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护理专业综述范文

护理专业综述范文

护理专业综述

护理专业综述范文第1篇

关键词:护理专业;实习学生;压力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内涵和外延都有了新的认识。由于生活快节奏、激烈的竞争和紧张的人际关系,人们感受到比较强烈的压力和紧张,可能导致心身的亚健康状态。护理工作是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反应的判断与处理。护理工作的对象是患病的人或健康的人。护理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护理人员必须经常面对患者、家属、医生及其他的健康工作者。这些因素都会使护理人员产生压力。护理专业学生(以下简称护生)在学校期间及临床实习期间,都常常因面临着各种压力而影响身心健康和实习效果[1]。1997年Admi指出,护理本科生在临床实习期间常面临各种压力,如不能很好应对,可影响他们在临床的工作能力,甚至动摇他们从事护理工作的决定。现对护生、实习护生的压力研究作一综述,以便引导学生采用适当的应对措施减轻或缓解心理压力,保持身心健康和提高学习、实习效果。

1 压力概论

19世纪法国生理学家Claude Bemard第一次提出人类有内在稳定性,若内在不平衡与外环境之间的关系受到破坏,就可能导致疾病。1950年Hans Selye将压力与疾病联系在一起,由此压力能致身心疾病就比较明确。Lazarus和Folkman在1984年提出了可认知的压力理论,并成为了研究职业压力和压力管理中被广泛使用的应用理论。随后压力学说发展很快,并开始应用于实践。

压力的根本内涵既与个体对外界刺激的感知有关,又和个体满足需求的能力有关。人在一生中会经历各种各样的压力,如工作、学习、人际冲突、恶劣环境等。当人遇到压力时都会有不同的适应方式,适应能力因人而异。轻度的压力可刺激机体处于紧张状态,提高人们的工作业绩。一旦压力源解除,身体各系统又恢复到放松状态。持续高水平压力使机体内用以适应和调节压力的能量和精力耗尽,造成机体平衡失调,导致身心疾病。

2 护生的压力

2.1  专科护生的压力:就业近几年,我国高等护理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培养出了一批高学历层次的护理人员。在就业选择方面,总体上专科护生对于本科护生没有优势可言,有的医院用人只考虑实用性,不愿聘用专科生。而另一些医院片面地强调学历,非本科生不用。这样一来,专科生在就业方面处于“上不接下不靠”的尴尬境地。这是专科护生面临的最大压力。社会价值感学生时期的护生都认为自己的职业是崇高的,是受人尊敬的“白衣天使”。但参加临床课间实习后发现,许多医生、患者及患者家属对护理专业存在偏见,认为医生是有技术、有学识之人,而护生只是机械地执行医嘱,只会依附于医疗,使护生觉得护士的社会地位低下,不受尊重和重视,产生了无价值感。升学随着社会对知识需求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专科生都明白,专科学历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需要继续深造,至少要“专升本”。在专升本的过程中也面临压力,有些学生家庭比较困难,无力支付“专升本”的学习费用;有的则不知在“先就业后升本”还是“先升本后就业”之间作何种选择;有的还担心就业后,由于临床护理人员缺乏,护士三班倒,没有充裕的时间学习。其他参加临床课间实习后护生方知,社会工作中,还有许多人际关系需要处理,如轮转科室带教老师、患者及患者家属、实习生之间等,人际关系压力由此产生。就业体制的改革,把每一个学生推向市场,护生在学习的同时还要联系工作。实践机会非常宝贵,有大量知识需要借此机会学习,而工作又不能不找,这就产生了压力。凡此种种,各方面的压力同时压到了护生的头上,如不及时缓解和消除,势必造成护生的精神和心理等多方面紧张,时间久了极易造成身体、心理和精神方面的损害。

2.2  本科护生的压力:准备和参加考试曹颖的调查显示,“准备和参加考试是护理本科生的最大压力源”。其结果与其他作者研究相似:考试是学生学习中重要的应激事件,考试压力对学生的影响具有时间上的持续性,考试压力已成为适学青少年的最大压力源。Clarke的研究也表明护理本科学生的最大压力源是对学习的要求。分配情况学生都把选择一个合适的职业作为整个人生旅途中的一件大事。毕业生的择业难已成为当今突出的问题,毕业分配情况是护理学专业本科学生的第二大压力源。社会对本专业的看法,在健康服务体系中,医疗占主导地位。护理工作的社会地位低,群众形象差,专业的提高及发展缓慢已成为造成护士短缺的主要原因。其他学习的任务量、时间不足不能想做的事、与其他学生的竞争及不能按时睡眠等也是本科护生的重要压力源。学生目前的经济情况及教师的评价也成为学生的主要压力源。许多学生来源于偏远地区,经济条件差,而上学的费用又高,经济问题也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教师的评价常常与毕业分配密切相关,故也成为学生的一个常见压力源。Admi研究表明:教师的监督及评价与学生的压力水平显著相关。而不同年级的护理本科生其压力源也不尽相同。大一年级的新生,学习的任务量是最主要的压力源。每天的学习内容、考试的出题方式、自己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也成为主要的压力源。由于新生刚从高中步入医学院校的大门,学习的知识和方法与高中异差很大。学生需要适应新的学习内容与方式。而且这些学生在中学学习成绩都在班级前茅,因而易对新的学习需求产生压力感。在二、三年级的学生中,自己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和在班级排列也是重要压力源。

2.3  实习护生的压力:对知识技能的需求护理专业学生从习惯的校园学习、生活来到医院实习,加之患者的情况千变万化,很多学生担心遇到紧急情况不知如何处理,害怕出现差错,不能将课堂所学的东西有效应用到临床等,造成学生有很大的心理压力,故实习护生的最大压力是“对知识技能的需求”。学校教学与临床需求之间的差距这与现行的教育体制有关,目前的许多学生理论知识掌握及考试成绩很好,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力及动手能力很差,出现高分低能现象。杨新月在《基础护理教学与临床脱节问题的探讨》一文中指出,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时进入临床实习,不断反映老师教的与临床做的不一样,临床带教老师则反映,学校教的太繁琐,太机械,有的学习内容临床已经不用或被淘汰,学与用的差距太大。接触传染病性疾病、每天从事的工作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工作被认为是脏而累,而且充满高压力的专 业。接触传染病性疾病、每天从事的工作内容成为实习护生的重要压力源。而有研究表明,中国护士有工作高度疲倦感的人占59%。其他临床教师、患者及家属的评价也成为实习护生的一个常见压力源。

3 应对措施

应对是人们持续的通过意识和行为的努力及评估个人能力而缓解内外压力的一种需求,是缓解心理压力的过程。人们遇到压力后,常采用情绪调节或压力处理的方法来减轻自己的压力源。接受现实是学生采用最多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的一种应对方式,按学校期望的去做、责备自己也是学生多用的应对方式。梁军林等的研究表明女生采用消极应对方式的人数显著高于男生,因女生具有比男生更敏感、羞怯、好幻想,及遇到困惑不愿意表述等特点。独自想办法解决和试图改变目前的局面也是两个常用的应对方式。大学阶段是学生的心理发展正趋于成熟的阶段,多数学生能勇敢面对压力。其他常用的应对方式如与同学或家人谈论自己的感受;寻找更好的方法,看事情积极的一面,与其他处境相同的人比较,以及想曾经做过的成功事例也是学生常采用的应对方式。根据Lazarus和Folkman的研究:乐观和寻求支持是人们常采用的应对方式。

4 管理对策

个体从生到死无时不面临各种问题和挑战,因此,通过努力来改变压力环境,保护自身健康与生存的应对活动几乎存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和人生的每一个阶段。对于实习学生的管理者,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也要指导学生如何面对和应付压力,以使她们保持心身健康,顺利地完成临床实习、学习。

指导学生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缓解压力,消极的应对方式可增加应激的强度,不利于身心健康。有效的应对是缓解心理应激的关键。Jalowiec将应对方式归纳为八种,包括乐观、支持、自我依赖、勇敢面对、保守、听天由命、情感和逃避。乐观应对被认为是效果最好的应对方式,其次是支持应对方式。教师应注意了解和观察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给予正确合理的引导,以使学生采取积极有效的方式应对压力。

合理有效地安排实习计划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是减缓学生心理冲突,保持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要随时向临床教学老师和实习学生了解情况,并定期进行问卷调查,及时发现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修改实习计划和解决问题,以增加实习效果。如根据临床教师及学生的建议,增加了手术室及急诊室的实习时间,并可尝试安排专门实习指导教师与临床教师共同完成临床实习指导工作。

增加在校学生的实践机会进行课程设置的改革,对一些课程进行整合,增加课间及临床实习时间。并可安排学生到临床学习新技术,缩短课堂教学与临床实际之间的差别,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动手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使学生将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自1985年以来我国的护理教育发展十分迅速,目前已有90余所医学院校开办了高等护理教育,形成了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等多层次的教育体系,为护理事业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专门人才。对不同层次的护理实习学生在临床实习中,对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事件的反应不同。了解不同层次护理专业学生的压力来源,引导学生采用适当的应对措施减轻或缓解心理压力,以保持身心健康和提高实习效果是护理教育者的重要任务之一。现国内已有部分有关实习护生压力源及应对方式的研究,但对于本科实习护生与专科实习护生压力源及应对方式差异的原因尚缺少相关研究,这是今后研究应该解决的问题。

