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合同管理标准范文

合同管理标准范文

合同管理标准

合同管理标准范文第1篇

关键词标准合同企业合同管理企业标准

一、合同文本的种类及标准合同的基本概念

《合同法》第十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只有书面合同,才能更好的保障交易安全和利益。再好的权利义务安排,如果不能形成书面合同,就会变成水中月、镜中花。按照现有的法律法规及企业的合同实践,合同书分为特定合同文本、示范合同文本和标准合同文本。特定合同文本是针对特定的业务一事一议而起草的文本,一般不进行大量重复使用;而示范合同文本,一般是国家行政部门、行业协会、国际团体或企业等的,可以反复使用,但是不需要强制使用的文本;与特定文本和示范文本不同,标准合同文本是合同制定单位以最大程度满足己方利益为宗旨,针对某类业务,强制推行使用的文本。一部分观点认为标准合同也被称为格式合同,合同对方没有谈判、修改的空间。例如航空公司的机票格式合同、保险公司的保险合同、银行的开户协议、供水/供电/供气等单位提供的文本。本文中讨论的标准文本与此有所不同,虽然由处于有利谈判地位的企业制定和强制使用,但是合同双方可以针对业务特点和价格等因素,对合同部分条款,有商务谈判空间,合同双方可以经过商务博弈形成最终文本。标准合同,在石油、工程、化工、运输等各行各业被广泛使用。

二、标准合同在企业合同管理中的基础作用

海洋石油工程企业属于施工类企业,与业务单一企业不一样的地方是它涉及到设计、采办、建造、安装等多个板块业务类型合同。在海洋石油工程企业实行标准合同的推广使用,规避因合同文本选择不当引起的合同风险,提高合同管理部门审核效率,为业务操作提供指引,有利于降低企业管理成本,提高企业防范风险的能力和维护企业自身的合法利益。同时它还有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商业形象,从而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标准合同在企业合同管理中的基础作用具体表现为:1.标准合同是经过实际业务较长时间的反复运用而总结出来的,能够科学地反映特定业务的基本需求和对标准合同制定方关注的合同风险点进行全面保护。标准合同具有使用广泛性,在某类型业务中适用,其适用面大,适用频率高,适用时间长,适用相对方较广。同时,标准合同规范了合同内容,节约了谈判时间,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合同交易效率。2.在企业推广标准合同,掌握标准合同制定的主动权,在出现合同纠纷时,可以通过完善的合同条款有效地防范与化解经营上的风险,维护企业的权益。3.标准合同有利于提高企业内部员工的工作效率。企业加强标准合同相关工作,为合同人员的工作起到指导作用,从而提高效率。4.标准化的合同管理,有助于企业形象的提升。企业采用标准化合同有助于让合作伙伴感受到企业合同管理的规范与秩序,也能够让其感受到企业员工的效率,从而帮助企业建立良好的商业信誉,提升企业形象。总的来看,在企业建立起标准化的合同体系是企业解决合同管理相关问题的重要举措。

三、企业标准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

海洋石油工程企业往往涉及的合同种类较多,合同周期长,项目实施风险大,虽然合同的风险管理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管理体系。我们也可以看到企业在标准合同管理工作中还是容易存在一些不足:1.对标准合同制定的认识存在片面性。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一部分观点认为,标准合同就是法律部门的工作,缺乏与法律部门进行良好的互动沟通。2.标准文本不能及时修订、更新。企业一些合同使用人员在使用标准合同过程中,如果没有形成合同风险总结和分享的长效意识,则很难将经验教训固化下来,也难以为合同的标准化工作提供源源不断的素材。3.标准合同的制定跟不上企业国际化速度。在标准合同的制定过程中,如果一味地秉着保护合同制定方利益,有着设置霸王条款的思维,这也难以跟上企业国际化的进程。4.合同的部分经办人业务能力参差不齐。其合同风险意识淡薄,也缺乏基本的合同法律知识,对标准文本条款的理解上也不够全面。选用标准文本后,有着一劳永逸的懒惰思维。针对项目独有风险点,不能及时完善和修改条款,没有将项目的实际风险与标准文本进行很好地融合

合同管理标准范文第2篇

关键词标准合同企业合同管理企业标准

一、合同文本的种类及标准合同的基本概念

《合同法》第十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只有书面合同,才能更好的保障交易安全和利益。再好的权利义务安排,如果不能形成书面合同,就会变成水中月、镜中花。按照现有的法律法规及企业的合同实践,合同书分为特定合同文本、示范合同文本和标准合同文本。特定合同文本是针对特定的业务一事一议而起草的文本,一般不进行大量重复使用;而示范合同文本,一般是国家行政部门、行业协会、国际团体或企业等的,可以反复使用,但是不需要强制使用的文本;与特定文本和示范文本不同,标准合同文本是合同制定单位以最大程度满足己方利益为宗旨,针对某类业务,强制推行使用的文本。一部分观点认为标准合同也被称为格式合同,合同对方没有谈判、修改的空间。例如航空公司的机票格式合同、保险公司的保险合同、银行的开户协议、供水/供电/供气等单位提供的文本。本文中讨论的标准文本与此有所不同,虽然由处于有利谈判地位的企业制定和强制使用,但是合同双方可以针对业务特点和价格等因素,对合同部分条款,有商务谈判空间,合同双方可以经过商务博弈形成最终文本。标准合同,在石油、工程、化工、运输等各行各业被广泛使用。

二、标准合同在企业合同管理中的基础作用

海洋石油工程企业属于施工类企业,与业务单一企业不一样的地方是它涉及到设计、采办、建造、安装等多个板块业务类型合同。在海洋石油工程企业实行标准合同的推广使用,规避因合同文本选择不当引起的合同风险,提高合同管理部门审核效率,为业务操作提供指引,有利于降低企业管理成本,提高企业防范风险的能力和维护企业自身的合法利益。同时它还有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商业形象,从而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标准合同在企业合同管理中的基础作用具体表现为:1.标准合同是经过实际业务较长时间的反复运用而总结出来的,能够科学地反映特定业务的基本需求和对标准合同制定方关注的合同风险点进行全面保护。标准合同具有使用广泛性,在某类型业务中适用,其适用面大,适用频率高,适用时间长,适用相对方较广。同时,标准合同规范了合同内容,节约了谈判时间,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合同交易效率。2.在企业推广标准合同,掌握标准合同制定的主动权,在出现合同纠纷时,可以通过完善的合同条款有效地防范与化解经营上的风险,维护企业的权益。3.标准合同有利于提高企业内部员工的工作效率。企业加强标准合同相关工作,为合同人员的工作起到指导作用,从而提高效率。4.标准化的合同管理,有助于企业形象的提升。企业采用标准化合同有助于让合作伙伴感受到企业合同管理的规范与秩序,也能够让其感受到企业员工的效率,从而帮助企业建立良好的商业信誉,提升企业形象。总的来看,在企业建立起标准化的合同体系是企业解决合同管理相关问题的重要举措。

三、企业标准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

海洋石油工程企业往往涉及的合同种类较多,合同周期长,项目实施风险大,虽然合同的风险管理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管理体系。我们也可以看到企业在标准合同管理工作中还是容易存在一些不足:1.对标准合同制定的认识存在片面性。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一部分观点认为,标准合同就是法律部门的工作,缺乏与法律部门进行良好的互动沟通。2.标准文本不能及时修订、更新。企业一些合同使用人员在使用标准合同过程中,如果没有形成合同风险总结和分享的长效意识,则很难将经验教训固化下来,也难以为合同的标准化工作提供源源不断的素材。3.标准合同的制定跟不上企业国际化速度。在标准合同的制定过程中,如果一味地秉着保护合同制定方利益,有着设置霸王条款的思维,这也难以跟上企业国际化的进程。4.合同的部分经办人业务能力参差不齐。其合同风险意识淡薄,也缺乏基本的合同法律知识,对标准文本条款的理解上也不够全面。选用标准文本后,有着一劳永逸的懒惰思维。针对项目独有风险点,不能及时完善和修改条款,没有将项目的实际风险与标准文本进行很好地融合

合同管理标准范文第3篇

[关键词] 企业; 合同管理; 标准化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19. 042

[中图分类号] F273; F71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19- 0077- 01

1 标准化理念的概述

由国际标准组织与国际电工委员会对“标准”所下的定义可知,标准的目的是为在某一情况下获得秩序的最佳程度。这里所称的“最佳程度”是理解标准与技术之间关联性作用的一种言简意赅的陈述。这说明了标准必须建立在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基础上,反映当下的技术水平。这是因为制定标准的过程,就是将科学技术的成果和实践中积累的先进经验相互结合并对其进行总结。该标准化过程不是不加分析地纳入,而是要经过分析、比较、选择,再加以综合,是一个总结和提炼的优化过程[1]。此外,标准化过程是一个不断制定标准又不断修订标准的过程,这个过程本身就足以表明它是积累科学技术成果和实践经验的一种形式。这种形式比其他形式更系统、更广泛,而且是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一个新标准的产生是科学技术积累的开始,标准的修订是深化和提高,是新经验取代旧经验。从另一角度来看,标准化过程如人类文明社会经济与科研活动实践经验的规范化过程。

2 企业合同管理标准化应用意义

(1) 通过标准化降低合同管理沟通成本。对企业合同管理的沟通与协作而言,在企业内、外各部门之间,通过制定各种合同标准实现合同管理的统一性,以保证企业合同管理功能的发挥。尤其是通过发展合同管理业务标准化,可把合同管理的各项业务活动内容、相互间的业务衔接关系、各自承担的责任、工作的程序等用标准的形式加以确定,这不仅是加强管理的有效措施,而且可以使合同管理工作经验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为实现合同管理制度化与自动化奠定基础。对企业外部合同签订而言,标准化使企业合同管理与企业外部约束条件相协调,不仅有利于企业解决原物料、配套产品、外购、委外业务等管理问题,而且可以使企业具有适应市场变化的应变能力,并为企业实施效率与效益化生产方式、供应链管理等先进管理模式创造条件。

(2) 以标准化作为提升员工工作效率的手段。从人的观点切入,并结合标准化的概念,在实行合同管理标准化时,非常关键的一项工作是在规律与创新两者之间取得平衡。也就是说,一方面提供固定程序让员工遵循,另一方面为员工提供一定的自由度,让员工能创新与有创意地处理成本、质量等挑战性目标。在遵循工作规范上,将明确的工作标准,作为员工工作的指引。其次,在创新方面,企业在上述对员工明示的工作标准基础上,应鼓励员工改善现有的工作合同标准,当员工发现能够加入自己的创新并可行的改善构想时,可带给员工无比的活力与成就感,使员工工作的态度由被动接受指令,转变为主动产生附加价值,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共同成长。

3 企业合同管理标准化应用措施

(1) 设计合同标准化管理的组织体系。为了实现合同管理的标准化操作,企业有必要首先对合同管理的组织结构进行标准化的重构。这种标准化的组织结构包括如下一些内容。一是对于项目的申报部门进行重新定位,严格按照工程需要来设立项目,并且通过合同作为介质来协调工程项目申报所涉及的部门之间的合作问题。二是对于合同的归口部门的管理工作进行重构。对于企业内部所涉及的所有工程合同,设立统一的协调管理部门,减少合同管理方面的冲突。设立统一的合同管理部门还需要配以明确系统的合同管理技术,如编制标准化的合同签订程序、合同验收标准、合同解除与变更的标准等,通过标准化来提升合同管理的质量。三是商务活动机构的设立。这一机构的设立目的在于对合同管理所涉及的所有部门进行协调,督促合同上游部门做好合同签订的准备工作,并监督其与合同下游部门所开展的谈判与签约活动。

(2) 完善合同标准化管理的运行程序。第一,合同签订流程清晰化、签订过程主管化、成本控制层次化。项目管理机构须形成较为合理的合同签订过程管理程序。由于项目管理机构签订的合同大多数具有较多的专业元素,这就决定了专业工程师在合同签订中的主导地位。因此,合同签订前的合同洽商,由承办人与合同相对方进行联络、沟通、洽商,计财部等其他部门在概预算情况、类似合同文本提供等方面配合合同承办部门的工作。第二,合同档案管理部门化、过程化、常态化。合同承办人按项目管理机构合同管理部门要求跟踪合同履行结束前相关情况,并围绕合同收集、管理和保管合同签订前、合同签订、合同履行和合同结束各个环节形成的合同相关资料。原则上在合同履行结束后10日内将上述资料归档、装订成册并形成资料清单送交合同管理员。第三,合同管理相关岗位互控化。合同相关各个岗位的工作是相互衔接、联动的整体,各个岗位虽然分工各异,但本岗位对其他岗位也有控制、纠错的义务。比如此次填报合同管理签订、履行表的过程,就是一个内部合同文本、验工计价、财务付款各环节相互纠错的一个绝好机会。

主要参考文献

合同管理标准范文第4篇

物业管理服务合同范本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在自愿、平等、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甲方将( 物业)委托乙方实行物业管理,订立本合同。

第二条 物业基本情况

物业类型:

坐落位置: 市 区 路(街道) 号;

占地面积: m;

建筑面积: m。

第三条 乙方提供服务的受益人为本物业的全体业主和物业使用人,本物业的全体业主和物业使用人均应履行本合同,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二章 委托管理事项

第四条 甲方就 住宅区域内的下列物业管理事项委托乙方管理:

1.房屋共用部位、共用设备的修缮和管理。

2.公共设施的修缮和管理。

3.社区服务配套设施的经营和管理。

4.房屋修缮基金、高层住宅电梯水泵大修更新基金和街坊公共设施修缮基金的账务管理。

5.物业档案资料管理。

6.建筑管理。

7.公共环境卫生。

8.保安。

9.高层住宅电梯、水泵运行服务管理。

第三章 委托管理期限

第五条 本合同自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止。

第四章 双方权利义务

第六条 甲方权利义务

1.负责制定《住宅使用公约》和《住宅使用说明书》并将其作为房屋租赁合同的附件要求业主和物业使用人遵守。

2.审定乙方制定的物业管理方案。

3.检查监督乙方管理工作的实施及制度的执行情况。

4.审议乙方在小区的年度管理计划、资金使用计划及决算报告。

5.保修责任范围内的房屋、设施和设备的维修养护,按以下第 种方式处理:

(1)甲方负责返修。

(2)委托乙方返修,支付全部费用。

(3)其他。

6.在合同生效之日起 日内向乙方提供 平方米建筑面积管理用房(产权建筑面积管理用房,产权仍属甲方),由乙方按下列第 项执行:

(1)无偿使用。

(2)按建筑面积每月每平方米 元租用,其租金收入用于物业管理和服务。

7.负责归集物业管理所需全部图纸、档案、资料,并于合同生效之日起 日内向乙方提供。

8.当业主和物业使用人不按规定缴纳物业管理费时,负责催交或以 方式偿付。

9.协调、处理本合同生效前发生的管理遗留问题。

10.协助乙方做好物业管理工作和宣传教育、文化活动。

11.其他。

第七条 乙方权利义务

1.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及本合同的约定,制定物业管理方案。

2.对业主和物业使用人违反法规、规章的行为,提请有关部门处理。

3.按本合同相关的约定,对业主和物业使用人违反业主公约的行为进行处理。

4.选聘专营公司承担本物业的专项管理业务,但不得将本物业的管理责任转让给第三方。

5.负责编制房屋、附属建筑物、设施、设备、绿化的年度维修养护计划,经双方议定后由乙方组织实施。

6.向业主和物业使用人书面告知物业使用的有关规定,当业主和物业使用人装修物业时,书面告知有关限制条件,并负责监督。

7.每 个月向全体业主和物业使用人公布一次维修养护费用收支使用情况。

8.对本物业的公共设施不得擅自占用和改变使用功能,如需扩建或完善配套项目,须与甲方协商后报有关部门批准方可实施。

9.其他。

第五章 物业管理服务要求标准

第八条 乙方须按下列约定,实现管理目标,即业主和物业使用人对乙方的管理满意率达到 %。

1.房屋外观:

2.设备运行:

3.房屋及设施、设备的维修、养护:

4.公共环境:

5.绿化:

6.交通秩序:

7.保安:

8.急修:

小修:

第六章 物业管理服务费用

第九条 物业管理服务费(略)。

第十条 住宅区域的非居住用房管理服务费按居住收费标准的 倍收取。

第十一条 车位和使用管理费用由乙方按下列标准向车位使用人收取:

1.露天车位:

2.车库车位:

3.其他:

第十二条 乙方对业户或物业使用人的房屋自用部位、自用设备维修养护及其他特约服务,由业主或物业使用人按实际发生的费用计划。

第十三条 乙方向业主和物业使用人提供的其他服务项目的收取标准约定如下:(自定)。

第十四条 房屋共用部位、共用设备、设施、公共设施的维修、养护费用按以下方式承担:

1.保修期内属保修范围内的房屋共用部位、共用设备、设施、公共设施的维修、保养费用由甲方承担。

2.不属保修范围内的维修、养护费用由业户按建筑面积承担。

第七章 违约责任

甲乙双方应严格履行本合同,一方违约,另一方有权解除本合同,违约方同时应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违约金按项目总额的20%由违约方承担。造成一方损失的,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第八章 附 件

第十五条 双方约定自本合同成效之日起 天内,根据甲方委托管理事项,办理接管验收手续。

第十六条 双方可对本合同的条款进行补充,以书面形式签订补充协议,补充协议与合同具有同等效力,但不得修改本合同印制条款的本意。

第十七条 本合同的附件均为合同有效组成部分。本合同及其附件内,空格部分填写的文字与印刷文字具有同等效力。

第十八条 本合同正本连同附件共 页,一式三份,甲乙双方及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十九条 因房屋建造质量、设备设施质量或安装技术等原因,达不到使用功能,造成重大事故的,由甲方承担责任并作善后处理。产生质量事故的直接原因,以政府主管部门的坚定为准。

第二十条 本合同执行期间,如遇不可抗力,致使合同无法履行时,双方应按有关法律规定及时协商处理。

第二十一条 本合同在履行中如发生争议,双方应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提请仲裁委员会裁决(当事人双方没达成书面仲裁协议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二十二条 合同期满,本合同自然终止,双方如续订合同,应在该合同期满 天前向对方提出书面意见。

第二十三条 本合同自签订之日起生效。

甲方签章: 乙方签章:

代表人: 代表人:

日期: 日期:

关于物业管理服务合同

甲方:xxxx有限公司

乙方:xxxx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一、总则

㈠ 本合同当事人

⒈ 委托方(以下简称甲方):

名称:xxxx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

地址:

邮编:xxx

电话:

⒉ 受委托方(以下简称乙方):

名称:xxx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

地址:

邮编:xxx

电话:xxx

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物业管理条例)和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甲乙双方在自愿、平等、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就甲方选聘乙方以承包制形式对北京xxx大厦整体(不含a座酒店)提供后期物业管理服务事宜,双方经平等协商一致,订立本合同。

㈡ xxx大厦位置、面积及服务范围

1、坐落位置:

2、物业类型:综合性商业物业。包括写字楼、商铺、会议中心、停车场(地上、地下)等。

3、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含停车场)。

二、物业服务期限

㈠本合同为固定期限合同,合同期为24个月,即XX年12月1日至20xx年11月30日。

㈡ 本合同期满前一个月,甲方以书面形式通知乙方是否续签。

三、物业管理服务内容

㈠ 乙方以承包制形式为甲方提供物业管理服务,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1、 制定物业服务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管理与物业相关的工程图纸、租户档案与竣工验收材料等;建立物业管理的各项制度。

2、房屋建筑共用部位的日常维修、养护和管理,共用部位包括但不限于:楼盖、屋顶、外墙面、承重墙体、楼梯间、公共卫生间、走廊通道、配电房、消防监控室、安全中控室、卫星电视机房等(如以上存在与酒店共用部分的,管理权责以酒店与写字楼分摊管理合同为准)。

3、共用设施设备的日常维修养护、运行和管理,共用设施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共用的上下水管道、共用照明、积水井等。

4、公共设施和附属建筑物、构筑物的维修、养护和管理,包括围墙、道路、室外上下水管道、自行车棚、停车尝沟渠、池、井、路灯等。

5、公共绿地、花木、建筑小品等的养护与管理。客户提出要求时,应为客户提供室内有偿花卉租摆服务等。

6、配套服务设施根据甲方委托进行管理。

7、公共环境卫生,包括公共场所(部位)的清洁卫生、垃圾的收集、清运、楼宇外墙(含玻璃幕墙)的定期清洗、化粪池定期清掏服务及为物业使用人提供室内的有偿清洁服务等。

8、维护公共秩序,包括门岗服务、物业区域内巡查、安全监控、消防监控。维护物业区域内车辆行驶秩序,对车辆停放进行疏导管理;地下停车场的日常管理与收费服务等((如以上存在与酒店共用部分的,管理权责以酒店与写字楼分摊管理合同为准)。

9、消防服务:包括公共区域消防设施的维护以及消防制度的建立;协助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发生火灾事故时及时向有关单位报告;采取相应措施,做好救助工作。

10、电梯的运行和日常维护管理。

11、房屋装饰装修管理服务。制定(租户装修指南)供租户作为操作依据,装修图纸均需由乙方事前批准,并签订(装修管理协议),负责监督租户按照乙方批准的装修图纸和其他有关规定进行装修。

12、写字楼前台服务,包括解答客户咨询、接受客户投诉、处理客户报刊邮件等服务。

13、公共区域节假日物业装饰布置。

14、联系政府各职能部门及协调工作。

15、每月定期抄水表、电表,并对数据进行统计、汇总。

16、写字楼集中开放时间(8:00—18:00)内的夏季空调制冷及冬季采暖供应。

17、与酒店共用设备设施的维修保养及运行由酒店管理公司负责,乙方负责监督,按照与酒店最终协商为准。

18、写字楼会议中心会议组织管理服务,包括接受会议中心租赁客户咨询、组织管理会议中心会议服务、收缴会议中心会议服务各项费用。

19、负责地下二层员工餐厅的监督和管理服务质量以及收缴日常经营收入等各项费用。

㈡ 财务管理原则

xxx大厦项目物业相关经营性收入归乙方所有,与之相配比的支出由乙方承担。

1、账户管理原则:

本物业管理的相关收入和支出均通过乙方为本项目物业管理处所开立的专用银行账户进行处理,专用银行帐户预留三方印鉴,即太平物业财务专用章、太平物业法定代表人名章、国际公司法定代表人名章。乙方付款均需以转帐支票形式付款,并通知银行必须见三方印鉴才可办理付款手续。

2、费用收缴原则:乙方在任何时候向本物业的业主、物业使用者收费应提交收费通知单,并提供正式发票。包括固定费用及非固定费用,固定费用即物业管理费、空调制冷费及采暖费,非固定费用包括有偿服务费及其他相关费用。

3、会议层由乙方代为管理,乙方应提前通知甲方会议召开的时间及地点,并办理甲乙双方签字认可的会议用时记录,并根据会议实际召开的时间及收费标准进行收费,实收会议费全部交给甲方。

3、乙方所辖物业处根据甲方与租户签订的租赁合同之规定内容,每月向租户缴费通知书,并将收取款项存入甲方专用账户,并提供正式发票。

4、乙方必须按国家税法规定,足额缴纳自己应负担的各种税款。

5、乙方所辖物业处将定期核对空置单元面积和管理费金额,向业主收取空置单元管理费及其他能源费用(如有),以保障物业管理工作能顺利进行。

6、按照实际开支情况并针对市场情况变化,需调整本物业的物业管理费标准,则须由甲方与乙方共同商议确定新的物业管理费标准并签署补充协议后执行。本合同其他条款仍为有效。

7、甲方应积极协调(乙方配合)xxx大厦集团自用部分物业费用的收取,保证物业管理区域工作的顺利进行。

8、在不违反现行的

法律、法规和北京市的地方法规的前提下,物业管理费主要但不限于以下开支:

⑴管理服务人员的招聘、工资、奖金、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和按规定提取的福利费、解聘费用及其他人工成本类费用;

⑵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日常运行、能源及维护费用;

⑶物业管理公共区域清洁卫生费用; ⑷物业管理公共区域绿化养护费用;

⑸物业管理公共区域秩序维护费用;

⑹办公费用及法律诉讼、审计费用;

⑺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及公众责任保险费用及其它相关保险;

(8)该项目的供暖、制冷费用和公共区域的给排水费用;

(9)其他有关物业管理开支及临时应急需支出的(如有)的其他费用;

9、物业管理费应全部用于本合同约定的支出。物业服务支出年度结算后结余部分,转入下一年度继续使用,不得用于其他支出。每一年度结束后,甲方派出中介审计机构对物业公司年度收支情况进行专项审计,并视审计结果出具具体意见,如发现物业公司有严重违反本合同约定,将物业收入挪做他用,甲方有权单方中止合同;

10、乙方所辖物业处应向甲方公布物业管理年度计划和物业服务资金年度预算、决算,并将每月的经营情况及资金收付情况上报业主备案,业主有权根据月度经营情况进行定期检查物业费的使用情况。

㈢人事管理

为本项目提供物业服务的乙方所聘用的全部物业管理人员,其劳动人事关系(包括工资、福利待遇、保险等)隶属于乙方,由乙方负责签订劳动合同予以聘用并承担全部人工类费用。并由乙方对各级人员拥有直接人事任免权。

㈣其他委托事项

⒈组织开展本物业内的文化娱乐活动;

⒉可以与客户签订其它与物业有关的特约服务,服务内容和费用由乙方与客户另行约定;

⒊发现物业服务区域内违反有关治安、环保、物业装饰装修和使用等方面法律、法规的行为,应当及时告知、建议、劝阻,并向有关部门报告;

四、物业管理服务质量要求

㈠管理服务质量要求

⒈设备运行方面(供冷供暖)

⑴夏季空调供应时间为5月1日—9月30日,特殊情况根据北京市相关规定;

⑵冬季供暖时间为11月15日—次年3月15日,特殊情况根据北京市相关规定;

⒉其他服务标准及服务保证

⑴物业外观:保持统一外观,禁止违章建筑并确保外观明亮整洁,禁止违规设立各种广告、招牌等;

⑵设备运行:确保直接管理的机电设备运行顺畅,除不可抗力及意外事件外不得无故中断;遇检修停运时,需提前两天书面告知全体客户;

⑶房屋共用部位及设施设备的维修养护:由专业公司定期进行维修及保养,确保运作安全正常;

⑷急修:提供客户单元内二十四小时有偿急修服务,排除故障,解决问题。小修:参照执行(房屋及其设备小修服务标准);

⑸绿化维护:保持草坪春夏常绿及进行保养,四季时节定期更换时花;

⑹环境卫生:保持物业环境优雅、整洁、美观;

⑺公共秩序维护:协助公安部门维护本物业区域内的公共秩序,保证24小时的门岗和巡查;

⑻交通秩序和停车管理:保证物业内交通畅通无阻,保证车辆停泊行驶合理有序,24小时设专人看管;有发生紧急情况的处置预案;

⑼消防管理:确保物业范围内的安全,做好防火防盗工作及巡查,不得出现严重事故;

⑽电梯运行维护:确保主梯运行顺畅,不得无故中断,有发生紧急情况时的处置预案,日常维护由专业公司负责;

⑾装饰装修管理:有健全的装修管理服务制度;

⑿在公共区域安装及摆放与物业管理无关的装饰品、摆件、挂件等物品须经甲方同意;

⒊物业管理服务量化指标(如乙方违反下列规定之一甲方有权扣除当月物业费5%—10%并每月上报甲方以下9项报表):

⑴办公室管理:督促指导各类文件处理,急件催办率95%;做好公司内外部关系的协调,重大失误率为1%以下;完成信息的收集、整理和上报及时率99%;

⑵人力资源管理:做好员工岗前培训,上岗合格率95%;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100%;

⑶质检管理;各项检查内容计划落实实施率95%;不合格处理率及跟踪验证及时率100%;

⑷财务管理:服务费用收缴率95%;缴费通知单发放率、正确率100%;

⑸秩序维护及消防管理:秩序维护管理范围内无责任事故;消防控制系统24小时值班;车辆专人疏导,排放整齐;无责任丢失、责任盗窃、治安案件;无重大刑事案件;无重大人员伤亡;无责任火警、火情;火灾报警通知率达100%;

⑹工程管理:设备完好率不低于98% ;无重大责任事故;设备返修率低于1%;不发生人为责任事故,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零维修及时率98% ,合格率100%;制定设备安全运行,岗位责任制,定期巡回检查、维修保养、运行记录管理;维修档案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⑺环境保洁管理:大厦内公共区域卫生达标率98%;绿植养护达标率99%;

⑻客户服务管理:规范服务,仪容仪表及言行举止符合要求;业户投诉及报修受理率100%;重大投诉及维修事件回访率100%;本合同期内每季度至少进行一次客户满意率调查,且保证客户满意率80%以上,并统计投诉率且客户投诉率低于1%以下;

⑼催缴租户租金:大厦外部租户拖欠租金超过2月以上;

五、物业管理费用收取及支付

㈠物业服务费

⒈物业管理费为办公楼人民币32元/m2/月,首层商铺为人民币35元/m2/月;裙房商铺为人民币30元/m2/月。注:以实际租户签约租赁合同为准;

⒉收取及支付酒店管理公司的物业费内容及标准详见双方共用设施设备管理合同;

⒊物业服务费价格的调整,按政策规定或根据本物业实际管理情况,经双方协商一致后可适当调整;

⒋物业使用人逾期未交纳物业服务费的,乙方应从逾期之日起每日加收应缴而未缴费用的万分之五的违约金。该标准应

在租赁合同及其它相关文件中加以约定并遵照执行。如出现物业使用人欠缴物业服务费严重情况,乙方应通过法律途径或其它正当措施,保持和保证物业管理维持正常服务内容和标准。甲方给予充分配合;

⒌按国家有关法规,房屋的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公共场地的维修、养护费用,包括:

⑴房屋共用部位和共用设施、设备的日常维修、养护费用,由乙方在物业管理费中列支。大、中修费用由甲方负责,并由乙方向甲方提交方案,获批准后实施;

大修标准:对设备进行分解检查,修理或更换不符合计划标准的零部件,将设备调整到规定的功能状态。

例如:建筑结构、玻璃幕墙、室外广场损坏,防水层老化失效,室内装修大面积破损,大型设备(如电梯、擦窗机等)因使用年限达到大修标准,末端设备达到使用年限需要大批量更换以及因技术发展和使用需求进行的设备更新改造、新建等。

1、地下室防水层老化失效,采取局部堵漏的方法无法解决渗漏问题,需重新做防水;

2、电梯在一般正常使用情况下,当主机和电控设备磨损严重或性能全面下降时,应进行大修,大修时间宜定为5~6年一次;

3、擦窗机在一般使用情况下,当故障率升高,电气线路、零部件达到严重损坏时应做更新工程。大修时间宜定为3年一次。

中修标准:只对设备的某些分系统、分机、重要部件按大修要求进行,或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排除故障、调试性能,使主要技术性能达到规定要求。中修一般在设备某些技术状态恶化时进行。

例如:室内墙面、地面、天花板大面积空鼓、脱落,室内装修重新粉饰,大型设备(如电梯、擦窗机等)重要部件磨损严重、性能下降达到中修标准,末端设备零配件批量更换等。

1、瓷砖空鼓、裂缝、风化、有脱落危险时应修补或重作。

2、电梯在一般正常使用情况下,当部分重要部件磨损严重,运行性能下降要进行中修,中修时间宜定为3年左右一次。

3、擦窗机在一般使用情况下,需更换部分损坏的零部件及电气线路。中修时间宜定为2年一次。

⑵附属配套建筑和设施的小修、养护费用,由乙方在物业管理费中列支;中修费和大修费用、更新费用及其它应由甲方支付的费用须经甲方审核同意后45天内支付。 建筑和设备设施大中修的清单及规定时间见附件。

㈡空置费

⒈定义:空置单元系指物业全部可租售面积减去已租售面积,空置费指甲方自拿到(竣工验收备案表)后,按买卖或租赁合同的约定时间将物业交付于首位物业使用人使用当日起,向乙方支付仍未出租/出售部分面积的物业服务费用,简称空置费,以维持本物业的正常运转。无论该单元是否自用、出租、空置或做其它用途。该费用属甲方履行产权人付费的责任,并享受其它产权人应有的权利。

