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农村返乡创业好项目范文

农村返乡创业好项目范文

农村返乡创业好项目

农村返乡创业好项目范文第1篇

一、我县返乡农民工就业的总体形势

去年下半年以来,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沿海相当一部分外向型出口加工企业关闭或停产,全国房地产业严重不景气,煤炭价格急剧下跌,矿山企业安全事故频发,导致我地相当数量的在外务工人员失去就业岗位返乡,不仅给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带来负面影响,同时也对农村的和谐稳定带来很大压力。据县人劳局劳务办的统计显示,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县返乡农民工的总数为***人,占全县外出务工总数的9.99%,截至3月27日,全县尚有5***名返乡农民工尚未重新就业,占全县外出务工总人数的7.97%。

县委、县政府及各乡镇党委政府对返乡农民工的就业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年初以来,采取了许多应对措施,一是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县劳务经济产生冲击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了对劳务经济的领导;二是通过召开大型劳务洽谈会,加大了有组织输出的力度;三是提前开工了一批本县的建设项目,积极与***项目方协调联系,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四是立足本地农村产业的发展,引导返乡农民工投入农村产业的规模化经营;五是创造宽松环境,指导、帮助一部分有头脑、有能力的返乡农民工创业,累计为返乡农民工创业提供小额贷款***万元;六是开展返乡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在调查中了解到,这些措施在乡镇和村级组织得以落实,已经取得或者正在显现效果。**、**、**、**等乡镇积极与***项目部联系沟通用工信息,认真搞好有意参与***项目的返乡农民工的报名统计工作。**、**、**等产业大镇积极引导部分返乡农民工从事畜牧、养殖等绿色产业的规模经营。**镇积极为返乡农民工回乡创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支持**村二组***利用10多年在外务工积累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回乡投资***万元建设**厂,建成投产后,可就地吸收返乡农民工130人。**镇**村采取组织返乡农民工参与***项目辅助工程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使返乡的农民工人人有事可干。从目前来看,农村的社会形势总体上是稳定的。

二、返乡农民工的要求和应当注意的几个倾向性问题

在调查中通过座谈走访了解到,目前返乡农民工对政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1、要求政府提供可靠的用工信息,继续加大有组织输出的力度。加强与***项目、***等建设单位的联系,使他们能够就地就近解决再就业问题。

2、部分打算留在家乡从事农村产业规模化经营的返乡农民工,希望政府在小额担保贷款和扶贫资金上加大扶持力度。

3、部分青年返乡农民工希望政府提供“订单式”就业培训,使他们能掌握一技之长,便于今后找到更好的就业岗位。

4、有回乡创业能力的务工能人要求政府对他们的创业给予招商引资同等的政策支持。

5、乡(镇)、村两级要求县上积极争取实施一批交通、水利、生态移民等农村基础建设项目,就地消化转移一部分返乡农民工。

同时,调查组在调查中也注意到当前在返乡农民工这个群体和乡镇工作中普遍存在一些倾向性问题:

1、缺乏对国际金融危机长期困难的应对准备,相当一部分返乡农工认为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很快就会过去,缺乏长期战胜困难的心理负荷。

2、依赖、等、靠思想严重。相当一部分返乡农民工回到家乡不愿回到土地务农,等待政府想办法安置他们,观望等待,坐吃山空。

3、对再就业薪酬的心理预期值过高,特别是原来在矿山企业打工的返乡农民工,现在大钱没处挣,小钱又看不上。本地有一天30-50元薪酬的工作不愿干。

4、乡镇对返乡农民工的底子不清,担心如实统计上报会自找麻烦,影响当年工作考核。因此造成有关返乡农民工的统计数据与实际情况不符,影响县上的宏观决策。

5、村级组织对返乡农民工的教育引导亟待加强。

三、我县返乡农民工再就业工作的几点建议

1、进一步提高对返乡农民工再就业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就业是民生之本,劳务经济收入在我县农民纯收入中占据绝对比重。农民工就业问题事关千万个家庭的生计,也事关全县农民能否持续稳定增收,大量返乡农民工没有正当稳定的职业,对社会稳定的负面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妥善解决好返乡农民工的就业问题,是当前保持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十分紧要的问题。全县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方面都要进一步提高对做好返乡农民工就业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进一步加强领导,强化措施,优化服务,切实解决好返乡农民工的就业问题,促进全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

2、认真调查摸底,掌握真实情况,以利于县上对返乡农民工再就业工作实施针对性的指导。我们在调查中掌握的返乡农民工的数据、情况与乡镇统计上报的数字、情况有较大出入,我们分析一方面与基础统计工作不实有关,一方面也与乡镇担心真实统计会自找麻烦、影响乡镇的考核有关。因此,建议县上拿出相应的办法,鼓励乡镇统计真实数字,上报真实情况,以保证县上根据真实情况做出相应的决策。建议在全县开展一次县不漏乡、乡不漏村、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的返乡农民工统计调查摸底,不仅要掌握真实数字,还要对返乡农民工的就业、创业、培训需求进行全面调查掌握。同时,建议解决村级劳务信息员的报酬问题,加强劳务信息和数据统计等基层和基础工作。

3、多措并举,妥善解决返乡农民工就业问题。解决返乡农民工就业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当采取“多条腿走路”的方法:一是加大有组织的输出力度,继续有组织输出一批。我县劳务经济的根本出路还在于扩大有组织的输出。因此,要继续坚持两眼向外的战略,既要密切与我县劳务输出老区的关系,又要扩大与新区的合作;既要发挥县乡两级劳动服务机构的枢纽作用,又要发挥务工能人的带动作用,千方百计扩大有组织输出。二是加大协调,借助***、***等重大项目建设消化吸收一批。当前,***项目建设业已开工,县乡两级要积极利用援建关系,与***建设承包单位达成合作意向,尽可能地吸纳本地劳务工从事非技术性劳务。同时,要力促***项目尽早开工,吸纳一批返乡农民工。三是要加大本县建设项目的争取力度,利用农村交通建设、水利建设、生态移民、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就地就业一批。四是绿色产业转移一批。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和林权制度改革,鼓励务工能人回乡参与绿色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兴办绿色企业,就地转移一部分返乡农民工。同时,要用好扶持政策,扶持部分返乡农民工发展规模种植和养殖。五是组织技能培训一批。教育引导青年农民工不要逆势而动,盲目外出,在全社会就业岗位不足的情况下,加大有组织的技能培训力度,让他们潜下心来,学习掌握一门劳动技能,为今后外出谋取更好的工作岗位打好基础。要加大培训力度,优化培训科目,提高培训质量。由于我县人人技能工程启动于200*年,在200*年以前初高中毕业的学生大部分没有接受过职业技能培训,建议加大对这部分人的培训力度,使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在培训期限的安排上,多办短班。在培训科目上,应当采取“菜单式”培训,市场需要什么工种我们就培训什么科目,学员要求培训什么科目,我们就培训什么科目。在培训内容上,应适当减少理论,增加实际操作技能的培训内容。使广大适龄青年只要经过培训,就能成为一名熟练工人。六是扶持创业带动消化一批。要着力创造更好的环境,提供更好的服务,鼓励在外闯荡多年,具有一定经济头脑和创业能力的能人回乡创业,带动消化一部分返乡农民工。

4、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积极为返乡农民工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首先,对返乡能人创业在领导上给予高度重视,对投产后可以达到规模以上企业标准的,在领导精力上应当同招商引资一样重视,实行一个企业一个领导包抓,一套班子服务,召开现场办公会议,切切实实地为企业办实事、解难事。其次,县上应制定针对返乡农民工创业的优惠政策,以招商引资的同等待遇对待务工能人返乡创业,在项目申报、用地审批、资金信贷、税费减免、供水供电等各方面进行扶持;建立创业服务“联动机制”,做到手续从简,收费从低,办事从快,服务从优,为返乡农民工创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指导。第三,要有一定的组织形式,建议适时组织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召开座谈会和项目对接会,宣传县上的优惠政策,鼓励有一定资金规模和技术实力的返乡人员独资或联办企业,为返乡农民工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农村返乡创业好项目范文第2篇

本次调查主要是针对六盘水辖内7个有代表性的行政村的80位返乡农民工开展的。

对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实证分析

返乡农民工创业积极性普遍较高,但真正具备创业能力的较少。在被调查的80位返乡农民工中,认为“只要政策优惠、资金到位、创业环境良好,就打算2009年留在家乡自主创业”的有58位,占比72.5%。但是在回答“您有何技术?有什么较好的创业项目?项目的创建和发展需要投入的资金大概多少?该项目的市场前景如何?创业可能会遇到的风险大概有哪些?”等问题时,只有6位返乡农民工能完整地回答出上述问题,占比7.5%,有18位返乡农民工能回答出部分问题,占比22.5%,其余34位返乡农民工虽然有创业想法,但几乎不能回答出上述问题。调查显示,虽然返乡农民工创业积极性普遍较高,但拥有创业技术、具备创业头脑、创业思路清晰的返乡农民工很少,需要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对有创业积极性的返乡农民工给予技术培训和创业项目的引导。

创业项目的选择多样化,但仍以种养业为主。调查显示,在58位有创业积极性的返乡农民工中,选择种养业(种树、种蔬菜、养鸡、养猪、养牛等)的有40位,占比68.97%;选择服务业(在农村开超市、买车跑运输等)的有7位,占比12.07%;选择加工业(办修理厂、组装农用机具等)的有6位,占比10.34%;选择其他行业的5位,占比8.62%。

创业环境有待完善,增加了返乡农民工的创业难度。被调查的80位返乡农民工在回答“您认为创业受到的制约因素有哪些?”时,有75%的人都回答主要是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制约:一是融资难,二是办理有关手续审批难,三是交通不方便,四是对生产产品的市场供求情况不是很了解。

返乡农民工创业对金融需求的实证分析

创业资金缺口大,资金来源渠道较窄。在58位有创业积极性的返乡农民工中,认为除自有资金外,资金缺口在50%以下的占21%,资金缺口在50%~70%之间的占43%,资金缺口在70%以上的占36%。在回答“您通过哪些渠道来填补创业的资金缺口?”时,有80%的返乡农民工把通过农村信用社贷款作为主要的资金来源渠道。其中,只选择从农村信用社贷款的占51%,只选择靠亲朋借款的占8%,同时选择农村信用社贷款、民间借贷、亲朋借款的占41%。

返乡农民工贷款难与银行难贷款的矛盾突出。调查显示,85%的返乡农民工认为向农村信用社贷款难。贷款难的原因:一是缺乏必要的抵押担保,二是银行贷款利率偏高,三是对银行的信贷政策和条件不清楚,四是所在乡镇没有金融机构。我们通过调查当地农村信用社得出的结论是,农信社很想贷款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但能达到信贷条件的返乡农民工很少,主要原因:一是由于农民住房无产权证,土地不能作为抵押,而农民除了土地、住宅外,基本没有其他财产可以作为抵押。二是农民工流动频繁,银行担心万一农民工创业失败后再长期外出务工,给收贷收息增加难度。三是对农民工创业风险把握不准,对发放信用贷款态度审慎。

加强对返乡农民工创业及金融支持的政策建议

农村金融机构要加大对返乡农民工的信贷支持力度,创新符合农民工返乡创业特点的金融产品,切实解决创业资金难的问题。

积极探索符合农村实际情况的贷款抵押担保方式,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及返乡农民工贷款难的问题。一是通过制度创新,完善抵押担保方式,扩大抵押担保的设定范围。二是创新多种担保抵押方式。如由政府牵头,组建农户联保贷款协会;以县、乡两级政府财政出资为主,创业农民工出资为辅,组成返乡农民工创业信用贷款担保基金等。三是探索林权抵押、养殖水面使用权抵押、耕地抵押等农业经营权抵押的新模式。四是已经建立了信用村镇的地区,农村信用社应对返乡农民工信用状况进行及时深入的调查了解,并给予授信评级后发放贷款证,以方便其贷款创业。

扩大农村金融网点覆盖面,同时鼓励在农村地区创建微型农村金融机构,最大限度地满足返乡农民工创业的金融服务需求。六盘水辖内截至目前还有40个乡镇没有任何金融网点,占全辖乡镇总数的40.82%。地方政府应对在边远乡镇设立网点的农村信用社或农业银行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以鼓励其在边远乡镇设立网点。同时鼓励在农村引入农村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农村资金自立服务组织等微型金融机构,以加强对农户和返乡农民工的金融服务。

农村返乡创业好项目范文第3篇

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已波及到实体经济,发达地区部分企业生产经营遇到困难,导致我县部分农民工失业提前返乡。为妥善解决好返乡农民工的就业问题,有效促进农民增收,维护社会稳定,现就做好返乡农民工工作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返乡农民工工作

农民工工作直接关系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关系到我县经济发展、和谐太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近来我县部分农民工已经失业返乡,春节临近,还有相当数量的农民工将集中返乡。对此,各地、各部门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做好当前农民工工作作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切实抓紧抓好。要研究制定本地、本部门涉及农民工管理服务的种种促进政策,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推动农民工各项工作扎实开展。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要坚持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分管负责同志具体抓,明确专人负责,层层落实责任,采取切实措施,切实将农民工作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农民工统计监测网络,深入调查研究,全面掌握情况。建立动态基础台帐,全面掌握返乡人员的生产生活情况,及时摸清农民工返乡原因、技能特长、就业需求、培训需求和创业意愿等信息,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为有针对性地做好各项服务工作奠定基础。

春节期间,各地、各部门要根据返乡农民工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组织新农村建设结对帮扶单位开展“送温暖、献爱心”等形式多样的走访慰问、结对帮扶活动,及时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返乡农民工手中。通过送大米、棉被等生活用品,确保生活困难的返乡农民工不挨冻、不受饿;通过送资金、送项目,帮助返乡农民工尽快发展生产;通过送政策、送信息,鼓励引导返乡农民工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带动就业、促进发展。

