系紧密,能够让学生了解数学与生活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与知识相关的典故,让学生了解数学理论探究的过程,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博大精深,从而对科学、生命、对自然规律有所感悟。

(二)有利于促进学生对数学之美的感悟

数学教育对学生素质与能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与艺术、文学相似,数学教育同样具有品德教育的功能,但是这种功能是潜在的,必须要进行深入的挖掘。初中生年纪较小,身心发展都尚不成熟,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思维较为活跃,且思想的可塑性极强,初中生的这种特点为美育教学的展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数学之美在于形式上的见解、图形上的对称、结构上的严谨以及布局上的统一,在发展的过程中,数学美已经成为一种独特的思维模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过程也是逻辑思维的养成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有力源泉。美育最重要的任务是教会孩子能从周围世界(大自然、艺术、人们的关系)的美中看到精神的高尚、善良、真挚,并以此为基础确立自身的美。”因此初中数学教育也应当以此为出发点,让学生从生活中感悟数学之美,感受到自然规律的神奇。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引导,启发他们的思维,使之对数学之美有更深的领悟,例如在讲解多边形镶嵌知识时,可首先引导学生对生活中常用的瓷砖进行观察,然后为学生展示体现着镶嵌知识的美术作品,利用颜色与图形调动学生的思维,教师甚至可以自己进行相关创作,这一能够更加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兴趣,认识到自己也可以利用相关知识进行创作,接着让学生展开对多边形镶嵌问题的探讨,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了解镶嵌中蕴藏的规律与知识。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一种固定的思维,即通过感知身边的事物,找到其中蕴藏的规律并在实践中获得美的体验。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想象力

数学的形式虽然是理性的、抽象的,但是其中不乏有感性的内容,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下,美育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审美想象力的提高,在进行定理、公式的讲解时,直接的讲述不仅不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反而容易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在美育教学中,教师可利用数字、符号设计不同的造型,使学生通过联想与想象赋予公式或定理新的形象,从而加深对知识的记忆。翻转课堂中教师可以用美育教学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象化。例如,在讲解黄金分割数时,但就0.618这个数字来看,教学是枯燥的,但是如果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那么教学就会变得简单,可引用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的想象,如当人体温度为37摄氏度时,而气温为23摄氏度时人体是最为舒适的,而23与37的比值恰好为0.618,当教师引入这一例子后,学生会来时想象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满足这一关系,然后主动去验证。

二、翻转课堂模式下开展初中数学美育教学的途径

(一)设计合理的教学计划

教师在授课前应当对教学目标进行明确,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教学目标的设定要符合实际情况,教师要充分考虑初中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特点,目标不宜过高,也不可过低,要符合大多数学生的需求。确定好教学目标后,教师应当准备好想要的教学资料,如视频、音频等,将其上传至网络平台以供学生下载学习,学生在观看资料的同时能够对知识有着基本的了解,并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身的数学素质与数学审美意识。教师在选择教学资料时除了要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外,还应当对引入具有数学特点的艺术作品,使其能够带给学生最为直观的审美感受,提高数学美育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

(二)把握好自主学习的尺度

自主学习是翻转课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高自主学习的效果,教师应当适当把握自主学习的尺度。教师在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时应当保证材料内容不宜过度,一般来说,视频资料的时间在10分钟左右为宜;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在观看教学材料时做好笔记,将有效的知识与不理解的知识记录下来,便于课堂讨论的展开。同时,教师应当告知学生不应给自己过大的压力,自主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课堂知识有所了解,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接受能力与数学审美能力,而在自主学习中遇到不理解的难点是很正常的,学生应当正视自主学习。

(三)积极开展课堂交流

翻转课堂模式下,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后还需在课堂上对自主学习的成果进行交流,以小组的形式对自学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交流与讨论,这种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加深对美育教学的理解,提高自身的数学素质。除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外,教师也应当积极参与到交流中,一方面,可以为学生提供指导,从而提高美育教学的效果;另一方面,教师应当对学生自学成果予以评价,以增加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并对美育教学的成果予以肯定。

三、结语

美育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对数学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审美情趣与想象力,翻转课堂模式下,教师可以利用教学资料、课堂交流等手段,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模式下完成美育教学,提高美育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袁慧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初中数学美育教学[J].教育信息技术,2014,(04).

初中数学中的美育范文第6篇

关键词:数学教育 美育 引导学生

1.问题的提出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有这样一段叙述:“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课程适当反应数学的历史,应用和发展趋势,数学对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数学科学的思想体系,数学的美学价值,数学家的创新精神。”这一阐述,在肯定数学是一种文化的同时,也肯定了数学美是数学课程的一部分,明确回答了数学教育实施美育的问题。可是不少数学教师,或迫于升学的压力,或对美育及教育价值缺乏认识,往往在教学实践中忽略了实施美育这不可或缺的一环,所以必须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现象。

2.在数学教育中实施美育的价值

(1)用数学的美引发学生的创造灵感。在数学思维的各种优秀品质中,创造性是最可贵的,也是最难培养的,用数学的美来引发学生的创造灵感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数学的严谨在某种情况下受到了破坏,失去平衡,形成了矛盾,这正是创新的良机。边长为1的正方形的对角线长是多少?历史上有过激烈的争论,当时研究数的范围只是整数和分数,那么就不可能用当时的任何数来表示这个长度,一位年青的数学爱好者出于对数学的不懈追求,别出心裁地创造出无理数,打破了僵局,使数的概念里程碑式的发展。

(2)用数学的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迫于压力的学习缺乏的是恒久的动力,没有热情的学习取得的是迅速的疲惫,在这种状态下别说创造灵感,就是正常的学习也难以坚持,而数学美则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热情的催化剂。著名数学大师陈省一再强调“数学好玩”。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也说过:“就数学本身来说,也是千姿百态,壮丽多彩,引人入胜的。”数学为什么“好玩”?数学凭什么“引人入胜”?因为数学美啊!数学就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当你真正走了进去,就会领略到其中的奥妙,奇异,魅力和威力,就会流连忘返,乐此不疲,数学学习就变成了一种愉快的享受,高尚的娱乐,这应该成为所有数学教师终生追求的最高境界。

3.数学教育中美育的具体实施

在数学教育中实施美育离不开具体的内容,只有结合鲜活生动的实例,巧妙展示数学美的特征,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1)引导学生体验教材中的数学美。数学美其实是一种很含蓄的美,它不可能象看工艺品一样让人很直观地感受到,而是需要在老师的不断引导下,让学生去理性地体验。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渗透美育,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美学因素。尤其新教材在呈现方式上增加了许多插图和阅读材料,其目的之一就是尽可能给学生以美的熏陶,加深学生对数学美的理解。

例如:华师大版八下教材在《勾股定理》之后安排的阅读材料——美丽的勾股树,使得学生在学习勾股定理的同时又发现了它的美学价值,大大激发了学生对勾股的研究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又如:八年级(上册)教材第85页介绍了杨辉三角,从表面上看,是一些枯燥数字的堆积,但从理性上去认识它,却在严整的排列中,有优美匀称的规律,犹如一座数的山峰,融合了数学和谐之美,这些枯燥乏味的数字组合,就产生了神奇的力量,令人赏心悦目!

