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建筑专业优化设计范文

建筑专业优化设计范文

建筑专业优化设计

建筑专业优化设计范文第1篇

自2005年底教育部正式批准设置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以来,已经有40多所大学设置了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由于专业开办历史短,缺乏专业沉淀,如何体现建筑电气及智能专业特色就成为相关学校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问题。文章结合建筑节能的大环境和建筑电气及智能化专业的基础,对如何提升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建筑节能;建筑电气及智能化专业;专业特色;学科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52909(2013)04000504

自2005年底教育部正式批准设置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以来,已经有40多所大学设置了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在校生已达3 000人,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已经成为土建一级学科下的五个二级学科之一。尽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知识体系和学科基础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通信工程等其他专业学科有交汇重叠之处,但这些传统的专业

又无法完全涵盖和体现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的发展与特征;另一方面,在建筑领域,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不仅对相关专业技术人才需求快速上升,而且也显示出区别于传统专业的技术特征,需要以学科的角度和专业的视野审视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技术的发展。正是这一发展趋势促使了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成为土建专业的二级学科,可以说该专业的设置,既体现了专业的发展需求,也填补了土建类专业的空缺。然而,由于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创办历史短,缺乏专业沉淀,而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又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征,如何体现该专业不同于其他专业的特色,如何确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等,成为专业指导小组和开办该专业的学校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结合建筑节能的大环境和该专业的基础,对如何体现和提升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行了探讨,以期能够为该专业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

一、建筑节能和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发展

(一) 建筑节能是中国节能减排的重要内容

节能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题,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工业的增长,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使得对能源、经济资源的需求更加迫切。目前,建筑耗能已与工业耗能、交通耗能并列,成为中国能源消耗的三大“耗能大户”。据中国国家统计局2010年8月的统计数据,2009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达30.66亿t标准煤,建筑用电和其他类型的建筑用能折合为电力,总计约为5500亿度/年。图1是2009年中国能耗构成示意图,由图可见,建筑能耗占全国社会终端电耗的比例达28%,而且普遍认为该比例非常保守。根据发达国家经验,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建筑能耗将超越工业、交通等其他行业而居于社会能源消耗的首位。按目前的能耗趋势,2020年建筑能耗将达到11亿t标准煤,相当于目前建筑能耗的三倍[1]。因此,建筑能耗不容小视,中国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要求完成17%的节能减排目标。要完成这一目标,有效降低建筑能耗是节能减排的重要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 建筑节能和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优势

建筑能耗属于终端能耗,有效降低终端能耗,不仅可直接降低建筑能耗,而且对能源生产投资、改善环境具有更重要的意义。降低建筑终端能耗一般有几类基本措施:一是采用新型、高效节能设备,提高设备运行能效;二是改善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减小能源损耗;三是优化设备运行方式,降低运行能耗;四是通过管理手段,合理使用建筑设备,直接减小能耗。

提高设备运行能效,开发新型高效节能设备,主要涉及设备制造专业领域;改善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是建筑节能的有效措施,主要涉及建筑规划专业领域。在建筑规划和设计阶段,充分考虑气候特征,采取相关措施,可获得较好的效果。由于改善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涉及建筑外观,涉及到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会受到较多因素的制约。通过优化设备运行控制方式和管理技术降低建筑运行能耗,不仅可以应用于新建建筑,而且由于不涉及建筑立面和围护结构,是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最有效的措施,具有更广泛的实用性。这一类节能措施所涉及的技术领域包括建筑环境与设备、自动控制、电气自动化、信息等传统专业领域,跨专业特征明显。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是建筑节能领域的主力,主要从营造建筑环境的角度研究、设计和配置建筑设备系统,开发与运用新型高效节能设备、新型能源是其关注重点,或者说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侧重于建筑设备系统的静态设计,而在设备运行控制方面的技术基础则不足,往往无法独立实现建筑设备系统的运行控制。自动控制、电气自动化专业关注动态调节,对设备运行调节技术具有深入的研究,但由于对建筑设备运行物理过程的认识不够深入,通常需要由设备专业提供物理模型后再完成控制模型和实现设备运行控制。计算机、信息类专业关注信息传输与处理过程,在系统集成和信息处理领域具有优势,但同样由于对设备运行物理过程的认识不够深入,通常也无法独立完成建筑设备系统的优化运行与管理。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体系强调建筑、电气、智能、信息、控制、设备等专业知识的教学[2-4],跨专业特征明显。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具有多学科基础知识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通过优化设备运行控制和管理技术降低建筑运行能耗的方式都与该专业密切相关。因此把握国家对建筑节能的重视和引导趋势,充分发挥多学科交叉教学的优势,凸显专业技术特征是建筑电气及智能化专业不容错过的发展机遇。

二、建筑节能技术是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 智能化的管理与优化控制是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优势

在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申报过程中,该专业的学科基础和发展方向一直是关注的重点,论及控制技术,已经有电气工程、自动化等学科;论及信息处理技术,已经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等学科;论及建筑设备,已经有环境与设备工程等学科,如果仅考虑单一的学科基础,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都不具备与传统专业竞争的优势。但是如果综合考虑,特别是在建筑节能技术领域,通过优化设备运行控制方式和管理技术降低建筑运行能耗是国家倡导的主要发展方向。要实现建筑设备系统的优化运行与管理,既要以现代信息技术和控制技术为主导,同时还需要对建筑设备运行的物理过程进行深入研究,才能得到优化的节能控制策略和合理的技术管理方案。如前所述,在建筑节能技术领域,传统专业各自的优势非常突出,但不足也十分明显,它们通常无法独立完成建筑设备系统的节能优化运行与管理,而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恰恰能弥补其不足。在总结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特色时,对该专业学科的特征概括为“建筑设备是对象,自动控制是手段,信息技术是支柱,建筑环境是目标”[5],这一特征充分体现了该专业的内涵,这也正是智能化管理与优化控制的本质需求。因此,在智能化管理与优化控制上具有优势的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无论在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还是专业研究方向都应围绕这一专业优势,兼收并蓄,把握建筑节能发展机遇,才能形成专业特色,提升专业核心竞争力。

(二)建筑设备是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重要基础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是在原建筑电气专业和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已设置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学校,大部分也将该专业设置在电气自动化、自动控制、计算机等专业学科平台内。在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中,沿袭传统专业优势,但对建筑设备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如果单纯以培养“能够从事工业与民用建筑电气及智能化技术相关的工程设计、工程建设与管理、系统集成、信息处理等工作,并具有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技术应用研究和开发的初步能力”的人才为目的,这种设置无可厚非。但如果要形成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核心竞争力,把握建筑节能给专业带来的良好机遇,如果缺乏对建筑设备运行物理过程的深入认识,很难真正在建筑设备智能化管理与优化控制领域形成竞争力。

目前,建筑节能技术领域仍然以有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背景的研究团队为主导。尽管在智能化技术和控制领域,控制与信息类专业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但在建筑设备智能化的管理与优化控制领域,控制和信息类专业仍然处于辅助地位。其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控制和信息类专业背景的团队,对建筑设备运行的物理过程认识不足,无法独立开展系统的、整体的优化控制模式研究,或提供合适的基于智能化管理与优化控制的节能改造方案,因而仍然需要依靠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提供物理模型,主导节能改造。例如,在建筑中央空调系统中,末端设备都具有换热器和送风机,但由于设备类型不同,其功能和运行模式不同,即便相同的设备,也由于空气处理要求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控制策略,因此只有对建筑设备运行的物理过程进行深入研究,才能得到优化的节能控制策略。换句话说,控制技术、信息技术在建筑节能工程应用中,是实现设备优化与节能运行的手段,核心的控制策略必须建立在对建筑设备运行机理的认识之上,亦即建筑设备是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重要基础。

(三)暖通空调系统优化控制是建筑节能的重要内容

公共建筑能耗构成中,暖通空调系统能耗高达60%以上;其次是照明系统,通常二者所占能耗达80%以上。目前,对建筑照明系统,最有效节能措施是采用高效光源,采用智能控制和管理技术节能投入高,节能改造经济效益受到制约。暖通空调系统不仅能耗高,而且系统设备多,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运行模式和控制策略也不尽相同,系统设备和参数之间往往具有多干扰、多参数耦合、滞后大的特征。尽管其节能优化一直是研究热点,但也一直存在较多需要解决和深入研究的问题。如果说建筑设备是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重要基础,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优化运行则是最具有研究前景的重要内容。

(四)以现代控制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研究建筑节能技术是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核心内涵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要求具有宽口径的知识结构,但如果没有核心内涵,专业就没有核心竞争力。现代技术发展趋势需要宽口径知识结构的人才,但只有依托某一专业核心内涵下的宽口径的知识结构,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因此,以现代控制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角度研究建筑设备系统,研究建筑节能技术,往往会有不同的视野和思路,并具有广阔的研究空间,这也是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优势和核心内涵。

例如将网络控制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应用于建筑中央空调系统,实现对中央空调系统智能化管理、优化运行控制、分户冷量计费等多种功能。在对中央空调系统设备运行模式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以系统优化运行为目标,在管理平台与现场控制器中嵌入设备相应的优化控制策略,可以获得更好的综合节能效益[6],这种模式已经成为建筑节能领域的发展趋势。又例如,传统的暖通空调系统中,冷热源系统调节基本上采用以用户当前负荷的集中和滞后效应作为控制依据,不能很好地体现用户负荷变化的实际情况和保证所有用户的舒适性。控制模式的缺陷,已经成为进一步降低中央空调节能运行能耗的技术瓶颈。在应用网络控制技术后,获取中央空调系统末端设备运行和环境参数已没有技术障碍。如果能够直接根据这些参数,以更广阔的视野,以系统的角度研究中央空调系统节能优化控制策略,一定会形成有

别于传统控制模式的新思路。

三、结语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规范明确指出,该专业以建筑这一特定的对象为核心,以建筑设备为对象,以现代控制技术、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以建筑节能为主题,强电与弱电并重,设备与控制一体,以此为基础,开展相应的教学和科研。建筑节能是国家的发展战略,目前还有一系列技术问题需要解决。智能化的管理与优化控制是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优势,也是建筑节能的重要内容。以现代控制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角度研究建筑节能技术,既存在广阔的研究空间,更是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优势和核心内涵,是形成该专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 徐晓宁,等. 智能建筑教学体系的探索与思考[J]. 高等建筑教育,2006,12(4) : 82-85.

[3]黄民德.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体系的研究[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2,29(6):57-60.

[4]李界家,片锦香,郭彤颖,等.浅谈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建设[J].教育教学论坛,2012,(29):53-54.

[5] 徐晓宁,等.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应以建筑为基础[C]//《高等学校智能建筑教学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6] 徐晓宁,等.基于网络控制的中央空调运行管理、控制与分户计费系统[J]. 建筑科学,2009,25(6): 65-67.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building electrical and intelligent specialty: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XU Xiaoning, DING Yunfei, WU Huijun, YOU Xiuhua, HAO Haiqing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Guangzhou University,Guangzhou 510006, P. R. China)

Abstract:

建筑专业优化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建筑设计;质量;优化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建筑事业获得很大程度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随着我国建筑施工的不断发展,极大的带动了我国建筑设计事业的进步。建筑设计的质量的高低对于建筑质量的好坏就有根本性的影响,这就要求做好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工作。文章对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进行了探讨。

1 建筑设计优化管理的理念

对于建筑设计来来说,其质量的高低对于最终建筑的质量具有直接的影响,对于最终的建筑产品的销售情况也会造成较大的影响,只有好的建筑设计才能够获得较好的市场销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建筑的设计的要求也日渐呈现出多元化的需求,这就要求在建筑设计的过程当中做好质量的优化管理工作,从而设计出具有较高质量的建筑作品。建筑设计对于最终的建筑产品德质量以及市场竞争力具有直接的影响。

建筑设计过程本身就是一门艺术创作的过程,因此对于建筑设计来说,其质量的高低远远不是仅仅满足相关的规范以及设计标准就可以的,这些规范和标准只能说是最基本的条件。要设计出高质量的建筑作品,就必须具备艺术的阳光以及科学的头脑,只有将这二者融会贯通才能够充分的获得创作的灵感。

对于建筑设计的质量实行优化管理,应该将优化管理贯穿于整个设计工作的始终。强化设计工作的过程管理,改变以往事后控制对于出现的问题往往已经无法改变的局面,能够及时有效的纠正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减少设计因为设计不合格而造成的成本。通过强化建筑设计过程中的优化管理,对每个设计环节进行优化控制,从而设计出高质量的产品。

