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常见传染病的防治范文

常见传染病的防治范文

常见传染病的防治

常见传染病的防治范文第1篇

1.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水痘传染性很强,多发生于冬春季。从病人发病日起到皮疹全部干燥结痂,都有传染性。病初,主要经飞沫传染。皮肤疱疹破溃后,可经衣物、用具等传染。患了水痘没有特殊的治疗方法,只需请家长注意隔离,不要带患儿去公共场所。水痘在饮食上要清淡易消化,如:米汤、面汤等,多饮温开水,注意休息。还应保持皮肤的清洁卫生,皮肤瘙痒时,可涂些止痒药水。指甲长了要及时剪短,避免抓破疱疹而引起感染,如果疱疹已破,可涂1%紫药水。

2.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全年都会发生。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传染性强,易引起暴发或流行。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做好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防止医院感染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措施。

3.流行性感冒

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人为主要传染源,通过飞沫传播或病人用具间接传播。本病起病急,高热可达39℃以上,头痛、四肢酸痛,全身不适伴鼻塞、流涕、咽痛、咳嗽及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预防:加强锻炼,讲究个人卫生,开窗通气,均衡膳食,适时接种流感疫苗,流行期间可服用抗病毒类药物。

4.流行性腮腺炎

简称“痄腮”,是由腮腺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季好发。病人为主要传染源,通过飞沫传播或器具间接传播。本病潜伏期2~3周,初期多一侧腮腺肿大、疼痛,继而波及到对侧,触之压痛,咀嚼及吃酸性食物时疼痛。预防:及时隔离患者,服用中药抗病毒冲剂预防,流行季节注射“麻腮风”疫苗提高免疫力。

对冬季传染病的预防,在生活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科学穿衣

尤其要注意脚部保暖,根据天气变化和体质情况,适时增减衣服。

经常开窗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让室内的空气流动起来,驱散病毒,以减少患病的机会。传染病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到人多的公共场所。

勤洗手

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鼻涕、痰液等呼吸道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病原,有可能通过手接触分泌物,传染给健康人,因此特别强调注意手的卫生。

多喝水

有利于体内毒素排泄,净化体内环境。家长要尽量让孩子喝白开水或矿泉水,少喝最好不喝甜的饮料。尤其在外出的时候,一定要喝白水,因为这个时候最容易放松警惕,易上火生病。

适当锻炼

锻炼身体可增加血液循环,提高皮肤调节温度的能力,维护淋巴系统的功能,从而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增加户外活动,常晒太阳,经常晒衣晒被,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加身体素质,提高抵抗能力。

平衡营养

要想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合理、均衡营养非常重要,增加含钙量丰富的鱼虾、豆制品,适当增加优质蛋白质,注意蔬菜水果的摄取,适当搭配粗粮和杂粮,避免高糖分、高脂肪和油炸食品。

保证睡眠

不过度疲劳,因为失衡的生活会带来失衡的免疫反应。

常见传染病的防治范文第2篇

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微生物感染人体所引起的一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通俗讲就是一种可以在人群中传播流行的疾病。现在是春夏之交,正是传染病流行的高发季节,我就和大家谈谈常见传染病的防治知识:

为了让大家加深对传染病的印象,首先讲一下传染病与战争。在战争时期,非战斗减员的疾病减员是一个世界性的重要的军事医学问题,而对于军队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传染病又是疾病减员的关键。经查资料,过去100多年里在世界范围内的主要战争中疾病减员总数多于战伤减员。如拿破仑于1812年6月率50万军队进攻莫斯科,战争尚未开始已发生5000多名斑疹伤寒病人,一个月病人已达8万,最终败退时其作战主力仅剩一万余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名将牟田口所指挥的日本陆军十万部队,在印度北部的一次战役中,藐视传染病的流行规律,凭借“武士道精神”猛打猛冲,却因疟疾、霍乱、痢疾、伤寒大量发生,加上当时雨季来临,士兵饥寒交迫,病魔缠身,最后不战自败、溃不成军,仅仅逃回万名病弱之躯。1991年春天的海湾战争,美国和多国部队的战斗伤亡寥寥,但沙漠地区特有的疾病如白蛉热、刚果出血热、利什曼病,加上腹泻、中暑,给多国部队带来极大困扰,驻海湾的53万美军中,一周就有5%的人患病,给战斗力造成严重影响。最近几十年来,由于疾病谱的改变,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中传染病由原来占主要地位降到第七位,但近年来,传染病又开始回升,许多被认为即将被控制的疾病又重新抬头,如结核病、血吸虫病;新的传染病还在不断被发现,如艾滋病、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等等。大家都是生活、工作在一个集体的环境里就,作为一名普通的公民,为了你自己和大家的健康,我觉得有必要了解传染病防治的基本理论。

控制传染病的流行是我们每个人的基本职责。传染病的流行过程是一个连续传播的过程:病原体从感染者体内排出,经过一定的传播途径,侵入到新的易感者体内形成传染病新的感染,新感染者又排出病原体,再入侵到其他易感染者而形成新的感染。简单说,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就是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传播、终止的过程。传染病病原体在不断更换宿主,所以有人又把传染病的流行过程理解为“传染病病原体不断转移和更换宿主的过程”。

接下来,我讲一讲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基本条件。传染病能在人群中流行传播,是指身体内有病原体寄生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传染源分为三类:一类是传染病病人,比如肝炎、肺结核、痢疾患者;另一类是病原体携带者,比如乙肝病毒携带者;还有一类是受病原体感染的动物,比如传染性非典是由一种叫果子狸的动物传播的。二是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从传染源体内排出后,在外界环境中停留与接近其他人所经历的途径,比如患肺结核的病人吐的痰,经过日晒风吹,结核杆菌在空气中漂浮,很有可能被正常人吸入肺中,又如肝炎、痢疾病人所接触使用过的餐具、物品等。能把病原体传播给正常人的传播媒介有水、食品、空气、手、用具、苍蝇、蚊子等;三是易感冒人群,是指对某些传染病容易感染的某个人群,比如当吸入空气中结核杆菌后,有的人身体免疫力较强而并不发病,对一些身体免疫力较差的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易感染人群,就有可能被传染上肺结核。刚入伍的新兵,尤其是来自边远山区的新兵免疫力较差,入伍后要常规接种疫苗;另外,过度疲劳、营养不良、缺少锻炼等都能使免疫力下降,增加人群的易感性。其实,在传染病的发生中,三个环节环环相扣,缺一不可。也就是说,无论切断哪一环,传染病都不会发生。比如发现传染病人要早隔离、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不吃野生动物;讲究个人卫生,切断传播途径;加强体育锻炼、保证充足睡眠、改善社会心理状态等等,以增加人体免疫力。

临近夏季,细菌性痢疾等肠道转染病发病率增加。胃肠疾病的症状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等。胃肠道疾病增多的原因有:1、是苍蝇增多,苍蝇的习性是喜香逐臭,容易污染食品。人吃了被苍蝇污染过的食品和饮用了被苍蝇污染过的水,且数量多时,容易发生胃肠炎。所以,不要吃隔夜的被污染的剩饭剩菜,不要喝生水,做到生活水和饮用水分开。一定要把好病从口入关。2、是暴饮暴食,胃肠负担加重,造成功能紊乱。3、是腹部着凉,夏季夜晚睡觉时腹部着凉可诱发结肠过敏,使肠蠕动增强导致腹泻。针对病因,加强预防,注意饮食卫生、不吃不洁食物、不暴饮暴食;饭前便后要洗手;就能减少胃肠道疾病的发生。

另外,我简单讲一下大家经常能听说的两种传染病,一种是病毒性肝炎这种传染病: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全身性传染病。临床上分为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等,其中以甲型、乙型为多见。主要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厌油食、恶心、腹胀、肝肿大和肝功能异常。甲型、戊型肝炎以粪――口传播、家人之间和患者之间的日常生活接触也是重要的传播途径。吸血昆虫叮咬及粪――口途径也有可能传播。人群对肝炎具有高度的易感性。慢性乙肝迁延不愈最后可以并发肝硬化和肝癌。肝癌的发生与乙肝的关系十分密切:在发展中国家肝癌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率超过50%,国际卫生组织肝癌预防会议指出,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癌的相关性高达80%,乙型肝炎病毒式人类第二种(仅次于烟草)已知的致癌因素,因此,乙肝疫苗被看成是第一个抗癌疫苗。肝炎发病率的高低与经济、文化、卫生水平有一定关系。发达国家的肝炎流行情况有所好转,而亚洲及其他第三世界国家病毒性肝炎的流行形势依然严峻。研究认为,如果非洲、东南亚和中国的婴儿均能接种乙肝疫苗则全世界每年可减少20万肝癌病人(80%)。中国是一个乙肝大国,乙肝病人及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人占全国的1/10,大约1.2亿多。所以在生活中要多加注意防护,搞好环境卫生、个人卫生;切断传播途径的重点是抓好“三管一灭”(即管好饮水、食物、粪便,消灭苍蝇),把住“病从口入”关,加强饮食卫生、严格实行分餐制,加强饮水卫生,不饮生水,饭前便后一定要打肥皂洗手;减少易感人群方面要注意锻炼身体,保证充足睡眠,增强抵抗力。或者药物预防。

常见传染病的防治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传染病;防制;紧急防控;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8.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432071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传染病中大部分的病原体是微生物,因此传染病可以从一个人或其他物种,经过各种途径传染给另一个人或物种。通常这种疾病可借由直接接触已感染之个体、感染者的体液及排泄物甚至感染者所污染到的其他物体,通过空气、水源、接触等各种途径或方式进行传播。

1 几种牛常见传染病及防治

做好牛病防治工作十分关键,面对多种牛病该如何防治,哪些传染病在牛病当中比较常见,笔者在此加以总结:分别为口蹄疫、牛疽、气肿疽、破伤风、牛巴氏杆菌病、牛传染性胸膜肺炎、布鲁氏菌病。希望可以引起广大养殖户的注意。

1.1 口蹄疫

由口蹄疫病毒所引起的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传播途径多、速度快,曾在世界范围内多次暴发。针对口蹄疫,要加强平时的饲养管理及护理工作,比如每天要用盐水洗涤牛的口腔及蹄部。喂养时也要喂以软草、或麸皮等。当牲畜口腔发生溃疡时,要用大约10%的食盐水进行清理,若蹄部病变,可用消毒液洗净,用甲紫溶液或碘甘油对患处进行涂抹,并用绷带包裹,不可接触湿地。

