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档案管理的基本知识范文

档案管理的基本知识范文

档案管理的基本知识

档案管理的基本知识范文第1篇

1 从内涵出发确定知识服务档案管理模式理论

知识服务档案管理模式是运用知识编码实现档案的归类、整理,最终实现制度确定的一种方式[1]。在知识服务档案管理模式中主要是以知识服务为根本,从而根据用户和顾客的需求创新信息服务分类,实现档案管理服务效益,以不断的提高档案管理的质量[2]。知识服务档案管理与传统模式相比较,其在内涵上更加侧重的是实现资源分类,服务管理[3]。

2 从价值出发分析知识服务档案管理模式

2.1 具有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价值

从价值出发确定知识服务档案管理模式具有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价值。就当前我国企业、机构发展而言,为适应知识型市场经济模式,以服务为根本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优化具有重要的价值,也成为企业和机构创新发展的关键。而应用知识服务档案管理模式使得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利用知识服务的原则,实现企业档案工作的开展和优化,促进了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并且更好的为顾客提供了服务条件,在企业核心运转、流程衔接上具有重要的意义[4]。因此,具有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价值。

2.2 具有提升档案工作领导位置的价值

从企业发展价值上来看,知识服务档案管理模式具有提升档案工作的领导位置的价值。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在档案信息的基础上实现生产、营销、服务等各个环节操作。知识型服务档案管理模式以需求分类为基础原则,实现档案的后台切换和分类,从而充分的发挥了档案在企业管理中的辅助价值,进一步奠定了档案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领导地位,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因此,知识服务档案管理模式具有提升档案工作领导位置的价值。

2.3 具有优化公共档案管理理念的价值

知识服务档案管理模式以企业发展为基础,在我国企业管理中被广泛的应用。但是,近几年随着我国资本经济市场的确定,国家公共管理机构也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一些机构还存在着外来侵占和替代品竞争的劣势。因此,在此背景下企业知识服务档案管理模式的应用和推广为我国公共档案管理发展理念的完善奠定了基础。我国公共档案管理能够根据企业知识服务档案管理实施内部档案管理理念改革,最终实现公共档案管理知识积累、组织构建,系统框架完善等。因此,从价值角度出发发现知识服务档案管理模式具有优化公共档案管理理念的价值。

3 基于知识服务的档案管理模式推广应用对策

3.1 以理念为基础,以模式为根本,实现创新应用

针对当前我国档案管理模式的应用对其实施优化。首先,以知识服务理念为基础,实现知识服务档案管理模式应用创新。在知识服务档案管理模式的实际应用过程中必须明确知识服务的“服务”理念,从而在此基础上不断的对档案实施创新组织,提高应用的灵活性。其次,以档案管理模式为根本,实现知识服务档案管理模式的创新应用。就当前我国档案管理模式框架为主,增加知识服务档案应用框架,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和多媒体技术实现档案信息层次分类,完成档案的自主生成、归档、控制。

3.2 以发展为需求,以行业为基础,实现创新制度

基于知识服务档案管理模式制度创新主要是以企业发展为需求,以行业发展为基础,从而结合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和发展需求创新其应用制度。例如,在制度创新的过程中创建档案业务创新,以业务拓展档案、业务市场档案为根本分类,实现业务档案服务制度,从而为企业的业务发展奠定基础。此外,在知识服务档案管理应用创新制度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根据档案材料,档案信息主次等制定档案风等级标准制度,进而实现档案管理工作和档案查阅工作的服务效率优化,促进档案工作的开展。

3.3 以水平为原则,以方法为依托,实现创新管理

实现知识服务档案创新管理需要以企业基本管理水平为原则,以管理实施方法为依托,这样才能够全面的实现知识服务档案创新管理。以日常工作维护基础,对档案信息的导入、归档进行统一管理,降低档案信息交叉处理的时间浪费和人员浪费。此外,还可以通过对档案管理方法实施改革,创建责任制知识服务档案管理,针对档案信息的查阅、外借等实施制度化管理,以管理方法为依托创新现有档案管理方法。针对知识服务档案管理内容、管理平台、管理门户网站等实施信息化服务管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手段实现管理创新,从而优化我国知识服务的档案管理模式推广应用,为我国档案管理的发展奠定基础。

档案管理的基本知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知识管理 档案管理 模式建立

1、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档案管理概析

档案管理工作在发展过程中,与知识管理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首先,两者的管理对象一致。档案管理的对象是档案和文件,而知识管理所管理的是知识。档案、文件属于知识的范围,因此是知识管理的重要内容。其次,两者有着相似的管理目的。档案管理的本质目的是为多项活动提供档案管理服务,并满足用户的需求,这也是档案管理的落脚点和出发点。知识管理的本质目的是将知识价值转变为企业的竞争力。知识管理和档案管理都是在恰当的时间为人们提供需要的信息,目的相近。最后,两者有相似的流程。传统的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流程为:档案的接收、整理、鉴定、报关、统计以及服务,而知识管理的流程是知识的产生、征集、保存、加工、整理、评估和利用。档案管理与知识管理都是对相对分散的对象进行收集和保存,使它们集中化,接着通过整理和加工促进其有序化,接着通过鉴定和评估促进其优化,最后实现它们的价值。

2、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档案管理模式建立策略

2.1 创设重知识管理的企业档案管理模式理念

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档案管理模式在建立过程中,首先应该创设重知识管理的档案管理模式理念,完成从传统的档案收藏中心到如今的知识创新中心的转变,建立基于知识管理的数字档案馆。数字档案馆不仅具备以往档案馆的管理功能,还应该具备知识管理和服务功能,建立起以知识生产、处理为基础,提供知识地图、知识搜索等工具,以知识库为中心的知识管理系统。另外,基于知识管理的数字档案管理,还应该具备人本管理功能,不仅从技术的角度进行知识的开发和利用,还应该从人的角度实现以人为本的知识管理,充分挖掘档案管理人才的潜力,使得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在知识管理的引导下,变得更加高效有序。

2.2 兼设知识服务的图情档案一体化管理

档案学、情报学和图书馆学等同宗同源,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各个学科之间的交叉也越来越多,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中图情档一体化管理更是非常必要。以知识管理为背景,推行图情档一体化管理,是被动的信息服务到主动的知识服务的创新。信息服务是在用户简单提问的基础上提供文献检索及传递服务,不会分析和考虑文献和信息是否对用户有较大的帮助。同时由于素材的限制,信息服务不会对提供的知识进行科学的提炼和分析,不会关系到一些创新知识的管理和开发。而知识服务就不同,知识服务能顺应社会发展并体现社会特征,其核心是知识创新、以人为本,目的是为用户解决实际性的问题,具有持续性、主动性、创新性、效用性、知识性和针对性的特点。同时也能对显性知识中的隐性信息进行开发,根据用户的问题,进行信息的动态收集、选择和分析,较深层次的加工、开发出能为用户解决问题的知识。

2.3 提高档案管理者知识水平促进管理效果

档案管理者在企业档案知识库中具有重要作用,掌握了企业全部的知识以及企业管理、生产或活动的全部记录,如专利文档、技术文档、商标文档和技术文档等,能为企业实现巨大的效益。档案管理者的管理技能和知识素质是企业基于知识管理的档案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首先,应该对档案管理者进行宏观管理知识的培训,促使他们掌握常规的档案管理方法、项目管理方法和沟通方法等,同时具备基本的企业管理知识。其次,企业档案管理者应该具备处理档案、情报和图书这三部分信息的技能。知识经济社会中,档案、情报和图书是企业档案知识的来源,档案管理者必须具备处理、融合这三种信息的能力,顺应时展。

2.4 宣扬知识共享、鼓励学习的企业文化

企业在建立基于知识管理的档案管理模式时,一定要重视知识,不断提高整个企业的学习力量。首先,应该及时发现知识缺口。因为内外部原因,企业会产生对某项知识的需求,但自身的知识储备和该需求不能匹配,即知识缺口。如今的经济时代,知识是企业竞争优势保持的重要资源,所以应该及时发现知识缺口并弥补。其次,应该突破学习阻碍,包括障碍、官僚作风、沟通缺乏等。重点培养企业成员的团队精神和价值观,强化知识共享,使得学习成为档案管理的一部分。最后,应该创建平等互动的交流平台。通过弱化等级观念、简化层次结构,让员工能平等的反馈和传播知识,形成开放性、成长性、学习型的知识共享平台,如此才能有利于企业的知识更新,为基于知识管理的档案管理模式的建立奠定丰厚的知识基础。

3、结语

在知识管理的时代背景下,企业档案管理不仅仅是档案的收集和管理,更应该是档案的在再次开发和重新利用。本文首先对知识管理和档案管理二者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然后从重知识观念的创设、图情档一体化的建立、管理者素质的提高和知识共享企业文化的宣扬四方面具体阐述了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档案管理模式的建立,对于企业提高档案管理效率、促进发展水平有一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彭明或.知识管理背景下档案工作的定位思考[J].湖北档案,2009(1-2):40-42.

档案管理的基本知识范文第3篇

企业档案管理知识管理

一、何为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是管理科学更深一个层次的理念及思想的延伸,知识管理的发展主要是依靠人们的知识资源的高度重视和深入了解。一般情况下大众把知识管理范围划分为两种:第一是隐性知识,第二是显性知识。显性知识又称明晰知识、外显知识是指“能明确表达的知识”,即人们可以通过人际交流、书籍、期刊杂志、软件和数据库等方式获取,能表明其含义的。在行动中所蕴含的未被表述的知识,称为隐性知识。知识管理是指组织的管理者通过对组织内外部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获取、存储、传递和应用活动进行管理和利用,以达到提高组织创造价值的能力。

知识管理其实是一种管理理念,它必须与实际的企业管理相结合才用其生命力。笔者认为,相对于企业而言,知识管理是指企业以信息化的手段来管理企业的各类智力资本,使之与企业其他资本相结合,为企业各项业务发展服务,推动企业整体向前发展。

二、知识管理与档案管理的关系

档案记录着人类在历史社会活动中的全过程的事实、数据、知识、经验、教训等,是知识的一种表现形态,具有存储信息的知识功能。档案管理是通过对档案的收集、整理、管理、开发利用,实现档案留存历史,服务当下的价值。通过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有效传递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有效途径。

档案管理与知识管理的关系,有学者认为,知识管理是现代档案管理工作的新阶段,也有人认为知识管理是档案开发利用阶段的一个组成部分,笔者认为知识管理是档案管理新的发展方向,是组织档案开发利用的一次升华。对于档案来说大致经历了以下两次革命,第一次为法国大革命时期颁布的《穑月七日档案法令》,标志着档案由封闭走向开放,素有“档案人权宣言”之称;档案的第二次革命是基于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档案管理手段的进步,解放了档案工作人员,有计算机和软件代替了原来繁杂的人工操作。笔者认为档案管理的第三次革命,将是以知识管理为发展方向的档案管理变革,知识管理将唤醒沉睡的海量档案信息资源,将带来社会、组织对档案的极大重视。

或者我们可以这样认为,知识管理是工作的手段,档案管理是工作的内容,而档案是企业的资本、资源,通过知识管理的方式来管理企业的档案资源并配置优化。

三、企业档案知识管理的开展需要哪些基础工作

可以说,到目前为止,知识管理还是一个概念化的管理理念,在档案管理中应用知识管理的模式更是一个创新大胆的尝试。因为建立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就意味着对旧的管理模式及其组织结构的否定。知识管理之于旧的管理体系,是推到重建,还是逐步优化,并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企业的档案管理在向知识管理过渡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实事求是,量力而行。

企业档案管理要发展成知识管理,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企业档案知识管理要建立在档案信息化高度发达的基础上。可以说档案信息化是档案知识管理的基础。档案知识管理要建立在海量的档案信息资源的可获取、可挖掘、可传播、可理解的基础上,在传统纸质档案的基础上开展档案知识管理,效率低、质量差。对传统的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加工,开发档案系统与其他各业务系统接口,收集电子文件,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和大数据技术,开展数据集成、数据存储、数据分析、语义处理与可视化数据挖掘问题,研究深层次知识挖掘的方法和技术。

第二,企业档案知识管理要建立在新型的人与档案之间的关系上。要建立档案知识管理,需要档案充分的融入企业的各项工作中,让企业员工在工作中能随时随地的能查阅到档案,并能确保在工作中形成的显性和隐性的知识能通过档案的形式进行保管和分享。

在信息技术尚未广泛运用在企业日常管理之前,档案管理位于整个企业线性管理的未端,与其他企业运营模块之间是一种单程的点对点关系。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信息系统中企业运营和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信息化成为企业管理和运营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档案作为信息,也逐渐成为企业发展的智力资本。这种变化不但给档案利用模式带来了根本性的变革,也对档案管理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第三,企业档案知识管理要建立在新的档案管理体制。在目前的企业档案管理体制中,由企业的的档案部门集中统一管理全企业的档案,需要同时负责收、管、存、用等各个业务环节,而企业的档案负责人人数基本都是很少,在应付基本的档案管理工作已经显得捉襟见肘,更别提开展档案知识管理。要企业通过增加档案工作人员来满足档案知识管理,估计也很少有企业有如此的先进之名。企业档案管理体制的变革,开展档案管理的社会化,打破以往专职档案员开展档案管理工作,发展成为企业全员参与,企业档案管理和档案信息资源和档案知识开发中。甚至是开展企业档案知识管理外包,由专门的信息资源和知识管理公司负责企业档案知识开发和提供利用工作。

第四,应作好用户需求分析,根据需要,建立符合企业发展规划的知识管理体系。不同的企业对知识管理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同一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也是不一样的。企业的档案管理在向知识管理过渡中,实事求是的分析企业实际的需求和发展现状,以及企业本身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并梳理各业务在档案利用中的具体需求,结合企业业务和原有档案管理模块,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以企业自身发展为牵引,建立符合企业长远发展档案知识管理系统。参考文献:

[1]任越,知识管理中档案价值的重新发现[M],档案学通讯,2012(05).

