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幼儿德育的基本途径范文

幼儿德育的基本途径范文

幼儿德育的基本途径

幼儿德育的基本途径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大班幼儿 文明礼仪教育 途径与方法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2011)指出:注意幼儿的可持续性发展,要着眼于长远行为效应,注重对其一生能够产生重要影响的学习品质培养与终身受益的文明礼仪教育,为幼儿今后的生活和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中华上下五千年,素以“礼仪之邦”为誉。《论语・学而》提出的“礼之用,和为贵”,便是华夏文化与民族精魂的价值导向。幼儿阶段恰为礼仪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抓住关键时期开展礼仪教育,将使教育事半功倍,幼儿获益终身。

礼仪是指以建立和发展和谐社会生活和人际关系为主要目的,人们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社会交往中逐渐形成的,以礼节、礼貌、风俗、习惯等方式固定下来的一些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现代社会对礼仪的界定抛弃了传统社会等级观念和儒家道德限定,更强调互为平等、互相尊重的人际关系,倡导“以人为本”、关注自我价值,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存,显示其人文精神的丰富内涵。

礼仪教育是根据社会交往活动中的礼仪规范,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以全面系统的影响,使之掌握社会生活中的行为规范与道德模本等活动。幼儿园礼仪教育是引导学前儿童认识礼仪文化、实施礼仪言行的教育,其根本目的在于让学前儿童了解礼仪常识、掌握礼仪行为并内化礼仪情感。

一、现况分析

礼仪教育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是德育的基础工程与意义途径。现代学校礼仪教育的基本构想是以礼导行、以礼融德、以礼育人,遵循自律性原则、合作性原则、情境性原则和整合性原则。付诸实践,更多表现出论述性多、实践性少,规范性多、论证性少,概述性多、专题性少等现实问题。在幼儿园,幼儿常表现出礼仪意识认知不足、礼仪行为时有缺失,以及园本教育途径单一、内容涣散、不成体系;幼儿教师缺乏以身作则的自觉性与营造一体化教育环境的延展思维的问题。使得幼儿园礼仪教育抑或止步不前,或者若有若无。

我园自2005年开展幼儿文明礼仪特色教育。通过引进《幼儿礼仪》课程读本,将文明礼仪教育渗透到各领域,在且行且思中发现大班幼儿礼仪教育明显表现出:教师在组织活动中目标性不强、计划性不够、组织力匮乏,教育效果不明显、教育延伸不充分等,并就此问题展开行动研究。

二、培养目标与教学内容

根据幼儿身心发展阶段及其所处生态微系统,将礼仪教育定位于幼儿园礼仪、家庭礼仪及公共场所礼仪的三大模块。

礼仪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一个由总目标统领、若干层级分目标关联而成的体系。学前阶段,其总目标是引导幼儿初步感知礼仪的重要意义和生活价值,了解日常必要的礼仪常识及行为表现,初步形成尊重礼仪的思想意识,养成礼仪行为习惯。落实在大班,即促进幼儿良好行为的规范与个性和谐的发展。

目标统摄教学内容的科学制定与具体规划,在该目标下,结合礼仪本质内涵与幼儿道德教育范围,得出大班幼儿文明礼仪教育的具体内容。幼儿礼仪包括生活礼仪、学习礼仪、运动礼仪、游戏礼仪,家庭礼仪包括敬老礼仪、待客做客礼仪、进餐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包括交往、公共秩序、公共环境。

三、实施途径与有效方法

幼儿德育的基本途径范文第2篇

1、优化教育环境,创设有利于幼儿讲道德有礼仪的良好氛围。首先,丰富互动的物质环境。幼儿园物质环境的创设是幼儿道德礼仪学习的基本条件,我们努力让幼儿园的每一个角落都发挥潜在的教育作用。在幼儿园的教学楼外墙悬挂文明礼仪宣传标语,在楼道里设置温馨的提示话语、文明礼仪格言,在家长园地和宣传橱窗里展示幼儿园的道德礼仪主题活动和礼仪小标兵,等等。这种随处可见的道德礼仪文化宣传,可以使孩子、教师与家长在潜移默化中学到很多礼仪常识,并在生活中不知不觉地加以运用。其次,宽松和谐的精神环境。幼儿园精神环境的创设是幼儿道德礼仪学习的必要条件,它可以有效地帮助幼儿去实践道德礼仪行为。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道德礼仪教育必须重视榜样的示范作用。教师作为经常与孩子接触的主要人群,在幼儿道德礼仪学习中具有重要的榜样示范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成为幼儿模仿的对象。为此,我们充分认识教师的这一作用,并利用这种作用对幼儿进行道德礼仪教育。这样以教师自身良好的道德礼仪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礼仪意识,并促使幼儿在生活中不知不觉地践行道德礼仪规范。

2、注重教育渗透,将道德礼仪教育渗透于幼儿日常生活之中。幼儿园的日常生活内容丰富,它是幼儿获得有益学习经验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充分利用这一途径开展道德礼仪教育,随人、随事、随时、随地、随境地进行随机教育。通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示之以范和导之以行的方法,让幼儿明白应该怎么做。

3、组织教育活动,将道德礼仪教育贯穿于幼儿教育课程之中。首先,我们注重将道德礼仪教育与各领域活动有机结合,让道德礼仪教育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其次,我们利用游戏的形式开展道德礼仪教育。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也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在游戏中进行品德教育,更符合幼儿特点,更便于幼儿接受。

4、重视教育整合,加强幼儿道德礼仪实践活动。首先,我们围绕节日主题,设计一些集教育性、趣味性为一体的道德礼仪活动,有效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与积极性,取得了更好的教育效果。其次,我们利用重大活动对幼儿进行道德礼仪教育。

5、延伸教育范围,开展家庭道德礼仪教育指导。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在道德礼仪教育方面我们也是携手家庭,形成德育合力。幼儿园通过家长会、班级搏客、家长学校“、家教园地”等途径向家长宣传道德礼仪知识以及科学的教育方法,让家长了解、掌握幼儿行为习惯的具体内容与要求。这些活动让幼儿园道德礼仪教育在家庭中得到延伸,让孩子在幼儿园养成的良好道德礼仪习惯在家里得到巩固和发展。与此同时,我们发现家长的道德礼仪素质也在不断提升。

幼儿德育的基本途径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幼儿德育 实施途径 注意问题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幼儿德育的目标要从幼儿的情感入手,符合幼儿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针对这一教育目标,一线幼儿教师要尽可能地选择适宜幼儿德育的有效途径,促进幼儿社会性和个性的形成与发展。本文就幼儿德育的实施途径和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展开论述。

一、实施幼儿德育的途径

(一)创造良好的德育环境

影响人发展的三因素中,环境的作用对于幼儿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环境育人”,一个良好的道德环境能够促进幼儿社会性和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反之,则会阻碍幼儿社会性和个性的形成和发展。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师不能像教育成人那样向幼儿传播道德知识,因此在进行幼儿德育时,教师首先要为幼儿创造良好的道德环境,诸如在幼儿园环境创设方面渗透德育知识。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格外注重榜样对幼儿道德行为塑造的作用,即教师要以身作则,提高道德修养,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形象。

(二)注重日常的道德教育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提出:一日活动皆课程,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教育价值。因此,教师要悉心观察幼儿的日常生活,积极寻找进行道德教育的契机,以幼儿乐于接受的方式对幼儿进行随机的道德教育。在幼儿与同伴、老师交往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幼儿了解人与人、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促进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品质。例如:“喝水”在幼儿园中是一个必需的生活环节,在喝水过程中,如果幼儿不排队,一哄而上,那么不仅会浪费时间,而且因为幼儿的拥挤导致水的外溢、幼儿滑倒等问题。教师可以抓住这个教育契机,引导幼儿学会排队,还可以将“排队”这个道德品质延伸到幼儿的生活中,让幼儿回忆除了喝水要排队外,还有做什么时也要排队。

(三)开展专门的德育活动

专门的德育活动是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幼儿德育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实施道德教育,这种德育活动的系统性和目的性较强,即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幼儿获取教师预设的德育知识,形成一定的德育行为。但并不是说专门德育活动的内容完全是由教师预设的,教师在选择德育活动的主题时要尽可能地选取幼儿熟悉的、感兴趣的内容和教学形式,这样才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吸收和掌握德育知识。除此之外,德育活动还可以集体进行,也可以个别进行,保证每位幼儿都能获得应有的道德发展。

(四)游戏活动中渗透德育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是德育的基本形式,也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在游戏活动中,幼儿的身心是愉悦放松的,情绪是高涨的,在这样轻松自在的环境中,幼儿更乐于接受游戏中渗透的知识。除此之外,游戏活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幼儿的现实生活,反映了幼儿的情感、道德行为、人际交往等,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深入了解幼儿的道德水平,从而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将道德知识有意识地渗透在幼儿的游戏活动中,给予幼儿亲身体验和实践的机会,这样幼儿通过亲身体验,更易吸收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

