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范文

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范文

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

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数学教学 参与度 实效 主体性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0-034

每个一线的数学教师都有切身的体验,即当学生被数学教学本身深深吸引的时候,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会更加顺畅,学生的思维会更加积极活跃,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会事半功倍。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当潜心地去研究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的策略,使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心理特点相切合,从而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他们在数学的知识殿堂里快乐成长。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在数学教学中的一些尝试与探索,谈谈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的做法。

一、基于直觉――猜出来的兴趣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每个知识点的生成和发展都有其自身的脉络,所以很多时候教师都会要求学生思考时做到有据可循、有理可依。然而,这样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年龄特征,忽略了学生思维发展过程中灵光一现的另一种形态。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采用“猜一猜”的方式,让学生根据观察和思考,说说他们在数学思考起始阶段的第一印象以及形成的初步感知。这样的猜测(或者谓之猜想),能发挥学生的直觉意识在数学学习中的独特作用,易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

例如,教学“用字母表示数”一课时,让学生猜测老师的年龄,学生纷纷开始自己的猜测,从课始就形成了热烈的讨论氛围。教师先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当一个数量未知时可以用字母如x代替,再根据学生的猜测,反问学生“为什么没有猜老师10岁或者100岁”,让学生意识到未知数都是有着一定的取值范围的。然后教师指名学生说出自己的年龄,再告诉学生“他的年龄加上老师的年龄是34岁”,让学生算一算老师的真实年龄。在从猜到算的过程中,学生轻松有效地经历了探究用字母表示数的学习过程。

二、源于互动――争出来的热情

将争论引入课堂,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增强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批判意识,使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思维能够得到有效的交流和碰撞。马克思说过:“真理是由争辩确定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及时抓住学生思维的差异点,引发学生对问题展开争论和辨析,并鼓励和引导学生既要敢于表达自己的独立见解,又要耐心地倾听他人的不同言论,使学生在这种信息交换的过程中不断调整和深化自己的认识。在激烈的争论中,生生之间的互动达到了一个崭新的境界,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以及师生的双边交流,而是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形成了多向互动,使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断得到提高。

例如,教学“24时计时法”一课时,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24时计时法的知识后,让学生进行比较:“你喜欢哪一种计时法?为什么?”学生自发地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教师及时组织学生展开辩论,让学生先分组讨论再集体交流。如有的学生认为普通计时法简单明了,而有的学生则认为24时计时法的运用更加普遍。教师不急于给出最终的评定,而是引领学生的争论不断走向深入,让学生在争论中感受到24时计时法具有的优越性,自主地接纳了新知。

三、高于实践――做出来的智慧

“知识的价值不在于占有,而在于使用。”数学学习也只有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才能够使学生真正理解所学知识,并不断加深自己的体验和感悟。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仅仅依靠课堂最后阶段的书面练习巩固学生当堂所学的知识,而应当跳出固有的思维框框,将数学实践活动拓展到课堂的各个环节,让学生在动手、动眼、动脑和动口的活动中,使数学思维得到延续和升华,让智慧的鲜花在学生的指尖绽放。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数学实践活动中,学生积极去记忆、去思考、去探究、去体会,每一个人都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例如,教学“平均分”时,教师让学生用扑克牌进行平均分的实际操作,即在小组内将扑克牌平均分给每一个人,让分得的结果相同。学生在分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用不同的标准展开平均分活动,如依照张数的多少、牌面的大小等标准进行平均分。这样教学,使学生在兴趣盎然的实践活动中充分感受到了平均分的意义和价值,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独特乐趣。

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一堂有效地初中数学课堂,既需要教师具有新的教学理念,采用新的教学模式,也需要教师采用巧妙的方法营造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参与师生互动,小组合作。这就要求教师从方法上、教学手段上不断变化,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

一、精心导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是课堂导入,也是课堂教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巧妙而又新颖的导入,一下子就可以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起学生求知的欲望。这时,教师要抓住这个时机,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切入新课,吸引学生自主探索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轻松自如的情境中学习,新旧知识不但得到了有效衔接,师生情感也得到了良好沟通。

二、精心设计问题,指引学生参与方向

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交流方式主要是课堂提问,教学过程中提问对教师而言也是一种最直接的有效操作,能够有效检测调节和监督评价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情况。提问之前教师必须精心设计问题。一是问题要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内容要紧扣教材,抓住重点,形式灵活多变,如问“使用哪些方法可以判定两直线平行?”学生就可以积极地思考,认真地参与。二是联系学生的生活设计问题。把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巧妙地结合起来设计提问,有助于学生巩固新知识,运用新知识,增强学习目的性。如“比例线段”讲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不过河如何量出河宽?不上树如何测出树高?这些提问都比较贴近学生生活,也容易促使学生愿意参,达到预期的课堂教学效果。三是设计的问题要能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设计的问题要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通过合情理、归纳想象,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最好得到合理解决。如“有两边及其中一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命题的讲解时,教师可先引导学生画图,再展开联想,解决问题后,再提问:问题中的“其中一边上的中线”改为“第三边上的中线”还成立吗?题中的“中线”改为“高线”还成立吗?若不成立,还需加什么条件?等等,提出这样的问题,学生就会积极地去思考,这样能较好地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课堂效果。

三、优化课堂结构,组织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教是为了学,上课开始,学生喘息未定,教师就急于讲课,这个时候学生还没有听课准备,就是讲课也没有什么实际效果。教师在走进教室应迅速做好组织教学,有了良好的氛围再开始授课。下课铃响后,也应该立即终止上课,因为学生的心中已经下课,不再教室了。老师讲了也往往徒劳。在课堂提问中教师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教师通过问题向学生提供了思考的信息,就应该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提问不能过早点名。有时一个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全班陷入深思,继而相互商议、讨论、翻书、翻笔记。此时教师就要静静的等待,不要给予启发,轻易打断学生思维,而应让学生自己思考,慢慢想办法解决问题。所以,教师应该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时时分析教与学的进程,主动协调教学的步伐,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四、巧妙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创设教学情境时,应该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综合考虑到知识的整个形成过程,更要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贴近,并带有挑战性和激励性。只有这样,才可能引导学生向自主性学习转变,对数学产生感情。例如,例如,在学习勾股定理这一内容时,可以设计这样一道问题:已知ABC,其中a=4,b=3,问c为多少?碰到这种问题,大部分学生可能会不假思索地说根据勾股定理c=5,这时老师说:“再想想,对不对?”一部分同学会发现原来题干中没有指出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所以不能肯定 c=5。这时候老师引导学生“:如果∠C为直角,那么c=5,如果∠B为直角,则应该为c多少?”通过这样的问题,可以加深学生对勾股定理的理解,并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扩散,让他们在以后做题的过程中注意使用勾股定理的前提和其他注意事项。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还能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数学原理及概念,提升数学教学效果。

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范文第3篇

第一,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不均衡性。通过在课堂教学中的观察和教师访谈,在每一节课中,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只有部分学生,而且是相当固定的群体,其余的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甚至应付课堂教学活动,没去注意老师讲解的内容。还有少数同学则从事与课堂无关的活动,成为旁观者。这说明他们对课堂教学的内容失去了兴趣,没有参与课堂教学的需要和动机。

第二,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短暂性和滞后性。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不能持久地集中注意力,即使对课堂教学中的某个环节产生了兴趣,但兴致一过注意力就开始分散。此外,学生的注意力从一个目标转移到另一目标的过渡期也相对较长,体现出滞后性。

第三,学生课堂教学参与的被动性。中职教学的理论课大多是采用讲授型的教学方式,学生是被动地接受讲解的内容,成为被知识灌输的对象。长此以往,也会使学生产生依赖心理,从而失去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二影响中职学生课堂参与的因素

第一,教育传统文化因素。当下的中等职业教育中,一直采用整齐划一的教育目标和统一客观的职业资格考核认证标准,教学中也一直实施讲授型为主的教学模式。对于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法,学生和老师会感觉不适应,在学生的观念里应该是安静地听讲,需要时可以举手回答问题。作为教师也会认为不太得心应手,同时备课、上课都要付出更多精力,讲授则是简单易行的方法。

