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医学免疫学论文范文

医学免疫学论文范文

医学免疫学论文

医学免疫学论文范文第1篇

免疫学是一门古老而现代的学科,是微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到20世纪中期,医学免疫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随着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化学、遗传学等学科和免疫技术的发展,免疫学得到了飞速发展,开始从基因活化的分子水平,理解抗原刺激与淋巴细胞应答类型的内在联系与机制。随着生命科学的研究进入后基因组时代,免疫学正进入新的高速发展阶段,从功能基因入手,研究免疫应答与耐受的分子机理及新型疫苗的设计研制。现代免疫学已超越狭义“免疫”的范围,以分子、细胞、器官及整体调节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现代免疫学,研究生命中的生、老、病、死等基本问题,是生命科学中的前沿学科之一,推动着医学和生命科学的全面发展。医学免疫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也是医学生最难透彻理解的学科。该课程具有基础概念繁多、内容枯燥且抽象、与其他学科结合紧密、知识发展迅速的特点。

2基于建构主义的医学免疫学信息化教学设计和应用

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在医学免疫学的教学设计中,我们尝试根据课堂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利用信息化手段创设教学情境—细化教学目标提出问题—围绕问题开展探究式学习—解答问题完成教学目标—拓展提高这几个步骤来实施教学。

2.1利用信息化手段创设教学情境

有价值的教学情境一般具有生活性、形象性、学科性、问题性和情感性这几个特点。情境的选择常常来自于学生的生活、旧知识、临床病例、实验数据等。利用信息技术可以通过文字、影像、图片、表格等形式来创设教学情境。在免疫应答基本过程的讲授中,用PPT展示免疫应答的基本框架,让学生根据旧知识填充框架,再补充新知识完善框架,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免疫性疾病和免疫学应用的讲授中,我们主要通过图片、影像展现临床病例来创设情境。

2.2细化教学目标提出问题

情境创设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我们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明确课堂教学目标。如在学生感冒后没有吃药而感冒自愈这个情境下,提出问题:为什么没有吃药感冒也会好?这种抵抗力是免疫力吗?免疫力是怎么产生的?由此引发学生对免疫概念的探究式学习。如在MH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概念的讲解中,我们根据骨髓移植的案例来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谁可能给病人捐骨髓?谁最有可能给病人捐骨髓?为什么?如果一直不能配型成功,还有什么方法能帮助病人吗?通过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3围绕问题开展探究式学习

探究式学习有时也被称为问题导向式学习,因此问题往往被视为探究式学习的核心。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可根据教师的讲授、书本、网络、实验数据等的分析讨论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完成探究协作学习。如在过敏反应的讲授中我们创设了荨麻疹、支气管哮喘、吃海鲜后肚子痛且有皮疹、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等情境,启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会过敏?新生儿和儿童初次注射青霉素是否需要进行皮试?青霉素皮试有风险吗?皮试阴性是不是表示注射青霉素很安全?怎样预防和治疗过敏?发生过敏性休克怎么办?通过教师讲授,学生查找相关书本知识进行探究性学习。同时我们还留下课后讨论病例:某医院注射室有病人在等候注射时突然晕倒,抬至急诊室未来得及采取抢救措施病人已经死亡。经尸体解剖,病人全身毛细血管扩张,有较多渗出液。提出问题:该病人可能的死亡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供学生在课后进行小组协作探究。

2.4解答问题完成教学目标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信息化教学强调对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评价。对问题的解答过程是检验学生知识建构是否成功的依据,也是衡量课堂教学目标是否实现的重要手段。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同时,教师的点评也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合理的评价能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就感,也能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

2.5拓展提高

我们尝试让有学习兴趣和学有余力的学生参加实验准备工作、指导其他学生编辑健康教育资料及查阅文献等,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达到拓展提高的目的。

3医学免疫学信息化教学效果评价

医学免疫学论文范文第2篇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将计算机、投影仪等现代媒体设备应用于授课过程中,将文本、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信息进行有机结合的一种教学形式。近年来,教育部高度重视将多媒体应用于实际教学中,以保证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以下优点:一是教学过程形象具体、生动深刻;二是课堂内容丰富,表现形式多样化;三是教学环境的个性化与教学过程的交互性。多媒体其难以比拟的优势,无疑为抽象难懂的免疫学教学提供契机。但教师容易过度依赖多媒体,成为课件单纯的讲解者,忽视和传统有效教学手段的配合,也对老教师授课带来挑战。相比板书和手绘图,多媒体课件授课节省时间,课堂的节奏会加快,易出现学生思维及理解吸收进度不一的情况。另外,多媒体设备在偏远地区的普及仍存在困难。

二、基于问题式学习教学模式

免疫学引入PBL的教学理念较以往的教学模式存在根本区别。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少有时间及能力分析解决问题,忽视了学生主观能动性。PBL教学模式以问题为中心,老师根据课堂的内容,结合临床案例给出问题,如流行性感冒期间,健康人群免疫系统如何抵抗病毒感染?乙肝疫苗为什么要多次注射?引导学生围绕问题求索学习,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自学能力、探索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的综合培养。PBL教学模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全面掌握基础理论架构和基本知识,而且让学生发现医学免疫学的发展规律,养成发展性的思维模式。PBL教学模式在免疫学应用有一定的特殊性,作为基础学科,医学院校教学安排较早,学生缺乏基础医学理论知识支撑,实行有难度。该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自学能力及课时安排也提出较高要求。因此,在免疫学教学实践中,需要根据学情逐渐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对PBL进行应用。

三、转化医学理念教学模式

转化医学也称转化研究,是近年新提出的理念,强调将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紧密结合,使两者之间建立更为直接的关系。未来医学想要取得突破性进展依赖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结合,转化医学理念的出现有效地弥补了基础研发与临床治疗之间的鸿沟,注重学科间多层次、深层次的整合与合作,避免基础与临床的脱节现象,符合当前医学教育改革的整体方向。医学免疫学是桥梁学科,具备转化特性,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教学内容的及时更新,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及方法,贴合临床应用,靶向授课,增强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免疫应答是免疫学的核心内容,完整的机体免疫应答几乎涵括了免疫学大部分知识,是学习的重难点,牵涉的内容多且零散。传统的教学方法讲解难以让学生掌握知识点之间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应用转化医学则可以以学生感兴趣的临床常见病为例,与相关章节相结合,激发学生兴趣,如新生儿溶血症的发生与免疫学抗原章节相结合;器官移植排斥反应与HLA的关系;系统性红斑狼疮与自身抗体的关系等等。转化医学应用于免疫学教学最大的阻碍是:基础免疫学教师长期从事教学工作,教学能力强却脱离临床实践,知识体系单一,缺乏实践性、应用性,存在一定的缺陷;临床免疫学教师有丰富临床经验,教学力量却较弱。如何平衡两者之间的优劣势有待继续摸索。

四、融入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模式

20世纪60年代,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首次提出建构主义,80年代开始,渐渐在教育领域得以应用。建构主义理论重新诠释了学习的内涵,它最基本的理念是:知识是由学习者主动建构而来,并非被动接受和灌输,不同个体对客观存在的事物的理解不尽相同。建构主义学历理论强调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是信息认知和加工的执行者,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每个人都隐含着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因为个人先前的经验知识与心理结构,学习过后,其原有的知识结构被转换、重组或者改造。免疫学理论枯燥,填鸭式讲解难以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建构主义理论应用于免疫学教学实践,有助于学生创新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的提高。讲授免疫学理论过程中,将教学过程分阶段逐级进行,注重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中,达成学员自我建构的目的。每完成一阶段学习后,提出综合性问题巩固所学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提高自行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新旧知识的不断积累、冲突下,逐步完成免疫学的整体建构。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对学员的自学能力、自制力提出较高要求,教师的教学理念也须随之改变。对于已经习惯被动学习的学生,如何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有待完善。

五、框架式教学模式

医学免疫学论文范文第3篇

在本科免疫学实验教学中,凝集反应、沉淀反应、补体参与的免疫反应、免疫标记技术、细胞免疫功能测定等实验是经典实验,也是医学生必修实验。由于课时数的限制,以往实验教学模式是技术人员将一些耗时长的实验环节事先完成,学生按照课本指示完成其中一些操作。结果导致学生难以理解各个孤立的实验项目之间的有机联系以及实际意义,难以掌握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也缺乏继续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为了改变这些弊端,我们以医学免疫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主线,将传统的实验内容设计为一个系统的整体性研究项目,包括了从抗原制备动物免疫、免疫血清采集和分离、抗体效价测定和功能分析、免疫酶标记技术测定等一系列实验项目。根据实验教学的指导思想及目的,本项目设置了两大主体实验,“绵羊红细胞抗血清(溶血素)的制备及效价观察”和“牛血清白蛋白抗血清的制备及效价观察”。前者是颗粒性抗原,后者是可溶性抗原,制备的抗血清检测方法均不同。这两大实验从脱纤维绵羊红细胞的制备和牛血清白蛋白抗原浓度、免疫佐剂的配制,免疫程序、途径的设计,抗原剂量、动物注射次数的掌握、免疫时间间隔的确定,家兔心脏采血,抗体的提取,直至运用直接凝集法、电泳检测技术、双向扩散实验等检测相应抗体效价等一系列实验活动,将以往单个独立的实验贯穿起来,组成一个大实验,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融于项目之中,增强了学生动手能力,促进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展开。

2实验教学模式改革

为了改变由实验指导老师“抱着走”的传统教学方法,我们在本次实验改革别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实验开始前,将实验课件挂在教研室的网站供学生提前预习,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到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并设计实验方案。根据不同的抗原、免疫途径和剂量,有意识地将每班分成三个实验小组,从两种免疫抗原———颗粒型抗原和可溶性抗原入手,使学生在进入实验时就必须搞清楚这两种抗原的概念,促使学生不得不翻阅书本和查阅资料。在弄懂了实验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学生自己设计方案,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着手实施实验步骤,分析实验中出现的问题,以确保学生在实验时能够全面理解免疫概念、方法、效应机制等问题。本实验免疫的抗血清由于动物机体的差异,免疫的抗血清效价均不同,每一组的抗血清检测结果均未知,这就避免了同学之间抄袭实验报告的情况。“连贯性模块式”教学综合运用病原生物学、免疫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动物学等实验技术和方法;采用课堂内外相结合,学生为主体、以组为单位的项目制教学模式。具体实施过程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课余时间来完成部分实验,学生对配制试剂、动物免疫、血清制备等过程都亲自操作,掌握了实验项目的整体性和连续性。开展本项目第2、3次实验上课要连续,不能隔周,因为凝集反应中的绵羊红血球要求新鲜配制,心脏抽取的溶血素要马上测定效价,补体参与的免疫反应试验要在第3次实验课完成,第2次和第3次实验课程安排时间要在同一天,分上下午完成,第4次实验安排免疫酶标、金标记技术测定和细胞免疫功能测定,在第5次实验开始前,学生继续利用这段业余时间进行可溶性抗原的免疫工作来提高抗体效价。对流免疫电泳和双向琼脂扩散试验则安排于最后阶段的功能检测实验中。本实验项目的每一个步骤都是学生自己安排,大大提高了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协同能力,增强其在今后工作中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3实验教学评价体系改革