(五)将德育延伸到家庭中

影响幼儿最大的两个环境就是幼儿园和家庭,如果两者严重脱节,就会出现“5+2=0”的状况,教师不仅要注重幼儿在幼儿园中的道德教育,而且要将幼儿园中的道德教育延伸到家庭中。这就需要幼儿教师积极地与家长进行联系,经常性地向家长传播科学的德育知识,提高家长的道德修养,与家长达成德育上的共识,促使“5+2=0”转变成为“5+2≥7”。

二、实施幼儿德育应注意的问题

(一)热爱与尊重幼儿

埃里克森将人的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分为八个阶段,其中幼儿期处于主动对内疚的阶段,如果这个阶段的危机解决成功,那么幼儿将会形成方向和目的的美德,如果危机不能得到成功解决,那么会形成自卑感。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时,首要前提是尊重和热爱幼儿,只有幼儿对成人产生足够的信赖感,才会主动接受教育。

(二)遵从德育的规律

每一种品德都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构成的,在幼儿品德形成的过程中,这四个因素不是同步发展的,相对来说,幼儿的道德认识和道德意志发展得比较慢,因此,幼儿德育要从情感入手,特别注重幼儿道德行为的养成。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一是在选择德育内容时,要注重由熟悉到不熟悉、由具体都抽象,循序渐进地不断扩大范围;二是在选择德育方式时,要采取生动形象的方式,切记说教和空谈,这归因于幼儿思维水平的限制;三是在德育过程中,要注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性,教师可以通过他们的游戏活动,深入了解幼儿的德育水平,并有针对性地对幼儿实施德育,保证每位幼儿的个性都能得到健康发展;四是要注重指导幼儿的技巧,可以采取强化、预估、转移行为、让幼儿理解行为后果等方式让幼儿逐渐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

综上所述,幼儿德育要经历两个过程,一是将教师的道德要求转化为幼儿的道德意识,而是将幼儿的道德意识转化为幼儿的道德行为,实施这两个过程的前提一是要从幼儿的道德情感入手,二是要采取有效的道德实施途径,只有满足了这两个前提,这两个转变才会很好地完成,幼儿才会在德育过程中形成优良的品德行为和良好的个性特征。

幼儿德育的基本途径范文第4篇

落实《标准》,需要把握以下四个基本价值导向。

一、强调园所规划意识

《标准》把“规划幼儿园发展”作为园长首要的专业职责,“专业要求”第一条要求园长坚持学前教育的“公益性、普惠性”,这是办园的基本要求。园长应该掌握国家的教育方针和相关的法律法规,熟悉《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学前教育相关政策。只有把握好相关政策,坚持正确的办园方向,才能清醒地认识幼儿园的发展现状,分析幼儿园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形成良性发展思路。

在把握正确办园方向的前提下,园长要组织专家、教职工、家长、社区人士等多方力量参与制定幼儿园发展规划,依据发展规划指导教职工制订并落实学年、学期工作计划,提供人、财、物等条件支持,并监测幼儿园发展规划实施过程与成效,根据实施情况不断修正幼儿园发展规划,调整工作计划,完善行动方案。

可以说,只有超前规划好幼儿园的发展,才能更好地优化内部管理,调适外部环境,做到统筹兼顾,分工实施,形成发展合力,从而更好地推动学前教育发展,覆盖城乡的公益普惠的学前教育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才能最终形成。

二、突出遵循教育规律

幼儿园园长集教育者、领导者和管理者三种角色于一身。对于管理者、领导者的角色,园长一般比较熟悉与擅长,但对于教育者的角色,并不是所有园长都熟悉和擅长,甚至是某些园长的短板和弱项,这正是《标准》对园长提出的新要求。

通俗地说,园长必须懂教育。园长不仅要掌握幼儿园保育教育的原则和原理,更要熟知幼儿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科学地创设环境、设计课程教学、安排一日生活和游戏活动等,确保提供有质量的幼儿园保育教育。

《标准》强调文化育人的功能,要求园长把文化育人作为办园的重要内容与途径,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为此,园长应该具备一定的自然、人文知识,具有良好的品德和艺术修养,了解幼儿园文化建设的基本理论,掌握促进优秀文化融入幼儿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掌握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理解和欣赏幼儿的特有表达方式,通过多种途径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目前,相对于基础教育其他阶段来说,学前教育阶段的市场化、商业化倾向仍然较为严重。为此,《标准》要求园长把幼儿的安全与健康放在首位,对幼儿发展应有合理期望,尤其不得以任何形式提前教授小学内容,防止和克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

园长应该掌握国家关于幼儿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目标和幼儿园保育教育目标,熟悉幼儿园环境创设、幼儿园一日生活、游戏活动等教育活动组织与实施的知识和方法,了解国内外幼儿园保育教育的发展动态和改革经验,了解教育信息技术在幼儿园管理和保育教育活动中应用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总之,园长要以维护幼儿的人格和权益、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和良好发展为根本目的,作出具有师德和教育智慧的专业判断,确保优质的资源、先进的教育、科学的方法进入幼儿园。

三、要求引领教师成长

园长是教师成长的引领者和促进者。园长应该尊重、信任、团结和赏识每一位保教人员,促进保教人员团结合作;园长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要发挥引领作用,积极创设条件,激励教师的专业发展;园长要具有明确的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意识。

园长要掌握引领教师成长的知识与方法,熟悉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各阶段的规律和特点,掌握指导教师开展保育教育实践与研究的方法,引导教师开展园本教研、合作学习,激励教师主动发展。具体执行中,可以根据教师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工作年限或工作经验、不同学科领域、不同兴趣爱好、不同学习需求等,组建各种学习型组织,促进教师的小组集体学习和共同发展。同时,园长还要特别关照每位教师的个人规划与专业发展,全程指导教师从职业生涯规划到具体发展计划的制定,并监控实施的关键阶段和重点步骤,提供必要的个别化支持和指导,确保每一位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实现。

《标准》凸显了幼儿园教研活动的重要性,要求园长“领导和保障保育教育研究活动的开展,提升保育教育水平”。例如:指导幼儿园教师根据每个幼儿的发展需要,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组织开展灵活多样的教育活动;建立园长深入班级指导保育教育活动制度,利用日常观察、观摩活动等方式,及时了解、评价保育教育状况并给予建设性反馈等。这些基于实践的教研活动,有助于幼儿园保教质量的不断提升,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标准》强调突出师德建设,培养优良的师德师风,落实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和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引导支持教师坚定理想信念、提高道德情操、掌握扎实学识、秉持仁爱之心,不断提升教师的精神境界。同时要求园长增强保教人员的法治意识,严禁歧视、虐待、体罚和变相体罚等损害幼儿身心健康的行为。

四、注重自身能力提升

要成为一个专业化的园长,必须具备自我发展的意识和能力。《标准》要求园长: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将学习作为园长专业发展、改进工作的重要途径;优化专业知识结构,提高科学文化艺术素养;与时俱进,及时了解国内外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注重学习型组织建设,使幼儿园成为园长、教师、家长与幼儿共同成长的家园。

每一个园长都应该对照《标准》的六大方面60个条目,认真反思和自我检核,评估自己的强项和弱项,制定自我专业发展规划。所谓“缺什么就补什么,差什么就修炼什么”,园长应该不断增强专业发展的自觉性和积极主动性,克服日常琐事的困扰,预留一定的学习实践时间,把专业发展作为工作和生活的组成部分,积极主动地自学,参加各种学习和研究活动,养成不断学习和提高专业能力的习惯,修炼职业道德,增进专业理解,提升教育智慧。

幼儿德育的基本途径范文第5篇

一、幼儿道德礼仪养成教育现状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现在的孩子在灵活思考问题、快速接受新鲜事物等方面的优势显著增长,但是作为家中“小皇帝、小公主”的孩子们,也多了许多不良的习气,道德礼仪现状堪忧。……从幼儿的心理发展来看,幼儿期恰好处在以自我为中心的时期,所以不少孩子在社会交往中,往往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谦让和合作的思想,缺乏良好的道德礼仪习惯。

二、幼儿道德礼仪养成教育的制约因素

1、社会因素。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由于在一定程度上强调了政治思想建设而忽略传统道德建设,孩子缺乏起码的礼仪常识,成了学校教育中的薄弱环节。

2、家庭因素。现在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和祖辈对孩子百般袒护,长者不愿约束孩子。孩子在家庭这个最早加入的社会结构中,未能养成尊重长辈、遵守纪律的自觉性,而是任性骄横,家庭成员关系颠倒,走向外部社会也不懂得尊重别人。有些家长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忽视思想道德教育,礼仪更是谈不上了。部分农村家长的礼仪素质不高也严重影响了孩子礼仪修养的提高。

3、学校因素。素质教育虽然已提了多年,但是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的教育观念仍难以彻底改变,对孩子的德育教育还重视不够,重智轻德的现象普遍存在。教师对于孩子的礼仪教育更是缺乏考虑,孩子的礼仪修养与现代社会的要求已严重脱节。

