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环卫调研工作计划范文

环卫调研工作计划范文

环卫调研工作计划

环卫调研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环卫 车身 色彩

1 现有北京市环卫车辆实地调研

对北京市西城区、海淀区、门头沟区、大兴区、房山区等环卫单位的车辆进行了实地调研,拍摄了大量照片,调研对象包括车身色彩、车身标识、车身保养状况等问题。

在调研后发现的主要问题是作业车辆色彩不统一,北京市除环卫集团以外的环卫作业单位没有对车身色彩进行统一的要求,现有车辆色彩种类众多,无整体色彩形象可言。就调研状况来看,北京市环卫车辆车身标识的设计也相当混乱,内容、大小、位置没有统一规定,甚至是交管局规定的载重、准乘等信息的字体及字号等信息也不规范,需要与相关单位协商解决标识存在、大小以及位置规范问题。

2 访谈记录

对北京市西城区环卫服务中心、海淀区环境卫生服务中心机械清扫队、门头沟区环卫服务中心、大兴黄村环卫清扫队等环卫单位的负责人进行了访谈,了解了基层环卫作业车辆使用状况,在访谈中了解了许多环卫车辆的细节问题和平日作业情况,如现有车辆的色彩种类、车身漆面的保养周期、关于车身标识的规定等问题。

通过访谈了解到各环卫中心的关注点多在车辆的作业能力上,对车身色彩的关注程度较低,没有进行色彩设计统一的规划意识。通过访谈获取了很多设计信息,了解了更多设计限制,如车身除色彩以外还有很多其他规定必须放置的标识,如灯牌,警示信息等。在大兴区的访谈中,负责人还提到在车体上标明作业车类型的内部规定,访谈为开展下一步设计工作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3 工艺调研

通过调研了解到喷涂工艺技术与方法。当前环卫作业车辆的油漆为双组份油漆,车辆底漆采用双组份环氧防锈底漆,固化剂采用环氧底漆固化剂,稀释剂采用超级贝高稀释剂。

北京华林特装车有限公司是专业生产销售环卫特种车辆企业,是北京环境卫生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通过对北京华林特装车有限公司高层领导及基层喷涂技工的访谈,了解到车环卫身色彩的实际喷涂过程,对漆色、工艺进行了实地调研,通过访谈获得了许多关于环卫车身色彩设计的关键意见。

对影响环卫车色彩喷涂效率的各个因素进行了了解,具体因素如下。

(1)温度。喷涂周期与温度成正比,一辆车的完工时间在夏天大约是3天至4天,冬天大约一周,此外可以人工烘烤加速漆干,但是这样会增加生产成本。

(2)色数。一辆车身上颜色越多,喷涂周期则越长,因为理论上要等一个漆色干了才能喷下一种漆。无论是在各个环卫服务单位的访谈中,还是在改装厂的访谈中,都提到单辆车上的色数最好不要超过3个,无论是视觉感受,还是生产喷涂都不宜采用过多色彩。

(3)图案复杂程度。图案越复杂,喷涂时间越长。喷涂一般采用胶带遮挡法,越复杂的图案,工序越费时。在访谈中,操作人员反复提到的字眼是“基点”,即使是复杂的图形,也要方便寻找“基点”,所谓有“基点”,实际上是指图形的函数表达要简单,两点可以确定一条直线,圆心、半径和弧度可以确定一段圆弧,但是如果是一段函数表达复杂的曲线,要施工则需要计算多个数值,描多点位才能确定图形,这将大大影响施工速度。虽然可以采用做样板的方式来批量生产这种图案,但是由于车型太多,生产各种样板也会耗费时间,影响效率。因此,直线相比曲线生产喷涂效率更高,如果需要弧线也应限于圆弧。

图案中,两种色彩的衔接位置也会影响喷涂效率。两种颜色相接,那么在施工中需要先喷一个漆色,等其全干后再喷涂另一种,干燥时间至少一天。

(4)喷涂面积。严格意义上来说,喷涂面积一定会影响喷涂效率,但是通过访谈得知,这种影响相比色数和图案来说要小的多。操作人员表示,尽管喷涂面积大,通体一种颜色是最容易施工的。

环卫车的制造过程,改装厂购进的车辆只有车头和底盘,根据需要生产功能不同的箱体。购进的车头颜色主要有蓝色和白色两种,通常车头的色彩设计会全部保留或大面积保留原有色彩,即白色或蓝色。这是因为原厂漆更耐用。车头跟车身的喷涂漆工艺是不同的,这是造成车头漆面质感和车身漆面质感不同的原因。车头的喷涂由车企负责,一般采用200℃以上高温烤漆工艺。车箱体制造与喷漆由改装厂负责,工艺是低温烤漆。

如果车体底色采用白色蓝色以外的颜色或专用色,可以在采购时定制车头色彩。如果是地方标准,批量采购的话可以实现。调和颜色相比红黄蓝绿四原色更容易褪色,在设计时应予以考虑。

就所调研的国内环卫车辆色彩来看,车身有彩色多集中在蓝、红、绿3种色相上,其中以蓝色最多,绝大多数采用了保留白色底漆的做法,在白色底漆上搭配蓝色或绿色的简单带状设计,有的环卫车身上有少量暖色以小面积图案方式出现。

往车身上喷涂大号未经设计的环卫作业部分和环卫作业车的种类文字标识也是国内环卫车的特点之一,此做法在国外环卫车上不常见。通常文字会喷涂在白色底漆部分,采用对比强烈的蓝、红、绿色彩。

环卫调研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GIS;环卫规划;实践应用

中图分类号:F29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4-0-01

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GIS在城市建设规划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工作中显示了极大的优越性。近年来,科研生产部门和政府管理机构也开始应用GIS进行不同领域的研究和管理工作,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信息处理的科学性,为政府决策提供了形象、直观、方便和适时的辅助工具。

一、环卫规划及GIS概述

(一)环卫规划。环境卫生专业规划(以下简称环卫规划)是以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的城市发展专业规划。通过规划的编制,科学合理地制定城市环境卫生工作的中、长期发展战略与近远期具体目标,制定适宜的措施以促进城市生活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使环卫事业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制定城市市容环境卫生专业规划,是实现市容环境卫生行业科学发展的关键,有了规划,市容环境卫生事业发展就有了方向,市容环卫设施建设才能纳入法制轨道,做到与城市建设同步进行,从而使城市市容环境卫生事业走上健康有序的科学发展道路,为城市建设和管理创造有利条件。

(二)地理信息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对空间相关数据进行采集、管理、操作、分析、模拟和显示,并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相动态的地理信息,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而建立起来的计算机技术系统。因此,地理信息系统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1)具有采集、管理、分析和输出多种地理空间信息的能力;(2)以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为目的,以地理模型方法为手段,具有空间分析和动态预测的能力,并能产生高层次的地理信息;(3)由计算机系统支持进行空间地理数据管理,并由计算机程序模拟常规的或专门的地理分析方法,作用于空间数据,产生有用信息,完成人类难以完成的任务。计算机系统的支持是GIS的重要的特征,使GIS得到快速、精确、综合地对复杂的地理系统进行空间定位和动态分析。

二、GIS在环卫规划中的实践应用

(一)环境保护信息化管理。目前,在环境保护领域,GIS主要用于环境现状评价、环境质量预测、环境规划、环境建设项目管理、环境应急预警预报系统等。特别是城市环境规划己经成为GIS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美国芝加哥、纽约、我国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市都不同程度地建立了城市环境规划GIS系统。GIS在环境资源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环境评价研究、大气与水体质量监测、农业、湿地和公共地管理、资源循环利用监测及危险区制图等方面。此外,GIS在与环境相关的市政管理领域的应用也十分广泛。在规划中,常伴随着大量的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等决策问题,又出现了规划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与此同时,3S技术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受到重视。

(二)环卫车辆的信息化管理。在UGIS 应用的同时,将城市道路系统与交通管理部门的交通管理信息叠加,通过信号等管理、每辆环卫车辆配置专用传感器,可将每辆车在城市中的流动情况反馈到数据处理中心,数据处理中心将采集到的数据和预设的交通规划全景情况进行分析、对比并将结果送到指挥中心,指挥中心的计算机系统对相关路段的交通信号进行控制,通过信号的变化对环卫车辆的线路及配备进行调度。指挥中心利用无线设备,将有关信息再送到车辆使用人员的接受设备中,直接进行动态指挥和调度,保持环卫车辆路线优化以及资源合理运用。

(三)环卫规划工作的透明化、公开化。近年来,Web GIS、移动GIS、嵌入式GIS 等GIS 新技术迅速发展并应用到环卫规划领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Web GIS 不仅可以使公众在网上浏览GIS 数据,及时掌握有关资讯,而且也为公众提供了网上操作、处理相关数据的平台,公众可以对自己感兴趣的规划领域做出自己的创意和方案,使公众积极参与规划,不仅提高了GIS 数据的共享程度,也增强了环卫规划的法律基础和群众基础,利于规划工作的可持续开展。而嵌入式GIS、移动GIS 的动态性、移动性的特点,能够及时、方便地提供环卫规划所需要的用户环境的各种信息,为环卫规划和管理人员提供了现场办公的平台,不仅提高了环卫规划业务效率,也能加强环卫规划的监察工作。

三、GIS在环卫规划应用中的不足及展望

(一)环卫规划GIS应用的局限性。众所周知,环卫规划既非纯人文也非纯技术的科学,是一系列学科相互叠加和交叉的学科。这决定了环卫规划工作包含了社会和物质两方面因素内容,环卫规划中有时会存在抽象、综合、主观的问题处理模式,而GIS 作为一种计算机系统,最终只是一种技术平台,环卫规划中复杂的经济、社会、政治因素是无法单纯依靠技术可以解决的。将GIS 工具与环卫规划专业知识相结合、灵活应用,是GIS 在环卫规划应用中面临的一个挑战。

(二)环卫规划GIS应用的未来发展趋势。在当前城市化和信息化迅速发展的情况下,以GIS 为代表的新的地理信息技术将在城市规划和管理领域得到更宽和更深层次的应用,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我们应当不断分析GIS在城市规划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GIS 技术进行升级改进,同时积极培养城市规划专业GIS 应用人才,使GIS 更好地应用于城市规划设计领域,提高规划设计工作的科学性,为正在迅速到来的中国的城市化工作更好地服务。

四、结论

GIS 技术的出现与发展,为社会诸多行业领域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但目前GIS 技术在城市环卫规划的应用中还存在一些瓶颈,因此如何抓住GIS 技术发展带来的机遇并从中受益,是GIS 技术应用及环卫规划行业首要解决的问题。对环卫规划行业来说,开拓GIS的应用,首先是要使规划师们熟悉GIS 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其次还包括规划、管理工作自身的更新、扩展,因为很多应用上的局限来自规划本身还不适应实际的需要。因此,人才问题将成为GIS 推广应用的一个关键性制约因素。

参考文献:

[1]李祺玮.GIS在环卫规划中应用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J].山西建筑,2011(03).

环卫调研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调研时间:2015年6月4日—5日

调研地点:福建省漳州市

调研主题:漳州市农村垃圾不落地的实践经验

调研方法:座谈、看资料、实地查看

调研人员:市爱卫办第一调研组

一、调研背景

2011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市启动并大力实施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4年耕耘取得了明显成绩,农村“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的现象得到缓解,我市农村环境卫生初步好转。但由于资金、机制、习惯等各方面原因,我市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面临进一步优化发展的瓶颈,部分村庄工作反弹,这既与群众期待不符,也达不到党中央、国务院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乡村的要求。为此,市领导高度重视,批示我办对外地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情况进行考察,为进一步深化我市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提供借鉴。我办第一调研组在5月8日新华每日电讯副刊上了解到闽南一些农村正在推行垃圾不落地的办法,于是选择对漳州市农村环境卫生进行考察。

二、调研情况

6月4日、5日,第一调研组首先与漳州市爱卫办有关人员进行了座谈,查看了工作资料,初步了解了他们的工作情况,随后又马不停蹄,对漳州市南靖县田螺坑村、下版村、塔下村、曲江村、南欧村、下田村、上田村、璞山村、官洋村、坎下村共10个村进行了实地考察。

根据座谈、考察,我们认为漳州市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领导重视、机制健全、宣传有力、管理精细、保障到位,效果良好,基本形成了“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的良好格局,值得我们借鉴。其主要特点如下:

(一)领导重视。市、县、镇街等各级党委、政府均高度重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将其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美丽乡村、拓展创卫成果的重要抓手,强化顶层设计,凝聚各方力量,突出闽南风情,抓好建设配套,形成建管一体、群众参与的良好格局。在工作中,各级领导多次部署、研究、批示、调研、督导此项工作,形成了工作合力。

(二)机制健全。一是落实了工作人员,按比例配备足额稳定的保洁员队伍,有的村制定了保洁员工作制度,规范了上下班时间。有的村采取了外包的模式,每年招标,进行严格的检查、监督,保障了保洁水平。二是完善了工作体系,基本形成了“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垃圾日清日洁、不落地”的保洁新模式。三是严格制定并落实了“七个好”的农村环境卫生标准,即村庄规划好、建筑风貌好、环境卫生好、配套设施好、绿化美化好、自然生态好、管理机制好。四是在经济条件较好的一些村,村上开展了通过自筹资金和村民自治抓好农村环境卫生的探索,自下而上地推动此项工作,走出了一条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新路子。

(三)宣传到位。动员各村拆除垃圾台,不乱堆放垃圾,镇村干部挨家挨户向群众发放垃圾分类知识传单,约定垃圾收集的时间、路线,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交垃圾。引导村民由自发、自觉转向自治,自觉进行垃圾分类,并按时交给保洁员,成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主动参与者和维护者。建立村规民约,垃圾不落地的“美丽约定”成为村民共识。

(四)管理精细。实行分类收集处理,每家每户将垃圾分为可回收、不可回收、有毒有害和建筑垃圾四类,建筑垃圾定点填埋,可回收及有毒有害垃圾交到收购站,不可回收垃圾由保洁员上门收集。做到循环利用,村分类、收集后,镇街每天将各村日清日洁的垃圾集中压缩后,运送到县里指定的境外垃圾处理场进行焚烧处理,变废为宝。实施景观再造,将原来的垃圾台拆除后,在原址种植草皮、花木。进行村容整治,整修通村道路,拆除了村庄内旱厕、猪圈、牛棚等废弃建筑物,确保垃圾车等开到每家每户门前,并减少垃圾、病媒滋生源。

(五)保障有力。市、县、乡配套资金,各村实行“一事一议”,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制定农村垃圾治理收费标准、自筹一部分资金用于农村垃圾收集。农业、水务、建设、扶贫、环保等部门均加大对农村环境卫生工作的项目、资金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强化了资金保障。福建是侨乡,很多华人、华侨捐资资助农村发展,拓展了农村建设和环境卫生整治的资金来源。各村成立监督小组,由村干部、德高望重的老人组成,负责监督、劝告垃圾乱扔乱放行为。各级纪检监察部门全程跟踪监督垃圾专项治理资金的使用情况,确保资金用到实处。

三、意见建议

(一)强化落实。目前,我市已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建设“美丽乡村”的精神,印发了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五年工作规划。在此基础上,全市要强化工作落实,大力实施“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2020工程”,采用“城乡统筹、资源整合、精品示范、批次推进、整体提升”的方式,推动我市农村环境卫生从解决垃圾堆放的低层次整治向“规划先行、科学建设、管理严格、制度健全”的全过程、全方位管理转变,从“政府主导、群众自发”模式向“政府指导、群众自治”模式转变,从单纯抓环境卫生向突出生态环境和民俗、文化开发保护,建设美丽乡村、诗意田园转变,最终实现我市农村环境卫生质的提升。

(二)加强领导。成立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财政、发改、规划、农业、扶贫、水务、建设、环保、市容园林、林业、电力、电信、交通、文广、爱卫、统筹、审计、监察、宣传等部门为成员单位,加大资金、项目的支持力度,采取资金三级(市、县、镇)配套、村级自筹的方式,促进资源整合、协同发力,实现规划、建设、管理“一体化”推进。

(三)分步实施。统一编制全市农村规划,将所有农村划定为若干批次,按照先易后难、示范带动的方式,将一部分资金集中使用,每年集中建设一个批次的样板村,压茬实施。每个批次,按照“一年搞建设、二年强管理、三年交村上”的模式,做到建成一批、管理一批,提升一批。

(四)强化保障。一是加强清扫保洁、垃圾转运等设备的配备,加大垃圾压缩站、填埋场、处理厂的建设力度,提高运行效率,加强垃圾分类和循环利用。二是强化保洁队伍建设。稳步提高农村保洁员待遇,建立完善对农村保洁员聘用、管理、检查、考核、辞退等制度,保持保洁员队伍的稳定,不断提高保洁效果。三是鼓励有志于帮扶家乡的企业家、离退休职工等社会各界人士投身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拓展该项工作的资金来源和智力储备。

环卫调研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卫生信息  信息需求  网络建设  调查分析 

在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中,宁夏卫生信息机构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也迎来新发展机遇。为了使卫生行政管理部门领导如实地掌握全区各卫生基层单位对卫生信息的需求与利用、微机的使用情况,为建设适合我区卫生系统的信息网络提供可靠的依据,奉厅领导的委托,卫生信息中心特组织人员对全区22个县(市)上百家基层单位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摸底情报调研。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信息化的核心内容,也是我区信息化建设的薄弱环节,应放在这次调研的首要位置。我们首先根据医药事业的特点和医学信息的发展需求,立足于本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了调研提纲,围绕全区卫生部门各基层单位对卫生信息工作的需求等情况进行调研。 

