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树木病虫害防治方法范文

树木病虫害防治方法范文

树木病虫害防治方法

树木病虫害防治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园林树木;病虫害;危害;措施;

引言

园林病虫害是一种极为常见的自然生物灾害,它的发生原因复杂,不但受气候、海拔、树种等环境因素影响,还受到自身生物特性因素的影响。园林病虫害的发生对园林建设会产生极大的危害,植物会出现倒伏、斑点、折断,甚至直接造成植物死亡。这直接对园林的建设造成了经济损失。所以,要做好预防园林病虫害的准备工作和治疗措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共同做好园林防虫防病工作。

一、园林树木病虫害的危害

(一)植物出现倒伏

在植物病害中最容易出现植物倒伏、黑果、斑点等症状,这些都是由真菌侵染所引起的,这种病害称为真菌性病害,是病害种类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真菌性病毒往往附着在种子和土壤中,等到春季来临,一旦气温开始回升,空气变得湿润,这种病毒就开始萌发并侵入植物体内,植物开始逐渐出现倒伏现象,甚至直接造成死苗。

(二)植物的萎蔫

植物出现萎蔫情况时多为细菌侵染所致,细菌侵染是植物细菌性病害中的一种。这种情况的发生多是因为植物本身存在伤口,细菌随雨水的流动和昆虫携带侵入植物,对植物造成很大的不良影响,出现萎蔫情况,严重时会造成植物腐烂和植物穿孔。

(三)害虫蛀食的多种危害

园林植物病虫害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虫害。对园林植物造成危害的昆虫非常多,同时,对园林植物有益的昆虫也非常多。这些危害植物的昆虫种类不尽相同,有着不同的取食方式。这些昆虫的口器不相同,对植物造成的损伤也不相同,我们要根据这些实际情况,综合分析,才能总结出最有效的防治虫害的办法。在甲虫和蝗虫中,它们的口器是一种为咀嚼式口器,它们通常以植物根茎叶和果实种子为食,这将对植物造成严重的机械类损伤[1]。另一种情况是,在蚜虫和叶蝉等昆虫中,它们是刺吸式口器,它们通常将针状的口器插入到植物中吸取植物的养分,植物会出现萎缩、卷叶等现象,更有可能出现生长点脱落。但是在昆虫中的一些益虫,对园林植物起着好的作用。所以对待植物园林虫害这一部分,要分清害虫益虫,害虫要消灭,益虫要给予保护[2]。

(四)植物的营养不良

植物出现生长缓慢衰弱、营养不良时,我们应当注意这是由于线虫寄生引起的。线虫是一种体积极小,肉眼不可见的寄生生物。往往寄生在植物体内吸收植物的营养从而造成植物营养不良、矮缩,甚至直接造成植物的死亡。

(五)花叶出现枯黄坏死

由于病毒而引起的园林植物病虫害是一种较为特殊的情况,病毒通常依附在杂草、种子,甚至是昆虫身上,然后通过昆虫的活动在植物中进行传播感染,这种病毒感染会直接引起花叶枯黄畸形,然后出现斑点并开始逐渐坏死。

二、园林树木病虫害综合防治的具体措施

(一)高温处理

对于土壤中潜伏的真菌性病毒,我们可以采取高温处理土壤的办法,或者也可以采取高温处理有机肥的办法,这些都可以较为有效地消灭潜藏的真菌性病毒。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土壤中已经生长有树木,如果采用高温处理土壤会造成植物死亡,我们只能选择高温处理有机肥的方法来杀死病毒。

(二)加强树木的管理和培育

树木上的伤口往往是引起树木生病的主要原因,我们应该加强对园林植物的管理和看护,一旦发现植物出现伤口要及时处理。对待人工修建的伤口要进行伤口保护,防止细菌侵染。为了能使园林生长更为健壮,我们最好引进优良种苗,提高自身对病虫害的抵抗力。

(三)虫害防治

1.物理诱杀

对待虫害的防治中有一种较为常见的方法称作光学诱杀,这是属于物理诱杀防治病虫害中的一种。主要原理是利用昆虫具有趋光性这一特点,通过在捕杀器上安装光源不同的灯,对昆虫实行连续捕杀。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安全环保、经济节约,而且捕杀效果也非常好。唯一的不足是对于缺少趋光性的昆虫就显得无能为力了。

2.化学诱杀

在虫害防治中与物理诱杀相对应的是化学诱杀,其中性激素诱杀法是化学诱杀中常采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主要原理就是通过人工合成的雌性激素吸引雄性昆虫或者通过雄性激素吸引雌性昆虫进行一次性捕杀。性激素诱杀方法效果良好,不存在诱杀死角,唯一的不足就是对不同种昆虫需要人工合成不同的性激素,经济成本较高[3]。

(四)植物检疫

线虫对园林植物造成的危害很大,线虫一部分是我国植物中带有的,但是有一大部分却是由于在国外引进新的植物时自身携带的。所以加强从国外引进植物时的植物检疫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尤其是有些线虫传播速度非常快,这将产生极大的危害。我们应该加强前期工作,尽量避免事发后再进行弥补。加大植物检疫力度,降低线虫引入率。

(五)药剂防治

园林树木病虫害中一部分是由病毒引起的,而快速消灭病毒和害虫还有一种方法,那就是大面积采用药剂迅速杀死害虫。药剂的种类有很多种,像化学农药、植物农药,以及常见的杀虫剂、除草剂、杀菌剂。但是大多数药剂防治中采用的药剂有毒,消灭昆虫的时候可能对人畜也有一定的危害性。所以使用时一定要非常慎重。药剂防治这种方法非常迅速有效,在短时间内就能取得明显的效果,缺点是对环境会造成一定的破坏,并且使用时要非常小心谨慎,防止对人畜造成伤害。

结语:园林植物病虫害较为频发,一旦发生受到影响的植物面积非常大,并且会出现逐渐上升的状态。如果爆发大规模的园林植物病虫害,将给园林的建设和自然生态景观带来极大的损失。所以,做好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预防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应该有计划地按时对园林植物进行健康检查。引进外地植物时须认真检查,防止带来新型病毒。同时,我们也应不断提出治疗病虫害的方法,出现病虫害时及时采取有力的措施进行治疗。

参考文献:

[1]邢燕燕.韩俊艳.刘广纯.我国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3年8期

树木病虫害防治方法范文第2篇

一、树木为什么会出现病虫害

在自然界中出现病虫害可以导致树木的死忙,几千年来,人类都在与这些病虫害斗争,但是树木的病虫害天随着自然环境的变化,如旱、涝的异常,都可能出现病虫害。发生病虫害的原因有多种。不同的环境条件可能出现不同的病虫害,但同一种病虫害却常发生在同一树种群,因此,对于树种单一的树木,他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就会低,就可能导致病虫害的盛行。因此,在气候异常季节,病虫就容易滋生,会对林业的发展带来损失。

二、如何发现常见病虫害和防治方法

树木的病虫害的种类很多,在正常的气候环境里,存在的病虫害一般不会带来伤害,在自然界中利用鸟类就可以。这是自然界的生物链,不要幻想杀尽病虫,那样也就灭绝了鸟类。

1、树木根腐病的发生及根治方法

树木根腐病是一种细菌的滋生。滋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积水过多,树木的生长地过于潮湿,是导致树木发生根腐病的主要原因。树木根腐病发生在新生根部。发病初期在病区会出现浅褐色斑点,这些斑点会随着根腐病的发展逐渐加深。等到根腐病严重,树木的皮层组织就会出现坏死的症状。但是这类病具有隐藏性,虽然严重会导致树木的死亡。但在发病后,对于比较大的树木在外部观察,并不会反应在树冠的外观上,只是树干的底部以上会流出一些树脂类的物质。对于小树患病后,就比较明显,它的皮层组织会慢慢变软,然后腐烂,小树木还可能出现枯萎现象。对于根腐病预防一般采用改善潮湿的生长环境。如果发现发病要及时对树木根部浇灌治疗菌类的药物,如,双效灵类的灭菌药物。

2、树木蚜虫的发生及根治方法

树木蚜虫病一般多发生春季,一旦环境的温度和湿度适宜,树木的蚜虫病就可能发生,最初发生期在三月中旬,等到四、五月份。蚜虫就会由于数量太多造成伤害,蚜虫多把卵留在树木的新芽处,发生后会导致树木枯黄。对于蚜虫的预防,必须采取常年的防护,在冬季就把带卵的枝条剪掉,并把它在冬季烧毁,还可以在发病初期喷施一定量杀虫药剂,尽量在产卵前灭绝虫卵,会得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3、树木的叶斑病发生及根治方法

树木的叶斑病,经常发生在树木的叶片位。它常在气温较高环境下发病,发病初期叶片会出现褐色斑点,随着时间的变化会逐渐扩展成红褐色的圆形癍,如果发病严重,就会是树木枯萎。叶斑病的防治,可以采取去除带病的植株或枝条烧毁,同时要喷洒杀菌剂,标本兼治才能得到显著效果。

三、 树木其他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树木的病虫害种类繁多,对它们的防治措施也要根据不同情况,下面介绍几种关于病虫害防治的常规方法:

1、对病虫害的防治要坚持预先调查

对于树木常见的病虫害防治要坚持预先调查,掌握病虫害的依法规律,做到预防为主,及时防治。在选择苗木就要对种植地区的环境进行调查,掌握病虫害的发生规律,才能根据客观状况作出准确的判断,这样才能防治树木受到病虫的侵袭。

2、树苗选择与病虫害的防治

对树木的苗木品种的选择,不止关系着苗木成活率,同时对病虫害的防治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选择苗木时应选择健康不带病菌的树苗,还有考虑周围地区适宜的树种。一定要注意保护苗木的外观和根部都不受到外力的破坏。为了保证苗木的健康成长,要选择适宜的季节,尽快完成栽培任务。并要在栽植苗木后,喷洒一定量的药剂预防病虫害的发生,在干旱地区,要注意浇灌适宜的水。

3、严格监测与病虫害的防治

监测病虫害的工作市场年经常性的工作,要加强对树木的监测。一定要定期和随机检查相结合对树木的病害监测,要密切关注树木生长地区的环境气候的变化,尤其是春节和雨季,要加强监测力度,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对于初期发现感染病虫害的植株要立即防治,采取燃烧或喷洒药剂相结合的方法隔离或清除,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同时更要加强对树木患病的监测,同时查明原因,保证树木的健康成长。

四、结语

树木病虫害防治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园林树木;病虫害防治;传统方法;绿色技术

中图分类号:S895文献标识码: A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城市人口也日渐密集。在这种情况下,园林绿化工程便应运而生,而园林树木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则迫在眉睫,急需解决。

1、园林树木病虫害的类型

1.1、生理性病害

一般在相近的地方园林树木会发生相同的症状,这时只要对环境条件进行改善,就能够减轻甚至消灭这些病虫害症状。通常在天气干旱时,树木就会产生枯萎、落叶、干枯甚至是死亡的情况;某块区域下酸雨的时候,树木被酸雨危害,就会产生树叶斑块、褪色的现象;高温天气会造成树木的嫩芽和花朵的灼伤,对花朵的美观和果实的生产造成影响。

1.2、侵染性病害

侵染性病害也被称为传染性病害,主要包括以下四种情况:一是真菌性病害,这种病害的产生主要是通过风、雨和昆虫以及鸟类和人进行传播的,病菌通过皮孔和伤口进入树木内部,使树木生病。树木生病的部位会产生白粉、萎蔫、溃疡、斑点等症状;二是细菌病害,这种病害主要是通过雨水、土壤和生病的植物进行传播的;三是病毒性病害,这种病害主要是通过对脊柱细胞的代谢方法进行改变,使脊柱的生理程序遭到破坏造成的。这种病害造成的树木病害表现为以下几种病症:树叶发黄、发皱、畸形以及坏死等;四是病菌性病害,主要是通过昆虫以及蚜虫传播的,植物的病症表现为植物发黄以及丛枝。

1.3、虫害

园林树木的害虫一共有5类:一是根部害虫。这类害虫生长在土壤内部%将刚刚发芽的种子以及幼苗的根茎作为食物;二是干部害虫,主要寄居在被压木、风倒木以及风折木当中,一旦这些林木遭到了风火水旱的灾害,这些害虫就会进入树木之中,使得树木大量死亡的现象产生;三是枝梢害虫;四是叶部害虫,这类害虫主要是对树木叶片等造成伤害;五是果实种子害虫,这种害虫主要是对种子的产量和质量产生影响,会导致种子的质量下降。

2、防治园林树木病虫害的传统措施

2.1、普查检疫方法

为了及时掌握园林树木病虫害的分布状况、生长规律、危害情况以及分布状况,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对其进行深入调查,并将调查结果整理在册,为树木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详实依据。同时,还应在普查天敌和病虫害种类的基础上,认真分析研究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做好检疫和预测工作。

