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高效时间管理方法范文

高效时间管理方法范文

高效时间管理方法

高效时间管理方法范文第1篇

1.1公平、公正、透明的管理

提升了员工的工作效率绩效管理是一套有严格、公开、公正、透明的标准与流程的制度,对员工各项工作进行较为客观的评估和量化测定,让员工了解绩效与自身工作效率的关系,从而更简单直接地了解工作的内容和职责,较好地避免了人为主观因素对评定结果的影响,同时也能减少员工间因绩效考核产生的矛盾,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1.2完善的管理体系拉动企业绩效水平的大幅提高

拉动企业绩效水平的大幅提高是企业绩效管理最终要实现的目标,在实现这一终极目标的过程中就要对参差不齐的员工个人绩效进行统一管理,查找当中的原因并针对问题提出可行、节约、高效和便捷的解决措施,从而解决影响员工绩效水平高低的原因,不断提高企业总体绩效水平。

1.3突出企业市场竞争优势

实现战略性利润目标通过市场调查与实地考察可以发现绩效管理工作的优劣影响着企业核心要素的市场竞争力,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越强其绩效管理工作就做得越到位,优秀、杰出的绩效管理具有获得突出市场竞争的优势。而且优秀、杰出的绩效管理工作能够深入剖析和分解企业的战略目标,为每一层次的目标提供战略性保障机制,最终确保企业战略性利润目标的顺利实现。

2构建企业绩效管理的现状

2.1部门间对绩效管理缺乏充足的交流

大多数企业的绩效管理工作都存在着一个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即部门间缺乏充足的交流与沟通,在绩效管理的整个流程中有关绩效管理工作的讨论、交流和总结都不到位,贯穿整个企业管理的绩效管理工作却被遗忘在一角。企业在开展绩效管理前并没有做好相应的交流准备工作,如人力资源部没有与合作部门协商好具体流程、内容等工作,使得后面的环节没有统一的工作准则,员工也不清楚绩效管理的内容,对绩效管理不感兴趣或不重视。在结束绩效管理工作后,部门间没有就绩效考核进行详细的沟通、交流,考核标准、考核周期或考核人员等绩效评估工作存在不同指标。部门间对绩效管理缺乏充足的交流严重影响着企业绩效管理的效果与质量。

2.2对绩效管理的方法选择不恰当

管理方式单一实质上企业绩效管理的方法多种多样,被大量使用的一般有360度评价法、平衡计分卡管理方法、目标管理法等,不同类型和规模的企业、不同部门、不同岗位,所采用的绩效管理方法都应有所不同。在选择方法时应根据企业、岗位的实际情况具体分析,但目前由于企业对绩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还不够高,没有具体分析问题就匆匆选择不适合的绩效管理方法。而且所选择的方法较单一,没有结合多方面因素综合选择不同的管理方法,一旦选择了某种方法后就不轻易做出变动。

2.3缺少完备的绩效评估体系

评估结果运用不正确绩效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环节是在管理工作结束后对整个流程进行评估,寻找出绩效管理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需要改进的问题与不足,并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和纠正的措施,确保管理工作的精准性、正确性。目前的绩效管理工作缺乏完备的评估体系,绩效考核工作流于形式化,评估结果没有适当、准确地应用在企业管理中,因此企业绩效管理没有取得预期的改善效果,这使得许多企业对绩效管理工作有一个错误的认识,即绩效管理工作对企业运作没有多大作用、不能很好提升企业绩效水平。

3构建企业绩效管理的实施办法

3.1增进部门间对绩效管理的交流与沟通

企业应大力做好绩效管理工作的交流、沟通环节,努力构建一个完整的、顺畅的、及时的、可双向反馈的交流平台,快速开拓各类型沟通渠道与途径,稳步建设良好的部门间交流、反馈与讨论的绩效沟通体系,为提升企业绩效奠定坚实的管理基础、提供多元化的条件。在准备开展绩效管理工作时就应将各部门联系起来协商,讨论各部门对具体开展绩效管理工作的想法与措施,调整旧的管理标准、原则、规则、流程和制度,共同解决存在的分歧点,最终采取最有效、最折中和最平衡的方案。

3.2对企业绩效管理的方法进行革新

采用多样的管理方式陈旧、单一的绩效管理方法已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企业需对传统的绩效管理方法进行革新,吸取外国先进的管理理念,结合我国国情与企业特点并参考发达国家的管理方法创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绩效管理模式,才能更加有效地提高企业绩效管理工作的水平。在对管理方法进行创新的同时还要善于整合利用各种方法,例如综合使用目标管理法、360评价法开展绩效管理工作,将企业战略目标逐级分级,让上级、下级、同级等主体对目标进行熟悉化的了解后,把目标融入自己的工作中,鞭策员工更努力地工作,最终提升员工个人绩效、提高企业效益。

3.3提高绩效管理人员的素质

保证绩效管理工作的专业性绩效管理的理念被引进我国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时间并不久,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更是处于起步阶段,并且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专业性要求相对较低、准入门槛的标准并不高,所以从事绩效管理工作的人群中有一大部分并非专业出身,虽然这类人群在实际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绩效管理经验,但他们仍缺乏系统的管理观念和先进的管理技巧。因此企业应加大对绩效管理的预算投入,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技术和机制,建立一套个性化的管理体系。与此同时企业还要注重对绩效管理从业人员进行针对性的、专业性的职业技术在岗培训,建立专业的管理的团队,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定期对绩效管理从业人员进行绩效考核,从考核成绩、平时表现、业绩、工作效率、同事评价等多方面评估,选拔出最合适的从业人员,从而提高绩效管理从业人员整体水平,提高企业整体的绩效管理质量。

4结束语

高效时间管理方法范文第2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3年4月抽取某医学院护理学院240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15人,女生225人;年龄19岁~24岁(21.2岁1.1岁);本科122人,专科118人。

1.2 调查工具及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工具包括:①护生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学历层次等);②大学生学习时间管理策略问卷,由崔冠宇研制,共30个条目,分为时间计划、时间态度、时间效率、规律性和适用性5个分量表,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均为正向计分,从不使用=1分,很少使用=2分,有时使用=3分,时常使用=4分,总是使用=5分。该问卷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12。

发放调查问卷时间为某课程学习结束后,以班级为单位集体施测。问卷采用匿名方式,统一发放,由被调查者独立填写完成后现场收回。共发放问卷244份。

1.3 统计学方法 剔除无效问卷后将所得有效数据录入SPSS 13.0统计软件,采用均数标准差(xs)进行统计描述,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检验水准=0.05。

2 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40份,回收240份。其中有效问卷238份,有效回收率99.2%。

2.1 护生时间管理策略水平 护生学习时间管理策略总分为104.82分18.46分,均分3.49分0.62分,高于中间值3分。说明护生运用学习时间管理策略的总体水平为中等偏上。但在时间效率和时间计划维度上得分均低于中间值,说明护生时间利用缺乏有效计划,时间效率低下。

2.2 本科与专科护生学习时间管理策略水平比较 本科、专科护生学习时间管理策略得分最高的均为适用性维度,最低的均为时间效率和时间计划,且本科护生时间计划和时间效率得分低于中间值3分;与专科护生相比,本科护生时间管理策略各项得分均较低。

3 讨论

作为学习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时间管理策略是护生为了有效达成学习目标,依据自身特点和任务性质,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时间进行合理安排和自我监控所采取的行之有效的方案。培养、掌握学习时间管理策略,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行为,能够帮助护生提高学习效率,充分利用时间,发挥时间效益最大化,对于护生适应学习型社会和终身学习时代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教育者已对时间管理的重要性引起充分的重视,从不同的侧面进行了研究。范秀珍主要从时间分配和时间监控两个方面进行了对时间管理的策略研究;而崔冠宇则从时间计划、时间态度、时间效率、规律性和适用性5个方面对1200名不同年级、专业的大学生进行了大样本取样调查。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生学习时间管理策略水平总体居于中等水平以上,在各维度中,得分最高的是适用性和规律性,最低的为时间效率和时间计划。说明护生总体上能够充分认识到学习时间的重要性,对时间管理有好的态度和倾向,并且能够根据生物钟较合理安排时间,但对学习时间的各种计划和安排不够合理,在目标和计划执行过程中的自我监控和反馈不足。结果还显示,本科护生在学习时间管理策略及其各维度得分方面均低于专科护生,时间效率得分最低,位于中等水平以下。表明本科护生有关时间效率方面的学习策略存在不足,他们虽有较好的时间态度,能根据生物钟安排和运用时间,但时间计划可行性低,或者存在影响时间计划执行的内、外部因素,时间利用效率低下,此结果与董朝辉等的研究结果相似。与崔冠宇的研究相比,本科护生时间管理策略水平较低。原因可能为:①本科护生学制为5年,学习时间跨度长,学习环境复杂,尤其进入4年级后,各专业课程学习任务加重,各项课外活动减少,可能通过各种途径获得了有关护理学专业的负面信息,个人又不能正确、客观地分析、判断,导致学习进入倦怠,在个人时间管理方面相对放松;部分学生对新的学习环境适应不良,学习过程盲目,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缺少有效交流和沟通,缺乏完善的计划,时间效率低下;②专科护生学制短、学习任务重,与本科护生相比,升学、就业压力更大,危机意识强,时间紧迫感迫切,能积极主动地安排、管理时间。另一可能原因是调查时间为护生备考专科升本科考试后,时间管理策略运用水平较高,但时间效率仍是最薄弱的环节。

根据本研究结果,建议护理教育者和管理者重视、加强护生的时间管理,充分肯定护生(尤其是专科护生)中优秀的时间管理方法,针对本科生的学习特点和心理特点,合理、积极地引导,通过主题班会、个别座谈等形式,积极寻找影响护生时间管理和利用的内部和外部因素,做到有的放矢,树立其正确的时间观。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增加时间管理策略方面的指导,可开展丰富多样的学习交流活动,展示护生中优秀的时间管理方法,提高时间利用效率;渗透时间意识,增强时间观念,鼓励护生进行适宜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和近、远期学习计划,采取措施确保计划的落实和执行,纠正学习中拖沓之风,提高护生学习投入和时间利用水平,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学科的特点积极进行学习策略的培养和训练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护生的主观能动性,做到自我监督、自我监控,及时反馈,提高时间利用效率,最终达到更好地掌握、运用学习策略,为自主学习提供时间的现实保障,提高学业成就,促进护生的成才和成长。

高效时间管理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基层行政管人员;时间管理

基层行政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对办公事务、会议事务、行政文书事务、秘书事务和后勤等的管理,具有综合性、繁杂性、协调性、突发性、时限性。因此,为了更好地平衡协调临时性新增任务和计划中的事项,合格的行政管理者必备能力之一就是有效的时间管理。

