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信息化工作管理范文

信息化工作管理范文

信息化工作管理

信息化工作管理范文第1篇

一是公文流转快速准确。截至目前,通过市0a党政办公平台,累计接转市委、市政府和市直各部门下达的各类通知、传真等公文3136件,接转、办理市长信箱来函56件。

二是网络宣传及时快速。截至目前,通过市党政办公网、中国·滕州网、荆河网、枣庄政务公开网等网络平台,累计发表各类信息4000余条。截至10月份,市党政办公网全市排名第3位、枣庄政务网全市排名第2位。

三是网络办公快捷顺畅。今年7月份,我们配合全市网络改造工作,在市移动公司的业务支持下,克服工作繁杂、人手少的困难,利用1周的时间,顺利完成了街道办公楼区域及计生办办公楼的移动办公网络改造。同时,圆满完成了市信息化服务中心下达的党政办公网的保密改造工作,实现了街道办公网络的安全快捷。

四是网络监控有效控制。今年6月份,我们3名同志专门注册了网络评论员,申报加入了市委宣传部评论员群,实行24小时不间断网络监控,加大了网上信息监控、报告和协调处置力度,有效控制了滕州贴吧、鲁南论坛等网站不良信息的传播和蔓延。

信息化工作管理范文第2篇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快速进步及普及,现代钢铁企业信息管理正从内部信息一体化转向内外信息一体化,以强化企业的决策支持,降低决策风险。我们的信息管理工作已经跟不上现代企业发展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强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研究、利用,以适应钢铁企业快速发展对信息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一、近年来我国钢铁行业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钢铁工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在经历了以数量扩张为主的发展时期后,尤其是近两年世界经济持续低迷的状态,我国钢铁工业已加速自身结构调整,将从粗狂的规模型向高精尖产品型转型,进入了全面提高竞争力为主的阶段。钢铁行业的快速发展对企业结构调整、管理转型的影响也是巨大的。我国钢铁行业目前的主要特征有:

 

(1)钢铁工业发展较快。自 1996 年我国钢产量首次突破亿吨大关以来,我国钢产量已连续 16 年位居世界第一位。我国目前能够冶炼包括高温合金、精密合金在内的 1,000 多个钢种,能够轧制和加工包括板、带、管、型、线、丝等各种状的 4 万多个品种规格,有 85%的钢材是按国际标准生产,其中 1/3 的产品实物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工艺结构逐步改善。我国钢铁行业技术装备水平逐步提高,陈旧的设备和落后的工艺逐步淘汰,目前国内绝大多数钢铁企业已 淘汰平炉和小转炉炼钢。

 

(3)企业组织结构改善,生产集中度逐步提高。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钢铁企业数量多、规模小、效益差的状况有所改变,行业生产集中度逐步提高。2010年我国钢铁行业市场集中度提高到48.6%,2011 年,我国年产钢 1000 万吨以上的钢铁企业有 16 家。

 

(4)目前中国大陆钢铁有三项列世界世界第一。钢铁生产量世界第一!钢铁消费量世界第一!钢铁净进口量世界第一!

 

二、钢铁企业信息化的发展状况

 

近年来,我国钢铁企业在总结国内外先进钢铁企业信息化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善于学习,勇于创新,突破性的解决了产销一体、管控衔接等重大关键性技术难题,一批体现自主创新的信息化工程涌现。钢铁企业的发展战略中开始纳入信息化内容,信息化的目标、方针、内容、任务、技术路线逐渐明晰,企业信息化的管理体系逐步确立,企业最高决策层逐渐领衔领先信息化,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得到提高。当前,钢铁企业在自身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形成了具有自身发展特色的信息化建设模式,企业信息化与生产过程监控正走向深度融合。大型钢铁集团企业基本上完成了4层(即从基础自动化到生产过程控制,再到制造执行 MES,最后到企业ERP) 钢铁信息化系统的建设,部分企业目前正在规划或实施企业绩效管理与分析的第5层智能信息系统建设。绝大多数的钢铁企业已经把分散的信息数据孤岛逐渐融合,实现数据集中与共享。我国钢铁企业的信息化已经从生产性环节延伸到服务性环节,从企业内部的信息延伸到下游产业链间的信息。钢铁行业信息化的发展水平在当今的工业行业中处于领先行列。可以说,钢铁行业信息化的发展进程是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起步到深化,逐渐走向成熟。

 

三、目前信息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信息管理水平没有跟上信息化发展的水平。目前,大部分钢铁企业已经进行了信息化改造,上马了ERP系统、MES系统、EMS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构建了内外网站、企业邮局等等。但如何整合这些信息资源,使各种内部的信息做到一体化,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在外部信息的收集渠道上,目前主要包括网络、参加会议以及各个专业管理部门自己的渠道。由于预算费用不足等原因,好多有价值的信息网络进不去,获取信息的速度减慢、内容不充实。

 

2、信息资源分散。目前钢铁企业从事信息收集研究的单位中,既有专门的情报机构如信息情报研究室,也有设在销售公司的商情机构,还有进行宏观经济信息和企业管理研究的参谋部门,再加上各专业管理部门自有的渠道以及开展的“对标”分析,这就从体制上造成了内部的“信息战”。

 

3、信息阻隔。企业内部数据分为三类:一是管理过程产生的管理数据,二是技术开发过程产生的技术数据,三是生产过程产生的生产数据。外部信息也可以叫作竞争情报,它是经过搜集、筛选、提炼和加工整理过的,是采取相应对策的竞争对手和竞争环境的信息集合,是对整体竞争环境的一个全面的监测过程。一直以来,出于商业高度保密的需要,钢铁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信息数据基本上是封闭运行,数据信息共享程度差。一些企业甚至将数据的商业保密与内部开发利用之间对立起来,即使企业内的研究咨询部门也得不到真实的基础数据和第一手资料。

 

4、信息研究不系统且滞后。对信息的搜集、加工或整理目前主要以完成各部门下达的任务为主,基本上属于“命题作文”。而且在对竞争对手的跟踪研究和动态分析上不系统、不连续,信息研究成果少,也就降低了对领导决策的支撑作用。

 

5、缺乏高素质的信息专业人才。许多企业从事信息管理工作的人员都从行政管理转过来的,除具有一定的计算机能力和对行业情况略知一二外,外语水平、经济理论知识、钢铁专业知识、分析研究能力都普遍较低。

 

四、加强信息共享促进信息管理更上一层楼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钢铁市场中,完善的信息管理工作是钢铁企业科学决策的基础,是其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前提条件。

 

1、提高对信息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强对信息工作的认识,从思想观念上重视信息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信息管理制度,并切实贯彻执行。

 

2、明确为领导决策服务所需的信息。领导决策所需要的信息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⑴宏观环境信息。例如,GDP,固定资产投资,钢铁行业的下游相关行业的发展趋势,原材料供应情况等。⑵行业特点及其竞争状况。例如,行业总供给,行业总需求,竞争对手的价格信息,竞争对手的竞争行为等。⑶内部资源与能力。例如,产能分配情况,产品成本,新品种研发、市场占有率等。

 

3、建立企业决策信息支持系统。以信息化平台为依托,利用准确、完整、一致的数据,根据预先设计的有效的分析流程,利用各种视图工具,灵活方便展示统计分析的过程和结果,实际上要对数据实现二次加工,强化数据反馈转化信息的能力,为支持内部相关业务决策提供服务,将无形信息转化为有形的成果,使信息上升为高附加值产品。

 

4、进一步加强信息研究层面的整合。可以通过定期开展信息工作会的方式,加强沟通。还可以通过课题制,鼓励相关工作人员多出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5、加强信息的保密工作。制定并实施有针对性的防御措施,以防企业的核心情报信息为对手所获。一方面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对信息分级、用户分级。另一方面要明确信息保密的内容及保密责任的主体,并加强日常监督检查。

 

6、建立健全一个专门负责信息情报的部门。整合企业内的各种信息资源,建立高效、快速的竞争情报反应机制是钢铁企业竞争情报工作的关键也是信息工作发挥作用的最重要方面,各自为政、互不相通,已经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应更进一步,成立专门的信息情报组织部门,并赋予必要的职能权限,统一管理企业的信息资源。

 

7、努力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信息从业人员队伍。企业信息研究工作是一项对人的综合能力要求非常强的工作,必须具备五方面的知识结构:

 

(一)是具有较强的外语和计算机水平,能上网操作和下载国内外各种文献资料,同时将外语翻译成中文;

 

(二)是对国家政策、行业状况和企业内部情况熟悉,具有高度的信息敏感度;

 

(三)是具有深厚的经济管理理论知识和研究分析能力;

 

(四)是对钢铁企业的生产工艺及情况要有较清晰的了解。

 

(五)是有在钢铁企业长期从事相关工作的经验。

 

综上所述,做好信息管理工作是钢铁企业进行科学管理的关键。信息管理不但是增强企业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的有效手段,它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的决策水平,提高企业的市场反应能力,提高创新能力,最大程度的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信息化工作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档案管理 学校档案管理 档案信息化 档案信息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c)-0111-01

1 档案信息化和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内涵

档案信息化在档案学里并没有一个既定的概念,具体来讲,档案信息化是指将档案信息的采集、传递、查询等网络化,存储数字化,管理标准化,将档案信息的采集、传递、储存和查询一体化,四者合一。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建设档案的信息库,方便档案信息的管理和查询。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并不是依靠某一个部门或者在某一阶段就可以完成的事,需要学校各个部门全方位的配合,不断对档案信息资源,档案信息网络,档案信息数据库,档案信息管理制度等各个方面进行提升、完善,特别是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学习不能间断,一定要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现代化信息技术水平。

2 档案信息化和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2.1 档案信息化和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信息化是一场新的技术革命,对社会生活方式与管理方式造成了深度影响和改变,在全社会信息化的环境下,国家档案局提出了“以档案信息化促进档案事业发展的目标”要求,学校档案管理必须顺应时展的潮流,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

学校是接收新事物、运用新科技的前沿阵地,学校的教学活动、科研活动中形成大量的以音频、视频等新媒介为载体的文件,要保存好学校教学、科研的信息资料,做好档案工作,势必要有储存这些新载体的设备,因此,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不容推迟。

2.2 档案信息化建设可改变学校档案管理模式

传统的档案管理大多是一种简单的保管工作,极少为公众提供主动的服务。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可使档案管理的工作从单纯地保管向综合管理发展,自动、有效、全方位的为学校工作服务,使档案变为为可供学校利用的文献资料。

2.3 档案信息化可以提高学校档案的使用率,使档案更大限度的为学校工作服务

学校档案信息化的建设,使档案手工管理向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方向发展,形成整体、系统、主动的服务模式,档案内容更加丰富、全面,档案查询更加方便,无论是学校的教学工作者、科研工作者、行政工作者、抑或是学生,只要有档案管理的访问权限,即可不受地点和时间的限制,查询所需资料,更大限度的为学校各项工作服务。

