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范文

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范文

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

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2009年,我区教育信息化工作在区委、区政府和市教育局的正确领导、大力支持关心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以一个中心一个核心一个重点为基本思路,抓项目促建设,抓应用促发展,积极争取并认真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项目,狠抓教育信息化各项责任目标的落实,使全区教育信息化工作取得了新进展。现总结如下:[大秘书-www,d,找范文请到大秘书网]二、2009年主要工作2、克服资金困难,努力完成年度工作任务在各级财政和学校经费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我区在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上,既积极争取国家项目支持,又把重心放在自力更生的基点上。2009年,区教育局继续把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工作的重点任务,纳入区委、区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各学校及早动手,想方设法筹集资金,拓宽投入渠道,采取学校自筹、企业垫付、个人出资、教育局补贴等多种办法,全年共新建计算机教室10间,新配备微机400多台,多媒体专用教室7间。一年来投入教育信息化资金约100多万元,加强配备,较大提高我区教育信息化配备水平。3、规范管理,建立健全必要的规章制度管理工作是教育信息化重要环节。为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充分发挥设备效益,我们把建章立制工作作为教育信息化的常规工作。一是统一汇编教育信息化工作管理规章制度,并上传至**教育信息网仪器站网页。二是要求学校必须参考制度汇编结合学校实际认真制定计算机室、多媒体室、电子备课室等功能教室的规定、条例、守则、职责等规章制度。并做到平时有检查、制度有上墙、使用有记录,责任落实到人,确保教学工作正常进行。三是在学校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中,坚持积极预防、确保安全的方针,认真落实安全组织、安全制度和技术防范措施,逐步建立和完安全防范机制。四是结合平时常规工作检查,组织对各校教育信息化的管理工作进行检查指导,加强了管理工作。4、加强使用,努力提高现代教育装备的使用效益教育信息化工作重在使用。目前,我区教育信息化工作虽然起步较晚,但我们认识到: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养,能够突破教育环境的空间,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为此,我们加强教育信息化设备的使用,努力提高现代教育装备的使用效益。一是抓紧师资培训,提高师资素质。目前,我区采用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假期培训和平时培训相结合等方式组织信息技术培训。据统计,我区已有2000多人次接受信息技术培训,并有60%的教师通过中小学教师中级信息统一考试。现在已拥有一支专兼职的信息技术教师队伍。二是严格按照课程计划,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全区所有中学、中心小学及70%的完小都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并按要求将信息技术列入初中考查、高中会考科目。三是把运用现代信息手段和丰富的网络资源探究面向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作为当前乃至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的重点。我们要求学校教学工作必须加强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努力提高教学效果。目前已有较多的教师能根据学科的特点、教学内容和应用场合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学模式的设计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三、存在的问题一年来,我区教育信息化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1、信息化建设资金严重短缺,投入欠帐较大,有的学校未付清建设欠帐。尤其是农村中小学实行一费制后,投资贷款、合同欠款偿还困难。2、发展不平衡,学校之间差距大。目前我区学校之间教育信息化发展存在明显差异,部分校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应用水平和层次较低,影响了全区教育信息化的均衡发展。3、学校计算机教学和网络管理、维护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教师队伍的信息技术水平和整合应用能力亟待提高。4、管理不够科学、规范。部分学校领导缺乏必要的专业技能,对信息技术教育目标不够明确,要求不够具体,管理不够科学,致使信息化建设步伐缓慢,资源得不到很好的整合,应用水平不高。

四、2009年工作要点2009年,全区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继续按照一个中心一个核心一个重点的总体思路,通过以下几方面工作,促进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

1、抓项目,促建设。积极争取各种信息化项目,力争农村中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在我区全面实施。要制定项目具体实施办法,落实配套资金,精心安排项目学校,做到项目到校,责任到人,保证项目顺利实施。要通过项目支持和自建,全面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力争使全区中学、中心小学和有条件的完小建成按要求配备的计算机室,并使机生比达1:9以上。2、抓管理,促发展。一是区局、学校要制定、完善相应的管理措施和办法,实行规范化管理。二是强化各类学校信息化设备、软件资源和信息技术教学管理,严格要求学校开齐上好信息技术课,充分利用远教设备、卫星资源、网上资源、项目配套光盘,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三是安排适当时间对学校信息化设备管理使用、课程开设、教师培训、教学应用和学生掌握情况进行全面检查。3、抓培训,促应用。一是制定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考核标准,规范培训行为,提高培训质量。二是有计划地进行集中培训和经常性校本培训,达到有条件的学校校长100%会使用,教师85%以上会使用信息化设备的目标。三是配合省、市有关活动,开展区、校两级教学课件评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观摩等活动,引导教师积极参与信息技术教学实践和应用。鼓励有微机室学校的教师,制作教学课件,使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4、抓典型,促整体。一是争取培育一至二个教育信息化工作建得好、用得好的典型,在全区推广。二是区局对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年底进行一次专项评估,对教育信息化成绩突出的学校予以表彰奖励。虽然我区教育信息化水平还不高,但我们相信,只要我们认真落实各级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领导、统一部署下,发动全社会的积极参与,不断加大投入,我区的教育信息化工作就能搞的更快更好。注释:一个中心一个核心一个重点:以建设全市教育城域虚拟专网为中心,加快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全市教育教学资源为核心,为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提供优质资源;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为重点,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2009年,我区教育信息化工作在区委、区政府和市教育局的正确领导、大力支持关心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以一个中心一个核心一个重点为基本思路,抓项目促建设,抓应用促发展,积极争取并认真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项目,狠抓教育信息化各项责任目标的落实,使全区教育信息化工作取得了新进展。现总结如下:[大秘书-www,d,找范文请到大秘书网]二、2009年主要工作2、克服资金困难,努力完成年度工作任务在各级财政和学校经费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我区在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上,既积极争取国家项目支持,又把重心放在自力更生的基点上。2009年,区教育局继续把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工作的重点任务,纳入区委、区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各学校及早动手,想方设法筹集资金,拓宽投入渠道,采取学校自筹、企业垫付、个人出资、教育局补贴等多种办法,全年共新建计算机教室10间,新配备微机400多台,多媒体专用教室7间。一年来投入教育信息化资金约100多万元,加强配备,较大提高我区教育信息化配备水平。3、规范管理,建立健全必要的规章制度管理工作是教育信息化重要环节。为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充分发挥设备效益,我们把建章立制工作作为教育信息化的常规工作。一是统一汇编教育信息化工作管理规章制度,并上传至**教育信息网仪器站网页。二是要求学校必须参考制度汇编结合学校实际认真制定计算机室、多媒体室、电子备课室等功能教室的规定、条例、守则、职责等规章制度。并做到平时有检查、制度有上墙、使用有记录,责任落实到人,确保教学工作正常进行。三是在学校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中,坚持积极预防、确保安全的方针,认真落实安全组织、安全制度和技术防范措施,逐步建立和完安全防范机制。四是结合平时常规工作检查,组织对各校教育信息化的管理工作进行检查指导,加强了管理工作。4、加强使用,努力提高现代教育装备的使用效益教育信息化工作重在使用。目前,我区教育信息化工作虽然起步较晚,但我们认识到: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养,能够突破教育环境的空间,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为此,我们加强教育信息化设备的使用,努力提高现代教育装备的使用效益。一是抓紧师资培训,提高师资素质。目前,我区采用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假期培训和平时培训相结合等方式组织信息技术培训。据统计,我区已有2000多人次接受信息技术培训,并有60%的教师通过中小学教师中级信息统一考试。现在已拥有一支专兼职的信息技术教师队伍。二是严格按照课程计划,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全区所有中学、中心小学及70%的完小都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并按要求将信息技术列入初中考查、高中会考科目。三是把运用现代信息手段和丰富的网络资源探究面向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作为当前乃至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的重点。我们要求学校教学工作必须加强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努力提高教学效果。目前已有较多的教师能根据学科的特点、教学内容和应用场合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学模式的设计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三、存在的问题一年来,我区教育信息化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1、信息化建设资金严重短缺,投入欠帐较大,有的学校未付清建设欠帐。尤其是农村中小学实行一费制后,投资贷款、合同欠款偿还困难。2、发展不平衡,学校之间差距大。目前我区学校之间教育信息化发展存在明显差异,部分校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应用水平和层次较低,影响了全区教育信息化的均衡发展。3、学校计算机教学和网络管理、维护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教师队伍的信息技术水平和整合应用能力亟待提高。4、管理不够科学、规范。部分学校领导缺乏必要的专业技能,对信息技术教育目标不够明确,要求不够具体,管理不够科学,致使信息化建设步伐缓慢,资源得不到很好的整合,应用水平不高。

四、2009年工作要点2009年,全区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继续按照一个中心一个核心一个重点的总体思路,通过以下几方面工作,促进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1、抓项目,促建设。积极争取各种信息化项目,力争农村中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在我区全面实施。要制定项目具体实施办法,落实配套资金,精心安排项目学校,做到项目到校,责任到人,保证项目顺利实施。要通过项目支持和自建,全面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力争使全区中学、中心小学和有条件的完小建成按要求配备的计算机室,并使机生比达1:9以上。2、抓管理,促发展。一是区局、学校要制定、完善相应的管理措施和办法,实行规范化管理。二是强化各类学校信息化设备、软件资源和信息技术教学管理,严格要求学校开齐上好信息技术课,充分利用远教设备、卫星资源、网上资源、项目配套光盘,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三是安排适当时间对学校信息化设备管理使用、课程开设、教师培训、教学应用和学生掌握情况进行全面检查。3、抓培训,促应用。一是制定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考核标准,规范培训行为,提高培训质量。二是有计划地进行集中培训和经常性校本培训,达到有条件的学校校长100%会使用,教师85%以上会使用信息化设备的目标。三是配合省、市有关活动,开展区、校两级教学课件评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观摩等活动,引导教师积极参与信息技术教学实践和应用。鼓励有微机室学校的教师,制作教学课件,使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4、抓典型,促整体。一是争取培育一至二个教育信息化工作建得好、用得好的典型,在全区推广。二是区局对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年底进行一次专项评估,对教育信息化成绩突出的学校予以表彰奖励。虽然我区教育信息化水平还不高,但我们相信,只要我们认真落实各级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领导、统一部署下,发动全社会的积极参与,不断加大投入,我区的教育信息化工作就能搞的更快更好。注释:一个中心一个核心一个重点:以建设全市教育城域虚拟专网为中心,加快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全市教育教学资源为核心,为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提供优质资源;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为重点,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要坚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以拓展应用、示范引领为抓手,依托共建共享优质资源,促进信息化在各项管理教育工作中深度应用,努力打造开发区信息化应用示范学校,制定计划能够让学校的工作开展得更加顺利。下面是小编带来信息化校园教育工作计划范文,希望能让大家有所收获!

