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普通话应用技巧范文

普通话应用技巧范文

普通话应用技巧

普通话应用技巧范文第1篇

关键词:普通话 测试 技巧

普通话水平测试是一项标准参照性考试,主要考查应试人运用普通话所达到的标准、流畅、规范程度。随着普通话测试的深入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的重要性已经被人们广泛认知。作为应试人,要想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取得较好的成绩,测试前充分的准备和刻苦的训练是基础。在此基础上,掌握一些应试技巧,也有助于减少失误,发挥应有水平。笔者根据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试卷构成和每道题的测查目的,针对平时在普通话测试中常遇到的情况,总结一些应试技巧,以供参考。

一、测试前的常规准备

1.明确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基本内容和检测的目的要求。所有的应试技巧都是针对检测目的而来的,明确了这一点,训练的目的才能明确。

2.根据自己的普通话水平,确定自己实现的目标,找出语音差距,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语音的改变不是一个短期的行为,“一口吃成一个胖子”是不现实的。应试人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阶段训练目标,这样才能增强信心,提高训练效率。

3.养成良好的发音习惯。普通话水平测试是口语测试,应试人发音的质量好坏对成绩影响重大。在测试中我们经常发现有些应试人明明是能发出某个字的读音的,但由于平时训练时对发音的质量不够重视,出现声母发音松弛、韵母动程不到位等情况,被判为缺陷,从而失分了。因此平时训练时一定要严格要求,力求标准,也就是我们平时在体育比赛中常说到的“该拿的分一定要拿到”,否则考试时想马上纠正这种的发音习惯是很难的。

二、备考的技巧

应试人进入考场到正式考试,一般会有10-15分钟左右的备考时间。拿到试卷后,应试人如何合理安排备考时间至关重要。根据平时的经验,备考的顺序最好应按测试项目从后往前安排,即先准备说话题,再到朗读、选择判断、多音节词语、单音节词语。

1.说话题的备考。说话题一般有两道备选题,且说话题是测试试题中唯一没有文字凭借的题,难度较大,建议先准备此题。首先选择好说话题目,接着构思话题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内容。因准备时间有限,此时不宜把说话题从头到尾构思完整或回忆一遍。

2.朗读题的备考。朗读应是平时训练的重点,确定好朗读篇目后,重点是把文中的难字读音和长句、关键句的停连及语调熟悉一下即可。

3.选择判断题的备考(有些省市不考此题)。选择判断题共有3个小题,备考时要特别注意第3小题,因为一些句子只是因语序不同导致不符合普通话语法规范。

4.多音节词语的备考重点是找出难点词、轻声词和儿化词并练读一遍;有三个及以上音节的词语,要注意词的轻重格式。如对轻声词不够熟悉,不能很快就找出,建议不如放弃,把精力放在难点字、词上。

5.单音节词语的备考:快速浏览一遍,看有无不认识的字和把握不准的字。遇到把握不准的字时,可把单音节字组成双音节词,在词中定音或通过形近字的辨析,找出细微差别,确定读音。如“拨”和“拔”,“拨”比“拔”多一撇,就是因为多了这条“小棍儿”才能拨。

三、测试时的技巧

1.第一题读单音节字词,主要检测应试人普通话声母、韵母、声调读音的准确程度和规范程度,要求应试人对每个字的声母韵母都读得准确到位,声调要正确饱满。应试人发音时不能像平时那样松弛、模糊,声母要有力度,韵母的动程要完整,以免出现大量的缺陷音。声调上要力求调值准确,特别是阳平不宜拖长,以免中间出现拐弯;上声要避免发成211或2143。其次要注意语速,语速过快容易导致韵母动程不完整,上声容易发成半上;语速过慢或重复多,容易造成超时。遇到多音字时,可任读其中一种读音,建议选择把握大的读音,如“撒”可以发sā,不发sǎ。

2.第二题是读多音节词语。该考题除测查应试人声、韵、调的发音规范程度外,同时测查应试人的上声、“一”和“不”的变调、轻声、儿化等语流音变的准确自然程度。应试人测试时,一方面要重视声、韵、调的准确饱满,另一方面要注意读好音变,特别是轻声和儿化,轻声要突出短而轻,儿化词语的“儿”要与它前面的音节融成一个音节。此外词语的轻重格式也是本题测试的重点,不要把双音节或多音节词读成一个个字的叠加,如“电话”应读成中・重格式而不是重・重格式,“自治区”应为“中・轻・重”格式而不是三个音节都读成重音。只有正确掌握了词的音变和轻重格式,我们才能使自己的发音自然连贯,具有标准普通话的韵律。

3.第三题是选择判断题。这一题是从三个方面考查应试人掌握普通话词汇、语法的规范程度,同时测查语音的标准程度。测试时首先要保证选择正确,其次是读准。

第1小题:词语判断。要求选择并读出普通话的词语。此题选择上一般不会出现较大错误,读词语时要注意轻声词、儿化词的读音。

第2小题:量词、名词搭配。此题的数量词与名词的数量是不等的,应试人测试时要按名词的顺序找到符合普通话表达习惯的数量词,进行搭配,因此一个数量词可能会多次使用。因受方言习惯的影响,一些应试人常会出现搭配错误,如“一所学校”搭配成“一间学校”等。另外还要注意“一”的变调和轻声词语的发音。

第3小题;语序或表达形式判断。要求应试人选择读出每组里的普通话句子。此题选择出现错误的不多,常见问题是很多应试人读句子时忽略了语流音变,如轻声、儿化、“啊”的音变等等,如“这朵花儿真香啊!”中的“花儿”应读成huar,“啊”读成“nga”。

4.第四题为朗读题,主要是测查应试人在有文字的凭借下,语流当中体现的普通话标准程度。重点从有无音节错漏、声韵系统缺陷和语调偏误,以及停连是否得当、流畅程度如何、语速是否适中等几个方面考查。

与同样是30分的说话题相比,朗读题是有文字凭借的,考试时要力争拿到高分,因此应试人在测前就应该充分熟悉朗读篇目。广西普通话培训教材《普通话培训与测试》在每篇朗读作品后都标注了拼音,应试人要利用好这个资源,加强对难字、多音字、轻声词和儿化词的练习;对于一些长句或容易出现停连不当的词语,要标注符号,加强练习。测试时注意语速不要过快,做到“快看,慢读”,在读准字音、确保不漏字添字的基础上,要自然流畅,尽量不回读、不磕巴。如果一句话中有一两个音节读错,也不必紧张,将错就错,继续读下去,因为有时回读扣的分比读错更多,且给测试员造成不流畅的印象。

朗读尤其要注意克服语调偏误的问题。语调偏误主要指字调、句调带有方言或其他语言的色彩,词语的轻重格式、节奏与普通话语感有偏误。如字调的升降幅度过小,调域狭窄;几乎字字重读,缺少轻音;句调缺乏变化;字音的长短、轻重变化不大,节奏感较差。因此如果应试人平时说话调值偏低的,考试时稍微抬高调值,读准字调,并根据文章内容,把握好语句的高低、升降变化,注意语流音变和词语的轻重格式,将文章读得更加自然。

5.第五题是说话题。要求应试人选一个话题说3分钟话,重点测查语音标准程度,词汇、语法规范程度和自然流畅程度,目的是测查应试人在无文字材料凭借的情况下说普通话的水平。

这道题是很多应试人发怵的一道题。其实如果仔细分析30道说话题目,我们就会发现,这些题目都是与我们日常生活、学习关系非常密切的,也是我们平时聊天常涉及到的话题。因此我们首先要克服畏难心理。测前可以把说话题进行分类,给每种类型的题目设计说话思路,如写人的,可以说人物的年龄、外貌、性格特点、他与我之间发生的故事和对我的影响等等,再为每类题目准备一、两个例子,这样就可以减少说话题的数量,减轻备考时的难度。测试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尽量选择自己熟悉的事例,这有助于我们有话可说,说得精彩。(2)多举例子,而且是并列性的例子,例如“我喜欢的节日”可以是多个,每个节日举出一两个有特点的活动或喜欢的理由,内容就更丰富了。如遇到议论性的话题,提出观点后,也可用多个例子从正、反方面来说明观点。(3)少用概括性的词语、句子,多进行细节描写。(4)词汇、语法要符合普通话的规范。有些应试人学习普通话只注意语音的准确,这远远不够,说话时还要克服方言词汇和语法。如广西人容易把“自行车”说成“单车”,容易把“一辆车”说成“一架车”,或者把“我先走”说成“我走先”等等。(4)尽量发准使用频率高的词,对自己把握不大的词可以进行同义替换。如选择“学习普通话的体会”这道题,讲壮语的学生就要注意“普通话”这三个字的发音,因为整个说话过程中这个词会多次出现,如发不准,就大大影响了语音的准确性。再如有些应试人发“an”韵母时会出现鼻化现象,那么就不要说“阳光灿烂”而改成说“阳光明媚”。(5)调整心态,保持语速适中。有的应试人选到自己熟悉的话题后,不禁喜出望外,说着说着就会加快语速,而忽略了语音的正确;有的碰上一些意外,如有些应试人把自己原先准备好的内容说完后,时间还未到3分钟,不免紧张,一时不知再说什么才好。这时应及时调整心态,可以再举例说明。(6)语调要自然流畅,不能像背书,尽量多使用口语词,多用短句。

任何的应试技巧都是建立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的,“临时抱佛脚”不可能取得好的成绩。以上所述仅为一般常用的技巧或个人的一些经验总结,每个应试人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方法,提高应试水平。

参考文献:

普通话应用技巧范文第2篇

关键词:发音 培养措施 发展

纵观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的现象时有出现,尤其是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了许多语文教师教学工作中被遗忘的角落。新课程改革对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明确要求,阅读能力是其中的一项重要能力,广大教师要结合教学工作中的各个环节强化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并针对当前学生阅读能力低下的状况,针对性地拟定措施,优化教学工作,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本文主要针对当前初中生阅读能力发展状况及其培养措施进行简要分析。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强化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措施

新时期的初中语文教师要针对当前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不足的状态,深入分析其存在的原因,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进,提高学生的阅读综合能力,教师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针对发音不足,强化普通话的发音训练。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有机地穿插渗透普通话的发音训练。在课堂上坚持以标准的普通话进行授课,学生回答问题时也一律要求用普通话回答,并倡导学生在班级内、校园内开展普通话交流,营造人人爱讲普通话的良好氛围。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要针对本地区方言的发音对普通话朗读的影响,找准薄弱环节予以突破,例如,部分初中生朗读中z,zh,s,sh不分,教师可以从1500个常用字中,针对性地选择出易混淆的平翘舌音进行巩固训练,汇总出200个左右的字,通过一段时间的突击巩固,完全可以纠正方言发音的先天不足。

2.给予技巧指点,提高学生情感朗读能力。学生的朗读技巧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抓手,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与学生阅读的文学作品,对学生开展情感朗读技巧训练。首先,引导学生初步熟悉教材内容,把握文章的意境、主题、思想,从宏观上感悟文章的主旨,从而定下大的情感基调,保证方向正确。其次,引导学生抓住重点章节、重点语句和重点词语,通过语气、语速等方面的变化,营造出与教学内容一致的情感氛围,或娓娓动听,如高山泉水般,或紧张急迫,如暴风骤雨般。教师要引导学生依据文章情境,扣住重点内容进行情感朗读。另外,教师还要强化节奏、停顿、阴阳上去四声发音技巧等方面的常规情感朗读技巧,对学生授之以渔,提高他们的朗读技巧水平,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综合能力具有积极的帮助。

3.科学开展阅读,提升学生阅读分析水平。阅读的方式有很多种,最适合的就是最有效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选取科学的阅读方法增强阅读效果,对于篇幅长、时间短的阅读活动,可以采取略读的方式;对于与学习生活距离较远的书籍可以采取浏览的方式,大致了解相关内容;对于精美的文学作品应采取详读、精读、研读等方式,不仅要从整体上感悟文章的主题意境、结构体系,还要从细节上把握文章的写作特色与闪光点,甚至抓住每一句话、每一个字、每一个词去细细揣摩、认真体味,在这样的阅读中提高分析理解能力。

4.结合作文教学,增强学生作文写作技巧。学生阅读能力高低的一项重要的评价标准,就是学生在阅读中能否提炼、发掘出写作方面的技巧特色,并将其消化吸收为自己的创作能力。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通过撰写提纲、读后感的形式,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将文章的框架结构清晰地展示出来,这一点对于提高学生布局谋篇和构思能力具有较大的帮助。学生在阅读后,还可以将精美语段摘记下来丰富自己的词汇和语段积累。另外,学生还可以撰写读后感,对文章的写作特色进行分析评价,对值得学习借鉴的优点还要总结分析并内化吸收。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阅读活动的成果转化为提高学生作文写作能力的积极因素。

