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高效语文课堂范文

高效语文课堂范文

高效语文课堂

高效语文课堂范文第1篇

语文课堂的问题设置,最忌讳的应该是那些大而不当的问题,在学生的思维还未进入理想境界,就匆匆忙忙地提出一些较深奥的,带有研究性质的问题,自然容易让学生的思维陷入一种茫茫然不知所以然的境地。同时,语文课堂提问也应杜绝那些“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的提问法,为提问而提问,提出一些游离于课堂主题之外的小而琐碎的难题,让学生在一个个无聊的问号前疲于奔命而又难以实现思考的价值,这些问题,也会使课堂陷入一种庞杂无序的混乱状态。上述“头轻脚重”和“头重脚轻”的两种形式便是课堂提问容易陷入的误区。理想的课堂提问模式应该是深与浅,远和近的最佳结合,即问题应该有趣味性、挑战性,而又有充分的延展性。我认为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可尝试以下的方式:

一、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作品的文学价值,是由读者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得以实现的。任何优秀的文学作品,都具有它的多义性,换言之,都如断臂维纳斯,有一种残缺的美感,所以学生的阅读鉴赏,即同文本对话的过程往往带有更多的主观性和个人色彩。对一部作品的解读过程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每一个人的解读都有自己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不仅表现在对作品意义的认识,对人物的评价上,还表现在对语言材料所构建的意象、意境的感悟上。多元是一种理念,一种指导思想,是一种存在的客观现实,也是教育发展的趋势。可以说,正是语言的这种“模糊性”和读者的“创造性”,才使得枯燥简单的语言变得如此神奇而富有魅力,而文学作品因为这种个性的解读而更具有魅力。所以,教师绝对不能过早地抛出所谓的“标准答案”,而应该及时地设疑质疑,于无疑处生疑,使学生在不拘泥于那些权威答案的基础上能再推开一扇窗子,让学生看到更美的风景。

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电视、电脑普及率的提高,以及家庭教育的重视与完善。这些渠道所传输的信息量非常的大,且丰富多样,价值观念千差万别,在每个学生那里呈现不同形态等,它的教育效果不容忽视。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知识积淀和感情经验去体验作品,将课内与课外,将课本知识与自己的阅读积累有机串联,力求对作品做出有个性的反应,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材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而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因此在课堂提问时,也应抓住有利的时机,浓墨重彩,让学生能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人生经历等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将课内和课外和谐地融为一体。

三、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语文课堂提问的关键因素应该是学生潜能的极大发展和学生人性的极大凸显,使学生感到自身价值的被尊重与被赏识,并由此激发学生最强烈的求知欲望。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特别要重视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和“情感因素”,满足学生好奇的心理需求,培养学生对语文本身的兴趣。而语文课堂上,教师如果能适时抛出一些“虚拟性”的问题,如“替换式”,给文章换一种表达,换一种构思;“延伸式”,让学生续写或补写作品中省略掉的部分;“删削式”,故意拿掉文本的一个或几个片段;用这些“虚实结合”的方法给学生提供一些新颖的思维角度,一个崭新的思维平台,就更能让学生体验到语文创新活动带来的乐趣,而当这种乐趣不再来自教师的表扬,而是学生发自内心的创新成功后的喜悦时,也就是学生创新情感形成之时。

四、万绿丛中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

语文教学讲一个“拈”的功夫,即洪镇涛老师所云:变“全盘授予”为“拈精取要”,教师拈得好,拈出一点,带出一个面;拈一叶而知天下秋,拈出一朵梅花,带给学生的却是整个春天。在学生常常忽略的文句中拈出几个关键词设计问题,但这里老师的“拈”,一定要独具慧眼,于无疑处生疑;还可以拈出重点,拈出矛盾,这样驾驭课堂就能举重若轻,游刃有余。

五、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强烈的好奇心会增强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敏感性,还能激活思维,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课堂的提问如果只是一味地直来直去,启发性就不强,久而久之,学生对这样的提问会感到索然无味,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思维的发展。假如我们把问题换成“曲问”、“活问”即“曲径通幽”的方式提出,寻求学生兴趣与课堂深度的契合点,抓住学生最感兴趣而又同文章重、难点有着紧密联系的问题。问题涉及要讲究发问方式,要琢磨提问的角度,尽量使问题提得巧,问得新,产生“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的良好效果,使课堂从始至终都充满挑战性、探究性和趣味性。

高效语文课堂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探究

目前如何利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引领学生学好语文,是摆在每位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问题。这就涉及到高效语文课堂的构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环节入手探索高效语文课堂的构建。

一.课前三分钟活动的妙用

1、课前演讲。就是让学生课前自主准备内容和形式,即站在讲台进行:讲故事、背诵古诗词、背诵名句、散文名段……通过课前演讲,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还可以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

2、积累知识。就是让学生自己每天在课前,理解并记忆10个左右的成语,或抄记一段名人名言,阅读一首诗歌或短文,这样长期坚持,必将大大增加知识储备,有效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课前背诵。就是让学生把每天学习新课的字音、词语解释进行背诵,以形成长期积累的效果。

二.吸引学生的导语

课堂导语短小精妙,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漪老师曾说过:“课的开始,导语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短小精悍,触及重点。课堂上的导语不仅要短,还要触及重点,切中要点,将学生一下子就引导到教学的枢纽地带,自然而然地完成教学目标。

2、设置悬念,激发兴趣。设计导语时,教师必须考虑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以便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在“心求通,口欲言”的愤悱状态之中。

3、创设情境,营造氛围。选进教材的课文绝大部分是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的名篇佳作。设计导语时,教师除考虑知识的传授外,还必须把握文中的“情”,并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入情、移情、冶情。

三.重视教学过程

1、课堂提问。常言道: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解于问。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精彩的提问是诱发学生思维的发动机,能开启学生的大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师生情感的交流,优化课堂教学。实践证明,大多数学生读书,往往一读而过,不留“痕迹”,虽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读书不会生疑则是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因而他们不能正确理解文章的真谛,体会不到文章的“妙处”。课堂提问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艺术,教师要重视课堂提问的艺术性,把握提问的“度”和时机、对象,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效能。那么,怎样优化课堂提问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呢?课堂提问的问题需要进行精心设计;热情鼓励,提供线索,引发学生思维;捕捉信息,延伸疏导,拓展学生思维;积极评价,观点明确,提高学生思维。

2、灵活处理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中的讲解,不应面面俱到,而是要精讲精练,突出重点,形成系列。课堂上,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而不是机械地根据教案,追求教学内容的完整性。为此,教师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及时调控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

(2)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和教学实际,特别是学生的思维实际和学习能力实际,灵活处理已经预设好却不适应课堂教学实际的教学步骤。

(3)恰当取舍,把那些不适合学生学习实际,甚至是超出学生学习能力的教学环节和内容舍去,不刻意追求课堂教学的完整性。

3、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和学习方式。“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已成为二十一世纪教育的主题,新课程要求学生在课堂的互动交流越来越多,语文课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和学习方式,能使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动手、动耳、动口、动脑能力,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合作意识和参与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四.拓展和延伸

1、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预习是学好语文的第一步,是提高学生课堂学习质量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保证。常用的预习方法有以下几种:

(1)阅读法。首先,学生应把课本上的学习内容从头到尾仔细阅读一遍:容易理解的可以“走马观花”地放过,陌生的新知识则要多看几遍,反复研读,并在重点和难点处做上记号。

(2)联想法。预习是进行相应的知识联想,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

(3)设问法。预习时不仅要将自己不懂的问题提出来,还要变换思维角度,一题多问,自设自答,提高自学能力。

(4)整理法。即预习时通过分析整理,概括学习要点,形成系统的知识,并将预习中产生的疑问记录下来,以便老师讲解时重点领会和感悟。

2、指导学生阅读。阅读永远是提高写作水平最重要的途径。阅读包含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而且不仅要“阅读书”还要“阅读事”。这就是所谓的“厚积薄发”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因此,教师要向学生推荐文质兼美的文章和适合学生阅读的刊物,并做好阅读指导工作,留给学生阅读的时间,可以开设一节阅读课。

3、指导学生练笔。在阅读的基础上摘抄,写读后感,进行仿写、改写、续写,整理读书笔记等,都是课外练笔的好方法,更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写出自己对生活的真切体验与深刻思考,表达自己的心声,实现积累写作素材的目的。

五.教师自己的提升

1、改变自己的角色。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改变教师的观念和教学方式,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和学习方式。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语文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也应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而转变。语文教师应从传授者变为参与者、指导者。

2、教师应多阅读、多积累、多思考、多写作,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做到“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应当有一桶水。”

3、“独辟蹊径”的备课,即教师尽量做到对文本进行合理且富有个性的解读,着力构建高效语文课堂。

4、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良好情境的设置无疑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充满学习兴趣的课堂才可能是高效的课堂。

