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交流的概念范文

交流的概念范文

交流的概念

交流的概念范文第1篇

长久以来,不同的文化群体形成了各自复杂的文化概念,这些文化概念又促成了他们世界观的形成。世界观不是某个人想象力的产物,而是不同群体的人们长期交流中,对种种经历进行概念化协商中所形成的概念体系。文化概念化常常被用作推理的参照,或日常思想和行为的逻辑基础。某一文化群体成员在与其他文化群体成员交往中,或因受其他群体成员的影响,会形成新的文化概念。语言与我们的概念体系之间存在着固有的不可分的重要联系,人类通过语言传递各种各样的概念体系。事实上,语言的很多方面均嵌入概念体系中,而概念又被用来组织和解释我们的文化经验。语言学家的研究早就表明:各种语言中的词汇体现着人们对过去经历的概念化方式,因而形成了我们解释新的经历的范式。大量的研究表明,语言的某些特征反映了人们对其经历进行分类和规划的方式。[5]认知语言学和认知人类学的研究也表明,语言的使用体现着在文化基础上形成的隐喻体系。[6-7]根据Lakoff&Johnson的观点,隐喻体系是人们对其经历进行概念化和结构化的基础。[8]我们对概念,如“时间”的理解也是以概念映射为基础的,但这种概念映射并不是世界普遍的。[9]语用学领域里的“隐含意义(impliedmeaning)”或“含义(implicatures)”,实际上是我们根据言语社区人们相互分享的图式而形成的对言语表达形式的理解。[2]我们知道,人类话语的组织主要是协商概念化(negotiatedconceptualization)的结果,而这种协商概念化是在以文化为构建主体的形式图式基础上形成的。本文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探讨英语作为国际语言的文化概念化问题。

英语作为国际语言融入了各种文化概念

英语作为国际语言,是指英语可以用来传递交流各种不同的文化概念体系。我们先看下面澳大利亚英语和澳洲土著英语的不同表达方式。澳洲土著英语:Thislandisme.澳大利亚英语:Thislandismine.这两种不同的英语表达方式,体现了两种不同的关于个体和土地之间关系的文化体系。在澳洲土著人看来,人们和土地以不同的方式连在一起,比如图腾联系等。当然,一种文化概念体系在另一种文化概念体系看来可能是荒唐可笑的。土著人认为,土地早在他们出生之前就已经存在,所以他们何以能够拥有土地?因此,土著人对"Thelandismine"的反应是:"Thelandownsus."在土著文化概念体系中,人与土地有着相互责任,土地供给人类食物,人类理应呵护土地。澳大利亚英语句子"Thislandismine"体现了盎格鲁人关于个体和土地之间关系的文化概念体系,即个体对土地的拥有意味着土地所有权可以转让,而后获取利益。从另一种角度来看,"Thislandismine"也体现了政治拥有,即:"ThelandisminebecauseIamAustralian."上述例子清楚表明:不同的英语表达法,体现着不同的文化概念。澳洲土著人英语中,很多词汇被用来传递贯穿他们历史始终的独特的文化概念体系。[10]即使一些日常词汇,如:"family","home","shame"等,也包含着与澳大利亚白人不同的文化概念。土著人英语的某些变体中,"mum"一词范畴较广,包括"aunt","grandmother"等。对多数土著人来说,"home"一词是与延伸家庭(extendedfamily)连在一起,而不仅仅指家所在的建筑物。当今,随着澳洲土著人与外界交往的不断扩大,一些新的概念和交互概念体系也逐渐形成。同样,英语作为外语(Englishasaforeignlan-guage)的使用者在使用英语时,往往会利用他们的母语文化概念体系。下面是中国学生与英国教授之间的对话:英国教授:Iheardyou''''vewonaprestigiousa-ward.Congratulations!Thisisfantastic.中国学生:Thankssomuch.Ihaven''''tdoneany-thing.It''''stheresultofyoureffortandyourknowledge.Ioweitalltoyou.英国教授:Oh,no!!!Don''''tberidiculous.It''''sallyourwork.上述对话中,中国学生在回答英国教授的表扬时,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体系中的谦虚理念,完全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他人主义图式。所以,学生认为他的回答很正确、很得体。显然,中国学生的回答令英国教授感到不快,英国教授觉得中国学生夸大了他在学生成功中所起的作用,认为学生的回答过分偏离事实。因为英国教授是以盎格鲁撒克逊文化中的个体价值观来回应学生的回答的。可以看出,在英语作为国际语言的交流中,不熟悉对方所依赖的文化概念体系,往往会导致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困惑,甚至误解。针对这种现象,学者们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Quirk提出了“核心英语(thenuclearEnglish)”,他认为“核心英语”具有可学性、交际性和伸缩性等特点,不受英美文化的束缚,不认为在国际交流中英美人的英语就高人一等,认为混合语、洋径浜英语同样受欢迎。[11]但是,如果我们接受源于不同人们之间交流所产生的文化概念体系,即使能够提出核心英语,核心英语本身也会形成新的文化概念体系。比如,日本人和马来西亚人交流中所形成的核心英语,与中国人和英国人交流中所形成的核心英语之间到底有多少共同之处?本文提出,在当今全球化时代,作为国际语言的英语,应该与不同文化群体的各种文化概念相联系,同时探讨了这种观点对交际模式和英语教学所产生的启示。

英语作为国际语言的交际模式探讨

如上文所说,本文并非试图把作为国际语言的英语转变为核心英语,也不是要把整个世界改变为单一的英语语言社会,而是探讨一种英语作为国际语言的交际模式。我们知道,在国际交流中,即使交际双方均使用英语,但他们并非共享一种文化概念体系。在日常交流中,交际双方均可能认为对方与自己共享一种文化概念体系,这种假设非常普遍,某种程度上有助于取得交际效果。例如,澳洲土著人使用英语时,很大程度上认为与对方共享文化概念:NobigboyA…reckonhehelpK…wasdrivinbackfromWilunaorwhateversomeplaceanlightbehindlookinrevisionmirrornohe''''sgone,drivinalongsawI''''lookinthevisionmirroragain,lookinthebackseat,anoleoleblackfellasittininthebackseat,lookinatim这里,澳洲土著人提到了"lightbehind","light"在土著文化中被称为"minminlight",指不同土著文化群体中的精神存在。"oleblackfella"也是一种与"minminlight"相关的精神存在。显然,对于土著人英语语言的解释,需要参照特定的土著文化概念知识。上述英语话语的产出过程中,讲话者假定听话者与他们共享文化概念。本文认为,在英语作为国际语言的交流中,交流双方应该首先最大限度地降低文化概念共享的假定,即交际双方应时常提醒自己:对方很可能不与自己共享话语产出和话语理解的图式、范畴和隐喻。这样交际双方便会采取不同的话语策略,以使对话能够顺利进行。如:A:Youstupid!B:CanIaskinwhatcontextsyouusuallyusethisexpressioninyourculture?A:hmm,wecanuseitasatermofendearmentbetweenhusbandandwife,likethewifesayingthistohusbandtosay,‘you''''renotkindtoyourself’.B:(Surpriseandsmile)Ah,right!SoIshouldtakeitasacompliment.可以看出,上述对话中,B采用了“话语澄清”的策略来搞清楚"stupid"这一概念在A文化中的用法。在不影响对话正常进行的情况下,适时采用话语澄清策略,可以避免因文化概念体系不同而导致的误解。又如:A:AsafriendIexpectedmorefromyou!B:CanIaskyoutotellmoreaboutthewayyouperceivefriendshipinyourculture?A:(explainstheconceptof"friendship"inhercultureforabout15minutes)B:Itisquiteclearthatinmyculture,wehaveadifferentunderstandingof"friendship"…上述两个对话清楚表明,即使一些被认为具有普遍文化意义的概念,如"friendship",也可能与众多不同的文化概念相联系,在不同的文化中具有不同的期望值。而且,因个体经历和期望值的不同,这些概念还会被赋予其他的文化概念。

当然,由于种种原因,交际过程中不总是可以采用话语澄清策略。在某些文化中,直接询问被认为是不恰当不得体的。如,澳洲土著文化概念中,交际过程中不允许过多的直接询问[12-13],文化概念是随着对话的持续逐渐展现的。因此,我们需要改变对某些传统英语交际模式的理解,以便在英语作为国际语言的交际中有效地进行交际。在英语作为国际语言的交际中,有时“发话者(sender)”、“收话者(receiver)”等概念也难以明确区分。上述对话中,交际双方均积极平等地相互合作,以便澄清话语出发点的文化概念。如上文所说,在交际过程中,尤其是当来自不同文化或亚文化背景中的人们在一起交流时,交际双方往往过高估计彼此间的共享文化。本文提出,在英语作为国际语言的交流中,交际双方应该时刻监察自己所假定的对方文化概念体系,应该具有“全球化思维,区域化行为”的理念。因为英语已在全球范围内使用,被用来表达各种文化概念体系,我们需要与地方化的英语使用者交流合作,以便理解此时此地交际过程中的文化概念。五、英语语言水平、英语本族语者和英语教学模式在英语作为国家语言形式下,我们首先要讨论的一个基本概念就是“英语本族语者(Englishnativespeaker)”。许多学者[14-17]曾就这个问题做过广泛研究和讨论,从他们的研究和本文的讨论可以看出,在英语作为国际语言的环境下,英语本族语者的语言能力(Englishnativespeakercompetence)并不能保证他们顺利有效地与他人交流,尤其是当他们的英语语言能力是在单一的文化环境中所形成时。“英语语言水平(Englishlanguageproficiency)”这一概念值得深入讨论,因为在英语作为国际语言的形式下,“精通英语”不仅仅意味着掌握英语语法和词汇。依照本文所提出的英语作为国际语言的交际模式,衡量英语使用者英语语言水平的标准之一,就是看其能否探究各种不同的文化概念体系和交际实践模式,进而采取有效的交际策略。也就是说,熟练的英语语言使用者,是指那些已经接触过并且熟悉各种不同文化概念体系的人,他们能够很灵活地参与英语作为国际语言的交际活动,能够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文化概念体系。在英语作为国际语言的形式下,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到底应该教授哪种英语变体?练稳山认为,中国人已经把英语作为国际语言使用,英语教学就应该体现这一点。[18]

交流的概念范文第2篇

一场空前的甲型H1N1流感(下称“甲流”)病毒正在全球肆虐。所谓“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甲流病毒肆虐之祸,却给国内相关医药股带来了意外的“福气”,一批医药股在二级市场异军突起。10月26日,国家工信部对多家企业下达甲流疫苗生产订单的消息,更是引爆资金对甲流概念股的炒作之火。

不过,在游资们疯狂炒作的背后,医药股的整体价格已明显偏离其实际价值,尤其是甲流概念股,其炒作背后的风险正随着盲目炒作而逐渐隐现。

数据显示,10月以来的近20个交易日中,申万81个二级子行业中,生物制品行业板块的涨幅高居第2位,涨幅达到27.66%,仅次于第一位塑料行业28.22%的涨幅。在生物药品行业内的30只个股中,包括海王生物、星湖科技、达安基金等在内的7只个股涨幅超过30%,远远超越大盘同期10%的涨幅。

