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护理问题与护理措施范文

护理问题与护理措施范文

护理问题与护理措施

护理问题与护理措施范文第1篇

关键词: 骨科;护理记录;问题;措施

        护理记录是住院病人医疗文件记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记录了病人治疗护理的全过程,反映了病人病情的演变,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在我科成功创建星际护士站的过程中,对骨科护理记录的质控检查发现,在实施记录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对护理记录的书写进行了改进并应用于临床,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现报道如下:

        1 护理记录中存在的问题

        1.1 护理记录不能体现护理的动态过程

        护理记录是医疗住院病历的一部分,但护理记录是阶段性记录,总结性护理记录少,多数只记录某一天、某一时的病情记录,这种记录不能够完全体现护理的动态变化过程。

        1.2 护理记录不能体现护理行为

        护理记录内容没有突出护理专业特点,多数护士记录的内容为病人的病情以及医嘱的内容,造成与医疗的内容重复,而护士实施护理措施后出现的护理效果以及观察到的病情在护理记录中又未充分体现,护理记录不能充分体现护理行为。如:对一位股骨粗隆间骨折的 病人的记录中,有多处记录病人的病情、用药情况及注意预防压疮的发生,而没有记录采取了各种护理措施以达到预防发生的目的。

        1.3 护理记录不全

        部分护士记录时的意识不强,临时性记录不全,只是机械的按照相关规定记录,对于临时性的病情观察、采取的护理措施及取得的护理效果记录少或漏记,夜班护士出现此现象多。如: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病人,在病情稳定一周后的某一天夜里出现咳嗽、鼻塞等感冒症状,当班护士未做护理记录,只是口头交代下一班的护士,而在下一班护士也未做记录,用药后后的反应及转归情况都不详细。

        1.4 护理记录的连续性差

        护理记录不同于交班报告,要体现护理的连续性,下一班要准确地记录病人的反映过程和变化,而有的需要连续几个班次记录,而部分只是机械的按照规定护理记录频次记录,没有按照具体的情况进行记录。

        1.5 护理记录没有体现施护

        相同部位骨折的记录大致相同,只体现出因病施护,而未体现施护。由于护理人员理论知识欠缺,找不到护理的重点,在护理工作繁忙之时,过多的依赖陪护。在护理过程中,只遵循疾病的护理常规,缺乏创新,造成一种疾病的护理记录上基本一致,体现不出病种差异和个体差异。

        1.6 护理记录没有体现专科特点,作为骨伤患者,临床辩证与舌脉密切相关,而护理记录往往忽略了对舌脉的记录,而护理记录也体现不出,所有的护理记录大多围绕“骨折”实施。

        1.7 护理记录存在的其他问题

        主要包括字迹不清楚,语句不通、语法搭配不当,标点不正确,有错别字等。

护理问题与护理措施范文第2篇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问题;措施

手术室,是医院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院进行危重症患者急诊抢救以及手术治疗的主要场所。这就使得护理工作在其中的作用和意义也更加重要,一旦护理操作中出现问题或事故,就容易导致患者的手术治疗失败或出现其他的并发症情况,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因此,手术室对临床护理工作的要求和标准较高。下面,文章就当前医院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常见问题进行简单的总结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从而尽可能的减少护理工作中的差错,保证患者的手术治疗成功以及临床诊治效果。

1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常见问题

1.1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不足 有些手术室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因不注意自己的言语、行为等,在手术过程中不避讳患者,随便谈论手术敏感问题或同手术无关的问题[1],导致患者的身心受到伤害,引起患者的不满,严重的还会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

1.2缺乏充分的术前准备 有些护理人员在手术开始前,没有严格按照相关的护理要求和条例将手术所需的器械、设备等充分准备好,导致在手术过程中出现器械使用不正常、手术材料缺失、物品质量不合格等问题,从而影响和阻碍到手术的正常进行,严重的还会造成手术的被迫中止,从而造成患者手术风险的增大。

1.3缺乏全面的无菌理念 有些手术室护理人员对无菌手术操作的重视不足,缺乏全面、充分的无菌操作理念,在手术过程中没有严格的依据手术无菌操作的规定和要求进行消毒、灭菌处理,对手卫生的重视和落实不到位,从而导致患者出现医源性感染,也容易造成医务人员的职业感染问题。

1.4缺乏先进、创新的护理技术 目前,由于许多医院手术室的护理人员较为年轻,缺乏充分的临床实践经验,对护理技术的掌握不全面、不精湛,导致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不能很好的配合医生治疗,造成临床手术效果的不佳。同时,有些护理人员年龄过大,对当前手术室护理工作中一些先进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缺乏了解和认识,导致其在运用新设备时不能熟练的配合医生手术,从而影响到手术的进展[2]。

1.5缺乏有效的安全监督 目前,有些医院手术室对其护理工作的安全监察和管理措施不完善、不到位,导致监督力度不足,没有真正落实到实处。尤其是对手术过程中相关辅料、器械以及遗留组织标本的检查管理不到位,导致出现敷料遗留体腔、器械消毒不合格、组织标本混淆遗失等问题的发生[3]。同时,在手术过程中对药物的使用不当也是当前临床上常见的一类手术安全问题。

2 手术室护理问题的解决措施

2.1加强同患者的交流沟通工作 手术室护理人员要秉承耐心、亲切、安抚的态度同患者进行科学、有效的交流沟通,并在沟通过程中注重语言艺术的运用,尊重和保护患者的个人隐私,了解和掌握患者在手术治疗中的实际需求,从而展开针对性的护理工作,拉近与患者之间的距离,增强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从而更好的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同时,还要注意自身的言语行为,避免在手术中交谈与手术无关的话题,以便于更好的减少纠纷问题的发生。

2.2加强手术室护理制度的落实 护理人员要严格执行和落实手术室的相关制度要求和规章条例,遵守手术室内各项护理工作的流程步骤,从而更好的确保手术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例如,护理人员要对手术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病史、病区、住院号、床号、手术时间、病症情况以及手术部位等进行严格、仔细的核实记录,确保患者及手术信息的准确性。同时,还要加强落实“三查、七对、一注意”的手术室用药规定,避免出现药物过敏、药物用错等事故的发生[4]。

2.3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工作 手术室护理人员要积极做好相应的术前准备工作,以便于临床手术开展的顺利。例如,护理人员要提前准备齐全手术所需的设备仪器(心电监护仪、手术台、电子内窥镜等)、器械(手术刀、钳、针、氧气罐、吸气管道等),并对其运行情况以及消毒情况进行严格的检查,确保其在手术操作中的正常。同时,还要注意相关设备器械的科学摆放,使其能够更加方便医生进行手术操作,避免因器械摆放不当造成的患者灼伤等问题的发生[5]。此外,还要做好手术室的术前消毒灭菌工作,以确保室内环境的卫生安全。

2.4加强手术室的无菌操作 医院手术室要大力加强无菌操作管理,通过知识讲座、宣传教育、规章制度等途径,提高护理人员对手术室无菌操作的重视,真正树立全面、科学的无菌护理观念。同时,还要加强对手术室无菌操作的监督工作,对手术室内相关手术器具、设备、环境以及其他物品的消毒、灭菌情况进行每天检查,并严格检查的标准,确保手术室内物品和环境的消毒合格。同时,还要加强对手术药品质量的管理,坚决杜绝过期药品的使用,并严格手术器械的处理流程,避免出现污染器械对患者及医务人员的二次感染。

2.5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医院要定期的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职业再教育和技能培训工作,不断丰富护理人员的手术室护理专业知识、强化其临床护理操作技能,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以及职业道德修养。同时,还要加强护理人员的自我安全防范意识,提高他们对手术室职业感染问题的了解和认识,并使他们熟练掌握全面的安全防范措施,从而更好的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此外,还要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创新意识,不断在临床实践中优化、改革和创新传统的手术室护理模式、方法等,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现代化护理理念,积极推行和落实全面、优质、个性化的手术室护理模式,从而更好的配合临床手术的顺利进行,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舒适度和满意度。

3 小结

手术室护理工作中要遵循“以人为本”的核心观念,真正将患者需求做为护理工作的中心,实施针对性的个性化临床护理模式。同时,还要严格遵循手术室护理工作制度,针对一些常见性的问题和不足,及时的予以预防和处理,从而更好的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更好的帮助和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吴锦才.基于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的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11(04):167-168.

[2]倪向红.浅析手术室护理差错的常见类型及预防措施[J].中外医学研究,2013,10(33):122-123.

[3]田薇,李美,王凤华.浅谈手术室护理中的常见问题及完善措施[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03(01):210-211.

护理问题与护理措施范文第3篇

一、概述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在公路工程质量与公路养护管理领域进行了多次改革。国际竞争将变得日益激烈,为促进公路工程整体质量水平的提高,保证公路养护管理是公路建设的延续和发展。建立完善的公路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做到坚持科学性、公正性、其工作不受任何行政和其它干预,秉公办事,完善,养护管理在整个公路系统中的主导地位将逐渐建立起来。只有好的公路才能使交通更好的管理。这就取决于公路工程质量这一关键的环节。然而在起步不久的我国在公路施工与养护工作中存在种种不合理的现象,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很多,施工工艺、管理水平、工作质量及设计、监督各单位的建设行为等因素都与工程质量密切相关,我国高等级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却严重滞后,给工程项目施工与养护带来了影响及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已不能适应我国公路事业高速发展的需要,有必要对公路工程项目施工与养护工作进行探讨。

二、公路工程质量问题产生的根源

2.1质量意识不高

建设者是保证公路工程质量的首要人物,一项高质量的工程,仿佛为企业树立的一块碑。公路工程质量代表着施工方的人员队伍素质、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但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因为受着这样那样的因素的干扰,不是所有的施工人员都有这样的素质意识,影响着质量的保证,尤其是施工现场的一线人员,效益、材料、成本等因素,质量第一只作为一个口号而已。等到出现问题了,返工造成浪费了,才意识问题的严重性,但已经晚了。

2.2技术水平不高

建设单位的技术力量是工程质量的保证,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决定着施工质量。由于近些年来,工程项目增多,导致工程技术人员短缺。一些重要的施工岗位给一些技术能力很弱的人员占领着,人浮于事、有的岗位出现一岗多人的现象;甚至总工的专业素质也不是很高,满足不了施工要求;人员工作效率不高;工资发放制度陈旧,没能很好体现效率与公平的原则。另外,由于进城务工的农民多起来,一线农民工也紧缺,这支队伍的素质更是不如人意。诸如此类因素导致工程质量难以保证。