信息化校园教育工作计划范文一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信息化建设为主线,加强学习,积极探索在新课程理念下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课堂教学。坚持以培训促应用,以应用促需求,以需求促发展的策略,努力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进一步促进学校的教育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二、主要工作

1、健全制度、明确责任

健全信息化各项规章制度,每个网络节点做到专人负责,明确人员分工,加强日常管理,做到定时与随机检查相结合保证各设备的正常运转。

2、极开展教学研讨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与实践的重心要放在常规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同时我们必须注重在研讨中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研讨的质量。配合学校“磨好课”及教研组例会制度,充分发挥“博客”便捷的互动功能,在“备课-听课-口头评议-书面评议(网络)-(一段时间后)再次集中交流-形成总结性的反思材料”这一系列实践和反思的环节中,促进教学研究水平的提高。

组织学习前沿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育理论,开展新课程理念下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课题研究,配合教科室做好本校所承担的信息技术方面的研究课题的结题工作。

配合学校开展的各级教学研讨展示活动,积极参与“整合”研究,做好相关的服务工作。

3、提高设备使用效益

加强学校电脑的管理。期初集中整理好所有办公室及教室的电脑,检查设备完好程度。要求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运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并认真做好相关记录。

充实完善网站建设,本学期将在保持原有格局的前提下作局部微调,并把主页放在教育局信息中心的服务器,以太仓市网站集群的方式来宣传和共享学校信息。

为使学校各部门能对网站“新闻系统”最大限度地提供信息支持,本学期校行政还将规定各条线要在一学期内完成至少10条新闻的硬性任务,上传数量也将定期通过网络予以公布。各条线要多“理想的”新闻稿,即文字要简洁明了、符合新闻规范,图片要JPG格式、大小不要超过1024768dpi。

对师生博客的使用,要与个人主页、班级主页的建设联系起来,强调这两类主页要真正成为学生进行主题学习的乐园,是家庭、学校沟通联系的纽带。开设班级主页,利用班级主页中互动功能在转化差生的过程中发挥一些作用,先在一二个班实施;利用教师的主题学习网站进行研究性学习,五年级可利用网络活动课的时间由任课老师确定主题,组织学生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继续建设好教学资源库。通过培训,引导广大教师用好现有的教学资源(校本的和外挂的)。及时收集好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积累的大量素材资源,并以教材体系进行编目。具体征集措施:各学科以教研组为单位,在教研组长收集组内成员平时教学中制作的教案、课件等相关拓展性材料的基础上,由信息中心协助整理、上传,期末进行评比、考核。继续对现有的已购置和下载的部分资源进行整理编目,扩充校本资源库内容。

经常检查设备的使用情况,办公室建立专人负责制,建立完善的申请维修制度,期中、期末学校统一普查,确保设备完好。

严格执行损坏赔偿制度,做到账物相符,合理使用,妥善保管。

制订各室、各班信息化装备管理负责制和信息化装备使用制度,规范信息化装备使用登记制度,专人管理、专人负责,并逐步实现网络化规范管理。

4、严格师生培训与考核

组织校本培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运用博客促进家校联系;运用博客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示范软件的使用;笔记本电脑的操作维护等。培训前期制定计划,作好准备,培训中注意讲练结合,及时作好考勤记录。

学生的信息技术培训。按照上级的各类信息技术竞赛要求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本学期将在教导处的统一协调下,举办一次中高年级的网上作文竞赛(利用学生博客)和电脑绘画竞赛,具体培训、竞赛方案另议。

加强对学生基本信息素养的训练与考核。在强调整体推进的前提下,设立中年级学生整班参与的校级键盘输入竞赛,三年级英文输入,四年级中文输入,主要利用信息技术课的途径进行。

5、加强网络安全管理,杜绝不良信息,保障教学应用。

根据《太仓市校园网络网管人员安全管理责任制度和奖惩条例》,明确网管人员的岗位职责,全面实施对学校网络的流量监控,安全监控和网络管理工作月报制度,建立重要网络设备档案袋,主要记录设备的型号、硬件情况、软件情况、主要用途等。

加强中心机房的安全检查工作,对服务器上开设的服务和端口做到天天小检,月月大检。

加强办公室和班级电脑使用情况的检查,清理与教学无关的软件,加装杀毒和防木马软件,指导教师正确使用网络,杜绝不良信息的危害。

信息化校园教育工作计划范文二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总体办学思路为指针,贯彻教育局信息中心、学校工作计划要求,从务实、求真出发继续深入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工作,在积累经验的基础上,努力将信息教学普及化、提升管理使其规范化,加强管理机制的建设,提高教师应用和学习新技术、新理念的认同度。同时认真总结2021年度学校教育技术工作中的不足,以示范校的标准衡量各项工作,确保信息化在校园的正确应用。

加强学校信息员队伍的管理,形成一支力量强、协作能力好的信息化师资队伍,为开展各类信息化应用做好铺垫,同时深入科研工作,认真积累,积极尝试、及时总结,将点滴的积累汇集成一套适合我校信息化建设的方案。另外,定时定期地开展全体教师信息化自培工作,使工作更具有成效化,努力创建一流的教师应用信息化的环境和氛围。

在工作中我们会用持续发展的眼光关注信息化趋势,紧跟时代步伐,吸取兄弟校信息化建设的经验,进行不断的完善,弥补不足。

二、工作重点:

1、加强兼职信息员的管理,进一步提升信息员岗位意识。

2、做好多媒体设备的纪录工作,及时进行检查。

3、校内新添置物品的登记管理。

4、提高网络的实际应用效能,加强网站的建设和教师课件应用水平,提倡教育新媒体的运用,提高应用水准。

5、学校网站内容的及时更新(每周至少2次)

6、防毒软件的安装和部署及时更新,网站服务器的配置和更新、资料备份。

7、组织教师积极参加高层次的信息化培训活动

8、 根据太仓市教育装备室工作安排,努力完成相关创建工作。

三、主要措施

1、为了保障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开展,及时调整学校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的工作重心。领导小组成员职责明确,责任到人。

2、继续深化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提升教育教学实效的专题培训,

3、丰富网络教学资源,加强OA系统的使用,进行网上办公。

4、对于学校制定的一系列教育信息化管理制度,要严格执行,加强检查力度,落到实处。

5、尝试与室内优秀学校开展网络平台下的跨校研究平台,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

6、建立一支信息技术骨干教师队伍,积极参与上级部门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研究工作,逐步形成一支有层次有实践能力有创新意识较稳定的学校网络管理员队伍与骨干教师队伍;

7、优化学生信息技术课外兴趣小组,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信息技术特长,展示信息技术教育成果,组织师生积极参加电脑制作活动。在四、五年级继续开展沙一小十佳班级博客及十佳学生博客评比,中高年级学生中进行打字比赛、制作电子小报比赛。

8、加强校园门户网站建设与应用,推动学校教育宣传和信息化环境下校园文化建设方的积累,提升学校办学地社会影响力。

信息化校园教育工作计划范文三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投资效益,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深入开展,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在学校工作中的应用,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开创教育信息化工作新局面。

二、工作思路

以推进教育信息化应用为重点,以创建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为抓手,深化机制创新与实践创新,继续完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大力加强教育资源建设,积极创新教师整合能力开发的方式方法,特别是电子白板在堂课教学中的应用,努力提升教学过程中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质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的能力,构建教育信息化新特色。

三、主要工作

1、加快校园网的建设,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学校资源库。本学期,要尝试将教学资料镜像放到校园网上,便于教师随时使用。本校教师所制作的教案、课件、PPT等资料要及时上传到FTP。要充分使用有效的网络资源,做到校内资源共享,发挥网络优势,促进教育信息化应用深入开展。定期更新学校主页,及时在网站上学校的各类信息。要将本校的各类重大信息及时传到学校网站。建设覆盖各学科、多品种、多门类、可供师生自由选择的丰富的教育资源库群,购买资源与开发资源并举,不断丰富网络教学资源,形成教育资源共享新模式。

2、教师要加强信息技术理论学习、研究,加强自身水平的提高,不断学习。鼓励教师参与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尝试与研究,推进信息化技术在教学上的应用。以评优课为抓手,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深入开展。本学期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以自学为主线,以集中辅导为辅助,着重于进行网页维护和电子白板课件制作方面的培训。通过培训,各教师除了能完成学校规定的班级网页、学校网页更新外,还要将学到的技能应用到日常教学之中,制作一批交互性较强的电子白板课件。

3、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信息技术课更要以任务驱动教学,以培养学生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内在动力。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加强学生上机的常规训练,做好使用记录,上足课时,保证学生的课时数。正常开展信息技术有关的兴趣小组活动,活动有计划、有内容、重实效。

4、 经常检查设备的使用情况,各办公室由办公室主任负责,教室内有电脑、电视机和实物投影仪,财产保管责任人为各班班主任。各教师课堂教学利用率要求在45%以上。以抽查记录和学生座谈会为准。充分利用网上报修平台及时做好维修申报,确保设备正常使用。

5、 做好学校网站和校内局域网的安全工作,做好网络病毒的防治工作,提高对数据备份以及网络安全的认识。

6、 学校CK报警、周界报警和电视监控录像系统由总务处负责。要确保正常,发现故障要及时处理,定期对摄像头外壳镜面进行擦拭。

7、 校红领巾电视台按原定红领巾电视台方案进行操作,充分发挥电视台的教育和促进作用。

8、 建设班级网站,定期更新,展现班集体学习、活动风采。

9、 继续组织参与苏州市网上家长学校,有条件的家庭鼓励开通“家校路路通”,为家长教师协会搭建一个相互交流沟通的网络平台,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

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教育局2017年度七五普法工作计划:

2017年是“七五”普法规划实施第二年。教育系统普法工作总体要求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教育系统“七五”普法工作规划要求,突出抓好教育管理干部和青少年重点对象的法治宣传教育,突出抓好法治文化阵地建设,落实普法责任制,为全面推进法治xx建设,促进全县教育事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一、搞好“七五”普法工作宣传发动。认真组织干部职工学习宣传《xx县教育系统“七.五”普法工作规划(2017—2020年)》(竹教函〔2017〕4号)及有关领导关于“七五”普法启动工作的讲话精神,提高认识,明确目标,强化措施。

二、加强领导,完善普法机构。一是成立“七五”普法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校长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政教处负责抓落实,把“七五”普法工作纳入学校日常事务管理;二是各校明确“七五”普法工作办公室,配备必要硬件设施和专(兼)职普法工作人员,制度健全,工作有序;三是落实必要的普法工作经费,确保普法工作顺利实施。

三、结合实际,制订规划。结合本单位(本学校)工作实际,制定本单位“七五”普法工作规划,并组织教职工认真学习,领会精神,各学校制定的“七五”普法工作规划及领导小组文件要及时报送局普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狠抓落实,措施到位。

1.4月底前,各学校要结合实际,举行“七五”普法工作启动仪式,对“七五”普法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启动面达100%;各学校要层层签订“七五”普法工作目标责任书。

2.完成普法教材征订。根据县普法办要求,积极完成教育系统“七五”普法的教材征订任务。

3.狠抓学习。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行政执法人员必须参加法律知识培训和考试,要有法律学习专用笔记本,集中听取一次法治讲座,做到有笔记、有体会,保证每年学法达50个学时以上。

4.局机关全体成员加强无纸化学法力度,保证每年学法达50个学时,每年年终积极参加无纸化学法考试。

5.落实法律顾问制度。各乡镇中心学校及县直各学校须聘请法律顾问。要在2017年上半年完成法律顾问的聘请,坚持在法律顾问的指导下开展普法工作。

6.落实法制副校长。各单位要积极与公、检、法、司等部门联系,聘请法制副校长。法制副校长每学期要到学校指导开展一至二次法制教育活动。

7.法律知识进课堂。小学三年级以上青少年学生要开设法治课,做到师资、教材、课时、考试“四落实”,每周要有一节法治课或一次专项法治活动,幼儿园要开展法律知识启蒙教育;抓好学校德育活动,坚持普法与道德教育相结合。

