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高层住宅平面设计范文

高层住宅平面设计范文

高层住宅平面设计

高层住宅平面设计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层住宅平面公共交通

高层住宅平面的公共交通部分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入口层的公共交通部分,二是标准层的公共交通部分,本文着重研究的是高层住宅的标准层平面的公共交通部分的设计以及其与套型的组合关系。

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5年版)中对高层住宅防火及疏散的规定,我将高层住宅公共交通平面分为以下三类: 10~11层的高层住宅平面、12~18层的高层住宅平面、19层~100m的高层住宅平面。

根据高层住宅标准层平面中公共交通部分的不同分为三个部分:十层到十一层的高层住宅可以只设一部电梯,一部楼梯;十二层到十八层的高层住宅设置不少于两部电梯,一部疏散楼梯;十八层以上设置不少于两部电梯,两部疏散楼梯。

(1) 10~11层的高层住宅平面公共交通设计研究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5年版)中规定“6.2.3.1 十一层及十一层以下的单元式住宅可不设封闭楼梯间,但开向楼梯间的户门应为乙级防火门,且楼梯间应靠外墙并应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6.2.1 一类建筑和除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外的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建筑以及塔式住宅均应设防烟楼梯间”。

可只设一部电梯和一部楼梯。其中,单元式住宅如果满足“开向楼梯间的户门应为乙级防火门,且楼梯间应靠外墙并应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可以不设封闭楼梯间,否则就要设封闭楼梯间;塔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其电梯应符合消防电梯的要求。(图1、2、3、4)

一般说来,10~11层的小高层住宅较多采用单元式住宅形式,通过对单元式住宅和塔式住宅公共交通部分的比较我们也可以得知单元式住宅比塔式住宅要更为经济,并且也更利于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2) 12~18层的高层住宅平面公共交通设计研究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5年版)中的规定“6.2.3.2 十二层及十八层的单元式住宅应设封闭楼梯间;6.3.1.3 十二层及十二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和通廊式住宅应设消防电梯;6.1.1 高层建筑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但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设一个安全出口:6.1.1.1 十八层及十八层以下,每层不超过八户,建筑面积不超过650平米,且设有一座防烟楼梯间和消防电梯的塔式住宅;6.1.1.2每个单元设有一座通向屋顶的疏散楼梯,且从第十层起每层相邻单元设有连通阳台或凹廊的单元式住宅”。

《住宅设计规范》(1999年)中规定“4.1.7十二层及以上的高层住宅,每栋楼设置电梯不应少于两台,其中宜配置一台可容纳担架的电梯”。

无论是单元式住宅还是塔式住宅,均要求设两部电梯,其中一部应符合消防电梯的要求。单元式住宅应设封闭楼梯间,塔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从这一点上看,单元式住宅和塔式住宅之间在公共交通部分的差距不大,因此在12~18层的高层住宅中塔式住宅的优势显露出来。

对于较为普遍的一梯两户到一梯六户的高层住宅,由《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5年版)满足6.1.1.1和6.1.1.2 就可只设一座疏散楼梯。(图5、6)

(3)19层~100m的高层住宅平面公共交通设计研究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5年版)中规定“6.2.3.3 十九层及十九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 6.1.2 塔式高层建筑,两座疏散楼梯宜独立设置,当确有困难时,可设置剪刀楼梯”。

19层~100m的高层住宅中的公共交通部分一般集中设置,不仅有利于结构设计,还可以节约公共交通的面积。另外,19层以上的高层住宅中,塔式住宅比单元式住宅具有更多的优势。

在实际设计中,套型平面和公共交通平面的结合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公共交通面积的大小。对小高层来说,这种结合是较为容易的,因为组织一部电梯和一部楼梯并且还要将公共走道的面积做到最为经济,不过也就几种组织方式。但是对12层以上的高层住宅,尤其是18层以上的高层住宅不仅要组织两部以上的电梯和两部疏散楼梯(或剪刀梯),还要考虑管道井的个数和位置,要尽量满足电梯厅和楼梯间的自然采光通风,在一梯多户的高层住宅中,如何有效的组织多个入户门就不是那么容易了。因此,这里所要探讨的这种结合关系主要针对18层以上的高层住宅。

套型平面和公共交通平面的结合主要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是规则平面,也就是诸如“一字型”、“T字型”、“十字型”等规则形状的高层住宅平面(图7、8);第二种是不规则平面,也就是由规则平面经过扭转以后得到的套型平面之间的夹角非90度的倍数关系的高层住宅平面(图9、10、11)。

图1一梯四户,封闭楼梯间自然采光通风,但电梯厅为暗厅。

图2一梯两户,封闭楼梯间,电梯厅和楼梯间均自然采光通风。

图3一梯四户单元式小高层,交通核水平向布置,联系上下四个单元。 图4一梯两户单元式小高层,电梯移至外侧,减少了对住户室内的噪音影响。

图5一梯四户,电梯分开设置,楼梯间自然采光通风,电梯厅为暗厅。

图6一梯五户,电梯楼梯结合设置,电梯厅和楼梯间均自然采光通风。

图7一梯五户,结合入户花园组织套型平面和公共交通平面的关系可以避免设计中的很多问题。

图8一梯六户,套型平面和公共交通平面结合合理,是较为常见的做法。

图9一梯四户,公共交通平面采用规则形状,套型平面的入户花园和厨房为不规则形状,公共交通面积较经济。 图10一梯六户,套型平面房间均为规则形状,公共交通平面为不规则形状。 图11 一梯五户,公共交通平面和套型平面均有不规则空间出现,因采用入户花园其公共交通面积较经济。

公共交通部分因电梯和疏散楼梯的相对位置不同,入户门的位置不同大致有以下四种组合方式:

(1)电梯并列布置,电梯与疏散楼梯分居交通部分两侧;

图12 一梯四户,电梯厅无自然采光,但交通面积较小,交通平面布置较为经济。 图13一梯八户,电梯厅自然采光。

图14一梯八户,电梯厅对外,采光通风景观均佳。

图15一梯六户,楼梯间自然通风采光,电梯厅为暗厅。

(2)电梯并列布置,电梯与疏散楼梯并排布置,交通部分位于外侧或内侧;

图16一梯四户,电梯厅对外,景观采光通风均佳 图17一梯六户,电梯厅对外,采光通风良好 图18 一梯六户,楼梯间靠近外墙,电梯厅无直接采光

(3)电梯分开设置或疏散楼梯分开设置;

图19一梯两户,双入户门,电梯分开设置。 图20 一梯六户,疏散楼梯分开设置并跟电梯并列布置。

图21一梯四户,两部疏散楼梯独立设置,交通面积较大。 图22一梯四户,两部疏散楼梯单独设置,电梯分开布置。

(4)电梯和楼梯结合组织平面交通

图23公共交通平面图

图23为深圳群星广场一梯八户的公共交通平面图,电梯间隔两层停靠,住户出电梯厅利用外廊外侧的弧形楼梯上楼或下楼,一方面提高了电梯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外廊计一半面积也不至因走道多长而导致交通面积过大,隔几层设置的公共平台可以增进住户之间的交往。它也打破了一般高层住宅只依靠电梯组织交通的常规做法。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5年版),国家技术监督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联合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住宅设计规范(2006年版),国家技术监督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联合

[3] 开彦,高层和小高层住宅的规划设计要点与设计,住宅科技,2004/10

高层住宅平面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层住宅建筑;平面;分类;设计;问题;方法

一、高层住宅建筑的涵义

高层建筑一般指的是建筑高度大于27米的住宅和建筑高度大于24m的非单层厂房、仓库以及其他民用建筑。在美国,24.6m或7层以上视为高层建筑;在日本,31m或8层及以上视为高层建筑;在英国,把等于或大于24.3m得建筑视为高层建筑。中国《高规》(JGJ3-2010)1.0.2条规定10层及10层以上或房屋高度大于28m的住宅建筑以及房屋高度大于24米的其他高层民用建筑混凝土结构为高层建筑。

二、高层住宅建筑平面分类

高层住宅建筑平面分类:(1)根据平面的形状,不同的住宅平面布局可以归结于以下的基本形式:板式住宅一同进深相比开间较长的住宅、点式住宅一同平面规模相比高度较高的住宅。(2)根据住户形式,不同的住宅平面布局可以归结于以下的基本形式:面层住宅,是指所有的住宅功能位于同一平面层上:双平面层或多平面层住宅,是指所有的住宅功能位于不同平面层上。(3)高层住宅的上部住户。日常出入完全要依赖电梯,根据电梯的位置、消防楼梯的位置和形式,以及水平交通走廊的有无和形式,住宅被分为单元式、独立式、走廊式和组合式。对于一般的家庭型住宅,不论采用的何种形式都可以满足要求:超高层住宅由于在结构上追求合理性和确保容积率的必要性,所以寻求简洁紧凑的平面。在交通方面,中央核心筒式、面对中庭的廊式比较多。

三、高层住宅建筑平面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平面设计是高层住宅建筑设计中最为基础的工作。由于我国不同的地方区域,其人文条件、天气条件及地理环境都有着不同的特征,所以针对不同区域的住宅建筑,平面设计工作的出发点也有着显著的不同。南方区域为了保证更好的通风和散热,设计时通常都是采取十字型、双十字型或是井字型;而北方区域为了保证向阳和保温的需求,设计通常采取蝶式平面或是蛙式平面。在此基础上,高层住宅建筑又多了一个“高”的特点,主要的交通工具就是垂直上下的电梯。另外,与多层建筑相比,高层住宅建筑在供水、供电、供气等方面的要求都要更高,加之其平面布局的规划工作更为复杂。因此,其设计也更容易出现问题。高层住宅建筑与多层住宅建筑相比,每个单元需要服务的户数要更多,所以在散热、采光以及通风等方面的效果就要差一些;同时,噪音污染以及视线干扰也是高层住宅建筑平面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四、高层住宅建筑平面设计的分析

1、高层住宅建筑私人区域的平面设计工作。对高层住宅建筑的私人区域进行平面设计时,要充分的保证用户的生活质量,故需要对功能进行合理的分区。为了防止出现互相干扰的现象,应合理的划分睡眠、餐饮以及活动等区域。同时,在私人区域中还必须重视卫生间的干湿功能分区的设计工作,充分保证其使用性能。(1)卧室的设计。为了保证此区域的住户有一个良好的休息环境,设计时要防止内外部的环境对屋内造成干扰,故卧室位置应尽量选择在平面的深处。另外,如果卧室空间面积充足,还应该留出衣柜以及更衣室的空间。(2)厨房的设计。厨房就是用来存储、烹调食物的地方,一般有存储、洗涤和烹饪三个区域。厨房一般可以称作是家庭中心,在社会发展中也越来越重视厨房,对厨房的位置、面积等进行更加合理的设计,可以为效率的提高、时间的节约等提供很大的便利。厨房的主要设备一般就是灶台、洗涤槽和操作台,这三者通常会形成工作三角形,面积不超过两平米,而其他的设备根据需求来自行放置即可。而现在时展迅速,家庭电器的更新换代也变的快速起来,家庭的电气化程度也越来越高,设计时还需要考虑水管、电线、煤气管道等等的走线,还要给这些预留专用空间才可以。(3)卫生间的设计。对卫生间进行平面设计时,我们应知道其是由明厕和暗厕的分别的,顾名思义两者的区别就是前者是直接采光的。在我国的南方区域,本身的天气条件就是湿热的,如果再加上暗厕的效果就会给人带来不好影响,从而引起一定的问题。所以在实际的设计工作中,我们应尽量避免设计暗厕,而对于一些确实没有外窗的暗厕,最关键的问题就是串味和通风的问题,要想解决这个问题,设计时就要铺设变压式排气管道,并且在其入口处还应加装一个防火止回阀。(4)阳台的设计。阳台在人们的生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因为它直接接触到室外,与客厅连接的阳台,可以延伸客厅空间,阳台可以根据户主不同的喜好来设计成一个多样化的空间,面积虽然小但可以进行绿化、休息、观景等行为,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设计多个阳台、或阳台面积较大,露天的也可以,设计成私人的空中小花园,让生活变得更加多姿多彩。(5)餐厅的设计。餐厅是一户住宅的核心地方,在餐厅的时间是人们就餐、放松储能的时间,因而对餐厅的设计需要格外关注,餐厅家具的摆放和布置需要符合人们的活动空间需求,也是平面设计的依靠,餐厅在住宅中的位置,除了一些具备餐厅功能的空间外,那些独立的餐厅大多数应该在客厅和厨房之间,这样可以避免互相干扰的现象,而且在餐厅和客厅共处一地时,可以用一些类似矮柜的隔断来隔开形成两个空间,存在各自的独立性就行,也并非一定分开,只要餐厅紧邻厨房即可。