⒉甲方应按照合同规定支付乙方空置费(如空置期在15日内,免收空置费,超过15天,按一个月收取),确保乙方能维持大厦的正常运转。

⒊如甲方不能在3个月内支付乙方空置费造成乙方无法正常进行本物业的管理服务,则乙方有权单方面解除本合同,并要求甲方支付直接经济损失。

㈣停车场管理

⒈乙方按照基本开支、实报实收的原则管理停车常

⒉涉及乙方停车场管理的其他条款,包括停车场经营、管理及交付使用后的运营费用、临时停车费的处理等,甲、乙双方已于停车场交付使用前签订协议,详见双方停车场管理合同。

3.现停车场管理公司“北京阳光海天停车管理有限公司”合同到期20xx年04月08日,甲乙双方重新协商停车场管理事宜。

六、双方权利义务

㈠甲方权利义务

⒈有权依据本合同的约定,对乙方各阶段的服务质量做出评价,并有权要求乙方对不合格的内容及时整改。

⒉支付乙方在本合同内列明应收取的费用。

⒊审定乙方制定的物业管理服务工作计划、物业管理运行成本及费用预算和物业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检查监督乙方物业管理服务的实施情况。

⒋甲方有权每季度按照本合同内容对乙方的日常管理工作、服务态度及质量进行随机监督检查。

⒌审核批准乙方呈报的物业管理年度工作计划、并有权检查、监督其执行情况。

⒍根据建设部关于房屋承接查验标准的规定向乙方交接物业,并针对物业实际情况协助乙方完成客户入伙工作。

⒎甲方负责对外招标并签订本物业所需要的各类对外承包服务、材料等合同,由乙方负责监督各类服务提供商的日常工作后订定三方合同。相关费用经过甲方审核后由乙方直接以转帐支票方式对外支付。

⒏当客户不按规定交纳物业服务费时,协助乙方进行催交。

⒐协助乙方作好物业区域内的物业管理工作。

⒑本合同有效期内,甲方有权在本物业的租售及本物业管理宣传的广告媒体中,按乙方的标识使用规定使用乙方的名称及标识(包括文字和图案),声明本物业由乙方提供物业管理服务。

⒒甲方不得无故干预乙方的正常物业管理工作。

⒓乙方商业资料,未经乙方允许,不得向与本物业无关的第三方透露;如有违反并造成乙方损失,甲方需承担赔偿责任。

⒔协助乙方对酒店的设备管理进行督促检查。

14.若本合同期内,由于乙方过错导致物业管理服务中出现较重责任事故,甲方有有权扣除当月物业费20%—50%;出现重大责任事故,甲方有权提前解除本合同并有追究乙方经济责任并赔偿其损失的权利。

㈡乙方权利义务

⒈按照本合同要求向甲方提供服务,主动优质地在合同期内完成各项工作内容。

⒉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及本合同的约定,向本物业区域内的全体客户提供物业服务。协助甲方向租户收取物业服务费,包括通过必要途径催收欠缴费用。

⒊有权要求甲方和租户配合乙方的管理服务行为。

⒋乙方需对各项管理职责定期做出调整和建议,并针对改善本物业管理或增加服务项目等事宜向甲方递交报告及做出建议。

⒌对租

户违反物业管理相关规定的行为,有权根据情节轻重,采取劝阻、制止、仲裁或起诉等一切充分必要措施,保障产权人合法利益和物业正常管理。

⒍可选聘专营公司承担本物业的专项管理业务,但不得将物业的整体管理委托给第三方。

⒎负责编制房屋、附属建筑物、设施设备、绿化的年度维修养护计划,经甲方审定后组织实施。

⒏向租户告知物业使用的有关规定。

⒐乙方每季度会同甲方进行一次物业服务满意率调查。

⒑乙方未能履行物业服务合同的约定,导致租户人身、财产安全受到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⒒遇客户投诉服务质量问题时,须由乙方出面向客户解释及解决。

⒓妥善保管甲方移交的全部工程图纸、管理资料及原始凭证,以备需要时查验,及时搜集与提供甲方所需要的统计资料,并应在本合同届满时将上述资料及全部用房、所购物资、所余资金及全部档案资料,如数归还甲方或下一任物业公司。

⒔及时向甲方呈报物业管理年度工作计划、物业管理运行成本及费用预算和各项物业管理规章制度,经双方核准后认真组织贯彻执行。

⒕对本物业的共用设施不得擅自占用或改变其使用功能,如需扩建或完善配套项目,须经甲方同意,并呈报有关部门批准后实施。

⒖乙方不得以本物业的名义向外贷款、担保或做任何有损甲方利益的行为,凡涉及甲方权利或权益问题均须征得甲方同意。

⒗对于甲方提出的在物业管理方面的合理意见与建议,乙方应予以接受,并在合理期限内改正。对于乙方不接受或限于条件的限制不能完成的,乙方应向甲方及时做出合理解释,甲、乙双方协商处理。

⒘乙方应全力配合甲方有关物业管理相关工作,在管理工作范围内应甲方要求向甲方提供相应的资料。

⒙甲方商业资料,未经甲方允许,不得向与本物业无关的第三方透露。

19.乙方每季度就经营和物业管理的制度执行状况自行检查并向甲方出具经济分析报告。

20.乙方需无条件接受甲方每季度按照本合同内容对乙方的日常管理工作、服务态度及质量等工作进行随机监督检查。

21.乙方对业主/租户自用部位的其他特约服务的费用可另行协商和另行收取费用。

22.乙方将按照本物业的实际情况,报甲方书面同意后,方可制订有偿服务的收费标准。

七、其他事项

㈠ 物业的承接查验

⒈ 验收标准:乙方按照国家房屋交验的相关标准和物业的实际情况进行验收工作。

⒉ 交付:物业承接查验过程中须按照乙方制定的承接查验收文件进行填写,甲、乙双方签字确认后进行交接。对承接查验过程中发现的遗留问题或需进行整改的部分,甲方须认真及时的进行解决。

㈡ 因房屋建筑质量、设备设施质量或安装技术等原因,达不到使用功能,造成重大事故的,由甲方承担责任并作善后处理;产生质量事故的直接原因,以政府主管部门的鉴定为准。

八、合同变更、解除和终止的约定

㈠本合同之一切条文,必须经过甲、乙双方共同协商,在取得一致意见后,方可做出修改、删减、增加或解除。

㈡本合同执行过程中,如遇不可抗力,致使合同无法继续履行,经甲、乙双方共同协商后,可做相应修改或解除。

㈢本合同期满(XX年12月1日—20xx年12月31日),甲方决定在本合同期满后不再委托乙方的,应提前一个月,书面通知乙方;乙方决定不再接受委托的,亦应提前一个月书面通知甲方。

㈣本合同期满,甲、乙双方应完成各自债权债务的处理,包括物业管理费用的清算,对外签署的各种协议费用由甲方直接承付。

㈤如出现以下任何一种情况时,甲方有权单方面解除本合同。

⒈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及北京市的地方法规、规章,进行违法经营活动。

⒉在本合同有效期内,被国家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不具备物业服务资质的。 ⒊未经甲方同意擅自改变公共建筑、共用部位及共用设备设施用途。

⒋未经甲方同意擅自改变物业管理用房的用途,擅自利用物业公共建筑、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进行经营的。

㈥本合同生效后,甲、乙双方任何一方公司内部出现的股权转让、股东变更、法定代表人变更或甲方将本物业整体或部分转卖第三方及其它原因均不构成修改或终止本合同的理由,否则违约方须承担违约责任,赔偿守约方直接经济损失。

㈦本合同终止后,乙方如因客观原因仍不能撤场并交接的,甲、乙双方应本着善意态度友好协商过渡阶段服务和计费办法,尽最大努力妥善处理后续事宜,但最长不超过合同终止后三个月,双方应将所有工作交接完毕。在交接期间,甲、乙双方仍需按原合同的约定履行双方的权利与义务,确保本物业营运畅顺。

九、违约责任

㈠因甲方严重违反本合同的约定,导致乙方不能进行正常的物业管理服务的,乙方有权要求甲方在一定期限内解决,并与甲方协商有关解决方案。如甲方仍不履行自己在本合同中的义务,乙方有权终止合同。如造成乙方经济损失的,甲方须根据损失情况给予乙方相应经济赔偿。

㈡乙方提供的服务达不到合同约定的标准,甲方有权要求乙方限期整改。整改后仍不符合要求的,甲方有权终止本合同。造成甲方经济损失的,乙方应给予甲方相应经济赔偿。

㈢在履行本合同期间,甲、乙双方任何一方违约致使本合同的目的不能实现的,违约方在接到对方书面通知十五日内应当改善或履行合同义务。违约方接到书面通知一个月内仍未能改善或履行合同义务的,守约方可以单方终止本合同,并有权要求违约方赔偿直接经济损失。

㈣在不可预见情况下,如发生煤气泄露、漏电、火灾、水管破裂、救助人命、协助公安机关执行任务等突发事件,乙方为维护公众、本物业客户的切身利益而采取紧急避险措施造成必要的财产损失的,当事双方按有关法律规定处理。

十、附则

㈠本合同一式四份,甲、乙双方各执二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本合同在履行中如发生争议,双方应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甲、乙双方同意依法向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起诉。

㈢本合同自甲、乙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㈣本合同附件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十一、特别约定

㈠乙方不负责酒店管理的设备设施审批;根据函〔XX〕44号约定,甲方代表写字楼管理方北京xxx太平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签订“写字楼与酒店分摊协议”中所有合同。北京xxx太平物业管理有限公司负责合同的执行并继承合同内约定责任及利益。

㈡乙方遵守“写字楼与酒店分摊协议”,不得长时间拖欠协议规定款项。

十二、物业委托管理风险金

双方签订合同之日起30天内,乙方须缴纳甲方物业委托管理风险金100万元。

附件:1.建筑和设备设施大中修规定时间表

2. 设备设施和建筑大中修清单

3. 保洁卫生标准

4. 秩序维护服务月评估细则

物业管理服务合同范本

委托方(以下简称甲方):全体业主

全体业主代表: 业主委员会

负责人:

办公场所:

联系电话:

受托方(以下简称乙方):

名称: 物业公司

法定代表人:

注册地:

住所地:

邮编:

联系电话:

甲、乙双方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在自愿、平等、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就甲方

将(物业名称)委托乙方实行物业管理有关事宜,达成一致意见,特订立本合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物业基本状况

物业名称:

物业类型:

坐落位置:(市)区

四 至:东南西北

占地面积:平方米

建筑面积:平方米

委托管理的物业构成细目详见本合同附件一。

第二条 乙方提供服务的受益人为本物业的全体业主。甲方应当要求本物业的全体业主根据业主公约履行本合同中的相应义务,承担相应责任,并遵守本物业共用部位和共用设施设备的使用、公共秩序和环境卫生的维护等方面的管理制度。

第三条 乙方应参与本物业的交接,并在本物业移交接管时,与甲方共同办理物业管理书面交接手续。

第四条 本物业交付使用后的质量责任,按国家《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房屋建筑工程质量保修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承担。

第二章 委托管理服务事项

乙方接受甲方委托,提供以下物业管理服务:

第五条 房屋建筑共用部位的维修、养护和管理,包括:楼盖、屋顶、外墙面、承重结构、楼梯间、走廊通道、门厅、 ;

第六条 共用设施、设备的维修、养护、运行和管理,包括:共用的上下水管道、落水管、垃圾道、烟囱、共用照明天线、中央空调、暖气干线、供暖锅炉房、高压泵房、楼内消防设施设备、电梯、中央监控设备、建筑物防雷设施、 ;

第七条 附属建筑物、构筑物的维修、养护和管理,包括道路、室外上下水管道、化粪池、沟渠、池、井、自行车棚、停车场、 ;

第八条 共用绿地、花木的养护与管理、 ;

第九条 附属配套建筑和设施的维修、养护和管理,包括商业网点、文化体育娱乐场所、 ;

第十条 公共环境卫生:包括公共场所、房屋共用部位的清洁卫生、垃圾的归集、清运、;

第十一条 交通与车辆停放秩序的管理、 ;

本物业管理区域内的业主在本物业管理区域的公共场地停放车辆的,停放人应与乙方签订专项合同,并按该专项合同的约定承担各项责任和义务。

第十二条 维护公共秩序,包括安全监控、巡视、门岗执勤、;前款约定的事项不包含业主的人身与财产保险和财产保管责任,乙方与业主另行签订人身、财产保险和财产保管等专项合同的,按该专项合同的约定承担各项责任和义务。

第十三条 管理与本物业相关的工程图纸、住用户档案与竣工验收资料、;

第十四条 根据甲方的委托组织开展本物业管理区域内的文化娱乐活动;

第十五条 业主和物业使用人房屋的自管部位、自用设施及设备的维修、养护,在业主和物业使用人提出委托时,乙方原则上应接受委托,具体收费事宜应按照乙方制订并公布的收费标准由当事人双方另行协商;

第十六条 对业主和物业使用人违反业主临时公约或物业使用守则的行为,针对具体行为并根据情节轻重采取报告、规劝、制止、等措施;

第十七条 其他委托事项:

1. ;

2. ;

3. .

第三章 委托管理服务期限

第十八条 本合同规定的物业管理委托期限为年,自本合同生效之日起

至  年  月  日止。本合同期限届满,如需续签,双方另行签订书面合同。

第四章 甲、乙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第十九条 甲方的权利和义务

1.代表和维护业主的合法权益;经常听取业主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将上述意见和建议反馈给乙方;协调业主与乙方之间的关系。

2.监督业主遵守业主公约及物业共用部位和共用设施设备的使用、公共秩序和环境卫生的维护等方面的管理制度;采取措施督促业主按时交纳物业管理公共服务费用。

3.审定乙方拟定的物业管理方案并在乙方提交上述物业管理方案之日起日内出具书面审定意见。

4.检查监督乙方管理工作的实施及制度的执行情况。

5.审定乙方提出的物业管理服务年度计划、财务预算及决算报告并在乙方提交上述材料之日起日内出具书面审定意见。

6.审批物业维修专项资金的使用预算,并监督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大中修、更新、改造的竣工验收;审查乙方提供的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大中修、更新、改造的书面报告。

7.在本合同生效之日起  日内向乙方提供经营性商业用房(指非住宅房屋),由乙方按每月每平方米  元的标准租用,其租金收入仅用于.

8.在本合同生效之日起  日内向乙方提供平方米建筑面积的物业管理用房,由乙方按下列第项方式使用:

(1)无偿使用;

(2)按建筑面积每月每平方米元的标准租用,其租金收入仅用于.

9.应在本合同生效之日起日内,向乙方移交下列资料:

(1)竣工总平面图,单体建筑、结构、设备竣工图,附属配套设施、地下管网工程竣工图等竣工验收资料;

(2)设备设施的安装、使用和维护保养技术资料;

(3)物业质量保修文件和物业使用说明文件;

(4)物业管理所必需的其他资料。

10.协调、处理本合同生效前发生的管理遗留问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事项:

(1) ;

(2) .

11.协助乙方做好物业管理工作和宣传教育、文化活动。

12.负责本物业维修专项资金的筹集,督促业主缴纳物业维修专项资金。

13.甲方有权指定专业审计机构,对本合同约定的物业管理公共服务费收支状况进行审计。

14.经本物业管理区域内全体业主所持投票权2/3以上通过,有权代表业主大会提前终止本合同。

15. .

第二十条 乙方的权利和义务

1.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及本合同的约定,制定物业管理方案。自主开展物业经营管理服务活动。

2.对业主违反法规、规章的行为,提请有关部门处理。

3.按本合同的约定,对业主违反业主临时公约或物业使用守则及相关管理规定的行为进行制止和处理。

4.可以将物业管理区域内的专项服务业务委托给专业性服务企业,但不得将本区域内的全部物业管理一并委托给第三方。乙方将物业管理区域内的专项服务业务委托给专业性服务企业的,相关的物业管理责任仍由乙方向甲方、业主承担。

5.负责编制房屋及其附属建筑物、构筑物、设施、设备、绿化等的年度维修养护计划和保修期满后的大修、中修、更新、改造方案,经甲、乙双方议定后由乙方组织实施。

6.向业主告知物业使用的有关规定,当业主装修物业时,告知有关注意事项和禁止行为,与业主订立书面约定,并负责监督。

7.按养护计划和操作规程,对房屋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状况进行检查,发现不安全隐患或险情及时排除。

8.负责编制物业管理年度管理计划,资金使用计划及决算报告,并最迟于每年  月之前以方式向甲方提出上述计划和报告;经甲方审定后组织实施。

9.负责每  个月向全体业主公布一次物业管理服务费用收支账目和物业维修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并将物业管理服务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以及向业主提供专项服务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在本物业管理区域内以书面方式公示。

10.对本物业的公共设施不得擅自占用和改变使用功能,如需在本物业内改、扩建或改善配套项目,须与甲方协商经甲方同意后报有关部门批准方可实施;不得擅自改变房屋共用部位的用途。

11.不得擅自在物业管理区域内从事物业服务以外的经营活动;不得在处理物业管理事务活动中侵犯业主的合法权益。

12.建立、妥善保管和正确使用本物业的管理档案,并负责及时记载有关变更情况。

13.本合同终止时,乙方必须在本合同终止之日起日内向甲方移交甲方提供的全部经营性商业用房、管理用房及物业管理的全部档案资料。

14.接受业主、甲方和物业管理主管部门等的监督,不断完善物业管理服务,定期以书面方式向甲方报告本合同履行情况。

15. .

