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档案信息化管理范文

档案信息化管理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档案信息化管理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档案信息化管理

第1篇

档案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化管理充分的利用了计算机网络技术,有效的提高了工作效率,能够更加充分的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发挥档案管理的潜在价值。档案信息化管理需要在工作理念以及模式方面有所改变,以适应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需求。首先对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优势进行了分析,然后进一步阐述了做好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措施,对于提高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档案信息化;优势;管理方法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也是档案管理工作的一项创新,对于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信息化管理相对于传统的纸质档案具有很多优势,不仅在信息处理方面更加便捷,同时为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有利的平台,能够更加充分的发挥出档案管理的内在价值,将档案管理工作的服务范围不断拓宽,做到了资源利用最大化,这是实行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意义。

1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优势

1.1加快检索速度、提高检索准确性

按照传统方式,检索档案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在案卷及目录中进行手动查找,查找效率不高,也很容易出现差错。通过对档案管理实施信息化管理模式,不但可以极大地提升档案信息的查找效率。而且还能大大地降低出现差错的可能性。除此之外,借助档案信息化管理模式的自动化以及智能化功能,即使是较为复杂的模糊查询也可以顺利实现。

1.2提高档案信息利用率

随着科技的进步,环保理念的加强,无纸化办公受到关注,并得以在各个部门践行,办公自动化程度得以很大提高,这样就出现了办公数字化与纸质档案信息之间的矛盾问题。通过采取档案信息化管理模式,档案信息可以数字化形式呈现,从而直接应用与办公数字化系统之中,不但有效解决了办公数字化与传统纸质档案信息之间的不协调问题,同时还为使用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1.3方便信息远程传输

按照传统模式,使用档案信息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实际到相关的档案管理部门进行查找;二是发传真或者邮寄,这为使用者带来极大的不便。而档案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应用,借助信息网络,使用者通过自动检索即可实现与档案管理部门之间的档案信息传输,特别当二者相距较远时,这种便利性则更加突出,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人力、物力和财力。

1.4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

办公自动化可以与档案信息化管理实现有效衔接,这样可以实现档案信息的收集、整理、管理以及使用过程的一体化,同时可以同步完成档案信息文件的生成、管理和使用,发文、归档以及使用三者同步开展成为可能。

1.5提升档案管理工作效率

档案信息化管理模式下,从生成电子档案开始,之后的信息收集、检验、归档、入库以及使用的各个环节的相关工作都可以依托于自动化工作平台得以实现,这样就实现了档案信息管理相关工作从传统方式向自动化和智能化方式过渡,无论是档案管理还是档案使用,都出现了质的变化,体现了传统工作方式与先进科学技术的结合。

2推进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策略

2.1转变管理理念

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对档案管理工作产生划时代的巨大影响。随着办公自动化进程的加快,大量机读档案录音、录像、照片等新型电子文档的形成已纳人档案管理。要解决一个观念问题,就是要求我们档案的现代化建设不是简单地用计算机代替手工劳动,也不是把传统的管理方式搬到网络管理上来,而是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对档案管理中不适应的一些做法进行改革。尽快树立起现代化的观念是每一个档案工作者紧迫的必修课,是促进档案管理步人现代化的第一步。

2.2创新管理方法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环境不断的发生变化,由此对于各个单位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而档案管理在单位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是单位在长期工作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重要价值的资料记载,对于单位的长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档案管理工作需要与时俱进,转变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方法,以市场经济发展形势为依托,实行档案信息化管理,能够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更好的为单位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2.3完善内部管理

为了推进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进程,需要制定完善的内部管理体系,明确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运作流程,对于系统内部各个环节的运行需要制定详细的规范标准,为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利的依据。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管理,积极配合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运行。明确岗位职责,制定完善的规章管理制度,并且将其彻底的贯彻落实,为档案信息化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2.4要有先进的设备和技术

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还需要强大的设备与技术力量的支持。设备是开展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硬件条件,也是最为基础的需求。所以单位应该给予足够的资金支持,配备先进而齐全的计算机网络设备,为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基础保障。技术是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因素,在实行信息化管理模式后,一切工作的开展都需要依靠计算机网络来完成,所以对工作人员有较高的要求。档案管理人员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对于计算机网络技术还要熟练操作。工作人员在具有一定的技术要求的基础上,还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认真的工作态度,由于档案管理是一项繁琐的工作,所以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要认真细致,确保档案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档案信息具有一定的保密性,所以要求档案管理人员严格遵守职业道德,严禁外泄档案信息。

