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地下工程施工特点范文

地下工程施工特点范文

地下工程施工特点

地下工程施工特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J&TT房系统工程;大跨度洞室;混泥土施工

中图分类号:TU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1)24-0055-02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水电工程的大力开发,地下厂房系统工程在高山峡谷地区和蓄能电站设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厂房系统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文章针对地下厂房系统工程施工中的特点、重点和难点及对策,浅谈几点体会。

一、地下房系统工程的特点

1.地下厂房工程系统庞大。地下厂房系统一般由引水系统、主、副厂房系统、尾水系统等组成。在有限的山体内大小平洞纵横交错,平洞和竖井相贯,立体交叉,形成庞大的地下洞室群。

2.地下建筑物布置紧凑,结构复杂。主厂房、主变室、尾调室三大洞室平行布置,母线洞与尾水管扩散段及尾水连接洞上下重合布置,尾水和引水洞平行布置,各相关洞室之问岩体厚度较小,通风洞、交通洞、排水洞等辅助洞室布置在厂房主要洞室两端和其他部位。

3.地质条件复杂。由于厂房系统规模大,局部断层、错动带及裂隙发育等组合可形成不稳定岩块,洞室稳定性差。部分电站厂房系统埋深大,初始地应力水平相对较高,所以洞室开挖过程中易发生岩爆,还经常受到地下水的影响。

4.工期紧,施工强度高。地下厂房系统暗挖工程量大,且目前从招标文件来看,施T T期有越来越短的趋势。在合同工期内,洞挖和混凝土施工月高峰强度高。

5.施工协调及衔接问题突出。由于合同工期较紧,为了保证工期,电站各分项工程必须平行交叉作业,紧密衔接,减少各工序间的干扰。

二、地下厂房系统工程施工中的重点、难点及对策

1.地下厂房系统施工相互之问关联和影响大,工期紧,合理的施工通道布置是进行大型地下工程连续快速施工的重点和难点。

相应的对策为:在充分利用已有的施工通道基础上,结合各工程地下洞室结构特点及地质情况、施工进度、防洪度汛,减少施工干扰等要求布置施工支洞,使各大系统形成相对独立,有机联系的施工体系,实现多工作面连续作业,以满足“平面多工序、立体多层次”的快速施工需要。

2.厂房系统各大洞室之间岩壁小,在开挖过程中大洞室之间易产生应力集中和弹塑性变形,因此采用合理的开挖程序和方式,确保大跨度、高边墙洞室群围岩稳定是施工中的重点和难点。

第一,施工中应采取以下的开挖程序和方式,以确保洞室群开挖围岩稳定,最大限度减小变形。从三大洞室的工程规模、工程安全、施工难度及施工进度要求分析,首先开挖主副厂房,其次尾调室,再到主变室。引水洞、母线洞、尾水洞等要分序问隔开挖支护;当相邻洞室段必须同时开挖时,其相邻的开挖掌子面应错开30~40m距离。大洞室梯段开挖采取“薄层开挖,随层支护”措施,以达到应力逐步释放,及时支护,利于支护结构不产生过大应力,有效控制有害变形。

第二,保证大跨度洞室顶拱围岩稳定的对策。开工后抓紧顶层防渗排水廊道和排水孔施工,减小洞室顶拱地下水排水压力。根据三大洞室顶拱导洞已开挖揭露岩石情况和预先埋设或开挖进度及时埋设的监测设施对顶拱围岩进行变形监测,准确摸清洞室顶拱围岩地质情况,及时调整后续开挖支护方案。错动带及裂隙密集发育部位的顶拱开挖要严格按照

“超前探测,预锚固或预灌浆、短进尺、弱爆破、少扰动,早封闭、强支护、勤量测”的施工原则。配置先进的锚杆钻孔设备及喷混凝土设备,保证支护进度,有效控制围岩变形和塑性区的扩展。

第三,保证洞室高边墙稳定的对策。三大洞室应采取先在边墙设计线进行预裂爆破,再进行中间拉槽开挖,最后对两侧预留保护层分部开挖。对边墙的多种支护形式采取由浅到深、由表及里的程序施工。建议锚索张拉到设计值的70%~80%,留有锚索应力调整余地,充分调动围岩自稳承载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高边墙上开洞口一般按照“先洞后墙”原则,小扰动开挖,做好锁口支护。

3.保证不良地质大断面洞室及特殊部位开挖后围岩稳定及安全是施工中的重点和难点。

(1)不良地质大断面洞室开挖支护对策。施工前应做好开挖支护技术措施、塌方处理措施以及支撑和喷锚材料、机械设备和人员的准备。采取开挖探洞或超前地质探测孔、地质雷达等手段探明断层带的准确位置、产状及影响范围,预先制定有针对性的、安全有效的施工方案。断层带开挖前需采取合理的超前支护措施;断层带围岩顶拱部位超前支护视断层性状可采用注浆管棚、自进式锚杆、管式锚杆;必要时可采取超前固结灌浆,以提高岩体的整体性。

(2)洞室特殊部位施工对策。

岩壁吊车梁部位。厂房岩壁梁岩台采取预留3~4m保护层分区开挖方式,开挖前完成岩壁梁岩台下层周边预裂。在预留保护层开挖完成后,用手风钻完成岩台三角体上拐点以上直墙和岩台斜面光爆孔,造孔精度控制仍采用上述钢管样架控制。厂房岩台斜面光爆孔与上部直墙面光爆孔组成双向光爆网,同步起爆挖除岩台三角体。

隧洞平交口、竖井井口、平洞与竖井交叉口部位。隧洞平交口的开挖,掌子面超过岔洞口20~30m,且完成平交口段主洞支护和岔洞口超前锁口锚杆后方可开岔洞口;

竖井井口开挖前应对井口周圈锁口锚杆支护,开挖下降3~4排炮约5m后,视围岩条件采取在设计断面之外环向钢格栅喷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锁口;平洞与竖井交叉口的开挖,要先开挖平洞形成竖井口通道,平洞口段必须做好系统支护。

隧洞立体交叉部位。两洞交叉段应错开时段施工,错开距离不小于30m。先挖洞室在上部时,该段底部加强支护,当两洞问岩体厚度小于1倍大洞室直径时,先在上部洞室底板向下打悬吊锚杆,必要时增加钢筋混凝土底板固定悬吊锚杆,下部洞室开挖通过时,立体交叉段按“短进尺、弱爆破分部开挖分区支护”原则施工;先开挖洞室在下部时,则下部洞室的立体交叉段顶拱先进行强支护或钢筋混凝土衬砌,上部隧洞开挖通过立体交叉段时,严格按开挖支护原则施工。

4.一般地下厂房系统洞室垂直埋深大,前期施工独头工作面多,通风路径长,施工通风散烟困难,因此施工通风是制约施工进度的重点和难点。

相应的对策为:开工后抓紧通风洞室施工,三大洞室顶层开挖尽早贯通,形成通风回路。根据洞室施工程序及施工进度安排,施工通风一般分为三期布置:一期通风时,各洞室均为独头工作面,洞室之间互不关联,施工采用正压机械进风、负压机械排风的混合方式;二期通风时,各工程部位基本贯通,具有良好的散烟条件,采用下部洞室正压进风,上部洞室负压排风;三期通风时,各系统全部连通,此阶段仅保留局部的正压风机进风,其它为自然通风的通风方式。

5.合理安排尾水洞出口和洞内施工时段,做好水 流控制规划是确保尾水洞工作面防洪度汛工程的重点和难点。

相应的对策为:尾水出口地势较低,开挖基坑狭窄,根据尾水出口设计布置型式、地形和水流条件,尾水洞施工一般利用出口洞段预留岩塞和尾水检修闸门作为挡水防护,在围堰保护下,安排在枯水期内进行,以保证防洪度汛安全。

6.地下厂房系统工程混凝土结构类型多、衬砌断面大,岩锚梁等外露部位混凝土外观质量要求高,大体积混凝土具有温控要求,因此混凝土施工是保障施工质量和进度的重点和难点。

第一,混凝土温控对策。首先,应优先选用水化热的水泥,在满足设计强度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水泥用量,可掺入适量的粉煤灰;其次,要减少混凝土浇筑后的内外温差,不宜超过25~C;还要降低混凝土浇筑速度和减少浇筑层厚度。

第二,厂房蜗壳混凝土施工对策。蜗壳层混凝土浇筑时,浇筑仓面大,入仓强度高,为了保证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减小蜗壳温度应力影响,蜗壳混凝土除分层浇筑外,每层需沿机组横、纵轴线分为四个象限,分块进行浇筑。为了保证蜗壳底部和蜗壳阴角部位混凝土饱满,避免应力集中,按四个象限设四个灌区,各灌区内在蜗壳底部和蜗壳阴角部位各埋设两条灌浆管路,待蜗壳混凝土浇筑结束后,进行回填灌浆。根据混凝土入仓难度的大小采用不同的配合比和入仓方式。先浇筑蜗壳外侧混凝土,按台阶法浇筑,台阶高度30~50cm,台阶宽度2.O~3.0m,台阶沿蜗壳轴向展开,并逐步向蜗壳底部延伸,在蜗壳底部形成一道斜坡。

第三,大断面洞室混凝土施工对策。平洞断面混凝土和竖、斜井混凝土衬砌以钢模台车和滑模为主。岩锚梁、电站进水塔工程等外露部位混凝土可采用镜面定型模板,混凝土采取桥机配吊罐、胶带机、吊车、泵送联合入仓方式。施工中提前进行钢模台车、专用定型钢模的设计和制造,采用新工艺、新材料保证模板表面光洁度和刚度。

地下厂房系统施工除了以上几个主要施工重点、难点外,鉴于地下工程的地质特点和复杂性,地下洞室开挖期问,还必须充分利用永久监测和布置施工期安全监测体系,对地下洞室围岩在施工过程中的变形、应力、应变及支护结构受力等情况进行有效的监测,并加强信息反馈,实现信息化施工,保证施工安全。

地下工程施工特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地下大体积砼;浇筑特点;施工技术

1、建筑工程地下大体积砼的浇筑特点

工程条件复杂,砼的需要量较大。目前地下大体积砼基本都在地下现浇,所以通常来说整个浇筑工程的条件相对复杂,这对于浇筑技术的要求相对较高。由于地下大体积砼自身的体积要比一般砼要大,所以在浇筑的过程中就需要很多的原材料。所以,地下大体积砼在浇筑时的特点之一就是砼的需要量较大。

施工技术和养护工作要求较高。由于地下大体积砼的体积大,结构厚实,并且在浇筑时容易产生裂缝,所以在浇筑的过程中必须保证其整体性,一般情况下要求砼进行连续浇筑,避免留下任何缝隙;后期的养护工作必须要做好,否则地下大体积砼就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这对于整个工程来说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施工难度较大,容易产生裂缝。由于地下大体积砼在实际浇筑中水泥的水化热量较大,再加上地下大体积砼自身的体积大,所以砼内部的热量不易散发,而砼外部的热量散发快,这就形成了温差,而温差就会导致应力的产生,应力就会导致砼出现裂缝,裂缝对于地下大体积砼来说是严重的质量问题。

2、建筑工程地下大体积砼的施工技术

2.1 砼的质量要求

由于采用商品砼,施工前必须与砼供应商协调好,控制好砼的运输时间,保证砼的运输供应能满足现场的需求。砼的外加剂必须经过技术鉴定,并应具有质量说明书。其掺量及水泥的适应性应按《砼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119》的规定通过试验确定。水泥进场时应有出厂合格证或试验报告,砂、石等材料符合材料要求。

2.2 砼的浇筑工作

2.2.1 确定地下大体积砼浇筑方案

一般来说,地下大体积砼都具有厚度较厚的特点,所以砼内部水化热的温度都会存在较高的现象,而内外的温差及降温速率的实际控制难度较大,所以目前都会选择斜面分层浇筑法。

2.2.2 地下大体积砼的浇筑

由于地下大体积砼经常会出现冷缝现象,所以要避免冷缝的出现就必须控制浇筑搭接时间,一般来说控制在5个小时内最佳。地下大体积砼浇筑之前就必须将所有的事项安排好,例如浇筑的顺序、流向、长度、厚度、宽度及搭接时间都要进行细致的计划。首先,做好基础设施的准备工作。砼输送泵、罐车等必须提前准备好,大体积砼的施工砼浇筑温度不宜超过28℃。其次,从北至南利用斜面分层浇筑法进行浇筑,砼浇筑时用草袋覆盖砼泵管,浇水降温,浇筑速度要保持均匀,达到一个坡度、薄层浇筑、一次到顶的效果。在实际的浇筑中应采用两台输送泵来布料,输送泵的控制范围应保持在6m的宽度,罐车应控制在18~20台,并备用5台。最后,底板从北至南按顺序进行浇捣,每台输送泵控制范围都应保持在6m的宽度,上层砼覆盖要在下层砼初凝之前进行,加强振捣,提高砼的强度。注意砼的振捣必须要及时均匀,坚决避免出现漏振的现象,也避免过振的现象,要防止离析问题的出现。