护理专业综述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内涵和外延都有了新的认识。由于生活快节奏、激烈的竞争和紧张的人际关系,人们感受到比较强烈的压力和紧张,可能导致心身的亚健康状态。护理工作是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反应的判断与处理。护理工作的对象是患病的人或健康的人。护理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护理人员必须经常面对病人、家属、医生及其他的健康工作者。这些因素都会使护理人员产生压力。护理专业学生(以下简称护生)在学校期间及临床实习期间,都常常因面临着各种压力而影响身心健康和实习效果[1]。1997年Admi指出,护理本科生在临床实习期间常面临各种压力,如不能很好应对,可影响他们在临床的工作能力,甚至动摇他们从事护理工作的决定[2]。现对护生、实习护生的压力研究作一综述,以便引导学生采用适当的应对措施减轻或缓解心理压力,保持身心健康和提高学习、实习效果。

    1压力概论

    19世纪法国生理学家ClaudeBemard第一次提出人类有内在稳定性,若内在不平衡与外环境之间的关系受到破坏,就可能导致疾病。1950年HansSelye将压力与疾病联系在一起,由此压力能致身心疾病就比较明确。Lazarus和Folkman在1984年提出了可认知的压力理论,并成为了研究职业压力和压力管理中被广泛使用的应用理论。随后压力学说发展很快,并开始应用于实践。

    压力的根本内涵既与个体对外界刺激的感知有关,又和个体满足需求的能力有关。人在一生中会经历各种各样的压力,如工作、学习、人际冲突、恶劣环境等。当人遇到压力时都会有不同的适应方式,适应能力因人而异。轻度的压力可刺激机体处于紧张状态,提高人们的工作业绩。一旦压力源解除,身体各系统又恢复到放松状态。持续高水平压力使机体内用以适应和调节压力的能量和精力耗尽,造成机体平衡失调,导致身心疾病。

    2护生的压力

    2.1专科护生的压力

    2.1.1就业近几年,我国高等护理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培养出了一批高学历层次的护理人员。在就业选择方面,总体上专科护生对于本科护生没有优势可言,有的医院用人只考虑实用性,不愿聘用专科生。而另一些医院片面地强调学历,非本科生不用。这样一来,专科生在就业方面处于“上不接下不靠”的尴尬境地。这是专科护生面临的最大压力。

    2.1.2社会价值感学生时期的护生都认为自己的职业是崇高的,是受人尊敬的“白衣天使”。但参加临床课间实习后发现,许多医生、病人及病人家属对护理专业存在偏见,认为医生是有技术、有学识之人,而护生只是机械地执行医嘱,只会依附于医疗,使护生觉得护士的社会地位低下,不受尊重和重视,产生了无价值感。

    2.1.3升学随着社会对知识需求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专科生都明白,专科学历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需要继续深造,至少要“专升本”。在专升本的过程中也面临压力,有些学生家庭比较困难,无力支付“专升本”的学习费用;有的则不知在“先就业后升本”还是“先升本后就业”之间作何种选择;有的还担心就业后,由于临床护理人员缺乏,护士三班倒,没有充裕的时间学习。

    2.1.4其他参加临床课间实习后护生方知,社会工作中,还有许多人际关系需要处理,如轮转科室带教老师、病人及病人家属、实习生之间等等,人际关系压力由此产生。就业体制的改革,把每一个学生推向市场,护生在学习的同时还要联系工作。实践机会非常宝贵,有大量知识需要借此机会学习,而工作又不能不找,这就产生了压力。凡此种种,各方面的压力同时大压到了护生的头上,如不及时缓解和消除,势必造成护生的精神和心理等多方面紧张,时间久了极易造成身体、心理和精神方面的损害。

    2.2本科护生的压力

    2.2.1准备和参加考试曹颖的调查显示,“准备和参加考试是护理本科生的最大压力源”[3]。其结果与其他作者研究相似:考试是学生学习中重要的应激事件,考试压力对学生的影响具有时间上的持续性,考试压力已成为适学青少年的最大压力源。Clarke的研究也表明护理本科学生的最大压力源是对学习的要求[4]。

    2.2.2分配情况学生都把选择一个合适的职业作为整个人生旅途中的一件大事。毕业生的择业难已成为当今突出的问题,毕业分配情况是护理学专业本科学生的第二大压力源。

    2.2.3社会对本专业的看法目前,在健康服务体系中,医疗占主导地位。护理工作的社会地位低,群众形象差,专业的提高及发展缓慢已成为造成护士短缺的主要原因。

    2.2.4其他学习的任务量、时间不足不能想做的事、与其他学生的竞争及不能按时睡眠等也是本科护生的重要压力源。学生目前的经济情况及教师的评价也成为学生的主要压力源。许多学生来源于偏远地区,经济条件差,而上学的费用又高,经济问题也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教师的评价常常与毕业分配密切相关,故也成为学生的一个常见压力源。Admi研究表明:教师的监督及评价与学生的压力水平显着相关。而不同年级的护理本科生其压力源也不尽相同。大一年级的新生,学习的任务量是最主要的压力源。每天的学习内容、考试的出题方式、自己对知识的接受能也成为主要的压力源。由于新生刚从高中步入医学院校的大门,学习的知识和方法与高中异差很大。学生需要适应新的学习内容与方式。而且这些学生在中学学习成绩都在班级前茅,因而易对新的学习需求产生压力感。在二、三年级的学生中,自己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和在班级排列也是重要压力源[2]。

    2.3实习护生的压力

    2.3.1对知识技能的需求护理专业学生从习惯的校园学习、生活来到医院实习,加之病人的情况千变万化,很多学生担心遇到紧急情况不知如何处理,害怕出现差错,不能将课堂所学的东西有效应用到临床等,造成学生有很大的心理压力,故实习护生的最大压力是“对知识技能的需求”。

    2.3.2学校教学与临床需求之间的差距这与现行的教育体制有关,目前的许多学生理论知识掌握及考试成绩很好,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力及动手能力很差,出现高分低能现象。杨新月在《基础护理教学与临床脱节问题的探讨》一文中指出,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生进入临床实习,不断反映老师教的与临床做的不一样,临床带教老师则反映,学校教的太繁琐,太机械,有的学习内容临床已经不用或被淘汰,学与用的差距太大。

    2.3.3接触传染病性疾病、每天从事的工作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工作被认为是脏而累,而且充满高压力的专业。接触传染病性疾病、每天从事的工作内容成为实习护生的重要压力源[9]。而有研究表明,中国护士有工作高度疲倦感的人占59.%[6]。

    2.3.4其他临床教师、病人及家属的评价也成为实习护生的一个常见压力源。

    3应对措施

    应对是人们持续的通过意识和行为的努力及评估个人能力而缓解内外压力的一种需求,是缓解心理压力的过程。人们遇到压力后,常采用情绪调节或压力处理的方法来减轻自己的压力源[7]。接受现实是学生采用最多的一种应对方式,按学校期望的去做、责备自己也是学生多用的应对方式。梁军林等的研究表明女生采用消极应对方式的人数显着高于男生,因女生具有比男生更敏感、羞怯、好幻想,及遇到困惑不愿意表述等特点[8]。独自想办法解决和试图改变目前的局面也是两个常用的应对方式。大学阶段是学生的心理发展正趋于成熟的阶段,多数学生能勇敢面对压力。其他常用的应对方式如与同学或家人谈论自己的感受;寻找更好的方法,看事情积极的一面,与其他处境相同的人比较,以及想曾经做过的成功事例也是学生常采用的应对方式。根据Lazarus和Folkman的研究:乐观和寻求支持是人们常采用的应对方式[7]。

    4管理对策

    个体从生到死无时不面临各种问题和挑战,因此,通过努力来改变压力环境,保护自身健康与生存的应对活动几乎存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和人生的每一个阶段。对于实习学生的管理者,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也要指导学生如何面对和应付压力,以使她们保持心身健康,顺利地完成临床实习、学习。

    4.1指导学生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缓解压力消极的应对方式可增加应激的强度,不利于身心健康。有效的应对是缓解心理应激的关键。Jalowiec将应对方式归纳为八种,包括乐观、支持、自我依赖、勇敢面对、保守、听天由命、情感和逃避。乐观应对被认为是效果最好的应对方式,其次是支持应对方式。教师应注意了解和观察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给予正确合理的引导,以使学生采取积极有效的方式应对压力。

    4.2合理有效地安排实习计划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是减缓学生心理冲突,保持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要随时向临床教学老师和实习学生了解情况,并定期进行问卷调查,及时发现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修改实习计划和解决问题,以增加实习效果。如根据临床教师及学生的建议,增加了手术室及急诊室的实习时间,并可尝试安排专门实习指导教师与临床教师共同完成临床实习指导工作。

护理专业综述范文第3篇

关键词:护理学导论;教学方法; 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

《护理学导论》是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入门课程、必修专业基础课,对护理专业学习、护理职业理解和职业素养的培养都起到重要的作用[1] 。但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全部都是初中起点、对学习缺乏耐心,分析问题能力较差,需依据其特点开展针对性教学。笔者在教学中,改革教学方法,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侧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对护理专业的感悟及在内心对护理专业认识的升华,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现介绍如下:

1. 课程内容的选取

通过分析护士的职业岗位需求,结合我校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的教学内容,如:对于临床上运用较多的护理理论、护理工作中的法律要重点学习,医疗卫生体系一章内容在护理技术中讲述更细致,这部分内容做简单了解。健康教育的理论内容在《健康教育学》中学习,本课程只做实践演绎,护士素质与礼仪规范的内容与护理礼仪重复,留到护理礼仪中专门学习。

