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幼儿科学教育论文范文

幼儿科学教育论文范文

幼儿科学教育论文

幼儿科学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河南省公办幼儿园的科学教育应该继续向哪方面发展,怎样解决面临的困难?本文对河南省部分公办幼儿园的科学教育现状进行了调查,以期发现问题,提出对策,促进河南省公办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发展,给政府的教育政策提供参考。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经济发展状况不同的三个城市郑州、焦作、开封,在该城市中选取省级示范园、市级示范园、一级园等26所不同幼儿园的教师和园长,共发放问卷130份,回收问卷123份,其中有效问卷119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1.5%。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问卷设计参照中国科普研究所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问卷,结合河南公办幼儿园实际情况,在专家指导下多次讨论和试测后完善形成。问卷包括教师的基本信息、科学课开设情况、科学设施及图书、科学课教学情况、教师专业化成长等调查。

(三)研究方法和过程

本研究结合量化研究和质化研究,以问卷调查为主,辅之以访谈法、文献法、观察法进行验证与修正,以对调查结果作出客观的解释,并期望形成更深层次的认识。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教师的基本信息

教师基本信息显示,河南省公办幼儿园教师中,男性占2.5%,仅为发达国家的十分之一。访谈表明,河南省幼师学校的男生毕业后,有考上公务员的、有到私立幼教机构工作的,大部分并没有到幼儿园工作。男幼师在科技、体育方面都很有特长,在教学中会更多地放手让孩子去做,这对培养孩子的独立思维很有好处。但由于男幼师没有得到真正的社会认同,自身缺乏长远职业规划,看不到职业前景,导致男女幼师比例失衡。幼儿时期正是孩子思维发展和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男幼师的奇缺对科学教育的开展不利,对幼儿的身心发展也有负面影响。教师中81.5%以上拥有大专以上学历,52.1%有小高以上职称,63.9%以上具有5年以上教龄,说明公办幼儿园教师队伍稳定。访谈表明,公办园教师对自身的社会地位及薪资水平感到基本满意,这与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对幼儿教育更加关注、政府对幼教实施了各种倾斜政策密切相关。

(二)幼儿园科学课开设现状

幼儿园科学课开设现状调查显示,河南省公办幼儿园中重视科学教育比例为74.8%,具体表现在78.2%的幼儿园每周有一次以上科学课,75.6%的幼儿园每周都检查科学课教案,但仅有12.6%的幼儿园能够组织科学周、21.8%的幼儿园能够组织幼儿参观科技馆、8.4%的幼儿园开设科学兴趣班。调查数据说明幼儿园虽然能够按照《纲要》开设五大领域课程,但科学教育的组织形式不够丰富。访谈表明,个别公办园的科学教育开展得非常好,设有科技周,能参与科学教育课题研究。跟踪调查表明,这些园的幼儿在后续求学期间,普遍表现出爱提问、爱思考,能进行深入探索,其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均高于普通孩子,说明幼儿科学教育对促进幼儿思维发展有着积极意义。但有些公办园的科学教育却只是停留在形式上,以应付上级检查。这些园对科学教育的认知程度较低;也有一些园虽然认识到了科学教育很重要,但由于科学课涉及学科知识多、工作量大、资金投入多等原因,影响了科学教育的开展。

(三)幼儿园科学教育的设施及图书现状

调查显示,69.7%的幼儿园有专门的科学活动室,但只有17.6%经常使用,86.6%的幼儿园各班都有科学区角,但只有37.8%科学玩教具能够做到每周更换。访谈表明,公办幼儿园大部分都有科学活动室,但某些活动室存放的是年久失修的科学玩具、某些活动室则变成了仓库。班级的科学区角由于材料不能经常更换,导致区角不能有效地发挥科学教育的作用。在科学书籍方面,能满足教师用书的园占68.9%,但幼儿所用科学绘本不够的园占94.1%,表明幼儿园对幼儿科学的认识还存在误区,他们似乎并没有确认阅读科学绘本也是幼儿科学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实际上,幼儿的科学不同于成人的科学,幼儿的科学,是生活中的科学、是游戏中的科学,不是冰冷的公式数据,也不是枯燥的原理定律。幼儿科学的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可以是科学绘本、科学童话、科学诗歌或科学剧,幼儿科学是而且应该是充满灵性和诗意的。

(四)幼儿园科学课教学现状

科学课教学与教师自身科学素养和教师执教能力密切相关,我们从这两方面对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1.教师的科学素养。关于科学素养的解释有多个版本,但其核心内容基本一致。《科普法》和《纲要》均指出,科学普及的任务是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据此,我们从四个方面设计了10道题目,每题1分,总分10分,对河南省公办幼儿园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幼儿教师科学素养得分呈正态分布,总分以7分与8分为主,其中得8分的占总调查教师人数28.6%,得7分的占总调查教师人数39.5%,最高分9分,最低分5分,平均分为7.1分,说明幼儿教师具有一定的科学素养,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有81.5%的教师认为竞争精神属于科学精神,表明教师对科学精神还存在误解;科学思想总体得分率较低,这和我们科学教育中长期缺乏科学哲学的教育有关。科学思想是指人们思考科学问题时的一种理念,例如“世界是物质的、是有规律的、是可以被认识的”,它对进一步的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具有导向作用。调查显示,半数以上的人选择“自然界的能量是守恒的”,表明教师具有一定的科学思想,然而教师们认为“世界可以完全被认知”,表达了她们对科学的盲目崇拜;认为科学能够解决问题,夸大了科学的社会功能。2.教师的科学执教能力。教师的科学执教能力现状调查所示。在教育目的方面,大部•92•张国玺/河南省公办幼儿园科学教育现状调查及建议分教师能够认识到科学教育的目的不仅要传授科学知识,还要培养科学兴趣,但只有31.9%的教师认为科学教育要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表明大部分教师对幼儿的思维发展缺乏关注,降低了科学教育的价值。实际上,幼儿科学教育的本质在于发展幼儿的思维。脑科学研究表明,0—6岁是孩子大脑发育黄金期,6岁孩子的大脑体积已经达到成年人大脑体积的90%。美国研究人员发现,幼儿可以像成年人一样有条理地思考,采取行动干预周围环境,他们在思考和行动过程中学习,只是无法用言语表达想法和行动逻辑。在教学方法方面,传统的讲授法仍占69.7%,表明教师普遍擅长高控制的课堂,虽然教师们在理论上认同探究法,但只有42.9%的教师在课堂上采用探究法。随堂听课发现,大部分探究活动流于形式,教师还不能有效地创设问题情境和运用指导语。幼儿只不过是一个执行者,没有获得真正自我探索和操作的机会,这与其他研究者的结论一致。说明教师并没有掌握什么是真正的探究性学习。在师生关系方面,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师要积极地以合作者和对话者的身份介入儿童的学习活动,教师是学习的促进者,而非知识的源泉,幼儿应当是主动学习者,而非知识的接受者。虽然教师都学习过教育理论,但有76.5%的教师选择教师是“知识传授者”,幼儿是模仿学习者,知识接受者。在教育评价方面,当幼儿的做法与老师预设的正确答案不同时,49.6%教师仍选择将幼儿引导到正确答案上来,更多关注了探究的结果,对探究的过程缺乏有效指导。这与我们随堂观察的结果一致。上述结果表明,幼儿教师虽然学习了建构主义等现代教育理念,但在具体教学情境中还没有内化为自己的教学策略,而这种内化过程需要大量的教学实践才能实现。在教材选用方面,调查表明,幼儿园中67.2%选用其他出版社的教材,版本有近十种,22.7%选用园本教材,10.1%选用自编讲义。在科学教育内容的选择上各行其是,在知识的系统性与设计的趣味性上还十分欠缺,同时不利于用统一、科学的标准进行横向评价和整体评价各园的科学教育质量。因此,应尽快组织编纂河南省统一的乡土教材和参考资料。

(五)幼儿园教师专业化成长

教师基本信息调查表明,大部分公办园的教师是通过幼师毕业进入幼儿园的。教师获得科学课教育技能的主要途径是职前幼师学校的学习经历、职后幼儿园的培训经历、参加科学课听课、赛课和参加相关课题研究的经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调查如图2所示,分别有53.80%和93.30%的教师认为职前学习中和职后培训中科学课课时偏少、77.30%的教师认为赛课中科学课比例偏少,历年河南省各个地市幼儿园教师优质课大赛获奖名单也佐证了这一观点值得指出的是,课题研究对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有着深刻影响。《幼儿科技活动实践研究及师资培训》、《基于实践的幼儿园科技教育课程建》、《河南省幼儿园科学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课题的相继开展,涉及河南全省各地公办幼儿园,组织了大量的科学公开课,积累了丰富的科学活动案例,提高了教师的科学素养和执教能力,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得以提高,从被动型教师成长为研究型、反思型教师的人数逐渐增加。

四、结论及建议

调查表明,目前河南省大部分公办幼儿园的教师队伍稳定,能够按照《纲要》要求开设科学课、建立活动室和活动区角等,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因此建议:

(一)加强政策倾斜和职业指导,引导男幼师成为科学教育领袖型教师

幼儿教师中男性比例过小,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和科学教育的开展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政府部门应当给予男幼师政策上的倾斜,招生时免交学费、就业时优先;幼儿园应该对男幼师进行职业指导,给男幼师备带教师傅,在各种科学课比赛中,发挥男幼师优势,给予锻炼机会,使其成长为幼儿园科学教育的领袖型教师。

(二)加强对科学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提高赛课中科学课的获奖比例,增加科学教育的吸引力

2012年3月,美国了《美国教育改革与国家安全》,指出在以科学技术为主导的现代社会,教育关乎国家安全,要进一步重视作为核心课程的科学教育。我国幼教界长期以来认为唱歌、跳舞是幼儿园的主要课程,科学教育可有可无。在各类幼儿教师公开课中,参赛科学课和获奖课的科学课都廖若星辰,导致幼儿教师进一步忽视科学课。建议教育部门站在国家安全的高度,理解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利用赛课的导向作用,提高赛课中科学课的获奖比例,提高科学课对幼儿教师的吸引力。

(三)加强教学管理,量化科学设施的利用率,为科学教育提供物质条件

公办幼儿园虽然花大力气建立了科学活动室等硬件建设,但大部分幼儿园并没有充分发挥科学活动室应有的科学教育功能。在教室的区角中,活动材料也往往不能及时更换。因此,幼儿园在教学管理方面,不能满足于只建立科学活动室,要更加注重科学活动室的利用率;不能满足于只在区角投放科学活动材料,更应注重活动材料的使用率和更换频次。

(四)幼师学校应该进行课程改革,开设“科学领域活动与指导”的领域课程,为幼儿园科学教育提供人才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要求幼儿教师具有开展五大领域教育活动的能力。科学领域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只有经过深入的专业学习才能胜任此项工作。因此,幼师应该进行课程改革,针对五大领域开始相应的领域课程,例如针对幼儿园科学领域开设“科学领域活动与指导”专业课程。教师专业化学科教学知识(PCK)理论告诉我们,科学领域课程应该包括四部分,即科学的内容知识、一般教法知识、关于儿童的知识和科学领域教学法知识。因此幼师学校应当包括科学玩教具制作、科学史和科学活动方案设计在内的课程。《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要求师范教育要具有实践性,幼师学校要面向幼儿园,培养出与幼儿园无缝对接、即岀即用的学生,就要加强教育实践环节。现在幼师学校的教育见实习课时安排过少,更没有针对各个领域的专业实习。幼师学校可以在校内开展科学领域微格教学训练和说课训练。其中,微格教学是一种缩小了的教学环境,将日常课堂教学进行分解和简化,只训练学生的一种技能或只进行教学中的一个片段。说课是面对同行或教研人员,讲述自己的教学设计,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的一种教学实践活动。通过微格教学和说课,将科学领域的教学实践和科学领域教学理论有机结合,是培养实践性幼儿教师的有效途径。

(五)幼儿教师应该做反思型教师,通过观摩和反思等途径,提升科学教育专业化能力

幼儿科学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一、教师选择幼儿科学活动内容存在的问题

(一)内容选择不够均衡

教师选择幼儿科学活动内容无外乎几种途径:一是从现成的教学参考书或者优秀教案集选取,如福建省在2012年推出一套《领域活动指导》的教育用书,包括小中大班五大领域共六册,有些园直接从中选择认为是适合该班幼儿的内容。二是在近期开展的主题活动安排相关的科学内容,如有个教师针对该班初入园小班的实际,开展“幼儿园里真快乐”的主题,安排了认识玩具的科学活动。三是教师出外学习或在幼教刊物上看到一些“优秀活动设计”,就把它们“拿来”或者修改成本班的科学活动内容。如模仿某名师的科学活动内容。四是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和生活中突发的、有教育意义的事件生成的科学活动主题,如教师发现最近幼儿关注“海洋生物”而设计了相关的活动。与中小学全国或全省统一教材(课标)不同,幼儿园科学活动内容来源多样,可提供借鉴的参考书也很多,教师的选择面宽、可灵活处理,带来的负效应是随意选择、内容不均衡。如有个教师自己害怕动物,在她班上几乎不开展认识动物的科学活动;某园为追求“科学教育生活化”,教师经常组织幼儿开展蒸馒头、做糕点、煮小吃等开展所谓的“生活化”科学活动;有些园为体现“做中学”的教育特色,所选择的多是物理科学领域的内容[1]。按照《纲要》《指南》精神,科学教育要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的兴趣,让幼儿通过探索获得广泛的科学经验,这符合幼儿的心理需求,也为幼儿今后进一步的科学学习奠定基础。全凭教师的个人理解、偏好和专长选择、组织内容,容易出现内容不均衡、不适宜等问题。

(二)内容选择难度适宜性差

一是教师不能确定哪些内容适合不同年龄班的幼儿,无法确定活动内容是否与幼儿的经验和认知水平是否匹配。有时是内容难度过大,如有位教师组织“有趣的海绵宝宝”的小班活动,内容是“感知海绵有弹性”,而且要求幼儿“初步学习猜想与验证”的方法,内容超出小班幼儿的认知水平。有时是内容难度幼儿年龄班不匹配,如把探索“凹凸透镜”的内容安排在前(中班),而探索“平面镜”内容安排在后(大班);把认识“空气的秘密”内容安排在前,而把认识“好玩的风”内容置后……由于对活动内容难度把握不当会出现有时幼儿“探而难究”,有时幼儿因为内容缺乏挑战性而“吃不饱”的现象。二是同一内容在不同年龄班都开展,前后重复,在探究点和探究难度上没有差别,处于同义重复阶段。如在小班下学期和大班上学期都有“(给)水搬家”的主题,其内容都是“运用工具运水”;在中班和大班均安排幼儿探索“沉与浮”;认识“磁铁吸引铁制品”这项内容在幼儿园小中大班的活动都可以找到;关于“季节”的内容,其深度在小、中、大三个阶段之间没有递进关系……教师不考虑幼儿年龄差异而将相同内容重复安排在不同年龄班,内容前后重复,难度要求却没有提高,缺乏层次性。不同年龄阶段幼儿可能在探究兴趣、需要、经验、学习能力以及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教师在实践中无法准确区分科学知识的难度,使科学活动内容对特定年龄段的幼儿来说难度适宜性较差。

