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人才市场档案管理范文

人才市场档案管理范文

人才市场档案管理

人才市场档案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新形势 人才市场 档案管理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12-329-02

人事档案是记载人才信息的重要载体,它能反映了个人的基本信息,是企业进行人员考察、选择人才的参考依据。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人才市场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制约着人才市场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人才市场档案管理工作也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不断更新,以适应新时期下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需要。

1 人才市场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人才市场的档案管理工作中,大部分档案是学生档案信息,由历届毕业生档案信息组成,主要记载着毕业生的个人信息,包括个人经历、学习成绩、思想品德、政治面貌等信息,能够全面的反应毕业生的个人素质,这也是企业选用人才的主要参考依据。但人才市场档案管理工作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档案管理模式落后。

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网络信息化也广泛的应用在档案管理工作中,极大的提高了档案管理工作的综合水平。但在人才市场人才档案管理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部分人才市场依然采用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在档案管理方面使用手工操作及简单的分类管理方法,这就使得在查找档案信息时很难做到快速准确。另外,学校专业类型不同,人才分类也各不相同,而档案管理工作中,没有有效的进行信息分类,这就使得信息查询方面显得力不从心,无法及时有效的提供信息服务。

(2)档案管理不够规范。

由于人才市场档案管理工作较为繁多,这就造成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管理操作不规范的问题。人才市场在人事档案管理方面不能按照严格的实施细则进行操作,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等工作不能及时有效的进行。另外,档案管理人员在进行档案管理方面不能严格要求自己,对于学生档案的接受往往只在原始档案上进行编号,这就使得档案信息的查询非常不便,档案信息内容不够清晰,极大的降低了档案管理的服务质量。

(3)档案管理人员专业性差。

在人才市场档案管理部门中,大多管理人员都没有专业的档案管理知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档案知识结构差距较大。另外,部分档案管理人员不能坚守自己的职业道德素养,工作中缺乏热情,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充分,甚至认为档案管理无需专业知识。这就会影响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进展,影响档案数据和信息的有效使用,不能够为档案信息使用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数据信息,弱化了档案的信息服务功能。

(4)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不完善。

档案信息化是现代化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要加强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建设,能够极大的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而目前,人才市场档案管理中,档案信息化建设还不完善,档案信息化工作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例如,缺乏统一的规范和标准,信息化软件相对比较薄弱,数据保存存在漏洞和风险,档案管理人员缺乏现代化信息技术水平等,这些都是形势下制约人才市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影响因素。

2 新形势下提高人才市场档案管理工作的措施

新形势下做好人才市场档案管理工作,不仅是人才市场管理发展的需求,也是提高市场服务,优化市场资源配置的重要基础。人才市场档案管理部门需要从整体上认识档案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重要意义,促进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健全发展。

2.1 提高人才市场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

提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是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在人才市场档案管理工作中要通过各种途径加大档案管理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档案管理的重视度。另外,要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个人素质,不断适应新形势下各种问题。再者,人才市场档案管理人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创新工作模式,充分发挥人事档案的价值。

2.2 加强人才市场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建设

加强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建设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1)对档案管理实行专人管理,将人事档案进行统一整理,将人事档案按类别、性质、院校、专业、系别进行分类归总,创建多种信息检索途径;(2)在档案收集方面要进行精细化操作,要不断完善人才信息档案,对信息内容缺乏的档案要进行不断的补充,使档案能够真实、客观的反应毕业人才的个人素质;(3)在档案整理中要及时的剔除那些无用的人事档案,及时销毁无效的信息内容,确保档案信息的及时更新。

2.3 对档案进行定期核查和修复

人才市场档案管理极为繁多,档案的丢失损毁现象也极为发生,这就需要人才市场在档案管理中做好档案的定期核查和修复工作,定期对其人事档案进行核对和清点。档案管理人员需要保证档案安全,查看其是否符合基本原始记录,保证资料不被盗取。另外,针对一些变动的档案信息要进行及时的更正,保证资料的完善和真实。在定期核查和修复的同时也要对档案信息进行分类存放,要对不同人事档案进行分门别类、规范化管理,提高档案管理的时效性。

2.4 提高档案鉴定工作的投入力度

档案鉴定是对档案信息进行有效筛选的重要步骤,对后期档案的查找、信息查询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由于人才市场档案管理部门档案信息的内容比较多,工作比较繁重,往往重视对档案的收集、管理,但在档案鉴定方面却缺少有效投入,这就使得不同价值不容信息内容的档案归于一类,造成众多无价值的档案混在档案之中,而想要寻找有价值的档案又十分困难。因此要加大档案鉴定工作的投入力度,提高档案保管的价值,做好档案细分工作,按照档案鉴定标准严格规范档案鉴定程序和鉴定原则。

2.5 创新档案管理模式,加快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创新档案管理模式,加快档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新形势下人才市场档案管理工作的需要,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要充分利用信息化带来的便利,不断提高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规范性,提高技术规范、业务规范和管理规范的标准化建设。

(1)提高信息录制的规范性,通过档案文件内容,将数据录入到计算机档案管理系统,形成信息数据,录制过程要根据档案管理需要进行具体操作,保障信息的完整准确性;其次,要加强档案信息化存储的规范化建设,对录制的数据进行统一存储并备份,保障信息数据的安全性;再次,加强档案软件开发利用的规范性,软件开发要具备基本的收集、整理、保存、编制、检索、鉴定等管理功能,不断提高信息化档案管理的效率和水平,为人才市场档案资源利用提供有效保障。

(2)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信息化培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信息专业化技能。管理人员也要进一步提谨的工作态度,保障整个信息录入的准确性;要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工作,充分发挥人才市场档案管理的优势,提高档案管理服务质量。

3 结束语

新形势下,做好档案管理工作不仅能够适应人才市场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自身发展的需求,而且对于提高人才市场档案管理水平和人事档案服务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当然,在进行人事档案管理方面,各地人才市场也要根据自身发展状况,结合当地人事档案管理的特征,充分利用信息网络化的优势,制定出适合自身发展的档案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 崔元元.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内蒙古科技,2010(24).

人才市场档案管理范文第2篇

一、目前人才市场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人才市场的档案反映人才综合素质信息的重要载体,也是满足社会各界需求人才最重要的信息依据。虽在管理中摸索出了一套适宜自身的档案管理机制,但还是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1.人才市场档案的真实性模糊

人才市场档案的材料中都含有相关经历的证明和意见,但是却没有要求个人或者填写单位提供其真实性的依据。还有些人通过假的学历信息进入人才市场,自身却没有具备与之相应的工作水平,造成了人才市场综合实力的下降。在记录期间,由于没有有效的检验真实性的途径,许多人事档案的录入大多依靠相关人员的主观判断,由此带来了许多消极结果。

2.管理手段相对较滞后

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网络信息化也广泛的应用在档案管理工作中,极大的提高了档案管理工作的综合水平。但在人才市场人才档案管理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部分人才市场依然采用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在档案管理方面使用手工操作及简单的分类管理方法,这就使得在查找档案信息时很难做到快速准确。另外,学校专业类型不同,人才分类也各不相同,而档案管理工作中,没有有效的进行信息分类,这就使得信息查询方面显得力不从心,无法及时有效的提供信息服务[1]。

3.档案管理水平低,信息技术应用有待加强?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人才队伍人数的日益壮大,人事档案的数量成倍增长,导致档案管理任务重,头绪多,工作量大,档案查、借阅频繁。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普及,人事档案管理中也增加了硬件投入,但由于管理人员的计算机能力有限,管理软件投入跟不上,导致很多管理工作仍停留在手工操作阶段,计算机仅仅是打印和上网的工具,对人事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没有任何帮助。

二、做好新形势下人才市场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举措?

综上所述,目前,人才市场档案管理工作应紧跟时展脉博,在新的形势下,加大管理创新,更新工作措施,发挥出更大更多的档案信息资源优势,为社会各界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

1.加强档案管理现代化水平配置配备

落后的档案管理手段和方法已不能满足现阶段人才市场发展需要,必须加大投入,在硬件达标的基础上,重点落实软件建设,把电子档案建设作为工作重心。电子档案具备一般档案的本源性、回溯性等基本特性,还具易存储、容量大、易传输等新特性[3]。因此,只有加快普及计算机及网络化应用,逐步由传统档案向电子档案转变,培养与之相配的管理队伍,在设备、技术、软件、人员等方面实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人事档案才能更加有效地为高校的教学、科研、管理服务。

2.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规范化

科学规范化管理人才市场的档案管理,是档案信息资源优势最大发挥的重要基础。一是对档案房的案卷组织定期梳理,本着去糟取精原则,按照相互关联重新组卷保留下的案卷资料,并编写装订成册,保证案卷页码和卷内目录一一对应,做到日后调档利用方便又及时完成归档程序;二是及时填充完善档案内容。要严格执行《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归档规定》,结合本地人才市场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宜自身管理的相应制度,特别要注意收集人才近期在、培训进修和科研成果等体现实践能力等方面的材料补充进档案,从而更加全面客观地反映出人才的综合素质[2]。

3.加强档案管理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培养

随着知识的日新月异,新技术的层出不穷,学校档案工作对档案人员提出了更多的新要求。因此,对于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要主动、积极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拓展知识面以适应发展的步伐。比如可以根据档案工作者不同的层次、不同的需求,按需施教,安排他们进行不同形式的再继续教育。同时还可以选择政治上可靠、作风正派、责任心强的共产党员从事人事档案管理领导,以身作则的带动其他工作人员素质的提高。