第五章 物业管理服务质量标准

第二十一条 乙方须按下列标准,完成本合同约定的物业管理事项:

1.房屋外观:完好整洁;每  年组织实施清洗外墙  次(费用由业主承担);公共内墙、走廊楼梯等每  年粉饰次;公共防盗门每  年刷新  次;

2.设备运行:电梯按规定时间  运行;水泵、发电机等设备  日检查  次;

3.房屋及设施、设备的维修、养护:屋面及房屋渗漏日修好;

4.公共环境:道路:;室内外排水; 沙井清理一次;

5.清洁卫生:

(1)公共场地每天以标准清扫次;

(2)电梯卫生每天清扫、保洁次;

(3)定期组织实施化粪池清掏(费用由业主承担);

(4).

6.绿化:绿地完好率达到  %以上;

7.交通秩序:室内(外)停车场一天  小时保管;

8.保安:实行小时保安制度,岗位设置  个,小时轮流值守;

9.急修:停水不超过小时;停电不超过小时;下水道、沙井堵塞不超过 小时内开工;小修:报修小时内开工;

10.业主和物业使用人对乙方的满意率达到:%.

有关上述物业管理服务质量标准的约定详见本合同附件二。

第六章 物业管理服务费用

第二十二条 物业管理服务费

1.本物业的管理服务费用执行国家及北京市有关物业管理服务费用的相关规定。

2.本物业管理服务费,住宅房屋由业主按其拥有建筑面积每月每平方米元向乙方交纳;非住宅房屋由业主按其拥有建筑面积每月每平方米元向乙方交纳。本物业管理服务费包括如下费用:.

3.本物业管理服务费每〔月〕/〔季〕/〔半年〕交纳一次,每次交纳费用时间

为.

4.空置房屋的物业管理服务费,分别由按其拥有建筑面积每月每平方米元向乙方交纳。

5.本物业管理服务费标准的调整,按以下第种方式调整:

(1)由甲方召开业主大会讨论决定,乙方据此向物价主管部门申报并依核定的标准进行调整;

(2)甲方召开业主大会决定新的收费标准,甲、乙双方协商后调整。

6.业主出租其拥有的物业,其应承担的物业管理服务费由业主交纳,业主与承租人另有约定的,从其约定,但业主应将此约定送乙方备案并就物业管理服务费的缴纳负由连带责任。

7.业主转让物业时,须交清转让之前该业主应承担的物业管理服务费。

8.物业管理服务费中未计入的共用设施设备运行、能耗费用,按〔该幢〕/〔该物业〕住户实际用量共同分摊。

9.业主和物业使用人逾期交纳物业管理服务费的,按以下第项方式处理:

(1)从逾期之日起按每天元交纳滞纳金;

(2)从逾期之日起每天按应付物业管理服务费的万分之交纳滞纳金;

(3) .

第二十三条 车位使用费不得高于有权核定部门规定的现行标准,由车位使用人按下列标准向乙方交纳:

1.露天车位:每日元,每月元,每年元;

2.车库:每日元,每月元,每年元;

3.摩托车:每日元,每月元,每年元;

4.自行车:每日元,每月元,每年元;

5. .

第二十四条 乙方受业主、物业使用人的委托对其房屋自用部位、自用设备的维修、养护及其他特约服务的费用,由当事人自行约定。

第二十五条 乙方向业主和物业使用人提供的其他服务项目和收费标准如下:

1. ;

2. ;

3. .

第二十六条 房屋的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公共场地的维修、养护费用:

1.本物业的房屋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保修期满后的日常养护费用,由乙方在收取的物业管理服务费中列支。

2.保修期满后,本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大修、中修、更新、改造费用,在本物业维修专项资金中列支。

3.共用的专项设备运行的能耗,应设独立计量表核算,根据实际用量合理分摊计收费用。

第二十七条 经甲方同意,物业管理主管部门将本物业当年度需用维修专项资金移交给乙方代管的,乙方应当定期接受甲方的检查与监督。

第二十八条 乙方发生变更时,代管的维修专项资金账目经甲方审核无误后,应当办理账户转移手续。账户转移手续应当自双方签字盖章起10日内送当地物业管理主管部门和甲方备案。

第二十九条 房屋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保险由乙方代行办理,保险费用由全体业主按各自所占有的房屋建筑面积比例分摊。业主、物业使用人的家庭财产与人身安全的保险由业主自行办理;.

第七章 违约责任

第三十条 甲方违反本合同第二十条的约定,使乙方未完成约定管理目标,乙方有权要求甲方在一定期限内解决,逾期未解决的,乙方有权终止合同;由于甲方违约给乙方造成经济损失的,甲方应给予乙方经济赔偿。

第三十一条 乙方违反本合同第五章的约定,未能达到约定的管理目标,甲方有权要求乙方限期整改并达到本合同约定的标准;逾期未整改的,或整改不符合本合同约定的,甲方有权终止合同;由于乙方违约给甲方造成经济损失的,乙方应给予甲方经济赔偿。

第三十二条 乙方违反本合同第六章的约定,擅自提高收费标准的,甲方有权督促和要求乙方清退所收费用,退还利息并按支付违约金;由此给甲方造成经济损失的,乙方应给予甲方经济赔偿。

第三十三条 甲方违反本合同规定,未能敦促业主按其拥有的房屋建筑面积按本合同约定的物业管理服务费标准和时间交纳费用的,乙方有权要求甲方向业主催促补交并从逾期之日起按交纳违约金或.

第三十四条 甲、乙双方任何一方无正当理由不得提前终止本合同,否则应向对方支

付元的违约金;由此给对方造成的经济损失超出违约金的,对超出部分还应给予赔偿。

第三十五条 因房屋建筑质量、设备设施质量或安装技术等原因,达不到使用功能,造成重大事故的,由甲乙双方向开发建设单位索赔。

第三十六条 因乙方管理不善或操作不当等原因造成重大事故的,由乙方承担责任并负责善后处理。产生质量事故的直接原因,以相关主管部门的鉴定为准。

第三十七条 甲、乙双方任何一方如通过不正当竞争手段而取得管理权或致使对方失去管理权,或由此给对方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由施加损害的一方承担全部责任。

第三十八条 由于一方违约而致使本合同提前终止的,提出解除合同的一方应及时通知对方,合同自上述书面通知送达对方时即行终止。

第三十九条 本合同期限届满或本合同提前终止的,甲乙双方应在本合同终止之日起日内办理完毕全部物业管理交接手续。

第八章 附则

第四十条 自本合同生效之日起天内,根据甲方委托管理事项,办理完交接验收手续。

第四十一条 本合同期限届满前个月内,乙方以书面方式向甲方提出续签本合同的意向的,可以参加甲方的管理招投标,并有权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获得管理权,但根据法规政策或主管部门规定被取消投标资格或优先管理资格的除外。

第四十二条 为维护公众、业主、物业使用人的切身利益,在不可预见情况下,如发生煤气泄漏、漏电、火灾、水管破裂、救助人命、协助公安机关执行任务等突发事件,乙方因采取紧急避险措施造成业主必要的财产损失的,当事双方按有关法律规定处理。

第四十三条 甲、乙双方经协商一致,可对本合同的条款进行补充,以书面形式签订补充协议,补充协议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效力。

第四十四条 本合同之附件均为本合同有效组成部分。本合同及其附件内,空格部分填写的文字与印刷文字具有同等效力。

第四十五条 本合同及其附件和补充协议中未规定的事宜,均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执行。

第四十六条 本合同正本连同附件共页,一式三份,甲、乙双方及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四十七条 本合同执行期间,如遇不可抗力,致使本合同无法履行时,甲、乙双方应按有关法律规定处理。

第四十八条 本合同在履行中如发生争议,甲、乙双方应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甲、乙双方同意按下列第方式解决:

(1)提交仲裁委员会仲裁;

(2)依法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

第四十九条 本合同自起生效。

甲方签章:乙方签章:

法定代表人:法定代表人

授权代表:授权代表:

日期: 年 月 日日期: 年 月 日

合同签订地:合同签订地:

附件:

一、本物业构成细目

二、木物业管理质量目标

合同管理标准范文第5篇

1、项目经理参与拟定合同草稿;

2、项目控制部拟定合同草稿;

3、项目管理中心初审合同草稿;

4、项目控制部与与分包沟通、洽商合同、确定合同内容,项目经理参与分包沟通洽商。

分包合同管理标准有:

1、明确分包合同的管理职责;

2、对分包合同实施监控;

3、分包合同变更处理。

【法律依据】

合同管理标准范文第6篇

[关键词]合同能源管理 标准

一、加快合同能源管理技术标准化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长期以来,标准作为商业交往的技术语言和贸易往来的技术依据,在保障产品质量、提高市场信任度、促进商品流通、维护公平竞争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经济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标准在贸易竞争中的作用更加凸显,继产品竞争、品牌竞争之后,标准竞争成为一种层次更深、水平更高、影响更大的竞争形式。因此,必须越来越重视标准化工作,标准化工作也已被提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合同能源管理作为新兴产业对于在技术方面的要求更高,其标准化发展自然更不能落后于传统产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标准化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对于推动技术进步、规范市场秩序、提高产品竞争力和促进国际贸易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表明,标准化对我国科技的贡献率为2.98%,对经济的贡献率为1.16%,对我国综合国力的贡献率为1.5%。但是,目前,我国标准总体水平低,制定速度慢,高技术标准缺乏,安全标准体系不健全,资源节约标准滞后等因素,而合同能源管理又必须有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一些现有的标准和规定明显落后创新的技术,都无疑对于技术性要求很高的合同能源管理产业而言是无法适应的。

目前我国的合同能源管理市场还面临着诚信问题,用能单位与合同能源管理服务机构签订合同后,一些用能单位只希望节能服务公司为其提供能源管理服务,却不愿意与合同能源管理服务机构分享节能效益,合同能源管理服务机构真正做到了节能服务目标,权益却得不到保证。一旦起纠葛,有许多双边甚至多边的测算问题便成了关键,合同能源管理服务机构在合同中承诺的节能效果的确认、项目执行前的基础能耗值和项目执行后的实际节能值、实际节约的经费是否达到预期值、项目执行期间双方的风险责任定位、某些影响因素的责任确定等等,这些都需要用数据说话。要解决诚信问题,必须有技术标准的支持。

面对严峻的竞争形势和较落后的实际状况,要使合同能源管理新兴产业健康发展,加快合同能源管理标准化事业的发展已经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只有加快合同能源管理标准化发展,才能充分发挥标准化在合同能源管理领域的技术创新、产业发展和贸易安全中的重大作用,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和谐社会建设、深化节能减排提供技术支撑。为推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推动可持续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提高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标准,完善资源节约标准体系,增强标准的适用性、有效性、前瞻性。

二、建立健全与合同能源管理相关的技术等标准

1.健全与合同能源管理相关的标准

健全与合同能源管理相关的标准具有标准化法的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第二条规定,对下列需要统一的技术要求,应当制定标准:

(一)工业产品的品种、规格、质量、等级或者安全、卫生要求。

(二)工业产品的设计、生产、检验、包装、储存、运输、使用的方法或者生产、储存、运输过程中的安全、卫生要求。

(三)有关环境保护的各项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

(四)建设工程的设计、施工方法和安全要求。

(五)有关工业生产、工程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技术术语、符号、代号和制图方法。重要农产品和其他需要制定标准的项目,由国务院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第二条规定,对下列需要统一的技术要求,应当制定标准:

(一)工业产品的品种、规格、质量、等级或者安全、卫生要求;

(二)工业产品的设计、生产、试验、检验、包装、储存、运输、使用的方法或者生产、储存、运输过程中的安全、卫生要求;

(三)有关环境保护的各项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

(四)建设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验收的技术要求和方法;

(五)有关工业生产、工程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技术术语、符号、代号、制图方法、互换配合要求;

(六)农业(含林业、牧业、渔业,下同)产品(含种子、种苗、种畜、种禽,下同)的品种、规格、质量、等级、检验、包装、储存、运输以及生产技术、管理技术的要求;

(七)信息、能源、资源、交通运输的技术要求。

合同能源管理服务机构为用能单位提供的节能服务主要有用能状况诊断、能源效率分析、能源效率审计、管理节能量检测、项目方案设计、施工设计、原材料和设备采购、工程施工、改造、监理、设备安装调试、运行管理、设备保养和维护、人员培训、节能量测量和验证等。而将这些合同能源管理的节能服务内容与《标准化法》、《标准化法实施条例》所要求制定标准的内容进行对比,不难看出合同能源管理的节能服务内容基本上都被包含于《准化法》、《标准化法实施条例》所要求制定标准的范围内。健全与合同能源管理相关的标准不仅是合同能源管理市场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有关标准法律规定的要求。

按照标准化对象并根据合同能源管理的节能服务内容,需健全的合同能源管理标准可以分为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三大类。第一大类,技术标准就是对合同能源管理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事项所制定的标准。包括基础标准、设备能耗计算标准、综合能耗计算标准、单位产品产量能耗标准、节能量计算标准、能源计量器具标准、节能监测标准、能源审计标准、工艺标准、检测试验方法标准,及安全、卫生、环保标准等。第二大类,管理标准就是对合同能源管理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管理事项所制定的标准。第三大类,工作标准就是对合同能源管理工作的责任、权利、范围、质量要求、程序、效果、检查方法、考核办法所制定的标准。在这三大类标准中又以技术标准为重中之重。

2.完善改进现已有的与合同能源管理相关的标准

根据现有的标准来看,应建立健全完整的、系统的、定量和定性指标相结合的企业节能效果评估标准和技术方法。到目前为止,有关合同能源管理的标准共有二个。其中一个是2010年2月8日,2010年2月23日实施的河北省地方标准《工业企业合同能源管理》(DB13/T 1189-2010),在该标准中主要是关于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管理方面的内容,却并没有涉及“技术要求”的技术标准内容。另一个则是最近,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公告,由发改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提出,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等单位负责起草的国家标准《合同能源管理技术通则》 (GB/T 24915-2010 )于 2010 年 8 月 9 日,2011年 1 月 1 日起正式实施。应该讲该标准的制定对节能服务公司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用能单位采用合同能源管理这一节能服务机制实现节能降耗具有指导意义;对政府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机制,落实有关激励扶持政策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但《合同能源管理技术通则》还是过于抽象、笼统,尤其是技术标准方面,可操作性不够强。《合同能源管理技术通则》中虽含有“技术要求”,但却没有具体的技术要求的内容,只是确定用能状况诊断可参照GB/T17166企业能源审计技术通则及相关标准;能耗基准和项目节能量可参照GB/T13234 企业节能量计算方法及相关标准。但从上二个标准的使用目的和指导意义上看,上二个标准是针对单项设备、单项能源管理手段的,没有形成完整的、系统的、定量和定性指标相结合的企业节能效果评估标准和技术方法,而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却往往涉及综合能源管理手段,这远远还不能满足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开展的需要,还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后才能适应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要求。

另目前还有一个关于计量器具的标准就是国标GB17167―2006《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它是GB/T17167―1977《企业能源计量具配备和管理导则》的修订版,虽然它已由推荐性改为强制性,适用范围由企业拓展至全社会(不含个人或家庭)的用能单位。但在该标准中强制性条款主要的有当能源消耗量大于限定值时用能单位必须配备能源计量器具,且此时有关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率、准确度等级的要求是强制性的。但要让相关计量器具的标准具有节能效果评估效能,适应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要求的话,则也还要对其进一步健全完善。