二、当前初中生阅读能力发展状况

在中考应试模式的背景下,许多学生重视知识点的学习,而对自身语文能力的发展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部分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存在这样的错误导向,导致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较为滞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基于方言基础上的普通话发音存在缺陷。各地区都有着浓厚乡土特色的方言,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大多使用方言交流,这对于普通话的发音训练会有一定的影响,尤其部分地区方言前后鼻音、平翘舌音不分,这种先天性的缺陷会导致学生在普通话朗读方面存在较大的不足,这种状况将导致学生在阅读能力培养方面无法得到全面发展。

2.学生感情朗读能力发展呈现不均状态。感情朗读是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学生深刻领悟文章主题寓意,全身心投入到情境中,通过语言语调、节奏的变换,引领听众深入文章意境之中。而当前许多初中生在朗读中语调平淡,甚至出现唱读,在情感朗读方面存在较大的缺陷,这也是影响学生阅读综合能力发展的重要障碍。

3.科学阅读及运用方法未能得到全面的培养。阅读应当结合目标任务选择最恰当的阅读方法,如浏览、略读、详读、精读等。不同类型的文章、不同的目标要求、不同的时间限制,都应当成为科学选择阅读方法的参考依据。部分初中生在阅读活动中,没有能够优化筛选出最恰当的阅读方法,导致阅读效率低下。

普通话应用技巧范文第3篇

关键词:民族声乐技巧;花鼓戏;融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J8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1-0160-01

对花鼓戏进行深入的研究,真正将戏剧、民歌、曲艺进行渗透,把其唱法与艺术化的传统声乐做相应的比较,将全面的声乐技巧进行融合,在全面的渗透过程中,融合更加新鲜的元素,使花鼓戏的艺术表现手法能够进行互相促进互溶,把握重点,使全面的艺术效果能够进行呈现。

一、花鼓戏唱法研究

花鼓戏的唱法与一般的地方戏的唱法是不同的,首先来说,它将长沙方言融合进去,而长沙方言与普通话相比叫来说音调还是比较高的,而且其吐字平直、音律较短,基本上用口腔前半部分发音,花鼓戏演唱还是比较生活化与口语化的,比如说发音在口腔前半部分,而且在收声的时候音调也是比较高的,比如在《刘海砍樵》中,随着欢快的音乐响起之后,真正将刘海与妻子的家庭日常生活呈现出来了,对着动听欢快的音乐响起,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的对唱,把口语化与音调的调节转换进行了生动地再现,真正将花鼓戏的艺术表现力带动了上来,并且通过对形象化的生活与艺术的感染力度的提升与全面融合过程中,体现出了较为浑厚与灵活的艺术表现魅力。

花鼓戏借鉴了民族声乐中的“打哈欠”的技巧,演唱当中,真正将喉咙做出扩张的状态,小舌头与上口盖同时上抬,舌根向下吸。花鼓戏演唱将这一状态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并且表现出自然又相得益彰的效果,使观众在欣赏的时候,真正能够感受较好的效果,使自己能够在表演的过程中,找到更好的表达途径,使创新的表现手法能够突出出来,真正将内部与外部的大环境认识清楚。不断将整体性的民族声乐唱法进行创新结合,使花鼓戏的整体表现效果进行提升,使观众在欣赏过程中,能够找到娱乐性与艺术性的双重享受,对艺术与生活的双重感悟,对先进的思想与创新的建设环境也进行融会贯通,对现实生活与民族声乐艺术感染力的双重融合,真正将圆润与醇厚的表现力度提升上来,在调动情绪的同时,能够将观众的心情调动起来,使艺术的感染气氛能够更加活泼。

二、效果提升的融合唱法渗透

将花鼓戏《洗菜心》中的口语化歌词与形象衬词拿来做研究,找到花鼓戏与民族声乐唱法的共同点与差异性,使表演者与观众心灵长生共鸣,真正将艺术与生活的感染力进行相应结合,对花鼓戏的关键唱法的表现技术进行融合。

(一)唱腔风格灵活变换

对于《洗菜心》来说,它是一首较为欢快、通畅的花鼓戏,传唱于湖南地区。表演者就应该将灵活的表现手法展现出来,真正将自身的演唱爆发力、张力、持久利的唱腔进行演绎,才能将《洗菜心》中的那种美好的气氛展示出来;把握唱腔、唱词中的音调与语速的控制,对快、慢的节奏要拿捏准确,将唱腔与表演者的丰富表情展示出来,使自身的能力全部发挥出来,对音域的掌控效果控制好,对“支点”发挥好,用丹田之气提声,把握精准的力道,使全面的唱腔转换效果能够呈现出来,这样的呈现点主要是衬词中“嗦得儿衣子啷当,啷得儿嗦”,其“支点”与那种余音环绕、节奏跟拍的效果结合得淋漓尽致;并且在进行灵活运用各种“支点”的呈现状态中,将自身的唱腔进行相应控制,把握情绪与表情、音调的和谐一致性的建立,将民族唱法与相应的融合进度进行提升,因为民族唱法是基础,所以要将民族声乐技巧中的相应的演唱力度控制好,对舌头在口中的高低位置,将声带振动事项等进行有效的把握,真正将全面技巧性的东西呈现出来,让那个更加有活力有创意的艺术唱腔能够被激发出来,使观众的眼前一亮。

(二)“解放”喉咙的创新唱法融合

在《放风筝》这首花鼓戏中,阐释了如何“解放”喉咙,主要途径就是将表演者的思路打开,真正将自身的唱法与表演的技术的进行融合,使喉咙声带振动与民族声乐技巧想结合,把握对喉、表情、声音的联合控制,使更加有效的办法能够呈现出来,把握较好的提升办法,使自身的艺术感染力能够带动花鼓戏的表演效果的提升,真正将内部与外部环境联合起来,使共振与影响的效果得到明显的提升。

“解放”喉咙,把民族声乐技巧进行渗透结合,把握更加新颖的唱法,把剧情认识清楚,根据剧情将唱法进行创新融合,对于高音处理与低音处理、喉咙抖动、音色调整等事项进行全新演绎,把握较好的发音标准,使整体的唱腔、唱词、音调等能够进行融合性的促进融合,把握其中较好的演唱规范,真正将现有的演唱技巧进行突出,把握住新颖的突破口,不断弥补自身或花鼓戏本身原有的缺陷,使突破性的唱法能够进行先进的创新提升,才能使民族唱法与花鼓戏真正能够进行渗透延伸,在不断的融合过程中,不断突破自我的束缚,使全面的艺术经验能够进行融汇贯通。

(三)各种民族唱法技巧的渗透

运用花鼓戏中的独特唱法与唱腔、唱调的灵活发挥,找到自身的提升空间,使内部的装换思想与外部的经验渗透进行不断互补。

首先应该将各种民族声乐技巧掌握清楚,真正将花鼓戏的唱法中的有利的民族声乐技巧进行突出,在结合建设过程中,对唱、演、表达上能够有更加新颖的内容出来。但是花鼓戏中有些台词不清晰,在演唱过程中,非湖南籍的观众就听不清表演者唱的是什么,所以在全新的创新融合过程中,一定要将唱词的表达认识清楚,真正找到改善这一现状的突破口,使自身的建设标准能够顺利提升上来,把握重点事项,不断创新,不断突破,才能使各种民族唱法进行融合的手段变得更加随意有效,形成一种信手拈来的习惯。

其次就是将花鼓戏的表演进行全面重组,使花鼓戏的演唱能够呈现出较为优良的效果。在拆解过程中,我们要观察一板一眼的构造;在组合过程中,我们要找到互相融合的突破口。对全部内容认识清楚,就应该站在可行的角度,把握较好的建设方法,使花鼓戏中的民族唱法能够被发现,在演变渗透与融合促进过程中,形成自己的一套完整的思路,真正能够把全新的民族声乐技巧想融合。

三、方言与普通话的融合

花鼓戏是地方戏,外省人不懂的就听不懂,所以要想将花鼓戏传播出去,就应该将普通话融入进去,真正将方言与普通话的互相转换力度提升上来,使更多的人能够听懂花鼓戏到底想要表达的是什么。

(一)地方戏与普通话的结合

将普通话融入到地方戏里去,就应该对地方戏中的地方语言的意思弄明白,将语言韵味认识清楚,真正将一字一句所要表达的内容运用普通话进行表述,在进行台词的转换过程中,能够抓住重点,将幽默风趣的语言进行互相融合与转变,在音准的把握与掌控中,采用技巧行的建设标准,将湘音那种令人回味无穷的韵味与普通话的声调进行对比,真正找到相应的对比条件,在对比过程中,找到普通话与湘音互相借鉴的地方,并且将其进行运用,在全新的建设标准的实施中,拉动提升范围,使自身的全面技巧进行融合运用,不断打动观众,见《放风筝》与《洗菜心》。

(二)普通话的整体渗透思想的融合

对普通话进行全面渗透,真正将内部的建设标准提升上来,演唱者就应该将花鼓戏的整体表达效果进行突出,抓住重点,对花鼓戏腔调中的感性的一面提炼出来,在普通话的内容里面找到更加有神韵的地方,在进行普通话的融合过程中,也将整体的思想渗透进去,才能真正将全面的标准提升上来。

四、总结

建立更加新颖的发音技巧,促使花鼓戏的表达与整体的民族声乐训练进行全面的结合,使整体的提升环境能够呈现出来,找到相应的突破口,真正将整体性的建设标准提升上来,把握重点,融合新型元素,使普通话的表达能够在花鼓戏的表现中呈现出来,使更多的人能够明白花鼓戏到底讲的是什么,才能真正对花鼓戏产生更好的兴趣。

参考文献:

[1]丁义.透视中国民族声乐演唱中的“声、情、字、味、精气神”[J].中国音乐,2009(9).

[2]张姣阳.情动于中,故形于声——浅谈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现[J].当代艺术,2008(8).

普通话应用技巧范文第4篇

一、当前初中生阅读能力发展状况

在中考应试模式的背景下,许多学生重视知识点的学习,而对自身语文能力的发展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部分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存在这样的错误导向,导致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较为滞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基于方言基础上的普通话发音存在缺陷。各地区都有着浓厚乡土特色的方言,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大多使用方言交流,这对于普通话的发音训练会有一定的影响,尤其部分地区方言前后鼻音、平翘舌音不分,这种先天性的缺陷会导致学生在普通话朗读方面存在较大的不足,这种状况将导致学生在阅读能力培养方面无法得到全面发展。

2.学生感情朗读能力发展呈现不均状态。感情朗读是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学生深刻领悟文章主题寓意,全身心投入到情境中,通过语言语调、节奏的变换,引领听众深入文章意境之中。而当前许多初中生在朗读中语调平淡,甚至出现唱读,在情感朗读方面存在较大的缺陷,这也是影响学生阅读综合能力发展的重要障碍。

3.科学阅读及运用方法未能得到全面的培养。阅读应当结合目标任务选择最恰当的阅读方法,如浏览、略读、详读、精读等。不同类型的文章、不同的目标要求、不同的时间限制,都应当成为科学选择阅读方法的参考依据。部分初中生在阅读活动中,没有能够优化筛选出最恰当的阅读方法,导致阅读效率低下。

4.阅读迁移能力未能有效服务于作文写作。阅读不仅可以积累素材、丰富词汇,还可以提炼写作构思方面的技能技巧,将其有效运用到自身的作文创作之中。部分初中生在阅读中为阅读而阅读,没能将阅读与写作活动紧密联系起来,阅读时满足于囫囵吞枣,没能深刻领悟发掘,尤其是没能深刻提炼作品的写作技巧、写作特色,并将其吸收内化为自己的写作能力,导致作文写作水平停滞不前。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强化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措施

新时期的初中语文教师要针对当前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不足的状态,深入分析其存在的原因,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进,提高学生的阅读综合能力,教师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针对发音不足,强化普通话的发音训练。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有机地穿插渗透普通话的发音训练。在课堂上坚持以标准的普通话进行授课,学生回答问题时也一律要求用普通话回答,并倡导学生在班级内、校园内开展普通话交流,营造人人爱讲普通话的良好氛围。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要针对本地区方言的发音对普通话朗读的影响,找准薄弱环节予以突破,例如,部分初中生朗读中z,zh,s,sh不分,教师可以从1500个常用字中,针对性地选择出易混淆的平翘舌音进行巩固训练,汇总出200个左右的字,通过一段时间的突击巩固,完全可以纠正方言发音的先天不足。

2.给予技巧指点,提高学生情感朗读能力。学生的朗读技巧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抓手,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与学生阅读的文学作品,对学生开展情感朗读技巧训练。首先,引导学生初步熟悉教材内容,把握文章的意境、主题、思想,从宏观上感悟文章的主旨,从而定下大的情感基调,保证方向正确。其次,引导学生抓住重点章节、重点语句和重点词语,通过语气、语速等方面的变化,营造出与教学内容一致的情感氛围,或娓娓动听,如高山泉水般,或紧张急迫,如暴风骤雨般。教师要引导学生依据文章情境,扣住重点内容进行情感朗读。另外,教师还要强化节奏、停顿、阴阳上去四声发音技巧等方面的常规情感朗读技巧,对学生授之以渔,提高他们的朗读技巧水平,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综合能力具有积极的帮助。

3.科学开展阅读,提升学生阅读分析水平。阅读的方式有很多种,最适合的就是最有效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选取科学的阅读方法增强阅读效果,对于篇幅长、时间短的阅读活动,可以采取略读的方式;对于与学习生活距离较远的书籍可以采取浏览的方式,大致了解相关内容;对于精美的文学作品应采取详读、精读、研读等方式,不仅要从整体上感悟文章的主题意境、结构体系,还要从细节上把握文章的写作特色与闪光点,甚至抓住每一句话、每一个字、每一个词去细细揣摩、认真体味,在这样的阅读中提高分析理解能力。

4.结合作文教学,增强学生作文写作技巧。学生阅读能力高低的一项重要的评价标准,就是学生在阅读中能否提炼、发掘出写作方面的技巧特色,并将其消化吸收为自己的创作能力。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通过撰写提纲、读后感的形式,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将文章的框架结构清晰地展示出来,这一点对于提高学生布局谋篇和构思能力具有较大的帮助。学生在阅读后,还可以将精美语段摘记下来丰富自己的词汇和语段积累。另外,学生还可以撰写读后感,对文章的写作特色进行分析评价,对值得学习借鉴的优点还要总结分析并内化吸收。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阅读活动的成果转化为提高学生作文写作能力的积极因素。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广大教师要针对当前初中生阅读能力的状况进行深入分析,从不同方面紧扣重点环节,强化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为语文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和成效提升发挥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吴伟.浅谈农村初中阅读教学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成功(教育),2012(22).