2..2.3 地下大体积砼的表面处理

由于地下大体积砼的表面水泥浆相对较厚,所以在砼浇筑之后的3~4个小时内应利用水平长刮尺进行刮平,并在水泥浆初凝前使用铁滚筒进行碾压,一般来说碾压两遍效果相对较好,之后在利用抹子进行压实。大体积砼初凝后即覆盖湿润麻包袋二层,保温保湿,终凝后亦可在其表面蓄存100mm水,以延缓砼内部水化热的降温速度,缩小砼中心和砼表面的温差值,从而可保证地下大体积砼的表面不产生裂缝。

2.3 设置施工缝

合理的设置施工缝,配合适当的养护措施,能有效的抑制大体积砼温度裂缝和收缩裂缝的产生和发展。为确保砼浇筑的质量与避免出现施工高峰,可采取后浇带、施工缝分段法对主体部分进行施工,有效地防止砼浇筑后产生干缩现象影响结构。采取后浇带、施工缝分段法浇筑,既可以避开大体积现浇砼的不利因素,又灵活地利用工作面、创造作业平台,缩短工期,也利于材料周转。施工缝的设置要综合考虑以下原则:施工缝应留在结构剪力较小的部位;施工缝一般应垂直于结构的纵轴线;施工缝应避开结构的薄弱环节;施工缝的设置应考虑施工简便易行。结合该工程结构特点,纵向施工段长度控制在13m左右,设两道1m宽的后浇带,竖向根据主体结构,分层施工。

2.4 砼的测温工作

首先,在浇筑基础底板砼时应安排专人在承台的范围内进行测温管的埋设,测温管的埋设必须依照布置图进行,埋设的过程中应保证测温管和钢筋之间绑扎牢固,防止出现损坏或者位移的现象。在测温线上做好标记,方便区分。用塑料带将测温线绑扎牢固,要防止测温端头损坏或者受潮。

其次,对现场的专职测温人员进行一定的相关培训,并做好技术交底工作。测温人员必须保证头三天每间隔1小时进行一次温度测量,三天后每间隔4小时进行一次温度测量,认真记录每次测量的数据,不能出现遗漏或者做假的情况。根据温度的变化制定曲线图,图中要将不同测点的问题及中心测点和表面测点温度差表现出来。

最后,在实际的测温中应保证连续测温,只有经过技术部门的确定之后才可以停止测温。如果在测温的过程中出现温差大于25℃的情况,应及时通知相关技术部门采取相应的措施。只有做好地下大体积砼的测温工作,才能有效防止产生温度裂缝。

2.5 砼的养护工作

首先,根据现浇砼的配合比、施工现场的气候和气温以及针对砼后期养护方案等,利用3D-TFEP程序来针对地下大体积砼施工期间的温度场及具体温差进行模拟预测,预测出不同厚度砼的温度差及不同龄期砼变化的具体情况,最终制定或者选择最佳的养护保温措施。

其次,在浇捣4~5小时之内,应针对表面进行抹面,之后浇温水进行保养,保养之后在砼表面应铺上一层塑料薄膜,中间应覆盖2层麻袋,之后在上面再铺一层塑料薄膜由此来进行保温处理。在整个养护期间应及时针对砼表面的干湿情况以及温差进行检查,并及时给砼浇水来保证砼的湿润。如果温差超出了25℃,那么就应采用灯照或者搭设塑料保温棚等方式来将温差逐渐控制在25℃的范围之内。

3、建筑工程地下大体积砼的质量控制

大体积砼的施工加入缓凝减水剂以减少水泥用量、减少水化热,同时加入粉煤灰掺和料,改善砼的可泵性,降低砼的水化热。为提高砼的抗拉强度,必须选择质量合格的原材料,采用级配良好的骨料,并限制砂、石中的含泥量,将石子的含泥量控制在1%内,砂的含泥量控制在2%内。原材料在使用前必须进行细致的检验,杜绝使用不合格的产品。此外应注意原材料的温度问题,选择适宜的温度浇筑大体积砼,尽量避开炎热天气,由此保证砼入模时的问题与理论相近。

在搅拌过程中外加剂的添加必须由专人负责,并且添加量必须要做到准确无误。用于砼浇筑的基槽要事先进行清理,将槽内的杂物清理干净。浇筑时必须保证连续进行,其中的间歇时间不应超过5个小时;工地必须备有彩条布,下雨时覆盖砼;备有可使用的发电机组不少于两组,以备停电时使用;中午阳光猛烈时砼初凝时间相对缩短,应将流水段的宽度缩小为2-3m,避免出现冷缝;计划好砼用量,避免出现缺料。

参考文献:

[1]杨铁瑜:《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J]科技风,2012(06)

地下工程施工特点范文第3篇

【关键词】岩土工程;施工技术;难点;问题;解决措施

一、岩土工程施工技术的特点和难点分析

在岩土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施工时必须结合岩土工程的实际情况根据施工技术的特点来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岩土工程的施工特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不确定性、依赖性、隐蔽性、不稳定性、前导性、区域性等。

(一)岩土工程施工技术的不确定性

岩土工程的施工现场由于岩土的实际情况不同所以在进行现场勘查时仅能获得较少的数据,导致岩土情况难以准确的、完整的被描述清楚,多数地区的岩土易受到外部的干扰和环境条件改变的影响使得岩土的结构以及性能参数也随之变动,这将给施工带来不确定性因素。而施工过程中因为地下岩土层所带来的变动是无法避免的,同时施工技术人员会根据实际情况改变工程施工的工艺参数甚至改变原计划的施工工艺来应对外界条件改变的干扰,这些不确定性因素为后期岩土工程的施工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二)岩土工程施工技术的隐蔽性

岩土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的隐蔽施工主要有以下几点:地基处理、地下连续墙、桩基和锚杆等。这些项目在施工完成后都是在隐蔽的条件下运行的,很难被发现出问题,而另一方面,一旦这些方面出现问题则很难去判断和处理,同时处理后还需要较长的时间去验证是否完全解决。

(三)岩土工程施工技术的依赖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各种高科技设备及先进技术逐渐涌入,为我国岩土工程的施工带来的较大的便利,例如高压喷射注浆法、真空预压法的出现,真空泵技术的使用以及大吨位静压力桩运用依赖于液压技术的出现、超声波检测技术的运用等,大大的推动了岩土工程的发展和进步。由于岩土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的特质是不一样的且差距较大,所以岩土工程的施工技术具有一定的依赖性,针对不同的环境条件,岩土工程的施工技术都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手段来进行勘探和施工,工程依赖环境和施工技术较大,而环境经常会因各种突发因素的影响而改变,使得施工技术也随之改变,这就为施工增加了难度。另外,不同地区存在的石灰岩和石膏等特质的可溶性岩石会被空气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所侵蚀,地下水含量较丰富导致基岩强度过高等问题都为施工技术增添了一定的难度。

(四)岩土工程施工技术的不稳定性

在岩土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还有较大的难点是锁口管的施工技术,由于地址的特点以及实际情况的不同,岩土工程的顺利开展必须保证锁口管的稳定性,但因锁口管的位置需用吊车固定,而吊车自身力度难以控制会造成锁口管的位置偏移,造成锁口管倾斜,为后期施工增加了难度系数。

(五)岩土工程施工技术的前导性

虽然施工方在施工前确定了施工技术和设计方法以及计算理论,预想了完成的效果,但是岩土工程的施工技术和设计方法及计算理论尚未成熟,相对而言没有太大进步,导致不能完全融合运用到实际施工中。

二、选用岩土工程施工技术的原则

(一)适用性

岩土工程的施工技术需考虑多个方面的影响,最大可能的满足工程的整体要求,在进行施工时,必须综合考虑每一方面的影响,例如空间人物、时间、使用、维修等方面。还要考虑到岩土工程施工过程隐蔽性的特点,不能仅靠其中的几个数据来以偏概全判定技术的好坏,必须选择最合适的施工技术而不一定是最好的施工技术。

(二)实践性

由于岩土工程施工技术中存在太多的不确定性因素,所以仅仅依靠理论方法来判断施工技术是否可行是不可取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设备和技术在不断地完善和改进,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使用的设备和方法不尽相同,所以实践比理论更为重要,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在施工过程中学会变通,注重实践的重要性。

(三)经济性

针对岩土工程施工技术的不确定性特点,每个地区不能仅靠一种方法来进行施工,为了达到施工的要求和目的,技术人员必须准备多种方案,综合考虑经济、技术、设备、安全、环境等方面,选择最合适的方案进行施工,经济性是施工技术的重要考虑因素。

三、岩土工程施工技术中的问题对策

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难点需采用针对性的对策来解决:面对溶洞厚度较小的问题,可以通过选用优质泥浆护壁对第四系的覆盖层进行填充,反复多次对表层进行紧密覆盖,还可采用将钢护筒压实岩面的措施来防止塌方问题的发生;对于特大溶洞的问题可以利用单双层交替的钢护层对溶洞进行成孔操作;对于溶洞漏浆发育完全的孔可以利用堆积片石和粘土来填补。

另一方面针对岩土工程施工技术的不不确定性和隐蔽性的特点,在控制地下连续墙中的技术难点时,重点保证泥浆的制作过程。根据调查考量结果显示,新拌出的泥浆不一定完全符合现在合成槽的需求,施工人员在进行注入泥浆时需对时间进行严格控制,而且要配合科学有效的方案,若施工人员未能全面规划泥浆的制作过程就会导致设计与实际发生冲突,进而影响整个施工过程的进行。所以设计过程必须与实际情况相结合,综合考虑地区的水文和地质,采用有效的方法进行施工。泥浆的搅拌必须选取膨润土或纯碱类材料,保证成分的有效控制和利用,同时检查人员要对工程严格监督和验收,对岩土工程的相关设备和配置按国家规范进行检修、配置,有效节约资源,保证工程的科学性以及经济性。

为避免成槽出现误差,可以放宽宽度后找取合适的连接符来拓宽,解决左右偏差问题,水位高度控制在50厘米以外的导墙中来利用,避免水液面进入槽内,提高岩土工程的质量,保证工程施工的顺利完成。

四、结束语

总的来说,岩土工程施工是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施工过程会出现各种复杂的问题,而岩土的性质具有特殊性,所以在不同环境的影响下会阻碍技术人员的研究与施工,为保证岩土工程的顺利施工,必须对岩土工程施工技术的难点和问题及时解决,采用合理有效的措施和对策来提高施工的质量,把握岩土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趋势,不断总结经验,利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更好地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有效地促进施工效率和工程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朱绍波. 优化岩土工程施工技术的思考[J]. 硅谷,2015,02:150+140.

[2]谭中权,王荣. 岩土工程施工技术中的难点与对策分析[J]. 低碳世界,2015,01:109-110.

[3]刘进波. 岩土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J]. 科技传播,2011,13:178+181.