本次改革的另一重点是对学生成绩评定系统的改革。每个学生在完成项目教学后要求撰写一份规范的研究小论文,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评分标准包括:方案设计、实验操作和习惯、团队合作能力、数据记录和分析、综合分析和科学思辨能力等内容。学生通过实验设计、实验记录、实验报告、实验讨论、结果报告这一系列的项目实施锻炼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明显的提高。

4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

医学免疫学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医学免疫学;教学改革;临床医学专业

1医学免疫学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医学免疫学的教学内容繁多,包括理论和实验两大块,主要从免疫系统、免疫细胞及免疫分子方面讲授免疫学的基本原理、生理和临床意义以及在临床疾病诊断、预防和治疗中的应用。近年来,免疫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发现和技术层出不穷,由曹雪涛主编的《医学免疫学》已更新至第7版,但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①教学内容陈旧,未能紧跟免疫学研究的前沿进展;②教学方式单一,仍是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式教学;③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普遍存在实验内容陈旧、实验操作过于简单、教学模式单一、学生积极性差等问题[3,4]。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也无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提高医学免疫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有学者提出在医学免疫学实验课中增加自主实验设计内容,开阔学生的科研思维[5,6]。这说明科研可促进医学免疫学的实验教学。此外,也有学者提出将科研融入医学免疫学的教学,以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7]。然而,如何通过科研反哺教学途径提高临床医学专业的医学免疫学教学,尚无具体的教学改革措施。因此,我们结合本教研室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从医学免疫学的理论和实验教学两方面对科研如何反哺教学进行改革和探索。

2科研反哺临床医学专业医学免疫学理论教学改革

医学免疫学是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专业课。我校医学免疫学有72个学时,包括56个理论学时和16个实验学时。本教研室一直很重视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的医学免疫学理论教学;在加强师资队伍培养的同时,定期开展教学讨论,研讨如何将科研反哺医学免疫学的理论教学。

2.1将医学免疫学的重大发现以科研故事方式应用于理论教学

医学免疫学的理论主要来源于科研实践。为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将医学免疫学的重要知识来源以科研故事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是不错的方法。例如,在讲解胸腺是T淋巴细胞发育成熟的重要器官时,可向学生阐述其发现过程:1961年Miller和Good等发现小鼠新生期切除胸腺或新生儿先天性胸腺缺陷,其外周血和淋巴器官中淋巴细胞数量明显减少,致使免疫功能缺陷。由此确定T淋巴细胞的发育和成熟依赖于胸腺,T来自胸腺Thymus的第一个字母。通过这样的讲述,学生对T细胞的发现及胸腺的作用就有了较好的认识。在讲解补体一章时,可向学生介绍1895年JulesBordet如何开拓了补体学领域以及1899年Ehrlich对补体的命名(存在于正常血清中、对热敏感的成分是抗体发挥溶菌或溶细胞作用所必需的补充条件)。听完这些研究发现后,学生对补体的理化性质及功能会有初步的认识,进而对补体成分和复杂的补体激活途径产生兴趣。因此,以科研故事的方式讲解医学免疫学理论知识是科研反哺教学的重要途径。此外,通过讲解免疫学重要知识的发现过程,能让学生熟悉书本知识的来龙去脉,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

2.2教师的科研反哺医学免疫学理论教学

本教研室教师均具有自己的科研方向,这为科研反哺教学提供了重要的前提条件。在医学免疫学理论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自己的科研能极大地提升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细胞因子的功能时,可向学生介绍在科研过程中,研究者经常在体外加入某种或某些细胞因子促进免疫细胞的分化成熟,如利用GM-CSF可促进骨髓细胞向粒细胞增殖和分化;用TGF-β可促进naveT细胞向调节性T细胞(Treg)分化。在讲解白细胞分化抗原和分化群(clusterofdifferentiation,CD)时,教师可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结合流式细胞术说明CD分子在科研中的重要作用,加深学生对白细胞分化抗原及CD分子概念的理解。此外,教师可将最新的研究进展与教材中的知识结合起来,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因此,将教师的科研融入医学免疫学的理论教学能很好地提高临床医学专业的教学质量。

2.3采用PBL教学使科研反哺医学免疫学理论教学

医学免疫学理论教学的效果有赖于良好的教学方法[8]。除了课前制作精美的PPT课件外,我们主要采用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学使科研反哺医学免疫学理论教学。一方面,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另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此外,本教研室教师会选择一些高质量的综述或重要研究文献,布置1-2个问题,让学生根据提供的题目去查阅相关文献,获得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采用PBL教学能很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科研思维能力。

3科研反哺临床医学专业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改革

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纽带,是医学免疫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加强学生对医学免疫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还可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9]。为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医学免疫学的实验教学,本教研室在2010年组织编写了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实验教学规划教材《医学免疫学实验》,并在2016年做了修订。现阶段,我校医学免疫学的实验教学开设了凝集沉淀反应(ABO血型的鉴定)、免疫标记技术(ELISA法检测乙肝“两对半”)、天然免疫功能检测(中性粒细胞的小吞噬实验、溶菌酶的溶菌作用、溶血反应等)和细胞免疫功能的检测(PBMC的分离和E花环实验、流式细胞术、淋巴细胞的转化实验等)等医学免疫学实验。这些经典的免疫学实验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能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我们从科研反哺教学角度进行了如下教学改革探索。

3.1采用科研思维进行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

首先,在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进行实验前,向学生介绍实验的基本原理、实验目的、方法、步骤以及注意事项。在此阶段通过多问“为什么”,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然后,由指导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同时要求学生详细记录实验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对自己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应的结论。最后,由指导老师进行评价和总结,要求学生撰写较为详细的实验报告。在实验报告中,需要学生以科学研究的方式呈现实验结果、结果分析、实验结论及改进措施。通过鼓励学生思考实验现象背后的原理和实验失败的原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并能锻炼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

3.2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和开展研究课题

目前,免疫学技术种类繁多。鉴于实验条件和场所的局限性,对于一些复杂的实验技术和仪器操作,我们也会通过示范性实验教学使学生有个直观的了解和认识。同时,指导老师会给出若干实验项目(如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细胞凋亡的检测、树突状细胞的体外分化及鉴定等),要求学生在课后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进行合理的实验设计。然后,由指导老师对学生所提交的实验设计内容开展课堂讨论、总结和评价。实验中心针对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开放实验室。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学生可对自主设计的实验进行操作。此外,我们鼓励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参加学校每年举行的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设计项目的活动,开展医学免疫学相关的研究课题。在教师的指导下,采用TBL(team-basedlearning)法组建研究小组,让学生分工合作,查阅相关文献,撰写项目申请书,进行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并撰写研究论文。指导学生开展免疫学相关研究课题不仅可促进医学免疫学的实验和理论教学,还可扩宽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医学免疫学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免疫学;中医教学

免疫学是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它的研究深入到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各个领域,在临床应用与疾病诊断防治中的价值日益凸显,极大地促进对免疫相关疾病发病机制的认识和治疗手段的研发,同时带动了应用研究与生物技术产业化进程[1]。因此,掌握免疫学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对于现代医学生今后从事临床或科研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中医院校普遍免疫学课程学时较少,学生西医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中医院校学生专业特点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 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中医药与免疫关系密切,中医的一些重要理论与现代免疫学的基础理论有着密切联系,而现代免疫学在阐明中医药的作用机制以及促进中医药的发展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2]。目前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针对七年制中西医结合、五年制中医学、五年制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专业开设的免疫学为必修考查课,课时为25学时,相对西医院校少。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反映免疫学的研究进展,又要突出中医特色,按照集体备课制定的教学大纲,主要讲授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包括导论、免疫识别的分子基础、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机体免疫应答的过程等。在导论中,通过生动的事例回顾免疫学悠久的历史。免疫学与中医关系密切,早在公元16世纪,我国就利用人痘苗防治天花,为后人发明牛痘苗和减毒活疫苗提供了宝贵经验。在介绍免疫识别的分子基础时,突出了免疫学基础知识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目前,许多传染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等的诊断都是利用了免疫学的实验技术。在讲授免疫细胞和免疫应答时,课堂提及了Treg细胞是效应性T细胞的一个亚群,进一步补充了Treg细胞在疾病发病机制、治疗和预后的最新进展,尤其是传统中药有效成分毛萼乙素对这群细胞的调节作用。这样,在授课的过程中根据中医院校学生的专业特点,在讲解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的同时,结合学科研究进展和中医药知识介绍免疫学在医学中的应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本门课程的重视,为学生今后从事相关的临床和科研工作奠定基础。

2 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课堂教学老师讲多少,学生就学多少,师生之间缺乏互动,学生往往“课上抄笔记,课后背笔记”,死记硬背,应付考试,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因此,本校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如在讲免疫应答的初次应答和再次应答时,便结合学生亲身经历的乙型肝炎疫苗接种为什么要注射三针为例,来引导他们思考初次应答和再次应答的规律及特点,从而加深理解、增强记忆。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走上讲台针对一些研究热点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并给予讲评,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比如在介绍T细胞活化双信号模型,让学生思考这一原理在肿瘤免疫治疗和减轻移植排斥反应中可以有怎样的应用,并围绕这一问题进行分组讨论,这样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树立了相互合作的团队意识。

3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免疫学一直是学生感到吃力的一门课,其研究的对象大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分子,各种免疫分子之间又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和调控网络,名词与英文缩略语繁多,内容抽象,难懂难记。利用网络资源下载一些典型的、生动的图片、视频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这些问题的理解。比如:免疫球蛋白具有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功能,如果用flash演示,就能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免疫球蛋白如何通过Fab段与抗原结合,又如何通过Fc段与自然杀伤(NK)细胞表面受体结合,促进NK细胞活化进而发挥细胞毒作用。动画省去了教师冗长的说理,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还使抽象的知识形象生动。

