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健康管理市场调研报告范文

健康管理市场调研报告范文

健康管理市场调研报告

健康管理市场调研报告范文第1篇

    目前,我国对于富裕人群没有固定定义。因此,高端健康保险市场需求和潜力,从不同角度估算有不同的结论。有研究指出,富裕人群(也有称为高端人群)一般指年收入中个人收入在15万元左右及以上、家庭收入达到20万元左右及以上的人群,或者政府、企业事业单位的中高级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等。按照这一标准,《中国高端人群消费研究》(慧聪网)估计,我国富裕人群数量约占总人口的2.3%,约3152万人。

    富裕人群的医疗消费特点是:(1)富裕人群在基本医疗保险报销了一部分费用后,都具备承担其他一般性医疗消费的能力,其高端医疗保障需求主要解决高额医疗费用(如癌症、器官移植、植物人等特重大疾病)的报销问题。汇丰人寿2012年《中国富裕人群调查报告》显示,富裕人群的最大财务需求是重疾保障(93%),其次为养老保障(81%)和子女教育金储备(78%),以及补偿因疾病造成的其他经济损失。(2)在富裕人群中的一部分高净值人群,即一般指个人金融资产和投资性房产等可投资资产在600万元以上的人群,这类人群,经济实力很强,不太需要单纯补偿其医疗费用,而是希望通过保险公司的资源整合和系统管理能力,购买高端健康保险及附加的个性化健康服务产品,获得量身定做的系统化、持续性的优质的医疗、健康服务。据2012年3月胡润研究院的调查显示,中国个人资产高净值人群达270万人。(3)上述人群由于财富并不缺乏,对生活品质和质量更加重视,且具备一定的健康认知能力,但由于生活、工作和精神压力大,很多人带有这样那样的健康问题,甚至处于疾病状态,因此更加注重健康管理服务。据一项调查显示,自我评价时,约50%左右的人群健康状况从“一般”到“非常不好”,其中亚健康状态为42.7%,慢性病状态为19.9%。

    根据这一需求特点,高端健康保险市场潜在规模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预测:(1)高端健康保险市场,指购买高端商业医疗保险、疾病保险、护理保险等健康保险产品的保费收入的潜力;(2)中高端健康管理服务市场,指购买包括家庭医生(或私人保健医生)、诊疗绿色通道、专家诊疗、健康体检及其他健康管理服务(如健康咨询、健康讲座、健康评估、健康监测、饮食运动管理、心理咨询与干预和慢性病管理等)费用的潜力。据汇丰人寿《中国富裕人群调查报告》显示,在提供的健康管理服务项目中,50%受访者看重医疗服务品质,其中,37%看重安排专家医生手术及治疗,90%受访者最希望在国内的知名医院接受治疗,88%受访者表示海外就医对重疾治疗有帮助;90%以上受访者认为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保持良好心态、控制饮食、适度运动及定期全面的深度体检是预防疾病的有效方式。《2008中国卫生服务调查研究—第四次家庭健康询问调查分析报告》显示,城乡居民家庭年人均医药卫生支出费用占家庭生活消费性支出比重为10.8%,假设富裕人群按个人(或家庭)年收入15万元中10.8%为医药卫生支出计,其中40%用于购买商业健康保险及健康管理服务,即占收入的4.32%。汇丰人寿《中国富裕人群调查报告》显示的结果:富裕人群愿意为医疗保障支付的保费预算为家庭平均年收入的9%左右,相比较而言,上述估算仍较为保守。

    基于前述假设,人均年健康保障保费及费用支出约6480元(包括医疗保险,主要解决基本医疗保险之外的个人自费、按比例分担及超最高限额的医疗费用和其他误工费补偿问题等;疾病保险、护理保险等,主要定额补偿因疾病带来的其他费用损失。总的月均费用支出约540元),年健康保障总需求约2042亿元。其中,人均年健康管理服务费按1000元计,包括家庭医生、私人保健医生、健康咨询、健康指导及其他健康服务等费用,年健康管理服务总需求约315亿元。也就是说,至少富裕人群中,这两项医疗保障需求,年市场潜在规模超过了2000亿元,而实际上,2011年商业健康保险总的保费收入只有691.72亿元,与上述预测的潜力相比,还有巨大的市场空间。

    高端健康保险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保险行业,高端健康保险还没有形成独立的业务板块和成熟的市场。经营高端健康保险的各个保险公司,经营策略还不够清晰,产品种类还比较零散,服务人群还非常有限,保费规模和盈利能力都很小,还没有在民众中树立起良好的专业服务形象和品牌影响力。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目前我国的优质医疗和健康服务资源主要集中在公立医疗机构方面,市场开放度非常有限,没有形成独有的服务体系。保险公司要利用“优质优价”的市场机制来建立服务平台,并获得这些服务资源,还有很多政策和运作的障碍,直接制约了保险公司开拓相关业务市场。二是保险公司对医改形势下,如何发展适宜的高端健康保险业务缺乏明确定位及一整套战略思路,且对民众健康保障需求了解不深、特点研究不够,同时,提供高端健康保险服务的专业化运营管理和风险控制能力还比较弱,较难形成应有的服务品牌和营利来源。

    开拓高端健康保险市场的意义和对策

    作为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有机组成部分的商业健康保险,大力开拓高端健康保险市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发挥自身优势,提供基本医疗保障未涵盖的高端健康保险、疾病保险、护理保险和失能保险,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2)设计针对性强、特色鲜明的健康保险产品和健康管理服务,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健康保障需求,促进民众健康意识的提高,减少和改善疾病的发生发展。(3)利用与医疗服务提供者灵活的合作机制和“优质优价”的杠杆作用,引导高、中、低端的医疗服务资源有效利用,促进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效益的提高。(4)丰富产品体系,提升服务能力,突出自身特色,树立专业品牌,逐步形成差异化的服务领域,促进商业健康保险持续健康发展。

    对此,商业健康保险应牢牢抓住医改契机,高度重视高端健康保险市场的开发。具体建议如下:

    一是深入研究医改政策,全面分析保险业在与医疗服务提供者合作、利用医疗服务资源、控制医疗风险上的政策机遇和挑战,确定开展高端健康保险业务的战略定位和经营举措。

    二是根据富裕人群健康保障需求特点,细化目标市场和服务人群,开发系列化的健康保险产品和健康管理服务计划,逐步形成涵盖健康、亚健康、疾病等健康周期,病前健康维护、病中诊疗管理、病后康复指导等全过程,既补偿医疗费用,又提供健康服务的全面健康保障产品体系。

    三是争取各地政府和主管部门支持,加大资源投入,强化与医疗机构尤其是拥有优质资源的医疗机构的战略合作,利用多种付费方式和合理补偿机制,调动医疗服务提供者的积极性,尽快搭建由“内部服务队伍——家庭医生(私人保健医生)——特色医院(科室)——着名专家”组成的服务网络平台。

健康管理市场调研报告范文第2篇

目前,我国对于富裕人群没有固定定义。因此,高端健康保险市场需求和潜力,从不同角度估算有不同的结论。有研究指出,富裕人群(也有称为高端人群)一般指年收入中个人收入在15万元左右及以上、家庭收入达到20万元左右及以上的人群,或者政府、企业事业单位的中高级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等。按照这一标准,《中国高端人群消费研究》(慧聪网)估计,我国富裕人群数量约占总人口的2.3%,约3152万人。

富裕人群的医疗消费特点是:(1)富裕人群在基本医疗保险报销了一部分费用后,都具备承担其他一般性医疗消费的能力,其高端医疗保障需求主要解决高额医疗费用(如癌症、器官移植、植物人等特重大疾病)的报销问题。汇丰人寿2012年《中国富裕人群调查报告》显示,富裕人群的最大财务需求是重疾保障(93%),其次为养老保障(81%)和子女教育金储备(78%),以及补偿因疾病造成的其他经济损失。(2)在富裕人群中的一部分高净值人群,即一般指个人金融资产和投资性房产等可投资资产在600万元以上的人群,这类人群,经济实力很强,不太需要单纯补偿其医疗费用,而是希望通过保险公司的资源整合和系统管理能力,购买高端健康保险及附加的个性化健康服务产品,获得量身定做的系统化、持续性的优质的医疗、健康服务。据2012年3月胡润研究院的调查显示,中国个人资产高净值人群达270万人。(3)上述人群由于财富并不缺乏,对生活品质和质量更加重视,且具备一定的健康认知能力,但由于生活、工作和精神压力大,很多人带有这样那样的健康问题,甚至处于疾病状态,因此更加注重健康管理服务。据一项调查显示,自我评价时,约50%左右的人群健康状况从“一般”到“非常不好”,其中亚健康状态为42.7%,慢性病状态为19.9%。

根据这一需求特点,高端健康保险市场潜在规模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预测:(1)高端健康保险市场,指购买高端商业医疗保险、疾病保险、护理保险等健康保险产品的保费收入的潜力;(2)中高端健康管理服务市场,指购买包括家庭医生(或私人保健医生)、诊疗绿色通道、专家诊疗、健康体检及其他健康管理服务(如健康咨询、健康讲座、健康评估、健康监测、饮食运动管理、心理咨询与干预和慢性病管理等)费用的潜力。据汇丰人寿《中国富裕人群调查报告》显示,在提供的健康管理服务项目中,50%受访者看重医疗服务品质,其中,37%看重安排专家医生手术及治疗,90%受访者最希望在国内的知名医院接受治疗,88%受访者表示海外就医对重疾治疗有帮助;90%以上受访者认为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保持良好心态、控制饮食、适度运动及定期全面的深度体检是预防疾病的有效方式。《2008中国卫生服务调查研究—第四次家庭健康询问调查分析报告》显示,城乡居民家庭年人均医药卫生支出费用占家庭生活消费性支出比重为10.8%,假设富裕人群按个人(或家庭)年收入15万元中10.8%为医药卫生支出计,其中40%用于购买商业健康保险及健康管理服务,即占收入的4.32%。汇丰人寿《中国富裕人群调查报告》显示的结果:富裕人群愿意为医疗保障支付的保费预算为家庭平均年收入的9%左右,相比较而言,上述估算仍较为保守。

基于前述假设,人均年健康保障保费及费用支出约6480元(包括医疗保险,主要解决基本医疗保险之外的个人自费、按比例分担及超最高限额的医疗费用和其他误工费补偿问题等;疾病保险、护理保险等,主要定额补偿因疾病带来的其他费用损失。总的月均费用支出约540元),年健康保障总需求约2042亿元。其中,人均年健康管理服务费按1000元计,包括家庭医生、私人保健医生、健康咨询、健康指导及其他健康服务等费用,年健康管理服务总需求约315亿元。也就是说,至少富裕人群中,这两项医疗保障需求,年市场潜在规模超过了2000亿元,而实际上,2011年商业健康保险总的保费收入只有691.72亿元,与上述预测的潜力相比,还有巨大的市场空间。

高端健康保险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保险行业,高端健康保险还没有形成独立的业务板块和成熟的市场。经营高端健康保险的各个保险公司,经营策略还不够清晰,产品种类还比较零散,服务人群还非常有限,保费规模和盈利能力都很小,还没有在民众中树立起良好的专业服务形象和品牌影响力。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目前我国的优质医疗和健康服务资源主要集中在公立医疗机构方面,市场开放度非常有限,没有形成独有的服务体系。保险公司要利用“优质优价”的市场机制来建立服务平台,并获得这些服务资源,还有很多政策和运作的障碍,直接制约了保险公司开拓相关业务市场。二是保险公司对医改形势下,如何发展适宜的高端健康保险业务缺乏明确定位及一整套战略思路,且对民众健康保障需求了解不深、特点研究不够,同时,提供高端健康保险服务的专业化运营管理和风险控制能力还比较弱,较难形成应有的服务品牌和营利来源。

开拓高端健康保险市场的意义和对策

作为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有机组成部分的商业健康保险,大力开拓高端健康保险市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发挥自身优势,提供基本医疗保障未涵盖的高端健康保险、疾病保险、护理保险和失能保险,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2)设计针对性强、特色鲜明的健康保险产品和健康管 理服务,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健康保障需求,促进民众健康意识的提高,减少和改善疾病的发生发展。(3)利用与医疗服务提供者灵活的合作机制和“优质优价”的杠杆作用,引导高、中、低端的医疗服务资源有效利用,促进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效益的提高。(4)丰富产品体系,提升服务能力,突出自身特色,树立专业品牌,逐步形成差异化的服务领域,促进商业健康保险持续健康发展。

对此,商业健康保险应牢牢抓住医改契机,高度重视高端健康保险市场的开发。具体建议如下:

一是深入研究医改政策,全面分析保险业在与医疗服务提供者合作、利用医疗服务资源、控制医疗风险上的政策机遇和挑战,确定开展高端健康保险业务的战略定位和经营举措。

二是根据富裕人群健康保障需求特点,细化目标市场和服务人群,开发系列化的健康保险产品和健康管理服务计划,逐步形成涵盖健康、亚健康、疾病等健康周期,病前健康维护、病中诊疗管理、病后康复指导等全过程,既补偿医疗费用,又提供健康服务的全面健康保障产品体系。

三是争取各地政府和主管部门支持,加大资源投入,强化与医疗机构尤其是拥有优质资源的医疗机构的战略合作,利用多种付费方式和合理补偿机制,调动医疗服务提供者的积极性,尽快搭建由“内部服务队伍——家庭医生(私人保健医生)——特色医院(科室)——着名专家”组成的服务网络平台。

健康管理市场调研报告范文第3篇

高端健康保险市场需求和潜力

目前,我国对于富裕人群没有固定定义。因此,高端健康保险市场需求和潜力,从不同角度估算有不同的结论。有研究指出,富裕人群(也有称为高端人群)一般指年收入中个人收入在15万元左右及以上、家庭收入达到20万元左右及以上的人群,或者政府、企业事业单位的中高级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等。按照这一标准,《中国高端人群消费研究》(慧聪网)估计,我国富裕人群数量约占总人口的2.3%,约3152万人。

富裕人群的医疗消费特点是:(1)富裕人群在基本医疗保险报销了一部分费用后,都具备承担其他一般性医疗消费的能力,其高端医疗保障需求主要解决高额医疗费用(如癌症、器官移植、植物人等特重大疾病)的报销问题。汇丰人寿2012年《中国富裕人群调查报告》显示,富裕人群的最大财务需求是重疾保障(93%),其次为养老保障(81%)和子女教育金储备(78%),以及补偿因疾病造成的其他经济损失。(2)在富裕人群中的一部分高净值人群,即一般指个人金融资产和投资性房产等可投资资产在600万元以上的人群,这类人群,经济实力很强,不太需要单纯补偿其医疗费用,而是希望通过保险公司的资源整合和系统管理能力,购买高端健康保险及附加的个性化健康服务产品,获得量身定做的系统化、持续性的优质的医疗、健康服务。据2012年3月胡润研究院的调查显示,中国个人资产高净值人群达270万人。(3)上述人群由于财富并不缺乏,对生活品质和质量更加重视,且具备一定的健康认知能力,但由于生活、工作和精神压力大,很多人带有这样那样的健康问题,甚至处于疾病状态,因此更加注重健康管理服务。据一项调查显示,自我评价时,约50%左右的人群健康状况从“一般”到“非常不好”,其中亚健康状态为42.7%,慢性病状态为19.9%。

根据这一需求特点,高端健康保险市场潜在规模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预测:(1)高端健康保险市场,指购买高端商业医疗保险、疾病保险、护理保险等健康保险产品的保费收入的潜力;(2)中高端健康管理服务市场,指购买包括家庭医生(或私人保健医生)、诊疗绿色通道、专家诊疗、健康体检及其他健康管理服务(如健康咨询、健康讲座、健康评估、健康监测、饮食运动管理、心理咨询与干预和慢性病管理等)费用的潜力。据汇丰人寿《中国富裕人群调查报告》显示,在提供的健康管理服务项目中,50%受访者看重医疗服务品质,其中,37%看重安排专家医生手术及治疗,90%受访者最希望在国内的知名医院接受治疗,88%受访者表示海外就医对重疾治疗有帮助;90%以上受访者认为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保持良好心态、控制饮食、适度运动及定期全面的深度体检是预防疾病的有效方式。《2008中国卫生服务调查研究—第四次家庭健康询问调查分析报告》显示,城乡居民家庭年人均医药卫生支出费用占家庭生活消费性支出比重为10.8%,假设富裕人群按个人(或家庭)年收入15万元中10.8%为医药卫生支出计,其中40%用于购买商业健康保险及健康管理服务,即占收入的4.32%。汇丰人寿《中国富裕人群调查报告》显示的结果:富裕人群愿意为医疗保障支付的保费预算为家庭平均年收入的9%左右,相比较而言,上述估算仍较为保守。

基于前述假设,人均年健康保障保费及费用支出约6480元(包括医疗保险,主要解决基本医疗保险之外的个人自费、按比例分担及超最高限额的医疗费用和其他误工费补偿问题等;疾病保险、护理保险等,主要定额补偿因疾病带来的其他费用损失。总的月均费用支出约540元),年健康保障总需求约2042亿元。其中,人均年健康管理服务费按1000元计,包括家庭医生、私人保健医生、健康咨询、健康指导及其他健康服务等费用,年健康管理服务总需求约315亿元。也就是说,至少富裕人群中,这两项医疗保障需求,年市场潜在规模超过了2000亿元,而实际上,2011年商业健康保险总的保费收入只有691.72亿元,与上述预测的潜力相比,还有巨大的市场空间。

高端健康保险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保险行业,高端健康保险还没有形成独立的业务板块和成熟的市场。经营高端健康保险的各个保险公司,经营策略还不够清晰,产品种类还比较零散,服务人群还非常有限,保费规模和盈利能力都很小,还没有在民众中树立起良好的专业服务形象和品牌影响力。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目前我国的优质医疗和健康服务资源主要集中在公立医疗机构方面,市场开放度非常有限,没有形成独有的服务体系。保险公司要利用“优质优价”的市场机制来建立服务平台,并获得这些服务资源,还有很多政策和运作的障碍,直接制约了保险公司开拓相关业务市场。二是保险公司对医改形势下,如何发展适宜的高端健康保险业务缺乏明确定位及一整套战略思路,且对民众健康保障需求了解不深、特点研究不够,同时,提供高端健康保险服务的专业化运营管理和风险控制能力还比较弱,较难形成应有的服务品牌和营利来源。

开拓高端健康保险市场的意义和对策

作为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有机组成部分的商业健康保险,大力开拓高端健康保险市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发挥自身优势,提供基本医疗保障未涵盖的高端健康保险、疾病保险、护理保险和失能保险,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2)设计针对性强、特色鲜明的健康保险产品和健康管理服务,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健康保障需求,促进民众健康意识的提高,减少和改善疾病的发生发展。(3)利用与医疗服务提供者灵活的合作机制和“优质优价”的杠杆作用,引导高、中、低端的医疗服务资源有效利用,促进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效益的提高。(4)丰富产品体系,提升服务能力,突出自身特色,树立专业品牌,逐步形成差异化的服务领域,促进商业健康保险持续健康发展。

对此,商业健康保险应牢牢抓住医改契机,高度重视高端健康保险市场的开发。具体建议如下:

一是深入研究医改政策,全面分析保险业在与医疗服务提供者合作、利用医疗服务资源、控制医疗风险上的政策机遇和挑战,确定开展高端健康保险业务的战略定位和经营举措。

二是根据富裕人群健康保障需求特点,细化目标市场和服务人群,开发系列化的健康保险产品和健康管理服务计划,逐步形成涵盖健康、亚健康、疾病等健康周期,病前健康维护、病中诊疗管理、病后康复指导等全过程,既补偿医疗费用,又提供健康服务的全面健康保障产品体系。

三是争取各地政府和主管部门支持,加大资源投入,强化与医疗机构尤其是拥有优质资源的医疗机构的战略合作,利用多种付费方式和合理补偿机制,调动医疗服务提供者的积极性,尽快搭建由“内部服务队伍——家庭医生(私人保健医生)——特色医院(科室)——著名专家”组成的服务网络平台。

健康管理市场调研报告范文第4篇

一、强化项目建设和效果评估,确保《**市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年-**年)》全面完成

1、落实责任制,完成计划项目。各区县卫生行政部门和各项目实施单位应将完成第二轮公共卫生行动计划作为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对项目的领导和管理;及时落实项目配套资金,规范管理项目资金;协调和解决项目实施中的问题,确保项目按期、保质完成。

2、全面开展督导和评估。以“逐项推进、逐项督导、逐项收尾、逐项评估”为原则,加强部门和单位的沟通与协作,按照实施方案对各项目开展督导,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对贴近民生的实事项目及时做好社会宣传报道。

3、启动第三轮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工作调研。根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重点,围绕民生重大健康问题,以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升服务能力、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为目标,组织开展本市面向2020年公共卫生重大战略项目研究,起草第三轮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二、强化监测和预警,确保急性传染病疫情和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有效控制在萌芽状态