地下工程施工特点范文第4篇

关键词:堤防护岸施工环境保护作业

为指导承包商根据环境保护设计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施工合同环境保护条款及要求,具体地完成工程施工阶段的环境保护工作,在对堤防工程施工环境保护措施进一步分析、分类和归纳的基础上,提出结合具体工程实际、可直接进行操作的环境保护作业方法,使非环境保护专业人员也能进行环境保护措施的实际操作,达到执行和完成施工环境保护措施的目的。提出的具体操作技术和方法,通过在长江重要堤防隐蔽工程(以下简称本工程)护岸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得到了业主、监理人和承包人的认可。

一、施工环境影响

护岸工程是堤防工程中最常见的单位工程,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如工前清场、搭建临时设施、交通运输、主体工程施工和完工清场等,可能发生水污染、空气污染、噪声污染、产生固体废弃物、损毁植物等环境影响,根据国家对工程建设环境保护的要求,必须对这些潜在性环境影响采取相应地环境保护措施,并在施工过程中予以实施和落实。

通过对本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表)中提出的环境影响方面进行复核,根据本工程护岸工程环境保护设计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和施工合同环境保护条款的要求,结合本工程地域特征和施工特点,我们按施工项目和工序,对护岸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潜在性环境影响进行了分类、归纳,结果见表1。

二、环保措施及方法操作实例

1.工前清场拆除

潜在影响:扬尘污染。

措施与方法一:在拆除点有大面积植物、农作物或在拆除点周围30m范围内有居民点的,拆除施工应采取以下方法作业:

①框架混凝土结构,宜整体大部件吊装移除,减少粉尘排放;

②拆除前应对被拆体充分洒水,保持湿润。

措施与方法二:在拆除点周围30m范围内有居民点的,拆除物装车清运前,应充分洒水,避免产生扬尘。指定具体范围,有利于承包商实际操作。

分析:根据对本工程各堤段施工范围及施工拆除方法与规模、施工拆迁范围,在环境背景(如风速、尘粒等)调查的基础上,确定本护岸工程拆除扬尘的影响范围在30m以内。直接划定影响范围,有利于承包商更明确地执行环境保护措施。

2.表层土剥离

潜在影响:表层土流失。

措施与方法:剥离表层土,不用于本地恢复的,应直接覆盖至可供耕作的其他地面;用于本地恢复的,应移至它处堆存,堆放地宜相对低凹、周围相对平缓,并设置排水设施。小范围堆放地,可用草袋、塑料薄膜或其他材料进行遮盖,避免雨水冲刷、流失损耗。

分析:开挖施工中表层土保护是一个重点环境保护问题,表层土流失除引起水土流失外,也可能引发一系列环境生态平衡失调,如植被丢失、景观破坏等。根据本工程施工合同环保条款的规定,表层土应予以保护,并对开挖地须进行表层土覆盖和恢复,因此在措施与方法中,根据以往施工经验,提出本地覆盖的具体方法和要求,同时提出不用于本地覆盖(如当剥离面为工程建筑物面时)的表层土,也应妥善处理和使用,不能流失损耗。

3.供电设施

潜在影响:噪声污染。

措施与方法:堤顶及堤岸临时发电机组噪声强度大于80dBA、且发电机运行点距噪声敏感点的距离小于50m、噪声源距堤顶的距离又小于5m的,可在堤外脚地带建造减噪槽、将运行发电机置入减噪槽内。减噪槽在离开堤脚线1m以外地带按顺堤方向布置,但不得建在堤身坡面上。减噪槽为长方形构造,槽深以不影响发电机操作为原则,槽长应槽两端能满足离开声源2m以上,槽顶要搭建防雨棚。减噪槽要备有防水设施或积水抽排系统。

分析:考虑堤防工程在堤边施工的特点,利用堤身作为隔声屏障,在调查本工程施工发电机组基本情况(如功率和声源强、构造、规格等)后,设计该发电机减噪槽。沿堤噪声敏感点位于堤内侧,由于离堤身越近,经过堤顶的声源发射角越小,因此减噪槽建在堤外脚,尽量靠近堤身,考虑堤脚开挖安全范围为距安全线1m以外,故减噪槽应设在离开堤脚线1m以外。

4.临时材料堆放场

潜在影响:物料流失与飘散污染。

措施与方法:水泥临时备料场宜建在设有排浆引流的混凝土搅拌场区或预制场内。无机械搅拌场或预制场、又须在堤外滩堆放水泥的,堆放点应选在离水边线较远,并在完工清场前、水位上涨时,不会被淹没的地方。

分析:无机械搅拌场或预制场地,又在堤外滩堆放水泥物料时,根据堤防岸边施工、水位消长的特点,临时材料的堆放选择合适地点,防止淹没,物料入江污染水体。

5.卫生设施

潜在影响:生活垃圾污染。

措施与方法:临时垃圾堆放点:垃圾堆放点可选择30m范围内无生活用水和渔用水体的废弃沟凹或废弃干塘。堆放点应无直通沟道与邻地相通。不得向垃圾点内排放生活污水。

分析:根据本工程施工现场多在农村地区、堤岸边滩地带的特点,可利用现有废弃沟凹或干塘设为临时垃圾堆放点。

6.外滩农作物

潜在影响:损毁外滩农作物。

措施与方法:合理布置外滩施工物料存放和废弃物处置地点,减少对外滩农作物的损毁。施工红线内占压外摊农用耕地时间,应提前通知,抢收作物。

分析:经实地查勘,本工程施工堤段外滩多有农作物,一般为临时季节性耕种。本工程施工期常靠近收获期,因此应提出对外滩农作物的保护,要求在施工占压外滩农耕地前提前抢收作物。7.水上护坡

潜在影响:干扰码头。

措施与方法:在距岸边码头设施100m范围内进行施工时,要确定码头设施(包括地下埋件)的具置。在码头设施范围进行削坡施工时,不宜使用机械作业,在施工前标定埋件部位,根据部件的大小和构造,调整开挖走向和尺寸,并与后续施工相衔接。

分析:本工程多在沿江岸边施工,常有与码头设施交叉的情况,根据有关港口作业环境保护规范,岸边码头100m范围内为码头设施保护范围。由于机械施工作业范围大、强度大,因此在码头设施保护范围内宜采用人工削坡,并在施工前探查码头地下设施。

8.施工迹地

潜在影响:影响土地利用,损害景观。

措施与方法:地面整理应与水、土污染防治相结合。对潜在性改变土壤性状和化学成分,影响土壤功能的污染物应彻底清除,不得留置在土壤中。在堤外边滩,经洪水冲刷、淘洗后可能逸出的施工有害物质,应彻底清除干净。不宜在岸滩土壤中残留的物质有:未干涸的含砼泥浆物、各种石油类及含油废弃物、矿渣、其他有毒、有害物质。

分析:根据本工程护岸施工的特点和区域特征,特别确定了清除物的具体种类,并提出处置地点的要求。

9.堤内植被

潜在影响:施工占压或损毁堤内草皮。

措施与方法一:尽量减少施工占压或损毁堤内草皮,特别是人工草皮和草皮密集地。施工机械及施工人员需穿行红线外大面积草地时,应固定通道,减少红线外草地的损毁面积。

措施与方法二:大型构件安装和移动时,应避免损毁植物。禁止利用树木作为设备安装的临时支撑物。不得在人工草皮和绿化苗圃地进行施工设备的前期安装。

分析:根据以往类似工程施工中出现的原有堤坡防护草皮损毁,多为施工中的人为损毁,因此特别提出了不得随意穿行人工草皮和草皮密集地的要求。在绿化树木保护方面,根据工程施工特点,特别提出不得用树木作为临时支撑物,不得在人

工草皮和绿化苗圃地进行施工设备的前期安装活动。

10.重点保护区

潜在影响:施工对珍稀水生生物的干扰。

措施与方法:在珍稀水生生物(如白鳍豚、江豚)保护区施工时,应注意对珍稀水生生物的观测,发现施工区江段内有珍稀水生生物活动时,应立即采取避让措施,并及时报告当地渔政主管部门。

分析:护岸施工多有水下作业活动,某些施工江段目前仍可能有少数珍稀水生动物活动,因此专门提出对水生生物的避让措施。

11.环保对象的标识

潜在影响:对施工范围内环保对象的干扰或损害。

措施与方法一:在施工范围内下列保护对象地点,设立警示牌标识:饮用水取水口上游1000m处,下游100米处;排水设施;有施工活动的堤内草皮密集地;人工草皮;有水下施工活动的鱼类产卵场边界;施工范围内的堤内渔用水体;珍稀水生物(如白鳍豚、江豚)保护区。血吸虫疫区,施工人员活动范围内的湿地和水深1m以内的水滩、浅塘和浅沟;生活饮用水源地。

措施与方法二:通知所有施工人员,遵守警示牌提出的警示要求。

分析:根据工程施工特点和区域特征,确定施工范围内的环保对象,设立警示牌,并指明设立警示牌的具置,操作明确,便于监督与检查。

三、结论

按照堤防工程环保设计和施工合同条款的要求,对环境保护措施进一步具体化,可操作化,并根据堤防工程施工特点和区域特征,设计可行的堤防护岸工程施工环境保护作业方法,使环保措施的操作简单、易行,有利于施工承包商按其施工项目和工序实施环境保护作业,有利于监理人员实施有效监理,有利于业主全面、规范化地开展环境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长江重要堤防隐蔽工程施工环境保护作业指导书.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2001.7.

2长江重要堤防隐蔽工程施工环境保护作业技术研究.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2001.10.

3长江重要堤防隐蔽工程施工招标文件(各堤段、标段年度系列).湖北长江招投标有限公司.1999~2001.

地下工程施工特点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建筑工程 高层施工 技术要点

前言: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进步,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转移,大中型城市的人口已经呈现出爆发性增长的态势,土地资源也日益紧缺,因此,适当合理地增加高层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是解决居住用地紧张的有效手段。

1.建筑工程向高层发展进程

1.1 高层建筑的发展以及特点

随着现代建筑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城市建筑已经经历了五十年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高层建筑工程的施工也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从起始的单一框架结构转变为复杂结构形式,从单一钢混结构转变为包括钢结构、钢混组合结构在内的多元化建筑形式,已经逐步向建筑的规模化与安全化,功能化与智能化的方向飞速发展。而鉴于高层建筑的自身特点,与普通建筑施工应用技术有所差异,其施工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高层建筑装饰工程富于变化,具有工程量大,技术含量高、的特点。同时,装饰工程的安全功能尤其重要,要求较高的抗风性和密闭性。其次,高层建筑一般基础较深,这主要是由于建筑高,体量大,因此支撑高层建筑的地基必须达到足够的强度,所以多采用深基础,持力层嵌入微风化岩层。)高层建筑地下室深,面积大。这主要是由于需要满足建筑功能方面的要求,也要解决在施工过程中的结构抗浮问题。最后,高层建筑功能复杂,子系统多,安装工程工程量大,要求精度高。高层建筑的结构形式多为混合型。具有施工简便、工期短、结构性能好的特点。

1.2 建筑工程转向高层需要进行的技术优化

随着高层建筑的工程规模日益扩大、建筑结构日趋复杂,高层建筑施工技术也随施工难度与环节的变化不断革新,应根据实际施工中的技术路线进行优化,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首先,应结合超高层建筑逐层施工的作业面特点,强化总承包管理,重点提升施工作业空间和时间的利用效率,实现建筑施工空间的立体流水作业,使工程工序紧密衔接,削弱作业面狭窄对建设工期产生的负面影响。其次,高层建筑物具有垂直发展的特性,针对其高空作业环境差、作业面狭窄、施工进度紧等特征,以高效的垂直运输体系为支撑,应广泛的采用建筑科技的新技术,以提高机械化设备尤其是垂直运输体系的施工效率;最后结合高层建筑作业环境和特征,以建筑安全和稳定性为核心,着力于优化基础和结构施工工艺,为缩短工程总工期创造条件。

2.建筑施工中的高层技术要点

2.1 一般采用逆向施工

逆向施工的施工内容主要包括在建筑物内部浇筑中间支承桩柱,并沿地下室轴线修筑地下连续墙等支护结构,同时向上逐层建设地上结构。与传统的顺作施工相比,高层建筑应用逆向施工技术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首先,逆向施工时浇筑的地下连续墙在满足构筑物、管线布置的前提下,可紧靠或规划红线构筑地下连续墙并将其作为地下室永久性外墙,进而达到扩展建筑面积的目的。其次,相较于临时支撑,以逐层浇筑的地下室结构、中间支承柱作为支护结构的内部支撑刚度较大,可有效减少基坑变形,能明显减弱对于相邻地下管线、道路及构筑物的沉降影响。最后,逆向施工可缩短带多层地下室的高层建筑的总工期,不存在结构的地下地上的施工工期差别,可保障地上结构与地下结构的同时施工。

2.2 预制模板

由于针对高层建筑的标准层建设中的结构施工的重复性高,同时,高层建筑采用的竖向结构是控制构筑物工期进度与结构质量的重点内容。综上,在施工采用的滑模法能有效保障主体结构的整体性,减少高空交叉作业,有助于控制施工工期,保障作业安全,综合效益显著;爬模法主要适用于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和钢筋筒壁结构,通过在沿构筑物底部构件的周边组装滑升模板,分层浇筑,并以液压提升设备使其滑升至需要浇筑的高度。通过滑模法与其他施工技术的有机组合,可有效地简化施工过程,创造更好的综合经济效益。滑模法与爬模法具有以下几方面较为相似:首先,机械化程度高,节约模板和劳动力,结构整体性好;其次,组织管理要求高,结构物立面造型存在限制;最后,随着建筑施工劳动成本的上涨,工期要求的提高,高层建筑施工在工程施工进度与工程成本控制上都面临着更为迫切的需求。只需将预制的模板进行组装,可有效缩短工期;因此,在不影响施工质量及施工安全的前提下,应用预制模板法可有效地缩短工期,降低工程成本。

