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财务会计基础范文

财务会计基础范文

财务会计基础

财务会计基础范文第1篇

归结起来,现行财务会计基本要素结构模式的确立存在的主要问题有:①由于对“收益(利润)”要素的认识不同,人们往往只注重“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业益)”结构模式的理解与运用,而忽略了“收入”和“费用”要素及其关系。比如,国际会计准则不单独认可“利润”要素,但美国财务会计准则不仅单独设立了“全面收益”要素,而且细分了“收入”和“利得”、“费用”和“损失”等要素。②无法解释资产、负债、业益等要素与收入和费用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于资金运动静态表现内容要素之间的关系,人们的理解几乎是一致的,但对于动态与静态内容要素之间关系的看法却相去甚远(因而多数著作干脆避而不谈)。

上述问题之所以存在,其根源在于:①财务会计要素建立在企业经济活动及其资金运动基础上,从这个基础入手建立财务会计要素体系才能逻辑性地得出关于财务会计要素的若干正确观点。而现行做法,却是将会计实务中财务报表的具体内容加以归并而“确立”所需的“财务报表要素”。②财务会计要素是按照财务会计目标的要求,对财务会计对象内容进行的合理划分,财务会计要素及其变化规律体现着财务会计对象内在的规律性,体现着企业经济活动及其资金运动的固有特征。认识和把握财务会计要素,不能割裂企业经济活动及其资金运动本身所具有的必然联系。而现行的观点,却未能作到这点。③财务会计要素体系所具有的“系统”、“环境”、“等级秩序”、“结构”等特征,决定了不同财务会计要素之间相关关系的必然性及其“有序性”。而现行的观点,却忽略了这点。

财务会计基本要素结构模式的目的在于揭示企业经济活动及其资金运动的基本规律,其直接作为账户、复式记账等会计特有方法的理论基础,因此,它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要素结构模式。

确立基本要素结构模式,应该从企业资金运动及其经济业务本身的固有规律入手。企业的经济业务,主要包括资(本)金的进入(如吸收投资和借款等筹资)与退出(如分派和偿债等)和内部营运使用。资(本)金进入与退出企业,导致企业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业益)要素发生变化,资金在企业内部的营运使用实质上就是一个不断投入资金(发生费用)和不断收回新资金(取得收入)的过程,因而其在会计上表现为费用和收入的变化。费用发生与收入取得过程,同时也是消耗旧资产、产生新资产的过程,而且,费用的发生与收入的形成,始于资产又归于资产,因此,收入与费用对比的结果(损益)仅仅表明资产的增减量。

财务会计基本要素结构模式对基本要素及其关系的揭示与表达,应该包括以下方面:

a.企业的经济活动始于会计期初已有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因此,会计期内收入与费用发生前(即会计期初)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为: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静态结构模式

b.期内经济业务的发生,就其对财务会计基本要素的影响看,包括两类:涉及收入与费用的经济业务和不涉及收入与费用的经济业务。在内容上,涉及收入与费用的经济业务主要是:消耗资产(或产生债务)而形成费用,取得收入而增加资产(或偿付债务);而不涉及收入与费用的经济业务主要是:企业发生筹资、偿债及分派事项。会计期内基本要素的变化关系为:

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动态结构模式

动态结构模式是对企业经济活动“动态过程”的完整描述。由于“运动是绝对的,而静止是相对的”,因此,动态结构模式是揭示财务会计基本要素关系的典型模式。换言之,其重要性要远远高于静态结构模式。在动态结构模式中,“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要素,均以“变动”的身份出现。如,资产要素是指“资产的变动”,“负债要素”是指“负债的变动”等,而不是所谓的“期初数”。收入、费用要素本身属动态要素,意味着资金的“运动形式”。正因为各个要素以“动态”出现,因此,资产与负债、资产与所有者权益、资产与费用、资产与收入等要素之间在资金运动过程中的相互依存关系,一目了然。

c.企业特定期间的经济活动又止于会计期末已经形成的新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会计期末根据收入与费用相配比原则确定利润。由于该利润实质上是“报告期内除业主投入和业主派得外的一切权益上的变化”,因此,收入与费用配比后的“差额”表现为“所有者权益(业益)”的一部分。此部分数额,正好等于期内企业经营活动中因收入和费用变动而导致的资产净增(减)额。期末确认企业期内经济活动而导致的“所有者权益”变动之后,财务会计基本要素的关系复归为以下形式(但数量已经发生变化):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静态结构模式

由于企业资金运动是其动态表现与静态表现的内在结合,因此,揭示资金运动规律的要素结构模式也必然地分为动态结构模式和静态结构模式。静态结构模式揭示企业资金运动在相对静止状态下的存在规律,而动态结构模式揭示企业资金运动在绝对运动过程中的变化规律。

由于资金运动存在的“动态”特征,财务会计基本要素结构模式也表现为一种变动的“模式群”。在“时间观念”上,基本要素结构模式群涵盖了期初、期内、期末紧密衔接的全过程的资金运动;在“空间观念”上,基本要素结构模式群包容资金运动的静态和动态内容。在期初,静态结构模式表现资金运动的初始状态,其揭示的要素数量关系均是“期初数”,要素结构模式实际上就是“期初资产=期初负债+期初所有者权益”。在期内,动态结构模式表现资金运动的变动状态,其揭示的要素数量关系均是“变动数”,要素结构模式实际上就是“资产变动+费用发生=负债变动+所有者权益变动+收入取得”。在期末,新的静态结构模式所表现的经济意义与期初的结构模式相同,但说明的是新的数量关系。

2现行财务会计基本要素结构模式的分析

揭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费用之间关系的模式是最基本的要素结构模式。然而,国内、外有关论著或教材,对财务会计基本要素结构模式的界定和理解尚存在不小差别,有的甚至是误解。例如,美、英国等国的大学会计教材中,均以“资产=权益”或“资产=负债+业益”作为“会计方程式(TheAccountingEquation)”。而我国则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收入-费用=利润”都作为“会计方程式”。有的学者进一步认为,“由于收入是取得利润的基础,是利润的增加因素;费用(成本)是利润的减少因素,利润又是企业资金来源增加的一种渠道。因此,资产=负债+权益会计方程式与收入-费用=利润会计方程式,可以综合为下列会计方程式:资产+费用=负债+权益+收入”。

美、英等国均以“资产=负债+业益”结构模式为基础,来阐述财务会计程序中各种方法的建立与运用,但却未将“全面收益=(收入-费用)+利得-损失”等作为“会计方程式”。经分析得出的主要原因可能是:①以“资产=负债+业益”为依据阐述复式记账等方法的理论基础,已经可以得出合理而完整的解释,加入其它“会计方程式”也许会“多此一举”。②“全面收益=(收入-费用)+利得-损失”结构模式只能说明收益(利润)与收入、费用等的量化关系,而并不能揭示其在经济内容上的内在联系。

在如何完整揭示财务会计对象所具有的内在规律方面,我国会计学者的研究成就明显地超过了西方学者。这不仅与我国学者的研究方法、研究角度有关,也与我国学者的价值观念相关。但遗憾的是,我国会计学者却未能全面揭示两个“会计方程式”之间的固有关系,也无法提供“综合会计方程式”成立的充分理由。不少学者将“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理解为“期末资产+费用=负债+期初所有者权益+收入”,实际上是一种误解。

财务会计基础范文第2篇

(一)教材编制不科学,并未进行改进与完善

教材内容大部分是理论知识,这样是中职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比较枯燥,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与理解。另外,中职生应用的教材依然是基础会计、财务会计两本书,而教材并未在教学方案改变下进行相应改变。在这种情况下,不但给教师备课造成一定难度,也不利于中职生的学习。

(二)财务会计部分内容穿插与基础会计知识点不容易掌握

以往讲授财务过程中利用的基础会计重要知识点,而目前在讲解时,中职生会感到茫然,因此必须及时补充有关知识点,在讲解过程中还要动笔写,让中职生记录在笔记本上,此种方式就可以把相对完整的知识内容进行认为打断,然后进行接续。

(三)中职生处理有关业务的能力相对较弱

在教学过程中一般是教师怎样讲解、中职生怎样做。中职生学习比较认真,可以使教师对部分知识有一个重新的认识,重新进行思考。例如中职生在学习现实成本完成原材料获取和发出核算过程中,某个原材料入库,可是发票的账单并未到的业务,一定要在月末进行暂估入账处理,在下月初完成该笔业务的冲减,而借方关系到原材料账户,因此在月末完成加权平均计算出有关存货企业成本过程中不必考虑该部分。中职生有些迷茫,登帐时记录和计算过程中不将其算在内。

二、强化基础会计与财务会计融合教学的措施

(一)注重侧重点,强化财务会计教学

现实教学过程中,关于基础会计与财务会计融合方面的教材内容不足,因此,在备课中,讲义内容无法结合实际应用。基础会计与财务会计融合教学虽然形成了总体框架,但是尚存在明显不足,知识点的连接存在问题。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并不能对基础会计教材的内容加以会。因此,需要将教学的侧重点放在直观教学上来。例如,在基础会计教学方面对错账进行更正,传统教材当中方法中,不需要使学生对账簿登记系统进行比较分析,这样会造成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不够清晰。因此,在对基础会计与财务会计融合教学的过程中,应当使学生首先掌握货币资金内容,以此,才能实现对企业当中一定时间范围内的资金进行处理,具备相关能力。在中职生实习过程中,要为其提供相关原始资料,主要包括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和银行的存款日记账等,并要求中职生依据审核没有错误的原始凭证认真填写有关写记账的凭证,同时及时、有效登记账簿。而在此过程总有可能发生登帐错误和填制凭证的错误问题,这就需要依据中职生发生错误的具体知识点,认真进行修改,并且进一步学习与掌握错账更正的有效方法。

(二)加强业务训练

中职生在理解财务会计方面存在较大难度,尤其是在大篇幅理论的叙述理解方面,对知识理解存在相对较大难度,不可急于先讲解理论,而是要经过现实业务的有关处理讲解,组织中职生进行动手训练,然后教师依据中职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理论内容讲解,此种教学顺序不会使中职生感觉到理论内容比较枯燥。对一个知识点进行长时间的大量理论讲解,就会影响中职生的学习兴趣。另外,组织中职生进行业务训练,可是提升中职生参与的积极性,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三)改革与创新

财务会计教学对教师在讲解内容的熟练程度方面有着较高要求,而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在分课程教学方面至少要进行三个循环教学。可以随时解答中职生提出的有关问题,并且认真对基础会计的有关知识点进行补充。不管是以哪种方式完成课程改革,主要目的就是引领中职生走上就业岗位时能够得心应手,熟练的适应现实工作岗位对工作的需求。

三、结束语

财务会计基础范文第3篇

目前,在各国财务会计实务中,企业会计核算以权责发生制为确认基础。权责发生制,是以收入与费用的归属作为标准来确认本期的收入与费用,而不管其是否在本期收到或支出现金。而收付实现制是以款项的实收实付为计算标准来确定本期收益和费用,凡是本期收入的收益款项和付出的费用款项,不论是否属于本期的收益和费用,均作为本期的收益和费用处理,期末不需要对收益和费用进行调整。