(三)喜“新”厌“旧”,内容的科学性差

当前,幼儿教师热衷于生成“新”内容,忽视经典的“旧”内容。在幼儿教育期刊或网站上、骨干教师的展示活动或教学竞赛等场合,总会出现一些在几年前没有的“新颖”活动。对于科学教育传统的经典内容,教师一般不会选为科学展示课的内容。如沉浮游戏、磁铁实验,按照一位老师的话说是“这些活动都太滥了,大家都太熟悉了!”下面列举几项近年来较受推崇的科学活动内容:

(1)“拱形的秘密”(发现拱形面能承受较大力的现象),

(2)“瓶中吹气球”(了解在瓶中吹气球与瓶中空气压力的关系),

(3)“皮搋子家族的超能力”(发现皮搋子家族的吸附能力,了解空气与吸附之间的秘密)。仔细推敲,诸如这些所谓“新”科学活动存在表述不严谨、内容把握出现偏差甚至错误等问题。如“拱形的秘密”这一内容,拱形(壳体结构)是物体材料的结构之一,幼儿生活中和自然界随处可见拱形状的建筑及物品,如拱桥、拱门、安全帽、龟壳等。如果选择该项内容,根据《指南》科学探究5-6岁的目标要求,幼儿探究“拱形的秘密”内容可定位在“发现常见物体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上,而不是探寻“拱形面能承受较大力”的这种看不见“力”的原理。(2)(3)的内容涉及空气压力问题超出幼儿的水平,幼儿很难体验。在瓶子中能否把气球吹大除了与空气压力因素有关,还受到幼儿吹气的技巧、瓶子大小等因素影响,有些幼儿恰好是具备吹气技巧把气球吹得较大占满瓶子的空间,但他们所能发现的是该瓶子底部有洞,很难把吹气球与空气压力联系在一起。皮搋子和吸盘挂钩是利用空气压力制成的工具(利用真空原理)。幼儿操作后所能体验的是“我很用力压,吸盘才能挂在墙上”,很难揭示其背后的原理:把吸盘里的空气排出来(排出的空气是看不见的),吸盘挂钩就能牢牢吸在墙上。幼儿能探索的是这些工具在什么地方吸能吸得牢,影响因素有哪些。这样的内容才切合《指南》科学探究5-6岁的目标要求“探索并发现常见物理现象的影响因素”。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幼儿科学教育内容确实也要与时俱进。适当增加一些反映时展、幼儿喜欢又能探究的内容是必要而且必需的,前提是教师必须深入把握内容的实质而且能准确定位!有些科学的经典内容经过几代人若干年的研究,有比较成熟的方案和经验可以参考(当然也有一些内容会被时代和幼教发展所淘汰)。与之不同的是,教师们热衷“生成”的新内容,名为“创新”却往往事与愿违,反而会挤占留给传统、经典科学内容的时间。科学教育的内容首先必须遵循科学性的要求,实践中教师对于自己都没有正确理解的内容,就组织幼儿去探索其中的秘密,已经违背了科学性的要求。

(四)内容不能准确反映科学领域的“核心概念”

这也是目前教师选择内容比较突出的问题之一。存在两种典型的情形:一是内容空洞,没有指向科学领域的核心经验。目前许多科学活动我们更多的是看到幼儿在动手操作,活动“热闹”、幼儿“兴奋”,其内容盲目追求趣味性而缺少一个明确的核心概念。如某教师组织的“秋天的水果”科学活动:了解秋天水果的种类,知道正确吃水果的方法,爱吃水果。她的依据是“领域书上就是这么写的呀,而且吃水果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我就按照书上的内容来上了”。分析其内容,第一点勉强与科学领域沾边,但对中班幼儿只是了解秋天水果的种类,显然是低估幼儿的前期经验,无法激发幼儿的深层探究欲望。水果可以直接吃、去皮或连皮吃、榨汁、做成沙拉或罐头、烹调成各种花样繁多的美食……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多样和各种生活小家电出现,水果吃法简直五花八门,何来“正确”之说?从“吃水果方法、爱吃水果”这一内容看,第二、三点比较偏向“健康”领域,并不是典型的科学探究活动。如果缺少一个值得探究的科学核心概念,探究活动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和价值。二是内容过于追求全面,一次活动同时包含多个科学核心概念。教师在选定科学活动内容时,往往在一次活动中包含多个科学核心概念。有位教师组织有关磁铁的科学活动,内容是“磁铁的特性”,而“磁铁”包含“磁铁能够吸引铁制品,磁力能够穿透一些材料,不同的磁铁有不同的磁力,磁铁两端磁力最强,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等特性。又如这次“落下来”科学活动,至少包括三个核心概念:“各种物体在空中会自由着落”、“不同物体着落速度不同”、“改变物体着落的速度”。这样的内容包含多个核心科学概念,由于核心概念过量,致使探究活动内容庞杂,真正需要探究的题目很难得到有效解决。当代科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强调儿童的探究必须围绕着核心概念展开[2]。科学教育强调基于少量的核心概念展开深入的学习,“少即多”[3]。如果一个活动内容的核心概念缺少或者太多都被认为是不适宜的,因为这会导致幼儿在探究“走过场”,每个环节都浅尝辄止,无法亲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也就无法体验到探索发现的兴奋和满足感。

二、教师选择幼儿科学活动内容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国家对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内容标准规定

比较宽泛,给教师选择内容带来诸多困难我国幼儿园阶段还没有统一科学教育内容标准,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2012年颁发的《指南》这两个重要幼教法规均没有详细规定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范围。《纲要》在“内容与要求”中宏观概括出科学教育内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生活中的科学技术,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指南》举例性提出六方面的科学内容:常见的动植物、常见物体与材料、常见物理现象、天气与季节变化、科技产品和环境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由于缺乏全面系统的科学教育内容框架的支持,没有统一的“考试”,“教什么”“学什么”的内容宽泛,给教师选择科学教育内容有很大的发挥空间,这也是教师选择内容存在诸多问题的客观原因。

(二)对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内容研究不足,难以对幼儿教师选择内容起到指引的作用

有一项研究表明,近十年来我国幼儿科学教育研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对幼儿科学教育目标、内容方面研究成果较少,力量薄弱[4]。而各种参考书、教案集虽然繁多但编写质量不高,提供的科学活动内容本身不科学,甚至出现一些明显的概念性错误,如小班科学活动“海绵”内容定位为“认识弹性”,把有关“水的张力”概念误为“水的粘附力”等。对实践中幼儿教师选择、组织内容不仅帮助不大甚至误导。哪些内容适合幼儿,各年龄班内容如何科学合理安排和衔接,该活动内容包含的科学核心概念是什么、如果包含多个核心概念又该如何合理分解……这些问题均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因此难以对当前幼儿教师选择内容起到指引的作用:“研究者能不能给我们提供一些具体的指导?比如明确告诉我们哪些科学概念值得教师组织幼儿去探究?小中大班幼儿可以分别去探究哪些科学内容?”[5]

(三)职前培养职后培训的不足,使幼儿教师的科学课程知识比较贫乏

我国幼儿教师总体学历偏低,科学素养较弱。他们大多为文科背景出身,缺乏相应的科学背景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技能以及科学教育的先进理念,自身缺乏对科学内容的认识和理解。在职前培养阶段,学前教育专业“五大领域”教育课程中,比起其他领域有先修课程作为基础,如健康领域教育先修课程有学前卫生学、学前心理学等关系较密切的学科,语言领域教育有大学语文和儿童文学作为知识基础课程。而科学教育领域只有单独一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幼儿教师由于先前在理科学习的不愉快经历而学习兴趣不高,很多幼儿教师表示“科学领域太难,很多科学知识自己都不会,别说教幼儿了!”他们科学知识贮备不足,如将物体的“滚动”、“转动”混淆,他们自身都不清楚所开展活动中包含的科学核心概念。在职后培训中比较倾向于幼儿科学教育实施方面,对幼儿科学教育内容本身的解读和选择的关注不多。林筱彬在对与在职教师的访谈中了解到,教师现在获得科学基础知识的途径主要是通过自己的学习或者参加幼儿园课程审议获得,其科学内容知识大都是在准备组织活动时临时得以补充的[6]。总体上看,幼儿教师的科学课程知识比较贫乏,对同一主题在不同年龄班的学习重点及其区别与联系认识不清[7]。他们认为,探究活动就是幼儿想探究什么就探究什么,愿意探究什么就探究什么,只要是跟某个事物有关的概念都可以探究,并不对某一个主题下所包含的概念做分析,也不明确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因此,在确定活动内容上就非常笼统、含糊,对各年龄班的科学主题与内容定位也不够清晰,无法为不同年龄班幼儿选择适合的内容。

三、提升教师对科学活动内容选择能力的建议

(一)在《纲要》《指南》指引下,加强对幼儿科学教育内容的协同研究

不仅加大科学教育内容的研究力度,还要加强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双向沟通。幼儿科学教育研究是一个兼及理论与实践的研究领域,理论与实践的双向互动对于幼儿科学教育研究具有协同增效的作用[4]。这对科学教育活动内容研究同样适用。一是可以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幼教教研员与一线教师构建研究共同体,在《纲要》《指南》指引下,对如何划分幼儿科学教育内容的范围、如何把握科学领域各项目内容的核心经验、具体内容如何在横向和纵向上组织和结构、如何为不同年龄班幼儿选编适宜的活动内容等开展合作研究,其成果尝试转化来指导实践。二是重新编写或者审定已有的幼儿园科学领域的教学参考用书。中小学采取“一纲多本”多种教材发行的经验可资借鉴,各地区可以由相关部门牵头编制适合本地区的高质量教参。要改变幼儿园教材以第一线教师为主要编写队伍的局面,不仅需要高校教师、教研员和幼儿教师参与编制教参来保证内容的适宜性,还要吸收自然科学领域的专业教师参与来保证内容的科学性。在编写体例上要有创新,以前教参只有目标、准备、活动指导建议等内容,新编的教参要增加内容分析、背景知识或资料提供,可提供少量较详细的、基于核心概念的主题活动教案以供幼儿教师尤其是新手教师参考。为教师选择和准备一批经典而优秀的教学材料作为共同研讨的内容,这样教师自然就会将备课的重点转向“吃透幼儿”。教参内容选编要遵循科学性与启蒙性、广泛性和代表性、地方性与季节性、时代性与民族性等原则[8],尽量做到适宜、均衡和连续。

(二)以提升教师“PCK”为核心,加强幼儿教师在科学领域的培养与培训

“PCK”是一种对教学产生影响的学科知识,它使教师能够理解如何对某个学科的主要内容和议题进行表述以适合学习者不同的能力与兴趣。“PCK”包括科学课程知识、学前儿童发展知识、教师科学教育方法策略知识以及科学学习评价知识四个方面,它能使教学效能最大化。在教师培养的职前和职后阶段,都要为教师提供丰富科学课程知识体系以及加强科学教育内容的相关培训。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和科学素养,入学时可文理兼招和鼓励理科背景的学生进入幼儿教师队伍,学前教育专业增设科学教育方向,要适当开设有关自然科学方面的选修课程,增大科学教育课程的比例和增加实践机会,以促进教师整体科学素养水平的提高。《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要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基于幼儿园科学领域的核心概念展开教学,为教师以后工作中正确处理科学教育内容奠定基础。目前,幼儿园教师职后培训一般采取理论讲座、名师公开教学观摩和技能培训相结合的模式,着重点在教学策略方面,对幼儿教师如何正确掌握幼儿园科学领域内容、如何将科学领域内容知识进行转化融合于科学教育活动中关注不够。因此,以提升教师“PCK”为核心重构教师培训框架内容[9],有机地将教师的三类知识(关于内容的本体性知识、关于儿童的条件性知识、关于方法的实践性知识)在基于教学实践情境和活动案例的分析与反思中整合提升为一种动态化的、带有实践性、建构性的知识,这样的知识对于教师优化和改进教学、提升自身的专业实践智慧具有更强大的支撑作用,从而达到改善教师选择科学活动内容现状的目的。

幼儿科学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科学文艺教育 科学素质 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On Training of Scientific Literature Education to the

Scientific Literacy of Young Children

YU Min

(College of Education, 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 Nanchong, Sichuan 637009)

Abstrac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under the influence of "education" strategy and the "Science education should start with children" under the slogan of the past twenty years time, science education has become the new darling of nursery education. The scientific quality of foster children became the slogan of many of the media, has become the choice of many parents. The scientific literature in which its unique charm is attracting young children, science and arts education to enhance the scientific quality of foster children has an important role, is an important way to promote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Key words scientific literature education; scientific literacy; training

1 科学文艺教育概述

在《写作艺术大辞典》中这样定义科学文艺:“运用艺术手法去反映科学、表达科学、寓科学内容于文艺形式之中的文学艺术作品。”一般情况下包括科学童话、科学故事、科学诗等等科学类文学作品,在幼儿园中幼儿常常接触一些童话故事,儿童诗这些中都包含着科学文艺在其中。通过科学文艺来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应从小做起。

2 科学文艺教育在幼儿科学素质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2.1 科学文艺教育在教育内容上存在的问题

2.1.1 刻板关注教材内容,忽视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

在幼儿园中存在幼儿教师给予将教材上提到的科学知识强硬地灌输给幼儿,忽视幼儿的实际情况,有很多高于幼儿实际生活的科学知识是晦涩难懂的,受固有教育理念(传授科学知识)的影响幼儿教师倾向于将难懂的科学知识授予幼儿 。让幼儿相信童话的美好未必是有害的,要是凡事死扣科学性,那么幼儿的童年生活将遗失诸多的美好。

2.1.2 过分强调内容的精确性,忽视幼儿的理解力

在现在的科学文艺教育中,教师普遍存在着过分注重内容表述的精确性。如在春天的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幼儿通过绘画来表达他们对春天的认识。老师请小朋友们在大家面前介绍自己画的内容。有一位小朋友拿着画展示给大家看,“这是春姑娘,她来人间,吹了一口气,草变绿了,树也是绿的。”“哪里来的春姑娘”,老师在一旁纠正说,“是春天到了,天气变得暖和了,所以草绿了,花也开了。”在传统意义的界定中,科学是以求实为特征的,但是幼儿心理发展尚不成熟是很难做到求实的,作为教师要从幼儿的实际出发,关注幼儿的理解力。

2.1.3 内容陈旧,不符合时展

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各种新的科技成果不断呈现于幼儿的面前。如果仅仅只是传授原有的科学知识势必跟不上时代步伐,因此,科学文艺教育中要有相当部分反映现代科技在社会中的作用的内容。如“聪明的电脑” 等,让幼儿通过观察电脑,操作卡片,讲述故事等知道电脑是一种帮助人们提高工作效率的机器,人们可以用它做很多事情。

