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护理质控体系范文

护理质控体系范文

护理质控体系

护理质控体系范文第1篇

【关键词】质量控制体系;医院护理;护理安全管理;消毒隔离管理

护理质量高低主要取决于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更依赖于医院整体护理管理方法是否科学、规范、有效[1]。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可以很好地构建出一个层次分明、责任明确、全员参与的科学管理方法[2-3]。从过程质量控制到结果性质量控制,持续跟进,从体系中反映出患者在治疗、检查、护理工作中存在诸多问题,用制度约束全体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使护理质量不断提高[4]。本研究旨在观察、评价、分析质量控制体系建立在医院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为医院护理安全管理与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与借鉴。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纳入条件:护理人员知情同意;工作年限1年以上;无感染性疾病,无心脑血管、肝肾系统等严重疾病;剔除护生、规培生。根据以上条件,选取2018年7月—2019年6月医院未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前的护理人员200名作为对照组,2019年7月—2020年6月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后的护理人员200名作为实验组。对照组:男9名,女191名;年龄18~52岁,平均24.94±4.67岁;工作年限:1~34年,平均6.42±4.21年;职称:初级职称143名,中级职称54名,高级职称3名;学历:专科117名,本科83名;科室:外科57名,内科53名,妇科37名,产科31名,儿科22名。实验组:男11名,女189名;年龄:19~51岁,平均25.03±4.57岁;工作年限:1~30年,平均6.41±4.00年;职称:初级职称140名,中级职称56名,高级职称4名;学历:专科110名,本科90名;科室:外科60名,内科54名,妇科36名,产科27名,儿科23名。两组护理人员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对照组有效考评人数195名,实验组有效考评人数192名。

1.2管理方法

1.2.1对照组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前,每季度根据护理查对制度、安全用药管理、无菌物品管理、医疗废物管理、环境管理、急救物品管理、护理技术达标率及患者满意度对各临床科室护理工作进行检查、反馈及整改。

1.2.2实验组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制订质量控制方案及修订质量控制考评标准。①成立院护理质控组。由护理部正、副主任任组长,成员由科护士长及护理部干事组成,负责全院护理质量标准修订及完善,以及全院护理质量检查及护理质量控制措施,并追踪监督实施效果,促进全院护理质量的提高。②各科成立护理质控组。由护士长任组长,护理组长、责任护士为成员,根据医院护理管理总体要求,结合本科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病区管理制度、措施、工作指引;对本科室的护理质量进行自查,做好日常动态检查和全面质量管理,每月进行汇总分析并记录于“护士长管理工作记录本”;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改进护理流程;对本科室的质量指标做好统计、分析评价,每月一次报护理部。③个人质量管理。全体护士是护理质量的操作者,是自我管理责任人,必须树立正确的质量管理理念,明确个人岗位职责,确保护理质量是整体质量基础。主要职责:按照医疗法规、规章制度的要求,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严格遵守护理常规和操作流程,按护理质量标准做好自我管理,自查、自纠,不断提高护理质量,使各项工作符合质量要求。④科室质量管理。护理组长每班检查,护士长每天检查,及时发现日常工作缺陷、安全隐患,并动态记录于“科室三级质控登记本”,及时改进,消除隐患。⑤院部质量管理。护理部、质控小组人员日常随机检查各临床科室护理质量情况,每季度对各护理单元进行全面护理质量检查。⑥质量控制分析反馈。科室质控小组每月进行一次科室质量分析,对科室护理工作存在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提高护理质量。护理部日常检查及季度全面护理质量考评完成后针对存在问题逐项提出整改意见,由所在科室护士长落实整改。将各检查结果汇总,形成全院护理质量情况分析,对普遍性问题进行PDCA循环管理,落实整改并追踪整改效果。

1.3观察指标

(1)护理安全管理评分:包括护理查对制度、安全用药管理2项,每项100分,得分越高,管理质量越高。(2)消毒隔离管理评分:包括无菌物品管理、病区医疗废物管理、病区环境管理3项,每项100分,得分越高,管理质量越高。(3)急救物品管理、患者满意度:每项100分,得分越高,管理质量及服务质量越高。(4)护理技术达标率:由护理部统一制定考核手册对相关人员进行考核,最后统计每名护士护理技术达标率,达标率越高护理技术越好。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安全管理评分比较

对照组的护理查对制度、安全用药评分低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消毒隔离管理评分比较

对照组的无菌物品管理、医疗废物管理、病区环境管理评分低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急救物品管理、护理技术达标率、患者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的急救物品管理、护理技术达标率、患者满意度低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护理质控体系范文第2篇

【关键词】质量控制体系;医院护理;护理安全管理;消毒隔离管理

护理质量高低主要取决于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更依赖于医院整体护理管理方法是否科学、规范、有效[1]。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可以很好地构建出一个层次分明、责任明确、全员参与的科学管理方法[2-3]。从过程质量控制到结果性质量控制,持续跟进,从体系中反映出患者在治疗、检查、护理工作中存在诸多问题,用制度约束全体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使护理质量不断提高[4]。本研究旨在观察、评价、分析质量控制体系建立在医院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为医院护理安全管理与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与借鉴。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纳入条件:护理人员知情同意;工作年限1年以上;无感染性疾病,无心脑血管、肝肾系统等严重疾病;剔除护生、规培生。根据以上条件,选取2018年7月—2019年6月医院未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前的护理人员200名作为对照组,2019年7月—2020年6月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后的护理人员200名作为实验组。对照组:男9名,女191名;年龄18~52岁,平均24.94±4.67岁;工作年限:1~34年,平均6.42±4.21年;职称:初级职称143名,中级职称54名,高级职称3名;学历:专科117名,本科83名;科室:外科57名,内科53名,妇科37名,产科31名,儿科22名。实验组:男11名,女189名;年龄:19~51岁,平均25.03±4.57岁;工作年限:1~30年,平均6.41±4.00年;职称:初级职称140名,中级职称56名,高级职称4名;学历:专科110名,本科90名;科室:外科60名,内科54名,妇科36名,产科27名,儿科23名。两组护理人员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对照组有效考评人数195名,实验组有效考评人数192名。

1.2管理方法

1.2.1对照组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前,每季度根据护理查对制度、安全用药管理、无菌物品管理、医疗废物管理、环境管理、急救物品管理、护理技术达标率及患者满意度对各临床科室护理工作进行检查、反馈及整改。

1.2.2实验组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制订质量控制方案及修订质量控制考评标准。①成立院护理质控组。由护理部正、副主任任组长,成员由科护士长及护理部干事组成,负责全院护理质量标准修订及完善,以及全院护理质量检查及护理质量控制措施,并追踪监督实施效果,促进全院护理质量的提高。②各科成立护理质控组。由护士长任组长,护理组长、责任护士为成员,根据医院护理管理总体要求,结合本科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病区管理制度、措施、工作指引;对本科室的护理质量进行自查,做好日常动态检查和全面质量管理,每月进行汇总分析并记录于“护士长管理工作记录本”;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改进护理流程;对本科室的质量指标做好统计、分析评价,每月一次报护理部。③个人质量管理。全体护士是护理质量的操作者,是自我管理责任人,必须树立正确的质量管理理念,明确个人岗位职责,确保护理质量是整体质量基础。主要职责:按照医疗法规、规章制度的要求,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严格遵守护理常规和操作流程,按护理质量标准做好自我管理,自查、自纠,不断提高护理质量,使各项工作符合质量要求。④科室质量管理。护理组长每班检查,护士长每天检查,及时发现日常工作缺陷、安全隐患,并动态记录于“科室三级质控登记本”,及时改进,消除隐患。⑤院部质量管理。护理部、质控小组人员日常随机检查各临床科室护理质量情况,每季度对各护理单元进行全面护理质量检查。⑥质量控制分析反馈。科室质控小组每月进行一次科室质量分析,对科室护理工作存在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提高护理质量。护理部日常检查及季度全面护理质量考评完成后针对存在问题逐项提出整改意见,由所在科室护士长落实整改。将各检查结果汇总,形成全院护理质量情况分析,对普遍性问题进行PDCA循环管理,落实整改并追踪整改效果。

1.3观察指标

(1)护理安全管理评分:包括护理查对制度、安全用药管理2项,每项100分,得分越高,管理质量越高。(2)消毒隔离管理评分:包括无菌物品管理、病区医疗废物管理、病区环境管理3项,每项100分,得分越高,管理质量越高。(3)急救物品管理、患者满意度:每项100分,得分越高,管理质量及服务质量越高。(4)护理技术达标率:由护理部统一制定考核手册对相关人员进行考核,最后统计每名护士护理技术达标率,达标率越高护理技术越好。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安全管理评分比较

对照组的护理查对制度、安全用药评分低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消毒隔离管理评分比较

对照组的无菌物品管理、医疗废物管理、病区环境管理评分低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急救物品管理、护理技术达标率、患者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的急救物品管理、护理技术达标率、患者满意度低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护理质控体系范文第3篇

关键词: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心内科护理管理;应用

护理质量是医疗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系到患者的生命与健康,同时,也关系到医院的社会形象[1]。如何做到以患者为中心,使护理质量持续提高,保证护理安全,护理质量控制与规范管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自2013年2月开始,我科将三级护理质量控制体系运用到病区护理管理中,对病区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科自2013年2月开始实施护理质量控制管理体系。2012年2月~2013年2月我科设有床位54张,护理人员13名,均为女性;职称分布:主管护师2名,护师5名,护士6名;学历分布:中专2名;大专6名;本科5名; 2013年2月~2014年2月我科设有床位54张,护理人员12名,均为女性;职称分布:主管护师1名,护师6名,护士5名。学历分布:大专6名;本科6名;2年期间护理工作人员基本稳定,且护理人员所占比例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成立护理质量控制体系 建立由护士长、质控组长、质控成员共同组成的三级护理质量控制体系。护士长全面负责科室护理质量管理工作,成立4个护理质控小组,每组均有1名组长,组长由业务素质好、工作责任心强的护师或以上职称的护理人员担任,分别负责基础护理与危重患者的护理管理,护理文书质量及护理教学培训工作管理,专科疾病与健康教育管理,病区管理及急救药品、物品管理;质控小组成员根据护士的工作性质和个人能力进行分配。