2 健全建筑设计质量优化管理的基础――质量管理保证体系

2.1 建立法人挂帅的组织机构

建立完善的建筑设计监督和管理机构,配备专门的监督人员,由相关的领导直接负责监督和管理工作。对于每个建筑设计项目应该安排专门的监督人员,聘请相关领域的专家,从而确保监督工作的专业性和严肃性。而相关的领导直接对监督工作负责,使监督工作的责任得到明确,有力于监督工作开展的效果。

2.2 健全可操作的规章制度

既然设立了专门的建筑设计管理机构,要保证机构的正常运行,还要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从而保证相应的监督和管理工作有章可循,防止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随意性。制度要建立在对实际情况深入考察的基础之上,从而确保相关的制度具有可操作性,而不是脱离实际。其次要确保相关的管理制度包含完善的量化指标,从而对设计工作能够给出客观的评价。同时,为了确保相关的制度能够有效的发挥作用,还应该建立健全相应的考核指标和奖惩制度,对于违反制度的行为要进行严格的惩罚。

3 建筑设计质量优化管理的运作

对于建筑设计来说,高质量的设计作品不仅仅要符合国家相关的设计标准和技术规范,更重要的是要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优化设计,创造出高质量的产品,具体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3.1 建立健全高素质的设计人员队伍,确保相关的设计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同时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度的责任感。根据每个人员的实际情况安排到适合的工作岗位,对于人力资源进行优化配置。

3.2 确定每一个项目的优化管理。所谓管理点,就是项目中起决定作用的关键点。设计项目的优化统筹安排,设计项目的各个专业及专业内部的不同程序的交叉运行必须要进行周密地安排。只有这样才能使各个专业及专业内部密切联系,避免出现差错,大大地缩短设计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3.3 随时制订与研究项目的创新计划。凡是设计项目运行过程出现新情况新问题,都应该进行分析研究。只有不断地向较高的目标前进,优良产品才会不断产出。

3.4 提倡精品化、集成化、信息化。要创新要精品就必须掌握足够的信息,如向国外发达国家学习,他们的设计理念和先进经验,做到这一点也就等于找到了捷径。提高设计人员整体水平和素质,给设计对象创造更多的学习,深造的机会,使他们在设计运行中的各个环节都能独当一面。制定优化的最佳目标,打出最低的要求线,尽量把一些定性的要求变成定量的标准,以具有明确的可操作性。

3.5 建筑设计方案的优化管理。建筑设计方案对于设计项目十分重要,建筑设计方案的确定不仅仅是为了评选好的方案,优化选取方案不是目的,重要的是在建筑设计方案运行中进行优化管理。当建筑设计方案选取后,按专业部分进行优化、细化、量化而后运行。建筑设计方案优化管理,旨在于打破旧的、固定不变的教条,采取积极地动态管理方法。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首先在于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然后才是管理。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关键在于建筑设计思想目标的确立,建筑设计思想的优化。

4 建筑设计运行系统与过程的优化控制

设计运行系统指总体的各个部分运行一体化,而过程是进行设计的全过程。要对其进行优化控制。首先,要确定系统部分的控制点,也就是运行的各个部分,即管理点,使每一个部分都进行优化处理。然后,进行过程的优化控制。如果只提达到质量标准、满足规范、规则的要求,那么建筑设计这个特殊的产品并非是精品。因为建筑设计的创作意识包括科学与艺术的排列与组合。提倡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就是始终有一个较高的目标去奋斗。这里目标指的是一个范围,而不是具体的标准。方案有几个,而最好的只有一个。复杂的建筑设计周期短的几周、长的几年,施工的周期更长。

在建筑设计运行过程中,需要对建筑设计过程进行优化控制,以便取得最优方案、选取最短路径集现代科学技术成果于一身、利用现代化工具去达到目的,而没有必要非得从零开始向上爬。这里技术、信息、情报是很重要的,仅提出设计质量合格的要求,只依据设计规范、条文的被动制约,显然与现代化飞速发展的形势是极不相称的。

5 总结

总之,设计的优化管理,关键在于优化,实质是部分的优化及与整体优化的组合,就是时时向高的目标奋斗,从而调动每一个设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不断的、主动地开拓进取。当然目标要在运行中不断地提高与完善,其花费的功夫越大,收获也就越多。优化设计管理就意味着在运行中学习、在探索中发现,当然学习不是照搬,也不是非要具体学到什么,而是要学习本质的东西,使其变成自己的东西,当然学习的最终是要创新,要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成效。

参考文献:

[1]吴卫华.浅议建筑设计中质量的优化管理和节能措施[J].广东科技,2008, (12).

建筑专业优化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建筑装饰;设计;施工;一体化

一、导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层次显著提高,要求品位更高、舒适度更好、更能彰显个性的住宅环境。传统的毛坯房已经明显无法满足人们这一需要,因此装饰装修在社会上逐渐兴起。但此时的装饰装修,装饰设计与施工是离散的,逐渐暴露出很多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使装饰设计与装饰施工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推行装饰设计施工一体化,就成为时展的必然。

二、建筑装饰企业设计施工一体化概述

1、建筑装饰设计与施工。顾名思义,我们把围绕建筑物主体所进行的装饰设计,称为建筑装饰设计;所进行的施工作业,称为建筑装饰施工。

2、建筑装饰设计施工一体化。简单来说,一体化是指企业将建筑装饰相关各专业分工系统联系起来,使建筑装饰设计与建筑装饰施工形成有机的整体。建筑装饰设计施工一体化体现了建筑装饰设计与建筑装饰施工之间的内在关系。

三、传统装饰装修存在的问题

传统模式的装饰装修极少出现专业建筑装饰公司的身影,绝大部分都是通过施工外包来进行的,专业化程度很低,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1、存在安全隐患。盲目的装饰装修,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建筑主体的地基基础与结构,降低了建筑物的安全系数;另外,装修材料的易燃性特点,增加了火灾的发生概率,这些都造成了不容忽视的安全隐患。

2、存在质量隐患。装饰装修材料市场的混乱和不规范,再加上缺乏统一的装修质量标准,给装饰装修带来了很大的质量隐患。

3、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人体的身体健康。装饰装修过程中,所造成的“装修污染”,极大地危害着人体的健康。

4、装饰装修人员专业素质不高,影响了装饰装修的效果和层次;

5、浪费现象严重。为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降低危害,推行建筑装饰设计施工一体化刻不容缓。

四、设计施工一体化对建筑装饰企业的重要意义

随着建筑装饰技术和理念的不断进步和成熟,建筑装饰施工中,专业化施工越来越细,各专业设计施工之间联系愈来愈紧密。对装饰施工而言,装饰设计逐渐成为不可分割的部分

在这种情况下,开展建筑装饰企业设计施工一体化,是建筑装饰企业专业拓展的必然趋势,提升了建筑装饰企业的竞争档次与核心竞争力,是其求生存、谋发展的内在必然需要。

1、是建筑装饰企业专业拓展的必然趋势。建筑装饰企业要想满足社会对建筑装饰提出的更高要求,就必须突破传统体制的束缚,实施专业拓展,同时具备建筑装饰设计与建筑装饰施工的能力,获得专业资质,这也在客观上推动了设计施工一体化的完善与发展。

2、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竟争能力。通常来说,装饰施工侧重于物化,主要要满足使用功能的实现;而装饰设计则侧重于物质和精神的结合,还要满足其感观功能的实现。建筑装饰设计施工一体化,提升了企业的设计水平和施工能力,使企业脱离了低层次的无序竞争,使建筑装饰企业优势更明显,竞争力更强。

3、是建筑装饰企业发展的内在必然需要。企业要想长足发展,就必然要进行不断的自我完善和调整,以适应环境的复杂变化。为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装饰市场环境,建筑装饰企业就必须牢固树立建筑装饰设计施工一体化的优势,这也是企业求生存、谋发展的内在必然需要。

五、推进建筑装饰设计施工一体化的措施

1、实现一体化与专业化的互补。建筑装饰的设计施工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涵很多相关专业,相当复杂。就目前的实践来看,建筑装饰企业的设计能力还很薄弱,个性化不够,还离不开与其他专业设计的合作;而单纯的专业设计,虽然专业性较强,但管理分散、各自为政,很难进行有效的协调,都具有局限性。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二者之间存在互补性。建筑装饰设计施工一体化优势的发挥,是建立在专业分工技术优势基础上的,否则就难以满足业主个性化的要求;而专业设计要想更好地发挥作用,体现专业优势,也必须紧紧依靠建筑装饰设计施工一体化。

2、需要持续不断地提高企业的能力与内涵。装饰设计仅仅是专业分工设计的一部分,单独的装饰设计是无法满足客户的整体需求的,为此,企业要不断发展和提高,增强自身的能力与内涵。

(1)发挥自身优势,增强综合协调能力。装饰装修过程中,装饰设计是首先进行的,然后再进行其他的配套专业设计。这样,我们就要充分发挥装饰设计的领先优势,以其为主导,增强综合协调能力,加强合作,兼顾其它,形成稳定、良好的合作关系,使建筑装饰整体协调,更为完美。

(2)引进高素质专业人才,提高专业设计水平,提升专业资质等级

建筑装饰设计施工一体化,也给建筑装饰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建筑装饰企业要全面提升人员素质,一方面大力引进高素质专业设计人才,扩充装饰设计队伍,另一方面要立足本身,加强教育培训,努力形成设计理念先进、施工技艺娴熟、讲究诚信、合作意识强的设计施工队伍, 提高企业的综合设计施工能力。

同时还要高度重视,努力提高企业的专业设计资质等级。

3、充分发挥建筑装饰设计师的优势作用

建筑装饰设计师在设计施工一体化中,发挥着独特作用。(1)其专业知识提升了企业的整体素质,提高了企业设计水平;(2)建筑装饰设计师的有效监督,有助于提升装饰的内在品质,确保项目的质量;(3)建筑装饰设计师的个性化设计方案,有助于建筑装饰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六、结束语

建筑装饰企业设计施工一体化,既提升了装饰设计能力,又加强了装饰施工管理,实现了设计与施工的完美结合,更好地满足了业主的需求和市场发展的需要。更为重要的是,一体化的发展,实现了资源的有效利用,促进了低碳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更能体现低碳社会的要求,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 施永平、吴璇璇.浅谈建筑装饰企业设计施工一体化[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4(2):66

[2] 俞文斌.浅谈装饰设计施工一体化[J].科技资讯.2009(36):59

建筑专业优化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优化

随着我国人们房地产消费的理性化以及建筑市场管理力度的不断增加,现代建筑成本控制管理对投资企业的影响越来越大。房地产是一项投资大、风险高的行业,企业投资必须要有一定的回报率,为了提高建筑工程投资效果,优化建筑工程设计方案,是有效提高工程经济合理的关键。

1、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优化概述

建筑工程方案设计是依据设计任务书而编制的文件。主要由设计说明书、设计图纸、投资估算、透视图等四部分组成。是关着国家及地方有关工程横建设政策和法令的基础文件,是建筑工程投资有关指标、定额和费用标准的规定。建筑工程设计方案对建设投资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科学的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优化能够有效降低工程造价10%左右,同时还能够对工程施工成本、施工质量起到简介的促进作用。因此,加强现代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优化对提高投资使用率、提高企业综合市场竞争力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加强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优化已经成为现代工程建筑投资与建设的首要工作。

2、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的优化分析

由于建筑工程设计方案对工程投资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加强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的优化已经成为现代工程建设的重要工作,是影响投资收益、建筑施工质量与成本控制的关键。

2.1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的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主要是本着对投资方要求负责的理念进行,有关部门仅对图纸等进行简单的审核,这就造成对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缺乏必要的考核与评价。而且投资方没有认识到方案设计对投资的影响,仅注重投标价与标底价的差距,没有认识到设计方案的优化对投资的影响。因此导致在投标过程中方案审核不细、概算粗略、要求出图时间紧、刻意压低设计费用。种种原因导致了建筑工程设计方案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设计方案的优化也无从谈起,最终导致工程投资超标的现象屡屡发生。针对这样的情况,建筑工程投资企业必须认识到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优化的重要性,认真审核投标方设计方案,通过对设计方案的优化达到降低工程投资、提高工程造价管理水平的目的。