第二,学生课堂参与的兴趣和动机因素。首先,教师的个人魅力和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形式和内容,都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热情,使其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教师的鼓励和表扬、有效及时的引导与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等都是影响学生参与的重要因素。另外,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态度也很重要。对于中职生来说,没有升学压力,学习目标是顺利通过考试取得毕业证,在这种学习态度下学习动机不能充分地得到激发。

三提高课堂教学活动的方法

第一,教师要在教学中总结经验,并改进和提高教学技能。课前要精心设计课堂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并尽量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学习的需要和兴趣。课堂上,教学活动要有一定的步骤和联系性,并激励学生参与的信心和热情,对参与活动的小组及成员要有适当的奖励,以激励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课后总结这堂课的成败得失,必要时主动邀请老师观摩自己的教学,提出见解和建议,并融入到自己的教学中。

第二,教师做好课堂教学的组织和管理工作,使教学过程顺利有效进行。(1)教师要有明确的自我意识,明确在课堂上的作用和角色。教师要注意自己课堂教学中的表现,例如教态、仪表、板书是否得体以及声音语调是否抑扬顿挫,主动调节自身的教学表现。(2)教师要观察学生的表现,学生对讲授的内容是否感兴趣和理解,在教学活动中是否积极参与,对于提出的问题学生的反应等。根据情况应对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做及时的调整或补充。

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军事理论;课堂参与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6-0222-02

高职学生对军事理论课认可度、参与度低的现状是多方原因造成的:高校教育方面的原因、社会环境方面的原因以及高职学生主体的原因等。本文着眼于高校教育层面的原因,具体从教学选取的教材、教学方法和操作流程上提出几点自己的思考和想法,目的就是把高职院校军事理论课学生的参与度提上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军事理论教学工作逐步走向创新化、科学化、优质化的轨道。

一、高职院校军事理论课学生参与度低的原因分析

1.重视理论教学表象,忽视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目前,高职院校军事理论课教材来源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本科院校的原本,另一个是一些军事院校所使用教材的浓缩版,其教学大纲也是以知识点的传授和考核为主。传统的教育模式和当代大学生所表现出来的特性不太相符,他们思想活跃,学习和认知新知识的要求比较强,但他们表现出来的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很不扎实,自制力和自控力比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如果教学内容不分主次、面面俱到地灌输给学生,根本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很难让学生消化、理解所学内容。由此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明显。

2.教学形式单一,军事理论课教学仅仅停留在课堂。如何转化军事理论课的教学模式是当前考虑的首要问题。在对大学生进行其基本理论和知识点的讲解的同时更要注重其学习中的思考力的运用,结合实际生活在课堂之下如何进行有效的国防教育,分析运用军事理论教育;如何将单一的课堂教学形式转变为立体化的教学模式,增强军事理论课教学的辐射力和延续力,从而提高高职院校军事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及学生的可参与性都是重点研究之处。

3.教学方法缺乏灵活性,重共性而轻个性。目前,在高职院校军事理论课采取的教学方法依旧是灌输式授课方法,老师和学生的互动少,未能激发“90后”学生群体的学习兴趣。同时,传统的授课方式导致学生个性培养不足,在教学中只注重对整体性教学效果的把握,对个性化培养不被重视,存在着“拉平取齐”、“一视同仁”的现象,造成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不强、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差的现象。

4.军事理论课的教学计划有随意性,很难安排到学习的计划中。一些普遍的高职院校对军事理论课的认识不够重视,采取的教学措施也不够有力,和一些传统的专业科目相比很难在课时和教学质量上得到有效的保障;一些高职院校对于军事理论知识的讲解只是停留在军事技术和普遍简单理论的传授上,并无实质性的教学效果;同时还存在着对军事理论的学习很难按照《军事课教学大纲》的计划落实,严重的课程边缘化影响了教学质量。

二、提升高职院校军事理论课学生参与度的对策

1.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特点,精简和优化教学内容。传统教科书往往按照学科性的思维与知识体系进行编排,思维严密且知识结构完整,但对高职学生来说,缺乏生动性和吸引力。因此,在教学内容设计上,应紧密结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学生职业素养的需求,打破传统教材的章节式教学,构建以任务为引领、以活动为导向、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主题式教学体系。在内容安排上,设置话题或者主题引领学习内容,针对学生感兴趣的军事热点或者是引发共鸣的军事话题,采取评述、分析、辩论、演讲等诸多形式,引导学生把知识点融入到话题中,设置好话题的具体发言要求,围绕任何一个话题设计出完整的教学活动,形式多样化,把彼此关联的教学内容用一个话题链接起来。比如可以设置“军情连连看”、“经典战役说说看”、“古今军事思想谈谈看”等环节,全面的激发学生的兴趣,让爱军、爱国防的思想深入学生的心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愉快、轻松主动的氛围下学习到新知识。

2.拓宽军事理论课教学的渠道和形式,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第一,和社会资源实施共享,施行实践性教学。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1)聘请知名军事院校专家或有较好理论功底的军训教官到学校做热点军事专题报告,开展国际形势教育;(2)开展军地互动活动;(3)充分利用地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第二,找准军事理论和现代公共体育的结合点,开展有趣味的军事体育运动项目,将户外体育运动和军事户外生存训练结合起来。这样不仅能让军事理论教学更生动,而且能够切实的提升大学生的吃苦耐劳的素质,不断强化大学生的竞争意识,更加切身体会军人的特殊性,使大学生更好的珍惜现在的生活。第三,传统的教学模式固化,课堂上的讲解已经不能很好达到教和学的目的。因此在教学模式上,要创新教学方法,让网络化教学、新媒体教学模式融入到军事理论教学活动中去,可以利用微信、微博和各种移动终端加强和大学生之间的互动,利用微生活和朋友圈子对军事理论知识进行相应的传播,起到加强学习的目的。第四,促进军事理论课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通过参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活动,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增强大学生的英雄主义、集体主义的品质的培养。

3.着眼军事理论课特点,改革教学方法,调动学生主体性。其一,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引导式教学。引导式教学的主旨是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以学生的实际活动为切入点,通过设置不同的学习要求和形式活泼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思维上的创造性和批判性,进而使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意识得到有效的提高。通常在引导式教学中主要以摆出问题、采取小组讨论和头脑风暴的方式,寻求问题的切入点,让教学理论相关知识在讨论中得到很好的运用,让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有效提高,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用问题带动知识点的学习,通过有效的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来论证自己的观点,通过讨论完成对知识的内化,增强其学习的效果。其二,找准知识的结合点和扩展面。军事理论知识在大学各个专业中均有相关的结合点,应抓住结合点,发展其扩展面,在各个专业中使知识点和军事理论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亲切感,使学生愿意去学,有兴趣去学。例如在军事理论中的网络战争就可以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对于古代的一些经典的军事思想理论的阐述,可以和现代战争的战法相结合起来,研究古代战争思想在现代战争中应用;对于机械工程制造专业,可以对现代战争中的使用兵器的机械原理进行研究分析;相对于金融专业来说,可以通过国际之间的货币战争、美元战争和石油战争来印证所学的金融相关理论。这样,使学生们感到内容贴切,对所学内容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其三,倡导互动式教学,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现代大学生在认知学习目的上比较实际,常常会以对本身自己的生活有用无用来衡量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平常的出勤率或者是作业完成质量常常以是否和年终成绩挂钩来衡量。针对这种认知,在教授军事理论中可以通过竞争性学习来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实际授课的时候,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组9~10人,每组选出一个组长,分别抽取几个话题,包括国际形势、战争热点分析、最新武器设备等。各小组通过分工合作,收集材料,制作PPT,然后通过集中辩论或者是演讲的形势,让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出来,能把所学的知识更好的吸收。互动式教学的表现形式还体现在对革命遗址和英雄的了解上,可以组织各种社团对当地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进行学习和考察,对英雄进行访问式的学习,能更加有效的巩固自己所学的知识。

4.不断在高职院校军事理论课的师资力量上加大力度。我国高职院校的军事理论课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起步的时间比较晚,基础比较差,总体力量不足。要加快师资力量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力度:首先在学校的领导层要加大对军事理论课的认识重视程度;其次要成立专门的军事理论教研室,配备相应的教学道具和课件;再次要配备一批合格的教学能手,能担当起相应的教学任务;同时要使学校和军队在相互联系上有更一步的发展,使结合点更多;最后,要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充分结合,把教学中的规范管理和相应的待遇条件相结合。

三、结语

高职院校军事理论课带有一定的特殊性,它区分其他课程的特殊之处是军事理论课的教育目的,重点是培养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思想,及时了解当前世界的兵器知识。由于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机制上的一些问题使高职院校的军事理论课没有发挥好作用,本文在原因分析上总结了几点,从教学方式的灵活度、学生的需求和授课方式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这种问题的产生做出了合理的教学上的改变,分别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和调动学生积极性上做出调整。高职院校的军事理论课是培养普通大学生爱国主义和增强国防意识的有效途径,在教材内容上和教学方式要更加的丰富化,要紧密的和现实结合起来,走边学习边实践、边锻炼边提高的模式,使大学生在认识上和思想上确实得到教育,无形中增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参考文献:

[1]曾蓉.启发式教学模式在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中的运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4,(05):56-57.