市场上公认的14只主要的甲型流感概念股涨幅居前,10月初至11月2日期间,这些股票的平均涨幅达到32.51%。其中,海王生物、白云山A、普洛股份等几只股票的涨幅居前,其涨幅大多接近或超过40%。

在生物制药行业中,此轮甲流概念龙头股――海王生物一马当先,涨幅居于首位,达到62.54%。星湖科技位居其次,10月以来的涨幅达到43.83%。尚未获得甲型流感疫苗订单的海王生物,已然成为甲流概念股的一匹黑马。资料显示,海王生物所处行业属于生物制药领域,其产品包括预防制品、血液制品等。部分主导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40%以上的市场份额。公司拥有110多种产品是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重要生产基地。但目前尚未获得国家下达的甲型流感疫苗订单。

泰然九路领衔广深游资

虽然像海王生物等甲流概念股尚未拿到国家下发的甲流疫苗订单,但是游,资已经迫不及待,开始借着在全球肆虐的甲流病毒而疯狂入场炒作。

据统计,在10月以来甲流肆虐的形势下,沪深交易所龙虎榜上开始频繁有甲流概念股现身。截至11月2日的近20个交易日内,已陆续有24只甲流概念股及医药类股票登上龙虎榜。其中,海王生物现身龙虎榜次数最多。此外,莱茵生物、白云山A、普洛股份等也频频亮相。

交易龙虎榜信息显示,此轮甲流概念股的炒作以游资为主。机构席位仅仅现身在科华生物、华兰生物和云南白药等有明确甲流概念和绩优的几只股票上。近期市场涨幅最高、爆炒最厉害的医药股海王生物,几乎没有机构参与。在对24只医药股的炒作中,又以广深游资为主。其中,国信证券深圳泰然九路参与的金额最大。统计结果显示,该营业部在10月以来,针对上述重点医药股,合计买人金额达1.64亿元,卖出金额达2.04亿元;其次为光大证券深圳深南中路营业部。这两家营业部也是今年4月底炒作莱茵生物的主力。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广深游资,如世纪证券深圳深南大道营业部和华西证券广州江海路营业部等,也是此次炒作甲流概念股的主力。

其中,参与金额最大的国信证券深证泰然九路营业部,主要炒作的股票是海王生物。在10月9日至30日海王生物的6次交易信息披露龙虎榜中,每次都有该营业部的身影。此外,国信泰然九路近期参与炒作的甲流概念股还涉及莱茵生物、康恩贝、白云山A等。

此前,在4月份与其一起炒作莱茵生物的营业部――光大证券深圳深南中路营业部,此次再度和其联手,炒作海王生物和康恩贝。

炒作手法惯用“对倒拉抬”

在炒作过程中,国信证券泰然九路依然使用了惯用的伎俩――对倒拉抬。这从其10月以来主要的炒作股票海王生物和莱茵生物中可以略窥一斑。

根据深交所提供的交易信息,国信泰然九路对于海王生物的炒作,自10月9日即长假过后的第一个交易日就已经拉开帷幕。当日海王生物大涨8.31%,换手率高达20.52%。

深交所公开交易信息显示,当日国信泰然九路成交总额是所用营业部中最多的,其买人金额为1524万元,卖出金额为1560万元,边买边卖。而其频繁的买卖也成为当日海王生物20%高换手率的一大主因。

市场中一般认为,边买边卖的操作手法是庄家“对倒拉抬”的表现之一。而其后续在海王生物上的连番炒作,更是增加了其“对倒拉抬”的嫌疑。

此后一段时间,甲流概念股有些沉寂。直到10月26日,工信部对多家企业下达甲流疫苗订单,且甲流传播越来越迅速,甲流概念股在市场上再掀一股炒作狂潮。海王生物这匹黑马由此“应运而生”。10月26日至11月2日期间,该股由14.51元暴涨到20.35元,在6个交易日内有5个交易日股价涨停或者逼近涨停,且5次登上交易所龙虎榜。

深交所公开交易信息显示,在10月26日至30日的5个交易日,国信深圳泰然九路每天买卖海王生物的金额都几乎相当,并且其在海王生物上的总成交金额都在前列。如在10月26日,海王生物涨停,国信泰然九路在买人1298万元的同时,卖出了2272万元,合计成交3571万元。次日,该营业部加大资金筹码,买人2969万元,卖出2730万元,合计成交5699万元。此后,10月28日至30日的情况几乎是对前几天交易的重复,该营业部一直遵从“边买边卖”原则,并且其成交金额都居于海王生物炒作席位前列。

这种边买边卖、类似对倒拉抬的操作手法,其实是该营业部惯用的炒作伎俩。资料显示,在今年4月对莱茵生物的炒作中,国信证券泰然九路也用到了这一手法。

据业内人士介绍,该营业部的典型风格就是快进快出,而边拉边出也是其常用招数。

医药估值高炒作风险骤增

在甲流概念股短时间内动辄大涨30%的背后,其价格已远远偏离其价值轨道,炒作风险渐行渐近。

事实上,在经历了20多个交易日的爆炒之后,11月3日的一则消息,成为带动甲型流感概念股调整的导火索。

当日,市场传闻,北京甲型流感病毒的快速散播和甲流疫苗接种有关。言外之意,甲流疫苗大面积接种是导致甲流暴发的罪魁祸首。此后,虽然卫生部高调对此澄清辟谣,但甲流概念股还是纷纷借此调整。

在11月3日市场大涨37.58点,沪指攀升3100点大关的喜气景象下,所有行业及概念板块几乎全线上扬。唯独曾经爆炒过的创业板和甲型流感概念板块两个板块指数下跌,其下跌幅度分别为5.84%和0.29%。在14只甲流概念股中,仅白云山A继续涨停,其余13只个股中有10只下跌,另外3只涨幅也在1.8%以下。

交流的概念范文第3篇

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的基础,是数学教材结构的最基本的因素,是数学思想与方法的载体,抓好数学概念的教学,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

数学概念比较抽象,在教学过程中,若不注意结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去分析事物的本质特征,只是照本宣科地提出概念的正确定义,缺乏生动的讲解和形象的比喻,对某些概念讲解不够透彻,会使得学生对概念一知半解、模糊不清,也就无法对概念正确理解、记忆和应用。本班各学习小组也纷纷寻找出自己在概念教学中遇到的困惑。为了凸显概念的本质,分析学生认知基础,从而更好地把握住教学规律,韩老师还设计了“绝对值”的两节同课异构案例分析和小组为单位的概念教学教学设计,使大家在小组交流和汇报过程中了解不同类型的概念教学的教学方法。大家都比较重视概念的形成过程。注重概念的形成过程,可以完整地、本质地、内在地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使学生对理解概念具备思想基础,同时也能培养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方法。

一些概念可以通过实物、教具的直观演示引入,直观教学是提供丰富、正确的感性认识的主要途径。尤其是在几何教学中,可充分发挥教具的示范作用,利用实物图形,引发学生的思考和研究。例如,在讲等式的性质探索中引用天平的两端同时增加、减少或加倍等操作,从而得出等式的基本性质。有些数学概念的教学中,教师可创设一系列小问题,制造认知冲突,使学生感到所面临的问题是熟悉的、常见的,同时又是新奇的、富有挑战性的,使这些连续的阶段问题能持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索知识的兴趣,促使学生情绪达到最佳境界。例如,从分数到分式一课对于分式概念的形成过程就是在问题中发现所得式子并非分数了,虽然具有分数的形式。产生认知冲突之后便可以通过观察和归纳各式子的共同特点及其与分数和整式的区别,达到理解分式概念的目的。

交流的概念范文第4篇

关键词:概念图;连接词;教学工具

一、何谓概念图

“概念图”又称“概念地图”或“概念构图”,是某个主题的概念及其关系的图形化表征,也是思维过程或思维结果的图形化表征。它通常将某一主题的有关概念置于圆圈或方框之中,然后用连线将相关的概念和命题连结,连线上标明两个概念之间的意义关系。

“概念地图”是知识之间相互建立起来的一种可视化语义网络,它由“节点”“连线”和“连接词”几部分构成。“节点”就是由几何图形、图案、文字等表示的概念;“连线”表示各节点之间的意义关系,可以用单向的、双向的或非方向的连线来表示;“连接词”就是连线上的文字,是节点之间相互关系的文字描述。

二、概念图——一种有效的教学工具

概念地图作为一种教学策略和学生认知的工具,可适用于不同的教学情景和各科的实际教学,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可以有以下几方面的应用。

1.辅助教学设计

教师在备课时可以利用概念地图来归纳整理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无论是理科还是文科,都会有一些概念、原理需要搞清楚,而传统的标题式、按顺序介绍的方法使学生很难记住这些抽象的东西。概念地图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在备课时通过画概念地图使一节课的许多知识点之间都产生了联系,理清了自己的教学思路,有助于课堂

教学。

2.作为教学反思和评价的工具

师生通过对概念地图的制作修改反思再设计的不断循环往复,可以逐步完善概念地图,学会反思自己的教学或学习过程,从而提高自学的能力。

运用概念地图,既可以进行形成性评价,也可以进行总结性评价。概念地图作为教师的评价工具,用以决定学习者在某一特定领域内对知识理解的水平、深度和知识的相互联系程度等。教师通过观察学生设计概念地图的过程,了解其学习进展和内心思维活动的情况,以便及时引导,改进教学。概念地图作为总结性评价工具时,它已经是学生头脑中关于知识点的结构的再现,反映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学习状况等。

3.辅助学生整理知识概念

概念地图能够清晰地展现了概念之间的关系,通过画一个单元,一个章节的概念地图,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新旧知识之间的关系,把一个单元、一个章节、甚至一门学科的知识综合到一个概念地图中,既有利于学生梳理知识概念之间的关系,又可以通过概念地图方便展开与隐藏的特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作为交流、协作学习的工具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可以使用概念地图来进行交流,也可以通过共同合作制作概念地图,建立对知识的共同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所要传授给学生的知识通过概念地图的形式展示出来,可以帮助学生快速理解知识,也可以轻松地实现自己的教学目的。学生通过制作概念地图将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反馈给老师,也可以在班组内相互交流,甚至可以通过网络实现远程学习的交流,使之成为一种学习的交流工具。

三、概念图——一种值得推广的教学工具

概念地图可手工绘制,也可用专门的计算机软件,如Inspiration、Mind Manager、Mind man、Brain、Camp、Activity map等。无论采用什么方法绘制概念地图,都必须遵循概念地图制作的基本方法,概念图的制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收集写或画所需要的工具;

第二步:分析资料并确定出能够反映主题的主要概念,也就是概念图中的节点;

第三步:对概念进行分类,根据概念之间的相关性适当组合;

第四步:选择一种概念地图类型,首先将主要概念依次用几何图形框架并放在合适的位置上,接着用连线连接各节点并加上相关连接词;

第五步:检查所绘概念地图是否清晰地概括了知识点,相应地进行修正和修饰,使其尽可能达到精致和美观;

