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中小学培训教育范文

中小学培训教育范文

中小学培训教育

中小学培训教育范文第1篇

关键词:实践体验式;自主管理;区域培训共同体

为切实满足吉林省中小学校的迫切现实需求,配备一支专业化的心育教师队伍,根据教育部下发的《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修订版(2012)以及《教育部心理咨询室建立》政策文件的指导,我们一直努力致力于探索以“研培结合”为主导的实效化、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人性化的中小学心育教师培训模式。可以说,中小学心育是学生学业与人生成功的关键基础,学科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内涵、教育方式方法、教育意义价值明显区别于其他文化课学科,因此中小学心育教师培训的设计与实施也应该具有其独特的专业化特点。

一、吉林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根据2014年的调查数据显示:我省兼职心育教师占了75%以上;非心理学专业背景的心育教师占了80%以上;43%的教师认为兼课、兼职的负担过重;36%的教师认为自身专业水平有限;58%的教师急于提高心理学专业理论知识水平;50%的教师认为缺少心育实践工作技能;50%的教师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知道一点或不了解。另外,心育教师的流动性较大,岗位稳定性差,心育教师地位低被轻视现象也很严重。调查结果表明,我省心育教师队伍总体呈现兼职、非专业化的特点,心育教师队伍专业水平亟待提高。调查显示,我省只有大约20%的学校能全部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课时安排;大约40%的学校有心理咨询室,但是设施配置不全或者闲置。数据表明,我省心育工作开展实施情况不够理想。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副主任莫雷教授指出,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大致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更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专家、专业人员研究、推进并组织、宣传、发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第二个阶段是发展比较快的地区,政府部门结合专家队伍,采用一定的方式进行合作,共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平台;第三个阶段,最终形成校园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据此为参照,目前吉林省各地区心育现状发展极不平衡,少数地区处于发展的第二阶段,大多数地区仍处于第一阶段,向第三阶段整体发展的情况不容乐观。

二、吉林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现状

调查数据显示,大约45%的心育教师没参加过培训或仅参加过一两次培训。70%的心育教师希望有机会业务进修或赴名校参观访问,40%的心育教师认为自身专业水平有限。心育教师培训普遍存在培训内容宏观化和理论化、培训规模零散化等缺点。同时在培训的规模和系统性方面地区差异性也很大。因此,研究、开展具有心育学科专业特色的、系统化的、宏观微观相结合的、有针对性、实践性和实效性的心育教师培训工作显得尤为重

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的新思路

1.培训理念——研培结合

由于部分不发达区域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知识亟待更新,国家加大教师集中培训力度,但问题是大批教师连续集中外出学习,导致学校工学矛盾突出,培训由原来的广受欢迎转变成了甜蜜的负担,培训的吸引力下降,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都大打折扣。虽然大力开展远程网络培训可以解决一部分问题,但是面授培训是绝不可取代的。为了让面授培训有内涵、有魅力,急教师之所急,想教师之所想,我们需要将外显的间断式培训和内隐的连续性培训相结合。外显的间断式培训即按照一定时间间隔开展面授培训;内隐的连续性培训即在面授培训的间隔期间陆续开展远程网络培训和送培到市、县、校等相关教研活动进行培训的衔接和拓展。通过将教学研究指导和教师培训有机结合,培养教师科研思维,提升教师学科素养和技能,让教师培训更具有系统性、针对性。

2.项目设计——集中、自选相结合;分层分类精细化

(1)集中培训。

集中培训主要是根据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组织教师集中开展有针对性和前瞻性的培训。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集中培训的主要任务有三项:获得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知识、掌握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和提升心理咨询与辅导能力。由于我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比较晚,现在正进入快速发展期,学科需求和供给不匹配。心育教师现状存在非专业多,兼职多的特点,并且心育发展的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均很大,整体宏观的培训往往无的放矢。因此,建立分层分类的集中培训体系很有必要。集中培训的弊端是时间短、受训内容密集,各种知识过于集中的“狂轰滥炸”,受训教师没有时间消化培训内容。由于受训时间跨度长且结构松散,很容易导致受训教师遗忘先前所学的内容,所学知识前后难以衔接。

(2)自选式培训。

自选式培训主要是根据培训内容体系和业内培训专家的专长划分不同的培训模块,受训教师可以依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受训的内容。相对于常见的集中培训,自选式培训更具有针对性和灵活性。而自选式培训主要是把培训的内容分成基础理论、专业理论与技术、心理咨询实践与个案督导三大模块,每一个模块有相应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受训的教师可以根据个人需要选择受训的内容,构建完善、系统的学科认知结构。

3.培训形式——实践体验式

由美国学者、著名的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1946年首先发现并提出了现代学习方式的理论即学习的金字塔理论。该理论提出:在塔尖即第一种学习方式“听讲”,也就是老师讲,学生听,这种我们最熟悉最常用的方式,学习效果却是最低的,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第二种通过“阅读”方式学到的内容,可以保留10%。第三种用“声音、图片”的方式学习,可以保留20%。第四种“示范”,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记住30%。第五种“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的内容。第六种“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可以达到75%。最后一种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爱德加•戴尔提出,学习效果在30%以下的几种传统方式,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而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实践体验式”培训正是基于这一理论基础,使培训教师通过与受训教师之间进行人际互动,与受训教师进行内部的人际沟通与经验分享,从而促使受训人员获得心育理念与技能的培训方法。在该培训模式中,培训教师的任务主要是创设情境、引发疑问、促使成员参与到活动中积极讨论,并在适当的时候提供与情境相关的专门知识作为指导。受训教师通过对心理辅导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并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反思,体会并领悟这些理论,最终将其转化为个人化的理念和技能。另外,心育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心育学科自身特点即以“活动、游戏、体验、感悟”为主线,最终实现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激发学生内力的觉醒。培训让心育教师亲身通过实践体验,以切身感受,感悟、挖掘心育学科的内涵和本质,理解心育学科的“活动、体验、感悟、转变”这一课程内涵特色对学生的学业、人生成功发展的重大影响。

4.培训内容——引领需求和迎合需求相结合

我们一直以来的做法是在培训之前通过学员培训需求调查,了解学员的专业发展需求,根据对调查结果的分析设计培训课程。做为专业的教师培训者,不仅要让培训有的放矢,还应该考虑到培训的前瞻性,增加能引领一线教师需求的前沿化专业培训内容。同时,我们还要考虑到教师的需求是具有主观性、非科学化的,在满足教师主观需求的同时,作为专业的教研培训者,还需科学地从学科教师现状分析教师的真正专业需求,为实际问题寻找真正的内涵归因。在培训内容的设计上秉着引领需求和迎合需求的原则才是最佳培训内容构思。心育学科教师培训同样不能顾此失彼,在前期培训调查中,我们发现心理学专业背景的教师们往往对一些新近流行的心理咨询辅导技术比较感兴趣,因此而对于最基本的心育教师专业基本功缺乏稳扎稳打的精神。遇到问题困惑时,教师会归因为自己缺乏最新的心理咨询辅导技巧,而事实是心育学科的深厚基础专业知识技能完全可以有效解决中小学生的常见心理问题,可以保障心育活动的高效开展。教师们真正缺乏的是在心育实践中对传统的“认知疗法、认知行为疗法、行为矫正、人本主义疗法”等的深入研究和拓展运用。中小学心育面临的现实情况是教师心育基本功薄弱,因此在心育教师培训中,在满足教师的主观需求的同时,应不断夯实最重要、最基本的的学科教学基础知识。

5.培训管理——自主管理为核心

社会心理学中的自我控制系统理论提出:增强个体在群体中的自我控制度会提升个体自尊水平和主动性,激发个体活力,进一步带动群体产生团队动力。教师培训管理中应很好地体现这一理论思想。将“学员自主管理”做为培训管理的核心理念,让每一位学员树立主人翁意识,增强培训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让参培教师意识到自己不仅仅是被动的、被管理的培训对象,还是培训主体参与者,是教师培训中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有能力的、有影响力的组成部分。培训应形成学员自主管理模式,通过以班主任为主导,以班委会为核心,全员参与管理、责任分工明确、优秀学员表彰制度等,调动全体学员的参培积极

6.训后跟踪指导——构建区域培训共同体

心育学科起步较晚,区域性效果差别显著,通过省市县三级联动机制,将集中培训、送培到县、送课下乡、名校参观、名师指导、教研讨论相结合,同时通过跨区域教研或者本区域集中教研,以“同伴互助”的方式开展教研培训活动。将培训效能发挥到最大化,使培训形式多元化、系统化,培训内容更加精细化,构建一个交叉立体式的区域培训网络共同体。这种方式将培训成果延伸拓展,大大提升了培训后效,搭建了具有研培结合特色的新型培训之路。吉林省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仍然还有很多问题,如培训模式的构建,培训策略、培训课程的设置等,我们将结合培训实践研究使未来吉林省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更具有实效性,使培训成为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有监控的利于心育教师可持续发展的育师工程。

[参考文献]

[1]刘宣文.学校发展性辅导[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周贤.中小学教师心理辅导技能形成的实验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6.

[3]曾玲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胜任力培养初探[J].心理科学,2007(04).

[4]王小明,胡谊.师资培训的新思路——对专家与新手的比较研究[J].华东师大学报(教育科学版),1996(03).