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国防教育 军事理论课教学 教学方法 创新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03.052

Research on College Military Theory Course Teaching Method

Based on the Promotion of Students' Participation in Class

――Take a college in Tianjin as an example

YANG Yi, YAO Jun, LI Yao

(Tianjin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 Tianjin 300204)

Abstract Defense education and teaching activiti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higher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the current military theory class teaching exists the fetter of the shackles of the advanced theory and single education problems, leading to students' classroom participation low. How to make the military theory teaching to students "understand, learn and understand the deep" effect, teachers' innovative teaching method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In this paper, a new method of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is suitable for gener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rough an example of the teaching work of military theory education in a certain university.

Key words defense education; Military Theory Course Teaching; teaching methods; innovation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的相关规定,参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相关内容,高等院校要开展36学时的军事理论课教学和21天的军事技能训练。高校通过必要的国防教育活动,增强学生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培养和锻造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理论课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突破军事院校的传统课程教育模式,营造教学互动的课堂氛围,让普通地方院校的学生“听得懂,学得会,理解深”。

1 天津某大学国防教育的基本情况介绍

我们重点考察了天津某文科院校的军事理论课教学的实际情况。该校是一所以文科为主的地方高等院校,2010年由学院更名为大学。随着学科专业设置的调整和完善,近年来该校的学生结构发生了变化。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得知,该校文理科学生人数分布正在逐步趋于平衡,据了解该校2014级学生中男生402人,占17.95%,女生1837人,占82.05%;其中文科生1349人,占60.25%,理科生890人,占39.75%,但仍然表现为文科生人数占比高,女生人数占绝对多数的学生分布特点。针对这一特点,该校以提升学生参与度为目标,改进军事理论课的授课方式,被学生称作“听得懂,学得会,理解深”的军事理论课改变了学生学习习惯,教学效果明显。

2 开展国防教育的实践探索

2.1 融会贯通 以文化为纽带学习“军事思想”提升民族自信

文科学生拥有较强的理解能力,但也相对缺乏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这就要求军事理论课教师充分认识到学生的特点,尽可能多地将相应的知识采用有效的途径传递给学生,帮助他们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听得进去、理解深刻还能学而致用。

例如,在讲解“军事思想”这一章节时,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是照本宣科,按照教学计划将相应章节逐次介绍,该校学生普遍感觉课程内容与实际有距离,集中学量灌输也不好理解接受。该校新的教学安排中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调整,利用该校的办学特色,以文化为纽带,在跨文化学习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当谈到西方军事思想的时候,克劳塞维茨和他的《战争论》以及著作中涉及到的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都是避不开的话题。但是学生们却反映历史时代距离现在已经有段时间了,无论是历史人物还是历史事件都不好理解,更谈不上理解其中的军事思想了。因而该校将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文化现象和文化符号作为纽带,避免过早与学生早已习得的知识遭遇,从而降低了学生的厌烦情绪。一段法国人文景观的视频,一些法语原音电影,都可以引入到学习的氛围,法国人语言表达具有随意性、多双关语等特点,商务谈判中注重从整体到局部的过程(From the whole to the partial),崇尚个人力量而非集体决策(individual power)等特点,这些内容非常有助于学生了解不同文化国家的文化特质,有助于理解拿破仑・波拿巴(Napolon Bonaparte)“我比阿尔卑斯山还要高”的思想文化土壤,有助于理解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代,即使法国没有拿破仑的出现,也会有其他英雄人物的出现,这是法国文化和历史进程造就的必然性。

最了解你的人往往是你的敌人,总结拿破仑战争的主要内容,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被誉为西方兵学圣经。而理解这部书并不是孤立的,将它与我国的《孙子兵法》进行比较可以看到,《孙子兵法》要比《战争论》早一千多年,据说拿破仑去世前读到了《孙子兵法》,他感慨道如果能有幸早年读到此书何以至今日。而拿破仑读到的《孙子兵法》是经由日本翻译传播的,再次应用文化符号作为兴趣植入点,可以看到日语的语法特色是动词在句子的最后。长蛑り、己を知れば、百槲¥Δらず。(如果既了解敌人也了解自己,那么打仗就没有失败的危险了)长蛑らず、己を知れば,いっしょういっぱいす。(如果不了解敌人但了解自己,那么胜负就一半一半了)长蛑らず、己をしらざれば、椁Δ搐趣吮丐氦浃证臁#ㄈ绻不了解敌人也不了解自己,那么就每战必败了)当然,这种知己知彼的军事思想不单是《孙子兵法》、《战争论》中的重要论述,更是蕴含在军事思想当中。认为,在作战中要做到“知己知彼”,这是正确解决主观和客观之间的矛盾,认识战争规律和应用这些规律于作战行动的必要前提。于是在对比中,学生对西方军事思想有了一些了解,对于中国的军事思想更是产生了无比的自豪和极大兴趣。

通过文化为纽带的授课方式,以学生已有的少量知识经验为切入点,采用“吊胃口”的方式,极大吸引了学生学习热情,通过中西文化、战争实例与中西军事思想的比较串联,揭示出科学的战争观决定了战争的性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学生的思想观念与学习内容接轨,“听得懂,学得会,理解深”,实现了教学目的,增强了军事理论教育教学的效果。

2.2 引人发聩 以时事为背景理解“中国国防” 增强国家意识

女同学安静、听话是普遍的共识,但让女同学主动参与到国防教育教学环节中,这就要求在从事军事理论教学工作中,充分了解女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更为人性化的方式,让她们成为课程学习的主体,与时代接轨,谈“新闻”、讲“故事”就是一个不错的尝试。

国防大学的教授曾说,“国防是一个大箩筐,啥都能往里面装。”但是,纷繁复杂的信息怎么能让学生找到学习的重点,产生学习的动力呢?该校采用谈“新闻”、讲“故事”的方式,利用身边的事情让学生产生兴趣,利用一段段故事让学生深度思考,得出结论。例如,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在非洲肆虐是时下最新的资讯,足以引发学生的关注,因为不了解自然很感兴趣。通过对学生介绍关于埃博拉病毒的最新资讯,让学生了解病毒传播途径和防范措施,本身就是很好的命题,我国已经建立了完整的医疗体系,有强大的国家做后盾,有了“非典”作为经验,所以埃博拉病毒对于我们来说并不可怕。

说到“非典”的记忆,一段“故事”就可以适度展开了。截止2003年7月11日,全球非典累计确诊病人8437例,其中中国内地、港澳台以及新加坡等地合计7960例,占96%,累计死亡813人,其中华人762人,占96%以上。医务工作者在一场无硝烟的战场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学生们认识到国家安全博弈的严峻形势,普遍感受到了医疗卫生领域的强大也是一个支撑国家国防安全的重要因素,由此引发学生对国家意识的思考。用真实的“故事”唤醒学生的国家意识,揭示每个中国人的国家观念意识是中华民族长久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

这样一种由谈“新闻”到讲“故事”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分析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进而揭示隐藏在“故事”背后的深层因素,学生不但听得懂,学得会,还会不断地进行深度的思考,使国防教育形式不在单调乏味,内容变得有血有肉。

3 思考与结论

3.1 军事理论教学要既要重视“万变”又要“不离其宗”