2.2如何提高我国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优化水平

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优化水平的提高不仅仅是提高投资方对设计方案的认识,还要通过国家主管部门提高监管力度、提高设计监理推广、完善有关法规、强化综合性设计方案优化等多方面工作共同提高我国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优化水平。通过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优化不能够单纯的强调节约投资,应从综合性考虑出发,注重设计的科学性、技术的先进性,以提高设计价值目标为基础、总体效益为出发点,达到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优化效果。

3、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优化重点

3.1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的综合优化

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的优化以工程功能需求出发,以技术先进性、工程造价严谨性、财务审核规范性为重点,科学的进行设计方案优化。通过对施工技术的先进性的设计,科学的应用现代建筑施工技术,提高工程施工效率,达到降低施工成本、降低投资的目的。通过工程造价严谨性控制,达到工程造价对施工的指导目的,为施工成本控制奠定基础。通过财务审核规范性对工程造价、施工资金使用等进行控制,达到工程投资的科学使用,避免职务侵占、偷工减料等情况的发生。同时科学的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优化还需要对施工过程材料进场数量、进场时间、堆放场地与堆放方法的进行设计优化。通过科学的进场数量设计减少材料进场过多造成的场地占用、资金占用以及材料管理费用。通过科学的堆放场地设计能够有效减少施工过程二次运输费用,提高施工效率。通过科学的堆放方法设计优化能够有效的避免材料堆放不当造成的材料损失。总之,科学的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优化施工对施工全过程各项工作的充分考虑,建立现代化、精细化施工管理,以此达到建筑工程施工设计方案的最终目的。

3.2建筑工程设计方案质量管理部分的优化

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的优化对工程施工质量也有着一定影响,因此要加强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中关于质量的设计与优化,以此提高工程施工质量。建筑工程质量设计与优化首先要对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组织架构进行优化,构建以法人为主的、专业技术人员与专家为主导地位的、基础质量管理人员为管理基础的全方位质量管理架构。同时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规章制度体系,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对质量管理与技术管理规程进行具体化与细化,以此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可靠性,做好质量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注重质量管理工作的连续性与全过程管理执行力,为确保工程质量奠定基础。

3.3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的质量优化与管理

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的质量优化与管理对建筑投资企业与施工企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是为了提高工程设计质量、满足设计规范要求、达到高标准工程的关键。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的质量优化是通过人员优化、项目设计管理优化以及科学的统筹安排来完成的系统工作。设计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基础,并对每个设计人员的专业项目进行整合,是专业人员的强项得到发挥,以此提高设计方案质量的提高。项目设计管理过程要抓住重点与关键点、对项目设计的方案图、施工图、预算等进行重点控制,以此提高建筑工程设计方案质量。设计过程中还要通过优化统筹安排工作、提高设计效率与各环节的交接,对交叉工作进行统筹安排。通过设计工作的统筹安排提高设计工作效率、缩短设计时间。对于工程设计中需使用新技术、新材料的,还要加强对可行性的分析与验证,对比同类工程中新技术新材料使用情况确保工程质量。设计部门或企业还要加强自身设计人员综合水平与素质的优化,通过在职学习、交流等方式提高设计人员的综合水平,有针对性的对专长人员进行培训。

建筑设计方案的优化管理对设计项目的方案有着重要的意义,建筑设计方案的确定不仅仅是为了评选好的方案,优化选取方案不是目的,重要的是在建筑设计方案运行中进行优化管理。当建筑设计方案选取后,按专业部分进行优化、细化、量化而后运行。建筑设计方案优化管理,旨在于打破旧的、固定不变的教条,采取积极地动态管理方法。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在于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与管理。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关键在于建筑设计思想目标的确立,建筑设计思想的优以及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因此,建筑工程设计部门或企业必须注重人才的培养,通过人才培养提高建筑工程设计方案质量、提高优化水平,以此提高企业的综合市场竞争力。

结论

现代建筑工程设计方案要求的提高对建筑工程施工企业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施工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不断提高专业技术与管理水平,以全过程、全面性施工管理理念对就建筑工程设计方案进行审核与优化,积极与设计单位进行沟通,为提高投资效率、提高施工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永波.建筑工程设计方案概述[M].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8,1.

[2]刘鸿钧.论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优化[J].建筑工业资讯,2008,10.

建筑专业优化设计范文第5篇

摘要:

树立多层次、细分化、精细化、高品质的设计理念,设计出以技术为基础、市场为主线的作品,严把设计质量关,应抓好以下3个节点的管控:设计岗位细则的制定、设计方案综合评审制度、设计各专业汇签制度。

关键词:

优质的方案;精细建筑设计;严格的环节控制

一、引言

城市建筑是既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实用性又具有艺术性的存在,还是建筑设计创作与科学技术相结合的结果。优秀的建筑作品是在设计过程中不断优化的结果,因此,建筑设计的优化管理是十分重要的。

二、岗位细则的制定———确保建筑设计质量

质量控制保证体系的关键是要建立项目经理负责制的组织架构(见图1)。设计项目不是单一的活动,而是各专业的有机结合,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设计成果。健全项目经理负责制,由总经理监督,设计小组由建筑、结构、水、暖、电各专业相关人员组成,按岗位细则的要求各负其责。先设计合理的方案,由技术质量部审核,各专业之间汇签,内审自检,最后完成施工图的设计。设计现场服务也是设计质量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有利于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建筑设计要注重细节,做到设计方案合理,设计中控制时间有措施,设计后总结经验及不足有效果。

三、方案设计综合评审制度———质量控制措施

方案设计综合评审制度,不仅是为了设计的产品达标,满足国家制定的设计规范要求,还为了提高设计标准,优化设计。在设计方案综合评审运行的前后,从计划到分工,从人员到产品,从部分到整体等,都是为了筛选出最优的方案,设计出最佳产品。

1.组织方案评审应该在方案申报之前进行,尤其是相对复杂的项目,一旦方案获得规划部门批准,不排除有些细节设计可能会对其他专业造成影响的可能,因此组织设计方案评审工作的时间尤为重要。

2.方案批复后开始施工图绘制阶段,这时候各个专业要求相对比较深入,需要各专业紧密配合。但是有些项目组织方案评审会的时间比较滞后,之前方案没有定稿,即使组织了方案评审会,等到实施时又会有比较大的改动。可一旦方案定稿,施工图设计已经进行了大半甚至接近尾声,如果有问题改动起来难度会很大,对于设计师来说会延长设计周期,降低工作效率,也许还会牵扯到其他专业,因此,合理组织方案评审工作显得更加重要。

四、施工图设计阶段严格控制各岗位细则的贯彻与执行

1.做好设计岗位细则宣贯工作。岗位细则的培训是完成好施工图设计的重要环节,设计师只有真正了解和掌握岗位细则的核心内容才能胜任设计工作,在设计工作中减少差错,把一项工程设计做得既符合各项国家规范又满足建设单位的要求。

2.抓好落实,使培训常态化、制度化。岗位细则培训能否真正落实到设计工作上才是关键,切忌组织设计岗位细则培训后就不闻不问了,要定期对员工进行考核,并结合实际项目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检验,使岗位细则培训方式常态化、制度化,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3.要确定建筑设计的关键点,方案图—施工图—预算,这是建筑设计项目的关键点。

4.设计项目的质量控制统筹安排。设计方案确定后,建筑专业、结构专业、水、暖、电等各专业要结合设计项目互相沟通设计图和资料,不同专业的交叉运行必须要进行周密的安排。只有这样,才能使各个专业及专业内部密切联系,避免错漏碰缺,最大限度地缩短设计周期,切实可行地提高工作效率。

5.进行优化设计分析,要达到精品化、集成化、信息化。对于设计项目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各专业要共同切磋,及时、有效地解决。

6.制定质量控制的最佳目标,提出明确的要求,尽量把一些定性的要求转换成定量的标准,以具有明确的可操作性。7.建筑设计不仅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硬件需求,还是赋予建筑精神文化内涵的过程。而在建筑设计方案实施中进行质量控制管理,优化选取方案,能够对建筑成本的控制发挥重要的作用。8.建筑设计的质量控制管理,首先是优化建筑设计质量,其次才是管理。而建筑设计质量优化关键在于建筑设计思想目标的确立,是建筑设计思想的优化。

五、建筑设计运行系统与过程的质量控制

1.建筑设计过程质量控制。以笔者参与设计的某医院为例,某综合医院总建筑面积2.66万平方米,地上九层,地下一层为设备用房及汽车库。地上一、二层作为医技用房,诊疗室、化验室、照相室、控制室、验血等;三层~七层为病房区、重症监护区等,八层~九层为手术区。设计按功能分区,科室设置外窗自然通风等。医院设计质量控制需要统筹安排,既要满足合理的使用功能以及人们对医疗服务水平提升的要求,又要结合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设计师既要考虑病人生理、心理康复的需求,对门诊、病房、医技楼以及供应科室的设计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研究各种可能性,又要兼顾医疗环境的全方位设计和个性化设计,最终建成节能环保、绿色智能化医院。

2.建筑设计运行系统各个部分运行一体化,控制全过程质量标准。选取确定建筑设计方案,建筑、结构、水、暖、电各个专业都要进行优化、细化、量化。要确定系统部分的控制点,各专业设计人员要对本专业精细化管理,专业之间相互协调,避免出现差错,最大限度地缩短设计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例如:大厅共享空间、结构承载力的计算,空调系统、热水系统的运行、配电的方式等,不仅要满足国家、地方相关规范的要求,还要有创新意识以优化设计。

3.设计严格、有序的现场服务程序和对现场反馈意见的及时处理是严控设计质量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六、结论

建筑设计的质量控制管理,实质是部分优化与整体优化的结合,是动态管理,不断冲向新的更高的目标,从而调动每一个设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地开拓创新。在设计过程中不断地提高与完善,对设计中常见问题认真分析总结,及时解决,严格技术要求,加强过程控制,树立现场服务意识,精细营造严控建筑设计质量关。优化设计质量管理就意味着在过程中学习、在探索中发现,最终是要有所创新,有所创造,有所成效。

参考文献:

建筑专业优化设计范文第6篇

关键词:实践教学;建筑设计;专题设计;导师制;资源共享

中图分类号:G642.0;TU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5)04007404

学生实践能力不强和创新意识薄弱是当今高校本科教育工作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本科教学中的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及学研产相结合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至关重要。建筑学专业教育尤其强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设计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建筑设计教学本身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特征,实践教学环节与建筑设计课程的紧密结合,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教学与科研工作、生产实践相结合,可以将研究课题、工程实践引入本科教学之中,营造真实生动的教学情境,使设计教学面向学科前沿发展,契合工程实践的实际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研究意识与实践创新能力。

一、高年级建筑设计教学面临的问题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实行“专业基本能力培养”阶段与 “专业拓展与深化”阶段两个阶段的教学体系,前阶段为建筑学、城乡规划及风景园林三个专业的学科通识课程,重点在设计方法、基本技能和专业表达能力的培养;后阶段不同专业根据各自专业特点,通过多元化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实现专业深化和研究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提供广泛的发展空间。在完成前3年的建筑设计课程学习后,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专业能力和素质,高年级设计教学需要强化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实践性教学内容如何有机融入设计教学值得重视。

专业知识的深化发展,需要实践教学的支撑才能达到好的效果。在现有教学体系中,建筑学专业高年级固定的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建筑专题调研、历史

建筑调查测绘、施工图训练、毕业实习等。按照传统教学模式,这些教学环节在时序上与设计教学有着一定的关联配合,但具体教学则独立于建筑设计课之外,实践教学环节与设计教学的衔接存在问题,如教学内容系统性弱、实习效果不佳,学生没有得到规定要求的锻炼,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专业能力的提高。

二、整合优化思路及对策

针对高年级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近年来通过四年级实行专题设计、五年级实施导师制等措施,对建筑学专业高年级实践教学进行整合与优化,初步探索了“教学、研究、实践”三结合的教学模式[1]。

一是实行以专门化为目标的专题设计教学模式。四年级建筑设计教学采用多专题设计的教学模式,分成若干专业方向,在整体的教学组织框架上以小组形式独立开展教学,发挥教师的学科专长及资源积累,强化学生能力优势的深入发展 。

二是实践教学环境融入建筑设计教学。针对实践教学环节相对孤立的问题,在建筑设计教学中融入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如四年级的建筑专题调研,直接整合在建筑设计教学中,作为专题设计的一个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互通,设计课程学习与实践考核一体,提高教学效率。

三是依托学研产平台的“导师制”教学。依托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三位一体的优势,在建筑学本科教学中推行“导师制”教学模式,将施工图实习、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整合一体,鼓励科研、生产资源向本科教学开放共享,引入研究性、实践性课题作为毕业设计。