中小学培训教育范文第2篇

一、培训内容

(一)教师全员岗位培训

1、师德师风建设。按照我局《关于开展“学规范,强师德,树形象”中小学校师德主题教育活动的通知》(南教师字[XX]02号)要求,在全县继续开展“学规范,强师德,树形象”中小学师德主题教育活动。各学校要始终把师德师风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及时宣传各学校的特色做法,抓好主题教育三个阶段的活动及考核验收,加强对师德主题教育活动的督查力度,对成绩突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通过师德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着力解决现行师德师风存在的突出问题,建立健全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使教师受教育、师德上水平、教学出成效、社会更满意。

2、教师“评好课”专题培训。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安徽省XX—XX学年度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评好课”专题学习指导方案的通知》和市教育局《关于印发xx市XX—XX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施方案的通知》(阜教师[XX]4号)要求,按照XX--XX年“备好课、上好课、评好课、命好题、育好人”的五个年度专题,今年将开展“评好课”专题全员岗位培训。各学校要采取有效措施,认真组织实施今年“评好课”主题的集中培训及校本培训,确保培训取得实效,切实提高广大教师的听评课教学技能。

3、教师“上好课”专题考核。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做好XX—XX学年度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上好课”专题学习考核工作的通知》(皖教秘师[XX]32号)要求,XX年5月22日将对全县参加“上好课”专题学习的中小学教师进行全省统一考核(参加远程培训学习的可不参加此考核)。此次考核人数多、涉及面广、时间紧、任务重,培训学校和各中小学校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好此次考核工作,确保考核顺利进行。(考核文件另发)

(二)骨干教师培训

1、配合市教育局做好XX年各类骨干教师国家、省、市级培训的选拔、派训工作。建立健全县骨干教师信息管理库,进一步规范完善骨干教师培训管理机制,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继续教育培训及推进新课程改革中的引领示范和指导作用。

2、开展骨干教师县级培训。按照市教育局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开展对我县省、市级教坛新星、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县级培训,充分发挥省、市级教坛新星等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县教育局将制定骨干教师县级培训计划、方案,建立骨干教师信息库,实行动态管理,认真组织实施好骨干教师的县级培训。

(三)学历提高培训

我县中小学教师学历提高比率虽然逐年有所提升,但是距离省目标要求仍还存在着差距。各学校依然要鼓励和支持已取得合格学历的中青年教师,通过高校的函授、自考、研究生培训等形式,进行学历、学位提高教育,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四)远程教育培训

今年远程教育开始第二学段三个专题的培训,各校要加强宣传,使参训教师充分了解今年远程教育培训的相关政策,按要求及时参加培训。按市教育局工作部署,除高中教师全员参与外,对具备远程学习条件的初中教师、小学教师,各校可根据情况,组织参加远程培训。同时加强对高中教师校本培训的指导,教师培训学校要配合县教育局抓好高中及其他各类教师的校本培训工作,促使其通过远程培训和校本培训,切实提高专业水平。

(五)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培训

组织实施XX年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项目50名学科教师的培训,配合市教育局做好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项目十周年系列活动、市级应用成果展示及表彰活动。各校要积极参与,按要求组织教师参训和上报成果展示材料。

(六)班主任培训

按照县教育局培训计划安排,继续组织实施好中小学班主任培训工作,到今年底,基本实现全县完成中小学班主任每人不少于30学时的专题培训的目标。各校要将班主任培训与师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有机结合,更新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模式,注重培训实效,进一步提高班主任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七)校本培训

中小学培训教育范文第3篇

【关 键 词】中小学校;教育技术培训;培训质量;措施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4)04-0083-03

针对培训中存在的内容泛化、方式单一、缺乏实效、监控薄弱等突出问题,教育部专门印发《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 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教师[2013]6号)(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从增强培训针对性、改进培训内容、转变培训方式、强化培训自主性、营造网络学习环境、加强培训者队伍建设、建设培训公共服务平台、规范培训管理等八个方面提出具体的指导意见。[1]作为一个全国性的全员培训,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同样存在《意见》中指出的突出问题,调查发现很多受训教师的教学理念及教学行为并没有明显的改进,培训满意度调查中高达65.3%的教师对培训不满意(包含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两个选项)。在教育技术培训中,加强中小学校的作用是贯彻落实《意见》的有效措施,对于确保按需培训、贴近教学、提高实效等起到重要的推动和保障作用。

一、《意见》的新精神与新要求

1. 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培训内容贴近教学实际。中小学教师培训要以促进教师发展专业化、个性化为目标,将提高教师实际教育教学技能作为培训的主要目的。切实做好培训需求分析,根据教师发展的不同阶段,建立培训管理机构、中小学校及培训教师共同参与确定培训项目的新机制,切实提高培训的针对性。以符合中小学教学实际的典型案例为载体,将受训教师置身于与中小学教学实际相似的培训环境中,开展实践性课程不少于50%的技能培训。

2. 改变培训模式,提升培训实效。中小学教师培训要针对培训对象为教师的特点,改革传统讲授方式,强化现场教学和课堂实践,增强培训吸引力、感染力。加强培训者队伍建设,增强提供优质服务的能力,培训团队中一线优秀教师所占比例不少于50%。强化学员互动参与,通过行动学习和反思实践提升教育经验,建设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培养网络研修骨干队伍,推动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相结合,打造教师学习共同体。采取多种培训方式,提升培训实效。

3. 以师为本,激发教师参训动力。以师为本,将为教师提供多样化优质服务作为培训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整合教育资源,建立与中小学合作机制,建设“菜单式、自主性、开放式”的专业服务平台,建立教师自主选学机制。建立培训学分制度,实现学分互认,将培训学分作为考核、聘任的重要条件之一,激发广大教师参训动力,提高教师参训积极性与主动性。

4. 加强培训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国家将制定培训质量标准,建设全国教师培训管理信息系统,定期开展培训质量评估,评估结果作为培训资质认定、项目承办、经费奖补的重要依据。加强对市县教师培训的专项督导,将教师培训列入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估和校长考评的指标体系。保障经费投入,中小学校要将不低于5%的公用经费作为培训经费,并将落实培训经费作为教育督导的重要内容。

二、教育技术培训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 缺乏培训需求分析。培训需求分析是开展现代培训的第一步,是实施培训的基础。然而,调查结果显示,95.4%的教师反映培训没有需求分析,教育技术培训只是按文件规定统一开展,缺乏对学校和教师的培训需求分析,更没有对教师已有的水平及学习风格、类型进行训前分析,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不能满足教学实践需求。在关于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内容针对性调查中,选择“不好”的有263人,占总样本的44.5%,关于培训实践性的调查中,有291人选择“不好”,占总样本的49.2%。

2. 培训模式单一。当前,教育技术培训仍然以传统的面授法为主,占总样本的91.2%,将网络与面授等结合使用的则只有43.7%。而在培训需求调查中,68.5%的教师认为最理想的培训模式是将面授、网络培训和校本培训等方式结合起来,发挥各自的长处,形成合力。主讲教师仍采用“讲授-接受”的传统方法,不能综合运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等技术领域的最新成果,不善于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尤其是教学案例提高培训效率,缺乏师生活动和小组研讨,使得受训教师在培训过程中获得的理论和技能不能有效结合,无法将所学知识用于教育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效率。

3. 培训成果不能有效转化。调查统计发现,有60.1%的教师认为培训后没有得到继续支持,另有29.1%的教师认为很少得到训后支持。由于训后管理不到位,不能及时提供技术支持,缺乏良好的培训迁移氛围,教师在实际应用中所遇到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造成培训成果无法顺利转化到教育教学中。许多学校只重视硬件设备的添置,忽视软件建设和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资金投入,教师无法有效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在调查统计中,只有9.7%的教师反映使用计算机不方便,而反映学校教学资源库没有或很少的则高达81.6%。在个别访谈中有很多教师认为学校缺乏有效的提高教师教育技术知识与技能的办法,不能通过开展持续培训、制定相关激励政策等方式,充分调动教师学习和应用教育技术的积极性、主动性,培训成果不能有效转化为教学实绩。

4. 培训管理不到位。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项目办公室及各地“项目办”是教育技术培训的管理机构。“项目办”名义上由教育人事、师资、电教等部门及技术专家、培训机构等组成,但往往却是直接委托培训机构组织管理、开展培训工作。中小学校作为教育技术培训成果转化和应用的主要场所、中小学教师最直接的管理机构、教育技术培训的受益者,实际上却被排除在培训组织之外。中小学校只是作为培训文件的传递者,不参与具体的培训过程,成为培训的旁观者。调查统计发现,83.6%的教师反映在培训过程中没有得到学校的支持与帮助。访谈发现,有些学校领导把培训看成是教师自己的事情,是评职称的需要。

培训组织机构不健全,培训过程缺乏有效的管理,对技能培训的评价最终只体现在一张合格证书上,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成了拿证书,评职称的事情,考试需要考的就讲,考试不考的就不讲,培训围着考试转,能力培训成了考试辅导。

三、加强中小学校作用的意义

1. 宣传《意见》精神,落实《意见》要求的需要。《意见》对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提出了一些新要求,从培训需求分析、培训项目确定、培训模式、培训资源、培训考核、培训经费等方面对中小学校提出了明确要求。中小学校既是贯彻落实《意见》的执行者,又是宣传《意见》典型经验和先进做法、帮助培训教师和参训教师尽快领会《意见》精神的主要力量,中小学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意见》的贯彻落实情况。加强中小学校的作用,是贯彻落实《意见》的有效措施,也是《意见》得以落实的重要保障。

2. 强化培训需求分析,提高培训针对性的需要。现代培训理论认为,培训要取得好的效果,必须在培训之前,对被培训者进行培训需求调查分析,使培训具有针对性。通过调查统计发现,95.4%的教师反映培训前没有需求分析,44.5%的教师反映培训没有针对性。《意见》明确要求要“增强培训针对性,实行培训需求分析,建立与中小学校共同确定培训项目的新机制”。