2.2、选择抗病性强的树种

为了减少园林树木病虫害的发生,可根据实际情况,因时、因地选择适合当地环境、气候条件及具有抗虫、抗病抵抗力强的园林植物品种,例如,适合当地生长条件的乡土树种或已在当地驯化过的无病害的苗木,可有效地预防病虫害的大量发生。

2.3、化学防治措施

就我国目前的树木病虫害防治工作而言,化学防治方法凭借其效果显著、使用方法简单易学等优势被广泛应用。化学方法对病虫害的防治主要是通过有毒物质对有害生物的生理过程进行干扰,进而杀死有害生物,以此来防治有害物质的不断扩展。化学防治的药物可以分为排斥物质、引诱物质以及毒物三种,其中:排斥物质能够通过诸如散播难闻的气味从而对害虫的感官进行影响;引诱物质可以通过引诱的方式,诱杀大量的害虫,引诱性物质包括很多种,最为常见的就是性诱饵;毒物对害虫的毒害作用可以通过很多方式进行,最主要的就是通过害虫的口器,通过植物的表皮以及植物的液流。同样,毒物也可分为很多种,市面上最常见的就是多毒类和少毒类。

2.4、物理防治措施

物理防治措施主要采用的是物理方法,比如利用机械阻隔、诱杀或忌避等方法杀死害虫或消除树木的病症,这种方法对环境没有污染,而且效果也较为良好,但是适用范围比较狭小。其中:机械阻隔指的是将树木与外界通过某种材料相互阻隔,避开两者的直接接触,如在芍药的种植初期,覆盖一层薄膜,可以使芍药的叶斑病大为减少。

2.5、财政的大力支持

由于园林树木的病虫害防治工作,需花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其周期长,这就需要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建立健全病虫害防治机构体制,下达相关政策文件。同时,还要下达专项经费,为病虫害防治工作提供资金保障。

2.6、建立专业队伍

树木病虫害防治是一项具有专业性强、技术含量高的工作,因此必须培养和引进防治树木病虫害的专业技术人员,把组建园林树木养护队伍特别是病虫害防治专业队伍放在首位,解决专业技术人才问题。只有这样,园林树木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才能实现持续有效的目的。

3、园林树木病虫害防治中的绿色技术

病虫害防治的关键在于因地制宜地、有计划、有步骤地采取多种技术措施,并以“生态系统”理念为指导,进行适宜的园林改造来提高林地整体抗塑性。值得注意的是,采取生态控制发和生物防治措施,是降低树木病虫害种群密度,恢复生态系统的有效途径。

3.1、生态控制法

生态控制法这一园林树木病虫防治新方法,也可以称作生态调控法。这种方法是在生态学原理的指导下进行的,即在一个整体的园林生态系统基础上,将园林植物以及有害生物、有益生物之间的互相依存和互相制约的关系加以利用,通过生态学的手段,创造一定的有利条件,能够使有益生物进行良好的生长,而使这一环境不利于害虫的生长。这样一来,就能够将有益生物的自然控制作用发挥到最大,并将有害生物的自然控制作用降到最低。园林做为一个生态系统,其中的树木生长的周期基本较长,因而具有相对稳定的生态环境,这种环境中具有较为丰富的节肢动物,有着较为复杂的生物群落结构和复杂的食物链,因而天敌和害虫之间就有了非常明显的互相依存和互相制约的关系,在这种环境中利用生态控制的方法十分有效。

3.2、生物防治法

生物防治是最为生态的一种防治树木病虫害的措施,也可以称之为“以虫治虫”,也就是利用害虫的天敌来抵御和杀死害虫。生物防治不会对环境造成破坏,它巧妙地利用了生物界中的“食物链”,在维持生态平衡的同时,生物防治还具有长效性,因为即使害虫的幼虫长大后,这些天敌也会将其消灭掉。虽然生物防治拥有很多优点,但是它也具有缺点,比如生物防治受环境的限制较大,而且目前人工培育有益的天敌还存在很大的困难,技术尚不纯熟。因此,生物防治目前还难以得到广泛的应用。

结束语

总之,作为林木生态系统中一种较为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病虫害对园林工程具有较大的危害。园林病虫害的发生不仅会受到自身生物特征的影响,还会受到气候、地理条件、树种以及海拔等因素的影响,而传统的园林病虫害防治不仅防治成本大,而且效益也不高。因此,对于园林树木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应在在依据城市生态环境特点和环保要求的基础上,遵循自然规律,科学合理地改造林木结构,加强更新改造,推广生态控制和生物防治技术,实现无公害生物制剂的应用,切实做好园林树木的病虫害防治工作。

参考文献:

[1]王平格.园林树木病虫害防治中的绿色技术和传统方法分析[J].绿色科技,2014,02:56-57.

[2]陆群,田润民,桑华.呼和浩特市园林树木病虫害防治措施[J].内蒙古林业科技,2008,04:57-58.

[3]邝先松,陈松,曾赣林.园林树木常见病虫害防治[J].江西林业科技,2005,03:56-58+61.

[4]谷桂云,金桂月.浅谈园林绿化与园林病虫害防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08:116.

[5]孙晶.论科学树木养护和园林病虫害防治措施[J].农业与技术,2013,03:120-121.

树木病虫害防治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病虫害;感染原因;防治

0.引言

目前,我国树种病虫害问题十分严峻,但是相关部门并未对此提起足够的重视,导致幼林保存率十分低下,给我国林木业带来了大量的经济损失。面对当前的病虫害形势,运用先进的经验和技术,积极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尤为重要。

1.树木感染病虫害的原因

导致树木发生病虫害的原因有多种。首先,我国林木结构分布十分不合理。树种单一,林木抵抗能力低下,导致病虫害盛行。经济贸易的全球化发展,导致新型病虫入侵和繁殖,而大多林农对病虫知识知之甚少,不能及时对林木进行检疫,也是病虫害发生的一大原因。而且由于全球变暖,气候异常,使病虫有了更高的生存能力,严重制约着林业的发展。

2.常见病虫害的发病规律及防治

病虫害的种类多种多样,对树木造成的伤害也不见相同。下面分析了常见树种的易发生的病虫害及其表现症状。

2.1根腐病

根腐病多从植物根尖或者伤口处被感染。积水过多,生长地过于潮湿、贫瘠,或移栽时根部掩埋太深都是导致树木易发生根腐病的原因。根腐病多发生在树木的新生根部。发病初期会出现浅褐色,随着进一步的发展颜色会逐渐加深。树木的皮层组织也会逐渐出现坏死的症状。这类病害初期并没有很明显的患病症状,严重会导致树叶的脱落和树木的死亡。比较大的树木患上此类病害后,患病部位依然直挺,树干底部以上会流出一些树脂类的物质。小树患病后,皮层组织会慢慢变软,然后腐烂,树木还可能出现枯萎现象。对于根腐病的预防一般采用改善移栽技术水平的方法。发病后也及时对植物根部浇灌瑞毒霉之类的治病药物。

2.2蚜虫

蚜虫病一般多发生春季,最初的发生期在三月中旬,最严重的时期是四、五月份。蚜虫多发生二十代左右,蚜虫多把卵留在树木的稍部、新芽处,发生后会导致树木枯黄,虽然不会危及树木的生命,但是会严重影响树木的生命。对于蚜虫的预防一般采取在冬季把带卵的纸条剪掉的方法,还可以适量喷施一定量的吡虫啉类的药剂,尽量在产卵之前或者是在卵的孵化期进行防治。

2.3叶斑病

叶斑病,顾名思义,可知其经常发生在树木的叶片部位。叶斑病的病菌一般会在寄主身上过东,易在气温较高的环境下发病,在多雨的季节病情则会加重。发病初始会有褐色斑点,逐渐扩展成红褐色外圈灰白色内圆的圆形癍,植物色斑周围会逐渐褪去绿色,发病严重后会导致植物身上产生黑色颗粒状的物质,植物逐渐枯萎。对于叶斑病的防治,应当采取积极去除带病的植株或纸条的方式,并要定期喷洒防治此类病害的杀菌剂。

2.4介壳虫

介壳虫每年大概发生两三代左右,最常发生在通风和透光度都比较差的条件下。此类病害一般发生在树木的枝叶上,发生后会导致树木生长状态严重不良,长势逐渐减弱,严重后,树木可能会发生死亡。对于介壳虫的防治,平时应当主意对树木进行修剪,提高通风状况,改善透光程度的方法来进行预防。在树木发病后可以采取人工清除的方式,也可以在病虫害初期使用相关的药物来进行喷洒防治。

2.5叶枯病

叶枯病也是一类已发生在树木叶片的病害,此类病菌躲在土壤或寄主身上过冬,通过风或者雨来传播给树木的苍老的叶子或者颓弱的树枝。发病初始,叶面会产生黄绿色的小斑点,发病严重后,斑点逐渐增大,连成一片,斑点的边缘多呈紫色状,继续发展会出现一些黑色的小点,患病叶片的边缘部分看上去类似火烧过的样貌,危害树木的生长。对叶枯病的防治,首先要从树种的选择开始,选择抗病性强的树种,科学栽培,在发病前喷施杀菌药剂来进行一系列预防,刚刚发病后要及时喷药防治叶枯病的进一步的发展,严重后要尽早剪掉带病叶片。

3.其他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病虫害的防治措施多种多样,涉及树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下面提出了关于病虫害防治的其他几个方面:

3.1预先调查

对于树木常见的病虫害防治要尽量采取预防为主,及时防治的原则。在树木种植之前应当首先对种植地区的环境进行一番调查,看看种植地区周围是否存在此类病虫害,病虫害程度严重情况及发生频率。调查结果出来后,要及时根据客观状况作出决定。比如:提前做好防治病虫害的预防计划,在植株发病前提前采取隔离措施,防治树木被感染。

3.2树苗选择

为保证树木的健康成长,提高树木的成活率。在树木的在之前应当对树苗进行严格的检测,去除带病、抗病能力差的树苗。选取健康、抗病虫害能力较强的植株,加强对树种、树苗的保存和运输,避免植株在种植前被感染。树木栽植后,要提前喷洒一定的药剂进行预防。

3.3严格监测

加强对树木的病虫害的监测。定期、随机的对树木进行病害监测,密切关注树木生长地区的环境气候变化情况,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对于感染病虫害的植株要及时进行防治,必要要及时进行隔离或清除,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及时跟踪树木患病情况,及时查明患病原因,抓住病虫害防治的最佳时期,积极进行防治,控制病虫害的进一步扩展。

3.4建立档案

建立病虫害档案有利于掌握树木生长地区的病虫害状况。在病虫害发生时可以把这些档案作为经验和参考资料,便于调查病虫害发生的原因以及病虫的进化和繁殖状况,和制定相关病虫害防治计划和改善对树木的管理措施。而且有利于对第二年的病虫害状况进行预测,积极引入病虫天敌,研发新型药物,使病虫害及时控制。

3.5改善管理技术

由于单一树种的抗病能力很差,可以丰富种植地区树木的种类,来提高树木的抗病虫害能力。注意栽植间距的控制,了解植物相互搭配带来的影响,在保证树木正常成长的条件下,多种树木种植互相组合,同时互相抵抗病虫害。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尽早防治,改善树木的生长状况。

4.总结

树木病虫害的防治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作,并且涉及树木生命周期中种植、生长、开花、结果的各个时期。加强病虫害的防治,不仅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树木的生长状况,还是响应科学发展的重要一步。我们应当把树种的病虫害防治列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来对待。采取积极的防护措施,减少病虫害带来的损失。

【参考文献】

[1]罗亮宏,罗双辉,廖庆华.浅谈油茶在梅州的发展及其栽培管理技术[J].广东农业大学,2010.

[2]吴小伟,周宏平等.无人机喷洒技术的研究[J].农机化研究,2010.

[3]刘丰玲,马东辉,刘天宏,喷施沼液对小麦产量、品质和病虫害防治的影响[J].中国沼气,2009.

[4]钟荣辉,徐晔春,邹春萍.盆栽一品红优质栽培技术[J].广东农业大学,2009.