2、公共区域的设计。高层住宅建筑平面设计中的一楼大堂入口处应该进行人性化的设计,即设计时要充分的考虑到居住用户的行为需求,比如:为了保证残疾人和婴儿车的顺利通行,以及为了方便用户搬运物品,可以在入口处设置坡道。对大堂的内部进行设计时,应注意三个方面的工作内容:一是采暖的设计,此点北方尤为必要;二是电梯厅的通风设计和采光设计;三是信报箱的设计工作。

3、电梯。高层住宅建筑中公共区域最主要的就是电梯,因为它是贯通楼层上下的一个主要交通工具,关系着人们的日常的生活,因而对电梯的设计也就要格外的关注和研究,每栋楼最好是安装两部电梯,且布置紧凑一点更为方便,在消防的角度看来如果分离较远不是很好,而且就会很容易忽略另一台电梯,紧凑设计令住户在等电梯时更方便操作。在设计时需要注意,电梯的大门不要直对住宅的门户,要注意保护住户的隐私。同时,还要保证消防电梯和客梯的组合模式,进而提高电梯的使用效率。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层住宅建筑平面设计要求布局合理、功能齐全,交通面积要最少,使用面积要最大,使有限的面积,发挥其最大的效益。此外,平面设计是决定住宅建筑的体量和体形以及体现其建筑特性的关键,所以对平面设计的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建华.浅析高层住宅建筑的平面设计[J].中国房地产业(理论版),2012(08)

高层住宅平面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层住宅建筑 平面设计 类型 问题 设计策略

一、高层住宅建筑分析

1、高层住宅建筑的类型。高层住宅主要指建筑高度大于27M以上的住宅,这些用户基本需要依靠电梯来解决垂直交通的问题,这样的高层住宅建筑的类型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以楼层划分建筑类型和按照建筑布局划分的建筑类型。住在高层建筑的高层用户基于需求因素考虑必须得重视电梯、安全楼梯的设计。为了提高建筑面积的利用率,高层建筑靠上的部位侧重于密集型的户型设计,同样,筒状的建筑结构设计也运用的较为普遍。第二类主要特点为建筑布局的差异化,这种差异化会给建筑布局的功能性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在进行高层住宅类型的选择时需做好全面的分析与市场评估。

2、高层住宅平面设计应遵循的原则。首先,功能分区合理,睡眠、活动、就餐等功能区域明确,还要注意干湿分区、动静分区,减少相互干扰而又分区思路清晰才能提升住宅品质;其次,隔音设计。对于卧室和书房而言,保障其使用期间的安静是非常必要的,而这两个空间的人员流动一般较少,需远离客厅和餐厅。而客卫、客厅及门厅部位可设计为开放式,在进行门窗部位的设计时需考虑到空气流通性等因素,必要时可以采用隔断的方式来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二、高层住宅平面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在一个高层住宅工程的所有设计工作中,平面设计工作应是最基础的工作。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地理环境以及人文条件都是存在了较大的差异的,因此不同区域住宅建筑平面设计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有着显著的不同的,南方区域为了保证更好的散热和通风,设计时通常都是采取采取蝶式平面或是蛙式平面;而北方区域则要保证向阳和保温的需求,因此其设计时就采取十字型、双十字型或是井字型的。在此基础上,高层住宅又多了一个“高”的特点,因此其主要的交通工具就是垂直上下的电梯。和多层建筑相比,高层住宅在供电、供水、供气等方面的要求都是更高的,并且其平面布局的规划工作也更为复杂,因此其设计时也更容易出现问题。与多层住宅建筑相比,高层住宅每个单元需要服务的户数肯定是要更多的,因此高层住宅在散热、采光以及通风等方面的效果就要差一些,而噪音污染以及视线干扰也是高层住宅平面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三、高层住宅平面布局与功能设计探讨

1、卧室区域设计

1.1设计基本原则

卧室区域主要包括家庭成员的卧室及附属的浴厕区域,需要考虑的一是房间的安静,二是好的朝向,三是浴厕的管道设备单元。这就需要我们要有取舍。将辅助房间放到北面,包括书房,必要的时候也需要牺牲一间卧室的南朝向换取起居室的日照。卧室与浴厕区域连接的紧密程度,主要取决于家庭单位的大小和平面条件。在小户型的平面布局中,浴室和厕所通常可由公共活动区域直接通达;在大户型的住宅平面中,主卧的功能性、舒适性在设计中应着重考虑,主卧一般设置在平面最深处,这样可以以给主人一个安静的休息环境,但是浴厕远离入口区域,势必要增加独立的管道设备单元。

1.2设计手法

两间以上的卧室相互连接,形成较为独立的区域,通常位于起居区的后部,远离入口,这是住宅平面设计中常用的手段,有利于动静分离,并自然形成白天与夜间活动的分隔。卧室可以一字排开、房门直接开向公共区域,也可以相对设置、房门通过共用前区联系公共区域,或是所有房门开向一条内走道,以此联系私密区与公共区。

由于不同家庭成员的卧室总是采取就近原则布置,反而提供了另一种灵活性,即与入口区域相连的独立卧室犹如一套附加的单元,与其他卧室隔着起居区域相对而立。这个卧室可以被用作儿童房、客房、工作室等,无论喧哗或是夜间使用,都不会对主卧室造成太大影响。这间卧室还可以结合入口的洗手区及卫生间布置,有三间卧室以上的住宅平面尤其适合卧室区域的再分隔。

2、厨房、起居区域设计

我们一般不愿意展示未经整理的厨房,开放式的厨房对于中餐的烹饪方式不太适用,同时由于中餐的烹饪方式带来大量的油烟,直接对外的开窗以及与其他功能区域的分隔门受到使用者的欢迎,这种平面多用于面积较大的户型。起居室则拥有了更为完整和开阔的视觉空间。此种布局在小户型中,居住者人数不多,做饭只是出于兴趣爱好偶尔为之,对起居区需求更大;还有一种情况是高层住宅结构造成了厨房面积过大,结合就餐区可以达到更高的面积利用率。这种组合形式在满足中式厨房对油烟隔离的要求的同时,厨房后部的就餐区设置在平面中自然采光最弱的区域,借助客厅及厨房两个方向的间接采光达到照明目的。在高层住宅中,有限的外墙势必造成内部采光的匾乏,此种平面以其采光及封闭厨房特有的优势得到了最广泛的应用。

3、交通区域设计

3.1户内交通

3.1.1内走道式:内走道式―交通空间脱离房间独立存在的平面形式,早期的内走道为所有房间的连系通道,起居室、餐厅均为独立封闭房间。现在起居区域开放,使得内走道更多的应用于卧室区,因此此种布局主要适用于双朝向开间多的板式高层。

3.1.2包厢式:包厢式―公共性的生活区域同时也是内部交通的结合区域,由此通达各个独立的房间的平面形式。

3.1.3入口分流式:入口分流式―通过入口区将主要居室分离,一部分朝南,一部分朝北,所有用水房间都集中在居住性能最差的中央区段,从而使各居室都有与户外的接触面。

3.2户间交通:在高层住宅中,可使用的户间交通联系方式有单元式、独立点式、廊式、组合式等。我们需要以基础调查的资料为依据,明晰居住者的生活意象,并根据高层住宅的高度、结构性能、经济性等条件来选择不同的交通组织方式。由于高层住宅的垂直交通以电梯为主、楼梯为辅,在建筑高度为27m的范围内,消防云梯可以起到第二条逃生通道的作用;超过27m并且低于54m的时候,可利用安全楼梯间和出屋面楼梯进行疏散;超过这个建筑高度则必须安装第二座楼梯。在小高层住宅中,单元式住宅形式较为普遍,住宅平面的设计很大程度上继续沿用多层住宅的设计手法;12层以上的住宅则更多的选用独立点式或廊式等连接方式;超高层住宅为了追求结构合理性和确保容积率,以独立点式及面向中庭的廊式较多。

总结:住宅是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场所,因此在具体的平面设计中,需要考虑到居住的舒适度、便利性及实用性,尊重用户的个人喜好进行建筑结构的调整,在遵循其既定的设计原则之后可以从细节上进行完善。值得注意的是,设计师需对当前高层住宅设计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避免在个人的设计中出现类似问题。突出主次,做到公共区域视野开阔、空气流通,私人区域独立、安静,促进我国高层住宅设计事业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姬长文.住宅总平面及户型分布设计思路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1(03)

高层住宅平面设计范文第4篇

1.1私人区域的设计

在对私人区域进行设计时,要注意的就是必须保证用户的生活质量,这就要求设计师必须合理分配空间,将睡眠、餐饮等区域合理安排,避免出现互相干扰的情况,当然还要重视各个区域的使用功能是否发挥到极致。

(1)起居厅。起居厅通常用来会客、家庭会谈及娱乐等活动,像狭长、异型类的设计不宜采用,宽敞明亮的设计会好一点。起居厅设计的需要处理好交通的问题,它主要要处理的就是户门、厨卫卧室门以及活动区划分的关系,应尽量避免通道面积大、房门过多现象。其空间设计还需要考虑家具的摆放,根据室内活动和功能性进行摆放,力求落落大方,精致简洁。而且,要注意的是交通线不应贯穿起居厅的中心,门户位置也最好偏向角落或墙端,这样就可以有适当的空间布置家居,形成较为独立的空间。

(2)卧室。对卧室的设计主要是要为住户提供一个良好的休息环境,就要避免内外部对卧室造成任何的干扰,应尽量选在平面深处,如果可以的话,衣柜和更衣室的空间也要保留。

(3)厨房。厨房就是用来存储、烹调食物的地方,一般有存储、洗涤和烹饪三个区域。厨房一般可以称作是家庭中心,在社会发展中也越来越重视厨房,对厨房的位置、面积等进行更加合理的设计,可以为效率的提高、时间的节约等提供很大的便利。厨房的主要设备一般就是灶台、洗涤槽和操作台,这三者通常会形成工作三角形,面积不超过两平米,而其他的设备根据需求来自行放置即可。而现在时展迅速,家庭电器的更新换代也变的快速起来,家庭的电气化程度也越来越高,设计时还需要考虑水管、电线、煤气管道等等的走线,还要给这些预留专用空间才可以。

(4)餐厅。餐厅时一户住宅的核心地方,在餐厅的时间是人们就餐、放松储能的时间,因而对餐厅的设计需要格外关注。餐厅家具的摆放和布置需要符合人们的活动空间需求,也是平面设计的依靠。餐厅在住宅中的位置,除了一些具备餐厅功能的空间外,那些独立的餐厅大多数应该在客厅和厨房之间,这样可以避免互相干扰的现象,而且在餐厅和客厅共处一地时,可以用一些类似矮柜的隔断来隔开形成两个空间,存在各自的独立性就行,也并非一定分开,只要餐厅紧邻厨房即可。

(5)卫生间。卫生间一般有厕所、浴室、化妆、存储和洗涤等组成,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私密性,所以卫生间最好不要正对客厅等较为开放的地方。卫生间的面积一般根据设备的大小、数量以及人体活动所需的空间来确定的,而且它需要一定的采光通风面积,如果缺少通风条件的,就需要装置通风设备,门下最好留有20毫米左右的高度进风。卫生间是用水较多的地方,因而排水是十分重要的。设计时应格外注意以排为主,防为辅,其地面应低于一般高度25毫米左右,放置积水外流,还要设计好,避免潮气渗透。(6)阳台。阳台在人们的生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因为它直接接触到室外,与客厅连接的阳台,可以延伸客厅空间。阳台可以根据户主不同的喜好来设计成一个多样化的空间,面积虽然小但可以进行绿化、休息、观景等行为,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设计多个阳台、或阳台面积较大,露天的也可以,设计成私人的空中小花园,让生活变得更加多姿多彩。