军事理论教学在内容和方法要进行深入研究,通过鲜实、生动的故事、新闻等内容,为学生呈现有思想厚度的加工材料,进而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从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进行深度剖析,教师变“带领者”为“引导者”,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地探寻、思考与总结,从而使国防军事理论教育教学通过内容与方法的创新,既要有外在的“万变”以博人眼球,又要因势利导,保持其中真意“不离其宗”。

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范文第6篇

关键词:数学教学学生参与

面对时代的发展及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我国数学教育的观念、内容和方法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但是,课堂环境仍存在着与素质教育不相符的现象。如教师单向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导致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未得到很好的体现,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素质教育落不到实处。主动参与,学会思考是现代人不可缺少的具有可持续发展性质的基本素质。

一、提高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程度的意义

数学教学是教师思维与学生思维相互沟通的过程,从信息论的角度看,这种沟通就是指数学信息的接受、加工、传递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充满了师生之间的数学交流和信息的转换,离开了学生的参与,整个过程就难以畅通。从认知心理来看,建构主义学习观把数学学习看成是在每个学生不同的数学世界里,通过自身的内化、重组、操作和交流主动进行建构的过程,这就表明了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建构主义学习观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思想,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促使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从认知学习论的角度看,数学学习的过程乃是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相互作用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主体的一种自主行为,而数学学科又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高度的抽象性等特点,所以数学学习更需要积极思考,深入理解。

数学学习是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必须要主体的积极参与才能实现这个过程;美国教育家波利亚在《数学的发现》一书中写道:“教师在课堂上讲什么,当然是重要的,然而学生想的是什么却更重要,思想应当在学生的脑子里产生出来,而老师仅仅应起一个助产婆的作用”;数学学习是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必须要主体的积极参与才能实现这个过程。从当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来看,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就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这与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目的的素质教育完全一致,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不仅具有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近期作用,而且具有提高学生素质的远期功效。

二、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教师不想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成为学生的心理负担。”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所以要求教师的课要上得有趣,要能激发学生的情趣,并且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运用所学知识时有所发现,力求使学生亲自去发现事物的本质和事物的种种关系,使他们在这种发现中感到自己有所进步。这就是产生兴趣的一个最重要的源泉。学生有了兴趣,就会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教师要努力为学生积极思维创造条件,时时引起学生的惊奇、兴趣、疑问、悬念、新鲜、亲切等情绪,使教学过程始终对学生有一种吸引力,吸引他们主动去探索问题,发现问题,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在大脑中形成最优的兴奋中心,促进各种感官处于最活跃的状态,引起对学习的高度注意,为主动参与学习提供了最佳的心理准备。

三、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数学教学活动中

教师主导作用的效果应以学生主体功能的发挥是否充分来衡量。离开了学生的主动积极的参与,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是没有意义的。教师的“导”要具有科学性、启发性和艺术性,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由于数学中的重要概念的建立、公式定理的揭示及知识的应用,都贯穿着人类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充满着人类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亲自参与这些创造性活动的过程,以达到开发智力和能力,提高创造思维的品质,增强创造力的目的,因而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利于学生参与的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

3.1参与数学概念的建立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

数学概念的形成一般来自于解决实际问题或数学自身发展的需要,教材上的定义常隐去概念形成的思维过程,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概念的建立过程,使学生理解概念的来龙去脉,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必要时还可以通过举反例来准确把握概念的本质。

例如椭圆概念的教学,可分几个步骤进行:实验获得感性认识。要求学生用事先准备的两个小图钉和一长度为定长的细线,将细线的两端固定,用铅笔把细线拉紧,使笔尖在纸上慢慢移动,所得图形为椭圆;提出问题,思考讨论。椭圆上的点有何特征,当细线的长等于两定点之间的距离时,其轨迹是什么,当细线的长小于两定点之间的距离时,其轨迹是什么,你能给椭圆下一个定义吗;揭示本质,给出定义。学生经历了实验、讨论后,对椭圆的定义的实质会掌握得很好。

3.2参与公式的发现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数学公式定理形成过程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经过观察、分析,用不完全归纳法、类比等提出猜想,而后寻求逻辑证明;二是从理论推导得出结论。教学中的每个公式、定理都是数学家辛勤研究的结晶,他们的研究蕴藏着深刻的数学思维过程,而现行的教材中只有公式定理的结论和推导过程,而缺少公式定理的发现过程,因此,引导学生参与公式、定理的发现过程对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例如,球的体积公式的推导。将学生分为3组,要求第1组每人做半径为10cm的半球;第2组每人做半径为10cm、高为10cm的圆锥;第3组每人做半径为10cm、高10cm圆柱。然后再3人一组进行实验。

(1)观察得出。圆锥、圆柱及半球它们的体积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为:V圆锥(2)猜想结论。由V圆锥=1/3ЛR³;V圆柱=ЛR³;得V半球=2/3ЛR³。

(3)证明结论。V半球=V圆柱-V圆锥;用半球装满砂倒入圆柱中,学生们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半球的体积等于圆柱与圆锥体积之差。球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学生通过猜想、等积类比、割补到发现。学生能从中领悟到当初数学家的创造思维进程,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

3.3参与解题方法的探索中,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解题方法,可用两种方法授给学生:①教师通过例题把解题步骤一步一步传授给学生;②引导学生思考、探索、发现解题的方法。如果①是给学生金子,那么②就是授给学生寻找金子的方法。如果要让学生选择,学生肯定选择②,也只有②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例如,在求一元二次不等式ax2+bx+c>0(或<0)(a>0)的解集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步骤,让学生参与:

(1)问题A,已知一次函数y=2x+4。

①求它与x轴的交点坐标。

②作出它的图像。

③观察图像回答:x为何值时,y>0?;x为何值时,y<0。

(2)问题B,已知二次函数y=x2-2x-3。

①求它与x轴的交点坐标。

②画出其草图。

③观察图像回答:x为何值时,y>0?x为何值时,y<0?

(3)问题C,如果方程ax2+bx+c=0(a>0)有两个不等实根(即Δ>0)x1,x2时,求。

①不等式ax2+bx+c>0的解集。

②不等式ax2+bx+c<0的解集。

(4)问题D,Δ=0时,方程的解如何?二次函数的图像如何?不等式的解集如何?Δ<0时呢?

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范文第7篇

关键词:小学英语;参与式教学;实践探究

小学英语的参与式课堂教学是非常适合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也正是基于小学英语的教学而提出来的教学模式。参与式的课堂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充分地找到学习的乐趣,并且在小学英语的课堂中真正地学到知识,提升自己。小学生的参与式学习,可以使学生与教师保持融洽的关系,活跃课堂的学习氛围。

一、参与式教学的基本步骤

教师在进行参与式教学的时候,创设适合课堂教学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英语的学习中充满积极性。教学情境的创设,还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英语课堂上主动地进行学习。教师在学生准备参与的阶段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在课堂以及课下适当的布置任务,让学生通过课堂的参与与课下的思考来完成。对话是英语学习的关键,也是参与式课堂教学的关键。例如,在学习第一单元“Listen”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对话,一个说一个听,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够让学生找到英语学习的兴趣。“Good morning”“How are you”这些最基本的问候用语,都可以让学生运用到彼此之间的对话中,让学生找到英语学习的动力。

二、参与式课堂教学的优越性

参与式教学模式相对于其他的教学模式而言,有着其他模式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参与式的教学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英语课堂上敢于用英语与其他学生交流。例如,在下午上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在课堂开始前说:“Good after-noon class.”同学们就会说:“Good afternoon teacher.”这样的对话可以让学生敢于讲英语,克服不敢开口讲英语的教学难题。参与式教学课堂能够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并且让学生的学习保持在最高效率中,而且还可以融洽师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提升解决英语问题的能力。

总之,参与式教学模式是目前能够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最佳办法,并且能够提升小学英语的课堂教学效率。参与式的教学模式,在小学阶段最主要的作用就是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且让学生敢于在课堂上讲英语,发挥英语学习的最大能动性。

参考文献:

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范文第8篇

【关键词】高中物理 活力 互动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1

课堂教学的实践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交往交流的过程,是促使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的过程,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引领学生与学生加强交流。当前传统的“灌输式”和“填鸭式”等教学方式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实需要了,不仅不利于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高,而且对于学生的综合发展与素质提升也是极为不利的。只有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加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才能更加有效地激活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物理学习与探究的思想火花,促使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得以提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进步。