(2)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美。数学教学如果仅就内容进行教学是相当乏味的,只有把所要教的数学内容融入生活,让学生有真正的生活体验,数学的美才能显现其动人的色彩。因此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美,使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美。

例如:教学“黄金分割”时,可介绍其美学价值在生活中的应用,人体躯干的宽与长之比等于0.618时,就显得匀称:支持人主持节目时,站在舞台的黄金分割点位置,不显得呆板,声音传播效果最好等,如此讲解,既展示了数学广泛的应用,又体现了数学美的魅力,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蕴藏着数学美。又如:学习过二次函数的图像后,带领学生观看广场上的喷水池,那随着声音声此起彼伏的水线,一会儿高矗云霄,一会儿盘旋而下,多么令人心旷神怡啊!

(3)引导学生感受教学过程中的数学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把数学美反映出来,向学生展示各种数学美,学生才能从中感受到数学美,在美的意境中不断受到感染,熏陶。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设计美观,整洁。规范的板书来陶冶学生爱美,欣赏美的情操,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实现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目的,还可以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将数学美尽情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枯燥的理论生动化,抽象的概念形象化,简单的结论充实化,静止的画面动态化,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再如,在分别学习了二次函数y=ax2,y=a x2+k,y=a(x-h)2+k的图像和性质以后,引导学生挖掘他们的内在联系,发现前两种函数分别为第三种函数令h=0,k=0和h=0的特殊形式,这样学生容易理解,容易记忆,便于掌握知识的本质,并从中感受了数学的统一美。

(4)引导学生品味解题过程中的数学美。学生解题时,一旦发现题目提供的知识信息与自己的审美情感相吻合,就能正确,快速的确定解题方法和解题思路,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数学解题也是一种审美活动,是审美情感支配下对数学美的追求。

例如:两个不相等的实数a,b满足a2+2a=1,b2+2b=1,求a+b的值。

解题思路:由已知容易发现a,b为一元二次方程x2+2x=1的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再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数关系得:a+b=-2.

将这种方法与直接方法解出a,b,再分类讨论作比较,就发现要简洁得多,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体会到了数学的简洁美。

又如:已知方程x+ =c+ 的解是x1=c,x2= ,请用这个结论解关于x的方程:x+ =a+ 时,所求方程不具有这样的结构,所以必须先将方程转化成已知方程的结构,在两边同时减去1,就能得到x-1=a-1或x-1= ,进而可解出方程的解x1=a, x2= 。

初中数学中的美育范文第7篇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素质教育 德智美

由于初中数学知识较之于小学数学知识更加深奥、晦涩,因此初中数学教学无疑是一个艰巨的工程,在这个阶段我们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形成一套数学问题解题思路、培养一种数学思维模式。但是,尽管工程艰巨,我们的教学工作却仍然不能丢掉义务教育阶段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指导思想——素质教育。

所谓素质教育,就是从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以实现学生的德、智、美、情全面、均衡发展为目标,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注重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丰富其知识,提高其实践能力,[1]并且重视学生对美的发现、欣赏能力的培养,重视与学生情感的交流、互动。

我们之所以要实施素质教育,一是因为我们当下的义务教育还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面,教学过程过分注重提高学生的分数,教学成果的评价过分依赖学校的升学率这个指标。这种教育模式过于功利,对我们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二是因为素质教育较之于应试教育有其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它注重的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教学过程不再只关注分数,教学结果不再仅仅以升学率作为评价指标。这种教育模式可以很好地规避应试教育的缺陷,从而能够培养出可以将自身价值充分实现,并真正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人才。

那么,我们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该如何开展素质教育,如何通过数学课堂来促进学生德、智、美、情素质的综合平衡发展?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德的教育

“为人师表”是社会对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要求。而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教育工作者。因此,对学生的道德教育首先取决于老师的身体力行。教师应该以身作则,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优秀的道德品质。[2]比如学生守时观念的培养与老师准时上课的行为是息息相关的,学生认真品德的形成与老师严谨、负责的教学态度是紧密相连的。这些都是从行为举止方面来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与学科无关,各老师无异,但却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尽的责任,初中数学教育工作者亦是如此。

另外,对于初中数学教育工作者,其教学工作不应该只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还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向其传输道德理念。但是,笔者认为,这种道德理念的传输不同于思想品德教育课和语文课等课程那般是对美德的集中、直观地宣扬,初中数学教育对道德理念的传输应该糅合进每一点知识的传授中。以下就以几何教学为例对这一模式进行具体阐述。比如,我们在告知学生怎样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时,可以同时向学生们宣传人人平等的价值观。每一个人在老师心中的地位都如这对全等三角形一样,是平等的,尽管同学们呈现的形态可能和三角形一样是各种各样的。再比如,在教给学生们几何证明如何添辅助线的解题方法时,我们应该教育学生们学习这个辅助线的精神,同学们之间应该互帮互助,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最终的目的、取得最后的成功。还比如,在带学生学习几何作图方法时,应该向他们传输一种规范化理念,教育他们行为要规范,就像几何作图方法一样,只有规范化,才能作出标准的、漂亮的几何图形。

二、智的教育

智,一为知识也。《荀子》有言:“所以知之在人者谓之知。知有所合谓之智。”二为计谋、策略也。《淮南子·览冥》就提到:“道德上通而智故消灭也。”“智故,巧诈也。”三通“知”(zhī),知道,认识也。①如此,基于智的内涵,我们智的教育也不能再仅仅停留着知识的传播上,还应包括对学生提出计谋、策略的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发现问题、认识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能力的提升。

智是一种知识,这要求我们在对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我们的数学教学应该从数学知识上落实素质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们对数学知识形成一种认识。但是,认识并不等于知识,这中间有一个内化的过程。如果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仅仅停留在知道、接受的层面,那么我们素质教育中关于“智,知识”的教育就还未完成。我们应该在让学生形成对数学知识的基本认识后向其证明来源或者向其展示该知识的推导过程,让学生们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并且要解释这些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和数学问题解答中的具体运用,让这些知识逐渐内化为学生的认知,而不只是单纯地知道、接受。这是一个基础性的工作,却是素质教育中智的教育的重要环节。

智也是一种计谋、策略,要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也就是说,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启发学生们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不仅是数学题目,还包括生活中的问题。以收益最优化数学问题的解决为例。“王林生产A零件所需要的时间是20分钟,能够得到的收益是30元。生产B零件所需要的时间是30分钟,能够得到的收益是40元,已知现在最少要生产B零件1个,那么请问在两个小时内他生产多少个A零件,多少个B零件能够得到最大的收益?”这个问题的解答实质上就是让学生们寻找一种计谋、策略,来实现其最大收益。我们可以用数学方法来启发学生们思考这种计谋、策略。假设王林2小时内生产A零件x个,生产B零件y个,用等式表示就是20x+30y=120①,此时王林所能得到的收益是P=30x+40y②(x为整数且0≤x