[2]张晓娟,我国档案馆运用知识管理的案例研究――以武汉市城建档案馆为例[M],档案学研究,2010(04).

[3]贾玲,知识管理不能取代档案管理――再论档案管理与知识管理的关系[M],档案学研究,2015(04).

[4]冷雪,近十年我国档案学与图书馆学领域知识管理研究的计量分析[M],档案学研究,2013(12).

档案管理的基本知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信息时代;高职;档案意识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档案意识的现状

(1)对档案的实质性缺乏了解。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大学生对档案缺乏实质性的了解,有许多学生没有读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不知道档案为何物,档案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公民对档案具有哪些权利和义务。(2)对档案管理部门不了解。多数高职院校大学生认为档案馆是党政机关的机要部门,档案的利用者应是党政机关干部和历史研究人员,对档案馆存在着浓厚的神秘感,不知道我国的档案开放政策。(3)对档案的基本属性理解不准确。多数学生对档案的真实性原则理解的尚可,但是对于档案的原始性、凭证作用和参考作用却不理解,甚至会把档案的隐私性和保密性混淆。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档案意识薄弱产生的原因

(1)传统档案管理与利用体制的影响。由于传统上传袭下来的档案神秘感、保密论使大学生无从涉及这个领域,接触档案。高职院校档案一般为各级党委的组织部门或行政人事部门集中统一管理,有专人负责,并接受本单位组织人事部门的业务指导和上级有关业务部门的检查监督。学生档案由学生管理部门管理,科研档案由科研管理部门管理。严格的管理体制给档案蒙上了神秘的面纱,使大学生对事关自己未来发展的个人档案认识非常模糊,对综合档案更加不可能有理性的了解。所以,现在的大学生习惯去图书馆检索信息,却没有丝毫去档案管理机构利用第一手原生信息的意识。(2)高职院校档案管理部门未能充分发挥档案教育功能。高职院校的档案管理课程基本上是面向档案专业的学生开设的,非档案专业的学生接受档案教育的机会很小。高职院校档案管理部门的传统角色偏重于档案基础业务,教育基本上仅面向利用者,面向大学生的档案教育实际没有充分开展。(3)社会、用人单位存在大学生档案无用论现象。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用人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在招聘面试时并不注重学生的档案,有些单位在收到学生档案后并不认真核对,也没有及时将档案回执返回学校。(4)高职院校档案管理部门缺乏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档案知识培训。大学生缺乏主动浏览、阅读档案信息的意识,只有极少数人学生来浏览过档案馆网站、阅读过档案管理文章、书籍,或是从媒体上见过档案馆和档案管理信息。这些都表明大学生总体上不了解档案的基本性质功能,不清楚大学生档案材料范围和大学期间所形成的档案管理的内容。

三、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档案意识的举措

(1)高职院校要利用新生入校,大力增强宣传教育,多举措并举。高职院校要利用新生入校教育这一时机,结合本校实际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档案培训,大力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宣传教育活动,同时采取参观档案馆、档案知识讲座和开设公选课、举办专门的档案知识培训等形式,传授档案基础知识,提高档案意识,并引导和鼓励大学生走进档案馆查阅和利用档案,或利用档案开展与本专业有关的科学研究活动,从而提高师生总体的档案意识,提高档案的采用力度,使档案真正地充分利用。(2)高职院校要注重对毕业生进行档案知识的教育。高职院校要针对毕业生这一特殊群体,制定专门的指导计划,并根据本校实际情况进行宣传教育,使毕业生以发展的眼光对待个人档案,不要以一时的懒惰或失误给自己以后的发展带来损失。(3)高职院校要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宣传工作力度。大力宣传、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其实施办法,对于大学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档案意识和档案法制观念至关重要。(4)高职院校要注重档案知识培训的基础与实践并行,实施档案利用。要求在校大学生在实践中能够加强学习,掌握与档案有关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授予档案的相关知识,使学生们认真了解档案的产生、档案的价值及档案的利用价值。(5)吸收西方发达国家档案知识宣传教育经验,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许多发达国家都将档案教育作为公民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并且取得了成效。我们也应在学校教育中加入档案知识教育内容,在大学开设档案知识教育课程,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参 考 文 献

[1]在校大学生档案意识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J].基层工作.2010(3)

档案管理的基本知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档案管理 知识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档案管理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主要是指对建立的档案进行保管;狭义主要是指对已经入库的档案进行日常养护工作。而在我们日常的档案管理中,除了妥善放置档案和对档案进行维护外,还有就是对于档案内容信息进行管理。对于档案内容的管理,其实是一种对于档案内部具有使用价值的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起源于商业管理,是谁具体提出知识管理这个概念重说纷纭,知识管理主要是管理团队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对于知识资源进行重组和分配,保证其得到有效利用。我国对于知识管理的主流解释是,将组织的智力和记录型信息转化为更大的生产力。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我们将知识管理定义为利用对于知识的有效管理和利用,提升企业的效益。

一、档案管理和知识管理

(一)档案管理和知识管理的相异点

从档案管理的定义上可以看出,档案管理仅仅是对于档案的管理,遵循严谨的制度,采取先进的管理技术,保证档案的真实性和价值。在管理中,管理人员没有自主地参与,完全遵从现有制度进行管理,一切符合档案管理的程序。

知识管理不仅仅是对于档案的管理,还包括对于档案中的内容进行学习,然后通过管理人员的智慧,将从档案中得到信息进行重组,找到具有价值的信息并加以利用,来创造出更大财富或找到提高生产力的方式方法。对于知识管理来说,更加强调管理人员的参与性,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的参与部分非常多。

(二)档案管理和知识管理的相同点

档案管理和知识管理都是进行档案或知识管理,并且通过良好的管理实现档案或知识其本身的价值。但从二者的具体管理方式上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相同点:

(1)管理对象。不论是档案管理还是知识管理,其管理的对象都具有知识的属性。档案管理的对象主要是由文字、图标记录的信息型知识,可以读取或运用并找到最终利用价值;知识管理的对象是记录型知识的显性价值和隐形价值,通过管理人员的分析利用找到最终的利用价值。

(2)管理目的。我国《档案法》中对于档案的管理目的进行了明确规定,对档案工作实行统一管理,保证档案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从而提供详实信息便于查阅。保证档案提供信息的真实性,是满足社会或个人对于档案信息的要求,也是档案管理的目的。知识管理的目的则是通过群体的智慧找出信息的显性价值和隐形价值,充分发挥出知识的自身价值来服务于社会。因此,不论是档案管理还是知识管理,其最终的目的都是服务社会。

(3)管理流程。对于档案管理的流程,基本分为以下六个步骤:①资料接收,②整理,③鉴定,④保管,⑤统计,⑥利用。而知识管理的流程主要分为以下七个步骤:①知识产生,②收集,③存储,④加工,⑤整理,⑥评价,⑦利用。不论是档案管理还是知识管理,其流程都是线性而有序的。因此,二者的管理流程十分相似。

(4)管理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对于管理人员来说是一项福音。通过计算机强大的存储能力和快速地查找能力,不论是档案管理还是知识管理,都是以计算机为主要的管理技术进行管理。从而保证提供给客户详细、准确的信息。因此,二者的管理技术基本相同。

二、档案管理与知识管理相近相通

(一)管理对象重叠

如今,在档案管理中,对档案的分类十分的细致,主要是按照文件或档案的内容进行不同程度的划分,而且并对不同年限的的档案进行明细的标记,并且排列好顺序,以方便读者在进行阅读时,可以详细的对档案进行了解。而知识管理则与文档管理有很大不同,它主要是对知识进行不同的分析、解释和研究,也是文件最基础的组成部分。组织的知识的知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是通过组织自身工作和活动中逐步形成的非文件和收买其他各个组织信息以及通过其他外部因素得到的文件和档案;主要由收集、购买、交换等方式从外部获取的图书、报纸、期刊、数据库等。目前在进行档案管理的过程中,我们主要很大一部分是进行知识管理。换句话说其实知识管理其实包含着档案管理,而且在进行档案管理和知识管理时,我们所面对的对象其实都是文件和档案。虽然从表面上这两个管理方式是有着不同的管理模式,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这两个不同的方式,都以及相互联系和相互包含。

(二)管理目的相近

档案是以知识形态为世界做出服务的一种方式,是为了满足社会各界在需要某些知识时能够提供到相应的档案的一种管理模式。为组织各项活动提供档案服务,满足用户的档案需求,是档案管理工作中的根本目的和管理模式,也是档案管理工作在应用中的主要出发点和落脚点。知识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知识的价值、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此在知识管理过程中必须通过将知识模式应用在恰当的地方,更是能够传递给需要这些知识的人们,以便于其在工作中能够对其产生良好的帮助和制定出最佳决策。

(三)管理流程类似

长期以来,我国档案界将传统档案管理业务划分为六个环节:档案的接收与征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和利用服务。实现文件、档案一体化管理、集成管理,则还包括文件的制作或接收、传递、处理、归档等环节。知识管理的流程是知识的产生、收集、存储、加工、整理、评价、利用等。档案管理和知识管理的管理流程相当类似:都是对散布在各个角落的文件或知识进行识别,收集,集中在一起。之后再整理,归纳,辨别。最后使之大众化,可以被所有人利用学习,实现其应有的价值;而在利用过程中又会产生新的文件、档案或知识,需要对其进行收集、存储。

(四)管理技术相同

受信息技术全球化的整体趋势影响下,科学技术越来越发达,信息传递越来越迅速,文件和档案在管理中逐步的出现相互交流和相互的改革控制,各种信息形式的日益复杂化。对于从古代流传下来的羊皮或绢帛或纸质的文件和档案,为了能在当前网络一体化的管理模式下适应发展,应当对其进行数字化处理,使其所传递的知识能让现代人所了解学习。同时也可以保证档案管理工作和知识管理能够进行综合应用。因此,现代档案管理的全部活动——文件、档案的制作或接收、传递、处理、归档、整理、鉴定、保管和提供利用等都依赖于现代信息技术。而知识管理更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产物,知识管理的实现离不开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等的应用。