3 如何做好档案信息化和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

3.1 引起领导重视,取得领导支持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引起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在校领导的带动下,学校各方面配合,档案信息化建设才能顺利开展。

3.2 做好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基础设施建设

档案信息化建设必须有基础设施建设做基础,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硬件设备需要服务器、计算机、摄像机、扫描器等,档案数字化过程中离不开各种软件,办公软件、影像处理软件、格式转换软件必须具备。另外档案信息化建设离不开网络,学校应充分利用网络环境、根据学校的要求构建档案管理的局域网或者INETERNET基础网络。

3.3 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人才建设

(1)对既有档案工作者的人才培养。

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和手工管理时有着较大的区别,档案工作者需认清这一转变,尽快进入新的工作环境,努力提高自身工作能力,主动学习计算机技术、办公自动化软件工具等,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计算机基础、数据处理、办公软件等基础知识的考核,建立奖惩制度,以激励工作人员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学习先进的档案专业知识和档案信息技术,有效应对档案信息化工作中的采集、转化、保存等环节上的问题。

(2)引进专业技术人才。

档案信息化建设需要精深的专业技术人员,学校可从校外引进既具有计算机专业技术又具有档案管理知识的人员,有效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在技术人才引进时要慎重选择、严格把关,不但要考虑技术水平的因素还要考虑个人道德素养问题,建设完善的现代化档案管理队伍。

4 制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制度

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普遍存在资金有限、设备配置不够、人才不足等问题,所以应当制定合理、完善的制度,充分考虑学校的需求和现状,以在扩大资金、配置设备、人才培养等各方面的工作时按照规定制度来进行,杜绝工作中出现盲目性、落后性。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是复杂且繁复的过程,各项基础业务工作只有实行标准化、规范化的工作程序和方法才能确保工作顺利。

5 做好档案管理工作中采集、录入、存储工作

采集和存储是档案管理中极为重要的两个环节,是以后档案工作进行的前提和基础。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档案采集工作应当全面取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力求档案采集的内容既全面无遗漏又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提高档案被学校使用的效率和有效性。所以档案在存储时应分层次、分类别,按关键词、主题等录入,既提高录入效率,又有利于以后对档案资料的检索查询。

档案管理人员应确保档案信息存储的安全性和规范性,加强对重要珍贵的档案资料的保护,按照一定的规律、制度存储资料,确保用户查询时能准确地查到先关资料。

6 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安全性

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数字化,将资料转化成电子档案供学校人员查阅会涉及到著作权益问题,所以在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应提高对著作权、发表权、网络传播权的维权意识,保护好档案信息的权益。

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数字化和网络化也存在安全隐患,要减少网络化带来的危险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上传文件时,确保文件的安全性,没有被病毒感染。

(2)做好访问控制策略,严格控制管理人员的访问资格和操作权限,避免人为的信息泄密和资料破坏。

(3)网络防火墙建设。严格做好服务器、数据库的安全保护,定期更新防护体系,防止病毒侵袭和黑客侵入。

(4)档案资料备份保护。应定期对档案资料进行备份,包括本地备份和异地备份。

(5)一定要确保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以避免操作不当对文件资料、计算机或者数据库系统造成的破坏。

(6)保证硬件运行在合适的物理环境下,比如温湿度合适,避免电磁强烈干扰,定期对硬件进行检查,发现问题立即处理,避免硬件损坏造成的数据丢失。

总之,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是学校档案管理的发展趋势,需要在学校各个方面的配合下才能不断发展、完善,在学校的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秦美峰.加强信息化建设 整合档案资源[J].兰台世界,2008(15):35.

信息化工作管理范文第4篇

根据公司“十二字方针”及年初工作会议传达的“16工程”的指示及要求,2018年作为公司快速发展,积极拓展外部项目、内部加强培训,强化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一年,非常有幸在这一年中参与到公司的信息化建设管理及相关工作中,为公司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顺利完成公司及部门交办各项事宜,先就2018年主要工作进行回顾并对2019年主要工作进行计划。

一、2018年主要工作回顾

2018年,根据公司“16”工程要求,今后以实现智慧化新能源发电企业为核心建设目标,作为公司信息中心主要负责人,应积极响应公司发展要求,切实考虑好如何将这一目标进行落地,2018年主要我主要完成如下相关工作。

1、完成公司OA系统的升级改造工作。2018年,公司原有OA系统已上线运行超过7年,因版本问题和使用问题,原有OA系统功能及界面友好度的多种问题下,原有OA系统已不满足公司日常办公需要。根据公司安排,今年1月完成OA系统的询价招标工作,并在1月15日开展升级改造,经过15天的实施及切换,系统于2月5日前顺利完成实施并上线,后需经过完成公文与档案系统接口,新闻、通知等信息通过门户系统数据采集,系统完成全部升级改造工作,目前系统运行使用正常。

2、完成公司项目管理系统的招标及合同签订并开展实施。根据公司2018年信息化建设目标,计划在公司现有ERP系统开展项目管理系统建设,实现对公司基建项目、技术改造项目及部分工单的项目化管理。该项目在1月完成招标文件编制,并在3月完成项目评标及合同签订,按计划顺利开展,后续本人陆续参与项目管理系统建设,该系统计划于今年年底上线运行。

3、负责公司移动APP系统的发开与建设。让该系统成为公司最有力的移动化办公工具。2018年根据公司移动化管理需要,公司与国智云鼎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智慧安全、生产、经营管控移动化平台,简称“国投新能源”APP。该平台实现功能包括:生产类数据的实施查阅、考勤管理、新闻公告查询、ERP移动审批、考勤管理、任务管理、公司经营指标预测、交易电量管理、移动巡检等多项功能。通过该系统上线,公司很好的解决了日常对现场生产情况及电量情况查询及报考规范现场考勤等多项实用性功能,并很好实现对现场移动化巡检管理需要,进一步规范了现场巡检管理工作。

4、参与集控运行中心部分工作及本年度验收正式运行工作。今年度根据公司工作分工调整,3月份公司将信息中心由综合管理部调至生产技术部,并将集控运行中心的建设维护、信息化系统建设及管理维护、智慧化风场建设、现场网络及二次安全防护监督管理等多项工作及职能划分到生产技术部。其中集控运行中心的主要建设及管理维护工作交由信息中心丁昱文负责。今年,公司集控运行中心顺利完成新疆项目及甘肃项目的集控的试运行并通过相关省电力公司的验收,完成正式投运。

5、参与对现场二次网络安全防护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今年度参与并处理了公司酒泉二风电项目监控系统非法访问跨省调度事件、新疆5个项目等保测评招标文件审查及评标工作、对酒二项目、捡财塘项目、淖毛湖项目、景峡项目、格尔木光伏项目、石嘴山光伏项目、青海风电等项目的二次安全防护检查工作。完成了公司二次安全防护管理标准及信息化管理标准的修编并下发,并下发多个专项管理工作通知。

6、参与对景峡5B、中宁恩和及多个后续项目的智慧化新能源电厂建设招标文件编制或可研报告参与讨论。为后续新建新能源项目实现智慧化运营管理奠定基础。

通过上述工作,2018年基本已完成部门既定信息化部分相关工作计划及目标,并将在2019年继续推动相关工作的进展。

二、2018年工作中发现自身的不足及拟采取的措施

整体总结2018年相关工作,认为个人工作有了不少的收获进步的同时,也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尤其是以下几方面的工作需今后进一步完善:

1、个人管理水平欠缺不足,对信息中心相关人员管理未能做到最好。今年初本人由国投电力借调期满回到公司后,被任命信息主管岗位,负责公司信息中心的全面工作。信息中心自3月由综合管理部划分到生产技术部后,负责相关工作面较广,人员组成也有原来的2人变为目前4人。在今年信息中心日常管理工作中,不论人员沟通协调及工作安排等多个方面,意识到自身管理工作的差距与不足。2019年,我讲认真梳理信息中西工作,将现有4名同事分配合理的工作方面,形成信息中心的战斗力,在2019年更好完成相关工作。

2、集控运行中心建设管理维护工作及部分现场二次安全防护日常管理工作参与度不足,未能深入现场了解相关工作情况。目前,二次安全防护工作仍以电网及调度要求为主要工作方向,未能由被动工作转为主动化常态化管理,后续信息中心将认真思考该情况,重点解决该问题。同时本人将后续更多参与到集控运行中心系统的管理及维护工作中去。

3、进一步加强对相关交办工作的计划刚性及执行力度,今年度,虽完成各项信息化建设及管理维护工作,但对APP系统后续完善工作及部门后续设想的包括班组建设平台,培训管理平台等相关工作推动力度不足,明年将重点优先完成上述几项信息化建设目标,为公司生产管理及培训工作提供更好的信息化支持与技术手段,使公司相关工作推动能更上一个台阶。

三、2019年工作目标及重点工作计划

1、根据调度要求,牵头完成公司各投产项目网络安全监测装置的建设及实施工作。

2、顺利完成培训管理系统、班组建设系统的调研及建设实施,配合相关部门开展该项工作。

3、在景峡5B、中宁恩和基建项目中,重点做好智慧化新能源建设相关工作。顺利完成上述项目部分智慧化基础工作。

4、牵头并做好集控运行中心明年科技创新相关项目的调研建设工作。

5、完成公司智慧安全管控平台逐步平台搭建工作。

信息化工作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信息化;合同管理;管理优化

合同管理是企业风险防范的一项重要的手段,体现更多的就是管理方面的要求,在全面推行使用合同标准化文本工作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合同管理的信息化模式,将信息技术适时的应用到合同管理系统中,实现合同申报、审查、签订、结算和归档查询等各项业务的有机整合。使企业合同管理工作能够达到质的飞跃,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一、合同信息化管理的实施背景

企业谋求发展的必然选择:数字技术以及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应用,推动了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思维方式的转变。而传统产业要进行技术改造和提升就必须借助信息化的手段得以实现,推动经济的结构优化调整,从而提升企业管理的现代化,降低能耗、提高效率,减少成本,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因此,合同信息化管理是企业转变发展方式、谋求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的进程和发展是时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不可阻挡的趋势,同时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合同管理是法务人员的努力的方向。先进理念辅以快捷、准确的信息化手段,是传统企业寻求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如何实现合同信息化管理

1.健全企业法律防范机制

回顾过去的几年安全事故频发,特别是发生在2007年11月24日的油气加注站液化气储罐的爆炸事故,通过这一事件的惨痛教训使得企业也深刻的认识到合同管理上存在的严重安全问题,其他企业也以此为鉴,积极寻求提升企业合同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和办法,从而健全企业内部法律风险的防范机制。在加强合同管理的同时注重动态监管,健全和完善合同管理制度,强化企业的风险防范意识,使合同管理迈上一个规范化、网络化、流程化的崭新台阶。健全企业合同管理体制,按照“统一授权、分级负责、分类审查以及归口管理”的原则设定职能,责任落实,公司内部各部门间协调配合,形成一个上下成线、纵横成网的管理体系,将合同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