三、幼儿道德礼仪养成教育的应对策略

1、优化教育环境,创设有利于幼儿讲道德有礼仪的良好氛围。首先,丰富互动的物质环境。幼儿园物质环境的创设是幼儿道德礼仪学习的基本条件,我们努力让幼儿园的每一个角落都发挥潜在的教育作用。在幼儿园的教学楼外墙悬挂文明礼仪宣传标语,在楼道里设置温馨的提示话语、文明礼仪格言,在家长园地和宣传橱窗里展示幼儿园的道德礼仪主题活动和礼仪小标兵,等等。这种随处可见的道德礼仪文化宣传,可以使孩子、教师与家长在潜移默化中学到很多礼仪常识,并在生活中不知不觉地加以运用。其次,宽松和谐的精神环境。幼儿园精神环境的创设是幼儿道德礼仪学习的必要条件,它可以有效地帮助幼儿去实践道德礼仪行为。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道德礼仪教育必须重视榜样的示范作用。教师作为经常与孩子接触的主要人群,在幼儿道德礼仪学习中具有重要的榜样示范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成为幼儿模仿的对象。为此,我们充分认识教师的这一作用,并利用这种作用对幼儿进行道德礼仪教育。这样以教师自身良好的道德礼仪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礼仪意识,并促使幼儿在生活中不知不觉地践行道德礼仪规范。

2、注重教育渗透,将道德礼仪教育渗透于幼儿日常生活之中。幼儿园的日常生活内容丰富,它是幼儿获得有益学习经验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充分利用这一途径开展道德礼仪教育,随人、随事、随时、随地、随境地进行随机教育。通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示之以范和导之以行的方法,让幼儿明白应该怎么做

3、组织教育活动,将道德礼仪教育贯穿于幼儿教育课程之中。首先,我们注重将道德礼仪教育与各领域活动有机结合,让道德礼仪教育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其次,我们利用游戏的形式开展道德礼仪教育。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也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在游戏中进行品德教育,更符合幼儿特点,更便于幼儿接受。

4、重视教育整合,加强幼儿道德礼仪实践活动。首先,我们围绕节日主题,设计一些集教育性、趣味性为一体的道德礼仪活动,有效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与积极性,取得了更好的教育效果。其次,我们利用重大活动对幼儿进行道德礼仪教育。

5、延伸教育范围,开展家庭道德礼仪教育指导。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在道德礼仪教育方面我们也是携手家庭,形成德育合力。幼儿园通过家长会、班级搏客、家长学校、“家教园地”等途径向家长宣传道德礼仪知识以及科学的教育方法,让家长了解、掌握幼儿行为习惯的具体内容与要求。这些活动让幼儿园道德礼仪教育在家庭中得到延伸,让孩子在幼儿园养成的良好道德礼仪习惯在家里得到巩固和发展。与此同时,我们发现家长的道德礼仪素质也在不断提升。

幼儿德育的基本途径范文第6篇

【关键词】园文化 主题活动 游戏活动 自我养成 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b)-0203-01

党的十报告明确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3―6岁对于人一生来说是个性和道德观念形成的萌芽时期,是培养良好品德行为的黄金时代,是立德树人的基础和前提。《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指出了“幼儿园德育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及各项活动之中。”一日活动是实施幼儿园德育的主要途径,我认为对幼儿实施德育活动是贯穿幼儿游戏、学习,娱乐和日常生活的整个过程中的。

在我园实施的《幼儿一日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尝试》课题,经过两年的不断实践与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是我的点滴体会:

1 贴近实际,找准德育视角

以“好孩子,好习惯”为重点,注重“德育”课本与幼儿一日活动各环节的整合,通过开发利用幼儿园环境教育资源,节目资源以及家庭社区中的德育资源,贴近幼儿、贴近生活、创新幼儿德育教育途径内容与方法的研究,使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成为有良好礼仪和安全习惯的好宝宝。

我园课题组在积极挖掘德育资源的基础上,构建了本园德育目标体系,包含生活态度,卫生行为习惯,与他人交往的态度,遵守规则,接受任务及其责任心;诸多目标由近及远,由低到高,分年龄、分层次构成了一个整体,将目标及其所隐含的德育内涵与德育内容对接,以便在幼儿一日生活中渗透意识,使它与幼儿生活实际结合又易于幼儿接受。

2 贴近生活,创设德育背景

本着实效研究的原则,探索总结了以下德育教育途径:

2.1园本文化 靓丽风景

我园60米的文化长廊,分为重安全,懂礼仪、讲卫生、守规则、爱学习版块,各个板块用故事性图画展现出来,吸引幼儿的注意,配合老师与幼儿的演练,并配以儿歌形式,幼儿更加深刻的理解。将行为要求编成歌谣,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会生活,学会自律。校园各个重要角落,用简文美图,或贴或插着各种提示,让孩子们遵守规则,养成习惯。从入园开始我就鼓励幼儿自己洗手、入厕、整理玩具物品、整队做操,都由幼儿自己完成,培养自理、自律能力。

2.2磨练意志塑造品质

每天幼儿坚持户外活动一小时,做广播操,背诵三字经,弟子规,唱童谣、跳大型特色舞蹈,做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不论严寒酷暑,时间一到,跑步声、口号声此起彼落,几年下来,孩子们身体抵抗力强了,感冒的缺勤的少了,大面积传染病没了。

2.3德育主题情景引领

在幼儿园主题课程教学过程中有机地渗透德育内容,一日情景活动中注重幼儿良好习惯培养,通过“小手开花”“清清水”“寻找小花猫”等游戏,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小草有生命我不踩”“小汽车靠右行”等注重良好行为习惯的自我训练;“我帮爸妈做点事”“我爱一家人”“母亲节”等主题活动,培养幼儿友好交往,合作分享,感恩父母、感恩社会,并从小学会表达爱,表现爱的良好品质。

2.4实施细则自我养成

我园注重将幼儿好习惯养成的目标与《纲要》有效对接,将每个条目分解成若干具体实施《细则》,制定《大、中、小班幼儿一日活动细则》,遵循知、情、意、行成过程的基本规律,通过规则,标志等简化过程,让幼儿去实践,去体验,从而内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

3 游戏活动,德育阵地

游戏作为孩子最喜欢,最有效地教育形式,对其好习惯的养成有着独特的作用,如特色游戏活动“亲亲娃娃家”“淘淘玩具城”“兄弟休闲吧”:“爱心医院”“小小理发店”等让幼儿分角色进行游戏,以此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交往的好习惯,让幼儿在玩中学规则,在玩中受教育。

4 感化心灵,树立榜样

爱模仿是幼儿的特点,也是幼儿学习的一种方法。鉴于此,我开展了“看动画、讲动画”活动,选取有价值的优秀动画影视作品,如《葫芦娃》《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天线宝宝》《喜洋洋》等,我用问题引领幼儿去看,用问题帮助幼儿主动思考,加强情感体验。产生共鸣,从而受到教育,养成良好的品质。

5 典型事例,生成教育

生成教育是以追求个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及真善美的统一为基本的价值取向,在主体的、对称的、和谐的关系中,通过真实的实践交往,体验与理解的机制,让幼儿充满生命活力,懂得生活意义,实现生成教育。

只要有心,生活处处有教育,我在教学中常常抓身边的小事对幼儿进行引导。案例一:有一次幼儿正在户外活动,一只受伤的鸿雁突然落到校园,我马上赶过去,把幼儿召到一起,告诉他们这是一只受伤的鸿雁,找不到自己的家了,并让孩子赶快去通知园长打电话找兽医,进行救治,并让幼儿猜测,大雁为什么会落下来?是怎样受伤的?医生给鸿雁进行了救治并告诉幼儿大雁是因误食了拌有农药的种子而受伤的。我告诉幼儿大雁现在很孤独,我们用笼子把大雁精心照顾起来,幼儿、家长也每天关注大雁的恢复情况,我就此开展了“小手拉大手”的活动,让幼儿带动家长,共同爱护环境,保护野生动物。三天后,联系好森林派出所的叔叔把大雁拉走时,孩子们都有点难舍难分了。

幼儿德育的基本途径范文第7篇

【关键词】幼儿教师 师德建设 内涵 重要性 措施

一、师德的内涵

何谓师德?即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履行教书育人职责时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称为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

幼儿教师从事启蒙教育,面对学龄前儿童,要怀着崇高的热情和爱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良好的习惯、启迪“美好”人生。以师德为最底线要求自己,以春雨润物般的言传身教,帮助孩子在人生起跑线画上清晰而端正的一笔!