三、档案管理与知识管理相辅相成

(一)知识管理提升档案管理

1.知识管理可以拓展档案管理的领域

传统的企业档案管理过分强调档案与文件、档案与图书情报的区别,将文件、图书情报等排除在管理职责之外,从而极大地限制了自身活动的范围。而在管理内容上,现今的大多数企业档案都只是记录历史,保留已有的文件,其实这些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已经成为过去式,并不能带来太大的利用价值,在当今的时代潮流下,档案管理应该服务于现实,与时俱进,积极的搜集各种有利于企业进步发展的信息,进而归档研究分析,最大的发挥档案管理的作用,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知识管理要求将包括文件、档案在内的一切载体形态的知识纳入管理范围,并将不同载体形态的知识进行整合与集成,建构一个整体的知识资源体系。知识管理强调在企业各项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创造知识、共享知识、应用知识,使知识直接服务于企业价值创造活动。

2.知识管理可以提升档案管理的价值

传统的企业档案管理重保管轻利用,大部分都是将企业过往的资料保存,所提供的信息自然也都是过时的,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信息。而知识管理可以再分析研究知识的过程中发现新的信息,这样一来,知识管理体现了档案管理的意义,进而也提升了档案管理的价值。。

(二)档案管理促进知识管理

1.档案管理有助于沉淀、积累知识

档案管理可以保留从人类文明开始的一切知识和信息,通过文件或档案的方式流传下来,使后来者可以学习借鉴,丰富自身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创新发展,这也是世界能够得以发展的基础。

2.档案管理有助于传播、交流知识

信息、知识的传播、交流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语言,二是书面。语言交流包括面对面的口头交流、会议交流和电话交流。书面交流主要是指以文件为载体或工具的交流。

在语言交流的过程中对档案管理分析与应用是最为关键的,但是语言交流也存在一些缺点,比如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容易失真,不能以书面的方式流传下来等。对于书面交流来说,费时费力和文化限制又成为其主要的缺点。

3.档案管理有助于理解、挖掘知识

档案管理的最基本理论和最高原则是“来源原则。也就是说文件是在何种条件下被谁用什么方式为达到哪种目的而产生出来的。这些来源信息正是了解、管理和利用电子文件的关键所在。

四、档案管理的业务指导

(一)提高有关领导及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认识

档案记录着本单位的各种活动,其中蕴藏着大量的有关本单位的经济、政治、文化等信息,对本单位回顾历史、总结经验,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档案管理作为国家档案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本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也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的接收工作做的不及时,就会使这些档案流失,造成档案不齐全、缺失,最终对日后的使用带来困难。因此,有关领导及相关人员务必要提高警惕,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使本单位的资料档案的管理有序。

(二)档案管理的指导人员要加强自身的常规业务建设

管理人员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职责是指导与监督而不是参与具体的工作。平时要多在如何加强自身的指导艺术上下功夫,例如:可以在网上搜集一些档案管理方面的资料,或者参与网络中一些专业的论坛、贴吧,与大家一起探讨管理方法、管理艺术,从而提高自身的管理技巧。每年的年度立卷归档工作是档案工作中的一项常规性、基础性业务工作,搞好每年的年度立卷工作,对巩固档案工作成果起着重要作用,也是档案工作规范化目标管理的前提条件和根本保证。为了提高管理效率,档案管理的指导人员可以组织对新到的人员进行一个短期的培训以增强他们的专业技能,减少因业务不熟练而造成的错误。[1]

(三)指导人员要对本档案室的档案工作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指导人员在加强自身的业务建设的同时还要对本馆室的档案做到心中有数,不能只是提高自身而忽略对基本工作的落实。对于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根据国家和省档案主管部门出台的各种业务规范性文件和办法及时提出解决方案,避免日常工作的混乱,影响档案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对于因为由于理解不同而造成的问题,例如:在文书立卷中“一事一卷”立卷方法的掌握上有些档案人员可能会对“一事”理解掌握不准,甚至出现“一文一卷”的做法,针对这种情况,就要求指导人员及时利用年度立卷检查、案卷质量抽查等各种机会做出具体的合理的正确的解释,纠正工作人员的错误做法。

(四)建立完善网络档案管理

档案工作具有点多、面广、线长的特点,目前大多数档案馆室都面临着人手不足,经费短缺的困境。建立网络档案管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这一矛盾,同时也是“国家数字档案建设与服务工程”项目建设的客观要求。所谓档案指导网络,就是建立一种以档案管理部门为龙头的网络体系。通过档案指导网络的建设,有利于档案工作的顺利发展,还可以共享兄弟档案室的资料,为以后借鉴经验、减少走弯路、提高工作效率提供了诸多方便。在创建电子档案管理时,要选拔那些网络技术基础好的工作人员,组成专门的指导与管理部门,以便从组织上保证这项技术含量高、复杂难度大的工作能够准确落实。[2]

(五)指导人员要注意语言艺术

指导人员主要的交往对象是档案管理人员,因此在指导时要注意语言的艺术性,要把档案工作方针、政策、目的、意义准确传达给对方,使对方能够接受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在与人交流时要注意说话要温和,既不让人感觉低三下四又不使人感到压抑;在讲解工作时,要有针对性,做到简练、准确,做到对下属的工作要心中有数,不能空口乱说;同时,还要注意个人的形象,坚持服务第一,奉献至上,言必行,行必果的原则。

(六)指导人员的管理手段要与时俱进

社会不断向前发展,新事物层出不穷,档案管理事业也在不断的发展中,这就要求档案指导人员的指导手段要围绕档案工作的基本职能与时俱进,不能在以前的管理方法上停滞不前,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例如,化以前的纸质档案收藏为如今的网络管理,提高档案的利用率;加强与其他档案馆的联系,汲取他人长处,补充本馆的不足,从而促进本馆的发展。

五 结束语

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对档案管理进行分析,合理的利用知识管理的关系,为档案管理模式的提高和变更打下了基础,为实现档案管理中信息的共享和数据化模式的提高奠定了理论依据。档案管理与知识管理也在互相渗入,相互补充,使得人类的文明得到很好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拥军.档案管理与知识管理的关系研究[J].山西档案,2008,1:17-19

档案管理的基本知识范文第6篇

[关键词] 档案 高校档案管理 信息化 人才培养

高校档案是高等院校活动的直接纪录,高校档案工作是学校的重要基础工作之一,是衡量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尺度。它不仅历史地纪录了学校过去和今天的每一项工作、活动的全过程,而且真实地记录着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高校档案管理成为高校建设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一、高校档案与档案管理的概述

1.高校档案管理的内容

高校档案是指高校从事招生、教学、科研、管理等直接形成的对学生、学校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载体的历史纪录。主要分为党群档案、行政档案、科研档案、教学档案、学生档案、产品档案、财会档案、基建档案、设备档案、出版档案、外事档案及声像档案等。

档案管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档案资源的管理,也称档案实体管理;二是对档案中所包含的信息的管理,称档案信息组织。档案实体管理包括档案的收集、鉴定、保管、统计、检索、利用和编研等内容,通过档案资源建设来建立科学合理的馆藏体系,为档案的现代化管理打下基础。

2.高校档案管理的性质和特点

(1)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性质

档案管理工作是一种专门的管理活动。作为专门负责管理学院各部门档案的一种独立的业务工作,是国家科学文化事业的组成部分。与此同时,针对学院特定的部门来说,档案管理又是该部门各项管理工作的组成部分。

(2)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特点。档案管理活动与其他文献管理活动一样,包含了信息的输入、存储、加工、输出这样一个信息传输过程,是一种信息控制系统。但由于档案原始记录性的特点,又使得档案管理活动区别于图书、情报等其他文献信息工作,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第一,档案资源积累过程的缓慢性;第二,档案管理过程的阶段性;第三,档案管理活动对档案形成者的依附性;第四,档案管理工作对社会的相对封闭性。

3.高校档案管理的基本要求

尽管不同类型档案的管理有不同的方法,但基本要求是一致的。例如,我国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主要包括:完整性要求;安全性要求;科学性要求;规范性要求;经济性要求;现代化要求。

二、我国高校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发展,特别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高校档案管理工作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和不足,主要有:

1.档案意识不强,领导重视不够

档案意识不强具体表现在:高校对档案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和其他的科研部门相比,档案部门被认为既没有经济地位、没有社会地位,也没有政治地位的无足轻重的单位,甚至是可有可无的部门。有些高校人士认为,档案工作无非就是收集、、整理、保管一些已成为历史的东西,是简单劳动,没有什么意义。

2.档案工作人员素质偏低,队伍不稳

在安排工作时,一般不会由工作能力强的人员担任兼职档案员;档案管理人员大多数量身兼数职,半路出家,没有经过业务学习和培训上岗;有些高校甚至不注重学历、业务、素质,即使学历较高,也不是学档案专业的;有的高校档案人员是内部调剂上岗,从未给在岗人员进行岗位培训,更没有进行正规的进修或学习档案专业知识。凡此种种,致使档案人员业务知识缺乏,业务不精通。

3.经费不足、设备不全,硬件建设差

档案工作要有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必须安排一定的专项经费,一是用于档案库房设施的不断完善,保障档案保管的基础条件;二是用于从事档案的科研工作,将档案信息化提高档案管理水平。有些学校过分强调科研建设,科研经费比重大,不重视档案工作,对于档案事业的经费投入不足,有的高校根本没把档案工作经费列入规划中,有的即使列入了规划,所占比例也很少。

4.管理模式呆板陈旧,手段落后

有些高校仍然采用原有的呆板陈旧的管理模式。在当今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已覆盖各行各业,档案管理技术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很多高校档案部门硬件设备落后,软件还使用单机版,更新不及时。

5.对档案工作宣传不够,群众参与意识薄弱

由于档案工作宣传力度不深,广度不够,在社会上影响不大,知名度不高,很多人对档案不了解,档案工作的内容、性质、人物、档案利用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还没有被广大群众所认识。

三、加强高校档案管理的措施建议

高校档案建设面临挑战的同时,也面临着机遇,高校档案工作也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变化,制定自己在知识经济中的战略对策。

1.更新观念,提高档案管理意识

高校档案界必须及早认识知识经济、信息文明给档案工作带来的冲击和机遇,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并强化与知识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新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

2.转变高校档案管理模式

知识经济时代将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许多新的管理理念,促进档案管理的转变。主要包括由以实体管理为主向以人力资本管理为主转变;由硬性管理为主向以软性管理为主转变;由区域性管理向全方位、网络化管理转变。

3.推进高校档案管理的现代化

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档案工作必须加快现代化步伐,必须因势利导,与现代化建设接轨。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的档案工作,实现档案管理、检索、利用的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加速档案应用信息高速公路建设。进一步加强高校档案管理标准化建设,充分利用档案信息资源为经济建设服务。

4.培养适应知识经济要求的高校档案人才队伍

要尽快在高校档案干部队伍中普及现代知识教育,改善他们原有知识结构,加强对他们的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的培养,尤其注重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方法,用各种适于档案工作的新知识和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来武装高校档案工作者。如“文档图情资一体化”思路及信息网络化的趋势。那么,如何培养高校档案工作者?途径和措施主要有:加强高校的档案人才意识;建立并完善高校档案人才培养的竞争激励机制;进行定期或脱产培训;通过各种途径提高高校档案工作者的素质。

档案管理的基本知识范文第7篇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论述知识管理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内在关联,提出基于知识管理的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是档案馆履行其文化使命的必然选择,并对如何借助知识管理的理念方法进行档案信息资源建砹提出了个人见解。

人类历史上经历了五次信息革命,如今已经进入信息社会,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水平已成为一个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之一。档案作为人类社会记忆具,也是一种可贵的信息资源。止确认识档案信息资源,提高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水平,对实现档案的信息价值,为我国经济建设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即是在这一背景下,从知识管理的角度探讨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一、知识管理与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关联

1.知识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

知识管理是运用信息技术,通过对知识的取得、整合、转换、分享、应用与创新等一系列活动,使知识不断产生、累积与升华,以便更有系统、更有效地运用知识去创新的管理。知识管理作为知识经济催生的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方法,致力于对各种知识的连续性管理,通过知识交流与共享推动知识创新,着力培育和提升组织的集体创造力。

知识管理理论将知识划分为显性知识利隐性知识,这种认识源于英国的哲学家迈克尔·波兰尼(MichaelPolanyi),经过被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的美国的彼得·德鲁克(PeterF Durcker)、日本学者野中郁次郎(LujiroNonaka)等人的进一步阐发建构被广泛采纳接受。显性知识是指用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学公式表述的知识,易于传递、分享;隐性知识是指尚朱被言语或其他形式表述的知识,往往以个人的技术诀窍、作经验等形式存在,与个体的知识结构、阅历、思维方式等密切相关,是处于“缄默”状态的知识,不易被获取和传递。显性知识植根、依赖于隐性知识。隐性知识是人类知识的内核,而显性知识只是在内核上赋予了可以表述和转达的外型。因此,知识管理明确地提出要对组织内的显性、隐性知识同样实施有效的管理,尤其要重视隐性知识的管理。