4 结合实验、科研讲解

中医院校免疫学学时较少,实验课相对更少。为了让学生利用有限的实验课时学到更多的知识,在实验课上,除了对实验目的、原理、方法、步骤和注意事项进行讲解和示范以外,还强调了该实验在基础和临床中的应用并突出其医学意义。比如结合实验课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单向免疫扩散来讲述抗原抗体的沉淀反应,这一方法常用于定量测定IgG、IgA、IgM和C3等血清蛋白,让学生充分理解沉淀反应的原理及应用。

在上好理论与实验课的同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免疫学知识和技术进展迅速,通过查阅文献、参与课题设计等可以让学生了解免疫学的最新进展,也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和应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把教研室目前的主攻研究方向、中医药与免疫和自己的研究课题以及相关学术会议的信息介绍给学生。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建议他们成立科研小组,带领他们进入实验室参与到科研工作中来,这将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初步形成,为毕业后开展创新性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5 加强教学检查:课后作业、期末考试与综述报告相结合

平时经常性地随堂提问,及时进行信息反馈,掌握学生学习情况,以适当调整教学进度与方法。采用几种方式相结合的手段检查学习情况。布置一些探究性作业,比如:“病毒感染后,免疫系统的整个防御过程是如何进行的”,题目综合性强,很难在书上找到现成答案,必须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完成,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免疫学进展迅速,为了紧跟学科发展,并让学生对本领域的发展和研究现状进行深入了解,本组织了综述报告的撰写,比如 :“中西医结合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治研究进展”,然后进行交流的方式。培养了学生文献检索的能力,开阔视野。期末考试全面考查综合学习情况。

对于免疫学发展中最新研究成果以课堂介绍、学生查阅文献进行书面综述、交流或讨论等多途径补充到教学内容中,使学生们在扩大知识面的同时,进行了自学、交流和文献综合与写作的训练。

总之,结合中医院校学生专业特点并联系临床及科研实践讲授免疫学,并通过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知识的传授与应用结合起来, 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学生对教学效果普遍反映较好,而且有学生在进入重点西医院校或海外知名高校进一步深造后碰到相关问题仍愿意回头请教,建立了亦师亦友的良好合作关系。

参 考 文 献

医学免疫学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 水生动物免疫学;水生动物医学专业;教学措施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8-0283-01

随着水生动物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制度的建立,我国开始了新型水生动物疫病防控体系的构建。紧接着,经教育部批准,上海海洋大学和大连海洋大学相继开设了水生动物医学本科专业。国内其他水产高等院校内部也开始尝试该专业建设,但截至目前,仅有上述2所高等院校获批开设此专业。免疫学作为生命科学最活跃的学科之一,是医学类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强调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1]。那么,与水生动物医学专业所对应的水生动物免疫学教学与传统的水产养殖专业有何区别和变化,值得从事相关教研工作的教师不断思考。笔者作为水生动物医学专业的专业课教师,现将关于水生动物免疫学在水生动物医学专业中的教学措施总结如下。

1 以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为教学导向

2009年,农业部在5个省、市、自治区进行了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试点工作,并于2010年在全国范围执行。2011年,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增设水生动物类。我国的执业兽医体制正在与国际接轨[2],培养与之适应的水生动物医学专业人才是各高校的责任。水生动物免疫学是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的基础理论考试内容,在日常授课中应以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作为一定导向,并与之适应。

此前,大连海洋大学仅在研究生阶段开设了水生动物免疫学课程,其教学内容和方式不适于本科生教学,更无法贴近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制度。针对以上问题,大连海洋大学水生动物医学教研室对水生动物医学专业的免疫学课程进行了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改革,完善课程考核评级体系,加强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技能培养。希望通过更贴合实际的教学改革和实践,培养更多合格的水生动物类执业兽医师。

2 结合专业特点,优化教学内容

目前,无论是兽医免疫学还是水生动物免疫学,其基础理论、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法主要来源于目前完善的医学免疫学教学体系。然而,水生动物的免疫系统相对于人类以及家畜,其差异十分明显。笼统地照搬人医以及兽医的基础理论和实验内容应用于水生动物医学的免疫学教学,并不能很好地为初学者打好理论基础,致使其在以后的学习深造和工作中难以提高。

为此在水生动物免疫学的讲授过程中,在借鉴基础医学理论的同时,结合水生动物医学的专业特色,详细讲述不同分类地位的水生动物免疫学特点,以及其免疫学研究成果,同时对相应物种的免疫学研究进行综述。当然,有学者认为关于水生动物免疫学最新研究的讲解更适合研究生教学。但笔者认为,在本科生教学中高度总结,合理归纳,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引入生活,并非笼统照搬实验结果和学术概念,会取得较好教学成果。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并未感到枯燥乏味,相反,学生视野充分拓展,研究兴趣浓厚,部分学生要求提前进入科研实验室进行创新学习。

3 采取案例式教学,培养学生浓厚兴趣

水生动物免疫学的授课内容比较抽象,并且对学生的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以及细胞生物学的理论知识储备要求较高。一味地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容易厌倦、懈怠。因此,迫切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进行正式课程授课之前,需要提前让学生复习基础生物学知识,在授课过程中,引入相应的案例教学,结合案例开展理论知识的学习[3]。例如,在讲授免疫球蛋白的基础理论时,引入目前在鱼类疾病防控中利用灭活疫苗来防控草鱼出血病。对草鱼在注射草鱼出血病病毒(GCRV)灭活疫苗后会引起怎样的免疫应答进行拓展讲解,以及引入鱼类的主要抗体类型、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的联系等。

通过引入实际相关案例,提出问题,通过现场教学探讨和回答问题的方式,将抽象的免疫学理论与实践结合,提高了学生的W习兴趣,同时更有利于学生掌握和记忆相关理论知识,体会到免疫学的实用之处和独特魅力。

4 利用互联网思维,引入微课教学

伴随数字信息化及全球化的发展,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全球教育资源程度日益提高。其中“微课”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其教学时间灵活、形式多样、内容短小精强、主题突出[4]。在大学教学体系中,自主学习的时间远多于课堂时间,利用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水生动物免疫学微课教学,顺应当前高教改革背景,更有助于提升学生对水生动物免疫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5]。

目前,笔者通过学校教学改革项目支持,开设了水生动物免疫学微课教学课程。学生通过教学内容少、问题聚集、主题突出、内容更加精简、更容易掌握的微课形式,利用碎

片化时间自主学习,教学效果提升显著。例如:在讲授鱼类适用性免疫系统时,由于学生学习了鱼类主要免疫球蛋白IgM的微课视频,虽然学习时间较短,但形式非常新颖,学生对免疫球蛋白的产生以及鱼类免疫系统和人类免疫系统的区别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教学效果十分良好。

5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水产动物养殖数量和规模的扩大,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水产养殖产量最大的国家,但由于各种病害频发,免疫防治目前成为水产动物疾病防控的热点,被认为是控制水产动物疾病和减少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6]。可见,水生动物免疫学在水生动物医学专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作为水生动物免疫学方向的专业教师,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在新专业的迫切需求下,构建更符合实际、更高效的专业教学已刻不容缓。如何有效地进行新专业教学,以提高学生的业务水平和就业能力,是目前相关高校需要积极探索和解决的问题[7-10]。

6 参考文献

[1] 韩存志.免疫学在生命科学和医学发展中的作用:香山科学会议第173次学术讨论会[J].中国基础科学,2002(3):5-8.

[2] 但学明,刘丽,孙媛,等.以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为导向的水产动物疾病学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兽医杂志,2014(3):99-101.

[3] 温建新,任慧英,刘文华,等.应用型高校兽医免疫学教学方法探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4(16):5340-5341.

[4] 程志波.大学公选课微课教学设计研究[J].煤炭高等教育,2015(1):48-51.

[5] 李文坚.微课开放大学一种新的教学形式[J].科技创新导报,2015(29):231-232.

[6] 肖克宇.水产动物免疫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7] 王蓓,王忠良,蔡双虎,等.结合水产养殖专业特色提高水生动物免疫学教学质量[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6):71-73.

[8] 王蓓,鲁义善,蔡双虎,等.英国《动物免疫学》教学模式对我国水生动物免疫学教学改革的启示[J].教育现代化,2017(6):1-3.

医学免疫学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医学免疫学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一直以来都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核心,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保障,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正能量的主战场。然而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大量的信息冲击,使其面临巨大的挑战,思政课堂越来越成为高等教育中的“孤岛”,教育效果也受到了极大影响[1]。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其指明了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发展方向,实施全学科课程思政教育,已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内在诉求。要以课程为载体,充分挖掘专业知识中的德育元素,自觉把德育元素渗透专业课程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助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2-3],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医学免疫学的授课对象是未来的临床医生和医学科研工作者,是人民健康的守护者,因而在医学免疫学课程中渗透课程思政是目前的改革方向和迫切需求,也是医学教育全方位育人、全程育人的重要体现。

1医学免疫学实施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1.1体现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要求。思政课程在医学院校建设基础较薄弱,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也不强,且一些学校存在不同程度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的情况,甚至部分学校思政课程边缘化、孤岛化现象较为明显。此外,学生出于就业压力及多方面的发展需要,容易侧重医学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而忽略自身思政学习,给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带来不利因素[3]。传统思政课程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当下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需求,不能体现现代课程建设“四全”育人的格局。而医学基础课和专业课课程思政的提出,恰好是解决当下医学院校思政课程遇到的难题,弥补医学生思政教育短板的良好途径,增强了思政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体现了全员、全课程、大思政的教育体系和全程、多维度的育人理念。1.2现代医学模式对医生提出更高的要求。随着医学模式转变,医疗服务模式已从“以疾病为中心”发展为“以患者为中心”。随着科技进步,过度技术化、商业化的医疗削弱了医生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导致患者对医生的信任缺失,医患关系紧张,进而不断引发一系列医疗纠纷,甚至伤医杀医事件的发生。传统以疾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医生根据病史、查体及检查做判断,同患者之间缺少沟通,治疗的依从性和满意度都不佳。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采用病患共同决策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医生在做决策时,不仅仅需要依靠自己的临床经验,需要循证医学证据,还要更多考虑患者本身的想法,需要了解患者的心理特点、社会背景、价值观,需要将患者作为独立个体区别对待,需要给予足够的人文关怀。因此,在这种模式下,仅靠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将不足以应对当前的医疗工作挑战,医务工作者还需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和较强的人文关怀能力[4]。医生这些方面的能力发展需要从医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加以培养。医学免疫学课程要更多地体现新医学模式下对医务人员不断拓展自身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全面提升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特殊要求[5]。这就要求在医学基础课程阶段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人文关怀。将这些职业素养元素融入医学免疫学课程中,对于实现现代医学模式转变,培养技艺精湛、沟通顺畅的现代医务工作者具有重要作用。1.3医学免疫学课程特点的内在要求。每一门医学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都含有大量丰富的思政教育因素,在既往的教学中其实也有一定程度的体现,但并未上升为教学的指导思想和教学要求。医学免疫学是一门教授人体免疫系统组成、运行机制及其在临床相关疾病中作用的学科,其中也蕴含大量思政内容。首先,免疫学相较于其他医学学科比较抽象,系统性和逻辑性较强,在不同疾病或者疾病不同阶段能够发挥促进或者抑制作用,要求学生能够充分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全面客观看待问题,分析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其次,免疫学在人类同疾病斗争的历史里发挥了巨大作用,国内外都涌现了大量具有人文情怀的免疫学家,是良好的爱国教育、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教育素材;免疫学好多规律的发现,都经过了免疫学家之间的学术争鸣,通过客观实验不断验证,求真务实,实事求是;免疫学的应用性强,可以解释疾病发生机制,可以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在生活和工作中使用及验证所学知识,引导学生关心患者,体现了科学唯物主义,培养了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医学免疫学学科中蕴含辩证唯物思想、人文关怀、科学素养、爱国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等良好的思政素材,非常适合开展课程思政。