8.抓好关键节假日的宣传活动。抓好“开学第一课”、“6.26”禁毒日、“12.4”宪法日、“安全教育周”等活动。

9.开展“法律小宣传员活动”。各学校每学期要组织开展法律知识宣传活动,如开展模拟法庭、法制教育讲座、参观德育基地等;要组织青少年学生利用所学法律知识回家给父母当法律小宣传员,向家庭、社会开展法律知识宣传,扩大影响。

10.深入开展法治文化学校建设。推进以xx一中和xx实验小学为试点的法治文化学校建设,力争在2018年全县全面开展法治文化校园建设。继续抓好“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深入推进依法治校工作,通过树立依法管理学校,带动全县各级各类学校依法管理工作取得更大成绩。

11.抓好普法宣传。利用网络、校园广播、报刊、墙报、橱窗、专栏、文体活动等形式大力宣传“七五”普法工作,营造浓厚法治宣传氛围。

经济和信息化局2017年度七五普法工作计划:

为了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的要求和《湖南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方案》精神,为全面、深入开展“七五”普法工作,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局干部队伍的法律素质和依法行政管理水平,结合我局工作实际,特制定2017年度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规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新要求,满足社会各方面对民主法制的新期待,动员和依靠各方面的力量,继续深入开展全民普法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法制理念,弘扬法制精神。

(二)基本目标

为适应广大干部职工以及社会各界对法律知识的现实需求,通过深入扎实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广大职工干部的法律意识、法律素质;进一步依法增强依法行政理念,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

二、主要任务

(一)深入学习宣传宪法和国家基本法律知识。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深入学习宣传宪法,是法制宣传教育的基础、根本和重点工作。大力开展以宪法为核心的公民基本权利义务教育、守法与法律权威教育,努力提高国家公务员的宪法意识,使宪法深入人心。学习宣传国家基本法律制度和法律法费知识,加大学习《行政许可法》、《公务员法》、《国家安全法》、《行政复议法》、《保守国家秘密法》、《行政处罚法》以及民法等基本法律法规力度,培育民主法制观念、爱国意识和国家安全统一意识。

(二)深入学习科技法律法规。结合我局工作实际,认真组织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小企业促进法》、《电力法》、《湖南省信息化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增强法制意识,通过法律途径、运用法律手段进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促进社会事业进步。

(三)深入学习宣传促进社会管理创新相关法律法规。组织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主题活动,掀起学法用法的热潮。开展“法制节日”集中宣传活动。积极参与以“12.4”全国法制宣传日为主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集中开展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制宣传教育,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教育活动,营造学法用法的氛围。努力拓展法制宣传教育与群众文化生活相结合的深度和广度,鼓励、支持和引导群众性法制文化活动,积极创新法制宣传教育与道德教育有机结合的新途径。

三、对象和要求

(一)法制宣传教育的对象的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广大干部职工结合工作、学习和生活实际,自觉学习法律,维护法律权威。

(二)加强领导干部法制宣传教育,着力提高依法执政能力。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用法,树立在学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的观念,树立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观念,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观念;提高依法管理社会事务的能力,规范决策、管理和服务行为。大力推进领导干部法制教育制度化、规范化,继续坚持和完善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法制度、领导干部法制讲座制度、领导干部任前和年度法律知识考试考核制度。

(三)加强公务员法制宣传教育,着力提高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能力。深入开展《公务员法》宣传教育,提高公务员依法管理和服务社会的水平。培育公务员树立有权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的观念。

四、组织领导和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局党组切实加强对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领导,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纳入机关干部目标责任制管理,并作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预工作成绩考核挂钩。完善普法依法治理领导机构运行机制,充分发挥领导小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确领导职责,分解工作任务。

1.成立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

肖智坚同志任组长,何珺子同志任副组长,喻名华、郭晓艳、黄翔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由王晖同志任办公室主任,肖云同志任联络员兼宣传员。

党工委(党组)每年听取两次以上普法工作情况汇报,研究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推动工作开展。

(二)强化协调配合。在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中药实行分类指导、注重实效,防止形式主义。一是实行领导分工负责;二是宣传分类实施,突出依法行政特点;三是普法方式不断创新,积极探索形式活跃,易于接受的普法方式。

(三)抓好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队伍建设。着力培养专兼职相结合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队伍,把政治业务素质较高的人员充实到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一线,加大业务培训力度,提高专职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者的政治、法律素质和业务能力。

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主要工作:

抓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全面推进教学应用

1、组织实施我县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二期工程。

2、建立健全中小学远程教育管理和应用的考核评价机制,坚持面向学生,走进课堂,服务教学,充分利用远教资源开展教学活动,推进农远工程在教学中的应用。

3、继续抓好农远技术人员的培训,建立全县远程教育技术支持服务体系,做好项目学校资源接收工作。各项目校要做好资源下载、收集、整理工作,建起资源库并不断充实和完善。

二、加快扶余教育信息网建设步伐,充分发挥信息网在教育行政管理、宣传和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4、切实加强扶余教育信息网栏目建设。适应新形势,更新扶余教育信息网主页,加强网络栏目建设,加大政务公开力度。继续充实完善新闻中心、政务公开、办事指南、视频中心、教育科研、教师中心、家长中心、图片中心、网上办公、考试信息、党建、师德、德育、艺术体育、信息技术等15个政务及教学服务大专栏,建成为扶余教育服务的综合性数字化资源传播服务平台。

5、骨干教师要建立个人教学博客,使博客成为开展网络教研的信息平台、工作平台和资源平台。

6、有条件的学校要建立学校网站。通过学校网站的使用,加大学校对外交流与宣传力度,展示师生才能,加强对校外联系,互相学习,共同发展。

7、扶余教育信息网是教育局对外宣传的窗口和阵地,是扶余教育的一张名片,在确保新闻方向性、准确性、实效性的同时,加大对扶余教育亮点的宣传和报道,真实、客观反映扶余教育现状,宣传扶余教育取得的巨大成就。各校要按照《扶余县教育局信息工作实施细则》的要求,做好信息上报工作,提高扶余教育信息网上稿率,加大对各校报道力度。

8、加强全县中小学电子政务建设,各校接收、执行文件要做好记录,要保证网上办公用机、网络正常运行,做到政令畅通。结合全县教育系统实际对电子政务系统进行改版。

三、继续做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工作,全面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系统的应用水平

9、对信息技术教师进行学科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提高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质量。对全县校长进行教育信息化管理的培训,逐步提高校长运用信息技术管理学校的水平。对全县网络管理员进行专业能力培训,建成一支学信息化、懂信息化、业务精湛、素质过硬的网络管理员队伍,使他们真正在教育信息化领域发挥作用。对全体教师,特别是骨干教师进行计算机应用培训,提高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

10、各校做好教育博客的培训工作。教师能够利用博客的信息技术环境,随时写作和发表自己的教育叙事,成为知识管理、资源开发、同侪互助、自我完善、提高工作效率的自觉、自主的现代化的教育工作者。

11、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在教育信息化应用中的带动作用。

四、加强安全工作,确保信息畅通

12、加强校园网络管理、安全软硬件投入,确保网络设备正常运行。对重要数据要定期、不定期备份。

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范文第6篇

主要工作:

抓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全面推进教学应用

1、组织实施我县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二期工程。

2、建立健全中小学远程教育管理和应用的考核评价机制,坚持面向学生,走进课堂,服务教学,充分利用远教资源开展教学活动,推进农远工程在教学中的应用。

3、继续抓好农远技术人员的培训,建立全县远程教育技术支持服务体系,做好项目学校资源接收工作。各项目校要做好资源下载、收集、整理工作,建起资源库并不断充实和完善。

二、加快扶余教育信息网建设步伐,充分发挥信息网在教育行政管理、宣传和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4、切实加强扶余教育信息网栏目建设。适应新形势,更新扶余教育信息网主页,加强网络栏目建设,加大政务公开力度。继续充实完善新闻中心、政务公开、办事指南、视频中心、教育科研、教师中心、家长中心、图片中心、网上办公、考试信息、党建、师德、德育、艺术体育、信息技术等15个政务及教学服务大专栏,建成为扶余教育服务的综合性数字化资源传播服务平台。

5、骨干教师要建立个人教学博客,使博客成为开展网络教研的信息平台、工作平台和资源平台。

6、有条件的学校要建立学校网站。通过学校网站的使用,加大学校对外交流与宣传力度,展示师生才能,加强对校外联系,互相学习,共同发展。

7、扶余教育信息网是教育局对外宣传的窗口和阵地,是扶余教育的一张名片,在确保新闻方向性、准确性、实效性的同时,加大对扶余教育亮点的宣传和报道,真实、客观反映扶余教育现状,宣传扶余教育取得的巨大成就。各校要按照《扶余县教育局信息工作实施细则》的要求,做好信息上报工作,提高扶余教育信息网上稿率,加大对各校报道力度。

8、加强全县中小学电子政务建设,各校接收、执行文件要做好记录,要保证网上办公用机、网络正常运行,做到政令畅通。结合全县教育系统实际对电子政务系统进行改版。

三、继续做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工作,全面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系统的应用水平

9、对信息技术教师进行学科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提高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质量。对全县校长进行教育信息化管理的培训,逐步提高校长运用信息技术管理学校的水平。对全县网络管理员进行专业能力培训,建成一支学信息化、懂信息化、业务精湛、素质过硬的网络管理员队伍,使他们真正在教育信息化领域发挥作用。对全体教师,特别是骨干教师进行计算机应用培训,提高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

10、各校做好教育博客的培训工作。教师能够利用博客的信息技术环境,随时写作和发表自己的教育叙事,成为知识管理、资源开发、同侪互助、自我完善、提高工作效率的自觉、自主的现代化的教育工作者。

11、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在教育信息化应用中的带动作用。

四、加强安全工作,确保信息畅通

12、加强校园网络管理、安全软硬件投入,确保网络设备正常运行。对重要数据要定期、不定期备份。

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范文第7篇

关键词:规划区域教育信息化

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的信息化发展越来越快,信息化的程度已成为现代化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标志。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教育信息化的建设步伐也明显在加快,为了促进中小学校信息化教育的发展,教育行政部门和许多学校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力图使我国的教育事业在新的世纪里尽快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许多中小学校都开始建立自己的校园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但是,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一个区域内--这里特指大城市的区或县一级的行政区域,各个学校单独建网,存在许多缺陷和局限,例如,在网络管理维护和资源组织建设上,会遇到许多单一学校不容易解决的问题。所以,在一个区域内统一规划教育信息网络的建设,并在统一规划的指导下进行各个学校的校园网建设,不仅十分必要,而且优势十分明显,这是一条既经济又合理,且能更好地实现教育信息化的有效途径。上海、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的部分城区,在区域教育网络建设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已经分别结合本区域整体信息网络建设规划,作了教育信息化的建设规划,并在规划的基础上积极进行了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今后其他地区的网络建设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其他一些地区也正在或准备进行类似的规划。通过对典型规划的分析,我们认为一个区域的教育信息化规划应该包含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

一、地位和意义:

许多有识之士认为,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其最大的实际用途将越来越集中体现在两个领域,一是电子商务,二就是教育。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网络建设在教育领域的重要性。所以,每个地区在规划本地区综合信息网络建设时,不把区域教育网络的规划工作考虑在内,是不可理解的,至少是有缺陷的和不完备的。可见,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在整个区域的信息化进程中是十分重要的内容。版权所有

但是,如果仅在区域信息化总体规划方案中体现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内容是不够的,因为教育网络与其他网络的建设有比较大的区别,应该相对独立地进行规划;同时,教育信息化规划是总体规划的视野和基础,也就是说,教育信息化规划水平的高与低,不仅直接影响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也可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区域总体信息化建设的水平,所以将这个规划喻为区域现代化的显示度和标志毫不为过。