1.2公共区域的设计

(1)大堂。大堂的设计应具有人性化,这就需要充分考虑住户的需求,比如残疾人士和婴幼儿的专用通道,或者局部的搬运工作,这些等等都可以在入口的地方设计出一定的坡道。在其内部,注意的就是一是采暖设计,如果在北方,就需要尤其重视;二是电梯的通风和采光空间设计;最后就是,信报箱的设计位置、大小等等。

(2)电梯。高层建筑中,公共区域最主要的就要数电梯了,因为它是贯通楼层上下的一个主要交通工具,关系着人们的日常的生活,因而对电梯的设计也就要格外的关注和研究。每栋楼最好安装两部电梯,且布置紧凑一点更为方便,在消防的角度看来如果分离较远不是很好,而且就会很容易忽略另一台电梯,紧凑设计令住户在等电梯时更方便操作。在设计时要注意,电梯的大门不要直对住宅的门户,要注意保护住户的隐私。同时,还要保证消防电梯和客梯的组合模式,进而提高电梯的使用效率。

(3)垃圾收集。高层建筑中,每一层的公共空间都应该留有一定的垃圾收容区域,面积要求不需太大,一个垃圾桶的大小即可,但最好放置在距离货梯附近的地方,这样方便清洁工作人员在工作时的清理,省下较多的人力和物力。

2结语

高层住宅平面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层住宅 结构设计 探讨

一、住宅结构的设计

1、高层住宅平面结构的设计

高层住宅的平面结构设计必须要考虑受力和传力问题,结构尽量简单、规则,以实现受力均匀,减轻震灾的影响。a.为保证平面有足够的刚度,平面的长度不能过大,而楼板的刚度必须保证,以在平面凹入后,楼板的配筋得以加强。同时为了应对楼板削弱后产生的过大应力,在平面的端部角区和凹角部位不宜设电梯,但从功能上考虑建筑的布置,电梯可以用剪力墙筒体在上述部位进行设置。b.高层住宅的结构设置沉降缝或者伸缩缝等,可以衍生独立的结构单元。所以在高层住宅的平面设计中,应采用精细的内力分析法,解决出现的刚度偏心的问题。c.在进行复杂高层住宅的抗震设计时,对角部重叠部位和细腰形的平面部分,使用加厚的楼板进行加强。

2、高层住宅结构的竖向设计

高层住宅结构的竖向设计,体型宜规则、均匀,避免有过大的外挑和内收,结构宜下大上小,逐渐均匀变化,不应采用竖向布置严重不规则的结构。

3、高层住宅结构设计的控制参数

结构设计中控制参数直接影响建设结构的安全性。因此,应严格按照结构规范选择合理的控制参数,以提高结构整体的控制率。设计中的参数包括轴压比、剪重比、刚重比、层间位移比、刚度比、周期比的处理等。,可以通过增强墙、构件的刚度进行调整;刚度比主要是为了限制竖向结构的不规则性,避免结构突变形成脆弱层,当出现不符合规范的抗扭刚度时,可以改变结构的布置进行调整。层间受剪承载力比主要是控制竖向不规则性,以避免竖向楼层受剪承载力突变,形成薄弱层。刚重比主要为控制结构的稳定性,避免结构在风载或地震力的作用下整体失稳,刚重比不满足要求,说明结构的刚度相对于重力荷载过小;但刚重比过分大,则说明结构的经济技术指标较差,宜适当减少墙、柱等竖向构件的截面面积。

二、高层住宅结构设计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高层住宅结构的现状

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造成城市的住房紧张,房价一路高升,迫使住宅由多层向高层发展,出现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高层住宅。高层住宅建设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研制出了高强度的建筑材料,完善了抗震结构体系,创立了新的设计理论,尤其是计算机在结构设计中的应用,为高层建筑的安全设计提供了有力支持。

2、高层住宅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工程质量的好坏,尤其是住宅建筑的质量优劣直接影响人们的生命安全。结构的设计对于建筑的安全、经济来说至关重要。但在结构设计中还存在着一系列概念、方法上的差错,这些差错有的是没有理解设计方法;有的是设计人员不顾实际情况盲目套用别人的设计结果;有的则是没能建立正确的设计结果的验证体系。所以为保证建筑的质量,必须加强设计人员管理和提升设计结果的验收标准。

三、高层住宅结构设计优化及抗震结构优化的措施

1、高层住宅结构设计优化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结构设计的优化通过将有限分析技术和优化技术相结合,实现了对结构尺寸和形状的控制。但在具体的应用中仍存在着结构优化与理论不一致的问题,原因主要有:目前高层住宅建筑没有明确规定要使用优化设计;建筑的设计和管理体制使设计人员缺乏对结构进行优化设计的动力;传统的结构设计优化方法无法实现离散变量优化,因为建筑尺寸的大小、型钢的型号变化都不是有规律的,不合理的分析反而会使工程的计算量急剧增加。

2、高层住宅结构优化设计的理念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的出现,“绿色建筑”应运而生。“绿色建筑”是人类实现与自然和谐共处,享受高效、舒适生活空间的有效途径,还可以实现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它是在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平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进行建造的建筑,所以又称为生态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经过结构设计的优化,建筑结构降低了对钢筋、混凝土等资源的使用量。这样既保护了环境又实现了资源的充分利用。

3、高层住宅抗震结构设计的原则

合理的结构形式对于增强高层住宅的抗震性有着重要作用,因为建筑物的结构会随着地震的发生而改变。要做到建筑结构具有很强的抗震性能,需要高层住宅的设计人员根据建筑类型和抗震等级选择不同的结构类型。所以在对高层住宅结构进行抗震设计时,首先应综合考虑建筑的性能,如:稳定性、承载能力、延性、刚性,对于结构比较薄弱的部位应加强抗震措施。同时在进行抗震设计时,应设多重防线,从而使高层住宅形成完整的抗震体系,达到良好的抗震效果。

4、高层住宅的抗震结构中应重视体型的规则性

在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中应重视的规则主要有:建筑主体的抗侧力应沿着竖向结构均匀变化,强震区的高层住宅对于这种结构抗震规则要严格执行,以避免薄弱层的破坏影响整个结构;两个主轴在抗侧力结构中的方向变形特性与刚性应比较相近,这样两个主轴方向的刚度就会比较匀称,从而使住宅结构具有好的抗震性能及抗风能力;在主体抗侧力结构的平面中同一主轴方向的抗侧力的刚度应均匀,这能很好地增强高层住宅的抗震延性,相反如果刚度不均匀会造成应力的集中,从而破坏整体的结构。

5、高层住宅抗震结构设计优化的策略

在建筑的结构设计中高层住宅的结构设计是最重要的内容,建筑结构设计的方案合理与否,关系着结构的经济和安全性能。抗震结构体系作为高层住宅抗震设计的重要内容,在设计中应根据住宅的规模及经济条件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这样不仅可以增强整个抗震体系的抗震能力,还能保证住宅设计的安全性及经济性。

结语

高层住宅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其建设要求既安全环保又效益显著。这样住宅结构的设计不仅要缩短设计周期,充分利用建筑材料的性能,还应把握高层住宅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对住宅结构的设计进行优化,加强结构的抗震性能,以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减轻城市发展的压力。

参考文献:

[1]石建,武大远.浅谈小高层住宅结构设计的几个问题[J].林业科技情报,2007,03:51+53.

[2]林武,庞维钊.住宅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J].建材与装饰(下旬刊),2008,04:35-36.

高层住宅平面设计范文第6篇

关键词:高层住宅,核心筒,分摊面积,优化,标准化

用好有限土地资源的有效手段。

传统意义上的高层住宅,以楼梯、电梯组成的交通中心为核心(核心筒),将多套住宅组织成一个单元平面。从平面布局上看,有井字型,风车型,十字型、Y字型等不同的轮廓。

传统高层住宅由于其设计布局的缺陷,难以做到户型设计的均好性,在朝向、采光、通风方面有着明显的缺点,越来越难以适应人们对居住环境的需求。同时,大筒(核心筒)小户(户型)的不合理模式,随着国家对中小户型推广力度的加大,表现的更加明显了,影响了住户的得房率,难为市场所接受。

近十年来,我国的南方及东部地区,出现了大量的11-14层的单元式高层住宅(图一)。这类住宅俗称为小高层住宅,住户一般从电梯间、楼梯间直接入户,核心筒的公共面积小,户型布置灵活,其朝向、采光、通风具有多层住宅的优点,合理的解决了传统高层住宅上述问题,很受各地市场欢迎。小高层住宅通过多单元拼接,形成了类似与板式高层的形式。在总体布局上,它既具备土地利用率高、建筑外观整体的优点,又能保证住户的均好性。

图一:流行小高层住宅典型平面示意(作者根据各地房型归纳绘制)

1.一梯两户 2. 一梯三户 3. 两梯四户

但是,小高层住宅在解决户型朝向、采光、通风问题的同时,还是有一些自身问题的。其一,核心筒的公用面积分摊到每一住户仍然偏大,影响到住宅的得房率;其二,十四层及以上高层住宅如果要采用这种布局,需要沿核心筒设置走廊,住户通过走廊才能入户,既损失了面积,其影响了住户品质。

为此,笔者试图对高层住宅核心筒进行优化设计,从面积、防火疏散及适用性等方面作设计优化,希望能得到既适应高层住宅防火疏散要求,又经济、合理、适用的高层建筑核心筒设计形式,为户型设计提供基础。

增加核心筒公用住宅户数,是从根本上减少户均共摊面积的方法。现有流行小高层住宅有一梯(楼梯)二到四户等几种方式。根据表一,一梯三户的户型其户均公用面积显然比一梯两户的户型要小,但一梯三户为争取中间住户的采光通风,其建筑体形一般过于复杂,不利于建筑节能和抗震,难以作为设计的优化方向。因此,拟选四户型单元的核心筒作为优化基础,通过精简其占用面积,解决其东西住户入户需经暗廊的缺陷,发展成为灵活适用的核心筒模式。

考虑住户朝向、采光和通风的均好性,四户单元的面宽一般控制在25-30米,其住户的入口位置宜分散在其北侧的8-10米的范围内,以利于户内布置。因此在核心筒的优化设计中,考虑楼梯与电梯井紧密设置,电梯背对分设,东西住户通过左右公用前室(根据规范需要设置)分别入户①,核心筒的东西宽度控制在8-10米左右。通过这样优化,取消了入口走廊,使入户更简洁,并有效的压缩了核心筒的建筑面积(约46-48M2户均分摊11-12M2)。核心筒的优化设计通过住户入口的分组设置,缩短了住户从电梯到户内的距离,东西两侧均相当于一梯两户的入户空间,形成良好的住户私密空间,提高了住宅品质。

由于剪刀梯之间在建筑内部没有连通,在十八层以下的住宅单元设计中,为解决单元内电梯维护停用,影响住户使用的问题,可根据需要在特定层的楼梯平台处设置连通平台,以使电梯可以相互借用。而在十八层以上的住宅单元,为满足疏散要求,其十八层以上部分的楼梯平台需要每层连通(高规6.1.1.2条)。根据优化的核心筒布置,这些连通平台处于建筑同一楼梯间的范围内,避免了对户型采光、通风及视线的影响,这是相比其他形式单元式高层住宅,从单元间楼梯间连通所不具备的优势。

优化后的核心筒设计,体形方整有利于结构抗震。在进一步的户型设计中,可以发现,依据东西扁长形式核心筒所布置的单元住宅,在体形上更匀称,结构上更合理,为节省土建造价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通过对高层住宅核心筒优化设计的探讨,笔者认为,在今后高层住宅的户型设计过程中,核心筒可以作为一个基本设计要素进行标准化设计,逐步形成适应多楼层、多户型的高层住宅核心筒体系标准,为进一步户型设计提供良好的平台。