2.3责任心不强

做任何事情,人员的责任心都是成功的保证。尤其在道路施工过程中,管理者工作作风浮夸,施工技术不够高,深入一线和现场的时间不多,一切要求及纪律都是停留在口头,嫌脏嫌累的心理,致使不深入现场直接抓质量措施的落实。还有的时候,技术人员不对施工者进行技术交底,导致施工盲目。加强周转材料的管理方面欠缺,采购过程的消耗管理不力,质次的材料进入现场,材料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的损耗过大追究责任不严格,也是导致质量问题的又一个原因。各道工序图省事,能简单绝不繁琐,施工规范只作为文件存档。这样就导致了质量问题的发生,推广使用降低公路工程质量的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

2.4管理机制低效

有些工程的管理者,在思想意识中也是很重视质量问题的,但由于管理模式上有一些不科学的因素,不能严格按照工程技术规范和安施工安全直接影响施工项目的成本全操作规程办事,管理机制上存在着因循守旧、凭经验、奖惩无力等,在具体施工中就出现了问题互相推诿,管理乏力,责任不清,质量保证体系流于形式安全事故常有发生。所有这些使得质量问题不断发生,造成了不必要形象上的、经济上的损失。严格地对公路工程施工的全过程, 进行精细化管理和有效的质量控制,细分到每道工序及原材料的性能,降低不必要的损失,避免消耗,在公路工程质量上采取计划定价方式,以保证项目质量的稳定提高,同时也是公路工程质量控制评定验收的一个主要环节。

三、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对策

3.1顺应高等级公路发展趋势和产业特点,在建立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时优先考虑集中统一原则。集中是指领导权的集中,要求必须实施严格的分级管理,有目的性对某个产品或者某个工程项目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的结果来判断和分析某个工程质量和产品质量符合国家现有的家属标准规定,统一主要是指对高等级公路的养护管理要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调度。

3.2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大力培育并开放高等级公路养护市场,真正实现管养分离。实现养护管理用人机制和用工方式走向社会化,公路养护维修要面向建筑市场,通过招标选择施工队伍, 建立养护工程的竞争机制,养护工程实现从计划任务形式向合同管理形式的转变,以适应高等级公路养护工程特点。而加强公路工程质量管理,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必须采用科学性、合理性的对公路使用功能的发挥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从公路工程养护质量管理的优质性和安全性,从而加强材料质量控制,为公路施工与公路养护。

3.3建设专业化的养护队伍。只有人员精干、技术全面、训练有素、机械配套、安全措施完备的专业化养护队伍,才能完成高等级公路各种突发事故的抢修工作。对建设专业人员将进行专业知识和实践技术训练有机的结合起来,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促使检测人员严格按照检测规范、检测大纲、实施细则进行各项检测工作,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可靠,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不断提高质量管理水平。为了实现投资的预算项目,实现工程设计有效控制、为合理确定工程设计质量,微观的项目设计人员管理,促进公路工程试验检测管理健康发展。但工程试验检测质量涉及不深,给公路工程施工阶段等方面带来很多安全质量隐患,从根本上来研究建筑设计人员和项目建设单位的基建人员能有所帮助

3.4实现养护工程的决策,由经验型向专家系统型的转变,养护质量评价标准从“好路率”指标向综合服务水平指标的转变。建立和完善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数据库,充分发挥路面管理信息系统(PMS)、桥梁管理信息系统(BMS)及养护维修工程专家决策系统的主导作用;采用国际通行的服务类行业星级评价标准,对高等级公路的使用能力与服务水平进行综合评价。

四、结语

公路工程质量的提高和保证,需要依靠科学严密的管理, 依靠不断地总结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经验,规范工程质量管理思想组织、方法和行为,建立自己工程质量管理的新科学体系才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吴继锋.公路工程管理[J],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3)45-51.

[2]王红霞.公路养护与管理技术[J],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9)32-37.

护理问题与护理措施范文第4篇

 

信息管理是对多个来源信息进行收集和处理,并对多个听众传播的过程。信息人必须具备有效的信息管理能力。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电子信息系统在医疗卫生行业中的广泛应用,较好的满足医疗卫生需求,提高了各职能部门处理院内院外问题的能力。在医院的护理管理中,护理信息管理也是一项重要因素,包括:护理部对医院进行护理质量监控,加强医院的护理管理管理;护理部通过信息系统,对护理人员进行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通过系统管理病区床位使用率、床位周转率、住院患者的危重指数等来动态调控护理人力支援等都有很重要的意义。所以必须要加强护理信息管理,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干预。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有注册护理人员有158名,其中,初级职称99名,中级职称54名,副主任护师5名。本科学历以上占86%。

 

1.2方法

 

相关人员对护理部信息管理工作开展情况做全面调查,对全院护理工作人员的信息管理能力、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相关的改进意见,做有效分析,及时找到信息管理工作中的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干预措施。

 

2存在问题

 

2.1护理人员信息管理系统知识欠缺

 

很多护理人员在计算机的操作方面能力欠缺,有些护理人员只能简单编辑一些文字,或常规的完成一些医嘱的处理等;部分护理人员观念较为陈旧,没有正确意识到护理信息化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重要性;还有护理人员认为只要将领导布置的任务,交代的工作认真做好就可以了,不需要学好和提高护理信息化管理的工作能力;还有人员并不了解信息管理的具体内容。

 

2.2信息管理的标准化程度低

 

护理信息化管理工作对医院各个环节都有所涉及,内容繁杂,范围较广。包括护理质量管理、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护理教学和科研管理等。在调查中发现,针对这些繁杂的信息管理,在信息分类方面并不规范,没有明确、统一的标准,所以现有的规章制度,不能满足护理信息化管理需要,需要进一步细化、完善工作内容。

 

2.3缺乏投入和统一规划

 

护理信息管理的涉及面较广,工作难度大,且标准化程度较低,医院领导对这方面也没有充分重视,所以护理信息化管理的投入相对较低,各个医院都存在这种问题。一般在信息方面投入较多的部分有财务部门、药房、行政机构,电子医疗系统等,护理部门的投入较少。

 

3应对措施

 

3.1健全信息管理体系

 

在医院角度上考虑,要对网络环境进行有效改善。加强技能和信息管理知识方面的培训;要大力建设数据库和网络连接;对设备做好更新和维修工作;提供医护人员学习的机会和平台;采用远程访问的方法,医护人员可在院外使用医院的数据库,不受时间、地理等因素的限制,获得更多重要的信息。医院要安排专业人员组织相关培训,包括软件信息系统的正确使用、网络信息的检索功能,数据库的检索机能,文献的筛选方法,信息利用方法和提高外语水平等,使全院的医护人员都可以了解信息管理知识,正确使用信息系统管理,不断提升自己信息管理的能力,从而提高护理管理能力。

 

3.2提高护理部的管理能力、确定衡量护理质量的标准

 

护理部首先将自身的管理技能和意识进行提高,护理部与其他临床科室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桥梁。对制定的有关规章制度,及时准确组织实施。护理部要根据相关的评价和指南,从多角度出发,收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整改方案,制定相关措施,落实到每个护理人员身上。同时还要对成果不断审视,修订、整改和调理,完善信息管理制度,确保可操作性、科学性和实用性。

 

3.3重视管理细节

 

护理部定期组织信息化管理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的学习,让护理人员能掌握具体的操作方法、管理方法和管理技巧,从思想上转变护理人员的观念。在薄弱环节、关键环节、重点岗位和重点人员上做好重点监督,保证良好实施医院的护理信息化管理。让信息化管理在护理质量管理、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护理教学与科研管理等方面发挥更好的作用。护理部在工作中起到指导和督促的作用,根据存在问题,采取相应干预措施,不可打击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促使服务质量的提高。

护理问题与护理措施范文第5篇

1.1护生方面

1.1.1心理应对能力差

护生在初期常对手术室感觉陌生、神秘,因此有一种紧张畏惧感。在这无形的压力下,造成护生自信心不足,不敢动手操作,甚至手足无措,严重作者单位:201800上海市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嘉定分院吕英:女,本科,护师影响了护生对各项护理操作的掌握[2]。

1.1.2专业知识储备不足

手术室工作涉及到手术室基础护理、各种无菌技术操作及消毒隔离、手术配合、手术、麻醉配合等诸多内容。手术病人病情复杂且手术种类多,仪器设备层出不穷,护生在短时间内需要学习很多内容,现有医学教材中有关手术室护理章节的内容简短并且抽象,护生在校所学知识不能满足手术室工作需要,造成了理论与实际相脱节。

1.1.3无菌观念差,缺乏实践

手术室对无菌要求非常严格,无菌技术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败。由于护生实习时间短,学习内容多,对无菌技术掌握不够熟练,无菌观念差,无菌操作中污染环节较多。而有的护生在不慎污染了无菌区后因害怕老师指责而隐瞒甚至因为害怕污染而不敢动手操作,致使临床实践经验缺失,学习护理技术较慢,降低了护生实习的有效性、积极性,增加了带教工作难度。

1.1.4工作学习缺乏主动性

护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习主动性差,不会主动去请教老师或翻阅资料,还有对问题缺乏主动性思考,老师让做什么就做什么,不会去想为什么;还有大部分护生为独生子女,娇生惯养,以自我为中心,依赖性强,自立性较差,动手能力欠缺,工作缺乏主动性。

1.1.5风险意识比较薄弱]

护生虽然对手术护理风险有所了解,但由于有带教老师的指导,有的护生在护理操作安全上心理依赖感较强,主观认为只要有老师在场就不会出现护理差错事故,即使发生,一切责任都会由老师承担,不注重提高自身风险意识。

1.1.6护生的教育程度

护生受教育程度的参差不齐,理论知识和接受事物的能力不一直接影响着临床教学进度和质量[4]。

1.2带教老师方面

1.2.1学历层次低,业务知识欠缺

临床上很多护理带教老师尽管临床经验丰富,大部分学历层次低、起点低,相对缺乏教育、管理、科研、心理等综合性知识的积累。另外,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新技术的不断涌进,若带教老师自身业务知识掌握不够,能力欠缺,很难满足新生代护生的求知欲,从而直接影响教学质量[5]。

1.2.2教学与工作的冲突

手术室工作量大,工作紧张而繁忙,专业性要求高,手术配合时需精力集中,没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讲解、示范,这些都影响了护生的实习效果[6]。

1.2.3带教意识不强

部分临床老师缺乏积极的带教态度和情感,对带教工作不够重视,把护生当劳动力使唤。还有些带教老师因担心护生配合和无菌操作的不熟练而影响手术时间和效果,认为教护生做还不如自己做,独揽了一切工作,减少了护生实际操作机会。

1.2.4教学方式欠妥当

在手术室带教工作中,带教老师往往会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工作,教学方式一成不变,不知道灵活变通,造成学习的枯燥乏味,很难调动护生的积极性,降低了学习的热情。