2.2 科学文艺教育在教学方法上存在的问题

2.2.1 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幼儿学习科学文艺知识的主体性

以某幼儿园的 “沉浮实验”课为例:教师为每位幼儿提供了如下材料:小块石头、铁钉、塑料片、玻璃弹球、木制纽扣、一小盆水和记录表格等。活动开始教师向幼儿介绍每种材料,然后请幼儿进行预测和实际的操作,教师负责指导。突然教师在一名幼儿身边停下脚步来,指着幼儿在纽扣一栏画的上升符号(表示浮起来)说:这里画错了,纽扣应该沉到水里的,要画向下的箭头。幼儿迷惑地看着老师,然后顺从地拿起橡皮涂掉原来的符号,画上一个大大的向下的箭头,老师满意地转身离去。从案例中可以看到幼儿园中依旧是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幼儿科学探究的主体地位。

2.2.2 急于给出科学的结论,忽视幼儿的发现

在科学文艺教育中,幼儿教师给予给幼儿呈现科学的结论,否定有稚嫩的发现。例如:在一个吹泡泡的科学活动中,当一个幼儿发现从他指缝及用双手搭出的各种形状中,可以吹出泡泡时,欣喜地告诉教师和同伴大家前来观赏他的表演。之后幼儿都跃跃欲试,此时没有一位幼儿是旁观者。他们展示的也不仅仅是操作结果,更主要的是他们思考和探索的过程。

2.3 科学文艺教育在教学目标上存在的问题

2.3.1 过分关注知识性目标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普遍着存在着过于重视幼儿认知能力的现象,作为幼儿教育一部分的科学文艺教育在这方面更为突出一些。过于强调知识性目标,在组织科学文艺教育时过分强调幼儿能够获得科学知识的多少,忽视幼儿的技能操作能力和情绪情感的发展。这个问题不仅存在于幼儿园教育,这是我国教育体制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2.3.2 知识传授的小学化倾向

从实效上看,幼儿园科学教育小学化的结果通常是弊大于利,失大于得,得不偿失。拔苗助长违背学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欲速则不达。这种小学化倾向,严重违背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违背了科学教育活动的根本目的,不利于幼儿的健康发展。

3 科学素质培养的策略

3.1 对科学文艺作品进行再创造,增强幼儿的科学创造力

针对现在偏重教材内容的教育,在科学文艺教学中鼓励幼儿在不改变原文大意的情况下,可以增删词句或段落,允许幼儿大胆替换词句,向幼儿提出这样一些要求:“谁能说出与故事中意思一样的词(句),这个词(句)还可以怎样说?”如幼儿将“狐狸痛地逃走了”说成“狐狸夹着尾巴逃走了”、 “狐狸狼狈地逃走了”等,原意没有改变,但表达更加生动了。使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学习没有停留在原有的基础上,而是在理解的前提下进行了艺术再创造。

3.2 开展丰富多彩的科学文艺教育教学活动,激发幼儿科学思维

幼儿园可以通过三个方面来开展科学文艺教育: 日常教学中渗透的主题式教学;科学活动室里的分组式主题式教学;区角中的个别式主题式教学。陈鹤琴先生的“五指活动”就形象地描述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整体性,所以要考虑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在的联系,使一些相关的内容体现“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特点,采用主题式教学的方法。科学活动室是幼儿喜爱的活动内容之一,为体现人人参与操作的原则,我们可以组织分组的教学活动,保证幼儿有充分的探究时间。

3.3 创设科学文艺教育的环境,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针对教学知识目标的过于强大和小学化倾向,我们应多注重儿童兴趣的培养。蒙台梭利曾指出:“教育对幼儿施加的影响应包括环境的影响,因为幼儿生活在环境中,从环境中取得活动材料,并把环境形象化。”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环境具有无形的力量。给幼儿提供丰富的环境,培养幼儿浓厚的兴趣。

总之,科学文艺作为一种很好的教育形式,对幼儿的科学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等都有很大的帮助,相信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将会给幼儿工作者提供理论与实践上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宋文翠.儿童科学文艺教育与儿童创造力的发展[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8.

[2] 李见友.浅谈幼儿科学教育[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版,1998.

[3] 陈丽雅.有效衔接教育:培养科学素质[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

幼儿科学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教具是科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如图片、模型、玩具、自制教具、录音,光盘等,其中实物是最能让幼儿有真实感受的教具,在“电池”教学活动中,幼儿们对电池的作用不是很清楚,通过让幼儿玩玩具、装电池,幼儿知道有的电动玩具动了,可以玩了,就知道电池有什么作用,然而这还不够,当有的电池放到电动玩具里面还是不能动,这是为什么呢?孩子们产生了疑问,这时教师的引导下,幼儿真正的学习过程就开始了,幼儿在试试、做做、玩玩中认识科学现象,获得科学知识。通过真实物品的看、摸、尝等,不但能提高他们的好奇心,从而调动课堂气氛,定能使他们记忆深刻,对所写内容吸收得更加迅速和牢固。

二、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

孩子们天生爱探索,对许多事物感兴趣,教师要开发和利用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帮助孩子探究的感兴趣的问题。例如“认识沉浮现象”,,物体的沉浮是幼儿感兴趣的话题,什么东西会沉在水里?什么东西会浮在水面?教师为幼儿准备了不同的材料,有塑料、木块、铁块、石头等材料,让幼儿自己去摆弄,利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幼儿观察到铁块等东西在水里会沉下去,木块等东西在水里会浮起来,有的幼儿还想办法把铁块、橡皮泥、木块等沉下去的东西也浮起来,幼儿在对比中发现有的东西沉在水里,有的东西浮在水面的现象,并由此感受到水的浮力。通过有效的引导和帮助,幼儿对“沉浮”的知识有了较系统的全面了解。在探索过程中理解、解释科学现象和概念,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所以作为教师,让幼儿以感兴趣的方式使用玩教具和学科学,能维持幼儿的兴趣,让幼儿快乐的游戏和学习。

三、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和想象力

提高玩教具的有效性,能激发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幼儿在玩中学,玩中乐。幼儿具有天生的好奇心,他们对周围世界充满着惊奇,不仅喜欢触摸、摆弄、操作,还会提出种种问题,表现出他们渴望认识周围世界和学习科学的需要。中班进行的科学教育活动——《认识指纹》,这个内容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是很新颖的,指纹细密、不易观察,但是如果教师教师讲解的过于精确和仔细,反而使孩子觉得难以理解,反而失去兴趣,教学效果也不好。于是笔者就从一个用一个广告中指纹的爱心图案展示给学生,然后带着学生用手指按上印泥来画画,让孩子们从手指画画的过程中去辨别指纹的不同。同时通过指纹认识的过程,孩子很有兴趣的用指纹拼出了许多的图案,这个过程不仅是学习的过程,更是一个发挥想象力的创造力的过程。

四、激发幼儿探求科学的求知欲

幼儿生性好奇、对整个世界充满了求知的欲望,喜欢探索,例如孩子们对“恐龙世界”很好奇,渴望得知有关恐龙的故事,作为幼儿教师,笔者通过一些图书、图片、录像、恐龙玩具等活动,让孩子们自己讲述关于恐龙的一些故事和常识,帮助他们探索的恐龙世界的知识,让孩子们了解恐龙的有关知识,告诉他们恐龙生活的时代和环境。鼓励孩子们提问、探索,让孩子们在讨论中寻求答案,鼓励他们积极思考,这样有利于促进探索能力的发展、求知欲的培养。对于恐龙的分类、习性、恐龙的灭亡,孩子们都有非常强烈的探求欲望。在这利用教具教学的过程中,幼儿们获得了愉快的情绪情感体验,这种情绪情感,又强化了幼儿进一步求知的动机。

幼儿科学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1.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幼儿科学教育的对象是特殊的,他们都是具有一定的思维水平、有思想、有情感、有个人兴趣和爱好的活生生的“小大人”,同时,他们还是能够去主动经历世界、从自己的周遭生活和教师提供的环境中主动观察、尝试探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小小科学家”。与此同时,由于思维发展水平有限以及生活经验的不足,幼儿对事物的认识是肤浅的、表面的,对现象的解释也常常是主观的、歪曲的。尤其是幼儿的世界被认为是泛灵的世界,是诗和梦的童话世界,这与要求实事求是的科学世界格格不入。幼儿的科学也是一种科学,甚至是一种比起成人的科学更加形象、生动、具有艺术性的科学。这些都增加了幼儿科学教师工作的复杂性和特殊性,需要幼儿科学教师除了科学素养的具备,要投入更高的热情和精力,做大量艰苦而细致地观察和研究,巧妙地设计,充分赋予幼儿科学教育的艺术性,才能更好地哺育我国科学教育的萌芽。

2.教育过程的复杂性

相较于成人的科学学习过程,幼儿不仅具有很强的主观臆断性,他们是教育的对象和客体,更加是自我教育的主导者,他们以个体为中心,主动而非被动地筛选符合自身需求的科学概念,整合为自身的认知体系。在幼儿的概念体系中,尤其是那些具有个体差异性、不连贯性和稳定性的科学前概念更是根深蒂固、难以改变的。与此同时,幼儿的科学学习过程是以直接经验为主、间接经验为辅。因此,在幼儿的科学教育过程中,以幼儿的自我教育性为主体,以幼儿感官认知的做科学为主题才能更加有效地促进幼儿有效地习得科学概念,让幼儿在看、听、摸、问中探索科学领域。幼儿科学教育的艺术性在幼儿科学教育工作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和作用。增加幼儿科学教育的艺术性,不仅能够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扩展幼儿的想象力,还要将科学学习与技术发展和社会需求联系在一起,让幼儿明白大自然和人类的息息相关,培养幼儿热爱自然、关爱社会、关心人类的科学情感和态度。增加幼儿科学教育的艺术性,还能从心理上达到预期的效果,使幼儿更容易接受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促进科学教育的萌芽,而不仅仅是做实验和摆事实。巧妙的教学设计、精巧的活动安排、灵活的实验互动时时刻刻都贯穿着教育的每个环节,都需要教师和幼儿的积极参与,一起探究。

二、加强幼儿科学教育艺术性的方法

幼儿科学教育的艺术性与幼儿科学教育是一种统一的关系。幼儿科学教育的艺术性只是幼儿科学教育的一种形式和补充,幼儿科学教育的艺术性存在的基础是幼儿科学教育的本身,脱离了幼儿科学教育就谈不上幼儿科学教育的艺术性了,两者息息相关、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1.坚持综合课程的开发

自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的幼儿教育者就发现幼儿园分科教学有诸多弊病,例如,教学内容的规划多有重复、脱节和矛盾的地方,而我们所面对的教育对象,幼儿在心智发展和对外在世界的把握上都处于混沌的、整体的、未分化的状态,就开始力主“综合性”的幼儿课程,即幼儿园综合课程的开发。因此,对于儿童而言,我们很难在他们那混沌的经验基础上纯粹地展开科学或者是艺术的活动。因此,面对具体教学活动的展开,可以通过唱歌、跳舞、画画、写字等形式引发幼儿对于大自然或社会的好奇心,探究行为的展开和推理归纳能力的锻炼,这与科学课上一直倡导的“做中学”的理念不谋而合。幼儿教育工作者要坚持综合课程的开发,例如,有的教师就将工艺美术设计的理念引入了幼儿园手工制作的过程,一方面要求儿童考虑到物质的自然规律,另一方面要求儿童要体现一定的审美价值,这就为儿童科学教育的展开提供了一个艺术化的平台,有利于幼儿科学教育和艺术教育的共同发展。

2.鼓励幼儿科学教育游戏化

陶行知先生就认为,“幼儿科学教育游戏化是最为有效的科学教育手段。”幼儿园是充满童趣的地方,正所谓寓教于乐,要想使得幼儿更好地去接受所学习的科学内容,幼儿科学教育游戏化就是增强幼儿科学教育艺术性最好的方法。幼儿教师不仅是科学教育概念的传授者,更加是科学游戏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改造者,让幼儿在游戏中手脑并用、身心结合,运用多种感官体验科学的乐趣,学到科学知识,得到满足和快乐。使那些枯燥的、唯理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在潜移默化中植于幼儿的内心。他认为,只要幼儿的科学游戏玩的成功,玩的独具心裁,这些幼儿将来便有了发明创造的希望。科学游戏是以科学知识为内容的智力游戏,它没有固定的模式,但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启蒙性、趣味性和娱乐性,比其他游戏更具有逻辑性。将科学教育寓于科学游戏活动中,能极大地激发幼儿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获得浅显的科学知识。因此,要进一步提高科学游戏的设计水平。这不仅需要幼儿教师更新观念,充实知识,大胆探索,大胆创新,而且要善于充分发掘和利用周围的教育资源,为幼儿提供切实可行的操作材料。

3.强化概念转变而非概念植入

幼儿科学教育论文范文第6篇

科学活动是在幼儿的操作中来发现和获取知识的过程。因此材料是否具有操作性是我们准备和投放材料的前提,也是调动孩子积极参与、探索的基本。特别是针对小班幼儿。如在小班《吹泡泡》一研的活动中,教师准备的材料有吸管、清水、肥皂水、加入颜料后的肥皂水等,材料准备的很充分。可到了孩子们操作的环节,由于吸管的管口比较的光滑,肥皂水的浓度没有把握好,以至于在孩子们操作时成功率不高,大部分的孩子都没有吹出泡泡。这时孩子们的兴趣以及探索的欲望就大大的降低了,有些孩子的思维甚至游离到了活动之外。在活动之后,我们研讨、反思,材料缺乏一定的操作性是导致活动效果不佳的关键。在二研时,教师更换了吹泡泡的工具,活动前反复试验肥皂水的配比。在孩子们操作时,他们有的惊喜,有的兴奋,有的在相互比较自己吹出泡泡的大小,还有的在为自己吹出了“双胞胎”泡泡而激动不已。同时,在操作和比较的过程中,孩子们发现了清水和肥皂水的不同,知道了洗洁精、洗衣粉、肥皂等都能吹出泡泡。在活动结束时,孩子们还是乐此不疲的吹彩色肥皂水,让它们在“海底世界”背景图上留下彩色“脚印”。在两次内容一样的活动中,由于材料操作性的不同,活动的效果以及孩子们的收获也是不同的。由此可见,提供便于孩子操作摆弄的材料不仅能激发兴趣,更能让他们从中去探索和发现,并且体验快乐。