四是外拓内引相结合,实施开放性教学。建立实践教育基地,学生深入企业单位参与实践工作;在建筑设计教学的不同教学环节引入校外行业专家参与教学,如专题讲座、阶段答辩等。

三、以专业深化发展为导向的专题设计教学

(一)专题设定

专题设计的课题来源广泛,包括体育建筑设计研究、城市街区改造设计研究、古村落保护研究、纪念性建筑研究与实践、城市改造研究等课题。这些课题多数来自教授的工程实践项目、科研项目,可以为学生提供课程设计的实践环境。根据教学计划安排,学生可适度参与工程实践项目的一些工作。如参与前期调查、工地参观、部分专项研究工作等。

专题设计除一般性教学要求外,还强调学生针对特定问题深入调查、研究并开展深度设计的能力培养。如可持续建筑设计课题要求在学生设计成果中,充分认识地域性气候的特征,运用气候适应性和低技术设计手段,实现绿色建筑的节能设计,并以建筑技术分析手段加以落实。

根据专题的设计任务和方案,学生分为两至三人一组,或一人一组,通过场地环境调研、资料调研、案例调研,分析富有创新性的切入点,确定设计内容。

在原有建筑设计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四年级专题设计还设置了3个专门化教学方向:数字建筑设计、历史建筑保护、城市设计,引导学生明确专业发展方向,提升专业优势。

1.数字建筑设计方向

以数字技术的专门化训练为主,运用数字化技术的基本知识,侧重计算机数字化三维建模以及快速成型技术应用,着重对三维建模、渲染的数字建筑表现技术和包括快速成型技术在内的数字模型的数控制作技术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训练,包括三维形体分析、空间分析、物理环境分析等方面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数字化建筑设计思维方法和实际应用技能。将相关教师加入建筑设计课程的指导小组,指导学生进行设计分析和运用。围绕参数化设计、虚拟现实与GIS应用、建筑热环境、风环境模拟以及可持续性设计等专题进行教学。

2.历史建筑保护方向

在全国率先开展了面向建筑学专业本科生高年级(4-5年级)历史建筑保护专门化教学,从2005级开始已经全过程开展5年,建立了贯穿五个年级的建筑历史和建筑设计的纵向课程线,在高年级面向历史建筑保护专门化的学生,如四年级历史建筑专门化方向的学生开展田野考察、传统营造法、历史环境保护、传统建筑与园林法则设计、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建筑设计、大尺度历史环境有机更新的城市设计等系列课程。在毕业设计中设立历史建筑保护的板块,将建筑历史、历史文化保护和建筑设计教学结合起来,进行同时面向历史、现实和将来的建筑专门化教学。自2005年开始,每年历史建筑保护专门化方向的学生约20人,毕业时学院颁发“历史建筑保护学习经历证明”。

3.城市设计方向

高年级建筑设计教学应着力于培养学生更加全面的建筑观念[2]。城市设计作为综合社会、文化、技术因素的设计训练,跨越多个学科,是拓展专业视野、培养整体设计观与协作精神、提升设计研究能力有效教学途径[3]。自2000年起,专题设计教学中引入城市设计教学,并逐步在各专门化方向中摸索出符合各自特点的教学模式。如历史建筑保护方向以基于旧城改造的城市设计训练,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与历史建筑保护的关系,培养综合解决问题的思维与能力;数字化建筑设计通过参数化设计工具与分析方法应用于城市问题分析与城市形态建构训练,培养创新研究精神及逻辑分析能力。2013年起,在四年级建筑学专业实施城市设计专门化,城市设计教学强调对学生各方面综合能力的培养,包括针对城市问题采用多学科分析的理性思维能力、多角度解决城市问题的整体创新能力、团队合作和个人设计相结合的组织能力培养等。

(二)开放性的教学组织

通过开放式“专题设计”模式的推行,实行相对固定的教学架构与开放式模式相结合,拓展学生的专业视野,加强各种交流设计机会,并在课程安排上提供可能[4]。

1.指导教师组交叉辅导

四年级每个学期设置的多个设计题目,由不同的导师小组负责,学生可选择参加,鼓励合作设计,教授带博士研究生直接参与本科教学。由单纯导师指导改变为专题导师组的指导,交叉辅导,扩大学生与专业教师的接触面,导师团队指导,学生团队协作。

2.行业专家参与指导,国际联合工作坊与设计教学融合

专题设计教学利用教育部及校级海外名师等引智项目的资助,将相对固定的教学架构与开放式模式相结合,外聘高水平建筑师和客座教师参与指导教学,将“国际联合设计教学”纳入本阶段课程教学,形成以“开放整合”为特色的教学模式。

3.教学反馈

在近年的教学实践中,专题设计教学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首先,真实课题与现实问题的专题设计锻炼,培养学生面向实践创新的设计能力,通过国际联合工作坊的合作,国际交流拓展学生视野;其次,将建筑设计、城市设计、景观设计、历史建筑保护和建筑技术紧密结合,形成综合性与复合型培养模式;同时,通过组内讨论、组间交流、专家讲座、校外合作等多元互动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设计表达与口头表达能力,开阔学生的设计思路,启发学生自主性的学习研究。

2013年,四年级3个专门化设计教学的教案及作业在全国建筑设计教案和教学成果评比中,均获得优秀教案奖及优秀作业奖。2013年8月,在被誉为太阳能界“奥林匹克”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设计竞赛中,以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高年级学生为主的代表队获得总成绩第二,五项专项第一,创国内参赛最佳历史记录,这从侧面显示了整合实践教学的专门化设计教学对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2014年,学院有4名本科毕业生被美国哈佛大学录取。学生认为结合国际联合设计工作坊的开放性教学开拓了设计思维,受益匪浅。

四、以“导师制”优化教学环节之间的衔接,强化专业能力发展

(一)教学组织模式

“导师制”教学要求相关学生的五年级专题设计,相对固定地在同一导师的指导之下完成,并延续整个学年,将毕业设计的学时和生产实习的学时打通使用。

在导师工作室参与专门研究方向的实际课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践问题的科研能力,利用导师专长促进学生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进一步提高,并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以往设计课教学与学生实践训练、生产实习在时间上的局限性,可持续并深入进行课题研究,与研究生教育实现有机衔接。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作为建筑学院本科生主要的生产实习基地之一,拥有全国著名的工程院院士、设计大师,一批博士生导师、正副教授、高级工程师以及一大批年富力强的建筑设计师。部分副高以上职称的设计师参与本科生的毕业设计教学,逐步积累了教学经验和指导技巧,成为五年级“导师制”的补充来源。其优势在于将“导师制”教学与设计院的实际生产任务相结合,指导学生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

(二)教学反馈

近几年,建筑学院鼓励优秀本科推免生参与五年级导师制教学,以保送本校推免生将来的研究生导师作为其五年级的导师。“导师制”不仅减少了优秀生源的流失,也从整体上提高了研究生新生的科研水平,使学生能提早了解、熟悉导师的研究方向、掌握研究方法。

依托教学、研究、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不少高年级本科生参与了本校设计院承担的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广东馆、广州亚运会场馆等工程项目设计。另据统计,参与五年级导师制的学生每年均稳定在毕业班学生总人数的20%左右,而优秀毕业设计中参与导师制的学生所占比例则逐年提高,进一步说明了导师制有利于强化“教学、研究、实践”三结合的办学模式,有助于提高毕业设计成果质量及专业设计水平。

五、结语

高年级建筑设计教学实行四年级专题设计教学与五年级导师制教学的模式,有效整合了实践教学,并依托学研产平台与科研项目、设计实践的有机结合,在本科教育中实现了有效的资源共享,在提升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方面效果明显。当然,教学模式的优化需要长期的实践与不断的校正。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需进一步探索完善。如目前参与导师制的学生比例仍有待提高,如何扩大导师制的吸引力有待研究;导师制的教学课题需同时满足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成果要求,有必要建立良好的审核与评估标准等。参考文献:

[1] 肖毅强. 高年级设计教学应强调能力深化与整合知识相结合. 见建筑师业务实践与毕业设计教学[J].城市建筑,2011(3):8-9.

[2] 孙一民,周剑云. 以城市设计思想为主导之建筑观念的培养[J]. 华南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2):43-45.

建筑专业优化设计范文第7篇

本文作者:刘嘉工作单位:上海申元工程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随着我国工程造价咨询行业的迅速壮大和发展以及建筑设计领域的繁荣兴旺,建筑设计院的技术经济部门和人员依然是实现建设项目投资控制和管理的主要力量。建筑设计院的技术经济部门是工程造价咨询队伍中的一支特殊力量,长期伴随着建筑设计人员从事工程造价的估算、概算和预算。因为他们在工程建设投资的前期设计阶段参与项目的投资控制与管理,所以在我国基本建设投资控制领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我国建设工程造价咨询业的起步与发展就源于建筑设计院的技术经济部门。

近几年尤其是市场投资体制改革以来,建设工程的造价控制与管理已从设计阶段向两头大大延伸,也就是说工程建设的造价咨询市场已经从传统意义上的估、概、预三算向项目前期的经济分析与策划、价值工程评价、可行性研究、招投标、合同管理以及施工过程的全过程投资监理、施工决算审价等服务内容延伸,这使得从事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的社会中介咨询机构得以迅速发展。应该说,现阶段建筑设计院的技术经济部门与工程造价社会中介咨询机构所从事的工程造价咨询服务的内容和阶段在传统上是有区别的,且所积累的经验和方法都有各自的特点,界限十分分明。但是,这种差异随着两种企业的市场融合、业务融合而逐渐趋同。一方面,建筑设计院的技术经济部门正在大步地走向市场,承接更多施工前期和后期的工程造价咨询业务;另一方面,社会中介咨询机构也在全过程投资控制业务中接触和渗透到建筑设计院内部,瓜分抢占一部分原先在设计阶段本应由设计院技术经济部门所完成的概算与估算业务。全过程的投资控制已成为未来工程造价管理的方向和趋势,建筑设计院的技术经济部门面临市场转型的机遇与挑战。