2应对措施

2.1尽快熟悉环境,提高心理应变能力

护生进入手术室后先进行1周的岗前培训,由主带教老师集中介绍手术室的环境、设施、布局、各区域的划分,三区三通道的概念,科室规章制度和各级人员职责,使护生了解手术室的一般工作程序、工作制度、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项,明确实习的重点和难点。同时加强与护生的沟通交流,了解护生在实习过程中碰到的一些实际问题,共同解决落实,尽快消除其恐惧、紧张等心理状态,以积极稳定的心态投入到临床工作中。

2.2采用多种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

2.2.1理论培训和实际操作结合

由主带教老师采取理论讲解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法,带领护生进行模拟操作训练[7],采取边讲解、边操作、边练习的方法,内容包括外科洗手法、戴无菌手套、穿脱无菌手术衣、整理无菌器械台、清点器械、协助医师铺无菌手术巾以及正确传递各种器械的方法等。然后护生分组练习,最后带教老师根据操作的情况进行总结,指出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注意点。如此种方法,将理论与实际操作相联系,使护生在轻松的状态下学习和掌握手术室专科技能,使理论知识又从实践中得到进一步巩固。

2.2.2采取“一对一”教学方式

在完成基础的技术操作后,采取“一对一”教学方式带领护生进行临床实际操作的学习,即由1名带教老师全程带教1名护生。首先尽量选择相对简单的手术进行,如阑尾切除术、剖宫产术等。器械工作学习时包括手术步骤、术中手术的配合要点及关腹的步骤、标本的管理及术后器械的处理,重点讲解物品清点及无菌操作的重要性。学习巡回工作时,带教老师应鼓励护生多动手,遇到错误及时纠正,使护生逐步掌握病人安全核查、术前物品的准备、手术的摆放、术中护理要点、各种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以及各种应急预案的应对等。根据护生的掌握情况,可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各种中、小型手术的器械及巡回护士工作。

2.2.3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

在带教工作中,我们可以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8],让护生在问题中寻找答案。如进行一台肾切除手术时,在术前需要放置,可以问护生这种手术需要放置哪种手术,这种手术又适应于其他哪些手术,放置时需要什么辅助用物,放置的方法及其注意事项。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在操作中边思考、边领会,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从而形成解决问题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2.2.4分层次施教

我院护生来源不同,层次有别,对理论知识掌握的程度、接受能力、操作技能都会有差异,根据不同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分层次实施带教。对接受能力强的护生,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对接受能力差的护生,注重工作主动性、动手能力及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在操作中要做到放手不放眼,放做不放教,让护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同时有意识地培养护生主动观察和判断的能力,让他们自己寻找问题的根源,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质量。

2.3加强安全教育,强化法律意识

带教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向护生进行安全教育,培养护生踏实的工作作风,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加强岗前教育,对实习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组织护生分析讨论,提出改进的意见措施,有效地避免各种差错事故的发生,并定期组织护生学习各种医疗法律、法规,通报医院有关安全的信息,组织医疗、护理纠纷的个案分析,让护生感受到自身与法律的关联,明确自身权利与义务,增强法律意识,用法律指导自身护理行为,使护理行为合理、合情、合法。

2.4完善带教体系,提升教学质量

2.4.1实施分层次教学管理,严格选拔带教老师

在带教中实行“三级负责制”的教学管理模式,即护士长、主带教老师、一带一老师,层层质控管理。针对手术室的工作特点,在临床带教中实施主带教老师模式[9],即主要由主带教老师制定教学计划,安排教学工作,监控教学质量,考核教学成果。主带教老师选拔应根据护理部制定的带教老师资格认定标准,参加护理部统一竞聘,在基本素质、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等方面考核成绩优异者方可胜任。同时在科内选拔带教老师时打破传统的论资排辈,选择教学积极性高、责任心强、有一定教学能力、有丰富临床经验和理论知识的大专以上学历的护士担任一带一老师,并定期对其进行培训、考核,以提高带教能力与水平。

2.4.2不断学习,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随着护士基础教育的提高,对教师的要求也在提高,不仅需要良好的职业素质、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临床教学经验,而且更需具备较强的观察能力、应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新时代的手术室日新月异,为了跟上新形势,带教老师必须努力钻研护理新技术、新业务,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从而提高教学水平,确保教学质量。通过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的五常法来提高带教老师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带教质量和品质[10]。带教老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护生的道德榜样,老师的一言一行会对护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带教老师应具备高度的敬业精神和责任心,要正确认识到护理教学工作的重要性,言传身教,循序诱导。

3小结

护理问题与护理措施范文第6篇

关键词: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措施

引言

公路网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就是农村公路,在现代的公路运输当中有着直达、灵活、及时、便捷等特点,它服务面很广,同时适应性也非常强,大体上是可以达到零距离进行服务的。党在十七大上面提出了要加强新农村的建设,统筹城乡的发展,而这就需要我们在对干线公路的建设加强养护的时候,必须还要兼顾到农村公路在建设方面的养护。目前,很多省份关于农村公路的管理和养护体制依旧不够完善,关于责任的主体不够统一和明确,而管养资金其供给和来源无法得到保障,不能很好地去和市场经济相适应,和社会经济发展仍然有着不小的差距,在人民群众便捷出行以及新农村的建设和服务三农等方面还有一定的距离。

1目前农村公路管理和养护方面存在的问题

1.1农村公路的养护和管理的机构没有完全建立起来

尽管一直以来,我国各个地方政府不断出台农村公路的养护和管理相关方面的文件,明确提出完善责任体系,把养护和管理的责任主体给落实下来,建立起完整的农村公路的相关管理机构,然而因为早期时候农村公路的养护和管理的机构并没有建立起来,人员分配等一些方面都没有到位,要求提出的对人员进行落实需要在内部进行调配这与现在政府机构的改革有着很大的矛盾。当前情形下,各个乡镇、县区等尽管有明确提出管理责任的单位或者设置了农村养护的管理机构,然而事实上仍旧没有在根本上处理好机构人员的问题,这就导致管理的工作很难有效到位。

1.2没有统一的养护的补助经费,群养公路的养护费用低

在现在正在运行的群养农村的公路养护被分为两种,群养和专养。其中,群养的费用来自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属于农村公路的养护方面的建设资金。而现如今我国很多的省份,核定出的经费远远少于国家各项文件所规定的标准经费,各个方面的养护经费也都和国家规定的相差甚远,并且近几年以来人工费用、养护成本都呈现出了大幅度的增长。群养的标准较低、养护经费无法得到统一,导致了群养农村公路现如今普遍出现失管和失养的现象,还有未养护或者养护的质量没有办法得到保证以及在养护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相关人员互相推诿,这些问题都导致了养护的工作没有办法很好开展。

1.3农村公路的基础差,欠的旧账多,养护的成本非常大

现如今,农村公路还在不断进行完善,其重点问题还是通与不通上,而重视建设轻视养护的现象依旧是普遍存在的。以前建设时提出的标准较低,桥涵附属的设施、标线、挡墙等都不够完善,因此想要使得农村公路的功能得以完善就必须投入大量的资金,并且,由于城乡公路交通的一体化发展,超限运输现象的存在以及车辆的数量飞快增长,农村公路就承担着非常严重的超负荷的运载,这就在一方面加大了对农村公路的损坏,导致很多的农村公路在很早的时候就有了各种病害,另一方面也使得农村公路的养护成本有所增加。另外,由于这几年以来材料费、人工费在不断增加,所以养护成本便也表现出逐年增加的现象。总而言之,当前的农村公路的养护工作,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而公路的功能无法正常发挥和使用。

1.4缺少了必要的技术指导以及有效管理

农村的公路线长、面广、点多。想要把农村公路的养护工作做好,除了需要有效的管理机制之外,另外还需要专业的技术人才来给予一些必要的技术方面的指导。当前在乡镇中,有专门制定的管理人员,然而更换频繁,同时大部分并没有采取机械化养护以及没有配备上专业的养护人员,其养护的方法不但简单而且还很粗糙。农村公路的养护现主要是当地的政府去鼓励群众进行养护,没有必要的知识做基础,又无法及时得到技术方面的指导,尤其是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养护工作,比如挡墙、桥梁等大中型的养护工程。这样就会造成养护工作职能治标不能治本,养护的工作不能彻底进行,而养护的质量也无法得到保证。

2农村公路的养护进行改革和发展的方法

2.1健全农村公路养护的相关管理机制,落实养护管理责任

县级的人民政府是是公路管理和养护的主要责任主体,县级的人民政府中交通部门是农村公路管理和养护工作的主要负责部门,其主要承担的是监督相关公路管理机构在管理和养护工作。建立起了精简高效、养护和管理分离、事企分开的养护管理的机制。一方面是希望县级的公路部门可以代表县级的人民政府去执行当地的管理和养护职责。另一方面是进一步去明确养护了管理的机构,保证专业人员可以纳入编制,以免兼职使用,保证管理的指导能够到位。

2.2拓宽筹措管理和养护的资金的渠道,保证资金的投入能够到位

如今农村公路的建设的养护资金最主要是由中央财政的专项转移,然而因为这项资金的支配权是属于县级财政部门的,为了使得专项资金能够全部都投入到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需要上级把资金都拨付到专用的账号中,杜绝资金挪用、截留和不到位。同时还可以建立起农村公路的管理和养护的资金方面筹措的长效机制,保证养护的资金能够到位,保障农村公路的正常管理和养护。除此之外,设置独立的基金账户,保证专款专用,以防个人和单位挪用农村公路的管理和养护资金。

2.3积极去探索多样的养护模式,保证养护落实到位

必须把内部封闭的运行机制给打破,把养护工作慢慢引向竞争激励的机制模式和市场化,逐渐建立起一个能够和市场经济的规律相适应的管理机制。推行企业化的管理,对于辖区里面的乡道要负责实施养护。而村道则通过居委会指定或者举办竞标承包给当地的家庭或个体户,实现养护生产和养护管理分离,又或者是部分分离的运行机制。

2.4加强管理培训,培养专业的养护人才,提高公路养护的质量

想要使得管理水平和养护质量能够有所提高,一定要不断掌握在公路建设方面出现的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并把其加以研究以及运用,把人工养护慢慢过渡到机械化的养护上面,培养专业化的养护,降低养护的成本,提高养护的质量和效率。一定要加强对养护人员技术方面的培训,邀请技术专家就公路养护的质量、措施和内容给技术人员进行讲解,更新新的养护知识,使管养水平能够提高。

3结束语

想要加强农村公路的养护和管理,保证能够充分发挥和使用农村公路功能以及农村公路可以安全进行运营,就一定要把农村公路的专业养护和科学管理结合起来,这样一来,才可以得到良好效果。所以政府部门在对农村公路建设进行推进的同时,一定要探索和研究农村公路科学的管理和养护,建立健全与本部门、本地区相适合的有效机制和管理方法,这么一来才可以使得农村公路的管理和养护获得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肖月妮.农村公路管理和养护工作的思考和探索[J].山西建筑,2015(07):20~22.