二、材料丰富,目的性强

“幼儿教育之父”福禄培尔认为科学材料的应用可以帮助达到教学目的,丰富的操作材料,可以不断地吸引幼儿主动地探索。但在准备材料的过程中,如果一味的体现材料的丰富而缺乏一定的目的性的话,孩子们往往会无从选择或者操作一会儿这个又玩一会儿那个,深入探究的欲望不强。因此,教师在投放材料时既要丰富又要思考投放这种材料的目的。如在中班《纸花开了》的科学活动中,我为孩子们准备了有报纸、牛皮纸、铜版纸、白纸、蜡光纸、宣纸、糖纸、玻璃纸等不同质地的纸花。活动分三次操作进行,首先请孩子们将报纸花放入水面,观察“花开”的现象,从而激起孩子浓厚的兴趣。随后出示报纸、铜版纸、白纸、蜡光纸、宣纸、牛皮纸等,让孩子们有目的地选择两种不同的质地的纸同时放在水面,耐心观察它们的“开花”现象。通过孩子们一次次的探索、观察,总结出不同质地的纸花,它们的“开花”速度是不一样的。在最后一次的操作中,我又为孩子们提供了糖纸和玻璃纸。在实验中,他们发现纸花不“开花”了,有的孩子甚至立刻就说出了这个现象的原因,“糖纸和玻璃纸它们没有吸水性”。在整个活动中,教师准备的材料很丰富,但每一次材料的投放教师都做了深入的思考,都有一定的目的性。孩子们在操作时深深的被实验材料吸引,探索的兴致很高。

三、材料启发,拓展思维

幼儿科学教育论文范文第7篇

教育科研报告是对科研工作的总结,它要全面反映出研究的课题、目的意义、研究方法和结果等。 -------应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研究是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一问题的; 研究所获得的结果怎样; 研究结果说明了什么,结论如何。 例:《幼儿园生成性艺术主题活动构建与实施》 ------基本结构: 课题名称 作者及单位 问题 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或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研究工具、量表、教育方案等) 例:《让幼儿亲近自然――农村幼儿园乡土特色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 B、教育经验论文

是指用经验总结法开展研究而撰写的论文,是广大教师运用较多的科研方法。特点: 研究是在自然条件下,即不需要考虑对其他因素进行控制的条件下,去研究、总结客观规律,因此是最接近教育教学实际的一种研究方法。 完全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研究过程,教师可以对某一选题进行规划,然后按部就班的进行研究。 经验总结的材料都来自亲身经历的实验过程,所以,材料更加充实、取舍更加自如。 经验总结并不是一般性的工作总结,作为科研过程,它必须经过思维加工,找出带有规律性的认识。 经验总结法最重要的价值就是它的创新性,没有新的认识就不能称为科研。格式: 1、题名(题目或标题 )

(三)撰写论文的基本要求1、论文的真实性??例:《关于幼儿环保教育的几点思考》《浅谈幼儿园日常活动中如何渗透环保教育》《浅谈托班幼儿环保意识的启蒙》《基于地方工业特色的幼儿环保意识培养之教学探索》 (四)存在问题剖析 1、题目较大、内容空洞;不具有实践价值 例1:《浅谈幼儿园教育中“惩罚教育”的合理使用》 一、问题的提出 二、什么是“惩罚教育” 三、如何正确使用“惩罚教育”新西兰、日本、英国、美国、加拿大、幼儿园事例四则 四、“惩罚教育”的意义及应注意的问题 (一)正确认识惩罚的教育意义 (二)正确实现惩罚的教育性 应注意的问题: 4、简单化倾向保证幼儿的健康成长,教师就必须做好包括身体保育和心理保育两大方面的工作,也即不仅要照顾幼儿身体发育,促进身体机能的发展,还要对幼儿的心理加以保护,不断增进幼儿的

心理能力。因此进食问题已不能仅从身体健康考虑,必须从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健

康的角度来重新认识”

五、建议 5、教育科研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是教师可持续发展的

重要生长点,是教师走向成熟、创立自身特色、形成教学风格的重要途径和条件;

是培养教师、造就名师的重要手段。技能型教师研究型教师学者型专

家型教师 * * * 漫谈幼儿园教育教学论文的撰写富阳教育局教研室 谭晓红

一、富阳幼儿园教科研现状 二、教科研的本质和内涵 三、幼儿园教育教学论文

的撰写 (目的意义分类内容与结构、格式、基本要求、存在问题剖析) 四、

幼儿园教育教学论文评价要素 五、建议 六、结束语 -----从幼儿园层面看: 1、

教科研发展不均衡2、教科研意识增强,课题研究的参与面越来越广3、对教

科研的本质认识有偏差,导致教科研功利色彩浓厚 --------从教师个体的教科

研水平、教科研成果看: 纵向比较,与中小学教师的差距悬殊横向比较,与

杭州城区幼儿园的差距巨大本市幼儿园系统内比较,发展极不均衡1、教育

科学研究的本质学校教育科研要为教育教学改革和提升教育管理水平

及提高教学质量提供理论支撑;通过教育科学研究,探索和实践教育教学的科学

有效方法,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要用教育

教学改革的实践成果充实和丰富教育科学研究的理论成果。 2、对教育科研的倾

向性认识: 教育科研就是课题研究;教育科研就是写论文;教学研究就是教育

科研;教育科研≠课题研究; 教育科研≠写论文;教学研究≠教育科研;

教育科研≠研究理论;教育科学研究课题 研究学科教

学研究课堂教学 研究 写论文 1、有利于提高幼教质量,有利于促进

幼教改革,推进幼教实践的深入。 2、有利于增强教师的研究意识,训练、提高

从事科研的能力水平。3、教育科研是教师专业化成长最重要、最有效、最直

接的载体之一。 (二)教育教学论文的分类、内容与结构教育科研报

告教育经验论文 教育经验总结的基本流程: 收集经验材料 整理

归纳材料 提炼经验主题 撰写研究论文 *准确得体

例:《尊重儿童 促进健康 》《托班幼儿情感初探》《 幼儿绘画发展的初级阶段――涂鸦期初探 》《让美育贯穿幼儿生活的全部》《幼儿人际智能发展及培养的新视点》 《倾听是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有效途径》《倾听童心---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有效途径》 *简短精炼

例:《从被动到主动――幼儿园自主性家长活动初探》《播撒音乐的种子――托班唱歌教学的反思及探索》《中班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有心插柳柳成荫―中班“图书角”活动现状分析及对策》《谈盲学前教育中校内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农村幼儿园探索性主题活动中环境创设的实践与研究》 《关于某幼儿园幼儿午睡入睡前出现的行为表现的观察研究》《怎样让新生幼儿顺利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新〈纲要〉指导下的幼儿教育中教师的角色转换》

*外延和内涵要恰如其分

所谓外延,是指一个概念所反映的每一个对象;而所谓内涵,则是指对每一个概念对象特有属性的反映。例:《让幼儿在创造性游戏中培养学习自主性的探索》

*醒目例: 《初探如何在绘画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积极贯彻新纲要培养具有良好情感态度的孩子》《托班幼儿情感初探》《幼儿人际智能发展及培养的新视点》《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之我见》 例: 《农村幼儿园孩子游戏情况的研究与思考》《新入园幼儿适应性教育的探讨》《中班幼儿自我保护教育研究》《父母教养方式与幼儿攻击性的相关研究》 《民办幼儿园教师素质现状分析及其培养对策》 2、作者姓名和单位

3、摘要

摘要应包含以下内容:

①从事这一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性;

②研究的主要内容,指明完成了哪些工作;

③获得的基本结论和研究成果,突出论文的新见解;

④结论或结果的意义。 例:《幼儿园生成性艺术主题活动构建与实施》

例:《浅谈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的提问方式》 4、关键词

纵观全文,选出能表示论文主要内容的信息或词汇,可以从论文标题中去找和选,也可以从论文内容中去找和选。5、引言

- 例:《农村幼儿园开展区域活动问题分析及其对策的探索》《幼儿园生成性艺术主题活动构建与实施》

6、正文

例:《让幼儿亲近自然――农村幼儿园乡土特色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幼儿园科学教学实践中的困惑及反思》2、论文的科学性3、论文的学术性?4、论文的创造性5、论文的可读性例:《合理营养科学育儿》《幼儿音乐素养的培养》《音乐欣赏与幼儿情感的链接》《音乐教育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论幼儿园小班化教育》《儿童<a name=baidusnap0></a>童话</B>欣赏中渗透审美教育》《培养幼儿评价能力 提升幼儿心理品质――对培养幼儿评价能力的探索与研究》《开展幼儿园体育工作的思考》《培养幼儿音乐兴趣从点滴做起》 2、泛泛而谈、不得要领 例:《浅谈小班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 例2:《开展幼儿园体育工作的思考》3、材料仓库 例:《突发事件中幼儿自我保

护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浅谈大班幼儿科学活动中的提问方式》《浅谈幼儿的挫折教育》 5.写成工作汇报或总结,只叙述做的过程,不讲结果及其价值例:《浅谈乡镇农村中心幼儿园的管理工作》 6、论文的逻辑性和论述的严谨性欠缺例:《挫折中的收获》《中班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

幼儿科学教育论文范文第8篇

一、当前幼儿教师教育科研素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育科研意识浅薄

教育科研意识是幼儿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前提。调查发现,在开展教育科研的必要性”认识上,有25.7%的幼儿教师觉得根本没有必要”,还有31.9%的只是觉得比较必要”。访谈得知,部分幼儿教师觉得教育科研离自己很远,不是自己要做的事,他们只要管好孩子,按部就班完成日常教育教学任务就可以了。在对科研的主要目的”这个问题的回答中,有48.2%的人选择得考核、评职称或完成工作任务”,而且有幼儿教师反映,评职称要也是最近几年的事,以前评定职称不用,有获奖的就行了。可见,幼儿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动机、兴趣、习惯等各个方面都不是很成熟,也很少有机会体验教育科研带来的乐趣和成功感。

(二)教育科研知识比较缺乏

教育科研知识是指幼儿教师开展教育科研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据调查,只有占总数的11%的幼儿教师系统学习迪学前教育科研方法》方面课程,占总数32.2%的幼儿教师参加过教育科研方面培训或研讨活动,仅仅22.7%的幼儿教师了解科研课题设计的一般规范,32.4%的了解论文撰写的一般规范。通过访谈了解到,很多幼儿教师以为做科研就是写文章,根本不懂得教育科研是一个从选题、论证、立项、制定计划、调查研究或实验观察,到结论形成、报告撰写、,不断探索和不断总结提升的过程。幼儿教师撰写的论文也非常不规范,基本上没有注释、参考文献。同时也了解到,几乎没有幼儿教师会主动学习教育理论书籍,专门的教育科研书籍就更不用说了。

(三)教育科研能力普遍较弱

教育科研能力指幼儿教师运用科学方法对学前教育领域中的某些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探索,揭示其普遍规律的一种能力。教育科研能力是幼儿教师教育科研素养的核心。

首先,从幼儿教师对自身教育科研能力的评价以及对教育科研的难度认可来看,幼儿教师普遍觉得做教育科研难度非常大占到总数的(71.8%),认为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比较弱(占到总数的75.2%),只有极少数的觉得没有难度:仅1.7%或认为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非常好仅(2.5%)。其次,从幼儿教师通常查阅资料的途径和效果看,很多幼儿教师查阅资料的手段单一,尤其是通过目前使用最为广泛、比较先进的互联网获取资料的还很少(仅18.2°%),只有24.6%的通常能查到自己所要找的资料。再有,从幼儿教师掌握教育科研方法的熟练程度来看,即使是学前教育科研中应用最多的“观察法,”非常熟练的也只有27.3%,其他比较常用的方法掌握的情况也不理想,非常熟练文献法”的只有14.1%,熟悉行动研究法”的只有8.7%,熟悉调查法”的只有9.7%。此外,从幼儿教师主持、参与教育科研课题以及撰写论文的实践经历和效果来看,有过主持科研课题”经历的仅5%,有过“参与”经历的也只有26%,从来没有接触过科研课题的为69%;经常撰写论文的只有18%,从未写过的有31%,论文既获奖又被发表的仅1.6%。

二、影响幼儿教师教育科研素养的主要因素

(一)幼儿教师整体素质偏低

作为幼儿教师培养的摇篮一幼儿师范学校的生源以初中毕业生为主,初中生的文化基础相对比较弱比较窄。尤其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幼儿师范学校的生源质量更是得不到保障,招收的尽是那些高中升学没有希望的学生,而且为保证生源数量幼儿师范学校也迫不得已取消了入学面试关、降低了文化成绩要求,把一些本应拒之门外的生源招了进来。这种生源决定了很难培养出高素质的幼儿教师。

相关分析发现,幼儿教师的课题研究经历、论文撰写习惯、科研能力和其学历都呈显着正相关(r=0.434、r=0.538、r=0.332),而目前我国幼儿教师的学历主要集中在专科以下层次(2004年占95.11%,普遍比较低,决定了他们的科研能力和水平不会太高。

社会对幼儿教师的认证资历反映了社会对幼儿教师素养的整体要求,依据我国现行的教师资格认证方面的政策法规,对幼儿教师的认证起点只要求毕业于幼儿师范学校,相对偏低,加之很多地方操作不规范,不具备幼儿教师资格证的在岗幼儿教师大有人在。此外,幼儿教师职业的吸引力大大降低,不但难以吸引高素养的从业人员,而且导致了许多优秀幼儿教师的流失。这些都决定了我国现有幼儿教师整体素质不高,作为一种更高的自觉追求的教育科研不可能成为他们关心的重心。

(二)幼儿教师教育不重视教育科研训练

我国在1990年以前实练三级师范”,直接培养一线幼儿教师的任务主要落在幼儿师范学校身上,这些中等幼儿师范不太注重学生理论学科的学习,对学生也没有科研训练方面的要求。现在,国家将三级师范”转练二级师范”,原来的幼儿师范学校或独立升格为大专,或合并到师范大学,或与其他中等教育层次的学校合并升格为高职高专,由于没有学前教育专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经验可以借鉴,学前教师教育很大程度上仍旧套用原来的做法。从教育部三次调整的三年制幼儿师范学校的教学计划看,幼儿师范学校在培养目标的定位和具体课程的设置上都没有把教育科研素养的培养作为重点。如初中起点三年制中专根本就没有开《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育统计》:幼儿教育科研论文写作》等课程,也没有毕业论文写作要求;初中起点五年制大专和高中起点三年制大专也是最近几年才开《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虽有毕业论文写作要求,但不够严格和规范。

教育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及〈湖南省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意见》湖南省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办法》等文件也没有对幼儿教师教育科研素养方面做出具体规定,提出具体实施办法。这导致承担继续教育任务的幼儿师资培训机构也不重视对在职幼儿教师科研素养的培养。

(三)幼儿教师教育科研实践机会少

1983年以后,我国才把幼儿教育科学研究纳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基础教育科研,从“六五”到“十五”期间,以幼儿园为单位的部级立项课题一共只有15个,其中十五”立项课题13个,其他4个五年计划中只有2个。在立项的课题中,单位资助和自筹经费课题占多数,表明国家对幼儿教育科研一直不是非常重视。幼儿教育省级科研课题计划、立项、结题、审批制度的建立始于20世纪90年代。在省级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中,以幼儿园为立项单位的也不多,以湖南省为例,十五”期间以幼儿园为单位的规划立项课题仅3个,且都是自筹经费课题。