第六步:给概念地图加上图名,如果有必要,可为比较复杂的概念地图准备一段简练的说明性文字,以便于讲解与交流。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在黑板上手工绘制概念图,让学生清晰地理解课堂中,概念之间的关系;在多媒体教室,教师可以用Inspiration软件制作概念图,然后利用其很方便的折叠、展开功能,让学生进行头脑风暴式联想,进行探究式的教学;在计算机网络教室可以让学生查阅资料,自己设计概念图整理知识概念,并借助其他交流工具来进行师生、生生交流,加强学生自己整理知识和交流、协作的能力。由于概念图对教学环境没有特别的要求,所以,无论农村学校还是城市学校、教学设施好的学校还是教学设施差的学校都可将概念图工具应用在教学中。因此,概念图是一种值得在教学中推广的教学工具。作为中小学的师生,更应该积极地尝试运用概念图这一新型的学习工具,来促进教学活动,提高教学

质量。

作者简介:

交流的概念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中生物 概念图 含义 绘制步骤 运用

一、概念图含义

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康奈尔大学的诺瓦克教授等人就提出了概念图理论。当时诺瓦克教授把概念图作为一种科学的教学策略,并通过在教学活动中运用概念图来帮助教师和学生提高教学质量。概念图是由节点和连线组成的一系列概念的结构化表征。概念图中的节点表示某一命题或领域内的各概念;连线则表示节点概念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二、概念图绘制的一般步骤

概念图的具体绘制步骤一般为:

(1)选取一个熟悉的知识领域。学习制作概念图,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从学习者熟悉的知识领域开始,如此形成的背景知识有助于确定概念图的层级结构。(2)确定关键概念和概念等级。一旦知识领域选定了,接下来便是确定关键概念,并把它们一一列出来。然后对这些关键概念进行排序,从最一般、最概括的概念到最特殊、最具体的概念依次排列。虽然这样的排列是很粗糙的,但却能帮助我们确立概念图的结构。(3)初步拟定概念图的纵向分层和横向分支。在这一步骤中,可以把所有的概念写在活动的纸片上,然后把这些纸片按照概念的分层和分支在工作平台(如黑板、卡纸)上进行排列,初步拟定概念图的分布。利用活动纸片的好处就是允许学习者移动概念位置以修改概念图的层级分布。(4)建立概念之间的连接,并在连线上用连接词标明两者之间的关系。概念之间的联系有时很复杂,但一般可以分为同一知识领域的连接和不同知识领域的连接。交叉连接是不同知识领域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判断一个概念图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交叉连接需要学习者具有横向思维,这也是发现和形成概念间新关系、产生新知识的重要一环,从这一点来看,构建概念图也是一项极好的创造性工作。(5)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修改和完善。有了初步的概念图以后,随着学习的深人,学习者对原有知识的理解是会加深和改变的,所以,概念图应不断地修改和完善。

三、概念图在学生学习活动中的应用策略

(1)探究学习策略

探究学习是学生在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猜想或假设,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从而获得创新实践能力、获得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一种学习方式。利用“探究学习策略概念图”(如图1),教师引导学生开放性思考问题,自主构建概念图,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创新性。

活动目的:明确探究活动的目的,带着问题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教师讲述和学生息息相关的生态环境现状,即学校周围的环境状况,提出问题。

明确探究方案:分好探究小组,分组讨论探究影响生态环境各方面的因素,确定主题,建构小概念图,进行工作分配。

组织人员课外探究:按照建构好的概念图标志进行分工合作。

认真观察:课外认真观察,补充好各个小组的概念图。

整理收集资料:将各个小组的概念图进行整理、填充,绘制成大概念图。

得出结论:根据学生课外探究结果发现影响常熟市元和五区生态环境的因素。

修改完善:补充新调查概念图。提出建议:学生根据调查给出合理建议。

(2)合作学习策略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学习。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而一起学习,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又提升了自己。利用“合作学习策略概念图”(如图2),学生能清楚明了自己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效果,便于合作交流。

预习:通过课前5分钟,对所学内容进行通读和速记。

小组成员自制概念图:利用群概念建构式来自制概念图,即学生用教师给出的、有内在联系的几个核心概念建构成概念图。

小组内交流概念图:小组内各个成员将自己绘制的概念图集中在一起,相互交流、补充。

全班完善概念图:根据各小组推出的概念图,全班交流,绘制满意的概念图。

微调修改概念图:课后,学生可和教师或其他组讨论交流,酌情微调修改自己的概念图。

(3)自主学习策略

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利用“自主学习策略概念图”(如图3),能使学生在明确学习任务的前提下,独立地、轻松地完成学习。

明确学习任务:明确教学内容,明确学习的要求。

个人绘制概念图:利用建构式概念图完成学习任务,即学生通过给出的核心概念,联系出若干相关的下位概念,并建构概念图。利用Inspiration软件进行概念图绘制。

讨论交流概念图:将自己完善好的概念图通过网络在全班进行讨论交流。

个人完善概念图:检查、反思自己绘制的概念图是否还有什么问题还有什么需要补充等。

巩固强化:通过网络小练歌达到巩固和强化所掌握的内容并能促进学生对绘制的概念图再次进行及时的调整。

总之,构建概念图,将知识结构化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对整个单元、整个生物教材中的知识进行加工、理解和储存,全面系统地掌握和记忆知识要点;有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系统、清晰和科学的知识体系;同时也可促进学生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等心理因素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吴亚子.概念构图策略对学业成绩,学习效能的影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

交流的概念范文第6篇

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实现互动交流可以通过以下几种形式:

一、数学概念的建立过程,通过学生自己总结、完善,得出正确的、准确的概念,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

数学概念的形成一般来自于解决问题或数学自身发展的需要,教材上的定义常隐去概念形成的思维过程。一般情况下,数学概念都是教师直接给出或由几道例题引出,这个过程通常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地接受。这种教学形式虽然可以避免学生对一些概念产生不良的误解,然而学生只是被灌输、填充,并没有真正地理解、吸收。要想使学生充分掌握,还需要学生自己的参与:通过发现、讨论、探索和研究,理解数学概念逐步形成的过程,认识数学概念的本质,使之确实成为他们自己的知识。师生都积极参与探索,并且学生有兴趣去回答问题,与教师交流,与学生讨论,激发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充分体现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更深刻的理解概念的来龙去脉,掌握得更牢固。

二、解题中,加强互动交流来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仅仅会解题,不是数学教学的最终目标,而是在解题过程中,使学生充分运用读、听、观察和思考的技能,增加互动交流,以此来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1、对问题不同解法的探索和交流,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例题教学一定要给学生思考和交流的时间。教师应启发学生对一个数学问题从多方面、多角度去联想、思考、探索,这样既加强了知识间的横向联系,又提高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在通过不同解法的探索和接受中,加强互动交流,使学生受到数学美的熏陶,提高了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2、对错误解法的剖析和交流,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在课堂教学时,学生必然会暴露一些问题或错误。通过师生交流,及时剖析这些错误,并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从而提高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三、对公式定理的发现和质疑,促进互动交流,提高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1、对公式定理的发现,促进互动交流

数学中的每个公式定理都是数学家辛勤研究的结晶,他们的研究蕴藏着深刻的数学思维过程。教材中通常只有公式定理的结论和推导过程,而缺少公式定理的发现过程。通过公式定理的发现过程,促进了互动交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2、对公式定理的质疑,促进互动交流

在对定理、定义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创造问题情景,引起学生争议讨论,或鼓励学生自己积极地提出问题,促进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从而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例:正弦定理的教学

提出问题:考察 、 、 的关系。

先观察在RtABC中,∠C=90°,容易验证 ,又

学生自然而然会问:此结论对一般?ABC是否成立?教师给时间让学生讨论、交流,最后可以总结此结论对任意?ABC都成立。这就是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即 。

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交流过程中,学生能畅所欲言,踊跃讨论、争议、发表看法、提出疑问、深刻反思和提炼,使自己对数学问题的认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特殊到一般、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达到质的飞跃。

交流的概念范文第7篇

“交流课”主要采用问题式方式进行讨论交流.为学生提供展示他们自己的平台.

一、实验的准备阶段注意事项

1.选取实验班级与对比班级

在自己教学的两个班级中,选取在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时,数学平均成绩较差的(15)班作为实验班,(14)班作为对比班.每周五上一堂“交流课”.

2.了解学生,研究学生

在实验之前,我采用谈心式与书面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了两周的调查研究.搜集了以下的信息:数学后进生(排除智力因素)主要是基础知识、基本概念不能准确地掌握,导致在做题时不知所措.长期下去他们对数学失去了兴趣,甚至产生了抵触情绪,近而害怕数学,厌恶数学,拒绝数学.数学中等生生硬地应用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套用解题方法,照葫芦画瓢.创新意识动向不强,没有强烈的求知欲,不善于沟通与交流.他们的数学思维处于封闭状态.数学优生不能灵活地运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更不能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不善于挖掘数学思维的深度,从而使他们的创新能力受到了限制.

3.宣传发动

对实验班级的学生进行宣传发动,不仅让他们了解数学交流课的内容、目的、上课的方式以及他们在课堂上的角色与地位,而且使他们明确自己在课前的准备工作是什么,自己应如何去做.

4.课前收集材料

教师在上课之前必须先了解学生在一周之内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了解知识梯度在学生中的分布.教师把得到的信息进行加工整合,根据具体情况确定自己在交流课上的角色,确定课堂的知识结构与知识梯度,确定具体的“导学”措施.实现“高效低耗”.

我采用了谈话与书面方式,从以下几个方面收集材料:(1)中等以下的学生对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理解的程度.(2)中等以下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应用情况.(3)学生积累的学习经验.(4)中等以上学生对常见题目解法的创新.(5)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6)学生的新观点新发现.(7)学生对教师上课的要求及期望.同时精心酝酿,优化课堂提问的内容,提问内容要有趣味性,启发性,预见性,课堂提问内容要有难易区分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二、“交流课”的讨论交流内容

1.巩固基础知识,基本概念

“数学交流课”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巩固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在“交流课”上教师主动与中等以下的学生进行交谈.鼓励他们说出对所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掌握的情况,指出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理解的误区.同时鼓励其他学生对在交谈中提出的问题给予解答.接着教师鼓励学生说出他们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理解的见解或从中得到的新发现.

2.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应用

在课堂上主要采用以下的策略进行引导:从课前搜集的错题中选出一道具有代表性的错题进行展示.提出以下问题:(1)此题的解法是否正确.(2)在解此题的过程中要用到那些知识点.(3)哪位同学能完整地写出解题过程并演示.(4)此题是否有其他解法.(5)让学生把平时做错的题目拿出来展示并自由组合进行讨论.在交流中主要采用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交流.课堂的主体是学生.交流中的每一个问题都由学生自己解答.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智慧,使所有的智慧都闪烁.通过交流使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应用得以拓展,提高了学生的基本技能.

3.解决疑难问题

教师把在讨论交流时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集中,利用“解剖麻雀”的方法逐一剖析,层层提问.教师在剖析提问时要结合课堂的实际情况因材发问.问题之间要有恰当的梯度,既要满足优生的求知欲又要兼顾差生的接受能力.