认识问题、提出策略还只是浅层次的,更深层次的智在于发现问题、认识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是一种探索精神的体现,是一种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初中数学教学应该注重对学生探索能力的培养,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启发学生们对数学问题进行思考,并且留心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借助数学知识、运用数学思维来思考这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经常开展课外科技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当地优种培育,地形勘测,开展小发明小创造活动。[3]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们接触生活,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并通过团队讨论、老师引导等形式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提升其创新能力。

三、美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一个全面的、多角度的教育,德、智、美、情都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其中,美的教育就是要教给学生们一种认识美的能力,发现美的视角,是一种审美情趣的培养。从表面上看,数学教育与美仿佛关系不大,在数学教学中融入美的教育,似乎比较难。但仔细研究、思考,会发现并不其然。其实,数学中处处有美——有算术美,有图形美,有思维美,也有解决问题的实用美。这些,都是我们的教学工作者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启发学生去发现、去欣赏的。对于算术,我们要启发学生看到各个算术式的平衡美,等号两边的平衡是一种匀称,是一种不张扬的低调美。对于图形,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教会学生不仅以一种认识图形的心态来看它们,还要以一种审美的眼光来审视这些图形,在图形中体悟对称美、不规则美、曲线美。而本文提到的思维美,则是偏重于让学生感受到一种思维的乐趣。正如金迪曾老师所讲的:“数学的解题过程是一个思维过程。推理是一个不断发现、不断创新的过程,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产生自我探求、克服困难的愿望。”[4]同时,数学中的一些特有的思维方式,比如辩证思维、逆向思维,也会给学生们带来一种新奇感,一种与众不同的魅力。而引导学生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发现解决问题的实用美,则要求我们在教学工作中注重加强数学的实用性教学,注重培养学生们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5]让学生们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知识对实际生活的帮助,领略到数学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的实用美。

四、情的教育

情是人存在于社会所不可或缺的一个要素,没有良好的情绪和畅通的情感交流,人不仅不能良好地扮演其社会角色,严重的还可能导致精神崩溃。实施素质教育,就要求我们在课堂上建立一个良好的情感沟通渠道。这个沟通渠道联系的对象包括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笔者此处所指的情的教育,更多的是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以及在教学工作中对学生情商的培养。

老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主要表现为老师对学生的鼓励、认可,以及老师与学生的情感互动。初中生是一个自信心仍未建立的群体,他们的行为需要得到老师的肯定和鼓励,他们在心里对老师有很强的信任和依赖。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尽可能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这样才能让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一种愉悦的心情,并且能够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树立他们学习的信心。同时,初中数学知识相对晦涩,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关注学生的反应,并对他们的反应做出回应。突出表现为对于学生未理解和难理解的问题要重点讲解、反复讲解、结合具体例题形象地讲解。

同时,初中生正处于少年期,这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这一时期又是脑部成长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正是培养健全情绪反应的良机。[6]因此,我们的素质教育还要关注对学生情商的培养。这种培养多依赖于学生之间的沟通、互动。虽然情感的沟通、互动广泛存在于学生日常的相处中,但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不能忽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培养,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发动学生交流、讨论,分成小组对问题进行探索、思考、研究等多种方式对学生们的情商进行培养,促使学生们之间的沟通畅通、互动愉快。

总而言之,在初中数学教学工作中推行素质教育是一项意义重大但也有一定难度的工程。这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围绕素质教育的精神和核心目标,从德、智、美、情这几个维度进行不断探索,总结规律,大胆创新,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工作才能真正不辱使命,为社会培养出栋梁之材。

注释:

①参见百度百科解释“智”http:///view/110955.htm.

参考文献:

[1]侯永沛.浅谈初中数学素质教育[J].学术论坛.2011(16):219.

[2]黄琳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寓德于教的尝试[J].教育评论.1996(3):65.

[3]单红杰.刍议初中数学素质教育[J].学术研究.2011(7):90.

[4]金迪曾.初中数学实施‘乐学教育’的思考[J].江西教育科研.1998(5):39.

[5]叶锦义.对初中数学能力把握的几点认识[J].学科教育.2000(4):30.

初中数学中的美育范文第8篇

一、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1. 爱国主义教育

数学史是几千年中国文明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学数学教材中记录了多位中外数学家为了探索真理、发明创造以科学务实的精神百折不挠、奋发拼搏的故事. 我国古代的一些数学成就更是一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催人奋发的好教材,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是大有裨益的. 如秦九韶公式、杨辉三角形、刘徽的极限思想、祖冲之的圆周率、祖恒原理以及“九章算术”中不少计算面积和体积的方法的出现都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 比如,祖冲之的圆周率的近似值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数字,比欧洲早了一千多年. 因此,如能根据有关的史料恰当引导,不仅能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而且也激励起学生学习数学的进取精神.

2. 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初中数学中充满了许多对立统一的观点,如有理数与无理数、正比与反比、精确与近似、直与曲…….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帮助学生揭示矛盾、总结规律,渗透对立统一的观点. 例如:一工程队修一条路,原计划12天可以完成. (1)现在要提前2天完成,平均每天工作效率提高的百分比是多少?(2)如果工作效率每天提高25﹪,可以提前几天完成?这道题中每一小题的工作时间和工作效率都在发生变化,题与题之间的已知条件和问题也在不断的变化. 第一题的工作时间减少,那么工作效率发生变化,每天比原来工作效率要提高一些,这道题便是求平均每天比原来增加的百分比. 第二题却恰恰相反,工作效率提高了,这就使得所需的工作时间减少,题目的问题正是“可以提前几天完成”. 通过辩证的分析,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3. 个性品质方面的教育

① 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数学来源于生产实践,数学的基本特点是严密和抽象,因而是最讲真实的一门科学,加强数学与实际的应用联系,强化应用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所以教师不仅可以应用教学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而且可以利用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为了加深学生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给学生针对性地布置一些实习作业,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各种数学学具、实地测量,深入农村、厂矿参观学习,了解数学知识在各方面的应用. ② 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初中数学教师要在备、讲、批、复、考等教学环节中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影响和感染学生;同时严格要求学生书写整洁、认真练习、质疑问难、有错必改;培养学生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和科学作风. ③ 勤于探索、勇于创新. 教师教育学生对于数学中的每一条定理、公理或结论都不要盲目接受,死记硬背,生搬硬套,而要认真想一想为什么成立,如何推导出来的,是不是确有道理,搞清来龙去脉,前因后果. 使学生了解在一个数学概念出现后还会不断发展、不断完善. 一个数学问题往往有多种解决途径. 通过对数学概念、内涵与外延的深入钻研和探讨,通过将一个数学问题经过各种变换,转化而引入另外问题的做法;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发展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勤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4. 审美方面的教育

“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 ”数学中的美育无处不在. 数学的简洁美、概括抽象美、转化美、逻辑美、严谨美、数字与符号美、数的神奇美、数形的和谐美等等,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 从形式上看,阿拉伯数字“1,2,3,4,5……”书写形式变化有序,就像一串美的音符,各种几何图形,富于对称之美,变化之美. 从内涵来看,数学表达客观世界的高度抽象、概括,是任何语言所不及的,除了教材中的审美因素外,初中数学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恰当补充一些美育内容,把数学美作为一种诱因,往往能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根据数学美的和谐性特征,让学生对前、后知识进行比较,理解他们的内在联系,从而形成知识的有序结构和解题方法体系,这对减轻他们的学习负担、提高学习效率无疑有积极的意义. 具体生动的数学美不但可以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而且能启迪学生思维深化的方向,对深入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起到了促进作用. 以数学美的魅力拨动学生的心弦,能使他们在享受数学美的愉悦中增长知识、受到教益,并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能收到陶冶情操的良好效果. 数学教师,不要忘了美的诱因,美的魅力.