1.2 牛疽

牛炭疽病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急性和烈性传染病,会传染很多动物身上。其中牛多为急性型,症状常表现为发高烧,呼吸困难,可视粘膜蓝紫色、有出血点,腹疼,全身战栗,昏迷,甚至严重的会在1~2d内死去。病程较长时,可见牛的颈部,胸部、腹部等多处皮肤出现浮肿。对于经常发生炭疽病或易受该病侵害地区的牛,可在春季对牛进行注射炭疽疫苗1次,比如采用无毒炭疽芽胞苗进行免疫时,一般1岁以上的牛药量在1mL,而1岁以下的牛在0.5mL。对不能用普通牛疽疫苗免疫的牛种,可以采用牛瘟绵羊化兔化弱毒苗疫苗进行免疫,可每1~2a免疫1次。

1.3 气肿疽

气肿疽病是由专性厌氧菌气肿疽梭菌引起的牛、羊传染病。牛的急性传染的特征为跛行,在肌肉丰富的部位发生炎性,中心肌肉出现坏死、变黑,压之有捻发音。对于近几年发生过该病的地区,要在每年春季接种气肿疽明矾菌苗l次,无论牛大小,均皮下注射5mL。

1.4 破伤风

牛破伤风病是由破伤风梭菌经伤口感染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中毒性传染病,又名"强直症"。在多发生破伤风地区,应每年定期接种精制破伤风类毒素1次。当发生创伤或手术时,可临时进行接种。

1.5 牛巴氏杆菌病

牛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所引起的发生于各种家畜、家禽和野生动物的一种传染病的总称,是一种急性传染病。症状包括高热、肺炎和内脏广泛出血等。在发生过该病的地区,要在春季或秋季定期接种疫苗1次,体重在100kg以下者注射4mL,以上者注射6mL。

1.6 牛传染性胸膜肺炎

牛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丝状支原体丝状亚种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疫区和受威胁区的牛应每年定期接种牛肺疫兔化弱毒苗,一般情况下免疫期为1a。

1.7 布鲁氏菌病

布鲁氏菌属于不活动、微小、革兰阴性的多形性球杆菌。在病畜的分泌物、排泄物及脏器中能生存4个月左右,在牛奶中可存活18个月之久。但在湿热60℃ ,10~20min或日光下暴晒10~20min就可杀死。

2 当牛出现传染病时的紧急防控措施

牛一旦发病一定要及时的进行诊断,马上隔离,不能有侥幸心理。不能确诊的,要取一定病料,送至专业部门检验鉴定,根据结果采取合理的紧急措施。已经确定的传染病牛只,要及时隔离。并对感病场所进行消毒,工作人员也要注意消毒;要给感病牛只和未感病牛只都及时紧急免疫接种。控制病情蔓延,降低损失;要合理处置携带病菌牛的尸体,死去感病牛的尸体有大量病原体,非常危险,一定要及时处理。一般通过焚烧可以充分杀菌,效果良好。

3 结束语

切实做好牛和其他牲畜的传染病预防和紧急防控工作十分关键,广大养殖户要主动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免疫工作,养殖户自身也要学会科学养殖,降低牛感病几率,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高明燕.徐步.赵宝华.范建华.龚建森,刘学贤.多杀性巴氏杆菌检测、鉴定和分型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10(01).

常见传染病的防治范文第4篇

一、口蹄疫

口蹄疫(属一类传染病)俗名“口疮”、“辟癀”,是由口蹄疫病毒所引起的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偶蹄兽。

1.流行情况

传染源是病畜和带毒动物,经消化道和呼吸侵入,也可随空气流动传播,无季节性。

2.症状

患羊发病后体温升高到40~41度。精神不振,口腔粘膜、蹄部皮肤形成水疱,疱破后形成溃疡和靡烂。病羊表现疼痛,流涎,涎水呈泡沫状。常见的部位唇内面、齿龈,舌面及颊部粘膜,有的在蹄叉,蹄冠,有的在,水疱破裂后眼观形成痕,羔羊易发生心肌炎死亡,有时呈现出血性胃肠炎。

3.防治方法

3.1发病后要及时上报,划定疫区,由动物检疫部门统一进行扑杀销毁疫区内的同群易感家畜;被污染圈舍、用具,环境严格彻底消毒;封锁疫区防止易感畜及其畜产品的运输,把病源消灭在疫区内。

3.2对疫区周围的易感家畜紧急接种疫苗防止疫病的扩散。

二、羊快疫

引羊快疫主要发生于绵羊,是由腐败梭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羊突然发病,病程极短,其特征为真胃粘膜呈出血性炎性损害。

1.流行特点

腐败梭菌常以芽胞形式分布于低洼草地,耕地及沼泽之中。羊采食被污染的饲料和饮水,芽胞进入羊消化道,多数不发病。在气候骤变,阴雨连绵、秋、冬寒冷季节,引起羊感冒或机体抗病能力下降,腐败梭菌大量繁殖,产生外毒素引起发病死亡。

2.临床症状

羊突然发病,往往未表现出临床症状即倒地死亡,常常在放牧途中或在牧场上死亡,也有早晨发现死在羊圈舍内。有的病羊离群独居,卧地,不愿意走动,强迫其行走时,则运步无力,运动失调。腹部臌胀,有疝痛表现。体温有的升高到41.5℃,有的体温正常。发病羊以极度衰竭、昏迷至发病后数分钟或几天内死亡。

3.防治措施

3.1该病以预防为主。在疫区内的羊每年应定期注射羊厌氧菌病三联苗(羊快疫、羊猝狙、羊肠毒血症)或五联(羊快疫、羊肠毒血症、羊猝狙、羊黑疫和羔羊痢疾),灭活疫苗。用量按疫苗使用说明书。加强饲养管理,防止羊受寒冷刺激,严禁吃霜冻饲料

3.2羊以舍饲为好,防止放牧时误食被病菌污染饲料和饮水。

3.3注意舍内的保暖通风,饲料更换时要逐渐完成,不要突然改变。

3.4治疗:大多数病羊来不及治疗即死亡。对那些病程稍长的病羊,可用青霉素肌肉注射,每只羊每次160~320万单位,每天2次,或内服磺胺嘧啶0.1~0.2g/kg体重,每天2次。辅助疗法是:强心、补液解除代谢性酸中毒。可用含糖盐水500~1000ml,5%碳酸氢钠100~150ml,10%安钠咖10~15ml,混合后静脉注射,或内服20%石灰乳,每次50~100ml,每天1~2次。对可疑病羊全群进行预防性投药,如饮水中加入蒽诺沙星,或环丙沙星。

三、羊肠毒血症

羊肠毒血症是魏氏梭菌产生毒素所引起的羊急性毒血症。该病以发病急,死亡快,死后肾脏多见软化为特征。又称软肾病、类快疫。

1.流行特点

魏氐梭菌为土壤常在菌,羊采食被芽胞污染的水和饲草进入消化道,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发病。多表现在春夏之交和秋季牧草给籽后呈散发性流行。

2.症状

多数突然死亡。病程略长分两种类型,一类是搐搦为其特征,另一类是昏迷和静静死亡。前者倒前四肢强烈划动,肌肉颤搐,眼球转动,磨牙,口水过多,关颈抽搐2~4时死亡,后者病程不急,早期步态不稳,卧倒,并有感觉过敏,流涎,上下颌“咯咯”作响,继昏迷角膜反射消失;有的病羊发生腹泻,3~5小时后静静死去。

3.防治措施

常见传染病的防治范文第5篇

【关键词】 腐蹄病 羔羊大肠杆菌病 传染性角膜 羊痘 防治

1.腐蹄病

腐蹄病是羊蹄受伤后感染了坏死杆菌等致病菌所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东北地区每年6月份进入高发期。

1.1症状 患病部位不同其表现症状也不同。病初,羊频繁用蹄刨地,一肢或双肢跛行,蹄抬起不敢落地,甚至站着不动。蹄间隙、蹄踵、蹄冠等部位红肿热痛,逐渐形成溃疡,挤压肿烂部位有腐臭脓样液体流出。重症病例可引起深层组织坏死,蹄匣脱落,坏死部位也可蔓延至腱、韧带和关节。病羊行走困难,或长期卧地不起,食欲减退,逐渐消瘦,治疗不及时会继发其他疾病,甚至死亡。

1.2 预防 关键在避免蹄部损伤,经常保持圈舍及羊体清洁卫生,并定期消毒;圈舍积存的粪水、脏水、草料要及时清除;养殖内密度要合理,防止过度拥挤产生外伤;发现蹄部有伤,要及时治疗;不要在低洼潮湿的地方长时间放牧。

1.3 治疗 将蹄部用碘酊消毒,除去坏死组织,如脓肿未破,应切开排脓,到出现干净的创面后,再用1%的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在患部撒上磺胺粉或者涂抹青霉素鱼肝油乳剂,深度腐烂者用纱布包扎,严重者可使用抗菌素和磺胺类药物进行全身治疗。

2.大肠杆菌病

羔羊大肠杆菌病,俗称羔羊白痢,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疾病,羔羊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主要是通过消化道感染。

2.1症状 该病潜伏期1~2天。按临床表现分为败血型和肠炎型。败血型主要见于2~6周龄的羔羊,病羊体温升高到41℃~42℃,虚脱、精神沉郁、轻度腹泻,有的运动失调、磨牙、视力障碍,还有的出现关节炎、胸膜炎等症状。病羊在濒死期从流出稀粪,多在4~12小时后死亡,死亡率达80%以上;肠炎型多发于2~8日龄的羔羊,主要症状是下痢。病羊初期体温升高到40℃~41℃,腹泻后体温下降,粪便稀薄恶臭,带有气泡,由黄色逐渐变为淡白色,含有乳凝块,严重时混有血块,常污染后躯及腿部。病羊腹痛、弓背、虚弱、脱水、衰竭、卧地不起,有时出现痉挛,如治疗不及时可引起死亡。

