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十四五发展规划范文

十四五发展规划范文

十四五发展规划

十四五发展规划范文第1篇

“十四五”时期是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深刻认识国内外形势的新趋向新态势,准确把握XX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特点新要求,科学制定并有效实施“十四五”规划,对于XX立足新起点、勾画新蓝图、实现新跨越,谱写新时代“中等城市、魅力XX”发展建设新篇章,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一、迈上新台阶

“十三五”时期,在省、市坚强领导下,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始终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把握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实事求是,运用系统思维,围绕“沿海经济、县城经济、矿业经济”三大板块加速崛起,大力实施“五项战略”,打好“五场硬仗”,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全力以赴落实发展第一要务,“十三五”确定的“一个高于”“两个翻番”“六个显著提升”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圆满收官。2019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XX亿元,前四年年均增长XX%,“十三五”期间可望保持6.5%以上中高速增长。发展质量持续提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20年预计完成XX亿元,五年年均增长9.5%。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20年预计分别达到47429元和19755元,五年年均分别增长7.8%和9%。固定资产投资2020年预计完成XX亿元,五年累计达到1214.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20年XX亿元,五年年均增长9.7%。实际利用外资2020年预计完成XX亿美元,五年年均增长15.7%。XX跻身“全国县域经济强县”行列。

动能转换进程显著加快,制造业主导地位基本形成。工业转型升级提速,投资建成XX钢铁电力设施制造、XX重工船用制品制造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初步构建起以新型建筑材料、生物健康产业为先导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规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90.4亿元,“十三五”前4年平均增速达到9.7%。服务业发展提质扩容,地产开发、商贸餐饮、电子商务、物流金融、文化旅游等服务能力不断提升,获评电子商务进农村省级综合示范县。现代农业增量提效,集约化、规模化、品牌化水平不断提高,被命名为中国肉鸡之乡、生猪之乡,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中国绿色农业示范县。

创新发展能力显著提升,高质量发展态势基本形成。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XX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XX家,规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以上,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2.23%,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年均增长23%以上,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56%,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在全市率先成立“人才之家”,建成3家省级院士工作站,“XX”人才项目入选全省重点示范工程,XX开发区获评“全省县域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先进园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显著提高,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在全省第62位、全市第10位,达到全省中上等水平。

协同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基本形成。XX经济开发区纳入北京XX协同发展示范区统一规划建设,XX国际产业园获国家XX总局批准享受北京异地监管政策,县医院、中医院分别与北京301医院、阜外医院实现远程会诊,建成央视有机稻米种植基地、北京XX集团绿色蔬菜供应基地,“十三五”承接京津转移项目XX个、总投资XX亿元。XX经济开发区XX产业园、XX产业园、XX产业园“一区三园”加速崛起,矿业经济循环利用产业园加快加速,园区主营业务收入、税收较“十二五”末同比分别增长60%和25%。

经济发展活力显著增强,全面开放发展格局基本形成。积极落实“放管服”改革,深入开展“三深化三提升”活动,全力促进市场主体发展,在全市率先实施“一口受理、口口审批”新模式,市场主体登记注册实现“五十证合一”和“全程电子化”,推出项目全程代办服务,118家中介机构入驻中介超市,免费代办审批事项494项,压缩各类服务时限50%以上,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呈现出规模扩大、结构优化、活力增强的发展态势,XX塑造优良政务环境的经验做法被多家媒体报道。2020年预计实际利用外资1.3亿美元、完成进出口总额4.98亿美元。

基础设施支撑显著增强,城乡融合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一港双城”工作全市领先,一批精品小区工程完工,新增商住面积147.9万平方米,完成道路改造、老旧小区道路排水改造、天燃气输气干线并网、新水源井等基础设施工程,市政道路形成“十横十二纵”路网体系,县城“一河三区”建设框架基本成型。突出精细管理、常态长效,实施“双巡查”大城管模式,顺利通过全国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县城复审复检。深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成市级示范片区1个、示范村10个、提升村110个,农村生活环境不断改善,全县XX个村基本实现“四清四化”,被评为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典型县,河北省新农村建设先进县、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先进县。实施农村饮水工程巩固提升项目,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有效解决。全县城镇化率达到47.8%,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逐步提高,为城乡融合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绿色发展态势基本形成。积极推进工业污染专项治理,严格落实强化管控和应急减排措施,大力开展“一区三线十河”深度整治,2019年PM2.5平均浓度较“十二五”末期下降36%,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28天。全面落实河长制,“全域治水、清水润城”项目顺利起步,XX河、XX河等重点流域以及XX河水体水质监测稳定达标,县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100%达标。土壤环境调查任务顺利完成,被确定为土壤防治推进县。“全域治水、清水润城”项目顺利起步。湿地保护进一步加强,大力实施绿廊绿道、绿化修复、农田林网及沙地治理和环企、沿海、城区绿化工程,“十三五”期间植树造林6.7万亩,获评“全国绿化模范单位”称号,成功创建部级园林县城。

民生福祉水平显著提高,共享发展局面基本形成。坚持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若有所扶,全县幼儿园普惠率达到82.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新县医院、精神病医院、急救中心投入使用,县疾控中心、XX镇、XX镇卫生院建设全部竣工,建成XX博物馆、全民健身活动中心、文化广场等文体基础设施,食品安全实现从田间到餐桌多渠道、多层次规范化监管,群众饮食用药更加安全,各项社会保障能力全面增强,形成社会资源共享、社会环境平安和谐的局面。

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扎实开展,“六稳”、“六保”统筹推进的局面基本形成。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县委县政府政府沉着应对、科学防控、精准施策,抓“六稳”、促“六保”,打好防疫情、保发展组合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经受住了疫情“大考”。坚持把人民健康放到第一位,组织开展网格化、地毯式排查,对患病人员进行全力科学救治,全力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死亡率,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坚持两手都要抓、两战都要赢,完善常态化防控机制,多措并举推动复工复产,为实现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奠定了良好基础。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一是做大总量、做强增量、调优结构的任务仍然较重。经济总量仍然偏小,农业经济占比保持高位,仍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制造业和服务业发展不充分,县域特色产业转型升级缓慢,临港经济发展滞后,城市经济带动能力弱。

二是科技支撑、创新驱动、数字引领的任务仍然较重。企业主体创新能力亟待增强,技术装备升级压力较大,质量、效率、动力变革有待进一步深化,数字经济、互联网+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环节、各层面还不够充分,新动能对经济的支撑作用还不稳固。

三是环境改善、政策支撑、开放护航的任务仍然较重。生态环境治理任重道远,环境污染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治理和修复任务还很艰巨。市场化改革还需加大力度,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尚未有效解决,服务发展“隐形壁垒”突出,打造“四最”营商环境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向海而生的天然开放优势远未发挥,陆海、内外联动发展格局亟待加速形成。四是城乡融合、全民共享、均衡发展的任务仍然较重。农业农村基础还比较薄弱,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还需提升,民生保障还存在短板,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优质服务供给还不充足,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还有待加强。

二、阔步新时代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的关键期,我县发展面临的环境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条分缕析研判形势,辨危识机加快发展刻不容缓。

从国际上看,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变革加速推进,以区块链、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更为广泛深入地渗透到经济社会各领域,各国、各地区围绕颠覆性技术抢占发展制高点竞争激烈;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持续蔓延,给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深远影响,世界经济深度衰退、复苏乏力,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影响不容忽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重构;

国际力量格局加速演进,地缘政治风险上升,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从对XX的影响来看,科技创新呈现多元深度融合、产业范式网络化智能化演进趋势,近年来,XX经济增长动能转换成效显著,新兴产业不断壮大,“弯道超车”“换道超车”的基础初步具备,机遇当前、舍我其谁。

然而需要高度重视的是,XX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XX、XX等传统产业尚未完全摆脱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和新兴经济体成本优势“双重挤压”,新冠疫情带来的主要国家和经济体“产业回归”和需求萎缩的双重冲击更不容忽视,XX传统产业在惯性发展的轨道上既面临劳动力、资本、土地、资源、环境等成本上升、要素趋紧等矛盾问题,还要着力规避贸易保护主义和世界经济前景不确定性带来的不利影响。

从国内来看,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进新征程,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经济发展前景向好,但也面临着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所带来的困难和挑战,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目前我国经济运行面临较大压力,急需充分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和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系统,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此来巩固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

从对XX的影响来看,随着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全面实施,我国在全球供应链价值链中的位势将得到新提升,有利于XX发挥装备制造基础支撑优势,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XX面临新旧动能转换的良好条件。但仍要看到,发展不足仍然是XX的主要矛盾,产业结构、投资结构、财税结构还比较脆弱,调结构、转方式依然任重道远。

环视所处的伟大时代,XX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既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只有战胜挑战才能赢得机遇,必须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遵循发展规律,开拓创新、攻坚克难,迎难而上、负重奋进,努力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奋力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

三、描绘新蓝图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全会及省委十届十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对河北工作的重要指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创新为动力,实施制造强县、开放兴县、创新活县、生态立县、乡村振兴五大战略,着力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全面开创新时代“中等城市、魅力XX”建设新局面,实现现代化建设良好开局。

(二)基本原则

根据上述指导方针,“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重点把握好以下原则:

——始终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必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维护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发挥好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不折不扣地把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必须全力聚焦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加快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切的公共安全、权益保障、公平正义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发展是解决我县一切问题的关键和基础,必须创造性地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改善民生的关系,依靠国内强大市场,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积极培育发展新动能,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切实提高发展质量效益,为更好解决生态环保、社会民生、转型升级等重大矛盾问题奠定强大经济基础。

——始终坚持高质量发展根本要求。我县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主动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和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立足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现实需求和长远目标,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创新思路、完善举措,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高质量发展引领转型升级,以高质量发展打造竞争新优势,以高质量发展赢得未来。

——始终坚持改革开放创新为根本动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好的营商环境也是生产力,必须牢固树立抓改革就是抓发展、促开放就是争主动、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的理念,深入推进市场化改革,全面提升对外开水水平,着力完善创新创业环境,打造国际化良好营商环境,汇聚国内外优质要素资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持久动力。

——始终坚持绿色发展为根本路径。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把绿色发展作为我县推进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坚定不移地持续打好生态环境治理攻坚战,以环境改善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以稳定发展增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能力,走出一条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双赢的新路子。

(三)战略定位

——XX大健康产业发展新高地。适应后疫情时代和人口老龄化社会发展需求,依托XX优质粮食、油料、果蔬、畜禽、水产等规模化种养和资源组合优势,以承接北京产业转移和医疗康养功能疏解为突破口,以经济开发区为支撑,构建以医疗器械及防护用品、生物制药及健康食品为主导的大健康产业体系,打造XX大健康产业发展新高地。

——XX资源再生经济新示范。发挥临港优势,依托XX铁矿开采和经开区热电厂生产产生的尾矿、粉煤灰等固体废弃资源,借势XX中韩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建设,培育发展节能环保建材、再生能源、再制造等资源再生产业,对接装配式建筑、先进装备制造等产业链接,强化国际资源再生技术合作,打造环京津地区资源再生产业发展示范基地。

——外向型特色产业转型新样板。以出口为主的XX产业已列入省相关规划文件,适应后疫情时代国际贸易形势变化和开拓国内强大市场政策趋向,如何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推动外向型县域特色产业转型升级,XX有责任率先探索,积极提出“XX方案”。

——特色小镇型乡村振兴新范例。特色小镇建设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推动现代经济体系深入农村、促进农村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等方面作用显著,是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农村产业振兴、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抓手。XX镇域经济特色突出,有条件在全省率先走出一条产镇融合、以特色小镇建设推动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四)发展目标

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历史起点上,研究确定“十四五”规划目标指标,要紧紧围绕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突出以人民为中心,围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出发,按照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确定主要目标指标;突出高质量发展,聚焦提高发展的质量效益和平衡性协调性,确定有利于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主要目标指标;

突出新的阶段性特征,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特征新趋势,着眼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新表现,按照分阶段要求确定符合实际、合理可行的主要目标指标。 根据党的提出的到2035年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要求,围绕打造新时代“中等城市、魅力XX”,初步考虑“十四五”时期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力争实现“一个跨越、两个先行、三个领先”,即:临港经济实现跨越发展,沿海强县地位初步彰显;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全市先行县;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协同合作开放发展、生态宜居绿色发展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

——沿海强县建设取得新成果。健康、临港、矿业三大经济对沿海强县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服务业比重持续提升,现代农业发展达到新高度,全县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取得重大突破,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提升,成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先进县。

——创新强县建设达到新高度。科技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创新创业环境明显改善,研发投入占比稳步提高,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国省级科技研发平台数量大幅增加,与京津协同创新实现新突破。

——活力XX建设得到新提升。各项改革全面深化,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基本形成,对内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营商环境明显改善,市场化、国际化进程明显加快,经济发展活力显著增强。

——魅力XX建设实现新突破。城区人口规模争取达到XX万人,常驻人口城镇化率超过60%;乡村振兴取得阶段性成果,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市领先;空气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优质生态产品供给不断增加,国家园林城市建设达到新高度,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得到更好满足。

展望2035年,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之时,我县“中等城市、魅力XX”建设将取得重大进展,制造竞争力、质量竞争指数、创新能力大幅跃升,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生态环境根本好转,人民生活更加宽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明显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时,“中等城市、魅力XX”奋斗目标将全面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基本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程度全面提升。

四、开启新征程

(一)优化布局生态、生活、生产“三生”空间,构建XX高质量发展新版图

聚焦推进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严格落实国土空间规划,统筹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构建“北富田、南饶海、蓝绿交织网、城乡共同体”的XX高质量发展新版图。

1.着力构建“一带、九区、多廊”蓝绿交织海陆生态安全新格局。围绕全县生态文明建设,突出XX地理区位和生态资源特色,构建“一带、九区、多廊”的蓝绿交织海陆生态安全新格局。

一是依托海岸带,打造滨海-内陆生态保护带。切实加强滨海湿地和海洋保护,合理布局海洋牧场项目,适度发展滨海旅游业,严格保护水产种质资源。

二是以滦河故道、北运水城、双龙河口、南堡盐田、湿地公园、渔人码头、矿产能源区、渤海湾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海洋牧场九个重要生态源地为载体打造生态园区,突出地方生态资源特色。

三是以县域内唐港高速、迁曹高速、沿海高速、水曹铁路等交通绿廊和河流水系为骨架,农田林网为网络,建设纵横交错、绿化美化相结合、蓝绿交织的多条生态廊道。

2.着力构建“一中心、两新城、多特色”城镇发展新体系。致力于提高县城和重点建制镇人口吸纳力、产业承载力,推动产城、产镇融合发展,实现XX协同XX“一港双城”、跨越发展临港经济、打造沿海经济强县的战略目标,优化调整城镇战略布局,着力构建“一中心、两新城、多特色”的城镇发展体系,强化新型城镇化载体支撑。

一是聚力打造现代化国际化品质小城市。对标全国百强县市,致力于增强县城吸引力、提升县城承载力、扩大县城影响力,加快推进县城现代化建设,努力提高开放发展水平,快速扩大县城发展规模,争取突破20万人关口,争取撤县设市。

按照“一主两次轴、一带三片区”的县城空间规划,着力优化县城功能分区,高起点打造中央商务区,高要求完善城区园林体系,高标准改造提升老城区,全面推动城区基础设施改造升级,进一步完善城区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城区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全面增强县城综合承载力。

二是聚力打造开放型服务型两个临港新城。立足服务XX、港产城融合发展,规划建设XX、XX两个10万人口级临港新城,把XX打造成沿海临港新兴城镇增长极和XX后勤服务保障基地,把XX打造成港城联动、产城融合的临港新城。

三是聚力打造一批特色小镇。充分发挥XX镇域经济特色优势,按照产镇融合发展的思路,依托建制镇镇区,合理规划工业小区和产业园区,引导镇域特色产业聚集发展,培育发展一批产业特色小镇。

3.着力构建“一核、两极、三区、五园”产业空间新布局。综合考虑资源支撑条件、环境承载能力、产业发展基础等因素,致力于产业分工协作、资源循环利用、生产生活和谐,着力优化全县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空间布局,明确产业功能定位,实现全域产业协调、融合、互促发展,优化形成“一核、两极、三区、五园”产业空间开发格局。

一是极化“一核”。中心城区聚焦打造全县科技创新中心、文化教育中心、商贸商务中心、休闲康养中心,依托新区建设和老城区改造,优化城市功能分区,合理布局服务项目,重点聚集发展特色生活性服务业和现代生产性服务业。

二是壮大“两极”。聚焦打造XX制造强县、开放兴县主阵地,依托XX经济开发区,着力发展壮大XX、XX两大园区,形成城市经济增长极和临港经济增长极。XX园区重点聚集发展健康医疗、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等先进制造业,强化研发孵化功能,完善配套物流服务,突出健康经济标识,努力打造健康经济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高地。XX园区要充分发挥临港优势,重点聚集发展装备制造与再制造、资源再生及临港物流、休闲旅游等临港产业,突出临港经济标识,全力打造XX协作配套基地和滨海休闲度假区。

三是优化“三区”。依据XX农业和海洋资源分布特征,结合区位条件,突出各自功能定位,将XX农林牧副渔业划分为三个特色农业区。都市休闲农业区。县城周边区域重点发展以服务城区居民为主的精品蔬菜、水果、花卉和休闲农业、体验农业,打造都市农业圈。现代高效农业区。主要是县域北部地区,在XX镇、XX镇、XX镇、XX镇、XX镇、XX镇等打造全县粮食主产区,以传统农业为基础,发展现代高效农业,促进区域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生态休闲农业区。主要是县域南部地区,以休闲旅游、生态保护、生态修复为主线,培育壮大特色果品产业,发展以旅游农业、观光农业、体验农业等为主的休闲农业。四是提升“五园”。即XX矿业经济循环利用产业园、XX钢楸产业园、XX镇工业园、XX镇工业园和XX镇现代轻工业产业园,坚持走产镇融合发展道路,打造全县镇域特色经济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引领园区。

(二)高质量发展“城市、临港、矿业”三大经济,重塑XX高质量发展新主导

聚焦加快构建具有XX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凸显XX战略区位和产业发展特色,围绕主导产业,构筑生态圈、延伸产业链,着力发展壮大以健康为标识的现代城市经济、以外向型为特征的现代临港经济、以循环利用为特色的现代矿业经济,全面提升XX在全市沿海地区的经济位势。

1.高质量发展健康城市经济。大力发展城市经济是XX撤县建市、扩大区域影响力的根本途径。依托中心城区和XX经济开发区XX园区,联合XX、XX特色产业园区,重点发展现代城市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带动发展城郊都市农业,加快构建以健康为标识、三产融合、产城互动的现代城市经济发展体系,打造XX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兴主导力量。

一是构建“健康产业生态圈”。XX城市经济“一企一产”、离散分布、各产业有关联无协作,聚集发展的初级阶段特征突出。着眼于XX城市经济未来长远发展导向,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充分发挥XX特色农业资源优势,以大健康概念串联生物制药、医疗器械、防护用品、可穿戴设备、休闲康养、健康食品、都市农业发展,引领其他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绿色发展、协同发展、转型发展,构建“健康产业生态圈”,打好XX经济“健康牌”。

二是品质化发展城市现代服务业。XX城市发展框架已经拉开,城区人口加速聚集态势初步形成,XX园区大开发条件基本具备,但服务于园区的生产性服务业和居民的生活性服务业等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成为XX振兴实体经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短板。突出XX优秀历史文化优势,依托XX新区和滨河沿线开发,加快发展高端化的商务服务、科创服务和品质化的休闲服务、健康服务等城市现代服务业,谋划布局一批文创商务、演艺休闲、医疗康养等城市综合体项目,以先进文化赋能城市服务业品质化提升,打造全市“一港双城”金三角腹地特色商务服务高地和文化、休闲、健康消费中心,打好XX经济发展“文化牌”。

三是基地化发展城市先进制造业。XX经济开发区XX园区除医疗防护用品、食品加工等大健康类产业外,还聚集了包装纸业、纺织服装、家具、冷轧型材、金属制品、机电设备等制造业,门类比较繁杂,大都是一企一业。本着“专、精、特、新”发展方向,争当龙头、甘做配角,围绕优势产品和关键部件构建微产业链,重点培育发展一批在区域、国内乃至国际市场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先进制造基地。

2.高质量发展外向临港经济。突出临港优势、发展临港产业、带动沿海镇域特色经济外向化发展是XX建设沿海经济强县的战略支撑。依托XX和XX两个临港新城,联合XX、XX等特色产业园区,融入滨海新区,重点发展临港物流、资源再生、装备制造与再制造、装配式建筑建材等临港型产业和滨海新区延伸衍生配套产业,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打造XX海向发展的新兴战略产业。