5、做好导学案的设计。导学案的设计一般应注意两点:(1)把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设计出来,使学习任务更具备可操作性;(2)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授学生以“渔“。

做到以上两点,那么学生在导学案的指引下,能够较充分的预习文本,为高校课堂的构建就做好了必要的课前准备。

高效语文课堂范文第3篇

教师要有积极的教学态度,才能引导学生喜欢语文课堂,喜欢语文的教学。此外,教师还要极力破除教师高高在上的姿态,平等的、地进行对话才能激发出认真的思考。教师要掌握一般学生的学习基础,了解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与学生一起实践与探索,最后将这些经验融合到教学中去,这样的教学的设计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积极的态度应当表现在方方面面,比如说鼓励学生多进行课内阅读的延伸,还有课外阅读,这需要教师为学生们设计书单并推荐,鼓励大家撰写读书笔记,说说自己读了这些书的感受;又比如说在提问学生时,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答案,对发散性思维的活动多多推广,不设置标准答案;还比如说在批改周记、写作练习的时候多写评语,使学生觉得教师很认真地对待他的作品,以培养学生更加积极的学习态度。与学生的沟通应保持平等,在教师-学生这一权利关系中,适当地调低自己的位置,以更低的姿态与学生交流问题,比如说运用“我认为如何如何可能是更好的选择”而不是“你应该怎样去做才对”这样的句式。不强制要求学生完成作业的方式和手段,而是运用倡导的方式慢慢渗透,让学生觉得教师对其是尊重的,平等的,这样学生才会对高效课堂学习回报以尊重的态度。

二、先进的科技辅助和创新的提问方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多媒体作为教学手段的高效课堂越来越多,特别是发展较好的城市中,教室内电脑、电视、投影仪等等设备一应俱全。语文教师不必拿着录音机跑到各个教室播放课文录音,只要轻点鼠标就可以轻松实现许多功能。同时,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也使得课堂氛围更加轻松愉悦,学生的上课心情也不会太过沉重和严肃。此时,教师应学习、善于运用多媒体技术为教学质量加分。比如说在学习《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篇文章时,可以播放《辛德勒名单》的电影原声曲,或者截取电影中的一小片段给予学生一些感性认识,再进入文章的学习之中。这样学生能更有对比性,也对历史有了真实的认识;比如在学《我有一个梦想》的时候,也可以播放当时的视频给学生欣赏,带动大家感受激情演讲的魅力。高效课堂提问可以创设教学情境,引入新课,还可以用来巩固旧的文章知识,是一种常用的教学设计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比如,教学《林黛玉进贾府》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自己先通读,然后回答问题:这篇文章的时间是什么?发生了什么事?文中对林黛玉的描写是怎么样的?等等这些问题都可以把文章的线索串起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的意思。在深入分析的时候,又可以加入一些分析的问题,比如说关于修辞手法的表达中,有哪些觉得特别好的句子?或者那些词暗喻了人物的哪些特质?这样的问题使得学生能够注意到文章的细节,并在细细品味之后发现文章的美好之处。

三、合作式学习的推动

合作式的学习要求学生有很高的参与度和积极性,所以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层次和兴趣,全面地安排合作课题。学生的合作式学习主要以小组讨论为主,有两种方式:一是分组后,每组讨论的课题是一样的,课题中分为若干个问题,需要讨论后得出结论;二是设计多个课题,学生按照课题选择小组,加入后讨论此课题中的若干问题。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讨论的内容有所点拨和引导,或者作为小组中的一员发表自己的看法(以平等的关系)。在讨论时间结束之后,教师应请学生来分享讨论的心得体会,然后邀请本组其他同学,以及其他组别的同学来补充其问题的答案,这样的形势下,学生会认为自己的讨论和回答都是有价值的,所以会更加积极认真地加入讨论之中。当出现不同意见时,教师还可以请多位同学进行小辩论,为自己的答案辩护,提出各种发散性的观点,激发全班同学的思考。

四、结语

高效语文课堂范文第4篇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我在《看云识天气》中,以“卷积云”与“积雨云”为教学内容,利用思维导图制作了“微视频”,制定了“学习单”,在上课的过程中借助精心制作的微视频,学生在课前对所学的内容有了较好的自学。翻转的课堂中则颠覆了以前教师讲、学生听的常规,此时的课堂学生成了真正的学习主人:课堂是他们交流课前学习的舞台,课堂为他们打开了求疑解答的大门,课堂成了他们拓展思维的空间……在这里,每一位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在这里,每一位学生都可以达成自我的目标;在这里,每一位学生都拥有发展的航标。而教师也真正成为了一名组织者、指导者。在教师的组织下,小组学习卓有成效;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的错误得到了及时的纠正,思维的空间得到了拓展,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孩子们眼里,这个课堂是活跃的、不受拘束的,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了知识,在趣味活动中、在小组合作中拓展了知识。孩子们还认为课堂里的小组学习使他们的学习更有效,小组的交流可以集思广益、相互帮助,事半功倍。全新的理念,清晰的指导,有效的学习,无限的拓展,让我们的孩子在知识中徜徉。

二、化静为动,提高学生识字的兴趣。

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生从运用口头语言过度到书面 语言的桥梁。一直以来,小学教育都沿用“教师讲,学生学”的传统方式,而新课程却要求改变过去那种学生死记硬背、被动学习的现状,倡导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合作的能力。利用微课不但解决了这个困扰我们已久的问题,还培养了学生对识字的兴趣。

比如运用微课,将与童话故事中的主题关系最为密切的人、景、物或事件,利用他们内在的逻辑关系,直观真实地呈现于学生面前,既可以轻松地引导学生认识字,又能享受童话故事里的乐趣。

比如《小熊住山洞》一课,可以用微课配上轻松欢快的音乐呈现六幅图画:小熊想建造一间木头房子;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小熊想砍树却不舍得砍;小熊一直住在山洞里,森林里的动物都很感激小熊一家。上课时先让学生看微课视频,说说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然后进入识字的教学过程。通过直观动感的视频画面与轻快富有生气的配乐朗读,让学生在视觉冲击中领悟生字的意思。利用微课,感受童话故事的美好。微课能把声音、图像、文字、视频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生动,打破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创设一个更为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这样,直观形象与想象、联想相结合,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认识字。利用微课,培养学生的认字能力,童话是创作文学作品的源泉,识字因为童话故事而充满生机和活力。

三、放飞想象的翅膀,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

语文博大精深,许多内容可意会而不可言传,可感悟而难于表达。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构建教学内容的理解,要引导学生各抒己见、深刻体会,同意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让学生的思维插上翅膀。在微课的辅助下,让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教与学的互动中,大胆想象,积极思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现有的经验和积累的知识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异议的问题交流讨论。这时教师可以通过微课将课本需要解决的重点、难点、疑点进行展示,学生通过微课对知识进行理解感悟,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有了微课的辅助,课堂气氛活跃开放,学生的自主学习空间变得更大更广,思维在无拘无束的讨论和交流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课堂教学充满生机。

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让学生知道西沙群岛是“我国的海防前哨”,“是镶嵌在祖国大陆南边的一颗明珠”。接着利用微课将西沙群岛的美景直接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直观感受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特点。然后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让学生想象去西沙群岛去游玩,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交流讨论,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陶冶学生热爱祖国的优美情操。

四、鼓励尊重,求索创新,让学生展现自我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热爱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对任何学生都积极鼓励尊重,没有歧视,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积极创造条件,引导他们参与适合自己的学习过程,大胆求异,让每个学生都发挥出自己的特长,展现出自我。教师多方位、多角度创造性地创造条件,学生在教师的尊重下,在教师耐心的鼓励下,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不但自信心被激发,学习的创造性也被激活,学习的主动性就大大提高。尤其是微课的加入,也为教师引导小学生开展求异思维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机会。微课形象生动,教师在此基础上旁征博引,增加了说服力,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高效语文课堂范文第5篇

首先,要倡导学生自主学习。重视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的个性和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应是中学语文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但是,从目前中学语文教学的整体来看,教师为中心仍占统治地位,教学满堂灌、满堂问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学生几乎没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很多媒体指责中学语文教学“侵占了学生学习的自”,不无道理。造成中学语文教学如此尴尬局面的—个重要原因是,教师过分强调自己在双边活动中的地位和功能,没有把学生作为真正的“主体”来对待,严重一点的,便蜕变为对学生主体意识的彻底辱没。

要真正发挥主渠道的作用,就必须打破这种旧的教学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可由同桌和前后排学生组成课堂学习小组,映射大课堂教学环境,将师生双边活动转化为学生之间的自由讨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频率。也可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课堂预习,做好课堂教学准备操,让学生上讲台示范操作。教师应精心设计课堂对应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自悟。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远比被动的接受式学习来得更主动、更有效。