树木病虫害防治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病虫害 感染原因 防治

1.引言

目前,我国树种病虫害问题十分严峻,但是相关部门并未对此提起足够的重视,导致幼林保存率十分低下,给我国林木业带来了大量的经济损失。面对当前的病虫害形势,运用先进的经验和技术,积极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尤为重要。

2.树木感染病虫害的原因

导致树木发生病虫害的原因有多种。首先,我国林木结构分布十分不合理。树种单一,林木抵抗能力低下,导致病虫害盛行。经济贸易的全球化发展,导致新型病虫入侵和繁殖,而大多林农对病虫知识知之甚少,不能及时对林木进行检疫,也是病虫害发生的一大原因。而且由于全球变暖,气候异常,使病虫有了更高的生存能力,严重制约着林业的发展。

3.常见病虫害的发病规律及防治。

病虫害的种类多种多样,对树木造成的伤害也不见相同。下面分析了常见树种的易发生的病虫害及其表现症状。

3.1根腐病

根腐病多从植物根尖或者伤口处被感染。积水过多,生长地过于潮湿、贫瘠,或移栽时根部掩埋太深都是导致树木易发生根腐病的原因。根腐病多发生在树木的新生根部。发病初期会出现浅褐色,随着进一步的发展颜色会逐渐加深。树木的皮层组织也会逐渐出现坏死的症状。这类病害初期并没有很明显的患病症状,严重会导致树叶的脱落和树木的死亡。比较大的树木患上此类病害后,患病部位依然直挺,树干底部以上会流出一些树脂类的物质。小树患病后,皮层组织会慢慢变软,然后腐烂,树木还可能出现枯萎现象。对于根腐病的预防一般采用改善移栽技术水平的方法。发病后也及时对植物根部浇灌瑞毒霉之类的治病药物。

3.2蚜虫

蚜虫病一般多发生春季,最初的发生期在三月中旬,最严重的时期是四、五月份。蚜虫多发生二十代左右,蚜虫多把卵留在树木的稍部、新芽处,发生后会导致树木枯黄,虽然不会危及树木的生命,但是会严重影响树木的生命。对于蚜虫的预防一般采取在冬季把带卵的纸条剪掉的方法,还可以适量喷施一定量的吡虫啉类的药剂,尽量在产卵之前或者是在卵的孵化期进行防治。

3.3叶斑病

叶斑病,顾名思义,可知其经常发生在树木的叶片部位。叶斑病的病菌一般会在寄主身上过东,易在气温较高的环境下发病,在多雨的季节病情则会加重。发病初始会有褐色斑点,逐渐扩展成红褐色外圈灰白色内圆的圆形癍,植物色斑周围会逐渐褪去绿色,发病严重后会导致植物身上产生黑色颗粒状的物质,植物逐渐枯萎。对于叶斑病的防治,应当采取积极去除带病的植株或纸条的方式,并要定期喷洒防治此类病害的杀菌剂。

3.4介壳虫

介壳虫每年大概发生两三代左右,最常发生在通风和透光度都比较差的条件下。此类病害一般发生在树木的枝叶上,发生后会导致树木生长状态严重不良,长势逐渐减弱,严重后,树木可能会发生死亡。对于介壳虫的防治,平时应当主意对树木进行修剪,提高通风状况,改善透光程度的方法来进行预防。在树木发病后可以采取人工清除的方式,也可以在病虫害初期使用相关的药物来进行喷洒防治。

3.5叶枯病

叶枯病也是一类已发生在树木叶片的病害,此类病菌躲在土壤或寄主身上过冬,通过风或者雨来传播给树木的苍老的叶子或者颓弱的树枝。发病初始,叶面会产生黄绿色的小斑点,发病严重后,斑点逐渐增大,连成一片,斑点的边缘多呈紫色状,继续发展会出现一些黑色的小点,患病叶片的边缘部分看上去类似火烧过的样貌,危害树木的生长。对叶枯病的防治,首先要从树种的选择开始,选择抗病性强的树种,科学栽培,在发病前喷施杀菌药剂来进行一系列预防,刚刚发病后要及时喷药防治叶枯病的进一步的发展,严重后要尽早剪掉带病叶片。

4.其他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病虫害的防治措施多种多样,涉及树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下面提出了关于病虫害防治的其他几个方面:

4.1预先调查

对于树木常见的病虫害防治要尽量采取预防为主,及时防治的原则。在树木种植之前应当首先对种植地区的环境进行一番调查,看看种植地区周围是否存在此类病虫害,病虫害程度严重情况及发生频率。调查结果出来后,要及时根据客观状况作出决定。比如:提前做好防治病虫害的预防计划,在植株发病前提前采取隔离措施,防治树木被感染。

4.2树苗选择

为保证树木的健康成长,提高树木的成活率。在树木的在之前应当对树苗进行严格的检测,去除带病、抗病能力差的树苗。选取健康、抗病虫害能力较强的植株,加强对树种、树苗的保存和运输,避免植株在种植前被感染。树木栽植后,要提前喷洒一定的药剂进行预防。

4.3严格监测

加强对树木的病虫害的监测。定期、随机的对树木进行病害监测,密切关注树木生长地区的环境气候变化情况,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对于感染病虫害的植株要及时进行防治,必要要及时进行隔离或清除,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及时跟踪树木患病情况,及时查明患病原因,抓住病虫害防治的最佳时期,积极进行防治,控制病虫害的进一步扩展。

4.4建立档案

建立病虫害档案有利于掌握树木生长地区的病虫害状况。在病虫害发生时可以把这些档案作为经验和参考资料,便于调查病虫害发生的原因以及病虫的进化和繁殖状况,和制定相关病虫害防治计划和改善对树木的管理措施。而且有利于对第二年的病虫害状况进行预测,积极引入病虫天敌,研发新型药物,使病虫害及时控制。

4.5改善管理技术

由于单一树种的抗病能力很差,可以丰富种植地区树木的种类,来提高树木的抗病虫害能力。注意栽植间距的控制,了解植物相互搭配带来的影响,在保证树木正常成长的条件下,多种树木种植互相组合,同时互相抵抗病虫害。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尽早防治,改善树木的生长状况。

5.总结

树木病虫害的防治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作,并且涉及树木生命周期中种植、生长、开花、结果的各个时期。加强病虫害的防治,不仅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树木的生长状况,还是响应科学发展的重要一步。我们应当把树种的病虫害防治列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来对待。采取积极的防护措施,减少病虫害带来的损失。

参考文献:

[1] 罗亮宏,罗双辉,廖庆华.浅谈油茶在梅州的发展及其栽培管理技术[J].广东农业大学.2010.

[2] 吴小伟,周宏平等.无人机喷洒技术的研究[J].农机化研究.2010.

[3] 刘丰玲,马东辉,刘天宏,喷施沼液对小麦产量、品质和病虫害防治的影响[J].中国沼气.2009.

[4] 钟荣辉,徐晔春,邹春萍.盆栽一品红优质栽培技术[J].广东农业 大学.2009.

树木病虫害防治方法范文第6篇

关键词:病虫害;树木树干;防治措施

1 目前树木树干病虫害的情况

1.1 树木树干病虫害的数量与种类增多

国内林业在不断发展,林业生产中所使用的树木数量与种类也在不断增加,这就导致对应的病虫害种类与数量也相应增多。因为林业生产必须要开发大面积的土地来种植树木,这为树木树干病虫害提供了一个传播的环境,再加上林业生产当中部分树种是在外地或国外引入,而部分林业生产的工作人员因为缺乏相关的经验或者没有做好对应的预防工作,树木树干病虫害也就获得了传播的温床,从而严重影响我国林业生产的品质[1]。

1.2 树木树干病虫害的危害增加

部分病虫害是伴随着引进国外的树种引入,国内林业工作人员对于这类病虫害的防治措施根本不了解,而一些新生的病虫害,相关的研究人员并没有及时研究出应对的方法。此外,随着国内病虫害防治技术的不断更新,一些病虫害的免疫能力也在不断增强,使用的物理治疗与药物治疗已经无法取得预期的防治效果。种种原因,导致我国的林业生产受到严重的影响,经济损失也非常大。

2 树木树干病虫害的应对措施

2.1 加强树木树干病虫害的预防工作

目前林业生产规模正在不断拓展,应确实落实树木树干的病虫害预防工作,降低病虫害对林业生产带来的经济损失。要做好树木树干病虫害的预防工作:一是要针对树木树干实施对应的预防检测工作,必须要定期对生产园中的树木树干实施药物治理,尽可能地降低树木树干出现病虫害。二是要对做好对应的宣传工作,应当加强树木树干病虫害预防工作的宣传力度,要让林业工作人员充分认识到病虫害对于林业生产的严重危害,而林业生产的管理层必须要组织专业的人员针对树木树干的发育情况进行监控与管理,从而掌握树木树干病虫害的实际情况,便于有效开展对应的治理工作[2]。

2.2 采取药物治理树木树干病虫害

药物治理属于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防治树木树干病虫害的措施,针对不同类型的病虫害,所选用的药物种类也不尽相同,所以必须要选择科学合理的药物,才可以有效地防治树木树干病虫害。目前采用药物治理病虫害的措施主要包含下面两类:一是运用农药埋施法。即将农药埋入树木的根部,而树根在吸收农药成分之后,能够将农药传到树干与树叶中,而病虫在蚕食树干或者树叶的时候就会吃到农药死亡,从而有效地降低树木树干病虫害。如果将肥料与农药进行合并使用,也能够发挥出较为良好的作用。二是采用树干注药法。将农药注射到树木树干当中,农药通过树干传输到树木的各个位置,这种方法同样可以有效杀死害虫,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采用这种方法所使用的注药量必须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要求来进行注药,从而有效保障树木的健康成长,降低病虫害对于林业生产的威胁。

2.3 提高树木树干病虫害防治人员的素质

近几年来,林业生产的规模越来越大,相应的,林业生产的工作人员也就越来越多,同时也就导致林业生产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参次不齐。而当前在种类及数量都在不断增长的树木树干病虫害,也就对林业生产管理人员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作为林业生产的工作人员,必须要提升自己对于病虫害的预防意识,针对病虫害方面的知识必须要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如此才能够正确开展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作为林业生产的工作人员还应当严格履行自身的职责,定期对树林中的树木进行例行检查与管理,便于在第一时间发现病虫害,从而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此外,还应当提升林业工作人员的病虫害防治能力,定期对林业工作人员开展病虫害防治技术方面的培训,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

2.4 对树干进行有效地保护

针对树木树干病虫害可以采用以下2种防治方法:一是应用树干涂白的措施。这种措施能够有效预防类似于天牛这类害虫在树干中进行产卵,还能够有效预防树干出现的溃疡病,并且能够有效帮助树干在冬季防冻;二是应用树干涂胶措施。这种方法就是将粘虫剂涂在树干上,从而有效预防一些类似于杨毒蛾、松毛虫等病虫害的出现。这两种方法都是国内目前普遍采用的措施,对于预防病虫害,促进林业生产健康发展,都有着良好的效果。

3 结语

随着林业生产的规模和数量的扩大,树木树干的病虫害也逐渐增加,这对于林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林业生产的管理者应该采取有效地措施保障林业生产的质量,保障树木的健康成长。 在今后的林业生产中需要做好树木树干病虫害的预防和治理工作,确保林业生产的效益。

参考文献

树木病虫害防治方法范文第7篇

1园林病虫害防治与园林规划设计

做好园林病虫害的防治,必须从规划设计抓起,规划设计在充分考虑景观效果的同时,还应注意植物的选用及配置必须符合生态学原理和植物的生物学特性。

1.1在树种选择上做到适地适树,适地适树是保证园林花木健康生长及提高花木抗性的前提。在树种的选择上应以植被分布规律为理论基础,以乡土树种为重点,以适应本地城市生态环境为原则。

1.2在设计中应避免配置病虫转主寄生植物引发病虫害的发生,如桧柏、侧柏与梨、苹果、海棠若栽植一起会诱发梨桧锈病发生。

1.3植物配置应注意利用植物间相生相克等生物学特性,利用植物之间的相生相克的原理,科学安排植物的配置,相互促进生长,共,享天敌,是园林病虫害可持续控制中的重要方法。

1.4植物配置应依据生态学规律,在进行植物配置时不仅要注重美学,还应符合生态学原理及生物多样性原则,致力于建立与天然植物群落相似,在这种植物群落中,园林害虫及病原物成为园林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受自然天敌等因素的制约,不易爆发成灾。

2园林病虫害防治与植物检疫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剧,花卉苗木及其产品的调运将更加频繁,病虫害也会随之混入,许多危险性病虫害一旦处理不当,爆发了大面积的病虫害,会造成较大的损失。如:百锈病、樱花细菌根病菌由日本传入我国,给许多园林风景区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因此对这些苗木必须进行严格检查,禁止带有病菌和虫害的花卉及其繁殖材料输入,防止病虫害分布区域的扩大和危险性病虫害的传播。这就要求遵守并严格执行植物检疫制度,防止新的病虫害的传播蔓延。

3园林病虫害防治与园林绿地施工

园林绿地施工是园林苗木进入城市绿地的最后一道关口,因此在这个环节也要重视园林病虫害的防治,为整个城市系统病虫害的防治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防治因为种植了外来引进的带有病虫害园林树木花卉,造成病虫害的感染;同时也要注重当地病虫害对新种植苗木的危害,提高苗木的成活率。