中小学校是教育技术培训成果转化与应用的主要场所、中小学教师最直接的管理机构,不仅了解中小学教师的实际需求,也知晓学校的资源配备情况以及学校的发展目标。通过中小学校开展培训需求分析,可以很方便地获得真实的培训需求,提高培训的针对性,贴近教学实际。通过将培训过程性评价、受训教师的具体表现等向学校反馈,学校根据评价结果查找培训中存在的不足,以重新修订培训,有针对性地安排后继的校本培训和交流研讨活动,进一步提高培训的针对性。

3. 以师为本,提高教师参训动力的需要。培训的具体效果如何,最终还要通过教学实践来检验。培训的方式、方法是否合适,培训内容是否有用,存在哪些不足等等都需要通过中小学校来检验反馈。缺乏中小学校的参与,教师的培训表现不能有效反馈到中小学校,而培训机构自身又缺乏有力的管理措施,导致一些本来就抱着应付心理的受训教师更加无心参加培训,迟到、早退、旷课的显现屡见不鲜。中小学校参与管理,不仅可以增强培训管理的有效性,而且还可以依据培训评价结果,通过合理安排受训教师的岗位、职务,兑现奖励、报销费用等措施,提高受训教师学习与应用教育技术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周围的教师,调动其他教师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 促进培训成果转化,提高培训实效的需要。对于受训教师来说,他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在一个情境学习东西而在另一个情境应用所习得的东西,也就是将教育技术培训中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应用到中小学教学实践中。培训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工作绩效,除非学习以某种方式转化为工作绩效,否则它对于组织来说是没有价值的。[2]

Holton的培训迁移影响因素模型认为迁移动机、迁移设计和迁移气氛等是影响培训成果转化的重要因素。在这3个因素中,除迁移设计主要在教育技术培训过程中外,其余2个因素主要受到中小学校的影响。国内外大量的研究已经充分表明,对受训教师回到中小学后的持续支持与各种形式的指导与帮助,是促进培训成果转化、提高培训效果的有效途径。[3]学校对教育技术培训及应用的态度直接影响到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效果。在教育技术培训过程中,应注意提高中小学校,尤其是中小学校长的认识,发挥学校的作用,获得学校的支持,为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成果转化提供良好的氛围和条件。

四、强化中小学校作用的具体措施

1. 根据《意见》精神,成立由中小学校参与的基层培训组织。市、县(区)等基层培训组织机构直接面向中小学教师,其组成人员除了包括电教、师资、人事、考试等部门外,还应该增加一些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名优校长及熟悉中小学现状的一线优秀教师,健全培训组织机构,以增强中小学校的影响力,形成通畅的信息反馈渠道,调动中小学校的积极性、主动性。

为了及时反馈信息,发扬优点改进不足,为教师的后继培训与应用及时提供持续支持,促进培训成果转化,还应在中小学建立校级教育技术能力建设工作小组,各中小学校长担任组长,教务、电教、总务及优秀教师等为组员,制定相关的激励政策并指导实施,有条件的学校还应外聘部分专家,指导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推动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相结合,打造教师学习共同体,实现教师培训常态化。

2. 把教育技术培训纳入考核体系。目前对中小学的考核评比多关注考试成绩及学校的软硬件配置,而对于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情况、教育技术在教学实践中应用的数量和质量则很少提及,造成学校对软硬件配置及考试成绩比较在意,而不注重教育技术的培训与应用。

我们应依据《意见》要求,把教育技术培训纳入考核体系。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示范)学校验收和教育信息化评优评先工作,抛弃只注意硬件指标,忽视软件资源及实际应用情况的做法,不仅检查学校的软硬件配置,还要重点检查教育技术培训与应用情况。建立信息化工作常规调研制度和专项督导政策,将教育技术培训与应用及培训经费使用情况纳入督导考核中,把教育技术培训与应用评价列为考核、督导的重要指标,进行长期跟踪考核。对于成绩突出的中小学校应给予及时的表彰和奖励,树立典型,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倾斜教育信息化经费拨款,改变依据学校规模和级别拨付财政资金的传统方式,将财政补助以奖金的形式拨款,考核评估成绩好的可能就多给你,成绩不好的可能就不给你。对考核评估成绩效果较差的学校,要追究主要领导责任,并取消其评优评先资格。通过这种杠杆,提高中小学校参与教育技术培训的积极性,使中小学校在认识上、组织上、人员、资金及设备调配上,更好地为教育技术培训与应用服务,切实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水平。

3. 设立教育技术绩效工资。虽然中小学校早已实行了全员聘任制,但是除极端情况外还没有教师被解聘的现象,教师实际上仍然是“铁饭碗”,中小学校没有用人自。实行“一费制”以后,中小学校没有了额外的资金来源,缺乏相应的“财权”,导致中小学校缺乏有力的管理抓手。

自2012年1月在中小学实行绩效工资后,教师工资由基础性绩效工资和奖励性绩效工资两部分构成,其中奖励性绩效工资主要体现工作量和实际贡献等因素,具体发放办法和标准由学校在考核的基础上,报上级主管部门确定。奖励性绩效工资在项目设置上可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设立班主任津贴、一线骨干教师津贴、超课时津贴、教育教学奖励等项目,也可自主设立其他项目。[4]教育技术能力作为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技术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我们完全可以设立教育技术绩效工资,根据教育技术学习和应用的考核结果发放绩效工资。这样,不仅可以给中小学一个抓手,提高管理的有效性,还能进一步调动教师学习和应用教育技术的积极性。

《意见》明确了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改革的方向,指出的经验与要求恰是教育技术培训迫切需要的,对于指导即将开展的教育技术中级培训具有重要意义。加强中小学校作用,是在教育技术培训中贯彻落实《意见》的有效措施,也是《意见》得以贯彻落实的有力保障,我们应完善基层培训机构,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加强教育技术绩效考核与奖励,实行教育技术绩效工资,明确中小学校的权利与责任,充分调动中小学校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激发教师学习教育技术、应用教育技术的动力,营造良好的培训环境,提升培训质量,提高教学绩效。

参考文献:

[1]赵小雅.教育部下发教师培训工作指导意见改革培训模式提升培训质量[N].中国教育报,2013-05-15(01).

[2]Yamnill S,Mclean GN. Theories supporting transfer of training[J].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Quarterly 2001(2): 195-208.

中小学培训教育范文第4篇

首先,是理论与实际严重脱节。由于授课教师对中小学教育实际整体认识不足,不了解基础教育中各科教学内容及相互联系,加上培训课时过少,在培训过程中,又过于强调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知识传输,有的培训甚至花大量时间讲解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基础知识,其结果不仅不能提高受训教师的能力,反而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许多教师以为,现代教育技术是一般人不能应用于教学实际的。

其次,培训操作方式过于整齐划一。虽然大部分教师欢迎教育技术培训,然而团体推进、整齐划一的操作方式,难以激发受训教师的兴趣。所以,操作性极强的教育技术培训只能流于形式,不能促成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也不能培训教师的动手操作能力;强行灌输仅仅是把黑板上的授课内容移到了屏幕上。

第三,培训工作虽然轰轰烈烈,但很多教师训后却不用,致使所学内容在一段时间后所剩无几。学校领导虽然注重实验室建设,却没有创造应用信息技术教学的环境;教师忙于应付考试,没时间也没心思研究信息技术应用。

第四,培训中功利主义色彩也十分浓厚。虽然学校都把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放上议事日程,每学期也都有实施计划,有自培、他培、自学、奖励等一系列措施。但这些学校因没有长期的培训计划,缺乏针对性、系统性,严重地影响了培训的效果,重复的培训也使参训教师浪费了时间和精力,加重了经济负担,功利大于效能。

基于此,我对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有如下思考:我以为,结合实际,合理规划,确定内容不可忽视。

教育技术培训作为一项工程,必须系统、科学地进行规划。在调查摸底、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切合实际的培训内容。在新的一轮培训中,要改变过去的培训班形式,丰富授课内容,提高针对性。比如,数学教师可以将几何画板作为必修课程,物理教师可以将仿真试验室作为必修课程,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学习网络管理基础课程,只有这样,因人而异展开教学,才能使培训产生更大实效,更能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应该以任务为驱动,激发学员兴趣,提高综合能力。在培训过程中,要改变过去简单地从掌握技能的角度出发,一个软件一个软件讲的做法,培训指导者必须围绕与针对受训教师本人的实际问题与预期目标,根据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设计一系列具体任务和个性化问题,让受训教师在任务驱动下,通过资源收集、筛选、整合以及交流协作与意义建构,在规定时间内利用信息技术完成具体任务,这种以教师本身教学问题为中心的任务驱动训练方式,能大大提高受训教师的培训兴趣与实践能力。

要注重素养,更新理念,重在过程设计。在新的培训中,要增加计算机文化素养的教学内容,改变过去重操作技术的培训模式。结合培训,必须更新一般受训教师的教学观念,使信息技术成为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有力工具,在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上起作用。还应该把教学设计作为受训内容,目的是把理论与课堂教学实际需要结合起来;把学和用统一起来,提高培训的时效性。

必须以科研引领,进行学科整合,提高培训的实效。我在想,我们的培训,是否可以基于教师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来进行,用科研来引领我们的培训。比如,我们可以把教师培训与教育信息化、学习网络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方面确立为培训的科研课题,通过对课题的研究,让教师对新的教学理念有一种亲身的体验,并通过学术讨论、教学观摩等形式,探索出适合本校、本学科、本人的教学方法与模式,并将此用于实际教学中,将教育技术培训与学科整合的研究结合起来。通过培训促科研,通过科研推进和深化培训,彻底改变培训与科研脱节的现象,使我们的培训工作取得更大的实效性。