同时,从事幼儿教育研究的群团组织起步较晚。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自1979年11月成立以来,只在十五”期间先后立项了两批课题。省级幼儿教育研究会也起步晚,以湖南省为例,湖南省幼儿教育研究会1979年成立后,组织举行或参与的论文评选活动只有3次,2006年才开始独立立项课题。总之可见,我国比较系统的幼儿教育科研网络建设是距今不到20年的事情,甚至可以说是最近几年的事情,所以对幼儿教师教育科研提出相应的要求比较晚,幼儿教师得到的教育科研锻炼机会很少,其科研水平和能力整体偏低也就不难理解了。

三、提高幼儿教师教育科研素养的建议

(一)幼儿教师职前教育要加强对其教育科研素养的培养

幼儿教师职前教育若不注重教育科研素养的培养,必然会导致准幼儿教师科研意识淡薄、科研知识缺乏、科研能力偏低。为此,幼儿教师职前教育应确定多元化的培养目标,立足于培养对教育科研有正确认识的准幼儿教师;设置结构合理的课程,立足于培养掌握一定教育科研专门知识的准幼儿教师;改进教学方法,立足于培养具有初步教育科研能力、科研道德的准幼儿教师。

(二)幼儿园和各级教育管理部门要努力促进幼儿教师教育科研素养的提高

从幼儿园来说,要在园长的带领下,树立以科研为龙头的科研兴园”意识,为幼儿教师开展教育科研创造条件,如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育科研培训与交流,积极开展以园为本的教育科研活动等。

从教育管理部门来说,要努力为幼儿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让更多的幼儿教师有机会进行教育科研,如在科研经费保障、各级科研课题立项、科研培训与科研课题过程管理等方面,加大对幼儿教师教育科研投入的力度,更好地保障幼儿教师教育科研的顺利开展。

(三)幼儿教师要注重通过自我教育提升教育科研素养

首先要不断进取,加强理论学习,认识到教育科研的现实意义,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思想素养;其次是要经常进行自我反思,重构自己对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基本看法;此外,要开展行动研究,不断提高自身开展教育科研的兴趣和能力。

幼儿科学教育论文范文第9篇

一、论文的年份分布

表1是研究论文的年份分布表。

如表1所示,关于我国幼儿园科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论文数量呈逐年波动增长的趋势。2001年教育部颁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新的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将幼儿园的课程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并在科学领域积极倡导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自此幼儿园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广泛进入了研究者的视野。虽然在2007年论文数量暂时呈现出低迷状态,但明显可以看出自2006年《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颁布以来,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成为了研究重点,对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也随之增多。2012年,在《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的进一步推动下,此方面的研究论文数量达到高峰。

二、研究者的来源分析

表2是论文作者的来源分析表。

从表2可以明确地看出,现阶段我国幼儿园科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主体主要是幼儿园,发表的论文占总论文的一半以上。而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等则显得对幼儿园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关注不多,支持力度不够。

三、研究的热点分析

幼儿园科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幼儿园科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途径和步骤研究”“幼儿园科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内容研究”“幼儿园科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应注意的问题研究”“幼儿园科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研究”四个方面。

1.幼儿园科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途径和步骤研究

关于幼儿园科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途径,来自幼儿园的一线教师和其他研究者都进行过探索和研究,如朱玉华认为幼儿园科学课程资源开发的途径为:以自然环境为基础的动态开发;以主题教育活动为中心的线性开发;以地方特色为背景的发散性开发;以自主节日资源为落点的点状开发。[1] 李槐青认为可以通过开展亲子活动;请家长到幼儿园来当助教;给家长作培训等途径来实现对家长资源的开发利用。[2] 蔡英英认为对社区资源的开发利用可以通过积极参与社区内的科学活动;利用社区内的公共场所;邀请“一次幼儿教师”进入科学课堂;聘请园外科技辅导员等途径来实现。[3] 魏红认为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开发利用社区、家长资源的途径有将社区资源充实到区域活动中;以主题探究活动为切入点,充分调动和挖掘家长资源;采用“请进来”的形式,充分利用社区中的人力资源;充分挖掘家长资源,举办家庭利用废旧材料进行科技制作比赛;请家长做助教;开展亲子活动等。[4]

彭爱莲在挖掘利用农村资源进行科学教育时采用的步骤为:先确定利用农村资源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目标体系(先确定总目标,再根据总目标分解为分类目标,再确定与大班、中班、小班各方面适应的阶段目标);然后在目标体系的指引下,根据农村资源,确定科学启蒙教育的课程内容(首先是确定主题,根据主题,结合各班幼儿的特点和发展水平,选择各自的教学内容);最后挖掘农村资源,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5] 王丽则先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班级家长资源;再将家长资源进行分类梳理;然后通过多载体家教指导、多形式亲子互动、多渠道对话沟通等方式挖掘家长资源。[6] 孙艳华在开发家庭科技资源时使用了广泛收集挖掘家庭科技资源;科学分类梳理家庭科技资源;共享整合优化家庭科技资源;互动交流激活家庭科技教育资源的方式。[7]

2.幼儿园科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内容研究

关于幼儿园科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内容,很少有研究者进行专门的论述。但在幼儿园教师呈现与分享其开发利用资源的经验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家庭、社区、幼儿园、网络以及自然资源一直是被开发利用的主要对象。除此之外,研究者也一直都在开发利用其他课程资源方面进行探索与尝试,如刘占兰提出幼儿园的主墙面可以用来记录幼儿科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教育资源。[8] 尹坚勤认为种植园作为一种重要的科学教育资源,在让幼儿习得研究能力、培养其综合能力、体现其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有独特的作用。[9] 陈晓芳认为幼儿的生活、兴趣、疑问、幼儿间的谈话甚至幼儿的错误都可以作为幼儿园的科学课程展开的生发点。教师的生活及教育经验、师生互动过程中的偶发性事件也是可以加以利用的宝贵的科学课程资源。[10] 另外,还有研究者认为科普影视、传统地方节日、浅显的科学技术等都可以作为幼儿园科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内容。

3.幼儿园科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应注意的问题研究

对于幼儿园科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应注意的问题,研究者多针对某一种特定的资源提出建议,如李槐青提出在利用社区资源时要做到:一是根据幼儿科学教育的要求来选择社区资源。二是根据幼儿的学习兴趣、能力及需要选择社区资源。三是利用社区资源时要注意各种资源的综合运用。[11] 蔡英英认为在运用社区资源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如了解和熟悉社区的各种资源、分析社区资源的利用价值、明确社区资源利用的具体形态。另外在运用中要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个体差异性。[12] 王海燕认为在幼儿园科学课程中使用多媒体资源时必须有“一切以儿童发展为中心”的思想,且要切合时宜地运用多媒体;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不能忽略自己的主导地位;多媒体的应用必须有利于促进幼儿参与游戏和各类活动,并能帮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和活动中思考和学习;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能完全代替科学实验活动。[13]

4.幼儿园科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研究

综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关于幼儿园科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课程财务资源短缺;幼儿园对幼儿科学态度和情感的培养不够重视;幼儿园科学活动形式单一;在科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对资源的利用率低,从而造成资源浪费;教师缺乏开发科学教育资源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教师课程资源基础理论知识的缺乏;教师自身科学素养不强;家长和教师缺乏对科学课程资源开发中自身角色和地位的认知;家长对幼儿科学教育资源的认识不到位等。

针对以上问题,研究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解决策略,如教育主管部门应对幼儿园的科学教育资源开发提供资金支持;幼儿园应扩大渠道,不断丰富幼儿园科学课程资源;幼儿园要建立科学课程资源库,提高对科学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对幼儿园教师进行多元培训,如开展专家讲座、进行园本教研等,不断强化幼儿园教师的课程意识,提高教师开发管理以及利用科学课程资源的能力;采用多种途径提高家长参与幼儿园科学课程资源开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开办家园联系栏、家长信箱等;幼儿园要采用多种形式沟通,搭建家园合作平台开展科学教育活动,如请家长协助收集材料、组织高质量的科学开放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亲子科技活动等。

四、结论与展望

1.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等要加大对幼儿园的理论牵引和科学指导,各研究主体间要加强合作和对话,形成学术共同体

由以上的论文研究作者来源分析可以发现,现阶段幼儿园科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主体主要是来自一线的幼儿园教师,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等对幼儿园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关注不多,支持力度不够,研究主体间合作水平较低。这将对幼儿园科学课程资源的科学有效的开发利用造成影响,进而阻碍幼儿园科学课程的纵深发展。因此,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等要加大对幼儿园的理论牵引和科学指导,各研究主体间要加强合作和对话,形成学术共同体,以幼儿园本身为基地,共同致力于幼儿园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2.对于幼儿园科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的深度有待加强

因为研究主体主要为幼儿园教师,所以以往研究呈现出经验总结多、系统研究和理论研究少的现象。一些幼儿园和幼儿园教师对幼儿园科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往往只停留在实践经验总结的层面上,缺乏理论的提升。其他研究者也只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提出一些理论层面的建议和指导,很少真正地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进行系统的理论和实践的探索。所以提出的建议对实践的指导意义没有突出, 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也研究不够。

3.幼儿园应扩大科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内容范围

幼儿园科学课程中可供开发利用的资源种类很多。有关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课程资源进行了分类,这些分类具体到科学领域同样适用。之所以对资源进行分类,主要是为了是方便研究,更重要的是为资源利用者提供一个资源库,以利于课程的实施和资源的充分开发利用。但从已有的研究来看,幼儿园教师对资源的开发集中在对本土自然资源、家庭、社区、幼儿园及网络资源的挖掘利用上。对其他资源如文字资源、各种生成性资源、民俗资源(如民间游戏、民间科技等)的开发利用明显不足。因此,幼儿园应开阔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视野,充分挖掘各种可资利用的资源为科学课程的顺利实施提供支撑。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教育学部,重庆 北碚,400715)

参考文献:

[1]朱玉华.植根生活 整合幼儿园科学教育资源[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2(6).

[2][11]李槐青.对幼儿科学教育资源的再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8).

[3][12]蔡英英.社区资源在幼儿科学教育中的运用[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1(6).

[4]魏红.有效利用家长社区资源实施科技教育优势互补[J].当代学前教育,2012(1).

[5]彭爱莲.充分利用农村资源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J].教育艺术,2002(10).

[6]王丽.在幼儿科学启蒙教育活动中挖掘家长资源[J].家庭与家教:现代幼教,2009(5).

[7]孙艳华.让家庭科技资源放光彩[J].好家长,2012(2).

[8]刘占兰.让墙饰成为孩子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记录[J].幼儿教育,2003(9).

[9]尹坚勤.重要的科学教育资源[J].幼儿教育:教育教学,2006(3).

幼儿科学教育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教科研幼儿教师专业成长学习与反思

【中图分类号】G610

课题:全国全军立项的“十二五”课题“部队资源与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有效整合的研究”

课题编号:2011-YB-220

一、引言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业务,那你就应该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道路上来。”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就要做到:以理论基础武装自己,以专业知识知道教学实践。因此,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成长)是指幼儿教师个人在专业生活中的不断成长,包括信心的增强、技能的提高、有关知识的不断更新、拓宽和深化等,是实现幼儿教师专业化的本质要求。

现代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要求幼儿教师要从教学计划、教育方案的实施者转变为教育实践的研究者,不仅明白怎样实施,还要清楚地知道为什么这样实施。科研过程中,教师从理论学习,查阅资料,分析思考,调查研究,到加工制作材料,方案实施,再到反思提炼精华,再到论文撰写发表,通过学习和反思进行专业成长的过程。研究表明,幼儿园的教科研是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二、现状分析

要以教科研促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就需立足现实,对本园教师的基本现状有充分掌握,这样才能做到“量体裁衣”“从实际出发”。经摸底调查发现,我园教师主要存在以下现状:(1)幼儿教师学历水平的限制:在园教师的学历水平普遍低下,较低的学历基础限制了幼儿教师自我学习和自我提升的能力(2)幼儿教师思想依赖性强:在实践中,许多幼儿教师更愿意依赖于多年积累的工作经验,缺乏对教育问题的敏感度和捕捉力,既疏于对国内外先进教育理念的吸收和运用,又不能对幼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困惑运用专业理论进行理性的思考与分析,科研能力的缺失是幼儿教师对学前教育问题失去兴趣的主要原因。

三、教科研是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1)教科研促使幼儿教师主动学习:用理论指导实践。开展教科研能有效敦促幼儿教师进行理论学习,以理论指导教学,提升专业水平。课题的申报需教师充分利用网络、图书等资源查阅资料。资料查阅过程是理论学习的过程,是对理论进行精炼整合的过程,这是促进幼儿教师主动学习理论的起点。

(2)教科研使幼儿教师增强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课题的实践离不开实际课堂教学,在实际教学中能够培养幼儿教师解决教育问题的知识和能力。幼儿教师在理论基础上进行实践,实践过程中遇到问题,又需寻找解决问题的理论依据,这是个循序渐进,交互更迭的过程。因此,幼儿教师在进行课题研究的同时,带着科研意识进行备课,进行思考,并在教学活动中更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其科研意识得到提升、科研能力也得到加强。

(3)教科研有助于实现幼儿教师自身价值。教科研是新时代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一种素质。幼儿教师能在工作中有针对性地进行科研,其专业发展速度就快,教学水平的提高也就快。否则,仅仅停留于经验化的教学,其教学水平就无法领先于他人。能在工作中有针对性地进行科研,有利于幼儿教师的自身发展;有利于幼儿教师内在潜能和创造力的发挥;有助于提高幼儿教师对其自身价值的认识,发展并强化其创新精神。教育科研为教师提供精神鼓励,使他们研究最适宜幼儿的教学方法,从研究中得出科研成果(或撰写科研报告或论文),并提高、创新了自身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和教学方式,在履行职责的同时也体现自身的价值。

(4)以研促思、以研促教:正如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归纳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 该公式体现了教师成长的过程,应该是总结经验,捕捉问题,反思实践的过程。教师的科研意识是从细节反思开始的,只有对自己的教学细节进行深入地反思,科研水平和教学水平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开展课题研究促使幼儿教师思考、总结自己的教学,使幼儿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有效提高幼儿教师理论和教学实践水平,全面提升全体幼儿教师的整体素质。与教学实际相结合的课题研究促使幼儿教师深入教学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积极心态。如我园“十二五”学前教育课题研究《部队资源与幼儿园环境教育有效整合的研究》中,教师们运用行动研究法,走访、调查了适宜于幼儿园可利用的部队资源,并对其进行加工改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们一直反思,哪些部队资源是最有效的幼儿园教育资源?如何与幼儿园教育环境有效整合等等。

四.结语

总之,教科研对教师专业成长具有助推作用,是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隐形翅膀”。学习与研究是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永恒动力,通过课题研究,促使教师把学习变成内需,而非外因。正如爱默比尔说的那样:“当人们被工作本身的挑战所激发,而不是外在压力所激发时,才会表现出一种激情,一种创造,才会真正投入”。实现从最初的被动参与到积极主动的参与、从最初不参与课题研究到参与课题研究的转变,让每一个教师在学习中成长,在实践中积累,在研究中提升。由“经验型教师”成长为“科研型教师”,形成1+1>2的效应,实现教师队伍的整体优化,使教育教学教研水平再上一个台阶。

幼儿教师应该深刻认识到自己既是教育者,又是研究者,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育教学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索,不断积累总结经验 , 形成规律性的认识,反过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幼儿教师应该用科研武装自己,才能在教育之路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1]王孝红.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困境与对策分析[J]. 时代教育,2013,11:91-92.