二、数学教师要强化德育意识

初中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什么人的问题. 初中数学教师则更应该强化德育意识,重视发挥数学科的教育功能.

初中数学中的美育范文第9篇

初中数学 素质教育 培养模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文明的繁荣与成熟,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弊端日益显露出来,只重分数不重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近些年来,已有不少学校尝试在各学科教学中开展素质教育,结果大多是成绩与问题并存。

一、素质教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体现

每个学科都具有自身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一些特点,那初中数学学科来说,与语文、英语等学科相比,它具有更鲜明的特点,如抽象的内容、严谨的推理证明以及固定的答案等,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时就应该充分考虑到本学科的特点,将素质教育理念与学科特点完美地结合起来。一般来讲,素质教育内容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体现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每个公民应该具有的基本思想品质,是提高我国民族凝聚力、维持政治稳定的基础。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可以通过这样两种方式实现: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介绍从古到今我国在数学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使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从而自然而然地萌生爱国主义情感;其次,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可以设置一些既能训练数学思维又能体现爱国思想的题目,让学生切实地体会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以及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产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激发他们为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制度的思想感情。

2.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主要指在教学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与相关理论,以便使学生从小养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一切。初中数学知识本身便蕴含着丰富的对立统一、运动变化、发展联系等辩证唯物主义的因素,教师如果能在教学中自觉地运用这些理念来阐释所教内容,既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全面地理解所学内容,又可以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对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产生感性的体会和认知。

3.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实践表明,初中数学教育的功能除了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以外,还肩负着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习惯的重任,真正地实现促进学生终生发展的目标,让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受用终身。

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素质教育主张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各方面综合素质,尽可能地挖掘学生的智力与潜能,旨在通过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获得有用的知识和技能,最终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符合人类的发展规律及社会的客观需要,对教育的进步及学生的个人发展都具有深远的意义。相比于传统的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具有明显的优势,它能使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更好地发现和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更加注重开发学生的潜力和成长空间。初中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主要学科之一,同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应用价值,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数学素质,对学生今后的继续学习和发展提升有着重要影响。从这个层面来讲,素质教育应该也必须成为初中数学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真正实现教育的育人功能,发挥出应有的价值。

三、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素质教育的策略和方式

1.树立数学教学的素质观

转变不合时宜的、落后的思想观念,树立数学教学的素质观是开展初中数学素质教育的思想基础和前提条件。当然,教师观念的转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首先,真正发挥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在课堂上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除了向他们传授数学知识,还要注重提高他们的能力和素质,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其次,数学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有意识地渗透素质教育,认真设计教学方案,营造生动逼真的课堂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让每个学生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积极参与,开动脑筋,认真探索,充分发挥出自身的潜能,逐步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和思维能力。

2.加强与学生的情感沟通,为学生的学习构建良好的心理环境

情感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重要媒介,可以在师生之间建立起沟通的桥梁,促进师生的交流与互动。在开展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情感沟通,拉近师生心灵的距离,构建良好的双方关系,使学生从心理上产生对教师的亲近感和信任感。这样一来,便可以在教学中为学生的学习构建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让他们毫无负担地轻松地进行学生活动,得到身心的和谐健康发展。

3.在教学中渗透数学美

素质教育还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渗透数学美,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中所蕴含的各种形式的美,逐渐使学生学会发现数学美、体会数学美、欣赏数学美的能力。数学美在初中数学教材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例如,圆、三角形、正多边形等数学图形中蕴含的美,数学公式中体现的美,数学定理和性质中的美等。教师在讲课时若能有效利用这些内容,将会使创造出充满数学美的课堂,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得到提升。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把握好教育方法,有效渗透数学美,才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与魅力。

4.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总称。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知识与方法形成的规律性的理性认识,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策略。数学方法是解决问题的手段和工具。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只有掌握了数学思想方法,才算真正掌握了数学。因而,数学思想方法也应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现行教材中蕴含了多种数学思想和方法,在教学时,我们应充分挖掘由数学基础知识所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设计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反复强化、及时总结,用数学思想方法武装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的主人。

总之,数学学科的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阶段中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把素质教育贯彻于数学教学之中,使数学教学为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服务,是每个初中数学教师责任,是摆在我们广大数学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的任务。

参考文献:

初中数学中的美育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美;审美教育

俗话说,人都有爱美的天性。当代社会,审美能力已成为现代文明人的重要素养之一。审美素质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而数学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它对于影响学生的审美情趣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

邱成桐先生说:“中小学生对数学之美的感受应该是首先要学懂的。”对于初中阶段,《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也体现了审美教育的要求,如“引导学生用变换的观点解释现实世界中与图形有关的现象,欣赏某些建筑物的对称美”;“作为数学欣赏,介绍尺规作图与几何三大难题、黄金分割、哥尼斯堡七桥问题等专题,使学生感受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领略数学命题和数学方法的美学价值。”《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在初中阶段的培养目标中也指出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审美能力”。

一、当前初中数学课堂的现状与问题

然而,在应试教育思想和传统教学模式的干扰下,当前数学课堂中存在诸多不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弊端。在初中课堂中,表现较为明显的有以下几点:

1.教学目标的主体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导致课堂内容枯燥

虽然数学教学大纲提出的教学目的中包含了“双基”、能力及思想教育等方面的目标,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学科知识和数学技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最重要的目标,甚至是唯一的目标。如今,勤于习题演练,重视系统训练,注意知识的梳理和结构掌握,并进行多样的“变式训练”,通过练习题来及时巩固和强化知识,“精讲多练”成为普遍的教学模式,这就导致了数学课堂形式单一、内容枯燥。

2.课程目标不能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导致数学后进生增多

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既应面向全体学生,又应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但现状表明,由于在数学教学中过度进行以应试为目的的习题训练,强化了数学学习中的学科中心地位与应试功能,而忽视了数学课程对每一个学生应具有的教育功能,因而造成了较多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不适应,数学后进生在我们的课堂中一届比一届多。

3.缺乏良好的情感体验,导致学生数学愉悦体验的减少

调查表明,学生一般都欠缺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较多学生对学习难以形成愉快体验。普遍状况是,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愉快体验大幅度下降。伴随着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发展,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态度反而形成一定反差,即使是学生看到数学的成功应用和获得较好成绩时,其对数学也不是真正喜欢。

二、数学审美教育的意义

数学教育中,通过对数学美的揭示,加强数学审美教育,不仅可以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种积极而强烈的认知情绪,激发和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而且也使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更能进一步提高数学素养。