二、强化返乡农民工就业培训

各有关部门要整合各种培训资源,依托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农民创业培训、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等培训项目,大力开展农民工专业技能培训,开展法律法规、政策和维权等知识培训。要紧紧围绕本地用工需求和人力资源市场供求信息,开展定向、订单式培训和岗前培训,提高农民工职业技能,增强农民工就业能力、职业转换能力和自主创业能力。在2009年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阳光工程任务未下达之前,各地可提前组织返乡农民工的培训。

各农民工定点培训机构要结合县城经济发展、农业开发项目等,根据返乡农民工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科学设置专业和课程,确保培训质量。对青年农民工开展劳动预备制培训,适当延长培训时限,强化职业技能实训,使其至少熟练掌握一项职业技能。对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年返乡农民工,鼓励引导其参加一年以上的中等职业教育,取得初中级以上职业资格,实现稳定就业。

三、促进返乡农民工就业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采取积极的就业政策,广开农民工就业门路。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增强吸纳农民工就业的能力。帮助县经济开发区和乡镇工业集聚区企业创造更多的工作岗位,尽可能吸纳有一技之长的返乡农民工就业。加强和输入地的沟通协作,开展有组织的培训就业和劳务输出,为农民工外出务工开辟可靠的就业渠道。结合新农村建设,创新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机制,采取以工代赈、以奖代补等多种形式,组织引导返乡农民工积极参与村村通工程、沼气工程、灾后重建、农田水利建设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教育、文化、卫生、计生等农村公益事业建设项目,优先为返乡农民工提供建设岗位。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大力扶持农产品精深加工,支持农村中小企业发展,最大限度吸纳农民工就近就地转移就业。

县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多渠道收集各种市场供求、实用技术、致富途径、就业需求等信息,及时通过电视、报纸、网络、公开栏等信息窗口进行宣传,开展就业推荐,积极为返乡人员搭建信息交流平台,提供更多的就近就地就业和创业的机会。精心组织开展家庭困难的返乡农民工就业援助活动,为每一位援助对象免费提供一次职业指导、三个就业信息,重点做好农村“零转移农户”就业援助工作,努力实现“零转移农户”至少有一人实现就业或转移就业。

加强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管理和服务,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积极推进土地承包纠纷调解仲裁工作,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违法流转的农民工承包地,农民工要求退还的要坚决退还;对依据口头协议等方式进行短期流转又有流转合同的,可依法由双方协商解决;双方有纠纷的,可通过法律程序解决。

四、鼓励支持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积极引导积累了一定资金、有一定职业技能和创业能力的农民工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在用地、收费、信息、工商登记、纳税服务等方面,降低创业门槛,给予农民工返乡创业更大的支持。推进联合审批、“一站式”服务、限时办结和承诺服务,开辟农民工创业“绿色通道”。建立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和创业示范基地,通过引导农民创业致富,带动更多外出务工人员实现就业。

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一系列农民工优惠政策,采取切实措施鼓励支持农民工自主创业。金融机构要加快推进农村信用工程建设,拓宽农户小额信贷和联保贷款覆盖面,放宽小额担保贷款条件,积极给返乡农民工发放小额担保贷款,帮助其解决创业资金困难。

春节临近,大量太湖籍在外工作创业人士回家探亲。各地要充分发挥这些成功人士的示范作用,在乡镇村设立“农村讲坛”,请回乡创业成功人士和能人向返乡农民工和广大农民宣传介绍外地好的做法和创业经验,满足其对知识和信息的迫切需求,激发其创业热情。“农村讲坛”要设在基层,并与创建乡村文化活动中心有机结合,与新型农民培训和农民工党员教育培训有机结合。

农村返乡创业好项目范文第4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省、九江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培育就业创业主体,拓展就业创业空间,加强就业创业服务,以农民工“务工、务农、创业”带动就业,不断激发农民工的就业创业激情,充分发挥农民工就业创业带动效应,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加快我镇经济和社会发展步伐,促进全镇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贡献。

二、目标要求

1、做好本镇现有企业的对接服务工作,创造就业岗位,解决农民工就近就业。

2、加大招商引资和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通过引进项目尤其是农业深加工项目,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农民工的就业岗位。支持、指导和帮助返乡农民工及在外地创业的本籍业主回乡投资创办企业和从事农业开发。

3、制定具体措施,引导有技术、有资金、有创业能力的农民工回乡创业,实现农民工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

三、具体措施

1、优化返乡农民工创业环境。积极推进“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运营模式和本镇工业小区建设,鼓励返乡农民工积极创办企业和参与农业产业基地建设,为返乡农民工就业提供合适岗位,对已成规模的种、养、加等龙头企业积极申报农民工创业信贷,加大扶持力度,镇、村干部实行“结对”帮扶,增强发展后劲。

2、加大农民工培训服务。为农民工提供免费培训,为企业发展培训员工,降低企业生产运营成本。年内开办四期针对本市企业发展需要的返乡农民工培训班,增加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的技能,促进返乡农民工就近就地就业。

3、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实现农民工就地就业。巩固和发展粮、棉、油、麻、生猪传统产业,做强小龙虾、山药特色产业,壮大林果业。引导和鼓励农民依法流转土地、山场,发展规模经营,同时吸纳返乡农民工积极参与农产品营稍和从事农业开发,促进劳动力就地就业。

4、成立行业协会,实现农民自主创业。引导有能力、有市场、会经营的返乡农民工从事农副产品流通,组建营销队伍,并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使运作规范、规模较大,效益较好的专业协会组织带动农产品的流通。

5、抓好镇、村挂点帮扶工作。镇、村要把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作为帮扶工作重点。发挥各自的优势,在政策上给予宣传落实,在市场信息上跟踪服务。每个村要选择1-3名懂经营、有能力的返乡农民工作为帮扶对象,建立返乡农民工联系帮扶制度,为他们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为其创业和再就业开辟新渠道。

6、实施“绿卡”制度。对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提供“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办结”的高效便民服务。通过镇便民服务中心和村务公开栏及时市场信息、项目开发、项目推介、创业培训、小额贷款、跟踪服务等一条龙服务,激发农民工创业就业热情。

7、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加大对返乡农民工创业先进典型、先进经验的宣传,大力弘扬返乡农民工创业精神,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鼓励更多有志之士回乡创业,拓展就业空间,创造就业机会。

农村返乡创业好项目范文第5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省、九江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培育就业创业主体,拓展就业创业空间,加强就业创业服务,以农民工“务工、务农、创业”带动就业,不断激发农民工的就业创业激情,充分发挥农民工就业创业带动效应,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加快我镇经济和社会发展步伐,促进全镇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贡献。

二、目标要求

1、做好本镇现有企业的对接服务工作,创造就业岗位,解决农民工就近就业。

2、加大招商引资和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通过引进项目尤其是农业深加工项目,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农民工的就业岗位。支持、指导和帮助返乡农民工及在外地创业的本籍业主回乡投资创办企业和从事农业开发。

3、制定具体措施,引导有技术、有资金、有创业能力的农民工回乡创业,实现农民工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

三、具体措施

1、优化返乡农民工创业环境。积极推进“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运营模式和本镇工业小区建设,鼓励返乡农民工积极创办企业和参与农业产业基地建设,为返乡农民工就业提供合适岗位,对已成规模的种、养、加等龙头企业积极申报农民工创业信贷,加大扶持力度,镇、村干部实行“结对”帮扶,增强发展后劲。

2、加大农民工培训服务。为农民工提供免费培训,为企业发展培训员工,降低企业生产运营成本。年内开办四期针对本市企业发展需要的返乡农民工培训班,增加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的技能,促进返乡农民工就近就地就业。

3、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实现农民工就地就业。巩固和发展粮、棉、油、麻、生猪传统产业,做强小龙虾、山药特色产业,壮大林果业。引导和鼓励农民依法流转土地、山场,发展规模经营,同时吸纳返乡农民工积极参与农产品营稍和从事农业开发,促进劳动力就地就业。

4、成立行业协会,实现农民自主创业。引导有能力、有市场、会经营的返乡农民工从事农副产品流通,组建营销队伍,并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使运作规范、规模较大,效益较好的专业协会组织带动农产品的流通。

5、抓好镇、村挂点帮扶工作。镇、村要把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作为帮扶工作重点。发挥各自的优势,在政策上给予宣传落实,在市场信息上跟踪服务。每个村要选择1-3名懂经营、有能力的返乡农民工作为帮扶对象,建立返乡农民工联系帮扶制度,为他们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为其创业和再就业开辟新渠道。

6、实施“绿卡”制度。对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提供“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办结”的高效便民服务。通过镇便民服务中心和村务公开栏及时市场信息、项目开发、项目推介、创业培训、小额贷款、跟踪服务等一条龙服务,激发农民工创业就业热情。

7、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加大对返乡农民工创业先进典型、先进经验的宣传,大力弘扬返乡农民工创业精神,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鼓励更多有志之士回乡创业,拓展就业空间,创造就业机会。

农村返乡创业好项目范文第6篇

鼓励扶持农村妇女创业就业,是惠及农村妇女民生和发展的重要工作,是实现农村女劳动力转移升级的一个重要途径。受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劳动力成本上升、县域经济发展的需求等因素的影响,县委县政府连续多年出台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相关政策。不少农村妇女响应政府号召返乡创业就业,然而通过调研发现,__县返乡妇女在创业就业方面仍然存在主动意识不强,基本技能匮乏、启动资金不足等一些现实问题。要扶持、支持返乡妇女创业就业,必须进一步完善帮扶机制、扩大技能培训渠道,为她们创业有力的创业条件,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

关键词:农村妇女 创业就业 困境

鼓励和扶持农村妇女创业,符合“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总体要求,符合 “创业带动就业”总体部署,是实现农村女劳动力转移升级的一个重要途径,是促进农村妇女增收的长远之策。近年来__县劳动用工需求明显增加,据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__县农村劳动力总量为41.88万人,转移劳动力30.01万人。[1]在全县劳动力转移中,超过一半为农村妇女,由此可见农村女劳动力已成为全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县委县政府连续多年出台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相关政策,县妇联联合相关部门连续四年召开返乡妇女动员座谈会,呼吁外出务工妇女回乡工作,缓解留守儿童亲情缺失。在此前提下,为进一步了解和掌握返乡妇女就业创业的现状及需求,保障妇女的就业和劳动权益,有针对性地提出妇女创业就业的建议对策,近期笔者采取座谈访问和抽样调查相结合的形式对我县近两年内15个镇区返乡妇女创业就业情况开展了调研。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1、创业就业情况:从调查情况看,返乡的妇女多以居家务农为主,能够自主创业的比例有限,能够创大业的返乡女性更是微乎其微。调查中15个镇区共有319名农村妇女返乡,其中自主创业30人,仅占9.4%;回家务农17人;近70%妇女继续去工厂打工;16.3%的妇女以照顾孩子和家庭为由返乡,不再外出工作。

2、创业领域选择情况:从调查中可以看到,妇女创业以从事三产和传统行业较多,基本分布于餐饮、商贸、农产品加工、专业合作养殖、家政服务等,达65%;从事工业生产制造、加工等仅占35%。

3、返乡妇女年龄构成:中青年居多,返乡平均年龄为33岁,最大为47岁。调查显示,超过72%的返乡人员集中在35-40岁。返乡妇女在30-35岁选择创业的最多,占45.5%;其次为35-40岁,占29%;30岁以下和40岁以上开始创业的人数相对较少。

4、返乡原因主要有:一是返乡工作可以照顾到家庭,超过254名的妇女认为回乡有利于家庭稳定;二是受到经济形势影响,某镇有47名返乡妇女从沿海某省份电子加工厂回到县城重新找工作;三是寻求自身发展,16名返乡妇女认为回乡发展比在外打工有发展前景,四是其他因素,有2名返乡妇女因常年在外打工导致身体健康出现问题返乡休养。

一是组织领导。2009年县妇联专门下发《全县妇联干部联系帮扶返乡女农民工活动实施方案》,在全县妇联系统中开展妇联干部联系帮扶返乡女农民工活动。自2011年春节期间起,县妇联计划五年连续开展针对返乡女农民工的“回归”工程,发放《给返乡姐妹们的一封信》,动员返乡妇女回乡就业创业,改善留守儿童生存困境。

二是宣传动员。为加大宣传力度,以亲情呼吁外出务工妇女返乡就业,县妇联排演的多个剧目如校园心理剧《我多想》表达了留守儿童渴望亲情回归的期盼,视频短片《无言的等待》真实展现留守儿童生存现状。在“春暖回家”2015返乡创业就业座谈会上,星星点灯留守儿童合唱团演唱的《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歌曲更是表达了孩子对于父母返乡的愿望,通过计算“亲情账”和“经济账”,呼吁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

三是摸底调查。2014年底,县妇联开展返乡女农民工就业状况调查。组织各镇妇联利用春节期间开展问卷调查,通过走访村(社区)、组、户,及时准确掌握了返乡女农民工的基本情况。结合她们现有的工作技能,帮她们分析发展项目,鼓励他们创业。通过走访,对返乡女农民工在生产生活上面临的实际困难,积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县妇联主动介入__镇广全电子厂、创世纪鞋业有限公司__湖镇__村加工点的厂房和道路难题,成功解决资金和场地困难。

四是资金支持。与财政局、人社局、工行、农商行等单位协调,优化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贷款工作流程。重点关注返乡女农民工创业,加大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发放总额,自2010年起,县妇联共发放小额担保贷款4033.5万元,受益人群达630人,其中为返乡妇女创业放款近200万元。在妇女小额担保贷款的帮助下,返乡女大学生__成功扩大产品经营范围,不仅成立自主品牌,还拥有一家皇冠淘宝店和两家实体店。