[2]傅道春.教师的成长与发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田秋华.教师专业社会化研究及其实践意义田[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1999,(4).

[4]皮亚杰.教育科学和儿童心理学(傅统先译)[Ml.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

[5]张元.试析幼儿教师专业化的特征及其实现途径IJI.学前教育研究,(l).

[6]冯晓厦.幼儿教育应立足于儿童一生的可持续发展[J].人民教育(6).

幼儿科学教育论文范文第11篇

“教育要面向未来”,意味着教育所要造就的是适应未来社会要求的人才。素质教育所倡导的理念要成为现实,必须在个体发展的早期就要重视各方面素质的培养,这一任务能否完成关键取决于幼教师资的质量。为适应师范教育改革和幼儿教育发展的需要及素质教育的要求,自1996年开始,我们对本地区幼儿教育的师资状况进行了全面地调查和了解。在广泛搜集幼儿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方面的资料进行研究的基础上,组织有关人员编制了《三年制幼儿教育专科专业培养方案》。1997年我们向省教委申请开办三年制幼儿教育专科专业,1998年开始招生。由于目前国内开设专科层次幼儿教育专业的院校为数不多,缺乏这方面可以借鉴的经验,整个工作还处于探索和总结经验阶段。专业建设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本文就专业建设首先要解决的几个问题作一些探讨,以就教于专家同仁。

一、专科层次幼儿教育的专业特性

对专业特性的准确认识,是高效、有序地进行专业建设和制定科学的培养方案的前提。专科层次幼儿教育专业的特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专科层次幼儿教育具有师范性

师范教育是培养师资的专业教育,即学生既要具备从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又要具备师范教育特有的教育专业知识,接受教师职业技能的训练。师范教育在对学生进行学科训练的过程中,必须融入教育的思想,注重对陶冶年青一代有价值的知识的研究。教育课程的开设在于营造教育研究的氛围,构筑师范生的教育理论素养,造就未来的教育家。幼儿教育专业更应体现师范性特点,因为幼儿教育对幼儿教师的素质结构有特殊的要求,幼儿教师除了具有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艺术教育素养以外,更应具有如何实现幼儿教育的培养目标方面的知识,这也是能否成为一名符合现代教育要求的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重要的条件性知识。因此,专科层次幼儿教育专业的师范性是其显著性特征。

(二)专科层次幼儿教育具有高等教育专科的层次性

幼儿教育师资的培养有大学本科、大学专科以及幼儿师范等多种学历层次。各层次的培养规格存在着区别。《高等教育法》规定:“专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掌握专业必备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能力”。中等幼儿师范教育“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培养德、智、体等诸方面全面发展、能适应当代幼儿教育发展和改革需要的幼儿教师”。很明显,对专科学生在知识的深度、广度和能力的要求上均高于中等幼儿师范教育。专科教育是高等教育,必须反映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的要求。这种要求不仅体现在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方面,更体现在学生参加实际工作应具备的技能和能力方面。

(三)专科层次幼儿教育具有其专业要求的特殊性

高等师范教育长期以来以培养中学教师为主要任务,学校已形成了一整套中学师资的培养模式,幼儿教育专业对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是一个全新的专业,必须从幼儿教育专业的特点出发,认真考虑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教育对象是学龄前儿童,处于教育的启蒙阶段,对幼儿教师来说,“如何教”比“教什么”更重要;二是幼儿教育要求教师具备广泛的学科知识,能胜任多学科的教学,尤其是幼儿教育的包班制,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三是幼儿教育对教师的职业技能和艺术教育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即能承担一门以上艺术课的教学。因此,培养专科层次的幼儿教师不能套用中学师资的培养模式,必须在教育理念、课程设置、培养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调整和科学的设计。

二、专科层次幼儿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与规格

我国的幼儿教育师资一直是两级培养体系,一是师范大学的本科层次,二是幼儿师范学校、师范学校附设幼师班的中专层次。前者以理论学习为主,缺乏对从事幼教工作所需要技能的训练。学生毕业后难以直接到幼教第一线开展工作,大多是到中等师范学校或师范专科学校从事教育理论课的教学工作。后者的毕业生到幼儿园工作时,在幼教工作的技能方面显示出了较大的优势,但在理论知识,尤其是教育理论方面却显得极为不足,这使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的创新和改革意识受到限制,难以适应当今幼儿教育理论多样化、课程模式多元化以及教学手段与方法体系化的改革趋势。很多幼儿园的教师除少数来自幼儿师范学校外,绝大多数是各地中等师范学校、职教中心的幼师班和幼儿师范教育应用型自考班的毕业生。由于办学层次、培养目标及学生来源的限制,各个中专层次培养机构的教学主要侧重于基础文化课和幼教技能课,而与从事幼教工作相关的教育类课程的开设显得不足,大多只开设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幼儿卫生学和各科教学法等课程,不能使这些“准幼儿教师”们获得系统的教育科学知识,影响他们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及教育质量观等理念的形成,也不利于他们的教育能力和教研能力的培养,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他们从事幼教工作的后劲。这种幼教师资的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幼儿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的要求。

专科层次幼儿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规格既不能类同于中等幼儿师范教育,也不能与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规格看齐。其培养目标和规格的确定要从幼儿园对幼教师资素质与能力的要求出发,既能弥补中专和本科在幼教师资培养方面存在的不足,又能反映高等教育的水平,符合地方幼儿教育发展对幼儿教师的需求。专科层次幼儿教育专业培养的学生应该既掌握基本的教育理论知识基础,又具有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所需的基本技能,为走向教育工作岗位成为集“教育家型”和“技艺型”为一体的专业幼儿教师奠定坚实的基础。“教育家型”意指专科层次的幼儿教师应具有科学设计和组织幼儿活动的能力,依据教育科学原理分析和研究教育问题,并提出有效解决办法的能力;“技艺型”指既具有对幼儿实施教育和教养的实际操作能力,又具有较高的艺术素养和较强的艺术教育技能。

基于对以上问题的思考,我们认为专科层次幼儿教育专科的培养目标应确定为:培养德、智、体等诸方面全面发展,能适应城乡幼儿园工作要求和现代幼儿教育发展与改革需要,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幼儿教师和幼儿教育管理工作者。具体规格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懂得马克思主义原理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具有践行党和国家教育法规和方针政策的能力;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教师职业道德以及艰苦奋斗、求实创新的精神;有健美的体魄和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具有广博的一般文化素养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具有正确而先进的儿童观与儿童教育观;掌握学前儿童生理与心理发展的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了解现代教育及幼儿保健、教育、教学和幼儿园管理的一般原理;掌握幼儿教育科研与实践的基本知识,了解现代幼儿教育发展的趋势;具备对幼儿教育现实问题进行调查、诊断、咨询和辅导的基本能力;具备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所需的正确组织游戏、唱歌、弹琴、跳舞、绘画、手工制作、口语表达以及进行各类常识小试验等基本技能;初步掌握一门外语,能够使用现代化教学设备。

三、专科层次幼儿教育专业的课程结构

课程是为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的总和及其进程和安排。它是学生在校学习的最主要的内容,也是学生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培养能力、达到德智体

全面发展,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课程结构是各类课程按一定比例的有机组合,其组成是否优化,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

(一)构建专科层次幼儿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必须正确处理的几个问题

1.理论教学与技艺训练的问题

幼儿教师不仅要掌握广泛的学科知识,具有较高的教育理论素养,以满足现代教育对专家型教师的要求,还要具备开展幼儿教育的职业技能和艺术表演(表达)能力,以满足幼儿教育自身的特殊要求。因此,理论教学不以单纯地传授知识为主,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尤其是教育理论课的教学,要在学生学习基本理论的过程中,获得教育理念和研究教育的方法,为他们形成教育智慧奠定基础。技艺训练要在进行基本技能训练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提高他们的艺术感悟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2.课堂教学与教育实践的问题

幼儿教师是专业人才,不仅需要掌握任教学科的专业知识、教育学科知识,还要求具有相当丰富的幼儿教育的知识经验。这些知识经验既包括了解如何在幼儿园情景中开展教学和保育的知识,也包括个人在选择、适应和改造幼儿园环境方面必备的知识。这些知识能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各种不同的教育环境,科学合理地选择和支配教育资源。因此,为了有效地实现培养目标,必须克服高师教育中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传授,忽视实践学习的倾向。切实加强职前培养中的教育实践训练,以积累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实践经验,缩短职业适应期。师范生的教育实践应该贯穿于师范教育全过程,成为一系列从早期就开始的、经常性的活动。活动的内容应该丰富多彩,时间须大量增加,形式要多种多样。

3.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的问题

适应幼儿教育发展与改革的需要,幼儿教师应该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因此,在课程设置上既要有促进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的内容,又要有满足职业需要,体现学生自身发展特色的内容。也就是况,要依据当代幼儿教育发展的需要,加强对学生的通识教育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整体素质合理,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为将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要针对学生发展的实际和优势领域进行定向指导和因材施教或施训,以促进他们的个性和特长进一步强化和发展,也为他们自我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专科层次幼儿教育专业的课程结构

基于以上认识,专科层次幼儿教育专业的课程计划由普通教育课、专业教育课、技能教育课和实践教育课四大部分组成。

1.普通教育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和文化素质。这类课程是体现教育目的的要求,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一方面是充分发挥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即“两课”)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通过教学坚定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念,提高政治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并使学生获得正确的方法论。另一方面从知识、修养和能力等方面入手,加强文化素质教育。这既是全面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需要,也是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对教师素质提出的要求。

2.专业教育课:这类课程的设置由本专业的性质和师范教育的“师范性”所决定,也是课程设置的“职业原则”的要求。它是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技能的课程。主要是通过对与幼儿教育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卫生学、游戏理论、科学研究方法、教育史及教学法等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具备现代幼儿教育思想观念,懂得幼儿“保教”规律,掌握对幼儿进行各种知识的教学和组织幼儿各种活动及管理的基本方法,并具有一定的教学与科研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及有机结合“三位一体”的幼儿教育的能力。这是本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同时,开设教师口语、书写和电化教育技术课程。教师口语和书写是师范专业学生首要的职业基本技能,作为达标课程开设。电化教育技术是现代技术的产物,目的是培养学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开展工作的能力,也有利于以后进行微格教学。通过加强专业基础教育,提高学生的基础素质,促进基本技能的掌握,有利于增强学生从事幼教工作的信念和对未来工作的适应能力。

3.技能教育课:也称为艺术教育课程,设置这类课程既是幼儿教育的任务决定的,又是幼儿教师素质的要求。旨在使学尘获得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主要开设乐理与视唱、乐器、唱歌、舞蹈、绘画和手工等课程。艺术教育在幼儿教育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它既是重要的教育内容,也是有效的教育手段,而且能丰富儿童的生活,增加活泼愉快的气氛。通过这类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一定的弹(琴)、唱(歌)、跳(舞)、画(画)、做(泥工、纸工)、演(表演)等艺术表达能力,并擅长其中一、二项,既有利于开展幼儿教育教学工作,也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儿童全面发展。超级秘书网

幼儿科学教育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 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专业化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园教师是一种专业化的职业,是一种“要求教师具备经过严格而持续不断的研究才能获得并维持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的公共业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在我国,幼儿园教师的这种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是通过职前培养获得的,即各级各类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通过目标定位、课程设置来培养。这就要求各级各类院校以培养专业化幼儿园教师为目标,努力提高在校学生的专业化素质,为学生职后专业化成长奠定一个好的基础。

当前,我国在职幼儿园教师的来源主要是中等师范学校,学校生源来自初中,学生文化基础差,在校学习期间不注重教育理论的学习和文化素质的提高,给职后的教育工作和科研工作带来了严重的障碍,阻碍了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因此,对幼儿园教师进行职前培养是当前促进幼儿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问题。

二、我国幼儿教师职前培养结构上的变化及培养特色

我国幼儿师范教育由三个层次构成,即中等幼儿师范学校、高等专科学校和高等师范院校组成的教育体系,从总体上看,是适应当前我国幼儿教育师资队伍需要的,而这一现状是由我国地域广阔,经济发展不平衡,地区之间差异大,各地教育状况悬殊的基本事实决定的。随着21世纪的到来,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学前教育,认识到学前教育在整个人生教育发展中的重要性,多数国家都要求幼儿园教师达到本科学历,但同世界大多数国家相比,我国幼儿教师学历仍然偏低,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我国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有三个层次:一是本科层次的;二是专科层次的;三是中等专业层次的。21世纪我国师范教育由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过渡,高等专科学校逐渐替代了中等师范学校。并且对幼儿园教师的素质和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具有中等专业水平的教师已经不能适应学前教育发展的需要,专科层次的幼儿园教师开始替代中专层次的幼儿园教师。而随着我国高校的扩招,本科层次的学前教育的工作者不断增加,但是本科层次的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学生,职业取向往往侧重教育理论的研究者、幼儿园的管理者、教育行政机构的管理者。这就使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重专业理论的学习轻艺体技能学习,即使有一部分学生进入幼儿园工作也会出现某些技能方面不如中专生的尴尬状况。而中等师范学校,一直注重学生艺体技能的培养,但往往是学生的艺术素质水平很高,而专业理论水平偏低,影响了她们日后的教师专业化发展。因此,在一段时期内,我国幼儿园教师的学历还是会以专科层次教师为主。

当今我国一些幼儿高等专科学校基本是由中等幼儿师范学校升格而成的,这些学校有丰富的办学经验和优良的设备资源,但是由于长期培养的是中等层次的幼儿园教师,招生对象是初中起点的学生,学生文化素质低,社会对幼儿园教师的要求仅局限在艺体素质和能力上,因此,在培养模式上还是注重艺体训练而忽视理论学习的“艺体型”模式。针对这样的状况,高职院校必须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方面有别于中等幼儿师范学校和高等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走出一条有自己特色的专科层次的幼儿教师培养道路。

三、高职院校幼儿教师职前培养应解决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教师要具有专业理念

专业理念是“教师在对教育工作本质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它为教师的专业行为提供了理性支点,使得作为专业人员的教师与非专业人员区别开来。教师日常的教学行为和教育态度归根到底都潜移默化地受自身专业理念的影响,没有专业理念的更新,教育就难以呈现出焕然一新或有活力的面貌,教育也难以胜任时代与社会的重托。