4.进一步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深度开发

如何利用计算机技术对人事档案进行信息存储、检索,进而实现网络化管理,已经成为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议题。这就要求尽快建立人事档案数据库,使人事档案的管理实现信息化、网络化。同时,在规定相应使用权限的情况下,部分信息对部门和个人开放,建立公开、透明的人事档案管理机制。如此一来,不仅能增强全体职工的档案意识,增加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透明度,还为单位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和使用人才奠定信息基础[3]。

人才市场档案管理范文第3篇

1.人事档案制度不完善,档案管理不够规范。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流动人员数量不断增加,社会中不断出现“弃档族”、档案“自揣族”等人群,档案造假、擅自建档、擅自扣档等现象都折射出人才市场的人事档案制度亟待完善,档案管理工作不够规范。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在收集档案材料时没有严格按照管理要求,而将那些手续不完备、档案内容造假的材料混入到个人档案中,影响了档案的真实性和权威性;在档案整理时,档案工作部门没有相关的规章制度予以指导,人事档案分类不合理等都不便于查询利用档案信息;档案转递过程中没有按照规定填写转递通知单、也没有进行及时登记等导致档案无从查询,甚至一些单位并没有按照档案转机要转递等相关规定转递档案;档案的收集和归档不及时,检查核对制度没有贯彻实施等造成档案积压,人事档案内容不能及时更新,影响了档案价值的实现。除此之外,档案的借阅制度还需要完善,同时还需合理处理档案的保密性和公众的知情权之间的关系。

2.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者数量和质量有待提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虽然是人才市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人才市场没有意识到档案工作对社会的重要性,在人力物力方面给予的支持不够。档案工作的专职人员数量少,大多数是兼职行政管理人员,这就导致档案管理工作者的专业素质和信息素质较差。这些都严重影响人事档案信息的开发与利用,且是制约人才市场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的因素之一。除此之外,公众的人事档案意识淡薄,没有意识到人事档案是自己的重要资料。尤其是弃档族、自揣族的日益增多,甚至,有的公众擅自将档案拆封,使得档案失真,这些从另一个侧面反映这一问题的普遍性。企业对人事档案的利用程度低也是人事档案工作发展滞后的又一因素。

二、新形势下提升人才市场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建议

1.树立档案信息服务意识,加大档案工作的宣传力度。首先,人才市场自身服务功能的正确定位。人事档案工作的根本目的是提供档案信息为社会服务,服务性是档案工作最基本的性质。因此,档案部门要强化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管理模式、增加服务方式、优化服务手段,加大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实现人事档案的价值,也使人事档案管理部门最大化地为公众服务。其次,在人才市场档案管理工作中要通过各种途径加大档案管理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档案管理的重视度。领导的重视固然重要,但是公众的档案意识提升能够给档案工作提供动力。普及人事档案相关知识,有必要将有关政策和规章制度让社会公众知晓,让用人单位和个人了解各级人才市场的人事档案部门就是一个人才信息库,专供人们查阅利用。也让公众意识到人事档案对自身利益的重要性,尤其是维护和利用好个人的人事档案,注意将平时的有关材料及时补充到自己的档案里,以备推荐、受聘、晋升等方面使用。

2.完善人事档案管理相关制度,加强档案管理规范化建设。制度是档案工作的重要保障,没有制度,规范化便无从谈起。各个人才市场在《档案法》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档案管理工作情况,继续制定完善人事档案管理鉴别归档、转递、保管保密、检查核对等制度,努力形成一个完整的规章制度体系。尤其是立法部门,可以在法律法规中明确人才市场人事档案工作的相关职责,增设有关公共服务性等问题的相关条款,提高档案工作水平,使我国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更加法制化,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由此按照相关法律规章制度对人事档案进行规范化管理,解决档案管理过程中出现的档案销毁、伪造、涂改、丢失等问题,保证档案工作能够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真正发挥人事档案的作用。

3.增加档案工作者数量,提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在人才市场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视自身情况,增加档案工作专职人员数量,尤其是专业人员的数量,最重要的是不断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首先,人事档案工作者要具备较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人事档案工作是一项政策性、专业性、机密性很强的工作,因此档案工作者要掌握党和国家关于人才和人事方面的政策法规,加强档案工作者坚持原则、严守纪律、遵守制度、保守秘密、严谨认真、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思想素质教育。其次,档案工作人员应该具有较强的专业素质和信息素质。档案工作者要系统学习档案专业理论知识,掌握人事档案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用档案方面的新理论知识武装头脑,开阔眼界,提升自己专业素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信息化培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信息专业化技能,使档案工作者掌握现代信息管理技术与方法,做一位新型的档案工作者,让档案信息更好地服务于公众。尤其是在知识经济和信息革命时代,如何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人事档案,将社会需要的档案信息呈献给公众,对档案工作者的信息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除此之外,管理人员也要进一步培养严谨的工作态度,要利用创新服务模式、管理方式,提高档案工作效率,为公众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

人才市场档案管理范文第4篇

1.1社会和个人强化档案意识,正视档案的重要性。

首先,应保证档案的真实性,提高档案的公信力。个人的档案材料事关个人工作变动,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一些在校学生为了提高自己的竞争实力在档案中放置虚假证明、虚假优秀证书等,还有些高等院校为了提升本校学生就业率也会适当扩大优秀学生的比率,加大社会活动投入,增加其他社会活动获奖的机会,使证书未能客观反应应聘者的真正实力,故在档案整理时无论是个人还是学校均应当坚持实事求是,提升档案的可靠性;其次,加强档案的重要性教育。向应届毕业生告知,只要将档案转入当地的县级以上人才市场进行人事托管,缴纳一定费用,在未找到合适的工作时间内,也可以计算工龄、如期转正、工资提升、职务升迁、办理社会保险,防止造成将来这些方面的损失;最后,及时办理档案的转接手续。在找到合适的单位就业或者考取公务员以后,应当及时办理档案转接手续,防止档案拖沓,影响办事效率。

1.2国家完善立法体系,提高人才市场档案管理的法律地位。

完善的法制是社会进步的先决条件和基础,人才市场的档案管理工作部门应在实践的基础上制定具有本部门特色的措施。首先,制定全国性档案管理法律。依据宪法和现行法律的规定,人才市场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将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以书面文字的形式反映至相关法制部门,呈报国家有权机关,将《人才市场管理规定》逐步完善,最终实现全国人大立法,提升人才市场档案管理立法位阶,将目前的部门规章逐步完善提升至法律法规;其次,以立法形式完善档案管理工作的日常工作制度,实现管理的科学化和法制化。就档案管理工作而言主要的制度应包括档案接收制度、档案保管制度、档案转出制度等。具体包括档案接收的对象、接收程序、档案接收权限,档案的保管期限、各级层档案管理部门之间的档案共享、保管费用收取标准、档案管理权限范围,档案转出手续、注意事项、档案丢失后的救济途径和责任追究等具体措施;最后,应当积极建立国内外人才流动档案管理办法。笔者在中国知网中检索,发现关于研究国内外人才市场档案管理的文献相对滞后。在国际间人才交流和互换不断增加的趋势下,档案管理工作亦应当用立法手段对外籍人才的进入和本国人才的输出加以规制。

1.3人才市场中介单位加大工作人员培训力度,提升人员素质。

首先,各人才市场建立工作人员的定期培训计划。档案管理人员应当坚持与时俱进的思想,保持高度的学习热情去了解掌握现行的科学管理手段,可以鼓励一部分人学习先进技术,回到本单位向其他员工介绍科学的管理手段,也可以运用微博、腾讯、微信等各种现代化手段借鉴其他同类单位的科学经验;其次,建立档案管理的考评奖惩制度,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服务热情。人才市场可以将其工作人员的档案管理服务水平、服务态度、就业信息交流模式、管理效率,错误率等作为档案管理人员晋升职务和领取年终奖金的参考依据,以此促进人员素质的提升;再次,敢于吸引专业化人才,打破就业封闭。人才市场也应当积极引进外来人才,广泛招募懂技术、懂管理、有热情的应届毕业生或者其他二次就业人员。

1.4政府增加财政投入,全面实现管理的网络化和信息化。

一方面,各省市地方人民政府在进行科学的进行财政预算时,适当增加在档案管理方面的支出,鼓励研究开发全国联网的档案查询计算机软件系统,形成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完整的档案共享机制,实现公安系统、档案管理系统、学校系统、工作系统、社保系统有分工、有合作的档案管理体系。建立反病毒数据库,做好档案管理的安全工作,在加强联合的同时,不能放弃档案管理工作最基本的保密性工作的实施;另一方面,加强各阶段档案的衔接制度,人才市场应做好人才档案移交的中间人。人才市场档案衔接对于档案人本人工作经验的积累、工龄的计算、工资薪金水平的核定、社会保险的取得具有重要的认定意义等,故在各人才市场应对档案本人材料进行认管、信息收集、材料审核时应当提高信息化水平,科学编排档案管理手册,防止档案张冠李戴。

二、结语

人才市场档案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人才;档案;管理

1 目前人才市场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及问题

鉴于就业单位日渐重视人才的社会性、实用性、操作能力、实践能力等因素,以及虚假档案材料的出现,社会各界甚至包括档案人本人对的档案重视度均在日趋下降,为了更好的促进人才资源的整合,有必要对现在人才市场上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主要表现为以下的几个基本问题。

