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幼儿园美术教案范文

幼儿园美术教案范文

幼儿园美术教案

幼儿园美术教案范文第1篇

幼儿本性天真善良,家长和教师的关注与赞美会让孩子们充满自信,恰当的鼓励和赞美能够激发幼儿的创作灵感。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1活动目标

1.欣赏不同造型的青花瓷,了解其纹样装饰的特点,感受作品的色调和纹样美。

2.学习用不同的线条和青花来设计装饰青花瓷物品。

3.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4.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5.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活动准备

1.瓶子、葫芦、纸杯、玻璃纸若干。

2.蓝色记号笔人手一个

3.《青花瓷》纯音乐

活动过程

一、带领幼儿到美工室

师:孩子们,看,今天我们来到哪里上课了呀!在上课之前老师先带领你们来欣赏一下我们的美工室作品,好不好。

师:你们有没有在里边发现跟我们教室摆放的一样的东西呀(青花瓷)。对,这里有跟我们教室一样的青花瓷盘,盘子上的青花除了可以装饰到盘子上,还可以装饰到什么地方?

二、按要求作画

师:你们刚才说了很多很多,那你们想不想来试一试,画一画呀!但是在画之前老师是有要求的,今天我们统一都用青花和各种线条来装饰你的作品,你自己看怎样布局合理,我们比比看,最后谁画的漂亮,好不好。

三、自主挑选物品,进行作画

1.教师:刚才老师说的你们都听明白了吗?好,现在你可以去挑选你自己喜欢的物品,开始进行创作。

2.教师巡视,指出错的地方。

四、幼儿作品展示

1.师:孩子们都画好了吗?那现在把你的笔放下,跟着老师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你们的作品,好不好。

师:你们觉得谁画的好看呢!请幼儿说一说。

2.教师对幼儿的评价进行小结。

五、带领幼儿将物品带到教师,结束本次活动

师:好了,孩子们,我们一起把我们的物品带到教室让更多的人来欣赏,好不好。

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2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结艺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民间工艺,激发幼儿的民族自豪感。

2、引导幼儿欣赏作品,感受作品的审美、装饰功能。

3、鼓励幼儿大胆创作。

4、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盘长结一个,中国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出示盘长结,引导幼儿了解结艺。

指导语:今年春节,我收到了一个非常漂亮的礼物,我很想和小朋友一起分享一下,大家来看一下!

提问:这是什么,有没有小朋友知道,举手回答?

小结:对,这就是中国结,老师拿来的是盘长结,是中国结中的一种,中国结是我们中国特有的一种民间编织艺术,别的国家都没有,只有我们中国有,好多的外国人都很喜欢漂亮的中国结。

二、引导幼儿欣赏中国结的外形特征

指导语:不仅仅外国人喜欢,中国人也很喜欢,我也非常喜欢这个精致美丽的中国结,你们喜欢吗?

我喜欢这个中国结的一圈圈的花边,像个中国结的耳朵一样,这个叫结耳,我喜欢结耳,是因为它的形式美。

提问:

1、你们喜欢中国结的什么地方啊?

小结:流苏:中国结下面的穗子摆动起来很柔美,像是在翩翩起舞,我们把这个叫流苏,你喜欢它是因为它的线条美。

结体:你喜欢中间这部分是个正方体,是有一条丝线有规则的排列、穿编的,你喜欢它,是因为它的结构美。

2、你们还喜欢中国结的什么啊?

小结:有的小朋友说喜欢它的上下,左右对称,整个结体是中心对称、均衡的,具有对称美。

3、你看这个中国结是什么颜色的啊?给你什么感觉?

小结:这个中国结是红色的,让人感觉喜洋洋,热闹,所以春节过年的时候,人们都去买中国结给自己或者送别人。

总结:我们平时说的中国结,大多指的是盘长结,它是中国结中一种非常重要的结,有很多的结都是在盘长结的基础上变化而来的。

三、寻找生活中的中国结,理解中国结的装饰功能

提问:

1、你都是在什么地方见过中国结?

小结:生活中,我们可以在汽车、背包、商店、宾馆、家里、饭店等一些地方见过。

2、它有什么作用呢?

小结:把它穿编成吊饰、挂饰、首饰等来装饰、美化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四、欣赏中国结课件

五、用图画的方式设计自己喜欢的中国结

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3【活动目标】

1、感知秋天艳丽的色彩和果园丰收的景象。

2、探索学习用多种方法表现树冠,尝试用红黄和黄绿色系表现秋天的树的色彩。

3、学会与同伴合作作画,感知集体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秋天的景色相关图片。

2、油画棒每组若干盒。

3、每组一张大的长方形白纸。

【活动过程】

1、音乐活动:小树叶。

教师带领幼儿有表情地随着音乐演唱歌曲《小树叶》,感知秋天的氛围。

2、欣赏《秋天的树》,感知秋天的色彩。

(1)引导幼儿观察用实物展示仪放大的示范图或阅读幼儿用书《秋天的树》画面。

(2)你知道这是什么季节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3)画面上有什么?树是什么颜色的?

3、重点引导幼儿观察感知树木的形象和结构。

(1)树是什么样子的?它由哪几部分组成?你看到的树冠是什么样子?

(2)教师在黑板上画出树干,请个别幼儿上来画出不同的树冠、(圆圆的、高高的、三角状、花瓣形的、多个三角形状)

(3)启发幼儿想一想:还可以怎样画树冠?

4、探索用红_系和黄绿色系表现秋天的色彩。

(1)你看见的秋天的树是什么颜色?

(2)教师在黑板上用黄、橙、红三种颜色给大树涂色。

涂色方法:先用笔画出一个涂色的区域,然后,一笔接一笔来回涂色,帮助幼儿把握均匀涂色的要领。

5、引导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商量在纸上画出大地和树。

6、作品展示:活动前收集各种关于秋天的树图片资料,让幼儿观察感知,并在此基础上,学习描绘秋天的树。

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4活动目标:

1、学会用红、黄、蓝中的两种颜色调配,乐于探究三原色两两调和后的变化。

2、操作中能用三原色调配出橙色、紫色、绿色并完成涂色。

3、激发幼儿对色彩的变化活动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4、在创作时体验色彩和图案对称带来的均衡美感。

5、鼓励幼儿乐于参与绘画活动,体验绘画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红、黄、蓝三色颜料、调色盘、棉签、若干。

2、3个装着红、黄、蓝颜料水的矿泉水瓶,及3个红、黄、蓝颜色的瓶盖。

3、颜色变色记录表。

红、黄、蓝颜色宝宝图片。

活动过程:

一、创设魔术情景,变魔术引题。

师:"我是魔法师,今天带来了一个神奇的魔术,小朋友只要认真仔细看表演,你们也会变成魔术师。魔法师还请来了三个颜色宝宝来变魔术,它们来了。"教师逐一出示:红、黄、蓝三个颜色宝宝。

教学评析:用一张盖着桌布的桌子当台面,创设魔术情景。这样会为这节课增添些神秘色彩,更能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

二、引导幼儿观察变色及记录。

1、出示装着黄色颜料水的矿泉水瓶,引导幼儿观察:"看,这里有个魔法瓶,小朋友看看瓶子里装着什么颜色?"(黄颜色)。

师:"对!看好了老师在黄颜色魔法瓶上盖上一个红色的盖子,摇一摇、变一变。黄色变成了。"(橙色)出示记录表,请幼儿上台帮忙找出相应颜色宝宝,将刚才神奇的变化记录下来。黄色和红色手拉手变成橙色。

2、出示装着红色颜料水的矿泉水瓶,引导幼儿观察:"装着红色的颜料水的瓶子盖上了蓝色的盖子后会变什么颜色?"(紫色)师:"同样我们要用颜色宝宝记录下这神奇的变化。

"

3、请小朋友猜猜:装着蓝色颜料水的瓶子盖上黄色的盖子会有什么变化?师:"请一个小朋友来当魔术师,让他上来变一变。

"请小朋友上来操作,得出蓝色加黄色变成绿色。

4、引导幼儿讨论:"你发现了这神奇的魔术是怎么变的?"

5、教师小结:黄色和红色在一起成了橙色;

红色和蓝色在一起变成紫色;蓝色和黄色在一起变绿色。

三、引导幼儿变色。

1、启发幼儿:橘子、葡萄、青蛙是什么颜色?(橙色、紫色、绿色)师:"精彩的节目开始了。

请小朋友来当魔术师,第一个节目:变橘子。看一张纸上画出一个白橘子,不像,怎么办?第二个节目:变葡萄,一串白葡萄,不像。第三个节目:"呱呱呱",跳出一只白青蛙。还是不像?怎么办?

2、请小朋友观察记录表,橙色是怎么变的?教师引导幼儿,用棉签分别取出黄色颜料和红色颜料放在调色盘用干净的棉签将两个颜色调和在一起。

3、讨论:用了几种颜色?哪两种颜色?怎么变的?变成什么颜色?

4、引导幼儿说出:_颜色加_颜色变成_颜色画__。

5、葡萄是紫色的,怎么变?引导幼儿尝试操作。

6、教师归纳小结。

红色加黄色变成橙色画橘子;红色加蓝色变成紫色画葡萄;黄色加蓝色变成绿色画青蛙;

四、幼儿分组操作。

1、幼儿动手尝试用红、黄、蓝三个颜色分别调出橙色、完成操作材料《变色》中的橘子、葡萄、青蛙涂色。

2、强调要求:

(1)颜色不能混色。

(2)手粘到颜料用桌上的湿毛巾擦干净。

五、展示幼儿作品,引导幼儿互相欣赏。

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5教学目标

1、尝试运用丰富的色彩,描绘自己对春天景象的感受,理解与想象。

2、感受春季自然界的各种变化及五彩缤纷的色彩,积累和丰富美感经验。

3、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尝试运用丰富的色彩,描绘自己对春天景象的感受,理解与想象。

难点恰当使用各种色彩,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教学过程

一、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在今天的美术课上,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重要的小客人,她是谁呢?她就是最漂亮的春姑娘。(出示春姑娘图片)春姑娘来到人间,人间的变化可大了,你们看------(出示一组春的图片)

二、说春天

1、请小朋友们一边观察,一边想象心目中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2、师小结:孩子们的回答精彩极了,的确是这样,春天来了,天气变暖了,花开了,草绿了,冰冻的小河开化了,小燕子也从南方飞回来了,就连小姑娘们也穿上了漂亮的花裙子,正在草地上放风筝呢,是春姑娘让这一切变得是那样五彩斑澜。

你们听,春姑娘正高兴地说:"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帮我画一幅春天的图画吗?"

三、画春天

1、教师板前示范画春天。

2、小结:老师笔下的春天就是这样的,孩子们,你们有信心画出更美的春天吗?

3、幼儿试着画出自己心中的春天,要大胆作画。

4、教师随机指导,要求幼儿要注意画面的工整以及布局的合理。

5、要求幼儿给自己的作品涂色。

6、教师指导幼儿在涂色时,要选择一些适合的鲜艳的颜色,那样画出的画才会更漂亮。

7、小结:因为时间关系,没画完的小朋友课下接着画,画完的小朋友将自己的作品贴于黑板上,让我们一同去欣赏吧!

四、赏春天

1、集体点评幼儿作品,并指出优缺点。

2、教师小结:看来本节课上大家画得不错,说得也不错,可是我们赞美春天的方式很多呀,我们不光可以画春天的画,还可以唱春天的歌,讲春天的故事,背春天的古诗和儿歌。

老师这里就有一首赞美春天的古诗,你们听(师背村居这首诗)你们想用什么方式来赞美春天呢?

五、赞春天:让幼儿自由表演赞美春天的各样节目,用来激发幼儿对春天的热爱。

幼儿园美术教案范文第2篇

幼儿本性天真善良,家长和教师的关注与赞美会让孩子们充满自信,恰当的鼓励和赞美能够激发幼儿的创作灵感。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1活动目标

1.欣赏不同造型的青花瓷,了解其纹样装饰的特点,感受作品的色调和纹样美。

2.学习用不同的线条和青花来设计装饰青花瓷物品。

3.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4.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5.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活动准备

1.瓶子、葫芦、纸杯、玻璃纸若干。

2.蓝色记号笔人手一个

3.《青花瓷》纯音乐

活动过程

一、带领幼儿到美工室

师:孩子们,看,今天我们来到哪里上课了呀!在上课之前老师先带领你们来欣赏一下我们的美工室作品,好不好。

师:你们有没有在里边发现跟我们教室摆放的一样的东西呀(青花瓷)。对,这里有跟我们教室一样的青花瓷盘,盘子上的青花除了可以装饰到盘子上,还可以装饰到什么地方?

