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远程监控技术论文范文

远程监控技术论文范文

远程监控技术论文

远程监控技术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速动车组;远程监控系统;诊断与维护

DOI:10.16640/ki.37-1222/t.2016.24.225

0 前言

高速动车组的远程监控系统主要是指车辆段和远程服务中心对列车进行的实时监控系统,而且支持多个地面站点与多个列车之间同时进行监控。对高速动车组远程监控系统进行快速准确的诊断,能够及时分析高效的分析出故障原因,为系统的维护工作提供保障。

1 高速动车组远程监控系统网络的构建

Internet/Intranet和LON网络是高速动车组远程监控系统在远程地面站点与列车设备之间传输监控信息的主要网络。具体先由远程地面站点发出监控指令,后经Internet/Intranet传输到各高速动车组的监控主站;然后再由主站通过LON网络,按照地面站点发出的监控指令查询需要的信息,再通过Internet/Intranet将查询到的信息发送出去,最后到达地面站。

高速动车组的远程监控系统采用WinSock通信来传输监控数据,监控系统的通信协议选择TCP。系统在进行通信时首先需要为通信双方建立连接,并由一方请求另一方。本文中远程监控系统的通信双方是指远程地面站点和列车,其中请求方为列车。由于不可能做到让每列车都拥有自己固定的域名或IP地址,所以在这个系统中会引入网络通讯服务器使其通过Internet节点直接接入网络。列车中的自动门控制系统、照明设备、空调设施等都属于被监控的列车设备,同时列车中设有监控从站和主战,其中从站负责列车每一节车厢内的设备,主要设在每节的车厢的乘务室;主站主要负责监控列车所有车厢的设备情况,设在列车的总控室内,同时接受地面站点的远程监控。

2 高速动车组远程监控系统的诊断

从多学科理论发展来看高速动车组远程监控系统故障诊断技术,其具有很强的学科交叉性。如现代人工智能学科的不断发展、信号处理技术的不断加强、控制理论和模式识别理论的逐渐成熟,这些现代先进科学理论的迅速发展和成熟为解决远程监控系统的故障诊断问题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随之产生了各种能够有效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所以有关远程监控系统的故障诊断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在技术进步和需求扩大的驱动下,一些动态系统的诊断专家系统已经达到了实际应用的水平。但是随着高速动车组的远程监控系统也在日趋先进化和复杂化,且目前我国高速动车组远程监控系统比较滞后、其参数时变性和非线性、祸合度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和加强。同时监控系统的数学模型也越来越复杂,所以此时已经不在适用传统的基于系统模型的故障诊断方法了。因此本文主要选择人工智能作为高速动车组远程监控系统诊断的技术方法,人工智能已经成功的故障诊断领域进行实际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与传统系统故障诊断的结合,将其提升到了更高的技术水平,远程监控系统的智能化诊断水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传统诊断方法存在的一些的局限和问题,和复杂监控系统的故障诊断问题。专家系统、古樟树、神经网络、实例推理等都是目前比较常用的远程监控系统故障诊断的智能方法和技术。

3 高速动车组远程监控系统的维护

对于高速动车组远程监控系统的维护,首先需要在故障诊断过程中具备扎实的远程监控系统故障诊断知识,还需掌握系统中各设备的设计知识,另外对于诊断出的监控系统故障问题利用维护知识去科学有效的排除故障。本文采取故障树的远程监控系统诊断方法,为列车建立起高速动车组故障树。从而很好的实现远程监控系统出现复杂故障时的快速及时查找和科学的定性分析。但故障树的方法过程仍比较抽象,所以可以考虑将其与先进的三维Catia模型相结合,对高速动车组远程监控系统中的各级子系统和最小的维护单元进行开发。

将故障树远程监控系统分析方法和高速动车组系统的三维模型库进行科学的结合,以实现一一对应关联。通过三维模型将动车组的各系统部件进行层次化显示,然后运用系统程序将存储在关系型数据库中的三维数据库调用出来,再随着故障树系统诊断方法分析过程中的一级级展开,就可以对应的将高速动车组的内部结构单位部件进行可视化的显示,为高速动车组远程监控系统的诊断和维护提供了方便。本文在对三维模型的处理上选择了Crotona3DRapidAuthor来进行轻化处理,有效的提高了三维模型系统的数据读取和展示速度。同时也使高速动车组远程监控系统的故障维修维护更加精确,可操作性进一步提高。从而实现了三维模型与故障树分析的结合,形象、动态、可视地查找到动车组故障部件,并显示了个部件和子系统在各自上一级系统的中相对位置,有利于更快速、更准确地完成故障诊断和排查。

4 总结

本文主要针对我国目前的高速动车组远程监控系统的诊断和维护,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其中对于远程监控系统的诊断和维护,都是基于先进科学理论发展的基础上来讨论的。对于高速动车组远程监控系统中出现故障采取的诊断和维护方法仍需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远程监控技术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Web技术嵌入式系统网络视频监控系统

一、引言

随着现代网络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集团呈现出跨地域式的发展,而在这样的背景下,利用网络实现远程监控,对于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进而提高生产安全是有利无弊;另一方面,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设备分布的越来越离散,而视频监控以其实时直观的优势迅速被广大用户所接受,结合物理通信技术,能够非常容易的实现基于网络的远程视频监控。但是过去的视频监控网络通常都是采用普通的双绞线或者同轴电缆实现远程传输和监控的,对于具有大流量数据的视频图像而言的视频负载,通常会容易造成网络的拥塞,而且基于这种模式组建的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后期维护较为繁杂,对系统的更新也比较困难。为此,必须要想方设法实现新技术在远程网络视频监控系统中的应用。

本论文主要结合嵌入式系统的设计特点,详细探讨基于Web技术的嵌入式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应用,以期能够从中找到嵌入式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的可靠设计与应用方案,并以此和广大同行分享。

二、嵌入式技术在网络远程视频监控中的应用分析

2.1嵌入式技术分析

嵌入式技术是一种以实际应用为中心,结合实际功能对软硬件进行裁剪,从而构建专用计算机系统的一种技术。嵌入式技术的发展为嵌入式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基础平台。嵌入式系统主要由嵌入式微处理器、相关支撑硬件、嵌入式操作系统以及其他应用软件等组成。与PC相比,嵌入式系统具有成本低、耗电少、实时性好、稳定性好以及易于升级扩展等优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随着硬件设备的升级,现在很多基于嵌入式的摄像头都作为前端视频监控设备,这样直接在摄像头内部进行图像视频数据的压缩,通过嵌入式视频服务器的转播,用户用普通的浏览器输入对应的嵌入式网络摄像头的IP地址,就可以实现对远程网络摄像头的视频监控,大大简化了整个系统的硬件构成,同时由于基于嵌入式技术构成的远程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用户也无需在PC机上开发专用的视频监控管理软件,只需要用普通的浏览器就能够实现远程视频监控,大幅降低了系统的开发成本。

2.2基于嵌入式技术的网络视频监控系统需求分析

(1)功能需求分析

基于嵌入式技术的网络视频监控系统,主要是实现远程网络视频监控,其具体功能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基于嵌入式的网络摄像头负责前端现场的视频图像的采集,同时在摄像头内部进行视频图像的压缩,以远程网络支持的通信协议传输至网络视频服务器,由服务器向用户提供视频监控画面。

②客户通过浏览器与服务器进行交互,获取远程网络视频监控画面;客户也可以直接通过IP管理访问远程网络摄像头,直接获取远程视频监控画面。

③网络视频服务器负责对远程视频监控画面数据的管理,包括存储、调用和访问,同时通过对客户的权限设计与管理,确保不同权限等级的客户拥有不同权限的远程视频监控画面的管理;另一方面,网络视频服务器还必须要设计必要的安全管理程序,确保视频监控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安全。

(2)系统软硬件平台分析

①系统硬件平台

基于Web技术的嵌入式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的硬件平台主要由嵌入式系统构成,包括基于嵌入式技术的网络摄像头,网络视频服务器;其中基于嵌入式技术的网络摄像头,主要由嵌入式微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等部分构成。嵌入式微处理器的核心部件是ARM内核,该内核能够支持多线程任务的并行开发,并且针对具体的功能对软件进行裁剪,大大简化了网络摄像头的硬件结构和硬件平台成本。

②系统软件平台

系统软件主要是在前端网络摄像头内部实现视频图像数据采集和压缩处理的软件平台,该平台采用嵌入式Linux系统为基础平台进行裁剪和开发。Linux内核能够轻易实现对设备的硬件驱动、I/O数据的读取与存储、进程的调度以及多任务协调等任务,因此,只要提供具体的功能,就能够利用Linux内核实现具体的功能开发。

三、基于Web技术的嵌入式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的实现

3.1系统架构

基于Web技术的嵌入式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其整体结构采用了嵌入式+Web网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架构,因此整个系统的架构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1)前端嵌入式网络摄像头

作为整个视频监控系统的前端设备,该系统采用了基于嵌入式技术的网络摄像头,该摄像头具备独立的IP通信能力,同时由于内部具有嵌入式微处理器,因此该摄像头支持对视频图像监控功能的专业化裁剪,从而实现网络视频监控功能的一对一通信和管理。另一方面,通过对嵌入式网络摄像头内部程序的裁剪,能够实现对视频图像数据的采集、压缩、存储和传输等多任务的协调,大幅降低了对网络传输的负载压力,从而提升了系统整体的健壮性。

(2)网络传输层

为了实现网络视频监控的远程传输,网络传输层选用数据传输实时性较好的工业以太网作为网络传输介质,选用环形拓扑结构作为网络传输层的物理结构,这样能够有利于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3)终端视频监控管理层

作为整个嵌入式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的管理层,主要由网络视频服务器和显示终端两部分构成,网络视频服务器参与对视频监控画面数据的管理和远程调取等访问任务,而显示终端则主要用来完成对远程视频监控画面的访问。

3.2嵌入式视频监控程序的设计

嵌入式操作系统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能够实现多任务的并行处理,尤其是本论文所选取的以Linux作为核心内核,适宜将可移植性很强的uC/OS-II操作系统内核移植到以Linux作为核心的操作系统中去,从而为多任务的并行处理的实现打下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关于具体的利用Linux操作系统和uC/OS-II内核实现多任务的并行处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步骤入手实施:

(1)划分任务流程:所有的任务需要实现进行规划处理,将任务的流程规划好,并按照具体的流程执行相应的进程,从而将所有任务的并行处理转变为进程的并行处理;

(2)按优先级顺序处理:按照预先定义的中断优先级顺序处理各个任务进程,当不同的任务进程同时处理时,按照优先级顺序进行处理;当相同优先级的任务进程需要处理时,可以按照任务的范围度实现中断嵌套处理,从而保证了多任务的并行处理;

(3)任务在事件库中被执行:当任务被分解为进程之后,按照优先级的顺序被定时器响应就进入了事件库,在事件库中主要是针对任务的属性和需要完成的目标,对任务的进程进行封装,封装主要包括文件封装和接口封装,封装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在同时并行处理多个任务的时候,不会因为进程的相似性而发生任务的错误执行的情况。

总之,在嵌入式系统中,多任务的并行处理需要借助于进程处理,并按照优先级的顺序进行处理,当然,也可以借助于Linux内核的事件调度,辅以合适的任务执行策略,即可实现预期的多任务并行处理的机制。

四、结语

基于Web技术的嵌入式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相较于传统的网络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具有突出的优势,如适合更远距离的传输,简化了系统结构和开发成本等,因此在近几年,基于Web技术的嵌入式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基于Web技术的嵌入式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已经成为网络远程监控系统的发展必然趋势。本论文结合嵌入式系统详细探讨了网络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的开发与实现,对于网络远程视频监控技术的研究,无论是从理论研究方面,还是从实际应用方面,都具有较好的指导借鉴意义。当然,本论文所设计的嵌入式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只是从嵌入式角度对系统进行了开发设计,针对Web技术尚有很多具体的技术问题有待解决,这有待于广大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才能够最终实现基于Web技术的嵌入式网络视频监控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颜菲菲.基于Web的远程数字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与研究.济南:山东大学,2005

[2]孙辉,陆松年,杨树堂.基于Linux和S3C2410的嵌入式Web Server的研究与实现.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7,(24):39-40

[3]王田苗.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实例开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4]陈峰,李滨滔,戈志华.基于S3C2410的嵌入式Linux系统构建.现代电子技术,2007,(24):28-32

[5]郝卫东,李静.基Linux的嵌入式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研究与设计.计算机系统应用,2008,(8):87-88

[6]丁吉吉.基于B/S的智能视频监控的研究.西安:西安理工大学,2008

远程监控技术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远程监控技术;机房管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08;TP872

1 计算机网络远程控制技术概述

1.1 计算机网络远程控制技术的定义

计算机网络远程控制技术是指,通过某台指定的远距离终端计算机依赖于网络,去控制及监视另一台或多台终端设备(如计算机、自动化设备等)的技术,其主要应用于远程监控、远程技术支持等。

如果从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对象来看,早期的计算机控制技术主要是针对单变量线性的对象,而现代网络远程控制技术的对象则由一变多,也就是我们所谈到的多变量非线性的对象;而从实现远程控制技术的元器件来看,早期监控技术主要依赖于独立模拟元器件,而现代网络远程控制技术则建立在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基础上。互联网与通信科学的进步,一方面改变了控制技术早期的技术基础及系统结构,另一方面也使得控制技术与网络有了更好的融合,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谈论的计算机网络远程控制技术。基于网络的远程控制技术,主要会使用四种网络接入模式,包括LAN、WAN、电话拨号及互联网接入。