一、权责发生制局限性

1.与配比、稳健性原则的矛盾

权责发生制原则要求收入与费用相配比,以便正确计算企业的利润。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分期确认、计算和分配收入及费用。但是由于在这一过程中可供选择的方法太多,使得会计人员在存货计价、计提折旧等方面要采用一系列主观估计和判断的方法,造成损益计算的随意性极大,使得损益信息严重失真。比如当前各国会计准则中普遍运用的成本于市价孰低法中,当市价低于历史成本时,常常确认持有资产的跌价损失,这种会计处理不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但这样做可以减少企业的经营风险,因此大部分国家会计准则都同意这种会计处理。

2.与相关性的矛盾

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是指会计信息与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和用途有关。相关的会计信息不仅能够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还应能够用来评价企业业绩的优势。最重要的是会计信息要成为企业外部和内部决策的依据。其中的现金流动信息尤其具有重要的理财价值。无论企业为加强内部管理改善经营,还是外部投资人、债权人作出决策都会重视现金流动状况,而不是单纯以传统的净利润指标来进行判断。而权责发生制恰恰是不考虑现金实际收付,因而不能提供现金流动的信息。

3.与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的矛盾

权责发生制反映的是交易观,在会计核算只处理与反映对企业的经济利益确实产生了影响的交易或事项,而对非交易事项则不予处理与反映。如衍生金融工具以高风险、高报酬的特点对企业报酬产生极大的影响。由于并没有明确的市场交易行为发生,对这种市场风险与报酬的变化不予处理与反映,这显然是导致会计信息的严重失真又一个方面。

4.权责发生制收入确认造成企业提前纳税

权责发生制计量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项目的根据是可以为计量企业的效率提供有用的量度,并可为预测企业未来活动提供相关信息。但现行的会计制度对费用的估计不足而使利润虚增,导致企业实际税负过重和超常利润分配,使得后续经营风险加大。另外以取得收款权力作为收入实现的标志,低估坏帐的影响,使企业虚收税负过重。

二、收付实现制的局限性

1.缺少对固定资产的核算与反映

事业单位购入固定资产发生的相关费用在发生时一次性列入相应的支出科目,而没有进行资本化,没有在使用期限内分期计入有关支出和费用。加大了固定资产购入当期的支出,造成各个会计期间支出的不平衡。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使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在账务处理中没有体现出来,会计报表只列示固定资产原值,没有列示固定资产净值,实际上是虚增了资产,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2.不能准确反映已经发生的债务

在收付实现制记账基础下,不能反映当期已发生但尚未以货币资金支付的债务。如:银行贷款所应付的利息,不在当期计提列支反映,而是在实际支付时列支;维修项目是付款时列入支出,没付款前,不管是否完工决算都不进行账务处理;在物资的采购过程中,有货到未付款,有采取分期付款的方式,有的扣下质量保证金等形成的应付未付款项,只在收到付款单据时按付款金额确认和计量购入的物资。这种会计处理,造成了各个会计期间支出的不均衡。

3.不利于防范财务风险

收付实现制只能反映实际支付的部分,不反映那些当期虽然已经发生,但尚未用货币资金支付的部分,导致隐性负债的存在。财务报告中不能及时反映隐性负债,容易导致决策考虑不周,不利于防范财务风险。

4.不利于进行成本和费用核算

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会计制度成本核算内容很简单,不能提供合理的、完整的成本数据,无法为制定决策、实施监管以及预算编制与审批提供依据,不利于教育成本的核算与管理。

5.会计报告信息不够完整

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编制的会计报表不能做到完整地反映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财务成果和现金流量状况。使会计报告所反映的财务信息不完整,不真实,给决策带来风险性。

三、会计确认基础的发展方向

作为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收付实现制是以现金的实际收回作为营业收入确认的标志,以现金的实际支出作为费用发生的标志,现金收回与现金支出之间的差额,恰好反映了经营活动的结果,即现金净流入或净流出,因此现金基础确认的损益与现金净流量保持着高度的一致性。在现金流量信息日益重要的今天,有必要重新考虑收付实现制。

1.会计目标与现金流量信息

美国财务准则委员会在第1号概念公告②中明确地将会计目标作为整个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起点,并将目标定为“向现在与潜在的投资人、债权人和其他使用者提供有助于作出合理的投资、信贷、和类似决策的有用信息”。现金流动基础所提供的现金流动信息,对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最为相关。会计目标的决策有用性和现金流动基础必须联系在一起。

2.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相结合

完全的收付实现制在商业信用日益普遍和经济活动日趋复杂的今天其适用性有很大的局限性,因而被权责发生制所取代。然而,收付实现制对于企业现金流量的反映有很强的优势。因此,为弥补权责发生制的缺陷,二者应结合使用,以满足不同目的使用者经济决策的需要,从而更有助于实现财务会计目标。超级秘书网

3.加强应收账款管理

①合理确定赊销对象。在具体发生赊销前,对客户进行全面的资信调查,就偿付能力作出评估,科学地确定赊销对象。可规定赊销企业的信誉等级和偿债能力指标达到一定的标准时,赊销企业应在收到贷款之前确认收入,否则只能在货款实际收到后再确认收入。

②运用有效的信用政策。确定适宜的现金折扣,制定合理的收账政策。测定赊销规模。扩大赊销能够实现较多的收入,但同时又会招致一定的应收账款占用资金的机会成本、收款费用、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等。因此,企业应权衡得失,采用科学的方法,测定最为有利的赊销规模,以此来控制收款总体发生额。

③使用担保手段。对资信不明或不良的客户可以考虑要求其提供担保;在法律许可的框架中,以担保人的担保、定金担保、抵押担保、财产留置担保等形式中作出合理选择。

财务会计基础范文第4篇

1财务会计的客观内涵--会计职能

会计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和能发挥的作用,它是会计的客观内涵。会计职能是与经济发展不同阶段对会计的要求密切相关的,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在经济管理活动中的作用范围不断扩大,会计职能也将不断增多。我国会计职能的研究是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受马克思关于“作为对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的簿记”论述的影响,对会计职能基本倾向于“核算”和“监督”两大职能。到20世纪80年代,又出现了从“一职能说”、“二职能说”直到“八职能说”以至“全职能说”并存的局面。但这些研究始终以马克思对簿记的论述为基础进行,没有考虑会计实践的发展,因此不利于会计理论结构内容的完善。

从现代会计发展趋势来看,会计的职能应总结为“反映”和“管理”两大职能比较合适。反映职能是指将会计信息向使用者进行充分的揭示和披露;管理职能是指会计参与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包括预测、决策、控制、分析等。会计反映职能和管理职能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反映职能是管理职能的基础,为管理职能的发挥提供服务,管理职能是会计的固有职能,是会计的首要职能。实践证明,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越高,对会计与管理结合的要求也越高,会计管理职能也就发挥得越充分。不同会计人员由于其岗位责职不同,一般地应分别发挥不同的职能,这就为监事会和会计委派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2财务会计的工作要求--会计目标

会计目标是财务会计工作总的目的性要求,它是会计职能的具体化,往往作为会计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由于会计目标和会计职能的内在联系,西方会计学界强调会计目标,我国会计学界则强调会计职能,这是由于对财务会计体系运行的目的不同造成的,是期望达到主观要求还是发挥客观功能。目前会计界普遍接受会计目标的概念,但不同学派对会计目标的理解也有不同。如“决策有用性学派”认为,会计目标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信息,“经济责任学派”则认为,会计目标是反映和报告受托经济责任及其履行情况。我国会计准则中会计目标的定义是:为国家有关管理部门、外部投资者以及内部管理部门提供会计信息。目前,世界各国大多采用决策有用性观点,笔者也倾向于这种观点。原因在于,财务会计理论结构问题的研究应具有前瞻性,应该从长远观点出发,以确保其框架的稳定和适用。

财务会计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不同的国家和机构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是不同的。如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表述为:相关性与重要性、形式与实质、可靠性、避免偏向性、可比性、一贯性、可理解性。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则强调相关性和可靠性。笔者认为,既然财务会计的目标是提供有用的信息,那么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应该是:相关性、可靠性和一贯性。相关性是决策有用性的最重要质量特征,能保证会计信息使用者获得的是与决策相关的信息;可靠性能保证信息使用者获得可靠的信息,避免虚假和误导,以利于作出正确的决策;一贯性能使信息具有可比性,保证多个会计数据具有相同的基础。

3财务会计的技术规范--会计准则

会计准则是从专业技术的角度对财务会计进行业务处理提出的规范要求和判断标准,是财务会计的一种技术规范。会计准则是会计实践工作经验的抽象和总结,它又反过来指导和规范会计实践,为会计人员处理具体业务提供操作规则。对于一个成熟的社会来说,会计准则不仅是技术标准,在其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带有经济性和政治性。美国的会计准则是世界上最具有代表性的,为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资本市场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初由会计学界开始明确提出会计准则的概念,为行业会计制度的制定和国际会计协调确立依据。我国的会计准则分为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两个层次,基本准则对财务会计核算的基本内容作出了原则性的规定,具体准则就财务会计核算的基本业务和特殊行业的会计核算作出了规定。

从理论上看,会计准则体系是一个较完整的体系,但其相互之间还存在需要协调的矛盾。如真实性原则与谨慎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有用性原则之间都有需要协调的问题。

4财务会计的具体内容--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是按照经济特性对经济业务内容进行分类的项目,它是财务会计具体内容的基本分类。由于各国的社会经济环境不同,经济管理要求也存在较大差异,所以不同国家的会计要素项目是不同的。会计要素的划分应充分考虑项目内容的基本特征,即项目的同质性、独立性和系统性。这是因为只有根据同型内容和同质特征进行分类才能够对财务会计的具体内容进行有效的分类核算;而各会计要素在其本质特征上又应该区别于其他会计要素,这样才有其独立设置的意义;同时各个会计要素之间应存在十分严密的逻辑关系,能充分体现会计等式的内在联系。根据我国的社会经济特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将会计要素分为六项,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其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为静态要素(又称资产负债表要素),收入、费用和利润为动态要素(又称利润表要素)。只有明确规定了会计要素的内容,才能规范会计实务,会计人员才可能在极其复杂的会计实务中得心应手地进行业务处理。

5财务会计的社会背景--会计环境

财务会计基础范文第5篇

关键词: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有效;衔接

一、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教学现状

作为财经类相关专业必开的两门课程,学生首先接触的为基础会计,紧接着在下一个学期学习财务会计。在教学中,基础会计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所必备的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明确会计核算的工作程序,熟练进行基本业务处理,为学习后续的各种专业会计奠定基础,教学的内容为会计总论,要素、科目与账户、复试记账、工业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凭证、账簿、财产清查、报表、账务处理程序,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掌控的引导。而财务会计则是在进一步对专业知识点进行深入的学习,教学的内容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会计报表,提升了知识点的难度和学习的精细程度,注重对学生知识点的融会贯通及综合技能掌控的引导。由于两门课程分属不同的学期,因此通常一个班级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是由不同的教师进行教学。