二、按要求作画

师:你们刚才说了很多很多,那你们想不想来试一试,画一画呀!但是在画之前老师是有要求的,今天我们统一都用青花和各种线条来装饰你的作品,你自己看怎样布局合理,我们比比看,最后谁画的漂亮,好不好。

三、自主挑选物品,进行作画

1.教师:刚才老师说的你们都听明白了吗?好,现在你可以去挑选你自己喜欢的物品,开始进行创作。

2.教师巡视,指出错的地方。

四、幼儿作品展示

1.师:孩子们都画好了吗?那现在把你的笔放下,跟着老师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你们的作品,好不好。

师:你们觉得谁画的好看呢!请幼儿说一说。

2.教师对幼儿的评价进行小结。

五、带领幼儿将物品带到教师,结束本次活动

师:好了,孩子们,我们一起把我们的物品带到教室让更多的人来欣赏,好不好。

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2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结艺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民间工艺,激发幼儿的民族自豪感。

2、引导幼儿欣赏作品,感受作品的审美、装饰功能。

3、鼓励幼儿大胆创作。

4、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盘长结一个,中国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出示盘长结,引导幼儿了解结艺。

指导语:今年春节,我收到了一个非常漂亮的礼物,我很想和小朋友一起分享一下,大家来看一下!

提问:这是什么,有没有小朋友知道,举手回答?

小结:对,这就是中国结,老师拿来的是盘长结,是中国结中的一种,中国结是我们中国特有的一种民间编织艺术,别的国家都没有,只有我们中国有,好多的外国人都很喜欢漂亮的中国结。

二、引导幼儿欣赏中国结的外形特征

指导语:不仅仅外国人喜欢,中国人也很喜欢,我也非常喜欢这个精致美丽的中国结,你们喜欢吗?

我喜欢这个中国结的一圈圈的花边,像个中国结的耳朵一样,这个叫结耳,我喜欢结耳,是因为它的形式美。

提问:

1、你们喜欢中国结的什么地方啊?

小结:流苏:中国结下面的穗子摆动起来很柔美,像是在翩翩起舞,我们把这个叫流苏,你喜欢它是因为它的线条美。

结体:你喜欢中间这部分是个正方体,是有一条丝线有规则的排列、穿编的,你喜欢它,是因为它的结构美。

2、你们还喜欢中国结的什么啊?

小结:有的小朋友说喜欢它的上下,左右对称,整个结体是中心对称、均衡的,具有对称美。

3、你看这个中国结是什么颜色的啊?给你什么感觉?

小结:这个中国结是红色的,让人感觉喜洋洋,热闹,所以春节过年的时候,人们都去买中国结给自己或者送别人。

总结:我们平时说的中国结,大多指的是盘长结,它是中国结中一种非常重要的结,有很多的结都是在盘长结的基础上变化而来的。

三、寻找生活中的中国结,理解中国结的装饰功能

提问:

1、你都是在什么地方见过中国结?

小结:生活中,我们可以在汽车、背包、商店、宾馆、家里、饭店等一些地方见过。

2、它有什么作用呢?

小结:把它穿编成吊饰、挂饰、首饰等来装饰、美化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四、欣赏中国结课件

五、用图画的方式设计自己喜欢的中国结

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3【活动目标】

1、感知秋天艳丽的色彩和果园丰收的景象。

2、探索学习用多种方法表现树冠,尝试用红黄和黄绿色系表现秋天的树的色彩。

3、学会与同伴合作作画,感知集体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秋天的景色相关图片。

2、油画棒每组若干盒。

3、每组一张大的长方形白纸。

【活动过程】

1、音乐活动:小树叶。

教师带领幼儿有表情地随着音乐演唱歌曲《小树叶》,感知秋天的氛围。

2、欣赏《秋天的树》,感知秋天的色彩。

(1)引导幼儿观察用实物展示仪放大的示范图或阅读幼儿用书《秋天的树》画面。

(2)你知道这是什么季节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3)画面上有什么?树是什么颜色的?

3、重点引导幼儿观察感知树木的形象和结构。

(1)树是什么样子的?它由哪几部分组成?你看到的树冠是什么样子?

(2)教师在黑板上画出树干,请个别幼儿上来画出不同的树冠、(圆圆的、高高的、三角状、花瓣形的、多个三角形状)

(3)启发幼儿想一想:还可以怎样画树冠?

4、探索用红_系和黄绿色系表现秋天的色彩。

(1)你看见的秋天的树是什么颜色?

(2)教师在黑板上用黄、橙、红三种颜色给大树涂色。

涂色方法:先用笔画出一个涂色的区域,然后,一笔接一笔来回涂色,帮助幼儿把握均匀涂色的要领。

5、引导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商量在纸上画出大地和树。

6、作品展示:活动前收集各种关于秋天的树图片资料,让幼儿观察感知,并在此基础上,学习描绘秋天的树。

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4活动目标:

1、学会用红、黄、蓝中的两种颜色调配,乐于探究三原色两两调和后的变化。

2、操作中能用三原色调配出橙色、紫色、绿色并完成涂色。

3、激发幼儿对色彩的变化活动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4、在创作时体验色彩和图案对称带来的均衡美感。

5、鼓励幼儿乐于参与绘画活动,体验绘画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红、黄、蓝三色颜料、调色盘、棉签、若干。

2、3个装着红、黄、蓝颜料水的矿泉水瓶,及3个红、黄、蓝颜色的瓶盖。

3、颜色变色记录表。

红、黄、蓝颜色宝宝图片。

活动过程:

一、创设魔术情景,变魔术引题。

师:"我是魔法师,今天带来了一个神奇的魔术,小朋友只要认真仔细看表演,你们也会变成魔术师。魔法师还请来了三个颜色宝宝来变魔术,它们来了。"教师逐一出示:红、黄、蓝三个颜色宝宝。

教学评析:用一张盖着桌布的桌子当台面,创设魔术情景。这样会为这节课增添些神秘色彩,更能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

二、引导幼儿观察变色及记录。

1、出示装着黄色颜料水的矿泉水瓶,引导幼儿观察:"看,这里有个魔法瓶,小朋友看看瓶子里装着什么颜色?"(黄颜色)。

师:"对!看好了老师在黄颜色魔法瓶上盖上一个红色的盖子,摇一摇、变一变。黄色变成了。"(橙色)出示记录表,请幼儿上台帮忙找出相应颜色宝宝,将刚才神奇的变化记录下来。黄色和红色手拉手变成橙色。

2、出示装着红色颜料水的矿泉水瓶,引导幼儿观察:"装着红色的颜料水的瓶子盖上了蓝色的盖子后会变什么颜色?"(紫色)师:"同样我们要用颜色宝宝记录下这神奇的变化。

"

3、请小朋友猜猜:装着蓝色颜料水的瓶子盖上黄色的盖子会有什么变化?师:"请一个小朋友来当魔术师,让他上来变一变。

"请小朋友上来操作,得出蓝色加黄色变成绿色。

4、引导幼儿讨论:"你发现了这神奇的魔术是怎么变的?"

5、教师小结:黄色和红色在一起成了橙色;

红色和蓝色在一起变成紫色;蓝色和黄色在一起变绿色。

三、引导幼儿变色。

1、启发幼儿:橘子、葡萄、青蛙是什么颜色?(橙色、紫色、绿色)师:"精彩的节目开始了。

请小朋友来当魔术师,第一个节目:变橘子。看一张纸上画出一个白橘子,不像,怎么办?第二个节目:变葡萄,一串白葡萄,不像。第三个节目:"呱呱呱",跳出一只白青蛙。还是不像?怎么办?

2、请小朋友观察记录表,橙色是怎么变的?教师引导幼儿,用棉签分别取出黄色颜料和红色颜料放在调色盘用干净的棉签将两个颜色调和在一起。

3、讨论:用了几种颜色?哪两种颜色?怎么变的?变成什么颜色?

4、引导幼儿说出:_颜色加_颜色变成_颜色画__。

5、葡萄是紫色的,怎么变?引导幼儿尝试操作。

6、教师归纳小结。

红色加黄色变成橙色画橘子;红色加蓝色变成紫色画葡萄;黄色加蓝色变成绿色画青蛙;

四、幼儿分组操作。

1、幼儿动手尝试用红、黄、蓝三个颜色分别调出橙色、完成操作材料《变色》中的橘子、葡萄、青蛙涂色。

2、强调要求:

(1)颜色不能混色。

(2)手粘到颜料用桌上的湿毛巾擦干净。

五、展示幼儿作品,引导幼儿互相欣赏。

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5教学目标

1、尝试运用丰富的色彩,描绘自己对春天景象的感受,理解与想象。

2、感受春季自然界的各种变化及五彩缤纷的色彩,积累和丰富美感经验。

3、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尝试运用丰富的色彩,描绘自己对春天景象的感受,理解与想象。

难点恰当使用各种色彩,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教学过程

一、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在今天的美术课上,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重要的小客人,她是谁呢?她就是最漂亮的春姑娘。(出示春姑娘图片)春姑娘来到人间,人间的变化可大了,你们看------(出示一组春的图片)

二、说春天

1、请小朋友们一边观察,一边想象心目中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2、师小结:孩子们的回答精彩极了,的确是这样,春天来了,天气变暖了,花开了,草绿了,冰冻的小河开化了,小燕子也从南方飞回来了,就连小姑娘们也穿上了漂亮的花裙子,正在草地上放风筝呢,是春姑娘让这一切变得是那样五彩斑澜。

你们听,春姑娘正高兴地说:"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帮我画一幅春天的图画吗?"

三、画春天

1、教师板前示范画春天。

2、小结:老师笔下的春天就是这样的,孩子们,你们有信心画出更美的春天吗?

3、幼儿试着画出自己心中的春天,要大胆作画。

4、教师随机指导,要求幼儿要注意画面的工整以及布局的合理。

5、要求幼儿给自己的作品涂色。

6、教师指导幼儿在涂色时,要选择一些适合的鲜艳的颜色,那样画出的画才会更漂亮。

7、小结:因为时间关系,没画完的小朋友课下接着画,画完的小朋友将自己的作品贴于黑板上,让我们一同去欣赏吧!

四、赏春天

1、集体点评幼儿作品,并指出优缺点。

2、教师小结:看来本节课上大家画得不错,说得也不错,可是我们赞美春天的方式很多呀,我们不光可以画春天的画,还可以唱春天的歌,讲春天的故事,背春天的古诗和儿歌。

老师这里就有一首赞美春天的古诗,你们听(师背村居这首诗)你们想用什么方式来赞美春天呢?

五、赞春天:让幼儿自由表演赞美春天的各样节目,用来激发幼儿对春天的热爱。

幼儿园美术教案范文第3篇

活动时间:2013年1月9日星期三

活动目标:1、通过剪纸活动幼儿初步掌握平剪的方法,根据鲸鱼的轮廓,保持线条光滑;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重难点)

2、初步培养幼儿良好的剪纸习惯,保持地面干净,及时收拾剪刀,小心保管作品。

3、能创造性地进行主题剪纸,培养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背景音乐

2、范例一副

3、蓝色卡纸若干

4、蓝色A4卡纸若干

5、剪刀

6、胶棒

7、水彩笔

8、圆形气球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出示谜语引起幼儿的兴趣。

二、欣赏示范作品,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

1、请幼儿说出的鲸鱼的外形特征。

2、教师小结并示范用平剪的方法剪鲸鱼,通过手的控制使鲸鱼的线条饱满光滑。

三、实践操作

1、发放作品材料,要求幼儿:保持地面干净,及时收拾剪刀,小心保管作品

2、幼儿剪纸,教师巡回指导。

3、把剪好的鲸鱼用胶棒粘贴到A4蓝色纸上。

四、幼儿讨论如何装饰海底世界

五、结束部分

幼儿园美术教案范文第4篇

“文乐(yue)相融”的艺术特色教育

艺术滋养气质,艺术提升品位,我园以艺术教育特色为基础,以艺健体、以艺厚德、以艺启智、以艺明理、以艺养性、以艺怡情,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建设德艺双馨的教师队伍。

我们践行“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的教育信念,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为核心目标,用美术、音乐、文学等艺术活动让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创设具有浓郁艺术感染力的学习、生活氛围,让幼儿释放天性,挥洒创意,开阔视野,打开思路,增长见识,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里播下美的种子,激发创造的潜力,成就美好的未来。

团结奋进的教职工队伍

罗塘幼儿园有一支“敬业、精业、乐业”的教师队伍,秉承“因工作而活出生命的意义”的团队文化,崇尚“阳光心态、慈母情怀”的工作作风,以爱心孕育童心,以智趣滋养童趣,认真研读幼儿,捕捉教育契机,以艺术教育为特色,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为核心目标,积极开展教育科研,拓展教育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给孩子创造了一个温馨、愉快、优美、洋溢着爱心的艺术乐园,为幼儿的终身可持续性发展奠定了良好素质基础。