其次,要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快乐是—种氛围,是一种修饰,更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催化剂。快乐对促进积极思维、培养完善智力和人格结构的作用,已被教育界瞩目。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一堂课上,仅仅拘泥于图解教参,并以书本或自己的答案作为唯一评价标准;简单、呆板地满堂提问,满足于一定的程式;把语文神秘化,把目标架空、虚化;没有激情,不爱学习,视学生为容器;自己不快乐,也不让学生快乐……诸如此类的行为发生后,学生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开始封闭或滞后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这样的语文教师应该承担相应的贡任。因为他们所亵渎的不止是语文教学,其所作所为有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

学生乐于学习使他们感到快乐的东西。快乐之于兴趣的引发,之于能力的转化,之于素质的养成功不可没。从这个意义上讲,挖掘快乐因子,也就是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生语文素质的有效措施之一。在课堂上,教师说话风趣、幽默,呈露个性风采。语言是师生沟通的桥梁,快乐的语言会使来往的车辆畅通无阻。语文教材本身也蕴含着许多快乐的因子,就看你有没有去悉心发掘,语文教师具有这方面的素质。在教学中,要有意设置教学障碍,或曲径通幽,或连环出击,或将错就错,学生会乐此不疲,获取新知所带来的欢乐,有时一堂课便能筑就他们学好语文的坚定信念,并为之拼搏而无悔。同时,注意观察学生真正感兴趣的东西。教师要善于找到与之内应的快乐因子,和学生共享,并以此为触点,督促学生完成当前学习任务。笔者发现,教师结合教学内容现身说法,或穿插名人名家轶事,或涉及一些书本外的知识和当前的热点问题,能极大程度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难所学的知识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至于学生作文中一些错的有些滑稽的内容,讲评时可以采用“揭短法”,让学生玩味,在欢快中获取知识,掌握技能。一句话,语文教学不要太“规范’”,应该潇洒一点,多一些自由,多一些笑声,要有前瞻性。

再次,追求课堂美好境界。语文课的教学境界,是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审美信息的感悟和体味,是融知识性、科学性、形象性和情感性为一体的教学艺术氛围。它对开发学生智力、培养能力、陶冶情操和提升素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上面提到的快乐,一旦升华,便是一种境界。关于美好境界,首先要再现课本内容的个性特征。教师只有认真钻研教材,深刻发掘文章的思想内涵,准确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才能创造这种境界,并辅以与之内应的教学处理手段,让学生品味其情调,领略其主旨,激扬其情怀。其次要讲究文章的整体效应。整体本身是一种至美,人为地将分割成各种“点”,线性排列,切块分析,孤立训练,不利于学生对各种知识能力的完整把握。任何一种人为肢解课文教学的方法,都是对教学境界美的伤害和破坏。将美文作试卷化的分解处理,更是这种破坏的极致。学生泡在类似试卷题目的提问里,看上去热热闹闹,定点到位,孰不知学生接触到的只是一堆泡沫。整体理解课文,将诸知识点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才是达到这种境界的先决条件。

另外,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不是表层翻新搞美,而是对学生审美的唤醒和呵护。当创新教育作为一种体系刚提出来时,便有了无限的生命力,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大放异彩。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敢于质疑,大胆发表独特见解,说有创意的话,写有创意的话,写有创意的文,展开想像的翅膀,在大语文教育所营建的氛围中任意翱翔,以心灵的自由撞击出创新的火花。最后要留下一点空白。齐白石的画以空白见美,语文教学何尝这样。此外,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也是我们必须追求的美境界。

最后,给予动态评价。语文因其答案的不唯一性和隐秘性,其教学过程中的评价常常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不能简单地以对和错来评判,否则就会把学生的思维引向单道,甚至死胡同。语文教学过程中的评价应是一种动态评价,所体现的应是一种思维的延续和发散,主观而又不失更实与合理,这就要讲究语文课中的评价策略。首先,教师的评价用语与素质教育思想同一。虽然语文教育界时兴什么“无错评价”,但笔者认为,通过优化评价用语进行较为客观的评价,仍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对错误和不规范的答案。其次,评价的量化、量化了的东西往往可视可触,有实感,学生容易掂量。笔者十分推崇钱梦龙等老师的激励评价,他们将评价目标量化为大部分学生都能达到的操作点,一旦达到,即给以满分,激发学生的荣誉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量化的评价还能体现真实、公正的原则。笔者曾成功地量化了一堂辨论课的评价,将评价正方和反方胜负的标准简化为累计滞留时间的多少,由于评价相对科学和唯一,学生都致力于积极思考和快速反应,其思维品质在—定程度上得到了良化。语文课中的评价可以不拘一格,直指培养学生语文素质教育方向的评价,都是成功的评价。

综上所述,优化教学过程,发挥主渠道作用,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和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语文教学工作者能基于这样认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就能把握好实施素质教育的切入点。

高效语文课堂范文第6篇

一、语文课的性质定位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交际”,一个“人类文化”,两个“重要”表明了在课程性质上的倾向性――语文课程具有工具和人文的性质。新课程标准不仅给语文定性为工具,而且突出贡献这个工具的个性特征:交际工具,负载文化的交际工具。

社会交际的言语必然是对语言的具体运用,包括听说读写,它是每一个成员一天也离不开的。人们凭借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以及用语言形成的文章、文学作品等为样式,用来互通信息、交流思想、传递感情、协调工作、组织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尤其是“言语作品”充当文化传播的工具,实现着跨时空的交际,从远古先人传留到子孙后代,从个人之间扩展到世界范围,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语文的交际作用不但不会减弱,反而越来越大。语文课的主要任务主要是通过语言的学习、感悟去培养情感,陶冶审美情操,弘扬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语文是负载文化的交际工具,这个语文的新性质给语文学科以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正确方向。

二、新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的要求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语文教师在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上,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因此,将探究性学习方式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和引导学生有所创见,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与探究性学习方式有关的理论主要涉及两对概念,即“过程”与“结果”、“情境”与“形式”。从探究性事实的角度来说,“过程”是指学生为探索和发展知识所经历的过程,这一过程通常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支持下进行的。“结果”则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可以表现为多种不同的形式,如语言描述、行为表现、情感体验等。“情境”主要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面对的多种具体问题,“形式”则是指学生对获得学习结果的形式化描述。

因此,我觉得,探究性学习可以理解为学生在特定学习情景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从而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和过程。这也是新形势下对语文课的基本要求。

三、语文高效课堂策略

要使学生形成探究性学习方式,应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师的教学行为应当转变。

教师应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态,把教学看成学生通过探究性活动主动建构学习的过程。改变教师单向传递知识的教学行为,树立以活动促发展的教学观念,教师不再是传统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支配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与学生成绩的评判者,而应是学习环境的设计者,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指导者,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注意培养学生自觉、自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第二,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习惯。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无数事实证明,“问”是培养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切入口。有人说,学习的过程是从“无疑”到“有疑”再到“无疑”的过程。只有学生有了疑问,才会产生探究的兴趣。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发言,让学生在探究中寻找答案,这一过程中,教师适当做以点拨和补充,这与老师将现成的答案一下子“端”给学生,效果会截然相反。

第三,教学评价中增加学生创新比重。

教师评价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塑造有很大作用。提倡探究性学习方式,就要在教学评价中,要突出学生探究性学习成果的独创性,最大限度地增加学生创新的比重。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品尝到探究性学习的甜头,重视这种学生方式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高效课堂实施

解放思想,调动广大教师积极性,很多老师在实践中发挥才智,在实践中做出了不小的成绩,总结来说,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把课堂的某一部分交给学生,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1、下放导语权。每一节语文课的课前三分钟时间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活动,要求学生设计本课导入语。在学生激情的引导下,同学们已把目光聚焦到这篇课文上来,接着,教师乘势上课。

2、下放教学字词权。上新课前,布置学生认真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扫清生字词障碍。学生实际上已经在课前很好地按要求掌握了对生字词的学习。教学新课时,让一两个学生教学字词,着重理解多音字和形近字,实际上是组织一次对生字词的巩固练习,对难检字进行识记,再组织字词竞赛。

3、下放提问权。把提问权交给学生,是开启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一条很好的途径。可以先让学生充分熟悉教材,再让学生提问,这样,他们提的问题往往会有针对性。

(二)把整个课堂交给学生,锻炼他们驾驭一节课的能力,以此提升组织及逻辑思维能力。

高效语文课堂范文第7篇

一、高效课堂教学的特点

“高效课堂教学”是指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追求一种在有限时间内获取得到最佳教学效果的课堂教学,实现教学双边活动效益的最大化。它的特点是优质、轻负、简约、实效。

1.优质――高效课堂教学的“灵魂”