2.2 预防 重点是加强怀孕母羊和新生羔羊的饲养管理。要保证怀孕母羊饲料中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的含量;做好母羊临产的准备工作;搞好新生羔羊的环境卫生,做好羔羊的保暖工作,且吃到足够的初乳;有病的羔羊要及时进行隔离治疗,并对环境进行严格的消毒;3个月以下的羔羊要接种疫苗。

2.3治疗 每kg体重注射乳酸环丙沙星0.1ml,一日两次,连用2~3天;每kg体重注射磺胺嘧啶0.1ml,一日一次,首次使用剂量加倍,连用2~3天;土霉素按每日每kg体重20~50mg,分2~3次口服,连用3~5天;磺胺甲基嘧啶,首次1g,以后每隔4~6小时口服0.5g。另外,对严重脱水的患病羔羊可静脉注射5%葡萄糖盐水50~100ml。

3.传染性角膜结膜炎

传染性角膜结膜炎又称红眼病,由衣原体引起,一旦发病迅速传播给全群。柄羊眼结膜和角膜有明显的炎症,伴有大量流泪,继而发生角膜混浊、白斑,严重者失明。

3.1 症状 该病潜伏期为1周。病羊先是一只眼患病,然后另一只眼也患病。病初患眼流泪、怕光,眼睑肿胀、疼痛。其后结膜潮红,眼睑半闭,眼内角流出浆液性或粘液性分泌物,一段时间后变成脓性分泌物。随着病情发展,炎症蔓延到角膜和虹膜,角膜周围血管充血,角膜中央有灰白色小点,严重的角膜增厚、溃疡,角膜上出现白色或灰色斑点或浅蓝色云翳,甚至角膜破裂,晶状体脱出,造成永久性失明。病羊眼球化脓后体温升高、食欲减退、精神沉郁、离群呆立。放牧时病羊觅食困难,行动不便。该病病程一般为25天,绝大多数病羊能够自愈,很少引起死亡。

3.2 预防 目前尚无理想的疫苗,主要是加强羊群的饲养管理。圈舍要清洁卫生,并定期消毒。

3.3 治疗 将病羊立即隔离,早期治疗。用3%~5%硼酸水浴液冲洗患眼,拭干后涂红霉素或四环素软膏,每日2~3次。严重者可每日1 次眼底注射氯霉素。

4.羊痘

由痘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热性、接触性传染病,特征是皮肤和粘膜发生特殊的丘疹和疱疹。绵羊比山羊易感病,羔羊发病较重,病死率高。病羊的呼吸道分泌物、痘疹渗出液、痘痂及脱落的上皮都含有病毒,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染,传播速度很快。

4.1 症状 该病潜伏期为5~6天。发病初期羊的体温升高到41℃~42℃,精神和食欲不振,眼潮红发炎,流粘液性鼻涕。2~4天后,在身体无毛或少毛处出现红色或紫红色的小丘疹,质地坚硬,以后扩大成为顶端扁平的水疱,继而发展成为出血性疱或脓疱。疱破裂后表面形成淡褐色痂皮,痂皮四周有较特殊的灰白色或紫红色晕。最后变平、干燥、结痂而自愈。

常见传染病的防治范文第6篇

关键词:兔;传染病;防治

中图分类号:S82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9-0230-1

1 兔传染性鼻炎的防治

1.1 病性 该病是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多发于秋冬季节,不同品种、年龄均易感染,南方发病率较低,北方发病率较高。

1.2 症状 病兔以鼻腔排出浆液性、粘液性或粘液脓性分泌物为主要特征。病兔因鼻腔分泌物的刺激而打喷嚏,并常用爪抓擦鼻孔部,以致鼻孔四周被毛潮湿、污秽,上唇、鼻孔及附近皮肤发炎肿胀。该病可诱发结膜炎、中耳炎、气管炎、胸膜肺炎和败血症。病兔病程较长,体重逐渐下降,生产性能下降,严重者发生死亡。

1.3 病理变化 病理变化主要在呼吸系统。鼻腔、鼻窦、副鼻窦内有大量浆液性、粘液性或粘液脓性分泌物。鼻粘膜充血、水肿,鼻中隔变形、肥厚。气管内有分泌物。肺部有大片出血斑,部分肺出现坏死。肝有许多灰白色坏死小点。心、肾、膀胱等器官有的也发生充血或小点出血。

1.4 治疗

抗菌药对治疗该病有一定的疗效,可选择下列药物进行治疗:

1.4.1 氟苯尼考注射液 肌肉注射,每公斤体重0.1毫升,每天1次,连用3~4天。

1.4.2 泰乐菌素注射液 肌肉注射,每公斤体重0.1毫升,每天1次,连用3~5天。

1.4.3 青霉素和链霉素 每公斤体重2~3万单位,混合后肌肉注射,每日2次,连续3~5天。

1.4.4 硫酸庆大霉素 肌肉注射,每公斤体重3~5 毫克,每天2次,连用3天。

1.4.5 长效土霉素注射液 肌肉注射,每公斤体重0.1毫升,每两天1次,连用2~3天。

1.5 预防

1.5.1 保证舍内光线充足,保持舍内空气新鲜,避免兔舍内剧烈降温。舍内兔笼以单列式或双列式为好,不宜超过四层。

1.5.2 注意兔舍环境卫生,及时清除粪便,减少有害气体的产生。加强消毒灭菌,严禁其他畜禽进入兔场,杜绝病原的传播。

1.5.3 加强饲养管理,坚持自繁自养。对引进兔要先隔离检疫一个月,经检查无病后方可混群。

1.5.4 淘汰病兔,尤其是重症病兔,应坚决淘汰。

1.5.5 定期防疫注射,皮下注射波巴二联苗,每次1毫升,4个月1次。

2 兔魏氏梭菌病

2.1 病性 兔魏氏梭菌病又称兔魏氏梭菌性肠炎,是由A型魏氏梭菌所产外毒素引起的肠毒血症。广泛存在于土壤、饲料、污水、粪便中。该病除哺乳仔兔外,各种年龄、品种、性别的兔均有易感性。该病传染途径主要是消化道或伤口,粪便污染的病原在传播方面起主要作用。

2.2 临床症状 本病的典型症状是急剧腹泻。粪便由最初的变形、变软,转变为带血的胶冻样、黑色或褐色稀粪,有特殊的腥臭味,后驱被稀粪污染。病兔精神沉郁,被毛粗乱,不食或少食,多在两天左右死亡。

2.3 病理变化 病兔脱水、消瘦,腹腔有腥臭气味,胃内积有食物和气体,胃底部粘膜脱落,有出血和大小不一的黑色溃疡。

2.4 治疗

可选择下列药物进行治疗:

(1)恩诺沙星注射液 肌肉注射,每公斤体重0.1毫升,每天1次,连用3~5天。(2)盐酸沙拉沙星注射液 肌肉注射,每公斤体重0.1毫升,每天1~2次,连用3~4天。(3)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 肌肉注射,每公斤体重0.1毫升,每天1次,连用3~5天。(4)乙酰甲喹注射液 肌肉注射,每公斤体重0.2毫升,每天1~2次,连用3~4天。

2.5 预防

2.5.1 加强饲养管理和卫生消毒工作 保持兔舍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注意饲料合理搭配,禁喂发霉变质的饲料,发病期采用较低能量、较高纤维素日粮。一旦发现病兔或可疑病兔,应立即淘汰。

2.5.2 预防接种疫苗 可用魏氏梭菌氢氧化铝灭活菌苗,每只兔皮下注射2毫升,7天后开始产生免疫力,免疫期4~6个月。

3 兔波氏秆菌病

3.1 病性

兔波氏秆菌病又称兔支气管败血波氏秆菌病,是由支气管败血波氏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带菌兔和病兔是主要传染源,病菌通过空气传播,经呼吸道感染健康兔。

3.2 症状

本病的潜伏期3~10天。分为鼻炎型、支气管肺炎型和败血型。

鼻炎型:是该病的常见病型,呈地方性流行。多数病例鼻腔流出多量浆液性或粘液性分泌物,打喷嚏,呼吸困难。发病诱因消除后,症状很快消失,但常出现鼻中隔萎缩。

支气管肺炎型:多散发。其特征是病兔鼻炎长期不愈,鼻腔流出粘液或脓性分泌物,发病后期呼吸困难,呈犬坐姿势,食欲不振,逐渐消瘦,预后不良。

败血型:出现败血症症状,大都死亡。

3.3 病理变化 鼻炎型病例可见鼻腔粘膜、支气管粘膜充血,并有多量浆液性粘液。肺炎型主要病变为胸部发炎。在肺门支气管周围到肺的边缘见有支气管肺炎病灶。

3.4 治疗 可选择下列药物进行治疗:

(1)磺胺间甲氧嘧啶钠注射液 肌肉注射,每公斤体重0.2毫升,每天2次,连用2~3天。(2)硫酸卡那霉素注射 肌肉注射,每公斤体重0.2毫升,每天1次,连用3~4天。(3)双黄连注射液 肌肉注射 每公斤体重0.2毫升,每天1次,连用3~5天。(4)复方磺胺嘧啶钠注射液 肌肉注射,每公斤体重0.1毫升,每天1次,连用3~4天。

3.5 预防

常见传染病的防治范文第7篇

[关键词] 传染病防治 急诊医护人员 测验

[中图分类号] R18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351-03

卫生安全防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当前卫生事业建设的一个核心问题,而传染病防治在卫生安全防御体系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虽然我们对传染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仍有许多新发传染病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2003年我国多个省市发生SARS的流行,就是对卫生安全防御体系的一个考验。面对突发的急、慢性传染病,医院急诊科室成为了防御的最前沿阵地,如何加强急诊医护人员各种传染病防治的知识、增强防范意识相关法律法规的教育,成为各种类型医院亟待解决的问题。此次基线调查的目的就在于了解目前北京市急诊医护人员掌握传染病知识的现状,根据测验结果制定对急诊医护人员传染病知识的培训计划;以增强急诊医护人员对各种类型传染病的应对能力。具体摸底结果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在北京市先去五家三级甲等医院和三家社区医院,对其急诊意识和急诊护士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的摸底测验。本次测验共有来自朝阳、天坛、陶然亭、友谊、同仁、宣武、大栅栏和椿树等8个医院的120名意识和142名护士参加,各单位参加人员情况(见表1)。