近年来,罗塘幼儿园有20多名教师受到镇级以上表彰,在教育教学基本功竞赛、自制教玩具比赛、户外活动创编比赛各级各类比赛中成绩斐然,屡获嘉奖。

丰富多彩的家园共育活动

幼儿园美术教案范文第5篇

一、挖掘多样乡土材料,拓展幼儿艺术空间

为了更好地落实生态课堂的理念,扩充幼儿园现行的美术活动的材料种类,更好地发挥美术教育独特优势的需要,我们挖掘、利用、改造一些乡土资源,使其成为可利用的美术工具材料,供幼儿操作和加工制作。

1.原生资源的有效采集,激活幼儿的美术潜在细胞

一是选取农村自然材料,如稻草、竹子、芦苇、麦秆、棉花壳、丝瓜瓤、树枝、野草、泥巴等,让幼儿感受到浓郁的乡土气息;二是选取农村农家的物件,如蒸笼、竹篮、渔网等,让幼儿了解农家生活的历史文化和农具的演变,体验家乡独特的乡土文化;三是选取农作物,如稻穗、小麦、玉米、花生、山芋、大豆等,采用教师制作、幼儿制作、师幼合作、亲子制作等形式,鼓励幼儿勇于创新,精心构思。

2.再生资源的制作运用,展现幼儿美术创造才智

我们为幼儿提供半成品的操作材料,幼儿通过对半成品材料的加工改造进行艺术创作活动。在这里,我举两个例子来说明。

例1:稻草的再生利用

如稻草粘贴画:幼儿根据创作需要剪成长短不一的稻草秆段,粘贴成各种图案,如蝴蝶、五角星等。另如用稻草搓绳,幼儿用草绳卷画,如毛毛虫、苹果、娃娃、花藤等。

例2:竹子的再生利用

如竹筒画:我们利用竹筒、竹条易上色的特点,采用水粉、水彩等颜料,引导幼儿大胆想象画出自己喜欢的图案。我们还从造型、粘贴、装饰等方面着手,利用竹筒、竹条、竹枝、竹叶本身的特点进行造型,如将竹叶粘贴成飞机,用竹圈粘贴小鸡等。

3.创生资源的开发利用,享受多元美术活动快乐

在生活中,适合幼儿进行美术创作的材料不仅仅局限于用彩笔和画纸,一根树枝、一节竹子、一把刷子都能成为幼儿的绘画工具。我园注重把大自然材料,经过加工改造成为幼儿喜欢的美术创作工具,如将稻草绕成稻草螺,用于印烟花图案;将蔬菜印章进行印画活动。这些美术工具材料的运用,为幼儿创设了广阔的艺术活动空间,拓展了幼儿艺术活动领域。

二、建构多彩乡土环境,营造开放的体验场

我们注重创设具有乡土特色的艺术环境,使幼儿园的每一个角落都成为幼儿美术学习的体验场。

1.就地取材,显现乡土艺术美

走进我们幼儿园,就会被一种浓浓的乡土气息所感染,利用各种农村自然物材料加工成艺术品,成为幼儿园环境中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我园在课题研究中把握乡土特色,立足于美术教育,凸显手工方面的特色,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让幼儿获得身心和谐全面发展。

2.奇思巧作,增色艺术小天地

幼儿园的乡土环境创设是艺术氛围营造的一条重要途径。在主题墙的设置中,我们提倡幼儿利用多种农村独具的自然材料来进行创设,提供不同的材料,让孩子来创造,让墙面散发出浓浓的乡土特色。在班级过道、墙面、植物角和活动区环境中,我们既注重班级主题教育活动的轨迹,又随处凸显浓郁乡土气息,幼儿的欣赏力、创造力、想象力都得到发展。

3.区域创设,角落弥漫乡土气息

我们开展的区域活动,不是单一的让幼儿去“做做、玩玩”,而是由教师从中去协调各类活动之间的联系,将乡土艺术教育与区域活动有机相连,将区域活动与幼儿的一日活动有机相连。例如在创造区,幼儿用青菜梗印玫瑰花;用竹子不同的形状印出形态各异的小动物;用藕印蝴蝶;用青椒印出月季花;或让幼儿在番薯、土豆上刻出花纹然后再印;又如美工区活动中,用丝瓜筋进行艺术构造活动,突出一个“变”字,让幼儿根据丝瓜筋的形状、材质等特征进行想象构造,孩子们通过卷一卷、捏一捏、压一压、剪一剪、贴一贴使丝瓜筋变形,创造出形态各异的艺术作品,其乐无穷。丰富的乡土材料给幼儿的区域活动带来了无限的快乐,打开了幼儿艺术创造想象的空间。在“乡土创意坊”,分成四个区域:“纸的工艺”“布的工艺”“木的工艺”“泥的工艺”。鉴于课题的研究,我们还聘请园外民间手工艺师傅来园传经送宝;与竹编店、手工编织等处的民间手工艺人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进行手工艺培训;开展亲子民间手工艺制作。社区和幼儿园联动,引导幼儿领略、尝试、操作、感知民间手工艺的博大精深。

三、开展多种生态活动,享受艺术情趣

我们追求快乐而有效的美术教学,这对幼儿今后的学习具有潜在的教育功效。

1.主题教学活动,融入乡土艺术

把具有乡土地方色彩的美术素材运用到主题活动中,使幼儿园美术活动更接近生活,更能够引起幼儿艺术创作的情感共鸣。我们将自然界中显现出来的多种资源运用到主题教学之中,把自然物运用到主题活动中,如石头艺术创作——石头鱼;把草运用到主题活动中,进行“我和小草一起游戏”“干草总动员”“有用的稻草”等一系列活动。还有运用农村生活素材进行活动的:“红薯蛋糕”“粗粮饼干”“喜宴馄饨和团子”等。另外把具有中国民间艺术的物品,如“虎头鞋”“欣赏雕花”“编织毛衣”“中国书画”等纳入主题活动中。

2.生态美术节活动,体验创美乐趣

以生态美术节的活动形式来开展美术活动是幼儿学习美术的一个有利时机,我们设计了民间艺术品展示、乡土创意坊、民间特色小吃分享会等丰富内容,孩子们通过观看民间艺人运用乡土材料制作的艺术作品及家长志愿者现场制作民间小吃,培养幼儿对乡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增强幼儿的乡土情怀,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四、立足乡村特色,科研工作喜结硕果

幼儿园美术教案范文第6篇

在《新纲要》的引领与指导下,现今各学校幼儿园都拥有了各种各样的学生档案袋。档案袋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有图文并茂的,有电子网络的……档案袋之所以如此受热捧,是因为它体现了新的理念,新的评价体系。

《新纲要》明确要求我们:教育要关注幼儿的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以人为本”。《新纲要》还指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努力使每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为了让每个幼儿都能富有个性的发展,同时结合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时间情况,我选取了幼儿档案袋中最小的一部分---如何建立幼儿美术作品记录袋来进行研究。希望能从建立幼儿美术作品记录袋中,帮助每个幼儿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与帮助,让每个幼儿都能富有个性地发展,为他们的一生打好基础。

二、建立幼儿美术作品记录袋的注意事项

1、 幼儿是美术作品记录袋的参与者与实施者

建立幼儿成长档案袋是一个可持续的过程,而且每一个幼儿的成长都有自己的特色,许多教师在建立幼儿档案的过程中,都发觉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都不够用,由于教师的工作量太大,导致有些教师就不能很好地根据每个幼儿的个性来建立档案袋,差不多都是按同一模式同一规格来建立幼儿的档案袋。其实大家都知道幼儿档案袋的主人其实真正的是幼儿自己,但如何让幼儿担当起自己的主人翁责任,这都是很多教师感到困惑的地方。所以在建立幼儿美术作品记录袋的时候,我就努力寻求突破点,后来我发现,虽然幼儿不识字也不会写字,但他们会画,用自己的笔来画出各种各样的事情与事物。于是我决定让幼儿成为美术作品记录袋的主人,让幼儿自己主动参与美术作品记录袋的建立与实施。可以先让每个幼儿先说说自己的想法,你想怎样把自己的作品保存下来?你会采取哪些好办法等。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然后让幼儿把建立自己的美术作品记录袋作为一种任务来实施,教师还要定时检查,鼓励幼儿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2、 教师是美术作品记录袋的指导者与引导者

幼儿虽然是美术作品记录袋的主人,但幼儿之间毕竟还有个体差异,有些幼儿动手能力差,不能较好地完成作业,有些幼儿比较懒惰等。这些困难的出现都会影响到幼儿美术作品记录袋的建立与完成。于是这时需要我们教师来指导与引导。先在班级里把建立幼儿美术作品记录袋的注意事项和内容和幼儿进行讨论交流。并帮助幼儿确立自己在建立美术作品记录袋中要做的事情,为个别幼儿出谋划策。幼儿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随时鼓励引导幼儿,以表扬激烈榜样的力量来鼓舞小朋友们继续努力,对能力差的幼儿要多帮助,适时地观察与调整幼儿建立美术作品记录袋的进度与质量,进行合适的干预、帮助与指导,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3、家长是美术作品记录袋的合作者与支持者

幼儿美术作品记录袋的建立中还需要家长的配合与帮助,有些幼儿在家也会进行一些涂鸦与创作,这时候需要家长帮助幼儿进行作品的收集与保存.。孩子毕竟就是孩子,他不会在自己进行创作的时候就想着要把自己的这幅作品放进作品记录袋中。如果这时候家长不进行帮助与支持,那么幼儿的作品记录袋中就将会失去一些珍贵的作品。家长是孩子做好的老师,家长也是孩子离开幼儿园接触最密切的人,如果有家长的帮助与支持,那么孩子的作品记录袋将会更丰富更有自己的特色与个性.所以家长也是幼儿建立作品记录袋的关键人物,家长的支持与合作会让幼儿的作品记录袋更丰富精彩。

三、 建立幼儿美术作品记录袋的主要内容和途径

幼儿美术作品记录袋的主要内容包括幼儿的自画像、幼儿在园的一些美术作品(如蜡笔画 线描画 手工作品等) 和幼儿在园外的一些涂鸦和创作作品(如双休日在家的随意涂鸦等)及幼儿的一些获奖作品等。其中在园内的一些美术作品主要是由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收集与整理,幼儿在园外的一些涂鸦和创作作品主要由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与支持下进行收集与整理.。由于幼儿是本次作品记录袋的主人与实施者,所以相对来说,我们的作品收集的渠道还是很方便和简捷的,这也是我们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能力而设计的。

四、建立幼儿美术作品记录袋的成效

1 、提高了幼儿的动手能力与主人翁意识

“幼儿作品记录袋”的建立充分锻炼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有的幼儿在以前的活动中,总是把自己的作品交给老师,由老师进行张贴或展示,现通过“幼儿作品记录袋”的建立,幼儿会在活动结束的时候,自己主动把自己的作品放在记录袋里进行展示与粘贴,有的幼儿为了美观还会用剪刀进行修剪后再进行粘贴,充分发挥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幼儿的主人翁意识。以前幼儿对自己的作品并不怎么关注,扔的扔撕的撕,但通过 “幼儿作品记录袋”的建立,幼儿们都已养成习惯,会在第一时间把自己的作品收集整理好放进记录袋中。

2 、丰富了教师的教育资源和评价体系

“记录袋”创建、制作和使用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教师以建立“记录袋”的形式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是一种积极挖掘课程资源的创造性活动,教师通过提问和建议的形式,帮助幼儿认识到自己的进步,这也是非常生动和有趣的教育教学活动。在评价方面,平时我们进行的都是标准化测验的手段,如智力测验、能力测验,成就测验等,这些并不是评价幼儿发展的最终途径,幼儿发展变化迅速,用静态的方法对其进行评价,得到的往往是一种某一方面状态的“标签”。 但幼儿美术作品记录袋的创建也给了教师另一个评价的平台,如有的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不好,但他的作品却非常丰富,有的幼儿画的作品虽然不好,但他的描述却是非常精彩,这些新的发现只有在我们在建立美术作品记录袋的过程中才会发现,原来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我们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评价幼儿,让每个幼儿都能富有个性的发展.