区域教育信息化的建设规划是实现区域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基础,没有好的规划,信息化的进程就会受到大的影响,甚至事倍功半。因此规划的重要地位和意义,不仅应该用文字明确表述,还应贯穿于整个规划过程。

二、现状与需求:

由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教育的发展水平、速度和目标都不一致,存在较大的差异。我们在制定区域教育信息化规划时,必须首先很好地分析当地的各种现实情况,既要分析教育发展的现状,更要分析经济条件、文化背景等各种因素,找出自己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在这个基础上提出各种需求目标。例如,在规划中应对区域内的各级各类学校数,在校各年级学生和教职工数,教育经费,普通教学设施以及其他信息化教学硬环境--包括计算机总台数、多媒体教室个数、校园网建设情况等作一个详细的统计,同时,要对教育行政部门干部、学校教职员工和学生的信息化知识应用水平作一个客观的评估;除此之外,还要摸清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尤其是信息产业和商业网络建设和发展的情况以及其他有关情况。总之,应对各方面的现状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根据现实情况、规划年限、教育发展的前景以及对信息技术发展的预测提出一个既具有先进性,又切实可行的且有本区域特色的总体需求目标。当然,目标应该是具体的可操作的。

三、分阶段目标体系的规划:

一般来说,教育信息化规划的建设周期都比较长,少则三年,多则十年,甚至更长,所以应该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将一个相对较长的规划分割成几段,设置每一阶段的目标和实施方案。与总体目标比较起来,分阶段目标--尤其是近期目标应制定得更具体。例如深圳市宝安区教育局制定的教育信息化近期规划中将阶段目标分解成七个方面,并对实现区域教育决策管理信息化;学校教育教学环境信息化;教育教学资源信息化;学习教学模式信息化;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师资培训信息化和教研科研信息化七项指标作了详细的定性说明。

四、战略重点:

这一部分是规划的难点和核心。由于规划中需求目标大多为定性说明,在规划的实施过程还应有定量的指标作为目标实现的参照和指导,所以这部分内容的核心,就是根据规划要求,将目标分解成操作性强的指标体系,而且各项指标中能量化的应规定具体数据,有些不能量化的指标则必须定性准确。

1、设立规划实施的指挥决策系统。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工程量巨大的综合系统工程,没有一个精干、高效的指挥决策系统,规划将成为一纸空文。系统中除了建立区域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外,还应建立其他相关的工作组织,各组织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流程

2、对区域教育主干网以及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内部网络的建设提出实施方案。其中的内容包括网络的功能需求、网络协议和标准、网络系统组成和系统设计、接入因特网、网络系统和客户端软件运行平台、网络的管理(网站和网管中心)等。由于主干网建设受到城市信息化建设的制约,应在大框架内设计,但要考虑教育方面的特殊需要。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学校之间在类型、规模、档次上存在差别,信息化需求的情况也各不相同,所以规划应对区域内各学校校园网的建设进行分类指导,按不同标准和要求分步实施。

3、区域教育总体信息化建设的最大益处是区域内教育资源的有效共享。所以区域内应考虑设立教育资源中心,专门负责从基层学校和其他地方(网上下载或购置)收集和整理各种信息资源;建立和维护教育资源库;管理区域中心网站和各校园网上的所有资源;上传下送各种有关的教育信息;研究和开发适合本区域交流的各种教学软件;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师生服务等。

4、信息化基础设施和培训基地的建设。教育信息化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和造就信息化人才,提高区域内干部、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所以,规划应涉及信息化硬件设施建设--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等;信息化普及教育--中小学开设计算机课程、信息化教材的选择与编写、开办网上学校开展远程教育等;信息化师资培训--培训的目标和原则、对象和内容、方法和考核等;信息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人员配备、培养和引进、进修和提高等。

五、保障体系:

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加以保障实施。这里包括政策、法规上的保障,组织机构和人员的保证以及建立合理的投资体系。

政策、法规在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保障作用。例如制定工程招、投标的有关法规,可以确保工程投资的合理以及工程建设的质量;建立教育资源开发及使用制度,可以保证开发者的合法利益,鼓励各校及师生开发利用教育资源的积极性;制定培训学习的奖惩制度,可以鞭策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努力提高信息素养等。

组织机构和人员的保证,也是保障体系中重要的一环。要明确机构和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和奖惩条例,对引进人才和留住人才提供必要的条件,保证机构的顺利运行。

建设区域信息化工程是一项投资额较大的工程,需要有大量的经费投入,而且建成投入使用后的维护经费也不是小数目,即使在经济发达地区,要下这样的大本钱,也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一些人认为地方财政无法负担这样大的投资,所以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尚为时过早,待经济发达了,财政富裕了再搞不迟。持这种观点的人不仅没有认识到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而且对工程本身的性质也没弄清楚。事实上,区域教育信息化工程不是一个纯粹的消费工程,它的投资来源,并不一定完全依靠地方财政,可以有多种形式的投资方法和多条投资渠道,可以发动社会广泛参与,甚至可以作为产业模式运行。例如,某大集团公司在某地区与当地教育部门以股份制形式合作,拟投资数百万元(全由集团出资)进行校网建设,建立网络公司。在总股本中,教育局占51%,集团公司只占49%,因为教育本身具有巨大的无形资产,有经济头脑的人士会看到投资背后的巨大潜在利益。我们在规划前,首先应对投资方式和投资渠道进行必要的可行性研究,落实经费来源,以确保工程顺利实施。

六、评价、检测机制:

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范文第8篇

关键词:规划 区域 教育信息化

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的信息化发展越来越快,信息化的程度已成为现代化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标志。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教育信息化的建设步伐也明显在加快,为了促进中小学校信息化教育的发展,教育行政部门和许多学校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力图使我国的教育事业在新的世纪里尽快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许多中小学校都开始建立自己的校园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但是,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一个区域内--这里特指大城市的区或县一级的行政区域,各个学校单独建网,存在许多缺陷和局限,例如,在网络管理维护和资源组织建设上,会遇到许多单一学校不容易解决的问题。所以,在一个区域内统一规划教育信息网络的建设,并在统一规划的指导下进行各个学校的校园网建设,不仅十分必要,而且优势十分明显,这是一条既经济又合理,且能更好地实现教育信息化的有效途径。上海、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的部分城区,在区域教育网络建设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已经分别结合本区域整体信息网络建设规划,作了教育信息化的建设规划,并在规划的基础上积极进行了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今后其他地区的网络建设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其他一些地区也正在或准备进行类似的规划。通过对典型规划的分析,我们认为一个区域的教育信息化规划应该包含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

一、 地位和意义:

许多有识之士认为,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其最大的实际用途将越来越集中体现在两个领域,一是电子商务,二就是教育。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网络建设在教育领域的重要性。所以,每个地区在规划本地区综合信息网络建设时,不把区域教育网络的规划工作考虑在内,是不可理解的,至少是有缺陷的和不完备的。可见,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在整个区域的信息化进程中是十分重要的内容。

但是,如果仅在区域信息化总体规划方案中体现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内容是不够的,因为教育网络与其他网络的建设有比较大的区别,应该相对独立地进行规划;同时,教育信息化规划是总体规划的视野和基础,也就是说,教育信息化规划水平的高与低,不仅直接影响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也可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区域总体信息化建设的水平,所以将这个规划喻为区域现代化的显示度和标志毫不为过。

区域教育信息化的建设规划是实现区域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基础,没有好的规划,信息化的进程就会受到大的影响,甚至事倍功半。因此规划的重要地位和意义,不仅应该用文字明确表述,还应贯穿于整个规划过程。

二、 现状与需求:

由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教育的发展水平、速度和目标都不一致,存在较大的差异。我们在制定区域教育信息化规划时,必须首先很好地分析当地的各种现实情况,既要分析教育发展的现状,更要分析经济条件、文化背景等各种因素,找出自己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在这个基础上提出各种需求目标。例如,在规划中应对区域内的各级各类学校数,在校各年级学生和教职工数,教育经费,普通教学设施以及其他信息化教学硬环境--包括计算机总台数、多媒体教室个数、校园网建设情况等作一个详细的统计,同时,要对教育行政部门干部、学校教职员工和学生的信息化知识应用水平作一个客观的评估;除此之外,还要摸清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尤其是信息产业和商业网络建设和发展的情况以及其他有关情况。总之,应对各方面的现状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根据现实情况、规划年限、教育发展的前景以及对信息技术发展的预测提出一个既具有先进性,又切实可行的且有本区域特色的总体需求目标。当然,目标应该是具体的可操作的。

三、 分阶段目标体系的规划:

一般来说,教育信息化规划的建设周期都比较长,少则三年,多则十年,甚至更长,所以应该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将一个相对较长的规划分割成几段,设置每一阶段的目标和实施方案。与总体目标比较起来,分阶段目标--尤其是近期目标应制定得更具体。例如深圳市宝安区教育局制定的教育信息化近期规划中将阶段目标分解成七个方面,并对实现区域教育决策管理信息化;学校教育教学环境信息化;教育教学资源信息化;学习教学模式信息化;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师资培训信息化和教研科研信息化七项指标作了详细的定性说明。

四、 战略重点:

这一部分是规划的难点和核心。由于规划中需求目标大多为定性说明,在规划的实施过程还应有定量的指标作为目标实现的参照和指导,所以这部分内容的核心,就是根据规划要求,将目标分解成操作性强的指标体系,而且各项指标中能量化的应规定具体数据,有些不能量化的指标则必须定性准确。

1、 设立规划实施的指挥决策系统。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工程量巨大的综合系统工程,没有一个精干、高效的指挥决策系统,规划将成为一纸空文。系统中除了建立区域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外,还应建立其他相关的工作组织,各组织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流程

2、 对区域教育主干网以及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内部网络的建设提出实施方案。其中的内容包括网络的功能需求、网络协议和标准、网络系统组成和系统设计、接入因特网、网络系统和客户端软件运行平台、网络的管理(网站和网管中心)等。由于主干网建设受到城市信息化建设的制约,应在大框架内设计,但要考虑教育方面的特殊需要。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学校之间在类型、规模、档次上存在差别,信息化需求的情况也各不相同,所以规划应对区域内各学校校园网的建设进行分类指导,按不同标准和要求分步实施。

3、 区域教育总体信息化建设的最大益处是区域内教育资源的有效共享。所以区域内应考虑设立教育资源中心,专门负责从基层学校和其他地方(网上下载或购置)收集和整理各种信息资源;建立和维护教育资源库;管理区域中心网站和各校园网上的所有资源;上传下送各种有关的教育信息;研究和开发适合本区域交流的各种教学软件;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师生服务等。

4、 信息化基础设施和培训基地的建设。教育信息化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和造就信息化人才,提高区域内干部、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所以,规划应涉及信息化硬件设施建设--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等;信息化普及教育--中小学开设计算机课程、信息化教材的选择与编写、开办网上学校开展远程教育等;信息化师资培训--培训的目标和原则、对象和内容、方法和考核等;信息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人员配备、培养和引进、进修和提高等。

五、 保障体系:

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加以保障实施。这里包括政策、法规上的保障,组织机构和人员的保证以及建立合理的投资体系。

政策、法规在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保障作用。例如制定工程招、投标的有关法规,可以确保工程投资的合理以及工程建设的质量;建立教育资源开发及使用制度,可以保证开发者的合法利益,鼓励各校及师生开发利用教育资源的积极性;制定培训学习的奖惩制度,可以鞭策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努力提高信息素养等。

