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评估价值的方法范文

评估价值的方法范文

评估价值的方法

评估价值的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二手车;价值评估体系;评估方法;改进

当前在一些地区二手车的成本过高,经营二手车的企业利润微薄,一些地区采用交易不过户来逃税,场外交易、私下交易、非法交易,扰乱了二手车交易秩序,可以说二手车交易税收问题制约着二手车市场的发展,税费成为二手车市场发展的瓶颈。

1 二手车交易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不断提高,全国汽车保有量迅速激增。随着人们换车周期的缩短,大量低龄二手车进入市场交易,给二手车市场带来了新的契机。我国的二手车行业发展已经步入了快速发展期,二手车交易量持续增长,促进了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但是同汽车工业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我国的二手车年销量却只有新车销量的1/3左右,这恰恰说明了我国的二手车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在二手车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了许多的弊端,主要表现如下:二手车市场信息不对称现象严重,消费者属于弱势群体,很难获得二手车的真实信息;缺乏健全的法规和科学的管理体系;二手车交易市场功能仍比较单一,同时开展多种经营方式和服务内容的二手车流通企业仍不多;二手车鉴定评估随意性较大,不够科学和有信服力。在以上的弊端中,尤其是二手车评估方面的弊端对二手车市场发展会形成严重的阻碍。许多二手车评估的价格都是靠经验评估,即所谓的“经验估价”,这是十分不科学严谨的;在市场中,许多评估师和卖者有着一些不正当的关系,导致评估师在评估二手车时价格偏高,不能做到公平公正。

2 影响二手车价值评估的主要因素

从实际情况来看,二手车的价格主要由重置成本、使用期限、行驶里程、整车状况、保值率五大因素所决定。

2.1 重置成本。同一车型有可能在同一月内甚至同一星期内市场销售价格相差上万元,因此,重置成本如何确定是一个难题,也是影响二手车交易成败的关键。

2.2 使用期限。指二手车实际已经使用的时间长度。使用期限主要用来计算二手车的折旧率。使用时间越长则其折旧率越大,反之则越小。但如何利用使用年限来计算折旧率目前也没有统一标准。

2.3 行驶里程。行驶里程的多少也对二手车的价格起着决定的作用。同样使用期限的二手车,如果行驶里程不一样,则其价格也应不一样;同样,行驶里程一样,如果使用期限不一样,则其价格也不一样。

2.4 整车状况。指车的外观、内饰、零部件、底盘、发动机等的状态。一般通过静态检测与动态检测即可知道。

2.5 保值率。主要指二手车品牌在市场上的畅销情况。畅销的品牌保值率就高否则就低。这个可根据一定范围市场上汽车销售量来定。

3 二手车价值评估的细化

二手车价值评估操作程序是指对具体的评估车辆从接受立项、受理委托到完成评估任务、出具评估报告的全过程的具体步骤和工作环节。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汽车市场价格变化迅速,判定二手车技术状况相对复杂,因此,既要遵守资产评估的法定程序,又要简化程序中申报审批、验收确认等繁杂的操作手续,寻找一套适合二手车鉴定估价特点,简便易行的操作程序。通常二手车评估业务分为单个的二手车交易业务和多辆或批量的二手车车评估业务。前者一般都是少量、零散地进入市场交易,评估操作程序相对简单;后者则相对数量比较集中,少则三五辆,多则几十辆,操作相对复杂,手续更加严格和正规。多辆或批量交易的评估业务为例,二手车价值评估一般要经过前期准备、现场工作、评定估算和撰写评估报告四个阶段。

4 二手车价值评估的方法

二手车评估和资产评估的方法一样,根据不同的评估目的、价值标准和业务条件,按照国家规定可分为收益现值法、重置成本法、现行市价法和清算价格法四种。

4.1 重置成本法。是指在现时条件下重新购置一辆全新状态的被评估车辆所需的全部成本(即完全重置成本,简称重置成本),减去该被评估车辆的各N陈旧贬值之后的差额作为被评估车辆的现时价格的一种评估方法。其基本公式可表达为:

R=C×T×K

R:车辆评估价;C:重置成本价;T:成新率;K:综合调整系数。

4.2 现行市价法。又称市场法,是指通过比较被评估车辆与最近售出类似车辆的市场价格进行调整,从而确定被评估车辆价值的一种评估方法。其基本公式可表达为:

R=P+∑D+∑D′

R:车辆评估价;P:类似车辆的市场价格;D:评估车辆比类似车辆优异的价格差额;D′:类似车辆比评估车辆优异的价格差额。

4.3 现行收益法。是将被评估车辆在剩余寿命期内预期收益用适当的折现率折现为评估基准日的现值,并以此确定评估价格的一种评估方法。其基本公式可表达为:

R=∑(At/(1+I)t)t=1、2、3…

nR:车辆评估价;At:未来第t收益期的预期收益额;I:折现率;n:收益年期(剩余经济寿命的年限)。

4.4 清算价格法。是指以清算价格为标准,对二手车进行评估。所谓清算价格是指企业由于破产或其他原因,要求在一定的期限内将车辆变现,在企业清算之日预期出卖车辆可收回的价格快速变现价格。

5 二手车价值评估方法的改进

在全国选择有一定影响的二手车交易市场和品牌汽车供应商,制定全国二手车价格指南。在推出二手车交易市场、二手车经营公司、二手车品牌经营公司和二手车经纪公司等多元化经营主体的同时,引入拍卖、租赁、置换、连锁经营等新型营销模式,努力营造各种经营实体并存、各种交易模式并存的良好局面。

一是通过区域性联网,可加快信息传递,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有利于促进二手车的异地流通和网上旧车拍卖;二是通过网络平台可实现旧车各种信息的查询,从而杜绝问题车、非法车进入二手车市场,有助于提升二手车市场的信誉。二手车信贷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可使这些人尽快实现自己的“汽车梦”,也有助于将潜在购买力转换成现实的市场。

结束语

由于二手车与新车相比具有较高的性价比,正在逐渐被消费者所认知和接受。可见我国二手车市场的发展潜力是巨大且前景光明的。有宏观经济长期向好的背景依托,有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有行业同仁的共同努力,有互联网等应用技术进步提供的技术保障,有汽车市场发展提供的强劲需求拉动,二手车市场将很快成长为我国汽车市场的最重要分市场。在二手车市场发展的关键时期,应及时发现市场流通机制或流通环节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改善二手车评估体系使其更适应二手车市场的发展,建立健全二手车评估体系。保证二手车市场的健康有序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吕恩利,陆华忠.国内外二手车评估体系的比较[J].汽车工业研究.2007(03)

评估价值的方法范文第2篇

论文关键词:资产评估,价值类型,评估方法,方法选择

资产评估是指通过对资产某一时点价值的估算,从而确定其价值的经济活动。资产评估方法有三种,市场法、成本法、收益法。各种方法各有其特点,因此在资产评估中如何运用、选择评估方法就显得至关重要,它不仅关系评估质量,而且还决定评估结果和风险。本文认为,价值类型是资产价值的具体表现形式,体现资产价值属性,不同价值类型因为属性不同,表现在价值量上存在很大差异性,评估方法是实现资产价值属性或者价值类型具体途径和方式,因此价值属性或者价值类型必然决定于评估方法选择和使用,换言之,资产价值属性或者价值类型存在相关性、一致性。

一、资产评估价值类型、作用

关于价值类型的种类,目前有二种观点,一种国内传统的价值类型包括:现行市价、重置成本、收益现值、清算价格;另一种是根据《国际评估准则》规定,将价值类型分为市场价值和市场价值以外价值类型,我国现行评估准则采用了国际评估准则的观点。

(一)、市场价值是指自愿买方和自愿卖方在各自理性行事且未受任何强迫的情况下,评估对象在评估基准日进行正常公平交易的价值估计数额。(二)、市场价值以外的价值类型包括投资价值、在用价值、清算价值、残余价值等。1、投资价值是指评估对象对于具有明确投资目标的特定投资者或者某一类投资者所具有的价值估计数额,亦称特定投资者价值;2、在用价值是指将评估对象作为企业组成部分或者要素资产按其正在使用方式和程度及其对所属企业的贡献的价值估计数额;3、清算价值是指在评估对象处于被迫出售、快速变现等非正常市场条件下的价值估计数额;4、残余价值是指机器设备、房屋建筑物或者其他有形资产等的拆零变现价值估计数额;5、课税价值是指根据税法规定的与征纳税收相关的价值定义所确定的价值;6、保险价值是指因可能的危险造成损失的实体项目的重建或者重置成本,保险价值是保险单条款中记载或者认可的某一项资产损失或者资产组的某一部分损失。由于价值类型是价值质的规定,因此在资产评估中起着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一)、价值类型是影响和决定资产评估价值的重要因素。资产评估价值是某项资产在特定条件下的价值表现,其价值属性不同,评估结果也就不同。因此资产评估中的资产价值与其本身的内在价值或者特定价值存在差异,也就是说,同一资产在不同价值属性情况下,由于属性不同表现在价值量上存在很大差异性,理所当然地产生不同的评估结果。因此现行评估准则要求评估师在评估报告只能是一种评估结果是不科学,这主要是1.评估师不能替代报告使用者做出资产价值的最终价值判断与决策。换言之,评估报告作用毕竟是一种评估咨询报告,并不是价值决策报告,2.在委托方未明确价值类型的情况下,评估师之所以对资产采用多种方法评估资产,从资产不同价值属性视角来估算资产价值,使报告使用者更清楚地了解资产在不同价值属性下的价值,以便报告使用者投资、决策,如果委托方限定价值类型的话,那么评估师应就某项资产在某一价值属性下的价值做出评估结论,3.评估报告采用多种方法估算资产在不同价值类型下的价值,必然得出多种评估结果,现行评估准则要求评估报告只能一种评估结果面临的困惑:资产在不同价值类型或者价值属性价值下,如果得出一种评估价结果的话,存在逻辑上矛盾;(二)、资产价值类型决定评估方法的选择和使用。价值类型实际上是资产评估价值的一个具体标准和取向,某种标准的评估价值取得,必然通过具体评估方法进行科学估算获得。事实上,评估方法只是估算评估价值的一种思路,价值类型确定必然决定了评估方法选择和使用,例如:评估师在评估资产的现行市场价值,只能采用市场比较方法估价,不能采用收益现值法或者重置成本法替代,当估算资产未来价值即在用价值时,应当使用收益现值法而不能用重置成本或者市场价值进行替代。毫无疑问,不同价值类型决定了评估方法选择使用,不同评估方法应体现不同价值属性,不同价值属性、不同评估方法不具有替代性、可比性,这本应该是资产评估一个基本原则性的问题。然而,恰恰相反现行评估准则对这一基本原则问题尚未形成共识,认为各种评估方法存在替代性,各种评估方法运用都是对资产真实价值近似反映等错误认识,应尽快予以修正、完善;(三)、明确资产评估价值类型,可以避免报告使用者误用评估报告。资产评估结果是在特定的假设条件为前提,不同的评估目的,市场条件下决定了价值属性不同,因而评估价值存在很大差异性,资产评估师在评估报告当中明确评估资产价值类型,可以使委托方更清楚了解评估资产在不同价值属性下的价值,从而不产生误解,同时也规避了评估师的执业风险和责任。

二、影响资产价值类型的因素

价值类型是评估界的难点和争议焦点,但在以下方面已达成共识。一、是资产价值类型是必需的;二、资产评估过程中必须确定价值类型,价值类型指导资产评估过程始终;三、每项价值类型必须有定义。实践中,决定价值类型是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包括:1、评估目的或者特定行为;2、市场条件;3、资产功能及其状态。

以上因素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从而影响或者决定资产价值类型,其中最核心因素是特定的评估目的。这主要是由于资产特定评估目的直接影响市场条件,因而最终影响资产功能和状态。例如:资产在出售情况下,直接决定了市场需求方的范围,从而会影响资产功能和状态。一般情况下,由于委托方资产评估特定目的不同,评估价值存在很大差异,这种差异是因为资产特定目的不同引起的资产价值属性不同产生的。在具体评估实际当中,如果委托方明确了资产价值类型,评估师应当在评估报告对资产在某一价值类型下价值做出结论。如果委托方未明示委估资产的价值类型,评估师应当尽可能的在特定评估目的下对资产不同价值类型下价值进行评估,并将不同价值类型价值结果在评估报告予以揭示,或者评估师根据特定评估目的确定最恰当的价值类型,选择最合理方法对委托评估的资产进行评估,并做出最终结论。笔者认为,1、既然资产有不同价值类型或者价值属性,那么表现在价值量上应该存在很大差异,因此,评估师义务应将资产在不同价值属性或者价值类型下资产价值予以反映,而不是替代评估报告使用者对资产价值做出价值判断或者决策;2、由于资产价值类型不同决定评估方法的不同,因此评估方法之间不存在替代性、可比性,换言之,不同资产评估方法体现资产不同价值类型或者价值属性;3、不同评估方法体现资产不同价值类型或者价值属性,体现在价值量必然存在很大差异性,因此不同评估方法使用,自然得出不同结果。显然,现行评估准则要求评估师在评估报告得出一种评估结果是错误的。当然,在具体评估实践中,评估师可以根据委托方要求选择评估类型和评估方法。通常情况下,企业破产、资产拍卖,评估师一般选择清算价格,如果委托方要求采用市场价格类型,那么评估师将对市场价值进行分析,选择参照物进行类似比较,从而得出近似理想化的市场价值。可见,在同一特定目的下,由于资产价值类型不同,评估价值也存在很大差异,因此,评估师根据特定评估目的确定评估价值类型尤为关键,它不仅决定了评估方法使用,而且还最终决定了评估结果。

三、资产评估方法的选择

1、资产评估方法的选择必须与资产评估价值类型适应。资产价值类型是由资产的特定的评估目的决定。一般认为,在某一特定的评估目的必然有其相适应的价值类型或者价值属性,资产价值类型决定评估方法选择和使用,也就是说,不同评估方法其实体现了资产不同价值属性或者价值类型。

2、资产评估方法必须与评估对象相适应。评估对象是单项资产还是整体资产,是有形资产还是无形资产,往往要求不同的评估方法与之适应。例如:在持续经营条件下,对于企业整体资产一般情况下要求采用收益现值法,非持续经营时,才考虑成本加和法,以此体现企业资产价值最大化原则,对于无形资产一般情况下交易案例较少,可比性较差,因此评估实践中一般采用收益现值法,对于有形资产特别房地产、机器设备由于交易性案例较多,因此应首先考虑市场法,以真实反映其市场价格,只有在交易案例较少或者没有可比性的情况下,评估师才使用重置成本法,反映其现行成本价值。

3、评估方法的选择还要受可搜集数据和信息资料的制约。每种评估方法的运用所涉及到的经济技术参数的选择,都需要有充分的数据资料作为基础和依据。在评估时点,以及一个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某种评估方法所需的数据资料的收集可能会遇到困难,当然也就会限制某种评估方法的选择和运用。

4、在选择和运用某一方法评估资产的价值时,应充分考虑该种方法在具体评估项目中的适用性、效率性和安全性,并注意满足该种评估方法的条件要求和程序要求。

四、结语:

总之,在评估方法的选择过程中,首先,必须确保评估方法与价值类型一致性;其次考虑与评估对象的适用性;最后应考虑各种假设和条件与评估所使用的各种参数数据,及其评估结果在性质和逻辑上的一致。由于不同评估方法体现资产不同价值类型,因此对同一资产在不同价值类型下,资产价值量必然存在很大差异,从而形成不同的评估结果,这与现行评估理论有着本质不同,因此有助于我们对评估基础理论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 全国注册资产评估师考试用书编写组.资产评估[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

2 资产评估准则. 中国资产评估协会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3 朱柯.资产评估[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评估价值的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新药品价值价值分析资产评估评估方法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医药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我国每年新药技术转让的交易金额近百亿,新药品价值评估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及现实意义,新药品评估方法的探索也成为一个新的课题。