2.加强企业内部合同管理要求

大多数企业长期以来一直采用的都是纸质合同,而合同生效往往需要各相关职能部门的审批,而一般涉及到的单位一般分布分散,一旦合同中出现需要修改和更正的问题,就不可避免的需要经办人员多次的往返于各部门之间进行重新的审阅和签批,使得审批过程变得繁琐、拉长了审批时间,严重影响工作的效率和进度,有时可能会造成贻误商机,甚至造成经济损失,而纸质合同的流转过程无法追踪、难以记录,一旦出现问题责任无法界定清晰,因此,在合同管理工作中往往矛盾横生,虽也时时沟通但也收效甚微,那么在如此混乱的背景下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提高合同管理效率,降低成本,也成为当下企业关注的新课题,建设符合企业自身发展情况的一套合同管理系统。

3.合同的信息化管理条件成熟

合同标准化文本工作的推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合同管理的标准化,比如:物资采购、工程设计、工程施工、运输和设备维修保养等六大文本。为实现合同管理的信息化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加快了合同管理方式的转型。合同管理流程的程序化,可以增加企业业务的透明度,减少不必要的人为因素的干扰,使各部门职能落实,积极参与到合同管理的工作当中,使合同管理的形式由以往的被动防范转变为主动防范,实现风险控制,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和可操作性。合同文本库的创建,可以方便使用人员快速的编写合同或设置常用的一些合同示范文本,很大程度上减轻了经办人录入的工作量同时也降低了法律风险。目前,许多企业都对于合同管理的信息化高度重视,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从而建立健全的、规范和标准化的合同管理体系,进而提升企业管理水平。近几年来,“科技兴企”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我国也大力的引进和应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加快我国信息化的建设步伐,为各企业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保障。比如建立“MPLSVPN”的光纤到点网络,既提高了网络资源的利用率同时也提升了网络的传输速度,满足了各公司对于无纸化办公的需求,信息化支持下的合同管理,有效的推动了合同信息化管理的进程。此外,合同信息化的管理打破了地域和时间的限制,同时还可以利用信息系统中的跟踪功能随时查询合同流转的进程,即使不在公司的外派人员也可以通过公司的内网审批合同,大大地缩短了人员审批和等待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降低了管理的成本。充分的实现了“集中管理、操作公开、过程追踪、”等风险防控的原则。

4.优化合同管理流程和管理系统的功能

公司领导层应积极支持,各信息管理部门也应全力的配合,有针对性的了解国内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水平,对现行单位进行资料调研和实地考察,结合企业内部自身的发展特点来规范合同管理流程,合同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能够为企业提供一个集中管理、易维护、安全和高效的管理环境,并能够涵盖合同管理的各环节的内容和职责。比如:转授权功能就可以解决人员职位变动和人员调动、出差等授权权限变化的问题;合同归档、查询功能可以设置有关人员在权限范围内可以查阅的资料;合同统计和分析功能则可以将合同按年、季、月来进行划分,每个合同设定一个编号,方便统计和查找等等。

三、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化支持下的合同管理,创新了合同管理的模式,同时也解决了部门分散,点多面广的问题,成功应对了管理成本高、签约难度大的状况,对于提高企业合同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潘怀敏.浅议企业的合同管理[J].福州党校学报,2014(2):50-53.

[2]魏维.浅谈推行合同管理信息系统提高合同管理质量和效率[J].商情,2017(15):133.

信息化工作管理范文第6篇

关键词: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的大多数施工企业基本实现了计算机网络化运行和管理,项目管理也开始向信息化与集成化方向发展,建设工程管理信息化已成为当今工程管理发展的方向。信息化管理可以极大地提高建设工程的管理效率和效益,提升工程管理的水平和能力,有助于建设工程项目顺利实施。在目前建设项目管理过程中,由于存在各种各样的局限因素,信息化管理并不能够彻底实现,因此,施工企业有必要对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从规划到实施的全过程进行研究,形成一套信息化管理的模式,从实践层面保证信息化管理的实施。项目信息包括建设项目立项、调研、评估、决策,图纸设计、项目招投标、合同管理以及项目实施等一系列与项目建设有关的信息。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并不是简单理解为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而是基于达成建设项目目标为目的,依据项目管理目标的内容和企业的理念,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汇集企业项目的建设理念、业务流程、组织方式与管理方式,开发并应用适用于建设项目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对建设项目从立项阶段至竣工验收全过程的集成管理,从而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加强对项目的执行控制力度。建筑工程项目的信息化管理有其自身的一些特点:

(1)信息大,内容复杂,来源广。一项建设工程项目从立项到竣工使用涉及多个环节、领域和部门,有时需要多个地区的合作,包括了企业对项目相关管理单位和协助单位、项目人员、材料、机械设备、分包、合同、施工资料、财务、流程等多个方面。

(2)信息使用的频率高、时效性强、规范性强。建筑工程中的各个阶段的信息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些信息与项目管理,参与的各个方面都有关联,所以信息的使用很频繁。项目管理要求项目参与各方及时了解和处理相关的信息才能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所以对项目信息的处理要及时,时效性要求高。项目信息的管理必须要符合企业自身的管理体系和工程管理的特点以及国家有关建筑工程的相关法律和规范,按照企业管理体系和国家的有关法规和规章制度的具体要求而进行,同时信息也要符合信息管理软件的使用基本要求亦即通用性和规范性。

(3)有效提高管理效率、减低管理成本和提高管理水平。建筑工程项目的信息化管理是一个很好的管理平台,不少的大型施工企业已经通过和软件公司的合作建立了自己应用管理平台,并在实际应用中不断完善,从实施的效果看虽然没达到理想效果,但是却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绩,有效地降低了项目管理成本,极大地提高建设工程的管理效率和效益,提升工程管理的水平和能力。

1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构建

1.1建筑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的规划

信息化技术的不断进步给我们企业的项目管理带来了便利、效率和效益,有力地促进施工企业的发展。施工企业如何规划、构建和发挥好信息化管理平台呢?首先,施工企业应该深化对项目信息化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和学习,高层的管理人员要针对信息化管理积极主动了带头了解和学习,并带动整个企业员工对于信息化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其次,要评估企业的现实信息管理基础水平和信息化管理设备和人员配置情况;再次,结合建筑施工企业在信息化管理方面的运行的成功案例和最新的信息化发展技术情况,对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的远景、目标和战略,提出信息化系统的发展方向和具体的实施策略;最后,为适应信息化管理要求,结合施工企业的现况和发展战略,施工企业要依托先进的管理理念对企业的管理进行梳理,优化企业的管理运营流程,系统地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按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要求管理人员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并实现相互监督与协调,以提高企业的管理能力和竞争水平。

1.2系统适应性的加强

信息管理系统要采开放式设计围绕项目管理为核心并依据施工企业需要增减模块和内容,同时要兼顾施工企业各部门目前使用的专业软件的适配性,依据各项目部整个施工过程的施工进度为主线,相关的模块数据都应与之配合、匹配,对于施工中出现的矛盾,要积极协调,在系统中都应有个合理体现管理。应用人员在软件编制时要结合施工企业的发展规划认清施工企业真实需求充分考虑到常规发生与机动发生的内容与数据分阶段有步骤的完善和细化,从个人办公,人员管理,分包管理,机械设备管理,财务管理,施工进度管理,质量检测,施工全过程管理,合同管理,分包合同管理,资料管理,介绍信,证件管理,仓库材料各个管理环节中常规出现或可能出现的内容、数据及问题都要提前预测、未雨绸缪。各职能部门人员要积极配合系统管理应用人员,职能部门之间也要积极配合,对于随时发现的问题,要立刻采取纠正措施,同时编写对出现的问题以及对策进行详细说明,对管理系统计划分阶段不断完善和提升。

2.3利用信息化技术来提高施工管理水平

信息化是企业提高竞争力、整合现有信息资源的有效手段。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所带来的巨大生产力,提高自身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和管理水平, 将是施工企业提升竞争力所优先考虑的途径。施工企业应充分利用局域网、广域网、互联网以及无线通信技术带来的便利,利用网上材料招标采购、项目管理、信息交换、信息等手段有效合理地控制项目成本,提高企业效率和效益。在进度控制方面,通过管理软件中充分利用进度网络计划技术的关键工作、机动时间、各要素相互制约的关系根据施工进度及时进行资源调整和时间优化,适应施工现场多变的情况;在质量控制方面,质量管理具有信息量大、综合性强、技术难度高的特点,利用质量管理软件与人手操作相比,其优越性非常突出:处理时间短,可靠性高。质量管理软件系统可用于施工过程各阶段的质量控制和评定,包括各种质量评定报表的生成,各种质量评定曲线的绘制以及根据各种实测数据对分部分项工程质量等级进行评定,从而为质量管理人员对工程质量实施动态控制提供可靠的物质保证。

2加强建筑工程管理中信息技术具体应用的措施

2.1开发基于因特网的信息管理系统

施工企业运用信息技术主要是开发应用以因特网为平台的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建立数据库和网络连接,实现网上投标、网上查询、网上会议、网上材料采购、远程化管理和数字化工地等。通过建立网上虚拟组织,为施工企业人员提供信息交流的平台,实现信息资源实时和及时的共享,改进沟通与合作,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时效性。管理平台建设必须具备系统简洁、可持续发展改进、兼容性强、操作简单、上手快、易用性强等特点以利于实际推广和应用。

2.2推进信息化软件

(1)进度控制信息化管理

利用网络计划技术可以显示关键工作、机动时间、相互制约关系的特性,使用网络进度管理软件控制进度,编制分部分项工程进度网络计划。在网络图上分配资源,从预算材料、设备、人员工日清单给上级网络图导入资源,根据进度计划生成资源计划。完成实际进度的统计,与计划进度进行对比,根据施工进度及时进行资源调整和时间优化,适应施工现场多变的情况。

(2)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信息化管理

包括质量检测标准、工程项目划分、工序检测(记录)管理、质量缺陷及事故的登记和处理,质量验收与评估等功能模块,帮助管理者在施工过程中严把质量关,创造优质工程。

(3)项目成本信息化管理

预算管理软件要嵌入信息化管理系统并把预算软件的项目成本分析、计划成本、实际施工成本数据实时传送,通过这些数据有效传送,为项目管理领导和公司各级职能管理人员实时的了解项目的成本管理情况,为企业有效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发挥重要作用,通过项目成本的有效管理。增加施工企业的竞争实力。