一是构建临港产业生态圈。依托XX港区西区及XX经济开发区XX园区,协同XX工业区,对接中韩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加快推进XX港区西区一号港池开发建设,健全集疏港交通体系,完善现代仓储、冷链加工、物流配送等配套服务,尽快形成临港产业集聚能力,重点发展港口物流、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现代装备制造及再制造、新型建筑材料、海洋食品加工等绿色临港产业,尽快补齐XX港城服务短板,打通港产城互动瓶颈,聚集先进临港产业,构建临港产业生态圈,打好XX经济“临港牌”,结束XX沿海无港历史。

二是特色化打造港腹联动综合服务基地。依托XX,发挥毗邻XX区及XX东站、连接XX腹地的区位优势,重点发展商贸物流、冷链配送、文娱休闲、乡村旅游、食品加工、纺织服装等现代服务业和绿色轻工业,组团打造XX生态城后勤服务保障基地和卫星特色小镇。

三是绿色化打造沿海高速生态经济发展带。依托沿海高速公路沿线XX等6个乡镇,发挥南部沿海休闲农业片区特色农产品资源和田园生态资源优势,聚集发展劳动密集型、农业依托性型特色镇域经济,培育发展一批高品质、各具有特色的田园综合体、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基地和优质农产品加工供应基地。

3.高质量发展循环矿业经济。依托XX矿区、XX园区和XX工业园,突出临港拥矿优势,对接区域钢铁、装备、建筑产业绿色发展和XX大规模开发建设需求,大力发展铁矿开采、汽车拆解、废弃物再生、再制造等“矿山-城市-制造”循环矿业经济,开发利用好自然矿山和城市矿山,构建“XX-XX-XX”循环经济产业带,打造京津冀循环经济型矿业发展典范。

一是打造XX生态矿业小镇。依托首钢XX铁矿开发,以“一带两园”XX园区为主体,聚集发展矿业机械及部件制造、维修、再制造产业,配套发展商贸、物流、金融等配套服务业,辐射带动周边乡镇经济发展,创建环境友好、循环配套型的生态矿业小镇,打造XX经济新支柱。

二是打造XX城市矿山小镇。依托XX工业园,发挥临近XX高速、XX高速的交通区域优势,对接XX城区和XX矿区,消纳区域粉煤灰、尾矿、建筑垃圾和餐余油脂等矿山和城市废弃资源,重点发展节能建材、生物能源等资源再生产业,配套发展现代物流业,创建节能环保、高新技术型的城市矿山小镇,打造XX经济新亮点。

三是打造XX增材制造再制造基地。依托XX园区,发挥拥港优势,加强与中韩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协同发展,大力发展进口报废汽车和机械装备拆解业、再生资源物流业和汽车及机械部件再制造业,配套发展高分子复合材料产业,延伸发展高端增材制造业,强化与国内外相关科研院所合作,积极引进和发展先进修复再制造及检验检测技术,创建高附加值、高技术型的京津冀增材制造再制造新兴基地,打造XX经济新主导。

(三)全面激发“园区、企业、人才”三大主体创新创业活力,打造XX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紧跟“互联网+”发展趋势,全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省创新型县试点建设为抓手,从园区、企业、人才等多主体多层次做多做强创新载体,通过园区的创新创业提高经济发展的结构质量和体系质量,通过企业的创新创业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推进技术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持久动力源。

1.以园区为主体,打造XX创新发展主战场。发挥园区主战场作用,着力打造从创新苗圃到孵化器、加速器的完备创新服务链条,提升XX创新战略位势,构筑产业聚集新高地,打造科技成果转化热地。

一是着力打造京津冀大健康产业科技成果转化高地。依托XX经济开发区XX园区,加强与西部控股的战略合作,围绕打造XX大健康产业园,加快大健康国际产业园科创平台建设,提速研发中心、孵化器和标准化厂房等建设进程,聚焦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现代中药、保健食品等领域,重点打造总部及功能医学科技孵化中心、国际标准认证中心、药食同源中心、大数据与电子商务展示交易中心及金融服务中心等五大平台中心,吸引京津生物医药健康新技术、新产品科研成果来XX转化、产业化,建成XX创新发展的重要平台。

二是着力打造京津冀资源再生及再制造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基地。依托XX经济开发区XX园区、XX工业园和XX工业园,聚焦固体废弃物、生物能源、机械修复与再制造、增材制造及复合新材料等领域,强化与京津科研院所合作,以园中园、专业园等形式,构建协同创新共同体,积极搭建新兴产业聚集平台,组织开展资源再生、再制造技术研究和增材制造及材料前沿技术成果的引进和转化、孵化,为XX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提出创新平台支撑。

三是着力打造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平台。依托XX新区,规划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广场,集聚一批优质文化创意实体企业、工业设计团队。结合老城区改造,规划建设中央商务区,布局特色楼宇,聚集发展文化创意、总部经济、国际商务、软件外包、工业设计、中介服务等楼宇产业,吸引XX特色产业领军企业总部入住,支持本地大学生回县创业,引进京津创意设计团队和中介服务机构,打造百亿楼宇经济。

依托XX经济开发区XX园区,用好中国科学院北京分院向XX县免费开放的设备设施,加快科技服务中心建设。以XX科技、XX集团等企业孵化器为引领,加快孵化平台建设,完善科技企业孵化育成体系,积极推广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商业模式,构建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网络化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

2.以企业为主导,打造XX创新发展主战车。企业是创新的主导者和引领者,营造良好环境,充分激发企业创新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是XX创新发展的根本出路。

一是做多创新主体。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双倍增计划,聚焦主导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培育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和科技小巨人企业,催生更多“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细分市场“单项冠军”企业和新领军者企业,打造一支引领全县产业转型升级的企业创新军团。

二是做优创新载体。实施市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数量倍增计划,支持行业领军企业联合科研院所共建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院士工作站等各类企业研发机构,鼓励行业领军企业建设需求主体、投资主体、管理主体和市场主体“四位一体”新型研发中心,培育一批军民融合新型科研载体,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升级市级、省级研发机构,争取规模以上企业都建有企业研发机构,全县市级以上企业研究机构数量实现翻番。

三是完善创新生态。以企业视角激活创新机制、补齐服务短板,加强科技政策与产业、土地、财政、金融、人才等政策有机衔接,推动技术、产业、金融、管理、商业模式创新跨界融合,加快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大中小企业和各类主体融通的创新生态。以钢锹产业集群为表率,通过组建战略联盟、合作技术研发、共享研发成果、开展股权合作等多种举措,在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新模式等方面开展集群创新,加快创新成果培育孵化,打造协同作战、协作分工、协调共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成果共享的高质量生态圈。

3.以人才为主角,打造XX创新发展主力军。人才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要坚定不移地实施人才强县战略,放开手脚,以更加开放的视野引进和集聚人才,打造科技人才聚集高地。

一是发挥政策优势“引”。实行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谋划建设人才自由港,探索组织“产业链组团招聘”,提供“成长链全程服务”,对急需紧缺的特殊人才,开辟专门渠道,实行特殊政策,实现精准引进。

二是发挥手段优势“招”。聚焦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未来产业培育发展,加快绘制产业人才地图,充分利用大数据资源持续跟踪和分析县内外人才源,应用云计算技术搭建面向国内外的XX“人才云”,为招才引智提供“导航服务”,实施“云招聘”,让产业和人才实现“动态耦合”。

三是发挥合作优势“育”。利用中国XX大学、XX理工大学等与我县达成校城融合发展协议的有利条件,加快建设陶瓷纤维研究院、绿色建材研究院、基伊埃技术培训中心。发挥职业教育优势,为企业订单式培养职业技能人才,促进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深化“聚贤引智兴业”工程,举办“高层次专家XX行”等活动。

四是发挥服务优势“留”。以规划建设院士别墅、专家洋房、大学生廉租公寓等形式让人才在XX安家,配套高品质教育、医疗、文体等公共服务设施,满足高层次人才和团队高品位的生活需求,让他们安心在XX贡献才智、施展才华、建功立业。建立良好的选人用人机制,完善人才发展投入机制,加大对新兴产业以及重点领域、企业急需紧缺人才支持力度。探索科技人才弹性“编制池”“弹性薪酬”和“创业券”制度。

(四)聚焦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铸实XX高质量发展新本底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动绿色发展,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通过升级治污目标、减排路径、创新治污模式和治理体系、优化政策手段和加快推进实施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三线一单”,实现全面推动XX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铸实XX高质量发展新本底。

1.全面加强环境污染防治。围绕大气、水、土壤污染的重点领域、重点地区,精准识别,科学施策,系统治理,确保用实招、见真效。

一是强化大气污染防治。深化大气联防联控联治,加强重污染区域分类治理,加快气代煤、电代煤进程,加强工业主要污染物减排治理,深化城镇和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强化移动源污染防治,力争空气质量全省排名稳步前移。

二是强化水污染防治。严格落实河长制,推进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提标排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全部建制镇,加强境内XX河、XX河、XX河、XX河等河流污染综合治理,保证重点河流断面水质持续好转。推进海洋牧场绿色发展,严格控制药物饲料等海洋污染。稳步提升地表水、地下水质量,强化“从源头到龙头”的全流程饮用水安全保障体系。

三是强化土壤污染防治。深入开展全县土壤污染情况调查,建立土壤污染情况数据库,加快开展重点污染区域治理和修复工作,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构建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长效机制。

2.全面加强生态建设与修复。加强县域生态空间管控,建设生态防护体系,严格保护重点生态区域,加强水源涵养,防风固沙,提升城乡绿化水平,努力扩大和优化生态空间。

一是实施城镇乡村绿化工程。继续完善环城水系,建设城郊湿地,打造城区河道、交通干道绿廊,优化布局城区居民休憩绿心,提升城区生态空间。深入推进绿美村庄建设,在房前屋后、道旁河边、村里村外植树造林,建设环村林带,打造良好乡村环境。建设交通干线通道绿色走廊体系。

二是实施重点生态区治理保护工程。加强西北部沙地生态屏障建设,强化沿海防护林保护区建设,推进XX河绿色生态河流廊道治理和生态林工程建设,加强滩涂湿生态保护,确保珍惜物种生态安全和生物多样性,加强海域生态保护。

三是实施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程。严格落实城乡饮用水源地保护制度,保障城乡居民饮水安全。

3.深入开展资源集约利用行动。从源头减少战略资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一是节能。大力发展低能耗、低排放产业,推进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和园区能源梯级利用,优化能源结构,推进分散式燃煤锅炉淘汰工程。二是节水。持续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加快推进滦河水引用工程,积极实施中水利用工程。三是节地。持续开展国土综合整治,实施XX镇农用地整理项目、XX镇土地复垦项目,进行全县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农用地整理,有效增加耕地面积。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土地资源基础性作用,健全节约集约用地长效机制。

4.构建生态文明体制机制保障体系。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夯实基础性框架、加快制度创新、强化政策落实,构建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环境,推进生态文明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是强化市场经济激励机制。运用市场经济激励手段促进污染防治,实施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税收优惠和折旧鼓励,促进污染场地修复与产业发展融合EOD模式,支持生态环境产品价值转化实现。

二是创新建立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模式。全县各行业、各领域的环境问题,分区施策、分类施治,突出精准治污,突出时间精准、空间精准、行业精准,提高治污效益。坚持依法治污,充分保护相关方的法律赋予的环境权益,强化执法监督,落实相关主体的环境责任。

三是构建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攻坚技术投入的长效机制。引导商业银行业和政策性银行发展绿色信贷业务,升级环保和治污科技支撑,联合政府和企业科技力量,集成现有成熟的科技成果和技术方法,升级生态环境保护和行业企业治污技术模式,提高污染防治的效果和效率。

四是建立多元共同治理体系。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人大监督、企业治污、司法保障、公众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在实行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基础上,完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加强企业环境治理主体责任。动员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完善公众监督和举报反馈机制。鼓励社会群体、居民个人主动践行绿色生活方式,积极开展垃圾分类、大力倡导绿色消费、绿色出行。

(五)努力做好“改革、开放、合作”三篇大文章,营造XX高质量发展新环境

软环境也是发展“硬实力”,聚焦市场主体激励不足、生产要素流动不畅、开放合作水平不高等突出问题,全面深化市场化改革,加快推进制度型开放,全力开拓强大国内市场,着力完善公平竞争制度,努力拓展开放广度深度,融通国际国内市场,汇聚国际国内资源,营造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的良好发展环境。

1.着力深化市场化改革。围绕提高要素配置效率效益,推进人力资源自由流动,降低社会运行基础成本,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全面深化经济体制和政府管理体制改革。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与制度配套,优化制度环境。聚焦XX县域经济与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增强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和底线思维,优化驱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顶层设计;理顺国家、省、市、县已有制度安排,围绕目标与问题导向,对标顶层设计,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找准制度缺陷、挖掘制度需求,尽快建立相关配套制度,形成稳定高效健全的制度体系,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优良制度环境。

二是全面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提升县域经济发展软实力和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方面。针对XX县优化营商环境的理念滞后、政策落实不到位、经济对外开放度较低、个别领域市场竞争失序、有些企业市场准入门槛高、企业中高级人才供给不足、融资难、生态环境较差、环境规制强度偏大、环境规制措施欠稳定、政府服务不够完善等问题,厘清放管服改革落实的方向,进一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营造一流的营商环境。

三是强力推进投资融资、财税金融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加强与为小微企业服务的中小金融机构合作,拓展中小企业和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渠道,建立推进企业上市融资的激励机制,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培育、鼓励上市企业。

健全完善预算绩效管理体制,落实耕地占用税、资源税、消费税、水资源税改革任务。着重在放开市场准入、激发市场活力、搞活市场机制、优化市场环境四大方向,深入推动市场配置工作。在基础设施建设、新能源推广利用、社会事业服务提质增效等领域,完善市场化价格形成机制,拓展市场化融资渠道,加大市场化服务购买力度。

四是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全面落实鼓励民营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成本行动各项工作,减轻企业税费负担,清理、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和涉企收费。改革和完善金融机构监管考核和内部激励机制,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营造公平、透明、法治的发展环境,营造有利于企业家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打破各种各样的“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帮助民营企业实现创新发展,在市场竞争中打造一支有开拓精神、前瞻眼光、国际视野的企业家队伍。加强政策协调性,完善政策执行方式,制定相关配套举措,推动各项政策落地落细落实。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关心民营企业发展、民营企业家成长。

2.着力打造沿海开放强县。充分发挥沿海临港优势,加强与中国(XX)自贸区XX片区全方位对接,强化全县高水平开放平台建设,创新对外贸易方式和区域合作模式,加强对外经贸合作,努力提高经济开放发展水平。

一是打造外向型园区。依托XX经济开发区XX园区和XX园区,对接中国(XX)自贸区XX片区,聚焦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领域,积极营造国际化营商环境,规划建设一批高水平国别园中园、飞地合作园,加大外商招引力度,不断提高外资利用水平。对接中韩循环经济示范基地,规划建设XX进口报废汽车拆解及再制造示范区,并争取建设保税仓库。

二是发展外向型产业。支持有出口经营权的钢锹企业组建出口联盟,合理划分国外市场,避免低价竞争,创建自主品牌,开拓自主贸易渠道,培育发展跨境电商,开发欧美发达国家市场,提升产品层次,扩大出口规模,提高出口效益。持续扩大医护用品、再生能源和棉纺出口,开拓优质农产品东北亚市场,打造全市最大的医疗用品、生物柴油、优质食品、棉纺织品出口基地。

3.着力打造协同合作发展示范县。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XX都市圈建设、XX大开发深入推进的历史性机遇,发挥XX沿海临港区位和出口产业集群优势,积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和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强化区际区域合作,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先进县和区域合作示范县。

一是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新高地。依托XX经济开发区北京合作大健康产业园,加快承接京津生物医药企业搬迁,拓展承接京津高端医疗器械和防护用品产业链延伸和转移,强化与京津医药科研机构及医疗机构合作,构建医药协同创新共同体,合作共建专科医院。积极承接京津机电设备、金属制品、仪器仪表、电子信息等产业转移,拓展协同发展新领域。

二是打造服务全市“一港双城”建设重点区。依托XX地理区位、产业资源等优势,强化与XX、XX、XX等县区协同合作,联合共建港口物流集疏运大通道、滨海旅游精品线路、优质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沿海防护林带、湿地生态保护区,为全市海向发展作出XX贡献。

4.强力开拓国内强大市场。围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制度创新与政策激励相结合,环境完善与硬件建设相统筹,深度挖掘内需潜力,全面增强内需动能。

一是提高供给质量,创造市场新需求。着力引导企业顺应居民消费升级大趋势,扩大品牌消费、信息消费、服务消费,提升供给质量和水平,持续加大文化健身、休闲旅游、健康养老等中高端服务供给。在健康保健、绿色农产品、旅游、养老等领域,加强消费品自主品牌建设,提高产品质量。在医疗、教育、交通出行、旅游住宿、餐饮外卖等领域,建设覆盖城乡和线上线下融合流通体系,促进“互联网+”的新型消费持续升温。推动互联网与服务业融合,打造智慧生活,实施“家政无忧”工程,推进绿色餐饮、绿色生活,引导培育经济新增长点。

二是完善体制机制,激发消费新潜力。优化完善消费环境,培育壮大消费主体,充分激发社会消费潜力。清理并取消各种限制消费的政策,加强消费领域诚信体系和质量认证体系建设,加大消费者权益保护力度,营造放心消费的环境。

(六)强力推动“两新一重”建设,筑强XX高质量发展新支撑

“两新一重”是“十四五”期间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投资动力源,也是支撑XX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基础。致力于投资未来、抢占先机,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加快实现城镇化,高起点布局“两新一重”建设,为XX现代化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1.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基础设施不仅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也是推进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基础保障,还是扩大有效投资需求的新增长点。

一是适时布局以5G为核心的新基建支撑网络。对接中国移动、中国电信、腾讯等5G技术公司,推动XX5G网络和云平台建设,为重点企业和园区建云迁云、集约建设、数据治理、融合应用等提供基础和定制化数字服务支撑。

二是率先推进公共服务领域“5G+”数字化改造。积极推进5G+医疗、5G+教育、远程办公等信息化技术应用,加快推进智慧城管、智慧交通、智慧安防、智慧应急、智慧环保等应用体系建设,形成以数据驱动的县域综合治理新模式,助力后疫情时代智慧XX建设。

三是试点推进工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引导企业树立数字经济意识,开展智慧工厂、数字车间试点示范,深度挖掘工业大数据价值,助力传统制造企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转型。

四是加快“智慧家庭”建设。全面打造涵盖“全屋智连”的千兆家庭网络,推动在线消费娱乐、在线教育培训、远程健康服务等线上服务业态发展,为更多消费者带来全新的数字生活体验。

2.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是XX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和瓶颈,为满足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和城乡居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推进新型城镇化,一方面首先要解决从无到有、争取健全完善;另一方面还要下大力解决从有到优、争取品质提升。

一是实施县城承载力综合提升工程。继续推进以公共租赁住房为重点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实施城市棚户区改造,着力改善人居环境。合理增配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积极推进充电桩、停车场等设施建设,完善网络布局。

二是实施产业特色小镇产镇融合工程。发挥XX镇域经济发展基础较好、特色突出的优势,把特色小镇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围绕打造XX钢锹小镇、XX资源再生小镇、XX矿业小镇等一批特色小镇,加快完善镇区和产业小区雨污分流管网、污水处理设施、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着力推进产镇融合发展。

三是健全社会化投资机制。积极争取国家和地方债券资金支持,探索通过“租赁-建设-经营”、“购买-建设-经营”、“建设-经营-转让”和“建设-拥有-经营”等形式,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

3.加快推进交通、水利、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交通、水利、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涉及经济之基、民生之本,不仅关系经济 “经络”是否畅通,更关乎社会“肌体”是否康健。要不断完善交通网络和水利设施,持续强化能源保障,增强XX高质量基础支撑。

一是完善交通网络。致力于全面融入XX都市圈建设,联通区域以轨道交通、高速公路为主体的快捷交通体系,强化XX在全市“一港双城”大开发中的港腹联动、公铁联运枢纽地位,加快布局优化全域公路干线网络,建设综合性物流枢纽,提升农村公路网密度和技术等级,提升通达度,畅通最后一公里。

二是完善水利设施。致力于提高防灾抗灾减灾能力、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助力乡村振兴,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和政策支持,利用好专项债和社会资本,有序开展XX防洪大堤治理工程、溯河清淤治理工程、海堤水毁修复工程、老溯河水毁修复工程、主要闸涵维修新建工程、XX河岸线整治工程等重点工程项目建设,适时实施地下水替代工程,布局新建一批乡村给水设施,改造输配水管网,保障乡镇用水安全。