加强过程性评价,进行实绩跟踪,人性评价。改革培训的评价方法,对今后搞好教育技术培训工作是至关重要的。过去培训的评价,主要看最后一次考试,事实证明,这种评价方法是不利于工作发展的。我认为评价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第一是对教师的学习过程评价,主要内容包括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学习态度、当前学习成绩等。第二是实践性评价,就是说,最终的评价还要考核到培训结束后,在指定的时间内,教师回到学校,能不能把学的东西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应用,以及应用的效果怎么样。第三,评价要人性化,既要有一定的规范,又要有一定的灵活性;既要有一般的标准,又要有个性的内容等,不要把评价作为“管、压”学员的法宝,而要成为让学员认识自我、超越自我激励机制。

突破时空,体现个性,上网培训。在加强教师继续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的基础上,探索校园网上教师培训的新模式。目前,有些教育技术培训模式不太适合广大教师的需要,因此,必须从教师需要出发,探索一套既先进又切实可行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体系。比如,可以利用网络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试点,设立“在线课程”,教师可以不受时空限制,根据个体情况,选择学习内容,自行确定学习方法和时间。而作为师训管理部门,只要合理把握评测标准和规范管理程序,可能会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中小学培训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教师培训 策略

1教师专业发展与培训的必要性

随着中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化的推进,教师的教育水平、综合素养、专业发展受到广大教育者的重视。如何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是未来教育事业的基础,教师自身的提高对教育的作用是无法衡量的,教师的主导地位在教育中也是无法动摇的。因此,教师的发展是我们教育事业中不可停滞与忽视的。

1.1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性

霍姆斯协会发表的《明日的教师》报告明确指出:“没有教师质量的大幅度提高,学生的成绩就不会有多大的提高。没有教师教育质量的提高,就没有教师质量的提高,也就谈不上教育质量的提高。”将教育改革重点放在教师专业发展培训中,教师整体素质提升不仅有助于教师授课方法的改进,更有助于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

1.2教师专业发展的终身性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以理论知识为基础,形成专业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处理事件能力,进一步提高教师实践性的反思能力。教师的专业发展是贯穿于教师终身教育系统工程,包括职前在校阶段、入职前培训及上岗后的继续教育培训。所有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需要长期的培养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改变。

1.3教师专业发展的连续性

教师专业发展是需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自我超越的过程,这不仅有阶段性,更是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只有不断地接受进修自我修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能确保知识、能力、观念符合时代的要求,才能真正实现自身的发展。

2教师教育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2.1忽视参训教师的培训需求

现有的中小学教师培训常对参训教师以政策性的手段予以督促,使得教师在培训过程中带有抵触的情绪。同时培训者在前期制定培训方案时未经过详细的训前需求调研通过自己的预设安排组织教学内容,以宏观理论知识为重点,我们忽略了教师他们真正的需求,在一线教育工作中遇到的困惑,我们无法给予帮助。我们把参训教师看成是知识的接受器,培训过程中缺乏情感交流。

2.2忽视参训教师的选择权

在传统培训中,培训者往往忽视了教师的心声和需求,教师没有选择培训指导教师、培训内容、活动方式、时间、地点等可能性,同时在训后也无法表达自己对培训效果各方面的意见,整个培训整齐划一的课程内容,大体统一的集体培训,单调沉闷的授课方式,缺乏人情味。

3教师教育培训管理对策思考

在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形势下,中小学教师培训时教育事业一项大事,它直接影响中小学教师自身的成长,更影响教师队伍甚至整个教育质量和水平。

3.1完善培训机构,明确研究课题

培训机构应对受训教师出发,依据受训教师不同的期望和需求,以解决教师教育教学实际问题出发,确立研究课题,提高教的科研能力和专业水平。在教师专业发展,新一轮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我们势必完善我们的培训机构,以教师发展需求为根本,体现科学前瞻性。

3.2提高培训者专业化素养,启用科学管理方法

培训者是培训内容理解和制定第一人,是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的关键队伍。他是培训工作纽带,是信息的传达者和执行者。因此,培训者需要学会倾听,学会融合,学会组织,将前期调研获取的有效信息进行有机整合,基于参训者的需求,制定一套完善的培训方案。培训者需求熟知一线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实际存在的困难,要明确新的教学改革动态,切实有效的制定培训计划。

3.3选择实用的培训内容,多样化的培训方式

在培训方案制定前,培训者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和座谈等形式,了解一线教师对培训内容和培训形式的需求。培训者根据汇总的信息,精选高实效性的而培训内容,合理配置培训资源,最大程度满足参训教师的实际需求,完善培训方案。根据调研结果,力推她们渴望的指导教师,或是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专家学者、一线教师等。可以通过集体培训、挂职培训、小组研讨培训等形式,充分尊重教师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教学经历,取长补短,开拓眼界,激发教师学习积极性,满足教师个性化需求。完善评价机制,评价式培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可以问卷、座谈等形式,训后评价可以及时纠正培训的偏差与不足,为下一次培训思路作调整,使得培训工作沿着正确轨迹前行。

3.4提高参训教师自我反思能力

自我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教学行为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和总结。教学反思是教师进步的阶梯,是进步的主要途径,通过反思可以逐渐提高教师的自我监控能力。

4总结

教师专业发展是素质教育深入推进的必然要求,也是教师适应教育发展、教育变革的自我需求。专业发展的过程,实际上是教师不断理解教育内涵、探索教学策略、提炼学科知识与技能、担负教育责任、完成教育使命的社会化过程。通过对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教育理论知识、专业实践技能、教育教学能力、教育科研等方面的在职培训,使教师具备优良的职业道德修养、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扎实的专业实践技能、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为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工作水平,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参考文献

中小学培训教育范文第6篇

培训内容是否符合教师学院的实际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培训效果的好坏。现阶段的培训基本上已经形式化和模块化,大部分的培训都已经成为公式型的知识技能灌输,培训缺乏针对性。培训人员在培训之前缺乏对被培训人员实际需求的调查,这就导致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的脱节。然而中小学教师作为基础教育人员,承担着极为繁重的教学任务,其中多以实践为主,脱离教学实践的培训很难在实际的教学中派上用场。

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应具备的要素

1.转变教师观念,提升教师的理论修养

现阶段的中小学教师队伍中,一些教师思想素质不高,教学观念落后,甚至很多教师还处于只注重学生学习成绩的阶段,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严重阻碍。因此,必须要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观念,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现代教学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是当前教师必须要掌握的教学理论内涵,在教学理论内涵的指导下创新教学策略。例如,在小学教学中,针对词语含义的解释,教师可以采用启蒙式教学,教师在解释“打算”的过程中,可以提问学生的寒假旅游计划,让学生回答出自己的旅游目的地,学生回答的旅行计划就是要讲的“打算”,这样既带有启蒙性,又具有互动性。

2.培养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能力

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是指教师利用互联网技术,整合教学资源,制作出教案进行教学的能力。信息化教学可以促进教师以学生为中心,搜索更适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的教学资源,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化教学对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进行更加合理的计划,保证工作进度的合理性。

三、教育技术培训新走向

1.转变培训理念

要做好培训理念的转变就要做到培训中主讲师占主导地位向注重学员主体性转变。近年来,在教育培训的过程中,培训机构也意识到教师学员的主体地位,培训的风格也更加倾向于与教师学员进行互动交流,尊重学员的想法,对于学员合理的意见及建议也予以考虑和采纳。

2.促进培训方式多样化

随着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单一的大课堂式培训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教师的需求。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培训方式的多样化。在实际的培训过程中,培训人员务必要以人性化为出发点,按照教师实际需求的不同进行不同时间段、不同教学环境下有差别、针对性的教育技术培训。

3.利用网络进行培训

中小学培训教育范文第7篇

1、提高了信息技术的素养,教育信息技术也是一门科学,更要研究,教师要成为研究者,研究教育教学的规律与教育信息技术的整合,同时,我也认识到教师的成长离不开教育信息技,信息技术使老师面临着如何成长,如何应对新的问题。通过此次培训,让我认识到,学会把信息技术应用在学科教学中能使自己的教学过程条理清晰,直观形象,学生明白易懂,特别是教学流程图让教学过程更加明朗化,为我的教学增添了光彩,使我对课程发展、教育信息技术有了新的认识。认识到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和实施国家课程标准的重要作用,对于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作用。

2、掌握了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论知识、研究方法,教学媒体选择和使用方法,学习媒体素材的加工和获取方法,掌握了信息检索加工利用方法、授导型和探究型教学设计的模式、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包括前期分析、确定目标、制定策略、选择资源、确立步骤、分析评价),教学资源与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基本概念,教学设计的实施与评价反思等。

3、具备了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特点及教学条件有效的设计教学活动的能力,具备了收集、甄别、整合、应用于学科相关的教学资源加以优化教学环境的能力,具备了在教学中对教学资源、学习活动、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能力。

4、本次培训采用网络学习、小组合作的形式,时间空间灵活,给人轻松自由的选择学习时间带来了方便,特别适合边工作边学习的人。通过在线讨论的方式进行,这一点也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在线讨论中,不但解决了老师布置任务,而且解决了平时教学中的困惑,以及大家在培训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同小组的互相沟通,互相帮助,最后经过小组互评,共同完成这次培训,小组成员也可以在全班讨论区发表个人意见,这样提高了小组成员的参与度。