五是指导服务。利用返乡座谈会,县妇联邀请县人社局、农商银行相关负责人就返乡创业就业人员关心关注的创业就业问题进行了政策解答。春节期间,县妇联联合人社局召开返乡女农民工专场招聘会,仅2015年就有830名返乡女工达成就业协议,__、__、__湖等多个乡镇在镇区范围内开设招聘分会场,助推返乡农民工在“家门口”就业。__镇着力打造“暖冬行动——我们就在你身边”项目,通过座谈会、订单式培训、技能再提升等多举措帮助返乡女工就业。近三年,县妇联召开的“好__嫂”培训班累计为有意愿从事家政服务的150多名返乡妇女提供免费的技能培训,各镇妇联通过开设高效农业、缝纫工、装饰美工等多项技能培训班,培训返乡女工近千人。在引导返乡妇女创业工作中,县妇联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问题有:返乡后,不少返乡妇女希望就近上班,而乡镇中龙头企业、示范基地、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规模偏小,带动能力还不够强;返乡妇女的整体文化素质偏低,选择的项目科技含量不高,给规模化发展、专业化经营带来了一定困难,妇女创业就业的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具体表现在:

1、创业基本能力欠缺。从现代管理学出发,一个合格的创业者应具备自信、坚韧、冒险精神、行动能力、商业头脑、学习能力这样一些特点。实际通过走访了解,绝大部分的返乡妇女在这些要求上远没有达标,学习能力偏弱决定了其创新能力无法大幅度提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她们的创业热情,即便想创业,所投资的项目仍围绕传统项目上做文章,主要从事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的社会服务业、种养殖业、技术要求不高的加工业等。管理经营模式仍显粗放,缺乏现代化管理,导致企业效益有限,规模层次不大。部分返乡妇女存在被动的“等靠要”、从属依赖思想,加之社会舆论不能给予正面的评价,家庭不能给予理解支持,严重抑制了她们创业的热情和激情,致使内在的活力动力不足。

2、创业启动资金不足。资金不足是返乡妇女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障碍。返乡妇女在投资创业时往往比较谨慎,初始资金来源于个人积蓄和劳动收入,或者通过亲朋借贷或民间借贷。在部分妇女所发展的项目中,投资规模很小,缺乏扩建的资金。特别是一些投入小,起效慢的项目,很难得到金融部门大量的扶持资金,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返乡妇女创业进程,影响了创业热情。在返乡妇女中,一部分人员已经年过50,受到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办理条件的限制,返乡妇女能够获取的扶持力度有限。

3、创业信息获取不畅。好的创业项目是女性创业成功的首要因素,大部分计划创业人员也表明想创业,但缺乏获取真实有效信息的创业项目的途径,同时也对整个中国市场发展缺乏了解,一时难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创业项目。很多创业者感悟到创业之初很茫然,为了生存而创业,但一无技能,二无经验,只能边干边摸索,走了不少弯路,使她们时常出于一种有想法而无行动或者有行动而无方向的版盲目阶段。

4、缺乏创业就业技能培训。大多数需创业就业的女性劳动力因缺少系统的就业知识和劳动技能的专业培训,其素质能力难以适应就业岗位需要。在有创业意愿的被调查妇女中,只有32%的人有明确的创业计划或项目。即使有创业计划和创业项目的妇女,对项目的执行能力也不强,停留在想法阶段的人比较多,付诸实施的比较少,普遍存在着社会经验不足、驾驭市场能力不强等问题。

5、返乡妇女承担的家庭负担过重。在2001年中国女企业家发展报告中也曾提到女性在家庭中承担了更多的家务负担。尤其是农村家庭,返乡妇女不仅要独立承担家庭重担,同时还要创业,是有较大困难的。家庭环境的支持与否也是返乡妇女能够创业成功的重要因素,很多情况下,女性创业过程收到来自家庭的阻力更多表现为繁重的家务劳动、照顾孩子及家庭成员的支持性是否足够,这无形中加大了创业压力。

6、支持扶持政策不够。返乡妇女回乡的主要动力一方面是创业政策好,另一方面则是兼顾家庭。各部门缺乏针对妇女创业就业系统性的创业指导扶持,在提供创业信息和指导,营造创业的舆论环境和文化氛围,整合社会资源为妇女创业就业服务等方面还不够规范、细致,相应的服务机构也不够健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妇女创业就业的效率和质量。返乡妇女可选的创业项目大多为在家门口创业,因此县乡两级配套设施的完善和政府支持力度有待加强。

促进妇女创业就业是扩大内需、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是推进女性素质提高、地位提升、争做贡献的重要保障,经深入思考,笔者认为,应在三个方面做文章,为妇女创业就业送去“及时雨”。

一是健全创业就业培训体系,提升妇女素质。一方面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妇女人群,开展不同类型的培训;面向就业意愿的妇女,要给予必要、系统、全面的创业培训和技能培训,使之尽快掌握一定的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的能力;面向初始创业者,开展针对性的业务培训,帮助其改进技术,改善管理,提高效益;面向多次创业者,开办更多创业讲座及相关课程,邀请专家、企业家前来授课,专门指导,进一步提高其经营管理水平,引领企业向更高层次发展。另一方面要把妇女创业培训纳入政府公共就业技能和公益项目社会化购买服务中,鼓励、支持和协调社会各方参与。各级财政要安排创业培训专项经费,建立“政府买单、妇联领办、群众受益”的教育培训机制。

农村返乡创业好项目范文第7篇

一、回流返乡情况

二、积极应对危机促进就业措施

(一)摸清底数,建立台帐。一是建立了县、镇、村三级联动,做好返乡农民工情况统计调查,并实行旬报制度。二是对返乡农民工进行动态监测管理。三是以镇乡为单位召开返乡农民工座谈会,掌握返乡农民工的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等基础信息,建立了返乡农民工人员基础台帐,做到对返乡农民工收入状况、家庭情况、就业意向、技术素质、安置去向“五清楚”,为推进返乡农民工转移就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提供培训、促进就业。一方面组织开展技能培训,通过技能培训,千方百计提高农民工的素质和技能,掌握“一技之长”,增强就业能力。充分发挥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职业技能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再就业培训”等现有培训资源,全方位,多渠道开展培训,建立培训与就业挂钩的机制,现已培训农村劳动者2413人。另一方面鼓励返乡人员参加创业培训。将农民工参加创业培训纳入就业再就业培训补贴范围,按规定享受免费创业培训,通过创业培训,帮助返乡农民工增强创业信心,强化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能力,现有170名返乡农民工参加了创业培训。

(三)“三送”到家,春暖人心。春节期间,组织开展了以“送岗位、送培训、送健康”为主要内容的关爱返乡民工专项行动。专门制作发放了5000个装有岗位卡

、培训卡、健康卡的“关爱返乡民工春节礼包”,使广大返乡民工切身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爱之情。通过此次活动,把3000多个岗位送到了返乡农民工的手中,使1050名返乡农民工在家门口轻松地找到了工作。

三、农民工创业措施

(一)组建创业工作机构,指导和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

为进一步加强对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的领导,**县调整了农村劳动力开发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负责全县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统筹协调和指导工作,并将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作为发展劳务经济和招商引资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政府目标管理体系,定期督查考核。县劳动保障、发展改革、建设规划、土地管理、农委、商委、科技、财政、卫生、金融、工商、税务、扶贫等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加强督查,形成合力,确保涉及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各镇乡也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加强工作力量,积极开展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指导、协调工作。

(二)规划创业基地,出台优惠政策,构筑平台“引凤还巢”。

在**工业园区内建立“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各镇乡在规划小城镇建设中预留部分土地用于农民工返乡创业,集中打造农民工“返乡创业一条街”和“创业超市”,引导返乡创业农民工集中经营、聚集发展。把返乡创业农民工纳入招商引资范围,与外地客商享受同样的优惠政策,进入园区的返乡创业农民工享受园区的所有优惠政策。具体享受的优惠政策为:一是对农民工返乡创办的企业,在登记注册后,3年内按规定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由财政部门安排返还给企业,支持企业进一步发展;二是对返乡创业农民工从事个体经营的,适当提高营业税的起征点,对不征营业税、增值税且经调查核实无应纳税所得的,不征收个人所得税;三是支持返乡创业农民工从事个体经营,年内现行政策规定应缴纳的各项地方行政事业

(三)设立专项经费为创业者提供资金支持

进一步完善和加大小额担保贷款实施力度,将贷款对象扩大到返乡农民工,贷款额度个人贷款扩大到5万元,并对返乡农民工创办企业贷款额度扩大到80万元,并享受80%贷款贴息的政策优惠。

(四)依托创业培训为创业者提供智力支持

依托syb创业培训项目,对有培训需求和创业愿望的人员大力开展创业培训,以此来提高创业人员的素质,使广大创业者不仅想创业、敢创业,还要能创业、会创业、创成业。截止目前,已成功开办7个班170人创业培训,其中80人正在筹备创业,计划吸纳600人就业。同时结合实际情况,立足本地资源,大力发展种养殖业,引导他们搞大棚蔬菜、西瓜,开办养猪、鸡、鸭、羊、鱼、蚕等农村服务项目养殖场,实现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目前,已有10家大棚、33个养殖场诞生,共解决400余名返乡农民工就业。

四、加强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的建议

(一)加强统计调查。落实好统计旬报制度,强化统计责任,深入基层,对返乡农民工建立台帐,实行动态统计。全面掌握年龄结构、技能专长、就业需求等信息,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信息库,实行分类管理,提高工作的针对性。

(二)开展就业援助。一是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将返乡农民工纳入免费服务范围,提供职业指导、职业介绍、职业培训的“一站式”就业服务。二是把返乡农民工中的转移就业困难户纳入就业援助对象。三是以“三送”活动为契机,把岗位、政策、培训及时送到返乡农民工家门口。四是广泛收集县内外用工信息,适时举办专场招聘会,搭建劳动力市场供求平台,有效促进返乡农民工再就业。

(三)开拓就业市场。按照“外拓市场、内挖潜力”的思路,千方百计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农民工再就业。对外,充分发挥劳务部门、中介组织和劳务经纪人作用,支持他们分赴全国用工输入地,收集用工需求信息,开拓新的就业岗位,帮助有外出意愿的返乡农民工再次外出就业。对内,深挖就业潜力,在新农村建设、民生工程建设等项目中,安排返乡农民工就业。

农村返乡创业好项目范文第8篇

____县现有农村劳动力10.8万人,外出务工年均6.5万人左右。近两年,受经济下行和政策调控的影响,沿海及发达城市一些资本少、技术装备程度低的企业陆续停产或倒闭,在外务工人员就业受到不同程度地影响和冲击。如何做好返乡农民工就业工作,成为影响我县当前发展与稳定的重要问题。近期,笔者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就促进返乡农民工就业提出几点建议。

一、我县农民工就业情况分析

(一)返乡农民工逐年增多。一是由于发达城市企业受经济下行和政策调控影响,部分企业停产倒闭,出口生产企业订单减少,企业遭遇困难,不得不裁员,而城市生活费用较高,被解雇的农民工大部分选择返乡;二是受待遇低下的打击,不少民工在城里居无定所,职业稳定性差,生活压力加大,萌发回乡念头;三是受惠农支农政策影响,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提高,面对就业压力,许多农民工选择返乡从事农业;四是一些农民工经过数年打拼,积累了一定规模的资金,掌握了一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重返家乡进行二次创业。

(二)返乡农民工就业压力增大。一是受土地资源限制,我县农业经济的现状不能容纳,也不需要这么多的劳动力同时就业;二是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我县许多农民从高山搬迁到城镇、社区集中居住,原耕地无法耕种,为这一部分群众增加新的就业机会成为当前工作的重点之一;三是我县一些重点建设项目陆续完工,原本就近务工的农民必须寻求新的就业岗位。

(三)农民工就地创业人员增多。调查表明,部分返乡农民工不愿再外出,希望在本县经济发展中寻找就业岗位和创业机会,不想再务农,由于在外务工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技术和资金,想在家乡自主创业,搞一些特色种植、养殖业以及创办企业和从事个体经营。各镇涌现出了一批在本地搞种、养殖的农民工,以传统养殖业养猪、鸡、羊为主,也有部分从事梅花鹿、孔雀、野猪等特色养殖,这部分人具有创新性思维和开拓精神,积极关注市场和信息,具有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目标,期望政府能够在资金、技术和信息上多给予扶持。

二、目前我县促进返乡农民工就业采取的主要措施

面对复杂就业形势,我县采取多项举措,帮助农民工就近就地就业和外出转移就业,已初见成效。

(一)强化就业服务,让农民工就业有门路,求职有信息。针对农民工节前返乡时间提前的情况,一方面,加强劳务合作和交流,在输出地和输入地之间搭建劳务对接平台,强化信息搜集和工作,举办大型专场劳务招聘洽谈会、启动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组织引导农民工有序外出。截至全县共举办8场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6500个,1580名求职人员与企业和用工单位达成用工协议。另一方面,大力开发本地就业岗位,促进返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开发县内公益性岗位,吸纳安置返乡人员就业。借助“十大工程”、狮子山开发等重大项目的实施建设高潮的机遇,搞好本县企业和用工单位与农民工供需对接,农村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与农民工供需对接,以项目带动返乡农民工就业。目前,就地转移就业近1.3万人。

(二)开展大规模的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针对金融危机对企业用工需求带来冲击的影响,加大财政投入,扩大培训规模,按照“新增劳动力一个不少”、“返乡人员一个不闲”的要求,组织返乡农民工大力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技能和创业培训,解决目前岗位需求和劳动力技能不相匹配的问题,优化劳务产业结构,提高农民工市场就业创业能力,推进转移就业和提升创业能力。今年以来,全县已开展计算机应用、电子电工、电气焊、电动缝纫、风味小吃等专业的职业技能培训2236人。

(三)搭建创业就业服务平台,提供项目推荐、创业指导、跟踪服务等全方位的创业服务。在资金、场地、证照办理、经费等方面给予优惠。县上设立专门的创业服务机构,健全县、乡、村三级创业就业和劳务经济组织领导服务体系,加强组织领导,从项目论证、项目孵化、项目落实、开业指导等各个方面搞好服务,指导、帮助返乡农民工选好、选准创业项目,实现自主创业,通过自主创业实现就业,今年全县已累计发放小额创业贷款2615万元,扶持创业423户。