2.3 钢结构施工技术

建筑物的钢结构生产具有具有工业化强度高,施工速度快的特点,因此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应用极为广泛。高层建筑钢结构的主要可分为高层重型钢结构、轻型钢结构、大跨度空间钢结构、钢和混凝土组合结构等不同施工类型。由于钢结构的热传导性十分突出,导致高层建筑的钢结构部件在经历火灾时,极易因火灾等产生的高温以及相关灾害而招致毁灭性破坏。因此,钢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必须考察建筑物的防火设施,防火装备及紧急避难所等在内的配套设施设计与施工。此外,高层建筑钢的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主要依赖于大型塔吊,其起重能力直接影响到钢结构的安装效率,因此,在钢结构施工中,吊装机械的安装与拆除,钢结构的测控、吊装、焊接等技术标准也应更为严格。

2.4 高层建筑的泵送技术

一般来讲,高层建筑施工大都采用泵送混凝土技术。由于高层建筑工程所需的混凝土的总量大,强度高。因此,为确保浇筑施工的工期,不仅需要配备相当数量的土泵机和布料机,同时对混凝土的配比也有相当高的要求。目前,国内的高泵程混凝土采用的掺粉煤灰和化学外加剂的双渗技术,保证了高层建筑对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要求以及泵送设备等相关设备的要求,混凝土的泵送高度也随之升高,现在所采用的泵送到顶技术可将混凝土直接泵送到预设浇筑高度,使高层建筑的施工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结束语:

随着现代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现阶段的建筑尤其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也有了长足的进步,这充分展现了我国建筑技术水平的提升,相关的施工技术人员应在施工中及时发现问题,积极对原有的技术继续加以改进,对现阶段的高层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技术要点进行及时的总结,为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增添更多的力量。

参考文献:

地下工程施工特点范文第6篇

关键词:房屋建筑;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应用

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中的应用推广,对建筑行业的发展起了促进的作用,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是现行比较常见的建筑地下结构形式。现如今,我国的房屋建筑行业正处在飞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不断的加强对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 地下连续墙的类型

一是,根据墙体的使用材料进行划分,可以分为钢制地下连续墙、钢筋混凝土强、预制墙等等;

二是,根据成墙的方式进行划分,可以分为组合式墙、桩校式墙等等;

三是,根据开挖的情况进行划分,可以分为地下连续墙、地下防渗墙;

四是,根据墙的用处情况进行划分,可以分为防渗墙、临时挡土墙、永久性挡土墙、以及地下连续墙。

二、 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的优点与缺点

(一) 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的优点

一是,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具有适用性较强的特点。因为地下连续墙的适用性较强,在地基中的适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密实的砂砾层、中硬的地层、各种类型的软岩、硬岩等地基都可以对地下连续墙进行施工。

二是,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具有噪音较小的特点。在地下连续墙施工的过程中,其震动频率与幅度较小,因此,产生的噪音会相对的较小。

三是,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具有刚度较强的特点。一般情况下受土压力厚度在0.6-1.3米之间,现如今的建筑基坑的深度渐渐较深,地下连续墙在深基坑中作为挡土支护结构较为适用。

四是,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具有防渗能力强的特点。随着墙体的街头方式与施工方法的调整,从而使地下连续墙有较强的防渗能力。

五是,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具有刚度大的特点。因为地下连续墙的施工振幅较小,所以,不会对周围的建筑造成较大的影响,所以,在施工的过程中可以近距离的施工。由于地下连续墙具有刚度较大的特点,为预埋件的设置提供了便利,所以,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能够在逆作法中有效的应用。

(二) 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的缺点

一是,地下连续墙在施工的过程中,会大量的废弃泥浆产生,对于这些废弃泥浆的处理有一定的难度。

二是,如若在操作中使用了不合理的施工方法,就会对相邻墙段的施工造成漏水或者无法对齐的现象出现。

三是,在一些比较特殊的地质施工中,虽然地下连续墙的施工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但对于较特殊的地质施工也存在施工难度大的情况,对于施工质量的控制有不利的影响。

四是,在施工的过程中看,如若利用地下连续墙来充当临时的挡土墙,对施工的成本控制有着不利的影响。

三、 房屋建筑中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的应用

(一) 导墙浇筑施工

导墙在地下连续墙施工中具有挡土墙的作用,是地下连续墙施工测量的基准,同时,对于泥浆的存储也有着重要的作用,挖槽的过程中具有较大的作用。在导墙施工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导墙施工的过程中,导墙沟内要始终保持干燥,避免存在积水。二是,对于导墙沟横贯或者接近的废气管道,必须采取封堵密实的方法对废弃的管道进行处理,避免发生有漏浆通道问题的出现。三是,在分段施工浇筑的过程中,钢筋位置要有一定的预留,这样对于接筋提供了便利,确保良好的连续墙水平钢筋连接。四是,在混凝土浇筑施工之前,需要有相关的部门对其进行检查与验收,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施工。五是,在导墙浇筑完成后,需要有一定的时间的养护工作,在养护完成后才能实施拆模,在内膜拆除之后,对导墙沟内的上下两档、水平间距的对撑进行合理的设置,采用土方回填的方法对导墙沟内进行施工,避免出现导墙位移的现象。

(二) 泥浆的制作与处理

在泥浆的制作与处理的主要工作包括几个方面:(1)选择适宜的造浆粘性土,一般采用是膨胀土;(2)在施工现场,需要对泥浆制作的场地进行合理的安排,以此来满足循环施工、配置等相关的要求,同时,对于泥浆池要采用相应的防雨措施,避免雨水、地表水对泥浆质量造成不利的影响;(3)在施工的现场要确保足量的泥浆储备,每个泥浆池配置相应的处理池、储备池、沉淀池等,确保泥浆能够满足施工的需要,另外,还要对泥浆进行净化与回收。

(三) 成槽施工与槽底清理

在成槽施工的过程中,要注意槽段的划分与成槽机械的选取。在槽段划分时,要严格的按照施工的设计图来进行施工,充分的注重每个转角位置成槽机械的开口角度等问题,确保槽段合理的划分;对于成槽机械的选取,需要根据工程的地质与实际工程的施工情况进行具体的选择。在成槽施工完成后,需要对槽底的污染物进行全方位的清理,确保槽中没有土渣等杂物的存在。

(四) 地下连续墙的接头防水施工

地下墙结构防水防渗最薄弱的环节就是地下连续墙的接头处,因此,在连续墙接头施工时,必须进行防水处理,在最先施工的地下连续墙的位置,用防水尼龙布对两端头钢板进行包裹,并在连接处的槽段用防水尼龙布进行搭接,确保防水效果更佳显著。

四、房屋建筑中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在建筑中应用的不断推进,地下连续墙的施工技术与方法等许多方面还是需要我们去研究学习,为了确保施工的安全,横跨城市管线进行直接施工地下连续墙的方法,有利于施工成本的控制,对于工程进度的提前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于此种方法可以进行研究或者尝试。但是这种方法也存在不足的地方,由于此种施工方法的特殊性、以及较强的技术性,因此,为了确保施工的质量,就要求在施工的过程中必须要有经验丰富、设备齐全、以及知识技术水平较高的队伍来进行施工,要有效的做好高层房屋建设的基础施工工程,就必须要严格的控制好连续墙的施工技术与施工质量,严格的遵守施工工序与安全管理的相关规定进行施工,只有这样才能为房屋建筑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建造高水平的房屋提供保障。

总结:

随着现如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的建设发展与有限的土地资源之间的矛盾不断的加强,为了有效的解决城市交通、停车、供水、供电等工程项目的占地问题,人们就会充分利用地下空间资源,不断的对地下连续墙的施工技术进行创新、研究,对有效的做好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房屋建筑的基础工程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蒋琳娜.探析房屋建筑中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的应用[J].民营科技,2014,(12):88.

[2]梁伟.试探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25):3853-3854.

[3]韩文华.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中的应用[J].民营科技,2014,(8):158.

地下工程施工特点范文第7篇

【关键词】绿色施工地铁工程评价方法BP神经网络

1前言

地铁作为“城市的生命线”具有运能大、准点、速度快、舒适、安全等优点,是国际上公认的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首选。近年来,中国正通过大力兴建地铁,实现“绿色交通”。由于施工阶段对环境的影响最直接、最严重,地铁要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环保交通,地铁工程的绿色建造则是“绿色地铁”的具体要求。

2绿色施工概念及地铁工程施工特点

2.1绿色施工的概念

依据《绿色施工导则》中给定的绿色施工的定义可以将其本质含义归结为:绿色施工是以绿色施工技术和绿色施工管理相结合为实践途径,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思想,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最终实现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并贯穿于从施工策划阶段开始直到竣工验收的施工全过程。

2.2地铁施工的特点

地铁工程施工内容繁多、工序复杂。由于建设规模、建设环境以及施工技术的不同,地铁工程的施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线路长、工点多。一般地铁线路的长度都在数公里到几十公里,且地铁工程包括车站、出入口、车站风道、风井、区间隧道等工程,每一个车站或区间即一个施工工点。(2)工程施工工期紧。由于交通以及其他各种原因,导致地铁工程的施工工期相当紧张,甚至不能达到工期的合理要求,无论对施工组织,还是对施工技术均提出了严峻的挑战。(3)施工周边环境复杂。地铁工程多属于地下工程,且一般要穿越城区,使其往往面临着施工场地狭小、地下管线密集、道路交通繁忙、重点建筑保护等问题,地铁施工的环境保护要求高,施工技术难度大。

3地铁工程绿色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应遵循简明性、代表性、可量可比性、整体性、科学性的原则。基于英国BREEAM[1]、美国LEED[2]等绿色建筑评价理论,结合我国颁布的《绿色施工导则》以及《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初步以某一地铁工程从管理与绿色施工实施中建立相对科学的绿色施工指标体系。管理属性即指管理的规范性,包括绿色施工的组织管理、环境投资建设、项目优化、员工培训、以及绿色施工科研开发和绿色建材的使用。操作属性即指实施的有效性则包括空气污染控制、噪声污染控制、水体污染控制、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施工设备维护、能源消耗节约、以及施工对周围环境负荷值降低。

4地铁绿色施工评价方法的探究

由于地铁绿色施工评价是一个涉及多目标、多属性、多层次的复杂问题,因而简单的定性或定量方法并不能实现对绿色施工的有效评价。为了探索出一套合乎地铁工程特点的绿色施工评价模型,本文在对目前绿色施工综合评价方法研究的基础上找出如下几种进行比较分析。

(1)灰色关联度分析法作为一种多因素分析方法,是根据因素之间发展趋势的相似或相异程度,作为衡量因素间关联程度的一种方法[3]。此方法的优点在于利用“灰色系统理论”避免了以往回归分析的弊端,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损失,适用于发展态势的量化比较分析;其主要缺点在于需要现行确定各项指标的最优值,然而在地铁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中大部分指标本身具有一定的模糊性,部分指标最优值难以确定。

(2)模糊物元评价法,其要点是将事物用“事物、特征、量值”这三要素组成有序三元组的物元来研究事物变化规律[4]。此方法用于绿色施工评价的优点在于能较好的解决模糊不相容的多因子综合评价问题,但其主要的缺点在于需要由“等级标准、评价指标、实测值”组成一个模糊物元,而目前关于地铁施工的绿色施工及其评价理论的研究尚少,不同专家的评价思想和标准往往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此评价方法的结果可能有失客观。

(3)BP人工神经网络评价法作为一种聚类预测分析方法,是一种利用能学习和存贮大量的输入和输出模式的映射关系的特点,通过大量样本按误差逆传播算法训练的多层前馈网络。经过学习训练的网络能有效吸收专家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并进行模拟评价。然而其不足之处在于如果增加了学习样本,训练好的网络就需要从头开始训练,对于以前的权值和阈值往往没有记忆。但是可以将预测、分类或聚类做的比较好的权值保存。综上所述,在绿色施工评价中以上几种评价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点、缺点,因此根据评价对象的特点选择恰当的评价方法对评价结果非常重要。本文结合地铁绿色施工的概念及特点,选择BP神经网络法主要原因如下:①绿色施工评价作为一个各种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复杂多变的综合性问题,建立多个指标层的网络神经能够客观的得出指标间的非线性关系。由于地铁施工的特点,每一个车站作为一个施工工点,可将具有代表性的工点作为训练样本,足够数量的样本训练是BP神经网络的自我学习的关键环节。通过周而复始的信息正向传播和误差反向传播过程,全面反映出各个指标间隐含的关系。②由于绿色施工评价的理论研究还没有相对成熟,针对地铁工程而言,其评价的复杂性更高,不同的专家对各式各样的地铁车站,在不同角度上其评价思想和标准有所差异。如何对原始数据进行科学处理,从不同专家的思想中提取其精华部分,BP神经网络较强的容错能力使这一问题迎刃而解。

5结语

本文研究了在评价体系建立方面常用的几种评价方法,通过不同评价方法的研究,分析不同评价方法的优缺点,结合地铁工程特点,找出适合地铁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模型。利用BP神经网络的自学功能,借以辅助MATLAB软件工具箱中所具有的神经网络函数功能,选取足够数量具有代表性的工点作为地铁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样本,进行学习训练,建立模拟专家评价的BP神经网络,为解决此类综合评价问题提供了新途径。因此在绿色施工评价体系的研究中,结合评价对象的特点,利用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思想,并找出最佳的方案与思路,从而建立切实可行有效的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UKBREEAMBREEAM98foroffices-anervironmentalassessmentmethodforoffecebuilding,BuildingResearchEstab-lishment(BRE),Garston,Walford,2000.