1.2 远程控制的关键技术

1.2.1 Web技术

Web技术主要基于超文本技术,包括HTTP及HTML两大技术标准。

1.2.2 Activex技术

这一项技术主要是针对互联网相关应用开发出来的技术,其主要依托于组件或分布式组件对象模型。

1.2.3 Magic Packet技术

Magic Packet技术是又AMD公司所开发的,又称作网络唤醒技术,其主要通过MAC地址来进行网络中计算机的辨识。

1.2.4 远程屏幕监视技术

这一技术主要利用TCP/IP协议来完成远程监控,服务器端基于Winsock控件建立连接、发送指令到客户端,在完成监控屏幕指令后,客户端会通过图片格式的文件反馈回服务器。

1.2.5 Sockets技术

Sockets技术,又称为套接字技术,其主要分为流套接字及数据包套接字两大类。

1.3 远程控制技术的原理及实现

1.3.1 远程控制技术的原理

远程控制技术可以帮助建立多台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交换通道,从而使得专业工程师利用互联网或通信技术来进行多台计算机的控制成为可能。远程控制技术的实现需要依靠三大核心构成,包括互联网、远程控制软件、专业工程师。通常情况下,其实现原理如下:位于远程终端的计算机(称为服务器端或控制端),利用远程控制软件,向被控制的多台终端设备(称为客户端或被控制端)发出指令,并利用远程终端的计算机来进行各种程序的操作,比如针对客户端所在计算机文件的使用、查看及管理客户端的多个应用程序、远程使用与客户端所在计算机已建立连接相关外部设备等某些特定的工作。

但在使用远程控制技术前,有三点需要注意的地方:第一,“远程”不代表距离或位置的远近,客户端及服务器端所在的设备完全可以是在同一数据中心机房的任意设备,或通过互联网接入的任意设备;第二,如果需要通过互联网来使用远程控制技术,必须通过远程控制软件作为载体,即将远程控制软件预装或安装到需要被控制的终端设备上;第三,服务器端的主要职责是发送指令与最终执行结果的查看;客户端的主要作用是根据指令完成操作、反馈执行结果。为了便于专业IT人员的后续工作,很多现代远程控制技术,都会基于互联网技术、利用浏览器来运行相关程序。

1.3.2 远程控制系统实现框架

网络远程控制系统由三大核心系统组成,包括有现成设备检测与控制系统、远距离数据传输系统及远程监控终端系统。在进行实际远程控制技术的实现时,需要注意以下两点:综合考虑整体远程控制系统的安全性及个性化操作需要,建议服务器端开发语言采用Linux系统下的C语言、客户端采用Windows系统下的C++语言;参照Socket技术及流程,并对所有远程控制指令进行加密,服务器及客户端仅识别加密语句;在Socket技术与数据库技术基础上,建立远程有效访问和监控机制,隔离并控制异常数据情况。

2 计算机网络监控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2.1 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网络监控系统在各行各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解决了很多部门的监控管理问题,但是其自身也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计算机网络远程监控存在很大局限性,其通用性不是很强,只能对特定对象进行服务,无法实现多方面共享。其次,远程监控的可操作性有待加强,出现问题监控需要暂停一段时间才能解决问题。第三,监控系统功能不全,对客户的不同需求无法满足,处理监控点的方法单一。

2.2 解决方案

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就是要保证信息的实时性,要求所获监控信息是最新信息,保证及时获取监控点的实际情况,有利于发现问题并有效做出反应。同时要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小的错误不要影响到大局。另外要加强监控人员的操作技能和对系统故障的维修技能,保证出现故障可以在最短时间得到处理,不要影响系统的运行,做好网络安全保护,防止信息被盗或者篡改。

3 远程监控技术在机房管理中的应用

3.1 捕捉系统

信息捕捉系统包括摄像系统和温湿度测量系统。摄像系统主要完成监控图像的摄取。机房是支持信息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场所。制度管理还有适当的捕捉系统是管好机房的保障。

3.2 传输系统

传输设备主要是完成整个系统的视频信号和控制号等的数据传输,分为前端传输系统和远程传输系统。控制、管理和储存的全过程,能够架构在局域网/广域网之上,并与现有网络设备实现无缝对接,真正实现远程实时监控、集中监督管理的目的。

3.3 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分为前端控制设备和教师控制设备。前端位控制设备用来完成各个学生本地监控系统的显示、控制、录像等功能。前端各捕捉信号通过同轴电缆传输送到控制室的硬盘录像机上,由硬盘录像机完成模拟信号向数字信号的模数转换,同时硬盘录像机对监控图像进行录像,对各时点温湿度进行记录。

3.4 显示系统

在监控中心配备一套管理服务器,对监控系统显示的数据进行综合管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为工作人员减轻了不少负担。

4 结束语

远程监控系统是现代科技的千里眼,为各行各业提供远程监控管理提供技术支持,未来的网络远程控制技术操作会更加简单更加完善,要合理合法的运用才可以更全面和稳定的促进网络化的发展,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姜卫华.现代信息化机房建设浅议[J].河南科技,2013(20).

远程监控技术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远程通信;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TN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05-0000-01

Computer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s

Huo Yu

(Hebei Handan Qing Hong Highway Management Office,Handan056001,China)

Abstract:Telecommunications (Telecommunication) is the connection between systems,using analog or digital signal modulation technology for voice,data,fax,image,audio,video and other electronic transmission of puter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 wide range,such as remote monitoring,remote education,telemedicine,teleconferencing and so on.

Keywords:Telecommunication;Technology;Application

计算机远程通信技术,是一种通过或其它数据装置与通信线路,完成数据编码信号的传输、转接、存储和处理的通信技术,所以数据通信系统也就是以计算机为中心,用通信线路连接所在地的终端设备,实施数据通信的一种系统。目前计算机远程通信技术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

一、远程监控

远程监控可以分为“监”和“控”两部分,其中“监”是指通过网络获得信息为主:而“控”是指通过网络对远程计算机进行操作的方法,对远程计算机进行重新启动、关机等操作、还包括对远端计算机进行日常设置的工作。计算机监控系统是以监测控制计算机为主体,加上检测装置、执行机构与被监测控制的对象(生产过程)共同构成的整体。在现代企业的生产和管理中,大量的物理量、环境参数、工艺数据、特性参数需要进行实时检测、监督管理和自动控制。随着生产力的进步,监测的范围越来越大,或者监控点越来越多,单一的,各自独立的监测系统已不能适应工业化的需求,需要把监控工作分散进行,然后再进行集中管理,这就是所谓的分布式监控。当要监测的站点较多,且分布不集中时,可以采用远程监控技术。远程监控技术目前主要应用于石油、化工、水处理、工业锅炉等众多的工业场所。能够实现远程监控的通信媒体、计算机软件、硬件系统称为远程监控系统。目前远程监控技术的主流是应用Internet技术,在TCP/IP协议和WWW规范的支持下,合理组织软件结构,使工作人员通过访问网络服务器来迅速获取自己权限下的所有信息并及时做出响应。远程监控技术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主控制中心计算机与监测站计算机的通信过程;二是各监测站和其监测点的通信。在现场设备分布广泛或数据不易采集的场合,要能够及时地监视设备的运行状态并进行有效控制,这就是远程监控技术在工业生产上的需求。远程监控技术大大降低了人们的工作量,节约了成本,实现了自动化管理,对于生产的自动化和生产效率的提高有着很大的作用。但是在通信网络方面,目前还存在着不足之处,传输距离有限,传输质量欠佳,通信费用太高等等。技术不断发展,科技不断进步,未来远程通信技术也会更加完善,最终可以实现低成本、高性能的远程监控系统。

二、远程教育

由于传统的金字塔型的高等教育无法满足所有社会成员的求知需求,早在十九世纪中后期就出现了以邮件形式沟通教师与学生之间解答与提交作业这种远程教育的雏形。终生教育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远程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远程教育又称远距教学、远程教育,是指使用电视及互联网等的传播媒体的教学模式,它突破了时空的界线,有别于传统需要往校舍安坐于课室的教学模式。可以随时随地上课。学生可以透过电视广播、互联网、辅导专线、课研社、面授(函授)等多种不同管道互助学习。远程教育根据技术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以实时会议电视系统来进行的远程教育和基于Internet网络模式的多媒体课件远程教育。会议电视系统由会议电视终端、多点控制设备(MCU)和传输线路组成。

三、远程医学

远程医学(Telemedicine)从广义上讲是使用远程通信技术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提供医学信息和服务。它包括远程诊断、远程会诊及护理、远程教育、远程医学信息服务等所有医学活动。从狭义上讲,是指远程医疗,包括远程影像学、远程诊断及会诊、远程护理等医疗活动。这里所说的远程医学即狭义的远程医学。上一世纪50年代末,美国学者Wittson首先将双向电视系统用于医疗。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功多年以前曾经预言:“未来医疗活动中,医生将面对计算机,根据屏幕显示的从远方传来的病人的各种信息对病人进行诊断和治疗”。美国乔治亚州和俄克拉荷马州的远程医疗网络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的医疗网络。远程医疗,就是借助信息及电信技术来交换相隔两地的患者的医疗临床资料及专家的意见。远程医疗会诊在医学专家和病人之间建立起全新的联系,使病人在原地、原医院即可接受远地专家的会诊并在其指导下进行治疗和护理,可以节约医生和病人大量时间和金钱.远程医疗利用信息处理和电信技术,以声像、图形或其它形式传递医学信息,用于诊断、治疗、研究和培训等工作。远程医疗技术是指电子医务数据通过一定的通讯及计算机技术,从一个地方传输到另一个地方,以利用异地的专家及先进的医疗技术力量来解决当地的医疗难题。这些数据包括高清晰度照片、声音、视频和病历等。远程医学系统技术包含通信、视频会议、多媒体数据库和医学图像等技术。通信技术可采用多种通信网络技术,通信网络的传输速率是制约远程医学技术发展的瓶颈。

远程通信技术与最新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使用者在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便捷准确地远程通信技术也将日趋完善,为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蒋美仕.科学技术与社会引论[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5

[2]曹军义,刘曙光.基于Internet的远程测控技术[J],2001,6:17-21

[3]陈丽霞,范士勇,刘鑫.基于H.323视频会议系统及其组成[J].通信技术,2008,6

[4]吴立钊.基于IP网络的视频会议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湖南大学,2002

远程监控技术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远程监控;水利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TP2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4) 12-0000-02

一、概述

沿黄省区经济的不断发展对黄河流域综合治理开发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流域机构以防洪减灾和水量调度为核心,全力推动黄河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水利信息化是实现科学治水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手段快速准确的采集工情水情信息并及时全面向决策部门和社会公众的展示,为快速决策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极大的增强了各级水利部门快速应急反应能力,实现由被动防御向主动防御,由传统手段向现代手段的转变,使得精确指挥、扁平化指挥成为可能,为抢修抢险应急疏散争取了宝贵的时间,提高了组织工作的效率,有效的保护了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

以黄河防凌为例。黄河地理位置独特,在极端天气作用下黄河宁夏内蒙古河段和山东河段会出现凌汛。由于近年来全球极端天气的增多,黄河防凌面临越来越严峻的形式,传统的水文人工测报方式适用于经年数据的收集分析和预测,且信息采集手段落后,无法做到沿河多站实时同步测报,人工值守站点分散,机动灵活性差,面对突况无法满足上级决策部门对现场信息的实时、动态、直观的要求,对各级防汛部门及时有效的组织应急抢险造成很大困难。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近年来各级黄河防汛部门开展了远程监控系统的试点建设,水文测报也采用了人工测报和自动无线测报相结合的方式。但由于接入带宽有限,清晰度不高,实时分辨率一般为QCIF(174*144),监控效果不佳。黄河宁夏内蒙古河段和山东河段由于接入手段有限,自建接入系统成本较高,公网通道租用费用昂贵,且多数监控点无法保障电力供应,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远程监控系统的规模应用。

3G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rd Generation)的简称,是指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信技术,有数据显示,理论上3G下行速度峰值可达3.6Mbit/s,上行速度峰值也可达384kbit/s,在3G信号覆盖正常的区域内,可以实现数据、语音、视频的实时传输。3G在中国的大规模商用,使远程监控系统在黄河流域的规模应用成为可能。

二、3G无线接入平台

3G远程监控系统运用3G移动通信技术和网络视频压缩技术,实现对关键黄河防汛防凌关键区域的实时监控,保障汛情凌情信息数据快速、安全、可靠的传送,满足黄河防总和各级防汛部门高清晰视频远程监视的需求。在3G远程监控系统的基础上,按照流域信息化“信息编码标准化,信息采集多样化,信息传输网络化、信息管理集成化”的要求,组建3G无线接入平台,实现多业务全覆盖的规模应用,即避免了重复投资,又促进了资源共享,使流域机构各级部门已建系统得以继续发挥效益,提高了投资利用率、延长了系统寿命。