三、促进返乡农民工就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劳动力就业盲目性大。往年外出务工的农民工在节后返城、返厂的时间都比较规律,但近两年不少返乡农民工对节后出行方向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有的还处于观望状态。城市企业对农民工的用工数量有所扩大,但农民工的工资需求与就业供求矛盾比较突出,导致一些务工者因未找到工作又再次返乡。

(二)劳动力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主要是现有农村劳动力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专业技能等与劳动力市场的实际需求存在较大差距。部分有技术的人员受经济波动影响相对小,即使失业也能很快重新找到工作,而技术单一或无一技之长的人只能回家观望。从我县农民工外出务工的调查情况看,大部分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属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少数人掌握部分专业技能。由于文化程度偏低又缺乏专业技能,加之人生地疏,在竞争中与城市劳动力相比明显处于劣势,农村劳动力缺乏就业竞争力。

(三)返乡农民工对政府给予就业方面的支持表现出较高的期待。通过走访调查,在就业问题上,一是农民工期望政府在就业门路上予以帮助,特别是提供就业岗位。在宏观环境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农民工更希望得到来自政府及有关部门权威准确的就业信息和更直接的就业帮助。二是在自主创业上提供支持,特别是资金扶持。调查显示,考虑返乡留在本地自主创业的农民工,期望“提供信贷资金优惠和支持”和“提供创业服务指导”是农民工自主创业时最希望政府能给予的帮助。

四、促进返乡农民工就业的对策和建议

(一)充分利用好上级扶持政策,加快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投资少、吸纳劳动力多、技术操作规程简便、资金周转较快等特点,对扩大城乡就业、促进群众增收具有重要意义。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扶持发展劳动密集

型产业的意见》〔安政发(20__)9号〕,加大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扶持力度。从20__ 年起,市、县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5000 万元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其中:市本级1000 万元、每县不少于400万元,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并以不少于当年新增地方财力的10%逐年补充,到2015 年年度预算达到1 亿元以上,并从财政贴息、项目扶持、融资担保、税费优惠、用地保障、培训补助、社保补贴等方面给予支持。利用这些优惠政策,把劳动密集型产业作为招商引资工作的重点来抓,发展好劳动密集型产业,促进返乡农民工就地创业就业。

(二)加大技能培训力度,增强返乡农民工再就业能力。切实做好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的技能意识,有效缓解产业升级与经济波动所带来的就业困局,才是应对农民工就业问题的根本所在。针对企业用工需求创新培训模式,调整培训方向,丰富培训内容,根据农民工自身特点,制定相应培训计划,有针对性地集中开展农民工转移、转岗培训,使他们能够掌握就业技能,适应新形势工作需要。一是对技术水平不高的返乡农民工开展回炉培训,提升新一轮输出人员择业竞争力;二是组织没有技术的返乡农民工参加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鼓励他们自主择业,以减轻社会就业压力;三是对有志于回归创业和有一定创业基础的的返乡农民工开展创业培训,提升自主创业能力;四是对有意继续从事农业的返乡农民工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对年龄偏大、知识水平偏低,不愿再外出打工的农民开展特色种养殖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农业生产技能,实现科技种养增收。

(三)深挖市场,拓宽农村转移就业渠道。一要靠血缘、人缘、地缘关系,增加输出数量、扩大输出规模。二靠能人带动,充分发挥劳务输出能人的作用,积极鼓励他们为家乡的劳务输出献计献策,帮助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走出家门。三靠政府推动,构建农民工输出转移平台。政府主管部门要发挥政府主管部门和劳务输出组织作用,积极开展人力资源市场跨区域协作,为劳务输出寻求新的途径,引导返乡农民工实现跨区域转岗转业。四是要加大本县建设项目的争取力度,利用农村交通水利、生态移民、新农村、产业示范园等项目建设就近就地转移一批。五是支持发展劳务中介组织。鼓励发展各类劳务中介组织和劳务经纪人,逐步形成主体多元化,形式多样化,服务规范化的劳务中介服务体系,切实为农民提供职业介绍、就业指导、法律咨询等各项服务。六是加强就业信息服务,开辟绿色通道,为农民工提供高效便捷的就业信息、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服务。同时加强输出地和输入地配合,及时沟通农民工就业和返乡信息,为农民工提供更为周到的就业服务。七是加快建立健全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依托政府、部门、中介组织、劳务经纪人,在用工量大的地区、城市建立劳务信息服务站,广泛收集、筛选和劳务信息。积极利用网络、报纸、广播、电视、短信等媒体向农民工传播劳务信息,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规范化和组织化程度。

农村返乡创业好项目范文第9篇

关键词:返乡农民工;金融支持体系;创新抵押;风险担保

受2008年美国次级贷款危机引起的金融危机的影响,美国乃至世界主要国家的经济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打击。中国经济也受到严重影响,导致大量外出打工的农民工失业返乡。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受内外经济危机影响,在1.3亿的中国农民工中,以有2000万人因金融危机失业返乡,这给农村社会稳定带来了压力,影响新农村建设,减缓城镇化进程。农民工去城镇打工就业或者安家是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形式,但当前的中国处于经济危机和产业转变的双重背景之下,农民工返乡的就业问题成了政府部门的头疼大事。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国家开始鼓励返乡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社会和谐化发展。

和传统经济相比,创业型经济是一种打破常规的经济模式,它使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等多种要素与企业家精神互动融合,突破了传统农业经济中经济增长的逻辑,通过广泛的创业活动推进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繁荣。可如今,第一代返乡农民工有一定的积蓄,但是就创业而言,农民工仍然面对着资金短缺、理论支撑、技术支持、项目合作、信息流通、融资困难、基础设施等重重难题。此时,一套较完善的对返乡创业的农民工有实质意义的金融支持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返乡创业一直处于逐步推进状态,但毕竟发展年限较短,各个单位政府或个人的经验不足,现在我国的返乡创业还是处于初步阶段,农民工返乡意愿的强烈程度与相应的扶持体系不能成正比关系,所以要找到关键问题所在之处作为突破口,其中金融支持体系政策的不完善正是返乡创业的绊脚石。

一、农民工返乡创业过程中金融支持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一)金融服务及质量方面

1. 农村金融机构数量较少。很多银行认为在农村设立一个或几个较完善的网点投入较大,比如大比例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设立后可得到的存款数额可能相对较少,不能满足自身的盈利目的。所以他们直接选择城市作为立足地,全面支持城市现代化建设,而不会过多考虑乡村。根据一份权威调查所示,全国还有2000多个乡镇地区没有设立一家金融机构。可见返乡创业者若想办理信贷服务,或者融资借款是很困难的,且其可选择范围也是过于狭窄。这样巨大的分歧会使城乡差距越来越大,可能会使一些农民工有返乡创业的想法却没有返乡创业的决心,所以依然待在城市辛苦打工,这样不利于新农村的建设。

2. 在农村专门服务于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专业人士几乎没有。大部分返乡创业者由于缺乏一定的知识技能,对当地金融机构提供的一系列业务和政府的支持政策并不了解,没有相关的专业人士适时提供一些帮助和指点,或者为他们解读政策,农民工很容易盲目跟风贷款,结果造成花了时间和财力,并没获得自己的贷款需求。

3. 返乡创业者融资渠道单一。大部分农民工依靠银行贷款,主要为农村信用社,但同时很多银行在担保方面要求严格,他们需要农民工提供较高的抵押金额或者能提供给农民工的贷款项目很少。农民工无法在银行取得相应贷款,他们的创业就不能顺利地进行下去,这也是阻碍了返乡创业的进程。

(二)信用贷款方面

1. 信贷种类缺乏。返乡创业者一般有三种资金来源渠道,一是自己本身的积蓄;二是向亲朋好友借款;三是利用银行贷款项目。其中农村信用社是主要的资金来源。农民工需要的是适合自身创业特色,条件和需求,自己能承担后期风险或者满足抵押要求的贷款项目,但目前形势和农民工的需求似乎相反,金融机构的融资渠道单一,符合农民实际情况且满足农民工相应需求的信贷品种较少,也缺少有层次性,能满足农民工自身创业特点的有优势性的金融产品。农民工难以从已提供的贷款项目中选出符合自己要求和特色的产品。

2. 信贷利率偏高。金融机构的渠道比较狭窄,而想要借款的农民工人数却很多,导致借贷失衡,供不应求的现象发生,于是一些信贷机构只能通过比较高的贷款利率去协调这个局面。比如农村信用社,作为最主要的金融机构,往往会收取很高的贷款利息去控制贷款人数。其次,一般来说返乡农民工偿债能力较差,银行便认为其相应贷款风险较高,金融机构只能制定较高的贷款利率为了保障自己的利益。

3. 贷款过程的手续繁锁。每一笔贷款业务需要通过层层审批检查,牵扯的相关人员较多,导致办理贷款的过程过长。由于需要农民工去提供大量的相关证明文件和担保物,一些合同的l款也需要逐条向农民工解释清楚,中间环节自然较多复杂,相应的成本也增加,导致贷款利率上升。

4. 抵押物担保严格。农民工在为自己的创业项目申请贷款时,担保困难俨然也是一个严峻地问题。他们在申请贷款的过程需要提供相匹配的担保物,而银行规定的担保物类别一般只是银行存折,有价值的证券,自己拥有的机械设备和居民房产证。于是,大部分农民工反映他们可以提供的抵押物很少,难以承担过高的抵押费用,他们无法满足相应的贷款要求而获得贷款。

二、影响农民工创业金融支持体系的因素

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去分析其影响因素:

(一)宏观层面

政策颁布和当地的经济发展是影响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两个主要宏观因素。就政策颁布而言,一是国家积极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并出台了一系列的就业扶持政策。主要有在《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当前农民工工作的通知》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等一些支持文献。但同时,金融机构提供的相应贷款项目限制很多,要求很高,同时贷款利率也高。于是这两者相互矛盾,从而阻碍了金融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其次,由于各地区的经济水平不一,相应的贷款成功率也参差不齐。同一个省市或者自治区,由于一些地方收入偏高经济水平较高,其相应的贷款需求较少,所以贷款成功率也高。但相对贫穷的乡镇,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当地需要的贷款较多,可能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于是贷款的成功率也降低。

(二)微观因素

可从年龄,文化程度和市场背景进行分析。

1. 年龄阶段。据调查所示:返乡创业农民工的人群主要是青年人群,他们的年龄一般集中在30~45岁之间。年龄为20岁或以下的村民很少,因为这一年龄阶段的人一般是刚从学校毕业,还没有过多接触社会,没有社会经验和经济基础,所以他们更多的是去一线或者二线城市打拼,积累一些经验、提升自己的技术能力和扩大自己的人脉圈。而20~40岁这个年龄阶段的人数相对多,因为他们是经过一些社会打拼的,有了一定的阅历,已经积累了不少技术支持和社会经验,也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同时,他们一般是家里的核心经济支柱,需要承担家庭责任,所以迫切希望积累更多的财力让家里人的生活水平得到改善。他们会愿意选择自己创业来实现这一目标。40岁以上的创业者较少,因为对他们来说,孩子基本上都长大成人,不会再去考虑自己重新创业,而是把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希望他们能有所作为。因此,银行主要集中对在30~40岁的青年农民工提供贷款项目,而对少年及老年的贷款项目相对较少。

2. 文化程度。根据调查报告可知,农民工的学历背景差距很大,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甚至研究生学历的都有。但总体来看返乡创业的农民工的知识背景或者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其中小学和初中的比例还是最高的,两者合计约占了总体的62%,所以说明大部分返乡农民工难以理解和很好的利用相应的扶持政策和措施。

3. 家庭背景。据统计显示如果家里的亲朋好友的社会层次比较高,如机关干部或者国家公务员,或是有稳定工作和固定收入的人时,农民工获得贷款的成功率会高一些。因为一些金融机构会认为他们到期有能力去支付相应贷款数额,所以贷款风险较低。

三、化返乡农民工创业金融支持体系的建议

(一)提高返乡创业者的文化素养和相应技能

政府要组织一些教育培训活动并积极宣传鼓励返乡农民工参加,农民工也可以参加一些有针对性的专门的培训,从而不断地推进知识和技术技能,提升自己文化水平。其次,一些创业企业要建立一套管理培训体系,让企业有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和企业制度,这样内部的员工会心甘情愿的为公司的整体目标而奋斗。最后,农民工在选择创业项目时,要选择适合自己且有优势的创业项目,而不是盲目跟风选择一些似乎大众的但不恰当的创业项目。

(二)改善金融机构的服务质量

商业银行应该逐渐的在农村设立一些网点来支持农村现代化产业的发展。其次银行可以建立绿色通道,缩短办理时间,简化贷款手续,多设立几个专职窗日、专职人员,从而实现返乡创业者一到银行就能借款,需要资金时就能借到款。

(三)丰富担保物的种类

针对贷款过程中出现的担保困难,银行可以调查农民现有的所持资产,根据现实情况,相应地扩大抵押担保的设定范围。当地金融机构应根据当地实地情况,积极创造各项动产和不动产的抵押贷款项目,如农民住房、农户宅基地、土地经营权等,从而扩大农民工贷款有效担保范围,尽可能让农民工成功的融资到自己想要的金额。

(四)发展多样化的金融机构

农民工在返乡创业过程中主要是靠向银行借款来融资,但银行严格的贷款制度并不能满足农民相应的贷款要求,造成农民工贷款难的局面,这时各种微型金融机构可以抓住机会而迅速发展起来。金融机构可以拓宽融资渠道,逐步放宽贷款政策,吸引更多的农名工选择这种融资方式,引导民间借贷成为农村金融市场可以与银行相竞争的一种贷款方式,同时为农民提供多种贷款额度,成为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坚实后盾。

参考文献:

[1]朱宣蓓.临海农信联社农村青年创业贷款调查[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14(05).

[2]向炯.信贷帮扶返乡农民工创业个案透视[J].中国农村信用合作,2015(09).