可喜的是,一些建筑设计院的技术经济部门(像上海申元投资咨询公司、天津经特咨询公司、贵州公明咨询公司等)抓住了改革的历史机遇,较早地、成功地完成了改制,成为独立的工程造价咨询公司,走出了一条依托设计院、大力开拓社会市场、参与市场竞争的良性发展道路,为全国建筑设计院的技术经济部门进一步深化改革与发展树立了榜样。但也有很多建筑设计院的技术经济部门至今还依附于建筑设计院,还属于设计院内的一个非独立的分支机构和部门,对技术经济专业自身的发展缺乏全面的思考和打算,从而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威胁。2004年8月和2005年10月,由上海申元咨询公司提议组织的第一届和第二届全国大区建筑设计院“建筑经济发展论坛”分别在上海和北京举行。论坛使各大区建筑设计院的技术经济同行们形成了一些共识,那就是:勘察建筑设计院的建筑经济部门必须走市场化道路,必须提高本专业的核心竞争力,必须缩小全国建筑经济专业的行业发展差距,必须扩大和加强区域专业合作,必须整合社会资源最大可能地降低成本。之后,各大区建筑设计院的技术经济部门在相互了解认识的基础上相互交流、密切配合,形成了很好的合作平台,在全国范围内就一些具体项目进行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取得了良好的开端,获得了双赢的效果。所以我们认为,建筑经济发展论坛是一个载体、一个平台,定期举办这样的论坛可以使建筑设计院的技术经济同行间经常保持联络与沟通、交流与合作。第一届建筑经济发展论坛的主题是“建筑设计与建筑经济的良性互动与合作”,表明了勘察建筑设计行业技术经济专业的发展离不开建筑设计的支持与合作,只有在建筑设计的舞台上增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依托建筑设计院合作共赢才是建筑设计院技术经济部门的发展之路。第二届建筑经济发展论坛的主题是“跨区域的技术协作与发展”,就是说建筑经济专业的发展不仅依靠设计单位的支持,更要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加强区域间的合作与互动,通过区域间的交流来促进专业人员素质的提升。未来我们希望看到的景象是各地区建筑经济部门紧紧依托当地核心骨干建筑设计院,抢占和覆盖当地重要项目的技术经济业务市场,充分利用当地的信息资源和劳动力资源,进行跨地域的技术合作,进而建立起建筑设计领域全国建筑技术经济区域合作的大平台。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抵御社会中介咨询机构的市场威胁,建立公正、公开、公平的竞争体系,建筑技术经济专业的良性循环发展才能指日可待。我国建筑技术经济专业的发展水平很不平衡。过去曾有协调全国建筑技术经济专业发展的全国性专业委员会,而且这个专业委员会在老一代建筑技术经济专家的共同努力下,对建筑经济专业和行业的发展壮大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老一代建筑经济工作者相继离开了原来的工作岗位,或是离开了过去的领导岗位,像建筑技术经济专业委员会这样的全国性组织就此无人过问,长期没有实质性地开展活动,陷入了散架的局面。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全国市场一体化和信息一体化,一批建筑经济专业的年轻继任者们充分意识到了全国平台的重要性,信息和技术使得跨区域的技术合作变得必须而且可能。然而相当一部分建筑设计院的技术经济部门长期以来缺乏必要的交流与沟通,各自为战,坐井观天,没有及时地转变思想观念,对设计院的依存度与日俱增,过分的依赖使得设计院的技术经济部门到了离开设计院或者设计形势不好就无法生存的地步。其实有些建筑设计院的技术经济部门(如前文所述的几家公司)已经走上了一条与设计院分工合作的良性发展道路,他们的经验与教训都应该成为全国建筑设计院技术经济部门改革与发展的借鉴。为此,在全国建筑设计院的平台上迅速建立建筑技术经济专业的沟通平台、协作平台、交流平台,是关系到建筑设计院技术经济专业生存与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由建筑经济发展论坛发展整和成为新一代(届)的全国建筑设计院技术经济专业委员会,能够聚集起全国新一代建筑技术经济专业的代表与精英,带领、协调本专业的发展。短期来说,各地区建筑设计院的同行可以相互认识、观摩交流,充分利用地区间资源、体制方面的优势,开展跨区域的业务合作,通过业务合作缩小各地区建筑技术经济专业水平的差距,提高建筑设计院技术经济的服务水准。长远来看,各地区技术经济部门紧密依靠当地核心设计院,参与并掌握当地的标志性建筑和重点工程项目,在相同的技术水平之上开展区域性的业务合作,使得设计院的建筑经济部门既有当地知名建筑设计院的传统合作优势、又有全国设计院建筑技术经济部门资源整合的专业技术优势,这样建筑设计院技术经济部门和机构的市场竞争力才能大幅提升、抗市场经济风险的能力才能大大增强。同社会中介咨询机构相比,市场优势和技术优势相结合,再加上不断改革的建筑设计院的体制优势和信息优势,建筑设计院技术经济专业的发展前景是十分喜人的。因此,各地区建筑技术经济的同行和领导应该把构建全国建筑设计院的技术经济战略平台看成是一件双赢甚至多赢的事,从而给予充分的鼓励和支持。

建筑专业优化设计范文第8篇

建筑装饰设计是多门学科综合研究的专业,它的专业属性正在实现从艺术走向工程的转变,目前国内高等院校开设的建筑装饰设计专业的组成涵括了工科、艺术、师范、高职等其他多种类型的学生,由于学生的个人能力、专业水平、特色研究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导致院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存在一定的差别对待,按照这样的方式长久发展,建筑装饰设计专业的培养和未来发展必将呈现多元化趋势。艺术设计是建筑装饰的起源也是建筑装饰的灵感所在,但是建筑设计专业的承载发展却是由于工科的加入,因此这是一门综合性和复杂学科。一切专业人才的培养都是基于社会实际发展的需求,建筑装饰设计目前的培养目标就是加大对专业人才的全面培养,虽然会根据学生自身的差异和优势在专业内部进行细分,但是建筑装饰设计专业的特殊性则要求学生对各方面都能有一定的了解和应用能力,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在综合素质上得到提升,在择业时也会具有双向选择的权利。学习的培养模式必然要顺应发展,从单一走向综合。建筑与建筑装饰相依相存,建筑是建筑装饰设计专业的基础设施,视觉的艺术效果是建筑装饰设计的最终目标,它是美学与科学、艺术与技术的双重结合[1]。

二、建筑装饰设计专业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策略

建筑装饰设计专业的人才主要是通过运用色彩搭配,家具配置,环境布置等方式来实现自己的设计想法,因此需要较强的思维散发和想象规划能力,因而在理性思维上可能缺乏科学的逻辑性和严谨性,但是建筑装饰设计作为感性和理性并存的专业,要求学生在具备清晰明确的思维表达能力和环境感知技能的同时也要拥有在建筑技术方面的相关专业知识,并且这种专业知识还要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文化的沉淀改变持续发展。因此,高等院校在开展相关课程和人才培训的过程中,既要注重思维结构上的艺术表达技巧还要顾及到建筑工程的技术特性,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的正确专业观念,不能忽略对建筑技术的理论研究和基础实践,使学生形成清晰明确的学习意识和学习目标。教师还可以对学生科学思维、系统方法、视觉通一设计的相关讲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锻炼学生的自主评判力。[2]。

三、建筑装饰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与创新

1、建筑装饰设计专业教育理念

分析理解建筑装饰设计的专业属性和发展现状,制定合理的培养计划。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敢于大胆创新,更新教育理念,优化课程体系,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教育体系,摒弃陈旧的教育观念,遵循注重基础知识,拓宽教育途径的原则,立足建筑装饰专业的特殊性,重点强调建筑装饰专业教育的艺术性与专业系统教学的理论性,做到良好的艺术教养与严谨的科学态度全面发展提高[3]。

2、建筑装饰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策划

在建筑装饰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计划里可以实施与建筑专业搭建共同学习交流的合作平台方针,借助建筑专业系统全面的理论教学完善自身不足,实现资源共享,双方共同学习,共同发展的目标。在专业课程方面,主要进修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辅助专业课。专业基础课的扎实掌握是以后教学顺利开展的前提,主要包括美术基础、设计基础、理论基础等必不可少的专业课程,专业核心课是在基础上的深化和自身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主要包括三条线路,分别是衔接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毕业设计,辅助专业课则是为了确保专业人员的全面综合能力提升,主要进行一些装饰设计、外环境设计等。制定合理的教学体系,才可以为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奠定良好地基础,成为专业人员以后的发展优势[4]。

3、突出专业特色进行专业辅导

专业课程的设计可以在改进传统课程的基础突出信息互动,以此来进行高效的教学,重点突出建筑设计专业的教学特色。此外,教学实践也应该引起相关院校的高度重视,实践出真知,在教学过程中认真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参加社会实践或者相关的设计竞赛,保证学生的专业技能在学习期间可以得到大幅度提升,学校也可以聘请校外的优秀设计人才,为学生进行相关的指导,提出有建设性和实际性的专业问题并总结实践经验。

四、结语

建筑专业优化设计范文第9篇

本文通过分析专业出版单位数字出版运营的特点,阐述了传统出版行业在内外部竞争中应该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在行业内从事建筑图书出版的出版单位多达几十家,天津大学出版社的“建筑邦”与出版业内建筑类数字出版平台、行业外的建筑专业内容平台既有相似之处又有自身特点,形成了内部竞争与外部竞争并存的局面,面对内外部的竞争困境,传统专业出版单位如何创新运营和盈利模式,成为其专业领域数字出版平台生存发展的关键。

传统出版行业竞争加剧

行业内竞争者在出版行业,出版建筑图书的出版单位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天津大学出版社、英大传媒投资集团、清华大学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等,这些传统的建筑专业出版单位在数字出版平台开发上出现了不同质竞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专注于建筑施工大数据平台和建筑相关培训,英大传媒投资集团开发了电力百科网,清华大学出版社主攻教育,开发了一系列在线教育平台,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关注建筑室内装修平台的研发,唯独建筑邦是以建筑设计专业领域为开发对象,借助建筑邦社区、建筑邦微信、建筑邦APP、建筑邦知识图书和电子书开展全媒体出版服务,传统出版单位在数字出版平台开发上彼此竞争性较小。

行业外竞争者外部竞争者主要是指出版行业外,从事建筑相关的服务的平台,以及潜在的竞争者,建筑邦主要的外部竞争者主要是建筑领域信息的门户网站,如ArchDaily、ABBS、筑龙网、谷德设计网等,这些建筑门户网站上的内容都有以建筑设计来设计作品板块,但是建筑邦不像ABBS建筑论坛与筑龙网几乎涉及建筑相关的大部分领域,也不像谷德设计网、ArchDaily那样只专注于建筑设计师和建筑设计作品,建筑邦充分发挥了其垂直媒体的特性,在提供建筑设计专业知识服务的同时,链接上下游产业促进产业协同发展,在提高知识搜索准度和即时上下功夫。

创新运营模式是数字出版平台生存发展的关键

策略一:集中优势资源,建立专业领域知识服务平台

专业出版单位在出版融合发展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外部竞争市场中虽然有筑龙网、建筑中国、ArchDaily、ABBS、谷德设计网等平台,专业出版单位依靠自身的优势资源,专业化知识服务平台相继产生,如“建筑邦――建筑设计专业领域全媒体出版平台”、“中国建筑设计专业领域知识服务平台”在传统专业出版单位建设的具有代表性的专业领域知识服务平台。

“建筑邦”是基于天津大学出版社建筑设计传统内容资源优势,建O的包含建筑邦社区、建筑邦智库、建筑邦APP、建筑邦微信公众平台、建筑邦微博、建筑邦电子书、建筑邦纸质图书出版为一体的服务平台。建筑邦社区为世界各地的建筑设计专业设计师、设计机构提供建筑设计专业化设计作品展示、阅读、分享、互动服务。建筑邦智库是集成建筑设计作品的特色资源库,采用垂直化的建筑设计分类标引方式将建筑设计作品细分为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城市规划和专题图库五大垂直频道,尽可能满足设计师对建筑设计专业化的知识元、图书、期刊、文档、音视频和案例图片等多方位需求。

2013年2月建筑邦微信公众平台上线,至今已经拥有超过15万人的粉丝群体,日均阅读超过万人的阅读量,成为建筑设计师必不可少的知识获取平台,一位建筑师如此评价建筑邦微信:“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打开建筑邦微信,看一下建筑邦又发了什么。”

建筑邦APP、建筑邦电子书定位于建筑设计作品的收藏,建筑邦微博关注设计师线上互动,建筑邦纸质图书则是建筑设计专业知识服务的入口,纸质图书与数字出版物互为补充,同生共存。

“建筑邦”正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将所有媒体形态聚合到一个平台上、一个阅读工具上,为专业领域内的专业人群提供全方位的立体化服务的例证。

策略二:优中选优,有所为有所不为

建筑邦为了避免与外部竞争者全面竞争,在建筑领域相关产品中采取了聚焦战略,瞄准建筑设计这一单一领域进行集中化运作。

建筑邦(包含建筑邦社区、建筑邦智库、建筑邦APP、建筑邦微信公众平台、建筑邦微博、建筑邦电子书、建筑邦纸质图书)只建筑设计案例及与建筑设计领域相关的文章,虽然天津大学出版社建筑图书出版种类繁多,涉及建筑设计、建筑施工等多个门类,但是建筑邦必须做出割合,在“大而全”与“小而专”面前,我们选择了做“小而精”,在风格上展示出建筑设计领域全面、专业的形象,内容选取上以建筑设计案例为主,为建筑设计专业人群提供高效的知识送达和解决方案。

“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建筑邦集中天津大学在建筑设计中的优势,舍弃建筑施工、建筑结构、岩土、水利等众多领域,只选择了做建筑设计,是人、财、物之间最佳的搭配方式,以最少的人力成本、版权成本,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采编人员通过约稿形式与世界各地的建筑设计事务所联系原创设计作品,并按照不同的栏目及时、快捷的,一些知名设计师的作品通过“邦首发”“邦设计”等栏目出去,让世界各地的建筑师第一时间看到最新、最优秀的建筑设计作品。在建筑设计作品实时中,建筑邦微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极大地提升了建筑邦的品牌和天津大学出版社建筑设计传统出版的知名度。

策略三:注重领域内上下游产业协同,加强垂直行业对接合作

专业出版单位都具有一定的行业背景,我们熟知的专业出版社有地质出版社、人民法院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都是在各自专业领域拥有高层次的专业作者队伍和读者群体的出版社,各专业出版社数字出版平台相继出现后,形成垂直类的行业媒体,吸纳了本专业上下游相关领域的优秀作者、读者资源,这些作者和读者既是内容生产者也是内容消费者,特别是微信、微博、手机客户端的出现,使传播更加便捷,可以为某一特定领域的特定需求提供全部深度信息和服务,从而开创行业精英媒体的全新方式。