4、继续贯彻《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切实加强对非典、人禽流感、流感、麻疹、霍乱、手足口病、痢疾等重点传染病的防控管理。完善传染病监测方案,不断提高传染病检测水平;加强对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等相关工作的指导与检查,加强对疫情报告的质量控制和对监测资料的分析,及时、准确、科学预警;建立疫情案例专家评审制度,完善传染病疫情报告和处置的流程和要求,及时、有效处置传染病疫情和各类相关事件。

5、加强疫苗管理,提高预防接种工作质量。贯彻《预防接种与疫苗流通管理条例》,继续落实扩大免疫规划各项措施,加强以外来儿童为主要对象的脊髓灰质炎疫苗和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继续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实施消除麻疹和控制乙肝工作规划;全面完成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推进温馨化服务,推动信息化管理;规范预防接种不良事件的监测、报告和处置,落实《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办法》;加大免疫规划宣传力度,积极配合教育部门落实新生入托、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制度。

6、加强艾滋病和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加强和规范艾滋病性病和结核病疫情综合监测、报告和分析。推进实施“中盖艾滋病项目”、“第五轮全球基金结核病项目”、“第八轮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部级艾滋病防治示范区”和“国家‘十一五’重大专项结核病示范区项目”等。推进以社区为基础的艾滋病高危人群和高危场所干预工作机制,完善工作方案、干预技术和方法,提高干预力度和覆盖面。推进免费咨询、检测和抗病毒治疗工作,规范监管等特殊场所艾滋病检测阳性结果告知制度,推进实施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和先天性梅毒防治的工作方案,完善对已发现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的管理,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完成松江区、青浦区新增2个社区药物维持治疗门诊建设。开展抗艾滋病机会性感染和梅毒减免治疗的政策调研。做实“三位一体”结核病防治工作模式,加强社区督导管理措施,落实病人属地化全程管理,巩固和提高结核病管理“五率”。继续落实肺结核病人减免治疗工作,增加减免项目。继续完成全国结核病耐药监测工作。

7、完善“长三角”区域协作,加强江浙沪传染病联合防控。探索建立江浙沪流动人口艾滋病和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患者转诊、治疗和管理工作模式,建立急性传染病相关信息通报工作机制;推进江浙沪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合作与交流,在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领导下,拟上半年举办“迎世博--传染病防控和城市公共卫生安全研讨会”。

8、落实**年**世博会公共卫生安全保障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组织开展对新发和输入性传染病的监测和风险评估,加强防治技术储备;研究开展**年**世博会重点人群流感疫苗预防接种工作;开展气象和环境等与健康相关因素的监测和干预。在卫生部和市政府领导下、世界卫生组织(WHO)技术支持下,积极筹办“健康世博--传染病防控和应急处置国际论坛”。

9、继续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对口支援工作。根据**市对口支援都江堰市恢复重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工作方案,定期组织本市支援都江堰的疾病预防控制专业队伍,加强对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人员的培训和指导,恢复和提高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能力,明确重点人群和重点区域的防病任务,保障重建过程无大疫、无大患。

10、加强对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的培训、指导和督查,提高规范服务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继续落实疟疾等输入性传染病、狂犬病、麻风病、寄生虫病和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等的防控措施。

11、切实落实学校卫生工作,加强医教结合,实现“以人为本”、“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进一步明确学校卫生工作的重点和阶段目标,完善学校卫生工作规范,会同市教委召开“学校卫生工作会议”。积极探索儿科、儿童保健和公共卫生医师进学校工作模式,研究完善医教结合的长效工作机制。推进实施“学龄儿童近视监测干预项目”、“学生肥胖群体性防治与学校健康促进项目”和“学生龋齿充填减免项目”等,开展青少年预防近视等适宜技术的调研与推广。

三、深化聚焦“一高一低”,确保危重孕产妇、危重新生儿得到有效救治

12、认真贯彻《母婴保健法》等法律法规,提高妇幼保健工作整体水平。进一步优化孕产妇和儿童系统保健服务,加强营养指导,促进妇幼保健服务均等化。明确孕产妇和儿童全覆盖基本服务包,完善工作规范。建立高危孕产妇筛查、报告和干预工作制度,发挥市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会诊抢救中心功能,进一步规范转运网络和工作流程;开展健康教育,加强产时监护,努力降低剖宫产率;探索建立产科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提升基层医疗保健机构产科急救能力。着力开展儿童疾病综合管理,建立高危儿童筛查、监测和转诊专案管理系统;继续加强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降低致残率和新生儿死亡率。进一步完善母婴保健专项技术规范化管理,依法加强对《出生医学证明》的管理,加强妇幼卫生监测和信息化工作,不断提高工作质量。

13、加快推进“**市妇幼保健中心”建设。积极开展“**市妇幼保健中心”基础性工作,完成市计划生育技术指导所划转为市卫生局直属公共卫生专业机构,并加挂“**市妇幼保健中心(筹)”,组织在全国范围内招聘妇幼保健管理和业务骨干,完成资源的集聚和整合。探索与市儿童医院、普陀区妇幼保健院“三位一体”资源共享的合作工作机制。

14、加强出生缺陷干预,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继续探索婚前保健服务模式,修订《**市婚前保健工作规范》,努力提高社会公众对婚前医学检查的认识和自觉性,提高婚前医学检查率。开展产前筛查和诊断,贯彻落实《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加强新生儿疾病筛查、诊断和治疗质量管理。加强出生缺陷监测分析,开展出生缺陷干预工作调研,研究制定三级干预行动方案。

15、加强爱婴医院管理,促进母乳喂养。根据卫生部《爱婴医院监督管理指南》、《母乳代用品销售管理办法》等文件要求,推进实施“母乳喂养咨询室项目”,切实加强对爱婴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督导和管理。“母亲节”前后举办保护、促进和支持母乳喂养“千人报告会”,提高6个月内婴儿纯母乳喂养率。

16、开展妇女常见疾病防治工作,提高服务质量。根据《**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护法〉办法》开展以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为重点的防治工作。探索建立为退休和生活困难妇女进行妇科病、乳腺病筛查的长效工作机制,提供人性化、温馨化服务。

四、进一步加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精神卫生工作

17、继续实施《**市预防和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中长期规划(**年-**年)》。建设20个“慢病综合防治社区支持中心”,强化技术指导和培训,提高社区慢病防治管理能力,重点加强以呼吸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为重点的老年人慢性病管理。完善高血压、糖尿病和肿瘤等重点慢性病社区防治技术规范,加强慢性病和伤害监测,开展伤害干预试点项目。组织开展防盲治盲项目评估,建立和完善长效工作机制。

18、落实《全国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年)》,根据卫生部要求制定考核评估方案,开展区县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的考核评估;组织开展居民碘营养状况调研;继续做好碘盐监测和营养监测。

19、积极推进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建设。积极实施将要出台的《**市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发展规划(**-**年)》,适时调整和加强市和区县精神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增强精神卫生机构预防和社区康复功能;完成**市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加强对重性精神疾病病人治疗和管理,对登记在册病人开展危险性评估;调整贫困无业精神病人免费服药药品目录,逐步扩大覆盖面;完善精神疾病监测报告与分析;完善12320-5心理援助热线,加强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五、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

20、制定健康教育规划纲要,推进健康教育规范化建设。坚持“健康教育先行”理念,增强市民防病和自我保健意识及能力。积极实施“公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项目,宣传和推广《健康66条》,完善健康素养监测网络。进一步提升“12320”公共卫生公益电话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扩充咨询服务内容,逐步提供多语种服务。

21、启动实施无烟世博项目。推进控烟立法工作;率先在医疗保健机构实施场所内禁烟规定;与世博局等部门合作共同推进无烟世博,在世博展馆、机关、交通运输、宾馆、餐厅和学校等创建无烟环境;对社会公众开展“迎世博,创无烟环境”的系列宣传活动;积极筹备“无烟世博国际研讨会”。

22、开展“迎世博--全民健康教育行动”项目。组建**市名医专家健康教育志愿者团队,提升“**市民健康讲堂”水准;启动健康教育大篷车下社区活动;扩大开展卫生部城乡社区健康教育示范项目;组织开展各类卫生宣传日和健康教育周宣传活动。

六、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绩效评估工作

健康管理市场调研报告范文第5篇

(一)加大宣传,注重普及,狠抓精细化管理

1.建立我区青少年体质健康监测的长效机制。逐步加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在教育督导评估指标体系中的权重。认真组织实施2012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依据《中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研究实施方案》要求,按照市教育局统一部署,做好现场检测和数据汇总工作。

2.积极主动开展健康教育和普及宣传工作。继续深入开展创建“健康校园”活动,并实施动态管理。在疾病预防、青春期教育、科学膳食、爱眼护齿、禁烟控烟及艾滋病宣传等方面开展丰富多样、行之有效的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意识。组织开展“全区中小学生健康知识竞赛”,进一步提高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

3.继续搞好“红十字”青少年工作。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红十字宣传教育和自救自护演练活动,继续开展评选“红十字学校”和“红十字好少年”活动,培养人道、博爱的红十字精神。

4.努力加强学生视力保护工作。实施“爱眼防近”活动计划,对学生用眼和近视情况进行调研,有针对性地提出改善的建议对策。落实中小学眼保健操制度,每年4次对在校中小学生进行视力普查,普及科学用眼的知识和方法。

(二)抓住重点,注重实效,确保学生身心健康

1.全力做好学校传染病及常见病的防控工作。严格学校疫情报告工作。建立健全学校卫生突发事件监测报告系统和传染病疫情报告人制度,将市教育局和市疾控中心的“疫情监控系统”和“学生因病缺课症状监测系统”的报告纳入学校常规工作,做到“人员、设备、时间”三个落实。

2.认真抓好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深入开展“食品安全进校园”宣传教育活动,全面实施学校食堂量化分级管理工作,层层签订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责任书,并纳入对学校年终考核指标,确保饮食安全“零事故”。

健康管理市场调研报告范文第6篇

这次会议是省局单独召开的第一次全省职业健康监督管理工作会议,标志着全省职业健康监管工作进行入新的发展时期,意义非常重大。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及全国职业健康监督管理工作现场会议精神;回顾总结2010年职业健康监管工作;分析研究职业危害防治对策措施;安排部署2011年职业健康监管工作。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积极谋划,努力实践,全省职业健康监管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

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国家安监总局的精心指导下,在各地区、各部门和各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全省各级安监部门和全体职业健康监管人员同心同德、共同努力,严格按照国家职业健康监管工作的总体部署,积极谋划,努力实践,全省职业健康监管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

(一)高位推动,职业健康责任意识不断提高

职业健康工作旨在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省委、省人大和省政府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一是省人大常委会专门组织人员对全省贯彻实施《职业病防治法》情况进行执法检查或专题调研,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贯彻实施〈职业病防治法〉情况的报告》,并提出审议意见转请省政府研究处理。全省上下抓住机遇,借势发力,利用人大执法检查和专题调研的机会,积极推动职业健康监管工作。二是省政府为落实地方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用人单位的工作责任,建立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机制,先后印发了《省职业病防治工作责任制》、《省职业病防治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为从源头上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省委、省政府提出对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和职工安全的项目、环境污染的项目和黄、赌、毒、高危行业的项目“三个坚决不搞”政策,同时,把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列入《省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的主要任务,与安全生产工作同步部署、同时推进。三是省卫生厅、省安监局等五部门联合组织开展全省职业病防治工作督查,省人大、省政协派出代表和委员参加,并对全省职业病防治工作提出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针对东乡县日久电源科技有限公司工人群发性血铅超标事件和余江县阳光照明有限公司接汞作业人员汞尿超标事件,省安监局会同省卫生厅开展联合执法,组织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两公司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了检测、评价,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并责令两公司限期整改。通过严格执法,企业职业健康责任意识有了较大提高,职业危害防治主体责任得到进一步落实,日久电源科技有限公司投入200多万元对原有职业危害防护设施进行了改造,阳光照明有限公司采取十项措施加强职业健康管理。市政府高度重视以1号文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意见》,有力地推动了全市职业健康工作。

(二)领导重视,职业健康监管机构不断健全

健全机构组建队伍是职业健康监管工作的组织保障。吴新雄省长2009年8月24日在省安委会全体会议上特别强调:“在市、县机构改革中,安全监管队伍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要针对职业安全健康职能划转安监部门的实际,设立机构、增加编制,以保证工作正常开展。”近两年,省局一直把推进职业健康监管机构和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一是利用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的有利时机会,积极主动向省政府请示汇报,及时与省编办沟通协商,争取在机构和人员编制上的支持。在省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国家总局领导的关心指导下,省政府批准印发省安监局新的“三定方案”,明确省安监局承担工矿商贸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督检查等七项职责,增设职业安全健康监督管理处。二是中央编办《关于职业卫生监管部门职责分工的通知》下发后,省局迅速组织召开了全省职业健康监管工作座谈会,学习传达中编办《通知》精神,探讨研究新形势下职业健康监管工作的对策措施,并以省安委会办公室名义下发《关于贯彻落实中央编办发〔2010〕104号文件精神加强职业卫生监管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尽快调整理顺职业卫生监管职责,健全职业卫生监管机构和队伍。同时,将是否建立职业健康监管机构纳入对各级政府安委会安全生产工作年度考核内容。三是各地根据本地区的实际,积极推进职业健康监管机构和队伍建设,认真落实新“三定方案”。、萍乡、上饶、、7个设区市安监局单独设置职业健康监管内设机构,赣州、景德镇、新余3个设区市安监局增挂职业健康监管内设机构牌子。目前,、4个设区市安监局已正式组建职业健康监管科(处),配备3名工作人员,配备了2名工作人员。全省有24个县(市、区)安监局单独设置职业健康监管内设机构,75个县(市、区)安监局增挂职业健康监管内设机构牌子。上饶县政府批准从卫生部门划转3人到县安监局组建职业健康监管股。近期,省局多次与省编办、省卫生厅进行沟通协商,重点解决有关职业卫生监管职能划转以及机构、人员编制、技术支撑等问题,并深入省职业病防治研究院和省卫生监督所调研,共同探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做好职业健康监管工作。

(三)注重长效,职业健康保障能力建设不断加强

职业健康工作是个系统工程,不能就事论事,穷于应付,要探索规律,建立长效机制。近几年来,全省安监系统十分注重建立职业健康工作长效机制,加强职业健康保障能力建设。一是建章立制,提供制度保障。针对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管职能划转以后,有关法律法规没有及时进行修改,安监部门监管执法缺乏依据的状况,我们在《省安全生产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细化标准》中增加职业卫生行政处罚部分,并经省政府审定编入《省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执行标准》,由省政府法制办印发施行。为规范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督检查工作,统一检查标准,我们印发了《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督检查评分表》,将《职业病防治法》主要条款以表格形式细化成八类检查项目42项检查内容。二是组织培训,提高人员素质。为做好《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监总局23号令)的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工作,省局在井冈山举办了《暂行规定》宣贯培训班,国家总局职业健康司领导亲临指导并授课,全省市、县两级安监局分管领导和相关业务科室负责人,共计140余人参加了宣贯培训班。同时,组织安监干部参加国家总局举办的职业健康业务培训班。各设市、县级安监局也积极组织开展职业健康培训工作。近两年来,萍乡市针对企业负责人、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人员和特殊岗位从业人员,举办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和职业危害防护知识培训班十多期,累计培训人员达1万余人次。市安监系统组织开展国家总局23号令宣贯培训班29期,共计2710人参加培训。景德镇市各级安监部门15次组织本地区企业管理人员参加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宣贯班,培训人员922人。三是建立实验室,提供技术保障。省局积极推进职业卫生检测检验技术服务机构建设,为职业健康监管执法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在国家总局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省局依托安科中心建立了省级职业危害检测与鉴定实验室,去年底通过了计量资质认证,并多次到企业进行现场检测练兵,收到了良好效果。目前,该实验室可开展工作场所空气中毒物、粉尘及工作场所噪声等52个项目的检测工作,正在申办职业卫生检测资质证书。

(四)摸清底数,职业危害申报工作取得进展

为摸清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状况,掌握全省职业危害企业底数,使监管执法工作能够突出重点、有的放矢。一是组织开展职业危害因素检测调研。去年以来,省安监局先后组织检测机构对10家木质家具制造企业、2家箱包制造企业、1家钢铁企业和1家胶合板生产企业进行了现场检测调研,掌握了第一手数据。在进行检测调研的同时,现场向企业免费发放有关法规文件资料,并向企业负责人和职业健康管理等人员宣传国家有关职业健康的政策法规,告知其应担的职业危害防治责任,指出企业在职业危害防治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督促、指导企业进行整改。二是抓好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全省各级安监部门以全国开展的粉尘与高毒物品危害治理专项行动为契机,着力推动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工作。截止2011年3月28日,全省累计有4130家企业进行了网上申报,与2009年同期相比,网上申报增加了130%。其中:赣州市832家、萍乡市779家、市520家、市518家、上饶市374家、市354家、新余市198家、市184家、景德镇市175家、市173家、鹰潭市23家。

(五)突出重点,尘毒危害治理专项行动取得初步成效

国家四部门《关于开展粉尘与高毒物品危害治理专项行动的通知》下发后,全省上下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做到“四个到位”:一是组织领导到位,二是目标任务到位,三是工作措施到位,四是宣传发动到位。为确保专项行动深入开展、取得实效,采取了“四项措施”:一是调查摸底。重点开展了石英砂加工、石棉制品制造和木质家具制造企业职业危害状况调查摸底。二是交叉检查。以省安委办名义组织11个设区市开展了专项行动交叉检查,彼此交流了经验,相互促进了工作。三是组织督查。以省职业病防治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的名义,组织省政府五部门联合督查组,对全省11个设区市开展专项行动工作情况进行了督促检查,进一步推动了专项行动。四是开展“回头看”。针对前阶段各设区市交叉检查和省政府五部门联合督查出来的问题,认真开展专项行动回头看,巩固了专项行动成果。去年11月,国家四部门联合督查组对我省开展专项行动情况进行了督促检查,充分肯定了我省在专项行动工作中取得的成绩,用“四有”概括为“认识有高度、工作有深度、推进有力度、落实有强度”。据统计,这次专项行动全省共检查企业3371家,有3218家填了《企业职业危害检查表》进行自查自改,发现问题或隐患4677项,责令当场改正2657项,责令限期改正1928项,警告企业135家,责令停产整顿企业10家。赣州市安监局为将粉尘与高毒物品危害治理专项行动不断引向深入,组织人员对100家重点企业进行了重点辅导,认真帮助企业诊断职业危害因素、落实责任、建立健全制度和档案、建立台账,督促企业建立职业危害预防工作情况定期报告制度、作业场所定期检测制度和职业危害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制度,建立重点企业的职业危害基本情况信息档案。

二、认清形势,应对挑战,增强做好职业健康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尽管职业健康监管工作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当前的职业健康形势仍然十分严峻,职业健康监管工作依然面临巨大压力和严峻挑战。

(一)职业危害事件频繁发生

近年来,全国一些地区陆续发生了社会影响较大的群发性职业危害事件,给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损害,社会影响极其恶劣,成为全社会和新闻媒体关注的焦点与热点。如:日久电源科技有限公司工人群发性血铅超标事件。2009年11月20日,《日报》披露,东乡县日久电源科技有限公司572名职工进行血铅检测,有438人血铅浓度超标,其中189人达到铅中毒诊断值。该公司极板分厂、装配分厂分别于2007年11月、2008年11月投入生产和使用,均未通过职业卫生“三同时”审查和竣工验收,致使作业场所铅尘危害未从源头得到有效控制,加上工人个体防护不到位,没有正确佩戴和使用防尘口罩,导致大批工人遭受到铅尘危害。贵州施秉县恒盛有限公司重大矽肺病事件。2010年6月28日,新华社“新华视点”栏目报道,贵州施秉县恒盛有限公司自1999年底投产以来,从业人员长期受工业硅冶炼产生的粉尘危害,截至2010年7月2日,这家公司先后共有1343名职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病诊断,确诊矽肺患者200例,另外,半年后需复查胸片的职工还有262人。江苏“毒苹果”事件。今年2月,国内多家媒体报道,苹果公司首度承认其在华供应商苏州联建科技有限公司137名工人“因暴露于正己烷环境,健康遭受不利影响”。后经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诊断为正己烷中毒的共101人,其中91人进行了工伤等级认定。据调查,2008年10月至2009年7月,联建公司模组五课在作业场所开始使用价钱更便宜的“正己烷”替代酒精等清洗剂进行擦拭显示屏作业。模组五课车间是密闭洁净车间,车间内直接接触使用正己烷的职工有800余人。由于该公司没有对使用正己烷的职业危害影响进行申报评估、检测,也没有做出职业危害警示告知,更没有改造完善通风防尘设施,导致作业现场空气中的正己烷含量严重超标,部分员工出现头晕、手脚麻木等正己烷中毒症状。这些事件的接连发生,充分暴露出全国仍至我省职业危害防治形势的严峻性。