1.2.2质量控制内容 严格按照卫生部颁发的《等级医院质量评审标准》及我院护理部护理质量考核标准作为我科护理质量控制的标准内容[2]。每项质量检查标准的满分均为100分,得分越高说明护理质量越好。质量控制内容共有4个组8个项目,包括基础护理工作与危重患者的护理,护理文书质量及护理教学培训工作,专科疾病护理与健康教育,病区管理工作及急救药品、物品管理。

1.2.2培训质控人员 组织质控小组成员共同学习质控标准内容,掌握质控方法、质量检查标准,明确工作职责。对分管的护理项目进行质量控制,做好质量控制分析,发现问题及时反馈,限期整改,做到持续改进解决问题,同时发挥护士自我控制的责任心,形成人人参与质量控制的工作氛围。

1.2.3质量控制方法

1.2.3.1护士长质控 护理质量管理必须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全过程及各个环节[3], 护士长将环节质量控制作为每日质量控制的重点,根据护理部管理要求及病区护理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年计划,月计划,周重点,日安排,掌握8项护理质量控制标准,并严格督查,每周根据护理工作重点抽查,每月组织质控组长按质量控制标准进行科室全面检查1次。每月对护士的护理工作质量进行考核,并与个人绩效奖金挂钩。

1.23.2科室质控组长质控 科室通过竞聘选出有一定临床经验、业务和管理能力强的护师作为质控组长。护士长将护理质量控制标准要求根据质控组长的个人能力和优势进行分配管理,要求每位质控组长掌握所分管护理工作质量管理标准和评分细则,对相关护理工作质量进行控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跟踪复查,持续改进,做出效果评价,质控组长真正做到了协助护士长督促、检查各项护理质量,成为护士长不可缺少的得力助手。

1.2.3.3科室质控成员质控 护士是质量控制的基础,也是护理质量控制的核心人员,要求每位护士从自身做起,严格落实岗位职责,确保工作质量,严格按照护理质量标准完成护理任务,保证做好自查自控,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责任,办事有标准,做事有依据,切实把好护理质量关,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

1.2.4进行护理质量控制分析 科室健立护理质量控制工作记录本,将护理部、护士长及质控组长及质控成员检查发现的问题汇总于质量控制工作记录本中,科室每月召开一次护理质量安全分析反馈会议,将质控结果向护士反馈,指出存在的问题,征求全体护士的建议和意见进行分析、讨论和总结,护士长对已发生的护理质量缺陷进行原因分析,对经常出现问题的环节提出警示,针对不同时段护理工作的特点提出各种注意事项,并制定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要求每位护士必读,及时了解科室质量管理动态,保障各项护理工作安全有序的进行。

1.3评价方法 将护理质量考核标准的各项指标所得分值汇总,分值越高表明护理工作质量越好。同时对患者的满意程度进行调查,了解我们的护理服务是否满足患者的需求,满足临床需求。

2 结果

我科成立三级护理质量控制体系经过1年多的运作,各项护理质量指标和患者满意率有了显著提高,保证了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并取得了较好地效果。

2.1成立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前后护理质量得分比较 2012年护理质量检查得分结果(成立前)与2013年的护理质量检查得分结果(成立后)进行比较。见表1。

2.2成立护理质量质控体系前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综合满意率比较 见表2。

3 结论

3.1建立科室护理质量控制体系迅速纠正偏差,确保护理安全 通过检查、考核与反馈,对现存的及潜在的问题,科室能够及时掌握,迅速纠正偏差,避免和杜绝了护理缺陷及差错的发生,纠正了护理事故的隐患,确保护理工作安全,所以近2年来我科无重大差错事故发生。

3.2建立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提升护理质量 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是提升护理质量的关键,在护理工作中一线护士是具体实施者,每天与患者近距离接触,最容易发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因此,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是确保护理质量提升的重要保障[4]。建立护理质量控制体系使质量管理由护士长个人管理转变为全体人员共同参与的管理,让每位护士承担一定的质控任务,充分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增强安全意识和管理意识,发挥主观能动性参与质量控制,改变过去护士被动接受检查、消极忙于应付的传统现状,主动发现问题,主动纠正问题。本文的实践结果证明,建立科室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后,护理人员除按质按量完成本职工作外,主动参与质量控制,发现问题积极改进,工作中有据可依,贯彻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护理质量检查得分显著提高,如表1所示。

3.3建立科室护理质量控制体系提高患者满意度 三级护理质量控制在实施过程中,注重质量的自我控制和逐级控制,规范了护士的护理行为,保证了各项制度及护理措施的有效落实,减少了护理纠纷。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作为护士考核的主要依据,与奖金挂钩,促使护士加强责任心,时刻将患者是否满意、是否得到最佳护理作为衡量工作质量的标准,工作中与患者进行主动沟通,提供人性化服务,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本文的实践结果证明,建立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后,科室的患者满意度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如表2所示,这充分体现了护理质量控制的效率和护理服务质量的明显提升。

3.4建立科室护理质量控制体系有利于护理管理队伍的建设 设立质控组长是护士长的一种授权技巧,通过授权将管理质量由质控组长进行分块管理,减轻了护士长的部分繁重事务,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是一种发现和培养护理管理人才的有效途径。为护理队伍储备了管理人才,后备人才的成长对护士长起到了鞭策、激励的作用,使其认识到自己所面临的形势和挑战,促使其努力学习,积极进取,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4 结语

科室的护理质量控制体系为我科的护理质控提供了重要依据,指明了发展方向。提高我科的护理质量效果显著:实现了护理质控的科学管理,将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的PDCA循环理念很好的引入了护理质控之中,使其有了科学依据;护理质控体系充分调动和发挥每位护士的积极性和潜能。在我科,大到医嘱执行小到垃圾的分类清洁,都责任到人,提高了护理人员的质量意识及管理能力,主动参与质量和改革创新,提高了综合素质;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工作压力,激发了工作热情和兴趣,营造了积极向上的科室文化氛围;通过建立护理质量控制体系,我科实现了追求的梦想:一个温馨的环境,一个不出错的流程,一群满意的患者,一支优秀的队伍。

参考文献:

[1]黄芸,王章琴.质控小组在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实践与体会[J].吉林医学,2008,29(12):1014-1015.

[2]刘雅丽,刘秉芳,秦学玲.护理质量管理的方法及体会[J].家庭护士,2008,6(5):1390-1391.

护理质控体系范文第4篇

关键词:护理;护理质量控制;控制体系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5-0368-01

护理质量控制体系是指依据相关的护理管理标准,通过对护理活动有组织地调查分析,对护理质量作出客观的评判,是保证护理品质的重要措施?

1护理质量评价标准

护理质量评价标准是规范护理行为的重要依据,它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能够有效衡量护理质量的优劣,指导护士工作并反馈性指导实践,而建立护理质量评价标准是护理质量管理的关键环节,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的保证?

2008年原卫生部出出台《医院管理评价指南》,要求有基础护理?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建立可追溯机制,对护理质量标准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效果评价,并就护理质量考核标准及持续改进方案做出明确规定,有效指导了全国各地医院护理质量标准的制定?

2护理质量评价指标

国内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一般包括护理工作质量指标和工作效率指标,护理工作质量指标包括患者满意度,基础护理合格率,特级?一级护理合格率,危重病人护理合格率,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急救物品完好率,消毒隔离合格率,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年压疮发生率,患者意外发生率(跌倒?坠床);工作效率指标包括床位使用率,床位周转率,平均住院日,择期手术患者术前住院日,院内感染发生率,单病种病人住院费用,护理总时数,各类护理人员的配备等?

3护理质量评价方法及形式

目前,我院大部分医院护理质量评价主要通过三级或二级护理管理组织进行?

新一轮的等级医院评审中引入过程管理方法学的理念,强调以患者为中心,对患者在整个医疗系统内的诊疗护理经历进行追踪,以面谈?查阅文件等方式对各种护理制度与流程的制定落实程度?护理服务连贯性及学科综合服务能力进行现场评价,重视对系统的改进,使管理者清理护理过程的薄弱环节,从根源上彻底解决问题,达到优质护理的目的?

4护理质量评价结果分析

随着现代护理管理的科学化和信息化,许多质量分析方法在护理质量评价结果分析中得到较好的应用?其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是等级法,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护理质量标准,设计标准表格式的评价量表,并将每项标准设立分值,将所得分值相加,评分越高,质量越好?

5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PDCA循环理论作为质量管理活动的一种科学工作程序,已广泛应用于护理管理领域?近年来,许多医院启动品质圈活动,用质量持续改进的方法进行护理问题的查找和改进,并已取得较大进步?

6建议

随着优质护理服务的深入开展,护理专业内涵不断深化,护理工作范畴不断扩大,建立一套科学?公正的优质护理服务标准体系,成为促进护理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

6.1评价标准注重护理专业内涵

现阶段对护理工作的要求不再机械地执行医嘱,而是以满足患者需求为导向,为其提供连续?专业化?个性化的护理,不仅要帮助患者恢复健康,更要注重其生活质量的提高?因此,护理质量控制标准须从患者需求出发,改革护理管理模式,促进专业内涵提升?

