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毕业生安全教育范文

毕业生安全教育范文

毕业生安全教育

毕业生安全教育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校;毕业班学生;安全

作者简介:汪俊武(1973-),男,安徽歙县人,安徽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助理研究员。(安徽 芜湖 241000)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5-0121-02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大众化,各高校毕业班学生人数大幅增加。同时随着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高校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和交流越来越密切,高校校园由过去封闭型的“世外桃源”转变为开放型的“小社会”。高校学分制改革后,学生的流动性增大,班级的日常管理松散,高校毕业班学生个性化问题突出,就业、情感等方面的压力使得毕业班学生的安全问题存在很大的隐患,涉及高校毕业班学生人身、财产安全等突发事件频发。

当代高校毕业班学生面对的安全问题日趋繁多和复杂化,对此除了高校要加强对毕业班学生的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外,还需要社会各个方面对高校毕业班学生这个群体给予高度关注。1992年国家教委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暂行规定》指出:“高等学校应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列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而作为高校安全教育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的毕业班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更应得到充分的重视。

一、当前高校毕业班学生安全存在的隐患

近年来,随着高等学校制度改革的深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快速发展,高校的社会化进程加速,高校的办学形式和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些变化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认识空间,为学生毕业后从校园走向社会、适应社会提前做了预习和准备;但另一方面,这些变化也给在校大学生带来了一些冲击,使其安全方面存在更多新的隐患。当前高校毕业班学生存在的安全隐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就业环境存在的安全隐患

高校毕业班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尤其是在当前就业压力持续增大的社会背景下,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学生求职心切的心理,设置骗局和陷阱,给毕业班学生的顺利就业带来了诸多安全隐患,其中误入非法“传销”陷阱是对毕业班学生人身安全的最大威胁之一。国内某些地区非法传销活动猖獗,不法分子利用高校毕业班学生急于求职的心理,通过熟人联络等方式诱骗大学生从事非法传销活动。还有一些假冒公司,打着招聘的旗号向应聘者收取“培训费”等各种费用,或者以“剥削性”试用期的方式招收免费劳动力。这些非法组织骗钱害人,而毕业班学生缺乏此类相关的防范意识和能力,这使其生命安全时刻处于危险的境地。

2.交通环境存在的安全隐患

交通安全的环境,包括大学生在校园内和校园外的道路行走、乘坐交通工具时的人身安全的环境。随着高校改革的深入和社会化的加深,高校就处于社会之中,校园的人流量、车流量急剧增加,增加了校园内的交通安全隐患。同时,在学分制背景下,毕业班学生除了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外,基本上都已经没有课了,许多毕业班学生由于考研复试、找工作或者实习等原因要经常离校外出,而其对交通法规的漠视、交通安全意识比较淡薄或者思想麻痹大意,这都有可能发生交通意外,由交通引起的人身安全问题也屡有发生。

3.宿舍环境存在的安全隐患

高校毕业班的学生由于自身流动性比较大,同一宿舍的人在宿舍停留的时间不统一,个性化问题比较多,给班级和宿舍管理带来很大难度。毕业班学生在宿舍内大功率电器的使用率高,而学生自身的防火防盗意识薄弱,这不仅加大了宿舍管理的难度,也在无形中埋下了很多安全隐患。另外,一些高校毕业班学生以在外实习、求职等名义,私自在校外租房居住,这也对毕业班学生人身安全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

4.大学生自身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高校普遍都非常关注和重视的问题。当前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现实,给遍寻就业机会的毕业班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同时,高校毕业班学生还面临着学业压力、感情压力、经济压力、家庭压力和人际关系压力等,如果不能很好地处理这些问题和压力,就会给学生造成过重的心理负担,从而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抑郁、不安、恐惧、自卑、焦虑和人际关系敏感等。在这些心态下,有的毕业班学生在找到工作签约时患得患失,在签不签约的选择中犹豫不定;有的毕业班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几经波折,却屡试屡败,开始对自身能力产生怀疑,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1]给学校的安全稳定和学生自身的安全带来隐患。因此高校毕业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更需要引起各方的高度关注。

二、当前高校毕业班学生存在安全隐患的原因分析

高校毕业班学生作为在校大学生的一个特殊时期的群体,其存在的安全隐患与在校大学生存在的安全隐患具有很多共性。因此,究其原因方面二者也具有共性,甚至前者是后者的沿袭,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主要表现在:第一,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机构设置不规范,责任混乱不明确,出现事故时相互推脱责任、安全教育得不到落实、安全教育质量不高。第二,重管理,轻教育。针对学生的安全问题,目前高校主要还是通过建立规章制度、加强日常管理、加大惩处力度等手段,而对于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的教育培训、安全教育的质量好坏、在安全事故中的求生技能和能力如何等方面的重视不够。[2]第三,高校安全教育工作轻预防,重善后。高校安全工作具有不可预测性,对其的预防容易被疏忽,多数情况下只有发生了安全责任事故,才会引起高度重视,然后再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管理,其实这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做法。第四,高校的安全教育不成系统,与实际相脱节,形式化严重,实用性不高。

2.对学生的日常管理制度不完善和执行力度不够

一方面,由于毕业班学生的流动性大,日常的管理制度对其又存在某些不适用性,而针对毕业班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有效管理制度尚未制定,在管理上存在很多漏洞和难度,有待进一步完善。另一方面,宿舍楼管、高校保卫人员、辅导员、学生干部等制度制定和执行者之间缺少充分的联系与合作,使得管理工作中出现一些不协调现象。目前各高校宿舍管理基本是物业化,物业管理人员的组成复杂,大多是面向社会招聘而来,个人素质参差不齐,责任心欠缺,严重缺乏专业性管理知识和技能,使安全管理制度在执行力度上大打折扣。

3.社会外界的诱惑和影响

现实社会中存在各种各样的诱惑和陷阱,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让身在其中的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深受其影响。我们变得越来越倾向速食主义,对某一事物越来越没有耐心,越来越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判断好坏、去分辨是非。对于毕业班学生而言,求职心切的同时,又抱有一些不合实际的想法,比如渴望一步登天,能够有迅速致富的快捷道路,这就给一些不法分子有了可钻的漏洞,制造一些就业陷阱,打着高薪招聘的旗号,招摇撞骗,骗取钱财。

4.学生自身安全意识淡薄,面临的压力过大,社会责任意识缺失

增强大学生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是安全防范的关键。而现实生活中,大多数大学生都抱有侥幸心理,总觉得伤害或者事故不可能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不善于吸取别人的经验教训,[3]认为那与自己无关,其安全防范意识非常淡薄,这为意外事故的发生埋下隐患,给不法侵害者有可乘之机。大学生普遍缺乏对生命的认识、珍惜和尊重的意识,而在其复杂的成长环境中,会面临越来越多的现实与理想的矛盾冲突。当其遭遇某些挫折时,如学业困难、就业失败、情感困惑、经济压力、家庭变故、生理疾患、人际关系紧张等压力时,缺乏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缺乏必要的社会应对经验。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出现负面的消极的心理情绪,甚至会造成轻生等严重后果。

三、加强当前高校毕业班学生安全教育的对策建议

1.加强高校的安全教育力度,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高校应采用多种形式在大学生中开展安全防范教育和普法教育,将安全教育列入教学计划中,并将其规范化、制度化。高校的安全教育不仅仅只是针对新生入学时期,还应该针对不同时期、不同情况的学生,安排一系列的安全教育活动,使安全教育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高校的安全教育方式也不能只停留在课堂的理论性教学,还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广播、校报等校园媒体资源和各种相关的活动,以案说法,[4]多渠道地采取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另外,还可以通过组织大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安全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演习,通过丰富而贴近生活的亲身实践体验来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引导其树立遵纪守法的观念,同时培养其必要的自我保护技能。

2.完善日常管理的规章制度,加强安全管理的执行力度

高校要进一步完善日常管理的规章制度,对高校特殊时期和特殊群体要有全面的、明确的、有针对性的管理制度,对毕业班学生确保实现严格的请销假制度和宿舍管理制度,严格控制毕业班学生在外私自租房的现象,对于外出学生实行一周安全报告制度等。同时高校要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性强的辅导员队伍和公寓管理员队伍,[5]完善对辅导员和公寓管理员的考核、选拨以及激励制度,切实加强学生公寓安全保卫工作,密切高校各职能部门之间的联系,协调联动,加强对毕业班学生安全管理的执行力度。

3.加强对毕业班学生的文明离校教育

毕业班辅导员要有预见性,详细摸排安全隐患,认真分析学生的真正动机和原因,有针对性地制定毕业生文明离校工作方案,提前加强毕业班学生文明离校的教育和宣传。另外,开展一些与毕业生相关的班级活动,如欢送毕业生晚会、毕业典礼、毕业生聚餐、师生联谊、文体活动等,丰富毕业班学生的生活,转移和分散其注意力,引导其安全、文明、有序离校。

4.加强毕业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其受挫和抗压能力

随着毕业离校的时间越来越近,毕业班学生面临的各种压力会越来越大,再加上当前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生活环境比较优越,其受挫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普遍较低,一旦遇到挫折,很容易引起极大的心理波动,造成心理问题。[6]因此,高校应更加关注毕业班这一特殊时期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各种途径,建立毕业班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经常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引导其科学地减轻压力,提高其心理的抗压能力。同时教育他们对生命意义和生命价值的认识,培养其对社会的责任感,积极乐观面对困境、勇于承担责任的生活态度和习惯。

5.加强对毕业班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就业能力的培训

针对毕业班学生,高校在积极开展就业指导教育与服务的同时,要加强对毕业班学生外出实习、社会实践和毕业生离校前的安全常识教育和防诈骗教育。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就业指导和应聘技巧培训活动,开展就业安全教育,拒绝非法传销,揭秘就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欺骗事件,帮助毕业班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培养其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提高识别非法传销组织和就业陷阱的能力。

6.充分发挥学生骨干的作用,加强信息交流和互动

加强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队伍的建设,通过学生骨干及时了解学生情况;建立师生之间的信任关系,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信息沟通;充分调动学生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方面的积极性,根据不同性别、专业,对不同需求的学生进行针对性教育;[7]协助指导学生成立相应组织,如大学生安全防范和普法协会等学生会和社团,定期开展宿舍安全大检查、举办安全知识讲座和竞赛等活动。通过参与实际活动,激发学生在安全管理活动中的主人翁精神,使其自觉投入到安全管理活动中去,提高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是一项长期性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紧密配合,需要相关的教育部门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更需要高校学工、保卫、后勤等多个部门的通力合作和共同管理,提高对大学生安全事故的预防能力。大学毕业班学生在高校的最后一年,无论是求职应聘还是实习上岗,他们实际上很多时候已脱离了高校的管理范围。因此需要不断加强对毕业班学生的安全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才能有效维护好高校的安全稳定和保障毕业班学生们安全、顺利的走向社会。

参考文献:

[1]胡晓轩.加强高校毕业班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探析[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73-76.

[2]张腾明,周燕琴.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老区建设,2010,(14):44-45.

[3]张君,钱娅艳.高校安全现状分析与对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S1):270-271.

[4][7]李凤英.浅谈新形势下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方法与途径[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生活科学版),2006,(5):133-134.

毕业生安全教育范文第2篇

论文关键词:高校;毕业班学生;安全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大众化,各高校毕业班学生人数大幅增加。同时随着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高校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和交流越来越密切,高校校园由过去封闭型的“世外桃源”转变为开放型的“小社会”。高校学分制改革后,学生的流动性增大,班级的日常管理松散,高校毕业班学生个性化问题突出,就业、情感等方面的压力使得毕业班学生的安全问题存在很大的隐患,涉及高校毕业班学生人身、财产安全等突发事件频发。

当代高校毕业班学生面对的安全问题日趋繁多和复杂化,对此除了高校要加强对毕业班学生的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外,还需要社会各个方面对高校毕业班学生这个群体给予高度关注。1992年国家教委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暂行规定》指出:“高等学校应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列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而作为高校安全教育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的毕业班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更应得到充分的重视。

一、当前高校毕业班学生安全存在的隐患

近年来,随着高等学校制度改革的深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快速发展,高校的社会化进程加速,高校的办学形式和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些变化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认识空间,为学生毕业后从校园走向社会、适应社会提前做了预习和准备;但另一方面,这些变化也给在校大学生带来了一些冲击,使其安全方面存在更多新的隐患。当前高校毕业班学生存在的安全隐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就业环境存在的安全隐患

高校毕业班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尤其是在当前就业压力持续增大的社会背景下,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学生求职心切的心理,设置骗局和陷阱,给毕业班学生的顺利就业带来了诸多安全隐患,其中误入非法“传销”陷阱是对毕业班学生人身安全的最大威胁之一。国内某些地区非法传销活动猖獗,不法分子利用高校毕业班学生急于求职的心理,通过熟人联络等方式诱骗大学生从事非法传销活动。还有一些假冒公司,打着招聘的旗号向应聘者收取“培训费”等各种费用,或者以“剥削性”试用期的方式招收免费劳动力。这些非法组织骗钱害人,而毕业班学生缺乏此类相关的防范意识和能力,这使其生命安全时刻处于危险的境地。

2.交通环境存在的安全隐患

交通安全的环境,包括大学生在校园内和校园外的道路行走、乘坐交通工具时的人身安全的环境。随着高校改革的深入和社会化的加深,高校就处于社会之中,校园的人流量、车流量急剧增加,增加了校园内的交通安全隐患。同时,在学分制背景下,毕业班学生除了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外,基本上都已经没有课了,许多毕业班学生由于考研复试、找工作或者实习等原因要经常离校外出,而其对交通法规的漠视、交通安全意识比较淡薄或者思想麻痹大意,这都有可能发生交通意外,由交通引起的人身安全问题也屡有发生。

3.宿舍环境存在的安全隐患

高校毕业班的学生由于自身流动性比较大,同一宿舍的人在宿舍停留的时间不统一,个性化问题比较多,给班级和宿舍管理带来很大难度。毕业班学生在宿舍内大功率电器的使用率高,而学生自身的防火防盗意识薄弱,这不仅加大了宿舍管理的难度,也在无形中埋下了很多安全隐患。另外,一些高校毕业班学生以在外实习、求职等名义,私自在校外租房居住,这也对毕业班学生人身安全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

4.大学生自身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高校普遍都非常关注和重视的问题。当前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现实,给遍寻就业机会的毕业班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同时,高校毕业班学生还面临着学业压力、感情压力、经济压力、家庭压力和人际关系压力等,如果不能很好地处理这些问题和压力,就会给学生造成过重的心理负担,从而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抑郁、不安、恐惧、自卑、焦虑和人际关系敏感等。在这些心态下,有的毕业班学生在找到工作签约时患得患失,在签不签约的选择中犹豫不定;有的毕业班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几经波折,却屡试屡败,开始对自身能力产生怀疑,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给学校的安全稳定和学生自身的安全带来隐患。因此高校毕业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更需要引起各方的高度关注。