(二)职业危害范围广,接触人群多

职业危害分布广、涉及面大、接触人群多,是我国各行各业现状的一大特点。从传统工业,到新兴产业仍至第三产业,都存在一定的职业病危害。2010年11月9日,卫生部部长陈竺在长沙举行的全国职业病防治工作座谈会上说:中国有30多个行业不同程度遭受职业病危害,估计有2亿劳动者在从事劳动过程中不同程度遭受职业病危害。中国已进入职业病高发期和矛盾凸显期,防治工作十分严峻和紧迫。

(三)职业病患者总量大,发病率高

2010年4月28日,卫生部向社会公布了《2009年全国职业病报告情况》,根据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职业病报告,2009年新发各类职业病18128例,比2008年增加了4384例,同比增长31.9%。新中国成立以来至2009年底,累计报告职业病722730例,其中尘肺病65万多例。我省2010年职业病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2009年底,全省累计尘肺病人达16078人,占全省人口的万分之四。有专家指出,由于现在的职业病新发病例数是从覆盖率仅达10%左右的职业健康监护中发现的,因此实际病例远远高于有关报告数字,专家估计尘肺病实际发生的病例数不少于100万人。

(四)职业病危害底数不清

一是全省职业危害企业底数不清。我省有多少家企业存在职业危害,哪些作业场所和岗位存在职业危害,职业危害因素种类有哪些,职业危害因素浓度和强度如何,有多少人接触职业危害,这些基本情况目前大家都还不清楚;二是职业病人底数不清。全省有多少职业病人,是什么类型的职业病,严重程度如何,我们目前更是不清楚。尤其是,职业病有个潜伏期,到我们安监部门全部承接作业场所监管职能后,很可能就是职业病高发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随着监督执法力度不断加大,职业健康工作也可能更加成为社会媒体关注的焦点和热点。情况不明、底数不清,我们的监管执法工作就不能做到突出重点、有的放矢,这是我们面临的最大困难,也将是我们承受的最大压力。

(五)思想认识有偏差不到位

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对职业健康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还没有象重视生产安全、重视环境保护那样重视职业健康工作,还存在重发展、轻健康,重效益、轻投入,重治疗、轻预防,重“红伤”、轻“白伤”的错误思想。一些地方,可能因片面强调经济发展,争相降低门槛招商引资,致使大量高污染、高危险、高危害企业从发达地区向我省落后地区转移,大量未经职业卫生“三同时”审查和竣工验收的建设项目开工投产,带“病”运行。一些企业,尤其是某些民营企业,可能因一味追求利润最大化,而置工人健康权益于不顾,不认真落实职业危害防治主体责任。一些从业人员,自我防范意识差、保护能力不足。由此看来,我们要履行好职业健康监管职责,必须应对新的挑战,要做好这项工作,也是任重道远。

在面临诸多困难、巨大压力和应对挑战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职业健康事关广大劳动者的生命健康权益,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职业健康问题,已经不仅仅是劳动关系问题,而是上升为社会管理问题。近年来,职业健康工作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其重要性日益凸显。应该说,我们的职业健康监管工作也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

(一)党和政府高度重视

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非常关心职业健康工作,总书记、总理以及、张德江副总理先后就职业病事件查处,加强职业健康监管等方面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国家“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及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把加强社会建设和保障改善民生列为十大工作重点之一,并把职业病列为加强预防控制和规范管理的重点之一。今年3月23日,省委书记苏荣在修水县上衫乡看望因矽肺病致贫的困难群众时强调,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是天下第一件大事;在经济发展中,务必加强环境保护和就业人员的劳动保护。对于破坏生态环境、损害公民生命健康的行为,要依法追究有关企业及业主的刑事和民事责任;对于党政领导干部错误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严肃问责,决不姑息。

(二)监管体制逐步理顺

2010年10月,中央编办印发了《关于职业卫生监管部门职责分工的通知》(中央编办发〔2010〕104号),调整完善了职业卫生监管部门的职责分工,科学合理界定了职业卫生监管“防、治、保”(即职业危害防治、职业病诊断治疗、职业病人社会保障)三个环节职能,明确了分别由安监、卫生、人保部门为主负责的指导原则,赋予了安全监管部门在职业病事前预防、过程监管、事故查处等方面的职责,确立了安全监管部门在职业卫生预防环节依法实施监管的主体地位,职业健康监管工作必将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三)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逐步完善

在国务院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下,国家有关部门重新起草修正了《职业病防治法》,该法《修正案》已报送全国人大,预计上半年能够颁布实施。职业卫生监管体制和部门职责分工的调整将在法中充分体现,安监部门在职业卫生监管工作中存在的执法资格不明确、依据不充分的问题将彻底得到解决。同时,国家总局也将陆续出台《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实施办法》、《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管理办法》、《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和《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等部门规章。

(四)国家已职业病防治规划

2009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09-2015年)》(〔2009〕43号),明确了“十二五”时期职业危害防治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规划目标、主要任务以及保障措施,强调地方各级政府要把职业病防治工作放到更加突出位置,将职业病防治主要指标、主要任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各级安监部门和有关中央、省属企业一定要把握职业健康事业发展的大好机遇,充分利用职业健康工作的各种有利条件,全面推进职业健康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在此,我与大家一起学习领会总局杨元元副局长语重心长多次强调的“三个多想一想”,以此共勉,即:“多想一想广大一线职工还在恶劣的环境下从事劳动,多想一想粉尘和有毒有害物质正在不断地侵害职工们的身体健康,多想一想我们有多少职工因患上职业病而丧失了劳动能力或失去了生命”。全省安全健康战线的同志们一定要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应对职业健康工作面临的巨大压力和严峻挑战,切实增强做好职业健康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

三、突出预防,夯实基础,努力开创我省职业健康监管工作新局面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职业卫生监管职责重新调整后的开局之年,更是新修订的《职业病防治法》出台颁布实施之年。开好头、起好步,全面做好今年的工作显得至关重要,我们一定要转变观念,开拓创新,要用新的思维、新的方法、新的实践,积极谋划和推动我省职业健康监管工作深入开展。

今年,我省职业健康监管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和中编办《关于职业卫生监管部门职责分工的通知》(中央编办发〔2010〕104号)精神,围绕“安全生产年”活动主题和《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09-2015年)》提出的目标任务,强化“三项行动”和“三项建设”,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确立以大力宣传贯彻新修订的《职业病防治法》为主线(即“一条主线”),大力推进监管机构队伍和技术支撑机构建设(即“两项建设”),加快构建规章制度、教育培训、监察执法“三大支柱”,突出以“预防为主、加强监管、落实责任”为重点(即“三个重点”),扎实做好职业卫生“三同时”审查、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颁发、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管理、职业健康培训、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督检查“五项基础工作”,全面推动我省职业健康监管工作,切实保护劳动者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

关于2011年的职业健康监管工作,省安局已经印发《2011年职业健康监管重点工作安排》。请大家结合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突出工作重点,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再强调以下几点:

(一)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通知》和省政府《实施意见》精神,进一步强化企业职业健康主体责任落实

一是深刻领会安全生产的内涵,正确处理职业健康与安全生产的关系。按照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定义,安全生产是指保障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安全的一项方针,也是企业必须遵循的一项原则,要求最大限度地减少劳动者的工伤和职业病,保障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安全生产包含职业安全与职业健康两个部分,按照国际惯例统称职业安全健康,因此,我们都要树立“大安全”理念。职业健康(又称职业卫生、劳动卫生或工业卫生)是一门研究劳动作业环境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或危害程度,从而提出如何改善劳动作业环境、防止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侵袭,预防发生职业病的学科。其首要职责和任务,是以人群和作业环境为对象,识别、评价和控制生产中的职业危害因素,创造安全、卫生和高效的作业环境,保护劳动者的健康,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职业健康工作应该遵循“三级预防”原则,第一级预防就是从根本上消除或最大可能地减少劳动者对职业危害因素的接触,主要采取生产工艺措施,使生产过程达到职业卫生安全标准,在管理上实行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制度、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制度、职业危害因素检测评价制度和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管理制度等。因此,职业健康与职业安全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我们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不能只抓职业安全,不抓职业健康,必须把职业健康纳入安全生产,与安全生产工作同时部署、同步推进、统筹考核。

二是准确把握职业健康监管工作定位,处理好“三个关系”。职业健康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各行业和领域,是综合性工作;职业健康监管既有行业监管职能,也有综合监管职能。因此,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一定要准确把握职业健康综合监管的法定职责定位,充分发挥安委会办公室作用,按照凌成兴常务副省长经常强调的突出“八个字”,即:牵头、协调、监督、查办;履行好“三定方案”确定的“二个加强”职责,即:一要加强对全省安全生产工作综合监督管理和指导协调职责,二要加强对有关部门和下级政府安全生产工作监督检查职责。同时,要做好职业健康监管工作,还必须完善工作机制,处理好“三个关系”:一要处理好我们安监部门与其它负有职业卫生监管职责的部门的关系。要建立部门之间分工协作、密切配合、相互支持的协调工作机制,开展联合执法,形成监管合力;重点要加强与卫生部门及职业病诊断等机构的联系,及时掌握新增职业病人情况,增加工作的主动性和针对性。二要处理好省、市、县三级安监部门的关系。要按照“分级负责、属地监管”的原则,认真理顺省、市、县三级安监部门的职业卫生监管职责分工,建立“分工协作、保障有力、运转有序、科学监管、廉洁高效”的职业卫生监管工作机制。三要处理好本部门内设职业健康监管机构与各专业安全监管机构的关系。要根据国家安监总局《关于职业卫生监管职责分工的通知》(安监总厅〔2011〕33号)精神,按照“加强综合、集中管理、突出重点、稳妥推进”的原则,理顺本单位内设机构职业卫生监管职责分工,注重发挥各专业安全监管机构的作用。

三是进一步强化企业职业健康主体责任落实。各地、各单位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强化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安全生产的关系,把经济发展建立在安全生产有可靠保障的基础上,牢固树立抓经济发展是政绩、抓安全生产也是政绩的观念。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和《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实施意见》精神以及《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09-2015年)》的目标任务,加大监督执法工作力度,督促企业全面落实职业健康主体责任。一是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健康管理人员要具备与企业生产经营相适应的职业健康知识和管理能力,接受职业健康培训,同时要加强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培训,督促劳动者遵守职业健康法规标准和操作规程;二是企业要依法申报作业场所职业危害,自觉接受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三是企业在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时,要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及后果等情况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作业现场依法设置警示标识;四是企业要安排专人,也可以是企业职业健康管理员,负责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日常监测,保证监测系统正常工作,并向劳动者公布监测结果;五是企业要根据企业职业危害特点,采取针对性的工程防护措施,尤其要控制住粉尘、毒物、放射性物质等主要危害;六是企业要依法对可能存在职业危害的建设项目进行职业危害预评价,并报监管部门审查(备案);七是企业要对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进行职业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并接受监管部门的验收;八是企业要加强劳动者健康监护,建立健全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及时组织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告知劳动者本人;九是企业要对接触放射线工作人员进行个人剂量监测。

(二)认真贯彻落实中编办《通知》精神,切实履行好职业健康监督管理职责

一是理顺监管职责,促进监管能力保障到位。去年10月,中央编办下发《关于职业卫生监管部门职责分工的通知》,调整完善了职业卫生监管体制和监管部门职责分工。这是继2003年中编办将原由卫生部承担的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督检查职责划转到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之后,完善职业卫生监管体制、加强职业卫生工作所采取的又一项重大举措;是经过广泛调查研究、充分论证、慎重作出的一项决定。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中编办《通知》精神,在当地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尽快调整明确本地区职业健康监管部门职责分工,形成“责权匹配、上下一致、运转有效”的职业卫生监管体制。各级安监部门要加强与机构编制、财政、卫生等部门的沟通协调,争取各方最大的支持,积极推进职业健康监管机构和队伍建设,努力构建职业健康监管执法技术支撑体系,确保新增职能后内设机构、人员编制、工作经费、执法装备到位,确保职业健康监管执法技术支撑机构到位,促进职能调整后职业健康监管能力保障到位。

二是加强沟通协调,促进监管职能平稳交接。各级安监部门要加强与卫生等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主动做好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审查与监督检查、职业卫生检测评价技术服务机构的资质认定与监督管理及职业健康监护的监督检查等职责的交接工作,确保职能调整过程中各项工作不推诿、不扯皮、不断线,实现新增职能平稳过渡,工作中务必做到不缺位、不越位。

三是借安全促健康,努力做到“三个结合”。职业健康监管是按照“防、治、保”原则,全面赋予安监部门的一项新增职能,万事开头难。但应该看到,我们安全生产监管有着近十年成功经验,我们必须借力发挥,借鉴现有的安全生产监管体制机制和成熟有效的监管方式方法,以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三大高危行业”为切入点,借安全生产监管推动职业健康监管,努力做到“三个结合”:一要把安全生产行政许可与促进企业改善作业场所职业卫生安全条件相结合,将生产经营单位作业场所职业卫生安全要求纳入安全生产许可条件审查范围;二要把安全生产执法检查工作与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督检查工作相结合,将职业卫生检查内容纳入安全生产检查范围;三要把安全生产工作年度考核与职业健康工作年度考核相结合,将职业健康工作纳入安全生产工作考核范围。

(三)广泛宣传,强化培训,着力提高职业健康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一是认真组织开展职业健康“三下乡活动”。针对目前一些企业负责人职业健康法律意识淡薄、管理人员和工人职业危害防治技术、防护知识匮乏的现状,省局计划今年6月“安全生产月”活动期间在全省组织开展职业健康法律法规、科技、文化“三下乡活动”。活动主题为“突出预防,关爱健康”。要求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注重深入基层、深入企业、深入现场,力求取得实效,为职业健康监管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一是深入企业发放职业健康法律法规读本、《职业健康知识手册》和“职业危害警示告知挂图”等宣传资料;二是举办现场咨询活动或专题知识讲座,广泛宣传职业健康法律法规、职业危害防治技术和职业危害防护知识;三是省职业病医院安排“流动体检车”到企业上门服务,为从业人员进行现场职业健康检查;四是省局安科中心安排“安全生产检测车”到企业上门服务,开展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现场检测。

二是全面加强职业健康教育培训。首先,要依托省、市、县三级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机构,建立完善我省职业健康宣传教育培训体系。按照培训大纲、培训教材、考核标准、培训证书“四统一”的原则,组织专家编写职业健康培训教材、加强职业健康师资培训,逐步规范全省职业健康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培训质量和水平。其次,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加强职业健康监管执法人员的培训,全面提高监管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责任意识和监管执法水平;加强企业负责人及相关管理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和强化企业管理人员的守法观念、管理水平和保障从业人员健康权益的意识。同时,要督促企业加强从业人员的职业健康教育和培训,普及职业危害防护知识,使其掌握操作规程,正确使用防护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增强其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四)注重“双基”,强化监管,努力开创职业健康监管工作新局面

一是抓好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工作。认真贯彻实施《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办法》(国家安监总局23令),加强职业危害申报情况的监督检查,摸清职业危害企业底数。督促指导企业在对本单位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进行定期检测的基础上,认真填报《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表》,如实申报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种类和浓度(强度)情况、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人数及分布情况、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及个人防护用品配备情况等信息。以粉尘和毒物危害申报为重点,以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三大高危行业”为着力点,力争今年“三大高危行业”申报率达到70%,明年达到100%;其他行业要以中央驻赣、省属等重点企业为切入点,按照《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09~2015)》提出的目标,到2015年申报率争取达到80%以上,中央驻赣、省属企业是我省经济发展的支柱,肩负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应带头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积极做好本单位职业危害申报工作,争取今年申报率达到90%以上。

二是抓好企业职业健康监护监管工作。充分利用全国开展职业健康状况调查工作的有利时机,组织开展企业职业健康监护工作情况的专项检查,摸清职业病底数。督促企业做好从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工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接触职业危害的从业人员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从业人员;对在职业健康检查中发现有与所从事职业相关的健康损害的从业人员,调离原工作岗位,并妥善安置;督促指导企业及时安排疑似职业病病人进行职业病诊断或者医学观察;为从业人员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如实、无偿向从业人员提供。

三是做好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管工作。近日,国家安监总局下发了《关

于做好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安监总安健〔2011〕41号),要求地方安监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和分级管理原则,认真做好除由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和国务院授权的有关部门审批、核准或备案,且总投资在500亿人民币以上的建设项目;核电站建设项目;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的建设项目;海洋石油建设项目以外的其他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备案、审核、审查和竣工验收工作。同时规定,在国家总局《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办法》尚未出台前,为确保职责划转交接期间工作的平稳延续,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的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暂时参照《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49号)和《建设项目职业卫生审查规定》(卫监督发〔2006〕375号)确定的原则执行。各级安监部门要按照《通知》要求,认真做好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检查工作,切实加大执法力度,对严重违法违规行为,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罚。为贯彻落实总局《通知》精神,省局根据我省实际,结合安全设施“三同时”审查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起草了《关于做好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并作为会议材料印发给大家,请各位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四是做好职业健康监督检查工作。认真贯彻实施《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监总局23号令),通过专项检查、交叉检查、重点督查等方式,切实加大对职业危害严重的重点行业(领域)企业的监督检查力度,依法依规,严格执法,突出“六查”重点。一查管理机构制度。重点检查企业是否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健康管理机构,配备专职或者兼职职业健康管理人员;是否建立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度、职业危害申报制度、职业危害检测监控制度、职业危害警示告知制度、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维护检修制度、职业危害防护用品管理制度、职业健康监护制度等基本制度。二查监护档案资料。重点检查企业是否按照有关规定组织接触职业危害的从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是否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从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三查职业危害申报。检查企业是否按照规定对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进行检测、评价;是否及时、如实申报作业场所存在的职业危害。四查职业危害防护设施。检查企业是否按规定执行职业卫生“三同时”制度,对存在职业危害的作业场所设置职业危害防护设施;防护设施是否经过设计审查,是否正常投入使用、有效运转。五查职业危害警示告知。重点检查企业是否按规定在作业场所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危害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结果等情况;对产生严重职业危害的作业岗位,是否在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告知卡);存在或者产生有毒物质的作业场所,是否按规定设置区域警示线、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六查个人防护用品。检查企业是否为从业人员发放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职业危害防护用品,检查从业人员是否按照使用规则正确佩戴、使用职业危害防护用品。

五是抓好职业健康技术支撑体系建设。职业健康监管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必须要有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体系。一要按照国家总局“逐步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较为完善的职业健康技术服务与支撑体系”的规划,加强政策引导和资金投入,在全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保障服务”的原则下,积极创建职业卫生检测检验等技术服务机构,引进职业卫生安全专业技术人才,健全职业健康技术服务与支撑体系。二要加强对我省现有职业卫生检测、评价技术服务机构的归口管理,在国家安监总局《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尚未出台前,先要对现有技术服务机构实行备案登记,以后再根据总局的《办法》,进一步规范资质认定工作。三要建立全省职业健康工作专家库。既要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领先作用,又要发挥企业职业健康管理实践经验作用,组建全省职业健康专家人才库。要努力为各位专家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和氛围,使其真正为全省职业健康监督检查、职业卫生“三同时”审查、职业卫生安全许可等工作提供专业技术指导。四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快全省安监系统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检验装备和监管执法装备建设。

六是抓好职业健康管理信息化建设。一要在加强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工作同时,积极开展重点行业(领域)企业职业健康状况调查摸底工作,及时汇总和分析职业危害因素检测、评价、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等信息,建立省、市、县三级职业健康管理数据库,为职业健康监管执法提供信息支撑和依据。二要以总局近期开展的工矿商贸重点行业职业健康统计基础情况书面调查工作为契机,研究出台有关职业健康管理信息报送办法,强化监管业务基础工作。各地一定要按照政令畅通的要求,切实加强信息调度统计工作。

(五)加强学习,服务发展,努力提升职业健康监管队伍履职能力

一要加强学习,提升能力。职业健康具有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特点,职业健康监管对我们安监部门来说又是一项要新开创的事业,一切都得从头开始,做好职业健康监管工作必须注重加强学习。“人、机、环”三要素中,人是最重要的因素,一切工作好坏最主要取决于人的因素。一是各级安监部门要学习发扬卫生部门在职业卫生监管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同时还要充分借鉴我们安全生产监管的好做法、好经验,勤于思考,开拓创新,努力实践,努力工作。二是各位职业健康监管、监察执法工作人员,尤其是分管领导,当务之急,就是要加强自身业务知识学习,要学法规、学标准、学知识,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调查研究,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努力提升自己的履职能力和工作水平。