一、切实积极引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

世界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化。”显然,其非常强调积极引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实践也表明,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充分发挥他们在知识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可以充分调动起他们课堂教学的参与热情,有效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有利于激发他们学习的思维火花,有利于促进他们智力的开发,还有助于培育和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具体实践中,必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相互交流和相互探讨,启发他们进行更加独立自主地思考,从而培育出良好的物理思维力,不断提升他们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教师引领学生进行“摩擦力”的课堂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对在初中物理学习过程中已经学习过的相关概念进行回顾,以便让学生获得一些较为肤浅的感性认识。然后,引领学生探究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摩擦力的作用点位于什么位置,其作用方向指向哪里,以及其大小由哪些因素决定。比如,可以引导学生用手掌按压光滑程度不同的平面进行“滑动”,让他们更好地感知“摩擦系数”,体验“静摩擦力”和“相对运动趋势方向”,从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有效提高他们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热情。

二、积极引入有效评价,激励学生参与教学

曾经有一位教育学家指出,“教育具有开发创新精神和窒息创新精神这样双重的力量,这种力量既体现于各种教学方法中,也体现于教学评价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评价对于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非常强的针对性,而且还具有非常强的导向性,对于激发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和自觉地进行物理知识学习和探究,具有很强的目标引领作用。因此,高中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充分认识到学生个体存在明显的差异,同时尊重这种个体差异,并适应这种差异,立足于学生的实际学习基础以及他们发展的实际需求,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和逆向激励为辅的方式,构建出更加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热情的教学评价体系。

例如,教师在引领学生进行具体课堂教学时,必须充分尊重不同学生的反馈意见,既要对非常“弱智”的意见进行鼓励引导,又要对非常“机智”的意见进行“快马加鞭”,还要善于区分不同层次学生,对他们提出不同层次和水平的问题,促使每位同学对教师为自己提出的问题,都能够做到“跳一跳,就够到,蹦一蹦,就见缝。”这样有利于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增加课堂教学的活跃度,一方面可以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另一方面也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不仅可以有效地节省教学时间,而且还可以促使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得到有力提升,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还有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与整体能力的提高。

三、积极构建出更加和谐温馨的互动教学氛围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杰斯曾经明确指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由此可见得,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的教学情境与氛围,对于课堂教学能否取得成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践经验也表明,如果教师能够成功地构建出更加和谐温馨的互动教学氛围,可以促使学生以更加轻松愉悦的心情,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并有助于激发出更富科学性的思维灵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层次与水平,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深度,而且还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与整体能力的提升。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入比较“时尚”或“潮流”的现代“网络用语”,比如“亲”、“粉丝”、“土豪”、“打酱油”、“太菜鸟”等等,可以促使学生感受到教师时刻与自己同在,同处于同一个层次的“心理状态”,有效缩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体悟到教师教学的民主性,从而在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理解过程中,不会由于“师与生之间的压力”影响他们的思维活跃度,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开支脑筋,并勇于提出质疑,产生许多创新思维,这不仅有助于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高,而且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层次与水平,促使学生的综合能力与整体素质得到有力提升。

新课程理念改变了原有的课程观、教学观、评价观,倡导走进课堂,研究课堂,呼唤课堂教学的深度变革,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已经成为我们广大教师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为高中物理教师,我们应在教学中积极构建让学生广泛参与教学的情境,这不仅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还有助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蔡吴华,师生互动,提升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东方青年・教师,2012(6).

[2]刘学书.高中物理“双主互动”探究式课堂教学方式的探索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2(12).

[3]韦叶平.高中物理课堂有效渗透创新实验的实践与策略[J].物理教师,2013(3).

[4]崔丽威.新课改下普通高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方法探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

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范文第9篇

一、有效教学及其课堂教学有效性指导作用与意义

“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教育应该是一门艺术,是在科学思潮影响与指导下的有着科学性特征的活动。其可以通过方式、方法、技术的改进以提高教学的质量、水平及教学有效性。在“有效教学”理论的支撑与指导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通过对教学过程的观察、实验来研究、探讨教学有效性提升问题。有效教学理论实质上探讨的是教学过程的有效性。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标准应该是教学与学习过程的有效率、有效益和有效果。而所谓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育教学活动客观规律的前提下,以较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率、教学效益和教学效果的过程。

有效教学理论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指导作用与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课堂教学要有效果。有效果是衡量课堂教学的基本标准,其是通过对当前教学活动结果和预期教学目标吻合程度的一种评价、判断来确定的,吻合程度越高,教学效果越好。第二,课堂教学要有效率。教学效率主要表现为有效教学时间扣除教学投入的教学产出值大小,值越大效率越高,相反效率越低。第三,课堂教学要有效益。效益主要指教学收益,其是衡量课堂教学活动价值的重要指标。教学活动价值的高低,主要看教学收益的多少,反映在学生身上就是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收获、增进的多少。有效教学理论借助上述三方面内容、因素指导与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三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二、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与建议

1.创设有效的化学课堂“提问”及情境

实践证明,“提问”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有效手段,为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必要进一步科学、合理设置“提问”,学生通过对提出问题的探究、解答过程逐步形成化学学习习惯,养成探究的思维品质,促进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针对高中化学课堂中的提问环节,教师有必要在其之前先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创设提问情境,再具体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针对提问开展探究活动。

2.多方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兴趣

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关注,学习动机直接影响与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开展,较高的学习兴趣、较强的学习动机可以使学生全情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并积极思考,进而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动机的激发,有赖于教师对良好教学情境的创设、新颖教学主题的选择,以及教师、学生对丰富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参与,教师与学生双方共同努力,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3.为学生创造主动参与教学的机会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教学,除了需要和谐师生关系、宽松课堂氛围等条件支持外,在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主动性的前提下,还需要有参与教学的机会,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创造更多学生参与教学的机会,借学生主动参与、多次参与教学之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4.探索与应用新型课堂教学、学习方式

新一轮课程教学改革要求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鼓励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和探索学习,只有发自学生内心的、积极主动的、探索式的学习,才是最有效的学习。因此,有必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探索与应用新型的教学与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学习被认为是最符合新一轮课程教学改革要求的教学与学习方式,其应用对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影响因素;路径

对于中学生来讲,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而且需要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发现和总结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同时,能够培养自己的学习习惯,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虽然在新课改的作用下,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相比较以往而言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就实际来看,仍然受到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为此,我们有必要就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展开更为进一步的研究和讨论.

一、影响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对于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来讲,主要是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等组成,所以,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堂参与主体互动性的影响

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师是课堂中的主体,负责将相关的中学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学生一般作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在课堂中无法与教师进行互动.但是,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要求学生作为课堂中的主体,而教师是课堂中的引导者.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主体互动性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方面:第一,不同的学生对于中学数学的学习能力不同,因此,在开展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充分的了解,才能够更好地根据学生自身的能力因材施教,更好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第二,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才能够通过学生了解开展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能够更好地改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二)学生参与课堂积极性的影响

学生是中学数学课堂中的主体,其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对于教学的有效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学生参与课堂积极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如果学生的学习态度比较积极,善于思考勤于提问,不仅能够促进自己学习成绩的提高.而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良好的数学课堂教学氛围,带动其他学生对中学数学教学内容的学习,有利于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第二,学生参与教学的广度,如果在一次中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有绝大部分的学生能够认真听讲,积极回答教师的问题,能够从更加广泛的角度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就能够更好地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原则

(一)适合中学生特点的原则

中学时期的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改变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学生带有鲜明的特点:对新鲜事物比较好奇,思维方式比较奇特,具有一定的创新性特点.所以,在开展中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适合学生的特点,在遵循这一原则的前提下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尊重和了解学生的原则

素质教育提出之后,学生作为课堂中的主人翁,是数学课堂的重要参与者.在开展中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尊重和了解学生:一方面,教师应该对学生提出的疑问进行解答,尊重学生的思想和思考方式,能够积极引导学生向着正确的方向学习;另一方面,教师应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才能够更好地针对学生的特点开展相关的教学工作,促进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

三、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

目前,在很多中学的教学过程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并不好,除了数学课程本身具有一定的难度之外,还有很多相关的影响因素.而且在开展相关的教学工作中,还需要遵循相关的原则,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所以,本文总结了目前促进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

(一)进一步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素质教育在中学实施之后,学生开始作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已经由原来主导者的角色,向着引导者的角色转变.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必须要有效发挥教师引导者的角色:第一,教师应该对数学的教学过程进行合理的规划,包括教学的课时、教学内容的选择等等,例如,选择教学难度适中的案例开展教学,合理规划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课时安排等等.同时,需要设置一定的教学目标,从而能够更好地按照相应的计划开展教学工作;第二,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应该教授学生数学的知识内容,还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能够更好地保证学生未来的学习效果,使得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升获得持续性的效果.