二、当前高校毕业班学生存在安全隐患的原因分析

高校毕业班学生作为在校大学生的一个特殊时期的群体,其存在的安全隐患与在校大学生存在的安全隐患具有很多共性。因此,究其原因方面二者也具有共性,甚至前者是后者的沿袭,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高校对安全教育的力度不够

主要表现在:第一,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机构设置不规范,责任混乱不明确,出现事故时相互推脱责任、安全教育得不到落实、安全教育质量不高。第二,重管理,轻教育。针对学生的安全问题,目前高校主要还是通过建立规章制度、加强日常管理、加大惩处力度等手段,而对于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的教育培训、安全教育的质量好坏、在安全事故中的求生技能和能力如何等方面的重视不够。第三,高校安全教育工作轻预防,重善后。高校安全工作具有不可预测性,对其的预防容易被疏忽,多数情况下只有发生了安全责任事故,才会引起高度重视,然后再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管理,其实这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做法。第四,高校的安全教育不成系统,与实际相脱节,形式化严重,实用性不高。

2.对学生的日常管理制度不完善和执行力度不够

一方面,由于毕业班学生的流动性大,日常的管理制度对其又存在某些不适用性,而针对毕业班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有效管理制度尚未制定,在管理上存在很多漏洞和难度,有待进一步完善。另一方面,宿舍楼管、高校保卫人员、辅导员、学生干部等制度制定和执行者之间缺少充分的联系与合作,使得管理工作中出现一些不协调现象。目前各高校宿舍管理基本是物业化,物业管理人员的组成复杂,大多是面向社会招聘而来,个人素质参差不齐,责任心欠缺,严重缺乏专业性管理知识和技能,使安全管理制度在执行力度上大打折扣。 转贴于

3.社会外界的诱惑和影响

现实社会中存在各种各样的诱惑和陷阱,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让身在其中的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深受其影响。我们变得越来越倾向速食主义,对某一事物越来越没有耐心,越来越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判断好坏、去分辨是非。对于毕业班学生而言,求职心切的同时,又抱有一些不合实际的想法,比如渴望一步登天,能够有迅速致富的快捷道路,这就给一些不法分子有了可钻的漏洞,制造一些就业陷阱,打着高薪招聘的旗号,招摇撞骗,骗取钱财。

4.学生自身安全意识淡薄,面临的压力过大,社会责任意识缺失

增强大学生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是安全防范的关键。而现实生活中,大多数大学生都抱有侥幸心理,总觉得伤害或者事故不可能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不善于吸取别人的经验教训,[3]认为那与自己无关,其安全防范意识非常淡薄,这为意外事故的发生埋下隐患,给不法侵害者有可乘之机。大学生普遍缺乏对生命的认识、珍惜和尊重的意识,而在其复杂的成长环境中,会面临越来越多的现实与理想的矛盾冲突。当其遭遇某些挫折时,如学业困难、就业失败、情感困惑、经济压力、家庭变故、生理疾患、人际关系紧张等压力时,缺乏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缺乏必要的社会应对经验。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出现负面的消极的心理情绪,甚至会造成轻生等严重后果。

三、加强当前高校毕业班学生安全教育的对策建议

1.加强高校的安全教育力度,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高校应采用多种形式在大学生中开展安全防范教育和普法教育,将安全教育列入教学计划中,并将其规范化、制度化。高校的安全教育不仅仅只是针对新生入学时期,还应该针对不同时期、不同情况的学生,安排一系列的安全教育活动,使安全教育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高校的安全教育方式也不能只停留在课堂的理论性教学,还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广播、校报等校园媒体资源和各种相关的活动,以案说法,多渠道地采取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另外,还可以通过组织大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安全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演习,通过丰富而贴近生活的亲身实践体验来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引导其树立遵纪守法的观念,同时培养其必要的自我保护技能。

2.完善日常管理的规章制度,加强安全管理的执行力度

高校要进一步完善日常管理的规章制度,对高校特殊时期和特殊群体要有全面的、明确的、有针对性的管理制度,对毕业班学生确保实现严格的请销假制度和宿舍管理制度,严格控制毕业班学生在外私自租房的现象,对于外出学生实行一周安全报告制度等。同时高校要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性强的辅导员队伍和公寓管理员队伍,完善对辅导员和公寓管理员的考核、选拨以及激励制度,切实加强学生公寓安全保卫工作,密切高校各职能部门之间的联系,协调联动,加强对毕业班学生安全管理的执行力度。

3.加强对毕业班学生的文明离校教育

毕业班辅导员要有预见性,详细摸排安全隐患,认真分析学生的真正动机和原因,有针对性地制定毕业生文明离校工作方案,提前加强毕业班学生文明离校的教育和宣传。另外,开展一些与毕业生相关的班级活动,如欢送毕业生晚会、毕业典礼、毕业生聚餐、师生联谊、文体活动等,丰富毕业班学生的生活,转移和分散其注意力,引导其安全、文明、有序离校。

4.加强毕业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其受挫和抗压能力

随着毕业离校的时间越来越近,毕业班学生面临的各种压力会越来越大,再加上当前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生活环境比较优越,其受挫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普遍较低,一旦遇到挫折,很容易引起极大的心理波动,造成心理问题。[6]因此,高校应更加关注毕业班这一特殊时期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各种途径,建立毕业班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经常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引导其科学地减轻压力,提高其心理的抗压能力。同时教育他们对生命意义和生命价值的认识,培养其对社会的责任感,积极乐观面对困境、勇于承担责任的生活态度和习惯。

5.加强对毕业班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就业能力的培训

针对毕业班学生,高校在积极开展就业指导教育与服务的同时,要加强对毕业班学生外出实习、社会实践和毕业生离校前的安全常识教育和防诈骗教育。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就业指导和应聘技巧培训活动,开展就业安全教育,拒绝非法传销,揭秘就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欺骗事件,帮助毕业班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培养其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提高识别非法传销组织和就业陷阱的能力。

6.充分发挥学生骨干的作用,加强信息交流和互动

毕业生安全教育范文第3篇

    论文关键词:高校;毕业班学生;安全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大众化,各高校毕业班学生人数大幅增加。同时随着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高校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和交流越来越密切,高校校园由过去封闭型的“世外桃源”转变为开放型的“小社会”。高校学分制改革后,学生的流动性增大,班级的日常管理松散,高校毕业班学生个性化问题突出,就业、情感等方面的压力使得毕业班学生的安全问题存在很大的隐患,涉及高校毕业班学生人身、财产安全等突发事件频发。

    当代高校毕业班学生面对的安全问题日趋繁多和复杂化,对此除了高校要加强对毕业班学生的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外,还需要社会各个方面对高校毕业班学生这个群体给予高度关注。1992年国家教委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暂行规定》指出:“高等学校应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列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而作为高校安全教育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的毕业班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更应得到充分的重视。

    一、当前高校毕业班学生安全存在的隐患

    近年来,随着高等学校制度改革的深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快速发展,高校的社会化进程加速,高校的办学形式和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些变化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认识空间,为学生毕业后从校园走向社会、适应社会提前做了预习和准备;但另一方面,这些变化也给在校大学生带来了一些冲击,使其安全方面存在更多新的隐患。当前高校毕业班学生存在的安全隐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就业环境存在的安全隐患

    高校毕业班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尤其是在当前就业压力持续增大的社会背景下,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学生求职心切的心理,设置骗局和陷阱,给毕业班学生的顺利就业带来了诸多安全隐患,其中误入非法“传销”陷阱是对毕业班学生人身安全的最大威胁之一。国内某些地区非法传销活动猖獗,不法分子利用高校毕业班学生急于求职的心理,通过熟人联络等方式诱骗大学生从事非法传销活动。还有一些假冒公司,打着招聘的旗号向应聘者收取“培训费”等各种费用,或者以“剥削性”试用期的方式招收免费劳动力。这些非法组织骗钱害人,而毕业班学生缺乏此类相关的防范意识和能力,这使其生命安全时刻处于危险的境地。

    2.交通环境存在的安全隐患

    交通安全的环境,包括大学生在校园内和校园外的道路行走、乘坐交通工具时的人身安全的环境。随着高校改革的深入和社会化的加深,高校就处于社会之中,校园的人流量、车流量急剧增加,增加了校园内的交通安全隐患。同时,在学分制背景下,毕业班学生除了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外,基本上都已经没有课了,许多毕业班学生由于考研复试、找工作或者实习等原因要经常离校外出,而其对交通法规的漠视、交通安全意识比较淡薄或者思想麻痹大意,这都有可能发生交通意外,由交通引起的人身安全问题也屡有发生。

    3.宿舍环境存在的安全隐患

    高校毕业班的学生由于自身流动性比较大,同一宿舍的人在宿舍停留的时间不统一,个性化问题比较多,给班级和宿舍管理带来很大难度。毕业班学生在宿舍内大功率电器的使用率高,而学生自身的防火防盗意识薄弱,这不仅加大了宿舍管理的难度,也在无形中埋下了很多安全隐患。另外,一些高校毕业班学生以在外实习、求职等名义,私自在校外租房居住,这也对毕业班学生人身安全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

    4.大学生自身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高校普遍都非常关注和重视的问题。当前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现实,给遍寻就业机会的毕业班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同时,高校毕业班学生还面临着学业压力、感情压力、经济压力、家庭压力和人际关系压力等,如果不能很好地处理这些问题和压力,就会给学生造成过重的心理负担,从而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抑郁、不安、恐惧、自卑、焦虑和人际关系敏感等。在这些心态下,有的毕业班学生在找到工作签约时患得患失,在签不签约的选择中犹豫不定;有的毕业班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几经波折,却屡试屡败,开始对自身能力产生怀疑,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给学校的安全稳定和学生自身的安全带来隐患。因此高校毕业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更需要引起各方的高度关注。

    二、当前高校毕业班学生存在安全隐患的原因分析

    高校毕业班学生作为在校大学生的一个特殊时期的群体,其存在的安全隐患与在校大学生存在的安全隐患具有很多共性。因此,究其原因方面二者也具有共性,甚至前者是后者的沿袭,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高校对安全教育的力度不够

    主要表现在:第一,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机构设置不规范,责任混乱不明确,出现事故时相互推脱责任、安全教育得不到落实、安全教育质量不高。第二,重管理,轻教育。针对学生的安全问题,目前高校主要还是通过建立规章制度、加强日常管理、加大惩处力度等手段,而对于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的教育培训、安全教育的质量好坏、在安全事故中的求生技能和能力如何等方面的重视不够。第三,高校安全教育工作轻预防,重善后。高校安全工作具有不可预测性,对其的预防容易被疏忽,多数情况下只有发生了安全责任事故,才会引起高度重视,然后再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管理,其实这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做法。第四,高校的安全教育不成系统,与实际相脱节,形式化严重,实用性不高。

    2.对学生的日常管理制度不完善和执行力度不够

    一方面,由于毕业班学生的流动性大,日常的管理制度对其又存在某些不适用性,而针对毕业班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有效管理制度尚未制定,在管理上存在很多漏洞和难度,有待进一步完善。另一方面,宿舍楼管、高校保卫人员、辅导员、学生干部等制度制定和执行者之间缺少充分的联系与合作,使得管理工作中出现一些不协调现象。目前各高校宿舍管理基本是物业化,物业管理人员的组成复杂,大多是面向社会招聘而来,个人素质参差不齐,责任心欠缺,严重缺乏专业性管理知识和技能,使安全管理制度在执行力度上大打折扣。

    3.社会外界的诱惑和影响

    现实社会中存在各种各样的诱惑和陷阱,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让身在其中的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深受其影响。我们变得越来越倾向速食主义,对某一事物越来越没有耐心,越来越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判断好坏、去分辨是非。对于毕业班学生而言,求职心切的同时,又抱有一些不合实际的想法,比如渴望一步登天,能够有迅速致富的快捷道路,这就给一些不法分子有了可钻的漏洞,制造一些就业陷阱,打着高薪招聘的旗号,招摇撞骗,骗取钱财。

    4.学生自身安全意识淡薄,面临的压力过大,社会责任意识缺失

    增强大学生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是安全防范的关键。而现实生活中,大多数大学生都抱有侥幸心理,总觉得伤害或者事故不可能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不善于吸取别人的经验教训,[3]认为那与自己无关,其安全防范意识非常淡薄,这为意外事故的发生埋下隐患,给不法侵害者有可乘之机。大学生普遍缺乏对生命的认识、珍惜和尊重的意识,而在其复杂的成长环境中,会面临越来越多的现实与理想的矛盾冲突。当其遭遇某些挫折时,如学业困难、就业失败、情感困惑、经济压力、家庭变故、生理疾患、人际关系紧张等压力时,缺乏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缺乏必要的社会应对经验。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出现负面的消极的心理情绪,甚至会造成轻生等严重后果。

    三、加强当前高校毕业班学生安全教育的对策建议

    1.加强高校的安全教育力度,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高校应采用多种形式在大学生中开展安全防范教育和普法教育,将安全教育列入教学计划中,并将其规范化、制度化。高校的安全教育不仅仅只是针对新生入学时期,还应该针对不同时期、不同情况的学生,安排一系列的安全教育活动,使安全教育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高校的安全教育方式也不能只停留在课堂的理论性教学,还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广播、校报等校园媒体资源和各种相关的活动,以案说法,多渠道地采取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另外,还可以通过组织大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安全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演习,通过丰富而贴近生活的亲身实践体验来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引导其树立遵纪守法的观念,同时培养其必要的自我保护技能。

    2.完善日常管理的规章制度,加强安全管理的执行力度

    高校要进一步完善日常管理的规章制度,对高校特殊时期和特殊群体要有全面的、明确的、有针对性的管理制度,对毕业班学生确保实现严格的请销假制度和宿舍管理制度,严格控制毕业班学生在外私自租房的现象,对于外出学生实行一周安全报告制度等。同时高校要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性强的辅导员队伍和公寓管理员队伍,完善对辅导员和公寓管理员的考核、选拨以及激励制度,切实加强学生公寓安全保卫工作,密切高校各职能部门之间的联系,协调联动,加强对毕业班学生安全管理的执行力度。

    3.加强对毕业班学生的文明离校教育

毕业生安全教育范文第4篇

2018年上半年,音乐学院在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在全校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及全体教师的辛勤努力下,按照学校2018年开学工作会议要点和学院工作计划,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升党建与行政工作水平