当前我国的一些高等幼儿师范专科学校是由中等幼儿师范学校升格而成的,其中很多教师常年以来在中等师范学校任教,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教师专业化发展还停留在中等师范学校教师的层次,已具有的观念和意识很难适应高等专科学校的发展。因此,高职教师必须树立高等院校教师应具有的教育理念,也就是培养学前教育专业人才,树立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新观念,树立科学的幼儿观、教育观、教学观、课程观、师幼观和自我发展观等,能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智慧和方法,能围绕专科层次幼儿园教师应具有的专业化水平开展教育教学和教育科学研究活动,从而实现专科层次的幼儿园教师的教育培养目标。

(二)培养目标的定位

专科层次幼儿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既不能类同于中等幼儿师范教育,又不能向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看齐。其培养目标要从幼儿园对幼儿教师的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出发,既要弥补中专和本科在幼儿教师培养方面存在的不足,又要反映高等教育的水平,符合新世纪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需要。所以,对于高等专科学校的学生的培养,首先,要把学生定位在高等教育上,要具有普通大学生应该具有的道德水平、文化素质、思维方式等,同时又要具有幼儿教师应该具有的专业能力,即既掌握基本的教育理论知识基础,又具有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所需的能力和技能,为走向教育工作岗位成为集“专家型”和“艺体型”为一体的专业幼儿教师奠定坚实的基础。

“专家型”意指专科层次的幼儿教师应具有观察、分析、解读幼儿行为的能力;具有科学设计和组织幼儿活动的能力;具有设计和应用教育背景的能力;具有依据教育科学原理分析和研究教育问题,并提出有效解决办法的能力;具有教育反思能力;具有从事教育研究的科研能力。“艺体型”指既具作为教育的一般能力和对幼儿实施教育和教养的实际操作能力,又具有较高的艺术素养和较强的艺术教育技能。

(三)加强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是影响幼儿高等专科学校发展的瓶颈,因为很多高职院校都没有自己的教材体系,不是沿用中等师范学校的教材,就是以本科教材简单处理来进行教学,同时课程设置不尽合理,严重影响到专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基于上述原因,加强学校课程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重要途径。

1.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内容的选择是根据特定的价值观及相应的课程目标从学科知识、当代社会生活经验和学习者经验中选择课程要素的过程。由于幼儿高等专科学校是由中等师范学校升格而来的,因此,很多学校在学科内容选择上一是沿用中等学校的学科内容,而内容往往陈旧、简单,体现不了当前学前教育发展的现状及趋势;二是把学前教育本科教材照搬照抄,而本科教材内容的研究性很强,学科内容多,现有高专的教学时数又很难完成学科内容的任务,造成教师讲课时会出现面面俱到,内容缺乏深刻性,学生学习效果差的现象。基于上述情况,我们需要改革教材,为学生提供新型的教材。这些教学内容不是干巴巴的教条,而是包含许多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和大量生动的事例,它们可以吸引学生去阅读、研究。教师应努力探讨包含在儿童的教育和发展中的许多奥秘,使教材体现出专科学校的特色。

2.课程设置。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应该包括五大类:第一类是公共课,也就是普通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开设的课程,如“大学语文”、“大学英语”、“政治理论”“心理学健康”等。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心素质;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同时,应该增设科普性的“现代科学教育与技术”课程。因为学前教育专业招收的大多是高考文科的学生,其往往缺乏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很难胜任幼儿园教育对幼儿的科学素质及科学素养的培养。第二类是专业教育理论课程,此类课程的设置由本专业的性质和师范教育的“师范性”所决定,也是课程设置“职业原则”的要求,是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技能的课程。主要是通过对与幼儿教育相关的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幼儿卫生与保健学、学前教育课程论、游戏理论、科学研究方法、教育史及教学法等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具备现代幼儿教育思想观念,懂得幼儿“保教”规律,掌握对幼儿进行各种知识的教学和组织幼儿各种活动及管理的基本方法,并具有一定的教学与科研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及有机结合“三位一体”的幼儿教育的能力。这是本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同时,开设教师口语、书写和电化教育技术课程。教师口语和书写是师范专业学生首要的职业基本技能,作为达标课程开设。电化教育技术是现代技术的产物,目的是培养学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开展工作的能力,从而有利于以后进行微格教学。加强专业基础教育,提高学生的基础素质,促进基本技能的掌握,有利于增强学生从事幼教工作的信念和对未来工作的适应能力。第三类是艺术课程类,设置这类课程既是由幼儿教育的任务决定的,又是幼儿教师素质的要求,旨在使学生获得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主要开设乐理与视唱、乐器、唱歌、舞蹈、简笔画和手工等课程。艺术教育在幼儿教育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它既是重要的教育内容,又是有效的教育手段,而且能丰富儿童的生活,活泼课堂的气氛。通过这类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获得一定的弹(琴)、唱(歌)、跳(舞)、画(画)、做(泥工、纸工)、演(表演)等艺术表达能力,并擅长其中一、二项,这既有利于开展幼儿教育教学工作,又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第四类是实用课程,设置这类课程,是当前幼儿教育市场发展的需求,主要开设蒙台梭利教学法、瑞吉欧方案教学法、奥尔夫音乐、感觉统合训练等,这既有利于学生把所学的理论与实践结合,又能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同时还能使培养的人才符合市场发展的需要,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准。第五类是实践课程,主要是见习和实习课程,应增加教育见习和实习的时间,为学生提供大量观察幼儿、观摩教育活动,以及调查研究、改革实验、社会咨询、组织幼儿园教育活动等教育实践机会,使课程既有利于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又能提高其实际工作能力,从而为幼儿教师专业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之,职前培养是幼儿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提高在校学生职业价值取向的重要途径,应该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

参考文献:

[1]扈中平.现代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幼儿科学教育论文范文第13篇

“卓越”幼儿园教师的内涵,是卓越的学识素养,更是卓越的从教精神;是卓越的专业基础,更是卓越的实践能力。我们提出“尚师德、厚基础、强能力、重融合”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以达到国家对卓越幼儿园教师的要求。尚师德:追求高尚师德。师德是从教的基础。良好师德是合格幼儿园教师的基本要求,而高尚师德则是卓越幼儿园教师的首要条件。尤其是在当前社会“虐童”事件时有发生的背景下,强调教师的师德更显紧迫和严峻。由于幼儿园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幼儿园教师的师德具有更丰富的内涵和更高的要求。从信念层面来看,需要有笃实的专业信仰、务实的专业精神、朴实的专业态度;从情感层面来看,需要爱幼儿、爱幼教,对幼儿教育事业有热情、有责任、有理想;从行为层面来看,需要践行关爱幼儿,尊重幼儿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幼儿园教师的培养,首要的任务就是师德教育,不仅要在平时有机渗透师德教育内容,更要通过相关的课程设置将其显性化。厚基础:强调宽厚基础。幼儿园教育的内容从知识深度上看具有启蒙性,而从知识范围上看又具有广泛性和综合性。幼儿园教师的工作不同于中小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全科与整合,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提倡围绕幼儿的生活经验,通过统整性的学习活动,促进幼儿各个领域的发展。显然,幼儿园教育需要的是全科型教师而非分科型教师。这就决定了幼儿园教师的知识结构具有广而全的特点,不仅要有基本的艺体技能,还要有坚实的专业素养;不仅要有教育理论素养,还要有宽厚的人文科学素养。传统培养模式中那种重艺体技能、轻教育理论素养和人文科学素养的做法不能胜任卓越教师培养的要求。只有做到厚基础,才能厚积薄发、深入浅出。强能力:提升多元能力,重视研究能力。幼儿教育的工作不是看护幼儿,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能力,也不仅是会唱歌、跳舞、讲故事。幼儿教育的对象处在生理、心理迅速发展的时期,他们的发展水平、学习特点与其后的小学、中学阶段有明显的差别。这决定了幼儿园教育更需研究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园的一切教育工作均需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因此,幼儿园教师最基本的能力,就是了解幼儿、教育幼儿的能力。首先,幼儿园教师需要有研究能力,成为研究型的教师。通过研究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特点,研究有效支持和促进幼儿发展的方法、策略,只有这样才能将自身的教育实践真正建立在研究证据的基础上。其次,幼儿园教师需要有教育教学能力,成为有实践智慧的教师。要能将理论、观念、研究证据转化为实践操作策略,从教育实际出发,设计和组织教育活动,实施班级管理,沟通家园关系。第三,幼儿园教师还需要具有自我发展能力,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教师。不仅要能实践,还能对实践进行反思;不仅关注自身的实践,还能与同行进行合作与交流。在反思和合作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提升经验,实现专业能力的持续发展。重融合:注重多维融合。幼儿教育是关系到个体和人类未来的实践,哲学、社会学、文化学、心理学乃至脑科学等各个学科的发展都有可能对幼儿教育产生深刻影响。当代中国处在社会文化急剧转型的时期,中西文化价值观念激烈碰撞,各种教育理论和观点百花齐放,这些对幼儿园教师素质以及幼儿园教师培养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重融合的思想,就是不仅要使未来教师具有多方面的知识素养基础,更要具有融合和开放的态度。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多学科的融合。在教师培养中体现多学科的融通与互渗,帮助学生将多学科的视野融会贯通,并将其转化为对教育实践的影响力。其次是中西视野的融合。既要向学生介绍国际研究前沿的新理论、新进展,也要让学生了解中国本土的幼儿教育家和幼儿教育思想,在贯通中西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理解。第三是理论与实践的融合。要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融会贯通,学以致用。既要让学生接触与了解理论的多样性,更要让学生体会与认识到实践的复杂性和生动性,避免纸上谈兵。

二、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具体目标

根据“尚师德、厚基础、强能力、重融合”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同时秉承儿童教育家、南京师大学前教育系第一任系主任陈鹤琴先生开创的研究精神和实践精神,本专业设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素养全面、学识宽广、有持续发展潜力并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研究型幼儿园教师。既是有理想、有信念、有理论,也是基础实、善实践、留得住、干得好、能引领的研究型幼儿园教师。以“研究性”和“实践性”为核心,构建了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的目标体系。

(一)具有高尚师德

研究儿童、了解幼教是师德培养的起点。通过参与幼儿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学生应能:

1.热爱儿童,对儿童和幼教抱有研究的精神和态度;

2.热爱并享受幼儿教育工作,愿意终身从事幼儿教育事业;

3.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

(二)具有全面的艺术、人文和科学素养,并能运用于幼儿教育实践工作中

艺术、人文和科学素养作为卓越幼儿园教师的基本素养,既是一种个人素质,也是教育实践的保证。学生应能:

1.具备基本的美术、音乐、钢琴、舞蹈等艺术能力和素养,并运用于幼儿园艺术教育实践中;

2.具备全面的人文和科学素养,兴趣广泛,知识面广。

(三)具有深厚的教育理论专业素养,以及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教育学科基础知识是学生专业素养的基础。它既为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教育理论打下坚实基础,同时也是学生从事幼儿园教育实践的理论支撑。学生应能:

1.掌握教育学科基础知识和学前教育专业基础知识;

2.具备初步的教育理论素养和理论兴趣;

.具备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组织和评价能力,胜任幼儿园各项教育工作。

(四)具有基本的幼儿教育研究素养,以及开展教育教学实践研究的能力

幼儿教育研究方法的初步训练,既为学生进一步从事学术性学习打下必要基础,也是研究型幼儿园教师必备的能力。学生应能:

1.初步掌握幼儿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并能独立开展毕业论文研究;

2.初步形成对幼儿教育实践问题的敏感性,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专业品牌打造综合措施

1.把专业思想教育放在首位,培养爱幼儿、爱幼教、具有“鹤琴式”研究精神的卓越幼教人

通过《专业入门指导》《陈鹤琴与中国幼教》等课程,让学生了解南师幼教的历史与传统,了解幼儿教育对人生发展的意义,了解中国幼教对世界文明进步的贡献。学生从接到录取通知书开始,第一个任务就是阅读陈鹤琴先生的著作。要用老一代南师幼教人的专业、敬业、乐业、创业的精神,激发学生对幼教专业的热情。通过我系教师的言传身教,把老师们对工作的热情、对学生的热爱、对研究的执着传递给学生。我系拥有江苏省“巾帼文明岗”、江苏省优秀党支部等称号,是一支凝聚力强的队伍。要通过师生互动的活动,积极向学生传递正能量。通过丰富的实践类课程,让学生广泛接触幼儿、接触幼教,在实践中体验到与幼儿相处、从事幼教工作的快乐。

2.以宽厚的知识素养为基础,培养具有发展潜力的专业教师

在课程设置上,通过公共课程、博雅课程、艺术课程等基础素养类课程,培养学生基本的政治观念、信息技术素养、人文科学素养、艺术素养等,增强学生发展的后劲。利用现有的院级“学业发展中心”,发展学生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素质。学业中心可供学生扩展知识提升能力的途径包括:

(1)学涯室:设有学业设计室、职业探究室、舒心交流室和树德工作室等不同的工作室。

(2)技能坊:主要设计了书法技能、演讲与朗诵技能、舞蹈技能、信息化技能、手工坊等学生综合素质养成活动,每个学生可以参与多个工作坊。

(3)实践园:组织各类社会性调研活动,分层次的实践训练项目,跨专业专题训练项目,面向各类教育机构的社会性学习活动。

(4)学术苑:组织各领域专家主讲的教苑讲坛,以学生自己为主的教苑沙龙,开办学生自己的杂志《教育家》。此外,各类学生社团,组织读书会、理论沙龙、工作坊,拓宽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对于具有学术潜能和进一步深造需求的学生,提供丰富的学科拓展课程,使其接触学术研究的前沿。

3.提升学生的多元能力,培养以研究能力为核心、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研究型教师

幼儿科学教育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幼儿科研素质

一、幼儿教师教科研素养的现状

1.教科研意识不强。长期以来,幼儿教师习惯于把课题研究看作是专家学者的事情,实际上这是一种片面的认识。因为课题研究是针对实际问题展开的深层次思考,即使是幼儿园教师也同样需要对遇到的问题进行研究和解决,而把这些问题变成课题展开研究,就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

2.教育知识比较缺乏。教育科研方面的基本知识、方法等是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无论是思维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还是创造思维的培养,都离不开教育科研方面的知识。现实中,许多幼儿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习惯于将研究停留在经验和操作层面,理论知识和水平比较低。主要体现在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不强,不会独立撰写科研论文等方面。

3.开展教科研动力不足。首先,幼儿教师每天的工作责任重、压力大,日常事务已经耗费了他们大部分的精力和时间;其次,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现象也是影响教科研动力的重要因素。幼儿教师在入职初期,往往对工作充满好奇,此时专业成长速度很快,而一旦感到自己已经胜任或无法胜任工作时,职业倦怠感就会出现。最后,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或对自身发展认识存在偏差,造成了幼儿教师专业水平停滞不前。长此以往,必然造成内在动力的缺失。