健康管理市场调研报告范文第7篇

一、防控目标 做好全院疫情防控工作,普及疫情防控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

督促落实并完善学院防控措施,在校相关部门指导下,做好疫情应急处置工作,完善疫情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及时掌握学院疫情防控动态,防止疫情在校园内扩散蔓延。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学院开展疫情防控及应急处置工作。根据疫情形势的变化和评估结果,本预案将及时进行更新。

三、组织机构与职责 成立“学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做好此次疫情防控工作。领导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xx 副组长xx 成 员xx 领导小组的职责负责统一指挥、协调、管理和研究、部署全院疫情防控工作;

听取工作汇报,确定工作方案,部署防控工作和应急救援工作;

负责与上级署应急救援工作;

负责与上级应急指挥系统的联络,根据疫情发应急指挥系统的联络,根据疫情发展,及时向学校汇报有关信息,汇报疫情防控展工作进展情况;

研究解决学院疫情处置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四、防控措施及任务分工 (一)做好值班值守。认真落实学院值班制度,做好春节和寒假期间值班值守,做到值班人员在岗、值班电话畅通,如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上报。(责任部门院党办、行政办、教务办、团委) (二)加强疫情防控宣传教育。面向全院师生员工,通过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工作群、家长群、学生群等网络渠道,及时传达有关文件精神并编发假期生活提示,开展健康教育,向学生和家长普及疫情防控知识和防控要求,提醒外出师生员工和家属按要求佩戴口罩,保持清洁卫生和充足睡眠,做好自身防护,加强体育锻炼;

引导师生员工及家属寒假期间不到人流量大的场所逗留;

要求师生员工不得前往武汉、信阳、南阳等疫情严重地区及其周边地区,避免与武汉等疫情严重地区及其周边地区的人员接触;

密切关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形势发展变化,强化院内舆情监测与引导,及时院内疫情有关信息,避免引发师生员工恐慌。(责任单位院党办、行政办、研科办、团委、辅导员) (三)了解和掌握假期师生员工动态 1.了解和掌握师生员工假期去向,做好信息登记。(责任单位院党办、行政办、研科办、团委、教研室) 2.掌握寒假期间在院学生情况,密切关注和监测留院学生的健康状况;

做好留院学生的晨午检工作,并做好记录;

如发现有发热、干咳、乏力等疑似症状者,及时报告至校医院;

留院学生不得随意离院。(责任单位研科办、团委、辅导员) 3.加强与参加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的师生联系,及时了解掌握其健康状况,并通知其停止一切社会实践活动。(责任部门教务办、研科办、团委、教研室、辅导员) 4.全面了解学院教职员工及其家属假期外出、亲友来访及健康情况,及时掌握动向,做到精准摸排。(责任单位院党办、行政办、教研室) 5.认真统计湖北籍学生相关信息,并将信息报送学生管理部门、校医院备案。如发现有疑似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者,第一时间报告校医院;

及时了解掌握这部分学生情况,表达学院的关心关爱,加强健康和防疫宣传教育。(责任单位教务办、研科办、团委、辅导员、) (四)加强管控大型活动。全院暂停举办大型聚集活动;

召开小型会议,参会人员应正确佩戴有效防护口罩,并做好其它防护措施,避免人员聚集引发疫情扩散。(责任单位院党办、行政办 (五)做好开学前的准备工作 1.通知假期返乡学生,未到开学报到时间禁止学生提前返院,已经购票或其他原因需要提前返院的,应及时调整返程安排;

凡是发烧、干咳、乏力等疑似症状者,症状消失前14日禁止返院。(责任单位研科办、团委、辅导员) 2.假期期间,提醒从疫区返院教职工自觉居家健康观察14天,每天测量体温并做好记录,主动向本单位报告健康状况;

对从疫区严重地方返院教职工开展追踪和医学观察、健康筛查,及时向学院校医院报告,并配合相关部门工作。(责任单位院党办、行政办、教研室) 3.开学前,文学院、文学馆等公共聚集空间进行卫生清扫和消毒工作。(责任单位院党办、行政办、研科办、团委、教研室、辅导员) (六)加强疫情监测和摸底排查 1.开学报到时,全面开展健康状况排查,对从疫区返院的师生进行健康监测,如发现有发热、干咳、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者,要及时报告校医院并提醒做好防护措施,帮助其到就近医院接受诊断治疗。(责任单位院党办、行政办、教务办、研科办、团委、辅导员) 2.建立学生晨午检、因病缺课缺勤登记与报告、隔离和复课制度。指定专人负责学生晨午检工作,及时了解学生身体健康状况,做好晨午检记录,预防和控制群体性疫情发生。(责任单位研科办、团委、辅导员) (七)做好经费和物资保障工作。根据需要,购买防护用品、洗手液、消毒剂和红外线体温计,洗手间配备洗手液,开学后向每位老师发放洗手液。(责任单位院党办、行政办) (八)做好学院门禁工作 1.假期期间,外来人员一律不准进入文学院、文学馆,学院大门落锁,教职工需佩戴口罩,现场测量体温≤37.2度后,持校园卡、身份证、学生证等有效证件进出。(责任单位院党办、行政办) 2.开学后,文学院、文学馆等场所教职员工需佩戴口罩,现场测量体温≤37.2度,持校园卡、学生证等有效证件方可出入;

外来人员必须持身份证或单位证明,现场测量体温≤37.2度,登记手机、住址等有效联系方式后方可出入。(责任单位院党办、行政办) (九)及时报送疫情信息 1.严格执行疫情信息逐级报告制度,按照学校防控要求建立疫情信息员制度。本科生各年级辅导员为本年级的疫情防控联络员。(责任单位院党办、行政办、研科办、团委) 2.学院实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如无异常情况,每天下午1600前由疫情信息员告至学院工作领导小组,1630前报送至学校归口管理部门;

如有异常情况,要迅速、妥善予以处置,按照“先口头、再书面”的程序及时、如实上报学院工作领导小组、人员归口管理部门,同时报送至河大校医院和学校总值班室。(责任单位院党办、行政办、研科办、团委) 五、责任追究 全院各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意识,认真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对此次疫情重视不够、措施落实不到位、工作推进缓慢的部门和个人,启动责任倒查和责任追究机制;

对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依规追究相关部门和个人的责任。

六、善后与恢复工作 疫情事件处置完成后,工作重点要马上转向善后与恢复行动,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恢复学院正常秩序,维护学院稳定。各部门、教研室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稳定师生情绪,解决实际困难;

加大学院环境整治力度,对办公室、教室、会议室、资料室等场所进行彻底清扫消毒。

因疫情而被治疗的师生员工,必须在恢复健康、经有关卫生部门确定没有传染性并出具有效的病愈证明后,方可复学、上班。要认真做好或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做好受到疫情损害相关人员的善后工作,对疫情反映出的相关问题、存在的卫生隐患及有关部门提出的整改意见进行整改。

中小学(幼儿园)2020春季开学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工作预案 为做好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春季开学后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工作,保障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根据省市统一部署,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工作预案。

一、组织机构 各县(市、区)教育局和市直各学校要坚决落实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切实做好春季开学后的疫情防控工作。

要成立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防控工作措施,协调解决重大问题,保障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领导小组要下设办公室,明确负责同志,跟踪督促领导小组决定事项,推进落实各项工作任务。

要建立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建立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专班,设置综合协调组、信息上报及舆情管控组、后勤保障组、紧急情况处置组、教育宣传组、督导检查组等,各司其责,确保政令畅通,共同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综合协调组要注重研究分析,部署疫情联防联控举措,统一调度疫情联防联控工作。信息上报及舆情管控组负责有关信息资料的上报、网上有关涉生涉校舆情的监控、以及学校有关舆情信息的网络安全。后勤保障组负责有关疫情应急处置资金保障、应急救护物资储备、车辆调度、办公用房保障、机关(或学校)防疫消杀等工作。紧急情况处置组负责疫情发生等紧急情况的调查及应急处置等有关工作。教育宣传组负责对师生卫生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延伸向家长普及宣传卫生健康知识。督导检查组负责督导检查各项措施的落实情况,督促限时整改发现的问题,对失职失责人员进行问责。

二、制度建设 (一)责任制度各县(市、区)教育局、市直各学校“一把手”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第一责任人,卫生工作分管领导为具体责任人。

(二)疫情报告制度各县(市、区)教育局、市直各学校要按照市教育局具体工作要求,准时上报本单位疫情防控情况。如发现疑似病人应立即按规定逐级向所在地疾病控制机构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三)值班制度 各县(市、区)教育局、市直各学校要确保24小时应急值班值守制度的落实,时刻保持通讯畅通,及时上传下达有关信息,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严肃性。

(四)晨检晨报制度学校每日早晨由专人对师生的健康状况进行观察、询问,并将其结果汇总到学校防控领导小组。

(五)住校生管理制度有住校生的单位要加强住校生管理,每天应进行晚点名,对外出晚归的学生要注意观察其健康状况。

(六)缺课缺勤登记制度各学校应指定专人做好学生缺课、教师缺勤的登记,遇有缺课人数增加或缺课者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相似的病症,应立即报告学校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学校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应立即派人核实缺勤原因和患病情况,并作出相应的处置。

(七)就诊登记制度学校医务室应做好学生、教师就诊登记,凡发现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接触史或症状的人员,应登记在册,及时报告学校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八)校园清洁制度学校每周进行一次大扫除,清除卫生死角,保持室内通风换气。要加大校园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全方位改善学校环境卫生条件。要定期对教室,宿舍、食堂、图书馆等人群集中的场所进行消毒。日常的环境消毒由各学校指定专人负责,如有疑似或确诊病人,学校应配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施消毒。

三、学校预防措施 (一)春季学期开学前,学校要采用互联网、微信、短信、电话等现代通讯方式安排工作。通过微信、家长群、学生群等渠道,与学生保持联系,进一步增强家校沟通,向学生和家长宣传普及疫情防治知识和防控要求,引导学生特殊时期不离家、不返校。

(二)学校要配备专门人员负责采购专用体温计或红外线体温测量仪、充足的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足量的消毒剂等防控疫情专用的设备和药品。

(三)春季学期开学前,学校要对全体师生员工进行逐人全面摸排并掌握寒假期间行程,做到一个不少、一个不漏,对到过武汉等疫情高发区或接触外来人员特别是从武汉等疫区过来人员的师生员工推迟返校,确保至少居家或在指定场所医学观察14天期满后再返校。

(四)春季学期开学前,学校要高度关注全体师生员工的身体状况和情绪状况,要求全体师生员工进行每日健康监测,并根据学校要求向学校指定负责人报告,如出现可疑症状(发热、咳嗽、咽痛、胸闷、呼吸困难、乏力、恶心呕吐、腹泻、结膜炎、肌肉酸痛等),应主动报告学校,并及时就医。

(五)春季学期开学时,全体师生员工如无上述可疑症状,可正常返校。如有上述可疑症状,应及时报告学校,并及时就医,待疾病痊愈后再返校。

(六)春季学期开学后,学校要认真做好全体师生员工的晨检、缺课、缺勤登记。早晨入学时,应在学校门口,由专人对全体师生员工进行体温监测和登记,对出现可疑症状人员,应派专人陪同到学校隔离室诊治,并立即采取隔离措施,登记在册,据实逐级上报,并拨打120送定点医院诊断,配合医疗卫生机构做好密切接触者管理和消毒工作。师生进入教室时,应由专人进行二次体温监测和登记,完善工作的准确性和严肃性。

(七)学校根据师生数量,要提前设置若干隔离室,1000(含)人以下的设2间,1000-2000含人的设3间,2000-3000含人的设4间,3000-4000含人的设5间,4000-5000含人的设6间,5000人以上的设7间。隔离室应设在一楼,离疏散通道门口最近的地方,通风好,减少传染源在救援时的环境污染,并对隔离室每天进行常规消毒处理。隔离室要由专人管理,无关人员不得随意进入。

(八)有住校生的学校,宿舍要保持清洁及空气流通,要做好定期消毒工作。住宿期间有学生出现可疑症状的,由宿舍长或其他学生及时报告宿舍值班人员,值班人员应陪同到隔离室诊治,并立即采取隔离措施,登记在册,据实逐级上报,并拨打120送定点医院诊断,配合医疗卫生机构做好密切接触者管理和消毒工作。

(九)学生与其他师生发生近距离接触的环境中,要正确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尽量缩小活动范围。

(十)教育师生加强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的空气流通,多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自身抗病能力。

(十一)学校人群集中的场所教室、寝室、礼堂、食堂、图书馆、计算机房等须保持清洁及空气流通,窗户必须经常打开,尽量少用空调。

(十二)学生常触摸的物品和器械,如计算机键盘、课桌、儿童玩具等要定期消毒可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溶液试抹或浸泡。

(十三)洗手间应备皂液,不设公用毛巾。

(十四)学校不安排大型集体活动如学术研讨会、学术考察活动、联谊活动等,一律停止春游活动,小型会议应注意场地空气流通,清洁卫生,不宜人多。关于高考等全国性统一考试问题,按教育部有关规定办理。

(十五)学校要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校园,减少学校感染的机会。也不组织师生外出学习参观,尤其是到疫区考察。

(十六)学校食堂或小卖部出售的食品应符合卫生要求,在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同时,也应做好食品卫生、肠道传染病等预防工作,确保师生的身体健康。严格落实食堂从业人员持有效健康证明上岗,工作时必须带口罩,做好食堂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和晨、午检工作,食堂进货严格落实索证索票,不使用来源不明的家禽家畜或野生动物。

(十七)学校的有关防病信息,除按正常渠道上报外,不得擅自向学生、教师、家长和新闻媒体,注意正面宣传,防止师生恐慌,以维护学校稳定。

四、应急预案 (一)发现疑似病人,必须在第一时间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二)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人和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要加强观察,凡是有可疑病症者,要及时送医院检查治疗,对其教室、宿舍要严格消毒,严防疾病传播。家庭成员中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人的要观察14天,待未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后,再回校上课班。

(三)疑似病人的诊断以政府向社会公布的定点医院诊断为准,任何学校和个人不得自行散布疫情,否则将追究责任。

(四)停课和复课的认定。各县(市、区)中小学(幼儿园)及市直各学校需经市教育局会商市卫生健康部门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五)一旦停课,学校要安排好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小学学生可在家自习,学校可采用网上授课、电话辅导、布置作业等方式组织学生学习。

五、工作要求 (一)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周密方案,组织力量开展防控,把责任落实到校、具体到人,及时指导辖区内的学校做好防控工作。学校要制定春季开学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工作预案,落实监测防控机制,密切关注师生健康状况,及时报送相关动态信息。各县(市、区)教育局、市直各学校要按照全市预案,结合实际,制定本单位春季开学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工作预案,经本单位主要领导签字后,加盖单位公章形成PDF格式,于2月6日前报市教育局备案,邮箱。各县(市、区)教育局所辖各学校也要制定本单位春季开学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工作预案,于2月6日前报本县(市、区)教育局备案。

健康管理市场调研报告范文第8篇

一、强化监管执法,规范广告市场经营秩序

以降低广告违法率为目标,完善机制为重点,突出市场监管,强化综合治理,重点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广告专项整治重点。一是深入开展“五类”重点广告整治。继续把关系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的医疗、药品、保健食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等“五类”虚假违法广告作为整治重点,坚持长期抓,反复抓的思路,措施不松,力度不减。二是发挥广告联席会议工作机制的作用。落实好“整治虚假违法广告联席会议制度”,发挥成员单位的职能优势,强化部门协作,整合行政资源,重点开展医疗机构执法联动,采取联合约谈、联合检查、联合通报等部门联动形式,不断增强广告监管的合力和实效。三是完善长效监管机制,将市属主流媒体商品和服务广告的监管纳入市级绩效目标管理,实现行业主管和部门监管的有效结合。

(二)强化广告行政监管。一是加强广告环节的监管,构建虚假违法广告的防范机制。市局将组织开展《大众传播媒介广告审查规定》专项执法检查活动,督促媒体履行广告审查责任,从源头上减少虚假违法广告的。市局重点加强对市属主流新闻媒体监测与监管;各区局切实加强对辖区大众传播媒介巡查与抽查。通过市区联动督促大众传播媒介单位落实广告业务承接登记、审核和档案管理制度以及广告审查人员职责,规范广告经营活动。二是各区局要以“户外广告示范一条街”创建为抓手,开展户外广告日常监管工作。通过以点带面,示范推动,建立健全巡查管理台帐,及时查处违法违规户外广告行为,规范户外广告管理秩序。三是加强广告行政指导。市局制定《广告行政指导工作实施意见》。各区局每季度要通过采取上门指导、行政约谈、以会代训等方式,加强对辖区广告经营者、广告者、广告主督导活动,把预警教育、行政指导、行政告诫融入日常广告监管活动之中,引导强化自律意识,实现广告监管效能。四是加强广告案件指导与督办。市局和各区局要加强与公平执法办案机构的联系,做到举报案件必查,督办案件严查,屡次违法案件重罚,并曝光一批典型违法案件,扩大社会影响。

(三)强化广告监测。广告监测是对广告实施动态监管的有效手段。一是严格落实《武汉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广告监测工作规范》,推进监测工作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重点完善“周提示、月报告、季分析”等工作措施,对市属广播电视台等17个媒体实施跟踪监测,实现监测和执法同步,增强广告监管工作的主动性。二是采取“一月一公告”的办法,定期向社会广告监测报告,方便消费者识别;向上级和有关部门报送月度《广告监测报告》,实现资源共享;向市绩效办报送市属新闻媒体广告监测的数据,提供考核依据。三是以“双月”会议形式召开媒体广告监测情况通报会,要求媒体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加强管理,落实广告审查责任,把好广告关。四是开展网络广告监测,打击利用互联网虚假违法广告行为。

二、优化服务措施,促进广告业健康发展

(一)深入开展全市广告业发展调研工作。夯实基础是推动工作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各区局要通过调查、核实掌握辖区广告业发展的基本状况,做到广告市场主体底数清、情况明。市局要《武汉市广告业发展年度分析报告》,提出武汉市广告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二)服务“汉阳造”广告产业园区发展。以推进“汉阳造”部级试点广告产业园建设,带动我市广告业向专业化、集约化、国际化发展为目标,加快园区“一旧一新”暨“一园多片”建设,重点做好两项工作:一是积极培育一期“旧”园区84户中重点优势企业,助其做大做强,逐步淘汰规模小、能力弱的企业。二是配合汉阳区政府尽快启动二期“新”园区建设,把“长江广场”建设成为大型、优质广告企业的总部基地;支持长江出版集团在“国博”片区投资30亿元建设“广告城”,吸引优质广告企业落户“汉阳造”广告产业园。同时,做好迎接国家工商总局等相关部门对“汉阳造”广告产业园的评估和验收工作。

(三)落实重点广告企业联系点制度。各区局要按照《市工商局关于建立百户重点广告企业联系服务制度的通知》要求,一季度完成建立“一户一档、健全资料”工作,报送《重点联系广告企业基本信息台帐》。每季度应主动与企业联系一次,了解企业实际需求,掌握企业发展现状,组织参加广告节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培训活动,及时解决或协调有关部门解决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年终上报重点广告企业经营情况分析材料。

(四)抓好广告人才培训。发挥高校资源优势,通过传授先进的广告理念,采取“高端拉动低端、淘汰末端”的方法,提升我市广告业人才的整体素质。一是建立武汉 广告人才培训平台,通过聘请高校广告行业知名专家授课、邀请知名广告企业精英开设论坛交流互动等方式,着力培养我市中、高端广告创意策划、设计制作、经营管理人员,提高广告企业经营能力,推动我市广告企业高端化方向发展。二是通过与高校联合开展定向培养、实训实习、在职研修等方式,组织广告从业人员进行基础性培训。会同市广告协会,做好广告专业技术等级(广告师、助理广告师)考务工作以及广告审员任职资格培训或知识更新培训。

(五)推动公益广告活动的开展。各区局要引导广告经营者、广告者、广告主参与公益广告活动,每季度开展一次检查与统计,确保公益广告在地点、形式、内容三方面符合法规要求。市局要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配合,探索建立社会各界普遍参与的公益广告机制,提高公益广告的社会影响力。

三、加强内部建设,提高广告服务与监管水平

(一)理顺职能,完善制度,规范行为。一是结合机构改革,制定《全市基层工商机构广告监管工作规范》。按照“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的要求,做到“人定岗、岗定责、责定标”,形成“运转高效、协调顺畅、反应迅速、监管有力”的工作格局。二是市局在调研基层上,出台《工商所广告监管工作办法》,规范工商所广告监管行为,发挥工商所在广告监管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以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有利于降低行政成本,建立健全广告监管工作机制,保证下级服从上级的统一调度和指挥。