组织机构和人员的保证,也是保障体系中重要的一环。要明确机构和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和奖惩条例,对引进人才和留住人才提供必要的条件,保证机构的顺利运行。

建设区域信息化工程是一项投资额较大的工程,需要有大量的经费投入,而且建成投入使用后的维护经费也不是小数目,即使在经济发达地区,要下这样的大本钱,也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一些人认为地方财政无法负担这样大的投资,所以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尚为时过早,待经济发达了,财政富裕了再搞不迟。持这种观点的人不仅没有认识到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而且对工程本身的性质也没弄清楚。事实上,区域教育信息化工程不是一个纯粹的消费工程,它的投资来源,并不一定完全依靠地方财政,可以有多种形式的投资方法和多条投资渠道,可以发动社会广泛参与,甚至可以作为产业模式运行。例如,某大集团公司在某地区与当地教育部门以股份制形式合作,拟投资数百万元(全由集团出资)进行校网建设,建立网络公司。在总股本中,教育局占51%,集团公司只占49%,因为教育本身具有巨大的无形资产,有经济头脑的人士会看到投资背后的巨大潜在利益。我们在规划前,首先应对投资方式和投资渠道进行必要的可行性研究,落实经费来源,以确保工程顺利实施。

转贴于 六、 评价、检测机制:

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范文第9篇

关键词:规划 区域 教育信息化

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的信息化发展越来越快,信息化的程度已成为现代化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标志。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教育信息化的建设步伐也明显在加快,为了促进中小学校信息化教育的发展,教育行政部门和许多学校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力图使我国的教育事业在新的世纪里尽快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许多中小学校都开始建立自己的校园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但是,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一个区域内--这里特指大城市的区或县一级的行政区域,各个学校单独建网,存在许多缺陷和局限,例如,在网络管理维护和资源组织建设上,会遇到许多单一学校不容易解决的问题。所以,在一个区域内统一规划教育信息网络的建设,并在统一规划的指导下进行各个学校的校园网建设,不仅十分必要,而且优势十分明显,这是一条既经济又合理,且能更好地实现教育信息化的有效途径。上海、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的部分城区,在区域教育网络建设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已经分别结合本区域整体信息网络建设规划,作了教育信息化的建设规划,并在规划的基础上积极进行了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今后其他地区的网络建设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其他一些地区也正在或准备进行类似的规划。通过对典型规划的分析,我们认为一个区域的教育信息化规划应该包含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

一、 地位和意义:

许多有识之士认为,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其最大的实际用途将越来越集中体现在两个领域,一是电子商务,二就是教育。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网络建设在教育领域的重要性。所以,每个地区在规划本地区综合信息网络建设时,不把区域教育网络的规划工作考虑在内,是不可理解的,至少是有缺陷的和不完备的。可见,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在整个区域的信息化进程中是十分重要的内容。

但是,如果仅在区域信息化总体规划方案中体现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内容是不够的,因为教育网络与其他网络的建设有比较大的区别,应该相对独立地进行规划;同时,教育信息化规划是总体规划的视野和基础,也就是说,教育信息化规划水平的高与低,不仅直接影响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也可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区域总体信息化建设的水平,所以将这个规划喻为区域现代化的显示度和标志毫不为过。

区域教育信息化的建设规划是实现区域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基础,没有好的规划,信息化的进程就会受到大的影响,甚至事倍功半。因此规划的重要地位和意义,不仅应该用文字明确表述,还应贯穿于整个规划过程。

二、 现状与需求:

由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教育的发展水平、速度和目标都不一致,存在较大的差异。我们在制定区域教育信息化规划时,必须首先很好地分析当地的各种现实情况,既要分析教育发展的现状,更要分析经济条件、文化背景等各种因素,找出自己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在这个基础上提出各种需求目标。例如,在规划中应对区域内的各级各类学校数,在校各年级学生和教职工数,教育经费,普通教学设施以及其他信息化教学硬环境--包括计算机总台数、多媒体教室个数、校园网建设情况等作一个详细的统计,同时,要对教育行政部门干部、学校教职员工和学生的信息化知识应用水平作一个客观的评估;除此之外,还要摸清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尤其是信息产业和商业网络建设和发展的情况以及其他有关情况。总之,应对各方面的现状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根据现实情况、规划年限、教育发展的前景以及对信息技术发展的预测提出一个既具有先进性,又切实可行的且有本区域特色的总体需求目标。当然,目标应该是具体的可操作的。

三、 分阶段目标体系的规划:

一般来说,教育信息化规划的建设周期都比较长,少则三年,多则十年,甚至更长,所以应该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将一个相对较长的规划分割成几段,设置每一阶段的目标和实施方案。与总体目标比较起来,分阶段目标--尤其是近期目标应制定得更具体。例如深圳市宝安区教育局制定的教育信息化近期规划中将阶段目标分解成七个方面,并对实现区域教育决策管理信息化;学校教育教学环境信息化;教育教学资源信息化;学习教学模式信息化;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师资培训信息化和教研科研信息化七项指标作了详细的定性说明。

四、 战略重点:

这一部分是规划的难点和核心。由于规划中需求目标大多为定性说明,在规划的实施过程还应有定量的指标作为目标实现的参照和指导,所以这部分内容的核心,就是根据规划要求,将目标分解成操作性强的指标体系,而且各项指标中能量化的应规定具体数据,有些不能量化的指标则必须定性准确。

1、 设立规划实施的指挥决策系统。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工程量巨大的综合系统工程,没有一个精干、高效的指挥决策系统,规划将成为一纸空文。系统中除了建立区域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外,还应建立其他相关的工作组织,各组织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流程

2、 对区域教育主干网以及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内部网络的建设提出实施方案。其中的内容包括网络的功能需求、网络协议和标准、网络系统组成和系统设计、接入因特网、网络系统和客户端软件运行平台、网络的管理(网站和网管中心)等。由于主干网建设受到城市信息化建设的制约,应在大框架内设计,但要考虑教育方面的特殊需要。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学校之间在类型、规模、档次上存在差别,信息化需求的情况也各不相同,所以规划应对区域内各学校校园网的建设进行分类指导,按不同标准和要求分步实施。

3、 区域教育总体信息化建设的最大益处是区域内教育资源的有效共享。所以区域内应考虑设立教育资源中心,专门负责从基层学校和其他地方(网上下载或购置)收集和整理各种信息资源;建立和维护教育资源库;管理区域中心网站和各校园网上的所有资源;上传下送各种有关的教育信息;研究和开发适合本区域交流的各种教学软件;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师生服务等。

4、 信息化基础设施和培训基地的建设。教育信息化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和造就信息化人才,提高区域内干部、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所以,规划应涉及信息化硬件设施建设--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等;信息化普及教育--中小学开设计算机课程、信息化教材的选择与编写、开办网上学校开展远程教育等;信息化师资培训--培训的目标和原则、对象和内容、方法和考核等;信息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人员配备、培养和引进、进修和提高等。

五、 保障体系:

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加以保障实施。这里包括政策、法规上的保障,组织机构和人员的保证以及建立合理的投资体系。

政策、法规在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保障作用。例如制定工程招、投标的有关法规,可以确保工程投资的合理以及工程建设的质量;建立教育资源开发及使用制度,可以保证开发者的合法利益,鼓励各校及师生开发利用教育资源的积极性;制定培训学习的奖惩制度,可以鞭策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努力提高信息素养等。

组织机构和人员的保证,也是保障体系中重要的一环。要明确机构和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和奖惩条例,对引进人才和留住人才提供必要的条件,保证机构的顺利运行。

建设区域信息化工程是一项投资额较大的工程,需要有大量的经费投入,而且建成投入使用后的维护经费也不是小数目,即使在经济发达地区,要下这样的大本钱,也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一些人认为地方财政无法负担这样大的投资,所以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尚为时过早,待经济发达了,财政富裕了再搞不迟。持这种观点的人不仅没有认识到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而且对工程本身的性质也没弄清楚。事实上,区域教育信息化工程不是一个纯粹的消费工程,它的投资来源,并不一定完全依靠地方财政,可以有多种形式的投资方法和多条投资渠道,可以发动社会广泛参与,甚至可以作为产业模式运行。例如,某大集团公司在某地区与当地教育部门以股份制形式合作,拟投资数百万元(全由集团出资)进行校网建设,建立网络公司。在总股本中,教育局占51%,集团公司只占49%,因为教育本身具有巨大的无形资产,有经济头脑的人士会看到投资背后的巨大潜在利益。我们在规划前,首先应对投资方式和投资渠道进行必要的可行性研究,落实经费来源,以确保工程顺利实施。

六、 评价、检测机制:

为保证工程的速度、质量,除了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外,还需建立与其配套的检查评估系统。在工程建设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上,制定一系列可操作的评估体系和标准,建立评估队伍和评估程序,在工程建设期间和工程完成后,及时、准确地进行检查监督,保证工程按标准实施和验收。例如某区在教育信息化建设规划中的评估体系,包括了《中小学计算机教学评估标准和计算机等级考试标准》、《校园计算机网络建设标准》、《现代教育技术师资培训与考核标准》、《计算机教育教学软件评审标准》和《教育信息化工程区一级学校评估标准》等。

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范文第10篇

一、教育信息化给传统高等教育带来的影响,对教育统计提出了新的挑战

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的教育信息化给传统高等教育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根本的,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将其称为教育的革命。所谓“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其技术特点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基本特征是开放、共享、交互、协作。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带来了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对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产生了巨大冲击。如教学形式正从教师利用黑板、粉笔按教科书内容进行单向灌输式课堂教学向着现代网络化、双向互动式的多媒体教学转变;教育模式正从封闭式的校园教育向着开放式的网络化教育转变;办学形式正从单一的全日制教育向着脱产与半脱产相结合、全日制、函授、夜大等多层次、多形式、多规格教育转变;教学制度正从学年制、学分学年制向着完全学分制和弹性学制转变;高校管理正从手工的定性单项管理向着网络化的定量综合科学管理转变。现代信息技术在高等教育管理和服务方面更是应用广泛。如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与中国教育卫星宽带多媒体传输平台(CEBSAT)的成功建设、扩展扩容、互连互通,已形成初具规模、“天地合一”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现代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在高等教育管理和服务中更是层出不穷,“电大在线”、“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网上录取系统”、“高考多功能查询系统”等等,已显示出广阔的前景。现代信息技术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将是深远的、全方位的。可以说,网络化正在推动着我国高等教育发生一场新的革命,带来的所有变革都对高等学校统计工作提出了理论和实践上的新的挑战和机遇。

