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数字医学范文

数字医学范文

数字医学

数字医学范文第1篇

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的现状及发展范戎,王琼,鹿茸,汪森然,孙嘉明

基于HL7CDA门诊电子病历的设计与实现杨鹏,刘丹红,潘峰,汤学军,饶克勤,徐勇勇

基于云的区域电子健康档案存储和交换架构杨剑,胡新平,董建成,YANGJian,HUXin-ping,DONGJian-cheng

区域医疗影像数据中心存储系统研究与设计中国数字医学 母晓莉,夏新,季翔,MUXiao-Li,XIAXin,JIXiang

基于区域医疗信息共享平台的医疗安全警示系统设计与应用冯阳,于广军,何萍,王英杰,宫克奇,陆斌杰

大型区域医疗信息系统建设的项目管理实践杨佳泓,张美峰,母晓莉,YANGJia-hong,ZHANGMei-feng,MUXiao-li

论区域医疗信息化中的网络安全建设何萍,程力立,于广军,HEPing,CHENGLi-li,YUGuang-Jun

区域医疗信息共享领域影像与非影像信息的集成方案比较王霏,王晔,母晓莉,WANGFei,WANGYe,MUXiao-li

区域PACS建设经验和体会张美峰,夏新,于广军,ZHANGMei-feng,XIAXin,YUGuang-jun

医院-社区医疗服务网络及电子健康档案的构建易应萍,YIYing-ping

商业智能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郝昱文,卢沙林,杨宇,HAOYu-wen,LUSha-lin,YANGYu

实验室信息系统双向通讯的设计与应用张超,ZHANGChao

大规模无线网络在医疗行业的应用刘喻,LIUYu

加拿大区域医疗信息系统的研发与应用华永良,段楠

提高中医电子CRF功能需求的研究与实践闫务峰,刘保延,周霞继,郭玉峰,倪青,文天才,肖月星,陈世波,胡向禹

生物信息学与医学:1基因组学是生物信息学的先导赵军平,赵亚力

计算机辅助RGB颜色测量分析系统客观评价鲜红斑痣的疗效研究齐向东,马立敏

自由视角立体电子内窥镜系统的研制庄小龙,谢叻,赵志球

基于形态学滤波的寄生虫卵图像混合分割算法陈碧黎,谢杰镇,王博亮

医用超声功率检测系统的设计研究汤黎明,戚仕涛,刘铁兵

医院与社区双向转诊互动平台的研究与设计宋炎,杜雪平

医院医疗事件报告系统解决方案余志庆,王伟,张敏,徐亦明,张穗蓉,王玉法,殷红彦

计算机辅助设计在先天性中外耳畸形整复术中的应用傅窈窈,戴培东,张天宇

医学生的医学信息技术系列课程设置与改革刘燕,何建璋,胡珊,周毅,邓晶,卢初祎

基于医学规则的医院信息系统模型开发框架中国数字医学 戴海伟,唐澍,谭碧竹

医院网上预约挂号系统的实现韩翠玥

一种基于XML的病人信息快速查询系统王洪强,詹永丰,李亚东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在医疗垃圾管理系统中的应用马锡坤,杨国斌

基于影像数据系统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研究——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模型王凯芸,孟丽莉

膝关节半月板的解剖学研究与三维重建徐伟,周庭永

面向电子病历应用临床路径软件功能标准研究郑西川,范理宏,胡彬

电子健康档案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绩效评价中的作用黄煊,范启勇,沈佳妮,陈黎

北京市卫生局医疗广告信息系统数据共享的成功范例王晖,邓小虹

医院门急诊楼智能建筑设计与实践李刚

坚实基础夯实未来之路——湘雅二院应用IBMXIV系统案例分析中国数字医学 刘华

用IP网络整合后台存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借力Dell打造灵活高效存储系统刘华

锐珂医疗PACS/RIS系统成功应用于北大第一医院刘华

从"1"到"5"的飞跃——H3C助哈医大附属第一医院提升灾备恢复等级褚纯

医学影像数字化系统再升级的新解决方案北京亿彼恩科技有限公司

美国医疗信息和管理系统学会2010年会概要谢琪,王映辉,常依群

数字化MSCT扫描及数据后处理技术对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研究汪春荣,刘远健,沈比先,高德宏,袁知东,言伟强

多层螺旋CT数据重建在主动脉壁内血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江锦赵,刘远健,刘鹏程,邹立秋,袁知东,张贺香

基于XML的医院信息系统数据集成方案研究易珺,曹东,YIJun,CAODong

连续数据保护技术全面保障医院信息系统安全郝玉清,周渝霞,李硕,李源HtTp://

医保实时结算的信息技术应急保障体系建设体会邢进,陶颖,费晓璐,尚邦治,严汉民

LIS系统在医院"军卫一号"系统中的实现孙文桥,石磊,SUNWen-qiao,SHILei

医院信息系统安全运行保障措施与效果金爱兰,JINAi-lan

"转型"力作——专访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信息中心主任叶欣刘华

微软医疗的中国愿景李海阳

移动护理系统的项目实施和体验衡反修,李喆,黄伟城

惠普出席"县市级医院信息化建设研讨会"中国惠普有限公司

县市级医院信息化建设研讨会在山东莒县召开刘华

PanasonicTOUGHBOOKH1笔记本电脑新品会在京举行刘华

惠普电脑助美国医疗机构IMG成功"瘦身"刘华

新北洋医院信息系统专用打印解决方案让医疗更高效左晗

卫生部要求同级医院检查结果年底互认赵士洁

医疗信息系统集成研究与实践赵晨晖,薛万国,史鸿飞,刘济全,吕旭东,段会龙

Vague距离及其在医疗诊断系统中的应用研究姜华,周珍,JIANGHua,ZHOUZhen

构建区域临床药学服务数据中心谢健,赖炜,吴汝明,辛小霞

生殖医学中心管理系统的开发高志宏,赵章记,陈小华,GAOZhi-hong,ZHAOZhang-ji,CHENXiao-hua

以医疗质量安全为核心的医院信息系统研究赵明刚,王锡宁,舒婷,马谢民,俞汝龙

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区域卫生信息组织的建设与成功经验张俊平,李琦,ZHANGJun-ping,LIQi

基于本体的临床路径电子化研究胡臻,李劲松,虞海燕,杨一兵,荒木贤二

正则表达式在医院信息系统中的应用研究李超峰,干峰,胡珊,LIChao-feng,GANFeng,HUShan

成本核算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李腊梅,王燕燕,LILa-mei,WANGYan-yan

医院综合考核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祖学亮,ZUXue-liang

肠内营养膳食治疗信息系统的研制莫晓华,李小华,傅军,MOXiao-hua,LIXiao-hua,FUJun

Full-PACS建设的意义和特色廖远桥,谭嘉浩,LIAOYuan-qiao,TANJia-hao

构建以患者为中心的大型综合性医院医学影像信息平台中国数字医学 张琼瑶,ZHANGQiong-yao

数据挖掘技术在放射科医疗管理中的潜在作用戈欣,吴晓芬,许建荣,GEXin,WUXiao-fen,XUJian-rong

美海军的远程医疗发展对我国海军发展的启示翁盛鑫,黄影,WENGSheng-xin,HUANGYing

基于流媒体技术的多路手术直播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冯天亮,陈力,陈海成,王龙

医疗行业数据集成中的数据质量问题研究林靖生,郭茜,LINJing-sheng,GUOQian

Caché在医疗领域的研究分析及测试对比陈航,CHENHang

生物身份识别技术在医院的应用展望崔杰,周燕,CUIJie,ZHOUYan

信息技术在优化门诊流程中的应用仲晓伟

网络化医疗统计数据的产出与价值中国数字医学 王雪雯,刘颖,韩杰,孟小平

基于无线网络和PDA的门诊输液系统的应用实践马骏,胡顺福,MAJun,HUShu-fu

公共卫生信息专业委员会年会在厦门召开李华才,LIHua-cai

中国卫生信息技术交流大会在广州召开李华才,LIHua-cai

数字医学范文第2篇

继续医学教育作为终生性的医学教育方式,贯穿于卫生技术人员的整个职业生涯的过程中。由于医学进步日新月异,而医务人员工作繁忙,传统的学习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他们对于知识更新的需求。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学习已经成为医务人员进行继续教育的主要模式。因此大力整合知识信息资源,建设医院的数字化学习平台,促进学习型医院的形成,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

1 数字化学习的涵义及特点

1.1 学习不受时空限制:数字化学习资源的高度共享性及通讯技术的发展突破了学习的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学习者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根据自身的条件来选择学习的时间和地点,能较好地解决工作与学习的矛盾。而且数字化学习使学习内容的时效性更强,比如出现像SARS、禽流感等新的流行病期间,卫生行政部门在其网站上相关的学习资料,各地医务人员借助网络可以即时知道专家制定的诊疗指南。

1.2 学习自主性增强:数字化学习资源具有高度的多样性和共享性,医务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时间、专业需要、学习能力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和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如好医生网站上就开设有继续医学教育的平台,医务人员可以在这个平台上自主地选择学习课程[2]。

1.3 学习形式多样化: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丰富多彩的互动和协作环境,学习者可以利用网络教学系统、虚拟教室、虚拟实验室、聊天室、电子邮件、公告板和网络传呼机等工具,选择独立学习、团队协作学习、分组讨论学习、远程互动学习等多种学习形式。比如网上“虚拟患者”为学习者提供医学病例情境,指导学习者对情境进行观察、思考、操作。在网络环境下,有着相同学习兴趣的医务人员可以组织合作学习小组,在相关网站的交流平台上学习、讨论、交流。

1.4 降低了继续医学教育的成本:数字化学习环境下,医务人员不用离院就可以参加学习,节省了学习成本。通过开展数字化学习,在医院里面就可以普及继续医学教育,也减轻了医院的负担。

1.5 缩小了地区之间的继续医学教育质量的差异:一些边远地区相对经济发达地区的继续医学教育水平有一定的差距,通过数字化学习,在边远地区的医务人员也可以有机会接受著名专家、教授的授课。

2 继续医学教育中数字化学习的实施

数字化学习必将成为医院继续医学教育的主要学习方式。数字化学习包括数字化学习环境、数字化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学习方式三个基本要素。数字化学习环境是经过数字化信息处理具有信息显示多媒体化、信息传输网络化、信息处理智能化和教学环境虚拟化的特征。数字化学习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上或网络上运行的多媒体材料,具有多媒体、超文本、友好交互、虚拟仿真、远程共享特性。数字化学习方式是指学习者利用数字化学习平台和数字化资源通过自主探究、协商合作、实践创造等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医院要在继续医学教育中实施数字化学习,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2.1 构建医院数字化学习平台,创造良好的数字化学习环境:首先要加强医院的信息网络的建设,对外能高速地连接互联网,对内有良好的内部局域网,配备足够的多媒体计算机终端到医务人员的办公室。其次要整合医学知识信息资源,医院的数字化医学信息知识资源包括各种医学多媒体课件、医学数据库、因特网上免费的医学信息资源等,这些资源经过整合以后为医院的继续医学教育提供了知识上的保障。再次利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自主开发或者购买数字化学习的管理软件在医院的局域网中构建开展继续医学教育的数字化学习平台,医务人员随时可以通过这个学习平台进行学习和交流。

2.2 加强员工信息素质教育,培养员工终生学习的能力:以学习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为主的继续医学教育仅仅依靠新知识的传播是不够的,必须唤起医院员工对知识的渴望,发展员工个人的潜力,树立终身学习的态度,培养他们独立的适合自己发展的终身学习能力[3]。在信息社会里,终身学习的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者的信息素质,只有具备相应的信息素质才能很好的适应数字化学习的学习方式。医院的继续教育中应该注重对员工的信息素质教育,培养他们的信息意识,使他们具备发现、判断、筛选、表达信息的能力;提高他们的信息技能,使他们具备检索、评估、利用、传播信息的能力。具体来说就是使员工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网络知识和软件操作技能,掌握信息检索技术,能够熟练使用诸如数字视频、数字音频、多媒体软件、CD-ROM、网站、电子邮件、在线学习管理系统、计算机模拟、在线讨论、数据文件、数据库等数字化学习资源,并能根据自身的学习需求,利用恰当的检索策略,通过合适的途径从各种数字化资源中检索到所需要的信息,高效利用这些信息进行学习来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2.3 加强数字化学习环境下继续医学教育的管理:数字化学习环境下继续医学教育的开展主要是以个人分散式的学习为主,不同于传统的集中上课学习,因此必需探索相应的继续医学教育的管理方法,在构建数字学习平台时考虑到如何让学习者和授课老师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沟通,学习者之间如何进行交流,如何确定学习者完成相应的学时,如何授与学分等等。参考当前远程继续医学教育管理的模式,医院可以通过员工在数字化学习平台中进行注册,员工根据个人的学科专长、实际工作需求和学习时间,选择适宜的课程,作为自己的学习内容。学习结束后,经考核合格方能获得相应的继续医学教育学分,即所谓终结性评价。

此外,还可利用博客(Blog)进行形成性评价。Blog被视为继电子邮件、BBS和ICQ之后的第四种互联网沟通工具,相比较而言也是一种较严肃的沟通工具。利用Blog构造学习者的电子档案袋,真实、客观、全面地评价学习成果。通过在Blog中记录学习者所完成的学习任务的全过程情况,从学习过程的方法、情感、态度、心理等方面全面评价学习者,而不是简单地针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价。总之,我们应积极借鉴国外优秀的经验,改善现有的评价机制,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全面客观地评价继续医学教育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克东.数字化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J].电化教育研究,2001,(8):46.