2.3信息化管理推行的注意问题

目前建筑施工企业应用信息技术提高项目管理的水平还较低,存在着明显的局限与不足,应用范围较窄,主要集中在项目前期,如招投标、预算造价、施工组织设计,而在施工过程中的进度、质量、成本控制方面的应用较少,施工管理仍然主要靠管理人员的经验和处理能力,很不科学;目前软件公司开发的软件理想化没有考虑到不同企业的特殊性,不同开发商开发的软件互相独立,无法连通和协同,企业各专业的管理由于受软件的制约业务被软件分隔开来,无法形成合力,譬如预算软件和项目信息化管理平台不能兼容,没有实现信息的共享和自动传递,效率较低;软件开发选题雷同,缺乏应用经验和统筹规划,开发资金不足,而且多属于低水平的重复开发。

3适应不断变化的企业发展变化需要,真正发挥信息化管理的效能

3.1加强信息化业务管理综合性人才的培养

现在的信息化管理系统都是由软件公司进行开发的,而这些公司对于建筑行业的一些背景并不是很熟悉,所以信息化管理系统对于建筑行业的适应性不是很好,操作性不够简洁,功能虽然很强大,但是需要用户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一些实际应用且比较机动的数据需要找到一个契合的模块才能很好地操作。因此,培养既熟悉施工企业管理又具备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开发业务的综合性人才是当务之急。另外加强对施工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计算机知识及现代管理体系理论知识的培训学习以达到管理体系计算机应用水平的快速提高,从而真正意义上实现管理现代化、工作规范化的要求。

3.2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一体化

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总体水平,已经逐步提升为衡量我国建筑行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指标之一。提升我国建筑工程的总体管理水平,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基本原则,还要充分考虑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现状和存在主要的问题,进而制定出合理、科学、有效的发展方针和路线,否则只能是循规蹈矩,难以有全面的突破和飞跃。建筑企业必须遵守国家、地方、行业的标准,而这些标准的内容很复杂,数据的计算量很大,同时,在建筑工程项目的进行过程中,进度、质安、人员、材料、机械、分包、合同、施工资料、财务、流程的信息化管理等也有大量内容都要考虑到,所以信息化管理系统在研发和使用过程中必须要集项目部一线人员、各级公司部门管理者、各级公司高层决策者于一体,通过托管日常业务工作,将企业庞大组织中的相关角色有机的集成为一个整体,按照企业自身的管理流程和规则有序协作,帮助施工企业对各项目进行全方位管理,形成一个全方位的一体化工作环境。

4结论

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体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涉及到项目管理的许多方面,需要建筑工程使用和管理单位共同的正确的管理和使用,它要求我们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必须做好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活动的每个具体环节。这需要多方面的努力,来使信息技术融入到建筑工程管理中,以便能降低生产成本、获得更多利润、保证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信息化管理体系有着非常强的整合能力,如何做好现代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体系的管理工作,需要所有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信息化工作管理范文第7篇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高校安全管理;应用分析

伴随着社会信息化建设的开展,信息化技术已经在高校教育以及运营管理方面有着十分广泛的运用。其中,高校安全管理是肩负着高校安全保卫、秩序维护、交通消防安全管理重要职责的重要日常工作。同时,伴随着各个高校的不断扩招,学生数量人数的增加,高校安全管理内容与范围不断增加与扩展,高校安全管理的难度也不断提高。因此,传统的人防措施与物防措施已经难以满足高校安全管理发展需求,因此将高校安全管理与信息化技术相结合成为了其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校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不单单可以提升高校安全防护的几乎是含量,提高安全管理的可靠性,还能够给高校教师与学生创造更加优良的工作与学习环境。

一、安全管理信息化

信息化安全体系规划是建立高校安全体系的重要基础,规划的目的是对安全问题进行识别与判断,从而建立高校安全管理组织。建立信息化高校安全管理体系可以从管理与技术两个角度来进行分析,并且将其划分归纳为8个步骤,分别为建立安全管理组织、识别保护对象、评估现有措施、考虑长期需要、纳入学校建设规划、建立安全工作机制、平衡新旧技术使用以及关键设施重要布局。这8个步骤主要的即为将高校行政、业务、安全保卫等部门的人员集合起来,对当前高校存在的风险与潜在威胁进行分析,并且探索其原因,在获得准确结果后将其纳入安全管理体系当中[1]。对高校的安全管理措施效用进行评估,然后在考虑长期需要的基础是上来建立能够满足长期安全管理需求的制度,选择相应设备。了解高校的新建工程项目,判断其是否会影响到目前高校的安全管理,如果存在一定影响应该将其纳入高校安全管理中进行考虑。形成文件形式的安全管理制度与工作管理条例,明确分配各个岗位的职责以及应该提供的服务,进而保证高校安全管理工作能够切实落实。在需要的时候平衡信息化建设与传统技术之间的衔接,使新技术与传统技术能够相希特。关键设施重要布局即为关注高校中需要可靠运行并且涉及面广泛的设施,这些设施对高校安全管理有着直接的影响,需要重点关注。

(一)治安管理信息化

治安管理主要工作包括发现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隐患,解决重要安全问题,将安全事故的苗头遏制在萌芽的时候[2]。在高校的重点场所进行巡访、盘查。对于外部来访人员以及高校内的商业区域进行重点管理。将治安管理工作与信息化建设相结合可以从装配监控设施、门禁系统以及车辆管理系统、报警系统等方面着手。

(二)消防管理信息化

消防管理主要工作包括消防设备的安装、定期更新、规划校内消防安全管理组织网络、建立消防安全责任制度、定期开展消防设施安全检查,如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对消防措施进行安检与更新,以消除消防安全隐患[3]。将消防管理工作与信息化建设相结合可以从消防设备管理信息化、使用信息化等手段开始,对消防设备的使用状态做到实时掌控,转变以往需要依靠人工记忆的消防管理模式。

(三)户籍管理信息化

户籍管理主要工作包括配合当地派出所进行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其中包括学生入校、户口申报、审批、换发等各种工作。将户籍管理工作与信息化建设相结合可以从户籍档案信息化管理、计算机技术辅助户籍管理实体工作等方面入手,以全面提高户籍管理的工作效率。

(四)安全教育信息化

安全教育主要工作包括学校采用多种方式来强化教师与学生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提高教师与学生的安全防范能力与意识,让教师与学生能够拥有自救能力。安全教育工作是最为容易取得效果的工作之一。将安全教育工作与信息化建设相结合可以从扩大安全教育渠道入手,让学生与教师可以通过更多的方式和渠道来接受安全教学,全面延伸安全教育的覆盖面。

二、信息化建设在高校安全管理中改革

(一)纵向上,完善信息化安全管理层次体系

完善信息化安全管理体系就需要对信息安全管理组织结构进行重新的优化改革,形成包括决策、管理、维护、应用四个方面在内的网络信息化系统安全管理体系,使得每个岗位的职责更加明确更加清晰。首先,决策层。明确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责任,由高校领导小组统一规划、分配资源使用。其次,管理层。建立安全管理小组作为信息化安全管理的执行部分,该安全管理小组由信息化技术部分领导与专业技术人员组成。最后,应用层。明确安全执行小组的工作职责,具体落实到实际的安全管理工作中,使得其成为信息化安全管理建设的基础支持力量。

(二)横向上,强化信息化安全重点工作

首先,强化高校安全保卫队伍建设。在以往高校安全管理中安全保卫工作偏向体力劳动,需要大量人力资源来实现,这一观念从本质上限制了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的信息化发展。因此,要强化高校信息化安全保卫工作最为基础的就是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安全保卫队伍,安全保卫员工要做到专业技能强、思想坚定、作风硬派、能够熟练应用高校安全保卫工作信息化系统。其次,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安全信息化建设的作用[4]。在信息化发展的时代,要建立完全的安全保卫系统预警机制与应急处理,做到防患于未然,重视安全预防工作,对高校潜在的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同时,强化信息的搜集、选择与归纳,并且在工作中部段的完善当前的信息化安全制度[5]。再次,优化硬件建设。提升安保信息化建设的效率。目前高校安全保卫信息化建设已经全面开展,车辆管理、门禁系统、监控系统等已经投入运用,但是各个系统平台之间缺乏互动与统一。因此,高校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要从硬件方面着重,注重信息化建设的统一化与系统化,提升安保信息化建设的工作效率。

三、结束语

在高校安全管理工作中利用信息化技术不单单可以提升安全管理的工作效率,还能够给教师与学生的工作和学习环境安全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因此,高校应该更加重视高校安全管理工作,投入更多的资金与物质来支持安全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同时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进行管理,以最大程度的发挥信息化技术在高校安全管理工作中的效用。

参考文献:

[1]詹凤兰.浅谈目标管理理论在高校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科学与管理,2010,(02):75-77.

[2]孙静.信息化建设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现状和对策探析[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 (09):34-37.

[3]李晨光.关于信息化建设在高校人事管理中的作用与建议[J].中国城市经济,2012,(03):329.

信息化工作管理范文第8篇

关键词:民政救助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信息技术;利用价值

深入理解民政救助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内容,提高对落实这项工作重要性的正确认识,有利于提升民政救助档案的潜在价值,强化档案管理人员责任意识,转变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保持民政救助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高效性。实现这样的发展目标。需要了解民政救助档案管理工作特点及相关的信息技术,从不同的方面找出实现这类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途径,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全面提升民政救助档案管理工作水平。

1加强民政救助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所谓的民政救助档案信息化管理,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及计算机网络提高档案管理效率,满足数字化档案建设的管理方式。随着各种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计算机系统服务范围的不断扩大,注重民政救助档案信息化管理,有利于促进我国民政救助事业的稳定发展,全面提升其档案管理工作水平,更好地适应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要求。同时,由于当前民政档案分类更加细化,档案信息量不断增加,社会各行业对档案信息管理工作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客观地决定了注重民政救助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除此之外,由于使用传统的民政救助档案管理方式难以达到便捷、高效档案管理新形势的实际要求,影响档案管理工作效率的同时降低了档案的使用价值,需要相关的部门及人员注重民政救助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构建,最大限度满足民政救助事业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

2民政救助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优势

在可靠的信息技术及计算机网络支持下,实现民政救助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构建,有利于保持档案管理工作高效性,优化传统的民政救助档案管理方式,满足其实际管理工作的各种要求。结合民政救助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功能特性,可知其具有如下优势:(1)有利于实现多部门协作、多台计算机同时工作,明确民政救助档案管理工作落实过程中各部门的职责范围,实现各部门之间的资源共享;(2)通过对民政救助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合理运用,可以及时掌握民政救助动态,提高档案信息传递效率,搭建符合民政救助档案服务需求的专业平台;(3)民政救助档案管理人员可以利用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在办公区域、家中或者其他地方查询各种档案信息,方便自身的工作开展,而且民政救助部门能够对最新的救助情况有着更多的了解。