本次研究以全区的卫生行政管理人员和医务专业人员为调查对象,以全区各县(市)医院、中医院、防疫站、妇幼保健院、乡卫生院为单位,参加我们的研究对象人数共212人。其中48人是各县(市)卫生局局长、办公室主任、干事,他们基本上都是中专以上学历,年龄在30岁以上。显然,调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为了避免问卷法那种认真填写者少、交回者少的现象,调查效果难以得到保证,我们采用了两种方法: 

a.       口头直接调查。我们分为三个小组分别下到各县、市卫生部、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防疫站、乡卫生院、当面直接询问、了解、摸底。为了确保调查得到满意的效果,在调研期间,卫生厅办公室又向全区各县、市卫生局下达“关于开展全区卫生信息工作调研的通知”。因此,每到一个地区,大家都主动、认真回答我们要了解的内容。 

b.       组织小型座谈会。根据各县(市)的具体情况采用小型座谈会的方法,并将调查结果详细记录下来。 

2         卫生信息需求情况分析 

通过本次调研,把221人反映的情况汇总评价,发现各基层单位对信息的需求,需求标准和获取方式在日益改变。 

2.1 获取信息方式 

2.1.1 个人接触的非正式渠道获得信息。一些偏远的县、乡级卫生部门及医院,由于受地理、时间、空间、经济条件差等因素的困扰,限制了他们获得各种信息的能力,促使他们利用个人接触、广播、电视来获取很有限的卫生信息。 

2.1.2 定期浏览专业文献、杂志、报刊获得卫生信息。条件较好的地、市级行政管理部门和医院较多使用这种方式来满足自己的信息需求,他们有经济力量订购一些专业报刊,还可以从每年出去参加各类学术会议中获得信息。 

2.1.3 使用检索工具或上网的正式渠道获是信息。银川地区大专院校、区级医院和行政管理部门大多数采用这种方式,因为他们是处在一个比较优越的获取信息的环境中。 

2.2    对获取信息的要求 

2.2.1 更加广泛。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日益普及,在网络环境下对信息的需求从单纯的文献需求转向上网、联机检索、查询、文献传递等为一体的信息服务,需求的信息比较广泛。 

2.2.2 更加全面。不仅需要本系统医改方面的成功经验,而且更渴望得到其它行业、其它省市改革方面的信息,而县获取信息已突破了时间、地理上的概念,对于获得综合性、交叉性信息的要求越来越强烈。 

2.2.3 更加新颖。由于现代信息技术与媒体为广大读者获取最新信息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证,使读者及时跟踪国内外最新动态与方法,并应用于课题或工作中,因此获得更新颖的信息是广大医务人员的共同需求。 

2.2.4 更加快速。在现代信息环境下,读者迫切需要卫生信息机构在信息量成百上千倍地增长中提供信息导航服务,使他们快速地了解、掌握与自己相关的、时效性强的卫生信息。 

2.3    信息需求的特点 

2.3.1 卫生工作人员需求信息结构多样化。通过调研证明,由于卫生工作人员的信息需求受社会环境和各种因素影响,呈现出多样化的结构,表现为:不同目的的信息需求并存,如工作性质需求、研究性需求,求知性需求、解颖性要求、证实性需求等等;不同持续时间的信息需求并存,如长期的、短期的和瞬时的信息需求;以及不同学科的信息需求并存,不同载体的信息需求并存,不同交流渠道的信息需求并存,不同文献类型的信息需求并存,不同信息产品和服务方式的信息需求并存等等。 

2.3.2 信息需求与医学发展具有紧密联系。随着医学的发展,医学信息在科研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其获取的快慢和质量直接影响到科研的竞争和发展。尤其是现代医学模式和健康概念正在发生重大的转变,社会对医学的要求不仅仅是提供医疗服务,还要求医务人员掌握医学模式、医疗器械产品、技术标准和药品商业信息、科研方面具有指导性的信息,使得医务人员的信息需求同医学发展的趋势更加紧密联系。 

2.3.3 卫生管理决策人员对卫生信息需求提出新要求。随首医疗卫生制度的改革的纵深发展,使得管理决策人员对卫生信息的广度和深度有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主要需求的是适应卫生改革的具有导向性的信息,如政策信息、医改信息、法规信息、卫生管理信息。总之,对宏观战略方向性卫生信息需求相对多些。为了适应医改特性,还需要多极性的卫生信息,包括本系统和外系统、本地和外地、国内和国外的。 

从调研过程中发展,不论是条件好与差,大家的情报意识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及要求都有明显提高,虽然他们获取信息的手段不同,但渴望获得信息来指导自己工作的要求是一致的。 

3         存在的问题 

3.1 缺乏统一管理和横向联系 

全区卫生信息网络不健全,除有一个区级卫生信息专门机构外,各地、市、县大多数没有信息(站)。个别为了创“三甲”医院,临时成立的信息科,之后又撤销了。各县、市基本上是以图书资料室或办公室代替信息工作,而县各部门之间同处一地,却不能互用互利,相互封闭,各为体系,使得卫生信息系统处于一种无序状态,致使卫生信息流向紊乱,很多信息工作难以进行。 

3.2 整体效应没有得到充分发展 

作为区级唯一的省级卫生信息机构,它的存在应是一个全区卫生信息管理机构,一个高效、综合的信息系统,而不是作为一个孤立的信息室存在的。它担负着解决全区各基层单位如何获得和利用信息,对全区卫生信息工作的宏观管理调控,逐步实现全区卫生系统信息化的重任。目前,全区信息工作的管理仍处于一种陈旧而分散、部门封闭、自我发展、自成体系、各自为政的无序状态,造成上下级信息机构工作管理混乱、脱节的现象。 

3.3 信息基础设施未发挥作用 

因我区处于落后的边穷地区,信息基础设备水平差,少数基层单位至今没有微机,大多数拥有微机的目前仅仅充当文字处理和简单数据分析的工具。计算机应有的作用未能发挥,使得很多信息难以交流。这种情况给区卫生厅计划逐步在全区建立的信息网络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 

3.4 基础条件持改善 

卫生信息源建设与配置是卫生信息机构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作为省级信息机构到目前为止没有自己的办公地点,虽近几年厅领导的得视,基础设备已逐步在改善,先后增加了微机、复印机和一些情报设施,最近又接通了因特网,但距离全国信息部门设置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需要上级领导给予一定的支持,以促进卫生信息技术的扩展和传递。全区卫生信息人员队伍与任务不相适应,合格的信息专业人员太少,素质低,专业知识结构不合理,急需调配并加强建设。从卫生信息的加工、整理程度可反映出基础工作差距较大,管理工作不规范,不能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作用,也与信息时代的要求不相适应。 

4         解决问题的对策 

4.1 制订措施,统一规划 

制订措施,统一规划,对一个省、市的信息化建设发展起着宏观指导控制和调节作用。卫生信息领域的措施失当的畅通。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强宏观意识,从我区实际情况出发,综合考虑全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信息需求量等区情,制订出符合我区卫生信息工作的措施,统一规划,明确宗旨、任务、职责,理顺关系,协调各县(市)信息工作,打破部门所有、相互封闭、条块分割的局面,从组织上保证信息工作顺利进行,确保全区网络化工作正常、健康、规范地发展。 

4.2 建立健全基层卫生信息机构 

组织管理是信息网络化工作必备条件。目前,全区的信息机构的体制很不完善,自成体系,各自独立,严重影响着全区卫生信息网络工作的开展。为振兴宁夏的卫生信息事业,要建立健全全区各级信息机构,并加强集中统一领导,实行条块结合的领导体制,即卫生部信息机构领导省级信息机构,省级领导各地、市级信息机构,各极卫生信息机构又分别接受卫生部、区卫生厅和地、市卫生局的领导。县(市)级卫生信息机构目前是我区信息体系中一个最薄弱环节,必须加强组织管理,集中领导,这样才能与区级卫生信息中心工作相互联系,协作协调,为资源共享打下基础。 

4.3 加强区级卫生信息中心的职能作用是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决定因素 

全区卫生信息工作需要以省级信息机构为中心,实行业务上统一管理、统一指导、统一规划、宏观控制,建立和完善、协调各基层单位的管理制度,使全区卫生信息工作实行统一标准和要求,建立资源共享的文献资源收藏体系。要实现全区的网络化建设,首先抓住区级信息中心为“龙头”的信息计算机管理的覆盖面,逐渐向各地、市、县医院机构辐射,形成各块联动并呈现不断增加态势。因为目前全区各市县级医院正形成对实现计算机管理的潜在需求,所以加强区级卫生信息中心的职能作用是实现全区卫生信息网络建设的决定因素。 

4.4 先进的现代化设备和手段是卫生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保证 

随着国家信息科学的发展,将信息科学应用于医药卫生领域单凭传统的设备、繁重的手工操作已无法及时加工整理、开发利用文献信息资源,整个卫生信息工作效率也无法提高。卫生信息机构必须积极创造条件,引进现代技术,运用现代化手段,加强由传统服务环境向网络化服务环境的转变,建立完善计算机管理系统及网络系统。首先,全区卫生系统要有计划地开展计算机应用推广工作,提高应用水平,加快发展步伐,重点是加强县、市两级卫生部门宏观管理决策中的计算机应用,重点支持各县(市)两级医院的计算机系统开发计划,积极推进医学科研中的计算机应用与发展,扩大应用范围,提高应用效率,在经费上给予倾斜,保证重点,突出优势,逐步在全区卫生系统建立卫生信息的共享机制,在此基础上创造与全国、卫生部的网络系统接轨的条件。 

4.5 加强信息人员队伍建设是信息网络化建设的当务之急 

目前,应避免只注意网络建设而忽视队伍建设的倾向。队伍建设滞后于网络建设,其结果是网络效能由于受人的局限,发挥不了或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它作为现代工具的作用。解决卫生信息队伍严重不足的途径应是:a.吸收一批高等院校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从事医学情报工作;b.在本地实行人才流动,从医疗卫生单位招聘适合做卫生信息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充实信息队伍;c.从医疗卫生单位聘任学术水平、外语水平高的卫生技术人员做兼职情报员,建立一支并兼职相结合的医学情报队伍。这样,既有利于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卫生信息队伍的人才结构和知识结构,又有利于网络化建设。 

4.6 加强卫生信息的基础工作是网络建设的基本要求 

目前本系统信息基础工作十分薄弱,管理水平低而且条件参差不齐,缺乏统一标准。因此,需要在管理上加大力度,使各项基础工作做的扎实有序,逐步规范化、标准化,避免信息网络建设游离于信息基础之外,出现网络建设和基础工作之间的断层。这样有利于文献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有利于实行网络建设及数据库资源建设和共享。 

4.7 加强全区培训教育是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环节 

开展和加强全区培训教育、提高其信息意识和文献检索能力,是实现文献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最重要环节。为了使全区医学信息得到合理利用,发挥其信息价值,可举办各种层次和种种类型的计算机应用学习班(包括网络技术应用的培训),分期分批开展全区卫生系统人员定期培训、专题讲座,大力开展计算机医学应用的普及教育,使他们尽快了解现代的信息技术,熟悉计算机的操作方法,这样就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信息网络,为全区卫生信息工作创造良好的网络条件。 

4.8 拓宽服务范围是卫生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客观需要 

4.8.1 调整信息服务内容。针对目前医改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决策、管理等信息需求量增大,我们要加强对相关行业及相应领域信息的搜集、整序和提供;借助《宁夏卫生》这个刊物在有限的篇幅内最大限度地报导本系统、国内外最新信息,使各基层单位以最快速度通过我们的刊物获取本领域医改成功经验,研究新方法、新成果,使其尽快物化,走向社会。 

4.8.2 加快传递速度。针对基层单位强调信息新颖性的特点,加强新到的文献信息快速通报,并开展电话咨询服务等。 

环卫调研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卫生信息 信息需求 网络建设 调查分析

在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中,宁夏卫生信息机构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也迎来新发展机遇。为了使卫生行政管理部门领导如实地掌握全区各卫生基层单位对卫生信息的需求与利用、微机的使用情况,为建设适合我区卫生系统的信息网络提供可靠的依据,奉厅领导的委托,卫生信息中心特组织人员对全区22个县(市)上百家基层单位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摸底情报调研。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信息化的核心内容,也是我区信息化建设的薄弱环节,应放在这次调研的首要位置。我们首先根据医药事业的特点和医学信息的发展需求,立足于本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了调研提纲,围绕全区卫生部门各基层单位对卫生信息工作的需求等情况进行调研。

本次研究以全区的卫生行政管理人员和医务专业人员为调查对象,以全区各县(市)医院、中医院、防疫站、妇幼保健院、乡卫生院为单位,参加我们的研究对象人数共212人。其中48人是各县(市)卫生局局长、办公室主任、干事,他们基本上都是中专以上学历,年龄在30岁以上。显然,调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为了避免问卷法那种认真填写者少、交回者少的现象,调查效果难以得到保证,我们采用了两种方法:

a.

口头直接调查。我们分为三个小组分别下到各县、市卫生部、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防疫站、乡卫生院、当面直接询问、了解、摸底。为了确保调查得到满意的效果,在调研期间,卫生厅办公室又向全区各县、市卫生局下达“关于开展全区卫生信息工作调研的通知”。因此,每到一个地区,大家都主动、认真回答我们要了解的内容。

b.

组织小型座谈会。根据各县(市)的具体情况采用小型座谈会的方法,并将调查结果详细记录下来。

2

卫生信息需求情况分析

通过本次调研,把221人反映的情况汇总评价,发现各基层单位对信息的需求,需求标准和获取方式在日益改变。

2.1 获取信息方式

2.1.1 个人接触的非正式渠道获得信息。一些偏远的县、乡级卫生部门及医院,由于受地理、时间、空间、经济条件差等因素的困扰,限制了他们获得各种信息的能力,促使他们利用个人接触、广播、电视来获取很有限的卫生信息。

2.1.2 定期浏览专业文献、杂志、报刊获得卫生信息。条件较好的地、市级行政管理部门和医院较多使用这种方式来满足自己的信息需求,他们有经济力量订购一些专业报刊,还可以从每年出去参加各类学术会议中获得信息。

2.1.3 使用检索工具或上网的正式渠道获是信息。银川地区大专院校、区级医院和行政管理部门大多数采用这种方式,因为他们是处在一个比较优越的获取信息的环境中。

2.2

对获取信息的要求

2.2.1 更加广泛。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日益普及,在网络环境下对信息的需求从单纯的文献需求转向上网、联机检索、查询、文献传递等为一体的信息服务,需求的信息比较广泛。

2.2.2 更加全面。不仅需要本系统医改方面的成功经验,而且更渴望得到其它行业、其它省市改革方面的信息,而县获取信息已突破了时间、地理上的概念,对于获得综合性、交叉性信息的要求越来越强烈。

2.2.3 更加新颖。由于现代信息技术与媒体为广大读者获取最新信息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证,使读者及时跟踪国内外最新动态与方法,并应用于课题或工作中,因此获得更新颖的信息是广大医务人员的共同需求。

2.2.4 更加快速。在现代信息环境下,读者迫切需要卫生信息机构在信息量成百上千倍地增长中提供信息导航服务,使他们快速地了解、掌握与自己相关的、时效性强的卫生信息。

2.3

信息需求的特点

2.3.1 卫生工作人员需求信息结构多样化。通过调研证明,由于卫生工作人员的信息需求受社会环境和各种因素影响,呈现出多样化的结构,表现为:不同目的的信息需求并存,如工作性质需求、研究性需求,求知性需求、解颖性要求、证实性需求等等;不同持续时间的信息需求并存,如长期的、短期的和瞬时的信息需求;以及不同学科的信息需求并存,不同载体的信息需求并存,不同交流渠道的信息需求并存,不同文献类型的信息需求并存,不同信息产品和服务方式的信息需求并存等等。

2.3.2 信息需求与医学发展具有紧密联系。随着医学的发展,医学信息在科研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其获取的快慢和质量直接影响到科研的竞争和发展。尤其是现代医学模式和健康概念正在发生重大的转变,社会对医学的要求不仅仅是提供医疗服务,还要求医务人员掌握医学模式、医疗器械产品、技术标准和药品商业信息、科研方面具有指导性的信息,使得医务人员的信息需求同医学发展的趋势更加紧密联系。

2.3.3 卫生管理决策人员对卫生信息需求提出新要求。随首医疗卫生制度的改革的纵深发展,使得管理决策人员对卫生信息的广度和深度有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主要需求的是适应卫生改革的具有导向性的信息,如政策信息、医改信息、法规信息、卫生管理信息。总之,对宏观战略方向性卫生信息需求相对多些。为了适应医改特性,还需要多极性的卫生信息,包括本系统和外系统、本地和外地、国内和国外的。

从调研过程中发展,不论是条件好与差,大家的情报意识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及要求都有明显提高,虽然他们获取信息的手段不同,但渴望获得信息来指导自己工作的要求是一致的。

3

存在的问题

3.1 缺乏统一管理和横向联系

全区卫生信息网络不健全,除有一个区级卫生信息专门机构外,各地、市、县大多数没有信息(站)。个别为了创“三甲”医院,临时成立的信息科,之后又撤销了。各县、市基本上是以图书资料室或办公室代替信息工作,而县各部门之间同处一地,却不能互用互利,相互封闭,各为体系,使得卫生信息系统处于一种无序状态,致使卫生信息流向紊乱,很多信息工作难以进行。

3.2 整体效应没有得到充分发展

作为区级唯一的省级卫生信息机构,它的存在应是一个全区卫生信息管理机构,一个高效、综合的信息系统,而不是作为一个孤立的信息室存在的。它担负着解决全区各基层单位如何获得和利用信息,对全区卫生信息工作的宏观管理调控,逐步实现全区卫生系统信息化的重任。目前,全区信息工作的管理仍处于一种陈旧而分散、部门封闭、自我发展、自成体系、各自为政的无序状态,造成上下级信息机构工作管理混乱、脱节的现象。

3.3 信息基础设施未发挥作用

因我区处于落后的边穷地区,信息基础设备水平差,少数基层单位至今没有微机,大多数拥有微机的目前仅仅充当文字处理和简单数据分析的工具。计算机应有的作用未能发挥,使得很多信息难以交流。这种情况给区卫生厅计划逐步在全区建立的信息网络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