(二)加强培训,落实保障,提高水平。一是立足“提能”,加强教育培训。按照培养专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本着“缺什么补什么、弱什么强什么”的原则,市局组织开展岗位能力培训,提高基层广告监管与服务的水平,不断增强岗位履职能力。二要立足“干事”,各区局应选调精兵强将,充实到广告监管部门,确保广告工作有人干事,并且能够干成事,实现重心下移,职责下沉的目标。

健康管理市场调研报告范文第9篇

问题出在什么地方,不能不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

营养和保健已成为全世界所关心的话题。世界卫生组织把“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列为2OO0年目标,一些发达国家如美、日、法等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利用现代科学手段广泛研究保健食品和保健用品。随着各界的参与和倡导,使用健康品日趋成为潮流,逐渐形成一个新兴的产业。

分析健康产业形成的原因,主要有:

1.社会环境的变化,需要健康品的人数迅速增加。

①现代社会生活,工作节奏快,竞争激烈,容易引起肌体应激反应,造成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免疫机制下降,这正是诱发“现代文明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各种身心病的重要原因。所以,越来越多的人们通过健康品来改善身体状态,以达到防病、健康的目的。

②随着世界年龄结构的老龄化,慢性疾病的发病率也明显上升,健康品需求大大增加。以我国为例,预计到2000年我国酗岁以上人口将达1.9亿,伴随人口老龄化,心、脑血管等各种慢性病发病率越来越高。这绝不是单靠药物所能解决的,具有各种功能的保健品必将受到人们的欢迎。

2.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

当今人类医学模式的发展,已由临床医学发展到预防医学和康复医学,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提出:下世纪人类健康的65%要靠自己。随着生理一心理一社会新医学模式的提出,自我保健医学将广泛兴起。自我保健、自我医疗、自我护理将成为人们防病、治病、维持健康、延年益寿的最好手段,也就意味着医疗重点将由医院、单位转向家庭、个人,为健康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3.社会各界的倡导,观念的更新,使使用健康品日趋形成潮流。

过去,人们依靠体育锻炼来增强体质,靠药物来治病。如今,人们发现健康品能补充体育锻炼不能带给人体的营养物质。健康品能通过纠正饮食失衡,调节人体机能来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与药物相比,又不会有一般治疗性药物的副作用。人们逐渐认识到不能把健康托付给药物,再加上各界的倡导,如美国医药创新基金会主席德菲力斯提出了“营养药品革命”的观点,我国也提出了以“防止人们生活方式和人体生理机能退化相关病”为重点的第二次卫生革命……。这样,人们的观念也逐渐从药物治病发展到健康品养生防病,使服用健康品在国际上日趋形成潮流。

所以,被称作全球朝阳产业的保健品产业(包括保健食品、保健化妆品、保健器械等),近年来,市场增长迅速。以保健食品为例,近20年美国的保健食品销售额增长了36倍,日本增长了32倍,欧盟诸国每年以17%的速度递增。全世界保健食品的年销售额不下于1000亿美元。据《南方周末》载:1996年全球100家发展最快的企业中,从事健康产业的有17家,居信息产业之后,处第二位。国内近年崛起的一批名牌企业也多是搞健康品起家。下面,我们回顾一下国内保健品市场的历程与现状。

抢夺商机 群雄逐鹿烽烟起

80年代未以来,我国的保健食品得到迅速发展,有其深刻的历史和现实基础。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一套独具特色的养生保健文化。中国自古就有“药食同源”的说法,中医讲究平衡阴阳,调理身心,这和目前世界上最新生物医学关于人体保健功能的“功能因子”的开发是同一原理。我国人民几千年的实践和经验,是我们开发保健食品取之不尽的源泉和宝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国民保健意识不断增强,在温饱问题解决后,人们开始注重健康投资,对保健食品、保健化妆品、保健用品需求越来越大,人们越来越注重保健,注重改善生活环境和自身身体状况。

确实,中国人太需要保健了。刚刚从温饱线走出来的中国老百姓,特别是担负着社会和家庭重担的中年知识分子太赢弱了。据一份长达10年的健康报告表明,我国知识分子平均寿命只有53.54岁,远低于全国人均寿命72岁的平均年龄;中国学生营养促进会对全国大、中、小2亿多学生的健康状况调查表明,其蛋白质、钙、锌、VA、V及摄人量普遍不足,缺铁性贫血比例达30—40%,有7000多万学生营养不良;北京、南京医院反映,心脏病、高血压正逼近年轻人……   善于捕捉商机的商家们,不失时机地为这种需求奉上一道道营养保健大餐;从传统的蜂王精、氨基酸到太阳神、娃哈哈、沈阳飞龙、中华鳖精,再到号称新一代的三株、昂立、脑黄金……。

为了争夺这个刚刚发展起来的市场,食品、纺织、医药、糖酒等各行各业,以及许多民营企业都挤进了这场竞争。一时间,群雄逐鹿,烽烟四起。蚂蚁、蝎子、红景天、鳖精、燕窝、雄蚕蛾、雪莲、拘杞、西洋参……几乎各种动、植物资源都被动用了。3000多个厂家生产着4000多个品种,各种各样的保健品充斥柜台,销售额一度达到了400亿元人民币,成为继烟、酒行业之后的又一支柱产业。

商场如战场,这在保健品市场竞争中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

新兴的市场没有霸主,市场学中有一个“市场领先效应”。新兴市场的开拓,主要靠广告和给中间商高额利润来进行。于是,在人们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大批保健品在广告的狂轰滥炸下涌进了寻常百姓家。尽管有些产品在医学上还存在着争议,效果如何专家们还有疑问,有的保健功能只是沿袭大众或中医上的传统说法而无科学的确定。但庞大的市场需求却火箭般造就出一批暴发户式的企业。如周林频谱、济南三株、咸阳505、沈阳飞龙等。同时由于政府管理滞后、竞争无序而带来的保健品市场“假冒伪劣”、虚假广告、有偿新闻等现象也着实使消费者和政府大为头痛。

竞争无序 李鬼闹市毁“长城”

中国保健品产业,可以说是中国商战中竞争最充分、最能体现现代市场经济特征的新兴产业之一。这样,它也就不知不觉走在了政策法规的前面。它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让一些默守陈规的行政管理部门始料不及。

从行业管理来看,保健品是介于食品、卫生、医药、轻工……诸多部门之间的一只“精灵鱼”,似乎受制于各部门,又纵横于各部门。

以保健食品为例,1996年6月1日,《保健食品管理办法》实施以前,我国对药品、营养、保健品和食品的生产有多种准许生产审批制度。一种是“卫药准宇”由国家医药管理部门批准生产,进入医疗渠道;“健”字号介于药品和普通食品之间,比较混乱的有“卫药健”宇、“食健宇”、“食加营准字”、“新资源”等,可以进入除医院公费医疗之外广泛的销售渠道,除“新资源”外,各省卫生系统就可以批准生产;“卫食字”是一般意义上的食品,不能宣传疗效,但审批手续极为简单,只要通过当地卫生防疫部门即可。实际市场上,还有“械字号”、“消字号”、“收字号”等许多种,种种审批,貌似严谨,实则没有统一标准,没有统一管理部门,没有统一的监管手段和监督机构,处于谁都可以管,但谁也管不了的状态。管理的滞后,为伪劣产品进入市场提供了可乘之机,致使李鬼蜂拥而人,抢占滩头,瓜分市场,而法律却鞭长莫及。

从生产企业来看,由于我国保健食品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大多数企业属中小企业,起点低、技术含量低、生产经营行为不规范,一些企业短期行为严重,急功近利,盲目地一哄而上。而产品销售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可以报销的,医院进不进货,就看厂家的回扣了;老百姓,一方面存在着巨大的需求,一方面对营养保健知识的有限决定了只能依靠广告或“遵医嘱”进行选择。于是,新产品层出不穷,广告真假难辨,广告商大发其财,一种有前景的产品刚一亮相,就被许多仿制和假冒者淹没,弄得消费者根本弄不清哪个是真,哪个是假。燕窝、鳖精早已成为人们的笑料了。翻开前几年的报纸杂志,药品谈治愈率、食品谈疗效、用消费者做广告等违法广告比比皆是。

其结果,是保健品自毁“长城”。1995年,保健品行业经过初期的迅速发展后,终于自食其果,被消费者打人冷富。整个行业销售额下降了三分之二,从400亿元陡降至100多亿元,使真正致力于保健品生产和销售的厂家、商家对此十分忧虑。如果市场继续混乱下去,当消费者对保健品起码的信任丧失之后,一个刚起步的朝阳产业必将付诸东流。

一方面是巨大的,迅速增长且无法满足的市场,一方面消费者又对其产生怀疑。民族保健品市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而与此同时,“鬼子”又进村了——

乘虚而入 洋保健品抢滩大陆

在中国保健品陷入危机的同时,国际保健品行业正日渐红火。

保健食品,国际上通称功能食品,这一名词最早由日本人于1962年提出,随着功能食品不断发展与完善,1992年9月,日本从法律上确定了功能食品的范畴,并允许生产厂家在产品标志上说明其医疗作用。近几年,除日本外,美、英、法等欧洲国家也相继投人人力、物力进行功能食品开发,尤其美国在开发方面日益活跃。

据统计,近二十年,西方功能食品总营业额增长近30倍:德国的功能食品多年来一直保持稳定的增长,在食品行业中增长最快。英、法、瑞士、加拿大等也有较大增长。美国现有功能食品企业近530家,每年生产1000多个品种;日本生产企业近400家,每年生产近2000多个品,种;德国800家生产企业,有2000多个品种的功能食品。

国内保健品市场随着“燕窝”、“鳖精”、“脑黄金”等多种畅销保健品的“黑幕”先后被新闻界曝光以及政府主管部门组织的调查后,中国保健品潮起变潮落,一些比较优秀的保健品也未能幸免一场萧条。因为消费者拒绝的不是某个品牌,而是保健品本身。消费者也将失去保健品带来的身心滋养,而国内保健品的一踩不振为洋保健品大规模进人中国提供了机会。

不经意间,中国的保健品市场开始被洋保健品“蚕食”。

人参,在中国传统滋补品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但参类市场在西洋参和高丽参的夹击中,国产参已渐渐处于下风,西洋参基本已成为参类消费的主流。

“白兰氏”鸡精也在不知不觉中挤进了我们的超市、药店和商场,而中国老字号“同仁堂”的“乌鸡白凤九”、“十全乌鸡精”已难觅踪影。

孕妇、婴儿的断奶食品也基本被“雀巢”等几家外资产品占领。

“红牛”饮料竞在没有遇到一个对手的情况下,成为中国功能饮料的霸主。

“仙尼蕾德”、“安丽”等一些资本雄厚的洋保健品的传销网络已布满中国大、中、小城市,在我们还在努力区分“传销”与“老鼠会”有何区别时,其已开始进人中国广大农村市场。

美国阿拉斯加鱼油、鲨鱼软骨等一些洋保健品也开始在我们生活中时有所闻,美泰宁、瓜纳拿等一批新洋保健品也正准备列队登上中国市场……   在医疗保健领域,“回归自然”的呼声正日益高涨,在人们逐渐认识到化学药物的毒副作用后,“替代疗法”、“天然疗法”在西方正大行其道。人们对天然动、植物资源的医疗保健作用有了新的认识。

中国是中草药的故乡,从神农尝百草到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无不印证着我们是中草药强国。然而,今天,我们的中成药出口额仅占世界出口额的5—6%。日本正雄心勃勃地声称要成为传统医药的中心,韩国也制订了自己的名牌战略,甚至,英、美等国也反客为主,将它们的中成药产品打进人中国市场。

新兴的保健品市场,长此下去,中国极有可能从保健品生产大国变为保健品原料出口国,使大量珍贵天然资源廉价流失。

先捧后杀 亦是亦非说传媒

保健品市场的兴衰,固然有其自身的原因,但也与新闻媒体的不成熟、传媒“打假”打出范围、失去标准和自我约束力有直接的关系。

前期,保健品刚兴起时,新闻媒体对其纷纷进行吹捧,甚至一些有名的媒体,在保健品“李鬼”的利诱下也频频变节,“招卖”公众对媒体的信赖,不断为消费者制造“皇帝的新衣”。随着市场法制建设的完善,《广告法》、《食品广告办法》的颁布,虚假广告也总能找到独特的渠道进入目前最权威的媒体。“企业形象”、“专题报道”等各种变换形式的有偿新闻总是能在不知不觉中对消费者进行诱导。

随着市场经济的有序发展,“打假”、“3·15”消费者保护运动的深人,保健品行业自身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一些新闻媒体马上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由前期对保健品的吹捧又变成了棒杀,纷纷对保健品进行不公正的讨伐,保健品市场由此一蹶不振。

愤怒的、不敢得罪新闻界的一些正规保健品厂家强烈要求与新闻界对话。1995年12月8日由卫生部委托中华预防医学会主持的新闻界与保健品产业界对话会在北京举行。在这个不接受任何一家企业赞助的专题研讨会上,政府部门、专家学者、新闻界等与会者公正、全面、集中地探讨了保健品产业面临的各种问题。

对保健品不能一棍子打死,要进行科学的引导,成为与会者的共识。会上透露,混乱无序的保健品市场在治理上已有具体举措,经多年讨论而迫于多方压力终于定稿的《保健食品管理办法》将于1996年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颁布,1996年6月1日实施。这个管理办法的出台将有助于打击假劣保健而扶植那些品牌优秀、市场占有率高的厂家,从而使消费者真正享受到一种提高生活质量的消费方式。

正本清源 科学认识保健品

营养学的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从本世纪初到50年代,主要是发现食物中的各种营养素,防治营养缺乏病与营养不良以及根据各种人群的合理需要制订营养素需要量或供给量标准。从50年代开始,由于发达国家基本上消失了营养缺乏病,而同时随着大量肉类、乳类、禽蛋类与精糖的摄取,心血管疾病、高血压、肿瘤、糖尿病、肥胖大量增加,营养学的发展转为对营养与健康、膳食营养与有关疾病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调整膳食来预防这些疾病的研究。而主要成果则是各国政府卫生部门与科学委员会所提出的膳食指南和功能食品(即国内所称保健食品)的开发。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借鉴国际经验,我国在《食品卫生法》中也确立了保健食品的法律地位,在随后颁布的《保健食品管理办法》中,国家对保健品的定义有以下几点:

1.保健食品必须是无毒无害的,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2.与普通食品相比,具有明确、具体的而且经过科学验证、肯定的保健功能;3.保健品通常是针对需要调整某方面肌体功能的“特定人群”而研制生产的,不存在着包治百病、老少皆宜的保健品;4.保健品的作用在于预防和辅助治疗,不能取代药物对病人的治疗作用。

鉴于保健品的上述特殊要求,国家对保健品开始实行严格、科学地审批管理制度。

走向有序 保健品依法大整顿

保健食品是一类特殊食品,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食品卫生法》,卫生部于1996年3月15日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庆祝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文艺晚会上,卫生部部长陈敏章当场签发《保健食品管理办法》,并于1996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办法》的出台是我国保健食品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牌,是国家保护消费者健康权益、依法规范保健食品研制、开发和生产经营的重要举措。

该《办法))规定,“凡声称具有保健功能的食品必须经卫生部审查确认,研制者应向所在地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经初审同意后,报卫生部审批,卫生部对审查合格的保健食品发给《保健食品批准证书》,并准其使用卫生部法定的保健食品标志”。

政令一出,卫生部会同有关部门对保健品市场依法进行大整顿。按照卫生部要求,保健品市场将分两步进行有计划的清理整顿。第一阶段自1996年6月1日至12月31日,要求保健品生产企业按照《食品卫生法》和《保健食品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自我清理,凡是符合申报条件的产品,企业必须按照《办法》有关规定,补齐有关资料,向当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审查,对不符合申报保健食品条件,但符合《食品卫生法》的按一般食品要求生产,企业不得再以保健食品名义进行销售,一切有关保健功能的说明和宣传必须自行停止。这类产品在更改说明书、包装和不恰当的广告宣传后,仍可以普通食品继续上市,对假冒伪劣的保健食品要坚决取缔。其生产经营者必须立即停止生产经营并自行公告收回和销毁已生产和出售的产品。

第二阶段市场整顿从1997年1月1日到3月31日卫生部统一部署开展保健品市场的全面监督检查,对凡是未经卫生部审查批准或12月31日前未向当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审批,仍继续以保健食品名义生产经营的产品,必须坚决取缔并依法从重处罚。

保健食品的国家强制性标准也于日前公布,标准规定了保健食品的定义,产品分类、基本原则、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标签要求。《保健(功能)食品通用标准))是重要的基础性国家强制标准,对规范保健(功能)食品市场,强化监督管理,保护消费者利益,引导保健(功能)食品健康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从1997年5月1日起,我国保健(功能)食品的生产、销售、管理开始走向法制轨道。

严格执法 2000余种保健品难过关

迫于多方压力和市场的混乱无序,卫生部此次审批有三严:一是专家把关严。卫生部保健食品评审委员会汇集了国内食品、卫生、营养、毒理、医学及其他相关行业的各种专家,严格把关;二是审批标准严。保健食品必须在卫生部指定的机构做功能评价试验,以证实所称保健功能是明确的具体的,有些功能还必须做人体试验,以验证保健功能的肯定性;三是资料审核严。送审产品必须提供各种权威部门的评价、检测、实验报告,从配方生产工艺到质量标准;从毒理、卫生学检测到功效成份……缺一不可。所有资料必须以数据和事实说话。对于如××产品《本章纲目》或中医典籍上有记载,大众中长期沿袭的认为××产品有“大补”作用等类的说法,一律行不通,必须进行严格的科学检测。

严格执法的结果是惊人的,从减肥到养颜,从滋阴到壮阳,许多保健品,有的甚至已经是知名的品牌都未过关。如曾风光一时的某鳖类口服液,经过检测,只肯定了其具有一定的抗疲劳作用。而燕窝类更是无一过关。   前不久,卫生部公布的首批申报的l18个保健品,通过的仅有59个,仅占50%。首批自愿申报“过堂”的企业,大都对自己的产品充满了信心,合格率尚且如此,而全国仍未会审的3000余家此类企业可想而知。据卫生部保健食品评审委员会专家估计,目前,国内保健品只有30%左右能通过审查继续在市场上销售,而其余2000余种保健食品将被迫停止销售或以一般食品进入市场。

扶优治劣 民族保健品能否再铸辉煌

应该说,中国保健品市场的潜力还远远没有被挖掘出来。中国目前50岁以上中老年有上亿之众。据人民大学市场调查所调查,70%以上的中老年人认为应该经常服用一些保健品,但实际上经常服用的仅有27%,中间尚有43%的缺口。中老年消费者普遍反映买不到能满足中老年特殊需要、质量信誉过硬的产品。一方面是巨大的、迅速增长的市场,一方面消费者又对保健品产生了怀疑。问题说明,我国目前保健食品行业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整个行业尚缺乏整体形象。真正致力于民族保健品产业发展的有识之土,包括管理者、生产者、销售者和新闻界人士,应该尽快行动起来,把民族保健品产业扶上马。重新培养起消费者对民族保健品的信心。

健康管理市场调研报告范文第10篇

最大的打击来自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该办法对处方药在大众媒体的广告宣传进行明确限制;

其次是国家税务总局的红头文件:企业年广告支出超过销售额2%的部分,将不得计入成本在税前扣除;

接下来卫生部一则通报,宣告10种补钙制品不合格,铺天盖地、势头正猛的补钙广告顿时“傻脸”;

连中国消协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也分别在全国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慧眼识广告”和“反误导、打虚假”广告声讨和专项治理活动,矛头直指医药广告;

当然,还有大举入侵虎视眈眈的跨国医药巨头,他们雄厚的资金实力和娴熟的广告运作手段,也是中国医药企业头上一把无形的达摩利克斯之剑……

接踵而来的“晴天霹雳”,让不少习惯了靠广告求生存的中国医药企业手忙脚乱心发慌。中国医药广告,难道真的到了“山穷水尽”的境地?!

直面挑战,别无选择;全新思路,柳暗花明。中国医药广告,十大突围,势在必行!