二、加强幼儿教师师德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加强幼儿教师师德建设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对幼儿教师师德素质的需求更迫切。只有积极培养热爱幼儿、甘为幼教事业献身的教师才能顺应时代的要求。因此,加强幼儿教师师德建设,对于提高广大幼儿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保持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加强幼儿教师师德建设是改进教风、带动园风的需要

幼儿园作为培养下一代的教育场所,良好的教风和园风尤为重要。第一,教师道德比从事其他职业的道德要求更高。幼儿教师的语言、教态、行为、举止自然影响着孩子的心灵,影响孩子一生的健康成长,给孩子打上深刻的铬印。教师的教风、幼儿的学风构建起一个幼儿园的园风,并反作用于教师和幼儿。第二,幼儿教师的道德实践活动方面,比其它职业更具有强烈的典范性。职业道德要求教师要严于师表,处处以身作则。第三,教师职业道德的社会影响力比其他职业道德更广泛、更深远。因此,幼儿教师师德建设是当前学前教育发展的核心。以师德建设带动整体队伍的提高,以师德推进教师育人责任感的增强,以良好的学风、教风,促进幼儿园良好园风的形成。

3.加强幼儿教师师德建设是幼儿教师忠于职守的需要

任何职业都要求有职业道德,忠于职守是现代社会公认的最基本的职业道德。作为幼儿教师,必须按幼儿教师职业的规范、规则和要求兢兢业业、认认真真、全心全意、一丝不苟地干好本职工作。

综上所述,加强新时期幼儿教师师德建设,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幼教队伍,对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高幼儿园的办学整体水平和教育质量有着重大意义。

三、如何加强幼儿园教师师德建设

1.提高待遇,创造师德推进的宏观环境

幼儿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他们对所从事的教育事业的挚爱与追求,表现为他们对自己职业的自豪和责任感的强弱。当社会以物质的、精神的形态充分肯定幼儿教师劳动的作用,确立该职业在社会各行各业中的优越地位时,才会激发和保护她们敬业、乐观的精神。因此,国家和社会对幼儿教师创造的物质待遇、社会地位及其在社会各行业中所处的相对位置的现实状况,是制约幼儿教师师德水平整体提高的决定因素。

2.弘扬先进,推进师德建设的有效途径

实施师德精品工程,树立具有广泛代表性和先进性的师德典范,使广大教师学有榜样,行有标尺,形成唯德是尚、见贤思齐的崇德氛围。营造“能者上、优者奖、强者升、弱者帮”的教学管理模式。另外,还要发扬“传、帮、带”的优良作风,以师徒结对活动为载体,促进保教水平不断提高,促进良好师风逐步树立,逐步形成教师以教书为己任,以育人为天职,安教、乐教、勤教、善教的良好师德风尚。

3.丰富载体,营造积极和谐的师德氛围

师德师风建设必须依托多方式、多途径才不至于流于空谈,流于形式。因此,幼儿园可通过以下载体进行师德教育。

主题教育活动:每学期初,根据教育形势,结合本园实际,确定本学期师德建设主题,并围绕主题开展一系列的教育活动;请进来:聘请知名教育专家做师德专题学术报告;走出去:派教师外出参观学习;研讨交流活动。

4.加强监督,完善公平有效的考核机制

师德建设既要有自律又要有他律,自律和他律结合,才能不断提高。首先,幼儿园必须建立内部师德考核机制。其次,幼儿园要听取家长意见,接纳家长合理化的建议和意见。

5.职业认同,促进师德建设的有效途径

所谓“职业认同”是指一个人对所从事的职业在内心里认为它有价值,有意义,并能够从中找到乐趣。职业认同影响着教师工作的满意度、职业倦怠感水平和工作压力。作为管理者,应有的放矢的、潜移默化的通过多种形式教育引导教师发自内心的职业认同感,从而促进教师责任心、进取心的提升。

6.加强修养,树立新时期教师行为规范

新时期对教育的高标准,对幼儿教育的新要求,为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行为提出了更高、更规范的目标。幼儿教师不仅要爱岗敬业、热爱幼儿、勤于学习、自强不息,还要活泼健康、举止文明、作风正派、以身作则。幼儿的模仿性强,可塑性大,幼儿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身教重于言传,用自己良好的行为影响幼儿。

另外,在教育工作当中,幼儿教师要善于总结适合自己职业特点的教育行为、教育技巧。

7.让爱同行,促进师德建设的核心升华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爱对于幼儿对新生活的适应起关键作用,教师的爱心能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心理氛围,使幼儿产生安全、愉快、积极的情感与心理状态,易于将对父母的依恋,转化为对爱他的教师的信赖和依恋,因此,师爱对于幼儿生活的适应,对于幼儿的身心健康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师爱可谓是幼儿生活有效的转化剂、滋润剂。

拥抱,是一种亲密接触,是心灵真情的表露,是爱心火花的迸发,是师爱的具体体现。无论是刚入园的小班孩子还是即将升入小学的大班幼儿,教师的拥抱、教师的爱,都会如同蜂蜜般沁入孩子心田。拥抱给他们带来安全感,使他们从心里认识教师,接纳教师,依恋教师。教师投入的一个鼓励的拥抱、由衷的赞赏,会大大促进幼儿内心产生积极的情绪,愉快的感情。因此,教师对幼儿的爱,是敬业精神的核心,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自我表现,是教书育人的目的,是教师职业的灵魂。

“师德兴则教育兴,教育兴则民族兴”,总之,良好的师德,对于教育发展、国家振兴是一种强大的、不可替代的推动力。所以,每个教师都要认真领会师德内涵,紧紧把握师德灵魂,用自己对教育事业、对纯洁儿童的赤诚之爱托起明天的太阳!

参考文献:

幼儿德育的基本途径范文第8篇

关键词: 幼儿教师 职业道德 提高途径

1.引言

幼儿教师是教师队伍中不可被忽略的力量,他们主要以学龄前的儿童为教学和负责的对象,对幼儿进行启蒙开导,帮助他们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从而促进身心和谐发展。幼儿教师在幼儿教育中不仅仅是充当传授知识的角色,更是幼儿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合作者。为了使幼儿接受更好的教育,幼儿教师除了要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外,还要注重对自身道德的培养,只有自己在职业道德上有更高的追求才能让幼儿获得更好的教育。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笔者认为,注重培养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在幼儿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为幼儿的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下面笔者以幼儿园教师的职业道德为研究对象,分析幼儿教师在职业道德方面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性的建议。

2.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现状

2.1幼儿教师的关怀儿童心理的缺失

近几年来,网络上流传着某些幼儿教师不良行为的图片和新闻,每一起事件的发展都牵动无数家长的心,也让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幼儿教师这个群体在职业道德上的问题。2012年10月,太原的幼儿教师在十几分钟内对数名幼童施暴;同月,浙江温岭的教师以揪幼儿双耳、用胶布封嘴并把孩子塞进垃圾桶等行为对幼儿施暴。某些施暴行为让人们看到幼儿教师在最基本的关爱儿童行为上的心理缺失,造成这种心理缺失的原因与某些幼儿教师低学历、高劳动量和低薪酬有直接关联,特别是与某些幼师自身的职业素质有直接的关系。这些不良行为案件中的幼儿教师多为“临时工”,没有接受过专门的幼师教育,没有学习过幼儿心理学、幼儿管理学和教育学,任务就是带孩子,没有应有的耐心,这就为不良事件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2.2缺乏正确的自我认识和职业认同感

某些幼儿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清醒地认识自我,甚至将不良性格带到教学中,表现为不能清醒地认识自我同职业认同感不高有直接的关系。职业认同感“是指一个人对所从事的职业在内心里认为它有价值、有意义,并能够从中找到乐趣”,但是根据笔者的调查发现,某些幼儿教师并没有认识到幼儿教师中的意义和价值。某些幼儿教师因为工资报酬比较低,就将这一工作作为副业对待,出现教学质量不高、对幼儿不负责任的现象。某些幼儿教师认为幼师就是“保姆”,是一项特别枯燥的工作,而且容易受到家长的批评,出现职业倦怠感。职业倦怠感的出现同教师本身职业道德的不高有一定的关系,这说明某些幼儿教师不喜欢这份工作,缺乏起码的责任感。

2.3年轻教师为人师表意识淡薄

通常说教师要为人师表,要在言语行为上处处成为学生的表率,但是现在某些幼儿教师特别是某些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幼师因为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往往不能够为人师表。某些幼儿老师学历素质较低,由于没有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会在幼儿面前讲粗话甚至是同事之间出现打闹行为。这些都不符合作为幼儿教师的条件。

3.提高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途径

幼儿教师作为社会中的一种重要群体,应该有较高的自我认知和职业道德水平,认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会成为幼儿学习和模仿的对象。因此,幼儿教师应该注重对自身职业道德的培养,只有提高职业道德的水准才能更好地对幼儿进行培养和教育,才能成为合格的教师。加强对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可以从以下途径着手。

3.1教师自身方面

教师职业道德的提升与自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密切的联系,只有从根本上认识到自身的职业素质对教育教学的重要作用才能从主观上引起重视。

3.1.1在学习中提高职业道德

幼儿教师要认真学习《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并认真分析每一条规范的要求,做到清醒认识,并以此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除此之外,年轻的幼儿教师还要向园内比较有经验、比较受人尊敬的老员工学习和请教,吸取他们的工作经验和教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职业道德。

3.1.2在严于律己中提高职业道德

教师是一种崇高的职业,所以幼儿教师既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认识到自己同样是个普通人,又要认识到自己是个教育者,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幼儿教师要言传和身教并重,努力严于律己,认识到自己在培养和造就人才中的重任,认识到自己在思想道德建设中的先行者和示范者的地位。

3.2社会等外部力量方面

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提高与社会等外部力量有密切的关联,幼儿园和上级的教育主管部门要鼓励幼儿教师参加进修,并对幼儿教师在进修中取得的相应成绩实施奖励等。此外,还应该按时开展职业道德的素质培养和提升活动,让幼儿教师在活动中通过学习和交流认识到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和提升职业道德的有效途径。外部力量作为一种推动力量能够为幼儿教师自身职业道德的提升产生强大的驱动力量。

参考文献:

[1]殷晋.幼儿园教师师德之我见[J].青年文学家,2010(7).