3.4 基础条件持改善

卫生信息源建设与配置是卫生信息机构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作为省级信息机构到目前为止没有自己的办公地点,虽近几年厅领导的得视,基础设备已逐步在改善,先后增加了微机、复印机和一些情报设施,最近又接通了因特网,但距离全国信息部门设置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需要上级领导给予一定的支持,以促进卫生信息技术的扩展和传递。全区卫生信息人员队伍与任务不相适应,合格的信息专业人员太少,素质低,专业知识结构不合理,急需调配并加强建设。从卫生信息的加工、整理程度可反映出基础工作差距较大,管理工作不规范,不能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作用,也与信息时代的要求不相适应。

4

解决问题的对策

4.1 制订措施,统一规划

制订措施,统一规划,对一个省、市的信息化建设发展起着宏观指导控制和调节作用。卫生信息领域的措施失当的畅通。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强宏观意识,从我区实际情况出发,综合考虑全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信息需求量等区情,制订出符合我区卫生信息工作的措施,统一规划,明确宗旨、任务、职责,理顺关系,协调各县(市)信息工作,打破部门所有、相互封闭、条块分割的局面,从组织上保证信息工作顺利进行,确保全区网络化工作正常、健康、规范地发展。

4.2 建立健全基层卫生信息机构

组织管理是信息网络化工作必备条件。目前,全区的信息机构的体制很不完善,自成体系,各自独立,严重影响着全区卫生信息网络工作的开展。为振兴宁夏的卫生信息事业,要建立健全全区各级信息机构,并加强集中统一领导,实行条块结合的领导体制,即卫生部信息机构领导省级信息机构,省级领导各地、市级信息机构,各极卫生信息机构又分别接受卫生部、区卫生厅和地、市卫生局的领导。县(市)级卫生信息机构目前是我区信息体系中一个最薄弱环节,必须加强组织管理,集中领导,这样才能与区级卫生信息中心工作相互联系,协作协调,为资源共享打下基础。

4.3 加强区级卫生信息中心的职能作用是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决定因素

全区卫生信息工作需要以省级信息机构为中心,实行业务上统一管理、统一指导、统一规划、宏观控制,建立和完善、协调各基层单位的管理制度,使全区卫生信息工作实行统一标准和要求,建立资源共享的文献资源收藏体系。要实现全区的网络化建设,首先抓住区级信息中心为“龙头”的信息计算机管理的覆盖面,逐渐向各地、市、县医院机构辐射,形成各块联动并呈现不断增加态势。因为目前全区各市县级医院正形成对实现计算机管理的潜在需求,所以加强区级卫生信息中心的职能作用是实现全区卫生信息网络建设的决定因素。

4.4 先进的现代化设备和手段是卫生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保证

随着国家信息科学的发展,将信息科学应用于医药卫生领域单凭传统的设备、繁重的手工操作已无法及时加工整理、开发利用文献信息资源,整个卫生信息工作效率也无法提高。卫生信息机构必须积极创造条件,引进现代技术,运用现代化手段,加强由传统服务环境向网络化服务环境的转变,建立完善计算机管理系统及网络系统。首先,全区卫生系统要有计划地开展计算机应用推广工作,提高应用水平,加快发展步伐,重点是加强县、市两级卫生部门宏观管理决策中的计算机应用,重点支持各县(市)两级医院的计算机系统开发计划,积极推进医学科研中的计算机应用与发展,扩大应用范围,提高应用效率,在经费上给予倾斜,保证重点,突出优势,逐步在全区卫生系统建立卫生信息的共享机制,在此基础上创造与全国、卫生部的网络系统接轨的条件。

4.5 加强信息人员队伍建设是信息网络化建设的当务之急

目前,应避免只注意网络建设而忽视队伍建设的倾向。队伍建设滞后于网络建设,其结果是网络效能由于受人的局限,发挥不了或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它作为现代工具的作用。解决卫生信息队伍严重不足的途径应是:a.吸收一批高等院校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从事医学情报工作;b.在本地实行人才流动,从医疗卫生单位招聘适合做卫生信息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充实信息队伍;c.从医疗卫生单位聘任学术水平、外语水平高的卫生技术人员做兼职情报员,建立一支并兼职相结合的医学情报队伍。这样,既有利于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卫生信息队伍的人才结构和知识结构,又有利于网络化建设。

4.6 加强卫生信息的基础工作是网络建设的基本要求

目前本系统信息基础工作十分薄弱,管理水平低而且条件参差不齐,缺乏统一标准。因此,需要在管理上加大力度,使各项基础工作做的扎实有序,逐步规范化、标准化,避免信息网络建设游离于信息基础之外,出现网络建设和基础工作之间的断层。这样有利于文献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有利于实行网络建设及数据库资源建设和共享。

4.7 加强全区培训教育是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环节

开展和加强全区培训教育、提高其信息意识和文献检索能力,是实现文献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最重要环节。为了使全区医学信息得到合理利用,发挥其信息价值,可举办各种层次和种种类型的计算机应用学习班(包括网络技术应用的培训),分期分批开展全区卫生系统人员定期培训、专题讲座,大力开展计算机医学应用的普及教育,使他们尽快了解现代的信息技术,熟悉计算机的操作方法,这样就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信息网络,为全区卫生信息工作创造良好的网络条件。

4.8 拓宽服务范围是卫生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客观需要

4.8.1 调整信息服务内容。针对目前医改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决策、管理等信息需求量增大,我们要加强对相关行业及相应领域信息的搜集、整序和提供;借助《宁夏卫生》这个刊物在有限的篇幅内最大限度地报导本系统、国内外最新信息,使各基层单位以最快速度通过我们的刊物获取本领域医改成功经验,研究新方法、新成果,使其尽快物化,走向社会。

4.8.2 加快传递速度。针对基层单位强调信息新颖性的特点,加强新到的文献信息快速通报,并开展电话咨询服务等。

环卫调研工作计划范文第6篇

关键词:卫生信息信息需求网络建设调查分析

在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中,宁夏卫生信息机构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也迎来新发展机遇。为了使卫生行政管理部门领导如实地掌握全区各卫生基层单位对卫生信息的需求与利用、微机的使用情况,为建设适合我区卫生系统的信息网络提供可靠的依据,奉厅领导的委托,卫生信息中心特组织人员对全区22个县(市)上百家基层单位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摸底情报调研。

1研究对象与方法

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信息化的核心内容,也是我区信息化建设的薄弱环节,应放在这次调研的首要位置。我们首先根据医药事业的特点和医学信息的发展需求,立足于本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了调研提纲,围绕全区卫生部门各基层单位对卫生信息工作的需求等情况进行调研。

本次研究以全区的卫生行政管理人员和医务专业人员为调查对象,以全区各县(市)医院、中医院、防疫站、妇幼保健院、乡卫生院为单位,参加我们的研究对象人数共212人。其中48人是各县(市)卫生局局长、办公室主任、干事,他们基本上都是中专以上学历,年龄在30岁以上。显然,调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为了避免问卷法那种认真填写者少、交回者少的现象,调查效果难以得到保证,我们采用了两种方法:

a.口头直接调查。我们分为三个小组分别下到各县、市卫生部、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防疫站、乡卫生院、当面直接询问、了解、摸底。为了确保调查得到满意的效果,在调研期间,卫生厅办公室又向全区各县、市卫生局下达“关于开展全区卫生信息工作调研的通知”。因此,每到一个地区,大家都主动、认真回答我们要了解的内容。

b.组织小型座谈会。根据各县(市)的具体情况采用小型座谈会的方法,并将调查结果详细记录下来。

2卫生信息需求情况分析

通过本次调研,把221人反映的情况汇总评价,发现各基层单位对信息的需求,需求标准和获取方式在日益改变。

2.1获取信息方式

2.1.1个人接触的非正式渠道获得信息。一些偏远的县、乡级卫生部门及医院,由于受地理、时间、空间、经济条件差等因素的困扰,限制了他们获得各种信息的能力,促使他们利用个人接触、广播、电视来获取很有限的卫生信息。

2.1.2定期浏览专业文献、杂志、报刊获得卫生信息。条件较好的地、市级行政管理部门和医院较多使用这种方式来满足自己的信息需求,他们有经济力量订购一些专业报刊,还可以从每年出去参加各类学术会议中获得信息。

2.1.3使用检索工具或上网的正式渠道获是信息。银川地区大专院校、区级医院和行政管理部门大多数采用这种方式,因为他们是处在一个比较优越的获取信息的环境中。

2.2对获取信息的要求

2.2.1更加广泛。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日益普及,在网络环境下对信息的需求从单纯的文献需求转向上网、联机检索、查询、文献传递等为一体的信息服务,需求的信息比较广泛。

2.2.2更加全面。不仅需要本系统医改方面的成功经验,而且更渴望得到其它行业、其它省市改革方面的信息,而县获取信息已突破了时间、地理上的概念,对于获得综合性、交叉性信息的要求越来越强烈。

2.2.3更加新颖。由于现代信息技术与媒体为广大读者获取最新信息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证,使读者及时跟踪国内外最新动态与方法,并应用于课题或工作中,因此获得更新颖的信息是广大医务人员的共同需求。

2.2.4更加快速。在现代信息环境下,读者迫切需要卫生信息机构在信息量成百上千倍地增长中提供信息导航服务,使他们快速地了解、掌握与自己相关的、时效性强的卫生信息。

2.3信息需求的特点

2.3.1卫生工作人员需求信息结构多样化。通过调研证明,由于卫生工作人员的信息需求受社会环境和各种因素影响,呈现出多样化的结构,表现为:不同目的的信息需求并存,如工作性质需求、研究性需求,求知性需求、解颖性要求、证实性需求等等;不同持续时间的信息需求并存,如长期的、短期的和瞬时的信息需求;以及不同学科的信息需求并存,不同载体的信息需求并存,不同交流渠道的信息需求并存,不同文献类型的信息需求并存,不同信息产品和服务方式的信息需求并存等等。2.3.2信息需求与医学发展具有紧密联系。随着医学的发展,医学信息在科研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其获取的快慢和质量直接影响到科研的竞争和发展。尤其是现代医学模式和健康概念正在发生重大的转变,社会对医学的要求不仅仅是提供医疗服务,还要求医务人员掌握医学模式、医疗器械产品、技术标准和药品商业信息、科研方面具有指导性的信息,使得医务人员的信息需求同医学发展的趋势更加紧密联系。

2.3.3卫生管理决策人员对卫生信息需求提出新要求。随首医疗卫生制度的改革的纵深发展,使得管理决策人员对卫生信息的广度和深度有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主要需求的是适应卫生改革的具有导向性的信息,如政策信息、医改信息、法规信息、卫生管理信息。总之,对宏观战略方向性卫生信息需求相对多些。为了适应医改特性,还需要多极性的卫生信息,包括本系统和外系统、本地和外地、国内和国外的。

从调研过程中发展,不论是条件好与差,大家的情报意识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及要求都有明显提高,虽然他们获取信息的手段不同,但渴望获得信息来指导自己工作的要求是一致的。

3存在的问题

3.1缺乏统一管理和横向联系

全区卫生信息网络不健全,除有一个区级卫生信息专门机构外,各地、市、县大多数没有信息(站)。个别为了创“三甲”医院,临时成立的信息科,之后又撤销了。各县、市基本上是以图书资料室或办公室代替信息工作,而县各部门之间同处一地,却不能互用互利,相互封闭,各为体系,使得卫生信息系统处于一种无序状态,致使卫生信息流向紊乱,很多信息工作难以进行。

3.2整体效应没有得到充分发展

作为区级唯一的省级卫生信息机构,它的存在应是一个全区卫生信息管理机构,一个高效、综合的信息系统,而不是作为一个孤立的信息室存在的。它担负着解决全区各基层单位如何获得和利用信息,对全区卫生信息工作的宏观管理调控,逐步实现全区卫生系统信息化的重任。目前,全区信息工作的管理仍处于一种陈旧而分散、部门封闭、自我发展、自成体系、各自为政的无序状态,造成上下级信息机构工作管理混乱、脱节的现象。

3.3信息基础设施未发挥作用

因我区处于落后的边穷地区,信息基础设备水平差,少数基层单位至今没有微机,大多数拥有微机的目前仅仅充当文字处理和简单数据分析的工具。计算机应有的作用未能发挥,使得很多信息难以交流。这种情况给区卫生厅计划逐步在全区建立的信息网络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

3.4基础条件持改善

卫生信息源建设与配置是卫生信息机构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作为省级信息机构到目前为止没有自己的办公地点,虽近几年厅领导的得视,基础设备已逐步在改善,先后增加了微机、复印机和一些情报设施,最近又接通了因特网,但距离全国信息部门设置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需要上级领导给予一定的支持,以促进卫生信息技术的扩展和传递。全区卫生信息人员队伍与任务不相适应,合格的信息专业人员太少,素质低,专业知识结构不合理,急需调配并加强建设。从卫生信息的加工、整理程度可反映出基础工作差距较大,管理工作不规范,不能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作用,也与信息时代的要求不相适应。

4解决问题的对策

4.1制订措施,统一规划

制订措施,统一规划,对一个省、市的信息化建设发展起着宏观指导控制和调节作用。卫生信息领域的措施失当的畅通。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强宏观意识,从我区实际情况出发,综合考虑全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信息需求量等区情,制订出符合我区卫生信息工作的措施,统一规划,明确宗旨、任务、职责,理顺关系,协调各县(市)信息工作,打破部门所有、相互封闭、条块分割的局面,从组织上保证信息工作顺利进行,确保全区网络化工作正常、健康、规范地发展。

4.2建立健全基层卫生信息机构织管理是信息网络化工作必备条件。目前,全区的信息机构的体制很不完善,自成体系,各自独立,严重影响着全区卫生信息网络工作的开展。为振兴宁夏的卫生信息事业,要建立健全全区各级信息机构,并加强集中统一领导,实行条块结合的领导体制,即卫生部信息机构领导省级信息机构,省级领导各地、市级信息机构,各极卫生信息机构又分别接受卫生部、区卫生厅和地、市卫生局的领导。县(市)级卫生信息机构目前是我区信息体系中一个最薄弱环节,必须加强组织管理,集中领导,这样才能与区级卫生信息中心工作相互联系,协作协调,为资源共享打下基础。

4.3加强区级卫生信息中心的职能作用是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决定因素

全区卫生信息工作需要以省级信息机构为中心,实行业务上统一管理、统一指导、统一规划、宏观控制,建立和完善、协调各基层单位的管理制度,使全区卫生信息工作实行统一标准和要求,建立资源共享的文献资源收藏体系。要实现全区的网络化建设,首先抓住区级信息中心为“龙头”的信息计算机管理的覆盖面,逐渐向各地、市、县医院机构辐射,形成各块联动并呈现不断增加态势。因为目前全区各市县级医院正形成对实现计算机管理的潜在需求,所以加强区级卫生信息中心的职能作用是实现全区卫生信息网络建设的决定因素。

4.4先进的现代化设备和手段是卫生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保证

随着国家信息科学的发展,将信息科学应用于医药卫生领域单凭传统的设备、繁重的手工操作已无法及时加工整理、开发利用文献信息资源,整个卫生信息工作效率也无法提高。卫生信息机构必须积极创造条件,引进现代技术,运用现代化手段,加强由传统服务环境向网络化服务环境的转变,建立完善计算机管理系统及网络系统。首先,全区卫生系统要有计划地开展计算机应用推广工作,提高应用水平,加快发展步伐,重点是加强县、市两级卫生部门宏观管理决策中的计算机应用,重点支持各县(市)两级医院的计算机系统开发计划,积极推进医学科研中的计算机应用与发展,扩大应用范围,提高应用效率,在经费上给予倾斜,保证重点,突出优势,逐步在全区卫生系统建立卫生信息的共享机制,在此基础上创造与全国、卫生部的网络系统接轨的条件。

4.5加强信息人员队伍建设是信息网络化建设的当务之急

目前,应避免只注意网络建设而忽视队伍建设的倾向。队伍建设滞后于网络建设,其结果是网络效能由于受人的局限,发挥不了或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它作为现代工具的作用。解决卫生信息队伍严重不足的途径应是:a.吸收一批高等院校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从事医学情报工作;b.在本地实行人才流动,从医疗卫生单位招聘适合做卫生信息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充实信息队伍;c.从医疗卫生单位聘任学术水平、外语水平高的卫生技术人员做兼职情报员,建立一支并兼职相结合的医学情报队伍。这样,既有利于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卫生信息队伍的人才结构和知识结构,又有利于网络化建设。

4.6加强卫生信息的基础工作是网络建设的基本要求

目前本系统信息基础工作十分薄弱,管理水平低而且条件参差不齐,缺乏统一标准。因此,需要在管理上加大力度,使各项基础工作做的扎实有序,逐步规范化、标准化,避免信息网络建设游离于信息基础之外,出现网络建设和基础工作之间的断层。这样有利于文献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有利于实行网络建设及数据库资源建设和共享。

4.7加强全区培训教育是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环节

开展和加强全区培训教育、提高其信息意识和文献检索能力,是实现文献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最重要环节。为了使全区医学信息得到合理利用,发挥其信息价值,可举办各种层次和种种类型的计算机应用学习班(包括网络技术应用的培训),分期分批开展全区卫生系统人员定期培训、专题讲座,大力开展计算机医学应用的普及教育,使他们尽快了解现代的信息技术,熟悉计算机的操作方法,这样就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信息网络,为全区卫生信息工作创造良好的网络条件。.8拓宽服务范围是卫生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客观需要

4.8.1调整信息服务内容。针对目前医改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决策、管理等信息需求量增大,我们要加强对相关行业及相应领域信息的搜集、整序和提供;借助《宁夏卫生》这个刊物在有限的篇幅内最大限度地报导本系统、国内外最新信息,使各基层单位以最快速度通过我们的刊物获取本领域医改成功经验,研究新方法、新成果,使其尽快物化,走向社会。

4.8.2加快传递速度。针对基层单位强调信息新颖性的特点,加强新到的文献信息快速通报,并开展电话咨询服务等。

环卫调研工作计划范文第7篇

建筑管理的任务

*新建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居民对医疗卫生需求的不断增长,根据地区建设规划和区域卫生规划。在一个地区建设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附近居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扩建