①:根据上海市住宅设计标准,当住宅层数大于11层,每层3户及3户以上时,入户门必须开向走道。分组设置住户入口,巧妙的规避了这个限制。

注:本文中所引图例除注明外均为本文作者绘制。

参考文献:

1.《中国居住创新设计经典》 建设部中国城市出版社

2.《中国创新‘90中小套型住宅设计竞赛获奖方案图集》 建设部中国城市出版社

高层住宅平面设计范文第7篇

关键词: 高层住宅, 防火设计, 对策

城市化率的提高是我国城市建设的大趋势,在这个趋势下,城市土地价格暴涨,用地日趋紧张。而高层住宅因为在相对较少的用地面积上获得了更多的建筑面积而受到各方的青睐,加之市民观念的转变和现代技术进步,高层居民楼成为了我国大中城市主要的住宅结构形式,高层住宅数量日趋增多,成为现代城市的标志。但高层住宅建筑火灾危险性大,发生火灾扑救困难,对居民的安全构成极大威胁。因此,结合规范中出现的高层住宅类型,研究高层住宅火灾的特点,采取相应的设计注意事项及相应对策,才能在满足规范要求的情况下实现其功能要求。

1、 总平面图布置。

对于住宅建筑来说,防火设计首先体现在总平面布局上,而对于总平面布局来说,防火间距、消防车道、消防扑救面的设计是最基本的防火要求。

所谓防火间距,指的是防火间距是两栋建筑物之间,保持适应火灾扑救、人员安全疏散和降低火灾时热辐射等的必要间距。对于住宅来说,满足《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一下简称《高规》)的要求即可,但是,要注意对于常见的通过底商裙房相连的建筑,主楼与主楼之间应按《高规》要求设计防火间距而非向封闭连廊一样将联系在一起的建筑视为一栋。此外,至于建筑层数如何计算,一般认为应将一、二层商业服务网点部分计算在内,当总建筑层数为10层或10层以上的,应执行《高规》。

对于消防车道的设置是公建和住宅建筑存在区别的一个点,按照《高规》,高层建筑四周应设置消防环形消防车道,或沿两长边设置。对公共建筑而言是必要的,但对高层居住建筑而言就过高,火灾经验告诉我们,新建的高层居住建筑火灾最大的特点就是火灾一般局限在一户,很少有大面积的蔓延。因此在建筑物的一长边设置车道,火灾时消防车停靠、扑火、施救基本能完成。这一点体现在《住宅建筑规范》中,“10层及1O层以上的住宅建筑应设置环形消防车道,或至少沿建筑的一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但设置车道的建筑物一长边应同时具备消防车登高作业的要求,这即是所谓的消防扑救面。但是常常出现的问题是消防车道与建筑物外墙的距离。消防车道的作用是火灾时供消防车通行、停靠取水施救、并提供消防队员安全的战斗展开场地。因此控制车道与建筑物外墙的距离是十分有必要的。我国的消防技术标准仅在《高规》中对此有“宜大于5.00m”的规定,不够具体、明确。在工程设计和审查过程中,应该对消防车道与建筑物的距离加以明确。参考各地方规定,一般以车道边线距建筑物外墙5-10m为宜。

案例1:某高层住宅小区,建筑布置较密集,底部为商业用房,在内部设计环形消防车道,结合外部城市道路,住宅基本两边均有消防道路,看似满足规范要求,但是,局部建筑物与消防车道的距离形成夹角,无论是从外部道路还是从内部的道路(地下车库入口处坡度不满足消防登高扑救场地的坡度要求),总存在车道边线距建筑物外墙大于10m。(图一)。

对策:此种情况在追求经济的高层小区中常常出现,为了平衡采光(需要角度)和消防,形成了实际上的消防扑救盲区,这个时候就需要细化消防设计,按照消防登高扑救场地的要求明确相应的消防登高扑救面,在尽量连续设置的基础上可按照设计建筑的实际情况分段确定登高立面并利于建筑整体施救。结合住宅的具体情况往往不需要做大的调整就可以满足相应的防火要求。

2、防火分区

高层住宅指的是总高10 层以上的住宅。按组合方式的不同, 住宅可以分为单元式住宅、通廊式住宅、塔式住宅和跃廊式住宅等。按平面结构的不同, 住宅可以分为两种, 塔式住宅和板式住宅。住宅防火分区以单元分割为主, 住宅单元与单元之间为防火墙。住宅防火分区基本按是否是单元式, 塔式和层数来考虑。为了解决城市用地紧张的矛盾, 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减少住宅公摊面积, 住宅的空间形式越来越灵活, 住宅的组合方式越来越千姿百态, 在国家规范中很难对上述住宅类型找到一个准确、定量的定义, 这也给住宅防火设计带来了许多问题。有一些对住宅类型的理解产生了矛盾, 我们要仔细分析火灾的危险性和规范的延伸, 解决设计中的分歧。在高规中也明确说明了塔式住宅布置的主要特点是: 以疏散楼梯为中心, 向各个方向布置住户, 其疏散路线较为简捷。经过改进后的塔式住宅和板式住宅已很难严格区分两者的差别, 一般认为有一种简单的划分原则: 塔式住宅的服务区设施如楼梯、电梯和管道井位于平面中间, 而板式住宅的服务设施位于平面的一侧。

3、安全疏散

对于高层住宅来说, 安全疏散是建筑设计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高层安全疏散设计的原则: 应当靠近设计疏散楼梯, 使经常使用路线和火灾应急使用的路线有机结合起来; 水平通道设计应采用无尽端房间的外廓式或内廓式走道, 可以做足住户的双向疏散要求; 垂直疏散的设计要求靠外墙设置防烟楼梯间, 尽量利用阳台成凹廓作为开敞前室形成防烟楼梯间, 利用自然风力将烟气迅速排走, 既节省投资又达到保证安全疏散的效果, 利用阳台、凹廓、室外楼梯, 屋顶作为一种辅助的疏散设计供住户应急疏散。

另外,高层住宅为解决十八层以上单元式住宅两个疏散出口的问题,及楼梯公共部分面积尽量少的原则,设计时将疏散楼梯设计成剪刀楼梯是比较常见的处理手法。如果前室合用一个,即典型的三合一前室。所谓的“三合一”前室,即两部防烟楼梯(含一对剪刀梯)和消防电梯共用一个防烟前室,且前室为候梯厅,这种情况因各种火灾危险在前室处汇聚,已经被各地的消防部门所禁止,但是,笔者注意到常常有隐形的“三合一”前室存在,所谓隐形的三合一前室,指的是在前室处用防火墙和一个防火门将该前室分为两个部分,这种情况也被各地的消防部分注意到,禁止的理由在于实际上这种划分仍然没有解决“三合一”的根本问题,即楼层的住户应该有两个独立的疏散通道,中间加一道门实际造成疏散通道叠合并互相穿越,实际火灾中无法满足防火要求。

案例2:某高档高层住宅,(图二)一梯两户,采用两部电梯,一对剪刀梯。即是一个典型的隐形“三合一”前室,可以看出,电梯、候梯、一对剪刀梯实际上是在共用一个前室,不过是该前室内部加一防火墙及防火门,且该前室面积较大、进深较长,但是,并不能改变其疏散通道叠合并互相穿越的状况。

对策:此种情况在高档住宅住户较少的情况下常常出现,虽然其户数较少,但面积很大,在多人聚会时同样会产生很大的火灾隐患,此时,应结合建筑功能,在户型的某些隐蔽部位开门,而不必坚持一户一门的概念,从而让住户有两个独立的疏散通道,真正让高档住宅有高度的安全保证。

参考文献:

1、 顾正军,浅谈住宅建筑防火设计,华中建筑[J],2007。

高层住宅平面设计范文第8篇

关键词: 住宅设计;防火设计;安全疏散;消防措施

1防火分区

为了确保着火后不至于形成“火烧连营”的局面,住宅设计时要进行区域划分,一个区域不能蔓延到其他区域,住宅防火分区始终是大家关心的问题。一般住宅按层数的不同,住宅可以分为:低层、多层、中高层、高层。低层住宅:指1层~3层的住宅,指一户独立式住宅,或两户连立式住宅;多层住宅:指4层~6层的住宅;中高层:指7层~9层的住宅;高层住宅:指总高10层以上的住宅。按组合方式的不同,住宅可以分为单元式住宅、通廊式住宅、塔式住宅和跃廊式住宅等。按平面结构的不同,住宅可以分为两种,塔式住宅和板式住宅。为了解决城市用地紧张的矛盾,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减少住宅公摊面积,住宅的空间形式越来越灵活,住宅的组合方式越来越千姿百态,在国家规范中很难对上述住宅类型找到一个准确、定量的定义,这也给住宅防火设计带来了许多问题。有一些对住宅类型的理解产生了矛盾,我们要仔细分析火灾的危险性和规范的延伸,解决设计中的分歧。

塔式住宅和板式住宅的区别:塔式住宅是指以共用楼梯或楼梯与电梯组成的交通中心为核心,将多套住房组成一个单元式平面,且每套进户门至楼梯间门或前室门的距离不超过10m的住宅。在《高规》中也明确说明了塔式住宅布置的主要特点是:以疏散楼梯为中心,向各个方向布置住户,其疏散路线较为简捷。经过改进后的塔式住宅和板式住宅已很难严格区分两者的差别,笔者认为有一种简单的划分原则:塔式住宅的服务区设施如楼梯、电梯和管道井位于平面中间,而板式住宅的服务设施位于平面的一侧。

塔式单元式住宅和“塔+塔”的住宅形式:单元式住宅是最常用的一种住宅建筑形式。这类住宅每层楼面只有一个楼梯,住户由楼梯平台直接进入分户门,一般每个楼梯可以安排2户~4户,每个楼梯的控制面积称为一个“居住单元”。板式设计的单元式住宅又称为!连续单元式住宅。笔者认为:1)一个单元独立建造的住宅,由于没有相邻单元,不可能做到与相邻单元之间的楼梯通过屋顶连通,所以应当按塔式住宅的设计要求执行。2) “塔+塔”(即“手拉手”)的住宅组成形式不可视为连续单元式住宅。但是,18层及18层以下,当每层不超过8户,建筑面积不超过650m2,且设有一座通向屋顶的防烟楼梯间和消防电梯,塔与塔之间通过屋顶连通,这样组成的!塔+塔 (即!手拉手)住宅形式,可以按照连续单元式住宅的防火设计要求设计。塔式住宅多是一梯多户,板式住宅多是一梯2户或3户。

􀀂建规术语中定义,商业服务网点是指居住建筑的首层或首层及二层设置的百货店、副食店、粮店、邮政所、储蓄所、理发店等小型营业性用房。商业服务网点的设计主要存在的问题:1)不能采取有效的防火分隔措施,将商业服务网点与居住部分及其他用房完全分隔。2)规范对商业服务网点总建筑面积没有限制。3)为了迎合业主需要,将商业服务网点的层高设计在4m~5m以上,在竣工验收后增加夹层。4)商业网点内设置室内消火栓有困难。5)业主在销售过程中,擅自改变商业服务网点的防火分隔,将两套甚至几套合并起来,或者改变为餐饮、超市、网吧等其他性质的营业用房。

住宅建筑地下、半地下自行车库的防火要求:自行车为可燃物品,自行车库房应当作为可燃物品库房,尤其那些分隔成小间出售的自行车库,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几乎都堆积着大量的可燃、易燃物品,应当作为可燃物较多的房间看待。根据􀀂高规7.6.4条,9.4.2条和9.4.3条,高层建筑中经常有人停留或有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室、半地下室房间等,应设自动喷水灭火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因此,是否可以认为高层住宅地下、半地下自行车库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及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这也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对照GB50067-97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中对于停车数超过10辆的地下汽车库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规定,地下自行车库房的火灾危险性明显不超过10辆以下的地下汽车库,要求自行车库房设自动喷水灭火及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好像有些过高了,执行起来也很困难。