1.1 弃档现象严重加重档案管理人员工作负担

根据我国2001年实行,2005年修改的《人才市场管理规定》可知,人才市场进行人事业务主要面向以下人群:(1)社会的流动人员;(2)因私出国人员;(3)需要在规定范围内申报或者组织评审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认定人员;需要办理转正定级和工龄核定的人员;(4)需要办理接收手续的大中专毕业生;(5)其他人员。面对除此庞大的几大类人群,归档工作无疑需要极大耐心,但是各类人群都有将自己档案放置在人才市场置之不理的情况。据2005年《中国青年报》4月2日的报道,甘肃的一人才市场八千份档案被弃。在2006年四川也有类似报道1。流动人员弃档主要带来的压力有两方面:一方面,档案“沉睡”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面对大批量的无人问津的遗弃档案,在流动人员人事变动或需办理就业手续、从业手续时,该类群体才开始到处四处寻找自己的档案材料,在目前尚不能完全电子化、信息化归类管理档案的情况下,对沉睡几年的档案进行查找、归档,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管理档案人员的工作压力;另一方面,弃档对于人才市场的秩序管理也会造成压力。根据现行立法的规定,经政府行政主管部门的授权,人才市场可以安排不同级别、专业、方向的人才选择与洽谈招聘会,为促进流动人员就业和企业招聘员工提供平台。然即使面对弃档人员,档案管理人员也不得不对其的信息进行统计、归类和保管,并按照其自身条件适时地向其通知招聘事宜,对其档案进行管理,这无疑增加了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降低了工作效率,浪费了社会的公共资源。

1.2 法律体系不完善造成档案管理工作举步维艰

根据我国目前的档案管理工作的规定,目前人才市场档案管理工作所依据的法律主要存在几方面的瑕疵:(1)档案管理工作缺少全国立法。就全国来看,全国性的立法主要是2001年实施、2005年人事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修改的《人才市场管理规定》,以及1988年12月中共中央组织部下发的《人事部关于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通知》这些规定都在一定程度上制定了人才中介服务机构的基本活动原则,但是比较笼统,具体操作起来比较困难;(2)立法滞后,尚未形成完整的法制体制。目前,人才市场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要依据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的相关的行政规章,这在一定消极意义上,为各地区的人才市场管理制度之间相互矛盾和冲突埋下了隐患。关于档案管理主体的种类、管理者的权利和义务、权利义务的行使方式、责权范围、出现纠纷后的解决机制等缺乏明确的规定,对于非档案管理方面的专业人员要了解人才市场档案管理。

1.3 高质量专业档案管理人员供应不足阻碍档案管理工作快速前行

任何工作的顺利完成,都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合作团队,人才市场的档案管理工作尤为突出。人才市场管理工作量大、涉及人员数量多、档案涉及事项范围广、档案不可修复等特点,故需要专门档案管理知识的人才对档案进行分门别类进行系统归档和资料编撰。但受功利主义的影响,具有档案管理、研究经验的人员以及主修档案管理专业的高等教育毕业生,均对从事人才市场档案管理工作表现出较低的热情,间接地造成档案管理队伍人员不稳定,不利于档案管理效率的提升和科技化、专业化、高水平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

2 人才市场档案管理工作的新思路

2.1 社会和个人强化档案意识,正视档案的重要性

首先,应保证档案的真实性,提高档案的公信力。个人的档案材料事关个人工作变动,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一些在校学生为了提高自己的竞争实力在档案中放置虚假证明、虚假优秀证书等,还有些高等院校为了提升本校学生就业率也会适当扩大优秀学生的比率,加大社会活动投入,增加其他社会活动获奖的机会,使证书未能客观反应应聘者的真正实力,故在档案整理时无论是个人还是学校均应当坚持实事求是,提升档案的可靠性;其次,加强档案的重要性教育。向应届毕业生告知,只要将档案转入当地的县级以上人才市场进行人事托管,缴纳一定费用,在未找到合适的工作时间内,也可以计算工龄、如期转正、工资提升、职务升迁、办理社会保险,防止造成将来这些方面的损失;最后,及时办理档案的转接手续。在找到合适的单位就业或者考取公务员以后,应当及时办理档案转接手续,防止档案拖沓,影响办事效率。

2.2 国家完善立法体系,提高人才市场档案管理的法律地位

完善的法制是社会进步的先决条件和基础,人才市场的档案管理工作部门应在实践的基础上制定具有本部门特色的措施。首先,制定全国性档案管理法律。依据宪法和现行法律的规定,人才市场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将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以书面文字的形式反映至相关法制部门,呈报国家有权机关,将《人才市场管理规定》逐步完善,最终实现全国人大立法,提升人才市场档案管理立法位阶,将目前的部门规章逐步完善提升至法律法规;其次,以立法形式完善档案管理工作的日常工作制度,实现管理的科学化和法制化。就档案管理工作而言主要的制度应包括档案接收制度、档案保管制度、档案转出制度等。具体包括档案接收的对象、接收程序、档案接收权限,档案的保管期限、各级层档案管理部门之间的档案共享、保管费用收取标准、档案管理权限范围,档案转出手续、注意事项、档案丢失后的救济途径和责任追究等具体措施;最后,应当积极建立国内外人才流动档案管理办法。笔者在中国知网中检索,发现关于研究国内外人才市场档案管理的文献相对滞后。在国际间人才交流和互换不断增加的趋势下,档案管理工作亦应当用立法手段对外籍人才的进入和本国人才的输出加以规制。

2.3 人才市场中介单位加大工作人员培训力度,提升人员素质

首先,各人才市场建立工作人员的定期培训计划。档案管理人员应当坚持与时俱进的思想,保持高度的学习热情去了解掌握现行的科学管理手段,可以鼓励一部分人学习先进技术,回到本单位向其他员工介绍科学的管理手段,也可以运用微博、腾讯、微信等各种现代化手段借鉴其他同类单位的科学经验;其次,建立档案管理的考评奖惩制度,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服务热情。人才市场可以将其工作人员的档案管理服务水平、服务态度、就业信息交流模式、管理效率,错误率等作为档案管理人员晋升职务和领取年终奖金的参考依据,以此促进人员素质的提升;再次,敢于吸引专业化人才,打破就业封闭。人才市场也应当积极引进外来人才,广泛招募懂技术、懂管理、有热情的应届毕业生或者其他二次就业人员。

人才市场档案管理范文第6篇

1.人才市场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定义和实现内容

1.1人才市场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定义

人才市场档案信息化管理是指在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人才市场档案管理活动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人事档案信息资源进行管理处置,使其可以为社会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提供便利服务的行为。

1.2人才市场档案信息化管理内容

人才市场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建设内容应当主要包含一下三个方面:

第一,基础设施的建设这其中应当建设的内容有计算机软硬件设施建设和应用系统建设,这两者分别是档案信息化管理当中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和技术保障;具体来讲就是统一各级人才市场网络硬件配置和提供网络拓扑标准。并在局域网中做好数据备份系统及灾难应急工作,保证意外发生时能自我修复。

因为档案信息是不能对所有大众公开,所以采用Internet互联的时候,需要相关技术标准。而如大多数企业中采用的VPN技术,可建立相对独立虚拟专网,对传输数据进行加密,提升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另外,还应当有统一防火墙的配置标准,来对服务器进行保护使PC终端免受外部攻击。

第二,人才队伍的建设,在信息化时代应当培养出具有现代化意识和科技化意识的档案管理人员,这些档案管理人员不仅有过强的专业知识,还应有较宽的自己的知识面并掌握现代信息管理技术,成为既熟悉管理业务知识又懂得计算机管理技术的双重知识结构复合型人才,如人才市场档案信息化管理当中将纸质档案转化成电子档案时OCR技术就能达到这种目的,通过自动识别图文,可将纸质版文字转化成TXT或DOC文档格式,结合电子扫瞄仪能将纸质档案快速高效地转变成电子档案,而这就需要专业的人士去操作,所以人才市场档案信息化管理必须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应当对现行的相关计算机技术有较好的了解和掌握;

第三,强化档案管理的安全建设,信息技术为档案管理在提供高效、快捷服务的同时,也给档案管理带来了不少的安全隐患,可能会因为个人原因或其他原因导致档案信息的丢失和泄密,这就要求信息化档案管理应当注重电子档案的保存环境和保存方式,必要时应当对一些重要的电子档案进行备份和维护,确保资料的完整性;另一方面,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也需要相应的法律环境和手段为其保驾护航,根据社会的发展制定出人才市场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各项法律规章制度,是人事档案管理有章可循。

2.人才市场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好处

2.1改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

人才市场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实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冲破人事档案利用的局限,使档案管理工作逐渐走向开放化管理,由原来的保管、利用职能转变为信息管理和服务的职能,使人事档案信息资源配置更加合理,为社会和个人提供更为高效、优质的服务。

2.2决策和管理更加便利

人才市场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实现可以提供更加完整、可靠的信息技术和快速的综合分析能力,可以使一些人事决策更加及时准确。

2.3工作更加职能化

人才市场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实现就意味着一次投入,可实现多次产出,并可以提供远程服务实现网上资源共享,极大地缩短了二次编纂所需的时间,很大程度上增强了档案信息的时效性。