交流的概念范文第8篇

关键词:信息系统项目;协作知识流;模型构建

中图分类号:F1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4-0060-02

1 背景和意义

通常来说,项目尤其是信息系统项目是由多个部分组成,跨越多个组织,需要多方协作。协作生态系统建立了一个全新的创新环境。构建了一个相互促进的生态系统,协作生态系统成员之间的密切合作,带来知识的分享和知识的快速流动,所以也提高了每个成员的“学习经济性”,增强了成员的研究和创新能力,使得创新可以更好更快的实现,这就是创新环境和知识的“溢出效应”。

所有成功项目的公共特征是在整个团队中的有效沟通和协作。整个团队包括客户、开发人员、管理人员、质量专家、文档人员,和其他参与项目的所有人。笔者将协作定义为一组人合作达到一个共同的目标。协作需要沟通,但只沟通是不够的。协作需要对工作目标达成协定,了解如何达到目标,并且知道协作工作的状态。

协作要求民主的领导方式和项目团队氛围,即由原来的“命令和控制”转变为信息民主时代所必需的“连接和协作”。项目协作包括协作沟通、协作支持、协作学习和协作设计等内容。通过协作。所有项目成员对项目的目标。产品的边界,计划都有统一的认识,在此之中,和客户的协作是关键。

2 概念及方法

2.1 协作和知识流的关联

协作和知识流这两个概念是如何关联的?根据定义,协作涉及一个团队,并且协作的工作是基于任务的,而知识流也是基于组织的流程性活动的。一般个人或小组投入创造力来开发工具背后的核心思想。一旦探究了各种方法.并选定一个,项目就转换为协作模式,团队在此模式下构建产品,对应有相应的知识流。

对于信息系统项目组的每个人来说,面对不同情境,协作有两种方式;

(1)使用派生属性,每一次对该责任有影响的事件都必须去更新这个承担责任的属性,这是推的方式。

(2)使用查询方法,让别人主动来完成对你的查询。这是拉的方式。

这表明协作具有相对封闭性、排除性和目标性的特征,这也是一个成员或一个团队选择协作的前提和限定。

关于项目协作知识流模型构建,笔者认为这一构建使得较大开发团队的实时项目协作成为可能。它的构建基于知识可视化和系统分析的思想,表现为概念图和协作图的运用,通过协作过程的知识可视化以达到项目协作知识的低耗流动。

2.2 概念圈在项目中的隐喻及特性

概念图的创始人Novak教授认为,概念图是某个主题的概念及其关系的图形化表示,是用来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也成为一种可视化隐喻。它表达的是结构化信息。通常将某一主题的有关概念至于圆瞬或方框之中。然后用连线将相关的概念和命题连接,连线上注明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经常使用的概念图有十余种之多,在项目管理特别是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的各个阶段。如系统分析阶段,可用树形隐喻描述组织人员构成,用Mindmep隐喻表达用户不断的变更需求,用Flowchart描述业务流程和数据流程。用ISHIKAWA(鱼骨图)描述系统开发的制约因素等。

关于概念地图的特性之一就是可以叠加,组合.能够有效的实现知识创新与传递交流,这反映在概念地图的制作工具如CmaoToois、Keystone等支持同步合作,例如Key―stone包括三个组成部分:(1)概念图绘制工具。(2)服务器,基于IIS的应用程序,内容被存储在Microsoft SQL Server服务器上,通过它用户可以将概念图到网站。(3)协作服务器.是服务器的拓展,不但可以实现概念图的网络与共享.还为多用户之间的协同作图提供了灵活的消息传递功能,实现了多用户协同作图的机制。

2.3 协作图的概念及特性

协作图其实与上文介绍的协作在概念内涵上存在一定差异,它是用于显示对象之间如何进行交互以执行特定用例或用例定部分的行为。协作图显示对象之间的关系,它更有利于理解对给定对象的所有影响,也更适合过程设计。在协作框图中。每个对象都是用方框表示,并且在方框内各自做了不同的标志,这些标志一般前面都标有冒号或者加下划线。而对象之间的关系则用方框间的实线连接表示,对象间的消息,由标记在实线连接上方的带有标记的箭头表示,箭头方向描述了消息的流动方向。协作图具有动态性.流程性和适用于表现多主体活动的特征.

概念图和协作图充分地表达了项目团队内的静态的隐性知识和动态的显性知识,两者的叠合形成了组织的知识流。知识流的起始点和停止点就是知识节点。节点在不同层次上有不同的表现。代表了知识员工或知识库。知识在组织范围内按照知识节点之间的拓扑结构和连接条件发生流动。而概念图的机器化绘制导致了它不再因格式或者结构不一致而是异质知识,可以很容易的在团队或组织内流动。

2.4 项目协作知识流的三个维度

笔者并提出项目协作知识流有三个维度,即项目流程、交互和知识流。项目协作知识流模型能够实现对于项目的设计、开发、测试这些需要频繁人――人、人一机、机――机交互的流程中的知识流的管理模型,它的目的是实现个人知识到组织知识的转化和转移,而频繁的交互要求知识的可视化,即这种转移是以人机交互中的概念图为出发点,进行附加进机一机交互中的协作图,最终实现组织的经验图。

例如,需求是问题域,系统分析人员具有以概念地图表现的知识域,根据知识域,分析问题域,然后得出解域,设计人员根据解域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实施人员再把具体的解决方案翻译成代码。根据UML设计出解决方案,同样需要用UML纪录下来,实施人员根据UML的设计模型,写出代码。在这里。UML是各种角色的交流与协作的语言。

若出现很复杂的需求,用户的需求本身就有很明显的层次性。如每个高层的需求下包含几个层次稍低的需求,层次稍低的需求又包含不同方面而又有所联系的多个需求,此时的需求才有可能用多个主体的概念图和协作图等框图来描述。

2.5 基于概念图交换的协作围模型

下面给出了针对两个简单主体的基于概念图交换的协作图模型:成员一自己的概念地图到服务器,与成员二交互,对两者的概念地图在协作服务器上进行叠加、组合、结构变换等操作,成为两者的共识后,存入路径库和知识库。

根据Stahl(1999)提出的协作知识建构理论,协作知识构建的过程要素依次有头脑风暴、话语表达、反应、组织、分

析和概括。在基于以下的构建模型中,个人对特定情境或任务产生基于隐性知识的解释、理解和同化,显性化地表达为概念地图,完成个人知识建构;通过多人的概念地图的完成群体表达;在协作服务器上,对概念地图的叠加、组合和结构变换对应着解释、讨论和争论,在辨明意义,共享理解和协商观点之后,协作知识正式形成,在此之前,我们可称之为知识协作或者动态的协作知识;协作知识进而扩大了每个成员针对该情境或任务的概念地图,构成了组织的经验图,存人团队或组织的知识库;当有一个新的活动或情境发生时,每个成员进行上述循环过程,对个人知识建构加以修改经协作之后完成团队或组织的知识建构。

3 模型构建需求及其应用

设计团队与其他项目参与者协作,在开发周期的各个阶段同时对同一个概念图进行操作并保持知识库不断更新。不同专业的人员可以共享概念图、直观查看结构之间的配合效果、执行碰撞检查并创建有关协调项目的报告。

针对项目协作知识流模型的构建,需要N层服务器结构。每一层必须完成对应的功能,要求数据容量大、响应速度快,因为协作知识流是一个多媒体信息且要求尽可能高的实时性,对并发控制要求相对较弱,所以说项目协作知识流模型的产生与发展与计算机软硬件的较快发展是密切关联的。

项目协作知识流模型的构建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协同工作、人与信息之间的协同工作以及人与业务流程之间的协同工作。它是一个有效的连接人、信息、数据和业务流程的系统集成平台。预期实现基于Person to Person的信息传递、Person to Team的协同工作和Team to Team的共同创作。而协同工作和创作都基于概念地图的创建,修改和再利用。如表一所示;

项目协作知识流模型的构建的意义在于:

(1)建立统一的知识门户,整台成员、项目伙伴和客户.即整合项目流程知识、整合项目内外部信息并协同工作。

交流的概念范文第9篇

关键词: 景观艺术概念设计表达方法

中图分类号: B81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进入一个项目最初设计阶段需要从一个很好的切入点着手,既准确地把握项目的中心问题,系统化地展开思路,以唤起适宜的形式。一般的说,工程设计有三种目的:满足机能、创造效益和表现有利的艺术形式。由此目的产生意图,做设计意图是个先导因素,表达意图是整体设计进程的重要环节。这就要求设计师能提示一种最简捷的表达手段——设计概念草图。设计概念草图对于设计师自身起着分析思考问题的作用,是将专业知识与视觉图形作交织性的表达,为深刻了解项目中的实质问题提供分析、思考、讨论、沟通的图面,并具有极为简明的视觉图形和文字说明。同时作用于项目设计最初阶段的预设计和估量设计,又是创造性思维的发散方式和对问题产生系统的构想并使之形象化,是快捷表达设计意图的交流媒介。对于观者是意变图的表达方式,宗旨在于交流。

设计概念草图的信息交流包含着三种层面指向以及图面深度与设计阶段的限定。每个层面有者各自不同的表达图型:其一是设计师自我体验的层面是作设计思考时间所用的图像,简约而有摸索性,演变而不带结论性。其二是设计师行内研究的层面,所用的是抽象图形以提交讨论,从而激发和展开新思路。其三设计师与业主交流的层面。图像要求符合沟通对象在可接受程度的范围内作出相应深度的设计概念草图。强调直观性,粗线条,能多向发展,供业主选择,特别注意要把业主引向项目中的实质性问题上来讨论。

内容

设计概念草图的表达内容是按项目本身问题的特征划分的。针对项目中反映的各种不同问题相应的产生不同内容出图,旨在于将设计方向明确化。具体内容如下:

(1)反映功能方面的设计概念草图

景观设计是对场地的深化设计,很多项目是针对因原有场地使用性质的改变所产生的功能方面的问题,因此项目设计即是通过合适的形式和技术手段来解决的这些问题。应用设计概念草图手段将围绕着使用功能的中心问题展开思考。其中有关平面分区、交通流线、空间使用方式、人数容量、布局特点等诸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这一类概念草图的表达多采用较为抽象的设计符号集合在图面并配合文字数据、口述等综合形式。

(2) 反映空间方面的设计概念草图

景观的空间设计属于限定设计。应结合原有场地的现状进行空间界面的思考,要求设计师理场地的空间构成现状,结合使用要求采用因地制宜的方式并能努力的克服原场地缺陷,善于化腐朽为神奇,将不利的怪异空间创改成独特的艺术空间。空间创意是景观设计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它即涵盖功能因素又具有艺术表现力,设计概念草图易于表现空间创意并可形成引人注目的画面。其表达方法非常丰富。表现原则要求明朗概括,有尺度感,直观可读,平剖面分析与文字说明相结合。

(3)反映形式方面的设计概念草图

景观设计的构成除了空间和功能要素外,形体的风格样式是视觉艺术的语言,这包含着设计师与业主审美观交流的中心议题,因此要求设计概念草图表达具有准确的写实性和说服力。对于美的选择往往是整个项目设计过程中关键的阶段和烦恼的阶段,有时是最愉快的阶段,这里面因素很多,审美趣味相投或相反这是一个方面,有感染力的交流技巧是一个方面,最主要还是依赖设计师自身具备的想像力与描绘能力,特别要注意对设计深度把握,概念草图是最好的手段。

(4)反映高程关系面的设计概念草图

高程设计在景观设计中具有重大的意义,特别是在前期的概念设计中。高程设计也就是我们通常在设计过程中所绘制的场地大剖面,它反映了场地内各个物体之间的关系,有助于设计师对整个场地的纵向关系有非常直观的了解和分析,这也是对现状的深入认识的过程,是由二维向三维转变的过程,是设计师由模糊的意想向直观的了解转变的过程。