表1 各医院参加测验的人员情况

1.2 研究方法 邀请6名从事传染病防治工作的专家拟出两套针对急诊医生和护士的测验试题,经过多次修改论证后形成最终的测验试卷,满分均为100分。由调查员到各医院进行集中摸底考试,急诊医生和护士均为匿名参加本次测验,医生考试时间为45分钟,护士为30分钟。同时对部分急诊医护人员进行传染病日常接诊情况调查,了解日常接诊中38种传染病出现的频率,接诊频率按五级评分,分别为0=从未遇见,25=偶尔遇见,50=一般,75=比较常见,100=非常常见,共回收问卷49份。

1.3 分析方法 应用Epi6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核对,SPSS10.0统计软件对试卷的难度、区分度和信度进行检验,并比较分析不同级别医院的得分情况。计算日常接诊中传染病出现的频率得分,小于25分为少遇见,大于50分为比较常见。

2 结果

2.1 传染病防治知识摸底测验试题分析

2.1.1 急诊医生传染病防治知识摸底测验试题分析 本次急诊医生传染病防治知识摸底测试共有50道题,每题2分,各题的难度、区分度统计结果(见表2)。其中区分度大于0.4的有40题,占80%,在0.19以下的有4题,占8.0%(见表3)。难题和容易的试题题数目各为14、9题,分别占28.0%、18.0%(见表4)。

表2 急诊医生摸底测验试题分析

表2 急诊医生摸底测验试题分析

表3 急诊医生传染病防治知识摸底测试试题区分度统计

表4 急诊医生传染病防治知识摸底测试试题难度统计

通过计算库德-理查逊(Kuder-Richardson)系数来检验急诊医生试题的内部一致性信度,R=0.9341,显示急诊医生摸底测验试题具体有很高的信度。为了检验本次用于测验的试卷的效度,我们特邀请几位传染病专家,请其主观判断试卷的内容效度,结果证明该试卷具有很好的内容效度,可以用该试卷测验急诊医生的传染病防治知识。

2.1.2 急诊护士传染病防治知识摸底测验试题分析 本次急诊护士传染病防治知识摸底测试共有30题,其中前10道每题4分,其余20道题3分,各题的难度、区分度统计结果(见表5)。其中,区分度大于0.4的有20题,占66.7%,在0.19以下的有6题,占20%,(见表6)。难题和较难题数目各为9、8题,共占56.7%,说明急诊护士的题目较难(见表7)。

表5 急诊护士传染病防治知识摸底测试试题区分度统计

表6急诊护士摸底测验试题分析

表7急诊护士传染病防治知识摸底测试试题难度统计

计算库德-理查逊(Kuder-Richeardson)系数R=0.9735,显示急诊护士摸底测验试题具有很高的信度。专家判断试卷的内容效度也很好。因此可以用该试卷检验急诊护士对传染病防治知识的掌握情况。

2.1.3 急诊医护人员日常传染病接诊情况调查 本次调查共涉及传染性疾病38种,按从未见过、偶尔见过、一般、比较常见、非常常见五种情况分别赋予0、25、50、75、100分,分别计算每种疾病接诊频率得分(见表8)。其中接诊频率得分为0分,即从未接诊过的传染病有五种,分别是鼠疫、黑热病、布鲁氏病、莱姆病、炭疽。大于50分的五种分别为流行感冒、痢病、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感染性腹泻。

表8 急诊医护人员接诊传染病频率得分的均值

2.2 传染病防治知识摸底测验的总体情况 本次测验共回收合格的试卷262份,包括120名医生和142名护士的试卷,无空白卷。其中急诊医生的平均成绩为57.35分,护士的平均成绩为57.62分(见表9)。

表9传染病知识测验总体情况

2.3 三级医院和社区医院的比较 五家三级医院急诊医生的平均分为60.14,三家社区医院急诊医生平均分为52.87,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得分差异有显著性(F=15.475,P

表10社区医院与三级医院测验结果的比较

2.4 不同医院急诊医生测验情况 各个医院急诊医生参加摸底考试测验的结果(见表11),友谊、同仁、宣武三家医院医生的评分均超过及格分60分,友谊医院急诊医生得分最高(64.9),陶然亭医院得分最低(49.8)。方差分析显示不同医院得分有显著差异(F=5.595,P

表11 不同医院急诊医生摸底测验结果

表12 各医院急诊医生得分两两比较的显著性结果(P值)

2.5 不同医院急诊护士测验情况 各个医院急诊护士参加摸底考试测验的结果(见表13),方差分析显示不同医院得分有显著性差异(F=3.354,P=0.003),进一步进行两两比较的显著检验结果(见表14),椿树医院急诊护士得分显著高于除陶然亭以外的其他6所医院。

表13 不同医院急诊护士摸底测验结果

表14 各医院急诊护士得分两两比较的显著性结果(P值)

3 讨论 综合医院急诊科的工作特点是急、危重症多,流动性大,有传染患者就症。绝大多数成人传染病患者发病后并不是直接到传染院和综合医院的传染科就诊,而是可能直接到急诊科就诊,许多急诊医护人员常是病人一到就要立即进行救治,不可能把病人放到一边,先窒息询问病史和做好各种防护再去抢救病人,这种工作方式无疑是将急诊科工作人员暴露在危险的境地之中,如有烈性传染病,这些科室的医护人员如不是具备较强的传染病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将势必造成传染的漏诊和误诊。例如本次调查中对于有典型临床体征的霍乱和鼠疫病例的鉴别诊断,误诊率分别为55.8%,63.3%。这不仅使得急诊科医护人员成为最容易感染的高危人群,更为严重的如漏、误诊一些传染性较强的传染病病人,这些病人流入社会就有可能在一般人群中引起广泛的爆发和流行。

此次急诊医生和护士的传染病防治知识测验试题均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经几位传染病专家判断证明该试卷具有很好的内容效度,因此可用于检测急诊医生的传染病知识掌握情况。

从此次检测结果分析急诊医护人员传染病知识掌握总体一般偏差,均未达到及格分。这表明许多医护人员缺乏必要的传染病防治知识和消毒隔离防护意识,究其原因是因为近年传染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下载趋势,许多高年资的急诊医生常年也未必接诊一例传染病人,而随着医学科学迅猛发展和医疗机构的规模扩大,医院的分科越来越细,普通临床医生与传染科医师也是隔行如隔山,由于目前传染病发病率低、病例少,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医护人员对传染病所获得的知识是支离破碎、残缺不全的,要加强医护人员的传染病知识水平就必须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系统的培训而仅仅依靠在实践中学习摸索的方式已不适于目前的防治状况了。

此次测验试卷中区分度差的10道试题中,绝大多数难度指数均>0.9,即试题非常容易,这10道题所涉及的疾病及传染病防治法律法规知识均是目前卫生部或卫生局反复要求进行培训、重点要求掌握的传染病相关知识。例如肾综合征出血热、传染性非线性肺炎等,多数医务人员均接受过相关培训,故知识掌握较熟练,试题回答正确率较高。对于难度大的试题,多数为发病率较低或基本不常见的传染病,这些病种的救治一般均在传染病院,因此综合医院的急诊医护人员较少见到此类病例,缺乏相关的就诊知识,例如乙脑、流脑、阿米巴痢疾等。像腺鼠疫、黑热病等传染病所测试人员中根本无人见过,回答正确率就更低了。而病毒性肝炎、猩红热等基本虽然临床相对比较常见,但由于考核内容过于专业,掌握情况也不好。

由于急诊科的工作特点和在医院医疗工作中的最前线地位,更由于他是医院应急的最易调动力量,因此使得急诊科在自然灾害和大疫到来之时,成为第一时间到位的救护队伍,和疫魔打遭遇战的前头部队,而通过此次对262名急救医护人员的传染病之时摸底测试结果表明,依靠目前医护人员的诊疗水平尚不具备抵御传染病流行的条件。

因此尽快加强医护人员的传染病知识培训就显得至关重要了,这不仅要求急诊科的工作人员平时要搞好急诊技能的训练,基本知识储备,基础知识的强化,更要熟练掌握各种传染病识别与防护,包括一些少发病和新发传染病,当遇到大疫时不但能给病人及时诊断和恰当的治疗,还能及时发现传染源,确定传播途径,为防止疫情爆发流行提供有力的临床依据,同时也能对医护人员做到适当防护,避免工作人员受感染和作为第二传染源。所以加强对急诊医护人员的传染病知识培训不见能够最大限度的保护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安全,更重要的是当患者是否有传染性或传染性不明确时,以传染病患者对待,严格执行严密的消毒隔离制度和操作规程,充分利用各种屏障防护用具和设备,减少各种危险行为,保护人民群众健康。

参考文献

[1] 苏雷,秦唯一,等.反思sars,综合医院急诊工作需要改进的重要环节[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3,(10):716.

[2] 张敏强著.教育测量学[M].第一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98-118.

[3] 王力发,杨丽编.教育统计与测量[M].第一版.黑龙江: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1994:294-299.