初中语文教材选编的文章,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韵,是每一个中国人文化修养的底气。《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提出,语文教学要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教师应该把语文教学作为学生掌握好语言技能的平台,更要把语文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学习、热爱中华民族文化的过程。教师应有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意识,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打造学生强大的精神脊梁,增强其民族的认同感。

2.轻负――高效课堂教学的生命

语文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出发,讲学生之所缺,练学生之所需。在课堂教学准备阶段,教师要分析和研究学生的学习情况,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分析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设计有效的教学程序,促使每位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教师通过有效引导,使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收到最大的效益。

3.简约――高效课堂教学的基础

高效的语文课堂应该是简约而实在的,应着力于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和熏陶,着力于学生语文学习思维与习惯的引导和养成,着力于学生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语文能力的训练与提高。在课堂中我们要为学生腾出更多学习的空间和时间,多引导鼓励学生进行朗读、品味、体验、领悟、思考、探讨,以此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4.实效――高效课堂教学的核心

没有实效的课堂,就没有生命的活力。实效是语文课堂“高效教学”的核心。语文课堂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学习与体验为出发点和归宿点,致力于培养和提高W生的语文素养,才能真正具有实效性。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指引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体验,使学生在课堂上学有所得。

二、高效课堂教学的具体做法

1.解放学生,发挥其能

语文课堂上,教师应给学生更多自己感悟的时间,给学生更多自己思考的时间。教师要解放学生的脑,不让他们的思维因为我们琐碎的分析而禁锢;解放学生的嘴,别让他们的话语因为我们过多的讲解而艰涩;解放学生的手,别让他们的创造因为我们愚蠢的包办而停滞。

2.师生互动,平等对话

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平等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只有平等的对话,才能实现智慧的撞击、经验的共享。教师要放弃自己在课堂上的“话语霸权”地位,以学生学习的伙伴、促进者的姿态出现在课堂上,扮演平等中的角色,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全面发展。

3.简约教学,回归生态

多媒体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但不是唯一的手段,传统原生态的教学手段也能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善于为学生创设思维的情境,搭建静思的平台。教师要还课堂以宁静,留给学生充分阅读文本、感悟文本的时间。让教学回归本真简约的学习原生态,以获得高效的成果。

4.周密策划,课堂高效

(1)课前精心准备。

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一定要有充分的准备。因此备课是高效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备课环节工作精细且具有针对性,才能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当然我这里所说的备课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教案学案与学生的学情,只有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备课,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

(2)课中紧扣目标,精准导学。

高效语文课堂范文第8篇

关键词: 课堂语言 语文高效课堂 打造方法

前不久,我应邀参加了“省骨干教师跟岗培训的一次研讨活动”,听了一位学员教师的研讨课,执教内容是七年级下册的文言文《狼》。有感于当下对“高效课堂”的追求,在“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之中,文言文的讲授确是最难找到契合点的。对这节课教师的课堂语言,我有颇多的思考和感触。

课堂伊始,教师多媒体展示“课时目标”:“大家和老师一起读一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我怀疑自己是否走错了课堂:如此生硬地“搬”出课时目标,这是语文课吗?从本质上讲,“语文教学目标是对一个课时的教学活动之后学生行为和心理变化的预期。语文教学目标必须指向学生的学习结果”。当现实教学中,广大一线教师喜欢把陈述教师应该做什么的教师的行为(即教学要求)作为“教学目标”时,是不利于课堂教学操作,更不利于教学结果的检测与评价的。所以,一堂课的课时目标不单是明确、切实可操作、可检测的,还应当谙熟于教者心中,在环环相扣的教学情节铺陈中,逐一引导实现,追求一种水到渠成的自然美,真正实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语文课真正具有“语文味”。

接着,教师多媒体展示作者蒲松龄的详细资料:“让我们一起走近蒲松龄”。

“走近”?教师提出这个要求后,学生如何做?做什么?学生不过是读一读材料,熟悉而已,没有主观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也没有客观地训练学生搜集、整理知识的基本技能,这何尝不是“填鸭式”教学?加涅指出:“离开了学习者的动力……不能引起学习。”简单就是高效:真理都是朴素的,好课都是简单的。我认为倒不如直接提问:蒲松龄最擅长写什么?似乎更具体,更有方向性。学生更能清晰地知道该从哪个方面、如何回答问题,更在某种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主动学习的兴致和情趣。

接下来,教师展示教学环节“读顺句子”:“请大家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读通、读顺句子。”学生读了不到两分钟,教师又布置新的任务:“请各小组推荐一位同学朗读课文,比一比哪组读得好。”

七年级学生接触的文言文并不多,对文言文的初次阅读存在相当大的困难,教师应当在读前给予一定指导,或是范读。(诚然,现在的公开课基本都变成了学习成果汇报课,尤其在不需要借班上课的时候。)在没有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如何做到“读通、读顺”?果不其然,在后面的学生赛读环节,“其一/犬坐于前”、“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等重点语句朗读节奏均出现了问题。或许,教者本就在等着类似问题的出现,站出来纠正一番,方显教师的指导作用?

或许是众多公开课执教者的共同心理:急于展示自己设计的环节,全然不顾学生是否已完成上一学习任务。学生刚开始读文章,尚未“读通、读顺”,就已经开始准备小组赛读了。学生也生怕“配合”不好教师的展示。其实,教师指导朗读后,让学生多读一会儿,又何妨呢?教师要根据问题的难度、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给予相应的思考时间,让学生的思维在学习中得到训练,避免有些环节的设置流于形式,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进入到“读顺文意”这一环节。教师要求学生结合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课文,不理解的内容先组内质疑,小组释疑,组内解决不了的,提交到班上解决。在学生合作学习、讨论疏通后,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友情提醒”:“请你解释”(若干词语),“请你翻译”(3个句子)。

应当说这一环节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合作学习”得到了较好的诠释。但教师的所谓“友情提醒”只是象征性地检测自己认为是重点字词句的翻译。检测了解学情的方式有很多种:小组竞赛(一人提问,几人抢答;男生考测女生对重点词句的理解等竞争方式),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办法有很多,但唯有教师的“友情提醒”,较少地考虑学生的学情,让自己的主观认识,先入为主了。又如何做到突出教学重点,实现高效课堂?

“读懂文章”。教师:“本文情节清晰,层次分明,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梳理文章内容。”

须知,教师面对的是七年级的学生,一个“梳理文章内容”,把学生弄得一头雾水,为什么不换一个学生能够理解的说法呢?教师的要求只有具体明确,才能为学生指明思考的方向。虽然在教师的“引导下”最终完成了一幅巧妙的板书,但这些过程中没有学习新知识的惊奇与喜悦,没有思想碰撞的火花,有的只是按部就班的学习成果展示。这是细节,但正是这些细节,最终影响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大节”。

“读讲故事”。教师:“不同的角度相同的精彩,蒲松龄用他的生花妙笔把这一故事写得扣人心弦,引人入胜。你能从屠户或狼的角度把这精彩的故事讲述出来吗?”……“没有同学举手啊,那我就提问不举手的。”终于过了一会儿,零星有几个学生举手准备回答问题了。“嗯,有几个同学举手了,我还是提问不举手的。”

抛开学生的心理压力、人格尊严受到挑战不说,其实任何学生所谓的“不配合”情况发生时,我们都要反思自己设计的问题的梯度是否合理、有序,是否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难度是否适中,阶梯指导是否到位。此环节的设置,显然是教者认为的“亮点”。只是学生对文本中屠户和狼的形象认知尚未深入展开,跳一跳,还是“摘不到”果实的。

“读评形象”。教师1:“文中的狼具有怎样的特点?从文中哪些词语或句子可以看出来?”教师2:“屠户是怎样的一个人?你从文中哪些词语和句子可以看出来?”