三、合同能源管理涉及的部分标准应提升为国家强制性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将我国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DB)、企业标准(QB)四级。国家标准是指由国家标准化主管机构批准,对全国经济、技术发展有重大意义,且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标准。国家标准是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编制计划,协调项目分工,组织制定(含修订),统一审批、编号、。法律对国家标准的制定另有规定的,依照法律的规定执行。国家标准的年限一般为5年,过了年限后,国家标准就要被修订或重新制定。此外,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需要制定新的标准来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因此,标准是种动态信息。

合同管理标准范文第7篇

一、构建高职院校标准体系框架的路径分析

(一)以高职院校活动为本源。任何高职院校标准体系的运作都是以学校活动为基础进行,离开了学校活动,标准体系即失去了基础,因此标准体系的创新也应以教学、学生管理活动为基础。高职院校标准体系创新过程中,应从其招生计划、考试录取、教育培养、实习指导、毕业就业的学校活动特征出发,因为此特征是高职院校职业教育有别于其它教育活动的依据,是高职院校标准体系运作的特性所在。

(二)构建标准体系的一体化。高职院校标准体系的设计运作是综合运作过程,标准体系指标需要将各种影响因素的标准体系、质量标准体系、高校标准体系,其中包含ISO9000八项质量管理标准、高职院校评估标准、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规定、学生管理规则标准体系、高职院校标准体系结合起来,共同进行标准体系的一体化运作。因而进行高职院校标准体系的一体化运作,在高职院校中使质量管理标准体系、评估指标标准体系、日常管理标准体系等等各种标准体系结合充分体现一体化运作,建立新的高职院校标准体系。

(三)要创新管理职能。在管理的四个基本职能中一般来说在质量管理中最主要的是控制职能,也就是说管理控制是主体职能。整个质量管理体系在管理中一直围绕这一主体职能展开管理运作。但是高职院校是通过学校活动过程来反映其运作的,职业学校活动是其特征的综合反映,是动态的特征运作体现。因此应该把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四个职能过程结合起来,动态流动运用管理创新职能。也就是把管理职能和学校主体活动过程结合起来,高职院校标准体系要体现出职业学校的要求就必须反映招生计划活动、考试录取活动、教学培养活动、实习指活动导、毕业就业活动的职业学校活动特征。

(四)注重标准体系与学生相关方的联系。高职院校标准体系是以学校活动为本源,以学生为主体构建的,学校以学生的利益为主体还需考虑到教学及日常管理的教职员工、用人单位等相关方。把竞争引入学校管理中来,把培养学生带到社会市场中去,使高职院校进行市场化、效益化、规范化的运作。

二、构建高职院校标准体系框架的方法

构建科学的高职院校标准体系需要遵循科学的方法。借鉴目前比较流行IS09000族标准、高职院校评估标准,结合高职院校管理层次结构和学校主体活动过程,参考工业企业标准体系对高职院校标准体系进行构建。笔者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一)静态结构式方法。高职院校标准体系按照静态结构式方法可分为管理标准体系、技术标准体系、工作标准体系。从专业技术的角度,按业务性质分工,它们呈横向排列。这三个子体系似三足鼎立,既相互独立又要彼此协调和统―,共同支撑起一个协调配套的高职院校标准体系。高职院校标准体系的一些标准体系处于高层次,处于支配地位,另一些处于低层次,处于从属地位。如高职院校标准体系包括管理标准体系,具体管理标准是管理标准体系的具体化,将不同标准置于不同层次、不同地位和完成不同任务,这就构成了标准体系的静态结构。

(二)动态过程式方法。组织内各个过程的系统应用,连同这些过程的识别和相互作用及其管理,称之为“过程方法”。一般来说,高职院校标准体系由如下活动组成:招生计划活动、考试录取活动、教育培养活动、实习指导活动、毕业就业活动。根据职业教育本身的特点,高职院校标准体系包括:招生计划活动标准体系、考试录取活动标准体系、教育培养活动标准体系、实习指导活动标准体系、毕业就业活动标准体系。这些标准体系包括具体的活动标准,最后还要开发具体共同活动标准。在执行具体标准以后,可能会发现原来的标准体系有些不完善的地方,这就需要在下一次的标准制定时进行改进。

三、构建高职院校标准体系的框架

高职院校构建标准体系的目标是通过整合高职院校的综合标准、使标准具体化、整合目标、深化改革、促进高职院校发展,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的整体水平。高职院校应按照高职院校的运作目标,结合高职院校标准体系构建的路径分析与原则,共同构建出高职院校综合标准体系框架。

高职院校标准体系框架图

如图所示,高职院校综合标准体系框架主要分为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新建标准体系框架由结构式标准体系和过程式标准体系两大部分组成。二是高职院校结构式标准体系主要由高职院校管理标准体系、高职院校技术标准体系、高职院校工作标准体系构成,高职院校管理标准体系由具体管理标准组成、高职院校技术标准体系由具体技术标准组成、高职院校工作标准体系由具体工作标准组成。三是高职院校过程式标准体系主要由纵横两条过程线组成,如图所示过程,纵向过程线是从共同活动标准体系到招生计划活动标准体系、考试录用活动标准体系、教育培养活动标准体系、实习指导活动标准体系、毕业就业活动标准体系,再到具体招生计划活动标准、具体考试录用活动标准、具体教育培养活动标准、具体实习指导活动标准、具体毕业就业活动标准,最后到具体共同活动标准;横向过程线是从招生计划活动标准体系、到考试录用活动标准体系、到教育培养活动标准体系、再到实习指导活动标准体系、最后到毕业就业活动标准体系;和从具体招生计划标准到具体考试录取标准、到具体教育培养标准、再到具体实习指导标准、最后到具体毕业就业标准两条过程线。

四、高职院校标准体系框架的内容

高职院校标准体系框架由结构式标准体系和过程式标准体系两种方法结合,也可以说是由结构式标准体系和过程式标准体系两大部分综合构成。具体说明如下:

(一)结构式标准体系框架说明

如图所示,框架图上部分为结构式标准体系,高职院校综合标准体系按照静态结构式方法可分为管理标准体系、技术标准体系和工作标准体系。高职院校管理标准体系可以划分为若干管理标准子体系,而若干管理标准子体系又分别由若干具体管理标准组成;同样,高职院校技术标准体系、工作标准体系也是。在高职院校标准体系的构建中,把高职院校划分为“事、物、人”三个方面。分别对应高职院校结构式标准体系中管理标准体系、技术标准体系和工作标准体系。

1、高职院校中对“事”的标准叫做高职院校管理标准,高职院校若干具体管理标准组成了管理标准子体系,若干管理标准子体系又共同组成了高职院校管理标准体系;高职院校管理标准体系可以划分为六个管理标准子体系,分别是教学管理标准子体系、学生管理标准子体系、日常行政管理标准子体系、学科建设管理标准子体系、物资管理标准子体系、财务管理标准子体系。这六个管理标准子体系又分别由31个具体管理标准组成。其中如标准化管理标准、全面计划管理标准、政治思想管理标准、评估管理标准是重复出现于六个管理标准子体系中的。

2、高职院校中对“物”的标准叫做高职院校技术标准,高职院校若干具体技术标准组成了技术标准子体系,若干技术标准子体系又共同组成了高职院校技术标准体系;主要指的是制定技术标准、规则、规范、要求等。高职院校若干具体技术标准组成了技术标准子体系,这些标准可以借鉴ISO9000族标准建立。若干技术标准子体系又共同组成了高职院校技术标准体系。

3、高职院校中对“人”的标准叫做高职院校工作标准,高职院校若干具体工作标准组成了工作标准子体系,若干工作标准子体系又共同组成了高职院校工作标准体系;工作标准体系主要指为保证技术标准体系和管理标准体系实施到位,而制定关于人的工作章程、规则、活动规范等。工作标准体系包括决策层工作标准子体系、管理层工作标准子体系、基层工作标准子体系,决策层工作标准子体系主要指决策层校长工作标准子体系;管理层工作标准子体系主要指高职院校各系部中层管理者工作标准体系、各系部中层干部人员的工作职责标准体系;基层工作标准子体系主要包括专兼职教师、辅导员和其他行政人员工作标准体系。各层工作标准子体系都是由具体工作标准组成。

(二)过程式标准体系框架说明

如图所示,框架图下部分为过程式标准体系,高职院校过程式标准体系主要由纵横两条过程线组成,纵向过程线被称为共同活动过程式标准体系。是从共同活动标准体系到活动一系列标准体系,再到一系列具体标准,最后到共同活动标准。横向过程线被称为主体活动过程式标准体系。是两条以学校活动为主体的过程线,一条是由招生计划活动标准体系、考试录取活动标准体系、教育培养活动标准体系、实习指导活动标准体系、毕业就业活动标准体系组成的一系列活动标准体系;另一条是由具体招生计划活动标准、具体考试录取活动标准、具体教育培养活动标准、具体实习指导活动标准、具体毕业就业活动标准组成的一系列具体活动标准。

1、共同活动过程式标准体系

共同活动过程式标准体系是从共同活动标准体系到招生计划活动、考试录用活动、教育培养活动、实习指导活动、毕业就业活动一系列共同活动标准体系,再到具体招生计划活动标准、具体考试录用活动标准、具体教育培养活动标准、具体毕业就业活动标准一系列具体共同活动标准,最后到具体共同活动标准联合组成的过程式标准体系。

2、主要活动过程式标准体系

主要活动过程式标准体系是由主体活动标准体系和主体活动具体标准体系组成的。主体活动标准体系是从招生计划活动标准体系、到考试录用活动标准体系、到教育培养活动标准体系、再到实习指导活动标准体系、最后到毕业就业活动标准体系;主体活动具体标准体系是从具体招生计划标准到具体考试录取标准、到具体教育培养标准、再到具体实习指导标准、最后到具体毕业就业标准。两个体系以学校活动为主体的过程式标准体系。

合同管理标准范文第8篇

【关键词】三大体系;企业标准体系;关系;异同点

一、引言

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责权明确、管理科学”的要求,进行企业制度改革,首先需要开展标准化建设,健全企业标准体系、建立技术先进、协调配套、科学合理的管理系统是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对于现代企业来说,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即三大体系)认证,不仅是企业打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同时也是提升产品质量、完善企业管理、预防污染、促进员工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从三大体系与企业标准体系的出发点来看,二者有着一致性。所以,在企业标准体系建设中,全面认识其与三大体系间的关系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二、三大体系与企业标准体系的异同点分析

(一)二者的共同点

第一,科学性相同。广大企业对三大体系的标准与企业标准体系的广泛应用,正视二者科学性的具体体现。三大体系、标准体系的发展与完善,都是在有效汲取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思想方法的基础上,融技术科学、心理学、经济学、社会学、自然学等于一体的理论与方法。二者在管理原理上具有相似性,都是通过实施标准体系,以构建有效、完整的管理体系。

第二,方法和运行模式相同。标准化体系的运行模式,是一个从标准制定、标准实施到合格评定、分析改进,再到标准修订的动态过程,其在持续改进中不断实现企业标准化。为实现企业标准化这一目标,在企业标准体系中应用了先进的PDCA管理模式,即“策划、实施、检查、处置、再策划”的循环管理模式。三大体系的管理方法、运行模式也同样运用了PDCA管理模式,以不断改进管理体系。

第三,最终目的相同。构建、实施三大体系的目的是提升企业对产品质量、生产环境、职业健康风险的管理能力。实施企业标准体系的目的是维持管理系统中产供销、人财物的最佳秩序,从而使企业获得最优的经济及社会效益。从表面上看,二者有着不同的建立目的,但是究其本质,不难发现三大体系与标准体系的建立,都是为了使企业在内部管理、质量管理、环境及职业健康风险管理方面获得良好的秩序,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社会效益,所以二者的最终目的是相同的。

(二)二者的不同点

第一,含义不同。企业标准体系包含的是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而三大体系包含的是组织结构、策划活动、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第二,标准依据不同。企业标准体系主要依据企业所贯彻和采用的上层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本企业制定的企业标准,而构建三大体系的标准依据则分别采用了管理型的国际标准,或参考了管理型的国际上的先进标准和技术文件。第三,适用对象不同。企业标准体系适用的对象是企业内部。质量管理体系适用的对象是产品的质量;环境管理体系涉及到的对象有社会员工、社区居民、顾客、股东、国际社会、相关团体等;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适用对象包括组织内的员工、合同方人员及其他人员。所以,三大体系的适用对象既包括了企业内部又包括了企业外部。

三、三大体系与企业标准体系的关系探析

(一)标准体系是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础

在《企业标准体系要求》(简称《要求》)中,明确指出了:企业标准体系应当是其他管理体系(包括生产管理、质量管理、技术管理、环境管理、财务管理、职业健康风险管理等)的重要基础。标准体系的建立,必须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在满足相关管理体系要求的前提下,促成企业构建起一套完整的、自我完善的、协调配合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系。

(二)三大体系与技术标准体系的关系

在《要求》中,明确规定了:技术标准体系的技术标准主要与质量相关,其包含了安全、能源、环境、职业健康等技术标准。同时,在GB/T1549-2003(《企业标准体系技术标准体系》)中,也规定了:与质量相关的技术标准,应当符合《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中关于技术性的相关要求;与环境、安全、职业健康管理相关的技术标准,应当符合《环境管理体系标准要求》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的技术性要求。由此可见,质量体系的构建必须的建立在技术标准体系的基础上的,在技术标准体系中,涵盖了三大体系所有的技术要素,三大体系可以视为对技术标准体系的补充,而技术标准反过来又是三大体系的技术文件。

(三)三大体系与管理标准体系的关系

管理标准体系,是标准体系的管理标准,其是实施技术标准体系的重要保证。在GB/T 15498-2003(《企业标准体系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体系》)中,其层次结构由第1层管理基础标准、第2层管理标准(包括设计、经营、开发,生产、采购、质量管理、基础设施、测量、包装、搬运、贮存、安全、职业健康、环境等)所构成。在这些管理标准中,即宝库了质量体系的要素的全部,也包括了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相关要素。

(四)三大体系与工作标准体系的关系

工作标准体系,是按企业标准体系的内在联系,而形成的一套科学的、系统的有机整体。工作标准体系的建立,是实施管理标准体系、技术标准体系的重要保障。工作标准是企业职工工作质量的基本依据,也是三大体系的运行基础,其可作为三大体系的支撑性标准文件。通过完善工作标准体系,对员工行为加以规范,对岗位操作程序加以优化,以提升工作质量,保障三大体系的良好运行。

参考文献

[1]陈志和.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整合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9,02:112-114.

[2]王丽君.试论企业标准体系与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关系[J].核标准计量与质量,2009,03:14-18.

[3]罗成书.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融合[J].中国水泥,2013,08:97-100.