三是解决电网瓶颈。随着XX新区、XX工业区、XX工业聚集区以及东北部XX铁矿的开发建设,加快电网建设,满足当地发展需求势在必行。加快推进XX镇220千伏输变电工程,XX等5个镇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加快实施电网智能化改造工程。四是完善燃气管网设施。致力保障重点园区、城区和农村用气需求,加快园区门站燃气管网建设,并将服务管网大力向郊区和广大农村地区拓展,逐步实现“镇镇通”、“村村通”;实施中心城区老旧管网改造工程,保障供气安全。加快“煤改气”进程,远期形成以XX天然气为主气源,以XX油田气为辅助气源的供气格局。

(七)统筹推进乡村振兴,补齐XX高质量发展农村短板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壮大镇域经济,加速农业提质、农村繁荣、农民增收,作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XX表率。

1.发展精品特色农业。XX是农业大县,但还不是农业强县,推进农业现代化是我县农业由大变强的必由之路。坚持市场导向,突出XX农业特色和发展优势,以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品牌农业、质量农业为抓手,加快构建XX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

一是更加突出农业特色发展。坚持农业特色化发展道路,为推动种植、养殖、加工协调发展,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合理调整粮饲种植比例,稳定提高畜禽养殖规模,优化发展海洋牧场,塑造畜牧渔导向型XX农业新特色。

二是更加突出农业品质发展。满足农产品个性化、营养化、绿色化消费升级需求,转变农业低投入、高产量的发展思路,坚持市场导向,立足京津冀和东南沿海大城市中高端消费,对接东北亚日韩细分市场需求,注重“XX”地标品牌培育,着力发展“论棵、论个、论只”卖的、高技术投入高文化赋值的品牌农产品,大幅度提升农业“亩均效益”。

三是更加突出农业绿色发展。探索应用数字技术、智能技术,持续加强智慧化、全过程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争创部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发挥XX种养加融合发展优势,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大幅度减少化肥农药投入,大幅度减轻畜禽粪便污染,大幅度提高农业资源综合利用和产出效益。

2.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坚持家庭经营在农业中的基础性地位, 构建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一是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鼓励通过多种形式开展适度规模经营,培育发展家庭农场, 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水平, 鼓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培育打造一批产品定制型、科普体验型、休闲娱乐型的田园综合体和现代海洋牧场,示范引领全县农业集约发展。

二是实施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计划。推动农业经营体系的体制机制创新,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通过代耕代种、农业生产托管、联种联收、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开展适度规模经营。积极扶持小农户,通过发展社会化服务、完善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利益联结机制等途径,帮助小农户加入现代农业产业链,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

三是加强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对产业发展带动能力强的高端农产品加工项目,推动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3.做强特色镇域经济。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兴旺,各具特色的乡镇产业不仅是全县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吸纳乡村非农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载体。做大做强特色乡镇经济,培育发展一批特色小镇,以强大镇域经济主导乡村振兴,为全省乡村振兴提供XX范例。一是培育发展一批特色制造小镇。重点培育发展XX钢锹小镇、XX资源再生小镇、XX钢铁循环小镇、XX纺织小镇、XX建材家具小镇等。二是培育发展一批新兴服务小镇。重点培育发展XX综合商贸小镇、XX现代物流小镇、XX滨海商贸小镇、XX健康休闲小镇、XX红色文旅小镇、XX城郊休闲小镇等。三是培育发展一批特色农业小镇。重点培育发展XX都市农业小镇、XX绿色果蔬小镇、XX滨海美食小镇、XX农贸小镇等。

4.加强美丽乡村建设。XX美丽乡村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得到初步改善,“十四五”美丽乡村建设重点是提标扩面。

一是实施全域美丽乡村行动计划。贯彻落实《XX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谋划实施8大类、29项重点任务、110项重点项目,实现全县589个行政村生活垃圾治理全部实现市场化,基本实现“五清一美”,打造“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和“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典型县”等乡村振兴示范区。

二是实施一批美丽乡村建设工程。重点治理一批“空心村”,建设一批农场新型社区,实施一批农村生活污水集中治理示范工程,打造一批数字乡村、电子商务村,培育一批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三是创新投资建设体制机制。聚焦农村垃圾、污水、厕所粪污等最突出问题,继续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建立政府主导、分级负担、集体补充、群众参与、社会支持、多元筹集的投融资机制,县统筹规划、镇连片推进、村整体实施。

5.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构建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推进城乡要素融合、产业融合、居民融合、社会融合和生态融合,使城市与乡村真正融合为一体,形成一个城乡生命共同体。

一是城乡要素流动自由化。促进城乡要素融合互促,加快推动人才、资金、技术等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形成城乡统一的要素市场。完善土地承包权流转机制,稳慎改革农村宅基地制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鼓励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闲置房屋,明确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范围和途径,逐步形成同权同价、流转顺畅、收益共享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

二是城乡三次产业融合化。产业融合是城乡协调发展的基础,促进城乡产业联动和乡村经济多样化,成为一些国家协调城乡关系的重要途径。引导推动城市工商资本和工业企业向农村地区转移,鼓励乡村工商业生产功能耦合,促进城乡一二三产业发展融合化,实现要素和产品的交换,产业转移和互动,形成共生产业链和价值链。

三是城乡公民权力平等化。加快推进城乡居民基本权益平等化,充分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加快集体产权改革力度,落实和搞活承包地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农民住房财产权和集体收益分配权,激活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以治理引领、规制和促进乡村振兴。

四是城乡公共资源配置均衡化。按照调整增量、优化存量的原则,合理配置城乡公共资源,实现城乡公共资源配置的相对均衡。聚焦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着力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五是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效率和质量,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加快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努力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互联互通和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畅通城乡要素双向高效流通渠道。

(八)全面增进民生福祉,稳固XX高质量发展社会基石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建设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幸福人生和构建安全有序的现代社会,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强化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1.持续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把稳定就业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优先目标,把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作为制定宏观政策和衡量政府工作绩效的首要考量,妥善解决就业中的结构性矛盾、重点群体就业等突出问题,努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努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长水平。

一是推动高质量就业。加大援企稳岗力度支持企业稳定岗位,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推动大众创业,实施公益性岗位开发工程,鼓励发展城市经济,做好高校毕业生、城镇失业人员、被征地农民、复转军人等重点人群就业工作,支持高校毕业生和退伍军人等返乡人员自主创业,给予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支持。完善就业失业监测体系,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开展重点群体就业能力提升行动和企业员工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提高劳动者适应技术变革和产业转型的能力。

二是努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和劳动报酬增长机制,确保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健全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市场决定的报酬制度。健全劳动关系协商机制,消除性别和身份歧视,重点完善农民转市民相关政策及配套机制。努力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建立健全包括公务员、事业单位和各类企业职工在内的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全面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持续做好义务教育教师待遇保障工作。

三是建立健全返贫长效机制。落实重大病生活保障、教育专项救助、民政帮扶救助、防贫保险、产业就业扶持、社会力量防贫等防贫保障,全力抓好产业科技防返贫,提高低收入群体经营性收入。

2.全面增强社会保障能力。按照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要求,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和均等化、可持续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一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进一步巩固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果,夯实优质均衡验收基础,加快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进程。持续扩大城乡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增加城区普惠性学前学位,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优化城乡基础教育布局,大力实施城区义务阶段学位扩容行动,根据人口流动、城镇化进程,适时调整农村学校布局。

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为乡村建设人才支撑提供保障。大力推进高中教育普及攻坚工程,促进高中多样化发展,鼓励普通高中创建特色学校。完善职业学校布局调整,着力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开展绿色校园建设试点,建设绿色、美丽校园。

二是打造“健康XX”。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以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保障,以基层能力提升、优质医疗资源扩容等工程建设为抓手,全力打造全国卫生健康创新发展引领区、国家现代健康产业和宜居医养样板区。完善公共卫生体系。

针对新冠肺炎疫情中暴露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短板,加强体质机制创新,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系、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健康危害因素检验检测体系,健全公共卫生重大风险研判、评估、决策、防控协同机制,谋划建设独立的传染病医院,全面提升疾病预防和卫生应急能力。深化“四医联动”改革,加强全科医生队伍建设,推进分级诊疗,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提高医疗保障水平。稳步推进医疗大数据应用,规范发展“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构建远程医疗体系;加大与京津高端医疗资源共建共享力度,探索推广网上联合诊疗。加强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保障,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扩大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品种范围,提升药品供应保障水平。

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建设高水平、全覆盖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打造群众身边的“15分钟健身圈”,全面提升体育产业发展规模和层次。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夯实基层中医药服务基础,推进国医堂向基层延伸发展。加强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妇幼保健机构建设,依托重点镇规划布局一批医疗健康综合服务中心,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三是完善多元化养老体系。积极应对社会老龄化,坚持应保尽保原则,健全统筹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扶持发展养老产业。促进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长期平衡。大力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等补充养老保险。

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强化社区普惠养老服务能力,提升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能力,发展居家、社区和互助式养老,构建老年友好型社区,让老年人健健康康有尊严、舒舒服服有品质。加快推进公办养老机构入住综合评估和轮候制度,提高对护理型、连锁型民办养老机构的扶持力度。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探索形成推进现代医养结合的特色模式。大力发展养老产业。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增加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更好满足养老服务需求。

四是增强基本保障能力。推动社会保险扩面提标工作,全面开展“精准扩面续保三年行动”,巩固和扩展建筑业项目参保成果,确保新开工的各类建设项目全部参加工伤保险。确保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按时足额发放,继续落实好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调整和发放工作,全面实施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中人”按新办法计发待遇,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

继续优化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工作,严格落实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政策,妥善做好退役军人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工作。进一步完善儿童、残疾人基本福利制度,关注“一老一小”,健全农村留守老人、妇女、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加大对特殊困难群体的保障力度。健全职业病防控支撑体系,保障劳动者职业健康权利。完善殡葬公共服务体系。

3.全力打造文化强县。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基础,把握好社会规律,培育好主流心态,全力构筑奋斗、快乐、和谐、友善的幸福格局与幸福生态,加强文化强县建设。

一是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依托XX纪念馆和XX纪念馆,传承红色文化,开展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和展示、红色文艺创作、红色文化宣传教育等工作。培育奋斗追求,弘扬社会公德,激发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在全社会塑造良好社会心态,全面提高文明素质,全面提升人文品位。

二是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以XX文艺为核心,通过资源转换发展特色剧目、品牌产品及演艺业;组织参加XX戏剧节、全国XX展演等国家及省市各种赛事与文化交流;开发文化旅游商品、现代化生态农业及观光农业。繁荣发展文艺创作,挖掘发展传统文化工艺产品,培育发展一批特色文化小镇和文化产业园,打响XX文化品牌,以“文化+”赋能XX城镇品味提升。

三是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完善全县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依托文化馆等各级各类演出机构,广泛开展惠民演出活动,提升XX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水平。

四是大力发展体育产业。积极培育体育健身市场,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充分利用县体育馆、全民健身中心和较大规模健身娱乐场所,丰富产品内容,拓展体育健身休闲产业发展空间。丰富传统节庆活动内容,支持举办具有XX自然人文资源特色的体育活动,策划打造影响力大、参与度高的精品赛事。

4.着力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是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一是完善社会矛盾调处体系。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信访制度,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作用,进一步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构建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

二是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把当好首都政治“护城河”作为政治之责、为政之要,坚持专群结合、群防群治,形成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的工作机制,进一步织密织牢社会治安防控网络,提高社会治安立体化、法治化、专业化、智能化水平,使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明显提升。

三是完善公共安全管理体系。深入抓好危化品安全防范、重点行业专项整治,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建立公共安全隐患排查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构建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实施更加严格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举措,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十四五发展规划范文第2篇

一、“十三五”工作完成情况

(一)健全党的领导,保障法治建设各项任务顺利实施

成立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委员会下设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协调小组、执法协调小组、司法协调小组和守法普法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司法局,具体承担全面依法治县的各项工作。审议并通过了依法治县委员会《工作规则》、协调小组《工作规则》、办公室《工作细则》,明确了依法治县的组织领导、目标任务、各协调小组和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安排部署落实了依法治县各项工作,形成了委员会牵头抓总,协调小组、办公室、各乡镇、部门等单位层层分工、密切配合、协同作战的依法治县工作机制。

(二)聚焦法治建设,深入推进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严格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相继制定印发了《县领导干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运行机制综合改革实施细则》《关于进一步健全完善全县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的实施意见》等文件,通过干部夜校、党委(党组)理论中心组学法、县政府会前学法、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等方式,实现了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强化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措施,加大规范性文件审查力度。严格落实规范性文件报备、备案审查和三统一制度,坚持做到有件必备、有件必审、有错必纠。自2016年以来,审查政府合同、协议、文件41件,办理涉法事务20件。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有效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监管,对各部门、单位行政执法案件进行统计,累计公示行政执法信息2147条。全面完成第五轮执法换证工作,全县共确定行政执法主体37个,目前正在申报主体资格16个,待市上审核。取得行政执法资格人员1182人,正在申领执法资格人员108人。严格依法办理行政复议案件,目前共办理行政复议案件24起。全面推进法律顾问制度建设,制定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建设的通知》,实现了县乡村三级法律顾问全覆盖。

(三)强化法治宣传,深入推进“七五”普法工作

以“法律八进”为主渠道,充分利用“普法赶集”“民俗文化节”“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司法”公众平台等多种形式,深入开展“以宪法为主的法治学习宣传建设年”活动,广泛开展宪法、疫情防控、禁毒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宣传。制作拍摄了《宪法宣传公益广告》,并入选司法部“讴歌为民情怀、记录奋斗时光”微视频大赛。组织全县2035名国家工作人员开展了网上学法和考试。全面推行“普法星期五”宣传活动和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普法工作由一家“独唱式”向多家“合唱式”转变。积极推进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新建新城区法治文化广场、瑞景新城法治楼院、育才中学法治文化走廊各1处。2016年以来,全县共建立法治文化阵地17个,组织法治宣传教育活动420余次,设立法律咨询点470余个,接受群众法律咨询2万余人(次),编发各类法治宣传资料91000多份。2019年,县司法局被省委宣传部、省司法厅评为全省“七五”普法的中期督查先进普法办。

(四)推广“枫桥经验”,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突出“法治”在“五治”融合治理中的基础性作用,紧密结合新农村建设,将司法所工作人员全部纳入“五治”队伍,广泛开展法律“三送”、用典型事例说法、现场调解释法等活动,全面拓展群众“找法”和诉求表达渠道。在县矛盾纠纷多元化调处中心成立了多元化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成立6个律师个人调解工作室,充分发挥律师在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中的专业优势、职业优势和实践优势。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形式,派驻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入驻县矛盾纠纷多元化调处中心进行坐班,对受理的案件实行首问负责制,在矛盾纠纷的有效化解中充分体现了法治的积极作用,保持了社会稳定。2018年,此项工作由我局代表省司法厅在全省学习推广枫桥经验大会上作了经验交流,同时被《司法所工作》《信息》刊登发表。2016年以来,全县共调处矛盾纠纷13440件,调解成功13171件,调解成功率98%。

(五)强化责任落实,加强特殊人群管控力度

充分发挥社区矫正监管中心职能,建成社区矫正远程视频督察系统,实行重点社区矫正人员GPS手机定位监管,提升了对社区矫正对象教育矫治和帮扶成效,做到了“零脱管、无遗漏、无死角”管理。至目前,全县共有社区矫正对象87人。建成县远程视频会见中心,严格落实刑满释放人员必接必送和安置帮教经费补助管理办法,全面掌握了解刑满释放人员动向,真正做到了情况明、底数清。至目前,全县共有刑满释放人员536人,安置率达到90%以上,帮教率达到95%以上,与监狱年均会见80余起。2018年底,县司法局被省司法厅评为全省社区矫正工作先进集体。2019年12月,因县安置帮教工作成绩突出,被省司法厅评选为县区安置帮教工作业绩突出一等奖,以奖代补补助资金10万元。

(六)强化服务管理,不断提升法律服务水平

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深化基层社会治理“三中心一网格”建设实施意见》,制定下发了《县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升级改造建成了集公共法律服务、乡镇便民服务事项为一体的综合性、一站式公共法律便民服务中心,实现让群众只进“一扇门”、办理“所有事”的目标。积极推行“互联网+微信”普法新模式,配备3台智能法律服务机器人,实现了全县法律服务工作站(室)和普法微信群全覆盖。至目前,全县共建立1个县级、8个乡镇、117个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站(室),构建起了覆盖城乡、惠及全民、方便快捷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持续推进司法所规范化建设,下大力气解决了全县8个乡镇司法所的办公用房问题,进一步改善办公环境和设备,统一了标识和内部设置,司法所规范化标准进一步提高。加大法律援助力度,建成法律援助工作站23个。2016年以来,全县共受理援助案件1183件,为困难群众挽回经济损失约350余万元。规范对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的监督管理,组织律师依法依规参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积极推进律所党支部标准化建设,成立律所党支部1个,专职律师党员5名,入党积极分子5名。成立“企业律师服务团”,助力企业首席服务官和疫情防控法律服务活动,深入民营企业开展免费法治体检、送法到企活动。扎实推进“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落实,在全县117个村实现了全覆盖。目前,全县律师中,担任党政机关法律顾问26个,事业单位2个,重点企业18个。2016年以来,共解答法律咨询6500人/次,法律文书4200余份,共办理各类案件3500件。深化公证机构体制机制改革,推进赋强公证,制定下发了《关于充分发挥公证职能作用服务金融风险防控的实施方案》,充分发挥公证强制执行效力、证据效力,为减轻法院审判压力,破解执行难题,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发展环境提供了保障。2016年以来,共办理公证案件3629件,解答法律咨询16000余人/次。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依法治县办职能发挥不充分。二是法治政府建设还存在短板。三是法律服务规范化服务水平不高,公共法律服务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四是法治宣传效果有待进一步提升。

三、“十四五”工作思路:

下一步,县司法局将继续立足全省法治建设新目标,更好地发挥依法行政、人民调解、安置帮教、法律援助、法治宣传及社区矫正等行政执法、刑罚执行、公共法律服务的职能作用,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对司法行政机关的满意度,走出一条有特色、有实效的司法为民之路,为的经济建设、社会稳定及各项事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毫不动摇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全力打造政治过硬人民满意司法机关

全县司法行政机关要始终坚持政治方向、保持政治清醒、强化政治武装,确保重要讲话精神在司法行政系统落地生根、取得实效。要深刻把握司法行政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必须把旗帜鲜明讲政治作为第一要求,始终坚持党对司法行政工作的绝对领导;深刻把握司法行政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坚决履行好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职责使命;深刻把握关于政法工作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优化法律服务、强化法治保障;深刻把握关于社会治理刚性和柔性相统一的重要指示精神,努力构建富有活力和效率的新型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不断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深刻把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扣民心这个最大政治,进一步健全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坚实的法治保障和法律服务;深刻把握关于建设过硬政法队伍的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加强司法行政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   

(二)充分发挥统筹协调职能作用,全力推动法治建设各项决策落地见效

1.全面开展依法治县工作,要认真履职尽责,加强上下联动,强化整体协同,切实履行好新的政治责任和重要使命,积极履职尽责,全面履行依法治县委员会办公室统筹法治建设的各项职能,积极与上级部门和同级机构对接沟通,在成果交流、信息报送、课题攻关、联合调研等方面加大协作配合力度,找准依法治县改革的难点和突破点,切实增强改革举措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当好县委法治建设参谋助手。 

2.进一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认真实施《县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16-2020年)》,加强对全县法治政府建设的组织领导,及时研究解决法治政府建设有关重大问题,引导领导班子其他成员和政府部门主要负责人依法行政,自觉维护司法权威,认真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尊重并执行法院生效裁判的制度。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完善政务服务网,加快推进公共资源配置、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社会公益事业建设信息公开等工作。健全法治政府建设指标体系,加大考核权重。

3.严格执行《省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严格审查程序,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和监督管理,落实好规范性文件和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做好规范性文件的清理工作,做到“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要严格规范执法,推动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在我县落地落实,认真组织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持续开展“减证便民”行动,抓好“放管服”改革、“证照分离”改革、保障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等领域的地方性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和证明事项的清理工作,要按照统一部署,积极做好下一步行政复议体制改革,不断健全完善工作制度和案件审理机制,积极推广行政复议调解和解方式,不断提高案件办理质量,凸显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严格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强化应诉人员应诉能力的培训,进一步提高应诉能力和水平。