2018年上半年,学院党总支在校党委的领导下,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增强四个意识。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紧紧围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建设,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精神的学习贯彻,组织教工党员、学生党员观看电影《厉害了,我的国》;组织召开民主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活动;组织召开基层党支部会议部署支部基层党建工作;组织师生党员赴夏岗社区深入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等,做好党员阵地建设;召开出席学校第三次党代会代表选举大会,学院41名师生正式党员代表客观公正地选举出5名党代表出席学校第三次党代会。不断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党的组织建设、干部自身建设,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作用,为完成学院各项工作任务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组织保证。在院党总支的领导下,本年度成功举办滁州学院第229期音乐学院第十三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71名学员顺利结业,7名同学获得党校优秀学员荣誉称号。

二、部署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活动

本次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是在党的和全国两会精神指引下,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在学校加快推进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关键时期开展的一次教育思想大讨论。按照学校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动员部署大会精神,音乐学院制订了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工作方案。方案以“坚持内涵发展,推进全面提升,加快建设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为主题,紧紧围绕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这个中心和根本,要求全院师生聚焦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瓶颈问题,设定目标、明确思路、制定强有力的措施,把学院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工作推向新阶段。

三、外出调研,助推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迈上新台阶

1.观摩全国第五届大学生艺术展演现场展演活动

由教育部主办的全国第五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现场展演于2018年4月16至21在上海市举行。为交流展演活动经验,学习先进省市高校艺术教育成果,推进我校艺术教育工作发展,音乐学院作为安徽省第五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承办方,在省教育厅的统一组织下,赴上海进行现场观摩。

音乐学院将以观摩本届展演为契机,认真学习、宣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课堂为主渠道,以活动为载体,改进和创新育人方式,把美育融入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促进我校校美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2.深入企业考察调研并看望优秀毕业生

为充分了解毕业生人才培养质量、企业用人需求及对毕业生的满意度,不断提升地方高校服务企业、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4月16日、4月21日、4月27日,音乐学院领导和教师代表分赴南京、上海、合肥等地,深入南京蕾萌艺术培训中心、上海创奇琴行、安徽音海乐器有限责任公司进行校企合作调研,并走访看望了我校部分优秀毕业生。学院领导围绕音乐学院招生与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专业教学标准研制如何与市场并轨,校企如何跨界深度融合、驱动创新等方面与企业领导进行了深度的沟通交流,并就选派毕业生实习、加强科研合作、人才培养等方面达成合作共识。

四、以质量管理为抓手,做好教学常规工作

根据学校教学工作例会安排,结合我院实际,全面贯彻落实学校关于教务、考务整体工作安排,教学工作运行正常。学院领导定期检查教师到岗、学生出勤、上课纪律等情况,在学校和学院组织的教学纪律、教学运行检查中,我院教学秩序良好;加强与校、院两级教学督导组专家的联系,了解掌握我院教师课堂教学情况,根据督导反馈信息及时与任课教师交流讨论,帮助年青教师在教学上快速成长。

五、举办系列教科研活动,提升学院教学科研水平

1.成功举办音乐学院第九届艺术实践周活动

本次艺术实践周的参训对象为2016级、2017级音乐学专业学生,经过为期两周的准备与排练,为观众奉献了六场专场演出。充分体现了艺术实践周“创新性、艺术性、高雅性”的活动宗旨,也是音乐学院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体现和落实。为音乐学专业学生艺术实践能力的提升搭建了平台。

2.音乐学院举办2018年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系列“工作坊”讲座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工作坊”是音乐学院课程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的一项新探索,也是理论类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新尝试。本次工作坊邀请了西安音乐学院教授、延安文广新局副局长、博士生导师王安潮,厦门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教授委员会主席周显宝,滁州学院音乐学院年轻教师郭雪燕、陈璐、秦峰、高健,皖东民间音乐演奏家等分别为学生们带来了“传统音乐的发扬——兼及民间音乐发现观念及理论研究方法”、 “艺术与健康——多种艺术媒介在保健与治疗中的运用”、“扬琴及民族打击乐演奏法与记谱”、 “琵琶及阮的演奏法与记谱”、 “竹笛及民族吹管乐演奏法与记谱”、 “单簧管与萨克斯的演奏法与记谱”六场专题讲座和展演,为音乐专业师生夯实理论基础,提升专业素养,同时也为地方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新思路、新视野。

3.音乐学院面向公共院部学生成功举办公共音乐教育系列讲座

艺术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国民基础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对大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全面的艺术修养,对丰富大学文化生活都有重要的作用。音乐学院陈宝利、周子翔、黄红纲三位教师面向公共院部学院分别作了“古琴音乐的审美内涵与情景再现” 、“漫谈4.0时代高校工科院系公共音乐教育”、“中国歌剧唱段赏析”3场公共音乐教育主题讲座,通过讲座,让学生意识到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不是培养艺术方面的专门人才的精英教育,而是普及的、平等的、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的教育。音乐学院的公共音乐教育作为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普及阵地,在丰富大学生活和营造大学文化氛围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天地。

六、多措并举、联合共建,扎实推进产学研合作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和定位,完善音乐学院音乐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内涵建设,不断提升学院办学水平和服务地方的能力,真正实现校企双方互惠互利。音乐学院近150名师生分别受安徽研学旅行教育基地、滁州市琅琊山管委会的邀请,举办了安徽研学旅行教育活动和“大咖旅行家”活动。利用地方传统音乐文化为滁州旅游产业的发展作贡献,在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加强了学院与地方基层的合作与交流,对学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七、积极做好毕业生文明离校工作

为进一步做好2018届毕业生毕业教育和文明离校工作,学院以切实服务毕业生为出发点,采取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措施。

1.高度重视毕业生离校工作

学院周密安排,在思想上、生活上、工作中切实关心毕业生,为毕业生提供了周到服务。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毕业教育活动,有效地对毕业生进行心理疏导、安全教育、政策沟通和形势分析,热情送别毕业生离校,同时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在继续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同时,毕业班辅导员认真做好毕业生档案归档工作,切实做好2018届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和组织关系转移工作,切实做好毕业生离校相关后勤工作。

2.制定学院毕业生离校工作计划

学院根据学校毕业生离校工作日程安排,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毕业生离校工作计划,妥善安排好毕业生的课程考核、论文答辩等相关事项,使学生能顺利完成学业,按时毕业。同时,学院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学生骨干在毕业教育及文明离校过程中的作用,教育学生遵守校纪校规,严禁制造和传播谣言、损坏公物,严禁酗酒、、起哄等,确保学生文明离校、安全离校。

3.组织丰富多彩的互动活动

学院认真组织毕业生参加毕业典礼,同时结合自身特点,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进一步加深学生与学校、学生与师长之间的情谊。同时,学院组织召开了毕业生座谈会,不仅认真听取毕业生对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便于今后进一步改进工作,还激励毕业生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和优秀的素质,展现滁州学院音乐学院学子的风采,为母校增光添彩。

八、其他工作

1. 音乐学院赴安徽音海乐器有限责任公司考察,双方就选派毕业生实习、加强科研合作、人才培养等方面交换意见,达成共识,并签订就业实习基地协议。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目前的就业形势,为毕业生提供了就业机会,音乐学院本学期举办了小型专场招聘会,来自全国各地10家企业参与其中,激发同学们的就业热情,为更好的踏入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应国家文化和旅游部邀请,音乐学院首次代表安徽省赴中国曲艺之乡天津,参加“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主场活动——全国“非遗”曲艺周系列活动。参演节目为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凤阳花鼓的经典代表作《王三姐赶集》。

3.在学校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积极组织申报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项目,目前该项目已进入评审阶段。

毕业生安全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独立院校 毕业生 责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5-0177-01

我认为要做好每一样工作都必须要有两个“态”!一个是工作的“态度”,一个是工作的“状态”。态度决定一切,在好的工作态度上保持一个好的工作状态,那么每样工作都可以作好。不仅做辅导员如此,做其他任何一样工作也是如此。对于我们年轻的教师来说,除此之外的就是工作的激情和热爱,激情是工作的动力,更是年轻的优势,而热爱却是最好的老师!

热爱这项事业,更要热爱自己的学生。当他们因突然生病凌晨一点多钟打电话叫我“老师”的时候;当他们因为厌学,而后经过我的引导与教育恢复学习的兴趣,其家长通过电话用感激的口吻叫我“老师”的时候;当他们通过跨国公司的层层面试最终接到就业通知书,第一时间给我打电话报喜叫我“老师”的时候;当他们接到心仪的高校研究生录取通知书,激动的跑到办公室与我分享快乐、叫我“老师”的时候我会被这两个字感动,这里面包含着一种博大的爱,里面有师生之情,兄弟姐妹之情,甚至是亲人一般的感情。因为这份爱是一种责任,有了这份责任,才有了我不断努力工作的源泉。

独立院校大多是以培养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创新的应用型人才为主,因此在对毕业生教育的责任方面应以此培养目标为导向。

一、辅导员的思想政治责任

毕业生辅导员要牢固树立对党和国家负责的政治意识,要有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历史使命感。毕业生辅导员作为毕业生思想的引领者必须从以下几方面有效的承担教育责任:

1.传播正确的就业观之责

近几年来,大学生在就业方面的思想观念发生很大变化,但还有一部分学生就业观念滞后、理想与现实错位、创业意识较差,择业观与现实性存在着矛盾,直接影响到就业。如果就业观念不转变,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很难有根本的改善。因此,如何解决大学生择业观与现实性的矛盾,使学生毕业后能正确地在市场中定位,把市场需求和自己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并顺利就业已经成为目前丞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正因为如此,每位大学生如何正视就业问题,正确认识就业问题,从而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就成为毕业生辅导员的重要责任。

2.传播党和国家为促进毕业生就业相关政策之责

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为高校毕业生带来的就业压力,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拓宽就业门路,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如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和中小企业就业,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单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等。在此,我们特推出国家相关就业政策专题,希望能对广大毕业生的求职道路和职业选择有所裨益。高校毕业班辅导员应努力做好相关政策的传播工作,对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应征入伍、参与重大科研项目、自主创业和就业指导服务与就业援助等方面进行政策详解。

二、毕业生辅导员的管理育人责任

1.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的责任

毕业生的辅导员应积极参加就业指导工作的各项业务培训,并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就业指导相关知识,结合本系本专业学生特点,全面的提高自身就业指导教育工作的素质。

2.同毕业生展开多方面的、多渠道的就业教育与引导的责任

在就业指导教育方面,应采取系统的就业指导课程与个别谈话相结合的方式,从整体上引导学生认清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同时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特点,掌握他们的就业意向,“一对一”讲授求职技巧,有时更要亲自带领学生到面试现场,实时予以指导,以提高求职成功率。

3.毕业生日常材料的收集的责任

在毕业生动态信息统计方面,应将每个毕业生的相关信息进行统计,建立毕业生个人档案,将学生在大学就读期间所参加的社会实践情况,获证情况、获奖情况,特长爱好等信息登记在册,以便在需要的时候及时向用人单位全面、细致、无遗漏地介绍每一位毕业生的情况;主动收集每个学生的个人简历,在学生无法赶到招聘现场时,帮助学生投递个人简历,增加其就业机会;同时,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就业想法,特殊要求,在对用人单位的选择和推荐中,做到重点突出,有的放矢。

4.多渠道的开发和利用就业资源的责任

充分利用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就业资源,深入各个实习基地,与企业沟通,了解企业用人意向,有的放矢的向企业推荐合适的学生。通过网络、传媒等平台,获取各种招聘信息,了解就业市场情况,选择适合本系、本专业的就业岗位并通过毕业生QQ群、短信群发平台、利用网站就业工作专栏、学生宿舍展板等方式将信息及时传递到毕业生。使毕业生有充分的时间来针对不同用人单位的特点做好充足的准备。

5.考研(专升本)指导的责任

在学生的考研(专升本)复习过程中建立一个系统的指导体系,在体系的各个环节中予以帮助和指导。考研(专升本)之前营造良好的复习环境,组织专业老师以讲座的形式和自习室值班的模式进行专业分类指导。多深入学生寝室与他们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在思想上、信心上予以引导,调解他们的考研压力。考研之后以座谈会、和个别谈话等形式了解他们每人自身的实际情况和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分别予以有针对性、可行性的指导,同时利用一切资源为他们排疑解难。

6.毕业生安全教育与管理的责任

毕业生的安全教育与管理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毕业实习阶段的安全管理,二是就业求职阶段的毕业生安全教育管理。在毕业实习阶段应要求毕业生在做好组织学生学习《生产实习指导书》,同时就以往实习中出现的问题提醒大家注意,以避免再次发生。组织学习《提醒学生注意实习安全。在就业求职阶学生实习守则》,教育学生严格听从所在企业的管理和安排,按企业的规章制度办事,特别段首先与毕业生签订《安全承诺书》使学生从自身做起提高安全意识,其次应采取系统的就业安全指导课程与个别谈话相结合的方式从信息的安全、求职面试时所注意的安全、平时工作时的安全、加强个人信息保密安全等方面使毕业生能够顺利的找到自己合适的工作。

毕业生的教育管理是每位毕业生辅导员工作的重心所在和责任所在,以此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高层次的毕业生辅导员队伍,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系统的工程,要立足于长远,要持之以恒。以上是我的一些肤浅的认识和经验,希望每一位毕业生辅导员都能不断总结经验,坚持以人为本,积极稳步地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

参考文献

毕业生安全教育范文第6篇

我们认为系统化的毕业生教育工作模式应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以关心毕业生、服务毕业生为宗旨,合理调动一切可利用资源,通过学院领导、辅导员、家长、专业老师、往届校友的紧密配合、分工合作,共同做好毕业生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具有“整体协调、运作规范、组织严密、体系完善”的特征。“整体协调”指全院上下共同关心、全员参与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与服务工作,分工合作、相互配合,各环节相互衔接;“运作规范”即形成一整套符合市场要求和学院自身特点的工作制度;“组织严密”是指工作机构设置合理,各部门相互协作、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体系完善”是指学院能够根据相关政策和社会发展形势变化不断改进就业工作体系和模式,使其有效运转并发挥作用。

一、高校毕业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目前的就业工作模式没有成为一项全局性工作。

虽然各级领导对就业工作非常重视,投入大量资源积极参与就业工作,但毕业生就业工作依然存在资源整合不足、工作时段性波动等问题,各种就业资源依然未被完全开发与整合,没有形成合力和长效机制。具体表现在:一是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开发的各种校友资源未能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二是由于毕业生工作非常琐碎且具有明显的时间波动性,在缺乏明确激励机制的情况下,加之分工不明晰,使得从事毕业生教育工作的人员容易出现倦怠感。