常见传染病的防治范文第8篇

关键词:社区人群;传染病防治;知识;态度;行为

中图分类号:R2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9-0157-02

近年来“非典”、“甲流”等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给了我们许多新的启示,“新医改”中就明确指出:从2009年起我国将逐步向城乡居民统一提供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卫生服务。我国传染病防治法中也明确规定:“国家开展预防传染病的健康教育”,“各级人民政府组织开展群众性卫生活动,进行预防传染病的健康教育,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公众对传染病的防治意识和应对能力”。由此可见,传染病的防治工作离不开健康教育,为有效地防止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要求人们必须懂得如何实施预防控制措施,也要求人们了解影响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同时具备一定的健康知识水平和自我保护能力[1-4]。本研究中我们通过对浙江省杭州市具有代表性的多个社区人群进行调查,了解现阶段社区人群对传染病防治的知识、态度、行为(简称知信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同时运用健康教育学中的知信行模式,开展传染病健康教育项目的干预项目,并比较分析干预前后社区人群知信行变化情况,为社区人群传染病防治健康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浙江省杭州市具有代表性的3个社区,每个社区随机抽取1个街道3个小区60户居民共540人作为调查对象,以无记名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

2.研究方法:(1)调查问卷:按照调查要求统一培训5名调查人员,采用本课题组自行设计的传染病防治知信行调查问卷,由调查员询问调查对象完成干预前社区人群对传染病防治知信行的基线调查,在经过为期两个月的干预后利用同一调查量表进行效果调查。(2)行为干预:向调查对象发放人手一份本课题组自行设计的“传染病防治宣传扇子”一套,包含社区常见传染病如乙肝、艾滋病、手足口病、麻疹、肺结核等基本防治知识;在社区活动室多次播放有关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影音资料,并利用社区宣传栏每月出一期与社区常见传染病防治有关的宣传画报,共两期。(3)质量控制:在发放“传染病防治宣传扇子”同时就传染病防治知识向调查对象适当进行讲解和交流;在社区活动室分三个时间段播放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影音资料,每次由一名调查人员负责向调查对象发放小礼品并回答相关提问。

3.问卷内容:基本资料:包括调查对象的年龄、性别、民族、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以及月收入等情况。传染病防治知信行情况:(1)知识方面:包括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社区常见传染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及临床表现等内容的了解情况;(2)态度方面:包括对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的态度,定期进行健康体检的态度,对日常生活工作中进行必要的消毒灭菌的态度,对社区常见传染病进行隔离防范的态度等;(3)行为方面:包括主动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积极获取常见传染病安全防范知识,保持良好的卫生及生活习惯预防各种传染病的发生及传播等。本调查问卷内部一致性系数Crobach’s Alpha为0.881。

4.统计学分析。本研究的所有数据全部输入计算机,运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多个样本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二、结果

1.社区人群一般情况分析:本次所调查的对象,干预前的基线调查总人数为540人,由于调查对象的流动性等原因,干预后调查的对象中全程接受本课题组干预的仅514人,其中,40岁110人(21.40%);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52人(10.12%),中学及中专206人(40.08%),大专及以上256人(49.81%);务农者60人(11.67%),工人238人(46.30%),离退休人员76人(14.79%),学生92人(17.90%),专业技术人员48人(9.34%);月收入4000元36人(7.00%),无收入132人(25.68%)。

2.社区人群传染病防治知信行水平及干预前后比较:社区人群经干预后知识、态度、行为得分(分别为11.76±2.37、11.44±2.92、9.55±2.77)普遍高于干预前(分别为9.49±3.34、10.15±2.95、7.89±3.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658、-4.781、-6.116,P

3.社区人群获得传染病防治知识的途径:所调查人群获得传染病防治知识的途径依次为:报纸电视(29.9%)、宣传栏(25.4%)、网站(14.1%)、书籍(13.7%)、亲戚朋友交流(12.4%)、其他(4.5%)。社区人群期望获取传染病防治知识的途径依次为:宣传手册等(18.6%)、宣传栏(16.1%)、专家讲座(14.9%)、网站(14.9%)、报纸电视等媒体(13.3%)、书籍(8.4%)、亲戚朋友交流(8.0%)、其他(5.8%)。

三、讨论

社区传染病防治是开展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我国社区传染病防治处于起步阶段,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社区人群对传染病防治的知识、态度、行为水平总体并不高,平均分分别为(9.49±3.34)、(10.15±2.95)、(7.89±3.11)分。作为行为科学及认知理论的重要研究成果,知信行已被广泛认可为最有影响力的行为干预理论之一,而知识是建立正确的信念(或态度),进而改变相关行为的基础。因此,有效地普及社区传染病防治知识是提高社区传染病防治整体工作水平的重要途径。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干预前得分低者,如年龄40岁以上者,低学历、低收入者,务农者以及普通工人等,经干预后得分提高明显,干预效果最为显著。从社区人群获取传染病防治知识的途径来看,目前社区人群获得的有关传染病防治知识的主要途径局限于报纸电视和宣传栏,但这两种途径的传染病防治知识具有明显的时间上和内容上的局限性,社区人群所获得的知识也非常有限。对于社区人群来讲,本次调查中所用的本课题组自行设计的“传染病防治宣传扇子”内容生动并通俗易懂,而影音资料则对社区传染病的防治知识讲解深入浅出,播放影音资料的专业人员也能面对面和群众讨论和解答日常生活中防治传染病的疑难问题,使参加者普遍觉得受益匪浅。通过调查可知,社区人群主观上更希望通过多种专业资料(如宣传手册、影音资料等),以及宣传栏和专家定期讲座等形式来获取传染病防治知识,这也为社区传染病防治的宣传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参考文献:

[1]Mayawd P,Mabey D.Approaches to the control of sexually transmitted infection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old problems and modern challenges[J].Sex Transm Infect,2004,80(3):174-182.

[2]Jaramillo E. The impact of media-based health education on tuberculosis diagnosis in Cali,Colombia[J].Health Policy plan,2001,16(1):68-73.

[3]刘建民.抗击SARS:危机之中显示健康教育的作用――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首席专家田本淳研究员[J].中国健康教育,2003,19(8):565-566.

[4]孙学礼,刘元.传染病健康教育的重点环节[J].中国健康教育,1999,15(2):42-44.

常见传染病的防治范文第9篇

[关键词] 生猪 常见疾病 预防与防治

[中图分类号] S858.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10-0236-01

一、前言

河北省是国内的养猪生产大省,养猪场、种猪场数量居全国上游,生猪的价格也稳居中上游,政府对养猪行业户也有经济补贴,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养猪行业中来。但是养猪也是一门学问,在养殖猪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猪是易感染体,易受外界环境的干扰和感染源的影响,稍有不慎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需要人们的细心照料,如猪的常见疾病以及该如何预防猪的常见疾病的知识,这也正是需要养猪者涉猎的一门学问。下面将对养猪过程中常会遇到的问题进行简单的介绍。

二、猪常见疾病

猪的常见传染病包括常见病毒性传染病和支原体性传染病,此外还有寄生虫病、内外科和产科疾病等。每个大类里面包含了更多种的猪常见疾病,就不一一列举了,以几种常见传染病为例,如下:

1.猪瘟

猪瘟属于一种常见的病毒性传染病。这种病的俗称是“烂肠瘟”,是制约养猪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猪瘟在原始条件下不感染其他动物,只对猪这种生物起作用,而猪也比较容易受感染,病猪是最大的传染源,该病不具有季节性,传染性较高。生猪一旦感染此种病毒,就会根据轻重一次出现突然死亡,器官出血,食欲下降等症状,养猪者应注意观察。

2.猪伪狂犬病

猪伪狂犬病也属于一种常见的病毒性传染病,猪伪狂犬病毒在病原学上叫疱疹病毒。其主要传播媒介是空气,它不同于猪瘟,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于冬季,相对而言较容易预防,而且其他动物也存在感染的可能性。但如若生猪感染上此病毒,则具有死亡的危险,较严重。外显症状生有多种,例如猪会逐渐消瘦;人们可以通过猪的呼吸情况来判断其是否感染了病毒;病猪会侧卧于地做划船状;病猪角弓反张等症状。猪的年龄越大和感染的天数越短对猪的威胁小一些,相反的会变大。

3.猪丹毒

猪丹毒属于一种常见的细菌性和支原体性传染病。病猪会有淤血的症状,尤其是出现在颈部和背部的皮肤,这种病毒是红斑丹毒丝菌,也叫猪丹毒杆菌,在炎热季节常发于消化道和皮肤伤口感染的架子猪,这也就说明了猪丹毒以感染架子猪,又因消化道和皮肤伤口感染引起,如果是炎热季节更会加重这种病,养猪的新技术有所发展,相应的饲养人员专业素质也会提高,在日常饲养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猪的饮食,猪舍卫生,猪的皮肤等等。夏天湿热,容易滋生细菌,便于猪丹毒的传染,也会加重症状,加速病猪的死亡。症状是食欲不振、紫红色的斑块、呈犬状坐姿、急性的话会突然死亡。

4.猪流行性腹泻(属于病毒性传染病)

此种猪常见疾病经常在冬季的时候发生,架子猪和哺乳猪的感染率是绝对的,比较易感。主要是通过肠道感染病传播,症状是呕吐,腹泻,脱水。可能由于饮食,天气等诱因引起,与其他几种疾病相比更常见,不会威胁猪的生命,对年龄大的生猪威胁更小,但是这也有地方性与局域性,养猪场占地面积广,猪舍多,相互间应加强管理,避免传染。如果不严重,不用药物调理,就可以自然调息。

5.猪附红细胞体病(属于寄生虫病)

猪附红细胞体病俗称红皮病,较易感染对象是仔猪,同时各个年龄阶段的猪都有可能被感染。通过病名就可以指导与附红细胞体有关,这种病事实上就是由它引起的,它破坏红细胞体从而导致猪集体贫血,具有继发性,危害性,广泛性的特点。一旦传染猪,,猪出现的症状较多,基本以上几种病的症状都会有,比较复杂。

三、常见疾病的相应的预防措施

猪瘟,猪丹毒、猪肺疫、猪流行性腹泻是几种常见的猪的疾病。对应的预防措施如下:

1.猪瘟的预防与防治

对于急性的猪瘟病,目前无特效办法。对于慢性型的猪瘟病通常会采取消毒、封锁的办法,并按时对病猪进行疫苗注射。一般猪场占地大,要对猪场进行隔离,避免未感染的猪感染上病毒。当前各国都在研制解决办法。

2.猪丹毒的预防与防治

预防:在未发现病情前,就要定期对猪进行疫苗注射。

治疗:感染病毒后,定时定量进行青霉素注射;查看体温;按体重的不同配注射液,对猪进行抗血清注射。

3.猪附红细胞体病的预防与防治

预防:首先,喷洒喷雾剂,这种方法主要是针对飞虫,将其消灭;其二,保证生猪的日常营养,可以喂养全价的猪饲料;其三,在观察出感染症状时,及时在猪饲料中添加药物。其四,可以抽血检验猪的健康情况,并作出相应措施,进行隔离或者加强营养。

防治:药物治疗:贝尼尔、青霉素、牲血素、胺基苯胂酸钠。

4.猪流行性腹泻的预防与防治

因为猪流行性腹泻这种疾病较常见并且对猪的威胁影响小,有些时候猪会自然平息此病,所以当前无治疗的特制方法,多采用补充生理盐水、注射环丙沙星液的方法,起到防止继续感染的作用。

5.猪常见疾病预防的一般性原则与举措

预防措施主要是针对猪舍的选址、建筑、卫生、通风、消暑、隔离等方面提出严格要求,若是大的养猪专业户更应从这几方面严格把关,做到卫生,干燥。这是从外界环境入手,其次要从猪本身预防,可以对猪采取保健措施,比如使用药物,注射疫苗。此外注射饲养人员注意观察猪的变化,例如饮食,皮肤,猪舍卫生等

四、结语

当前养猪产业发展前景巨大,而养猪中的常见疾病是限制养猪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通过以上对猪的常见疾病的列举、以及如何预防和防治猪的常见疾病,并结合河北当地的一些实际情况提出了具体的预防与防治措施。希望能对一些养猪者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养殖技术顾问2010年1~12期总目次[J].养殖技术顾问,2010,12:222-247.