[3]蒋艳.促进返乡农民工创业[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2(07).

[4]胡拓坪.我国返乡农民工创业与就业若干问题探讨[J].江东论坛,2014(07).

[5]周宇飞,杨哲兮.浅析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与政府支持体系建设[J].农村社会保障,2016(08).

农村返乡创业好项目范文第10篇

大赛助力创业

前阵子,辽宁海城市祝家庄南果梨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姚吉利忙得不可开交。参加完5月25、26日两天在沈阳举行的全国农村创业创新项目创意大赛(辽宁分赛区)后,他的电话明显多了起来。这不,刚刚领着客户参观完基地,电话又响了起来,这次是沈阳的一个客户要谈生意。

全国农村创业创新项目创意大赛辽宁赛区选拔赛是辽宁省为贯彻落实农业部办公厅《关于举办全国农村创业创新项目创意大赛的通知》文件精神,培育农村经济发展新动能,提升辽宁省农村创业创新工作能力,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进一步激发返乡下乡人员的创业创新热情而组织的比赛。姚吉利就是这次创意大赛22名选手中的一位。作为返乡创业的代表,姚吉利所带来的是海城市祝家南果梨深加工产业融合发展项目。项目以鞍山海城特产南果梨为核心主导产业,集南果梨基地生产、仓储批发、精深加工、生态旅游四位于一体。在已经实现基地生产和仓储批发的基础上,姚吉利还引进匈牙利700多年酿制水果白兰地技术,实现了南果梨精深加工,成功酿制出了中国第一款南果梨白兰地“南果醉”,并获国际金奖。在项目答辩阶段,几位匈牙利酿酒专家也参与了专家提问。

辽宁省农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杨德生介绍,此次大赛参赛者主要是辽宁地区年龄在18到55周岁,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具备一定经营管理能力,从事农业农村生产、经营或服务的返乡下乡及本乡人员。大赛经过报名、初审、培训、路演,全程紧扣创业创新主题,突出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和新企业组织,参与的产业包括了种养业、特色农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业、现代农业服务业、休闲农业、创意农业、信息服务业,在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带领农民增收致富方面作用显著,得到基层群众和干部的普遍认可。

创业改变农村

辽宁本溪市的人参种植大户谢英刚最近的人参销售出现了大幅度增长,而帮助他销售的是一位27岁的大学生返乡创业代表王恩江。

1989年5月出生的王恩江,大学本科学历。虽然只有27岁,但在当地名头很大――溪青年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溪味道”农产品电商平台创始人、本溪市电商商会副秘书长、本溪市“互联网+”农业发展带头人。谈起返乡创业,王恩江深有感触:“我国农产品流通模式相对滞后,从田地里生产出来之后,农产品要经过批发、零售等多个流通环节,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中,在渠道复杂、信息不对称、农民缺少议价权的情况下,最终受损的还是这些农产品生产者。”2013年,毕业于沈阳建筑大学的王恩江怀着对家乡的朴素感情,决定返乡创业。

他立足本溪市本溪县作为全国生态宜居县的优质环境,寻找本土生长的优质农作物,与另外两名返乡大学生一起在互联网上销售家乡本溪的农产品,取名“溪味道”,致力于打造本溪优质、安全、放心农产品互联网品牌。溪味道的淘宝店铺、微信无线商城于2014年8月19日正式上线,遵循“回归农业淳朴、自然、安心”的理念,致力于为消费者挑选优质安全的农产品,严格把关各个生产环节,做到安全透明。目前,“溪味道”日订单200余单,月均销售额20万,消费群体覆盖全国。2015年1月,“溪味道”正式被列为本溪市青年创业就业见习基地。同年5月被阿里巴巴淘宝大学邀请录制《传道》纪录片,分享农业电商心得,积极推动全国农产品触网速度。如今,王恩江正在琢磨着让“溪味道”在本溪县开展农业认养项目,使农户在播种前就将产品卖掉,通过联合种植,带动产业规模化生产,为家乡农业插上信息化的翅膀。

王恩江只是众多返乡创业中的一个代表。而正是这样的创业者们可以把现代的技术、生活方式以及经营理念导入农村,提高农业效益和农产品竞争力。

农业部统计数据表明,返乡或下乡,80%的项目是产业融合,就是既搞生产,又搞产品加工,还要搞产品营销。同时,统计表明,有54%下乡返乡人员是通过网络获取信息或者营销产品。

与王恩江的溪味道农产品电商一样,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兴京御贡榛子专业合作社如今也在做“基地+合作社+电商”营销模式。如今合作社拥有绿色食品认证的榛子原料生产基地1万亩,社员达到112户。2014年成立后,销售一直成为合作社头疼的问题,甚至在合作社成立之初,因为销售价格低,很多社员对合作社都失去了兴趣。自2016年合作社成立了电子商务销售部门,当年年销售收入突破了1000万,其中网络销售占到了近七成。如今随着销售规模的逐渐扩大,合作社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种植户加入进来。

像网络销售这种模式,正是很多返乡下乡创业者们带到了农村。这种新的力量进入到农村,使得辽宁农村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

政策护航创业

近年来,辽宁省通过网络、报纸等多渠道开展宣传报道,营造全社会关注和支持农村创业创新的良好氛围,吸引更多的返乡下乡人员参与农村创业创新。极大地推进了辽宁省三产融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了农民收入,活跃了辽宁农村经济。

为此,辽宁省政府办公厅了《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的相关实施意见》,明确农民工、中高等院校毕业生、退役士兵和科技人员等返乡下乡人员,如果愿意到农村业创新,将在市场准入、金融财政、用电用地、社会保障方面获得较为完善的政策支持。

农村返乡创业好项目范文第11篇

一、社会流动视角下农民工返乡创业面临的困境

社会流动视角下农民工返乡创业面临的融资困境社会流动视角下制约农民工返乡创业项目融资能力的因素主要包括如下内容。其一,社会流动能力较强的返乡农民工的信用水平较低是制约其融资能力的主因。金融机构和返乡农民工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性问题制约了金融机构对返乡农民工的信用评级。这是由于返乡农民工流动在外生活与务工的时间较长,金融机构难以全面、准确掌握其信用信息动向。金融机构难以按金融监管要求对其进行授信评级,从而导致返乡农民工的创业项目难以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取信贷支持。再者,返乡农民工创业项目多为低技术含量的小微企业,其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环境恶劣,运营风险较高,资金流通活动相对不透明。且多数农民工返乡创业企业通常采取粗放型的家族治理结构,未依据现代企业制度来建立现代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缺乏外部强力约束机制来制约其内部决策层。金融机构在难以对其资信状态进行持续有效的监管的情形下,通常采取审慎策略来应对返乡农民工的信贷申请。其二,金融机构基于风险控制要求而减少对返乡农民工创业企业的信贷支持。我国宏观经济快速发展的态势增加社会资金总需求量。在信贷资金总量呈现需求旺盛特点的背景下,金融机构的理性决策是将其有限的商业信贷额度投放在支持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和低风险产业项目上。返乡农民工的高流动性及其返乡创业项目的高风险性成为制约其获得金融机构信贷支持的主要障碍。再者,农村信用社的信贷实力相对较弱,缺乏有效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项目的实力。为有效控制其信贷业务风险,增强其社员收益水平,农信社通常采取从农村地区吸储并将其信贷业务重心转向城市地区的策略,但此举进一步造成农村地区金融资金短缺的问题,遏制了返乡农民工创业项目获取必要信贷资金支持的能力。

二、社会流动视角下农民工返乡创业路径探析

1.革新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制度体系返乡农民工创业群体是激活农村基层社会与经济发展活力的重要力量,返乡农民工创业项目的高效运作有助于支持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和增进农民收入。地方政府应当从促进新农村建设事业进步和解决三农问题的政治高度来审视农民工返乡创业活动,通过建立健全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项目配套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体系的方式来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活动创建良好的制度环境。其一,地方政府应转变行政理念以建立面向返乡农民工的服务型政府。尊重市场机制是建立服务型政府的应有之义,地方政府应当积极从市场机制可以有效发挥其作用的领域退出,通过放弃其冗余的行政管理职能的方式来还权于市场机制,努力为返乡农民工群体创设有利于其创业活动的市场制度环境。地方政府还应当切实转变对返乡农民工成员企业的管制职能,清晰界定政府在管理返乡农民工创业企业上的权力边界。这将使得返乡农民工能对其创业企业开办过程中的行政手续办理流程和行政规费缴纳水平有着理性预期,从而降低其创业企业运营的制度成本。具体而言,地方政府可以通过为返乡农民工创业项目提供项目包装,提供创业技能培训,搭建创业信息平台,提供创业用地优惠,设立创业园或创业街,简化工商登记手续等具体政策措施来提升创业扶持政策的整体水平,优化创业扶持政策体系[2]。其二,地方政府应当制定针对返乡农民工创业项目的财税支持政策。地方政府应当比照改革开放初期对外资企业的税收减免政策来制定针对返乡农民工的税收减免优惠政策,从而降低返乡农民工创业企业的税收负担,增强其资本积累潜力和扩大再生产能力。地方政府亦可参照农业反补贴的办法,加大对返乡创业的财政补贴力度[3]。地方政府的税收优惠政策不应当为无差别性的普惠性制度,而应当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特征和返乡农民工创业项目的内在特点来制定有针对性的税收优惠政策,以有效引导返乡农民工朝着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和三农问题解决的方向来开办其创业企业。

农村返乡创业好项目范文第12篇

为认真贯彻落实县政府三次全会精神,切实抓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圆满完成市下达我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任务。县政府决定召开全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总结前阶段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对下阶段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进一步分析形势,明确目标,强化措施,扎实工作,加快推进全县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健康协调发展。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前阶段工作简要回顾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各级各有关部门积极协调,紧密配合,坚持把劳务输出工作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手段来抓,不断健全网络,加强引导,强化培训,大力组织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截至4月底,全县已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80538人,占全年目标任务的91.3%,实现务工工资性收入2.89亿元、务工纯收入1.45亿元。总结前阶段工作,取得的成绩主要有:

(一)措施有力,返乡农民工安置工作有效开展。一是对返乡农民工进行摸底调查,研究和掌握农民工返乡原因及进出情况,对正常返乡和受金融危机影响返乡农民工进行分类造册,实施返乡农民工动态监测管理,并实行零报告制度,定期报告返乡农民工动态情况。二是积极对返乡农民工进行创业培训,切实帮助解决农民工最迫切、最需要的问题,针对返乡农民工技能单一的实际,在摸清返乡农民工底数的基础上,突出以提高返乡农民工专业技能为重点,对返乡农民工提供就业援助。同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制定返乡农民工“特别”培训计划,大力开展技能型人才储备培训,为返乡农民工实现再就业做好“充电”服务。三是积极引导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协调金融部门将小额担保贷款发放到有意愿自主创业的农民工手中,逐步把开展创业培训等扶持政策向农村延伸,协调相关部门优先为返乡创业农民工办理相关证件,简化办证手续,及时帮助解决农民工创业中遇到的困难。目前,全县因金融危机返乡农民工达18200人,已实现就业13335人。

(二)拓展培训项目,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实施“阳光工程”培训、示范基地培训和大面扶贫培训项目,采用“流动课堂”、“夜校培训”等方式,扎实开展农村劳动力引导性培训和基本技能培训。截至4月底,全县共开展培训85期6045人,实现培训后转移3900人,其中:开展引导性培训62期4558人,开展以电工、电焊工、缝纫工、钢筋工、砌筑工等专业技能培训23期1487人。

(三)加强市场对接,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市场与社会中介机构的作用,积极为农民工转移就业牵线搭桥,做好市内外务工人员创业情况调查统计,采取内外输出结合的方式,合理有序引导农民工转移就业。自去年10月以来,共为我县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及县内企业输送农民工4380人。截止今年4月底,全县新增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21790人,其中因受金融危机影响返乡农民工重新安置转移12950人,尚有4865人待逐步培训后转移。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县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中存在困难和问题。一是返乡农民工安置问题不容忽视,若不能及时再就业,部分返乡农民工家庭将出现返贫。据统计,我县返乡还未实现再就业的农民工有4865人,若不能实现再就业,年内将有4500个左右农村家庭户均减少收入10000元以上。二是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劳动技能单一,大部分外出务工人员从事劳动强度大而收入低的行业。三是组织化输出程度还需进一步提高,农民工盲目无序流动的局面还需进一步扭转。四是部分乡镇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的重视不够,工作流于形式,应对农民工返乡工作有针对性的分析研究和抓落实不够,培训补助资金的使用渠道不明确等情况普遍存在。这些问题将严重影响今年我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各乡镇和县直相关部门务必引起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分析形势,正视困难,切实增强抓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尽管今年劳务输出面临很大困难,但我们也要看到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一是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劳务输出是我县农民增收的重点项目,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实现全年农民增收目标起着决定性作用,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该项工作,有利于我们调动和整合各类资源。二是培训力度不断加大。以“阳光工程”、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民工夜校培训试点、“科技入户”工程等项目为载体,深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有利于提高农民工素质。三是国家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实施扩大内需项目加大固定资产投资的政策,我们要紧紧抓住实施国家扩大内需项目需要大量农民工参与建设这一大好机遇,抓好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建设与劳务输出工作的对接,有效促进扩大农民工就业。

抓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推进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重大举措;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农村城镇化的的根本途径;是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调动农民积极性、促进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受金融危机的影响,面对返乡农民工人数增加,劳动力转移输出压力大等困难,我们的思想不能松懈,措施要更加扎实,充分看到危机中的机遇,把劳务输出作为我县农民增收的重点项目抓紧抓实,坚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返乡农民工创业“两手抓”。各级各部门必须加强领导,明确目标,落实责任,把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力推进农村劳动力由农村向城镇转移,向非农产业流动,培养一支合格的劳务大军,做大培强我县劳务经济。