3G无线接入平台建设分为3G远程监控系统建设和系统兼容改造两部分。3G远程监控系统建设包括无线视频监视点建设、传输网络搭建和视频监视中心建设三部分。系统兼容性改造主要通过直接对接、网关对接和SDK对接三种方式实现对已有系统改造,使得新旧系统得以兼容。

3G无线接入平台系统总体结构示意图如下:

图1 系统总体结构示意图

三、3G远程监控系统的实现

3G远程监控系统的数据流主要包括控制指令的下达和音频视频监控数据的上传两种类型,与一般无线业务不同,视频远程监视系统的业务主要集中在上行信道,1路实时图像需要约300kbps的带宽(CIF,352*288),TD-SCDMA制式上行理论带宽为384kbps,实测约为128kbps左右,无法满足传输要求。根据实测情况,中国联通的WCDMA的上行带宽最大(5.75Mbps),所以在信号覆盖满足建站需求的基础上,优先选择WCDMA制式。

3G无线接入系统包括接入和传输两部分。无线视频监视点通过3G无线信道实现接入,实时监控信息经过传输网络送至位于流域管理机构的监视中心,通过中心视讯平成访问控制和视频转发。系统结构如图2所示。

图2 传输方案示意图

此外,考虑到无线传输通道的稳定性较差,各种传输参数总处在动态变化之中(基于TCP/IP的互联网传输本身就具有很多不确定性因素),前端采集系统选用具有流量控制和检错纠错功能的H.264视频编码压缩系统,具有高压缩比的同时还拥有流畅的高质量图像。

四、配套设施

(一)系统存储

系统存储为分级分布式存储架构,根据不同的网络带宽情况及存储需求,在具体存储机制上会有一定差别,新建平台建立完整的三级存储架构,前端通过NVR进行全天候存储,监控分中心和监控中心则仅对特别重要视频点位及报警录像等进行存储。对于各级防汛部门已建平台视频的存储,根据平台接入方式的不同,分别通过平台接入、设备接入(SDK)和新增设备三种方式实现不同的存储的接入。

(二)系统供电

由于监视点均分布在沿黄大堤两岸,设备的电力供应成为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根据监视点是否具备供电条件,分别配备UPS电源和光伏太阳能供电系统。UPS电源能够提供稳定可靠的AC220V交流电源。一般情况下,UPS电源应保证本站通信传输设备正常运行48小时以上。鉴于农电存在电压波动较大的特点,应配置稳压设备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光伏太阳能供电系统(又称太阳能光伏稳压逆变电源)作为UPS电源供电方式的补充;当遇到阴雨天气时,后备电池应保证本站通信传输设备正常运行5天以上。

五、推广应用

在3G无线接入平台系统框架下,3G远程监控技术逐步推广应用,截止2013年底,在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宁夏、内蒙等地一期建设相继完成了三湖河口等28个(含移动)防凌远程监控系统建设;并根据黄河调水调沙“四库联调”的监控需要,在小浪底等4个水库建设了5个水库远程监控系统,为黄河调防汛减灾和水量调度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2013年12月工信部向中国移动等三家运行商颁发了TD-LTE 4G牌照。4G集3G与WLAN于一体,上行带宽可达20Mbps。可以预见,4G技术的商用必将极大促进远程监控技术的在流域管理和水利信息化中的应用,并与空间地理信息技术、云服务技术、无线传感技术、综合决策会商技术一起,成为构建“感知黄河”、“智慧流域”的关键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李国英.建设数字黄河工程[J].人民黄河,2001(11).

[2]张建华,王莹.WCDMA无线网络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远程监控技术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远程 监控 ARM

中图分类号:TN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03-0007-01

1 引言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数字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个人电脑时代,嵌入式设备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逐步向网络方向发展。嵌入式监控系统采用嵌入式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利用以太网传输图像数据和控制信号,同时具备可以应用于个人计算机的强大处理能力,进一步监测分析和处理图像,它的功能集中到一个小尺寸芯片,可以直接连接到局域网或广域网,大大提高了实时性能、稳定性和可靠性。因此嵌入式远程监控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是科学研究和军事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技术。

2 嵌入式系统

嵌入式系统有两种定义,第一个是指以嵌入式系统应用为中心,基于计算机技术的软件硬件。指为了减少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方面的严格要求,适应应用系统的专用计算机系统;第二个是根据IEEE的定义:嵌入式系统是用于控制、监视或者辅助操作机器和设备的装置。它通常指的是电脑系统,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目前,嵌入式设备已深深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该技术涉及到生活的角角落落,包括了电子玩具、MP3、MP4、SOHO路由器、手机、机顶盒、汽车电子、电磁炉、电梯、安全系统、自动售货机、医疗仪器、音频、ATM等。

3 远程监控系统

3.1 远程监控系统概述

远程监控是通过计算机的远程监控来实现控制对象的网络系统。远程监控系统是可以实现本地和远程监控功能的硬件和软件系统的结合。远程监控系统是由信息网络和控制网络构成,他结合了现代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人机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已经广泛应用在许多领域,如工业生产过程实时监控、电力设备、集中监控、环境安全监测、集中监控、水利系统图像远程监控、电力监控、网络监控、移动监控等。

3.2 嵌入式远程监控系统发展现状

远程监控是一个国内外研究前沿课题,国内外一直在进行积极研究。1997年1月,第一次基于互联网的远程监控诊断工作会议召开,由斯坦福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主办,会议主要讨论了远程监控系统的开放系统,规则诊断信息、传输协议、用户法律限制等,并展望了其未来的技术发展。针对其在网络中的重要作用,嵌入式设备、嵌入式网络服务器也成为了一个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领域,因此嵌入式网络服务器应用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而工业以太网在工业控制领域也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4 主要硬件电路设计

(1)存储器:嵌入式系统已经包含有SDRAM、FLASH存储器。基于SDRAM内存的嵌入式系统,具有单位空间存储容量大和低价格的优势,已广泛应用于各种嵌入式系统中。闪存是一种信息可以擦除的存储设备,它的特性是停电后记忆信息会丢失,它具备低功耗、大容量、快速擦除的特点,可以实现全部或局部系统编程,可进行内部嵌入算法操作,因此芯片已广泛应用于各种嵌入式系统中。

(2)串行接口:串行端口在系统开发、调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群组串行端口和单独串行端口是一个通用的接口设备,通过串行端口可以扩展连接许多其他的设备。

(3)JTAG接口:JTAG(联合测试行动)是在1985年制定的国际标准测试协议,主要用于检测PCB和IC芯片。JTAG技术是一种嵌入式调试技术,它封装在芯片专用测试电路丝锥(测试访问端口),可通过特殊的JTAG测试工具测试内部节点。

5 建立嵌入式Linux平台

5.1 交叉编译环境的建立

通常嵌入式系统的软件编译和执行是在两个不同的平台进行。编译在主机进行,一般为桌面主机;进一步在目标机器上执行,即嵌入式系统硬件平台。通常是在主机上通过一个跨平台交叉编译器来编译源文件从而得到一个可执行文件,在目标平台上再通过串口、并口,或网络下载到目标平台的FLASH或其他存储介质,然后由目标机运行软件。

5.2 引导装载程序移植

引导装载程序是系统通电后运行的第一段代码。通常在刚刚启动时较短的时间内运行,它对于嵌入式系统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在整个系统中不可或缺。在嵌入式系统中,系统复位或上电后通常开始从地址0x00000000加载,引导装载程序和地址通常是用来存储启动代码。通过这个过程,可以初始化硬件设备、建立内存空间映射,因此该系统的硬件和软件环境可以得到一个合适的状态,最终为加载操作系统内核准备好正确的环境。

6 总结和展望

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涉及很多方面的知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设计。基于ARM的嵌入式数字远程监控系统是一个热门话题,是当前主要的嵌入式系统和监控系统,同时它涉及ARM架构、Linux操作系统、网络编程、多线程、多进程编程、CGI编程、图像处理、和其他方面的知识,所以它也是一个高水平集成系统。ARM处理器的多参数远程网络监控设备通过测试和分析主要模块,能够使该系统性能更稳定,实时性更好,可广泛应用于仓库、银行、军事设施、安全监控等。在居民区、工业领域、电力、电信基站以及无人驾驶系统方面,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市场潜力。

随着图像处理芯片和ARM结构的不断发展和融合,基于IP网络的数字远程监控系统将不断地发展和完善。随着高带宽在普通家庭用户中的流行, 基于IP网络的数字远程监控系统进入普通家庭也将逐渐成为现实。

参考文献

[1]孟力.基于ARM处理器的嵌入式远程温度监控系统设计[J].电力电气,2009(6):1.

[2]李江,常葆林.嵌入式操作系统设计中的若干问题[J].微型机与应用,2000(8):13-14.

[3]徐海琴.远程监控技术的新进展[J].微型电脑应用,2004,20(8):3-5.

[4]王建新.远程监控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J].国外电子测量技术,2005(04):9.

[5]习博,方彦军.基于嵌入式uClinux系统工业以太网接口的设计与实现[J].电测与仪表,

远程监控技术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 远程控制 控制技术 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91.06 文献标识码:A

0 前言

1990年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因特网与通信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与人类的生活、工作的结合日益紧密,而计算机网络远程控制技术得到应用。作为业界公认的实用技术,计算机网络远程控制和管理得到更多用户的重视,并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

1 计算机网络远程控制技术概述

1.1 计算机网络远程控制技术的定义

计算机网络远程控制技术是指,通过某台指定的远距离终端计算机依赖于网络,去控制及监视另一台或多台终端设备(如计算机、自动化设备等)的技术,其主要应用于远程监控、远程技术支持等。

如果从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对象来看,早期的计算机控制技术主要是针对单变量线性的对象,而现代网络远程控制技术的对象则由一变多,也就是我们所谈到的多变量非线性的对象;而从实现远程控制技术的元器件来看,早期监控技术主要依赖于独立模拟元器件,而现代网络远程控制技术则建立在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基础上。①互联网与通信科学的进步,一方面改变了控制技术早期的技术基础及系统结构,另一方面也使得控制技术与网络有了更好的融合,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谈论的计算机网络远程控制技术。基于网络的远程控制技术,主要会使用四种网络接入模式,包括LAN、WAN、电话拨号及互联网接入。②

1.2 远程控制的关键技术

1.2.1 Web技术

Web技术起源于日内瓦某个粒子实验室,其主要基于超文本技术,包括HTTP(应用层协议-超文本传送协议)及HTML(表示层句法-超文本标记性语言)两大技术标准。

1.2.2 Activex技术

这一项技术主要是针对互联网相关应用开发出来的技术,包括Activex 控件、文档、脚本描述、服务器框架及Java虚拟机等五大部分,其主要依托于组件或分布式组件对象模型。该技术是微软早期创建的远程控制技术之一,被应用于常见的服务器及客户终端机中。

1.2.3 Magic Packet技术

Magic Packet技术是又AMD公司所开发的,又称作网络唤醒技术,其主要通过MAC地址来进行网络中计算机的辨识,即使客户端的计算机出于关机状态,Magic Packet也可以通过其标准的唤醒数据包来启动任一指定MAC地址的远程终端,开启电源并启动电脑。

1.2.4 远程屏幕监视技术

这一技术主要利用TCP/IP协议来完成远程监控,服务器端基于Winsock控件建立连接、发送指令到客户端,在完成监控屏幕指令后,客户端会通过图片格式的文件反馈回服务器。

1.2.5 Sockets技术

Sockets技术,又称为套接字技术,其主要分为流套接字及数据包套接字两大类。套接字技术是基于VC++的语言编程来完成远程控制过程中的信息传输和信通的,并且支持TCP/IP协议。

1.3 远程控制技术的原理及实现

1.3.1 远程控制技术的原理

远程控制技术可以帮助建立多台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交换通道,从而使得专业工程师利用互联网或通信技术来进行多台计算机的控制成为可能。远程控制技术的实现需要依靠三大核心构成,包括互联网、远程控制软件、专业工程师。通常情况下,其实现原理如下:位于远程终端的计算机(称为服务器端或控制端),利用远程控制软件,向被控制的多台终端设备(称为客户端或被控制端)发出指令,并利用远程终端的计算机来进行各种程序的操作,比如针对客户端所在计算机文件的使用、查看及管理客户端的多个应用程序、远程使用与客户端所在计算机已建立连接相关外部设备等某些特定的工作。

但在使用远程控制技术前,有三点需要注意的地方:第一,“远程”不代表距离或位置的远近,客户端及服务器端所在的设备完全可以是在同一数据中心机房的任意设备,或通过互联网接入的任意设备;第二,如果需要通过互联网来使用远程控制技术,必须通过远程控制软件作为载体,即将远程控制软件预装或安装到需要被控制的终端设备上;第三,服务器端的主要职责是发送指令与最终执行结果的查看;客户端的主要作用是根据指令完成操作、反馈执行结果。为了便于专业IT人员的后续工作,很多现代远程控制技术,都会基于互联网技术、利用浏览器来运行相关程序。

1.3.2 远程控制系统实现框架

网络远程控制系统由三大核心系统组成,包括有现成设备检测与控制系统、远距离数据传输系统及远程监控终端系统。③在进行实际远程控制技术的实现时,需要注意以下两点:综合考虑整体远程控制系统的安全性及个性化操作需要,建议服务器端开发语言采用Linux系统下的C语言、客户端采用Windows系统下的C++语言;参照Socket技术及流程,并对所有远程控制指令进行加密,服务器及客户端仅识别加密语句;在Socket技术与数据库技术基础上,建立远程有效访问和监控机制,隔离并控制异常数据情况。