3落实民政救助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相关措施

3.1出台各种政策,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为了使民政救助档案信息化建设达到预期的效果,落实相关的档案管理工作,需要相关的部门出台符合这类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需要的各种政策,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充分发挥民政救助档案的实际作用。实现这样的发展目标,需要做到:(1)结合信息资源保护、电子商务、政务公开、信息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实际要求,结合民政救助部门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状况,出台相关的政策,并结合当前的经济形势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创建档案信息化工作环境,构建可靠的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健全档案信息化管理保障体系;(2)深入研究档案信息化发展课题,保持民政救助档案信息化建设决策水平。通过各机关团体、协会的作用,充分发挥档案学专家队伍的优势,加强对档案信息化发展的深入研究,构建与民政救助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相适应的发展思路、发展模式,切实有效地解决档案管理信息化管理工作落实中的安全问题。

3.2注重对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监督与管理

作为新时期档案管理部门战略部署的工作重点,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落实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有利于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效率,更好地满足使用者的实际需求。因此,民政部门在救助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落实中应注重其中的监督管理,优化档案管理工作流程,保持实际管理工作的高效性。注重对民政救助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监督与管理,需要做到:(1)强化落实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责任意识,民政救助部门在电子政务建设中应突出这些工作的重要地位,将救助档案信息信息化管理与办公自动化有效结合起来,实现对这些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监督与管理;(2)相关的领导及部门需要将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作为自身工作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民政救助档案信息化管理领导建设,增强具体工作计划制定的合理性,实现电子政务建设与救助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协调发展;(3)应用信息技术与计算机网络,实现民政救助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有效构建,实现对具体管理工作的全程监督与管理,促使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能够得到及时解决。

3.3健全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加快民政救助档案信息化建设,确保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落实,需要民政档案管理部门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不断完善档案信息安全管理体制,落实档案信息安全责任制,强化档案管理人员的思想意识,注重对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有效培养,确保民政救助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长期使用中的安全可靠性。同时,应注重档案信息化管理安全防范措施的制定与实施,优化系统软件与硬件的服务功能,构建可靠的档案局域网络安全保障体系,优化数据库管理方式,促使民政救助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落实中所有数据的安全性,健全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3.4注重专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加强队伍建设

民政救助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水平与管理人员专业水平及基本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需要在落实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中注重对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针对性培养,对其中重要的领导及业务骨干开展各种信息技术培训活动,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队伍的全面建设。同时,需要从数据库、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等方面注重对档案管理人员专业水平的综合评估,优化人员结构,保持档案信息化管理专业结构的合理性,最大限度满足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各项要求,全面提升民政救助档案实际管理工作水平,促进我国档案管理事业的稳定发展。

4结语

通过对民政救助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深入探讨,说明了做好这项研究工作对民政救助档案整体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性。因此,需要加快民政档案信息化建设,构建可靠的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传统档案管理方式及管理工作流程的不断优化,促使民政救助档案管理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最大限度满足使用者的实际需求。同时,结合当前信息化时代的实际发展概况,需要在未来民政救助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加强对计算机网络及信息技术的合理使用,保持这类档案实际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作者:黄楠楠 单位:公主岭市救助管理站

参考文献:

[1]雷立梅.信息化对民政档案管理工作的影响分析[J].河南科技,2012(16).

[2]卢瑾.谈信息化对民政档案管理工作的促进作用[J].办公室业务,2016(1).

[3]王海靖.信息化对民政档案管理工作的影响研究[J].商,2016(27).

信息化工作管理范文第9篇

关键词:大数据;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对策

2013年,“大数据”成为热点流行词之一,这一年也被称为“大数据时代元年”。当下,“大数据”已经成为社会与时代的核心特点,更是推动全球各行各业产业技术革命和转型发展的关键推手和重要动力。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数据文化正在形成。顺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国家“互联网+”战略开始实施,教育变革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教育领域迎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变革。刘延东副总理在2015年5月首届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上强调了总理在年初《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互联网+’战略必将推动中国教育信息化加速发展”的重要思想,并发出四点倡议:要更加重视教育信息化的作用和地位;积极创新,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帮助受教育者平等、有效、健康地运用信息技术,不断扩大优质资源的覆盖面;互学互鉴,推动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学习。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承担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为社会培养创新人才的重任,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不仅是适应时展的必然趋势,更是高校自身综合改革的迫切要求。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高校学生规模和数量屡创新高,这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如何面对大数据所带来的新形势、新环境和新技术,深入推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引入大数据应用势在必行。

一、“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机遇与挑战

当前,大数据的价值利用以及大数据技术的运用在很多行业中都逐渐得到重视。在高校中,大数据和数据分析的价值更是得以充分体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已经具备了大数据的特征。例如,高校无线局域网的全覆盖,智能手机在学生中的普及,我们已处在全网时代中学习、生活和工作。学生每天通过校园网络都会产生由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构成的海量数据,这些数据可以反映出学生的思想状况、情绪情感走向以及行为动态,蕴藏着极为丰富的信息资源[1]。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收集、整理、分析、汇总这些信息数据,最终以直观形式呈现分析结果,便于学生管理工作决策,是目前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一大课题。大数据和数据分析的价值更是值得关注。大数据技术可让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从宏观群体走向微观个体,让学生管理工作以更加个性化的方式贴近每一个学生的内心世界。我们可以利用手机短信、QQ、微博、微信、BBS等,随时搜集校园时事舆论,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挖掘利用学生产生的信息数据,分析学生的行为,从而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以便个性化地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成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不仅需要经验指导,也需要科学引领,如果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能更有效地通过数据来分析问题做出决策,那么工作的效率必将大大提高[2]。但是,在大量的信息数据中如何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以及科学存储筛选之后的学生信息数据也是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一大难题。

二、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现状

(一)认识到位,思想、行动上准备不足

当前,各高校领导和学生工作主管部门已深刻认识到改革传统学生管理工作模式的必要性,以及加快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速度的重要性,高度重视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了各高校的共识。他们开展了很多成效显著的工作,如通过购买成熟软件或自主(委托第三方)开发的方式,相继建立了有本校特色的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系统,基本实现了办公自动化。但是,多数学生管理工作者对信息化管理在思想上、行动准备不足。很多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岗位上比较年长的教师,对网络及其信息化管理工作望而却步。还有些学生管理者认为,学生工作就是要用传统的手写面授才有效果,信息化管理大幅减少了师生面对面交流时间,不符合学生管理的工作要求。还有一部分教师认为,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专业性极强,它需要管理者深入学习才能灵活运用,但自己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却不足以应付。

(二)信息化程度不够,数据处理难度较大

当前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的针对性较差,系统化程度不高,决策支撑力度低下。首先,有些高校购买或自行(委托第三方)开发学生管理工作系统,仅仅实现了某些工作流程的办公自动化,如学生评优申报审批、学生奖助学金申报审批、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等日常工作流程都可在管理系统中完成,但是由于没有系统的顶层设计,导致各子系统间信息交互性差、融合度低,系统查询效率低,出现“信息孤岛”现象。其次,学生管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的结构化程度较低,非结构化和半结构化数据大量存在,如文本、文档、音频、图片、图像、视频等非结构化数据以及邮件、网页、报表、资源库等半结构化数据。各高校对于这些非结构化和半结构化数据的挖掘、处理尚处在初级阶段,甚至根本没有能力处理[3]。

(三)学生管理工作者信息化意识及能力普遍不足

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处理整个管理服务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基础信息。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依靠原始方法人工完成这些信息的收集、统计、传递,重复劳动多、效率低、时效性差,导致学生管理工作者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一些重复劳动中。各高校建立起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系统后,使学生管理工作者摆脱了日常工作中大量重复性、程序化的劳动,也使学生管理工作者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开展工作研究和提高自身素养中去,并可利用信息化系统中逐步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提高服务水平和管理能力。但是,目前多数学生管理工作者对信息化系统功能不熟悉,操作不熟练,又不积极学习信息化系统的功能和操作技能,反而觉得信息化运用使管理工作更加复杂和繁琐,导致信息化管理模式在某个阶段内出现比传统管理模式效率还低的现象。

(四)大数据技术作用功能远未发挥

目前大多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工作理念、方式方法,初步利用网络信息化给工作带来的便利条件,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然而,高校现有的技术手段还只能对数量较少、类别相似、结构成型的信息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尚不能对大数据进行现代意义上的收集、存储、分析以及视觉化的结果呈现,数据分析技术还尚未得到运用,甚至不为大多数学生管理工作者所了解,更没有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决策提供支撑。况且,目前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也很难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财力运用这样的技术来分析学生的学习状态、生活状态以及学生发展的个性化需求。同时,专业的数据挖掘、整合、分析人才相当稀缺。大数据的开发及利用对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价值毋庸置疑,然而分析人才和技术运用的限制暂时难以使数据价值得以充分体现[4],这是目前各高校存在的另一个普遍性问题。

三、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的思考与对策

(一)优化拓展信息化功能,不断提高信息化程度

各高校应在现有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成果的基础上,遵循顶层设计原则,对规划、投入、建设和管理实施统一标准,以完善学生综合管理系统为目标,全面考虑学生需求特点,提高主要学生事务流程信息化程度,系统性地推进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在推进过程中,要注重科学性、系统性、普适性,还要兼顾前瞻性和开放性,着力解决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中“信息孤岛”和数据挖掘难、处理难等突出问题。注重信息安全,通过实施相关的信息技术手段以及建立相应的安保制度,实施严格的行政管理和运行监督,避免非法入侵和泄密事件,以维护学校和师生的切身利益。提高学生管理工作者的信息化意识和信息素养,要求学生管理工作者能够熟练地使用管理信息化系统,并利用系统来辅助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做好大学生的日常事务管理,掌握信息化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点和规律,不断积累信息化工作经验,探索信息化工作模式。

(二)加强学生工作队伍信息化知识和技能培训

加强学生工作队伍信息化知识和技能培训。首先,让大家认识到信息化能力已经成为信息时代一项基本的能力要求,只有具备一定的信息化能力,才能驾驭信息化环境下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另一方面,通过辅导员沙龙等形式加强辅导员之间的交流,分享信息化工作经验,提高对信息的分析能力和处理能力,不断提高辅导员队伍的信息素养。其次,以讲座、报告、交流等形式进行培训,提高学工队伍的计算机使用能力和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系统操作技能,重点还要引入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的理念,邀请专家来校讲学,选派骨干外出学习,并在学工队伍中宣传大数据,让学工队伍了解大数据,学数据。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我们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要积极行动起来,转变思路,主动作为,利用大数据技术为学生管理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三)运用大数据研究成果,努力构建“大数据大学工平台”

目前,大数据在社会上已经取得了广泛的应用,表现出了一定的科学价值和社会价值。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而言,在推进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提高对数据信息的敏感性,主动收集、整理信息数据并认真分析。电子科技大学在大数据技术运用方面已经做出了有效尝试,其教育大数据研究所最近研发的“学生画像”系统,根据学生出入寝室的时间、进出图书馆的次数、借阅书籍的种类、在教学楼打开水的次数、去澡堂洗澡的时间等数据与实际行为的关联性,“计算”出每名学生的学习、生活状态,从而预测学生是否有挂科的可能,并将挂科可能性较高的群体发送给辅导员,帮助他们提前引导,有效建立学业预警机制,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我们还可以通过对学生上网浏览情况的分析,找出学生的兴趣点和关注点,最终扩大活动的参与度和影响力;可以通过对学生校园卡消费记录信息的分析,找出隐性困难学生,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提供相应的资助帮扶,提升学校人文关怀;可以通过对校园内部交流论坛的实时跟踪分析,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针对学生讨论、关心的热点问题和突发事件,积极进行舆论引导,维护校园安全与稳定;可以通过建设和完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主题网站,逐步实现新闻信息和互动渠道的立体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学生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5]。当然,这些举措需要集成、整合学校各部门资源,合力构建一个“大数据大学工平台”。可想而知,在不久的将来,大数据技术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会得到广泛运用,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将得到进一步完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将更加有实效。

参考文献:

[1]梁家峰,亓振华.适应与创新:大数据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思想教育研究,2013(6):63-67.