3、加强了家园合作与亲子沟通

幼儿园美术教案范文第7篇

关键词: 幼儿教育 绘画教学 评价环节 组织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一)当前幼儿园大班日常绘画教学中评价环节的组织现状。

案例1:教师只讲评优秀作品,被选的个别幼儿高兴,大部分幼儿失落且不知所措。

一次绘画活动中,李老师在小朋友完成作品后开始组织评价环节。李老师从班里小朋友的作品中挑出几幅自己认为比较优秀的作品,针对其色彩、造型、构图进行了详细讲评。作品被选上的幼儿非常高兴,作品没有被选上的幼儿则非常失落,不知道自己究竟哪里画得不好。

案例2:举手的个别幼儿讲解作品,大部分幼儿或失落,抑或无缘参与评价。

一次绘画活动中,钱老师在小朋友完成作品后开始组织评价环节。钱老师先把幼儿的画作贴到活动室前面的展板上,然后请举手的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钱老师只请了三位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没有请到的幼儿有些失落,没有举手的幼儿则根本没有机会参与到评价活动中。

案例3:幼儿逐一讲评作品,只专注自己的作品,浪费了大部分时间。

一次绘画活动中,张老师在小朋友完成作品后开始组织评价环节。她先把幼儿的画作全部贴到了活动室前面的展板上,然后让幼儿按照作品的顺序逐一介绍自己的作品。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内容,再加上教师给予幼儿一些简单的点评,这一过程花费较多的时间。幼儿在介绍自己的作品时比较专注,但在听别人介绍时大多注意力转移,与同伴说话或做其他事情。

在幼儿绘画教学活动中,评价环节不可或缺,却大同小异,教师大多采用以上三个案例中的组织形式,随意组织评价环节。但是组织评价环节在整个绘画教学过程中意义重大,不可或缺。

(二)幼儿园大班日常绘画教学中评价环节的意义和作用。

幼儿园绘画教学活动是幼儿园艺术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绘画教学活动中的评价环节是幼儿园绘画教学活动过程中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不断地发现价值、判断价值和提升教学价值的环节。有效组织评价环节能帮助教师总结教学活动经验、提高专业教学技能,而且通过有效的评价能捕捉到幼儿的个性和闪光点,促其健康发展。

一方面,它有利于提高艺术教育的完整性。有效组织评价环节,可以帮助幼儿充分了解自身及同伴作品中的优点与不足,提高艺术鉴赏水平的同时获得必要的绘画技巧,提高艺术创作能力。同时,有效组织评价环节,将充分考虑到幼儿的个体差异,兼顾各个层次的学习情况,这有利于幼儿获得良好的艺术体验,提高幼儿艺术创作的积极性,提高艺术教育的完整性。另一方面,它有利于调控教学进程,提升教学价值。有效组织评价环节,可以帮助教师深入了解幼儿的创作构思与构图,进而明确是否有效地达到教育目标、完成教育任务,有利于帮助教师认识到设计、组织幼儿园绘画教育活动的不足,促使教师根据评价环节的组织结果对自己的教育活动方案、教育活动的组织方法等做出调整和改善,提高幼儿美术教育效率的同时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三)小结。

通过上文的案例和意义分析,我们发现了绘画教学中不可回避的问题:一方面,评价环节是教师在组织美术活动时比较容易忽视的环节,很多教师随意组织评价活动。另一方面,评价环节至关重要、不可或缺,它不但可以引导师生充分交流分享,丰富知识,提升经验,还可以引导幼儿针对自己的不足展开思考,为下一个阶段的活动打好基础,从而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那么教师在绘画教学中应该如何有效组织评价环节呢?这个课题值得我们进行深入调查和研究。

二、研究的思路框架

(一)研究指向。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评价的过程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其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

笔者认为教育评价的功能在于促进三方面的发展:幼儿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和课程的发展。本研究以绘画教学中的发展性评价作为研究指向。

(二)研究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是绘画教学中评价环节的有效组织,换句话说,主要探讨如下三个重要问题:

1.当前幼儿园大班日常绘画教学中评价环节的组织现状如何?

2.幼儿园大班日常绘画教学中评价环节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

3.如何开展幼儿园大班日常绘画教学中评价环节的有效组织?

以上三个问题环环相扣,紧密相关,为了组织和探讨有效的评价环节,必须对现状进行科学调查和研究。

(三)研究思路。

为此,本课题调查小组首先通过查阅文献、随堂笔录、随堂录像、教师访谈和专家咨询等形式大量收集大班日常绘画教学评价环节组织案例(详见表1)。

其次,对收集到的案例进行分类、分块和分析,指出“病例”案例中存在的缺陷并提出对策(详见表2)。

再次,课题小组对案例中的任课教师进行录音访谈和交流,探讨其环节组织的有效性;与高校和教育部门的资深教授和专家教师进行电话采访和当面访谈,了解评价环节的有效组织。

最后,尝试总结有效策略并进行实践调整。尝试总结绘画教学评价环节的有效策略,并在平行班实施、比较与调整。

表1 评价环节组织案例收集和分析情况一览表

(说明:1.由于案例内容涉及幼儿园及任课教师,为了保护隐私,幼儿园仅取拼音首字母,人名留姓取名字首字母。2.上表左边一栏为笔者去所在区的其他幼儿园听课的数据,右边一栏为笔者所在幼儿园听课的数据。)

三、大班绘画教学活动中评价环节的组织现状和策略

通过对收集到的案例进行分析后,发现大部分教师在评价环节过于随意,草率组织,效率较低,诸多方面存在不足。(见表2)

基于大班绘画教学活动的评价现状,做到有效组织绘画教学中的评价环节,应关注评价目标和内容、评价时间、评价方法和评价对象,采用针对性评价、适时评价、分类评价、关注全体等策略,提高评价环节组织的有效性。

表2:当前绘画教学中评价环节的现状分析和“四位一体”组织策略

(一)针对性评价策略:目标为先,基于明确目标进行评价。

在具体评价的组织过程中,教师往往只是泛泛提问,用“好不好?好在哪里?”“你最喜欢哪一幅画?为什么?”提问。让幼儿从头到尾介绍整张画,幼儿往往不知道从何说起,可能一会儿说东,一会儿道西。同时,这也会影响其他幼儿的倾听。

因此,每次绘画活动时,教师可以预设2—3个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讲评时则组织幼儿围绕这几个目标进行绘画。

在评价交流的过程中,教师组织幼儿围绕具体的目标和内容进行交流。这样,幼儿交流的目的性很明确,既节省了时间,又使交流的问题比较聚焦。

(二)适时评价策略:结果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采用结果评价的方法,在教学活动的最后环节进行评价。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这种方法往往会出现评价所需时间不够、评价只涉及部分幼儿作品等缺点。

对于幼儿园绘画教学活动中的评价,我们不应将其理解为仅是一个单一的孤立的活动环节。要取得良好的评价效果,可以和教学活动中的其他环节结合起来,灵活运用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

在幼儿的操作实践中,教师如果已经发现幼儿作品中存在的不足,等到幼儿绘画环节结束时再进行评价,那么幼儿的作品已经完成,对幼儿绘画能力的提高、活动目标的达成无益处。指导是评价的基础,评价是指导的深化和升华,二者密不可分。幼儿园绘画教学活动评价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将幼儿园绘画教学活动中的评价与指导环节结合起来,提高幼儿在绘画实践中的学习效率。

(三)分类评价策略:幼儿作品分类呈现,具体评价。

无论是什么美术活动,幼儿创作的作品很可能是各种各样的,即便画的是同一物体,幼儿的表现方法也可能不同。我们可以把内容雷同的画作放在一起展示以便幼儿观察,并利于幼儿发现作品间的异同。根据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可以根据画面内容、构图、构思、绘画语意和色彩等方面将作品分类展示,再组织幼儿进行评价。

分类评价幼儿作品,便于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作品间的异同。同时,分类评价的形式使班级幼儿都参与到评价活动中,明确自己在表现方式上的优点及值得改进的地方,提高艺术鉴赏能力,获得必要的绘画技巧,促进艺术创作能力的发展。

(四)参与性评价策略:评价环节应面向全体。

在组织幼儿开展评价活动的过程中,我们时常发现,有的幼儿内向,在评价环节保持沉默,不敢表现或者不知道该怎么表达;有的幼儿外向,高高举起小手,一旦说起来就滔滔不绝。

评价环节应面向全体,不应变成个别幼儿的舞台。面对胆小不敢表现或不知道该怎么表达的幼儿,教师可发现其作品中的亮点,采用支持、提问、引导等方式,鼓励幼儿积极参与,与别人分享自己的经验。面对滔滔不绝的幼儿,教师则要巧妙地加以引导,如“你讲得很好。现在请让其他小朋友也介绍介绍好吗?”既要保护他的积极性,又要引导他集中注意力,学会倾听别人的介绍。

四、“四位一体”评价策略在大班日常绘画教学活动中运用的收获

美国教育家布鲁姆认为,评价不是为了区分而是为了改善。评价组织得好,可引导幼儿充分交流分享,互相观摩、学习,在交流中学会评价;可加深幼儿对绘画对象的感知、理解;可引导幼儿针对自己的不足展开思考,为下一次、下一阶段的活动打好基础。

(一)针对性评价——使幼儿更好地感受美。究竟什么是美呢?大班幼儿尽管语言表达能力有所提高,然而在对事物的逻辑判断能力上还有一些欠缺,因此在评价作品时,时常带着很大的随意性,并不能很好地感受同伴作品中的美。针对性评价策略倡导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用审美的眼光看待每一幅作品,更好地感受同伴作品中的美。

(二)适时评价——使幼儿更好地表现美。儿童有一百种语言,绘画是儿童表现自我的一种美妙方式,但是偶尔孩子们也会遇到表现上的困难。适时评价策略倡导教师及时发现幼儿绘画实践中的困难,为幼儿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从而使幼儿更好地用手中的画笔表现自己的所思所想,表现自己所感悟到的美。

(三)分类评价——使幼儿更好地体验美。每个艺术家都渴望得到一个知音,也不例外。分类评价策略倡导使幼儿的作品都能得到艺术化的呈现,满足他们渴望被理解与关注的心。按照创作内容和表现方式的不同,分类呈现幼儿的作品,幼儿在老师的组织下分类欣赏,体验同伴作品中的美,讲述自己所体验到的美。

(四)参与性评价——使幼儿更好地享受美。如果说绘画教学的过程是一幅张扬个性的图画的话,那么评价则是画卷中画龙点睛的一笔。如此重要的评价环节,当然不应该是个别孩子的舞台。参与性评价策略倡导关注评价活动中的每一名幼儿,给予他们享受完整的艺术教育的机会,表达自己所感受到的美。既有利于提高自身能力,更能促进同伴间的共同成长,使每一名幼儿都能在评价过程中得到发展。

五、研究的思考与后续研究

虽然本研究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研究目的,但是调查的样本还是太少,涉及的只是一个区的部分幼儿园;由于幼儿具有独特性,在同一班级重复课程内容无法取得较好的效果。

为此,在后续研究中,一方面可以设计《幼儿园大班日常绘画教学中评价环节的组织现状》调查问卷,在各大区教师继续教育活动中发放,调研当前评价环节的组织形式与所采用的策略,进一步拓宽研究的思路。

另一方面,在年级组教研活动中,实施大班日常绘画教学中评价环节的“靶子课”活动,尝试“同课异构”、“一课多研”等形式,深入探讨幼儿园大班日常绘画教学中评价环节的有效组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解读.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9.

[2]陈小香.幼儿美术教学活动评价的新思考.学前课程,2009(9):44-45.

[3]彭兵,刘秀华.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教师评价行为的现状与改进.学前教育研究,2008,(1):42-44.

[4]李慰宜.2—6岁儿童绘画活动指导.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7.

[5]林琳,朱家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修订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1.