2.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应被赋予新的内涵

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它的实际工作内容义是什么?同答这两个问题,首先需要对建设的对象——档案信息资源有个准确把握。档案信息资源是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通过人类的参与而获取的可利用的档案信息的集合。除了具有信息的共性外,又具有自身的特性,即本源性、积累性和内向性。

“建设”一词具有创立、建立、增加之意。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含义可以表述为:档案部门对本区域、本领域、本单位的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分析研究,最终建立档案信息资源库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属于档案管理作的范畴。我国的档案管理工作,在过去很长一个时期,人们都认为有“六个环节”: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和提供利用。后来,逐渐把编目与检索、编辑与研究也列入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与“六个环节”增加到八个环节:。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档案管理的传统理论迎米了变革和创新,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工作内容也随之丰富起来。笔者认为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应该包括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编目与检索、编辑与研究七个环节,与提供利用共同构成档案管理工作整体。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按照档案信息的加工处理程度划分为两个阶段:实体收藏(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和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编目与检索、编辑与研究)。实体收藏是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基础,其成果是收集齐全、整理有序的档案实体。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是围绕社会需要,利用专业方法和现代技术,从收藏实体中发掘有用的信息材料进行编辑和研究,强调档案信息的加工处理,是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高级阶段,其成果是配置合理、高度整合的档案信息资源库。

3.基于知识管理的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是时展的要求

当前,档案信息资源的作用日益凸现,档案管理工作的内容不断升华。有人认为:“档案馆作为档案集中保管与利用基地,具有应用档案信息资源为现实服务、替未来着想的独特作用”,并指出:“要把档案馆建成‘思想库’,更好地发挥档案资政襄政作用。”有人明确指出:“在知识经济时代的档案管理将成为知识管理,档案服务成为知识服务,档案机构的核心功能将是档案服务与开发能力。”这些论述体现了档案界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了重新定位,对利用知识管理的理念和方法把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成为知识型、思想型资源已有了明确的认识。档案信息虽不等同于知识,但档案信息包含着知识。档案信息资源作为知识经济时代重要的战略资源,其重要性很人程度上体现在档案信息能够转化为知识,能够服务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与知识管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基于知识管理的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是新时期档案馆履行其文化使命的必然选择。档案作者必须对知识管理理论有清晰的认识,将这种全新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方法融入自己的作领域,在知识经济时代提升自身工作的价值,为社会的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知识管理视角下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策略

知识管理不仅是一项专业管理活动、一系列管理技术方法,而且属于价值观念、管理范式、管理理念范畴,还包括了组织更高层面的管理体系和方法论。利用知识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开展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是档案作适应时代要求的理性选择。

1.发挥专业优势,优化档案信息资源结构

收集本区域、本领域、本单位的档案是档案部门的职能使命。档案工者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积累了这方面的经验,具备档案信息资源收集、鉴定和整理的专业优势。如今,档案不仅是组织内本源性的“历史记录”,而且是重要的战略资源,除了发挥档案的凭证价值外,更要注重档案参考价值的开发。笔者认为,在实体收藏阶段,特别是档案收集、鉴定过程中就当注入知识管理的理念,不仅要收集正式文件,而且要加强相关文件和外部信息的收集,这样建立的档案信息资源体系才有利丁档案信息连续性地管理和隐性知识的挖掘。另外,收集归档要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的原则。档案工作者充分认识剑:利用需求的不断增长与馆藏数量有限、结构单一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对丰富馆藏、优化结构已达成广‘泛共识。然而,实际作中不能将其等同于盲目地扩大收集归档范同,造成进馆数鼙急剧膨胀、档案信息组织无从下手的尴尬局面。冈此,归档范闱的扩人是有限的扩人,是以挖捌隐性知识为目的的扩人。确定归档范围和鉴别进馆是一个知识评价的理性过程,是优化档案信息资源结构的关键所在。

2.更新管理理念,注重隐性信息的挖掘

目前,档案部门还存在注重档案保管与实体控制而轻视档案资源开发利用、注重显性信息的获取而轻视隐性信息挖掘的现象,在实际管理中具有严格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特点。止如有些学者指出:“由于档案实体排放具有单向线性存放特点,建立在这种基础结构上的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无论是在用户需求的适应性,还是档案信息内容的利用上都受到一些限制,客观上制约了档案信息资源的深层次开发与利用”。因此,档案的保管不能拘泥于历史记录的保管,而应组织其内容信息并融入价值创造过程中为现实服务,充分发挥档案的情报价值。充分运川知识管理理念,有利丁档案信息的组织。电子时代的档案米源原则强调对文件背景信息的获取,即文件是由谁,在什么条件下、运刚哪些数据、为了何种目的、采刚怎样的结构形式等方面的综合信息。通过对这些背景信息的分析研究,不仅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跃然纸上的显性信息,而且可以为知识的连续性管理提供线索和帮助。除了以文件为线索搜集相关隐性信息外,隐性信息还大量蕴藏于组织运行、组织文化和组织成员头脑中。档案工作者要开拓思路,采取多种方式,积极主动地挖掘隐性信息并使其显性化,构筑档案信息资源库。

3.摒弃保守观念,促进知识的流转与互动

档案信息资源建设要以社会需求为驱动力,以服务利用、实现档案信息价值为最终目的。因此,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不是一个孤立的、封闭的过程,而是与服务利用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过程。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是服务利用工作的基础,其建设水平的高低决定着服务利用的效果;而服务利用的需求和效果义反馈于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指导着建设的方向和步骤。在档案信息资源建设过程中,应该摒弃传统的保守观念,在兼顾保密性要求和所有权限制的基础上,最人限度地提高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水平,疏通利需求的反馈渠道。档案信息的知识属性决定了只有共享知识、应用知识、创造知识,使知识直接服务于组织价值的创造活动,才能体现档案信息资源的真正价值。正如有的学者指出:“档案机构开展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核心就是要创造一种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互动的机制,通过档案管理者隐性知识的表达和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相互作用,形成新的知识,从而发挥档案机构的知识库作用。”档案工作者应该为知识的流转与互动创造条件,积极主动地融入更广阔的活动领域,使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成为组织日常作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4.加强环境建设,提高档案工作者的创造性

档案管理的基本知识范文第8篇

论文关键词:知识管理档案信息资源

人类历史上经历了五次信息革命,如今已经进入信息社会,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水平已成为一个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之一。档案作为人类社会记忆具,也是一种可贵的信息资源。止确认识档案信息资源,提高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水平,对实现档案的信息价值,为我国经济建设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即是在这一背景下,从知识管理的角度探讨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一、知识管理与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关联

1.知识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

知识管理是运用信息技术,通过对知识的取得、整合、转换、分享、应用与创新等一系列活动,使知识不断产生、累积与升华,以便更有系统、更有效地运用知识去创新的管理。知识管理作为知识经济催生的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方法,致力于对各种知识的连续性管理,通过知识交流与共享推动知识创新,着力培育和提升组织的集体创造力。

知识管理理论将知识划分为显性知识利隐性知识,这种认识源于英国的哲学家迈克尔·波兰尼(MichaelPolanyi),经过被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的美国的彼得·德鲁克(PeterFDurcker)、日本学者野中郁次郎(LujiroNonaka)等人的进一步阐发建构被广泛采纳接受。显性知识是指用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学公式表述的知识,易于传递、分享;隐性知识是指尚朱被言语或其他形式表述的知识,往往以个人的技术诀窍、作经验等形式存在,与个体的知识结构、阅历、思维方式等密切相关,是处于“缄默”状态的知识,不易被获取和传递。显性知识植根、依赖于隐性知识。隐性知识是人类知识的内核,而显性知识只是在内核上赋予了可以表述和转达的外型。因此,知识管理明确地提出要对组织内的显性、隐性知识同样实施有效的管理,尤其要重视隐性知识的管理。

2.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应被赋予新的内涵

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它的实际工作内容义是什么?同答这两个问题,首先需要对建设的对象——档案信息资源有个准确把握。档案信息资源是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通过人类的参与而获取的可利用的档案信息的集合。除了具有信息的共性外,又具有自身的特性,即本源性、积累性和内向性。

“建设”一词具有创立、建立、增加之意。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含义可以表述为:档案部门对本区域、本领域、本单位的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分析研究,最终建立档案信息资源库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属于档案管理作的范畴。我国的档案管理工作,在过去很长一个时期,人们都认为有“六个环节”: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和提供利用。后来,逐渐把编目与检索、编辑与研究也列入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与“六个环节”增加到八个环节:。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档案管理的传统理论迎米了变革和创新,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工作内容也随之丰富起来。笔者认为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应该包括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编目与检索、编辑与研究七个环节,与提供利用共同构成档案管理工作整体。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按照档案信息的加工处理程度划分为两个阶段:实体收藏(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和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编目与检索、编辑与研究)。实体收藏是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基础,其成果是收集齐全、整理有序的档案实体。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是围绕社会需要,利用专业方法和现代技术,从收藏实体中发掘有用的信息材料进行编辑和研究,强调档案信息的加工处理,是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高级阶段,其成果是配置合理、高度整合的档案信息资源库。

3.基于知识管理的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是时展的要求

当前,档案信息资源的作用日益凸现,档案管理工作的内容不断升华。有人认为:“档案馆作为档案集中保管与利用基地,具有应用档案信息资源为现实服务、替未来着想的独特作用”,并指出:“要把档案馆建成‘思想库’,更好地发挥档案资政襄政作用。”有人明确指出:“在知识经济时代的档案管理将成为知识管理,档案服务成为知识服务,档案机构的核心功能将是档案服务与开发能力。”这些论述体现了档案界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了重新定位,对利用知识管理的理念和方法把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成为知识型、思想型资源已有了明确的认识。档案信息虽不等同于知识,但档案信息包含着知识。档案信息资源作为知识经济时代重要的战略资源,其重要性很人程度上体现在档案信息能够转化为知识,能够服务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与知识管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基于知识管理的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是新时期档案馆履行其文化使命的必然选择。档案作者必须对知识管理理论有清晰的认识,将这种全新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方法融入自己的作领域,在知识经济时代提升自身工作的价值,为社会的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知识管理视角下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策略

知识管理不仅是一项专业管理活动、一系列管理技术方法,而且属于价值观念、管理范式、管理理念范畴,还包括了组织更高层面的管理体系和方法论。利用知识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开展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是档案作适应时代要求的理性选择。

1.发挥专业优势,优化档案信息资源结构

收集本区域、本领域、本单位的档案是档案部门的职能使命。档案工者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积累了这方面的经验,具备档案信息资源收集、鉴定和整理的专业优势。如今,档案不仅是组织内本源性的“历史记录”,而且是重要的战略资源,除了发挥档案的凭证价值外,更要注重档案参考价值的开发。笔者认为,在实体收藏阶段,特别是档案收集、鉴定过程中就当注入知识管理的理念,不仅要收集正式文件,而且要加强相关文件和外部信息的收集,这样建立的档案信息资源体系才有利丁档案信息连续性地管理和隐性知识的挖掘。另外,收集归档要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的原则。档案工作者充分认识剑:利用需求的不断增长与馆藏数量有限、结构单一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对丰富馆藏、优化结构已达成广‘泛共识。然而,实际作中不能将其等同于盲目地扩大收集归档范同,造成进馆数鼙急剧膨胀、档案信息组织无从下手的尴尬局面。冈此,归档范闱的扩人是有限的扩人,是以挖捌隐性知识为目的的扩人。确定归档范围和鉴别进馆是一个知识评价的理性过程,是优化档案信息资源结构的关键所在。