扩建是指建筑自身的扩张和发展,或增加新的设施,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原有建筑的基础上,扩大其服务能力,开辟新业务、完善功能及增加床位。扩建工程需要做好总体规划,使新老建筑紧密结合赶来。因此比新建要复杂一些。

*改建

改建是指现有的空间模式己经不适应新的医疗模式,或重新规划医疗流程以适应新的医学模式,或新的医疗设备要求在现有的面积和结构形式下改变或增大局部空间。改建主要是功能的调整、完善,不需要增加建筑面积或增加幅度较小,只是在原建筑物内改变房间的用途。

建筑的策划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筑项目的策划是建设项目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它能够有效提高项目的投资效益和工作效率。中心建筑项目策划工作的不充分和失误易引起如盲目上马、选址错误、反复修改设计、施工返工及资金操作困难等建设项目全局或后期过程的诸多问题,造成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策划是项目正式开工之前的研究阶段,需要管理者、规划专家、财务管理专家、建筑设计和策划专家及施工建设专家等多方专家的参与论证。在策划过程中需要调查政策信息、市场信息、设施使用状况信息及产品技术信息等,并对其进行整理、加工,最终得到项目后续工作中所需要的可利用、可更新的信息。

策划工作包括三个关键的环节: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制定项目任务书和建立项目工作机制。

*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筑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是指根据区域卫生规划及现代化发展的需求,在技术、经济、环境、社会效益及建造能力等方面对拟建项目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与论证,通过科学的预测和评价,提出拟建项目是否可行的意见,为投资决策、编制项目任务书、确定项目建设程序提供科学依据。

建筑项目可行性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项目需求与项目提出的理由是否充分;项目方案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技术标准、是否先进适宜;建设项目所需资金及解决渠道;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项目建成后的医疗服务能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项目建设组织与周期是否合理,项目可行性通过后,才能进入下阶段的工作。

*建筑项目任务书的编制

项目任务书又被称为建设纲要,是指具体化和量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所确立的项目总体目标的过程,是在可行性研究基础上制订的、用于指导项目后续工作的具有可操作性的项目文件。

项目任务书不同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筑设计任务书,两者既有区别又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区别在于前者应用于指导建筑项目的全过程,而后者是建筑设计阶段开始前委托人交给建筑师的关于委托设计内容的说明,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制定的,是前者的重要组成部分,前者延续和拓展了后者的内容和功能。

项目任务书的编制工作分阶段与建筑设计工作交叉进行,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信息收集和功能规划,第二阶段是初步的空间规划,第三阶段是更详细的空间规划。

*建立项目工作机制

项目工作机制的建立是建筑项目策划阶段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各项建设资源被引进、加工、组合和管理的机制,主要包括建立团队机制、信息管理机制和资金进度管理机制。

建筑的规划

*建筑设计的总体原则

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人类的生、老、病、死以及情感上的大喜大悲大都发生在医疗场所,因此,医疗机构的设计不仅要从生物学的角度考虑,而且还要考虑心理学和社会学方面的内容。

可持续发展原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发展需要长期的规划,全面改建或重建所需要的资金、土地等条件是不容易一次性得到解决的,在维持正常运营的情况下进行局部、分批的改建,采取“整体规划、分期兴建”的原则可满足发展的要求。

符合一般建筑设计原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筑和其他建筑一样,要求达到 “适用、经济、美观、安全”的标准。

满足医疗、卫生功能需要的原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筑要根据医疗预防保健服务活动的特点和要求进行设计,达到既能有效缩短患者就诊时间,又能够防止院内交叉感染的效果。

符合医学要求的原则。根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筑的医学方面要求,注意医疗机构内部交通及流线设计原则,将不同性质的工作进行划分。而且,中心内外环境及整体布局的设计要为患者提供一个适合康复的安静、舒适、优美、清洁的环境。

*建筑选址及建设用地原则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选址应符合下列规定:首先,方便群众,交通便利。其次,周边有便利的水、电、路等公用基础设施。最后,环境安静、远离污染源。远离易燃、易爆物品的生产和贮存区、高压线路及其设施。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总平面布局,应根据功能、流程、管理、卫生、安全等方面要求,对建筑平面、道路、管线、绿化和环境等进行综合设计。它还应符合下列要求:首先,布局合理、节约用地;其次,在满足基本功能需要的同时,适当考虑未来发展;再次,功能分区合理,建筑布局紧凑、管理方便,减少能耗,流程科学,洁污流线清楚,内部交通便捷,避免交叉感染,室内采光、色彩设计符合卫生学要求;最后,根据不同地区的气象条件,合理确定建筑物的朝向,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为患者和医护人员提供良好的医疗和工作环境。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宜为相对独立的多层建筑,如设在其它建筑内,应为相对独立区域的首层或带有首层的连续楼层,且不宜超过四层。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绿化用地应符合当地有关规定。

*建设项目构成及建筑标准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项目构成主要是房屋建筑。具体包括临床科室用房、预防保健科室用房、医技科室用房和管理保障用房等。临床科室用房主要包括全科诊室、中医诊室、康复治疗室、抢救室、预检分诊室、治疗室、处置室、观察室等;预防保健科室用房主要包括预防接种室、儿童保健室、妇女保健与计划生育指导室、健康教育室等;医技科室用房主要包括检验室、B超室、心电图室、药房、消毒间;管理保障用房主要包括健康信息管理室、办公用房等。

临床科室用房、预防保健科室用房应自成一区,分设出入口。预防保健科室用房中的计划免疫、儿童保健用房应设置在首层。污物的运送宜设置单独出口。

临床科室、预防保健科室和医技科室用房应满足使用功能的要求。室内净面积不宜低于下列规定:全科诊室10m2、中医诊室10m2、康复治疗室40m2、抢救室13m2、预防接种室65m2、儿童保健室10m2、妇女与计划生育指导室18m2、健康教育室40m2。检验室28m2、B超和心电图室12m2、西药房16m2、中药房16m2、治疗室8m2、健康信息管理室16m2、消毒间20m2。

设集中候诊区。利用走廊单侧候诊,走廊净宽应不小于2.4m;两侧候诊净宽应不小于2.7m;不设候诊的走廊净宽应不小于2.1m。

室内净高不应低于下列规定:诊室2.6m,观察室2.8m,医技科室2.8m,或根据需要而定。如果设置病房,病房应为2.8m。

装修和环境设计应有利于患者生理、心理健康,体现简洁、温馨的特点。诊室和观察室,应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用房层数为二层时宜设电梯,三层以上应设电梯。

临床科室、预防保健科室和医技科室用房的室内装修,还应符合下列规定:墙面、顶棚应易于清扫、不起尘、易维修。踢脚板、墙裙应与墙面平。有推车(床)通过的门和墙面应采取防撞措施。地面用材应采用防滑、宜清洗的材料;检验用房的地面材料还应防腐蚀,便于清洁、消毒,部分医疗设备用房应按其设备要求防尘、防静电。

装备规划管理

建筑装备规划是医疗机构建筑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主要包括给水排水和消防系统、采暖通风和空调系统、电气系统、智能化系统、热力系统、医用气体供应系统、物流传输系统、医用电离防护设施。

*给水排水系统

给水系统的作用是保证医疗机构正常运转所需用水,给水系统一旦出现故障将影响到医疗机构一线工作。排水系统是医疗机构的主要排污系统,完善的排污系统能够保障医疗机构空气质量好、无异味。医疗机构给水排水系统,是硬件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管理者和使用者的方便程度,以及系统的节能效果,因此,应该充分考虑系统是否能够满足医疗机构建设和发展需求。

给水排水系统根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模,规划室内外生活给水管网,消防给水管网和污水、雨水管网,污水和雨水管网应采用分流制。需要加压给水的生活和消防给水系统应集中设置、避免重复建设。医院污水处理站应设置在医院下风和排入市政污水干管的入口处。

*采暖、通风和空调系统

医院采暖、通风和空调系统的作用是保持舒适、健康室内环境的同时,有效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维持医疗服务中需要的最适宜的医疗卫生环境,确保采暖、通风和空调设备的安全、有效运行,并且防止环境污染的扩散。

环卫调研工作计划范文第8篇

摘 要:随着平台逐步成熟、研制技术日臻完善,东方红四号平台通信卫星已在我国通信卫星领域占据核心地位,并且凭借容量大、功率大、承载能力强和服务寿命长等特点,在国际卫星市场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国际合作项目日益增多。在合同履约中,研制周期是重要一环,该文结合以往东方红四号平台商业卫星研制周期情况以及项目研制实践经验,对合同履约中研制周期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对决定平台卫星研制周期中的关键因素进行了分析探索。

关键词:商业通信卫星 合同履约 研制周期

中图分类号:C9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3(a)-0017-02

当前,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加强以及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勘察、通信、导航等诸多领域,对卫星的需求不断增强,尤其是通信领域卫星,由于型号平台逐步成熟、研制技术日臻完善,因此,市场业务不断地扩大,国际市场份额稳步提升。其中,东方红四号平台通信卫星在我国通信卫星领域占据核心地位的,该系列卫星是新一代大型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公用平台,具有容量大、功率大、承载能力强和服务寿命长等特点,其整体性能与同期国际同类卫星平台的水平相当,是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的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平台[1]。截至目前,我国已经成功发射了委内瑞拉卫星、玻利维亚卫星、尼日利亚卫星等商业卫星,在轨状态良好,中国的通信卫星已经在国际卫星市场上扮演了重要角色。

在商业卫星中,整星合同是重要的一环,包括了覆盖区范围、频率轨位、研制经费、研制周期、配套服务、配套设备、培训等,其中研制周期更是重中之重,有时甚至直接决定卫星任务的成败,因此,对于商业卫星合同履约中的周期研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只有对商业卫星研制进行科学系统地项目管理,并不断地通过提升研制能力、优化研制流程等手段,将研制周期控制在合理并有竞争力的范围内,才能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

1 东方红四号平台商业卫星特点及履约情况

纵观我国通信卫星的发展,经历了从东方红一号到东方红四号平台的历程。东方红四号是新一代大型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公用平台,具有容量大、功率大、承载能力强和服务寿命长等特点,其整体性能与同期国际同类卫星平台的水平相当,是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的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平台。目前,东方红四号卫星平台已经广泛应用于我国后续的通信卫星,基于该平台研制的卫星已经达到了10余颗[1]。由于卫星通信具有覆盖范围宽、多址功能、组网灵活方便和机动灵活等诸多优点,适合于海、陆、空、天的各种通信应用,因此,通信卫星应用广泛,不仅在广播电视领域,而且在工业、农业、文化教育、医疗卫生、金融商贸、安全搜救以及国家安全等几乎所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2]。

在不断地满足国内应用的前提下,东方红四号平台卫星逐步走向国际市场,其中,委内瑞拉通信卫星一号是我国向南美地区进行整星出口的第一颗卫星,是我国整星出口的一个里程碑;尼日利亚通信卫星一号创新性地采用了整星在轨交付的模式,中国航天一举击败了美国、法国、英国、意大利、以色列等国21家竞争对手[3],开创了我国整星国际出口的时代;玻利维亚通信卫星则是从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争取到了相对优惠的商业贷款,不仅在双方利益的“跷跷板”上寻找了一个平衡点,而且有利地推动了我国国际商业卫星出口贷款由政府优惠贷款向商业贷款的转变[4];亚太九号是首次面向国际成熟运营商(亚太公司)提供的通信卫星,进一步扩大了东方红四号卫星平台的影响力;白俄罗斯通信卫星实现了向欧洲整星出口的目标,是中国航天首次向欧洲用户提供卫星在轨交付服务,标志着中国航天迈出了开拓欧洲市场、服务世界航天的第一步。

2 卫星合同中研制周期的重要性及关键因素

商业合同是开展商业卫星研制和服务工作的依据和前提,商业合同主要包括如下几个因素:覆盖区范围、频率轨位、研制经费、研制周期、配套服务、配套设备、在轨服务、操作培训等。其中,卫星研制周期是卫星研制合同中的重要一环,不仅直接影响到用户卫星投入运营的时间、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对于国际合作项目往往还关乎到国际形象、国家利益和政治影响。此外,受频率和轨位等因素影响,有时甚至直接决定卫星任务的成败。因此,对于商业卫星而言,对合同中研制周期的研究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另外,研制周期对于商业卫星承包商而言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商业卫星研制是个系统工程,往往需要一个较大的团队才能完成,因此,合理优化研制周期、科学规划工作程序、紧密衔接各个工种,不仅能提高研制效率、提升核心竞争力,同时能压缩团队在单个型号的投入产出比、提高整体产能、促进良性循环。

卫星工程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一般分为系统级、分系统级、部件级及元器件级。卫星的分系统是一组用以完成某种特定功能的部件组合。部件则是一个功能性单元,由不可再分的元器件、原材料加工组装而成。部件组装、联调成为具有某种功能的分系统,再将分系统齐套、总装,就成为一颗完成的卫星。卫星就是这样层层向上交付、组装而成[5]。卫星分系统一般包括结构、星务、电源、控制、推进、热控、测控、总体电路和有效载荷及配套的地面测试设备等[6]。

卫星研制计划的制定一般遵循如下流程:根据用户需求及合同规定,分解制定卫星研制的阶段目标,制定系统级计划分案并按照“系统级―分系统级―部件级―元器件级”层层分解,随后结合“人(人员)、机(设备)、料(物料)、法(文件)、环(环境)”等要素对各级计划方案进行评估,如,评估合格,则进行工作结构分解,落实责任单位后执行;如,评估不合格,则重新制定计划方案,直至评估合格为止。东四平台商业卫星即遵循上述流程。

东四平台商业卫星研制过程一般包括合同签署、项目启动、卫星总体方案设计(分工定点方案等)、各分系统方案设计、单机方案设计、单机初步设计、分系统初步设计、总体初步设计、部组件(单机)研制、分系统联试、卫星总装、测试、环境试验、卫星出厂、发射场测试、发射、在轨测试、交付用户。研制计划中各要素环环相扣、密切相关,一般决定整星的关键因素为:合同签署、详细设计、分系统联试、卫星总装、测试共5个环节。

(1)合同签署:卫星研制合同是东四商业卫星的重中之重,所有活动均围绕其展开,由于其特殊的重要性,各方均会万分审慎地进行磋商沟通,因此,合同签署过程一般较长,往往要数周甚至数月时间。

(2)详细设计:卫星的设计遵循自下而上的原则,根据各分系统对单机的要求,首先完成单机产品的机、电、热等详细设计,随后依次为分系统详细设计和整星详细设计,一般要持续数月至十数月。

(3)分系统联试:对于东四平台商业通信卫星,卫星平台已经较为成熟,控制、推进等分系统联试时间一般不长,但由于每颗卫星任务和需求不同,载荷千差万别,因此分系统联试的主线一般为载荷分系统联试(测试),一般需要数月时间。

(4)卫星总装:由于单机数量多(一般为千余台)、测试项目多,且卫星集成度高,布局密集、装配难度大,因此,卫星总装、测试周期一般较长,往往占到整个周期的一半,而且两者深度穿插、互相制约,科学合理地制定流程非常重要。

(5)卫星测试:同上。

以上5方面是东四平台商业卫星研制周期的关键因素,直接决定了整星的研制周期,因此,如何对该五方面周期进行合理控制至关重要。前期,承制方应与用户就合同细节(包括工作陈述等)进行充分沟通,并根据条件、能力等进行适应性修正;中期,设计过程中的机、电、热等设计环节应密切配合,合理提高设计效率、减少迭代轮次,并提前进行分系统联试策划,地面设备等条件及时保障到位;后期,合理地对总装测试进行系统策划,科学制定技术流程和计划流程,并严格落实保障条件、统筹兼顾、重点突出,确保按计划执行。此外,由于卫星型号研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研制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较多[7],要求计划管理工作既要强调严肃性,又要根据具体情况具有动态性。对于环境试验、卫星出厂、发射场测试等因素,由于东四平台技术成熟,其周期相对固定,因此,只需要按照既定流程程序化执行即可。

3 结语

东方红四号平台通信卫星已在我国通信卫星领域占据核心地位,随着卫星国内市场业务的不断扩大以及国际市场份额的稳步提升,商业卫星合同履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其中研制周期是重要一环。因此,对于东四平台商业通信卫星合同周期的研究意义重大,合理有利的研制周期对于合同双方都至关重要。项目实践证明,合理管控、严格落实研制周期中的关键因素,能有效提高研制效率、提升合同履约能力,对于提升东四平台商业卫星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周志成.中国通信卫星发展之路[C]//航天器故障分析与总体技术研究研讨会论文集.2010.

[2] 胡其正,杨芳.宇航概论[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3] 卢俊.乘风破浪铸尼星[C]//走向国际――中国首颗商业出口卫星研制纪实.2008.

[4] 黄希.让中国星光映射在高原之国――玻利维亚卫星项目合同签署始末[J].太空探索,2011(3):6-9.

[5] 唐薇.卫星型号研制工程计划进度和经费管理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

环卫调研工作计划范文第9篇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城建、政法和教卫口各相关部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努力克服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围绕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以积极有为的精神,凝聚合力抓建设,突出重点抓落实,维护稳定促和谐,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此,向各部门、各单位的辛勤努力表示感谢!