2 远程控制技术的应用

2.1 计算机网络远程控制技术的应用

计算机网络远程控制技术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广泛,如远程的办公、远程教育、远程监控等多个方面。④其中前者在国内的应用较少,后两者应用居多。

2.1.1 远程办公

通过计算机网络远程控制技术,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随时随地地办公,实现办公自动化。远程技术可以帮助用户在任意地点通过internet接入办公室的工作计算机,使用计算机中的应用程序、计算机硬盘中存储的各种信息和数据,访问文件、共享资源等。远程办公不仅有利于加强公司内部人员的沟通、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兴趣,远程办公对于缓解一线城市交通压力、减少环境污染等大有益处。目前,在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英国、瑞典等,对于远程办公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但国内在远程办公方面还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仅少量跨国企业采用了这样的模式。

2.1.2 远程教育

计算机网络远程控制技术还应用在远程教育方面。国内在远程教育方面的应用主要包括企业e-learning平台的建设、培训学校远程教育平台的提供、互联网网站远程教育资源和内容的提供。国内的领先企业在远程平台建设方面的投资正如火如荼,其通过网络远程控制技术所建设的e-learning平台,可以供企业员工在远程接受企业内部的培训及相关学习资料、学习心得的分享;而在远程教育平台、远程教育资源和内容的提供方面,网络远程控制技术也是不可或缺的,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远程技术提供授课服务、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与交流、增强学习频率与效率,另一方面远程模式对于学习成本的降低和优化也起到不可小觑的作用。对于偏远地区、教育资源稀缺地区,远程教育对于当地教育资源的补充也是未来政府关注的重点。目前我国在远程教育方面的投资还十分欠缺,希望在国家十二五发展包括2013年财政支出中,加大对远程控制技术在教育行业应用的投资于倾斜。

2.1.3 远程监控

除远程办公和远程教育以外,国内企业在远程监控方面的应用也较为广泛,尤其是在针对企业用户的企业级硬件运维方面的应用。对于银行、制造、电信、互联网等基础架构较为复杂、且企业硬件设备种类多样、数量庞大的企业而言,通常都会采购由原厂服务商提供的远程监控软件及服务,通过服务商远程的专业工程师和领先的技术工具,帮助企业实现24*7小时的实时监控,并针对性地找出系统日常运行中的问题,通过远程控制技术来提供相关的软硬件支持服务、日常的故障查询、常规故障修复等问题。远程监控可以大量降低企业的运维成本。此外,远程监控还应用于企业日常应用,使用规范监控、网络异常流量监控、员工行为监控、商业机密监控等方面,避免由于不规范操作或病毒感染等问题导致企业整体系统出现风险的问题,做到实时监控、遇到问题解决问题。

2.2 远程控制技术的主要功能和作用

远程控制系统的主要功能和作用主要包括实时响应、稳定可靠、可操作性强这三大方面。对于远程控制技术来说,需要满足以上三点才可能被广泛应用于实际生活和工作,远程控制技术为用户提供实时响应的功能,在远程终端的服务器或专业工程师具有自动辨识设备问题或系统风险的能力,能及时将有效信息反馈给客户端,或帮助客户端修复相关错误或提出警示;远程控制技术的可操作性和稳定可靠性对于用户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过于复杂的远程操作系统不适用于非专业人士的使用,因此在设计和实施远程控制技术时,需要考虑到操作的便捷性与稳定性。

3 结论

相比较于传统的控制技术,基于网络的远程控制技术更加的灵活,并且对于计算机信息的共享更加充分、降低了周期性专业工程师现场诊断及定期巡检的风险、对于企业的成本控制也大有裨益。

注释

① 陈希武.利用网络实现远程控制的技术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09(1):34-35.

② 眭春辉.浅谈计算机远程控制技术及常见软件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27):7654-7655.

远程监控技术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 计算机;远程通讯;技术

中图分类号S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91-0219-02

0 引言

计算机远程网络通讯技术,主体应用计算机技术、操作系统、现代化通讯装置以及安全可靠线路,实现数据的编码以及信号的高效传输、良好转接、综合储存与快速处理。其数据通讯体系将计算机作为核心,利用通讯线路进行终端设施的有效连接,并实现数据通讯目标。当前计算机远程网络通讯技术由于其传输效率高、数据量庞大、应用功能广泛,因而全面渗透至社会生产、大众生活以及公众服务等各领域范畴中,发挥了综合应用价值。例如,跨国企业、大型公司可应用计算机远程网络通讯技术召开视频会议,传达决策信息,讨论经营方略,部署年度任务,令子公司同集团企业保持同步一致性,提升工作效率,降低沟通成本,并确保综合效益目标的良好实现。同时,还可借助计算机远程网络通讯技术进行新闻直播、远程互动连线,增加节目观赏性以及内容时效性。由此可见,计算机远程网络通讯技术在未来还将具备广泛的发展空间与良好的应用潜能,体现核心应用价值。

1 远程网络通讯技术原理与应用条件

远程网络通讯功能的实现需要将流由一台计算机高效、安全、整体的传输至远程计算机之中,通过协议规定以及网络IO完成通讯功能。通讯传输协议众多,常见的有http、icp等,均为Socket概念原理基于应用功能扩展形成的传输协议。为提升应用便利性,不同的计算机语言则会利用贴切简便的应用层协议进行通讯传输。网路远程通讯形成的条件,需要由目标计算机提出请求,与之通讯的计算机接收请求便实施相应操作,令结果反馈至请求方。具体方式则包括同步以及异步请求等模式。通过对请求的处理,则可令其构成流,借助传输协议到达远端,远程计算机则可对获取请求流实施处理,进而令结果转变为流形成反馈传输。

计算机远程网络通讯功能的实现,首先应具备优质的通道条件,即创建良好的通讯线路。一般来讲对称电缆以及架空明线较易受到电磁场以及外界环境条件的干扰,令传输效率受到了不良影响。为此可选用封闭同轴电缆,提升传输效益。倘若经济条件允许,则可选择光纤电缆,确保计算机远程网络通讯的安全、高效与可靠。再者,应配备适宜的终端设施与良好的通讯接口,应满足我国网络系统的通讯传输标准规定。远程通讯还需要进行数据转换,因此应配备高效转换设备,营造良好的计算机远程网络通讯应用环境。

2 计算机远程通讯监控技术的科学应用

计算机远程网络通讯技术的产生,为远程监控提供了便利,可实现跨区域的监督管理与操作控制。监督工作中可借助网络系统获取丰富的状态信息,而控制管理过程,则可利用网络系统实施对远程计算机的控制与操作。例如可在远程位置实现对计算机系统的重启以及关机等控制操作,还可实现日常的远程处理工作。计算机监控体系基于实施监控手段的计算机为核心,同时配备监测设备、组建管理执行机构以及明确被监测管控具体对象,或是实践生产工作的具体流程,进而构成监控系统。信息时代,现代企业的实践生产以及管理工作中,涉及较多物理量、技术工艺参数以及环境数据,还有特性参数,这些均需要开展实时的监测管理、有效的监督以及自动化的控制。伴随生产力的稳步提升,需要检测范畴更为广泛,监测点则更为众多。倘若应用独立检测管控系统则无法满足工业化生产的核心需求。因此应将监测控制实现有效的分散,而后实施集中管控。该类模式即为分布式监督管理。一旦监测管理站点增加,而分布并不集中、过于分散,则需应用远程计算机监督控制技术。当前该项技术可应用于化工生产、石油开采、水处理系统、工业锅炉生产等较多领域。当前该技术主流为TCP/IP协议、internet网络技术,基于www规范,应进行软件体系的合理设计,科学规划,令工作人员借助网络系统、能够快速、整体的获得权限范畴中的各类信息,并快速进行响应。

远程监控的通讯媒体、计算机系统软件以及硬件工具共同构成了远程监控系统。该项技术措施可满足中心控制计算机系统同监测站之中的计算机进行通讯,同时还可实现各个监测站以及监测点之间的通讯功能。一般情况下,现场各类设备的分布相对广泛、尖端数据不方便采集的生产现场,或是监测对象,为快速明确其设备、器具运行服务状况,做好全面管控,便应利用计算机远程通讯监控技术。在高效管理的同时,可令工作人员任务量有效缩减,并降低成本投入,科学实现高效性以及自动化的管理。当然,计算机远程通讯网络系统工作阶段中,还包含一定的不足问题。例如传输距离相对有限,监控以及传输质量不稳定,容易受到一定的干扰影响,同时还需投入较高的通讯经费。因此应继续的开发研究,不断拓展创新、弥补不足,方能提升计算机远程网络技术综合应用优势与核心价值。

伴随现代化技术的持续发展、不断进步,计算机远程通讯技术必将更为完善,实现低成本、高效益的安全、规范与持续发展。

3结论

总之,针对计算机远程网络通讯技术综合优势、科学原理,我们应在实践应用中不断总结、完善创新,促进计算机远程网络通讯技术在更多行业领域的科学应用,进而营造规范、文明、健康的网络通讯环境,创设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牛洋.通讯技术在远程网络控制中的应用[J].硅谷,2011(8).

[2]王丽丽,褚梅,张欣.全面认识桥接、交换和路由[J].致富时代(下半月),2010(12).

[3]徐侃.移动通讯技术在质监信息化工作中的应用[J].福建质量信息,2008(11).

远程监控技术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云架构;市政工程;远程;监控系统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A

一、市政工程中采用远程监控系统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很多城市相继开始了大规模的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如大型立交桥、城市隧道、过江隧道等,也包括配套的道路、灯光、排水工程。市政工程多数在城市内施工,施工复杂、露天作业、和环境影响大等因素是市政工程不同于其他建设类工程的显著特征[1-4],因此受到社会和公众舆论的广泛关注。市政工程的特点决定了它的监管比一般的行业具有更大的意义。

(1)市政工程种类众多,城市立交、地铁施工等都包含于其中;即使是单个市政工程,除去主体工程外,也包含管线等配套施工。因此,市政工程的作业有着相当程度的复杂性,这给市政工程监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2)由于地理条件、地质情况等的不同,即使是同一种作业项目,其施工作业方法也可能不同,这也导致了质量安全技术及质量安全管理上可能存在很大的不同。

(3)城市市政工程中,存在很多高空作业,这些高空作业的下方或两侧就是车辆行人的交通通道。一方面对高空作业产生较大影响,另一方面安全事故一旦发生,往往可能伤及过往车辆及行人,社会影响面大。

(4)市政工程由于露天作业情况较多,一方面受天气、温度影响较大,环境气候的变化往往会对施工质量和安全有所影响。另一方面,工地施工也会影响周边的环境,所以必须严格执行文明施工的相关要求,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为了对市政工程的质量、安全和文明施工进行有效监管,很多市政工程都引入了施工现场远程监控系统。

二、传统远程监控系统分析

很多工程施工现场都引入了各种构架的远程监控系统[5]。市政工程中使用的传统远程监控系统多采用独立数据中心的架构模式,这种模式包括前端图像采集、监控与传输三个子系统。前端图像采集系统的主要任务是借助于相关视频采集设备来对施工工地进行监控,并将所需的监控图像转变成为符合传输要求的数据形式。监控系统主要用于对图像采集系统中的图像数据进行汇总、显示、处理等,同时还为施工现场远程监控系统提供相应的操作平台。传输系统是构建一个连通各施工现场图像和监控中心间的传输途径,因建筑工程的施工场地通常处于分散状态,所以通常情况下,采取通过网络运营商传输线路的租用来进行传输系统的建立。

系统中的储存方式为异步写入数据、集中管理以及分散存储等,利用数字硬盘录像系统来对工程工地前端监控到的视频录像进行采集,在前端硬盘录像机中将这些数据实时进行保存,最后再将这些数据传回至数据中心,实施远程储存。这种模式能够满足监控系统的功能要求,但实际应用中,如需要进行大量数据的上传、或者多视频数据需要并行写入时,在传输宽带上就会发生瓶颈,很容易使视频图像的上传速率受到限制和影响。

三、基于云架构技术的远程监控系统

基于云架构技术构建的施工现场远程监控系统能够有效弥补传统远程监控系统存在的不足,同时还可进一步提高远程监控系统的扩展性能以及服务功能[6,7]。

在施工现场远程监控系统中启用云架构以后,该系统的整个架构节点可分为客户端、主服务器以及数据块服务器。客户端主要是为应用程序提供一组专用的数据图像访问接口。主服务器存在的形式为管理节点,通常情况下只有一个,其主要的任务是管理整个云架构系统中的文件。数据块服务器的主要任务为存储,通过指定文件形式将各种数据存储在该服务器上。在该架构中,文件系统规模大小主要取决于数据块服务器的数量。此外,在云架构技术下的这些文件一般是根据固定大小来分块存储。

在客户端进行云架构文件系统的访问时,首先是访问主服务器节点,在此获得与数据库服务器需交互的相应信息后,再直接访问各数据块服务器。完成一次数据存取以后,就可达到分离系统控制流与数据流的目的。由于在云架构技术下的远程监控系统的主服务器和客户端间仅有控制流而无数据流,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主服务器负载得到降低,这也使得主服务器不会是阻碍系统性能的一个瓶颈。此外,文件被分割为多个数据块来存储,在这种分布式存储下,客户端可对多个数据块服务器同时进行访问,继而使整个系统的并行传输功能得到提高,增强系统整体性能。