(二)促进学生主人翁地位的发挥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应该始终处于主人翁的地位.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促进学生主人翁地位的发挥,也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可以参考以下几点:第一,激发学生对中学数学课堂知识的学习兴趣,数学作为一种偏理论性的课程,如果利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可能会感到枯燥.所以,需要改变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兴趣;第二,教师可以在课堂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例如,改变考核方式,⒖翁帽硐肿魑对学生的考核方式,可以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变得更加积极.提高课堂的活跃度和学生的参与度,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好地促进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杨赫梁.浅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J].中学数学,2007(07):6-7.

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范文第11篇

【关键词】语文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064-02

课堂教学作为职业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对于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知识,锻炼创新思维,培养语言感觉,提升人文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在职业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职业高中生的身心特点、灵活机动的设计课堂教学策略来引导学生从思想上强化对于课堂教学意义的认识,从能力上加强对于语文基本素质的培养,从情感上增进对于语文的热爱。通过提升职业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组织艺术水平,从而来提升职业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教学效率。

一、坚持以人为本,彰显学科魅力

艾宾浩斯在《论记忆》一书中说过:“保持和复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有关的心理活动出现的注意和兴趣的强度。在一次生动鲜明的经验之后,被烫伤了的儿童就避火,挨了打的狗见了鞭子就逃。”

在当前的职业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之所以难以组织课堂教学,无法调动学生参与语文教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令其参与兴趣不高,甚至出现了厌学现象,在很多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对于课堂教学的意义认识不足。片面的将课堂教学等同于死记硬背,将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归咎于学生学习力不足、创造力低下。

针对此种情况,特别是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职高语文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更是不能只一味的高压强迫,以“势”压人。而是要注重因势利导,加强语文学科重要性的宣讲,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美”化人。在具体落实过程中,教师既可以从理论高度,诠释厚实的语文基础知识在提升学生语文水平中的重要作用。也可以以钱钟书、巴金、茅盾等文学大家的事迹,例说扎实的文字功底在他们事业发展中的现实价值。同时还可以“以文言文”,通过彰显语言文字本身的美,激发学生内在的审美热情与阅读兴趣,调动学生品读、感知、体验语文作品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到职业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来。例如教师可以播放《央视新春诗会》选篇,让学生通过光影图像的魅力、诗文诵读的韵味、含蓄隽永的情感,真切的感受到名篇佳作的不朽魅力与勃勃生机,体会到语言文字的内在活力与洋洋文采,进而激发自身走进“语文”、感受“语文”、品读“语文”的积极性,奠定课堂教学开展的内在动力。

二、精心搭建情境,提升课堂活动水平

美国教育家哈・曼曾说过:“那些不设法勾起学生求知欲望的教学,正如同锤打着一块冰冷的生铁。”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设计过程中,要注意针对不同的选材、结构、主旨、特色,注意契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状态、知识能力基础、兴趣爱好的差异程度,将课堂大胆的放手给学生。组织形式多样而有内容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在特定情境内对于新知识、新内容的强烈探知欲。提升师生双边活动的熟练配合程度,为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做好彼此情愿的愉悦的心理准备。

三、注重学法引导,提升课堂参与水平

“工具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既可以指的是学习工具,更可以是学习方法。中国语言文学博大精深,能够采用的识记的方法也非常多样。结合职业高中语文教学实际,笔者采用“三维引导法”。也就是定方向、明时间、重方法的思路。

“定方向”就是教师根据课标要求,结合学生知识掌握的实际情况,按照分阶段、有步骤、划目标、定要求、明层次的基本原则,在充分征求学生意见的基础上,理清学生学习语文的重点内容,明确知识掌握的主要目标,引导学生有的放矢的去参与课堂教学。

“明时间”指的是强化学生语文学习的时间管理,对其完成特定的学习任务给出明确的要求。对于时间的具体设定,教师根据教学计划与活动安排,在保证班级进度的同时,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与学生达成口头的“课堂教学计划表”,要求其给自己制定学习方案,分解课堂参与目标,限定时间予以完成。对于按时完成的同学,教师可以给予“语文标兵”之类的奖励。没有按时完成或者超额完成的同学,教师可以与其一起分析背后原因与成功经验。引导学生通过改变语文学习的难度、数量等途径,制定出符合自身实际的课堂参与时间表,督促自己提升课堂参与的效率。

“重方法”指的是学生在进行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强化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与投入度,引导其“手、眼、口、耳、心”多器官并用。以文中的关键句为突破口,引导自己带入文章的情境。结合文章上下文的语义关联,合理标点、科学分段、准确分义,按照“由少到多、由易到难、由段到篇、由始到终”的基本思路,在重点突破“难写字、开头句、终结句”的前提下,通过对赛、群赛、男女赛、师生赛、接背等途径,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升课堂教学水平。

四、创新评价体系,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内在热情

良好的评价体系,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产生学习动机,使学生的情感迅速转入教学目的所需要的境地。注意力也集中到语文学习决定要突破的重点、难点上,并能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帮助学生熟练地应用知识和形成技能,培养其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给他们以美的享受和感染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发挥名篇佳作本身的文意美外,还应通过建立契合学生心理需求的评价体系,帮助学生逐步树立与自身能力基础相适应的语文学习积累。引导学生在不断的努力与学习中,收获进步的成就感,为提升参与语文学习的长效性奠定心理基础。

结语

课堂教学的方式,千变万化,没有一成不变的定法。其产生实效与时效的关键,就在于能否以导入理念为基点,因人制宜,因文制宜,因时制宜的融入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转移学生的兴趣点,为学生语文素质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国强:《职业高中语文教法》,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版

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范文第12篇

基金项目:武汉理工大学教学研究项目“‘移动课堂’嵌入视角的校企合作营销创新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3030)。

摘要:本文以某211大学市场营销专业的营销管理与策划课程教学为例,探讨移动课堂嵌入专业课教学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提升作用,为其他高校营销创新人才的培养和专业课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 :移动课堂 营销专业课 教学 创新实践能力

营销专业课作为培养营销人才的最重要环节,对营销人才的培养起着决定性作用,加强营销人才的培养必须提高专业课教学的有效性,而移动课堂嵌入专业课成为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移动课堂嵌入专业课是把比赛、实验等实践活动和企业、社会的相关资源引入到专业课教学中来,强化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性、互动性、交往性和反思性的教学模式。加强移动课堂嵌入专业课对营销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提升作用的研究,可以明确其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具体促进作用,为高校营销专业教学改革、改善专业课教学效果和培养营销人才提供借鉴。

一、移动课堂嵌入专业课教学模式与营销人才能力培养关联性分析

1.创新实践能力的构成

创新实践能力分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两方面,本文认为创新意识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实际操作能力、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就业能力共同构成了营销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2.移动课堂嵌入专业课教学模式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提升作用第一,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移动课堂教学通过启发式、探究式的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发现新问题、在问题中提出新思路、在思路中形成新观点,让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创新意识得到强化、创新思维得到发散。第二,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移动课堂教学鼓励学生提出新观点和新方法,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独具特色的营销解决方案,锻炼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移动课堂教学把模拟情景实验等嵌入专业课,学生在紧贴营销实际的活动中用理论解决营销难题,通过参与市场调研、提供解决方案等环节接触社会,可以提高学生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四,提升学生的表达和人际交往能力。移动课堂教学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团队之间加强沟通交流,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和人际交往能力。第五,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移动课堂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核心,塑造学生的营销专业思维,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进而提高学生的个人竞争力和就业能力。