合同管理标准范文第9篇

关键词:标准体系;整合完善;企业绩效;企业管理体系;标准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32-0138-03

企业无论大小,其组织的运行都在遵从着各自的规则,以一组一定范围内有效的法则规范着组织内部人员的一举一动,这些法则有国际的、国家的、行业的、企业的,甚至是企业拥有者个人的等。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些都是标准,但是又不完全是。标准: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过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GB/T 20000.1-2002.2.3.2)。而企业的很多法则透露出了更多的长官意志,“一朝天子一朝臣”就是这样的组织法则的真实写照。目前多数的企业管理是从静态的组织结构入手,在职能分析、构架设计的基础上建立大量的管理制度对组织实施动态管理,在工作范围、任务、责任和权利等方面形成严密的结构,为企业进行有效管理、实现经营目标和战略目标提供了重要保证,有效地解决了一言堂的弊端。然而,以组织结构为载体的企业管理,面对现代管理体系要求仍有进一步完善的需要。例如: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等各类专业管理子体系,对组织结构单元在不同的侧面对同一管理要素提出了要求,如培训,即使企业管理制度对员工培训做了明确的规定,对不同的专业管理子体系还是要用程序文件来回应管理体系的约束。设想一下,如果将企业管理制度与各专业管理子体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建一个整体的企业管理平台,实现同一管理要素在企业中定义唯一、运行唯一,就能够有效地打破政出多门、各自为战的各管理形态的不和谐状态,实现企业管理的整齐划一,节约管理资源,提高管理绩效。完善企业标准体系,能够系统整合企业文件资源,协调各专业管理子体系以及管理制度统一、和谐发展,达到企业各个专业管理体系科学组织、有序管理的目的。

1 理解企业标准及标准体系

1.1 企业标准

企业标准是对企业范围内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要求、管理要求和工作要求所制定的标准。企业标准是企业活动的依据,一般分为:技术标准:对标准化领域内的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事项所制定的标准,一般是围绕企业对其生产(服务)过程的结果——产品提出的质量要求、试验方法、工艺要求等技术方面的要求;管理标准:对企业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管理事项所制订的标准,一般是围绕企业对其主要管理过程的控制,即对主要事情所建立的办事程序的要求;工作标准:对企业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工作事项所制订的标准,一般是围绕企业对其各个岗位的控制,在任职资格、岗位职责、岗位权限、检查考核以及工作主要内容等的要求。

1.2 企业标准体系

企业标准体系既是企业标准的有机整体,又是企业专业管理子体系的基础,同时充分满足其他管理体系的要求。企业标准体系关注的是“标准”,而其他管理体系无一不涉及标准,也就是说,不同的管理体系关注点虽然不同,却都离不开标准。GB/T 15498-2003中7.6.1指出:“GB/T 19001规定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是管理标准的一种形式。”自此结束了关于管理体系文件是否属于标准的争论。

2 立足标准、统一规则、协调发展

2.1 管理章法整合的必要性

随着国内企业管理要求的日益增高,企业不断加强制度建设,适时取得专业管理体系认证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在多年的企业制度建设中,不同类别的规章、制度、规定层出不穷,这个过程中企业积累了大量的管理文件,加之各类管理体系认证以及对诸如目标管理、细节管理、过程管理等现代管理理念的实施过程中产生的规定、办法,企业规章制度可谓是琳琅满目、五花八门。仅就一个操作工岗位来说,就可能有岗位操作责任、设备维护保养责任、质量保证责任、岗位消防责任、岗位卫生责任等一系列岗位责任书的约束,在企业管理的任何一个侧面,这些责任书都是不可或缺的。然而究其根本,这些都是对一个工作岗位的管理要求,虽然约束的方向不同,但是管理的逻辑是一致的。由此可以看出,从企业管理的整体出发,将多侧面的管理统一在一起,形成标准,既可以避免政出多门、多头管理带来的内耗,又可以明确员工的努力方向,提高执行力。

2.2 完善标准体系,促进企业管理整齐划一、协调发展

企业标准体系是其他管理体系的基础,在促进企业形成一套完整、协调配合、自我完善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的过程中,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

其他管理体系中同样有对管理要素协调、统一、整合的需求,例如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等。GB/T 19001“引言”中指出:“本标准不包括针对其他管理体系的特定要求,如环境管理、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财务管理或风险管理的特定要求。然而,本标准使组织能够将自身的质量管理体系与相关管理体系要求相协调或整合。”GB/T 24001“引言”中同样指出:“本标准不包括针对其他管理体系的要求,但可以将本标准所规定的要素与其他管理体系的要素进行协调或加以整合。”可见不同的管理体系所规定的要素之间,就企业整体管理而言需要步调一致、共同发展。

例如“员工培训”是企业管理活动中的固有环节,各个不同的管理体系中都对此环节提出了管理要求,是在每个管理体系中都制订独立的管理程序?还是制订一个能够适应每个管理体系要求的管理程序?答案不言自明。而这样的管理程序就是事实上的管理标准,如果这个管理程序经过企业内部协商一致并经过企业专业管理机构的批准,就形成了各个管理体系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规范性文件——也就是企业标准。企业管理活动中这样的环节还有很多,如能以企业标准体系为依托,按照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的分类,对企业的管理文件(规章、制度、办法等)进行科学的整理、归纳,提取企业管理活动中一贯的、共性的部分,并将其升华为标准,必可优化企业管理结构,使各专业管理体系协调发展,大幅提升管理绩效。

3 结语

企业发展到不同时期时,针对当时的要求,会形成不同的管理方法、不同的管理体系,形成了主题、形式各异的企业管理文件,这些管理文件为企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当然也就出现了多文件、多角度管一件事的现象。在标准取天下的今天,企业“形成一套完整、协调配合、自我完善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已经刻不容缓。按照标准化原理,对企业管理文件进行“简化、统一、协调、优化”,从而完善企业标准,使企业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科学有机的整体,进而建立企业完整的标准管理体系,为实现企业现代管理、科学管理和赢得市场先机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合同管理标准范文第10篇

为推进全员成本目标管理,贯彻“经营一元钱,节约一分钱”的经营理念,突破成本管理缺少业务量消耗标准支撑的瓶颈,进一步提升成本精细化、集约化水平,推进“建标、对标、追标、创标”工作,西北油田着力开展以作业成本管理和标准成本管理为主的成本管理方法创新,并积极探索二者有机结合的可行性。

标准成本管理法与作业成本管理法的基本理论

标准成本法在泰罗的生产过程标准化思想的影响下于20世纪20年代产生于美国,是指通过制定标准成本,将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进行比较获得成本差异,并对成本差异进行因素分析,据以加强成本控制的一种会计信息系统和成本控制系统。标准成本法作为一种成本计算与成本管理相结合的方法,是企业编制预算、控制成本、评价业绩的重要依据,不仅有助于企业的经营决策,还可以简化成本核算的账务处理工作,同时还有利于全面预算、责任会计的推行,是进行事前计划、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的有效手段。但是在标准成本法下,成本差异按成本对象归集,差异高度集中,使管理人员难以发现差异产生的具置,从而难以找到成本控制的突破点,也不便于按生产过程划分责任主体的企业的业绩考评。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化大生产程度和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竞争日益激烈。买方市场的形成要求企业提供更加多样化和更具个性化的产品,以适时制生产为特点的弹性制造系统应运而生,从而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方式。为组织协调产品生产而发生的间接费用不断增加,在企业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从而引发了作业成本法的产生。

作业成本法基于“成本驱动因素”理论,认为生产导致作业的发生,作业消耗资源并导致成本的发生,产品消耗作业,把企业消耗的资源按资源动因分配到作业,把作业收集的作业成本按作业动因分配到成本对象,从而在资源耗费和产品耗费之间借助作业来分离、归纳、组合以形成各种产品成本。作业成本法为企业提供了一种更精确、更相关的费用分配方法。首先,在作业分析的基础上,确认作业、主要作业,划分作业中心,并以主要作业为主体,将同质作业合并建立作业中心,以便按作业中心建立作业成本库。然后,按照资源动因将资源耗费分配计入各作业成本库,计算各作业中心的作业成本。最后,按照作业动因将各作业成本库归集的成本分配计入最终产品上,计算产品的成本。可见,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标准成本法为企业的成本控制和业绩考核提供了标准,且按照标准成本计算产品成本简化了核算过程,但却有着传统成本核算方法核算缺乏细致的缺点,而作业成本法尽管核算工作量大,却恰恰克服了传统成本核算方法核算粗略的缺点,提供更为准确、相关的成本信息,同时区分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有效作业和无效作业还有助于成本的控制和降低,所以,二者的结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相互之间的缺点,相得益彰,发挥优势,在事前、事中和事后有效地控制成本,正确评价作业中心及相关责任成本中心的业绩。

作业基础的标准成本制定步骤及方法

标准成本建设目标。深化全面预算管理。应用标准成本管理功能,建立基于标准成本和作业过程的预算管理机制,将预算管理与标准成本相融合,根据生产经营的变化,满足预算的弹性动态调整,实现科学预算、精准预算,达到生产与经营、技术与经济的融合统一。落实全员成本目标管理。建立符合生产实际,涵盖各作业过程、各成本要素的消耗标准,纵向上延伸至各管理层次(厂-分队-班组-岗位),实现成本的全员、全方面、全过程、全要素管理。推进“建标、对标、追标、创标”工作。通过标准成本管理理念,实现各责任单元、各作业过程的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的适时对比分析,及时消除无效作业、改进低效作业,促进生产组织环节的进一步优化,对预算进行跟踪考核,实现成本受控运行,推进“建标、对标、追标、创标”工作,深化“比、学、赶、帮、超”活动,促进成本管理水平稳步提升。标准成本管理结构。依据作业成本管理的原理和标准成本管理的要点,结合采油厂实际需要,标准成本管理结构主要突出以下几个方面:制定业务量消耗及价格标准成本、建立标准成本管理信息系统、编制指导预算、开展差异分析、实施科学考评。

根据油田的生产实际,西北油田探索将作业成本与标准成本结合起来,首先分解企业生产工业过程,确定作业链,找准成本要素与作业过程的切合点,进而确定每个作业消耗的资源动因和成本动因,然后测算确定各类作业消耗的每项成本要素和每个设备的标准值;为解决不同地质和工艺条件下的区块、作业单元和责任中心的成本差异问题,还需要分析影响因素,测定影响因素的级差系数,最终确定各类作业的消耗量标准和价格标准。确定成本要素,划分作业过程。成本要素是标准成本管理的基础,相同的成本要素在不同的作业过程中的标准是不一样的。例如电费在采油、注水、照明等情况下的消耗标准和计算方法是不同的,因此必须为电费在不同的作业中制定相应的标准,可以将“油气提升过程中抽油机的耗电”作为标准成本项目的研究对象。通过成本要素和作业过程两个维度、细分资源设施类型来确定标准成本项目,把成本要素分解到作业过程中。收集影响因素,明确成本动因。确定标准成本项目后,要分析影响其消耗的主要因素,采用数学方法或者根据经验,确定这些因素对消耗量的影响程度。一般情况下,将影响最直接、比重最大的因素,作为该费用要素的成本动因。

采用多种方法,计算基准成本。标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对成本控制和经营分析产生直接影响,标准成本是在正常生产条件下基本的消耗水平,主要采用五种方法确定标准成本:历史数据法:以历史数据为基础,剔除无效数据,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分析测算,确定消耗标准。技术测定法:对于能运用设计参数和科学仪器等进行测量且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的,有针对性的选择数据源,对所需数据进行一段时间的实地测量,根据理论参数及现场测定进行统计分析,确定消耗标准。管理标准法:引入项目进度管理中的关键路线法概念,对关键工作节点明确最早开始时间和正常结束时间,运用零基预算的思想确定其消耗标准。制度规范法: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企业文件等规范性的文件可以直接作为标准,如差旅费、劳保用品等。资源配置法:根据成本管理精细化需要,制定相关资源配套标准,主要应用于用工配置和车辆配套等成本项目。通过正态分布,测算级差系数。由于油田地质条件复杂多样,成本项目的影响因素较多,不同地质和工艺条件下业务量消耗水平存在一定差异,为使业务量消耗标准趋于合理,通过正态分布,确定级差系数。#p#分页标题#e#

构建实施作业标准成本管理的运行环境

作业标准成本管理是一项具有开拓性和创新性的综合系统工程。要推动作业标准成本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必须要有强有力的组织基础、信息化手段的支撑和运行机制的保障,更需要全员共同参与,协同执行和落实。西北油田成立了以总会计师任项目经理,试点单位主要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标准成本管理推广项目组。所属塔河第一采油厂等试点单位分别成立了作业标准成本建设项目组,项目组下设7个专业组,各组成员在各项目组组长的指导下,统筹安排,合理分工,认真履行职责,优质高效地完成各项任务。采油厂开发完善了作业标准成本管理信息平台,包括标准成本、实际成本、预算管理、差异分析、统计报表、信息查询等8大子系统,实现了生产、经营数据共享,及时、准确处理庞大的成本数据,提高成本管理的效率和效果,解决了各单位由于人员更替,造成的管理基础资料不全等问题,为不同的管理层次提供不同的管理信息,满足了管理层和操作层的不同要求。同时系统与财务管理信息系统(FMIS)、开发数据库、ERP等系统进行了对接,实现了关联系统数据的自动提取,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数据准确性。采油厂可通过该系统了解费用运行情况和预算执行效果,发现生产运行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及时制定有效的措施,提高管理效能。

“两库”是指业务量消耗标准库和价格标准库。业务量消耗标准库是根据近3-5年的历史数据,结合管理要求,为单井、单站、单设备等制定了业务量消耗标准,建成可随时查询、计算、分析的标准成本业务量消耗数据库,编制了《采油厂标准成本分析手册》。价格标准库归集整理了分公司相关油田工程标价、指导价格、合同价格,并结合市场行情,先后对周边市场及承包商进行调研,特别是对工程项目的主要装置、关键设备、特殊材料都进行询价,建立了采油厂价格标准库。2012年按25大类成本要素收集了12026条基础价格。“两册”是指系统操作手册和运行管理手册。《作业标准成本管理信息系统操作手册》规定:每个用户在系统中拥有的角色,每个角色对应于的不同功能操作权限;标准制订与分工;费用标准的制定原则;标准成本日常维护,包括设施数据维护、标准成本台账录入、确认、审核、记账、台账日常监督分工;标准成本数据的分析;分析数据的信息反馈。用户按照统一的各类业务台账的格式和内容,及时录入各项数据,编制预算,通过各类报表,查找分析数据。《作业标准成本运行管理手册》,支撑标准成本管理运行。

为保障标准成本管理工作的顺利推行,建立了协调、考核机制。协调机制。项目组定期组织各单位负责人及工作人员参加标准成本建设工作会议,专题讨论和研究解决重点和难点问题;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标准成本管理工作调研,了解进展状况、存在问题、面临困难,并给予方向上和业务上的指导,帮助解决问题和困难。考核机制。项目组负责对标准成本建设的各阶段工作和专项工作的考核验收,对工作目标执行情况和运行情况的查访和询问,并将结果反馈相关单位,督促整改,有效推动工作良性运行。

推广实施作业标准成本管理的效果

作业标准成本是用科学的方法根据客观实验和生产实践经充分研究后制定出来的,具有客观性和科学性;排除了各种偶然性和意外情况代表正常情况下的消耗水平,具有现实性;基于提升增值作业,控制低效、无效作业确定成本目标,具有激励性;可以在工艺技术水平和管理有效性变化不大时持续使用,不需要经常修订,具有稳定性。西北油田通过试点推行作业标准成本管理,掌握每口油水井、每座站点的生产运行动态数据,了解各类费用产生的原因以及它们之间的变化规律,准确把握成本费用控制的关键点,科学制定成本量价消耗标准,依据标准组织生产,优化生产运行,及时发现低效无效作业,取得明显效果。

以标准成本信息系统平台为基础,实现了生产、经营数据的相互关联和实时共享,标准成本管理抓牢了“开发、管理”两条主线,形成以管理层次和生产单元相结合的成本管理网络。在开发主线上将业务量消耗标准按生产单元由油藏、区块、单元逐次延伸到单井、单设备等;在管理主线上将责任和目标按管理层次由厂、专业项目组、部门、队站层层落实到班组和岗位。两条主线相辅相成实现了成本的全员、全方面、全过程、全要素管理,有力地推进了“建标、对标、追标、创标”工作。

标准成本的实施,使预算管理指标更科学,更贴近实际生产,做到了“年度预算有基础、月度预算有指导”,实现了经营预算从统计分析向科学计算的转变,体现了预算的精确性。与以往的预算管理相比较,根据标准计算出的预算指标能够反映各项费用运行的规律,使预算指标更具有操作性,而标准成本系统的建立,使预算各项生产参数结合起来,能够根据生产参数的变化,及时调整预算指标,使预算真正的为生产服务,为实际的管理服务。采油厂通过标准成本系统对2012年预算进行了测算,并与分公司下达的2012年预算进行对比,差异率为4.87%,预算比较准确。

合同管理标准范文第11篇

关键词: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安全生产标准化 融合

随着企业社会化分工的不断加速和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职业健康安全问题不断涌现。

企业完全依靠安全技术系统难以彻底杜绝事故发生,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作为一种具有高度自我约束力和自我改进功能的系统化、程序化的科学管理方法,一经建立便迅速被世界各国所采纳。安全生产标准化相对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起步较晚,2010年4月国家颁布了安全生产行业标准AQ/T9006-2010《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作为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基础标准。2010年7月国务院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作为安全生产纲领性文件,对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做出了强制性规定。由此看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是国家“十二五”强力推行的安全生产重要工作之一,是所有企业的规定性动作。