2医学免疫学教学现状及课程思政顶层设计

在医学免疫学课程思政中,教师不仅仅是专业知识的传授者,还应该是思政教育的负责人,应该通过讲解、类比、讨论、实践等形式,将职业素养、社会责任、爱国精神、辩证思维等思政内容传递给学生。在以往的医学免疫学教学中,教师往往过多关注专业知识的讲授,忽略了思想政治内容的渗透和正确价值观的引导,认为思政教育同专业课无关。因而课程思政的第一关键要务是强化专业课授课教师思政理念,通过思政理论学习提升自身理论水平,通过培训课程思政技巧提升思政教育水平,通过课堂实践磨炼实操本领。教学评价是教学的指挥棒,包括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因而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教师的教学方法都有强大的指向作用。以往的教学评价注重对知识的掌握,一考定成绩,引导教师侧重讲授知识点和答题技巧,忽视了学习过程和能力素质的培养;也引导学生注重理解记忆知识点,忽略了科学研究方法、科学精神和素养的培养。因此,改革原有教学评价体系,建立综合考核评价体系,释放教师和学生的考试压力,使其将精力放到科学素养、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的培养上,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双重教学目标,提升专业课程育人成效[4]。此外,虽然医学免疫学富含思政教育内容,以往也有些许体现,但仍然缺乏系统性的挖掘,且同思政教育结合不够紧密。此外,由于基础课整体课时有限,要求掌握的知识点也多,在课堂教学中鲜有时间进行延伸和扩展教学内容中的思政资源,进行思政引导。这就要求改变教学内容和方法,深耕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内容,制订体现思政内涵的教学体系,体现知识与思政紧密结合、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的教学理念[6-7]。

3医学免疫学课程思政探索

3.1把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8]个人的前途命运同国家息息相关。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在“文化快消”的年代,大量的网络短视频、自媒体等占据了现代大学生的生活,很容易使其迷失自我,对爱国主义教育产生了巨大冲击。爱国主义教育要渗透到职业教育的方方面面,增强亲和力和影响力。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绪论一章尤其适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例如,绪论中提到,早在东晋时期葛洪在《肘后备急方》(约公元303年)中就提出“仍杀咬犬,取脑傅之,便不复发”,是最早采用“以毒攻毒”的疫苗接种理念防治狂犬病的记录;到宋明时期利用“人痘”接种防治天花,直接启发了天花疫苗的发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也连续涌现了一批免疫学家,包括顾方舟教授先后研制成功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以及脊髓灰质炎减毒糖丸活疫苗,为我国消灭脊髓灰质炎做出了巨大贡献。以这些伟大人物的爱国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心。3.2把科学精神教育融入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科学精神是尊重事实、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坚持真理。在医学免疫学课程中,教导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以事实说话,不盲目遵从权威,不盲目听信课本,大胆质疑,小心探索,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在免疫学研究历史中,充满不断用事实挑战既往认识,旧有认识,形成新的规律,进而推动科学进步的事例。比如在绪论或者抗体章节中,介绍德国免疫学家PaulErhlich提出的抗体生成侧链学说,虽然获得了1908年的诺贝尔医学奖,但随后被证明是错误的,但其蕴含的思想被后人所吸收,进而衍生出克隆选择学说;在固有免疫巨噬细胞教学中,介绍俄国人Metchnikoff提出的吞噬细胞学说,在之后的几十年里一直不被接受,但在他和继承者的坚持下,也获得了1908年的诺贝尔医学奖,如今形成与体液免疫同样重要的细胞免疫学说。科学都是在不断证伪、不断坚持中前行的。这些科学家的求真务实,勇于探索,并坚持真理的科学精神,能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实现课程思政的目的。3.3把辩证思维教育融入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医学免疫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处处体现着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如机体是否感染,受到外界病原体因素和内在免疫防御的决定,可以引申到个人的成功与否同所处的环境及自身努力息息相关,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内因外因相互关系;免疫系统功能具有双面性,并非“非此即彼”“非真既假”,除了保护机体外,过强也会导致过敏性疾病、自身免疫病等,体现了辩证法的对立统一;固有免疫激活后递呈抗原激活获得性免疫,而获得性免疫应答分为Th1应答和Th2应答,两者紧密联系,相互调控,此消彼长,并且能反馈作用于固有免疫,体现了事物之间普遍联系和不断发展。在授课中,如能引导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利用辩证思维,观察和分析疾病过程中免疫状态的演变,明确疾病转归过程和因果关系,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够使学生在临床学习和工作中更好地认识疾病、治疗疾病。3.4把人文精神教育融入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生物—社会—心理”的现代医学模式要求医学生不仅仅具备丰富的医学知识和技能,还要具备人文关怀精神。医学人文教育的核心是敬畏生命、关爱生命、善待生命。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要体现对患者生命和身体的尊重,富有仁爱之心。比方在介绍艾滋病时,可以介绍“红丝带”行动等的情形,让学生感受艾滋病患者的痛苦,消除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让学生主动思考如何对待艾滋病患者,如何对待艾滋病的治疗[9]。在动物实验中,要让学生明白这些实验动物为人类的科研献身非常伟大,可以带学生参观学校的实验动物纪念碑,教育学生懂得尊重生命,懂得感恩,培养人文精神。另外,还要让学生知道人文关怀能够化解医患之间的矛盾,鼓励患者勇敢面对疾病,有着医疗技术所不及的作用。3.5把法治素养教育融入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医疗过程也要遵循法律约束,为避免医疗纠纷,除了必要的人文关怀,医疗行为依法而行是对每一个医务人员必需的也是最基本的要求。法律赋予患者知情权、隐私权,对患者信息、样本的处理使用要符合伦理要求。在介绍免疫疾病临床表现时,可以询问学生为何图片中患者隐去眼睛等面部特征,引导学生关注患者的隐私权;在讲解器官移植配型时,可以结合案例介绍我国器官移植法律的设立过程、禁止人体器官买卖行为等;在实验课教学中,介绍如何正确依法处理患者血液、组织等各种样本以及使用时需要签署知情同意书等要求。在基础课教学阶段渗透法治教育,可以让医学生清晰今后自己在诊疗过程中应尽的义务,从而依法依规处理好医患关系。

综上所述,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不仅是当下课程思政改革的要求,也是现代医学模式的要求,还是立德树人这一根本教育目标的要求。要实现这一目标,不仅要做好教师本身思政素质培训和观念培养,做好思政素材收集整理,探索课程思政的方法,也要在教学评价体系中做出相应改变。作为一名基础课程教师,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思政素质,共同构建全课程育人格局,是培养理论技术过硬且医德医风高尚的高素质医学人才的重要举措,需要不断探索,为写好课程思政的新篇章而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1]于丹.将“课程思政”引入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课堂的初步探索[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8):186-187.

[2]尚晓玲.从医学视角看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中的思政教育[J].教育现代化,2019(21):222-223.

[3]何衡.高职院校从“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的困境及突破[J].教育科学论坛,2017(30):27-30.

[4]马兴铭,张李峰,王竞秋,等.医学免疫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与探索[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8,26(6):1013-1015.

[5]刘永君,李宇遐,胡乃宝.论协同推进医学院校人文精神塑造[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8,35(12):926-928.

[6]卢芳国,胡珏,魏科.医学专业基础课“课程思政”改革的策略与实践:以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为例[J].高教论坛,2020(1):8-10.

[7]刘晓霞.生理学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初探[J].科学咨询,2020(8):115.

[8]杨少芬,李佩琴,林斯妮.病理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探索[J].分子影像学杂志,2019,42(2):281-283.

医学免疫学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医学免疫学;教学方法;学习兴趣

在学习任何学科的过程中,兴趣都是最好的老师,换句话说,只有对所学学科提起了足够的兴趣,才能在该学科的学习过程中有接受新知识的动力,对于新知识心向往之,才能够为以后在该学科上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1]。由于医学的学科特殊性,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绊脚石,尤其是对初学者来说,非常容易发生因为遇到困难就退缩心理的现象,甚至有些同学直接就失去了继续学习医学免疫科学的兴趣,这种状况的发生对医学免疫教学形成了无形的阻碍,所以如何将枯燥的医学免疫教学变为学生感兴趣的学科,是当下医学免疫教学工作人员需要探讨的问题。

1为医免疫教学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

万事开头难,一个好的开始就会为后续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基础。对于刚刚接触免疫教学的学生来说,第一节课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起着先导性作用,如果在医学免疫教学中能使学生在第一节课时就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那么对于学生来说将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所以,对于绪论课讲师的要求也要有高标准,需要选择一些有经验的、能够以自己独特的讲课方式吸引学生的教授进行学生第一堂课的入门讲解,让学生对医学免疫学科激发起足够的兴趣,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克服对医学免疫学科的学习障碍。在绪论课的学习过程中,需要将医学免疫学科的特殊地位向学生介绍清楚,明确该学科的重要性,结合实际案例对医学免疫学科的重要性进行解释,并向学生展示出医学免疫学科在保障人类健康方面的杰出贡献。疫苗的发展时间很短,但是医学免疫中的各种研究成果却层出不穷,通过对医学疫苗的新学生进行上述多方面的引导,让学生对疫苗医学产生敬仰心理,提高学习积极性。第一堂课是否成功直接与学生在未来的学习热情相联系,所以就需要医学免疫的教育工作者充分发挥出创造力,在最大程度上开发出学生对疫苗医学的兴趣。