2.更新管理理念,注重隐性信息的挖掘

目前,档案部门还存在注重档案保管与实体控制而轻视档案资源开发利用、注重显性信息的获取而轻视隐性信息挖掘的现象,在实际管理中具有严格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特点。止如有些学者指出:“由于档案实体排放具有单向线性存放特点,建立在这种基础结构上的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无论是在用户需求的适应性,还是档案信息内容的利用上都受到一些限制,客观上制约了档案信息资源的深层次开发与利用”。因此,档案的保管不能拘泥于历史记录的保管,而应组织其内容信息并融入价值创造过程中为现实服务,充分发挥档案的情报价值。充分运川知识管理理念,有利丁档案信息的组织。电子时代的档案米源原则强调对文件背景信息的获取,即文件是由谁,在什么条件下、运刚哪些数据、为了何种目的、采刚怎样的结构形式等方面的综合信息。通过对这些背景信息的分析研究,不仅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跃然纸上的显性信息,而且可以为知识的连续性管理提供线索和帮助。除了以文件为线索搜集相关隐性信息外,隐性信息还大量蕴藏于组织运行、组织文化和组织成员头脑中。档案工作者要开拓思路,采取多种方式,积极主动地挖掘隐性信息并使其显性化,构筑档案信息资源库。

3.摒弃保守观念,促进知识的流转与互动

档案信息资源建设要以社会需求为驱动力,以服务利用、实现档案信息价值为最终目的。因此,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不是一个孤立的、封闭的过程,而是与服务利用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过程。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是服务利用工作的基础,其建设水平的高低决定着服务利用的效果;而服务利用的需求和效果义反馈于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指导着建设的方向和步骤。在档案信息资源建设过程中,应该摒弃传统的保守观念,在兼顾保密性要求和所有权限制的基础上,最人限度地提高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水平,疏通利需求的反馈渠道。档案信息的知识属性决定了只有共享知识、应用知识、创造知识,使知识直接服务于组织价值的创造活动,才能体现档案信息资源的真正价值。正如有的学者指出:“档案机构开展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核心就是要创造一种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互动的机制,通过档案管理者隐性知识的表达和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相互作用,形成新的知识,从而发挥档案机构的知识库作用。”档案工作者应该为知识的流转与互动创造条件,积极主动地融入更广阔的活动领域,使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成为组织日常作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4.加强环境建设,提高档案工作者的创造性

档案管理的基本知识范文第9篇

一、企业档案知识管理模式具备的重要现实意义体现

基于知识管理在于体现知识内涵与价值,那么在该模式下的档案管理工作也同样需要注重引进知识管理观点及应用创新方法,强调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基础之上,凸显以信息资源为重心,逐渐体现信息档案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服务,使档案管理工作具备价值价值内涵与个特性,更适用于企业在各个经营运作阶段发挥出个性化服务的竞争优势。

(一)内涵价值的体现

知识管理档案工作模式需要充分运用到信息化知识技术,即通过信息技术作为媒介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积累、组织评价、应用传递、创新管理等过程,以确保档案信息具备知识管理模式下的内涵价值,为企业竞争及发展提供重要参考价值。此外,在服务效能工作方面,它也强调依托于信息化与智能化服务,以用户体验为重心,主动提供专业化、需求,从而有效结合用户个性化需求完成必要的知识跟踪,有效提高档案知识管理水平。

(二)档案管理与知识管理间的密切关系体现

首先,档案管理直接作用对象为信息、文件等的文本应用资源,而知识管理集中体现在知识技术含量的价值体现。在当前知识经济为背景的档案知识管理模式下,档案本身就很大程度上具备一定显性知识技术含量,二者在档案管理工作融合、嵌套的过程中本身也具有管理对象重叠的特性。其次,档案管理的服务意义也体现在便于需求用户能够及时应用,体现其应用价值。而知识管理本身在于体现知识技术含量,目的是通过知识管理这种模式提高价值作用的转化,用以提升企业在投资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由此可见,不论是档案管理工作单独区分开来,亦或是知识管理模式作用下的档案管理的工作重心都以知识服务为目的,强调档案信息能够满足用户的诸多应用体验需求,只不过两者的定向服务范畴及工作模式有一定差别,这是传统档案管理工作并不具备的优势特性。再者,知识管理下的档案管理需要完成知识的积累、组织评价、创新应用等工作程序的体现,所以对于诸多管理档案对象要完成必要的信息资源收集、甄选加工、组织评价、智能化管理等。基于此,这就需要通过信息化技术的PC端网络化平台来实现档案知识管理的智能化与网络化特性体现,使之更利于企业对档案资源的科学运用。

二、企业档案知识管理模式的迫切需求

知识管理背景之下的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如果区分开来,前者强调档案对象的传统直观管理,后者强调利用技术手段实现知识管理。而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要技术手段体现在信息化技术的科学运用,所以知识管理模式下的档案管理实现融合、嵌套之际,就必须一方面体现其知识内涵与价值,另一方面能够体现档案管理的个性化服务需求特性。比如,以下几方面问题就印证了档案管理应用知识管理模式的迫切需求。

(一)传统档案管理面对诸多困境挑战

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在时代技术不断迅猛发展的今天,已经面临各种困境问题。其中,一方面源于档案工作不受企业组织机构重视,其工作管理日益承受企业本身的缘化威胁,特别是信息化建设规模较大的一些企业机构,更为注重工作效率与资源重组,面临档案工作人员剪裁的危机;另一方面,智能化、信息化的技术进程建设工作加快,许多电子文件海量涌现,传统档案管理承受应接不暇的管理压力。由此可见,新时期下企业档案管理作业需要满足企业在各职能信息资源整合、开发运用、决策分析等方面的诉求,以为企业在生产研发、经营管理、售后服务等阶段提供增值保证,更为重在体现档案信息的知识价值与内涵。但当前档案管理工作历史表现先是经历了手工、纸质管理阶段,后是实现了其与计算机信息化融合的过渡阶段,使档案管理作业更具便利与先进特性,但随信息化、网络化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面对海量涌现的电子文件也确实显得疲惫乏力,难以体现档案管理与用户之间的个性化需求。正是基于此,信息化档案管理工作遭遇新的瓶颈或是平台期,极为需要注入新的管理方案与应用理念为档案管理工作寻求新的突破契机。而知识管理模式的应用理念及内涵、价值体现恰好能够满足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个性化服务需求,通过知识技能的转化加工,为档案文件处理提供了便利,也为企业争得了竞争优势。

(二)知识管理与档案管理二者具备共性合作基础

基于有关文献的著文表明,事实上目前国内企业知识管理也面临着较多困境难题。一方面主要问题源于实践方面较少,国内企业在该领域工作开展多停留在“四不像”的浅表层面上,实践经验基础较为浅薄,且执行管理手段不够彻底。而档案管理与知识管理理念的融合、嵌套,使二者的共性合作基础大幅提升,具备前景广泛的合作空间。这是因为档案管理工作理念早已根植各行各业企业组织机构,虽然有些企业不予重视,但不得不承认其在业界有着广泛的认可度,而这也恰好为知识管理工作提供了切入的契机,企业知识管理建设工作完全可以凭借档案管理的完成理论与实践经验予以深入融合,使得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大量文件能够得到持续的资源开发与有效整合,顺应知识经济时展要求而同步与知识管理做出更新,保证了信息资源的整合与集成,便于企业应用在各个发展阶段及项目运营的决策之中。

(三)知识管理与档案管理工作二者之间相辅相成

企业档案管理事实上不少企业及有关组织管理者都认为是对文件信息形态的记录与保管。虽然,直观意义上这种观念没有问题,但是这种“重保管”、“轻利用”的理念却根深蒂固,难以体现出档案信息资源的创造价值。而为了体现这一创造价值,知识管理与其融合却能极大的激发其被限制的诸多优势,比如文件档案的后续开发,都脱离不开知识管理的信息知识更新,对文件的精细化加工,以及信息化资源的采集、开发、整合等等。另外,档案管理本身也客观强调对企业各项组织管理活动的过程、成果记录,不论是行政档案,还是科学技术档案、经济档案等,都需要细化分类及专业内容。为此,这就需要某些档案分类专业的知识沉淀、积累与更新。此外,究其文件本身属性也属于便于知识传播、交流共享的一个重要文化资源媒介,所以知识管理模式与档案工作之间二者相辅相成,能够有效保障档案原始性及信息价值的同时,还能利于档案信息资源的知识产权价值实现,便于指导企业同步完成知识管理建设工作。

三、基于知识管理背景的档案管理模式建设途径探讨

知识管理档案管理作业模式需要二者在工作模式上实现有效融合、嵌套,那么将知识管理理念应用于档案管理工作中来,就必须注重知识管理建设工作的实践要求,并要强调企业各级人员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传统观念转变,善于利用知识管理观念武装自己,强调科学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等途径在其相关管理制度体系下实现传统档案管理到知识管理模式的作业模式转变。

(一)转变传统档案认识

基于传统档案在实践管理工作中要求能够和图书、情报、材料资源等划清必要界限,以充分体现档案本身的独立凭证及有关参考价值。不过,当前社会时展伴随各产业技术的不断涌现,社会环境已然较之过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革新变化,即所谓的信息与知识经济下的诸多科技及其专业知识大量涌现。因此,如果档案管理工作仍然强调边缘化、桎梏性的工作模式,则很可能难以树立档案管理工作在当前知识经济时代的重心地位。然而,知识管理模式下的档案管理却将重心对准档案信息资源加工的同时,更注重用户对于档案信息的个性化需求,以及知识内涵、价值的深层次体现,以着重强调其实体管理模式向信息管理模式的精细化过渡。因此,只有改变过去传统档案管理的工作观念认知,才能进一步确保二者之间的有效融合及创新应用。

(二)同步保证档案管理质量与服务需求

知识管理应用理念可以说是知识经济发展的信息技术应用产物,它脱离不开高新的计算机信息技术,以及通信、网络技术专业等。因此,处在该模式下的档案管理应进一步对海量、分散的文件信息进行精细化加工,为此这就需要利用知识管理信息化技术下的一些元数据、大数据、数据库、搜索引擎、信息、资源推送、信息安全技术、文本挖掘等技术予以充分支撑。此外,为促进知识管理模式下的档案管理工作得利开展,确保增值服务的个性化需求体现,也应当提供与之配套的硬件、软件设施等,以保证档案管理质量及用户服务需求同步体现。

(三)明确必要责任主体

知识管理模式下档案管理各项工作流程的组织进行必须依托于大量的信息化产业技术予以充分支撑。不过,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不断更新,企业在积极引进这些信息技术时,也难免不能保证有关工作人员对其专业知识的高度理解与掌握。如此一来,在信息化建设职能相关单位部门与档案管理工作部门就会存在知识管理建设的责任主体落实上的分歧。为此,对于企业两个部门单位应能进一步明确与认知到一个事实,就是首先要明白现代信息技术只是二者工作模式的一个辅助、服务手段,并不能将其作为确认责任主体的关键依据。其次,企业要将档案管理单位看作成为信息资源或网络部等职能单位的一个专业化部门,即档案管理部门本身具备成熟的管理工作理念与应用方法,需要征得企业的高度重视。那么,在文件、信息资源管理方面,应能强调档案管理为主,其他部门予以协调与辅助,以进一步发挥其整合信息资源的优势。

四、结语

档案管理的基本知识范文第10篇

论文关键词:知识管理 企业档案工作 协同 创新

知识管理给管理的一切要素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档案作为知识家族中的重要成员,也受到了知识管理波涛的席卷。企业档案具有边际报酬递增的特点,对企业档案知识的挖掘能够很好地服务于企业经济效益的创造,企业档案部门应该实现与企业知识管理环境和实践的协同,最大程度的发挥档案知识的边际效益。但目前,现行企业档案工作模式与知识管理的相容性存在问题,企业档案工作在知识管理环境下走向了“瓶颈”,本文将在详细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应对策略。

一、知识管理环境下企业档案工作的“瓶颈”

1.传统企业档案的分类模式不合时宜。国家档案局早在1991年就已颁发《工业企业档案分类试行规则》(以下简称《规则》),将工业企业档案分成十个大类,即党群工作类、行政管理类、经营管理类、生产技术管理类、产品类、科学技术研究类、基本建设类、设备仪器类、会计档案类、干部职工档案类。特大型企业或生产程序特殊的企业,有些档案难以归人上述十大类目时,可根据实际需要增设一级类目。随着管理环境的变化,今天我们再来审视《规则》的字里行间,会发现新生档案群体在《规则》中无处安放。