一、基层行管人员工作现状

一是基层行管人员的工作特点。基层行管部门是单位的综合服务部门,包括一些常规性工作和突发性、临时性工作。行管人员的配置以精简为原则,大多要求一岗多能,很多行管人员同时承担行管、文秘等多重角色,日常工作包括统筹协调、撰写各类文字材料、收集整理文档资料,以及一些来电、来访等临时性、突发性工作。这些工作性质不同、要求不一,往往相互没有关联且连续性不强,但截至时限严格,这就要求行管人员合理分配自己的时间,从容处理各项工作事物,达到提升工作效率的目标。二是单位缺乏对基层行管人员的职业规划和激励机制。很多单位对行管人员缺乏长期的职业规划,疏于对其提供进修提升的时间和机会,行管人员在工作进入岗位后大多在忙于一些日常性、事务性工作,工作任务量大但缺乏挑战性,长此以往发现每天的忙忙碌碌除了带来年龄的增长并没有工作能力上的大幅提升;另外,单位没有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长期的行管工作会让从业者消极怠工,缺乏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三是基层行管人员自身的时间管理概念不强。经调查发现,基层行管人员大多数都没有做过时间的精细管理,虽然工作长期处于忙乱状态,却不愿意改变,认为平时工作那么忙,只要完成份内的工作就不错了,没有时间对个人时间做精细安排;还有就是认识到时间管理的重要性,迫切想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提升个人能力,改变目前忙乱的状态,为自己创造更好的进步空间,却苦于找不到合适的方法,改变不了现状。由此可见,基层行管人员从工作性质、工作效率和个人成长进步上对有限的时间做高效的管理都迫在眉睫。

二、基层行管人员在时间管理上面临的问题

前面谈到行管人员的工作现状,要进行高效的时间管理,下文对行管人员工作中面临的时间管理上几个方面的问题做简要分析。一是时间被碎片化,不易被高效利用。这是由行管人员的工作特点决定的,基层行管人员工作具有综合性、繁杂性的特点,时间被碎片化,处理工作过程中相互干扰从而分散行政人员的注意力,常规的工作总是被突发性工作打断,以致疲于应付紧急事务而在处理更重要的任务时精力和时间不充足,计划内工作不能按时、高质完成,对工作质量的提升更是无暇顾及,长此以往,行管人员的个人业务能力的得不到有效提升,工作积极性、主动性降低,工作质量和效率低下。二是缺乏有效的时间管理方法。实现高效的时间管理,提升工作效率,方法很重要。在实际工作中,很多行管人员苦恼于无法管理好自己的时间,一方面由于工作的特点和性质,另一方面在于缺乏正确的方法指导,虽然很多人采用清单法、工作日志等帮助个人实现高效的时间管理,但效果不理想。三是时间管理缺乏持续性。时间管理,越早想明白越好;但想明白还不够,越早做到越好;做到还不够,只有每天坚持才重要。坚持的、持续不断的努力,才能更好的用好有限的时间,更高效的工作,实现个人业务能力和工作效率的双重提升。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工作顺心的时候就按计划进行,工作不顺心就就各种借口不付诸行动,这样下去,时间管理永远都只停留在梦想里而不是现实中。

三、时间管理存在一些误区

以下几种误区实在时间管理中普遍存在的。行管人员的时间管理无法显著提升,始终停留在皮毛阶段正式这几种误区造成的。一是认为自己不需要时间管理,领导交代什么做什么就可以了,但是时间有限,没有有效的时间管理,碎片时间不能被充分利用,自己的职场技能得不到提升,得过且过,永远都只能是职场小白。任何一项技能的掌握都需要不断的练习。因此,时间管理,越早掌握就越早受益。二是认为时间管理,就是列个清单,一项一项完成就可以了。很多行管人员都有自己的工作日志,把领导交代的工作分门别类记录在工作日志里面,逐一完成,但时间管理能力还是没有得到提升。这就是把计划当作时间管理,只学到了时间管理的皮毛。三是忽视了时间管理的人格属性。行政管理人员要根据自身的特点设置适合自己的时间管理方法,不能一味模仿和人云亦云。比如你的年度目标是个人业务能力得到提升,读50本书,英文词汇量达到10000,那么在年终总结的时候,你就要看自己的目标实现多少,一次来检验自己的时间管理方式是不是适合的,需要做哪些调整。

四、建立高效时间管理的方法

成功等于有效的自我管理,而时间管理一切管理的根源,是实现有效管理的基础。时间管理要掌握三大法则:目标性法则、要事优先法则、组织计划性法则。一是掌握目标性法则。目标性法则是时间管理的基础,如果掌握了这个法则,时间管理能力会显著提升,看到掌握时间的魅力与价值。法国著名思想家蒙田认为:“灵魂如果没有确定的目标、就会丧失自己。”管理学中,我们用SMART(specific、measurable、attainable、realistic、)原则来确定目标,即具体的、可衡量的、可实现的、合理的、有时间限制的。第五项标准(time—targeted)一词就能看出,目标性法则是以时间管理为基础的。这里不得不提到的是10000小时定律,就拿行管人员提升文字能力和工作创新能力来说,找到自己的可控和非可控时间,运用smart法则这一时间管理中要优先掌握的一项法则,确定目标,不能只把自己定下的目标当成一种口号,而要变成自己的行动纲领,每一天坚持去实践,稻盛和夫认为每天一点的钻研创新,日积月累,今天比昨天进一步,希望做的更好,这种“上进心”是工作和人生中最重要的,也正是“创造”之门的秘诀。让自己的努力看得见,实践才是检验自己时间管理能力的标准。二是要坚持事优先法则。这是时间管理中非常重要的法则。彼得德鲁克认为,要把重要的事情放在前面,并且一次只做一件事情。这就要求我们行管人员把握好事情的轻重缓急,把能掌握的整块时间全情投入做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比如今年的年度目标上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提升文字材料的处理能力,那么你整块的可控时间就要用于提升这项能力上,而把碎片时间用于处理紧急但不重要的工作,比如:日常性、事务性的工作。这样在完成工作的同时,个人能力又得到了提升,工作起来更积极和高效。三是组织计划性法则。确定了目标和事情的轻重缓急,接下来就要按计划组织实施了。缺乏组织计划的时间管理,无法有效实现既定目标,也是对时间的不负责任。可以采用目标分解法、单点突破法等来实现高效时间管理。一定要记得时间管理是一个计划、实施、总结、评估、再次计划的一个闭环结构。缺少任何一个环节都是不可缺少,很多人勤于计划或者计划、实施,后面的都没有了,值得注意到是总结、评估才是不断完善自身时间管理的重点,好的总结评估在有助于对自己的管理方法修改完善,使之更适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才能封号的进行下一步计划。联想倡导的复盘文化还有围棋中的复局都强调了总结反思的重要性。检验时间管理能力强不强,不仅要看在规定时间内,你的目标达成情况以及创造的价值,还有在工作之外,个人知识与技能是否增强。高效的时间管理能力,不仅决定了你未来跑得快不快,还决定了你跑得远不远。作为基层行管人员一定要找到正确的时间方法,早日实现高效时间管理,实现工作和能力双提升。

【参考文献】

[1]彼得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高效时间管理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护理;层级管理;应用;效果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9.324文章编号:1006-1959(2010)-09-2565-02

在当前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形势下,随着各级医院管理水平的提高和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要求的提高,要求实行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的护理层级管理方式以满足医院发展的需要。护理层级管理能通过激发现有护理人力资源的潜力,提高护理服务质量,获得患者、医生和护士自身的“三满意”。笔者对护理层级管理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与效果进行了如下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本病区开放病床30张,配置护理人员16名。其中:护士长1名,副主任护士2名,主管护师3名,护师6

名,助理护士4名。

1.2方法:

1.2.1护理分层管理方法:在科内根据护士的职称、工作年限、业务能力将其分三个层次:护理组长及替班组长由资历和管理、沟通能力强的护士长担任,副组长由工作经验丰富的高级责任护士其次为和初级责任护士和助理护士。不同层级的护理职责由不同层级的护士完成。组长:开护嘱,制定护理计划;与其它部门进行有效沟通和协调;对患者病情进行监察并进行护理安全评估;对其他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和效果进行监督管理;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副组长:协助组长完成上述任务,主要任务是对组员进行护理质量和效果进行监督、管理和指导。主管护师:负责进行技术性的专科护理;参加护理查房;指导助理护士的基础护理操作。助理护士:进行非技术性或低技术性的护理工作。护士层级管理的结构为“护士长-高级责任护士-初级责任护士-助理护士”4个层级管理方式。

1.2.2“APN”连续排班方法:根据《护理工作管理规范》的要求,采用“APN”连续排班(A班5名,P班3名,N班2名),主要上班时间段为上午、下午和夜班,具体时间安排为:A班8:00~16:00,P班15:30~23:00,N班22:30~次日8:30。上下午均有组长或替班组长在岗。各个班次按照护士的职称、资历、业务能力进行分层管理,按床位分为两个护理小组,每组分管15张病床。

表1“APN”连续排班方法人数、时间及层次结构

1.2.3评价标准及方法:设计“三满意”评价调查表调查护理满意度,即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医生对护理及配合的满意度、护士对自身工作质量和效果的自我满意度调查。两表均设满意、较满意、一般、不满意四个评价标准。其中所设评价条件包括服务态度、技术质量、护理效果、配合效果、协作精神等方面,分优、良、一般、差四个等级。实施前后分别对该病区96名住院患者、15名医生及16名护士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127份,回收有效问卷127份,有效回收率为100%。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对计量资料进行X2检验。以P

2.结果

实施前后患者、医生对护理质量及配合效果以及护士自我满意度比较结果,(见表2)。

表2实施前后满意度比较

实行护理层级管理即提高了护理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又保证了护理工作的连续性、提高了医生、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及护士的自我满意度。

3.讨论

护理层级管理及“APN”连续排班方法能通过使各层级护士明确自身的护理职责,保证了各项治疗护理及时到位,护士各司其职能有效提高对患者治疗和护理的质量和效果,有助于增加护患之间的和谐有效的沟通和交流。这一管理方式体现着以患者为中心、以服务与他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对于调动各护理层次的工作热情,提高护理质量和效果能发挥重要作用。同时连续排班过程中不同层次护理人员的搭配,保证了24h护理人力与层级配置的相对均衡,新老搭配的方式有助于快速提高初级护士的业务能力,有助于和谐团队关系的建立。中午与夜间时间段的护理层次安排保证了薄弱时段的治疗护理效果,能够为患者提供连续性的、系统的治疗与护理。层级护理实行的竞争上岗制度有助于增强各层级护士的竞争意识,使护士能够自发的积极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技术能力。极大地调动和激发了护士学习和工作的积极性。“APN”连续排班方法改变了传统五班制的排班方法,有效的利用了有限的护理资源,避免了因护理人员频繁换岗和交接增加的不必要的工作量和带来的时间的浪费。减少了因护理人员不足造成长时间超负荷工作给护士的身心健康造成的负担。减少了夜班次数,使护士能够得到充分休息,降低了因护士疲劳造成的医疗安全隐患事故发生的可能。

高效时间管理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项目 时间管理 关键路径法 时间坐标法

一、项目时间管理的界定及意义

现代项目管理理论认为,项目是一个组织为实现既定的目标,在一定的时间、人员和其他资源的约束条件下所开展的一次性的工作。项目时间管理,即项目进度管理,是现代项目管理九大知识体系的一部分,它是指利用技术、工具、手段等帮助人们分阶段、分步骤实现项目的目标和有关各方对项目的要求与期望所展开的各种管理活动。它是为确保项目按时完成所进行的一系列事物管理活动与过程,在项目确定以后,为实现项目目标、生产项目产品和完成项目内计划所要求各项工作而进行的一种项目管理活动。项目时间进度计划管理是项目管理其它工作(如成本控制、质量控制、资源平衡等)的基础,其有效管理对达到项目预定目标及其它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它通过确定、调整任务的工序和工期,以提高工作效率,目的是要通过做好项目的工期计划和项目工期的控制管理工作合理分配资源、发挥最佳工作效率,以确保项目的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二、项目时间管理的进度计划方法