四、基于云架构技术的远程监控系统的应用效果

在南京市城西干道改造工程中,每种工序的施工都是动态施工过程,不同阶段施工特点不同,存在不同的风险性,特别是在关键环节、重要部位施工过程中风险更大。工程全长6.13千米,监管人员数量有限,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与安全行为有差异,很难在同一时间对所有施工作业实施有效监管。为提升施工质量,避免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杜绝不文明施工,确保工程处于受控状态,在关键场所、重要部位安装监控设备,建立基于云架构技术的远程监控系统的监控管理。到目前为止,该工程未发生特、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实现零死亡事故的目标,现场文明施工水平也得到显著提升。

通过在多个施工现场安装基于云架构技术的远程监控设备,对施工过程进行全面监控,对工程监管的支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监控系统具有操作简便、使用灵活的特点,监管人员可在任何场所任何地点通过电脑或者手机,使用被授权的用户名和密码登陆后实时访问任意一个施工现场监控设备的图像资料,并且可以调用前端的录像资料。②监控系统的使用,可以使监管人员能够第一时间准确掌握现场关键装置、要害部位的施工状况,提高工作效率,成为人力监管不可或缺的补充。④实现了对施工现场进行实时、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的监控。④通过基于云架构技术的远程监控设备,加强了监管部门内部之间及建设、监理、施工人员之间的信息沟通。⑤实现了监管部门对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等工作进行实时改进指导,为制定措施和对策提供依据。利用施工过程中影像资料,可及时有效地监督、解决和控制项目施工中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发现违章行为和安全设施缺陷及时纠正,有利于约束、规范施工人员的不安全行为,使施工现场安全隐患和风险降至到最低,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提升了监管水平。

在市政工程施工现场建立基于云架构技术的远程监控系统,可多路同时调阅施工现场的全方位动态情况,效率高,灵活性强,具有很强实用性,有广泛推广意义。

致谢

本项研究得到了2013年南京市建设系统科研项目计划(编号:Ks1302)的支持。

参考文献:

远程监控技术论文范文第10篇

论文摘要:随着油田的开发,偏远油区的数据监控、视频监控在油田的安全生产、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无线通讯技术的应用已逐渐成为各种监控系统的主要链路方式。本文对目前广泛应用的几种无线通讯技术的进行简单介绍,分析偏远油区的地理环境及生产环境对无线通讯技术应用的影响。并对应用无线网桥技术进行的平台视频监控项目中的成功应用做简单介绍。

1 引言

在油田偏远油区生产过程中,对相关生产参数及油井视频进行远程监控对偏远油井的安全生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偏远油区装置远离油田总部,应用有线的通讯方式,施工困难且周期长、灵活性差。而无线通讯方式由于其建立物理链路简单易行,成本低,可以根据现场需求及时调整项目方案,灵活性好,系统的功能扩展方便,因此特别适合偏远油区对通信链路的要求。

2常用的无线通讯技术

目前在油田现场广泛应用的无线通讯技术主要有gprs/cdma、数传电台、扩频微波、无线网桥及卫星通信、短波通信技术等。

其中gprs和cdma技术

3.1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可以通过选取性能好的设备或应用抗干扰措施以减少甚至避免干扰。WWw.133229.COM但无线通信过程中的信号衰落问题则是普遍存在的,而且是不可避免的。由于海上油田远离陆地,与陆地之间的广阔的海域、多变的气候使得在陆上应用效果很好的技术在海上应用时没有了用武之地。

微波在空间传播中将受到大气效应和地面效应的影响,导致接受机接受的电平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断起伏变化,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衰落。从衰落的物理因素来看,可以分成以下几类:吸收衰落、雨雾衰落、k型衰落、波导型衰落、闪烁衰落等等。在各种衰落因素中,吸收衰落、雨雾衰落及k型衰落对海上油田的无线通信应用影响较大。

3.2对技术应用的影响

各项通信技术在海上油田应用中还存在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其独特的现场环境。海上平台一般空间狭小,还要考虑海上多风,平台最高点一般较低的特点。

首先是对天线安装的限制。海上微波通信受地形地貌影响,相同的通信距离要求两端天线的高度更高。对于卫星通信、扩频微波、短波通信等天线体积较大的应用,由于海上风力较大,抗风性的要求也使得设备在小平台的安装变得十分困难。

此外,对于无人值守的平台,设备必须具有高可靠性、可自动维护、参数远程设置等功能。而对于卫星通信、短波通信等要求平台上配备专业管理操作人员进行设备的管理维护,这一特点也为技术的应用带来一定的限制。

4 无线网桥技术在海上平台视频监控中的应用

在实际的现场应用中,我们选取了基于5.8g无线网桥设备进行了现场应用测试。测试地点为浅海油井,测试内容为4路视频监控图像的传输。该系统具体解决方案是利用摩托罗拉canopy 5.8g无线网桥建立通信链路。在平台一侧首先通过视频服务器将模拟视频信号转化为可在 网络 传输的ip数据流,之后由无线网桥将信号传输到陆地端。陆地端一侧通过无线网桥进行接收后由视频监控服务器处理后,对视频信号进行录像存储及web。相关用户可依据相应权限在局域网内进行视频图像的浏览、录像等操作。

系统通讯链路建立后,可远端对设备参数进行设置,设备维护方便。监控视频图像清晰、连贯,满足监控要求。从系统的链路冗余可以看出本次测试的应用距离已接近5.8g无线网桥技术在海上应用的最远距离。从系统的稳定性出发,在更远一些的类似应用中应谨慎选择这项技术。

结论

无线通信技术在偏远油区的应用已逐渐成为各种监控系统的主要链路方式。在选取相关技术时除了要考虑包括传输距离、信号带宽、天线安装条件、发射功率、设备功耗、系统成本等各方面因素外,同时还要充分考虑环境对通信的影响。信号的衰弱会使很多通信技术达不到理论标定的距离,因此无法适应现场需要。面对大量的数据传输管理的需求,在选择无线通信技术手段方面还应统筹计划。特别是要对采用技术的先进性、可靠性及系统的可扩展性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参考 文献

[1]王一平、肖景明.微波传播..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7

[2]许东. 网络化的全数字图像监控系统. 北京: 有线电视技术, 2002: 27-56

远程监控技术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先进控制;远程调试;Internet

Remote Testing System of Advanced Co ntrol Based on Internet Technology

REN ZHENG-YUN, CHEN LIANG

Department of Automation, Donghua University, 2999 North Renmin Road, Songjiang, Shanghai 201620, China

【Abstract】The practical industrial process can be accessed remotely through internet by the establishment of remote service platform (RS P). Download advanced control algorithm, remote modification of advanced control algorithm parameters and real-time adjustment of p ractical process can be realized conveniently. Thr ough this platform we can demonstrate advanced control algorithm and operate industrial practical process in the classroom and laboratory, wh ich is very useful for the ability enhan cement of graduate students in understanding and in independent design of complex advanced control algorithm for industrial process.

【Key words】Advanced control, Remote testing, Internet

【中图分类号】TP2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3-0001-03

1引言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远程监控技术和网络技术紧密结合起来。采用 Internet 进行远程监控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远程监控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远程监控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工业控制、环境监测、水资源管理、电网监控、交通指挥、楼宇自动化等许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由于Internet 分布范围广、技术成熟,使远程观测、远程反馈、远距离控制的多方面跟踪监测控制成为可能。基于Internet 的远程监控技术的研究,不仅充分利用了现有资源,拓宽了因特网的使用范围,而且也能够减少差旅成本,扩大远程化距离,增加远程工作的灵活性,进一步方便人们的生活。采用 Internet 作为远程监控平台,是一项很有前途和潜力的技术,可以应用到设备远程诊断、监测、控制、调试等领域,成为当前工业监控领域的研究热点。

目前,基于 Internet 的远程监控是国内外研究的前沿课题,国内外都展开了大量的研究。相对来说,由于欧美国家在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发展上的领先优势,他们在研究基于 Internet 的远程监控方面相对早一些,而且有些公司有相关的商业产品问世。1997 年1 月,首届基于 Internet 的工业远程诊断研讨会由斯坦福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联合主办,会议主要讨论了有关远程监控系统开放式体系、诊断信息规程、传输协议及对用户的合法限制等,并对未来技术发展作了展望。会议决定由斯坦福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合作开发基于 Internet的下一代远程监控诊断示范系统,后来在Sun,HP,Intel 等多家公司的支持和配合下,共同推出了一个实验性的 Testbed系统,Testbed初步形成了在 Internet 范围内的信息监控和故障诊断[1]。

如在波音公司的设备维护系统中,采用网络技术进行数据分析,进行远程探测和检修机器故障。美国几家机床公司也在他们的产品上,开发了具有基于机器监测和远程检修的远程服务或类远程服务功能。另外,许多国际组织也纷纷通过网络进行设备监控与故障诊断咨询和技术推广工作,并制定了一些信息交换格式和标准,德国的FLENDER 服务状态监测公司,已开发出基于现代远程故障诊断技术的面向状态的维修技术。许多大公司也在他们的产品中加入了 Internet的功能,如 Bently 公司的计算机在线设备运行监测系统。

国内对于远程监控技术也开展了积极的研究,许多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现已开始或准备开始从事工业领域的远程监控与诊断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如大型电站设备的远程在线监测和诊断研究,制造企业远程服务系统的开发,基于 Internet的快速成型和快速加工技术,基于 Internet 的远程故障诊断相关理论,大型旋转机械计算机状态监测系统及故障诊断系统等。另外,根据国内外远程服务技术的现状,我国提出了国内发展的动向,并基于企业内部的网络结构,搭建远程服务系统,实现远程监测、诊断和控制,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及制造业的自动化的水平。当前,远程监控技术在远程实验室、水电站监控、石油管道监测、电网运行监控和机器人的远程控制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实现了将工业生产过程的监控信息接入 Internet,管理人员远程监视生产运行情况,根据需要及时发出调度指令控制生产过程和现场设备的运行状态和各种参数,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

先进控制技术,特别是预测控制算法比较复杂,计算量比较大。正因为复杂,算法的实施周期长,参数整定复杂,即便是有丰富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也得花费较长的时间来进行模型建立以及在线或离线参数整定过程。一般说来,先进控制技术在现场调试的时间为 3~6 个月,有些甚至超过 1 年。这样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使得先进控制项目的实施成本大大的提高,对先进控制算法进一步的推广起到了严重的制约。同时由于成本问题,使学生,特别是研究生了解和掌握先进控制算法在工业现场实施和调试的情况增加了相当的困难,这又严重的限制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一方面是我国迫切的需要先进控制技术人才,一方面是具有动手能力强的先进控制技术人才的短缺。这对矛盾严重抑制了我国流程工业自动化水平的提高。

通过Internet 进行工业现场生产过程数据的远程浏览正在得到广泛应用,国内外许多人都在研究基于 Internet 技术的先进控制调试系统。大部分先进控制策略安装在上位机上,因此,只要将上位机通过各种方式接入到 Internet 上,远程调试便成为可能。对于部分安装在相关硬件上的先进控制策略,可以通过其对应的操作站而操作和调试。当前主流的DCS 和PLC 的操作站均为基于 Windows, Mac, Linux 和Pocket PC平台的,如:Honeywell公司最新 DCS 控制系统 TPS ,它的操作站就是基于 MS Windows NT的,接入到 Internet 非常方便和快捷,进而为远程调试提供了基础。 当前,但由于现有条件下,网络存在传输延时、传输效率和数据安全等问题,使得远程调试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另外由于实时性的要求,先进控制领域的许多功能不能够完全按照远程监控技术的要求实现,那些能够在远程通过Internet 实现的功能,由于存在空间和时间的差异,也必须重新进行分析和研究。

2远程调试系统的结构

从先进控制远程调试系统结构图 1 可以看出::整个基于 Internet 的远程调试系统通常由工业控制系统子系统、先进控制子系统、远程服务器、远程调试客户服务端等四大部分组成,具体见图 1 。

2.1工业控制系统子系统:工业控制系统子系统一般包括各种测控单元( 如前端机、检测仪表、DCS 、PLC 等) ,声音、视频采集系统,信号传输线路,信号接收、转换设备,操作员站和工程师站,相关工业网络(如以太网)等。一方面负责控制各个现场对象,如温度、流量、压力等,经过工业网络连接到各个操作员站和工程师站,一些比较复杂或用常规方法难于控制的对象和需要优化的系统,采用以太网或者其它通讯方式接入先进控制子系统。另一方面它接受先进控制子系统发送过来的控制作用,对过程对象采取优于常规控制算法的控制策略。工业控制系统子系统操作员站内装有监控软件,接受现场传来的过程数据,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操作,向操作人员提供监控界面,实现设备的现场监测、控制和管理。

为了保证系统的安全和稳定性,先进控制子系统和工业控制系统子系统一般采用直接连接方式,即,先进控制子系统和DCS 和PLC 等硬件连接,而不是采用间接连接的方式,即,先进控制子系统和 DCS 和PLC 的操作员站连接。连接的方式有:工业以太网、串口等。工业控制系统子系统不需要连接 Internet 的功能。