购买种植苗木前要严格检查苗木的植物检疫报告,没有检疫合格报告的苗木不能进入种植现场。如果发现购买苗木带有病虫害且不严重,但又急需时要对苗木进行病虫害处理后方可进行种植。带有严重病虫害的苗木应就地销毁,防治造成交叉感染,危害其它苗木。

4园林病虫害防治与后期抚育管理

园林植物的后期养护是一个长时间的、连续的过程,病虫害的防治在这个阶段同样也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在这一时期应该树立一种以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思想,以积极的态度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园林植物养护管理包括以下内容:科学施肥;合理浇水;松土除草;合理整形修剪,以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并结合修剪,清除病虫枝叶;做好绿地卫生,清除病株残体,减少侵染来源;合理轮作;结合翻地消灭越冬虫害等。

5常见园林病虫害防治的方法

5.1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用化学农药防治植物病虫害的方法,化学防治作用迅速、效果显著,使用方便、适用范围广,现已广泛应用。这种方法虽能治病杀虫,但同时也能污染环境、杀害害虫的天敌。在运用此法时应选择高效、低毒、残留期短的品种,避免环境污染。

5.2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具有许多优于化学防治的特点,如对人畜安全,不污染环境,不产生抗性,保护生态平衡、持续控制病虫害的作用。其缺点是防治效果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作用不如化学防治速效,人工培养有益生物的技术难度较高,能用于大量释放的天敌种类不多等。运用生物防治进行生态调控是园林病虫害防治的发展方向,在园林病虫害可持续控制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用于防治园林病虫害的生物产品很多,包括天敌昆虫、微生物(真菌、细菌、病毒、微孢子虫、线虫和农用抗生素)及其代谢产物、不育剂和植物源农药等。目前在园林病虫害防治上应用较广的生物产品有细菌类的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管氏肿腿峰、周氏啮小蜂、阿维菌素、浏阳霉素、井岗霉素、烟参碱等。

5.3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是通过热处理、射线、机械阻隔等方法防治植物病虫害。任何生物,包括植物病原物对热有一定的忍耐性,超过限度生物就要死亡。在园林植物病害防治中,热处理又分干热和湿热两种方式。机械阻隔也能起到防治病虫害的作用。例如覆盖薄膜,许多叶部病害的病原物是在病残体上越冬的,花木栽培地早春覆膜可大幅度地减少叶病的发生,如芍药地覆膜后,芍药叶斑病成倍减少。对于虫害来说主要是通过人工捕杀、诱杀,此外还可以通过热水浸种、烈日暴晒、红外线辐射来杀死在种子里的病虫害。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许多国家已把园林绿化作为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认识到园林绿化在城市建设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通过运用园林绿化所使用的树木、花草等,合理布局组成植物群体,从而发挥出与人类的生存、生活、生产有着密切关系的多种功能。但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经常会遭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导致花草树木生长不良、畸形、腐烂甚至死亡,不仅丧失观赏价值和绿化效果,而且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在园林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应树立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指导思想。

1园林病虫害防治与园林规划设计

做好园林病虫害的防治,必须从规划设计抓起,规划设计在充分考虑景观效果的同时,还应注意植物的选用及配置必须符合生态学原理和植物的生物学特性。

1.1在树种选择上做到适地适树,适地适树是保证园林花木健康生长及提高花木抗性的前提。在树种的选择上应以植被分布规律为理论基础,以乡土树种为重点,以适应本地城市生态环境为原则。

1.2在设计中应避免配置病虫转主寄生植物引发病虫害的发生,如桧柏、侧柏与梨、苹果、海棠若栽植一起会诱发梨桧锈病发生。

1.3植物配置应注意利用植物间相生相克等生物学特性,利用植物之间的相生相克的原理,科学安排植物的配置,相互促进生长,共,享天敌,是园林病虫害可持续控制中的重要方法。

1.4植物配置应依据生态学规律,在进行植物配置时不仅要注重美学,还应符合生态学原理及生物多样性原则,致力于建立与天然植物群落相似,在这种植物群落中,园林害虫及病原物成为园林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受自然天敌等因素的制约,不易爆发成灾。

2园林病虫害防治与植物检疫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剧,花卉苗木及其产品的调运将更加频繁,病虫害也会随之混入,许多危险性病虫害一旦处理不当,爆发了大面积的病虫害,会造成较大的损失。如:百锈病、樱花细菌根病菌由日本传入我国,给许多园林风景区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因此对这些苗木必须进行严格检查,禁止带有病菌和虫害的花卉及其繁殖材料输入,防止病虫害分布区域的扩大和危险性病虫害的传播。这就要求遵守并严格执行植物检疫制度,防止新的病虫害的传播蔓延。

3园林病虫害防治与园林绿地施工

园林绿地施工是园林苗木进入城市绿地的最后一道关口,因此在这个环节也要重视园林病虫害的防治,为整个城市系统病虫害的防治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防治因为种植了外来引进的带有病虫害园林树木花卉,造成病虫害的感染;同时也要注重当地病虫害对新种植苗木的危害,提高苗木的成活率。

购买种植苗木前要严格检查苗木的植物检疫报告,没有检疫合格报告的苗木不能进入种植现场。如果发现购买苗木带有病虫害且不严重,但又急需时要对苗木进行病虫害处理后方可进行种植。带有严重病虫害的苗木应就地销毁,防治造成交叉感染,危害其它苗木。

4园林病虫害防治与后期抚育管理

园林植物的后期养护是一个长时间的、连续的过程,病虫害的防治在这个阶段同样也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在这一时期应该树立一种以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思想,以积极的态度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园林植物养护管理包括以下内容:科学施肥;合理浇水;松土除草;合理整形修剪,以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并结合修剪,清除病虫枝叶;做好绿地卫生,清除病株残体,减少侵染来源;合理轮作;结合翻地消灭越冬虫害等。

5常见园林病虫害防治的方法

5.1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用化学农药防治植物病虫害的方法,化学防治作用迅速、效果显著,使用方便、适用范围广,现已广泛应用。这种方法虽能治病杀虫,但同时也能污染环境、杀害害虫的天敌。在运用此法时应选择高效、低毒、残留期短的品种,避免环境污染。

5.2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具有许多优于化学防治的特点,如对人畜安全,不污染环境,不产生抗性,保护生态平衡、持续控制病虫害的作用。其缺点是防治效果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作用不如化学防治速效,人工培养有益生物的技术难度较高,能用于大量释放的天敌种类不多等。运用生物防治进行生态调控是园林病虫害防治的发展方向,在园林病虫害可持续控制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用于防治园林病虫害的生物产品很多,包括天敌昆虫、微生物(真菌、细菌、病毒、微孢子虫、线虫和农用抗生素)及其代谢产物、不育剂和植物源农药等。目前在园林病虫害防治上应用较广的生物产品有细菌类的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管氏肿腿峰、周氏啮小蜂、阿维菌素、浏阳霉素、井岗霉素、烟参碱等。

5.3物理防治

树木病虫害防治方法范文第8篇

关键词:林业管理;病虫害;发生原因;防治策略

一、林木病虫害的发生原因

1、前期调查工作不足,树种适应能力较差

营林造林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由于各地区地理环境、气候变化、温度湿度等条件的不同,因此在选择营林树种时,必须要确保树种能够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而部分林业部门片面追求营林造林指标,对于前期调查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即便是有些部门开展了环境调查工作,也往往不能收集到详细的资料,难以提供全方位的环境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盲目引进外地树种,不仅树木的成活率较低,而且后期容易遭受病虫害侵袭,严重情况下可能影响本地其他树种的正常生长。例如法桐是一种净化能力较强的树种,在城市中种植法桐,不仅能起到净化空气的效果,还能提升城市道路的美观度。因此国内许多城市大量引进法桐,但是法桐适宜生长的土壤环境为弱碱性,因此,如果弱酸性土壤地区引进该树种,则很难得到生长,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下降。

2、缺乏树苗消毒检查,后期栽种管理不到位

苗木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后期林木的抗病虫害能力。林业部门在从苗圃地引进树种时,没有对树苗进行消毒检验,导致部分树苗的根部或茎叶中含有一定数量的病虫卵,在后期苗木生长过程中,这些病虫卵就会发育成成虫,危害林木健康。除此之外,后期抚育管理工作不到位,也是导致林木病虫害多发的重要诱因。首先,营林地的前期整地工作不足。营林地通常以山区荒地为主,这部分地区的土壤中含有大量的石块、树枝、落叶以及草根等杂物,如果不进行提前的整地工作,这些杂物中所包含的病虫很有可能给林木造成潜在危害。其次,土壤肥力不足,苗木难以获得足够丰富的养分,对病虫的抵抗能力下降,容易受病虫感染和侵害。最后,林区栽种密度过大,森林内部通风性差,土壤不能得到充分的光照,导致内部潮湿,细菌大量滋生,从而诱发病虫害。

3、管理方式过于陈旧,病虫防治不到位

由于森林覆盖面积较大,园林工作者的管理一般处于粗放型管理状态,林木病虫害一旦发生则不可控制。在修剪枝叶时,对病虫枝修剪不彻底,或是对有病虫害存留的树木修剪后,未对操作工具进行消毒,直接使用在正常树木上,使得树木在园林管理工作过程中被传染。在发病高峰期,树木受到创伤未被处理,导致抵抗力下降,受到病虫害的侵蚀。另外,园林工作者在发病季节未提前做好病虫害防御工作,喷洒预防的药物导致病虫害发展迅速。

二、林木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1、做好预防与检测工作

病虫害的发生时间与树种在不同生长时间常发生的病虫害是有规律可循的,森林管护人员可以通过科学的检测手段和丰富的经验,预测出即将发生的病虫害种类、发生动态以及发展趋势等。所以,可以通过科学合理的预防和检测机制,定期、定点或重点位置设置检测报点对其进行防治。

2、防治工作贯穿整个技术管理

首先,要从营造森林以及森林规划入手,对栽种整体局势、生态总体根据当地的自然影响因素进行了解,并对适宜栽种物种进行对比分析,选择适当的树种,坚持适地适树,营造混交林,严格把控树苗质量。其次,要根据树种可见光照需求、森林郁闭度、适宜栽种密度合理设计树木之间的距离,降低病虫害滋生的环境。第三,注意林分结构、树种搭配以及抚育管理的方式,保护林种多样性和生物丰富性,提高森林自身预防。对与修剪枝叶、树木伤口处理都要严格依照技术管理规定,及时发现并修剪病虫枝,防止病原传播。同时,改变森林粗放型管理模式,注意定期打扫卫生、肥水管理、清理垃圾以及病虫害,注意土壤的养护与消毒,增强树木抵抗能力。

3、掌握并使用多种病虫害防治办法

对于林木病虫害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防治。如使用生物防治方法,将有益无害的生物通过生物潜能,以及自然生态规律去应对病虫害的发生,以微生物与鸟治理虫害。可以利用对自然环境的光照、温度、湿度、风、土壤等因素对病虫害的生存环境进行调节,也可通过物理机械法对树木生存环境进行改变,如光诱杀法、高温处理、制作塑料薄膜毒环等,从而抑制其生长与传播。

化学方法是治疗方法中使用最频繁,且效果最为明显的方法。可以根据病虫害直接选择对应预防和治疗的药物,按照配比进行稀释,然后按照说明采取喷洒、浇灌、注射、涂抹、诱杀等方式进行使用。化学诱杀法是利用昆虫对化学气味的喜好进行诱杀,药剂喷洒方法是比较常用的方法,可大面积的消灭病虫害,但对环境有一定的污染。物理防治措施也是林木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措施。相关人员可以利用害虫本身的趋光性,用黑光灯、高压灭虫灯等来诱捕害虫进而有效捕杀。工作人员还可以利用害虫的越冬习性,在害虫因天气回暖而上树之前在树干位置绑缚塑料带,阻止害虫上树。此外,工作人员还可以对林木的种子与枝干插条等进行加热处理,如将泡桐树的种子或树根利用刃℃左右的温水浸泡lh左右,就可以有效防治泡桐丛枝病,确保泡桐树的生长状况。

结语:林木病虫害发生的原因比较多,主要与林木资源的品种、栽种技术、管理方式等有重要联系。林业部门及相关的工作人员应当认识到林木资源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价值,并不断探究病虫害的发生原因。在此基础上,相关人员要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如加强预防、采取物理防治及化学防治等手段,避免林木资源受病虫害影响。

参考文献:

[1] 王立新,田亚军,周义,张鸿逵.浅谈海淀区林木病虫害发生原因及其控制对策[J].中国森林病虫,2014(03):131-133.