[2]杨天魁.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尝试与探索[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5).

普通话应用技巧范文第5篇

一、当前初中生阅读能力发展状况

在中考应试模式的背景下,许多学生重视知识点的学习,而对自身语文能力的发展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部分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存在这样的错误导向,导致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较为滞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基于方言基础上的普通话发音存在缺陷。各地区都有着浓厚乡土特色的方言,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大多使用方言交流,这对于普通话的发音训练会有一定的影响,尤其部分地区方言前后鼻音、平翘舌音不分,这种先天性的缺陷会导致学生在普通话朗读方面存在较大的不足,这种状况将导致学生在阅读能力培养方面无法得到全面发展。

2.学生感情朗读能力发展呈现不均状态。感情朗读是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学生深刻领悟文章主题寓意,全身心投入到情境中,通过语言语调、节奏的变换,引领听众深入文章意境之中。而当前许多初中生在朗读中语调平淡,甚至出现唱读,在情感朗读方面存在较大的缺陷,这也是影响学生阅读综合能力发展的重要障碍。

3.科学阅读及运用方法未能得到全面的培养。阅读应当结合目标任务选择最恰当的阅读方法,如浏览、略读、详读、精读等。不同类型的文章、不同的目标要求、不同的时间限制,都应当成为科学选择阅读方法的参考依据。部分初中生在阅读活动中,没有能够优化筛选出最恰当的阅读方法,导致阅读效率低下。

4.阅读迁移能力未能有效服务于作文写作。阅读不仅可以积累素材、丰富词汇,还可以提炼写作构思方面的技能技巧,将其有效运用到自身的作文创作之中。部分初中生在阅读中为阅读而阅读,没能将阅读与写作活动紧密联系起来,阅读时满足于囫囵吞枣,没能深刻领悟发掘,尤其是没能深刻提炼作品的写作技巧、写作特色,并将其吸收内化为自己的写作能力,导致作文写作水平停滞不前。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强化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措施

新时期的初中语文教师要针对当前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不足的状态,深入分析其存在的原因,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进,提高学生的阅读综合能力,教师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针对发音不足,强化普通话的发音训练。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有机地穿插渗透普通话的发音训练。在课堂上坚持以标准的普通话进行授课,学生回答问题时也一律要求用普通话回答,并倡导学生在班级内、校园内开展普通话交流,营造人人爱讲普通话的良好氛围。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要针对本地区方言的发音对普通话朗读的影响,找准薄弱环节予以突破,例如,部分初中生朗读中z,zh,s,sh不分,教师可以从1500个常用字中,针对性地选择出易混淆的平翘舌音进行巩固训练,汇总出200个左右的字,通过一段时间的突击巩固,完全可以纠正方言发音的先天不足。

2.给予技巧指点,提高学生情感朗读能力。学生的朗读技巧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抓手,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与学生阅读的文学作品,对学生开展情感朗读技巧训练。首先,引导学生初步熟悉教材内容,把握文章的意境、主题、思想,从宏观上感悟文章的主旨,从而定下大的情感基调,保证方向正确。其次,引导学生抓住重点章节、重点语句和重点词语,通过语气、语速等方面的变化,营造出与教学内容一致的情感氛围,或娓娓动听,如高山泉水般,或紧张急迫,如暴风骤雨般。教师要引导学生依据文章情境,扣住重点内容进行情感朗读。另外,教师还要强化节奏、停顿、阴阳上去四声发音技巧等方面的常规情感朗读技巧,对学生授之以渔,提高他们的朗读技巧水平,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综合能力具有积极的帮助。

3.科学开展阅读,提升学生阅读分析水平。阅读的方式有很多种,最适合的就是最有效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选取科学的阅读方法增强阅读效果,对于篇幅长、时间短的阅读活动,可以采取略读的方式;对于与学习生活距离较远的书籍可以采取浏览的方式,大致了解相关内容;对于精美的文学作品应采取详读、精读、研读等方式,不仅要从整体上感悟文章的主题意境、结构体系,还要从细节上把握文章的写作特色与闪光点,甚至抓住每一句话、每一个字、每一个词去细细揣摩、认真体味,在这样的阅读中提高分析理解能力。

4.结合作文教学,增强学生作文写作技巧。学生阅读能力高低的一项重要的评价标准,就是学生在阅读中能否提炼、发掘出写作方面的技巧特色,并将其消化吸收为自己的创作能力。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通过撰写提纲、读后感的形式,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将文章的框架结构清晰地展示出来,这一点对于提高学生布局谋篇和构思能力具有较大的帮助。学生在阅读后,还可以将精美语段摘记下来丰富自己的词汇和语段积累。另外,学生还可以撰写读后感,对文章的写作特色进行分析评价,对值得学习借鉴的优点还要总结分析并内化吸收。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阅读活动的成果转化为提高学生作文写作能力的积极因素。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广大教师要针对当前初中生阅读能力的状况进行深入分析,从不同方面紧扣重点环节,强化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为语文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和成效提升发挥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吴伟.浅谈农村初中阅读教学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成功(教育),2012(22).

[2]杨天魁.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尝试与探索[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5).

普通话应用技巧范文第6篇

    一、当前初中生阅读能力发展状况

    在中考应试模式的背景下,许多学生重视知识点的学习,而对自身语文能力的发展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部分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存在这样的错误导向,导致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较为滞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基于方言基础上的普通话发音存在缺陷。各地区都有着浓厚乡土特色的方言,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大多使用方言交流,这对于普通话的发音训练会有一定的影响,尤其部分地区方言前后鼻音、平翘舌音不分,这种先天性的缺陷会导致学生在普通话朗读方面存在较大的不足,这种状况将导致学生在阅读能力培养方面无法得到全面发展。

    2.学生感情朗读能力发展呈现不均状态。感情朗读是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学生深刻领悟文章主题寓意,全身心投入到情境中,通过语言语调、节奏的变换,引领听众深入文章意境之中。而当前许多初中生在朗读中语调平淡,甚至出现唱读,在情感朗读方面存在较大的缺陷,这也是影响学生阅读综合能力发展的重要障碍。

    3.科学阅读及运用方法未能得到全面的培养。阅读应当结合目标任务选择最恰当的阅读方法,如浏览、略读、详读、精读等。不同类型的文章、不同的目标要求、不同的时间限制,都应当成为科学选择阅读方法的参考依据。部分初中生在阅读活动中,没有能够优化筛选出最恰当的阅读方法,导致阅读效率低下。

    4.阅读迁移能力未能有效服务于作文写作。阅读不仅可以积累素材、丰富词汇,还可以提炼写作构思方面的技能技巧,将其有效运用到自身的作文创作之中。部分初中生在阅读中为阅读而阅读,没能将阅读与写作活动紧密联系起来,阅读时满足于囫囵吞枣,没能深刻领悟发掘,尤其是没能深刻提炼作品的写作技巧、写作特色,并将其吸收内化为自己的写作能力,导致作文写作水平停滞不前。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强化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措施

    新时期的初中语文教师要针对当前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不足的状态,深入分析其存在的原因,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进,提高学生的阅读综合能力,教师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针对发音不足,强化普通话的发音训练。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有机地穿插渗透普通话的发音训练。在课堂上坚持以标准的普通话进行授课,学生回答问题时也一律要求用普通话回答,并倡导学生在班级内、校园内开展普通话交流,营造人人爱讲普通话的良好氛围。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要针对本地区方言的发音对普通话朗读的影响,找准薄弱环节予以突破,例如,部分初中生朗读中z,zh,s,sh不分,教师可以从1500个常用字中,针对性地选择出易混淆的平翘舌音进行巩固训练,汇总出200个左右的字,通过一段时间的突击巩固,完全可以纠正方言发音的先天不足。

    2.给予技巧指点,提高学生情感朗读能力。学生的朗读技巧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抓手,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与学生阅读的文学作品,对学生开展情感朗读技巧训练。首先,引导学生初步熟悉教材内容,把握文章的意境、主题、思想,从宏观上感悟文章的主旨,从而定下大的情感基调,保证方向正确。其次,引导学生抓住重点章节、重点语句和重点词语,通过语气、语速等方面的变化,营造出与教学内容一致的情感氛围,或娓娓动听,如高山泉水般,或紧张急迫,如暴风骤雨般。教师要引导学生依据文章情境,扣住重点内容进行情感朗读。另外,教师还要强化节奏、停顿、阴阳上去四声发音技巧等方面的常规情感朗读技巧,对学生授之以渔,提高他们的朗读技巧水平,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综合能力具有积极的帮助。

    3.科学开展阅读,提升学生阅读分析水平。阅读的方式有很多种,最适合的就是最有效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选取科学的阅读方法增强阅读效果,对于篇幅长、时间短的阅读活动,可以采取略读的方式;对于与学习生活距离较远的书籍可以采取浏览的方式,大致了解相关内容;对于精美的文学作品应采取详读、精读、研读等方式,不仅要从整体上感悟文章的主题意境、结构体系,还要从细节上把握文章的写作特色与闪光点,甚至抓住每一句话、每一个字、每一个词去细细揣摩、认真体味,在这样的阅读中提高分析理解能力。

    4.结合作文教学,增强学生作文写作技巧。学生阅读能力高低的一项重要的评价标准,就是学生在阅读中能否提炼、发掘出写作方面的技巧特色,并将其消化吸收为自己的创作能力。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通过撰写提纲、读后感的形式,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将文章的框架结构清晰地展示出来,这一点对于提高学生布局谋篇和构思能力具有较大的帮助。学生在阅读后,还可以将精美语段摘记下来丰富自己的词汇和语段积累。另外,学生还可以撰写读后感,对文章的写作特色进行分析评价,对值得学习借鉴的优点还要总结分析并内化吸收。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阅读活动的成果转化为提高学生作文写作能力的积极因素。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广大教师要针对当前初中生阅读能力的状况进行深入分析,从不同方面紧扣重点环节,强化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为语文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和成效提升发挥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吴伟.浅谈农村初中阅读教学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成功(教育),2012(22).

    [2]杨天魁.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尝试与探索[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5).