2􀀁安全疏散

对于高层住宅来说,安全疏散是建筑设计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高层住宅中两部防火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前室,是否能合用,经消防队审查,全部以不能合用执行,可以其中一部防烟楼梯间,前室和消防电梯合用。高层安全疏散设计的原则:应当靠近设计疏散楼梯,使经常使用路线和火灾应急使用的路线有机结合起来;水平通道设计应采用无尽端房间的外廓式或内廓式走道,可以做足住户的双向疏散要求;垂直疏散的设计要求靠外墙设置防烟楼梯间,尽量利用阳台成凹廓作为开敞前室形成防烟楼梯间,利用自然风力将烟气迅速排走,既节省投资又达到保证安全疏散的效果,利用阳台、凹廓、室外楼梯,屋顶作为一种辅助的疏散设计供住户应急疏散。安全疏散宽度应严格按规范设计,由于每单元住户越来越多,面积也越来越大,宽度应适当放大一些,尤其是一部分内廊式商住楼。

消防电梯的设置在设计中常见的问题:1)消防电梯前室面积不能满足规范要求;2)为了减少住宅的公摊面积和保证住宅走道的自然通风采光,户门全部直接开向消防电梯前室或合用前室,以形成“扩大前室”;3)消防电梯的供电不能满足二级负荷要求;4)消防电梯轿厢内没有专用消防电话;5)商住楼或首层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消防电梯不能够到达商业部分各层,或者不能采取有效的防火分隔措施。

3􀀁消防设施

消防设施主要包括排烟和灭火两类。楼梯间的增压排烟设施,能在着火时排出青烟,保障疏散时人们的生命安全。火灾中,烟气的危险大于火烧的直接危险,所以排烟尤为重要,灭火设施主要有消防栓、水带、消防应急灯、指示牌、小区内的环形消防通道、室外的消防池等,但住宅地下车库的防火设施应是重中之重,现在住宅小区设计中,住户和地下停车位比率要求越来越高,地下停车是住宅设计中必须考虑的。地下车库里的设置和地面住宅的联系是地下车库设计的要点,既满足消防规范,又为住户使用方便快捷,这和整座楼的消防级别也有关。

4􀀁建筑材料

高层住宅平面设计范文第9篇

关键词:高层住宅;景观设计;绿化;发展方向

高层住宅的出现,使得因人口过剩产生的地少人多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然而当前高层住宅建筑工程却存在着住宅环境品质方面的不足。针对这一现状,合理运用科学的景观设计来改善这一不足点,对于当前高层住宅的景观设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物理维度的景观设计

1.1水平方向

高层住宅中,人均景观占有面积有所减少,景观较集中,设计中需要做以下几方面的考虑:(1)科学区划。将休闲区、观景区作为住宅区的主要景观,将活动区和娱乐区分散在中心景观相应的节点上。(2)运用绿色植被、铺地、水景等方式相组合来创设景观环境。(3)利用树木的遮挡效果,实现住宅区私密性的保护。(4)运用植被的合理搭配,解决住宅背面阴影区增大的问题。

1.2垂直方向

高层住宅的出现,使垂直景观的出现与发展成为可能。以剖面为主导,吸收中庭、边庭、屋顶花园等设计方式,通过架空、借景、错层等手法来实现高层住宅景观的完善,在经济和技术2个层面上都有可行性。(1)经济层面。在高层住宅中运用立体景观,可使高层建筑的品质得以提升,并为其建立良好口碑,而这并不违背开发商追求最大利益的目标。(2)技术层面。排水及框架、悬挑结构等设计,都为阳台绿化及中庭、边庭设计的实现提供可能。墙面绿化方面,一定的孔隙设计是科学且必要的。以边庭挡风墙为例,在下风侧,全实面挡风墙会产生负压,造成旋风和积雪,反而不利于庭院小气候的营造,而墙面绿化的孔隙设计则能较好解决这一问题。因而在技术层面,垂直方向的景观设计具有其可行性。虽然具有可行性,然而垂直方向的景观设计中还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由于高层住宅的自身特点,高层住宅的景观设计中,需要全方位考虑,要将一般的景观设计手法合理转化,做到融入点、线、面、体等因素,并注意不同高度层次的科学设计。

2心理维度的景观设计

2.1“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住宅对于居民而言,有着重要而独特的意义。住宅景观的环境带来的美感,可以使居民获得一种归属感。基于此点,住宅景观的设计,应当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来实施。因而在住宅景观设计中,需要特别注意迎合居民的心理需要和审美追求。只有如此,住宅才能不仅仅作为一个建筑实体,更成为居民物质与精神生活的一个载体,用景观来获得居民观念上的共同认知,使居民在获得精神愉悦感的同时,对住宅产生一种共鸣。

2.2景观的可观性、可触性

由于住宅对于人的特殊意义,高层住宅的景观环境需要具备“可观性”和“可触性”。首先是可观性。高层住宅景观设计中,可观性因素是先决条件,景观环境是一种居住软环境,它与居民发生联系的最基本且、最主要方式是视觉上的。而景观环境的优美形式被居民以视觉方式获得,能使居民产生精神上的愉悦感。要使居民对景观环境产生共鸣,景观设计中,景观环境的可观性应当作为优先考虑的因素。除了可观性,高层住宅的景观环境还需具备可触性。高层住宅景观设计的优劣,主要依靠住宅利用率的高低来评判,即通过住宅可触性的高低来量化标准。

高层建筑自身高度大的优点,在人均景观面积上反而转变成劣势因素。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高层景观设计具有了不可或缺的意义。水平方向的景观设计,甚至是垂直方向的景观设计,对于高层建筑而言,其作用就在于为居民营造一个自然、开放的,可置身其中的空间,来减轻城市生活给居民带来的精神压力,让居民获得一种家的归属感。景观环境又需要人的活动来体现自身价值与意义,共享景观也好,人户景观也罢,如果没有人的活动、人的参与,也就失去了自身的价值,因此,景观环境与人的关系是密切相连、缺一不可的。优良的景观环境激发了居民的活动参与,而居民的活动参与反过来又为景观环境带来了一种生气盎然的氛围,极大地提高了住宅利用率。因此,可观性与可触性2个因素,是景观环境设计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3高层住宅景观设计的构想

3.1阳台景观设计

阳台位于住宅的剖面,高层住宅的景观环境效果,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利用阳台空间来实现。另外,阳台的位置距离居民的生活核心最接近,而它作为一个过渡性空间,又可以联系室内和室外。不仅如此,阳台所具有的空间属性也使高层住宅景观的实现成为可能。(1)阳台与居民关系密切,它在利用率和与居民的联动性上有明显优势,本身就同时具备了实用与景观二重功能,无需再占用空间来单独造景。(2)阳台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居民的私有性因素,居民对这里的景观环境拥有更多的独立性。另外,阳台的景观更具有经济价值,它使得景观设计摆脱了水平方向的限制,而在垂直方向获得了延伸空间,对景观的空间拓展、景观环境设计的新视角都有开创性意义。

3.2空中景观设计

阳台景观设计理念得到充分发展后,空中景观设计理念得以应运而生。在某公寓的设计过程中,除了运用一般的种植屋面技术,设计师还融入了墙面绿化、空中景观设计等想法。这些设计不仅满足了景观环境效益和区域环境影响方面的要求,还满足了特殊气候对公寓的要求,是一个别出心裁,又十分成功的景观设计实例。除了上述公寓工程之外,另一高档公寓工程更值得一提,这一景观工程让“空中花园”不再是传说。这栋公寓总共36层,每上1层楼,楼层的平面布局都会旋转90°,这就形成了一个奇妙的旋转空中花园。而每一层楼的功能分区都十分合理,分为住宅区和观景区,每个居民都能享有一个洋溢着独特情调的自然园林。

3.3垂直景观设计

对于高层住宅建筑工程,水平方向的景观设计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空间日益增长的需求。爬墙类藤蔓植物和防风绿篱给设计师带来的启发,使得垂直方向的景观设计理念应运而生。在垂直景观设计方面,某住宅工程在垂直设计方面是一个经典的案例。景观上,除了利用中庭的共享空间外,设计师运用了种植墙壁的手法。这一设计不仅实现了景观的可观性,整幢住宅内部,小气候环境也得以浑然天成,是垂直景观设计中值得借鉴的一个优良方案。

3.4屋顶、入户景观设计

屋顶景观在当前高层住宅景观设计中应用十分广泛,已经成为一种潮流。随着高层住宅越来越多,入户景观设计近期也渐渐兴起。入户景观概念即在玄关位置设计一个花园,以自然景观来替代玄关功能。通过这一设计,高层居民的庭院情结在空中得以顺利实现。这种屋顶、入户景观设计,在不影响开发商利益的基础上,成功弥补了高层住宅景观不足的缺陷,对于高层住宅居民居住环境的改善有重要意义。

高层住宅平面设计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山地高层;建筑设计;设计方案

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山地建筑正在成为建筑住宅发展中的一种趋势,但由于山地自然条件的限制,使得山地高层建筑建设较一般高层建筑建设更加困难,作为建筑设计人员,应该结合山地施工现场情况,为山地高层建筑提供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以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

1 山地高层建筑设计思想

设计师在对山地高层住宅进行设计时,在设计思想上应该遵循以下几项原则或趋势:①由于山地所处的自然环境影响,在对山地高层建筑设计时,设计人员一定要考虑山地地区的自然景观和建筑住宅设计之间的关系。在设计上应该注意将设计主题与当地山地景观相结合,并且要注意突出山地景观的特色,充分利用山地景观来建设住宅区景观设计,将高层建筑与周围山地景观有机统一起来,建设与自然相和谐的人居环境;②由于山地高层建筑住宅距离市区较远,市区内各种服务基础设施,山地住宅区的居民无法享受,因而在对山地高层住宅进行设计时应该考虑为当地居民提供必要的服务设施,从居住用户角度考虑问题,在设计中要体现人性化设计,强调山地居住区的配套化、便捷性以及舒适程度,并重视山地居住区道路设计,为山地高层住宅区居民出入提供方便;③由于地处山区,在山地高层住宅设计中,设计师应该注意体现居住区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坚持用生态平衡观指导建筑设计,贯彻循环再生原则,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作为山地高层住宅设计的生态目标;④山地高层建筑设计中,应该将道路系统设计纳入到山地高层住宅设计规划当中,以立体化、多样性的道路系统来凸显山地高层住宅特色。

2 山地高层建筑设计手段

2.1 山地高层住宅设计要与山地地形相结合

设计师在对山地高层住宅进行设计前,应该先对山地地形进行详细调查,山地用地环境是山地高层住宅设计的出发点。为了能够快速获得山地地形相应信息数据,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应该对山地总图布局进行编制,将住宅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采用二维图的形式展现出来,为实现住宅与山地环境的一体化打好基础。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首先应该对建筑选址地区的山地平面构成进行分析,为了维持山体生态环境,在设计过程中可以根据平面构成情况,对施工现场地形进行一定改造。按照地形的高低形成相应台地,体现山地高低变化,使高层住宅符合山地地形。在设计时,高层建筑平面应该随着台地变化而发生变化,使高层建筑之间形成自然过渡状态,丰富山地住宅区空间效果。其次,设计师应该对建筑住宅区中住宅与山体进行剖面设计。在山地住宅中,山体与建筑之间的结合形式常见有两种,一是与等高线平行的结合形式,二是与等高线垂直的结合形式,两种结合形式适用于不同的山地高层住宅设计当中。对于不高的山体,采用平行等高线形式会使建筑遮挡山体,因而可采用垂直等高线形式。而对于山体较高的建筑设计,在结合方式的选择上为了能够更好地将建筑与山体结合在一起,有必要采取平行等高线形式。

2.2 突出山地高层住宅设计特色

设计师在对山地高层住宅进行设计过程中,为了提升住宅区域品质,设计人员应该结合山地具体情况,充分利用山地地形地貌或地面景物,突出山地高层住宅小区特色。例如,若山地中水源较为丰富,设计师在设计高层住宅时可将主体设为山水生态,并强调住宅区域内的绿化设计,可将绿化设计分为四个系统,分别是公共绿化部分、庭院绿化部分、屋顶绿化部分以及空中花园部分,充分利用山地内水资源,为住户设计一个绿色生态居住环境。同时,由于每个山地高低起伏情况不同,使得台地连接方式也有所不同,设计师可以利用这一点来丰富山地高层住宅区域内的空间关系,消除建筑与山地环境,山顶与山腰,室外与室内之间的界限,提升山地高层住宅区域品质。另外,在设计中,设计师还可以利用住宅区内的台地楼梯、台阶、广场等资源形成独特的人流动线,不同山地住宅区的台地不同,其独特人流动线就成为山地高层住宅的设计特色之一。