知识经济对企业档案工作产生影响的另一个方面在于企业档案成分本身也发生了诸多变化,企业竞争情报、客户档案与知识产权档案等应运而生。竞争胯限是关于竞争环境、竞争对手、竞争态势和竞争策略的信息研究。从本质上看,竞争情报是一种能产生效益的知识,具有很强的目的性、针对性、时效性、决策性及增值性。知识经济时代将竞争隋报为组织机构取得竞争优势方面的强大功能突显出来,也将竞争情报的功用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企业客户档案指标准版式的客户资信调查报告,具体内容包含对供应商、销售商,有竞争或合作关系的企业以及个体客户资料的收集、处理、评价成果等。对客户档案进行知识挖掘是企业维持固定客户群、发展新客户以及扩大市场份额的工具。基于发展的角度,《规则》所规定的企业档案类目在知识经济环境中早已时过境迁、不合时宜,由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而催生的这些新档案群体在《规则》中无处安放。需要在企业档案的一级类目中明确这些企业新生档案的归属。

2.传统企业档案的管理模式难以为继。“八大环节”是传统档案管理模式的象征。文档一体化管理,电子文件的全程管理等理论给“八大环节”模式带来了强有力的冲击。基于实践层面的文档—体化和全程管理,就是要求重新规划并建立企业档案工作的业务流程。

人们已经开始认识到:对于各种知识资源的管理,其核心在于对资源进行整合。成功的知识管理不是把各种知识资源有条不紊的保管好,而是将新的、片段的、孤立的信息补充到原有的固化知识中,实现知识的重新组合,从而扩大知识的整体能量,实现知识资源整体效能的最优。企业档案管理模式必须体现这样的思维,企业档案管理的业务流程需要做新的设计,以弥补“八大环节”缺少渗透和融合的缺陷。新的企业档案业务流程的设计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档案部门在企业知识系统中的定位务必准确。基于实践操作层面来讲,企业知识系统设计与实施主体均非企业档案部门。这正如档案馆承办现行文件开放一样,现行文件开放最终没有颠覆档案馆的本职角色,档案馆是保管国家历史档案的基地。政务信息公开时期,档案馆可以开放现行文件;知识管理时代,档案部门则应该把自己建设成为企业知识系统的重要一环。但是从实际出发,档寒部门绝不可能成为企业知识系统的构建主体。

(2)将档案知识的管理纳入企业整个知识资源管理规划中。企业知识资源包罗万象,档案、图书、情报、资料等都是企业的知识资源。长期以来,各种知识首先确立自己的“生态环境”,然后开始建立相互之间的“生态链”,最终的结果是建立强大的生态系统。知识管理的目标就是建立起强大的生态系统。为更好地发挥各种档案知识资源边际效益递增的优势,最好的解决思路是寻求档案、图书、情报、资料等信息资源的整合。档案业务流程的设计应该以企业整个知识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案为行动指南,企业知识管理系统则具有对企业全部知识资源的整合机制。

(3)文件全程一体化管理。传统的档案学理论认为:档案从物质实体上看是指从归档到永久保存或最终销毁的文件。传统的“档案运动观”塑造了传统档案工作流程的灵魂以阶段式管理为中心。收集、鉴定、整理、归档、保管等各工作环节相互独立;档案业务工作与档案利用工作缺乏联系;档案部门与单位内其他部门缺乏必要的沟通;档案工作人员观念封闭,缺少企业文化的熏陶。文件全程一体化思想指档案部门对文件从产生到归档这一段时期的管理工作进行前端控制。这既满足了电子文件的管理需要,也便于了解文件的形成背景,更有利于挖掘文件信息中的知识资源。

二、实现企业档案部门与知识管理的协同

1.目标协同。档案部门在参与企业知识管理过程中,分目标应与知识系统的总体目标基本保持一致。目标是行动的指南,目标不相符,最可能导致的结果是实现了局部效益,但总体效益不一定有增加。通过协同机制将企业各个知识子系统的分目标统一起来,在协同环境中建立趋同的价值追求,使得参与知识管理活动的各个部门能够朝着同一个方向前进。

2.技术协同。强调各个分散工作环境下的知识系统之间应具有较好的兼容性和通用性。企业各个部门会由于自身实际情况所限而对知识系统的技术标准要求不一,标准上的差异会在部门之间的合作中形成“技术壁垒”。企业知识主管部门首先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在各类系统的转换与协调上,这样才能保证知识存储和利用的一致性。高度兼容的系统不仅能够发挥若干子系统本身的整体功能优势,同时也能够放大系统内聚后的功能创新效应。

3.资源协同。重新整合知识资源,优化知识资源的配置,提高知识的利用效率。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交叉性、集成性和复合性使企业各信息部门必须和谐地联系起来,档案知识必须与其他部门的知识资源整合才能实现其价值。对于很少使用或具有潜在价值的档案知识或图书、情报知识,企业应建立一个整合知识资源的平台,将知识单元或其线索以结构化的方式记录在指定数据库或知识库中,并由专人负责管理,使得知识能在适当的时候发挥应有的效用。

三、企业档案工作与知识管理协同的策略分析

1.利用协同思维,引领企业档案分类模式创新。标准与规则的设定都与一定的社会管理环境密切相连,《工业企业档案分类试行规则》在设定之初,并没有预测到知识管理的到来,更无法预知知识管理给企业档案类别带来的巨大冲击。自《规则》颁布至今,企业管理环境发生了彻底的变化,《规则》并没有新的修订。企业档案分类模式的创新应该被提上议事日程。

基于协同论认为:企业档案的分类应该以档案信息的相关性为标准,分类工作要建立在熟练掌握档案信息的基础上展开。知识管理时代,档案分类适宜采用内容分类法。基于协同论还认为:企业档案部门除了与企业其他信息部门协同外,还应该积极与企业研发、采购、销售、客服等职能部门协同,充分挖掘这些部门的竞争情报、客户档案与知识产权档案。对于企业档案内容分类法,企业档案部门则可以加强其分类操作的标准版式,如设立内容主题词,也可以加强内容关联性系统的研发与构建。

2.企业档案管理系统纵横协同,促进档案业务流程的重组或优化。业务流程重组的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强调流程整体化。每个员工应该熟悉和掌握某一流程的所有步骤,改变以职能分工的运行体系、以作业流程为基础的管理模式,强调工作过程的整体陛和统一性。二是依赖信息技术的支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企业原有工作设计进行根本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以求企业关键指标,如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获得巨大的成功。现代信息技术为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提供了机会和可能。三是提高企业的效率和效能。实现业务流程重组,重点解决组织结构扁平化问题,减少管理层次,裁减冗余人员,以期达到灵活、敏捷、应变的效果。优化或重组企业档案业务流程需要把握两个层面的问题,笔者将其归纳为纵向协同与横向协同。

(1)纵向协同:文档一体化。大亚湾核电站总经理评价核电站运行情况时曾说过:“大亚湾核电站所以能长期安全、优质、高效,是因为有三大支柱:一是拥有一流的人才;二是拥有世界上先进的技术设备;三是拥有一个优秀的文件档案管理系统。”他把文档管理列为企业安全、优质、高效的三大支柱之一。档案工作环节和一些具体的操作手段的革新,要在立卷制度上更新,在工作手段上改进,尽量简化档案部门长期推行的一些烦琐、呆板的操作步骤。如从组卷的形式到装订的手段上考虑,怎样做到既不影响日后调档利用,又能尽快完成归档程序,取消一些繁琐的不必要的过程、环节、步骤,尽量缩短立卷归档周期,这样也便于推行部门立卷工作。

档案管理的基本知识范文第11篇

论文关键词:知识管理 企业档案工作 协同 创新

知识管理给管理的一切要素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档案作为知识家族中的重要成员,也受到了知识管理波涛的席卷。企业档案具有边际报酬递增的特点,对企业档案知识的挖掘能够很好地服务于企业经济效益的创造,企业档案部门应该实现与企业知识管理环境和实践的协同,最大程度的发挥档案知识的边际效益。但目前,现行企业档案工作模式与知识管理的相容性存在问题,企业档案工作在知识管理环境下走向了“瓶颈”,本文将在详细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应对策略。

一、知识管理环境下企业档案工作的“瓶颈”

1.传统企业档案的分类模式不合时宜。国家档案局早在1991年就已颁发《工业企业档案分类试行规则》(以下简称《规则》),将工业企业档案分成十个大类,即党群工作类、行政管理类、经营管理类、生产技术管理类、产品类、科学技术研究类、基本建设类、设备仪器类、会计档案类、干部职工档案类。特大型企业或生产程序特殊的企业,有些档案难以归人上述十大类目时,可根据实际需要增设一级类目。随着管理环境的变化,今天我们再来审视《规则》的字里行间,会发现新生档案群体在《规则》中无处安放。

知识经济对企业档案工作产生影响的另一个方面在于企业档案成分本身也发生了诸多变化,企业竞争情报、客户档案与知识产权档案等应运而生。竞争胯限是关于竞争环境、竞争对手、竞争态势和竞争策略的信息研究。从本质上看,竞争情报是一种能产生效益的知识,具有很强的目的性、针对性、时效性、决策性及增值性。知识经济时代将竞争隋报为组织机构取得竞争优势方面的强大功能突显出来,也将竞争情报的功用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企业客户档案指标准版式的客户资信调查报告,具体内容包含对供应商、销售商,有竞争或合作关系的企业以及个体客户资料的收集、处理、评价成果等。对客户档案进行知识挖掘是企业维持固定客户群、发展新客户以及扩大市场份额的工具。基于发展的角度,《规则》所规定的企业档案类目在知识经济环境中早已时过境迁、不合时宜,由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而催生的这些新档案群体在《规则》中无处安放。需要在企业档案的一级类目中明确这些企业新生档案的归属。

2.传统企业档案的管理模式难以为继。“环节”是传统档案管理模式的象征。文档一体化管理,电子文件的全程管理等理论给“环节”模式带来了强有力的冲击。基于实践层面的文档—体化和全程管理,就是要求重新规划并建立企业档案工作的业务流程。

人们已经开始认识到:对于各种知识资源的管理,其核心在于对资源进行整合。成功的知识管理不是把各种知识资源有条不紊的保管好,而是将新的、片段的、孤立的信息补充到原有的固化知识中,实现知识的重新组合,从而扩大知识的整体能量,实现知识资源整体效能的最优。企业档案管理模式必须体现这样的思维,企业档案管理的业务流程需要做新的设计,以弥补“环节”缺少渗透和融合的缺陷。新的企业档案业务流程的设计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档案部门在企业知识系统中的定位务必准确。基于实践操作层面来讲,企业知识系统设计与实施主体均非企业档案部门。这正如档案馆承办现行文件开放一样,现行文件开放最终没有颠覆档案馆的本职角色,档案馆是保管国家历史档案的基地。政务信息公开时期,档案馆可以开放现行文件;知识管理时代,档案部门则应该把自己建设成为企业知识系统的重要一环。但是从实际出发,档寒部门绝不可能成为企业知识系统的构建主体。

(2)将档案知识的管理纳入企业整个知识资源管理规划中。企业知识资源包罗万象,档案、图书、情报、资料等都是企业的知识资源。长期以来,各种知识首先确立自己的“生态环境”,然后开始建立相互之间的“生态链”,最终的结果是建立强大的生态系统。知识管理的目标就是建立起强大的生态系统。为更好地发挥各种档案知识资源边际效益递增的优势,最好的解决思路是寻求档案、图书、情报、资料等信息资源的整合。档案业务流程的设计应该以企业整个知识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案为行动指南,企业知识管理系统则具有对企业全部知识资源的整合机制。

(3)文件全程一体化管理。传统的档案学理论认为:档案从物质实体上看是指从归档到永久保存或最终销毁的文件。传统的“档案运动观”塑造了传统档案工作流程的灵魂以阶段式管理为中心。收集、鉴定、整理、归档、保管等各工作环节相互独立;档案业务工作与档案利用工作缺乏联系;档案部门与单位内其他部门缺乏必要的沟通;档案工作人员观念封闭,缺少企业文化的熏陶。文件全程一体化思想指档案部门对文件从产生到归档这一段时期的管理工作进行前端控制。这既满足了电子文件的管理需要,也便于了解文件的形成背景,更有利于挖掘文件信息中的知识资源。