[2]郭法霞,王玉勤.我国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初探[J].河北交通科技,2015(04):57~58.

护理问题与护理措施范文第7篇

【关键词】 骨科;护理记录;问题;措施

护理记录是住院病人医疗文件记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记录了病人治疗护理的全过程,反映了病人病情的演变,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在我科成功创建星际护士站的过程中,对骨科护理记录的质控检查发现,在实施记录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对护理记录的书写进行了改进并应用于临床,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现报道如下:

1 护理记录中存在的问题

1.1 护理记录不能体现护理的动态过程

护理记录是医疗住院病历的一部分,但护理记录是阶段性记录,总结性护理记录少,多数只记录某一天、某一时的病情记录,这种记录不能够完全体现护理的动态变化过程。

1.2 护理记录不能体现护理行为

护理记录内容没有突出护理专业特点,多数护士记录的内容为病人的病情以及医嘱的内容,造成与医疗的内容重复,而护士实施护理措施后出现的护理效果以及观察到的病情在护理记录中又未充分体现,护理记录不能充分体现护理行为。如:对一位股骨粗隆间骨折的 病人的记录中,有多处记录病人的病情、用药情况及注意预防压疮的发生,而没有记录采取了各种护理措施以达到预防发生的目的。

1.3 护理记录不全

部分护士记录时的意识不强,临时性记录不全,只是机械的按照相关规定记录,对于临时性的病情观察、采取的护理措施及取得的护理效果记录少或漏记,夜班护士出现此现象多。如: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病人,在病情稳定一周后的某一天夜里出现咳嗽、鼻塞等感冒症状,当班护士未做护理记录,只是口头交代下一班的护士,而在下一班护士也未做记录,用药后后的反应及转归情况都不详细。

1.4 护理记录的连续性差

护理记录不同于交班报告,要体现护理的连续性,下一班要准确地记录病人的反映过程和变化,而有的需要连续几个班次记录,而部分只是机械的按照规定护理记录频次记录,没有按照具体的情况进行记录。

1.5 护理记录没有体现施护

相同部位骨折的记录大致相同,只体现出因病施护,而未体现施护。由于护理人员理论知识欠缺,找不到护理的重点,在护理工作繁忙之时,过多的依赖陪护。在护理过程中,只遵循疾病的护理常规,缺乏创新,造成一种疾病的护理记录上基本一致,体现不出病种差异和个体差异。

1.6 护理记录没有体现专科特点,作为骨伤患者,临床辩证与舌脉密切相关,而护理记录往往忽略了对舌脉的记录,而护理记录也体现不出,所有的护理记录大多围绕“骨折”实施。

1.7 护理记录存在的其他问题

主要包括字迹不清楚,语句不通、语法搭配不当,标点不正确,有错别字等。

2 解决措施

针对一上问题,通过仔细分析,认为与以下原因有关,一是管理欠规范,二是护士素质参差不齐,有的专业知识缺乏,基本文化素质有待加强和提高;三是法律意识不强,因此,正确解决存在的问题,着重从以下级方面着手:

2.1 增强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提高护理质量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以后迫切需要提高护士各方面的素质,应鼓励护士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提高自己的水平,另一方面加强护士的 法律知识的学习,帮助护士分析护理差错、事故与护理记录的法律关系,使其充分认识到护理记录在医疗纠纷举证的重要作用,树立起医疗纠纷重在防范的意识。

2.2 规范管理,切实做好护理记录

相对固定主管护士,负责书写阶段性的日常护理记录,值班护士负责书写临时性护理记录。

2.3 合理安排班次保证临床工作的需要,保证主管护士对自己所管的病人连续性接触,以全面系统的收集病人的资料,总结性的记录护理记录。

2.4 根据专科特点规范护理记录的书写程序对每位病人的护理重点进行重点观察、重点护理、重点记录,充分体现因人施护、因需施护的护理记录。

2.5 交流护理记录经验

护士在进行业务学习、业务查房时,把护理记录内容列为其中,并相互交流书写护理记录的体会和经验,相互借鉴、比较、学习,同时让年资高、记录好的护士检查、指导低年资高、记录差的护士的书写。

2.6 加强对护理记录书写的质控

护士长随机抽查, 质控小组长不定期检查,发现问题立即提出纠正,以保证护理记录的书写质量。

2.7 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加强整体护理意识的培养,熟练运用整体护理程序为病人提供优质高效的护理,按照整体护理的PIO 形式记录。

2.8 加强培训,提高护士素质

护士素质决定护理质量的高低,要提高整体护理水平,首先应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

2.8.1 对于入科的新新参加工作的护理人员,上岗前进行培训,实行相关科室的轮转,通过基础护理理论和技术操作考核,争取在1 年内熟悉各方面的护理业务,适应工作需要。

2.8.2 对于不同层次的护士,实行继续教育,鼓励护士通过参加夜大、函大、自学等多种形式,更新知识,提高理论水平,扩大知识面

2.8.3 定期对护士进行“三基”培训

每月落实护理技术操作训练及考试考核,强化理论知识及操作规程,定期考核专科的理论知识和相关技能,达到相应职称的业务水平

2.8.4 定期开展护理知识、技术竞赛;开展丰富多彩的护理业务学习活动,如:基础理论知识、术操作竞赛,护理论文报告会,护理安全制度考试等,活跃护士业务生活,创造爱岗敬业、讲学习、比奉献的 良好氛围。

2.9 加强专科知识培训,提高运用护理程序的能力。整体护理工作强调的是临床护理中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是一种有计系统的实施护理的程序,并且能是综合的、动态的具有决策和反馈功能的过程。可以采取多形式的培训教育,以帮助护士提高实际应用能力。如:请专科教师讲课,提高业务水平;请业务能力强、理解较深刻、运用护理程序较好的同行现身说教,组织全科护士进行有关专科疾病知识的学习;组织质控人员深入病房,了解护理实施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协助解决;最最重要的 一条是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与病人沟通,掌握第一手资料,主动参与医生查房,与医生多交流,取得医生的支持,了解治疗方案,制定出合理的护理计划,并运用护理程序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

3 体会

在工作的过程中不断发现在护理记录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具体的分析,有正对性的提出解决措施,不但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专业护理水平,书写能力和法律意识,还全面提高了护理质量,提升了医院效应。

参考文献

[1] 徐莉.浅谈护理记录的书写[J].实用护理杂志 2006-5-24.

[2] 陈鹏.病历书写规范[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57.

[3] 徐思琴,叶丽花.从法律角度分析护理记录缺陷及对策[J].南方护理学报,2002,9(5):72-73.

护理问题与护理措施范文第8篇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安全;预见性问题;防范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9.397文章编号:1006-1959(2010)-09-2623-02

医疗水平及技术提高的当今社会,给广大患者带来了康复的希望,而生活水平和法律意识的增强也给医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调整,人们对医院的要求越来越高,医疗纠纷的发生呈递增趋势。作为医院特殊职能部门的手术室,具有手术量大、病种多、病情危重、护理工作繁重等特点[1]。既承担了挽救患者生命的重任,同时也是发生医疗纠纷的主要阵地。因此掌握好手术室护理安全问题,采取防范措施至关重要。近年来我院深刻认识到护理安全的重要性,不断加大了防范力度,效果明显,现总结如下:

1.研究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研究资料分为防范组和对照组,各随机抽取112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防范组为加强防范措施后的患者资料,对照组是未形成系统性防范措施的患者资料。分析两组的手术效果、术后并发症、各方面管理情况、护理水平及患者满意度等。

1.2方法:

1.2.1自制分析统计表,对两组的手术效果、术后并发症、药物管理、护理服务水平、护理人员技能及专业知识、患者满意度进行对比,并做统计。

1.2.2分析手术室护理中安全预见性问题:

1.2.2.1护理人员意识低。由于护理工作量大,强度高,导致护理人员无法保持长久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当经过长时间面对生老病死后,容易麻木,因此对患者不够尽责,无法严格履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护理流程,导致患者及家属怨声不断,甚者引发医疗事故,严重影响了医院形象。

1.2.2.2缺乏沟通和梳理心理问题能力。对于多数患者来说,面对手术难免会有焦虑和紧张的情绪,但是对于面对太多手术的护理人员,无法站在患者的角度看待问题,在与患者沟通时缺乏耐心和爱心,回答患者的提问生硬、简单,不仅无法消除他们的心理担忧,降低手术的依从性,而且让患者在模糊中更担心。有些护士虽然能够意识到患者的心理问题,但因缺乏沟通技巧,仍无法提高患者的信任度。比如患者习惯用询问来表达自己的担忧,而护士却阻止提问。

1.2.2.3专业技能有待提高。首先是进入手术前未认真核对患者资料,由于患者经常会出现换床位的情况,但护士未及时了解,加上患者在进行手术前一般使用了镇静剂,无法正确回答提问,导致接错病人,未针对性进行手术,严重的将威胁到患者生命。其次是设置不当。对于不同的病症,采用的各不相同,决定了手术入路,同时也是手术质量的关键,若摆放不正确,容易影响术野,降低麻醉效果,术后引发发生压疮、褥疮、疼痛、呼吸受限、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再次是处理突发事件经验不足。在手术过程中,因患者的体质不一,经常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突发事件,但因经验的不足,面对突发事件无法果断、正确的采取措施,甚者手忙脚乱,导致技术差错。

1.2.2.4术后护理不到位。术后的护理在整个护理过程中最为关键,能够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但由于护理人员单纯的认为进行完手术后患者就无大碍,忽视了术后护理的重要性,常常导致患者感染、疼痛、呕吐、呼吸抑制等并发症,极大的影响了手术的质量。

1.2.2.5缺乏健康教育。手术进行完至患者完全康复前,饮食、运动、日常生活多少会有所限制,但对于缺乏对疾病了解的患者却知之甚少,主要依靠护士进行健康指导。但是在实际中,不少护士认为日常护理是家属的事情,自己只要负责按时给药就行,导致患者饮食错误、运动过量或不足而延误康复期。

1.2.3防范措施:

1.2.3.1提高护理人员防范意识。第一,是组织培训、学习,进行安全知识、法律宣讲及技能培训,让护理人员明确护理安全的重要性,提高操作技能,增强法律意识,同时不定时对其技能和专业基础知识进行考核,不断巩固和提高她们的业务水平,使其在工作中做到自觉、自省、自立。第二,完善相关制度。规范手术的各项要求制度,比如明确区分无菌区、有菌区,并且利用明显的标识指出,严格控制无菌区的人员流动,防止交叉感染[2]。经常在电视法制节目中会看到手术中将器具遗留在患者体内的案件,造成严重的医疗纠纷,因此严格执行清点及核查制度,对手术中使用的器具要仔细清点,并认真详细做好记录,若物品不全,及时查找。对于接错病人的情况,要严格执行核对制度,在术前对患者的病区、病号、姓名、性别、住院号、手术类型、手术部位、麻醉方法及、术前用药及过敏情况进行核对,以准备手术用物。第三,落实责任。为提高医务人员的责任心,可以制定责任制,细分医疗事故中的责任归属,以免出现医疗纠纷后各自推诿。

1.2.3.2提高沟通能力。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及家属会不断提出各类问题,若沟通得到,定能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因此在面对患者的一系列疑问时,护士要细心、细致、细微的解答,特别是对于术前心理问题严重的患者,要关心和鼓励他们勇敢面对,并指导家属对其进行不间断的鼓励,用爱融化患者的心理“坚冰”。

1.2.3.3自我感受,提供最佳。临床对的要求是安全、舒适、术野暴露充分、不发生并发症,因此护理人员不仅要掌握各种摆放的标准,而且要自我感受不同的感觉,可以通过“自我体验”[3]培训,让护士自己体验各种,从而在实际中提高最佳的。

2.结果

防范前后,两组对比内容有明显差异(p

两组各项内容对比表

注:p

3.讨论

3.1安全的重要性。手术室是医院的高技术、高风险、高强度工作的科室,手术护理安全是医院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4]。手术室一旦发生失误,轻者影响治疗效果和工作效率,重者延误手术时间,延误患者康复,加重经济负担,更严重的可能导致致残致死。加强手术室护理安全,有利于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同时也是减少医疗纠纷,树立医院形象的重要途径。

3.2掌握安全隐患,是制定防范措施的基础。虽然大家都知道手术室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但存于何处,威胁有多大却无法明确,因此防范也无针对性,因此在制定防范措施前,首先必须客观分析护理安全风险因素,从各细节中总结,才能够制定行之有效的防范对策。本组研究资料中,主要存在的问题集中在服务态度、专业技能、制度方面。

3.3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问题。查找到问题之后,关键就在于解决问题。在综合考虑医院实际的情况下,制定符合实际的对策。从(上表中可以看出),防范前后康复率、住院时间、并发症、心理疏导能力、满意度等方面均有所改善,说明防范措施起到一定效果。

参考文献

[1]宋烽,王建荣.手术室护理管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279.

[2]陈永凤.手术室存在安全的隐患与对策[J].护理杂志,2007,24(11):64.

护理问题与护理措施范文第9篇

摘要: 护理记录是住院病人医疗文件记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骨科专科护理记录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从而提高了护理记录的书写,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骨科 护理记录 问题 措施

护理记录是住院病人医疗文件记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记录了病人治疗护理的全过程,反映了病人病情的演变,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在我科成功创建星际护士站的过程中,对骨科护理记录的质控检查发现,在实施记录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对护理记录的书写进行了改进并应用于临床,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现报道如下:

一、护理记录中存在的问题

1.护理记录不能体现护理的动态过程

护理记录是医疗住院病历的一部分,但护理记录是阶段性记录,总结性护理记录少,多数只记录某一天、某一时的病情记录,这种记录不能够完全体现护理的动态变化过程。

2.护理记录不能体现护理行为

护理记录内容没有突出护理专业特点,多数护士记录的内容为病人的病情以及医嘱的内容,造成与医疗的内容重复,而护士实施护理措施后出现的护理效果以及观察到的病情在护理记录中又未充分体现,护理记录不能充分体现护理行为。如:对一位股骨粗隆间骨折的 病人的记录中,有多处记录病人的病情、用药情况及注意预防压疮的发生,而没有记录采取了各种护理措施以达到预防发生的目的。

3.护理记录不全

部分护士记录时的意识不强,临时性记录不全,只是机械的按照相关规定记录,对于临时性的病情观察、采取的护理措施及取得的护理效果记录少或漏记,夜班护士出现此现象多。如: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病人,在病情稳定一周后的某一天夜里出现咳嗽、鼻塞等感冒症状,当班护士未做护理记录,只是口头交代下一班的护士,而在下一班护士也未做记录,用药后后的反应及转归情况都不详细。

4.护理记录的连续性差

护理记录不同于交班报告,要体现护理的连续性,下一班要准确地记录病人的反映过程和变化,而有的需要连续几个班次记录,而部分只是机械的按照规定护理记录频次记录,没有按照具体的情况进行记录。

5.护理记录没有体现施护

相同部位骨折的记录大致相同,只体现出因病施护,而未体现施护。由于护理人员理论知识欠缺,找不到护理的重点,在护理工作繁忙之时,过多的依赖陪护。在护理过程中,只遵循疾病的护理常规,缺乏创新,造成一种疾病的护理记录上基本一致,体现不出病种差异和个体差异。

6.护理记录没有体现专科特点,作为骨伤患者,临床辩证与舌脉密切相关,而护理记录往往忽略了对舌脉的记录,而护理记录也体现不出,所有的护理记录大多围绕“骨折”实施。

7.护理记录存在的其他问题

主要包括字迹不清楚,语句不通、语法搭配不当,标点不正确,有错别字等。

二、解决措施

针对一上问题,通过仔细分析,认为与以下原因有关,一是管理欠规范,二是护士素质参差不齐,有的专业知识缺乏,基本文化素质有待加强和提高;三是法律意识不强,因此,正确解决存在的问题,着重从以下级方面着手:

1.增强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提高护理质量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以后迫切需要提高护士各方面的素质,应鼓励护士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提高自己的水平,另一方面加强护士的 法律知识的学习,帮助护士分析护理差错、事故与护理记录的法律关系,使其充分认识到护理记录在医疗纠纷举证的重要作用,树立起医疗纠纷重在防范的意识。

2.规范管理,切实做好护理记录

相对固定主管护士,负责书写阶段性的日常护理记录,值班护士负责书写临时性护理记录。

3.合理安排班次保证临床工作的需要,保证主管护士对自己所管的病人连续性接触,以全面系统的收集病人的资料,总结性的记录护理记录。

4.根据专科特点规范护理记录的书写程序对每位病人的护理重点进行重点观察、重点护理、重点记录,充分体现因人施护、因需施护的护理记录。

5.交流护理记录经验

护士在进行业务学习、业务查房时,把护理记录内容列为其中,并相互交流书写护理记录的体会和经验,相互借鉴、比较、学习,同时让年资高、记录好的护士检查、指导低年资高、记录差的护士的书写。

6.加强对护理记录书写的质控

护士长随机抽查, 质控小组长不定期检查,发现问题立即提出纠正,以保证护理记录的书写质量。

7.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加强整体护理意识的培养,熟练运用整体护理程序为病人提供优质高效的护理,按照整体护理的PIO 形式记录。

8.加强培训,提高护士素质

护士素质决定护理质量的高低,要提高整体护理水平,首先应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

9.加强专科知识培训,提高运用护理程序的能力。整体护理工作强调的是临床护理中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是一种有计系统的实施护理的程序,并且能是综合的、动态的具有决策和反馈功能的过程。可以采取多形式的培训教育,以帮助护士提高实际应用能力。如:请专科教师讲课,提高业务水平;请业务能力强、理解较深刻、运用护理程序较好的同行现身说教,组织全科护士进行有关专科疾病知识的学习;组织质控人员深入病房,了解护理实施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协助解决;最最重要的 一条是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与病人沟通,掌握第一手资料,主动参与医生查房,与医生多交流,取得医生的支持,了解治疗方案,制定出合理的护理计划,并运用护理程序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

三、体会

在工作的过程中不断发现在护理记录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具体的分析,有正对性的提出解决措施,不但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专业护理水平,书写能力和法律意识,还全面提高了护理质量,提升了医院效应。

参考文献:

[1]徐莉.浅谈护理记录的书写[J].实用护理杂志 2006-5-24.

[2]陈鹏.病历书写规范[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57.

[3]徐思琴,叶丽花.从法律角度分析护理记录缺陷及对策[J].南方护理学报,2002,9(5):72-73.

护理问题与护理措施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公路:养护工作:措施

中图分类号:U44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09-0157-02

首先,做好公路养护工作会提高社会经济效益。我国正值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公路养护工作对社会经济发展有推动作用。路面运输业得到保障,社会发展水平快速提升;其次,良好的养护工作有利于路面保持顺畅,保障车辆的安全运行;最后,路面养护工作落到实处之后,公路灾害将不会发生,公路将发挥出巨大的作用,保障人们出行安全。

1 公路养护管理的概述

1.1 公路养护的涵义

公路养护管理是通过集合于记录库内的信息及能分析、处理的道路、桥梁作评估预测系统,建立高质量和高效率的机械养护。在同一时间保证路面平整、舒适、畅通,以及路肩、护坡、绿化等各种作业,提高耐久性和复原力,致使公路养护和维修达到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率、高机械性的要求。

1.2 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特点

1.2.1 强制性

公路基础设施归属于国家,但其有可对过往车辆征收费用的特点。所以,一定要提供良好的路用性能和优良的服务水平,这点都需要养护来完成。任何松懈和疏忽的养护不但损害行驶安全,还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公路养护应基于法律、法规强制性保护的基础上。

1.2.2 广泛性

公路养护包括:桥梁、隧道和沿线的配套设施,还有交通工程设施、监测、通讯、照明、园林绿化、环境保护、园林绿化、棚顶建筑设施,以及各种生活服务等设施;廊桥、建设、花园、电气、光学;各种专业多台机器、电脑和其他广泛的综合养护体系。

1.2.3 时效性

道路运维养护修还需要更快的能动性、实用性、高效性、维护技术、强大的程序规则、实施维修作业所需设置特别交通安全管制区。

2 公路养护管理的对象

2.1 路面的养护

道路工程技术治理通病问题需采取适当的措施,坚持以公路日常养护和及时修复,保持道路状况良好、光滑、干净、美观,延长公路生命周期。

2.2 排水设施的养护

影响因素为路基、路面和结构引发通病的原因多数是因为水所致。所以在冰雪融化之前,尤其是在汛期,要作全面彻底的养护,清洁和清除路面的积水。工作人员还需要特别注意对一些泥沟进行的定期检查,以确保顺利的排水。

2.3 路面桥涵的养护

加强路面桥涵的日常巡查和修复,能尽早发现问题并去解决问题,比如清查排水孔是否存在堵塞并清洁,清理涵洞,使“跳车”现象根除。桥梁和涵洞定期作检查,仔细检查发现问题并及时维修与加固,保证桥梁和涵洞良好状态,延长使用寿命,以满足路面的承载能力和通行能力。