常见传染病的防治范文第10篇

学校人群聚集,流动性大,接触面广,是传染病的易发场所。青少年由于其免疫功能尚不完善,抵御各种传染病的能力较弱,是多种传染病的好发年龄,一旦发生,极易传播和流行,并可扩大到家庭和社会。为有力地保障我校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将常见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纳纳入科学、规范、有序的轨道,形成工作常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及相关文件精神的要求,特制订我校“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及应急预案,确保一旦发现疫情,及时采取措施,控制传染病,阻断传播途径,防止疫情传播及蔓延。

一、健全领导机构,加强统一领导

1、成立常见传染病防控工作小组

长:

副组长:

员:各班主任

2、职责:

(1)负责领导、协调、组织全校常见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必要的预防经费和物资保障。

(2)负责常见传染病防控工作的组织开展、检查督促、资料收集与归档等工作。

二、遵循预防为主,狠抓措施落实

1、做好常见传染病防治宣传工作,增强师生卫生防疫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1)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预防传染病知识的宣传教育。

(2)利用健康教育课

,开展好以预防常见传染病为重点的健康知识教育。

2、印发《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供全校教职工传阅学习,增强教职工法律意识和责任感。

3、搞好环境卫生,在卫生防疫部门的指导下做好环境消毒工作。

4、加强饮食、饮水卫生管理,严防食物中毒和传染病发生。

5、有计划地做好师生健康体检和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接种工作。

6、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与传染病人接触,生病及时就医;教育学生坚持锻炼,增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7、积极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共同做好学校周边不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饮食摊点的整治,消除引发学校传染病的隐患。

8、加强门卫管理,切断外来传染病源。

9、做好预防常见病的必要药品等物资储备。

三、坚持晨检制度,畅通报告渠道

1、班主任要按照要求,坚持对学生每日晨检,把预防常见传染病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对因病请假在家的学生要通过电话等方式询问病情;在校生病的学生要及时送医务室诊治,对需送县级医院进一步诊治的学生要及时通知家长陪同前往(对暂时无法通知家长的学生由班主任陪同前往),发现传染病患者及时报告学校传染病预防办公室。

2、教职工生病被诊断为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要及时主动报告学校传染病预防办公室。

3、各班主任坚持做好晨午检记录和学生因病缺勤的病因追查记录,健全常见传染病监控信息表册,做到发现疫情能快速、准确的向学校领导组报告。

4、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接到疫情报告后,要在第一时间报告中心主管领导。

四、应急处理预案

一旦学校发现传染性疾病后所采取的一些措施:

1、我校学生或教职工一旦出现非典、风疹、流脑、麻疹、流感等传染性疾病,应及时就医并向学校请假,不得带病上学、上班。经医院诊断排除传染病后才能回校上课、上班。

2、学生或教职工在校内出现传染病,及时组建处理病情的领导小组,在领导小组成员的统一安排下,要求传染病者立即戴防护口罩、手套,到学校隔离室休息,并由学校安全管理人员或卫生保健老师立即通知传染病医院,需转医院治疗的立即转传染病医院。学生出现传染病症状的班主任立即通知其家长,由家长陪同去医院,家长不能到校的,由班主任老师护送去医院(护送人员都要穿好防护服,戴口罩、手套)。如果是本校教职工出现传染病,也要求戴防护口罩、手套,由医生初步检查后,是传染病立即转市传染病医院并通知其家属护送去医院(护送人员都要穿好防护服,戴口罩、手套)。

3、在校内发现传染病的学生或教职工,学校应急小组领导立即亲临现场指挥,在第一时间内利用学校隔离室进行隔离观察,并由学校安全管理人员或卫生保健老师马上打“120”电话,送定点传染病医院诊治。

4、学校对传染病病人所在班级教室或办公室及所涉及的公共场所进行消毒,对与传染病人密切接触的学生、教职工进行隔离观察。防止疫情扩散,迅速切断感染源。

5、传染病人在医院接受治疗时,禁止任何同学、同事前往探望。

6、学校师生员工中发现传染病人,立即上报。

7、如传染病烈性感染,请示县教育局和县防疫部门,决定是否实行全校停课。并采取一切有效措施,迅速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具体做到:①封锁疫点。立即封锁患者所在班级或所在办公室,暂停学校一切活动。停止校内人员相互往来和与外界往来,等待卫生部门和教育局的处理意见。如校领导已隔离,由副校长或教导主任等组成临时班子,负责处理日常工作。待疫情解除后,校领导开始工作。

常见传染病的防治范文第11篇

我们始终坚持以“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观念,认真贯彻落实《传染病防治法》、《食品卫生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学校卫生、健教工作,加强学生常见病和传染病防治力度,努力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取得了较好成绩。

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

加强健康教育工作。

1、上好健康教育课,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切实上好健康教育课。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均予以高度重视。

2、开展好健康教育传播活动,各种健康教育宣传活动根据时间安排组织好,利用学校橱窗宣传各种健康教育知识,开展了一系列的专题宣传活动。

二、

加强学校卫生工作

1、规范管理学校卫生,建立健全卫生管理制度,责任到班、到人,制定了年度工作计划,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2、做好卫生健教工作资料的整理,对相关文件资料及时收集、整理、分类归档,做到建档项目齐全、内容准确无误。

三、

做好常见病防治工作,学生常见病的防治工作在县防疫站的技术指导下,严格按照上级有关要求,认真开展“六病”防治工作,重点做好近视、沙眼、龋齿和肠道蠕虫病防治工作,落实好监测和防治手段。

四、

传染病控制工作

1、积极配合疾病控制中心抓好传染病监测控制。

2、

大力宣传传染病防治的重要性。青少年对各种传染病来说都属于易感人群,而且学校人员比较集中,稍为有所松懈,就很容易大面积的染上各种传染病,学校的正常教学活动就会受阻。这样不仅影响了师生的工作、学习,更重要的是影响了师生的身体健康。把这些道理给学生讲清了,他们就会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重视传染病的防治。落实好校园消毒、杀虫、灭鼠和注射相关疫苗等预防措施,建立有效免疫屏障,严防烈性传染病传入我校。

3、搞好校园环境卫生、增强学生防病意识。我校每周进行一次全校性的大扫除,消除垃圾、污水、污物,实行垃圾袋装化。每天利用课间,各班派学生对校园进行清扫,保持校园环境卫生。不乱倒垃圾污物,不参与聚餐活动,不到马路摊担进食。学校不定期在全校范围内进行灭鼠、灭蝇,消灭了蚊蝇孳生地,切断了疾病的传播途径。

常见传染病的防治范文第12篇

[关键词] 肉鸡 疾病 防治 养殖业

[中图分类号] S858.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11-0198-01

肉鸡在市场的经营范围比较大,了解肉鸡发病的规律和特点,掌握肉鸡疾病防治技术,才能更好的进行养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确保市场经营的安全。

一、肉鸡仔鸡的生长发育特点

1.饲养周期较短、生长速度较快、饲料报酬较高

肉鸡仔鸡的生长速度很快,一般情况下仔鸡孵出时体重为0.04千克左右,但是现在市场上全价饲料的销售比较广泛,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和使用,也就间接导致了肉鸡仔鸡的育雏期体重可达到0.6千克左右,6周过后,仔鸡一般可以出栏,那时体重会增加到3公斤左右。

2.各组织器官和鸡肉发育不健全、不均衡

由于肉鸡仔鸡生长速度非常快,因此肌肉的生长速度远远快于心脏等多方面器官的生产发育,尤其是心肺的发育速度非常缓慢,所以心肺提供的血氧不能满足仔鸡肌肉生长所需的量,也就间接导致了代偿性疾病的发生,特别是腿骨和胸骨长时间受到挤压,容易发生病变,出现疾病。虽然这种疾病对仔鸡的生长影响不大,但是影响了经济效益,降低了等级。

3.个体的抗病和适应能力较差

相对于正常仔鸡育雏时间来说,肉鸡仔鸡从出壳到出栏所经过的45天是非常短暂的,对于正长的仔鸡这仅仅是育雏的时间,所以出栏后的肉鸡虽然个头很大,但是适应能力和抗病能力非常差。因此,肉鸡养殖的过程中必须注重日常的监管和护理工作,防治腿部疾病和胸部疾病的发生以及一些综合性的症状。

二、常见的呼吸道疾病

1.传染性鼻炎

这种疾病主要发生在寒冷的冬季,受害的主要对象一般为4周以上的肉鸡,并且病情较急,但是对于抵抗能力较差的肉鸡仔鸡来说也容易感染,这种疾病是由鸡嗜血杆菌引起的,主要症状有:鼻腔和窦粘膜出现炎症,粘膜充血肿胀且伴有大量的粘液。一般的诊断方法有:用巧克力琼脂作细菌培养,挑选可疑的菌落接种胨琼脂,接着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垂直划线,在温度为32度,二氧化碳含量为10%的容器内培养一天一夜,如果出现卫星现象,即可确诊。

2.慢性呼吸道疾病

这种疾病有鸡毒支原体引起,这种支原体广泛存在于鸡体内,在多种激素的作用影响下才会发病,主要的发病对象为4周左右的肉鸡,呈慢性症状,主要有:粘液性鼻液、喷嚏、咳嗽、呼吸困难等,并伴有呼吸道啰音到了后期眼睑肿胀。

3.传染性支气管炎

这种疾病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一种急性呼吸道疾病,伴随着鸡的各个年龄段,一般仔鸡最为严重,常出现咳嗽、喷嚏、气喘等症状。