树木病虫害防治方法范文第9篇

关键词:植树造林技术;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S725.7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533178

在大规模植树造林过程中植树造林的管理人员要认真检查和培育树木,提高造林的质量,并且要做好苗木灌溉和病虫害防治工作,科学合理地利用造林技术,有效实施造林项目。在预防和控制病虫害时,要发现病虫害的成因及病虫害预防、治疗效果不明显的问题的症结所在,旨在探索、总结如何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

1 常见的植树造林技术

1.1 根苗造林

为了提高树苗的成活率和树木的成长速率,通常的做法是选取一颗根系完整并且发达的树苗直接进行种植,达到绿化的效果。在土质优良肥沃的地区播种,在适宜的时间进行施肥,选择优质的苗木种子,确保苗木的成活率,培养出优秀的树苗。在植树造林过程中要想保证树苗成活率,提升造林品质,要对栽种区域的土壤、气候、水分等影响条件进行确认,选取合适的优良树苗,还要保证苗木根系在运输途中不受到损伤。对于幼苗的培育需要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才能保证其成活率,通过细心地呵护使培养的幼苗栽种到土壤中健康成长,另外还要定期查看以免树木收到外界的破坏。

1.2 播种造林

在气候适宜,水分、阳光、养料充足的地区还可以采用飞机播种的直播造林法。由于直播造林法简单、有效,成本造价较低所以这种方法通常在山区使用。方法就是选择品种良好的种子在适宜的时节直接播种到土壤中,如果遇到干旱的情况还需要采用人工降雨保证种子能够获得充足的水分,在我国有很多山区播种的例子这种方法是所有植树造林方式中最简单的一种,而且效果很好。

1.3 分殖造林

还有一种不太常见的造林方法就是分殖造林法。通俗讲就是在土质较好、气候条件优良的地区利用树木的的树干、树枝、根部的营养器官当做造林的直接材料进行造林。例如:在我国有很多地方葡萄的种植就是用的这种方法,利用葡萄的枝干进行培育。这种造林方法对条件要求严苛,所以要结合栽种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培植。

2 植树造林基本程序说明

2.1 造林地的清理

苗木的培育通常会选择在造林地的位置。造林地由于长期栽培苗木必然会产生很多例如落叶、枯死的树干、站根、伐根等垃圾,所以在培育苗木之前对造林地进行清理保证地面的干净整洁是十分必要的。清理时可以根据将要利用的造林地的实际情况选择全苗清理法、带状清理法、块状清理法等几种方式中最行之有效的方法,这样才能保证清理的时效性,才能更有利于苗木的培育。

2.2 整地

整地也是造林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在经过整理的地上种植树苗,能够更好的保证树苗的成活率。通常整地的方法有2种即全面整地法和局部整地法,选择好正确的整地方法很重要。在遇到大面积的土地需要整理的情况下通常选择全面整地法,利用大型机械对造林区进行开垦、翻耕,使土质变得松软,适宜种植苗木。当栽培面积较小的情况下要采用局部整地法,有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这2种方式都是对树木周边进行小面积翻恳。在合适的情况下选择最经济的方法保证苗木的茁壮成长。

3 植树造林活动中的病虫害防治策略

3.1 κ鞲刹〕婧Φ姆乐

病虫害防治也是威胁林木成长,以及造林效果的关键因素尤其是检疫性病虫害对林木危害最严重。严重的病虫害可以造成成片的树木枯死,或者风折。所以对付林木的病虫害主要采用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法,制定完整成套的预防措施方案,在对林木的日常巡查、管理中,要加大检查力度,要经常喷洒杀虫剂等防虫害药物,分片区管理,还可以在林区引入害虫的天敌保护自然生物链的平衡。

3.2 对树木叶部病虫害的防治

叶子是树木进行光合作用的关键因素,如果生长中的树木树叶大面积脱落,就会使树木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也就无法汲取养分保证树木正常的存活,所以对树叶病虫害的防治也是相当重要。树叶出现虫害的情况通常肉眼很容易分辨,所以平时加大巡查力度就能及时发现病虫害。如果在检查中发现树叶处有病虫害的迹象时要及时处理,在源头上消灭害虫,防治其进行扩散传染到其他树木,当大面积病虫害爆发前要定期检查树木、喷洒药物。同样做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防治虫害遍布、扩散。

4 结语

在实际造林过程中要将造林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提起重视,要有系统性、结构性、深层次的看待二者之间的联系。加大造林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的科学探索,加快创新脚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整合资源提升操作和实践环节的标准,这样才能保证造林的高品质和生态平衡的可持续发展。

树木病虫害防治方法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垦区;林业病虫害;防治

0.引言

近年来,垦区林业部门由过去单纯地发展生态型林业,转变到合理利用资源,在建设好生态林的同时,大力培育林业产业。黑龙江垦区是我国林业发展的重要基地,然而由于林业病虫害的发生与危害影响着树木的产量与品质,而且病虫害近年来有明显加重趋势,如不进行有效防治,垦区林业建设项目将难以实现。本文就垦区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进行简要分析。

1.垦区林业病虫害的常见类型

1.1根腐病

根腐病多从植物根尖或者伤口处被感染。积水过多,生长地过于潮湿、贫瘠,或移栽时根部掩埋太深都是导致树木易发生根腐病的原因。根腐病多发生在树木的新生根部。发病初期会出现浅褐色,随着进一步的发展颜色会逐渐加深。树木的皮层组织也会逐渐出现坏死的症状。这类病害初期并没有很明显的患病症状,严重会导致树叶的脱落和树木的死亡。比较大的树木患上此类病害后,患病部位依然直挺,树干底部以上会流出一些树脂类的物质。小树患病后,皮层组织会慢慢变软,然后腐烂,树木还可能出现枯萎现象。对于根腐病的预防一般采用改善移栽技术水平的方法。发病后也及时对植物根部浇灌瑞毒霉之类的治病药物。

1.2蚜虫

蚜虫病一般多发生春季,最初的发生期在三月中旬,最严重的时期是四、五月份。蚜虫多发生二十代左右,蚜虫多把卵留在树木的稍部、新芽处,发生后会导致树木枯黄,虽然不会危及树木的生命,但是会严重影响树木的生命。对于蚜虫的预防一般采取在冬季把带卵的纸条剪掉的方法,还可以适量喷施一定量的吡虫啉类的药剂,尽量在产卵之前或者是在卵的孵化期进行防治。

1.3叶斑病

叶斑病的病菌一般会在寄主身上过东,易在气温较高的环境下发病,在多雨的季节病情则会加重。发病初始会有褐色斑点,逐渐扩展成红褐色外圈灰白色内圆的圆形癍,植物色斑周围会逐渐褪去绿色,发病严重后会导致植物身上产生黑色颗粒状的物质,植物逐渐枯萎。对于叶斑病的防治,应当采取积极去除带病的植株或纸条的方式,并要定期喷洒防治此类病害的杀菌剂。

1.4介壳虫

介壳虫每年大概发生两三代左右,最常发生在通风和透光度都比较差的条件下。此类病害一般发生在树木的枝叶上,发生后会导致树木生长状态严重不良,长势逐渐减弱,严重后,树木可能会发生死亡。对于介壳虫的防治,平时应当主意对树木进行修剪,提高通风状况,改善透光程度的方法来进行预防。在树木发病后可以采取人工清除的方式,也可以在病虫害初期使用相关的药物来进行喷洒防治。

1.5叶枯病

叶枯病也是一类已发生在树木叶片的病害,此类病菌躲在土壤或寄主身上过冬,通过风或者雨来传播给树木的苍老的叶子或者颓弱的树枝。发病初始,叶面会产生黄绿色的小斑点,发病严重后,斑点逐渐增大,连成一片,斑点的边缘多呈紫色状,继续发展会出现一些黑色的小点,患病叶片的边缘部分看上去类似火烧过的样貌,危害树木的生长。对叶枯病的防治,首先要从树种的选择开始,选择抗病性强的树种,科学栽培,在发病前喷施杀菌药剂来进行一系列预防,刚刚发病后要及时喷药防治叶枯病的进一步的发展,严重后要尽早剪掉带病叶片。

2.加强垦区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对策

2.1强化病虫害防治预测预报工作

预测预报是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基础。必须坚持把病虫害的调查监测工作放在首位,对垦区内的全部林业资源进行病虫害调查监测,要以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林业病虫害动态作为基本目标,确定专人、固定地块、明确对象、指定方法、定时调查,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除治,坚决避免平时不调查,等到发现已是严重危害的局面。按照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进一步完善测报点建设,编制网络建设规划,确定测报对象,指导预测预报工作。垦区要分级建立林业病虫害预测预报网点,合理配备测报或病虫情调查人员,加强预测预报工作,及时掌握垦区林业病虫害的发生趋势和动态,提高测报工作的科学性、及时性和准确性,有效控制垦区林业病虫害防治面积。

2.2提高病虫害防治科技含量

通过提高林防科技含量,改进垦区林业病虫害防治手段。林防工作离不开科技的支撑,在保护好现有林的基础上,垦区造林要坚持适地适树,采用良种壮苗,营造混交林,实行工程造林和集约经营等林业措施,将预防治理林业病虫害的工作与行业发展的全过程紧密结合,走林业发展和预防治理病虫害同步进行的路线。同时,要把科研方向调整到解决防治工作中的重大和疑难技术问题上,走科研、试验、推广、防治一体化之路,充分做好现有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的组装配套,将新技术和新成果作为全面提高防治水平的重点,快速转化实用技术,及时根治垦区林业病虫害,解决防治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增强林业自然抵御病虫害的能力。

2.3完善防治法规制度

垦区林业病虫害防治必须以法规制度做保障。进一步加强林防法规制度建设,组织力量加大对现有法规制度清理工作,编制垦区林业病虫害防治法规制度修订计划,加快编制修订工作进程,尽快建立健全林防检疫法规体系。

2.4做好垦区林木检疫工作

由于外来有害生物对我国垦区林业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有关部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防患于未然。要坚持每年疫情普查制度,抓好常年监测工作,适时开展专项调查,发现病死树和新的有害生物,及时上报送检。严禁从国内外松材线虫病、日本松干蚧、美国白蛾、苹果绵蚜、红脂大小蠹等疫区调运植物及其产品。对来自国外的植物运至目的地后,垦区检疫部门仍要认真复检,做到万无一失。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不仅要能够及时掌握垦区林业病虫害发生情况、发展动态,还要能够结合垦区林木资源状况、气候气象条件等相关资料,进行垦区主要林业病虫害的长期防治工作,为垦区林业的综合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科]

【参考文献】

树木病虫害防治方法范文第11篇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防治

森林病虫害是森林的主要灾害之一。近年来,随着林业生产的发展,森林面积不断扩大,与此同时,危险性的病虫害不断增加,森林病虫害所危害的面积不断增加,对林产品的质量、产量造成重要影响,严重阻碍了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建设。因此,加强森林病虫害的可持续防治,有效地保护造林绿化成果和生态安全,对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推进综合营林技术,加强森林病虫害的防治

1.1 培育壮苗

充分利用基因工程,控制从外地调运树苗的数量,选择抗病虫力强的树苗。在种植时进行相应的树苗混交,完善生物群落,增加天敌数量,提高林木的保护性能。同时,加强苗期的管理,及时间苗、松土、除草,施肥灌溉,促进苗木的健壮生长,提高苗木的抗病能力。必要时还需进行轮作,从而确保出苗率,达到从源头上控制病虫的目的。

1.2 建造树种合作防御种植模式

在森林植物种植过程中,我们可选用多组抗虫耐害树种建造核心抗虫区,阻止主要害虫的入侵,然后在核心区再建造防御区,阻止次要害虫的入侵,进而建造核心区与防御区树种合作的联合防御种植模式,有效对主、次要害虫进行高效持久的联合控制。同时,逐步调整森林结构,改造成混交林,从而加强生态群落稳定性的维护,提高林木对各种病虫害的抗御能力。

1.3 加强养护管理

在植物养护过程中我们应开展多途径的养护措施,一是提早播种,加强苗木木质化程度的提高。适时灌溉排水,促进根系健壮生长。并增施有机肥,增强植株抗病力。二是对生长势差的树苗应提高植物自身的抗病虫能力,做到及时施肥、浇水、松土锄草。并结合秋冬季修剪,除去染病虫枝条,从而使植物养分得以调节,减少病虫来源。

2 开展生物防治技术,加强森林病虫害的防治

2.1 松毛虫赤眼蜂

松毛虫赤眼蜂为膜翅目,赤眼蜂科,它是多种林业害虫卵期寄生的重要天敌,主要用于鳞翅目害虫的防治。在应用过程中,为保证防治效果,适宜在害虫产卵始盛期的晴天放蜂,放蜂时间为早上8时左右最佳。释放时,用按钉或胶带将卵卡在第1轮枝树干背荫处固定。每667m2林地需放5块十字交叉排列的卵块,各卵块间的间距控制在14m内,7天过后再释放1次,从而加强害虫的防治效果。