1.关键路径法

关键路径法,也称关键路线法,它是一种基于数学计算的项目计划管理方法,具体来说,是指用网络图来表示项目中各项活动的进度和它们的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进行网络分析,计算网络中各项活动时间,确定关键步骤与关键路线,利用时差适时调整与优化网络,以求得完成项目的最短时间,其考虑的重点在于控制费用和成本。关键路线法根据绘制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种:箭线图(ADM)和前导图(PDM)。箭线图法又称为双代号网络图法,它是以横线表示“结束——开始”型逻辑关系。但是箭线图有自身无法克服的缺点,比如说有一些实际的逻辑关系在箭线图中无法表示,此时需要引入虚工作的概念。前导图法又称为单代号网络图法,它是以节点表示“结束——开始”、“结束——结束”、“开始——开始”、“开始——结束”型四种逻辑关系。

2.时间坐标法

管理学家科维提出了一个时间管理的理论,其基础是,一个人极难在同一时间处理两个以上的任务,若保持高效更是难上加难,因此在面对同一时间多任务的情况下,需要作出取舍,把时间花在重要的、紧急的任务上。如果以“轻——重”为横坐标,“缓——急”为纵坐标,可以建立时间管理坐标体系,大致可分为四个象限:重要且紧急、重要不紧急、紧急不重要、不重要不紧急。

依矛盾原理,我们最初可能会重视事情的重要程度,做的是“重要且紧急”的事情,也就是抓住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如果我们“眉毛胡子一把抓”,将会使得众多事情处于混乱且效率低下的状态,在“紧急不重要”的事情和“重要不紧急”的事情的选择上,后者往往有着更深远的影响,将大部分时间花在后者上,可以避免在事情变得紧急后才开始处理使得我们疲于应付。在项目管理中,时间规划得当能够使得项目能够得到很好计划和执行。但如果没有及时地去做,随着时间的推移,将导致工作质量的下降。因此,把绝大部分的资源有重点地放在重要但不紧急这个象限的事务上是必要的。

三、项目时间管理的进度计划方法的实施

项目时间管理是现代项目管理体系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是为确保项目规划、组织、实施和控制等各环节的按时完成。

在利用网络计划进行项目时间的关键路径管理的方法中,其实施最关键的部分就是利用项目时间管理的各部分对关键线路进行实时动态的控制。当项目计划时间超过预期的时间预算时,就需要对网络计划中的关键线路进行调整和优化;在项目进行中,如果关键线路上实际的时间超过计划的时间,就需要对项目运行过程进行调整,以免影响下一阶段的工作。

而在坐标法的实施中,如果已经确定了项目实施任务和目标,就明确了围绕项目实施所需的人、财、物的各种活动,项目各个管理环节的时间管理都应围绕这一任务展开。在这种分四象限中,一个好的方法是建立计划表,以使时间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提高工作效率。开始时间管理工作前,必须完成项目管理工作中的范围管理部分,充分做好“磨刀”工作。在坐标法的进度计划实施中,必须强化在“第一时间”内完成任务的观念。“第一时间”观念至少应包括三方面的含义:一是严格遵守作息时间,在规定时间段内的“起始点”完成任务;二是充分地利用时间,不占用、不浪费任何一块时间;三是有效地利用时间。

参考文献

[1]雷素琴.管理甘特图在“三基三严”培训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0(14)

[2]郭富才,黄辉.项目管理工作结构分解(WBS)方法及其准则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02(10)

高效时间管理方法范文第6篇

关键词:互联网视阈 企业财务管理 创新

一、互联网思维视阈下企业财务管理现状

(一)财务管理的理念

在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中,管理的效率决定了企业的成本支出。不同的财务管理计划会带来不同的财务结果。通过在财务管理中设置控制环节来提升财务管理的针对性,提高企业运营效率一直以来都是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在这个完善的过程中,企业需要支出成本,消耗企业资源。特别是当企业的资源有限、条件不足时,企业的财务管理运营效率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效益。当下很多企业财务管理的重点在“控制成本、减少支出”,呈现出临时性和片面性,造成了企业财务管理短视、管理系统性欠缺的现状。由于落后的财务管理理念影响到财务管理的效率,最终影响了企业整体财务管理效率的提升。

(二)财务管理的方法

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管理内容有控制资金收支、统筹资金分配、安排资金筹措、优化企业经营过程等。目前来说,企业的财务管理方法有企业预算方法、会计核算方法、财务分析方法、绩效考评方法等。可以说,每个环节的财务管理方法的选用决定了财务效率的不同,也会影响到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效率。在现代经济高效率的要求下,管理手段优化才能获取更高的效益。在方法优化中,考虑到财务管理基础是大量的数据收集与分析,所以财务管理这方面,大部分企业根据管理需求与竞争要求使用了ERP软件系统作为预算、记录、分析、考评的工具。利用ERP系统的控制点建立起企业的内部控制,数据收集与分析得以高效完成,控制了企业的财务风险。当然,ERP体系的建立需要一个强大的信息化基础和紧密的逻辑设计,配合强有力地执行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但目前来看,大多数企业在ERP利用和财务风险管理的控制上还有很大的不足。其中利用财务管理的信息化,以财务分析为基础提供决策支持等方面更亟待增强。现代企业当下的财务管理方法依然停留在对企业的资金投入与使用方面,财务措施没有体现出对企业财务管理的纠偏作用,尤其是创新财务管理工作这方面,企业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三)企业财务管理的细节

财务管理的细节贯穿于事前对资金的预算编制,经营过程中对企业经营业务的核算,定期对企业的经营收益计算等各方面。在此基础上,财务管理人员还要根据企业各个部门的贡献率来实现利益的有效分配。目前来说,粗放型的企业财务管理体现为:大部分时间都在处理和计算企业的收益与分配,没有把关注点放到企业的细节性财务管理中来。在互联网思维视阈下,“蝴蝶效应”重视细节对整体的影响,也带来了企业的财务管理新解读。“蝴蝶效应”重视细节管理工作,认为“细节成就一切”,企业在一些跨空间的计算、统计、分析的工作只是鼠标的点击声,数据都来源于平时点点滴滴的业务申请、审批、记录等流程。在互联网思维视阈下,企业财务管理细节包括了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企业品牌成本,企业会计信息收集质量与渠道,企业资源分配过程中的权重影响,等等。以工资分配来说,很多企业员工认为工资分配不合理,实际上这只是企业财务核算工作未深入细节、未体现差异造成的。再从互联网思维视阈下企业财务管理创新来说,企业在申请、报销方面的渠道,审核细节,资金流动等都可以借力于互联网进行优化。细节上的优化和流程改进,将积累起量变,最终达到财务管理质变的目标。

二、互联网思维视阈下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优化创新措施

(一)财务管理手段的创新

立足于互联网思维视阈下的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应在财务管理方法上借力于互联网的大数据特点,基于其社会化与平台化,进行企业财务管理方法的创新。针对当下大多数企业财务管理方法落后的现状,企业应深化ERP的执行,升级传统ERP,扩大ERP管理系统的模块。要求企业实行全面的ERP财务管理覆盖,将财务人员从财务统计工作延伸出来,把ERP财务数据的处理功能扩展到企业资金的调度,以及生产销售过程中,也可以考虑将ERP融入客户、供应商的数据互通中去。摆脱当下只有财务、物流人员使用ERP的情况,让企业各部门统一使用ERP来汇报经营情况,提高财务数据的处理核算效率,提高经营数据的实时性和有效性,提高数据兼容性,进而节省财务管理时间,提高企业财务管理以及企业经营管理的效率。

同时,企业还应对财务管理进行专用网络的建设,创新数据传输渠道,结合云概念充分利用数据共享提高工作效率。专用网络还可以同时兼顾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传输效率。对集团企业来说,各集团内异地子公司的财务数据管理、数据可比性的要求更为迫切。通过构建集团互联网OA平台以及财务核算平台,可以利用各软件间的数据接口实现各项申请、报销与财务核算的直接对接,减少财务核算的人为错误;也可以利用各子公司财务数据的情况进行自动对账,提示对账差异,以便财务人员及时发现和处理对账差异。另外,通过互联网平台可以建立财务人员管理体系,实现财务人员专业能力的定期培训提升,实现集团财务人员间的工作经验交流及相互监督,从总体上提升企业财务管理能力。

高效时间管理方法范文第7篇

【关键词】 高职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干预;团体辅导

一、研究背景

时间管理是人们在使用、安排、调控和管理时间等方面的态度和行为的综合表现,时间管理的目的是提高时间利用率。黄希庭将时间管理倾向划分为三个维度:时间价值感、时间效能感和时间监控感,体现在时间方面就是个人的价值观、效能感和监控能力。目前对时间管理倾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时间管理倾向的概念以及模型研究、时间管理倾向和其他心理活动以及人格特征的关系研究、时间管理倾向的干预研究。其中,对于时间管理倾向的干预研究显示:采用各个不同的干预方法取得的干预效果是不一样的。本研究是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时间管理倾向水平低的原因、时间管理倾向的特点以及时间管理倾向对高职生的作用,提出了综合的干预技术,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团体辅导方案,通过严格的干预过程,结合数据结果,来分析团体辅导方案的效果。具体辅导方案如表1所示:

表1团体辅导方案

主题 主要内容

一、初次相逢 1.播放音乐,游戏“自我命名”,“大风吹”,“信任之旅”

2.制定契约,确定目标,团体成员宣誓,签名

二、时间的价值 1.播放音乐,自我印象和他人印象对比活动

2.主体活动:说说时间有多么重要,“价值拍卖”游戏

3.写出自己把时间浪费在哪里了

三、如何掌控时间 1.播放音乐和游戏“猜五官”

2.主题活动:“时间存折”游戏

3.角色扮演游戏:时间是个小偷

四、时间掌控方法 1.播放音乐、热身游戏“青蛙跳水”

2.SMART原则的讲解,使用方法

五、监控你的时间 1.播放音乐和热身游戏“谁是卧底”

2.分享SMART方法的效果

3.学习ABC法则

六、注意力训练 1.播放音乐和游戏“找不同”

2主题活动:如何长时间的保持注意力集中

3.专注力训练律动操

七、建立合理情绪,提高自信心 1播放音乐和游戏“排队”

2.主题讨论:你最棒

3.ABC情绪疗法的讲解

八、相互祝福,告别团体 1.开场音乐和游戏“鸡同鸭讲”

2.回顾所学知识

3.互相赞美和祝福

二、研究设计

1、被试

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西安思源学院学生500名作为调查对象,根据调查结果,招募20名时间管理倾向水平较低的学生作为团体辅导的对象。

2、研究工具

采用黄希庭编制的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ATMD)对学生进行时间管理倾向水平的调查,该量表总共44个项目,包括三个维度,即时间价值感、时间效能感和时间监控感,其中时间价值感包括10个项目,时间效能感包括24个项目,时间监控感包括10个项目,计分方法采用五点记分,“完全不符合”记1分,“大部分不符合”记2分,“部分符合,部分不符合”记3分,“大部分符合”记4分,“完全符合”记5分,其中反向计分的是9,17,27,30,41。