(二)现行的高校毕业生教育工作模式不能适应就业工作多元化发展的新需要。

近年来,随着高校就业渠道的逐步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毕业生既可以报考公务员,参加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考试,又可以到外资企业、民营企业自主就业,更可以申请自主创业。与此相应,高校毕业生教育指导工作存在与社会和毕业生实际需求脱节,教育指导工作偏向理论而流于形式,工作人员知识储备和实践经验不足等问题。

(三)现行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模式与人才培养目标不匹配。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的核心工作。毕业生就业质量是人才培养质量最基本的体现。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从根本上看是由于高校毕业生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因此高校应根据市场导向和社会需求,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对专业设置进行适时调整,对毕业生就业进行多维度、系统化和全方位的指导。

二、系统化毕业生教育工作模式探索

针对高校毕业生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精心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毕业生教育方法,形成形式多样、内容新颖且针对性强的系列模块化的毕业生教育体系,探索经管类高校毕业生教育工作新模式。

(一)理想信念教育。

学院领导要高度重视毕业生工作,学院党政领导班子要定期深入毕业生宿舍,主动关心毕业生就业情况和动向,帮助毕业生解决相关困难。学院定期召开毕业生工作会议,毕业生工作各相关人员积极参与,会议总结前期工作经验,部署下阶段毕业生工作重点,形成全员育人的毕业生工作氛围。学院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毕业教育中。学院领导为全体毕业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勉励在青春岁月实现大学梦的毕业生们要学会感恩祖国、社会和父母,并希望毕业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毕业生们反响热烈,认为老师们的谆谆教诲是大家即将扬帆远航之际来自师长的嘱托和期望,坚定了广大毕业生追逐梦想、努力前行的信心。

(二)职业生涯和创新创业发展教育。

为进一步提高毕业生的求职技巧和就业能力,学院开展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应聘技能和职业生涯发展教育。近年来,根据毕业生的实际需求,学院每年都举办多场细分发展方向、细分行业的针对性强的专题讲座和沙龙,分别在出国留学、国内深造、公务员(含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应聘、外资企业求职、民营企业求职等方面邀请不同领域、不同行业和不同发展方向的优秀人才回校对毕业生进行指导和交流。在毕业生毕业前夕,为了让广大毕业生在进入职场伊始便展翅高飞,学院还专门邀请各路优秀企业家为全体毕业生进行创新创业及职业发展教育交流座谈,为广大职场新人指点迷津、保驾护航,为毕业生在职业发展和选择方面提供建议和经验。企业家们勉励同学们要讲诚信、勇担当、创卓越、抓机遇,在各自的领域中挥洒青春的汗水,同时,还要学会感恩和回报社会。各专场交流的主讲嘉宾们成功的职业经历、睿智的人生见解,引起了毕业生的共鸣,为毕业生的职业发展教育指明了方向。

(三)优秀毕业生示范工程教育和安全教育。

学院还开展了一系列科学化、系统化的毕业教育工作,如“树一面光辉旗帜”优秀毕业生示范工程主题宣传活动,将我院各方面有突出表现的优秀毕业生事迹以主题宣传栏的形式向其他毕业生和低年级学生进行宣传展示。专门组织多场优秀毕业生先进事迹报告会,以一个优秀毕业生联系一个新生班的形式,以榜样的力量带动师弟师妹向优秀学习。分层次在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和全体学生中开展毕业生安全防范和文明离校主题教育活动,督促毕业生自觉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确保毕业生的人生和财产安全。

(四)毕业生心理健康教育。

毕业生受就业压力和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在毕业季容易产生焦虑、迷茫和畏难情绪等心理波动,毕业生的心理健康需要重点关注和引导。针对毕业生心理健康教育,学院开展了毕业生心理健康快车专题辅导活动,结合学院领导和辅导员定期的毕业生宿舍走访关心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工作,帮助毕业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求职择业与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具体问题。全院上下积极开展毕业生困难群体“帮扶助困”活动,学院领导和老师们大力争取资源为困难毕业生群体提供就业指导、岗位推荐、技能培训等方面的帮助,重点困难对象专门建立“一对一”帮扶体系,给予个性指导和重点关怀。

(五)毕业离校活动和感恩母校教育。

为了给毕业生留下在母校毕业的美好回忆,学院精心组织欢送毕业生系列活动(包括毕业生晚会、毕业生聚餐和毕业典礼等),并拍摄毕业视频、在活动现场放置专门毕业生留言板,征集毕业生感言,会后将以上素材以电子相片、视频和新闻等形式放在学院网站供毕业生下载留念,在广大毕业生中引起共鸣,产生积极的反响。

根据新时期大学毕业生的特点,我们还开展了符合同学们情感认知的感恩责任教育:毕业生以“爱心捐赠,旧物传情”为主题的爱心超市活动,学院安排专门的志愿者上门为毕业生服务,毕业生将自己的旧物(教材、台灯、文具等)定向捐赠给学院贫困生群体,倡导扶危济困的良好风尚、薪火相传的优良传统和资源循环利用的环保理念,将爱心在学院传递下去;在本科毕业生中开展“我为学院建言献策”为主题的优秀毕业生代表座谈会,邀请毕业生为学院的教学、管理和发展等方面出谋划策,从学生角度为学院提参考意见,整理收集多条合理化建议;举办本科毕业生“感恩杯”师生篮球赛,组织学院的老师和毕业生之间进行一场篮球友谊赛,在毕业的时光里通过同场竞技的机会进一步增进师生情谊。

三、大学毕业生教育工作模式的思考及建议

(一)进一步优化设计毕业教育工作安排。

以往的毕业生教育工作存在开展时间相对集中、缺乏系统设计、效果欠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结合近年来在毕业生教育工作中的实践经验,我们认为毕业教育并不单单指在毕业生离校阶段集中进行的文明离校讲座,它应更系统化、多元化,在时间上可以贯穿第八学期甚至是第四学年,内容安排上更丰富多彩,贴近毕业生实际需求和情感认知,开展形式上更人性化,营造出更温馨感恩的毕业氛围。形成毕业生工作的长效工作机制,以期让广大毕业生生在毕业前获得较系统和合理的指导、关怀和帮助,为其顺利毕业、文明安全离校、尽早适应社会和职场生活创造有利条件。

(二)更重视感恩母校教育,增强毕业生对母校的认同感和荣誉感。

优秀的毕业生是母校社会声誉的重要指标,增强毕业生对母校的认同感和荣誉感有利于学校社会声誉的提升。因此,在毕业生离校之际,要更重视毕业生的感恩母校教育,结合毕业生的特点,加深毕业生“今日我以母校为傲、明日母校以我为荣”的观念,增强毕业生对母校的认同感和荣誉感。在毕业生教育中,要根据新时期毕业生的审美特点和情感共鸣,积极引导广大毕业生采取有意义的形式开展毕业纪念活动,抒发感恩爱校情怀,留下集体和个人的温暖美好的印象。

(三)逐级落实毕业生就业工作责任制。

要以“非常责任、非常决心”对待和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进一步形成全员关心就业、促进就业的工作局面。要在工作的“深、细、实”上下工夫,切实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领导和协调,特别是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帮扶工作。他们由于自身经济条件的限制,往往不能承受过高的择业成本,在择业过程中也承受着巨大的思想压力,是就业市场中的弱势群体。因此,要加大对贫困毕业生的扶持力度,助推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顺利就业。

毕业生安全教育范文第7篇

本刊讯2008年9月,省教育厅组织开展了全省普通高中新课程优质课评选活动。各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按照《陕西省教育厅关于举办全省普通高中新课程优质课评选活动的通知》和《陕西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举办全省普通高中新课程优质课省级评选活动的通知》要求,进行了广泛动员,鼓励教师参与评选活动,形成重视课堂教学的氛围。各市(区)经过遂级认真评选,选送优质课141节。省教育厅组织专家进行评选,评出获奖的优质课140节,其中一等奖30节,二等奖42节,三等奖68节。经研究,省教育厅决定对获得一等奖的西北大学附中军等30位同志、获得二等奖的西安中学李亮等42位同志和获得三等奖的大荔朝邑中学李春荣等68位同志给予通报表彰。

省教育厅确定陕西省机电土程学校等15所学校为省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

本刊讯根据《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教育厅等三部门民生工程职业教育项目规划(2008-2012年)的通知》要求,2008年,各地、各有关中等职业学校积极开展省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创建活动,经各有关市教育局、有关行业部门审查,省教育厅、省财政厅按照有关程序认真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并报请省政府批准,确定陕西省机电工程学校、陕西省电子信息学校、陕西省电子工业学校、西安航天工业学校、陕西省渭南工业学校、西北工业学校、陕西省理工学校、陕西省经贸学校、韩城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眉县职业教育中心、旬阳县职业教育中心、神木县职业教育中心、西安旅游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彬县职业教育中心、南郑县职业教育中心为省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

西安严禁在职教师从事有偿家教严重者可解聘

本刊讯西安市教育局副局长黄新南指出。教育局近期在检查中发现个别公办学校教师在奥数奥语班兼职、兼课,甚至有在职老师在自家开办有偿家教班,影响恶劣。教育局4月27日下发《关于严禁在职教师从事有偿家教活动的通知》,把治理教师有偿代课等行为与校长目标考评相挂钩,实行“一票否决”,并将此纳入教师绩效考核内容。

西安市教育局副巡视员郑震国说:“(教师有偿家教)一经发现,将按《陕西省实施办法》有关条款追究责任,即由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由所在学校给予处分,情节严重的,予以解聘。”

西北大学多举措稳定毕业生情绪确保毕业生就业

毕业生安全教育范文第8篇

本刊讯近年来,我省每年都有超过10万的普通高中毕业生未能升入高等院校学习深造。2006年全省高考报名人数37.3万人,预计实际录取人数为19.5万人左右,还有近18万考生不能升入高等院校学习。这些考生中,除了一部分继续复读外,还有9万人左右将进入社会,成为新增劳动力,他们面临着就业的选择。如何关注和引导这批人培训、成才、就业,既是社会的责任,也是当前教育系统面临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为此,省教育厅提出了“注册入学”、“四不限”、“两自愿”的优惠政策,招收未升学高中毕业生接受职业教育与培训。

为切实做好此项工作,省教育厅还要求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一是要求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和各职业学校要把开展对未升学高中毕业生进行职业教育和培训工作作为扩大职业教育办学规模的一个新的增长点。中、省职业教育专项资金和项目安排要与招生任务的完成情况相衔接、相挂钩,而且把输送到本辖区以外的职业学校的学生人数纳入对市、县的考核内容。二是省市招生部门将未升学高中毕业生生源信息,提供给各市、县、有关职业学校有的放矢地落实招生生源。三是改革对普通高中的评估考核办法,普通高中不仅有责任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学生,更有责任动员、引导推荐未能升学的高中毕业生接受职业教育与培训,让他们有学可上,学到技能,能够就业,成为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有用人才。四是积极引导社会舆论,大力宣传职业教育的社会作用,弘扬技能人才的社会贡献,鼓励所有未升学的高中毕业生进入职业学校,接受技能培训,回报社会,报效国家。

目前,各市、各职业学校正在抓紧落实省教育厅的部署,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力措施,面向所有未升学高中毕业生大力开展职业教育与培训。

(湘江)

国防科工委教育部关于加强国防科技学科专业建设的若干意见

本刊讯近日,国防科工委教育部为促进国防科技工业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根据有关文件精神,对加强国防科技学科专业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国防科技学科专业建设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对国防科技学科专业建设的宏观指导和统筹规划,加大建设力度;加强国防科技学科专业教学与科研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国防科技学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国防科技学科专业教材建设;促进国防科技专业基础研究工作;努力推进国防科技学科专业建设的国际化进程;加强国防科技学科专业研究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积极探索建立适应国防科技发展需要的国防科技学科专业新机制;加强国防科技学科专业的保密管理工作。

陕西是我国国防经济建设、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切实加强我省国防科技学科、专业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升国际竞争力、保卫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子洲)

高校毕业生西部工作3年可申请代偿助学贷款

本刊讯从今年开始,中央部属高校的应届毕业生凡到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工作3年以上,中央财政就代他们偿还在校学习期间的国家助学贷款本金及其全部偿还之前产生的利息。

财政部和教育部近日联合颁布了《高等学校毕业生国家助学贷款代偿资助暂行办法》,并对这一政策作出详细的解释。《办法》明确提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参照办法规定的原则,制定吸引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本辖区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就业的国家助学贷款代偿资助办法。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说,每所学校每年上报的代偿资助学生人数,原则上不超过当年高校毕业获得国家助学贷款学生人数的5%,农林、水利、地质、矿产、石油、师范、民族、航海等专业学生占在校生比例较大的高校,可适当提高比例,但不得高于8%。每人代偿资助总额以该毕业生在校学习期间实际获得的国家助学贷款本金及其全部偿还之前产生的利息为限。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说,国家对获得国家助学贷款代偿资助的高校毕业生采取逐年代偿资助的办法。毕业后第一年和第二年,各代偿助学贷款本息的30%,第三年代偿本息的40%,3年代偿资助完毕。

这位负责人介绍,所谓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就是指县级以下机关、企事业单位和艰苦地区的艰苦行业。如果毕业生服务未满3年,提前离开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他们将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除正常调动、提拔、工作需要换岗而离开外,就业单位应要求其及时向办理代偿资助的原高校申请取消国家助学贷款代偿资助资格,并与银行重新签订还款计划书,改由毕业生本人负责偿还全部的国家助学贷款本息。

这位负责人强调,就业单位应当将有关情况及时通报给高校,并凭毕业生重新签订的还款计划书为其办理离职手续。高校应将有关情况及时通知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和国家助学贷款经办银行,并将毕业生返还的资金及时上缴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对于不及时向高校提出取消国家助学贷款代偿资助资格申请、不与银行重新签订还款计划书、提前离岗的高校毕业生,一律视为严重违约,国家助学贷款经办银行要将其不良信用记录及时录入国家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

(轩轩)

陕西省教育厅拟授予张昭同志“全国模范教师”荣誉称号

本刊讯今年7月12日,现任西安市长安区韦曲街道何家营小学校长的张昭同志为了保护学校集体财产,不顾个人安危,面对歹徒,英勇搏斗,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公共财产安全,赢得了广大师生和社会各界的尊重和赞誉。

张昭同志与盗贼英勇搏斗、冒着生命危险保护国家财产安全的事迹被陕西电视台、西安电视台、《西安日报》、《西安晚报》、《华商报》等媒体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7月18日,西安市教育局发出通知,对张昭同志予以通报表扬,并号召全市教育系统开展向张昭同志学习活动。7月20日,省教育厅发出通报,就张昭同志的先进事迹在全省教育系统予以通报表彰。7月25日《中国教育报》在头版以《学校利益高于生命》为题介绍了张昭同志的事迹。