2 课程的重难点及解决方案

本课程的重点:护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护理学的基本概念、护理程序,护理工作中的法律问题等。 本课程的难点:护理学的基本理论,护理程序在临床中的应用。 解决办法:在教学内容设计时注重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将不同的护理理论进行横向和纵向对比分析,联系临床实际,变抽象为具体,加强学生理解。教学上应用多种教学法、深入讲解,并利用多渠道多层面的社会资源开拓学生的视野,从而多途径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中的难点和疑点的理解,提高教学质量。

3 教学方法改革

《护理学导论》是护理专业的理论基础,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课堂讲授,以教为主,注重知识的传授,学生缺乏医学知识和实际经验,教学反馈不佳。为此,笔者充分运用校院合作平台,对临床护理专家、省内外护理老师展开调研,依据现代护理专业的核心价值观和南丁格尔的护理理论,课程教学侧重护生能力的培养和对护理专业的感悟,笔者改革了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引入体验式、参与式的教学模式。旨在让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能对护理专业有一正确认识,从而建立明确的内在的护理专业信念,自觉学好护理专业。

3. 1 PPT教学法

本课程教师全部使用多媒体课件PPT讲授理论内容。多媒体课件制作细致、声像齐备,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了课程教学的效果。同时,多媒体教学对于扩大课堂信息量、帮助师生互动具有明显的效果。

3. 2 小组讨论法

适用于护理相关理论的教学。课前老师将教学内容编成学习提纲发给学生,学生分组自学、查询资料,针对提纲准备讨论内容,每组推荐一名中心发言人,表达本组对提纲中的某问题的认识,本组成员可以作补充发言,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出质疑,最后老师总结,对认识问题正确的学生给予肯定,不正确的给予纠正。

3. 3 临床见习法

早期接触临床对于培养护生的职业素质,激发其学习兴趣有很大的作用,组织学生到医院见习、调查护理程序在临床工作的应用,体验医院的工作环境、指导学生以案例为基础,模拟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护理、即收集资料,制订护理计划,然后每人写一份见习报告,作为对学生部分测评依据。于见习结束后采用自制问卷调查对见习教学的评价,内容包括见习内容及方式、见习收获与效果。

3. 4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依据教学目的,在教师的指导下,以案例为基本素材,把学生引入特定时间的场景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护理理论、批判性思维、护士与法的学习中,运用案例教学法。课后调研显示,92%的学生反馈能加深理论课内容的理解,对激发学习兴趣有帮助,心得体会还显示希望在其他课程多开设类似活动。案例教学能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能让学生从病人立场上体会到“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观点,也有利于培养综合能力,符合护理发展要求。

4体会

通过对教学内容的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更新及改革,提高了教学质量,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也能促进教师不断学习。五年制《护理学导论》教学方式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为培养合格的护理人才,我们每一个护理教师都应该积极投身教育改革,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为培养适应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护理人才而努力。

护理专业综述范文第4篇

1文献的概念及其分类

文献是通过载体记录的知识,载体是文字语言附着物,是物质形态。从古至今,载体有竹简、纸张、磁带、磁盘、光盘等。科技文献是记录、保存、交流和传播科学知识和思想的一切著作的总称。其分类包括:①一次文献即原始文献。②二次文献。在一次文献基础上加工而成,常称为“检索工具”,如目录、索引、摘要等。③三次文献。通过检索工具(二次文献)收集原始资料(一次文献),加工整理成的综合性文献资料,如综述、述评、年评、指南等。④零次文献。

未成文的口头传递的信息,或手稿之类的资料,即还没有传播载体。

从上可以看出,综述既不同于原始论文,不属一次文献,也不是论文的摘要、索引或书目,不属二次文献,而是一次文献高度浓缩的产物,是把多篇相关文献综合加工而写成的三次文献。因此,综述包容的信息量大、反映学术动态快,是获取信息、促进科研、指导实际工作的有效途径。

2文献综述的特点

综述包括现状综述——成就性综述、回顾性综述——动态性综述和专题争鸣性综述三种。其特点如下:①资料来源是拿别人的文章做自己的文章。②研究对象是文献资料,不是人或动物。③内容涉及面广,信息浓缩、精炼。④叙述性的表现手法,以事实为基础,在充分占有资料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评论。⑤引文多,有很强的参考性。

3撰写文献综述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信息时代的特点如文献数量多、增长快,内容分散,重复交叉,语种增加,知识老化加速,质量下降,时滞严重等,呼唤着护理综述文章的出现,使其显得非常必要。此外,综述是知识再创造的研究(科研分为创造知识、修改知识、综合利用知识),写作综述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步骤,是促进护理学科发展、成熟,促进人才成长的重要环节。再则,综述提供回溯检索文献线索等,以上说明文献综述的撰写显得非常重要。

4写作步骤

4.1选题

①选取护理工作中急需研究、解决的问题。②选取位于学科前沿,有一定超前性,能反映新成果、新技术、新动向或矛盾焦点的问题。③选取自己熟悉或有一定研究基础的题目。④选题要大小适度。⑤希望在杂志发表的综述,应注意期刊的要求。总之,选题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掌握四个相符:与个人主观条件相符、与自身客观条件相符、与护理进展现实相符、与自己今后的研究方向相符。

4.2收集文献资料

4.2.1对文献数量和质量的要求:①数量要求。>40篇,有人提出初始收集资料最好>100篇。②质量要求。年代分析,文献发表的年代越近越好,近3年最好,至多不超过5年;专业分析,资料来自本专业学术期刊、核心期刊的论著性文章;国别分析,资料来自本课题研究的先进国家、权威机构、有威望的专家;主题分析,引用资料的主题与自己的选题相同或相近。

4.2.2收集方法:①顺查法。顺年查找,由远及近。②逆查法。由近及远,从当前开始,倒查近3年或5年的文献。③追溯法。又称篇后文献检索法,是利用已发表综述后的参考文献进行追溯查找的方法。

4.2.3检索工具:有目录、索引、文摘等类型。①中文工具。《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全国报刊索引》(自然科学技术)、《中国医学文摘》和《国外医学》等。②英文工具。美国《医学索引》(IM)、荷兰《医学文摘》(EM)、美国《生物学文摘》(BA)、美国《化学文摘》(CA)等。③联机与光盘。中国生物医学光盘数据库(CBMDISC)、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联机数据库(MEDLINE)等。④网上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数据库、中医药信息检索系统网上数据库等。

4.2.4检索途径:①题名途径(主要按书名、刊名检索)。②著者途径(按作者姓名检索)。③分类途径(按文献所属学科类查)。中国图书分类法规定,“R”是医药卫生,如R4为临床医学,R47为护理学,R248为中医护理学,R5为内科学等。④主题途径(按规范化术语即主题词查)。

4.3整理加工文献

①阅读(浏览、粗读、精读;应确定优先阅读的文献)。②整理、分类、筛选。③综合组织(可按主论点、分论点组织论证材料,确定论证方法,安排层次结构)。④拟定提纲,完成全文。

护理专业综述范文第5篇

1文献的概念及其分类

文献是通过载体记录的知识,载体是文字语言附着物,是物质形态。从古至今,载体有竹简、纸张、磁带、磁盘、光盘等。科技文献是记录、保存、交流和传播科学知识和思想的一切著作的总称。其分类包括:①一次文献即原始文献。②二次文献。在一次文献基础上加工而成,常称为“检索工具”,如目录、索引、摘要等。③三次文献。通过检索工具(二次文献)收集原始资料(一次文献),加工整理成的综合性文献资料,如综述、述评、年评、指南等。④零次文献。

未成文的口头传递的信息,或手稿之类的资料,即还没有传播载体。

从上可以看出,综述既不同于原始论文,不属一次文献,也不是论文的摘要、索引或书目,不属二次文献,而是一次文献高度浓缩的产物,是把多篇相关文献综合加工而写成的三次文献。因此,综述包容的信息量大、反映学术动态快,是获取信息、促进科研、指导实际工作的有效途径。

2文献综述的特点

综述包括现状综述——成就性综述、回顾性综述——动态性综述和专题争鸣性综述三种。其特点如下:①资料来源是拿别人的文章做自己的文章。②研究对象是文献资料,不是人或动物。③内容涉及面广,信息浓缩、精炼。④叙述性的表现手法,以事实为基础,在充分占有资料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评论。⑤引文多,有很强的参考性。

3撰写文献综述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信息时代的特点如文献数量多、增长快,内容分散,重复交叉,语种增加,知识老化加速,质量下降,时滞严重等,呼唤着护理综述文章的出现,使其显得非常必要。此外,综述是知识再创造的研究(科研分为创造知识、修改知识、综合利用知识),写作综述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步骤,是促进护理学科发展、成熟,促进人才成长的重要环节。再则,综述提供回溯检索文献线索等,以上说明文献综述的撰写显得非常重要。

4写作步骤

4.1选题

①选取护理工作中急需研究、解决的问题。②选取位于学科前沿,有一定超前性,能反映新成果、新技术、新动向或矛盾焦点的问题。③选取自己熟悉或有一定研究基础的题目。④选题要大小适度。⑤希望在杂志发表的综述,应注意期刊的要求。总之,选题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掌握四个相符:与个人主观条件相符、与自身客观条件相符、与护理进展现实相符、与自己今后的研究方向相符。