2.4易于分类和重复选择

人才市场档案信息是个人从事各种社会活动的记录表,是实现对社会个人管理的重要凭证。而档案信息化管理就可利用计算机实现各种档案资源的分类、提取、分标、加工,而且电子档案相比与传统档案资料相比更易于保存、查询、和修改,这样不但提高了档案的利用率,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管理成本。

3.人才市场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内涵和意义

人才市场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内涵是人才市场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和档案信息的接收、传递、存储一体化,另外还要实现这些人事档案的高度共享并保证其安全性,创造出新的档案管理模式。

人才市场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实现就意味着人事信息实现了自动化、实时化和网络化,这样便可使得一些数据信息输入输出迅速便捷、还可实现多次利用、便利检索查询,而且这一信息化管理的实现还能对档案的查借工作加以控制,从而大大提高了整个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因而探索和完善这一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人才市场档案管理范文第7篇

关键词:流动 人才档案 管理模式 思考

一、我国人才档案管理现状

流动人才管理档案主要涉及到人才交流、职称评定、晋升调动、离职退休、办理保险等相关职业业务变动情况。根据我国相关法规规定,我国流动人才管理主要采用人才管理与档案管理相分离的方式,其管理方式是由省、市人才服务机构流动人才相关管理事项。但目前我国流动人才管理人档分离现象较为严重,对于流动人才管理的相关政策不能严肃及时的执行,档案传递不规范,管理模式落后等等一系列相关问题还有待解决,我国必须要加强流动人才档案管理,开拓新型管理模式,推动人力资源工作的开展。

二、流动人才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人档分离现象严重。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市场单位的用人机制更加灵活,就业者的职业观念随着市场的变化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流动人才的职业选择机会更加宽阔。目前,企业招聘时大多将关注点放在求职者的实际能力以及操作能力上,根据简历的相关内容进行选择,往往忽略了其档案的内容。开放的市场、灵活的用人机制使得大多辞职员工丢弃档案开始新的工作,导致流动人才档案混乱,人档分离现象严重。

2.流动人才档案相关管理政策执行滞后。我国相关法规明确规定,由社会人才人事档案管理机构对流动人才档案进行管理,但是诸多企事业单位并未遵照法规,而是干预管理,造成流动人才档案管理秩序混乱。流动人才档案管理工作执行滞后,还未形成体系,导致目前流动人才档案管理混乱。

3.流动人才档案传递、移交不规范。目前我国流动人才档案管理仍然存在传递不及时、移交不规范的情况。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职业观也发生了变化,自主就业越来越成为广大大学生所追随的就业观。有些大学生存在档案违规管理情况,加之有许多用人单位缺乏管理意识,并没有专门设置人事档案管理部,导致档案在传递、移交过程中会出现信息短缺以及移交拖延的现象。

4.对相关流动人才档案管理工作不重视。流动人才档案管理应当是一件严谨的工作,但就目前形势而言,大多数企事业单位并未重视其地位。目前,我国市场私人企业较多,对原先传统的计划人事管理模式做出了挑战,在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下,往往忽视了对人才档案的管理。

5.流动人才档案管理模式落后。随着市场形势的改变,广大流动人才就业观念的改变,都要求档案管理工作适应时代的发展。目前,我国许多档案管理工作的进行还都依靠传统的手工填报、批转档案,信息化技术并未发挥作用,甚至有些档案管理部门连基本的管理设施都不齐全,导致工作停滞、效率低下。反观当今社会现状,人才流动频率快,信息的收集往往跟不上人流的速度,更加剧了档案管理的困境。档案资料不全面,个人信息缺失现象屡屡发生,严重阻碍了我国人力资源事业的展开。

三、加强流动人才档案管理工作的策略

1.政府应当加强制度建设。虽然我国有颁布相关法律法规,但是对于法规的执行效果较差并未实际运用。政府应当加强管制,对相关法律文件的执行落到实处,切实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并且要建立健全监督机制,确保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进行。

2.不断优化流动人才档案管理工作。流动人才档案管理工作程序复杂,管理难度较大。优化流动人才档案管理工作就是要将管理程序合理化,减少不必要的手续,不断提高工作效率;规范执行方式,确保及时有效执行;同时,还要逐步实现无偿服务,推动流动人才管理的有序进行。

3.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实现信息化、动态化管理。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档案逐步具有动态性、信息性,但目前我国档案管理部门还未实现信息化管理,许多档案管理部门还存在缺乏硬件设施的现象。要强化流动人才档案管理工作,必须加强硬件设施建设,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强化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4.提高相关管理人员的素质和管理水平。管理工作的开展最终还是要落到工作人员身上,相关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和管理水平对流动人才档案管理程度有着较大影响。相关企事业单位应当专门成立管理部门并对其员工进行培训,加强管理人员的素质和管理水平,不但能提高工作效率,还能有效地推动管理工作的开展。

总之,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当前的流动人才档案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时展的脚步,要想推动人才建设工作的开展,必须加强流动人才的管理,创新管理模式,使其适应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档案管理部门应当重视起对档案管理的开展工作,推动流动人才档案管理模式新进展。

参考文献

人才市场档案管理范文第8篇

【关键词】企业;档案管理;市场经济;应对措施

1992年我国正式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此后,这一体制不断得到深化,尤其是在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中,更是把市场经济的改革放在突出地位。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在这场深刻变革面前,理所当然的应该对不断深化的市场经济进行有效及时的应对。其中,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是其面临的重要挑战。

1 企业的档案管理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不同于计划经济,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居于主体地位,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是企业的主要经营目标。在市场经济中,所有的企业都被卷入激烈的竞争中去,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是企业管理的永恒主题。一个企业要想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不被淘汰,必须接受市场的考验。企业的经营管理是保证企业走向成功的关键,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最重要的莫过于人才管理,当今社会的最大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拥有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是一个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必不可少的条件。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基础性工作的企业档案管理对于企业文化的积淀、人才的发现和历史的记录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企业竞争已经逐步上升到企业内部的管理层面,因此,不断强化和发挥企业档案管理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此外,随着我国逐步步入信息化时代和大数据时代,企业的信息数量大幅度增长,如何对企业的这些有价值的信息进行及时高效的归档是目前信息时代的内在要求。

2 目前企业档案管理存在的不足

2.1 企业的档案管理人员意识淡薄

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并指引实践。企业的档案管理人员缺乏档案管理意识是目前在市场经济中,企业的档案管理面临挑战的首要原因。某些企业认为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追求经济效益是第一位的,却没有意识到企业的档案管理作为企业发展重要的无形资产,对于企业的长久发展和更大经济效益的取得发挥着更为基础的作用。某些企业在日常的档案管理中,并没有认真负责的对待,而是只为应付上级检查,不利于企业档案管理系统的形成。

2.2 企业的档案管理信息化程度低

随着我国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企业的档案信息数量爆炸式增长,给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困难。传统的企业档案管理模式相对来说比较落后,信息化程度低,档案管理人员在档案的资料检索和查阅的过程中越来越显得力不从心。在传统的档案管理中,管理人员需要对企业的所有档案亲自动手查找,在信息量逐渐增大的今天,要想找到需要的档案无异于大海捞针,即使在一定程度上运用了信息检索技术,但是由于传统的检索技术在各方面都已经不适用于现代科技的发展,所以所产生的效果不大。从目前来看,我国企业,尤其是一些中小型的企业在档案管理方式和设施方面还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迫切需要对此进行转型。

2.3 企业档案管理体制不健全

企业档案管理体制的落后和不完善,严重束缚了在市场经济下企业的成长和壮大,使得档案管理的工作无法正常开展,速度和质量都不达标,难以发挥企业的档案管理在企业经济发展中的真正价值。我国新时期市场经济体制的变革需要各个企业的内部经营管理的体制也做出相应的改变,但目前的情况是相当部分的企业面对市场经济的深刻变革,思维不够敏锐,反应不够迅速,缺乏应对机制,仍然按照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管理档案资料,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3 企业档案管理在市场经济中的应对措施

3.1 不断培养企业档案管理人员意识

由于我国的经济体制仍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过程中,许多计划经济时期的企业档案管理思维,仍会出现在新时期市场经济下的企业档案管理中,不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为此,首要措施就是要培养和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增强档案管理专业技能,提高综合素质。首先要让档案管理人员充分认识到企业的档案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壮大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企业档案中所蕴含的情报价值、信息知识、利用价值和现实知识都有助于企业逐渐形成自己独有的企业文化和无形资产。其次要不断拓展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相关的科学文化知识。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在信息化时代系统的学习和掌握档案学的相关知识,只有掌握并利用新技术对企业的档案进行高效的管理,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不断利用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所产生的价值。

3.2 不断加快企业档案管理的信息化进程

当前,我国的市场经济和信息化进程同步发展,如何不断利用新技术进行企业档案管理的创新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的部分企业的档案管理仍处于初级阶段,不仅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薄弱,而且相关软硬件设备较为落后。在信息爆炸的今天,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为此,企业应该建立统一的信息化企业档案管理的标准,在保护企业关键信息的同时,提高企业对自身信息的利用效率。

3.3 健全企业档案管理体制

既然传统的企业档案管理体制严重束缚了企业的发展壮大,那么就要针对市场经济的新形势,制定和不断完善档案管理体制。企业的管理人员应该引入绩效考核机制或奖惩激励机制,对于在档案管理方面做出重大贡献的工作人员给予一定的物质或精神上的奖励,对于不重视企业的档案管理人员给予应有的处罚,这可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和增强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调动工作的积极性,使创造性的思维充分得到发挥,从而推动整个企业的健康发展。

4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化和改革在外部环境和内部结构方面都给企业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作为企业基础工作的档案管理需要对市场经济做出有力的回应,抓住机遇进行自身的深化改革。总之,做好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它不仅关系着员工的切身利益和权利保障,更关乎企业自身的发展壮大。各个企业部门都应该意识到企业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不断适应市场经济的改革。

参考文献:

[1]陈贵娥.试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档案工作的发展[J].价值工程,2014(08).