毕业生安全教育范文第9篇

关键词: 经管类高校就业生 毕业生教育 工作模式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入新的阶段,毕业生就业形势愈发严峻,就业压力日渐增大。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和就业满意度,不仅关系到学生的个人发展和高校育人目标,而且关系到对社会稳定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构建一个科学高效的系统化毕业生教育工作模式,对进一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积极做好毕业生工作具有积极作用,同时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现实需求。

我们认为系统化的毕业生教育工作模式应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以关心毕业生、服务毕业生为宗旨,合理调动一切可利用资源,通过学院领导、辅导员、家长、专业老师、往届校友的紧密配合、分工合作,共同做好毕业生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具有“整体协调、运作规范、组织严密、体系完善”的特征。“整体协调”指全院上下共同关心、全员参与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与服务工作,分工合作、相互配合,各环节相互衔接;“运作规范”即形成一整套符合市场要求和学院自身特点的工作制度;“组织严密”是指工作机构设置合理,各部门相互协作、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体系完善”是指学院能够根据相关政策和社会发展形势变化不断改进就业工作体系和模式,使其有效运转并发挥作用。

一、高校毕业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目前的就业工作模式没有成为一项全局性工作。

虽然各级领导对就业工作非常重视,投入大量资源积极参与就业工作,但毕业生就业工作依然存在资源整合不足、工作时段性波动等问题,各种就业资源依然未被完全开发与整合,没有形成合力和长效机制。具体表现在:一是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开发的各种校友资源未能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二是由于毕业生工作非常琐碎且具有明显的时间波动性,在缺乏明确激励机制的情况下,加之分工不明晰,使得从事毕业生教育工作的人员容易出现倦怠感。

(二)现行的高校毕业生教育工作模式不能适应就业工作多元化发展的新需要。

近年来,随着高校就业渠道的逐步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毕业生既可以报考公务员,参加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考试,又可以到外资企业、民营企业自主就业,更可以申请自主创业。与此相应,高校毕业生教育指导工作存在与社会和毕业生实际需求脱节,教育指导工作偏向理论而流于形式,工作人员知识储备和实践经验不足等问题。

(三)现行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模式与人才培养目标不匹配。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的核心工作。毕业生就业质量是人才培养质量最基本的体现。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从根本上看是由于高校毕业生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因此高校应根据市场导向和社会需求,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对专业设置进行适时调整,对毕业生就业进行多维度、系统化和全方位的指导。

二、系统化毕业生教育工作模式探索

针对高校毕业生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精心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毕业生教育方法,形成形式多样、内容新颖且针对性强的系列模块化的毕业生教育体系,探索经管类高校毕业生教育工作新模式。

(一)理想信念教育。

学院领导要高度重视毕业生工作,学院党政领导班子要定期深入毕业生宿舍,主动关心毕业生就业情况和动向,帮助毕业生解决相关困难。学院定期召开毕业生工作会议,毕业生工作各相关人员积极参与,会议总结前期工作经验,部署下阶段毕业生工作重点,形成全员育人的毕业生工作氛围。学院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毕业教育中。学院领导为全体毕业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勉励在青春岁月实现大学梦的毕业生们要学会感恩祖国、社会和父母,并希望毕业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毕业生们反响热烈,认为老师们的谆谆教诲是大家即将扬帆远航之际来自师长的嘱托和期望,坚定了广大毕业生追逐梦想、努力前行的信心。

(二)职业生涯和创新创业发展教育。

为进一步提高毕业生的求职技巧和就业能力,学院开展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应聘技能和职业生涯发展教育。近年来,根据毕业生的实际需求,学院每年都举办多场细分发展方向、细分行业的针对性强的专题讲座和沙龙,分别在出国留学、国内深造、公务员(含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应聘、外资企业求职、民营企业求职等方面邀请不同领域、不同行业和不同发展方向的优秀人才回校对毕业生进行指导和交流。在毕业生毕业前夕,为了让广大毕业生在进入职场伊始便展翅高飞,学院还专门邀请各路优秀企业家为全体毕业生进行创新创业及职业发展教育交流座谈,为广大职场新人指点迷津、保驾护航,为毕业生在职业发展和选择方面提供建议和经验。企业家们勉励同学们要讲诚信、勇担当、创卓越、抓机遇,在各自的领域中挥洒青春的汗水,同时,还要学会感恩和回报社会。各专场交流的主讲嘉宾们成功的职业经历、睿智的人生见解,引起了毕业生的共鸣,为毕业生的职业发展教育指明了方向。

(三)优秀毕业生示范工程教育和安全教育。

学院还开展了一系列科学化、系统化的毕业教育工作,如“树一面光辉旗帜”优秀毕业生示范工程主题宣传活动,将我院各方面有突出表现的优秀毕业生事迹以主题宣传栏的形式向其他毕业生和低年级学生进行宣传展示。专门组织多场优秀毕业生先进事迹报告会,以一个优秀毕业生联系一个新生班的形式,以榜样的力量带动师弟师妹向优秀学习。分层次在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和全体学生中开展毕业生安全防范和文明离校主题教育活动,督促毕业生自觉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确保毕业生的人生和财产安全。

(四)毕业生心理健康教育。

毕业生受就业压力和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在毕业季容易产生焦虑、迷茫和畏难情绪等心理波动,毕业生的心理健康需要重点关注和引导。针对毕业生心理健康教育,学院开展了毕业生心理健康快车专题辅导活动,结合学院领导和辅导员定期的毕业生宿舍走访关心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工作,帮助毕业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求职择业与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具体问题。全院上下积极开展毕业生困难群体“帮扶助困”活动,学院领导和老师们大力争取资源为困难毕业生群体提供就业指导、岗位推荐、技能培训等方面的帮助,重点困难对象专门建立“一对一”帮扶体系,给予个性指导和重点关怀。

(五)毕业离校活动和感恩母校教育。

为了给毕业生留下在母校毕业的美好回忆,学院精心组织欢送毕业生系列活动(包括毕业生晚会、毕业生聚餐和毕业典礼等),并拍摄毕业视频、在活动现场放置专门毕业生留言板,征集毕业生感言,会后将以上素材以电子相片、视频和新闻等形式放在学院网站供毕业生下载留念,在广大毕业生中引起共鸣,产生积极的反响。

根据新时期大学毕业生的特点,我们还开展了符合同学们情感认知的感恩责任教育:毕业生以“爱心捐赠,旧物传情”为主题的爱心超市活动,学院安排专门的志愿者上门为毕业生服务,毕业生将自己的旧物(教材、台灯、文具等)定向捐赠给学院贫困生群体,倡导扶危济困的良好风尚、薪火相传的优良传统和资源循环利用的环保理念,将爱心在学院传递下去;在本科毕业生中开展“我为学院建言献策”为主题的优秀毕业生代表座谈会,邀请毕业生为学院的教学、管理和发展等方面出谋划策,从学生角度为学院提参考意见,整理收集多条合理化建议;举办本科毕业生“感恩杯”师生篮球赛,组织学院的老师和毕业生之间进行一场篮球友谊赛,在毕业的时光里通过同场竞技的机会进一步增进师生情谊。

三、大学毕业生教育工作模式的思考及建议

(一)进一步优化设计毕业教育工作安排。

以往的毕业生教育工作存在开展时间相对集中、缺乏系统设计、效果欠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结合近年来在毕业生教育工作中的实践经验,我们认为毕业教育并不单单指在毕业生离校阶段集中进行的文明离校讲座,它应更系统化、多元化,在时间上可以贯穿第八学期甚至是第四学年,内容安排上更丰富多彩,贴近毕业生实际需求和情感认知,开展形式上更人性化,营造出更温馨感恩的毕业氛围。形成毕业生工作的长效工作机制,以期让广大毕业生生在毕业前获得较系统和合理的指导、关怀和帮助,为其顺利毕业、文明安全离校、尽早适应社会和职场生活创造有利条件。

(二)更重视感恩母校教育,增强毕业生对母校的认同感和荣誉感。

优秀的毕业生是母校社会声誉的重要指标,增强毕业生对母校的认同感和荣誉感有利于学校社会声誉的提升。因此,在毕业生离校之际,要更重视毕业生的感恩母校教育,结合毕业生的特点,加深毕业生“今日我以母校为傲、明日母校以我为荣”的观念,增强毕业生对母校的认同感和荣誉感。在毕业生教育中,要根据新时期毕业生的审美特点和情感共鸣,积极引导广大毕业生采取有意义的形式开展毕业纪念活动,抒发感恩爱校情怀,留下集体和个人的温暖美好的印象。

(三)逐级落实毕业生就业工作责任制。

要以“非常责任、非常决心”对待和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进一步形成全员关心就业、促进就业的工作局面。要在工作的“深、细、实”上下工夫,切实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领导和协调,特别是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帮扶工作。他们由于自身经济条件的限制,往往不能承受过高的择业成本,在择业过程中也承受着巨大的思想压力,是就业市场中的弱势群体。因此,要加大对贫困毕业生的扶持力度,助推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顺利就业。

(四)建立健全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分级分类管理。

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推进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毕业生就业市场按其外在表现形式可分为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毕业生就业市场管理分为有形市场的管理和无形市场的管理,分别采取不同管理措施和服务方式。可将校内时间相对固定的大型供需见面会和小型供需见面会相结合,把小型、行业性、区域性供需见面会固定时间进行。将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相结合,不断拓展毕业生就业无形市场,引导毕业生进入就业无形市场,帮助毕业生收集和鉴别信息,切实维护毕业生的合法权益。建立用人单位数据库,进行分析、整理,将用人单位划分为大、中、小用户三类,实现用人单位的分级管理。根据毕业生在校期间的综合素质和表现,将毕业生分为不同类型,并根据这些类型采取不同的推荐措施,提高签约成功率。

参考文献:

[1]罗葆青,王宇.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教育工作模式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9(18):257-258.

[2]郝鑫.关于高校毕业生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01):166-167.

[3]赵昕.对高等学校毕业生教育工作的思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07):238-239.

[4]王为正.谈做好大学毕业生的择业教育工作[J].教育探索,2005(02):84-85.

[5]覃吉春,戴志.高校毕业生教育管理工作模式探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2):210-211.

[6]杨晶晶.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教育工作的若干思考[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05):327.

[7]郑红岩.高校毕业生全程化教育与管理并轨模式构建[J].北方经贸,2013(04):174-177.

[8]孔志宏.高校如何评估毕业生教育管理工作[J].新西部(下半月),2007(06):103-104.

[9]李浦豪.谈高校毕业生面临的问题及整改措施[J].科技创业月刊,2007(07):136-137.

[10]曾碧元.改进高校毕业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探讨[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04):156-157.

[11]李玉胜.论新时期高校毕业生教育[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1(01):76-78.

毕业生安全教育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毕业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培养方案

毕业设计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阶段最后一个教学环节[1-2]。通过毕业设计能够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基础、专业知识和技能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文献查阅与利用、沟通及总结能力,能够系统检验学生的综合能力。安全学科是综合学科,包括工学、理学、管理学、法学、医学和社会科学,安全工程专业是应用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毕业设计环节尤为重要。以工学-化工类安全评价毕业设计为例,除了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文献检索、数据调研、论文写作及严谨逻辑表达能力外,还可以使学生将所学化学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化工生产和工艺设计,从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对于学生毕业后走向化工类工作岗位起到良好铺垫作用。

1化工类安全评价毕业设计为例探讨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问题

近年来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受到了来自高校内部和社会的高度关注,提高毕业设计质量,进行毕业设计改革的呼声和方案较多。我校在这方面也开展了积极的探索,比如在毕业设计的选题上增设两类题目,一是以企业运行中发生的实际问题为题目,以校企联合的形式开展毕业设计教学工作,以达到检验学生利用知识、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以学校科研项目子课题为题目,以学生参加项目组工作的形式,开展毕业设计教学工作,可以检验学生创新能力;通过以上教学形式,亦可同步检验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上的不足之处。目前来看改革效果较好,但也反映出一些现实问题,以安全评价化工类毕业设计方向为例,分析2013-2017年化工安全评价毕业设计情况,反映出学生应用能力较好,但专业基础欠缺。具体见化工方向安全评价毕业设计内容框架体系(详见图1),学生在定性、定量安全评价、对策措施部分完成较好,说明开设的安全系统工程、安全评价、课程设计、专业技能训练等教学环节能够为毕业设计顺利完成奠定必要基础;而系统情况简介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部分,则普遍反映出学生对化学工艺流程、危险物质理化特性、化工设备情况及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依据掌握不足,这直接影响后面定性定量评价、对策措施完成质量,导致整体毕业设计完成欠佳。究其主要原因:一是化工类基础课程开设数量少。目前本校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中,化工类方向只开设了一门化工安全工程,基础薄弱。该培养方案在专业基础课方面主要强调安全基础学科知识平台的构建,虽然符合大安全观的要求,但也导致学生专业基础薄弱。此外,近年来听课效率低,课堂授课质量不好也是导致专业基础薄弱的主要原因,在专业基础课程设置较少,课堂授课质量不好的情况下,学生专业基础能力可想而知。

2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方案

针对化工类毕业设计反映出的学生专业基础能力薄弱问题,笔者建议从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及考试模式三个方面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1培养模式改革

目前安全工程专业院校培养模式大体分为行业型培养模式和通用型培养模式[3-5]。为了增强学生的专业基础,建议进行强化行业特色的培养模式改革,将行业基础体现在培养方案的各个方面,从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一直到专业选修课均强调行业性;例如某高校安全工程专业强调化工行业特色。既在专业基础课方面开设普通化学,又在专业方向课程方面开设化工原理、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等,还在专业选修课程方面开设分析化学[3]、化工安全。该培养方案能很好地凸显行业特色。同时针对容易导致学生的安全基础学科知识面窄等问题[6],可在专业基础课方面同时强调安全基础学科知识平台的构建。改革后培养方案既可满足学生行业基础知识培养,又能符合大安全观的要求,达到行业专业基础能力强,学生就业适应面广,较快适应安全工作的目的[3]。