普通话应用技巧范文第7篇

朗读是把诉诸视觉的书面语言转化为诉诸听觉的有声语言的一种再创造性活动,其本质是朗读者与文本的对话过程。朗读教学是阅读教学中运用朗读的方法进行发展学生语文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教学活动。它既是我国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阅读教学的传统法宝,对于发展学生语感,锻炼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都有重要价值。正是基于对朗读教学的价值与功能的正确认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对各学段的朗读目标都明确提出了“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的要求,这无疑对语文教师的朗读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在农村语文课堂上,教师只讲不读,不会朗读,不能指导学生朗读几乎是一种常态。面对语文新课程,农村语文教师亟需提升朗读教学能力。

一、农村语文教师朗读教学能力缺乏为哪般

(一)普通话语音基础差

普通话是我国法定的教学语言,也是朗读的通用基础语言。农村教师平均年龄偏大、学历偏低,他们早期的师范教育不设置教师口语课程,很多教师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普通话课程,普通话语音基础较差。笔者曾经给广西西南地区的农村学校小学语文教师做过几期关于朗读教学的“国培”授课,发现许多老师普遍存在翘舌音发不出、舌尖前后音分不清、儿化读不出、轻声不会读、变调无意识、四声调值低、方言参杂多等问题。由于语音的缺陷,教师们羞于开口,缺乏朗读自信。

(二)缺乏朗读的基本知识

朗读作为一种再创造活动,涉及到文字、视觉、思维、情感、气息、声音等,朗读者需要披文入境,依境悟情,以心体情、以声传情,这是一个复杂的生理和心理过程。没有一定的文本解读能力及对朗读的内涵、价值、技巧等基本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教师无法示范朗读,也无法恰当评价和正确指导学生朗读。由于农村教师职前教育的先天不足和日常教学的朗读历练不足,教师的朗读知识明显缺乏。

(三)朗读的外部支持条件不足

首先是缺乏普通话朗读语言环境的支持。操方言用俚语是农村社会的日常状态,嵌杂在村落中的学校当然不能遗世独立,自成话语体系。学校除了保证普通话的课堂教学语言地位外,师生课下交往交流主要还是方言。这也无可厚非,毕竟推广普通话和保护方言并不冲突,但在客观上不能支持形成良好的朗读及朗读教学环境。其次是农村学校朗读的资源条件缺乏。师生赖以借鉴和学习的朗读影音材料、多媒体设备相当匮乏。再次,教师提升朗读水平的渠道不畅。近年来随着“国培计划”的实施,农村学校教师也常有外出学习和培训的机会,但培训者对农村教师的培训需求了解不足,培训内容极少有关于普通话和朗读教学的培训专题。

诸多原因导致教师不能朗读、不敢朗读,语文课堂以琐碎分析代替琅琅书声实际是农村教师朗读底气不足、朗读能力缺乏之下的无奈选择和现实逃避。

二、农村语文教师朗读教学能力从哪里来

(一)从朗读教学的基础力中来

第一,回炉培训,提高农村教师的普通话水平。在国家规定普通话作为教学语言已历数十年的今天,还提出要对语文教师进行普通话培训,这听起来让人匪夷所思。但却是农村教师的现实需要,尤其在拼音教学上,教师们存在诸多困惑,亟需答疑解惑、纠偏匡正。如,方言语境下的z\c\s和zh\ch\sh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辨别和掌握,三拼音节的正确拼读,儿化词的“三字两音”卷舌处理等。利用“国培”,设置面对农村教师的普通话专项培训,既帮助解开拼音教学的种种疑难,又提高教师的普通话水平,为农村教师朗读教学储备基础底气。

第二,增强文学素养,提升教师作品理解感受力。朗读是朗读者个性化地表达和输出作品思想情感的过程。理解是朗读的基础,感受是理解和表达之间的桥梁。朗读者的作品理解力和言语感受力决定着朗读表达和输出的正确性和感染力。提高教师的这两种能力,一方面要坚持传统的阅读鉴赏法,诸如,知人论世,捕捉文脉,分析语言、体悟情感;更重要的是教师要通过坚持阅读,丰富阅读积累,增强阅读体验,为理解作品,深度把握文本积聚用之不竭的“精神底气”。

第三,自主研修,掌握一定的朗读表达技巧。朗读技巧“为文字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所应遵循、可创造的合规律性要素”,是朗读的“媒介物”。[1]“朗读的奥秘就存在于朗读技巧与文字作品的紧张关系(张力)之中。”[2]运用朗读技巧实现书面文字向有声语言的转变,朗读者朗读的个性和创造性才能得到发挥,从这个意义上看,没有朗读技巧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朗读。朗读技巧包括:重音、停连、语气、节奏等。值得注意的是,朗读技巧并非万能,它必须贴着语言文字行走,否则易沦为“矫情做作”的语音游戏。朗读语感形成的长期性和个性化特点及农村学校的环境决定了农村语文教师学习和掌握朗读技巧更多时候需要结合个人特点及客观条件,灵活安排,自主研修。

(二)从朗读的教学应用力中来

教师朗读的教学应用力主要体现为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力。教师的朗读能力为朗读教学准备了根本性条件,但推己及人,需要结合语文特点、学生学习特点进行合理设计和恰当运用。

第一,朗读教学层次和目标设计。农村学校阅读教学偏重“讲”和“问”,为了避免教学方式单一、活跃课堂气氛,教师也间或安排朗读,但往往为读而读,目标不明,缺乏层次。事实上,语文课标对朗读“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要求既是朗读整体水平的层级目标,也是单位课堂里朗读教学目标的层次指引。“正确”为疏通性朗读,基本要求是读准字音,疏通字词,读顺文章;“流利”为理解性朗读,要求恰当断句,抓住文脉,读懂文意;“有感情”为欣赏性和体验性朗读,要内化语言、展开想象,进入角色和情境,朗读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朗读字字含情,声情并茂。如:高鼎的《村居》,如果教学过程设计四次朗读,初读为正确把握“长”“拂”“堤”“鸢”等易错字基础上的“读顺”;再读则是正确断句基础上把握节奏和抑扬的“读通”;三读是读出文字中的影像、画面的“读透”;四读则为我入诗境,诗情移于我,我不辨实境、诗境的“读迷”。

第二,朗读教学的体验性和想象性引导。朗读教学最大的难点在于“有感情地朗读”,关于“有感情地朗读”,课标的阐释是“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学生知识经验和生活阅历有限,走进作品,与作者对话交流需要教师铺设台阶,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调动生活体验和阅读积累,读出形象、读出情味、读出神韵、读出个性。著名教师王崧舟在《普罗米修斯》的授课中通过充满激情的语言,层层深入,带领学生去想象和感受作品中那人那景那情:“你听骨瘦如柴的人类在呼唤――惊恐万状的人类在呼唤――瑟瑟发抖的人类在呼唤――普罗米修斯来到了人间,当看到这样的情景,他会想什么?” 学生的情感在教师的引导下被点燃,并与作品的情感融合,产生对普罗米修斯博爱胸襟和自我牺牲精神的崇敬之情,进而将这种情感表达诉诸于声情并茂的“朗读”。

第三,朗读教学的朗读基本技巧渗透。学生朗读入门要求不宜过高,应以“读出作者”为基准,在阅读教学过程有意识地渗透朗读的基本技巧。一要把握节奏。节奏是“由作品生发的朗读者的思想感情的波澜起伏造成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声音形式的回环往复。”分为轻快型、凝重型、低沉型、高亢型、舒缓型、紧张型六类。[3]节奏具有整体性特点,并以语速为外显因素,学生初步理解文本即可判断,是朗读技巧中易知易懂内容,故往往是朗读指导的切入点。如,洪镇涛老师上《天上的街市》一课,朗读的第一步就是让学生确定该文的朗读节奏。其次,辨别重音。重音指“在朗读时需要强调或突出的词或词组,甚至是某个音节” 。[4]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语境,并抓住动词谓语、修饰语、对比词、比喻词、夸张词、特殊意义词去理解语句目的和语句情感,从而为学生提供把握重音的抓手,避免平均用力,缺乏主次。第三是体会语气。语气表示说话人对某一行为或事情的看法和态度,是思想感情运动状态支配下语句的声音形式。“语”是通过声音表达出来的语句,“气”是支撑声音表现出来的语句气息状态,语气是语句中的“形”与“神”的结合体。朗读中“气声情”的关系相当紧密,主要表现为:喜则气满声高、悲则气沉声缓、爱则气缓声柔、憎则气足声硬、冷则气少声淡、惧则气提声抖、怒则气粗声重。[5]把握这几种语气对于学生披文入情,依情寻声,用气托声,气声传情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从朗读教学的支持力中来

1.借助语文实践活动。朗读是语文实践教学的一种方式,但如果仅局限于课堂,其对激发学生朗读兴趣、提升朗读能力的影响还是有限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它以自主性、开放性、综合性为特征,通过多元化方式拓展语文听说读写的实践学习渠道,将朗读置于语文实践活动的大舞台,学生在“做”中体验朗读,感悟朗读,提升朗读能力。当回归阅读教学课堂时,朗读教学因学生的朗读实践积累而绽放新的精彩。

普通话应用技巧范文第8篇

[关键词] 教师教育;教师口语;基本原则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7) 04-0099-03

为了应对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给教育带来的巨大挑战,教育部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等系列文件,针对基础教育改革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出全面规划,大力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此背景下,各高校师范教育也作出相应调整,增设或强化教师教育课程,教师职业口语正是适应迫切需要在高等师范教育各专业独立开设的一门教师教育新课程,也是师范各专业学生必修的教师职业技能课程,因此课程教学面临许多值得探讨的新问题,诸如课程性质、课程关系、教学对象、有效教学等理论及实践各领域都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主要结合个人教学实际谈谈教师职业口语教学应该遵循的基本理论原则,以裨益课程教学水平提高。

一 理论指导原则

所谓理论指导原则,是指教师口语课程教学过程中要自觉运用并始终贯彻课程相关理论,提纲挈领,以获得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一门职业技能课程,教师口语教学内容不以理论探究见长,课程教学目的是规范语音,正确把握教师口语特点,掌握教育教学口语规律和技能,提高未来教师的口语表达水平,其突出特点是边缘性学科,教学内容具有明显的综合性,粗略而言就涉及了语言学、发声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朗读学、交际学、逻辑学等诸多学科理论,因此要获得理想教学效果必须使学生理解基本学科理论,才能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在进行规范语音教学时,让学生了解汉语语音基本理论是必要的,特别是教师口语教学对象大多数是汉语语音知识薄弱的非中文专业学生,他们虽然在中小学接触过语音,但对汉语语音理论基本上是混沌一团,所知有限。教学实践表明,理解和掌握汉语语音系统、方言、语素、元音、辅音、声韵母、声调乃至词汇语法等系列汉语语音知识,才能使学生准确认识个人语音缺陷所在,便捷有效地提高语音规范水平。比如,某生来自湖南长沙,要实现规范其语音的目标,首先要做的是让他理解方言理论,明确他的语音隶属湘方言区;其次是运用语音理论分析湘方言与普通话语音在声母、韵母、声调、语调、词汇等方面的规律性差异;第三,在此基础上明确他的语音存在的具体缺陷,理解并掌握纠正方法。经过这样系统的语音理论指导之后,学生大都能够恍然大悟,豁然开朗,实践中也能取得举一反三效果,不仅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语音缺陷侃侃而谈,一语中的,而且听音辨音水平也大幅度提高,从而具备必要的自训互训能力,使语音规范训练事半功倍。语音训练中了解掌握发生学理论也是必要的。南方学生受方言影响,发音常常不到位,缺陷多,矫正任务重,难度大;而教师是靠语音工作的,惯常状态是必须较长时间发声,随之而来的常见问题是声音涩滞、干瘪,发声费力,听感差,以至出现嗓音沙哑、咽喉炎等职业病,其根本原因是不了解发音理论,没有掌握正确的发音方法,因此教师口语教学必须补充这方面知识。首先让学生了解发音基本原理,声音是人体各种器官通过复杂协调的配合完成的,是喉部及喉上、喉下各种器官综合作用的结果,明确人体发音器官的基本构造及工作过程,通过相关图片及视频让学生了解发声理论,具体感知发音器官各部位的运作,从理论上理解掌握发声问题,比如胸腹联合呼吸是通过胸廓、腹肌、膈肌综合作用,全面扩腔容量,使吸气量大且具有一定的厚度,从而理解允狄羯的理论原理。其次是明确用气、共鸣、吐字归音以及嗓音保养等理论问题,以此塑造优美声音。在发声理论看来,声音不仅仅是个技巧问题,与人的心理、精神、身体状态都有关系,优美声音是积极的心理状态、放松的身体姿态和有效技巧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理解用气、共鸣、吐字归音的要点、特色对于语音训练非常关键。就教学效果看,发声理论拓展了眼界,激发了兴趣,也使学生在音质音色改进和发音技巧等方面取得一定效果。此外,教学口语教学更不能缺少相关理论指导。教学口语是指教师用来传道授业解惑的工作用语,它往往根据学生特点,结合教学内容需要,并带有教师个性特点,也是教师口语训练难度较大的部分。有效的教学应首先从理论上宏观把握教学口语特征,明确有效的教学口语都必须具备知识性、启发性、生动性,既以教材内容为基础,又具有即兴的个性化的特色。其次注意以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指导具体教学技巧训练,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比如导入语训练。课堂教学中的导入语基本特点是自然、新颖、简洁、逻辑性强,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意识、吸引意识、效率意识,其理论基础是心理学相关理论。具体而言导入语承担的是心理稳定、心理沟通和心理激励的任务,导入语通过有效话语在很短时间内安定学生情绪,吸引听课注意力,实现师生的心理沟通;迅速为课堂定下基调,做好必要铺垫,扫除学生学习心理障碍;提示要点,引发兴趣,调动学习主动性,完成学习心理激励,营造一个积极有效的学习心理环境。这样一来,理解导入语设计的心理学理论有助学生把握教学设计本质并有效激发学生教学设计的创造性,提高学生教学技巧训练水平。总之,教师口语教学经验表明始终结合并贯彻相关学科理论进行训练指导是有效教学的重要原则之一。