二、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教学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会计的教学思路为在引导学生掌握现代会计基本理论的同时,注重从工业企业筹资-采购-生产-销售-利润的形成及分配整个业务流程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经济业务的处理,并从审核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引导学生掌握会计的工具和记账的流程。而财务会计的教学则是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会计要素为主线对每一个要素、每一个重要账户的业务处理进行讲解。因此,教学思路是不同的,相比基础会计按业务流程设计教学,财务会计按要素设计教学更加抽象,学生不容易把各要素下各账户的知识点应用和工作过程联系起来,而知识点的数量和难度又有一定幅度的增加,因此学生很难适应基础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衔接,财务会计的学习不知如何入手。

(二)市场上两门课的教材是分别独立的,教材设计思路为:基础会计除基本知识点外,按工业企业流程进行业务的编写;财务会计则以六大会计要素为主线,对每个要素下的账户应用进行编写。市场上没有将两门课知识点有效融合的教材,客观上导致了高校选择教材的局限性,进而导致教师教学思路的局限性。

(三)很多学校基础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过渡是生硬的,上完基础会计,下一个学期紧接财务会计,两条教学思路没有很好的衔接和融合,学生不知如何是从。

(四)基础会计教师作为学生的第一位专业课教师,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对学生的学习思维和方法的形成影响最为重大,并非人人都能胜任,高校对基础会计教师的选择应该更为慎重。另外,同一班级,这两门课分别由两个教师教学的情况很常见。由于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学思路、教学方法也不同,财务会计教师对学生基础会计的学习思维和方法不甚了解,对学生基础会计的学习程度把握不到位,很容易造成教学方法的不适应,造成学生与教师的双重困扰。

三、在长期的教学中,笔者从以下方面实践并收获一定的效果

(一)学校应选择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能力强、有较强责任心、授课有吸引力的教师教授基础会计。作为第一位专业课教师,除了专业知识的传授外,对学生专业兴趣的培养、职业道德的培养、思维方式的形成、学习方法的形成都起到重大的影响,接触专业初期形成的方法与素养对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工作影响深远。

(二)在当前的教学形势下,建议两门课采用一人一贯制教学。虽然教学时间不同,但教师的选择可以实现一贯制,即教某班基础会计的教师下一个学期继续教授该班财务会计,这样既保证了教学风格、教学方法的一致性,教师也较为清晰学生对基础会计知识点的掌控程度,方便切入财务会计知识点,利于教师将两门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避免知识点的重复,注重知识点连续性、专题性规划。

(三)注重课程的平稳过渡。在财务会计教学前,设计几节实训课程,通过不同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让学生将基础会计掌握的业务能力落实到实际灵活运用,将知识点融会贯通。从而引入深入的问题,并通过学习财务会计得以解决,相比生硬连接两门课程,学生在思想、情感、方法、能力上更能接受这种平稳的过渡。

(四)笔者认为,长期以来,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的教学已形成固有的模式,分别采用两条教学思路,导致两者的融合度不高。在国家大力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号召下,以会计工作过程为导向,将两门课知识以工作环节的形式进行整合和教学,避免内容的重复,注意难度的递进,注重工作过程知识的培养,提高知识的使用效率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改革方法,同时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有效衔接两门课程。将成果以教材的形式出版,也能弥补现在市场上两门课程融合教材的缺乏。必须承认,虽然取得一定的效果,但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教学的有效衔接仍需要不断研究、总结、实践,笔者愿为此努力。

参考文献:

[1]谢拥军.基础会计与财务会计融合教学的探讨[J].都市家教月刊,2012(7).

财务会计基础范文第6篇

Abstract: The basic accounting course content can not be launched in depth and a semester's financial accounting course can not achieve the common business training for a skilled level. In view of this, a combination of basic accounting and financial accounting is implemented which puts the necessary knowledge points into the financial accounting system. It will not delay students' obtaining of accounting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e and provides students the opportunity to conduct the specific accounting treating training for the preparation of early working and at the same time, makes the knowledge preparation for obtaining the primary accounting qualification knowledge.

关键词:融合教学;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知识点;操作能力

Key words: combination teaching; basic accounting; financial accounting; knowledge points; operation ability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3-0242-01

财务会计课程是财会类专业学生在校期间第二学期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在学习这门课程时,结合实际工作中常见业务,要求学生动用通用记账凭证和相关账簿进行实际操作训练。但是因为涉及内容比较广泛课时有限,一般每周六学时,大概十六周左右完成,很难达到一些常见业务的比较熟练操作,针对存货这项工业企业必然核算的流动资产来说,登记数量金额式明细账的训练就不可能到位。然而,实际操作能力强一直以来是高职教育所要追求的一种目标。

针对上述情况,财务会计教学改革首先在2009级财会类高职学生完成第一学期的基础会计学习之后全面推行。财务会计改革之后,教学时间由原来的一学期增加到两个学期,时间上延长,同时在教学内容上也进行调整,针对学生就业企业的规模特点,对于中小企业不常见的业务不学习或少学习,有些核算内容虽然中小企业不常涉及,但是学生在校期间的第四学期要参加社会考试,所以要同时兼顾学生在校期间的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内容,加强相关内容的学习。

虽然财务会计进行了改革,一些学习内容可以进行细致训练,但是仍然略显不足。

2010级学生入学就以财务会计为蓝本,将基础会计的必要知识点融入其中,既不耽误学生在校期间考取会计上岗证,又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各个具体账户的账务处理训练,同时又为学生在第四学期系统学习初级职称的会计内容,做好充分的准备。

这次会计课程改革幅度大――涉及两门重要的专业课: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时间紧――2010年暑期,距离开学上课的时间只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所以决定先不在大范围开展,而是选中会审专业2010级一个班的学生进行会计教学改革试点。

改革的大方向表现为开始就直接切入主题,通过两大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引入六大类会计要素,五大类常用科目、账户。首先,要求学生熟悉五大类会计科目的名称,强化记忆各类会计科目。

然后,依次学习账户的性质、会计等式、各类账户的记账方向,之后就开始学习货币资金、应收款项等业务,必要的基础会计知识点融入其中。

当然在有了改革的大方向之后,改革过程存在一些问题是在所难免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学生手里有财务会计课程教材和一本训练册,涉及基础会计的内容,没有具体教材,考虑到学生的负担问题,不能给学生两本独立的教材。另外,拿着两本教材也不利于学生把财务会计和基础会计的知识融合在一起。②大篇幅先讲理论再讲业务,再训练,效果不理想。③究竟在财务会计的哪部分内容恰当穿插基础会计知识点不太容易把握。原来讲授财务信手拈来使用的基础会计知识点,现在直接说的时候,学生感觉挺茫然,所以就要及时补充知识点,讲的时候还不能只局限于说,还要把它们写出来,让学生记录到笔记本上,这样就会将一个完整知识内容先人为打断,然后再接续。④学生灵活处理业务的能力比较弱,教学过程中,第一遍的训练通常是老师怎么说,学生怎么做。学生学的非常认真,这往往使得老师对一些知识也能够重新有一个认识,重新思考,比如学生在学习实际成本法进行原材料的取得、发出核算时,有一个原材料入库,但是发票账单未到的业务,需要在月末做暂估入账的处理,借方原材料,贷方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下月初冲减这笔业务,借方涉及原材料账户,在采用月末一次加权平均计算发出存货单位成本时不要考虑这部分。学生就有些不知所措,登账时记录,计算时不算在内,产生疑问,于是针对这一项业务,我写了这方面的论文,以期改进这个估账业务的处理方法。

每一个新事物的产生,伴生的总会有问题,有收获。有了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这才能真正将一件事情做好。

财务会计基础范文第7篇

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也是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保障。进贤县公司深刻认识到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把会计基础工作与深入开展“三集五大”工作等结合起来,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完善财务制度、会计基础、财会队伍建设三个层面工作,逐步推进财务基础工作管理水平迈上新台阶,有效提升财务经营管理水平。同时,公司通过开展会计基础工作管理创优活动,弥补管理短板,强化管控措施,规范经营管理,全面提高依法治企水平。

关键词:

会计基础管理;财务工作水平。

一、主要工作做法

(一)以制度建设为先导,强化内控流程管理一是结合财务会计基础工作完善财务制度。近3年,进贤县公司结合财务集约化实施加强会计基础管理工作,全面推行财务管理“六统一”。按照国网公司《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规范信息化条件下会计的账、证、表以及信息披露、会计档案等管理要求;并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及省公司的要求并结合工作实际对原有的财务管理制度修订了《会计档案管理制度》、《财务印鉴管理制度》、《电子支付密钥管理制度》、《发票管理制度》。二是结合财务集约化对关联业务内部控制流程进行规范。对在ERP系统中与财务相关联的检修、营销、物资、人资、资产等业务内部控制工作流程进行了规范,对不相容岗位进行分离,并明确了关联业务流转涉及部门的工作职责。三是严格执行现金支付风险控制。公司各部门严格执行月度现金流的预测、上报,强化了资金使用的预算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资金支付从资金支付申请、审核、审批、支付形成了闭环管理,管理流程更趋合理,进一步加强了对资金管控,规避了资金支付管理风险。

(二)以诊断稽核为方法,促进会计基础提升一是定期开展财务诊断与分析。定期开展财务诊断与分析,深入经营管理流程的各个方面,查找会计基础工作薄弱环节,对存在的问题开展诊断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从而规范日常经营管理行为,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全面规范财务经营的工作。二是强化财务稽核和检查工作。充分利用财务管控系统的在线稽核功能,通过梳理、完善业务管理流程,建立健全各种经济业务处理程序,强化财务部门对各项经济业务的审核及处理,开展财务稽核在线监督,建立内控评价手册,开展内控评价,强化风险常态化、日常化管理,实现内控从建设、创新到再生的闭环管理。根据财务管理的关键风险点及管理层关注的重点,制定相应的稽核规则库,开展日常在线稽核工作,及时纠正日常会计基础工作差错。三是建立会计基础自查机制。从2011开始,每年在上半年组织开展会计基础自查工作。通过自查,查找出会计基础方面存在不符合规范要求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公司财务人员结合会计基础规范的要求,并与关联部门协作,逐项进行整改,确保符合规范。

(三)以专业培训为抓手,提升财务业务素质一是对新进的财务人员开展有计划的会计业务培训,提升他们的业务素质,从而更好地促进会计基础工作。二是加强非财务人员培训,增强全员依法治企意识。针对公司历年依法治企检查反馈大部分存在主要问题是由于非财务经办人员不熟悉相关财经法规,对具体经办流程不熟引发,着重从非财务人员依法治企知识培训上下手,分期组织中层管理人员、供电所长、核算员等,对现行的财经法律法规、会计核算基础知识、业务规范工作流程进行讲解,并列举公司系统依法治企过程出现的典型案例,从而增强公司全员的依法治企意识,为公司依法治企和规范化管理更进一步提供基础。

二、主要成效

(一)财务制度执行更加有效一是财务制度更加健全完善。通过完善财务制度,使得公司财务工作有规可依,有章可循,为财务集约化和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的实施提供了制度保障。二是会计岗位设置更加规范。通过规范财务各岗位设置,明晰岗位职责,为财务工作规范化运作提供了组织保障和人员保障。三是内控执行更加有效。实现营销应收实收、物资采购订单与收发货、检修运维项目工单与财务成本核算、基建项目工单与工程转资、人资应付职工薪酬等各类业务信息与会计核算信息的实时衔接。使县级供电企业内部控制的执行有效性得到了极大地提升,并促使各部门相互之间的配合更加高效和顺畅,增加了各业务部门之间横向融合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效果。