1新药品的研发流程

1.1新药临床前研究阶段

新药临床前研究阶段(简称IND阶段),包括药物发现阶段和临床前试验阶段,一般历时3-6年。这个阶段的工作是进行药物发现和进行临床前试验,首先要筛选候选药物,寻找并确定先导化合物作为预临床试验的药物,然后对筛选出的先导化合物进行非人体试验研究,依次进行初步稳定性研究、确定剂型处方、批量试制、制定质量标准。

1.2临床研究阶段

药物的临床试验研究在动物和人体进行药物研究,从而进一步确定药物疗效和安全性。申请新药注册应当进行临床试验,临床试验分为I、II、III、IV期,I-III期属于临床研究阶段。完成临床试验后,申请者应当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简称CFDA)提交各种相关申报资料。CFDA依据审评中心的技术审评意见对符合规定的新药品发《药物临床验批件》。

1.3新药注册后阶段

新药注册后阶段(简称NDA阶段),包括产业化生产阶段和上市后监测阶段。

产业化生产阶段需要对研制的新药品进行中试、投产和检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简称CFDA)对符合规定的新药发放新药证书,对持有《药品生产许可证》并具备合格生产条件的企业发放药品批准文号。新药品上市销售,进入新药上市后的监测期,其安全性主要靠不良反应报告制度监测,也可通过其他途径监测并研究上市药品的不良反应,主要途径有第IV期临床试验、处方事件监测等。上市后监测期内的药品生产企业需要将新药品的稳定性、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等情况定期向药监部门报告。

2新药品价值分析

2.1新药品的基本价值

新药研发过程中凝结了不同于普通商品的创新性的脑力劳动耗费,形成了技术性劳动创造的新价值和物化劳动的转移价值,新药品的基本价值就是指新价值和转移价值的总和。具体来讲,技术性劳动就是新药研制人员在研发过程中投入的具有创造性的智力劳动,物化劳动是指投入的生产资料和相关的人员(如管理人员)所投入的劳动。

2.2新药品的使用价值

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新药品的治疗效果能够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就具有使用价值。处于研发阶段的新药品因为其研发过程未完成,没能形成对某个领域的疾病起到治疗和预防作用的实物,不能满足人们对药品的基本需求,是不具备使用价值的。所以,新药品使用价值的体现是通过人们对新药品的服用或使用得以实现的,对新药品使用价值的评价和估测需要根据新药品的功能和治疗效果来判定。

2.3新药品的技术价值

新药品的转让可以看作是技术型无形资产的交易,新药品承载该技术型无形资产的价值就是新药品的技术价值。新药品内在的技术通过提高产品的使用价值,在一定时期内对特定主题的市场经济行为产生影响并带来经济利益,体现其技术价值。这些技术可以有很多表现形式,主要包括新药品专利权与新药品专有技术(如原料配方、加工工艺等)和新药品的批准权与特许权(如新药临床试验审评、新药生产批准等)。这些技术的价值体表现为新药品在疗效、毒副作用、提高产量等方面取得明显效果。

2.4新药品的经济价值

经济价值就是经济行为体从产品和服务中获得的利益。新药的经济价值是指预计新药品的应用对主体经济行为发展的贡献,即新药品在当前和未来市场条件下为企业带来的收益。只有新药品进入上市销售以后,其经济价值才能得到体现,新药品销售产生经济收益也是新药品价值的主要体现方式。

3新药品价值评估的方法

3.1成本法

成本法也叫重置成本法,是指在现时条件下确定被评估资产的重置成本,然后估测被评估资产已发生的各种贬值因素,将其从重置成本中扣除而得到被评估资产的评估方法。重置成本法的基本方法是,资产在全新的情况下的价值(或价格)减去计算出的各项贬值额度(包括实体性贬值、功能性贬值、经济性贬值),得到被评估资产的价值。

3.2市场法

市场法是指在市场上选择若干与被评估资产相同或类似的资产作为参照物,将被评估资产与参照物进行比较,调整参照物和被评估资产之间存在差异的因素,并将差异加以量化,确定差异修正系数,调整参照物成交价格信息,从而确定被评估资产的价值。

3.3收益法

收益法是通过贴现的途径来测算资产价值的,先预测被评估资产的期望收益、收益期和折现率,再将每年的期望收益进行折现,加总每年折现值得到被评估资产的评估价值。

3.4新药品价值评估方法比较

由于新药品只有在进入上市后监测阶段后才同时具有基本价值、使用价值、技术价值和经济价值,而且实践中新药品价值的评估对象主要是该阶段的新药品,因此研究重点也是进入上市后监测阶段的新药品价值的评估。该阶段的新药品已经开始产生经济效益,其为企业创造的收益的能力在逐渐得以体现,因此对处于上市后监测阶段的新药品价值评估采用收益法更符合实际情况。表1对三种传统评估方法在新药品价值评估中的运用进行了比较。

4新药品的研发流程与评估方法的选择

4.1IND阶段评估方法的选择

处于IND阶段的新药品不能用于人体试验或临床治疗,无法评价或检验其治疗效果,药品不具备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新药品价值主要由研发单位所投入的有形资产(如研发场地、研发器械、原材料等)和无形资产(如研发人员的劳动、智力等)的价值构成。对处于IND阶段的新药品价值进行评估时,应该将新药品的研发成本和实际投入的资本作为重点考虑因素,在选择评估方法时主要考虑采用成本法。另外,在欧美国家生物制药产业界的实践中,风险投资商也会使用比较法对新药品项目价值进行评估。所以当在存在相似性较高的新药品研发项目时,应以成本法的估值结果为主,适当考虑比较法的估值结果。

4.2临床研究阶段评估方法的选择

进入临床研究阶段的新药品,其治疗效果可以得到初步的评价,该阶段的新药品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和潜在经济价值。但是一旦新药品在临床研究阶段出现不良反应,其使用价值和潜在经济价值也不复存在,构成该阶段新药品价值的主要因素还是前期资本投入与技术创新。因此,对临床研究阶段新药品价值的评估,应主要考虑新药品的成本,同时考虑药品疗效、稳定性以及未来产生收益的可能性。在评估方法的选择上,由于未来是否产生收益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所以应以成本法为主,收益法为辅。

4.3NDA阶段评估方法的选择

处于NDA阶段的新药品大多采用收益法进行评估,它们大都完成了开发阶段,可被看做承载某项或多项技术型无形资产,并且已经进入产业化生产或产生收益,能够通过货币衡量其未来预期收益额,符合使用收益法的条件。但收益法的缺点是,在评估的过程中,对未来新药品的期望收益额和折现率的预测难度较大,评估结果容易受到主观判断和未来不可预见因素的影响。

5展望

新药品价值评估本质上是对新药品技术的评估,实质上是无形资产评估。如今,无形资产价值评估的方法有很多,如实物期权法等新型的评估方法,而本文只对成本法、市场法、收益法三种传统评估方法进行了比较,未来还可以扩大研究范围,通过比较传统评估方法和新型评估方法探索新品价值评估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林威,赵振东,杨志广,等.药品价值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J].中国药房,2013(1):7-10.

[2]聂兰苏.新药品价值评估研究[D].昆明:云南财经大学,2014.

评估价值的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市盈率 市净率 现金流量 企业价值

一、引言

我国《企业价值评估指导意见(试行)》指出:“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企业价值评估业务,应当根据评估对象、价值类型、资料收集情况等相关条件,分析收益法、市场法和成本法三种资产评估基本方法的适用性。恰当选择一种或多种资产评估基本方法。”对这三种评估方法的估值效果,国内文献多以理论性的对比分析方法进行规范性研究,但进行全面比较分析的实证结果并不多见。张建中等(2004)进行了股权自由现金流量估价模型评估值与各企业市场价值的比较,验证了现金流量折现(DCF)模型在我国资本市场上的适用性。顾银宽等(2004)分析了公司价值评估的一种方法――EVA贴现估价法的理论模型,探讨了其在我国上市公司价值评估中的应用。但这些研究都没有提供常用企业价值评估方法优劣比较的实证研究成果,本文试图以我国资本市场为对象检验常用企业价值评估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评估效果。

二、研究设计

(一)价值评估方法的选取 由于成本法不能单独作为对持续经营企业进行价值评估的方法,所以,本文仅对收益法和市场法进行了比较。收益法中收益形式选定为理论上公认并为我国《企业价值评估指导意见(试行)》提倡的股权自由现金流量和现金股利;市场法中的价值比率选定为最常用的市盈率和市净率。利用股利现值模型和现金流量模型需要对未来变量进行预测。由于缺乏我国股票市场中对未来股利和未来现金流量的权威预测数据,类似于Pnman和Sougiarmis(1998)所使用的方法,本文采用的替代方法是以未来三年的实际数据作为预测数据的替代值,以未来三年的年金化数值作为三年以后的估计值(假设三年后为常数)。

(二)样本数据选取 研究样本选自1996年至2005年在上海和深圳上市交易的A股股票(非金融企业),样本数据来自深圳国泰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CSMAR系列研究数据库系统。包括计算资本成本的B系数也是来自于该系统的“中国股票市场股票收益预测研究数据库”。然而由于我国股票市场历史较短,初期的上市公司数量太少,而β系数的估计以及以实际数据替代预测数据,都需要多年的历史数据,必然造成用于检验的样本太少,所以本文采用弥补方法是:如果上市不足四年,当年没有B系数,则令B系数为1。本文使用的统计工具为SAS软件。在截止到2005年的数据库中,利用四种评估方法评估出1999年至2002年上市公司的企业价值,2003年至2005年的实际数据作为预测数据的替代值用于计算股利现值模型和股权自由现金流量模型的在2002年估计值,其余年份的评估值依次向前推算。2000年至2003年的股票回报率依次用于检验1999年至2002年按评估价值进行投资的投资效果。

(三)变量的估算和检验方法 本文采用的变量估算和检验方法如下:(1)资本成本。本文对普通股的资本成本采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的简化形式来估算,即r=βrm,其中,rm为市场报酬率。这相当于将CAPM模型:r=(1-β)r1+Brm中的无风险项(1-β)r1省略掉。这是由于对于如何确定无风险利率没有定论,而且我国的国库券利率及银行存款利率变动幅度太大(特别是在20世纪90年代);同时由于β接近于1,取消该项影响不大。在市场报酬率的计算中,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历史较短且大起大落,无法利用历史数据正确估计市场报酬,因此也采用一个简单的替代变量――市场普通股股权收益率(ROE)中位值。之所以采用中位值代替均值,其理由是在样本数量不多的情况下尽量减少异常值的影响。从理论上看,这种资本成本的简单方法并非没有道理:在自由竞争、资本自由转移的条件下,超常收益将逐渐消失,企业的股权收益率具有向资本成本逼近的趋势,而另一方面全体企业的股权收益率具有平均回归的总体趋势,所以,资本成本与平均股权收益率具有一定的近似性,再考虑到企业固有的风险,则r=βrm大致代表了投资者对企业收益的必然要求。(2)利用市盈率的估值方法。t年同行业其他上市公司市盈率的平均值的计算公式为:v1=eps1×e1其中eps1为每股收益,e1为同行业其他上市公司平均的市盈率。(3)利用市净率的估值方法。t年同行业其他上市公司市净率的平均值的计算公式为V1=naps1×h1,其中napst为每股净资产,h1为同行业其他上市公司平均的市净率。(4)股权自由现金流量估值方法。其计算公式为:股权自由现金流量=净利润+折旧和摊销一资本性支出一非现金营运资本的增加。

三、实证结果分析

(一)时同期股票价格的解释能力 如果资本市场是有效的,一般认为股票价格接近于企业的内在价值,所以,通常以评估价值与股价的误差率来评价评估模型的精确性。许多研究认为,我国股票市场还不是准强式有效市场,仅达到了弱式有效市场(如陈小悦,1997),因此,股票价格不一定代表企业价值。尽管如此,本文认为,股票价格代表的是企业在当前资本市场的可行交易价值。如果评估价值接近股票价格,说明这样的评估值是目前资本市场上最可能接受的交易价值。

(1)误差率分析。(表1)提供了各种企业价值评估值与股价的相对误差率。其计算公式为:相对误差率=1(股价一评估值)口股价1。可以看出:第一,不论是均值还是中位值,市净率法评估值都具有最小的误差率。这个结果出人意料,因为在资本市场上一般更看重的价值比率是市盈率。市净率的优异表现也许说明我国资本市场的投资者已对利润的虚假感到失望,转而依据相对可靠的净资产信息来评估股票价值。换句话说,资产负债表信息的重要性超过了利润表。第二,从中位值来看,市场法的两种评估值都优于收益法。本文认为,由于我国股票市场的并非强式有效市场,股价经常处于剧烈的波动之中,因此,基于市价的评估值一般会比基于理论模型(收益模型)的评估值更接近于股票价格。但无法因此断言市场法评估值比理论模型的评估值更接近于股票的内在价值。第三,股利现值模型评估值的误差率比股权自由现金流量模型更差,这可能是因为我国上市公司普遍不发或少发现金股利而代之以股票股利的行为所造成的。而且我国股票投资者也已经习惯上市公司的这种做法。并不重视现金股利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2)相关性分析。为了进一步验证各种评估值对股价的解释能力,本文对各种方法的评估值关于股价进行了回归分析。其中股票价格关于每股企业价值评估值的回归方程为:Pi=a+bvi+εio。其中Pi

为股票价格,vi为每股企业价值评估值。εi为误差项,a为常数项,b为系数。从(表2)的回归分析结果来看,两个市场法评估值的解释能力(调整的R2分别为5.8%和12%)都优于所有收益法评估值(调整的R2都不足4%),从这一点来看,回归分析的结果与(表1)中误差率比较的结果基本是一致的,进一步说明了市场法。特别是市净率法,在我国资本市场上可以给出更接近市场交易价格的评估值。同时还注意到,股权自由现金流量模型的评估值在各年度都没有意义,t值普遍小于2。其他值都基本有意义。在收益法中,股利现值模型对股价解释能力优于股权现金流量模型,这个顺序恰与(表1)的误差率相反。从统计学上看误差率与相关性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但现金流量与股价较差的相关性也许正说明了我国股市的非有效性,即股票价格已严重偏离了价值。

(二)对下期股票回报率预测能力的比较 本文采用股价向价值回归规律,通过分析价格偏离误差率来研究对下期股票回报率预测能力的比较。

(1)股价向价值回归规律。尽管市场法可以给出更接近于市场交易价格的评估值,但其并不一定代表真实的企业内在价值。本文认为,不管股票价格如何动荡不安,其始终是以价值为中心上下波动的,换句话说,以较长远的观点来看,股票价格应该是向股票内在价值回归的。股票价格偏离股票价值越远,向价值回归的可能性也越大。如果能够较准确地估计股票的价值,可以根据股价向价值回归的规律制定下列投资策略进行投资以获得理想的投资效果:当股票价格高于内在价值时;卖出股票;当股票价格低于内在价值时,买入股票;当二者相同时,继续持有股票或将资金进行其他投资。由于股票价格具有向股票价值回归的趋势,所以,内在价值越是高于其价格,该股票就应在下一年获得更高的股票回报率;同样,内在价值越是低于其价格,卖出该股票越可以避免更大的损失,或以卖空的形式越可以获得更高的收益。显然,如果价值估计不正确,上述投资策略可能无法获利。价值估计越是精确,利用上述策略获得的投资回报越高。

(2)具体分析过程和方法。根据上述原理,可以考察依据各种方法评估值进行投资在下一年的获利情况,以此作为判断价值估计精确度的间接依据。为了比较各种投资策略的投资效果,首先计算股票价格偏离评估值的程度,称为价格偏离误差率,其计算公式为:价格偏离误差率=1(股价一评估值)/股价1。将每年的样本按价格偏离误差率大小顺序分为10样本组合,对每0个组合计算下一年的股票投资平均回报率(考虑现金股利再投资的年个股回报率)。由于价格偏离误差率越高,该组合股价越是高于价值,则下年的股票收益率应越小;反之,如果价格偏离误差率越低,则该组合股价越是低于价值,从而下年的股票收益率应越大。对于每种投资策略.计算对冲组合回报率(最高组合平均回报率一最低组合平均回报率)和超额组合回报率(最高组合平均回报率一所有样本平均回报率)。前者表示在允许买空卖空的情况下利用该价值估计进行组合投资所能获得的回报,后者表示利用该价值估计按最大回报率组合进行投资所获得的超过平均回报率的回报。这两个指标越大,说明价值估计越准确。