幼儿德育的基本途径范文第9篇

关键词:教育 社会化 情感 思想道德

每个人从出生他的本性都是善良的,但如果幼儿时期没有得到好的教育,他的善良本性也许就会丧失。所以说,幼儿的德育教育是一生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培养我们幼儿良好的品质,爱国情感,不仅能让孩子的自身素质提高,对孩子的未来工作以及生活都是有着很好的作用。大方面讲,更能提高整个国民素质,对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也起着巨大的点击作用。德育教育是一项长期、曲折、复杂的过程,孩子虽小,但他们是具有可塑性的,在孩子0至6岁这一关键期,孩子是离不开学校、家庭和社区的教育,家园共育成为我们教师与家长的不老话题,就要做到双方一致坚持不懈的教育方法。

一、思想道德培养的重要性

1、培养幼儿的社会化发展

思想道德教育的培养应从培养幼儿的社会化入手,社会化是一种过程,一个从不知不识的生物个体,通过学习群体文化,学习承担社会角色,逐渐充实,从而形成个性,溶于社会,成为社会成员,这个过程就是社会化。幼儿的社会化主要是学习与人交往,与社会交往,学习待人接物处事的规范。生活中有正直善良、有欺诈虚伪、有真善美、有假丑恶,光怪陆离,五光十色的事物,孩子的一切犹如一张纯洁无暇的玉,需要教育者善于捕捉生活中点点滴滴的事例,不失时机且有目的的对儿童进行教育。幼儿从呱呱坠地起自身就处在社会中,模仿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手段,孩子通过生活中模仿好的、正确的道德行为形成道德认知。因此,成人的教育在孩子社会化发展中起决定性的作用。如果成人正确的引导和启发教育跟不上,孩子的可塑性很强,往往会模仿反面的、丑恶的行为,容易误入歧途。其实从更广的的程度上讲,家长更是最基层的教育者。孩子的社会化培养关键在于家庭教育。家庭是社会的摇篮,孩子是父母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必须加强学习,重视自身道德修养,生活中无形的为孩子做出榜样,家长和老师要共同担负起这一职责。

2、重视孩子良好品格行为的培养

知识需要道德的引导,幼儿良好品格的养成对孩子一生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作用。例如:在一次教学活动中,一位幼儿表现很好,老师奖励了他一个小礼物,可在后来的活动中这位幼儿表现得不好了,老师把小礼物收了回来,孩子受不了这样的打击,又哭又闹。这个事例中,孩子自尊心太强而内心脆弱、任性、固执表现得淋漓尽致。还有的孩子就是别人有什么我就要什么,老师让他分东西时,先选一个最大、最好的留给自己而把小的分给别人等等,诸如此类的例子。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孩子不具备分享行为,没有建立分享规则所至,另一方面是孩子的道德意识方面的残缺。但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是家庭和社会中的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现在家庭中大多数是独生子女,长辈们把所有的精力和心血都放在孩子身上,很少需要孩子为自己做什么,久而久之这种过度的照顾、过分的关心和保护,养成了孩子只知享受,不懂得分享和付出,什么事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的心理。其次,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如:“个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等,幼儿在耳闻目染、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变得对周围的人和事漠不关心。具体表现在:小朋友摔倒了没人去扶他,玩具扔了一地没人主动去拣起来等现象。良好行为习惯、品格的形成应从小培养和纠正,使幼儿从小积累经验,养成一种正确的道德规范和道德行为。

二、培养幼儿良好道德的途径和方法

根据孩子道德行为的表现和道德培养的重要性,促进幼儿良好的道德习惯的形成,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开展工作:

1、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进行随机教育

幼儿一日活动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常规教育入手,使道德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针对幼儿接触过的各种事情,随时随地地进行教育。我们要把德育教育渗透到幼儿的衣食住行,言谈举止等生活的各个方面,使幼儿在具体的行为中逐渐萌发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的情感,培养幼儿诚实、勇敢、好问、友爱、爱惜公物、不怕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真正地为幼儿良好品行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有的幼儿帮助别的幼儿穿衣服、系鞋带,游戏时把玩具或头饰主动让给别人,孩子偶尔说出有礼貌的话语时,教师和父母要善于抓住这些事例进行随机表扬,鼓励好的典型,对于那些抢别人东西、打架、骂人的孩子随机进行用建议的方式引导、教育,使孩子知道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引导幼儿养成辨别是非的好习惯,同时也在潜移默化的净化孩子的心灵,通过典型的日常小事,孩子亲眼目睹、亲耳倾听,容易理解和掌握。因此,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是所有教育途径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教育,它的重要性和效果都是显而易见的,会使孩子终身难忘,受益匪浅。

2、家庭、幼儿园、社区之间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共同搞好幼儿德育教育

幼儿德育的基本途径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美育教育;传统文化;途径

美育是指审美教育,也叫美感教育。幼儿美育是运用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培养幼儿正确的审美观念,使其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及培养健康的审美态度的教育。美育在提高幼儿素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方面有着其他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扩宽美育教育的新途径,构建多元化的园本课程,满足不同层次幼儿发展的需要

1.国学启蒙教育,浸润幼儿幼小的心灵。教师要将传统文化与幼儿园教育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传统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我们精选了部分优秀的古典文化内容并将其汇编成册,结合现代经典优秀绘本故事等,以每周1~2次的晨间10分钟诵读、活动区阅读、表演游戏等形式,引导幼儿在阅读中感受经典文化中蕴含的语言美、诗词美和意境美,并在情境表演和情境再现中让幼儿感悟其中蕴藏的教育元素,逐步净化幼儿的心灵,启迪幼儿的智慧。

2.感恩教育,让孩子学会感恩,学会回报。独生子女的唯我独尊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因此教师要将感恩教育融入到幼儿园教育之中,在幼儿幼小的心灵扎根感恩父母、感恩同伴、感恩他人的美好品德。笔者结合国学教育,借助于幼儿园园本课程,深挖课程中传统美德“孝心、感恩、回报”等文化资源,注重幼儿爱心的培养。我们坚持“从文学作品中挖掘,回归幼儿生活本源”的原则,以丰富的实践活动引导幼儿在感受别人关爱的同时,学会感恩他人。

3.剪纸与泥塑活动,让传统的民间艺术舞动在幼儿的指尖。教师要将中华传统的民间艺术精髓在幼儿教育中得到发扬和光大,进而拓宽幼儿美术教育的内容和渠道。因此,我们将幼儿剪纸与泥塑活动引入到幼儿日常的教学中,运用小组学习与集体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以点带面,逐步将中华传统的民间艺术引入其中。

4.武术教学,扬国威、强体魄。作为中国的传统武术,在达到强身健体、塑造良好形体的同时,更能培养幼儿良好的意志品质。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引入传统武术学习,聘请专职的武术教练来园授课,并且将充满朝气的武术操与幼儿早操相结合。每年的六一节,孩子们展示的武术表演获得了家长的认可,培养了幼儿从小不怕困难、敢于挑战的意志品质。

二、多途径、多角度对幼儿实施美育教育

1.充分运用空间,让幼儿感受美的熏陶。我们把教学楼内长廊的墙面上用泥塑绘制了成语故事、“好习惯从我做起”等内容,让幼儿在感受成语故事所带来的语言美、行为美的同时也欣赏到了泥塑作品带来的美感。教室的天花板上,教师精心布置了各色植物、动物及剪纸造型的垂挂。这些栩栩如生的动植物形象,每天都在伴随着幼儿的成长,让他们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

2.通过“一班一品”活动,营造丰富多彩的生活空间。“一班一品”是我园营造创意空间的主题活动,各班教室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发展兴趣确立本班的环境特色,力求在环境上创设美术教学氛围,引导幼儿在潜移默化中与环境发生互动,从而达到欣赏美、感受美的目的,进而全面激发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欲望。

3.注重日常生活中的细节教育,引导幼儿感受生活之美。从幼儿入园到离园的每个环节,我们都有意识地渗透了幼儿对美的理解和教育,如衣物整理的规范要求,如厕、进餐的文明礼仪等,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动作、每一件物品,无不传递着美的信息和对美的追求。在这种环境中,幼儿的身心得到了愉悦,行为得到了美的感召。

4.幼儿自主美术活动,让幼儿的自主创造性得到发挥。在活动区环境上,教师结合班级特色对活动区环境进行了艺术美化。在活动区内容设置上,力求突出特色,以“激趣、放手、支持、延伸”活动区指导模式,使幼儿的活动质量有质的提高。