应该强调的是,教师口语教学理论指导原则有自己的特色和要求。其一,有效。作为综合性边缘性学科,教师口语教学内容关联诸多学科,每一学科又都具有自身严密的理论体系和众多理论领域,而教师口语教学追求的理论性不在于其理论的完整、严密或创造性,强调的是理论实际性的指导作用,即理论指导的有效性,以减少训练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所以规范语音教学需要的理论并不是汉语语音理论复杂体系或精深观点,采用的是能够有效指导标准发音的普通话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特别是声、韵、调、音变的知识以及汉语方言基本知识,目的是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方音辨正能力和语音自我训练能力。其二,简洁。作为一门技能性课程,教师口语教学追求的理论性在表现形式上是直截了当,要言不烦,点到即止,以简洁为贵,不需要完整介绍理论全貌,也不必纠缠理论细节。

二 针对性原则

所谓针对性原则,是指教师口语教学过程必须始终目标明确,对象明确,做到因人施教,因事施教,因专业特性施教。教师口语教学的针对性原则首先是教学目标的针对性。高等师范教育的教师培养是综合性全方位的,涉及知识、能力、素养诸多方面,由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学科教学理论等课程共同承担,作为教师教育课程之一的教师口语主要教学任务是规范语音,掌握口语表达技能,因此课程针对性明确,教学目标是普通话语音规范训练,达到教师普通话水平相应等级,具备教师口语表达基本能力。要实现这些教学目标,必须始终注意抓主要矛盾,突出教学针对性。比如普通话语音训练,教学针对性非常重要。就教学内容而言,普通话声母有22个,韵母39个,声调及变调也很复杂,此外还有朗读和命题说话的训练,平均用力,面面俱到,不仅费时费力,教学效果也不会好,解决办法是发现主要问题,针对性集中突破重点难点。就教学实际情况看,现有语言环境下经过中学多年训练的学生有一定语音基础,并非所有声母、韵母、声调都不标准,大多数只是个别语音存在问题,重点一般是平翘舌声母、前后鼻音韵母和语调不规范问题。这些问题出现的具体情况又各有不同,前后鼻韵母不规范的关键问题是没有掌握好发音技巧,导致韵母区分度不够或发音错误,平翘舌声母不规范问题却大多数不在发音技巧,而是缺乏语音知识带来的平翘舌字音混淆,特别是在朗读和说话时更为突出,为此采取强化前后鼻音发音技巧训练、强化平翘舌字音记忆等针对性措施,在有限教学时间内可以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口语表达技能训练也是千头万绪,内容繁多,音质音色、表情姿态、内容主题、方式方法,不一而足,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针对性解决办法是强化朗诵训练。通过朗诵能力综合训练思维、理解、姿态、表达技巧等口头表达能力,不仅可以较好完成普通话水平测试的作品朗读问题,而且能够一举多得提高教师口语表达能力,只要朗诵训练到位,教学口语、教育口语训练可以水到渠成,比较顺利达到训练目标,可见针对性教学的确可以取得积极效果。其次,教师口语教学还必须强调专业学科针对性。作为一门教师技能课程,教师口语教学有其特殊性,一方面它是师范教育各专业公共课程,讲授和训练口语表达一些共同技巧,另一方面教师口语表达又必然与专业知识专业素养关系密切,除了语文课程教学之外,教师口语在具体教学内容上必然涉及中学其他诸多课程内容如历史、政治、体育、物理、化学等等,注重教学的专业针对性势所必然。不同专业教师口语总体风格不同,文科院系教师口语教学要引导学生掌握文科教学用语的特性,一般是强调形象性,更富于情感性,教学口语设计多运用比喻、排比、夸张、比拟等修辞技巧,更注重感情多样性、层次性和感染力;理科院系的教师口语教学则需引导学生掌握理科教学用语的特性,一般是强调准确性,讲究逻辑性和简洁性,教学口语设计重在清晰明确,体现在表述的层次性、条理性和语句组织的严密性与关联性。教学口语具体环节训练更需要注意专业针对性,比如教学口语中的导入语、讲授语、过渡语、小结语训练就必须针对学科教学具体内容才能有效进行。比如针对体育学科技能性特点,结合具体的篮球、武术、跳远等项目训练学生导入语、讲授语运用,结合历史学科秦朝历史发展一节训练学生导入语、讲授语训练,教学针对性原则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之能用,激发兴趣,因而获得较好教学效果。第三,教师口语教学必须注重教学对象的针对性。因人施教是课程教学人所共知的基本原则,一个好的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研究教W对象,采取针对性教学方法,才能实现教学目标,取得满意教学效果,教师口语教学更是如此。比如普通话语音教学的针对性要求就很必要,学生来自全国各地诸多方言区,个人语言环境语音面貌各不相同,存在的语音错误和语音缺陷也大不相同,几乎没有完全一致的情况,课堂模式化的统一语音教学往往收效不大,必须采取针对性措施,一对一个别指导,具体甄别学生方言区及其特点,明确学生语音具体问题所在,提出语音纠正有效方法,事实证明针对性教学到位才能明显改进学生语音问题,提高普通话水平。

三 实践优先原则

所谓实践优先原则是指教师口语教学过程中必须突出课程实践性质,以训练为中心,讲练结合,通过反复、严格的训练和实践使学生基本掌握口语表达技能技巧。贯彻这一原则首先是明确认识。教师口语教学不同于其他普通课程,是一门教育技能性课程,实践性是课程教学根本特性,其教学目的不在于学生能够掌握多少课程理论知识,关键是要求学生具备应有的技能技巧,而这些技能技巧又只能通过熟能生巧的反复实践才能养成,因此实践就成为课程教学研究和实施的核心任务,教学效果衡量和评价也应该以技能掌握为主,这种实践优先的原则应该成为教师基本理念,贯彻课程教学各个方面。其次,制度保障。教师口语实践优先原则需要有教学制度和系列措施予以保障落实,在教学课时安排上要突出实践训练要求,课程教学一般是36学时,在课时安排上理论讲授和实践训练采取一比一比例,课程实践保持在18学时以上,边讲边练,保证训练时间,让学生及时掌握相关技能技巧。在考核制度上突出实践性技能性原则,教师口语课程考核区别于其他课程,以口试为主,以实践技能为主。考核分两部分:一是普通话水平测试(口试)。在课程结束时,所有学生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考核,其成绩计入课程总分,达到师范生普通话水平等级为合格;二是教师口语测试(口试)。具体操作是:课程设立“教师口语试题库”,试题设定中学教育教学实际情境,包括教学口语、教育口语两部分,集中考核学生教育教学技能。学生通过抽签形式选题,根据考题要求当场口头完成。如:“设计一段某一课程导入语”“高考临考动员班主任致辞”“学生打架违纪处理谈话”等,动态考核学生教师口语表达能力。课程成绩综合计分,普通话等级测试40%;教师口语测试30%,课堂集中训练20%,其他10%。课程考核倾向是加大实践训练分值,突出实践性原则。第三,鼓励多种实践教学方法。教师口语实践性教学原则注重实际效果,为此强调多样化实践教学方法,鼓励多种方式实现技能培养目标。目前常用课程实践训练方法主要有:课前5分钟训练。上课前以随机抽取方式指定1~2人完成,强化训练课程主要技能如朗诵、即兴演讲、导入语等。课堂集中训练,学生全员参与,针对课程教学重点难点集中练习,如语音难点发音练习,教师口语情境练习等。小组互训,以8~10人组成训练小组,课外互训为主,指导抽查为辅,定期提交小组互训报告。课外自训,学生利用网络、学校自建教学平台自训,定期提交自训报告。组织朗诵、演讲、中学课程教学等多种竞赛,竞赛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突出全员参与。在班级竞赛基础上选拔参加校级朗读、演讲和教学竞赛,有普及有提高,树立样板,通过竞赛激发学生训练兴趣,训练师范生朗读、演讲和口语表达能力,建立演讲和口语表达自信心,达到吐字清晰准确,声音洪亮,语调优美,表情丰富训练目标。此外实践教学还可以包括中学课堂见习,实地深入中学课堂,具体感知教师口语运用,增强教师口语教学实效。

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核心任务,在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背景下,高等院校师范教育面临诸多新问题,无论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都有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探索,加强课程实践教学比重,丰富实践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是根本出路,因此明确课程教学基本原则是不可缺少的任务。

参考文献

[1]李秉德.教学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薛晓嫘.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

[3]郑尔君.教师口语[M].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

普通话应用技巧范文第9篇

一、播音主持的相关要素

1.情感把握

播音主持行业是通过广播传达信息咨询的,是面向听众的行业,其工作本质在于通过语言表达为听众传递情感因素,在此过程中,播音员对于情感的把握程度能够决定节目吸引听众的能力。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播音主持人,关键在于能否在语言表达中融入情感因素,使受众在节目中有更好的情感体验。在情感把握中,把握适当的节奏是文体的关键,播音主持人应在主持节目时,对信息资讯进行非重点播报与重点播放的划分,而这一点将在播音中体现出来。由此可知,播音主持过程离不开情感的灵活运用,而情感的方向和力度都要结合播音的角度与时机,使向受众传达的信息资讯更具完整性,从而将播音主持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化。

2.听众心理

播音主持工作面向的主体是听众,而听众的心理特点可以决定播音主持行业的发展方向。听众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其性格、年龄和性别均可以决定听众的心理,他们在播音节目中体现的讯息需求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对于播音主持人提出了较高的职业要求,要具备快速应变的能力,要拥有广博的知识贮备量。除此之外,播音主持人还要对受众的心理进行准确的把握,使其节目吸引更多的受众群体。

二、播音主持技巧训练的有效方案

1.以真实情感打动听众

在播音主持工作中,专业技术占有重要的位置,专业性不仅仅是要求播音主持人具备一定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还要求播音主持人在播音过程中能够巧妙地运用情感,并将此情感恰到好处地传递给受众,将渲染效果凸显出来。为了能打动观众,一定要对播音主持的技巧加以训练。首先,播音主持人员要对自身的个人情感进行有效控制,要具有一定的原则性,避免播音人员在主持的过程中将自身的情绪融入到节目中,从而在播音过程中出现不当的言语表达内容误导受众的情况。因此,播音员一定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情感控制能力,秉承不偏不倚的专业原则,保证所播报的新闻资讯不浮夸、还原事实真相,这才能够引导受众树立正确的新闻观。其次,播音员还要对生活素材做不断的积累,注重情感的表达。一名合格的播音员对待生活的态度应该是积极的,应具备丰富的理性情感、扎实的播音主持基本功,为播音主持工作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和情感基础。最后,播音主持人员要对自身的情感度进行把握,秉承公正原则,以确保所播报的资讯不掺杂任何虚无的元素,同时还要对信息资讯的背景和来源进行了解,避免播报时出现误报、乱报的情况发生。在主持过程中,播音主持人要以真实的情感播报资讯,要把握受众的心理,与受众产生心理上的共鸣。

2.培养随机应变、调节气氛的能力

播音主持的过程通常是不可控制的,因为在播报的过程中会有一些突况出现,这对于播音员的应变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对于不同类的突况,其调节氛围的方式也不同,这就要求播音员不仅要在节目中将氛围充分调动起来,还要有意识地激发受众的收听兴趣,在思想与情感上与听众保持一致,使受众更快速地进入到节目氛围中,使节目更具有感染力。另一方面,播音员对所播报的信息资讯形式要做预先设计,在播报过程中要时刻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对现场的气氛进行全面的掌控和把握,例如出现现场人员调配问题或者播报硬件问题时,播音人员应立马发挥引导作用,运用良好的应变技巧和语音来对节目现场气氛进行调节,降低现场气氛的尴尬度。

3.对串联节目的节奏要进行紧密把握

在播音主持中,播报不同主题的内容要采用不同的主持表达技巧。通常,一个节目往往是由多种主题组合而成的,播音主持人可以有针对性地运用主持方式与技巧,在不脱离节目主题内容的基础上,将分散着的节目与整体节目做出有机整合。在节目播报过程初始时期,播音员可以利用精简的引言将节目的主要内容引出,引出时要注重节目的节奏,并对后面节目的顺畅衔接做出保障。在播报过程接近尾声时,要对所播报的节目进行高度整合,如果节目具有较强的互动性,播报主持人还应该把握听众的情绪,致力于与受众的共鸣,从而与受众达成共识。