二、高等学校教育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教育统计作为学校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实现决策科学化、管理规范化的重要依据,是各项工作有计划、协调有序进行的基础,同时也是对工作过程、工作效果实施检查和评价的有效工具。随着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的提高,我国教育统计信息系统的建设也取得了长足进展。但是目前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教育统计指标体系的更新不能适应教育管理需求的变化。统计指标的更新大致经过这样一个过程:教育管理需求的变化教育指标体系的修改制定新的统计报表制度及报表格式开发统计软件指标体系和统计软件培训基层单位使用新的软件填报报表统计报表逐级汇总上报。数据采集的周期长、工作量大,一些时效性很强的数据难以及时采集上来,统计指标的更新总是滞后于教育管理需求的变化,使统计支持教育管理和决策的能力不能充分发挥;(2)教育统计信息化的标准尚未形成,统计信息的真实性和传输安全缺乏技术保障。由于统筹力度不够,教育统计信息标准化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一些地方和单位没有按照“互连互通,资源共享,信息安全”的总体要求进行,自成体系、自我封闭,重复建设的现象比较严重;(3)教育统计信息化建设重视不够、投入不足。由于历史的原因,教育统计在整个教育管理体系中一直是薄弱环节,统计支持教育管理和决策的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因而教育统计信息化建设没有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4)教育统计岗位的不确定性造成队伍变动较大,统计人员培训机制有待加强。面对教育信息化给传统高等教育带来的影响,对教育统计提出了新的挑战,即如何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网上进行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实现统计工作现代化;通过校园网和连接到CERNET,提供各种统计信息和统计服务,加强与上级行政部门、各高校间的信息交流,实现统计信息网络化,是教育统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加快教育统计改革的步伐,适应高等教育变革和发展

(一)切实提高对教育统计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对于信息化的重要性,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有过很精辟的论述,同志指出:“四个现代化,哪一化也离不开信息化”,朱基同志也说过:“信息化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党和国家及教育主管部门也相继制定了一系列推进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政策与规划,国务院办公厅在政务信息系统建设规划中,确定了“三网一库”(政府公众信息网、办公业务资源网、机关内部局域网和办公业务信息资源库)的建设目标,教育部在教育统计“十五”发展规划中也将“建库上网”工程作为主要任务。在教育统计信息化建设的实施中,教育部门的决策者和各级领导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必须切实重视统计信息化建设,把这一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和发展规划,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加强统计信息化建设。

(二)做好教育统计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建设围绕统计工作,大力开展网络环境下的信息资源开发和应用,在逐步完善网络系统的基础上,把在网络上进行信息资源开发和应用工作,作为统计系统信息化建设的重点。(1)统一协调,总体规划,分层推进,分步实施,坚持系统平台建设、信息资源建设和应用开发三者并重,协调发展;(2)逐步推进政务信息资源库、各类信息资源库和各类专门基础数据库的建设,争取一两年内有所突破,并最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综合统计;(3)坚持规范标准,保证信息交换和接口规范,在教育统计信息化的框架下,实现信息资源共享;(4)建立信息安全保密责任制、信息与管理等各项制度,确保信息安全,保证信息网络和应用系统安全正常运转。(5)搞好数据中心建设,建设良好的教育统计信息化硬件环境,使统计工作效率极大地提高,统计信息的采集、报送、交流更加快捷方便。

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范文第11篇

关键词:教育 信息化建设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8-000-01

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是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核心思想,对教学的各个领域,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深入研究,合理利用信息能源,为社会进步发展输送新型人才,缩短我国教育与发达国家教育之间的距离。笔者结合自己多年在教育部门的工作经验,分析了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1 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在开展中存在的不足

1.1 信息资源的欠缺,信息系统软件不完善

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很薄弱,信息资源欠缺,信息系统软件不完善,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地区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特别是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之间的差异性很大,这样对于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很不利。对于大多数的学校现阶段开展教育信息化建设,都是结合学校自身的情况,各岗位之间制定各自不同的管理方法,但是由于这些方法之间存在很大的兼容性,导致这些信息资源在合并和共享上存在矛盾,信息资源没有规范性,不能很好地为各个岗位开展信息化建设服务。此外,就是对信息资源的监管力度不够,在调配使用方面存在很多障碍,导致信息资源本身的价值被减弱,有的甚至形成垃圾信息被处理掉,这些都是由于信息系统不完善所造成的。

1.2 对于信息系统不能很好的维护

①对于信息化教育系统以及硬件方面,部分学校不能很好地进行使用和维护,特别是对于计算机的维护上很不重视,导致计算机在安装和放置上存在很多不合理性。另外,学校在信息化教育方面的人才很欠缺,没有专门的信息维护人员和使用人员,计算机有点小毛病还要去外面请专业的人员来维修,这样浪费时间不说,对信息化教育的开展也很不利。②在信息系统的管理方法上,学校没有一套科学有效的方法,在安装和购买上没有一定的标准,这样极易出现质量问题和安全问题,如果不重视这些问题,没有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法,会导致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上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直接制约了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

2 促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合理方案

2.1 对于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要具有规划性

良好的规划是提高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实践表明,规划工作与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是成正比的。如果基础规划做得好,教育信息化建设才能正常地开展下去。因此对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规划,要结合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符合社会发展要求。对于教育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我们要注重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规划,尽可能地创造一切条件,为教育信息化的建设打好基础。

2.2 为实现信息化教育,强化学生基础的计算机教育工作

对计算机的学习和应用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首要工作。各级学校要把握好计算机的教学,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加大计算机硬件的投入和维护,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网络知识水平。尤其是在以学生为基础的计算机教育工作中要特别的注意,对于计算机课程的认识上,学校要注重其兴趣的培养。中学应该把计算机课程列入必学课,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掌握必要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这样才能为将来计算机的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对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有积极的作用。

2.3 要注重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专业人才的培养

对于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来说,参与人员的素质很主要,学校应该有一套完整的、合理的培训制度,注重对教育信息化建设人才的培训,努力打造一支在思想上先进、技术上熟练、综合素质强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人才队伍。先是对教育思想的培训上,要把握现代教育观念的融合,让教育工作人员能够认真领悟现代教育思想的内容,这样为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提供思想保障。其次是对现代信息化教育方法的使用上,要注重教师对信息软件使用技能的培训,加强他们计算机水平,这样为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提供了行动上的帮助。同时也要定期组织信息技术交流和沟通,使信息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和分享,为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利的条件。

2.4 强化对信息系统硬件方面的资金投入

教育部门应该首先加强对信息系统硬件方面的资金投入,学校应该从根本上认识到信息系统硬件资金投入的重要性,在硬件的购买、维护上要有一定的标准。选用先进的计算机系统,定期进行升级。对于教育信息化建设,学校应该设立一个专门的资金机构,保证足够的资金为教育信息化建设服务。

2.5 对于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管理方面应该有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由于教育信息化在投资上比较大,有一定的风险性,并且社会关系也很复杂,因此,对于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管理方面应该有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来保障教育信息化建设顺利的实施。首先学校各个部门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应该积极的配合,协调合作,加强对计算机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其次对于信息网络的安全管理方面,要制定一些法规制度来制约人们的行动。例如,在教学上教师浏览与教学不相关的视频,或者利用课堂闲暇时间看电影等一些不合规矩的行为,应该有一定的管理制度,这样可以规范信息资源的管理。

2.6 对于教育信息资源的利用和整合上要合理

信息化的核心是对信息资源的利用和整合,这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上起到重要作用。我们应该充分做好信息资源的管理工作,分工合理,有一定的计划性,在信息资源共享上做好工作,避免出现信息资源的重复使用。

总体来说,为了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实施,各个部门都应该做好配合工作,认清教育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不足,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以促进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成都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

参考文献:

[1]刘纳新.教育教学信息化中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

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范文第12篇

【关键词】民办高校 智慧校园 信息化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教育信息化工作坚持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坚持应用驱动、机制创新的基本方针,加强顶层设计、多方协同推进。可见信息化建设在高校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智慧校园是高校信息化发展的必然阶段,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计算等新技术,为师生建立智能开放的教育教学环境和便利舒适的生活环境,改变师生与学校资源、环境的交互方式,实现以人为本的个性化创新服务。智慧校园成为了民办高校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对学校推进教育信息化和实施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1 我校信息化建设现状

学校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应用系统基于部门本身的业务建设,学校以自主研发模式建设为主,在投资较小的情况下实现学校业务部门信息化,并不能满足现在及未来智慧校园的长远发展;信息化资源共享较差,数据孤岛严重;信息化管理机制不合理,规章制度不完善;信息化推动困难。

2 我校智慧校园建设实践

四川工商学院深入贯彻“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理念,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综合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提升学院科学化决策与办学能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科研、管理业务的深度融合,促进学科发展。将建成与特色鲜明的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相适应的智慧校园。

2.1 列入学校整体规划

完善顶层设计和决策体系,加强统筹协调。学校结合多年的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实践,吸取过往建设中的经验和教训,经过调研、广泛征求意见、专家论证、多轮修改、反复研究,制定了《四川工商学院智慧校园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在十三五规划中,学院将信息化发展作为学院整体转型发展战略来考虑,制定出学院信息化建设的远景规划和阶段建设目标,并明确学院各阶段信息化建设中所需要实现的具体目标。

2.2 加强管理机制建设

学校信息化由学校统一领导、统一规划、分步建设、分级管理、建立学校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对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和重大事项进行决策。聘请信息化领域里资深专家,校内计算机学院教师组成信息化工作组,指导信息化建设的设计思路,负责咨询、规划等技术工作。学院信息网络中心是学校信息化建设业务技术服务部门。负责学院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日常管理。信息网络中心帮助各职能部门和教学单位开展信息化工作,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和运维支撑服务。学院各个职能部门和教学单位共同参与到信息化建设中,确保了管理机制与业务系统的深度融合。

2.3 加强信息化制度建设

由“学校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牵头对制度性、技术性及网络信息安全层面进行分工协作、信息化建设各成员单位协作完善教育信息化建设和运行保障的规章制度制定,确保教育信息化建设成果能够长久的、可持续的发展下去;明确信息化所涉各级部门的责任和义务,破除信息共享的各种壁垒,保障各类信息能够准确、及时地实现按需共享。修订了《四川工商学院信息网络管理办法》《四川工商学院信息网络安全管理办法》《四川工商学院信息中心工作职责》《四川工商学院中心机房管理办法》。根据学校信息化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的实际情况,逐步完善各类制度,为十三五信息化建设划提供制度保障。

2.4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学校重视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设。增加信息网络中心的人员配备,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技术水平过硬的信息化队伍,在学校软件工程或网络本、专科专业中以校内实践训练等形式组建学生团队,由部门安排人员培训。经考察后,选取优秀学生以校聘方式留校工作。解决好信息网络中心专业队伍建设;在校内其他主要职能部门(校办、教务、人事、科研、计财、学工、招就)、各二级学院建设二级信息化队伍,探索建立多种编制有机搭配的信息化技术支持服务队伍,作为学校信息化应用、培训指导及建设的基本保障。建立常态化的信息技术专题培训和信息化培训制度,以确保各系统的有效使用。

3 结语

四川工商学院结合《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制定《四川工商学院智慧校园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大力推动智慧校园建设。建设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特色鲜明的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努力实现教育信息化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支撑作用和对教育创新发展、均衡发展、优质发展的提升作用;探索具有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发展的民办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吴瑞平.实现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J].海峡科学,2007(02):90-91.

[2]唐瑛,张立国.基于自助服务的高校智慧校园构建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03):53-55.

[3]李爱军.数字化校园网建设规划与设计[D].天津大学,2015.

[4]袁新宇宋冰.试析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J].河南科技,2013(17):273-273.

[5]于长虹,王运武.数据背景下数字校园建设的目标、内容与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13(10):35-40.

[6]尹恩德.全面推进区域智慧教育建设的策略与实践――2011-2013年宁波市镇海区智慧教育实践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19):20-21.

[7]梁成升,苗英恺,董志民,肖莉.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路径探究[J].实验室科学,2014(01):67-69.

[8]刘建香.苏州托普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信息系统规划[D].复旦大学,2009.