此处的教学环节设置显然应在“读讲故事”之前暂且不说。无独有偶,我前期参加首届“苏派语文教育论坛”,有幸听了黄厚江老师执教的《黔之驴》,其中也有这么一个类似的环节,与大家共同品味。

黄老师在带领学生品读课文,从文中具体词句的理解分析“虎”和“驴”的形象后,也有“讲故事”这么一个环节,不过黄老师是分两步进行的:

第一步:黄老师:讲故事允许学生有自己的发挥,要忠于原文,想象要合理,我给大家起个头,同学们发挥想象,接着讲下去……

第二步:黄老师:我们讲故事,当然要注意讲述者的角度,揣摩角色心理,下面男生以“我就是故事中的驴”为开头,续讲这个故事;女生以“我就是故事中的那只虎”为开头,续讲这个故事。

最后黄教师小结道:“让我们来一起欣赏名人评《聊斋志异》”。教者展示名人评《聊》的多媒体资料,学生在欣赏中结束本课学习。

高效语文课堂范文第9篇

关键词:以生为本;中学语文;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056-01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性活动,在新课改理念和素质教育新形势下,教师要提高课堂效益,努力打造高效语文课堂,全面培养学生是语文素养。

1.课前精心准备,是课堂高效的前提

1.1通常我们说课前准备,不外乎教师认真备好课,教师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对教学内容烂熟于心,对教学环节精心设计。备课是教师实施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要实施高效课堂必须备好每节课。要花费功夫钻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细琢磨教学的重点、难点,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合理设计教学活动。仔细考虑课堂教学中的细节问题,对于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认知偏差要有充分的考虑,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再根据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教学的实际需要制作好教学所必须的教具或课件、学生操作的学具等。要实施高效课堂,主要应体现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加强实践性,要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发表富有个性的见解。语文教育要重整合、重实践、重积累、重熏陶,在反复实践中不断提高综合运用的能力,全面提高语文素质。

1.2高效课堂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教师做好课堂预设,需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预习是学好语文的第一步,其主要任务是复习、巩固有关的旧知识,初步感知新教材,找出新教材的疑难点,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学生课前有准备,那么上课的时候就会心中有数,课堂记录也有了重点,不会"胡子眉毛一把抓",对教师启发性问题的反应就快,这样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而且还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恰当应用多媒体教学,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手段

多年教学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兴趣,加深学生印象,增大课堂信息量,促进高效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1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更易让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多媒体综合了图片、文字、声音、影像技术,便于学生直观感受,还能根据需要回放再现,教学内容形象生动,更加有利于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增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2利用课件创设与课堂教学有关的情境,能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但多媒体教学进入语文教学活动只是起辅助作用,应遵循"辅助"性原则、适当性原则。

2.3当然,多媒体运用不当,也有对学生学习产生负面影响的一面,如学生可能由声色并茂的画面而心往别处,分散注意力,也有可能产生视觉倦怠。因此在使用多媒体时,应把握好利用时机,不至于喧宾夺主。只有教师会用,善用多媒体,才有利于顺利实现课堂三维目标,达到课堂高效的目的。

3.精当的教学提问是高效课堂的催化剂

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本知识,控制教学过程进行课堂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败。教师必须细细揣摩,问到关键处,问到有用之处,问到学生心里去,问出水平来,才能更好的促进我们的教学,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问的技巧与艺术,体现出教学新理念。提问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生动活泼的学习,使他们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对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问要尽量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思考,使更多的学生有被问到的机会,并激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对答案置疑辨析。

4.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是课堂高效的重要途径

在课堂上教师要积极倡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怎样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才能做到课堂高效呢。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教师要明白,为什么要让学生合作学习。是通过学生相互合作,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教师应该放开手脚,让学生唱主角,因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唱主角,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发现过程,能够同时体验到发现知识的兴奋感和完成任务的自信心,从而使他们相信。这样既可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增强了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和领悟去获得知识,才是最佳学习途径。因此,教学过程中,要创造一种使学生能真正处在学"语文",用"语文"的情景中,促其自觉、积极地学习知识和思考问题。所以,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首先要改变教师教学方式。教师要积极倡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5.准确及时的教学评价是课堂高效的增长点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高效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发生在学习与教学的全过程之中,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走向,影响着教学效果。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且是课程本身不可或缺的要素。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课堂评价进行认真的反思和研究,构建积极准确及时的教学评价。教师要采取多种形式的评价。如课堂展示的评价、课堂质疑的评价、语言组织的评价、成绩评价、思想行为评价等等,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思想状况,把评价作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同时语文课堂对学生的评价应准确而客观,语言应该准确而得体,生动而实效,同时,还应给学生以激励,让学生从教师的评价中获得语文学习的不竭动力。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评价行为,研究课堂评价策略,改进课堂评价语言,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评价理性而生动。教学评价还包含许多方面,诸如对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这都需要认真研究,让评价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发展。

高效语文课堂范文第10篇

首先,说说“表演课”。为了避免教学方式的单一与枯燥,为了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热情,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成为“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老师们不约而同地想到了一个绝招――“搞表演”。笔者在各地观摩学习“高效课堂”时,看到了无数这样的语文课堂:

上《项羽之死》一课,教师分别组织三组同学上讲台演绎“霸王别姬”、“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三个故事。一时间,“说学共逗唱”一色,“文言与英文”齐飞,好不热闹!

学习《雨巷》一诗,就会选一娉婷女子,手里撑一把太阳伞,在哀怨的背景音乐的烘托下,和一戴眼镜男生相逢,对视,擦肩而过!

品味《祝福》之悲凉,老师煞费苦心地请来了“福尔摩斯”,和一干粉丝上演悬疑剧《祥林嫂之死》,真乃天才也!

这样的高效课堂是荒唐的,是学生的“乱作为”。我们可以认为,“表演”运用得当,巧妙,可以为课堂“锦上添花”;但这并不意味高效课堂一定离不了“表演”,或者是“高效课堂一定要与表演课画上等号”。教师一定要想清楚,教室的舞台是什么样的?与戏剧的舞台有什么不同?谁才是这舞台的受益者?可以从中受什么益?如果这些问题想不清楚,闹不明白,课堂只会“你方唱罢我登场”,最终学生落得个“头脑一片空白真干净”,这样的课堂是热闹的,但丝毫不高效!

再说说“合作与探究”。为了避免课堂完全成为教师的地盘,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如今的教育领域又风靡起了“自主、合作与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模式。但在现实的操练中,这种本身较好的模式又渐渐变了味儿。

曾听教育界同仁说起过前不久在北京一零一中学举办的“北京市高中语文新课程选修课实施研讨会”,与会时,老师们听了这样一节课:课文是《小王子》,一部成人的童话,一部好看又令人深思的作品,课堂是在学生已经讨论并形成自己观点的背景下展开的。在课前,学生根据兴趣就某一专题进行解读与讨论,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就是展示学生的研读体验并对其进行讨论;在每一组同学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之后,由其他小组的同学进行提问和质疑。很明显,这种思维的碰撞有利于学生互相交流并对自己的想法有所反思与完善。整个课堂看起来似乎很完美,学生发言展示,精彩而有创造性;老师循循善诱、和蔼可亲,评价与衔接恰到好处。

然而,这与其说是一节真正的课堂,不如说是一种作秀。一种做给不同地区老师专家的一种秀,他们的秀很精彩。但独独缺乏那份课堂平实的基础与真实!我不禁思索着……第一,这样的课堂,学生到底能够学到什么?在合作学习中,我们经常看到如下场面:1、小组中有一个成员在权威地发言,其他成员洗耳恭听,汇报的当然也是组内权威的“高见”。2、小组成员默不作声,自己想自己的。3、小组成员热热闹闹地在发言,但没围绕主题,讨论时气氛热烈,却没解决实际问题。以上种种的合作学习,未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实质上是流于形式,收效甚微。第二,老师在这样的课堂中,充当什么角色?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老师在课堂上不过起到了一个主持人的作用。我们多想看到一个优秀老师真实魅力的展示,而不单单是学生上演表现自我的独角戏。

为什么在新课改的大旗下,在创建高效课堂的呼声中,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和与初衷大相径庭的怪异现象呢?恕我直言,因为很多学校构建高效课堂只注重形式,而不琢磨实质,只求“形似”而不求“神似”!好像“合作学习”就是高效课堂的“标签”,“学生表演”就是高效课堂的“妙药”,乃至有些专家仔仔细细规定了高效课堂的基本模式,细化到“时间划分”,“环节划分”,“六大模块”,专家们更是规定了“高效课堂三不准”。其中最为荒谬的当属第二条“教师与学生抢风头的课不准上”!学生固然应该成为课堂的主角,难道教师就理所当然应成为“摆设”?难道教师授课的精彩不能与学生的思维碰撞出更加绚丽的火花?在专家们的仔细规划下,老师们上课当然按部就班,学生预习几分钟,探究几次?老师能讲几分钟?都被设定好了!于是乎,高效课堂打造出炉了,也完全异化了!

笔者认为,就语文学科而言,高效课堂并不是要去“照着葫芦画个瓢”,一味追逐“形式”,而应当挖掘语文高效课堂的灵魂!应该还原语文教学之“三味”!那就是“语文味”、“书卷味”、“人情味”。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对语文课程性质的最新认识。跟语文这一学科“工具性”相吻合的是“语文味”。可时下语文课堂中的有些做法就值得反思了,有不少老师认为,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是在削弱基础,淡化知识。课堂上特别重视对语文人文精神的挖掘,但对字词句等基础知识教学,几乎没有提及,有的教师甚至认为搞这些教学就显得落后,过时,这些东西是最不能“出彩”的“添头”。于是,课堂教学热热闹闹,教学形式变化多样,可就是听不到朗朗读书声,看不到对语言文字的揣摩品味,欣赏不到对优美精彩文段的必要的独到分析见解!如果我们的语文课堂长期如此,少了“听说读写”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可想而知其他的一切活动也都将会成为空中楼阁,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当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水融。

在语文课堂上体现“书卷味”,应该是每个语文教师“心驰神往”的吧!江苏省海门市的特级教师俞玉萍就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她不是一个循规蹈矩的老师,她的学生几乎不做题,那些用来做题的时间都用来阅读经典了!她和她的学生一起徜徉在书山文海中,她让学生读刘墉,读林清玄,读周涛,读刘亮程,也读庄子,孔子以及当代为世界做出重大贡献的名人。她让学生喜欢上人类传承下来的所有优秀文化,让学生的灵魂不断沐浴文化的风,浸润思想的雨!