5、学习内容非常实用,从计算机基础操作,如文档编辑,数据的统计处理,演示文稿制作,多媒体素材的获取、加工方法等,如何利用网络搜索信息的方法和技巧,教学设计基本方法等基本技能开始培训,并结合大量中小学实际教学案例,特别是教学各环节的具体设计与处理,word中的修订功能用于电子作业的批改,excel中公式与函数用于成绩统计与分析,上网查找资源和一些软件的学习和使用,又为教师深入开展教科研、更多的获取资料、展示成果提供了帮助。

中小学培训教育范文第8篇

1、提高了信息技术的素养,教育信息技术也是一门科学,更要研究,教师要成为研究者,研究教育教学的规律与教育信息技术的整合,同时,我也认识到教师的成长离不开教育信息技,信息技术使老师面临着如何成长,如何应对新的问题。通过此次培训,让我认识到,学会把信息技术应用在学科教学中能使自己的教学过程条理清晰,直观形象,学生明白易懂,特别是教学流程图让教学过程更加明朗化,为我的教学增添了光彩,使我对课程发展、教育信息技术有了新的认识。认识到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和实施国家课程标准的重要作用,对于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作用。

2、掌握了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论知识、研究方法,教学媒体选择和使用方法,学习媒体素材的加工和获取方法,掌握了信息检索加工利用方法、授导型和探究型教学设计的模式、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包括前期分析、确定目标、制定策略、选择资源、确立步骤、分析评价),教学资源与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基本概念,教学设计的实施与评价反思等。

3、具备了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特点及教学条件有效的设计教学活动的能力,具备了收集、甄别、整合、应用于学科相关的教学资源加以优化教学环境的能力,具备了在教学中对教学资源、学习活动、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能力。

4、本次培训采用网络学习、小组合作的形式,时间空间灵活,给人轻松自由的选择学习时间带来了方便,特别适合边工作边学习的人。通过在线讨论的方式进行,这一点也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在线讨论中,不但解决了老师布置任务,而且解决了平时教学中的困惑,以及大家在培训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同小组的互相沟通,互相帮助,最后经过小组互评,共同完成这次培训,小组成员也可以在全班讨论区发表个人意见,这样提高了小组成员的参与度。

5、学习内容非常实用,从计算机基础操作,如文档编辑,数据的统计处理,演示文稿制作,多媒体素材的获取、加工方法等,如何利用网络搜索信息的方法和技巧,教学设计基本方法等基本技能开始培训,并结合大量中小学实际教学案例,特别是教学各环节的具体设计与处理,word中的修订功能用于电子作业的批改,excel中公式与函数用于成绩统计与分析,上网查找资源和一些软件的学习和使用,又为教师深入开展教科研、更多的获取资料、展示成果提供了帮助。

中小学培训教育范文第9篇

本文对中小学教师培训网站比较分析,总结了教师培训网站超越时空限制、资源共享、个性化自主等优势,使网站的开发者和应用者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的功能,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教师专业发展。

【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教育培训网站;自主学习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国家对于教师的培训和教育的手段也不断更新。由于我国基础教育比较薄弱,教师培训是解决当前这一难题的重中之重。为了方便让更多的教师进行继续教育、终身教育,远程教育网站进行培训可以说是目前较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它可以使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的山区教师足不出户,就能接受优秀教师的培训,不但加强了教育薄弱地区的师资力量建设,更加有利于不同地区的教师开展“面对面”的学术经验交流,从而提高我国师资队伍质量,使更多学生受教育的水平得到提高。

一、中小学教师教育培训网站调查的设计

1.调查要素选择。

教育培训网站是“针对一些特定的人群,围绕特定的一些学习主题,完成特定信息的任务,或者提供互动学习平台的教育网站”。从定义中可以看出,针对中小学教师进行继续教育的网站应该属于教育主题网站的一类。一般来说,教育主题网站包括以下四个基本的组成部分:

(1)结构化知识的展示:是指把所需要的知识运用基础的基本定义在网站上表现出来,通过很多方式把结构化的知识得到展示。

(2)扩展性学习资源:是指很多暗含的知识和手段。可能这个知识并不是我们所要查询的知识,而是需要更加一部参考学习的知识,那么这就是扩展性学习资源,以便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我们的定义。

(3)网上协作讨论空间:这种空间基本上是大家互动的环节,可以在这个空间中进行探讨、合作。

(4)网上自我评价、反思系统:这种最后的手段可以使得我们得到网上的自我的评价,对于网络可以产生一种信任的心情。这种评价和反思更加有利于我们思考。

2.样本选取。

以“教师教育”“教师教育网站”为关键字,通过百度搜索引擎输入并搜索,笔者随机从中选取了14个与中小学教师教育培训相关的网站作为样本展开研究。

二、对网站的分析概述

1.总体功能分析。

通过对选好的14个教师教育相关网站的样本研究发现,所有调查对象大致将基本功能分为三类:

(1)信息公告板。这个公告板的功能可以向教师展示教师继续教育的最新动态,也可以传达当地教师培训的相关消息。如果网站以培训系统形式出现,这类系统网站一般需要付费才能使用,也可以赋予某一区域或某些教师使用权限,合理地控制使用权。

(2)辅助资料库。主要是向相关教师提供教育教学辅助资源,如教案、课件、题库、素材等。

(3)综合型网站。综合型教师教育网站功能是上述两种网站功能的集合体,不仅可以看到我们需要公告的信息,也可以查询我们需要的各种资料。因为能把所有的内容和信息都查到,可以说这种综合类的教师教育网站,即将成为新兴的、受欢迎度最高的网站。由此可见,目前教师教育网站的功能在逐步的从不完善走向完善,逐步向综合型和多功能转型。

2.各个维度分析。

(1)内容设置。从总体上来说,当前的教师教育网站非常注重给广大教师提供一些较为实际的资源辅助教学资料。这是因为网站最原始功能就是为了可以给教师提供比较有利的、方便的方式进行沟通和学习。也有一些教师教育网站的建设普遍存在“徒有其表”、利用率不高等情况,丰富完善内容,提高利用效率已经成为教育网站未来发展的重要内容。为了提高网站内容的可利用性,一方面需要增加内容的实在度,真正的做到随时有丰富的资料提供和比较,另一方面还要做到保障用户的权益,如保密登陆信息等。

(2)交互功能。强大的交互功能是网络教学的技术优势之一。从14个调查对象网站来看,大都处在浏览阶段,这是交互功能体现的最低方式。我们知道,网络交互既是电子学习时代的产物,也是电子学习时代的推进者。教师的在网络上的学习,不应该仅仅限于知识查询资料这么简单,这样的交互可以说忽视了网站交互的意义。学习者在网站的使用过程中有效地建立起自己的网站使用效果、自己的心得等,交互中不仅应该利用到网站的最新高科技手段,还应该增加教师的素质与修养。

(3)认识层次。大多数的教师教育网站所提供的资源仅供教师进行浏览或者下载,不能参与建设,这不利于网站的未来发展。在14个调查对象网站中,只有5个网站能够提供比较开放的浏览及下载环境,用户既可以下载资源,也可以采取交互的方式参与学习资源的建设。缺少创造性,是造成很多教师教育网站资源更新速度慢、内容陈旧的最主要原因,所以我们可以在学习交流中应用跟多更交互性的好功能去解决相关问题。在认识层次方面,现有的中小学教师教育网站基本都是以较为简单的信息呈现为主,资源建设环境的封闭,使其缺少创造性,且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对于此种现象笔者认为,我们需要用自己的心和行动去进行改正,才可以知道更好地利用我们的资源进行学习和进步,才可以得到最本质的成长,那么这样的认识层次才更加有利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4)支持的学习方式。目前,教师教育网站主要支持个别学习,即通过个人主动的学习,登陆网站,进行注册获得所需要的基本的信息和资源。

(5)学习者控制。在所有调查对象中,学习过程都是有学习者控制,受到自己主动意识的控制,没有强迫的学习。这是利用网站学习的最大优势所在。

三、教育培训网站的优势

教育培训网站之所以能够以如此之快的速度发展壮大,是因为它具有其它继续教育方式不具备的优势。

1.超越时空限制。

参加网站培训的教师在线学习时,既不受时间的束缚,随时可以进行,又能有效地摆脱地域的限制,不论是在校还是在家里,利用闲暇时间轻点鼠标或者观看网站培训资料即可参加培训,还可以通过网络学习社区与专家或其他老师进行交流。

2.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教育培训网站的优质教学资源主要是多种形式的数字化资源,包括音频、图像、视频、文字、动画等,这些资源方便操作,很容易存取、复制、修改或传输。原来仅为少数人占有的资源实现了资源共享和优化,不仅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价值功能最大化,也有助于改变教育资源不平衡的局面。

3.个性化自主学习。

利用网站培训的过程中,教师学习可以选择学习内容和自我调控学习进度,采用自主的学习方式开展学习,对于未掌握的难点疑点也可多听多看,直至听懂为止,也可以将已经掌握的知识任意跃过。这种完全个性化自主学习,既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也有利于针对不同起点、不同专业、不同职务的中小学教师在继续教育中的特点进行个性化教学,使得继续教育更具实效性与针对性。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培训正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并不是很成熟,需要我们更加重视并投入更多的精力和热情。我们在了解教师培训网站优势的同时也必须正视它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网站开发者和应用者都应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的潜力,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教师专业发展。

作者:杨茁 单位:吉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参考文献:

[1]孙承毅,王洪江.网络化教师继续教育模式探析[J].继续教育,2009,2.

[2]金秋.公平和效率兼顾的教师远程继续教育模式[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7.