(5)反映技术方面的设计概念草图

目前艺术与科学同步进入了人类生活的每一方面,景观设计日益趋向科学的智能化、标准化、工业化、绿色生态化。这意味着设计师要不断的学习,了解相关门类的科学概念,努力的将转化到本专业中来。要提高行业的先进程度必须提高设计的技术含量。景观设计是为了具体的提高人的生活质量。景观环境反映着人的文明生活的程度,因此把技术因素升华为美感元素和文化因素,设计师要具有把握双重概念结合的能力。技术方面的设计概念草图表达即包含正确的技术依据,又具有艺术形式的美感。

图型

设计概念草图的表达图型是按交流需要划分的。现有的三种图型在项目设计中有着不同层面上交流的作用,包括了从感觉到概念,抽象到具体,象征到现实,个人到公众的行业内外可接受的惯例图型,主要有具象图型、抽象图型、象征图型。

1.设计概念草图具象图型的表达特征用途。

⑴ 用具体描绘的手法直观的表达设计意图

⑵ 将设计师构想变成生动的情景化表达

⑶ 将设计图的平、立、剖深化为直观的画面表达。

⑷ 引用与设计项目相似的实物、图片、画面支持意图表达

⑸ 运用各个视点、角度描绘空间与物体做验证表达

2.设计概念草图抽象图型的表达特征用途。

⑴ 设计进程是由模糊向明确的系列变化过程,在开始使用的往往是草图的形式在进行,由于想法的不确定因素,画面只是一些个人体验的脑、眼、手自我交流的随意符号,它仅作用于个思考的演化,是在萌生新设想,寻找火花的记录。

⑵用于专业交流的设计语言是在专业内部形成的。它约定的一套有明确指认意义又高度抽象的图形,作为用设计交流的符号表达系列。

⑶高度抽象的概念图形在设计过程中有着框架关系的可变性,单元体多重指向性,多种含意的表达功能。

3.设计概念草图象征图型的表达特征用途。

象征的艺术形式是以文化和心理动机为先导指定的符号系统,象征图型在景观设计专业中占有特定的位置。由于在本专业中文化艺术因素占有主导地位,景观空间界面形态被带上文化风格深刻的烙印。老的象征和新的象征形式主义风格反映在设计概念较为突现。

⑴ 传统的象征手法的图型

众所周知象征主义在西方的、东方的其它各类景观形式符号各有其独自的文化含意。用象征手法和历史文脉的概念做设计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国际盛行的模式,九十年代则在中国盛行。

⑵ 当代象征手法的图型

每个时代都产生新的审美主流方式,引导着一个时代的设计文化,它来源于整个社会文化背景,国际交流背景,生产技术水平的综合背景在物质上的体现。正如当代的设计主流风格是数字化为统领的审美思潮,包含有人性化的、生态化的、走向太空的等等理想色彩。虽然设计的过程是物质技术与文化形式并重的过程,但是在追求新理想环境的途径中,从象征主义形式出发是一条快捷的设计之路。

⑶ 符号象征与颜色象征的图型

符号的特殊概括性能高效率的传递图形涵盖的信息,符号本身就是高度抽象、包含内容丰富的表达,设计图中运用符号象征的手法能简洁界定设计的价值取向,表达设计思路。颜色是设计中感官第一能感受的视觉刺激,颜色的基调确定受众接受信息的第一反应,而反应直接决定理解力和判断力,不同的颜色基调代表的象征意义与受众的文化背景和生活经历有密切关系,从中挖掘特定地域色彩的象征图形能到达事半功倍的效果。

构想与方法

交流的概念范文第10篇

论文摘要:分析产品设计中的认知模型,探讨设计中概念生成与交互的具体过程和作用。以设计理论研究和实践运用建立方法论基础,为设计师个体设计或团队设计的过程、组织和策略提供设计方法。

key words:conceptgeneration; interaction; cognition; innovation design

abstract:the cognitivemodel of product design was analyzed. the concept generation and interactionprocesses and their effects on productdesignwere discussed. the purposes is to provide individualdesigners ordesign teamswith designmethods of the process, the organization, and the strategy in design process accordingto the design theories and their practical applications.

概念设计活动是一个从设计任务的要求开始,到概念生成及其可视化的过程。不论是设计师的个体设计,还是团队设计、协同设计,通过研究影响设计的行为和认知因素就能揭示概念设计活动的根本 规律 。或者说是设计问题中,研究从问题域到解域的具体解决过程、任务和步骤,对于设计研究和设计实践都具有重要意义。

1 概念生成中的认知行为

概念生成是指设计师或设计团队能迅速产生多个有用概念,是一个思维的过程,也是一种认知活动。

传统设计模型将设计作为分阶段、线性或循环的过程进行形式化表达(符号化表达)。设计过程按照分类学分解为若干子阶段和子任务。尽管各种设计模型命名原则不同,设计子流程某些主要种类大体一致。设计过程主要被分为:问题/情境、综合/生成、表达和评价。

marvinminsky在其有趣的书《思维的社会》中提出:无论是人类的思维还是人工智能的思维,都是由原本简单的元素相连而组成,当这些元素组成一个整体时,他们又变为无限复杂的。

设计活动中,概念生成的思维活动应是一种创造性思维的活动。创造性思维的实质,表现为“选择”、“突破”、“重新建构”这3者的关系与统一。创造性思维的关键点在善于进行“重新建构”,有效及时地抓住事物新的本质,构筑建新的思维支架。创造性思维包括:灵感思维、发散思维、收敛思维、分合思维、逆向思维和联想思维[1]。从方法论上讲,强化创造动因的团队激智方法,如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cbs法、kj法等,都会结合运用各种创造性思维方法。

研究具体的设计思维过程需要建立认知活动模型[2]。上世纪80年代,就提出研究设计思维(design thinking)。schon,d (1983)建立的设计模型能够从认知方面来获取“设计师脑中的进程”,即把设计当作一种“反射性活动”,从设计问题到设计结果是一个接受(感知)—反射(解释)—反应(转化)的反射活动。schon认为,设计是“与视觉媒介的交互”,目的是“为进一步设计提供信息”的过程,即设计思维的本质是通过与视觉媒介(包括纸媒介、数字媒介等)的交互过程,获得新的设计信息,实现设计创新。在这个研究中,设计情境(designscenario)被定义为2种属性,也就是2种问题形式:创造性设计与常规设计; 2种限制情景:无限制问题与限制问题。

2 设计过程中的交互

设计研究表明设计师通常不是显性地意识到他们按照某种设计交互顺序做设计的。对于实践,研究案例表明设计师应该有意识地运用交互,来实现设计创新。交互作为一种有效的设计方法,体现了设计思维的本质,是设计研究的重要课题。设计师在个体或团队设计概念生成过程中的交互,是一种认知活动的交互,包括人机交互hci(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人人交互hhi (human-human interaction)。交互实质上是“2个(或多个)参与者之间交替听、想、说的循环过程”或者说是“两者之间(无论是生命体还是机器)连续的作用和反应的过程”。对于设计,交互取决于设计表达和生成,表达是交互的对象,生成是交互的结果。事实上,设计表达和生成能力强的设计师其交互能力和水平也高。

交互的信息是交互的实质,包括数据、图像、语音、行为。交互过程中,交互媒介也可分为传统的纸媒介(paper-based)和数字媒介(digitalmedia),见图1。基于纸媒介的交互,其交互信息是隐性的,基于数字媒介的交互信息被显性化了。后者较于前者,更加系统化、更加完整表述和更易被人接受和操作。

从设计认知活动分析,交互可分为:与自由形态的交互,例如和自己的手绘之间的交互;与数字形态的交互,如与建立的几何描述模型的交互;与由形态语法或拓扑机制 发展 而来的特定机制生成的数字表达的交互;和与由设计生成工具所表达生成的数字环境的交互[5]。

人机交互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输入和输出的过程,人通过人机界面向 计算 机输入指令,计算机经过处理后把输出结果呈现给用户。人和计算机之间的输入和输出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因此交互的形式也是多样化的。其中数据交互作为人通过输入数据的方式与计算机进行交流的一种方式,并且它是人机交互的重要内容和形式。

人人的交互是一种交流的活动,可表现为对话、问答、演说或者会议等,也通过计算机来辅助人人交互,甚至通过 网络 来实现远程的交互,人人交互不排斥人机交互。在数字环境下,可以设计并实现一个原型系统将多个参与人员和应用程序集中起来,实现不同地点的用户能同步或异步地交互。也可以通过传统媒介,运用团队激智方法在同一地点同步的交互。

3 概念设计认知模型

概念生成的过程是怎样的?它和交互是怎样的关系?它在设计师的认知行为中扮演的角色?设计概念是怎样被提升、组合、适应、重用、抛弃和丢失的。设计研究者和认知学家都发展了各种程序模型来研究设计中的创造性行为。这些模型通常是从观察设计流程和设计草案而分析发展来的。french(1985)提出了一个设计程序模型:分析问题,概念生成,图式(schema)化,和细节设计。这些模型,阐明了设计中的工作步骤或思维步骤[7]。

从研究设计活动的流程和内容,来分析可能的交互机制。idef0是以结构化分析和设计技术(structuredanalysis and de-sign technique, sadt)为基础建立了一种系统功能表达的工具。该模型帮助我们认识概念生成程序的不同阶段。在idef0中,由一个活动所生成的内容作为输出,它可以被输入、控制,或机制。这些活动控制,见图2。基于idef0 (may- er, 1992),建构了一个概念设计的认知模型(yan jin and pawatchusilp, 2005)。

图2的模型包含概念设计过程中4个关键的认知活动和一个交互机制:分析问题,包括理解现存问题和探索再设计中需要满足和保留的需求和约束[4]。通过任务分析,设计目标被提出,约束和需求被定义。作为问题分析,问题求解标准也从设计目标中决定。问题分析的输出是一个完整的问题情境描述。

想法( idea)生成,指生成新的初始概念。根据所给的问题需求和约束条件,设计师从他们记忆中提取相关的记忆信息和知识来创造初始的设计概念。基于finke(1992, creative cogni-tion- theory,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xman ( 2002, thethinking eye: visual re-cognition in design emergence)和前面的认知交互模型,想法生成活动不只是记忆提取,而且是“两者之间(无论是生命体还是机器)连续的作用和反应的过程”。组成概念,是初始设计想法到设计概念的发展和构建过程。这个活动中设计师联结思维中先前生成或别人的想法或概念,这种想法的联结会转换为更加成熟的设计概念,组成可以看作是新的生成。

概念评估,是评价组成的概念是否满足设计需求,约束条件和评估标准。作为一个认知的过程,评估意味着设计师确认生成的概念是相关的、有用的、好的。相关的和有用的决定了概念是否满足需求和约束条件,同时设计标准决定其好坏。

概念设计认知模型中的交互机制,是为问题分析、想法生成、组成概念以及概念评估提供的一个支撑平台,通过传统设计环境的纸媒介,或是数字设计环境的数字媒介,设计信息通过交互机制,被交换和操作后形成设计认知互动。