[2] 马 敏.现代远程教育在继续医学教育中的应用与思考[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6,20(5):376.

[3] 冼利青,吴少林.论信息社会医院继续医学教育发展趋势[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5,21(1):23.

数字医学范文第3篇

另一个现实问题也摆在我们临床医生面前:数字医学,我懂吗?我能做什么?普通临床医生应该如何认识自己在数字医学中的角色?实际上,已有不少临床医生敏锐地认识到数字医学实践对推进临床学科发展的重要意义,及早进行了数字医学的临床实践摸索,并取得了优异成绩。例如:浙江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将3D技术应用于活体肝移植实践,有力地支撑了精准手术决策[1-2];广州总医院骨科积极开展了数字骨科的创新性研究,将数字化重建与快速成型技术应用于复杂上颈椎疾患等骨科疾病的诊治,取得了良好的疗效[3-4];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将数字技术应用于对巨大肝泡型肝包虫病的诊断治疗[5],中国人民总医院、福建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单位开展了基于肝脏三维图像的肝段自动划分及虚拟性肝切除临床实践,提高了肝脏外科的精准技术水平等[6-9]。其中有一个团队的发展轨迹十分值得我们关注,即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江医院肝胆一科团队。2002年该团队开始进行数字医学在肝胆胰外科的应用研究。他们在研究工作中克服了常用的国外Myrian等软件只能进行肝脏3D和单面虚拟手术、CT的3D功能也存在重建质量和交互性差异的弱点,在数字虚拟人肝胆胰图像3D和仿真手术基础上,率先通过对64排CT采集数据技术的改进,突破了获取活人体亚毫米图像数据的瓶颈,研发出了具有我国独立自主知识产权、能同步立体显示肝胆胰脏器的MI-3DVS软件,实现了解剖数字化和诊断程序化;同时,在国际上率先自主研发了由外科医生操作的多功能仿真手术器械和仿真手术系统,可有力地配合MI-3DVS进行仿真手术,指导临床术前制定精准手术方案,实现了手术可视化,解决了大量的临床疑难问题,建立了我国首套数字医学肝胆胰外科数据库[10-15]。黄志强院士指出:南方医科大学研发出来的三维成像技术,作为我们国家代表性的三维数字医学技术,应用于外科方面。对于临床上了解肿瘤与门静脉、肝静脉和肝动脉的关系,作为术前评估,比以前更容易了,誉其为转化医学的良好典范[16]。

总结在数字医学实践中获得优异成绩者的成功经验,有以下几个关键性成功元素:(1)创新的攻关理念,即数字医学技术如何直接转化为临床病人实施精准治疗、获得最佳效果服务。(2)明确的攻关目标,如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江医院肝胆一科团队的主要目标是建立可为外科医生直接操纵的、用于指导精准手术的腹部医学三维可视化系统——MI-3DVS—虚拟手术系统,及其要完成这个总目标必须实现的子课题(特殊组织、微小器官信息获取、图像分割、三维重建,手术导航等)。(3)多元的攻关团队,其中包括临床外科医生、解剖学专家、影像学专家、计算机专家、软件制作专家等。(4)坚韧的攻关精神,在临床科研的实施中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边验证、边总结、边思考,不断升华,不断赋予新的研究目标和内涵,使课题不断向纵深延伸、向高层发展,始终充满活力。(5)最重要的,他们有一个精诚团结的攻关领导核心。转化医学有三层内涵。第一阶段即T1阶段,是根据临床需求,进行创新性研究,力求实验室和临床研究的成果能用于提高疾病防治效果。个人理解,简言之,就是结合临床“找问题,做研究”。从数字医学角度来说,就是要根据临床的需求,进行数字医学基础研究,获得关于数字人体的新认识,开发出新的临床精准诊断疾病、虚拟手术的应用技术手段以及管理手段,用于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提高诊治水平和效果。这个阶段,涉及到人体解剖、外科学、病理生理、影像学、计算机三维成像、信息化网络平台的构建等多个学科的联合攻关。中国工程院程京院士最近在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第五届学术年会的报告中谈到,我国转化医学路径的特点是“CURING”模式,C:Clinic,临床,从临床发现问题;UR:UniversityResearch,大学研究,将临床发现的问题在大学进行相应的研究;IN:Industry,工业,通过工业化将研究成果制备成产品;最后,还有G:Government,即政府的支持。数字医学的T1阶段正是CURING模式的生动体现。首先,要寻找到与数字医学相关的临床问题,如肝胆管结石病容易复发,术后残石率高达61.3%,再手术率高达56.4%,即使有纤维胆道镜的普遍使用,残石率仍可达19.5%[17]。因而复杂性、多发性肝胆管狭窄并结石病人常需多次、反复手术,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究其原因,主要是肝内胆管的走行多变,狭窄位置不定,术前难以确切显示定位,确定诊治策略存在一定的难度。B超、CT、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等现代化检查手段都不能达到理想的诊断。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江医院肝胆一科团队抓住这个临床问题,将其凝练成“如何获取亚毫米微细脏器、管道数据”这一科学问题,与数字人体解剖专家、影像专家、计算机专家联合攻关,最终突破了高质量胆道数据采集的瓶颈,获得了高清度结石、扩张或狭窄胆管的图像数据,使病变繁杂、难以确定根治性治疗方案的肝胆管结石手术变为病灶明确、手术方式精确。在此基础上经过与软件生产公司的联合,使研究结果变为可用于外科医生在临床独立电子计算机上操作的软件系统,术前进行虚拟手术,拟定精准治疗方案,使Ⅰ、Ⅱa、Ⅱb肝胆管结石病的术后残石率降低至1.0%[18],治疗效果大大提高。目前该软件系统正在接受政府(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审查,争取在国家法律法规的批准、监督下正式上市,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由此可见,数字医学的T1阶段,要从临床出发考虑问题,研发出直接为临床所用的数字医学设备、软件产品,具有重要的“原始创新”意义。临床是T1阶段的首要启动环节,如果没有临床问题的发现、挖掘,就谈不上此后的一系列转化研究的进程。既往许多基础研究费精劳神完成后却被束之高阁,其主要原因常常是在T1阶段没有选准能解决临床需求的问题所致。临床医生在T1阶段所担负的角色应该是临床问题的发现者、科学问题的凝练者、临床科研的实践者、研究结果的验证者。临床医生的任务是如何深入细致地发现临床中的疑难问题,将其提升、凝练成如何进行科研攻关的科学问题,并参与进行攻关研究,验证研究结果,促进临床诊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转化医学的第二阶段,即T2阶段,是将研究成果用于日常临床工作及制定预防保健决策。这是使T1阶段研发的成果真正转化成为促进人类健康的有效措施的实践过程。从数字医学实践来看,应是充分应用各种数字技术产品所体现出的数字技术的精准性、快捷性、信息共享的广泛性等,对临床疑难问题进行精确的分析评估,对比分析研究,发现特异性数字征象,总结规律性经验,用于指导和拟定精准的手术或综合治疗方案,并验证其临床效果,挖掘新的问题,进一步转化,进入新一轮T1进行深入研究和改进。

简言之,就是将T1阶段研发出的数字医学技术成果进一步“推广应用,验证提高”。因此,该阶段是消化吸收再创新的重要阶段,内涵更加丰富,范围更加广泛,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精力、财力。也只有通过这一阶段,在T1产生出的数字医学原始创新成果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印证和认可,为临床所接受,为病人服务,创造出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转化医学的真正目的。在此阶段,由于临床医生最接近临床实际,最有利于及时观察、研究、探索、发现T1结果的时效性、准确性,因而应该可以发挥出创新性研究的更大潜能,更多的主观能动性。临床医生在数字医学T2阶段担负的角色应该是T1阶段研究成果的临床实施者、推广应用者、对比研究者、归纳总结者。在这方面,已经有大量的研究报告得以证实,诸如我们在前面所提到的多个优秀团队的杰出工作。转化医学的第三阶段即T3阶段,是将实验与临床研究作为制定卫生法规的依据。T3是更高层次的转化,具有更重要的指导全局的意义。从数字医学实践探讨其含义,我理解就是要充分运用信息传递的快捷性、信息共享的便捷性等数字技术的优势,准确快速地汇集和分析各种资料,进行队列研究及RCT研究,为各项疾病的规范性诊治“指南”、“共识”的制定、医疗机构等级评定、医保的范畴决策等提供依据,以及通过高层次的行政管理、学术规范管理举措,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增强医务人员素质,提高临床诊治水平。简言之,“拟定规矩,规范行为”。临床医生在此阶段担负着更为重要的角色和任务,他们应该是数据采集者、资料分析者、标准制定者、依据提供者。例如,最近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胆道外科学组应用现代数字医学影像学技术,包括3D成像分析技术,结合解剖学、手术学、病理学依据,制定了胆道疾病规范性诊断治疗文件,用以指导胆道外科临床,使数字医学技术成为开展规范性精准肝胆外科的有力支撑。综上所述,数字医学绝不仅仅是影像学专家、计算机专家、医学管理专家的事情,在数字医学T1、T2、T3相互转化的进程中,临床医生承担着重要的角色,是不可低估的中坚力量。同时,通过数字医学实践,使临床医生对病情的分析、治疗的决策由过去的经验决断转化为今天由信息技术支撑的精准决断,有助于提高分析、决策的精准性,从而使病人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这不仅造福于广大病人,而且有助于提高临床医生自身素质,促进学术发展,规范医疗行为,更好地为病人服务。临床医生在数字医学中如何胜任自己的角色?(1)具备多种知识,不断学习提高。临床医生要实现数字医学的转化医学理念,产生创新性研究成果,不仅需要掌握外科学、手术学、解剖学知识,而且要具备计算机学、信息学、影像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只有加强学习,不断进取,才有可能适应“知识爆炸”时代数字医学与临床医学相互交融、日益迅速的技术发展。(2)认真思考问题,凝练攻关靶标。创新性成果来源于创新性思维,而创新性思维来源于在看似平凡的临床现状中勤于发现现存问题,善于凝练科学问题。如果每天满足于完成日常工作,熟视无睹,得过且过,是不可能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的。(3)组织交叉团队,团结合作协调。一个人的技术水平再高,所具有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临床医生充分认识自己在数字医学T1、T2、T3的角色,是为了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进行基础研究与临床需求之间的相互转化,使病人直接受益,但应认识到数字医学是个多种知识交叉融合的前沿学科,单凭临床医生是难以完成复杂的整体研究工作的,应注重与其他学科专家的紧密联手,虚心向他们学习,尊重他们的创新思维,协调合作,共同努力,方能完成转化医学大业。(4)注重创新发展,勿忘主题目标。转化医学之所以被高度重视,是因为既往诸多耗费大量资金的基础研究难以付诸于促进临床医学发展、使病人受益的现实,因此,在进行数字医学创新发展的探索时,应时刻勿忘转化医学的根本宗旨,注重从临床找问题,为促进又快又好地精准诊断治疗、切实提高人民健康水平而解决问题,防止重蹈覆辙。

作者:卢绮萍

数字医学范文第4篇

医院数字化是医疗卫生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医院数字化管理和电子病历为重点推进医院数字化建设。而医学信息管理人才是其主体。决定着医学信息服务水平和传递医疗共享资源的质量与安全。为此,医院信息管理人才的培训与引进应成为医院未来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

当前医院数字化的建设与发展现状

医院数字化能在网上预约就诊、影像数据、财务管理、电子病历、医疗数据资源共享等方面实现网络化、智能化和数字化的全方位服务。当前部分医院领导重医疗轻管理、发展意识不强、尤其是医学信息管理人才紧缺等因素制约着医院的数字化建设,为此当前大多数医院,尤其是基层医院的信息数字化建设属于起步阶段。

医院的竞争实际是信息与资源的竞争,而信息与资源的竞争本质上是人才的竞争。医学信息人才对信息化管理和多学科合作等方面起举足轻重的作用,能提高医院的竞争力与服务水平。医院迫切需要引进与培养更多的医学信息管理人才。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提升就医速度与服务质量。最终营造一种和谐的医患关系。

医院数字化对医学信息管理人才的机遇与挑战

院信息管理人才对医院数字化建设发展的积极影响。传统的医院对患者的信息主要是人工进行的纸质储存。对其信息管理需要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工作效率低而且成本高等。但随着信息化的运用与普及,使得医院的信息管理成本降低,管理效率高。另一方面。医院数字化使得医院信息管理在时间、空间等迅速发展,最终成为了网络桌面管理,实时动态管理医院信息。更为重要的是,能协助其他科室查询病人资源,便于诊断与治疗,形成共赢。