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范文第13篇

[关键词]学年学分制;教学计划;课程组;结构化;动态

0引言

据调查在1999年之前,高校扩招年均增长都在8.5%左右。“自扩招以来,中国每年普通大学本专科招生人数已从1999年的160万人增加到了2004年的447万人,在校生人数从413万人增加到1334万人”,适龄青年受高等教育的比例也从1991年的3%上升到2003年的13%,从世界排名第131位,上升到第114位。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为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高校每年都在不断地设置新专业,这给我们在教学计划管理方面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因此,为了实现教学计划管理工作的科学化、高效化,掌握学院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情况,有必要研究教学计划管理信息平台。

1教学计划管理系统研究现状分析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高校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以及网络的普及率得到了明显提高,同时也改变了管理工作的方式,使越来越多的管理者摆脱了繁重的工作。就教学计划而言,实际上就是计划学生应该修哪些课程,我国大部分高校都已经建立了自己的管理平台。但是这些平台并没有从教学计划申报审批等一系列流程来考虑,教务处是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管理部门,教学计划在很大程序上体现了一所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办学思想。作为教学计划的管理单位应该拥有一套适合教学计划管理的综合信息管理平台,这样不仅能实现信息化管理,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也能够有力推进教学计划的修订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动态教学计划管理思路

本文提出的动态教学计划管理是指从“柔性”的角度出发,所谓教学计划的“柔性”,是指培养对象、培养过程、培养内容,教学节拍的随时调整性[1]。特别在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新时期,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不断推进下,认真研究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分析在不同时期社会人才需求的变化,确定不同时期下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制定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的调整是关系到整个教学进程的重要环节之一,直接关系人才培养质量好坏。以下给出动态教学计划管理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

3教学计划结构化管理模式的概述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高校每学期都要进行教学调整,每作一次调整,教学计划就要修改一次,这会极大地浪费人力和物力。教学计划管理存在着复杂、数据量大、出错率高等特点,我们把教学计划管理分为素质教育平台管理、专业教育平台管理和实践教育平台管理。学生在大学期间应该修的哪些课程,在以上三个教育平台上以课程组的形式进行管理。课程组具体又分为:公共必修课课程组管理,公共选修课课程组管理,学科共同课课程组管理;专业教育平台管理下分为:专业基础课课程组管理、专业课课程组管理、专业选修课课程组管理;实践教育平台下分为:实践教学课(含入学教育、毕业论文等)课程组管理。教学计划管理平台结构如图2所示。一份好的教学计划,要务实,可操作,使学生学习、习惯方法等各方面真正受益,将每个想法落实到实处。我们从学科教学出发制定结构化的符合本专业班级的教学计划,有以下几个步骤:(1)根据高校各专业的学科性质,以班为单位针对学生学习情况提出需制定的教学计划平台信息,具体到教学计划有哪些教育平台,教育平台由哪些课程组组成。(2)优化课程组。挑选可以组成教育平台的课程组,按照课程组中课程的内容、课程重要度、课程难度、相关课程组等条目对课程组进行优化。(4)合理编排优化课程组在整个教育平台中出现的顺序。整理这些课程组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单支结构将这些课程组串联起来,组成教育平台必须的课程组。(5)合理组建教学计划中的教育平台。社会需要的是有真正实践能力、有创造力、全面发展的通才,是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根据其特点组建教学计划必须的教育平台,最后生成教学执行计划,即执行计划课程组。教学计划管理平台构建如图3所示。由以上步骤构建的教学计划管理平台更注重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培养,更突出课程组和班级相关联的特性,把教学计划的制定和各专业班级紧密结合,这样制定教学计划,可以帮助教师按计划、有标准、有步骤地进行教学工作。同时,也能根据学期教学内容,针对班级学生的情况有目的地研究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明确教学任务、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明确每月、每周乃至每课时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结构化课程组和班级相关联管理模式的出现,特别是在我国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过程中,能共同满足社会对人才类型和层次的立体需求,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4教学计划管理信息平台设计原则

(1)平台整体性和开放性原则。在本系统平台设计时充分考虑教务处和各学院及系之间的关系,注重各种信息资源的有机整合;既考虑安全性,同时也考虑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把握好信息共享和信息安全之间的关系。(2)数据安全性和保密性原则。在该平台设计时把安全性放在首位,既考虑到信息的充分共享,也考虑了信息的保护和隔离。系统在各个层次对访问都进行了控制,设置了严格的权限;每学期的教学计划信息作为学校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参考数据,充分利用日志、健全的备份和恢复策略增强数据的安全性。(3)平台的使用简洁性、易用性和可扩展性等原则。客户机可支持图形化界面,以方便用户的使用。同时平台的设计也充分考虑扩展性原则。(4)平台的使用动态性原则。在教学计划管理过程中,根据毕业生的就业率结合当时社会人才需求来调整新入校学生的专业教学计划,同时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也能即时跟踪当前社会人才需要的动态性及近几年人才需求变化前瞻性来动态调整教学计划。以符合当前高校教学计划管理的规律,提高其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5系统功能设计

5.1登录模块

校级教务管理人员和院级教务管理人员:系统运行时,只有登录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才能成功登录本系统,同时该系统对数据操作进行了数据参数化,避免了许多网络攻击,登录系统后,系统会自动判断当前用户类型,决定具有的用户权限和相关的操作权限。

5.2查询模块

校级教务管理员:可实现组合条件查询,可按年级、专业、班级查看教学计划和执行计划情况。其中包括教育平台信息、课程组基本信息,课程组内课程信息、课程组执行指定的专业、班级信息等。院级教务管理员:可查看本院各年级、专业班级的教学计划及执行计划情况,即计划课程组和执行计划课程组信息。

5.3审核模块

院级教务管理员对执行计划课程组内的课程修改后,校级教务管理员需对执行计划课程组进行审核,其中包括执行计划课程组的课程审核、执行课程组的合理性、课程组学分要求等。

5.4统筹管理模块

校级教务管理员在安排新学年教学计划前,按招生计划导入新生班级信息,并通知督促各学院教务管理员及时参考往年计划制定新生教学计划。各学院完成后校级教务管理员关闭教学计划制定系统,选择非工作时间启动执行计划生成教学任务。生成执行计划后,进入执行计划维护阶段,不得再修改教学计划。

5.5教育平台管理模块

可对教学计划中的教育平台信息进行管理,对其可实现添加、修改、删除功能。

5.6计划课程组及执行计划课程组管理模块

可实现对教学计划和教学执行计划中的计划课程组、执行计划课程组管理,可编辑课程组的类型、课程组名称、课程组代码、课程组学分要求、门数要求等信息。班级的执行计划变更通过向该班级应修课程组列表增减已经通过审核的课程组来完成。

5.7执行计划及教学任务

生成管理模块可生成执行计划和教学任务,同时还可根据教学任务生成选课数据,最终实现学生网上自主选课。

6系统主要功能实现

本系统可直接产生教学执行计划课程组并可查看与之相关联的专业班级情况,可对教学执行计划课程中的课程和相关联专业进行编辑,大大地提高了教学计划管理的工作效率。

7结论

研究设计的教学计划管理系统,将学校及各学院独立的教学计划管理变为统一的管理模式。采用了结构化的课程组与班级相关联模式来进行动态管理,并利用其流程约束规范了教学计划的制定、申报、变更、审核、反馈、统计、分析等工作环节,从根本上实现了教学计划管理工作的制定申报管理、审核管理、信息管理的电子化。同时,该系统针对现代大学学年学分制教学管理特点开发,功能模块具有很好的通用性及开放性,同时对于不同层次高校的特殊要求具有非常方便的可扩展性。

作者:雷超群 李俊杰 张海涛 邱 静 单位:云南农业大学

参考文献:

[1]杨竣辉,罗家国.学分制下动态教学计划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9(8):81-83.

[2]邵青山,韩永红.基于校园网的高校教学计划管理系统开发[J].电化教育研究,2009(3):53-55.

[3]贺展,刘菲.基于C/S和B/S模式的高校教务管理信息系统[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6(11):86-88.

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范文第14篇

在进入信息时代的今天,信息化已经不再只是一种手段,而是成为各项事业发展的目标和路径。大力推进信息化是事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举措。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战略重点,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地位,是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深刻革命,是教育改革发展不可或缺的支撑和推动力。因此,教育发展必须适应信息化时代的特征,加快教育信息化既是事关教育全局的战略选择,也是破解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紧迫任务。

教育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加快全国教育信息化进程,并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需要教育界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齐心协力、扎实推进,确保我国教育信息化事业发展取得新进展、迈上新台阶,为推进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和实现教育现代化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本期《视界》栏目将为广大读者简述我国各省市2013年教育信息化工作重点,以便更好地了解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进程。

自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以来,遵循教育部一系列工作部署,按照《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当前几项重点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国各省市有力有序地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现将各省市2013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整理如下:

北京

全面推进中小学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工程,扎实推进“北京数字学校”体制机制建设,录制2000节高中阶段名师课程,更新20%义务教育名师同步课程。整合网络、热线电话、电视等教育信息资源,建设面向社会的信息服务平台,打造首都教育信息化服务品牌。启动数字校园建设二期,完成30至40所市级数字校园实验校评选。推动家长委员会建设,继续办好“网上家长学校”。

天津

完成校园网升级换代和高校无线漫游示范项目,启动各类教育数字化校园示范建设项目,加快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新模式。加快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初步建成教育机构与学生基础数据库。加强教育信息化制度建设,加快信息化管理机制体制改革。

河北

制定信息化相关政策制度,逐步建立完善教育信息化标准体系。制定“三通”工程建设进度安排,加强督查和组织实施。实现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加强省教育资源中心建设,推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普遍应用,中小学覆盖率达到国家标准。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提高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水平。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加大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力度,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

内蒙古

按照《内蒙古自治区基础教育学校信息化配备标准(试行)》,指导推进中小学信息化建设。启动自治区教育数据中心和自治区教育资源公共服平台建设,整合学籍管理、学生资助、营养改善等信息系统,发挥综合作用,推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普遍应用和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开展中小学应用信息技术能力培训,提高教师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科研和服务的能力。积极构建全区教育网络系统,推进宽带网络校校通,完成全区“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建设任务。

辽宁

实施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加强“三通两平台”建设,实现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初步实现80%农村中小学宽带网络校校通,建立省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中心;启动实施网络学习空间建设,教师率先使用、职教率先部署、发达地区率先示范;建设教育视频资源库,推进职教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和数字化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评选50节中小学体育精品课、30节中小学艺术学科精品课;完成辽宁教育云库——辽宁教育数据中心(二期)10个系统特别是学生、教师、学校资产等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完成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管理好门户网站,加强教育系统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定教育信息化标准体系和评估指标体系。召开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

吉林

推进各类教育基础数据管理信息系统整合与应用,完善省教育厅信息数据中心功能。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推动优质资源全省共建共享,逐步实现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校校通。进一步加强教育行政部门门户网站建设,加强网上政务信息公开,做好网上舆情研判及答复工作。

黑龙江

颁布《黑龙江省教育信息化十年行动计划》。启动“龙学网”建设项目,实现“龙学网”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与国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的对接和省、市、县(区)、学校四级应用。依托“龙学网”推进网络学习空间建设。认真抓好教育信息化和现代远程教育等试点工作。引入“政府牵头,企业参与,学校使用”的机制,推进农村中小学宽带接入,实现农村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提高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水平。加强高等学校精品视频公开课和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大力开展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加强教育装备和条件建设。