她的语文课堂充满了浓浓的书卷味,同时,她的语文课堂又是真正的高效课堂!“全国推动读书十大人物”之一的许新海谈到她时说:“俞玉萍老师不用全部的课时教语文课本上的内容,而是用一部分课时去教全部的内容;她几乎不让孩子们做习题,但她每年的中考成绩,在全海门、全南通市都遥遥领先,超出别班二十几分,连续几届都这样。俞玉萍说她一定不为分数教语文,但这最终的分数又是对她全身心投入大语文课程建设当中的奖赏!”

这难道不值得所有正潜心高效语文课堂的专家老师们思考吗?

再说说“人情味”,这是语文课的另一道绝佳的风景。翻开语文教科书,我们便不禁沉醉在了这古今中外脍炙人口的文学精品中:它处处有美,字字含情,令人目不暇接。从古往今来的历史风云到各个阶层人物的精神面貌,从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到日常生活中的普通百姓,其中的真善美与假恶丑的激烈交锋,都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体验,给他们以有益的思想教育和心灵启迪。

我们常与学生共勉:“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我们常鼓励学生:“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得金。”我们和学生铭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因此,这“人情味”便点点滴滴渗透到整个语文教学中,当看到学生们的心灵如同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珍珠浮出水面时,我们欣慰,我们高兴,因为我们的语文教育并不苍白。

高效语文课堂范文第11篇

【关键词】:新课标 高效课堂 教学设计教学手段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几年前,各种充满教育新理念的创新模式进入初中语文课堂,这确实给沉闷的语文课堂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也涌现出了一批“名师”,各校教师纷纷效仿,课堂变得多姿多彩,热闹非凡。然而这其中的一些语文课堂却出现了问题:表面上生动活泼、热热闹闹,结果是对文章有难得一见的精评深析;重形式,轻实质,语文课堂教学正在从一个低效走向了另一个隐藏的低效。有人这样形容并总结当前的初中语文课堂:“重表达,轻积累,语文课堂‘话声汹涌’;重拓展,轻品评,语文课堂‘拓荒成风’;重读‘量’,轻读‘质’,语文课堂‘读领’”这不能说不入木三分。那么怎样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学得高效有价值?本文就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谈谈自己的看法。

我认为高效课堂的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研读文本的功夫,在于教师对课堂的精心设计,在于教师针对学生实际,设计出学生能高效自主学习的活动方案,在于教师运用丰富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情绪。这样既能使学生能进行实践活动,又有大量的知识积累,教师能不失时机地引导和提升,使得在单位教学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率。

一、要精心打造课堂教学设计

(一)课堂教学设计要精简

教师要精确地把握课文的教学目的,就必须需要多元解读课文文本,当你学会解读文本时,你才会产生“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课堂调控信心;你才会勇于面对课堂教学是智慧与激情综合生成的挑战;你才会不负众望地成为平等者中的首席。所以了解作者,写作背景,文章的结构、语言特点、规律,确立课文的重难点,语言训练点。其他的课堂补充和调节设计只能是一种“调味品”,是为语文课服务的,不可冲淡主题,当然更不能为了取悦听众(听课老师和学生)而荒于嬉。

(二)课堂教学设计要保证合理

包括课堂上学生的自主思考、学习交流和成果展现的时间以及几分钟的反馈练习时间。要精心设计问题,提高课堂的思维含量。课堂上“教师少讲或不讲,做最优秀的学习者,并且只是通过适当的点(点拨)、问(追问)、导(引导)为主线把整个课堂教学活动连贯起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把课堂让给学生”。

(三)课堂教学设计不需要面面俱到

一个重点、一个难点,学生揣摩感悟透就行。我记得前不久教育局主抓教学的李国刚主任曾经说过:“一节课不能容纳太多的内容。如果一节课有多个重点,就没有重点可言了。高效的课堂必须有清晰完整的知识结构和逻辑结构,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一条印象深刻的、脉络清晰的纲,并做到纲举目张。也就是说只有老师‘高效’,才能使学生‘高效’”。简约化的反馈练习设计则是结合课文进行的边积累边运用,不纯粹为积累而积累进行大量题海训练。简约化的反馈练习设计会避免特别简单和特别难的题目。少专项,多综合,渗透过程与方法。具体地说是结合课文生字、文章的空白点,单元主题,语文特点来进行积累、练笔。

二、要把课堂留给学生,让学生唱主角

“让学生学的进去并且学会,教师的课堂教学必须符合学生的需要”,高效语文课堂的自然本色应该是把课堂还给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唱主角。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发现过程,能够同时体验到发现知识的兴奋感和完成任务的自信心,从而使他们相信:我能思考,我能自己解决问题。这样既可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增强了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

因此,教师应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使课堂“活”起来。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和领悟去获得知识,才是最佳学习途径,更能达到高效的目的。因此,教学过程中,要彻底改变“注入式,满堂灌,教师讲,学生听”,把知识强行“塞入”学生大脑的传统教学模式和观念,创造一种使学生能真正处在学“语文”、用“语文”的情景中,促其自觉、积极地学习知识和思考问题。

降低教学起点,面向全体学生,“但求人人进步”是高效语文课堂的一个教学理念,是使得学生由被动学习变成自主学习,教师不是传授已有的知识,而是把学生创造力挖掘出来的教学理念,是让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的理念。把语文课堂还给学生,学生可以给你一个惊喜!

三、要丰富教学手段,调动学生情绪

游戏是学生最乐于接受的形式,也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一种有效手段。因此,我把课堂教学游戏作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渠道,让学生自始至终感受到成功的愉悦,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高效语文课堂范文第12篇

一、研读课程标准,明确高效课堂基本要求

高中语文新课标,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言运用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因此,所谓高效课堂,就是要充分利用每节课的有效时间,使学生在素养和能力形成方面达到极致,这样才真正贯彻了新课标要求,将课堂还给学生。那么,课堂上如何高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呢?

创建高效课堂,最重要的是弄清学生应该具备的语文素养和语言运用能力的内涵和外延。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言运用能力可以分为吸收和释放两大部分。吸收就是通过阅读,像蜜蜂采蜜一样,汲取阅读文本中的营养,从而在潜移默化地接受文学思想熏陶的同时,提高审美情趣,形成有效阅读的能力。释放就是表达,包括口语表达和书面语表达两个方面。因为语文教学有其特殊性,一方面是母语的学习,学生心理上不很重视;另一方面考试中,增分空间不大,学生不愿意花过多的时间学语文。基于此,创建语文高效课堂意义将更加重大。

二、科学划分课型,全力打造语文高效课堂

创建高效语文课堂,首先得将语文课的课型划分清楚,根据课型安排授课内容,取舍教材,确定具体的教学方法。纵观人教版高中语文新教材所选文本,有的适合教师讲解,需要讲深讲透;有的适合朗读品味,需要熟读成诵;有的适合合作探究,需要通过活动;有的适合设计练习,需要灵活多样;有的适合领略感悟,需要参深参透;有的适合师生问答,需要形成互动;有的适合课件展示,需要容量较大;有的适合鉴赏体味,需要了解背景;有的适合综合归纳,需要全面清晰。鉴于此,可以将课文的课型分为问答型、讲解型、赏析型、探究型、展示型、练习型。当然,文本的课型还远远不止这些,也不必拘泥于这些。授课时只有创造性地把握课型,才能合理地使用教材,不被教材束缚住手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课内课外结合起来,拓展课堂教学的容量,扩大学生的视野,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其次,由于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而语言交际能力又是由口语交际和书面语交际两部分组成,所以,语文高效课堂必须紧扣这两种能力设计。从口语交际的角度来说,主要是学生的朗读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朗读能力的要求是:声音洪亮,不读错别字,准确断句,读出感情,流畅且抑扬顿挫。口头表达能力的要求是:紧扣话题,突出中心,语言流畅,语速适中,抑扬顿挫,感情把握准确,声音悦耳,措辞准确,该直白就开门见山,该含蓄就委婉曲折。从书面交际的角度来说,主要是学生常见应用文和记叙文、议论文、散文等文体的写作。具体要求是:用字规范,标点正确,格式准确,书写认真,语言流畅,主题鲜明。这两种能力形成与教材的衔接点在于课堂教学。因此,创建语文高效课堂,就是通过文本阅读,培养学生这两方面的能力,说白了,创建高效课堂,就是如何处理教材,才能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能力。具体做法是:

(一)抓好文本阅读,过好朗读和阅读关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使学生掌握口语、书面语交际的规范和基本能力”。因此,课堂上,要保证学生朗读和阅读的时间,培养学生准确朗读的能力和有效阅读的能力。划定学生阅读范围后,先让学生自己动手查字典词典,将难读字和易混字字音搞清楚后,让学生放声朗读,要求用普通话,读出感情,读出抑扬顿挫。然后将事先设计好的阅读题目出示给学生,让他们在充分熟悉课文的前提下,检索相关信息,回答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增强阅读的有效性。

(二)给学生言语权,培养学生口头交际能力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人际交往日益频繁普遍的现代社会,口头表达和口语交际显得特别重要,其能力已成为现代公民素养的重要成分。口语交际是听说双方在共同所处的语言情境中相互传递信息、分享信息的过程,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是人与人之间交流和沟通的基本手段。口语交际教学应注重人际交往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如有自信心、有独立见解、互相尊重、善解人意、谈吐文雅等;重视在各种交际实践中学会口语交际,教师应为学生的口语实践提供具体指导。”

课堂上师生交流,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最直接的方式。教师将事先设计好的问题出示给学生,学生在进行有效阅读后,首先用口语形式表述,然后再整合在书面上。尤其是一些有争议的问题,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互相讨论,据理力争,展开辩论。同时,还可以穿插一些有意识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活动,千方百计给学生提供口语训练机会。诸如:“课前五分钟”演讲,口头翻译文言文,讲解古诗词大意,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答记者问,辩论会等。

(三)多管齐下,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

除了专门安排的作文训练外,阅读教学中,还可以采用多种训练方式,随时随地对学生进行书面语表达训练,以便形成较强的书面语表达能力。例如,文言文教学中,先让学生在准确诵读(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准确断句)、解决了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的前提下,采用书面翻译的形式,疏通文意,达到书面语训练的目的。古典诗词教学中,采用将诗歌改写成散文的训练方式,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学习散文时,可以采用仿写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写作训练等。这样多管齐下,学生书面语表达的能力自然会提高,实现了高效课堂的创建。

三、进行教学反思,准确评价课堂教学效果

高效语文课堂范文第13篇

关键词:高效课堂

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这是每一个语文教师都想做到的。要想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首先要对什么是“有效”的语文课堂有一定的了解。如果“有效”都谈不上,何出“高效”呢?课改专家、华东师大崔允博士说:“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看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要看学生有没有学到东西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我们由此得出结论,只有学生学到了、学好了才是有效的教学,才有可能打造高效课堂。那么,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应怎样做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呢?从这些年的教学经验中我总结了一些认识,以下是我的几点感悟。

一、“掷地”有声,激起涟漪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课的第一锤一定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无论教师讲得多么精彩,如果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不主动配合,那么这堂课学生无论如何也学不好。只有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把他们带入课堂氛围之内,效果才会好。如讲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课时,我播放了王菲演唱的《明月几时有》,把学生带进了音乐的殿堂。学生在学唱这首歌的同时也学会了这首词,同时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起到了渲染气氛、创设情境的作用。这样就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了古诗文教学的内涵和空间, 创设了一种“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氛围,使学生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使语文学习步入了一片新天地。

二、尊重学生,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

融洽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内在的巨大教育力量,是打造高效语文课堂的重要前提。教学实践中的大量事实证明,教师的教学效果不仅取决于他的教学水平,还跟他与学生的情感息息相关。只有师生关系和谐、融洽,课堂才会宽松、民主。在这种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生的学习也才能够达到最好的状态。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做学生的朋友,注意加强和学生的情感交流,尊重学生的人格,理解学生的难处,宽容学生的错误。教师应多一些激励,少一些挖苦;多一些民主,少一些霸权;多一些帮助,少一些说教,让学生每时每刻都感觉受到教师的关爱。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感到轻松、活跃、精力充沛,学习的兴趣自然高涨。

三、精心剪裁,节省力气

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是学习知识的高效。这里所说的“节省力气”,是指在课堂上我们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时,必须去掉那些不必要的环节。有些教师备课不充分,对课件不加修改就直接上课,讲到某个地方,翻开某张幻灯片随便说上几句,其实这几句话大可不必说,因为连自己都觉得“随便”,学生又怎会买账?这样的“随便”话既耽误了时间又打乱了课堂节奏。所以,我们要想在课堂上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就必须精心备课。

老子的《道德经》中有一句话:“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关于备课,我们要精心,要做足“点”上的功夫。即找准“切入点”,挖掘“着力点”。

所谓“切入点”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理解课文的突破口,找准最佳切入点就等于牵住了课堂教学的“牛鼻子”,它能够迅速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为课堂教学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所谓“着力点”是指教学中需要下“猛力”的地方。语文教学最大的着力点就是解读文本。小到一个字、词、句,大到一个段、篇、章,以致立意布局等等,我们该如何引导学生在对文本的诵读和默想中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情感,就是我们备课时的着力点。

备课时,我们精心剪裁,大胆取舍,才能保证课堂上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才能保证课堂的高效。

四、课堂精心设计,激发学习兴趣

首先,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协作精神是关键。学生以小组学习取代了个人学习,这就要求他们要有参与意识和协作精神以及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教师可以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整合教材资源,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创造性地设计出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例如,在讲《孔乙己》时,教师可引出问题“孔乙己叫什么名字?为什么一个人活在世上连名字都没有?”在《藤野先生》的学习中教师可提问:“从东京到仙台所经地方很多,鲁迅只记住了日暮里和水户,记住水户的原因可参见课本注释,记住日暮里原因何在?谁能用学过的知识加以说明?”这些问题如石投激浪,不仅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以小组为单位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课堂上采用讨论、辩论、竞赛、抢答等教学活动,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以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成绩奖励为评价依据,人人参与,热闹非凡,兴趣盎然。学生在参与活动中的过程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而且师生在小组内相互讨论、评价、启发、激励,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开发了潜能。

五、寻找联系、调动情绪

《马说》的作者韩愈是河南河阳人,但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我们学校就在河北昌黎,教师和学生绝大多数也都是本地人。所以,教学《马说》一课时,我设计了如下导语:

同学们,昌黎这块风水宝地,人杰地灵,地处交通要塞,我国古代很多文人墨客都曾驻足昌黎。今天,我们学习位居唐宋家之首、著有《昌黎先生集》、世称韩昌黎的韩愈的传世名作《马说》。

1.“说”是什么样的文体?2.你认为标题中的“说”是什么意思?

那么作者为什么要说马呢?难道只在于说马吗?这篇文章是作者在什么背景下写的呢?

我们了解了文章的写作背景,“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让我们走进课文,聆听他的不平之音。

上课伊始,学生一听到这位大作家祖籍竟是昌黎,就有了一种自豪感,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了,自然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创建高效课堂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许多学校都在尝试使用并且初见成效。我相信,语文教师如果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很好地实践上述几点,走近学生,增加趣味,精心剪裁,就一定能够打造出高效的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黄水珍.尊重学生个体 激活语文兴趣[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4).

[2]张金凯.打造高效课堂的实践与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0(2).

[3] 张乐亭.如何打造语文高效课堂[J].教育前沿与探索,2009(3).

高效语文课堂范文第14篇

【关键词】语文课堂;高效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目前,语文教学往往难以受到重视甚至被忽略,特别在课堂教学中,仍存在很多问题: 有的教师在讲台上充满激情、口若悬河的讲授,而台下学生却毫无兴趣,整个课堂也显得毫无生机。在很大一部分学生眼中,语文课即是休闲课和自习课,严重缺乏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导致整体的素质参差不齐。而一些教师也有意无意地忽视了语文的人文性内涵。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在影响着语文课堂,使之效率低下。因为绝大部分学生都不会在课后把精力投放在语文学习上,我们能够抓住的只有有限的四十多分钟的课堂。所以,我们必须要将课堂打造成语文教学的主战场。

所谓高效的课堂教学,就是要改变“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一讲到底”的旧貌。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和老师间的互动,迸发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相互激发热情,在课堂上高效高质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益发展。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我以为打造高效的教学课堂,应从以下几点出发:

一、博学自修,不断提升自我

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和创造者,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先有一桶水。学海无涯,学无止境。教师自身更需要不断加强学习。一是要有现代的语文教学理念。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深入研究,从具体课程目标和具体学生情况出发,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在中学会学习。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从以传授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中心。二是要有扎实的专业功底。要了解学科的研究成果,更要了解相关的学科知识,如人文历史、天文地理和科学普及等一般知识。要时时巩固自己的专业知识,要常读、常写、常练、常翻工具书。要有扎实的功底和敏锐的视角,要善于发现和思考。只有专业知识牢靠,才能实现教学严谨,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收放自如。三是要有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教师如果有了良好的情绪和健康的心理,就会在教学活动中,细心而及时地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正视和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缺点,适时的给予引导和鼓励,这样就能帮助学生确立自信,使学生在学习和讨论中表现出信心,形成适宜接受知识的情绪状态,在课堂中才能积极主动的接纳教授。

二、反客为主,营造轻松氛围

当代教学理论认为:“尽管教学是教与学统一的过程,但是如果以为教师教的过程同时一定也是学生学的过程,那就大错特错了。”因此,在课堂上语文教师的语言应该尽量生动形象,富于激情,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使每一位同学都能在民主、愉快的氛围中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知识的主动性,迸发课堂的活力和生机。一要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树立明确的学习活动的导向,充分调动学生“自觉学”、“自己学”的氛围,激发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性,是打造高效语文课堂的基础。二要创设激趣的问题情境。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愿望,我们所有的计划、所有的探索和理论统统都会落空。”应设计适当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通过有针对性、有层次的提问,激发不同群体、最大范围学生的学习欲。三要创造平等的学习氛围。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学习的效果决定了课堂是否高效。实践证明,在和谐民主气氛和充满自信的课堂,学生的学习效果最好,效率最高。因此,教师要注意转换身份,牵引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

三、巧妙设计,有效利用课件

很多老师都喜欢运用课件教学来激发学生兴趣,丰富课堂内容。但这里要说的是必须巧妙设计,有效利用。一是在认识上转变观念。语文课件应当是引导学生高质量地走向认知的“平台”,而不应仅是对某种结论起说明作用的多媒体“板书”。应该作为引导、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媒介,而不是简单传递文本知识的工具。二是在设计上要独具匠心。语文课件在符合语文教学规律,具有普遍意义的同时,不能是应急之作、跟风之作。要符合不同学校、不同年级、不同学生、不同教材的层次以及自身教学活动的特点。三是要在运用上符合科学。因为有针对性的导课,能满足学生的听课需要;富有启发性的导课,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新颖的导课,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指向;简洁性的导课,能够节约学生的听课时间,提高听课效率。

四、收放自如,注重课堂管理

课堂教学管理,即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用以有效地维持学生适宜行为,保持良好课堂教学秩序的技能技巧。在课堂管理中,突出要做到的主要是:一是实施准确的指令。通过有关管理信息和指令信息,主动的控制课堂教学。这也是易行又高效的一种方法。例如,教师可以在讲到重难点或部分学生进入疲劳状态时明确指令 “全体都有,请大家把腰板挺直,头抬高,集中精神进入本节课的重难点”,但直接指令的使用要适度,否定指令不宜过多,要确保指令的严肃性。二是巧妙主动的肢体语言。肢体语言的使用可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课堂管理作用。例如,课堂中经常会有学生管不住自己的嘴巴,和同桌偶尔讲几句话,这个时候,教师停下来,看着他们不说话,课堂也会很快安静下来,这时候私自讲话的学生肯定会意识到班级气氛的变化,意识到自身行为的错误。三是机智灵活的应变。随时做好准备解决突然发生的状况,解决突发事件的能力是教师课堂管理能力的重要体现。如课堂上发现某学生在写其他学科的作业。可以走过他身边,轻轻地通过小动作提示他,然后回到讲台继续授课,并重点关注这个同学一段时间。也可以向他提问,促使他保持注意力。

高效课堂,作为正在逐渐付诸实践的理念,既是一种教学模式,更应作为一个价值追求。如何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设计自己个性化的教学, 创造独特的教学风格, 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努力追求的!

参考文献

[1]杜威.我们如何思维[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

[2]李长吉,张雅君.教师的教学反思[J].课程・教材・教法,2006(2)

高效语文课堂范文第15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四法小学

语文高效课堂建设不跟风,不喊口号,着重以“一次性教学成功”为切入点,以教学效率的提高为目标。全面指向语文学科,改善每一名语文教师的课堂效率。高效的目标不盲目上,从相对性的角度为不同教学水平的教师设置不同的目标。小语高效课堂建设的目的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提高的研究,指引语文教师在各自的起点上进一步走向关注效率、智慧、艺术的专业化道理。如何营造良好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营造和谐宽松的小学语文课堂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新课标中也要求语文课堂要体现人文性的特点。只有在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才能得到激活。那么怎样营造和谐宽松的氛围是教师必须掌握的教学基本功:首先,师生应该是平等的合作者,充分信赖、愉快合作、平等互动是营造宽松和谐的基础。其次,教师应该有父母一样的宽怀,面向全体、不偏爱每一个学生,不藐视每一个学困生是营造宽松和谐的必须。再次,要给学生设置表现的机会和自由的空间,使学生能获得一种宽松、新奇、愉悦的心理体验。高效课堂上更要鼓励学生敢说、敢想、敢质疑的学习品质,更要设置机会让学生放开思维,尽情地自由参与自由表达。

2正确的表扬和赞赏学生

人类本质最殷切的需要就是渴望被赏识。我们都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清代学者颜元也说过:“数子一过,不如奖子一长。”当课堂上呈现一池死水的氛围时,教师的一句幽默,几句夸赞往往就能使课堂氛围和谐活跃起来。针对学生一点点进步,教师说一句:大家鼓励他!全班学生一起拍拍掌,这不仅对该学生是一种亲切地鼓励,也是对全班学生的僵硬氛围的一种调节。“你说得真好!”“你的想法真棒!”教师这一句简单的赞赏足以激起学生的兴趣,成为学生走向成功的力量源泉。课堂上,教师的每一个赞赏的眼神,每一句表扬的话语,每一个亲切的微笑,每一个肯定的动作,都会成为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热情,调节课堂氛围的催化剂。教师的表扬和赞赏不仅要针对一个两个学生,要面向全班,激励全体。同时教师的赞赏要坦诚真实,真真切切,不能参杂半点的虚伪和敷衍,让学生实实在在的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老师的和蔼可亲,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可以说,表扬和赞赏能激发学生的热情,激活课堂的活跃氛围,有了热情和氛围,也就激活了学生的学习乐趣和思维活跃程度,也就迸发了学生的创造力。赞赏是廉价的,也是无价的。正确的表扬和赞赏是达成高效课堂的重要方法。

3科学运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

21世纪是信息时代,多媒体参与教学已经成为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教学要素。多媒体技术变静态为动态,有音有影,形象逼真,使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学手段单一,高效课堂目标达成有了保障。如果把多媒体技术和语文教学环节有机的结合起来,不仅在乐趣中解决了重点、突破了难点,也激活了学习情趣,营造了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在乐学、趣学中顺利的完成了教学任务,提高了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学《燕子》一课时,教师可以制作一组PPT片,利用精真的图片,配以优美的音乐和画外音,让学生在感染和熏陶中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这样的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趣,体验到了语文的魅力。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使教学生动有趣,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爱好,更重要的是能激活课堂教学氛围,营造宽松和谐趣味的教学环境,以达成高效课堂。

4完善学生动手操作活动设计

新课标指出:“语文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这就意味着课堂上设计一些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活动不仅是探索和研究知识的需要,同样也是营造课堂氛围、调动学习积极性的需要。教学中教师设计一些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活动,可以调动学生的肢体感官参与学习,让手和脑并用,思维和动作同时发挥作用,这样不仅激活了思维,也激活了兴趣,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置身于探究盎然、乐趣无限的课堂氛围之中。动手操作可以活化死板的知识内容,生动了僵化的学习方式,为学生的创造性插上了探究的翅膀。例如:在教学形声字时,可以设计一些偏旁部首的卡片,让学生动手拼字;教学会意字时,可以让学生动手制作道具进行组合;教学象形字时,可以让学生动手绘画字义;教学指事字时,可以让学生用动作指示。

总之,高效语文课堂上让学生动手操作不仅活化思维、加深理解,还能激活兴趣,营造宽松活跃的学习氛围,是达到高效课堂的重要手段之一。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若想建设高效课堂,教师就必须给学生创设一个积极好学、宽松和谐、民主互助的课堂教学气氛。这样的课堂应该以学生终身发展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以规范具体的教学目标为导向,以扎实的教学内容为载体,以多元的学习方式为中介,以积极的课堂氛围为依托,以科学的教学组织为保障,为学生提供充实、愉悦、可持续发展的学习空间。

作者:杨永艳 单位:吉林省舒兰市法特中心校

参考文献

[1]张爱新.语文课堂追求高效“四法”[J].XueshengZhiYou:xiaoxueBan,2010(12).

[2]刘淑贞.小议小学语文课堂的高效教学方法[J].祖国:教育版,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