[2]USGreenBuildingCouncilLeadershipinEnergyandEnvi-ronmentalDesignRatingSystemVersion2.0(LEED2.0)June2001.

[3]李惠玲,李军,钟欣.基于灰色聚类法的绿色施工评价[J].沈阳建筑大学工程管理学报,2012,26(02):19-22.

地下工程施工特点范文第8篇

【关键词】深基坑工程;逆作法;施工流程

由于城乡建设的飞速发展,城市建筑越来越密集。为了节约用地,不断有高层建筑出现在建筑密集地带。建设场区狭小,给工程施工留有的空间很小,在基坑开挖时,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就必须给予更加重要的考虑。逆作法是一项新兴的基坑支护技术。实践证明,利用逆作法施工高层建筑多层地下室和其他多层地下结构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我国深基坑工程的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

1.1 我国深基坑工程的特点分析:

目前我国深基坑工程的特点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深基坑工程具有很强的区域性,深基坑开挖要因地制宜。(2)深基坑工程具有很强的个性;(3)基坑工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深基坑涉及土力学中强度、变形和渗流等基本课题需要综合处理;(4)深基坑工程具有较强的时空效应,深基坑的深度和平面形状,对深基坑的稳定性和变形有较大影响。(5)深基坑工程具有较强的环境效应,深基坑工程的开挖,必将对相邻建筑物、构筑物及市政地下管网产生影响,所以应注意其环境效应。(6)深基坑工程具有较大工程量及较紧工期;

1.2 我国深基坑工程存在的问题分析:

我国深基坑工程存在不少问题:

(1)深基坑技术有待发展和提高:深基坑工程以深、大、复杂为特点,特别是中南地区,地下水位相对较高,深基坑工程施工工艺的改进等问题。

(2)质量检验不完善:深基坑工程的质量检验、验收的方法无章可循,给深基坑工程的质量监督和质量评价带来困难,且目前还没有针对深基坑工程的特点建立其竣工验收的质量管理体系。

2.逆作法的定义

逆作法施工,是将常规的地下结构施工方法(顺作法)的次序颠倒过来,待施工完基坑围护结构及将工程桩接升到地面的中间支撑柱后,直接施工地下结构的顶板或先开挖坑内土体至基坑一定深度再进行地下结构的顶板、中间柱的施工,然后再依次逐层向下进行地面以下的挖土和各层楼板的建造,直至底板施工。在顶板施工完毕以后,在进行地下结构与安装施筑的同时,开展地面以上结构的施工。

2.1 逆作法的分类

按挖方时是否同时浇灌地下室各楼层板,逆作法施工分为逆作法分四种:(1)全逆作法:楼盖混凝土为整体浇筑,然后在其下掏土,通过楼盖中的预留洞孔向外运土并向下运入建筑材料。(2)半逆作法:其特点是将楼盖混凝土分两次浇筑,第一次先浇筑T形楼盖的肋梁,和边梁一起组成平面为正交的交叉梁系,形成水平框格内支撑,其下的土方开挖变成半开敞式,可利用框格中的空间进行上下运输。(3)部分逆作法:它一般用于面积较大的地下室。先控制住围护排桩的侧向变形,然后改用部分逆作法。(4)分层逆作法:此方法主要是针对四周围护结构,是采用分层逆作,不是先一次整体施工完成。

3 建筑深基础逆作法的关键施工技术分析:

3.1 逆作法施工中地下部分是自上而下进行,工作环境与施工条件与常规顺作法有较大区别,各种地下室的结构节点与常规施工也有较大变化。逆作法施工的节点设计,需要满足以下要求:

(1)既满足结构永久受荷状态下的设计要求,又要满足施工状态下的受荷要求;

(2)节点形式和构造必须在工艺上满足现有的工艺手段和施工能力。即设计的节点是可行的,可操作的,在满足受力的前提下愈简单愈好;

(3)节点构造必须满足抗渗防水要求,不要因为节点施工降低了抗渗,造成永久性的渗漏;

(4)不要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在逆作法施工中,地连墙槽段之间的刚性连接、地连墙与梁板、地连墙与底板、支承柱与梁板之间的节点处理往往是施工的难点。

3.2 工程桩、地下围护桩施工

1)严格按照施工图纸及建设单位移交控制点准确放线及复核,经建设单位、监理单位验收后,方可开挖桩身土方。

2)浇注护壁时,先抽干孔内积水,用敲击模板或用钢钎捣实混凝土,防止孔外水通过护壁流入孔内,保证混凝土质量和施工安全。

3)灌桩身混凝土时,混凝土必须通过串筒输送,并在离灌注面2m以内方可下落,混凝土表面积水深度不得超过50mm。混凝土边灌注边用振动棒振捣密实,保证混凝土的密实度。

4)矩形人工挖孔桩墙顶设计标高处的混凝土强度必须确保满足设计强度要求(不低于C35混凝土),墙顶设计标高处不得有浮渣。在施工地下室顶板时,首先凿除墙顶浮渣至设计标高,并检查桩顶混凝土的密实性。底板与地下结构的柱之间的连接应保证结构的整体性,使柱的轴力能有效传递。

4 施工期间基坑监测

工程基坑在施工期间至地下室完成阶段,均应由基坑监测资质单位进行支护施工监测,并根据监测数据资料改进施工,保证支护结构安全。监测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1)根据工程需要合理布置沉降、位移观测点和测斜孔。

2)测斜孔用钻机成孔,与基坑边线的距离保持约1. 5米。

3)测斜管埋置及安装要求是:钻孔,清孔,下测斜管,灌水泥净浆,测斜管的导槽应近似垂直于支护结构面。

4)观测周期:沉降和位移观测在基坑开挖期间应每天不少于1次,地下室施工期间每周不少于2次;测斜在基坑开挖期间每周不少于1次,地下室施工 期间每2周不少于1次。

5 逆作法适用的意义

(1)高层建筑推广应用逆作法,能够提高地下工程的安全性,可以大大节约工程造价,缩短施工工期,防止周围地基出现下沉,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和推广价值的深基坑支护技术。

(2)逆作法施工可以利用建筑结构本身作内支撑。由于结构本身的侧向刚度是无限大的,因此,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支护桩的侧向变形,从而使周围环境不至出现因变形值过大而导致路面沉陷、基础下沉等问题,保证了周围建筑物的安全。

(3)采用逆作法施工,地下连续墙与土体之间粘结力和摩擦力不仅可利用来承受垂直荷载,还可充分利用它承受水平风力和地震作用所产生建筑物底部巨大水平剪力和倾覆力矩,从而大大提高了抗震效应。

对于逆作法各地陆续公布了地下室逆作法施工工法(YJGF02-96和YJGF07-98)。由此可见,逆作法施工已日趋成熟, 逆作法在工程实践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因为逆作法施工工艺要求高,结构复杂,实际施工过程中很难做到理想化,工作人员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灵活综合的措施来综合处理。

参考文献:

[1]龚晓南.深基坑工程设计与施工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张莉莉.逆作法施工条件下土压力的分布及其对地下连续墙的影响建筑施工,1998

地下工程施工特点范文第9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施工技术

为了能够使房屋建筑的应用功能得到充分满足,就需要以地基基础施工的可靠、以及稳固为前提。相关研究人员同时指出:地基基础工程是建筑基础工程的前提,是基础中的基础,因此会直接对整个建筑物的质量及其使用性能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为了确保地基基础施工技术得到合理且高效的应用,就需要在充分认识地基基础施工特点的基础之上,把握相关施工技术的应用要点。本文主要针对以上相关问题做详细分析与说明。

1 建筑工程中地基基础施工主要特点

1)地基基础施工具有复杂性特征

我国幅员辽阔,工程项目的开展在地质条件方面是极为复杂的。结合相关统计资料数据来看,在地基基础施工过程当中,可能涉及到的土体土质包括淤泥质土、冻土、杂填土、以及湿陷性黄土等对多种类型。上述各类土体均会为地基基础施工带来不良的影响。因此要求施工技术的应用更加的精准与可靠;

2)地基基础施工具有多发性特征

受到经验方面不足的因素影响,建筑工程相关人员在进行地基基础施工的过程当中,往往会在设计方案、以及施工方案的选取存在问题。而以上问题的存在甚至会进一步演变成为整个房屋建筑的坍陷问题,由此而造成的人身、以及财产安全损失问题也是特别严重的。

3)地基基础施工具有潜在性特征

从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施工的角度上来说,各道工序相互之间的衔接关系是极为密切的。只有在高质量的完成上一道工序的前提下,才能够有效的开展下一道工序施工。同时,地基基础施工作业在工序质量方面表现出了极为突出的隐蔽性特征,要求在工程验收方面,特别关注此类隐蔽工程的质量验收工作。

2 建筑工程中地基基础施工技术措施

在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施工的过程当中,对于不同类型的地基基础土质,所采取的施工处理技术措施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具体来说,可以将其划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针对整体表现为淤泥质土,同时上层覆盖土层相对较薄的地基基础而言,在施工过程当中,需要最大限度的避免对淤泥土质产生不良的扰动影响;(2)针对整体表现为充填土或者是建筑物垃圾肥料,在其均匀性以及密实度表现良好的情况下,若为能够对其进行预处理,则无法将其作为持力层考量。总的来说,在对建筑工程中地基基础施工方法进行选取的过程当中,需要对整个建筑工程所处区域的地质资料、水文条件、建筑结构类型、周边环境特点、以及材料供应等方面的因素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进而在对相关技术经济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之上,选取最优方案。举例来说,某房屋建筑工程项目所对应的地基基础质量较差,荷载水平较大。因此,为了使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结构整体性有所增强,降低可能存在的不均匀性沉降问题,可将桩基础、或者是人工处理地基基础作为备选方案。需要注意的是:人工挖孔桩对于地下水水位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

在对建筑工程地基进行处理的过程当中,需要通过对相关措施的合理选取,实现对整个地基基础上部结构刚度水平以及强度水平的合理提升。通过此种方式,能够使整个建筑物相对于地基基础所表现出的不均匀性变形问题有更加良好的适应性能力。在此基础之上,针对已确定的地基基础处理方案而言,需要通过测试试验的方式,为后期整个地基基础施工质量奠定基础。

3 建筑工程中地基基础施工常见方法

1)地基基础施工中对强夯法的应用

在应用强夯法进行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施工的过程当中,首先需要做到的是确保测量定位工作的准确性。从具体施工操作的角度上来说,应当首先由施工方负责进行试夯操作,对夯点位置进行逐一的复核与确定。同时,为了确保强夯操作质量的有效与可靠,要求操作人员预先应用推土机对待强夯施工区域进行压实操作,此项操作也可确保整个待强夯操作场地的平整性。在完成上述操作后,还需要对整个待强夯区域的场地高程参数进行测定,配合放线控制的方式,确定具体的夯点点位(此环节操作过程当中,针对存在的地下水水位过高问题,需要通过在强夯操作表面敷设中粗砂层的方式,降低此区域内的超孔隙水压力数值,进而实现对地下水水位的合理降低目的)。

同时,结合现阶段的相关实践工作经验来看,在应用强夯法进行地基基础施工作业的过程当中,常见的施工顺序在于:先深部后浅部。首先对深层土土体进行加固处理,再对中层土土体进行加固处理,最后再针对表层土进行加固处理。在一遍强夯操作完成后,还需要设定在低能量的状态下,对其进行满夯处理。还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针对夯击坑内可能存在的积水问题,需要及时采取可靠的排水措施。在单次夯击作业完成后,需要使用周边开挖土体,对本次夯击坑进行填平,填平完成后才可进行下一阶段的夯击操作。