上海

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实施上海教育城域网提升工程,全面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推进上海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总结教育信息化重点示范项目建设经验,加强对重点项目的绩效考核。继续开展教育信息技术应用研究项目。推进各级各类优质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完善各类信息管理和服务平台,构建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探索教育教学手段和模式创新,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江苏

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全面推进“三通工程”和“两大平台”建设。

浙江

全面建成省、市、县连通的浙江省教育计算机网,初步建成教育视频网络体系;加强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开发推出300门普通高中网络选修课;推进教育信息基础数据库和教育管理与政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促进学生电子学籍系统拓展应用功能,扩大应用范围。

安徽

大力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实施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项目。进一步加强校园网建设,完成40%以上尚未接入宽带的农村中小学宽带接入工作。启动安徽教育云服务平台建设,为20万名中小学师生提供公共存储、计算能力及各种应用服务。制定教育信息化考核办法,推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普遍应用,确保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应用覆盖60%以上的学校,46%的学科教师具备利用数字资源有效开展教学活动的能力。

福建

完成全省2465个(不含厦门)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重点开发农村学校师资短缺课程数字化资源。建立健全全省学校、教师和学生信息数据库,加快建设完善电子学籍管理系统、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管理系统等管理平台。制订实施《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五年(2013-2017年)行动计划》。推进福州地区大学新校区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江西

加强和统筹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制订省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组织实施国家教育信息化试点项目。制订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标准。推动教育信息化骨干示范校建设。启动实施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继续做好义务教育学科课程网络资源建设。继续推动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组织实施省“教育部-中国移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项目”。 启动教育系统网站评比工作。建设省级教育数据中心,搭建省级教育公共管理服务平台。启动教育省域网建设。制定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规划,启动中等职业教育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大力推进优质数字化资源开发和共享,提升职业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

山东

落实教育信息化重点工作方案,完成全省926个义务教育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推进农村中小学宽带接入与网络条件下的教学环境建设。推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普遍应用和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启动建设教育管理和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提升教育管理水平。启动全省数字化校园试点工作。加大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力度。推进社区教育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建设,创建一批数字化学习型社区。建立全省继续教育信息化资源联盟。

河南

充分发挥信息化在教育改革发展中的支撑引领作用,以应用为导向,大力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启动实施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推进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宽带接入与网络条件下的教学环境建设,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建立“竞争提供、评估准入、择优选用”的资源共建共享机制,促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广泛共享。选择若干所高校和中职院校开展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试点。完成全省教科网智能光网络建设任务。加大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能力和教育管理人员教育信息化领导能力的培训力度。筹备召开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

湖北

建设湖北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规范教育统计,建立真实准确的基础教育学生学籍信息库。完成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启动实施“宽带网络校校通”,加快推进“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湖南

建立健全教育信息化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推动教育信息化从技术主导型向应用主导型转变,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围绕“三通两平台”工程建设,重点推进农村中小学宽带接入与网络条件下教学环境建设,实现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推动各级各类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普遍应用,推进“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加快构建教育资源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加大对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力度。

广东

制定关于加快本省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召开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推进省教育视频网建设和“粤教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快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深入实施“教育资源下乡行动计划”。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推进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加强教育信息化试点试验工作,启动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推进教育装备改革与创新。

广西

完成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启动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建设,分年度建设广西教育数据中心和广西教育云平台。启动建设适合广西实际的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资源库。启动高校数字化校园和信息化促进实践教学试点建设。实施加强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计划意见。继续办好教师信息化大赛。

海南

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建设,对40%以上的农村中小学(1138所)扩容接入带宽到10M,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完成50%的农村中小学校园网、计算机网络教室及多媒体教室建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班班通”;推进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增加功能模块,实现“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配合国家数字资源中心和教育管理信息平台的省级部署建设,实现所有教学点优质数字教育教学资源全覆盖,实施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对555个教学点采取接收卫星IP广播资源和将国家及本地特色资源制作光盘配送等多种方式实现全覆盖;完成教学点教师的全员培训及1138所实现宽带接入学校70%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组织开展“交互式多媒体设备应用年”活动,提升广大师生交互式多媒体设备的应用技能,推进交互式多媒体设备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

重庆

制定完善教育信息建设标准及技术规范,推进“三通两平台”和“数字校园”建设,开展区域教育云建设试点,进一步改善教育教学信息化环境。加强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着力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能力,强化信息技术教学科研课题研究,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四川

贯彻落实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实施《四川省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行动计划(2011-2020年)》,推进“三通两平台”工程建设。建立一批教育信息化师资人员培训培养基地,建成一批教育信息化示范区域及示范学校。全面完成“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等重点工作,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开发、应用与共享,提高教育管理和服务现代化水平。加强学生资助管理信息化建设。

贵州

推动“三通”工程建设,构建教育信息化学习环境。完成3404个教学点优质数字教学资源全覆盖,完成4316所乡(镇)所在地以上中小学校光纤接入和4000所农村中小学宽带接入,确保5000个班级实施“班班通”。建设省数字化优质教学资源中心和省教育管理数据中心,集中力量开发音乐、美术、英语、科学等农村校点短缺数字教学课件,抓好使用和培训。建成省级教育数据中心。建成学前教育、全省中小学生学籍、中职学生学籍和学生资助信息管理系统。

云南

积极推进省级教育数据中心建设、机制构建和管理信息示范应用试点模式探索试点工作,加强教育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组织实施好“农村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项目”,完成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加强优质教学资源信息化推广,大力推进“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和“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进一步改善全省教学点和农村学校的信息化能力和环境,全面建设数据中心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立教育信息化专家咨询机制和督导机制。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提高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水平。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应用,建设高校精品视频公开课和精品资源共享课。加强教育装备和条件建设,深入开展体制机制创新,全面提高教师应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科研和服务的能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

陕西

开展教育信息化管理机构标准化创建工作,理顺信息化管理体制。启动“班班通”建设项目,完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做好教育电子政务顶层设计,加快教育管理业务系统建设进程。加强电子学籍管理。建设教育教学与学习支持公共服务平台和数字教育资源。提升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开展教育类网站前置审批和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工作,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建设。

甘肃

贯彻落实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建立与国家教育信息化标准相衔接、符合甘肃实际的教育信息化标准体系。实施“优质数字教育建设与共享行动”、“教育信息化基础能力建设”等专项计划。建立覆盖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网络系统,组织“三通两平台”试点工作。建立甘肃省教师信息管理平台和全省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继续做好全省14个市州教育城域网升级改造工作,完善甘肃教育卫星传输网和地面传输网络。

青海

召开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研究制定教育信息化规划,统筹全省教育信息化建设,推进信息管理与信息资源共享。以实施“三通两平台”为重点,启动全省教育信息宽带网络建设。加快建设省级教育教学资源中心,加快各类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完成教学点资源全覆盖。加快教育管理省级数据中心建设,分步推进学生、教师、规划等五大类二十个业务管理应用系统建设。加大信息技术教师培训,全面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效益。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信息化装备条件。

宁夏

制订出台《宁夏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2013-2017)》、《宁夏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2013-2017)》,更新和完善中小学信息基础设施,逐步实现中小学“三通”目标,加快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全面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形成高效、开放、共享的信息化教育模式。开展“两平台”建设。促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与教育事业整体发展协调一致,建设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

新疆

制订新疆教育信息化十年规划实施方案,统筹教育信息化的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推进数字教育资源全面覆盖农村中小学,80%的学校享有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班班通。争取社会支持,启动光纤入校园计划。建设自治区级教育数据中心,充实新疆教育信息网站群建设和功能服务,开通维文页面。推进四级专网与电子政务建设,加强网络安全。积极推进职业学校信息化建设。

新疆兵团

研究制定《兵团教育信息化建设十年规划》。实施《兵团教育信息化建设两年重点工作方案(2012-2013年)》,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目标和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推进“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启动兵团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实现学生信息、教师信息及办学条件、学校资产入库并与国家平台互通。制定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推进规划,提高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水平。普及提高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成果。加强教育装备和条件建设。

大连

编制大连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2013-2020年)。扩大大连教育城域网带宽,优化网络结构,提高网络运行速度。实施市教育局直属职业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项目。开展城乡学校专递课堂建设试点,将城市优质课堂教学资源传输到农村学校,实现资源共享。启动“人人通”建设试点,使全市中小学教师拥有个人网络学习空间。推进大连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以信息化提升教育管理高效化。全面跟踪“班班通”工程和数字化校园建设质量、应用水平和管理制度建设,确保政府投入效益最大化。加大全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力度,开展信息化专项比赛、评比和应用成果展示活动,全面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创建大连职业院校招生就业网。

青岛

继续抓好农村学校信息化建设,为200所中小学新建、升级校园网。制定规划,启动教育云系统建设,探索“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应用,开展数字化校园示范校创建活动,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有效融合。全面实施教育装备现代化项目,加强中小学新“班班通”配备和现代化实验室、专用教室和图书馆建设,抓好培训、管理和应用工作。

宁波

加大学前教育信息化推进力度。出台市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建设高清远程网络教学平台(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启动数字化校园建设评估。继续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完成80所标准化学校建设,建成比较完善的中高职网络学习平台。启动建设具有宁波特色的“学分银行”,推动开放大学建设,办好“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加快构建覆盖全市、面向全民的终身教育服务体系。推进数字图书馆项目建设,建设数字化学习平台,深入开展数字资源库进社区、进企业推广服务工作。

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范文第15篇

[本刊讯]为加快推进国家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在教育部领导和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推进办公室的领导下,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从2011年开始全面承担了“教育服务与监管体系信息化建设”(简称“小金教”)项目的具体实施工作。目前,该项目的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并取得初步成效,集中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公共支撑保障项目建设方面。教育部数据中心一期建设已完成并投入使用,二期建设也通过了立项评审,计划2012年7月完成安装调试并正式运行。中央级门户系统与应用集成工作巳全面启动。计划2012年6月前完成数据展示系统、综合门户系统、应用支撑平台的建设,并开始对新建业务信息系统和目前部内其他司局单位已建系统进行集成,实现系统和数据的整合。信息系统总体技术设计和教育基础信息数据库规划设计完成了70%的工作,已有公共中间件选型方案、总体技术架构设计方案、教育基础数据库建设规范等11项阶段性成果。已开展安全体系建设工作,并启动了教育部教育电子认证二级系统建设。同时,已完成全国教育机构统一编码管理系统一期建设,实现了对全国56万多个教育机构的统一编码。

二是业务信息系统和教育基础数据库建设方面.已经启动了学生、教师、学校(含办学条件)和专项等4大类业务中的14个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其中:全国中小学校舍信息管理系统一期已在全国部署应用;现已启动二期建设。计划2012年8月完成开发。全国学前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已完成一期开发,并在河北省进行试点工作,2012年4月开始在全国范围投入使用。全国中小学学生学籍管理(含营养改善计划管理)系统已启动,计划2012年6月完成一期建设。并率先在全国营养改善计划项目试点的680个县投入使用;二期建设计划2012年12月完成开发和试点。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教育决策支持统计服务系统和直属高校基建管理信息系统等3个系统也已启动,计划于2012年12月前完成开发和试点。近期将启动的还有:中职教育学生学籍管理系统、全国师资管理信息系统、中小学学校管理系统。同时,通过系统建设和数据集成等多种途径将建设全国学校数据库、学生数据库和教师数据库;到2012年底,基本完成全国教育机构数据库,学前、中小学、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学生数据库和部分教师数据库的建设工作。

从总体情况看,“小金教”各项工作推进有序.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如:省级数据中心建设,系统数据采集和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学生、教师统一编码等。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近期将集中精力、重点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以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