建筑邦依靠建筑设计专业领域的设计企业、设计师为纽带,架起连接上游地产开发商、下游建筑材料供应商、建筑建材展览商的桥梁,建筑邦社区通过设计灵感栏目项目信息,产品板块建筑设计作品中需要的建材信息、专题栏目最近的建筑专题展会活动,在建筑邦平台上地产商可以相关的地产项目进行设计招标,设计企业、建材商应标,以上游产业拉动下游产业发展,通过上下游企业进行相互评价实现下游产业与上游产业良性互动。

策略四:转变出版思路,提升服务质量

专业领域知识服务平台的出现使传统出版社由出版商向知识服务提供商转变,专业出版单位读者群体相对固定,建筑邦是以建筑设计师群体为服务对象,通过建筑邦社区建立属于建筑设计师的朋友圈,建筑师之间相互交流设计经验,分享设计心得,在建筑邦平台上实现其建筑设计思想的碰撞。

首先明确群体定位,建筑邦的读者分为建筑设计院校老师和学生、建筑设计师,建筑师群体属于小众,根据国家统计局2013年的数据,全建筑设计师从业人数只有141万人,建筑师群体虽小,但是在建筑设计细分市场上,他们拥有很高的阅读需求。

其次明确建筑设计师需求,建筑师注重细节,追求完美,从而设计出一座座宏伟的建筑。建筑师的自主阅读意识很强,能够主动阅读相关建筑设计内容并获取自己所需知识和信息,并对阅读的内容作出独立理性的判断。

建筑专业优化设计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建筑设计;质量;优化;管理

一、建筑设计优化管理的理念

质量是产品的生命,没有好的质量,产品就没有市场,只有高质量的产品,在市场上才有竞争力,建筑设计也是同样如此。本人认为,只有在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上做文章,才能产出高质量的建筑设计成品。建筑设计,在某种意义上讲可等同于建筑产品,它是艺术创作与科学技术的结合体。它不能用工业化、工厂化、程序化的过程进行生产,对于不同使用功能、性质的建筑从内容到外表形态是不同的。建筑设计成果的质量评定不能用固定的标准去衡量,即使达到建筑设计规范、标准和规程,也不能称该建筑设计就是优良品或精品。建筑设计是科学与艺术双重创作的结合,是创作构思加科学计算合成的结果。在运行过程中设计构思组合产生出全新的东西,不可能有固定的模式可套用,建筑设计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变化。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劣,确切地说是一个目标范围的界定,建筑规范、规程和标准是建筑设计合格的下限。建筑设计精品是在设计运行过程中优化取舍,完善完美。因此,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是十分值得重视的。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就在于强化、强调了设计的“全过程管理”,这是动态管理。它也打破了过去静止的简单化的“结果管理”淘汰制。从而避免浪费时间和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建筑设计运行过程要自始至终,由部分到整体、由管理点到强化点,由方案到施工图,这些工作都要进行细化、优化和筛选。它是积极主动、极具挑战性的动态管理。

二、健全建筑设计质量优化管理的基础―― 质量管理保证体系

(1)建立法人挂帅的组织机构。成立监督机构,即法人亲自挂帅,专家起主导作用的全方位的有机结合体。设立质量检查小组,每个项目均设质检员。以专家为主导是为了掌握专业技术的高标准高质量,法人挂帅是保证质量管理体系顺利运行。主要目的是使这项工作经济化,制度化,责任化。

(2)健全可操作的规章制度。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规章制度的制订要结合实际情况,一定要具体化、细化、量化,特别是要具有可操作性,以保证其运用的经常性和可检查性,以其达到预定目标。二是规章制度要量化,做到可以制成表格分门别类填写打分。三是设计人员行为要规范,原则性要强,只有我们自己有效地规范了行为,才能使我们的服务对象满意。四是跟踪服务、反馈信息及时更正与处理。五是事前计划要具体,事中控制有措施,事后总结有效果。

三、建筑设计质量优化管理的运作

建筑设计质量优化,不仅是为了设计产品合格,满足设计规范的要求,而是为了高标准的追求。在设计优化管理运行的前后,从计划到分工、从人员到产品,从部分到整体等都是为了筛选出最优的方法和手段,产出最佳产品。

(1)在定岗定位人员时即时挑选,既要进行优化思想教育,又要注重量才使用,使每一个设计人员都有进取精神,思想中时刻存在着争夺市场的竞争意识。这就是人员的优化组合。

(2)确定每一个项目的优化管理。所谓管理点,就是项目中起决定作用的关键点。比如:项目设计的方案图、施工图、预算,这就是建筑设计项目宏观中既有影响又起决定性作用的关键点。

(3)设计项目的优化统筹安排。设计项目的各个专业及专业内部的不同程序的交叉运行必须要进行周密地安排。只有这样才能使各个专业及专业内部密切联系,避免出现差错,大大地缩短设计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4)随时制订与研究项目的创新计划。凡是设计项目运行过程出现新情况新问题,都应该进行分析研究。只有不断地向较高的目标前进,优良产品才会不断产出。

(5)提倡精品化、集成化、信息化。要创新要精品就必须掌握足够的信息,如向国外发达国家学习,他们的设计理念和先进经验,做到这一点也就等于找到了捷径。

(6)提高设计人员整体水平和素质,给设计对象创造更多的学习,深造的机会,使他们在设计运行中的各个环节都能独当一面。

(7)制定优化的最佳目标,打出最低的要求线,尽量把一些定性的要求变成定量的标准,以具有明确的可操作性。

(8)建筑设计方案的优化管理。建筑设计方案对于设计项目十分重要,建筑设计方案的确定不仅仅是为了评选好的方案,优化选取方案不是目的,重要的是在建筑设计方案运行中进行优化管理。当建筑设计方案选取后,按专业部分进行优化、细化、量化而后运行。建筑设计方案优化管理,旨在于打破旧的、固定不变的教条,采取积极地动态管理方法。

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首先在于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然后才是管理。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关键在于建筑设计思想目标的确立,建筑设计思想的优化。

四、建筑设计运行系统与过程的优化控制

设计运行系统指总体的各个部分运行一体化,而过程是进行设计的全过程。要对其进行优化控制。首先,要确定系统部分的控制点,也就是运行的各个部分,即管理点,使每一个部分都进行优化处理。然后,进行过程的优化控制。如果只提达到质量标准、满足规范、规则的要求,那么建筑设计这个特殊的产品并非是精品。因为建筑设计的创作意识包括科学与艺术的排列与组合。提倡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就是始终有一个较高的目标去奋斗。这里目标指的是一个范围,而不是具体的标准。方案有几个,而最好的只有一个。复杂的建筑设计周期短的几周、长的几年,施工的周期更长。

建筑专业优化设计范文第11篇

关键词:结构设计 质量管理 过程理念

中图分类号:TB482文献标识码: A

在建筑工程领域中,建筑结构设计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它不同于其它专业设计,它的设计质量直接影响着工程周期、成本节约,可以说是一个工程中重要的生命线。对业主而言,在同行业中是视时间和成本为金钱的,有效地缩短工程周期和节约成本就意味着在市场中能取得先机,立于不败之地,获取更大的效益,业主对设计单位的要求就是如此。可以说能做到业主满意、以业主为服务中心就会增强设计单位的同行业竞争力。针对建筑结构设计全面质量管理,设计单位可采取如下过程管理方法,其中设计单位结构总工程师是建筑结构设计全面质量管理的总负责人,组织实施全面质量管理。

一、建筑结构设计管理的理念

质量是产品的生命,没有好的质量,产品就没有市场,只有高质量的产品,在市场上才有竞争力,建筑设计也是同样如此。只有在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上做文章,才能产出高质量的建筑设计成品。建筑设计,在某种意义上讲可等同于建筑产品,它是艺术创作与科学技术的结合体。它不能用工业化、工厂化、程序化的过程进行生产,对于不同使用功能、性质的建筑从内容到外表形态是不同的。

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劣,确切地说是一个目标范围的界定,建筑规范、规程和标准是建筑设计合格的下限。建筑设计精品是在设计运行过程中优化取舍,完善完美。因此,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是十分值得重视的。

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就在于强化、强调了设计的“全过程管理”,这是动态管理。它也打破了过去静止的简单化的“结果管理”淘汰制。从而避免浪费时间和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建筑设计运行过程要自始至终,由部分到整体、由管理点到强化点,由方案到施工图,这些工作都要进行细化、优化和筛选。它是积极主动、极具挑战性的动态管理。

二、设计前期质量管理

1、根据业主要求设计单位组建设计项目组,安排结构设计各阶段的设计人员、校对人员、专业负责人、审核人员并安排相应的完成时间,形成设计进度计划表。

2、在签定设计合同时由设计人员了解业主对该项目的明确要求和隐含要求,向业主指定的业主代表收集设计资料,包括委托书、立项文件、地质勘察报告、环评报告、规划总平等等,同时对提供的资料要由业主代表签字确认。

3、针对建筑工程的不同类型,由专业负责人对设计和校对人员进行事先指导,形成事先指导表。同时专业负责人应起草本设计项目结构设计统一措施,经结构总工程师批准后,结构人员保证人手一份使用。设计项目结构设计统一措施可按以下选择a.工程地质勘察要求,b.结构设计制图标准,c.结构设计统一措施,d.多层(砖混、框架等)民用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措施,e.高层(框架、框架剪力墙,剪力墙等)民用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措施等。

三、设计过程质量管理

1、在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中设计人员应严格执行结构设计统一措施,如有异议应及时向专业负责人提出,由专业负责人和总工程师确定最终标准,而不能一意孤行,违反全面质量管理,影响设计进度。

2、建筑各专业在各阶段设计过程中应互提设计基础资料,形成配合资料互提单表,以此表来约束各专业人员的设计责任行为。结构设计人员应做到主动与建筑各专业沟通,做到设计严谨、不遗漏。

3、在初步设计结束后施工图设计过程中可根据工作情况,由各级负责人进行设计中间工作检查,形成中间检查表。各级负责人应做到主动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以免设计校对、审核时改动过大,影响设计进度。

4、设计人员应严格执行设计进度,如遇特殊情况不能在安排时间内完成,应及时把情况向专业负责人说明,由专业负责人另行安排设计人员协助工作,保证工作按时完成。在各阶段设计结束后进行设计校对、审核,并形成校对记录表、审核记录表。对校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设计人员可以有自己的思路原则,说明理由经总工程师审核确认后,可以不修改,否则都应进行修改,而不能弄虚作假不修改。

5、最后设计图纸要进行图纸会签、加盖印章、晒图、打印、包装、交付、备份设计电子文件等工作,属于设计人员完成的要及时履行责任完成,不要影响下一步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的进行。设计人员应按照本设计单位结构专业计算书的要求完成本专业计算书。

四、设计后期质量管理

1、根据建筑设计审图中心提出的意见及时进行修改,设计人员如遇不理解之处,要主动早与审图人员沟通修改,并按审图中心的要求提供修改后的设计文件,争取早日通过,交付业主使用。

2、按照业主的要求进行技术交底,形成工程设计会审记录表,做好业主与施工单位的沟通桥梁作用。

3、对施工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如果涉及设计变更,要及时做好设计变更,按照本设计单位的相关要求处理后形成设计变更通知书表交付施工单位使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般问题要及时处理,不拖沓,形成现场服务记录表。

4、在施工过程各部位验收中,设计人员要虚心向业主和施工单位收集设计质量信息反馈,并且从中要吸取教训,形成质量信息反馈单表。

5、主体工程验收后,设计人员要对整个设计过程文本、底图、表格等资料存档保管并做好设计文件记录。

按照以上对建筑结构设计全面质量管理的阐述,可以形成以下组织结构表进行归纳:

从上面组织结构表可以看出,用一些规范的表格和文本是进行建筑结构设计全面质量管理的关键,这种过程可以是一目了然的,在执行时会很有条理,容易让人接受并执行。同时我们看到建筑结构设计全面质量管理很好地把握了全面质量管理八项原则,即以顾客为中心、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互利的供方关系。

总之,建筑设计的质量管理,就在于强化、强调了设计的“全过程管理”,这是动态管理。它也打破了过去静止的简单化的“结果管理”淘汰制。从而避免浪费时间和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建筑设计运行过程要自始至终,由部分到整体、由管理点到强化点,由方案到施工图,这些工作都要进行细化、优化和筛选。它是积极主动、极具挑战性的动态管理。

参考文献:

1.孔雅莎,《建筑结构设计杂谈》[J].建筑结构,2006(3)