医院数字化给予医院信息管理人才机遇。随着医疗卫生事业信息化的迅速发展和全面普及,这意味着引进和培养医学信息管理人才成了医院数字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医院实行信息数字化管理,其涉及医学学科、信息学科以及管理学等知识,三方面相互渗透融合,这就需要从事的信息管理人才是不只精通医学知识。还要精通信息的知识与技术,即“通才”+“专才”的复合型人才。然而,就目前情况而已,医学信息管理人才紧缺,需加强培养该方面人才。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医学信息管理人才必将成为医院信息化市场需求的弄潮儿。具有宽阔的发展空间和就业前景。

信息化管理人才所面临的挑战

数据的安全性:医院数字化便于信息数据储存于计算机或磁性介质中,数据集中储存于小的储存空间。但其方便复制数据,介质容易受到外界温度和湿度等条件的影响。极易被人全盘拷贝以致数据泄露为他人所用,此外,计算机系统自身存在一定的漏洞,一旦计算机遭到黑客的恶意攻击或病毒浸入。易造成数据丟失、篡改以及泄露等,会给医院和患者带来巨大的损失。

对信息管理人才提出新的要求:医院数字化管理不仅需要信息管理人员拥有一定的计算机知识与信息化系统的应用能力。还需具备一定的医学知识与管理知识。目前部分医院的信息人员具备很强的计算机知识和应用能力、管理能力,但其医学知识相对薄弱;部分人员具备较强的医学知识和管理知识,但其计算机能力相对薄弱,均不能出色地完成医院信息化管理工作。为此。医学信息管理人才需具备较高的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医院信息管理人才的内部控制管理水平迎来挑战:医院数字化的发展与应用,对其内部的控制管理的重点工作产生影响。内部控制管理主要是为了确保数据信息的准時性和准确性。从而保障医院和患者信息的安全。为相关医生或科室的疾病诊断与治疗提供可靠的数据依据,提高准确率和工作率。医院数字化的应用不仅要控制管理信息管理人员,还要对信息系统的控制管理,为此,医院的内部控制管理对象发生改变。无形中增加了内部控制管理的难度与风险。

讨论与建议

转变医学信息管理人员的观念与思想。与时俱进。医院不应再重医疗轻管理,不应对信息进行纸质管理。这样信息不仅容易丢失,工作量大,成本高,市场价值不高。尽早让医院领导和信息管理人员认识医院数字化对医院和自身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最终实现医院信息化管理,提高竞争力和服务水平。医院数字化建设要从“面向业务管理”转变为“以人为本”。加强对信息管理人才的培养。及时对其进行思想观念的教育,定期对信息管理人才进行技能学习训练与思想的更新。不仅要求医学信息管理人员能高效地管理医院信息。还要有信息风险防范意识。能科学地预测、评估和管理各风险,以便采取相应措施,将风险降至最低,促进医院信息化管理的安全与稳定。

加强医学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提高职业综合素质。医院数字化的不断发展与应用。医院需要引进和培养更多既有计算机应用能力。又具备牢固的医学知识与管理学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当前部分医院发展不起信息数字化其根本原因为其缺乏相应的医学信息管理人才。随着新医改政策的不断深入和医院数字化的发展。对医学信息管理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这就需要相应院校或医院加大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院校可在培养内容如课程设置和培养方式上将医学、计算机和管理知识三方相结合进行。如在医疗数据联机分析、医疗数据挖掘和医疗数据可视化知识方面的学习,让学生接触更多的实例。这样更容易培养出具有通才和专才的技术型医学信息管理人才。从而满足医院业务管理工作的需求。

提高医学信息管理人员的技术能力,确保信息的安全性。信息管理技术不全和信息系统安全性较差将会对医院数据产生重大安全隐患。为此可从以下两方面落实保障数据的安全性。

建立全面的可视化和控制手段。一方面。提高医学信息管理人才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及时更新软件,动态监测敏感信息和将信息数据储存安全区域。一旦发现不寻常时情况。系统可立即报警。

加大行政和财政的投入。如要提高医学信息管理人才的信息化技术、开发和提升系统的安全性等都需要投入资金和行政规范,为此需要财政和行政的支持,从而才可保障医院信息数字化的正常运行于发展。

数字医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学科整合;数字化信息;医学影像学;解剖学;临床病理学;多媒体教学;教育

随着循证医学与医学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影像学检查在临床疾病诊断中所占比重日渐增长,然而临床医生在本科教育阶段对医学影像学重视程度不足,教学模式老旧,教学知识不能及时更新,导致临床诊断需要和医生知识储备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传统的医学影像学教学以器官系统为基础,对各器官、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影像学表现进行“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实践课程多为理论课的复习和挂片读片模式对理论知识进行实践,教与学差距较大,教学与临床应用断层明显[1]。可见推行医学影像学教学模式改革是弥补目前传统教育模式不足的可行途径。为推动课堂教学革命,开展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推广智慧化教室建设,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求知欲,引导学生自主管理、自主学习,提升学生学习效率,打破传统医学影像学教育死板、教条的灌输式教育模式,为医学领域输送更多高素质高质量人才,本研究组提出借助网络化、多媒体教学模式,将影像解剖学、临床病理学与医学影像学进行学科整合,开展基于学科整合的数字信息化教学模式。

1医学影像学常规教学模式

医学影像学教学模式多采用集中学习理论课+分组实践教学的模式,其中理论授课旨在使学生了解各检查设备的成像原理及各系统正常影像学特征,并掌握多发病、常见病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2]。实践教学则通过观看影像资料,了解X线、CT、MRI、超声以及核医学等影像技术的应用范围以及识别常见病多发病的影像学特点[3]。

1.1集中学习理论课

集中进行理论教学,虽然能够以系统为基础对常见病、多发病的影像学表现和鉴别诊断进行系统讲授,但授课方式单调,以灌输式教学为主,学生主要通过背诵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来应付考试,没有真正的领会应用。该模式虽强调对影像理论知识掌握的重要性,但对学生自主应用影像学检查和阅片能力的培养不足,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差,学习内容与临床实际需要不匹配,教与学脱节,缺乏积极互动[4-6]。故而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将多媒体应用于教学中是很有必要的,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感,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激发对医学影像学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化理解,更好的发展教育学。此外,传统理论教学多以医学影像学教材为参考教材进行理论授课,教材中影像解剖学和病理学整合的知识量不足,导致授课时学生对影像学基础掌握不牢、理解不深入,因而在临床实践中无法将理论知识进行转化,为临床的诊治服务。

1.2传统分组实践教学

传统实践教学将学生分为人数较少的学习小组,授课形式以阅片、挂图相结合进行临床诊断报告内容的讲授。实践课中由于学生对影像学诊断要点的理解仍较模糊,常先复习书本知识,再进行阅片观摩,课堂中对图像的描述和讲解也比较简单,学生真正通过独立思考去阅片学习的时间较短。上课人数众多时,学生注意力涣散,对胶片的观察不够深入,学生学习就成了机械记忆,导致实践课授课效果不佳。若分组过多,教学时间安排就相对不充足,会导致教学任务加重[4-6]。为更好的理解书本上教授的影像学知识,学生只能大量将影像资料和与书本上的图例进行对比,才能掌握一些初级的诊断方法。这种方法不仅耗费时间,而且对于提升学生的阅片能力也是十分有限的,学生仅能了解常见病的典型表现,不能对疾病的影像学表现融会贯通。为改善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和不足,将影像解剖学、临床病理学与医学影像学进行课程整合,并结合图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icturearchivingandcommunicationsystem,PACS)、HIS系统等多媒体教学模式[7],将医学影像学打造成为一门适应计算机时代的工具与桥梁课程。

2新型教学模式

2.1以多媒体课件为基础的理论教学

随着数字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理论课融入了多媒体教学课件,使得医学影像学教学图文并茂,生动形象,课堂中教师与学生有更多机会互动,不仅使学生增加学习兴趣,也使学生阅片更为方便。尽管以多媒体课件为主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授课的不足,但其教学模式依旧是单向灌输式,并且学生学习方式也没有变被动为主动[8]。随着循证医学和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学任务愈发繁重,教学内容急剧增多,见习教学仅能观摩包含典型病变的几幅图像,对于影像学检查中横断面、矢状位、冠状位图像的学习仍不够深入,学生在未来临床中对影像检查图像的理解仍就困难,很难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单一的模式,不能给教学带来巨大的增幅,因此单纯融入多媒体课件的教学尚不能将影像学检查方法和图像直观而形象的展示给学生,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也无法实现预期教学效果[9]。

2.2以PBL为教学模式的医学影像学实践教学

在医学影像PBL教学实践中,教师根据教材设置章节的内容查阅相关资料,设定病例为主体的模拟情景,编写典型的临床病例,设置并提出与病例相关的问题,提前一周将问题分发给学生,学生围绕病例和问题预习教材以及查找相关资料、制作课件[10-11]。上课时,教师引导学生对病例进行分析并对病例中的问题进行分组讨论,积极解决问题,最后由教师归纳总结本章节重点内容,并对学生完成情况进行点评。尽管PBL教学存在诸多优势:学生能够在轻松、浓郁的氛围下自主学习;面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能够独立收集资料,展开小组讨论,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以达到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的目的;能够提升学生文献资料的检索搜寻能力,使学生学会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深入理解,模拟临床情景进行逻辑推理、锻炼学生表达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这些都将对其今后参与临床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但是PBL教学也存在诸多不足:课时不足,由于医学影像学涵盖的知识量十分之大,PBL教学难以用较少的课时数完成较多的教学任务;PBL教师及教室的数量严重不足,难于大面积推广PBL的教学模式;个别学生可能不配合,有些学生很懒惰,课前不认真准备学习资料、不参与学习课件的制作,上课时不参加讨论、不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或不独立思考人云亦云、滥竽充数,从而影响了PBL教学目的实现。总之,PBL教学模式是优、缺点兼备的,需根据医学院实际情况进行实践,并不适合所有的本科教育[12-13]。

2.3影像学课程与解剖学病理学课程的整合

解剖学是影像学的基础,只有了解正常解剖特点才能更好的鉴别病变。多项国外医学教学改革项目提出,将影像学课程与解剖学或临床解剖学课程整合,不仅利于解剖学课程的重新学习与理解,也能够提高影像学课程的学习效率[14-15]。此外,影像学上的密度或信号、质地、内部征象和伴随征象等特点在病理学上都可以找到相对应的病理过程,因此病理学在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上同样具有重要意义[16]。两者相辅相成,在教学过程中两者相互互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疾病特点。然而,国内的医学教学模式常常是先在学校进行基础理论教学,再下系到教学医院进行临床教学,这使得在进行临床教学时,学生对于基础医学知识已经有所遗忘,因此为让学生更加深刻牢固的掌握知识融会贯通,进行影像诊断学、临床病理学与医学影像学课程进行整合是可行和势在必行的。结合目前的传统教学模式和新型教学模式存在的优势和弊端,本研究组提出整合了影像解剖学、临床病理学与医学影像学课程,并结合了PACS、HIS系统等多媒体教学方法的新型教学模式,促使医学影像学教学接轨临床应用,成为临床医生诊断疾病的有力工具,为循证医学提供有力证据。

3基于学科整合的数字信息化医学影像学教学模式

3.1学科整合教材的汇编

医学影像学、影像解剖学和临床病理学教材图片众多且多更新速度快,为顺应时展趋势,本研究组采取编写电子教材的形式,以现有的人民卫生出版社《医学影像学》(第八版)、《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第三版)和《病理学》(第九版)为基础,结合PACS系统和电子病理中的病理学图片,整合成具有专业特色的《医学影像学》教材。

3.2整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

将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由原来的先理论后实践转变为边理论边实践,一堂课分为两个部分,先讲理论,然后进行实践,保证在课堂中当堂消化讲授的理论知识,真正让学生身临临床实况,培养学生临床运用影像学检查和独立阅片能力,体会医学影像学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使医学影像学成为临床诊治的有力工具。3.3PACS等数字信息化工具应用于教学为丰富实践课堂教学案例,培养学生独立诊治患者的能力,将PACS和HIS系统用于教学中。采取情景模拟教学的模式,模拟现实诊治患者的过程,从接诊患者开始,逐步给学生提供患者的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和体征等信息,让学生作为一名医生进行独立思考,运用相应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对患者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同时将PACS系统中影像学图像用投影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使其模拟成为一名影像科医生,自主描述病变的位置、密度或信号、大小、边界、质地、内部征象和伴随征象等,身临其境地体会影像诊断的要点和技巧,使其在未来临床应用时能够很快结合本科阶段所学的知识迅速进入住院医师的角色。

3.4整合教学实践效果的评价

开展新型教学模式时,采用随堂测验和问卷等形式实时监测教学效果和教师授课中存在的问题,合理利用问卷星等新型问卷、测试形式,发现和解决学生对于授课过程中存在的困惑和老师授课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我们从在影像科轮转的学生中抽取150名,分为两组,一组进行传统的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一组进行新型教学模式,进行授课的教师相同,然后对所有学生发放相同的问卷以调查课堂满意度并进行随堂测验。结果显示,传统教学组和新型教学组对授课效果满意度分别为78.7%和90.1%(P<0.05),两组随堂测验分数分别为(80.9±2.9)分和(87.6±1.7)分(P<0.05),说明采取新型教学模式能够提升课堂满意度和授课效果。