(二)会计基础工作更加规范一是会计报销附件更加规范。通过开展会计基础创优建设,强化财务报销审核,严格执行国网、省市公司财务报销管理有效规定,使得县公司会计报销附件更加规范。二是会计核算更加准确。通过开展会计基础管理创优活动,开展员工业务专业培训,强化报销凭证审核管理,规范会计核算流程,准确记录经济业务,梳理内外部审计检查意见,对存在的问题积极整改,大大提高了各类经济业务事项的合理性、合规性和规范性,使其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三是前端业务处理更加融合。通过开展会计基础管理创优活动,增加了财务对经济业务事项的掌控力度,经营风险防控能力得到提升。通过规范前端业务处理,使得业务部门按照财务管理规定办事,并利用信息系统集成互联控制前端业务信息质量,实现了财务控制关口前移,有效堵塞财务管理漏洞,切实消除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

(三)依法治企水平得到提升通过对依法治企重点领域进行工作流程的财务规范化工作,加强了对经营活动的管控力度,减少了员工违规违纪现象,减少了经营风险,使得企业能够健康有序地可持续发展,提升了依法治企管理水平。

(四)财务工作质量得到提升通过开展会计基础管理创优工作,推进财务集约化深化应用,公司以统一的财务应用系统为依托,实现证、账、表的关联一致;实现内部关联业务双方同步处理、同步核对、同步生成会计凭证,保证内部关联业务准确一致;以SAP系统业务处理为基础进行财务核算,促进业务的高度集成和横向融合,实现了月度财务报表“一键式”生成。一是资金集中管理方面:银行账户资金归集率从2009年的80%提高到现在的99.8%,提升19.8个百分点;有效减少了资金的流通环节,避免了因资金分布分散而潜在的风险,实现资金及银行账户的可控、在控。二是会计集中核算方面:由集约前的“账务分散、科目各异、手工制证、手工编表”到集约后的“账务集中、科目统一、财务业务协同”,财务与营销、职工薪酬、项目管理、设备管理、物资管理、重点低值易耗品管理建立了高度集成和横向融合,从2013年开始业务凭证集成率为100%,实现了报表“一键式”生成。经过会计基础创优工作,合并抵销业务凭证处理合规性、协同账务处理准确率、系统内跨数据中心集团对账规范率、集团内单位对账规范率均达100%。三是财务预算管理方面:在深化财务成本预算管控方面,以年度财务预算为龙头,全力推行项目储备制度,对营销、大修、基建等专业项目进行预算统筹,实现财务预算与业务预算有机融合。开展预算执行过程控制,重点对业务招待费、会议费、公务车辆成本核算、差旅费等预算执行情况进行专项考核。在县公司开展供电所标准成本体系应用,全面实施县公司预算垂直管理。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定期开展会计基础自查,不断提升工作水平将继续开展会计基础年度检查专项工作,结合国网、省公司的要求,查找会计基础工作薄弱点,抓好工作整改,督促会计日常工作质量的提升;挖掘公司会计基础工作亮点,进一步提升会计基础工作水平。

(二)继续加强会计人员培训,打造优秀人才队伍财务会计基础工作要创优,离不开“人力资源”因素。下一步将加强对财务人员会计基础业务培训,特别是结合财务集约化及ERP系统操作、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财务人员资质认证进行培训,提升财务人员素质,从而促进会计基础工作创一流。

(三)健全预算管理机制,提升依法治企水平下一步将努力增强预算的调控力、执行力,分项测算费用预算标准,严格控制非生产性支出,规范公务接待、会议管理、车辆使用、办公用品管理,建立其他可控成本预算标准化流程,努力提高月度现金流量预算准确率;进一步完善资金支付手续,规范会计核算及会计基础工作,切实提高依法从严治企水平,规避经营管理风险。

财务会计基础范文第8篇

关键词: 会计基础;财务管理;职业道德

中图分类号:F25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6-0154-02

0 引言

为了建立和完善会计工作秩序,提高会计人员的工作质量和财务管理水平,需要对会计基础工作进行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包含的内容有:建立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使用会计科目、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管理会计档案、办理会计交接等,它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基石。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会计业务的愈趋国际化,对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和系统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企业中会计基础工作完善与否,直接关系着企业会计管理水平的高低,关系到企业能否较好地发挥会计的职能作用。因此,在企业中如何能够更好更科学地强化会计基础工作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在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潮流中就具有了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会计基础工作作为一项社会经济管理工作,应充分体现出与时俱进的内涵,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和完善。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可能会扰乱会计工作的秩序,影响会计工作的水平以及会计职能的发挥。因此进一步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1 会计基础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设置会计科目不规范,账实不符 在日常工作中,为了简化会计的核算手续,一些企业单位只存在“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总账不设“现金”及“银行存款”会计科目,企业的这种会计行为不符合会计科目的设置要求,容易使会计数据失真,导致企业出现账实不符、财产不实的现象。

1.2 填制会计记账凭证内容不全,随意性较大 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明文规定:“记账凭证内容必须具有,填制凭证的日期、编号、业务摘要、会计科目、金额、所附原始凭证张数、制单人员、稽核人员、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签名或盖章。”并且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也作了明确指出:“会计人员应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除结账和更正错误的记账凭证可以不附原始凭证外,其他记账凭证必须附有原始凭证。”但是,一些企业单位在实际工作中,没有按照规则进行,导致填制会计记账凭证内容不全,活页账凌乱,没有装订成册。在不具备原始凭证的条件下,随意地审核、填制会计记账凭证,这种错误行为应杜绝发生。

1.3 记、结账不符合规定,手续不清,差错严重 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明文规定:“会计人员要根据审核无误的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登记账簿时,应将会计凭证的日期、编号、业务内容摘要、金额和其他有关资料逐项登记入账;登记账簿要用蓝黑或黑色墨水书写,不得使用圆珠笔和铅笔书写;账簿记录发生错误,必须按照规定方法更正。结账时,应结出每个账户的期末余额。需要结出当月发生额和本年累计发生额的,应当在摘要栏内注明。”在实际各工作过程中,有些单位违规操作只记余额,不记发生额,有的单位对总账和明细账进行分别登记,根本不按记账凭证和科目汇总表的要求进行,出现账实不符的现象,这些充分证明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

1.4 财务报告数据失真 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明确规定:“各单位必须根据登记完整、核对无误的会计账簿记录和其他有关资料编制会计报表,做到计算准确、数字真实、内容完整、说明清楚。”但是,有些企业单位为了掩盖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人为修改财务报表,报表内容缺少文字说明和财务分析,为了实现既定目标,伪造、变造虚假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在一定程度上,上述行为打乱了会计工作的正常秩序,影响会计职能正常发挥,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产生消极影响。

1.5 会计机构设置不健全,会计人员的配备不合要求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第十条规定:“各单位应当根据会计业务需要配备持有会计证的会计人员。未取得会计证的人员,不得从事会计工作。”但是现在某些小企业,认为本身经营规模小,经营业务简单,于是就不设会计机构,企业中的会计工作经常委托中介机构或兼职会计,款项收付工作由几乎没有一点会计业务知识的人员临时办理,月底随便找几张发票应付了事。还有一些小企业虽然设立了会计机构,但机构不健全或形同虚设,会计人员配备不合要求,会计人员自身的素质也有待提高。个别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出纳仍未取得从业资格证书,乡村的报账员(出纳)不能保证持证上岗;一些会计人员专业水平较低,缺乏从事会计工作的能力;部分会计人员不遵守会计原则和职业道德,违规操作。

2 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的原因分析

各种因素影响会计基础工作,造成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的原因错综复杂,主要表现在:

2.1 对会计基础性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领导者不懂会计工作,认为会计工作仅是应付税务部门的需要,只要税务报表能及时报出,发票能及时买到,财务数据正确就万事大吉,对一些小的细节就忽略了。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受会计基础工作的间接影响,导致单位负责人漠视会计基础工作,根本不重视会计人员的培训,导致会计人员的从业能力低下,专业知识匮乏,进一步制约了会计工作水平的提高,限制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2.2 部分企业的财务监督部门及领导或负责人只注重对大的违规违纪问题的查处,而忽视一些基础性的工作,即只严查问题,轻视了某些基础性工作,服务意识不够;执行监督力度不够,不完全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来严格要求。

2.3 培训力度不够,一些单位的会计人员并非会计专业毕业,对会计工作本身就存在许多不理解,再加上相关培训的力度不够,不重视自身的业务学习和会计知识的积累,对会计基础工作应付了事,总是廷续前任会计的工作方式,养成一个不好的习惯,忽略了会计基础工作的重

要性。

2.4 蓄意造假,造成会计基础工作的混乱。部分单位为了小团体个别利益,为了转移国家资产、偷逃税收、掩饰业绩等非法目的,人为修改会计数据,造成账实不符。一些单位建账混乱,难以辨别账目真假,设置会计科目不符合制度规定等,甚至一些企业内部管理不到位出现混乱,财务收支失衡;企业负责人、,私设“小金库”和账外设账等。

3 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的建议与对策

3.1 健全会计法制,规范日常流程秩序,提供良好的会计环境 加强会计法制建设,提供一个有法可依的会计环境,认真贯彻执行会计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保证会计工作有序进行。要以《会计法》和《预算法》为核心,有针对性的对会计工作人员进行法制教育。认真做好《会计法》和其他财政、财务会计法规的宣传工作,加强单位各级领导和广大财务会计工作人员的法制意识,对单位内部的会计工作要加强监督,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并加以改进,使单位财务管理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的道路。单位领导人员要认真履行《会计法》赋予的职权,监督部门要加强规章制度的建设和做好基础监督管理工作,保证会计工作秩序规范有序。

强化会计业务规范化操作,把好思想关、源头关、制度关、监督关,在会计工作中切实注重日常管理,从规范操作和严格管理抓起,对每项程序、每个环节均明确操作规范和基本要求,保证会计工作健康有序的进行,使得会计工作水平稳步提高。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有关规定,建立会计帐册,设置会计科目,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及时提供合法、真实、正确、完整的会计信息。

3.2 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及职业道德水平 近些年来经常有一些问题是由于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所引起的,国家对此也制定出了相应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制度。为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人员开展一些以相关业务和财政知识为主题的培训班,提升会计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从而促进会计基础工作的正常有序进行,提升财务的整体管理水平;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法制教育,正确树立依法办事的观念,强化会计工作人员执行财政法规和税收政策的意识。大力抓好岗前、岗中培训,通过举办各种形式学习班,对会计人员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进行新知识、新法规、新制度的培训,包括观念教育、规范教育、警示教育等,切实提高各级财会人员的业务水平。

强化财会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坚持用正确理论引导人,加强思想道德和法纪法规教育,以合规经营为荣,以违规操作为耻,以典范人物鼓舞人,巧妙地将职业道德建设和廉政建设等思想政治工作寓于财务人员的日常工作生活中,增强财会人员主动合规意识和防腐拒变能力。要求财务人员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心,树立为国家为单位理好财,为人民为职工服好务的思想,要求财务人员自觉遵守会计职业道德,树立爱岗敬业,依法办事,客观公正等职业道德观,同时加强对财务人员的人文和物质关怀,大力表彰公正无私、廉洁奉公、严格执行财经纪律的优秀会计人员,使他们充分感受到企业对他们的重视和支持。

3.3 建立健全财会管理机制,认真履行约束监督工作

企业中要有完整的企业财会管理机制,企业内部设立专门的财会管理机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权限,使各部门之间形成相互制衡的机制,彼此之间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促进企业经营健康有序的发展。财产定期进行盘点,财产记录和账目定期进行核实。对内建立健全会计制度,权责明确,完善岗位责任制。

为确保会计信息质量,认真履行《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加强会计工作的管理和监督。会计监督要由事后监督转向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并加以改进,使单位财务管理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的道路。规范监督管理流程,加强内控制度建设,确保各项财务工作规范运行。持续做好各项内控日常管理工作,严格按照要求做好监督管理和审查工作,规范、完善公司财务的各项业务处理流程和相关资料,建立和完善监督管理机制,促进各项财务工作规范有序的进行。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针对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组织相关部门不定期的开展检查和审计。

参考文献:

[1]中环人民共和国财务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S].(Standar-dization of Basic Work of Accounting ),1996,(6).