4.2收集文献资料

4.2.1对文献数量和质量的要求:①数量要求。>40篇,有人提出初始收集资料最好>100篇。②质量要求。年代分析,文献发表的年代越近越好,近3年最好,至多不超过5年;专业分析,资料来自本专业学术期刊、核心期刊的论著性文章;国别分析,资料来自本课题研究的先进国家、权威机构、有威望的专家;主题分析,引用资料的主题与自己的选题相同或相近。

4.2.2收集方法:①顺查法。顺年查找,由远及近。②逆查法。由近及远,从当前开始,倒查近3年或5年的文献。③追溯法。又称篇后文献检索法,是利用已发表综述后的参考文献进行追溯查找的方法。

4.2.3检索工具:有目录、索引、文摘等类型。①中文工具。《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全国报刊索引》(自然科学技术)、《中国医学文摘》和《国外医学》等。②英文工具。美国《医学索引》(IM)、荷兰《医学文摘》(EM)、美国《生物学文摘》(BA)、美国《化学文摘》(CA)等。③联机与光盘。中国生物医学光盘数据库(CBMDISC)、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联机数据库(MEDLINE)等。④网上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数据库、中医药信息检索系统网上数据库等。

4.2.4检索途径:①题名途径(主要按书名、刊名检索)。②著者途径(按作者姓名检索)。③分类途径(按文献所属学科类查)。中国图书分类法规定,“R”是医药卫生,如R4为临床医学,R47为护理学,R248为中医护理学,R5为内科学等。④主题途径(按规范化术语即主题词查)。

4.3整理加工文献

①阅读(浏览、粗读、精读;应确定优先阅读的文献)。②整理、分类、筛选。③综合组织(可按主论点、分论点组织论证材料,确定论证方法,安排层次结构)。④拟定提纲,完成全文。

护理专业综述范文第6篇

1文献的概念及其分类

文献是通过载体记录的知识,载体是文字语言附着物,是物质形态。从古至今,载体有竹简、纸张、磁带、磁盘、光盘等。科技文献是记录、保存、交流和传播科学知识和思想的一切著作的总称。其分类包括:①一次文献即原始文献。②二次文献。在一次文献基础上加工而成,常称为“检索工具”,如目录、索引、摘要等。③三次文献。通过检索工具(二次文献)收集原始资料(一次文献),加工整理成的综合性文献资料,如综述、述评、年评、指南等。④零次文献。

未成文的口头传递的信息,或手稿之类的资料,即还没有传播载体。

从上可以看出,综述既不同于原始论文,不属一次文献,也不是论文的摘要、索引或书目,不属二次文献,而是一次文献高度浓缩的产物,是把多篇相关文献综合加工而写成的三次文献。因此,综述包容的信息量大、反映学术动态快,是获取信息、促进科研、指导实际工作的有效途径。

2文献综述的特点

综述包括现状综述——成就性综述、回顾性综述——动态性综述和专题争鸣性综述三种。其特点如下:①资料来源是拿别人的文章做自己的文章。②研究对象是文献资料,不是人或动物。③内容涉及面广,信息浓缩、精炼。④叙述性的表现手法,以事实为基础,在充分占有资料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评论。⑤引文多,有很强的参考性。

3撰写文献综述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信息时代的特点如文献数量多、增长快,内容分散,重复交叉,语种增加,知识老化加速,质量下降,时滞严重等,呼唤着护理综述文章的出现,使其显得非常必要。此外,综述是知识再创造的研究(科研分为创造知识、修改知识、综合利用知识),写作综述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步骤,是促进护理学科发展、成熟,促进人才成长的重要环节。再则,综述提供回溯检索文献线索等,以上说明文献综述的撰写显得非常重要。

4写作步骤

4.1选题

①选取护理工作中急需研究、解决的问题。②选取位于学科前沿,有一定超前性,能反映新成果、新技术、新动向或矛盾焦点的问题。③选取自己熟悉或有一定研究基础的题目。④选题要大小适度。⑤希望在杂志发表的综述,应注意期刊的要求。总之,选题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掌握四个相符:与个人主观条件相符、与自身客观条件相符、与护理进展现实相符、与自己今后的研究方向相符。

转贴于

4.2收集文献资料

4.2.1对文献数量和质量的要求:①数量要求。>40篇,有人提出初始收集资料最好>100篇。②质量要求。年代分析,文献发表的年代越近越好,近3年最好,至多不超过5年;专业分析,资料来自本专业学术期刊、核心期刊的论著性文章;国别分析,资料来自本课题研究的先进国家、权威机构、有威望的专家;主题分析,引用资料的主题与自己的选题相同或相近。

4.2.2收集方法:①顺查法。顺年查找,由远及近。②逆查法。由近及远,从当前开始,倒查近3年或5年的文献。③追溯法。又称篇后文献检索法,是利用已发表综述后的参考文献进行追溯查找的方法。

4.2.3检索工具:有目录、索引、文摘等类型。①中文工具。《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全国报刊索引》(自然科学技术)、《中国医学文摘》和《国外医学》等。②英文工具。美国《医学索引》(IM)、荷兰《医学文摘》(EM)、美国《生物学文摘》(BA)、美国《化学文摘》(CA)等。③联机与光盘。中国生物医学光盘数据库(CBMDISC)、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联机数据库(MEDLINE)等。④网上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数据库、中医药信息检索系统网上数据库等。

4.2.4检索途径:①题名途径(主要按书名、刊名检索)。②著者途径(按作者姓名检索)。③分类途径(按文献所属学科类查)。中国图书分类法规定,“R”是医药卫生,如R4为临床医学,R47为护理学,R248为中医护理学,R5为内科学等。④主题途径(按规范化术语即主题词查)。

4.3整理加工文献

①阅读(浏览、粗读、精读;应确定优先阅读的文献)。②整理、分类、筛选。③综合组织(可按主论点、分论点组织论证材料,确定论证方法,安排层次结构)。④拟定提纲,完成全文。

护理专业综述范文第7篇

【关键词】 实验课程; 综合化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护理学的发展以及当代科学技术呈现交叉渗透和综合化的发展趋势,构建“临床护理技能综合化”成为时代的要求。“临床护理技能综合化”就是把各学科临床护理技能进行整合,即打破传统的按照内、外、妇、儿科护理学等各科独立实验课的模式。

1 背景

1.1 医学模式转变 医学模式转变后护理课程体系发生了很大变化。人文社会学科课程有关内容大幅度增加,如心理学、美学、形体学;临床课程更加细化、专业化,增加了重症监护、器官移植、显微外科、烧伤、多脏器衰竭等方面的专科护理[1];同时,增加的课程也随即产生相应的实验操作课。学生在校时间不变,课程门类增多,各门课程课时数普遍减少,导致学生负担加重,知识掌握不扎实。面对高等护理教育单一学科制式课程结构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单纯靠增加科目已是不可能的,既不利于学生对整体知识的综合运用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培养[2],也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认识职业活动[3]。在这种情况下,“课程综合化”应运而生。

1.2 课程的综合化起源 课程综合化思想最早萌芽于19世纪中期的欧洲,德国赫尔巴特强调各门学科之间的联系。随后,国内外相继开展了以器官系统为中心、以问题为中心、以临床表现为中心的课程综合化运动[1]。

国内护理课程的综合化源自于1996年国家教育部“面向21世纪高等医学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项目,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护理学院、九江医学院、哈尔滨医科大学、杭州师范学院等多家医学院校进行了护理课程的整合[4、5、6、7、8、9、10],随后又有近30家医学院校进行了护理课程设置、整合等方面的改革,此改革主要针对理论课程。近年来护理实验课程也进行着综合化的改革。

2 目前改革状况

2.1 临床护理技能进行重组 重组临床护理技能课程,使临床护理实践教学成为相对独立和较为系统的教学体系,将内、外、妇、儿、五官科护理学中各项操作进行优化、重组为8个单元24项临床护理技能操作,然后编写讲义、编写实验指导、编写评价标准等[7]。蒋贺生、单伟颖等提到对于护理技术的实验教学,可综合形成《护理专业综合技术训练》[2]。

2.2 建立新模式 温州医学院在《护理综合实验教学的实践》中提到建立“护理基础技能操作训练-模拟综合实验-临床实习-毕业综合能力考核”的教学模式。认为该模式适应护理实验教学改革需求,有助于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强化学生知识运用,并对建立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有重要意义[11]。

2.3 整合教学内容 马翠萍,吴 磊等在《加强实践性教学力度 提高护理操作技能》中提到整合教学内容,明确授课重点,避免授课内容重复,压缩理论学时,突出实践性教学。在总学时不变的情况下,压缩或删除过时的、与实践性教学不相符合的内容,增加教学内容的时代性、针对性和实用性[12]。浙江中医药大学马小琴等提到建立适应学科特点,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分层次、多模块、完整的实验课程体系,整合实验教学内容,设置独立的《护理实验学》课程。将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急重症护理学、健康评估、中医护理学等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优化,作为一门独立课程,制定相应的考核体系[13]。

2.4 实习前综合强化 在学生下实习点前,利用一周左右时间,集中组织进行护理操作技能强化训练,针对时间短、内容多的实际,在训练内容上,重点突出训练的难度,即变单一训练为混合训练,增加了多种病情的模拟处置练习“如对心跳骤停综合处理中的心肺复苏、给氧、建立静脉通道等;对昏迷患者的给氧、鼻饲、导尿和皮肤护理等”进行综合训练[12]。

2.5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进行护理技能操作,根据操作特点,把实验内容调整分类,采用“以人为中心, 以护理程序为框架”的授课模式,将技术操作融入到相应的理论中,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14]。

3 课程综合化的意义

3.1 减轻学生负担 通过课程整合,将课程内容精简,控制课程门数,减轻学生负担。也排解高职高专学制短、教学时数多的矛盾[15]。同时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也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3.1 优化实验教学内容 把临床护理实验课程进行整合,形成一个协调的整体,并且使内容相互渗透,避免实验课程不必要的重复和交叉,在教学及学习上发挥最大的效益[16]。

3.3 利于实验资源综合利用 实验课程的重组优化,有利于实验资源综合利用,提高实验室利用率。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进行护理实验综合化方面的改革,主要集中在教学内容的增删和重组,仍然以操作和讨论为主,在深度和广度上还有待于探讨,创新性实验和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实验还很少。期待着护理实验教学方面的改革能够推陈出新,使护理教育更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 梁谷.深化《成人护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医学文选, 2006, 25:844-845.