2将高科技技术和多彩的语言环境应用到教学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等高科技技术已经走入了课堂,在医学免疫学的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医学免疫学科中的重点难点通过生动形象丰富的感官效果传达给学生,使枯燥乏味的学习更易被接受。通过多媒体教学中的动态演示等可以帮助学生将一些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容易理解。另外,在讲师进行医学免疫学的讲解时,应该注意讲课的方式方法,因为医学免疫学科本身就有一定的刻板性,如果讲课教师在讲课时不注意方式方法,只会更加增添学生对学习医学免疫学的抵触情绪,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学生对医学免疫学的学习积极性。在学习过程中,讲课教师可以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对医学免疫学中的知识进行讲解,发散学生思维,增加课堂活跃度,使学生在潜意识中提高对医学免疫的学习兴趣。

3结合实际例子对医学免疫进行学习

实践出真知,在任何学科的学习研究中实践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医学免疫的教学学习中结合一些与生活有紧密联系的实际例子,既能够开发出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潜能,又能对学生在医学免疫学科中的不良学习情绪进行改善[2]。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对所学知识提出相悖问题,从而增大学生对医学免疫学科的探究,让学生不只是因为学习而学习,更是因为兴趣研究而不断接受新知识。

4通过免疫医学历史发展的介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每一种学科都有自己的发展史,医学免疫学也不例外,发展需要汗水和智慧做铺垫。通过在医学免疫学习中加入一些医学免疫发展历史,让学生更加了解本学科的发展过程和发展中遭受的困难的坎坷[3],从而使学生在感受历史的同时感受到科学发展过程中经历的波折和成功的喜悦,例如向学生讲述加拿大免疫学家斯坦曼为了医学免疫事业的发展将自身的疾病投入到科学实验中并且最终成功延长生命的事迹,通过这些历史事迹的影响,加大学生对医学免疫学的学习兴趣。

5改善教学评价方式

在传统的医学考试测评中,大多侧重点都在对学科理论性知识点的考察,学生多只通过生硬的记忆来应对考核,并没有从真正意义上了解这些知识并且熟练的对这些知识进行应用。针对这种现象的应对方式是改良现在医学免疫教育的考核制度,在合理的情况下增大平时表现成绩的比例,激发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热情,并且对在课堂上对思维活跃的同学加以激励。在课堂中鼓励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讨论,让学生在丰富的学习形式中获取新知识。

免疫医学的学生是免疫医学发展的后备军,只有后续部队的稳步发展才能让免疫医学未来的研究发展之路获得保障。由于免疫医学学科的特殊性质,造成了部分免疫医学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的消极心理的产生,但是相信通过教学工作者对免疫医学教学过程中的方式方法进行不断完善,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积累经验,一定会激发起学生在免疫医学学科中学习热情和研究积极性,为我国的医学免疫事业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李艳艳.赫尔巴特教育思想对当今教学改革的启示[J].当代教育论坛,2011,1(9):54-55.

医学免疫学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基础医学概论;免疫系统;教学设计

基础医学概论是一门供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学生学习,了解医学概貌,掌握必要的医学基础知识的重要整合课程。其内容以“分子一细胞一器官一系统”为主线,涵盖了系统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免疫学、病原生物学、药理学、遗传学等十门课程[1],通过对基础医学各学科内容进行整合、重组和优化,从而加深学生对基础医学知识系统性的理解和掌握。

机体的免疫系统是基础医学概论中非常重要的一章,涉及了系统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和医学免疫学等学科,其教学内容深奥枯燥、概念抽象繁多、机理复杂,一直都是教学中的难点。下面笔者以此章为例谈一下在基础医学概论教学设计中的体会。

1 教材分析

笔者所讲授的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部级规划教材《基础医学概论》[2]第18章“机体的免疫系统”。目前的理论学时为10个学时,要完成教材整章的教学任务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结合非医学专业学生的特点,选择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密切联系特异性免疫应答两条主线(细胞免疫应答与体液免疫应答)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讲授,对面面俱到的教材做一个大幅度的修剪,达到“够用”为度。如免疫耐受、超敏反应、免疫学诊断、预防和治疗等作自学内容。

2 教学目标

根据之前所述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知识基础,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2.1知识目标:①掌握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功能;②掌握免疫器官的组成;③掌握重要的免疫分子:免疫球蛋白的概念、结构和功能;补体系统的概念及功能;④掌握细胞免疫应答和体液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⑤熟悉T、B淋巴细胞的重要表面标记分子;⑥熟悉单克隆抗体的特点及应用。

由于学生在高中生物时接触过免疫系统,对其分类、组成及功能有一定的认识,对该部分知识的加深与拓展也较易理解,因此本章的难点在于细胞免疫应答和体液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

2.2能力目标:在知识目标完成的基础上,我们力争实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处理问题能力的能力目标。

2.3情感目标:通过讨论,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通过小组协作,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学习意识和探索精神。

3 教学方法

非医学专业招生大多是文理兼收的,有些学文科的学生只是死记硬背,对涉及较复杂机制的内容理解起来相对困难,极易形成思维疲劳,失去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为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比喻法、讨论归纳法、案例分析法、PBL教学法等,提出问题找到基础与临床与生活经验的切入点,循序渐进将科学知识的讲授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如在讲解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时,首先提出问题:20世纪80年代世界上发现了一种有“世纪瘟疫”之称的疾病——艾滋病,对艾滋病,同学们有多少认识?同学们知道艾滋病患者会有什么临床表现吗?引导学生自由发言。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症状?结合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的形象比喻:把免疫防御功能比喻成国家的国防部队抵御外敌入侵,把免疫监视功能比喻成人民警察监视内部“突变”人群,把免疫自稳功能比喻成清洁工等,使学生能更好的形象理解,而且课堂气氛活跃,在师生讨论、互动中,轻松的掌握了知识点,达到了教学目的。

4 教学过程设计

4.1多种方式,导入新课

常言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成功的新课导入能像磁铁一样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和参与意识以及开启创新思维的第一步[3]。新课导入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温故导入法、提问导入法、故事导入法、情境导入法、疑问导入法等。如讲“机体的免疫系统”这一章绪论时,首先通过口头提问:人体的“国防部队”是什么?一个国家需要有自己的军队来抵御外来的敌人、保卫国家的安全、维护人民生活的稳定,那么人体的“国防部队”有什么功能?以此来唤起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记忆,导入新课。在巩固旧知识的基础上,又提出新问题:人体的这个“国防部队”是怎样运作的?这时学生带着寻求新知识的强烈欲望,进入了新学习情景中,既激发了学生“温故而知新”的求知欲,又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判断能力。在讲“补体系统”这一节时,我们可以这样设问置疑,“异型输血会出现什么后果?”,“溶血”;“而在血型检测试验中,A型血与A标准血清体外出现凝集现象,这说明什么问题?”,“人体内有溶解红细胞的物质——补体”;“为什么正常时不出现溶血?”,“为什么体外很容易失去活性?”等等。这样的设问使教学内容产生了巨大的诱惑力,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4.2结合教具,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授课

在“机体的免疫系统”的第一节授课中,笔者首先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入免疫的概念,通过对一流行性腮腺炎病例进行分析,启发学生联系自身经历,从而提出抗原的概念、免疫的概念以及免疫特异性这一重要特点;采用比喻法将抽象内容具体化,形象的指出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功能;利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图文并茂的特点,讲授中枢免疫器官的解剖学特点和组织学特点,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出临床骨髓穿刺的部位;利用课堂讨论法,并结合多媒体视频展示骨髓和胸腺的功能。最后利用归纳式板书的方式对本次课内容进行回顾总结,帮助学生系统式掌握并记忆。

4.3问题小结,引发思考

⑴人类在许许多多病菌、病毒存在的环境中为什么能健康地生活?为什么老年人或应用免疫抑制剂的人肿瘤发病率较高?得过流行性腮腺炎的病人一般不再患流行性腮腺炎,为什么?

⑵无偿献血对人体有害吗?为什么?胸腺在机体免疫中起什么作用?

4.4课程总结

本次课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探索实施过程中,实现了免疫系统在基础医学概论课程中的整合,实现了基础教学与专业能力培养的有效结合,加强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并培养了其合作学习意识和探索精神。

基础医学概论作为一门整合课程,由于教学内容上的复杂性、特殊性,授课对象的特定性,使其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问题。因此对于教学过程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注重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改进,通过科学的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金昌洙,刘卫东.基础医学概论的教学实践与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4):76-77.

[2] 李利兵,朱大年,汪华侨.基础医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 魏宏聚,李瑞.课堂导人环节与情感目标达成的分析[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1,12(4):29-33.

医学免疫学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免疫学;教学模式;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1-0181-02

医学免疫学是一门医学基础学科,作为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之一,医学免疫学基础理论与多门学科相互渗透、广泛交叉,许多临床疾病的发病机制、治疗、预防等都与免疫学密切相关。因此,医学免疫学是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也是医学生教育的必修学科。但免疫学内容繁杂、抽象又具有较强逻辑性,学生普遍反映枯燥且晦涩难懂,多数是一知半解,甚至干脆放弃主动学习,为应付考试而选择死记硬背,从而出现学习效率低、通过率不高的普遍现象。经过多年来对免疫学教学方法的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发生改变,以下列举了医学免疫学目前常用的几种教学模式。

一、传统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的主要方式是板书、普通话和行为。精简、合理的板书设计,可以精炼直观地展现教学内容;生动有趣、确切比喻的语言能使抽象的理论变得形象、具体,加深学生印象;同时,配合适当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使学生的理解更生动直观[1]。但是,对教师的水平提出较高的要求,多数教师在课堂上以粉笔板书,难以生动、灵活,课堂静态呆板,原本抽象的免疫学理论更加枯燥难懂。

二、多媒体辅助教学模式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将计算机、投影仪等现代媒体设备应用于授课过程中,将文本、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信息进行有机结合的一种教学形式[2]。近年来,教育部高度重视将多媒体应用于实际教学中,以保证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以下优点:一是教学过程形象具体、生动深刻;二是课堂内容丰富,表现形式多样化;三是教学环境的个性化与教学过程的交互性[3]。多媒体其难以比拟的优势,无疑为抽象难懂的免疫学教学提供契机。但教师容易过度依赖多媒体,成为课件单纯的讲解者,忽视和传统有效教学手段的配合,也对老教师授课带来挑战。相比板书和手绘图,多媒体课件授课节省时间,课堂的节奏会加快,易出现学生思维及理解吸收进度不一的情况。另外,多媒体设备在偏远地区的普及仍存在困难。