4讨论

数字医学范文第6篇

关键词:医学院校;数字图书馆;网络化;信息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5-0-01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数字时代悄然来临。图书馆数字化已经成为现代图书馆建设的必然趋势。所谓数字图书馆,是指对有价值的图像、音像、软件、文字和科学数据等信息通过收集加工,进行保存和管理,并在广域网上进行高速横向跨库连接的电子存取服务[1]。现代医学在基础研究和临床服务手段及医学服务信息多样化等方面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成为图书馆信息化水平能否适应这种变革的重要标志。

一、医学院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意义

与传统的图书馆相比,数字图书馆具有以下的特点:(1)时间上更方便。传统的图书馆开放时间固定,读者查询信息的时间有很大的局限性。然而数字图书馆不存在这个问题,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需要通过计算机网络随时访问相关的图书馆文献资料。这给人们的学习带来了极大的方便。(2)节约了信息占用的空间。和传统的图书馆相比,数字图书馆可以利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将各类文献压缩并转化成数字信息储存在磁盘存储器中。大大缩小了储存文献占用的物理空间,同时数字图书馆的网络化为读者提供了无限的阅读空间,无论读者身处何方,都可以方便的使用信息资源,这也在无形中节约了图书馆的实际面积。(3)信息的存储量加大。数字图书馆存储的文献不仅限于印刷体,还可以以录音带、光盘等为载体以及利用各种电子化、数字化装置,通过多媒体、超媒体等手段,向读者提供文字、声音、图像等多种信息。尤其在现代医学中各种医学影像资料、远程医学教学和远程手术的现场转播等在现代医学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而传统的图书馆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于医学信息的需要,数字图书馆却可以提供各种生动的、具体的、形象的医学信息。(4)信息的传播功能强大,并且高度共享。现代医学信息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掌握最新的医学信息是提高教学科研以及临床水平的关键。数字图书馆通过网络实现了信息的快速更新,并且实现了世界范围内的信息交流。满足了读者对于知识信息的不断增长的需求。

二、医学院校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对策及措施

1.树立网络化的观念,加强网络基础建设

这是医学院校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发展前提。目前许多中小型医学院校的图书馆还停留在局域网或单位工作自动化的初级阶段,对于加强远程信息存取,连接国际先进医学信息数据库的建设缺乏足够的重视和资金投入。因此要完善信息的基础建设,在服务器、存储设备、交换设备、传输设备等基础硬件上加强建设,才能形成良好的医学信息网络环境,满足读者的需求。

2.重视综合性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提升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素质

医学院校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只靠具有图书管理知识的馆员是无法完成的,还需要具有相关计算机技术和医学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因为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需要馆员不仅具有处理信息的能力,还要具有分辨信息的能力,对信息进行定位于评估,同时能够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良好的网络环境,为读者提供信息咨询、信息加工和信心检索等信息服务。医学院校的相关领导应重视这类人才的引进。

3.突出医学院校馆藏数字资源的特色

医学院校读者对于信息的需求专业性很强,在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中只有形成自己的特色,才能生存和发展[2]。例如,可以将附属医院的先进的医学影像资料等数字化,并且可以通过局域网或Internet来进行远程点播或远程教学。还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将医院的重要手术进行转播,为读者提供不同的信息资料。这些都可以成为医学院校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特色建设。

三、医学院校数字化图书馆的发展方向

首先,由单独提供文献服务转向提供信息服务。不同的医学院校可根据自己的设备先进程度和实力水平,选择服务的侧重点。比如医学研究所的数字化图书馆可以以数据库建设为服务的重点,而对于大部分的医学院校的数字化图书馆可以建立以面向教学和临床的情报检索。其次,医学院校数字化图书馆要走产业化的道路。通过医药科技文献数据库的建设,关注人们对于医药信息的需求,开发实用且廉价的数据库产品,形成具有社会化的生产能力的信息服务基地[3]。最后,建立整个医学的信息联机检索,使整个医学的文献信息的检索能够互通有无,合理分工,提高数字化信息的利用率。使医学院校乃至整个医学行业的数字化建设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昕,贾冬梅.医学院校图书馆数字化的几点思考[J].医学信息,2002(3).

数字医学范文第7篇

数字化医院是当今医疗卫生领域的发展方向,全国各地医院都在探索数字化医院建设与管理的发展模式。在数字化医院建设中,工程技术建设与管理是核心,关系到数字化医院建设的成败。而数字化医院工程技术建设与管理是一项十分复杂与系统的工程,不是仅靠一个部门或者一家公司能解决问题。

随着医院管理模式及医疗改革模式的逐步发展,医院数字化是现代医院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本期策划介绍了我国数字化医院建设的发展现状,同时结合医院实际从硬件、软件、人才等方面简述医院数字化建设与实践。在总结我国医院数字化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对医院数字化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以期望为医院管理者提供借鉴与参考。

【导读】西南医院是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第一临床医学院,西南医院经过十年的不懈努力,已建成了以HIS、PACS、LIS、OA、医院管理智能分析系统、网络质量控制系统、教学质量数字化评估系统为主体的医院数字化软件体系。西南医院使用PACS 系统,提高了医院的服务质量,改进了医院的服务形象,更科学地对各部门进行管理。

西南医院是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第一临床医学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开设床位2200余张,设备总值5.28亿元,年门急诊量110余万人次, 住院收容6万余人次,手术3万余台次。

西南医院自1997年被总后卫生部确立为全军首批HIS工程(高级版)试点单位以来,经过十年的不懈努力,已建成了以HIS、PACS、LIS、OA、医院管理智能分析系统、网络质量控制系统、教学质量数字化评估系统、科研管理系统、护理在线培训考试系统、“一卡通”系统、远程会诊系统和虚拟医院系统等为主体的医院数字化软件体系,全面覆盖了医疗、教学、科研、护理、后勤、管理等各方面。

硬件体系

1. 网络布局

依照“实用先进、升级简便、容易扩展、开放性好”的网络设计原则,西南医院建成了拥有14条光纤,10000多个终端信息点的网络系统,配有防雷击、防停电设施;主干网为千兆,桌面百兆。

目前同时运行三套网络:HIS网即业务工作网,校园网(三医大网)即办公网,Internet即学习网。建数字化医院,走科学发展之路。西南医院经过十年的不懈努力,已建成了以HIS、PACS、LIS、OA、医院管理智能分析系统、网络质量控制系统、教学质量数字化评估系统为主体的医院数字化软件体系。

三套网络中,HIS网是物理上完全隔离的一套独立网络体系,所有网络设备均为专用配置,在应用终端取消光驱等外接设备,以确保安全。校园网和因特网共用一套物理网络链路,二者通过学校防火墙设置统一出口连接。

2. 网络设施

从1998年以来,按照医院局域网的建设发展要求,3次对工作区HIS网进行了比较大的升级。HIS 主服务器为小型机,双机热备份,使用UNIX操作系统,突破了HIS系统Oracle用户数瓶颈。HIS网应用端接入计算机目前已达1600多台,HIS服务器经常性登陆用户达1500-1600个;医院入网电脑近4000台。

3. 数字设备

医院严格设备采购要求,没有数字化接口的设备不得进入医院。医院目前拥有各类大型数字化设备70余台,包含16排CT、1.5T磁共振、PET/CT、双源CT、CR、D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先进的检查设备均有完备的标准化数据传输接口,确保实现临床信息数字化。

软件体系

根据医院各类工作的实际需要,逐步建成了由16 个软件系统组成的四个层次的数字化软件体系,比较完整地覆盖了医院从业务到管理的主要业务流程。

1. 以HIS系统为基础,构筑数字化医院框架

从1999年起,医院全面启动运行HIS系统,包括所有的12个分系统和46个子系统,这为医院后续的信息化建设奠定了较好的基础。目前主服务器登陆用户高峰期已突破1600个,是全军规模最大的HIS用户群之一。

2. 自主开发HIS配套系列软件,满足一线工作多样需求

医院根据自身工作要求,开发了一系列HIS配套软件,主要包含中医方剂处方系统、医院成本核算软件、综合设备管理软件、住院检查申请软件、病人“一日清单”软件、门诊挂号导诊软件、检查检验知识库系统、传染病疫情报告分析软件、供应室管理系统等,分别与 HIS系统配合承担相应功能。

3.建设门诊医生工作站系统,全面贯通门诊数字化流程

门诊医生工作站系统是门诊医生的数字化工作平台,医院在引进版本基础上二次开发完成,大力提升了原版软件的实用性,并实现了与 HIS、 PACS、LIS及“一卡通”系统的无缝连接。系统对传统门诊工作流程进行了优化,消灭了重复环节,方便了病人就医。系统实现了包括门诊病历、诊断、处方、检查/检验申请、报告阅读、治疗和处置在内的门诊全程数字化,并解决了门诊就医信息长期存储的问题。

4.医学影像信息共享

建成影像存档与传输系统(PACS),实现了医院所有医学影像信息的数字化采集、存储、传输、利用和共享。影像采集采用 DICOM3.0接口,影像源点全面覆盖放射科(含 CR、 DR、 CT、 MRI等)、超声科、胃镜室、纤支镜室、喉镜室、病理科等共 9类33台医院主体影像设备;影像浏览点全面覆盖门诊、急诊、住院部各科室、手术室以及管理机关。目前西南医院 PACS系统每天产生影像数据量达 30GB,是国内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的 PACS之一。

5.检验数据网络传输、检验工作数字化

建成完整的检验信息系统( LIS),实现了医院所有检验数据的网络传输和检验工作全程数字化。开发多套 Oracle环境下的检验联机接口软件,联机数据采集设备包含医院所有检验项目,共 25台各类检验仪器设备。实现了完全的数字化检验工作流程,包含检验网上申请、条码标签打印、条码标本识别处理、报告反馈传输及临床科室打印报告,取消了检验科报告递送。

6.医疗质控网络化

“网络医疗质量控制”是指医院质量控制人员通过网络对全院各科室的病人从入院直至出院的诊治情况进行全程实时质量检查控制的过程,是西南医院基于医院信息化体系提出的一种全新的质控理念和质控方式。根据这一思路,自行研发了基于医院内部信息网络平台的“网络医疗质量控制信息系统”。它具有病案实时检查、双向交流、质量评价、统计分析等功能,质控中心专家可通过该系统,随时检查调阅全院每个病人的医嘱、费用明细、病历记录、检验数据和影像资料,并通过网络与医生及时沟通,实现了真正的实时质量监控。运行6年多以来,共查出和反馈质控问题近5万条。

7. 医院综合管理查询系统,管理辅助决策工具

系统完全按照医院管理思路设计开发,包括“院长管理系统”、“机关管理系统”、“科主任管理系统”等模块。可随时了解三方面信息:所有住院和门诊病人的单个病人信息,包含病历、医嘱、处方、检查检验结果、费用等;所有工作人员业务信息,含单个医生的收治病人数、收治费用、手术信息等;三是每个科室以及医院整体的综合业务信息,含卫生经济信息、医疗质量信息、药品设备信息等。查询的同时可以对有关数据进行历史同期对比、构成分析等。系统的应用提高了管理者准确把握医院全局和细节的能力。

8. “城市一卡通.健康卡”系统

西南医院信息系统积极与社会公共信息化平台进行融合,开发了“城市一卡通.健康卡”系统。患者用同一张卡,不仅能完成如坐公交车、交水电费,电子购物等功能,还能在西南医院充当个人健康卡,实现在医院就医、电子支付等,最大限度地优化了医院业务流程。利用健康卡储存的个人身份识别信息,可以在网上或手机上完成一系列医疗流程,包括挂号、医疗咨询、健康档案查询、费用查询、投诉建议等一系列“虚拟医院”功能。

9. 手术麻醉临床信息系统

通过功能强大的手术及麻醉临床信息系统的管理功能,精确记录和追踪病人在手术过程中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数据,实时采集和记录手术室内监护仪、呼吸机等医疗设备连续输出的海量数据。实现了麻醉科日常工作的标准化、流程化和自动化。

10. 心电信息网络化存储

心电信息管理系统(ECG-Expert)可以把全院的静息心电图机数据、动态心电图数据、运动平板心电图数据统一纳入医院的信息网络管理系统中, 在医院的信息管理平台上,心电图检查完全实现在网上申请、收费、预约和登记,实时在线诊断,网上传输报告及远程会诊等,使全院的心电图检查、心电图数据的存储、心电图诊断和心电图报告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无纸化集中管理。

11.整合移动通讯平台,实施“移动医网”

西南医院2005年即率先利用互联网将医院HIS 平台和短信平台实现对接,患者只需用手机发送短信就可以及时获得他所要的信息,如费用信息、检查报告、检验结果等,也可以进行业务咨询、短信投诉等。另外,我们还使用这个平台实现对特定用户的消息群发,从而辅助医院管理。譬如,向机关和科室发送每日的医院门急诊量、住院量、收入情况,以及科室床位使用率等信息。