2.2教学模式改革

2.2.1传统教学模式改革为解决大学课堂听课率低问题[7],可依照培养方案课程设置,选用优质教材,思考教材符合哪些人用,达到什么样计划。提倡精英教育,学生适应课程;而非普及大众化教育,课程适应学生。考虑教材不仅是知识堆垒,还要考虑教与学,以前少数人上大学为了求知,现在人数众多上大学是为了工作。不要纠结学术、专业和应用职业,教育在教育过度和教育不足中徘徊,同一专业在不同学校定向不一样,同一门学科在不同学校定向不一样,人才培养需要个性化定制,重视技能和能力,在知识不再垄断时代,技能和能力仍需通过学校培训才能获得。理论知识和直觉知识,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看你更强调谁,目前这种传输性教学+教师权威性占大学主导的学习模式应该改变,联合国教改组织目前提倡:①参与式学习,学生积极学习者,而不是旁观者,目前好多学生都是旁观者;②个性化制定学习,人文主义教育核心,教材应体现个性化;③项目/问题导向化学习,项目问题和课程目标相关,引领精神、学习地点应灵活,不局限课堂;④兴趣引导式学习;⑤友爱式教学(最高端的),正确的师生关系。教授对学生的培养应从知识培养转向技能+能力的培养,因为只有技能和人民生活水平成正比,并非知识创造财富,知识应转化成技能才可以服务人民生活,培养后大学生具有以下能力:①批判性思维能力(审辩思维求真思维);②解决问题能力;③协作能力;④沟通领导能力;⑤创业创新能力(企业家精神,包括不依赖,惯性思考,敢于冒风险,创业心理,高阶思维能力);⑥高阶思维能力;⑦数字化公民;⑧多元文化。2.2.2新型教学模式引入大学课程教育多元化已成必然性,中国也将走入这一天,云课堂,无黑板教学,云终端、微课,慕课都终将走入大学课堂。以后的教学将实现教学综合平台,学术综合平台,学生自主式,探究性学习平台等多平台结合,实现高校之间的资源共享,可以使更多大学生享受其他高校的优秀教育资源,也可以避免个别优秀生学习能力强,全体学生授课情况下知识量吃不饱情况,满足他们学习主观性,成为精英教育途径。2.2.3《化工安全》教学模式改革例如《化工安全》教学模式改革,主张让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教学模式由传统的“以教材为中心”转变成“以问题为中心”;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成“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互动模式;由“以课堂为中心”转变成“课堂+课后+文献-论文提交-小组评审”五位一体的综合教学模式。同时进行案例研讨式、情景模拟式、网络在线式、微课式、翻转课堂式等教学模式改革,提高课堂听课率。

2.3考试模式改革

近段时间常有网络微博讨论大学课堂考试成绩该严该松问题[8-9],似乎厌学弃学大学生居多,考试成绩分数低劣,关于应该继续要求还是放水通过的言论此起彼伏。笔者认为导致考试成绩低劣的原因之一还有考试模式问题,目前很多课程都在临近考试前画复习题,考试内容多是记忆名词解释、简答题多半为记忆内容。既然高校教育中不再强调知识的死记硬背,而在于灵活应用,培养技能和能力,那么考试模式也应该进行改革。事实已经证明人的记忆能力远远不如计算机,可目前还有好多教师强调学生背诵定义,这种做法只会事与愿违,学生在手机上、电脑上轻松搜到名词解释,他为何要听课,在教学模式改革重在培养技能和能力的同时,考试模式也应进行改革,重在考核学生的技能和能力。考试内容不再局限名词解释,而重在分析试题,计算试题,应用试题上,甚至可以效仿国外论文考试办法,使学生课下完成考试,在完成论文、完成课题的时候督促学生查阅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由被动学习变成自主学习。考试内容由记忆类型向应用类型的转变,考试形式由课上考试向课下论文的转变可很好的配合教学模式改革,提高学生听课率,提高学习热情,促成学生由被动型学习向自主型学习转化。例如《化工安全》考试模式改革,考试为平时考试+期末考试+应用考试三部分之和。其中平时成绩包括考勤+课堂表现+日常测试;期末考试包括计算试题+应用试题;应用能力以近期发生事故(例2015.8.12天津港爆炸事故)的调研分析报告作为考试题目。平时+期末+应用三部分成绩总和作为最终考试成绩,避免“一试成败”现象,重在考核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分析能力,与教学模式改革相互呼应。

3结语

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探讨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是重中之重。本文结合安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所反映出的问题,研究了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设置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在调研及对一些高校常见的听课率低等问题分析基础上,初步提出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在课程设置改革、教学模式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改革、新型教学模式引入)、考试模式改革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和研究,希望可以为从事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同行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参考文献

[1]李国华.对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再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5):120-122.

[2]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12]4号,2012-3-16.

[3]牛金成,许放.我国安全工程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之比较分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7(5):83-88.

[4]吴超,杨书宏.安全工程专业继续教育知识讲座第一讲:我国安全工程专业高等教育现状及发展(上)[J].劳动保护,2011(1):116-117.

[5]徐锋,张国华,朱丽华.安全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探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6):159-161.

[6]杨有振,王书华,卫博.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设置改革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13(4):10-15.

[7]魏连江,唐俊,方宗武.卓越工程师培养背景下安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改革[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8(5):41-43.

[8]鄢泰宁,张涛,胡郁乐.专业课考试模式改革的迫切性和可行性[J].中国地质教育,2010(2):14-17.

毕业生安全教育范文第11篇

我们认为系统化的毕业生教育工作模式应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以关心毕业生、服务毕业生为宗旨,合理调动一切可利用资源,通过学院领导、辅导员、家长、专业老师、往届校友的紧密配合、分工合作,共同做好毕业生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具有“整体协调、运作规范、组织严密、体系完善”的特征。“整体协调”指全院上下共同关心、全员参与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与服务工作,分工合作、相互配合,各环节相互衔接;“运作规范”即形成一整套符合市场要求和学院自身特点的工作制度;“组织严密”是指工作机构设置合理,各部门相互协作、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体系完善”是指学院能够根据相关政策和社会发展形势变化不断改进就业工作体系和模式,使其有效运转并发挥作用。

一、高校毕业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目前的就业工作模式没有成为一项全局性工作。

虽然各级领导对就业工作非常重视,投入大量资源积极参与就业工作,但毕业生就业工作依然存在资源整合不足、工作时段性波动等问题,各种就业资源依然未被完全开发与整合,没有形成合力和长效机制。具体表现在:一是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开发的各种校友资源未能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二是由于毕业生工作非常琐碎且具有明显的时间波动性,在缺乏明确激励机制的情况下,加之分工不明晰,使得从事毕业生教育工作的人员容易出现倦怠感。

(二)现行的高校毕业生教育工作模式不能适应就业工作多元化发展的新需要。

近年来,随着高校就业渠道的逐步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毕业生既可以报考公务员,参加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考试,又可以到外资企业、民营企业自主就业,更可以申请自主创业。与此相应,高校毕业生教育指导工作存在与社会和毕业生实际需求脱节,教育指导工作偏向理论而流于形式,工作人员知识储备和实践经验不足等问题。

(三)现行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模式与人才培养目标不匹配。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的核心工作。毕业生就业质量是人才培养质量最基本的体现。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从根本上看是由于高校毕业生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因此高校应根据市场导向和社会需求,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对专业设置进行适时调整,对毕业生就业进行多维度、系统化和全方位的指导。

二、系统化毕业生教育工作模式探索

针对高校毕业生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精心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毕业生教育方法,形成形式多样、内容新颖且针对性强的系列模块化的毕业生教育体系,探索经管类高校毕业生教育工作新模式。

(一)理想信念教育。

学院领导要高度重视毕业生工作,学院党政领导班子要定期深入毕业生宿舍,主动关心毕业生就业情况和动向,帮助毕业生解决相关困难。学院定期召开毕业生工作会议,毕业生工作各相关人员积极参与,会议总结前期工作经验,部署下阶段毕业生工作重点,形成全员育人的毕业生工作氛围。学院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毕业教育中。学院领导为全体毕业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勉励在青春岁月实现大学梦的毕业生们要学会感恩祖国、社会和父母,并希望毕业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毕业生们反响热烈,认为老师们的谆谆教诲是大家即将扬帆远航之际来自师长的嘱托和期望,坚定了广大毕业生追逐梦想、努力前行的信心。

(二)职业生涯和创新创业发展教育。

为进一步提高毕业生的求职技巧和就业能力,学院开展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应聘技能和职业生涯发展教育。近年来,根据毕业生的实际需求,学院每年都举办多场细分发展方向、细分行业的针对性强的专题讲座和沙龙,分别在出国留学、国内深造、公务员(含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应聘、外资企业求职、民营企业求职等方面邀请不同领域、不同行业和不同发展方向的优秀人才回校对毕业生进行指导和交流。在毕业生毕业前夕,为了让广大毕业生在进入职场伊始便展翅高飞,学院还专门邀请各路优秀企业家为全体毕业生进行创新创业及职业发展教育交流座谈,为广大职场新人指点迷津、保驾护航,为毕业生在职业发展和选择方面提供建议和经验。企业家们勉励同学们要讲诚信、勇担当、创卓越、抓机遇,在各自的领域中挥洒青春的汗水,同时,还要学会感恩和回报社会。各专场交流的主讲嘉宾们成功的职业经历、睿智的人生见解,引起了毕业生的共鸣,为毕业生的职业发展教育指明了方向。

(三)优秀毕业生示范工程教育和安全教育。

学院还开展了一系列科学化、系统化的毕业教育工作,如“树一面光辉旗帜”优秀毕业生示范工程主题宣传活动,将我院各方面有突出表现的优秀毕业生事迹以主题宣传栏的形式向其他毕业生和低年级学生进行宣传展示。专门组织多场优秀毕业生先进事迹报告会,以一个优秀毕业生联系一个新生班的形式,以榜样的力量带动师弟师妹向优秀学习。分层次在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和全体学生中开展毕业生安全防范和文明离校主题教育活动,督促毕业生自觉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确保毕业生的人生和财产安全。

(四)毕业生心理健康教育。

毕业生受就业压力和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在毕业季容易产生焦虑、迷茫和畏难情绪等心理波动,毕业生的心理健康需要重点关注和引导。针对毕业生心理健康教育,学院开展了毕业生心理健康快车专题辅导活动,结合学院领导和辅导员定期的毕业生宿舍走访关心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工作,帮助毕业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求职择业与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具体问题。全院上下积极开展毕业生困难群体“帮扶助困&rdq uo;活动,学院领导和老师们大力争取资源为困难毕业生群体提供就业指导、岗位推荐、技能培训等方面的帮助,重点困难对象专门建立“一对一”帮扶体系,给予个性指导和重点关怀。

(五)毕业离校活动和感恩母校教育。

为了给毕业生留下在母校毕业的美好回忆,学院精心组织欢送毕业生系列活动(包括毕业生晚会、毕业生聚餐和毕业典礼等),并拍摄毕业视频、在活动现场放置专门毕业生留言板,征集毕业生感言,会后将以上素材以电子相片、视频和新闻等形式放在学院网站供毕业生下载留念,在广大毕业生中引起共鸣,产生积极的反响。

根据新时期大学毕业生的特点,我们还开展了符合同学们情感认知的感恩责任教育:毕业生以“爱心捐赠,旧物传情”为主题的爱心超市活动,学院安排专门的志愿者上门为毕业生服务,毕业生将自己的旧物(教材、台灯、文具等)定向捐赠给学院贫困生群体,倡导扶危济困的良好风尚、薪火相传的优良传统和资源循环利用的环保理念,将爱心在学院传递下去;在本科毕业生中开展“我为学院建言献策”为主题的优秀毕业生代表座谈会,邀请毕业生为学院的教学、管理和发展等方面出谋划策,从学生角度为学院提参考意见,整理收集多条合理化建议;举办本科毕业生“感恩杯”师生篮球赛,组织学院的老师和毕业生之间进行一场篮球友谊赛,在毕业的时光里通过同场竞技的机会进一步增进师生情谊。

三、大学毕业生教育工作模式的思考及建议

(一)进一步优化设计毕业教育工作安排。

以往的毕业生教育工作存在开展时间相对集中、缺乏系统设计、效果欠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结合近年来在毕业生教育工作中的实践经验,我们认为毕业教育并不单单指在毕业生离校阶段集中进行的文明离校讲座,它应更系统化、多元化,在时间上可以贯穿第八学期甚至是第四学年,内容安排上更丰富多彩,贴近毕业生实际需求和情感认知,开展形式上更人性化,营造出更温馨感恩的毕业氛围。形成毕业生工作的长效工作机制,以期让广大毕业生生在毕业前获得较系统和合理的指导、关怀和帮助,为其顺利毕业、文明安全离校、尽早适应社会和职场生活创造有利条件。

(二)更重视感恩母校教育,增强毕业生对母校的认同感和荣誉感。

优秀的毕业生是母校社会声誉的重要指标,增强毕业生对母校的认同感和荣誉感有利于学校社会声誉的提升。因此,在毕业生离校之际,要更重视毕业生的感恩母校教育,结合毕业生的特点,加深毕业生“今日我以母校为傲、明日母校以我为荣”的观念,增强毕业生对母校的认同感和荣誉感。在毕业生教育中,要根据新时期毕业生的审美特点和情感共鸣,积极引导广大毕业生采取有意义的形式开展毕业纪念活动,抒发感恩爱校情怀,留下集体和个人的温暖美好的印象。

(三)逐级落实毕业生就业工作责任制。

要以“非常责任、非常决心”对待和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进一步形成全员关心就业、促进就业的工作局面。要在工作的“深、细、实”上下工夫,切实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领导和协调,特别是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帮扶工作。他们由于自身经济条件的限制,往往不能承受过高的择业成本,在择业过程中也承受着巨大的思想压力,是就业市场中的弱势群体。因此,要加大对贫困毕业生的扶持力度,助推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顺利就业。

(四)建立健全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分级分类管理。

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推进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毕业生就业市场按其外在表现形式可分为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毕业生就业市场管理分为有形市场的管理和无形市场的管理,分别采取不同管理措施和服务方式。可将校内时间相对固定的大型供需见面会和小型供需见面会相结合,把小型、行业性、区域性供需见面会固定时间进行。将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相结合,不断拓展毕业生就业无形市场,引导毕业生进入就业无形市场,帮助毕业生收集和鉴别信息,切实维护毕业生的合法权益。建立用人单位数据库,进行分析、整理,将用人单位划分为大、中、小用户三类,实现用人单位的分级管理。根据毕业生在校期间的综合素质和表现,将毕业生分为不同类型,并根据这些类型采取不同的推荐措施,提高签约成功率。

参考文献:

[1]罗葆青,王宇.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教育工作模式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9(18):257-258.

[2]郝鑫.关于高校毕业生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01):166-167.

[3]赵昕.对高等学校毕业生教育工作的思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07):238-239.

[4]王为正.谈做好大学毕业生的择业教育工作[J].教育探索,2005(02):84-85.

[5]覃吉春,戴志.高校毕业生教育管理工作模式探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2):210-211.