2)地基基础施工中对注浆法的应用

在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施工作业的实施过程当中,应用注浆法进行施工的一大特点就在于:对注浆施工区域所加固的土层进行硅化处理。因此,为了确保此区域内土层整体结构的稳定与可靠,就需要预留具有一定厚度的不加固土层,这一厚度的推荐值为1.0m。通过预留不加固土层的方式,能够有效的避免在注浆加固过程当中,出现浆液上冒方面的问题。

从具体的施工作业实施角度上来说,在注浆施工过程当中,其浆液压力的控制标准应当按照如下方式落实:(1)初始状态下的灌注浆液压力应当控制在0.2MPa~0.4MPa范围之内;(2)完成状态下的灌注浆液压力应当控制在0.8MPa~1.0MPa范围之内。在对土体进行加固处理的过程当中,常规状态下所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为自上而下。但针对渗透系数自浅部向深部增大的土体而言,加固处理过程中所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应当为自下而上。为了保障注浆施工质量的稳定与可靠,还需要在实际施工中安排专人对浆液配合比、以及相关性能指标进行抽样检查。一旦发现质量方面存在问题,就需要立即停止注浆操作,并对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进行及时查找,优化注浆参数后恢复注浆操作。

4 结束语

大量的工程施工经验证实:对于建筑工程而言,无论是从质量,还是从成本方面来说,都会不同程度上受到施工技术实施水平的影响。特别是对于建筑工程中最为基础性的地基基础施工作业而言,其相关施工技术措施与方法的选取是至关重要的。总而言之,本文主要针对建筑工程中地基基础施工技术方面所涉及到的相关问题做出了简要分析与说明,希望能够引起各方人员的特别关注与重视。

【参考文献】

[1] 张在明.北京地区高层和大型公用建筑的地基基础问题[J].岩土工程学报,2005,27(1):11-23.

[2] 陈恒,周翠英,何兴等.基于GIS的重大工程地基基础模块设计的关键问题研究[J].岩土力学,2006,27(4):633-636.

地下工程施工特点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公路施工;公路建筑产品;技术经济特点

现代交通运输业是由铁路、公路、航空以及管道运输等组成,公路运输具有的灵活、机动、直达、服务面广等特点使其在整个交通运输中占有较大比重,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是,近年来的公路工程质量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公路工程施工的组织与管理更是亟需提高。本文认为解决问题的前提之一是要充分了解公路建筑产品的特点以及公路施工的技术经济特点,其中公路工程施工的特点则是由公路建筑产品的特点决定的。

一、公路建筑产品的特点

公路建筑产品是指通过勘察、测量、设计、施工、养护、管理等工作,消耗大量人力、财力、物力资源而完成的呈线性分布的一种人工构筑物,简而言之就是公路工程的建设产物。由其定义我们可以知道,公路工程建设与工业生产一样,是一系列资源投入产出的过程,并且都具有生产中的阶段性和连续性以及组织上的协作化和专门化。

但与之不同的是,公路建筑产品形体较为庞大、复杂多样,且整体难分以致无法移动,而公路建筑产品的这些特点都影响了公路施工的组织与管理。具体特点如下:

第一,产品固定。公路建筑产品包括路基、路面、涵洞、隧道、桥梁、安全防护设施、排水系统、绿化和交通监控设施,以及施工、养护和监控使用的房屋、车间和其他服务性设施。显然,公路工程的这些构造物是固定于某一地点无法移动的,它们由建成起都只能在建造的地方,供人们长期使用。

第二,产品多样。如前所述,公路建筑产品内容广泛,不仅包括一些路面基础设施,还包括施工、养护和监控使用的房屋等,因此公路建筑产品的使用目的、技术标准、技术等级、自然条件以及功能的多种多样,使得公路建筑产品的组成、结构、造价、工程量等千差万别,复杂多样。

第三,产品形态庞大。公路工程是呈线性分布的构造物,其组成部分的形体庞大,整体难分且难以移动,工程量较大,占用土地及空间多,因此对环境影响也较大。

第四,产品部分结构易损。公路工程构造物会随着时间的延续产生不可避免的损耗,如路面受行车作用及自然因素的影响,尤其是暴露于大自然的部分以及直接受行车作用的部分,极易产生轻微变形、磨损,如若不及时养护、整修,不但无法维持正常使用效能,还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等后果。

二、公路施工的技术经济特点

公路建筑产品的这些特点带来了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流动性、生产周期长、易受自然因素影响和外界干扰等特点。这些特点,对公路施工的组织与管理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一)公路施工是一项复杂的技术经济活动

现代公路建设施工不仅制约于思想、经济、技术、组织、法规等方面,还涉及到技术美学、行为科学等因素,其内涵比过去更为丰富,更为复杂。由于所处的自然条件、物质条件和用途不同,公路工程的结构、造价、材料、工艺也就不同,因而无法实现公路施工的标准化。同时,公路施工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工种、多单位的相互配合,任何一环节衔接不好都会影响整体效果,因此公路施工组织和施工技术管理具有较高的要求。

(二)施工流动性大

公路施工线长点多,且分布不均匀,其产品在建设过程中和建成后都难以移动。因而在施工过程中,公路线形、建筑产品坐落位置、施工工序和施工部位的不断变化,将使施工人员和施工机具沿着施工对象不断上下前后流动,转移施工地点,从而给施工企业的生产管理和生活安排带来很大的影响。同时,生产的流动性大也使得施工现场的施工状况和不安全因素随之变化,因而必须采取很多必要的临时性措施以保证施工任务顺利完成。

(三)施工协作性高

公路工程从路槽、垫层、基层、面层到防护的每道工序都不同,即使是统一工序也会因施工工艺、施工条件和功能的不同而导致生产过程不同,因此在公路施工过程中,对施工整体的协作性要求较高。

此外,一个公路工程的顺利进行还需要其他社会主体的参与,如封闭道路时需要交警部门的配合,施工时需要电力、水利部门等的相互配合。

(四)施工周期长

一般来说,公路施工工程量浩大,大量的施工人员、管理人员、工程材料、施工机具等都聚集在有限的场地上,围绕着公路构造物来进行生产活动,同时由于我国公路施工机械化程度目前还很低,仍要依靠大量的手工操作。在这样的情况下施工少则几个月、一年,多则需要三、四年才能全部完工。如我国安徽省穿越大别山的六潜高速通过数万筑路人四年的艰苦奋战于2009年年底顺利通车了。

(五)受外界干扰及自然因素影响大

在过去,公路工程施工考虑更多的是技术、经济等问题,但现代公路施工还涉及到征地、拆迁、文明施工和环保等许多问题,以及众多社会主体的干扰。同时由于施工过程大部分是露天作业,工作条件差,受到气候条件多变的影响很大,如气候冷暖、地势高低、洪水、雨雪霜冻等。因此公路施工受外界干扰及自然因素影响大。

综上所述,公路工程施工是一项复杂的技术经济活动,具有流动性大、协作性高、周期长等特点,并制约于施工当地的物质以及技术条件等方面。因此,作为施工单位的现场管理者要与时俱迸,大胆探索新的管理思路,根据公路施工的特点,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将施工各要素、各环节进行科学、合理地安排协调,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有计划、有秩序、有组织地开展施工,使工程项目快速、优质、低耗地完成。同时,由于公路建设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公路施工活动的特有规律,因此研究和遵循这些规律,对科学、高效地组织与管理公路工程施工,提高公路建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地下工程施工特点范文第11篇

关键词:岩土工程;施工技术;要点;特征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在工程施工建设中,岩土工程施工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做好这项工作施工不

仅能够为工程后续施工奠定基础,还有利于确保工程质量提高。随着施工经验总结和技术更新,岩土工程施工技术取得不断发展,并在施工中得到广泛运用,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岩土工程施工技术特征的研究

1.岩土工程施工技术具有不确定的特征

其主要表现是: 有些岩土工程的性质参数与结构在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也会随之发生改变,工程的施工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岩土的自然条件; 在对岩土工程的施工现场进行地质勘探的时候所记录的信息数据少之又少,不能准确完整的表述岩土工程施工现场的岩土特征,这些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岩土工程正式施工时的情况与地震勘探时的结果不能保持一致,具有很强烈的不确定性。正是这种不确定性,使得施工人员不能全面地了解掌握岩土的性质与参数,在进行施工的时候需要不断地改变岩土工程的施工工艺以迎合岩土的特性变化。将现场地质勘查所获得的数据与岩土工程施工所获得的信息数据进行对比,并依据对比研究的结论来对工程施工进行有效性指导,从而降低由于不确定性对岩土工程施工带来的不利影响。

2.岩土工程施工技术具有隐蔽性的特征

岩土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具有很多隐蔽性的工程,比如说桩基、锚杆、地基的处理以及地下连续墙等都是在非常隐蔽的条件下施工完成的。但是在对这些工程进行施工的过程中,一旦出现施工质量问题,工程施工监理人员是很难发现,即使发现这些工程存在质量问题,也需要一些时间找出相应地解决措施,不利于岩土工程的整体施工。因此,很多施工技术人员在进行隐蔽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隐蔽工程施工可能潜在的质量问题,而采取了很多比较先进的施工监测技术、监测设备与检测方案。

3.岩土工程施工技术具有区域性的特征

这是因为很多岩土工程的施工场地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地质条件与气候条件随着地域的变化也在发生着改变,这就导致岩土的特性具有很大的差异性。由于岩土的应力应变关系具有很大的差异性,使得岩土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的抗剪强度的指标与压缩性指标、施工方案、施工设计参数以及岩土工程处理的目的等多个方面具有很大的差异性。

二、岩土工程施工技术要点的研究

1.做好岩土工程的原材料质量把关工作

要做好岩土工程原材料质量的把关工作,一是要根据施工前的地质勘探结果与施工要求选择合适的施工原材料,并对市场中原材料的性价比进行比较,从中选出最经济实惠,质量上乘的材料;二是对于已经选择的原材料,要选择最优资质的生产厂家或者供应商家,要在原材料进入施工场地之前,检验原材料生产厂家的质量合格证书与营业执照等,确保不合格的原材料与生产厂家不进入施工场地;三是对于进入施工场地的原材料,要选取一定量的样品送往专门的实验室对其进行物理与化学方面的检验,最终明确原材料的质量,严禁质量不合格的产品进入岩土工程的施工现场。

2.采取措施施工井点技术的应用

岩土工程的施工要求快速,尤其是在施工基坑中。工程要加快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需要了解并掌握该技术的原理, 一是要对岩土工程的地基进行科学化处理;二是要根据岩土工程的施工要求开挖合适的基坑;三是要根据基坑的大小布置井点;四是采取措施保证井点的施工质是;五是运用混凝土封底技术对井点进行封底处理;六是要采取措施对井点进行封顶处理。

3.采取措施加快喷射混凝土技术的应用

要加快喷射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一是要了解并掌握该技术的原理,即利用接触式喷射机压缩空气将已经搅拌好的拌合料通过特殊的管道,以非常快的速度喷射到需要喷射部位的表面上,等其凝固之后就会加强该施工部位的加固作用;二是要充分了解并掌握喷射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步骤,但要科学制定岩土工程中喷射原材料的选择与配合比,并做好喷射施工之前的养护工作。

4.采取措施提升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

要提升岩土工程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一是要定期或者不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岩土工程施工相关知识与施工新工艺的培训工作,并对施工机械设备进行培训与实际操作训练,争取在岩土工程开始施工前,提升全体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二是要聘请专业的岩土工程施工技术人员与监理人员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开展岩土工程施工相关知识与安全施工的讲座与座谈会,鼓励全体人员积极参与其中,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他们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5.采取措施正确处理岩溶区域的桩基施工

岩溶区域的桩基施工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说,很容易发生塌孔、漏水、埋钻以及漏浆、钻机沉陷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岩土工程的正常施工进度,而且危及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要保障岩土工程桩基的施工安全需要做到以下四点: 一是要在出现漏浆问题的时候,在塌孔的地方堆放粘土与片石,用泥浆将其低垂慢击,在成孔捞碴之后浇灌混凝土;二是要在遭遇软土地表的时候,用低锤快打的方式将孔壁压实;三是要根据施工场地土质的实际情况设置埋护筒的深度,争取将孔壁与筒外壁之间的距离用土填满,一旦出现塌孔的问题,可以第一时间撤走钻机,再将位置下滑的护筒往下压实,将坑内的泥浆清除,用编织袋装土将护筒填满;四是在遇到溶洞厚度小的情况时,可以利用优质泥浆进行护壁的任务,接着在施工的过程中回填粘土与片石,最后用钢护筒完成接下来的施工。

结语

总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城市工程建设规模的扩大,岩土工程施工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岩土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以人为本的施工原则,并严格按照施工要点的要求进行施工,将有助于提升岩土工程的施工质量与施工进度。因此,加快对岩土工程施工技术要点的研究,是当前摆在人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而又紧迫任务。

参考文献:

[1]黄起欧.岩土工程的施工技术探析[J].中国科技博览,2011,(33).