12. 门诊电子排队系统,规范就诊秩序

门诊排队管理系统能很好地解决病人在看病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排队拥挤和混乱现象,为病人看病、医生诊断和护士管理提供宽松、和谐的氛围。系统通过取号、自动叫号、身份识别、动态数据实时监控和效率管理等方法管理门诊候诊病人信息。在前台实现医生叫号功能,做到有序、公平、文明;在后台,医院管理者通过远程监控可及时得知前台的各种情况,例如各诊室的就诊情况、医生的工作情况和病人情况等等,以便合理安排人员。同时也能对病人流量情况及医生的工作状况做出各种统计,为管理层进一步决策提供依据。

西南医院根据实际需求,在门/急诊楼公共区域建立LED和LCD显示屏、多媒体触摸屏、声控系统,实现各种公开通告信息、查询信息、导医导诊、自助挂号、语音提示等功能。通过该系统的使用,提高了医院的服务质量,改进了医院的服务形象,更科学地对各部门进行管理。

西南医院PACS 系统每天产生影像数据量达 30GB,医院入网电脑近 4000台。

数字医学范文第8篇

数字医学研究现状

近年来,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人类社会进入了数字化时代,同时也引起了许多学科领域的数字化变革,生命科学也不例外。通过与数字化技术的交叉融合,不仅大大加快了生命科学自身的发展,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兴的前沿交叉研究领域,数字医学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13]。数字医学技术的发展首先是由数字化虚拟人体三维重建开始的[14-18]。数字化虚拟人体三维重建是指运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和三维重建技术,对医学二维图像进行处理,建立人体组织结构的计算机三维虚拟模型。通过数字化虚拟人体建模技术,可将人体解剖组织结构数字化,可以在计算机上进行三维渲染、旋转、缩放等操作,也可以实现虚拟手术规划、假体设计、场景仿真等功能。进一步也可将人体功能性信息赋加到数字化三维模型上,结合运动捕捉系统及虚拟现实系统,可以仿真真实模拟人体的各种运动。通过力反馈装置,可以提供视、听、触等高沉浸感操作,这就形成了数字化虚拟现实增强的模拟人。目前国外已经出现了个性化虚拟器官模型[19],通过改变模型的参数可以得到不同的病理分析结果。此外,欧盟启动的IUPS/EMBS生理人体计划目标是建立一个能够在计算机上模拟人体各种生理过程的虚拟人体模型,目前该项目在人体的生理系统建模方面已经进行了许多颇有成效的研究[20]。近些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超级计算机运算速度的飞速提高,以及一些新的医工交叉领域研究方法的出现,促进了数字化虚拟人体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虽然在这方面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自2002年以来,南方医科大学和第三军医大学分别完成了中国数字人的原始切片数据采集工作,2006年由上海交通大学牵头启动了中国力学虚拟人研究计划,目前该计划已经建立了中国力学虚拟人计算服务平台,该平台可通过互联网为全球的用户提供建模计算服务。同时与欧盟等国际同行进行了合作,将逐步建立国际力学虚拟人研究计划,目前已经开展了亚洲人种虚拟建模研究项目。与此同时,数字医学技术在临床实际中取得了广泛应用,获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大幅提高了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以影像诊断为例,由X线、CT、MRI的二维图像到三维、四维图像,使影像诊断的准确性和精细度大为提高。近年来,随着虚拟手术规划、手术导航、个性化CAD/CAM等技术的数字医学技术的出现,使得临床手术的准确性和个体匹配性大为提高。随着数字医学技术研究的深入和应用的推广,传统医学将会发生更大变化。

数字医学技术在战伤救治训练中的应用

1数字医学建模技术数字医学建模是数字医学及相关学科的研究基础,没有一个能够精确地反映真实医学过程的数字化模型,就无从进行任何数字医学方面的研究。数字医学建模主要分为3个部分,分别是数字医学图像处理与分析、人体组织器官的三维重建以及人体病理生理变化过程的数字建模。数字医学图像处理与分析是整个建模的基础,医学影像数据可以为医务工作者提供多角度、多层次的信息,辅助医生进行正确诊断、治疗计划、术间导航、术后跟踪监测等。同时,准确丰富的医学影像数据也是人工器官、医用内植物、人工关节等医学工程领域的重要参考依据。自从20世纪70年代MRI技术诞生以来,针对各种医学影像的分割算法研究迅速发展起来。目前应用较多的医学图像分割方法主要有2种,分别是基于图像区域的分割方法和基于边缘检测的分割方法。基于图像区域的分割方法是通过检测同一区域内的均匀性是否一致,来识别分割图像中的不同组织,如阈值分割法、区域生长和分裂合并法、分类器和聚类以及基于随机场的方法等。而基于边缘检测的分割方法则是通过边缘检测技术把不同区域组织提取出来进行图像分割,如并行微分算子法等。

2战伤救治场景的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战伤救治场景的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是战伤救治虚拟仿真训练系统的主要内容,随着计算机图形技术的飞速发展,近年来出现了许多新的建模技术和设备,如数字化三坐标仪、人体运动捕捉系统、三维跟踪器、数据手套、头盔显示器、Vega虚拟现实建模技术等,这些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出现,使得沉浸式虚拟现实系统的应用更加广泛。在采集和统计战伤救治各种场景数据的基础上,利用高效快速的数字化三维建模技术,可对战伤救治场景进行数字化虚拟现实三维重建。目前常用的数字化三维重建方法主要有面绘制法和体绘制法两类。面绘制法是指从医学影像设备输出的切片数据集构造出三维数据,然后在三维数据中抽取出等值面进行三角剖分,再用图元绘制技术实现表面绘制。该方法可有效绘制三维数据中具有某个特定值的表面,但无法表达三维体数据的内部信息。而体绘制法则是将三维体数据中的“体素”作为基本的绘制单位,该方法充分利用了三维体数据中的每一个体素,能够根据需要显示三维对象的内部信息。其缺点是由于体素数据计算量大,从而导致重建速度变慢,可通过提高计算机计算渲染速度加以解决。

3战伤救治训练虚拟仿真技术由于各种技术条件的限制,传统的战伤救治训练是采用书本授课的方式进行的,受训人员缺乏实际操作经验,训练效果不够理想,很难在真正需要时及时提供有效的救护。近年来,随着先进制造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以美军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军队开始使用计算机仿真技术来进行战伤救治训练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1-22]。美军近年来在该领域投入了大量的经费,研发出了一系列用于战伤救治训练的数字化仿真模拟装备。自1999年至2007年大约资助了超过150个该领域的研究项目,累计投入超过6000万美元,使得该领域研究成为美国防部投入最多的科学研究领域之一。美军建有医疗模拟培训中心(medicalsimulationtrainingcenter),美国防部每年培训10万名部队医护人员。其研究内容涵盖战伤急救、护理及外科手术的模拟培训等方面。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与实物装备,如先进医疗训练技术(advancedmedictrainingtechnologies,AMTT)系统、高级创伤救护仿真技术(simulationechnologiesforadvancedtraumacare,STATCare)系统及一系列虚拟现实培训系统(如图1~3所示)。目前我军还没有针对战伤救治的模拟人。自2005年起,我所开展了虚拟现实、数字人体、操作感知等关键技术研究,研制成战伤止血、心肺复苏(CPR)、搬运等模拟训练系统,取得了很好的训练效果。#p#分页标题#e#

数字医学范文第9篇

【关键词】 医学论文 数字用法

在医学论文撰稿中,数字(特别是阿拉伯数字)是经常使用的词类。数字用法的正确性与规范性是衡量论文质量的重要内容。笔者在编辑加工稿件过程中发现部分作者对数字的用法不够重视,来稿中存在着阿拉伯数字与汉字数字使用混乱现象,影响论文的质量。为引起作者对数字用法的重视,规范医学论文中数字的用法,提高医学论文质量,笔者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期刊编排规则》[1]要求,参照《编辑工作手册》[2]和《科技期刊编辑系统工程》[3]中的相关内容,将医学论文中常见的阿拉伯数字及汉字数字的准确使用介绍如下。

1 阿拉伯数字的用法

阿拉伯数字具有笔画简单、结构科学、形象清晰、组数简短等优点,所以被广泛应用。在医学论文中使用总的规则是: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而且又很得体的地方,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

1.1 时间 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和时刻必须使用阿拉伯数字。(1)公历世纪、年代,例如:公元前八世纪、应写成公元前8世纪,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应写成20世纪80 年代。(2)年、月、日,采用全数字式日期表示法[4];例如:1981年8月24日、可表示为19810824(用连字符分隔) 或1981 08 24(用间隔字符分隔) 。年份不能简写,必须用4位数字表示,1998年不宜写成98年或98,1995~1998年不能写成1995~98年,同时应避免使用时间代词,例如:“去年” 、 “今年” 、“上月” 、“ 昨天” 、“ 下星期” 等。(3)日的时刻不能用时、分、秒来表示,应用具体数字表示,例如:18时38分26秒,应写成18:38:26。

1.2 统计表中的数值 正负整数、小数、百分比、分数、比例等,必须使用阿拉伯数字。例如:48、302、-0.05、3.74、20%、63%~68%、1/2、1:500等。

1.3 引文标注 引文标注中的版次、卷数、期数、页码等(除古籍应与所据版本一致外),一般均使用阿拉伯数字。例如: 杨朝春.隆凸性皮肤纤维肉瘤12例临床疗效分析[J].西南军医,2008,10(3):32.

1.4 代号、代码和序号 部队番号、文件编号、证件号码和其他序号等用阿拉伯数字(序数词即使是多位数也不分节)。例如:84062部队、国家标准GB 231280、总第3147期、国内统一刊号CN 511673、HP3000型电子计算机、维生素B12等。

1.5 物理量 物理量量值必须使用阿拉伯数字,并正确使用法定计量单位。例如:282km、5g、34~38℃等。

1.6 非物理量 一般情况下应使用阿拉伯数字。例如:30元、10个月、798 人、365 天、46岁等。

2 汉字数字的用法

2.1 定型词语 数字作为词素构成定型的词、词组、成语、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词语中作为语素的数字等,必须使用汉字。例如: 一方面、二维超声、三尖瓣、三级护理、四季度、法洛四联症、十二指肠等。

2.2 非物理量 整数一至十,如果不是表示科学计量和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组数字中,可以用汉字,但全文数字的体例要前后一致。例如:一个人、三次检查、十个百分点等。

2.3 概数和约数

2.3.1 邻近的两个数字(一、二……九)并列连用,表示概数时必须使用汉字(连用的两个数字之间不得用顿号“、”隔开)。例如:一两个小时、三四米、五六次、四十五六岁、七八十种、十之八九等。

2.3.2 带有“几”字的数字表示约数时必须使用汉字。例如:十几人、几十次、一百几十次、几十万分之一等。

2.3.3 用“多”“余”“左右”“上下”“约”等表示的约数一般用汉字。例如:一万多件、二十余人、六七天左右、一米六上下、约八九次等。

2.4 竖排文章中的数字 在医学论文中,竖排文字主要是图中图的说明,涉及的数字除必须保留的阿拉伯数字外,应一律用汉字。

3 数字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3.1 5位数以上,尾数零多的数,可以用“万”、“亿”作单位,但不得以十、百、千、十万、百万、十亿等作单位,多位数阿拉伯数字不能在数字之间插用汉字。例如:3 579 000,可写成357.9万,但不能写成357万9千。

3.2 纯小数必须写出小数点前定位的“0”。数值有效位数末尾的“0”不能省略,应全部写出。例如:0.46不得写成.46、1.750不能写成1.75 等。

3.3 数值的修约方法不再使用旧的“四舍五入”法,而应按GB 817087的规则修约,其规则为:“4舍6入5看齐,5后有数进上去,尾数为零向左看,左数奇进偶舍弃”。例如:修约到一位小数,12.149修约为12.1;12.169修约为12.2;12.152修约为12.2;12.150修约为12.2;12.250修约为12.2。

3.4 附带长度单位的阿拉伯数值相乘时,每个数值后的单位不能省略。例如:40mm×20mm×30mm,不能写成40×20×30mm或 40×20×30mm3。

3.5 分数分号一般用斜线表示。例如:3/5 、不用35。

3.6 检验结果的构成比统一用小数表示,不用百分号。例如:白细胞分类,中性粒细胞75%应为0.75。

3.7 数字的增加和减少应注意用词的概念,增加可用倍数或百分数。例如:原来为100现在是200,应为增加了1倍或为增加了100%;减少不能用倍数,只能用百分数或分数表示。例如:原来为100现在是50,应为减少了50%或减少了1/2,不能用减少了1倍。

3.8 表示参数与偏差范围数值时的书写形式。(1)数值范围:例如:5至10应写成5~10;5万至10万应写成5万~10万,不能写成5~10万;3×109至5×109应为3×109~5×109,或(3~5)×109(以采用前者为宜),不能写成3~5×109;(2)百分数范围:例如:53%至86%,应写成53%~86%,不能写成53~86%;(3)具有相同单位的量值范围:例如:50mg至70mg,应写成50~70mg,不必写成50mg~70mg,同理10℃至20℃,应写成10~20℃,不必写成10℃~20℃,不能写成10°~20℃;(4)偏差范围:例如:15.2mm±0.2mm可写为(15.2±0.2)mm,但不得写为15.2±0.2mm,(25±1)℃不能写成25±1℃;(85±2)%不能写成85±2%。

3.9 数字上标、下标的书写形式。例如:青霉素80万u不能写成青霉素80万u,维生素B12不能写成维生素B12,白细胞计数4.0×109不能写成白细胞计数4.0×109等。

3.10 4位和4位以上的数字,采用三位分节法,节与节之间空半个阿拉伯数字的位置,不用“千分撇”(“,”)分节法。年份、部队代号、仪器型号、邮政编码等非计量数字不分节.