三、基于问题式学习教学模式

基于问题式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的首次试行是在1969年,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推行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现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教学之中。具体来讲,PBL的实施首先应围绕知识点设定相应问题,采用学生为主体,教师辅导的方法,多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解决相应问题[4]。免疫学引入PBL的教学理念较以往的教学模式存在根本区别。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少有时间及能力分析解决问题,忽视了学生主观能动性。PBL教学模式以问题为中心,老师根据课堂的内容,结合临床案例给出问题,如流行性感冒期间,健康人群免疫系统如何抵抗病毒感染?乙肝疫苗为什么要多次注射?引导学生围绕问题求索学习,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自学能力、探索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的综合培养。PBL教学模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全面掌握基础理论架构和基本知识,而且让学生发现医学免疫学的发展规律,养成发展性的思维模式[5]。PBL教学模式在免疫学应用有一定的特殊性,作为基础学科,医学院校教学安排较早,学生缺乏基础医学理论知识支撑,实行有难度。该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自学能力及课时安排也提出较高要求。因此,在免疫学教学实践中,需要根据学情逐渐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对PBL进行应用。

四、转化医学理念教学模式

转化医学也称转化研究,是近年新提出的理念,强调将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紧密结合,使两者之间建立更为直接的关系。未来医学想要取得突破性进展依赖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结合,转化医学理念的出现有效地弥补了基础研发与临床治疗之间的鸿沟,注重学科间多层次、深层次的整合与合作,避免基础与临床的脱节现象,符合当前医学教育改革的整体方向。医学免疫学是桥梁学科,具备转化特性,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教学内容的及时更新,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及方法,贴合临床应用,靶向授课,增强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6]。免疫应答是免疫学的核心内容,完整的机体免疫应答几乎涵括了免疫学大部分知识,是学习的重难点,牵涉的内容多且零散。传统的教学方法讲解难以让学生掌握知识点之间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应用转化医学则可以以学生感兴趣的临床常见病为例,与相关章节相结合,激发学生兴趣,如新生儿溶血症的发生与免疫学抗原章节相结合;器官移植排斥反应与HLA的关系;系统性红斑狼疮与自身抗体的关系等等。转化医学应用于免疫学教学最大的阻碍是:基础免疫学教师长期从事教学工作,教学能力强却脱离临床实践,知识体系单一,缺乏实践性、应用性,存在一定的缺陷[7];临床免疫学教师有丰富临床经验,教学力量却较弱。如何平衡两者之间的优劣势有待继续摸索。

五、融入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模式

20世纪60年代,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首次提出建构主义,80年代开始,渐渐在教育领域得以应用。建构主义理论重新诠释了学习的内涵,它最基本的理念是:知识是由学习者主动建构而来,并非被动接受和灌输,不同个体对客观存在的事物的理解不尽相同。建构主义学历理论强调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是信息认知和加工的执行者,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每个人都隐含着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因为个人先前的经验知识与心理结构,学习过后,其原有的知识结构被转换、重组或者改造[8]。免疫学理论枯燥,填鸭式讲解难以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建构主义理论应用于免疫学教学实践,有助于学生创新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的提高。讲授免疫学理论过程中,将教学过程分阶段逐级进行,注重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中,达成学员自我建构的目的。每完成一阶段学习后,提出综合性问题巩固所学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提高自行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新旧知识的不断积累、冲突下,逐步完成免疫学的整体建构。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对学员的自学能力、自制力提出较高要求,教师的教学理念也须随之改变。对于已经习惯被动学习的学生,如何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有待完善。

六、“框架式”教学模式

框架式教学理论建立在支架式教学理论、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和发展性教学理论的基础之上。强调教师和学生从整体层面把握知识体系,而不过多纠缠于教学细节内容。为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和建构提供概念框架,对繁杂难懂的知识加以分解再逐渐深入理解。框架式教学模式应用于免疫学教学能有效降低课程的难度,提高学习效率,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对整门课程有整体把握,不断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和应用,通过建立框架结构使学生对知识的基本脉络有初步认识。只精简讲解框架内所包含的内容,对内容之间有交叉或相互联系的部分加以强调,而课程内容的细节部分,可留由学生通过自学、讨论的方式充实大体框架。以机体免疫应答为例,首先搭建免疫应答基本框架,由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和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所构成,涉及的具体内容只大致讲解,涉及的细节部分以问题的形式交给学生自学。目前已有教研室将该教学模式应用于实际教学中,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9]既减少课时也提高学习效率。

此外,免疫学教学也融入心理学、网络互动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实际上,“教有法而无定法”,教学模式各有利弊。教师必须不断关注本学科的最新动态,结合院情学情,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段,不断拓宽教学思路,坚持钻研教法教艺,提高免疫学教学质量,使免疫学成为一门教师易教,学生乐学的课程。

参考文献:

[1]孙爱平,周立,王志勇,等.板书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提高医学免疫学教学质量[J].医学信息内・外科版,2009,22(7):664-665.

[2]赵杰,官守涛,朱明磊.多媒体技术在免疫学实验教学中的运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6,8(2):194-195.

[3]李成文,王栩,邬于川.应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医学免疫学教学质量[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8,10(2):221-223.

[4]吴秀珍,李剑平,方丽霖,等.PBL在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学中的实践[J].医学教育探索,2009,11(8):1369-1372.

[5]柴立辉,刘瑞敏,刘峰涛,等.医学免疫学教学中引入PBL教学法的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9,12(9):872-873.

[6]郭小芹,邢杰,王越.基于转化医学理念的免疫学教学改革探索[J].基础医学教育,2013.11,15(11):977-978.

[7]丁剑冰,马秀敏,魏晓丽.医学免疫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学研究,2009.8,8(8):937-939.

[8]徐胜,韩超峰,王全兴.建构主义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J].西北医学教育,2013.6,3(21):541-544.

[9]周艳,唐玉红,吴振村,等.框架式教学法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3.10,5(30):107-110.

医学免疫学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医学免疫学 实验教学 学生 思维方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b)-0226-01

实验教学是医学免疫学当中重要的部分,通过实验教学可以引导学生理解和巩固所学的知识,使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完善学生的思维。

1 引导学生自觉形成个性化的思维

在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个性化思维,如果只是一味的向学生灌输医学免疫学知识,那么就会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因此,在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自己总结学习方法,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学生形成自己个性化的思维方式,从而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有效的提高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的质量。

2 设置问题,启发学生思维

在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中,当学生对某一个问题产生疑问的时候,才会去主动的参与到学习当中,从而加深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对所学内容留下深刻的记忆,完善学生的知识面。因此,作为医学免疫学教师应该在每节课前的几分钟,根据本堂课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来设置相应的问题,突出本节课教学的主要内容,以此来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的启发。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运用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增强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去主动的思考问题,课堂上教师要根据学生平时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来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实验方法,以此来使学生在不断的探索中提高实验能力,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的教学效果得到完善。

3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的思维能力

所谓批判性思维能力主要是指运用唯物辨证法的基本法则,来完善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得以形成。目前,随着医学的快速发展,许多理论和结论都没有办法得到有效的解释,但是随着现代研究手段的不断发展,医学免疫学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作为医学免疫学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学习中不断的去发现新事物,新知识,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注重培养学生质疑权威和教科书,使他们形成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只有这样才可以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使学生的能力得以发展。

4 注意培养学生的灵感思维

灵感主要来源于生活,想要开发学生的灵感思维,首先应该从学生的创新意识上出发。因此,作为医学免疫学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中,采用相应的问题和例题来启发学生的灵感,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有效的启发,并且教师不应该急于向学生提供思路和结论,要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大胆,有意识的判断正确的结果,不论学生所寻找的结果是否正确,教师都应该及时的进行鼓励和表扬,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从而有效的完善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灵感思维。

5 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由于医学免疫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课程,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实验方法和技能也是至关重要的,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来加深自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具备科学的实验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要在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操作的能力,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完善学生的能力,对于实验中所产生的现象和容易发生的失误以及安全等应注意的问题,教师要让学生牢记,在实验开始之前,学生要把方案在实验前交教师审阅,教师在尊重学生的创造成果,纠正某些实验方案的错误,提出某些实验方案的缺点。在此基础上进行实验,不但可以加强实验操作过程的正确性,还可以放手让学生去独立实验,提高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验中所出现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失败中找原因,掌握科学的方法和态度,教师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把学生带入科学探索情景之中,让学生亲自探求新知识,可以训练了学生的科学探究的方法,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该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信任学生和尊重学生,并且不断的改进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的方法,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有效的训练,从而养成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善于思考的能力,从而使学生成为创新能力的人才。

6 注意各学科的交叉,培养学生联系的思维方法

由于医学各个学科都存在相互联系的情况,如果把任何一门学科独立来看,都会使学生在理解上出现问题,很难真正的理解医学免疫学知识。教师只有引导学生做好各学科的交叉学习,才可以使学生对医学免疫学的理解能力得以完善,获取更多的免疫学知识。例如当遇到学生较难理解的医学免疫学知识的时候,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可以适当的分析问题所在,以此来使学生的实验能力提高,掌握医学免疫学的知识。除此之外,当学生对所学的医学免疫学知识模糊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复习,这样才可以在进行医学免疫学实验的时候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当医学免疫学实验中,出现和临床知识相关话题的时候,教师也应该进行重点的讲解,以此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全面完善学生的思维能力。

7 结语

综上所述,在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中,教师想要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首先应该探索和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法,并且形成一套有效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被有效的调动。除此之外,教师应该设置问题,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自觉形成个性化的思维,以及注意培养学生的灵感思维,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注意各学科的交叉,培养学生联系的思维方法,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的质量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希君,田飞,姚旌旗.医学免疫学教学改革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2):126-128.

[2]熊平源,王强,郭凯文,等.提高医学免疫学教学效果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2):122-126.

[3]石琳熙,李云涛,宝福凯,庞文毅.医学免疫学教学中哲学思维的培养与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11(1):98-100.