1.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在一个人的知识结构中必不可少,但由于学科本身的高度抽象性,导致害怕数学的学生大有人在,认为数学苦涩难懂,当然对数学毫无兴趣。数学教学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激发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当学生意识到数学是美的,数学有着无穷的魅力时,他们就能克服对数学的恐惧感,从而刺激和调动他们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陶冶思想情操

爱美是人的天性,在青少年时期尤为突出,审美教育应该抓住这个关键时期。如果教师能在课堂教学中利用生动的材料,以数学美的魅力拨动学生的心弦,让他们在享受数学美的愉悦中增长知识,并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便能收到陶冶情操的良好效果。

3.提高数学素养

引导学生感受数学之美,不但能培养学生直觉思维能力、感受力、鉴赏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且也培养了学生在数学眼光、数学态度、数学精神、数学交流、数学悟性、数学应用等方面的品质,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如何让数学之美焕发在课堂上

1.教师要具有审美意识

想要在课堂上焕发出数学之美,首先教师自己必须具有审美意识,只有当教师对数学之美有着强烈的感受,才能在平时的教学中将感受数学之美的能力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使学生体会并感受数学之美。久而久之,学生必然养成审美习惯,用审美的眼光看数学,学会自己发掘数学之美。

例如,在教授七年级(下册)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 时,教师应该让学生感受到这两个公式的对称美,但如果教师自己都没有强烈的意识,那如何能让学生体会到这种美呢?

2.善于挖掘审美素材

古代哲学家、数学家普洛克拉斯说:“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数学之美无处不在,数学教师应善于挖掘教材和实际生活中的审美素材,在教学中及时恰当地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之美就在身边。

如在“黄金分割”的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利用课本和教师用书上提供的例子,让学生感到黄金比的优美。当然,也要善于挖掘学生身边的例子,如学生挂着的胸卡、父母用的银行卡等,它们的宽和长之比就接近于0.618(黄金矩形);夏天使用的折扇,若张角角度为52°,则52°与(360°-52°)的比值接近于0.618……这些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更能让他们体会到数学美的魅力。

3.提供创造数学美的机会

教学中教师应多为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通过参与教学活动从而不断地去创造数学美,自觉地去发现美,体验美。如果只是教师一人唱独角戏,虽自己陶醉其中,但学生没有体验的机会,那也无法引起共鸣。

例如,在“设计轴对称图案”一课中,可提供机会让学生自己动手剪纸,通过折纸、画线、剪,更深刻地体会轴对称图案的美,设计优美的作品加以展示。

4.巧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如今,计算机辅助教学在课堂上已被广大教师使用。在数学教学中,可采用的软件很多,如:Powerpoint、Flash、几何画板、电子白板、超级画板、Geogebra、Authorware等。巧妙合理地使用这些软件,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直观、生动地感受到数学之美。

在“勾股定理”的教学中,教师可将“美丽的勾股树”展现给学生,但如果只提供给学生图片,那只是静止的,而用几何画板却可以将动态的、五彩斑斓的“勾股树”展示给学生,就可以让学生真正看到美丽的“勾股树”。体会数学之美,几何画板可以将这一点发挥得淋漓尽致。

四、结束语

数学中到处都是美,只要我们教师和学生多去发现、多尝试、多创造,一定能使我们的课堂更生动活泼,使学生得到更大的收获。

参考文献:

[1]李亚男.初中数学教学攻略大全[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许晓根.数学美育教育与数学发现[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3]罗浩源.生活的数学[M].上海远东出版社,1999.

初中数学中的美育范文第11篇

【关键词】德育教育 初中数学 课程教学 素质教育

对初中生进行德育教育是每个教师应尽的责任与义务,但在教育实践中很多教师都将主要精力放在了专业课程的教学上,而忽视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随着素质教育观念的深入人心,每个教师都应当树立起德育教育的教学观念,初中数学教师也不例外。初中数学教师要想将德育教育的任务进行有效的落实,就需要结合初中生的学龄特点,做好德育教育与数学课程教学的整合工作,促进初中德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一、挖掘数学历史素材,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常常被忽视,因为很多教师觉得爱国主义与数学课程教学很难联系起来。对此,初中数学教师可以深挖我国古代数学取得的重大成就,也可以设计一些与爱国教育相关的应用题,在数学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逐渐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潜移默化的培养初中生的爱国情怀。例如,勾股定理最早是在中国古代数学著作《周髀算经》中提出的;大约在1500年前,我国的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就对圆周率进行了计算,得出:3.1415926<π<3.1415927,这项成就在国际上领先了1000多年,对世界数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教师通过数学历史素材的挖掘与讲解,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激发学生勇于创新、不断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二、利用数学活动开展德育教育

初中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通过各种活动开展的,因此数学教师也可以在数学课程教学中组织有针对性的数学活动,将数学教学与德育教育有效结合起来。教师在开展数学活动时,要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尤其是对于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因素要给予重点关注,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例如,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发现,很多学生对计算教学缺乏兴趣,过分依赖计算器,甚至觉得笔算已经没有任何意义,这时教师可以组织“计算教学重要性”的主题活动,让每个学生阐述下自己在数学计算中遇到的苦与乐,然后教师及时加以引导,让学生明白口算、笔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端正数学学习的态度,这对初中数学教学的高效开展显然是非常有帮助的。

三、在数学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

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过程,需要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加强沟通与协作,教师同时可以针对学生的各种行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德育教育。首先,数学的学习与计算,要求学生必须书写整洁、计算认真、质疑问难、有错必改,这可以与学生学习态度的养成和严谨、科学作风的培养有效结合起来,实现知识与道德、教书与育人的有效统一;其次,教师可以在小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和集体主义精神,让学生在相互沟通与交流中学会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团结他人,逐步养成乐于助人、勤奋好学、积极向上的良好品质与能力;再次,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可以让学生树立起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和克服苦难的勇气,在数学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收益。

四、结合数学课程的特点,开展美育教育

很多学生反映数学课程枯燥乏味,那是因为很多教师和学生还没有认识到数学课程以及数学知识的内在美。数学的美体现在相似、对称、和谐等多个方面,并且与现实生活是紧密相连的,只要教师和学生善于观察和发现,完全可以将数学课程教学与美育教育进行有效的整合。例如,在讲到“轴对称图形”的课程内容时,教师可以与中国的剪纸艺术、建筑艺术有效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能够发现美、认识美、评价美,甚至创造美,一改传统数学课堂枯燥乏味的状态,让初中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精彩,不断提高学生的美育素质。

五、发挥榜样力量,开展典型教育

首先,教师要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德育教育能力,因为教师与学生的接触是非常多的,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教师必须重视自身形象的塑造,语言的表达和仪表的维持,这些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此外,当教师讲到一些公式、定理时,可以介绍其发明人的事迹,以启迪学生热爱科学,为科学献身的精神。例如数学家欧拉,28岁右眼失明,到59岁时接近双眼失明,64岁遭遇火灾,妻子离世……一系列的天灾人祸都没有打倒这位数学家,最终成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这显然是对初中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典型素材。

结语

总之,德育教育目前已经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对于初中数学教师而言,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敢于对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和发展,更新教法,努力实践,不断探索数学课程理论教学与德育教育结合的方式与方法,实现德育教育与初中数学课程的有效整合,促进学生数学成绩和思想道德水平的同步提高,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晋红霞.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J]. 小学科学(教师论坛),2011(10) .