[2] 蒋贺生,单伟颖.课程综合化理论在高等护理教育实践中的应用.护理研究,2002,16(2):114.

[3] 闫瑞芹,沈宁,等.我国护理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的进展及未来趋势.护理学杂志,2005,1(21):75.

[4] 沈宁,何仲,等.统一思想 创立新的护理教育课程体系. 中华护理杂志,2000,35:613.

[5] 涂明华,汪娩南.论护理学高职高专教育的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 九江医学, 2001, 16:52.

[6] 涂明华,汪娩南.护理高职高专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中华护理杂志,2005, 2:15.

[7] 孙建玲,邹继华,等.临床护理技能课程的构建与应用.护理教育,2003,18:652.

[8] 周郁秋,涂明华.按照生命周期模式构建高职高专护理专业课教材.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4,4:24.

[9] 武巍,隆凯云,等.护理学专业临床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九江医学,2001,3:62.

[10] 倪国华.《成人护理学》的教学实践与思考.护理学杂志,2002,17:737

[11] 姜丽萍,杨晔琴,等.护理综合实验教学的实践.中华护理杂志,2006,41(8):739

[12] 马翠萍,吴 磊,等.加强实践性教学力度 提高护生操作技能.护理杂志,2004,21(5):84

[13] 马小琴、沈勤.高等护理实验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与思考.护理研究,2007,7(21): 1772.

[14] 刘生梅,边红艳.高校护理实验教学改革研究现状.中华护理教育,2006,3(4):180.

护理专业综述范文第8篇

关键词:《妇产科护理》 高职护理专业 护患纠纷

1.对象和方法

1.1调研对象。

本次调研针对校外实训基地的14家医院。共发放调研表60份,回收有效问卷56份。调研对象广泛,包括护士10名、护师17名、主管护师21名、副主任护师3名、护士长3名及助产师4名,共58人。

1.2调研方法。

调研表采取客观选择题和主观问答题两部分。对无法调研者,我们采用电话访谈、集中座谈、个别面谈等方式予以补充。

1.3调研项目。

包括妇产科临床护理对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知识、技能、综合能力方面的需求;临床护理工作中,引发护患纠纷的常见原因;妇产科护理授课教师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

2.调研结果分析

2.1妇产科临床护理对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知识方面的要求。

本次调研涵盖了《妇产科护理学》十七个章节的50项内容,选择标准分为需要掌握和不需要掌握两个方面。根据调研结果分析,98.4%的临床护理人员认为《妇产科护理》是高职护理专业必修的核心课程之一。《妇产科护理》主要研究正常孕产妇妇女的护理、异常孕产妇妇女的护理、妇科疾病病人的护理和计划生育妇女的护理,对应的知识目标如表1。

2.2妇产科临床护理对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技能方面的要求。

调研对象认为应加强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技能教学,通过调研总结出日常教学中需要学生重点掌握的技能操作项目,如表2。

注:上述项目为多选。

根据上述表格中的百分比例遴选出妇产科护理实训教学的主要项目:宫高、腹围的测量、腹部四部触诊法与骨盆外测量、分娩准备与产程观察、人工流产手术的护理配合、阴道冲/灌洗、阴道或宫颈上药、会阴湿热敷、会阴擦洗/冲洗技术。部分医院建议在实践教学中还应增加“新生儿脐部护理”和“新生儿淋浴与抚触”这两项操作。

2.3妇产科临床护理对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

在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学生仅仅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完全不够的,还应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根据调查结果总结出医院对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具体如下:规范的基础护理操作技能、专科护理基本操作技能、对常见病、多发病的病情观察能力、对急、为重病人的应急处理与配合抢救能力、健康教育能力、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此外,各级医院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评估病人的能力、收集信息的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和护理管理基本能力。

2.4妇产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引发护患纠纷的常见原因分析。

注:上述项目为多选。

调研结果表明,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引发护患纠纷最主要的原因是护士疏于职守,其次是基础理论知识不扎实和基本的操作技术不熟悉,而护患沟通不良是引发护患纠纷比较常见的原因,因此,在妇产科护理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加强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培训,更要注重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责任心,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以便更好地适应临床,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

2.5妇产科护理的授课教师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分析。

教师素质的提高是教学的根本所在。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是实现新教学模式的前提条件,因为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学观念对教学行为起着指导和统领作用。教师的综合素质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智慧和意志的发展[1]。根据收集到的资料显示,临床要求从事妇产科护理学教学的专业教师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具有护士执业资格或医师执业资格的“双师型素质”。校内实践教学应配备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及实训指导教师。教师应充分利用医院、社区的教育资源,加强与医院的合作而不是停留在传统的书本知识上,注重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以案例引导,以项目驱动,创设教学情境,通过完成工作任务,启发学生发现和预测问题,并设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此外,在日常教学中还应加强人际沟通技巧,注重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妇产科护理》课程开发的建议和思考

3.1课程开发的思路。

课程组组织以护理行业专家和护理教育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对护理行业开展深入调查,围绕行业需求及任职资格,进行课程设置,根据行业标准对本课程应培养的职业能力做全面分析,制定课程目标,围绕职业岗位工作过程,优化教学内容,以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项目教学,构建理实结合、教学做一体化、动态变化的适应行业发展的课程形式。

3.2课程内容的选取。

根据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标准、护理专业发展需要和完成工作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素质及学生实际情况选取教学内容,既要体现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要求,又要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地进行教学设计,按教学设计结果组织教学实施,并根据实施反馈结果对课程内容和结构进行动态调整。

3.3教学方法的改革。

高职《妇产科》护理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改革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结合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仿真教学法、情景模拟法、小组讨论法及课堂延伸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体现灵活性、实践性与创新性。而参与式教学,是最近一二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即教师与学生合作式教学或协作式教学,是相对于“布道式”(“填鸭式”)教学而言的,它对于充分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培养学习者的创新精神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应综合应用上述方法。

参考文献:

[1]董克满.有机化学教学改革与创新能力的培养[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3,24(10):1148-1149.

护理专业综述范文第9篇

[关键词]野生动物医学 野生动物保护 兽医学 疫病防治

[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11-0129-02

野生动物医学不是一个独立的学科,它是兽医学和野生动物保护学的一个交叉学科,以野生动物为研究对象,以野生动物疾病防治为研究内容。野生动物医学在我国作为一个新兴的交叉学科,其研究生的培养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独立体系,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布的学科目录中还没有野生动物医学这个学科。野生动物医学研究生的招生培养需要借助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生物学等学科平台进行。

一、野生动物医学方向的研究生将成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防控和野生动物救护领域的研究型或者综合型人才

野生动物医学的研究生教育是对动物医学、野生动物保护专业的本科生在野生动物疾病研究基础上作更高层次的培养。动物医学本科专业的学生在大学期间主要学习的是动物疾病防治方面的基础知识及其在动物疾病防治方面的初步应用,对于野生动物保护相关的知识内容学习得并不深入。野生动物保护本科专业的学生在大学期间主要学习野生动物保护、自然保护区管理方面的一些基础知识,对野生动物疾病方面的知识只作一个大概的了解。而野生动物医学的研究生就在要在研究生学习阶段将这两个不同专业体系的知识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培养既熟悉动物疫病防治理论又掌握野生动物保护知识的跨学科体系的研究型或者综合型人才。

研究型野生动物医学研究生侧重对野生动物疫病发生发展规律的研究,在对病原体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后,结合发病野生动物的行为特征,提出疫情、疫病防控的综合措施。该类型的研究生要重点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为将来野生动物疫病防治领域基础研究做人才储备。野生动物医学研究型研究生可按照科学硕士进行招生培养,鼓励他们继续进行博士学习,并最终将野生动物疫病研究作为其终生的职业。

综合型野生动物医学研究生要以野生动物保护具体工作单位或者特种经济动物养殖行业的需要为培养出发点,通过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提高基层野生动物保护工作者或者特种经济动物养殖者的业务水平,提升动物疫病防控和野生动物救护能力。该类型的研究生要重点培养其组织协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野生动物医学综合型研究生可按照专业学位硕士进行招生培养,要创造条件让他们多与相关生产实践单位接触,了解相关生产实践单位在动物疫源疫病防控和野生动物中遇到的问题,有目的开展相应的研究试验,以便将来在工作中解决这些问题。

二、野生动物医学研究生人才的培养

(一)对于研究生的培养,不再以教师传授基本的学科知识为首要任务。研究生授课体系应该具有培养学生的专业理念素养、自主获取知识的功能。对于野生动物医学研究生,应将科学的野生动物保护观根植于心,熟悉国际、国内野生动物保护行业的现状,使学生明白其从事的科学研究工作是服务于野生动物保护、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这个根本的大局,有着重要的政治、经济、人文意义。