建筑专业优化设计范文第12篇

在日益注重生活环境和居住品质的今天,建筑的舒适性、节能性和美观性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而设计工作对建筑产品的功能使用、外观造型、结构寿命、造价和维修,都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做好建筑设计管理工作对整个建筑生产意义重要,可以说,建筑设计是项目开发的龙头,是综合性物业开发和运营企业的生命。没有好的设计作品,综合性物业开发和运营项目就不可能有好的市场,企业更不可能有好的发展前景。在企业相互竞争和共同发展的过程中,建筑设计的品质不可避免地成为竞争的焦点,而设计质量的有效管理与把握更成为支持公司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依据。在综合性物业开发和运营中,设计部肩负着设计质量管理的主要职能,并负责对建筑设计的方向进行指导和把控、对过程进行监督和协调、对结果进行跟踪和审核,其工作内容主要如下。

一、专业及技术管理

1.设计质量优化管理。建筑设计是艺术创作与科学技术的结合体,是创作构思加科学计算合成的结果;建筑设计成果的质量评定不能用简单的标准去衡量,即使达到建筑设计规范、标准和规程,也不能称该建筑设计就是优良品或精品。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劣,确切地说是一个目标范围的界定,国家和地方的建筑规范和标准是建筑设计合格的下限。建筑设计精品是在设计过程中进行的优化取舍、完善完美。因此,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是所有技术管理中最重要的内容。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首先在于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其次才是管理。建筑设计的运行过程自始至终、由部分到整体、由管理点到强化点、由方案到施工图,都要进行细化、深化、优化和筛选。2.设计质量优化管理的意义。方案设计阶段的优化管理对于设计项目尤为重要,设计品质是否与定位相符、建筑效果是否新颖美观、整体布局是否满足规范节能要求、空间感受是否舒适宜居、交通流线是否清晰合理,这些都是保证一个设计是否能够顺利开展的基本前提。扩初设计阶段的优化管理重在深化方案设计、验证方案的可行性、修正方案中的缺漏、分专业进行优化、细化和量化,以杜绝到施工图设计时出现方案大调整的反复,是决定一个设计作品是否能够真正实现的关键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的优化管理更强调设计的细部和施工的可操作性,节点的做法、材料的选择、结构的经济性、设备安装的预见性、综合管网的配置、人防工程的衔接、精确面积及实际造价的核准等等,是落实建筑设计的最终效果、避免造成施工浪费及时间经济损失的最重要阶段。值得一提的是,即使各设计阶段工作完成后,设计部仍需要严格校核图纸,发现各专业间互相影响的隐患;并加强与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的沟通,及时跟踪、反馈、协调并检查现场的实施情况。3.图纸文档管理。一个综合性物业开发和运营开发项目从初期的拿地规划,到方案、扩初、施工图设计各个阶段的报批报建图纸,再到根据审图公司、规划、消防等各个相关部门的意见修改完成的各版图纸,加之其间因综合性物业开发和运营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调整意见进行的过程修改图。因此,必须建立完整的图纸档案系统,按日期、分类别、根据图纸的不同用途,由专人负责图纸的收发、汇总、整理和归档,并准确及时地对作废图纸进行处理。另外,电子文件的分类、归档与保管在企业也显得尤为重要。各个设计阶段的重要图纸的电子文件都应该与纸质图纸相对应的进行归档保存,同时,各个政府部门的纸质批复、各种重要的会议纪要和流转、各类考察图片及资料收集,都应经过扫描后进行分类归档和贮存。4.专业研发的管理。综合性物业开发和运营企业将设计管理部的工作分为两部分:项目的设计管理和专业设计的研发管理。前者侧重已在运作或马上要启动的项目,而后者则将眼光放在下一步可能会实施甚至未来想要开发的项目。专业研发的管理可以借助国际知名的设计公司、国内高度专业的设计院所等外脑,也可以针对企业自身的发展目标和产品定位在内部组建一支新的设计研发团队。研发团队的管理者除了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外,更需要具有前瞻性的眼光和广阔的视野,需要不断制订并研究项目的创新计划。针对设计研发新产品过程出现的新情况、新思路、新问题,应该进行分析论证。5.标准化管理。设计标准化的概念近几年开始在企业被提及并日渐被接受和推广。这里绝不仅限于制图标准、编制深度、通用图集等的标准化,更多的是指为了提高综合性物业开发和运营进程中的速度和效率,制定适合企业自身发展模式的系列产品和类别标准。例如,针对不同人群的居住习惯和品质要求,分别制定高、中、低端产品的设计标准,企业一旦确定了每个系列产品的设计标准,便可通过该系列第一个实施的项目进行实际的验证和修正,今后该系列同类产品的复制和实施即可大大降低设计、优化和复核时间,提高整个综合性物业开发和运营开发企业的速度和效率。管理标准化存在于企业的方方面面,制定、执行和不断完善标准的过程,就是不断提高质量、提高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的过程,是一个不断优化、不断完善对象和自身的过程,也是一个可以使企业持续发展的过程。建立标准化管理系统,包括建立设计技术责任制、实行全面质量管理、鼓励设计人员采用先进技术、组织采用统一的模数、参数和标准构配件、加强调查研究、重视技术经济分析论证、保证设计质量等。

二、计划管理

建筑设计的计划管理体现在:明确设计工作的方向和目标,进行任务和力量的平衡;合理安排进度,组织好各方面的配合协作,统一工作步骤;采用先进技术和方法,以达到设计质量高、进度快、造价低、经济效益好的目的。依据项目开发的秩序,设计计划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一是做好设计开始前的准备工作,树立全局观念,了解用地特征及周边环境,收集当地相关资料,增强对产品定位的预见性。二是阶段制定合理的设计进度计划,明确建筑、室内、景观及其他各专业设计开展的前提条件和介入时间,编制详细的项目综合设计进度计划与各专业的设计计划。三是依据不同设计内容和设计阶段,选择优秀的设计单位,考察其相关的成功案例、资质品牌、收费标准以及其内部管理、设计团队的配合度、设计人员的组成等,这是保证设计计划能够顺利完成的基础。四是加强计划的执行力,计划一旦制定必须严格执行,若因设计自身原因不能执行完成计划的应有相应的惩戒手段。对可能造成设计计划延期、拖后的其他原因应提前进行知会提醒,并需有补救措施和处理预案,以保证计划的有效落实。

三、组织管理

采用合理的组织形式,明确分工协作关系,充分调动、发挥设计人员的积极性和业务专长。主要内容包括:组织和执行国家及当地政府制定的设计方针、政策、规程、规范和定额;及时组织、协调各方面的工作,保证计划和规定目标的实现。设计部做好设计资格的审查、登记、批准工作;监督设计公司根据任务大小、技术繁简、设计人员专长,确定或调整设计组织,做好考核工作;加强专业团队建设,提倡相关专业间的学习,阶段性组织参观优秀项目及专业素养的培训;定期组织设计管理工作经验和教训的总结,提倡每天的事每天解决、每周的事每周解决、每月的事每月解决,强化有效的管理意识。企业领导首先应重视管理,明确建筑设计是建设工程质量保证的基础,设计质量不仅直接影响工程质量,也是控制工程造价的最关键因素,除了要培养优秀的设计人才外,还应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切实可行的实施措施,在实际工作中加强管理,在措施落实上下工夫,真正落实质量目标责任制、质量责任追究制,协调好各工种(设计、校对、审核等)之间的关系,保证设计质量的落实。严格按照质量认证体系的要求,规范流程,明确责任,用过程质量保证设计的总体质量。严格按照设计前有进度计划、设计中有质量监督、出图前有会签和检查的要求对待每一项工程。真正从观念到行动上重视技术与质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会大大地提高。技术水平高,设计质量好的设计师就能真正得到重用,人才就不易外流,技术水平和设计质量就会不断得以提高,承揽到手的工程就能通过先进的技术、优异的质量、周到的服务来完成,回头客就会越来越多,经营业绩会越来越好,逐渐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四、程序管理

建筑设计的程序决定了项目开发的进程,因为建筑设计程序的高效管理不仅影响着各项报批报建的顺利通过,更直接影响现场施工的有序进行。综合性物业开发和运营项目开发过程中的各个阶段都和设计程序息息相关:开发项目的立项和可行性研究阶段,需要确定初步方案,编制设计任务书;项目的规划设计和报审阶段,需要完成设计方案、估算投资造价及环境影响的评估报告;项目开发的市政配套阶段需要编制初步设计和概算,并完成审定、申报;项目的开工、建设、竣工阶段,需要建筑的施工图设计及施工图预算;根据不同企业对项目品质的不同要求,有时还需要在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阶段编制设计任务书;对于技术复杂而又缺乏经验的项目,还需要编制技术设计和修正概算。

建筑专业优化设计范文第13篇

关键词:设计施工一体化建筑装饰企业行业分工互补功能

设计施工一体化是将设计要点和施工内容进行有机结合,整合建筑装饰行业优势,发挥建筑装饰企业专长的重要举措,通过设计施工一体化的建设可以将建筑装饰工程统一为一个整体,是新时期建筑装饰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与举措。应该从建筑装饰行业的角度出发全面解读设计施工一体化的概念,做到对设计施工一体化功能与价值的深入分析,从解构设计施工一体化的内容,统一设计施工一体化的过程入手,提升建筑装饰企业运用设计施工一体化的能力,强化设计施工一体化对建筑装饰企业的促进作用,为建筑装饰行业实现设计施工一体化的发展目标探寻保障与支撑。

1 设计施工一体化的定义

设计施工一体化是建筑装饰企业根据装饰设计与装饰施工存在的必然、内在的练习,通过整合的办法将建筑装饰工程各环节做到紧密结合,建立起设计和施工的体系,以一体化的方式完成建筑装饰工程的各项目标。设计施工一体化是当前建筑领域的趋势,由于建筑装饰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建筑装饰工程内容越来越复杂,传统的设计与施工相分离的方式已经不适速发展的实际,建筑装饰企业应该着眼于设计与施工的统筹,提升工程质量、工程效果,在出色完成建筑装饰工程任务的同时,提升建筑装饰企业的竞争力,进而做到对建筑装饰产业的有效调整,为整个产业的发展开拓更具有发展潜力和生命力的空间与环境。

2 设计施工一体化对建筑装饰产业的价值

2 . 1 设计施工一体化是行业发展的必然

在物质文化水平逐步提高的大背景下,社会对建筑装饰工程的要求正呈现不断提高的趋势,建筑装饰产业想要实现发展,就必须对建筑装饰工程的全过程进行全面而有效地覆盖,使建筑装饰工程的各环节纳入到有序、体系的层次和环节。特别应该展开对设计与施工的统一和调整,使建筑装饰工程得到更为科学、更为完整的行业支持,在提升建筑装饰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同时,以设计施工一体化推进整个行业的持续发展。

2 . 2 设计施工一体化是企业发展的需要

设计施工一体化不但可以有效避免工程业主因专业水平、协调能力和管理能力不足而出现的建筑装饰工程的常见问题,而且也能为建筑装饰企业提供设计与施工相关工作的整合与处理空间,能够对装饰工程设计和施工进行有效地协调和专业地处理。在提升建筑装饰企业服务质量的同时,提升建筑装饰企业的发展潜力,使建筑装饰企业在设计施工一体化的背景下通过自我完善和调整适应建筑装饰市场的发展,做到对建筑装饰企业不断进步的保证。

2 . 3 设计施工一体化是企业竞争力的体现

当前建筑装饰市场的同质竞争愈发激烈,如何提升建筑装饰企业竞争力,建立建筑装饰企业独特的竞争优势成为企业和行业急需解决的任务与目标。进行设计施工一体化建设是当前较为有效的途径,通过设计施工一体化可以实现对设计市场和施工市场的有效整合,确立建筑装饰企业在同行业中的优势地位,同时设计施工一体化设计还可以形成建筑装饰企业的特点与

优势,帮助建筑装饰企业建立起独特的市场形象,增强建筑装饰企业的竞争力。

3 建筑装饰企业推进设计施工一体化的措施与方法

3 . 1 做好设计施工一体化的分工工作

建筑装饰企业专业分工有助于形成的专业化的设计与施工体系,有助于设计施工一体化目标的实现,只有紧紧依靠建筑装饰设计施工一体化,才能借设计施工一体化功能的发挥进行设计施工的综合协调和管理,建立起建筑装饰设计施工的新型平台,更好地发挥出建筑装饰企业在设计与施工中的独特优势。

3 . 2 提高设计施工一体化的内涵

设计施工一体化过程中应该提高综合协调能力,使建筑装饰工程在装饰设计的主导下,兼顾施工过程和技术,使整个建筑装饰设计与施工更加完美。在设计施工一体化的过程中应该大胆引进专业设计人才,提高专业设计和施工的资质等级,在满足市场和客户需要的基础上,提升建筑装饰工程设计施工一体化的内涵。

3 . 3 发挥设计施工一体化中的作用

应该发挥设计施工一体化提升施工企业内在素质的功能,掌握建筑装饰设计施工的动向,形成对建筑装饰工程发展趋势的把控,建立建筑装饰企业独特的优势和竞争力。应该发挥设计施工一体化的保证监督作用,通过设计施工一体化的体系形成严格遵照执行、科学控制装饰施工、严格质量管理的体系,在提升对装饰施工工程监督水平的同时,提高装饰施工企业施工质量。应该发挥设计施工一体化的管理功能,形成对建筑装饰工程系统性和结构性的科学管理体系,做到对建筑装饰工程质量、安全、效益等各项目标的保证。

4 结语

建筑装饰行业实现设计施工一体化是当前主要的方向,设计施工一体化的建设可以发挥建筑装饰行业在技术、组织、管理方面的优势,在取得设计和施工两个重要过程有效统和的基础上,做到对建筑装饰行业、建筑装饰企业潜在价值和能力的挖掘,从设计施工一体的方式、途径和策略上推进建筑装饰行业与企业向更全面、更系统的方向发展,在创建符合新时期建筑装饰行业设计施工一体化发展策略的前提下,做到对建筑装饰产业发展的有力促进。

参考文献

[1] 王俊才,洪红,廖奇云.建设工程项目的发包方式――设计-施工一体化承包模式的应用研究[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3(6):108-114.