(三)创新法治宣传载体,营造全民守法氛围

1.不断深化“法律八进”活动。结合“3.15”、“6.26”、“12.4”等节点以及“普法赶集”、“普法大篷车”、“快乐老家三下乡”等活动,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扎实推进“法律八进”活动,为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深入推进“法律外卖进家庭”活动。

2.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继续推行“普法星期五”活动,不断丰富活动内涵,有效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按照“谁执法谁普法”的责任要求,督促各行政执法重点单位建立健全法治宣传教育责任清单,广泛开展以案释法活动,构建分工明确、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社会化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格局。大力开展“百名普法骨干千场以案释法宣讲”活动,在各类普法讲座中融入典型案例进行宣讲,探索建立以案释法长效机制。

3.建立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全面落实《关于进一步健全完善全县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的实施意见》,逐步探索建立领导干部法治素养和法治能力测评指标体系。为推进法治建设提供良好的法治坏境。指导督促各部门、各单位开展年度普法考试,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法治水平。

4.全面深化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贯彻实施《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在全县中小学继续广泛开展以“两信一回访”活动为主要内容的“七个一”法治教育实践活动,落实学校法治宣传教育教学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和法治副校长,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和各类社会实践活动推进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

5.加大生态文明和环保法治专项宣传力度。认真贯彻落实《省司法厅关于做好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及在环境保护中积极发挥司法行政工作职能的意见》,紧紧围绕生态保护、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防治,通过专题讲座、集中培训、开设宣传教育专栏、播放环保宣传片以及开展环保宣传实践等活动,全面提升公民环保意识和法治素养。

6.扎实推进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因地制宜建设广泛覆盖的法治文化中心、法治广场、法治公园、法治街道、法治长廊等集中宣传点,充分利用户外电子显示屏、广告牌、公共交通工具电子屏、便民服务大厅服务窗口等阵地开展平安建设、环境整治等综合法治宣传,扩大法治文化建设覆盖面、增强渗透力。继续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通过设立宣传栏、制作宣传牌匾、设置定期宣传岗等形式建设普法阵地,弘扬法治文化,充分发挥典型引路、以点带面作用。

7.强化新媒体普法和法律服务力度。积极适应全媒体时代社会公众需求,加强互联网、移动互联、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新技术在普法工作中的广泛运用,将网络平台作为普法宣传的重要载体,发挥网络规模和集群效应,构建“线上线下”立体式法治宣传教育体系。继续做好“司法”微信公众号管理使用工作,及时更新相关信息,使公众号真正做到集法律咨询、法律帮助、法律服务为一体,让群众在掌上就可享受到及时便利、专业优质的公共法律服务。

(四)加强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确保各项任务全面落实

1.加强司法所机构建设。推动省政法委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司法所建设的意见》的落实,实现司法所机构单设、编制单列、职能强化、管理规范、人员充实、保障有力的建设目标。加强司法所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司法所建设水平。以清泉、陈户、大马营司法所为重点,按照省厅《关于规范司法所外观标识及内部设置的通知》和《关于规范全省司法所制度的通知》要求,全面提升基层司法所阵地规范化建设。采取跟班学习、集中业务培训等方式,提高司法人员素质,夯实基层基础。

2.提升司法所服务功能。以全力打造合格司法、特色司法、有为司法为目标,筑牢基层基础,做大做强基层司法行政工作。以队伍建设正规化、科技管理信息化、业务工作规范化、硬件设施标准化、服务大局优质化“五化”为内容,以创建省级规范化司法所100%为目标,在基层司法所开展省级规范化司法所创建活动,加大基层司法所队伍建设,提高基层司法所的服务质量。加强基层法律服务规范化管理。制定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和考核、奖惩、投诉查处制度。

(五)创新多元矛盾化解方式,切实加强人民调解工作指导

1.健全完善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开展人民调解员业务培训,落实人民调解员个案补贴,加强人民调解队伍建设,提高人民调解工作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推广“枫桥经验”,探索实践“三治+公共法律服务”调解新模式,积极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活动,按时完成省人民调解系统的录入工作和中国“12348”法网优秀案例上报工作。利用村、两委换届之际,重新选聘优秀基层人民调解员,建立人民调解专家库。着力推进专业化、行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大对县多元化纠纷人民调解委会的指导。

2.积极参与多元化调解中心工作。推进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以及仲裁、诉讼的衔接联动,建立起由县综治、司法、公安、法院、等多部门共同参与的协调处理机制和联动合作机制,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专业调解人才资源公用的格局,及时排查、预防化解矛盾纠纷。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选聘经验丰富、法律基础扎实过硬的律师进驻县多元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坐班,解决一些党委政府关注、人民群众关心的重大疑难纠纷,树立司法行政部门的权威,赢得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认可。

(六)优化法律服务职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1.加快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按照《省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实施意见》确定的工作目标和具体任务,积极探索网上网下平台融合工作,确保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乡镇(社区)法律服务站运行顺畅,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点建成使用效果良好。建成公共法律服务专线和公共法律服务专网,实现专线专网与实体平台融合,与智慧司法网链接,进一步扩大县、乡、村级公共法律服务微信群的覆盖面和知晓率,确保政府主导、覆盖城乡、惠及全民、可持续发展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2.全面推进律师行业党建工作。强化律师行业队伍建设和政治、思想、组织、制度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强化问题导向,坚持重点发力,不断提升律师行业党建科学化水平,夯实律师行业党建基础。助力首席服务官制度,充分发挥“企业律师服务团”作用,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积极参与企业重组、融资贷款、项目工程、工业园区建设等重点领域法律服务,维护企业合法权益,预防化解经营风险。加强律师执业监管,建立健全投诉举报处理、违法违规处罚通报制度,促进依法规范诚信执业。引导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积极为乡镇、村(社区)提供法律咨询和服务,参与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

3.不断拓展公证服务领域。发展壮大传统公证业务,开拓新型公证业务,维护增强公证公信力。加强公证软硬件建设,推进公证档案电子化、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完善公证信息平台及网络化办证系统,全面提升公证处办公自动化、信息化水平,规范接待、受理、审查、出证程序,实现流程控制、科学管理。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简化办证程序,开通绿色通道,不断推出便民、利民、惠民措施,优化服务,努力实现群众”“最多跑一次”。

4.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按照应援尽援的要求,以解决民生问题为目标,加大《法律援助条例》的宣传力度,落实法援经费管理办法和办案人员补贴经费。加强案件质量的评审和监督,确保应援尽援,精准救援。推行法律援助规范化建设,提升服务水平,继续保持“零投诉”,完善和落实法律援助律师值班制度。进一步落实《县司法局法律援助案件指派制度》,实现每一位符合承办法律援助案件资格的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公开、公正、透明的接受法律援助中心的指派,为受援人员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法援服务。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法律援助,组建专业的法律援助志愿者队伍,延伸法律援助触角。

四、重大工程项目

十四五发展规划范文第3篇

党的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这体现了党的关于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科学判断,标志着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运用均达到新高度。我们要全面理解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切实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贯穿到“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

具体到每位党员个人,我认为应该扎扎实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一要勤奋学习,提升素质。知识就是力量,学习是做好工作的基础,是个人成长进步的根基。党员干部应该切实提高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学习的紧迫感,把学习当作一种责任、一种义务,养成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习惯,结合岗位工作要求,虚心向书本学习、向领导学习、向同志学习、向实践学习。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着力加强对工作业务、政策法规和现代科技知识的学习,大力提高公文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努力成为工作的“业务通”、“多面手”。

二要崇尚实干,恪尽职守。党员干部肩负特殊使命,职责任务要求,必须勇于担当、真抓实干。要以干为先、以实为本,把个人成长和发展定位在实干上,定位在各自工作岗位上,真正沉下心来干事,扎扎实实工作,在工作中锤炼过硬作风和本领。要大力培树和弘扬部门的优良作风,勤奋敬业,严谨高效,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始终坚持对党负责、对工作负责,认真对待和做好每一项工作。

三要勇于争先,甘当表率。创先争优是时代精神,党员干部具体负责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一定要把创先争优作为一种价值追求,首当其冲,模范带头。要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不甘人后,拼搏进取,不断追求工作的高标准、高质量。要立足岗位、开拓进取,把创新和做好本职工作结合起来,不断在认识和把握工作规律的基础上,努力培养创造能力,发挥创造潜能,勇于谋划新思路、创造新方法,开创工作新局面。

十四五发展规划范文第4篇

一、×县交通发展现状

“十三五”期间,×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立足“生态立县、绿色崛起”发展战略,按照“一产利用生态、二产服从生态、三产保护生态”的发展模式,争取上级政府和部门支持,加大资金投入,大力提升交通条件。牢牢抓住重大项目建设、民生工程等重点任务,不断提高交通基础设施保障能力,提升交通服务能力,为×县经济平稳增长、保障和改善民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强交通运输保障。

基础设施网络逐步完善。到目前为止,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公里,其中:高速公路×条境内里程×公里,国道×条境内里程×公里,省道×条合计里程×公里,县道×条×公里,乡道×条×公里,村道×条×公里。形成了以×高速为依托,以国省道为骨架,以农村公路为支脉的公路交通网络。全县实现×个乡镇全部通三级以上沥青油路,×个行政村全部通水泥或沥青路,通自然村和村民小组道路已得到全面硬化。“十三五”期间,×至樟树高速公路已经纳入×省高速公路建设规划网,进入了勘察设计阶段。国道G×山口至××公里二级公路改建工程(包括铁门堑隧道长×米、新建桥梁×座总长×米)项目建设已经进入冲刺阶段,×年底可通车。G×中源至××公里二级公路升级改造项目已经开工建设。农村公路建设成效显著,公路技术等级得到全面提高,×年×县被评为×省第三批“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

交通服务能力稳步提升。城乡客运一体化得到全面提升,已开通客运班线×条,公交线路×条。现有营运客车×台,公交车×台,出租汽车×台,建成公交站台×个,农村客运候车亭×个,实现通乡镇公交覆盖率×%,建制村通客车率×%,×年×县被列为×省镇村公交试点县。货运物流业得到全面发展,共有货运企业×家,共有各类普货车辆×辆,危货车辆×辆。×年我县引进的×优而信电商公司,在全县各乡镇、社区已设立网点×个,实现乡镇物流服务站全覆盖,×邮政的邮乐购电商平台营业网点由×个扩展到今天的×个。基本形成了县、乡、村三级物流服务体系。

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十三五”时期的发展完善,交通运输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但与交通强国、交通强省、乡村振兴等战略要求、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还存在不小差距。政策及体制机制束缚仍然存在,对交通快速发展形成了一定制约。

综合立体交通仍不完善,交通运输方式单一。公路运输是×县目前仅有一种交通运输方式,境内无铁路、水运、航空,对客货运输无法实现短中长途合理经济的交通运输方式配置,无法实现多种运输方式的优势。对外高等级通道公路较少,路网技术等级偏低,除×高速从×南端沿县界通过外,没有南北方向的高速公路从境内经过。

客货运输场站建设滞后。汽车客运站少,乡镇等级客运站覆盖率低。×汽车站是全县唯一的一个二级客运站,因场地不足,容纳车辆有限。公交枢纽及配套基础设施缺乏,信息化大数据建设相对滞后。全县无大中型公路货物运输站场,不能满足全县货物运输的需求,货运车辆基本是沿路停放、路边装卸货物,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财政困难,筹资难度大。公路建设规模增加,建设标准提高,投资逐步增加;养护任务越来越重,同时×境内重型运输车辆逐年增多,加速了公路破损;公交一体化建设逐步深化,补贴力度也需相应增加;土地价格上涨,新增占地的交通项目建设成本提高。目前交通资金主要来源是县财政资金及中央和省市补助,因县级财力薄弱,交通资金无法持续保证,造成配套资金筹措面临很大困难。

土地、环境等外部约束加大。土地、资源、环境等因素对交通运输建设的刚性约束日益突出,项目推进难度加大,需要加大交通运输建设项目研究论证,协调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在土地指标、生态红线允许范围内,科学合理的进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三、总体思路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特别是视察×重要讲话精神,遵循×省、宜春市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及交通强国、交通强省、大×都市圈规划等战略部署,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增强运输服务能力、提升行业治理水平,着力构建综合立体交通运输网络,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高效、绿色的出行服务,为我县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支撑。

(二)发展目标

×年,×县将牢牢把握大×都市圈规划,融入大×都市圈核心增长极,充分利用生态和区位环境独有的叠加优势,围绕建设“天然都市后花园”,立足“生态立县、绿色崛起”发展战略,按照“一产利用生态、二产服从生态、三产保护生态”的发展模式,实施全面的一体化综合交通发展战略,以高质量发展为中心,全面提升全县交通网络工程。加快形成快速进入长三角、珠三角和长株潭、武汉等经济圈的对外快速通道;加快形成连通周边县、市的连接通道。全面构造扩容提质、路网通达、快速便捷的全县公路交通网络,积极推进靖樟高速公路建设,推进×经×至岳阳高速铁路和×通用机场项目建设。到×年基本建成各种运输方式布局合理、结构完善、便捷通畅、绿色安全的现代化综合交通发展格局。

四、“十四五”期重点项目

(一)加快重点项目建设,补齐基础设施短板

重点加强对外衔接和对内联通项目建设,增加与周边地区的高等级公路通道,提升县城至各乡镇、园区、景区的通道等级。

公路方面。一是加快高速公路、普通国省道项目和重要旅游公路项目建设进度,提高国省道技术等级,形成联通周边区县、中心城镇、产业园区、旅游景区、交通枢纽的骨干路网,增强与周边地区的联系能力:①加快推进和配合完成×至×高速建设;②加快推进S×至香×绕城路段×公里一级公路改建工程和S×镇至三爪仑路段×公里二级公路改建工程项目建设;③推进×至×公里二级旅游公路新建工程建设。二是农村公路提档升级,继续巩固农村公路三年集中攻坚建设成果,一是重点实施农村公路资源路、产业路、路网联通路建设;二是继续重点实施县道升级改造、乡道双车道改造、村道窄路面等民生工程项目建设;三是加快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和安全生命防护工程等路网结构项目工程建设。

铁路方面。加快推进×经×至岳阳高速铁路项目建设,促进运输结构调整。

航空方面。继续推进香田渔桥通用航空机场建设。

(二)完善客货运输系统,提高运输服务能力

合理布局客运场站,统筹布置客运班线和城乡公交线路,做到无缝换乘,功能分担合理。一是推动×汽车站易地搬迁建设;二是加快各乡镇综合客运场站建设;三是吸引电商、快递、物流企业入驻,解决物流网点分散和不足问题;四是解决货运车辆停放难等问题。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规划地位,注重协调配合

全县各部门要高度重视交通运输规划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根据职能分工,落实规划项目相关配套政策措施,为交通规划实施创造良好条件。加强发改、财政、自然资源交通、商贸等部门的合作和沟通配合,协调推进前期重大工程快速实施,后期运营管理顺畅高效。

建立健全与周边县区间的协商合作机制,共同研究解决区域交通合作中的重大事项。打破地域壁垒,扩大各类交通资源开放共享,提高基础设施网络化、一体化服务水平。

十四五发展规划范文第5篇

一、×县交通发展现状

“十三五”期间,×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立足“生态立县、绿色崛起”发展战略,按照“一产利用生态、二产服从生态、三产保护生态”的发展模式,争取上级政府和部门支持,加大资金投入,大力提升交通条件。牢牢抓住重大项目建设、民生工程等重点任务,不断提高交通基础设施保障能力,提升交通服务能力,为×县经济平稳增长、保障和改善民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强交通运输保障。

基础设施网络逐步完善。到目前为止,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公里,其中:高速公路×条境内里程×公里,国道×条境内里程×公里,省道×条合计里程×公里,县道×条×公里,乡道×条×公里,村道×条×公里。形成了以×高速为依托,以国省道为骨架,以农村公路为支脉的公路交通网络。全县实现×个乡镇全部通三级以上沥青油路,×个行政村全部通水泥或沥青路,通自然村和村民小组道路已得到全面硬化。

“十三五”期间,×至樟树高速公路已经纳入×省高速公路建设规划网,进入了勘察设计阶段。国道G×山口至××公里二级公路改建工程(包括铁门堑隧道长×米、新建桥梁×座总长×米)项目建设已经进入冲刺阶段,×年底可通车。G×中源至××公里二级公路升级改造项目已经开工建设。农村公路建设成效显著,公路技术等级得到全面提高,×年×县被评为×省第三批“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

交通服务能力稳步提升。城乡客运一体化得到全面提升,已开通客运班线×条,公交线路×条。现有营运客车×台,公交车×台,出租汽车×台,建成公交站台×个,农村客运候车亭×个,实现通乡镇公交覆盖率×%,建制村通客车率×%,×年×县被列为×省镇村公交试点县。货运物流业得到全面发展,共有货运企业×家,共有各类普货车辆×辆,危货车辆×辆。×年我县引进的×优而信电商公司,在全县各乡镇、社区已设立网点×个,实现乡镇物流服务站全覆盖,×邮政的邮乐购电商平台营业网点由×个扩展到今天的×个。基本形成了县、乡、村三级物流服务体系。

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十三五”时期的发展完善,交通运输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但与交通强国、交通强省、乡村振兴等战略要求、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还存在不小差距。政策及体制机制束缚仍然存在,对交通快速发展形成了一定制约。

综合立体交通仍不完善,交通运输方式单一。公路运输是×县目前仅有一种交通运输方式,境内无铁路、水运、航空,对客货运输无法实现短中长途合理经济的交通运输方式配置,无法实现多种运输方式的优势。对外高等级通道公路较少,路网技术等级偏低,除×高速从×南端沿县界通过外,没有南北方向的高速公路从境内经过。

客货运输场站建设滞后。汽车客运站少,乡镇等级客运站覆盖率低。×汽车站是全县唯一的一个二级客运站,因场地不足,容纳车辆有限。公交枢纽及配套基础设施缺乏,信息化大数据建设相对滞后。全县无大中型公路货物运输站场,不能满足全县货物运输的需求,货运车辆基本是沿路停放、路边装卸货物,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财政困难,筹资难度大。公路建设规模增加,建设标准提高,投资逐步增加;养护任务越来越重,同时×境内重型运输车辆逐年增多,加速了公路破损;公交一体化建设逐步深化,补贴力度也需相应增加;土地价格上涨,新增占地的交通项目建设成本提高。目前交通资金主要来源是县财政资金及中央和省市补助,因县级财力薄弱,交通资金无法持续保证,造成配套资金筹措面临很大困难。

土地、环境等外部约束加大。土地、资源、环境等因素对交通运输建设的刚性约束日益突出,项目推进难度加大,需要加大交通运输建设项目研究论证,协调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在土地指标、生态红线允许范围内,科学合理的进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三、总体思路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特别是视察×重要讲话精神,遵循×省、宜春市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及交通强国、交通强省、大×都市圈规划等战略部署,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增强运输服务能力、提升行业治理水平,着力构建综合立体交通运输网络,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高效、绿色的出行服务,为我县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支撑。

(二)发展目标

×年,×县将牢牢把握大×都市圈规划,融入大×都市圈核心增长极,充分利用生态和区位环境独有的叠加优势,围绕建设“天然都市后花园”,立足“生态立县、绿色崛起”发展战略,按照“一产利用生态、二产服从生态、三产保护生态”的发展模式,实施全面的一体化综合交通发展战略,以高质量发展为中心,全面提升全县交通网络工程。

加快形成快速进入长三角、珠三角和长株潭、武汉等经济圈的对外快速通道;加快形成连通周边县、市的连接通道。全面构造扩容提质、路网通达、快速便捷的全县公路交通网络,积极推进靖樟高速公路建设,推进×经×至岳阳高速铁路和×通用机场项目建设。到×年基本建成各种运输方式布局合理、结构完善、便捷通畅、绿色安全的现代化综合交通发展格局。

四、“十四五”期重点项目

(一)加快重点项目建设,补齐基础设施短板

重点加强对外衔接和对内联通项目建设,增加与周边地区的高等级公路通道,提升县城至各乡镇、园区、景区的通道等级。

公路方面。一是加快高速公路、普通国省道项目和重要旅游公路项目建设进度,提高国省道技术等级,形成联通周边区县、中心城镇、产业园区、旅游景区、交通枢纽的骨干路网,增强与周边地区的联系能力:①加快推进和配合完成×至×高速建设;②加快推进S×至香×绕城路段×公里一级公路改建工程和S×镇至三爪仑路段×公里二级公路改建工程项目建设;③推进×至×公里二级旅游公路新建工程建设。