3、实验设计

采用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测实验设计。将20名时间管理倾向水平低的学生随机分成两组,一组接受8次团体辅导的干预,一组不做任何干预,对团体辅导干预之后两组的时间管理倾向量表得分进行对照比较。

4、数据处理

采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三、研究结果

1、实验组与对照组的ATMD测量结果

表2实验组与对照组ATMD得分前后测差异比较

注:~P0.01

表2的结果显示,在团体辅导之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时间价值感维度上的得分无显著差异(t=-0.45,P>0.01),在时间效能感维度上无显著差异(t=0.56,P>0.01),在时间监控感维度上无显著差异(t=-0.08,P>0.01),在ATMD总分得分上无显著差异(t=0.145,P>0.01),即两组被试在时间管理倾向各维度上是同质的。团体辅导之后,实验组在时间价值感、时间效能感以及时间监控感各维度上的得分均有提高(t=-3.234,P0.01;t=-3.023,P>0.01),实验组在ATMD总分得分上有显著提高(t=-3.023,P>0.01),而对照组在时间价值感、时间效能感、时间监控感各维度上无显著差异(t=-1.673,P>0.05;t=-0.478,P>0.05;t=-0.2,P>0.05),对照组在ATMD总分得分上无显著提高(t=0.274,P>0.05),团体辅导之后,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被试在ATMD总分上的得分有显著差异t=-3.765,P>0.01)。

2、研究结论

根据以上数据分析结果,可得出研究结论:

(1)本研究中的团体辅导方案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时间价值感。

(2)本研究中的团体辅导方案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时间效能感。

(3)本研究中的团体辅导方案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时间监控感。

四、研究的不足

本研究中的团体辅导方案是根据心理咨询的理论基础,经过前期的调查研究,请多名心理咨询老师共同研究制定的,团体辅导的实施者经过培训,严格按照要求进行辅导,保证了理论上的完整性,技术上的可操作性,从而具有较好的效用性,值得推广。但在本研究中也存在一些不足:首先,本研究中采用实验组和对照组,只是验证了团体辅导的效用性,但是,假设不进行团体辅导,对学生进行一般的时间管理倾向的辅导,比如让学生阅读提高时间管理倾向水平的书籍,是不是也能够提高时间管理倾向水平呢?因此,在以后的研究中,要比较团体辅导和一般辅导的效用性的差异,可以多增加对照组,如增加一般辅导对照组。从而加深理论研究。

【参考文献】

[1] 刘会兰,胡兴旺.团体辅导对中学生考试焦虑的干预[J].中国特殊教育,2012(12).

[2] 樊富民.团体心理咨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 邱小艳,郑希付.国外音乐疗法研究综述[J].社会心理科学,2004(2)108-111.

[4] 马丽芳.高职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的调查研究[D].曲阜:山东师范大学,2010.

高效时间管理方法范文第8篇

【关键词】时间管理;秘书工作;秘书

秘书作为领导的参谋和助手,如何在有限的时间中发挥出高效率的功能,是每个秘书工作人员都应该努力思考的问题。笔者试图从时间管理的角度来浅谈秘书工作中时间管理的艺术。

一、何为时间管理

时间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尤为宝贵的财富,它对每个人都公平的,同时也是无情的。因此,如何在相同的时间下,能够比别人创造出更高的效率,对于为领导工作的秘书人员来说显得尤其重要。了解时间管理的概念,培养时间管理的意识,这样有助于秘书在有限的工作时间内,提高自身的效率,更好地为领导、领导工作以及机关工作服务。那么,什么是时间管理呢?彭祥松先生在其著作《时间管理的诀窍――时间管理工程学》中提到:“时间管理就是指在同样的时间消耗情况下,为提高时间的利用率和有效性而进行的一系列控制工作。是由于每个人在社会生产中所处的地位不同而赋予自己的一种内向管理素质”。从这个解释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几点信息,一是时间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时间的利用率和有效性的,其次它是一种内向的管理素质。正确理解与把握时间管理的概念,有助于秘书人员正确的运用适合自身的时间管理方法,从而达到提高时间利用率和有效性,进而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

二、时间管理的方法

秘书作为领导的参谋与助手,在领导工作的方方面面都能看见秘书辅助工作的身影,对于领导工作而言,如何在既定的时间中,更快更好更高效地完成工作,这不仅仅是需要领导来思考,更多的情况下,是需要秘书人员来专研与思考的。领导工作的内容庞杂且繁多,事必躬亲显得不大可能,更多的时候,是需要秘书来提供辅助工作的。那么掌握一种适合自身性格特征与职务特点的时间管理方法,对于秘书人员来说就显得十分有意义。笔者将在本文中,介绍几种常见的时间管理方法,秘书人员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选择,结合自身工作的特点加以实施,从而到达预期的成效。

(一)阿尔卑斯山时间规划法。阿尔卑斯山时间规划法又叫“每日计划表”,其重要的原则就是书面表达,将每日的计划以书面的方式记录下来,然后根据个人的主客观因素,来规划自己一天的工作,这样的好处在于可以帮助秘书人员了解任务所需要的时间和干扰时间所消耗的时间,这样可以预留一定的机动时间来处理临时性工作,从而提高时间的利用效率。

(二)艾森豪威尔原理。这个原理又叫做“十字法则”或者是“四象限法则”,这个法则将工作分为五大类:A:必须做的事情;B:应该做的事情;C:量力而为的事情;D:可以委托别人去做的事情;E:应该删除的工作。而每天,将要做的事情写在纸上,按以上五类归类:A:需要做;B:表示应该做;C:表示做了也不会错;D:可以授权别人去做;E:可以省略不做的工作。根据这样的工作分类,将自己每天的工作进行适当的分类,按照工作的重要程度来将一天的工作进行有效分类安排,从而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三)NLP时间生命管理法。NLP思考逻辑模型由上而下分别是环境、行为、能力、信念和价值,这个模型能够帮助秘书人员学会平衡各方面的事情,而NLP管理法不仅仅是教人学会如何平衡各方面的事物,它更重要的是教会人们学习关注重要的事,从而可以帮助人们判断如何在众多的事物中判断出重要且紧要的事情、重要却不紧要的事情等,由于二者的紧要程度不一样,因此所需要花费的时间就会不同。学习与掌握NLP管理法,判断每件待办事务的重要程度,从而可以合理地判断出完成时间,做好先后顺序的合理安排,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

(四)帕累托法则与ABC时间管理法。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偶然注意到19世纪因果人的财富和收益模式。在调查取样中,他发现大部分的财富流入了少数人手中,同时,他还发现,一个族群占总人口数的百分比和他们所享有的总收入之间有着一种微妙的关系。在经过大量的研究之后,他指出,在任何特定的群体中,重要的因子通常只占少数,而不重要的因子则占多数,因此,只要能控制住具有重要性的少数因子既能控制全局。这就是迄今为管理学界所熟知的“二八法则”,同时也成为“帕累托法则”。这样的一个理论,同时也使用在时间管理领域,而ABC时间管理法其基本原理就是根据“二八法则”将工作分为A、B、C三个不同的等级,其划分依据是它们对达到职业目标和个人目标的重要程度,根据抓住工作的80%的价值,集中在工作的20%的组成部分这一基本原理,运用“关键的事情占少数,次要的事情占多数”这一规律,达到时间管理的目的。其具体模式是:

根据上面的模式表格,秘书人员可根据自身的实际工作状况来确定每种类型的工作内容,制定一张符合自身个人特点和工作实际的工作计划安排表。

(五)三维综合分类法。杨树森先生在总结了其他几种时间管理方法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一种比较容易操作的时间安排,他将其称之为“三维综合分类法”,其引进了ABC分类法中的紧急程度、重要程度两个标准,加上了我们认为十分重要的“所需时间”标准,于是可以得出A、B、C、D四个标准,得出如下表所示:

然后根据每件事的紧急程度,重要程度和所需时间三个方面的特征,对所有的情况作出排列组合,然后确定优先次序。

三、时间管理方法的运用

如何选择一个合适的时间管理方法,对于为领导工作的秘书人员来说显得十分重要,因为这关系到秘书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发挥出最大的效率,当然除去各种客观因素,还有各种各样的主观因素。

当然,从上文所介绍的几种方法中,不难看出他们之间是有相同因素的,比如都要求秘书人员能够制定一张工作计划表或是工作计划安排,再比如说它们都要求秘书人员能够从自己所做的工作中区分出工作的重要程度和紧急程度。这就要求秘书人员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使用各种记录设备,记录自己当天所需要完成的工作,当然,这些工作都应该在每天工作开始之前进行。如何更高效地运用有限的时间,秘书人员首先得从提高自身的时间观念做起。每一个秘书人员,由于个性、性格等主观因素,每个人完成工作的过程与表现都不一样,但是最初也是最重要的出发点就是分清主次。

如何分清主次,如何处理临时发生的事务,并不是都能在一张工作计划表中能够得到体现的,我们只能现将每天已经既定的事务先给它进行优先划分,列在一张工作计划表上,在没有临时事务发生的时候,我们可以根据自己选择的时间管理方法,将既定的待办事务进行主次划分,依次进行。当然,笔者认为,应该留下相应的机动时间,这样可以用来处理临时性事务。无论是哪一种时间管理方法,我认为都应该留下相应的机动时间,毕竟,在面对庞杂的办公室事务的时候,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既定的。秘书人员可能会面临突发的事情;可能会接待没有提前告知来访的访客等等。当这些事务临时发生了之后,秘书人员要如何来做到按照自己的已经制定的工作安排表来按部就班的进行。显然,这是不成立的。那么,就应该在每项事务完成的基础上,留下相应的机动时间来完成其他临时事务。因此,就笔者个人而言,提倡将阿尔卑斯时间规划法同三维综合分类法两者结合使用,对于提高时间利用率以及工作效率更有效果。

时间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也是无情的,身为领导参谋与助手的秘书人员更要认识到时间管理对于自身工作的意义,每一个秘书人都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工作状况来选择适合自己的时间管理方法,或一种、或几种结合。无论是哪一种方式,都应该以提高工作效率为前提,以更好地实现“三服务”为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子荷.时间管理黄金法则[M].北京:金城出版社,2010.

[2]洛塔尔・丁・塞伟特.把时间花在刀刃上[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2.

[3]杨树森.秘书实务[M].安徽:安徽大学出版社,2012.

[4]布兰佳,约翰逊.一分钟经理人[M].海南:南海出版社,2009.