[6]杨晶晶.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教育工作的若干思考[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05):327.

[7]郑红岩.高校毕业生全程化教育与管理并轨模式构建[J].北方经贸,2013(04):174-177.

[8]孔志宏.高校如何评估毕业生教育管理工作[J].新西部(下半月),2007(06):103-104.

[9]李浦豪.谈高校毕业生面临的问题及整改措施[J].科技创业月刊,2007(07):136-137.

[10]曾碧元.改进高校毕业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探讨[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04):156-157.

毕业生安全教育范文第12篇

毕业生离校教育工作是学校学生教育管理的重点工作,也是大学生教育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2020届毕业生离校在即,为确保本届毕业生的安全、平稳、文明离校,增强学生的母校情结和感恩意识,进一步展现学校的育人成果,推进平安校园、文明校园与和谐校园建设,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本着“教育为先,帮扶为主,重在引导”的原则,坚持教育活动“贴近现实、贴近需求、贴近学生”,通过教育引导、真情帮扶、爱心传递、行动感召,教育毕业生坚定理想信念,争做文明先锋;感恩母校恩情,明确青春梦想;增强毕业生奉献社会、服务人民、报效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育主题

珍藏青春记忆,感恩母校培养;争做文明先锋,书写精彩人生。

三、活动时间

6月5日至6月30日

四、活动内容

(一)开展主题教育系列活动

内容: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教育,增强毕业生的爱国精神、社会责任感;结合助学贷款学生的还贷工作、毕业生签约、毕业答辩等,加强诚信教育,引导毕业生做一名有责任感、有担当的优秀毕业生;结合公寓安全文明教育,加强毕业生法制教育,提高他们的文明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和自我保护能力,使其做到知法、懂法、守法;开展就业指导,帮助毕业生客观分析、正确把握当前就业形势,正确处理就业与深造、职业与事业的关系,促其树立科学发展目标,增强就业信心。

要求:围绕以上主题,各系组织毕业班级开展一次主题教育班会。

(二)开展公寓安全文明离校教育活动

结合《学生公寓2020届毕业生离校工作安排》通知要求,营造毕业生安全文明离校氛围。加强毕业班级宿舍学生的文明意识和安全观念,做好毕业生离校“最后一个月”的服务工作,引导毕业生按照相关规定办理离校手续,发挥学生自管会与学生公寓助理的积极作用,倡导文明离校,坚决杜绝各种不文明行为和违纪行为的发生,展现我院毕业生的良好精神风貌和较高道德修养。

(三)“青春的记忆”图片视频留念活动

内容:毕业前夕,同学们对母校、对老师、对同学、对学弟学妹、对曾经朝夕相处的宿管阿姨、餐厅师傅以及伴随自己成长的校园的一草一木会有很多感慨、感悟、感思、感想,也会有很多精彩的图片(宿舍照片)刻骨铭心,终生难忘。通过图片等方式,留下毕业生青春洋溢的笑脸,纪念大学生活,让每个回忆成为永恒。各系各毕业班级要通过各种方式与途径帮助同学们把这片浓浓的真情留下,作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献礼“青春校园”。

要求:各系要充分调动毕业生的的积极性,评选各系的“最美毕业照片”,各选取15份照片参选“最美毕业照片”评选,留住最美的记忆。

(四)“祝福母校”感言征集活动

内容:在毕业生离校前夕,各系组织毕业生开展以“母校情,一生情”为主题的毕业感言征集与评选活动,留下毕业生对母校的深深祝福。

要求:各系积极组织毕业生开展“毕业感言”活动。每系选取50份感言参选全校“毕业季心动感言”评选。

(五)开展“毕业生培养成果展示”活动

举办优秀毕业生事迹展。各系可以将本届毕业生三年来取得的优异成绩、优秀学生等展示培养成果的资料进行整理,并在系范围内进行展示,增强毕业生大学三年的成就感,为学校教学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营造良好氛围。

(六)开展“爱校、爱家园”义务劳动

内容: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各系要围绕“奉献点滴力量,共建美好家园”活动,组织各毕业班级至少开展1次义务劳动,并积极参加学院、系部及有关部门组织的美化校园、美化教室、美化宿舍等活动。组织毕业生开展一次“义工”活动,帮助学校、系部或班级到实践实训基地、校园、教室或教职工办公区、家属区打扫一次卫生,离校之前整理好宿舍,通过劳动展现毕业生的优良素质,在劳动中表达毕业生对母校、老师的感恩之情,使其在离校前夕珍惜每一分每一秒的美好时光,爱惜学校的花草树木和公共财产,争做护校爱校的文明使者。

(七)开展“奉献爱心、传递爱心”活动

内容:毕业之际,毕业生要时刻牢记党和国家对自己的培养、教育,保持对母校的感恩之情,对老师的感激之心,对学弟学妹的关怀之意。要在毕业前积极参与各种爱心服务活动,将可用的书籍、衣服和学习生活用品等积极捐赠给系部、学院,以帮助更多的在校贫困学子顺利完成学业。各系至少举办一次“爱心捐赠”活动,为毕业生奉献爱心搭建友谊之桥。

要求:捐建系部“微图书室”。系部在教学楼、宿舍活动室等选定一个“微图书室”,积极发动毕业生捐赠书籍。

爱心捐赠:可以是上衣、外套等衣物,笔、笔记本等学习用品,自行车、洗衣粉等日常生活用品等,捐助物品要清洗干净、叠放整齐、列出清单,所有捐助物品一律登记。为使捐赠工作快捷高效进行,各系部指定专人负责整理登记本系部捐赠物品后,统一交至大学生爱心之家(注:请以系部为单位,不接受个人捐赠)。各系部集中捐赠时间:6月5日-6月22日。爱心之家开放时间:周一至周五16:30-18:00。

(八)开展“百名教师进宿舍”活动

毕业前夕,系副主任、团总支书记、辅导员及班主任要带着深情厚谊深入到毕业生宿舍、班级和毕业学生之中,广泛听取学生意见和建议,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所需,把解决实际困难问题和教育引导有机结合起来,于无声中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在工作中加深了解,增进情谊。自6月5日至毕业生离校前,要求系副书记、团总支书记、辅导员及班主任每周要至少一次深入宿舍走访、座谈、解决问题。

毕业生安全教育范文第13篇

    自治区人劳厅、计委、教委《关于2000年自治区普通大中专学校毕业生、毕业研究生就业工作的意见》,已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关于2000年自治区普通大中专学校毕业生、毕业研究生就业工作的意见

    2000年我区普通大中专学校毕业生、毕业研究生(以下简称毕业生)就业工作,要继续贯彻落实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全区教育大会精神,进一步深化改革,转变职能,加强就业指导,拓宽就业渠道,使毕业生就业工作尽快适应我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1999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1999〕50号)和教育部《关于做好200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现就做好2000年全区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在国家毕业生就业政策指导下,建立“不包分配,竞争上岗,择优录用”的机制。要发挥以学校为基础的毕业生就业市场的调节作用,由学校和各级政府推荐和指导毕业生在一定范围内通过“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办法落实就业单位。

    非宁夏生源来宁就业毕业生,需经自治区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办公室审批同意后方可接收;自治区属大中专学校毕业生在自治区外就业,经自治区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分配办公室审核批准后,可在区外就业(以上毕业生含并轨招收毕业生)。

    委托培养和定向培养的毕业生按合同就业。固原地区6县和同心、盐池、陶乐县的师范类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在来源县教育系统内就业。鼓励川区师范类毕业生到山区教育系统内就业,也可在全区教育系统内就业。非师范类的大中专毕业生可在全区范围内就业。自费生自主择业,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按照普通大中专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政策同等对待。农村户口的自费毕业生到区内外就业的,由自治区公安、粮食部门办理“农转非”户粮关系。

    毕业研究生是国家有计划培养的高层次人才,要继续贯彻学以致用、人尽其才的原则,最大限度地保证高层次毕业生资源的合理使用。毕业研究生的服务范围主要是高等院校、以基础研究为主的科研机构、企业、事业、党和国家机关,以及人民解放军所属单位。

    二、继续做好毕业生流向的调控工作。要根据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市场对毕业生的需求,对区外院校本科层次、特别是自治区紧缺专业的毕业生,严格控制在区外就业。区内院校在提出毕业生就业方案时,既要保证毕业生的合理流向,又要优先考虑和支持重点单位、艰苦行业、边远地区以及毕业生生源市县对毕业生的需求。各级政府要运用政策导向,采取措施,引导、教育、鼓励毕业生到边远地区、艰苦行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工作。

    三、积极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为毕业生顺利就业创造有利条件。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到人才在我区实施西部大开发和科教兴宁、可持续发展战略中所起的重要作用,高度重视,统筹规划,加强协调,切实放宽对毕业生就业地区和就业部门的限制,为毕业生顺利就业创造有利条件。

    各级人民政府要将毕业生就业工作与优化人员结构、提高队伍整体素质结合起来,在政府机构人员分流的同时,还应针对一些基层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结构不合理的情况,及时补充高素质的毕业生。按照中组部、人事部部署,2000年我区将安排100名应届高校毕业生到基层支教、支农、扶贫或到企业锻炼,两三年后选拨其中的优秀人员到机关工作。对表现特别优秀的,可提拨到乡、镇政府担任一定的领导职务,对此各地要提前做好宣传组织工作。

    税务、公安、检察、法院、司法、审计等部门录用工作人员,除军转等指令性安置外,应优先从高校毕业生中选拨。

    公安警察院校毕业生由自治区公安厅会同各市县提出就业方案,由自治区毕业生就业办公室签发“报到证”,安排到各市、县公安系统内就业。

    县以上党政机关选拨毕业生,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和《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按照考试录用的办法和程序进行。

    国有企、事业单位要进一步加大吸收毕业生的工作力度,切实消除毕业生就业的各种障碍,做好人才调整和储备工作。积极支持和鼓励集体企业、民营企业、合资企业、股份制企业及民办科研机构等单位接收毕业生。毕业生被非公有制企业聘用后,其行政、工资等人事关系和档案统一由各级政府人事部门所属的人才交流机构管理,连续计算工龄。其户口关系凭《毕业生就业报到证》和人才交流机构出具的证明及聘用单位的证明办理。毕业生在非公有制企业聘用期间,各级人才交流机构应及时按有关规定,为他们办理工龄计算、职称评定等手续,聘用合同期满后,允许正常流动,调入国有企业工作的,按正常调动办理有关手续。

    四、规范毕业生就业管理工作。毕业生就业工作要纳入法制化轨道,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违章必究。要积极培育和完善以学校为基础的毕业生就业市场,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提供服务。各地、各部门、各大中专院校组织毕业生招聘活动,要依照《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执行,不得以盈利为目的,不能冲击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用人单位在进校招聘时,不得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不允许未经自治区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办公室同意,组织毕业生招聘活动或举办毕业生就业市场。外省区在我区大中专院校招聘毕业生,须征得自治区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办公室同意,所签协议经审核同意后方可生效。2000年在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过程中,继续使用教育部和自治区统一印制的《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和《宁夏回族自治区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

    要严格执行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教育部《关于对普通高校毕业生收费有关政策问题的通知》(计价费〔1998〕1349号)中的规定,不得向毕业生乱收费。凡涉及毕业生收费问题,按自治区有关规定执行。

    五、进一步转变职能,加强毕业生就业信息工作。各级人民政府和各大中专院校要结合机构改革,进一步建立健全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切实转变职能,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指导和服务。

    要加强毕业生信息工作,加快自治区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的建设。各级领导要重视这项工作,努力加大投入,为尽快实现毕业生信息的网络化,进一步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创造必要的条件。

    六、加强毕业生思想教育工作。要利用多种形式对毕业生进行形势教育、国情教育、政策教育、求职技能方面的教育,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提高毕业生为国家服务的自觉性,引导他们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继续做好自治区优秀毕业生的评选和表彰工作。

    七、具体政策和规定。

    (一)违反国家定向分配政策的毕业生、委托培养的毕业生,经学校审批同意并报自治区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办公室批准后,缴纳培养费和违约金后再办理有关就业手续。已经签定就业协议的毕业生,凡违约者,由学校审核同意并报自治区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办公室批准并征得有关部门同意后,缴纳违约金,方可办理有关就业手续。

    (二)国家任务招收的统招毕业生到毕业时仍未落实工作单位的,按毕业生来源市县列入就业方案,由当地政府安排或推荐就业。在两年之内落实接收单位的可按有关规定进行调整。对于国家任务招收的并轨生、自费生毕业时仍未落实就业单位,档案可由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管理,两年之内联系就业单位的由自治区毕业生就业办公室办理就业手续,两年后仍未落实就业单位的,将其档案关系全部转回户口所在地人事部门所属人才交流中心,由人才交流中心纳入人才市场推荐就业。

    (三)区内毕业生表格发放、派遣、调整改派等就业手续均由学校统一审核办理,自治区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办公室不直接受理毕业生个人有关就业事宜。不具备国家派遣资格的毕业生(成人、计划外自费生、职业中专班、不包分配班),学校不得发放由教育部和自治区统一印制的就业协议书,如发现要追究学校当事人责任。

    (四)根据《关于招收应届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举办高等职业教育试点工作的通知》(教学〔1997〕9号)的规定,对从1999年开始招生的高职毕业生实行学校推荐、自主择业的制度,不使用教育部统一印制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报到证”,由主管毕业生调配部门出具“高职毕业生就业资格证”,办理有关档案和户粮迁转手续。

    (五)根据教育部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规定,今年不再使用“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派遣报到证”和“全国毕业研究生就业派遣报到证”,启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报到证”和“全国毕业研究生就业报到证”(以下简称“毕业生就业报到证”),毕业生在规定时间内联系到工作单位后,由地方主管毕业生调配部门开具“毕业生就业报到证”,毕业生持“毕业生就业报到证”到工作单位报到,用人单位凭“毕业生就业报到证”办理有关接收手续。

    (六)毕业生收费项目原则上只限于收取培养费和违约金两项,按自治区教委、物价局、财政厅联合下发的宁教(人)发〔1992〕201号文件执行。根据自治区物价局、财政厅宁价(费)发〔1998〕25号文件精神,在毕业生就业过程中,收取相应的工本费。

    (七)毕业生到各种非公有制经济性质的单位就业,接收单位须到相应的政府人事部门所属的人才服务机构申办人事档案及有关手续,经人才机构盖章同意后,学校才能为毕业生办理有关就业手续。

    (八)各部门要按规定时限上报大中专毕业生接收方案的调整意见,各学校也要及时上报毕业生就业建议方案(包括自行联系接收单位的毕业生名单)。在自治区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协调会之后,仍未上报的,将不列入就业方案。