2.3 强调室内设计与室外设计的统一

在对高层住宅户型和单元进行设计时,设计师应该从小区整体设计风格出发,将总体布局与单元户型设计结合起来,重视空间围合和园林设计,促进小区内居民间的感情交流。同时,在山地高层住宅区域内可设计具有代表性的广场,增强山地高层住宅区的识别性,同时高品质的建筑设计还能够增强小区居民自豪感,提升居民对居住环境的满意度,提高建筑企业信誉。在室内设计上,设计师还应该注意突出节能环保特色,以使山地高层住宅小区室内设计符合山地自然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2.4 合理组织山地住宅空间秩序

由于山地占地面积较大,山地高层住宅区域也比一般高层住宅区域要大,对于这种规模较大的小区,设计人员应该重视空间秩序组织建设,将道路交通设计纳入到建筑设计当中。在设计阶段,设计师可以充分利用山地住宅区中的台地和楼梯设计,将人流从住宅区入口广场向住宅区内景观主轴引导,并可在住宅区内的中间台地进行集合广场设计,使人流能够自动分散到住宅区内的各个台地中,避免了人流拥挤和人车冲突问题的出现。同时在对景观路进行设计时,设计师可以将其与住宅底层架空空间和台地空间结合起来,方便居民行走,使人流和车流交错分开,既能够满足居民对道路交通快捷方便地需求,又能够丰富小区内的步行景观,可谓一举两得。

2.5 结合山体对基面进行设计

建筑基面设计是建筑设计中的重点,基面主要是指主体建筑入口位置和外部空间之间的建筑层面。在对山地高层住宅基面进行设计时,设计师应该注意将其与山体进行结合,由于在山地高层住宅中多是采用架空建筑形式,因而使得建筑基面与建筑底面出现不在同一层面的现象,这时设计师可以对基面进行景观设计,以丰富山地住宅区内的景观。另一方面,由于山地住宅区的建筑并不全在一个平面上,因而每栋建筑都有其自身的建筑基面,设计师可以对每栋建筑基面进行独特设计,同时又要注意基面设计之间的关系,将其统一于整个山地住宅设计当中。另外,由于山地住宅区内台地的存在,使得很多台地也成为建筑基面,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可以充分利用台地之间的联系来增强基面设计之间的联系,从而形成特色的山地高层住宅景观。

3 结 语

由于山地的特殊地理环境,使得设计人员在对山地建筑住宅进行设计时,不仅要考虑高层建筑住宅一般设计要求,而且还要考虑住宅周围山地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山体维护等方面要求,充分利用山地地貌特性,结合山地特有的地貌和资源,为客户设计一个建筑住宅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的居住方案。

参考文献

[1]曾力涵.关于山地高层建筑设计中要点的研讨[J].企业技术开发(中旬刊),2012(09).

[2]李媛,李宏利,邢同和.山地高层住宅造型设计的思索――以威海文峰二街改造项目为例[J].城市建筑,2009(01).

[3]卓刚.我国高层住宅套型设计不容忽视的几个问题[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3(04).

[4]李帅,左玉兰.高层住宅小区的规划与建筑设计[J].建筑知识(学术刊),2013(09).

高层住宅平面设计范文第11篇

关键词:多层住宅;垂直交通;平面布置;户内组合

多层住宅是目前城镇中采用较多的一种住宅形式,由于其相比低层住宅而言,在节约用地方面效果更佳,而与高层住宅相比,其单元造价更为低廉,并且不需要设置电梯作为垂直交通,普通的砖混结构就能满足结构要求,从这方面来讲多层住宅非常适合当前城镇的生活水平,其也成为我国城镇住宅建设中的主要住宅类型。多层住宅在设计中,既不能像公共建筑那样采用突出个性的方法,也不能像低层住宅高低错落,而应采用其特有的设计方法。

一、多层住宅的垂直交通设计

与低层住宅相比,两者平面布置的要求是相同的,在布置方式上也比较一致,但是多层住宅在设计中,并不是将低层住宅简单的叠加,还要完美的解决上层与下层之间的垂直交通问题,解决紧急状况下人流疏散问题,在有的平面布置形式下,还需要设置公共走廊,以提供水平通道,这是多层住宅相比低层住宅的一个突出特点。从有无走廊,可将多层住宅的垂直交通形式划分为梯间式、廊道式、跃廊式,其中梯间式是指以纯楼梯来组织垂直交通,而未设走廊,这种设计形式服务的户数相对较少,受外部干扰也较小,也是目前使用最多的一种形式;廊道式,即既有走廊,又有楼梯,由楼梯来解决垂直方向上的交通问题,而由走廊来提供水平方向上的联系方式,如果走廊在外侧称为外廊式,而走廊在内侧则称为内廊式,这种设计方式应用相对较少;而跃廊式,是隔层设廊,再由小楼梯通至另一层,这种设计方式在多层住宅中应用更为稀少。当然,不管应用何种设计方式,都需要有楼梯来作为连接上下交通,采用其他设计方式,主要是为了扩大楼梯的服务户数,廊道式、跃廊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每户的公共交通公摊面积,但也增加了公共走廊,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各户的开窗采光效果,甚至影响各户的私密程度,从经济上来说并不具有优势,从功能上来讲也是弊多利少。因此,多层住宅在垂直交通设计上,应尽量采用梯间式,并可采用双楼梯。

多层住宅在垂直交通,即楼梯的设计时,应注意:

1)梯间宽度:按照相关规定,梯间宽度应不小于1.1m。

2)踏步尺寸:楼梯踏步宽度应不小于0.26m,一般取0.27-0.3m之间,保证踏步宽度大于人脚长度,以保证行走舒适度;而对于楼梯踏步高度,应不大于0.175m,一般取0.15-0.165m之间。

3)楼梯的净空宽度:即下层平台和踏步至上一层平台和踏步之间的垂直距离,为避免上下楼梯时出现碰头现象,应保证下层平台至上层平台梁底间的距离大于2m。而在第一层楼梯入口处,如果入户门设在楼梯里端,当半层平台下端用作行人通道时,还要对楼梯的净空宽度作出应有调整。

二、多层住宅的平面布置

按照多层住宅所处场地条件和委托方要求的不同,多层住宅的平面布置也可采用不同方式来进行布置,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使用需求,一般是按交通廊的形式来布置。

交通廊,即户外交通通道,包括楼梯及一系列水平通道,主要通过这些通道来进入户内。多层住宅中,主要组合层次为:套型――单元――幢,套型是户内组合的不同形式而形成的,而单元,是指一部楼梯服务的户数,如果服务两户,则称为一梯两户,服务三户,称为一梯三户,服务四户,称为一梯四户,以此类推,通过增设水平通道,可增加楼梯的服务户数。但楼梯服务过多的户数,往往不利于紧急状态下人员的疏散,因此应更多的应用一梯两户或一梯三户的单元式住宅,这种布置形式也称为梯间式。

一梯两户,主要通过休息平台两侧进入户内,这种平面布置形式,能够确保每户均有两个朝向,既能方便地组织通风,也可方便地进行室内交通组织,并且每户都不易受打扰,较为安静,这种布置形式时,楼梯可布置于任意方向。一梯三户,能够更好的利用楼梯,同时每户也能够有较为好的朝向,当然为避免其中一户朝向较差,在设计时,应尽量将其布置在每一幢的尽端,使侧面墙能够开窗,从而保证每户都有两个朝向。梯间式住宅,在空间组合上一般有“南梯北厨”和“北梯北厨”两种形式。“南梯北厨”,即将单元出入口与楼梯布置于南侧,而将套型内部厨房布置于北侧,以形成节约建设用地的“小面宽、大进深”的住宅形态;“北梯北厨”,则是将单元出入口与楼梯布置于北侧,而在南侧布置主卧室、起居室,而在北侧布置次卧室、书房、餐厅等,从而形成利于采光通风的“大面宽、小进深”的住宅形态。

三、多层住宅的户内组合

多层住宅设计中,在户内组合上,应综合考虑日照、通风、采光、隔声等要求,一般情况下,良好的朝向,能够确保有较好的日照和通风条件,保证住宅舒适的居住环境。在我国,南向是具有较好的日照,特别是在冬季,日照更为充足,而在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都为东南季风,因此南向也具有较好通风,因此在户内组合时,应提高居室的南向率。多层住宅中卧室的面积也应不小于相关规定,双人卧室面积应大于10m2,单人卧室面积应大于6m2,而起居室使用面积应不小于12m2,并且在门洞布置时应综合考虑使用功能要求,减少直接开向起居室的门的数量。而从良好通风要求来看,为保证户内具有良好的自然通风,并且房间内气流足够清澈,则应该讲厨房布置于卧室的下风向,同时在厨房内设通风道,通过机械通风排气,解决户内气流污染问题。

户内组合,按照户内交通的联系方式,可分为由交通空间进入居室的非套间组合与居室之间想通的套间组合两类。非套间组合,由于需要有额外的走道来组织户内交通,当走道占用较大的交通面积时,往往显得不够经济,因此在设计中可将走道适当放宽,如满足室内交通外,还可放置一组餐桌椅时,就能够满足组织户内交通的要求,又可兼具用餐等起居功能,大大提高户内面积利用率,当然如果在其中放置单人床、沙发等,还能形成兼具交通和居住的居住过厅,相当于额外增加了一个居住空间,目前这种形式的设计已经广泛应用。而套间套间组合,是将各使用房间相互串联贯通,以保证建筑物中各使用部分的连续性的组合方式,将交通部分和使用部分结合起来设计,平面紧凑,面积利用率高,目前更多的应用于 “二室一厅”户型中,厨房和两个居室组成环形路线,非休息时间可从大居室进入小居室,休息时间可从厨房进入小居室。而在厨卫布置上需考虑各种管线的安装位置。由于厨卫必须设置水,电,气三种管道、阀等,另外考虑到操作维修方便,因此需要留出一定的操作空间。同时,为防止生活污水的泄露,楼地层往往要现浇。因此,设计时事先就要考虑其改变的可能性,否则就无法改变。

四、结语

多层住宅,作为目前城镇住宅中主流的住宅形式,在设计时,不能墨守成规,应体现住宅设计的适应性与可变性,通过多种设计方法和手段,设计出多种住宅,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

参考文献:

[1]赵自莲.多层住宅的设计思考[J]技术与市场,2013(08)

高层住宅平面设计范文第12篇

关键词:钢结构,住宅,建筑设计,研究

一、钢结构住宅建筑设计的概述

系统地研究钢结构住宅建筑设计是指把钢结构住宅的建筑设计内涵看成一个整体,从系统分类、分层和相互关联的角度研究钢结构住宅建筑设计的整个内容。既从整体的角度研究本系统内部诸要素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又从更高层次研究本系统与其它同级系统(如结构系统)和更高级的系统(如住宅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力求通过对后者的研究,更好的解决钢结构住宅建筑设计系统内部存在的问题。

钢结构住宅建筑设计内部又可分为概念设计、平面功能设计、竖向剖面设计、立面造型设计、构造节点设计等几个部分。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并构成钢结构住宅建筑设计系统的整体,和系统外的平级系统或更高一级系统发生相互作用。因此,钢结构住宅建筑设计研究是一个系统工程,内部各个子系统是一个整体,不是支离破碎的。系统研究的目的就是利用系统的整合功能,把各个子系统的研究成果整合成一个整体,以求发挥钢结构住宅建筑设计系统的整体效能最优。