6.2应用追踪方法学进行质量评价

追踪方法学的运用可以增加护理人员的质量控制意识,加强细节管理,形成动态循环,可以使护士关注到护理过程中的每个细节,并根据患者需要不断完善,促进医院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不断提升护理质量及护理管理水平,真正做到让患者受益?

6.3运用质量管理工具进行质量评价与持续改进

护理质控体系范文第5篇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8-147-2

护理工作具有持续性、动态性、直接性和具体性,护士与患者接触时间长,任何一项操作执行不当均可影响患者安全,发生护理不安全事件。随着临床医学发展,高新技术应用,也使护理工作的难度和风险增高,使护理人员出错机率相对增加[1]。如何防范护理差错和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护理安全,我院自2008年1月实施护理质控体系以来,有效的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通过两年多的临床实践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2006~2007年与2008~2009年护理差错发生情况对比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1月~2009年12月各科室上报护理部的护理差错进行统计,其中2006~2007年137例,2008~2009年56例,共计193例。全院现有护士269人,职称:护士113人,护师107人,主管护师49人;学历:中专110人,大专97人,本科62人;工作年限:5年以下112人,6~10年65人,11年及以上92人。16个科室归纳为五大类科室:内科科室4个,手术科室3个,门急诊ICU3个,感染性疾病科4个,功能科等其他2个。

1.2方法

对2006~2007年与2008~2009年开展护理质控体系前后护理差错193例进行对比分析,对护士工作年限、学历、职称、发生原因及科室分布等方面进行统计。

1.3差错分布及发生原因

差错分布:打错针发药错;漏治疗漏处理;处理医嘱有误;操作有误;标本采集有误;护理措施不到位;热疗时患者灼伤。发生原因:查对不严格;专业知识基础差水平低;巡视不及时主动;责任心不强;违反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

2结果

2.1低(工作年限、学历、职称护士)与护理差错发生率高。

2.2护理差错发生与科室护理人员思想重视有关。

2.32006~2007年与2008~2009年护理差错比较,见表1。

2.42006~2007年与2008~2009年护理差错发生原因比较,见表2。

3分析与讨论

3.1加强护士队伍建设,提高护理水平

护理差错的发生与护士的工作年限、学历及职称密切相关,工龄2~5年占40.9%,中专占50.8%,护士占44.5%。由于护士工作时间短、经验少、学历低,专业知识欠缺,技术水平不过硬。有的新护士专业思想不牢固,工作责任心不强,更容易发生差错。为此,应制定和完善护士岗位职责,优化工作流程,提高技术要求,使护士工作有章可循。抓好新护士岗前培训及专业技术培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鼓励和支持护士积极参加提升学历教育,加强护士“三基三严”训练,促进护理工作理论与临床实践的协调同步发展。

3.2完善护理规章制度,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感染科护理差错发生率较其他科室高(占32.6%)。我院是一所以收治传染性疾病为主的综合医院,感染科多收治一些慢性传染性疾病的患者。有的护士图省事,简化操作步骤,凭习惯与经验进行护理操作,缺乏耐心查对,巡视患者不主动,导致差错发生。应针对不同科室护理工作的特点,制定和完善护理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护理操作,加强质控检查的力度,督促护理人员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3.3加强环节质量控制,规范护理操作流程

表1、表2显示,护理差错的发生主要在环节质量上,因此应加强环节质量控制,规范护理操作流程,护理质量监控是减少护理质量偏倚的基本保证[2]。自2008年1月实施护理质控体系以来,护理差错较开展前减少了81例,下降率为59.1%。我们主要从五个关键入手:关键病人(急危、新入、手术前后);关键护士(实习、新上岗、情绪波动);关键时间(节假日、夜班、交接班、检查治疗前后);关键环节(病情观察是否仔细认真、是否随时报告、执行医嘱是否到位);关键地方(治疗室、各重点科室)。合理配备护理人力资源,开展人性化管理,建立差错事故登记及上报制度,对发生的差错与缺陷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并制定防范措施。同时建立后勤保障系统,使护士从非专业性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服务于患者。

4小结

实施护理质控体系,能有效的防范护理缺陷的发生。重点应抓好3个环节:①做好前质量控制,即制定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职责、质量标准、操作规程和各种安全防范应急预案,其重点在于预防问题的发生,而不是在事后进行检查和补救;②重点抓好环节质控,落实各项质控措施,督促严格执行各项制度、规程、标准等,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种问题;③重视终末质控,它虽然不能预防差错的发生,但更能评价护理的整体效果,促进永久和根本性的质量改进。

参考文献

护理质控体系范文第6篇

【关键词】 医院; 全面质量管理; 质量考核; 护理质量; 质量控制

建立科学、合理、规范、有序的考核机制,在医院开展全面质量安全管理考核,强化医院质量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医院内部约束机制,构建结构合理、运转高效和监管有力的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对全院各级各类人员和科室进行严格考核,强化职工质量意识,对于确保医院正常工作秩序,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医院健康、有序、持续发展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将护理质量管理纳入医院全面质量管理考核体系中,促进护理工作发展。本院在此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1 开展医院全面质量管理考核工作的目的、意义

开展全面质量管理考核是医院发展的既定目标。以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切实履行“以患者为中心”的办院宗旨,结合三级甲等医院、医院管理年活动的规范性要求,结合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的实施,结合医院质量控制和日常管理的实际情况和医院发展目标,在医院开展全面质量安全管理考核,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在整合及优化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的基础之上,形成一种难以被模仿的、优于竞争对手的能力[1]。在医院开展全面质量安全管理考核,强化医院质量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医院内部约束机制,提高医疗护理工作质量,推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实现从经济目标管理向全面质量管理的转变,打造硬件过硬、技术过硬、服务过硬、老百姓认可的医院,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打好基础,谋取医院跨越式发展,有效促进医院的全面建设,

2 医院全面质量管理考核体系与护理质量控制

2.1 考核体系 按照《全面质量管理考核方案》,制定《党支部、共产党员管理考核办法》、《科室一般工作人员考核指导意见》、《单项奖奖励办法》及《二十五项质量管理考核标准》等多个配套文件,健全考核组织,以月考核、季考核、半年考核和年度考核等不同的形式进行考核,评分办法按照医疗、医技、职能、后勤科室四个系列分别排序,各项考核标准按权重进行评分。根据考核结果对各科室进行奖惩排序,并作为科室及个人年终评先选优的依据。以“全面质量管理”为切入点,在全院上下开展全面质量管理考核工作,以评促建,全面促进医院管理和医疗质量持续改进[2]。做到了职责明确、指标清晰、量化评分,动态考核,综合评定,分类计酬。为了实现医院管理的既定工作目标,完善了质量安全管理考核组织体系,设立二十三个专业考核组,护理质量考核是其中一个重要的专业考核组。

2.2 考核标准 护士进行各项工作的标准是护理核心制度,也是护理行为的法律保障,给护士清晰、明确的指引,利于护理工作安全、有效和高效。作为临床护理人员,只有正确认识护理核心制度,并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才能保证医疗护理质量和安全,以优质的服务达到患者满意[3]。现代护理管理应具有科学的计划性,可测量的质量考核标准及全面质量管理措施,有效地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运用管理艺术,实现管理零缺陷,资源零浪费,环境零障碍,员工零抱怨,服务零距离,患者零遗憾。最终达到满意的结果,即患者满意、领导满意、医生满意、护士自己满意[4]。制定完善的护理质量考核标准,完善护理质量考核机制,强化制度是保障医疗护理质量的关键。根据护理核心制度内容制定出具体的护理质量考核标准26项。分为护士形象标准;护士文明规范服务标准;基础护理质量标准;分级护理质量标准;危重患者护理标准;病房管理质量标准;治疗室质量标准;换药室质量标准;急救药品与急救物品管理质量标准;健康教育质量标准;护理记录单质量标准;护理表格书写质量标准;护理站、更衣室、库房质量标准;护理管理质量标准;重症医学质量标准;急救质量标准;婴儿沐浴室质量标准;产房质量标准;新生儿监护室质量标准;手术室质量标准;供应室质量标准;血透室质量标准;门诊护理质量标准;介入导管室质量标准;预防保健质量标准;优质护理服务病房质量标准,共计26项标准,涵盖了护理工作的全部内容,考核标准具体可操作性强,使护理人员行为有规范,工作有要求,奖罚有措施,提高了护理人员工作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2.3 考核方式 护理质量考核方式由每月护士长分组大质控、护士长夜查房、护理质量管理委员成员季度考核完成。月考核大质控由全院护士长每月按照护理质量控制标准分组进行检查考核,分急救品物品,出院病历,护士形象,护士文明规范服务,护理站、护士更衣室、护士长库房;特殊科室管理;病房管理;护士长管理;优质护理服务落实情况;健康教育口服药;治疗室、换药室;皮肤管理小组;在院护理文件书写;院内感染控制组。各质量控制检查考核小组按时完成考核任务,由护理部汇总后,每月20日前将考核结果以打分的形式交全面质量管理考核办公室;护士长夜查房由每天值夜班的护士长按照标准进行质量控制打分;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每季度组织委员会护理专家对护理工作进行考核分析。全院23个专业考核组将考核结果报医院全面质量管理考核办公室计分汇总,每月对考核结果认真分析,经考核领导小组审批后,在全院进行公示,对扣分及奖惩情况进行点评,每月《质量控制信息简报》,并按照考核方案及考核标准将考核结果报财务科兑现奖惩,年终汇总给科室排序,作为当年评优评先的依据。医院全面质量安全管理考核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提高,对落实优质护理起到了积极作用,推动了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3 讨论