三、明确目标,强化措施,认真抓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

转移农村劳动力、发展劳务经济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既要全面部署、整体推进,更要突出重点、狠抓关键,总的要求就是要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能人带动”的原则,按照培训服务齐抓、需求供给对接、就业创业并举的思路,加强培训,规范管理,搞好服务,提高劳务输出的数量和质量,促进农民增加收入,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县2009年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总体目标是:全年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8.82万人;实现务工工资收入8.1亿元以上,净收入3.43亿元;完成大面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1.6万人,高田乡务工人员夜校培训4900人。围绕以上目标,重点抓好7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为切实抓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做大培强我县劳务经济产业,真正把劳务输出当作一项“富民工程、德政工程”来抓,在今天的会上,县政府将与各乡镇签定目标责任书。同时,各乡镇和县直相关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按照张县长4月24日在县政府三次全会上对全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的安排部署,结合今天会议的要求,明确目标任务,强化工作措施,落实人员责任,认真抓实各项工作,确保年度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强化宣传,营造氛围。与周边地区和沿海发达地区相比,我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起步较晚,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运作体系,广大农村群众对该项工作的认知度不高。各乡镇要深入搞好宣传发动,扩大宣传声势,开辟宣传专栏,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培训、劳务输出、务工信息、维权保障等方面的宣传报道,认真抓好相关宣传资料的制作和发放,切实做到在服务中宣传,在宣传中抓好服务,营造密切关注农民工的良好氛围。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合作,密切配合,紧紧围绕让农民“出去有路、就业有岗、务工有为、回乡有成”的思路,认真做好输出前、输出中和输出后的各项服务工作,真正把劳务输出做成一项“富民工程、德政工程”。

(三)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劳动力就业能力。要进一步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能力,一是要认真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各类培训项目,制定培训计划和方案,合理设置培训课程,要以提高职业技能为重点,进一步突出开展市场急需的职业技能培训。二是要加强与各大企业、用人单位联系,建立长期的劳务合同关系,大力组织定单培训,同时要开展政策、法律法规知识、安全常识和公民道德规范等引导性培训,增强农民工遵纪守法意识,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三是要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培训。县人力资源办、劳动就业局、职教中心要联合建成培训系统,整合现有培训资源,充分利用现有培训机构的培训场所、设备、师资等,积极探索低成本、高效率的新培训模式,把培训班延伸到乡村,促进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培训就业,努力做到培训一人,合格一人,转移就业一人,确保技能培训时间达20天以上,培训后转移就业率达85%以上,培训发证率达60%以上。同时,实施劳动力培训必须做到“两个公示”,一是要把实施的农村劳动力培训项目公示到村组一级,二是要把每期培训的时间、地点、内容、资金使用情况等公示到村组一级。

(四)加大市场开发力度,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由于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起步较晚,劳务市场机制发育不健全,尚未形成良好的基础和优势,目前还有许多农民工属单枪匹马、零星分散地盲目外出,远远适应不了劳务市场对农民工大批量的集中需求,因此,加强区域内外的劳务市场对接,努力开辟劳务用工市场,积极引导组织农民有序转移输出,是提高转移质量和打造劳务品牌的必然途径。一是要通过参加各种劳务洽谈会搞好对接,进一步拓宽沿海发达地区劳务市场,积极同输出地的用工企业进行沟通联系,认真考察用工岗位,确立合作意向,有组织地输送农村劳动力,完成县委、县政府下达的有组织输出任务。二是要依托务工能人、劳务中介机构、劳务经纪人开辟县外用工市场,充分发挥其信息灵通、联络面广的优势,使其成为政府组织的有利补充,在组织引导劳动力合理流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三是县人力资源办要制定出具体的组织化输出方案,将具体任务分解到各乡镇。县人力资源办、劳动就业局、县职教中心、各乡镇人力资源办等相关部门要形成合力,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作用,建成一套完善的组织输出系统,认真搞好农民工的转移输出服务,真正达到“输出一个、带动一批,输出一批、带动一方”的效果。

(五)抓好维权服务,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目前,农民工权益受侵害的现象时有发生。县人力资源办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切实做好农民工维权救助工作。一是要在维权重点上实现突破,加强农民工劳动合同管理,完善劳动合同,规范劳动合作行为,坚持做到“四不转移”:即用人单位合法资质不全不予转移,劳动强度过大不予转移,工资收入没保证不予转移,国家规定的工伤等保险不缴不予转移。要规范中介市场,严厉打击黑中介坑害农民工的行为。二是要在维权环境上形成声势。要积极协调各职能部门有计划开展专题咨询活动,借助新闻媒介广泛宣传农民工对社会所做的贡献,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关注、关爱农民工的良好氛围。要通过多种方式,积极向农民工普及维权知识,强化维权意识,努力形成在参与中维权、在帮扶中维权、在舆论监督中维权的强大声势。三是在维权工作上形成合力,加强与劳动、教育等部门的联系与合作,要加强跨地区越部门合作,在维权过程中协调沟通,做到农民工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有人听、有人管、有人为之伸张正义。要充分发挥好农民工法律服务中心的职能作用,发挥好驻外农民工服务站及联络点的作用,使之成为农民工转移的桥梁和纽带,切实维护所在地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六)抓好基础建设,完善工作机制。一是要规范台帐管理,加强信息网络平台建设。各乡镇要在健全台帐的基础上,认真抓好农村人力资源数据库建设,搞好动态追踪管理,进一步摸清本地农村劳动力资源情况,及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总量、求职愿望、外出务工人员输出数量、务工地点等基本情况。县人力资源办要充分利用县人力资源开发网,随时收集和劳务用工信息,加强对外劳务市场对接,努力搭建劳务信息平台。县、乡两级人力资源办要认真做好培训台帐及转移就业台帐的管理,切实做到帐实相符。二是完善制度管理,建立健全农民工服务体系。要建立完善一系列管理制度,包括农村人力资源调查制度、农村劳动力培训管理制度、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制度、农村劳动力维权救助制度、情系农民工活动制度等。要进一步完善工作手段,提高服务能力,形成一套工作运行高效、督促检查有力、信息反馈灵敏、上下步调一致、左右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要及时成立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站,建立健全技能鉴定工作制度,加大技能鉴定工作力度,使更多参加技能培训的农民工获得职业技能鉴定资格证书。三是严格资金管理。各培训项目资金要严格按照相关管理办法的规定,用好管好培训资金,杜绝出现违法违纪行为,确保培训资金使用安全,使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最大效益。

农村返乡创业好项目范文第13篇

为认真贯彻落实县政府三次全会精神,切实抓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圆满完成市下达我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任务。县政府决定召开全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总结前阶段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对下阶段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进一步分析形势,明确目标,强化措施,扎实工作,加快推进全县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健康协调发展。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前阶段工作简要回顾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各级各有关部门积极协调,紧密配合,坚持把劳务输出工作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手段来抓,不断健全网络,加强引导,强化培训,大力组织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截至4月底,全县已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80538人,占全年目标任务的91.3%,实现务工工资性收入2.89亿元、务工纯收入1.45亿元。总结前阶段工作,取得的成绩主要有:

(一)措施有力,返乡农民工安置工作有效开展。一是对返乡农民工进行摸底调查,研究和掌握农民工返乡原因及进出情况,对正常返乡和受金融危机影响返乡农民工进行分类造册,实施返乡农民工动态监测管理,并实行零报告制度,定期报告返乡农民工动态情况。二是积极对返乡农民工进行创业培训,切实帮助解决农民工最迫切、最需要的问题,针对返乡农民工技能单一的实际,在摸清返乡农民工底数的基础上,突出以提高返乡农民工专业技能为重点,对返乡农民工提供就业援助。同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制定返乡农民工“特别”培训计划,大力开展技能型人才储备培训,为返乡农民工实现再就业做好“充电”服务。三是积极引导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协调金融部门将小额担保贷款发放到有意愿自主创业的农民工手中,逐步把开展创业培训等扶持政策向农村延伸,协调相关部门优先为返乡创业农民工办理相关证件,简化办证手续,及时帮助解决农民工创业中遇到的困难。目前,全县因金融危机返乡农民工达18200人,已实现就业13335人。

(二)拓展培训项目,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实施“阳光工程”培训、示范基地培训和大面扶贫培训项目,采用“流动课堂”、“夜校培训”等方式,扎实开展农村劳动力引导性培训和基本技能培训。截至4月底,全县共开展培训85期6045人,实现培训后转移3900人,其中:开展引导性培训62期4558人,开展以电工、电焊工、缝纫工、钢筋工、砌筑工等专业技能培训23期1487人。

(三)加强市场对接,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市场与社会中介机构的作用,积极为农民工转移就业牵线搭桥,做好市内外务工人员创业情况调查统计,采取内外输出结合的方式,合理有序引导农民工转移就业。自去年10月以来,共为我县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及县内企业输送农民工4380人。截止今年4月底,全县新增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21790人,其中因受金融危机影响返乡农民工重新安置转移12950人,尚有4865人待逐步培训后转移。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县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中存在困难和问题。一是返乡农民工安置问题不容忽视,若不能及时再就业,部分返乡农民工家庭将出现返贫。据统计,我县返乡还未实现再就业的农民工有4865人,若不能实现再就业,年内将有4500个左右农村家庭户均减少收入10000元以上。二是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劳动技能单一,大部分外出务工人员从事劳动强度大而收入低的行业。三是组织化输出程度还需进一步提高,农民工盲目无序流动的局面还需进一步扭转。四是部分乡镇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的重视不够,工作流于形式,应对农民工返乡工作有针对性的分析研究和抓落实不够,培训补助资金的使用渠道不明确等情况普遍存在。这些问题将严重影响今年我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各乡镇和县直相关部门务必引起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分析形势,正视困难,切实增强抓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尽管今年劳务输出面临很大困难,但我们也要看到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一是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劳务输出是我县农民增收的重点项目,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实现全年农民增收目标起着决定性作用,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该项工作,有利于我们调动和整合各类资源。二是培训力度不断加大。以“阳光工程”、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民工夜校培训试点、“科技入户”工程等项目为载体,深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有利于提高农民工素质。三是国家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实施扩大内需项目加大固定资产投资的政策,我们要紧紧抓住实施国家扩大内需项目需要大量农民工参与建设这一大好机遇,抓好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建设与劳务输出工作的对接,有效促进扩大农民工就业。

抓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推进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重大举措;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农村城镇化的的根本途径;是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调动农民积极性、促进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受金融危机的影响,面对返乡农民工人数增加,劳动力转移输出压力大等困难,我们的思想不能松懈,措施要更加扎实,充分看到危机中的机遇,把劳务输出作为我县农民增收的重点项目抓紧抓实,坚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返乡农民工创业“两手抓”。各级各部门必须加强领导,明确目标,落实责任,把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力推进农村劳动力由农村向城镇转移,向非农产业流动,培养一支合格的劳务大军,做大培强我县劳务经济。

三、明确目标,强化措施,认真抓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

转移农村劳动力、发展劳务经济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既要全面部署、整体推进,更要突出重点、狠抓关键,总的要求就是要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能人带动”的原则,按照培训服务齐抓、需求供给对接、就业创业并举的思路,加强培训,规范管理,搞好服务,提高劳务输出的数量和质量,促进农民增加收入,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县2009年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总体目标是:全年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8.82万人;实现务工工资收入8.1亿元以上,净收入3.43亿元;完成大面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1.6万人,高田乡务工人员夜校培训4900人。围绕以上目标,重点抓好7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为切实抓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做大培强我县劳务经济产业,真正把劳务输出当作一项“富民工程、德政工程”来抓,在今天的会上,县政府将与各乡镇签定目标责任书。同时,各乡镇和县直相关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按照张县长4月24日在县政府三次全会上对全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的安排部署,结合今天会议的要求,明确目标任务,强化工作措施,落实人员责任,认真抓实各项工作,确保年度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强化宣传,营造氛围。与周边地区和沿海发达地区相比,我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起步较晚,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运作体系,广大农村群众对该项工作的认知度不高。各乡镇要深入搞好宣传发动,扩大宣传声势,开辟宣传专栏,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培训、劳务输出、务工信息、维权保障等方面的宣传报道,认真抓好相关宣传资料的制作和发放,切实做到在服务中宣传,在宣传中抓好服务,营造密切关注农民工的良好氛围。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合作,密切配合,紧紧围绕让农民“出去有路、就业有岗、务工有为、回乡有成”的思路,认真做好输出前、输出中和输出后的各项服务工作,真正把劳务输出做成一项“富民工程、德政工程”。

(三)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劳动力就业能力。要进一步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能力,一是要认真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各类培训项目,制定培训计划和方案,合理设置培训课程,要以提高职业技能为重点,进一步突出开展市场急需的职业技能培训。二是要加强与各大企业、用人单位联系,建立长期的劳务合同关系,大力组织定单培训,同时要开展政策、法律法规知识、安全常识和公民道德规范等引导性培训,增强农民工遵纪守法意识,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三是要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培训。县人力资源办、劳动就业局、职教中心要联合建成培训系统,整合现有培训资源,充分利用现有培训机构的培训场所、设备、师资等,积极探索低成本、高效率的新培训模式,把培训班延伸到乡村,促进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培训就业,努力做到培训一人,合格一人,转移就业一人,确保技能培训时间达20天以上,培训后转移就业率达85%以上,培训发证率达60%以上。同时,实施劳动力培训必须做到“两个公示”,一是要把实施的农村劳动力培训项目公示到村组一级,二是要把每期培训的时间、地点、内容、资金使用情况等公示到村组一级。