幼儿园美术教案范文第8篇

美术教育 教学效果 审美情趣

近年来,我国的儿童美术教育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在广大农村及边远贫困地区,美育在幼儿园教学中还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仍然是整个幼儿教育中十分薄弱的环节。农村的经济物质条件落后,软硬件配备都难以达到理想的程度,这成为阻碍农村儿童美术教育发展的根本原因。但是经济上的贫困并不意味着美术资源的贫乏。在农村地区。例如山东淄博,就有陶瓷、琉璃、剪纸等民间艺术形式,如果我们将这些民间美术形式运用到儿童美术课堂上,就能够使之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学资源,并能够通过民间艺术等形式陶冶幼儿情操、让幼儿在美术活动中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笔者在《民间美术在农村儿童美术教学中的实施》课题研究中,选择了淄博农村地区的幼儿园和小学为试点,进行了将民间美术带入儿童美术课堂的实验。下面通过两个典型案例,对我们的探索做一个整理。

案例一:(施教对象:幼儿园大班)

一、活动目标

通过泥塑欣赏教育,让幼儿初步了解我国灿烂的历史文化,对民间艺术活动产生兴趣。让幼儿感受泥塑作品的造型、色彩、构图、对称均衡等形式美的概念。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儿童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让儿童在轻松的课堂气氛中的到美的享受。

二、活动准备

民间泥塑作品;面塑作品。

三、活动过程

1.通过一首民谣的学习进行导入:宝宝哭,找妈妈,妈妈捏个泥娃娃,逗得宝宝乐哈哈。

2.老师拿出准备好的多个少数民族泥塑娃娃,摆放在桌上,展示给儿童看并讲解。

师:这些个漂亮的泥娃娃,都穿着不同民族的漂亮服饰,小朋友们知不知道,我们的国家有多少个民族呢?……(结合泥塑娃娃,讲解不同的民族,激发幼儿对国家的热爱及自豪感。)

3.组织一个玩偶剧。

师:这些漂亮的娃娃虽然来自不同的民族,但是都是中国娃娃,他们是一个和睦的大家庭呢,他们都有自己的名字和爱好。

幼儿兴致盎然的观看老师表演玩偶剧,并积极的为自己喜欢的玩偶设置角色和剧情。

4.老师讲述泥塑娃娃的起源,给幼儿讲泥人张的故事。

师:小朋友们知道这些泥娃娃的来历吗?(通过泥人张的故事让幼儿了解我国民间艺术的魅力。)

5.老师继续拿出更多的泥塑、面塑作品分发给幼儿,让幼儿更近距离的观察艺术品并进行讨论。

6.请个别幼儿到讲台上分析自己喜欢的泥塑(面塑)作品,说出它的颜色、形状和特别惹人喜爱的地方。

案例分析:

首先,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主动活动来获得对民间艺术的体验。在学唱民谣、玩偶剧和幼儿自主讨论发言的环节里,幼儿表现出强烈的表达欲望,因此,教师给予了充分的时间,并一直以接纳、赞许、鼓励的态度评价幼儿自主表现,使幼儿始终处在欣喜、放松的心理氛围中,从而能够大胆地表达自己对所见事物的认识,并以此使幼儿对我国的民间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激发出幼儿的探索欲和求知欲,并在此过程中达成得到审美体验这一最终目的。

其次,在欣赏艺术品和听故事两个环节中,幼儿所体现出的专注和好奇,证明了民间艺术欣赏对于幼儿来说是非常适合的,生动的形象和鲜艳的色彩,对幼儿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在这两个环节中,教师仍然重视幼儿自身感受的表达,采用与幼儿问答、讨论等互动形式,始终以平等的身份引导幼儿,使幼儿在全身心参与到美术活动的过程中,得到更加深入的艺术体验。

案例二:(施教对象:幼儿园大班)

一、活动目标

用漂亮的软陶泥代替雕塑泥,让幼儿在玩软陶的过程中体会到美术活动的乐趣并体验民间美术的魅力。激发幼儿的创作热情,使幼儿体验到相互合作和获得成功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彩色软陶土多块;各种工具

三、活动过程

1.设置问题,引发儿童的好奇,从而导入课题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样好玩的东西,软软的、绵绵的、五颜六色的,我们呀,可以用它做出很多可爱的小玩意,大家猜猜看,是什么?(幼儿们七嘴八舌的讨论发言)

教师拿出几块彩色软陶泥,展示给幼儿看,立刻又引起了一阵讨论。有的幼儿说:“这是什么呀?”有的幼儿说:“这是大块的橡皮泥!”

师:老师来告诉大家,这叫软陶泥!(进行简单的介绍)小朋友们还记不记得,昨天的课上,老师给大家带来的泥娃娃呀?今天,我们就用老师带给大家的软陶泥,试着做一个自己喜欢的陶泥娃娃,好不好?

2.教师简单的示范如何搓泥后,把各色陶泥分发给每个幼儿。

3.幼儿进行泥塑活动,教师进行指导。

4.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老师评价幼儿的作品。

师:你刚才做出了什么?是怎么做的?

5.再组织一次玩偶剧,幼儿主动报名,拿着自己制作的陶泥娃娃到台前来表演。

案例分析:在这一次的美术活动中,幼儿锻炼了动手能力,对我国的民间艺术又有了更深的喜爱。为了方便开展,笔者选择了易操作、易购买、色彩漂亮的软陶泥为媒介,对于幼儿来说,较之普通雕塑泥更加有吸引力,且更加卫生。但是价格较雕塑泥略高,对于更加贫困的农村和地区来说,长期开展仍有难度。可以兴趣班或选修课、短期课等形式,让幼儿有所接触和了解。面塑、草编、剪纸等美术活动,也可以在适龄的儿童中开展。活动结束后,教师开设了展览角,展示幼儿亲手制作出的民间美术作品,同时也起到了美化装饰教室的作用,增加了幼儿教室的艺术氛围。

通过以上案例,发现在农村幼儿园美术课堂中引入民间美术能够进一步充实本不丰富的课堂资源,利用民间美术来改善农村的幼儿美术教学是切实可行的。民间美术种类多,在农村环境中收集方便,操作性强,可塑性大,便于幼儿操作。如草编,可进行平面粘贴,拼接图案,又可进行日常用品的编织和立体工艺品的制作。由于民间美术在农村幼儿美术中的可操作性,我们可以利用其来增强幼儿的各方面的能力。

民间美术贴近农村幼儿的生活,具有其他美术形式所不具备的有亲切感,很容易被农村幼儿接受。且材料种类繁多,可塑性大,操作性强,适合不同年龄段儿童美术课程的开展,开发和利用这些民间美术资源,可降低学校的费用开支,减轻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在农村幼儿园开设,对基础美术教学的发展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幼儿在自己所熟悉的民间美术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另一方面,学校也达到了美育的目的,并对民间艺术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衡莎.对农村美术教学的探究[J].双语学习,2007,(8M).

幼儿园美术教案范文第9篇

关键词:幼儿园;美术教育;完善对策

幼儿园美术活动是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有计划、有系统、有目的地通过美术鉴赏和创作活动,对学前儿童进行艺术熏陶,以此培养其美术审美能力和美术创造能力,最终达到人格健全、和谐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完善幼儿园美术活动至关重要,本文围绕这个话题展开分析,希望能起到一定的启发意义。

一、幼儿美术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

虽然很多幼儿美术教师已经意识到美术教学的重要性,但是仍然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教学中一心想把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灌输给幼儿,强调结构的准确性和线条的表现,鼓励幼儿画得像、画得准,忽视了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就算偶然布置不同的创作作业,也是将重点放在美术知识和技能技巧的学习上,要求幼儿按时完成作业,却造成了幼儿的逆反心理。幼儿的心智还没有发展完全,他们活泼好动、精力旺盛,本来幼儿天生就喜爱描爱画,但是由于教师的一味灌输,很容易丧失美术兴趣。为此,幼儿美术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正视幼儿的主体性,尊重他们的内心需求。教师要关心、信任每一个幼儿,相信他们的学习潜能。幼儿美术教学不是为了培养专业的艺术人才,关键要激发幼儿的内心情绪,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让他们将心中所想用画笔表现出来,这样才有可能实现教育目标。

二、创造富含审美情趣的美术环境

合理布置幼儿园物理环境是设计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重要途径。通过创造五彩缤纷的美术物理环境,可以凸显幼儿园的整体美感,使幼儿沉浸在充满爱的环境中。在创造美术物理环境时,幼儿园首先要注意运用合适的材料,具体布置也要强调经济适用,不能给幼儿园的日常管理和教育教学活动造成不便。其次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布置环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幼儿参与环境布置的方式有两种:让幼儿亲自参与布置过程;将幼儿的美术作品作为布置素材,将他们的手工作品或者绘画作品用来装饰走廊或者教室等。最后要强调幼儿与美术环境之间的互动。作为幼儿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美术环境中蕴含的诸多审美元素可以给予幼儿潜移默化的艺术熏陶,让幼儿调动多种感官(触觉、视觉等)参与其中,激发幼儿主动创作的热情,帮助他们陶冶感受美、欣赏美和表现美的情操。

三、选择生活化的美术教育内容

在选择和加工美术教学内容的时候,教师首先要注意选择那些来源于幼儿日常生活的题材,这样可以拉近他们与生活的距离,也能拓宽他们的视野,培养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和想象力。美术教师必须对题材进行深入的价值分析,比如教师可以让幼儿加工鸡蛋壳,让幼儿对平日常见的黯淡无光的鸡蛋壳进行加工,鼓励他们用画笔为蛋壳穿上各种各样的“外衣”,这样的教学过程可以有效激发幼儿的创造能力。其次,美术教师要仔细分析和研究美术题材教育价值的实现方式,看一看哪些题材适合进行美术欣赏。比如米罗的《星空》,从色彩和图案入手,让幼儿初步感受星空的美丽;哪些题材适合运用绘画表现,可以让幼儿接触齐白石的花鸟画,鼓励幼儿用自己的画笔表现对大自然的感受;哪些题材适合动手制作,教师可以让幼儿动手做泥塑,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想象思维,促进隐性教育目标的实现。

四、组织丰富的美术教学活动

只有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实际发展水平组织教学活动,教学效果才会事半功倍。幼儿美术教师要正视幼儿的主体性,灵活设计一系列趣味性浓、可行性强的教学活动,并采取有力的教学方法保证教学活动的实现,比如主题联想法、修改图案法、意境想象法和色彩欣赏法等。幼儿好胜心强,渴望得到教师的表扬和同伴的认可,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开展美术竞赛活动,在黑板上画上一个圆,让幼儿开动智慧,为这个圆添加几笔,使之成为另外的物象。这样的活动让幼儿跃跃欲试,就这样,太阳、花朵、钟表、娃娃脸等就在幼儿的笔下诞生了。其次,教师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发展特点,选择与开发不同的美术材料与工具让幼儿投入教学,比如剪纸、泥塑、图案画、线描画、版画或油画等,也可以让幼儿自主选择适合的美术表现方式进行自由创作,使他们体会美术活动带来的无穷乐趣。再次,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开美术教育活动。教师通过上网、下载、复制精美图片,引导幼儿用心欣赏,让他们在视觉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空间,培养他们感受美、欣赏美和鉴别美的能力。总之,幼儿园美术活动是一种以幼儿为中心,发展幼儿个性与能力、促使他们形成健全人格的教育,其中,学会审美、学会创作应该成为这门课程的核心。完善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方法不胜枚举,关键要结合幼儿的身心特点组织教育活动,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为幼儿的长远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毕芳.当前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新变化、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

[2]尤跃武.对幼儿美术教育的几点思考.安徽教育,2003,(23).

[3]朱卫红.在美术教学中为幼儿提供自由发展的空间.教育导刊,2004,(5).

[4]沈建洲.幼儿美术教育的美学启示.学前教育研究,2002,(5).

幼儿园美术教案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民间刺绣;美工活动;转换运用;原则

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艺术活动中的美工活动又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美工活动是指在幼儿园内,幼儿在教师指导下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的视觉形象,以反映自然和社会生活,表达幼儿的思想观念和感情的一种幼儿艺术活动。在我们当地流传着一种原生态传统十字绣,作品多为黑底白花、简洁朴素、鲜明和谐。孩子们从小就穿着用这种刺绣方法制作的绣花领褂,被大人们用绣花背带背在背上,对于这一民间刺绣工艺作品可以说是耳濡目染非常熟悉。如何把这些蕴藏着巨大教育价值的民间刺绣与幼儿园教育活动两相融通起来,让优秀的民间传统文化艺术在幼儿幼小的心灵里播下种子呢?如何将冕宁民间刺绣蕴藏的教育价值转换运用到幼儿美工活动中来,以民间手工艺为载体,以美工教育活动为切入点,联系生活实际,更新美工活动教学内容,探索构建幼儿园教学本土化、生活化、艺术化的综合教育课程模式呢?于是我园在幼儿美工活动中尝试让幼儿欣赏冕宁民间刺绣工艺品,并投放各种穿线材料让幼儿在穿线板上表现各种造型,在十字格内涂色造型,用剪纸和排水画来表现刺绣图案……将较难的刺绣方法转换为适合幼儿开展的美工活动。在进行转换运用的过程中,我们应遵循一定的原则,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并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需要、引导幼儿感受美、欣赏美,提高幼儿表现美及创造美的能力。

教育部最近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关于艺术中指出“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所以我们在挖掘民间刺绣资源转换运用到幼儿美工活动的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 审美性原则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在艺术的指导要点中指出“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幼儿美工活动教育,应把握幼儿审美特点,引导幼儿捕捉事物中蕴涵的与幼儿生命活动力相吻合的特征,激起审美热情,形成美的意象,使对美的追求成为幼儿美工活动的内在动力,贯穿于观察欣赏、创造的各个环节,还要注意审美环境的创设、审美特征的感知、审美情感的陶冶等。《指南》中指出“和幼儿一起感受、发现和欣赏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中美的事物。”所以我们首先创设具有民间刺绣特色的幼儿园环境,从视觉上吸引幼儿,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幼儿一踏进幼儿园,就会看到一组具有民间刺绣文化艺术特色的图案,最先扑入眼帘的就是通道两边排列整齐的“吊吊花”,顺着这条文化小路再往前走,一朵具有民间刺绣特色的“大团花”跃然于眼前,民族文化的气息扑面而来,幼儿便直观地感受到冕宁民间刺绣图案的特点。其次组织幼儿和家长参与民间刺绣艺术作品的收集,通过收集使幼儿对美丽的民间刺绣有了初步的认识。接着将收集到的:翁裙、小背心、小手提袋、站裙、肚兜、鞋垫等物品装饰到教室里。这些物品造型夸张、色彩艳丽、具有装饰性和实用性,又十分贴近幼儿的生活,激发了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最后是指导幼儿欣赏优秀的民间刺绣作品,教师运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引导幼儿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幼儿对民间刺绣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幼儿的艺术欣赏能力,促进民间艺术、传统文化的传承。