现如今,在多年运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后,严峻的安全形势迫切需要企业在政府的推动下,全力推行了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但在实际工作中,不少企业对两项工作的区别和联系认识不清,出现了同一项工作由两个文件管理现象,导致了管理成本的增加、管理效率的下降。

鉴于以上情况,本文首先阐述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项目的相关理论,然后通过对二者的比较,总结出了二者的区别和联系。最后,本文通过研究具体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融合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系列促进二者有效融合的对策建议。

一、相关范畴界定

本文涉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及认证相关术语时,多采用国家标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GB/T28001-2001)[1]、《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GB/T19000-2000)[2]的定义。

1.安全。是指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

2.职业健康安全。是指影响工作场所内员工、临时工作人员、合同方人员、访问者和其他人员健康和安全的条件和因素。

3.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 management system):是组织管理体系的一部分,用于制定和实施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并管理其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管理体系是用于制定方针和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的一组相互关联的要素。管理体系包括组织机构、策划活动(例如:包括风险评价、目标建立等)、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

4.标准化。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

5.安全生产标准化。安全生产标准化(work safety standardization): 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人、机、物、环境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3]。

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与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区别与联系

1.二者区别

运作基础不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主要是以危险源辨识、风险分析为运行基础的管理模式,强调流程管理,重视软件建设。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是以隐患排查治理、预测预警为运行基础的管理模式,因而更强调现场管理,重视硬件建设。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的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等要素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核心环节,主要存在于策划阶段。然而安全生产标准化中,以上三种要素存在于策划阶段和运行阶段。因而,二者的运作基础和运作阶段不同。

采取原则不同。企业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采取自愿原则,企业是否实施该标准,是否进行认证,取决于企业自愿,政府无强制要求。证书由认证机构颁发,与企业生产许可、安全生产许可等资质不挂钩。安全生产标准化则采取强制原则,政府有明确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必须达标,证书由政府颁发,并且与企业的生产许可、安全生产许可等资质挂钩。

侧重点不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侧重系统管理方法的构建,是一种系统的现代化安全生产管理方法,主要强调对生产过程的控制,强调通过建立完整可靠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机制,减少职业安全风险,提高安全工作效率,从而促进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安全生产效率的改善。安全生产标准化侧重于对管理标准化体系的量化,是一种完整的安全生产管理执行标准,主要强调通过各项安全生产活动的标准化,通过各个部门、生产管理环节的各项指标达到指定的标准要求,符合各种流程规范和法律法规,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标准化安全生产工作体系,从而促进企业安全生产的规范化、科学化。

2.二者联系

运行模式相同。二者都遵循PDCA循环,强调以预防为主、持续改进以及动态管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基本原理采用系统化的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控制(act)的动态循环现代管理模式,持续改进企业绩效,实现既定目标。安全生产标准化旨在通过企业自我检查,纠正和完善这一动态循环的管理模式,促进企业安全绩效的持续改进和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建立。

实施方式相似。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标准化都采用企业的重视与支持和外部监督相结合的制度。通过制度建设,建立企业的生产管理标准和操作规范;企业根据标准规范,建立体系文件;根据文件实施管理,并进行内部审核或自主评定。通过运行控制,规范员工的安全操作行为,通过不断的改善措施,确保企业的长期安全机制的建立。二者实施要素大多数可以对应,从而实现内容上的整合。另外由于侧重点的不同,二者在过程上又可以相互补充确保了结果的一致性。

根本目的相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一套高度自我约束、自我完善的科学管理体系。其目的是通过系统化的控制,减小因组织职工活动而造成的可能面临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安全生产标准化的目的是企业生产作业标准化和企业安全生管理产标准化,安全基础工作全面加强,安全绩效从根本上改善。其目的一旦实现,必然会减小员工可能面临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因此可以看出,二者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

三、促进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与安全生产标准化融合的改进建议

多数企业已经建立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并已运行多年,现在也在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如果两套系统独立运行,势必产生许多的矛盾冲突,影响二者效果的实现,也造成企业管理工作的资源浪费、效率降低。因此,开展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与安全生产标准化融合工作,可以避免许多重复性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本文综合考虑二者在企业融合的实际情况,总结提炼出了如下建议:

1.核心工作融合

将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作为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与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核心工作。企业若要避免事故发生,首先要了解生产过程中的风险,即危险源的辨识。危险源的范围包括工作场所内的所有人员和设备。只有准确确定风险源,才能有针对性的实施具体措施。然后是风险评价,根据风险状况确定风险等级,找出风险较大的重点目标重点治理,但也不要忽略风险较小的目标。确定风险目标等级后,针对不同等级的风险目标制定具体可行控制和改善措施。

2. 组织机构融合

企业自身在运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时,拥有一批合格的组织队伍,由各基层生产单位安全员和职能部门有关人员组成,在工作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安全生产管理经验,是企业安全生产过程中重要的人力资源。可以利用这支队伍充实到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中来,由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的管理者和员工直接参与到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中,负责组织和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促进两种工作从组织结构方面的融合。

3. 体系文件融合

在两种体系融合的过程中注意遵循PDCA循环的动态管理模式。为了遵循体系管理的原则,确保安全工作形成长效机制,企业需要按照标准化的要求,对具体工作要求进行过程优化,包括策划管理的细节、实施的职责和流程、检查的时机和方法、总结和改进的渠道等四个方面,对管理流程进行改进和升级。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一般分为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文件三个层次。文件中存在针对各种要素的具体要求叙述不全面、内容不详实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在编写文件时,需要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文件与安全生产标准化文件进行统筹安排、协同处理,编写成为统一的标准性文件,实现体系文件方面的融合。

4.应急管理融合

针对随时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必须建立应急管理体系。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标准化融合过程中,应该建立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才能在事故发生时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降到最低。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原来就应该有一定的应急管理机制,根据这种应急管理机制,结合实际情况,将其安全生产标准化融合在一起,形成新的应急管理体系,从而指导两项工作中紧急安全事故发生后可以做出可靠的应变。企业应该根据不同等级的风险事故制,制定切合实际的应急预案或应急措施,才能更好的应对各类安全事故,实现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和安全生产。

四、结语

综上所述,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融合是当今企业面临的一个实质性的问题,也是当今企业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必然趋势。两种模式的共同点为其融合提供了提供了可行性依据,同时二者各有侧重,运作基础和采用原则也存在差异,所以在融合过程中要紧密结合企业实际,更要充分了解两种模式的共同点和差异,求同存异,简化管理流程,将两种体系有机融合。通过一定时间试运行进行磨合,不断完善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最终降低职业健康安全风险,促进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GB/T28001-2001),中国标准出版社,20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GB/T19000-2000),中国标准出版社,2005

[3]AQ/T9006-2010,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S]

[4]吴孝仁,吴鹤鹤,工程建设行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理解与实施,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

合同管理标准范文第12篇

【关键词】企业 质量 环境标准 职业健康 体系

企业质量、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标准体系是指国际化标准化组织(ISO)为了消除贸易壁垒和提高企业的科学管理手段而颁布的三个标准化规范和要求,分别为:GB/T19001-2000 ISO9001:2000;GB/T28001-2001-OHSMS18001:2001以及GB/T24001-1996 ISO14000:1996。本文将从三个体系的建立背景、内容及特点入手,详细探讨不同体系之间的兼容和整合。

1.企业质量、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标准体系的背景

我国企业为了适应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提高生产,更新经营、管理体制,纷纷采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质量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以及环境管理体系等标准来建立自己的管理体系。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03年10月提出了新的版本,取代了1995版企业标准体系,其中最明显变化就是充分考虑了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之间的互容性。

2.建立企业质量、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标准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随着我国企业自身的发展,以及成为WTO成员国进入国际市场,必须遵循国际惯例对企业质量、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进行管理。企业逐步意识到质量、环境管理以及安全健康管理的重要性,意识到三体系的建立、运行、认证将会极大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从而解决企业的资源浪费、管理的复杂化等问题,因此将质量管理体系、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结合起来,建立一体化的整合型管理体系,将会显得十分必要。此外,三体系的整合建立还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资源的互补,从而大大地减少企业的管理成本,提高管理体系的运行效率。

3.企业质量、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标准体系的企业环境标准体系的内容和特点

3.1 企业质量、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标准体系的内容

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规定了质量体的要求,其基本思想是考虑顾客的需求,建立并保持文件化的质量需求,对体系进行定期评价,以求持续改进企业质量。

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指企业建立了与生产管理同步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以提高社会形象和控制职业伤害给企业带来的损。企业安全职业法规包括:(1)宪法;(2)职业健康安全法律,如消防法,劳动法,职业病防治法等;(3)职业健康安全行政法规;(4)职业健康安全制度等。

企业环境管理体系的制定是为了规范全球企业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的环境行为,节省资源、减少环境污染,从而达到改善环境质量,保证经济可持续发展所建立的标准体系。企业环境管理体系制定的环境法律法规包括:(1)环境保护标准:如水,大气,生物,土壤,噪声,发射型等的质量标准;(2)国际环境保护公约:如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国际生物多样性公约、臭氧层保护公约、控制危险废物及处置公约和国际新物种保护公约等;(3)环境管理制度:如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等。

3.2 企业质量、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标准标准体系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企业质量、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标准体系的相同点包括:(1)都是通过相同的管理体系原理和系统标识建立的,这样就能确保在同一个组织系统里建立并保持一个完善而有效的文件管理体系;(2)都采取自愿的标准,这个管理标准是任何类型与组织规模所采用的通用的标准;(3)都通过体系的建立、组织活动的控制和最优化,以期达到预期的方政和目标;(4)都需要第三方认证机构的审核;(5)都为了消除贸易壁垒,提高贸易准入条件。

企业质量、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标准体系的不同点包括:(1)三个标准之间各个要素的内容不完全相同;(2)三个标准的审核标准不同;(3)三个标准的目的中解决问题的侧重点有所不同;(4)三个标准的对象、目的和适用范围互不相同;(5)三个体系的要求互不同:质量体系要满足对顾客和质量管理的要求;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满足对组织内部员工的人身权利的要求;环境管理标准体系要求服从法规的要求。

3.3 企业质量、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标准标准体系的兼容和整合

尽管三个体系和标准之间存在差异,但对不同体系实现协调、整合以及整体化的过程并不影响,因此三个体系之间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努力促成三个体系的兼容整合,是未来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

企业三个标准体系的整合必须具有以下基本条件:(1)有满足体系整合所需的人力资源和其他资源;(2)有充分共享资源的能力;(3)有相关标准的整合能力。

企业进行三个标准体系整合的步骤通常包括:(1)领导决策;(2)相关标准及文件编写;(3)制定综合的管理方针、目标和指标;(4)风险性评价;(5)制定产品质量、环境和职业安全健康的管理方案;(6)编制管理体系文件;(7)贯彻并运行管理体系;(8)评价整合型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9)实施改进,保持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4.结语

企业质量、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标准体系的建立和整合能最终提高管理体系的效率。

参考文献:

[1]范运林,朱其雄.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整合与管理手册编写初探[J].中国还是油气工程,2003(2):46-49

合同管理标准范文第13篇

2014年4月,西城区开启部级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项目后,广大城市管理工作者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和北京市关于精细化管理的系列指示精神,深刻思考如何将城市环境分类分级管理模式耦合交融为精细化城市管理的工作责任体系和技术标准体系,使精细管理从理念优化为一套可操作、可度量的工作目标、操作规范和具体措施,在圆满完成试点项目的同时,让标准体系建设规范实用,标准化工作卓有成效。

经过两年来的攻坚克难,超越革新,截至2016年6月29日,西城区城市环境分类分级管理综合标准化试点项目圆满通过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标委)验收,城市环境建设管理标准化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成立精干组织机构

确保试点工作顺利推进

从2014年4月,西城区申报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被国标委联席会议审核通过后,区市政市容委立即编制、下发了《西城区城市环境分类分级管理综合标准化试点工作方案》。全区成立了以姜立光副区长为组长、区环境办等14个职能部门和15个街道办事处的主要领导为成员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区市政市容委,负责统筹协调专家顾问组、技术保障组、标准体系工作组推进标准体系编制和试点工作的落实。各成员单位按照要求,相继成立了专项标准编写机构,具体负责各个专业的标准编制与试点推进。

试点办自成立以来,共组织试点启动与中末期验收、标准体系专家评审与、各类考察培训等会务32次,编发文件、通知30个,信息23篇,外宣稿件8篇,出刊会议纪要14份、信息专刊17期。

广泛开展学习研究

保证试点工作正确方向

为使试点工作少走弯路,定向前行,试点办广泛开展走出去学习考察、请进来培训授课等活动。

试点办先后组织外出学习考察4次、研讨培训10次。邀请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原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首都经贸大学等单位的领导、专家,对试点工作方案、标准编制原则与范围、参加试点单位与标准体系编写等问题,进行深刻的研究讨论,确定将试点工作划分为宣传启动、体系建设、组织实施、总结验收四个阶段;工作细化分解为35项任务,并于2014年11月18日在全区启动大会上进行了部署。

按照“看得见、管得了”的要求,以城市“功能区域分类、环境管理分级、专业工作支撑”为基本思路,研讨、确定、建设涵盖西城区各个功能区域的市政道路、交通秩序、市容市貌、环境卫生、园林绿化、施工管理和环境保护各个环境专业领域,以及城市环境建设、管理、作业、监督、执法、考评等各个环节与层面的标准体系。

积极开展环境要素调查

完善城市功能区域划分

为完善城市环境分类分级管理的标准体系架构,充分了解与切实掌握全区各个功能区域的环境特征和管理要素,试点办于2015年7月委托社会专业组织,开展了七大功能区域的环境要素调查,摸清了各个功能区的人口特点、区位功能、人文特征,以及建筑风格和属性、道路交通特点、街面公共服务设施、园林绿化、商业业态等7大要素构成,为全区功能区域划分与标准体系最终编制提供了依据。

同时,按照区域功能主导、公共空间全覆盖、能够动态调整、便于末端研判的原则,对全区功能区域进行重新调整,共划分为7个区、2个金融商务区、3个繁华商业区、3个传统风貌区、1个交通枢纽区、10个公共休闲区和其他若干个生活居住区,并重新核实了各个区域的四至范围、面积、道路、网格和社区数量,纳入城管监督指挥中心平台体系,有力完善了标准体系中考评子体系。

认真组织标准体系编制

经过权威评审对外

2015年8月初,在区领导的关心指导、试点办全体人员的强力推进、各成员单位的大力协同下,经过广泛征求意见、数次修改完善的《西城区城市环境分类分级管理标准体系》终于完成初稿。

8月11日,西城区质监局组织召开了专家评审会。会上,来自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原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北京标准化研究院、首都经贸大学、北京城市管理学会等单位的领导、专家,在听取了西城区城市环境分类分级管理标准体系编制情况汇报,查阅了相关标准文件,讨论研究后一致认为:标准体系符合国家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要求,以及国家、北京市和西城区相关文件精神;标准制定能够围绕建设需求,符合各区域功能特点和环境管理质量目标,覆盖城市管理各个环节,格式规范,内容基本适用;能够结合实际,根据西城区城市管理现状,搭建涵盖城市环境建设、管理、作业、执法、监督、考核等各个环节与各个层面的标准,形成全区统一协调、一体化的标准体系框架;能够将西城区多年来在城市管理中分类分级的创新模式以指导性技术文件固化提升,有利于提高政府各部门的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能力。

根据专家的评审意见,在进一步修改完善后,西城区于2015年10月16日以区市政市容委的名义下发了《西城区城市环境分类分级管理标准体系》,确定10月30日正式实施。

整个标准体系包括通用基础、分类分级管理、专业支撑和监督考评四个子体系,共有标准251项。其中,收录国家标准57项、行业标准35项、北京市地方标准86项,自制标准73项(已完成56项,尚有17项建议制订的标准正在研究中)。

大力开展宣传贯彻活动

持续改进促进标准实施

为了促进标准体系实施,试点办一是将所有收录引用的标准与自制标准一起,在令标准体系明细表中形成链接,刻盘发放各成员单位学习应用,并与相关工作手册和工作记录一同印制,发放各单位实施;二是制订、下发了《西城区城市环境分类分级管理标准体系实施方案》和具体《检查工作方案》,于2015年12月,每周安排2个单位,逐一检查各成员单位标准体系的实施情况;三是2016年1月集中组织了标准体系宣讲与培训,协调各成员单位广泛开展宣贯活动;四是根据各成员单位的实施反馈情况、检查与验收意见,分3次对整个标准体系和20个具体标准进行了重新修订,有效促进了标准化工作落地。