4.具备扎实的播音主持理论基础

播音主持人要拥有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这是播音主持的必要条件。在播音员播报信息资讯时,应该把握语音的升降韵调,使其发音准确和口齿清晰,其普通话的发音标准应该符合播音主持的基础要求。衡量播音主持人普通话水平的主要指标就是语言的感染力和音质,为了提高自身的普通话功底,播音主持人不能只是依靠自身的语言天赋,还要在生活及工作中不断强化自己的普通话,结合播音主持的基本理论,将扎实的语言播报能力融入到所播报的节目中。播音主持工作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即使出现突发状况,播音主持人也一定要保持平衡的发音和语调,临危不乱,使专业技巧的训练更加扎实。

5.对声音进行驾驭和控制

播音员要具备驾驭和控制自己声音的能力,对发声方法进行正确的掌握,这就要求播音员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并进行不断的发声练习。在播音过程中,声音是从情感中发出来的,而情感的内涵又能够通过声音传达给受众。播音员所要具备的声音是自然、质朴的,切记不可尖锐刺耳。播音员发出的声音要具有美感,这样才能表达播音主持的艺术美和传播美。明朗朴实、流畅清晰、朴实准确和虚实结合都是播音员发声的技巧和原则。气息顺畅是播音员练习发声的前提,而练习气息顺畅平稳有赖于存气,即将丹田中的浊气排除,使呼吸自然顺畅,继而慢慢地吸气,吸气以饱满为主,再轻轻呼出,这样细水长流般地反复练习吸气,就能够很好地控制气息,有助于发声的练习,包括对韵母和声母的发声练习等。

结语

普通话应用技巧范文第10篇

从四个学段的朗读目标要求不难看出,除了把朗读教学单列出了显示其重要地位外,各学段对朗读教学的要求和训练重点不尽相同。本文将简单谈谈各学段朗读教学训练的侧重点。

一、第一学段朗读教学与训练侧重点是培养朗读兴趣。

(一)努力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

一二年级学生因为认知水平、理解能力的局限,朗读教学训练的重点主要是培养他们的朗读兴趣,培养朗读兴趣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营造朗读氛围。

2.注重培养朗读兴趣。

3.激发朗读欲望

(二)训练的要点和技巧

1.一年级的朗读教学重点从以下四点训练:

(1)学习用普通话正确地朗读课文。首先要求读准字音,要做到不错字、不丢字、不添字。其次要注意轻声、变调、儿化,纠正地方音。

(2)学习流利地朗读课文。要求努力做到不顿读、不唱读、不重复、不破读词句,注意读出句与句之间的停顿和长句子中间的停顿。

(3)学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学习转换语气语调。由于一年级学生缺少对人物性格的理解和朗读技巧,因此在引导他们朗读时,教师应注重帮助学生了解文中的人物性格,使之知道不同的人物和情节在朗读是要用不同的语气和语调,从而进行有感情朗诵。

鼓励学生尝试根据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选择自己觉得合适的语气、语调和语速来朗读。

(4)要求学生能像平日说话那样自然地朗读。

2.二年级的朗读教学重点从以下四点训练:

(1)把词句读正确:读准字音,不错字,不丢漏字,不加字,不倒词、不倒句、不跳句。注意轻声、变调、儿化。纠正地方音。

(2)把词句读流利:朗读时努力做到不复读,不断读,不读破词句,停顿间歇分明,语气连贯流畅,速度适中。

(3)把句段读得有感情:能根据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选择自己觉得合适的语气、语调和语速来朗读。

(4)逐步教给学生朗读的三种类型,即讲述型、描述型、抒情型。让学生知道朗读科普型等文章时语调亲切自然,好像讲故事,娓娓动听,用讲述型;朗读童话故事时语调轻快活泼,好像读儿歌一样,轻松俏皮,用描述型;朗读童话、科幻,诗歌等文章时语调轻柔缓慢,好像读散文一样,充满幻想,用抒情型。

二、第二学段朗读教学主要侧重点是提高朗读兴趣,培养朗读能力。

(一)努力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注重培养朗读能力。

三四年级学生有一定的朗读基础,但朗读的兴趣还有待提高,培养朗读能力是教学重点。提高朗读兴趣的方法与途径很多。教学时,应根据不同的课文采取不同方法施教,会得到超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训练的要点和技巧

1.准确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要做到不错字、不丢字、不添字,要重视纠正地方音。

2.读顺句子。不破词,不颠倒,不重复字句,要读出句与句之间的停顿,把握逗号和句号的停顿时间。

3.能根据自己的理解,用恰当的语气来读出感情。借助句号、叹号和问号,把握陈述句、感叹句、疑问句的语气、语调;初步把握不同的感彩的文章内容应选用不同语气的方法。

4.四年级要逐步达到根据文章的体裁、写作背景、表达的思想感情等尝试确定朗读的情感基调,读出恰当的语气和语调,停顿适当,节奏分明,有一定语感。

三、第三学段朗读教学的侧重点是提高朗读能力,培养阅读能力。

(一)努力提高朗读能力

五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朗读能力,但还需要巩固和提高。教学时,可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多种文本体裁和丰富的教学内容强化朗读能力训练,努力提升学生的朗读水平。训练的重点放在朗读的技能技巧上,通过多读,让学生充分体会和感悟朗读的内涵与魅力,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二)注重培养阅读能力

1.朗读是阅读的基础。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最简单、最有效地办法就是朗读。

2.把课堂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强化朗读。朗读是阅读的一种形式,让学生充分的读、自由的读,在读中学习,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

3.扩大朗读训练面,提高整体阅读能力。范读、领读、跟读、个读、赛读、齐读等都是重要的训练内容和教学方式,通过多种形式和大量的朗读训练,提高整体阅读能力。

(三)训练的要点和技巧

1.能用普通话读准字音,注意句子间的停顿。能把握长短句的语气与停顿,长句的换气与感情停顿。

2.教给学生必要的停顿、重音、语调、语速、语气等朗读技能技巧。

3.在朗读文言文时要放慢朗读速度,停顿要得当,要读出不同语式的语气。

普通话应用技巧范文第11篇

关键词:电话调查;记录;技巧

电话调查是一种重要的搜集信息的方式,在社会经济生活的现代化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电话调查的发展

1936年美国总统竞选前,美国的“文学摘要”杂志曾采用电话调查的方式就谁能当选总统进行民意测验。这可以算作在较大范围内,对重要的问题使用电话调查方式搜集信息的较早的事例之一。随着家庭电话普及率的提升,如20世纪70年代美国电话普及率达到93%左右,电话调查作为单独的调查方式,其调查数据可独立地用于推算总体,已得到社会科学家们的认同。

目前在一些电话普及率较高的国家,电话调查已经独立地应用于社会经济调查的许多方面。如:健康、就业状况、商品需求、各种民意测验等领域。

电话调查在我国有着广阔的前景。电话调查作为一种搜集社会信息的现代化方式,在现代社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家庭电话普及率的进一步提高,电话调查作为一种单独的调查手段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已经具备条件,完全可以通过电话这一现代通讯工具对不同类型的复杂总体进行调查。

二、电话调查的特点

电话调查法获得资料速度快、费用低。可在短时间内调查较多的调查对象,即使访问对象分布广泛,也不需支付大量的成本。也可以访问某些特殊的被访者,如知名人物,或面访调查时不易接触的被访者。

电话调查法的不足之处是只能得到简单的资料,无法深入了解情况。不能进行有形产品的调查,无法了解被访者未接触过的产品,如刚刚面市的新产品、或者其包装、颜色、口味等。难以辨别答案的真伪,访问的过程中,访问员无法观察受访者的动作、表睛等非语言信息,无法了解被访者当时的情绪及环境状况等,被访者所提供的资料可能不准确,而访问员又不能借助某些方法来判断。

三、电话调查中的访谈技巧

电话调查技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访谈技巧;另一个是记录技巧。电话调查能否取得最后成功,与这两个方面的技巧有很大的关系。

(一)采访员的声音

电话调查中的双方互相不见面,完全是通过语言进行交流,因此采访员的声音十分重要,被调查者对于陌生人的声音感觉往往对调查进程产生影响。这就要求采访员的声音应当甜润、柔和、音量适中,使人听起来感到亲近。采访员应当使用普通话,避免使用方言。一般来说,女性采访员的调查效果更好。

(二)最初的介绍

调查开始前的自我介绍和说服被调查者参加调查活动是访谈工作最重要而又最困难的部分。在最初接触时,采访员要在以下三个方面使被调查者相信:第一,你来自一个合法、有影响的组织;第二,你在从事重要而富有价值的研究工作;第三,被调查者的回答对研究工作取得成功至关重要。

(三)提问

提问是为了从被调查者那儿获得完整准确的信息。为了得到这样的信息,采访员在提问时应当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提问时应当用一种统一的方式,以使各个被调查者对同一问题接受的信息是一致的;第二,应使被调查者在听完一个完整的问题后进行回答;第三,提问的速度要慢;第四,采访员在提问时应使用一种反映自信和兴趣,又具有职业风度的使人愉快的声调。

在调查中有时还会出现被调查者答非所问或未能完全回答所提的问题,采访员需要采用适当的方式提示,使被调查者更理解提问的具体内容,以避免不相关和不必要的信息。采访员的总原则是不应带有引导性,不要推动被调查者得出某一特别答案,在对问题作说明之后,使用中性的语言进行激励。

(四)注意礼貌

在电话访谈中,多使用感谢的话语,多使用恭敬的称谓。将使整个访问在和谐愉快的气氛中进行,不要为了追求速度而节约适当的感谢。但应注意感谢的表达要真诚,并且不要与公事公办的态度相矛盾,不要变成访问员在“求着”对方合作。

在通话过程中,切忌打断受访者说话。从受访者的叙述中,抓住有价值的信息,专注聆听,使得客户受重视的心理得到满足。最先实现的效果是客户不再对你排斥,认为你是一个可以倾诉的对象。另外,当受访者情绪出现较大波动,说话偏激时,电话访问员的素质在此时就被充分的突显出来,对交流成功至关重要。如果电话访问员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与客户发生冲突,火上浇油,那么小事就会变成大事,受访者会因为你失去对整个公司的信任;而当你愿意并且做他的听众,不计较他的语言态度,等他宣泄完毕和恢复理智时再与他心平气和地针对其所反应的事实进行交流。那么原本他与公司的抵触心理可能就此缓解甚至打消,反而会积极配合向你反映市场上的一些情况。

避用“调查”一词。建议使用“访问”,“请教”,“听取意见”等软性词代替“调查”,从而减少受访者的顾虑和不必要的误解。在人称方面,一些访问员在交谈中常称呼对方“你”,应多用“您”或“贵单位”。细微之处,往往关系访问能否成功进行。

四、电话调查中的记录技巧

普通话应用技巧范文第12篇

1 发音的技巧

1.1 力求发音准确。教师教学必须采用普通话,这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教师必须以现代汉语语言规范纠正方言,使自己发音准确,吐字清楚。在训练语音准确方面,主要抓以下几点:①掌握要领,正确发音。例如声母的发音,关键是找准部位,方式对头;②寻找规律,纠正方音。寻找自己方音与普通话语音的对应规律,有效地纠正方音。③按义定音,克服误读。搞清字形、字义与字音的关系、提高语音、字形的分辨率是发音准确不可忽视的内容。

1.2 掌握发音原理。教师的口语表达,尤其是教师的教学口语,因为面向学生,为了让教室里的学生都能听清楚,听真切,教师的声音必须有足够的响度,争取把声音送到每一排学生的耳朵里,这是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必要条件。

人类发音器官可分为三大部分:动力部分(肺部)、发音体(声带)、共鸣腔(口腔、鼻腔、咽腔)。教师讲课时,首先要正确地吸气,使用动力部分。吸气多一些、深一些,气入丹田,气息准备的量多了,就可以避免因气息不足而加重声带的负担。其次要正确使用共鸣腔。偏于使用某一部位,就会使声音出现缺点,例如偏重用口腔,声音干涩;偏重用鼻腔,声音灰暗;偏重用咽腔,声音沉闷。教师应保持端正的体态,调整好共鸣腔,使其共同发生作用。此外要正确使用舌、齿、唇。教师可有意识地放大舌、齿、唇的使用幅度,用灵活的舌头把好字音形成的最后调节关。

1.3 美化发音质量。声音清晰、悦耳是教师声音运用的更高层次的要求,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很难想象一个声音沙哑、口齿不清的教师能圆满地传播知识,很难想象一个尖声怪气或阴阳怪气的教师会在学生中树立一个美好的“为人师表”的形象。纠正一些不良发音,美化音质,主要做到:①灵活运用发音器官。人们说话的声音是由发音器官发出的,声音质量的高低与喉头、声带、口腔、鼻音等发音器官的形状、质量、运用的方式有很大关系,因此,只有重视发音器官各部分的锻炼,使各部分的肌肉灵活自如,易于控制,才可获得理想的声音。②充分调动五腔共鸣。发声时调动起共鸣,就可以减轻喉头声带的负担,比较轻松地发出响亮、圆润的声音,也为适应各种复杂的口语表达形式而有效调控音色奠定坚实基础。