2.2 自蛾周氏啮小蜂

周氏啮小蜂是白蛾等鳞翅目有害生物的天敌,能将产卵器刺入白蛾等害虫蛹内,并在蛹内发育成长,吸尽寄生蛹中全部营养,“具有森林小卫士”的美誉。在释放过程中,选择害虫盛期的清晨或傍晚的时间释放。释放方法是将蜂蛹悬挂在树木郁闭度较好的区域,悬挂距离于距地面1~2m高处的树干或枝杈上,防治害虫。

2.3 管氏肿腿蜂

管氏肿腿蜂是天牛类幼虫寄生的天敌,主要用于防治青杨天牛、栗山天牛等林业害虫。释放过程中选择天牛幼虫低龄期释放,增强防治效果。其释放方法是将盛满管氏肿腿蜂的指型管棉塞打开,用毛笔帮助蜂自行爬上树干。每株林木放蜂20只左右,虫口密度小的每隔几株林木放蜂,虫口密度大的每株林木都要放蜂。

3 合理使用化学防治技术,加强森林病虫害的防治

3.1 种籽消毒

直接消灭病原菌是控制苗木发病的重要措施,因此,种籽消毒是防治森林病虫害的化学方法之一。根据盐和水能生成次氯酸,次氯酸有一定灭菌能力的原理,种籽的消毒一般可采用盐水浸泡的方式。

3.2 农药埋施法

农药埋施法是在距树干60cm以外的根系密集区,通过打孔、土层挖坑等方法在树木根部挖3~4.5m深的坑,在坑内埋施60~80g的呋喃丹或氧化乐果等农药,将坑填平灌水。根部吸收农药后通过光合作用将农药内内吸性较强的颗粒剂输送到树木的干、枝、叶中,介壳虫、蚜虫、蛀干等害虫在吸食后中毒死亡。该方法可在春夏两季进行,药效持久,可有效防治森林病虫害。

3.3 树干注药法

树干注药法是在距地面20~50cm的树干上,按树木大小的不同,用电钻钻1~5个孔,掏尽孔中的锯末,注入甲胺磷乳油、氧化乐果乳油、可湿性呋喃丹粉剂及久效磷乳油等药液。注药完毕后,用蜡、泥巴或胶布将孔口封闭。该方法操作简便,可对吉丁虫、木蠹蛾等蛀干害虫及蚜虫、介壳虫、螨类等刺吸式口器害虫进行有效防治,同时,不伤害天敌。在注药时间上,不能选择树木落叶至萌动前的休眠期,应以4~8月份为宜。注药分量应依据树木大小计算,避免药液浓度过高而产生药害。

参考文献

树木病虫害防治方法范文第12篇

关键词:防治策略 病虫害危害 化学药物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木材与木制品的需求也逐渐提高,为了满足人们和社会的基本要求,我国已经进入了六大林业工程建设,其中最有效的满足木材供需矛盾的途径就是杨树速生林的建设。杨树成材早、木质较好且用途广等优点,因此,杨树已经成为我国速生丰产林主要营造的树种之一。

1、我国杨树速生林的几种主要虫害

1.1 杨树虫害的危害部位及虫害类型划分

柱干虫害与食叶虫害是我国杨树速生林的两种主要虫害。蛀虫虫害还可详细划分为家绒天牛、桑天牛、红缘天牛等,它们均属于鞘翅目天牛科。这种害虫在杨树的木质部蛀入并在其中孵化幼虫,幼虫在成长期一直以内部树干为食,致使杨树的主干直至顶梢均受到虫害的侵害,使杨树树木、枝条变得易折,难以变为可利用木材资源,而该成虫则以杨树的树叶和叶脉、嫩枝的皮层为食,它们使三至6厘米的树干受到侵害。食叶害虫中主要包含以下害虫:柳毒蛾、食叶杨扇舟蛾以及舞毒蛾等鳞翅目螟科的树木害虫。

1.2 树木害虫的防治策略

杨树作为一种虫害高发树木,集中种植杨树速生林为害虫提供了一个优良的滋生环境,但同时也为大面积的害虫机械化防治创造了有利条件。

针对蛀干害虫,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防治措施:对害虫成虫进行诱捕、喷洒化学药剂、插签防治、修剪树木树形、利用昆虫天敌等方法。下面我们就对这几种措施进行就简要介绍。

实施害虫的成虫诱捕,首先要种植害虫喜食的树种,并将其作为诱饵,每亩树林以五到六株为宜,以此来吸引害虫的成虫,并集中进行捕杀。

采用化学药剂来喷杀害虫,需要针对不同的害虫成虫采取特定的化学药物,一般害虫成虫为羽化产卵前,应在树干或者树木的大侧枝上喷洒化学药物来对其进行消灭。

插签防治主要针对的是害虫幼虫,在害虫的幼虫时期应使用久效磷或者敌敌畏、搀兑硫磷、或杀螟松等液体的混合物十倍或二十倍的注射在虫道或刻槽内,当然也可采用毒签对幼虫进行毒杀、或注射注干剂。

在杨树的修整期进行树木的修剪整形,将有害虫的枝条去除,并将树木中残存的幼虫杀死。

利用害虫天敌捕杀害虫,首先要人工吸引啄木鸟或释放害虫天敌进行树木害虫防治。就以桑天牛的防治为例,桑田牛每年繁殖一次,在害虫幼虫的蛀干上有着明显的从上而下的排泄孔,部分木屑暴露在外。

防治食叶害虫的主要方法有:第一,灯光诱杀害虫成虫,可利用黑灯光对羽化盛期尚未产卵的成虫进行诱杀,该方法可降低害虫密度,还应注意此方法最适宜三龄前的幼虫使用的效果最佳,不但化学药剂用量少,而且成本较低;第二,喷洒化学药剂,化学药剂的选择要有针对性,首先要观察树木树龄、树林密度和高度,药剂的喷洒一般会选择顺风喷烟或是人工地面喷雾的方式进行虫害防治;第三,干基打孔注射药物,在杨树的干基打孔,,要观察杨树的胸径大小和树龄来决孔洞的大小、应注射的药量,我们经常使用的化学药物有“吡虫啉原液”的20%的稀释剂或者“保林3号”的原液注入树木干基。如在八月中旬进行杨小舟蛾的防治科采用百分之四十的氧化乐果乳油的一倍原液、或是百分之二十的吡虫啉可溶性药剂的二十倍原液注入到树木基干中,可达到百分之就是以上的害虫死亡率。

2、杨树速生林的病害危害

2.1 杨树病害类型

溃疡病、黑斑病、杨锈病、角斑病、褐腐病等是杨树的几种主要病害,这几种病害对杨树的侵害较为严重。

2.2 杨树病害的防治策略

针对以上几种杨树病害,我们可采取的措施有:一、造林要选择抗病能力较强的杨树树种;二、加强树林中的水肥管理,增强杨树的生长态势,提高林木的抗病能力;三、在杨树上涂刷白涂剂。为了预防在春时节移栽的树苗遭受病害侵蚀可刷涂白剂,而在秋季只需在树干下部刷涂白剂即可;四、刮除树木病斑,有部分抗病较强的树种发生病害时,可利用小刀或是钉板等锋利的物品纵向划破遭病害侵蚀的部分,并将在稍稍超越病斑的部位削除,可深至木质层。然后再病患部位涂刷已选择好的药剂,药剂涂好后最好再涂上50至100ppm的赤霉素,这样有利于杨树病患部位伤口的愈合;五、采取化学药剂防治,在杨树树木的病害高发前期,在病斑部位涂抹药物或是在病斑处注射药剂,也可以进行大枝与主干的药物喷洒以防治病菌侵入树木,同时我们也可依据林区的种植面积利用高程喷雾机、烟雾剂等现代化机械设备来实施病害的防治。

3、综合防治杨树速生丰产林的病虫害的策略

3.1 选择良种,提高林木的抗病虫害能力

首先要选择品种优良、抗病虫能力较强的杨树树种,合理搭配林区树木的种植品种;其次加强林区内的水肥管理、严格对树种进行检验检疫,提高树体本身的抗病能力;最后进行树木枝干的合理修剪,有计划的进行树木砍伐。

3.2 预防为主,合理用药

加强林区内的病虫害检测,做好预防工作,争取早发现早治理,将危害降到最低点。合理选择林区使用的化学药物药剂,进行科学配比,综合使用用药途径,保护森林生态环境,维持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4、结语

本文对杨树速生丰产林的几种常见病虫害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并提出了一系列杨树病虫害防治策略,为我国的杨树速生丰产林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建议,加快了我国林业产业化发展,为我国实施可持续性经济发展战略做出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树木病虫害防治方法范文第13篇

林木病害的类型有:

森林病害的发生必须要有植物和引起植物发病的因素。没有这2个条件森林病害就无从发生。病害的发生可能是由一个因素或某些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直接引起病害发生的原因称病原,间接因素称诱因。病原按其性质分为生物性病原和非生物性病原。

一是侵染型病害。是由真菌、细菌、质原体、病毒、寄生性种子植物、藻类、线虫和螨虫等侵染的病害。此种病具有传染性。

二是非侵染性病害。是由不适于林木正常生长的水分、温度、光照、营养物质、空气污染等因素所引起的病害,这种病不具有传染性。

三是衰退病。是指按照特定顺序出现的一系列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综合作用造成林木生长势或生长潜能显著下降,最终导致林木死亡的一种病。

森林虫害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自然灾害。是昆虫在繁殖生长的过程中。取食植物的营养器官或吸食植物的汁液。造成林木所生产的营养减少或者是林木的营养物质被林木害虫取食,造成林木生长不良,使得木材及林副产品的产量下降,甚至使整株林木死亡。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事关林业建设发展,同时起到保护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使命。其中冬季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也是不能忽略的一个环节,冬季树木有害生物防治对森林降低病虫越冬基数,减轻来年的防治压力,确保产量和品质有着重要作用。

进入冬季后,树木进入休眠期、并且停止生长。而危害树木的病虫害也随温度的下降进入越冬期。此时树木当年生枝梢已发育成熟。而病虫害的栖息场所也基本固定,抗药性减弱,有利于人工集中防治。因此应抓住冬季的有利时机,结合农田基本建设综合治理,及时进行病虫害除治。可减少来年的病虫害发生基数和危害。

下面简单介绍黑龙江省地区冬季主要树木病虫害以及越冬场所及发生较重区:

1 松毛虫:多发生于背风向阳干燥稀疏的落叶松纯林,以幼虫越冬。越冬幼虫于春季日平温度为8—10℃时上树危害。危害特征和症状:食害针叶,爆发时吃光针叶。使枝干毕露形同火烧,严重时使松树成片枯死。

防治方法:冬季为12月至第二年1—3月。主要冬季在树上缠毒绳。也可在虫口密度较低林龄较大的林分,可设置人工巢箱招引益鸟(主要为啄木鸟)。人工鸟巢悬挂时应注意高度,高度可以在六米以上的乔木上,也可选在房檐和楼板下。给鸟一个安静避光的环境。巢箱的入口一般5—8厘米(直径),不宜过大或过小,以免造成鸟儿不敢人驻或鸟儿驻飞不进去。巢箱的悬挂方向为背风向阳,这样亲鸟有安全感,并可及早产卵孵化。

2 白杨透翅蛾:是杨树重要的钻蛀性害虫,对柳树、榆树也有危害。多发生于幼株、苗圃和防护林的幼树上。冬天以幼虫在被害枝干虫道内越冬。越冬前,幼虫在虫道末端吐少量丝缕做薄茧越冬,次年继续钻蛀危害。

危害特征和症状:幼虫蛀食茎干、枝条,形成肿瘤。

冬季防治方法:物理防治时间为数九天。

(1)铲除虫疤。早春结合修剪,铲除虫疤,以冻死或杀死露出幼虫。

(2)刮除虫疤周围的翘皮、老皮加以烧毁,以消灭幼虫。

(3)招引益鸟,即在树干放置鸟巢,招引益鸟。

3 溃疡病:该病的发生与杨树品种、立地条件以及冻害、日灼伤、虫害、旱害等密切相关。栽培管理不良、生长衰弱的林分或植株受害重。菌丝体和未成熟的子实体在病组织内越冬,即生长期发病部位。病菌可在树干、枝条的病斑和病残体中越冬。在不表现症状的树皮内,病菌以潜伏状态存在,冬季冻害等均导致此病的发生。

危害特征和症状:主要发生在杨树的主干和枝条上,表现为干枯和枯梢两种症状类型。干腐型:主要发生在主干和侧枝上;枯梢型:主要发生在幼树和大树小枝上。

冬季防治方法:

(1)秋冬季节统一组织清理病树,伐除的病枝一律烧毁,消灭菌源。

(2)树干涂白:树木落叶后。在树干涂白可以消灭树干中越冬的病虫害,并可预防日灼、冻害及野兔啮啃。涂白剂可用水25份、生石灰10份、石硫合剂1份、食盐1份和少量动物油配制而成,还可在涂白剂中加入适量杀菌剂,以增加效果。

4 腐烂病:危害杨树干枝,引起皮层腐烂,导致造林失败和林木大量枯死。以菌丝、分生孢子器或子囊壳在病组织中越冬,即夏季发病病斑周围,我省主要发生在杨树上。

危害特征和症状:干腐型:主要发生于主干、大枝及分叉处。发病初期呈暗褐色水渍病斑,略肿胀,皮层组织腐烂变软,以手压之有水渗出,后失水下陷,有时病部树皮龟裂,甚至变为丝状,病斑有明显的黑褐色边缘,无固定形状,病斑在粗皮树种上表现不明显。枯梢型:主要发生在苗木、幼树及大树枝条上。发病初期呈暗灰色,病部迅速扩展,环绕1周后,上部枝条枯死。

冬季防治方法:

(1)秋冬季节统一组织清理病树,伐除的病枝一律烧毁,消灭菌源。

(2)对已受冻的林木,早春气温稳定回升后开始修剪,对明显受冻枯死的部分可及时剪除,对于受冻较重林木,变焦枯的发芽枝及时剪去,防止蔓延危害整个枝条。

5 青杨楔天牛:杨树的重要害虫,尤其在苗圃中发生严重。此虫喜光,在稀疏林地、孤立木、小老树及树冠四周,以及上部枝条受害严重。当年生苗木在4月份刚播种或插条,而此时已是成虫产卵期,只能寻找2—3年生枝条上去危害,故当年生的苗木不会受危害。以老龄幼虫在树枝干内越冬。

危害特征和症状:成虫产卵前,先在1—3年生枝条上咬一倒马蹄形刻槽,将卵产于其中,小幼虫孵出后,围绕枝上环食,被害处逐渐形成纺锤形虫瘿,刻槽形成明显的深色伤疤。这是识别此虫危害最好的标记。

冬季防治方法:每年11月初割除林地杂草,剪除枯枝虫瘿集中烧毁,减少虫源蔓延,同时施足肥料,加强树木管理,提高抗虫力。加强检疫,在引进或输出苗木时,严格检验,发现虫瘿要剪下烧毁,以杜绝虫源,对带虫瘿的主杆及侧枝条,应结合冬季修剪,剪除虫瘿。并将剪掉的虫瘿及时烧掉或埋掉。

6 大青叶蝉:危害杨树及多种植物的叶、茎。使其坏死或枯萎,此外,还可传染毒病。以卵在林木嫩枝和干部皮层内越冬。

危害特征和症状:成虫和若虫为害叶片,刺吸汁液,造成褪色、畸形、卷缩,甚至全叶枯死。

冬季防治方法:在9月底10月初,收获庄稼时或10月中旬左右,当雌成虫转移至树木产卵以及4月中旬越冬卵孵化,幼龄若虫转移到矮小植物上时,虫口集中,可以用1.2%苦烟乳油、苦参碱、绿色威雷200—500倍液喷杀。

树木病虫害防治方法范文第14篇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 综合防治 林业生产 森林 病虫害 防治

因为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和流行是以森林生态环境为条件的,所以森林病虫害的防治,也必须应以森林生态平衡理论为科学依据。尽管关于森林病虫害生态体系的研究,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对发生各种森林病虫害的寄主、病原和环境条件三者之间的生态关系的研究,还很不充分,但近些年来,以营林为基础的森林病虫害“综合控制”、“综合管理”、“综合治理”、“综合防治”,以及“生物防治”等提法,已为国外越来越多的人们所重视。虽然这些提法,有的相近,有的有一定侧重面,但基本是一致的,都是以森林生态为理论依据。它表明人们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提高,对森林病虫害发生和防治概念的认识不断深化和完善。我们这里采用多数人乐于接受的提法――综合防治。

一、森林“综合防治”的原则

1.“适地适树”原则。对任何一种树木,都要选择适宜其生长的立地环境进行造林。这是保证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使林木健康生长的基本条件,也是控制森林病虫害发生的重要因素,处理得好,就可以避免或者减轻病虫害的危害。落叶松是吉林省广大群众乐于栽培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适合生长于土壤肥沃、湿润、排水良好、光照充足的立地条件。如果在排水不良的低涝洼地,或者土壤瘠薄、干旱的山坡、山顶、风口等处造林,虽然也能成活,但林木普遍长势不好,往往变成“小老树”,抗病能力差,早期落叶病、枯梢病、褐锈病都比较严重。同样,树树烂皮病也多发生于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土质贫瘠、风沙干旱以及盐碱地等使林木生长衰弱的林地上。

2.营造针阔混交林原则。在“适地适树”原则下,营造针阔混交林,是保持森林生态平衡和控制森林病虫害的基本措施。根据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立地条件,采取不同的树种间的合理搭配,适宜的密度,可充分利用土地生产力和营养空间,利用森林物质循环的自然规律,不断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创造一个利于林木生长的森林生态环境。由于林木本身增强了抗病能力,良好的森林生态环境减少了病菌大量滋生繁殖的可能性。不同树种对病原菌的和传播蔓延,在一定程度上又起了阻隔或缓冲作用,从而可达到控制病虫害的目的。

3.抗病育种原则。由于森林面积广,林木高大,山区地形复杂,人烟稀少,交通不便,水源、药械不足等,使许多有效的森林病达防治措施,难以实行。有的病虫害尚无有效的防治办法,因此林木抗病育种更显得重要。事实上,不论什么病虫害,不同树种或品种之间都表现出抗病或感病能力程度上的差异。如对落叶松早期落叶病、枯梢病来说;日本落叶松抗病能力强,长白落叶松则易感病。对杨树烂皮病来说,小叶杨、北京杨、新疆杨、沙兰杨等易感病,而大青杨、白城杨等抗病能力强。所以,选育抗病品种是实行以营林措施为基础、森林病虫害综合防治的重要方面。

二、森林“综合防治”的方法和措施

1.做好预测预报工作。害虫的预测是运用科学的方法侦察害虫发生发展的动态,并把侦察的材料结合当时当地气候条件、林木生长发育状况,正确推断害虫发生发展的趋势。预测预报是贯彻预防为主的重要措施测报的组织应当是以省、县、市林业局或乡镇为测报单位,场圃、重点村设测报点,形成群众性的测报网开展测报活动,群测群防。

2.化学防治方法。不论是现在或将来,都将是控制森林病虫害大发生的重要急救手段。这种措施适用于苗圃、经济林、人工防护林和用材林幼、中龄的病虫害防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化学药剂种类、剂型和使用方法将日臻完善。近几年,高效、低毒、残效期长、内吸性或渗透性强的杀菌剂、杀菌烟剂、杀菌油剂及超低量喷雾防治森林病虫害技术有了长足发展。应用新的药剂和技术防治森林病虫害的实践证明,化学防治具有适合于森林病虫害大面积防治和收效快的特点,是综合防治不可少的重要手段。

3.加强森林经营管理措施。加强森林经营管理是促进和保证林木健康生长,改善森林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根据不同森林类型、生态结构现状,适时地采取相应的营林措施,如造林苗木的菌根化培养或处理,及时修枝、抚育、间伐,林地施肥、防火、招引益鸟益兽,防止乱砍滥伐、放牧,及时防治病虫害等等,可长期保持森林最佳生态环境,能把森林病虫害的综合防治贯穿或寄寓于整个森林经营活动之中,使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变被动为主动。

4.对不同林分应采取不同的综合防治措施

(1)天然林病虫害防治:主要是对于病腐率较高的成过熟林进行病虫害防治。可根据不同的森林类型,确定合理的采伐年龄和采伐方式,采取“砍大留小”、“砍病留健”、“去劣留优”的原则,清除病腐木、衰弱木、枯立木和倒木等,改善林地卫生状况提高林木生长势。在营林和采伐过程中,尽量避免使保留木和幼树枝干造成机械损伤和人为伤害,注意控制森林火灾和病虫、鼠害的发生。

(2)人工林病虫害防治:要严格遵守“适地适树”原则,选择优良抗病树种,营造树种配置和密度合理的针阔混交林。保证林下有一定数量的灌木、草本植物,形成一个利于林木生长的针阔复层混交的生态环境。要有计划地对现有大片的人工林加强经营管理,及时抚育新时伐,改善森林生态环境。对发病严重的林分要及时合理地进行药剂防治,防止其进一步发展和蔓延。严格进行森林病虫害检疫,防止危险性传染病虫害外延和传入。

(3)苗木病虫害防治:要把苗木的综合防治贯穿于苗木生产的全过程。正确执行育苗技术规程,创造有利于苗木健康生长,而不利于病虫害发生和流行的良好生态环境。对于重要的苗木病虫害,如松苗立枯病、杨苗黑斑病和杨苗黑星病等,要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防治。苗木出圃前,要进行严格地病虫害检疫,切实做到罹病苗不出圃。预防为主,把苗木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做到防患于未然。

树木病虫害防治方法范文第15篇

关键词:杨树;病虫害防治;经济效益;绿化效果

中图分类号:S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7-0057-3

0 前言

杨树是杨柳科杨属植物落叶乔木的通称,品种众多。杨树在我国分布很广,从新疆到东部沿海,北起黑龙江、内蒙古到长江流域都有分布。不论营造防护林还是用材林,杨树都是一种很普遍的造林树种。尤其近10年来,我国杨树造林面积不断扩大,已成为世界上杨树人工林面积最大的国家。杨树高大雄伟、整齐标致、迅速成林,作为主要造林绿化树种,安徽省近年来大量栽植,普遍栽植的品种有I-69,I-72,中皖1、中皖2号等。由于人工栽植的杨树都是纯林且大部分地区栽植密度过大,造成病虫害发生较严重,现将其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总结如下:

1 杨树常见病害

杨树病害根据危害部位分为叶部、茎部、根部病害。

1.1 叶部病害

1.1.1 杨树黑斑病

(1)症状:此病害的显著特点是初期在叶背面出现凹陷针状黑点,后很快呈黑色隆起,并在叶正面产生相对应的黑点。病叶上病斑细小,直径不超过1mm,黑褐色或褐色。小斑点常汇成较大黑色斑块或全叶变黑枯死,故称黑斑病。

(2)发生规律:病菌以菌丝体和孢子在落叶上越冬。翌年春靠风雨将分生孢子带到叶上,孢子萌发侵入叶组织,形成分生孢子器进行再侵染。雨季为发病盛期,高温高湿发病重,流行快,秋季病情减缓。

(3)防治方法:①选择抗病杨树品种,如意大利Ⅰ-69杨、Ⅰ-63杨对黑斑病是高度抗病的无性系;②合理修剪,保持树冠的通风透光,冬季收集并烧毁落叶和病残体;③发病初期喷洒70%的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10天喷1次,连续喷3-4次。

1.1.2 杨树叶锈病

(1)症状:主要发生在杨树叶片上,在杨树芽和嫩枝上也有发生,正常芽展出的叶片受侵染后,形成黄色小斑点,以后在叶背面可见到散生的黄色粉堆,即锈病病菌的夏孢子堆。受侵染叶片提早落叶,严重时形成大型枯斑,甚至叶片枯死。杨树叶锈病多发生在苗圃和幼林中。

(2)发生规律:杨树叶锈病病菌以菌丝体在冬芽和枝梢的溃疡斑内越冬,随着春季温度升高,冬芽开始活动,越冬的菌丝也开始逐渐发育,一般春季温度高、发病早、降雨多、湿度大、发病重。苗木稠密,浇水条件好或低洼地发病重,温度和湿度是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3月底、4月初气温上升到15℃时,感染锈病的病芽陆续出现,一般病芽比健芽早1-2天展开,经3周左右便干枯,病芽在枝条上部为多,其出现时间长达30天,但集中出现时间在4月中下旬。5-6月为发病高峰期,7-8月因气温不断升高,不利于夏孢子的萌发侵染,病害发展进入平缓期,到9月初气温逐渐下降,随着枝叶的二次抽发,病害又进入发展阶段,形成第二个发病高峰,直到10月下旬因气温不断下降,病害停止发展。

(3)防治方法:①选用抗病品种;②及时清除越冬病叶,初春病芽出现时期可利用病芽颜色鲜艳和形状特殊的特点及时发现并摘除;③在发病初期(三月底四月初)喷洒25%粉锈宁1000倍液,或25%粉锈宁油剂0.4g/m2低容量喷雾,或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发生严重时,第一次后15-20天再喷一次。