2.4 道路绿化的养护

道路的运营,不仅要保证正常的车辆舒适、畅通,而且要保证道路绿化的覆盖率,所以对道路绿化的更新,绿化的缺株,绿化的枯死,要及时的更新与补植。

2.5 道路交通标志、标式的养护

新的历史时期,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道路的交通安全有新的要求,所有的道路标志的养护及更新,是确保道路安全的重要保证。

3 公路养护管理过程存在的问题

3.1 预防性养护严重滞后

在“重建轻养”的观念底下,我国公路里程过长,同时新增高速公路4 719 km,使全国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6.5万 km,排名世界第二。

由于施工的快速步伐,养护和管理落后,尚未形成有效的管理制度。预防性养护犹如汽车的保养。

汽车保养每5 000 km左右做一次。道路预防养护3~5 a做一次。道路不做预防性养护,可以继续用,但是性能衰减加速,使用寿命缩短。

3.2 养护机理相对落后

养护和管理缺乏足够的强制性要求和有效思维,主要用于保护运维安全性,缺乏问责、管理不严的处罚,较轻;缺乏资金作环境保障、技术水平重视不够,没有成立起一套行之有效有效的现代化养护管理制度。

3.3 环境保护和资源的使用率不够

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节约意识不强。如高速公路来,这体现在集约的土地空间施工问题上造成土地流失、破坏植被和造成水、土壤污染等问题。养护管理期限间需要形成绿化带,物资回收再利用最大化等等。

3.4 激励机制不活

如何最大限度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不能忽略物质上的激励。酬劳分配、效益的奖励占工资总额的分额过小,激励性没有显著的成效。所以,很多养护工作人员作业“不埋力,不劳力,不出力”的现象较为普遍,导致员工的积极性并不高,责任感低进而引发低生产率和其他问题。

3.5 人员结构不合理

据统计,以一个县为例养护队伍里,中专院校的专业人员占员工总数的3%,年龄层次在30岁以上占工人总数的80%。由此可见,公路养护人员专业结构、技术结构、年龄结构和分布情况存在不合理的现状:

①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复合型人才严重短缺。

②缺乏施工机械操作人员、维修人员等专业的人才。

与近几年的道路维修工程的需求量不相符,历年来增加的设备、沥青混合料搅拌机具等,机械操作员、维护人员没有收到系统的专业的培训,这些因素将对养护工作的进度和质量影响深远。

3.6 新材料和新设备运用

盲目引进新材料,但经常材料的内部机理和关键技术不清楚,导致使用结果不佳。另一方面研究和开发新的材料主要集中于高校、科研院所和其他研究机构,研究仅限于传统的问题,并处在实验阶段,尚没有形成规模和材料的品牌。

4 公路养护管理措施

4.1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多途径筹集养护资金

①有计划地组织运作业务、承接项目、拓展市场。国家支持投资建设公路运输之大,借着“要致富,先修路,三分修、七分养”的号召,更多的运作资金将投入到养护工程中去,这样一来对资金的吸纳会更有市场。

②改变传统的坐等财政专项资金下拔的想法,将被支转为主动治理。在正常操作中,等公路发生重大病害时再去进行养护,提高重复投资费用。

4.2 顺应行业发展趋势和特点的要求,在养护工作上运 用优先统一集中原则

集中领导要求严格的分级管理;实施手段统一主要是指养护与管理的统一标准、统一规划和调度道路。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培养开放公路养护市场,真正做到管与养分离。养护和管理的机制,以实现就业、以就业为导向并对社会吸纳人才,公路养护及修复必须面对建筑市场,通过招投标形式引入优秀施工队伍,养护项目合同管理任务的形式从过渡形式实现合同管理形式,适应养护工程项目对竞争机制的建立。

4.3 培养专业养护队伍

只有人员精干、综合技术强,受过良好训练、机械和设备齐全,安全措施完备的养护团队才能高效地完成公路的各项维修工作。建立健全道路维修养护数据库和给予充分发挥(PMS)桥梁管理信息系统(BMS)和维修工程专家决策系统的主导作用作为路面管理信息系统;使用国际公认的标准的服务类行业星级评级对公路使用的能力和服务水平作出综合评价。

4.4 强化政府监管

只有在满足养护前提下、实行维护义务和责任,才能行使合法的收费行为和经营权。通过当地的交通部门实施或委托实施的强制性对公路进行养护。地方政府应制定养护组织适当的公路技术标准、规则和规范,养护工作接受社会大众的监督、政府监督执行。对设计及建造新公路的养护管理作出相关的明确要求。养护和管理的技术储备,制定适当的道路养护计划,对设计强调道路缺陷产生的养护管理的责任和义务,由建设单位承担相应的法律和经济损失。

4.5 建立绩效管理的概念

淡化过往不合理的公路养护操作模式。公路养护作业需要的科技含量不高,相对而言,大多是简单的重复的作业,一般经验告诉我们“人勤路好”。为此,应建立绩效管理的机制。对于较远的公路站点可以实现养护公路承包责任制。特定类别管理办法,采取适合当地情况的分类管理办法,对人员较少的偏远地段的劳工可签订承包合同让其承包打理,以固定的维修费用、待定的好路率、固定报酬把工人和养护业绩挂钩。这样不仅可以解决就业问题,还能调动人员积极性,保证路况的良好。

4.6 引进国外道路养护应用的技术、材料、工艺,提高公

路长久使用性和延长道路的服役年限

新材料公路维护沥青冷补材料的运用、冷再生、热再生技术的应用。基于工程质量监控和自动化的道路养护使用高精度的传感器,利用高科技检测技术雷达技术、遥感技术和其他高科技手段实现自动化的路况检测,发展由破损检测技术的非破坏性测试,所以道路质量检测、评估和分析疾病的更快发展,使道路养护更合理更经济。

5 结 语

目前,我国公路的养护正处于发展阶段,为保证行驶安全,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要加强高速公路的养护。并且,改变陈旧的公路养护管理思想,加强新思想对其养护工作的指导。在养护的规范、规章制度方面起到牵头作用,要对公路的路面、桥梁及时的进行检测,进行相关数据分析,并做处理,总结经验,提高国内的养护水平,做好公路养护工作。

参考文献:

护理问题与护理措施范文第11篇

关键词: 国省道干线公路;养护管理;问题;应对措施

1 引言

当前我国国省道干线公路的养护管理,不但是要努力确保国省道干线公路的既有成果,增强国省道干线公路的运营能力,提高国省道干线公路的投资效益,而且还要注意加强国省道干线公路在运营过程中的安全与文明。随着我国交通行业的迅猛发展,建立健全国省道干线公路养护管理的一整套标准化体系,其目的就是要确保实现国省道干线公路养护管理的资源效益配置优化。而随着我国国省道干线公路的持续发展与进步,如今国省道干线公路养护管理已经由单一的劳动力养护管理传统模式逐渐发展转型成以机械设备化养护为主、劳动力养护为辅的新型养护管理模式。同时,在国省道干线公路进行养护管理期间如何来确保其运营的安全与文明,并且尽可能地发挥出国省道干线公路的通行能力,也已经成为了我国国省道干线公路养护管理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针对我国国省道干线公路养护管理中的三大问题:标准化、机械设备化、安全文明化,提出了一定的应对措施。

2 国省道干线公路养护管理中针对标准化的应对措施

2.1 统一养护管理的系统综合标准

标准化的养护管理,指的就是全体人员参与、覆盖整个流程、系统综合、合理科学的养护管理。在新时期背景下,我国的国省道干线公路要开展标准化养护管理体系的建设,就应当重视日常的公路养护管理组织以及养护管理的体系建设。而所谓标准化的国省道干线公路养护管理,就应当从养护管理人员的上路养护着装、养护管理规范、养护管理内容、养护工作时间、养护巡查内容、养护机具要求以及公路的养护质量控制、养护操作标准、养护工艺流程、养护管理材料要求等来展开系统综合的标准统一。

2.2 对于保养小修等工作予以重视

对于国省道干线公路养护管理标准化的开展,尤其要对公路的保养小修予以重点关注。而实现国省道干线公路标准化养护管理的目标,对于工作在一线的养护管理人员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不仅可以有效地避免养护管理人员因为没有细致的工艺指导并且养护技能又不熟练而造成工作失误,以按标准操作的要求来督促养护管理人员,而且也对养护管理人员的平时检查和审核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从而可以避免过去由于主观的人为因素而造成管理混乱的现象发生。

3 国省道干线公路养护管理中针对机械设备化的应对措施

3.1 对机械设备的配置进行优化

要增强我国国省道干线公路养护管理的技术含量,不但要在机械设备方面加大投入,而且要着重对机械设备的配置进行优化。对于机械设备的具体数目、型号和类别的配置,应当取决于该国省道干线公路的养护方式、交通流量、气候情况、磨损情况、公路服务寿命、结构形式和等级等各方面的因素。并且按照上述的各项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以此为依据来进行机械设备的更新,从而选择科学的动力和功率标准,使之成为能适应国省道干线公路养护管理所需要的最优配置。

3.2 培养和打造机械设备化的养护管理队伍

培养和打造机械设备化的养护管理队伍,简而言之,就是要通过多角度和多途径的训练,不但要对行业形势进行积极的培训,而且还要开展有关的专业技能的训练,从而不断增强养护管理人员的作业以及修理的技能水平,以此来延长机械设备的寿命,保证机械设备效能的充分发挥。同时建立合理的激励制度,对于那些学以致用的养护管理工作带头人,要及时予以嘉奖,从而激励人员不断进行学习,以此来促进整个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以满足所有养护管理岗位的需要。总之,要实现公路养护管理的机械设备化,最根本的途径就是要培养出一支作风硬朗、技能全面的养护管理队伍。

4 国省道干线公路养护管理中针对安全文明化的应对措施

4.1 重视养护管理安全文明培训

在国省道干线公路养护管理中,也应当开展对养护管理人员的安全文明培训和教育工作,以提高养护管理人员的安全文明技术素质和安全文明意识。其一便是要提高养护管理主要负责人员对于安全文明化的认识和意识,其二是要提高养护管理专职安全文明工作人员对于安全文明化的认识和意识,而其三则是提高全体养护管理人员对于安全文明化的认识和意识。

4.2 养护管理作业控制区域的设置

在国省道干线公路养护管理作业的过程中,对于在同一地点进行而且当日就可以完工的,以及对于白天作业而晚上撤出的养护管理作业工作,比如交通标志的更替或修理、护栏板的更替、边沟的修理、绿化的维护等等,要按照临时定点的养护管理作业要求来进行养护管理作业区域的布置;而对于养护管理作业过程中,其作业地点会发生改变的养护管理作业工作,则要按照移动的养护管理作业要求来进行养护管理作业区域的布置。而且在交通警示的摆放过程中,要顺着交通流量的方向来进行设置,而在交通警示的拆除过程中,则要逆着交通流量的方向来进行撤除。