高效时间管理方法范文第9篇

制度化、标准化的智慧城管实践探索

上城区是国家首批政府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其智慧城管也具有制度化、标准化的特点。依据法律法规和市、区城市管理的有关要求,上城区制订了《城管执法智能管控规范》、《城管执法智能管控指挥中心工作规范》、《城管执法智能管控平台立案查处考核办法》、《城管执法智能管控系统发现、处置、解决城市管理问题考核办法》等标准化制度文件,成为城市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发展的重要保障。

智慧城管四级管控平台。《城管执法智能管控指挥中心工作规范》从区、区城管局、街道和科室四个层面确定了智慧城管四级智能管控指挥平台。包括上城区政府城市管理公共服务指挥中心、上城区行政执法局指挥中心、各中队指挥台、各科室督察指挥台。

智慧城管四化管理机制。所谓智能城管系统,是一种将多种管理需求整合于一体的新型管理措施,包括统计分析、视频监控、巡查处理等。上城区智慧城管建立了队伍建设制度化管理、行政执法规范化管理、市容秩序长效化管理、工作绩效量化管理等四化管理机制。

智慧城管五大基础数据库。上城区采用集中调度监管模式,以巡查路线信息库、车主车牌信息库、执法队员信息库、沿街店家信息库、辖区道路信息库等五大信息库为基础,建立了查询功能,使指挥决策平台形成动态、实时的通讯、数据共享与交换数据库,有利于进行调度人员和车辆、发现和处理案件、对人员进行考核和应急事件的分析处理等监管工作,确保管理工作的及时性,并且公开公正,大大提高了事件应急指挥效率和信息查询能力。

智慧城管四大应用系统。根据《杭州市智慧城管建设整体规划(2013-2015)》,2014年4月,杭州市城管委正式推出的“贴心城管”APP软件,并在上城区率先推进应用。通过这款软件,市管委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城市管理业务数据的服务作用,拉近居民与城市的距离,让居民更好地了解城市,促使居民加入治理城市的行列中。为了更好地落实市里的部署,推进智慧城管建设,切实做到知民情、解民忧、惠民生,上城区除应用“贴心城管”APP外,还积极构建了四大应用系统。包括城市管理“网格化”信息系统、城管执法运行质量评价系统、智能公厕管理系统、数字市政管理系统。例如,城市管理“网格化”信息系统,就是以上城区城市管理指挥中心、上城区社会管理联动指挥中心“双平台”为依托,搭建的一个以街道所辖社区的行政区域为基础网格的“管理信息平台”。把辖区内易发生情况的地方标志出来,如繁华地段、桥下积水点等,让执法者更准确、详细地掌握辖区情况。又如,数字市政管理系统则是通过安装能自动报警的电子标签,对市政设施实现远程智能监管,可以对井盖、排水或排污管道等设施安装电子标签。井盖被盗、被破坏是非常普遍的情况,安装电子标签后,井盖一旦缺失,管理后台就会显示出井盖的相关信息,便于及时修复。而管道上的电子标签可以帮助工作人员找出堵塞的源头。现在一旦有污水漫过污水管和雨水管之间的节流堰墙,电子标签就会发出警告,并通过后台显示其堵塞位置,易于工作人员疏通、维修管道。

降成本、提效率,智慧城管成效显著

降低行政成本。以智能管控平_为例,总投入800万元,用于指挥中心建设和软件开发550万,其它采用租赁的方式投入,每年租用费用250万元。通过运用传感器等高科技机器,节省人员费用500多万元。另外,节省市政公用设施维护费用50万元。

全局工作规范有序。内外部管理信息真实准确、处置各类城市管理秩序问题及时有效。工作计划执行过程可追溯,区行政执法局每日工作动态适时掌控、信息及时,从而执行时达到精准。

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上城区城管行政执法局实现了单位时间管理力量的相对均衡,达到了路面管控人数的最优。2010年前,平均每日参加管理的队员(协管员)为260人,月平均工作时间为218小时。2014年至今,落实了长效管理机制,每日有效管理时间为17小时(早7时~晚24时),每日参加管理的队员(协管员)为136人,月平均工作时间为195小时,充分利用科技化管理手段提高了人员工作效率。

投诉量下降,群众诉求有效解决。智慧城管平台的有效运行推动了城市管理工作的快速反映。对于交办件、投诉件,严格执行“半小时快速反映机制”,对于各类市民诉求,第一时间到现场了解情况,第一时间处置解决,第一时间沟通答复,平均处置投诉案件时间在15至20分钟,这样能及时缓解群众的负面情绪。

增加社会和谐度。在智慧城管平台支撑下,增加了“非现场执法”的处置手段。如南星中队运用固定监控观测视野范围内的出店经营店家,一旦发现问题从沿街店家信息库中调取违法当事人的联系方式,以电话的方式第一时间要求其整改违章行为。此举避免了与相对人的直接接触,消除了相对人的抵触情绪,增强了相对人的配合,以较为温和的方式有效缓解原先难管控、易返潮的难点问题。目前该地区出店经营行为减少了50%。

实现长效管理。在智慧城管平台的综合运用下,形成新的市容管理工作机制。同时,新的工作机制促进了城管执法观念的转变,以及个体工作行为的转变,通过控制过程、手段创新,减少了大量市容秩序问题的积累,由“冲冲杀杀”突击整治的事后管理,转向更和谐的事先预防和规范。由个体素质起决定作用的个人执法行为,转向每个个体行为均受到监督的统一标准,变得更理性。

通过职能转变,畅通诉求渠道,提升治理水平

智慧城管有效地将处置违法行为与消除违法行为所产生的危害降到最低,将提高行政效率与提高群众的满意程度统一起来,是城市管理的一次重大变革,有利于推进政府数据公开、提高城市管理服务水平,创新城市管理举措,形成“政府引导、市民自治、全民共管”的智慧城市管理模式。

智慧城管利于政府职能的转变。智慧城管不但利于更好地履行好城管部门的职责,还在一定程度上约束、引导了政府部门的工作。智慧城管的理念与工作方式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公务人员的工作方法。无论是管控平台、管理机制、基础数据库还是四大应用系统,其核心都是为了市民服务,这就很好地突出群众的重要性。

高效时间管理方法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企业;管理效率

一、管理效率的含义

在经济学中,效率存在几种理解,一种是产出、投入的概念,即效率是追求一种低投入、高产出的理性经济行为;另外一种是资源配置的概念,即效率是追求“帕累托最优”的动态均衡(“帕累托最优”是指系统中的任何一项要素变化都不能使系统资源配置更优)。在经济学中,效率更倾向于“效益”的概念。在管理学中,效率更倾向于“效果(质量)”和“速度”的概念,效率可以说是这两个变量的乘积。在一个企业内部,谈管理效率更多的是针对管理工作完成的质量和速度,如工作是否按照计划完成、是否达到了质量要求、是否有创新、是否节省了成本等等,这实质上是一种“工作效率”的概念。

二、提高管理效率的重要性

提高管理效率是企业管理的目标,是企业管理的的起点和落脚点,提高管理效率有利于促进管理人员工作作风和工作的转变,树立高效企业的新形象:提高管理效率是新形势下,企业快速发展的要求和在市场中竞争的需要,可以不断推动和促进企业管理创新:提高管理效率可以促进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和工作质量,加快工作节奏,充分利用管理资源,降低管理工作运行成本,提高管理工作运行质量;提高管理效率可以激活管理人员的潜能,增强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反映问题和处理问题的速度;提高管理效率有力增强了管理人员的时间意识,有利于抓好时间管理应用,提高工作时间利用率。

三、管理效率低的主要原因

从企业长期的管理实践看,企业管理效率和人员素质、管理技术与手段、工作动力、组织规范四个因素紧密相关,从影响企业管理效率的具体原因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管理工作未能受到应有的重视,影响了一些管理人员对管理工作的态度,使之对管理工作不能认真对待、认真研究、认真措置。

2 旧观念的束缚、慢节奏的习惯,造成了一些管理人员在思想上没有急迫的时间观念,对工作速度的要求标准不高,从客观上影响了管理工作的效率。

3 管理体制、管理机制不够合理,使一些企业管理职能混乱、责任不清,在管理工作上存在越位、错位、缺位,管理运作不规范、不通畅,造成管理工作流程长、运转慢、效率低。

4 企业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落后,使一些企业的管理工作不能适应管理工作发展的需要,造成许多管理工作跟不上,极大限制企业的管理效率。

5 忽略人才在管理中的作用,有些企业不重视管理人才的使用,不能给其提供发展、施展才能的空间,造成优秀的员工逐渐流失,沉淀下来质地一般的员工,使企业整体的工作效率低下。

6 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差,一些管理人员不懂得管理工作应该干什么和怎么干,特别是一些高级管理人员不能正确地把握工作的发展方向,不能在业务上指导具体工作,不能有效地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造成企业整体的管理效率低下。

7 缺乏先进企业文化的引领,一些员工缺乏追求进步的动力、没有追求的远大目标,企业里团队意识差,没有养成协作工作的意识和习惯能力,个人之间存在着工作的边界、部门之间存在着工作疆界,互相协作配合少,极大的影响了管理工作的效率。

8 缺有乏效的管理沟通机制,有的企业不重视管理沟通,没有形成沟通系统和建立沟通机制,在上下级之间、部门之间、岗位之间缺少必要的意见交流,一些工作任务不能得到有效地传达和正确理解,影响了管理工作的开展和进度。

9 管理运作不规范、流程不通畅,有些企业管理流程不科学,管理不规范、不标准,管理运行中的随意性大,把一些简单过程复杂化,甚至存在一些为管理而管理的情况,并且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效率低是难免的。

10 没有科学的绩效考评管理。很多情况下,管理工作质和量缺乏确定性和可度量性,许多管理工作很难用量化的标准加以测定,在缺乏有效监督、评估、考核的情况下。工作质量差、速度慢的现象在一些管理人员身上表现的较为突出,极大的影响了管理的的整体效率。

四、提高管理效率的简要途径

1 牢固树立全局观念、效率观念

管理人员要深刻认识提高效率的意义,牢固树立全局观念、效率观念,坚决摒弃落后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自觉转变不讲效率的行为习惯和工作作风,打破岗位的边界和部门疆界,加强协调配合,强化时间意识,进行快节奏工作,增强管理工作质量,提高管理效率。

2 学习管理知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管理人员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做好自己的工作,就必须认真学习管理知识,只有掌握了基本的管理理论,树立科学管理思维,在实践中感悟管理的真谛,学会科学管理,才能提高管理效率。管理学是整合管理知识的一种学问,整合管理知识一般有三种基本方法:一是从教科书中学习;其次是学习管理专著;最后是借鉴他人经验材料。

3 建立高效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机制

企业要通过改革,精减机构,转变职能。减少管理层次,按照“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原则,构建人员编制少、紧凑而富有弹性的科学,高效的管理体制和机制。

4 升华管理理念,构建高效规章制度

管理理念主导着企业管理的方向。决定着对问题根源的认识和对存在问题所采用的破题方法。源自管理理念的规章制度是企业有序运行的规则,是一个组织创造和谐、向上工作环境和提高执行力的制度保障。通过规章制度所体现的清晰、有效、简洁的工作标准、工作程序、岗位职责、考核标准、人文关怀是提高执行力、精确执行的制度前提。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是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的管理,在明确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以后,企业必须建立一套符合本企业发展的管理体系,支撑企业的有效运行。

5 推进管理技术和管理手段现代化

管理技术和管理手段现代化是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的必备条件,因此,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实现管理手段现代化,掌握好先进的管理技术,运用好现代化管理手段。在管理实践中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6 全面简化优化企业管理工作流程

对企业层面的管理工作及管理人员具体负责承担的工作任务,要在总体把握的情况下,通过合并某些任务或步骤,消除一些不必要的任务或步骤,同步进行两项或更多的任务或步骤,或将任务及步骤进一步细分,重新安排工作流程,使用更有效的工作方法等措施提高效率。

7 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和评价方法

企业要结合实际,摸索建立有效的科学的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机制,对企业管理绩效进行正确、

有效的评价,知道企业管理人员素质的现有情况,明确企业管理现状与企业管理快速发展要求的差距。才能做好持续改进,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8 创建企业文化形成好的文化氛围