信息化工作管理范文第10篇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各个行业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在当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有效的提高了人事档案管理的水平,不仅人事档案管理效率得以大幅度提升,而且为人事档案的利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文中分析了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同时对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途径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关键词】

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必要性;途径

近年来,信息技术开始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进行应用,这不仅有效的提升了人事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水平,而且为什么各单位人事档案信息管理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将人事档案管理技术与信息化技术有效的结合起来,加快推动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这不仅是人事档案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且能够更好的将人事档案在人事工作中重要作用发挥出来,为人事档案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1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1.1信息化管理有利于人事档案利用率的提升人事档案作为国家和企事业单位不可或缺的重要工某些人,其是对个人信息的真实记录,而且与每一个职工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人事档案还是单位人事部门对个人进行管理的重要凭证,是各项工作开展的基础。在单位选拔人才及干部队伍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实现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有利于人事档案利用率的提升,特别是当前人事档案使用频率不断提高的新形势下,加快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更具有必要性。

1.2信息化管理有利于人事档案管理效率的提高长期以来在档案工作中一直采用纸质载体进行保管,而且档案的收集、整理和利用也都是手工的方式,档案管理人员不仅工作量较大,而且工作效率很难提高。通过将信息化技术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进行应用,只需要将个人信息数据录入到计算机系统中就可以反复对其进行查阅和使用,利用计算机管理系统可以自动对档案信息进行分类、提取和加工,不仅工作效率得以提高,而且数字档案更易于保存和查询,有效的提升了档案的利用率,同时档案管理成本也得以降低。

1.3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是必然趋势信息化发展已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从档案管理的改革工作中我们也不难看出,信息化发展作为档案管理改革的总方向。在当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充分的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更好的运用当代科技新成果和管理新手段,通过对人事档案各类信息进行编辑、管理、存储和检索,提供更准确及方便的人事档案信息利用,加快推动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步伐。

2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途径分析

2.1提高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意识在当前社会知识信息进代,人们对信息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档案管理人员,需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意识,更好的推动档案信息化建设。特别是在当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手工管理的方式,这就需要加快向数字管理进行转变,确保人事档案接收、传递、存储和利用实现一体化,确保人事档案信息共享的实现。在当前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电子档案作为人事档案信息和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可以更好的使人事档案为人事管理工作提供优质的服务,利用科学、先进的人事档案管理模式,从而实现人事档案管理的高效化,确保人事档案管理质量的提升。而且在信息化技术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进行应用时,不仅提高了档案查阅的效率,而且档案内容也得以更加丰富,实现了人事档案的无纸化阅档。

2.2加快人事档案全文数据库建设人事档案信息数据库虽然在信息的查询、检索、统计、及名册和表格的快速生成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但在正常对人事干部进行提拔及考察时需要对其政历、组织鉴定和考核材料等内容进行查阅,这是人事档案信息数据库无法提供的。所以需要进行全文数据库的建设,有效的提高人事档案利用的效率,通过人事档案信息数据库虽能进行人员信息的查询、检索、统计、分析,并能快速生成各种名册和表格,但组织、人事部门在选拔、考察干部时经常会查阅其简历、政历、组织鉴定、考核材料等内容,这些则是人事档案信息数据库无法提供的。为深化人事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提高人事档案利用工作的效率,满足利用者的需求,保护实体档案,全文数据库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建立一个全文数据库,利用者通过屏幕就可以方便地查阅并按要求摘录打印了。建成技术先进、功能完善的人事档案信息服务网络,以实现单位内部管理部门、单位之间以及上级主管部门对全国人事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

2.3加强人事档案信息动态化管理人事档案的管理不能再拘泥于传统的统一模式,可以不断的充实本人的一些个性资源,使档案材料和信息得以不断的充实和完善。同时现在人员流动性较大,所以需要加快人事档案信息的更新速度,使之与人员流转的速度相协调,从而实现人事档案信息的动态化管理,完成人事档案信息的电子档案的建立,使现代化手段在人事档案信息动态化管理过程中得以有效的建立,从而有效的提高人事档案的使用价值。

2.4加强网络建设,构建信息平台在当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需要构建完善的人事档案网络管理体系,各单位人事档案可以通过局域网进行联接,确保干部档案网络化管理的实现。而且人事档案网络管理体系构建以后,有利于提升人事档案管理效率,为人事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实现起到积极的作用。另外,为了能够实现人事档案管理现代化,则需要人事管理机构要进行信息中心的设置,做好人事信息化管理的指导和技术支持工作,更好的对人事信息流动渠道进行规范,履行好人事信息收集和的重要职责。人事信息资料是人事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人员具有较大的流动性,而且人事信息资料量较大,并且呈现动态的变化,这就需要建立科学的人事信息库,并将人事信息库与人事档案管理有效的结合起来,实现静态信息和动态信息的统一,有效的确保人事档案利用过程中信息的准确性和实时性,为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结语

在当前社会和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相对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为了能够使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更好的与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相适应,则需要加快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完善和优化,加快推动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为人事档案更好的服务于人事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玮,温婉稀.论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和社会化[J].科技资讯,2011(18).

[2]朱伟玲.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探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2(10).

信息化工作管理范文第11篇

档案管理是一项工作程序复杂,在实践过程中涉及的内容方方面面,传统的工作方式采用的流程非常繁杂,这个工作开展带来一定难度。通过手工操作不仅降低了工作效率,同时还大大地增加了工作时间,难以满足阅览人员的需求。如今,随着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发展,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推动下,现代化的档案管理工作可以有效地解决了传统的复杂的工作流程。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来做好档案管理工作,有利于企业的长期稳定地发展。

1.1 能够提升检索速度、提高检索准确性

在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中,档案管理人员对信息的录入以及需要使用档案信息的相关人员都是需要手工操作的,这样的操作方法明显地就降低了工作效率,从而也大大地提高了出错率,不利于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的发展。自从实现了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管理模式,极大地提高了信息的查询效率,有效地解决了传统的管理模式中笨拙的操作方式,大大地降低了出错率。

1.2 提高档案信息利用率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环保意识也掳爱越重视,在在企业工作过程中,单位办公室都逐渐执行无纸化模式,使得办公程序的自动化技术得到明显地提高,但是这无形中就使得办公数字化与纸质的档案保存方式产生了巨大的矛盾。自从企业单位的档案信息管理采用了信息化技术的方式后,使得档案管理工作实现了信息化、数字化模式,同时还有效地改变了传统性的档案管理模式,这对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难度以及提升他们的工作效率有着重要作用,而且还能解决查阅人员的阅读难度。

1.3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

办公自动化技术对档案信息化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其可以帮助企业单位实现档案信息的收集、整理和管理的一体化,逐渐向现代化科技不断靠拢。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同时还可以对档案信息进行分类保存,这给使用人员在查阅过程中提供了便捷,使用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信息性质有目的性地寻找,这样可以极大地减短了查找时间。

1.4 提升档案管理工作效率

在这种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发达的背景下,档案信息日常的管理过程中,相关档案管理部门可以利用现代化科技的自动化技术来完成档案信息的收集、整理、归档、保存以及使用过程。通过自动化管理模式可以提高档案信息管理的工作效率,减少人工手工操作的失误,同时还可以改变传统性的纸质的档案管理模式,从而实现了档案信息管理工作逐渐走向信息化、智能化和现代化的目标。

2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1 转变管理理念

当云时代不断深入的过程中档案管理工作正在向着信息化、智能化领域发展,信息化的档案管理工作有效地解决了工作人员的复杂化,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 因为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迅速,为了满足档案工作的发展需求,如今的档案管理工作不仅仅只针对纸质的信息录入为电子版的形式,连档案的录音、录像以及相片等也归纳为档案管理工作范围之内。之所以不断地优化档案管理工作,不仅是为了顺应时代潮流,而且还是改变传统工作模式的一种途径这对提升档案管理工作效率,给人们提供更简单、更便捷的方式。为了满足现代化企业单位的发展需求,相关单位部门应该要加强引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不断地优化档案管理理念,从而促进档案管理智能化、信息化。

2.2 创新管理方法

由于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日异月新,使得每个企业单位的都在蓬勃发展,对企业的发展有着很大的积极的有影响,尤其是档案信息的管理工作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实践过程中,一些人认为档案管理给企业带来的效益并不大,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所谓的档案管理其实就是对整个企业的发展目标、商业机密等重要的记载和管理,如果不对其加强管理,将会严重地影响着企业的长期稳定地发展。如今,企业单位的市场竞争力十分激烈,在这种背景下,想要企业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中立足,就必须加强管理档案信息,不断地优化管理体制,转变企业对档案管理理念,不断地改革创新,为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

2.3 完善内部管理

如今,很多企业单位并不重视档案的管理工作,使得档案信息容易出现泄漏等现象,从而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由此可见,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档案管理工作。因此,在实践过程中,为了使档案管理工作实现智能化、现代化,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就需要完善相关的管理体系,将健全的制度制定出来,贯彻落实好档案信息管理的各个流程,每个工作环节都需要根据相关规定和标准执行,明确好各个岗位的工作职责,才能把档案管理工作做得更完美,从而促进企业单位的发展。

2.4 要有先进的设备和技术

在实践过程中,为了能够促进档案信息管理工作正常开展,在工作的过程中,电器设备是档案管理工作的资本,是保证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的硬性条件。为此,为了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智能化、科技化的发展,相关企业单位要给予档案管理部门足够的设备仪器,保证计算机网络设备的齐全,才能给予档案信息化管理最基本的保障。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今,档案管理工作也逐渐地实现了信息化,在工作过程中,必须要着手对工作人员技能的培训,使其能够技能理论相互结合。例如: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技术地最基本的条件,还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由于档案管理工作是比较繁琐的,而且系统性很强,基于此,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要有耐心,并且在工作过程中要仔细的进行工作,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唯有如此,才能保证档案信息的真实性和实效性,保证档案信息的安全,从而确保档案信息不外漏。