毕业生安全教育范文第14篇

自治区人劳厅、计委、教委《关于2000年自治区普通大中专学校毕业生、毕业研究生就业工作的意见》,已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关于2000年自治区普通大中专学校毕业生、毕业研究生就业工作的意见

2000年我区普通大中专学校毕业生、毕业研究生(以下简称毕业生)就业工作,要继续贯彻落实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全区教育大会精神,进一步深化改革,转变职能,加强就业指导,拓宽就业渠道,使毕业生就业工作尽快适应我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1999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意见的通知》(〔1999〕50号)和教育部《关于做好200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现就做好2000年全区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在国家毕业生就业政策指导下,建立“不包分配,竞争上岗,择优录用”的机制。要发挥以学校为基础的毕业生就业市场的调节作用,由学校和各级政府推荐和指导毕业生在一定范围内通过“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办法落实就业单位。

非宁夏生源来宁就业毕业生,需经自治区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办公室审批同意后方可接收;自治区属大中专学校毕业生在自治区外就业,经自治区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分配办公室审核批准后,可在区外就业(以上毕业生含并轨招收毕业生)。

委托培养和定向培养的毕业生按合同就业。固原地区6县和同心、盐池、陶乐县的师范类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在来源县教育系统内就业。鼓励川区师范类毕业生到山区教育系统内就业,也可在全区教育系统内就业。非师范类的大中专毕业生可在全区范围内就业。自费生自主择业,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按照普通大中专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政策同等对待。农村户口的自费毕业生到区内外就业的,由自治区公安、粮食部门办理“农转非”户粮关系。

毕业研究生是国家有计划培养的高层次人才,要继续贯彻学以致用、人尽其才的原则,最大限度地保证高层次毕业生资源的合理使用。毕业研究生的服务范围主要是高等院校、以基础研究为主的科研机构、企业、事业、党和国家机关,以及人民所属单位。

二、继续做好毕业生流向的调控工作。要根据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市场对毕业生的需求,对区外院校本科层次、特别是自治区紧缺专业的毕业生,严格控制在区外就业。区内院校在提出毕业生就业方案时,既要保证毕业生的合理流向,又要优先考虑和支持重点单位、艰苦行业、边远地区以及毕业生生源市县对毕业生的需求。各级政府要运用政策导向,采取措施,引导、教育、鼓励毕业生到边远地区、艰苦行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工作。

三、积极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为毕业生顺利就业创造有利条件。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到人才在我区实施西部大开发和科教兴宁、可持续发展战略中所起的重要作用,高度重视,统筹规划,加强协调,切实放宽对毕业生就业地区和就业部门的限制,为毕业生顺利就业创造有利条件。

各级人民政府要将毕业生就业工作与优化人员结构、提高队伍整体素质结合起来,在政府机构人员分流的同时,还应针对一些基层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结构不合理的情况,及时补充高素质的毕业生。按照中组部、人事部部署,2000年我区将安排100名应届高校毕业生到基层支教、支农、扶贫或到企业锻炼,两三年后选拨其中的优秀人员到机关工作。对表现特别优秀的,可提拨到乡、镇政府担任一定的领导职务,对此各地要提前做好宣传组织工作。

税务、公安、检察、法院、司法、 审计等部门录用工作人员,除等指令性安置外,应优先从高校毕业生中选拨。

公安警察院校毕业生由自治区公安厅会同各市县提出就业方案,由自治区毕业生就业办公室签发“报到证”,安排到各市、县公安系统内就业。

县以上党政机关选拨毕业生,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和《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按照考试录用的办法和程序进行。

国有企、事业单位要进一步加大吸收毕业生的工作力度,切实消除毕业生就业的各种障碍,做好人才调整和储备工作。积极支持和鼓励集体企业、民营企业、合资企业、股份制企业及民办科研机构等单位接收毕业生。毕业生被非公有制企业聘用后,其行政、工资等人事关系和档案统一由各级政府人事部门所属的人才交流机构管理,连续计算工龄。其户口关系凭《毕业生就业报到证》和人才交流机构出具的证明及聘用单位的证明办理。毕业生在非公有制企业聘用期间,各级人才交/!/流机构应及时按有关规定,为他们办理工龄计算、职称评定等手续,聘用合同期满后,允许正常流动,调入国有企业工作的,按正常调动办理有关手续。

四、规范毕业生就业管理工作。毕业生就业工作要纳入法制化轨道,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违章必究。要积极培育和完善以学校为基础的毕业生就业市场,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提供服务。各地、各部门、各大中专院校组织毕业生招聘活动,要依照《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执行,不得以盈利为目的,不能冲击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用人单位在进校招聘时,不得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不允许未经自治区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办公室同意,组织毕业生招聘活动或举办毕业生就业市场。外省区在我区大中专院校招聘毕业生,须征得自治区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办公室同意,所签协议经审核同意后方可生效。2000年在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过程中,继续使用教育部和自治区统一印制的《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和《宁夏回族自治区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

要严格执行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教育部《关于对普通高校毕业生收费有关政策问题的通知》(计价费〔1998〕1349号)中的规定,不得向毕业生乱收费。凡涉及毕业生收费问题,按自治区有关规定执行。

五、进一步转变职能,加强毕业生就业信息工作。各级人民政府和各大中专院校要结合机构改革,进一步建立健全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切实转变职能,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指导和服务。

要加强毕业生信息工作,加快自治区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的建设。各级领导要重视这项工作,努力加大投入,为尽快实现毕业生信息的网络化,进一步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创造必要的条件。

六、加强毕业生思想教育工作。要利用多种形式对毕业生进行形势教育、国情教育、政策教育、求职技能方面的教育,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提高毕业生为国家服务的自觉性,引导他们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继续做好自治区优秀毕业生的评选和表彰工作。

七、具体政策和规定。

(一)违反国家定向分配政策的毕业生、委托培养的毕业生,经学校审批同意并报自治区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办公室批准后,缴纳培养费和违约金后再办理有关就业手续。已经签定就业协议的毕业生,凡违约者,由学校审核同意并报自治区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办公室批准并征得有关部门同意后,缴纳违约金,方可办理有关就业手续。

(二)国家任务招收的统招毕业生到毕业时仍未落实工作单位的,按毕业生来源市县列入就业方案,由当地政府安排或推荐就业。在两年之内落实接收单位的可按有关规定进行调整。对于国家任务招收的并轨生、自费生毕业时仍未落实就业单位,档案可由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管理,两年之内联系就业单位的由自治区毕业生就业办公室办理就业手续,两年后仍未落实就业单位的,将其档案关系全部转回户口所在地人事部门所属人才交流中心,由人才交流中心纳入人才市场推荐就业。

(三)区内毕业生表格发放、派遣、调整改派等就业手续均由学校统一审核办理,自治区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办公室不直接受理毕业生个人有关就业事宜。不具备国家派遣资格的毕业生(成人、计划外自费生、职业中专班、不包分配班),学校不得发放由教育部和自治区统一印制的就业协议书,如发现要追究学校当事人责任。

(四)根据《关于招收应届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举办高等职业教育试点工作的通知》(教学〔1997〕9号)的规定,对从1999年开始招生的高职毕业生实行学校推荐、自主择业的制度,不使用教育部统一印制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报到证”,由主管毕业生调配部门出具“高职毕业生就业资格证”,办理有关档案和户粮迁转手续。

(五)根据教育部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规定,今年不再使用“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派遣报到证”和“全国毕业研究生就业派遣 报到证”,启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报到证”和“全国毕业研究生就业报到证”(以下简称“毕业生就业报到证”),毕业生在规定时间内联系到工作单位后,由地方主管毕业生调配部门开具“毕业生就业报到证”,毕业生持“毕业生就业报到证”到工作单位报到,用人单位凭“毕业生就业报到证”办理有关接收手续。

(六)毕业生收费项目原则上只限于收取培养费和违约金两项,按自治区教委、物价局、财政厅联合下发的宁教(人)发〔1992〕201号文件执行。根据自治区物价局、财政厅宁价(费)发〔1998〕25号文件精神,在毕业生就业过程中,收取相应的工本费。

(七)毕业生到各种非公有制经济性质的单位就业,接收单位须到相应的政府人事部门所属的人才服务机构申办人事档案及有关手续,经人才机构盖章同意后,学校才能为毕业生办理有关就业手续。

(八)各部门要按规定时限上报大中专毕业生接收方案的调整意见,各学校也要及时上报毕业生就业建议方案(包括自行联系接收单位的毕业生名单)。在自治区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协调会之后,仍未上报的,将不列入就业方案。

毕业生安全教育范文第15篇

关键字: 互联网+ 当代大学生 就业安全

中图分类号: G651

在高等教育中,大学生就业安全问题是人才培养的基本问题,也是整个经济社会安全稳定的关键因素。近些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呈上升阶段,毕业生数量增加,就业压力增大,使得大学毕业生就业过程出现多种问题,如心理上的焦虑、求职中的安全等。

据统计,2013年大学毕业生人数699万,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2014年和2015年,毕业生人数分别是727万和749万,被称为“史上更难就业季”;到了201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预计770万以上,是否可以称为“史上最最难就业季”了。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和互联网与信息科技发展带来的全新模式下,大学生就业途径多种多样,同样就业过程中也存在很多安全隐患。

一、互联网时代的就业安全隐患问题

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逐渐增加,而用人单位所提供的就业岗位有限,使得毕业生就业压力大大增加,从而导致大学生求职心情非常迫切。社会经验不足, 使得大学生对就业信息难以一一甄别,尤其是尚未真正走进社会的大学生,对于各种不同用人单位的相关信息无从考察, 存在多种安全问题。

1.网络就业信息多――难甄别

通过各种网络渠道就业、求职信息,现如今已经非常普遍。在互联网和信息科技发展带来的全新模式下,产生的就业安全问题也成为新的挑战。面对网络的公开,每个人都可以在网上就业信息,信息的来源多,这就需要高校毕业生,在通过网络投寄简历时提高甄选辨别能力,增强安全防范意识。

2.网络就业平台多――困选择

网上的用人单位招聘信息鱼龙混杂,毕业生应从可靠性高的网站收集就业信息,如官方平台上的就业信息、各大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网站上的信息等等。学校网站的信息是对用人单位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等进行审核,并保留相应证件的复印件。可见,学校网站的就业信息相比较而言是可靠地就业求职信息获取渠道。

从网络上获得的就业信息,高校毕业生先了解网络平台的可靠性,之后再鉴别就业信息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性。尽可能选择和学校合作多的单位、规模较大的公司、信誉好、口碑佳的单位,这也是对大学生就业的一种安全保障。

3.高校毕业生经验少――易上当

现如今一些传销组织利用高校大学生年龄小、不成熟、无社会经验的弱点,给毕业生提供“待遇高、发展空间大、工作环境好”的工作,等毕业生一入职,控制限制其人生自由,进行洗脑。部分用人单位利用毕业生求职心切的心理,虚假招聘信息,要求缴纳“培训费、上岗费”等,之后杳无音讯。还有一些用人单位,只和毕业生签订电子合同或是用工证明,毕业生自己手边没有任何可以证明自己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的证明材料,一旦用人单位矢口否认与毕业生签订过合同,毕业生将无任何证据证明自己与该单位签过合同。

二、信息时代下的大学生就业安全防范

大学生就业安全是维持社会经济安全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为了减少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走弯路,要防止违法乱纪分子通过信息网络平台危害大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

1.人身、财产安全

人身安全是每一个人时刻必须警醒与防范的安全,尤其是信息网络时代下的大学生。当前就业压力大、形势严峻、竞争激烈,毕业生急于求成,容易给不法分子侵害自身安全的机会。不要随意将个人的全部联系方式给用人单位,通常初次和用人单位联系只需告知电子邮件便可,通过email联系,官方网站查询了解,身边的人多方打探,加深了解没问题后,可把电话号码给用人单位。对于网络平台招聘信息,谨慎填写自己个人信息,身份证号、家庭详细住址、父母亲人的工作单位和电话等不要轻易填写。

一些用人单位以上岗前培训为由,先向毕业生索取“培训费,交通费,住宿费”等,告知毕业生培训结束后再签协议。往往这些培训,时间比较长、地方比较偏,大多是培训培训,之后不了了之,求职紧迫的“黄金时期”毕业生都耗不起漫长的培训等待。收取高额、时间长等培训的用人单位,毕业生定要慎重,防止财产损失,浪费求职时间。

2.网络法律法规知识学习

求职中需注意的安全问题,除了学校老师的叮嘱、父母亲人的唠叨,大学生自身还需要学习和熟悉网络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信息产业部2000年10月8日第4次部务会上通过的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对合法网络信息具有约束力)和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规范互联网信息服务活动,促进互联网信息服务健康有序发展)。这些法律法规对信息时代的学生就业安全至关重要。

三、大学生就业安全措施

互联网与信息科技时代带来的就业安全问题急需加强管理。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国家层面

修补完善相关的互联网法律法规。明确大学生求职中的权益,保障就业,修补法律法规,开拓就业渠道,畅通就业。完善惩治机制,对有传销、欺骗的用人单位或个人严厉处罚,性质严重的可依刑法处理,建立举报投诉电话和电子邮箱,实行全民参与、共同监督。

2.学校家庭层面

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学校通过班会、讲座、个别谈心或微信群,QQ群等多种渠道,进行就业安全教育。父母亲人定时不定时的电话或email联系,了解学生当前就业及心理状况。多方合作,引导教育大学生安全保护防范意识、形成良好的择业观、保持正确乐观积极的择业心。

3.学生层面

强化法律法规知识,懂得运用法律维权。学生运用自己学到的就业法律法规,保护自身权益,避免受到侵害;若是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一定要运用法律维护自己。遇到不法分子,及时举报投诉,绝不姑息养奸,让侵害大学生权益的用人单位或个人受到应有的惩罚。

总之,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毕业生通过互联网手机求职就业信息,投寄个人简历已经成为主流。毕业生需保持积极乐观的求职态度,谨慎网络求职安全,为自己找一份心仪的工作为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北京高教学会保卫学研究会组编.大学生安全知识(第3 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9

[2]陆锦冲.关于高校安全教育新内容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1(4):49-52

[3]张继延,白泽朴.大学生就业安全问题探微[J].高等农业教育,2010(7):86-87

[4]翟云秋.高校大学生就业安全及对策研究[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5):102-104

[5]王锐.大学生就业中的权益保护[J].北京教育,2007(2):30-31

[6]谢嘉嘉.论信息时代大学生就业安全问题[J].人才资源开发,2014(18):147

[7]李宏伟.大学生择业中的“陷阱”及其防范[J].大学生就业,2005(16):9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