中小学培训教育范文第10篇

随着市场经济的持续繁荣与发展,学生和家长对基础教育的需求不断增加,教育培训市场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与此同时教育培训机构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本文对中小学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开展调研,查找存在问题并进行对策探究,以期更好发展,使之成为校内教育的有效补充。

关键词:

中小学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发展;问题;对策

中小学教育培训机构是指从事中小学学龄段教育辅导的社会机构,它是相对于普通学校而言的,是教育培训市场的主力群体。随着十几年的发展,中小学教育培训机构已经成为普通中小学校的知识补充体和深化体,为教育服务行业创造出了巨大的经济收益,成为教育行业持续繁荣的一股新的增长极。

一、中小学校外教育培训兴起的原因

近年来,教育培训市场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经过笔者实地考察走访,发现自2001年南通市第一家教育培训机构成立以来,教育培训机构从小到大,从无到有,发展势头迅猛,数量逐年提升,现如今全市总计共有236家在教育局、民政局、工商局注册的中小学教育培训机构。如何有效利用这些教育资源,科学进行教育功能的区分,有利引导,成为笔者关注的课题。因此,对中小学教育培训机构进行调查和研究有着积极的社会学意义和教育学意义,这是对社会教育发生重大变革的一次实践性探究,也是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所做的深度思考和策略组织。笔者对该选题进行了实地调研,走访了江苏省南通市29家典型的中小学辅导机构,实地探访了3家普通中小学校,发放612份有效问卷,访谈36人,并查找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整理,作为本文的数据来源和论述依据。中小学教育培训兴起的原因较为复杂。从社会文化环境上来看,家长期望子女能通过教育选拔机制来改变命运,教育需求显著提高,由单一转向多元,为孩子报各种辅导班补习功课,从而催生了这一现代教育产业。从应试教育体制来看,我国的升学考试选拔人才机制是教育辅导产业得以存活并发展的重要原因。从经济层面来看,教育行业本身就具备极大的市场潜力和经济价值。从政策导向来看,随着素质教育以及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基础教育办学力量从学校的一元封闭向社会的多元开放。

二、中小学校外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

1.规模不一、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培训机构实力参差不等,大多规模小实力弱;师资力量薄弱,良荞不齐。南通市经过15年的发展,辅导机构之间良莠不齐,层次分化鲜明,既有上市公司,也不乏小作坊,但大多数还处于作坊式发展阶段,教学场地小,教学条件一般,其中很多都隐藏在居民住户家中。差异化明显的教育机构在教学质量上也是优劣悬殊。

2.功利性明显

校外教育存在的一大因素就是高额的利润,这也就不难理解其产生的功利性根源了。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的办学目的是育人与盈利相结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这些培训机构的生存靠的是良好的办学声誉,只有生源的扩大才能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

3.从业者普遍缺乏教育学理论基础,对学生心理缺乏研究

虽然少数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的课程达到了理想效果,但是普遍从业者缺乏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及教学策略的系统知识,使得他们对其赖以生存的教学活动缺乏研究,不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差异,也就无法形成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体系,无法设计针对学生学习差异的教学策略。

三、对中小学校外教育培训存在问题的对策探究

1.加强监管,提高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的整体实力

加强市场监管,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只允许信誉、实力兼备的机构办学。2013年2月28日,《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机构自律公约》的出台,受到社会各界的热烈欢迎,也是校外培训行业保证自己的品牌、信誉,寻求自身健康发展的见证。建议更多这类机构都加入《公约》。

2.打造特色,明确市场定位,提高自身价值

建议培训机构树立品牌意识,增强服务意识,弱化功利意识,增强自身软实力。在浩如云海的校外培训机构中,如何脱颖而出,以响亮的品牌号召力,新颖独特的特色教育以及准确的市场定位,吸引更多的生源,应该是培训创办者应该思考的问题。所有这些具备,利益也就随之而来,而不是顾左右而言他,一味只“向钱看,向厚赚”。

3.加强师资,以人为本,建立完善的师资管理及激励体系

校外培训机构的教学不像正规学校那样受到严格的课程规划和标准的限制,有更大伸缩性,这就要求校外教育培训应把重点放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根据科学的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了解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在教学策略上进行创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差异化服务,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这就要求老师不但专业知识扎实,还要有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熟悉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学生制定符合其身心发展的学习策略,以学生为本,真正做到VIP教学,最大效果提升补习效果。目前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的教师流动性大,不稳定,这与培训机构的奖励激励措施不够,以及管理制度不完善有很大关系。从整体上,可以根据本机构的资金实力、现具规模和发展计划对教师资源的招聘、储备补充、培训开发、职业生涯发展、薪酬福利及激励等方面做出详尽规划。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社会活动,培训是教育学习的一种补充形式。在开放的教育市场下,学校、社会、家庭多方联动能有效改进教育。教育培训机构作为社会教育资源的有效组成部分,它将与学校教育一起接受教育市场的调配,这样势必给教育改革带来新鲜的空气。我们可以有效利用这些教育资源,补充学校教育的短板,为基础教育改革提供建议,以求基础教育的良性发展。

作者:施栩濠 单位:江苏省南通第一中学

中小学培训教育范文第11篇

关键词 监管 法制建设 法律意识

中小学教育培训机构是指在公立学校教育之外,针对中小学生的文化课或艺术方面,给予中小学生辅导的民办教育机构。近年来,我国培训行业飞速发展,目前全国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已超过十万家,其中,中小学培训机构占有很大比重,面对这一新兴市场,商机无限,而其中存在的法律问题亦不可避免。那么,培训机构经营过程中会产生什么样的法律问题,这些法律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又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以下,对这些内容进行探讨。

一、我国中小学生教育培训行业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资质不合格。

目前培训机构数量增长迅猛,监管制度的不完善使一些不法分子有机可乘,进行无证经营,更有甚者,居然冒充是某某著名培训机构的连锁经营网点,其实,只是设备和教材与该著名机构相同,就是打着该机构名号招揽顾客而已。该行为严重侵害了消费者利益,属于欺诈行为。即便是培训机构要开设连锁经营网点,也要经过一系列手续才属合法。

(二)行业规范混乱。

首先,许多在职教师经不住教育培训机构高额工资的诱惑,不顾政府相关规定,去培训机构任教,影响了在职教师的正常教学。甚至,有的教师在公立学校为培训机构宣传吸收学员,更是违背教师职业道德与政府规章的。

其次,许多机构教师是不符合教学资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例》第二十三条:民办学校聘任的教师应当具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有关行政法规规定的教师资格和任职条件,民办学校应当有一定数量的专职教师。但往往现实中许多培训机构是达不到这一标准的。

(三)培训机构乱收费现象严重。

相关法律规定,培训学校对学生收取的学费、住宿费标准,由学校自行确定,报价格主管部门备案。然而,许多培训机构不报或虚报收费标准,使得现在培训市场价格高涨,许多家长对此颇有怨言。

(四)虚假广告屡见不鲜。

教育培训市场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家长对培训机构的师资实力和相应的教学设备都不甚了解。只能是从这些机构他们在电视、报纸等媒介上发的广告中去了解相关的情况,即使他们到了培训的机构所在地也不一定能判断这个学校的好坏。而面对整个教育培训行业激烈的竞争,投资者为了快速赢利,其广告和相关市场部人员的介绍往往是夸大其词的。这种虚假宣传的行为,严重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不仅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对其他培训机构来说,也属于不正当竞争。

二、引起该现状的原因

(一)行政管理机关监管不力。

教育部门没有专门的机构来管理培训教育行业。办学审批机关和执照核发机关是多头管理,很容易使部门之间相互推诿,审查不严,导致许多培训机构即使没有取得营业执照,依然能够营业,这等同于无人管理。

由于缺乏专业部门监管,且中小学教育培训机构审核注册没有严格的有针对性的规范,导致中小学校外培训机构的教学水平差距很大。在利益驱动下中小学校外培训机构的诈欺以及不正当竞争行为时有发生,消费者的权益与教育的质量都缺乏保障。

(二)有关法律规范体系不健全。

虽然《民法通则》,《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对保护消费者权益,反不正当竞争等都有相关规定,但目前规制培训行业的具体专门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不足以对培训机构的各种失信行为产生有效的法律规范和约束。

此外,《民办教育促进法》的规定比较模糊,权责划分不清晰,导致教育主管部门没有执法积极性,在招生管理,安全措施,教学教研,监督评估和淘汰机制等方面出现制度匮乏。从而造成培训市场失控,使一些冒名,不具备资质或牟利的不法分子有机可乘。

(三)培训机构钻法律的空子。

鉴于政府监管乏力和法律的空白,部分培训机构利用其经营者的有利地位,进行多种违法行为,以实现其利益最大化。对于其他竞争者,其采取虚假宣传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对于消费者,其订立不合理的免责条款或者乱收费,损害了学生和家长的利益。我们知道,学生安全是对于社会至关重要的问题,而有的培训机构在签订合同时,违反合同法规定要求家长签订免责格式条款,或者在培训过程中违反侵权法规定忽略学生的安全问题,使学生的安全无法得到保证。

(四)消费者的法律意识不强。

由于中小学教育培训机构的消费者为学生及其家长,他们通常会选择亲朋好友推荐或通过广告宣传了解的培训机构,且培训市场信息公开制度不完善,广告宣传又多夸大其词,因此导致上当受骗。而最重要的是,在“跟风”的心理驱使下,其签订合同时往往不会仔细阅读合同条款,对于对培训机构的说辞过于信任,导致权利受到侵害时,对方以合同条款为由不进行赔偿,家长就觉得理屈词穷而放弃法律救济,或者不注意保留证据导致缺乏证据等情况的发生,最终有苦难言。