医学免疫学论文范文第12篇

【摘要】医学免疫学是医学院校非常重要的专业课,本文就医学院校各专业对于医学免疫学教学的内容侧重点不同之处作一探讨,以便因材施教,能够提高医学免疫学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医学免疫学、教学内容、教学改革

免疫学是涉及多种学科的重要基础学科之一,在医学院校中,免疫学这门课程对于今后临床课程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由于免疫学作为一门新兴前沿学科,现正处处速发展阶段,引领现代生命科学进程,学科知识系统强,逻辑紧密、更新迅速,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交叉和融合,而且涉及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等诸多前沿学科 ,使学生望而生畏。

在医学院校中,学科门类非常多,包括临床医学、中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药学、药学及生物技术等学科,免疫学是所有学科的专业基础课,而各个专业对于免疫学中需要掌握的侧重点不尽相同。而在目前的各个医学院校,在大部分其他专业教学中仍旧使用与临床医学相同的教材,在免疫学的课堂教学中仍然以基础知识的教学为主,然而针对非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虽然某些临床知识和重要疾病是学习的重点,但是由于其和本专业无关,学生很可能会不感兴趣。因此,在针对非临床医学专业的免疫学教学中,应该具有针对性、目的性和合理性,不应该拘泥在一个框架,应该因材施教,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就不同专业免疫学教学内容改革作一探讨,介绍如下。

1 中医学专业的免疫学教学

对于中医专业的学生来说,须同时兼顾学习中西医两门不同的医学体系的基础学科,故西医学科的课时相比临床专业的学生而言普遍被压缩很多。中医学专业的免疫学课程有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内容多,学时少。如果讲课面面俱到,重点不突出,只会事与愿违,造成教师越讲学生越糊涂。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对内容进行合理取舍,紧扣大纲,运用有限课时,令学生掌握本学科重点知识及体系。在讲课过程中要穿插一些与中医学有关的知识,例如我国医学历史上的“以毒攻毒”的治病方法,其实也是一种免疫的思想。

2 护理学的免疫学教学

护理专业的学生不但要掌握系统完整的护理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护理操作技能,也必须掌握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相对于免疫学这样的基础课而言,护理专业的学生通常更重视临床方面的知识,重视实用知识的学习,越接近临床,越贴近生活,也越容易被护理专业学生接受,然而免疫学课程要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因此对教师而言,适当降低教学难度,扩大教学范围,多从生活中找到与免疫学的交叉点,例如接种疫苗、ABO血型鉴定、亲子鉴定、器官移植、过敏反应等等,增加教学实用性,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护理专业特点,将内容与相应的护理专业课联系起来,让学生了解在护理一些特殊疾病患者时应该运用到的免疫学的知识。让学生对这个疾病有个全面的认识。

3 口腔医学的免疫学教学

随着口腔医学的发展,口腔专业的教学日益受到重视,教学内容更加深入,对基础医学理论教学要求更高。免疫学理论及技术在揭示口腔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预防和治疗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针对于口腔专业的免疫学教学中,要紧扣口腔专业的知识,加强两学科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感兴趣,学有所得。例如在免疫系统的讲解中,可以讲解口腔的粘膜,淋巴组织、唾液、扁桃体等免疫系统;又如在讲解抗原时应当以口腔内的微生物为主。对于口腔专业的学生更倾向于实际应用,可以在课堂上讨论牙周病、龋齿与免疫学关系及免疫学治疗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加了解这些疾病,并且将知识与本专业相联系,会使学生时刻保持注意力和兴趣,可以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4 药学的免疫学教学

对于药学专业的学生而言,在开设免疫学课程之前的生物学知识学习尚不够深入,而免疫学又比较晦涩,与药学类课程的相关性较小导致学生兴趣不高,因此,在授课时尽量将知识点与药物开发联系起来,可以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可以介绍介绍临床上用于治疗肿瘤、过敏反应及自身免疫病相关的免疫增强剂和免疫抑制剂,还有一些可以用来增强免疫力的中药制剂,。也可以介绍与其专业相关的免疫技术,例如单克隆抗体技术,免疫层系技术及ELISA相关试剂盒等等,这样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本课程的重要性。

5 生物技术的免疫学教学

生物技术专业与其它的医学专业不同,该专业侧重于生物产业,而本专业的学生也缺乏医学知识背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实践情况适当的调整教学内容,与其专业相对应。例如将与生物技术专业基本无关的一些临床免疫学部分如免疫器官、肿瘤免疫、自身免疫病及免疫缺陷等内容予以删除。而应该针对于本专业特点增加一些特色内容,例如免疫学技术的应用,酶免疫测定,单克隆抗体技术等方面要深入详细的讲解。将免疫学教学与后续课程做好铺垫,为学生毕业后能直接从事相关行业的工作打下基础。

基础教学是为其他医学专业服务的,随着各个医学医学专业的发展,对其基础教学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目前的教学形式、教学内容必须要进行改革,才能适应各个医学专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兰香,何述辉.高校《免疫学》教学改革初探[J].蚕学通讯,2013,33(1):53-55

[2] 梅建凤, 杨胜利, 陈建澍.结合专业特色,提高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质量[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11:):966-968

[3] 吴杰连,吴照义.适应药学职业模式的《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宁夏农林科技,2013,54(01):59-60

医学免疫学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 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转变教育观念; 新的课程体系; 高职特色的教学模式; 竞赛、实践活动; 后续教育; 综合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09)13-112-02

实验教学随着临床对仪器设备诊断依赖的增强,患者维权意识的增强,临床缺陷责任的明确,并不直接面对患者的实验室人员遭遇医疗纠纷和赔偿的机会在增加,高等应用性人才的医学检验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挑战。《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既是检验专业基础课,又具有专业课的特点。因此,本门课程直接影响到检验专业学生的质量。我们本着“以加强课程建设促专业建设”的原则,坚持走内涵发展的道路,抓住学生特点,正确运用教学规律,搞好课程建设。

1 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学思想

教育观念和教学思想的转变是教育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结合高职检验专业的申报工作,我们开展了关于“应用性人才培养、提高《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质量,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需求”等主题的教育思想与观念的学习和讨论会,使教职工开阔了视野,充分认识到《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育教学只有主动适应不断发展的经济和社会需要,树立素质教育观念、创新能力培养观念和特色观念等全新的人才观和质量观,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既调动了教职工参与《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构建的积极性,又为今后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中处理好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提高素质等关系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2 以就业为导向,构建新的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特点,完全是针对适应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知识和素质要求来确定。就业岗位需要《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什么内容就讲授什么;《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按专业要求,理论以“必须”、“适度”为度来开设提高教学效果;《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注重岗位能力培养,突出了实用性和实践性,强调人才培养与职业岗位的“零距离”。

3 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教学模式

《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突出高职教育特色,逐渐淡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界限;有些《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的教学,我们采取先到医院见习或实践,让学生先有一些感性认识后,再带着问题回到课堂学习理论的方法;有些则把原来为理论课的内容结合在实践课中上,让学生边学习、边练习,增加了课堂“教与学”的互动性,充分发挥了学生作为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了职业素质;讲究教学艺术,激发学习兴趣。把枯燥无味的内容趣味化,把深奥的知识通俗化,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琐碎内容系统化,使学生感到本学科的知识性、趣味性和重要性[1];归纳共性,掌握个性,增强科学记忆。虽然细菌的种类很多,但它们彼此间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如果在归纳的基础上进行对比,抓住不同菌属之间和同属中个别细菌之间的共性和个性,这样就容易记住[2];充分利用现有的现代化教学设施辅助教学。全日制学生缺乏临床实践经验与相关的感性认识,教学有些枯燥,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3]。多媒体课件采用静态图像与动态图像相结合、文字与语言解说相结合的方法,将枯燥的教学过程转变为生动活泼的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放性《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室的设立。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开放性实验室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开展双语教学,适应医学检验的发展。现代化的仪器设备,需要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上多写英文单词,多用英文单词,课后让学生阅读并翻译英文原版的临床检验试剂盒及仪器说明书等,增加学生的专业词汇量。这些措施加深了学生理解专业名词,对专业英语也是很大的提高。

4 开展《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的竞赛、实践活动

开展竞赛和课余时间开展第三课堂,定期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公益活动,为群众检验,进行检查结果判读,将医学知识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

5 加强《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的后续教育

第一学年的春季学期的认识实习,安排学生到医院进行临床检验见习,重点放在免疫和微生物检查。毕业实习的临床带教,采取精选、分散的方法,开设一些关于临床免疫和微生物、寄生虫相关内容的高级讲座。同时将理论课与实习课联通,施行临床教学,加强实习学生的检验技能训练,并对实习生进行关于免疫和微生物、寄生虫内容的理论和技能考核。

6 加强综合教学能力建设

加强《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师资队伍建设。医院检验科的临床实践、在职专业教师有计划地定期进修、提高在职教师的学历层次和综合素质,实验室相关技术人员培训等;加强《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室、实习基地建设。配备一批先进设备,建立起相对稳定的专业实训基地;加强《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专业教材建设。对原教材内容进行重新调整,编写《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学习指导、实验指导等。

[参考文献]

[1] 刘维庆.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法探讨[J]. 中医药学刊,1999,35(5):41-42.

[2] 刘维庆,沙恒玉,张林. 病原生物学与寄生虫学教材分析[J]. 实用医学杂志,2001,35(4):30-31.

医学免疫学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 免疫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R39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7(b)-140-02

免疫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前沿的科学,发展很快,又是密切联系实际的应用科学。其理论与技术广泛渗透至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生物学等各个学科[1],其理论性强、内涵丰富、内容繁杂抽象,初学者很难理解和掌握,容易丧失学习兴趣。如何提高免疫学教学质量呢?这就激励我们在教学实践工作中不断去寻找便于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法。为了改变这种教者难教,学者难学的尴尬局面,我们在免疫学教学中不断摸索改进,总结出了几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已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1图解启示法

多媒体教学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我国的很多高校已经普及,这种教学手段为我们实施图解启示法教学提供了有利的平台。免疫学拥有大量的概念,各种免疫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丰富的免疫细胞发生作用的过程等等。如果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大量枯躁的文字讲解,学生根本无法理解,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免疫学这门学科丧失兴趣。于是我们恰到好处地采用了图解启示法。例如,我们在讲解内源性抗原和外源性抗原的概念以及区别时,如果只是讲解内源性抗原由自身细胞合成,而外源性抗原则是外界物质入侵,就会显得有些抽象,这时我们可以结合多媒体课件上的图1来讲解,这样就比较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又例如,我们在讲免疫球蛋白的两个特殊的结构J链和分泌片时,我们讲到J链是一富含半胱氨酸的多肽链,浆细胞合成,以二硫键的形式共价结合到Ig的重链上,功能是将单体Ig分子连接为多聚体;分泌片,为含糖肽段,由黏膜上皮细胞合成和分泌,以非共价形式结合到二聚体上,保护分泌型IgA,使之不受环境中酶的破坏,并介导sIgA的转运。这样讲解,可能同学们很难想象这个J链和分泌片到底在免疫球蛋白的什么位置呢?如果结合多媒体课件上的图2讲解,同学们就比较好理解。

2箭头示意法

免疫学当中,很多免疫学术语对我们初学者来说比较陌生,抽象深奥,同学们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繁杂的语言描述可能会使同学们感到一头雾水,为了把难于讲解和理解的内容转化成易于讲解和理解的内容,我们采用了箭头示意法来对一些内容进行讲解。例如,我们举例感染SARS时,机体免疫系统功能的强弱决定着有不同的临床表现,我们就采用了如图3的箭头示意法。

图3 感染SARS后机体的反应

通过结合箭头示意法讲解以后,同学们头脑中就会形成一个清晰的轮廓,机体免疫功能正常,免疫功能下降以及免疫功能异常增强时,对机体产生了哪些不同的影响,就比较便于同学们掌握。可见,这种方法可化繁为简,便于学生记忆,激起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

3临床思维法

免疫学理论知识繁多,如果不能与临床相联系,就会导致教师教之枯躁,学生学之乏味的后果。为了消除这种弊端,我们在进行免疫学教学时,尽可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基础免疫联系临床免疫,密切结合临床讲解免疫学知识。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改变学生死记硬背的陋习,进而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为临床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我们在讲免疫应答发生在外周免疫器官,并且清除异物后,免疫细胞要发生凋亡时,举的例子是我们感冒时,颈部淋巴结肿大,是因为它是外周免疫器官,大量免疫细胞聚集到这里发挥免疫应答,所以淋巴结发生肿大,当感冒治愈以后,颈部淋巴结又恢复正常,就是因为发生应答以后,免疫细胞发生凋亡,保持机体正常的功能[2-4]。

综上所述,我们在免疫学教学中通过采用图解启示法、箭头示意法和临床思维法,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免疫学的兴趣,学生思维推理能力的培养也显著优于“填鸭式”教学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杨敬宁.适应学科特点,提高免疫学教学效果[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5,7(4):346-347.