二是农村公路提档升级,继续巩固农村公路三年集中攻坚建设成果,一是重点实施农村公路资源路、产业路、路网联通路建设;二是继续重点实施县道升级改造、乡道双车道改造、村道窄路面等民生工程项目建设;三是加快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和安全生命防护工程等路网结构项目工程建设。

铁路方面。加快推进×经×至岳阳高速铁路项目建设,促进运输结构调整。

航空方面。继续推进香田渔桥通用航空机场建设。

(二)完善客货运输系统,提高运输服务能力

合理布局客运场站,统筹布置客运班线和城乡公交线路,做到无缝换乘,功能分担合理。一是推动×汽车站易地搬迁建设;二是加快各乡镇综合客运场站建设;三是吸引电商、快递、物流企业入驻,解决物流网点分散和不足问题;四是解决货运车辆停放难等问题。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规划地位,注重协调配合

全县各部门要高度重视交通运输规划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根据职能分工,落实规划项目相关配套政策措施,为交通规划实施创造良好条件。加强发改、财政、自然资源交通、商贸等部门的合作和沟通配合,协调推进前期重大工程快速实施,后期运营管理顺畅高效。

建立健全与周边县区间的协商合作机制,共同研究解决区域交通合作中的重大事项。打破地域壁垒,扩大各类交通资源开放共享,提高基础设施网络化、一体化服务水平。

十四五发展规划范文第6篇

十四五规划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简称“十四五”规划。那么发展和改革局“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开展情况汇报怎么写呢?一起和小编来看看吧。

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

根据本次座谈交流会议程安排,现将县发展改革局牵头的珙县“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开展情况做如下汇报。

一、传达贯彻会议精神,筹备启动编制工作

根据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做好全省“十四五”规划前期工作的通知》(川发改规划〔2019〕227号)文件和市发改委工作安排,县政府于2019年8月20日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召开“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部署会和省、市安排的前期工作配合落实会议,正式启动珙县“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

二、落实意见征求征集,确定规划编制单位

根据县政府安排,县发改局立即启动规划编制的前期重大课题和行业规划意见征求征集工作,向全县各部门、县级领导干部征集征求意见。及时召开班子会,确定规划编制单位。

三、确定编制内容,印发规划编制实施方案

参考全市规划编制前期重大课题和专项规划内容,在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县“十四五”规划编制内容已全面确认,县人民政府已于2019年10月10日印发了珙县“十四五”规划编制实施方案。方案中特别明确了本次珙县“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副书记、县长任组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为副组长,县委、县政府政策研究中心(室)、全县主要经济指标部门和重点行业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本次规划编制工作的领导。同时,根据规划编制工作的实际需要,可从相关部门抽调专人组成编制工作专班,落实“十四五”规划编制协调服务工作,从组织机构上保障了工作的开展。

四、珙县“十四五”规划重大前期课题和专项规划情况

本次规划,县政府确定了12个重大前期课题和19个专项规划。重大前期课题涵盖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产业转型发展和结构调整思路研究,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和通道经济发展研究,重大项目谋划包装、高效推进研究,深化区域合作、协调联动发展机制研究,县域副中心建设研究,人才发展规划研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研究,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研究,城乡生态环境保护课题研究,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课题研究等方面;专项规划包括:能源资源开发与利用,农业农村产业发展,生态宜居建设,工业发展,服务业发展,信息化发展,科技发展,文化旅游发展,水利发展,林竹业发展,新型城镇化发展,综合交通发展,国土空间,生态环境保护,应急体系建设,养老服务业发展。

12个重大前期课题计划采取分类打包方式,以竞争性磋商或直接委托等方式招标落实,目前,具体招标方案正在起草中。计划在2019年底前重大前期课题拿出成果,指导“十四五”规划纲要编制;“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同步在2019年年底形成。2020年,将全面铺开“十四五”规划编制,2021年两会时印发。19个专项规划,在县“十四五”规划印发后一年内完成编制印发。

五、存在问题

从前期的重大课题和专项规划意见征集情况看,存在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

十四五发展规划范文第7篇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精神,按照中央、自治区和来宾市的各项决策和部署,集中精力围绕实现“富民强区”新跨越这一目标,坚持交通强国和乡村振兴发展战略,走“四型”(即调整型、追赶型、特色型、绿色型)可持续发展之路,推进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打造“双核”驱动战略支点,融入柳来河一体化发展,加快全区公路水路交通建设,着力构建衔接顺畅的综合交通体系,构建“人文交通、科技交通、绿化交通”。紧持从交通发展的实际和特点出发、切实指导和引领交通行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强交通工作的前瞻性、科学性和系统性,进一步完善公路网络,发挥路网整体效率。加快区域交通一体化进程,完善港口、码头布局,提升港口吞吐能力,改善整治港口航道条件,建设布置合理、资源共享、配置优化的科研基础设施和共享平台,全面提升交通服务水平,便我区交通基础设施适应我区经济建设发展需要。二、基本原则

“十四五”期间交通运输发展必须注重体现来宾市精神和区委部署要求,依据来宾市的规划思路和区委、区政府一系列决策部署精神,全面总结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效、问题和经验,牢牢把握我区发展的基本趋势,加强区域交通协调发展、城乡交通统筹发展,加强资源整合、着力提升内涵、注重调整完善、坚持适度超前、坚持调整结构、转换方式、重视效率、确保安全,建设、养护、运营、管理并重,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利用率,改善生态、加强环境保持。三、发展目标

“十四五”交通运输发展的总目标是:加快交通基础设置建设,提高路网服务功能,完善符合市场济经要求的交通运输体系。加强交通安全保障和应急能力建设,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交通行业。建设绿色交通、建立适应交通发展的科技创新体系,人力资源和行业管理体系。

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扩大路网容量,提高路网的网络化程度,提升集散公路的通达性和分担率,通过提高技术等级,完善布局形态,发挥网络整体规模效应形成既与高速公路网络配套也与地方主干线公路以及农村公路网络衔接的普通干线公路网,构筑完备的、适度超前公路运输网络。

十四五发展规划范文第8篇

(1.兵团第一师四团农业科,新疆 乌什 843407;2.兵团第一师四团畜牧兽医工作站)

摘要:兵团第一师四团“十二五”畜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全团畜牧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规划思路清晰,重点明确,操作性强,是四团畜牧业发展的行动指南,为5年来四团畜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4年是四团实施“十二五”畜牧业发展规划的第4年,回顾发展历程,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本文重点介绍了该规划的主要内容,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 :第一师四团;畜牧业;发展规划

1 指导思想、基本方针及工作思路

1.1 指导思想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发展壮大四团、致富职工群众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加强管理为突破口,以深化农业内部改革为动力,以实现跨越式发展长治久安为最终目标,立足区域优势,农、林、牧协调发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畜牧业产业化发展进程,形成“特色种植业、林果园艺业、畜牧业、草业”四业发展的新格局。

1.2 基本方针

坚持牧区、农区畜牧业并举,大力发展农区和牧区畜牧业,壮大做强私有养畜,充分发挥农业、酒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牛、羊草食性家畜和特色经济动物养殖。通过加快发展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加大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力度,做好各项配套服务工作,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力争在优化品种、优化品质、优化布局和提高单产与总产上下功夫,在提高产品加工转化水平等方面迈出新的步伐。进一步增强畜牧业的市场竞争力,逐步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产业结构体系。

1.3 工作思路

按照“积极扶持、合理规划、科学引导、依法管理”的要求,从良种、防疫、技术、信息等方面提供服务,通过各级各类培训和学习,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利用农副产品资源,大力推进种草养畜,培植各具特色的养殖园区和养殖大户。健全和完善畜牧兽医、草原执法体系,规范行政执法程序,提高执法水平,依法治牧、依法治疫、依法治草,确保畜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实施畜牧业十大主体组装配套技术,积极引进一批新品种和先进实用技术,科学养殖,示范引导,形成一批生产力水平较高、市场竞争力较强的养殖基地(重点奶牛)和养殖小区,带动私营养畜业不断发展。

2 主要指标

在2010年牲畜存栏4.241万(头)只(其中奶牛4296头,土种牛1003头,猪1708头,羊35403只,鹿285头,其它285头只)的基础上,每年以15%的速度递增。其中:2011年存栏48772头(只)(奶牛4940头、土种牛1153头,猪1964头,羊40713只,鹿328头,其它326头只);2012年存栏56087头(只)(奶牛5681头、土种牛1326头,猪2258头,羊46819只,鹿377头,其它374头只);2013年存栏64500头(只)(奶牛6533头、土种牛1525头,猪2597头,羊53842只,鹿433头,其它430头只);2014年存栏74175头(只)(奶牛7512头、土种牛1754头,猪2986头,羊61918只,鹿497头,其它492头只);2015年存栏85300头(只)(奶牛8638头、土种牛2017头,猪3433头,羊71205只,鹿572头,其它565头只)。实施“家家户户见牛羊”和“家家有畜示范连”工程,力争养畜10万只。

在2010年种草(青贮复播、苜蓿)430hm2的基础上,到2015年实现种草2000hm2。力争“十二五”末山区草场改良面积达到1700hm2,山区网围栏1700hm2。

到2015年,畜牧业产值由2010年的4641万元增加到5923.22万元,占到大农业总产值的45%。

3 发展重点及产区布局

3.1养羊业

重点突出肉毛兼用的细毛羊生产,坚持生产母羊以细型(超细型)细毛羊为主,坚持人工授精,坚持购进优秀种畜,在未产羔母畜中适当用肉用或土种羊配种,力争使繁育率达到150%以上,细毛羊羊毛单产达5kg/只。

3.2 养牛业

充分提高对养牛业尤其是奶牛产业重要性的认识,统一思想,改变传统的饲养方式,使养牛业上规模、上档次。对家庭养殖实行“分散饲养、集中育肥、规模经营”的生产方式;对股份合作制企业实行“产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生产方式,只有这样产业的效益才能够体现出来,才能够形成“新龙头”企业。选择饲养的奶牛品种以荷斯坦奶牛为主,适当引进安格斯、西门塔尔牛的冻精,以改变当地土种牛产肉量、产奶量及饲料报酬低的局面,提高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二五”期间,每年重点扶持养牛大户25个,一般专业户100个,推动奶牛养殖集约化发展,力争年育肥牛2000头。

3.3 养猪业

抓好良种繁育工作,全面推广“良种、良料、良法”的科学养殖技术,在稳定现有生猪饲养量的基础上,积极对生猪品种进行改良,重点放在提高出栏率、瘦肉率和经济效益上,大力推广杜洛克、大约克、长白猪及其“杜×长·大”和“杜×大·长”三元杂交猪,计划用5年时间全团出栏瘦肉型猪由现在的30%提高到60%,达到年新增出栏肥猪3500头以上,重点扶持专业户25户,一般养猪户200个。

3.4 养禽业

维持现有饲养水平的基础上,适当推广一些新品种,如法国番鸭,同时发展肉用仔鸡生产。实现新增出笼每年在1万只以上,每年培育养禽大户2~5个,力争“十二五”末发展养禽大户25个以上。

3.5 产区布局

根据四团的地理环境和养殖习惯,畜牧业结构调整的区划布局方案宜为:(1)养羊业。在12个农业连队(含18连、畜牧连、民族连)发展肉毛兼用细毛羊和超细毛羊、肉羊。细毛羊以9大农业连队为主;肉羊以民族连、18连为主。(2)养牛业。主要发展奶牛和肉牛生产。奶牛以各奶牛场为重点,突出3连、畜牧基地、7连、12连;肉牛以7连、9连、11连、13连和民族连为主。(3)养猪业。各连队依托家庭养殖为主。(4)养禽业。以千家万户散养为主。(5)养鹿。在5连、7连、18连重点发展。

4 重点建设项目

4.1 生猪屠宰场(点)建设项目

项目建设地点:四团老猪场,建设日期:2011年,建设规模:年屠宰量在1500头左右。项目拟建生猪屠宰线1条,计划投资59万元,主要包括屠宰间、化验室、待宰圈、更衣室、值班室及内部配套设施和水、暖、电、路、环境绿化等相关基础设施。

4.2奶牛良种繁育中心建设项目

项目建设地点:四团奶牛场,建设日期:2011年,建设规模:年良种繁育在1500头左右。项目建设内容及投资预算:(1)冻精贮存室1间,解冻室1间,更衣室1间,各15m2,1200元/m2,计划54000元;(2)精液储存罐2个,每个30L,计划8000元;(3)输精室2间,每间50m2,200元/m2,计划24000元;(4)输精保定架2个,每个1500元,计划3000元;(5)显微镜、试管、瓷盘等仪器1套,计划50000元;(6)液氮运输车1辆,计划85000元;(7)水、电、暖等设施齐全配套,计划50000元;(8)育种人员年薪5万元/人。合计投资37.4万元。

4.3 动物疫病监测体系建设

项目实施年份:2011年。通过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团、连二级防疫体系,改善现有技术装备,增强检疫手段,以达到保证畜牧业发展的目的。同时,要加大技术引进和人才培训力度。

4.4 建设200头母猪生产线项目

项目实施年份:2012年。项目投资预算:(1)母猪圈舍,砖混结构1000m2,850元/m2,计85万元;(2)断奶仔猪圈舍500m2,850元/m2,计43万元;(3)购买母猪200头,每头1200元,计24万元;(4)高床及其他设施,计45万元。合计投资197万元。

4.5 民族连发展畜牧业项目

项目实施年份:2012年。项目投资预算:(1)委培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及举办培训班,计划10万元;(2)购买种羊150只,每只1200元,计18万元;(3)黄牛改良,计划10万元;(4)修建青贮、微贮窖设备计160万元。合计投资198万元。

4.6 山区牧场铁丝网围栏及通电通路建设项目

项目实施年份:2012年。项目投资预算:(1)10号铁丝60000m,计6万元;(2)规格为200cm×20cm×20cm的水泥柱子2500根,每根100元,计25万元;(3)架设高压线及电杆,需投资500万元;(4)修硬质柏油路1条,宽6m,长35km,投资1000元/m,计3500万元。合计投资4031万元。

4.7 牲畜活畜交易市场项目

项目实施年份:2012年。项目投资预算:(1)基建2000m2,800元/m2,计160万元;(2)其它相关配套设施(含水电路),计划250万元。合计投资410万元。

4.8 山区牧场人畜饮水工程建设项目

项目实施年份:2013年。项目建设内容及投资预算:(1)10km输水管道:需10000m直径20cm的塑料水管,25元/m,计25万元,管道挖填及安装15万元,合计40万元;(2)减压池4个,规格为高5m,直径2.5m,计15万元;(3)牧场饮水槽50个,规格为长2.5m、宽1m、高0.6m,计13万元;(4)自压喷灌设备1套(50个喷头),计40万元;(5)新建1座标准化的药浴池,计10万元。合计投资118万元。

4.9 万头奶牛标准化基地建设项目

项目实施年份:2013—2014年。项目在原有基础上扩建,计划投资1000万元。

4.10 戈壁荒滩种草养畜建设项目

项目实施年份:2013—2015年。项目设在步三连至十六公里槽子地,计划投资1000万元。

4.11 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项目实施年份:2013—2014年。项目拟建设细毛羊种羊场1个,父母代肉用、蛋用种鸡场各1个。同时,建设团、连、畜群三级冻精站和团场配种点。计划投资500万元。

4.12 畜产品加工和流通体系建设

项目实施年份:2013—2014年。项目拟建年产1万t奶粉厂1座。计划投资1000万元。

4.13 饲草料基地喷灌项目

项目实施年份:2014—2015年。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1)建设规模。项目区通过修建引水和输水管道,对山区草原进行喷灌,人工改良草场3000hm2,种植青(黄)贮苜蓿1000hm2。(2)目标。项目建成以后使3000hm2草场得以改良,植被覆盖率达到90%以上,使牧草产草量提高30%,使牧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得到良好的恢复,同时使农区1000hm2地的饲草料单产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满足畜牧业发展的需求。(3)项目投资及资金筹措。本项目工程总投资6000万元,其中,建筑工程投资3000万元,管件管材及安装工程投资2500万元,临时工程投资500万元。

4.14 农牧区十万只羊(其中生产母羊5万只,年出栏肥羔5万只)高效生产示范基地建设项目

项目实施年份:2011—2015年。项目投资估算:(1)四团垦区670hm2人工饲草料基地及建设,投资1000元/667m2,计1000万元;(2)新建育肥羊舍120栋,每栋1000m2,每栋10万元,计1200万元;(3)购置牧业机械,包括青贮收割机4台、割草机4台、捆草机3台、颗粒饲料机1台、剪毛机5台、大型粉碎机2台,计400万元;(4)修建青贮窖240个,规格为长30m,底宽3.5m,上宽4.5m,高2.5m,每个10万元,计2400万元;(5)其他如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站、小型饲料加工厂、购种畜、人员培训等费用280万元。合计投资5280万元。

5 保障措施与发展对策

(1)着力提高现有饲草饲料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率,做到“长草短喂,短草槽喂”,实行“三贮一化”的调制加工,提高牛羊的适口性,达到快育肥,早出栏、早上市、早受益的目的;(2)扩大优质饲草的种植面积,树立“好地种好草,好草养好畜,好畜买好价”的理念;(3)积极调整畜种结构,由于四团牛羊存栏比例一度攀升,导致畜种结构极不合理,草食家畜占总牲畜存栏的95.96%,而猪仅占4.04%,“十二五”期间,在大力发展草食家畜的同时,积极调整畜种结构,加快生猪的发展,稳定禽类生产;(4)调整畜群结构,扩大母畜基数,提高生产母畜的比重,优化畜群结构,生产母畜由现有的55%提高到60%左右,生产母羊由现有的68.5%提高到75.0%左右,能繁母猪由7.02%提高到20.00%的水平,同时淘汰生产能力低下的母畜,以更有效地发挥其总体生产性能,多繁、快繁、快育,提高单产与总产,合理地利用现有的饲草(料)资源,在畜群内部不断增加改良种畜,把畜牧业生产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6 存在的问题

“畜牧业是大农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畜牧业的农业是狭义的农业”。近几年来,四团畜牧业虽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四团贫困落后,经济发展缓慢,畜牧业发展缺乏资金,有些设想无法实现,主要原因:一是资金缺乏,影响一些项目的实施;二是四团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畜产品销售困难;三是畜产品缺乏深加工,产品附加值低;四是高科技人才缺乏,科研经费无保障;五是基础设施薄弱,制约了畜牧业的发展。

十四五发展规划范文第9篇

“十三五”期间,X县司法局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狠抓队伍建设,推动法治宣传、人民调解、社区矫正、法律服务等各项工作有力有序开展。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坚持依法行政县司法局“十三五”工作总结及“十四五”发展规划,欢迎大家阅读。

 

“十三五”期间,X县司法局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狠抓队伍建设,推动法治宣传、人民调解、社区矫正、法律服务等各项工作有力有序开展。X县2016年被评为“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先进县”,2017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依法治县先进县”、2019年被命名为“省级法治示范县”,X县司法局2017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先进集体”,近五年来,X县司法局先后荣获全省司法行政系统先进单位(先进集体)X次、全县先进单位(先进集体)X次。

一、“十三五”工作开展情况

(一)强化领导,法治宣传教育成效显著。一是做好“六五”普法总结表彰及“七五普法”启动工作,筹备并组织召开了全县“六五”普法总结及“七五”普法启动动员大会,全面安排部署,确定目标任务,明确方法步骤,落实工作责任,层层动员广泛发动,为“七五普法”开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二是统筹推进依法治县工作。组建了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及其办公室,成立了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普法4个协调小组,制定了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工作规则、协调小组工作规则、依法治县办工作细则等规章制度,拟定了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工作要点及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普法4个协调小组工作要点,于2019年9月筹备组织召开中共X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对标依法治县工作任务、标准要求、完成时限等全力推进依法治县各项工作开展。二是抓实法治宣传工作。

2016—2019年,共开展各类法治宣传活动X场次,发放普法宣传资料X万余件,发送法治宣传手机短信X万余条。三是全面完成省级法治示范县创建。通过强化组织保障、夯实工作基础、创新工作举措、狠抓监督落实等措施,同步推进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学法用法、社会法治。X县于2019年5月被命名为X省第二批省级法治示范县。

(二)坚持依法行政,着力推动法治政府建设。一是认真开展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查。机构改革以来,我局共审查规范性文件X件,对在合法性审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出具合法性审查意见书,督促其认真加以修改,保证文件制定质量,最大限度地避免法律风险。二是大力加强行政复议工作。机构改革以来,共收到行政复议申请X起,受理行政复议申请X起,依法审结案件X起。