(四)加大市场开发力度,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由于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起步较晚,劳务市场机制发育不健全,尚未形成良好的基础和优势,目前还有许多农民工属单枪匹马、零星分散地盲目外出,远远适应不了劳务市场对农民工大批量的集中需求,因此,加强区域内外的劳务市场对接,努力开辟劳务用工市场,积极引导组织农民有序转移输出,是提高转移质量和打造劳务品牌的必然途径。一是要通过参加各种劳务洽谈会搞好对接,进一步拓宽沿海发达地区劳务市场,积极同输出地的用工企业进行沟通联系,认真考察用工岗位,确立合作意向,有组织地输送农村劳动力,完成县委、县政府下达的有组织输出任务。二是要依托务工能人、劳务中介机构、劳务经纪人开辟县外用工市场,充分发挥其信息灵通、联络面广的优势,使其成为政府组织的有利补充,在组织引导劳动力合理流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三是县人力资源办要制定出具体的组织化输出方案,将具体任务分解到各乡镇。县人力资源办、劳动就业局、县职教中心、各乡镇人力资源办等相关部门要形成合力,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作用,建成一套完善的组织输出系统,认真搞好农民工的转移输出服务,真正达到“输出一个、带动一批,输出一批、带动一方”的效果。

(五)抓好维权服务,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目前,农民工权益受侵害的现象时有发生。县人力资源办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切实做好农民工维权救助工作。一是要在维权重点上实现突破,加强农民工劳动合同管理,完善劳动合同,规范劳动合作行为,坚持做到“四不转移”:即用人单位合法资质不全不予转移,劳动强度过大不予转移,工资收入没保证不予转移,国家规定的工伤等保险不缴不予转移。要规范中介市场,严厉打击黑中介坑害农民工的行为。二是要在维权环境上形成声势。要积极协调各职能部门有计划开展专题咨询活动,借助新闻媒介广泛宣传农民工对社会所做的贡献,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关注、关爱农民工的良好氛围。要通过多种方式,积极向农民工普及维权知识,强化维权意识,努力形成在参与中维权、在帮扶中维权、在舆论监督中维权的强大声势。三是在维权工作上形成合力,加强与劳动、教育等部门的联系与合作,要加强跨地区越部门合作,在维权过程中协调沟通,做到农民工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有人听、有人管、有人为之伸张正义。要充分发挥好农民工法律服务中心的职能作用,发挥好驻外农民工服务站及联络点的作用,使之成为农民工转移的桥梁和纽带,切实维护所在地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六)抓好基础建设,完善工作机制。一是要规范台帐管理,加强信息网络平台建设。各乡镇要在健全台帐的基础上,认真抓好农村人力资源数据库建设,搞好动态追踪管理,进一步摸清本地农村劳动力资源情况,及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总量、求职愿望、外出务工人员输出数量、务工地点等基本情况。县人力资源办要充分利用县人力资源开发网,随时收集和劳务用工信息,加强对外劳务市场对接,努力搭建劳务信息平台。县、乡两级人力资源办要认真做好培训台帐及转移就业台帐的管理,切实做到帐实相符。二是完善制度管理,建立健全农民工服务体系。要建立完善一系列管理制度,包括农村人力资源调查制度、农村劳动力培训管理制度、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制度、农村劳动力维权救助制度、情系农民工活动制度等。要进一步完善工作手段,提高服务能力,形成一套工作运行高效、督促检查有力、信息反馈灵敏、上下步调一致、左右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要及时成立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站,建立健全技能鉴定工作制度,加大技能鉴定工作力度,使更多参加技能培训的农民工获得职业技能鉴定资格证书。三是严格资金管理。各培训项目资金要严格按照相关管理办法的规定,用好管好培训资金,杜绝出现违法违纪行为,确保培训资金使用安全,使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最大效益。

农村返乡创业好项目范文第14篇

关键词: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代际差异

中图分类号:C9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51(2015)10-0079-04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意见》(〔2015〕47号)指出,支持农民工、大学生和退役士兵等人员返乡创业,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使广袤乡镇百业兴旺,可以促就业、增收入,打开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同发展新局面。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为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减轻经济下行压力,国家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农村,一大批有文化、有志向、懂技术、懂管理,积累了资金、掌握了营销渠道的农民工返乡创业①,正在从过去外出打工“输出一人、致富一家”的“加法”,向现在回乡创业“一人创业、致富一方”的“乘法”转变。农民工已经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人数最多、潜力最大、需求最旺盛的群体之一。②关注外出农民工群体的生存状态,分析他们返乡创业过程中面临的困难,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对于用好用活国家返乡创业扶持政策、激发农民工返乡创业热情,促进创业成功,在乡村创造更多就地就近就业机会,具有重要而紧迫的现实意义。

一、外出农民工群体的生存状态

2014年7―8月,“我国新生代农民工收入状况与消费行为研究”课题组在湖北省咸宁市、宜昌市等地就农民工生存现状、返乡创业意愿、面临的困难等问题进行了专项调研。③调查样本显示,在外出农民工群体的家庭特征方面,新老两代农民工存在一定的代际差异。在家庭规模方面,新一代农民工家庭成员数量主要以3―4人为主,而老一代农民工家庭主要以5―6人为主。从婚姻状况来看,新一代农民工未婚的居多,而老一代农民工已婚的较多,新、老两代农民工离异的占比均较小。从性别比例来看,新、老两代农民工均主要以男性为主,女性数量相对较少。已婚家庭较多,但家庭规模正在变小。从教育程度来看,新一代农民工普遍具有高中及以上学历,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48.55%,初中及以下学历占比仅为29.26%。而老一代农民工初中学历的居多,占比为52.08%,其他学历层次的人数占比较小,表明农民工群体的学历层次正在逐步提高。从月均收入来看,新一代农民工主要集中在2001―3000元、3001―4000元区间,相应占比分别为36.6%和31.1%。老一代农民工主要集中在2001―3000元区间,占比为64.5%,3000元以上者仅占26.3%。可见,农民工收入水平总体偏低,新一代农民工的月均收入相对高于老一代农民工。从农民工群体的就业特征来看,老一代农民工年龄大多在55岁以上,受文化程度、精神体力等方面的制约,就业岗位大多条件差、收入低,被裁员时首当其冲,思乡情绪也较重。新一代农民工就业机会较多、待遇较好,对城市生活更适应、更向往。

二、农民工群体返乡创业意愿分析

1.女性返乡创业意愿高于男性

新一代农民工中,女性返乡创业的意愿显著高于男性。一方面,因为解决农村女性贫困问题一直是我国扶贫工作的重点。另一方面,非政府组织(NGO)比较重视妇女问题,许多项目就是为了解决女性贫困问题而设立的。这些都说明,解决女性贫困有先天的制度优势,而其中扶持妇女创业又是解决女性贫困的有效途径。因而,女性农民工返乡创业在政策上的优势要显著高于男性,其返乡创业的意愿也更加明显。

2.老年人返乡创业意愿高于年轻人

城市生存压力迫使老一代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意愿更加强烈。老一代农民工由于教育水平偏低、体力下降、精力不足等原因,他们在城市获得高收入岗位的机会相对较小,而返乡创业从事自己技能熟练的工作,获得高收入的可能性更大。因而老一代农民工更偏向返乡创业。

3.未婚或离异者返乡创业意愿高于已婚者

婚姻状况是返乡创业机会成本的重要内容。对于已婚的农民工而言,他们在创业时必须考虑失败风险对家庭的损失和影响。一旦创业失败,对于整个家庭将会是沉重的打击,因而,已婚农民工创业的机会成本较高。而未婚及离异状态的农民工创业风险扩散面相对较小,创业机会成本相对较低。因此,处于未婚及离异状态的农民工创业意愿显著高于已婚的农民工。

4.低学历者返乡创业意愿高于高学历者

教育水平也是农民工返乡创业机会成本的重要因素。目前,教育投入产出的比值相对较为稳定,高学历人群的收入普遍要高于低学历人群。对农民工而言,高学历人群在城镇找到一份合适的、收入较高的工作相对容易,同时,留在城市还有机会享受与城镇人群相等的医疗、教育等社会保障。高学历人群返乡创业,将会失去城镇工作和相应的收入,而返乡所在地的社保又往往不可预知,使得创业机会成本较高、风险较大,显著降低了他们返乡创业的意愿。学历低的农民工,尤其是老一代农民工,相对难以融入城市生活,又面临着较大的生活压力,使得他们难以继续留在城市生活。因此,低学历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意愿要高于高学历农民工。

5.高收入者返乡创业意愿高于低收入者

农民工月均收入越高,返乡创业的意愿越强烈。从资金实力来看,越是收入高的农民工,积累的资金量越多;同时,越能够从返乡地金融机构、亲朋处获得创业资金支持,创业能力越强。从人脉关系来看,越是收入高的农民工,越能够在城市打工过程中积累人脉。从对市场的敏锐度来看,高收入人群所积累的工作经验,使得他们知道农村与城市资源错配的关键点在哪里,能较好掌握创业的目标市场和目标客户,大大降低了返乡创业的风险。因此,高收入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意愿要显著高于低收入农民工。

三、外出农民工返乡创业面临的困难

1.缺乏足够的财政资金支持

缺乏资金是农民工回乡创业面临的首要困难。一方面是个人收入不足,难以支付创业所需费用。农民工返乡时虽然积累了一定资金,但对于创办企业、生产经营所需资金而言,这点积蓄只是杯水车薪。另一方面是企业流动资金不足。企业办起来了,却因缺少流动资金而运转困难。当前,政府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资金支持,主要以财政提供贷款利息补贴和创业专项补贴为主,但是实践中存在三个问题:一是补贴的金额总量少,贷款的期限较短,难以满足农民工返乡创业项目的需要。尤其是投资回收周期较长的项目,更需要长期贷款。二是享受补贴有附加条件。如要求创业者具备一定的资金和人员规模,甚至硬性要求雇多少返乡农民工等,基本上只有当地政府扶持的少数典型企业才能获得补贴。三是经办人寻租机会多。现有的创业补贴、免息贷款审核及发放机制不健全,为部分经办人寻租提供了机会。农民工回乡创业者要得到贷款和补贴,往往要么额外增加成本,要么与经办人有特殊关系。

2.缺乏适合的金融信贷产品

金融信贷是农民工返乡创业资金的主要来源。农民工返乡创业涉及面广,资金需求多,无论是购买原材料、半成品或者其他的流动性支付,还是购买设备、修建厂房等中长期资金,甚至产品营销的各种费用,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融资需求。但农民工返乡创业开办的多属小微企业,管理体制不完善,有效抵押物不足,与金融机构之间信息不对称,金融机构从防范风险角度考虑,往往设置较高的信贷门槛,农民工的创业融资需求较难满足。具体原因有三:一是缺乏必要的抵押担保。农民住房无产权证,土地不能作为抵押。而除了土地、住宅外,农民基本没有其他财产可以抵押。二是尚未建立针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贷款管理机制。一笔贷款经过金融机构调查评估、分析论证、上报审核等环节,往往需要数月之久,难以适应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时效需求,导致农民工因资金短缺而无法如期实施创业计划或扩大创业规模。三是农村保险机制缺失。金融机构对农民工创业风险把握不准,担心他们创业失败后再长期外出务工,给收贷收息增加难度,对发放贷款态度谨慎。

3.缺少创业技能的教育培训

从调查数据来看,68%的农民工学历层次为高中及以下,几乎都没有受过创业技能或技术培训,对技术的掌握程度相对较低。各地虽然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农民工创业教育培训,但普遍存在资金筹措机制不健全、管理工作薄弱、方法缺少创新、培训时间较短,以及缺少后续跟踪服务等问题,教育培训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质量有待提高。

4.缺少创业项目支持

“创业干什么”是经常困扰返乡农民工的一道难题。农村空间很大,但真正赚钱很难。不少返乡农民工有创业愿望,但难以找到合适的项目。一是存在盲目办企业现象。受自身知识和管理经验等因素制约,对市场信息缺乏足够的了解,同时缺乏政府积极有效的产业引导和项目指导,农民工创业时难免做出不切合当地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决策判断,存在不同程度的盲目投资现象。二是模仿重复别人的创业模式。看到别人在某方面创业赚钱后,自己也盲目跟进,但由于企业规模小,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严重,一旦销路出现困难,发展资金再难以解决,便会导致创业失败。三是局限于传统种养业及农副产品加工业。很多农民工认为最稳妥的创业就是从曾经最熟悉的田间地头开始,但这些项目多属微利项目,规模不大、产品单一、受市场影响大,不利于农民工尽快致富增收。另外,这些项目技术含量低,也较难享受国家政策扶持。

5.缺乏配套的行政服务

农民工回乡创业,涉及工商、税务、银行、劳动、农业等多个部门,尽管各部门开展了一些扶持工作,但配套服务相对滞后,规章制度尚未成熟,没有形成合力。一是配套政策不够具体,可操作性差,缺乏吸引力,或者因宣传不到位而不被回乡创业农民工所了解。二是办事创业的商事环境不尽如人意。办证、贷款可能遇上人情掣肘,一些优惠政策不积极争取、不付出成本就很难得到。有的要辗转多个部门,每道手续又要收费,增加了农民工回乡创业的成本。三是基层乡镇人员工作不适应问题。乡镇工作人员以前多是出去招商,现在要为见多识广的返乡农民工提供服务,自身的视野和认识存在“短板”,缺乏主动与返乡创业者对话和服务的能力。

四、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对策建议

1.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降低创业资金成本

财政扶持是农民工返乡创业最直接的手段。一要增加财政专项补贴资金总量。财政专项补贴资金主要用于招收符合社保补贴人员创业项目的社保补贴,突出对回收期长的项目补贴,并对吸纳当地劳动力就业多的创业项目给予奖励性补贴。二要安排财政资金给予创业担保贷款贴息。鼓励和支持各类金融机构积极做好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金融服务工作,加大信贷支持力度,运用杠杆手段解决返乡农民工创业资金不足问题。三要落实返乡创业定向减税和普遍降费措施。符合政策规定条件的,可免征教育费附加、水利建设基金等政府性基金,免收管理类、登记类、证照类行政事业性收费。对农民工返乡创业者从事适度规模经营流转土地给予奖补。同时,建立包含事前审核、事中审计、事后反馈三位一体的扶持机制,防止寻租行为,切实降低返乡创业者的创业成本。四要运用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机制,向返乡创业农民工提供免费的公益,帮助他们解决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