2.2先进控制子系统:先进控制子系统包括数据处理、模型建立、实时控制、仿真、操作、安全联锁、通讯等7 个部分。几个组成部分既相互独立又彼此配合共同构成有机的整体。一般来说,传统的先进控制策略在上位机上运行,这种模式有它的局限性。在此,我们采用先进控制策略直接在硬件中(如美国 OPTO22 控制器)实施,硬件系统和 DCS 或者PLC 系统通过硬连线的方式进行通讯,而上位机和硬件系统直接相连。这种先进控制系统设计模式比在上位机上实现先进控制算法更具有优势。这是因为上位机模式是基于操作系统的,一旦操作系统瘫痪,整个先进控制系统也将瘫痪,而算法在硬件中实现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将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促使先进控制系统的投用率提高,见图 2 。

先进控制子系统既要和工业控制系统子系统通讯,又要和远程服务器通讯。为实现远程调试,上位机的硬件要求为具有联网能力的工业用计算机或通用计算机,有一定的网络接入设备。同时为实现控制系统的远程调试,系统又引入了一个数据库,用于对远程调试终端的身份验证,以及反映设备运行情况的历史数据的存储。在远程调试系统中,每个先进控制系统的的上位机主要完成三方面的工作:设备数据信息的提取、设备网络接入、数据通讯。先进控制系统需要远程调试服务时,向远程服务器申请,得到应答后相关信息数据传送到远程服务器,远程服务器对先进控制系统进行远程调试。

上位机和远程服务器通讯采用两种通讯方式:一种方式是通过网线连接到 Internet 上,另一种方式是通过 3G 模块连接到Internet 上。后种方式对不能够上网的对象,更为简单和方便,仅仅在通讯费用上增加一些而已。

2.3远程服务器:远程服务器是整个远程调试系统的核心,是一个中介系统,主要由防火墙、Web 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等共同组成。它负责对整个网络监控系统的管理、协调和维护。服务器响应客户服务端的请求,一方面,它接受客户服务端的响应,从数据库中的取出过程对象实时数据,到浏览器上供用户察看;另一方面,它将收到的客户服务端的控制命令存入数据库,供先进控制子系统使用。远程服务器采用三层框架:Web 服务器、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远程客户端可以通过浏览器直接访问远程服务器,用户可以以任何方式上网,真正实现了多点对多点的结构模式。

2.4远程调试客户服务端:远程调试客户服务端是用户直接与之交互的部分,它接收用户的输入,从远程服务器获取远程数据或向其发送控制命令等,通过远程服务器对先进控制系统调试。客户服务端无需安装任何专用软件,可以是普通的具有 Web 浏览器的个人计算机或终端设备,能够连入互联网即可。当远程用户需要对先进控制系统调试时,首先通过客户服务端的浏览器登陆远程服务器,通过身份验证后,找到相应控制网页,下载先进控制系统的调试控件。通过控件与先进控制系统连接并实施调试。目前,远程调试实现的途径就是通过 Internet。由于涉及实际的生产过程,必须保证网络安全,可以采用的技术包括防火墙、用户身份认证以及密钥管理等。

客户服务端第一个任务就是先进控制系统数据的表示问题,将数据以用户可以理解的方式在浏览器上显示出来,供用户察看最新的设备运行状况,以便发出控制命令。远程服务器不会主动的向客户浏览器发送数据文件,而是浏览器在发出请求后,服务器才响应,并将需要的数据以网页的形式到用户浏览器上。所以,对于要持续的得到先进控制系统数据的远程调试系统,只有通过客户浏览器不断的向服务器发出请求,服务器才可以根据客户的请求做出响应,将相关数据发给客户服务端。

对于远程控制来说,使用图表或者图线等形式来动态显示先进控制系统的运行状态,一直是监控端的一个基本功能要求。然而,采用传统的静态的网页,即使在网页中嵌入脚本语言,这方面的功能也是不可能实现的。对于先进控制系统操作界面的动态显示,目前有两种办法来解决,一种就是远程服务器将先进控制系统操作界面处理后,生成一定格式图片发给客户端,通过浏览器显示出来。浏览器不断的刷新,就可以不断的得到远程服务器上的最新操作界面。这种方式由于大量的采用图像来传输,数据流量相当的大,影响了网络的速度,服务器的负担也很重。另一种,是采用控件来显示,客户端的控件通过直接读取存于数据库服务器中的数据,同时将其显示出来。这种方式明显减少了数据流量,唯一的缺点就是需要开发符合要求的控件。对于数据量大,网络速度难以达到要求的情况下,采用这种方法是一个比较理想的方法。

3远程调试系统主要软件

远程监控软件通常指的是对远程进行远程监控的软件程序,可对监控远程电脑的桌面、文件、和操作记录等内容。当前国内外均开发了不少的远程监控软件,如:NTRsupport 、GoToMyCloud、易通远程屏幕监控软件、网络人远程电脑监控软件、百络网警远程控制软件、QQ、速帮远程协助、远程桌面等。一些是免费的,而另外一些是收费的。这些软件面向的用户各有差异,一般说来能够用于远程监控的软件都可以远程调试。

3.1NTRsupport软件:NTRsupport 是总部位于西班牙巴塞罗那的 NTR Global 公司开发的。NTR Global是一家致力于为企业提供最简单和快捷的远程连接、IT 基础架构管理和客户在线支持解决方案。每天,全球有1.7万个企业在使用 NTRglobal 的按需使用解决方案。

NTRsupport 有以下几大特点:

3.1.1使用起来性能稳定,连接速度快,市场领先的 256 位AES 加密系统保证为客户提供安全专业的远程服务。

3.1.2NTRsupport 高安全性的远程支持服务包括两种 SaaS 版本:托管在 NTRglobal 或在客户自己的服务器上。

3.1.3NTRsupport 与Windows, Mac, Linux 和Pocket PC系统兼容,支持多种浏览器,包括 Internet Explorer, Firefox, 和Netscape Navigator 。

3.1.4提供五种远程控制模式:完全控制,共享型控制,查看模式,系统管理模式,演示模式。

3.1.5跨平台远程支持:不管何种操作系统、设备、浏览器及带宽,都能用同一种解决方案支持所有客户。

3.1.6NTRsupport 是基于网络的,不需要安装任何程序或硬件,操作员或者调试人员就能与客户快速建立连接,完成

相关调试工作。

3.2 易通远程屏幕监控软件:易通远程屏幕监控软件是一套面向公司/机关/学校等企事业单位开发的一套电脑屏幕监控软件。屏幕监控采用了先进的屏幕变化量监控技术,感觉像操作本机一样。可以同时流畅地监控多台计算机屏幕,监控时可以设置自动保存屏幕图像。软件采用了多种安全技术保证软件能安全稳定的工作运行。特点与应用:局域网屏幕监控软件,电脑屏幕监控,远程监控,远程控制,远程桌面控制,电脑远程监控,远程屏幕监控,桌面监控系统,屏幕监控软件,屏幕监视软件。

其特点是:

3.2.1被控端全自动上线:软件采用反向自动连接管理端,被控端自动上线不需要人为添加计算机。

3.2.2流畅而清晰的屏幕画面:屏幕监控采用了先进的屏幕变化量监控技术来保证屏幕监控的实时性,感觉像操作本机一样。

3.2.3同时监控多个被控端屏幕:管理端可同时对多个被控端屏幕进行远程监控,也能保证流畅而清晰的屏幕画面。

3.2.4随时保存当前被控端屏幕图像:屏幕监控过程中,管理员可随时保存当前被控端的屏幕图像。

3.2.5方便的系统控制功能:提供发送消息、远程关机、远程重启、远程注销、远程待机、远程锁定/解锁等系统控制功能。

3.2.6安全稳定的软件运行机制:软件采用了多种安全技术保证软件能安全稳定的工作运行。

3.3 GoToMyCloud软件:GoToMyCloud 是深圳市云舒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简称云舒) 自主研发的远程控制软件,包含两个客户端:

GoToMyCloud主控端、GoToMyCloud被控端。客户端下载之后易于安装,GoToMyCloud自动启动、安装以及自身配置,无需重新启动。使用 GoToMyCloud对远程电脑进行操作,非常流畅,当连接到远程计算机上,所看到的是计算机屏幕上的实时图像,可以从任何地方即时使用远程计算机上的程序或者文档,GoToMyCloud使用远程计算机犹如操作本地电脑那样方便,鼠标、键盘以及图像都非常流畅,犹如操作本地计算机一样,非常方便。

GoToMyCloud使用先进的安全功能包括 SSL 加密的网站,端对端高级加密标准(AES )128 位加密的数据流以及键盘、鼠标输入信息;多密码保护,访问代码驻留在主机上,绝不会传送到或存储在 GoToMyCloud的服务器上,其它功能还包括锁定保护,闲置超时保护,主机屏幕消隐以及主机的键盘、鼠标锁定功能。

GoToMyCloud提供 GoToMyCloud的辅助产品:云舒远程硬件开关机卡 CSK300,可以进行电脑远程开机、关机等操作。即使远程电脑处于关机状态,也能让您随时随地开机使用。

通过GoToMyCloud,可以随意自由选择被控电脑,对家庭电脑、办公室电脑、实验室电脑、教室电脑进行远程操作,远程控制,远程调试。

3.4 网络人远程电脑监控软件:网络人远程电脑监控软件(Netman)是一款免费的远程办公、远程电脑监控、远程视频监控软件,输入对方的 IP和密码就能实现远程监控。软件使用 UDP 协议穿透内网,免杀,不用做端口映射,在任何能上网的地方使用本地电脑就能远程控制或远程监控分布于不同地点的多台电脑,如工业过程上位机、办公室电脑等。软件正规合法,通过安全软件认证,不会被杀毒软件查杀,不会影响系统的稳定性。配合网络人开机卡可以实现远程开机。软件还可作为读取器读取定时屏幕录像器、键盘记录器生成的加密文件。

3.4.1实现隐蔽监控:隐藏被控端网络人程序图标及相关提示,被控时不被发觉。

3.4.2远程访问桌面:同步查看远程电脑的屏幕,能使用本地鼠标键盘如操作本机一样操作远程电脑。

3.4.3可对远程电脑屏幕进行拍照或录像,控制端只需点击功能键便可以切换双方身份,应用于远程电脑维护、远程技术支持、远程协助等。

3.4.4远程文件管理:上传、下载文件,远程修改、运行文件,实现连接双方电脑的资源共享,用于远程办公等。

3.4.5远程开启视频摄像头:开启远端电脑摄像头,进行现场工业过程实时监视。

3.4.6远程命令控制:远程开机(需配合使用网络人电脑控制器硬件)、远程关机、远程重启、远程注销、锁定本地或远端电脑的鼠标键盘等。

3.4.7支持来访权限设定:可设定来访人员操作权限、功能权限。

4远程调试系统的操作步骤

远程调试系统的操作步骤比较简单,主要为硬件的安装与配置,软件的安装与操作。在硬件安装与配置方面主要是使先进控制系统的上位机与远程调试客户服务端计算机具有上网功能,这个步骤比较常规,在此不再赘述。

部分远程调试软件不需要任何安装,非常方便与简洁,如 NTRsupport 。对于操作,分为两个部分的操作:先进控制系统上位机侧的操作与远程调试客户服务端侧的操作。下面以NTRsupport 为例,介绍远程调试系统的软件操作步骤。

远程调试客户服务端侧:

步骤1:

在浏览器中输入远程调试服务器网址,如:http://118.113.166.111/setbox/,出现以下界面。

步骤2:

输入相关的用户名和密码(远程调试服务器运行商申请),并登陆界面。

等候先进控制系统的上位机的调试请求。

步骤3:

当有请求发生了,工作窗口发生变化了。在右下角新增了如下工具条。

首先,只要硬件条件具备,可进行语音对话和视频交互。

其次,可以响应先进控制系统的上位机的要求,对其进行远程控制。请点击工具条上的[远程控制]按钮。注意:有

很多种方式实现与用户的互动,如下图所示:

接着,就可以完全控制先进控制系统的上位机的操作,进行远程调试任务。最后,当调试工作完成后,直接关闭系

统即可。

步骤4:系统设置

为了提高远程调试的响应速度,通过设置不同颜色分辨率。从理论上讲,分辨率越低响应的速度越快。

先进控制系统的上位机侧:

对您的计算机没有过多要求,但必须能上网,否则操作员就无能为力了。操作步骤简单如下:

步骤1:

在浏览器中输入远程调试服务器网址,这个网址和远程调试客户服务端侧输入的网址有所不同。进入服务器网站。

步骤2:

点击,将自动进入 NTR 支持系统(如下图)。如果显示,说明没有远程调试客户服务端在线上,可以离线发送信息给客户服务端。如果希望立刻与客户服务端取得联系,可先打电话要求客户服务端立即上线,只要客户服务端具有上网条件,便会当即响应请求,出现以下界面。

这样就已经与客户服务端建立直接联系了。可以通过文字、语音、视频等方式与客户服务端交流,也可以邀请客户

服务端直接操作上位机。

步骤3:

当客户服务端请求操作上位机,将出现下述的请求申请。

可以选择同意,也可动用否决权。当选择同意时,客户服务端将“亲临现场”操作上位机。

5远程调试系统实时性与安全性

在过程控制远程调试系统中, 影响远程调试实时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2]:

5.1网络硬件性能:包括网络的拓扑结构、通信媒体、网络接口的传送速率等。

5.2网络的通信协议:括媒体的访问控制方式、网络通信协议的层次结构、传输的可靠性、有无连接控制等。层次结构越简单,系统的实时性就越高。

5.3网络的信息量:也称为网络的负载,是指网络在一定时间内需要传送信息的多少。

5.4实时性与通信子网信道利用率的矛盾性:通信子网信道利用率越低,网络传输中产生碰撞的几率就越低,实时性越高。在工业控制网络中,为了提高系统的实时性,不得不牺牲一部分信道利用率。

基于Internet 的远程调试系统中的实时性问题是一个技术难点,至今没有非常成熟和权威的解决方案。在现有网络技术条件下,基于 Internet 的远程调试并不能完全做到实时调试,它存在一定延时。为了提高整个远程调试系统的实时性,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提出改进措施:

5.4.1在网络结构上,采用高速网络,避免因网络硬件原因产生的网络延迟及碰撞。

5.4.2针对实时性要求不同的信息采用不同的调度算法。

5.4.3选择和建立适当的信息交互模式。对于实时性要求较强的数据,可以通过绕过 Web 服务器和实时数据库系统,通过Java 现场服务器,直接在浏览器与数据源之间建立基于 WinSock 面向会话的通讯。这种方案将极大地扩展所能调试的数据范围,使整个系统更加灵活,更好提供系统的实时性,Web 服务器所受到的压力将减轻许多。直接通过Socket 通信,需在浏览器端安装远程操作所需的 ActiveX控件[3]。

对于远程调试技术来说,它的安全威胁主要来自所连接的外部网络。不管系统组网的方式如何,通过网络化的远程通道访问造成的安全威胁总是存在的。

远程调试系统的安全性与计算机网络安全性大体上一致,是指利用网络管理和控制措施,保证在一个网络环境里,信息数据的机密性、安全性及可使用性受到保护。它的主要目标是确保经网络传输的信息,在到达目的地时没有任何增加、改变、丢失或被非法读取。为了对数据进行有效的保护,网络安全策略必须能够覆盖计算机网络系统中存储、传输和处理等各个环节,否则安全策略就不会有效。为了保证远程调试系统的安全性,确保先进控制系统的数据和算法不会被窃取、篡改和攻击,必须采用以下措施:

(1)数据加密:数据加密是保障安全的最基本、最核心的技术措施和基础,就是通过编码的方式将简单明了的数据进行转换,转换成难以阅读的其他格式,只有拥有解密密钥才能将这些转换后的数据还原成可读数据。NTRsupport 采用市场领先的 256位AES 加密系统保证为客户提供安全专业的远程服务。

(2)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是一类防范措施的总称,它隔离内部网与外部网,但同时又能够识别和抵抗非授权访问的网络安全技术。

(3)访问控制技术:访问控制技术允许用户对其常用的信息库进行适当权利的访问,限制他随意删除、修改或拷贝信息文件。

5.4.4安全协议:整个网络系统的安全强度实际上取决于所使用的安全协议的安全性。安全协议实现身份鉴别、密钥分配、数据加密等安全机制。GoToMyCloud使用先进的 SSL 安全协议。

6远程调试系统的作用与意义

建立远程调试系统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6.1远程调试:由于先进控制技术的复杂性,它的调试周期非常长,一般需要 3-6 个月,有些甚至需要 1 年以上。通过先进控制远程调试系统,不论何时、何地工程师都可以对先进控制项目进行调试。

6.2远程教育:利用远程调试系统,先进过程控制工程人员可以实现和用户的远程交流,采用交互式的教学模式,通过实际操作来培训用户,使用户从技术支持专业人员那里学习示例知识变得十分容易。而本科生和研究生也可以利用这种远程调试技术实现教学、培训与指导,学生可以不用出差到工业实际现场,而直接在实验室与教室,就可以了解工业实际对象,观看和参与先进控制的调试、整定与运行情况,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6.3远程维护与协助:先进控制技术调试工程师通过远程调试系统维护先进控制系统,进行配置、安装、维护、监控与管理,解决以往调试工程师必须亲临现场才能解决的问题。大大降低了先进控制系统的维护成本,最大限度减少用户损失,实现高效率、低成本。

6.4远程技术支持:通常,先进控制的远距离技术支持必须依赖工程师和用户之间的电话交流来进行,这种交流既耗时又容易出错。许多用户对先进控制系统知道得很少,然而当遇到问题时,无法描述问题的症状,描述往往不得要领,说不到点子上,这就给先进控制工程师判断故障制造了非常大的障碍。有了远程调试技术,先进控制工程师就可以远程控制用户的上位机,就像直接操作本地电脑一样,只需要用户的简单帮助就可以得到该机器存在的问题的第一手材料,很快就可以找到问题的所在,并加以解决。

远程调试系统的意义在于:

一是高效快捷:无论在外出差,还是正在上班的路上,都可以对先进控制系统进行调试、维护与监视等。因Internet的无处不在,远程调试可以不受地理条件的限制,只要找到与 Internet 网的互联的插口,就可以控制远端的设备,从而真正实现了无处不在的远程调试。由于工业过程对象的复杂性,经常发生工程师到工业现场后,运行状况发生变化,而不具备调试的条件,使得调试难以进行,而使用远程调试系统可以不受该限制。对于教学来说,学生可以同时观看到多个先进控制系统的运行状态,可以自由的进行比较与分析。

二是低成本、低支出:可以减少工程师的出差频率,避免工程师为一点点本来可以远程协助的细小问题忙碌奔波,将大大降低调试的差旅费,缩短开发周期,节省开发、维护费用。

7结论及展望

总之,基于 Internet 的远程调试系统,不仅能够方便先进控制技术的实施与调试,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成本消耗,而且对于研究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对先进控制技术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建新, 杨世凤, 史永江, 童官军. 远程监控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J]. 国外电子测量技术, 2005, 122(4): 9-12

远程监控技术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 无线远传监测;油田管理;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TE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22-0240-02

油田在开采与运营的过程中因为空间的压缩以及编制人员的减少,使得意外事故的风险不能够得到及时的排除,为油田的安全生产埋下了严重的隐患.加上近年来的偷油以及窃油事件的发生,使得安全可靠、覆盖面广以及能够实现远距离传输的无线远传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正在油田的安全生产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 无线远传检测技术系统

系统的主要组成包括了无线远传监测仪、数据采集传感器以及移动的终端接收设备,整个系统不仅集合了现代的通讯以及定位系统们更加利用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对于油田的生产管理进行了集中的掌控与监管,进而实现了对于控油抽油机、变压器以及动力线等关键设备设施的监控,为油田的安全生产提供了保证。

1.1 系统功能

远程的检测技术不仅能够实现对于上述各种设备运行状态的检测,还能在远程的操控与指令下对油罐的储油量进行分析与检测,并对存在的问题发出警报,不仅能够对油量的下降进行报警,还能够对电动机出现的断电以及数据采集通信的中断进行报警,进而促进油田安全生产的进行。

1.2工作原理

数据采集传感器负责对设备以及油桶中的油位进行分析与观测,并将自己采集到的信心转化为相应的信号,向远程智能的无线RTU进行发射。经过控制中心计算机对信号的处理与解释,将命令与处理建议发送回各个监控点,进而获得关于事故与问题的相信数据,确保问题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解决,减少油田生产的经济损失。

1.3 监控报警管理中心

集中控制的主机负责接受现场传过来的经过转换的数据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与研究,最后将分析的结果对外输出,向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预警,提醒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减少事故的损失;也可以在系统安装的过程中,将集中控制中心与其条级别的控制中心进行无线连接,进而提高系统整体的自动化水平,提升系统级别化控制的水平。

1.4 远传检测技术对于油田安全生产的作用与价值

1)远传检测技术对于油田安全生产的价值

系统的安装与使用能够加强油库对于油罐、电动机以及变压器等设备的监控,进而减小了事故发生的概率,提高了安全管理工作的水平与效率,继而为油田的管理与运作提供了真实的数据与可靠的建议,降低了油库管理的成本,其具体的作用表现为:

(1)能够对油井设备的状态以及油水井的生产状况进行检测与分析,并能够将数据的及时传输,进而提高油田管理的效率;

(2)在油田生产的过程中如果发生了原油被窃或者是设备被盗的现象,检测系统能够及时的发出警报,进而减少盗窃事件发生的几率,减少油田生产的经济损失;

(3)如果在油田生产的过程中出现了突然的断电,造车了生产的耽搁的现象,系统能够及时的发出警报,进而减少停产的施加,保证采油作业工作的顺利进行;

(4)系统的扩展功能显著的提高了系统的工作效率以及监管水平,不仅实现了对于油田生产的状态检测、负荷检测,还能够实现对于机器转速的检测与分析,进而为油田的安全生产提供全面真实的数据。

1.5远传监测系统的应用价值

通过对主要设备状态的监测,远程的检测技术系统实现了对于油库生产安全管理的自动化,进而减少了监管工作的人工,加快了油田生产过程中的人防向着机械防御以及电子防御的转化;

同时,设备的安全管理与监控,也降低了油田原油被窃以及设备被盗事件的概率,进而减少了油库的损失;

最后,远程监测系统的安装能够较明显的提高油库监管的效率,进而极大的减少了人工的投入,促进了油田的管理工作向着自动化以及信息化的方向转变。

2 远程监测技术的不足与发展

2.1 远程监测技术在应用实际中的不足之处

1)系统构造比较简单,单次传输的数据较少。远程监测技术的设计因为构成简单,所以在数据传输的过程中难以负荷较多的信息量,便出现了信息的传输速度不快、数量较小以及故障几率较大的现象,限制了监管目的以及监管效果的实现,难以发挥其在油库安全生产管理中的作用与价值;

2)缺乏统一明确的安装标准,使得系统在使用的过程中频繁故障。扩展之后的远程控制技术在安装使用的过程中缺乏统一明确的标准,致使现场的安装混乱无章,同时由于安装使用的过程中缺少足够的监控点,所以初级规模的技术设备不能够满足远程监测的需要,进而限制了技术作用的发挥。

2.2 远程监测技术在应用实际中的发展方向

为了发挥远程监测技术在实际油田监管工作中的作用与功能,需要在实际的过程中采取相关的措施与手段,进而提高远程监测技术的应用水平,提高其对油田安全生产管理的作用,促进油田生产的安全进行。

1)将整个系统与互联网进行无线连接。为了避免数据的传输量过大造成的系统在传输过程中的崩溃与坍塌,可以通过这种无缝连接的方式来提高数据传输与使用的效率,进而减轻系统需要传输的数据量,提高其运行的效率。这种引导客户通过在线使用数据的方式,不仅能够提高技术对于信息的采集与分析效率,还能够方便客户打印数据报表,进而通过对数据的比较来实现对于油田生产状态的检测与分析;

2)架设起多叠式的网络安全框架。这种结构的网络安全构架能够显著地提高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进而保证信息在系统三级结构内传输与使用的安全性,完善各个子系统的模块结构,并调整模块结构随着生产的进行以及实际需要的改变进行相应的调整,形成自己的自动化控制系统,提高对于油库安全生产的监管水平,促进油库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

3 结论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远传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范围都在不断的扩展与深化。为了提高油库的安全监管水平,需要对远传技术的系统进行保护,不仅要满足客户对于数据的实时获得,还要使得客户能够在线使用数据,进而提高远传技术在油田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促进油田的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李德岩,曹桂新,韩东.远程自动计量系统在中石化的建设与管理[J].电气应用,2008(18).

[2]张铮,隋昆.大口径油气管线远程监控系统开发[J].管道技术与设备,2005(1).