[2]刘艳红.加强企业档案管理提高档案管理水平[J].黑龙江史志,2014(03).

人才市场档案管理范文第9篇

随着人事制度的不断完善,人事档案管理可在实体管理机构的设立上进行一些新探索。笔者认为,可尝试的方法是建立区域性的人事档案管理中心。建立区域性的人事档案管理中心,是建立保管包括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在内的所有人员的人事档案的人事档案管理中心,并运用先进的现代化手段对人事档案进行系统、科学的管理和开发利用,使其更好地为现代化建设服务。从整体上看,全国性的人事档案管理中心是一个人事档案的管理系统,由众多的子系统组成.这些子系统就是人事部门统一领导下的各省、市、县的人事档案管理中心。在操作上,形成档案的员工或单位可委托人事档案管理中心保管个人或其员工的人事档案,由单位及时补充新材料,按期交纳一定的保管费用,用工单位利用人事档案管理中心的档案成功招聘人才,且向其交纳一定佣金。人事档案管理中心通过保管、提供利用乃至信息服务等众多职能,实现服务人才、促进整个社会人才资源合理配置的目的。

一、建立区域性人事档案管理中心的可行性

(一)实践上的可行性

目前,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各种专门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档案都出现了各自集中保存的趋势,如城建档案集中于城建档案馆。实践证明,此法非常有效地解决了城建档案的管理问题。同为专门档案,人事档案是否也适合于集中到专门人事档案管理中心进行管理呢?这个问题可从深圳市企业人事档案管理的方法中得到启发。深圳市的做法是实行分层次和相对集中管理。其具体的管理模式有三种:一是实行分层次管理体制。全市局级干部和一、二类企业领导的档案由市委组织部统一管理;流动干部(辞职、辞退、出国留学、受聘到三资企业、外商驻深代表机构、民营企业、私营企业、“三来一补”企业,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档案由市人事局人才服务中心统一管理;上述企业流动工人档案由市劳动局就业服务中心统一管理。二是实行集团、总公司集中统一管理,如国有免税商品公司等单位档案由集团公司集中管理。三是实行相对集中与分级管理体制,如建设集团本部的干部、工人、二级公司的经理、副经理、党委(支部)书记、人事部长、办公室主任、财务部长由集团集中管理,其他人员的档案由二级公司自己管理。如果深圳市建立一个人事档案管理中心,那么对于第一个管理模式来讲,就是将一个全宗中的三个子系统即企业人事档案全宗中的三个管理单位集中到一起进行管理。对于第二个模式来讲,只是按照来源原则对领导干部档案、流动干部档案和企业流动工人档案进行分类管理,即将一个集团、一个总公司作为一个管理单位进行管理。第三个模式与第二个模式基本是相同的,只是在一个管理单位中再分一、二级管理单位而已。区域性的人事档案管理中心,其具体的运行机制可从非国有企业的人事档案管理中得到体现。在具体的运作过程中,人事档案管理中心可以按现代化管理的要求,实现非国有企业员工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方便利用。由员工所在单位按《企业职工档案管理工作规定》的要求,将员工的聘用、晋升、新订立劳动合同材料,奖惩材料,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材料,参加党、团等材料报送人事档案管理中心装入个人档案。企业需要聘用这类人员时,可按照规定到人事档案管理中心查阅其档案。

(二)理论上的可行性

建立区域性的人事档案管理中心可对人事档案进行集中统一的管理。一方面体现了人事档案现实性、真实性、动态性、集中性的要求:另一方面,符合《档案法》关于档案工作实行统一集中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档案管理要便于社会各方面对档案的利用的规定。这一原则同样也适用于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区域性人事档案管理中心的建立,体现了“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既有利于维护人事档案信息的完整性与安全性,也符合新时代人事档案作为一种信息资源的管理要求,

即信息资源要进行有效的整合与配置,进而实施系统化管理,实现资源共享,方便社会的利用。

人才市场档案管理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人才交流机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社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

随着人才价值的回归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人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坚持用人制度改革,是实现人才资源配置市场化、人才管理社会化的必由之路,也是传统人事管理向新型的社会化人事管理过渡转变。作为政府人事部门所属的人才交流结构,开展社会化人事管理和服务,如何为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提供人事人才专业化的配套管理和规范的服务,是我们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充分发挥人才管理服务职能,为人才社会化管理服务提供保证

人才的社会化管理就是单位实行人事制度改革、实行新的用人方式后,要解决人才和单位对人事档案依附关系的问题,让人才自由流动而没有人事档案管理的后顾之忧,同时也为单位在自主选择用人上消除人事管理关系的顾虑,最终实现人才资源的社会化配置。

(一)发挥政府人事部门人才服务机构的主渠道作用

按照规定,人事档案除可由单位的组织人事部门和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交流服务机构管理。组织人事部门赋予人才交流服务机构人事管理职能,来保证人事档案的真实性、严肃性、完整性和安全性。作为承担政府人事部门职能的人才交流服务机构,起着联系政府人事部门、单位及人才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专门负责为人事制度改革提供人事人才社会化管理和服务。wWW.133229.cOM多年来,人事部门为人才的流动和管理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法规,人才交流服务机构通过借助于行政职能,为配合企业改制和用人制度改革,为企业和人才个人搭建了社会化管理的服务平台,开展了相应的配套人事保障服务。

(二)转变职能,创新机制,拓展服务领域

1.变管理为服务。转变职能最重要的就是要从管理延伸到服务,由过去单纯的“管档管人”逐步转变到“为人才和单位服务”,贴近企业与个人的需要,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和空间,通过管理体现服务,实现管理的价值,增加服务附加值,使人才档案管理和使用发挥新作用。人才服务机构在人才档案的社会化管理中不断提升人才档案的使用价值,丰富档案记录内容,为企业用人提供必要的有效信息,以优质、高效、一流的服务,让人才满意放心,让单位减负消肿,更好地为用人单位和各类人才服务,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服务。

2.建立适应市场化、符合社会化的运行新机制。时代在变,管理也要变,适应市场化就是要有适应市场竞争的能力,要有市场的促销方式和手段,要有广为人知的宣传力度,要让人才个人和单位能接受和认可的社会化管理和服务的方式。符合社会化运行的新机制就是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内部要有激励创新机制、调整分配机制、用人机制,调动员工积极性、工作动力等,激活内部管理和服务,来赢得客户。

人才进入市场,通过市场调节优化配置,实现人才效能的最大释放,单位用人到市场,人才求职找市场的市场化格局已逐步形成,人才服务机构在市场化经济环境中提供社会化管理和服务的作用更加显现,在推进人才市场化配置和人才档案社会化管理服务方面,作为政府人事部门人才服务机构,也要调整定位,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符合人事政策和市场运行的机制。

3.做好基础管理服务,不断拓展新服务项目。基础管理服务工作是原来已建立起来的传统人事管理业务,包括档案管理、人才调动、身份保留、工龄计算、职称评审、出国境政审、辞职审批等管理服务,在做好基础管理服务的前提下,挖掘和发展的新服务领域和项目,使传统业务与现代管理相结合,扩大管理和服务面,以解决不断发展的新需求,通过人才档案管理提供新的服务,如注册资格审查的存档证明、合同鉴证、代办社会保险、人才派遣、人才引进、人才测评等,使管理和服务不断推陈出新,人才档案的社会化管理才有生机和活力。

(三)整合社会资源,优势互补

人事服务有其自身的专业属性,又具有政策性强、管理规范、社会信誉度高等独特性,但传统的人才管理条块分割依然存在。人才档案受不同部门、行业管理在全国较普遍,劳动部门职业介绍机构在管理人才档案,各行业主管部门成立的人才服务机构也在管理人才档案,涉外人才服务机构作为一个企业也在开展社会化人才档案的管理工作,形成了多头管理的局面。改革进程需要逐步推进,人才的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需要规范,又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打破部门和行业的管理,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各自发展格局。对此,作为政府人事部门的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可发挥自身优势,联合行业中介服务机构开展工作,实现优势互补。

(四)运用现代技术,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当今世界已进入信息化时代,电脑化管理已相当普及,各人才交流机构要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加快提升现代化的管理技术水平和手段,加快硬件投入和软件开发,使服务方式更为便捷,办事环节和手续更加简化,从而提高服务标准和服务效率。

二、营造社会化环境,加快社会化公共服务进程

(一)以政策为导向,为社会化管理和服务铺路搭桥

人才的社会化管理和服务进程离不开政府的推动,以及人事行政部门的政策性支持。随着各项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促使人才服务机构为单位改革和人才进入社会化提供配套的人事人才服务保障。这一切都是政府在稳步推进各项改革的基础上发展过来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既有其行政手段,又有其社会特征,既依靠政策导向,又依赖于市场实现社会化管理和服务。