二、实现企业档案部门与知识管理的协同

1.目标协同。档案部门在参与企业知识管理过程中,分目标应与知识系统的总体目标基本保持一致。目标是行动的指南,目标不相符,最可能导致的结果是实现了局部效益,但总体效益不一定有增加。通过协同机制将企业各个知识子系统的分目标统一起来,在协同环境中建立趋同的价值追求,使得参与知识管理活动的各个部门能够朝着同一个方向前进。

2.技术协同。强调各个分散工作环境下的知识系统之间应具有较好的兼容性和通用性。企业各个部门会由于自身实际情况所限而对知识系统的技术标准要求不一,标准上的差异会在部门之间的合作中形成“技术壁垒”。企业知识主管部门首先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在各类系统的转换与协调上,这样才能保证知识存储和利用的一致性。高度兼容的系统不仅能够发挥若干子系统本身的整体功能优势,同时也能够放大系统内聚后的功能创新效应。

3.资源协同。重新整合知识资源,优化知识资源的配置,提高知识的利用效率。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交叉性、集成性和复合性使企业各信息部门必须和谐地联系起来,档案知识必须与其他部门的知识资源整合才能实现其价值。对于很少使用或具有潜在价值的档案知识或图书、情报知识,企业应建立一个整合知识资源的平台,将知识单元或其线索以结构化的方式记录在指定数据库或知识库中,并由专人负责管理,使得知识能在适当的时候发挥应有的效用。

三、企业档案工作与知识管理协同的策略分析

1.利用协同思维,引领企业档案分类模式创新。标准与规则的设定都与一定的社会管理环境密切相连,《工业企业档案分类试行规则》在设定之初,并没有预测到知识管理的到来,更无法预知知识管理给企业档案类别带来的巨大冲击。自《规则》颁布至今,企业管理环境发生了彻底的变化,《规则》并没有新的修订。企业档案分类模式的创新应该被提上议事日程。

基于协同论认为:企业档案的分类应该以档案信息的相关性为标准,分类工作要建立在熟练掌握档案信息的基础上展开。知识管理时代,档案分类适宜采用内容分类法。基于协同论还认为:企业档案部门除了与企业其他信息部门协同外,还应该积极与企业研发、采购、销售、客服等职能部门协同,充分挖掘这些部门的竞争情报、客户档案与知识产权档案。对于企业档案内容分类法,企业档案部门则可以加强其分类操作的标准版式,如设立内容主题词,也可以加强内容关联性系统的研发与构建。

2.企业档案管理系统纵横协同,促进档案业务流程的重组或优化。业务流程重组的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强调流程整体化。每个员工应该熟悉和掌握某一流程的所有步骤,改变以职能分工的运行体系、以作业流程为基础的管理模式,强调工作过程的整体陛和统一性。二是依赖信息技术的支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企业原有工作设计进行根本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以求企业关键指标,如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获得巨大的成功。现代信息技术为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提供了机会和可能。三是提高企业的效率和效能。实现业务流程重组,重点解决组织结构扁平化问题,减少管理层次,裁减冗余人员,以期达到灵活、敏捷、应变的效果。优化或重组企业档案业务流程需要把握两个层面的问题,笔者将其归纳为纵向协同与横向协同。

(1)纵向协同:文档一体化。大亚湾核电站总经理评价核电站运行情况时曾说过:“大亚湾核电站所以能长期安全、优质、高效,是因为有三大支柱:一是拥有一流的人才;二是拥有世界上先进的技术设备;三是拥有一个优秀的文件档案管理系统。”他把文档管理列为企业安全、优质、高效的三大支柱之一。档案工作环节和一些具体的操作手段的革新,要在立卷制度上更新,在工作手段上改进,尽量简化档案部门长期推行的一些烦琐、呆板的操作步骤。如从组卷的形式到装订的手段上考虑,怎样做到既不影响日后调档利用,又能尽快完成归档程序,取消一些繁琐的不必要的过程、环节、步骤,尽量缩短立卷归档周期,这样也便于推行部门立卷工作。

档案管理的基本知识范文第12篇

【关键词】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提高

档案人员的素质是指档案工作者在岗位上所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及各种基本素养等的总和。概括地说就是从事档案工作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政治素养、道德素养、管理能力及分析处理问题的基本能力等。档案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档案业务工作的效率、水平和质量,因而对档案工作整体效能的发挥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1.档案工作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1.1档案专业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

档案专业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社会上各类专业工作人员所应共同具备的基本政治素质,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和人民,坚决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法律和各项方针政策,讲道德,守纪律,不为名,不为利,不计较个人利益,有献身精神。由于档案工作具有一定的机密性和较强的政治性,因此,档案专业工作人员尤应具备守口如瓶、严守国家秘密的政治素质。同时,档案工作的服务性特点还特别要求档案专业工作人员应具有良好的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1.2档案专业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

档案专业工作人员应该安心本职工作,热爱档案事业,有较强的事业心,懂得文书学、档案管理学、档案文献编纂学、档案保护技术学、中外档案史等档案专业基本知识,熟悉党和国家有关档案工作的各项法规和方针政策,熟悉上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各种业务规定,熟悉自己所从事的业务工作;能把档案专业法规、政策和档案专业基本知识以及其他专业知识灵活运用于自己的工作实际,熟练完成自己的业务工作。

1.3过硬的业务技能

档案管理人员是储备知识、传播信息、连接应用的桥梁,因此,企业档案管理人员除了要掌握归档的基本知识外,还要了解一些文秘、历史学、目录学、社科情报、计算机等相关学科知识,从而保证企业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

2.影响档案工作者综合素质提高的几种因素

目前,我国档案专业人员队伍在文化程度、专业素质、理论水平、思想观念等方面参差不齐。部分人员文化程度较低,专业知识老化,知识面较窄,计算机及外语水平不高,思想观念和管理水平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这一现状极大地制约了档案工作的创新与发展。究其根源。首先,有的单位领导档案意识比较薄弱,对档案工作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从而也未能认识到提高档案人员素质的重要性。有的单位领导只注重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而忽视了档案人员的学习与培训,对档案人员的培训教育没能纳入计划、没能给予足够的支持,档案资金的投入也不足,档案管理设备和技术落后。其次,部分档案工作者对于自身工作所面临的巨大挑战认识不足,或者满足于自己已掌握的知识,在接受新的技能后不懂得如何将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或者缺乏应用的动力,不愿花费时间和精力来整合提高新的技能。

3.提高档案工作者素质

面对新时期档案工作的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应如何提高自身素质,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3.1爱岗敬业,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爱岗敬业,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前提。档案管理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要求管理人员要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办事细心的工作态度、乐于奉献的工作精神。因此作为一名档案工作人员首先要热爱本职工作,忠于职守,在领导和群众心目中留下一个好的印象。

职业道德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准则和道德规范。档案工作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毫无疑问也必须有自身的职业道德要求。档案事业的发展要求档案工作人员各方面素质的全面提高,而职业道德素质的提高应摆在突出的位置。因为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再好的发展机遇也会错过,再好的发展条件也会丧失,再好的业务能力也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

3.2依法治档,完善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建设

做好档案管理工作,严格遵守档案管理各项规章制度是关键。制度建设是档案工作的基础性工作,加强制度建设,严格依法治档,是新形势下对档案工作的迫切要求。根据新形势的需要,我局对已有的档案制度进行了修订,使档案制度能更加完善。我们的制度包括归档制度、保管制度、借阅制度、保密制度、统计制度、文书档案分类编号办法等等。在平时的工作中,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使档案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按制度办事。在市档案局的历年检查考核中,市公路局档案工作完全符合规范化管理的要求,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并经档案综合管理达标升级考评小组评审,达“省一级”档案综合管理单位。受到市档案局有关领导的好评。

3.3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

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是很有必要的。档案管理人员从一开始就要树立“工作就是服务”的观念。以“增强服务意识”和“主动服务”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过去,档案管理被人为地限定在档案的接收、征集、整理、鉴定、保管、利用等方面。档案事业只有顺应时代要求,遵循“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宗旨,立足社会、服务于社会的各个阶层,服务于广大百姓,才能蒸蒸日上。

3.4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档案管理的基本知识范文第13篇

[关键词]基层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培养

新形势下的档案管理要求相关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业务知识和技能,尤其是专业素养,才能够更好的服务于档案管理的需要。基层档案管理单位在进行档案管理过程中往往存在着管理人员素质低下,业务技能不够纯熟,流程不够顺畅等问题,因而加强档案管理人员自身素质建设是基层档案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基层档案管理人员所应具备的素质

新形势下对于档案管理人员所应具备的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这些新要求对于提高档案管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是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要求而产生的,因而必须加以重视。基层档案管理人员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基层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具备基本的业务素养

基层档案管理人员在从事档案管理过程中必须具备基本的业务素养,如语文、数学、化学、社会学等知识,以避免在日常的业务开展过程中出现错误;要具备一定的观察、记忆、思考和理解能力,以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为用户准确、快速查找相关档案资料提供便利。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心理素质,如能够独立解决所遇到的种种困难,具备一定的交际沟通能力,能够自如的应付日常业务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要甘于寂寞,奉献于日常清闲而无聊的档案资料整理。

2、基层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具备更高的专业素养

基础档案管理人员除了要具备基本的业务素养之外,还要具备更高的专业素养,以满足专业档案管理的需要。作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档案管理人员,要具备一定的档案管理学知识、档案资料保存学等专业知识,并且要具备计算机知识、公文处理知识、外语知识等,要能够轻松应对经济学、法学、管理学等相关档案资料的筛选与整理汇编任务。档案管理人员除了要具备上述的专业知识之外,还要具备一定的协调能力、写作能力、档案保护及编撰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等,以更好的应对现代纷繁复杂的档案资料管理的需要。档案管理虽然日常业务较为轻松,但所涉及面极为广泛,合格的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具备各方面的专业知识才能够真正实现基层档案管理水平的提升。

二、基层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培养的策略

1、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保持高度的敬业精神

档案管理对于国家的精神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它是保持、继承和发扬一个国家优秀、灿烂文化资源的重要手段,因而必须加强档案资料的管理,这就对档案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职业道德要求,管理人员必须具备高度的敬业精神,才能够始终以高度的服务热情为广大用户服务。档案管理本身具有很强的服务性质,档案管理的手段、对象、职业活动等决定了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是社会主义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明确自身所从事的业务与其他业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明确自己的职责,自觉树立起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以全心全意为广大用户服务的热情和精神严格要求自己,以使得档案文献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和应用。要坚持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想用户之所想、急用户之所急,为用户提供更满意的服务。档案管理是一项极为复杂、繁琐的工作,它涉及到档案资源的管理、搜集、资料的统计、保管、应用等各项流程,因而需要管理人员具备务实的态度和作风,不辞劳苦、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要始终保持高度负责的精神和态度,坚持不懈,为广大用户提供高效的信息资源服务。

2、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实行终身教育机制

档案管理水平的高低是由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所决定的,因而要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教育与培训,树立起终身学习与教育意识。档案管理人员要积极开展自我学习,认识自身素质水平,按照档案管理用人制度要求加强自身知识体系建设,以不断的学习与培训实现自我知识的完善与技能的提升。档案管理高层要加强对人员的培训,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开展具有较强针对性、可实际操作的人才培训,要讲求考核方式,将档案业务学习成绩作为业务考核的一个重要参考依据,而非仅仅将定期培训当做旅游观光的机会。信息时代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始终结合时展需要对于已有知识体系进行创新,因而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始终坚持终身学习理念,树立起终身意识。不仅要注重对理论知识的学习,还要注重对现代档案管理方法、管理理念的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业务素质及技能。