[2]宋晓辉. 浅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 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10) .

初中数学中的美育范文第12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品德教育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想把德育渗透到每一个教学过程中,就应该从班级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学生自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养。

一、要善于创设情境,抓住德育渗透的最佳时机

作为初中数学教师,不能够在教学中随意地安排品德教育,而应该善于创设情境,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来抓住德育渗透的最佳时机,只有这样才可以达到德育教育的真正目的。除此之外,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品德教育,教师首先要对每一章节中的德育素材进行分析,找准最佳的方法,并且增强语言的感染力,以此来鼓励学生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有效的激发,从而达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品德教育的理想效果。

二、补充数学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品德教育,离不开有效的教学方法,因此,作为初中教师应该在提高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充分把握教材的内容,挖掘其中所蕴含的德育内容,补充数学史,以此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由于初中数学所涉及的公式较多,并且每一个公式都有其相关的发明者和故事,所以教师可以在讲解公式的同时,向学生介绍相关的资料,告诉学生我们现在所学习到的知识,都是由这些伟大的发明者所创造出来的,要让学生了解到我国数学发展的历史和光辉事迹,使他们产生民族的自豪感,以此来增强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从而为数学教学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用数学中的美育素材对学生进行教育

美育和德育是息息相关的,美育一样都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鼓舞人们的士气,使人们具备崇高的精神。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丰富的美育素材来开展教育工作。例如,利用黄金分割线来处理各种设计问题,利用三角形、四边形和圆等图形来进行美术造型。其实在初中数学中有很多美育素材,只要教师认真研究教材,并且利用好教材,就可以为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有利的条件,在美育的基础上进行数学教学,不但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还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全面增强他们的创造力。

四、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也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品德,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并且学会了谦让、尊重他人,增强了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并且在小组合作学习下,一些学习较为懒散的学生也会在身边同学的帮助下燃起学习的热情,积极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对于学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可以通过同学间互相探讨,得出答案,这样不但增强了他们自主探究的能力,还树立了他们学习的自信心,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使学生在相互交流中获益。

五、通过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交流进行德育的有效渗透

教师是教学的实施者和引导者,因此,作为初中数学教师,要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和学生多交流多沟通,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要及时地了解学生的想法和需求,和学生有思想的共鸣,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在教学开展中,教师根据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选择性地对学生进行提问,对于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要给予相应的鼓励,不要偏向学习好的学生,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要用自己的热情去温暖学生,让学生消除学习的畏惧感,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带着愉快的心情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初中数学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情感变化,要耐心地聆听学生的内心,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存在的困难,和学生成为朋友,只有这样教师才可以在教学中做好学生的品德教育,使学生具备完善的人格品质。

综上所述,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实施,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品德教育是一项重要的课题,教师要想做好这一工作应该善于创设情境,抓住德育渗透的最佳时机,要让学生了解到我国数学发展的历史和光辉事迹,使他们产生民族的自豪感。并且要用数学中的美育素材对学生进行美育,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来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除此之外,教师要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德育的有效渗透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使初中数学学科内容与品德教育和谐统一的联系在一起。

参考文献:

[1]黄斌斌.将育人进行到底:谈初中数学课堂的德育渗透[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2).

[2]王瑞玉.浅议初中数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J].考试周刊,2009(43).

[3]王晖,徐立秋.中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德育渗透[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27).

初中数学中的美育范文第13篇

教育目的,或曰教学目的,是一切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问题,是这些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育目的一旦确定,必将制约、影响着所有教育、教学行为的实施操作。本文论述的是初中美术教育的目的。在论述该目的之前,让我们对初中阶段美术教育的受众进行一番了解。

美术教育的涉及面相当广泛。如以年龄分段,有学前美术教育,小学美术教育,中学美术教 育,大学美术教育,直至老年美术教育等等;如以教育场所的不同来区别,则可分为学校美术教育,社会美术教育,家庭美术教育等等。应该承认,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教场所的美术教育目的的定是各不相同。本文涉及的美术教育的受众是:必须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初 中的全体学生,年龄在十二岁至十五岁之间,学习形式是以课堂教学的形式进行。

初中美术教育要达到怎么样的目的?九二版《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美术教学大纲(试用》是如此表述的:"向学生传授美术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爱国主义精神,陶冶高尚情操,培养良好的品德、意志;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美术教育学》又作了如此诠释:美术教育的目的分为一般目的和具体目的,一般目的中包括智育目的,德育目的,美育目的;具体目的则包括:提高学生美术"双基"水平,提高学生美术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美术鉴赏能力。

看了以上这些文字,一个基本感觉就是:上述教育目的内容繁杂,目标繁多,多头平行,条理不清。可以想象,有关专家学者在制定初中美术教育目的时,太想面面俱到,恨不能穷尽有史以来出现过的所有的关于美术的教育目的。于是乎,这个教育目的的字里行间,处处与历史上曾有过的如技能教育、审美教育、情操教育、能力教育、个性教育、创造教育等教育目的论一一暗合,真不愧为集美术教育目的之大成。遗憾的是,这教育目的只是出自一些人的想当然耳,它并没有真正反映出初中阶段美术学科的特点,与学校的美术教学实际情况尚有不少差距。

教育目的应该体现学科特点,联系实际,准确明了,切实可行。本文认为,初中美术教育应 以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主要目的,具体说来,就是以提高学生感受美,欣赏美,鉴别美等能力为主要目的。

原因如下:

应该看到,初中美术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正在为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所认同。这从近年来国家对有关美术教育的师资培训、设施添置的投入不断加大可得到印证,这也令从事美术教育的教师感到些许的欣慰。但是,在当前的教育制下,无论是社会,还是学校,仍然把应试教 育作为首选,语、数、外等应试学科可谓是重中之重,是学生竭尽全力学习的内容。可以断定,此种状况在相当的时间里不会改变。就在这样的大环境中,与考试无关的美术课,被不少人视作"鸡肋",弃之不能,食之无味。在这些人眼内,所谓美术教育的价值、功用,仅仅还停留在理论的层面,甚至连这样的程度都尚未达到。当然,也有极少数初中学校的极少数班把美术学科作为"特色",但其办学目的直指升学,其教学目的与正常意义上的初中美术教育目的不可同日而语,此应另当别论。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就在学校美术教育遭遇冷落的同时,整个社会对美的追求却是日甚一日 ,这种追求已浸润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此冷热相对,形成强烈反差,而初中美术教育就在这样的无奈和夹缝中自得其乐地生存。

面对尴尬境况,要实施、完成《大纲》中提出的如此众多的教育目的,无论是教师的教,还 是学生的学,都很难与实际情况合拍。与其泛泛而谈地广提目的,不如实实在在地明确主要 方向,增强教与学的可操作性。

现行的教育模式,在西方已延续了数百年,在我国亦有百年以上历史,其间,各门学科的设立,都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具有科学性、合理性,都能体现三学科独特的存在价值。那么,美术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体现在哪里,它与其他学科的区别又在哪里?这是决定教育目的的一个重要问题。时至今日,还有不少人认为,美术可以开发人的智力,并可锻炼、培养种种 非智力因素。这些人通常会以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巨匠达·芬奇为例,说他既是艺术大师,又在物理、医学方面有所建树;并还会把爱因斯坦擅拉小提琴作为佐证。殊不知,此说已步入误区,其错误就在于忽略了美术学科的特点,用各门学科的共性来取代美术学科的个性。试问,现代学校开设的课程,有哪一门学科不能培养、提高学生的智力?有哪一门学科不需要具备非智力因素?