企业要创建优秀的企业文化,形成好的文化氛围,通过企业文化团结人、凝聚人,激发员工工作热情,营造一个具有良好人际关系和较高工作效率的和谐的工作环境,既有利于稳定人才,又有利于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

9 推行效率管理、推动管理效率提高

在企业管理上推行效率管理,应按照组织的效率建立或调整管理机构、体系和制度;围绕效率规定措施、选用方法,并组织实施;依照效率对管理过程进行监督、控制和调节,及时纠正目标偏差;把效率作为一切管理活动是出发点和归宿,一切管理行为的开始是确定心理标准,执行过程也以效率为指针,管理过程的结束也是以效率来评价优势,将效率渗透到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

10 改善沟通方式、完善沟通平台

企业内存在的许多的问题可以由沟通得到解决。构建有效沟通方式和沟通平台对企业尤为重要。通过有效沟通,可以促进员工间的关系,增强员工的参与意识,促进上下级之间的意见交流,促进工作任务更有效的传达。通过有效沟通,可看到事物的表象、存在的问题,还可了解到造成这种表象、问题的真实原因,能了解到目标与执行之间的差距,还能达到群策群力、集思广益的效果。

五、企业提高管理效率的主要措施

1 全面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

(1)通过工作实践中提升

管理人员在实践中历练,积累经验是提高管理人员素质的重要途径,企业为了提高管理人员的能力,要对管理人员在工作安排方面进行特别处理,比如实行岗位定期轮换。让员工到本职以外的部门和岗位任职。开阔工作视野,了解其它部门的运作,增强了协调沟通能力,丰富了管理实践。提高了处理问题的思维高度,同时让员工对工作保有新鲜感,更容易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安排特殊性的工作,考验和提高处理特殊事务的能力。在工作中提升是提高企业管理人员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2)通过集中学习或短期培训提升

企业要根据企业的发展规划与当前企业管理工作的重点相结合,组织集中学习或较短期的、专题性的培训,以提高管理人员某一方面的能力和技巧,短期培训针对性非常强,是及时“充电”的有效方法。

(3)通过加强自我修养提升

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基本业务等方面的学习和提升大都得依靠自己。因此,要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长期自学,多方面搜集与专业有关的信息,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加强道德方面、业务方面的修养。只有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坚持“终生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高效时间管理方法范文第11篇

孔老夫子曾经站在河边对着湍急的江水喟然长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当他见到他的一位弟子时间管理不善,用白天的时间睡觉的时候,就给了那位弟子全方位的否定。可见,时间管理在圣人眼中是多么重要。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许多经理人并不十分懂得时间管理,他们经常以以下的方式浪费宝贵的时间财富:做事情没有轻重缓急和主次之分,经常本末倒置,终日埋头于无关重要的事务上;喜欢下属事事请示和汇报的官僚作风,使自己成为下属任务的执行者,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对下属工作不放心,替下属做工作,结果整天被埋在事务性的工作里;上司不定期的召见使中层经理的时间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对自己熟悉和喜欢的事情尽快做完,对于棘手的事情拖延进行,只有通过加班来完成。

对企业来讲,表面看没有时间成本,但实际上在企业经营中无时无刻不在投入规模最大、成本最高的资源 企业老总、中层经理以及员工们的时间。

既然时间是有价值的,那么,强化时间管理对总经理们就显得非常重要。

管理是人们为了达到预期的目的,对某一领域或某类活动所进行的决策、计划、组织、控制等的总称;而时间管理则是指在同样的时间消耗下,为提高时间的利用率和有效性而进行的一系列的控制工作。

也就是说,时间管理就是克服时间浪费,为时间的消耗而设计的一种系统程序,并选择一切可利用的科学方法及手段,以趋近于预期目标。对管理者来讲,对时间的管理和对其他人、财、物的管理一样重要,甚至比管理其他资源更重要,因为时间是直线的、不可逆转的。

在内容上,时间管理可以归纳为:决定时间的消耗标准,选定目标,制度计划;实施分割与集中的方法来增加自由时间,进行合理消耗;总结自己时间的消耗情况,诊断自己的时间利用状况,找出浪费时间的活动并消除之;应用现代系统科学和定量方法控制自己的时间;应用各种技巧和方法来节约自己的时间。

由此可见,时间管理的真正含义,应该是指面对时间而进行的自我管理。

一方面发现时间管理的各种规律,更深刻地认识时间的各种特征,并作为设计和制造各种系统过程的素材;另一方面在时间管理的实践中掌握如何科学地安排和使用时间的有效方法,使自己真正控制时间而不被时间支配,使自己主宰工作,而不是被工作所奴役。

在科学管理阶段,时间管理是从“时间是常量”的概念出发,重点研究劳动者每小时的劳动的合理动作、工程程序与工资报酬,目的是提高劳动生产率――每小时生产出的产品数量。

因此,时间管理评价的方法,可以帮助人们从时间管理的错综复杂关系中,找到提高效益及成果的方向和关键。比如,通过对有形劳动时间管理的评价,能够在现有设备的条件下,对生产程序、操作方法所耗费的时间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找出最经济、最有效的程序和方法,使生产效率和时间资源的利用达到最优结果――这对提高劳动生产率有直接作用。

高效时间管理方法范文第12篇

关键词:绩效管理;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关系;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7.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5-0-02

一、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与绩效管理的关系

绩效管理不是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终极目标,却为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目标的实现提供了重要的帮扶作用。因此,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与绩效管理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充分了解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与绩效管理之间的内在关系,对于深入理解绩效管理在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中的可行性具有深入浅出的作用。

(一)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为绩效管理应用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

从本质上将,绩效管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财务预算管理方法。正是因为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性,使得各种方法应运而生,而强调绩效管理,则是在比较细化的财务预算管理领域找到了合适的方法。缺少了这种管理方法手段,财务预算管理的效果往往会存在一定的疏漏,而且使管理过程更加缓慢,显得非常吃力。绩效管理是一把神奇的钥匙,它能够敲开财务预算管理的大门,使预算管理的实效性更加明显。因此,高校财务预算为绩效管理的应用开拓了广阔的空间,使绩效管理的重要性得以突显,使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顺利开展具备了有利可行的客观条件。

(二)绩效管理为高校财务预算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支撑

开展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应当具备合适的条件,否则,其实效性无法很好的把握。高校其他管理工作需要构建在良好的条件基础上,而财务预算管理同样需要具备有利的条件,绩效管理使预算管理的价值切实体现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并得以充分发挥,贯穿高校管理的整个过程,从而使高校的领导层、管理层、一线工作者都能够真正认识到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作用。可见,效管理使得财务预算管理的地位更加稳固,使得预算管理的步伐更加坚定。因此,绩效管理是促使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充分发挥作用,体现自身价值的有效手段和方法。

(三)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与绩效管理的关系

在高校的管理活动中,财务预算管理与绩效管理实现了互通有无、调剂余缺的互动。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各项内在要求呼唤了绩效管理的运用和融入,财务预算管理也为绩效管理提供了展现价值的空间;绩效管理则为全面提升财务预算管理水平的提供了合理可行的方法手段,创造了有利有效的条件。二者互相依存,互相发挥作用,为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共同发挥了非常显著的作用。

二、以绩效管理改进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困境

以绩效管理改进高校财务管理是一项重要的财务管理举措,其积极价值不言而喻。然而,我们在认可二者之间的密切关系时,不难看出现实中仍然存在着困境,在以绩效管理改进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过程中,依然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一)高校领导认识不够,绩效管理目标不明确

高校领导往往缺乏财务预算管理的能力,使得其对绩效管理与预算管理之间的关系没能形成客观系统的认知。如此,通过绩效管理改进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往往处于意识模糊的状态,高校领导不加重视,绩效管理的的地位就会处于较为尴尬的境地,不利于绩效管理的推广。

(二)预算控制工作不严格,阻碍了绩效管理步伐

很多时候,高校的预算管理在预算控制环节出现了很多纰漏,致使很多财物、资金的走向不明朗,使绩效管理没有真正的用武之地,反而是预算管理工作处于忙乱的状态。一旦预算管理比较混乱,绩效管理就缺少了充分应用的机会。如此,预算管理问题频出,引入绩效管理实现自身改进的可能性比较低下。

(三)绩效考评体系不健全,影响了绩效管理水平

高校领导的不重视,以及预算控制工作不理想,都使得绩效管理很难迈入预算管理工作体系,即便意识到以绩效管理改进高校预算管理是一种科学的途径,但是,仍然会因为绩效考评体系不健全,使绩效考评水平无法正常的发挥,反而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绩效管理的成效。

(四)单纯抓起绩效管理,却与预算管理缺少关键性链接

很多高校及时认识到绩效管理对于预算管理的重要作用,仍然只是机械的严抓绩效管理,而忽略了预算管理与绩效管理的关系,其实,在预算管理工作中的很多环节都可以与绩效管理直接挂钩,使预算管理能够更加顺利的开展,但是,现实中这种具有成效的衔接非常少,究其原因,是没有深入认识二者之间关系的结果,无法认清二者之间的关系,自然无法将绩效管理与预算管理的某些方面实现融合与有效对接。

三、以绩效管理改进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实施途径

绩效管理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其与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内在关系非常密切。我们必须充分认可二者的内在关系及相互之间的作用,并深刻剖析现存的问题及困境,使绩效管理在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中更好的发挥作用。

高效时间管理方法范文第13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管理;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6-166-01

对课堂教学进行管理并不是一个新的名词,然而如何对名词进行解释却是一个新的课题。传统教学中对课堂教学进行管理,就是维持课堂教学秩序,而随着现代教学的不断发展,对课堂教学的管理有了很深刻的含义。目前能够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有很多种,通过管理的角度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新的课题,应该引起重视。本文就从管理的角度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展开论述。

一、通过对教师教学的管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进入新时期,我们再谈课堂教学管理,应该跳出对课堂教学纪律进行管理的圈子,给予课堂教学管理新的内涵,在新时期的课堂教学管理中包括对教师教学的管理。教师的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只有教师有效的组织课堂教学,有效的实现知识的传递,才能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保障。小学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不仅影响到中国文化的传承,还影响到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不断提升自身对教学内容的管理能力。

教师能够有效的对教学内容进行管理,可以使知识更加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同时重点与难点知识更加突出,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及时的把握学习重点,并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好的掌握教师的教学内容。小学生有其自身的特点,与成人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对自身的教学进行有效管理。

二、对教学时间进行有效管理

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时间进行有效管理,也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途径,教师在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时间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做到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教师在管理课堂教学时间的过程中,可以结合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考虑,一方面通过对课堂教学时间的管理,达到科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对课堂教学时间的合理安排,能够使学生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

语文是一门知识容量很大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学科,教师只有通过对课堂教学时间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才能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更加全面的掌握语文知识,也能够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生的特点是记忆力较强,但是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因此教师在对课堂教学时间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这一特点,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抓住学生的兴奋点,使学生迅速的掌握知识,一旦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疲劳的现象,教师就要及时的将一些有助于缓解学生疲劳的方法运用于课堂,尤其当学生的注意力不能集中于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将一些能够吸引学生兴趣的元素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避免学生出现“开小差”的现象。

三、提高教师管理课堂秩序的艺术性

不管是传统教学中还是现在教学中,课堂秩序都是一个十分敏感的话题,课堂教学只有拥有了良好的教学秩序,教师的教学活动才能更加顺利的开展,学生才能更好地接受知识点。然而如何建立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是每一个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秩序也是一个值得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如果不能将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的方法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那么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就会感觉枯燥无味,自然就会出现说悄悄话、做小动作等现象。

面对语文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秩序问题,如果教师依然像传统教学那样采用压制性的办法,虽然表面学生不在做小动作,但是学生的注意力并没有转移到学习中来,同时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也会越来越远,不能切实达到建立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的目的。那么新时期教师该如何有效的管理课堂教学秩序呢?本人认为教师应该提高管理课堂秩序的艺术。例如:在学生违反课堂秩序的时候,教师不要直接批评学生,可以采用幽默的语言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的错误,学生在心理上接受了教师的教导,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自然就会在以后的课堂上纠正不足。在学生的课堂纪律有所好转的情况下,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表扬,使学生克服课堂不守纪律的缺点。

随着现代教学的不断发展,有助于提升教师管理课堂秩序艺术性的方法越来越多,教师要虚心学习,并切实落实到实践中去。

四、对课堂教学环境进行有效管理

学生的学习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因此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营造良好的环境,教师在营造良好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环境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教学环境作为教学活动存在与发展的基础,一经形成必然对教学活动产生重要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特定的教学情境有效融合,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果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教学环境,那么将难以实现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都会变成一种煎熬。而根据调查显示,目前小学语文教师对教学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心理环境的管理能力都处于一般水平。那么教师该如何提升自身对课堂教学环境的管理能力呢?