现在已到了一月中旬,完成今年目标任务的倒逼压力越来越大。下面,根据会议要求,我就下阶段工作作简要部署:

一、凝聚合力,加快城乡建设步伐

下半年,对一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各单位一定要明确重点,集中精力,坚定信心,加快推进,抓紧建设。

一要突出规划作用。要根据城市发展的目标定位,结合实际,立足长远,抓紧编制各专项规划,完善城市规划体系,突出规划的实用性、实效性。要重视加强规划审定管理,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和行政程序,核发建设项目“一书两证”,切实提高项目选址的科学性、合理性。坚持实行全程跟踪监管和在建工程竣工项目规划验收制度,及时发现和纠正违规建设,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做到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必须严格按照规划条件规定的技术数据进行设计,重视做好规划宣传工作,确保规划落实。

二要完善基础建设。抓好路网完善工作,完成盘龙路改造工程、大桥维修改造工程、公园滑坡加固工程,积极推进城北大桥南端东向整治工程,进一步改善主城区的交通条件。抓好旧城拆迁工作,完成西镇路南段的拆迁改造工作。加快市政配套建设,按照去年城区路灯建设计划,切实抓好主街路灯改造,次街绿化、硬化、亮化工作,方便群众生活。积极实施雨污分流工程建设,逐步完善雨污分流系统,有效提高城区生活污水收集率。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城乡住房工作会议精神,重点抓好农村固房工程和危旧房改造,切实推进农村住房制度改革和集中建房试点工作。

三要加快新区开发。进一步明确村级留用地开发建设思路,规范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建房问题。完善新区路网布局,加快推进西路拆迁和道路建设工程,加快实施南路西段(大桥至大道段)道路建设工程、孝行路金山花园至十九峰路段、路东段建设。进一步明确工作计划,优化完善方案,推进“三馆”地块拆迁步伐,力争在年底前完成公园三馆建设的前期拆迁及果蔬批发市场等附属建设,扎实推进“三馆”工程建设。加快路西侧、路两侧地段建设步伐,完善新区的城市功能和城市形象。要整合力量,突破重点、难点,抓好各项工程建设。

四要健全长效机制。要系统梳理城市管理中出现的重点、难点问题,落实相关制度,建立健全市容市貌、环境卫生、市政公用、交通秩序等方面的长效机制。重点抓好城区机动车禁鸣工作,清除小广告“牛皮癣”的市场化运作机制。抓好垃圾收集扩面工作,明确今后我县的垃圾处理方向。抓好小区管理、物业管理、建筑管理等工作,从解决问题出发,切实解决一批群众反映时间久、反映强烈的问题,妥善处理好花园、金色年华、金淙苑等楼盘开发中产生的问题,妥善处理拆迁遗留问题。继续按照统筹安排、有序推进、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原则,科学谋划集中连片旧住宅区综合改造,有效改善小区居住环境。优化房地产业投资发展环境,做好商品房网上销售和商品房网上即时备案工作,规范商品房预售行为。强化安全生产,强调文明施工,继续做好建筑企业资质提升和外拓市场工作,提高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加强协调,有序推进项目建设

一要增强部门间的沟通联系。项目推进过程中,要以解决难题,推进工程为目标,牵头部门要主动协调、主动沟通,相关部门要主动提供服务,主动出谋划策,部门之间自己能协调解决的,尽量通过沟通和协调解决。要争取时间,尽量不要把碰到的问题都寄希望通过县领导出面协调解决。要充分发挥规划国土联席会议、城市管理联席会议、预防和化解行政争议联席会议等机制作用,形成合力,齐抓共管,共同推进。同时,要抓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转变作风,提升形象。

二要提前准备项目。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是否做好,关系到项目启动后能否顺利实施、快速推进。今年,我们在一些项目建设过程中,由于前期工作不到位,导致实施过程中不得不停下来,许多精力都牵制在政策处理上。因此,我们一定要着眼长远,按照三年建设计划要求,现在开始就要着手考虑明年、后年要抓的项目,提前做好政策处理、招投标、融资等环节的准备工作,做全面,做细致,做深入,为今后的项目建设打好基础。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统一征地工作,抓紧*片征地步伐,做好工业用地对接和建设用地供地,为企业发展提供空间、搭建平台。

三要统一政策,严厉打击违法行为。要避免拆迁过程中对违章建筑处置不统一,拆迁单位为尽快完成搬迁向个别“钉子户”作让步、开口子的现象。要严格落实政策,增强拆迁政策的一致性、延续性、合法性和合理性。对一些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出现强包工程、围墙难打、突击搭建违章建筑等不良现象,以及招投标过程中出现的串标、霸标等扰乱正常招投标市场秩序的行为,要依法严厉打击。要重点抓好卫星遥感土地执法检查工作,整治违法采砂行为。

三、创新机制,推动教育事业协调发展

一是办好校长论坛。教体部门要认真谋划好小学、初中、高中三个校长论坛,及早部署调研,切实把明年的学区调整等一系列实质性问题纳入论坛内容,发挥校长队伍的集体智慧,共谋教育事业发展。

二是开好一次大会。今年是第25个教师节,届时将举办全县庆祝表彰大会。教体部门要扎实开展相关筹备工作,确保9月8日左右举办庆祝表彰大会。

三是加快两所学校建设。教体部门要排出小学建设项目每月工作计划,建立月报制度,最后一季度要倒排工期,确保年底完成任务。要密切关注城南乡小建设项目进度,积极配合城南乡抓好工程推进。

四是稳步推进体制改革。要按照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关于深化社会事业发展体制改革的要求,并结合绩效工资改革,深入调研,探索建立教育集团模式,逐步扩大优质教育覆盖面。

五是协调发展好三类教育。要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巩固提升基础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结合*经济发展实际,教体部门要把职业教育重点放到技师学院的创建,努力发展“两职一中心”的职教模式,鼓励职业学校与企业、学校与高校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学。

四、多方动员,推动体育事业全面发展

一是全力筹备市七运会。前阶段县委、县政府已召开第一次筹备会议,教体部门要根据丁晓燕副市长来新视察七运会筹备情况和会上部门意见完善县承办七运会筹备工作总体方案和筹委会各下设机构工作职责。8月底9月初将召开第二次筹备工作会议,各相关部门要确定详细工作计划。10月份拟召开新闻会,具体方案请教体部门尽早研究。最后倒计时3个月时召开动员大会,请教体部门届时制订具体方案。

二是加快成立县体育总会。围绕年初“建场地、抓协会、办活动”目标,教体部门要参照市里的做法制订工作计划,尽快成立体育总会,积极举办各类活动,为七运会造声势、助阵势。

三是积极推进体育创强工作。要按照年初县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指导2个乡镇争创省级体育强镇,20个村争创省级小康体育村。

五、拓宽服务,推动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一是大力推进卫生创强工作。要以创建国家卫生县城为目标,尽快制订具体创建计划,主动配合绍兴市创建省级卫生强市。《*县卫生镇村创建工作考核奖励办法》已经制订下发,卫生部门要根据乡镇申报情况,尽快梳理统计,掌握全县面上争创情况,要督促乡镇、街道组织开展一次卫生创强督查工作,促使全县卫生创强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二是稳步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加强领导,组织到位,是改革关键;加大投入,保障到位,是改革基础;加强管理,服务到位,是改革核心。在新医改的大背景下,按照省市要求,从多方面入手,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在前阶段改革所取得成效基础上,卫生部门要定期掌握各卫生院改革后经营情况、医药费用减免情况以及合作医疗报销补偿等情况,不定期向县政府汇报全县改革整体情况,进一步深化改革。

三是加快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项目建设。今年卫生部门要完成城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续建项目和澄潭、双彩等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新(改)建项目,从上半年情况看,进度较慢,下半年必须要进一步加快工程建设进度,确保工程如期完工。

四是完善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按照省市要求和去年*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调整方案,各级各部门要紧密协作,组织实施,逐步提高筹资和保障水平,扩大农民受益面,提高农民受益率,完成两年一次60%的农民健康体检率。

五是着力提升疾病预防等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要继续加强疫情监测和健康教育,积极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要加强妇幼保健工作,深入实施优生促进工程和妇女健康促进工程,抓好省规范化妇保、儿保门诊建设。其中“两免”中的免费婚检压力较大,截至6月底,婚检率仅为15.76%,要达到年度考核指标,需要在整合现有资源的同时,探索工作新模式,与民政部门合作落实好省市下达的年度婚检率。

六、规范管理,推动人口计生事业科学发展

这里,我主要就争创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强调三点:

一是要对照标准,完善整改机制。人口计生部门要在前阶段调研的基础上,按照省人口计生委领导来新调研时对我县创“国优”所提出的要求,继续对照《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评估指标体系》,汲取其他县市创建经验,梳理完善自查情况,建立完善创建整改机制,落实责任,明确人员,切实抓好整改。

二是要落实责任,健全联动机制。我县创建动员大会已经组织召开,相关工作也作了部署,各乡镇(街道)及部门要按照《*县创建部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实施方案》,明确本单位工作任务,层层落实职责,建立完善联动创优机制。

三是要阶段实施,建立督查机制。各级各部门要分宣传动员、组织准备、创建实施、自查评估和迎接验收五个阶段来循序渐进,认真完成阶段性任务,要造声势、重落实、抓督查、保验收,进入自查评估阶段时县政府办公室将会同相关部门就各项任务落实情况进行专项督查,请人口计生部门及早研究督查方案。

七、多方努力,切实提供人才支撑

一要抓好人才引进。要抓住金融危机形势下引进人才的机遇,特别是人事部门要牵头做好引进高层次人才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二要加强平台建设。要巩固现有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科技研发平台,提升人才发展空间,发挥好人才作用。

三要强化政策导向。要在前阶段制定出台原则性政策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和细化“绿卡”制度、住房补助制度等方面的政策导向,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八、维护稳定,切实保障发展环境

环卫调研工作计划范文第10篇

这次全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工作会议是区委、区政府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主要目的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有关会议精神,总结工作,分析形势,部署任务。刚才陈局长和张局长分别作了卫生和计划生育工作报告,认真总结了两年来的卫生工作和2004年计生工作,深刻分析了当前我区卫生和计生事业改革与发展面临的形势,安排部署了今年的主要工作任务,报告客观全面,重点突出,措施具体,操作性强,我完全同意,希望与会同志认真抓好贯彻落实。近两年来,卫生和计生系统紧紧围绕全区中心工作,不断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有力地推动了行业工作的提档升级。公共医疗卫生基础建设进一步加强,区、镇、村三级医疗网络初步形成,计生属地化管理和优质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为全区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创造了优良的环境。过去的一年,卫生和计划生育工作是基础设施不断加强的一年,是业务工作不断开拓进取的一年,是班子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的一年,是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一年。在此,我代表区委、区政府向工作在计生和卫生战线上的同志们表示诚挚的谢意和衷心的问候!下面就作好新形势下的卫生和计划生育工作,我再强调三点意见。一、提高思想认识,增强作好卫生和计生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卫生、计生问题归结起来就是人口素质问题,是事关建设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问题,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出发,进一步提高对这两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一、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和实现全民安康,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科学发展观是客观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尊重,是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就要求我们今天的事业不但要有利于当代还要惠及子孙。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贯彻科学发展观要注意加强薄弱环节,特别要努力作到“五个重视”,其中之一就是重视人口问题、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科学发展观告诉我们,所有发展最终都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任何发展都与人口的数量和质量紧密相关。如果人口的数量得不到有效的控制、人口质量得不到有效的提高,生产力发展与人口增长的矛盾将会更加突出,对资源的需求和对环境的压力将会进一步加大,也就谈不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将阻碍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把满足人的需要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扎扎实实的做好卫生和计生工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二、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和实现全民安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和谐社会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目前,我们的现实却明显的暴露出不和谐的方面。在人际和谐方面,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总体上看可以说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在不断缩小。但是个别方面,比如出生人口素质,居住环境、享受医疗待遇等方面差距仍然很大。在人与自然方面,人的数量增加,对资源需求量逐年增加,同时,对环境的破坏程度也在加剧。当代人已经开始侵占后代的资源,在吃子孙饭,那么我们的后代如何去生存,恐怕要比我们艰难得多。自然界对人类的惩罚也逐渐表现出来。从全球看,气候问题、粮食问题是人与自然不和谐的表现,从我们近两年经历的非典、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疫情上看,其成因也可以归结为人与自然的不和谐。前些天电视上报道部级保护动物大黑熊下山吃人,就引起了是保护熊重要还是保护人重要的纷争,那么熊为什么要下山?就是因为人类越来越多,破坏了山上的自然环境,熊为了生存只好下山找食物。我们区人与环境的不和谐也存在许多问题,空气污染还不能彻底地解决,还有部分村民饮用象茶水一样颜色的地下水,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因此区财政还要加大投入力度,逐步去解决和改善这些不和谐。总之,这些现实已经警醒我们,必须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把卫生和计生事业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摆上党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

第三,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和实现全民安康,是执政为民的实际行动。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的期望值越来越高,人们更加注重自身的生命质量、生育质量、生活质量。反观我们的工作,与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当前,一些低素质人口多生、高素质人口少生或不生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就会导致人口素质越来越差,一些非传染性疾病、损伤中毒和职业危害问题日益突出,在城镇和农村还存在着一定数量的贫困人群,难以承受重大疾病的经济负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导致人口质量和生活质量的下降。这些问题是否能够逐步加以解决,既关系到我们对群众的感情问题,也是检验先进性的问题,更是对我们执政能力的考验。因此,我们要从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出发,切实把卫生和计划生育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提高计生和卫生工作水平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对各方面的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也为新时期卫生和计生工作注入了新理念、提供了新动力、开辟了新境界。卫生和计生部门要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转变工作方式,抓住主要矛盾,突出重点问题,促进工作不断攀升。

当前,卫生工作要突出抓好以下三项重点工作:

一、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构筑起保护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坚固屏障,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我们的一项艰巨任务,也是卫生部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工作。必须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扎扎实实搞好“三大体系”的建设,在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制、机制上下功夫,全面提高应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一是要坚持预防为主。制定、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应变的处理能力,做到有预测、有预警,防患于未然,最大限度缩短突发事件信息传输、反馈的时间,确保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能够在第一时间进行有效的处置,把损失降到最低,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二是要坚持制度创新。既注重解决体制性障碍,又注重制度创新,构建集中领导、统一指挥、功能全面、责任明确、信息畅通、反应快捷、运转高效、成本合理的管理指挥体系,及时准确作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科学决策;三是要坚持完善运行机制。建立、完善应对和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运行机制,对事前、事发、事中、事后作出统筹安排,抓好监测、预警、预防、控制、救治五个环节,完善信息报告、指挥决策、预防控制、医学救治、执法监督五个体系,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力求做到果断决策,妥善处理,有效控制。

二、积极改善医疗质量管理,强化优质服务。这几年,区财政在医疗卫生方面投入很大,从医院用房到医疗设备都逐步予以解决,但是医疗单位要生存、要发展、要壮大,必须在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上常抓不懈。坚决纠正轻人才、重设备,轻人文关怀、重机械服务,轻社会效益、重经济效益的倾向。要建立医疗质量考评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健全分工合理、责任明确的医疗质量控制网络,加强对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医疗费用等方面的信息公布,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切实解决好诊治不规范、责任心不强、技术不过硬、服务不到位的问题。做到接诊快、诊断准、处置当,着力研究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质量较高、费用较低的医疗服务,满足群众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

三、因势利导,积极探索大病医疗救助制度。对农村贫困家庭和农村五保户给予医疗服务方面的特殊照顾和救助,是中央针对当前农村实际提出的一项重要举措,去年我们投入一定资金为龙凤镇各村改建卫生所2个、新建卫生所5个,解决了农民“看得上病”的问题,但农民“看得好病”和“看得起病”还是我们要面对的新问题。因此,今年我们要在规范化管理农村卫生所,强化对农村卫生机构、从业人员、卫生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准入管理和日常监督,严厉打击非法行医和其他危害农村公共卫生的违法行为,切实维护好广大农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在这里我要强调一下,有的村卫生所投入使用后运行得很好,但是也有部分卫生所建成以后,村长、书记一次都没看过呢,就是说领导没有将政府投入建立起来的农村卫生所重视起来,更谈不上管理了。因此,各村要站在执政为民的高度,切实将农村卫生所管好,用好。要加强农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坚持就地取材的原则,聘请本村医务人员,搞好业务培训,提高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维护农村卫生队伍的稳定,保障农民群众就医安全。要对农村大病医疗情况调查,摸清底数,确定大病的定义和大病的种类,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科学论证我区农村大病医疗救助办法,切实保证农村贫困人群的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对这项工作,我们一定要采取审慎稳妥的态度深入调研,探索大病医疗救助机制,尝试个人拿一部分、政府补一部分、社会保险交一部分,帮助农民摆脱“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困扰,全面改善农民的就医条件。

计生工作要具体在三个方面上下功夫:

一、要在观念创新上下功夫。要树立三种观念。一是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坚持以维护和实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群众真正当成计划生育的主人,摆正与群众的关系,实行换位思考,以群众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作为评价工作的唯一标准。二是树立经济社会和人口与计生工作同步发展的观念。坚持一手抓经济,一手抓人口,两手都要硬,把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大胆尝试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以有效的控制人口增长来推动经济健康发展,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同时,把人口总量控制在既定的目标之内。三是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坚持把解决人口问题放在可持续发展战略地位的首要位置。在经济发展中考虑人口压力,考虑人的全面发展,考虑资源环境的承受能力,努力作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为子孙后代留一个良好的生存空间。

二、要在工作创新上下功夫。在工作任务上,要由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向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质量、重视人口战略研究转变,确保经济社会发展的人口安全。在工作内容上,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开展生殖保健,提供优质服务,帮助群众勤劳致富奔小康,建设文明幸福家庭。在工作方针上,要由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贯彻落实“三为主”向人口与发展综合决策转变,全面提高计划生育工作水平。在工作思路上,要坚持工作重心下移,加强基层基础建设,不断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在工作方式上,要克服依靠政策约束、行政命令等行政手段指导工作的行政化倾向,实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减少行政干预,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还群众主人地位。

第三,要在完善工作机制上下功夫。要以推进各项工作落实为出发点,针对管理中的难点、弱点、盲点,建立有效的工作责任机制和推进机制。要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不断完善党政领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综合治理工作机制。要有目的地调查计生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和对策,继续按照“三位一体”的工作格局,充分调动和发挥村(社区)基层组织和计生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要按照“单位负责、社区管理”的要求,不断完善城市计划生育管理体制。要在巩固好计生人事制度改革的基础上,全面、科学、实事求是地搞好综合改革的基本框架,突出重点、难点、逐年完善,形成一套可操作性强,管理机制健全的计生综合改革机制。要走出就计划生育抓计划生育的误区,建立利益导向机制和社会保障制度,落实奖励优惠政策,真正使计划生育家庭在社会上有地位,经济上有实惠,生活上有保障。三、切实加强领导,努力开创卫生和计生工作新局面