三、对于中小学教育培训机构所涉及的法律问题的几点意见

(一)加强中小学教育培训市场的法制建设。

我国应尽快出台教育培训方面的专项法律,使教育培训市场有法可依。对培训机构资质审查,注册登记,收费标准,安全措施,师资质量,教育教学,及监督等方面进行约束。

中小学培训教育范文第12篇

一、基本情况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精神,根据学校工作计划,以校本培训为主,做好远程教育资源有效应用的研究和推广。创造一个常规教学和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齐头并进的新局面,从而推进我校教学工作的全面现代化,有效的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三、培训目的

1、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理解教育教学的现代化;

2、掌握文字处理的基本知识,能用word处理文本,编辑考试试卷;

3、掌握网络基础知识,能熟练上网浏览、搜索、下载所需要的资源,交流信息;

4、掌握制作课件的基础知识,能利用powerpoint、frontpage制作课件,利用网络下载和远程教育资源的课件,通过自己的完善,利用课件上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5、学习省、市有关远程教育的管理制度,明确其深远意义。正确熟练操作远程教育的一系列设备和正确使用各种教学软件。

四、培训方式

以校本培训为主,请专家指导、考察等其他培训方式为辅,采取分阶段、分批培训的方式。通过全员培训、骨干培训、专题培训和有关课题的研究等方法,结合开展说课、优质课、电子教案等的评比活动。使我校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能力不断适应新形势下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和要求。

五、校本培训采取分阶段进行,以下是第一期全员培训的时间、教学内容的安排。

培 训 时 间

培训内容

课时授课老师备注

信息技术基础

3个课时罗 晶二班

文字处理

3个课时罗 晶二班

网络基础

3个课时施传波二班

网页制作基础

3个课时一班

3月28日 (下午第三节课)

远程教育资源简介

1个课时钟文祥一、二班

3月28日 (19:00至9:10)

课件制作

3个课时李艳玲一班

3月30日 (8:30至9:40)

远教资源的应用

2个课时钟文祥一、二班

3月30日 (10:00至11:30)

教师备、授课软件

中小学培训教育范文第13篇

虽然学习的方式比较单调,就是静静的坐下来听课,但是,满眼的精彩让静坐不再单调;虽然连续几个小时让人腰酸背痛,但是,学得新知的清新让我的心头越发温暖……

下面,我就把我本次学习的体会具体谈一谈:

一、虚心学习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作为教师就必须善于接受和消化新观念、新知识,认真钻研业务,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必须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必须勤奋好学,孜孜不倦,努力做到学识渊博,业务精良。只有这样,讲起课来才能深入浅出,得心应手;才能使学生产生敬重感,自觉自愿地接受教育和指导。

二、转变教育理念,相信我的学生一定能成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发展的主体,教师面对的是学生的未来,而不是个人眼前的荣誉和利益,应立足于学生的成长,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其从事教育工作的心理背景,这种期望不仅是教师自身工作的理念,更是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实现“人人成才”的一个重要基础,不要忘了教育家陶行知的名言:“你的教鞭下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麻衬的理目户配下,教师眼中就没有差生,只有差异,实施差异的教育,就会有差异的发展。

三、完善教学能力,明确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技术,更是艺术,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行为,我们只有善于设计教学,善于研究教材,选择合理的教法,学法,灵活地运用讲解、提问、练习、复习、谈话等技术,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才能表现出高水平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技术,而且这种教学技术与行为的发展组合,便会产生一种寓于创造性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甚至学术能达到准确、鲜明、生动的境界。

中小学培训教育范文第14篇

一、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客观存在的地区差异和经济发展不平衡状况导致了各地区中小学体育发展极不平衡的现象,这种不平衡是一种立体化的,不仅各个省区之间发展不平衡,诸如东部沿海地区与西部欠发达地区发展不平衡,而且整体上城市和农村的发展也处于失衡的局面,城市的中小学体育教学状况明显好于广大农村地区。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尽管以“国培计划”为代表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工作在稳而有序地开展,也取得了诸多成绩,但在其发展过程中始终没有解决好以下一些问题。

1.没有合理设置培训课程,导致培训内容实用性不足、针对性不强

很显然,没有合理的培训内容与科学的课程安排,教师培训工作就很难得到有效保障。整体上来说,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内容必须基于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实际,即当前形势下中小学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同时还要特别重视一线教师的自身需求。只有兼顾当前的教学实际内容和广大一线教师的内心需求,中小学教师培训才会有根本性的发展,这也是当前教师培训应遵循的一个根本性原则。但是,遗憾的是当前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的模式主要是由国家到地方的各级教育行政机构统一部署安排,包括统一的培训内容、培训教材、培训要求等。这种注重“统一”的培训模式更多是关注理论性知识的培训,没有很好地把理论知识与体育教学的实践有效结合,忽视了实践性。而目前广大一线体育教师对培训的主要期望在于体育课堂的驾驭与专业素质提高上,希望通过培训提高其教学能力和自身专业知识,对于较强的理论传授,其兴趣点相对较少,这也导致了培训内容与教师需求的不一致现象,效果自然不容乐观,这是当前培训工作实用性不足的主要表现。而对于其针对性不强的问题可以从城市与农村的差异看出,在当前各级组织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中,并没有采取针对城市和农村特点的具体化培训,仍旧等同视之,尤其是没有很好考虑到占我国大多数人口的农村地区实际教育状况。比如对于在基础体育设施不足的条件下怎么样让教师丰富教学内容,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这一棘手问题,这是农村地区体育教师关注的重点,而在培训中没有很好地体现,因此教师们还是很迷茫,甚至失望。培训的实用性不足和针对性不强,这是以“国培计划”为代表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工作下一步要努力解决的问题。

2.没有有效的奖励机制,导致培训教师参与性不强、积极性不高

任何一项工作的开展都需要有效的奖励机制,否则就会失去发展的动力,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工作同样如此。目前,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虽在红红火火地开展,但教师们积极投身其中多在于行政命令的指挥,他们内心并没有多少动力。源于多年的传统,大家普遍认为在中小学教育中体育是一门非主干课程,作为学校的辅助课程,从上至下根本没有给予足够重视,体育教师在学校的地位自然可想而知,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另外,在我国现行的教师评价机制中,并没有很好地把参与各级培训作为教师职称晋升和评先评优的重要指标,因而从工作的角度来说,体育教师参加培训的动力是欠缺的。另外,一般情况下一所学校体育教师的数量是极其有限的,而学生的数量则很多,这种师生比的严重失调导致了体育教师“课时量大”的普遍现象。这样,教师出去参加培训之后落下的课程也没有人为其分担,培训结束后他们又必须补上,而且学校通常对此也没有补偿措施,这就直接影响了教师培训的积极性。因此,相应激励措施的欠缺导致了中小学体育教师参加培训的动力严重不足,大部分教师出于上级领导的指令而被迫参加,其效果必然大打折扣。

3.没有丰富的培训手段,导致培训过程趣味性不足、启发性不大

在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中,培训手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培训手段不够丰富,启发性不强,就很难保证培训质量的提高。多年来,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一直主要采取集中的培训模式,而在这种模式中,一般是专家们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授,大批的教师在台下静静地听讲与记笔记,他们并没有参与其中的机会。这种形式单一、趣味不足的培训很难吸引教师的兴趣,尤其是让教师在长达数小时的时间内集中注意力听讲且有所收获。这种平常为教师和学生所不喜欢的教学手段运用到教师培训上,其效果可想而知。而且,在培训的过程中,通常是篇幅较多的理论阐述,缺少实践案例的融入,这对于体育教学来说意义不是太大。近年来,随着网络媒体技术的发展,教师培训的手段突破了“主讲人满堂灌”的形式,有了图片、动画、视频元素的融入,这也可以在“国培计划”等各种培训中找到。但是,另一个令人担忧的现状是,多媒体成了主讲人依赖的工具,他们依靠多媒体的展示而放弃了自己的“主讲”功能,从而导致培训变成了“课件表演”,而教师对任何事物的审美都是有极限的,因而,教师不会被这种肆无忌惮的展示所吸引,更别谈什么启发。如果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的形式没有质的改变,其培训质量很难上到一个新的台阶。

4.没有有效的反馈机制和监督机制,导致培训稳定性不足、可持续性不够

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工作要想做到可持续发展,必须有一系列有效的配套反馈机制和监督机制,否则工作只能限于一时的发展和暂时的成绩。而目前,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多是零散的、阶段性的,不具有连续性和整体性。对于一次培训,一般是在领导的“力促”下,教师们“踊跃”参与,随着培训的结束,这一个阶段也就画上了句号,根本没有实际性的反馈工作。比如培训教师应当对这次培训做出总结,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反馈给有关部门。而实际是虽然形式上具备了反馈平台,以供双方沟通交流,但由于监督机制的缺失,总是使反馈工作徒有其名。其一,教师所在学校没有对培训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只是让教师完成工作而已;其二,培训组织者并没有真正的反馈活动,他们重在“培训”,而不关注随后的“反馈”;其三,培训组织者和培训教师单位就反馈工作没有实质性的沟通,让教师无所适从。这样就很容易出现资源浪费的现象,比如下次的培训就会出现重复性的内容,而对教师真正关注的问题依旧置若罔闻,培训工作也就停留在一个无所发展的局面上。相反,对于这种培训我们应当使其不断发展,让它作为可持续性的资源,在利用中不断得到更新和发展。