医院管理模式是按照医院工作客观规律,运用管理学和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医院工作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活动,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发挥医院的整体功能[5],将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渗透到临床实践的全过程并使之常态化,有效提升了医疗服务的内涵质量,使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稳步增长[6]。医疗质量是临床医疗的中心工作,医疗质量管理体系不仅包含医疗过程的质量管理,而且还包含医疗服务环节的各个方面[7]。在考核工作中,院领导高度重视,把开展全面质量考核工作作为医院的中心工作。为了保障工作的顺利开展,医院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其他院领导为成员的考核领导小组,并成立了以副院长为主任的考核办公室,具体负责起草医院全面质量管理考核方案及相关措施,并组织实施。建立了多部门质量管理协调机制,设立了二十三个专业考核组织。护理质量考核组织由护理专家组成,在护理质量控制过程中依据护理质量考核标准,完成全院护理质量考核工作,护理质量考核在科室评分奖罚排序过程中占0.25的权重,占有较大权重,体现出医院对护理工作的重视程度。采取一系列护理管理措施,确立建设目标,创新服务理念,狠抓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树立护士品牌形象,实行人性化护理服务,规范护理服务行为等,有效地提高了护理管理水平[8]。

在全面质量安全管理考核文件制定及实施过程中,为保证全面质量管理考核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医院严把程序关,相继召开了院长办公会、院长办公会扩大会议、科主任护士长中层干部动员大会、职工代表大会等多次会议,进行研究、布署,讨论、通过考核方案,不断总结、修订方案,汇报进展,交流经验,召开全院职工代表大会进行审议,全票通过考核方案后,以红头文件形式印发到全院各科室,医院全面质量管理考核文件资料汇编到医院网站在全院学习落实,整个过程严谨而有序,为方案的实施奠定了基础。医院实行全面质量管理考核工作,全员参与,上下一心,考核部门严肃认真,被考核部门重视有加,考核工作公开透明,达到了预期效果,考核职能部门忙起来了,全院各科室动起来了,医院各项工作质量提高了,患者满意了,全面质量管理考核的目的达到了,医院要立足长远,健全机制,主抓落实,重在实效,推动考核工作的深入开展,护理质量管理考核为医院全面质量安全管理考核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PDCA循环是一种程序化、标准化、科学化的基本管理方式,对一个循环经验、教训的总结,不合理、不规范操作的纠正,改进措施的制定,再落实到下一个循环,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坚持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的科学循环,最终实现医院全面质量安全管理持续改进的总体目标,实现了由终末质量控制向环节质量控制的转变,由事后整改变成了事前防范,将结果控制转换成了过程控制,充分体现了现代医院管理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创新性[9]。此项工作的启动,护理质量考核组高度重视与全院各部门精诚合作,积极主动完成考核任务,做到了事前有计划、事终有结果、事后有反馈,真正做到行为规范,依法执业,形成上下同把质量关,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落实医院全面质量管理考核,以全面质量管理考核为抓手,以护理质量考核标准为准绳,促进护理事业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旭东,韩九娥,何光峰.创建医院特色文化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J].中国医学创新,2012,9(5):132-133.

[2] 刘庆忠,贺爱燕,李向红.强化质量完善服务构建和谐医院[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7,14(2):21-23.

[3] 张云霞.掌握护理核心制度保证医疗护理质量[J].中国医学创新,2012,9(5):56-57.

[4] 唐敏.护士长与现代护理管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3):105-106.

[5] 周舞.创新医院管理模式 提高医院工作效率[J].中国医药导报,2011,8(7):125-126.

[6] 刘世庆.浅谈本院医疗安全管理的实践与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3):75-76.

[7]梁铭会,马丽平.关于我国医疗质量监管体系的探讨[J].中国医院 管理,2011,30(10):8-10.

[8] 李跃华.提升护理服务文化 提高护理管理成效[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56-57.

护理质控体系范文第7篇

【关键词】 实验教学;质量监控

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多要素、多形式、多层面、范围广泛的综合作用体系,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等。学院对《护理学基础》实训课进行改革,通过改变传统的示教练习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并结合教学质量监控制度、教学信息反馈、电子监控装置等来有效的提高实验课的教学质量,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完善、落实实验教学质量监控制度

1.1 建立实验教学管理制度 规章制度是科学管理的规范,科学合理的实验教学管理制度,对规范教师和学生在实训教学过程中的行为,保证实验教学有序地进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院根据护理专业自身的特点结合实验教学的实际,及时修订完善了一系列实验教学管理制度如“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实验达标考核制度”等,使管理有章可循,有章可依,避免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同时加大执行落实制度,使实验教学科学、高效的运行。

1.2 建立实验教学环节质量标准 学院制定了实验教学各个环节的质量标准,并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了《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指导书。自编《护理学基础实训课指导》,对四十五项护理技术操作以流程图的形式展示出来,并注有操作重点、难点。教师按照质量标准来监控教学,促进实验教学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

2 建立实验教学质量监控指挥系统

2.1 建立学院教学督导委员会 学院教学督导委员会对学校的实验教学管理进行全方位督导,督查过程中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保障实验教学质量。

2.2 成立二级学院教学督导组 保证二级学院实验教学和质量监控工作的正常运行。通过贯彻、落实学院教学督导委员会的工作安排,并制定、实施、评估、督导本院教学质量监控方案。深入教学一线,了解教师授课情况、学生学习情况,并针对性地提出建议。

2.3 发挥教研室的教学督导作用 护理技能教研室负责《护理学基础》的授课。因此,教研室主任负责督导本教研室教师的实验课操作,通过定期检查实验教学,深入一线听课等方式,保障实验教学质量。

3 立体化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

3.1 教学检查 学院每学期都分别在期初、期中、期末开展实验教学质量检查,对实验课的开课准备、教学运行、考核方式、作业答疑、实验报告批改等方面进行检查。

3.2 督导反馈 学院教学督导委员会、二级学院督导组、教研室都会进行不定时深入实验室一线进行听课、检查实验教学的运行情况,通过督查教师的示教讲解、学生操作练习来监控实验课的教学质量,对于教师突出反映的问题当面进行反馈指导,有效的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授课质量。

3.3 学生评议 每月都召开学生信息员工作会议,下发评教表格。学生对《护理学基础》实验课的开课情况、准备情况、课程进度、实验教学内容方法及组织情况;教师的工作态度、示教讲解、实验技能、教学水平、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反馈。督导专家根据反馈结果进行听课论证,评议成绩将存入教师个人档案,作为评聘、工作考核和奖惩的参照。

3.4 达标考核 采取护理操作逐项达标制度,制定出每项操作的考核标准。即每项操作示教练习纠错考核,考核内容为操作前准备、护士素质、操作流程、护理效果、护患沟通等方面,每项操作均有时间要求。如果学生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或者操作不规范,将视为不合格进行第二次达标。最终,每项达标成绩的平均分计入该门课程的期末考试成绩中。

3.5 操作比武 为检验学生实验操作技能掌握的程度,每年度都会举办操作比武。每个班级选出三名学生代表,对所学的基础护理操作进行抽签考核,学生考核的平均分作为教师实验课教学质量的评价之一。

3.6 安装监控示教装置 监控示教装置由监控录像系统、电视系统和程控电话系统组成,具有监视、录像、示教、对讲、广播五项功能。监控录像系统能监视各操作室的整体情况。教师通过遥控摄像装置来寻找需要的场景,同时可以录制这些操作,督导专家可直接在监视器上观看教学操作,学生可通过电脑来对教师操作进行回顾性的复习。

《护理学基础》实训课教学质量的高低关系到学生今后进入临床工作后基础护理操作技能的水平。因此,对实验教学质量实施有效的监督、检查、评价和指导,不断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才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实践创新型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张莹,陈艾华,阳璞琼,构建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研究与实践,2011(4):44-46

[2]张钦凤,李伟,徐惠等,高校实验教学质量监控机制的研究,中华医学教育论坛,2008(12):99-100

[3]叶国英,监控示教装置在护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卫生职业教育,2005(8) :11

作者简介:

护理质控体系范文第8篇

    论文摘要:实验实训是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其中的实验教学占总学时的50%以上。加强实验教学,建立科学、合理且行之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保障机制,培养出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护理人才是十分必要的。 

    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多要素、多形式、多层面、范围广泛的综合作用体系,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等。学院对《护理学基础》实训课进行改革,通过改变传统的示教练习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并结合教学质量监控制度、教学信息反馈、电子监控装置等来有效的提高实验课的教学质量,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完善、落实实验教学质量监控制度 

1.1 建立实验教学管理制度 规章制度是科学管理的规范,科学合理的实验教学管理制度,对规范教师和学生在实训教学过程中的行为,保证实验教学有序地进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院根据护理专业自身的特点结合实验教学的实际,及时修订完善了一系列实验教学管理制度如“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实验达标考核制度”等,使管理有章可循,有章可依,避免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同时加大执行落实制度,使实验教学科学、高效的运行。 

1.2 建立实验教学环节质量标准 学院制定了实验教学各个环节的质量标准,并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了《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指导书。自编《护理学基础实训课指导》,对四十五项护理技术操作以流程图的形式展示出来,并注有操作重点、难点。教师按照质量标准来监控教学,促进实验教学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 

2 建立实验教学质量监控指挥系统 

2.1 建立学院教学督导委员会 学院教学督导委员会对学校的实验教学管理进行全方位督导,督查过程中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保障实验教学质量。 

2.2 成立二级学院教学督导组 保证二级学院实验教学和质量监控工作的正常运行。通过贯彻、落实学院教学督导委员会的工作安排,并制定、实施、评估、督导本院教学质量监控方案。深入教学一线,了解教师授课情况、学生学习情况,并针对性地提出建议。 