相信每一位从事初中美术教育实践的教师都有如此经验;绝大多数主课学习成绩优良的学生,其美术学习成绩也不错;反之,一些美术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却不一定是全面发展的学生。我们大家还都知道,各级各类美术院校及美术专业每年在招收学生时,其文化考试分数 线之低,总能令人瞠目结舌。这种局面的形成已非一年半载,以至于经常有这样的情况出现:某学生学习成绩不佳,报考理想学校无望,便在临考之前求助于美术教师,看能否帮忙突击辅导一下,且到美术门类的学校试试,觉得那里是可以投机一把地方。

据说,在美术专业入学文化考试的分数线问题上曾有过争论,结果大概不了了之。不管怎么说,为了开发大脑的左半球,却导致大脑右半球的萎缩,总是令人遗憾的事。

自有美术教育以来,中外学者在研究美术教育的过程中,不约而同地发现这样一个规律:儿童在学习绘画的过程中,都会经历从涂鸦期到写实期的转变。研究表明,十三岁到十五岁的少年儿童,由于心理发育的原因,绝大多数人会进入一个被称之为"高原期"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儿童对自己的绘画自惭形秽,不断产生抑制情绪,进而丧失了动手作画的兴趣。这 时候,学生对美术作业取的是一种应付的态度,很少有积极的参与,有相当部分的学生甚至 不能完成作业,更有极个别学生出现抵触、厌恶的情绪。在教学第一线从事实践工作的教师 或多或少都曾遇到这等情况,不少教师经过努力,想改变或者改善这样的局面,但总是收效甚微,究其原因,就是违背了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规律。规律之所以叫规律,就是不以人的主观 意志为转移。违背规律,一定要初中学生完成相当数量的美术作业,特别是绘画作业,非但不能达到目的,相反,只会增加教师和学生彼此的痛苦,得不偿失。顺应规律,才是明智的选择。

初中数学中的美育范文第14篇

[关键词]美 数学 简洁 和谐 奇异

如何将美育渗透于初中数学教学之中,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这是当前数学教师必须认真探索实践的一个重要课题。我认为将美育渗透于初中数学教学之中,要经过两个阶段。

一、感美、知美、辨别美阶段

从初中数学教材中看,数学的美是到处都是有的。从内容方面上看有很多,特别是在图形的认识等章节中,大家可以很直观地感受到数学的美。

1.感受简洁美

简洁性是数学结构美的重要标志,数学现象和其它自然现象一样,是纷繁复杂的,呈现在天真的孩子眼前是杂乱无章、难以捉摸的。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必须注意这一点,引导不好,会使学生学习起来困难重重,甚至产生厌学的情绪。当我们正确引导时,可以从中观察、猜想、归纳、推理,通过思考而求出简单明了的一条规律或者用一个概念,法则,公式。一种计算方法清晰地表示出来。这样会使学生马上产生一种简单整齐的美感。例如,通过用字母表示数,把纷繁的数或数量关系用1个或几个字母简明地表示出来,通过文字语言与数学语言的互译,使学生体会数学语言的简洁美与准确美;知道任何一个数都有它的相反数以及简化一个数的符号后,学生会进一步领略到数的完整美;整式的加减实质上就是去括号,合并同类项,结果总比原来简洁,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

2.感受和谐美

和谐是形成美的重要标志,它给人们一种圆满、协调、平衡的美感。在初一的数学教学中,和谐美比比皆是。例如:通过求代数式的值,学生会发现代数式中字母取不同的值时,代数式的值一般也不同,也就是说不同的值统一于一个代数式中,体现了数学中的和谐美;通过有理数的分类,等式的两条性质体现了数学的对称美;通过画数轴,同时利用数形结合法,理解绝对值的意义和相反数与绝对值的联系,给学生以图形美。

3.感受奇异美

弗兰西斯・培根说:“美在于独特而令人惊异,奇异与和谐是对立的统一。”在某种意义上,数学中和谐性与奇异性是世界的统一性与多样性在数学中的反映。许多奇异对象的出现,一方面打破了旧的统一性,另一方面又为建立新的统一奠定了基础,数的概念的扩展就是如此。学生在小学里学习了正整数和正分数之后,认为凡是数与数量关系都可以用正数去理解和解释。当学生在初中学习了负数之后,他就会感受到奇异美。这时学生会觉得小学里学的数是“不全”的。通过负数的学习,学生把正数、负数统一到有理数中去,达到一种新的和谐时,他更会感受到奇异性与和谐性在运动和发展过程中的关系,从而产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欲望。

4.感受知识体系的完整美和解题方法美

小学算术里的加法运算律、乘法法则、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推广到有理数范围内,同样是成立的。小学算术里减法不能永远实施,学习有理数后知道减法在有理数范围内可以永远实施,一切加减法都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等,都体现了知识体系的完整美。通过行程问题的教学,学生形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审题:学会画出路线示意图,学会用列表格的方法帮助解题,学会用圆型示意图帮助解题,掌握两位数的形式记法等,使学生得到方法美的享受。学生对学习材料感兴趣了,他们就会积极、主动、自觉地学习。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因素正是遵循了学生的认识规律,使他们的思维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受到美的感染,受到美的熏陶,提高他们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

二、表现美、发掘美、创造美、传播美阶段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美育渗透教育,如果仅仅停留在感美、知美和辨别美这一阶段,那是不够的。教师要引导学生挖掘教材中美的内涵,创造美。

1.把美育用于德育教学之中。教学中要以情动人,以美激情。在德育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宣传著名数学家美好的心灵的事例来感动学生,进行美育教学。如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凭着惊人的刻苦钻研精神,终于成为举世公认的大数学家的事例。要让学生明白一个事实: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但也有一定的艰苦性,正如没有春的播种、夏的栽培,就不会有秋的收获一样。还要让学生明白数学学习不可以含有功利目的,在这里我们可以给学生举数学家陈省身的事例。陈省身说“数学没有诺贝尔奖是一件幸事。这是一片安静的天地,没有大奖,也是一个平等的世界。数学有很多简单而困难的问题。这些问题使人废寝忘食,多年或经年不决,一旦发现了光明,其快乐是不可形容的”。这位老人在弥留之际,仍舍不得数学。“我要走了,要去数学圣地希腊报到了。天堂里,一定也有数学之美”。“天堂里,一定也有数学之美”,这成了很多报纸的大字标题,这是一种令人神往的境界。