二、钢结构住宅系统化设计的总体思路

(一)平面设计网格化

这是由钢结构住宅本身就是框架结构的特点决定的。建立在建筑模数制基础上的网格是联系结构和建筑的纽带。网格有多种。可以是均匀的,也可以是不均匀的。

(二)功能设计开放化

这是由社会需要决定的,钢结构住宅的结构特性提供了技术可能性。现代社会生活的多元化发展,使人们的个性得到了进一步的张扬,人们越来越要求要求住宅这个特殊的商品在功能设计上要有足够的灵活性,以适应他们的这种要求。平面功能的开放设计正是满足这种要求的有效方法之一。

(三)剖面设计专门化

这是由钢结构住宅建筑设计的复杂性决定的。钢结构住宅底层是否架空、剖面层高的最终确定、顶层层高和屋面形式的确定、结构是否错层等等,都要求对剖面设计进行专门研究,需要进行详细的特殊的剖面设计。

(四)造型设计特色化

钢结构住宅的造型设计要依据其所处的环境进行造型设计。有时要求其服从于特殊环境,有时则要张扬其个性,通过表现其结构、材料和色彩来强调其造型的特色。

(五)建筑设计一体化

这是由钢结构住宅的技术特殊性决定的。一方面,由于钢结构住宅的结构体系为一般建筑师所不熟悉,一般建筑师刚着手钢结构住宅时,往往无从下手,为结构所困;另一方面,好的钢结构住宅设计师也往往从结构体系出发,求得设计的突破。因此,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一体化是钢结构住宅设计的必由之路。

三、钢结构住宅系统化设计的具体设计

(一)平面设计

平面设计采用网格法,根据空间布局和功能组合规律,结合建筑模数制的要求,考虑到钢结构技术的大跨度优势,初步拟定以1200mm为基本模数,假定柱网尺寸为9600mm X 9600mm。平面功能的划分其实在确定柱网的同时己经形成,套型平面功能的划分主要分为两大块:起居生活空间、厨卫服务性空间。

(二)套型设置

套型主要根据面积来划分,可分为60、80、120、160四种。每种套型都为开放设计,又有若干种平面布置方式,住户可以根据其家庭需要,选择其相应的布置方式,也可以根据平面结构自行设计,体现了住户参与设计的思想。每一种套型的平面形状都由平面组合的可能性来控制,稍大的套型均以较小套型平面形状为其布置基础。一方面,有利于各种套型之间的相互组合;另一方面,也使较小套型有相互合并成一个稍大套型,或是一个大套型的平面能拆分为两个小套型的平面,使每栋住宅在不同时期都有改造的可能性,以满足不同时期、不同人群的使用要求,充分发挥其适应性强的特点。

(三)剖面设计

底层架空,层高为2500mm,主要作为停车用,局部作为入口门厅和管理室。考虑到主梁梁高为400mm,室内梁底净高设为2600mm(基本同一般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住宅),上部标准层层高设为3000mm。最上面一层为阁楼层,屋顶为钢结构弧形屋顶,檐口高为2500mm。

(四)立面造型设计

现有的钢结构住宅在考虑形体和造型的方面,还是沿用了传统砖混住宅的形式。设计造型时,主要还是从设计方法上考虑如何通过建筑设计的手段,而不是纯工艺技术的方法,来体现钢结构住宅的特征。不让人觉得钢构件的暴露显得粗野,而是给人以简洁、格调清晰的印象,由于钢结构可以实现大跨度、大空间,因此其开窗所受限制就减到最小,南北立面尽量用大开窗,结合厨卫服务空间墙面开窗少的特点,采用虚实对比的构图方式;材料上采用规则水平线条的实墙与晶莹光洁的玻璃形成对比,同时考虑采用新型外墙保温材料,满足建筑节能减排的要求:色彩上,大胆采用纯度高的色彩进行对比,给人以活跃的现代气息。

(五)管线布置

由于厨卫服务空间单独设置.主要管线集中布置在出挑服务空间内,并结合工字钢柱布置垂直方向的管线。使起居生活空间不受到管线铺设的影响,空间划分灵活性更高。另外,厨卫部分的管线,通过降低厨卫单元楼层标高,设置夹层,实现本层管线本层内维修,不影响其他用户生活。主要起居生活部分的管线,全部敷设在吊顶内,集中控制。

(六)结构设计

主体结构是柱网为9600mmX 9600mm的H型铡框架,厨卫单元为悬挑结构,走廊和楼电梯间为独立的钢框架结构,屋顶为钢结构弧形屋顶。

小结

钢结构住宅研究的基本方法是系统的方法。钢结构住宅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钢结构住宅的深入研究,需要设计人员运用系统论的方法对其研究对象进行系统分类,合理分工。各研究人员要密切合作,对各项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整合,发挥系统研究的整体效能。钢结构住宅研究再也不能走“各取所需,一哄而上”的老路了。

参考文献

[1]赵岱峰.轻质复合墙板在钢结构住宅中的应用.建筑科学,2009.12

[2]陆烨,李国强.日本产业化高层钢结构住宅体系.建筑技术及设计,2009.5

高层住宅平面设计范文第13篇

关键词:住宅;建筑设计;空间;问题

1 不分场合地采用“错层式”

错层住宅指的是一套住宅内的不同使用功能用房,如起居室、卧室、卫生间、厨房等建筑在不同高度的平面上。其建筑特点是“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用30厘米至60厘米的高度差进行空间隔断。形成多个不同标高平面的使用空间和变化的视觉效果。错层这种空间处理手法最初是用在小别墅上。它们面积较大,布局比较灵活,层数低,结构抗震要求不高。为了使室内空间有些变化,或者在一个大空间中以空间高低的变化来划分出两个或多个不同使用功能的空间(如客厅、餐厅等)。在这种情况下,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处理手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房型的要求越来越挑剔,精明的开发商摸透消费者的心理,建房时也越来越把精力注重于居住生活空间的舒适性,因而错层住宅也应运而生。但是错层住宅也存在一些弊端,如果不看对象不分场合地滥用,那就欠妥了。

小面积户型不应采用错层式。有的住宅,面积不大,100m2~120m2左右,客厅、餐厅面积也较小,为了做出错层,免不了踏步的设置,而踏步却占了一定的面积,即产生了“垃圾面积”,这不但减少了使用面积,而且由于踏步的空间分界作用使空间显得小气,不能体现错层建筑“空间变化美”的优点。

在地震区应避免采用错层式。根据抗震规范要求:

1)在建筑物的整体布置上,应尽量保持体形上的对称和简单,质量和刚度的对称和均匀分布,避免平面上和立面上的突然变化和不规则的形状。

2)建筑的平、立面布置宜规则、对称,建筑的质量分布和刚度变化宜均匀,楼层不应错层。按照上述抗震规范要求,错层住宅的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要相互协调,虽然错层住宅一般体型也较简单,重量、刚度均匀分布,但毕竟它的立面和平面有了变化,故必须深入研究确保工程质量。错层结构与传统结构的受力方式不同,特别是同一楼层的梁、板等受力构件不在同一平面,若错层的高差较大时,必须要使某一个方向的立面连续梁间断成错落连接,形成剪切式构架。这就迫使构件传力不连续性,造成传力线路曲折迂回,在柱接点处产生剪切、旋转,无形中增大了地震能量的输入。不可否认,在建筑住宅错层结构设计中都有抗震结构受力计算并采取抗震加固措施,但是这种抗震结构计算及其加固构件能否经得起设计地震强度的考验,需要历史来证明。在建筑抗震理论远未达到科学严密程度的今天,单靠计算,很难使建筑具有良好的抗震能力,因此要着眼于建筑总体抗震能力的概念设计,把握房屋体型、结构体系、刚度分布、构件延续等几个重要方面,从根本上消除建筑中的抗震薄弱环节,再辅以必要的计算和构造措施,才能使设计出的住宅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和足够的抗震可靠度。

2 小面积选用跃层

在多层、高层住宅中,设计跃层式住宅是国内近几年才出现的,跃层式住宅一般是在独户式二层住宅中采用,在户内设置楼梯为垂直交通。一般每户在同层内布置房间,完全可以满足使用功能要求。目前在多层、高层住宅的中间层大量出现的跃层式住宅,主要是为追求变化和气派的室内空间,并无其他功能的要求。在户内设楼梯的跃层不利于老弱及儿童上下使用,许多家庭里有老人、有小孩,这对老人和小孩的活动来说却是建造了障碍。且楼梯要占用一定的房间面积,对于面积不太大的套型更不适用,为追求形式,在多层、高层住宅中间层且每户面积不大的套型做跃层式是不可取的。另外,不少住宅户内楼梯坡度设计太陡,步宽尺寸过小,存在居住隐患很大。对此建议:多层住宅的顶层可做跃层式住宅,以扩大居住面积,丰富住宅建筑造型。对于使用面积在80m2~100m2的大众住宅不宜选择跃层式住宅,以减少户内楼梯占据的有效面积。

3 厨房和卫生间的不足

3.1 厨卫管线布置缺乏协调

由于目前国家在厨、卫管线布局接口等方面没有严格的统一标准,造成各工种各自为政,各种管道的配置任意性过大,各专业过分强调本身的特点,而不是服从使用功能,考虑放置设备及装修的要求。特别是煤气管任意穿行厨房,造成厨房布置橱柜困难。另外,厨房外墙上往往预留有排油烟孔,通常高度为距地面2.2米左右,但调查中发现,多数住户对该孔的位置不满。原因是这个高度正好是吊柜的高度,管道穿过吊柜会减少可用空间。因此,建议预留孔洞尽可能设在楼板下。

3.2 小面积住宅卫生间比例偏大

目前中国的卫生间设计中存在着盲目追求增加卫生间个数的倾向,如两室两厅的户型中,就有双卫(主卧卫和共用卫)甚至三卫(主卧卫、共用卫、工人间卫生间)而在我们入户调研中感到住户更需要的是储藏空间。在小面积住宅及经济适用住宅中设多个卫生间既不经济也无必要。由于现在的中国家庭已经是以小家庭为主,平均家庭人口为3.6人,两室户的购买者一般为青年夫妇,有一个卫生间应该足够。

卫生间干湿不分,设计不细。目前中国大部分住宅的卫生间中便器和淋浴器共处一室,甚至“三大件”加洗衣机共处一室,造成淋浴后便器、洗衣机及地面全被打湿,使洗衣机的使用年限降低,带来很多不便。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入浴行为的日常化,使这一问题更加具有普遍性。调查发现,有的居民为解决这一问题自行采取了一些措施,主要包括加淋浴隔断,在浴盆外封门或加浴帘等。但这种做法在解决干湿分离问题的同时却带来洗浴空间变狭小和舒适性降低的负面影响。将浴室作为湿空间单独分离出来将变得十分必要。卫生间干湿分离、小间化将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4 住宅外观“欧式”成风

一些地区住宅外观欧式成风,造成这种现象原因主要有两点:其一是抄袭成风,住宅设计存在!“克隆”当前的住宅设计是“大城市克隆外国、小城市克隆大城市,村镇克隆城市”,不考虑“因地制宜”,不讲是否适用,不顾及经济条件,不追求个性特色。其二是包装重于功能,把过多的精力放在追求造型的时髦、新潮上,而忽视住宅使用功能的完善和提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文化日益丰富,人们的文化品味也不断提高,对建筑创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建筑界日益意识到民族形式和地方特色的重要性。但如果一些开发商简单理解风格,将风格停留在表象,在设计中照搬照抄,盲目“克隆”就难免会造成本土文化特质的缺位;建筑如果缺少了文化的传承,就会失去灵魂,就会缺乏生命力。刻意地抄袭,机械地套用,只能流行一时,很快会被历史淘汰掉。

高层住宅平面设计范文第14篇

【关键词】高层住宅;人防地下室;暖通设计

高层住宅及其附属人防地下室的暖通设计,对于提高高层住宅以及人防地下室的使用性能具有深远的意义。对于高层住宅而言,暖通设计的相关工作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多,相对而言,其设计方案需要考虑的内容也相对较多。因此,在进行高层住宅及其附属人防地下室的暖通设计的相关工作时,应确保各个系统能够协调的进行工作。保证高层住宅及其附属人防地下室的暖通设计能够符合高层建筑的施工标准的同时,也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建筑需求。