5.没有多元化的培训师资,导致培训新颖性不够、活力不足

师资力量的雄厚与否是培训工作质量高低的直接保障条件,师资的多元化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师资力量。对于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培训不是看是否具备了一个或两个该领域的知名专家或教授,而是更看重整体的科学构成与合理配置。体育教学作为一门特征比较鲜明的学科,有着一套自己的教育实践和相关理论,而且在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这就直接决定了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必须立足体育发展的地区性差异,采用不同的师资条件,因势利导地开展培训。但是,我国目前以“国培计划”为代表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主要依托几个教育机构和几所知名大学,这就限制了师资力量的多元化发展,致使培训内容不够新颖,无法满足不断发展的教师培训需求。另一种现象就是,同一培训机构在不同的培训年度里使用不同的主讲专家,会使同一内容出现较大的差异,而不利于培训工作的持续性发展,这源于培训专家库建设的不稳定性。

二、“国培计划”视域下加强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的策略

通过对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工作现状的梳理,尤其是结合近两三年来“国培计划”的实施情况,可以发现体育教学界在不断探讨教师培训的新途径和新模式。然而对于一些顽疾还是没有找到有效的对策,比如截止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一套完善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模式以及考核标准,各地的培训课程设置仍具有一定的随意性,缺乏专业性的系统指导,并且出现交叉重复培训的现象[1]。因此,如何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精神,结合中小学体育发展不平衡等实际,制定出切合实际而又有效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方案,就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

1.在“国培计划”的基础上,各地、各学校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培训模式

作为一项实施层面较高、规模较大的教师培训项目,“国培计划”的整个设计、制定过程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全面性和科学性[2]。但是“国培计划”并不能解决教师培训的所有问题,因此,广大中小学体育教师在积极参加“国培计划”等国家组织的各种培训,最大化地利用学习机会提高自己的同时,结合学校具体实际,找到适合自己的培训之路。对于各中小学来说,除了大规模的集中培训,还要分批次、分阶段地派出教师外出培训,使其拓展素质,同时还要采取具有普适意义的校内培训,即常说的校本培训。其关注重点在于学校的实际需要和教师所面临的具体教学问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3]。这样“校本培训”可以与“国培计划”等大规模的培训相互补充,从而弥补其特殊性不足的短板,有效解决体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当然关键是它不会受到中小学体育教师师资力量不足问题的影响。需要注意的是,在一些学校的校本培训中存在模式僵化、方法单一等问题,很多学校的校本培训方式过于简单,仍以开设讲座、教学观摩等为主要方法,教师培训缺乏层次性、互动性,效果有限[4]。因此,各个学校还要积极探索类似“校本培训”的个性化培训模式并使其落到实处,与“国培计划”有机结合起来,共同促进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工作。

2.加强立法建设,为教师培训提供保障,使培训工作落到实处

目前,我国教师培训尚处于行政推动的发展阶段,缺乏系统性的立法保障,这也是我国教师培训保障性条件缺失的重要原因[2]。这里的保障有两层涵义:对教师进行培训的督促和利益的保障。在这方面,我们完全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英国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在其“教育白皮书”中明确规定,新参加工作的教师必须用其工作的五分之一时间进行上岗培训,而正式的教师工作7年后,可以带薪进修培训3个月,而且这一法律条文还在不断完善。而法国、德国、瑞典等国也规定教师每年都有进修的权利,外出进修保留薪资,同时可以直接停课,无需教师本人重新补课。这样,教师外出培训的积极性就被调了起来,富有主动意识,利于培训质量的提高。同样,我国也可以制定类似的法律条文既督促教师参加培训,又让培训教师乐在其中而无后顾之忧。除了这些宏观方面的法律条文之外,各有关机构、学校也要制定相应的条例和措施,通过奖励和惩罚手段来监督培训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还要重新规范教师认证制度,可以参照美国的做法取消永久性的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教师应当定期进行相关考核,从而促使教师积极参加培训,而对于在考核中表现优秀的教师进行实质性奖励。

3.引入多元化的培训主体,加强培训专家库建设,增强培训活力

我国目前以“国培计划”为代表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活力还不够,很大程度上在于培训主体的单一和培训专家的层次性不强。现行的各种培训主要是教育行政部门委托几个有名的培训机构或师范大学进行,而这些机构和师范大学所遴选的专家固然在某些方面可以给中小学教师带来惊喜,但是还是无法满足我国体育教学地区差异明显的要求。因而,我们的培训应当引入多元化的培训主体,不能仅仅局限在几个知名机构或大学上。通过这种多元化的培训主体,组建丰富的培训专家库,让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机构而且风格特点不同的各位专家加入进来,并且使其有机组合,尽量满足多样化培训需求,争取达到完美效果。

总之,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一定要遵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精神,把它作为长期的系统工程来抓,既要做好每一步的工作,更要看到后面工作的衔接性。而“国培计划”就是贯彻纲要精神的一个重大举措,因此一定要理性看待“国培计划”,既要看到近两三年取得的成绩为后面工作的开展所提供的支持,同时还要看到存在的一些问题,而且要对其深刻反思,为后续工作提供借鉴。只有这样,我们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才会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志富,张海芝,杨丽杰.农村英语教师培训模式及实效性研究.中小学教师培训,2009(11).

[2] 孙颖.“国培计划”执行异变的根源探析.教育科学研究,2012(7).

中小学培训教育范文第15篇

关键词: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项目组织;主讲教师;培训效果

中图分类号: G4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14-0084-04

为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从“十五”开始,全国各地都在陆续开展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目前,多数省市还在进行教育技术能力的初级培训,而少数发达地区已开始了中级培训。关于培训的实效性,始终是大家关注的焦点。许多研究人员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使培训工作不断完善。应该说,一路走来,这项培训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广大教师的信息素养和教学整合意识进一步增强,并开始形成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规范,这为一线教师进行有技术含量的教学打下了基础。[1]

不管是初级还是中级培训,笔者都或多或少地参与过,并于前段时间有幸跟随一些地区的中级培训项目管理组到各区县进行跟踪调研,与当地的项目负责人及主讲教师、受训教师进行座谈、交流,了解培训成效和今后一线教师培训的需求。在此过程中发现了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问题表现

1.机构设置方面

从承担一线教师培训工作的各个区县的组织机构来看,主要是教育信息中心或教师培训机构,少数区县有教研部门的协助,这与以往的信息技术培训项目基本一致。因此,与我们反馈、交流的组织机构负责人多为主抓本区县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领导。这让人明显地感受到,似乎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与教学研究部门关系不大。

2.培训教师筛选方面

作为贯彻落实培训精神和要求、担负培养广大一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中坚力量——主讲教师,其观念、认识、能力、素养等因素将直接决定培训项目能否达到预期目标,以及能在多大程度上推动广大教师参与新课程改革。表1为被调研地区591名主讲教师(占本项目绝大多数)的学科专业构成情况(单位:人)。

从表中可以看出:信息技术和网管电教两类人员合计358人,占总数的60.58%,其余人员多为中小学一线教师,而且,这些教师都是临时抽调的。这说明:其一,在培训中,至少一半主讲教师可能仍会以信息技术操作为培训内容的侧重点;其二,主讲教师不分学科教学,受训教师不分专业学习,弱化了学科特征。那么如何能让培训走近学科教学、走近教师需求呢?

3.培训内容方面

在问受训教师“中级培训给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时,几乎所有受训教师都说是多媒体素材处理和课件制作技术;问“中级培训与以往的类似培训最大的不同是什么”时,许多教师说不上来。这或许是培训后时间太长造成淡忘的缘故,也或许说明:一是受训教师对纯技术操作内容感兴趣;二是在培训中主讲教师没有给受训教师带来观念的转变和认识上的提高,因而没有留下深刻印象。

目前,全国各地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使用的教材主要有两种:一是由何克抗教授主编的《教育技术培训教程(教学人员版·中级)》,共有9个主题,其中只有4个主题涉及信息技术操作技能,分别是主题2—教学前期分析(部分内容:知识可视化工具)、主题5—教学资源素材收集与加工、主题6—教学资源的集成与整合、主题8—对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评价(部分内容:Excel在教学统计中的应用);[2]二是由祝智庭教授主编的《教育技术培训教程(教学人员版·中级)》,共有8个模块,其中涉及信息技术操作技能的主要是“模块5—创建并利用主题资源”。从培训的目标和教材内容篇幅看,侧重点一目了然。

4.培训后的应用方面

在问到“培训后对教学工作有什么促进作用”时,多数教师认为提高了课件制作技术,教学手段多样了。在笔者的提示下,一些教师说到了规范的教学设计。这说明培训中学到的信息化教学设计知识没有真正内化为促进教师有效开展日常教学工作的能力。尽管座谈的只是各区县受训教师中的少数,但也能由此反映出培训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

二、问题分析

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归结起来只有一个,那就是相关部门对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本质和新课改下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没有真正达成共识,以至于在操作环节出现了偏差。这在全国各地区的初级培训中普遍存在。

《中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是建国后我国颁布的第一个教师行业标准,这关系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发展的深入推进。为贯彻落实这一标准,教育部专门启动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项目”,这是新一轮部级、强制性并涉及上千万中小学教师的全员培训。其核心是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能力,也就是在信息化社会里“如何进行教学的能力”,这是大、中、小学每一位教师都必须具有的能力。因此,从本质上讲,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是完全有别于信息技术培训的一种在信息化环境下把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对整个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教学步骤进行科学而具体规划的教学设计能力培训。[3]而且,这一过程还必须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与具体学科特征、要求相结合,才能真正提高教师的学科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

从这个意义上看,能够真正胜任或适合这种培训的组织机构和教学人员应该是各级教学研究部门和研究人员,如学科教研员、学科带头人等,他们才是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主力军。理由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