[2]刘进波.岩土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J].科技传播,2011,(13).

[3]雷奇.丁晓庆.岩土工程施工技术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09,(8).

[4]贾素勤.王仙伟.郭哲峰.岩土工程施工技术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2011.

[5]蔡德世.浅谈岩土工程施工技术[J].科技资讯,2011,(21).

地下工程施工特点范文第12篇

关键词:公路桥梁 施工技术 特点 研究 分析

Abstract: the mountainous area highway bridge construction, due to the difficulty of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and the serious effect of construction environment than plain luqiao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difficulty. But in order to meet our nation'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upport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remote mountain travel need. It is necessary for us to mountain area highway bridg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in order to ensure the mountainous area highway bridge construction level and the overall quality of the economy, safety engineering. This paper mainly through the mountainous landscape features, mountainous highway bridge construction characteristics are analyzed, and then the mountainous highway bridg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article briefly discussed.

Keywords: highway bridge construction technical features study

中图分类号:K92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鉴于山区公路桥梁工程建设的需求和公路桥梁工程事业的发展要求,我们有必要针对山区公路建造难、造价高、易损毁的特点进行分析与研究。从而为进一步加强山区公路桥梁施工技术建造高水平的公路桥梁工程而努力。然而近几十年来,我国的公路桥梁工程建造事业多发生在东部沿海地带和中部平原地带。所积累来的建设经验也多是关于平原微丘地段的工程建造。显然不能满足山区公路桥梁工程建设的需要。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山路桥梁施工技术进行综合性的研究与探讨。

一、关于山区地理环境特点以及山区公路桥梁施工特点的分析与研究

通过对山区地理环境特点以及山区公路桥梁施工特点进行分析与研究,有助于我们针对性的开展公路桥梁工程建造。并且能够使建造的工程在质量上和结构上更加能够符合当地的实际需要。下面我们就从两个大的方面分别探讨山区地理环境和其公路桥梁施工的特点。

(一)关于地理环境特点的分析与概述

1山区地形比较复杂。山区的地形复杂主要表现在地形的高低落差比较大,平面海拔高低起伏。另一方面是坡面比较陡峭,垂直海拔较高。如此多变的地形给施工路线的设计和测量以及工程的总体设计上带来了巨大的麻烦。

2山区地质条件比较复杂。由于山区是受地壳运动的积压或者是拉伸所造成的,这也就意味着其地质结构复杂多变,而且地质结构的构造也不尽相同。主要表现在岩溶、陡坡、断崖、滑坡、煤气层等等方面。这也就为桥梁基础的建造和工程的养护以及质量结构设计制造了巨大的困难。

(二)关于山区公路桥梁施工的特点

山区的特殊地质条件和地形特点决定了山区公路桥梁建造必然有其不同于平原建造中的特点。具体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桥梁在路桥公路建设中的比例比较大,而且桥梁之间的间隔距离大大缩小。主要原因是山区的地形变化太大,有些大的沟壑或者是两座相邻山丘之间不得不采取架设桥梁的方式来进行施工作业。

2平纵技术指标比较低。由于其地形的特殊性在路桥的平整度上很难进行统一,否则将会大大增加公路建设的成本或者是工程的建设难度会呈现几何倍数的上升,反而得不偿失。再不能加宽的地形上也只好尽最大的可能来建造。

3桥梁工程的桥墩高度落差比较明显。桥梁工程在平原建造中的落差一般不超过五米。而山区建造往往存在十几米甚至是几十米的落差。

4工程施工的外部环境比较恶劣。山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往往给施工人员的工作造成较大的影响。比如说昼夜温差大,风大或者说潮湿等等。

5工程施工中机械化程度低,多为人工操作,所用施工人员也比较多。山区的特殊地形不便于机械施工作业,因此往往多采用人工作业的施工方式,由于为了工程的进度。不得不投入大量的施工人员。

6桥梁施工中高空作业的过程比较多。由于山区桥梁施工的跨度比较大,往往桥梁承台面的建设中多为高空作业。

二、关于山区公路桥梁施工技术的分析与探讨

通过了解山区的地理特点以及山区公路桥梁施工的特点之后我们有必要针对山区桥梁施工的特点制定具体的施工技术。主要的施工技术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承台的建设。承台是用于承载桥墩的基础设施,其建设的质量以及牢固程度对于整体桥梁的承载能力和安全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桥墩的制造过程通常采取现场浇筑的方式。对于斜拉桥或者是索拉桥通常在建造塔身的过程中则采取多样化的模式。主要是模板的使用中出现了多样化,主要为爬升模板、反升模板等等。主要根据现场的实际需要来确定采用哪种模板。

(二)桥梁上部承载面的建造技术

桥梁上部的承载面是与公路对接的主要部分,也是为人类提供直接服务的桥梁工程部分。其建造的方法主要分为预制安装和现场浇筑两种技术。预制安装主要适用于小跨度的桥梁或者是承载能力要求小的桥梁工程。具体的做法又分为两种。整体的预制安装和分块的预制安装两种方式。这种安装方式往往需要起重机械的操作才能快速完成。现场浇注又分为固定支架浇筑或者是移动模架逐孔浇筑两种方法。1固定支架浇筑是指在桥上的周围搭建起浇筑作业的架子以方便施工。其所需的支架材料太多,所需的施工场地也比较宽阔。2移动支架浇铸法。移动支架主要是指在桥梁浇筑的过程中只采用一个移动的支架,逐孔对承载面实施浇筑作业。这种施工技术比较适用于场地比较狭窄或者是桥梁施工面积较小的桥梁工程。

三、关于山区桥梁施工技术特点的分析与探讨

山区桥梁施工的特点决定了其施工需要采用比较特殊的施工方法和施工技术,而特殊的施工方法和施工技术就决定了施工技术的特点。具体的施工技术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桩基、承台施工中的挖孔技术选择

桩基和承台的建筑施工中,有研究资料表明在地理环境恶劣,地势狭窄的情况下可以采取人工挖孔的下桩方法。在陡坡上的桩基安置中应该注意岩层爆破时的力度,应采取多打孔、少装药的方式以避免造成山体滑坡。或者是影响整个山的牢固结构。

(二)桥梁承载面或者说盖梁施工中的技术特点

在盖梁的施工中主要是其支撑结构的建设和承载面的建设两大部分,由于山区桥梁建设的局限性。在盖梁的施工中我们应该尽量符合山区的基本特点进行施工。

1搭设施工脚手架。施工脚手架的搭设应该根据实际的需要以及所见桥梁工程的大小来定。

具体的做法主要是在夯实基土之后根据桥梁的方向预埋钢管,并呈网状分布以保证桥墩的支撑力。

2在桥墩与盖梁接触部位搭设工字钢,以确保桥墩的承载能力。在工字钢之上再安装盖梁的底模,以确保盖梁的牢固程度。预埋钢管或者是深桩的做法都是根据山区桥梁的桥梁结构架体比较高,而且受力结构不均的特点来制定的策略。以延长桥梁的使用寿命和使用质量。

3根据山区的地形特点改良吊高机械。由于山区的桥梁建设多处于山地或者是山坡上,传统的吊装机由于多为平地作业而设计的,为避免作业中的倾覆危险应当进行改装。

总结

山区桥梁施工技术的特点是根据山区的具体地形来进行灵活运用的,并没有太过于具体的操作方法进行参照或者是模仿。这就要求我们的工程师以及设计人员在设计与施工管理的过程多留意施工场地的具体情况,以及根据现有的机器设备与物资力量来制定具体的施工方案和施工技术。同时,也希望有更多的工程人员和研究人员加入到山区桥梁工程施工技术的研究中来,为桥梁建设的进一步发展作出坚实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宋人武.高速公路桥梁施工安全控制技术探讨[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05)

[2] 黄梅,阎勇进.先简支后结构连续桥梁施工工艺的若干思考[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0(03)

[3] 陈靖.山区高速公路桥梁施工技术及其特点[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9(02)

地下工程施工特点范文第13篇

关键词:市政工程特点施工组织设计存在问题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施工组织设计的含义

施工组织设计是在工程开工前编制,并用来指导拟建工程施工准备和组织施工的全面性技术经济文件,它是对整个施工活动实行科学管理的有力手段施工组织设计的任务是根据建设单位的要求,选择经济、合理、有效的施工方案;确定紧凑、均衡、有序的施工进度;拟定针对性强、效果好的技术组织措施;优化配置和节约使用劳动力、材料、机械设备、资金和技术等施工资源;充分利用施工现场的空间;实现施工进度快、质量好、成本低、安全施工的目标。

2.市政道路工程的特点

市政道路是由车行道、人行道、绿化带或分隔带、沿街的设备(如照明灯柱、架空电线杆、给水消防栓等)、地下管线(如自来水管、污水管、雨水管、煤气管等管道及各种电缆)、排水设施(如明沟、雨水口及各种检查井等)以及辅设施(如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交通岛、护栏、公共汽车停靠站等)等七大部分组成。它除了具备一般建设项目的共同特点,同时还具有如下特点:

(1)市政道路工程具有公益性。市政道路工程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不仅是城市形象的标志,更是与城市的生存和发展紧密相连,与城市市民的生活质量休戚相关。

(2)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市政道路工程往往穿越市区,施工期间对市民的生活影响较大。一般新建工程或改扩建工程与原有工程(如地下管线、人防工程、地上建筑物、输电及通信线路等)会有冲突,这样,建设过程中就会与原有工程的管理部门经常发生关系。在建设施工中,各方面都会参与到其中,包括设计方、施工方、监理方、建设主管部门等。因此,市政工程施工是一项社会性很强的工作。

(3)市政道路工程具有其独特的系统性。在一个大型市政道路项目中,必然会有配套的若干工程,如建设一个高架桥工程,必然会有配套的自来水、雨污水、电力、电信、煤气、供热、路灯等工程,这就要求施工单位在工程进行中,系统地安排各项子工程的进展,既与各主管部门协调施工时间、方法,又要充分考虑各子工程间的相互关系,合理安排。

(4)市政道路工程没有固定的施工地点,且一般为露天作业,由于其社会性,它必然要求工期紧张,施工经常 24 小时连续作业,没有白天黑夜。

(5)与一般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相比,它具有战线长,地质情况复杂、丰富多变的特点,也反映出地基基础处理多样性的特点。一条数公里长的线路内,可能会遇到很多种不良地质问题,解决的方法也是各不相同。

(6)与公路工程相比也有其显著特点。城市道路不仅是组织交通运输的基础,也是敷设各种城市管线网络通道的空间场所。此外城市道路还有一个与城市景观相统一的要求,要求协调,富有特色。

(7)如何保护周边环境,组织文明施工,是市政道路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因此,工程造价中项目的措施费用要比一般的工程项目要高。

(8)交通组织困难。道路改扩建或立交桥、高架桥建设,是为了解决或缓解当前交通拥塞的现状,因此,往往总是在那些交通流量大的瓶颈口处才决定扩建或新建,施工势必对已经拥挤不堪的地段造成“雪上加霜”的窘况。

3.市政道路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

施工组织设计按照编制对象范围的不同可以分为施工组织设计大纲、施工组织总设计、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和分部分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按照中标前后的不同可以分为标前设计和标后设计两种。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主要是依据施工合同、设计资料、现场自然条件、项目周边条件、施工能力、施工技术资料以及类似工程施工经验来进行。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工程概况及特点分析。施工组织设计应首先对拟建工程的概况及特点进行分析,目的在于清楚工程任务的基本情况。

(2)施工部署。施工组织设计应对拟建工程的施工部署给出明确安排,包括施工任务的分工,施工场地的划分,工期的规划安排,分期分批施工的内容,全场性的技术组织措施,施工流向和施工顺序的确定等。

(3)施工进度计划。施工组织设计应对拟建工程的施工进度给出明确安排。施工进度计划包括划分施工过程,计算工程量,计算劳动量和机械量,确定工作天数及相应的作业人数或机械台数,编制进度计划表及检查与调整方法等。