[2]中华会计网校编.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应用指南[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财务会计基础范文第9篇

根据工作方案,公司对本次专项活动作出如下组织部署:成立规范财务会计基础工作专项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和办会室,由办公室负责具体项目实施,x月31日以前,由财务部组织召开动员会议,向各区域财务部和各子公司财务部传达深证局发[20xx]109号文《关于在深圳辖区上市公司全面深入开展规范财务会计基础工作专项活动的通知》中的文件精神,以及公司的工作要求,范文之整改报告:财务基础工作自查报告。

二、自查阶段

本阶段的工作内容是公司全体财务人员先通过学习了解财务会计基础工作的相关规章制度,认识财务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掌握财务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有了认识之后,根据《关于填报〈深圳辖区上市公司财务会计基础工作调查问卷〉的通知》以及《关于深圳辖区上市公司会计基础工作常见问题的通报》中的内容逐条进行自查,发现问题并确定整改计划。

三、整改提高阶段

本阶段的主要工作是落实整改措施,提升公司的财务会计基础工作水平,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四、自查内容、发现问题及整改措施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公司逐项对照《调查问卷》和《常见问题通报》进行了认真、全面地自查。自查情况:

1、财务人员和机构设置基本情况

1.1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及会计机构负责人情况

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由总经理提名,董事会决议聘任。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及会计机构负责人未在其它单位兼职,不存在人事关系在其他单位情况,未发现不规范事项。

1.2会计人员岗位设置情况

会计岗位设置合理,符合内部牵制要求。制定了岗位轮换制度,并按要求执行。尽管公司有回避制度,但未制定专门的财务人员任用回避制度。

整改措施:在财务人员管理制度中,增加关健岗位财务人员任用回避制度。

责任人:财务部

整改期限:10月15号以前

1.3会计人员专业制度培训情况

公司有安排会计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参加企业内外部各种专题培训,包括参加新会计准则、税务、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等内部和外部的相关培训和讲座。公司制定了《员工外出培训管理规范》,财务部会计人员遵照执行,未发现不规范事项。

2、会计核算基础工作规范性情况

2.1会计凭证编制及管理情况

财务会计基础范文第10篇

一、工作组织部署阶段

根据工作方案,公司对本次专项活动作出如下组织部署:

成立规范财务会计基础工作专项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和办会室,由办公室负责具体项目实施,x月31日以前,由财务部组织召开动员会议,向各区域财务部和各子公司财务部传达深证局发[xx年]109

号文《关于在深圳辖区上市公司全面深入开展规范财务会计基础工作专项活动的通知》中的文件精神,以及公司的工作要求,范文之整改报告:关于在深圳辖区上市公司全面深入开展规范财务会计基础工作专项活动的通知》中的文件精神,以及公司的工作要求,范文之整改报告》以及《关于深圳辖区上市公司会计基础工作常见问题的通报》中的内容逐条进行自查,发现问题并确定整改计划。

三、整改提高阶段

本阶段的主要工作是落实整改措施,提升公司的财务会计基础工作水平,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四、自查内容、发现问题及整改措施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公司逐项对照《调查问卷》和《常见问题通报》进行了认真、全面地自查。自查情况》,财务部会计人员遵照执行,未发现不规范事项。

2、会计核算基础工作规范性情况

2.1会计凭证编制及管理情况

会计凭证由专人保管。有部分原始单据未附在记账凭证后单独装订存放的情况(主要是银联签购单、售卡申请表等),主要是出于便于查询及管理保存的角度考虑。自查中发现,存在少量自制原始凭证保管不完整、部分凭证或账簿打印装订不够及时的情况。

财务会计基础范文第11篇

关键词:基础工作;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8-0219-02

1 会计基础工作存在的问题

(1)不按会计制度规定取得合法的原始凭证,致使原始凭证不真实、不合理或不完整。

(2)会计核算工作不规范。不按会计制度规定设置帐簿及使用会计科目,记帐、结帐不及时;有的则设置两套帐,不按《会计法》的规定登记、核算业务。

(3)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擅自扩大开支标准和开支范围,虚列往来、虚列收支或转移收支,人为调整会计科目。

(4)违反“现金管理条例”规定,超限额支付现金,未经批准坐收坐支现金。

(5)违反会计职业道德,不认真行使会计监督权。甚至参与违法违纪活动,为违法违纪活动出谋划策。

(6)无视财经纪律,偷逃税款,转移资产,私设“小金库”。

(7)部分会计人员无证上岗。特别是在一些基层单位 ,无证上岗会计人员还占相当比例 。

(8)部分实行电算化管理的单位,岗位设置不清,职责不明。有的单位或限于人手,或限于对电算化软件的熟悉程度不同,致使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达不到要求。

(9)财务报告数据严重失真。有的报表内科缺少文字说明和财务分析,即使有说明也是应付的几行字,极大地影响会计报表阅读者的正确理解;有的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掩盖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随意编制财务报告。

(10)违反政府集中采购规定,未经批准擅自购置应由政府采购的物品。

(11)会计档案归档不及时、不规范。特别是一些重要业务的政策性文件没有纳入会计档案,一旦和执法部门发生政策性争议,无法查找政策依据。

2 对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原因分析

(1)对会计工作不够重视,尤其对会计基础工作了解少:①有些单位的领导缺乏必要的会计基础知识,对会计工作不够重视,认为会计工作就是收收支支的事,稳重、听话就是好同志。是否有必要的学习和会计知识的更新无所谓,在人员配备上向业务部门倾斜,致使会计人员对《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缺乏了解,导致实际工作中与会计制度要求不符。②随意调换会计人员、会计机构负责人,使不符合任职条件的人担任会计机构负责人,不但不能正确领导本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反而做出一些违反会计制度的行为。

(2)会计资料不真实、不完整。会计基础工作是对本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从而获得准确的核算结果,如果没有健全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的收集、处理、利用和提供的会计信息就失去了可靠保证,从现今的一些现象看,单位帐务不清,帐目混乱、不规范化,都是没有做好会计基础工作的结果。

(3)会计工作随意性大,记账、结账不符合规定,个别会计人员素质不高,随意记帐、手续不清、差错严重。在实际工作中造成财产不实、家底不清、数据不准、信息无用,不仅给单位内部管理带来消极影响,也容易提供虚假会计信息而给国家宏观经济造成失误。

(4)单位内部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内部财务监督乏力。一方面对单位领导约束弱化,究其原因并非是财务人员不想实施监督,而是现行人事体制造成的。另一方面单位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不到位,或者说有了制度但流于形式,说在嘴上、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形同虚设。

(5)管理乏力,监督检查不够。特别是上级主管部门没有负起检查监督的责任;其次财政、审计、监察部门也没有真正的负起责任。有的还错误的认为会计基础工作是各单位的内部事务,上级部门不必过于干预。因此,这些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实际上长期处于无人监督检查的状态。有时也有一些检查,但多是专项检查,有的是走过场。应付事,缺乏对会计基础工作的全面检查、监督、指导。

3 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建议与对策

3.1 提高认识,重视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管理

(1)单位领导必须重视。新修订的《会计法》规定,单位领导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负责,要保证会计资料合法、真实、准确、完整。会计工作的好坏,除了靠专业会计人员的自身努力外,还取决于单位领导人对会计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单位领导人首先要做到知法、懂法、守法,自觉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保证对外提供的会计信息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

(2)会计人员也要加强对会计基础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要求会计人员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较强的市场经济意识和合理的知识结构。只有通过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业务素质,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创新能力,才能适应新世纪的要求。

(3)进一步加大宣传、贯彻、落实《会计法》、《规范》的力度,特别是要提高单位负责人对《会计法》、《规范》重要性的再认识,通过讲座、培训、研讨等多种形式,增强对财务会计基础工作的法制意识和责任意识,并充分认识到,执行新会计制度,对规范财务会计核算行为,真实、完整地反映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提高单位会计信息质量具有深远的意义。

3.2 合理配备会计人员,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1)合理配备会计人员是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切实保障,单位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设置会计机构,配备必要的会计人员。

(2)坚持会计人员持证上岗,会计人员是市场经济活动的特殊从业群体,不仅要有良好的业务素质,还应有较强的政策观念和较好的职业道德。要严格按照《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认真做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和考核工作。在岗会计人员必须持有会计资格证书,凭证上岗。凡是没有取得会计从业资格的人员一律不得从事会计工作,各单位也一律不得任用。要建立健全会计人员考核制度,严禁不符合规定的人员从事会计工作。

(3)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职业道德是非强制性的、以内心力量起作用的社会规范,加强会计职业道德首先从会计人员“自律”抓起,通过不懈地进行自我对照和自我调整,不断提高自身觉悟和修养,把履行会计职责转变为自觉遵守的道德行业准则。真正做到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强化服务。

(4)做好在岗人员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切实加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必需下大力抓好岗前、岗中培训,通过举办各种形式学习班,对会计人员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进行新知识、新法规、新制度的培训,包括观念教育、规范教育、警示教育等,切实提高各级财会人员的业务水平。

(5)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法制教育,正确树立依法办事的观念。

3.3 加强会计核算工作的真实性、完整性

(1)加强原始凭证的取得、填制及审核的规范性。目的是通过对原始凭证的取得、填制、传递、审核以及错误的更正这一重要会计核算环节的约束,以便顺利开展会计核算工作。

(2)合理设置会计帐簿。新《会计法》对会计帐簿的设置、登记、对帐、结帐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这从而为会计信息的加工、处理提供了具体的规范,并明确了会计管理工作的重点。所以我们对新《会计法》必需认真学习,学懂、学透,真正领会实质,在工作中加以运用。

(3)加强会计帐目的核对工作。各单位必须建立定期的帐物、帐款及有关资料相互核对制度,确保帐实、帐证、帐帐、帐表相符。事实上,目前存在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与一些单位帐目核对不及时或根本不进行帐目核对有着直接联系,而加强这一项工作,无疑会对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提供必要的保证。