(3)结果分析。(表3)报告了各年度样本各组合的对冲组合回报率和超额组合回报率以及二者各年度的平均值。其中1999年至2002为企业价值评估年度,回报率的年度为价值评估年度的下一年,即2000年至2003年。从市场平均回报率来看,2000年股价剧烈增加,2001年至2003年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回落。检验期间股票价格经过了由上升到下降的波动过程。分析这些检验结果,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第一,收益法的投资效果优于市场法。这个结果明显与前面的结果矛盾。本文认为根据市价信息评估企业价值自然接近于市价,但如果市价偏离了价值(特别是在非有效市场),用市场法评估的企业价值就不是真正的内在价值了,以此为投资依据自然也无法获得好的效益。相反,利用收益法进行价值评估,由于引入了更多的关于未来的信息,使价值评估更精确,以这样的评估值进行投资应该能够获得更好的投资效果。这一检验结果也说明利用股权自由现金流量模型等理论模型对企业价值进行评估应成为我国资本市场进行投资的主要手段。另外,本文的检验结果也为我国股票市场的非有效性提供了间接证据。第二,依据股权自由现金流量模型评估值进行股票投资可以获得最大的投资收益,特别是在允许买空卖空的情况下,对冲组合回报率达14%,是其他评估值投资效益的近2倍。股权自由现金流量模型的优异表现再次说明了现金流量才是投资决策不可动摇的基础,投资者最相信的还是现金。相比之下,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政策并没有足够的信心,主要是因为我国上市公司每年都有近半数不发现金股利,其余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也不稳定,造成投资者逐渐不再关心现金股利的发放。第三,依据市盈率法评估值与依据市净率法评估值进行投资的效果没有多大差异,即使在允许买空卖空的情况下,二者的投资效果几乎接近于市场平均股票收益率(约5%)。这一结果也说明无论是依据利润还是净资产,市场法都无法揭示企业真正的内在价值。

四、结论与展望

评估价值的方法范文第5篇

摘 要 随着价值管理时代管理目标开始从利润最大化、规模最大化向企业价值最大化转变,企业价值管理及其估价已日益被企业经营者和投资者所关注。为适应这种转变,企业价值评估理论和方法作为价值管理的理论基础,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研究课题。

关键词 企业价值评估 折现现金流量估值法 相对估值法

一、企业价值评估

企业价值评估,是一种经济评估方法,是指专业机构和人员,运用科学的方法,将持续经营前提下的企业作为一个整体,通过预测企业的未来收益对以企业内在价值为基础的市场交换价值进行的评定估算,以帮助投资人和管理当局改善决策,目的是分析和衡量企业(或企业内部一个经营单位、分支机构)的公平市场价值并提供有关信息。

企业价值评估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助于企业管理。二是用于企业投资分析,为企业利益相关者作决策提供参考,实现社会利益的最大化。三是企业价值评估可以用于战略分析,它关系企业全局的重大决策和管理。四是企业价值评估可以用于正确的衡量公司业绩和管理层的经营业绩,进而改善公司的经营状况。

二、企业价值评估方法

目前较为成熟和常用的企业价值评估方法包括折现现金流量估值法和相对估值法。

(一)折现现金流量估值法

折现现金流量估值法,又称现金流量贴现法,是企业价值评估的基本方法之一,也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工具之一。该方法被许多专家认为是最具理论意义的价值评估方法,广泛应用于各种价值评估,它同时也是其它价值评估方法的基础。该方法在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的情况下,把企业未来特定期间内的预期现金流量还原为当前现值。它就是按照预测的现金流量和估计的折现率来确定持续经营企业的价值。其基本思想是增量现金流量原则和时间价值原则,即任何资产(包括企业或股权)的价值是其产生的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理论界通常把折现现金流量估值法作为企业价值评估的首选方法,这也是一种占据重要地位的企业价值评估技术。折现现金流量估值法的几种基本方法包括自由现金流量、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法、调整现值法、股权自由现金流量法。

(二)相对估值法

相对估值法又称乘数估值法、市场法,是将目标企业与可比企业对比,用可比企业的价值衡量目标企业的价值。它的假设前提是存在一个支配企业市场价值的主要变量,市场价值与该变量相比,各企业的这个比值是类似的、可比的。我们可基于预期在未来将产生与待估值企业非常相似的现金流的其他可比公司的价值,来评估目标公司的价值。目前,最常用的估值乘数是市盈率(P/E)。市盈率法的基本公式是:

目标公司股权的价值=待评估公司当前或预期的每股收益×可比公司的平均市盈率

公司的市盈率等于每股价格除以每股收益。计算市盈率时,可以使用历史收益也可以使用预测收益,相应的比率称作追溯P/E或预测P/E。因为我们最关注的是未来收益,所以出于价值评估的目的,通常首选预测的P/E。

(三)企业价值评估两种方法的优缺点

1.折现现金流量估值法优缺点分析

折现现金流量估值法的优点是适用范围广,它从企业整体获利能力出发,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当与其它估价模型一同使用时,折现现金流量估值法往往是其他估价方法的基础。它能直接揭示企业的获利能力,反映了企业价值的本质涵义,评估结果令人信服。而且折现现金流量估值法既可以评估上市公司也可评估非上市公司,而不必像相对估值法那样选择可比公司。

折现现金流量估值法虽然被很多人认同,但是它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在运用这种方法时,我们都能认识到,关键是如何合理的确定未来各期的现金流量及其折现率,并且其计算方法和计算过程复杂且经常有争议。因此在运用这种方法时,为了简化,必须提出一些假设前提。前提条件是企业永续经营且可以获得“稳定”的现金流来源,这与企业实际经营存在较大差距,从而使得其实施的难度较大,现在大多数研究都集中于这两方面,但是仍然没有得到比较标准且统一的答案。

2.相对估值法优缺点分析

相对估值法有其自身的优点,它相比于折现现金流量法,不需要单独估计公司的资本成本、未来收益或自由现金流量,只依靠具有相似未来前景的其他可比公司的市场价值,因此估算简单。另外,利用相对估值法进行估值时,估值过程中是基于真实公司的实际价格,而并非基于对未来现金流量的可能不切实际的预测。

相对估值法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相对估值法只是提供关于目标公司相对于可比公司的价值的信息,如果整个行业被市场高估或低估了,使用估值乘数法将不能帮我们作出正确的决定。再就是相对估值法忽视了公司间的重要差异。

相对估值法很容易从股票市场上获得相关数据,直接确定企业的价值,但是它需要发达和完善的资本市场,资本市场越发达,企业价值评估结果就会越准确。比如,美国的市场交易活跃,信息披露也很完善,因此可以找到丰富并可量化的数据,从而大大简化了公司间估值法的运用。当市场发育不完善时,相对估值法就不会发挥其作用。比如,我国市场,虽然已初步形成规模,但是毕竟没有完全市场化,在市场上难以发现与目标企业非常相近的可比公司,而且达不到企业评估所要求的可比企业数量,并且股票交易市场又极易受到投资者情绪影响,因此运用相对估值法很难保证评估结果的可靠性。

四、总结

本文主要阐述了企业价值评估理论的含义和重要意义,通过折现现金流量估值法和相对估值法对企业价值评估作了相关分析研究,并对这两种方法的优缺点作了简单介绍,供同行参考。

参考文献:

[1]谭文.基于价值链的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研究.天津财经大学.2009年5月.

评估价值的方法范文第6篇

关键词:网络整合;价值评估;收益贴现法;用户估值法

2010年,三网融合工作启动,广电和电信掀起资源争夺战。为了培育对等的竞争力量,广电总局紧锣密鼓地推进省广电网络整合,进而组建国家广电网络公司。广电行业内“四级办台”体制下“多级建网”,造成广电网络整合涉及多级产权主体的复杂产权交易。价值评估是产权交易决策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价值评估方法的选择关系到各网络单位股东的利益,成为广电网络整合中各方关注的焦点。

一、省广电网络整合采用的价值评估方法

产权交易中常用的企业价值评估方法主要有三种(张宪房等,2009):一是基于资产价值的评估方法;二是基于比较乘数的评估方法;三是基于现金流量的评估方法。不同的价值评估方法的原理和算法不同,评估结果自然存在一定的差异。目前,在已推行的省广电网络整合过程中,主要采取两种价值评估方法:一是以江苏省为代表的收益贴现法;二是以福建省为代表的用户估值法。

1.收益贴现法

收益贴现法是指根据省广电网络整合中各网络单位在评估基准日前一定时期的平均净收益,采用统一的收益率折现计算各网络单位的入股资产价值。收益贴现法在原理上与基于比较乘数的评估方法一致。采用收益贴现法,获取数据容易,能够大大提高省广电网络整合的效率,但该方法以历史数据作为价值评估的依据,评估结果可能与内在价值存在一定的偏离。广电网络单位的用户包括模拟用户和数字用户两大类,基于数字用户的业务是实现三网融合的基础。由于数字用户的开发在广电网络改造和业务开展上投入大,且收益获取具有滞后性,因此采用收益贴现法会明显低估积极开展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和有线电视网络双向改造的网络单位的资产价值,即收益贴现法不符合三网融合的价值导向。收益贴现法适用于整合范围内各级广电网络单位用户结构和业务结构相对均衡的区域。江苏省早在2004年即启动广电网络整合工作,当时中国尚处于模拟电视时代,各级网络单位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基本收视业务,在价值评估上采用收益贴现法,既保证了数据来源的客观性,又有利于提高广电网络整合的效率。

2.用户估值法

用户估值法是指依据按户入股的原则,以省广电网络整合中各级广电有线网络在评估基准日的有效收费用户数为基础,根据收费不同将全省广电网络用户划分为模拟用户、数字用户、宽带用户、双向业务用户等,相对应地分别按照每户不同的价格标准计算入股资产价值。在确定不同用户的价格标准时,考虑其未来获取现金流的能力。用户估值法在原理上与基于现金流量的评估方法类似。用户估值法考虑了不同性质用户所能带来的未来收益的差异性,对实施数字整转和开展增值业务的网络单位的资产价值予以确认,符合三网融合的价值导向。用户估值法适用于整合范围内各级广电网络单位用户结构与业务结构不均衡的区域。福建省于2011年实施广电网络整合,此时各市的数字电视整体转换进度不一,不同地区增值业务拓展能力差异很大,在价值评估上采用用户估值法,既反映了未来获取现金流量的能力,又有利于提高广电网络整合的效率。

二、广电网络整合价值评估应考虑的因素

现行省广电网络整合采用的收益贴现法和用户估值法尽管在估值原理和计算方法上存在很大的差异,但二者的共性之处在于均对复杂的产权交易进行了简化处理,没有把网络用户资产和非网络资产的差异性以及不同地区ARPU(每个用户的平均收入)值的差异性等因素纳入价值评估范畴。

1.网络用户资产与非网络资产的差异性

在现行省广电网络整合的主流价值评估方法中,未提及基于资产价值的评估方法,主要原因是网络资产多埋于地下,资产账面价值的真实性难以确认,资产的重置价值亦很难获取。采用收益贴现法和用户估值法可以解决评估操作上的问题,但对那些与历史收益和网络用户不直接相关的资产来说,比如办公大楼,其价值在评估中却被忽略。为此,广电网络整合应考虑对广电网络单位的资产进行分类,划分为网络用户资产和非网络资产。网络用户资产采用收益贴现法或用户估值法进行价值评估,非网络资产采用重置成本法进行价值评估。对于非网络资产采用重置成本法,可以避免拥有房屋建筑物等资产的广电网络单位的资产价值被低估。

评估价值的方法范文第7篇

【关键词】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传统评估方法;实物期权法

一、引言

随着中国资源渐渐紧张,环境日益恶化,中国新一代领导人意识到中国经济不能再继续过去粗放式增长的模式,应该从制造业强国转变为创新强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表示我国专利申请受理量达已连续5年居世界第一位,这为知识产权评估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数量基础。但目前我国对知识产权价值的评估仍存在许多问题,知识产权作为一个虚拟资产,其价值很难用货币来衡量,最主要的原因是缺少合理的评估方法,这一方面也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

目前,我国知识产权的评估方法比较单一,还只是停留在传统三大法阶段。对知识产权的评估没有考虑到知识产权投资的数额的限制性,对公司竞争力的影响的不确定性以及对专利技术的不可替代性,以及风险的难以预料,从而使得评估结果不准确。因此,本文在在对比了传统评估方法和实物期权法的基础上,得出了两种方法的适用情况。

二、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的传统方法

我国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研究起步较晚,刘凤朝、刘则渊(2001)通过对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的传统方法的优缺点进行分析,他们认为由于我国技术市场发展的不完善、部分知识资产更新换代速度的过快以及知识产品异于普通产品的特点使得重置成本法和市场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他俩建议,在知识产权评估中应引进对知识和技术的评价,建立一套对被评估对象的知识和技术特性的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进行评估的指标体系,并结合成本法与收益法,来综合评估知识产权的价值。董晓峰、李小英(2005)对技术型无形资产进行评估时,要充分考虑转让或许可使用的专利技术的权益及许可证贸易合同的类型的状况,一般采用成本法和市场法来对计算机软件进行评估,商标记价是以收益现值为标准。通过调查,表明同类型的知识产权由于其特殊性,需要选择相应的评估方法,但运用最多的还是收益法。于磊(2010)在其博士论文中写到,收益法在技术型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中运用最广泛。并对影响技术型知识产权评估价值的因子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技术型知识产权有生命周期的收益法评估思路。他通过层次分析模型,提出了基于寿命周期的动态分成率和动态折现率,从传统静态评估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动态思路评估技术型知识产权的价值。

综观上述文献可以看出,目前收益法是知识产权评估中运用最广的方法,大多数文章都是针对收益法评估知识产权中的预期收益、剩余使用寿命、技术分成率等主要参数进行分析研究。

三、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的实物期权法

国内学者从研究传统方法和实物期权法的区别为切入点,在分析传统方法的局限性的基础上引入实物期权模型,运用期权定价模型评估知识产权价值。

姚铮(2000)认为在企业投资评估时,如果只看净值,可能会低估项目的投资价值从而误导决策。尹海员(2005)认为由于现有的实物期权法忽略了有些资产不可交易的特性,提出了用“分解法”来确定不可交易标的资产实物期权的价值。韩娟娟(2011)运用蒙特卡罗期权定价模型对专利权的价值进行评估进行研究,引入对偶变量技术建立了基于专利权的期权定价方法,并以医药行业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实物期权法是一种有效的评估工具。刘玉平、王奇超(2013)在对收益法和实物期权法进行简单分析与总结的基础上,阐述期权定价模型评估知识产权资产的合理性,进而对模型中主要参数的选取方法进行分析,提供建议。刘岩、陈朝晖(2015)从宏观层面对专利权期限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专利权期限服从正偏态分布,以B-S模型为基础,构建基于统计模型偏态分布模糊数的专利价值实物期权评估模型。

四、基于传统方法和实物期权法的研究述评

由此可以看出,国内外学者对实物期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实物期权的理论和期权定价模型方面,对知识产权的研究大部分是从传统评估知识产权的方法入手,分析知识产权的特征,对传统评估方法和实物期权法进行比较分析,认为传统方法没有考虑知识产权的收益的不确定性,存在一定的缺陷。

随着期权法在实务界的大量研究,研究者发现,运用实物期权法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学者试图把期权定价模型引入到知识产权价值的评估中。研究初期,只是把金融期权定价模型直接生搬硬套的拿过来用,并没有分析知识产权的特征和模型的适用性,使用的也是单一的期权定价模型。我国学者对实物期权法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在借鉴国外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期权定价模型,但是在运用实物期权法评估知识产权价值这一领域,对不同类型知识产权进行区分,针对每种类型的知识产权选用何种实物期权模型方面的文章相对较少,还没有太大的突破和进展。

参考文献:

[1]刘凤朝,刘则渊.关于知识产权评估的几点思考.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1(12):13-15