5.班级创意美术活动,激发幼儿自我探究的潜能。我们给幼儿提供基本的活动材料,引导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以幼儿自身经验为基础,整合多种美术技能和表达形式来独特地创造新的艺术形象,从而达到陶冶幼儿情感、发展幼儿自我探索能力的目的。

6.园级主题创意活动室,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力。创意室不是兴趣小组的活动室,而是一个幼儿可以自由选择、自由表现的空间。在这里,幼儿在按区域形式设置的玩色区、制作区、绘画区、电脑游戏区、沙画区、欣赏区内自由学习,表达自己想表达的内容。自主宽松的氛围激发了幼儿表现的愿望,从而提高了幼儿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水平。

三、通过社会生活和自然环境对幼儿进行美育教育

幼儿德育的基本途径范文第11篇

所谓“时时有德育,处处有德育”。幼儿园的日常生活重复琐碎,但却在潜移默化之中影响着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例如,每天幼儿来园与离园时,他们都会跟老师说:“老师,早上好!”“老师,再见。”等。玩玩具时,我们教会幼儿谦让,好玩的东西大家一起分享;成功完成图画时,教会了幼儿懂得欣赏和赞扬别人的成果。每天的早操结束后,孩子们在喝水的时候,我们教育幼儿要排好队,不推挤。又如同伴生病了、捡到了别人丢的东西、无意间碰撞到别人等等,在幼儿日常生活中充满了诸如此类的事情,我们一定要加以特别关注,随时了解和掌握幼儿行为品德的各种动态,并不失时机地开展随机教育。

二、将德育渗透于游戏活动中

幼儿最基本的活动形式是游戏。在游戏中,孩子们的主动性、积极性能得到真正的发挥,他们在玩耍的同时也获得了相应的知识。如,在体育游戏的竞赛活动中,让幼儿明白自己一个人是不能完成游戏的,需要大家的团结协作才能取得胜利,充分激发幼儿的团队意识;在自由活动时,有人不小心摔倒了,孩子们就会上前去扶起他等等。同时要引导幼儿从游戏中发现哪些是应该学习的,哪些是不应该学习的,去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道德标准,真正把德育要求落实到每个幼儿。

三、将德育渗透于各学科领域教学中

德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赫尔巴特把教学看作是整个教育过程的核心。他认为一个人虽然能够从周围环境、从与人交往中获得自然知识、社会知识,但是这些知识不是系统的,必须通过教学来给予补充。因此在幼儿园语言、社会、艺术等领域的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是提高德育效率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法。语言领域中的故事是幼儿最喜欢的。《谁要我帮忙》的故事,使幼儿了解了当别人有困难时要及时帮助别人,自己也会同时获得快乐;《花儿好看我不摘》的故事,说明了要爱护花草的道理等等。幼儿听故事时最易于调动他们的情感积极性。音乐课《蚂蚁搬豆》也是教育幼儿团结起来力量大的好题材。

四、利用节日对幼儿进行德育

节日具有不同的意义,我们可以根据节日的不同对幼儿进行育。如,在“母亲节”活动中,我们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同时请幼儿回家为妈妈捶捶背,捏捏腿,对妈妈说句“妈妈,您辛苦了,我爱你!”并且帮助妈妈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们还在国庆节进行了爱祖国的活动,幼儿感受到了祖国的地大物博,多民族的融洽相处,激发了他们爱祖国的积极情感。通过在诸如此类的节日活动中渗透德育,在孩子们的心中掀起了爱的波澜,促进了幼儿积极情感的发展与升华。

五、家园配合,共建德育

在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因此,在对幼儿进行德育时,首先要从家长的意识入手,利用家长会、家园联系栏等途径帮助家长提高素质,加强家庭道德教育,帮助家长摆脱“学习第一”的观念,请他们积极地关注孩子的品德发展,并且注重言传身教的重要作用,在尊重老人,热心帮助他人,爱护环境等方面做好孩子的榜样。我们还应充分利用各种契机,及时与家长沟通孩子在园的情况,对幼儿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给予一定的鼓励和表扬,让幼儿有成功感和喜悦感,把良好的行为习惯内化持续下去。

幼儿德育的基本途径范文第12篇

关键词 生物角 素质教育 个性发展 创新精神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生物角的创建,使幼儿更加亲近自然,有助于幼儿直接获取科学信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形成认知和概念。幼儿阶段的思维以直觉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要给孩子丰富的感官刺激。生物角展现在孩子面前的是多彩的、真实的个体,通过幼儿的手、眼、耳等感觉器官直接感知大自然。因而,幼儿园通过创设生动活泼的生物角,对幼儿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 内容丰富的生物角,有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

通过参与对生物角的管理,培养幼儿亲近自然、热爱自然、关爱动植物的良好的品行,陶冶幼儿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操。在此过程中让幼儿增长了知识,养成了纯朴的劳动习惯,还给予幼儿许多的生活乐趣,让他们的童年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培养了幼儿爱护生物,珍惜生命,保护大自然的意识!树立生物是人类朋友的理念,爱护它们,做到与生物和谐相处,维护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对幼儿的教育引导将最终决定孩子们的道德观,而且这种教育在幼儿阶段效果最好,是幼儿园爱心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幼教工作者要注重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坚韧性、同情心、高度包容的个性等良好品质,使幼小的心灵得到健康成长。在幼儿的眼中,生物世界奇妙无比,他们会全身心地投入去观察见到的任何生物,学习自然知识,陶冶热爱自然的情感。从而,塑造幼儿健康的心灵、幸福的人生,是幼儿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基础。

2 通过与生物的亲密接触,丰富幼儿的基本知识

生物角是幼儿了解自然界的一个窗口,通过在生物角的活动,不仅能增长幼儿的知识,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还能让幼儿学到简单的劳动技能。让幼儿学会关心周围事物,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让他们多观察,在不知不觉中轻松掌握知识。引导幼儿开展科学探索,去尝试各种解决问题的可能。拓展幼儿的认知范围,丰富幼儿的基础知识。

幼儿教育如果单纯强调智力训练,片面强调知识的占有量,盲目进行超前教育,而不考虑幼儿的素质拓展,是一种违背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规律的行为。幼教工作者首先要学会尊重幼儿、尊重其合理建议乃至细微的情感需求,尊重儿童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相信其自我发展的内在潜力。合理运用适合幼儿乐于接受的教育方法,因人施教,逐步积累知识,引导其健康发展。

选取幼儿喜爱的个体为主要内容,经过幼儿不断观察与实践,指导幼儿开展认识自然的活动。在教育内容上进行大范围、多层面的接触,使幼儿用心、用眼去感知这个自然环境,去体会大自然的奇妙,不断丰富幼儿基本知识。

3 通过对生物角的管理,培养幼儿的良好生活习惯

通过对生物角的关注,引导幼儿关心生物的生存环境,建立幼儿低碳生活的意识,是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基础。作为幼儿教师或家长,要把幼儿养成习惯的培养放在首位,以此为基础塑造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让幼儿学会自己应对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小问题,磨练幼儿意志,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生物角是栽培植物、饲养动物的理想场地,是幼儿自由活动的崭新天地,为幼儿提供学习及实验的生动材料,同时也是绿化、美化校园的重要基地。幼儿园建立生物角,有助于幼儿学习知识,锻炼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生物角活动,能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幼儿园绿化,创造美好家园,保护有益动物,塑造幼儿热爱自然的思想意识。

4 利用生物角的丰富内涵,培养幼儿主动探索和创新精神

幼儿园的生物角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区,最能激发幼儿观察、探究,是丰富幼儿知识的重要渠道,是促进创新能力发展的良好场所。教师对生物角的精心创设与指导,可使幼儿的生活更加生动、活泼、有趣、多彩。重要的是,它有利于幼儿从中发现大自然的奥妙,从而培养他们的求知欲和创新意识。

内容丰富的生物角是幼儿进行想象与创造的源泉,生动的素材能够调动幼儿多种感官的参与,让其去思考,去发现,有利于培养他们思维的敏锐性和创新能力。在幼儿园合理地创设生物角环境,发挥生物角的教育功能,利用生物角环境设置,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的兴趣。生物角是幼儿生活的一部分,是促进幼儿观察力发展、增长知识的途径之一。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幼儿参与养殖和种植活动,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观察生物,从中发现动、植物的一些主要特征和变化,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激发幼儿探索大自然奥妙的欲望,培养幼儿的主动探索和创新精神。

幼儿的学习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对幼儿发展最有价值的就是主动探索,求是创新。创新能力被人们看作是人的多种素质的核心,创新能力的发展和人们其他多种心理品质以及能力的形成是一样的,受到客观环境条件的制约,是逐步发展形成的。在教育实践中,利用大自然这个有利的环境条件,走进大自然,感受自然环境带来的乐趣,这有着其他教育途径所不可替代的教育效果。不但能培养幼儿主动探索、求是创新的品质,而且能够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生物角以幼儿独立活动为主,充分调动了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对培养幼儿的主动探索及创新意识起着积极的作用。生物角的多样性,为幼儿提供了自由观察和探索的机会。运用多种感官去探究问题,这是幼儿认识自然的基础,帮助幼儿把周围的事物进行抽象和概括,有助于探索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生物角是幼儿亲近自然的最好途径,能引导幼儿热爱自然,对周围环境产生浓厚的探索兴趣。幼儿时期是身心发展最迅速的阶段,幼儿的思维方式逐渐从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引导幼儿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生物角活动中加深对科学的认识,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精神。

综上所述,生物角的建立是更好地完成对幼儿进行素质教育的前提,素质教育的基本观念是使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孩子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对幼儿的教育要求有宽松率性的环境、自由的方式、活泼的气氛。在教育方式方法上灵活多样,采取幼儿乐于接受的教育教学方法,使幼儿在各自兴趣爱好的基础上发展个性,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能力、养成习惯等多方面的发展。在教育教学内容上,强调全面性和基础性,包含做人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把学习与幼儿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使孩子学会认知,学会生活。在教育方法和途径上,让幼儿自主活动,在生活中学会学习,在兴趣、爱好中发展个性。积极创设有利于幼儿健康成长的环境,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环境中的教育资源。因此,在幼儿园内创设生物角,对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起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崔柳舒.关于幼儿教育问题之浅见[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4).