(二)野生动物行业有其特殊性,在进行野生动物相关工作的时候会受到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作为野生动物高级人才,野生动物医学的研究生一定要熟悉与野生动物相关的国际、国内法律法规。适用我国野生动物和利用的法律法规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有重要经济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的野生动物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物一类、二类传染病》《进境动物和动物产品风险分析管理规定》《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三)野生动物医学研究生需要结合兽医学和野生动物保护学两个学科体系的知识进行培养,需要建立跨学科的课程体系。在培养野生动物医学研究生的过程中,课程体系应该围绕“野生动物疾病防治”这个核心点,建立“兽医学”和“野生动物保护”这两个课程模块供学生选择。本科为动物医学背景的同学应该选择“野生动物保护”这个模块中设立的课程,本科为野生动物保护背景的同学应该选择“兽医学”这个模块中设立的课程。但无论是“兽医学”还是“野生动物保护”模块中的课程体系,都不能简单的照搬各自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模式,也不能采用本科阶段的授课方式。

研究生要重点培养其自学能力,在课程设置和授课过程中不需要全面系统的讲述,只需要给学生点出各种课程核心内容即可,按照“师傅领进门,学艺靠个人”的观念进行授课。“兽医学”模块体系,可借鉴兽医学一级学科的分类法,分为基础兽医学、预防兽医学、临床兽医学三大综合课程。“野生动物保护”模块设置野生动物管理学、生态学、动物学这三大综合课程。

基础兽医学重点讲述怎样应用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知识阐述发病机制,诊断具体疾病,指导用药施治,通过例证法使学生掌握这几门课程的用途即可,而这几门课程系统的理论和概念,包括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可由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自学。

预防兽医学重点讲述病原体(微生物、寄生虫)在传染性疾病发生过程中所起到的核心作用,可通过几个重要的疾病如禽流感、血吸虫病对野生动物及人类自身的影响来讲述。

护理专业综述范文第10篇

1.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1.1 考生选题困难,撰写的护理综述类文章多,内容缺乏新颖性

护理论文可以反映护理学科的发展趋势,应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创新性和新颖性。大部分考生感觉选题困难,不知从何处下手,选不好论文题目。评阅分析所见护理综述论文32篇占总课题的64%,仅有3人撰写护理科研论文。护理文献综述是护理论文中的一种特殊文体,作者通过阅读大量文献后,将有关资料进行分门别类,归纳整理而写成的文章。大多数考生选题不新颖,仅把一些国内医院早已开展的护理技术或已经形成常规的项目进行总结,不了解护理专业发展动态,不能把握护理学科发展的前沿方向,如论文“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术后病人疼痛的护理”、“静脉输液的护理方法与技巧”等,严格地讲,综述不应属于毕业论文的范畴。

1.2 考生毕业论文撰写的基本格式不规范,论文质量有待提高

部分考生论文存在题文不符、摘要概念不清,讨论重复前言、结果的内容,与结果分离,不了解量表、问卷的使用原则及信、效度检测的方法等,且参考文献著录意识淡薄,论文中引文量不大,平均3条/篇,论文中引用了他人的重要观点、数据、方法、判断标准而文后未标出其参考文献,或参考文献书写欠规范。有的考生将个案报道、护理经验总结写成科研论文,个案护理未交待清楚特殊护理的操作内容,护理经验只抄写教科书上常规护理内容。如论文“上消化出血的护理”,书本常规内容多,而对获得的经验和体会的具体做法介绍甚少,护理效果也未加以报告,也未总结出新认识和新观点。

1.3 考生中毕业论文抄袭现象时有发生,缺乏严肃性

严肃性是撰写论文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实事求是是写作的基本道德。大部分考生时间投入较少,在论文写作上表现出严重的任务观念,提交毕业论文前临阵磨枪,勉强成文。评阅分析所见,有些论文资料有抄袭现象,有的在设计实验时不设对照组,数据之间的关系不清楚,统计分析时多数使用算术平均数或百分率。有的考生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对网络论文进行复制、粘贴或大段照抄教科书或某专著。抄袭是科学研究的大忌,既不能锻炼能力,还违背科学道德。论文的科学性表现在实验设计必须科学、合理;数据要准确并经过统计处理;统计图表要简单、恰当。如“术后病人的疼痛护理”有2篇在内容上大段雷同,视为抄袭或剽窃。

2.对策

2.1 优化自考护理本科教育课程设置,开设论文写作必修课和学术论文专题讲座

我国护理科研起步较晚,护理人员科研理论和能力的不足已成为阻碍护理科研发展的主要障碍。高等护理自学考试培养目标就是使学生具备一定护理研究、管理等能力,虽然目前的课程设置中已开设护理研究、统计学等课程,但从几年的“护理研究”教学经验和相关调查的结果得知:护理专业学生整体信息素质偏低,获取信息能力较差,撰写毕业论文选题困难。因此,应对护理研究课程进行改革,围绕护理研究与论文写作的主题设计综合课程框架,拟定实用性强的内容,增加文献检索实习课,选择科研经验丰富及文献检索知识扎实的教师任教,提高自考本科生文献检索能力和信息运用能力。毕业论文考核前举办护理最新研究进展和发展方向及论文撰写讲座,帮助考生明确论文撰写的基本格式,科学地进行科研设计和规范地书写毕业论文。

2.2 建立毕业论文考核前撰写开题报告制度,提高考生毕业论文的撰写质量

开题报告对学生的科研知识掌握和科研思路的明确能起到较好的作用效果。开题报告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毕业论文的写作与质量。撰写开题报告前,应讲清开题报告的模式,请指导教师及专家帮助考生判断所研究的选题有无价值,研究方法是否得当,论证逻辑有无缺陷。开题报告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选题的意义;研究的主要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阐述的主要观点);研究(工作)步骤、方法及措施;毕业论文(设计)提纲;主要参考文献。在毕业论文的教学时间安排上要作出相应调整,提早布置开题报告和毕业论文写作任务,学生可在临床实习的过程中,关注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查阅大量的资料,选择合适的课题,并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科研设计、实验研究及对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书写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

2.3 灵活选聘导师,建立导师工作监督机制,加强考生毕业论文的全程管理

我国护理本科自考生的论文多在完成后,交于主考院校,主考院校按照论题方向将论文分组,分配给相关评审教师评价考核。大部分考生由于任务重,答辩时间紧迫,评阅教师给予的指导不能及时纠正,仍然按照错误的或有缺陷的设计开展研究或写作,严重影响了毕业论文的质量。因此,在导师的聘用上,可以聘请青年教师和优秀硕士、博士担当护理自考生导师,或是在院校之间相互聘用导师。建立导师工作监督机制,学院可定期检查导师的工作情况,同时制定学生权益保障机制,学生在面对导师很少指导或没有指导的情况时,可以向学校主管部门提出。通过建立“导师制”,可对考生毕业论文进行全程管理,包括开题报告、调查研究、文献查阅、论文撰写、答辩等各项工作,这样才能确保毕业论文的质量,同时也可促进省内地区院校间协作,还可以弥补目前我国护理科研协作性不够的现状,为进一步的护理科研协作提供可能。

2.4 加强考生管理和毕业论文的学风建设,杜绝抄袭行为

护理专业综述范文第11篇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

心血管内科疾病是临床常见病,药物及手术治疗是主要治疗手段,住院患者多为中老年人且病情多较重,病情进展具有多变性与突发性,感染与并发的危险因素较多,医疗风险较高,临床护理是影响治疗康复的重要因素[1]。探讨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对提高护理效果,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4月~2012年6月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82例,女性44例;年龄59~81岁,平均(71.47±6.30)岁。其中高血压62例,冠心病患者41例,风湿性心脏病9例。同期相关护理人员20名,其中男1名,女19名,年龄23~42岁,平均(31.9±4.1)岁。学历分布:中专2名,大专与本科各9名;职称:护士17名,主管护师2名,主任护师1名;职务:护士17名,护士长3名;工龄3~26年,平均(10.4±5.4)年。

1.2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分别对患者以及护士进行护理不安全因素调查;第三方调查者对所有患者护理期间已经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统计,并就原因进行分析。不良事件的内容包括可避免的并发感染如因排尿不及时造成的泌尿系统感染,造成不良后果的意外摔倒,误吸等[2]。

1.3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P

2 结果

2.1患者对护理不安全因素主诉调查 112例患者共阐述不安全因素246次,人均2.20次;医院方不安全因素、护理人员专业素质、职业素质不足,频次排在前列,护理不安全因素出现频次204例次占82.93%(见表1)。

2.2护理人员对护理不安全因素主诉调查 对20名护理人员进行护理不安全因素主诉调查,共阐述60次,人均3次;院方不安全因素22次,占36.67%,其中管理制度不合理发生率最高;患者自身因素发生率85.00%,自身因素中护患沟通效用低构成比最高占16.67%(见表2)。

2.3不良事件主要责任方分布 112例患者住院接受护理过程中共发生不良事件63例,其中可避免的并发感染52例、意外事故9例,其中主要责任为院方9例(占14.29%),患者18例(占28.58%),护理人员36例(占57.13%)。

3 讨论

本次研究就护理中危险因素主要责任方进行研究,主要责任方为医院方、护理人员以及患者。患者对不安全因素阐述责任方集中在护理人员共出现184次,占70.80%,认为自身因素占17.07%;而护理人员则认为自身因素35.00%、患者因素占28.33%,主要责任方在院方占36.67%;结合实际发生不良事件责任方分布,护理人员因素占57.13%,医院方占14.29%,患者占28.58%。可认为护理人员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的主要责任方,其次为患者,再次为医院方。

护理人员是护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患者是接受者,护理工作是两方人员共同完成的,但应有主次之分,护理人员为主动方,其行动是护理的本质内容[3]。研究中护理人员不安全因素为操作不规范、职业态度欠缺、职业技能经验不足,后两者都可能促使护理操作不当。值得注意的是,两方人员都认为护患间交流不足是重要的不安全因素,高效的沟通有助于提高护理效率,减少操作失误的可能性;此外高效的沟通能促进护患关系和谐,为护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保障[4]。

综上所述,医院应重视对医护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促进其职业态度提高,加强护患间交流沟通,提高护理效率同时减少因环境、管理混乱造成意外的可能。

参考文献:

[1]张晓燕.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5):726-727.