三是认真组织行政执法证考试。积极组织全县X名执法人员参加全省行政执法证统一考试,考试合格率达到X%以上。四是扎实完成人民陪审员、人民监督员选任工作。我局充分发挥职能,联合县法院、县检察院、县公安局等,积极动员部署、严格资格审查、严控选任程序,共选任人民陪审员X人、人民监督员X人,顺利完成人民陪审员及人民监督员选任工作。

(三)创新方法,基层基础工作稳步推进。一是精确做好特殊人群的监管帮教。建立起功能齐全、设备完整的社区矫正中心,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招录社区矫正专职工作者、引入定位手环精确定位等方式,精准掌握社区服刑人员活动轨迹。2016~2019年新接收社区服刑人员X人,解除矫正X人,目前在矫X人,无一例重新犯罪。

二是深化民间矛盾纠纷排调工作。截止2019年底,全县共建各类调委会X个,其中专职调委会X个,乡镇人民调委会X个,村级人民调委会X个,人民调解员X余名,建立驻所调解室X个;2016~2019年共排查矛盾纠纷X件,调解成功X件。三是全面完成指挥中心建设。于2019年投入X余万元,建成了集行政会议培训、会见探视帮教、法律援助咨询、社区矫正帮扶、人民调解工作等功能为一体的X县司法行政指挥中心,完成X、X、X、X四个司法所视频会议系统建设,目前指挥中心已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三是及时完成司法所新建任务。按照“十二五”规划基层司法所建设计划,通过积极协调,严格落实资金及土地,及时完成了吉米、新茶、沙岱、则拉四个司法所的新建任务。

(四)强化措施,高效开展各项法律服务工作。大力倡导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介入到经济建设的各个层面,深入开展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促进经济建设又快又好发展。一是先后成立了县法律援助中心驻看守所和驻人武部工作站,依托X等X个司法所成立了法律援助工作站,逐步可实现全县工作站全覆盖,法律援助服务更深入基层。二是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县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及X个乡级公共法律服务站,进一步完善城乡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三是认真办好各类案件。2016~2019年,公证处办理各类公证X件,法律援助中心受理援助案件X件,免费接待法律咨询X件,实现了符合援助条件的案件100%受理。

(五)突出重点,扎实开展脱贫攻坚。先后选派十余名优秀干警分别到X个帮扶村任驻村工作队及第一书记,通过入户走访、宣讲政策等,在精准识别的基础上制定帮扶措施,做到精准帮扶,2016~2019年共计投入帮扶资金X余万元,用于帮扶村发展集体经济、修建集体水池及村活动室建设等。

(六)高度重视,队伍素质进一步提升。机构改革后,一是县委依法治县办、县政府法制办职能职责归并到司法局,内设机构由原来的X个增加到现在的X个,重新调整了人员岗位,每一位干警都明确了自己的岗位职责,工作积极性得到了充分调动。二是人员、岗位结合更加合理,工作职责合理划分,理顺关系,尽可能协调搭配,达到协调运转的目的。三是加强组织建设,打造团结务实的领导班子。明确了班子成员分工,评分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既能独立开展工作,又能相互协作、加强配合。

二、“十四五”发展思路

(一)扎实抓好法治宣传教育。一是切实抓好“七五”普法总结和“八五”普法的规划组织,认真总结“七五”普法工作经验,抓好“八五”普法规划的制定和组织实施,广泛开展“法律七进”活动。二是加大全民法治宣传教育力度。深入学习宣传宪法和国家基本法律制度,深入学习宣传与维护社会稳定、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坚持以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农民特别是外来流动人员为重点对象,进一步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进一步增强公务员的依法行政观念和依法行政能力,进一步增强司法人员公正司法能力水平,进一步增强企业管理者的法治观念和依法经营的自觉性,进一步增强各级政府、社会组织、各级领导的依法治理观念和依法管理、服务社会的水平。

三是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要求,抓好特定对象的法治宣传,完善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等以案释法制度,不断提高法治宣传的覆盖面、专业性、有效性。

(二)切实提高法治建设水平。一是进一步配齐、配强依法治县办工作人员,进一步完善县级各部门、各乡镇依法治县工作机构和工作人员,建立健全依法治县工作网络, 强化法治工作培训,把依法治县工作不断引向深入。二是强化依法治县工作的督导考核。把依法治县工作纳入年度目标绩效考核,联合各相关部门,对依法治县工作情况进行定期不定期的督导检查,督查结果将作为年度目标考核和评先评优的依据。

(三)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一是严格规范行政执法,严格落实好执法监督工作。进一步健全完善行政执法监督工作机制,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制定详细执法监督计划,采取灵活有效方式,不定期对执法部门开展行政执法监督与检查考核工作。二是加强行政执法人员的培训。每年定期组织全县行政执法人员开展培训,进一步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能力和水平,不断将法治政府建设向纵深推进。三是严格执行规范性文件“三统一”制度,进一步规范规范性文件的制定、程序,坚持合法性与可行性并重的审查原则,严格审查把关。

(三)进一步强化人民调解工作。进一步加大人民调解委员会建设力度,积极开展重点领域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加强专职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及时化解专业领域的矛盾纠纷。开展人民调解员培训工作,提高依法调解的效力。全面巩固“德古+法律”、“人民调解+治安调解”联动机制,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重要作用。“十四五”期间,力争全县规范化调委会达到X%,全县人民调解成功率达到X%以上。

(四)继续加强特殊人员监管安全。全力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管理,建立司法所、派出所、村(居)委会与家庭齐抓共管机制,确保实现24小时、全方位、无缝隙管控。积极推进刑罚执行一体化建设,强化督查,加强与法院、检察机关进行社区矫正规范执法联合督查,进一步促进全区社区矫正工作的积极开展。加强刑满释放安置帮教人员管理教育帮扶,健全完善刑满释放安置帮教工作网络,加强日常排查走访、重点人员衔接管理等。

(五)建立健全法律服务机制。继续完善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积极做好基层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建设。进一步提高法律援助民生工程质量,按照时间进度完成各项民生工程任务,加大经费支出进度,优化案件结构。完善好村居法律顾问制度,进一步提升法律服务水平。

十四五发展规划范文第10篇

各位领导:

根据本次座谈交流会议程安排,现将县发展改革局牵头的珙县“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开展情况做如下汇报。

一、传达贯彻会议精神,筹备启动编制工作

根据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做好全省“十四五”规划前期工作的通知》(川发改规划〔2019〕227号)文件和市发改委工作安排,县政府于2019年8月20日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召开“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部署会和省、市安排的前期工作配合落实会议,正式启动珙县“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

二、落实意见征求征集,确定规划编制单位

根据县政府安排,县发改局立即启动规划编制的前期重大课题和行业规划意见征求征集工作,向全县各部门、县级领导干部征集征求意见。及时召开班子会,确定规划编制单位。

三、确定编制内容,印发规划编制实施方案

参考全市规划编制前期重大课题和专项规划内容,在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县“十四五”规划编制内容已全面确认,县人民政府已于2019年10月10日印发了珙县“十四五”规划编制实施方案。方案中特别明确了本次珙县“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副书记、县长任组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为副组长,县委、县政府政策研究中心(室)、全县主要经济指标部门和重点行业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本次规划编制工作的领导。同时,根据规划编制工作的实际需要,可从相关部门抽调专人组成编制工作专班,落实“十四五”规划编制协调服务工作,从组织机构上保障了工作的开展。

四、珙县“十四五”规划重大前期课题和专项规划情况    

本次规划,县政府确定了12个重大前期课题和19个专项规划。重大前期课题涵盖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产业转型发展和结构调整思路研究,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和通道经济发展研究,重大项目谋划包装、高效推进研究,深化区域合作、协调联动发展机制研究,县域副中心建设研究,人才发展规划研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研究,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研究,城乡生态环境保护课题研究,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课题研究等方面;专项规划包括:能源资源开发与利用,农业农村产业发展,生态宜居建设,工业发展,服务业发展,信息化发展,科技发展,文化旅游发展,水利发展,林竹业发展,新型城镇化发展,综合交通发展,国土空间,生态环境保护,应急体系建设,养老服务业发展。

12个重大前期课题计划采取分类打包方式,以竞争性磋商或直接委托等方式招标落实,目前,具体招标方案正在起草中。计划在2019年底前重大前期课题拿出成果,指导“十四五”规划纲要编制;“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同步在2019年年底形成。2020年,将全面铺开“十四五”规划编制,2021年两会时印发。19个专项规划,在县“十四五”规划印发后一年内完成编制印发。

五、存在问题

从前期的重大课题和专项规划意见征集情况看,存在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

十四五发展规划范文第11篇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huazi1717”为你整理了这篇乡镇经济和社会发展2020年工作总结、2021工作年计划、“十四五”规划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乡镇经济和社会发展2020年工作总结、2021工作年计划、“十四五”规划

第一章 “十三五”发展回顾

“十三五”以来,我镇在县委、县镇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乡村振兴,紧紧围绕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县委各项决策部署,全镇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人民生活安居乐业、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2016年以来,墩集镇财政收入稳步增长,连续4年增幅在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5.6亿元,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2亿,工业企业完成产值2.3亿元;草莓销售额突破5.6亿元,居民可支配收入大幅度提高,人居可支配收入今年预计达13040元,特别是草莓产业园核心区人居可支配收入预计达15455元。

一、镇域经济稳步发展

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墩集镇依托自然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创新工作方式、激发内生动力,农业结构调整取得突破性进展。农业结构从传统粮食种植向水果、蔬菜种植转变,目前已形成5万亩优质大米生产基地、1万亩草莓种植基地,5000亩西瓜、甜瓜、火龙果、葡萄、油桃、花生、杂粮生产基地,1000亩稻虾供养基地,百亩食用菊栽培、黄花菜、工业丝瓜、浅水藕等多品种种植,“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格局正在形成,多元富民产业发展格局日趋完善。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零”突破,新增注册企业121户;建立7个电商网点,实现线上交易1.2亿元;墩集、霸王两个集贸市场完成立体改造,新增个体经营户860户、农业专业合作社47户,新增2个大型超市,实现人流、物流、信息流高度集中。发展畜禽养殖,全镇规模养殖户12户,每年生猪产量1.8万头;鹌鹑养殖4万只,实现产蛋量每天1000斤,镇域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升。

二、脱贫攻坚成效明显

深入学习贯彻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核心指标,依托 “十大工程”建设,全面发起“春夏秋冬”四季攻势、扎实开展“重精准、补短板、促攻坚”“七个不落、一个不少”“ 五级书记”遍访、挂牌督战等活动,突出重点、多措并举,认真实施脱贫攻坚各项工程,扎实开展脱贫攻坚工作,贫困发生率由10.42%降至2019年 0.3%,2020年实现剩余人口全部脱贫;2018年实现3个贫困村全部出列;目前,全镇人均可支配收入12047元,年均增长10.14%,实现稳定脱贫。

三、基础设施显著增强

一是“十三五”以来,墩集镇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十三五”期间累计投资5.6亿元,硬化道路502条,实现村村道路畅通、安装路灯1460盏;

二是加快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完成3.6万亩高标准农田改造、 亩旱田改水田,目前

三是着力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加强基层阵地建设,完成7个村阵地改造升级,扩建界牌张村、石龙岗村办公大楼;加大文化设施投入,建成7个村级文化站、12个村文化休闲广场、5个法治广场、8个大舞台、图书室及农家书屋8个、电子阅览室8个;新建2520平方米医院综合楼,石龙岗村卫生室完成扩面改造;新建2260平方米中心幼儿园。

四、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以“三大革命”为抓手,大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取缔1300户养殖场、拆除废旧房屋及圈舍,户用旱厕改造1344户,新建公厕114;建设垃圾中转站 个、污水处理厂7个,铺设污水管网 米;组建“1+3”环境保洁队;关闭2家采石场、1家窑厂;完成79个自然庄全面完成“三清四拆”;24个自然庄实施土地增减挂项目,拆迁1383户,拆迁面积194875平方米,新建安置房 套,完成土地复垦2900 亩;建设7个美丽中心村。

四、民生福祉显著提高

建成1个为民服务大厅、7个为民服务全程工作站,推进“一门、一网、一次”改革,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镇为民服务大厅2018年荣获市级“最佳服务大厅”荣誉称号;

扩建2520平方米的卫生院综合楼,建成7个标准化卫生室,配备99名镇村医生,完成 20161次家庭签约服务,建设260平方米的中医馆,连续5年实现合作医疗保险全覆盖;提质改造1个镇级养老服务中心、3个村级养老托残服务中心;实行低保动态调整,做到“应保尽保”;建成7个残疾人之家服务站,配齐7个村残疾人助理员,免费开展残疾人技能培训10期、免费发放残疾人辅助器械580件,及时兑现各项救助金,完成83名贫困残疾人实施居家托养服务。

食品安全:建立食品安全管理委员会,健全镇村两级“一岗双责”食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网络、组建18名食品安全监管“四员”网络,加大巡查处罚力度,办理各类案件158个,罚款21万元。受理各类投诉117起挽回损失40余万元。农村四员共18人,每年至少培训2次,对学校食堂,食杂店至少作到每月一次巡查,对4个加油站点每月巡查1次,对辖区卫生院两部电梯,砖厂三辆叉车随时跟踪检查确保安全保养期内运行。对辖区厨师,食品经营者,农村“四员',学校食品负责人每年至少培训两次。

社会保障:开训48次、实现进城就近就业823人,农村养老保险连续5年超额完成任务。

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素质教育不断提升,墩集镇中心校创编的空竹操在皖北地区首屈一指、女子足球2019年、2020年荣获宿州市比赛第一名,墩集中学2020年荣获“宿州市第三届文明校园”称号,墩集镇中学2017年获得市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2019年获得市文明校园荣誉称号,教师师资水平不断提高,先后有21名教师荣获省、市优秀教师、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等荣誉称号。

十三五时期,是墩集镇发展突飞猛进、镇村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的五年。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全镇经济社会发展中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经济基础薄弱,工业项目较少,特色产业不优,农业发展不强;特色农业产业体系、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格局尚未形成;双基建设及基本公共服务滞后;农村人口老龄化、优秀人才外流;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干部老龄化,乡村治理能力和体系亟待强化;环境治理常态化管护机制尚需完善,群众自主自发保护环境意识尚未形成;农村不良风气和陈规陋习依然存在;务实高效的政务环境、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开放包容的人文环境尚未形成,乡村全面振兴道路任重道远。

第二章 2020年工作完成情况及2021年工作计划

2020年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之年。今年以来,全镇上下认真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及历次全会精神,严格执行中央及省市县委部署,坚持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统筹推进,重点聚焦基层党建、重大项目建设、脱贫攻坚、民生建设、社会综合治理等重点工作,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加快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弱项、短板,积极应对疫情不利影响,贯彻落实“六稳”、“六保”政策。2020年上半年,实现财政收入220万元,完成全年任务数的52.3%;固定资产投资投资6500万,同比累计增速7.2%;规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5200万元,草莓销售额突破3元,全镇经济社会平稳、健康、有序发展。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完成情况

(一)精准帮扶,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一是持续用力紧盯“核心指标”。围绕“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组织镇、村、组三级包保干部逐户逐人核查,确保问题动态清理。紧盯义务教育,开展送学上门、送教上门、送手机上门,确保线上线下无辍学;紧盯基本医疗,抓好“351”、“180”健康扶贫政策落实,全镇成立7个医务工作组,划片包户,每月至少上门服务一次,实现健康扶贫全覆盖;紧盯住房安全,通过住建所、政法专班、危房清零专班开展危房安全排查、整改,目前,全镇共实施危房改造65户、修缮293户;紧盯饮水安全,开展饮水安全大排查,整改供水管网3123米,更新改造130米深眼吃水井,为12户贫困户免费安装自来水,实现安全饮水全覆盖。

二是紧盯稳岗就业促脱贫。为巩固脱贫成果,积极实施“春风”行动暨农民工回归工程,开展送岗位、送技术、送温暖等服务,把岗位送下乡,把收入送上门。实现贫困人口进城务工78人,居家就业120人,开发扶贫公益岗155个,组织技能培训3次289人次。

三是抓好产业发展促脱贫。抓好草莓产业、黄花菜项目、食用菊栽培、稻虾共养、浅水藕种植、光伏电站、庭院经济、林下经济等产业发展,实现贫困户13户自主稳定脱贫,带动89名贫困户就地就业。

四是强化政策落实。实行低保动态调整机制,实现718户低保户1292人享受低保政策;上半年共发放特色种养业奖补261户60.7396万元;光伏收益分配964户48.2万元;雨露计划9.3万,教育资助9.05万;发放扶贫小额信贷 62笔,267 万元,政府贴息23.5万元;实现家庭医生签约4293人,履约13726次。

五是精准精细做实基础信息。组织开展“五级书记”大走访活动,对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1388户,边缘户69户全覆盖走访,实行“一户一方案、一户一措施”,及时调整、补充和完善系统信息和数据,规范扶贫手册填写,确保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六是抓整改促成效。以中央脱贫攻坚巡视“回头看”和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问题即“354+N”问题整改为契机,重精准、补短板、促攻坚,巩固脱贫成效。根据县委关于中央专项巡视“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部署,我镇共认领问题39个,通过制定“三项清单”,压实责任,目前已按照规定时间整改到位。

(二)凝心聚力,常态化抓好疫情防控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疫情防控指挥部、领导小组,明确责任,细化分工,严格落实中央及省市县委决策部署,秉承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充分发动一切力量,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二是强化宣传引导。通过村级108个广播“大喇叭”、305个流动“小喇叭”、45辆疫情宣传车、发放疫情防控公告、通告及宣传单等30000余张,悬挂宣传标语100余条,建立5个微信群等方式,大力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及相关要求,充分调动群众自觉自愿自发参与、配合疫情防控。

三是强化网格化管理。以自然庄为单位,由64个临时党支部书记,439名志愿者等担任疫情防控网格员,对439个网格7129户29718人进行管控,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实行挂图作战,形成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局面。

四是强化摸排重点人群底数。组织镇村干部、志愿者走访排查居民7129户29718人,重点对出租房、空置房及境外返乡人员进行详细排查,截止6月30日,1月30日以来返乡人员湖北返回累计41人,武汉返回累计39人,途径武汉37人,北京返回12人,并严格按照分级分类管理办法抓好返回人员的监控管理。

五是强化卡点管控。疫情防控前期,全镇共设置43个卡点,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和领导在岗带班制度,对全镇与外省、外县交界处等道路实行封堵,严格落实“内防反弹、外防输入”政策。

六是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两手抓。由分管副镇长牵头,各部门配合对全镇工业企业及手工作坊进行复工验收,为2个工业企业,3个小作坊,1个扶贫车间办理复工复产手续;党政领导亲自抓,把县内招工与疫情防控做到同部署、同落实,细化任务分解,截止目前共送工850人次,实现稳定就业286人,居家就业1500人;为5600人次外出务工人员办理外出证明;全力打好草莓等农特产品增收保卫战,成立战“疫”帮困团,在疫情群防群控的同时,依托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平台采取线上宣传订购、线下专人配送扩大内销,同时积极协调县直相关部门为草莓“外出”办理99张通行证,草莓日销量增加近10000斤。

(三)强基固本,党建引领显实效

一是党建引领防疫阵地。坚持在防疫一线深化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把党组织建在疫情阻击战场最前沿,设立战“疫”临时党支部64个,划定防疫网格439个,发动295名党员担任疫情防控网格员,做到一村一个指挥部,一庄一个党支部,一排一个网格员,确保疫情防控落实落细。

二是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疫情期间共发动党员2400余人次参与各项志愿服务,广泛发动党员捐款捐物,支持疫情防控,党员自愿捐款参与率100%,收到支持疫情防控党费1.78万,捐赠物资15万。

三是开展为民服务“送到家”活动。通过开展“四化服务” 即服务事项清单化,服务对象网格化,服务队伍专业化,服务群众高效化,全力推动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乡村治理优势。“送到家”服务开展以来,全镇共设立各类代办点41个,设置专职代办员10人,投入服务经费38.4万元。共开展送到家服务5160次,其中惠农政策送到家1565次,为群众代缴水电费服务2093次,代缴话费服务983次,代送快递412次、629件,代购代送农资107次、232件、50.3吨,代办养老保险3884人。

四是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实施“五个一批”即通过资产盘活一批、资源开发一批、项目支持一批、服务创收一批、产业促增一批,村级集体经济增收105.5万元。

(四)靶向整治,村庄环境焕然一新

一是常态化抓好环境整治。通过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利用三革办、公益岗、保洁员、应急分队、志愿者“1+4”环境保洁队,增配650个垃圾桶、2辆洒水车、2辆垃圾清运车和14辆保洁电动车,组织1500余人次,对全镇76个自然庄开展村庄清洁整治,确保村庄环境干净、整洁、有序;完成1146户户用旱厕、104个公厕整改工作,并建立常态化管护机制。