3.11 对星期序列的表示一律用汉字,不用阿拉伯数字。例如:星期三,不能用星期3来表示。

3.12 多位数阿拉伯数字书写的数值应避免断开移行撰写。

目前,医学论文中数字的使用比较混乱,尤其是在不该使用阿拉伯数字的地方使用阿拉伯数字,如在带“多”“余”“左右”的均数前使用阿拉伯数字等。为避免以上错误,作者在撰写医学论文时,应对有数字的地方反复琢磨,进行正确地书写,并充分考虑到全篇论文数字应用体例的统一,使医学论文中数字的用法规范化,从而提高医学论文和刊物质量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 全军医学编辑学术委员会.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期刊编排规则[S].1998.7~8.

[2] 吴重龙,白来勤主编. 编辑工作手册[M].北京:华艺出版社,2004.342~344.

数字医学范文第10篇

1临床资料

纳入标准:患肝胆胰疾病,有手术指征,无明显手术禁忌证,并且同意手术,意识清楚的患者。收集我院肝胆外科2011年12月—2012年12月符合标准的手术患者200例作为对照组,年龄(53.10±11.20)岁,男112例,女88例;肝胆管结石病55例,原发性肝癌48例,胰腺肿瘤10例,门静脉高压症12例,肝门部胆管癌30例,胆囊癌45例。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月符合纳入标准的接受个体化3D诊疗模型指导术前讨论的手术患者200例作为观察组,年龄(54.4±12.7)岁,男118例,女82例;肝胆管结石病57例,原发性肝癌53例,胰腺肿瘤12例,门静脉高压症8例,肝门部胆管癌40例,胆囊癌3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疾病诊断的构成比等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2.1对照组

实施常规术前讨论模式。术前讨论开始前,主管医生准备患者资料、各项检查结果及影像学资料。讨论时只由医疗团队组成,各级医生按病历记录进行讨论。护士遵医嘱执行各项操作。患者及家属被告知讨论结果。

2.2观察组

实施以数字医学技术三维可视化系统为依托、医护患三方参与的术前讨论模式。(1)重建出患者病灶的数字医学技术三维重建图像,具体步骤:患者术前行64排螺旋增强CT薄层扫描;将CTDICOM图像数据上传HP服务器,将服务器的DICOM导入到Mxview工作站;在Mxview工作站中,进行数据的刻盘存贮;将数据导入腹部医学图像三维可视化系统(MI-3DVS)软件中,进行三维重建,得到患者病灶的数字医学技术三维重建图像。(2)责任护士、护理组长及护士长在术前讨论之前,掌握患者护理资料,并查阅相关资料。(3)全科医生、护士长、护理组长、责任护士、手术配合护士、患者及家属围座一起,共同参与术前讨论。(4)主管医生汇报患者病情及相关资料,使用旭东公司三维阅读软件(viewer)播放患者病灶的数字医学技术三维重建图像。(5)责任护士汇报患者的护理资料。(6)各级医生讨论制定手术方案,并进行仿真手术演示。(7)护士长、护理组长和责任护士根据术前讨论情况,以及患者的病情、手术情况、个性特征和需求制定护理措施。(8)手术配合护士根据讨论结果预先做好器械、耗材及患者等准备。

2.3评价指标

评价两组患者在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日、护理服务满意率。并发症包括胆瘘、肠瘘、胰瘘、吻合口出血、胸腔积液、伤口出血、伤口及腹腔内感染、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门静脉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压疮等,统计并发症发生率。以上数据均由医院质量管理科在患者治愈出院后统计所得。

2.4统计学方法

用SPSS13.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对照组发生1起医疗纠纷,观察组未发生医疗纠纷。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日、护理服务态度满意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4讨论

4.1实施以数字医学技术三维可视化系统为依托、医护患三方参与的术前讨论模式,降低了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了平均住院日观察组实施以数字医学技术三维可视化系统为依托、医护患三方参与的术前讨论模式,一方面,医学图像三维重建是通过64排螺旋CT和MI一3DVS软件得到的仿真模型,重建的三维图像有较强的真实感,能立体地显示肝胆、胰、脾病灶及其内部管道结构的位置、形态及其与周围大血管等结构的解剖关系,可按照使用者的意图,通过放大、缩小、旋转从任意角度和任意距离来观察,并可设置肝脏、胆管或血管的透明度,充分显示出它们的解剖学关系,帮助医生在手术前合理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方案,选择最佳的手术方式[2]。护士通过直接、形象地观看,等于参与了整个手术过程,对于手术的方式、部位、引流管放置的具置等有了预先、清楚地了解,为提前做好术后准备、护理计划和应对措施提供了依据。另一方面,医、护、患三方共同参与的术前讨论,不仅使责任护士对疾病的病因、治疗、诊断、护理等方面的知识有了更深、更全面的了解,使医生能及时获取患者的病情变化、心理状况和护理计划;配合手术护士能为第2天的手术做好周密的仪器和材料准备;而且由于患者及家属的参与,使护士能针对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职业、不同需求的患者制定出更合适、具有个性化、全面的术后诊疗护理路径。医护患三方参与术前讨论模式的实施,增加了手术成功率、减小了手术损伤、降低了手术风险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从而缩短了平均住院日。

4.2实施以数字医学技术三维可视化系统为依托、医护患三方参与的术前讨论模式,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减少了医疗护理纠纷因文化背景、职业和来源的不同,不同患者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能力存在很大的差异;也由于手术的不可知性,使患者及家属在手术前产生很大的心理、精神压力,无法充分理解手术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一方面对手术寄予很大的希望,一方面又心存怀疑和恐慌,一旦手术出现意外,医疗纠纷很快产生。运用腹部医学图像三维可视化系统得出的仿真模型和仿真手术的演示,能更加直观和形象地显示病灶的部位、大小、与周围血管的关系等等,再通过医护双方进行通俗地讲解,使患者清楚自己的病情和手术情况。在可知的情况下,把人体内脏及手术所带来的神秘面纱揭开,增强了患者康复的信心和科学的期望值。而医、护、患三方共同参与的术前讨论,不仅满足了每例患者的个性特征、不同需求和情感心理需求,减轻了焦虑,使患者从以往的被动接受治疗转为主动参与治疗,更了解了如何配合治疗,从而增强了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毅力,促进了疾病的康复;又密切了三方关系,使患者对医护人员的理解和信任度增加,提高了服务态度满意率,减少了医疗护理纠纷的发生。

4.3实施以数字医学技术三维可视化系统为依托、医护患三方参与的术前讨论模式,全面提高了护士的知识、能力和责任心责任护士参与术前讨论,并与医生及患者共同制定术后的诊疗护理路径,不但需要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详细资料,而且必须掌握相关疾病的知识、营养学及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因此促使了责任护士在平时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巩固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获取新的知识,并在实施术前讨论之前查阅、学量的相关资料以做好讨论的准备。在讨论时,主管医生介绍手术患者的病史、体征、各项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鉴别诊断,播放患者的数字医学技术三维重建图像,各级医生进行分析、讨论、确定手术方案、术式,并进行仿真手术的演示,最后制定术后的诊疗护理路径。在这一过程中,责任护士对相关疾病的知识有了更加直观、形象的、更深层次的体会和了解,并增强了护理患者的信心。

数字医学范文第11篇

    1临床资料

    纳入标准:患肝胆胰疾病,有手术指征,无明显手术禁忌证,并且同意手术,意识清楚的患者。收集我院肝胆外科2011年12月—2012年12月符合标准的手术患者200例作为对照组,年龄(53.10±11.20)岁,男112例,女88例;肝胆管结石病55例,原发性肝癌48例,胰腺肿瘤10例,门静脉高压症12例,肝门部胆管癌30例,胆囊癌45例。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月符合纳入标准的接受个体化3D诊疗模型指导术前讨论的手术患者200例作为观察组,年龄(54.4±12.7)岁,男118例,女82例;肝胆管结石病57例,原发性肝癌53例,胰腺肿瘤12例,门静脉高压症8例,肝门部胆管癌40例,胆囊癌3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疾病诊断的构成比等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2.1对照组

    实施常规术前讨论模式。术前讨论开始前,主管医生准备患者资料、各项检查结果及影像学资料。讨论时只由医疗团队组成,各级医生按病历记录进行讨论。护士遵医嘱执行各项操作。患者及家属被告知讨论结果。

    2.2观察组

    实施以数字医学技术三维可视化系统为依托、医护患三方参与的术前讨论模式。(1)重建出患者病灶的数字医学技术三维重建图像,具体步骤:患者术前行64排螺旋增强CT薄层扫描;将CTDICOM图像数据上传HP服务器,将服务器的DICOM导入到Mxview工作站;在Mxview工作站中,进行数据的刻盘存贮;将数据导入腹部医学图像三维可视化系统(MI-3DVS)软件中,进行三维重建,得到患者病灶的数字医学技术三维重建图像。(2)责任护士、护理组长及护士长在术前讨论之前,掌握患者护理资料,并查阅相关资料。(3)全科医生、护士长、护理组长、责任护士、手术配合护士、患者及家属围座一起,共同参与术前讨论。(4)主管医生汇报患者病情及相关资料,使用旭东公司三维阅读软件(viewer)播放患者病灶的数字医学技术三维重建图像。(5)责任护士汇报患者的护理资料。(6)各级医生讨论制定手术方案,并进行仿真手术演示。(7)护士长、护理组长和责任护士根据术前讨论情况,以及患者的病情、手术情况、个性特征和需求制定护理措施。(8)手术配合护士根据讨论结果预先做好器械、耗材及患者体位等准备。

    2.3评价指标

    评价两组患者在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日、护理服务满意率。并发症包括胆瘘、肠瘘、胰瘘、吻合口出血、胸腔积液、伤口出血、伤口及腹腔内感染、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门静脉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压疮等,统计并发症发生率。以上数据均由医院质量管理科在患者治愈出院后统计所得。

    2.4统计学方法

    用SPSS13.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对照组发生1起医疗纠纷,观察组未发生医疗纠纷。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日、护理服务态度满意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4讨论

    4.1实施以数字医学技术三维可视化系统为依托、医护患三方参与的术前讨论模式,降低了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了平均住院日观察组实施以数字医学技术三维可视化系统为依托、医护患三方参与的术前讨论模式,一方面,医学图像三维重建是通过64排螺旋CT和MI一3DVS软件得到的仿真模型,重建的三维图像有较强的真实感,能立体地显示肝胆、胰、脾病灶及其内部管道结构的位置、形态及其与周围大血管等结构的解剖关系,可按照使用者的意图,通过放大、缩小、旋转从任意角度和任意距离来观察,并可设置肝脏、胆管或血管的透明度,充分显示出它们的解剖学关系,帮助医生在手术前合理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方案,选择最佳的手术方式[2]。护士通过直接、形象地观看,等于参与了整个手术过程,对于手术的方式、部位、引流管放置的具体位置等有了预先、清楚地了解,为提前做好术后准备、护理计划和应对措施提供了依据。另一方面,医、护、患三方共同参与的术前讨论,不仅使责任护士对疾病的病因、治疗、诊断、护理等方面的知识有了更深、更全面的了解,使医生能及时获取患者的病情变化、心理状况和护理计划;配合手术护士能为第2天的手术做好周密的仪器和材料准备;而且由于患者及家属的参与,使护士能针对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职业、不同需求的患者制定出更合适、具有个性化、全面的术后诊疗护理路径。医护患三方参与术前讨论模式的实施,增加了手术成功率、减小了手术损伤、降低了手术风险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从而缩短了平均住院日。

    4.2实施以数字医学技术三维可视化系统为依托、医护患三方参与的术前讨论模式,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减少了医疗护理纠纷因文化背景、职业和来源的不同,不同患者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能力存在很大的差异;也由于手术的不可知性,使患者及家属在手术前产生很大的心理、精神压力,无法充分理解手术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一方面对手术寄予很大的希望,一方面又心存怀疑和恐慌,一旦手术出现意外,医疗纠纷很快产生。运用腹部医学图像三维可视化系统得出的仿真模型和仿真手术的演示,能更加直观和形象地显示病灶的部位、大小、与周围血管的关系等等,再通过医护双方进行通俗地讲解,使患者清楚自己的病情和手术情况。在可知的情况下,把人体内脏及手术所带来的神秘面纱揭开,增强了患者康复的信心和科学的期望值。而医、护、患三方共同参与的术前讨论,不仅满足了每例患者的个性特征、不同需求和情感心理需求,减轻了焦虑,使患者从以往的被动接受治疗转为主动参与治疗,更了解了如何配合治疗,从而增强了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毅力,促进了疾病的康复;又密切了三方关系,使患者对医护人员的理解和信任度增加,提高了服务态度满意率,减少了医疗护理纠纷的发生。