[2]谢琴,丘红梅.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J].中国卫生产业,2013,12(9):12-14.

护理专业综述范文第12篇

1.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1.1 考生选题困难,撰写的护理综述类文章多,内容缺乏新颖性

护理论文可以反映护理学科的发展趋势,应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创新性和新颖性。大部分考生感觉选题困难,不知从何处下手,选不好论文题目。评阅分析所见护理综述论文32篇占总课题的64%,仅有3人撰写护理科研论文。护理文献综述是护理论文中的一种特殊文体,作者通过阅读大量文献后,将有关资料进行分门别类,归纳整理而写成的文章。大多数考生选题不新颖,仅把一些国内医院早已开展的护理技术或已经形成常规的项目进行总结,不了解护理专业发展动态,不能把握护理学科发展的前沿方向,如论文“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术后病人疼痛的护理”、“静脉输液的护理方法与技巧”等,严格地讲,综述不应属于毕业论文的范畴。

1.2 考生毕业论文撰写的基本格式不规范,论文质量有待提高

部分考生论文存在题文不符、摘要概念不清,讨论重复前言、结果的内容,与结果分离,不了解量表、问卷的使用原则及信、效度检测的方法等,且参考文献著录意识淡薄,论文中引文量不大,平均3条/篇,论文中引用了他人的重要观点、数据、方法、判断标准而文后未标出其参考文献,或参考文献书写欠规范。有的考生将个案报道、护理经验总结写成科研论文,个案护理未交待清楚特殊护理的操作内容,护理经验只抄写教科书上常规护理内容。如论文“上消化出血的护理”,书本常规内容多,而对获得的经验和体会的具体做法介绍甚少,护理效果也未加以报告,也未总结出新认识和新观点。

1.3 考生中毕业论文抄袭现象时有发生,缺乏严肃性

严肃性是撰写论文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实事求是是写作的基本道德。大部分考生时间投入较少,在论文写作上表现出严重的任务观念,提交毕业论文前临阵磨枪,勉强成文。评阅分析所见,有些论文资料有抄袭现象,有的在设计实验时不设对照组,数据之间的关系不清楚,统计分析时多数使用算术平均数或百分率。有的考生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对网络论文进行复制、粘贴或大段照抄教科书或某专著。抄袭是科学研宄的大忌,既不能锻炼能力,还违背科学道德。论文的科学性表现在实验设计必须科学、合理;数据要准确并经过统计处理;统计图表要简单、恰当。如“术后病人的疼痛护理”有2篇在内容上大段雷同,视为抄袭或剽窃。

2.对策

2.1 优化自考护理本科教育课程设置,开设论文写作必修课和学术论文专题讲座

我国护理科研起步较晚,护理人员科研理论和能力的不足已成为阻碍护理科研发展的主要障碍。高等护理自学考试培养目标就是使学生具备一定护理研宄、管理等能力,虽然目前的课程设置中已开设护理研宄、统计学等课程,但从几年的“护理研宄”教学经验和相关调查的结果得知:护理专业学生整体信息素质偏低,获取信息能力较差,撰写毕业论文选题困难。因此,应对护理研宄课程进行改革,围绕护理研宄与论文写作的主题设计综合课程框架,拟定实用性强的内容,增加文献检索实习课,选择科研经验丰富及文献检索知识扎实的教师任教,提高自考本科生文献检索能力和信息运用能力。毕业论文考核前举办护理最新研宄进展和发展方向及论文撰写讲座,帮助考生明确论文撰写的基本格式,科学地进行科研设计和规范地书写毕业论文。

2.2 建立毕业论文考核前撰写开题报告制度,提高考生毕业论文的撰写质量

开题报告对学生的科研知识掌握和科研思路的明确能起到较好的作用效果。开题报告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毕业论文的写作与质量。撰写开题报告前,应讲清开题报告的模式,请指导教师及专家帮助考生判断所研宄的选题有无价值,研宄方法是否得当,论证逻辑有无缺陷。开题报告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选题的意义;研宄的主要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阐述的主要观点);研宄(工作)步骤、方法及措施;毕业论文(设计)提纲;主要参考文献。在毕业论文的教学时间安排上要作出相应调整,提早布置开题报告和毕业论文写作任务,学生可在临床实习的过程中,关注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查阅大量的资料,选择合适的课题,并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科研设计、实验研宄及对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书写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

2.3 灵活选聘导师,建立导师工作监督机制,加强考生毕业论文的全程管理

我国护理本科自考生的论文多在完成后,交于主考院校,主考院校按照论题方向将论文分组,分配给相关评审教师评价考核。大部分考生由于任务重,答辩时间紧迫,评阅教师给予的指导不能及时纠正,仍然按照错误的或有缺陷的设计开展研宄或写作,严重影响了毕业论文的质量。因此,在导师的聘用上,可以聘请青年教师和优秀硕士、博士担当护理自考生导师,或是在院校之间相互聘用导师。建立导师工作监督机制,学院可定期检查导师的工作情况,同时制定学生权益保障机制,学生在面对导师很少指导或没有指导的情况时,可以向学校主管部门提出。通过建立“导师制”,可对考生毕业论文进行全程管理,包括开题报告、调查研宄、文献查阅、论文撰写、答辩等各项工作,这样才能确保毕业论文的质量,同时也可促进省内地区院校间协作,还可以弥补目前我国护理科研协作性不够的现状,为进一步的护理科研协作提供可能。

2.4 加强考生管理和毕业论文的学风建设,杜绝抄袭行为

护理专业综述范文第13篇

【关键词】 大学校园;社区健康教育;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64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318-01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大幅提升;社区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应用性学科,健康教育是社区护士主要职责之一;因此,必须在高校内展开社区健康教育实践,以调动学生从事社区护理工作的热情,提高学生的社区护理技能素质。很多高校内部展开社区健康教育实践,且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对大学校园内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实践进行综述。

1 大学校园开展社区健康教育的原因

社区护理学是一门实践应用性课程,是护理专业教学的基础课程,且成为大学公共课程、护理临床专业课程,这为护理学健康教育实践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但是,教学实践来看,教学过程中偏重社区健康教育理论教学,实践性操作教学较少,这对于提升大学生实践能力,掌握社区健康护理技能相当不利,且不利于后期社区护理服务。因此,为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实践能力、社区服务能力,落实社区健康教育课程的实践特征,教学中在大学校园内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实践计划与活动。

2 大学校园开展社区健康教育的实践途径

2.1 制定教学计划 社区护理学是专业必修课程,要求理论教学4学时,实践教学4学时,参照《社区护理学》教学大纲、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结合同期平行课程,制定大学校园内开展社区健康教育的教学计划和具体方案。其教学目标在于实现教学目标与社区需求相结合,学生技能掌握与能力提升、素质提升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教学展开前,教学研究组、学校根据教学实际、学生基础能力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并对内容进行优化,实现教材与学生相统一、教师力量与教学需求相统一,编写实践方案,保证方案可行、可靠。向学生简述社区健康教育实践目的、方法,并对学生表现进行评分,以促使学生参与到社区健康教育实践中。

2.2 落实教学内容

2.2.1 社区健康教育内容 社区健康教育与大学生生活、行为相结合,主要内容有:大学生的饮食习惯、睡眠情况;对常见疾病的认识,如肺炎、乙肝、结石、牙痛、感冒等;对大学生减肥的认识;大学生的就医认识,其包括对校内医务人员的工作技能、服务态度、护理方式等评价;女大学生对女性疾病的认识,且关注女大学生保健、个人卫生等。

2.2.2 教学实施方法 ①展开小组教学,确定实践主体。社区护理学教学中关注实践教学,将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作为实现教学目的的前提,因此,以小组方式,让护理专业学生进行社区健康教育知识普查,了解大学生对社区健康教育的认知程度。②进行问卷调查,制定健康教育计划。护理专业学生根据调查结果,结合所学知识,对样本中对社区健康教育问题进行分析、统计,并根据样本人群特点、健康问题特点,制定有效的健康教育计划,经老师指导后确定计划实施。③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全面评价实践结果。对特定人群展开健康教育干预,一方面对护理专业学生进行社区护理知识教育与培训,以全面提升理论知识、技能水平,另一方面通过开展讲座、座谈会、发放社区健康教育手册等方式,提升样本人群的社区健康认识,并以演示操作传授样本人群日常护理技能。经社区健康知识、技能宣传培训后,各个护理专业小组对健康教育进行综合性评价,并调查、统计、分析社区健康教育效果,与初期调查结果进行对比研究,得出结论,并总结社区健康教育实践中的注意事项、技能要求、服务要求等。④形成总结报告,反馈实践结果。护理专业学生在《社区护理学》课程结课前做好社区健康教育报告总结,其内容包括社区健康教育理论知识总结、实践结果分析与总结、个人发展分析等方面,此后提交书面报告。待收集完小组报告后,由任课教师对报告进行批改、评定,将评价结果积极反馈给学生。