试点工作圆满通过验收

城市管理标准化取得新成效

2016年6月28日-29日,受国标委委托,北京市质监局邀请了标准化与城市管理领域的知名专家,对西城区城市环境分类分级管理综合标准化试点项目进行验收。经过专家组的听、看、询、查、评,认为两年来的试点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完成了全部规定任务,符合国标委下发的试点细则要求,综合评分93分,一致同意通过考核评估。

评估报告认为试点项目一是领导重视,试点工作推进有力;二是切合实际,标准体系覆盖全面,实现了分类分级清晰、管理程序规范、质量要求明确、执法监督严明的闭环式管理;三是注重宣贯,各级标准化意识明显增强,形成了以标准为引领、按标准实施的良好氛围,岗位人员知标准要求、明标准职责、依标准办事,提高了标准化意识与执行标准的自觉性;四是实施到位,试点取得显著成效,能够围绕城市环境管理的内在要求,以分级管理为核心,细化区域分类管理,并针对试点涉及面广的特点,突出全员参与,注重收集意见,实现持续改进与有效的质量控制。特别是运用标准化原理,积极探索特大城市管理规律,创新城市环境分类分级管理模式,提高了城市环境管理的精细化、规范化水平,有效促进了城市治理体系的完善与治理能力的提升,成效显著。

深入总结试点经验

不断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

西城区城市环境分类分级管理综合标准体系的研究建设与宣贯实施,特别是西城区部级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项目的最终验收圆满通过,标志着西城区城市环境建设与管理工作进入了一个以标准化为引领的新时代,对于提高政府行政效能、促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就标准体系建设而言,一是巩固、提升了城市环境分类分级管理新模式,创新形成了城市精细化管理新成果;二是核实了城市环境管理要素,健全了全程管控指标体系,厘清了各职能部门工作关系,实现了对城市环境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三是编制了城市环境建设、市容市貌管理、功能区域管控等标准,填补了城市管理标准体系空白,解决了部分环境管控难题;四是强化了“管理前置”理念,增强了城市管理的前瞻性与预见性,进一步优化了环境资源配置,提升了政府行政效能。

同时,通过标准体系的建设与试点工作,各个城市环境建设管理单位工作职能进一步明晰;市政建设、环境治理、交通秩序、园林绿化、环卫保洁、工地管理等专业作业进一步规范;临街社会单位与商户参与“门前三包”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城管执法行为与能力进一步加强,环境问题发现与处置渠道进一步畅通;辖区功能区域分类管控能力与分级作业水平进一步提升。

据统计,2015年,在城市环境管理任务没有大的变化的前提下,西城区市政市容委用于城市环境整治项目和基础建设的经费支出为8.16亿元,2014年为9.89亿元,同比减少17.51%;区市政市容委共接受各类意见、投诉、曝光68件(起),而2014年为91件,同比减少25.2%;西城行政服务大厅市政市容服务窗口共接待1.03万人次,受办理事项1357件,而2014年度接待1.04万人次,受办理事项1423件,同比分别减少1%和5%;辖区空气中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和细颗粒物浓度平均分别为14.5、54.0、105.8、83.0微克/立方米,而2014年平均分别为23.1、62.9、115.2、88.4微克/立方米,同比平均分别下降37.3%、14.2%、8.2%、6.2%;降尘量为5.4吨/平方公里/月,而2014年为5.8吨/平方公里/月,同比下降6.9%;全区生活垃圾总量59.323万吨,同比减少96.97吨;道路养护、园林绿化全市第一;居民对城市环境秩序和管理水平入户调查满意度平均为95.69%和96.31%,而2014年平均为92.56%和93.47%,同比增长3.38%和3.03%。

部级的西城区城市环境分类分级管理综合标准化试点工作项目虽然有期,但是城市环境分类分级管理标准化工作却无涯。西城区城市环境建设管理工作者将坚定信心,持续推进,将标准实施与监督指挥平台衔接起来,与全国文明城区、国家卫生区等检查工作结合起来,与日常工作任务一致起来,继续做好做细做实做强标准化工作,努力再创西城区城市管理工作的新佳绩。

合同管理标准范文第14篇

关键词:标准化;项目管理;制度

Abstract: Standardization performance project and the management of project management is closely linked, previous methods cannot meet the need of reality, the need for integration, systematization, standardization direction development. This paper first points out the disadvantages of traditional project management, and then analyzes the standardization theory and the research status and the main contents of the implementation, finally proposes some suggestions.

Key words: standardization; project management; system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1-0020-02

近年来,我国建筑业发展迅速,各种新技术、新工艺不断创新应用于各个项目中。建筑业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对国民经济和个人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但是我国工程项目管理水平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需要以标准化带动项目管理发展。

1传统工程项目管理弊端

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方法较为粗狂,表现为没有系统的项目管理工作手册和工作程序,没有统一的文件格式和制度要求,项目管理组织、方法和相关知识也未标准化。要解决这些问题,需加强标准化工作,实施工程项目管理标准化,可以使管理知识集成化,形成系统有效的管理体系,对未来工程项目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2标准化理论及研究现状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明确地提出“标准化的重要意义在于改进产品、过程和服务的适用性、以便于技术协作,消除贸易壁垒;此外,还可以实现品种控制,兼容互换,安全健康,环境保护,相互理解和提高经济效益等目的”。 企业认证范围最广泛的三个管理体系标准,分别为:质量管理体系(ISO9001:2000),环境管理体系(ISO 14001)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AS18001)。

Inger Bergman,Sven Gunnarson,Christine Räisänen(2013年)在《Decoupling and standardization in the projectification of a company》一文中,立足于以项目为导向的全球化公司,关注焦点在于项目管理、公司结构、办事流程的标准化以及项目进一步开展引起公司规模扩大带来的雇员数量的增多。项目组织作为临时组织与母公司需联系起来,而员工的历史经验应该与公司数据库紧密结合。这促进了项目管理经验的标准化,并使项目与母公司加强联系,避免脱节,这是当前项目管理发展方向。文章提出了一种新的项目组织与母公司的关系,转变了以项目为导向公司的发展方向。

工程项目管理在国内发展仅仅十年左右的时间,目前国内还没有系统的项目标准化管理体系及文件,国家只颁布了《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 50326-2006),没有出台工程项目管理的标准和实施细则,而国内的学术研究仅限于理论,没有和具体的项目管理实践相结合。

3工程项目管理标准化的主要内容

3.1项目管理体系的建立

项目管理体系标准化,包括对于合约规划(合同网络体系)、进度管理体系、成本控制体系进行归纳总结、补充完善,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项目管理经验相结合,把这三个管理体系有机的融为一体。

3.2项目管理文件的编制

项目管理文件标准化,包括项目规范性管理制度及项目管理流程的研究,各种标准化文件及表格,招投标文件及其范本,合同体系的研究及编制合同范本等内容。这些标准化的文件,可以指导项目管理的实际工作,使项目管理人员的工作有技术支撑,并对项目管理人员的行为进行约束。

3.3项目管理制度的制订

项目管理制度标准化,包括系统的项目管理工作手册、工作程序和奖惩原则,通过建章立制,使各项工作程序清晰明了、有据可依。制订的制度应该合理规范,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人为本,以项目为依托,辐射管理的各个层面和环节,并且要简洁、实用。

3.4项目人员配置的准备

项目人员配置的标准化,重视项目建设和公司发展中项目工作人员的作用,目的在于解决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能力素质水平与工作要求标准不一致的问题。要做到人员配置的标准化,应该满足三方面的要求:一是科学设置机构和岗位,满足管理的要求;二是根据人才自身特点,因才施用,做到用人有道,并且做到责任与人员的对接;三是定时给相关工作人员安排学习培训,更新工作人员的知识,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与能力水平。

3.5项目管理经验的总结

项目管理经验的标准化,有助于形成一套具体可参考的优秀模式,指导未来项目的开展,提升工作效率。

4工程项目管理标准化的实施

4.1项目管理体系建立方面

将工程项目管理理论知识与实际项目管理经验相结合,提升出一套合约规划(合同网络体系)、进度管理体系、成本控制体系,从而建立起比较清晰、全面、结构化和层次化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体系框架。

4.2项目管理文件编制方面

在项目开展中,广泛积累经验,对于具有应用价值的项目管理文件进行总结和归类,建立统一样式的文件范式,便于不同项目不同工作人员应用。

4.3项目管理制度制定方面

主要从管理标准、技术标准、作业标准3个层次构建管理制度体系。各项标准在不同单位、不同项目的相同专业、相同工种、相同工序等层面均可持续运用。

4.4项目管理人员配置方面

(1)优化组织结构,明确个人职责

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和项目管理模式,设计最优的项目组织结构,除了主要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之外,还应该对每一名工作人员的职责、工作范围和工作流程进行明确说明,将工作职责落实到每位员工身上,做到每份责任都有人担当,形成清晰的岗位责任制度。

(2)因才施用,做到用人有道

了解每个工作人员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所在,在尊重员工选择的基础上,结合项目的用人需要,对人员进行工作安排,最大限度发挥工作人员的效用。

(3)加强学习,提高专业水平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工作人员有针对地进行实用性学习培训,经常对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基层人员进行全方位的专题知识讲座。

4.5项目管理经验总结方面

平日应该多多积累成功的项目管理经验,建立企业自己的数据库,方便日后类似项目的开展与进行,为其提供宝贵的经验借鉴。

5.结语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道格拉斯·诺斯在《西方世界的兴起》中提出西方崛起主要得益于制度建设与变迁,同理,项目的建设与企业的发展也离不开制度的建设与变迁,工程项目管理标准化,有益于将工程项目管理推向一个更高的水平。工程建设标准化是建设领域实行科学管理,建立适合企业工程项目的标准化管理,对完善工程建设管理水平,提高项目的建设质量,推动管理技术进步等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段志成.工程项目管理标准化作用机理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2.

[2]瞿玮.工程项目标准化管理[J].建筑工程,2011.

[3]鲍雷鸣.建设项目管理标准化研究及应用[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1.

合同管理标准范文第15篇

关键词:计量;标准化;管理???

标准化计量是供电企业经营管理的基础,是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供电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就是销售电量,计量标准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反映到企业经济效益上。要实现计量的标准化管理,首先要建立针对性强的计量标准化实施体系,概括来说需要分三部,即技术标准化、管理标准化、人员及服务标准化。?

1 技术标准化?

要实现计量的标准化首先要从技术上提供支持,在技术管理上形成制度、方法和体系,以达到相关标准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提高计量精度,促进计量仪表的标准化、规范化?

(1)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品:更换国家明令禁用或淘汰的电能表,加大计量技术改造力度,逐步实现远程抄表和计量数字化,提高计量自动化管理水平。电能计量装置必须满足计量规程要求,选择高精度、稳定性好的多功能电能表,采用电流、电压互感器的专用二次回路,不与保护、测量回路共用。根据计量规程要求,开展计量点的改造工作,完善计量装置?

(2)计量监督加大检验力度:严格执行计量监督,加大对电能表检验、二次压降及综合误差测试、互感器变比调整考核力度,发挥技术优势,提高计量精度。按负荷的类别选择所需要的准确度等级,并在投产前做好试验调校工作,使计量装置的误差满足要求。 ?

(3)运行管理周检和轮换:加强计量运行管理,根据规程进行周期校验和轮换。电压、电流互感器的合成误差在要求的二次负荷范围内,均可以用准确度等级来控制。电压互感器的二次导线压降所造成的误差,无法直接用准确度来衡量,在计量综合误差中占有相当的比例,可以通过合理的调整互感器误差互补或采用电压二次导线电压误差补偿器进行补偿,从而降低计量综合误差。?

1.2 加强计量选型定表的综合性分析,提高计量准确性?

(1)正确接线:针对电力系统的不同情况采用正确的计量和接线方式,减少计量误差。?

(2)合理定位:合理选择计量点的位置,尽量靠近现场,减少互感器二次负载和二次回路损耗,提高计量精度。?

(3)合理选型:合理选择电流互感器变比,正常负荷电流要大于电流互感器额定电流的三分之二以上,对季节性较强负荷,采用多抽头的电流互感器,保证互感器在高精度范围内运行。?

(4)综合分析: 开展计量点的综合分析,提倡计量装置的整体校验,通过开展综合误差分析,做好电能表、互感器现场的周期校验和周期轮换制度及电压互感器二次电压降的周期检验工作。?

1.3 保证检验用具及条件符合标准?

严格组织进行计量监督及定期校验,按相关标准对照执行。标准电能表和电能表现场校验仪每一年送检一次。凡检定的计量标准器具和标准装置,不合格应停止使用,进行修理调整,经检定合格后,方能使用。现场检验条件应符合规程规定的要求。?

1.4 不断推广使用先进技术?

不断瞄准当代计量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大计量检测和计量管理的现代科技含量,结合供电企业实际,完善计量检测体系。?

1.5 加强同专业部门联系,得到上级部门技术支持?

积极争取上级专业主管部门的技术指导、支持,不断学习,推广和应用新技术、新产品,为电力计量标准化的深入开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 管理标准化?

2.1 依法办事?

以法律为依据,加强宣传,切实贯彻《计量法》、《电力法》等法律法规,将其作为企业计量活动的行为准则,依法管电。?

2.2 领导重视?

在组织管理上,要建立行政一把手直接管理的组织形式,把计量管理工作放在突出位置上。?

2.3 建章立制?

建立健全各种制度包括“计量管理技术规范”、“计量标准周期检定制度”, “计量标准技术档案管理制度”、“计量标准使用维护制度”,“周期检定(轮换)制度”,“现场检验管理制度”等针对计量管理各个环节标准化管理的制度,确保计量标准器具和在用计量器具的准确可靠。?

2.4 部门配合?

注重各部门、各岗位工作的配合、制约及衔接,对计量器具从选型、购买、配备、建档、检测、维护、检查、报废等各个环节采取闭环动态管理,责任到人,措施到位,严格奖惩制度。?

2.5 强制检验?

加强电能计量表的强制检定,对新购、在用表计按检定规程要求,利用现场校验仪进行现场校表,现场校验不合格的表计,送指定计量站进行全指标检查和实验,如不合格,要求用户更换表计。从而控制不合格表的使用,同时为每块计量表计建立原始档案,进行归档管理。也为用户减少因计量不准造成的损失,外树企业良好形象。?

2.6 档案管理?

完善的计量档案,做到专人专责,提高计量管理水平。对计量管理中的各种记录、图纸资料、检定证书、 使用说明书等建立台帐,并进行动态的档案式管理,随时补充更新数据,保证资料的准确性,便于进行综合分析。保证计量仪表的数据准确、可靠,为正常计量收费提供了有效的法定依据。?

3 人员及服务标准化?

3.1 队伍建设?

加强计量队伍建设,提高计量人员素质,为计量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开发智力和人力资源。?

3.2 技术交流?

加强技术交流和技术培训,提高计量人员技术素质。计量标准化管理的深入实施与先进技术的应用和高素质计量人员的分不开的。提高计量人员的技术素质和业务能力,对推进计量管理标准化、规范化有着积极的作用。要经常组织计量管理人员开展政治和业务学习,不断研究和探讨计量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结合不同企业计量管理的特点,有针对性的组织培训班,听计量专家讲座,学习有关计量技术的理论,了解计量产品的性能和发展方向。使计量人员系统地学习计量技术理论,提高计量人员技术素质。?

3.3 咨询服务?

对用户开展电力计量咨询服务,广泛宣传计量使用的相关知识,使用户清楚计量检测工作程序和必要性,积极配合计量管理工作,使计量标准化工作顺利开展下去。同时,要提高社会计量检测工作的服务质量,以公开、公正、公平为原则,在供需双方之间架起有效沟通的桥梁,全方位的推行计量的标准化工作。?

3.4 服务标准?

加强服务标准的实施力度,大力推进服务标准化。建立健全营业室服务、服务制度及业务流程、收费标准、维修及装拆服务、抢修抢险服务及服务监督等服务标准及奖罚标准。将服务标准进一步细化到人员的一举一动,时间上的一分一秒,费用上的一分一厘,规范所有的操作审批程序,强化监督检查机制,加大奖惩力度,使承诺服务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