(二)挖掘服务潜能,树立服务品牌

市场竞争优胜劣汰,获胜靠什么?除了靠竞争力外,还要靠服务。服务的态度、方式、效果直接影响市场的口碑和知名度,各人才交流机构要通过各种渠道和不同方式,与媒体合作,加大宣传力度,让单位和人才个人了解业务范围、服务功能,并被社会所认同。同时,在原有业务的对外服务基础上,根据客户的需要,量身订做需求的业务项目和服务范围,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增强对服务的认知度。

人才市场档案管理范文第11篇

【关键词】人事档案;人才流动;管理模式

随着中国现代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户籍制度与人事制度都发生了相应的改革,而与人事制度相关联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模式无论是从管理上还是制度上都已不能与当今社会发展相适应,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的人事档案管理模式逐渐被人们运用到实际的工作当中。

一、新型人事档案管理模式的含义

近些年来,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信息化程度更新越来越快,在进行人事化档案管理时就具有了社会化、开放式等特点,下面我们对其特点进行分析。

1.社会化

社会化才可以保证人才流动的快速运作。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形成,我国各类经济快速发展,形成了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其它企业争相发展的局面,并相继涌现出外资企业、合资企业与各类私人企业等。人才流动更加频繁。传统方式的人事档案管理与新时代的发展形式不符,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只是单纯的收集本单位人员的资料,主要记载个人的工作经历及工作表现等基本资料,没有面向社会进行公开化的记载。

2.开放式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人事档案管理也在进行改变,无论是管理形式还是管理方法都进行了或多或少的转变。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人事档案管理开始面向整个社会,其服务特点与对象具有一定社会性。对管理也发生一定的转变,不在单纯的管理本单位的人员,而是对全社会人员进行流动性管理,扩大了其涵盖范围,增加可管理人员的库存。为社会提高完整的人事档案,有效促进人才的流动与社会的发展。

我们将传统的认识档案管理模式与新型人事档案管理模式进行对比,不难发现其中的区别。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在进行工作是时单纯的对本单位人员资料进行记录,并且只对内开放,供本单位内部人事使用,而新型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大大增加了人事档案的来源,促使人事档案内容丰富,选择性增强。人事档案来源的广泛性与内容结构的复杂性是由人事档案的管理机构与管理、服务对象的社会性决定的。

3.多样性

当今社会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就必须拥有优秀的人才,人才是企业的立足之本。在面临人才的选择问题时,可以利用人事档案对人才进行一定的了解,在进行选择适合公司或者企业发展的人才。现在的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具有多样性的特点,这是由查阅人事档案者类型、用途的多样性导致的。同时,新的人事档案管理模式使人事档案不在局限于本单位,开始面向全社会,除上级组织需要外,还可以满足各种类别的需求,被组织和个人查阅。

二、新型人事档案管理模式的特点

1.新旧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并存发展

传统人事档案管理政出多门,当前人事档案总体上是单位人事部门管理,分别由党委组织部门、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流动服务中心、劳动部门所属就业服务中心、教育所属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企事业单位的主管部门以及有人事管理权的国有企事业单位管理。人事档案的多头管理是“档随人走”的传统人事管理模式的反映,既制约了人才流动,又影响了人事档案管理质量。然而,在当今乃至很长的时期内,传统人事档案管理仍将继续延用,但其较为封闭、内向的管理特点不应成为现代人事档案管理中唯一的方法。作为新型人事档案管理模式,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生的新模式,是对人事档案管理模式的补充。建立新型人事档案管理模式,社会化、开放化特点将更为人们所接受。我们应充分发挥两者优势,克服各自弊病,使人事档案管理模式更为充实和完善。

2.新型人事档案管理模式的主要受众群体为流动人员

流动人员包括了辞职、辞退、离开单位和没有工作单位的人员,其档案与一般人事档案相比具有较为特殊的特点。由于流动人员没有固定的工作单位、工作变动大,人事档案大多由县级以上政府所属的人才交流中心管理,这种机构具有社会性、开放性和市场性的特点,适用于社会化、开放式档案管理模式。流动人员能够把自己的人事档案托管到人才交流中心管理,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方便了工作和生活。像中国南方人才市场就有一个制度相对完备、人员较为专业的人事档案托管中心,只要流动人员每年缴纳一定的托管费,其人事档案可以长期寄存在该单位,同时还有专业人员管理流动人员的工资、职称、社保等问题。但现今由于许多人才交流中心并没有得到行业内很好的规范化管理,在很多人才档案管理方面变相成为其制约流动人员的赚钱手段,由灵活管理变成了制约,使得新型人事档案管理模式的灵活管理的原意变了味。人事档案管理中心应设立为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公益型事业单位,在建立档案管理相应设施和提供服务的经费来源方面,由“以档养档、适当收费”过渡到公共财政全额提供经费,从而建立社会公信力强的人事档案管理机构。在今后的工作中,有关部门也应加强管理,制定相关规定,使得流动人员“物尽其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真正做到灵活方便。

3.公共利用人事档案的需求越来越多

新的社会发展趋势将更为开放,人才资源的比较优势将越来越明显,人才流动的数量与质量更为快速,在更大范围内实行社会化开放式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将是必行之道。

我国政府机构改革将越演越烈,在精兵简政后的机构改革管理上,小单位自行管理人事档案的模式将逐渐消失,同时,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机构管人的理念也逐渐淡化,“干部本位”思想也逐渐淡化并消失,企业干部、教师、科研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可自由择业,人才成为单纯的社会人,人事档案社会化、开放式管理模式逐渐成为一种通用的管理模式。

三、新型人事档案管理模式的出现对社会形成的意义

建立规范化、现代化、网络化管理的新型人事档案管理模式,有利用于人事档案的快速、公开、透明的利用,达到人才流动、人尽其才的目的。

四、结语

只有与时俱进,注重档案的服务性,才能提高档案的利用价值,牵一发而动全身,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改革、信用业绩档案的建立必将使人事档案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必将使社会生活中的诸多问题不攻自破、迎刃而解,必将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人才市场档案管理范文第12篇

中必不可少的。企业不能只是注重对于人才的引用问题,对于人才的档案管理问题也必须给予一定的重视。我国目前新建的档案数量很多,其档案的真实性很难把握,而且对于档案管理大多数企业单位都没有一定的认知程度,对于档案并不是十分看重导致弃档现象严重。本文就是根据我国目前档案管理的实际情况,对人才流动给档案管理造成影响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对从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有所帮助,技术上有交流。

[关键词]人才流动;人事档案;管理

市场经济化发展的最终目标就是为了实现全部资源的合理化分配。人才的流动问题就像是一把双刃剑,第一合理的人才流动代表着社会对于人才资源的良好分配和整合,是社会不断进步的体现,能使人才得到更好的发展空间,展现自身的价值。但是人才的流动给相应的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诸多的麻烦,目前人才流动频繁,不规律现象严重。同时也影响了我国相关部门和企业对于人才的培养、录用、升职等工作,对我国实施的人才战略造成了严重的阻碍。所以对此相关的管理部门应不断的进行反思,及时的找寻适应当今情况的档案管理模式,对一切可能出现的不良问题都能有效的控制,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一、人才流动是人力资源的优化组合

二十一世纪最重要的莫过于人才,人才可以说是市场竞争中最重要的资源,它直接决定了一个企业一个国家的市场竞争力,决定了在市场竞争中的成败。根据可靠的调查数据所显示,居住在美国的人群一生之中流动的次数在十次以上,竞争强烈的单位,行业人才流动的概率大,流动频繁。欧洲对于人才的流动有着不同的见解,欧洲人认为员工经常地更换自身的岗位是非常明智的选择,因为这代表着员工对于自身价值的开发,相反对于工作岗位从一而终是他们十分厌烦的。我国目前情况来看,对于干部的交流问题越来越为看重,而且交流的力度也在大幅度的增加,很多部门对于交流问题已经成为该部门的一项制定硬性标准。经济体制不断地进行完善,且日益成熟,我国政府尊重人力资源流动的规律,并且对人力资源的流动做相应的宏观调控,希望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的、合理的、科学的调配。努力的消除体制上对于人才的制约,保证人力资源市场一直具备高效的运转力。逐步实现人力资源从计划配置到市场配置的转变。我们应以国家发展大局为重,正确认识人才流动的合理性,配合国家人才战略的实施,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整体协调发展。

二、人才流动给人事档案管理带来的问题

(一)人才不规范流动导致“重建档案”增多

“档随人走”是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一贯制度,作为个人经历缩影的人事档案传统上是每个人的“身家性命”,目前却遭遇市场经济极大冲击。“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已成共识,为了各自长远发展需要,各企事业、各地政府加大力度吸引紧缺人才、高层次人才,部分省市先后出台一些针对原单位不肯放人,无法进行正常人事调动的紧缺人才重新建档的暂行规定,打开“绿色通道”,允许在个人提供部分证明材料基础上重新建档。这种恶性竞争造成事实上的人才不规范流动,至使“重建档案”占比越来越高。