3 大学校园开展社区健康教育的意义

社区健康教育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且是护理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因此在在大学校园内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实践,不仅能够促使学生掌握知识、提升能力,且对学生后期生活、工作起到积极性的指导作用。

3.1 激发学生兴趣 社区健康教育实践转变了传统以知识教学为根本的教学观念,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教师发挥教学指导、组织协调的作用,将原来的“讲台授课”变为“学生实践”,直接要求学生参与到实践教学中,并在其中发挥个人力量,相对于枯燥、死板的教学,更能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社区健康教育实践中,设置的调查问题较多,且面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生关注的问题,如减肥、保健等,可直接提升学生的参与兴趣。

3.2 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不仅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与技能,且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和良好的道德修养、人格品质、人文素养等,尤其对于护理专业学生来说,护理的目的在于服务患者、服务社会,因此,教学实践必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大学校园中展开社区健康教育实践要求学生将理论运用实践,并通过调查分析,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要实现调查结果,必须以小组内部合作为前提,以与外界沟通为保障,因此,社区健康教育实践可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促使学生树立集体责任感、荣誉感,提升护理专业学生的服务意识。

3.3 其他作用 提升大学生健康水平:通过开展社区健康教育活动,使大学生群体了解到日常生活中的护理知识、医学知识,且利于提升大学生人群、社区人群的自我保护意识、健康认识等,进而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为大学生就业提供良好条件:在社区健康教育活动中,护理专业学生自我实践、自我探索,且掌握了一定的技能与知识,获得了一定社会经验,可为后期工作提供准备。

4 小结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社区医疗服务质量要求提升,因此,护理专业教学中,必须以综合型人才培养为教学目标,利用大学校园展开社区健康教育实践活动,在提升大学生护理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帮助大学生和社区群体树立良好的健康观念,进而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小年,由旭,郭岩.对社区卫生服务项目设置的思考[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1(02):24-26.

[2] 彭静媛,毛昌银.城市社区居民接受健康教育状况调查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10(03):60-60.

护理专业综述范文第14篇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口腔门诊;护理应用

不管是任何一项治疗,任何一种疾病,均需要对其实施相对应的护理干预,护理干预所发挥的效用是不可比拟的。同样,在口腔门诊护理过程中实施一系列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也一样具备非常显著地现实意义,可以促使患者临床症状进一步改善,促使患者疾病尽快恢复健康,促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1]。其中,人性化护理干预具备非常显著的使用效果。本研究旨在验证人性化护理模式的有效性,取得了非常满意的研究结果,以下为详细的报道内容。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12月~2015年6月200例本院口腔门诊患者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严格按照数字藏匿法将患者名字至于一个纸箱,之后抽取将患者分为以下两组,干预组100例,常规组100例。干预组中,男59例,女41例;年龄为7~68岁,平均年龄为(32.11±2.25)岁。常规组中,男57例,女43例;年龄为6~76岁,据统计得到,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3.16±2.07)岁。上述全部患者中,口腔疾病的患者有80例,口腔矫正50例,口腔黏膜疾病70例。上述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中,年龄、性别以及其它资料均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以,P>0.05。

1.2护理干预方法

1.2.1常规组 常规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干预,这里不做详细的介绍。

1.2.2干预组

1.2.2.1促使口腔护理专业化程度进一步提升。想要实现人性化,最为基础的条件就是专业化的提升。口腔护理方面对于护理工作的专业化所具备的要求程度较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非常容易出现血源性疾病传播情况,所以,需要按照患者的实际情况从根本上做到口腔科消毒隔离管理具有非常显著的现实意义。

1.2.2.2促使口腔护理用具消毒管理力度进一步强化。医院口腔科一般均会具备独立消毒室,需要有效的改良传统形式的消毒程度。使用超声震荡清洗机完成器械的清洗工作,可以有效的清洗干净器械的细小部位,同时还可以清洗干净难于清洗部位,促使微生物承载量最大程度的降低,促使器械使用寿命得以顺利延长。除此之外,结束清洗之后,在进行灭菌处理之前需要对手机、缝针以及车针等进行塑封小包装,之后对其进行消毒灭菌操作。

1.2.2.3从根本上做好小手术器械以及种植手术器械消毒工作。严格按照口腔护理手术的实际需要,分类打包器械,同时需要切实的标志消毒的实际时间,同时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对其进行使用,逾期不可使用。

1.2.2.4分类处理一次性物品。患者完成口腔手术之后,护理人员需要将器械中的尖锐的物品放在污物器内,例如:针头以及刀片等,污物器需要有标记,需要把一次性使用治疗盘置放在黄色污物袋中,需要派遣专业人员对其进行管理,同时做好相应的回收记录登记。

1.2.2.5做好综合治疗椅消毒工作。每天都要用消毒液对使用的综合治疗椅进行消毒擦拭。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及时的对那部分跟医生以及患者直接接触的器械进行消毒,如果是跟医生以及患者间接接触的器械要那么需要第一时间使用金属铝薄纸对其进行包裹,更新时间,1次/d。

1.2.2.6促使器械设备逐渐实现人性化管理。口腔治疗器械需要派遣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相应的管理,对于器械使用问题需要及时的发现,需要对其进行妥善的维护以及管理,促使机械的使用寿命进一步延长。除此之外,因为口腔科所需要使用到的器械非常的多,倘若管理缺失会导致较大损失形成,所以需要针对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强的管理流程,有利于实施有效的管理。

1.3评价标准 对上述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比较。详细指标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2]。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两组患者相关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7.0对数据进行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组间比以t检验,检验组间计量数据采用(x±s),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率,用χ2进行检验。当P

2 结果

干预组中,非常满意的患者有80例。基本满意的患者有16例,不满意的患者有4例,所以,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00%。常规组中,非常满意的患者有60例。基本满意的患者有10例,不满意的患者有30例,所以,患者护理满意度为70.00%。由此可见,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常规组,具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人性化护理的有效实施需要护理工作人员时刻具备人性科学方面的深度认知,可以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照顾[3]。医院的窗口就是门诊部分,在口腔门诊护理过程中,需要使用人性化护理,可以促使口腔门诊的质量水平实现最大程度的提高[4]。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P

综上所述,人性化护理干预的有效实施,分析以及整理患者的全部临床资料,细分性的论述多个方面,例如:口腔门诊分诊工作实现进一步的人性化、口腔门诊就诊护理以及护理人员管理实现有效的人性化,同时促使口腔护理专业化水平提升等。做好相应的护理管理工作,对于目前的口腔学发展有着非常显著的现实意义,同时,进一步强化口腔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也存最明显的意义。促使口腔护理人员的专业理论水平有效提升,同时提升其技术操作能力,根据实际情况构建非常专业的技术操作制度,同时根据患者以及护理人员的实际情况完成专业的知识考核制度构建。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目前口腔科专业知识处于一个不断更新的趋势,所以,在护理干预的过程中,口腔护理人员需要尽量的使用全新观念以及学习新理论,并且学以致用。做到上述几点,可以促使患者护理满意率实现进一步提升,对于提高口腔门诊护理质量有着重要意义,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李秀娥,王春丽,严红,等.口腔门诊护理中器械、药品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J].护士进修杂志,2012,07:591-592.

[2]梁伟琼.人性化护理在提高门诊输液中心护理质量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3,05:70-71.

护理专业综述范文第15篇

关键词:老年服务;基于工作岗位;课程体系;多元化管理

一、老年服务与管理现状分析

很多较早步入老龄阶段的国家,做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其养老工作人员培养方式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文献指出,澳大利亚的养老护理是从1940年开始正式兴起的,并逐步完善出养老专业护理人员的培训体系,由单纯的生活照料逐步演化成养老专业护士的培训,针对护理工作分工细。文献2指出,美国养老机构开展养老护理实践的高等教育和训练,培养具备熟练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研究生学历,经过认证,能够以整体的方式处理老年人复杂的照顾问题。

我国进入老龄化阶段相对较晚,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的培养还不是很成熟,但相关的研究也有很多,文献3-4指出,我国养老护理员队伍人员文化素质低、专业技能差、年纪普遍偏大等,已经影响到我国养老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养老服务事业的健康发展。并建议有关高校应在充分论证老年服务人才培养培训必要性的基础上,开设老年服务类专业,培养和培训适应我国老龄化发展需求的高质量人才。

综上所述,发展老年服务教育事业,早已跳出医院、医学院培养的范畴,是一个综合性的教育事业,在高职院校建构一个良好的、多元化的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是非常必要的。

二、以机构养老为主的多元化老年服务与管理岗位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城市老人文化层次高,旧式的单一老年服务与管理,显然已经不能满足需要,养老院必须与时俱进,实行多元化、分层次管理,对不同年龄段、不同健康程度的老人,可以根据老人个人意愿选择分阶段在家养老或者在养老院养老。对于选择在家养老阶段的老人,养老院可以和社区相对接。还可以利用网络或者中介,给老人提供综合服务平台,涉及娱乐、运动、旅游、创业等方面。

综合上述老年服务与管理项目,归纳起来,基于工作任务共设置岗位部门如下:

(1)机构养老,主要设置服务部、策划部、外联部、执行部、膳食部、文艺娱乐部等六个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