二是加强污染源排查整治。上半年共查处“散乱污”企业和小作坊7处,下发整改通知书5次,已整改5家,批评教育16人;检查各畜牧养殖户25户次,发现问题8个,已全面整改;整治黑臭水体112条,清理石梁河流域入河口沟渠污染源8处;完成界牌张张陶、恒庄、茅草董污水处理厂建设并投入使用;新增污水管网610米。

三是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每周五定期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通过村村通小喇叭、微博微信、宣传手册等方式,引导村民树立讲文明、讲卫生、防疾病的良好习惯,建立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开展机关事业单位及农村公共场所虫蝇、鼠害消杀工作。

四是落实河长制工作。开展日常巡河工作,组织镇村各级河长、巡河员、保洁员对河道沟渠、废弃坑塘等进行集中整治,现已整治河道15公里,清除淤泥及漂浮物80余吨。

五是做好秸秆综禁工作。广泛宣传发动,通过宣传车68辆,悬挂宣传条幅350条,入户发放各类宣传单13503封,开通村村通小喇叭108个,营造浓厚宣传氛围;实行网格化包保制度,镇、村、组三级干部235人对全镇218个网格实行包保,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严督查,镇纪委组织派出所、综禁办对所有禁烧人员在岗在位及履职情况进行全天候不间断巡查督查,共发出通报8个,对履职不力干部处罚7人;坚持疏堵结合,全镇共实行打捆离田7.2万亩,粉碎还田2.3万亩,确保实现午季禁烧零火点。

(五)完善重点项目建设,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投资400万元扩建草莓园区工程,修建道路3条,桥涵11座,疏浚中沟7条;投资3000万实施26公里道路延伸工程;投资270万实施1500亩的旱改水项目已完工;疏浚周吴大沟2600米,新打2眼130米深眼井,维修桥涵7座;安装路灯116盏;污水管网扩建610米;投资3900万2.6万亩高标准农田改造完成勘察、设计、规划论证工作;大贺美丽中心村、张陶美丽中心村、东尹美丽中心村正在加快推进;土地增减挂钩项目完成复垦1005亩,正在组卷885亩。

(六)综合治理,平安镇村再提升。

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通过对社会治安、乡村治理等重点行业领域乱点乱象专项整治,整治40个乱点乱象问题,办理线索6条,化解矛盾纠纷4起,掌控不稳定因素5条,;开展平安创建工作,成立“七无”村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强化对创建活动的领导,开展 “平安乡镇”、“平安村”、“平安单位”、“平安家庭”等大小10余次平安创建活动;开展多元化解矛盾调纠纷活动,通过镇综治办、村治保会、调解会、乡贤五老志愿者及广大网格员的作用,参与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上半年,全镇共排查、接待各类矛盾纠纷87例,成功调解79例;扎实做好禁毒铲毒工作,深入学校、农村组织开展毒品危害教育6次,发放毒品危害宣传资料1000份,开展罂粟铲除专项5次,受理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罂粟)案件4起,铲除罂粟1236株。

(七)改善民生,持续提升人民福祉

医疗保障、养老保险体系不断完善,合作医疗缴纳35567人,其中政府代缴贫困户2698人;居民养老保险人数增至19886人,贫困户政府代缴1445人,做到“两保”全覆盖。计划生育服务政策落实有力,免费为 125对夫妇提供孕前健康检查,为符合条件83人办理奖扶扶助政策申报,免费开展出生缺陷宣传、免费落实节育措施、免费办理各类计划生育证件,发放各类优惠政策资金17.6万元;高度关注残疾人工作,发放残疾人各类补贴50万元、残疾人辅助器具15个,完成精神残疾人药费补助16.5万元,完成就业扶持工程7人7000元,残疾人居家托养67人次,为7名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积极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对困难群体的救助,上半年共发放低保户各类补贴312.9万元、各类五保补助金59.8万元、发放最低生活保障55.2万元、孤儿补贴8.2万元。

(八)从严治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深入开展以“四联四增”为主要内容的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以张坚、赵忠永案为反面典型,坚决防止“七个有之”,努力做到“五个必须”;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规案件,上半年对党员干部进行警示谈话3人,免职1人,立案1起,办理问题线索3个;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工作等进行督查,上半年共发各类通报17个。

三、2021年工作计划

(一)常态化抓好疫情防控。坚持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两手赢。严格落实“内防反弹、外防输入”,坚持网格化包保制度,摸清底数,严格管控,确保辖区无疫情。

(二)大力发展镇域经济。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展工业经济;发展特色产业,重点抓好草莓产业、黄花菜种植加工、食用菊种植、稻虾共养、浅水藕种植等特色产业发展,实施以界牌张村“一户一块田”试点示范工作;持续开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五个一批”工程,助力镇域经济。

(三)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工作。突出抓好2.6万亩高标准农田治理,稳步推进大贺美丽中心村、张陶美丽中心村、东尹美丽中心村建设,土地增减挂钩项目;持续推进草莓园区扩建工程、自来水管网改造提升工程、道路提标扩面等项目建设。

(四)常态化抓好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爱国卫生运动,加大污染源排查整治、落实厕所常态化管护机制、河长制、湖长制,实行全年禁烧等工作,努力建设生态宜居、宜业新墩集。

(五)强力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持续抓好禁毒铲毒、扫黑除恶工作;强化矛盾纠纷排查和化解工作,及时妥善解决群众诉求;开展平安乡镇创建、文明创建、乡村治理试点等工作,全面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六)全力做好社会保障及其他社会事业工作。统筹抓好医疗、卫生、教育、养老、助残、技能培训、稳岗就业及各类救助工作,提升社会化保障水平,让老百姓真正享受改革发展带来的成果。

(七)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切实提高党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加强镇村两级干部队伍建设,切实转变干部工作作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

(八)筑牢安全生产防线

加强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制度;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风险隐患排查等工作,加强对道路、食品、烟花爆竹、油站气站、预防溺水等方面的安全生产管控工作。

第三章 “十四五”规划

“十四五”时期(2021年—2025年)是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考察安徽和在合肥主持召开长三角一体化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的关键阶段,是泗县抢抓实现全面振兴的攻坚期,更是墩集镇大有作为发展经济社会的机遇期。镇党委、政府先后多次召开不同层面的座谈会,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反复征求各方意见,在认真思考、慎重斟酌的基础上,现对“十四五”提出以下展望:

一、“十四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全会及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积极推进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深入推进“四化同步”发展,逐步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确保到2025年末地方财政收入突破1000万元,力争“翻两番”,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2.1万元以上,努力实现全县争先、全域突破、全面振兴的奋斗目标。

二、“十四五”发展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务

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务:概括起来就是“1234”,即:“一个引领、两个优化、三个突破、四个振兴”。具体地讲:

(一)始终坚持“一个引领”,即:党建引领发展协同作用发挥更加有力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坚持问题导向,抓住关键环节,持续用力推进,努力提高基层党建质量。坚持党建对各项工作的领导,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的鲜明导向,通过加强支部班子队伍建设、健全完善选人用人机制、加强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提高班子的战斗力和凝聚力;通过“五个一批”,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深入开展基层标准化建设提升行动,围绕“一抓双促”深入推进 “五面红旗村”争创、机关“红旗党支部”创建、非公“双强六好”党支部评选,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

(二)持续优化“两个环境”,即:优化生态环境,优化营商环境

1.优化生态环境。环保意识深入人心。通过“村村通”广播、微信群、宣传手册等多种方式,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让环境保护重要性深入人心,保护环境的自觉性逐步养成,形成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浓厚氛围。建立常态化管护机制。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全面建成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的村庄人居环境管护长效机制,干净整洁和谐有序的村庄环境逐步实现。加大污染源整治。铁腕治污。严控“散乱污”企业和小作坊建设,加大对污染源的排查整治;严控养殖业污染源;坚持一站式处理、多点位布局,建设功能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实现雨污分流;严格落实林长制、河长制、湖长制,严格落实秸秆综禁工作,实现环境优、机制优、乡风优、生活优的“四优”人居环境。为新汴河安全饮用水源地、石龙湖国家湿地水质达标贡献墩集力量。

2.优化营商环境。依托镇为民服务中心、村级为民服务全程工作站,围绕“五减三改两提升”,深化“放管服”改革,简政放权,打造高效的政务环境、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开放包容的人文环境,推进“多证合一”“证照分离”改革,常态化实施“四送一服”双千工程,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振工业经济,加快推进建成宜业宜居小镇。加强小微权力清单建设,建立扁平化服务群众制度,精简办事流程,推行网上办理和全程代办,让“最多跑一次”在“十四五”时期成为现实。

(三)务求实现“三个突破”,即:特色农业突破、工业企业突破、第三产业突破

1.“一产”实现从特色产业向主导产业突破。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依托现有的特色产业,着力打造高质量草莓示范基地。 “十四五”期间,做强做大草莓主导产业,园区四至将扩建南到草霸路、西至石梁河、北至新汴河、东至火箭沟,实现种植规模翻一番,达到2万亩,辐射霸王、汴河新、墩集等村3个行政村。完善产业基地的道路、桥涵、管网、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信息管理运营中心,统一收集基地各类信息,及时整合各类资源,确保基地高质量发展。在石梁河村小尹庄与大路口乡河平村小王庄位置建设跨宽18米、长120米景观大桥,与石头湖田园综合体有效衔接,实现草莓基地与田园综合体现代农业一体发展,实现合作共赢。打造三位一体产业链。培养技术人才,培育和引进育苗主体,从源头上解决生产难题,加强种植产中技术指导,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电商销售,加快“农超对接”,实现草莓生产与大市场有效连接,建立草莓深加工中心,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打造产前、产中、产后“三位一体”产业链,把小草莓培育成为墩集老百姓的增收致富果。

2.二产实现点小量少向增量提质突破。营造“四最”营商环境,通过“四送一服”大力支持2个规上企业发展,帮助企业转型升级,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量和市场占有率。积极谋划筹建墩集工业园区建设,完成园区规划、道路、供电、绿化、亮化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实现与工业企业符合当地实际、符合产业发展需求,打造墩集发展新引擎。全力抓好招商引资。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加强投资软环境建设,做好招商引资基础性工作。创新推动产业招商、精准招商,特别是在外出务工人员中做好招商工作,吸引他们中的优秀者返乡创业,力争在招大引强上取得新突破。谋划石梁河村小微产业园建设。建设草莓电商营销区、交易区、物流区、休闲娱乐区“四区”建设,打造集草莓育苗、生产、加工、营销、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力争到“十四五”末,草莓深加工企业实现“零”的突破,规上工业企业突破5个。

3.三产实现从零星布局向连点成线突破。以草莓综合服务中心为依托,完善墩集、霸王两个集贸市场,完善交易功能,实现了聚人气、促影响的社会效果。电商产业实现新突破,依托草莓电商营销中心,完善7个行政村电商服务和运营中心,实现全镇农产品线上线下一体销售。动员社会力量、加大招商引资、通过政府融资等多种渠道,尽最大努力打造草莓休闲农业、霸王古城文化产业、石龙湖湿地公园、魏正宾红色教育基地,通过便利的交通资源,串点成线,并与周边草庙油桃园、大路口田园综合体、石龙湖湿地相呼应,打造内联外延的“一日游”休闲旅游圈。

(四)全面促进“四个振兴”,即:经济振兴、人才振兴、教育振兴、文化振兴

1.经济振兴: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十四五”期间,墩集镇将坚持以人为本,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构建城乡一体化新格局,每年至少建成1个美丽乡村中心村,“十四五”末全面实现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新型乡村。全面完成高标准农田打造,大力推广“一户一块田”改革,全面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为实现规模化种植、产业化转型、集约化种植夯实基础。全面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转型升级,“一村一品”格局不断壮大。大力支持稻虾共养、食用菌栽培、浅水藕种植、黄花菜种植、庭院经济、甜瓜、西瓜、火龙果、葡萄等水果种植,提高群众收入,做到藏富于民。工业再提升。通过招商引资,工业发展有新突破。三产再繁荣。完善墩集、霸王两个集贸市场交易功能,建设电商交易中心,打造电商交易平台,实现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高度聚集,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有质的飞跃。

2.人才振兴:健全和完善选人用人机制,拓宽选人用人视野,通过招商引智、能人返乡和就地培育等方式,不断拓宽农村人才引进培养渠道。大力实施“凤还巢”工程对返乡创业的各类人才在政策方面给予倾斜,吸引能人返乡创业,带动当地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实现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大力培育本土人才。以草莓综合服务中心为基地,大力开展各类技能培训、特色人才培训,特别是加大乡土人才培育,培养符合农村现代化发展需求的“土专家”、“田秀才”,为实现农村农业现代化奠定基础。招智引才。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吸引外来资金和人才创业兴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让外来人才有想头、有赚头,真正做到招得来、留得住、有带动。

十四五发展规划范文第12篇

为贯彻落实省、市、区关于“十四五”规划编制相关工作要求,切实组织好《XX市XX区“十四五”林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编制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坚持以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林业改革为动力,全面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积极构建自然保护地体系。持续开展生态保护修复,深入实施国土绿化行动。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做好建设绿水青山、维护生态安全、打造金山银山三篇文章,为我区全面开启林业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建设生态文明、秀美山川新XX提供科学的规划保障和政策指引。

(二)编制原则

1.坚持实事求是与创新发展相统筹原则。既要从实际出发,深入调研,在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全面总结“十三五”期间林业发展基础,科学设置“十四五”林业发展目标;又要适应林业转型后新体制、新环境的内在要求,要以发展的眼光全面分析林业发展现状与突出问题,主动衔接国家、省、市等上位规划,锐意改革、大胆创新,确保规划适应新时代要求。

2.坚持全面谋划与突出重点相协调原则。既要全面统筹林业各方面,推动全区林业高质量发展;又要突出重点领域、薄弱环节、滞后方面,集中攻关,提出可行思路和务实措施。

3.坚持战略谋划与可操作性相统一原则。既要坚持未来五年甚至未来更长远的发展谋划,增强规划的宏观性、战略性、指导性;又要突出规划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充分考虑规划设定目标的科学、合理和易评估,维护规划的严肃性。

4.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原则。既要充分发挥好政府部门编制规划的主导作用;又要坚持开门搞规划,充分听取和吸纳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尤其要听取基层单位、涉林企业及林农的意见,增强规划编制的民主性,提高规划工作的透明度和社会参与度。

二、主要任务和责任分工

(一)主要任务

系统总结XX区“十三五”时期林业建设取得的成绩、经验,找出制约林业建设的主要问题,提出“十四五”时期林业发展的总体思路,确定林业改革发展的总体布局、生态治理重点建设区域和重点建设项目;提出营造林任务、森林面积增加、森林蓄积增长、林业产业发展和助农增收等目标指标;确定“十四五”期间深化林业改革的重点任务及需要国家支持的政策建议;制定实施“十四五”林业发展规划的主要保障措施。

(二)责任分工

1.生态保护修复股。牵头推进XX区“十四五”林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落实规划编制机构单位;征求相关部门、社会各界对林业发展的意见建议;汇总收集相关课题调研报告,整理形成XX区“十四五”林业发展总体思路;组织召开专家咨询会及规划评审会;协调解决规划编制中遇到的重大问题、重大事项。

2.财务股。负责落实规划编制工作经费。

3.森林资源管理股、森林防火股(办)、森防站等相关股室(单位)。根据各自工作领域和调研工作安排,完成相关课题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及时报生态修复股收集汇总。

4.南阳国有林场、区国有林管理所、区种苗站等直属单位。根据单位自身基本情况,结合“十三五”期间工作开展及项目进度,充分考虑“十四五”期间林业发展方向,撰写本单位“十四五”林业发展规划成果报告,并报生态修复股汇总。对全区“十四五”林业发展规划初步成果提出意见建议。

5.规划编制单位。具体规划编制单位采取购买第三方服务,由生态修复股按程序落实。

三、工作阶段和时间安排

规划编制期限为:2020年12月-2021年7月,分为制定工作方案、开展专题调研、形成总体思路、编制规划大纲、成果编制评审和规划成果报批6个阶段。

(一)制定工作方案阶段(2020年12月)

制定XX区“十四五”林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成立规划编制领导小组;部署开展重大问题调研;组织各直属单位、局机关有关股室和乡镇林业工作人员开展“十三五”工作总结和“十四五”发展基本思路、建设目标、主要任务、重点项目、政策和资金需求等基础材料及数据收集上报工作。

(二)开展专题调研阶段(2021年1月-2月)

围绕《规划》编制和重点工作,确立3个调研课题方向,分组开展调研,并形成专题调研报告,于2021年2月底前报“十四五”林业发展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办公室(生态保护修复股)汇总。

1.推动林业转型,实现“十四五”XX林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与对策

课题组组长:施广,成员:岳映强、曾冬、毛中友、胡昭、李文铭

课题任务:精准分析XX林业存在的问题与困境,准确研判国家林业政策走势和重大机遇,对接林业改革方向,确立林业转型思维,研究提出“十四五”林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方向、重点任务和实现路径。

2.建立“十四五”林业森林资源综合监管保护体系的重点任务与对策措施

课题组组长:XXX;成员:XXXXXXXXXXXXXXXXXXXXXXX

课题任务:吃透国家、省、市林业政策法律法规,结合自身工作职能,提出“十四五”森林资源、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地、有害生物防治、森林防火等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和措施。

在专题调研进行的同时,同步启动规划编制单位招标。

3.“十四五”林业产业发展提质增效的对策与思考

课题组组长XXX,成员:XXXXXXXXXXXXXXXX

课题任务:全面分析“十三五”XX林业产业发展基础,把握林业金融、资金等政策走向,提出“十四五”林业产业发展升级的方向、途径。

(三)形成总体思路阶段(2021年3月)

完成规划编制单位落实。

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办公室(生态保护修复股)在汇总前期资料收集和调研报告的基础上,结合林业发展相关政策,撰写形成XX区“十四五”林业发展总体思路,提出发展目标与重点任务,经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审定后提交规划编制单位。

(四)编制规划大纲阶段(2021年4月)

深度剖析国家、省、市林业发展规划,深入对接上位规划和区级相关部门“十四五”规划,编制完成“十四五”林业发展规划大纲,召开第一次专家咨询会,修改后报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审定。

(五)成果编制评审阶段(2021年5-6月)

2021年5月底前,编制完成“十四五”林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6月上旬,广泛征求相关部门单位、乡镇(街道)、机关股室、直属单位、社会各界等意见建议,召开第二次专家咨询会,修改形成规划送审稿;6月下旬,召开专家评审会,根据专家评审会意见修订形成规划成果稿。

(六)规划成果报批阶段(2021年7月)

2021年7月,完成XX区“十四五”林业发展规划成果编制,按程序送审报批。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切实保证规划编制工作顺利开展,成立XX区“十四五”林业发展规划编制领导小组,由局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区农业农村局分管林业工作负责同志任副组长,生态修复股、森林资源股、财务股、森林防火股(办)、区森防站、XX国有林场、区林管所、区种苗站等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附件),下设办公室于生态修复股,负责日常工作,统筹推进“十四五”林业发展规划编制,协调解决编制过程中的相关问题。

(二)成立咨询专班。

邀请省、市、区林业科研规划领域专家、森林资源保护发展成员单位领导和专业人员、林业新型经营主体代表以及林业乡土专家代表等组成专家咨询组,为XX区“十四五”林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等提供智力和科技支持。

十四五发展规划范文第13篇

立足我县发展实际,谋划好“十四五”期间必须完成的目标任务,从我县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顺推,明确破解难题的途径和方法,打好发展基础。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县级关于十四五规划工作方案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可以对你有所帮助。

“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是XX县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也是XX县抢抓发展机遇,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五年。为切实做好“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按照中央和省委、市委“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有关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如下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x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分析国际国内发展新形势新变化,准确研判未来一个时期XX县发展的基本趋势和阶段特征,科学合理的提出“十四五”时期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编制工作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和“五个扎实”要求,注重规划统筹衔接,突出问题导向,认真总结分析XX经济社会发展基础、短板、弱项和优势,准确把握好“十四五”期间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和重大任务,使“十四五”规划更加适应新时展的新要求、符合XX发展实际,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规划支撑。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目标导向。立足我县发展实际,谋划好“十四五”期间必须完成的目标任务,从我县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顺推,明确破解难题的途径和方法,打好发展基础。

(二)坚持统筹协调。在规划编制中,要进一步厘清发展规划、空间规划、专项规划之间的关系。注重规划衔接,坚持下位规划服从上位规划、下级规划服务上级规划、等位规划相互协调。