大力推进卫生和计生事业改革与发展,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各单位必须切实强化领导,统筹兼顾,合力攻坚,务求实效。

一、强化统筹安排,加大重视力度。卫生和计生事业都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部门要结合各自实际和特点,把卫生和计生事业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整体规划,从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重点项目、政策措施等方面加以明确,使卫生和计生事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据应有位置。要按照建立公共财政和公益财政的要求,不断加大卫生、计生等社会事业的投入力度,确保经费的足额投入,确保各项奖励优惠政策以及基层工作人员报酬的落实。财政、审计、计生等部门要对基层经费投入和使用情况进行联合检查,对挪用、占用、弄虚作假骗取专项经费的行为,一经发现,坚决严肃处理。要继续坚持计生工作党政一把手新自抓、负总责的领导机制,制定便于掌握、有利于操作且内容简化的目标考核,严格目标考核和奖惩,考核结果要与政绩、奖惩挂钩,对问题严重的单位和个人,坚决实行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决不姑息迁就。

二、强化行业自律,加大整治力度。大力宣传和表彰卫生和计生系统典型,弘扬正气,抵制歪风。通过执法检查,媒体曝光等形式加大监督、查办力度,依法严格处理少数不法人员,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决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通过建立和完善各项监督机制,规范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行为,在医疗卫生领域深入开展医德医风教育,树立一批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好典型。深入了解计划生育奖励政策是否兑现,有没有乱收费和“冷、横、硬”问题,对乱收费、乱罚款,以及“吃、拿、卡、要”违纪行为,发现一例,查处一例,决不姑息迁就。要严格行为纪律,全面落实纠风工作长效机制,严肃查处收回扣、红包、开单提成、开大方、滥检查、乱收费等违纪行为。对纠风工作不力、群众反映强烈的地方,追究主要领导责任。

环卫调研工作计划范文第11篇

这次全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工作会议是区委、区政府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主要目的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有关会议精神,总结工作,分析形势,部署任务。刚才陈局长和张局长分别作了卫生和计划生育工作报告,认真总结了两年来的卫生工作和2004年计生工作,深刻分析了当前我区卫生和计生事业改革与发展面临的形势,安排部署了今年的主要工作任务,报告客观全面,重点突出,措施具体,操作性强,我完全同意,希望与会同志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近两年来,卫生和计生系统紧紧围绕全区中心工作,不断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有力地推动了行业工作的提档升级。公共医疗卫生基础建设进一步加强,区、镇、村三级医疗网络初步形成,计生属地化管理和优质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为全区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创造了优良的环境。过去的一年,卫生和计划生育工作是基础设施不断加强的一年,是业务工作不断开拓进取的一年,是班子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的一年,是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一年。在此,我代表区委、区政府向工作在计生和卫生战线上的同志们表示诚挚的谢意和衷心的问候!下面就作好新形势下的卫生和计划生育工作,我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提高思想认识,增强作好卫生和计生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卫生、计生问题归结起来就是人口素质问题,是事关建设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问题,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出发,进一步提高对这两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第一、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和实现全民安康,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科学发展观是客观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尊重,是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就要求我们今天的事业不但要有利于当代还要惠及子孙。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贯彻科学发展观要注意加强薄弱环节,特别要努力作到“五个重视”,其中之一就是重视人口问题、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科学发展观告诉我们,所有发展最终都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任何发展都与人口的数量和质量紧密相关。如果人口的数量得不到有效的控制、人口质量得不到有效的提高,生产力发展与人口增长的矛盾将会更加突出,对资源的需求和对环境的压力将会进一步加大,也就谈不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将阻碍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把满足人的需要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扎扎实实的做好卫生和计生工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第二、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和实现全民安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和谐社会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目前,我们的现实却明显的暴露出不和谐的方面。在人际和谐方面,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总体上看可以说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在不断缩小。但是个别方面,比如出生人口素质,居住环境、享受医疗待遇等方面差距仍然很大。在人与自然方面,人的数量增加,对资源需求量逐年增加,同时,对环境的破坏程度也在加剧。当代人已经开始侵占后代的资源,在吃子孙饭,那么我们的后代如何去生存,恐怕要比我们艰难得多。自然界对人类的惩罚也逐渐表现出来。从全球看,气候问题、粮食问题是人与自然不和谐的表现,从我们近两年经历的非典、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疫情上看,其成因也可以归结为人与自然的不和谐。前些天电视上报道部级保护动物大黑熊下山吃人,就引起了是保护熊重要还是保护人重要的纷争,那么熊为什么要下山?就是因为人类越来越多,破坏了山上的自然环境,熊为了生存只好下山找食物。我们区人与环境的不和谐也存在许多问题,空气污染还不能彻底地解决,还有部分村民饮用象茶水一样颜色的地下水,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因此区财政还要加大投入力度,逐步去解决和改善这些不和谐。总之,这些现实已经警醒我们,必须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把卫生和计生事业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摆上党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

第三,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和实现全民安康,是执政为民的实际行动。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的期望值越来越高,人们更加注重自身的生命质量、生育质量、生活质量。反观我们的工作,与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当前,一些低素质人口多生、高素质人口少生或不生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就会导致人口素质越来越差,一些非传染性疾病、损伤中毒和职业危害问题日益突出,在城镇和农村还存在着一定数量的贫困人群,难以承受重大疾病的经济负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导致人口质量和生活质量的下降。这些问题是否能够逐步加以解决,既关系到我们对群众的感情问题,也是检验先进性的问题,更是对我们执政能力的考验。因此,我们要从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出发,切实把卫生和计划生育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提高计生和卫生工作水平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对各方面的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也为新时期卫生和计生工作注入了新理念、提供了新动力、开辟了新境界。卫生和计生部门要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转变工作方式,抓住主要矛盾,突出重点问题,促进工作不断攀升。

当前,卫生工作要突出抓好以下三项重点工作:

第一、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构筑起保护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坚固屏障,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我们的一项艰巨任务,也是卫生部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工作。必须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扎扎实实搞好“三大体系”的建设,在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制、机制上下功夫,全面提高应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一是要坚持预防为主。制定、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应变的处理能力,做到有预测、有预警,防患于未然,最大限度缩短突发事件信息传输、反馈的时间,确保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能够在第一时间进行有效的处置,把损失降到最低,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二是要坚持制度创新。既注重解决体制,又注重制度创新,构建集中领导、统一指挥、功能全面、责任明确、信息畅通、反应快捷、运转高效、成本合理的管理指挥体系,及时准确作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科学决策;三是要坚持完善运行机制。建立、完善应对和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运行机制,对事前、事发、事中、事后作出统筹安排,抓好监测、预警、预防、控制、救治五个环节,完善信息报告、指挥决策、预防控制、医学救治、执法监督五个体系,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力求做到果断决策,妥善处理,有效控制。

第二、积极改善医疗质量管理,强化优质服务。这几年,区财政在医疗卫生方面投入很大,从医院用房到医疗设备都逐步予以解决,但是医疗单位要生存、要发展、要壮大,必须在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上常抓不懈。坚决纠正轻人才、重设备,轻人文关怀、重机械服务,轻社会效益、重经济效益的倾向。要建立医疗质量考评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健全分工合理、责任明确的医疗质量控制网络,加强对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医疗费用等方面的信息公布,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切实解决好诊治不规范、责任心不强、技术不过硬、服务不到位的问题。做到接诊快、诊断准、处置当,着力研究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质量较高、费用较低的医疗服务,满足群众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

第三、因势利导,积极探索大病医疗救助制度。对农村贫困家庭和农村五保户给予医疗服务方面的特殊照顾和救助,是中央针对当前农村实际提出的一项重要举措,去年我们投入一定资金为龙凤镇各村改建卫生所2个、新建卫生所5个,解决了农民“看得上病”的问题,但农民“看得好病”和“看得起病”还是我们要面对的新问题。因此,今年我们要在规范化管理农村卫生所,强化对农村卫生机构、从业人员、卫生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准入管理和日常监督,严厉打击非法行医和其他危害农村公共卫生的违法行为,切实维护好广大农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在这里我要强调一下,有的村卫生所投入使用后运行得很好,但是也有部分卫生所建成以后,村长、书记一次都没看过呢,就是说领导没有将政府投入建立起来的农村卫生所重视起来,更谈不上管理了。因此,各村要站在执政为民的高度,切实将农村卫生所管好,用好。要加强农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坚持就地取材的原则,聘请本村医务人员,搞好业务培训,提高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维护农村卫生队伍的稳定,保障农民群众就医安全。要对农村大病医疗情况调查,摸清底数,确定大病的定义和大病的种类,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科学论证我区农村大病医疗救助办法,切实保证农村贫困人群的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对这项工作,我们一定要采取审慎稳妥的态度深入调研,探索大病医疗救助机制,尝试个人拿一部分、政府补一部分、社会保险交一部分,帮助农民摆脱“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困扰,全面改善农民的就医条件。

计生工作要具体在三个方面上下功夫:

第一、要在观念创新上下功夫。要树立三种观念。一是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坚持以维护和实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群众真正当成计划生育的主人,摆正与群众的关系,实行换位思考,以群众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作为评价工作的唯一标准。二是树立经济社会和人口与计生工作同步发展的观念。坚持一手抓经济,一手抓人口,两手都要硬,把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大胆尝试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以有效的控制人口增长来推动经济健康发展,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同时,把人口总量控制在既定的目标之内。三是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坚持把解决人口问题放在可持续发展战略地位的首要位置。在经济发展中考虑人口压力,考虑人的全面发展,考虑资源环境的承受能力,努力作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为子孙后代留一个良好的生存空间。

第二、要在工作创新上下功夫。在工作任务上,要由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向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质量、重视人口战略研究转变,确保经济社会发展的人口安全。在工作内容上,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开展生殖保健,提供优质服务,帮助群众勤劳致富奔小康,建设文明幸福家庭。在工作方针上,要由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贯彻落实“三为主”向人口与发展综合决策转变,全面提高计划生育工作水平。在工作思路上,要坚持工作重心下移,加强基层基础建设,不断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在工作方式上,要克服依靠政策约束、行政命令等行政手段指导工作的行政化倾向,实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减少行政干预,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还群众主人地位。

第三,要在完善工作机制上下功夫。要以推进各项工作落实为出发点,针对管理中的难点、弱点、盲点,建立有效的工作责任机制和推进机制。要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不断完善党政领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综合治理工作机制。要有目的地调查计生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和对策,继续按照“三位一体”的工作格局,充分调动和发挥村(社区)基层组织和计生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要按照“单位负责、社区管理”的要求,不断完善城市计划生育管理体制。要在巩固好计生人事制度改革的基础上,全面、科学、实事求是地搞好综合改革的基本框架,突出重点、难点、逐年完善,形成一套可操作性强,管理机制健全的计生综合改革机制。要走出就计划生育抓计划生育的误区,建立利益导向机制和社会保障制度,落实奖励优惠政策,真正使计划生育家庭在社会上有地位,经济上有实惠,生活上有保障。

三、切实加强领导,努力开创卫生和计生工作新局面

大力推进卫生和计生事业改革与发展,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各单位必须切实强化领导,统筹兼顾,合力攻坚,务求实效。

第一、强化统筹安排,加大重视力度。卫生和计生事业都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部门要结合各自实际和特点,把卫生和计生事业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整体规划,从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重点项目、政策措施等方面加以明确,使卫生和计生事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据应有位置。要按照建立公共财政和公益财政的要求,不断加大卫生、计生等社会事业的投入力度,确保经费的足额投入,确保各项奖励优惠政策以及基层工作人员报酬的落实。财政、审计、计生等部门要对基层经费投入和使用情况进行联合检查,对挪用、占用、弄虚作假骗取专项经费的行为,一经发现,坚决严肃处理。要继续坚持计生工作党政一把手新自抓、负总责的领导机制,制定便于掌握、有利于操作且内容简化的目标考核,严格目标考核和奖惩,考核结果要与政绩、奖惩挂钩,对问题严重的单位和个人,坚决实行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决不姑息迁就。

第二、强化行业自律,加大整治力度。大力宣传和表彰卫生和计生系统典型,弘扬正气,抵制歪风。通过执法检查,媒体曝光等形式加大监督、查办力度,依法严格处理少数不法人员,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决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通过建立和完善各项监督机制,规范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行为,在医疗卫生领域深入开展医德医风教育,树立一批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好典型。深入了解计划生育奖励政策是否兑现,有没有乱收费和“冷、横、硬”问题,对乱收费、乱罚款,以及“吃、拿、卡、要”违纪行为,发现一例,查处一例,决不姑息迁就。要严格行为纪律,全面落实纠风工作长效机制,严肃查处收回扣、红包、开单提成、开大方、滥检查、乱收费等违纪行为。对纠风工作不力、群众反映强烈的地方,追究主要领导责任。

环卫调研工作计划范文第12篇

这次全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工作会议是区委、区政府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主要目的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有关会议精神,总结工作,分析形势,部署任务。刚才陈局长和张局长分别作了卫生和计划生育工作报告,认真总结了两年来的卫生工作和2009年计生工作,深刻分析了当前我区卫生和计生事业改革与发展面临的形势,安排部署了今年的主要工作任务,报告客观全面,重点突出,措施具体,操作性强,我完全同意,希望与会同志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近两年来,卫生和计生系统紧紧围绕全区中心工作,不断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有力地推动了行业工作的提档升级。公共医疗卫生基础建设进一步加强,区、镇、村三级医疗网络初步形成,计生属地化管理和优质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为全区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创造了优良的环境。过去的一年,卫生和计划生育工作是基础设施不断加强的一年,是业务工作不断开拓进取的一年,是班子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的一年,是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一年。在此,我代表区委、区政府向工作在计生和卫生战线上的同志们表示诚挚的谢意和衷心的问候!下面就作好新形势下的卫生和计划生育工作,我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提高思想认识,增强作好卫生和计生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卫生、计生问题归结起来就是人口素质问题,是事关建设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问题,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出发,进一步提高对这两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第一、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和实现全民安康,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科学发展观是客观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尊重,是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就要求我们今天的事业不但要有利于当代还要惠及子孙。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贯彻科学发展观要注意加强薄弱环节,特别要努力作到“五个重视”,其中之一就是重视人口问题、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科学发展观告诉我们,所有发展最终都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任何发展都与人口的数量和质量紧密相关。如果人口的数量得不到有效的控制、人口质量得不到有效的提高,生产力发展与人口增长的矛盾将会更加突出,对资源的需求和对环境的压力将会进一步加大,也就谈不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将阻碍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把满足人的需要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扎扎实实的做好卫生和计生工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第二、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和实现全民安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和谐社会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目前,我们的现实却明显的暴露出不和谐的方面。在人际和谐方面,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总体上看可以说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在不断缩小。但是个别方面,比如出生人口素质,居住环境、享受医疗待遇等方面差距仍然很大。在人与自然方面,人的数量增加,对资源需求量逐年增加,同时,对环境的破坏程度也在加剧。当代人已经开始侵占后代的资源,在吃子孙饭,那么我们的后代如何去生存,恐怕要比我们艰难得多。自然界对人类的惩罚也逐渐表现出来。从全球看,气候问题、粮食问题是人与自然不和谐的表现,从我们近两年经历的非典、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疫情上看,其成因也可以归结为人与自然的不和谐。前些天电视上报道部级保护动物大黑熊下山吃人,就引起了是保护熊重要还是保护人重要的纷争,那么熊为什么要下山?就是因为人类越来越多,破坏了山上的自然环境,熊为了生存只好下山找食物。我们区人与环境的不和谐也存在许多问题,空气污染还不能彻底地解决,还有部分村民饮用象茶水一样颜色的地下水,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因此区财政还要加大投入力度,逐步去解决和改善这些不和谐。总之,这些现实已经警醒我们,必须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把卫生和计生事业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摆上党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

第三,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和实现全民安康,是执政为民的实际行动。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的期望值越来越高,人们更加注重自身的生命质量、生育质量、生活质量。反观我们的工作,与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当前,一些低素质人口多生、高素质人口少生或不生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就会导致人口素质越来越差,一些非传染性疾病、损伤中毒和职业危害问题日益突出,在城镇和农村还存在着一定数量的贫困人群,难以承受重大疾病的经济负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导致人口质量和生活质量的下降。这些问题是否能够逐步加以解决,既关系到我们对群众的感情问题,也是检验先进性的问题,更是对我们执政能力的考验。因此,我们要从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出发,切实把卫生和计划生育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提高计生和卫生工作水平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对各方面的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也为新时期卫生和计生工作注入了新理念、提供了新动力、开辟了新境界。卫生和计生部门要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转变工作方式,抓住主要矛盾,突出重点问题,促进工作不断攀升。

当前,卫生工作要突出抓好以下三项重点工作:

第一、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构筑起保护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坚固屏障,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我们的一项艰巨任务,也是卫生部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工作。必须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扎扎实实搞好“三大体系”的建设,在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制、机制上下功夫,全面提高应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一是要坚持预防为主。制定、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应变的处理能力,做到有预测、有预警,防患于未然,最大限度缩短突发事件信息传输、反馈的时间,确保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能够在第一时间进行有效的处置,把损失降到最低,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二是要坚持制度创新。既注重解决体制,又注重制度创新,构建集中领导、统一指挥、功能全面、责任明确、信息畅通、反应快捷、运转高效、成本合理的管理指挥体系,及时准确作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科学决策;三是要坚持完善运行机制。建立、完善应对和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运行机制,对事前、事发、事中、事后作出统筹安排,抓好监测、预警、预防、控制、救治五个环节,完善信息报告、指挥决策、预防控制、医学救治、执法监督五个体系,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力求做到果断决策,妥善处理,有效控制。