三、常见疾病的发生规律

1.常见性非传染病的发病规律

对于肉鸡仔鸡来说,常见的非传染性疾病主要有腹水综合征、猝死症、维生素缺乏症、消化不良等多种症状。腹水综合征一般发生于4-6周的快速生长期,死亡率较高;猝死症主要出现于3-6周时,死亡率较高;维生素缺乏病比较常见,以缺乏维生素B2较为多见,一般出现于生长前期,这一时期仔鸡生长所需的维生素比较多,很难控制得当,对仔鸡的生长发育影响非常大,但是死亡率比较低,一般不会引起注意和重视;消化不良主要因为饲养不到位或者不科学引起的,在饲养的过程中营养元素的搭配不均衡,加上温度不适宜、空气不适宜等多种原因综合造成的。

2.常见传染性疾病的发生规律

由于肉鸡仔鸡的抗病能力较弱,容易感染各类常见传染性疾病,根据感染病毒的规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日以内的育雏期,此时容易感染大肠杆菌、沙门杆菌等病菌;第二阶段为21-45日的快速生长期,除了容易感染育雏期的所有疾病以外,还容易感染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鼻炎等疾病,这一阶段感染的疾病比较多,并且容易较差感染,给预防措施的实施造成了巨大的困难,一旦防治不当就会造成巨大的损失;第三阶段一般指的是45日以上,这时生长较为稳定,容易感染禽流感等传染性强、传染性支气管炎等疾病。

四、常见疾病的防治现状

1.常见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现状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养鸡专业户对于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主要手段有两种,一种是药物预防,另一种是疫苗防治。但是很多养鸡场基础设施较差,免疫程序不科学、不卫生,使用的药物不当,导致免疫效果大大降低,进而阻碍了正常的生长,出现成活率低、生长速度缓慢、发育不良,最终降低了经济效益。

2.常见传染性疾病的防治现状

仔鸡饲养的过程中以大肠杆菌、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鼻炎等发病率较高,对于一般的养殖户来说正常的预防措施是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最佳的抗体当属与高免蛋黄抗体,主要对于病毒性传染病来说,如果治疗及时会达到理想的效果。但是如果是混合型交叉感染,特别是病毒性疾病与细菌性疾病的交叉感染,一般的抗体治疗效果不明显,必须根据具体的情况合理选择高效能的药物。

五、加强饲养管理

1.加强垫料管理

由于肉鸡仔鸡的生长需要一定的垫料,长时间在垫料上生长会影响仔鸡的健康,垫料的良好与否直接关系到仔鸡的生长速度和健康生长,最终影响等级。因此,要加强垫料的管理,确保垫料保持柔软和干燥,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垫料的更换,要注意经常检查,对于一些板结的垫料要及时的进行疏松处理,确保仔鸡的健康快速生长。

2.良好的卫生管理

在仔鸡孵化之间要对鸡舍进行彻底的消毒,确保环境的干净,等到一批仔鸡出栏以后要再次对鸡舍进行全方位的消毒处理,一些用具要及时彻底清洗,并留出一定的空置时间,同时要加强鸡舍门口与鸡场门口的消毒工作,适当的设置消毒池,要严格按照标准建设消毒池和配置内部的消毒液,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消毒液的更换。

3.注意药物残留

由于肉鸡的商业价值较大,在生产过程中抗生素等一些促进生长的化学药剂的使用,使肉鸡的生长速度和疾病的防治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随之而来的是鸡肉的卫生质量监测问题,一方面由于鸡肉中化学药物的残留物超标,从而达不到进入市场的标准,影响经营;第二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对于绿色无公害食品的呼声与日俱增,要求也越来越严格,选择安全、健康的肉类成为了人民群众的首选。因此,在肉鸡养殖的过程中一定要按照标准来用药。

综上所述,商业肉鸡的经济价值相对较大,市场需求量也较大,因此在生产养殖方面必须时刻注意各方面的管理,尤其是疾病等方面的防治,确保商业肉鸡的质量符合法定的标准。

参考文献

[1]于洪震. 商品肉鸡疾病防治现状分析[J]. 山东畜牧兽医,2011,02:29-30.

常见传染病的防治范文第13篇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特点可以概括为:高、大、全(流感的发病率高,波及面大,可影响到全民身体健康)。本病好发于冬末春初季节。小宝宝患流感,特点是起病急,突然发生高热,干咳、呕吐、甚至出现惊厥等症状。宝宝的眼部可出现眼睑水肿,结膜充血,有?性分泌物,早晨睡醒时两眼眼睑常被分泌物?住而不能睁开。严重者可发生角膜炎、眼睑下垂、复视,甚至视神经炎。

预防措旋:

要想让宝宝躲过流感,就需要给宝宝及时接种流感疫苗,还要均衡营养,规则作息,增强体质也是十分重要的哦!

治疗方法:

如果你的小宝宝已经染上流感,那么,治疗要遵循四项基本原则:

①隔离。流行期间对公共场所加强通风和空气消毒;

②及早应用抗流感病毒药物。早期应用,才能有效;

③加强支持疗法和预防并发症,让宝宝休息好,多饮水,注意营养,饮食要容易消化,密切观察和监测并发症,抗生素应用要有的放矢;

④合理使用对症药物,如果患结膜炎、角膜炎,要滴抗病毒眼药水,合并细菌感染,要滴抗菌药水……同时请中医诊治开药合并治疗也是很好的方法。

2、母婴患“痄腮”别忘治眼病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俗称“痄腮”。本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但稍大宝宝,甚至成年人也有出现。冬、春两季发病最多,以唾液飞沫的吸入为主要传播途径。 “流腮”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腮腺肿胀带有疼痛感为其主要特征,伴有发热和轻度全身不适。不同程度的脑膜脑炎为“流腮”常见并发症,如果是青春期以后的患者,还可能并发卵巢炎或炎等。

宝宝患“流腮”病程中,眼部症状表现为:眼睑水肿、结膜充血,并出现流泪、眼眵多等症状,严重的可发生结膜炎、角膜炎、虹膜睫状体炎、视神经炎。后者病情进展,最终导致视神经萎缩而严重影响宝宝视力。

预防措施:

给宝宝预防“流腮”的办法就是接种疫苗进行自动免疫,注意加强隔离传染。

治疗方法:

①生活上要让宝宝卧床休息,进食半流质或软食;

②肿胀部位可遵医嘱用药和外敷;

③积极控制、治疗并发症;

3、宝宝得麻疹眼部有表现

麻疹是一种常见的急性传染病,是由传染性较强的麻疹病毒引起的。多在冬末春初时流行,好发于6个月以上至5岁以下的宝宝,有发热、眼和上呼吸道发炎及皮疹等主要症状,以颊?膜出现麻疹斑为其特征,容易并发肺炎。

眼部症状是麻疹主要病变之一。麻疹早期即可出现结膜急性炎症,并存在于整个阶段。如有感染而侵犯角膜,可形成溃疡,严重者甚至角膜穿孔,造成不良后果。此外,也有少数患儿出现视网膜或视神经炎症而严重影响视力。

预防措施:

麻疹要做好隔离控制传染源,保护易感儿,加强被动免疫和自动免疫。

治疗方法:

要抓一般护理、中医疗法、对症疗法和防治并发症。眼部治疗要根据病情,如出现结膜、角膜炎症,应外用眼药水,角膜炎严重时应散瞳治疗;角膜干燥、软化,应及时给予鱼肝油内服或肌肉注射。

4、母婴出风疹宝宝生眼病

风疹是儿童时期常见的一种较轻的急性传染病。其特征为上呼吸道的轻度炎症、低热、特殊的丘疹斑和耳后与枕后淋巴结肿大。冬春两季发病较多,年龄绝大多数在5岁以内,其传染性不如麻疹强。病原体由口、鼻、眼的分泌物直接传染宝宝,或通过呼吸道飞沫散布传染。值得一提的是,母亲妊娠中或生产时感染风疹波及胎儿后,病原体可在新生儿咽部持续生存,长达6个月或更久,因而可能在家庭成员或医护人员中发生接触传染。孕妇接触风疹后也会隐性感染,而使胎儿发病。

宝宝得风疹常见的眼部症状是结膜充血,并随皮疹消退而消失,但如母亲患风疹,常常影响胎儿眼的发育。据文献记载,孕妇在怀孕3个月内发生风疹,新生儿常有先天性异常,如小头畸形、聋哑、心脏及眼部异常,其中以先天性白内障和先天性心脏病最为多见。

预防措施: 有效预防本病要按规定给宝宝注射风疹疫苗。妊娠妇女应尽量避免与风疹病儿接触,如已接触,应尽快肌肉注射成人血清60毫升,或胎盘球蛋白,有时可获得被动免疫的效果,以防胎儿受染而产生先天性疾患。

治疗方法:

1、宝宝在发热期间,应卧床休息,进食流质,以抗病毒药物对症治疗。

2、如果结膜充血明显,可点滴抗炎眼药水治疗。

5、宝宝生水痘眼睛受影响

水痘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急性儿童传染病,一般来说症状较轻。皮肤及?膜上分批出现丘疹及疱疹为其特征。水痘由接触传染,飞沫传染也很重要。全年均可发病,冬春季居多。任何年龄均可受传染,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发病居多。

发生在眼睑上的疱疹,可因继发感染而形成脓疱,并由于局部坏死、结疤,而发生眼睑畸形。角膜疱疹也可因继发感染而形成溃疡,愈后形成瘢疤而严重影响视力。

预防措施:

本病治疗主要是增强全身抵抗力,保持皮肤清洁,不使水痘破溃,让其自行吸收。如继发感染,则须按炎症处理。在眼部,也要保持眼睑清洁,不使破溃。

治疗方法:

对于结膜、角膜炎症要用眼药治疗。对于角膜疱疹,为防病灶扩大,也可用烧灼法。这些都需及早到眼科专业医院治疗。

6、宝宝百日咳

眼白会出血

百日咳是小儿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其特征是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并伴有深长的乌啼样吸气声。病原体为百日咳嗜血杆菌,好发于每年3~4月份,以2~4岁儿童为多见。年龄越小,越容易诱发肺炎等严重并发症。