突围之一:理性的观念回归

广告作为现代营销手段之一,越来越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去,也愈来愈多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观念和消费意识,这一点,中国迅猛发展的OTC市场表现尤为明显。但广告不是万能的:

(一)广告的局限性。市场营销是一项系统工程,内由产品、价格、渠道、促销、广告、公关等构成小系统,外由研发、生产、服务、管理等构成大循环系统,广告只是企业营销系统中的一环,虽必不可少,又远远不够。一个企业(产品)的成功,一定是以上诸环节、诸要素协同一致发挥最佳效能的结果。把广告视为“救命草”和“万灵药”,既救不了自己,也瞒不了消费者;把所有的宝都压在广告上,更是现代营销的“广盲”。

(二)广告的诱惑性。随便注意一下媒体,特别是电视台,之所以有那么多的医药企业挥金如土慷慨激昂的把广告(大多是粗制滥造的)往电视上“砸”,除了正常的本能的宣传需要,更重要的是“榜样”(标王效应及哈药等的成功)的诱惑性实在太强,让他们始终心存幻想。

(三)市场的幼稚性。“榜样”们之所以能一举成名(大多都比较短暂),一方面是因为医药市场本身的幼稚:药品作为特殊商品市场刚刚开始放开,其真正的市场化程度还不高,营销水平和技能相对较低;另一方面是消费者自身的非理性和不成熟,极易受到广告牵引。

(四)观念的理性回归。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医药市场的逐步规范和消费者科学消费意识的持续增强,对广告仍然心存非分幻想、期望靠广告轰炸征服消费者的做法会越来越没有市场;广告标王时代也会离我们愈来愈远。医药广告,呼唤也必然回归理性时代。

突围之二:严谨的市场调研

许多企业,往往习惯于自我判断,进行市场定位和广告运作时,不是建立在严谨市调和科学结论基础上,而是以自我意愿为基础,凭直觉决策,根本不考虑消费者的感受和习惯,结果往往出钱出名不出货。飞龙“伟哥”便是明证。

事实上,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习性复杂而多变,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区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年龄和性别都有不同的表现。安利为推广其保健品“纽崔莱",仅前期的市场调研就花费了上百万美元,足见安利对市调的重视。事实证明,科学调研越充分,离我们的目标广告市场和消费者就越近,实际上也就意味着广告费的节省。医药企业的市场研究,一般来讲,把握以下几点:

(一)媒体接触习惯研究。通过分析消费者对媒体节目(栏目)、时段(版面)频次等的不同接触习惯,便于有针对性的加以选择。比如老年人喜爱收看(听)科普类健康类节目(报刊),是老年医药产品首要考虑的传播载体。又比如80%的消费者每天接触同一广告5次以上就产生厌烦和抗拒情绪。这些都足以引起厂商关注。

(二)购买决策影响因素研究。如今仍有不少厂家认为广告对消费者的决策影响最大,而实际情况恰恰相反:分别有高达55%。10%和32%的人认为,别人(医生和亲朋)的意见和店员现场推荐是决定购买的主要因素。值得注意的是,有17.5%的消费者受到药品摆放位置及醒目度的影响。

(三)理性消费程度变化研究。记住:永远不要以为消费者是傻子。即使蒙得了一时,也终不会长久。因为,消费者越来越理性和成熟。补钙药品便是如此:巨额投入一哄而起的补钙广告,带来的是短暂的兴旺和持续的低迷。消费者已变聪明了:其实,人体中所需的钙90%以上可以通过正常饮食和科学的饮食结构调整得以满足,绝大多数人根本不需要补钙。

(四)用药结构(习惯)发展研究。这同样影响营销决策及广告投放。有两点值得关注:1、越来越多的患者(70%)愿意到附近药店购买一般用药;2、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使心脑血管及肿瘤类调理、保养药品(含保健品)市场需求日益旺盛,如银杏茶、灵芝茶等。

突围之三:精准的诉求定位

广告的诉求目标是在最有限的时空里用最少的代价,展示产品最精华最核心的部分,并尽可能的让被泛滥信息所包围的受众认知、接受和信赖;尤其是在眼花缭乱的医药广告界,USP(独特的销售主张)更应该发扬光大,充分运用这一现代营销利器为产品定位一个简洁、生动、精准、利益点鲜明的广告诉求点。其要点:

(一)挖掘卖点。结合产品自身特点和消费需求总结、提炼利益点。白加黑感冒药是个经典:白天吃白片, 不瞌睡;晚上吃黑片,睡得香。紧扣消费者的作息习惯和心理需求,很容易引起共鸣。同样成功的有北京降压0号的“一日一片,平稳降压”,言简意赅,把药的服法、服量、功效、精神期待全部鲜明生动的展示出来。降压之前,首先打动人心。

(二)单一诉求 。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市场周期和阶段内,每次只诉求一个最强、最有代表性的概念或利益点,否则,其传播效应是递减的。太极“急支糖浆”的功效有很多,诉求却极其单一“咳嗽了,请用急支糖浆”,效果异常明显。同样,中华乌鸡精独特的原料和配方,造就了其对人体全面调养的神奇功效,诉求时却把它凝结于一点“调经养血",成功开启了城市女性市场,并逐渐带动其他目标市场。

(三)诚实诉求。这一点愈来愈重要。“包治百病"类的弄虚作假、故意夸大再也难以奏效。广告诉求的科学性、真实性和可信度,不仅关乎广告宣传及市场推广的成败,更关乎消费者的身心健康和企业的社会信誉和长远发展。“盖中盖"广告事件让厂家领略到了社会监督的厉害和消费者的日益成熟; 三株口服液的衰败宣告了其“有病,请喝三株”的“万能广告”的彻底终结。

突围之四:独到的媒体运做

科学、独到而巧妙的媒体运做,不仅意味着节约广告经费,更能提高广告效益,获得理想的广告回报。

(一)针对性强。有的放矢,而不是漫无目的。对处方药而言,医生(执业医师)将成为主要广告诉求对象之一,专业媒体应选择医疗卫生机构订阅率及影响度最大的,如《中国医药报》、《健康报》等;大众媒体以公益广告或品牌广告加以配合。对非处方药,更应该提高甄别性和针对性,因为我们面对的媒介环境实在太繁荣昌盛、丰富多彩了,以至于在热闹非凡的电视频道(栏目)和形形色色的报刊杂志面前看花了眼迷失了方向,重复投放、胡乱投放现象比比皆是。一不小心,就要花冤枉钱。

(二)善于组合。电视、报刊、广播、网络、DM、户外、宣传册、POP、促销品、终端展示品等,这些不同的媒体形态和促销工具,传递信息的途径、方式和作用不同;而且同一媒体形态也有不同的组合关系,如电视台的频道及节目组合;对它们的有机整合和灵活运用,将全面而深入的影响目标受众。传播效应事半功倍。

(三)集中优势。在一定的营销背景下,比如新产品上市或开拓新市场,必须学会把有限的广告费用和科学的媒介组合投入到最具代表性和战略意义的市场上,集中优势,实现局域突破和示范带动。

(四)智在创新。突破传统媒体形式和内容局限,创新媒体,其价值成倍放大,远远超越媒体本身。创新秘笈:1、信息采集。信息营销时代,离不开四通八达的完备的信息采集和加工系统。通过各种渠道随时掌控最新的媒体、市场及社会方方面面的资讯,这是创新之源。2、智慧创造。培养从浩瀚的信息库中淘金——挖掘和培育创新因子的技能,这需要敏锐的洞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睿智的创造力。当然,也离不开知识储备和智慧感悟。也许不是一朝一夕,但必不可少。3、快速执行。机会转瞬即逝,再好的创意不能快速付诸实施,也会变得一钱不值。因为别人也在时刻盯着,伺机出击。借助中国轰轰烈烈举国申奥的大好契机,正在推广健康产品的仙尼蕾德做了一次巧妙的媒体创新:出资承印北京申奥宣传画(画面下端附有醒目的品牌及机构名称),并在奥委会考察团赴京之际张贴于北京大大小小的公共场所,创意新颖、印制精美、鲜艳醒目,组成京城一道亮丽的申奥风景线。且颇具公关价值和大家风范,对提升品牌形象也大有裨益,相信费用也不会很高,可谓“狡猾”。当然,荣昌肛泰的“公厕CI推广系统”、汇仁的墙体广告网以及完美消胖片的菜板广告,都属经典。值得注意的是,制做精美、通俗实用的健康手册和健康光盘,正以特别而实效的媒体形式亲近每一个受众。

突破之五:扎实的终端广告

随着OTC市场的逐步放开、规范以及居民医药消费习惯的转变,医药终端建设愈来愈重要。从太极、中新、三九、广药、北药等大型医药企业集团大张旗鼓组建终端连锁网络,到以华联超市为代表的商业巨头异军突起涉足医药零售业,再到众多民营资本的蠢蠢欲动,医药终端争夺战愈演愈烈。这也是未来医药市场的主阵地。然而,对于医药销售而言,仅有资本垄断是远远不够的。最关键的还是扎扎实实的“精耕细作”,建设终端。这也是最为直接、实惠的广告表现。

(一)生动化建设。生动化是终端包装展示的形象指标描述。通过充足数量和形式多样的终端宣传展示品:灯箱、条幅、KT板、立牌、挂画、吊旗、POP、台卡(历)、招贴画、笔记本、圆珠笔、测量仪等等,充分包装和生动展示零售终端形象。既是广告的最基层,也是最深处。要点:1、协调、美观。2、保持整洁。3、及时更新。脑白金的终端生动化建设,值得借鉴。

(二)店员培训。这一项一定要做。优势联动医药零售系统监测结果表明:店员服务态度及导购技巧对消费者的现场购买决策影响度高达37%。足以引起高度重视。抽出一定比例(5-10%)的广告经费对店员(含促销员)进行系统的销售培训,内容包括:企业概况、产品功效及卖点、服务态度及礼仪规范、产品摆放及终端布置、市场反馈及简单投诉处理等。加上与店员建立良性合作关系的沟通工作。这实际上是对销售系统内部的超值投资和广而告之。作用不容小觑。

(三)终端促销。医院、药店、超市、连锁店等零售终端,是药品销售的最后一环,也是至关重要的“临门一脚”。成功的终端促销,有效促进顾客与销售人员的面对面沟通,加强顾客对产品的认识和了解,不仅直接促进销量;而且便于展示企业形象。可以说,终端促销是一种特殊而有效的广告形式。康富来“脑灵通”的表现就相当突出。注意点:1、把握时机。不同的促销时机,其效应是远远不同的。新品上市、重大节日、市场升(降)温、竞品异常,务必把握。2、准备充分。促销最忌无准备上阵、仓促作战,宁缺毋滥。3、加强监控。失去控制和监管的促销,不仅效率低下,浪费人才物,而且容易损害产品及品牌形象,打击士气。4、坚持不懈。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没有计划性和坚持性,难成气候。

(四)制度建设。从长远看,扎实的终端广告工作,亦是塑造品牌形象的重要途径之一。掌握了终端,也就掌握了市场主动权。所以,必须高度重视,在实践中加强和推进此项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并纳入日常化、长期化工作轨道,培养全员终端意识。

突破之六:创新的广告战略

广告战略是指导企业广告行为的理念和策略。面临当前医药市场营销环境和消费心理(习惯)的重大变革,广告战略也必然作出相应的创新与调整。

(一)观念创新。1、广告的目的不单纯是推销药品,更是为消费者提供健康资讯和健康服务。企业通过对产品使用价值、延伸价值和附加价值的宣传、推广,达到让消费者认知和接受的目的,并通过满足消费者的健康(包括心理)需求,得以实现产品销售,赢得合理利润。三九医药的 “健康就是幸福",北大维信的 “心系人类健康"等,都是这种理念倾向。2、消费者是朋友。要尽可能的为朋友解决各种健康问题,甚至包括与产品无关的生活问题。这恰是培养未来消费忠诚度和品牌内涵的“秘密武器"。国家第一个减肥药曲美,在医药行业首次推出“五星级服务"的理念和举措,并把服务延伸至对消费者差旅服务需求的关照,在社会引起巨大反响。

(二)形式创新。1、“一对一"沟通。消费者的个性化便利化需求日益凸现,企业应敏锐把握这一趋势,善于借助DM、免费电话、互联网、现场促销等工具和手段,创造“一对一"沟通模型,满足“一对一"消费需求。三九和曲美通过开通健康网站,实现了与消费者更直接、便利和互动性的交流与对话;上海一些医疗机构推出的“健康包”(为居民量身定做的常用医药保健品的组合)活动,也深受青睐。2、公益(关)广告。这是一条愈走愈宽的广告康庄大道。王婆卖瓜式的广告叫卖路子越来越窄,消费者更愿意接受推广、普及健康的公益(关)类广告。这正是医药广告的机会:通过义诊、科普、捐赠等社会性、公益性的形式传播健康知识和产品信息,倡导文明健康观念、弘扬良好社会风尚,进而引导消费观念、影响消费选择。既是医药企业"曲线广告"之选,也是最具亲和力和渗透力的广告上策。中远威“溶栓胶囊"在这方面作了大量的探索,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当然,这里面也包含危机公关的内容。这是一个警示!一方面因为药品关乎人类身体健康,另一方面医药销售离消费者距离越来越近,社会参与和监督的程度越来越高。这对消费者毫无疑问是加强保护。医药企业则必须强化和提高危机公关意识,因为各种各样的危机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发生,千万不能因小失大。这是需要从战略上重视和把握的。

3、内容创新。打开电视,缺乏新意、粗制滥造的医药广告充斥屏幕。据调查:60%的观众对医药广告内容表示不满。这足以引起厂商重视。医药广告的内容创新势在必行。创意新颖、内容丰厚、制作精良的广告片不仅能高效传播广告讯息,且能给观众带来视听享受和心灵愉悦。与其拿粗制滥造的广告在屏幕上狂轰烂炸,还不如下功夫拍一支真正赏心悦目的好广告。精品医药广告,等待花开。   突破之七:实效的广告

营销大环境的变革,也在医药广告主和广告商之间发生作用。过去许多简单、粗放或关系性的广告操作模式正面临最严峻的挑战。大部分医药企业开始重新考验、面试和选择广告服务商,他们对广告商提出了更高更新更实效的要求。缺乏专业及实力支撑的广告商,正面临被淘汰的危机。在这个几乎是单向选择的游戏里,实力、实效是规则。以下是几种代表性趋势:

(一)分块型。在广告运动的每个环节,如市调、设计、媒介、企划、制作等,分别选择本领域最强或最适合自己的专业公司合作。要求广告公司专业、专注、享有声誉,还要适合公司的费用计划、合作理念及方式等。这样,形成医药企业与广告公司之间的“广告分块衔接"模式。适用于大型医药企业(集团)或对广告实施精细化运做的中小医药企业。优点显而易见,缺点是可能增加沟通成本和广告成本。

(二)综合型。较适用于中小型医药企业。选择一家实力型、综合型或网络型(有完善的内设机构或外部协作网络)公司全面广告,提供全程广告服务。优点是便于沟通、节约成本,缺点是可能产生局限性和排他性。

(三)捆绑协作型。对于开发新产品市场或异地陌生市场的医药企业,与既是广告服务商又做产品销售的公司捆绑合作,是一条值得探索和尝试的新路子。这样的医药企业多是中小或新兴的,通过与对方双层关联双重身份的协作,有利于转移广告风险加快市场开发进程。目前此模式已逐渐盛行。

(四)全面转嫁型。最适应于缺乏资金和市场开发能力的内地特别是西部医药企业。把广告和营销甚至品牌全部委托、转嫁给有实力和能力的广告行销公司,自己只负责研发和生产。有利于发挥企业自然资源优势和科研、生产优势,提高市场营销的专业性,安全、有效转嫁市场风险,缓解资金瓶颈。缺点是容易受制于人。总体上应该利大于弊。北京康赛德集团正在对云南几家药厂实施品牌统一和广告、销售一体化,且已初见成效。

突破之八:高效的广告管理

常常听到广告主无比经典的感慨:我知道有一半的广告费浪费了,但我不知道浪费在哪儿。事实上,这浪费掉的一半的大半就是广告管理。据北京优势联动调查显示:有72.4%(是所有行业广告里面比例最高的)的医药企业在投放广告时随意性较强,鲜有科学、系统和高效的广告计划或管理。即使有,也是想当然、拍脑门的时候多。以至于往往因小失大,造成巨大的浪费和损失。广告管理是统领整个广告工作的规范保障和灵魂指导。失去灵魂保障的广告,能不盲目和偏离?广告管理五部曲:

(一)精研资讯,科学计划。市场愈来愈复杂,消费者越来越聪明,拍脑子定计划,最终头痛的往往是自己。在充分占有和精细研究第一手市场材料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实际,制订严谨、科学、行之有效的广告计划(短期、中期、长期),是每一个企业(尤其是医药企业)打好广告战的基础和前提。原则有三:1、务实性。尊重市场、尊重事实。2、可控性。很多计划的失败,在于不能有效控制实施。3、前瞻性。很大程度上是对未来的判断和预测。这需要丰富的实战经验和大胆、睿智的市场远见。

(二)细化分解,重于执行。计划贵在执行,分解的越细,责权越明确,实施的难度越小,成功的可能性越大。扬森的样品摆放管理细化到摆放位置、高度和角度的具体数字。红桃K的广告管理已分解到乡镇级。以小见大,以小搏大。这也是他们的竞争砝码。关键点:1、责任人制度。实际工作中,多头插手、互相推诿的事最为常见。也是影响执行效率的一大因素。最简洁明了的解决办法就是责权对等、明确到人,签定责任书,形成责任人制度。2、组织体系建设。包含两个方面:纵向的广告执行体系(垂直或扁平),横向的职能部门体系。两者的有机配合和协作,是顺利开展工作的必要条件。3、常抓不懈。终端广告工作的琐碎、繁杂和频繁,往往导致人的懈怠和漫不经心,这是广告管理的大忌。培养常抓不懈的耐心、热忱和责任感,是一项艰巨而伟大的磨砺。

(三)严格监督,奖惩分明。监控是广告计划顺利实施的制度保障,也是信息反馈和评估实施的基础和主要途径。没有严格的监控和奖惩,广告计划和管理往往流于程式化、表面化和空泛化。方法:1、表格化。运用多样化的表格对广告进展状况和实施效果进行监控和动态管理,简单、清楚、一目了然。既使用于内部,又可用于对广告商的监管。2、民主评审。每一项工作结束,都坚持自主汇报和互相监督、民主评审相结合,保证评审工作的客观、公正。3、复查制度。每一笔广告合同和广告业务,都由本部门非经手人或/和其他部门(如销售或财务)进行市场价格核实、复查。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广告费流失。必要时可单独成立核查机构。4、激励机制。奖惩分明,旨在扶正祛邪,创造公平、公正的竞争与发展环境。恰到好处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同样是鼓舞士气、激励上进。

(四)及时调整,速度制胜。市场营销环境的复杂性和广告活动本身的可变性,决定了广告管理的动态性和速度性。惟有处变不惊,沉着迎战 ,快速反应,及时调整,能占领主动,立于不败之地。要点:1、动态意识。计划既要指导广告活动,又要适应市场变化。因为市场是动态的。树立动态意识,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市场和广告,并非只是一句口号。2、快速反应系统。从组织架构和作风、效率上适应、对付各种变化和突发事件,亦是企业组织灵活性、高效性和适应性的突出体现。3、实事求是。假若对消费者利益造成损害,千万不要对消费者说谎。坦率、真诚或许才是消费者愿意看到的最好的态度,也是你快速尽可能挽回损失的最佳选择。4、积极调整。仅仅停留在嘴上或观望是远远不够的,以最快的速度拿出实质性的调整方案。甚至牺牲局部的暂时的利益。行动、内容、诚意才是最重要的。“康泰克"和“三九感冒灵"截然不同的市场反应,正是生动的案例。

(五)务实评估,勇于改进。对广告实施状况进行科学、严谨、务实的效果(益)评估,是广告管理工作的终点,也是改进工作,增进效益(率)的起点。没有评估,管理缺乏目标和检验;只有评估,没有吸纳、改进,评估也就失去了价值和意义。

突破之九:睿智的广告投资

广告有消费和投资两种“玩法"。遗憾的是,我们往往忽略了后者。广告投资,不是简单化的投机和时尚,而是市场化的睿智和策略。

(一)目的、意义。把广告消费转化为广告投资,追求投资双方的良性互动,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操作。

(二)投资形式。1、媒体。投资媒体,是最为直接有效的方式,且效应是持续的、长久的,具有极大的渗透性和影响力。三九投资《新周刊》,不仅做火了濒临停刊的杂志,替广东新闻出版局解了困,而且成为品牌塑造和产品推广的绝佳舞台;更为高超的是,三九由此延伸出一项新的文化产业,培育了新的利润增长点。同样具有战略眼光的是联邦制药入注《新经济》,亦初见成效。曲美则与搜狐合作,推出专门传播健康资讯和提供健康服务的“健康网站"。另外,哈慈等医疗企业也都成立或组建了自己的媒介运营机构,作为媒介投资、经营和自用的平台。2、福利事业。通过公益(关)活动带动产品(品牌)形象传播,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良性互动。实际上是社会营销的范畴。比如在大学设立奖学金,既能笼络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又在未来的意见领袖和社会精英中有效的传播了品牌形象。另外,在医院、科研单位、敬老院、妇幼中心、大型社区等建立“健康基金",捐赠药品或医疗器械等,也是奉献社会、赢取民心的一大法宝。这方面的例子倒也不少,但大都力度不够,缺乏诚心,未形成优势和影响。尚有巨大开发潜力。(3)广告服务商。成熟的广告主注重与广告服务商建立深层次的合作关系,但仅有业务关系有时侯是很“脆弱"的。所以,成熟而聪明的广告主可进一步去投资广告服务,变成股权关系,这种以股权为纽带的互动式合作,至少有四点明显优势:A、便于沟通,提高效率;B、相对节约成本;C、克服广告陷阱,有效提高广告服务质量;D、广告、销售协同作战,加速市场进程;E、可联合运营广告资源。