数字医学范文第12篇

1临床资料

纳入标准:患肝胆胰疾病,有手术指征,无明显手术禁忌证,并且同意手术,意识清楚的患者。收集我院肝胆外科2011年12月—2012年12月符合标准的手术患者200例作为对照组,年龄(53.10±11.20)岁,男112例,女88例;肝胆管结石病55例,原发性肝癌48例,胰腺肿瘤10例,门静脉高压症12例,肝门部胆管癌30例,胆囊癌45例。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月符合纳入标准的接受个体化3D诊疗模型指导术前讨论的手术患者200例作为观察组,年龄(54.4±12.7)岁,男118例,女82例;肝胆管结石病57例,原发性肝癌53例,胰腺肿瘤12例,门静脉高压症8例,肝门部胆管癌40例,胆囊癌3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疾病诊断的构成比等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2.1对照组

实施常规术前讨论模式。术前讨论开始前,主管医生准备患者资料、各项检查结果及影像学资料。讨论时只由医疗团队组成,各级医生按病历记录进行讨论。护士遵医嘱执行各项操作。患者及家属被告知讨论结果。

2.2观察组

实施以数字医学技术三维可视化系统为依托、医护患三方参与的术前讨论模式。(1)重建出患者病灶的数字医学技术三维重建图像,具体步骤:患者术前行64排螺旋增强CT薄层扫描;将CTDICOM图像数据上传HP服务器,将服务器的DICOM导入到Mxview工作站;在Mxview工作站中,进行数据的刻盘存贮;将数据导入腹部医学图像三维可视化系统(MI-3DVS)软件中,进行三维重建,得到患者病灶的数字医学技术三维重建图像。(2)责任护士、护理组长及护士长在术前讨论之前,掌握患者护理资料,并查阅相关资料。(3)全科医生、护士长、护理组长、责任护士、手术配合护士、患者及家属围座一起,共同参与术前讨论。(4)主管医生汇报患者病情及相关资料,使用旭东公司三维阅读软件(viewer)播放患者病灶的数字医学技术三维重建图像。(5)责任护士汇报患者的护理资料。(6)各级医生讨论制定手术方案,并进行仿真手术演示。(7)护士长、护理组长和责任护士根据术前讨论情况,以及患者的病情、手术情况、个性特征和需求制定护理措施。(8)手术配合护士根据讨论结果预先做好器械、耗材及患者等准备。

2.3评价指标

评价两组患者在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日、护理服务满意率。并发症包括胆瘘、肠瘘、胰瘘、吻合口出血、胸腔积液、伤口出血、伤口及腹腔内感染、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门静脉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压疮等,统计并发症发生率。以上数据均由医院质量管理科在患者治愈出院后统计所得。

2.4统计学方法

用SPSS13.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对照组发生1起医疗纠纷,观察组未发生医疗纠纷。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日、护理服务态度满意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4讨论

4.1实施以数字医学技术三维可视化系统为依托、医护患三方参与的术前讨论模式,降低了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了平均住院日观察组实施以数字医学技术三维可视化系统为依托、医护患三方参与的术前讨论模式,一方面,医学图像三维重建是通过64排螺旋CT和MI一3DVS软件得到的仿真模型,重建的三维图像有较强的真实感,能立体地显示肝胆、胰、脾病灶及其内部管道结构的位置、形态及其与周围大血管等结构的解剖关系,可按照使用者的意图,通过放大、缩小、旋转从任意角度和任意距离来观察,并可设置肝脏、胆管或血管的透明度,充分显示出它们的解剖学关系,帮助医生在手术前合理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方案,选择最佳的手术方式[2]。护士通过直接、形象地观看,等于参与了整个手术过程,对于手术的方式、部位、引流管放置的具置等有了预先、清楚地了解,为提前做好术后准备、护理计划和应对措施提供了依据。另一方面,医、护、患三方共同参与的术前讨论,不仅使责任护士对疾病的病因、治疗、诊断、护理等方面的知识有了更深、更全面的了解,使医生能及时获取患者的病情变化、心理状况和护理计划;配合手术护士能为第2天的手术做好周密的仪器和材料准备;而且由于患者及家属的参与,使护士能针对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职业、不同需求的患者制定出更合适、具有个性化、全面的术后诊疗护理路径。医护患三方参与术前讨论模式的实施,增加了手术成功率、减小了手术损伤、降低了手术风险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从而缩短了平均住院日。

4.2实施以数字医学技术三维可视化系统为依托、医护患三方参与的术前讨论模式,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减少了医疗护理纠纷因文化背景、职业和来源的不同,不同患者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能力存在很大的差异;也由于手术的不可知性,使患者及家属在手术前产生很大的心理、精神压力,无法充分理解手术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一方面对手术寄予很大的希望,一方面又心存怀疑和恐慌,一旦手术出现意外,医疗纠纷很快产生。运用腹部医学图像三维可视化系统得出的仿真模型和仿真手术的演示,能更加直观和形象地显示病灶的部位、大小、与周围血管的关系等等,再通过医护双方进行通俗地讲解,使患者清楚自己的病情和手术情况。在可知的情况下,把人体内脏及手术所带来的神秘面纱揭开,增强了患者康复的信心和科学的期望值。而医、护、患三方共同参与的术前讨论,不仅满足了每例患者的个性特征、不同需求和情感心理需求,减轻了焦虑,使患者从以往的被动接受治疗转 为主动参与治疗,更了解了如何配合治疗,从而增强了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毅力,促进了疾病的康复;又密切了三方关系,使患者对医护人员的理解和信任度增加,提高了服务态度满意率,减少了医疗护理纠纷的发生。

数字医学范文第13篇

关键词:医学院校,数字化校园,信息平台,整合

现代高校的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特别是随着各高校学生人数急剧增加,新教学楼、新教室的不断扩建,教学方式的多样化等一系列因素使学校对多媒体、网络教学、办公应用系统等信息化技术依赖越来越大,数字化校园建设已经成为各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医学院校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需要对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等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整合,以实现统一的管理。

一、数字化校园的涵义及意义

在传统观念中数字化校园一直被认为只是由一个一卡通系统和多个应用系统组成,例如各种办公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人事系统和财务系统等。但由于各个系统中的信息,数据保存格式以及操作人员的权限设置都不一致,并且各系统由于开发商的不同很难做到统一的接口,系统间通讯困难,对于整个校园来讲只是一个个“信息孤岛”,造成大量冗余、错误的信息,因此这样的“数字化校园”只是一个狭义的概念,并不能完全发挥信息化的优势。而数字化校园真正的涵义是指以校园网络为基础,利用计算机、各种通讯手段对学校里各种办公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进行统一的信息化管理,包括统一的身份认证、权限控制、教学资源管理以及对人事、财务、后勤等信息系统的统一管理等。数字化校园在时间和空间上都超越传统意义上的校园,它是一个基于先进的信息化技术的虚拟校园,使现实的校园环境得到延伸[1]。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对于高校的管理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数字化校园是一个虚拟化的校园,它超越了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使学校的跨地域业务得到有效开展,对学校建立创新型的教学模式,开放式的教育环境,多层次的管理方法都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其次,数字化校园以网络通讯为基础,通过计算机处理大量的信息,使学校教工把一些查询、统计、计算等工作交给计算机来完成,大大降低了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再者,数字化校园成功解决了学校“信息孤岛”的问题。数字化校园的成功实施,能把学校里各个分散的系统整合,实现数据的统一管理,避免出现数据的重复检索、录入。例如图书馆的图书借阅系统,里面的人员信息不需要重新录入,可以直接从人事处数据库中调用,有效解决了数据的不一致问题。

二、国内外相关课题的研究现状

“数字化”这个概念最先是由美国前副总统戈尔于1998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科学中心发表的题为《数字地球---21世纪认识地球的方式》(The Digital Earth:Understanding in our planet in the 21st Century)的报告中首次提到的,他提出了数字化地球的概念,此后,“数字化”名词在全球流行开来,各行各业如数字化城市、数字化校园、数字化图书馆等名词接二连三被提出。

近年来,校园数字化建设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高校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

在国外,英国信息教育技术走在前列。1998年1月英国启动了全国学习网,利用网络的高速优势把学校、科研机构、图书馆等网站连为一体,为网络教育开辟了途径。2002年,英国全国学习网的网络连接所有家庭、社区、学校、医院、社会服务以及大众媒体转播系统、单位,基本能满足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职业教育、终身教育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国内大学信息化基础建设方面,在90年代初,建成校园网并通过CERNET建设与国际互联网连接的大学总数不过10所左右。到1999年,已经有500余所大学建设了结构先进、功能完备的校园网络。2002年,北京大学和香港大学共同启动了亚洲地区第一个国际性的高等教育信息化研究项目,对亚洲地区各国高校信息化建设、发展的最新动态和信息,进行研究。

现阶段医学院校信息化建设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一是学校以医学专业为主,信息化意识不强,缺乏专业的信息化建设人才队伍;二是信息化建设各自为政,存在重复建设现象;三是信息化建设进程缓慢,没有建立网上自动办公系统和智能化决策支持系统。

三、数字化校园建设目标

医学院校数字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建成一个适合学校校情的数字化校园模型,即“统一平台+统一门户+多应用系统”的建设模式,从而实现校内教学、管理、科研的全面信息化、网络化。免费论文,整合。

1.统一平台是指一个高性能的、负载均衡的、可扩展易维护的、高安全的应用软件、硬件以及数据库平台。其中包括统一信息门户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和统一公共数据平台三大基础平台。

2.统一门户是指要建成一个统一的、开放的、能提供信息共享并能提供多种应用服务的高效稳定的门户中心。

3.多应用系统指为满足各种教学、管理、科研等日常业务的需要而提供的各种信息化软件、工具等,如教务系统、人事管理系统、财务系统、科研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等,这些系统从统一的数据库平台调用数据,共享规范标准格式的数据,提供统一的接口程序。

通过数字化校园的标准建设,集成现有的应用系统,在新需求下开发新的应用系统,从而实现校园的信息共享和传递,最终构建一个集教学、科研、管理、活动为一体的信息化环境,实现学校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管理水平。免费论文,整合。

四、数字化校园建设

内容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是在现有网络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对校内所有信息化资源(包括各种应用系统、数据库资源、认证系统等)进行全面整合的过程。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各个环节必须互相紧扣,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确保各个环节协调发展。医学院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可以结合自身特点,发展几项特色项目,如虚拟实验室、虚拟医院、虚拟手术台等。

数字化校园的总体架构设计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应用系统建设

1、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基础网络平台、弱电系统和IDC数据中心建设,是建设好数字化校园的基本保证,为数字校园提供最底层的网络、硬件支持。

(1)基础网络平台、弱电系统

(2)IDC数据中心

IDC数据中心是由一系列的硬件、软件、相关网络组成的整体,它作为全校数据流转与交换的中心,主要包括主机系统、存储系统、网络系统、安全系统等硬件设备和数据库系统、应用服务器、目录服务器数据汇聚设备。

2、统一身份认证平台

在数字化校园中,各个系统之间经常需要相互协作才能完成一项任务。但对于同一个用户来说,如果不同的系统都要不同的登录信息,并且要重复登录,这就给用户带来极大的不便,也给系统加重了负担。而所谓的统一身份认证就是对校内各个不同的应用系统采用统一的身份认证系统,为各应用系统的集成奠定基础。

目前高校身份认证管理存在以下问题:

(1)由于目前校内各个系统都是分散管理,因此就难以统一管理用户的账号,这就难免会对一些账号信息进行重复管理,增加管理成本。免费论文,整合。

(2)账号的使用没有落实到实名,一个账号存在多人使用的现象,在出现安全事故时难以明确责任,因此在安全管理上存在漏洞。免费论文,整合。

(3)不同应用系统之间的认证模式和规范不同,安全等级划分标准也不同,不便于全校的安全管理。免费论文,整合。

(4)一个用户如要使用多个应用系统,就必须记忆多套账号信息,并需重复登录,给用户的操作带来极大的不变[2]。免费论文,整合。

3、应用系统建设

应用系统主要有一卡通系统、数字图书馆、教学系统、学工系统、人事系统、财务系统、精品课程等。

(1)一卡通系统

一卡通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校内各系统连接的枢纽。校园一卡通以校园网为基础,集成各种计算机网络设备、数据终端,以IC卡为载体实现校园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建成以后,将取代以前校内的各种卡证(如借书证、饭卡、工作证、学生证等),真正实现校内工作、学习、生活的“一卡通”。

(2)数字图书馆

数字图书馆是数字化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运用数字技术和信息技术把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存储,并通过网络向广大读者提供多媒体信息资源的虚拟化图书馆。数字图书馆不受地域空间的限制,能最大限度地共享各地信息资源。