[2]董晓峰,李小英.对我国知识产权评估方法的调查分析.经济问题探索.2005(5):119-125

[3]范晓波,论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理论探索.2006(5):74-77

[4]于磊.技术型知识产权资产评估方法研究.博士论文2010

[5]谭中明,黄传海基于收益法的知识产权质押价值评估模型改进.财会月刊.2013(12)68-70

评估价值的方法范文第8篇

关键词:商标权;市场法;收益法;成本法;实物期权法

中图分类号:F231;F830.4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8-000-02

作为构成知识产权版图重要的一部分,商标权是企业信誉的标志,也是保护企业价值和文化的介质。在当今国际化的发展浪潮中,知识经济时代一步一步的走来,商标权等知识产权已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内容。我国企业保护商标权的意识也不断的增强,商标权用于转让、质押、投资等经济用途越来越多,这也对商标权的价值评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但商标权的评估方法各异,要找到一种较优的商标权价值评估法需要对比几种价值评估方法的适用性。

一、商标权的特点

商标权是商标专用权的简称,是指商标使用人依法对所使用的商标享有的专用权利。依照我国《商标法》,商标权是必须经过一定的程序,符合一系列的要求才能确定的权利。商标权是一种无形资产,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注册者有权决定将其拥有的商标转让他人。

商标权作为企业无形资产的一种,它具有自身的特性,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1.商标权具有无形性。商标权的存在必须依附一定的介质,它以一种特定的商品或者服务而存在,以此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2.商标权具有时效性。商标权是存在期限的,也可以说是商标权具有经济使用寿命。

3.商标权具有法律性。持有者拥有商标权的所有权,具有独占和排他性。商标权的所有者可以对商标实行转让、抵押、投资等交易行为的处置,受到法律保护不允许用他人侵害商标权,当商标权处于争议或者受到他人的非法侵害时可以要求赔偿。

4.商标权具有收益性。商标权是一种无形财产权,它能够为企业创造超额收益,品牌商标可以凭借它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良好的企业形象、独特的竞争优势为企业带来额外的超额收益。一旦这种商标受到消费者的广泛认可,它的收益是高效可观的。

5.商标权具有地域性。由于消费者消费习惯各异,在一个地区的品牌商标进入另一个地区时可能会门可罗雀。如早年的罐装饮料“王老吉”仅在广东地区销售较好,而在北方地区的销售不尽人意。

二、影响商标权价值评估的因素

1.成本因素,商标从开始设计到后期维护,经历了市场调研、设计构思、注册商标、维护商标等经济行为,包括了早起的设计费、市场调研费、商标权的注册费、广告宣传费和企业的经营管理费用等费用构成了商标权价值的初始投资成本。

2.质量因素,商品质量的优劣和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商标权收益。新颖的外观设计、产品的质量保证,让消费者的需求得到一加一的满足,长此以往可以树立企业的良好信誉,成为行业里的老字号品牌,与此同时,不能疏忽售后服务的质量,商品或服务良好的售后体系,才能保持消费者心中良好的品牌形象。

3.盈利因素,商品或者服务面对的行业不同,在市场中占有率就会不同,从而导致企业收益的不同,进而影响商标权的价值不同。商标权随着商品的投入到生产,不断发展积累,在商标权形成的初期,商标权很难产生价值。通过广告等宣传手段和不断改善商品的质量等一系列的措施,商标权的价值会不断提高,不断达到最大化,企业的形象基本树立,产品的规模基本定型,能够持续为企业创造额外的收益。

4.法律保护因素,根据我国《商标法》规定,商标自注册之日起有法律的保护期限,若在保护期满后企业没有续展,该商标将不受法律的保护。商标权的法律保护也会受到地域的制约,只在法律允许的地域范围内商标权才是有效的。例如,企业发生了商标权的诉讼纠纷案,这会增加商标权价值的不稳定性,企业可能随时面临因法定的事由被撤销其商标权的危险,此类纠纷案也将影响企业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损害声誉。

5.宏观因素,商标权价值受国家财政政策的作用,首当其冲受到影响的就是企业商品的市场和行业前景,引起企业商标权价值的变化。政策的变动也造成了商标权的保护程度差异,像品牌商标和非品牌商标所具有的价值相差较大,受到法律保护的程度也就不一样了。

三、商标权价值评估方法的分析与评价

商标权作为企业总资产的一部分,在经济活动中其价值评估影响着经济交易行为的进行。近年来应用于我国商标价值评估的有成本法、市场法、收益法、实物期权法。

1.成本法在商标价值评估中的应用及适用性分析

对商标权价值的评估早期采用的是成本法,具体分为历史成本法和重置成本法。也就是通过从设计商标的投入来评价商标价值的评估方法。重置成本法在资产价值评估中遵循重置成本―实体性贬值―功能性贬值―经济性贬值的流程,但应用到商标权价值的评估,就不存在实体性贬值的问题,就去除了实体性贬值这一中间环节。

成本法的操作过程比较清晰,涉及的评估参数比较少,对于成本资料比较完善和成本收益有明显相关关系的商标权的质押价值评估具有一定意义。

无形资产的价值与有形资产的价值形成和价值体现完全不同,所以成本法不能作为商标权价值评估的主要方法。但在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过程中,成本法还是具有一定的操作空间的。对于商标权而言,用成本法,就是把商标的设计费、相关的咨询费用、申请注册的费用、广告费及其他营销费等计入成本,用这些当做主要凭据来评估商标的价值,还是可以操作的。但成本法来评估商标权价值始终适用范围比较窄,限制条件比较多,评估商标的价值上有一定的困难。从评估商标权的目的看,委托评估人最关心的是在一定情况下商标的经济效益,企业会集中考虑商标的投入,而商标的经济价值却体现在其产出上。

2.市场法在商标价值评估中的应用及适用性分析

市场法是在市场中找到与评估资产类似的一个参照系,对评估资产和参照系中的资产市场环境、交易价格、交易条件等,再对其价值加以调整得出所评估资产的价值。评估商标权的价值要找到一个发展完善、成熟、公平的活跃市场。然后要找到与其评估目的相同的同一行业的商标,因为他们的市场环境相似和评估时间段相近,可作为参照物评估商标权的价值。

市场法是比较直接的一种商标权价值评估方法。它能够直接反映商标权的现行的市场行情状况,并直接运用相关市场信息、市场价格作为评估的依据,可靠性比较强,比较容易被交易双方所接受。但是,运用市场法选取参照物和获取相关交易信息比较困难。运用市场法对商标权价值进行评估,必须具备一个活跃的交易市场,在活跃的交易市场中找到与被评估商标权可比性较强的参照物。但是,对于商标权而言,由于商标权鲜明的独占性、唯一性,受到主观意识、市场因素以及各种风险因素的影响,找到相应的参照物比较困难。

3.收益法在商标价值评估中的应用及适用性分析

收益法,即对商标权上附着的额外价值或者说每年带来的超额收益进行估算,再确定恰当的折现率来计算现值,得到商标权的价值。现行的收益现值法仍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但在研究商标权价值评估领域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从收益法的本质来看,在质押条件下商标权价值影响因素的比较易于掌握。如果收益法能够对商标权质押融资期间以及市场中的各种影响商标权价值的因素较完整的的把握和预测,那么针对一些影响商标权质押价值的因素就能得到较好的解决。

收益法以商标权的未来获利能力为出发点,阐述了商标权价值的本质。评估商标权价值是评估企业内在价值的表现,换句话说就是企业对获利能力实现程度的评估。将商标权作为一项资产,评估其获利能力量,将其获利能力转化为未来收益,并将该获利能力作为商标权被评估作价的基础,与商标权价值理论相呼应。并且,就我国近百年的实践应用来看,收益法适应性强、灵活方便,是克服市场法和成本法所面临难题的一把利器,在商标权质押价值评估中选用收益法具备很明显优势。

4.实物期权法在商标价值评估中的应用及适用性分析

商标权这项无形资产可能给企业带来超额的收益,从应用商标打广告营销或生产商品到相关商品正式投放市场都存在着某种程度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一系列的不确定因素会影响商标权的资产价值。

在企业项目研究开发程度不明确的情况下,实物期权法评估企业商标权,会根据企业的发展方向,对发展的情况进行判断,进而判断是否有可观的投资可行性,有助于企业管理经营者对企业下一步的发展做出适合的决策。并且实物期权法可以根据企业期权的损益情况,适时调整经营决策的变化方向。在企业的战略投资方面,实物期权法将有限的投入创造较大的收益,作为商标权的价值评估工具,实物期权法能减少操作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投资风险。实物期权具有保持战略灵活性的特点,特别是针对投资较小的中小型企业,根据环境因地制宜,以便抢占市场先机,获得可观未来收益。在金融市场环境中,实物期权评估法对实物资产复杂或者无具体实物形态的商品定价的有效方法。

四、商标权价值评估方法的选择分析

商标权作为无形资产的一种,被用于进行投资、质押等经营活动目的,正确评估商标权的价值可以为交易双方提供合理的价格依据。商标权作为企业总体资产的一部分,在兼并和商标权作为企业总资产的一部分,在经济活动中其价值评估影响着经济交易行为的进行。因此,针对不同的评估目的应对应不同的评估类型,进而选择不同的评估方法,但具体采用什么样的评估方法更能准确评估企业商标权价值,应根据商标的特性分析,评估的目的进行选择。

1.商标质押目的下的评估方法选择

国内部分学者考虑评估方法在商标权价值评估中的适用性,认为在商标质押价值评估方面,收益法是最适合商标权的评估方法。

市场法与收益法相比,市场法简单并容易操作。当市场上存在相似度较高的的可比商标权时,应用市场法可迅速的获得商标权价值。但是市场法在我国由于商标权评估中信息披露不完善,参照商标权的相关市场价值和数据资料搜集存在很大的难度。

而成本法与收益法相比,运用重置成本法估测出的商标权价值,并没有体现商标权可以使同样的生产资料产生不相同的经济效益的特性,在此基础上还能给企业带来超额收益。因此,重置成本法并不适用于评估商标质押价值这一方面。

应用收益法评估商标权经济价值的难点在于评估过程中基本参数的确定,从收益法的本质来看,在质押条件下商标权价值影响因素的比较易于掌握。如果收益法能够对商标权质押融资期间以及市场中的各种影响商标权价值的因素较完整的的把握和预测,那么针对一些影响商标权质押价值的因素就能得到较好的解决。

2.商标投资目的下的评估方法选择

实物期权的应用前提条件就是待评估的资产的价值具有不确定性,企业拥有商标权是要获得商标带来的投资收益,投资收益是远期的收益,因此,价值具有波动性,那么我们认为商标权其实是具有期权性质的。商标权所有者对商标进行投入是认为商标可以为企业带来超额收益和使自己的产品受到保护,实际商标权是一种看涨期权。

在企业的战略投资方面,实物期权法将有限的投入创造较大的收益。实物期权具有保持战略灵活性的特点,特别是针对投资较小的中小型企业,根据环境因地制宜,以便抢占市场先机,获得可观未来收益。在企业无形资产专利权的实施过程中,企业为商标权所支付的营销和管理等方面的各项投资额相当于期权的执行价格,商标的资产相当于未来收益现值,当投资项目所产生的未来现金流量高于商标权的执行价格时,企业就选择投资,否则放弃投资,这属于经典看涨期权。商标权在这种方法下被评估的价值更合理、更准确。

五、结论

从商标质押目的方面选择评估商标权的方法,从收益法的本质来看,在质押条件下商标权价值影响因素的比较易于掌握。将商标权能持续的给企业带来的超额收益以及它能进行出资、转让的经济实质考虑在内。

而从商标投资目的方面选择评估商标权的方法,在企业的战略投资方面,实物期权法将商标的有限投入创造较大的收益。实物期权具有灵活性,根据环境因地制宜,以便抢占市场先机,获得可观未来收益。

参考文献:

[1]宋敏,王竞达.商标权价值评估理论与方法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

评估价值的方法范文第9篇

不同方法的具体实践应用,筛选出有代表性的国外案例进行探讨,以期为国内的棕地价值评估提供方法与实践的参考。在此基础上,本文也就学术界的争论对棕地价值评估方法中的污名、清理期间和风险评估等三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和讨论,提出棕地价值评估对我国四个方面的启示和借鉴:重视环境因素,为促进和激励土地环境整治提供依据;出台相关政策,加强土地用途转换过程中的环境风险评估;公开环境数据,为棕地价值评估提供数据支撑;积累和借鉴经验,提高评估结果的准确性。

关键词 土地污染;棕地;价值评估;综述

中图分类号 F3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12)04-0131-06 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2.04.022

棕地(Brownfield)又被称为褐地,其概念早在1980年美国出台的《环境应对、赔偿和责任综合法》(CERCLA)中就已经提出,之后美国环保署将其定义为“已废弃、闲置或未被完全利用的土地,其扩展或再开发受已存在的或潜在的环境污染而变得复杂”。欧洲的CAEBRNET(Concerted Action on Economic and Brownfield Regeneration Network)也有类似定义:棕地是那些由于之前土地使用者带来了不良影响,已经受到或将要受到污染的土地,包括被废弃或仍在使用的。由此可见,棕地主要指在人类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受到污染的土地,而这类土地的再利用则由于污染受到很大的限制,其价值也受到很大贬损。在我国,多年的工业化进程也遗留了大量的棕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土地资源稀缺所推动的土地置换也越来越频繁。在土地再利用过程中,由于忽视土地污染而对人类健康造成的威胁日益增大,也使得棕地问题日益凸显,与此同时,污染对于土地价值造成的贬损也开始受到有关部门和业内学者的关注。北美和欧洲国家的工业发展较早,因此,早在上个世纪中叶,污染问题就引起了专家和学者的关注,为了更好地为修复土地和保持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奠定基础,专家和学者对棕地价值评估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探讨,评估师们也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在我国,棕地价值评估领域的研究则刚刚处于起步阶段,很多方法还不成熟,甚至很多评估中未将环境因素纳入考虑。而笔者认为,只有将环境因素充分纳入到土地价值评估领域,将“棕地”与健康土地区分开来,才能防止棕地不适宜地再利用,并且可以利用市场机制更好地促进棕地修复。因此,为了提高公众认识和推动我国棕地价值评估领域的发展,本文基于大量的国外文献研究,筛选出部分有代表性的国外棕地价值评估案例,总结其方法和经验,以期为国内研究提供具体的方法和案例实践参考。

1 国外棕地价值评估方法

早在1984年,在美国和加拿大的杂志社就兴起了对于已知或疑似被污染的资产将如何进行评估的讨论。但是只有少数的杂志发表了作者推荐的方法――即以真实的市场数据为基础的案例法的应用[1]。从国外文献中不难发现,多数学者和评估师更倾向于使用收益还原法和市场比较法(也有学者称作案例法),原因是这些方法简便易行,能直接对污染房产进行评估。但是这两种直接评估方法需要有充足的市场数据作为基础,因此,在污染房产估价的早期,市场数据尚未充足的情况下,评估师多采用成本逼近法,即从未污染的房产价值中扣除污染所带来的价值损失,从而间接得到污染后的房产总值。随后,在实践和应用中,不断积累的市场数据为评估师们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于是,多元回归分析以及建立在多元回归分析基础之上的内涵定价法也因其精确性和可靠性开始得到估价师们的青睐。因此,本文将基于这四种主要方法,分别介绍国外相关的案例实践和研究。

1.1 市场比较法

市场比较法(Sales comparison approach或者Market comparison approach)是指与在估价时点近期有过交易的类似房地产进行比较,对这些类似不动产的已知价格作适当的修正,以此估算估价对象的客观合理价格或价值的方法[2]。市场比较法是在国内外应用最为广泛的不动产评估方法之一。在将市场比较法用于棕地的市场价值评估时,比较实例一般采用污染条件比较接近的棕地地块,然后根据污染类别、程度、影响范围、风险等因素进行调整。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棕地的污染因素较为复杂,有些评估师更倾向于使用未污染土地作为比较实例[3],然后再根据污染清理费用、污名等影响因素进行E系数的调整。市场比较法要求评估者具有丰富的经验,并以充足的交易实例作为依托,其操作简单,易于实施,适用于各种包含环境因素的不动产的评估。因此,在Kinnard对北美地区估价师调查的结果中发现:如果有足够的市场交易数据、市场租金数据、市场资本化率和折扣率作为依托的话,80%的估价师愿意选择市场比较法[1,3]。