[3]张乃禄,李欣妍,胡长岭.基于GPRS的石油钻机远程安全监控系统[J].石油仪器,2009(3)

远程监控技术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网络远程控制技术 机房管理 互联网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5)09-0000-00

学校的机房管理工作内容十分繁杂,工作难度十分高。维护计算机系统的工作量十分庞大,不论是硬件的维护,还是软件的删除都需要机房管理人员来进行操作。机房管理人员还要在学生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来回巡视防止学生出现违反使用计算机操作规范的事件。即使在学生使用完计算机后,机房管理人员还要一台一台计算机进行检查是否正常关机。平时还要对机房进出人员进行管理。正对上述繁杂的机房管理工作,网络远程控制技术能够提供十分完善的解决方案。

1 网络远程控制技术

网络远程控制技术主要是指通过某台计算机通过网络去控制或监管另外一台或多台计算机或其他设备的技术[1]。该技术包括客户端与服务器,客户端能够对服务器进行操作,完成客户端发出的请求。机房管理人员能够利用该技术查看任意主机的情况,或者向任意主机发送消息或指令。

2 网络远程控制关键技术

网络远程控制关键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1)Web技术,即为超文本技术,其中包括HTTP以及HTML两大技术标准;2)Activex技术,该技术主要针对互联网相关应用开发所提供的技术,其主要依托在组件或分布式组件对象模型上;3)Magic Packet技术,即为网络唤醒技术,主要通过MAC地址来对网络中计算机进行辨识;4)远程屏幕监控技术。该技术主要利用TCP/IP的协议来完成远程监控。服务器端是基于Winsock空间建立连接,发送指令到客户端。在完成监控屏幕的口令后,客户端会发送图片格式的文件返回到服务器。

3 网络远程控制技术的应用

3.1网络远程控制技术模式

在网络远程控制技术下可以利用远程屏幕控制技术来获取摄像机拍摄到的视频,并且通过拾音器来获取的音频。再经过处理后形成完整的监控视频。系统能够将获得的完整的监控视频自动保存下来。利用网络远程控制技术还可以对机房计算机的运行情况进行监控。首先,其能够对机房的电力系统进行监控,一旦有人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打开计算机就会发出警报声,这样一来就可以保证在没有人看守机房的情况下计算机的安全使用。另外,利用网络远程监控技术还可以统一对学生使用的计算机进行一系列的操作,比如开机、关机、演示、软件装卸等等。同时,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机房管理者可以在任何一台连接了校园网的计算机上,通过权限设置来对机房的计算机进行管理,十分便捷高效.为了充分发挥网络远程控制技术的作用,就需要有高效快捷的软件与完善的硬件相配合。基于硬件的需求,系统所配置的软件应该实现以下功能:环境监督控制软件、门禁管理、在线监控、网络服务、数据库支持、远程客户机软件等[3]。

3.2网络远程控制技术部分

环境监控:工作原理是将获取到的视频、音频信号经过处理后传送到监控服务器中,并且在数据库中保存。同时,这些数据也要传送到外部网络供网内用户使用,对机房进行在线监控。远程客户端与前端的监控摄像头可以随时进入或退出网络。该部分能够随时改变,具有很强的灵活性与适应性[4]。

智能门禁:主要负责记录进出机房的人员与相关信息。根据学校机房的使用状况可以分为三种模式来开启,分别是教学模式、普通模式与应急模式。教学模式即为在上课前以及下课后5min内所有人员进出机房无需使用IC卡;普通模式即为所有进出机房的人员需要出示IC卡;应急模式即为在意外事故发生下,所有人员均可以自由出入,方便机房内人员疏散。

在线监控控制:对机房内学生使用计算机进行在线监控控制管理,保证机房内所有计算机都始终处于正常的运行状态。在线监控维护软件能够利用服务器与客户机端口来判断计算机的工作情况,如果发现某一计算机工作处于异常状态,则会自动进行系统维护[5]。

校园网远程访问:监控服务器能够实现远程访问的功能。只要是连接到校园网中的任何一台计算机,只要拥有访问权限就能够利用监控服务器对机房进行远程访问控制。用户可以使用Internet Explorer直接监视控制机房设备。用户还可以应用远程访问功能来直接装卸机房计算机上的软件。

4 结语

网络远程控制技术是现代科技发展的产物,其给各个行业的控制管理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未来的网络远程控制技术将会变得更加完善,更加人性化。只有秉持着人性化原则的,合法的网络远程控制技术才能够更加全面、稳定的推动网络化控制管理进程,进而带来更加稳定、更加有效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刘时宇.探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在机房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4, (23):186+189.

[2]彭小梅.远程监控技术在机房管理中的应用探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 (02):129-130.

[3]胡武.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在机房管理中的应用[J].电子世界,2013,(12):138.

[4]付海龙.分析网络远程控制技术在机房管理中的应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4, (05):22.

[5]]张松,陈志刚.基于C/S与B/S混合架构的开放机房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3(2):19- 21.

远程监控技术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电力 远动系统 故障 措施

中图分类号:TH16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4-0156-01

引言

电力系统远动是为电力系统调度服务的远程监视与控制技术。远动技术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首先应用于铁路运输系统.20世纪40年代用于电力系统,20世纪50年代末在我国的电力系统才得到应用。远动技术是对分散在相距较远的生产单位及生产设备,为完成同一生产任务,服从一个调度机构指挥,收集信息、实现生产过程的监视与控制而产生的一门技术。它将各个发电厂、变电站的运行工况转换成便于传输的信号形式,加上保护措施以防止传输过程中的外界干扰,经过调制后,由通信通道传送到凋度端。在调度端经过反调制,如无干扰就还原为原来发电厂、变电站工况的一些信号并显示出来,供给调度人员监视之用。调度端的各种调度命令也可以通过类似过程下发到发电厂和变电站,对设备进行各种参数修改、控制和调节。远动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使电力系统的调度管理工作进入了自动化阶段。

一、电力运动系统的组成

电力运动系统一般由主站设备、通道设备、子站设备组成,这三部分是相互联系、缺一不可。

1、主站设备。

包括调度计算机、计算机网络及附属设备。

2、通道设备。

音频通讯、光纤通信。

3、子站设备。

RTU或综合自动化

电厂电力运动系统的主站设备一般都会设在调度中心,通讯通道采用音频电话线,子站设备由砌叫箱和开关组成。可以实现对于厂外供电的电压、电流进行监控,并具有故障报警、事故记录功能。

电力系统远动的功能

所谓远动是指利用远程通信技术进行信息传输,实现对远方运行设备的监视和控制。

遥测即远程测量,是指应用远程通信技术,传输被测变量的值。

遥信即远程指示;远程信号是指对如告警情况、开关位置或阀门位置这样的状态信息(开关信号)的远程监视。根据受控设备的不同,远程控制可分为遥控和遥调。

遥控。又称远程命令,是应用远程通信技术使运行没备的状态产生变化,如对断路器的控制。

遥调。又称远程调节,是应用远程通信技术,完成对具有两个以上状态的运行设备的控制,如机组出力的调节、励磁电流的调节、有载调压变压器分接头的位置调节等。

由此可见,远动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使调度员在调度中心借助遥测和遥信功能,便能监视远方运行设备的实时运行状况;借助遥控和遥调功能,可以完成对远方运行设备的控制,即实现远程监视和远程控制,简称为远程监控。所谓“四遥”是遥测、遥信、遥控、遥调技术的简称,是电力系统远动要完成的基本功能。所以,远动技术是“四遥”的结合。

二、运行中常见的故障发生部位分析

主站计算机:故障类型有硬件和软件两种。如果计算机开启后,显示器不显示或主机工作不正常,这可能是计算机硬件或操作系统问题;如果操作系统运行正确,而调度端系统运行部正常,这是调度端运动系统软件的问题。

通道通讯问题:如果主机显示个别子站通讯不正常,可判断为通道问题。

子站RTU故障:RTU由电源模板、监控模板、通讯模板等组成,每块模板都有相应的指示灯指示是否正常,通过观察指示灯可以初步判断故障模板。

三、查找故障的方法

查找故障的方法―般有观察法、测量法和替换法。

3.1、观察法:查看组成电力运动系统的各设备模块灯光指示是否正常。

3.2、测量法:经观察法不能准确判断故障时,可以用专用工具进行检测,常用工具为万用表。另一种检测方法是利用监听软件进行测试。通过检查报文,就可以准确判断故障部分。

3.3、替换法:由于现在设备多为独立模板组成,在明确故障部位后,可相应进行处理,对于模板故障,可用相同型号正常模板替换故障模板,将故障模板返厂维修。

四、预防措施

4.1、在设计阶段,可以考虑到RTU的现场运行条件、防雷等要求。此外,运动设备的更新改造设计方案,在选型上应尽量选用同一厂家的产品,避免设备选型杂乱。便于运行人员和维护人员熟悉掌握设备使用,为以后维护提供方便。

4.2、在施工验收阶段,在设备新投入运行、改造时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制定调试大纲,对设备做好传动试验工作,各级验收人员要把好验收关,杜绝运动设备存在缺陷投入运行。

4.3、在运行维护过程中,运动设备维护技术人员,应每天对子站遥测、遥信、遥控、摇调等信息进行巡视检查,统计好设备缺陷,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结合设备停电及时处理,按照设备维护试验周期,做好故障总结。

培训学习,由于设备厂家与用户在不同角度,售后服务跟不上,导致处理不及时,因此,作为用户不能过分依赖厂家技术人员,要加强本单位运动维护人员的培训学习,增强专业理论基础,对出现的问题做好运行情况分析,不断积累和总结经验,切实提高排除复杂问题的能力。

五、结束语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电网的可靠性要求甚高。电网自动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因此,对远动通信设备稳定性和专业技术人员业务素质提出更高要求,这既是一种挑战又是一种机遇,应抓住机遇不失时机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远动设备维护人员,必须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和设备原理,结合实际情况,为电力安全运行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周泽军,电力远动系统故障分析[J],华中电力,2013年07期.

远程监控技术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字:集群系统硬件;监控技术;机房管理系统;改进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4-0016-02

我院基于集群系统硬件监控技术的机房管理原型系统已经开发并调试完毕,在文献[4]、[5]中主要描述了该系统的理论支撑以及具体实开发过程与调试效果。现从两方面讨论可以将来可以继续改进的方向。

一、IPMI与WMI的比较

在本文的特定应用目标指向下,IPMI规范和WMI规范似乎都离我们的目标不远。在文献[4]中已经详细介绍了IPMI的技术细节。本节着重讨论IPMI规范和WMI规范各自的适用范围。

1.IPMI功能以及适用对象。1998年Intel、DELL、HP及NEC共同提出IPMI规范,可以通过LAN远端监控服务器温度、电压等电气设备。IPMI是智能型平台管理接口(Intelligent Platform Management Interface)的缩写,是管理基于Intel结构的企业系统中所使用的设备采用的一种工业标准,该标准由英特尔、惠普、NEC、美国戴尔电脑和Supermicro等公司制定。用户可以利用IPMI监视服务器的物理健康特征,如温度、电压、风扇工作状态、电源状态等。而且更为重要的是IPMI是一个开放的免费标准,用户无需为使用该标准而支付额外的费用。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从上图可知,该规范的工作对象为服务器且该规范可独立于操作系统对服务器进行远程监控。基于该规范的监控模式是通过LAN远程监控服务器上的各电器元件的运转情况。随着版本的不断升级,还可以实现对多路电气元件(如多个CPU)的监控。我院的学生机房有建立了服务器的小型局域网网络,也有只是实现了局域网互联的无服务器网络。这给我院基于集群系统硬件监控技术的机房原型系统的开发增加了难度。

2.WMI功能以及适用对象。Windows管理规范(Windows Management Instrumentation是一项核心的Windows管理技术;用户可以使用WMI规范管理本地和远程计算机的软硬件资源。WMI规范通过编程和脚本语言为日常管理提供了一条连续一致的途径。例如,用户可以在远程计算机器上启动一个进程;也可以设定一个在特定日期和时间运行的进程;用户还可以远程启动计算机;或者用户也可以获得本地或远程计算机的已安装程序列表或者查询本地或远程计算机的Windows事件日志。WMI中的“Instrumentation”特指WMI可以获得关于计算机内部状态的信息,这与汽车仪表盘获得并显示引擎的状态信息非常类似。WMI对磁盘、进程、和其他Windows系统对象进行建模,从而实现“指示”功能。WMI的功能还包括事件触发、远程调用、查询、查看、架构的用户扩展、指示等。

由上可知,WMI规范也可以实现对计算机的软硬件资源的实时监控。但该规范与IPMI规范的最大区别是能否独立于操作系统单独工作。后者可以实现独立于操作系统单独监控软硬件资源的工作,这种不依赖于操作系统的特性更符合我院配置了服务器的学生机房的客观实际情况。WMI规范不需要部署和配置服务器的特性,相比之下更加简单、经济、实用。在文献[5]中实现了基于WMI规范的远程监控系统。

二、关于数据库所在位置的思考

在文献[4]和文献[5]提到的解决方案中,集群系统中各个计算机电器元件的运转数据被采集在服务器端的数据库中。通过第一节的讨论,我们可以知道,如果基于WMI规范做解决方案,整个集群系统中不存在服务器了,那么临时采集的各电气元件的数据放在哪里随时提供查询服务呢?本文提出两种关于数据所在位置的思路,在文献[5]中也是基于第一重考虑而开发设计的。

1.在特定计算机上存储监测数据供随时查询。基于WMI规范的解决方案中,由于没有特定的服务器,那么实时采集的计算机软硬件资源的运转情况的数据存储在什么位置,也是必须考虑的问题。本文提出可以任意指定一台局域网中的计算机为数据存储单位,在部署软件时额外加装数据收集模块。这台主机扮演的就是收集数据和提供数据查询的角色。在文献[5]中,就是采用的这种方法。

2.每台机器都收集自己的数据。事实上,基于2.1小节提出的解决方法相反的思路,是否有另外一种方法,解决数据存储问题呢?顺着这个思路,本文提出如果每台主机都采集本机的软硬件资源运转情况的数据,只在用户远程查询的时候在当前查询的机器做临时的数据组合,一旦查询完毕,数据即释放空间,也是可以解决问题的。类似于分布式数据库的数据装载和数据分布存储的思路。朝这个方向努力,可以发现这种思路具有更大的灵活性。一旦局域网中的某一个节点出现了问题,那么其他的某一个正常工作的节点马上能够担负起数据重组的任务,规避了2.1小节提出的解决方案中一旦作为数据库存储节点的机器不能正常启动,那么整个监控系统就会瘫痪的风险。

当然,这个方向,是以增加了每个节点上安装的程序的复杂度为代价的,但显然是值得的。

参考文献:

[1]许柯,郑明雪.基于WEB的大规模集群监控系统设计[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08,(9):78-79.

[2]李娜.基于IPMI技术的服务器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09.

[3]马海东.基于互联网的远程监控系统的研究[D].大庆石油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