图2中,交互机制中a可是点对点,也可以是点对多点的一个交互过程。交互机制本身可是一个cad系统,或一种团队激智方法。如草图风暴法,其关键在想法或概念的相互激发。这个机制的优点是将多样的设计信息显性化,提供给不同背景的设计师。

作为交互机制本身存在一个二律背反,交互的信息越多越利于生成更多、更完备的设计概念,设计创新度也高;但交互的信息越多,设计师的精力和时间成本越高,不利于概念生成的。所以一个好的交互机制应该是有条理,分阶段,信息管理合理的。例如:参加一次团队激智的成员不宜多,避免交互过于繁复。设计一个交互机制应该是符合伦理,意图明确,注重实效,并包含合适的认知和情感刺激的[3]。

4 案例分析

这里对一个创新性设计案例进行分析,这个案例为团队设计并且是多学科协同设计的过程。由一组研究生和相关专家组成的设计团队来完成一个产品——奥运火炬的概念设计,生成其造型特征并用一个宣传短片明晰和深化其概念,提供给后面进一步的设计。明确设计任务后,向团队成员说明设计要求和设计目标。

向设计师说明要加强交互在概念生成中的运用。见图3,运用草图风暴和书写风暴相结合作为交互机制,这种同步激智方法是一个循环的过程,规定约15min为一个循环,团队成员为10人。生成大量想法后,开始将这些想法进行组合,由相关专家评定,按照获得的信息进行进一步概念生成、组合,几个循环后进行细节设计,生成故事板和火炬的造型特征。由于设计过程有明确的交互机制,设计概念生成更加有序、有效和快速。

为了进一步研究交互机制对概念生成的影响,还把这个设计流程引入到实际设计公司,观察在更加广泛和实际的设计情景中,交互机制的应用。采用近距离的观察来发现实际设计环境下认知活动,并用 自然 语言法(nlp)对设计过程进行分析[6]。设计的对象为手机,观察者作为团队的成员之一,研究发现,见图4。

如图4,设计师的设计活动都可以解释为设计师的信息处理通过设计过程中交互机制里传递的信息,以设计目标和设计流程为标准,将其进行分类和进行定性描述。可以看到设计信息应是显性的,促进性的。公式化的信息更加高效并符合设计问题情景,但是会缺乏创新性。另外作为背离问题情景的信息,不应全部否定,其中部分信息具有高创新性,可以修改后重用。

5 结 语

概念设计的认知模型明确了设计概念生成过程和交互过程,以及相互的联系,可以更好地分析设计的本质过程,提高设计交互的效率和设计创新性。从分析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概念生成和交互的行为特点,可以构建更加完备的设计交互机制来促进设计。

参考 文献 :

[1] 简召全. 工业 设计方法学[m].修订版2版.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0.

[2] 赵江洪.人机工程学[m].北京:高等 教育 出版社, 2006.

[3] cooper alan.软件观念革命:交互设计精髓[m].詹剑锋,等译.北京: 电子 工业出版社, 2005.

[4] 黄旭,赵江洪,谭浩.基于案例的产品设计系统中程序型知识检索研究及实现[j].包装工程, 2006, 27(4).

[5] oxman rivka.theory and design in the firstdigitalage, facultyofarchitecture and town planning technion[ j]. design studies,2006, 27(3).

交流的概念范文第11篇

论文摘要:分析产品设计中的认知模型,探讨设计中概念生成与交互的具体过程和作用。以设计理论研究和实践运用建立方法论基础,为设计师个体设计或团队设计的过程、组织和策略提供设计方法。

key words:conceptgeneration; interaction; cognition; innovation design

abstract:the cognitivemodel of product design was analyzed. the concept generation and interactionprocesses and their effects on productdesignwere discussed. the purposes is to provide individualdesigners ordesign teamswith designmethods of the process, the organization, and the strategy in design process accordingto the design theories and their practical applications.

概念设计活动是一个从设计任务的要求开始,到概念生成及其可视化的过程。Www.133229.Com不论是设计师的个体设计,还是团队设计、协同设计,通过研究影响设计的行为和认知因素就能揭示概念设计活动的根本 规律 。或者说是设计问题中,研究从问题域到解域的具体解决过程、任务和步骤,对于设计研究和设计实践都具有重要意义。

1 概念生成中的认知行为

概念生成是指设计师或设计团队能迅速产生多个有用概念,是一个思维的过程,也是一种认知活动。

传统设计模型将设计作为分阶段、线性或循环的过程进行形式化表达(符号化表达)。设计过程按照分类学分解为若干子阶段和子任务。尽管各种设计模型命名原则不同,设计子流程某些主要种类大体一致。设计过程主要被分为:问题/情境、综合/生成、表达和评价。

marvinminsky在其有趣的书《思维的社会》中提出:无论是人类的思维还是人工智能的思维,都是由原本简单的元素相连而组成,当这些元素组成一个整体时,他们又变为无限复杂的。

设计活动中,概念生成的思维活动应是一种创造性思维的活动。创造性思维的实质,表现为“选择”、“突破”、“重新建构”这3者的关系与统一。创造性思维的关键点在善于进行“重新建构”,有效及时地抓住事物新的本质,构筑建新的思维支架。创造性思维包括:灵感思维、发散思维、收敛思维、分合思维、逆向思维和联想思维[1]。从方法论上讲,强化创造动因的团队激智方法,如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cbs法、kj法等,都会结合运用各种创造性思维方法。

研究具体的设计思维过程需要建立认知活动模型[2]。上世纪80年代,就提出研究设计思维(design thinking)。schon,d (1983)建立的设计模型能够从认知方面来获取“设计师脑中的进程”,即把设计当作一种“反射性活动”,从设计问题到设计结果是一个接受(感知)—反射(解释)—反应(转化)的反射活动。schon认为,设计是“与视觉媒介的交互”,目的是“为进一步设计提供信息”的过程,即设计思维的本质是通过与视觉媒介(包括纸媒介、数字媒介等)的交互过程,获得新的设计信息,实现设计创新。在这个研究中,设计情境(designscenario)被定义为2种属性,也就是2种问题形式:创造性设计与常规设计; 2种限制情景:无限制问题与限制问题。

2 设计过程中的交互

设计研究表明设计师通常不是显性地意识到他们按照某种设计交互顺序做设计的。对于实践,研究案例表明设计师应该有意识地运用交互,来实现设计创新。交互作为一种有效的设计方法,体现了设计思维的本质,是设计研究的重要课题。设计师在个体或团队设计概念生成过程中的交互,是一种认知活动的交互,包括人机交互hci(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人人交互hhi (human-human interaction)。交互实质上是“2个(或多个)参与者之间交替听、想、说的循环过程”或者说是“两者之间(无论是生命体还是机器)连续的作用和反应的过程”。对于设计,交互取决于设计表达和生成,表达是交互的对象,生成是交互的结果。事实上,设计表达和生成能力强的设计师其交互能力和水平也高。

交互的信息是交互的实质,包括数据、图像、语音、行为。交互过程中,交互媒介也可分为传统的纸媒介(paper-based)和数字媒介(digitalmedia),见图1。基于纸媒介的交互,其交互信息是隐性的,基于数字媒介的交互信息被显性化了。后者较于前者,更加系统化、更加完整表述和更易被人接受和操作。

从设计认知活动分析,交互可分为:与自由形态的交互,例如和自己的手绘之间的交互;与数字形态的交互,如与建立的几何描述模型的交互;与由形态语法或拓扑机制 发展 而来的特定机制生成的数字表达的交互;和与由设计生成工具所表达生成的数字环境的交互[5]。

人机交互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输入和输出的过程,人通过人机界面向 计算 机输入指令,计算机经过处理后把输出结果呈现给用户。人和计算机之间的输入和输出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因此交互的形式也是多样化的。其中数据交互作为人通过输入数据的方式与计算机进行交流的一种方式,并且它是人机交互的重要内容和形式。

人人的交互是一种交流的活动,可表现为对话、问答、演说或者会议等,也通过计算机来辅助人人交互,甚至通过 网络 来实现远程的交互,人人交互不排斥人机交互。在数字环境下,可以设计并实现一个原型系统将多个参与人员和应用程序集中起来,实现不同地点的用户能同步或异步地交互。也可以通过传统媒介,运用团队激智方法在同一地点同步的交互。

3 概念设计认知模型

概念生成的过程是怎样的?它和交互是怎样的关系?它在设计师的认知行为中扮演的角色?设计概念是怎样被提升、组合、适应、重用、抛弃和丢失的。设计研究者和认知学家都发展了各种程序模型来研究设计中的创造性行为。这些模型通常是从观察设计流程和设计草案而分析发展来的。french(1985)提出了一个设计程序模型:分析问题,概念生成,图式(schema)化,和细节设计。这些模型,阐明了设计中的工作步骤或思维步骤[7]。

从研究设计活动的流程和内容,来分析可能的交互机制。idef0是以结构化分析和设计技术(structuredanalysis and de-sign technique, sadt)为基础建立了一种系统功能表达的工具。该模型帮助我们认识概念生成程序的不同阶段。在idef0中,由一个活动所生成的内容作为输出,它可以被输入、控制,或机制。这些活动控制,见图2。基于idef0 (may- er, 1992),建构了一个概念设计的认知模型(yan jin and pawatchusilp, 2005)。

图2的模型包含概念设计过程中4个关键的认知活动和一个交互机制:分析问题,包括理解现存问题和探索再设计中需要满足和保留的需求和约束[4]。通过任务分析,设计目标被提出,约束和需求被定义。作为问题分析,问题求解标准也从设计目标中决定。问题分析的输出是一个完整的问题情境描述。

想法( idea)生成,指生成新的初始概念。根据所给的问题需求和约束条件,设计师从他们记忆中提取相关的记忆信息和知识来创造初始的设计概念。基于finke(1992, creative cogni-tion- theory,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xman ( 2002, thethinking eye: visual re-cognition in design emergence)和前面的认知交互模型,想法生成活动不只是记忆提取,而且是“两者之间(无论是生命体还是机器)连续的作用和反应的过程”。组成概念,是初始设计想法到设计概念的发展和构建过程。这个活动中设计师联结思维中先前生成或别人的想法或概念,这种想法的联结会转换为更加成熟的设计概念,组成可以看作是新的生成。

概念评估,是评价组成的概念是否满足设计需求,约束条件和评估标准。作为一个认知的过程,评估意味着设计师确认生成的概念是相关的、有用的、好的。相关的和有用的决定了概念是否满足需求和约束条件,同时设计标准决定其好坏。

概念设计认知模型中的交互机制,是为问题分析、想法生成、组成概念以及概念评估提供的一个支撑平台,通过传统设计环境的纸媒介,或是数字设计环境的数字媒介,设计信息通过交互机制,被交换和操作后形成设计认知互动。

图2中,交互机制中a可是点对点,也可以是点对多点的一个交互过程。交互机制本身可是一个cad系统,或一种团队激智方法。如草图风暴法,其关键在想法或概念的相互激发。这个机制的优点是将多样的设计信息显性化,提供给不同背景的设计师。