第二、积极改善医疗质量管理,强化优质服务。这几年,区财政在医疗卫生方面投入很大,从医院用房到医疗设备都逐步予以解决,但是医疗单位要生存、要发展、要壮大,必须在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上常抓不懈。坚决纠正轻人才、重设备,轻人文关怀、重机械服务,轻社会效益、重经济效益的倾向。要建立医疗质量考评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健全分工合理、责任明确的医疗质量控制网络,加强对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医疗费用等方面的信息公布,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切实解决好诊治不规范、责任心不强、技术不过硬、服务不到位的问题。做到接诊快、诊断准、处置当,着力研究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质量较高、费用较低的医疗服务,满足群众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

第三、因势利导,积极探索大病医疗救助制度。对农村贫困家庭和农村五保户给予医疗服务方面的特殊照顾和救助,是中央针对当前农村实际提出的一项重要举措,去年我们投入一定资金为龙凤镇各村改建卫生所2个、新建卫生所5个,解决了农民“看得上病”的问题,但农民“看得好病”和“看得起病”还是我们要面对的新问题。因此,今年我们要在规范化管理农村卫生所,强化对农村卫生机构、从业人员、卫生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准入管理和日常监督,严厉打击非法行医和其他危害农村公共卫生的违法行为,切实维护好广大农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在这里我要强调一下,有的村卫生所投入使用后运行得很好,但是也有部分卫生所建成以后,村长、书记一次都没看过呢,就是说领导没有将政府投入建立起来的农村卫生所重视起来,更谈不上管理了。因此,各村要站在执政为民的高度,切实将农村卫生所管好,用好。要加强农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坚持就地取材的原则,聘请本村医务人员,搞好业务培训,提高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维护农村卫生队伍的稳定,保障农民群众就医安全。要对农村大病医疗情况调查,摸清底数,确定大病的定义和大病的种类,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科学论证我区农村大病医疗救助办法,切实保证农村贫困人群的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对这项工作,我们一定要采取审慎稳妥的态度深入调研,探索大病医疗救助机制,尝试个人拿一部分、政府补一部分、社会保险交一部分,帮助农民摆脱“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困扰,全面改善农民的就医条件。

计生工作要具体在三个方面上下功夫:

第一、要在观念创新上下功夫。要树立三种观念。一是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坚持以维护和实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群众真正当成计划生育的主人,摆正与群众的关系,实行换位思考,以群众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作为评价工作的唯一标准。二是树立经济社会和人口与计生工作同步发展的观念。坚持一手抓经济,一手抓人口,两手都要硬,把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大胆尝试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以有效的控制人口增长来推动经济健康发展,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同时,把人口总量控制在既定的目标之内。三是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坚持把解决人口问题放在可持续发展战略地位的首要位置。在经济发展中考虑人口压力,考虑人的全面发展,考虑资源环境的承受能力,努力作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为子孙后代留一个良好的生存空间。

第二、要在工作创新上下功夫。在工作任务上,要由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向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质量、重视人口战略研究转变,确保经济社会发展的人口安全。在工作内容上,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开展生殖保健,提供优质服务,帮助群众勤劳致富奔小康,建设文明幸福家庭。在工作方针上,要由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贯彻落实“三为主”向人口与发展综合决策转变,全面提高计划生育工作水平。在工作思路上,要坚持工作重心下移,加强基层基础建设,不断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在工作方式上,要克服依靠政策约束、行政命令等行政手段指导工作的行政化倾向,实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减少行政干预,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还群众主人地位。

第三,要在完善工作机制上下功夫。要以推进各项工作落实为出发点,针对管理中的难点、弱点、盲点,建立有效的工作责任机制和推进机制。要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不断完善党政领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综合治理工作机制。要有目的地调查计生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和对策,继续按照“三位一体”的工作格局,充分调动和发挥村(社区)基层组织和计生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要按照“单位负责、社区管理”的要求,不断完善城市计划生育管理体制。要在巩固好计生人事制度改革的基础上,全面、科学、实事求是地搞好综合改革的基本框架,突出重点、难点、逐年完善,形成一套可操作性强,管理机制健全的计生综合改革机制。要走出就计划生育抓计划生育的误区,建立利益导向机制和社会保障制度,落实奖励优惠政策,真正使计划生育家庭在社会上有地位,经济上有实惠,生活上有保障。

三、切实加强领导,努力开创卫生和计生工作新局面

大力推进卫生和计生事业改革与发展,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各单位必须切实强化领导,统筹兼顾,合力攻坚,务求实效。

第一、强化统筹安排,加大重视力度。卫生和计生事业都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部门要结合各自实际和特点,把卫生和计生事业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整体规划,从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重点项目、政策措施等方面加以明确,使卫生和计生事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据应有位置。要按照建立公共财政和公益财政的要求,不断加大卫生、计生等社会事业的投入力度,确保经费的足额投入,确保各项奖励优惠政策以及基层工作人员报酬的落实。财政、审计、计生等部门要对基层经费投入和使用情况进行联合检查,对挪用、占用、弄虚作假骗取专项经费的行为,一经发现,坚决严肃处理。要继续坚持计生工作党政一把手新自抓、负总责的领导机制,制定便于掌握、有利于操作且内容简化的目标考核,严格目标考核和奖惩,考核结果要与政绩、奖惩挂钩,对问题严重的单位和个人,坚决实行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决不姑息迁就。

第二、强化行业自律,加大整治力度。大力宣传和表彰卫生和计生系统典型,弘扬正气,抵制歪风。通过执法检查,媒体曝光等形式加大监督、查办力度,依法严格处理少数不法人员,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决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通过建立和完善各项监督机制,规范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行为,在医疗卫生领域深入开展医德医风教育,树立一批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好典型。深入了解计划生育奖励政策是否兑现,有没有乱收费和“冷、横、硬”问题,对乱收费、乱罚款,以及“吃、拿、卡、要”违纪行为,发现一例,查处一例,决不姑息迁就。要严格行为纪律,全面落实纠风工作长效机制,严肃查处收回扣、红包、开单提成、开大方、滥检查、乱收费等违纪行为。对纠风工作不力、群众反映强烈的地方,追究主要领导责任。

环卫调研工作计划范文第13篇

上半年市容环境卫生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越秀区市容环卫局(2004年6月15日) 2004年上半年,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和市市容环卫局的指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改革求发展、创新促管理、争当排头兵为工作目标,与时俱进,结合创建国家卫生城市,重点推进市容环卫管理体制改革、垃圾收运方式改革、生活垃圾收费改革工作,进一步规范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加快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新的成绩。 一、上半年市容环卫工作的主要情况(一)深入开展调研活动,稳步推进市容环卫管理各项改革工作市容环卫管理体制改革是区委九届二次全会确定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区委书记谭应华、区长马鄂生、副区长路瓯先后多次与我局共同研究,要求将市容环卫管理体制改革、生活垃圾收费方式改革、垃圾收运方式改革结合起来,把改革方案做好、做细。我们根据区委、区政府领导的指示精神结合我区、局实际情况,拟定了工作方案,积极深入开展了各项调研工作。1.改进生活垃圾收费方式根据张广宁市长的指示和市长办公会议(穗[2004]4号)决定,为了理顺生活垃圾收费方式,提高生活垃圾收费率,加快推进市容环卫管理体制改革,广州市确定将生活垃圾费委托市供水部门收费系统收取,并在我区试点进行。根据市局、区领导的指示,接到试点任务后,我局制定了《越秀区改进城市生活垃圾收费方式试点工作方案》(该方案已得到区政府同意实施的批复)。分别召开了10条街道环卫站站长、收费员座谈会,广泛听取和征求了环卫站站长和一线人员的意见,形成了《越秀区生活垃圾收费工作调研情况汇报》,为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依据。同时积极与供水所联系,协商衔接工作。2.改革生活垃圾收运方式目前全区日均收运垃圾约400吨,除约90吨垃圾由4个压缩站中转运载外,主要依靠63个路边临时装车点,每天6:30-7:30、12:30-14:30、18:30-23:00的时间进行装载运输。由于我区人口密度大,虽然临时装车点已尽可能选用远离民居和路面较宽的地方,但仍造成二次污染、噪音扰民、阻碍交通。为了改变目前状况,坚持以人为本思想,营造良好的城区环境,改革生活垃圾收运方式势在必行。我局计划安排,正在对东风小区、小石街、火车站西广场3座压缩中转站进行改造。采用塑料桶代替现在的果皮箱、由小型机动车辆收集桶装垃圾运到压缩站压缩中转,以取代保洁车装垃圾在路边直接压缩的方式,并将机团单位、居民生活和马路保洁的垃圾按成分不同,分别用不同颜色的塑料桶装,由小型汽车按颜色标识分别收集运输,实施分站压缩。这样,可取消部分路边临时装车点,特别是群众投诉较多的地点,使我区垃圾收运工作得以改进。3.稳步推进市容环卫管理体制的改革去年以来,我局召集区有关职能部门、街道办事处、环卫站、局直属单位人员,多次召开座谈会,听取意见,并形成了市容环卫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呈报区政府待审批。(二)根据双竞赛方案要求,进一步落实环卫各工种的工作1.加强保洁,坚持做到路见本色。规范夜间冲洗人行道,主要路段实行18小时保洁。主干道更换和翻新果皮箱650个,为一线工人重新购置了反光衣,以整洁的环境卫生接受“申亚”考察团到广州市考察。合理调整火车站广场和北片流花地区的作业范围,加大保洁力度,从而在春运期间、“五一”黄金周期间以高标准完成清扫保洁任务,受到省、市、区领导的一致好评。2.加大对环卫站的业务指导,提升内街保洁水平。要求各环卫站在内街保洁方面要严格执行12小时保洁,按照服务承诺,每天上门收集居民生活垃圾1次、每天上门收集店铺垃圾2次、每周为居民清扫(洗)楼梯1次,以群众满意不满为标准,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及时改进内街保洁工作方式方法。3、规范车队管理,保证垃圾日产日清。据统计至5月底,我区共清运生活垃圾102515吨。自去年李坑生活垃圾填埋场封闭后,我区垃圾按规定运往兴丰生活垃圾填埋场,运输路程大大增加,我局及时对车辆和装车点作出调整,因此没有出现因路程远和车辆衔接不上而造成垃圾滞运或垃圾过夜等现象。对车辆防滴漏工作紧抓不放,减少了沿路的污染。协调做好垃圾压缩站改造期间的装运工作,合理选定临时装运点,使装运工作和压缩站改建得以顺利进行,大大减少了群众的投诉。加强机械化清扫作业巡查,调整了作业车辆的清扫路线,保证了清扫质量。4、规范公厕管理。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我局统筹安排监理所和无害化管理所分工管理好公厕,使厕所管理实现规范化。今年我们海参照市双竞赛方案的检查方法,采取随机不定时暗检,确保每月检查不少于一次,发现问题及时协调处理,并以群众投诉作为检评的主要依据。(三)加大市容管理整治力度,市容市貌得到进一步改善。1、贯彻《整治不规范防盗网通告》精神,继续推进不规范防盗网、飘雨蓬的整治。按照区的统一安排,我局组织人员对各街拟创建的绿色社区及景观工程项目周边需整治的防盗网、飘雨蓬进行调查、摸底,要求各街制定方案,做好宣传发动,使群众都能按通知书的要求自拆或配合街道施工队伍进行整治不规范防盗网、飘雨蓬。到目前为止,全区共整治不规范防盗网190户、3805平方米,飘雨蓬356个。2、落实门前市容环境卫生管理。门前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工作是市容管理的重点之一。我局每天安排16名专职人员对全区马路全面巡查清擦,另外安排3-5人巡查市容,由于监督管理到位,使我区的市容市貌保持在较高的水平。据统计:今年1-5月份,共清理乱张贴270457张,清擦乱涂画71755处,清理乱拉挂横额630条,彩旗682支,对教育和纠正垃圾扫地出门的店铺158宗,乱丢乱吐25宗,在巡查过程中,抓获乱张贴人员241人,有效制止了乱张贴、乱涂画的蔓延。3、规范余泥渣土排放管理。余泥所贯彻依法办事、强化管理、优质服务的工作要求,扎实工作。据统计,至6月10日止,办理余泥渣土排放手续108宗,组织排放余泥渣土110194立方米。办理车辆准运手续268宗,发准运证1199个。组织早、晚巡查63次,共196人次参加。工地监督员出勤1719人次,派驻工地1090个次,检查运输车辆8367台次,有效抓好了源头管理。(四)加大投入,环卫公共设施有较大改善。1、加强垃圾压缩站的管理与建设。解决垃圾压缩站噪音和臭气扰民的问题。对东风小区、小北路小石街两座垃圾压缩站进行改造,完成了火车站西广场垃圾压缩站改造的设计方案和海珠北路仓前街新建垃圾压缩站主体工程的施工。 2、加强公厕设施的维护与管理。制定了今年大修公厕方案及施工设计图,已完成大新路白米巷、解放南路南胜西、海珠南路48号、火车站西广场、泰康路沙洲巷等6座公厕的改造方案,并已报市市容环卫局审批。 (五)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效促进行业精神文明建设。1、加强党员干部教育。采取中心组集中学习讨论、观看电教片和自学等形式,组织学习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及上级有关文件。根据市、区要求,制订了《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安排》,召开了基层副职以上干部、机关全体工作人员参加的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动员大会,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廉洁勤政教育。结合《广州市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公共服务行为规范试行规定》的实施,组织学习《行政许可法》,加大依法行政力度。2、加强社会宣传,提高市民环境卫生意识。一方面依靠新闻媒介,加大环卫的社会宣传,努力塑造环卫行业新形象;另一方面通过咨询活动,派发宣传单张,争取市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共同维护良好的市容环境卫生。3、积极处理群众反映的环境卫生问题。设立24小时值班投诉电话,接受群众投诉,群众反映的市容环境卫生的热点难点问题都及时得到解决,件件有回复有落实。4、积极为干部职工排忧解难。主动与教育部门联系,为35名临工子女办理了入学手续,尽力解决临工们的后顾之忧。组织消防安全生产卫生大检查3次,对安全隐患、卫生问题及时发现,及时整改。落实防暑措施,保障一线工人劳保防护用品的供给。上半年,市容环卫工作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环卫设施建设,特别是垃圾压缩站、环卫工具房的建设选址难度大;城市管理衔接不紧,市容环境卫生的执法工作有待加强和进一步落实到位。二、下半年市容环卫工作的主要任务下半年,我们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以改革、创新、发展为主题,高标准、严要求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稳步推进环卫管理体制改革。在前期对环卫体制改革广泛调研、方案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改革方案,按审批方案组织实施,力争在年底前完成站、所改革,将环卫作业推向社会,同时,建立健全市容环卫监督管理所和监督管理机制。(二)改革垃圾收费方式,提高垃圾收费率。按照《越秀区改进城市生活垃圾收费方式试点工作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收费改革。进一步做好对环卫站收费资料的统计工作,核实环卫收费,按计划做好对环卫站收费人员培训工作,并通报工作情况到街道办事处,争取街道办事处对生活垃圾收费改革工作的支持。(三)落实市容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健全和完善市容环卫监督管理工作制度,将市容环卫的巡查监督和协助综合执法大队查处污染环境卫生行为,纳入制度化管理。监理所及监督队员要全面负责对市容市貌和环卫各工种作业质量的检查监督,清擦乱张贴、乱涂画,协助综合执法大队查处违反《广州市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规定》的行为,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度、巡查登记报告制度及考核奖惩制度。(四)加大市容整治与建设并重,打造市容市貌新景观。大力推进防盗网、飘雨篷的整治,按计划完成整治任务;继续创建市容样板路;严格审核户外广告、彩旗、横幅,加大整治乱张贴、乱涂画、乱拉挂力度;进一步规范机动车清洗站管理;进一步规范余泥渣土排放管理,大力打击余泥漏洒、偷倒行为,倡导居民装修后的零星垃圾杂物用编织袋装袋运输。(五)加快环卫设施建设,树立环卫设施新形象。按计划抓紧垃圾压缩站的改造与建设,争取市市容环卫局的支持,及时配置新型小型汽车和垃圾收运桶,实现垃圾收运方式改革,从根本上解决路边装运垃圾造成的扰民问题。加紧环卫工具房建设,力争将环卫作业工具、垃圾车等入室排放,避免因路边停放而影响市容瞻光。完成今年12座公厕的大修任务,对全部收费公厕进行检查维修,确保良好的厕容厕貌,给市民营造一个舒适的如厕环境。(六)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行业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在环卫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要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妥善安置各类人员,保护和关心困难职工。不断改进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强化服务意识,开展优质服务活动,提高办事效率。继续深入开展“羊城市容环卫杯、优秀城市美容师”竞赛活动。加大环卫社会宣传力度,营造全民大环卫氛围。继续开展有环卫行业特色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高环卫队伍的综合素质。

环卫调研工作计划范文第14篇

(一)、品德与生活(社会)教研工作计划

1、通过课题研究结题交流汇报,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以课题交

流结题工作为契机,加强总结提炼,使课题研究的小成果尽快转化为教学策略,力求实现用课题研究促进教学效果。

2、通过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九月份,小学品德

与生活(社会)、科学、信息技术学科将组织教师参加市教研室举办的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以大赛为动力,推动品德学科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

3、组织课堂教学观摩展示活动。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中的优秀教师

将参加全市的教学观摩展示活动,向优秀教师学习,提高教师解读教材、设计教学的能力,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积极参与校本研训,采取以讲公开课进行听评课的形式,以解决问题为载体,探索校本研训新途径。

5、深化网络教研工作,利用网络组织学科研讨活动,实现网络教研专题化,提高网络教研实效性。

(二)、科学教研工作计划

1、加强教学研究活动的力度。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研究活动,以活动促教学。通过研究教材、探究教法,使科学课教师在教研活动中逐步提高教学能力。

2、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抓好常规教学。充分调动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发挥我校科学学科教研组的作用,切实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3、利用各项资源,针对科学教学的实际问题,积极开展小型培训活动,促进我校科学教师专业成长。