一、 关于高层住宅及其附属人防地下室的暖通设计工作的解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的需求逐渐增多。为了更好的满足人们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的有效需求,高层住宅及其附属人防地下室的暖通设计成为建筑施工企业必须考虑的重点问题。在进行高层住宅及其附属人防地下室的暖通设计工作中,采暖系统的选择往往是决定高层住宅及其附属人防地下室的暖通设计工作的关键问题。在《采暖通风与空调调节设计规范》中,对高层住宅的暖通设计工作也做出了具体的规定。高层建筑的采暖系统的设计应满足当建筑物高度超过50 m时,宜竖向分区供暖。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现阶段住宅采暖方式基本都是地暖,以确保高层住宅及其附属人防地下室的暖通工作能够顺利的进行。

二、 关于高层住宅及其附属人防地下室的暖通设计的分析

随着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关于高层住宅及其附属人防地下室的暖通设计的工作,在不断的实践探究中得到了一定的完善。社会经济的发展,使之对高层住宅及其附属人防地下室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层住宅及其附属人防地下室的暖通设计水平必须在不断变化的现实中逐步得到提高,这样才能更好的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可以结合关于高层住宅及其附属人防地下室的暖通设计的具体工作。利用专业的建筑理论以及先进的设备,提高关于高层住宅及其附属人防地下室的暖通设计的水平,使关于高层住宅及其附属人防地下室的发展能够更加符合人们的需求。在关于高层住宅及其附属人防地下室的暖通设计方案中,我们可以从外网系统的选择以及室内系统的选择两个方面进行一定的探究,不断的完善暖通设计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使高层住宅及其附属人防地下室的暖通设计工作能够在规范的建设标准下顺利的开展各项建设活动。

1.高层住宅的采暖系统设计的相关工作

从目前高层住宅采暖系统的发展状况来看,城市高层住宅的采暖一般都是通过市政热网以及锅炉房来实现集体供暖。由于高层住宅的住户较多,市政热网的供热能力不能完全的满足人们的要求,在特定的区域内增加锅炉房成为一种相对有效的措施。高层住宅室内系统的选择在结合高层住宅具体情况的基础之上,采用承压能力较高的散热器以及地热的形式,是相对合理的一种方式。在高层住宅层中地热管的铺设通常需要采用垂直双管的系统进行供热,供暖地面的构造一般如图1 所示。

因此,地暖的热舒性较好、热效率较高并且能够创造良好的空气环境以及卫生条件深受建筑企业的青睐。在地暖的设计方面,由于特殊辐射传热的方式,使其能够将热量从下向上进行传递。不但符合人的生理特点,而且能够达到散热器不能达到的供暖要求。另外,采取地暖供热可以实现分户计量。由于散热面积较大,在调节室内温度以及提高人们的节能意识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同时,对外窗、外墙、入户门、不采暖地下室顶板等处产生的热负荷进行分项的计算。然后通过叠加的方式,确定每个房间的热负荷。按照户间传热50%的系数,作为最终确定采暖设备的重要依据,高层住宅的通风设计对于人们的健康生活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在高层住宅的通风设计中,需要注意在楼梯间、消防电梯室或者合用前室等位置合理的布置加压送风系统,在采用自然排烟措施的防烟楼梯间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可以保证高层住宅各个部分的通风状况以及弥补自然通风所不能满足人们的部分。

2.人防地下室的暖通设计的相关工作

高层住宅的地下室面积较大,楼层数一般为1~3 层。通常被作为地下车库以及备用房等用途。因此,地下室的暖通设计需要满足这两方面的相关需求。由于地下室的防烟楼梯间的设计对于防排烟、疏散的工作的影响较大,因此在地下室的出入口室应设置符合标准的防火墙与防火门,以保证防烟楼梯间的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是独立、不相通的两个部分。在实际工作中,人防地下室的暖通设计的相关工作应在《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以及《人民防空设计防火规范》等中的明确规定的范围内。结合人防地下室的暖通工程的发展状况,对通风系统进行科学的设计。在进行人防地下室的暖通设计的工作时,建筑设计人员与暖通技术人员应以共同合作的方式进行工作。将人防地下室的风井、虑毒间等重要的位置,确定合理的方案。并在实际工作汇中根据实际状况发生的变化,及时处理好相关的细节性工作。在战时,需要对风井上加的盖板进行密封处理。

同时,注意检查风井周围的穿墙管道的设置情况。另外,对于汽车库的设计,需要考虑喷水系统的安装工作,尽量缩短排烟机房与战时机房之间的有效距离。在地下车库与物质库、医疗工程转换方面,合理的设置风机,避免安装过多的通风管,造成施工成本的不断增加。并在医疗转换的工作环节中,选择兼具制冷功能的空调系统。并在设计图纸中清楚的标注空调的设置位置,提高保证措施的设计工作,以保证通风的状况良好。在地下室的设计环节,还需要在选择过滤器的方面进行一定的考虑。风速的过大或者过小都会影响过滤器的工作效率,必须选择符合条件的过滤器。相对而言,在节约能源以及节省建设成本的方面可以进行充分的论证工作,促使高层住宅及其地下室的暖通设计更加科学、合理。在为人们的生活、工作提供无限便利的同时,不断完善高层住宅及其附属人防地下室的暖通设计方面的相关问题。

三、 结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发展进程不断推进,建筑业的迎来了全新的发展空间,高层住宅是社会发展水平以及土地利用率提高的具体表现。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工程项目拔地而起,极大的促进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层住宅及其附属人防地下室的暖通设计水平的不断提高,使高层住宅及其人防地下室的发展能够更好的满足人们的有效需求。高层住宅及其附属人防地下室的暖通设计,主要涉及供暖和通风两个系统的设计内容。在实际工作中,暖通设计的工作与建筑能耗以及功能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关系。

参考文献:

高层住宅平面设计范文第15篇

关键字:结构体系、概念设计、原因、荷载、局部、使用性能、原则、阐述、系统、突变、地震作用、安全系数、刚重比、特征、共同作用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进行小高层住宅结构设计时,需根据住宅建造地点、平立面体型、层数因素,在满足结构安全性、耐久性、舒适性要求的前提下选用合理的结构体系来进行设计。为保证小高层住宅结构安全性、降低建造成本,应该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设计。首先介绍下小高层住宅结构概念设计的过程:设计人员在结构选型、结构布置、分析计算、截面设计过程中,会遇到细部处理的种种问题,此时设计人员会分析各个类型的原因并结合建筑工程结构设计的一般规律,以获得正确、方便、可靠的处理方法。概念设计与传统设计有很多不同之处,即使建筑物布置方案与所受荷载作用相同,也会有不同的分析方法。由于不同的设计人员会有不同的设计思想,在局部处理方面,也会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强调概念设计的重要性,意在要求建筑和结构工程师在建筑以及结构设计过程中重视规范、规程有关结构概念设计的各项规定。工程设计不能沉陷于单纯计算的误区,对于结构不规则、整体性较差的工程,只凭借现行一般的设计思想和水平,很难保证小高层住宅结构的安全性以。

小高层住宅结构的概念设计可分为两大类,一是构造性概念设计,二是整体性概念设计。构造性概念设计应该秉承结构设计的“四强四弱”原则,为把结构建设成为一个优良的抗震、抗风系统,需要在施工图阶段进一步加强结构的构造措施。整体性概念设计是把整体结构空间系统简化为杆件连接系统,结合荷载以及系统的几何体系,分析并计算每一部位的受力状态。举一个例子加以阐述,比如说将整个系统视作一个刚体,那么可以求出底层以及基础的承载力。把系统分割成许多子系统,计算杆件受力的受力情况,这样就可以求出楼层梁板的内力。

小高层住宅结构的规则性以及均匀性

小高层住宅结构的平面布置应该是简单、规则、对称的布置方式,只有这样,结构在不确定因素作用下,才会有直接和明确的传力路径。小高层住宅结构的规则性主要包括平面、立面是否规则。均匀性主要是指平面、立面结构构件的布置以及刚度分布是否均匀,是否合理。结构的薄弱部分容易产生过多、过于集中荷载超限等问题,会影响结构的使用安全。所以小高层住宅结构的布置,应避免刚度、传力路径、承载能力的突变。平面规则、结构布置均匀的小高层住宅能够使各子结构重新分布内力,有利于防止薄弱的结构过度变形,造成安全隐患。

小高层住宅结构设计的控制目标

在外部力量作用下,地震作用对小高层住宅结构影响最大。下面通过地震作用对小高层住宅结构的影响,介绍结构设计的控制目标。水平地震的作用是双向的,结构布置应使结构能够抵抗任意方向的地震作用。在一般情况下,应使结构沿平面两个主轴方向具有足够的刚度和抗震能力。风荷载以及地震作用下水平位移的极限值是判断结构抗震是否达标的主要标准。在结构的震动变形、自振周期、地震作用、风荷载、雪荷载影响下,建筑物底部所受剪力以及总弯矩是否在可控范围之内,是建筑物是否安全的判别标准。有些设计人员为增加结构安全性,会过大增加构件截面尺寸,超量配筋,加大安全系数,这种做法不能在根本上提高结构安全性,有可能会造成脆性破坏,也会大量浪费材料,造成工程成本大幅度提高。小高层住宅结构的刚度选择既要减少地震作用的影响,也要避免结构变形超过限值。结构应具有足够的抗扭刚度以及抵抗扭转振动的能力。现有的抗震设计中没有考虑地震在地面运动的扭转分量,所以在概念设计中应注意提高结构的抗扭刚度以及抵抗扭转振动的能力。若是考虑的结构刚度过低,在荷载超负荷作用下,结构变形过大,轻者影响使用功能,重者结构破坏,殃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建议对小高层住宅刚度取值μ/H=1/2500~1/3500,刚重比控制在10至15之间,周期约为层数的0.06~0.08倍之间。在结构扭转的控制方面,考虑到偶然偏心影响,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层间平均位移比值应小于该住宅层高度的1.2倍,也应小于住宅层高度平均值的1.5倍,对于住宅的顶层可以不用考虑。

3、小高层住宅结构的整体性

小高层住宅结构的楼盖可以视作水平隔板,他不仅可以将惯性力聚集并传递给各个竖向抗侧力子结构,还可以使这些子结构能够共同承受地震作用,特别是当竖向抗侧力子结构布置不均匀、布置复杂或者抗侧力子结构水平变形特征不相同时,整个结构需要依靠楼盖来使抗侧力的子结构共同工作,所以小高层住宅结构的楼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4、小高层住宅结构剪力墙设计

小高层住宅的剪力墙结构具有侧向刚度大,结构整体性优越、抗侧力性能佳,另外空间内没有过多的梁柱等影响空间布置的构件,所以空间布置比较容易、比较方便。剪力墙的受力、变形特征,类似框剪结构,但相对于框剪结构,剪力墙在房间内部布置、刚度分配方面更加合理,所以在小高层住宅设计中比较常见。下面介绍剪力墙的布置:剪力墙的布置应该均匀合理,整个建筑物的质心与刚心应该趋向于重合,且两向的刚重比数值相差不大。剪力墙特点是平面内刚度以及承载力都很大,但平面外相反。当剪力墙与平面外方向的梁连接时,会造成墙肢平面外弯矩产生,所以当楼面主梁搁置在剪力墙时,应在剪力墙相应位置增设暗柱。

构造措施中的概念设计

通过以往震害情况以及其他工程质量事故的分析,发现在结构设计中计算分析只能保证建筑物在地震、静力荷载作用下整体安全性,但是很难避免不确定外力对结构局部造成的破坏。建筑物附属部分以及墙体倒塌等现象,都表明简单的计算不能满足工程的安全需求,基于此种原因,在小高层住宅结构设计中,应多考虑一些必要的构造措施。

根据小高层住宅的建造地点、平立面体形、层数等因素,在满足结构安全性、使用性、耐久性与舒适性等要求的前提下采用合理的结构体系。设计人员要严格按照设计规范要求,在满足结构安全前提下,尽量优化设计方案,节省工程成本。

黄晓亮 小高层住宅剪力墙设计的注意事项【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NO.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