(4)施工准备计划。施工准备计划主要是明确施工前应完成的施工准备工作内容,起止时间,质量要求等。其包括技术准备,物资准备,劳动组织准备,

施工现场准备,施工场外协调等。

(5)资源需用计划。资源需用计划是根据施工进度计划编制的保证施工计划实现的支持性计划,包括劳动力,主要施工材料,预制件。半成品及机械设备需要量计划,资金收支预测计划等。

(6)施工平面图。施工平面图是施工方案和施工进度计划在空间上的全面安排。其以合理利用施工现场空间为原则,本着方便生产、有利生活、文明施工的目的,合理地布置各项资源和人员的生产、生活场地。

(7)技术组织措施。技术组织措施尽量以文字、图表的形式加以阐述,以便贯彻执行,它是确保工程质量、工期、成本和安全的必要手段。

(8)技术经济指标。技术经济指标用以衡量施工组织的水平,对施工方案、施工进度计划及施工平面图的技术经济效益进行全面的评价,包括施工工期、全员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系数、机械施工总台班量等。

4. 当前市政道路施工组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导整个项目的施工过程,保证工程施工顺利进行的重要技术经济文件。但由于受旧思想观念的影响,在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和执行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从而影响了施工组织设计在成本管理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影响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具体包括以下几个问题:

(1)重技术性、轻经济性。有的施工单位受旧思想观念的影响只是把施工组织设计看成一件单纯的技术性工作,从而只重视其施工方案的技术可行性,而轻视其经济方面的分析和比较。

(2)不重视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编制质量不高。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凭借经验,以至没有安排好施工组织而造成大量的窝工、浪费、效率低下,更不可能优化施工方案来降低施工项目的成本。

(3)脱离合同条款规定。有的施工组织设计在编制时没有结合甲方提出的要求和合同条款,只是片面地考虑施工活动的方便从而造成以后支付时的被动。

(4)贯彻不力、任意变动。施工组织设计作为合同文件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明确了工程施工方法、经济、质量、工期、安全、组织等方面的目标。因此,严格按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来组织施工,不能任意变动。

地下工程施工特点范文第14篇

关键词:土木工程施工技术:预应力技术;深基坑支当技术:混凝土结构;地基

在土木工程施工中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属于承上启下的部分,既反映了土木工程科技的水平和质量,又是土木工程施工操作的具体指导,特别在新材料和新思想的影响下,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有了飞速的发展,成为土木工程施工队伍必须牢固掌握的关键和要素。当前的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可以划分为传统技术和新型技术,当前土木工程施工企业对传统技术已经全面掌握,但是对土木工程施工新型技术尚存在着认识和应用上的不足,作为土木工程施工企业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应该在加强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分析的前提下,加强对土木工程施工传统技术的运用,提高对土木工程施工新型技术的推广,更好地实现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指导实践、丰富理论的作用。提高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运用应该基于对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特点的科学了解基础上,做好对传统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工作,寻求土木工程施工新型技术运用的要点,对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实际和发展进行技术上的分析和总结,并形成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发展上的展望。

1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特点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是土木工程科技理论和土木工程施工实际的中间体,具有实践土木工建设科技理论的作用,也有指导土木工程施工实践的作用,作为土木工程施工方和管理方必须高度重视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运用性研究。只有在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研究中找出规律和特点才能更好地促进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和科研发展。

1.1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固定性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存在着很多固定性技术,如钢结构施工技术和混凝土施工技术,这些技术在一段时间内比较稳定,变化不明显,是土木工程施工企业和管理部门必须掌握的技术。

1.2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渐变性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技术体系,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本身就是一个自我不断完善的系统,同时,其他行业和科技方面的进步也会对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带来影响,最终形成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表现出渐变性。

1.3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整体性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时也存在着各种分支和子系统,特别是由于土木工程不同会表现出一定的差异,但是实质上看,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只是外部上表现不同而已,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系统性并没有被改变。

2 传统的土木工程施工技术

2.1地基基础施工技术

根据常见的划分方法土木工程施工基桩技术有两种类型,即摩擦型桩施工技术和端承型桩施工技术,摩擦桩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桩顶竖向荷载是由桩侧摩阻承受;端承摩擦桩在极限状态下,桩顶竖向荷载则是由桩侧阻力承受主要部分,在土木工程设计和施工中不仅要主要单根桩的施工质量,而且要综合考虑群桩基础的整体效益,更要考虑避免桩柱的沉降性,还要考虑桩柱施工的成本,因此,土木工程施工应加强地基基础施工技术的管理与技术运用。

2.2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土木工程施工混凝土结构可按照施工中浇制混凝土的地点分为预制法和现浇法。预制法具有成本低廉、性能出色等特点,但需确保预制模的尺寸准确,并严格按照施工顺序进行。现浇法具有应用广泛和适应性强等优点,但是存在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等问题。

2.3钢结构施工技术

钢结构施工的主要工作是构件的吊装,在施工前要切实做好准备工作,包括场地清理、道路修筑、基础准备、构件运输、检查装备等。吊装前应该核准构件标号、位置。并清除表面,摩擦面要保持干燥清洁。钢结构在施工过程中关键在于处理连接问题,所以,要牢固连接钢结构。

3 新型土木工程施工技术

3.1深基坑支挡技术

由于高层建筑的发展、抗震与人防的需要和地下空间利用的需求,再加上大型深埋设备基础的施工,深基坑支挡问题越来越多。在这些需求和障碍的促进下,出现了地下连续墙和永久性的柱、地下室墙一体化等深基坑支当技术,使施工速度得到提高,投资效果得到加强,资源得到节约,得到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另外,钻孔灌注桩施工中更加先进的施工工艺一旋挖已经投入使用,使成孔质量得到保证,减小认为不确定因素对施工质量的影响。

3.2新型预应力技术

体外预应力现阶段主要应用在特种结构、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和大跨度建筑工程结构中,形成了两种主要体系。体系一是有粘结体外预应力体系,优点是预应力摩擦损失小;体系二是无粘结体外预应力体系,优点是可采用单根张拉工艺,易于操作,且单根无粘结筋的摩擦损失极小,这对于土木工程施工无疑有着巨大的技术优势。

地下工程施工特点范文第15篇

 

一、地铁通信系统施工特点

 

地铁等城市轨道交通通信系统是地铁运营管理的中枢神经,由传输、公务电话、无线通信、行车调度电话、站内直通电话、轨旁电话、闭路电视监视、乘客信息系统、数据网络、时钟、站场广播、电源和集中告警等十几个子系统组成,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专用通信网。因此,做好地铁通信工程管理至关重要。

 

地铁通信工程管理的特点。(1)通信工程投资数额大、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专业化程度高,由于其在建设的过程中容易遭受多种因素的干扰。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对通信工程实施项目管理,以确保工程质量。(2)通信工程技术具备特殊性,其不同于建筑工程技术具备广谱性的特征,需要配备与通信专业相关的技术人员。(3)在通信工程项目管理中,设备或主材料价格会因其用途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在核算工程量时,不能将全部工程量均依据定额计算。同时,通信工程普遍存在较为严重的定额滞后现象,并且这种现象难以控制和避免。(4)通信工程项目之间拥有较高的关联度,仅仅依靠监理单位难以完成协调工作,通信工程系统必须由建设单位进行组织协调。

 

二、地铁通信系统工程管理

 

(一)地铁通信系统施工协调管理

 

由于地铁通信工程是一个多目标的复杂系统工程,工程涉及面广、技术复杂、施工难度大,工期十分紧张,进度、投资、质量与资源管理很难协调。地铁通信项目是典型的通信集成项目,其中涉及到业主方、监理、总包方、土建分包单位、设计院、电源设备提供商、传输设备提供商、广播设备提供商、时钟设备提供商、施工安装单位和专业公司〔监理)等多家单位,为了在预定的时间内完成目标项目的完成,而在一起合作。由于这么多家单位同时交叉完成各自的子项目,之间还需要配合,所以整个项目的实施难度大。在地铁通信施工中设计图纸的实施及修改(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各设备提供商的产品配合兼容、各单位施工进度的配合,如土建机房完成后,才能进行电源设备调试、然后是传输设备调试、然后是各业务提供商(广播、时钟、信号)的设备调试、不同站点间的施工配合。为了在预定的时间完工,这些环节都是交叉进行,每个环节都存在其不确定性,所以也带来了项目协调管理的难度。

 

下面以车站电缆槽道定位施工为切入点分析协调管理工作。由于电缆槽道交叉着风管的横向出风口,从而导致电缆槽道标高发生变化;风管基本上占用站台与扶梯口间的位置;通信桥架与电力桥架只能在站台层的自动扶梯预留口处安装,必要时需双方支架综合利用才能通过;风、水、电三个专业均集中在设备区与站厅的出入通道处引入,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调整通信桥架位置;其它如出入口处由于装修后预留的净空不够等原因而引起的变动。因此要在监理工程师的协调下,技术人员要加强与其他相关专业的沟通,对地下车站现场施工情况做好详细调查,特别是通信管线径路的定测、安装方式。并与其他相关专业共同确定风、暖、水、电管线的标高及位置,协调好施工顺序、安装时间,比如管线位置先上后下、先里后外顺序进行施工,避免各专业相互干扰及重复施工的现象发生。对电缆桥架安装不下及无法通过的地方,在驻地监理工程师和设计单位的同意情况下,应做适当的径路变更。也可以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采用以管代槽、管槽并用的施工方式,设计与现场相结合,确保施工有理有据,施工方案确实可行。

 

(二)地铁通信工程中的安全管理

 

地铁通信工程中安全问题较为突出例如登高作业中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带电设备操作存在不规范行为普遍存在。地铁通信工程建设中要通过安全管理减少工程事故产生的几率。首先,要完善安全管理制度,通过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把生产责任落实下来,组织和个人的责任要明晰化,通过有效的监督制度和奖惩制度,实现权责分明。其次,要对施工中的各个环节和施工设备、通信设备进行安全检查。检查中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汇报,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注意安全隐患多发的环节和工序,要给予足够重视,把问题解决在萌发时期。派专人对工程中的关键设备和重要工序进行监督管理,确保落实检修和维护工作。再次,增加安全管理和安全生产的资金、人力投入。地铁通信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需要施工单位给予足够的重视,但是目前的现状是安全管理费用不足,安全事故多发。在施工中,要专门设置安全管理费用,要实现专款专用。对工程中关键技术的质量和水平要严格控制和监督。最后要做好安全培训工作,培训内容包括:登高作业防护措施操作、机房理线配线规范标准、带电设备操作规范以及区间作业注意事项等等。

 

(三)地铁通信工程中的质量管理

 

地铁通信工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主要有:地槽、桥架连接线遗漏、断线、连接孔位不对等桥架吊筋下面两个螺帽未拧紧在一起;机房多余地槽和材料未及时清理干净;机房地槽盖板未盖整齐,有些太长,有些盖的有缝隙;地槽及机柜里部分扎带头未剪掉等等。

 

通信系统轨行区的施工量较大,主要以劳动密集型施工为主,需要对区间径路合理规划,特别是经过人防门前后,隔离开关处、排风洞室、隧道结构变型处等特殊地段对通信施工影响较大,如处理不当,将会对光电缆造成损伤或影响行车安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过程控制,及时发现薄弱环节并确定方案,时刻保证避免光电缆受损伤和断缆事故发生。区间临时用电、轨行区安全施工及防护,光电缆的运输等也需要在施工组织时充分考虑。

 

车站施工过程中配合协调工作量大,交叉施工多,施工现场管理需要加强,重点作好进场材料的管理,临时用电安全管理和现场配合土建装修单位,做好现场文明施工。这个阶段就等同于家庭装修的初期阶段,由于点多线长,一些时机不能错过,又要与相关单位作好协调,要作好施工组织,避免贻误施工时机而造成反工。

 

地铁车站通信系统分为专用、公安、民用通信系统,一般各为一个机房,独立成网。通信系统中子系统众多,安装配线工作量大,同时设备安装也是我们施工的核心作业,把好设备安装质量关也是工作的重点,施工组织时明确工艺标准和要求,对安装配线的程序明确、责任明确,保证工艺美观、质量可靠。特别强调:设备安装过程中机房内杂物及时清理、机房卫生的打扫、机柜内除尘等应是设备安装的一项基本工作,过程中要加强检查,保证机房的整洁和文明施工。

 

结束语

 

地铁通信工程具有系统复杂,配套系统多的特点。在施工过程中应当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保证了工程质量。加强施工安全管理,确保工程施工期间,无一人员伤亡,无一安全事故。加强协调工作,确保通信工程的顺利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