2 运调的技巧

2.1 重音的技巧。重音在教学中的直接作用就是强调,它通过教师对某些词、词组或句子的强调,引起学生的注意或加深学生的印象。教师可以从三种方式上运用重音:①语法重音,即一句话中的某些语法成分重读。教师可视教学内容的需要而作出相应的选择,以更准确地表现教学主题。②逻辑重音,即根据教学中表情达意的需要特别加以强调的重音。教师要根据说话的环境、意图和重点而使用逻辑重音。③感情重音,即教师着重表现爱憎或喜恶的感情时所造成的重音。感情重音常常落在一句话、几句话、甚至一段话上。教师要从表达感情的需要出发,变化用声、控制用声,使声音在对比当中产生预期的效果。

2.2 停顿的技巧。教师同样可从这三种方式上运用停顿:①语法停顿;②逻辑停顿;③情感停顿,即为了表达特殊情感而做的停顿。

2.3 句调的技巧。句调就是说话时语音高低升降的变化。通常有四种:高声调、降抑调、曲折调、平直调。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将四种句调交替使用,以使教学口语波澜起伏、变化多样。

根据特定语境的需要,充分调动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等手段表情达意,从而增强口语表达的表现力与感染力。

3 掌握节奏的技巧

普通话应用技巧范文第13篇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改革

计算机辅助测试系统的研制和使用,顺应了形势的发展,符合大范围、大容量测试的需求。与传统的人工测试(简称“人测”)相比,2007年以来各地开展的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简称“机测”)在测试环境、测试设备、测试程序、测试人员与测试管理等方面发生了许多改变。

一、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结果情况分析

就应试人普通话等级要求而言,与以前分散的、大规模人工评测相比,各等级一次性达标率普遍下降,且随等级上升而渐成下降曲线。据笔者对本校普通话培训测试点近一年1400多位应试者不完全数据统计分析,全校一次性合格率平均约为71%(二级乙等为合格),与前期人工测试的一次性合格率平均为95%相比,下降了24个百分点。据分析,造成合格率下降的原因有以下几个:一是计算机辅助评测的语音标准在各等级的语音采样因素;二是第四项说话“人测”新的评分标准的因素;三是应试者自身水平、态度因素;四是普通话教学与培训情况因素。

笔者认为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原因,是人工测试向计算机辅助评测过渡阶段出现的现象,是可以通过加强普通话的培训和教学得以改善的。

二、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前的普通话培训情况分析

(一)教学培训偏重理论,轻实践,方法单一。

在测试中我们发现,许多应试人在第一、二题的字词测试中都能做到发音准确、字正腔圆,但到朗读尤其说话时,吐字说话就显得生硬不自然,方音时有流露。这说明学生没有将课堂的正音练习融入具体的口语表达之中,缺乏对普通话综合语感的把握。这与教师在普通话培训中偏重理论教授,缺少实践,只重视语音训练,忽视普通话的表达训练有关。培训教师水平参差不齐,侧重点不同。有的重理论,轻实践;有的只练习,不介绍理论,应试人缺乏系统的普通话知识,达不到推普的目的。受各种条件的制约,有的教师压缩培训时间。有的应试者只是在临测前接受教师的临时辅导,内容多是机测的注意事项,几乎没有也不可能涉及普通话语音的系统培训。这种短平快的培训测试模式的缺点是显而易见的,它没有留给应试人应有的消化培训内容和自我练习、巩固及准备的时间。学生自我练习的时间太少,其结果便可想而知。

(二)应试人测前心理表现各异。

我们在培训中发现,有些应试人语音面貌较差,短时间难以达标,自卑心理使他们在训练时羞于开口,不愿练习,患得患失,达不到训练的目的,自然测试难以合格;有些应试人自认语音面貌较好,不重视培训甚至不参加测前培训就直接上机考试,临场发挥不好,导致未达标;有些人功利心强,只为拿证书,不接受理论培训,缺乏系统的普通话知识,达不到推普的真正目的。

以上存在的问题是要认真研究的,只有加强培训教改,才能解决测试的效度。

三、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下的普通话培训教学改革

(一)教学内容的改进。

1.介绍机测模式,增加上机练习时间。

十多年的人工评分的模式深入人心,并为广大考生所普遍接受。而机测是一种全新的测试模式,应试人从心理上、操作上都会产生一定的障碍和不适应性,因此,测试组织部门应就机测的模式和要领对应试人员做好充分的测前培训工作。比如测试时应该采用中等音量(即两、三个人之间正常交谈的音量);考试时应保持适当的语速,一个字一个字念清楚。常见的问题是读得太快,字与字都粘在一起,每一个字都不清晰,都有缺陷。按评分规则,缺陷都得扣分,结果,得分自然不会高;测试时,前三项如果有“漏读”现象是要按字扣分的,所以要注意避免漏读,即使有不认识的字,也应揣摩着读一下。要注意的是,看着电脑屏幕考试同看着书面材料考试的感觉会有些差异,换行时有可能发生漏行的现象。建议读字、词两项时换行可稍放慢速度,看清后再读,不要漏行(最容易漏行的读单字项,行与行单字的颜色已设置成蓝黑相间,以便把握);朗读时要注意语义连贯,也不要漏行。

2.重视机测前的心理辅导,消除紧张心理。

在测试工作中我们发现,由于普通话水平测试形式的特殊性和机测技术的改进,加上许多应试人都是第一次参加测试,缺乏对测试的了解和准备,以致在测试中表现出焦虑紧张的心理。大部分应试人在培训和测试时焦虑程度过高。心理学研究指出,适中的焦虑水平能促进社会技能的获得,而焦虑水平过高则会引起对学习的抑制。不良的培训测试心态不仅直接关系到应试人普通话水平等级的高低,而且关系到普通话在全社会的真正普及和提高。为此,在培训过程中,可依据实际情况,适量加入应试心理教育的内容,采取各种途径激发应试人的学习动机。这样不仅能客观上提高应试人的通过率,而且是圆满实现测试目的的有效保证。

教师要根据测试的性质、测试大纲的要求,阐明计算机辅助评测技术对第一项“读100个单音节字词”、第二项“读50个多音节词语”、第三项“短文朗读”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测试对于前三个项目来说都是读音非常标准、语流语感十分规范的客观性测试。保证给每位应试人预留必要的自我练习和准备时间,它有助于消除应试人不必要的紧张心态,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练习词语,反复朗读作品,准备说话题目,提高通过率。

3.培养普通话思维习惯,重视语感实践。

学好普通话的目的应该是提高普通话的运用能力。正如前文提到的许多,应试人在第一、二题的字词测试中都能得到较高分数,但在“说话”这一道题中,却表现得结结巴巴、词不达意,语言表达严重脱节。有的人将网上的范文下载后直接背诵,缺乏口语化,语流不自然。这说明他们没有将课堂的正音练习融入具体的口语表达之中,缺乏对普通话综合语感的把握。

平时学习普通话时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就是一定要学会用普通话的习惯去思考。我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都会在头脑中形成语汇,在方言地区长大的因为从小接受的是方言,所以头脑中思考问题时用的都是方言,在他们想说普通话的时候就需要多一个“翻译”的工序,反应自然就会慢一些,在考试时说话的环节就容易出现脱节,一旦着急紧张还容易卡壳。所以学生在平时要注意培养普通话思维习惯,强化口语训练,重视语感实践。

普通话教学以知识传授为切入点,以普通话语言能力的培养为最终目标,包括理论知识的接受和技能的掌握两个方面。理论知识传授的目的是语言能力的培养,应结合语言实际,做到“简明、形象、实用”,深入浅出。只有做到在不同的场合方言思维与普通话思维的自由转换,即在公众场合能完全用普通话进行思维、表达,才可以说掌握了普通话的内在核心因素。

(二)教学方式方法的改进。

1.改进正音方法,攻克方音难点。

培养良好的读音习惯,增强规范读音意识。改进正音方法,攻克方音难点。声韵调的训练是为朗读、说话的表达打基础的,可以结合朗读作品来练习。比如:在讲平翘舌音的时候,可结合作品5号,让学生找出400个音节中翘舌音和平舌音,并统计个数,了解平翘舌音在口语中的出现频率,将其放在语境中学习,从而加强认识,认真纠错,加深印象。二乙段的学生声调上的错误很少,主要是缺陷,尤以阳平、上声明显,阴平、去声次之。普通话声调调值的特征是高扬成分多。教学中要注意把重点放在声调的调型上,特别是上扬的调型,要求多练习。变调中的儿化部分,学生存在错误比较明显的是ou、u的儿化,如老头儿、眼珠儿。缺陷明显的是ao、a、o、e、iao、uo的儿化,如刀把儿、干活儿、小鸟儿、草稿儿,要重点培训。

2.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在教学中采用录像摄影设备、电化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发音部位图的展示、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微格教学方法的使用可使普通话教学更生动、形象、直观,更能让学生对自身的普通话水平有一个清晰认识,在此基础之上有针对性地进行纠正训练,效果不言而喻。

利用网络多媒体进行普通话训练,扩大了学习语言的空间。现在许多省语委办的语言文字网和高校校园网中都设立了“普通话教学”一栏,根据普通话教学与测试内容进行板块分设:普通话发音技巧与语感训练、经典作品吟诵欣赏、朗读语感训练、优秀话题说话作品赏析等。如普通话发音技巧与语感训练是为系统学习语音知识、发音技巧和语感训练的学生设计的,主要辅导方式可从以下方面进行:语音讲解,讲授语音的发音方法和发音部位,并对发音规则、方法、技巧作详细解说,插入相应的动漫口型图,给学生以直观形象的展示;示范朗读,针对难点语音、语流作示范朗读,让学习者观看示教口型,掌握发音技巧;作品领读,并在领读时对篇章情感、停连、逻辑重音、轻声、儿化、多音字词、语流中的音变等重点问题加以提示。另外,在普通话教学网络中可设立易读错字词库,纠正错误读音;还可设置复读软件,在反复跟读中纠正发音,建立普通话语感。网络多媒体教学能体现个性化教学优势,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安排进度,随意重复未掌握的内容,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进行普通话口语表达训练,达到别的教学形式难以达到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徐世荣.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小学教学研究,1980,(1):17.

[2]孟广智.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手册[M].吉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1.

普通话应用技巧范文第14篇

[关键词]高职学生;口语表达;当众讲话;心理素质

[中图分类号]H1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2)05 — 0179 — 02

一、引言

经济迅速发展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要求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要具备渊博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而且还要求他们必须具备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对于口语表达能力的要求不仅仅是他们会说,而且要求他们要说得好、说得巧。尤其是对高职院校中的文秘专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等学生而言,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不只存在于他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他们今后的工作中使用普通话用于交际的能力也有具体的职业要求。但现在高职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普遍存在以下的问题:

首先,是对口语表达能力不重视。我国的应试教育的一大特点就是太过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口语能力的培养更是受到许多家长和学生自身在平时学习中的严重忽视。在他们看来,一个人只要能够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愿就行了,积极的口语表达以及太多的口语表达技巧反而成了花言巧语。他们认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才是最重要的。以后找工作,凭借的是个人的真才实学,而不是一张嘴。

其次,在高职学生的口语表达中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即语文基础差。高职学生与普通高校的学生相比,他们入学成绩相对偏低。据统计,在高职学生入学之前,许多学生的语文成绩通常只是在及格线左右,高分的学生很少。因此,语文知识的薄弱在一个侧面上导致了高职学生在口语表达能力上存在说话内容杂乱、内容缺乏深度、逻辑性差、不会根据具体语境说话、存在心里障碍、说话结结巴巴、表达意思不完整等现象。语文基础差导致许多高职学生普通话不标准。

再次,由于地域、经济等不可控制的因素,也是导致许多高职学生普通话不标准的重要原因。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国家,一共有七个方言区,每个方言都有自己独特的发音标准和发音特点,这与标准的普通话有很大的不同。在某一地方长期生活,尤其是从小就在某一语音环境下长大的人,发音习惯是很难改变的。另外,对于一些经济落后的地区,外来人口流入少,受到外界的影响也较少,因此,他们仍然保持着本民族或本地区原始古老的发音习惯,这样要学习普通话就更加困难了。比如,来自四川、湖南等地区的高职学生,常常会出现边音和鼻音、前鼻音和后鼻音不分,g和f不分等情况。还有一些高职学生则往往会出现分不清平舌翘舌的现象,把四(sì)读成(shì)。

最后,高职学生普遍还存在害怕讲、羞于说的现象。许多学生出于自己普通话讲得不够好、表达能力不够强等不够自信的心理因素的影响,担心并害怕在公共场合表达自己的意愿。因此,出现了见人害羞的现象。