2.5 加强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安全工作

都知道,如今虽然网络技术已经得到良好发展,并且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网络信息也有漏洞,不能保证其是十分的安全,网络信息容易遭受到不法分子的入侵盗走档案信息,也会有其他黑客、木马等病毒的入侵,导致有些档案信息被盗或者消失等情况。为此,档案管理人员要加强对档案信息的管理,还要定期的做好计算机设备杀毒工作,晚上好?算机防火墙,从而保证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同时,作为一名合格的且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在接触档案信息时,务必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要求,严格按照程序走,不能随意打开任何的档案管理系统,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性。

信息化工作管理范文第12篇

[关键词]档案;信息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2-0344-01

一、对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形成正确的认识

(一)人事档案的信息化建设是我国信息社会发展的必要要求。伴随着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社会信息化建设步伐越来越快,信息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发展资源,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信息的获得就意味着资源的获取,这个观念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与认同,信息资源已经成为人类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的公认战略资源。人们先前之所以重视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是因为人们普遍认为其是一种原生的信息资源,在生产力由人才决定的观念中,人们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形成了非常明确的认识。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持续发展,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使人事档案管理逐渐朝着开放化、社会化的方向发展,这给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使得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逐渐被提上了新的日程。

满足社会民众的客观需求是认识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初衷,服务社会是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目的,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我国政务信息化迅速发展的表现,而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要求又会反过来推动我国人事档案管理的改革,顺应了我国人事管理工作和政务信息工作的民主化潮流,体现了新的社会发展要求。

(二)人事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对工作质量和劳动效率提升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信息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人事档案管理方式,在人事管理的操作过程中,多媒体网络系统的信息共享能力、系统信息能力、直观能力和综合能力能够给人事管理提供全方位、立体化的人事信息。基于这一技术,管理人员能够对人事简历信息、人事素质、自然状况、人员优势和人事道德情况等信息进行准确、快速的提取,还可以基于电子档案对人事生活、学习和工作方面的影响和声音信息进行快速地查询和提取,实现即时化、动态化的人事档案管理,使得全方位人事信息的获取变得非常的方便、快捷。

人事档案信息管理中互联网和局域网的应用的优点在于其能够有效避免不同部门对同一信息的重复录入,大幅降低劳动重复现象的产生,M而能够提升工作效率。同时,由于信息化档案的电子特点,实践操作中产生的即时新信息,各部门完全可以根据自身的职责即时进行信息更新,确保人事档案信息资源的第一时间更新与收集,为其他部门和领导提供第一手的最新重要信息,这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工作信息的时效性。在共享人事档案信息后,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局域网对一个人进行多角度、多部门的交流,从不同的角度去了解特定人员的局限性。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能大幅提升对人事了解的广度和深度,进而能在有效的时间内高水平、高质量地完成人事档案管理工作。

二、新时期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在信息化建设受到越来越多关注的当下,体现人事管理的便捷性、即时性和动态性是人事档案管理自动化、信息化系统的主要管理目。想要更好地实现信息化的人事档案管理。我们必须要不断强化档案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作用形成清楚的认识。第一,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必须具有强烈的进取心,上进好学,具有优良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敢于创造条件,具有一定水准的先进技术掌握和利用能力。第二,全体工作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档案认识和档案意识,尽最大努力做好档案管理的统一性、体系性和综合性工作,综合考虑,统筹兼顾,积极调动各方有力力量。第三,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积极探讨和研究怎样切实有效地进行应用水平的提升,对信息化管理的变化趋势和变化内容进行深入地分析,分析总结现存问题,积极探索新的问题解决途径。

三、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变更传统的档案储存模式。在人事档案管理过程中,我们应妥善处理那些利用频率较高、内容载量较大和损坏相对较为容易的重要档案信息。通过先进技术的应用,将档案信息进行网络化和数字化处理,为后续的提取和保管提供方便。人事档案中所承载的信息往往是与企业员工切实利益密切相关的信息,对于员工职称的评定和职位的选报具有重要的法律性和证据性。人事档案在职员考核、工资晋升和职称评定以及人事纠纷方面具有法律意义,发挥着关键性的参考和证据作用。

(二)构建人事档案目录数据库。从时间上来说,人事信息档案的管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般来说每个人的档案信息都需要保管几十年,甚至时间更久,特别是对于那些身份比较特殊的人来说,他们的信息具有一定程度的史料作用,对此需要做好数据库。人事信息复杂而且变动较大,传统的纸质版信息档案,需要占用相当大的数量和空间,给档案的查阅和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这就需要我们积极推进档案信息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加大建设力度,用先进的电子化档案取代传统的纸质档案,以实现档案管理工作水平和效率的大幅提升。

(三)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的作用。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信息化档案管理方式会对企事业单位的组织和人事工作产生非常重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第一,服务领导的决策。干部任用和干部选拔是人事档案信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做好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人事组织部门的“用人”“选人”提供有利条件,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实现有利于人事信息的调取和共享,将使得上级领导和人事组织部门对各级干部的考察工作变得更为快捷、更为直观,在考察现职干部中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第二,可以准确及时地进行信息更新。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方式,尽管具有一定的优点,但是弊端也同样非常明显,例如,纸质版的档案使得档案转递相对困难,数据库资源和档案信息内容具有延时性,档案信息的更新和补充工作相对较为耗费精力,数据承载具有一定的误差。而档案管理实现网络化后,档案信息本人便可以根据自身的权限对自己的基本信息进行了解,一旦发现误差或者错误,便可以及时地提出建议,进而让人事档案更为完整、丰富和准确。

四、结语

总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升,社会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和需求越来越高,作为重要的人事信息承载载体,人事档案管理的作用变得越来越大。当前,随着经济社会转型的持续加快,社会对人才的发现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同时,社会企事业单位人才的流动性也大幅提升,这都对人事档案管理提出了更好和更新的要求,因此,强化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我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发展途径和趋势。

参考文献

信息化工作管理范文第13篇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各个行业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在当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有效的提高了人事档案管理的水平,不仅人事档案管理效率得以大幅度提升,而且为人事档案的利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文中分析了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同时对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途径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关键词】

人事档案 信息化管理 必要性途径

近年来,信息技术开始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进行应用,这不仅有效的提升了人事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水平,而且为什么各单位人事档案信息管理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将人事档案管理技术与信息化技术有效的结合起来,加快推动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这不仅是人事档案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且能够更好的将人事档案在人事工作中重要作用发挥出来,为人事档案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1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1.1信息化管理有利于人事档案利用率的提升

人事档案作为国家和企事业单位不可或缺的重要工某些人,其是对个人信息的真实记录,而且与每一个职工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人事档案还是单位人事部门对个人进行管理的重要凭证,是各项工作开展的基础。在单位选拔人才及干部队伍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实现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有利于人事档案利用率的提升,特别是当前人事档案使用频率不断提高的新形势下,加快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更具有必要性。

1.2信息化管理有利于人事档案管理效率的提高

长期以来在档案工作中一直采用纸质载体进行保管,而且档案的收集、整理和利用也都是手工的方式,档案管理人员不仅工作量较大,而且工作效率很难提高。通过将信息化技术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进行应用,只需要将个人信息数据录入到计算机系统中就可以反复对其进行查阅和使用,利用计算机管理系统可以自动对档案信息进行分类、提取和加工,不仅工作效率得以提高,而且数字档案更易于保存和查询,有效的提升了档案的利用率,同时档案管理成本也得以降低。

1.3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是必然趋势

信息化发展已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从档案管理的改革工作中我们也不难看出,信息化发展作为档案管理改革的总方向。在当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充分的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更好的运用当代科技新成果和管理新手段,通过对人事档案各类信息进行编辑、管理、存储和检索,提供更准确及方便的人事档案信息利用,加快推动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步伐。

2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途径分析

2.1提高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意识

在当前社会知识信息进代,人们对信息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档案管理人员,需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意识,更好的推动档案信息化建设。特别是在当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手工管理的方式,这就需要加快向数字管理进行转变,确保人事档案接收、传递、存储和利用实现一体化,确保人事档案信息共享的实现。在当前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电子档案作为人事档案信息和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可以更好的使人事档案为人事管理工作提供优质的服务,利用科学、先进的人事档案管理模式,从而实现人事档案管理的高效化,确保人事档案管理质量的提升。而且在信息化技术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进行应用时,不仅提高了档案查阅的效率,而且档案内容也得以更加丰富,实现了人事档案的无纸化阅档。

2.2加快人事档案全文数据库建设

人事档案信息数据库虽然在信息的查询、检索、统计、及名册和表格的快速生成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但在正常对人事干部进行提拔及考察时需要对其政历、组织鉴定和考核材料等内容进行查阅,这是人事档案信息数据库无法提供的。所以需要进行全文数据库的建设,有效的提高人事档案利用的效率,通过人事档案信息数据库虽能进行人员信息的查询、检索、统计、分析,并能快速生成各种名册和表格,但组织、人事部门在选拔、考察干部时经常会查阅其简历、政历、组织鉴定、考核材料等内容,这些则是人事档案信息数据库无法提供的。为深化人事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提高人事档案利用工作的效率,满足利用者的需求,保护实体档案,全文数据库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建立一个全文数据库,利用者通过屏幕就可以方便地查阅并按要求摘录打印了。建成技术先进、功能完善的人事档案信息服务网络,以实现单位内部管理部门、单位之间以及上级主管部门对全国人事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

2.3加强人事档案信息动态化管理

人事档案的管理不能再拘泥于传统的统一模式,可以不断的充实本人的一些个性资源,使档案材料和信息得以不断的充实和完善。同时现在人员流动性较大,所以需要加快人事档案信息的更新速度,使之与人员流转的速度相协调,从而实现人事档案信息的动态化管理,完成人事档案信息的电子档案的建立,使现代化手段在人事档案信息动态化管理过程中得以有效的建立,从而有效的提高人事档案的使用价值。

2.4加强网络建设,构建信息平台

在当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需要构建完善的人事档案网络管理体系,各单位人事档案可以通过局域网进行联接,确保干部档案网络化管理的实现。而且人事档案网络管理体系构建以后,有利于提升人事档案管理效率,为人事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实现起到积极的作用。另外,为了能够实现人事档案管理现代化,则需要人事管理机构要进行信息中心的设置,做好人事信息化管理的指导和技术支持工作,更好的对人事信息流动渠道进行规范,履行好人事信息收集和的重要职责。人事信息资料是人事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人员具有较大的流动性,而且人事信息资料量较大,并且呈现动态的变化,这就需要建立科学的人事信息库,并将人事信息库与人事档案管理有效的结合起来,实现静态信息和动态信息的统一,有效的确保人事档案利用过程中信息的准确性和实时性,为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结语

在当前社会和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相对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为了能够使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更好的与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相适应,则需要加快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完善和优化,加快推动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为人事档案更好的服务于人事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凌玲 单位:黑龙江省哈尔滨水文局

参考文献:

[1]李玮,温婉稀.论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和社会化[J].科技资讯,2011(18).