(4)及时准确的编制财务会计报告。财务会计报告是综合反映传递一个单位经济信息的重要文件,它的内容真实、完整与否都关系到其投资者、债权人的利益,同时也关系到本单位对外信誉影响程度,亦是对自身管理决策提供可行依据的保障。财务会计报告关键是数字真实、计算准确、内容完整、种类齐全、格式正确、说明清楚,能满足对内、对外信息需求者的要求。有的单位虽建立了财务会计分析制度,但并未认真执行。表现在每季度的财务会计报告中,只有报表而没有文字说明和财务分析和对预算的执行和完成情况的比较,或徒有形式的数字比较,或应付了事的几行字,从而极大地影响会计报表阅读者的正确理解。财务分析是财务会计报告的组成部分,是对经营状况的评价,应当做细做好。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编制财务报告环节上违纪或技术性差错造成的,必需根据《会计法》及国家统一的财会制度进行编制及报送,因此,建议有关部门要按照《规范》的要求,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监督、管理和指导,以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部门会计工作水平,切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5)加强对会计档案资料的管理。建立和健全会计档案的立卷、归档、保管、调阅和销毁等管理制度,指定专人负责,切实做好会计档案管理工作。

3.4 建立健全内部财务控制制度,正确认识会计监督的约束机制

认真贯彻执行会计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是保证会计工作有序进行的重要措施,也是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手段。各单位要按照《规范》和单位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内部会计制度,明确会计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建立完善的岗位责任制、内部牵制制度和稽核制度。会计监督要由事后监督转向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从单位的内部会计监督到上级主管部门监督,再到财政、审计部门以及社会等的监督,为确保会计信息质量,认真履行《会计法》、《规范》的要求,加强会计工作的管理和监督。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并加以改进,使单位财务管理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的道路。

财务会计基础范文第12篇

关键词:基础工作;财务管理

1 会计基础工作存在的问题

(1)不按会计制度规定取得合法的原始凭证,致使原始凭证不真实、不合理或不完整。

(2)会计核算工作不规范。不按会计制度规定设置帐簿及使用会计科目,记帐、结帐不及时;有的则设置两套帐,不按《会计法》的规定登记、核算业务。

(3)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擅自扩大开支标准和开支范围,虚列往来、虚列收支或转移收支,人为调整会计科目。

(4)违反“现金管理条例”规定,超限额支付现金,未经批准坐收坐支现金。

(5)违反会计职业道德,不认真行使会计监督权。甚至参与违法违纪活动,为违法违纪活动出谋划策。

(6)无视财经纪律,偷逃税款,转移资产,私设“小金库”。

(7)部分会计人员无证上岗。特别是在一些基层单位 ,无证上岗会计人员还占相当比例 。

(8)部分实行电算化管理的单位,岗位设置不清,职责不明。有的单位或限于人手,或限于对电算化软件的熟悉程度不同,致使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达不到要求。

(9)财务报告数据严重失真。有的报表内科缺少文字说明和财务分析,即使有说明也是应付的几行字,极大地影响会计报表阅读者的正确理解;有的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掩盖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随意编制财务报告。

(10)违反政府集中采购规定,未经批准擅自购置应由政府采购的物品。

(11)会计档案归档不及时、不规范。特别是一些重要业务的政策性文件没有纳入会计档案,一旦和执法部门发生政策性争议,无法查找政策依据。

2 对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原因分析

(1)对会计工作不够重视,尤其对会计基础工作了解少:①有些单位的领导缺乏必要的会计基础知识,对会计工作不够重视,认为会计工作就是收收支支的事,稳重、听话就是好同志。是否有必要的学习和会计知识的更新无所谓,在人员配备上向业务部门倾斜,致使会计人员对《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缺乏了解,导致实际工作中与会计制度要求不符。②随意调换会计人员、会计机构负责人,使不符合任职条件的人担任会计机构负责人,不但不能正确领导本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反而做出一些违反会计制度的行为。

(2)会计资料不真实、不完整。会计基础工作是对本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从而获得准确的核算结果,如果没有健全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的收集、处理、利用和提供的会计信息就失去了可靠保证,从现今的一些现象看,单位帐务不清,帐目混乱、不规范化,都是没有做好会计基础工作的结果。

(3)会计工作随意性大,记账、结账不符合规定,个别会计人员素质不高,随意记帐、手续不清、差错严重。在实际工作中造成财产不实、家底不清、数据不准、信息无用,不仅给单位内部管理带来消极影响,也容易提供虚假会计信息而给国家宏观经济造成失误。

(4)单位内部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内部财务监督乏力。一方面对单位领导约束弱化,究其原因并非是财务人员不想实施监督,而是现行人事体制造成的。另一方面单位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不到位,或者说有了制度但流于形式,说在嘴上、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形同虚设。

(5)管理乏力,监督检查不够。特别是上级主管部门没有负起检查监督的责任;其次财政、审计、监察部门也没有真正的负起责任。有的还错误的认为会计基础工作是各单位的内部事务,上级部门不必过于干预。因此,这些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实际上长期处于无人监督检查的状态。有时也有一些检查,但多是专项检查,有的是走过场。应付事,缺乏对会计基础工作的全面检查、监督、指导。

3 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建议与对策

3.1 提高认识,重视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管理

(1)单位领导必须重视。新修订的《会计法》规定,单位领导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负责,要保证会计资料合法、真实、准确、完整。会计工作的好坏,除了靠专业会计人员的自身努力外,还取决于单位领导人对会计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单位领导人首先要做到知法、懂法、守法,自觉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保证对外提供的会计信息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

(2)会计人员也要加强对会计基础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要求会计人员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较强的市场经济意识和合理的知识结构。只有通过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业务素质,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创新能力,才能适应新世纪的要求。

(3)进一步加大宣传、贯彻、落实《会计法》、《规范》的力度,特别是要提高单位负责人对《会计法》、《规范》重要性的再认识,通过讲座、培训、研讨等多种形式,增强对财务会计基础工作的法制意识和责任意识,并充分认识到,执行新会计制度,对规范财务会计核算行为,真实、完整地反映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提高单位会计信息质量具有深远的意义。

3.2 合理配备会计人员,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1)合理配备会计人员是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切实保障,单位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设置会计机构,配备必要的会计人员。

(2)坚持会计人员持证上岗,会计人员是市场经济活动的特殊从业群体,不仅要有良好的业务素质,还应有较强的政策观念和较好的职业道德。要严格按照《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认真做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和考核工作。在岗会计人员必须持有会计资格证书,凭证上岗。凡是没有取得会计从业资格的人员一律不得从事会计工作,各单位也一律不得任用。要建立健全会计人员考核制度,严禁不符合规定的人员从事会计工作。

(3)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职业道德是非强制性的、以内心力量起作用的社会规范,加强会计职业道德首先从会计人员“自律”抓起,通过不懈地进行自我对照和自我调整,不断提高自身觉悟和修养,把履行会计职责转变为自觉遵守的道德行业准则。真正做到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强化服务。

(4)做好在岗人员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切实加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必需下大力抓好岗前、岗中培训,通过举办各种形式学习班,对会计人员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进行新知识、新法规、新制度的培训,包括观念教育、规范教育、警示教育等,切实提高各级财会人员的业务水平。

(5)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法制教育,正确树立依法办事的观念。

3.3 加强会计核算工作的真实性、完整性

(1)加强原始凭证的取得、填制及审核的规范性。目的是通过对原始凭证的取得、填制、传递、审核以及错误的更正这一重要会计核算环节的约束,以便顺利开展会计核算工作。

(2)合理设置会计帐簿。新《会计法》对会计帐簿的设置、登记、对帐、结帐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这从而为会计信息的加工、处理提供了具体的规范,并明确了会计管理工作的重点。所以我们对新《会计法》必需认真学习,学懂、学透,真正领会实质,在工作中加以运用。

(3)加强会计帐目的核对工作。各单位必须建立定期的帐物、帐款及有关资料相互核对制度,确保帐实、帐证、帐帐、帐表相符。事实上,目前存在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与一些单位帐目核对不及时或根本不进行帐目核对有着直接联系,而加强这一项工作,无疑会对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提供必要的保证。

(4)及时准确的编制财务会计报告。财务会计报告是综合反映传递一个单位经济信息的重要文件,它的内容真实、完整与否都关系到其投资者、债权人的利益,同时也关系到本单位对外信誉影响程度,亦是对自身管理决策提供可行依据的保障。财务会计报告关键是数字真实、计算准确、内容完整、种类齐全、格式正确、说明清楚,能满足对内、对外信息需求者的要求。有的单位虽建立了财务会计分析制度,但并未认真执行。表现在每季度的财务会计报告中,只有报表而没有文字说明和财务分析和对预算的执行和完成情况的比较,或徒有形式的数字比较,或应付了事的几行字,从而极大地影响会计报表阅读者的正确理解。财务分析是财务会计报告的组成部分,是对经营状况的评价,应当做细做好。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编制财务报告环节上违纪或技术性差错造成的,必需根据《会计法》及国家统一的财会制度进行编制及报送,因此,建议有关部门要按照《规范》的要求,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监督、管理和指导,以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部门会计工作水平,切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5)加强对会计档案资料的管理。建立和健全会计档案的立卷、归档、保管、调阅和销毁等管理制度,指定专人负责,切实做好会计档案管理工作。

财务会计基础范文第13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财务会计;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随着我国对以铁路为代表的大型基础设施的建设,铁路有关管理部门和铁路施工企业已经意识到加强对企业财务会计的管理日益重要。任何一个行业均离不开资金活动,财务活动是贯穿始终的,因此建筑行业在发展的同时要注意对企业财务进行有效管理,有效整合资源,提高企业效益。但是,根据目前的发展可以发现铁路施工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为了保障基础设施建设行业稳步发展,就要加强企业内部建设,不断改进会计内部管理,着力推进基建行业经济体制改革,重视企业成本核算管理,这对于基础设施建设企业来说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一、建筑行业财务会计的特点

财务活动贯穿整个建筑工程始末。由于建筑行业的施工周期比较长,往往需要几年的时间,因此建筑行业的产品属于固定物资,建筑行业的特点及收支情况导致其会计核算与其他行业略有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筑行业主要涉及的是成本会计。在建筑行业中,财务会计一般可以分为三个方面:收入、成本以及税负。由于建筑业的特点导致其并不常用收入科目,往往使用的是费用科目。常见的建筑工程费用主要是通过“工程施工-合同成本科目”进行核算,该科目的对象是工程成本,根据工程的完工进度对成本进行明细核算。

2.建筑企业完成一项工程所需要的时间周期较长,并且涉及的资金数额比较大,建筑行业的工程造价核算方法较其他行业相比是具有独特性的。因此建筑企业在支付资金时,除了成本较低或者工期较短的项目之外,工程款一般都会选择在工程完工后一次性支付。但是对于工期比较长的工程项目,往往是根据项目的完工比例进行资金支付的,采用的是完工百分比法,通过该方法对工程款进行收入及成本的核算,从而确定每年的经营成果。