高效时间管理方法范文第14篇

人们一直在管理活动和社会实践中摸索、寻找着正确的、合乎需要的管理方式。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的发展,越来越细的专业化分工,越来越复杂的生产协作关系以及科学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日益广泛的应用,使得管理方法在实践中的作用,变得越来越突出和重要了。人们开始把管理方法作为管理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进行系统研究。在管理的方法中,通用管理方法比专门管理方法更为重要。在现代管理中,管理学家总结的通用管理方法主要包括:任务管理法、人本管理方法、目标管理方法以及系统管理方法等。

一、任务管理法

本世纪初,人们开始对管理方法作专门研究,最早提出科学的管理方法的是美国管理学家泰罗。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中所倡导的科学管理方法其实质就是任务管理法,任务管理法是人们最早研究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

泰罗所说的任务管理,也可以称为任务作业。任务管理法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通过时间动作研究确定标准作业任务,并将任务落实到工人。就是说,工人的作业在于完成管理人员规定的任务,而这种任务又是管理人员经过仔细推敲后设计出来的。这样,组织中的工人都有明确的责任,按职责要求完成了任务则付给一定的报酬。

任务管理法规定组织中的每个人在一定时限内完成任务的数额,但任务管理法并不是只规定每个人的工作量,那就是把任务管理法简单化了。规定工作量本身并不能说就是科学管理,这里的关键在于所规定的工作量的定额是怎样确定的。如果定额仍是依靠经验或习惯来确定,那就只是具有任务管理的形式,实质则仍然是经验管理。科学管理和经验管理的区别,不在于是否给组织的成员分配任务,而在于所分配的任务的质和量是否经过科学方法计算来的。任务管理法的最明显的作用在于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而提高效率的关键又在于科学地进行时间动作的研究。泰罗提出的任务管理法的科学成分,也就在于他所倡导的时间动作研究方法。

泰罗所说的时间动作研究,大体包括以下步骤:

1.物色比如说l0到15个不同的人员,他们应特别善于做需要分析工作。2.仔细研究工人在完成被调查的工作中所进行的基本操作或动作,包括每个人员所使用的工具。

3.用秒表研究做每一个基本动作所需要的时间,然后选择每一部份动作的最快工作方法。

4.淘汰所有不正确、缓慢和无效的动作。

5.淘汰所有不必要的动作以后,把最快最好的动作以及最好的工具分别在一个序列中集中归类。

经过以上步骤,于是便可得出完成标准作业所需的标准时间。按照这种方法来规定一个岗位上一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的工作量,就有科学根据了。同样地,对每一个行业中使用的每一种工具也进行了研究。科学管理要求对在经验法则指导下产生的同一种工具进行仔细研究,再对这些改革了的工具中的每一种工具所可能达到的速度进行时间研究,并把几种工具各自具有的优点融合在单独一种标准工具中,借以获得方便和提高速度使工人工作更容易些和更快些。

这种时间动作研究,本身并不复杂,但其对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来说作用却是很大的。时间动作研究专家们发现,许多人们凭经验和习惯天天重复操作的动作,普通存在低效率的现象,比如,通过对砌砖工在标准情况下砌砖所有动作的细致研究,动作研究专家吉尔布雷思先生将砌每块砖的动作从十八个减少至五个,有一个场合甚至减少到二个。只要对动作稍加改变,完成一项操作即可节省时间,不少工作由于要反反复复地操作,如果一次操作节省一点时间,长期积累起来,在一个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就可以大大增加,从而使效率比以前大为提高。

任务管理法其实质就是通过专门的人员对时间和动作进行研究,从而科学地设计工作任务,使工人满负荷工作,以达到提高企业生产效率目的。但任务管理法只是从生产技术过程的角度研究作业管理的具体方法,涉及的范围基本上没有超出车间管理,而很少从企业经理人员的角度,研究企业经营的全局问题。如果孤立地使用任务管理法,企业规模越大,其不适应性越突出。

另外,实行任务管理,工人的一举一动都要合乎标准,一切工作安排都要听命于管理人员的指示和下达的计划。它否定了工人在工作中的自主性、独立性,取消了工人对其工作任务的计划、组织与控制的自。忽略了人除了经济需求外,还有更复杂的社会和心理方面的需要,忽视了人际关系对于人的行为的影响。而人并不是只有经济需求的孤立的“经济人”,在强调人性和个性的现代社会,任务管理法的不适应性也就越发地突出。

二、人本管理法

从管理学的发展来看,对组织采取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方法是在任务管理后提出来的。本世纪30年代以后,管理学家们发现,提高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对提高组织的效率更为重要。组织活动成果的大小是由领导方式与工作人员的情绪决定的,由此管理学将研究的重点转向了管理中的人本身,这就是以行为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人际关系理论。人际关系学家主张采取行为管理的方法,即通过分析影响人的行为的各种心理因素,采用一定的措施改善人际关系,以此提高工作人员的情绪和士气,从而能产出最大的成果,达到提高组织效率的目的。

在人际关系理论的推动下,对于组织的管理和研究便从原来以“事”为中心发展到以“人”为中心,由原来对“纪律”的研究发展到对行为的分析,由原来的“监督”管理发展到“自主”管理,由原来的“独裁式”管理发展到“民主参与式”的管理。管理者在管理中采取以工作人员为中心的领导方式,即实行民主领导,让职工参加决策会议,领导者经常考虑下属的处境、想法、要求和希望,与下属采取合作态度,管理中的问题通过集体讨论,由集体来做出决定,监督也采取职工互相监督的方式等等。这样,职工在情感上容易和组织融为一体,对上司不是恐惧疏远而是亲切信任,他们的工作情绪也就可以保持较高的状态,从而使组织活动取得更大的成果。这种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也包含着一系列更为具体的管理方法,常用的主要有参与管理、民主管理、工作扩大化、提案制度和走动管理等。科学管理以金钱为诱饵,人际关系理论则主张管理必须重视人的心理上的满足。古典组织理论强调合理的劳动分工和对组织的有效控制,人际关系理论则强调对人际行为的激励。因此,人际关系理论的出现,给组织管理带来巨大的变化。从40年代开始,人际关系理论渐渐渗入组织管理实践中去,管理学家在这种管理思想中找到缓和劳资关系,提高工人的士气,借以提高生产效率的方法。

人本管理法是作为对任务管理法的革新而提出的一种新的管理方法。这种管理法和任务管理法的重大区别在于:任务管理法要求工作人员的活动标准化,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自由度是很小的,但对完成组织规定的任务较有保证。而行为管理法则有较大的灵活性,工作人员在组织中有相当的自由度,较能发挥其自主性和创造性,但这样一来,组织内的变动也较大,组织规定的任务有时却无法完成。为了吸取两种方法的长处和克服短处,一种新的管理方法提出来了,这就是目标管理法。

三、目标管理方法

目标管理是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的首创,1954年,他在《管理实践》一书中,首先提出“目标管理与自我控制”的主张,随后在《管理——任务、责任、实践》一书中对此作了进一步阐述。德鲁克认为,并不是有了工作才有目标,而是相反,有了目标才能确定每个人的工作。所以“企业的使命和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如果一个领域没有目标,这个领域的工作必然被忽视。因此管理者应该通过目标对下级进行管理,当组织高层管理者确定了组织目标后,必须对其进行有效分解,转变成各部门以及各个人的分目标,管理者根据分目标的完成情况对下级进行考核、评价和奖惩。德鲁克认为,如果一个领域没有特定的目标,这个领域必然会被忽视。如果没有方向一致的分目标指示每个人的工作,则企业的规模越大,人员越多,专业分工越细,发生冲突和浪费的可能性就越大。企业每个管理人员和工人的分目标就是企业总目标对他的要求,同时也是员工对企业总目标的贡献。只有完成每一个目标,企业总目标才有完成的希望,而分目标又是各级领导人员对下属人员进行考核的主要依据。德鲁克还认为,目标管理的最大优点在于它能使人们用自我控制的管理来代替受他人支配的管理,激发人们发挥最大的能力把事情做好。

目标管理是以相信人的积极性和能力为基础的,企业各级领导者对下属人员的领导,不是简单地依靠行政命令强迫他们去干,而是运用激励理论,引导职工自己制定工作目标,自主进行自我控制,自觉采取措施完成目标,自动进行自我评价。目标管理通过诱导启发职工自觉地去干,其最大特征是通过激发员工的生产潜能,提高员工的效率来促进企业总体目标的实现。

它与传统管理方法相比有许多优点,概括起来主要有几个方面:

1.权力责任明确。目标管理通过由上而下或自下而上层层制定目标,在企业内部建立起纵横联结的完整的目标体系,把企业中各部门、各类人员都严密地组织在目标体系之中,明确职责、划清关系,使每个员工的工作直接或间接地同企业总目标联系起来,从而使员工看清个人工作目标和企业目标的关系,了解自己的工作价值,激发大家关心企业目标的热情。这样,就可以更有效地把全体员工的力量和才能集中起来,提高企业工作成果。

2.强调职工参与。目标管理非常重视上下级之间的协商、共同讨论和意见交流。通过协商,加深对目标的了解,消除上下级之间的意见分歧,取得上下目标的统一。由于目标管理吸收了企业全体人员参与目标管理实施的全过程,尊重职工的个人意志和愿望,充分发挥职工的自主性,实行自我控制,改变了由上而下摊派工作任务的传统做法,调动了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3.注重结果。目标管理所追求的目标,就是企业和每个职工在一定时期应该达到的工作成果。目标管理不以行动表现为满足,而以实际成果为目的。工作成果对目标管理来说,既是评定目标完成程度的根据,又是奖评和人事考核的主要依据。因此,目标管理又叫成果管理。离开工作成果,就不称其为目标管理。