信息化工作管理范文第14篇

关键词:公司;行政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

一、公司行政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背景

行政管理最终的目的就是要提高行政管理的效能和效率,通过提高行政管理的效能和效率为公司整个管理添砖加瓦,进一步实现公司工作效率有所提高,实现更大的价值。从现代行政管理的角度来看,当前的行政管理多应用系统工程思想和方法,以这些思想和方法为基础,减少诸如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支出和浪费,充分利用已有资源。而在信息化的背景之下,公司的行政管理工作能得到长足的发展,这不仅仅是公司行政管理水平提升的需要,同时也是公司整体面对竞争和立足行业的需要。

二、公司行政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现状

(一)信息数据化水平不够高,信息的实时传递做的不够好

企业的行政管理是企业管理与行政管理相结合而产生的一个概念,这个概念中蕴含的是两种侧重点管理工作的融合,这种管理工作需要在依靠企业行政组织的基础上,按照流程和渠道去管理企业,进而产生一种方法和措施。从公司行政管理工作的角度来看,其信息化建设需要在信息数据化水平上下一定的工夫。当前,一些公司存在行政管理方面的信息数据化水平还不够高,信息的实时传递做得不够好。具体来说,部分公司在推进行政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很多活动并没有转换成为电子形式进行储存,仅仅选择部分文字材料转化为信息数据,而其他的行政管理产生的信息还是依靠手工操作,信息数据化所涉及的行政管理工作范围还不够大,同时也可以看到,这些转换为信息数据的行政管理信息也为受到充分的传递,特别是实时传递方面做得不够好,还未能发挥其提高行政管理工作的效率作用。

(二)流程的设计和完善不能满足公司行政管理当前发展的需要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一些公司的行政管理流程的设计和完善不能满足其行政管理当前发展的需要,对于公司的行政管理工作并未有指导作用,甚至产生了某种制约的作用。具体来说,一是流程设计不符合公司行政管理工作开展的每个过程,脱离了实际,甚至使行政管理工作开展更为复杂,另外一方面,有些公司在建立了流程之后,并未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和具体情况的变化而变化,对于相应的流程并未有完善,给行政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三)信息化建设整个过程执行不到位,缺少相应的激励机制

公司的任何管理工作想要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最关键的是抓好落实。公司的行政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也是一样的,最关键的是执行和落实,只有真正的把信息化建设工作落实了,才能使信息化建设工作融入到行政管理的每一事项,才可能充分发挥信息化建设给行政管理工作带来的便利。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公司行政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存在着整个过程执行不到位,同时缺少相应定激励机制的情况。一方面是信息化建设方案出台之后,方案的每一个步骤缺少相应的责任人,一些部分缺少专门的部门负责。另外一方面,由于缺少相应的激励机制,公司的员工和相关技术人员在开展行政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积极性、主动性不够,使得行政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整个执行过程效果不好。

三、公司行政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的若干思考

(一)加大人员和资金在信息化建设上的投入,提高信息数据化水平

公司行政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需要很大的投入,在提高信息数据化水平上也需要投入极大的精力,对于公司来说主要是在人员和资金上进行投入。从局域网发展到广域网,从c/S软件结构发展到c/S和B/S共有的混合软件结构,实现在Internet范围内使用软件和共享信息OA(办公自动化)ERP(企业资源计划),企业邮箱系统等系统纷至沓来,在这一阶段,各个企业的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各种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多,企业的信息化项目开发和维护人员越来越多,各种资金投入越来越大,网上办公系统等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应用,企业正在逐步实现硬件系统与信息管理软件系统的集成管理。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一方面是公司增加资金在这方面的投入,充分的去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开拓信息数据的利用程度,使得信息数据能更好地为公司的行政管理发挥作用。通过实现在网络范围内的软件应用,进一步缩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与国外先进企业的差距,提高企业数据化水平,实现信息数据的共享和实时传递,让一个信息数据能有效流通。

(二)深入摸透企业的行政管理流程,逐步完善流程中的信息化

流程是实现公司行政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前提和基础。行政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必须是在一个流程上所进行的,流程是行政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一个公司只有把行政管理的流程做好了,整个企业在开展行政管理时才能更加规范、科学、合理。众所周知,信息系统最擅长的是将重复劳动变得简单化,但信息系统也不是万能的,它是在人为设计的功能逻辑中完成指定的指令和操作,这种功能逻辑将包含行政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和先后流程,功能逻辑的设计是信息化系统建设成功与否的重要环节,它需要业务管理部门根据多年工作积累的经验,对整个业务管理的流程进行规范和设定,为保证信息化工作的顺利进行,业务流程的整理和规范往往需要高层管理人员的充分介入,对需要或正在进行质量管理体系认定的单位,可以以此为契机,将业务梳理与流程规范结合起来,也将会达到相辅相成、省时省力的效果。在进行这项流程工作之前,首先公司要对行政管理工作的内容进行梳理,确定行政管理工作有哪些方面的内容,根据行政管理的不同内容设定大方向的流程。在内容的大方向确定之后,就需要对这些工作内容进行筛选,这种筛选是需要依据行政管理工作的特点,选择日常性强和重复性高的工作进行流程的建立。

(三)有效落实信息化建设的执行工作,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

前文已经提过,信息化建设的执行工作对于公司行政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有效落实信息化建设的执行工作对于整体公司行政管理工作来说,有着关键性的作用。一方面,公司在编制行政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方案之后,要有意识的将每一个信息化建设要点落实到每个部门,进而落实到每个责任人,定期的对这些工作进行考核和评估,监督整个方案的执行工作。同时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发挥员工的积极性。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普及,只要在有无线信号的区域,员工就可以进行信息的处理,办公区域被无限的扩展,办公效率也将无限的改善。同时给企业行政管理者带来的巨大改变是办公形式的改变,办公不再仅仅局限于办公室,办公时间也不再是仅仅的局限于固定的时间内,员工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的改变工作地点和工作区域,由此可以满足更多员工个体的需要,实现员工的自我管理和自我实现。基于此,在员工激励机制的推进之下,员工可以主动地参与到行政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中,他们能明白这项工作的开展对于自身有何重要性,进而能发挥主观能动性推进公司行政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推动公司的行政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迈上新的台阶,最终实现公司行政管理工作的效率提升,减少行政管理上的资源浪费。

四、启示

当前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关注行政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不可否认行政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是促使公司管理迈上新台阶的手段。公司开展行政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实际上就是对行政管理中的整个过程完成效率和质量的提高,在这个过程中,公司需要把好落实,提升信息数据的水平,逐步完善流程中的信息化,进一步完成信息化建设的执行工作。

参考文献:

[1]孙俊鹏.企业行政管理信息化的发展[J].经营管理者,2012,8:35-36.

[2]陈红.行政管理信息化发展模式探讨[J].办公自动化,2015,3:121-123.

信息化工作管理范文第15篇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 信息化 建设

信息化技术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运用,改变了传统繁琐、杂乱无章的手工管理方式,使管理性质走向管理与服务并存。信息化管理具有先进性、高效性、实效性、空间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消除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使师生间的双向沟通有效增加,通过网络直接互动,节省了问题解决的繁琐步骤,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办事程序,明显提高了办事效率。不仅有益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进步,也有益于学生及时掌握自身学情动态,信息化管理势必成为未来高校管理趋势。[1]

一、信息化建设的作用

通过互联网及时更新学生成绩,补充学生信息,完善学生评价,有益于学生及时掌握自身学情,明确发展目标,完善发展策略。在教学管理中,公开网上选课、教师评价、学籍管理等制度,有效达到资源高度共享的目的,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步骤,节省了大量时间。通过学校网站定时优秀班干部、入党积极分子、三好学生、贫困补助等评选进度信息,增加了学校工作的透明度,确保学生的知情权、监督权…… 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有益于间接提高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有益于丰富学生学习资源,有益于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有益于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有益于学校管理工作的公开、透明。

二、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信息化管理程度低

各大高校虽已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引入信息化管理元素,但我国整体信息化建设水平,仍然处于初级阶段的现状不容忽视,在实际管理工作中,手工操作、人力管理的现象依然存在。由于工作人员信息化意识不强,人事程度低,信息化建设还未引起广泛关注。信息化意识的局限性,使很多人简单把信息化管理与电脑办公画上等号,在办公中仅使用现成的表格、文档,没能根据工作实际需要开发新资源,没能建立各管理部门的有机联系和学习资源的高度共享,严重制约着信息化管理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2]

2.管理人员水平不足

高效的信息化管理和数字化管理,需要精通计算机操作知识和熟悉信息化发展脉络的一线技术人员做保障,在引入信息化管理理念的同时,引进高素质专业管理人才是关键,从而快速实现信息资源的及时更新、传递、共享与开发。大多数高校苦于经费周转问题,并没有加强人才引进,继续沿用原来的工作人员,由于计算机知识匮乏,缺乏专门的培训,结果导致工作效率不仅没有提高,反而造成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使整个学校工作流程滞后,严重阻碍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三、信息化建设策略

1.组建信息化专业人才队伍

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理念配合先进的专业化人才才能有效发挥效用,重视专业化人才的引进,组建专业化人才队伍是信息化建设取得成效的重中之重。通过上岗培训、技术交流、座谈研讨等多种方式,加强管理人员信息化建设意识,使他们充分认识到高校信息化管理的紧迫性,要坚持与时俱进,尽快转变工作态度,改进工作方法,不断加强计算机技术的学习,适应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环境,把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理论融入到实际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大力推进高校学生信息化管理进程。

2.健全信息化管理制度

“无规矩不成方圆”,信息化管理建设要取得长足的进步,必须加强各个工作部门间的有机配合,使工作程序井然有序、有条不紊,必须明确分工,使各部门工作实施方式有章可循,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管理制度,有益于工作人员在实际操作中,参照实施细则纠正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并同时建立相应的信息化管理工作评价制度,广泛的监督和评价,是信息化管理建设得以顺利进行的保障,适当的工作意见和建议,能有效提高整体信息化建设水平。

3.加强领导重视

加强信息化建设的宏观调控和全局掌控力度,必须设立专人负责制度,使其负责为信息化资源的开发、使用、细节上,建立统一的规范。在此环节上,应该充分发挥领导的统一协调功能,妥善安排各部门的沟通方式,完善沟通细节,统一调度信息化建设开发所使用人力、物力和财力,制定并完善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标准。为了推进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学校必须建立与之相应的安全、可靠、高速的互联网环境,根据学校的实际需要开发学习软件,满足高校发展对信息化技术的需求。这些环节的有效开展,要求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在精神和物质上提供充足的保障,以解信息化建设的后顾之忧。[3]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高校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发展途径,学校必须认清形势,顺应时代的要求,尽快把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纳入学校的工作范围,使学生管理工作步上现代化、信息化、高效化的轨道,彰显学校工作与时俱进的态度与不断进取的精神。

参考文献:

[1]石磊.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J]. 内蒙古电大学刊,2010,05: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