2.3 发挥教研室的教学督导作用 护理技能教研室负责《护理学基础》的授课。因此,教研室主任负责督导本教研室教师的实验课操作,通过定期检查实验教学,深入一线听课等方式,保障实验教学质量。 

3 立体化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 

3.1 教学检查 学院每学期都分别在期初、期中、期末开展实验教学质量检查,对实验课的开课准备、教学运行、考核方式、作业答疑、实验报告批改等方面进行检查。 

3.2 督导反馈 学院教学督导委员会、二级学院督导组、教研室都会进行不定时深入实验室一线进行听课、检查实验教学的运行情况,通过督查教师的示教讲解、学生操作练习来监控实验课的教学质量,对于教师突出反映的问题当面进行反馈指导,有效的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授课质量。 

3.3 学生评议 每月都召开学生信息员工作会议,下发评教表格。学生对《护理学基础》实验课的开课情况、准备情况、课程进度、实验教学内容方法及组织情况;教师的工作态度、示教讲解、实验技能、教学水平、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反馈。督导专家根据反馈结果进行听课论证,评议成绩将存入教师个人档案,作为评聘、工作考核和奖惩的参照。 

3.4 达标考核 采取护理操作逐项达标制度,制定出每项操作的考核标准。即每项操作示教练习纠错考核,考核内容为操作前准备、护士素质、操作流程、护理效果、护患沟通等方面,每项操作均有时间要求。如果学生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或者操作不规范,将视为不合格进行第二次达标。最终,每项达标成绩的平均分计入该门课程的期末考试成绩中。 

3.5 操作比武 为检验学生实验操作技能掌握的程度,每年度都会举办操作比武。每个班级选出三名学生代表,对所学的基础护理操作进行抽签考核,学生考核的平均分作为教师实验课教学质量的评价之一。 

3.6 安装监控示教装置 监控示教装置由监控录像系统、电视系统和程控电话系统组成,具有监视、录像、示教、对讲、广播五项功能。监控录像系统能监视各操作室的整体情况。教师通过遥控摄像装置来寻找需要的场景,同时可以录制这些操作,督导专家可直接在监视器上观看教学操作,学生可通过电脑来对教师操作进行回顾性的复习。 

 《护理学基础》实训课教学质量的高低关系到学生今后进入临床工作后基础护理操作技能的水平。因此,对实验教学质量实施有效的监督、检查、评价和指导,不断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才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实践创新型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张莹,陈艾华,阳璞琼,构建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研究与实践,2011(4):44-46 

护理质控体系范文第9篇

论文摘要:实验实训是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其中的实验教学占总学时的50%以上。加强实验教学,建立科学、合理且行之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保障机制,培养出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护理人才是十分必要的。

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多要素、多形式、多层面、范围广泛的综合作用体系,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等。学院对《护理学基础》实训课进行改革,通过改变传统的示教练习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并结合教学质量监控制度、教学信息反馈、电子监控装置等来有效的提高实验课的教学质量,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完善、落实实验教学质量监控制度

1.1 建立实验教学管理制度 规章制度是科学管理的规范,科学合理的实验教学管理制度,对规范教师和学生在实训教学过程中的行为,保证实验教学有序地进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院根据护理专业自身的特点结合实验教学的实际,及时修订完善了一系列实验教学管理制度如“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实验达标考核制度”等,使管理有章可循,有章可依,避免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同时加大执行落实制度,使实验教学科学、高效的运行。

1.2 建立实验教学环节质量标准 学院制定了实验教学各个环节的质量标准,并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了《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指导书。自编《护理学基础实训课指导》,对四十五项护理技术操作以流程图的形式展示出来,并注有操作重点、难点。教师按照质量标准来监控教学,促进实验教学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

2 建立实验教学质量监控指挥系统

2.1 建立学院教学督导委员会 学院教学督导委员会对学校的实验教学管理进行全方位督导,督查过程中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保障实验教学质量。

2.2 成立二级学院教学督导组 保证二级学院实验教学和质量监控工作的正常运行。通过贯彻、落实学院教学督导委员会的工作安排,并制定、实施、评估、督导本院教学质量监控方案。深入教学一线,了解教师授课情况、学生学习情况,并针对性地提出建议。

2.3 发挥教研室的教学督导作用 护理技能教研室负责《护理学基础》的授课。因此,教研室主任负责督导本教研室教师的实验课操作,通过定期检查实验教学,深入一线听课等方式,保障实验教学质量。

3 立体化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

3.1 教学检查 学院每学期都分别在期初、期中、期末开展实验教学质量检查,对实验课的开课准备、教学运行、考核方式、作业答疑、实验报告批改等方面进行检查。

3.2 督导反馈 学院教学督导委员会、二级学院督导组、教研室都会进行不定时深入实验室一线进行听课、检查实验教学的运行情况,通过督查教师的示教讲解、学生操作练习来监控实验课的教学质量,对于教师突出反映的问题当面进行反馈指导,有效的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授课质量。

3.3 学生评议 每月都召开学生信息员工作会议,下发评教表格。学生对《护理学基础》实验课的开课情况、准备情况、课程进度、实验教学内容方法及组织情况;教师的工作态度、示教讲解、实验技能、教学水平、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反馈。督导专家根据反馈结果进行听课论证,评议成绩将存入教师个人档案,作为评聘、工作考核和奖惩的参照。

3.4 达标考核 采取护理操作逐项达标制度,制定出每项操作的考核标准。即每项操作示教练习纠错考核,考核内容为操作前准备、护士素质、操作流程、护理效果、护患沟通等方面,每项操作均有时间要求。如果学生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或者操作不规范,将视为不合格进行第二次达标。最终,每项达标成绩的平均分计入该门课程的期末考试成绩中。

3.5 操作比武 为检验学生实验操作技能掌握的程度,每年度都会举办操作比武。每个班级选出三名学生代表,对所学的基础护理操作进行抽签考核,学生考核的平均分作为教师实验课教学质量的评价之一。

3.6 安装监控示教装置 监控示教装置由监控录像系统、电视系统和程控电话系统组成,具有监视、录像、示教、对讲、广播五项功能。监控录像系统能监视各操作室的整体情况。教师通过遥控摄像装置来寻找需要的场景,同时可以录制这些操作,督导专家可直接在监视器上观看教学操作,学生可通过电脑来对教师操作进行回顾性的复习。

《护理学基础》实训课教学质量的高低关系到学生今后进入临床工作后基础护理操作技能的水平。因此,对实验教学质量实施有效的监督、检查、评价和指导,不断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才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实践创新型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张莹,陈艾华,阳璞琼,构建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研究与实践,2011(4):44-46

护理质控体系范文第10篇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护理质量控制体系由责任护士、护理组长、护士长所组成,共20名,最小年龄为24岁,最大年龄为35岁,平均年龄为(29.4±2.1)岁,包含3名副主任护师,3名护士长,护士14名。将2013年3月至2014年9月期间未实施护理质量控制体系期间的护理各评分和2014年10月至2016年8月期间实施护理质量控制体系期间的护理各评分进行比较。实施前后均选取我科室住院患者54例作为实施对象,患者年龄阶段为23-59岁,平均年龄为(43.5±1.2)岁。所选患者或护理人员,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1.2.1结构组成。所选20名护理人员,质量控制员由护士长兼任,组长为护士长,负责全面质量管理工作,各质量控制员由多名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等护士兼职,负责对危重患者和基础护理的护理管理、岗位职责、护理制度、护理文书质量、整理护理、护理业务学习状况、健康教育、病房卫生、科室消毒等质量控制工作[2-3]。1.2.2人员准备。科室所有护理人员需加强责任心的思想教育,同时将质量安全放在首位,加强法规、法律、质量安全等方面意识,让各护理人员均明确护理工作质量管理方式和标准,所有护理人员需明确各自岗位职责,并严格按照相应要求落实,及时发现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1.2.3质量控制内容。本次病区护理质量控制评价标准依据吉林省医院护理质量评价标准进行判定,满分为百分制,包含病房管理、护理安全管理、基础护理工作、危重患者护理、健康教育、消毒隔离、护理报告、护士综合素质等方面[4-5]。1.2.4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分级。一级:主要由责任护士负责,护理过程中,需严格落实医嘱,按照规范技术、护理制度、患者安全质量标准等规范落实护理工作,对各自所负责的患者给予全程管护,保证患者安全;二级:主要由护理组长负责,质控方式主要为:建立各流程,评价质控状况,以示范操作、床边交接、日常查房等来监管和指引责任护士工作质量,并监管护理执行工作[6]。三级:主要责任人是护士长,护理质控整体运作状况,保证正常运作,可以查房等方式对护理组长、责任护士等工作给予指导和帮助,必要时可评定质控模式[7],对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避免因操作失误,导致发生事故。1.2.5组织培训。所有护理人员均需接受与本次研究有关的培训学习,并对护理组长给予强化训练,另外,各护理人员需明确护理质量控制体系的各项实施方式和要求等。1.3指标判定。患者对本次护理满意度状况判定方式采用我院自主设计的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表,此问卷设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个选项,经我院相关专家多次指导修改而成,均排除和护理无关的一切因素所导致的不满意状况。1.4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3.0软件分析处理所得数据,用c2检验组间计数资料,数据采用(n,%)来表示,用t检验组间计量资料,数据采用(±s)来表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病区各指标评分状况。将实施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前后,病区护理安全管理状况、病房管理状况、基础护理工作质量、健康教育状况、危重患者护理工作、消毒隔离状况、护理综合水平、护理报告等方面,按区域患者数54例来考核,实施前明显低于实施后,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1:2.2护理满意度。比较实施前后患者对其满意度状况,实施前81.48%明显低于实施后96.29%,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护理质控体系范文第11篇