二、把科研工作内化为教师的需要

长期以来,幼儿园教师对开展科研的积极性不高,对科研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到位。一是因为传统观念认为搞教育科研是专家、学者的事,离教师的工作和生活遥不可及;在一般人眼里幼儿园教师只是幼儿生活的照顾者,简单知识的传递者,不能与研究者划上等号。第二就是教师们自身面对相对封闭的环境,琐碎的工作,就产生了职业懈怠,对开展教育科研活动的认识不够,积极性不高。第三就是近年来科研工作在幼儿园中得到了开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有的幼儿园为追求短期效应急功近利逼着教师写论文搞形式主义,从而使教师对教学科研活动敬而远之。那么,怎样提高教师的认识,使科研内化为教师的需要呢?关键是教学科研活动必须贴近教师,让教师在活动中得到成功的体验,以此激发教师的积极性,树立起教师研究的自信心。在我们开展的教育科研活动中,有一位教师对幼儿的活动区进行了研究,不仅丰富了幼儿的一口常规活动,同时为教师减轻了工作强度和负担。教师们尝到了科研活动的甜头,揭开了教育科研活动的神秘面纱,使更多的教师自觉投入到研究活动中来。

三、幼儿教师职前科研能力培养的理论基础

高职高专作为幼儿园教师队伍最主要的来源地,有责任在幼儿教师的职前教育中打造他们的科研素质,以适应幼儿园的要求。幼儿教育研究表明,幼儿教师正面临着新的教育理念的挑战,这些新的教育理念中有一个共同的方面,即指向了幼儿教师科研能力的发展。

1.走向生态的学前教育观随着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广泛传播,教育理论也被大家从生态学的视角来重新审视,学前教育理论也从“对科学教育的崇拜到学前教育走向生态”。不再是没有批判的将一些源自于西方文化的思想和教育理论都当做“先进理念”顶礼膜拜,而是要去研究在全球化和多元化的大背景下,怎样更多的去关注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和本土文化,研究适应本幼儿园和本班幼儿的课程。而这些必须要求幼儿教育工作者有能力去研究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通过与同事的对话和反思,去发展和建构属于自己的实践性智慧,而不是让幼儿教师按同样的标准和要求去统一理念和规范行为。

2.新的学前教育质量观从后现代视角,早期教育机构的优劣已从质量话语―――客观统一的质量标准到意义生成话语―――教师的教学儿童的学习是否有意义。通过观察、纪录、对话、解释、反思等研究手段,深入地把握每个儿童,选择适宜于每个儿童的个别化的活动方案,并鼓励和支持幼儿生成自己的活动,才能实现教学活动的意义。嘲没有科研素质和能力的幼儿教师是无法实现教学有意义的。

3.园本教研的新要求园本研究是基于本园的实际,基于具体的幼儿园教学情境,研究教师在自己的教学情境中所存在和遇到的问题,并与研究共同体一起构建一种多样性、平等性、批评性和境遇性的对话文化。它更多关注的是实践研究,意在通过教师的反思来挖掘教师的缄默知识,通过教师的行动研究来解决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使教学有意义。它面向的是全体幼儿教师,而不是个别的有科研能力的教师;教研不是幼儿教师可做可不做的事情,而是每个想提高教育质量的幼儿教师必须要做的事情。因此,教育科研素养是现代幼儿教师必备素养之一。

四、幼儿师专学生教育科研能力提高建议

1.加强继续教育和科学文化知识的培养。要制定继续教育的长远规划和近期计划,建立和完善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各种制度,使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化。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力争在短期内让教师做适当调整,使他们学会一些现代技术,学会制做幻灯片、投影片、录像片等相应的软件。

2.幼儿园和各级教育管理部门要提高认识、改变观念。幼儿园要在园长的带领下,树立科研的意识,为幼儿教师开展教育科研创造条件,如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育科研培训与交流等。教育管理部门要努力为幼儿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让更多的幼儿教师有机会进行教育科研。

3.加强教师基本功训练,提高艺术教育能力。通过有组织、有内容和一定形式的训练,让教师了解教育的指导思想及原则,熟练掌握不同年龄阶段艺术教育的目标,了解艺术教育在幼儿发展中的重要意义,掌握艺术教育的不同类型、特点及要求,掌握教材中的教学内容,熟练掌握不同类型艺术活动的组织方法。

参考文献

[1]申继亮.教学反思与行动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5.

幼儿科学教育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广西少数民族地区 农村 幼儿教师 科研能力

广西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经济欠发达,学前教育发展起点低。高素养的幼儿教师科研队伍是确保我国《 幼儿园工作规程 》《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在广西少数民族农村地区顺利贯彻实施的基本保障。因此,笔者对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幼儿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现状进行研究,采用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110名广西少数民族农村幼儿教师进行调查分析,以期对提高广西少数民族农村幼儿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有所裨益。

一、广西少数民族农村幼儿教师科研能力的现状分析

1.幼儿教师学历偏低

我们首先对幼儿教师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从年龄的统计数据来看,40岁以上的教师占28%,30岁以下的占57%,30~40岁的占15%。教龄在10年以下的占67%,10年以上的占33%。调查对象既有刚入行的新教师,也有工作多年的老教师,样本的多层次选择将使本研究更具代表性和一般性。从学历的统计数据来看,被试中有12%的教师具有大学本科学历,其余大部分教师的学历为大专和中专。从访谈得知,有的教师初始学历并非学前教育,但由于各种原因也在从事这一行业,由此可知,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幼儿教师不仅存在学历偏低的问题,而且还存在专业不相符的问题。

2.教育科研意识模糊

强烈的科研意识是开展科研工作的前提。由调查得知,幼儿教师已经有了一定的科研意识,但这种科研意识仍然比较肤浅,在问及“您认为教育科研对促进教育教学的作用”时,一半以上的教师都认为作用非常明显,这说明一半以上的被调查者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科研对促进教育教学的作用。但在访谈一位民办幼儿教师时,该教师对“你们平时有科研活动吗”回答的却是与幼儿园讲故事有关的内容,据此可以认为,该教师并不是真的理解教育科研,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虽然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部分幼儿教师已经有了教科研意识,但这种意识是浅层的、模糊的。

3.幼儿园教研活动频次少

调查表明,每月开展一次教研活动的幼儿园只占3%,每季度开展一次教研活动的学校占6%,有的私立幼儿园一学年从未开展过教研活动,这说明幼儿园教研活动的频次较少。通过调查得知,广西农村私立幼儿园一般没有专项教研室,有的农村公立幼儿园虽然设有教研室,但是平时很少开展教研活动,这说明在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幼儿园工作中还没有坚持将科研工作与教学工作紧密结合,幼儿教师的教学研究活动有待加强和提高。公开课是幼儿教师进行教育科研活动比较普遍的形式,同时也是幼儿教师比较喜欢的形式,不仅是对教师教学能力、实践能力、教学效果、教师综合能力的检验,更是对教师科研能力的检验,教师应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公开课等教研活动,特别是青年教师,可以借此机会向同行教师学习,取长补短。

4.没有教学反思的习惯

教学反思能力并不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它需要教师有意识地以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教育教学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科研离不开对问题的思考,如果碰到问题只会怨天尤人、烦躁或发脾气,而不懂得思考并想办法解决问题,那么教师就只会是一个机械的教书匠。由于我国国情特殊,师生比例普遍比较悬殊,在这种师生比例不协调的情况下,教师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都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遇到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遇到困难后不去反思自己的行为,不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所以教学反思对一个幼儿园教师的教学研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调查中,当被问到“在教育教学中,是否曾经遇到一些困惑,有没有深入研究下去”时,只有4%的教师表示有;同时只有3%的教师教学期间天天写教学反思日记。教学反思日记是对幼儿园教育教学情况的总结,但从调查结果看,真正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展开反思的教师并不多。

5.科研论文写作能力有待提高

科研论文写作是科研技能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基本技能,是推出科研成果以及进行经验交流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在问及“您写过论文吗”时,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人写过。在问及“您公开发表过论文吗?在什么杂志上”这一问题时,教师的回答表明,部分教师公开发表过论文,但大都是发表在普通的教育刊物上,仅有个别教师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过论文,这表明教师的论文写作水平有待提高。在问及“您写论文、的目的是什么”时,有64%的教师是为了职称晋升,有30%的教师是为了获奖,仅有6%的教师把论文写作当做个人兴趣爱好。这表明部分教师的写作动机存在问题。

6.科研能力自我评价度低

让教师自己来评价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能够让我们从教师自己的角度来了解其教科研能力的情况。首先,从幼儿教师对自身教育科研能力的评价来看,认为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非常好的仅占2%,这说明绝大部分教师认为自己的教科研能力是不够好的。其次,从对课题研究基本程序的了解情况看,有67%的教师选择不了解,33%的教师选择了解;从对教育科研方法的掌握情况看,非常熟悉只有14%;从曾经主持或参与过几项课题研究情况看,63%的教师没有参加过,21%的教师参加过1~2项,参加过5项及以上的占6%。这就说明,虽然公办幼儿园比民办幼儿园科研机会相对较多,但是就其总量来说,教育部门给幼儿教师教育科研方面创造的实践机会并不多,因而幼儿教师也就很少能有机会体验教育科研所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教育科研能力的获得和提高是在教育科研实践中锻炼出来的,只有具体的教育科研实践,才能使教育科研知识转化为教育科研能力,据此我们可以知道被调查的幼儿教师教育科研能力薄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参与教育科研的机会少。

7.科研环境不佳

在问及“在业余时间您想要学习、科研,干扰或阻力大吗”时,28%的教师表示压力很大,经访谈得知,教师压力大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幼儿园的教学任务重;二是家庭的影响,在访谈中得知,有的教师处理家庭事务占用了不少时间,没有时间去考虑教育科研的事情;三是部分幼儿教师自己感觉水平、经验都有限,所以缺乏进行教育科研的信心。结合对部分教师的访谈得知,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公办幼儿园一般都有教师参与过教育科学研究,一些教师也发表过一些文章,也主持过幼儿园的相关课题,而对于条件相对落后的农村私立幼儿园,较少有教师参与专项的教育科学课题研究。在问及“幼儿园有没有科研奖励或鼓励措施”时,幼儿教师的回答表明,公办幼儿园有相关奖励政策,而私立幼儿园却没有。由此可见,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公办幼儿园与民办幼儿园在教师教科研能力建设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二、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幼儿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发展对策

1.加强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

调查结果显示,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师队伍的稳定性,试想连幼儿教师的稳定性都无法保障,教育科研就更加无法顺利进行。因此,加强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的稳定性,是保障幼儿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建设的首要因素。根据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幼儿教师学历偏低、非师范类专业教师比例较高、有的甚至是“半路出家”等现状,相关管理部门应首先建立幼儿教师准入机制,提高农村幼儿教师学历合格率。其次,政府相关部门应采取相应措施,吸引广大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到农村就业,或者对高素质人才降低准入门槛。最后,对在职的农村幼儿教师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快捷有效的师资培训,培训一支土生土长的幼儿教师队伍。培训应坚持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相结合、幼教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培训提高现有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培养与造就一支稳定而合格的、具有本土特色的幼儿教师队伍,这是保障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幼儿教育科研正常开展的基础。

2.让教师意识到教育科研就在教育教学生活中

由调查得知,广西少数民族农村幼儿教师虽然知道教育科研重要,但是并没有真正理解什么是幼儿教师的教育科研,要么认为那是高山仰止的“科学”,令人敬畏的“圣经”,要么认为平时工作忙,没有时间进行教育科研。其实幼儿教师的教育科研就在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生活中,只要平时多留心观察,多做记录,多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把自己和他人的教学经验进行分析、综合与概括,就是在进行科研。如果幼儿教师总是任务式地教学,对幼儿身边发生的任何事件都不去反思、总结,也从不做记录,那么这样的幼儿教师就不具备研究的意识和态度。另外,我们的教育管理部门在对幼儿教师教育科研建设方面的相关措施或培训缺乏针对性,应让广西少数民族农村幼儿教师意识到,教育科研写作不是为了追名逐利,而是为了让教师在活动中游刃有余,驾驭活动的能力更强 [1] ,提升幼儿教师观察的能力。幼儿教师的教育科研论文或课题也应来源于幼儿教师日常教育教学生活中,关注儿童、书写儿童,写自己的生活琐事,写自己的教研感悟,写教学故事,写你身边的人和事 [2] ,不要轻视生活琐事的写作。

3.公办幼儿园与民办幼儿园软硬件“一起抓”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了满足家长的需求,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民办幼儿园也如雨后春笋般发展了起来,民办幼儿教育成为了广西少数民族农村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管办园的体制是公办还是民办,教育科研都是幼儿教育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因此,教育管理部门除了要对公办幼儿园与民办幼儿园的硬件设备进行管理以外,还要对幼儿教师的教科研能力等软件“一起抓”。从调查情况来看,公办幼儿园无论是在硬件还是在软件的管理上都比民办幼儿园要成熟,公办幼儿园在教研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针对性和系统性不强,不能较好地解决教学的实际问题,而民办幼儿园在教研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无暇顾及科研建设。由于民办幼儿园在体制上实行市场化经营,自负盈亏,在其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孩子的发展与幼儿园盈利性冲突的问题,他们认为满足家长需求,争取到生源才是最重要的,至于科研方面可有可无,因为家长并不关注。因此,管理部门必须通过教研管理的途径,让民办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质量及规范化得到一定的保障,达到促进广西少数民族地区民办幼儿教育健康发展的目的。

4.建立“区域城乡幼儿园教研管理互助共同体”

从调研的结果看,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公办幼儿园与民办幼儿园的教育科研存在一定差距,公办幼儿园从教育科研制度到教研活动的开展,都比民办幼儿园要规范得多。民办幼儿园把焦点主要集中在迎合家长的需求以争取更多生源上,对于教育科研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因此,应由教育管理部门牵头,建立“区域城乡幼儿园教研管理互助共同体”,即一所教育科研力量较强、教研师资队伍较全的城市幼儿园与一所教研力量相对较薄弱的农村幼儿园之间,或者是一所公办幼儿园与一所民办幼儿园之间组成帮扶“一对一”,两所幼儿园定期召开教研活动,互派教师到对方幼儿园顶班等,把开放、互动的理念引入教研活动,让彼此的教研理念、教研管理、教研方法在交流中碰撞、升华。这也会让两所不同的幼儿园教师看到差距,有差距就会有压力,有压力就会有动力,让这种动力成为广西少数民族农村幼儿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提升的内在驱动力。同时,教育管理部门应起到监督作用,定期对农村公办幼儿园及民办幼儿园的日常教育活动的质量、规范性等进行检查,督促民办幼儿园活动的规范性。

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幼儿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普遍偏低,其中公办幼儿园与民办幼儿园教师科研能力存在差距。要提高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幼儿园教师的科研能力,必须要提高幼儿教师对科研的深入认识,帮助幼儿教师找到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式与写作方式。

【注:本文系2012年度广西教师教育立项课题“ 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幼儿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现状与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12JS049)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百色学院,广西 百色,533000)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