(二)“人档分离”与“弃档”、“死档”现象

全球经济一体化大背景下,外资、合资、民营私企蓬勃发展,日趋灵活的用人机制和人们择业观念的变化,为人才提供了越来越多就业选择。企业招聘人员,轻静态指标,重现实能力和发展潜力,应聘者只要递交个人简历、学历学位证书、职称资格证明、获奖证书等复印件,再对其潜在发展能力进行评价,就可决定是否录用,不再硬性要求“人到档到”;国有企业或事业单位,对于看好的人才也不强求其档案,“不求所有但求所用”,这些柔性化用人机制使一些跳槽人员弃档而去,造成越来越多的“人档分离”与“弃档”、“死档”现象;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非正规流动形式多样,留学不归、陪读移民国外、“被人挖走”自动离职辞职和被解聘人员都有,在笔者管理的档案中,这类“弃档、死档”达102卷,占在职人员档案的6.5%。

三、流动人才档案管理对策

(一)规范建档依法管档

按规定,档案与人一一对应,重建档案的前提是档案遗失或损毁。部分省、市为不能档随人走的高层次人才打开“绿色通道”,相继出台“重建档案”政策,这显然不符合国家档案管理规定,真实性、可靠性难以保证,导致假文凭、假资历、假学术成果、假档案材料事件频繁出现。甚至极少数高层次人才利用用人单位求贤若渴的心态,钻法律空子,以不断谋取优惠待遇为目的,频繁跳槽,造成人才交流市场的混乱。我们必须按《档案法》规定,规范重建档案。对档案材料造假者,要让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对那些以敛财为目的频繁跳槽者,要有相应法规规范其行为;而作为档案管理者,必须具备较高政治素质,恪守职业道德,提高业务能力,严格按照《干部档案工作条例》及《干部档案整理工作细则》,进行人事档案材料的收集、鉴别、整理和归档,把好“入口”关;用人单位有义务支持帮助档案工作人员规范建档,保证档案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自觉维护档案管理制度的严肃性,严格执行国家人事工作政策法规。

(二)正确处理留人与放人的问题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人才价格市场化,人才作为人才市场上相对自由的主体,与工作单位正在形成平等的新型契约关系,有自主选择、自由流动的权利。绝大多数流动人员选择一个更适合自身发展的空间,是想在更好的平台上实现自身的价值,体验生命的更高质量。也许新单位有更优厚的待遇,这待遇本身就是一个人价值的体现,能带来较高满意度的同时体现着被同事、领导及社会的认同和尊重。根据马洛斯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从低到高分为五层: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人都渴望得到尊重,成就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如果不是因为与原单位有具体问题未了结,如合同期未满,帐目未清,或涉及商业秘密等,挽留无果后,原单位不应采用扣档留人手段,应尊重当事人意愿,人性化处理留人与放人问题。

(三)做好人事人员档案的动态维护

灵活的用人机制使人事人员档案数量急增。人事档案管理迫切需要制定并完善用人单位与人事机构的沟通制度,加强彼此之间合作。用人单位应强化档案意识,本着对自己员工负责的态度,及时完整地收集整理被人员档案材料并转交机构,督促机构对人事人员档案的动态维护,保证档案的连续性完整性。同时相关主管部门应加强对人才流动服务机构的监管与指导。

参考文献:

[1]宣翠琴.实施干部人事档案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J].人力资源管理.2015(01)

人才市场档案管理范文第13篇

关键词:人事档案 社会化 开放式 管理

一、含义

这种模式是一种社会化、开放式管理模式。这种模式的含义有以下四点。

1.人事档案管理机构、管理对象和服务对象具有较强的社会性

市场经济的建立,产生了多种经济组织形式,这有利于人才的吸纳、流动,但与旧的人事制度发生了巨大的碰撞,新型的人事管理制度如人事制应运而生,人事管理变成了一种社会化的活动,因此,作为人事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的人事档案工作,也必然具有这种社会化的性质。从管理机构来说,不像计划经济时代仅有各单位内部人事档案管理机构,只收集管理本单位人事档案,市场经济条件下已建立了具有较强社会性的人事档案管理机构,如各省市人才市场建立的人事档案管理机构,这种机构不是管理本单位人事档案的机构,而是面向社会,其管理对象包括该社区范围内所有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其服务对象更具有社会性,可以为整个社会提供人事档案服务。

2.人事档案来源的广泛性和内容的复杂性

人事档案管理机构、管理对象和服务对象的社会性,决定了人事档案来源的广泛性和内容结构的复杂性。在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中,人事档案的收集、处理和提供利用往往由各单位内部人事机构行使,该机构人事档案来源单一,仅限于本机构人员,内容也较简单;而社会化的人事档案管理机构,其来源要广泛得多,可以来自该社区范围内各类人员,又由于每类人员身份不同,集中起来显得人员复杂,其档案内容也非常丰富多样。

3.利用者对人事档案需求的多样性

市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人才,无论是外资、合资、国有企业招聘新的管理人才、技术人才,选拔合格或优秀人才,还是考核、任免、招聘国家公务员以及大中专毕业生社会就业,都不会忽略人事档案的利用。利用者类型、利用用途的多样性,导致对人事档案内容、载体、传递方式等方面需求的多样性;也使得人事档案不可能局限于单位组织部门使用的狭窄范围,不仅组织上需要,而且许多个人也需要,那些与个人生活和切身利益密切相关 的人事档案,经常会被组织和个人查阅利用,但它们的要求不完全一样,呈现出多种多样的需求。

4.人事档案管理方式和服务方式的开放性

市场经济的建立,减弱了人事档案政治化、神秘化的程度,与此同时,信息技术和因特网的飞速发展,改变了人事档案管理和服务方式。可以采用现代化管理手段与方式管理人事档案,还可以将不属于个人隐私内容的人事档案上网,采用网络化管理和服务方式,使人事档案管理部门与外界的人才信息交流,由单一的途径变为开放式的交流模式。

二、特点

1.人事档案社会化开放式管理模式,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新模式,是对人事档案管理模式的补充,与传统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处于并存发展阶段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模式,与计划经济时代传统人事档案管理模式有所不同。传统模式中,人事档案是由各单位内部组织人事机构分别管理,比较封闭和内向,在过去人事管理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今天也还有一定的适用范围。但这种模式不应成为现代人事档案管理中唯一的模式,而应更新、改革旧的模式,建立新的模式,社会化开放式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就是一种新的模式,是对现代人事档案管理模式的补充。

2.人事档案社会化开放式管理模式目前主要适用于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

由于流动人员是辞职、辞退、脱离原单位和没有工作单位的科技人员、管理人员等,其档案与一般人事档案比较而言,具有一定特点,因而在管理模式与方法上也应有所不同。

流动人员一般没有固定的单位、工作变动较大,与原单位没什么联系,他们的人事档案由县级以上政府所属的人才交流中心管理,这种机构具有社会性、开放性和市场性的特点,适用于社会化、开放式档案管理模式。但有的人才市场还不规范,在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有待进一步改进。

3.社会化开放式管理模式预示着更大范围内人事档案管理的一种方向和发展趋势

21世纪,是一个更加开放的社会。知识经济的发展,人才资源的比较优势将越来越明显,人才流动的数量与质量会逐步增强,在更大范围内实行社会化开放式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将成为可能。

今后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幅度和力度将进一步加大,机构庞杂臃肿、人浮于事的现状将得到整治,精简机构、合署办公、联合办学的大口径管理方式将被采用,每个小单位自行管理人事档案的模式将被取代。同时,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会使政府对人事管理逐渐淡化,人才将成为一种没有任何政府色彩的产业,人事档案社会化开放式管理模式可能成为一种通用的管理模式。

人才市场档案管理范文第14篇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我国的户籍制度和人事制度都相继进行了改革,与此相关的人事档案工作,若继续沿用党政机关管理干部人事档案的一种模式管理所有类别的人事档案,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要求,因此,必须探索和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事档案管理的新模式。本文主要谈谈这种模式的含义、特点及建立这种模式的意义。

一、档案管理改革新模式含义

这种模式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的一种新模式,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信息化程度密切相关,所以它应是一种社会化、开放式管理模式。这种模式的含义有以下四点。

1.1人事档案管理机构、管理对象和服务对象具有较强的社会性

市场经济的建立,产生了多种经济组织形式,这有利于人才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的吸纳、流动,但与旧的人事制度发生了巨大的碰撞,新型的人事管理制度如人事制应运而生,人事管理变成了一种社会化的活动,因此,作为人事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的人事档案工作,也必然具有这种社会化的性质。从管理机构来说,不像计划经济时代仅有各单位内部人事档案管理机构,只收集管理本单位人事档案,市场经济条件下已建立了具有较强社会性的人事档案管理机构,如各省市人才市场建立的人事档案管理机构,这种机构不是管理本单位人事档案的机构,而是面向社会,其管理对象包括该社区范围内所有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其服务对象更具有社会性,可以为整个社会提供人事档案服务。

1.2人事档案来源的广泛性和内容的复杂性

人事档案管理机构、管理对象和服务对象的社会性,决定了人事档案来源的广泛性和内容结构的复杂性。在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中,人事档案的收集、处理和提供利用往往由各单位内部人事机构行使,该机构人事档案来源单一,仅限于本机构人员,内容也较简单;而社会化的人事档案管理机构,其来源要广泛得多,可以来自该社区范围内各类人员,又由于每类人员身份不同,集中起来显得人员复杂,其档案内容也非常丰富多样。

1.3利用者对人事档案需求的多样性

市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人才,无论是外资、合资、国有企业招聘新的管理人才、技术人才,选拔合格或优秀人才,还是考核、任免、招聘国家公务员以及大中专毕业生社会就业,都不会忽略人事档案的利用。利用者类型、利用用途的多样性,导致对人事档案内容、载体、传递方式等方面需求的多样性;也使得人事档案不可能局限于单位组织部门使用的狭窄范围,不仅组织上需要,而且许多个人也需要,那些与个人生活和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人事档案,经常会被组织和个人查阅利用,但它们的要求不完全一样,呈现出多种多样的需求。