二、口语表达能力基础的培养

基于上述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以及高职学生在口语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等,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和提高高职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一)积极转变观念。对于口语表达能力的看法,无论是教师自身,还是学生都需要转变对其的观念。语文教学最重要的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对于高职学生而言,尤其是那些文秘、人力资源管理、旅游酒店专业的高职学生,初次见面会决定别人对你的第一印象,如何让别人对你印象深刻,说话是最好的交流方式。因此,对他们而言,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性并不低于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培养。所以,高职院校的教师和学生都要及时转变观念,重视日常的口语教学技能训练。

(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口语表达能力训练本身是一门容易被忽视的技能训练,如果再加上学生本身的厌学情绪,那么技能训练将难以开展。所以,在口语技能训练的课程上,教师应该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乐在学中。具体方法,教师可以采取参访式教学、表演式教学、游戏式教学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参访式教学不是传统式教师说、学生记的模式,它更强调的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在这样一个教学模式中,教师是问题的提出者和整体教学过程的组织者。表演式教学,是指教师根据特定的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写一个小小说或小片段等,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让学生进行现场表演。在这样的一个教学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去组织和表达课堂教学内容,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针对高职学生语文基础差导致的普通话不标准的问题,需要教师针对其进行基础知识的训练。首先,是发音的练习,在教学过程中告诉学生具体的发音方法,再结合绕口令、朗诵等方式加以巩固练习,从而加强学生对普通话语音的辨别能力。例如,对于送气音和不送气音的练习,教师可让学生在发音时在嘴前放一张白纸,看发音时纸是否颤动来判断和分辨送气音和不送气音。其次,是朗诵的训练。朗诵要求学生发音准确,能准确地断字断句,并且还要做到声情并茂。朗诵训练使学生在朗诵中掌握语调、生字、词语、音量、语速以及断句等基本知识。

三、当众讲话心理素质的训练

前面论述了口语表达能力基础的培养,解决了高职学生在口语表达能力上的基本问题。但这只是实现高职学生口语能力训练的第一步。对于文秘、人力资源管理、旅游酒店专业的高职学生而言,基本的口语表达能力是不能满足其专业的技能要求。高职学生不仅能说,会说,还要敢于说、勇于说。但这也正是许多高职学生的致命弱点。许多学生在台下、在熟人面前常常能够侃侃而谈,但是到了台上、到了生人面前却是语句混乱、逻辑不清,甚至不敢说、不敢表达自己的意思。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就要对高职学生开展当众讲话心理素质训练,让他们无论在何种场合下都敢于说、善于说。我了解到许多高职学生不敢当众讲话是因为不够自信。学生的这种不够自信主要来自于以下两方面原因:一是对自己的学识和知识没有信心,害怕自己表达的意思不够完整、说错话会被人嘲笑和鄙视;二是在生理上存在缺陷或者是普通话不够标准,怕暴露自身的缺点后被别人笑话。因此,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在培养高职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方面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一)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使他们鼓足勇气,战胜自我,从而实现自我地不断完善。首先,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在平时的口语能力训练过程中,认识到自我在口语表达方面的自我能力,帮助学生检查自己在口语表达上的优势和不足,做到扬长避短。其次,需要教师不断地鼓励。学生在口语能力训练过程中,教师要避免急功近利,及时纠正学生口语训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给予学生相应的鼓励,使学生突破自我的固定认识模式,认识全新的自我,培养他们敢于表达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最后,需要教师要突破他们的心理障碍,让他们敢于上台去表达自己的看法。

(二)当众讲话心理素质训练还要求教师做到因材施教。针对学生不同的心理素质、语言基础和口语表达能力强弱等情况,做出不同的心理素质训练方案。对于那些口语表达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要抓住其害怕当众讲话的特点,帮助他们突破心理防线。例如,教师可以先把班上的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各小组围成一个圈,再在圈中放一把椅子,每个成员都要站在椅子上大声呼喊:“我是谁,来自哪里,我的理想是什么”等内容,从而营造一种气氛,让害怕当众讲话的同学在其他同学大声喊叫的激情氛围下被感染,逐渐克服心理障碍,鼓起勇气在众人面前讲话。经过多次的训练之后,教师可以合并小组,并逐渐扩大听众的人数,让害怕当众讲话的同学在游戏中逐步锻炼自己的胆量,最后可以大胆、自信地在众人面前讲话。而对于那些口语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要帮助他们不断完善自己的发音技巧和表达技巧。比如,可以鼓励他们参加普通话水平等级测试。在考试的压力下,让他们在普通话考试的资料中,得到专业的发音标准训练。另外,标准的语音环境可以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人在不自觉中纠正自己的发音。所以,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听中央电视台新闻或者中国电台的“中国之声”等,把这些内容作为课堂的素材插入教学当中进行分析和研究,给同学们营造一个标准的语音环境进行学习,进而不断地完善自己的发音技巧和表达技巧。

(三)当众讲话心理素质训练还要针对具体学生的特点进行分析教学。在具体的训练过程中,最重要的还是教师要利用各种有利的条件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方式赫然舞台,让他们在各种不同的方式中培养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并且敢于在舞台上能够如鱼得水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当众讲话心理素质训练的主要形式有:

1、绕口令。绕口令是一种传统的语言游戏。它主要是把一些叠韵、双声的词语或者发音相同、相似等容易混淆的字故意集中在一起,编成一些简单而有趣的语段,要求快速而准确地读出来。通过绕口令的练习,可以使人头脑反应灵活、吐字清晰、口齿伶俐,这是一种很好的口语表达训练。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语速、学生对相似音的辨别能力以及字音的“对”、“准”、“美”,教师可以组织一些绕口令比赛,充分展现他们的语言技巧。

2、朗诵会。在举行朗诵会之前,教师需要指导学生认识文章中的生字、词语,把握文章的写作背景、主题思想、确立感情基调,还应该向学生教授一定的朗诵技巧等。让每个学生都能以饱满地热情加入到朗诵比赛中,不断完善自我的朗诵技巧。

3、交谈训练。交谈是培养口语表达能力最直接、最有效、最广泛的方法。学生通过不断地交谈训练,增强与人交往的技巧与能力。让学生学会根据具体的交谈环境和交谈对象,采用不同的交谈技巧和交谈语气、交谈方式等。在交谈的训练中,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充分展现他们的语言技巧,这样的训练必将收获很大。

4、演讲训练。演讲也就是演说,是让演讲者就某个问题面对一定的听众在特定场合发表个人的见解,在群众中形成一种感召的表达形式。演讲不仅要求演讲者要注意听众的理解力组织自己的语言,还要求演讲者必须辅之以手势、表情甚至是身体的动作等。演讲训练可以活跃思维,克服心理障碍,练就过硬的心理素质。

以上这些活动都有助于提高高职学生口语表达的自信心及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经过这些训练要使他们敢于说、善于说。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对学生以后的人际交往和工作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具体的培养方法上还需要教师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提高学生基础口语表达能力的同时更要注重综合运用各种方法,适时创造各种条件训练学生当众讲话的心理素质,让学生能够在大庭广众面前表现自己,自信乐观,从容应对任何公众场合的挑战。

〔参 考 文 献〕

〔1〕 魏莉.高职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训练方式方法初探〔J〕.科技信息,2007,(15).

〔2〕马成.浅谈提高高职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J〕.青年文学家,2011,(23).

〔3〕 张重阳.浅谈高职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02).

普通话应用技巧范文第15篇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 普通话水平测试; 相关问题

中图分类号: G42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8631(2010)03-0189-01

推广普通话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是积极贯彻国务院关于推广普通话工作的举措。普通话水平测试从1994年开展以来,促进了普通话的推广、普及与提高,在推进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以及新时期推广普通话的需要和参加测试的人数迅速增加,探索如何利用最新的技术手段来解决当前普通话推广是时代的需要。实施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顺应了时代的需求。

一、实施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的重要性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在传承、弘扬、创造民族文化及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许多国家纷纷制定语言规划,通过语言来推进国家战略。因此,采用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推普工作,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上。在进一步做好推广普通话工作的同时,还有利于培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国人的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也是加强语言的国际推广,宣传本国本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

但是,与国外相比,中国专门针对语言学习的技术手段和辅助工具在类似的技术应用方面的相对滞后,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普通话推广的深度和广度。2004年11月国家语委科研规划领导小组委托安徽中科大讯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承担了国家语言文字“十五”重点科研项目:“智能语音技术在普通话辅助学习中的应用研究”。2007年1月上海市和安徽省率先采用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系统进行测试后,2008年全国机测试点范围不断扩大,至08年底,参加计算机辅助测试的人数已达55.6万余人次,积累了较丰富的实践经验;目前,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已逐步在全国推广。考生报名、数据传输、成绩管理、证书打印等全流程的管理。

二、实施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优势

采用国家普通话水平智能测试系统,可准确的自动评测考生命题说话之外的所有测试题型,并对普通话水平测试全流程网络化、智能化,提高了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管理。首先,测试站来说,可以加强管理力度,建立测试业务档案,加强对测试员的能力考核,组织普通话水平测试的难度大幅降低,考试过程将在信息管理系统的支持下有序进行,测试手段智能化,对测试站、测试员的管理效率大大提高,普通话测试的公信力和客观性得到提升,打人情分、测试员疲劳、测试员测试水平差异等人为因素得到有效防止。对于测试员来说,测试效率将会大大为提高,同时减轻了测试员的压力,降低了工作量和劳动强度,提高测试效率,测试员可以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开展培训、科研等方面的研究。对于考生来说,报名、查询分数等一系列工作更加方便,可获得全真的模拟测试和培训服务,通过“以测促学”提升普通话水平。此外,高一级的测试中心依托管理系统可加强对全省各测试站的管理力度,开展普测科研工作有了一个更加便利的平台。

三、实施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新特点

1. 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特别是考试流程方面的培训更为重要

由于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新变化,普通话培训工作也发生了变化。与人工测试相比,以往考生在进行考试的过程中,如若出现考试流程不熟悉,声音太小,考试过程失误时,测试员可以进行适当的提醒,促使考生完成考试,但在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过程中,由学生自行操作,经常会有一些学生在考试过程中由于操作失误而导致测试的失败,如佩带耳机不正确,对测试操作不当,时间把握不当等。因此,实施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后,普测的培训内容除了以往考试内容本身的培训外,对考生进行考试流程的培训和考试技巧的培训与以往相比更为重要。

2. 可以实现课堂培训与课后网上在线培训相结合

实施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后,考生除了参加必要课堂培训外,可以登陆畅言网(省略),这个网站与普通话水平智能测试系统配套而行,登陆这个网站后,考生既可以通过在线模拟测试,获得测试报告,轻松了解自己目前的普通话等级水平和存在的主要发音问题。同时可在线进行“基础语音”、“对比语音”、“综合”、“大纲短文”、“听辨音训练”和“我的课程”等内容的学习,有针对性的训练与课堂培训相结合,快速提高自己的普通话口语水平。

3. 对管理者和测试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要求有所提高

实施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国家普通话水平智能测试系统,是对考生命题说话之外的所有测试题型进行自动评测,而且实现了普通话水平测试全流程网络化、智能化的管理。这个系统分为省级中心管理系统和测试站计算机智能测试系统。信息管理系统部署在国家和省市测试中心,实现的是对考生报名、数据传输、成绩管理、证书打印等全流程的管理。计算机智能测试系统安装在测试站,使测试站可以完成对前三题的自动评测。正是由于此系统的智能化,以及智能化带来的变化,对于管理者和测试员,特别是对管理者在使用此系统的过程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水平的要求有所提高。

四、当前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测试工作仍存在一些不足

计算机智能测试系统可以完成对前三题的自动评测,对于说话项的评分由测试员来完成。在计算机智能测试系统的应用和测试员对说话项打分的过程中发现,当前的测试系统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数据上传速度缓慢,测试高峰期大批数据上传时,易发生网络拥堵现象;只能给出机测前三项的总分,不能显示每一项得分,也不能显示具体错误、缺陷记录,无法进行更好的对比;评测的精准度不够理想,面对一乙以上三甲以下应试群体时,人机评测的一致率不够吻合,甚至偶尔还会出现分数过高或过低的情况;测试员在缺乏前三项参照的情况下,对第四项命题说话进行评测,增加了准确判断与打分的难度;学生面对计算机进行测试,出现前三项评测失败;第一项跳行漏读;第四项背稿、离题、说话难以继续时缺少有效提示和引导;由于畅言网(省略)提供的在线学习和模拟测试,很多考生在摸拟的过程,找到计算机评测前三项给出高分技巧,导致有些考生过分看中技巧,本末倒置,而忽视了对普通话水平的提高。

那么,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实现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公信力的进一步提高,克服当前计算机辅助测试存在的不足,基层测试站应及时向研发单位提供第一手资料,以供承担计算机智能测试系统的科大讯飞进行完善和修补;其次,测试员应加强学习,进一步提升业务素质和综合评分的能力,在进行说话项的评分时对考生的得分状态应和计算机及时进行对比,防止出现分数过高或过低,甚至差档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