3.对于大多数的建筑企业,成本核算的对象均是单项工程。但是由于建筑产品的多样性以及生产过程的单一性,导致建筑企业并不能准确地计算某一特定时期内的成本费用以及根据完工比例进行成本计算,导致企业的单位成本不能及时知晓。因此,对于建筑企业来讲需要根据承包的各项工程进行分类核算成本费用,然后单独计算其单位成本。

二、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现状

1.管理混乱,领导重视程度不够。随着建筑行业在国家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涉及的资金总量越来越庞大,因此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建筑业应该责任分明,控制权以及管理权要相互独立、相互制约。根据国外相关建筑企业权责分明的管理成果可以看出,这种方式对于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是有很大帮助的,可以有效规避财务舞弊情况的发生,对于企业的长久发展是有很大优势的。管理权与控制权的相互分离,可以使得每个人的职责比较清晰,明确自己的权利与义务,合理合法地参与企业的运营活动;明确的分工不仅有利于企业提高生产效率,还可以提高企业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使其具有主人翁意识,改进工作模式,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从而促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提升其竞争力。但是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进步,多数企业仅看中眼前的效益没有做好长久打算,因此其在生产过程中没有做到会计与审计部门的相互分离,导致其对企业的发展不能起到很好的监督作用,不能发挥其价值。

2.会计信息失真情况比较普遍。建筑行业的日常财务活动比较复杂,涉及的资金活动比较频繁,因此可能会造成财务人员工作散漫的情况发生。对于建筑企业发生的财务活动不能及时做账,对于核算科目没有精确解读等从而导致企业的财务信息发生失真现象。此外,有些建筑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对于相关的规定不够明确,甚至有些监督部门没有发挥其作用,没有对企业的财务活动展开有效监管,从而也会导致企业的财务信息失真,这样对于企业管理者未来决策可能起到误导作用,从而作出错误的决策。

3.跨年度项目确认计量不可靠。就目前基础设施建设企业发展现状而言,施工企业的管理仍然沿用传统观念管理,没有有效结合建筑施工行业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缺乏对应的管理机制;此外,施工行业的财会人员对企业承揽的项目并不清晰,导致在进行会计确认时采取了错误的会计政策。除此之外,也有施工建设人员和财会人员没有实现有效对接,导致财会人员对于施工现场项目的工程进度并不了解,造成对后期工程成本的预算不准确,在会计核算和确认时出现差错。

4.财务会计管理从业人员的素质不高。由于建筑施工行业常年在外工作,人员流动比较大,对于员工的专业素质要求并不是很高,企业的管理者对于财务活动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而对企业的财务活动没有引入专业人才进行整理及核算,投入的成本不够。还有些管理者认为财务活动并不重要,在对外招聘时提供的待遇并不高,因此不能吸引专业人才的加入,反而是安排并非财会专业的人员承担财务工作,由于其缺乏相应的财务知识,导致财务会计比较混乱,不能满足企业管理者未来投资的需要。

三、建筑施工行业的财务会计管理问题对策

1.加强对财务重视程度。建筑施工企业涉及的财务活动比较多,企业管理者要对财务管理引起足够的重视,对财务管理相关制度进行解读,在保障合理合法的前提下有效开展财务活动。此外,政府要加强对财务会计工作的教育与宣传,有序指导建筑施工企业建立合适的会计管理体系,在财经法规的相关要求下有序开展财务工作。企业各个部门的领导层都要学习相关的财务知识,提高对财务管理的认识,树立符合现代企业发展的财务管理理念,同时还要借鉴国外先进的财务管理系统及观念,吸收其先进的财务管理经验,对企业发展提供帮助。

2.建立财务监督体系,完善财务制度。单位领导对财务管理工作应有足够的重视,企业要建立相应的财务监督管理体系,完善相关的财务制度、健全内部控制,从而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首先,建筑施工企业要做到各类人员职责分明,监督权与管理权要有效分开,从而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机制;对于员工的工作效果要做到奖惩分明,保障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同时,还要规范企业的财务处理流程,细化会计核算,结合企业实际发展现状制定可行的财务管理制度。此外,除了加强企业内部对财务有效管理外,还要设置相应部门对财务进行实时监督,通过建立内部审计的形式对企业财务活动进行定期审计,保障企业会计活动的真实性,避免财务舞弊情况的发生。最后,政府要积极宣传相应的财务法规,将最新的财经政策及时下发到企业,使其在开展财务活动时不出现违规行为,切实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以及法律意识。

3.规范财务核算,合理计量工程成本。由于基础设施建设行业工程周期是比较长的,涉及的资金比较巨大,财务人员在确认其收入及成本时有一定难度,施工行业并不像其他行业那样根据合理合法的凭证就可以完成确认,它除了需要相关真实业务凭证外,还需要会计人员对工程进度、完工比率、后期花费成本以及成本能否按期收回等进行综合考虑。因此,施工行业要规范会计核算,财会人员要与项目经理、建造师等人员密切联系,及时掌握工程进度,从而用真实数据准确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

4.加强会计教育,提高专业水平。在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中,专业人才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对于企业来说要重视对财务人员的继续教育。财经法规是时刻变化的,所以要及时学习掌握,定期或者不定期地组织财务人员进行培训,邀请财经专家对企业财务人员进行培训,从而提高员工的业务知识水平及素质。

四、总结

综上所述,现代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体系在企业发展壮大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提高公司经营效率、企业资源利用水平和企业利益最大化发挥着重要作用。基础设施建设企业应充分发挥现代财务管理的作用,促进整个企业的健康发展,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晓飞.浅谈加强人工成本管理增强铁路企业效益[J].人力资源管理,2015(01):63-64.

[2]续文茹.新时期铁路财务会计系统内部控制的创新思路[J].知识经济,2015(01):107.

[3]刘德道,公玲,李艳芬,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完善企业管理会计方法应用对策探讨———基于临沂市商贸物流企业的调查[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0(06):173-175.

[4]王伟.论管理会计在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分析———评《建筑施工企业财务与会计实务》[J].电镀与精饰,2020,42(05):53.

[5]郑越.基于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结合分析[J].中国物流与采购,2020(08):44-45.

[6]李国莹.浅析当代管理会计、会计成本以及财务管理内容交叉的问题[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3):72.

财务会计基础范文第14篇

1494年意大利学者帕奇奥利的《算数、几何及比例概要》一书出版,标志着真正意义上的会计理论描述的开始。时至今日,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发展已经走过了数百年的历程,随着人类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在经济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会计尤其是财务会计已发展成为人类经济活动的通用商业语言,其通用程度远远高于任何一种自然语言。我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已经整整走过了30年的历程。30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会计也迅速地向先进的会计模式靠拢,其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至2006年我国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标志着我国会计和国际会计已基本趋同,这也是我国经济更大范围的融入国际社会的需要和保证。任何一种长期存在并不断发展完善的事物,必然有其社会发展的自然需要,其自身必然存在适应社会需求的内在逻辑规律。会计作为一种管理活动,一个成熟的管理学科,也必然存在适应社会需求的内在逻辑规律,这种内在的逻辑规律就是会计的基础理论。会计基础理论是会计实务的高度抽象和规律总结,而会计基础理论又是推动和促进会计实务不断发展和完善的指南。本文拟对会计(主要是财务会计,下同)的基础理论的逻辑关系进行解析,也即是对企业会计基本准则的学习体会。

一、会计基础理论的内容和逻辑关系

会计基础理论的内容,主要包括会计目标、会计基本假设、会计基础、会计要素、会计程序、会计信息的基本质量要求、会计过程的具体要求、会计过程的具体方法。其间的逻辑关系可如下所示:会计目标会计基本假设会计基础会计要素会计程序会计信息的基本质量要求会计要素核算的具体要求会计过程的具体方法

二、会计目标

会计目标就是会计作为管理活动的目的,或者说是会计所要完成的任务。财务会计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这些相关的信息的总和我们称为财务报告,即财务报告应该提供特定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会计目标是会计所有活动的原始动因。目标(目的)不同决定了与活动相关过程的不同。会计目标随着经济活动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有所变化,会计活动就要根据目标的变化进行调整。

三、会计基本假设

一般而言,假设是对客观事物合乎情理的推断。假设对人们的活动是必要的,甚至是不可或缺的。例如,某投资者经过充分的市场调查和预测,认定投资某个项目会获得可观的投资回报,决定投资该项目并付诸实施。这一活动就隐含着投资者认为投资可获可观回报的假设,因为这一投资活动是否真的能获得预计的可观回报,是要等到将来的事实证明。活动未来的结果只能预计而不能确定。会计假设是会计人员面对变化不定的社会经济环境,对进行会计工作的先决条件和必要条件所作出的推断。会计基本假设又称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就是为了达到会计目标所要开展的会计活动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之所以称为基本条件,是说这些条件如不具备,完成目标任务是不可能的。会计基本假设主要有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货币计量假设。会计主体假设是假定会计活动都必然是为某一特定主体进行的,该主体不仅和其他主体完全独立,而且独立于业主之外。这一假设明确了会计活动的空间界限,使得会计活动能在清晰的范围之内得以进行。持续经营假设是假设企业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会按目前正常状况持续经营下去。这一假设使企业日常的会计确认、计量活动有了依据和基础。会计分期假设是假设企业可以将其持续经营的连续期间人为的划分为一段段较短的相等期间,而按较短期间确定的收入、费用和利润等信息是准确的。这一假设为会计分期提供报告提供了依据,进而为确立会计上的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奠定了理论基础。货币计量假设认定采用货币作为会计计量尺度是最准确的和最佳的选择。这一假设使会计活动有了统一的计量标准,使得会计的具体对象可以相互之间互比,使得会计报告能高度概括会计信息,使得会计报告更便于理解。

四、会计基础

会计基础又称为会计处理基础,亦称为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基础。是指会计在进行会计活动过程中用以约束和指导行为的基本原则或制度。会计基础分为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两种。两种会计基础是不同性质的会计主体在贯彻会计分期假设时所采用的不同制度。企业会计应主要采用权责发生制会计基础。权责发生制会计处理基础对企业类会计主体在确定收入、支出和利润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使得收入确认和费用支出的跨期摊配更合理。

五、会计要素

当人们明确了会计目标即会计任务的基本要求,解决了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条件,确定了会计处理基础,进而就要对会计信息所含的具体内容进行确认。会计信息所应包含的内容即会计应反映和监督的内容包含着企业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经济业务虽千差万别,但却可以按其基本内容进行科学分类,即分成若干会计要素。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内容的高度概括。会计要素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系,逻辑关系的数学表达方式被称为会计等式。会计要素的确定使得会计的日常处理变得有规律可循和简单化。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直接决定了会计报告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格式。我国会计准则把会计要素归纳为: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其数学表达式为: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收入-费用=利润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