关键词:公路桥梁 养护质量控制

1公路桥梁养护质量管理现存在的问题

公路桥梁养护应当“百年大计,质量为本”。但近年来,一些公路桥梁管养单位质量意识淡薄、管理混乱、有章不循甚至无章可循,其不容忽视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第一:观念问题,部分公路桥梁养护者尤其是领导同志,对质量的重要性、综合性、艰巨性认识不足,没有贯彻“质量为本”的思想,未能真正意识到“只有质量效益才是永恒的”;

第二:制度问题,招投标制度不完善,一些企业靠“软件”揽到工程,凭“公关”通过验收;

第三:经费问题,质量管理经费严重不足,质量管理在公路桥梁养护工作中捉襟见肘、软弱无力;

第四:体系问题,公路桥梁养护质量的教育责任制等环节尚不完善,未能形成完整的质量系;

针对上述特点及问题,本文将从质量体系、质量控制、质量改进三个层面做出对策。

2公路桥梁养护质量体系建构

1.公路桥梁养护质量体系概述

公路桥梁养护质量体系是实施公路桥梁养护质量管理的组织结构、职责、程序、过程和资源。为了实施质量管理、实现公路桥梁养护的质量目标,必须建立、健全公路桥梁养护质量体系。公路桥梁养护质量体系由:①公路桥梁养护招投标体制;②公路桥梁养护质量教育;③公路桥梁养护质量责任制;④公路桥梁养护质量控制4部分构成。具体如下图1所示:

图1公路桥梁养护质量体系

2.公路桥梁养护招投标体制

(1)招标:对于公路桥梁荷载试验、公路桥梁维修工程、公路桥梁加固工程等技术含量较高、耗资巨大的养护项目,除国家重点课题另有安排外,均可面向社会招标,如图2所示:

图2公路桥梁养护(BM)招标程序

(2)投标:凡具备与公路桥梁养护工程等级相应资质,持有工商营业执照、经过交通部门批准记的施工企业、科研院所、咨询公司、养护企业等均可参与投标,如图3所示:

图3公路桥梁养护(BM)投标程序

3公路桥梁养护质量控制

1.控制与公路桥梁养护管理体系

可以将公路桥梁养护管理体系用更加直观的方式系即三维体系来表示。三维体系中三个坐标轴指明了BMM重点研究方向

M(资源):公路桥梁养护管理对象可浓缩为人、机、料、金、时、息6个资源模块;

W(技术):公路桥梁养护管理范围可集成为养、观、诊、断、修、治6个技术领域;

C(控制):公路桥梁养护管理保障可概括为质量控制、安全控制2个控制层面。

2.公路桥梁养护质量控制的依据

(1)养护规范:应严格遵循公路桥梁养护技术规范,未经主管工程师同意,不可引用其它标准。

(2)养护设计:应严格按照公路桥梁养护设计图纸、文件中的相关规定控制公路桥梁养护质量。

(3)合同条款:是养护规范与养护设计的法律保障,应在合同中对公路桥梁养护质量责任做出明确的界定。

有将养护规范、养护设计和合同条款三者结合起来作为控制依据,才能保证公路桥梁养护工程质量达到规定的水平。

3.公路桥梁养护质量控制的方法

公路桥梁养护质量控制的方法见图4:

图4公路桥梁养护质量控制的方法

4.公路桥梁养护质量控制三阶段

为了加强对公路桥梁养护工程项目质量的控制,明确各工程阶段质量控制的要点,可将公路桥梁养护质量控制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三个阶段:

(1)事前控制阶段:是公路桥梁正式养护前进行的质量控制,其控制重点在于养护准备工作,具体包括:组织准备、技术准备、物质准备、场地准备。

(2)事中控制阶段:是公路桥梁养护过程中进行的质量控制,其控制重点见图5:

图5公路桥梁养护过程质量控制流程图

(3)事后控制阶段:对公路桥梁养护的成果进行质量控制,公路桥梁养护工程质量评定及建档。

5.公路桥梁养护质量控制应注意的问题

公路桥梁养护质量控制的目标并不仅仅是事后发现问题,更应提前避免质量问题的发生;公路桥梁养护质量控制应重视合同等法律手段,合同需明确质量责任以免事后相互推诿;公路桥梁养护质量控制并非要花费巨资追求最高的质量,应处理好同成本、进度的关系。

4公路桥梁养护质量改进对策

公路桥梁养护质量控制是较为基础的质量管理,具有规范性和程序化的特点;公路桥梁养护质量改进虽然也受现有质量体系的约束,但其目标却是超越现状,即针对桥梁养护质量问题,采取各种措施,寻求突破,使公路桥梁养护质量得到提升。笔者尝试将PDCA环先进理念运用于公路桥梁养护,以解决质量问题、改进养护质量。桥梁养护质量管理工作集成为四个阶段,P(Plan计划)、D(Do实施)、C(Check检查)、A(Action处理),8个步骤,详见图6:

图6桥梁养护质量改进PDCA对策

在此基础上,要求各个管理单位进行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使质量管理标准、体系、操作过程、反馈、改进等各个环节都处于管理控制之下。

护理质控体系范文第12篇

随着社会对护理服务水平要求的日趋增高,护理质量控制已成为医院护理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由护理部领导的护理质量控制办公室定期对全院的护理质量检查评价,是目前质量控制的常用方法[1]。临床科室,是患者护理的第一线,护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每一位患者的治疗、护理的效果,单纯依靠护理部的质量控制工作,难以满足患者对护理质量的需求。因此,有必要在临床科室中建立一个全面的质量控制系统,对科室的护理质量进行监控。我科于2006年成立了科室质量控制系统,现将我们的实践和体会报告如下。

1 背景介绍

1.1 科室人员配置情况 我科为一综合性三甲医院的神经外科,病区开放床位70张,共有护理人员38名,其中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1名、护师6名、护士25名、助理护士5名。护理人员与床比例为1:0.47,由一名护长及2名护理组长负责具体管理。毕业4年内护士共有22名,占护士总人数57.8%,护理人员结构年轻化,缺乏临床经验,自律能力较差。

1.2 科室护理质量管理基本情况 科室病床收治率为100%~110%,特级、Ⅰ级护理患者占患者总数50%~60%,卧床患者占患者总数60%~70%,护理工作量大,护理人员但求尽快完成工作任务,对护理细节关注不足,另一方面,护士工作经验不足,只关注一些表面的现象,对患者的病情观察不到位,导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高,患者基础护理质量欠佳,存在护理人员消毒隔离意识薄弱、护理文件书写质量欠佳等情况。

2 科室护理质量控制系统的构建

科室建立质量控制系统,旨在加强质量管理,提倡全员参与质量控制[2],提高护理质量。

2.1 质控核心小组组建 挑选有三年以上工作经验,责任心强,工作经验丰富的护理骨干组成质量控制核心小组[3],由科室护士长管理,由护理组长、高级责任护士及质控员参与,根据组员的职称、学历、监床经验、工作性质等安排不同的质控任务,建立层级质量控制关系[4],(如图1)由上级对下级质量进行监控,下级对上级负责。

2.2 质量控制系统人员的分工 护士长:负责全面质量控制,负责布局和分配质控的任务,并对各子系统的质量进行定期监控。定期召开质控会议,分析存在问题及制定新措施等。

护理组长(高级责任护士):主要负责患者护理质量控制、支持系统质量控制及护理教育质量控制。

质控员:负责消毒隔离监测、仪器设备保养、护理操作考核培训、护理教育、护理文件书写等不同环节的质量控制。

初级责任护士、助理护士:接受质量控制小组成员的监督,保证护理工作按质量完成并及时向上级反馈存在问题(见图2)。

2.3 质量控制的工作流程 根据质量控制工作的需要,制定工作流程,由质控负责人每天(或每周或每月)进行质量检查,夜间质量控制则由夜班组长担任(夜班由当班的高年资护士担任夜班组长)。工作流程简介如下(见图3):

2.3.1 高级责任护士质控的工作流程 由高级责任护士每天查房,检查基础护理、危重患者护理、安全护理、健康教育、告知的落实,听取患者的意见,检查文件书写质量,协助解决疑难,护士长定期检查高级责任护士的工作。

2.3.2 护理组长质控工作流程 护理组长负责支持系统质量控制,护理组长每周对科室消毒隔离、环境卫生、安全、急救物品、药品、毒麻药管理、仪器设备管理、一次性用品、无菌物品、护理用具、被服供应等各环节进行检查,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制定新措施,并定期进行评价,针对存在问题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指导。

2.4 科室质量控制的评价。

2.4.1 科室质量控制评价标准 根据医院护理质量控制要求结合科室实际情况及患者的需要,确立科室质量控制指标,作为科室护理质量的评价标准,具体见表1。

2.4.2 质量评价流程 科室质量控制评价由护士长负责[5],患者护理质量是质控工作的重点,护士长每天(或隔天)检查患者护理质量的情况,记录质量问题,并对下级(高级责任护士、初级责任护士、辅助护士)进行指导。每月按科室质控标准对科室的护理质量进行评估,每季度对检查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并召开核心人员会议,汇报质控情况,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制定新的质控措施。

3 效果

建立科室质量控制系统后,2006年度及2007年度护理质量评价指标持续控制在目标范围之内,与2005年相比,质量指标呈逐步上升的趋势,患者对护士工作满意度增加,特级、一级护理、基础护理质量提高,消毒隔离、文件书写等方面质量改善,患者投诉减少,无发生护理差错。护理人员自律能力改善,能主动参与质量控制,见表2。

4 体会

4.1 建立科室质量控制系统,是医院护理质量控制工作的延伸

护理部领导的医院护理质量控制小组采取定期检查的方式,监控全院护理质量,但是由于受人力资源、及工作方式的影响,只能做到以点带面,难以全面反映护理工作的真实面貌,建立科室质量控制系统,则能达到对科室护理质量的全面监控,是医院护理质量控制工作的延伸。

4.2 建立科室质量控制系统,有利于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科室质量控制的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过程。持续质量改进是科室质量控制的核心[6],通过质量检查,发现护理工作中的不足,然后不断改进,从而使护理质量不断提高。

4.3 建立科室质量控制系统,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自我质量控制意识

通过质控检查,使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处于受监控的状态,通过教育使护理人员清楚质量控制的重要性,由被动接受质控,转变为主动参与自我质量控制[7]。

4.4 建立科室质量控制系统,有利于培养护理人员管理能力

质量控制过程,本身就是管理的过程,通过参与质量控制,护理人员沟通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进一步提高,能主动参与科室的管理。

5 小结

护理质量控制是护理管理工作的重点。质控的目的,并不是单纯追求质控指标的稳定,更重的是保证每一项护理工作的质量及安全。单纯靠护理部及护士长的力量,难以达到这一目的。参与护理质量控制是每位护理人员的责任。通过建立科室质量控制系统,健全科室质量控制机制,鼓励人人参与质量控制,对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江华容,廖健敏,彭敏.三级甲等医院护理质量控制办公室的建立.中华护理杂志,2007,42(10):923-926.