(3)教学系统

教学系统主要有教务管理系统,它管理的对象主要有学生信息、教师信息、管理人员信息以及教学资源信息(如教室、多媒体等)。而它主要实现的功能有:排课、选课、考试安排、教学测评等[3]。

数字医学范文第14篇

数字化可视人体(DigitizedV sibleH uman)是依靠计算机技术三维显示人体器官结构的计算机模型,是医学与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科学研究工作。将数字化可视人体的高精度数字模型与不同专业领域的知识和需求相结合,将产生具有行业特色的应用模型。利用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可以方便地重建出人体组织器官内在的物理属性和空间关系并具有通真的视觉效果。重建出的内脏器官三维模型与现有的知识基础结合在一起,可以为科学研究、教育事业及临床上作开辟新的途径。现将数字化可视人体在医学上的应用简要综述如下。

1. 数字化可视人体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的建立,计算机模拟人体将为解剖学的教学提供革命性的变化。过去,医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看解剖图谱上的注释,并进行尸体解剖的实习来学习解剖学课程。利用虚拟人体进行人体解剖课的教学,学生可以用虚拟手术器械解剖虚拟尸体,并利用操纵杆、手套和其他设备的触觉强力反馈来感受到人体组织的不同质感,在虚拟解剖过程中如发生错误操作,学生可以返回纠正错误,当然也可以反复进行复习和训练。由于学生们可以随时进行虚拟解剖,不需一起来到解剖学实验室进行学习,这既可以方便老师和学生,同时又可以节约宝贵的尸体标本并减少其他器械如手套和刀片等的消耗,为学校和教研室减轻经济负担。

中世纪期间产生的解剖图谱构成了医学学习的基础,但解剖图谱是对人体器官三维结构的二维表达,容易使学习者对解剖结构的学习和理解受到制约。解剖图潜一般有许多个标注,细线的一端指向解剖结构,另一端注有该结构的名称,看上去非常复杂。数字计算机则为科学家获取、储存、利用和显示复杂图像提供了方便。1996年Toh MY等使用可视化人体数据集制成了交互式的大脑数字图谱,可同时显示多幅图像。1998年,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开始了一个使用计算机技术组建标准的数字图像图书馆的计划。利用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研制成的数字形式的解剖图谱,无需复杂的标注,只要将计算机鼠标移到某一解剖结构上,通过超链接则该结构的详细说明便会显示出来,并且可以显示某一部位的横断面解剖,还可将该结构立体显示,并可绕任意轴线旋转,使学生易于学习和掌握。另外人体组织的发育过程在教学中是一个难点,非常抽象,学生通常不易理解,如果将某一组织的发育过程数字化,并通过计算机辅助的模拟技术可将其非常直观地显示出来,这样就便于学习和理解。

2. 数字化可视人体在虚拟内镜检查中的应用

内镜是一种在临床医学中常用而有效的诊断和辅助手术治疗的丁具,它可以帮助医生观察并检测人体器官的内表面。通常包括胃镜、血管镜、肠镜等。然而它也存在这许多的不便,例如给病人带来不适,高昂的费用,有时可以产生严重的并发症如穿孔、感染及出血等。一般三维重建方法只能重构管腔外表面的解剖结构,而虚拟内镜是一项利用CT和MR1数据进行体积和表面重建的影像处理技术,是模拟显示管腔及其内表面的计算机成像技术。Wood等认为虚拟内镜因为无创且需极少的准备是一种理想的筛查工具。虚拟内镜作为一种内部器官结构的成像和检测手段,直接把病人体数据作为输人,可以通过接口接到CT或MRI设备上。通过体数据重建管状器官结构的病变区域,可以把三维体数据作为一种虚拟环境,在这个虚拟环境的内部,使用者可以交互的在器官结构的内部进行导航、成像或检查。Mitaritonno M等认为虚拟内镜很可能成为未来诊断显像领域的金标准,并可避免所有有关的顺从性问题以及传统内镜治疗所带来的穿孔和出血等危险。

虚拟内镜(virtual endoscopy)作为一种新的放射摄影技术,可以提供物体表面的轮廓细节,并能够通过使用高清晰度的图像和独特的计算机处理方法进行空腔器官的三维观察。它将内镜检查的特征和具有代表性的体积测量图像结合在一起,已被普遍使用到了胃肠癌和结肠癌的评价中, 1994年vining等首次提出CT虚拟内镜成像以来,学者们对此技术已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且临床应用取得了初步的成效。Himi T等利用虚拟内镜进行的中耳模拟与术中发现完全相同,认为该技术将在耳科学的术前计划、手术训练以及术后评价中发挥重要作用, K ayCI等通过临床比较证实虚拟内镜能检查出大部分直径超过lom。的病损,并认为该技术正在发展成为直结肠病变的诊断和筛查工具。 Ishimaru T曾利用虚拟关节镜为一病人进行了检查,认为在不久的将来虚拟关节镜将作为一种新的技术上具被用来为患有颖下领关节病变的病人进行检查及治疗。Boor5等通过内耳疾病的临床应用表明虚拟内镜可以提供类似于真实内镜检查的视野,可以将内耳复杂的解剖结构如管道系统和内耳的病理变化准确显示,可用于病例讨论、术前计划和教学。

由于纤维内镜检查是一种带有创伤性的检查,因而病人通常不愿接受,然而虚拟内镜检查则完全避免这类弊端,同时人体许多不能进行纤维内镜检查的部位,但可进行虚拟内镜检查。虽然虚拟内镜检查可以代替真实内镜检查,但仍有必要对虚拟内镜检查的常规临床应用进行确认和改进。2000年Robb PA使用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的可视人数据集改进和测试了虚拟内镜检查的使用程序并评价了其操作在一系列临床应用中的价值,表明虚拟内镜检查可以为临床诊断提供准确的依据。

3. 数字化可视人体在虚拟活检中的应用

“虚拟活检(virtualb iopsy)”系指在虚拟内镜的基础上,借助各种最新成像手段及计算机分析技术,以获取病变部位尽可能多的形态及功能信息,得出类似或接近组织学活检的诊断结果,其一般步骤是通过虚拟内镜技术观察到具体病变部位,在该处进行模拟组织提取,再通过对提取组织的形态、功能信息的分析得到检测结果。在医学上所使用的探针式活检是通过直接穿刺的方式或经纤维内镜从管腔内部将一根探针刺人病变部位,进行组织的提取或分析。活体组织检测对于了解病变组织的细胞学特征以及病变的定性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其属于创伤性的诊断手段,并且对于从整体上和任意方向的取样检查有一定的限度,有时还可能出现假阳性结果。然而虚拟活检技术在这一点上具有突出的优越性。Hopper KD等研究认为利用具有淋巴结增强效应的虚拟支气管镜可以增加活检的成功率,然而一般经支气管活检一些在内镜条件下看不清的淋巴结和肿瘤的成功率通常要低于50%, Vahora F等研制了一种基于先进的力反馈设备的乳腺虚拟活检系统,可为外科医生在对病变区进行检查时提供高保真度的视觉和力反馈线索。从理论上讲,只要仪器的分辨率足够高,通过计算机成像技术对病变区进行尽可能的放大,就能够直接显示组织和细胞的形态结构。这将实现通过无创性虚拟影像学检查即可获得病理学信息的目标,是虚拟影像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4 数字化可视人体在计算机辅助外科手术模拟中的应用

通过CT或IVIRI图像可以重建出病人的病变器官,再加以虚拟的检测内镜及活检可以查出微小肿瘤等病变,以提高早期病变的检出率。重建出的人体器官可以任意旋转,其中的组织结构如血管、神经等可以单独显示,也可以联合显示,术前通过对其进行详细研究,可为临床医师选择最佳手术方案提供依据,即可以用于外科手术模拟。

数字医学范文第15篇

[关键词] 医疗 论文

健康网讯: 潘伯荣 许昌泰 黄良田 何扬举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编辑部 陕西省西安市 710033 在医学期刊中数字是经常使用的词类. 然而,在实际使用中经常能见到不规范的用法. 因此,必要介绍一下有关的国家规范,并结合医学期刊中的实际作出一些说明和举例如下.1 应用原则1.1 阿拉伯数字 统计表中的数值,如正负整数、小数、百分比、分数、比例等,必须使用阿拉伯数字. 例如:46 826 -242.12 46.8% 1/4 1∶26 1.2 汉字数字 定型的词、词组、成语、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词语中作为语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数字. 例如:一律 二倍体 三级护黄良田何扬举星期五 六一国际儿童节 七上八下 九三学社 十滴水 十一届三中全会 十二指肠 十八反 1.3 体例不一者 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而且又很得体的地方、特别是当所表示的数目比较精确时,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 遇特殊情形,或者为避免歧解,可以灵活变通,但全篇、全刊应相对统一. 2 应用规则2.1 整数 通常不能移行,多位数字应每三位空1/4格. 例如:23456800数字后附有计量单位时,在数字和单位间应适当留空. 例如:3.6mmol/L在起止号和加减号前后都要列出计量单位,例如:36kg±2kg 2.6pL~0.4pL 如右侧的零太多,可采用×10N的方法,例如:3260000=326×104,也可采用汉字万、亿进行表达,例如:3260000=326万,326000000=3.26亿. 另外,如数字后附有单位,那么,在单位前可以加词头,例如:326000000g=326Mg. 这里要注意,有些单位不能加词头,例如:h, min, mo, wk. 完整的号码不宜三位留空,例如:邮政编码、电话号码、住院号等. 2.2 小数 完整的小数不能移行. 如为纯小数,小数点前边的零不能省略,例如:0.26—.26. 如小数点后有较多的零,也可以缩短,采用词头或×10n如小数点后有效位数超过四位,也要采用三位分节,例如:26.32546586 2.3 分数 除数学运算外通常横写,例如:2/3 1/4 5/8 3 应用实例3.1 年月日 可采用全数字表达,例如:1999年1月18日——1999-01-18 如带有时分秒,例如:1999年1月18日8时36分26秒——1999-01-18 T08:36:26 1999年1月18日至3月28日——1999-01-18/03-28 1998年3月至1999年2月——1998-03/1999-02 1989年至1999年——1989/1999 3.2 系列数 如带有相同单位,在最后一个数后附加单位即可,例如:4,8,12,16,20cm 如每个数都是百分数,那么每个百分号都应列出,例如:6%,8%,10%,12%,14% 如每个数后有×10n,也不能省略,例如:WBC分别为4×109/L和8×109/L3.3 有效位数 要根据实际情况决定,例如白细胞分类用0.00表达,N=0.6853——0.89(2位小数). L=0.11 在平均值加减标准差的表达中应根据标准差的1/3来定位,例如:36±1.2, 1.2×1/3=0.4,是一位小数,故应改为36.4±1.2 36.45±1.24, 1.24×1/3=0.41,仍是一位小数,仍改为36.4±1.2 3.4 数字修约 要把多余的位数去掉,办法是:〈四舍六入五进单〉! 例如:以保留一位小数为例举例如下. 1.46—1.5, 1.54—1.5, 1.55—1.6, 1.65—1.6 3.5 偏差范围 注意单位的表达.36+3-2mm, 68mm+50-25um 42kg±3kg,36.5mL±2.6mL 3.6 数字增减 增加 增加了5倍,2——12增加到6倍,2——12 增加了20%,2——2.2,200%——220% 增加了1/4,2——2.5,200%——250% 翻一翻,2——4 翻两翻,2——8 增加50人,2536人——2586霜 升高6cm,52cm——58cm 增加了5个百分点,5%——10% 减少 减少了20%,2——1.8,200%——180% 减少了1/4,2——1.5,200%——150% 减少了50人,2536人——2486人 减少5个百分点,10%——5% 下降6cm,52cm——46cm 减少多少倍:表达不明确. 3.7 药物代号 多采用阿拉伯数字,如:654-2,666,914,5-FU,A19120(优降宁) AB50(双醋柳氨酸) D860(甲磺丁脲)838-D(甲磺丙甲胺)3.8 仪器中的号码 多采用阿拉伯数字,如:LX-386/16型微型计算机,YD38加速度计,HP35660A倍号分析仪,JSEM-200电子显微镜 3.9 试剂中的号码 多采用阿拉伯数字,如:RPMI 1640,IL 10 3.10 一位数 情况比较复杂,采用汉字数字还是阿拉伯数字,应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 例如:汉字数字 取得一致 一级护理 九三学社 一年四季 胸腔两侧积液 双重人格 双相调节剂 二人传 四季如春 十二生肖 一天到晚 两例分析 五年生存率为3.6% 3,4,5 三个月 阿拉伯数字 罕见心脏病1例报告 手术后生存5a者仅9例我们一年可8篇他们6人合作一定愉快6+9=15 4 参考文献1 GB/T 15835—1995 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2 GB/T 7408—94 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达法3 GB 8170—87 数值修约规则4 潘伯荣,蔺崇甲,郭凌,吴灿理,李之源,黄栩兵,于少勇,王春梅,杨化兵,王小仲. 实用医学论文写作手册. 第1版.西安:天则出版社,1990:5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