由于任务管理法既规定了工作任务,又规定了完成任务的方法,而且任务和方法都有标准化,职工按标准化的要求进行培训,并按标准化的要求进行操作,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受到严重的限制;而人本管理法又过于强调领导对职工的信任,放手让职工自主去工作,这又难于保证任务的完成。目标管理法将两者综合起来,即组织规定总目标,各部门依据总目标规定部门目标,把部门目标分解落实到人,至于如何达到目标则放手让工作人员自己做主。这样,既能保证完成组织的任务,又能充分发挥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因而目标管理法与任务管理法和行为管理法相比,是更为优越的管理方法。

目标管理提出以后,便在美国迅速流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经济由恢复转向迅速发展的时期,企业急需采用新的方法调动员工积极性以提高竞争能力,目标管理的出现可谓应运而生,于是被广泛应用,并很快为日本、西欧和其他国家的企业所仿效,在世界范围内大行其道。

目标管理可能看起来简单,但要把它付诸实施,管理者必须对它有很好地领会和理解。首先,管理者必须知道什么是目标管理,为什么要实行目标管理。如果管理者本身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目标管理的原理,那么,由其来组织实施目标管理也是一件不可能的事。其次,管理者必须知道公司的目标是什么,以及他们自己的活动怎样适应这些目标。如果公司的一些目标含糊不清、不现实或不协调一致,那么主管人员想同这些目标协调一致,实际上是不可能的。第三、目标管理所设置的目标必须是正确的、合理的。所谓正确,是指目标的设定应符合企业的长远利益,和企业的目的相一致,而不能是短期的。合理的,是指设置目标的数量和标准应当是科学的,因为过于强调工作成果会给人的行为带来压力,导致不择手段的行为产生。为了减少选择不道德手段去达到这些效果的可能性,管理者必须确定合理的目标,明确表示行为的期望,使得员工始终具有正常的“紧张”和“费力”程度。第四,所设目标无论在数量或质量方面都具备可考核性,也许是目标管理成功的关键。任何目标都应该在数量上或质量上具有可考核性。有些目标,如“时刻注意顾客的需求并很好地为他们服务”,或“使信用损失达到最小”,或“改进提高人事部门的效率”等,都没多大意义,因为在将来某一特定时间没有人能准确地回答他们实现了这些目标没有。如果目标管理不可考核,就无益于对管理工作或工作效果的评价。

正因为目标管理对管理者的要求相对较高,且在目标的设定中总是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使得目标管理在付诸实施的过程中,往往流于形式,在实践过程中有很大的局限性。

四、系统管理方法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企业组织规模日益扩大,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也更加复杂,从而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管理课题,如何解决复杂大企业的管理问题。为了解决复杂大企业的效率问题,系统方法产生了。

系统方法属于一般科学方法论,它以认识、研究和探讨结构复杂的客体确立必要的方法论原则。所谓系统方法,就是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研究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认识和考察的一种方法。具体地说,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始终着重从整体与部分(要素)之间、整体与外部环境之间、部分(要素)与部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中考察对象,从而达到最佳地处理问题的一种方法。参考文献:

高效时间管理方法范文第15篇

关键词:后勤资产管理;成本效益分析法;应用对策

后勤管理,即后勤部门需要管理的所有资产总和。如高校后勤资产就是指为学校教学、课题研究、科研项目、师生日常学习生活所服务的所有资产。后勤资产管理效果将对一个单位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成本效益分析法是投资决策的重要手段,能够实现资产增值。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非经营性资产性质逐渐变为可经营性。后勤资产作为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非经营性部分的完整性是管理的关键。然而,目前我国后勤管理中出现了低耗严重、管理漏洞百出等亟待解决的问题。成本效益分析法的引入则可以有效地解决管理中的问题,实现后勤资产效率的提升,促进企业的整体进步。

1我国后勤资产管理的现状分析

后勤管理的主要工作任务是对后勤资产的管理,它是一个对后勤资产进行合理配置,以保证后勤资产使用效率的过程。目前,我国后勤管理主要是通过成立专业的资产管理部门来实施管理。资产管理部门需要根据资产管理的需要借助先进的管理模式,结合相关公共服务及经济学知识,对后勤资产中的经营性及非经营性资产进行有效的分配、控制等一系列经济活动,以改进管理弊端。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新公共服务理论指明了高校资产效益率的相关要求。新公共服务理论代替旧的理论被应用在后勤管理工作之中。但是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难题,阻碍着后勤资产管理的有效实施。一方面,我国后勤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后勤资产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或不完善存在漏洞,或缺乏相关标准,影响着后勤资产管理工作的实施。现有规章制度未明确如何对后勤资产进行统一配置,如何确定合理的固定资产折旧率、单位资产耗用水平的高低,如何确定固定资产是否属于报废范围等标准,缺乏对后勤资产报废、申报等工作程序的规定。同时,没有对资产管理的绩效考核进行规定,无法确定科学的进度检查标准。管理中无依据可寻,造成后勤资产管理松散,最终导致后勤资产管理的失败。另一方面,后勤管理缺乏信息化的管理系统。在后勤管理,缺乏一个系统性的信息平台对后勤管理数据信息进行统一管理,缺乏管理决策依据,或相关数据分散,后勤资产管理人员无法全面掌握资产管理信息,特别是,针对一些低值易耗品的成本核算,造成资产管理中出现固定资产真实性不足,资产投资成本过高,办公用品消耗严重,资产管理配置不合理等问题,严重影响着后勤资产的使用效率,制约着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2成本效益分析法在后勤管理中的发展

任何高校后勤资产的效益均分为社会和经济效益两大部分,其中社会效益是指高校后勤资产投资管理中对于社会的贡献程度;经济效益是指高校后勤资产管理为自身所带来的经济利益,一些高校后勤资产管理的社会效益为零。一般高校的后勤资产投资不仅会受到经济利益的影响,同时还会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限制,因此,高校要提升后勤资产的使用效率,必须借助市场以及行政双方的力量来实现。随着新公共服务理论在我国的不断推广应用,高校后勤资产管理的重点逐渐转变为经济效益的提升,且在资产经济效益分析过程中保证成本效益最优化成为后勤资产管理的核心。成本、效益成为影响投资的两大关键要素。后勤资产管理开始引入相关的经济学及高校管理学方法,深入开展后勤资产的成本效益研究,以寻求最佳的投资方案配置资产,获取最大的利润提升后勤资产使用率。成本效益分析法主要是对投资项目方案中的成本和预期效益进行分析比较,以此评估项目价值高低的一种投资决策工具。随着经济制度的创新变革,新公共服务理论以及相关经济学方法逐渐被广泛应用于高校管理之中。高校的后勤资产管理作为高校管理的基础,必然需要引入成本效益核算机制,实施有效的成本效益分析,才能保证高校后勤的经济收益。在后勤资产管理中应用成本效益分析法,需要高校在日常运作中不断细化资产服务成本,借助成本效益支出模型,明确高校投资的真正目标,并在资产管理全过程实施有效的监督反馈机制,保证后勤资产管理的高效性,促进高校可持续发展。

3成本效益分析法在后勤资产管理中的应用

高校后勤资产管理中应用成本效益分析方法的主要目的是借助现代经济、管理理论、方法等实现自身资产管理效率的提升。随着管理学的发展,我国存在着作业成本管理(ABC)、供应链管理(SCM)、六西格玛法(6)、全面质量管理(TQM)等多种企业管理理论,被广泛应用在各个不同的领域,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从高校管理实践中发现,这些高校管理理论均是从整体出发,注重细节,以全面管理的方式以及细化管理环节实现有效管理。显然,成本效益分析方法也必须遵循相应的管理准则才能够充分发挥作用,提升后勤资产管理的质量。(1)坚持全过程管控准则。在管理理论快速更替发展的时代,强调全面、把控整体是管理理论不变的核心。在全方位后勤管理中,其管理的主体为高校,或者是以学生的日常生活为主体。在作业成本分析法中,主要从整体角度,根据高校供应链中的各项工作来完成成本的分析。在全面质量管理中,更是通过对高校的整个生产周期进行合理、细化控制,从每个生产环节的把控中确保企业产品的质量。无论生产管理、时间管理、进度管理,要降低管理成本的,提升生产经济效率,实现有效管理,就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的过程管理体系,对高校的经营活动整个过程进行全面的管理控制。同样,对于后勤资产管理,需要建立起一套完善严谨的资源配置、使用等全过程的标准管理体系,对后勤资产管理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监督控制,避免管理松散、资产浪费、投资无效等问题的发生,从而真正实现后勤资产的增值增效。(2)坚持量化管控准则。量化管控准则是对全过程管控的进一步深入。把控全局是有效管理的首要原则。在全过程管控准则的基础上,需要管理人员在每个管理环节制定量化可视的标准,以量化的方式反映出过程管理的质量高低。因为一般定性描述的标准,具有一定的主观特性,难以实现质量的统一衡量,极易在管理过程中出现“扯皮”问题,严重阻碍管理质量的提升,因此,需要量化的标准来实现管理的规范化。高校的后勤资产包括各种各样类型的资产,管理工作也包括方方面面的内容,如固定资产的折旧、老旧资产的报废、低值易耗品的使用、新设备的申报等,必须根据工作的实际内容及市场情况对各类工作的标准进行量化。成本效益分析法在后勤资产管理中应用时,必须将各类指标全面量化,才能保证成本核算过程的真实精确,才能保证成本效益分析发挥作用,找到最佳的管理方案,实现资产有效管理。(3)坚持时间管控准则。由于投资计算中包含了资金的时间效应,因此,成本效益分析管理中,不仅需要把控全局,量化标准,同时更要将时间因素考率其中。由于高校的后勤资产类型多样,管理中涉及部门较为复杂,且资源使用、配置、报废等程序繁杂。显然,后勤资产生产链的周期会随实际情况变化,一般资产效益回收周期较长,资产管理面临的风险较大,必须合理把控时间因素,才能保证后勤资产的管理合理性。(4)坚持人才管控准则。无论是全过程管控、量化管控还是时间管控,管控的效率全都是由人来决定的,高效的后勤资产管理必然需要人才的保障。因此,在后勤资产管理中应用成本分析法时,需要保证企业具有经验丰富或熟悉相关管理方法的人才队伍,并不断对员工进行培训,树立正确的管控观念,增强员工的专业技能,为后勤资产管理制度的落实提供保障。

4结语

后勤资产管理是高校管理中一项最基本的工作。后勤资产管理不仅需要高校建立专业的后勤资产管理部门,保证后勤资产管理的有效实施;同时,更需要高校根据政策,不断引入先进的高校管理、经济管理方法,结合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对后勤资产的分配方案进行比较,得出最合理的资源配置方案,以实现后勤资产管理的最佳性能。成本效益分析法不仅是项目投资决策的重要工具,在后勤管理中,仍能够以其经济理论优势,有效提高后勤资产的利用率,提升高校后勤资产管理水平,增强企业或单位综合实力,实现企业或单位的快速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素萍.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经济学分析[J].科技创业月刊,2005(5).

[2]曾健,王迁丽.高校后勤社会化的经济学原因[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2(1).

[3]倪文珺.社会化背景下的高校后勤国有资产管理研究——现状、问题及对策[D].浙江师范大学,2013.

[4]彭怀祖.高校后勤资源配置研究[D].河海大学,2013.

[5]翟福生.高校后勤管理机制创新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

[6]王云飞.基于精益化管理理念的高校后勤管理改革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

[7]曾利梅.高校后勤资产管理中的成本效益分析法应用对策探析[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