2 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幼儿美工活动教学中,如果缺乏趣味性,幼儿就会觉得索然无味,以至于觉得是一种负担。因此,在民间刺绣转换运用到美工活动的教学过程中,以幼儿的兴趣、需要和生活为中心,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不断更新美工活动材料和方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借鉴刺绣方法进行转换运用中,我们就先采用在十字格中进行填色游戏,感受图案的排列与变化,然后进行鞋垫填色,鼓励幼儿设计鞋垫图案、裙子图案和背心图案,最后过渡到根据刺绣排列规律进行穿线板游戏,不断变化幼儿操作材料和活动形式,以激发幼儿对美工活动的兴趣。

3 适宜性原则

《纲要》在组织与实施中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因此在开展将民间刺绣转换为幼儿美工活动的过程中,要注意适宜性原则,目标要贴近幼儿,内容要符合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幼儿的接受能力。刺绣技艺是一种较难的手工艺,幼儿是不可能直接掌握的,所以我们运用转换针(软电线)、毛线和塑料穿线板将较难的刺绣方法转换为适合幼儿开展和喜欢的穿线板游戏,即满足了幼儿模仿刺绣的愿望又促进了幼儿手眼协调一致的发展。

4 创造性原则

创造首先是一个过程,同时又是美工活动的根本特点。《纲要》在艺术指导要点中指出:“幼儿的创造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倾向。”因此,我们在各种美工活动中积极创造机会,引导并支持幼儿富有创造性的创作,并不制定统一标准与要求。要突出幼儿在美工活动中的主体性,真正实现让幼儿自己想、自己做,同时还要突出真正使每个孩子能大胆、勇敢地做以前没有做过的事,激发幼儿的表现欲、创造欲。幼儿在欣赏民间刺绣作品后,寻找、发现其中的图案变化规律,然后自己遵循一定的规律创作设计。比如在填色游戏中不仅是要求他们进行简单的涂色,而是要求幼儿根据排列规律设计不同图案装饰鞋垫、背心、裙子等。在欣赏了背带刺绣图案后,引导幼儿用排水画、剪纸、树叶印画、拓印等不同形式开展创作。对于幼儿的每一次创作,老师都给予充分肯定,用表达自己感受的方式引导其提高。

5 多样性原则

多样性包含丰富的含义,是丰富性与个别性的统一,它即是一个艺术标准,又是幼儿发展上的需要。在同样的教育要求下,要考虑到每个孩子的实际情况,针对每个幼儿的不同特点,区别对待,因材施教,使每个幼儿的潜能充分发挥,最大限度地发展自己。因此我们要了解并倾听幼儿艺术表现的想法或感受,领会并尊重幼儿的创作意图,不简单用“像不像”、“好不好”等成人标准来评价幼儿作品。同时,开展民间刺绣在幼儿美工活动中转换运用时,应向幼儿提供多种多样的转换方式,将较难的刺绣转换为适合幼儿开展的穿线、绘画、拓印、排水、剪纸、扎染、彩线编织等美工活动。鼓励幼儿在做中学,学中求发展,发展中会创造,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幼儿对民间刺绣的兴趣,提高幼儿的艺术欣赏能力,从而有效促进幼儿个性全面发展。

总之在幼儿教育阶段,开展民间刺绣在幼儿美工活动中转换运用不能简单的追求技能技巧的应用和作品的整齐划一,而应尊重幼儿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幼儿的能力、兴趣、需要及生活为中心,运用欣赏、游戏、绘画、手工、交流观察等方式,对幼儿进行初步的美术教育和艺术熏陶,这样才能有利于萌发儿童初步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有利于幼儿全脑的开发和创造力的发展,有利于激发幼儿对民间艺术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促进儿童健全人格的形成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张念芸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10

幼儿园美术教案范文第11篇

南京市教育局今年4月初出台《南京市民办幼儿园设立、变更、终止的规定(试行)》,并于5月1日起开始实施。该规定对民办幼儿园的举办者、注册资金、创办条件、审批程序以及变更、终止等相关事宜作了具体规定。根据该规定民办幼儿园名称中不得有“国际”“中国”“全国”“中华”“江苏”“双语”“实验”等字样。而且民办幼儿园不得设立分园或办学点。

上海:中小幼安全技防设施完善工程正式启动

上海市中小幼安全技防设施完善工程已正式启动。到今年年底,上海市所有的中小幼、中职学校以及纳入民办学校管理的民工子弟学校,都将完成强制性要求的技防设施安装并投入使用。此次安全技防设施完善工程的内容包括:在校园出入口、寄宿制学校集体宿舍楼的出入口安装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在寄宿制学校围墙周边安装入侵报警系统,在学校放置贵重设备、物品和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品的场所安装入侵探测器,学校门卫室、校(园)长室安装与属地区域服务中心联网的紧急报警装置。

珠海:政协委员建议拟出新规办等级幼儿园

珠海市政协委员建议拟出新规办等级幼儿园。目前珠海市幼儿园、托儿所223所,公办园仅12所,其中完全意义(资产国有、财政拨款达60%以上)的公办园只有市直属的5所幼儿园和1间托儿所。省一级幼儿园13所,市一级幼儿园22所,省、市一级幼儿园数只占珠海市幼儿园总数的15.7%。而无等级的幼儿园多达80.09%,都以民办园为主,大多是租用住宅房因陋就简改建而成,条件差、规模小,有的还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北京:启动学前教育教师培养工作室

北京市学前教育教师培养工作室已正式启动。据了解,这次启动的学前教育教师培养工作室共11个,每个工作室有10至12名骨干教师,首批共吸纳青年骨干教师123名。工作室的主持人由北京市学前教育领域一批具有深厚理论素养和实践经验的专家及园长担任,工作室成员分布在全市18个区县的幼儿园。此举是落实《北京市“十一五”时期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目标的实施意见》提出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市幼儿园教师80%以上达到大专以上学历;培养100名有中、高职称水平的一线幼儿教师,10名以上幼儿特级教师”的目标而采取的重要举措之一。

天津:全面清整民办托幼园所

去年年底起,天津市开始对现有民办学前教育机构进行全面清理整顿,对经区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审批的民办幼儿园(招收3至6岁幼儿)、托儿所(招收3岁以下幼儿)等各类民办学前教育机构,重新核发办学许可证,定期复核审验。对不具备基本办园(所)条件、卫生条件不达标、存在明显安全隐患且未经许可的学前教育机构,要限期整改;整改仍不合格的,要坚决查禁停办,依法吊销办学许可证;对符合或接近当地基本办园(所)要求,但仍未取得办学许可证的,可按规定,限期补办办学许可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严格审批各类学前教育机构,凡经审批合格的学前教育机构要实行教育部门归口管理,建立日常监督检查制度。未经审批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新设学前教育机构。同时,该市还全面加强民办学前教育机构从业人员管理,严格实行民办学前教育机构教职工资格准入制度,实行持证上岗,加强对民办学前教育机构教职工的日常管理与考核,淘汰不合格从业人员。另外,教育行政部门还将严格检查校车车况和驾驶员资质,严禁租用拼装车、报废车和个人机动车接送幼儿,严禁聘用不合格驾驶员,严禁校车超载。民办学前教育机构还要建立教师跟车制度和收车验车制度,跟车教师负责在幼儿上下校车时清点核对人数,校车驾驶员负责在锁车门前检查车内幼儿是否全部下车。托儿所幼儿应由家长接送。

合肥:民办幼儿园收费标准须备案

今年年初,合肥物价部门有关民办幼儿园收费方面的通知,根据规定,民办幼儿园保育教育费标准,由幼儿园根据办园成本合理确定,报所属价格主管部门备案,备案后1个学年内(备案年度的秋季开学起到下一年度的秋季学期前)不得变动。

无锡:举办儿童教育与发展论坛

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无锡市人民政府、华东师范大学主办,无锡市教育局、无锡市南长区人民政府、无锡宋庆龄基金会儿童教育发展公司承办的“008儿童教育与发展论坛”于5月12日至13日在无锡举办。来自国内著名学前教育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国内优秀幼儿园园长以及丹麦、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菲律宾等国家和地区的幼教工作者约400人参加了会议。论坛期间,代表们围绕“学前教育公平与教育的全面和谐发展”主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和研讨。

幼儿园美术教案范文第12篇

关键字:堆绣拉卜楞寺艺术建筑幼儿园美术活动

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省级规划课题:拉卜楞寺建筑装饰艺术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运用与研究(课题批准号:GS【2015】GHB1524)“阶段性成果”。

一、拉卜楞寺艺术建筑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运用的优势

当今社会对于人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仅是要求个人具备基本的技能,还需要每个人拥有一定的创造能力。对于个人来说,幼儿园教育是对个人的启蒙教育,也是提高个人创造能力的绝佳时段。由于美术教育具有丰富的色彩性,以及强烈的画面感,所以幼儿园美术教育能够更好地培养儿童的创造力以及动手能力。那么,我们应该从具体的某一方面进行教学,将其融入到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拉卜楞寺艺术建筑充满了丰富的民族特色,堆绣又是藏族文化的特色手工艺品,所以将拉卜楞寺艺术建筑运用堆绣这样一种艺术形式应用于幼儿园美术活动教学中是非常有意义的。不仅可以增加孩子热爱家乡、热爱艺术的品格,可以充分的调动孩子们的创造以及动手能力。

(一) 促进幼儿美术兴趣和能力的发展

1.提高幼儿的审美经验,增强儿童对民间艺术、民间文化的兴趣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应初步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以及对大自然、社会生活、美术作品中美的欣赏力。那么“堆绣”蕴含着藏文化特有的美感。“堆绣”是唐卡的一种,又叫剪贴、补花。堆绣比起四大刺绣,可谓具有独自的特色,堆绣其实就是用布做的一种画,是我国藏民族传统的一种手工工艺。学习堆绣可以更好地培养幼儿的审美观,同时还可以增强幼儿对本土艺术形式和文化的兴趣。

2.发展幼儿手部精细动作和艺术创造力。

在制作的过程中,大大的增加了幼儿的动手能力,更是增加了他们的创造性以及想象力。在这过程中,幼儿们不仅要动脑思考其构思,在材料中精挑慢选,还要坐下来一点一点细致地黏贴。这点培养了幼儿的耐心细致、坚持不懈的优良品质。同时,再动手的过程中,有助于幼儿手指、手腕、小肌肉群的动作协调发展以及大脑发育。有助于审美水平和艺术创造力的发展。

3.培养幼儿的耐心、细致和主动合作的品质

耐心、细致是每个人必备的品质,因此我们在幼儿阶段就必须为此打好基础。“堆绣”是个细心、耐心的活――要将相应的图案堆砌在正确的位置,不能出现错位,在制作过程中不可以马虎。所以通过这个活动,可以培育幼儿细致的优良品质。再此^程中,幼儿们也会互相帮忙,加强彼此间的友谊,与各自间的合作能力。

(二) 丰富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内容和途径

当前,幼儿园美术教育中对于堆绣这一传统藏族文化手工艺的学习和训练是非常少。但是堆绣又是藏族文化的瑰宝,是非常值得发扬光大的。将堆绣引入到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中来不仅可以起到弘扬和传承藏文化艺术形式的目的,还可以丰富幼儿园美术活动教学的内容。在平时可以带幼儿参观堆绣作品,让他们体验堆绣的美以及博大精深,提起他们对于堆绣的兴趣。将堆绣融入到美术教育中,既可以填补了其中的空缺,也增强了藏文化的艺术传承。

二、拉卜楞寺艺术建筑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运用开发的途径

(一) 多方收集资料

幼儿园教师可以自己通过民间收集、网上查询等方式收集有关堆绣的资料,但是要想更好地开展堆绣活动的教学则必须需要家长的配合。另一方面。拉卜楞寺中拥有很多的优秀的堆绣作品,通过实地参观,幼儿能够更加深刻地了解堆绣的历史,调动其参与关于堆绣活动的兴趣。也可以让让家长把自己曾经见过的堆绣作品、图片、堆绣的方法和所需材料一一详细记录下来,让孩子带回园;教师则可以。通过上述多种途径将有关堆绣的资料汇集到一起。

(二) 创造堆绣活动角

教师可以将家长和教师收集到的关于堆绣以及拉卜楞寺艺术建筑形式的资料进行整理,在教室中开创堆绣活动角,增强幼儿对堆绣美的认识与体验。对于幼儿园美术教学,营造良好的环境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创设堆绣活动角。可以让幼儿能在室内更加近距离,更加直观地欣赏堆绣作品,在特定环境下体验堆绣的艺术内涵,丰富对堆绣艺术的审美情感。