2.提升金融服务质量,降低农民工返乡创业融资成本

针对农民工返乡创业贷款难问题,积极创新金融产品,提升金融服务质量。一要针对农民工返乡创业项目的实际,推出多样化的质押、抵押融资服务。设计信贷额度大、回收期长的农民工创业项目专项信贷产品,尤其是推广农村承包地、水面、林权经营权等抵押贷款。二要建立和完善贷款风险管理制度。大力推进“农村信用工程”建设,实行信用证制度和农户联保贷款制度,建立信用档案、评级和失信惩戒机制。积极参与农民工返乡创业项目发展过程,主动提供贷款审批、代管企业会计、免费市场信息等优质高效的创业服务。三要提高金融服务覆盖面。一方面设立项目驻点专员来提高金融服务的区域空间,另一方面设立项目专项管理团队来缩短金融服务的时间,有效提高金融服务效率。

3.搭建农民工返乡创业信息化服务平台

“互联网+”时代,搭建信息化服务平台,能够提高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效率。一要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行动。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建立能够实现创业项目投融资、项目展示、电子商务等多功能一体化的互联网云平台,实现农民工返乡创业信息的便捷化、可视化。二要做好信息化平台的宣传与推广工作。重点利用手机、电脑等终端,积极主动地投送相关创业信息,促进农民工在信息资源获取上的简约化、便利化。三要加大农村电商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互联网、交通物流设施、电子商务产业园等方面建设,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为农村电商发展提供支撑,促进农产品销售、商贸流通等各类服务业发展。

4.加大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技术支持

技术是农民工返乡创业中较为缺乏的资源,做好教育培训工作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一要落实创业培训专项行动计划。通过案例、实习、参观、座谈等多种方式,突出对返乡农民工创业技能、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营销技能的培训,提高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能力和水平。将创业项目招收的新员工纳入“阳光工程”培训范围,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和职业技能鉴定补贴。二要鼓励农民工技术创新。设立农民工返乡创业科技创新基金,激发农民工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三要建立专家服务团队。帮助创业农民工与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建立经常性联系,及时为他们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实现专业技术服务和农民工创业的有序对接。

5.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良好的行政服务

良好的行政服务是提高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的重要保障。一要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允许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权出资设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家庭农(林)场,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跨地域、跨所有制和跨行业经营。二要精简农民工创业程序。突出对创业项目的准入领域、准入条件及经营场所等体制机制的创新,简化创业登记手续,推进“一址多照”、集群注册等改革,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切实节约创业者的时间和成本。三要整合农村创业资源。建立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区,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对接农民工返乡创业项目,为创业农民工提供项目信息、政策咨询等服务,降低其寻找项目的机会成本。四要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将返乡创业农民工纳入城镇住房、社保、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的范畴,切实解决返乡农民工的“弱势化”问题。五要建立农民工创业风险保险机制。这可以使他们在遭受意外灾害时,能得到保险救助,不至于因为创业项目失败而使其生活陷入困境,切实降低创业风险。通过政府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让返乡创业农民工切实得到实惠。

农村返乡创业好项目范文第15篇

答: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不断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工、中高等院校毕业生、退役士兵和科技人员,还有很多爱农业、懂经营、善管理的企业主、归国留学人员和城镇人员等返乡下乡人员到农村创业创新,大家有了一个新的称呼叫“雁归”。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使农村的吸引力大大增强,乡情、乡愁的张力越拉越紧,呼唤着游子的归来;另一方面,城乡居民消费升级,优质绿色农产品供不应求,乡村的价值洼地需要被填平,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出现了无限商机,巨大的利润空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返乡下乡创业。大家到农村创业创新,有利于将现代科技、生产方式和经营理念引入农业,为农业注入新要素,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有利于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农村经济发展增强新动能;有利于激活各类城乡生产资源要素,使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和平等交换,为农民就业增收开辟新渠道;有利于引领和推动农民按照市场的要求组织生产和调整结构,增强生产对市场的适应性,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新力量。返乡下乡人员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也推动了现代农业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赢得了政府的支持、社会的关注和广大农民的欢迎。

2.返乡下乡人员创啥?

答:农业农村商机无限,广阔天地之上,大有作为。返乡下乡人员要结合自身优势和特长,根据市场需求和当地资源禀赋,利用新理念、新技术和新渠道,开发农业农村资源,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在获得效益的同时,也能繁荣农村经济。在选择项目时,要与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大目标结合起来,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主线开展。要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结合当地资源和自身优势,做到“三个对接”:一是主动对接新一轮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积极发展规模种养业、特色农业和设施农业;发展农产品烘干、贮藏、保鲜、净化、分等分级、包装、营销等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引导开发营养安全、美味健康、方便实惠的加工食品。二是主动对接农业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升级版农家乐、采摘园和休闲农业聚集村,提升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产品和服务档次,把农业打造成养眼洗肺、健康养生的幸福产业;发展农村电商、文化创意、养生养老、中央厨房、农村绿化美化等生产性生活业和各类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三是主动对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农业生产接二连三,三次产业互动,形成良好的产业分工和利益分配关系,让农民参与产业发展并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农业部门对选择什么产业、怎么进行经营,主要是按照产业发展规划并结合当地实际,帮助搞好市场分析、政策咨询和项目论证,引导发展既符合市场需求、又能发挥优势的特色化、小众化、中高端、高附加值农产品,提高创业创新质量和效益。

3.返乡下乡人员咋创?

答:返乡下乡人员到农村创业创新,要顺应农村经营体制改革创新的大方向,与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进适度规模经营结合起来。要通过联合与合作的方式,而不是“唱独角戏”“跑单帮”的方式开展创业创新。在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上,可以与农民合作,创办、领办农村合作组织,通过承包、租赁、入股等方式,不仅要自己富起来,也要带动更多农民富起来;也可以利用农村电商平台,开展网上创业;还可以与其他农村经营主体(包括企业、村集体、合作组织)合作,创办农业企业和各类相关产业,成为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引领者;还可以通过开展网上营销,打造特色品牌等赢得市场、分散风险,形成创业创新的命运共同体。

4.返乡下乡人员注册登记该咋办?

答:目前各地正在落实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和“先照后证”改革,在现有“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成效的基础上大力推进“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三证合一,是指把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这“三证合一”。五证合一,是指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社会保险登记证和统计登记证“五证合一”登记制度。一照一码是通过“一口受理、并联审批、信息共享、结果互认”,将原来由三个部门(工商、质检、税务)分别核发不同证照,改为由工商部门直接核发加载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并将办理时限由8天缩短至3天以内。首先,可以在县里设立的返乡下乡创业“绿色通道”享受办理登记等程序的便利服务,如果在创业园区内创业,既可以享受工商等部门直接到园区集中办理证照等服务,还可以申请得到政策咨询、创业辅导等服务。其次,可以享受“五照合一”和“一照一码”的优惠政策。还可以结合当地的法律法规,享受简化创业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手续,“一址多照、集群注册登记”等服务。第三,可以享受对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免收登记类、证照类等行政事业性收费等优惠政策。有了这些政策,只要有到农村创业的想法并付诸实施,就能够得到很多方便、实惠的开业登记服务。

5.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咋贷款?

答:到农村创业最大的痛点之一就是融资。过去,银行不愿意为其发放贷款,最重要的原因是没有抵押物。现在,承包经营的土地、或者流转到手的土地经营权,包括农业设施、农机具等,基本都可以作为抵押物在银行获得贷款。全国正在推进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置”,目的是把土地资源盘活为土地资产,加上房屋、宅基地、农业设施、农机具等,通过这些“资产”的抵押,可以到y行获得贷款。国办意见明确指出,大学生、留学回国人员、青年、妇女等人员创业的财政支持政策,要向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延伸覆盖。把返乡下乡人员开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所需贷款纳入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

6.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在税收上有啥优惠?

答:创办的企业如果符合政策规定条件,可享受减征企业所得税、免征增值税、营业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水利建设基金、文化事业建设费、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等税费减免和降低失业保险费率等税费优惠政策。

近年来,财政部也不断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一是在农村金融方面,自2016年5月1日起,在营改增试点期间,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由银行业机构全资发起设立的贷款公司、法人机构在县及县以下地区的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提供金融服务收入,可以选择适用简易计税方法按照3%征收率计算缴纳增值税;对中国农业银行纳入“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试点的县域支行提供农户贷款、农村企业和农村各类组织贷款取得的利息收入,可以选择适用简易计税方法按照3%的征收率算缴纳增值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总行及其各分支机构提供涉农贷款取得的利息收入,可以选择适用简易计税方法按照3%的征收率计算缴纳增值税;2016年12月31日前,对金融机构农户小额贷款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对中和农信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和中国扶贫基金会举办的农户自立服务社以及中和农信项目管理有限公司独资成立的小额贷款公司从事农户小额贷款取得的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自2011年1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对金融机构与小型、微型企业签订的借款合同免征印花税。二是在科技创新方面,对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实行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对符合条件的股权激励和技术入股递延纳税等。三是在小微企业方面,年应纳税所得额30万元以下的小型微利企业均可依法享受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的优惠,并将于今年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把上限提高到50万元。四是在创业就业方面,明确对符合条件从事个体经营的人员,自其在工商部门首次注册登记之日起3年内免收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等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

7.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有啥财政支持?

答:众所周知,“三农”工作是党和政府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国家对三农的支持政策、资金和项目有很多。一是你到农村创业,如果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农产品加工、农村信息化建设等范围内,可以申请相关的财政支农项目和产业基金的支持。如果符合条件,地方政府会通过以奖代补、先建后补、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对你予以支持。二是过去只适用于在城市创业的财政支持政策,如今也可以支持你到农村创业。三是如果你创办的是开展适度规模经营的农业企业或者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办理银行贷款时可以由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来为你提供担保服务。

2016年,财政部安排中央财政13.86亿元用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安排中央财政资金12亿元,选择部分省份开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下一步,中央财政拟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继续支持深入开展相关工作,进一步发挥试点示范作用,提高农村创新和农民创业能力。

8.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用地用电有啥优惠?

答:用地方面,可以享受以下政策:第一,在征得村集体同意后,可以采取入股、合作、租赁等形式来使用农村集体土地进行创业。第二,可以使用自己在农村的住房或者其他农民闲置的房子和院子来发展农家乐。第三,如果在农村没有住房,只要符合农村宅基地管理规定和相关规划,允许与当地农民合作改建自住房。第四,如果创办的企业需要建设农业配套辅助设施用地,可以在县级人民政府年度建设用地指标中进行申请,因为新增的建设用地指标重点要用于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第五,可以利用荒山、荒沟、荒丘、荒滩和厂矿废弃地、砖瓦窑废弃地、道路改线废弃地、闲置校舍、村庄空闲地等地进行创业。第六,如果创办的项目属于农林牧渔业产品初加工范围,在确定土地出让底价时,可以在全国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的基础上,再给你打一个七折优惠。

用电方面,创办的企业从事农业、林木培育和种植、畜牧业、渔业生产、农业排灌用电以及农业服务业中的农产品初加工用电,包括对各种农产品进行脱水、凝固、去籽、净化、分类、晒干、剥皮、初烤、沤软或大批包装以供应初级市场的用电,都算作是农业用电,可以按照农业用电来算电费。

9.返乡下乡人员想学本事该咋办?

答:国家支持农村创业创新的培训项目有很多。可以这样说,如果希望参加创业培训,只要提出申请,地方政府就可以安排参加至少一次的免费培训。政府鼓励建立各种农村创业创新实训基地、孵化基地、众创空间,以及建立企业家、科技人员、成功创业者等组成的创业导师队伍,不断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创业提供创业指导和创业辅导。甚至在创业的全过程中,提供一对一的技术指导。创业的路上有这些导师陪伴,相信创业成功率会大大提高。

10.返乡下乡人员的后顾之忧咋解除?

答:社会保障和生活保障是很多创业者最大的心病。为了解除后顾之忧,国家给予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一是到农村创业,可以在当地参加各项社会保险,并且子女也可享受当地的城镇(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范围,也可接受当地义务教育,依地方相关规定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二是如果是就业困难人员、离校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可以享受一定社会保险补贴。三是如果创业失败,并且生活困难,可享受当地社会救助服务。

11.返乡下乡人员网上创业有啥支持?

答:如果投资入股参与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建设和运营,可以优先被聘为村级信息员或区域中心管理员。如果能提供网上营销、农资配送、技术培训等社会化服务,特别是如果能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高科技信息技术到农村创业创新,政府可以通过财政补贴、政府购买服务、落实税收优惠等措施给予支持。各类电信运营商、电商等企业也会在国家的鼓励下面向大家开发信息应用软件,开展农业生产技术培训,提供农资配送、农机作业等农业社会化服务,推介优质农产品,组织开展网络营销。国家也面向返乡下乡人员开展了信息技术技能培训,大家可以积极响应、参与培训。农业部已建立了中国农村创业创新信息网和中国农村产业融合信息网,为创业创新提供高效便捷的信息服务,大家可以关注和利用,获得信息,反映诉求。

12.返乡下乡人员该去哪儿的园区和基地创业?

答:可以创业的园区和基地有好多,这里强调一下,要特别注意到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各类园区去创业创新。园区要素集中、产业集聚、经营集约,是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的有利平台和载体,引导大家到现代农业产业园内进行创业创新,有利于构建“生产+加工+科技”三位一体、上下游产业衔接的新格局,可以更好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现有开发区、农业产业园等各类园区以及专业市场、农民合作社、农业规模种养基地等,很多就是返乡下乡和本乡人员的创业园,农业部将形成统一的目录向社会公布,增强各方面支持政策的引导性、精准性和协同性,为创业创新提供可选择的场所、设施条件和便利的服务,依托一些中高等院校、知名村镇、大型企业的见习基地、实训基地、众创空间、创新工厂等建设一批孵化园(基地),可以为创业创新提供价廉物美的孵化服务;有些地方政府还会有一定的租金补贴。另外,现代农业示范区也具备创业创新园区及孵化的功能,成为创业创新的重要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