[2] 张华,朱卉敏.全员参与护理质量管理方法及效果探讨.护理研究,2006,20(2):541-542.

[3] 宁小玲,谢翠萍,潘彩梅.护理质量控制方法新进展.齐鲁护理杂志,2006,12(4).

[4] 黄英,杨雪平,陈丽珍.分层量化管理在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0):65-66.

[5] 赵美燕,田梓蓉,张杰.护士长护理质量自查效果评价.护理管理杂志,2007,7(7):19-20.

护理质控体系范文第13篇

一、资料与方法

1.背景资料

目前中医医院护理质量管理面临两个主要困难:(1)缺乏符合三级中医医院特色的护理质量评价体系:长期以来,我国中医医院一般采用同地区综合医院一致的护理质量评价标准,但存在一些不足之处:①中医护理特色不突出;②评价重点放在控制终末质量上,忽略了主动服务和可持续受益的指标评价;③评价内容大部分是技术指标,局限于对临床护理技术项目和临床护理流程评估,而忽略了护理对象的人本特性;④部分指标操作性差,不易达标[1]。(2)护理质量管理观念与社会期望值之间的矛盾: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群对健康需求的提高,护理人员帮助患者恢复健康的职责越来越重要,护理工作的社会价值也得到了普遍的认可,人们越来越重视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的质量。但目前质量管理的观念还没有成为全员的自觉行动,护理质量管理还处在一种被动状态,没有达到质量管理实现质量持续改进的目标。护理质量管理,特别是患者的基础护理质量与社会的期望还存在一定的差距[2]。

2.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依据“要素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评价框架体系理论,一级指标中选择护理管理体系、护理人力资源为“要素质量”指标,护理实践为“环节质量”指标,患者满意度、不良事件、护理效果为“终末质量”指标[3]。在文献回顾、专家访谈和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参照《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和《三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2年版)》、《临床护理实践指南2011版》的要求,结合中医医院护理工作实际情况,经15名专家对指标体系结构层次的合理性和完备性、指标目的独立性和准确性等作出评定后,形成了3个维度(要素、环节、终末)、7项一级指标、30项二级指标、98项三级指标的“中医医院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的框架。其中,一、二级指标主要内容是:(1)要素质量:①护理管理体系,包括医院护理服务理念、护理管理组织体系、护理管理制度与规范和护理信息系统。②护理人力资源,包括各级各类护士资质、护士数量与结构、护士教育与培训、护士考核与选聘和紧急状态下护理人力资源调配方案。③中医护理管理,包括中医护理常规、中医护理方案和中医护理临床路径。(2)环节质量:护理实践,包括护理质量管理实践、护理核心制度落实、护理工作职责落实、护理安全管理实施、护理评估、护理感染控制、专科护理实践、中医护理常规实施、中医护理方案落实、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实施和中医适宜技术应用。(3)终末质量:①服务满意度,包括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和医生对护理质量满意度。②护理不良事件,包括护理差错、事故和医院获得性感染。③护理管理实践,包括护理人员结构比例、护理人员满意度、护理操作合格率、继续教育和科研能力。

3.建立护理质量保证系统

利用PDCA循环(即计划、实施、检查和评价)及质量控制点的方法,对护理质量实施全面质量管理[4]。质量保证一方面是医院的医疗护理质量方面对患者和社会所作的一种健康担保,另一方面指医院为了确保医院的医疗活动(含护理)所必需的全部计划和活动。护理工作的质量保证即指对护理工作的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活动。质量保证体系包括质量保证的管理机能和质量保证的物质技术条件,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应包括如下几方面内容:(1)有明确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和计划。(2)建立严格的质量责任制。(3)建立专职的质量管理机构。(4)实行管理业务标准化和管理流程程序化。(5)建立高效、灵敏的质量信息反馈系统,如:计算机和网络的应用。(6)开展自下而上的护理质量管理活动。

4.质量控制点

(质控点,质量保证)方法在护理全面质量管理中的应用(1)质控点是质量控制内容中具有一定质量特性,能够体现某一方面质量特点的统计要素,也就是某项质量的关键环节点。其点的质量评价结果可完全或部分地体现这项工作的质量。每项工作可有一个或多个质控点,医院工作方方面面,同一项工作,各科室间制定的质控点也可有所不同,诸质控点按权重构成医院的总质控点环节。在质量评价保证的统计工作中,常用珚x±2s、珚x±3s表达合格线与警戒或控制线标准。(2)质控点的评分方法:在一个质控周期中(亦即PDCA循环中),我们根据预查质控点的位置及重要程度(如权重)给予一定隶属度(一般讲,重要质控点分值高)。每一质控点项目在检查应用时,又根据其完成程度给予一定权值,然后确定某一质控点的得分,全部质控点分数值和即这一部门科室在这一质控周期的护理质量总分。需要注意的是,质控点数据所反映的合格率/缺陷数的分数在不同的科室有不同的比重。

二、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的实践

2013年在一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实施了新的护理质量评价方案。围绕7项一级指标、30项二级指标和98项三级指标,通过护士长总值班日查制、护理质控小组月查制、护理部与护士长季联查、护理部抽查等形式对护理工作质量实施动态监测。重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效果评价,定期由住院患者对护理质量进行评价,客观反映护理质量,有针对性地指导和改进护理工作。广泛动员、引导全体护理人员积极参与,按PDCA循环利用质控点方法对护理工作质量进行全面质量管理,收到良好效果。

三、标准是衡量护理工作的准则,是护理管理的重要

依据,也是指导护士工作的指南。在评价体系制定中,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护理服务理念,在注重患者利益的同时,也充分考虑了护士的工作价值。在体系的构建上,我们采用了目前在医疗保健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美国著名学者Donabedian提出的“要素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理论,并且将中医特色融入到了整个评价体系。中医护理管理的开展是“要素质量”中的特色指标;中医特色护理实践的规范、应用、评价是“环节质量”评价的重要内容;而“终末质量”着重了解患者对中医文化的理解和态度,将中医健康教育作为中医护理的重要内容。实施新的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围绕7项一级指标、30项二级指标和98项三级指标,以正强化的质量达标率方式表达护理质量控制的情况,极大地调动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重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效果评价,定期由住院患者对护理质量进行评价,客观反映护理质量,有针对性地指导和改进护理工作,促进了护理人员“以患者为中心”观念的确立和护理质量的提高。通过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充分发挥了护士潜能,有效促进护理团队重视质量活动的进行;按PDCA循环利用质控点方法对护理工作质量进行全面质量管理,推动质量管理不断提高。最终形成了过程管理与终末管理相结合、横向管理与纵向管理相结合、逐级管理与自我管理相结合的管理导向。

参考文献

[1]方海云,陈红,谢文,等.对护理质量与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J].中国护理管理,2005,4(2):26-27.

[2]安力彬,李文涛,张萍.我国护理质量评价研究现状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09,29(3):58-59.

[3]侯小妮,刘华平,刘绍金,等.综合医院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初步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2):50-53.