[2] 分项工程设计施工一体化体验――中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装饰装修、建筑幕墙工程设计施工一体化实录[J].施工技术,2010(9):14-15.

[3] 刘志峰.推进住宅全装修发展成品住房建立科学的住宅建设模式[J].住宅产业,2009(7):1012.

[4] 劳智权.对于“建筑装饰装修设计施工一体化”的思考[J].室内设计与装修,2007(2):92.

[5] 赵一峰,金磊.通过科技创新和设计能级管理提升建工设计-施工一体化总承包能力[J].建筑施工,2007(9):741-743.

作者简介:

建筑专业优化设计范文第14篇

质量是产品的生命,没有好的质量,产品就没有市场,只有高质量的产品,在市场上才有竞争力,建筑设计也是同样如此。

本人认为,只有在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上做文章,才能产出高质量的建筑设计成品。建筑设计,在某种意义上讲可等同于建筑产品,它是艺术创作与科学技术的结合体。它不能用工业化、工厂化、程序化的过程进行生产,对于不同使用功能、性质的建筑从内容到外表形态是不同的。

建筑设计成果的质量评定不能用固定的标准去衡量,即使达到建筑设计规范、标准和规程,也不能称该建筑设计就是优良品或精品。建筑设计是科学与艺术双重创作的结合,是创作构思加科学计算合成的结果。在运行过程中设计构思组合产生出全新的东西,不可能有固定的模式可套用,建筑设计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变化。

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劣,确切地说是一个目标范围的界定,建筑规范、规程和标准是建筑设计合格的下限。建筑设计精品是在设计运行过程中优化取舍,完善完美。因此,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是十分值得重视的。

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就在于强化、强调了设计的“全过程管理”,这是动态管理。它也打破了过去静止的简单化的“结果管理”淘汰制。从而避免浪费时间和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建筑设计运行过程要自始至终,由部分到整体、由管理点到强化点,由方案到施工图,这些工作都要进行细化、优化和筛选。它是积极主动、极具挑战性的动态管理。

2、健全建筑设计质量优化管理的基础——质量管理保证体系

(1)建立法人挂帅的组织机构。成立监督机构,即法人亲自挂帅,专家起主导作用的全方位的有机结合体。设立质量检查小组,每个项目均设质检员。以专家为主导是为了掌握专业技术的高标准高质量,法人挂帅是保证质量管理体系顺利运行。主要目的是使这项工作经济化,制度化,责任化。

(2)健全可操作的规章制度。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规章制度的制订要结合实际情况,一定要具体化、细化、量化,特别是要具有可操作性,以保证其运用的经常性和可检查性,以其达到预定目标。二是规章制度要量化,做到可以制成表格分门别类填写打分。三是设计人员行为要规范,原则性要强,只有我们自己有效地规范了行为,才能使我们的服务对象满意。四是跟踪服务、反馈信息及时更正与处理。五是事前计划要具体,事中控制有措施,事后总结有效果。

3、建筑设计质量优化管理的运作

建筑设计质量优化,不仅是为了设计产品合格,满足设计规范的要求,而是为了高标准的追求。在设计优化管理运行的前后,从计划到分工、从人员到产品,从部分到整体等都是为了筛选出最优的方法和手段,产出最佳产品。

(1)在定岗定位人员时即时挑选,既要进行优化思想教育,又要注重量才使用,使每一个设计人员都有进取精神,思想中时刻存在着争夺市场的竞争意识。这就是人员的优化组合。

(2)确定每一个项目的优化管理。所谓管理点,就是项目中起决定作用的关键点。比如:项目设计的方案图、施工图、预算,这就是建筑设计项目宏观中既有影响又起决定性作用的关键点。

(3)设计项目的优化统筹安排。设计项目的各个专业及专业内部的不同程序的交叉运行必须要进行周密地安排。只有这样才能使各个专业及专业内部密切联系,避免出现差错,大大地缩短设计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4)随时制订与研究项目的创新计划。凡是设计项目运行过程出现新情况新问题,都应该进行分析研究。只有不断地向较高的目标前进,优良产品才会不断产出。

(5)提倡精品化、集成化、信息化。要创新要精品就必须掌握足够的信息,如向国外发达国家学习,他们的设计理念和先进经验,做到这一点也就等于找到了捷径。

(6)提高设计人员整体水平和素质,给设计对象创造更多的学习,深造的机会,使他们在设计运行中的各个环节都能独当一面。

(7)制定优化的最佳目标,打出最低的要求线,尽量把一些定性的要求变成定量的标准,以具有明确的可操作性。

(8)建筑设计方案的优化管理。建筑设计方案对于设计项目十分重要,建筑设计方案的确定不仅仅是为了评选好的方案,优化选取方案不是目的,重要的是在建筑设计方案运行中进行优化管理。当建筑设计方案选取后,按专业部分进行优化、细化、量化而后运行。建筑设计方案优化管理,旨在于打破旧的、固定不变的教条,采取积极地动态管理方法。

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首先在于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然后才是管理。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关键在于建筑设计思想目标的确立,建筑设计思想的优化。

4、建筑设计运行系统与过程的优化控制

设计运行系统指总体的各个部分运行一体化,而过程是进行设计的全过程。要对其进行优化控制。首先,要确定系统部分的控制点,也就是运行的各个部分,即管理点,使每一个部分都进行优化处理。然后,进行过程的优化控制。如果只提达到质量标准、满足规范、规则的要求,那么建筑设计这个特殊的产品并非是精品。因为建筑设计的创作意识包括科学与艺术的排列与组合。提倡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就是始终有一个较高的目标去奋斗。这里目标指的是一个范围,而不是具体的标准。方案有几个,而最好的只有一个。复杂的建筑设计周期短的几周、长的几年,施工的周期更长。

建筑专业优化设计范文第15篇

质量是产品的生命,没有好的质量,产品就没有市场,只有高质量的产品,在市场上才有竞争力,建筑设计也是同样如此。

本人认为,只有在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上做文章,才能产出高质量的建筑设计成品。建筑设计,在某种意义上讲可等同于建筑产品,它是艺术创作与科学技术的结合体。它不能用工业化、工厂化、程序化的过程进行生产,对于不同使用功能、性质的建筑从内容到外表形态是不同的。

建筑设计成果的质量评定不能用固定的标准去衡量,即使达到建筑设计规范、标准和规程,也不能称该建筑设计就是优良品或精品。建筑设计是科学与艺术双重创作的结合,是创作构思加科学计算合成的结果。在运行过程中设计构思组合产生出全新的东西,不可能有固定的模式可套用,建筑设计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变化。

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劣,确切地说是一个目标范围的界定,建筑规范、规程和标准是建筑设计合格的下限。建筑设计精品是在设计运行过程中优化取舍,完善完美。因此,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是十分值得重视的。

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就在于强化、强调了设计的“全过程管理”,这是动态管理。它也打破了过去静止的简单化的“结果管理”淘汰制。从而避免浪费时间和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建筑设计运行过程要自始至终,由部分到整体、由管理点到强化点,由方案到施工图,这些工作都要进行细化、优化和筛选。它是积极主动、极具挑战性的动态管理。

2、健全建筑设计质量优化管理的基础——质量管理保证体系

(1)建立法人挂帅的组织机构。成立监督机构,即法人亲自挂帅,专家起主导作用的全方位的有机结合体。设立质量检查小组,每个项目均设质检员。以专家为主导是为了掌握专业技术的高标准高质量,法人挂帅是保证质量管理体系顺利运行。主要目的是使这项工作经济化,制度化,责任化。

(2)健全可操作的规章制度。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规章制度的制订要结合实际情况,一定要具体化、细化、量化,特别是要具有可操作性,以保证其运用的经常性和可检查性,以其达到预定目标。二是规章制度要量化,做到可以制成表格分门别类填写打分。三是设计人员行为要规范,原则性要强,只有我们自己有效地规范了行为,才能使我们的服务对象满意。四是跟踪服务、反馈信息及时更正与处理。五是事前计划要具体,事中控制有措施,事后总结有效果。

3、建筑设计质量优化管理的运作

建筑设计质量优化,不仅是为了设计产品合格,满足设计规范的要求,而是为了高标准的追求。在设计优化管理运行的前后,从计划到分工、从人员到产品,从部分到整体等都是为了筛选出最优的方法和手段,产出最佳产品。

(1)在定岗定位人员时即时挑选,既要进行优化思想教育,又要注重量才使用,使每一个设计人员都有进取精神,思想中时刻存在着争夺市场的竞争意识。这就是人员的优化组合。

(2)确定每一个项目的优化管理。所谓管理点,就是项目中起决定作用的关键点。比如:项目设计的方案图、施工图、预算,这就是建筑设计项目宏观中既有影响又起决定性作用的关键点。

(3)设计项目的优化统筹安排。设计项目的各个专业及专业内部的不同程序的交叉运行必须要进行周密地安排。只有这样才能使各个专业及专业内部密切联系,避免出现差错,大大地缩短设计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4)随时制订与研究项目的创新计划。凡是设计项目运行过程出现新情况新问题,都应该进行分析研究。只有不断地向较高的目标前进,优良产品才会不断产出。

(5)提倡精品化、集成化、信息化。要创新要精品就必须掌握足够的信息,如向国外发达国家学习,他们的设计理念和先进经验,做到这一点也就等于找到了捷径。

(6)提高设计人员整体水平和素质,给设计对象创造更多的学习,深造的机会,使他们在设计运行中的各个环节都能独当一面。

(7)制定优化的最佳目标,打出最低的要求线,尽量把一些定性的要求变成定量的标准,以具有明确的可操作性。

(8)建筑设计方案的优化管理。建筑设计方案对于设计项目十分重要,建筑设计方案的确定不仅仅是为了评选好的方案,优化选取方案不是目的,重要的是在建筑设计方案运行中进行优化管理。当建筑设计方案选取后,按专业部分进行优化、细化、量化而后运行。建筑设计方案优化管理,旨在于打破旧的、固定不变的教条,采取积极地动态管理方法。

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首先在于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然后才是管理。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关键在于建筑设计思想目标的确立,建筑设计思想的优化。

4、建筑设计运行系统与过程的优化控制

设计运行系统指总体的各个部分运行一体化,而过程是进行设计的全过程。要对其进行优化控制。首先,要确定系统部分的控制点,也就是运行的各个部分,即管理点,使每一个部分都进行优化处理。然后,进行过程的优化控制。如果只提达到质量标准、满足规范、规则的要求,那么建筑设计这个特殊的产品并非是精品。因为建筑设计的创作意识包括科学与艺术的排列与组合。提倡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就是始终有一个较高的目标去奋斗。这里目标指的是一个范围,而不是具体的标准。方案有几个,而最好的只有一个。复杂的建筑设计周期短的几周、长的几年,施工的周期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