百日咳会发生眼白出血,这是由于剧烈咳嗽而引起的。因为剧咳还可能使眼睑、虹膜与视网膜血管破裂,发生眼睑、前房、玻璃体与视网膜出血。其中眼白,也就是结膜下出血是百日咳常见的并发症。出血颜色鲜红,多少不一,一般在1~2周内吸收,不留痕迹。前房、玻璃体与视网膜出血皆发生于痉咳期咳嗽严重时,前房出血吸收容易,玻璃体积血吸收较慢,至于视网膜出血可望于百日咳痊愈后吸收。此外,也有因百日咳合并视神经发炎而严重影响视力的。

预防措施:

预防本病要及早发现病人,隔离治疗;预防接种菌苗,自动免疫。

治疗方法:

治疗可采用一般疗法、抗菌疗法和中医疗法等。出现眼部症状后,对眼内出血,可使用维生素C,发现视神经炎时,可予大剂量维生素B1、维生素B1 2制剂。

7、“流脑”生炎症眼肌多麻痹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为常见的化脓性脑膜炎,主要侵犯脑脊髓膜。感染起自鼻、咽,侵入血液循环,终达脑脊髓膜或身体其他部位而产生炎症损害。流行病学有两个80%:发病年龄在15岁以下者约占全部病例的80%;春季所见病例约占全年总数的80%。

本病临床分为上呼吸道感染期、菌血症期和脑膜炎期,临床虽轻重悬殊,又分急慢两型,但临床多见高热、头痛、呕吐、惊厥、昏迷等。其眼部表现最多为眼肌麻痹,出现内斜视或外斜视。视神经炎会导致视力严重减退。

预防措施:

对病人要做到早发现、早隔离。

常见传染病的防治范文第14篇

关键词:商品肉鸡;常见传染病;治疗

中图分类号:S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8—0192—1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出现了一大批新型的病毒病菌,其中作为商品养殖和销售的商品肉鸡也因为气候和环境的变化感染了一些可治愈以及非可治愈的传染疾病,并且逐渐被人们所常见。众所周知,商品肉鸡作为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用能源,它们的健康与否时刻关系到我们的健康问题,因此,对于商品肉鸡常见传染病的诊断和治疗,是关系到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举措,需要社会以及个人的高度重视。

1 商品肉鸡生长发育优势

商品肉鸡作为常见的食用商品能源,具有生长快速、饲养所需周期较短、饲料消费较少等一些特点,并且在饲养过程中,通过对比发现,肉鸡的肌肉生长速度远远快于其内脏的生长速度,尤其是它们的心脏和肺部的生长远慢于肌肉的生长,从商业利益角度考虑,这一优势是导致肉鸡能够成为肉类食用商品中最受饲养者欢迎的理由之一。

由于肉鸡从出壳开始一直到商品供应的周期非常短暂,从而导致作为商品上市供应的肉鸡大多肉质娇嫩,肉感,这也是商品肉鸡受欢迎的一个重要原因。然而,正是由于肉鸡的内脏器官发展缓慢,以至于器官的功能大大较低,不能为它们生长迅速的肌肉提供足够的血液和氧气,从而导致发展并不成熟的肉鸡个体感染上许多疾病,又因为它们大多群居聚集,所以这些传染性疾病成为了商品肉鸡的“天敌”,并日益常见起来。

2 商品肉鸡常见传染病的诊断和发病规律

肉鸡的常见传染病大多产生在肉鸡发育生长阶段,由于体质和环境的影响,相对于其他鸡种,商品肉鸡的发病率较高,并且难以从单个个体上检验出来,通常都是等到个体发病并且产生传染后才能察觉,因此,加强肉鸡的饲养管理对于诊断和预防传染病非常重要。

2.1 商品肉鸡几种常见传染病的诊断

现阶段,随着我国肉鸡饲养水平的提高,肉鸡饲养的规模也在不断地扩大,只有科学地养殖才能减少肉鸡发病率,当然,科学技术的应用,为商品肉鸡一些常见传染病的诊断带来了便利,我们不仅可以通过机械化的诊断工具来确保鸡群的健康与否,还可以通过体貌、毛色等对照诊断鸡群的健康情况。科学的管理模式区别于传统饲养模式,摒弃了传统模式中混养、散养,采用了科学的管理,封闭式的饲养模式,通过人为调节温度、湿度等外界环境以及杀菌消毒等防护手段,保证了肉鸡健康的生长环境,从而将肉鸡的发病率降到最低。然而,由于气候环境的变化,仍然有一些传染病防不胜防。

对于肉鸡来说,常见的传染病分为生长初期的大肠杆菌病、烟曲霉菌病;快速生长期的鸡新城疫、鸡球虫病;生长后期的禽流感以及经常性病发的大肠杆菌病。因此,熟练地掌握商品肉鸡在各个季节的发病规律是预防和治疗传染病的重要手段。

2.2 商品肉鸡几种常见传染病的发病规律

众所周知,春季和夏季是传染病的高发期,对于肉鸡种群来说也不例外。早春时节,由于通风和保暖之间的冲突,肉鸡的鸡舍一般比较干燥。随着肉鸡的增长和排泄物的增加,在不及时通风的情况下,补充不了新鲜的空气,以至于大量的有害气体滞留于肉鸡体内,久而久之,鸡群逐渐出现了病体。

春末夏初时节,由于气温的升高,昼夜温差的加剧,导致鸡群吸收的新鲜空气不能及时替补排出的有害气体,从而使得鸡舍在自然通风状态下已经无法实现气体之间的平衡交换,因此,夏季是肉鸡发病高峰期。这时候的商品肉鸡传染病常见的有大肠杆菌病和鸡球虫病。

由于冬季是一些病毒病菌的“冬眠季”,因此在这一季节,肉鸡的发病率较其他季节来说是比较低少的,但是饲养过程中,饲养人员不仅需要观察预防鸡群的健康,还需要保证它们拥有一个保温且通风的环境。

3 商品肉鸡几种常见传染病的治疗

虽然说鸡群传染病的及时诊断对于维护饲养人员的利益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对传染病的治疗在那些处在鸡群发病的特殊情况下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知道,由于肉群的庞大和集中,使得传染病在鸡群中传染速度之快,传染程度之深远远超出人类想象,因此,正确迅速的治疗方法对于挽救已经传染的鸡群来说十分重要。当今社会,疫苗药物的研究发展,使得预防和治疗肉鸡的传染病结合为一体。对于突发传染病的鸡舍,除了隔离出那些发病的肉鸡外,还可以通过对鸡舍的消毒、用具的清洗和肉鸡的药物喂食等措施来治疗已经出现常见传染病的鸡群。

4 结语

了解商品肉鸡常见传染病的诊断手法和治疗方式,不仅能够预防鸡群的发病概率,还能够将饲养人员已经出现的利益损失最大程度的降低到最小值。由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局限性,对于肉鸡的管理技术和饲养方式仍然需要我们继续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 吕学芳,王学娟,宋建华.商品肉用仔鸡常见疾病防治分析[J].农业科学苑,2007,(10).

[2] 师瑞梅.商品肉鸡疾病防治新理念[J].北方牧业,2012,(07).

常见传染病的防治范文第15篇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确保学校卫生工作再上新台阶

各单位要把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作为本单位的一项重要工作,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学校卫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本单位防病工作应急预案,研究部署防病工作措施,建立健全防病工作机制,定期对本单位防病情况进行自查,并将自查情况进行记录入档备查。

二、进一步做好学校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工作,有效预防和控制学校传染病暴发流行

学校传染病防控,应继续按照上级部门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部署,重点落实传染病防控措施。

1、继续做好市学校因病缺课症状监测工作,按季节有重点的对学生传染病(特别是流感、手足口病、胃肠道疾病等)的症状进行及时监测和动态分析,掌握传染病流行趋势,确保传染病防控措施有效到位。

2、加强对中小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因病缺课症状监测网络直报管理工作的督导与培训,做好传染病的预警预测,病因追踪和症状预警处置工作,要求症状预警处置率达1000%,校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及时率达到100%,力争实现全市报告率90%以上,指标完成情况将纳入学校健康校园创建的考核验收标准,纳入对各单位的年度考核。

3、严格落实中小学,特别是小学和托幼机构的教室、活动室的通风换气和消毒措施的落实工作,做到科学合理,重点落实学生(儿童)晨检制度,各学校要做好学校班级学生每天的缺课登记,并认真记录入档,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同时,完善新生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做好入托、入学新生计划免疫查漏补种工作。

4、加强症状监测、信息管理和分析利用,提高传染病防控的及时性、敏感性和预测预警能力。各有关单位要密切配合,做好数据汇总、分析工作,并将监测结果和分析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避免传染病在学校大规模暴发和流行。

三、开展学生常见病危害的健康监测,做好学生健康查体工作

要高度重视并加强学生体检工作,早发现学生身体的潜在疾病,如近视、龋齿、脊柱弯曲、心脏病、肾病等学生常见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使学生得到及时治疗和正确预防方式的指导,保护学生健康。做好体检数据的统计、分析评价,掌握学生体检健康状况,积极有效的开展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改善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1、教育与卫生部门要共同做好区域范围内中小学生的体检的培训、督导,落实学生健康体检工作。

2、做好数据统计、分析评价和质量控制等工作。掌握辖区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学生常见病防治情况,分析危害学生健康的相关危害因素,及时分析和掌握学生健康动态,卫生部门要定期指导学校开展学生常见病防治和健康教育工作。

3、准确按时上报《学生常见病预防控制调查卡》、《学校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报告卡》,各学校将《学校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报告卡》于每月28-30日报市疾病控制中心学校卫生科。

4、将学生常见病、伤害的监测纳入学生因病缺课症状监测直报系统,实现动态监测,并加强日常管理和督导,要求实现学校常见病督导覆盖率达到98%以上。

四、部门之间加强合作,继续开展创建健康校园活动

要充分利用“创建健康校园活动”这个平台,将学校传染病防控,学生常见病防治,学校环境卫生改善,学校健康教育(包括心理卫生、平衡膳食、控烟、伤害等内容)等工作纳入创建活动中,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促进学校卫生工作的健康发展。

1、教育与卫生部门要密切合作,将学校健康校园创建活动纳入全年的工作中,加强督导和动态管理,加大健康校园创建的覆盖面,按季节做好传染病和学生常见病的健康教育宣传和培训工作,继续深入开展“健康生活方式”、“口腔保健”、“心理卫生”进校园活动。

2、农村健康校园的创建活动要突出推动学校洗手设施、饮水设施、消毒设施和卫生厕所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学校卫生的整体水平。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