2.5加强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安全工作

在实施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中,由于网络本身具有开放性的特征,所以在进行档案信息处理时,需要做好安全保护工作,切实保障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安全保护工作的开展需要从工作人员以及技术两个方面来实施,工作人员是档案信息的直接接触者,所以要制定严密的规章制度,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进行制约,其实最根本的因素还应该从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方面去开展,严格遵守工作条例,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性。此外,还应该做好充分的安全技术防范措施,通过软件的设置来防止档案信息的失窃和恶意篡改,这些都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持。对于不同等级的档案信息,要设置管理权限,从而提高档案信息的安全性。

结束语

档案信息化管理有效的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信息化建设,为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为了推进档案信息化管理进程,需要及时转变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先进设备和技术的引进,做好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安全保护工作,为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创造有利的条件。

作者:杨艳梅 单位:黑龙江省松花江林管局林木种子站

参考文献

[1]张琼.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创新[J].消费导刊,2012(12).

第2篇

关键词:档案管理 信息化 应对方法

电子环境下,网络环境中档案管理工作的全新变革带来技术上巨大进步和工作效率极大提高,并引发了我们工作方式乃至思维方式的重大转变。为实现档案长期保存、高效管理和快速查询,节省档案存放空间,迫切需要实施档案信息化管理。

一、文书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优点

1.能够提高办公效率。计算机具有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计算机档案管理系统一般包括文件管理、档案资料管理、自动立卷及各种图形、图像的原件扫描和多媒体信息光盘存储等多项功能。档案人员在同一系统中进行相关操作,不但减少许多重复录入,同时使劳动强度大幅度下降。

2.有利于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计算机可直接读取原文,减少档案取出查找次数而造成的磨损,最大限度延长档案使用寿命;直接打印原文给查阅者,这样就避免了复印时对档案的损害和可能发生的泄密情况。

3.文件和文字信息得到充分共享。运用计算机技术对档案进行管理后,档案管理由案卷级深入到文件级,由单途径管理发展为体系管理,由对档案外部特征(目录)管理到内、外部特征(目录和内容)合并管理。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档案信息与载体分离利用,可与其他信息系统建立互联,极大提高档案利用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保证较高的查全率和查准率,通过网络服务平台,了解其他档案工作部门概况、工作重点和档案管理信息动态。

二、档案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1.电子文件保密性受限制。电子文件内容易于变化,使文件保密性变弱。电子文件易于修改且不留痕迹,虽然有些技术可防止伪造电子文件和在“原稿”上增删改,但其内容发生变化的可能性比纸质文件要大,把握内容原貌困难。电子文件不具特定字迹,可根据需要以不同字体、字号将电子文件输出,无法从字迹上分辨原始性,不能为每份电子文件盖印或亲自签名,无法借助印章或签署的字迹判断电子文件是否为原件。以上种种问题都对电子文件保密性提出严峻考验,而且网上窃密技术不断发展,进入网络中的任何文件都难以做到绝对保密。

2.对档案管理人员要求高。对电子文件、电子文件归档及其归档后形成电子档案的管理,绝不是仅仅懂得电子计算机技术或数据通信技术的人员所能胜任的。这就对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首先管理人员要有较高知识层次和先进技术水平。目前,许多档案部门缺乏现代高技术人才,其中档案信息处理复合型人才奇缺,大部分档案人员信息技术水平偏低,尽管单位引进了现代化设备,但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根本谈不上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

三、几点应对方法

针对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应对方法:

1.信息化系统内、外网隔离。在内部信息化网络和外网之间,设置物理隔离,以实现内外网的隔离是保护信息化网络安全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之一。第一层隔离防护措施是路由器。可以首先屏蔽所有的IP地址,然后有选择地放行一些地址进入信息化网络。第二层隔离防护措施是防火墙。大多数防火墙都有认证机制,具有五大基本功能:过滤进、出网络的数据;管理进、出网络的访问行为;封堵某些禁止的业务;记录通过防火墙的信息内容和活动;对网络攻击的检测和告警。

2.提高档案人员的综合素质。一是从硬件建设和投入上下功夫,不断改善硬环境,提高档案人员业务技能。二是采取“自学为主,培训为辅”模式,逐步形成终身教育机制,保障档案人员素质随时展而不断提高。三是加大档案部门间、区域间系统合作的力度,运用网络、现代通讯等高科技手段,不断增加档案部门和档案人员的信息源。