二、移动课堂嵌入营销专业课教学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提升作用实例

1.营销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第一,能力为本的教学理念。作为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极强的营销专业课,营销管理与策划课注重培养学生对营销实务的整体策划与管理能力。整个课程的开设坚持能力为本的教学理念,以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确定都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第二,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情景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逼真的营销策划场景,让学生运用营销策划的相关理论和技巧应对教师虚拟的场景,提高知识应用和实际操作能力。第三,引入企业和社会资源。在营销管理与策划的课程教学中,邀请有经验的企业员工到学校开展讲座等,以企业的实际营销策划经验给学生直观感受。如邀请企业营销部员工到课堂讲解市场调查、策划与推广的全过程,让学生与企业营销策划活动产生直接接触,激发学生参与实践的动力和热情。第四,建立课程设计体系。在加强营销策划理论教学的同时,通过课程设计提高和深化学生对营销策划相关知识的掌握。学生根据个人兴趣选择企业、产品和专题策划方向,主动查阅、分析资料并撰写策划方案,将营销策划的理论知识与企业实际结合起来,锻炼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第五,加强实践活动。积极利用竞赛、学生创业等课堂外的活动,鼓励学生将营销策划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如鼓励学生参加“挑战杯”等大赛,在比赛中学生自主思考、彼此交流,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技能。

2.移动课堂嵌入营销管理与策划教学的调查分析

为了了解营销专业学生对移动课堂嵌入营销管理与策划教学的实际感知,对已开设营销管理与策划课程的营销专业大二、大三和大四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60份,回收141份,其中有效问卷127份,有效问卷回收率79.4%。

通过对问卷整理分析,发现移动课堂嵌入营销管理与策划课受到了学生们的支持和积极参与,可以从不同方面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第一,学生的参与热情高。在营销学生对校企合作教学态度的调查中,高达89.0%的学生赞成校企合作教学,81.1%的学生期望人才培养方式是校企共同主导型,有85.8%的学生愿意参与到校企合作教学中来,这充分说明营销学生对移动课堂教学模式的认可度和参与热情都很高。第二。能力提升作用明显。在移动课堂嵌入营销管理与策划教学对营销人才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作用的实际感知中,82.7%的营销学生认为其提升了自己的创新实践能力。对于创新实践能力的不同方面,营销学生的实际感知存在着一定的差别。

在对创新能力提升作用的调查中发现,通过实践活动的锻炼,移动课堂嵌入营销管理与策划课均有效提升了营销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高达81.9%的学生认为移动课堂嵌入营销管理与策划课提升了自己的创新意识能力,78.0%的学生认为其提升了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但只有75.6%的学生认为提升了自己的创造能力,对营销学生创造能力的提升作用相对较弱。

在对实践能力提升作用的调查中发现,高达84.3%的学生认为移动课堂嵌入营销管理与策划课可以提升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有81.1%的学生认为提升了自己的表达能力,有78.7%认为提升了人际交往能力,但仅有71.7%的学生认为提升了就业能力,这表明对学生关注的的就业能力的提升作用仍有待提高。

同时,为提高移动课堂嵌入营销专业课的教学效果,学校、教师和学生都要以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为目标,共同推动营销人才的培养。要从引导学生树立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参与实践、科学设置课程体系、创新课堂教学形式和加强学生能力考核与评估五个方面构建移动课堂教学的保障体系。

综上所述,移动课堂教学得到营销学生的积极参与认同,但也存在着学生认识不深入、提升作用有待加强等不足,未来还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等各方的共同配合,共同促进营销专业课教学效果的改善和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蒋德勤.“移动课堂”: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当代诉求[J].思想教育研究,2011(3):50-52

[2]张政文,田刚健.面向全体探索以创新意识培养为主旨的创业教育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10(12):7-8,15

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范文第13篇

关键词:生本教育 数学课堂 实践方式

生本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主观能动性,将学生看作鲜活的生命,给与学生充分的尊重。之前的数学课堂中未引入生本教育,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之后为了提升数学课堂的质量,践行新课改的理念,将生本教育应用于数学课堂,数学课堂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对此,我将就以下几点进行论述。

一、 传统数学课堂的弊病

1、上课模式单一机械

上课以老师为中心,一讲到底,未给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机会,学生只是被动的学习,被牵着走。例如:在三角函数的讲解中,从定理、公式推导到例题,直至最后的课堂小结全是老师一人包办。学生在这种课堂中无法体验学习的快乐,学习的成功,扼杀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反而会迷失自我。

2、课堂参与度不高

数学是一门具有很强的逻辑思维的科学,对大多数同学而言比较难学。那么老师在课堂中一定要调动大家积极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但是在日常的教学中很大一部分学生已经成为数学课堂的陪衬,特别是比较难的地方学生的参与度就更低了。例如:已知 ≤β〈 ,3sin2α-2sin2β=2sinα,试求 的最小值。在三角运算中,有关三角函数所在象限符号的选取常需要进行讨论,三角函数与二次函数综合问题以及三角函数最值等问题也要注意讨论。而在解决此题是大部分同学表现低迷,热情不够,比较消极,参与度不够,数学课堂变成了少数人的专利。这就要求我们寻找问题的原因,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参与度。

3、达成率不高

衡量课堂的成效不可避免要看达成率如何,而现在的数学课堂最终反馈成效时几乎都用一份检测题来衡量。但是学生是个体,学习是有差异的,这样做的后果是人为的放弃了大部分学生,而只关注小部分学生了。这样学生的课堂达成率就很难保证了。

二、生本教育在数学课堂中实施方式及成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升数学课堂的质量,积极探索新式数学课堂模式,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1、数学课堂教学多模式化,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传统的数学课堂以讲为主,效率低下。将生本教育引入数学课堂后,数学课堂出现了小组合作探究、自主学习、辩论等多种教学模式。这些新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成为学习主体,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学习由被动变主动,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大为提升。例如:要得到y=3sin(2x+ )的图像,有几种办法?如果此时老师仍然一问的讲解,那么学生会觉得很枯燥。此时就应该应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小组讨论出结果之后再进行交流,如果有不同的结果,小组之间还可以进行辩论。这样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到了数学学习中去了,学习也由被动转变为主动,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效果自然也提升许多。

2、分层次教学使得学生认清自己的位置,课堂达成率大为提升。

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范文第14篇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提问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058-01

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德育课堂,注重学生素质与品德的培养,在这个过程中,离不开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提问是增进师生交流,激发学生学习创造力,增强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方式。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存在问题设计不当、忽视提问等问题。因此,对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这是推进课堂改革,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手段,同时也是丰富教学形式的重要方式之一。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提问有效性研究的意义

学习是一个互相帮助、互相促进的过程,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提升自己,同时还需要借助学习工具与资料,但是学习活动离不开问题情境,通过提问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让学生主动去思考,从而促使完整知识体系的构建。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师与学生之间通过提问的方式进行互动交流,这也是一种新的学习方法,教师将特定的问题作为学生学习的载体,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增加经验的积累,增强自身的学习能力。但是教师在设计教学问题的时候,需要注意很多细节,首先问题的设计必须具有价值,同时,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学生要在探究中获得提升,问题涵盖的范围具有广阔性的特点,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领域,给学生广泛的探究空间。此外,初中生普遍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因此,问题的设计也要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有效提问的原则

课堂是学生学习最为主要的场所,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有效提问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提问要能调动班级气氛,让学生共同参与,不能让少数同学认为提问不关自己的事,可以思想上开小差。同时,选择提问的时机要恰当,紧扣教学内容,选取恰当时机,其次,问题的选择与设计要求精细准确,不仅符合学生学习特点,更符合学生的思维与兴趣特点。营造一个民主学习的班级氛围,促使同时积极参与课堂提问与讨论。例如在粤教版七年级上册教材中《认识自我》这一单元的学习中,有悦纳自己这一章节的教学,刚好学生刚进入初中,对周围的同学都不熟悉,教师可以提问:你们对自我的评价是什么?既可以让学生认识自己,也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增进彼此感情。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有效提问的方法与策略

1.问题设计要清晰

良好的方法与策略是增强课堂有效性的重要环节,教学设置的问题要清晰,能够简洁、清晰的表述自己的问题,同时问题还需具有启发性,提升学生的思考欲望。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需要根据初中学生的思维习惯,设置清晰明了的问题,学生要弄明白老师在问什么,同时,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也需要总结分析学生这样回答的原因,针对性的给出自己的评价与观点,让学生对自己的思维情况有所了解,同时,估计学生深入思考,增强学生学习与思考的积极性。