1.2 枝干病害

1.2.1 杨树溃疡病(腐烂病、枝枯病) 以前未报道有杨树溃疡病发生,随着山哈杨、华林杨等北方品种的引进,也将溃疡病带入我省。2003年春大面积暴发成灾,2004年、2005年重度发生,2006年、2007年偏重发生,杨树溃疡病已成为我省杨树发展的头号杀手,主要危害苗圃中的幼苗和当年造林的新栽苗木,未报道引起大树死亡。

(1)症状:杨树溃疡病分水泡型和大斑型,我省主要发生的是水泡型。其症状以水渍状病斑为主,病斑呈圆形或椭圆型,直径约1cm,质地松软,手压病斑有褐色液体流出,后期病斑下陷,病斑树皮纵裂,病斑上出现黑色针头状分生孢子器;严重时水泡密集,导致树皮连片腐烂,影响疏导致使全株枯死。大斑型溃疡病主要发生在苗圃中的下层弱苗上,苗木皮层成片枯死。

(2)发病规律:杨树溃疡病主要由真菌引起,潜伏侵染是其重要特点。病菌以菌丝体和未成熟的子实体在病组织内越冬,翌年4月开始发病,5-6月温度达到25-28℃时形成第一次发病高峰。此时病菌来源于当年春季病斑形成的分生孢子。7-8月份气温增高时病势减缓,9月出现第二个发病高峰,10月以后停止,秋季在病斑上形成子囊腔和子囊孢子。病斑大部分分布在苗干1-2.5m处,发病轻重与上年苗木带菌数量密切相关,带菌多发病重,带菌少发病轻。苗木衰弱、木质化程度低发病重;苗木健壮、木质化程度高发病轻。

(3)防治方法:①加强苗圃管理,培育健壮苗木;②药剂防治,预防为主,尽量减少苗木带菌量。发病初期及时用50%多菌灵300倍液喷干防治;对发生的局部腐烂用50%多菌灵100倍液涂干。发病高峰期前,用70%甲基托布津100倍液、或用50%多菌灵100倍液、或用50%退菌特100倍液等,喷洒主干和大枝,阻止病菌侵入。秋末在树干下部涂上白涂剂;③认真防治锈病和食叶害虫,防止苗木提前落叶削弱树势;④用大壮苗造林,要注意保持苗木体内含有充足的水份。苗木要随起随运,造林苗不要堆放,不要假植,造林前充分泡水;栽植深度50-80cm,并栽紧、灌水;造林后连续干旱10天以上要及时灌水;造林时间以散叶前40-10天为宜,我省为2月中下旬至3月上中旬;⑤选用抗病品种,加强杨树抗性选育。

1.3根部病害

1.3.1 杨树根癌病 杨树根癌病是根部病害的一种,主要发生在杨树幼苗期,是苗圃中的重要病害。在我国发生普遍,其中毛白杨、加杨、大青杨均可受害,以毛白杨的幼树受害最重。

(1)症状:幼树和新栽的苗木感病后,生长缓慢植株矮小,严重时叶片枯黄,早落直至死亡。苗木和幼树发病部位多见于主干基部和侧根上。发病初期出现近圆形小瘤,呈浅黄色或白色。当癌瘤老化时,表皮细胞脱落,瘤体表面粗糙龟裂、颜色变黄,苗木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时基部或侧根部的癌瘤拱出地面,树干上也会出现大小不一的一群瘤体。

(2)发病规律:根癌病的发生,主要是根癌土壤菌或种苗、种条病菌从伤口外侵入寄生,病菌侵入后在寄主皮层的薄壁细胞间繁殖,刺激寄生细胞加快分裂形成癌瘤。当癌瘤老化时表皮脱落,病菌随之进入土壤,可随雨水传播,所以有此病发生的苗圃不宜重茬育苗,特别是在偏碱、排水不良的砂质土壤中,发病更为严重。

(3)防治措施:①加强苗木检疫,带病苗木严禁出圃;②建立无病苗木繁育基地,种植前先用硫酸亚铁15kg/亩进行土壤消毒;③对种条或插穗,用高锰酸钾0.5%浓度的水溶液浸泡10分钟进行杀菌;④对培植大苗,要随起随栽,尽量保持根系完整,避免伤根或损伤干部皮层。定植后对树干涂0.5℃石硫合剂;⑤发病期间可利用50%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200倍液灌根或喷干;⑥及时中耕除草、消灭地下害虫。中耕除草时要防止伤根或伤干,以防病菌从伤口或虫口侵入。

2 杨树常见虫害

杨树虫害可分为蛀干害虫和食叶害虫,蛀干害虫主要是天牛、食叶害虫主要是杨扇舟蛾和杨小舟蛾。

2.1 杨树天牛

危害杨树的天牛种类很多,危害杨树主干类的主要有光肩星天牛、桑天牛等多种。天牛的防治方法大同小异,现介绍把光肩星天牛的防治方法述说如下。

2.1.1 危害状 主要以幼虫在树干木质内取食,树干外有虫粪是典型的特征。

2.1.2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9-39mm,漆黑色,有光泽,头部比前胸略小,中央有一纵沟;雌虫触角约为体长的1.3倍,最后一节末端为灰白色,雄虫触角约为体长的2.5倍,最后一末端为黑色;前胸两侧各有1个刺状突起;两鞘翅上各有20个左右大小不等的白色毛斑,鞘翅基部光滑无瘤状颗粒;身体腹面密布蓝灰色绒毛。

卵:长椭圆形,两端略弯曲,乳白色,近孵化时变为黄褐色。

幼虫:末龄体长50-60mm,初为乳白色,取食后为淡红色,老熟幼虫带黄色;前胸发达,背板后半部骨化部分呈“凸”字形,中央有1条裂纹。

蛹:长约30mm,乳白至黄白色,裸蛹。

2.1.3 生物学特性 一年发生一代,或两年发生一代。以幼虫或卵越冬。来年4月份气温上升到10℃以上时,越冬幼虫开始活动为害。5月上旬至6月下旬为幼虫化蛹期。6月上句开始出现成虫,盛期在6月下旬至7月下旬,直到10月份都有成虫活动。6月中旬成虫开始产卵,7-8月间为产卵盛期,6月底开始出现幼虫,到11月气温下降到6℃以下,开始越冬。幼虫蛀食树干,为害轻的降低木材质量,严重的能引起树木枯梢和风折;成虫咬食树叶或小树枝皮和木质部,飞翔力不强,白天多在树干上交尾。雌虫产卵前先将树皮啃一个小槽,在楷内凿一产卵孔,然后在每一槽内产一粒卵(也有两粒的),一头雌成虫一般产卵30粒左右。刻槽的部位多在3-6cm粗的树干上,尤其是侧枝集中,分权很多的部位最多,树越大,刻槽的部位越高。初孵化幼虫先在树皮和木质部之间取食,25-30天以后开始蛀入木质部;并且向上方蛀食。虫道一般长90mm,最长的达150mm。幼虫蛀入木质部以后,还经常回到木质部的外边,取食边材和韧皮。

2.1.4 防治方法

(1)严把检疫关:新造林所用的杨树苗木,应严格检疫,确保造林苗木不带有天牛幼虫。

(2)人工防治:人工捕捉天牛成虫、人工锤击或刮砸虫卵或在虫孔插毒签等人工方法也能起到一定防治效果;对危害严重无防治价值的衰弱木及成过熟林及时清理,减少虫源,天牛危害较少的林木,也可以及时清理,清理的树木要进行除害处理。

(3)生物防治:积极开展如花绒坚甲、肿腿蜂带菌等试验。在条件适合地段或发现有啄木鸟栖息的林分,采取人工挂鸟巢、设饵木或其他措施保护和招引啄木鸟,创造适合啄木鸟生存栖息的环境。适合于天牛虫口密度不高且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小地段的片林及部分防护林。

(4)化学防治:在天牛危害较普遍的林木,化学防治是目前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有:集中连片危害的林木,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可采用地面常量或超低量喷洒绿色威雷150-250倍液杀灭成虫。主要部位为树干和大侧枝,以微湿为宜。约在天牛成虫羽化始盛期前(约7月初左右)进行,其持效期可达40天左右。 喷雾防治困难的林木,在这个时候,可采用树干打孔注射40%氧化乐果原液、20%康福多等药剂防治成虫。方法是:在树干离地面30cm处打深达木质部的多方位均匀的下斜孔,用药量一般0.3-0.9ml/cm胸径。

2.2 杨扇舟蛾

2.2.1 危害状 1-2龄幼虫仅啃食叶的下表皮,残留上表皮和叶脉;2龄以后吐丝缀叶,形成大的虫苞,白天隐伏其中,夜晚取食;3龄以后可将全叶食尽,仅剩叶柄。

2.2.2 形态特征

成虫:成虫体灰褐,体长13-20mm,翅展28-48mm。前翅灰褐色,有4条灰白色波状纹,顶角有一暗褐色扇形斑,外横线通过扇形斑的一段呈斜伸的双齿形,外侧有2-3个黄褐带锈红色斑点,扇形斑下方有1个较大的斑点。后翅灰褐色。

卵:扁圆形,初为橙红色,近孵化时为暗灰色。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32-40mm。头部暗褐色,体灰白色或灰绿色,密被灰色长毛,各节横生橙红色肉瘤8个。其上具有长毛,两侧各有1个较大黑瘤,其上着生白色细毛1束,向外放射,腹部第1节和第8节背面中央有较大红黑色毛瘤。

蛹:体长13-18mm,褐色,尾端具分叉的臀棘。

2.2.3 生物学特征 一年5代,以蛹于表土中、树皮缝、和枯叶卷苞内越冬。次年4月开始羽化为成虫,5月出现第一代幼虫,以后大约每隔一月发生1代,同时期各虫态重叠。9月下旬开始化蛹越冬。成虫在傍晚前后羽化最多,白天不活动,多栖息于叶背面,夜晚出来活动,趋光性强。越冬代成虫,卵多产于枝干上,以后各代主要产于叶背面,常百余粒产在一起,排成单层块状。越冬代入土化蛹越冬,多在土表3-5mm深处。幼虫5龄,各龄均为害叶片。

2.2.4 防治方法 根据当地监测结果,了解杨树食叶害虫各虫态的发生期,为防治时机的确定提供科学依据。由于大部分杨树食叶害虫一年多代,而以第一和第二代的种群增长趋势指数较高,所以重点抓好前二代的防治。防治时机应遵循虫龄低、虫态相对整齐和采取的措施要效率高、可操作性强的原则。

(1)人工防治:越冬(越夏)是应用人工措施防治的有利时机,由于杨树树体高大,加强对蛹和成虫的防治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人工收集地下落叶或翻耕土壤,以减少越冬蛹的基数,成虫羽化盛期应用杀虫灯(黑光灯)诱杀等措施,有利于降低下一代的虫口密度,根据大多数种类初龄幼虫群集虫苞的特点,组织人力摘除虫苞和卵块,可杀死大量幼虫。也可以利用幼虫受惊后吐丝下垂的习性通过震动树干捕杀下落的幼虫。

(2)生物防治:在幼虫3龄期前喷施生物农药和病毒防治。地面喷雾树高在12m以下中幼龄林,用药量Bt200亿国际单位/亩、青虫菌乳剂1-2亿孢子/ml、阿维菌素6000-8000倍。高大的片林,如有机场条件,可考虑利用飞机防治。片林,成虫产卵初期释放赤眼蜂防治。50个/hm2放蜂点,放蜂量25-150万头/hm2。

(3)化学防治:在杨扇舟蛾幼虫2至3龄期,喷25%灭幼脲Ⅰ号800至1000倍液,或喷80%敌敌畏800至1200倍液。喷药时间在晴天傍晚效果明显;对发生严重,喷药困难的高大树体,可打孔注药防治。利用打孔注药机在树胸径处不同方向打3-4个孔,注入40%氧化乐果乳油或50%甲胺磷乳油、40%久效磷乳油、25%杀虫双水剂。用药量为2-4ml/10cm胸径,原药或1倍稀释液。注药后注意封好注药口。

杨扇舟蛾是一种食叶害虫,其它食叶害虫还有杨小舟蛾等,其防治方法基本相同,可参照防治。

以上总结了几种杨树病虫害的防治方法,但杨树病虫害有多种,一个地区或一个时期有1-2种主要病害或虫害,要切实做好监测预报,了解当地病虫情况,采取有效的防治方法,保障杨树健康快速生长。

参考文献

[1] 贾银亭.中国园林植物保护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8.

[2] 吴跃开,余志彪,余永富.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发生现状及治理策略[J].现代农业科技,2007,(13):114-116.

[3] 徐公天.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4] 陈章水.杨树栽培实用技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

[5] 袁成.杨树良种繁育与速生丰产栽培技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

[6] 黄宝龙.江苏森林[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7] 杨旺.森林病理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