市场比较法于1984年由Campanella首次用于探讨棕地价值评估,但因其在应用过程中缺乏令人满意的可比案例而并未得到推广[4]。1995年9月刀锋会议(Cutting Edge Conference)提出了市场比较法应用的“三步法”:①假设资产尚未受到污染,评估其价值;②扣除所有可以计量的土地修复或其他利用成本;③扣除污名所引起的价值减损[5]。其方法过程是以棕地自身污染前的价值作为对比实例,其原理已经接近于成本逼近法。并且,在Kinnard和Worzola后来的研究中发现,虽然收益还原法以及还原率调整被认为是估价最恰当的方法,但是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估价师开始频繁的应用市场比较法[1,6]。

Jackson搜集了加州南部的8套工业棕地的交易数据以及特征信息(原始数据是为做房地产环境投资分析所搜集的),用被污染后的土地交易数据同原始未污染的土地价格进行比较,得出污染给棕地带来的价值损失[7]。由于市场比较法需要以大量的数据作为基础,因此Patchin在如何搜集污染土地的市场数据方面提供了经验参考,他在文中提到以下可能获得数据的途径[8]:

(1) 留心其交易数据及附近类似土地的交易情况,如果交易历史暗示该土地存在交易的可能性,那么可以留下数据做进一步的分析调查;

(2) 当土地污染问题存在争议时,该记录可作为依据;

(3) 如果交易成功,留存报价或者协议书;

(4) 从当地环境机构获得污染名单(里面包含土地的多种属性);

(5) 关注销售价格极低的地块,因为该地块可能存在污染情况;

(6) 若怀疑有类似污染情况,可以询问当地环境机构确认。

当然,市场比较法的应用也受到了一些学者的批评,Patchin、Dixon、Richards、Wilbourn和Syms等都承认市场比较法的问题存在于难以寻找可比实例[5,8-12]。但是随着棕地估价应用的进展,市场比较法也正在发展,充足的中轻度污染棕地的市场交易数据可以为污名提供一个估值的范围。在市场数据尚未完备的情况下,这样的地块可以作为对比实例。但多数情况下,这些数据已经作为一种参照。随着市场的发展和数据的完备,该方法将得到普遍应用。

1.2 收益还原法

收益还原法(Present earning value method)又称收益现值法,即以理性预期理论为基础,按照不动产的未来收益来估计土地价格的做法。按照资本化方式不同,收益还原法又分为直接资本化法和报酬资本化法[2]。当收益还原法用于棕地市场价值评估时,一般是以全风险产出(AllRiskYield,ARY即考虑到土地受污染之后,对土地未来收益可能产生的所有影响)为前提,求取棕地未来各期净收益的现值之和。随后,可以根据修复成本等进行因素修正[13]。目前,收益还原法的应用仍然集中于对收益性房地产价格评估,对该方法的研究重点也集中于对还原利率的确定上。在Kinnard和Worzala的调查中发现,79%的估价师在评估污染土地时,都采用了收益还原法,而且,最通用的方法是在直接资本化模型中增加收益还原率来反映污染所带来的影响[1,14]。

收益还原法早在1890年经济学家Alfred Marshall的估价技术论述中就有用到,并明确给出了表明估价基本原理的公式V=I/R。但是直到1990-1992年的早期文献中,才有学者强调将其应用于未修复的污染房产[15]。Chalmers在分析受污染的房产估值问题时,通过基本框架建立一般估值模型,并列举了具体事例演示了收益还原法的应用[16]。1998年,Jackson提出了在污染房产评估中抵押债券分析法的应用框架[17]。后来,Jackson对污染房产评估方法和技术进行了总结,他认为,在收益还原法的应用中,抵押股票分析、投资工具、贴现现金流分析、贷款率(loantovalue)和其他还原率组件等都可以用来辅助资本化率的调整[17]。在收益还原法里最常用的方法是在直接资本化模型中增加资本化率来反映污染所带来的影响。由于缺少收益的影响因素,因此,调整后的利率(Ro)将因为环境风险的影响而使房产估值减少[14]。

1.3 成本逼近法

成本逼近法(Cost Approach),在美国被称为成本积算法,在英国被称为成本替换法,而在澳大利亚被直接称为积算法。成本逼近法是以取得和开发土地所耗费的各项费用之和为主要依据,再加上一定的利润、利息、应缴纳的税金和土地所有权收益来确定土地价格的估价方法。成本逼近法是早期环境污染评估中应用较多的估价方法。1997年,William提到成本逼近法的应用原理是用未被污染资产的市场价值扣除以下四方面因素所造成的费用和价值损失:补救成本(从环境工程师或技术人员那里获得);由污染引起的租借或居住减少而导致的收入的减少部分;增加的营业费用,包括增加的保险费、债务利息以及修复后预期的监督成本;修复期间的持有成本[15]。该方法的一般表达公式为:

Vc=Vu-L-Cr-S(l)

式中:Vc―棕地价值;Vu―未污染时的价值;L―产出减损、生产力减损或者需承担的法律责任;Cr―调查和修复费用、检验成本;S(l)―污名的影响

成本逼近法在污染土地和财产的评估实践中是发展较早的评估污染影响的方法。在对前人的研究进行总结后,Richard认为,Wilson等人验证的市场比较法的适用性以及Patchin和Mundy用收入法模型来评估污染的做法即是早期的成本逼近法:应用投资法或者比较法将其与未污染的土地作比较,得出未污染价值,然后扣除修复费用,即为污染后的费用[10,18-23]。在对成本逼近法早期的研究中,一般都忽略了污名的影响。英国的Sheard认为,残值法或者说是事前事后比较法更适用于污染房产的评估,其应用方法和成本修正法如出一辙。但他随后又承认,他并未将污名计算在内[24-25]。同时,在Imoh对瑞典评估师以及Chan对澳大利亚评估师的常用棕地估价方法的调查中发现,虽然叫法不太一样,但是二者都更倾向于使用成本逼近法来对棕地进行估价[26-27]。其中关于修复成本的部分,Kinnard指出,它不应该用矫正(即完全修复)费用,因为不存在土地的完全修复。因此,这里的修复成本应该被称为整治费用,即将棕地修复到当前可以利用的地步[28]。这种观点正好同1999年澳大利亚国家环保局(棕地评估部门)的决议是一致的,该文件称,决定(已整理的土地)是否适用于特定土地的价值评估,取决于该土地是否存在不可接受的健康危险以及环境风险程度的确定,而不是取决于实际清理和相应的评估[26]。

1.4 内涵定价法

内涵定价法(Hedonic property pricing method),又称为内涵价格法(Hedonic price method)、享乐价格法、特征价格法,是根据人们为优质环境的享受所支付的价格来推算环境质量价值的一种估价方法,即将享受某种产品由于环境不同而产生的差价,作为环境差别的价值[2]。该方法是将环境因素视为和其他商品一样拥有市场价格,然后采用多元回归来研究不动产价格和环境属性之间的变量关系。该方法作为一种行为揭示型的间接评估方法,可以利用住宅的成交价格和住宅的环境特征数据来研究环境资源的价值,在国际上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29]。在棕地估价应用中,内涵定价法的函数方程与正常土地估价的函数方程类似,一般表示如下[30]:

Ph=fh(Shi,…,Shj;Nh1,…,Nhk;Eh1,…,Ehm)

其中,h代表房屋,Ph为房屋价格,fh是和房价本身有关的临近的属性及环境属性,Sh是指房产的物理属性,Nh表示临近区位属性,Eh表示环境属性。

但是在棕地估价过程中,棕地受污染程度是评估的重点所在。因此,影响棕地价值的环境变量,如治理费用、污名等都将作为特征变量列入方程,然后求出各个污染条件的隐性边际价格,以此来估算棕地的市场价值。

内涵定价法的早期应用集中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其方法研究以美国为主。Ridker、Anderson、Freeman、Li等采用内涵定价法分别就空气污染或者邻近环境等的变化对房产价值带来的影响做了评估,其基本方法主要是房地产价值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回归分析[31-34]。随着后期内涵定价法的不断完善,内涵定价法的模型出现了线性函数、二次函数、对数函数、半对数函数、指数函数和BOXCOX变形等多种形式。但是在对内涵定价法模型的选择上基本是没有理论依据的,因为其价格机制是由市场上众多的卖家和买家决定的[35]。虽然内涵定价法最常用的函数形式是线性函数、BOXCOX函数以及半对数函数等,但是出现频率最高的是双自然对数函数的形式[33]。后来,Cropper在研究中发现,假定内涵定价法中的若干变量可以被忽视或替换掉的话,那么,线性函数和BOXCOX线性模型是最适用的[36]。但是Loomis认为,BOXCOX变形函数使得边际价值体现的不够直观,而且各个属性的边际价值计算也更加繁重[37]。在Anish使用内涵定价法对污染房产进行估价的案例中,作者从悉尼地区的新斯科舍房地产经纪人协会(NSAR)的多重挂牌服务(MLS)数据库中采集了房屋的基本属性和最后的销售价格等数据信息(包含了该地区1989年到2005年8月份的2 212个住宅房屋出售信息),然后将样本的MLS数据和GIS数据一起在ArcView3和ArcGIS中建立一个新的数据库,最终得到估价所需要的描述性数据[38]。

2 棕地价值评估方法的讨论

国外的棕地价值评估方法为我国棕地价值评估提供了方法应用上的借鉴,在我国具体实践中可以根据棕地的不同特征和所掌握的数据选用合适的评估方法。与普通资产不同的是,棕地是被污染的土地,在棕地价值评估的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将污染所带来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都考虑在内。因此,棕地的评估还需要丰富的科学和技术知识、经济分析、法律体系设置的价值定义等作为评估方法本身的辅助和修正。而在评估方法的修正过程中,这些因素存在的争议使得同一种评估方法得出的结果不同。下文就学术界讨论比较多的三个问题进行了总结。

2.1 关于污名

本文所列举的四个主要棕地评估方法中都涉及到了污名,可以说,污名在棕地评估中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而在棕地评估方法的框架基本确立之后,为了提高棕地价值评估的准确性,学者和评估师们开始将研究重点放在对污名的讨论上。关于污名,有很多不同的定义,但是针对污名的存在性和计量已经基本取得了一致的意见。关于污名的起源有两种大致的认定:一种是美国和加拿大的研究,即污染资产修复后,由于资产价值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而产生的价值减损;另外一种是新西兰和英国的研究结果,即受邻近污染影响,认知到对健康和安全以及资产价值的影响,从而由于资产价值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而产生的价值减损[1]。学者们关于污名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污名主要包括哪些方面;污名的影响范围(土地本身和邻近影响);针对不同地块(住宅用地、商业用地和工业用地),污名影响程度的大小;对棕地进行清理前后,污名所产生的影响的变化。而且,很多学者也对污名的评估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个案研究、条件价值评估法、多元回归分析、对比分析等一系列的评估技术和方法。由于对污名定义的界定不同和评估方法不同,各个学者对于污名的处理也不一样。因此,在方法日渐成熟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对污名的评估的处理也还存在一定的研究和探索空间。

2.2 关于清理期间

由于棕地在清理期间不但没有任何收益,而且还会产生修复和整治成本。因此,在对棕地进行评估时,除了考虑修复和整治成本之外,还要考虑到土地在清理期间的持有成本。国外学者在关于清理期间的讨论中,一部分学者倾向于使用修复成本和预期收益的加总,因为处于清理期间的棕地除了会产生应有的修复和整治成本之外,还影响到了其潜在收益;但同时也有另一部分学者认为,棕地在清理期间是不存在收益的,因此清理期间对棕地价值损失的影响部分就只有清理和修复费用。具体到我国的棕地的价值评估中,对棕地在清理期间的价值损失的计量,可以根据不同的地块的自身特征以及其用途特征加以分析和确定。

2.3 关于风险评估

由于市场比较法和收益还原法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Syms认为,评估资产不再依赖于可比实例或者产出率的调整,而是去寻求政治与该资产相关的风险。通过对棕地的风险评估,最后取得土地受污染后的价值折损。然后通过对风险评估方法的研究积累面板数据,从而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数据库,为以后的风险评估奠定基础。当然,不同学者对于棕地风险的认定都是不一样的,Syms认为风险评估应该囊括一下五个方面的数据:①寻找受到环境损害的交易数据,以便确定“污名效应”;②风险程度可能和当前或者过去当地的工业活动有关;③风险程度也与特定区位的风险的处理程度和人们对风险的感知程度有关;④根据不同用途选择的不同清理方法;⑤处理后的预期风险评估和对价值的感知。而在风险评估数据库建立的过程中,不断地更新风险对价值的影响能促进数据库更加完善。

3 棕地价值评估对我国的启示与借鉴

总体来看,国外(尤其是北美和欧洲)对于棕地价值评估实践较为丰富,并且在方法的应用研究方面也较为深入。在国外土地价值评估中,环境因素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并且棕地的价值评估已经成为棕地恢复和重建过程中的重要一环。通过对各国棕地价值评估研究进展的总结和思考,可以得出对我国的几点启示和借鉴。

3.1 重视环境因素,为促进和激励土地环境整治提供依据

随着环境问题的加重,土地的环境因素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而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用地的调整使得工厂搬出城区,在城市留下大量的工业用地。由于传统的土地开发对区位的过于重视,遗留的工业用地被盲目开发,从而导致了不少毒地事件的发生。因此,将环境因素充分纳入到土地价值评估中来,不仅可以为正确地使用土地提供指导,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为土地的治理和修复提供有关信息,并通过市场手段促进土地污染的修复和可持续利用。

3.2 出台相关政策,加强土地用途转换过程中的环境风险评估

棕地的评估不仅要依托方法的借鉴和改进,还要以相关的法律法规作为基础。Imoh在调查瑞典棕地评估方法的结论中提到,与新西兰相比,瑞典的评估师经验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瑞典的国家和市政部门的政策和规范不统一造成的[28]。在我国城市土地置换频繁的过程中,及早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才能预防土地污染造成的环境风险,并且会推动棕地价值评估工作的开展。

3.3 公开环境数据,为棕地价值评估提供数据支撑

从各国的棕地价值评估发展来看,各种方法的应用都是以大量的数据为后备基础的,市场比较法和内涵定价法尤为明显。因此,专家和学者在搜集数据的方法和技巧上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然而,由于我国的环境调查和监测起步较晚,数据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有待提高,尤其是土地环境数据更是缺乏,使得评估过程中很难得到所需的数据。再加上我国很多具体的环境数据并未对公众公开,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棕地价值评估方法的灵活应用,影响了棕地价值评估结果的准确性,从而不能为土地整治和规划提供很好的参考依据。

3.4 积累和借鉴经验,提高评估结果的准确性

事实上,评估师的经验在很大的程度上左右了评估结果的准确性。虽然专家和学者对于棕地方法的研究日臻成熟,但是具体应用到实践中的时候,好多细节仍然是以评估师的经验为基准的。美、加、澳等国家都对评估师的使用方法和评估经验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以美、加两国为代表的北美地区的评估师的经验丰富程度要远在其他国家之上。所以,在借鉴理论方法的同时,总结和借鉴实践经验也是准确进行棕地评估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当然,在棕地价值评估方法应用的过程中,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如关于污名、清理期间、风险评估等问题[1,3,5,15,39-40]。国外学者在这些方面也付出了大量的精力,本文由于篇幅限制未能穷尽,笔者会继续对其进行总结和探讨。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Kinnard William J, Worzala Elaine M. How North American Appraisers Value Contaminated Property and Associated Stigma[J]. Appraisal Journal, 1999, 67(7):269-279.

[2]叶剑平, 曲卫东. 不动产估价[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Ye Jianping, Qu Weidong. Real Estate Appraisal[M].Beijing: China Renmin University Press,2006.]

[3]艾东, 朱彤, 乐小芳. 污染土地价值评估问题探讨[J]. 生态环境学报, 2010, 5(5): 1253-1260. [Ai Dong, Zhu Tong, Yue Xiaofang. Discussion on Valuing Contaminated Land[J].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10, 5(5): 1253-1260.]