突破之十:长远的品牌塑造

医药体制的深化改革,把医药产业推上了轰然而至的市场化轨道,医药品牌时代骤然来临。对医药企业来说,所有的成为资源和优势企业都将归结为“品牌”,品牌成为企业外在形象和内在灵魂的载体 ,亦是医药企业未来核心竞争力的突出表现。品牌经营和品牌消费构成未来医药市场营销两大主题。一个不注重品牌塑造的企业,不会久远。品牌塑造的方法、步骤及策略有许多,试举三例:

(一)挖掘优势资源。企业的资源优势不同。塑造品牌形象,首先从挖掘自己的资源优势入手,为品牌塑造找到支撑点和突破口。1、资本。太极集团通过大规模的兼并重组和资本运营,在业界凸现了“实力雄厚、值得信赖"的品牌形象。2、技术。三生制药通过对生物基因技术的开发应用,树立了高科技兴企的品牌形象。3、产品。“汇仁肾宝”和“康必得”的成功市场推广,带动了“汇仁"、“恒利”品牌形象的崛起;广药集团则正通过整合“潘高寿”、“敬修堂”等旗下众多传统名牌产品,集中打响“广药"这一统一品牌。

健康管理市场调研报告范文第11篇

(征求意见稿)

为健全规范、协同、高效的工作运行机制,加强对沂源县地方病防治工作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特制定县慢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工作规则。

一、机构设置

第一条  领导小组是县政府议事协调机构,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开展工作,负责全县地方病防治工作统筹协调、指导推进、督促落实。

第二条  领导小组设组长1名,副组长1名。

领导小组组长由县政府县长担任。副组长由县政府分挂卫生健康副县长担任,成员由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

第三条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卫生健康局,承担领导小组日常工作。办公室主任由县卫生健康局据局长担任,

第四条  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确定1个牵头处室、1名联络员。

第五条  领导小组成员需要调整,由所在单位提出意见,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报领导小组组长批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络员需要调整,由所在单位及时报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工作职责

第六条  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一)负责组织领导、推动全县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工作,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慢病防治示范县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县委、县政府有关部署要求。

(二)宣传贯彻有关慢性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

(三)制定我县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工作实施方案,制定工作规划与计划。

(四)定期组织召开领导小组会议,督促落实相关部门的职责,协调解决实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工作中的困难和重大问题。部门合作建立的信息沟通共享、激励问责、质量控制等3个基本运行机制情况。

(五)宣传、普及慢性病防治科学知识,组织开展慢性病防治工作的合作和交流等相关事宜。

(六)完成县委、县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第七条  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分工

(一)县直各部门、企事业单位共同职责

1.深入广泛开展创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县宣传,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2.制定并落实工作场所工间操健身制度,每天每人不少于20分钟,提高职工身体素质。

3.机关、企事业单位为职工提供每1年1次体检的单位覆盖率达到50%以上,对体检中发现的高危人群、慢性病患者要实行健康指导与管理。

4.辖区100%的室内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设置禁止吸烟警语和标识,禁止烟草广告,建设无烟党政机关、无烟医疗卫生计生机构、无烟学校覆盖率均达100%(医疗机构院内售烟为一票否决指标)。各镇(街道)、各单位都要按县爱卫办的要求做好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等无烟单位建设工作。

5.做好单位内部职工慢性病防控知识培训,设置慢性病防控宣传栏。

6.结合自身实际开展健身保健活动,建立、配备、完善健康保健相应设施。

7.辖区各机关、学校、企事业食堂和公共餐厅推广健康饮食制度。

8.设立联络员,落实创建办的各项工作安排,做好各项登记、记录及资料收集上报。

9.在单位建立健康加油站,并规范运行。

(二)县政府办公室

1.召开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县工作推进会。

2.把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纳入政府长期工作计划及经济发展规划。

3.制定全县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标准和实施方案。含慢性病防控内容的综合健康报告,综合健康报告主要结果用于政府工作报告。

4.成立全县慢性病综合防控领导小组,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并明确各成员单位慢性病防控工作任务和职责,及时召开领导小组协调会、联络员会议。

5.将慢性病防控相关工作内容纳入目标管理,建立多部门工作协调制度。

6.慢性病防控融入各部门政策规章制度,有烟草控制、降低有害饮酒、减盐、控油、控制体重、全民健身等慢性病危险因素干预、疾病管理相关的政策规章制度。

7.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社会力量参与,为慢性病患者提供健康管理服务。

8.促进慢性病全程防治管理服务与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服务融合。

9.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与辖区社区文化建设、健康城市建设、文明创建、公共服务与公共产品等相关项目有机衔接整合,以达到1+1>2的实际效果。建立协同工作机制。

10.对相关单位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评估,并督促落实。督导各部门各单位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任务落实情况,对完不成工作任务的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

(三)县总工会、县直工委

1.成立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2.广泛开展工作场所工间健身活动(时间不少于20分),落实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工作场所工间健身制度,开展工间健身活动单位覆盖率不低于90%。

3.每年机关、企事业单位组织开展至少1次健身竞赛活动。

4.每1年1次体检并开展健康指导的机关事业单位和员工数超过50人的企业的覆盖率≥50%(有体检汇总、体检报告、高危人群筛查、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登记、管理等)

5.开展针对党员、工会会员,预防慢性病知识的宣传、普及和健康教育。

6.有条件的单位体育场地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比例≥50%。

7.完成健康单位建设工作,至少建立1个健康加油站。

8.及时上报以上活动开展情况。

(四)县委宣传部

1.成立慢性病综合防控宣传工作领导小组。

2.做好慢性病综合防治宣传组织领导工作。

3.协调各新闻媒体加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宣传工作,包括创建工作宣传和慢性防治知识宣传。

4.负责全县领导干部、党员,学习、宣传慢性病防控知识。

(五)县发改局

1.成立慢性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2.负责将慢性病防控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六)县财政局

1.成立慢性病综合防控资金使用管理领导小组。

2.将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经费纳入政府持续性预算、决算管理,并及时拨付到位。

3.及时落实慢性病中央投入专项经费和地方配套专项工作经费。

4.对慢性病专项经费使用情况开展督导检查,确保专款专用。

(七)县教体局

1.成立教育系统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工作任务职责分工明确到位,制定慢性病防治工作方案、计划,做好年度工作总结。

2.健康学校建设达到15个以上。

3.各托幼机构、小学成立牙病防治领导小组,并按要求开展牙病防治工作。落实慢性病示范县创建中儿童龋齿的充填和儿童窝沟封闭工作任务,辖区内实施儿童窝沟封闭学校比例≥60%,辖区12岁儿童患龋率低于25%。

4.幼儿园、中小学校开设健康教育课覆盖率达100%,健康教育课包括营养均衡、口腔保健、健康体重、视力保护等内容,每学期以班级为单位,课程≥6学时。

5.开展健身保健活动,完善健康保健相关资料。中、小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的比例达到100%。

6.无烟学校覆盖率达到100%。

7.学生健康体检率≥90%,结合学校实际以保健室为中心,设立学生、老师健康保健自测室(角),并配备适当设备。

8.每1年开展1次系统内职工健康检查,对体检中发现的高危人群、慢性病患者要实行健康指导与管理。

9.制定并落实工作场所工间操健身制度,每天每人不少于20分钟,提高职工身体素质。

10.严格按照考核标准及时上报健康单位资料。

11.辖区开展群众性健身运动,有5个及以上的群众健身团体配有健康指导员和志愿者,每年至少开展1次多部门组织的集体性健身活动。

12.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比例100%,有条件的单位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比例≥50%,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50%。

13.及时上报慢性病工作开展情况信息和图文资料。

(八)县文广新局

1.成立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县创建宣教工作领导小组,做好慢病防控示范县复审的宣传工作。

2.制定每年度慢病宣传媒体传播计划,负责利用电视、广播、互联网、公益广告牌等大众媒体宣传慢性病综合防控知识,每月不少于2次。

3.在辖区内网吧、电影院、KTV等公共场所开展健康知识的宣教活动。

4.组织全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开展体育健身活动,每年至少开展一次。设置两个专栏宣传慢病防治知识、健康素养知识和技能。

5.及时上报有关信息及图文资料。

(九)县公安局

1.成立慢性病死亡监测漏报调查工作领导小组,指定一名专兼职公安干警负责具体工作的落实。

2.提供辖县内居民户籍准确信息。

3.配合卫生健康部门开展死因监测漏报调查工作,按照要求落实死因监测各项工作任务,及时上报死亡监测各项数据和报表。

(十)县住建局

1.成立居民健康生活方式干预领导小组,将健身场所纳入建设规划。

2.在县创建专家组的指导下,在广场、步道等适宜场所建立方便群众健身的配套设施(健康自测步行长廊等)。

3.定期组织建筑工地务工人员学习防病知识及防病技能。

4.所有工地临街围墙至少要有1块以上1.5米×2米健康教育宣传墙画。

(十一)市医保局沂源分局

1.做好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重大疾病保障,落实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重大疾病保障等相关政策。提高签约患者的医疗保障水平和残疾人、流动人口、低收入等人群医疗救助水平的具体措施。

2.配合县卫计委开展肿瘤、死因、心脑血管疾病及社区诊断等漏报调查工作。

3.及时上报有关信息及图文资料。

(十二)县民政局

1.成立慢性病死因监测漏报调查领导小组。

2.协助县卫生健康部门做好死亡漏报调查工作,协调各社区居委会、镇政府、村委会开展死因调查工作,并及时上报死因调查情况。

3.充分利用社会福利资金为镇(街道)和村(社区)提供群众健身设施。

4.负责全县重症慢性病人及因病致贫家庭的救助。

5.安排指导本辖区群体防控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

6.及时上报有关信息及图文资料。

(十三)县统计局

负责为慢性病防控工作提供辖区人口及相关统计信息。

(十四)县卫生健康局

1.制订创建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县公共政策、规划、技术指导方案和工作计划,组织并指导各部门落实创建工作,并开展督导检查。

2.成立慢性病防控领导小组和专家技术组。

3.建立完善慢性病防控工作联系机制,定期召开各相关部门协调会,落实措施。

4.制订实施慢性病防控服务体系建设的方案,明确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职责,建立完善信息共享、互联互通等的工作机制,推进慢性病防、治、管的整合。

5.加强慢性病防控队伍建设: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按职能有独立的慢性病防控科室,配备专职人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承担所在区域慢性病防控工作。二级以上医院配备公共卫生专业人员,履行相应的公共卫生职责。对各医疗卫生单位慢性病防治专业人员开展培训,指导医疗机构开展健康教育工作,落实防控责任。

6.在医疗机构设置慢性病监测的专业岗位,收集、整理数据资料。

7.各医疗卫生单位配备慢性病防控专职人员,开展慢性病人监测工作,及时上报监测结果,并积极做好宣教、随访等工作。

8.制订专家技术组指导示范县工作计划,并做好记录。

9.组织推广成熟的慢性病防控经验措施。

10.组织开展辖区慢性病防控督导、考核、评价。

11.各医疗卫生单位配备适当设备,设立居民健康自测点。

12.医疗机构首诊测血压率≥90%,开展心脑血管疾病、重点癌症、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等重大慢性病的筛查和早期诊断,具备血糖、血脂、简易肺功能测定和大便隐血检测等4种技术并提供服务的乡镇卫生院的覆盖率≥50%,提高加强个人健康档案与健康体检信息的利用,发现高危人群登记率100%,高危人群纳入健康管理率≥50%,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率≥90%。

13.开展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慢性病分级诊疗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30%。

14.建立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实现公共卫生服务、诊疗信息互联互通,应用互联网+、健康大数据提供便捷、高效的健康管理服务。

15.辖区各乡镇卫生院有中医综合服务区,开展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的宣传及中医适宜技术推广。

16.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优先配备使用基本药物,根据省级医保药品报销目录,配备使用一定数量或比例的药品。

17.辖区每5年开展一次慢性病防控社会因素调查。

18.创新特色案例达2个,案例撰写符合要求。

19.开展“三减三健”(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专项行动。

20.完成健康单位建设工作。健康医院、健康乡镇卫生院100%覆盖。

21.组织实施全县医疗卫生机构控烟工作。

(十五)县商务局、县工信局

1.成立慢性病综合防控领导小组。

2.在企业单位推广、落实工间操健身制度。

3.督促企业单位落实每1年1次的职工健康体检制度。

4.配合有关部门开展针对工会会员预防慢性病知识的宣传普及和健康教育。

(十六)县交通局

1.成立慢性病综合防控领导小组。

2.配合相关部门开展慢性病防治的健康教育宣传活动。

3.做好车站、交通工具(车辆)、公交站台的慢性病知识公益宣传。

(十七)县自然资源局

在城市规划中要确保慢性病综合防控支持性环境建设的规划。

(十八)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1.成立慢性病综合防控领导小组。

2.创建健康食堂、健康餐厅每类至少达到20个以上。

3.组织大型餐饮健康宣传活动,开展居民饮食安全、饮食健康知识的宣传和健康促进工作,并组织餐饮单位积极开展保健、养生食谱和菜肴推广活动。

4.组织从业人员开展健康知识培训及健康体检。

5.宣传食品营养标签用途,出台推广食品营养标签相关政策。

6.销售企业执行食品营养标签的加工食品比例达到80%以上。

7.出台推广食品营养标签相关政策,食品加工企业执行加工食品营养标签的比例不低于80%,并对食品生产加工销售企业营养标签的落实情况开展督导检查。

8.鼓励食品生产厂家开发低糖、低脂和低盐等有利于健康的食品,加强监管和培训。

9.组织大型商场、超市配合卫生部门开展慢性病防治知识宣传活动。

10.根据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要求,每年至少创建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食品加工示范企业”6家以上,“无烟食品加工企业”覆盖率为100%。

11.每年至少创建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示范商场(超市)”2个以上,“无烟超市”、“无烟商场”覆盖率为100%,辖区内超市设置低盐低脂肪食品专柜的覆盖率50%及以上。

(十九)县行政执法局

1.成立慢性病综合防控户外宣传工作领导小组。

2.每年在公共场所设立2快及以上户外广告牌(含电子屏),并提供有关的合作协议、照片。(播放慢病防治知识、健康素养知识及慢病防控技能)。

3.督促户外电子屏广告单位落实慢性病防治知识宣传工作,在文化广场、体育场、汽车站等人员密集场所,每天不少于4次流动播放慢性病防治知识,相关内容由卫生健康部门提供,工作完成后照片留档备查。

4.协助卫生计生部门在广场等场所开展健康宣传日活动,每年至少2次。

5.根据县创建慢性病防控示范县专家组的指导,完成3个健康公园和3个健康步道的创建工作,并及时对其进行维修维护。

(二十)县科技局

1.将慢性病相关知识纳入科普宣传的内容,组织开展慢性病、平衡膳食健康讲座,每月2次在电视台播放。

2.负责慢性病科研方面的技术支持、指导和科研项目的立项、引进等。

(二十一)县融媒体中心

县融媒体中心无偿开设慢性病防控知识的宣传、知识讲座专栏节目以及宣传音像制品的制作与播放,每月至少2次。

(二十二)县妇联

1.成立慢性病综合防控领导小组。

2.积极开展慢性病防治知识讲座,组织妇女同志参加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每月1次。

3.积极组织开展“两癌”筛查,实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适龄人群每2年至少接受1次肿瘤筛查。

(二十三)县残联

积极为慢性病残疾人提供医疗救助。

(二十四)团县委

1.积极发展健康生活方式推广志愿者,在青少年中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组织团员和青少年积极参加社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每年至少5次。

2.通过各单位的团组织,在单位内部积极推动“健康生活从青年做起”的健康生活表率活动,每年至少3家。

(二十五)各镇(街道)人民政府

1.成立慢性病综合防控领导小组,并明确各成员工作任务和职责。

2.支持并协助卫生院做好社区诊断、死因调查、慢性病人管理等入户调查工作。

3.支持并协助辖区卫生院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活动及居民健康促进干预等工作。

4.辖区内开展健康家庭、健康社区建设活动,且开展健康家庭活动的健康社区占辖区社区总数的40%以上。

5.设立自助式健康检测点的社区覆盖率不低于40%。合理布局、设置健康自测点或健康加油站,每个村委会设健康小屋(健康教育室)一处(落实房屋20平米以上)并有健康自测设施。

6.社区建设15分钟健身圈,居民健身设施完好,提高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社区15分钟健身圈的覆盖率>90%,设备完好100%,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平米。

7.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比例100%。

8.健康教育活动室在当地社区的覆盖率达100%,健康宣传栏社区覆盖率≥90%,内容至少2个月更新1次,社区健康讲座每年≥4次,每次不少于50人。

9.积极推动本辖区的健身活动,每个村委会在辖区内设健康步道1处,并有明显提示牌。

10.组建3个以上群众性健身活动团体,每月至少组织开展2次活动。

11.辖区内开展健康家庭、健康社区建设活动,且开展健康家庭活动的健康社区占辖区社区总数的40%以上,同时积极开展健康学校、单位、餐厅的建设工作。

12.及时上报创建信息。

三、议事规则

第八条  领导小组实行全体会议、专题会议制度。

第九条  领导小组全体会议。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由领导小组组长主持召开,副组长、全体成员参加。根据工作需要,可邀请有关单位负责人列席。

主要任务是是学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地方病防治工作的决策部署;通报工作进展情况、专项任务落实情况,分析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措施建议;研究部署重点工作任务。

第十条  领导小组专题会议。根据需要不定期召开。会议由领导小组组长或其委托的副组长主持召开,也可由领导小组组长或副组长委托办公室主任主持召开。主要任务是研究部署领导小组全体会议议定事项或其他专项工作事项。

第十一条  会议方案、议题由领导小组办公室拟定,呈报领导小组组长或副组长审定。

第十二条  领导小组会议议定事项经领导小组组长或会议主持人审定后,以会议纪要形式印发成员单位及相关部门或地方执行

四、工作制度

第十三条  工作报告制度。领导小组向县政府报告工作情况,主要汇报全县慢性病防治工作进展情况,总结各镇(街道)、各成员单位的经验和做法,分析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工作建议。重要工作情况及时汇报。

每年12月底前,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以书面形式,向领导小组报告工作职责履行情况。

第十四条  考核制度。代表县政府,对各镇(街道)和各相关部门慢性病防治目标责任落实情况进行考核。

第十五条  工作督查制度。根据工作需要并按程序报批后组织开展慢性病防治工作督查,督促检查慢性病防治工作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各镇(街道)和各部门任务完成情况。

第十五条  信息通报和交流制度。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工作进展情况,报送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抄送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和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将重要工作信息及时报送领导小组办公室。

第十六条  公文处理制度。领导小组发文,由领导小组组长签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发文,由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签发。

健康管理市场调研报告范文第12篇

近日,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严肃处理了齐齐哈尔第二制药有限公司制售假药案有关责任人。

会议听取了监察部关于齐齐哈尔第二制药有限公司制售“亮菌甲素”注射液假药案件调查和处理情况的汇报。会议同意对21名有关责任人员作出处理。国家药品监管部门已依法吊销齐齐哈尔第二制药有限公司药品生产许可证。

鹿胎丸等4种假药被紧急查处

近日,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出紧急通知,在全市范围内排查标志为湖北诺得胜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鹿胎丸”(水蜜丸)和规格为9克的“参桂鹿茸丸”(大蜜丸)及标志庆阳益康制药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百消妇炎康胶囊”(地址:甘肃省庆城县莲池镇118号)和甘肃金丹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妇炎康宁片”(地址:甘肃省金昌市泰安东路86号)。这4种均为假药。

浙江省永康市新型农村

合作医疗实现全覆盖

“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后,我们农民看病就不用发愁了。”永康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已实现全覆盖,全市47.52万名农民的“看病难”有所缓解。

为做好农民体检工作,该市各中心卫生院建立了农民体检中心,并建立了联村医生制度,要求每个联村医生都要固定联系几个村,对体检中发现问题的农民每月定期上门进行免费服务,进行保健康复知识指导。同时,今年起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可以每两年享受一次免费健康体检。

我国儿童食品1/3毫无营养

近日,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一项检验结果显示:对114份标示有“儿童营养食品”的产品检验发现,其中1/3的食品根本没有营养成分,1/3的食品有营养成分但未能达到标签标示的指标。