2.把数学的美用于数学知识教学之中。首先,教师要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让学生想学、乐学;应不失时机地创设“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欣喜情境,注意联系实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尝试成功的体验,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学习数学其乐无穷。其次,在数学美育渗透过程中还应关注到学生年龄特点。凡是生动、具体、形象的事物都非常适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乐于接受,会在轻松愉悦的气氛里掌握了知识。为此,教师在教学中精心选择所教的内容,力争上好、上巧每一堂课。整节课要注意让学生参与活动,让学生在欢乐祥和的气氛中得到了知识,然后运用数形结合方法,把实际问题用数轴转化为数学问题,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形象直观。也可通过自编题和竞赛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竞争意识和整体意识,及时鼓励督促学生的精神始终处于亢奋状态,变“苦学”为“乐学”。

3.利用电化教学加强数学教学中的美育渗透。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使用给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给学生以美的享受。电化教学在《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画立体图形》、《立体图形的展开图》等章节中能很好地进行美育渗透外,在其它的代数章节中也可以。例如在有理数的乘方教学过程中,可用计算机显示高高的楼房和高约8848米的珠穆朗玛峰的图片,设计和实施把厚0.1毫米的纸连续折叠20次有34层楼高,折叠30次有12个珠穆朗玛峰高。这一惊人的猜想使学生精神集中、思维活跃,进入最佳状态。当学完乘方知识后,学生运用计算机计算并验证“把足够长的厚0.1毫米的纸连续折20次有104米高,有34层楼高;连续折30次后有10万多米高,有12座珠穆朗玛峰高”,多不可思议。

初中数学中的美育范文第15篇

[关键词]美 数学 简洁 和谐 奇异

如何将美育渗透于初中数学教学之中,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这是当前数学教师必须认真探索实践的一个重要课题。我认为将美育渗透于初中数学教学之中,要经过两个阶段。

一、感美、知美、辨别美阶段

从初中数学教材中看,数学的美是到处都是有的。从内容方面上看有很多,特别是在图形的认识等章节中,大家可以很直观地感受到数学的美。

1.感受简洁美

简洁性是数学结构美的重要标志,数学现象和其它自然现象一样,是纷繁复杂的,呈现在天真的孩子眼前是杂乱无章、难以捉摸的。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必须注意这一点,引导不好,会使学生学习起来困难重重,甚至产生厌学的情绪。当我们正确引导时,可以从中观察、猜想、归纳、推理,通过思考而求出简单明了的一条规律或者用一个概念,法则,公式。一种计算方法清晰地表示出来。这样会使学生马上产生一种简单整齐的美感。例如,通过用字母表示数,把纷繁的数或数量关系用1个或几个字母简明地表示出来,通过文字语言与数学语言的互译,使学生体会数学语言的简洁美与准确美;知道任何一个数都有它的相反数以及简化一个数的符号后,学生会进一步领略到数的完整美;整式的加减实质上就是去括号,合并同类项,结果总比原来简洁,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

2.感受和谐美

和谐是形成美的重要标志,它给人们一种圆满、协调、平衡的美感。在初一的数学教学中,和谐美比比皆是。例如:通过求代数式的值,学生会发现代数式中字母取不同的值时,代数式的值一般也不同,也就是说不同的值统一于一个代数式中,体现了数学中的和谐美;通过有理数的分类,等式的两条性质体现了数学的对称美;通过画数轴,同时利用数形结合法,理解绝对值的意义和相反数与绝对值的联系,给学生以图形美。

3.感受奇异美

弗兰西斯·培根说:“美在于独特而令人惊异,奇异与和谐是对立的统一。”在某种意义上,数学中和谐性与奇异性是世界的统一性与多样性在数学中的反映。许多奇异对象的出现,一方面打破了旧的统一性,另一方面又为建立新的统一奠定了基础,数的概念的扩展就是如此。学生在小学里学习了正整数和正分数之后,认为凡是数与数量关系都可以用正数去理解和解释。当学生在初中学习了负数之后,他就会感受到奇异美。这时学生会觉得小学里学的数是“不全”的。通过负数的学习,学生把正数、负数统一到有理数中去,达到一种新的和谐时,他更会感受到奇异性与和谐性在运动和发展过程中的关系,从而产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欲望。

4.感受知识体系的完整美和解题方法美

小学算术里的加法运算律、乘法法则、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推广到有理数范围内,同样是成立的。小学算术里减法不能永远实施,学习有理数后知道减法在有理数范围内可以永远实施,一切加减法都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等,都体现了知识体系的完整美。通过行程问题的教学,学生形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审题:学会画出路线示意图,学会用列表格的方法帮助解题,学会用圆型示意图帮助解题,掌握两位数的形式记法等,使学生得到方法美的享受。学生对学习材料感兴趣了,他们就会积极、主动、自觉地学习。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因素正是遵循了学生的认识规律,使他们的思维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受到美的感染,受到美的熏陶,提高他们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

二、表现美、发掘美、创造美、传播美阶段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美育渗透教育,如果仅仅停留在感美、知美和辨别美这一阶段,那是不够的。教师要引导学生挖掘教材中美的内涵,创造美。

1.把美育用于德育教学之中。教学中要以情动人,以美激情。在德育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宣传著名数学家美好的心灵的事例来感动学生,进行美育教学。如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凭着惊人的刻苦钻研精神,终于成为举世公认的大数学家的事例。要让学生明白一个事实: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但也有一定的艰苦性,正如没有春的播种、夏的栽培,就不会有秋的收获一样。还要让学生明白数学学习不可以含有功利目的,在这里我们可以给学生举数学家陈省身的事例。陈省身说“数学没有诺贝尔奖是一件幸事。这是一片安静的天地,没有大奖,也是一个平等的世界。数学有很多简单而困难的问题。这些问题使人废寝忘食,多年或经年不决,一旦发现了光明,其快乐是不可形容的”。这位老人在弥留之际,仍舍不得数学。“我要走了,要去数学圣地希腊报到了。天堂里,一定也有数学之美”。“天堂里,一定也有数学之美”,这成了很多报纸的大字标题,这是一种令人神往的境界。

2.把数学的美用于数学知识教学之中。首先,教师要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让学生想学、乐学;应不失时机地创设“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欣喜情境,注意联系实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尝试成功的体验,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学习数学其乐无穷。其次,在数学美育渗透过程中还应关注到学生年龄特点。凡是生动、具体、形象的事物都非常适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乐于接受,会在轻松愉悦的气氛里掌握了知识。为此,教师在教学中精心选择所教的内容,力争上好、上巧每一堂课。整节课要注意让学生参与活动,让学生在欢乐祥和的气氛中得到了知识,然后运用数形结合方法,把实际问题用数轴转化为数学问题,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形象直观。也可通过自编题和竞赛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竞争意识和整体意识,及时鼓励督促学生的精神始终处于亢奋状态,变“苦学”为“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