作为交互机制本身存在一个二律背反,交互的信息越多越利于生成更多、更完备的设计概念,设计创新度也高;但交互的信息越多,设计师的精力和时间成本越高,不利于概念生成的。所以一个好的交互机制应该是有条理,分阶段,信息管理合理的。例如:参加一次团队激智的成员不宜多,避免交互过于繁复。设计一个交互机制应该是符合伦理,意图明确,注重实效,并包含合适的认知和情感刺激的[3]。

4 案例分析

这里对一个创新性设计案例进行分析,这个案例为团队设计并且是多学科协同设计的过程。由一组研究生和相关专家组成的设计团队来完成一个产品——奥运火炬的概念设计,生成其造型特征并用一个宣传短片明晰和深化其概念,提供给后面进一步的设计。明确设计任务后,向团队成员说明设计要求和设计目标。

向设计师说明要加强交互在概念生成中的运用。见图3,运用草图风暴和书写风暴相结合作为交互机制,这种同步激智方法是一个循环的过程,规定约15min为一个循环,团队成员为10人。生成大量想法后,开始将这些想法进行组合,由相关专家评定,按照获得的信息进行进一步概念生成、组合,几个循环后进行细节设计,生成故事板和火炬的造型特征。由于设计过程有明确的交互机制,设计概念生成更加有序、有效和快速。

为了进一步研究交互机制对概念生成的影响,还把这个设计流程引入到实际设计公司,观察在更加广泛和实际的设计情景中,交互机制的应用。采用近距离的观察来发现实际设计环境下认知活动,并用 自然 语言法(nlp)对设计过程进行分析[6]。设计的对象为手机,观察者作为团队的成员之一,研究发现,见图4。

如图4,设计师的设计活动都可以解释为设计师的信息处理通过设计过程中交互机制里传递的信息,以设计目标和设计流程为标准,将其进行分类和进行定性描述。可以看到设计信息应是显性的,促进性的。公式化的信息更加高效并符合设计问题情景,但是会缺乏创新性。另外作为背离问题情景的信息,不应全部否定,其中部分信息具有高创新性,可以修改后重用。

5 结 语

概念设计的认知模型明确了设计概念生成过程和交互过程,以及相互的联系,可以更好地分析设计的本质过程,提高设计交互的效率和设计创新性。从分析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概念生成和交互的行为特点,可以构建更加完备的设计交互机制来促进设计。

参考 文献 :

[1] 简召全. 工业 设计方法学[m].修订版2版.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0.

[2] 赵江洪.人机工程学[m].北京:高等 教育 出版社, 2006.

[3] cooper alan.软件观念革命:交互设计精髓[m].詹剑锋,等译.北京: 电子 工业出版社, 2005.

[4] 黄旭,赵江洪,谭浩.基于案例的产品设计系统中程序型知识检索研究及实现[j].包装工程, 2006, 27(4).

[5] oxman rivka.theory and design in the firstdigitalage, facultyofarchitecture and town planning technion[ j]. design studies,2006, 27(3).

交流的概念范文第12篇

概念图是由节点、连线和节点间关联词组成的表示概念间关系的图式,也就是利用图示的方法来表达人们头脑中的概念、思维。由于概念图把人脑中隐性知识可视化、显性化,便于思考、交流和表达,所以也经常被称作思维导图。1960年,美国诺瓦克教授首先提出概念图用于概念研究。很快,人们发现概念图不仅可以作为研究概念的工具,它同时也可作为学习的工具。在新课程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的今天,合理运用概念图,可以优化学生学习化学,提高学习效率。

二、运用概念图优化学生学习化学的探索

1 运用概念图,改进概念学习

运用概念图,可以改变过去单纯依靠死记硬背、变式训练的概念学习方法。在概念图的创作过程中,学生不断分析、比较概念与概念间的异同和内在联系,了解概念的来龙去脉,也就对概念进行了精加工,增加了概念间的节点,便于学生对概念进行同化或顺应。其创作方法是:列出某主题下所涉及的所有概念,把最具包容性的上位概念放在概念图的顶端,然后根据概念之间的上下位关系分层次书写,根据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画出连接线,根据概念间的关系提炼关联词,并书写在连线旁,把最能说明概念特征的经典事例写在概念旁。有时为了增强概念图的直观性和趣味性,也可以加一些简明有趣的图像。当然学生在创作概念图时,应提供自由民主的气氛和必要的帮助,宽容地对待不同学生绘制的各种概念图,以便让学生更有个性地学习。例如在学完苏教版化学1专题4《硫、氮和可持续发展》后,同学们绘制的有关酸雨的概念图。

2 运用概念图,推进探究学习

概念图又称思维导图,作为一种认知工具,可以引导和支持学习者的思维活动。在创作概念图过程中,学习者进行比较、分析、修改、推理和综合等多种思维活动,所以说,概念图的创作过程也是激发思维灵感和引导思维活动的过程。例如在贮藏温度对水果维生素C含量影响的探究中,学生刚开始普遍感到茫然,不知如何下手。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组织者可以通过设问提供如下支架:你认为该探究活动的要素有哪些?学生通过讨论得出有实验原理、实验材料、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等要素。接着教师再设问这些要素如何处理?同学通过讨论要处理好如下要素:如何选择实验原理?如何排除实验材料的干扰因素?因变量如何检测?无关变量和自变量如何控制?然后老师根据学生回答组织学生绘制下面的思维导图,学生的探究活动自然可以进行下去了。

交流的概念范文第13篇

【摘 要】数学语言是一种由数学符号、数学术语和经过改造的自然语言组合而成的科学语言。数学语言的发展与数学思维的发展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教学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多元表征和多重编码中认识和理解其相互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实现数学语言的发展。

【关键词】描述性表征;叙述性表征;数学概念;数学语言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19-0004-03

数学语言是一种由数学符号、数学术语和经过改造的自然语言组合而成的科学语言。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载体,是学生借以表达数学思想、解决数学问题的工具。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与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借助数学语言实现的,数学语言的发展与数学思维的发展相辅相成、互相促进,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即通过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多元联系表征,是利用数学对象表征形式的多样性,对同一个数学对象(数学概念、法则、表达式、定理、定义等)给出多种不同的表征方式(图、表、文字或符号等),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加以理解,以此促进学生数学语言发展。数学概念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认知科学从多元表征角度出发,将数学概念的表征形式分为两类:一类是描绘性表征,也叫视觉化表征,本质上是图象,主要是运用图元素对数学对象进行的描绘,几何图形、动态图象、教学模型、操作活动等都属于此类;另一类是叙述性表征,也叫言语化表征,本质上是抽象符号,主要是运用言语对数学对象进行的描述。

小学教材里的数学概念,既有视觉化的描绘性表征,也有言语化的叙述性表征。

下面,笔者以第一学段“倍的认识”和第二学段“认识平行”两个教学片断为例,阐述教师在数学概念教学中,怎样对同一数学对象既给出描绘性表征,又给出叙述性表征,并利用数学概念的多种表征形式,将不同表征方法中所蕴涵的信息组合在一起,优势互补、相辅相成,帮助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

一、多元表征中掌握“倍”的概念,发展数学语言

二年级“倍”的概念是一个起始概念,此概念的建立对于学生后续学习至关重要,但“倍”的概念也较为抽象,因为“倍”不是一个具体的量,实质上是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让二年级学生深刻理解、牢固掌握“倍”的概念,有利于他们今后准确运用“倍”这个数学语言进行有效交流,解决实际问题。

【“倍的认识”教学案例】

1. 实物操作,初识“倍”的概念 ――动态图象表征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物操作,第一行摆出3朵一组的红花,再在第二行并排摆出两个3朵一组的蓝花。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根据第一行和第二行不同颜色花的数量特征,进行操作和交流,可清晰地认识到:蓝花朵数和红花朵数相比,如以红花朵数为标准,把3朵花看作1份,蓝花朵数有这样的2份,蓝花朵数是红花朵数的2倍。

2. 文字表达,掌握“倍”的概念――图文结合表征

在学生动手操作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根据给出的不同颜色的花的朵数,动手圈一圈,填一填,说一说,用文字表达的形式,加深对“倍”的概念的理解。如红花有4朵,蓝花有2份4朵,蓝花的朵数是红花的( )倍;又如黄花有2朵,蓝花有( )个2朵,蓝花的朵数是黄花的( )倍。

3. 解决问题,运用“倍”的概念――图符结合表征

在解决“黄花朵数是红花的几倍”问题时,学生基于对“倍”的概念的理解,尝试写出相应的算式(符号语言)表达思考的过程。教师适时追问算式表达的实际意义,引导学生对算式作出解释:12表示黄花的朵数,2表示红花的朵数,12朵里面有6份2朵,所以黄花朵数是红花的6倍。

【思考】二年级学生理解掌握“倍”的概念,起于视觉化的描绘性表征,而且这种视觉化的描绘性表征贯穿了学生整个概念建立和运用的过程。指导学生借助操作实物,对数量的认知从“个数”上升为“份数”, 利用动态图象表征“倍”的概念,触及概念的本质,初步理解“倍”的概念。接着引导学生观察每组不同颜色花的朵数,完成相应填空,这样以“直观图形+文字表达”图文结合的方式表征“倍”的概念,是依据二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引导学生对“倍”的概念既作出描绘性表征,又作出叙述性表征,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此教学环节对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发展起着“脚手架”的作用,也为接下来学生摆脱具体图象,直接运用“倍”的概念进行数学交流奠定了基础。最后,在解决“黄花朵数是红花的几倍”的问题时,学生有了之前图文结合表征的基础,就能准确地运用算式(符号语言)表征“倍”的概念。虽然此时图象作为叙述性表征的辅助功能依然存在,但视觉化描绘性表征的成分明显减弱,学生更倾向于运用符号语言表示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理解掌握“倍”的概念过程中,学生的思维由直观到抽象,对“倍”的概念既有视觉化的描绘性表征,又有言语化的叙述性表征。从信息加工理论的角度来看学生的认知过程,既有直观图象支撑理解,又有文字语言同步表达,还有抽象数学符号予以对应。学生主动对“倍”的概念进行多重编码,多元联系表征大大增强了数学概念不同方面的联系,使学生对此概念的理解深刻,掌握牢固,进而能够正确运用“倍”的概念进行数学交流,发展自身的数学语言能力。

二、多重编码中认识“平行”概念,发展数学语言

平行和相交是学生在认识直线、射线、线段以及角的知识基础上学习的,也是学生认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基础。平行和相交虽然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但由于生活的局限性和学生年龄尚小等原因,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不足以正确理解“同一平面”的本质,而研究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位置的相互关系,学生还没有建立表象,这就需要教师用合适的方法帮助学生认识平行的原理,并用数学语言表达概念。

【“认识平行线”教学案例】

1. 提供表象代码,埋下平行概念

猜一猜:“无始无终”这个词(配合动画演示金箍棒伸缩)描述了我们学过的哪种图形的特征?出示4幅图,引导学生从四幅图中分别找出两组直线。

师:同学们,你能用手势模仿每幅图里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吗?(学生动手模仿)

师:你能根据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给他们分分类吗?为了表述方便,我们给每组直线标上序号。(同桌之间互相讨论分类的理由)

预设有两种:(一)①,②③④;(二)①④,②③。

师:第4组存在不同意见,这两条是什么?

生:直线。

师:直线有什么特征?