手机辐射标准有望合二为一

移动通讯制造商论坛秘书长麦可・密利根向中国力荐较为宽松的欧洲标准,并称欧美手机辐射标准将合二为一。

“美国手机辐射标准是1.6瓦特/千克,但欧洲2.0瓦特/千克限值也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标准,大家一致认为它对于电信行业和消费者都提供了充分的安全保障。”

“之所以要统一这样的标准,并不是说要放松对手机辐射的限制,而是因为2.0瓦特/千克在科学的意义上更稳健,更合适。”密利根说。

世卫组织称24%的疾病

由环境因素造成

世界卫生组织日前在日内瓦发表的《以健康环境预防疾病》报告中说,世界上24%的疾病病例由可以避免的环境因素造成,预防与环境有关的感染风险,每年可以挽救400万人的生命。

报告说,世界最不发达地区大约1/3的死亡和病例由环境因素造成;5岁以下儿童的病例有33%是环境因素造成的;如果改善对环境的管理,40%的疟疾死亡病例和94%的痢疾死亡病例可以避免,这两种病是全世界儿童的主要“杀手”。

受不良环境因素影响的疾病主要有痢疾、下呼吸道感染、疟疾和意外伤亡。报告指出,现在可行的减少这类疾病的措施包括:改善家庭储水和卫生条件;使用更洁净安全的燃料;更合理地使用和管理家庭及工作场所的有毒物品;改善水资源管理。世卫组织总干事安德斯・努德斯特伦表示,这份报告是在全世界百余位专家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完成的,该报告在确定环境与健康关系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计划日前正式启动

为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科技部等三部门联合制定了《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规划纲要》。“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计划是纲要的主要内容。实施这一计划的核心目的,就是要通过国际合作,促进中医药进入国际医药保健主流市场,进而成为造福全人类健康事业的重要力量。”

另据介绍,来自全球范围的中医药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将组成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计划专家委员会,统一协调计划的重点领域和实施方案。

我国将对性健康产品影响力进行调查

由中国性学会主办的首届中国性健康产品影响力调查将于近日拉开帷幕。本次调查将通过网络、短信评选出“最具影响力性健康产品”、“最具影响力性保健品”、“最具影响力成人用品”等相关健康产品。

我国性健康产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产业,产业规模和总容量都在不断扩大。在努力提高人们的生殖健康水平的背景下,性健康产品越来越受到广大群众的重视。在生殖健康定义所包含的内容中,“满意而安全的性生活”、“获取生育调节方法”、“预防性传染病感染”这几方面,都需要性健康产品参与其中。

性健康产品的市场仍存在不少的问题,如制售假冒伪劣计划生育避孕药具、性保健用品的行为,假冒性保健产品,违规虚假广告和违反价格政策、暴利欺诈的行为等等,给公众的健康带来了危害,同时也阻碍了性健康产业的持续发展。

为了进一步规范性健康产品市场,充分发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属下中国性学会和主流媒体的作用,中国性学会联合了包括中国保健杂志、人之初、性健康、医疗保健器具、凤凰医药周刊、新快报、中国性科学、精英健康等二十多家国内主流媒体,发起举办首届“中国性健康产品影响力调查”活动。并指定无忧健康网(http://2006.51kang.com)为本次活动的官方网站,北京易讯无限信息技术公司为短信服务提供商。

首届中国性健康产品影响力调查与中国性学会举办的广州性文化节、性科学高级论坛、中国性健康产业专题研讨会互相呼应,成为中国性健康产业的助推器。

健康管理市场调研报告范文第13篇

一、指导思想

紧密围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总体目标,通过多途径、多形式、全方位的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活动,全面推进我局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积极营造有益于健康的环境,传播健康信息,增强人们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倡导有益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二、工作目标

组织各单位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建立健全健康教育组织和网络,针对重点场所、重点人群,倡导健康的公共政策和支持性环境,普及健康知识,增强健康意识,提高保健能力,养成良好健康行为,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到*%以上,健康行为形成率达到*%以上。各项健康教育工作指标达到国家卫生城市考核标准。

三、实施范围

局属各单位

四、职责任务

*、局办公室负责制订全局健康教育计划,落实健康教育工作任务,协调解决健康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

*、有专人负责管理健康教育工作,有计划、有活动记录、有总结、有评价、有文字资料档案。

*、设置卫生宣传栏、宣传橱窗等,定期健康信息。

*、结合本单位干部职工的岗位责任和卫生保健需求,为干部职工进行定期体检,开展各种卫生知识培训、讲座、活动,提高单位干部职工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和行为形成率。

*、局妇工小组负责全体女干部健康知识普及工作;市场规范科负责烟草广告管理,建成区内不允许有烟草广告和变相烟草广告,配合市场服务中心对农贸市场经营者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区个协与各工商所负责指导对辖区内个体工商户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活动。

*、积极开展无烟单位、卫生先进单位的创建活动。

五、工作(更多精彩文章来自步骤

(一)准备阶段(*年*—*月)

*、建立健康教育工作协调小组,制定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建立健康教育管理组织,确定健康教育分管领导和具体工作人员。

*、分发居民健康教育手册。

*、开展爱国卫生月除四害宣传活动。

*、组织学习国家卫生城市标准,明确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目的、要求和具体任务指标。

(二)实施阶段(*年*—*年*月)

*、设立黑板报、宣传栏等,按照要求定期更换健康教育资料。在分局内外网络平台设立宣传栏,开展健康教育和卫生知识宣传。

*、发放居民健康教育手册,全面启动健康教育行动。组织对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情况进行分片、分行业督查。开展健康教育知识测试。

*、全面开展禁烟工作,制定禁烟制度,公共场所设置醒目的禁烟标志。组织对各单位禁烟工作和禁烟标志进行检查,开展无烟单位评选。

*、规范健康教育资料,完成*年度健康档案整理。

*、迎接省市区三级爱卫办对创卫工作进行暗访调研。

(三)总结提高迎检阶段(*年*—*月)

*、根据上级调研反馈意见,制定整改计划,落实整改措施。

*、开展健康教育工作评审。

*、开展干部职工健康知识知晓率、卫生行为形成率调查,对达不到要求的单位限期整改。

*、对各单位健康教育工作资料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做好规范整理、归档工作,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彻底整改。

*、做好迎接全国爱卫办对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及健康教育工作的检查考核准备工作。

六、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网络建设。按照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要求,建立健康教育组织(机构),健全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建立工作联动机制,形成领导重视,一级抓一级,人人参与的局面。

(二)明确工作目标、落实工作责任。按照健康教育工作目标要求,建立目标责任制,层层落实责任,把健康教育纳入工作目标考核内容。统筹安排,量化细化工作指标,落实人、财、物,确保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加大工作力度、营造创建氛围。要根据〈〈国家卫生城市标准〉〉要求,针对本单位各自实际,充分利用现有的宣传阵地和宣传渠道,定期开展多种形式健康教育活动,使干部职工卫生和保健能力、卫生知识水平和健康素质达到创卫目标要求。

健康管理市场调研报告范文第14篇

一、指导思想

紧密围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总体目标,通过多途径、多形式、全方位的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活动,全面推进我局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积极营造有益于健康的环境,传播健康信息,增强人们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倡导有益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二、工作目标

组织各单位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建立健全健康教育组织和网络,针对重点场所、重点人群,倡导健康的公共政策和支持性环境,普及健康知识,增强健康意识,提高保健能力,养成良好健康行为,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到__%以上,健康行为形成率达到__%以上。各项健康教育工作指标达到国家卫生城市考核标准。

三、实施范围

局属各单位

四、职责任务

_、局办公室负责制订全局健康教育计划,落实健康教育工作任务,协调解决健康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

_、有专人负责管理健康教育工作,有计划、有活动记录、有总结、有评价、有文字资料档案。

_、设置卫生宣传栏、宣传橱窗等,定期健康信息。

_、结合本单位干部职工的岗位责任和卫生保健需求,为干部职工进行定期体检,开展各种卫生知识培训、讲座、活动,提高单位干部职工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和行为形成率。

_、局妇工小组负责全体女干部健康知识普及工作;市场规范科负责烟草广告管理,建成区内不允许有烟草广告和变相烟草广告,配合市场服务中心对农贸市场经营者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区个协与各工商所负责指导对辖区内个体工商户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活动。

_、积极开展无烟单位、卫生先进单位的创建活动。

五、工作步骤

(一)准备阶段(____年_—_月)

_、建立健康教育工作协调小组,制定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建立健康教育管理组织,确定健康教育分管领导和具体工作人员。

_、分发居民健康教育手册。

_、开展爱国卫生月除四害宣传活动。

_、组织学习国家卫生城市标准,明确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目的、要求和具体任务指标。

(二)实施阶段(____年_—____年__月)

_、设立黑板报、宣传栏等,按照要求定期更换健康教育资料。在分局内外网络平台设立宣传栏,开展健康教育和卫生知识宣传。

_、发放居民健康教育手册,全面启动健康教育行动。组织对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情况进行分片、分行业督查。开展健康教育知识测试。

_、全面开展禁烟工作,制定禁烟制度,公共场所设置醒目的禁烟标志。组织对各单位禁烟工作和禁烟标志进行检查,开展无烟单位评选。

_、规范健康教育资料,完成____年度健康档案整理。

_、迎接省市区三级爱卫办对创卫工作进行暗访调研。

(三)总结提高迎检阶段(____年_—__月)

_、根据上级调研反馈意见,制定整改计划,落实整改措施。

_、开展健康教育工作评审。

_、开展干部职工健康知识知晓率、卫生行为形成率调查,对达不到要求的单位限期整改。

_、对各单位健康教育工作资料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做好规范整理、归档工作,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彻底整改。

_、做好迎接全国爱卫办对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及健康教育工作的检查考核准备工作。

六、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网络建设。按照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要求,建立健康教育组织(机构),健全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建立工作联动机制,形成领导重视,一级抓一级,人人参与的局面。

(二)明确工作目标、落实工作责任。按照健康教育工作目标要求,建立目标责任制,层层落实责任,把健康教育纳入工作目标考核内容。统筹安排,量化细化工作指标,落实人、财、物,确保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加大工作力度、营造创建氛围。要根据〈〈国家卫生城市标准〉〉要求,针对本单位各自实际,充分利用现有的宣传阵地和宣传渠道,定期开展多种形式健康教育活动,使干部职工卫生和保健能力、卫生知识水平和健康素质达到创卫目标要求。

健康管理市场调研报告范文第15篇

“保健业作为下一个兆亿美元的产业正在萌芽,这个产业将深入我们生活的各层面,并在十年内创造一兆亿美元的商机,但我们今天浑然不知,就像不知道1908年的汽车产业和1981年的个人电脑会带来庞大的商机一样。”

《财富第五波》里的这段话激动人心,但是最近3年来,保健品行业内的从业人士却从没有像现在这样惶恐不安——连续3年来,沿袭传统广告轰炸模式的众多产品,几乎找不到一个算得上成功的新品。而宏观数据、保健品上市公司公开的数据更是显示出,动荡不安的保健品行业,三年来销售额几乎缩水一半。

2003年1月份,当康基生物的陈总找到上海铂策划的时候,他们面临着同样的困惑。康基生物是香港康基集团在大陆从事保健品经营的子公司;多年来该公司一直在从事“促进生长发育”类保健品的研发、生产、营销。

在2003年以前,该公司一直沿袭传统的中小型保健品企业运作思路,厂家研发、生产产品,通过招商媒体刊登广告寻找经销商,以低价供货,主要由经销商承担广告风险,开展营销活动。通过这种模式,康基生物研发了两种促进生长发育的产品“真高因子”、“崇高1+1”,每年都有可观的销售额、稳定的利润。

然而时间到了2002年,康基生物突然发现,这种模式越来越难以运作,公司没有品牌招商难、经销商市场运作越来越谨慎,经过几年平稳的增长后,2002年康基生物的营业额却开始大幅下降。

原因在哪里呢?为了找到这个问题,康基生物的陈总找到了铂策划,我们沟通的结果是:传统的营销模式在新的形势下逐渐失效,是康基销量下滑的根本原因:

·国家宏观政策调整,加强了对保健品行业的广告监管,夸大宣传、虚假宣传、新闻广告等已经很难运作;

·2000年保健品行业销售额达到了空前的500亿元,此后连续发生的负面报道,包括媒体对补钙、中华灵芝宝、珍奥核酸、减肥产品等的负面报道,让消费者越来越理智,广告的说服效果越来越差;

·随着现代通路——商场、连锁药店、连锁卖场、连锁超市的形成与壮大,渠道费用越来越高,促销费、端架费、堆头费、进场费等种种苛捐杂费,让经销商不堪负重;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媒体广告需求越来越强,然而由于媒体仍然属于国家垄断行业、竞争不充分,媒体价格直线上涨,最近几年平均媒体已经涨了3倍以上。

综合以上因素,我国保健品行业的形势已经发生了巨变。行业发生了巨变,保健品还能做吗?

康基生物的老总陈赢先生对保健品行业的前景充满信心,坚信这仍然是一个充满潜力的朝阳行业。现在行业碰到的问题,只是因为宏观环境巨变导致“模式失效”,“模式失效”才是康基生物2002年业务下滑的根本原因。

问题找到了,下一步该怎样走?我们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传统的保健品营销模式,不重视产品质量、猛打广告、忽视服务,实质上是以“产品推销”为核心的低级营销。这是保健品行业大幅波动、保健品生命周期很短的根本原因。要走出困境,就必须放弃“产品推销”思路,借鉴服务营销精髓,转向以“健康服务”为核心的新型营销模式。

陈总认同了我们的思路,双方确定2003年为康基生物的“服务营销”年,决定不惜一切代价,开拓新模式。 调研制订基本策略

战略已定,下面就是战术问题的解决了。

从2003年2月中旬开始,我们用了的半个月的时间,对康基的产品进行了详尽的市场调研。调查发现了这个市场的特点:

·市场容量庞大。促进生长发育、特别是以“增高”为诉求产品,因为满足了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所以多年来尽管无声无息,但市场容量一直比较稳定,生命一号、高尔等产品均有良好表现,在地级市场上做成功的产品更多;我们估计这个市场的容量高达10亿元左右;

·竞品种类多。由于市场庞大、需求相对稳定,所以竞品很多。实力厂家推广的产品有绿力胶囊、邦长、高尔、天天向上、激活180等,不知名品牌更多,但这个市场集中度并不高,虽然绿力领先,但并不具备垄断优势;

·营销模式正在转型。以上海为例,2000年前后,众多产品伴随着补钙大潮出现,但在营销模式上,已经从传统的广告轰炸说服,转向了广告配合“健康服务中心”的咨询营销模式;

·目标消费群体分类。目标消费群体主要集中在10-22岁青少年。我们把10-18岁的消费者归为A类消费者,18-22岁的青少年归为B类消费者;

·消费者的态度。消费者对于促进生长发育类的产品是怎样看的呢?我们对A类群体家长的调查发现,消费者对于促进生长发育类产品信任度很高。42%的家长认为,只要骨骺线没有闭合,就能够促进发育;21%的家长认为,只要生活习惯合理、保健方法得当,能够在短期内增进发育;愿意尝试此类产品的家长也达到了18%。

从调查的情况看,促进生长发育保健品市场前景很好,但竞争也很激烈。对于康基生物的产品,该怎样定位呢?目标消费群体该怎样选定?针对那些人进行传播呢?

根据调研的状况,我们为康基生物设计了基本营销策略。从生理学常识来说,18岁以上的青年,绝大多数骨骺线闭合,实际上已经不具有继续生长的潜力,为了对消费者负责、也为了提升产品的美誉度、增长产品生命周期,对于该类消费者必须放弃。

这样A类消费群体,就成了我们的目标消费群体。然而10-18岁的青少年,多数还在中小学读书,没有经济能力购买我们的产品,因此我们的营销传播,针对的并不是他们,而是那些望子成龙的家长。

选定具有增高潜力的A类消费者作为目标消费群体,将他们的家长作为目标传播受众,这是我们为康基产品设定的基本策略。 从产品销售到健康咨询

康基的基本营销策略制订出来了,但这只完成了很少一部分工作。经验告诉我们:对于保健品营销来说,最重要的还是传播——怎样去说服我们的目标传播受众,并且怎样让维持他们对产品的信心,怎样让他们转变为产品的忠实购买者,这些因素才是产品成败的关键。

怎样去说服我们的消费者呢?我们为康基制订了“健康咨询”的传播途径。思路是这样的,既然消费者对广告已经非常反感、不再相信“谎言连篇”的广告,那么我们干脆就放弃产品广告,转而向目标受众传播“生理学知识”,通过传播专业、正确的“健康知识”,从而让目标受众初步建立起对我们的信任度。这样做不但消费者信任度高,而且由于广告内容均为“专业的健康知识”,也不会遭遇传统营销模式“夸大宣传”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广告目的不再是“说服”、“促销”,而是传播生理健康知识、吸引受众咨询。由于费用的原因,广告的篇幅不可能很大,消费者接受的信息往往不够充分。因此他们在来电咨询以后,往往很迫切的要求提供更进一步的健康咨询。这时候,我们就预约消费者到固定地点的“健康咨询中心”进行深入的健康咨询。

健康咨询中心并不是新东西,速立特等药品就应用过健康咨询模式来推广产品,一些补钙产品,早在90年代末就应用过“健康咨询中心”来推广产品。

不同之处在于,我们为康基健康咨询中心设计的功能,不再是“产品销售”,而主要是提供“健康咨询服务”。这意味着必须拥有固定场所、必须拥有方便到达的办公地点、舒适的内部环境、必须配备专业的体检设备、必须有科班出身的健康咨询师、必须有一套严谨的作业流程。

对康基的健康咨询师,并不进行销量考核,她们主要的工作任务是:充当目标受众的“健康顾问”,对前来咨询的孩子们进行专业体检,分析其继续生长的潜力;了解他们的锻炼、饮食、睡眠等生活习惯,并加以指导;最后根据每个孩子的情况,为他们制订出全面、专业、个性化的“健康成长方案”。

这样我们销售的不再是产品,而是个性化的“健康成长方案”服务,我们的产品只是我们健康服务中的一小部分。产品初次销售之后,健康咨询服务工作并没有停止,而只是刚刚开始。留住老顾客,只有将消费者转化为忠诚顾客,才能够真正让消费者和企业实现双赢。

怎样留住老顾客呢?我们为每个接受我们健康咨询服务的孩子建立一份个人档案,每个月进行两次电话回访,定期指导家长矫正孩子们的生活习惯;每个季度组织孩子们进行一次集体活动,交流经验和心得;每半年组织人员做一次上门拜访,持续指导孩子们的成长。

后来的营销实践证明,我们的“健康咨询服务”为核、产品为辅,完善服务流程,重视售前、售后服务的营销模式,确实让不少消费者转变成了忠诚消费者。 顾问营销创造奇迹

经过近两个月的紧张工作,我们为康基生物设计的工作流程、人员培训计划、广告文案、室内布局等均得到了客户认同;与此同时,康基生物的租屋、装修、人员招聘、培训有条不紊地进行着,2003年3月底康基生物第一个健康咨询中心装修完毕,正式开始营业。

康基生物的营销创新大获全胜。5月初,康基生物捷报传来:我们成功了!

尽管第一个出现亏损,但“健康顾问营销”已经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健康咨询师反馈回来的消息证实,这种新的营销模式——健康咨询模式在实现销售达成率、顾客满意度方面,较传统的广告轰炸模式,效果要好得多,而且风险相对较小、容易控制。

小试牛刀、初战告捷,康基生物加快了在上海设立“健康咨询中心”的速度。半年后康基在上海中心城区设立的“健康顾问中心”数目从1家上升到4家,有效覆盖了上海城区。除了咨询中心的扩张,康基生物通过“健康咨询服务”2003年也取得了良好的经营业绩,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康基生物在上海已经取得了2200万元的销售额。仅上海市场的销量就远远超过去年同期全国市场的销量。

新模式不但促销效果良好,而且顾客满意度很高。2003年11月,上海铂策划组织人员对康基生物设在上海的4家“健康顾问中心”进行了量化评估,评估发现4家“健康咨询中心”中业绩最差的一个(由于交通不方便,消费者预约咨询亮较少),咨询顾客的“销售达成率”也达到40%,而对消费者对康基产品的效果满意率更高达98%以上。

上海市场成功后,康基迅速根据上海市场的成功经验,对康基生物的渠道经销商开展了“健康顾问营销”培训,上海经验被迅速移植到全国各地,预计2003年康基生物全国销量将首次突破1亿元。

新模式成功后,康基和铂策划立即着手后续产品的推进。康基的新产品“高之营养液”已经获得了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的推荐。根据产品的定位、特点,康基生物还导入体育营销,赞助近两年业绩上佳的“中国国家女子篮球队”,由国家女子篮球队出任高之营养液的形象代言人,高之营养液被指定为中国国家女子篮球队唯一指定营养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