[4]Campanella J. Valuing Partial Losses in Contamination Cases[J]. Appraisal Journal, 1984,52(2): 301-304.

[5]Syms P. Environment Impairment:Further Developments in an Approach to Valuation[C]. The Cutting Edge, 1996.

[6]Jackson Thomas O. The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Contamination on Rreal Estate: A Literature Review[J]. Journal of Real Estate Literature, 2001, 9(2): 93-116.

[7]Jackson Thomas O. The Effect of Previous Environmental Contamination on Industrial Real Estate Prices[J]. Appraisal Journal, 2001, 69(4):200-210.

[8]Patchin P. Contaminated Properties and the Sales Comparison Approach[J]. Appraisal Journal , 1994, 62(7): 402-409.

[9]Dixon T. Comment: Contaminated Land and Property[J]. Journal of Property Valuation and Investment, 1995, (13): 4-5.

[10]Richards T. Contaminated Land Stigma, Letter in Estates Gazette[R]. London: The Estates Gazette, 1996, (9614): 28.

[11]Wilbourn P.Contaminated Land Stigma,Letter to the Estates Gazette[R].London: The Estates Gazette, 1996, (9614): 40.

[12]Syms P. Environmental Impairment: An Approach to Valuation//Proceedings of the RICS “Cutting Edge 95”Research Conference[C]. London: University of Aberdeen, Royal Institution of Chartered Surveyors, 1995.

[13]Tim Richards. Valuing Contaminated Land and Property: Theory and Practice[J]. Journal of Property Valuation, 1996, (4):6-17.

[14]Jackson Thomas O. Methods and Techniques for Contaminated Property Valuation[J]. Appraisal Journal, 2003, 71(10):311-320.

[15]Kinnard William Jr. Stigma and Property Values: A Summary and Review of Research and Literature[C]. Washington D.C.: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ppraisal Institute Symposium, 1997: 6.

[16]Chalmers James A, Roehr Scott A. Issues in the Valuation of Contaminated Property[J]. Appraisal Journal,1993,61(1):28-41.

[17]Jackson Thomas O. Mortgageequity Analysis in Contaminated Property Valuation[J]. Appraisal Journal, 1998,66(1): 46-55.

[18]Wilson A, Rams land M, Wilhemy T, et al. Ad Valorem Taxation and Environmental Devaluation Part I: An Overview of the Issues and Processes[J]. Journal of Property Tax Management, 1993, Summer: 1-32.

[19]Patchin P. Valuation of Contaminated Properties[J]. Appraisal Journal, 1988, 56(1): 7-16.

[20]Patchin P. Contaminated Propertiesstigma Revisited[J]. Appraisal Journal, 1991, 59(4): 167-172.

[21]Mundy B. The Impact of Hazardous and Toxic Material on Property Value: Revisited[J]. Appraisal Journal, 1992, 60(10): 463-471.

[22]Mundy B. The Impact of Hazardous Materials on Property Value[J]. Appraisal Journal, 1992,60(2): 155-162.

[23]Mundy B. Stigma and Value[J]. Appraisal Journal, 1992, 60(1): 7-13.

[24]Sheard M. Valuation of Contaminated Land: Current Theory and Practice[J]. Journal of Property Valuation and Investment, 1992, (11): 17-27.

[25]Tromans S, TurrallClarke R. Contaminated Land[D]. London:Sweet and Maxwell, 1994.

[26]Imoh Antai. Valuation of Contaminated Land in Sweden: A Comparative Study[D].Stockholm,Sweden: Department of Infrastructure, Division for Building and Real Estate Economics, Roy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KTH, Stockholm, Sweden, 2003:2.

[27]Chan Nelson. How Australian Appraisers Assess Contaminated Land[J]. Appraisal Journal, 2000, 68(15):321-337.

[28]Kinnard N, Worzala M, Bond S, et al. Comparative Studies of United States, United Kingdom and New Zealand Appraisal Practice: Valuing Contaminated Property[C]. Paper Presented at the 15th American Real Estate Society Annual Meeting in Tampa, Florida, 1999:4.

[29]郝前进. 基于空间计量的内涵资产定价法及其在城市环境价值评估中的应用[R]. 2010:10.[Hao Qianjin. Spatialbased Asset Pricing and Its Meaning in the Urban Environment Assessment of the Value[R]. 2010:10.]

[30]Markandya A, Harou P, Bell L, et al.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for Sustainable Growth: A Handbook for Practitioners. World Bank[M].Massachusetts, USA: Edward Elgar Publishing Limited, 2002.

[31]Ridker G, Henning A. The Determinants of Residential Property Values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Air Pollution[J]. 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1967, 49(2): 246-257.

[32]Anderson J, Crocker D. Air pollution and Residential Property Values[J]. Urban Studies, 1971, 8(3): 171-180.

[33]Freeman III A M. Hedonic Prices, Property Values and Measuring Environmental Benefits: A Survey of the Issues[J]. The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Economics, 1979, 81(2): 154-173.

[34]Li M M, Brown H J. Microneighborhood Externalities and Hedonic Housing Prices[J]. Land Economics, 1980, 56(2): 125-141.

[35]Taylor O. The Hedonic Method [C]. Champ P A, Boyle K J, Brown T C. Kluwer, Dordrecht,

A Primer on Non Market Valuation. 2003: 331-393.

[36]Cropper L, Deck B, McConnell E. On the Choice of Functional form for Hedonic Price Functions [J]. Review of Statistics and Economics, 1988,75: 225-232.

[37]Loomis J. Do Nearby Forest Fires Cause a Reduction in Residential Property Values?[J].Journal of Forest Economics, 2004,(10): 149-157.

[38]Anish Neupane, Kent Gustavson. Urban Property Values and Contaminated Sites: A Hedonic Analysis of Sydney, Nova Scotia[J]. Journal of Environments Management, 2007, (7): 1212-1220.

[39]Jackson Thomas O. When Good Things Happen to Bad Properties[M]. Washington D.C.:Environmental Law Institute Press,2006.

[40]Jackson Thomas O. Evaluating Environmental Stigma with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J]. Environment and the Appraiser, 2005, (9):363-369.

Summary and Review of Foreign Methods and Practice for Brownfield Valuation

ZHANG Lin LI Ying LI Juan

评估价值的方法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网络企业 价值评估方法 模糊评判法

一、网络企业的涵义

广义上的网络企业是指以互联网为基础,利用网络平台提供服务并因此而获得收入的企业。按其在网络产业中的协作关系,可分为基础层网络企业、服务层网络企业、终端层网络企业三大类。狭义的网络企业即是指终端层网络企业。在本文中,作为研究对象的网络企业也特指这一类。

二、现行网络企业价值评估常用方法及评价

由于网络企业在价值构成方面与传统产业存在着很大的差别,所以要对传统的价值评估模型进行修正,提出新模型来对网络企业价值进行评估。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模型主要有:折现现金流模型、修正市盈率模型、经济附加值模型。

(一)折现现金流模型

折现现金流量模型(DCFM)是理财学中的基本理论之一,也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工具之一。

现金流量贴现方法用数学模型表示为:

V=C1/(1+R)+C2/(1+R)2+C3/(1+R)3+…+Cn/(1+R)n

式中:Cn――第N年企业的现金流量

R――贴现率

(二)修正的市盈率模型

由于传统的市盈率模型在网络企业价值评估中已失效,在传统的市盈率模型评估法的基础上,享利伯罗杰提出修正的市盈率模型。大致估价过程如下:第一:分析目标市场;第二:考虑利润率;第三:计算净利润;第四:确定市盈率。

(三)经济附加值模型

经济附加值(EVA)的计算公式是:

EVA=ROC-COC

ROC通常用税后净营业利润来衡量,COC则等于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WACC)与全部投入资本(CE),(包括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的乘积。

因此,公式可以改写为:

EVA=NOPAT-WACC*CE

(四)现行常用评估方法的评价

上述评估模型所使用的参数主要是利润、未来现金流量等企业价值指标,但是在对网络企业进行价值评估时,其评估的基础还是要立足于网络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而非收入、费用等中介指标。因此,以下将模糊数学中的模糊评判法应用于网络企业价值评估中,以得出一个调整系数,从而能得出一个较为准确的评估值。

三、模糊评判法在网络企业价值评估中应用的探讨

模糊评判方法是善于处理不精确的、模糊的信息,模拟人的综合判断推理能力,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之间建立联系,把定性的分析转化为定量的分析结果,对网络企业价值评估仍然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模糊评判方法原理及模型

根据模糊数学的有关理论,模糊关系的合成为具有模糊性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提供了可靠的途径。下面将模糊评判法的基本原理和模型做一下简单介绍。

第一步:将因素集U={U1,U2,K,Un},按某些属性分成S个子集,即:

Ui={ui1,ui2,k,ui},i=1,2,k,s

它们满足如下条件:

n1+n2+k+ns=n;

U1∪U2∪K∪Us=U;

Ui∩Uj=Φ,i≠j。

第二步:对每一个子因素集Ui分别作出综合评判。设V={V1,V2,K,Vm}为评语集,Ui中的各因素相对V的权重分配为:Ai=(ai1,ai2,k,ain),其中:ai1+ai2+k+ain=1。若Ri为单因素评价矩阵,则得到一级的评价向量:Bi=Ai*Ri=(bi1,bi2,k,bin),i=1,2,k,s

第三步:将每一个Ui视为一个因素,记为:

u={U1,U2,K,Us},

于是u又是一个因素集,而又可以得到u的单因素评价矩阵。每个Ui作为U的一部分,反映了U的某些特性,可以按照它们的重要性给出权重分配:A=(a1,a1,k,as),

于是得到二级评判向量:

B=A*R=(b1,b2,k,bm)

(二)评估指标的建立

用模糊评判法来评估网络企业的价值,首先应针对网络企业的特点,建立起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的指标体系来全面的衡量网络企业的价值。指标体系如下:

因素集:

U={U1,U2}={外部因素,内部因素};

U1={U11,U12,U13,U14}={基础设施状况,经济周期状况,支付体系完善程度,配送体系的完善程度};

U2={U21,U22,U23}={客户资源,技术状况,经营管理};

U11={U111,U112,U113}={互联网的普及率,上网费用,上网带宽};

U12={U121,U122}={商业时机,股市状况};

U13={U131,U132,U133}={网上银行普及率,网上银行便捷程度,网上银行安全程度};

U14={U141,U142,U143}={国内快递企业的数量,国内快递企业的规模,快递货物所需要时间};

U21={U211,U212,U213,U214,U215}={注册用户量,访问用户数量,客户满意度,客户滞留时间,品牌知名度};

U22={U221,U222,U223,U224}={服务器配置,网络带宽,网络技术平台,网络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

U23={U231,U232,U233,U234}={管理团队水平,企业业绩,经营模式};

评语集:

V={V1,V2,V3,V4,V5}={优,较优,一般,较差,差};

相应分值={90,80,70,60,50};

(三)模糊评判矩阵的建立

在本文中评判矩阵的建立采用德尔菲法(Dephi)。具体操作方式如下:

第一,确定每个价值影响因素的等级,如:按好、较好、一般、较差、差设为5个等级。

第二,选定N位评审成员对各因素进行评级,在评级过程中,应给予评审成员相关的数据资料,以及行业相关数据。

第三,评审人员对照相关数据资料和自己的知识经验对各因素进行评判。若有M个人对某个因素指标(如Uij)在等级Vk上划“√”记作mijk,则可认为整个评审组对该因素在Uij项指标方面的评价划“√”的概率为rij=mijk/n。

第四,依次对所选定的风险因素进行评价,得出概率值,构成模糊评判模型中的评判矩阵。

综上,运用模糊评价方法对网络企业各种相关因素指标进行评估得出调整系数。ß

最后得到网络企业价值公式:

V=(V1+V2)*ß

其中,V1――应用贴现现金流模型估算出的网络企业现有业务的价值

V2――应用期权定价模型估算出的网络企业未来业务的价值

(四)模糊评判方法的优势

目前,评估师乐于采用市场比较法。但这种评估方法的估算过程是含糊的,既无法用精确的数学语言定量描述待评估网络企业与参照网络企业的相似程度,又不能准确确定调整系数和权重,因此误差较大。基于这一不足,模糊评判法运用模糊数学原理把定性的分析转化为定量的分析结果,既解决了市场法上述的问题,评估方法的估算过程也有一整套完整的原理可依,因此能得到误差相对较小的评估结果。

参考文献

[1]唐建新,王衰艰.网络股价值评估方法新探[J].财会月刊, 2003,(7): 9-11.

[2]杨子江.网络价值评估[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3]汪海粟.企业价值评估[M].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评估价值的方法范文第11篇

关键词:行政后勤;岗位价值评估体系;运转效能;岗位绩效工资制

如何评估职能部门不同岗位的价值一直是困扰医院管理者的难题,尤其是医院在制定绩效工资分配方案时,本文对医院职能部门不同岗位价值的评估方法进行了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主要分析数据分别选取了甘肃省一家三级医院,河北省一家三甲医院,陕西省一家二甲医院和深圳市一家二甲医院的价值测评。

1.2方法 专家咨询法,即根据所要预测的问题,选择有关专家,利用专家在专业方面的经验和知识,用征询意见和其他形式向专家请教而获得预测信息的方法。因素分析法,又称"因素比较法",即把一个工作岗位的内容抽象为一些基本要素,然后进行要素之间的相互比较,再把各个部分比较的结果汇总起来排列该岗位在岗位序列中的名次,在运用统计学工具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与岗位内容相对应的系数值。事例法,又称"典型事例法",即对实际工作别有效或无效的工作者行为描述的方法。

1.3价值评估前期准备工作 岗位设置根据现有职工的工作能力、技术水平、工作阅历与经验、责任心、文化程度度等素质水平,以最佳最科学的工作组合完成整个工作任务为目的。岗位设置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着每一个职工的工作态度、劳动积极性、进取心、工作潜能的发挥;影响着工作效率的高与低、工作质量的好与坏;影响着人力资源能否得到充分的发挥与利用[1]。评估岗位价值是检验岗位设置科学合理与否的重要指标。充足的样本量是实现岗位价值评估科学合理与否的重要因素

1.3.1机构梳理和岗位设置 岗位价值评估过程基本上是通过因素分析法来检测岗位的内容来直接或间接比较各个岗位的。因此,在对各个岗位价值进行评估前,首先要对职能部门的部门职责和各岗位职责进行工作分析,对医院组织机构的职责进行梳理,根据各部门职责需求进行岗位设置。

1.3.2分析岗位内容,选取评估因子 在完成机构梳理和岗位设置工作后,根据设置的岗位内容,采用调研问卷法,对职能部门岗位的各种评估因子进行调研、收集、统计,充分考虑各方面影响因素,初步确定一级维度和二级维度评估指标。

在完成调研、收集、统计工作后,采用专家咨询法,邀请院外相关专家,对各项评估指标进行讨论、分析、筛选,初步筛选评估指标和确定其评估权重。

最后,在制定岗位价值评估表的基础上,采用座谈法和专家咨询法,召集医院中层干部及部分骨干技术人员,以座谈的方式进行讨论、分析评估因子权重及评估方法,最终确定三大影响维度为任职条件、相关性和稀缺性,在此基础上将各个维度细分为多个因子,其中任职条件细分为学历要求、工作经验和职称要求;相关性细分为内部协调的责任、外部协调的责任、与医疗技术相关、医疗服务相关;稀缺性细分为岗位资格和招聘难度。

1.3.3确定评估因子权重和评估办法

1.3.3.1确定评估因子权重 作为医院机构的组成部分,职能部门起到的重要作用是为临床一线科室提供足够的后勤保障服务,在考虑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互助及对临床一线科室的服务程度方面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这里建议一级维度设计为任职条件、岗位职责、沟通协调和稀缺性四大维度,将任职条件分解为学历要求、职称要求和工作经验要求;将岗位职责分解为内部协调的职责和外部协调的职责;将沟通协调分解为与医疗技术相关性和与医疗服务相关性;将稀缺性分解为岗位资格和招聘难度。然后再将各个维度的权重二次分配到各个评估因子中(如表1),并对各个二级维度因子进行释义和分级。各个一级维度和二级维度可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及工作重点,参照上述方法调整因子及其权重。