护理质控体系范文第14篇

树立以质量求发展的意识。护理质量要适应社会进步与科技发展的需要,护理人员应把质量第一的思想贯穿于整个工作中,护理工作的质量管理是护理管理的核心,是衡量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2]。要想抓好护理质量管理,就必须抓好管理制度、规范化标准及质量目标的落实。

1.1使护理人员明确了用比较低廉的费用提供比较优质的医疗服务以患者为中心的优质服务是以需求为起点,以患者感觉满足为结果,以保证护理质量,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发展医院经济效益。

1.2卫生制度的改革大众法律意识的提高,患者及家属对医疗护理服务和护理技术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护理质量控制必须要有一整套的管理体系标准来督促实施。

2增强服务意识

质量管理体系运作涉及每一位护理人员,它是全员参与的过程,培养护理人员树立集体意识,自觉维护医院及科室的利益,牢固树立以质量求发展的服务意识[3]。通过综合素质教育培训,建立每月一次护士综合素质考评,收到较好效果,从而激发了护士工作积极性;通过开展各种形式业务培训、技能训练,以满足病人多方位、多层次的需求,同时规定了护理人员与病人进行沟通和交流的方法,对病人要求进行识别、评价、充分理解病人要求,使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能得到及时的反馈,病人的投诉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达到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护理工作宗旨。

3规范护理质量管理

3.1完善护理质量监控网络健全质量管理体系,逐级控制。通过ISO9000标准的认证工作健全了护理质量管理体系,实行院科控制[1]。科室每周对护理工作进行质量检查一次;护理部每月定期组织行政和业务查房,定期质检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护理部主任每周跟随主管业务院长各科循环查房,检查护理人员职责执行情况,动态掌握科室工作。建立起自控与互控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护理质控网络,护理部实施院控重点放在管理质量控制上,科室的重点是进行过程质量控制,护士是质量控制的基础,自控的重点是做好质量保证工作,同时每月进行质控讨论分析,及时总结反馈。

3.2建立质量管理三个环节(PDCA)护理工作的质量管理是护理管理的核心,是衡量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抓好质量策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三个过程是我们工作重点。我们按照计划(P)、实施(D)、检查(C)、循环(A)的科学程序进行质控活动[1]。通过及时质控、评价、反馈,好的方面继续发扬,不足之处找出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将它转移到下一个PDCA循环中以达到持续改进目的。

3.3建立各项质量管理标准护理质量管理始于标准,终于标准,根据医院质量及目标要求,护理部制定质量目标,为实现目标制定了护理工作各项管理制度、护理人员职责、护理管理规范、护士行为规范、技术操作规程,疾病护理常规。

3.4制定护理工作作业规范对基础护理、分级护理、护理文件书写、病区管理、消毒隔离、护理人员三基考核、急救物品、无菌物品等管理程序化,提高运作效果;规定对住院病人护理服务过程的控制,确保病人在住院期间得到及时安全、有效的护理服务,保证了医疗质量;制定中心药房药品配发作业规范,规范中心药房药品配发流程,真正做好全面质量控制管理,避免差错发生等。

3.5注重培养提高护士长护理管理能力有计划地安排护士长轮流参加培训学习,提高护士长综合素质及管理能力。

3.6规范排班规范全院护理人员排班,注意新老护士搭配,能力强弱互补,有利于各层护理人员职能的发挥,以提高工作效率。

3.7激励机制建立考评激励机制,建立个人综合能力量化考评制度,每月测评考核一次,每月评审一次,实行末尾淘汰制,极大的调动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

4效果评价

2000版ISO9001质量管理标准是一套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以顾客为中心系统化管理模式,强调以预防为主,过程控制与持续质量改进,建立起适合我院规模发展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模式,提高了我院整体护理服务水平。

通过ISO9001标准在护理质量管理体系一年的运用,使我们熟悉管理体系的方法、体系文件管理、护理质量方针和目标的确立、护理服务过程的质量策划和运行的步骤及实施过程方法,增强了责任与过程的透明度,规范了护士的行为,提高了我院整体护理管理水平。

通过再次外审,对护理质量方针目标审核,使我们对ISO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有了更深的理解,只有实施科学的质量管理,才能进一步规范我们的医疗行为。

【参考文献】

1杨英华.护理管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9-141.

2郎志正,翟亚军.医疗卫生组织如何实施2000版ISO9000族标准.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2,73-77.

3马晓华.护理管理操作实务.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3,159.

护理质控体系范文第15篇

护士职业行为规范是为了保证护士在工作岗位上能安全有效地完成各项治疗、护理措施,更好地服务于患者所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在医疗护理服务行业中,良好的护士行为规范对提高医疗护理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良好的护士行为规范是逐步养成的[1]。针对目前中职护生职业行为规范教育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我校情况进行护生自主管理的实践研究。本着让护生的在校学习与临床实践结合,我们引入了当前临床护理质量管理的控制体系———三级质控体系,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我校2008级、2009级护理专业二年级学生,其中初中起点14个班(785人),高中起点3个班(207人);女生960人,男生32人,平均年龄17.3岁。 1.2方法 1.2.1构建三级质控体系 为力争人人参与,我们以班级为单位,以大组—小组—组员形式进行护士职业行为规范质量控制,即由上而下为大组长—小组长—组员的三级质控。经班级讨论后,在教师指导下拟定各级人员在护理实训课中护士职业行为规范自主管理的工作职责。大组长根据每次实训课的要求安排各小组学生学习训练,按照课题实施要求和评分标准,检查、评价、反馈小组长的工作情况;小组长配合大组长根据每次实训课的要求安排、指导、检查小组人员的学习训练,每次课后组织小组学生自行检查、评价护士职业行为规范自主管理情况和操作训练效果;每位组员保证自己的护士职业行为规范自主管理和操作训练达标,并积极配合小组长的检查、考核评价工作。 1.2.2制定质控检查标准 为保证三级质控体系中各级人员在检查和评价时有据可依,实验班级在教师指导下讨论后制定了质控检查标准———“护理实训课护士职业行为规范自主管理评价表”,该表由护士职业行为规范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两部分组成。理论学习部分有学习职业行为规范细则、相关规章制度等4个项目,实践训练部分有护士的仪表规范、化妆规范、举止规范等8个项目,每一项目又有具体的评价要求和评分标准。 1.2.3评价方法 (1)根据“护理实训课护士职业行为规范自主管理评价表”进行评价。每次实训课前,护生依据“护理实训课护士职业行为规范自主管理评价表”明确自己实训课时的行为;结束时,每位组员对自己本次的护士职业行为规范自主管理和操作训练是否达标进行自评→小组长评价→大组长评价,在此过程中教师予以督导,最后给予点评,从而完成一次实训课程。“护理实训课护士职业行为规范自主管理评价表”总分100分,90分以上为优秀,80~89分为良好,60~79分为合格。 (2)技能操作过程考核评价。在护士职业行为规范自主管理过程中,为达到以各项技能操作过程为考核评价内容,保证和检查三级质控的有效性,早期规范中职护生在校期间的职业行为习惯,课题组修订了相关护理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包含护生职业行为规范评价标准),随机以各项技能操作过程为内容进行考核评价。技能操作考核总分100分,80分以上为优秀,70~79分为良好,60~69分为合格。 2结果 2.1“护理实训课护士职业行为规范自主管理评价表”评价结果” 本课题开展以来,实验班护生在护理实训课中职业行为规范自主管理质量有递增趋势。参与课题2个月优秀率与前1个月比较(χ2=94.204,P<0.01),3个月以后优秀率与2个月比较(χ2=106.177,P<0.01),差异均有显著性(见表1)。 2.2各项技能操作过程考核评价结果 技能操作过程考核采用课题组修订的护理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结果优秀率为85.18%,良好率为13.31%,合格率为1.51%。 3讨论 3.1三级质控体系是促进护生在护理实训课中良好职业行为习惯养成的有力保障 控制质量的首要关键是建立质量控制系统[2]。晋国蓉等认为在护理实践中,必须有健全的护理质量监控组织[3]。由于在护理工作中,每一位护理人员实际上都要进行一定的管理活动,作为医院护理队伍的接班人———护理专业学生,很有必要学习并亲身体验管理活动。采用以班级为单位,自上而下大组长—小组长—组员的质控形式,借鉴当前临床护理的三级质控管理模式。在每次护理实训课中,护生进行护士职业行为规范自主管理时,大组长、小组长和组员都有各自的工作职责,三级质控,环环相扣,不仅保证了护生良好职业行为习惯的养成,同时提高了护生的参与意识、管理意识。护生不仅是护士职业行为规范自主管理的具体实践者,也是良好护士职业行为规范的具体形成者。护生参与护士职业行为规范自主管理质量控制,改变了之前认为良好职业行为规范的养成只是任课教师职责的观念。三级质控体系的应用,帮助护生真正实现了理念的转变,由强制性的管理变为自觉地主动改正错误、弥补不足。 3.2制定完善的质控检查标准是保证护生在护理实训课中良好职业行为习惯养成的基础 当代管理学大师德鲁克曾说:“在能够成功地进行管理之前,人们必须确切地知道自己正在管理什么。”“护理实训课护士职业行为规范自主管理评价表”的制定,为大组长—小组长—组员在护理实训课中护士职业行为规范自主管理、教师的督导检查、质量改进提供了可靠依据。护生不仅在实训课前明白在本次实训课中自己的职业行为规范该如何进行,而且在实训课结束时可以检查自我管理质量,进行总结分析。组员可以评估自身不足,小组长、大组长可以评估管理环节中的不足,及时发现管理中的问题,全组讨论并提出整改措施,扬长避短,从而促进良好护士职业行为规范的养成和提高自主管理能力。#p#分页标题#e# 3.3三级质控体系使护生护士职业行为规范自主管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 三级质控管理强化了护生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感,借助“护理实训课护士职业行为规范自主管理评价表”,使得护生在护理实训课中护士职业行为规范自主管理更加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通过每位护生的自我管理、小组长和大组长的检查评价、教师的督导,形成完整的管理链。每督导检查反馈1次,质量就提高了一个层次,从而保证了护生在护理实训课中护士职业行为规范自主管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如通过分析“护理实训课护士职业行为规范自主管理评价表”的评价结果,发现项目一护士的仪表规范、项目二护士的化妆规范、项目三护士的举止规范在1个月内的评价表中扣分较多,而在第2个月的评价表中明显不再被扣分。同时从表1可以看到,合格率从1个月的24.80%降到9.78%,最后降到1.01%;而优秀率从第1个月的60.08%升至80.04%,3个月以后为95.26%。 3.4三级质控体系有利于护生护士职业行为规范自主管理水平的提高 实施三级质控体系,真正体现了管理的层次性,护生才是质量控制的主体,这样有利于发挥护生的创造性和管理的积极性。每名护生能从自身做起,在护理实训中互相提醒,互为监督,形成人人参与、个个尽责的良好氛围。自主管理应用三级质控体系规避了护生缺乏积极性、主动性或出现逆反、对抗的心理,提高了中职护生在职业行为规范方面主动学习、自觉训练、早期适应、自觉养成和领悟创新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