5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近年来对于国省道干线公路养护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国省道干线公路养护管理的相关部门以及养护管理人员都要更进一步地提高认识,针对养护管理的标准化、机械设备化和安全文明化,切实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从而确保国省道干线公路养护管理的发展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相关部门也应当从思想上更加重视国省道干线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并在养护管理工作中杜绝“重建轻养”的错误思想。着力提高现有国省道干线公路养护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并注重专业养护管理人员的培养,打造全新的专业化养护管理队伍。继续加大对国省道干线公路养护管理的资金投入,确保国省道干线公路养护管理经费来源的正常化。加强国省道干线公路建设及运营的相关资料收集、整理与归档,保证其相关资料归档的完整性,从而为今后国省道干线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提供真实可靠的资料。进一步提高国省道干线公路预防性养护与精细化管理的能力,对国省道干线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实行奖罚分明的激励与惩罚制度,从而加强养护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责任感。同时,在国省道干线公路养护管理中,还应该注重学习引进国内外的新型养护管理设备和方法,提高国省道干线公路养护管理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李世刚. 新时期公路养护管理的新对策 [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07)

[2]罗风全. 浅谈我省公路养护机械化的发展对策 [J].科技资讯. 2010(05)

[3]林柏松. 浅谈甘肃省国省干线公路养护规范化管理体系 [J].山西建筑. 2010(27)

[4]李安渠. 谈我省干线公路机械化养护中心的建设 [J].山西交通科技. 2009(05)

护理问题与护理措施范文第12篇

关键词:公路工程;养护管理;特点;措施

中图分类号:U41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11-0107-01

G215起点为甘肃红柳园,终点为青海格尔木的国道,也称红格公路。其中当金山路段全长30多公里,海拔落差大,冰雪灾害严重,行车危险系数高。

1 公路养护管理的特点及安全影响因素

1.1 养护管理的特点

(1)依法养护;根据我国《公路法》规定,我国各级相关的公路管理机构必须要对公路进行养护管理,并要确保其养护的安全性,使其运营中的公路始终处于良好的功能发挥状态。(2)全面养护;公路养护的内容不仅仅是公路路面和路基,还包括绿化设施以及沿线的各种附属设施。(3)养护管理的时效性、机动性和针对性;公路养护分小修保养和大中修、路基改建等,这就要求管养部门在做好平时的预防性养护的同时,需要对出现的各种病害进行及时和快速的修复。

1.2 养护安全管理中的影响因素

(1)养护人员的因素;在公路养护过程中,养护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将引起各种不安全事故的发生,而人的不安全行为主要分为随机性失误和系统性失误两种。随机性失误是指养护人员本身具有一定的安全意识和行为能力。(2)养护设备的因素;在公路养护活动中,如果在引进设备和材料时没有严格的控制,那么它们本身存在的各种缺陷,如设备使用时失去应用功能、作业指导时发生故障、生产性能差等,不但会使养护作业无法正常进行,同时还会造成不安全事故的发生。(3)养护环境的因素;在该路段的公路养护过程中,不良的自然环境状况将引起公路养护的不安全事故发生,比如在养护中遇到十分恶劣的天气,类似于暴雨、冻害或者是沙尘暴等问题的发生,这些环境因素不仅会给养护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还更加容易使养护人员发生安全事故。

2 公路安全养护管理的问题

2.1 安全管理的标准和法律不健全

针对此状况,虽然我国已颁布了关于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对养护安全管理提出了要求,该路段省分的交通部门也通过结合该地情况,制定了公路养护安全管理的办法和制度规章,但从总体说,公路工程的养护安全管理法规标准体系还不够健全,且较为关键的技术规程修订也较为不及时。

2.2 养护安全管理人员缺乏

由于公路养护安全管理工作在室外进行,在人们的意识形态中形成了公路养护是一个没有科技含量的体力活,致使在管理人员方面的投入不足,造成管理人员短缺,加之养护安全管理人员年龄偏大、文化水平较低,对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掌握能力较差,缺乏应有的养护知识,不能很好地对预防性、及时性养护施工进行安全管理,且对知识接受能力低,培训提高的难度大。

2.3 养护安全管理意识薄弱

我国公路养护安全管理工作发展的时间并不长,由于管理者的认识存在问题,致使养护安全管理工作长时间得不到重视,且工作机制和制度很长时间内都得不到提升,同时管理人员也缺少对养护安全问题的探讨和研究,加之缺乏较为实用的工作模式和运行机制,科学的管理手段较少,因此该行业的管理人员只能自己摸索前进,使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得不到有效开展。

3 加强公路养护安全管理的措施

3.1 建立o急情况的有关规范

该路段的公路养护单位应根据《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和《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等有关规范、技术标准,建立健全养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技术保证措施,制定应急处理预案,同时实施24小时值班安全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事故报告制度、应急处理制度,并且安全管理人员要熟悉行车安全常识,确保道路安全畅通。

3.2 建立养护安全管理机制

由于公路的养护服务于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公众出行需要,因此养护安全管理必须依托政府加强对公路行业的监督,使公路养护得到安全保障。同时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能使养护安全管理工作正常衔接,避免互相扯皮、推诿以及工作遗漏,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通过将有关的安全情况及时准确记录下来,进行分析、归纳、找出规律。

3.3 建立养护安全管理队伍

由于该路段坡大弯急,交通事故频发,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公路养护需要高质量、高效率的安全管理队伍,而这样的管理队伍必须具有技术全面、高效率、机械配套、设备完善,且能够完成公路养护中各种安全突发事故的应急抢修能力。其次管理部门应重点做好路况普查、检测与评估,并把调查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养护队伍,这样养护与安全管理队伍的协调配合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培养出一批既能“指挥”又能“战斗”的全能性管理人才。

4 结语

总之,为了保证养护人员的安全,提升该路段的养护质量,就需要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探索公路养护安全管理的方法,并且要改变陈旧的管理思想,加强新思想的渗透,进行相关数据分析,总结经验,提高管理水平,以此保障公路养护工作的顺利开展。

护理问题与护理措施范文第13篇

1 社区护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1.1 社区护理中护士的角色问题。社区护士是一种不同于传统医院临床护士的新型护理专业技术人员。社区护士在一个相对开放、宽松的工作环境之中进行服务、管理工作,其工作对象、范畴、性质、责任要远大于或高于医院护士,虽然社区护士同样担负着照顾、教育、咨询、组织管理、协调合作、研究等角色,但其职责在上述方面均有进一步的扩展。社区护理中如何把握护士的角色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1.2 解决社区护理中护士角色问题的对策。针对社区护士的角色问题,要求管理者转变观念,在对临床护士进行培训后,使其转变为社区护士,尽快担当起社区护士的角色,做好社区护理工作。目前,更新观念,从思想上适应“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要求,是做好社区护理的关键,并要求基层卫生机构做到四个角色转变:一是服务功能从医疗护理服务向健康促进、疾病预防、基本医疗和身心康复转变;二是服务对象从为患者服务向群体(家庭、社区)服务转变;三是人才培养、岗位培训从临床护理向社会医学、心理学、行为医学等边缘新兴学科转变;四是工作方式从院内护理向院外、社区、家庭服务转变[1]。

2 社区护理人员短缺的问题及对策

社区护理工作人员短缺,首先是重医疗轻护理的社会观念使护理专业人员短缺;其次是教育滞后,高素质人才短缺。解决社区护理人员短缺应采取以下对策。

2.1 更新传统观念,树立现代护理观。现代护理观应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护士应具有诊断和处理人类现有或潜在健康问题的反应能力。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院管理者和广大护理人员要积极转变观念,看清护理专业的发展趋势,对社区护理工作给予高度的重视与大力支持。针对社会上存在的重医疗轻护理的偏见,应加大力度宣传社区护士工作的职责和工作性质,让社会认同社区护理工作的重要性。

2.2 加强护理队伍建设,完善知识结构。一是完善护理教育体系,加大护理专业大专、本科层次比例;二是开展护理人员在职培训;三是根据21世纪护理发展趋势,改革护理专业教育课程结构,增加人文和社会科学内容,形成体现现代教育观和护理观的全新的护理课程体系;四是建立社区护理实习基地,在教学方法上,运用病例讨论、小组讨论等手段,激发护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2]。

3 社区护理工作人员培训的问题及对策

社区卫生和社区护理的覆盖面大,工作范围广,要求社区护士要掌握比在医院中更多的知识和技巧,并有宽阔的视野和远大的目标,以负责的态度来完成社区护理。因此,急需合理配置社区护理人员,并进行规范化培训。

3.1 加强社区护士培训是社区护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一方面,一名合格的社区护士可能同时负责内、外、妇、儿等几个专业的护理工作,必须全面、熟练地掌握全部护理知识和技术。因此,对社区护士进行全面护理学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十分重要。另一方面,患者在院内治疗所需要接受的各种诊断、治疗和护理技术,如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家庭吸氧机以及各种电子治疗仪等,分别由医生、护士和其他技术人员负责,而在社区服务中就不可能分工过细,护理人员必须了解相关知识和技术,以便更好地提供服务。因此,要加强对社区护士进行临床心理学、预防医学、保健医学、康复医学、社会学、伦理学、现代电子技术及有关仪器使用等方面知识技能的培训。因此我们的社区护士除了通过全科护士培训外,还利用各种梁道开展继续教育,如参加区疾控中心,区妇幼保健站,区社管中心组织的各种培训,以及外出参观学习,内部组织讲课等,逐步培养成知识技能全面的综合型全科护士,以便更好地为辖区居民提供更全面的护理技术指导。

3.2 重视社区护理人才培养,加强社区护理教育研究。随着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建立健全,社区护理工作将承担更多初级卫生保健、流行病学调研、传染病的监控和健康教育等工作。我国现有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不能满足社区护理专业教学的需要,可组织有一定社区卫生环境和较好护理教学基础的试点学校共同研究社区护理人才培养方案,开展社区护理课程体系,推动社区护理教育的健康发展。