[2]李速婷.实验教学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应用调查[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124.

[3]陈爽,鞠晓红,方芳.谈基础免疫学理论的几种教学方法[J].中国医药导报,2007,.4(17):187.

[4]王纯伦,邹香普.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的体会.医药产业资讯,2006,3(11):90.

医学免疫学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医学免疫学 实验课教学 教学改革

医学免疫学是基础医学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如果将医学生教育的课程设置比喻为一张“交通网络图”的话,免疫学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免疫学的发展纵向上涉及基础、应用以及临床三个方面,横向上与生命科学(如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等)的各个前沿学科相互交叉渗透,是一门影响各学科发展的前沿学科。近年来,免疫学的理论和应用方面都发展得极为迅速,其不仅揭示了生命活动的基本问题,也为揭示疾病的发病机理提供新认识,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新技术、新方法和新途径。

免疫学实验课程的学习不仅有利于理解免疫学,对其他基础医学学科也有辅助作用,同时也是推进其他学科进步的重要手段。医学免疫学的系统学习对构筑医学类学生的理论知识结构体系、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以及实际应用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笔者所在的苏州大学基础医学院设立了免疫工程方向的本科专业,以期培养出具有较强免疫学背景的新型研究型人才。但是,在现阶段绝大多数医学高校的免疫学实验内容的设置以及教学系统的完善方面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本文主要通过阐述免疫学实验课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与之对应的改革设想,并对改革试行的效果进行总结和展望。

1传统免疫学实验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结合免疫工程方向的专业设置特点,医学免疫学的教学方式做了一定的改革,包括大小班结合,课程与讲座结合,以及从基础免疫学到高级免疫学以及其他免疫学相关方向课程的系统配置等,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与理论课程相配合的实验课的教学效果仍然存在欠缺。分析原因有:

1.1免疫学理论课与实验课内容脱节

免疫学是一门逻辑性强、相对抽象的学科,因此免疫学课程的教学如果可以辅助以实验课程的补充则会有助于对免疫学理论知识的理解。然而由于免疫学实验对实验条件(包括试剂、动物、环境、操作、仪器等)要求较高,很多与理论关联紧密的实验并不能够实施,因此大大影响了免疫学实验课教学对于理论课程的辅助理解作用。学生甚至在实验课的教学过程中都不能很好地理解实验原理以及实验目的,从而大大影响了免疫学实验课的教学效果。

1.2实验内容过于陈旧

与其他学科相对而言,免疫学发展更为迅速,教学内容与时俱进的需求则更为重要。而目前教学大纲中的实验课程均相对老旧,有的甚至在科学研究的过程淘汰殆尽,例如,双相琼脂扩散实验,环状沉淀实验等。而常用于现代各学科研究中的免疫学实验技术,如ELISA,ELISPOT等常规免疫学技术成为了本科学生的盲区,不利于本科生将来进入实验室后科研工作的开展,也不利于其基本知识体系的形成。

1.3实验课时间安排过于松散

免疫学实验与化学实验、物理实验等不同,需要一个相对漫长的免疫学反应时间,例如免疫原性的考察,至少需要7天;ELISA法或者ELISAPOT等检测操作简单,但是中间等待时间却需要1-2小时。在这种情况下,安排的半天实验课程要么不能满足实验需要,要么不能被有效利用。

2免疫学实验课教学改革方案

结合免疫学实验课所存在的问题,就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提出以下可能的教学改革设想。

2.1课程内容的改革

(1)开展辅助理论课程的理解的实验内容

开展可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感性认识的实验课程。例如免疫器官以及免疫细胞,在小班课中可以通过血液涂片染色让学生观察各免疫细胞的形态,解剖小鼠指示免疫器官的部位以及展示免疫器官的形态。抗体的结构可以通过木瓜蛋白酶或者胃蛋白酶等消化前后,利用SDS-PAGE等方法观察抗体所断裂的结构。利用这些实验将理论更直接地展示给学生,加强其理解的同时,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熟悉一些基本与免疫学研究相关的简单实验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引入免疫学新技术的内容

精简少用或者不用以及简单验证类型的实验内容,例如琼脂免疫沉淀反应,E花环形成实验等。某些免疫学实验内容与其他学科实验内容重复,也应相应去除,例如ABO血型鉴定等。取而代之的应该是应用广泛的一些基本的免疫学技术,包括夹心ELISA检测,免疫细胞的流式细胞仪检测等。此外,引入综合性免疫学实验也将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例如免疫原免疫小鼠后,检测小鼠的细胞免疫以及体液免疫的激发水平。

2.2教学方法的改革

(1)将实验课程安排至课题组,将实验课时间集中化

造成免疫学实验课程很多弊端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免疫学实验的周期较长,因此在时间安排上的集中化对于解决这一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者这里提出的是利用课题组已有的资源安排系统性的实验课程,有利于学生对于免疫学知识以及免疫学相关实验的系统认识,并且也避免了重复准备试剂仪器的浪费。一方面,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各基础实验在研究中的应用,理解实验原理以及实验结果的意义;另一方面,课题组可培养输送潜在的研究生源,筛选出对免疫学真正感兴趣并愿意投身免疫学研究的本科生,避免了本科生过渡到研究生的不适应状态。

(2)本科生更为主动地选题,拓展科研视野

笔者所在的苏州大学所开设笔者所在的研究院各课题组均从事免疫相关研究,所采用的基本实验方法相似,但科研方向有所差别。各课题组根据自己的科研方向设立不同的本科生综合实验内容,对研究内容进行简单的介绍。本科生根据各课题方向,选择感兴趣的课题,并在此基础上撰写实验课前预习报告,主要阐述对该课题的理解以及一些背景知识的综述。这可以大大拓展学生的科研视野,也可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

3免疫学实验课改革的具体内容及实施成果

3.1课程时间:本次免疫学实验课的改革将原本分散在每周进行的实验课集中至本科三年级上学期完成,时长为半学期(2个月)。

3.2课程目标:掌握基本免疫学实验技术,学习设计实验,实施实验,总结实验结果,查阅文献以分析结果,最终撰写实验报告。

3.3课程内容:本研究所共有课题组12个,提供课题总数12个,该专业学生共有32人。每个课题约有2~3名学生共同完成。在此以笔者直接参与的课题为例,阐述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本课题的题目是“X蛋白的佐剂效应及其抗肿瘤效应的体内评价”,其中涉及的免疫学相关实验技术包括:

i )蛋白纯化:SDS-PAGE,Western blot

ii )DC细胞分化:骨髓细胞分离,DC细胞诱导培养及鉴定

iii )DC细胞功能检测:ELISA方法检测细胞因子分泌,流式细胞仪检测共刺激分子表达,T细胞增殖实验

iiii )体内实验:肿瘤细胞接种,脾脏分离,ELISAPOT等

实验课程很好地辅助了医学免疫学教育中的各个模块和章节,整个实验是关于获得性免疫系统发挥功能的整个过程,并涉及了临床免疫中的肿瘤免疫方面,其中还囊括了关于免疫分子、免疫细胞的基本概念。各个具体的实验技术又加强了一些特定知识点的理解,例如,Western,ELISA,ELISAPOT等实验可以让学生加强关于抗体一章的内容并了解其应用;DC细胞分化实验有助于学生理解免疫细胞是如何从祖细胞分化为终末端细胞;T细胞增殖实验很好地展示了DC细胞的抗原递呈作用等。

3.4实施效果:通过对学生学习成果分析以及学习满意度调查两个方面,对本次教改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此次教改获得了阶段性的初步成功。

(1)对免疫学理论课学习的促进作用

该专业学生免疫学理论课程与同级其他专业学生同时进行,根据期末考试成绩对实验课程改革评价结果表明,免疫工程专业学生90分以上人数为10人,平均成绩为82分,其他专业学生90分以上人数为2人,平均成绩仅为73。

(2)对学生学习过程感受以及未来规划的调研

课程结束后对学生进行不记名调研,所有的学生表示本次改革较其他实验课来说更有意思,参与性更高,学习内容更容易理解。虽然与传统实验课程相比成功率较低,但具有更多的实践意义,失败的收获大于成功。关于该课程对未来的考研选择的影响的调研结果表明,60%的学生表示对免疫学很感兴趣,愿意从事相关的研究,有机会愿意攻读免疫学研究生,40%的学生表示可能在未来会选择应用性更强的工作。

(3)科研成果展示

12个组的课题均申请到我校大学生创新计划重点项目或普通项目,实验课结束后,约有50%的学生继续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实验室相关课题研究,并在大学四年级的毕业实习中选择在该实验室继续之前的工作。

4结论及展望

随着免疫学理论的扩增和免疫学技术的发展,免疫学相关课程在基础医学各学科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免疫学实验课更是为培养专业知识扎实,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高质量医学生的必备课程。作为免疫学教学工作者,在从事科学研究的同时更应该关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尝试改革,以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有效的教学成果,将免疫学教学成果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陈慰峰.免疫学在生命科学和医学发展中的作用[J].上海免疫学杂志,2002,22(2):72-78.

[2]林俊锦.在免疫学实验教学中培养科研型医学生的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5):275-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