1.3.3.2确定评估办法 根据设计的岗位 价值评估释义表,采用评分法,选取评分成员范围,对各个岗位进行评分。在对各个岗位进行价值评估时,充足的样本量是实现各岗位价值更科学合理、贴切实际的重要因素,既可以提升职工参与度和过程透明度,又可以尽可能地剔除人为的主观因素。研究发现,床位数在600张以上或职工人数800人以上的医院,只需全院中高层干部对各个岗位进行评估即可,床位数在600张以下或职工人数在800人以下的医院,需要全院中高层干部和部分普通职工代表对各个岗位进行评估,选取的评委人数越多,评估的结果越科学合理、越接近实际需求。

1.3.3.3评估的结果的统计分析 ①筛选和录入:在统计前,首先对各评委的评分结果进行筛选,剔除因评分不全或有明显主观倾向等的无效评分,然后录入各个评分,剔除最高分和最低分,进一步消减人为影响因素;②统计和排序:在完成筛选和录入工作后,统计各个岗位的平均得分,然后根据医院实际情况,确定最高系数和最低系数的级差,具体统计方法如下:确定最高与最低岗位系数值;最高岗位系数比最低岗位系数不超过X倍;设岗位最低系数为a,岗位最高系数为b,最低与最高岗位的系数倍数为n,最低岗位系数评估分为x,最高岗位系数评估分为y,矫正值为c,则某岗位系数值:k=a+ [(某岗位系数评估分-x)/(y-x)]×(b-a)+c;表2是某三级综合性医院根据上述办法,以0.7为系数起点值,0.3为级差,对职能科室管理岗位评估的结果。

2 评估结果的验证

不管样本量如何充足,评估过程如何公正、公平,结果总会避免不了主观因素的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评估结果进行进一步验证分析。这里,我们采取座谈的方式,用事例法对各个特殊岗位根据实际的典型事例进行举证,以此来矫正岗位系数。

3 评估结果的运用

对职能科室岗位价值进行评估,可以帮助职工理解医院的岗位价值标准,建立医院和职工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认知观;可以帮助医院推行落实聘用制和岗位绩效工资制;可以帮助医院解决和提高对职能科室的薪酬体系设计的公平性和合理性;可以帮助进一步提高职能部门的运转效能,消除"人浮于事"的作风现象。

评估价值的方法范文第12篇

摘 要 企业的价值是投资者和管理者密切关注的问题,随着价值管理理念的广泛认同和新经济的兴起使得高新技术企业的价值评估的需求愈加迫切。尤其是当前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迅猛,其竞争更加激烈,因此对高新技术企业价值评估的研究是价值评估领域有益的探讨。本文研究了高新技术企业的特点,揭示了高新技术企业与一般企业存在的区别,分析研究企业价值的内涵、来源及特征;由此总结出高新技术整体企业价值评估难点,并对现有方法作应用研究和局限性分析;根据综合的分析对高新技术企业价值评估的方法做出了合理选择:根据高新技术企业的价值构成及其特点,高新技术企业价值评估应采用财务指标及非财务指标相结合办法。

关键词 价值评估 高新技术企业

一、高新技术企业的涵义

高新技术是由高新技术的概念延伸而来的,近年来在西方发达国家,由于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形成了以微电子技术与信息技术、空间科学与航空航天技术、光电子科学与光电一体化技术、生命科学与生物医药技术、材料科学与新材料技术、生态科学与环境保护技术以及其他在传统学科和传统技术基础上产生的新工艺新技术等一批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高技术产业。目前国际上对于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认同主要有以下几个标准:

1.产品的销售额中RGD(研究与开发)支出所占的比重;

2.科学技术人员和研究人员占全部职工人数的比重;

3.产品的主导技术必须是所确定的高技术领域;

4.产品主要技术必须包括领域中处于技术前沿的工艺或技术突破。

二、高新技术企业的特点:

1.高新技术企业不同于一般企业,它多半是先有研究成果,而后再建立企业以实现技术的商品化。因此,很多高新技术企业往往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开拓者。

2.民营高新技术企业一般是中小型企业或处于起步阶段的新兴公司。它具有更大的灵活性,用新技术、新发明他们可以很快开发出新产品。由于起步阶段规模小、投资少、风险有限,所以很多风险投资家愿意投资这种尚未成熟的公司。

三、高新技术企业价值评估的难点

1.一部分高新技术公司(包括大部分网络公司)以前乃至目前没有盈利或是盈利甚微。这对评估师来说,意味着无法根据现在的盈利来计算盈利增长率;同时也无法采用基本公式计算增长率:期望的增长率(EBIT)= 资本回报率×再投资率。

2.大部分新成立的高新技术公司缺乏历史数据。也就是说:缺乏一定数量的经营信息,这对评估来说,预测和推断将缺乏有说服力的依据。

四、传统企业价值评估方法:主要是成本法,市场法

成本法以资产负债表为基础,相对于市场法和收益法,成本法的评估结果客观依据较强。但由于运用成本法无法把握一个持续经营企业价值的整体性,也难衡量企业各个单项资产间的工艺匹配以及有机组合因素可能产生出来的整合效应。因而,在持续经营假设前提下,不宜单独运用成本法进行价值评估。但是运用市场法评估企业价值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因为评估对象和参考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往往不尽相同,因而要找到与评估对象绝对相同或者类似的可比企业难度较大;其次,对价值比率的调整是运用市场法及为关键的一步,这需要评估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技术能力。

五、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企业价值评估的实践情况

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整体企业价值评估用的最多的是折现现金流量法。折现现金流量法在长期评估实践中得到了大量的应用,已经日趋完善和成熟,成为企业价值评估中的一些经典的计算模型。但是需要认识到,企业价值评估虽然可以采用各种数量化的模型,但是这些模型的输入变量是对具体待评估企业具体情况的综合分析和了解,所以,不可避免的带有一些主观的色彩。

六、高新技术企业整体价值评估方法的合理选择

由于高新技术企业的特殊性,传统的成本法,市场法,已远远不能满足高新技术企业整体企业价值评估的要求,根据以上的对传统企业价值评估方法分析以及对高新技术整体企业评估的要求,根据高新技术企业的价值构成及其特点。高新技术企业价值评估应采用财务指标及非财务指标相结合办法,即从行业环境、公司管理层背景、等方面对高新技术企业价值进行综合评估。 具体而言,高新技术企业价值评估指标体系应包括如下方面:

1.行业环境评估指标。由于高新技术千差万别,在评估价值时会出现不少难点问题,因此,评估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对于目前仍是负盈利的公司,可采用盈利正常化、预测收入与利润率以及降 低财务杠杆等几种办法。而对于无经营历史或无比较对象的公司,可采用公司历史经营数据与可比公司的同步数据相互替代方法。

2.公司管理层背景评估指标。因此,在对高新技术企业进行评估时,因为人力资本、顾客资本等许多重要无形资产都无法在财务报表上反映出来,所以必须将定量评估与定性评估相结合,要对企业人力资本与财务资本的力量对比情况作深入了解,了解企业实际经营管理情况,了解企业法律边界与经济边界的契合程度,并作适当处理,如调整贴现率等,再在此基础上,运用适当的方法,评估企业的真正价值。

参考文献:

[1]刘平.高新技术企业价值评估特点和方法选.择投资与合作.2000(4):50-51.

评估价值的方法范文第13篇

随着金融体制的改革和金融不良资产处置工作的推进,金融不良资产处置机制与业务工作开展越发成熟,其价值评估方法也引发了学术界的广泛研究。

国内学者普遍认为对金融不良资产进行价值评估意义重大,并探讨了目前国内金融不良资产评估存在的问题:秦璟[1]将资产评估方法定义为评估执业人员估算资产价值的技术手段,并认为其对资产评估结果合理性有着重要影响。李跃[2]认为国内金融不良资产评估存在评估理论严重滞后、债权性资产债权人不清晰、制度环境与评估方法存在缺陷等问题。谭小蓓[3]认为国内评估理论滞后于评估实践,部分债权性资产权属不清,产权依据不足,金融不良资产的处置进度与评估咨询报告质量的矛盾突出。

另外,部分学者则对目前的金融不良资产评估方法进行了重点研究:宋雨舟、于倩[4]将评估方法定义为评定估算资产价值的技术手段,并重点分析了当时国内主要运用三种基本的评估方法,即成本法、市场法和收益法。张成文、王福和[5]具体分析了假设清算法在金融不良资产评估中的适用范围、应用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优化政策。李晓炎[6]探讨了在金融不良资产评估业务中使用交易案例比较法时,如何采取优化的措施来提高可操作性及评估精度,并从交易案例的选择、交易案例的修正、比较调整因素的补充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汪柏林[7]对德尔菲法在金融不良资产评估中的应用前景、收敛性检验的必要性进行了讨论,并对所选用的检验方法进行了分析。

综上所述,国内大部分学者都认同对金融不良资产进行价值评估的意义,但目前尚未在学术界形成权威且统一的价值评估方法,因此对金融不良资产的评估方法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二、金融不良资产评估方法的一种新思路

由于传统的评估方法存在一定缺陷,本文尝试从测算单户金融不良资产回收率的角度对金融不良资产的价值进行评估,并使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通过建立经验方程对具体案例进行验证。

(一)基本理论假设

对金融不良资产进行评估首先需确定影响价值实现的因素。本文假设:金融不良资产的价值与其回收率正相关,回收率越高,其相应的价值也越高。影响资产价值的因素主要有:(1)债务人财务及经营状况。债务人的财务状况主要指其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及现金比率等财务指标,债务人财务状况越好,其还款的几率越大;而债务人经营状况的好坏又会直接影响其财务指标,从而间接影响其还款。(2)债权方式。按债权担保方式划分,债权资产可分为信用债权、抵(质)押债权、保证债权等三类:信用方式债权其追偿范围为债务人的资产,因此价值相对要低;保证方式债权,债权追索扩大,因此价值相应要高;抵押方式债权,由于较其他债权人有特定的资产保障,且拥有一定的财产支配权和优先受偿的权利,其价值最高。(3)不良资产处置环境。影响不良资产处置的环境主要包括法律环境与市场环境。法律环境越完善,法律约束越严格,债务人逃废债务的可能性越小;市场环境越优越,金融不良资产变现渠道越多,资产回收比率越大。

根据以上分析,本文拟以单户金融不良资产的回收率为因变量,债务人目前拖欠债权本息、所属行业、所处区域、贷款用途、还款记录、经营状况、有无抵押/担保措施、贷款五级分类、有无法律诉讼作为自变量建立回归方程。假设其线性回归模型为:Y=β0+β1X1+β2X2+β3X3+…βpXp+μ,其中β0,β1,β2,β3,…,βp为p+1个未知参数,即需要求取的回归系数,Y为回归方程的因变量,代表单户资产的回收率,X1,X2,X3,…,Xp是p个解释变量,代表影响该资产变现的各种因素。当确定多元回归线性方程后,我们即可求取在一定置信水平下的回归系数,继而对单户资产的回收率进行预测,并以此为根据确定该不良资产的价值。

(二)历史数据搜集与处理

本文所搜集的不良资产信息均来自于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湖南省、湖北省、广东省分公司2013年商业银行资产包收购案例中真实数据,收购债权真实,收购过程公开透明,不存在虚拟数据。同时,根据本文确定的回归方程解释变量,在选取数据时充分考虑了数据的相关性,避免相关性不明显的数据作为回归分析变量。所选取的案例数据如表1所示(由于篇幅限制,详表略):

表1案例数据单位:万元案例序号本息合计所属行业所处区域贷款用途还款记录经营状况有无抵押有无担保是否诉讼五级分类实际回收率1.武钢维尔卡钢绳制品有限公司20021.4工业省会城市资金周转有半关停无无否次级20.7%2.武汉国际会展中心股份有限公司8811.86服务业省会城市基建有正常有无是可疑32.1%3.美家龙健身器材有限公司2464.07工业地级市其他无正常无有是损失15.3%4.湖南骏昇机械制造有限公司1530工业省会城市资金周转有正常有有是次级4.3%5.株洲新通铁路装备有限公司1852工业地级市资金周转无半关停无无是损失7.9%6.长沙有有实业有限公司1816工业省会城市其他有正常有有是损失9.2%7.科雷诺机械有限公司621.2工业省会城市资金周转有正常有有是次级12.3%8.同昌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374.24工业省会城市基建无正常有无是损失13.1%续表19.紫东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4504.7服务业省会城市资金周转有正常无有是次级30.6%10.合力热电有限公司2420.25工业地级市其他有关停有有是损失23.7%

以上搜集的历史数据未经过加工处理,大部分信息并非数值型信息,因而难以直接使用,因此在进行数据处理前需进行转换。转换思路如下:(1)贷款本息为非线性相关因素,在处理时取其自然对数;(2)企业所属行业与所属区域等变量接近正态分布,转换方式为:转换后数据=(原始数据-原始数据平均值)/原始数据标准差;(3)本文拟使用Eviews软件进行数据的回归分析,故所处行业、所处区域、贷款用途、有无还款记录、经营状况、是否有抵押/担保、是否诉讼以及五级分类的数据必须转换为数值分类指标,具体处理方式及结果分别如表2、表3所示:

三、结论

本文从传统金融不良资产评估方法的局限性出发,采用计量经济学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提出了估计单户不良资产的回收率及整体资产包的综合回收率,从而对资产包的价值进行评估的方法,即资产 包价值为∑niYiMi=MY,其中Yi为单户不良资产回收率,Mi为单户不良资产的金额。尽管不同类型的金融不良资产具有不同的种类和价值表现形式,但由于对不同的金融不良资产进行估值时,其资产价值回收率都是需要考量的重要因素,故从资产回收率的视角来研究一般性的金融不良资产价值评估问题具有可行性。

采用该方法对金融不良资产进行价值评估,优势在于:第一,采用此方法对于金融不良债权资产包,特别是信用债权资产包进行,比传统的成本法或交易案例比较法更为科学、严谨,特别是在该资产评估对象为大宗对象且涉及大量复杂产权纠纷的情况下,与针对逐个评估对象进行传统评估的方法相比,可以极大地节约时间与成本;第二,对于非债券类金融不良资产,采用此方法进行价值评估,利用计量软件来进行定量分析,也可以避免交易案例比较法或专家打分法所固有的主观性与随意性。

同时,此方法也存在相应的弊端:首先,历史经验数据的真实可靠性与案例数量对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影响较大,对于评估机构与人员来说,运用此方法通常要求其找到足够多的、公开市场交易的且满足计量要求的样本,而这通常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其次,回归模型的构建、经验方程的建立以及计量过程中的变量与方程显著性检验,都涉及相关复杂的数理统计与运算,通常需要借助相关计算机程序与计量软件,单纯依靠手工计算难度较大;最后,采用此方法对金融不良资产进行价值评估,得到的不良资产回收率回归分析结果为区间结果而非绝对确定结果,不能将其作为不良资产处置的唯一依据,而应同时配合成本法、交易案例比较法等传统评估方法确定金融不良资产的最终价值,否则容易加大处置风险。

参考文献:

[1]秦璟. 资产评估方法的选择与资产评估结果合理性[J].东岳论丛,2013(3):181-185.

[2]李跃. 金融不良资产评估问题及对策研究[J]. 国际商务财会,2009(9):34-35.

[3]谭小蓓.关于我国金融不良资产评估若干问题的思考[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9(2):46-47.

[4]宋雨舟,于倩. 浅析金融不良资产评估方法[J].才智,2009(25):170.