3.3 提高社区护士素质。根据社区护士所具备的五种能力,社区护士还应该加强业务知识培训,提高社区护理人员的素质。社区卫生服务是以社区护士为骨干,合理使用社区资源和适宜技术,开展以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五位一体的基层卫生服务工作,这就要求社区护理人员不仅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社会学知识和沟通技巧,以满足不同患者和辖区居民健康需求,还要注意加强人员培训,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学习社区医学、护理学知识,不断提高社区服务站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3.4 加强团队建设,提高凝聚力。社区工作繁杂,不是靠一两个人的努力就能完成的,因此,在平时的工作中,既要明确分工,又要强调团体协作,使全体护士都为同一目标努力工作,尤其是护士长应以身作则,起好带头作用。在管理工作中,本着人性化的管理模式,关心、爱护、体贴每一位护士,帮助排忧解难,使她们能说出心里话,做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提高了人们的凝聚力,激发了服务热情。

3.5 加强与各级部门的联系沟通。社区服务中心的上级主管部门是社管中心,在电子化信息时代,社管中心的领导也想用电子档的形式把各种纸质档的东西反映出来,然而他们又处于探索过程中,电脑设计人员又不懂医学,怎样才能使他们既能有效监控各种数据信息,又不增加医护人员不必要的工作量呢?这就要求管理者积极主动为与社管中心联系,配合修改完善各种电子表格和相应的规章制度,以减少书写内容。

参考文献

护理问题与护理措施范文第14篇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5-264-01

前言

人体解剖学作为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必修重要基础课程之一,对护理专业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临床实际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人体解剖学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人体各个系统器官的形态特征,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临床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根据调查显示,在高职护理教材当中有70%的内容都与解剖学相关,尤其是抢救技术的操作更是建立在解剖学的基础上开展的[1]。因此高职护理院校在教学当中要充分重视对人体解剖学的教育教学,从而帮助学生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一、高职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国家对高职教育的重视,近年来各地高职院校都得到了更好的发展,无论是学校的数量还是学生的数量都得到了明显的增加。但是在高职护理专业人体解剖教学当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好、缺乏正确的解剖学学习方法、学习人体解剖学兴趣不高、学习效率低下等。

1.学生学习习惯不好,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

高职护理专业当中的学生大多基础较为薄弱,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目的性不强,缺乏正确的人体解剖学学习方法。很多学生都是除了课堂和考试之前一段时间会翻开书看,其余时间都很少看书学习。另外学生上课时根本就不知道学习某个知识点在以后工作中有什么用处,为什么要学这个知识点,学习方法也还是采用高中阶段的死记硬背,但往往背下来了根本就没有理解,仅仅就是为了应付考试,无法实际运用,最终也就是没有牢固掌握知识点。从而导致了学生学习效率不高。

2.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课堂参与度较低

据调查,现大多高职院校人体解剖学教学目前还是采取的是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用单纯的PPT图片代替从以前的挂图教学,且理论知识大多较为枯燥,如果再加上教师在讲课时缺乏艺术性和幽默感,最后就会导致学生失去对该学科的兴趣,提不起学习积极性,上课无精打采,课堂参与度较低。另外部分教师由于真所谓“台上讲的津津有味,台下听的昏昏欲睡”,久而久之学生会逐渐产生厌学的情绪,从而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3. 缺乏专业性较强的教材,教学内容多而学时少

高职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使用的教材一直都是使用临床医学专业或护理、助产专业共用教材,差不多是临床医学专业教材的精简版。这样的教材主要是以系统解剖为主,内容虽然全面但专业特点不够突出[2]。教材当中的部分知识与实际的临床护理工作没有太大联系,未能与临床护理工作岗位紧密结合,不能够充分将护理专业的特点体现出来[3]。另外高职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的教学目标与本科当中解剖学的教学目标基本是一致的,学时安排上却大大的与本科解剖学学时相差较远,这就导致高职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的教学效果更为不理想[4]。故学生普遍反映人体解剖学学习困难。

二、高职护理专业人体解剖教学的优化改进措施

1.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方法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的基础。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不正确就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时候结合高职护理专业的特点,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密切结合实际工作岗位的需要,注重其与临床实际应用的联系,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学这个知识点,学了这个知识点对以后实际工作会有什么用处,以明确其重要性,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并且让学生清楚要怎么样才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比如凡是自己身上能看见的要去看,自己身上能摸到的要去摸,且要认真观看PPT图片及教材相关插图,密切联系实验室标本模型,密切联系临床实际。教师还要不断的进行学习,及时的掌握更为前沿的教学理念,积极的引导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建立正确的学习方法,并积极的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以了解学生的不足,从而更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教师不仅需要对解剖学的理论知识进行熟练的掌握,还要具备大量人体解剖经验及临床护理知识,能够将实践与理论教学进行充分的结合,从而提高教学质量[5]。

2. 创新教育教学理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现在社会早已步入了信息化时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运用现代先进信息技术,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采用多元化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信息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精心设计课堂活动并有效开展,讲课富有艺术性和幽默感,培养学生对学科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强课堂互动环节,让学生充分融入到课堂中来,从原来的被动学习转变为现在的主动学习,认真思考,积极参与,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另外可根据实际情况,部分简单内容可以让学生自学,但要提前布置,在上课时让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总结点评,以翻转课堂的方式开展。通过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3.密切结合岗位实际需求,精简教学内容

针对目前高职护理专业的教材使用情况,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一是应密切联系临床护理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二是可以根据临床护理实际操作,开发能凸显护理专业特点的教材。三是部分较简单内容可以通过录制微课的形式让学生自主学习。

护理问题与护理措施范文第15篇

 

关键词:  甘露醇;静滴;护理

1用药前应注意的问题

1.1药物质量检查认真查对药物的名称、浓度、剂量和有效期,检查瓶口有无松动,瓶身有无裂痕,液体有无混浊、沉淀、絮状物及结晶,因一旦输入甘露醇结晶易发生栓塞,会引起生命危险,所以一定要使用无结晶的甘露醇。

1.2静脉血管的选择选择粗且直的弹性血管,尽量少用或不用足背静脉。输液过程中勤观察,对躁动不合作的患者,要给予适当的约束;输液处有渗出肿胀,即使有回血也应重新穿刺;不在同一部位连续注射,使血管壁能够得以修复,经济条件好的患者可采取静脉留置针穿刺,减少穿刺点局部刺激。

1.3做好颅内压的监测甘露醇应用最好在颅内压监测下调整用药,临床上多将颅内压>2.7KPa作为需要进行颅内降压治疗的临界值[1]。提出控制颅内压阈值的目的是防治脑疝的形成,同时也应防止医源性过度降颅内压而引起不良后果。

2用药过程中的护理

2.1输入的速度不可过快或过慢,速度过快可引起头痛、头昏、视力模糊;速度过慢量小不集中,浓度低,不能迅速提高血液渗透压使组织脱水,降低颅压。一般成人10~15ml/min为宜,穿刺时选择8号头皮针为最佳;小儿120~140滴/min(根据小儿大小而定)。

2.2甘露醇加温输注静脉输液温度最低限15℃,最高35℃。当液体维持在最低限时,发生静脉炎的机率较高,患者的感觉症状也较重,血管使用次数减少[2]。因此,我们在临床工作中,静脉滴注液体的温度以25~35℃为宜。据报道,甘露醇加温至35℃时溶液中微粒数量明显减少到最低水平[2]。溶液中结晶微粒减少,可防止大量微粒在短时间内进入静脉,引起血栓,造成局部堵塞或供血不足,组织缺氧而产生水肿和炎症。同时,给输液部位保暖,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2.3滴注甘露醇加压时护理甘露醇滴注速度不能达到预期目的需要加压快滴时,护士必须自始至终守护患者,应严格掌握压力不能过大,液体快速输入后,会把管内的空气多少不等地压入静脉。如发生上述情况,应立即让患者左侧卧位,有利于空气浮向心尖部,避免空气堵塞肺动脉,防止空气栓塞发生。

2.4减轻滴注过程中疼痛的方法

2.4.1翻转针柄固定甘露醇致静脉刺激症状主要表现为穿刺局部疼痛,放射痛,这与甘露醇的渗透压高,滴注速度快有关,反应疼痛程度的神经分布主要位于静脉的表层皮下[3]。越靠近身体末梢表层,感觉神经的束区比值越大,疼痛敏感性越高。常规穿刺静脉滴注甘露醇,头皮针穿刺入血管后,其针尖斜面对着血管上壁,直接刺激痛和放射痛易发生。采用翻转针柄,即针柄按逆时针方向翻转180°至对侧后,再固定。这样使药物的流向发生根本性改变,相对远离或避开了对体表敏感神经末梢的刺激作用,从而减轻了疼痛[4]。

2.4.2利多卡因加654-2湿敷在患者输注甘露醇时,将事先配好的利多卡因10ml加654-2 20mg浸湿的纱布(以不滴液为宜)敷于穿刺点上方,至输液完毕。输液过程中注意保持纱布湿润。利多卡因为局部麻醉药,有局部麻醉及止痛功效。654-2为抗胆碱药,能松弛血管平滑肌,解除血管痉挛,扩张微血管,促进血液循环,提高细胞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稳定细胞膜,减少静脉炎和组织坏死的发生,利于损伤组织的修复,同时起到镇痛作用,两药合用能起到协同效果[5]。

2.5根据医嘱定期复查肾功能、电解质和内脏功能甘露醇有排钠利尿的作用,还可抑制钾的重吸收和抑制钾分泌,使尿中排钾增多。甘露醇在治疗过程中的毒性反应大且多,有研究认为,甘露醇对肾脏、心脏、静脉、颅内压、神经系统均有影响,因此应用甘露醇应积极做好各种应对措施,并根据医嘱定期复查肾功能、电解质和内脏功能,记录24小时尿量,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

2.6防止外渗甘露醇为高渗药,若外渗,局部组织出现红肿,严重时变性坏死。故输入时应经常巡视注射部位。若红、肿,应更换注射部位,红肿处热敷及行普鲁卡因封闭,或将新鲜土豆横切成2~3mm厚薄的土豆片敷于红肿处,待土豆片干后更换数次,轻者8~12小时肿胀会很快消退。

2.7输注甘露醇前用氯化钠作为引针穿刺,穿刺成功后再连接甘露醇,甘露醇输完后再用氯化钠快速滴注约5分钟,以达到冲洗血管的目的。这样,不仅保证药物完全进入体内,而且稀释并冲去滞留在静脉内的甘露醇,减少对血管的刺激。

静脉输入甘露醇是神经外科经常应用的治疗方法之一,有时甚至决定下一步治疗时机及预后,因而在临床应用甘露醇输液过程中,以上问题,应引起护理人员的高度重视及认真思考。

【参考文献】

   [1]韩雪玲,胡淑芳,张文香,等.甘露醇外渗后局部组织损伤处理的实验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2,21(4):45.

[2]马海燕,孙桂莲.长期静脉输液病人血管保护[J].当代护士,2005,(9):49.

[3]范作升,孙俪荣,薛宗勇,等.纠正静脉补钾疼痛的临床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2006,17(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