(三) 邀请堆绣传人进园传承,增强幼儿民族自豪感

保护和传承藏族传统堆绣技艺,是对民族文化艺术的尊重和坚持。为了让幼儿深入了解堆绣的手工艺法,和制作过程。可以邀请本地区一些堆绣的传人到园为幼儿传授堆绣技艺。堆绣传人作为堆绣资源的一部分,能将堆绣中蕴含的藏族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种子播撒到孩子们幼小的心田里,增强他们民族自豪感。

三、拉卜楞寺艺术建筑堆绣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运用的具体操作

(一) 选择形象化的建筑图案

幼儿美术的教育应以激发幼儿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为主,让其在创作中产生乐趣。拉卜楞寺的藏族建筑文化资源是非常丰富的,且独具特色。其来源于自然,取材于生活。但是对于幼儿的美术教学,幼儿是难以全部接受全部内容的,所以在幼儿教学美术活动堆绣教学中应选取形象比较直观、易于幼儿理解的建筑图样,如各种动物、各种藏传佛教中的器物应用于幼儿的堆绣创作活动中,这些原型生动形象、贴近生活,易于被幼儿接受。

(二)将堆绣实物和建筑模型引入课堂

在幼儿园的美术教学中,也应该培养学生的本民族文化意识,增加幼儿的民族自豪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堆绣是将各种色彩的绸缎剪成所需各种形状,如佛像、人物、鸟兽等绣在布幔上,有着强烈的立体感。如果教师将堆绣实物引入课堂,可以让幼儿更好地触摸到堆绣,更近距离的感受到堆绣,发现堆绣的立体感。这种教学方式能够使幼儿在脑海中创造更多丰富、立体的形象,为其创造了一个能够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平台。

(三)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

幼儿园美术教学,应注重培养幼儿对于拉卜楞寺建筑艺术文化的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选择具有一定特色的、形象化的建筑,而不是应用没有特点的建筑。具体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比如,首先应让幼儿仔细观察堆绣作品中经过艺术加工后的自然物和寺庙建筑的造型特点,并将其与生活中的实物进行对比、讨论,理解堆绣创作的一些基本特点。

综上所述,在幼儿园的美术教学中将拉卜楞寺艺术建筑与堆绣相结合这种方式,能够将藏文化引入到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汇总来,使得幼儿园美术教学更加的形象与生动,更有利于幼儿的吸收与理解,能够最大限度的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创造天赋,培育幼儿的民族自豪感,值得在幼儿美术教学的实践中大力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幼儿园美术教案范文第13篇

关键词:幼儿园;美术教育;技能;思考

对于美术活动而言,要让作品说话,美术技能是基础,艺术表现是重点,两者都很重要。“美术技能”即通过练习获得的能够完成占据一定空间,具有可视形象以供欣赏的艺术技巧。“美术表现”是以客观对象为媒介,表达作者主观的精神,思想情感或审美理想等,从而创造一个新的艺术世界。

对于幼儿美术教育而言,“美术表现”是幼儿反应生活的另一种语言,“美术技能”是表达这种特殊语言的工具。《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试行以来,教师逐渐改变传统观念,不再一味地“临摹”教学了,也逐渐从“重技能而轻表现”的阴影中走出来了,但却难以把握好“技能”与“表现”的关系。很多教师面对“技能”不知该如何教,把“放任自由”当成是“重表现”。如何把握好技能与表现的关系问题始终困扰着幼儿教师。本文试图通过大班美术活动《线条拖印画》这个教学案例来谈谈这个问题。

一、关于活动内容选择的思考——选择技能简单、富于表现的内容

新《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体现以下原则:①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②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③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而在目前幼儿园美术教育中,许多教师在选择教育内容时显得较为盲目:或者从参考书上任意搬下,或者人云亦云,盲目跟风,并未真正从幼儿的需要和发展出发。

在本案例中,我从为幼儿积累和拓展重要的艺术经验出发,选择幼儿熟悉的来源于生活的材料——白色棉线为作画工具,设计出“线条拖印画”这种技能简单、富于表现的内容,让每个幼儿在作品创作中都较易获得成就感。体现在:

1.技能简单。用白色棉线蘸取水粉颜料,制成特殊的“画笔”作画,在对折过的画纸上摆放自己喜欢的造型,接着对折、按压、抽拉出线条。这样,在纸上会留下“拖印”出的抽象图案,多为意想不到的抽象画作品。

2.富于表现。线条摆放方式、色彩的选择与搭配、拖印的方法和解读、想象添画的形式等都不受限制。

在活动中,幼儿对这种简单的作画技能很快就掌握了,创作过程也兴奋而多样。实践证明,选择这类技能简单、富于表现的作画内容,不仅能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而且帮助幼儿积累了重要的美术创造经验,让每个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提高其艺术创造与表现能力。

二、关于活动目标定位的思考——轻技能而重表现

《纲要》中艺术教育活动总目标十分注重幼儿的感受、情感体验和大胆表现,对技能的掌握并未提出要求。而目前许多教师在制定目标时却往往“重技能而轻表现”不能真正关注到幼儿的发展需要,目标偏离了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方向。

在本案例中,我从“轻技能、重表现”的角度出发,这样定位活动目标:

1.技能目标。尝试学习通过摆放线条,并用对折、按压、抽拉的方法制作线条拖印画。这只要求幼儿学会线条拖印画的基本方法,而对掌握到什么程度,做成什么样子并未提出高要求、高标准的规定和限制。

2.现目标。大胆想象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棉签、水彩笔、水粉笔等)进行添画再创作。把幼儿发展作为落脚点,对表现方式不做限制,幼儿可以自由大胆地发挥,促进幼儿达到创造的最近发展区,体现表现的重要性。

3.情感目标。感受特有的作画方式所呈现的线条、造型、色彩的变化所带来的不同的视觉感受,体验创作活动的乐趣。注重幼儿的情感体验和多方位感受。

这三个目标的定位正是整合了《纲要》中对艺术领域的主要目标和要求。既关注了大班幼儿的已有水平,美术学习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又明确地指出技能只要掌握“基本的”,重点在“感受与表现”。心中有着这样的目标牵引,在组织的过程中就能做到有的放矢,让每个幼儿在活动中都获得最大发展。

三、关于活动材料投放的思考——提供生活化、利于多样表现的材料

材料是艺术创作的基本物质条件,也是艺术表现的基础。儿童的天性就是喜欢玩材料。他们热衷于探究各种材料的功用,并娴熟地使用这些材料,制成作品,根据亲身经验来创造形象。对于大班幼儿来说,对新奇的材料、不同的作画方式、富有创意和想象的活动更能激发他们的天性,更具有挑战。

在传统的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通常提供简单、统一的材料,如水彩笔、油画棒等,幼儿在教师的统一要求和备受限制的状态下作画,表现较为被动,作品呈现出较为统一、单调的状态,缺少变化和新鲜感。长此以往,幼儿逐渐失去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在本案例中,我选择了幼儿生活中熟悉的“棉线”作为基本作画工具。“棉线”具有“线”的特性,其柔软的特征又能使它能富有变化的摆出各种“形状”,而压印、拖拉的方式又让其产生多种意想不到的“面”,加上三原色的交互作用又能产生出色彩的多样变化,有“点、线、面”等多元因素的存在,使得画面丰富效果与众不同,这是传统的作画工具所不能比拟的。幼儿在运用这种“生活工具”的创作中不断创造惊喜,体验到了“艺术来源于生活”的真谛。

另外,为了增加创作的形式和乐趣,在其他材料的配备上也丰富多样。

1.颜料投放。准备了两组可选择的颜料,一组红、黄、蓝三原色,一组是绿、橙、紫三间色。有意不为幼儿准备大量的色彩,旨在让幼儿有玩色的空间,可以通过三原色或三间色的有意或无意的变化发现颜色的特性以及变色的乐趣,让简单的材料富于表现。

2.添画材料。提供了勾线笔、水彩笔、棉签、水粉笔等多样幼儿熟悉的绘画工具,供幼儿自由选择与表现。其中,“棉签”这种来自生活的材料最受欢迎,也有些幼儿喜欢用水彩笔添画出细致的部分;有些幼儿则喜欢用水粉添画的大手笔等。多样的工具也充分地支持了幼儿的自主性及创造性,为幼儿富有个性的表现提供了物质基础。

四、关于活动指导重点的思考——以引导审美表现为主,以示范技能为辅

1.以引导审美表现为主。在美术活动中,能正确地欣赏、解读作品对于提高幼儿的审美感受与审美表现有着重要的意义,并能为幼儿的创作指引方向。因而不管是对范例的解读还是对幼儿作品的评价,教师的引导显得尤为重要。很多教师往往容易忽视这一点,常常在没有充分欣赏的基础上就直接进行示范教学,或是对于幼儿作品缺乏有意义的评价,使幼儿缺失审美判断力,缺乏内在思考。

在本次案例的开始部分,我就注重让幼儿从不同角度欣赏范例,并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对作品的不同理解和想象,提高其审美表现力。例如,我出示了同一幅作品的三个不同方向,让幼儿进行欣赏与解读,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正面欣赏:有的幼儿说像条裙子,有的说像个滑滑梯;侧面欣赏:有的说像两边对称的大龙,有的说像狼在滑雪,有的说像一部汽车行驶在山间小路上,还有人说像赛龙舟等;倒着欣赏:有的说像两只小鸟朝下飞,有的说像一颗大树,还有的说像一把大雨伞……

可见幼儿并没有受到教师的限制与暗示,都有自己的审美理解。随后教师再出示自己添画后的图案继续欣赏,让幼儿进一步了解可以如何自主地二次创作,自然地将技能与表现的方法告知了幼儿。教师在引导幼儿观察时只是说了“老师是这样想的”,隐言就是“你可以那样想”,既给幼儿适当的引导,又避免了“填鸭”式的说教。

如此,通过师幼对同一幅作品的不同想象与表述,让幼儿充分感受到线条拖印画这种特有的艺术作品的形式美、对称美、造型美等艺术元素,为幼儿能喜欢创作,激发想象,并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作画奠定基础。活动中,每个幼儿的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想法也是丰富多样的。教师的欣赏引导为幼儿的审美表现发挥了最大的作用。

2.以示范技能为辅。技能是表现的基础,只有掌握了基本技能,才能有目的地表现,如果过于注重技能,又会限制表现。很多教师往往在示范技能环节把握不了分寸,示范多了容易呈现作品一致的现象,示范少了又担心达不到目标。因此,如何“点到即止”地把握好技能示范的尺度,又能激发个性表现是研究的核心问题。

在本案例中,我是这样做的:示范基本作画方法的同时,不断强调自由个性的表现方式。例如,折纸——可以上下折或者左右折或者有其他自创折法;线条摆造型——可以根据自己喜欢摆不同的造型;线条拖拉的方式——可以往任何方向或者来回、拐弯等方法拉;每一次的拖印——可以位置变化、重叠变化、色彩变化等等。就这样,教师每“教”一种方法都告诉幼儿还有很多种方法可以自创。如此,在基本技能中表现,在表现中体现不同技能,将技能与表现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实践证明,幼儿在创作过程中不但迅速掌握了操作技能,而且迅速进入自主、个性的创作状态,说明教师先前的示范影响已经内化成自己的经验,“创作”成为幼儿的“内需力”,使幼儿在不断地“再创造”过程中体验创作表现的乐趣。

综上所述,在幼儿园的美术活动中,正确把握好技能与表现的关系,是实现幼儿美术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2.【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著,滕守尧、朱疆源译,《艺术与视知觉》[M],四川人民出版社.

3.艾尔·赫维茨、迈克尔·戴著,郭敏译,《儿童与艺术》[M],湖南美术出版社.

4.李文馥,《儿童自主性绘画教育》[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5.南希·雷·史密斯等著,贾茜茜译,《教孩子画画》,[M],湖南美术出版社.