幼儿德育的基本途径范文第13篇

【关键词】师德;师德建设;原因;问题;意义;途径

2012年浙江温岭90后幼师虐童事件在网上曝光,引起了网民和媒体的强烈关注,一时间声讨声不断。那么后来呢?类似事件绝迹了吗?远远不是,近年来,幼儿园老师虐待孩子事件屡屡发生。幼师原本是孩子们最希望亲近的群体,可如今怎么成了“恶魔”?这不禁要拷问我们幼儿园:师德何在?

一、幼师师德缺失的原因分析

1.学校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学校师德建设中,注意力一般都集中在正面要求上,缺乏底线规定。例如:“热爱幼儿、尊重了解幼儿面向全体幼儿,支持正面教育,对幼儿一视同仁。”对幼儿园教师师德规范内容的学习,过于笼统,缺少可操作的细化规则,缺少易于理解的案例分析,师德建设流于理论清谈。2.学校教育管理的问题随着幼教事业的蓬勃发展,教育机构良莠不齐,尤其是一些资质差的学校,教师入职门槛低,管理混乱。也有一些学校在教育管理中出现了价值偏向,过分强调学术,忽视了人品和素养,关于师德行为的监督一直没有完善的制度、措施和方法,师德建设效果差。3.社会性问题广州女童饥饿难忍跳楼觅食;贵州毕节市6岁女童遭父母虐待,屁股被烙得血肉模糊。虐童已经成了社会性问题,成了全社会的悲哀。虽然国家有《未成年人保护法》,也有规定: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遗憾的是,主体责任不明确,影响法律实施效果;事后惩罚不严,难以防范同类事件的发生。4.教师自身存在的问题系统的法律法规学习不够,对制度、条例没有敬畏感。少数教师敬业意识淡薄,把从事教育仅仅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厌倦和轻视本职工作,学习敷衍了事。也有年轻少数老师,心智不成熟,其自身还没有达到教师标准。例如:我区一位工作不到一个月的老师,因为孩子午睡时说话,就用透明胶封嘴,还觉得“好玩”。

二、现阶段幼儿园师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幼儿年龄尚小,身体发育还不完善,需要老师学习上、生活上的细心关怀和爱护。幼儿心灵稚嫩,情感脆弱,需要老师营造和谐、温馨的心理氛围,呵护他们健康成长。教师如有“不当”,将会在他们心理上留下永远的创伤和阴影。而千千万万未来接班人的培养,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既是一项长远的战略任务,又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因此,幼儿园的师德建设很关键。2.有利于社会公德建设师德建设对于提升全体国民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具有重要的作用。幼儿园和家庭、社会有着密切联系,应通过良好的师德来推动其他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引导整个社会风气的改善。同时广大幼儿园教师还应该成为家庭美德的履行者、教育者、传播者。3.有利于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它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教育工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任务。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全局,要坚持“教育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加强师德建设,提高国民道德素质,既是人全面发展的内在需求,又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

三、幼儿园加强师德建设的途径

幼儿德育的基本途径范文第14篇

全人教育是20世纪70年代从北美兴起的一种以促进人的整体发展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思潮,后来传播到亚洲、大洋洲等地区,对各级各类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形成了一种世界性的教育思潮。全人教育的哲学基础可以概括为“联结”“整体性”和“存在”三个基本概念,在此基础上全人教育思潮形成了与传统的教育思想有着明显边界的教育主张。全人教育批评传统教育只重视知识传授和技能学习的观点,倡导塑造全面发展的人,使人在身体、知识、技能、道德、智力、精神、灵魂、创造性等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人、真正的人。【l】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全人教育思潮和人本主义教育思潮、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潮等改革思潮一起,对世界幼儿教育的变革与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全球幼儿教育从80年代初开始,对60和70年代以“智力开发”代替幼儿教育的倾向进行了反思。1985年在日本召开的“日、美、欧幼儿教育、保育会议”批评了幼儿教育中将幼儿的发展等同于智力发展的错误倾向,呼吁教育从“智育中心”转向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全面发展。从80年代中期开始,各国开始重视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强调幼儿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完整儿童”。’进入2l世纪,幼儿教育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基础和国际竞争的热点,受到国际社会普遍关注。

在这种背景下,很多国际组织和国家都把发展和振兴幼儿教育作为21世纪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这一状况和20世纪60年代的早期教育热大为不同,它注重在全面发展基础上的数量增长和质量提升,而不是单纯的智力开发。

二、全人发展的幼儿教育昌标和内容

(一)全人发展的幼儿教育目标

全人教育认为教育不是单纯的社会统治的工具,人不是经济利益驱动下的机械个体。教育应更注重人的内在,如情感、创造力、想像力、同情心、好奇心等,尤其要注重自我实现。全人教育不贬低物质的重要性,不否认社会存在的价值,但它认为教育的过程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与技能的训练,更应关注人的内在情感体验与人格的全面培养。12131因此,在幼儿教育主要是满足幼儿发展需要还是满足社会对幼儿教育需要的教育目的问题上,全人发展的幼儿教育偏重的是个人价值但又不忽视社会价值。1999年世界学前教育组织和国际儿童教育协会共同制定的《全球幼儿教育大纲》认为:“优秀的幼儿教育课程是针对儿童整个身心健康而设计的,必须考虑儿童的身体状况、认知水平、语言能力、创造能力、社会性与情感的发展状况等”,[41表明了国际幼儿教育组织注重培养身心健康的“完整儿童”。全教协会1996年在被誉为“幼儿教育的圣经”的《适宜于0—8岁儿童发展的教育方案》中明确指出:“适宜的教育应该顾及到儿童所有领域的发展:身体的、情感的、社会的以及认知的”;【习2005年又在《幼儿教育方案标准和认定指标》中指出:“课程’标准旨在发展儿童在审美、认知、情感、语言、体能和社会等方面的能力,”嘲体现了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基本观点。英国政府2000年颁布了面向3—5岁幼儿的《基础阶段课程指南》,在学习目标上强调幼儿个性、社会性和情感的发展、对学习的积极态度和倾向、社会性技能、注意力和坚持性、创造性的发展等,川表明英国政府对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视。此外,日本1998年改订的《幼儿园教育要领》、韩国1998年的第六次幼儿园教育课程、印度尼西亚政府20世纪90年代制定的国民教育目标、我国2001年制定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香港地区2006年颁发的《学前教育课程指引》均从不同侧面提出了培养“完整儿童”,重视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幼儿教育目标。总之,全人发展的幼儿教育目标整合了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的幼儿教育价值取向,强调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20世纪60、70年代幼儿教育只重视智力发展的错误倾向,促进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幼儿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二)全人发展的幼儿教育内容

全人发展的幼儿教育目标决定了幼儿教育内容的性质和构成。从性质上看,全人发展强调幼儿的全面发展,注重使幼儿成为完整的人、成为有尊严和价值的个体,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从构成上看,幼儿教育应该包括身体、知识、技能、道德、智力、精神、灵魂、创造性等方面的内容,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在此教育目标的指导下,很多国家都强调幼儿教育内容的全面性,主张把幼儿教育内容分为几大领域,并注重各领域的互相渗透和综合发展。2000年,美国政府颁布了《“开端计划”儿童发展结果框架》,将幼儿的学习内容划分为“语言发展…‘读写”“数学”“科学”“创造性艺术”“社会性情感发展”“学习方式”“身体健康和发展”等学习领域,体现了培养目标的全面性。1蜘1995年,法国教育部出台了《幼儿学校大纲》,将幼儿学校的课程整合为五大活动领域:1.共同生活:包括集体生活、交际与沟通等内容;2.学习说话,构筑语言,倾听并考虑他人意见;3.行动世界:探索身边的世界、学校、班级、社区、自然等并进行活动;4.发现世界:通过各种文化表征认识自然、环境、社会以及人类的过去和现在;5.想像、感知和创造:发展幼儿的感受力、想像力、注意力、批评精神,培养表达的兴趣和选择的能力。嘲“英国在2000年颁布的《基础阶段课程指南》中将3—5岁的课程内容分为六大领域:个人、社会和情绪的发展;语言和识字;算术;对世界的知识和了解;身体发展;创造力的发展。【删日本1998年的《幼儿园教育要领》将幼儿教育内容分为“健康”“人际关系”‘环境”“语言”和“表现”五个领域,并强调这些领域的融合和渗透。我国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将幼儿园教育内容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领域,并明确指出:“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111上述幼儿教育内容基本上反映了全人发展的幼儿教育目标的全面性和整体性,体现了全人发展的幼儿教育价值观和教育目标。