3、实行档案管理人员的层级发展机制,实现人员结构的优化配置

档案管理单位对于人员的管理要以层级配置为主,实现人员资源的优化和合理利用。负责档案管理的高层要对本单位的在职人员能力作全面而详细的、综合的了解,以动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档案人员的素质结构水平。档案管理人员的层级发展机制要以职称、年龄、学历、个人所具备的特长及实际工作经验为参考依据,注重人力资源的优化合理配置。高层次的人员要注重对信息资源的深度挖掘,注重和关注档案资源的内涵和外延,以更好的发挥档案资料的实用性;具备中层次能力的档案管理人员要以档案信息资料的现代化、网络化建设为主,而初级层次的管理人员要加强对基础性、理论性业务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利用,打牢基础,以更好的实现档案资料的管理目标。实行档案管理人员的层级发展机制,能够做到人尽其才,使得具备不同业务技能及专长的管理人员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相互之间配合,最大限度的发挥整体效应。要及时改旧体制下的职务于能力不符,平均主义、人才资源浪费现象,促进良性的人才培养机制的形成。

档案管理的基本知识范文第14篇

关键词:档案管理;基建;问题;对策

1 前言

基建档案,全称是基本建设档案,它是指整个建设项目从酝酿、决策到建成投产(使用)的全过程中形成的应当归档保存的文件,包括基建项目的提出、调研、可行性研究、评估、决策、计划、勘测、设计、施工、调试、生产准备、竣工、试生产(使用)等工作活动中形成的文字、图纸、图表、声像等形式与载体的材料。基建档案是单位基本建设活动的真实历史记录,也是全面鉴定基建工程质量、使用和维护建设项目的重要依据。它是科技人员的劳动成果和智慧的结晶,是单位的财富和宝贵资源,是单位资源储备的一种表现形式。

2 基建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1)面对发展机遇,国家工程项目建设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也颁布了一系列工程项目管理和工程档案管理法规、标准,在传统的基建档案管理工作中同时产生了问题和困难。基建工程具有工程周期长、流程长、阶段多、涉及部门多等特点,使基建档案具有多样性、复杂性、成套性等特点,由于经济利益或赶工期等原因,人们只重视工程本身,轻视工程档案,基建档案的收集、整理与归档工作与工程建设不能协调开展,造成了基建档案工作滞后,反而影响了工程各方面对档案资料的利用工作,工程项目管理和技术文件资料处在分散、损坏、丢失等情况下,制约了单位经济和档案管理工作的持续发展。

(2)基建档案管理意识不强,对档案保护工作缺乏应有的重视。基建部门出于方便工作考虑,不能主动上交基建文件材料。从专业角度来讲。档案人员虽具备档案专业知识,但缺乏工程建设方面的知识,不熟悉基建项目流程。而基建部门工作人员及施工技术人员虽有较丰富的基建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但对于基建档案的日常积累和保管缺乏经验和必要的重视,双方各有所长却不能互通有无,缺乏沟通与交流,导致基建档案的收集归档工作不能正常开展。

3 基建档案管理的对策

(1)增强档案意识,转变传统观念,树立科学理念。基建工程档案管理正逐步社会化、市场化、信息化,积极宣传《档案法》,正确认识基建档案重要性是提高基建工程管理和档案管理水平的关键和保证,以人为本,贯彻科学发展观,基建档案人员应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变被动为主动,有为才有位,使档案人员和各级领导达成共识,齐抓共管,提供基建档案管理水平。基建档案工作涉及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等众多部门,单凭档案部门是无法完成工作的,努力争取各部门和领导的重视和配合,通过档案利用事例,加强档案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提高档案工作的地位,使广大利用者逐步认识到档案和档案工作的必要性和唯一性。

(2)建立完善的基建档案管理网络。根据基建工程项目特点和基建档案管理要求,各参建部门都应设立相应的档案机构,配备专职档案人员,明确各自管理职责,建立基建档案管理网络体系。要深化职能,用制度管人,用制度办事,将基建档案工作作为硬任务列入工程条款,将基建档案工作以制度的形式规定下来,鼓励和支持档案管理人员自建设项目开始,就积极介入、深入基层,加强工程建设人员和档案人员之间的业务交流和工作沟通。应根据建设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具体要求,制定基建档案管理实施细则,细则应主要明确基建档案的归档范围、归档要求以及基建档案的移交与整理、保存与借阅等方面的具体规定。这样就可以在基建档案管理过程中给相关人员提供标准,增加基建档案资料整理的可操作性,保证基建档案收集齐全、整理规范、归档及时、保管安全。

(3)做好基建档案管理工作,建立基建档案管理机制。基建档案业务工作是基建档案管理的基础工作之一,严格按照基建档案管理程序、标准进行档案管理和保管利用工作。

1)加强基建档案的收集工作,基建工程各阶段相互衔接,一个环节连着一个环节,档案资料收集不完整,可能影响其他阶段工作的开展,所以,制定基建档案收集范围、归档质量要求、归档时间等规定的具体分解图表,抓住工程关键阶段进行收集,档案部门要实行全过程跟踪服务,改进工作方法和态度,贯彻落实基建档案工作的规定和措施,采取业主负责制、奖惩制、岗位责任制等工作机制,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确保各参建单位履行基建档案归档移交的责任。

2)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基建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在基建档案管理过程中,应采取基建档案工作“三纳入”、“四同步”措施,即基建档案工作纳入基建工程计划,纳入基建工程规章制度,纳入岗位责任制;基建档案工作与基建工程立项同步,与基建工程建设进度同步,与基建工程工作检查同步,与基建工程竣工验收同步,以保证基建档案管理工作顺利进行,从而保证基建工程质量。

档案管理的基本知识范文第15篇

关键词:电力企业;档案管理;知识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传统的档案管理已无法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也已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知识需求,新形势下,电力企业档案工作唯有朝着知识化管理的方向前行,方能促进企业档案工作自身的蓬勃发展,帮助企业实现流程最优化和管理高效化,支撑企业立于不败之地。档案知识化管理,具体来讲,包括加强档案编研利用、推进档案知识服务、完善档案知识化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知识资源目录体系、搭建档案知识化管理系统平台等内容。电力企业应突出档案知识化管理,充分挖掘档案知识价值。通过对档案管理基础工作和数字化工作的巩固与加强,电力企业可以实现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信息化。然而,这并不能满足电力企业的发展对知识管理的需求。因此,电力企业应逐渐完成传统档案管理向知识管理方向的过渡与转变,将档案工作的发展向知识服务和知识管理的方向推进。例如,电力企业可以在档案管理系统中提供人性化的检索手段,并与电力企业的业务系统进行对接,也可以利用知识管理平台,共享电力企业档案管理目录,最终为员工提供便捷的档案信息咨询服务。

一、加强档案编研利用

新时期,电力企业档案工作的开展不应仅仅停留在保管的层次上,应该积极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在完成档案收集整理基础工作的同时,档案工作者应围绕工作重心,整合内外信息,加强档案编研和利用工作,为推进档案知识化管理服务。编研是对档案中有用的知识进行抽取、加工、整理与集合,编研利用是档案知识化管理的基本表现形式。电力企业档案部门应努力较好地完成企业的档案编研、内审、修改与出版等工作。大力开展档案编研,充分开发档案价值,将为企业的中心工作和运营管理提供良好的支撑服务。档案编研包括对企业年鉴、史志、管理制度和文件汇编等的编写工作。企业年鉴的内容包括大事记、概述、组织机构、年度特色照片等,可充分体现电力企业个性与特色,是记录企业成长与发展的重要形式,对记录企业发展史意义重大。同时,档案部门还应全面开展全宗介绍、大事记、组织沿革、专题概要等专题项目的编纂工作。电力企业在进行编研工作的过程中,要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本企业的发展规划和现实需求,从基础资源中选择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或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专题,将散布在不同时期、不同地方、不同部门或不同案卷中的相关档案加以搜集整理,以汇集成能全面、真实、客观、完整地反映该特色专题历史发展全过程的专题档案文献,为推动档案知识化管理做好准备。与此同时,档案部门还可以主动收集各类官方和民间的有关档案文献,如将本企业举办的各类专题研讨会的档案资料,以及有关专家学者在参加本企业组织的工作交流活动中所获取的相关文献资料也列入归档目录,以此丰富企业档案馆藏内容,为今后推动档案管理革新创造条件,这也是档案部门转变角色定位、发挥自身优势、创造最大价值的一种体现。丰富的档案编研成果可以为档案知识化管理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内容,档案部门应营造和谐宽松的研究环境,全面收集、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电力企业档案工作者应开拓视野,解放思想,踏实务实,勇于创造,辅之以科学便捷的档案利用制度,努力为企业员工提供知识服务,实现档案知识化管理。

二、推进档案知识服务

电力企业应将信息化和知识化管理纳入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作为企业的基础性工作,档案管理是保证企业平稳、有效运行的重要环节。档案是电力企业内部知识的载体,蕴含着大量的知识和信息,当今企业应不断重视档案知识化管理工作,以满足电力企业业务发展的需要。

电力企业应根据发展需要,以企业的业务系统和知识管理系统为依托,结合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的特点,向员工提供知识服务。如在系统内部,公开档案资源目录体系,让员工知道企业的档案都包括哪些,对企业的显性知识有着整体把握,从而方便员工利用。企业应制定详细的档案知识服务的发展计划。在资源数字化、数据集成、系统集成、电子文件长期真实保存的基础上,搭建基于用户信息活动的数字档案馆,支持用户灵活处理信息、提炼知识和交流写作。新的数字档案馆将强化系统的搜索功能和智能化管理功能,确保信息采集手段的多样性和系统性,使普通用户可以迅速快捷、准确地查到需要的文档。档案管理人员可以方便快捷录入、归档、排序各类档案,可以方便灵活自定义各类档案,配置各类界面,实现档案库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归档。基础较好的企业可以探索档案的二维码管理,建设图片库、视频库、编研库、信息网站等。同时值得注意的有,企业应采取个性化的知识推送服务模式。在成熟的档案管理体系基础上,电力企业可以利用档案知识化管理系统,对企业领导与员工提供个性化的知识推送服务。在知识管理系统中,可以根据领导与员工的岗位需求,向其提供个性化的知识推送服务。知识推送服务包括向企业领导和员工定时提供特定的服务,如结合特定的岗位需求提供数据分析、主题材料、形势分析、疑难解答等。领导和员工个性化的需求可以通过岗位分析得出,同时也可以由系统根据领导和员工的检索主题进行分析得出。个性化知识推送服务是企业结合领导和员工的需求进行的以档案为基础的知识服务模式。这种服务模式是对企业内部知识资源的充分整合与利用,能够有效提高电力企业领导的决策质量与员工的工作效率。

三、完善档案知识化管理制度

制度是促进电力企业档案管理向知识化管理方向发展的核心内容和重要保障。为适应电力企业发展战略,实施信息化和知识化管理的需要,电力企业档案管理也需要完善档案知识化管理制度,进一步推行档案知识服务工作。对电力企业的档案知识化管理,不仅要对传统的纸质档案、电子档案进行归档管理,而且要对含有丰富知识的企业重要文档进行管理,这部分文档很可能不在归档范围中,但是作为企业知识的重要载体,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管理,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知识价值。因此,电力企业可根据需要,适当扩大文档收集范围,对需要归档的文件进行归档保存,对于无需归档但具有重要知识价值的文档进行整理与共享,从而为员工提供全面的知识服务,实现档案知识化管理。同时,电力企业还应在已有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对知识化管理模块进行完善,增强对档案知识化管理的规范,如在档案编研、数据分析、提供利用等方面加强档案知识化管理。

四、建立完善的知识资源目录体系

作为电力企业的重要知识资产,知识资源是维持企业运营的宝贵财富。知识资源目录体系是企业推行档案知识化管理的重要手段和工具。一方面,它可以帮助电力企业梳理内部知识,加强对档案资源的集中管理;另一方面,它便于电力企业员工对档案与知识的利用。建立完善的档案资源目录体系是成熟的企业档案管理和知识管理工作的必备环节。知识资源目录体系不仅包括以往的档案资源目录体系,也包括除档案以外的含有丰富知识的文档,这些文档对于员工工作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知识资源目录体系包括对知识文档的分类、知识文档的逻辑层次、知识资源的位置与关联进行的详细描述。其中,知识文档的分类是档案知识化管理的基础工作,即是对档案类目体系的划分;知识文档的逻辑层次则可以体现出知识大类与子类之间的关系,能够呈现出各类之间的逻辑层次;知识资源的位置与关联则是对不同知识的定位与关联描述,这可以充分反映不同知识文档之间的关联关系,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知识文档利用与检索的便捷性。

参考文献

[1]张斌.新经济时代的企业档案管理[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