六、会计程序

会计程序又称为会计核算基本规程或会计核算方法体系,是对会计过程环节的科学归纳。会计核算的方法通常被概括为:设置帐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报表。其相互之间的构稽关系设置帐户是会计对经济业务进行核算的基本起点,也就是在经济业务涉及的会计要素范围内进行更具体的归类。复式记账是把已发生的经济业务记录到账簿中的具体方式。复式记账方法使得会计上的任何一笔业务都能在至少两个账户里进行登记,使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被反映得更全面。会计必须根据经济业务发生的证据作为记账的依据,所以填制和审核凭证就成了会计核算的方法之一,也是会计核算必须要经过的一个基本环节。账户的具体表现形式就是账簿,账簿是会计信息的具体载体。账簿把反映在会计凭证中的经济业务更系统更规范地集中起来,所以登记账簿也是会计核算的方法之一。成本是费用的对象化结果,是企业会计信息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成本计算是企业会计必须要涉及的内容,自然是会计核算的方法之一。成本计算和填制审核凭证以及登记账簿存在交叉往复内容。会计信息首要的质量要求就是真实性,所以财产清查就成了会计核算的必要环节和方法,财产清查和填制审核凭证以及登记账簿也存在交叉往复内容。会计的目标是提供会计报告,会计报告最基本最主要的形式就是会计报表,会计报表的编制涉及较强的技术性,所以编制报表是会计核算的方法之一,也是会计一个循环过程的终点。

七、会计信息的基本质量要求

会计信息是会计活动的特殊产品,这些产品必须符合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最基本的要求是检验会计信息是否合格的尺度。质量标准确定后,会计活动才有章可循,对会计人员的工作质量才可以检查和评价。会计信息的基本质量要求可简洁概括为:真实性、相关性、清晰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真实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未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者预测。清晰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同一企业不同期间发生的相同或相似的交易或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上述要求所以称为基本要求,是说这些要求是最一般的要求,这些基本要求也是社会化大生产和经济国际化的需要。超级秘书网

八、会计要素核算的具体要求

1.会计核算的具体要求就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核算过程中所应遵循的标准和规则,又称为企业会计具体准则。这是对会计要素的进一步细化和规范,是对会计基本假设、会计基础、会计要素、会计信息的基本质量要求的具体贯彻。会计要素核算的具体要求使得会计活动更规范,使会计信息的质量有了更具体的保证。这些具体要求不仅贯彻了经济国际化的基本要求,同时也体现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法律、人文观念等因素。它符合纯粹市场经济的竞争伦理的。

2.乡镇集体企业较早地适应了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要求,“戴着集体所有制红帽子的能人经济”是对乡镇企业普遍经营形态的生动写照。其产权形态是乡镇集体所有、企业经营管理者在满足乡镇政府及领导公或私的要求的前提下控制其经营管理权。因而,它兼有“能人主导下的成本理念”与“政治权力主导下的政绩理念”,这两种理念的混合状态取决于“能人们”与乡镇政府博弈的状况。

3.全民所有制企业的产权制度随着改革的深入逐步变迁,其理念也在发生渐进的演变。在扩权让利阶段,首先是为调动企业与职工的积极性,国家、企业与职工共同参与企业的剩余分配;利改税后企业全面转换经营机制,逐渐摆脱了国家计划的桎梏,成为经授权拥有法人财产权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决策主体与行为主体,其称号也由“国营企业”改为了“国有企业”,此时企业已经大大放松了“政治权力主导下的政绩理念”。再后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阶段,大多数大中型国有企业向现代公司制改革,初步形成了投资主体多元化的产权结构,并初步建构起以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班子为基本框架的公司治理结构。但是,由于国有股或国有法人股仍然处于绝对地控制公司的地位,而对中小投资者的保护制度、合理的经营管理层激励与约束制度、职工持股制度、独立董事制度等产权制度安排还很不完善,运作还很不协调,因此,“相关者共同治理下的人本理念”并未真正确立,仍然可以频繁地看到一种变异了的“政绩理念”的影子,比如不少公司巨额投资于足球俱乐部等迎合上级政治或社会目标的项目。但是,我国已经加入了WTO,我国的改革开放进程已经进入了更加深化的阶段。我国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将进一步优化国有企业的产权结构及相关安排;“行政许可法”的实施将大幅度地限制政府对个人、企业等微观主观进行干预的空间与力度,将更清晰地界定公共权力与私有权利的边界;科学发展观的树立,也利于增强政府对环境保护、社会福利等公众利益予以关注与保护的意识;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及世界性的各种交往,将使我国的社会伦理包括人权观念、政治文明等方面发生深刻的变化;知识经济的到来,以及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必然使企业进清晰地认识到人力资本的重要性;买方市场的形成,已经使众多企业认识到“顾客是上帝”不是虚言,等等。所有这些,都使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我国的社会,包括现代企业将逐渐地确立起真正的“人本理念”。

[参考文献]

[1]罗伯特•L•海尔布伦纳.经济社会的形成[M].1962.

财务会计基础范文第15篇

在经济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 会计尤其是财务会计已发展成为人类经济活动的通用商业语言, 其通用程度远远高于任何一种自然语言。我国自1978 年改革开放以来, 已经整整走过了 30 年的历程。会计作为一种管理活动, 一个成熟的管理学科, 也必然存在适应社会需求的内在逻辑规律, 这种内在的逻辑规律就是会计的基础理论。会计基础理论是会计实务的高度抽象和规律总结, 而会计基础理论又是推动和促进会计实务不断发展和完善的指南。本文拟对会计 (主要是财务会计, 下同)的基础理论的逻辑关系进行解析, 也即是对企业会计基本准则的学习体会。

一、会计基础理论的内容和逻辑关系

会计基础理论的内容, 主要包括会计目标、 会计基本假设、 会计基础、 会计要素、 会计程序、 会计信息的基本质量要求、 会计过程的具体要求、 会计过程的具体方法。其间的逻辑关系可如下所示:会计目标会计基本假设会计基础会计要素会计程序会计信息的基本质量要求会计要素核算的具体要求会计过程的具体方法

二、会计目标

会计目标就是会计作为管理活动的目的,或者说是会计所要完成的任务。财务会计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 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 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 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这些相关的信息的总和我们称为财务报告, 即财务报告应该提供特定企业的财务状况、 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会计目标是会计所有活动的原始动因。目标 (目的) 不同决定了与活动相关过程的不同。会计目标随着经济活动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有所变化, 会计活动就要根据目标的变化进行调整。

三、会计基本假设

一般而言, 假设是对客观事物合乎情理的推断。 假设对人们的活动是必要的, 甚至是不可或缺的。会计假设是会计人员面对变化不定的社会经济环境,对进行会计工作的先决条件和必要条件所作出的推断。会计基本假设又称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就是为了达到会计目标所要开展的会计活动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之所以称为基本条件, 是说这些条件如不具备, 完成目标任务是不可能的。会计基本假设主要有会计主体假设、 持续经营假设、 会计分期假设、 货币计量假设。会计主体假设是假定会计活动都必然是为某一特定主体进行的, 该主体不仅和其他主体完全独立, 而且独立于业主之外。这一假设明确了会计活动的空间界限, 使得会计活动能在清晰的范围之内得以进行。持续经营假设是假设企业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会按目前正常状况持续经营下去。这一假设使企业日常的会计确认、 计量活动有了依据和基础。会计分期假设是假设企业可以将其持续经营的连续期间人为的划分为一段段较短的相等期间,而按较短期间确定的收入、 费用和利润等信息是准确的。这一假设为会计分期提供报告提供了依据, 进而为确立会计上的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奠定了理论基础。货币计量假设认定采用货币作为会计计量尺度是最准确的和最佳的选择。这一假设使会计活动有了统一的计量标准, 使得会计的具体对象可以相互之间互比, 使得会计报告能高度概括会计信息, 使得会计报告更便于理解。

四、会计程序

会计程序又称为会计核算基本规程或会计核算方法体系,是对会计过程环节的科学归纳。会计核算的方法通常被概括为: 设置帐户、 复式记账、 填制和审核凭证、 登记账簿、 成本计算、 财产清查、 编制报表。其相互之间的构稽关系设置帐户是会计对经济业务进行核算的基本起点,也就是在经济业务涉及的会计要素范围内进行更具体的归类。复式记账是把已发生的经济业务记录到账簿中的具体方式。复式记账方法使得会计上的任何一笔业务都能在至少两个账户里进行登记, 使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被反映得更全面。会计必须根据经济业务发生的证据作为记账的依据, 所以填制和审核凭证就成了会计核算的方法之一,也是会计核算必须要经过的一个基本环节。账户的具体表现形式就是账簿,账簿是会计信息的具体载体。账簿把反映在会计凭证中的经济业务更系统更规范地集中起来, 所以登记账簿也是会计核算的方法之一。成本是费用的对象化结果, 是企业会计信息的一个重要方面, 所以成本计算是企业会计必须要涉及的内容, 自然是会计核算的方法之一。成本计算和填制审核凭证以及登记账簿存在交叉往复内容。会计信息首要的质量要求就是真实性, 所以财产清查就成了会计核算的必要环节和方法, 财产清查和填制审核凭证以及登记账簿也存在交叉往复内容。会计的目标是提供会计报告, 会计报告最基本最主要的形式就是会计报表, 会计报表的编制涉及较强的技术性, 所以编制报表是会计核算的方法之一, 也是会计一个循环过程的终点。

五、会计要素核算的具体要求

会计核算的具体要求就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核算过程中所应遵循的标准和规则,又称为企业会计具体准则。全民所有制企业的产权制度随着改革的深入逐步变迁, 其理念也在发生渐进的演变。在扩权让利阶段, 首先是为调动企业与职工的积极性, 国家、 企业与职工共同参与企业的剩余分配; 利改税后企业全面转换经营机制, 逐渐摆脱了国家计划的桎梏, 成为经授权拥有法人财产权的自主经营、 自负盈亏的决策主体与行为主体, 其称号也由 “国营企业” 改为了 “国有企业” , 此时企业已经大大放松了 “政治权力主导下的政绩理念” 。再后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阶段, 大多数大中型国有企业向现代公司制改革, 初步形成了投资主体多元化的产权结构, 并初步建构起以股东大会、 董事会、 监事会、 经理班子为基本框架的公司治理结构。但是, 由于国有股或国有法人股仍然处于绝对地控制公司的地位, 而对中小投资者的保护制度、 合理的经营管理层激励与约束制度、 职工持股制度、 独立董事制度等产权制度安排还很不完善, 运作还很不协调, 因此, “相关者共同治理下的人本理念” 并未真正确立, 仍然可以频繁地看到一种变异了的 “政绩理念” 的影子, 比如不少公司巨额投资于足球俱乐部等迎合上级政治或社会目标的项目。但是, 我国已经加入了WTO, 我国的改革开放进程已经进入了更加深化的阶段。我国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将进一步优化国有企业的产权结构及相关安排; “行政许可法” 的实施将大幅度地限制政府对个人、 企业等微观主观进行干预的空间与力度, 将更清晰地界定公共权力与私有权利的边界; 科学发展观的树立, 也利于增强政府对环境保护、 社会福利等公众利益予以关注与保护的意识; 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及世界性的各种交往, 将使我国的社会伦理包括人权观念、 政治文明等方面发生深刻的变化; 知识经济的到来, 以及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必然使企业进清晰地认识到人力资本的重要性; 买方市场的形成, 已经使众多企业认识到 “顾客是上帝” 不是虚言, 等等。所有这些, 都使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 我国的社会, 包括现代企业将逐渐地确立起真正的 “人本理念” 。

参考文献:

[1]罗伯特• L •海尔布伦纳.经济社会的形成[M].1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