1.4人事档案管理方式和服务方式的开放性

市场经济的建立,减弱了人事档案政治化、神秘化的程度,与此同时,信息技术和因特网的飞速发展,改变了人事档案管理和服务方式。可以采用现代化管理手段与方式管理人事档案,还可以将不属于个人隐私内容的人事档案上网,采用网络化管理和服务方式,使人事档案管理部门与外界的人才信息交流,由单一的途径变为开放式的交流模式。

二、档案管理改革新模式特点

2.1人事档案社会化开放式管理模式,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新模式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模式,与计划经济时代传统人事档案管理模式有所不同。传统模式中,人事档案是由各单位内部组织人事机构分别管理,比较封闭和内向,在过去人事管理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今天也还有一定的适用范围。但这种模式不应成为现代人事档案管理中唯一的模式,而应更新、改革旧的模式,建立新的模式,社会化开放式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就是一种新的模式,是对现代人事档案管理模式的补充。

这两种管理模式处于并存发展阶段,各有利弊。传统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对人事档案的保密、保护,方便本机构使用具有优势,但过于封闭,利用面不广,实行规范化、网络化管理难度较大;新的管理模式服务面广,便于社会各种机构和人员利用,易采用现代化、网络化管理方式,但存在易泄密、丢失等问题。我们应充分发挥两者优势,克服各自弊病,使人事档案管理模式更加充实与完善。

2.2人事档案社会化开放式管理模式目前主要适用于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

由于流动人员是辞职、辞退、脱离原单位和没有工作单位的科技人员、管理人员等,其档案与一般人事档案比较而言,具有一定特点,因而在管理模式与方法上也应有所不同。

流动人员一般没有固定的单位、工作变动较大,与原单位没什么联系,他们的人事档案由县级以上政府所属的人才交流中心管理,这种机构具有社会性、开放性和市场性的特点,适用于社会化、开放式档案管理模式。但有的人才市场还不规范,在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有待进一步改进。

2.3社会化开放式管理模式预示着更大范围内人事档案管理的一种方向和发展趋势

即将到来的21世纪,是一个更加开放的社会。知识经济的发展,人才资源的比较优势将越来越明显,人才流动的数量与质量会逐步增强,在更大范围内实行社会化开放式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将成为可能。

今后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幅度和力度将进一步加大,机构庞杂臃肿、人浮于事的现状将得到整治,精简机构、合署办公、联合办学的大口径管理方式将被采用,每个小单位自行管理人事档案的模式将被取代。同时,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会使政府对人事管理逐渐淡化,人才将成为一种没有任何政府色彩的产业,人事档案社会化开放式管理模式可能成为一种通用的管理模式。

企事业职工、科研人员及教师等类人事档案的内容大多是关于其业绩、专长、爱好等经历经验的记载,值得保密的内容不多;同时,这些人员“干部本位”思想逐渐淡化并趋于消失,政治身份级别看得并不重要,特别是企业破产、兼并出现之后,企业干部任用上出现招聘厂长、经理,企业干部自己可自由择业,教师和科研人员可转岗下岗,企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科研人员变动日益频繁,构成逐渐复杂,不可能也不必要严格按照干部、职工等级由组织人事部门分开管理,完全可以实行社会化开放式管理模式。

三、档案管理改革新模式意义

人才市场档案管理范文第15篇

一、含义

这种模式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的一种新模式,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信息化程度密切相关,所以它应是一种社会化、开放式管理模式。这种模式的含义有以下四点。

1人事档案管理机构、管理对象和服务对象具有较强的社会性

市场经济的建立,产生了多种经济组织形式,这有利于人才的吸纳、流动,但与旧的人事制度发生了巨大的碰撞,新型的人事管理制度如人事制应运而生,人事管理变成了一种社会化的活动,因此,作为人事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的人事档案工作,也必然具有这种社会化的性质。从管理机构来说,不像计划经济时代仅有各单位内部人事档案管理机构,只收集管理本单位人事档案,市场经济条件下已建立了具有较强社会性的人事档案管理机构,如各省市人才市场建立的人事档案管理机构,这种机构不是管理本单位人事档案的机构,而是面向社会,其管理对象包括该社区范围内所有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其服务对象更具有社会性,可以为整个社会提供人事档案服务。

2人事档案来源的广泛性和内容的复杂性

人事档案管理机构、管理对象和服务对象的社会性,决定了人事档案来源的广泛性和内容结构的复杂性。在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中,人事档案的收集、处理和提供利用往往由各单位内部人事机构行使,该机构人事档案来源单一,仅限于本机构人员,内容也较简单;而社会化的人事档案管理机构,其来源要广泛得多,可以来自该社区范围内各类人员,又由于每类人员身份不同,集中起来显得人员复杂,其档案内容也非常丰富多样。

3利用者对人事档案需求的多样性

市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人才,无论是外资、合资、国有企业招聘新的管理人才、技术人才,选拔合格或优秀人才,还是考核、任免、招聘国家公务员以及大中专毕业生社会就业,都不会忽略人事档案的利用。利用者类型、利用用途的多样性,导致对人事档案内容、载体、传递方式等方面需求的多样性;也使得人事档案不可能局限于单位组织部门使用的狭窄范围,不仅组织上需要,而且许多个人也需要,那些与个人生活和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人事档案,经常会被组织和个人查阅利用,但它们的要求不完全一样,呈现出多种多样的需求。

4人事档案管理方式和服务方式的开放性

市场经济的建立,减弱了人事档案政治化、神秘化的程度,与此同时,信息技术和因特网的飞速发展,改变了人事档案管理和服务方式。可以采用现代化管理手段与方式管理人事档案,还可以将不属于个人隐私内容的人事档案上网,采用网络化管理和服务方式,使人事档案管理部门与外界的人才信息交流,由单一的途径变为开放式的交流模式。

二、特点

1人事档案社会化开放式管理模式,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新模式,是对人事档案管理模式的补充,与传统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处于并存发展阶段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模式,与计划经济时代传统人事档案管理模式有所不同。传统模式中,人事档案是由各单位内部组织人事机构分别管理,比较封闭和内向,在过去人事管理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今天也还有一定的适用范围。但这种模式不应成为现代人事档案管理中唯一的模式,而应更新、改革旧的模式,建立新的模式,社会化开放式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就是一种新的模式,是对现代人事档案管理模式的补充。

这两种管理模式处于并存发展阶段,各有利弊。传统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对人事档案的保密、保护,方便本机构使用具有优势,但过于封闭,利用面不广,实行规范化、网络化管理难度较大;新的管理模式服务面广,便于社会各种机构和人员利用,易采用现代化、网络化管理方式,但存在易泄密、丢失等问题。我们应充分发挥两者优势,克服各自弊病,使人事档案管理模式更加充实与完善。

2人事档案社会化开放式管理模式目前主要适用于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

由于流动人员是辞职、辞退、脱离原单位和没有工作单位的科技人员、管理人员等,其档案与一般人事档案比较而言,具有一定特点,因而在管理模式与方法上也应有所不同。

流动人员一般没有固定的单位、工作变动较大,与原单位没什么联系,他们的人事档案由县级以上政府所属的人才交流中心管理,这种机构具有社会性、开放性和市场性的特点,适用于社会化、开放式档案管理模式。但有的人才市场还不规范,在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有待进一步改进。

3社会化开放式管理模式预示着更大范围内人事档案管理的一种方向和发展趋势

即将到来的21世纪,是一个更加开放的社会。知识经济的发展,人才资源的比较优势将越来越明显,人才流动的数量与质量会逐步增强,在更大范围内实行社会化开放式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将成为可能。

今后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幅度和力度将进一步加大,机构庞杂臃肿、人浮于事的现状将得到整治,精简机构、合署办公、联合办学的大口径管理方式将被采用,每个小单位自行管理人事档案的模式将被取代。同时,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会使政府对人事管理逐渐淡化,人才将成为一种没有任何政府色彩的产业,人事档案社会化开放式管理模式可能成为一种通用的管理模式。

企事业职工、科研人员及教师等类人事档案的内容大多是关于其业绩、专长、爱好等经历经验的记载,值得保密的内容不多;同时,这些人员“干部本位”思想逐渐淡化并趋于消失,政治身份级别看得并不重要,特别是企业破产、兼并出现之后,企业干部任用上出现招聘厂长、经理,企业干部自己可自由择业,教师和科研人员可转岗下岗,企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科研人员变动日益频繁,构成逐渐复杂,不可能也不必要严格按照干部、职工等级由组织人事部门分开管理,完全可以实行社会化开放式管理模式。

三、意义

在中国,人事档案与户籍对人才的流动具有极大的制约作用。如果某人想调到更适宜于发挥自己专长特点的地方和单位工作,原单位领导若不同意调走,其人事档案和户口就不能转走,那么,既便是这个人调走了,但在工作、家庭、婚姻、住房等方面都会遇到很多麻烦。如果建立人事档案社会化开放式管理模式,每个人是社会人而不只是单位人,每个人的人事档案由社会化的人才机构集中统一管理,与户籍制度、人事制度协调运行,那么许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可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一种社会化的开放式人事档案管理模式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