6.孔起英,《给幼儿园教师的101条建议·美术教育》[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幼儿园美术教案范文第14篇

一、幼儿手工作品在室外环境装饰的应用

幼儿园的室外环境,包括幼儿园的主题墙壁、室外墙壁和走廊等,是幼儿园的重要标志,体现着幼儿园办学的理念与风貌。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幼儿的手工制作,让幼儿园的室外环境体现出幼儿手工制作的独有特色。比如,主题墙壁上可以展示幼儿亲自动手制作的相框和色彩画;活动室外的墙壁上可以根据不同楼层的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等,展示更加贴近幼儿园学生的日常生活的贴纸和剪纸等手工作品,使幼儿园的环境与幼儿的生活与学习得到有机融合,使学生产生亲近感;而对于连接幼儿园的各个部分之间的走廊,因其独特的延伸感和动态感,故应考虑其连贯性和动感因素,即可以让幼儿拼凑和剪切一些小花、小草的图形,经过师生的共同整合和安排,装饰在走廊通道,从而体现幼儿园环境创设过程中对于学生的足够的关注。利用幼儿作品对室外环境进行装饰,可以使得幼儿校园的环境充满了童趣,也饱含了创意。

二、幼儿手工作品在室内环境装饰的

应用

幼儿园室内环境的创设和构建,更能充分地体现该幼儿园的特色。幼儿活动室的创设,一般可以分成上层、中层、下层进行分别设计。天花板和墙面上部的三分之一为活动室的上层空间,这一部分,虽然不是幼儿视觉集中的地方,但能起到“画龙点睛”的重要作用,因此,不可忽视。一种方案,可以根据整个活动室的创设主题,让学生做一些小拉花和小吊饰,再用一些细线,长长短短地分布悬挂在天花板上,再做一些简单的手工作品稍加点缀一下墙面上部即可;还有一种方案,就是教师对于活动室上层空间进行构思后,让全班幼儿进行分组合作,按照教师要求,做一些蓝天白云的剪贴画,由教师整合拼凑,使得上层空间真正成为活动室整个创意的点睛之笔。而对于活动室的中层空间,这个部位面积较大,可以选用与幼儿年龄相符合的大型墙饰,这需要大量的幼儿手工作品进行装饰。为了突出活动室的主题,使得活动室的创设既有情境性,又看起来浑然一体,教师可以对装饰的大体内容和范围做到心中有数,然后,让幼儿进行制作,而针对于尺寸和难度比较大的手工制作,教师可以与幼儿一同制作,以确保手工作品更加精致与美观,使得幼儿园室内的装饰展现出更多可爱而精美的一面。活动室除了上部空间和中层空间,还有下层空间,即墙面下部的三分之一处和地面。这一块空间,既是幼儿的活动区域,也是幼儿视觉最为集中的地方,更是幼儿的手工作品应用最为密集的地方,教师可以根据美术教程的进行情况,组织学生制作手工作品进行装饰,并定期更换。为了丰富幼儿活动室环境,教师可以将这个下层空间分成“植物角”“美术角”等,对于“植物角”,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易于培植而长青的植物,让幼儿利用矿泉瓶、易拉罐等制作花盆,并手工制作一些彩色的拉花,装饰“植物角”的框架,还可以让幼儿用彩纸折叠一些“动物”或漂亮的“植物”装饰“植物角”,使得“植物角”更具创意;“美术角”,是可以充分展示幼儿手工作品的区域,可以轮流展示幼儿亲自动手操作的剪纸、蛋皮工艺、粘贴卡片等手工作品,一方面以示肯定,另一方面鼓励更多的幼儿为了得到展示的机会,积极动手动脑参与手工制作。教师利用幼儿作品对其室内环境进行装饰,使幼儿亲眼看到通过自己双手装饰的美好空间,一方面可以使幼儿产生“成就”感,树立自信心,另一方面也使得幼儿园环境更具活力与创意。

三、幼儿环保型手工作品在幼儿园环境中的应用

环保教育,已成为学校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教师有意识地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可以让幼儿从小养成环境保护的自觉性。比如,教师可以指导幼儿利用牙膏盒制作“高楼”,利用药盒制作“火车”,利用鸡蛋壳制作“不倒翁”,利用多种果皮拼贴出漂亮的图案等,并将这些环保型的手工制品进行展示,从而使幼儿在积极投入材料搜集和手工制作的过程中,其环保意识、动手能力和创造性都能够得到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幼儿园美术教案范文第15篇

(一)音乐活动对幼儿的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音乐教学注重萌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丰富他们的艺术经验、提高他们艺术表达能力,促使个性完善地发展;为孩子们提供自由参与和自我表达的空间与舞台,拓展幼儿的知识面,让他们获得艺术学习的愉悦与满足,身心得到和谐发展。

音乐是人类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学前儿童生活、学习和成长中不可缺少的领域。音乐教育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儿童的音乐能力,增强儿童对音乐美的敏感性,而且更是使儿童得以和谐发展、健康成长的一种重要手段。学前儿童只有学会认识音乐、驾驭音乐,学会寻找体验音乐的美,才能进入音乐的天地,并借助音乐获得积极的人生经验。

幼儿可塑性大,此时生理心理发展很快,长知识、长身体,且智力发展和道德规范的形成与他的审美的情趣和审美的判断培养的相关程度比学龄期更为密切。在这个时期,我们不仅要给孩子丰富的物质营养,促进他们身体骨骼、肌肉、大脑的发展,还必须给予足够的精神食粮,使他们在智力、品德、营养、审美体验方面都健康的发展,形成良好的精神面貌。

苏霍姆林斯基说:“精神需要是指人的道德、智力和审美的需要和兴趣,这些都是在他们积极活动的过程中发展、形成和满足的。”音乐作为美育的一种形式,它是与幼儿同步发展的,因为喜欢音乐是孩子的天性,在内容多样的音乐活动中,孩子积极愉快、活泼、欢乐,他们的身心都会得到陶冶和发展。

(二)音乐游戏的特点

音乐游戏是在音乐伴随下进行的游戏活动。它是一种比较特殊的韵律活动,同时也是以发展学前儿童的音乐能力为目标的一种游戏活动。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游戏和音乐的相互关系上。在音乐游戏中,音乐和游戏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游戏规则促进和制约着游戏活动,而游戏动作又能帮助儿童更具体、形象地感受和理解音乐,获得一定的情绪情感体验。因此,音乐游戏是深受儿童喜欢的一种音乐活动。

音乐游戏是一种有规则的游戏,它具有突出的教育作用,集中体现了音乐的艺术性、技能性与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之间的对立统一。它把丰富的教育要求以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表现出来,使孩子们在乐此不疲的游戏和玩耍中既掌握了一定的音乐知识和技能,也在不知不觉中渗透了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同时,在愉快而自由的游戏活动中,儿童还获得了更多积极情绪情感的享受和体验,进一步促进了儿童对音乐活动的稳定兴趣及积极、主动个性的形成。

音乐游戏是孩子们需要的,是幼儿音乐教育不可缺少的,是激发儿童情感、使儿童获得快乐的重要途径。音乐游戏不仅促进幼儿音乐能力得以发展,也是培养和塑造幼儿智商和情商的无价良方。

喜爱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幼儿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音乐游戏,根据幼儿对游戏的基本需求,为幼儿的音乐学习提供丰富的背景,使幼儿学会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为幼儿学习音乐创设自由、灵活、有趣的学习环境,使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感知音乐,充分体验学习音乐的快乐。

(三)幼儿园音乐游戏教育研究现状

审视幼儿园音乐游戏,我们清晰地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传统的音乐游戏注重以下三个方面:

1.重视教材内容,忽视创造力培养

2.重视灌输知识技能,忽视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

3.重视教师对艺术活动的评价,忽视幼儿个体差异性

在传统的艺术教育中,教育者经常以同一个主题要求每一位孩子,不考虑幼儿现有水平,不知道怎样去接纳和赏识,在评价中把幼儿作品作横向比较,挫伤了幼儿自信心,增加幼儿自卑感,最终使幼儿逃离艺术。

(四)新《纲要》、《指南》对幼儿艺术方面的要求

新《纲要》指出:“在艺术活动中面向全体幼儿,要针对他们的不同特点和需要,让每个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新《纲要》把艺术教育定位在审美教育范畴内,强调对幼儿的审美感受能力的培养,新纲要把艺术教育放在普通教育的范畴内,强调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创造个性的培养,对有艺术天赋的幼儿要注意发展他们的艺术潜能,严格区分幼儿艺术教育和艺术专业教育的界限,艺术接纳各种不同智力水平的儿童,给他们提供表现自我、发挥所有的机会。

《指南》中没有把音乐和美术作为子领域,而是分为了“感受与欣赏”和“表现与创造”,因为《指南》所要传达的是一种价值理念,即改变幼儿园艺术教育领域的小学化、学科化倾向,改变重技能训练、轻感受表现的幼儿园艺术教育现状。艺术教育能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品格,让孩子感受世界的欢乐、美好,去不断欣赏、不断品位,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艺术,甚至通过创造性的创作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促进幼儿创新能力的发展。

开发幼儿园音乐游戏课程案例,旨在通过研究一线教学中的音乐游戏个案,探寻幼儿的发展特点,形成我园特有的音乐游戏教学内容、途径方法和指导策略。

三、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国外研究现状:目前,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幼儿音乐教育被作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受到了更多的重视。美国佐治亚州州长泽尔?米勒已提出了一项令人叫绝的建议:作为该州预算计划的一部分,拿出10.5万美元,使该州所有新生儿(每年约10万名)出院回家的时候,带上一张古典音乐激光唱盘或一典音乐磁带。又如,英国正开展“音乐一对一计划”,这个项目致力于总结适合两岁以下儿童发展的教育实践。“音乐一对一计划”力图将关于幼儿音乐性的最新理论应用到教育实践中,帮助父母及照料者采用更适宜的教育方法。计划首先要求收集信息,包括父母的每日音乐活动、对家庭音乐生活的态度、教师的教育方法等。在此基础上探讨怎样将音乐应用到两岁以下孩子的每日生活,要求教师必须与父母建立信任,形成彼此认同的伙伴关系。再如,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研究了作为连接母婴间音乐纽带的亲子歌曲。即妈妈哼唱儿歌和用音乐育儿的方式来探讨音乐如何成为亲子活动的一部分,从而表现出音乐对她们的观念、情感和作为母亲的身份认同感的影响,以及通过音乐游戏和表演与孩子形成的互动类型和相互关系。美国把幼儿音乐教育当成专题研究;英国开展“音乐一对一计划”的项目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澳大利亚专门研究连接母婴的亲子歌曲,让幼儿在婴幼时期就对音乐进行了解。总之,世界各国音乐教育的现状都反映出对幼儿音乐教育的高度重视。

国外对于音乐游戏的研究开展比我国早,在国外的很多幼儿园,教师总是想尽办法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教师经常在课堂上即兴创编一段非常有趣的音乐游戏,让幼儿参与其中,还会经常让幼儿自己来创编音乐游戏,甚至邀请家长和幼儿共同参加音乐游戏的创编。虽然没有固定的时间,但国外的教师非常注重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创编的每个游戏、每个环节都是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的需求进行因材施教。帮助幼儿适当地了解音乐概念,创造性地表达对音乐的理解,使音乐成为幼儿生活的组成部分。

国内研究现状:目前我国关于“幼儿园音乐课程资源开发”研究较多,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如:西南大学《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研究》,此课题对维吾尔族音乐文化进行考察,对其发展历史、文化、音乐形式及特点三个方面进行解读,提取出其音乐文化中蕴含的教育价值。在此基础上,建构出维吾尔族幼儿园音乐课程资源开发的良好状态,对音乐课程资源开发的理论基础、原则、目标、内容、途径、评价等方面进行理论思考。

徐州市机关第一幼儿园《有效提升幼儿园音乐游戏教学的策略及研究》,通过研究优化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优化了幼儿音乐游戏课堂效果。

而我们的《幼儿园音乐游戏课程开发的案例研究》是在观察幼儿、课堂实践的基础之上,以它的自主性、创造性激发幼儿参与音乐游戏的兴趣,丰富教师对幼儿音乐教育的理论,提升教师设计、组织教学、创新教学的能力。我们所选取的研究点较小,易操作实施,是建立在幼儿一日活动基础之上的常态化研究。

我园现状:我园现有6个教学班,其中2个小班,2个中班、2个大班,作为地处城乡结合部的幼儿园,我们充分认识到自身的差异:一是师资的差距;二是教学观念的差距;三是园所文化底蕴的差距。虽然我园一直以来在艺术领域获得了不少奖项,教师具备好学上进的特质,但是在教学中教师却很少呈现出系统组织音乐活动的能力,对音乐游戏教育缺少深入研究。因此我们选定了《幼儿园音乐游戏课程开发的案例研究》作为研究课题,以音乐游戏案例研究为突破口,研发与构建幼儿园音乐游戏课程,走一条“科研兴教,科研兴园”之路。

研究价值:纵观幼儿园音乐游戏教育现状,我们发现存在以下几个忽视:着重于教学的完成而忽视幼儿的需要;着重于游戏的组织而忽视音乐的功能;着重于技能的获得而忽视幼儿的情感。另外,教育管理者游戏教育意识薄弱,重视幼儿歌唱等方面的发展,对音乐游戏较忽视。在教育观念上,常常看重教材,而忽视幼儿的感受、兴趣、发现、创造、表现能力的培养;教育方法上停留在老师教,幼儿学;老师示范幼儿模仿,而忽视幼儿音乐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育内容上习惯以唱会一首歌,跳会一个舞代替整个幼儿园音乐游戏教育内容,忽视节奏游戏、感受类游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