2.问题具有深度与广度

根据初中生学习的特点与思维的特点,问题的设置具有深度与广度,深度是启迪学生思维,广度是扩充学生的知识面。虽然课堂提问是针对全体同学的,但是教师在了解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上,可以智慧的选择提问的对象,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降低问题的难度,进行引导式的提问,而对于学习成绩良好的学生,可以适当拔高问题,拓宽学生的思维。例如在九年级教材中《共同富裕,社会和谐》这一单元中,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这一章节,教师可以提问: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有哪些?这样的问题不仅考察学生的知识面,同时让学生认识国情,对国家制度有基本的了解。

3.有效提问引导学生课后思考

打造良好的课堂提问氛围,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积极参与,拥有施展才华、自主学习的空间,这样才能提升课堂学习效率。提问后,教师会公布正确答案,这时教学可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进行有效的理解,同时肯定学生思维,鼓励学生多多思考。粤教版九年级教材中有《认识国情,了解制度》这一模块,九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渐提升,已经能够接受很多新思想,为此,学生了解国情、知道一些基本的国家政策是必要的,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可设计问题:你们眼中的祖国是怎样的?你们知道中国有哪些基本的国策吗?这些问题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同时也可以扩充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了解国家政治层面的一些知识,鼓励学生关注时事政治,多读书、多看报的意识,让学生的思维层次得以提升。同时对于一些不了解国情与国家政策的同学,教师可以让他们课后查找资料,下一节课询问学生的认知情况,这样不仅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也鼓励学生获取知识与信息。

(三)培养初中学生在思想品德课堂上的提问能力

有效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互动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需要教师积极提问,引导学生回答问题,还需要提升学生的提问能力,让学生自主询问迷惑的知识点,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通过展示教学内容,选取有效的教学案例,增强学生求知欲,让学生主动去探究。同时教师对于学生的提问要认真解答,同时鼓励提问的学生,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发问积极性。课堂时间虽然很宝贵,但是教师还要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质疑问难,同时鼓励学生课下多多思考与探索。粤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材中有《善待他人》这一单元,善待他人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美好品德,尤其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这种品格尤为重要。因此,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教师需要着力塑造学生良好的品德意识,在给学生将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等美德故事的时候,适时提问,你们对于孔融、司马光的做法有什么看法?有些学生没有礼让的意识,也许会说孔融很傻,对于这类学生,教师一定要循循善诱、谆谆教导,同时给予足够的关注,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与生活中,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关键阶段。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增加与学生互动的内容,积极进行课堂提问,引导学生提问,从而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提问有效性,需要师生共同参与,同时教学要设计合适的问题,增强课堂学习趣味性的同时,提升学生道德修养。

参考文献:

[1]郭富君.新课改下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课堂提问[J],考试周刊2011(第27期上卷):170-171

[2]陆少明.当前中小学课堂教学提问存在的问题及思考[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2(5):8-9

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范文第15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113-02

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对高中语文课程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我国高中语文课堂在新课改的指导下不断寻求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教学策略和手段,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与发展。但在具体教学活动中也凸显出各种弊病,如应试教育模式根深蒂固,教学注重教学结果而忽视教学过程;各种新型的教育理念和手段流于表面,难以真正融入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课堂知识强度大,学生接受度有限。课堂教学的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

诸如此类的发展困境也成为高中语文课堂所要突破关键,语文课堂要想符合新课改的发展要求,必须从根本上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彻底性的变革,本文从教学参与主体、教学素材、教学手段等多个方面入手,寻求适合当前高中语文课堂发展的高效提升策略,全面提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1.以学生为本,建立学生与文本的对话策略

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应当积极主动地融入语文课堂教学环节之中。为了提升学生对课堂的关注度和课堂效率,必须注重建立学生与文本的接触性对话。高效课堂必须注重学生的参与度与积极性。高中语文课堂以教材文本为承载,必须建立学生与教材的紧密联系。整个教学的基本步骤可以分为:第一、建立学生对文本的期待性视野。这是建立两者联系的基础环节,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程教学,让学生对教学素材产生浓厚的兴趣,引导学生倾注自我期待和情感,展开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体验。第二、对文本进行拓展。为了提升学生与文本更进一步联系,可以对文本语境呈现在课堂,并对构架和内容进行更深层的填补,文本和意义的空白成为引导学生发挥自主想象力的空间,素材存在的空白成为学生期待视野自我填补和自我创造的一种召唤。第三、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升华。依据学生对文本建立的期待,体验和想象,不断深化对文本的认识,对文本旨趣进行深度感悟和w会,建立学生认知的重构,由表及里,剥茧抽丝见真知,并在动态的建构过程中,构建学生对语言思维的认知能力。

2.以教师为主导,组织高效课堂教学活动

教师作为掌控课堂的引导者,应当积极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教学环节中承担的主要职责如下:第一、筛选文本材料,建立知识内容的联系。高中语文教学依托于教学素材(文本),文本的筛选成为构建语文课堂意义的关键,让普通文本提升其教学意义,构建文本之间的关联性。教师依据教材特征以及新课改要求,不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根据学生能力培养方向和教学材料内容的难易程度,引导学生循序渐进。

同时注重选文话题的经典性与时尚性的结合,多元解读多个文本阐释的中心,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构建思维发散性。第二、组织高效课堂,把控课堂节奏。教师应当注重课堂的张弛有度,积极引导学生以最佳状态学习,全面提升课堂有效性。这种组织能力与教师的调控度具有密切关系,教师应当注重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准确把握教材的难易度,以及准确把握学生对课堂的反应度,并积极进行调整。第三、引导学生参与对话活动。以文本为基础的学生与文本的对话需要教师的调控,这种对话过程有助于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的视野的交流与融合。教师对文本的熟稔程度高于学生,挖掘教材中的丰富的对话情景,以及文章中的留白,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不断构建新的认知和意义,引导学生如何与文本进行多角度对话,做到学而有思,学而有悟。

3.充分分析教材,挖掘教学资源的深层价值

教材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底本,它蕴含着丰富的教学资源,需要教师依据文本材料,结合学生的发展层次,对教材进行剥茧抽丝,抽离出知识的重难点。

第一,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语言知识,即工具性资源。鉴于高中语文教学还具有语言特征,应当重视汉语知识的语音、词汇、语法以及语用等多个方面,教材能蕴含着丰富的语言运用规则和使用环境,教师能抽离出丰富的汉语词汇和句子让学生掌握汉语的语法生成规则,巧妙地运用词语,表达更深层和更形象的意义与情感。第二,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和审美资源。高中语文教学不仅是静态的语言知识的传递,还应当获得人文熏陶和情感陶冶,建构学生丰富而饱满的人格,形成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让学生追求更深层次的精神享受,形成自我思维认知方式和审美眼光。比如《孔雀东南飞》体会到"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的爱情的柔韧与忠贞;《木兰辞》传递替父出征,忠义为国的巾帼气节;《乡愁》中蕴藏着的对故乡的眷恋与牵挂之情。丰富的人文知识,让学生耳濡目染,形成健康而美好的情怀。沐浴在文本"情"与"美"的旅程中。

4.巧妙运用教学手段,提升课堂效率

教学手段是教师掌控课堂法宝,它能有效调解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第一、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来培养学生的分工协作能力以及团队的认同感,并通过小组的讨论与汇报,相互分享自我学习体会与感受,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第二、教师可以举办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趣味性。比如诗歌朗诵让学生把握诗人的深层情感,角色扮演直观呈现人物语言中透露出的人物性格。第三、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实现视、听的结合,丰富教学形式。比如在讲授"林黛玉进大观园",可以以视频资源为载体。在讲述《骆驼祥子》能以幻灯片的形式介绍老舍写作的社会背景,丰富而形象的幻灯片能高效地实现内容与形式的呈现。

总之,为了适应新课改发展要求,将教学理论和教学手段更好地融入具体教学活动中,还需要教育研究者和教师的共同努力,不断丰富教学形式,让学生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体会到语文课堂的魅力,与教师共同创建高效率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