档案作为人类社会活动历史的伴生物,以其记录信息的原始性和真实性,成为信息家族中的重要一员。应加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提升档案管理和利用水平,充分发挥档案的信息功能。

参考文献

[1]聂菊荣,鲁礼炳,艾劲松.浅谈文书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7(8)

[2]裴承志,奥多.办公自动化与文书档案管理[J].中国冶金教育,2002(2)

[3]冼汉聪.文书档案管理的办公自动化应用[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8(6)

第3篇

一、目前我国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所谓的档案信息化就是采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来将元数据转化为数字形式,从而存储在相应的设备软件上,然后与互联网进行有效的连接,从而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档案的查询和利用,提高了档案利用的效率,有效的实现了档案数据资源的共享。虽然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在我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也是未来我国档案管理事业主要的发展趋势,但是从实际的角度来看,该工作中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而主要的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发展不平衡

我国对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视程度整体不高,这就使得各个区域对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均衡,有些地区的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开展程度并不高,而有些区域的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开展程度却相对较高,无论是基础方面还是在硬件设施上,部分地区的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甚至超越了国家的平均管理水平,这些地区利用先进的软件和构建有效的平台来实施对档案的高效管理,使得档案信息化的建设速度相对较快。但是部分地区的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还相对较为落后,其还有待进步的发展,甚至有些地区的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已经出现了发展停滞的情况,与那些档案信息化管理发展较为快速的地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这一点可以充分的了解到,我国的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发展和建设并不平衡。

2.信息化水平整体较低

我国一些地区的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相对来说较为快速,而且管理体系也较为健全,但是就整体来说,我国的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还是相对较低,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国的一些大型企业在档案信息化管理上,要比国家的整体水平还要高,这主要是因为其在发展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并没有局限于发展档案馆本身,其主要是针对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发展。其在发展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时候,主要采用采用的是集成化的管理方式,在档案管理的平台上,将档案馆作为发展的核心环节,从而带动其他部门的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但是我国大多数的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在发展上还只是局限于对图书馆本身进行管理。

3.信息资源利用率较低

我国的档案查询在一些地区还需要本人亲子办理或者是委托人到专门的档案馆进行办理,还无法有效的实现线上查询,这样就使得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变得较为复杂,使得我国的档案信息资源的整体利用率相对较低。

4.重视程度不足

我国对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高,为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开展的资金投入相对较少,人才的配备也不健全,基础设施也相对较为落后,这就使得我国的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无法高效的开展。另外,我国对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认识程度也较低,无法有效的促进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快速发展,导致档案信息资源利用率低,档案馆的管理人员多为年龄较大的人员,其不具备扎实的专业管理知识,责任感也不强,这就使得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开展举步维艰。

二、构建低碳理念的档案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对策

1.加大经费投入

我国领导应充分认识档案信息化的重要性,加大信息化建设的经费投入。档案信息资源作为衡量我国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对构建低碳社会、推动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有重要作用。因此,我国领导支持档案信息化模式的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支持档案部门的工作。

2.转变传统观念

我国部分地区认为档案利用率较低,档案信息化建设意义不大,使得档案管理人员仍然采用传统的手工操作模式。转变观念作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前提,档案管理人员应及时更新管理观念,提高自身认识水平,树立低碳理念的档案信息化管理意识,积极探索低碳理念的档案信息化模式新思路,进而适应信息化发展的要求。

3.加强档案管理队伍建设

档案管理人员是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得以开展的保证,也是相关档案信息化技术的利用者,要想能够使得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得以高效的开展,就需要选用高素质的档案管理人员,在低碳理念的影响下,不断的构建健全的档案信息化管理模式,对相关的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加大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养力度,从而使得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能够顺利的开展。此外,引进高素质的信息管理人才有利于档案管理的科学化,进而推进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4.加快档案网络化进程

利用网络化对档案实施管理,将档案转换为电子形式,以减少对纸张的应用,这样就可以达到有效节省资源的目的,而利用网络化开展档案管理工作,可以使得档案资源实现共享,用户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档案信息资源的查询,在网络的档案库中,下载自己所需要的档案资源,从而提升档案数据信息的利用率,从而有效的推动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长远发展。

三、结语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学术顾问

免费咨询 学术咨询 期刊投稿 文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