三、全人发展的幼儿教育过程、方法和途径

(一)强调幼儿主动学习的幼儿教育过程

全人教育倡导学习者的主动学习。首先,全人教育提倡“为人类的发展而教”,认为学校应该是所有学习者乐于学习,而且可以充分发展的地方;其次,全人教育将学习者看作独立的“个体”,认为每个学习者都是独特的、有价值的个体,都具有潜在的创造性和无限的学习潜力;第三,全人教育认为学习者有选择的自由,认为个体的自由探索、自由表达、自由成长都是必要的。【1习因此,以全人教育的观点来看待幼儿教育,就要使幼儿乐于学习,尊重幼儿的创造性和学习潜能,尊重其选择的自由,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国的幼教改革都提出了促进幼儿主动学习,让幼儿成为主动的学习者的观点。美国政府2000年颁布的《“提前开始”儿童发展结果框架》注重培养幼儿积极的学习态度,以促进幼儿的主动学习,指出幼儿应当“对倾听和讨论各类图书和诗歌的兴趣逐渐增强”,“对数以及通过计数解决问题和判断数量表现出越来越强的兴趣和意识”和“快乐地参与各种音乐活动,包括倾听、歌唱、手指游戏、音乐演出、竞赛”等;1996年英国政府修订的《早期学习目标》也注重形成幼儿积极的学习态度,指出幼儿在基础阶段末期要“对学习感兴趣,积极主动地学习”,“喜欢倾听和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并能在游戏和学习过程中倾听和运用”等;【131日本1998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要领》将“促进幼儿的主体性活动”作为幼儿教育的第一条基本思想提出,肯定了幼儿主体性活动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我国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非常重视幼儿的兴趣、情感和态度,重视幼儿的探索性学习。此外,许多幼儿教育方案都倡导幼儿的主动学习,要求教师促进幼儿的主动学习,如蒙台梭利课程模式、1141高瞻课程、方案教学、1151瑞吉欧教育体系等。110']

(二)重视整合的幼儿教育方法和途径

全人教育倡导各种教育方法和教育途径的整合。首先,全人教育哲学基础中的“联结”和“整体性”都强调整合。“联结”认为系统中的各个部分相互依赖、相互联系;“整体性”是指“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认为一个大的系统包括许多子系统,形成一个网络,这些子系统以复杂的方式相互作用。其次,全人教育强调“整全的教育”,主张在教育过程中,每一种方法都有独特的价值,每一种途径都有独特的作用,都是整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从全人教育的视角来看,幼儿教育应该整合各种方法和途径,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世界各国从不同侧面提出了整合各种教育方法和途径的主张。英国政府2000年颁布的《基础阶段课程指南》提出了“精心设计的游戏”这一概念,认为“精心设计的游戏活动是儿童在基础阶段学习的主要方式,这种游戏中的学习带有愉悦性和挑战性”。117]可见,该指南不仅重视幼儿游戏,也重视成人对幼儿的游戏加以干预和指导。

2005年全教协会在《幼儿教育方案标准和认定指标》中指出:“教师有目的地使用多种指导方法,如从高结构到低结构、从成人指导向儿童主体变化的策略,提供优化的学习机会”;“创设丰富的学习环境”;“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实现学习目标”;“教师和家长通力合作,帮助儿童成功地融入早期教育的情境中来”;“联系并利用社区的城市、郊区、乡村等资源,帮助家庭参与社团组织,倡导文化事业,丰富项目中家庭和儿童的经验。”㈣这些观点充分表明了全教协会对综合各种方法和途径的重视。日本强调环境和游戏的重要作用,重视幼儿园和家庭、社区的合作。1998年文部省颁布的《幼儿园教育要领》指出:“根据幼儿期的特点,幼儿园教育以通过环境进行教育作为幼儿教育的基本思想。…‘游戏作为幼儿自发的活动,是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重要的学习,要以游戏为中心对幼儿进行指导。”1191“幼儿园要十分注意与家庭的联系与合作……幼儿园要积极利用社区内自然环境、人才、活动及公共设施,使幼儿获得丰富的生活体验。”[20l我国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教师直接指导的活动和间接指导的活动相结合,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时间”和“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等等。[211可见,我国也注重环境和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主张教师的直接指导和间接指导相结合,强调幼儿教育各种途径的结合。

幼儿德育的基本途径范文第15篇

[关键词]师德;师德建设;原因;问题;意义;途径

2012年浙江温岭90后幼师虐童事件在网上曝光,引起了网民和媒体的强烈关注,一时间声讨声不断。那么后来呢?类似事件绝迹了吗?远远不是,近年来,幼儿园老师虐待孩子事件屡屡发生。幼师原本是孩子们最希望亲近的群体,可如今怎么成了“恶魔”?这不禁要拷问我们幼儿园:师德何在?

一、幼师师德缺失的原因分析

1.学校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

学校师德建设中,注意力一般都集中在正面要求上,缺乏底线规定。例如:“热爱幼儿、尊重了解幼儿面向全体幼儿,支持正面教育,对幼儿―视同仁。”对幼儿园教师师德规范内容的学习,过于笼统,缺少可操作的细化规则,缺少易于理解的案例分析,师德建设流于理论清谈。

2.学校教育管理的问题

随着幼教事业的蓬勃发展,教育机构良莠不齐,尤其是一些资质差的学校,教师入职门槛低,管理混乱。也有―些学校在教育管理中出现了价值偏向,过分强调学术,忽视了人品和素养,关于师德行为的监督一直没有完善的制度、措施和方法,师德建设效果差。

3.社会性问题

广州女童饥饿难忍跳楼觅食;贵州毕节市6岁女童遭父母虐待,屁股被烙得血肉模糊。虐童已经成了社会性问题,成了全社会的悲哀。虽然国家有《未成年人保护法》,也有规定: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遗憾的是,主体责任不明确,影响法律实施效果;事后惩罚不严,难以防范同类事件的发生。

4.教师自身存在的问题

系统的法律法规学习不够,对制度、条例没有敬畏感。少数教师敬业意识淡薄,把从事教育仅仅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厌倦和轻视本职工作,学习敷衍了事。也有年轻少数老师,心智不成熟,其自身还没有达到教师标准。例如:我区一位工作不到―个月的老师,因为孩子午睡时说话,就用透明胶封嘴,还觉得“好玩”。

二、现阶段幼儿园师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

幼儿年龄尚小,身体发育还不完善,需要老师学习上、生活上的细心关怀和爱护。幼儿心灵稚嫩,情感脆弱,需要老师营造和谐、温馨的心理氛围,呵护他们健康成长。教师如有“不当”,将会在他们心理上留下永远的创伤和阴影。而千千万万未来接班人的培养,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既是一项长远的战略任务,又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因此,幼儿园的师德建设很关键。

2.有利于社会公德建设

师德建设对于提升全体国民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具有重要的作用。幼儿园和家庭、社会有着密切联系,应通过良好的师德来推动其他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引导整个社会风气的改善。同时广大幼儿园教师还应该成为家庭美德的履行者、教育者、传播者。

3.有利于科学发展观的落实

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它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教育工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任务。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全局,要坚持“教育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加强师德建设,提高国民道德素质,既是人全面发展的内在需求,又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

三、幼儿园加强师德建设的途径

1.加强系统学习。依法从教

园领导班子要带领每一位教师(不能有一个遗漏)系统学习《教育法》、《教师法》、《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及有关规章,教育引导教师自觉履行好教师的职责和任务,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学识学风上,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幼教队伍中,年轻人的比例相当高,可以组织教师外出参观,接受革命传统教育。聆听名师事迹,例如:我们去南京陶行知基地参观学习,回来后举行师德演讲比赛,谈人生、谈理想,提高认识。树立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忠于职守,甘心奉献。

3.抓好身边的典型

挖掘带有普遍意义的好思想、好作风、好经验、好方法的典型,加以推广。例如:我们通过“家长讲故事”,评选出全园师德标兵。用真人、真事、真情,感染、引导教师,让师德标兵可亲可敬可学。

4.党员作用的发挥

师德建设中要特别重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大力倡导共产党员带头实践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教师中的党员,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带头人,应具有先进的思想道德素质,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带动广大教师。要扎实开展“以党风带教风、以党性铸师魂”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师德建设的健康发展。

5.建立与完善师德建设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