评估价值的方法范文第14篇

关键词:公司价值评估;成本法;市场法;折现法

本文研究的公司价值指公司内在价值,外延止于股东权益,亦可称之为公司权益资本价值。依据公司内在价值的定义,评估方法应是现金流量折现法。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人们并不拘泥于这一种方法,而是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对一家公司进行价值评估。在企业持续经营的前提下,人们评估企业价值的方法有十几种,但总的说来,可以把这十几种方法划分为三大类:成本法、市场法和折现法。

一、 成本法

成本法也称重置成本法,使用这种方法所获得的公司价值实际上是对公司账面价值的调整数值。这种方法起源于对传统的实物资产的评估,如土地、建筑物、机器设备等的评估,而且着眼点是成本。成本法的逻辑基础是所谓“替代原则”:任何一个精明的潜在投资者,在购置一项资产时,他所愿意支付的价格不会超过建造一项与所购资产具有相同用途的代替品所需的成本。因此,如果投资者的待购资产是全新的,其价格不会超过其替代资产的现行建造成本扣除各种损耗的余额。

成本法在评估公司价值时的假设是企业的价值等于所有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成本之和,减去负债。成本法在评估公司价值时,可以回答这样的问题:今天购买的所有资产并把这些资产组装为一个运营企业需要多少成本?这种方法强调被评估企业资产的重置成本。使用这种方法,主要考虑资产的成本,很少考虑企业的收益和支出。在使用成本法评估时,以历史成本原则下形成的帐面价值为基础,适当调整公司资产负债表的有关资产和负债,来反映它们的现时市场价值。

成本法在评估公司价值时的优点是账面价值的客观性和可靠性。成本法以历史成本的帐面价值为基础,而会计学上对历史成本原则的批评,直接导致了人们对成本法的种种非议。

历史成本原则是现代会计核算的最基本和最主要的会计原则之一,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承认和应用。但是,对历史成本原则的争议却从来没有停止过。批评者认为,历史成本的最大特点是面向过去。从会计确认的基础看,历史成本会计是建立在过去已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基础上的。不论权责发生制还是收付实现制,都是针对已发生的过去交易而言的。前者指因过去交易而引起的权利和义务;后者指因过去交易而引起的现金收付。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建立在已发生的交易或事项的基础上。因此,总的说来,历史成本提供的是面向过去的信息,相对于未来缺乏决策相关性。以历史成本的帐面价值为基础估算公司内在价值,缺乏逻辑和经济学基础。具体而言,成本法是以企业单项资产的成本为出发点,忽视了企业的整体收益和获利能力,而且在评估中不考虑那些未在财务报表上出现的项目,如企业的组织资本,企业自创的无形资产,企业的销售渠道和企业的服务等等。

二、 市场法

当未来自由现金流量实在难以计算时,分析家经常转向市场。将目标公司与其他类似的上市公司进行比较,并选用合适的乘数来评估标的企业的价值,这就是公司价值评估的市场法。市场法的关键就是在市场上找出一个或几十与被评估企业相同或相似的参照物企业;分析、比较被评估企业和参照物企业的重要指标,在此基础上,修正、调整参照物企业的市场价值,最后确定被评估公司的价值。

市场法的逻辑依据也是“替代原则”。根据替代原则,一个精明的投资者在购置一项资产时,他所愿意支付的价格不会高于市场上具有相同性能的替代品的市场价格。由于市场法是以“替代原则”为理论基础,以市场上的实际交易价格为评估基准,所以市场法的假定前提是股票市场是成熟、有效的,股票市场管理是严密的,目标公司和参照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数据是真实可靠的。股票市场越发达、越完善、越有效,市场法评估的公司价值就越准确。在股票市场存在重大缺陷、不充分、不完善、缺乏效率的情况下,难以采用这种方法。

在运用市场法时,选择什么样的公司作为参照物对分析的结果起着决定作用。交易所涉及的公司、市场坏境和结构方式各不相同,如何确定参照物呢?从内在价值的定义而言,可比公司意味着公司应当具有相似的未来现金流量模式,以及一定的经营风险或财务风险。这些风险应当是相似的或者他们之间的差异是可以量化的,这样才能对目标公司的现金流量采用合适的贴现率进行贴现。

在实际操作中,选择可比公司的方法是,通过考虑增长前景与资本结构等方面,选择相似的同行业或密切相关行业的公司,这样可以从大量的上市公司中选出几个可比的上市公司。然后,对这几个公司进行分析、对比,判断这组可比公司乘数对目标公司价值的意义。所以,在实际设计分析过程和使用分析结果时都要慎重,不能脱离实际。

市场法以目标公司的市价作为比较对象,而股票市价存在着不稳定的问题。比如,有的上市公司的股价非理性的大幅波动,而公司的“内在价值”是不应该这样剧烈变化的。这样,市场法评估出的公司价值不是客观的,所以评估所选择的时机非常关键。我们从网络公司价值的涨跌之中,或许可以体会到更多市场法的缺陷。

除此之外,在非公开上市市场兼并中普遍存在的控制权溢价问题也无法在公司比较分析方法中发现出来。作为谨慎性原则的另一种表现,在决定兼并价格时通常要在交易价值的基础上增加30%~50%的控制权溢价。当然,如果把参照物限定在最近发生兼并或收购活动的公司,那么可比公司价值就变成了可比兼并价值。在这种模型中,可比性公司的权益市场价值和调整后的市场价值都是根据相关交易的收购价格计算得出的。由于交易本身考虑了各种定价信息,由此得出的交易乘数中已经包含了控制权溢价。

三、 折现法

折现法(即收益法)是计算公司的内在价值是最妥当的方法。企业的内在价值即是其未来能产生的收益折现。

折现法依据折现的对象的不同,又可以分为股利折现法、现金流折现法和以会计净收益(利润)为基础的折现法。折现率则采用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

在三种折现法里,一般公认现金流折现法最科学合理。但是这种观点的基本理由是认为只有现金是“真实的”,会计利润不可靠,典型的论调是声称“现金流是至高无上”。这种观点在已经发生的会计年度也许是正确的,但是在预期的世界里,难道现金流量的真实度就一定超过利润吗?事实上,预期现金流量是在预期净收益的基础之上调整而得出的。有研究指出,在三种折现法的对公司内在价值预测的差异最终将集中在上述公式的终值确定上。

关于折现率,一般采用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还有的通过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统计计算类似风险的上市公司必要报酬率来确定。

折现法还有两个“改进型”:一个是“调整现值法”(APV,Adjusted Present Value);一个是“经济附加值法”(EVA,Economic Value Added)。APV指出,对公司总体业务统一使用WACC进行折现不够科学,应该根据产生现金流的不同业务事项单独估计他们的资本成本并折现,最后将各部分折现值相加。EVA的基本思想是:利润率不能超过资本成本。一个公司或生产单位仅在它的营业收益超过所利用的资本成本时才为其所有者创造了价值。公司的价值等于投资资本加上预计经济利润现值。其中,预计经济利润等于投资成本乘以投资资本回报率与加权平均的资本成本的差额。经济利润模式将现金流量折现模式中的价值驱动因素、投资资本回报率和增长率转化为单一的数字,因而可以了解公司在任何单一年份的经营情况,而自由现金流量法却做不到。

折现法在使用时有其局限性,比其他确定价值的模型更偏向于理论化。不管是上述哪种折现方法,他们都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1)公司的未来预期收益能够预测,并可以用货币来计量;(2)与公司获得的预期收益相关联的风险可以预测量化。

可是,由于市场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人们很难准确预测公司未来的收益和相关风险。上述折现法的演进过程根本对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毫无帮助,只是折现模型自身的完善和发展。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用它来计算公司价值。为证明某个数字而提出的支持材料堆了一堆,其详细程度似乎已经有些过分。确定公司价值的行为正在陷入机械地把各种模型的结果平均化的泥谭中。尽管这些模型看上去似乎高深莫测,但是结果或者是大部分未得到验证,或者是可笑的。

四、 小结

合适的公司价值评估方法依赖于了解评估的对象和目的,这可能也是所谓的“相机决策”。在很多情况下,人们可以将三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获得多个价值指标,然后经过比较、调整,获得最终的价值数据,他有可能不是一个确定的数值,而是一个数值范围,或者还有概率分布。每一种方法使用的前提和条件不同,帐面价值为基础的成本法有可能决策更相关。每一种方法使用的前提是不一样的。使用现金流量折现法的前提是,企业的未来预期收益和获得这种收益相关联风险是可以预测的。如果不了解或忽视每种方法的使用前提条件,那么评估出来的结果是不可靠的。在中国证券市场波动较大,市场很不成熟,对市场法的使用必须非常慎重;至于中国上市公司盈利和风险预测的可靠性就更值得怀疑。而且这种状况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好转的可能性都不大,因此,仅从理论上讲,在中国上市公司相关价值的理性决策中依赖市场法或折现法的可能性较小。虽然,人们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包括帐面价值在内的会计数据心存怀疑,但是以帐面价值为基础的成本法决策相关性和可靠性可能都要好于市场法或折现法。

参考文献:

1.亨利·戴维斯,威廉姆·席勒著.屈李坤等译.财务反超——重塑企业价值.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

评估价值的方法范文第15篇

关键词:公司价值评估;成本法;市场法;折现法

本文研究的公司价值指公司内在价值,外延止于股东权益,亦可称之为公司权益资本价值。依据公司内在价值的定义,评估方法应是现金流量折现法。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人们并不拘泥于这一种方法,而是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对一家公司进行价值评估。在企业持续经营的前提下,人们评估企业价值的方法有十几种,但总的说来,可以把这十几种方法划分为三大类:成本法、市场法和折现法。

一、 成本法

成本法也称重置成本法,使用这种方法所获得的公司价值实际上是对公司账面价值的调整数值。这种方法起源于对传统的实物资产的评估,如土地、建筑物、机器设备等的评估,而且着眼点是成本。成本法的逻辑基础是所谓“替代原则”:任何一个精明的潜在投资者,在购置一项资产时,他所愿意支付的价格不会超过建造一项与所购资产具有相同用途的代替品所需的成本。因此,如果投资者的待购资产是全新的,其价格不会超过其替代资产的现行建造成本扣除各种损耗的余额。

成本法在评估公司价值时的假设是企业的价值等于所有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成本之和,减去负债。成本法在评估公司价值时,可以回答这样的问题:今天购买的所有资产并把这些资产组装为一个运营企业需要多少成本?这种方法强调被评估企业资产的重置成本。使用这种方法,主要考虑资产的成本,很少考虑企业的收益和支出。在使用成本法评估时,以历史成本原则下形成的帐面价值为基础,适当调整公司资产负债表的有关资产和负债,来反映它们的现时市场价值。

成本法在评估公司价值时的优点是账面价值的客观性和可靠性。成本法以历史成本的帐面价值为基础,而会计学上对历史成本原则的批评,直接导致了人们对成本法的种种非议。

历史成本原则是现代会计核算的最基本和最主要的会计原则之一,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承认和应用。但是,对历史成本原则的争议却从来没有停止过。批评者认为,历史成本的最大特点是面向过去。从会计确认的基础看,历史成本会计是建立在过去已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基础上的。不论权责发生制还是收付实现制,都是针对已发生的过去交易而言的。前者指因过去交易而引起的权利和义务;后者指因过去交易而引起的现金收付。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建立在已发生的交易或事项的基础上。因此,总的说来,历史成本提供的是面向过去的信息,相对于未来缺乏决策相关性。以历史成本的帐面价值为基础估算公司内在价值,缺乏逻辑和经济学基础。具体而言,成本法是以企业单项资产的成本为出发点,忽视了企业的整体收益和获利能力,而且在评估中不考虑那些未在财务报表上出现的项目,如企业的组织资本,企业自创的无形资产,企业的销售渠道和企业的服务等等。

二、 市场法

当未来自由现金流量实在难以计算时,分析家经常转向市场。将目标公司与其他类似的上市公司进行比较,并选用合适的乘数来评估标的企业的价值,这就是公司价值评估的市场法。市场法的关键就是在市场上找出一个或几十与被评估企业相同或相似的参照物企业;分析、比较被评估企业和参照物企业的重要指标,在此基础上,修正、调整参照物企业的市场价值,最后确定被评估公司的价值。

市场法的逻辑依据也是“替代原则”。根据替代原则,一个精明的投资者在购置一项资产时,他所愿意支付的价格不会高于市场上具有相同性能的替代品的市场价格。由于市场法是以“替代原则”为理论基础,以市场上的实际交易价格为评估基准,所以市场法的假定前提是股票市场是成熟、有效的,股票市场管理是严密的,目标公司和参照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数据是真实可靠的。股票市场越发达、越完善、越有效,市场法评估的公司价值就越准确。在股票市场存在重大缺陷、不充分、不完善、缺乏效率的情况下,难以采用这种方法。

在运用市场法时,选择什么样的公司作为参照物对分析的结果起着决定作用。交易所涉及的公司、市场坏境和结构方式各不相同,如何确定参照物呢?从内在价值的定义而言,可比公司意味着公司应当具有相似的未来现金流量模式,以及一定的经营风险或财务风险。这些风险应当是相似的或者他们之间的差异是可以量化的,这样才能对目标公司的现金流量采用合适的贴现率进行贴现。

在实际操作中,选择可比公司的方法是,通过考虑增长前景与资本结构等方面,选择相似的同行业或密切相关行业的公司,这样可以从大量的上市公司中选出几个可比的上市公司。然后,对这几个公司进行分析、对比,判断这组可比公司乘数对目标公司价值的意义。所以,在实际设计分析过程和使用分析结果时都要慎重,不能脱离实际。

市场法以目标公司的市价作为比较对象,而股票市价存在着不稳定的问题。比如,有的上市公司的股价非理性的大幅波动,而公司的“内在价值”是不应该这样剧烈变化的。这样,市场法评估出的公司价值不是客观的,所以评估所选择的时机非常关键。我们从网络公司价值的涨跌之中,或许可以体会到更多市场法的缺陷。

除此之外,在非公开上市市场兼并中普遍存在的控制权溢价问题也无法在公司比较分析方法中发现出来。作为谨慎性原则的另一种表现,在决定兼并价格时通常要在交易价值的基础上增加30%~50%的控制权溢价。当然,如果把参照物限定在最近发生兼并或收购活动的公司,那么可比公司价值就变成了可比兼并价值。在这种模型中,可比性公司的权益市场价值和调整后的市场价值都是根据相关交易的收购价格计算得出的。由于交易本身考虑了各种定价信息,由此得出的交易乘数中已经包含了控制权溢价。

三、 折现法

折现法(即收益法)是计算公司的内在价值是最妥当的方法。企业的内在价值即是其未来能产生的收益折现。

折现法依据折现的对象的不同,又可以分为股利折现法、现金流折现法和以会计净收益(利润)为基础的折现法。折现率则采用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

在三种折现法里,一般公认现金流折现法最科学合理。但是这种观点的基本理由是认为只有现金是“真实的”,会计利润不可靠,典型的论调是声称“现金流是至高无上”。这种观点在已经发生的会计年度也许是正确的,但是在预期的世界里,难道现金流量的真实度就一定超过利润吗?事实上,预期现金流量是在预期净收益的基础之上调整而得出的。有研究指出,在三种折现法的对公司内在价值预测的差异最终将集中在上述公式的终值确定上。

关于折现率,一般采用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还有的通过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统计计算类似风险的上市公司必要报酬率来确定。

折现法还有两个“改进型”:一个是“调整现值法”(APV,Adjusted Present Value);一个是“经济附加值法”(EVA,Economic Value Added)。APV指出,对公司总体业务统一使用WACC进行折现不够科学,应该根据产生现金流的不同业务事项单独估计他们的资本成本并折现,最后将各部分折现值相加。EVA的基本思想是:利润率不能超过资本成本。一个公司或生产单位仅在它的营业收益超过所利用的资本成本时才为其所有者创造了价值。公司的价值等于投资资本加上预计经济利润现值。其中,预计经济利润等于投资成本乘以投资资本回报率与加权平均的资本成本的差额。经济利润模式将现金流量折现模式中的价值驱动因素、投资资本回报率和增长率转化为单一的数字,因而可以了解公司在任何单一年份的经营情况,而自由现金流量法却做不到。 可是,由于市场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人们很难准确预测公司未来的收益和相关风险。上述折现法的演进过程根本对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毫无帮助,只是折现模型自身的完善和发展。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用它来计算公司价值。为证明某个数字而提出的支持材料堆了一堆,其详细程度似乎已经有些过分。确定公司价值的行为正在陷入机械地把各种模型的结果平均化的泥谭中。尽管这些模型看上去似乎高深莫测,但是结果或者是大部分未得到验证,或者是可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