生:无限延长。

师:既然可以无限延长,那如果我把这2条直线画长一些,会出现什么情况?(生认真思考)(课件演示延长并相交)所以,观察直线不能仅靠眼睛,有时还要想象。看上去不相交的这两条直线说不定延长后就是相交的。

【思考】金箍棒是学生喜欢和熟悉的,其能无限伸长的形象正好与直线无限延长的数学特点相类似。4幅图都是学生熟悉的生活画面,从中抽象出数学意义上的4组直线,并研究它们的位置关系,揭示相交的概念。教师有意识地从直观形象入手,恰当运用表象代码,帮助学生建立描绘性表征,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度抽象,运用语义代码作叙述性表征。

2. 观察想象比较,初识平行概念(描绘性表征)

现在我们来看图4里②③的2条直线。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清楚,我把它们移到点子图上(课件展示在点子图上)

师:第四幅图里的2条直线看上去不相交,可是画长一些后,它们又相交了,那这两幅图里的直线画长了,会不会也出现相交的现象呢?

让学生大胆猜测。

师:(课件演示向一端延长)延长一些,相交了吗?

生:没有。

师:再延长一些,相交了吗?(课件演示向另一端延长)

生:没有。

师:再继续延长呢?闭上眼睛想象,这两条直线延长出黑板,延长出我们的教室,会相交吗?为什么?

生:不会,因为两条直线之间的距离总是保持着两格的距离,一直延长下去也不会相交。

师:在数学上,像这样两条直线的位置叫做相互平行。

3.规范不同表述,建立平行概念(叙述性表征)

师:谁能说说什么样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生: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教师给予充分肯定)

师:是不是所有不相交的两条直线都互相平行呢?咱们来做个游戏(出示课前准备的两条可伸缩的小棒,一根固定在硬纸板上,一根戳过硬纸板),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又是怎样的呢?

师:分别延长这两条直线,它们相交了吗?再延长,它们相交了吗?那它们互相平行吗?(师边问边延长)

学生通过观察得出:既不相交也不平行。

课件出示平行线的概念,再次强调:我们今天研究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指在同一平面内。

教师再次引导学生结合图形,采用不同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述: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直线a与直线b互相平行;直线a是直线b的平行线;直线b是直线a的平行线。

【思考】教师首先引导学生从常见的实物图上抽象出四组直线,在对直线位置关系进行分类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想象和比较,层层递进,对平行概念进行描绘性表征。描绘性表征运用的是表象代码,是记忆中关于事物的形象,有着与实际知觉相类似的性质,这里从实物画面上抽象出来的多组平行线是学生进行描绘性表征丰富的表象代码。接着,教师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语言表述方式,正确表述平行概念,是对平行概念的叙述性表征。叙述性表征是一种抽象的意义表征,运用的是语义代码,具有命题的形式,所以它又称为命题表征。

描绘性表征直观、形象、具体,能描述对象整体信息;叙述性表征概括性和抽象性较强,能够传达数学对象的本质内涵。叙述性表征适合逻辑推理,便于传递抽象信息;描绘性表征适合直观展示,便于传递具体信息。

显然,在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既要引导学生运用表象代码对概念进行描绘性表征,又要引导学生运用语义代码对概念进行叙述性表征,这样才能发挥学习材料的直观作用,为学生提供视觉映像。通过双重编码的作用,既形成言语记忆痕迹又形成视觉记忆痕迹,帮助理解数学概念,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数学认知发展水平,灵活运用多元联系表征策略,促进学生对数学语言的理解和运用,多渠道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

参考文献:

交流的概念范文第14篇

关键词:电信行业 交换 数据领域

在新世纪到来的时候,其实人们早已将交换概念的内涵扩展了,其外延一直延伸至广义的信息交换。这样做的结果一方面丰富了交换的概念,另一方面也导致了一些困惑。所以我们说人类技术的进步已经进入了一个交换新世纪。这里交换的概念不仅涉及对延时敏感的话音,而且包含数据交换和视频交换。也就是说现在的交换概念不再是电路交换,也不完全是分组交换,而是信息交换。

由于分层概念是新通信基础设施的关键之一,所以信息传递也是分层的,这才有了分层交换的概念,才有了我们经常听到的各种交换的新名词,如第二层(l2)交换、第三层(l3)交换、第四层(l4)交换。其实最基本的交换还是第一层,即物理层的交换,传统电话交换系统就是采用的这种交换。在其它层的交换实际上是一种软交换(soft switching)或虚拟交换(virtual switching)。

最初交换的概念是由硬件派生出来的,但是现在已经可以由软件和固件实现,如采用asic实现的第二层(l2)、第三层交换(l3),甚至是第四层交换(l4)。正是这种概念的革新,才常使一些墨守经典交换概念的人感到费解和困惑。

过去,交换的概念几乎是面向连接的服务的专利,但是现在交换的概念已将会晤(session)过程分解为更多的子过程,只要其中一部分采用了交换,就对此技术冠以时髦的交换概念/名称。过去的交换概念主要在物理层,所以具有确定性和稳定性,譬如pstn交换机、ddn和交叉连接设备,但是现在交换的概念已经扩展至协议推的各层,而且是从统计的角度来定义的。这里连接的概念已经让位给流(flow/stream)的概念,当然流是需要识别的,因此才有了标签(tag/label)技术。当然,不同的应用协议会带来不同的流特征和标签体系。

具体而言,新交换的概念可以应用在局域网和/或广域网。最早在局域网中的交换概念是第二层交换,它是为了解决以太网共享带宽瓶颈问题而提出的,采用了mac地址作为识别交换端口的标识。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广域网中早就采用了第二层交换,如帧中继和atm交换。

在现代数据网中,路由器是网络的核心构件。但是由于它对每个分组都要进行第三层处理,所以速度受到限制。因此,路由器设备厂商便千方百计提高节点机的速率,当然采用硬件实现原来由软件实现的第二层,甚至第三层功能是一种方案,再者简化第二层和第三层的处理功能也是一种方案。显然,将两者同时实现更是一种理想。交换技术相对于路由技术的好处就是快,当网络规模很大时,高速,大容量路由器是十分必要的。另一方面,由于现代通信网络大都采用光纤技术,所以现在数据网络的主要瓶颈是节点/路由器。现在的l3交换、路由交换或其它名词都是这种思路的结果。虽然l3交换最初也是为lan设计的,它采用目的ip地址进行交换,但是现在这种技术也已经开始在wan中使用。

在网络边缘,由于服务器应用越来越多,出现了新的网络边缘瓶颈,因此第四层交换的概念开始在用户侧或局域网测产生。l4层能够基于端口地址实现交换,通常听到的基于策略的路由选择就是在l4层完成的、l4交换多用于分布式系统,以提高访问速度。显然,目前在广域网中还无法应用l4交换,但是未来的网络智能节点有可能在第四层实现某种形式的交换。

交流的概念范文第15篇

最初交换的概念是由硬件派生出来的,但是现在已经可以由软件和固件实现,如采用ASIC实现的第二层(L2)、第三层交换(L3),甚至是第四层交换(L4)。正是这种概念的革新,才常使一些墨守经典交换概念的人感到费解和困惑。

过去,交换的概念几乎是面向连接的服务的专利,但是现在交换的概念已将会晤(Session)过程分解为更多的子过程,只要其中一部分采用了交换,就对此技术冠以时髦的交换概念/名称。过去的交换概念主要在物理层,所以具有确定性和稳定性,譬如PSTN交换机、DDN和交叉连接设备,但是现在交换的概念已经扩展至协议推的各层,而且是从统计的角度来定义的。这里连接的概念已经让位给流(Flow/Stream)的概念,当然流是需要识别的,因此才有了标签(Tag/Label)技术。当然,不同的应用协议会带来不同的流特征和标签体系。

具体而言,新交换的概念可以应用在局域网和/或广域网。最早在局域网中的交换概念是第二层交换,它是为了解决以太网共享带宽瓶颈问题而提出的,采用了MAC地址作为识别交换端口的标识。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广域网中早就采用了第二层交换,如帧中继和ATM交换。

在现代数据网中,路由器是网络的核心构件。但是由于它对每个分组都要进行第三层处理,所以速度受到限制。因此,路由器设备厂商便千方百计提高节点机的速率,当然采用硬件实现原来由软件实现的第二层,甚至第三层功能是一种方案,再者简化第二层和第三层的处理功能也是一种方案。显然,将两者同时实现更是一种理想。交换技术相对于路由技术的好处就是快,当网络规模很大时,高速,大容量路由器是十分必要的。另一方面,由于现代通信网络大都采用光纤技术,所以现在数据网络的主要瓶颈是节点/路由器。现在的L3交换、路由交换或其它名词都是这种思路的结果。虽然L3交换最初也是为LAN设计的,它采用目的IP地址进行交换,但是现在这种技术也已经开始在WAN中使用。

在网络边缘,由于服务器应用越来越多,出现了新的网络边缘瓶颈,因此第四层交换的概念开始在用户侧或局域网测产生。L4层能够基于端口地址实现交换,通常听到的基于策略的路由选择就是在L4层完成的、L4交换多用于分布式系统,以提高访问速度。显然,目前在广域网中还无法应用L4交换,但是未来的网络智能节点有可能在第四层实现某种形式的交换。

交换的概念固然很好,但是其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如果我们能够利用硬件实现路由器的各层功能,就可以实现端口线速处理能力,消除路由器的处理瓶颈。挑战10Gb/S、100Gb/S、甚至1000Gb/S的交换式路由器将是新世纪初的艰卜仟务。但是这里的挑战实往太多,怎样才能在既提高速度,又不失灵活性的条件下实现高速路由器呢?未来的趋势将是软件硬件化(HardSoftware),即用智能硬件实现传统的软件功能,以及硬件软件化(SoftHardware),即可编程硬件。人们希望演过电路(EvolutionaryCircuit)将在下一世纪为高速信息交换敞开大门。另外,协议的并行处理技术也将个新世纪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

在人们对自然、社会和信息应用以及对事物的认识总是从简单到复杂,从确知规律到统计规律。信息交换技术发展的规律也不例外,在下一世纪,这种潮流将逐渐形成主流。更多的统计和智能控制技术将应用于交换系统,产生诸如ActiveFlow,SmartStream等新的交换模型。其实,信息交换技术一直在不停地发展,各层独立发展的道路似乎已经走到了尽头。因此才有将各层交换集成在一起的MPLS(多协议标签交换)和能动网络(ActiveNetwork)的出现。智能交换(IntelligentSwitching)或可编程交换(ProgrammableSwitching)将是下代信息交换的曙光。目前,采用智能(SmartAgnet)和分布式处理来管理各层交换的效率和最佳交换方式的新时代已经并始,让我们用智慧交换新时代,让新时代交换智慧的成果。

摘要:对电信行业而言,交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从传统的步进制交换机,到纵横制交换机,直至程控数字交换机和ATM交换机都离不开交换的概念。所以对传统的电信行业,20世纪实际上是一个以交换为核心的世纪。然而在数据技术领域引入交换这个名词则实为一种时髦。因为交换在人们的印象中是一种很“COOL”的概念,以至于不采用交换一词就无法显示数据节点机的时代价值。其实,数据交换的本质是“存储转发”,当存储转发的过程快到一定程度时,人们就习惯地将其称之为交换。也就是说,交换在数据领域是一个相对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