(三)坚持务实管用。在规划编制中,对规划编制目录进行严格遴选,确保规划接地气、可操作。突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规划的内容要明确思路方向、重点任务、空间布局,既要加强对未来五年甚至更长远的发展谋划,又要突出规划的针对性和约束力,做到可操作、能落实、易评估。

(四)坚持民主开放。扩大规划编制过程的社会参与度,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广泛开展调研活动,借助互联网等现代信息平台,把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研究深、研究透,广开言路、问计于民,使规划编制过程真正成为汇聚民智、协调利益、形成共识的过程。

三、规划体系

(一)总体规划编制。总体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纲领性、综合性规划,是县委、县政府对未来五年的战略部署和安排,是全县各级各单位的行动纲领,是编制空间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以及制定有关政策和年度计划的重要依据。全县“十四五”规划纲要由县政府组织编制,县发改局牵头,县级各有关部门、各镇全力配合、共同完成。经县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实施,并报市政府备案。

(二)空间规划编制。空间规划以空间治理和空间结构优化为主要内容,是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的重要依据,细化落实发展规划提出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要求。由县政府组织编制,县自然资源局牵头组织起草。经县人大常委会审议后,按程序报批。

(三)专项规划编制。专项规划是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定领域为对象编制的规划,是指导该领域发展以及审批、核准该领域重大项目和安排政府投资的重要依据。专项规划由县级有关部门组织编制,专项规划报审前须送县发改局、自然资源局,与总体规划和空间规划进行衔接,编制完成后,按程序报县政府审定并。未纳入重点专项规划但是需要编制的行业专项规划,由行业主管部门组织编制并实施,报县发改局备案。

(四)区域规划编制。区域规划是在总体规划框架下,各镇政府组织编制本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是全县总体规划在各镇的细化和落实,是指导各镇发展和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区域规划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前,应报送县发改局与总体规划衔接,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后实施,并报县政府备案。

四、进度安排

为确保按期完成“十四五”规划编制任务,根据我县实际,规划编制工作分为三个阶段:

(一)重大项目谋划及重大问题前期研究阶段(2019年X月~2020年X月)

2019年9月份,县发改局启动了“十四五”重大项目谋划工作,目前已征集到“十四五”项目X个,总投资X亿元。各镇、县级各部门要对拟列入“十四五”规划的基础设施及重大项目进行再梳理、再论证,尤其是紧盯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债券投资及社会投资新方向,谋划上报一批事关全局、影响深远、带动力强的基础设施及重大项目,重点围绕交通、能源、水利、环保、生态、市政、教育、科技、文化、旅游、通讯等领域谋划项目,要加强项目的前期研究论证及手续办理工作,为做深做实“十四五”规划编制打好基础。同时着手开展前期重大问题研究,结合本行业领域对“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找准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提出“十四五”时期我县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及实施举措等建议。2020年X月X日前,将各自研究成果、基础设施工程、重大项目汇总表,经主要领导审签后及时报送“十四五”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和重大项目基础设施专班办公室,各单位报送质量将是做好“十四五”规划编制重要支撑。承担空间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编制任务的部门和单位4月底前要将各自“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初稿一并报送。

(二)拟定纲要框架阶段(2020年X月~2020年X月)

2020年X月底前,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在研究课题和各专项规划基本思路的基础上,形成全县“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基本思路,报县委、县政府审核。全县各规划承担部门和单位组织开展县级空间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编制工作,并做好与中省市总体规划、专项规划的衔接,形成空间、专项、区域规划初稿,并报送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就空间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初稿中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将重要的内容纳入到县“十四五”规划纲要。2020年X月底前,根据中央和全省、全市关于编制“十四五”规划的建议,结合XX实际情况,开展“十四五”规划纲要的研究起草,形成纲要框架,并与中省市发展规划、有关专项规划相衔接。

(三)纲要起草审定阶段(2020年X月~2020年X月)

在2021年县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之前,形成全县“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听取各镇、县级有关部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社会各界代表意见,修订后报县委、县政府审定,提请县人大审议。县“十四五”空间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原则上与规划纲要同步部署、同步研究、同步编制,2021年X月前全部出台。

五、保障措施

“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质量要求高,要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保障规划工作有序推进和顺利完成。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做好“十四五”规划研究编制工作,县政府成立由县长任组长,副县长为副组长,县级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十四五”规划编制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发改局,主要职责是负责统筹协调“十四五”规划编制各项具体工作。各专项规划由县级有关部门负责编制。同时为了做好“十四五”基础设施及重大项目谋划工作,县政府成立由常务副县长任组长,县级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十四五”基础设施及重大项目工作专班。工作专班办公室设在县发改局,主要职责是负责统筹协调“十四五”基础设施及重大项目谋划申报等各项具体工作。各镇、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十四五”规划的编制工作,及时成立各规划编制工作领导班子,明确责任领导和责任人,并确定联络员与县“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开展联络和协调,同步做好“十四五”规划编制各项工作。各镇、各部门联络员名单及联系方式于文件下发2日内,报送县发局。

(二)组建专家委员会。邀请有关领导、专家学者组成“十四五”规划编制专家委员会,主要职责是参与规划编制咨询和研究,对规划重大课题组织评审验收,对规划纲要及专项规划进行评审论证。

(三)落实经费保障。规划编制经费由县发改局向县政府专项申请,专项规划的编制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以确保规划编制工作的顺利实施。

六、编制要求

一要加强谋划,突出项目。全县各镇、县级各部门要认真梳理“十三五”期间项目进展情况,依据“十四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中省市战略部署,结合我县实际情况,认真梳理提出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大政策、重大改革举措,突出政府在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民生工程等领域履行公共职责的作用,力争更多的项目纳入中央、全省、全市相关规划之中。

二要积极对接,有效衔接。要高度重视规划衔接工作,使各类规划协调一致,增强规划在解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问题上的合力。县发改局要协调好总体规划与上级规划的衔接,各镇、各部门要主动做好专项规划与总体规划衔接工作。专项规划须在全县“十四五”规划纲要审议批准后公布。

十四五发展规划范文第14篇

十四五规划一般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本站精心为大家整理了十四五规划内容全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十四五规划内容全文一

“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是广州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着力建设国际大都市、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和“四个出新出彩”的重要时期。近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州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其全文如下:

广州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是广州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着力建设国际大都市、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和“四个出新出彩”的重要时期。编制好市“十四五”规划,绘就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第一个五年的全市发展蓝图,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统一规划体系更好发挥国家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的意见》和《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统一规划体系更好发挥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的通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粤办函〔2019〕330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主要任务和责任分工贯彻落实国家规划体系和全省规划体系建设要求,建立以市发展规划(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市规划纲要)为统领,以市国土空间规划为基础,以市级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为支撑,由市、区两级规划共同组成,定位准确、边界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全市规划体系。

(一)市“十四五”规划纲要。

市“十四五”规划纲要是我市“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战略性、综合性文件,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职能的重要依据,是全市各级各类规划的总遵循。市“十四五”规划纲要根据市委关于制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由市政府组织编制,经市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后,由市政府并组织实施。具体编制工作由市发展改革委牵头承担。(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各区政府、市有关部门配合)

(二)市级专项规划。

市级“十四五”专项规划依据市“十四五”规划纲要编制,以市“十四五”规划纲要特定领域为对象,原则上限定于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且需要政府发挥作用的市场失灵领域,是指导特定领域发展、布局重大工程项目、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市有关部门负责市级专项规划的组织编制,市发展改革委负责市级专项规划与市“十四五”规划纲要的衔接协调。

市级专项规划分为需报请市政府批准的专项规划(以下简称市级重点专项规划)和市有关部门自行编制或批准的专项规划(以下简称市级其他专项规划)两类。其中,市级重点专项规划由市发展改革委会同市有关部门统筹协调后制定编制目录清单,报请市政府批准(已完成,见附件1),市级重点专项规划编制完成后由规划编制牵头部门上报市政府批准,以市政府或市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实施;市级其他专项规划须在启动编制前由牵头部门报市发展改革委进行立项备案,经分管市领导或本部门自行批准后印发实施,并将规划文本报市发展改革委备案。(市有关部门按职能分工负责,市发展改革委综合协调)

(三)市级区域规划。

市级区域规划依据市“十四五”规划纲要编制,主要以市“十四五”规划纲要确定的重点地区、跨行政区且经济社会活动联系紧密的连片区域以及承担重大战略任务的特定区域和重大平台为对象,以贯彻实施我市重大区域战略、协调解决跨行政区重大问题为重点,是指导特定区域发展和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市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区政府、市有关部门研究提出市级区域规划编制目录清单,报市政府批准(已完成,见附件2),市级区域规划编制完成后由牵头部门上报市政府审批,以市政府或市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实施。(市发展改革委牵头,有关区政府和市有关部门配合)

(四)市级国土空间规划。

市级国土空间规划依据全国、全省国土空间规划和市发展规划编制,以全市空间治理和空间结构优化为主要内容,聚焦空间开发强度管控和主要控制线落地,并以此为载体统筹协调各类空间管控手段,是规范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秩序、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修复的重要依据。市级国土空间规划,包括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报请市政府批准的国土空间规划,由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会同市发展改革委拟订编制目录清单,报市政府批准实施。市级国土空间规划由市政府组织编制,与市规划纲要衔接后,按程序报批。(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牵头,有关区政府和市有关部门配合)

(五)区级规划。

各区政府要按照全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总体部署,组织编制本区“十四五”规划。区“十四五”规划纲要由区政府组织编制,具体编制工作由区发展改革局牵头承担,由区政府。区级规划须依据市级规划制定,既贯彻落实市级规划涉及本区的各项目标任务,又突出本区特色,因地制宜指导发展。(各区政府负责,市发展改革委协调指导)

(六)市规划综合管理信息平台。

落实国家、省规划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建设要求,结合“数字政府”建设,推动建设市规划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加强与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等相关政务模块之间的联接和信息共享,将各类规划纳入统一管理,跟踪监测规划编制和实施进程,推动规划基础信息互联互通和归集共享。(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市有关部门配合)

二、工作阶段和时间安排参照国家、省总体安排,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从2019年6月启动开始,到2021年初完成(各类规划编制时间进度详见附件3),总体安排如下:

(一)市“十四五”规划纲要。

市“十四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分为前期研究及基本思路起草、纲要编制、审批印发三个阶段。

一是2019年6月到2020年上半年。市发展改革委组织各区、各部门研究提出拟纳入国家、省“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的重大事项;市有关部门组织开展重大课题研究,提出本领域“十四五”发展基本思路,2019年12月底前送市发展改革委汇总;市发展改革委牵头起草形成市“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于2020年上半年报市政府审定。

二是2020年4月到市委“十四五”规划建议出台前。开展建言献策活动,征询社会公众关于“十四五”规划纲要编制的意见建议;市发展改革委组织各区、各部门提出纳入市“十四五”规划纲要的有关内容,深化重大问题研究,起草市“十四五”规划纲要框架;积极做好汇报对接工作,争取将我市更多的重大项目和重大事项纳入国家和省“十四五”规划纲要。

三是市委“十四五”规划建议通过后到2021年初。市发展改革委根据市委关于制定“十四五”规划的建议,完善形成市“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广泛征求各区、各部门、市人大和政协有关专门委员会等各方面的意见,组织专家论证,上报省发展改革委与省“十四五”规划纲要进行衔接,于2020年底前报市委、市政府审定;2021年初市政府将市“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审议,于批准后公开,并报省发展改革委备案。

(二)市级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国土空间规划。

市级重点专项规划、区域规划要尽量与市“十四五”规划纲要同步部署、同步研究、同步编制,于2021年3月底前报市政府审定实施;其他专项规划、国土空间规划也应于2021年6月底前全部出台实施。报请市政府批准的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国土空间规划,须先送市发展改革部门与市“十四五”规划纲要进行衔接,衔接重点是规划主要目标特别是约束性指标、发展方向、总体布局、重大政策、重大工程项目、风险防控等,并将衔接意见采纳情况一并上报。

(三)区级规划。

区“十四五”规划的编制进度,要尽量与市“十四五”规划编制进度同步。区“十四五”规划纲要应与市“十四五”规划纲要、市级各类规划以及相邻地区规划做好衔接。区“十四五”规划纲要报市发展改革委与市“十四五”规划纲要衔接后,由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并报送市发展改革委备案。

(四)市规划综合管理信息平台。

成立我市规划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工作专班,力争2020年年中与国家、省层面规划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同步建成上线。

三、工作要求(一)提高政治站位。

编制“十四五”规划,是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对未来五年发展的系统谋划。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树牢“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贯彻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描绘广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

(二)加强重大问题研究。

要善于研判大势、谋全局,既要形成总体性、趋势性判断,又要找准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瓶颈短板。要加强市内外调研,深入了解基层一线诉求,把问题研究深、研究透,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规划编制牵头部门应科学测算规划目标指标并做好平衡协调,充分考虑资金、土地、能源等要素支撑条件、资源环境约束和重大风险防控等因素。

(三)做好“四个重大”策划。

要认真总结“十三五”规划编制实施经验,深入开展“十四五”重要内容研究论证。重大指标设置既要体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有机衔接,也要体现老城市新活力和“四个出新出彩”等目标定位。重大平台选取宜精不宜多,既要集全市之力打造若干对全市经济发展起引擎带动的平台,又要发挥各区主战场作用。重大项目策划要注重关系全局发展、带动作用强,做细做实前期研究及论证工作,确保空间分布和时序安排协调有序。重大政策研究要突出对规划实施的支撑保障作用,促进财政、金融、产业、区域等领域政策协同联动、互为支撑。

(四)规范规划编制程序。

要以规范化、民主化的程序编制规划,把起草、衔接、论证、审批、等程序制度化。要坚持开门编规划,使规划编制过程成为汇聚民智、协调利益、形成共识的过程。对属于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的规划,应履行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等程序。按规定需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应由规划编制牵头部门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制环境影响篇章或环境影响报告书,其中需编制环境报告书的规划,应在上报审批主体前送市生态环境部门组织审查。需市政府审批或核准重大项目以及安排政府投资数额较大的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应明确工程项目的建设内容、建设起止年限、投资估算等,应在上报审批主体前送市财政部门进行财政承受能力分析,据财力可能统筹安排。

(五)创新规划编制方法。

要打破传统思维惯性,充分发挥专业研究力量,在规划目标指标测算、政策效果评估、意见收集应用等方面,广泛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要注重空间谋划,明确空间战略格局、空间结构优化方向以及重大生产力布局安排。要创新规划的表达方法,增加规划可视化元素,努力做到形式新颖、通俗易懂。规划编制过程中,要同步考虑规划实施责任分解,确保规划可落地、易评估。

四、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

参照省的做法,成立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不纳入市级议事协调机构管理),由市长任组长,由常务副市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市有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组成,统筹指导规划编制工作,决定重大事项。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展改革委,具体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

(二)组建编制队伍。

成立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专班,具体负责市“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纲要草案的起草工作。工作专班由市发展改革委牵头组建,市委政研室、市政府研究室、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商务局、市社科院等单位抽调1名业务骨干组成,视需要适时进行调整。

(三)落实经费保障。

编制市“十四五”规划纲要及市级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空间规划所需经费,列入负责规划编制的市属各单位部门预算经费中统筹解决。各区编制“十四五”规划所需经费,由同级财政保障解决。

十四五规划内容全文二

1.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规划的第一关键词

“十四五”时期,中国需要围绕高质量发展,部署国家战略资源,充分利用人才红利黄金期的机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让 R&D经费占 GDP的比重达到 2.6%以上,进一步激发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集中力量破解高质量发展的科学技术难点,在物联网、 AI、航空航天等领域形成一批对未来发展有重要影响的高科技成果,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大的新动能,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同时,妥善处理高质量发展与保持 GDP较快增长速度的关系,牢记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国情,坚守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时刻不忘以全面深化改革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专心致志谋划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议“十四五”时期全国 GDP年均增长速度拟定为 6.0%,继续保持国民经济比较活跃的发展状态,进一步彰显大国经济包容性增长的韧性。

2.高度重视高端制造与智能制造

充分利用中国工业体系完整、综合实力持续增长的优势,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人才数量巨大、创新资源越来越丰富的人才红利,从一线技术创新做起,围绕数字化与智能化主题思路,全面加强自主创新,凝聚一代人的创新智慧,集中力量攻克高端制造与智能制造的一系列技术难题,形成一批有重大国际影响的创新产品,稳步提升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建设现代产业体系,逐步由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全面促进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

3.继续坚持铁腕治污

按照党中央的统一部署,时期要继续坚定不移地推动污染防治,全面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动员全社会力量,从一点一滴做起,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进与提升上下硬功夫,在绿色技术研发上集聚创新资源,形成更多的突破性技术,并推广应用,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取得重大进展,以更好的生态环境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为全球生态保护贡献中国的智慧与力量。

4.有序推动重大国家战略实施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一样,是重大国家战略,时期要以更大的力量推动重大国家战略实施。特别是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要科学规划,有序启动。针对黄河流域的特殊情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

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5.坚定不移在高水平开放发展上迈出新步伐

面对全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开放发展的理念不动摇,并且坚持主动开放、有序开放、持续扩大开放,以更加包容的胸怀支持全球多元化发展、包容性增长。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以法制化的力量为扩大开放保驾护航。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按照《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所提出的要求,为所有合法投资者提供宽松和谐的营商环境。持续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自由贸易港建设等一系列高水平开放举措实施,以开放赢得更多发展空间,以开放获得更多发展机遇,以开放促进中国与全球的深度融合,以开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增添力量。

十四五规划内容全文

十四五发展规划范文第15篇

十四五时期,是XXX县在全面脱贫、顺利实现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之后,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科学编制和实施好十四五规划,事关我县未来长远发展。为确保圆满完成编制任务,根据国家、省、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有关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编制十四五规划,必须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和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四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实现现代化的各项目标要求,聚焦发展差距和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困难、问题,谋篇布局、排兵布阵,系统推动我县经济社会全面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研究编制十四五规划,要切实做到三个坚持。一是要坚持规划衔接。进一步厘清发展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和空间规划之间的关系。既要坚持下位规划服从上位规划、下级规划服务上级规划,也要注重与十三五规划的承接,更要建立形成定位准确、边界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XXX县规划体系。二是要坚持目标导向。要围绕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实现目标,要对标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在我县落地,认真谋划未来五年本县目标和任务;要根据各行业发展基础、发展阶段、发展的内外环境和条件、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等,抓住关键、重点谋划,找出路、定措施。三是要坚持质量统筹。要充分发挥各级各部门的力量,把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研究深、研究透,高质量完成各项专项规划编制;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引进智囊团队支持,汇聚民智、协调利益、形成共识,高质量编制综合发展规划。

二、主要工作

全县十四五规划工作主要包括重点问题调研,以及编制发展规划和专项规划。

(一)开展前期研究。

各行业主管部门要结合我县发展实际,聚焦我县十四五发展的全局性问题和我县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和重点工作,形成各大课题调研成果,为编制好十四五规划打下基础。

(二)编制发展规划。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是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宏观性、指导性规划,是编制专项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以及制定有关政策的重要依据,是其他各类规划的总遵循。在前期重大问题研究的基础上,从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入手,明确十四五期间发展的主体主线、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重大工程项目、重大政策、重大改革举措等。

(三)编制专项规划。

专项规划是发展规划在特定领域的细化和支撑,是指导特定领域发展、布局重大工程项目、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聚焦事关我县全局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编制一批县级十四五重点专项规划。但是市场机制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的领域,要少编制或不编制规划,减少不必要的政府干预。

三、进度安排

全县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总体上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前期重大问题研究和《基本思路》起草阶段(2019年9月2020年3月)。一是各牵头单位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前期重大问题和重点课题研究(具体见附件),在2020年3月底前形成有针对性的调研报告。二是在总结各项调研的基础上,充分听取各方意见,提出我县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进行修改完善后,报县委县政府审定。

第二阶段:发展规划《纲要》编写阶段(2020年4月2020年9月)。按照县委批准的基本思路,集合XXX县实际编写规划纲要,明确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基本原则、发展目标、重点任务、政策措施等。

第三阶段:发展规划《纲要》修改完善和定稿阶段。(2020年10月2020年12月)。规划编写后,采取多种方式听取各镇、各部门、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各方面意见,并对《纲要》草案进行专家论证。报县委县政府审定后,提交县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批准。

四、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做好十四五规划研究编制工作,成立县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发展改革局,负责规划编制组织协调工作。

(二)有序开展编制。

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由县政府组织编制,县发展改革局具体承办;专项规划由县发展改革局提出编制清单,经报县政府批准同意后,县级有关部门负责编制,编写完成后报县发展改革局备案;未列入专项规划编制清单的,由各部门自行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