4、利用公开观摩研讨等活动对教师有意识地加以重点培养与锻炼,建立一支学科骨干队伍,从而带动整个科学学科的发展。

5、充分利用我们自己的学科网页,不断丰富教学资源库,让教师便捷地获取教学资料,为教师教学做好服务工作。

(三)、体育教研工作计划

1、体育教师积极参加市教研室组织的新课标研讨课的竞赛活动

2、体育教师配合教研组长组织开展好学校的各项体育活动

3、要进一步抓好广播操的训练工作,提高质量,迎接市教育局体卫艺下校检查工作。

4、各班主任老师要积极组织好本班的大课间活动

5、认真钻研新课标,落实好课程方案;做到备教一致。

(四)、卫生工作计划

1、加强卫生工作,包括饮食卫生工作管理。

2、有针对性地持久地开展常见疾病预防工作,如近期常见的红眼病和流行性感冒,发现病症及时治疗,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生完全健康率。

3、坚持眼保健操制度,教育好学生用眼卫生,降低学生近视率。

4、保证学校水供应的卫生。保证饮用水经彻底加热,饮用设备定期消毒。

5、对在校门口出现的乱摆乱卖现象,及时与有关部门联系,予以制止。

6、加强学生常见病、传染病的预防,上半年将重点对学生的近视、沙眼、营养不良进行防治;下半年重点对学生的龋齿、蛔虫病进行防治。做好新入学一年级学生的疫苗接种。

7、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定期灭"四害"。搞好校园环境卫生,建立每天一小扫,定期大扫除制度与五色花评比制度。组织卫生委员检查监督学生的个人卫生及卫生习惯,协助值周值日教师共同做好校园环境卫生、清洁与保持工作。

(五)、艺术教研工作计划

1、上好音乐、美术等艺术课。

2、开展音乐、美术、书法、绘画艺术兴趣小组。

3、组织好艺术教师积极参与市、区的培训和学习。

4、组织好学生参加市区等的文艺、书画等竞赛活动。

5、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向课外拓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6、与家长密切配合,加强学生艺术个性的培养。

以上计划,必须要全体师生共同参与、配合,使各项工作能顺利开展。学校在学校章程中把搞好学校综合教育工作作为重要内容,并提出相应要求。学校教职员工在工作中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使学校各项工作日趋规范。

二、开展网络教研活动

定期组织各科教师进行网上备课、评课、发专题研讨贴,将常规教研融入到网络教研中,提高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的能力

三、具体活动安排

八月份

1、各校制定本学期研工作计划。

2、参加市教研室教研工作会议。

九月份

1、开展教材培训活动。

2、丰富学科教学资源。

3、网上集体备课、研讨

4、科学公开课教研活动。(主讲教师:*)

5、美术公开课教研活动。(主讲教师:*)

6、组织各学科教师教学技能大赛,推选参加市级教学大赛教师。

7、教学常规检查。

十月份

1、教学常规调研。

2、学科知识培训。

3、体育网上公开课教研活动。(主讲教师:*)

4、针对体育公开课进行网上评课发帖。

5、教学常规检查。

十一月份

1、教学常规调研。

2、网上集体备课

3、音乐公开课教研活动。(主讲教师:*)

4、进行网上评课

5、教学常规检查。

十二月份

1、教学常规调研。

环卫调研工作计划范文第15篇

关键词:公共卫生,演化,评估

一、引言

评估即价值的评定,是通过对照某些标准来判断测量结果,并赋予这种结果以一定的意义和价值的过程。评估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在某种程度上,从人类开始出现它就存在了。在公共卫生领域里的评估包括收集关于特定的医疗卫生保健产品或者服务的信息,意在达到这些产品或服务的价值判断。

公共卫生评估的产生实际上可以追溯到流行病学,或者研究影响人类疾病的发生分布和原因的因素。在某种程度上流行病学和医学一样古老。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被认为是现代医学之父,在公元前5世纪他就暗示一个人的外在环境和个人行为与生病是有关系的。流行病学自从希波克拉底时代就有明显的发展,在近年来它大大受益于社会科学里的方法和技术,尤其是心理学。然而,公共卫生评估的发展绝不囿于某个学科的发展,它有自己的发展规律。本文探讨了公共卫生历史上应用的所有的评估方法,并提供了一些这个领域里的关键进展,对每种方法提供了人们或者组织要么使用该种方法要么在它的发展中有帮助的例子。一般而言,这个总结主要集中在监控和评估的方法而不是实际的用于说明项目或者活动成功的实际标准或者指标。我们对一般的程序和原理更感兴趣,因为我们想通过使用它们去监控和评估相关的项目以及从公共卫生监测和评估的历史中汲取一些经验教训。

二、西方公共卫生评估的演化逻辑

在这个部分我们提供了一个公共卫生评估历史的总结,讨论公共卫生评估是如何取得进展的。按照四种主要的评估目的,我们粗略的把公共卫生评估方法分为:基本研究、状态评估、衡量效力以及责任和遵从标准。对最重要的部分我们按时间的顺序讨论该种方法,有时和例子结合起来以更有效的说明该种方法。最后,重要的是注意某一种方法可能满足不止一个评估目的。下图是一个简化的公共卫生评估演化树,但是所提供的方法并没有涵盖公共卫生历史上应用的所有的评估方法。

(一)基本研究

在公共卫生中,任何评估回答的第一步就是理解它发生的环境和影响它的结果的机制,例如:从业者需要理解疾病背后的原因,它们最终使用的任何活动的独立性。实际上,在从业者发展它的活动之前,它们首先必须理解疾病的分布以及它们如何转播的,对基本研究的知识积累在评估中是经常要做的第一步工作,它们为发现和或检验理论以及与活动相关的假设打下基础。

正如前面所指,早在公元前5世纪,像希波克拉底这样的学者至少已经思考到了环境、个人习惯和疾病之间的关系。在希波克拉底工作后的两千年里人类思考疾病的原因,但是很少去衡量影响,直到1662年LondonerJohnGraunt出版了TheNatureandPoliticalObservationsMadeupontheBillsofMortality。该书第一次在人群中量化疾病谱,它用可利用的关于出生死亡和疾病的人口统计学数据去确定趋势,检查潜在的原因以及定量化影响,按标准化程序收集人口统计学数据形成了现代流行病学的基础,这种研究方法意味着公共卫生评估的起源。Graunt的工作也经常被认为是人口统计学的诞生,它是一个致力于研究人口的规模、构成和分布以及源于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徙模式变化的学科。像流行病学一样,人口统计学在公共卫生评估里也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二)状况评估

早期在理解疾病,疾病分布及其原因方面的努力为后来公共卫生的项目评估打下了基础。这样的信息是相当重要的,公共卫生评估者和政策制订者也需要去了解人类疾病的状况和潜在的威胁。他们甚至需要知道随着时间的过去,人类健康的变化。对状况的评估为政策制订者提供这方面的信息。状况评估包括评估特殊变量的条件和状况(例如,死亡率,儿童营养,心脏病的发病率),通常设计一些活动去影响变量。

在1970s之前,公共卫生研究者和从业者已经使用较小规模的或者非常特殊的研究和调查去理解卫生活动,以评估相关的小范围人群的健康状况。在1970s早期,尤其是在政策层面,越来越认识到需要数据进行大规模的对比。对大规模比较数据的需求促进了产生世界生产力调查(WFS),它在1972-1984年间实施。WFS是我们定义的大规模标准调查的例子。

大规模的标准调查像WFS在财务上,技术上和后勤上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导致需要确定成本-效益方法,这样才能收集到最需要的和最及时的信息。这样,快速评估方法在1970s的后期应运而生。在公共卫生领域,与在其他学科里一样,存在不同的快速评估方法。作为一种定性研究方法,快速评估方法可用于健康教育项目、计划设计和评估的各个环节,具有快速、无需大量理论数据资料,并能评估潜在信息等优点,但它不提供评估特殊项目层面的活动的细节性信息。

在公共卫生领域,快速评估最著名的例子就是由扩大的免疫计划(EPI)所使用的方法。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在1974年设立扩大的免疫计划,以增加对白喉、破伤风、哮喘、麻疹和肺结核的免疫覆盖率。为了评估项目进展,在信息不是太可靠的情况下,世界卫生组织需要一个简单的调查设计以衡量各国的免疫覆盖率。为扩大的免疫计划而设计的抽样战略虽然没有传统研究方法的严格,但是它更简便和快速。

(三)衡量效果

经常地,公共卫生评估者尤其是那些工作在第一线的人不仅仅对知道一般人群的状况感兴趣,而且它们更想知道它们的项目是否对目标人群有理想的效果以及它们如何能为现在和将来的项目取得更好的效果,评估效果反映了这种需求。通过使用评估结果去确定项目的效果,在一些情况下,这种类型评估很明显的和项目活动评估紧密地连系在一起,因而直接地有助于项目的实施。然而,直到

1960年代早期这种类型的评估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此时,用在公共卫生和社会服务上的资金却增长迅速,随着在社会项目上的投资,捐赠人、政府机构和公众想知道他们的资金运行效果的证据,这样公共卫生机构开始把重点集中在更系统地衡量特定项目的效果。以项目导向的衡量效果的监测和评估和前述的为状态评估而使用的监测与评估之间的关系可能是模糊的,主要的区别正如我们已经定义的一样,就是状态评估独立于一个活动,然而评估效果必须与一个活动效率相连。在公共卫生衡量效果中出现了一些主要方法和创新,这些既包括以影响评估又包括采用的一些管理办法,我们主要讨论健康影响评估和实践研究。

健康影响评估,它源于前述的健康风险评估方法,可以追溯到1969年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案,该法案在确保新的发展项目、行动或者政策时充分考虑到环境问题的一股强制力量。它反映一些特殊的,在环境影响评估里没有得到充分地对待的健康问题。环境影响评估方法在1986年世届卫生组织报告关于环境影响评估的卫生安全之后,在1980年代后期开始更多地直接提出这些问题。世界卫生组织环境影响评估定义为“政策、计划和项目可能是用于判断关于人们卫生的潜在影响以及在人群中这些影响的分布的程序、方法和工具的结合。”

实践研究。在1960s中后期,由于试验研究较之在实践、技术和伦理等方面地问题难以实施,作为一个替代选择,实践研究出现了。实践研究的主要贡献来自在资源受限的条件下,它为决策者提供一个决策合理的基础。实践研究是公共卫生评估方法在严格和可靠性上迈出的重要一步,然而在项目计划和在项目编制中监控和评估系统却落在了后面,作为回应,在70年代早期,美国国际发展署(USAID)由LeonRosenburg领导的咨询小组,应用投入产出原理,开发出第一个逻辑框架分析法(LFA),用于项目的规划、实施、监督和评估。1973年由USAID正式采用逻辑框架分析法(LFA),接着传遍了世界各地,迅速被一些组织采用。

公共卫生从业者从1980年代后期广泛使用该逻辑框架,在一个完整的形式里,逻辑框架为理论以及项目的基本假设提供了一个的图形化的解释,描述投入活动、产出、结果和影响的结构已经成为公共卫生标准评估框架,它可以确定这些因素之间的项目关系和相应的指标。逻辑框架最完整的形式可以提供一个明确评估问题、衡量数据来源和数据收集点的操作性框架。

1980s尤其是90年代更加把重点放在可问责性上,虽然已经设立一些改进的方法去确定项目影响,但是效率问题仍然广泛存在,公共卫生活动也许会产出理想的结果,但是和这些结果相关的支出是多少呢?资源用在其他的活动是不是更好呢?效率分析——结果分析的一种类型,通过衡量效果或者是单位成本(财务的和非财务的)的效果回答上述问题。效率分析是评估研究回答的是关于项目成本与其收益的资金价值或者它提供的设备状况的产生的效果这样的一些问题。效果评估的两个众所周知的类型就是成本效果分析和成本效率分析。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在公共卫生领域内绩效监控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它需要说明影响的具体指标,尤其是在卫生保健管理领域和地区政府机构,如,美国卫生和人力服务部。加拿大政府定义绩效监测为:“正在收集资料的过程意在评估满足战略结果的进展,可能的话提供进展如果没有达到预期的警告。”

绩效衡量一般有三个特征。第一,开发一个明显的目的目标和战略;第二,开发和实施战略以评估绩效;第三,使用绩效信息以改善管理实践或者资源配置。当绩效监测可能包括过程指标时重点经常首先放在记录结果和影响上,当绩效监测紧紧集中在结果和影响上时它就不能说明投入和过程可能会有的积极和消极的影响以及这些产出和影响的获得。同样的紧紧基于绩效结果和绩效影响的评估没有提供充分的信息去完整的理解活动的效用和它实施的效果。

在1990年代早期,责任运动在公共部门里得到广泛开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1993年美国政府绩效和结果法案相联系的结果管理运动,无论是动机还是责任运动都促成了在公共卫生组织里采用基于结果的管理方法。例如,联合国人口基金会他们在1990年代后期采用了基于结果的管理方法,基于结果的管理运动直接回应了监控和评估往往只集中在产出而不是项目的实际影响的批评,基于结果的管理完全把绩效管理和监控相连。在文献中,最完整的定义之一来源于加拿大政府,它清晰地区分了RBM(results-basedmanagement)和PM(performancenitoring)。按照这个定义RBM是“一个综合地有生命周期的管理方法,它整合商业战略、人、过程和标准以提高决策和驱动变化。该方法集中于过程早期的正确设计实施绩效衡量,学习和变化以及报告绩效”。同样的UNFPI定义RBM为一种改进项目和管理效力和责任的方法。根据UNFPI,RBM使用结果作为计划管理报告的基础。RBM努力通过比较和分析实际结果和计划结果通过一般的监测和评估报告,反馈和调整来提高绩效。RBM方法在公共卫生里的评估通常在大型的多边的捐赠组织里是非常普遍的。在那里,政府的政策需要结果导向的方法。

同时绩效监控和基于结果的管理变得流行起来,一些组织开始采Cracknell所描述的项目循环管理方法去监控和评估。Cracknell使用该术语是针对开发领域的,尽管有一些公共卫生组织使用监控和评估系统被归入到项目循环管理中去,这种方法结合了逻辑框架和基于结果管理的优点。项目循环管理认识到监控和评估在孤立的项目计划和实施情况下是行不通的,所以它必须溶入到项目循环中去,一些项目循环管理在公共卫生中的运用,强调直接与项目目的、目标和活动相联系的投入、过程、产出、结果和影响指标应该是混合的。当用这种办法实施时,该种方法使组织沿着活动和产出的因果链以获取特定的影响,从而显示进展,把经验教训反馈到项目管理中去,也是公共卫生项目循环管理中一些方法的普通要素。

(四)责任/和遵从标准

评估要完成的第四个目的就是责任或者遵从标准,遵从标准评估一个项目或者组织遵从规则授权标准或者其他的正式规则的环境。在某种程度上,捐赠人使用遵从标准监控以确保他们的资金接受者完成合同或者要求所强调的活动。在这种意义上,在衡量效力评估中的影响评估方法在有些时候就是用于责任和遵从标准目的。

在1970年,随着环境保护组织的建立和1970和1980年代对有毒废弃物的恐慌,政府和公民一样在监控环境和卫生问题时变得很积极,我们把这类的公民和监控活动称为是守门人和公民监控。环境保护署(EPA)和职业安全和卫生管理局(OSHA)是法律授权的,保护公民健康和环境的看门人组织的例子。EPA和OSHA起着正式的规范的作用去监控环境的和工厂暴力的组织,当这种暴力发生时,工厂会受到罚款和可能会失去从业的执照。公民监控是指较在不正式的场合下公民经常不是在法律授权范围类执行监控的。

当守门人和公民监控采取“大棒”的方法来监控和遵从标准时,资格认定和委派使用“胡萝卜”的方法去引诱组织满足保证人民健康和提供高质量服务的标准,这在卫生领域里实际上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其主要是由于医生被迫获得营业执照。直到近来这才开始作为一种给组织和公司一个竞争的契机的战略而变得流行起来。资格认定和委派在组织层次上可以使那些公司和机构区别他们的产品和服务是否满足较高的质量标准,这种监控战略在管理保健领域越来越流行。

三、启示

按照评估的四个基本目的,我们讨论了在公共卫生领域里的监控和评估的演进:基本演进,状态评估,衡量效力以及责任和遵从标准。这是一个讨论公共卫生监控和评估演进的有用框架,也有些讨论了其他的一些评估目的倾向,但这里没有得以展开。这里提出了当今公共卫生监控和评估系统里的更一般的因素。这些因素可能没有在演进讨论里出现,但是对理解公共卫生监控和评估的方向任然是重要的。我们之所以对一般的程序和原理更感兴趣,是因为不仅使用它可以监控和评估项目,而且还从公共卫生监测和评估的历史中可以得到的启示。这里我们总结了那些一般的因素和交叉的趋势以及强调一些上面讨论的更广泛的倾向。

(一)项目循环管理方法倾向

公共卫生评估开始把重点放在可量化的方法上(例如健康风险评估、大规模标准调查),同时现在许多公共卫生组织相应的开发出了很好的、系统的和整合的监控和评估系统。尽管在开发监控和评估系统的这些组织中,具体的步骤都不一样,但是监控和评估应该包括以下项目应该取得广泛共识:概念模型开发,计划编制,实施,监控和评估系统的修正和调整,数据分析,沟通,以及反馈到项目层和管理层的决策制定中去。

逻辑框架在项目循环监控和评估中是重要的工具,他们为概念化理论因果联系、活动点以及活动和目标状况之间的假设关系提供了图示化帮助。一些组织使用理论模型,提出在项目活动和目标情况之间的假设联系;其他组织使用逻辑框架作为计划编制工具。然而在许多情况下逻辑框架既包括理论之间的联系也包括项目因素。

(二)结果和过程评估的增加

尽管一些公共卫生组织把结果和影响方法加入到监控和评估系统中去,但是也有一些组织强烈地争论要完全地把过程评估和结果评估完全整合到一起,他们认为评估不是简单地检查过程或者影响而应该是他二者都很重要,过程评估提供环境和对产生结果的项目的理解。然而许多公共卫生组织对过程评估和结果评估同等对待,一些组织认为过程导向评估和参与导向评估是为新公共卫生而设计的。

(三)强调方法上的精确

公共卫生领域使用精确的方法和确保在评估设计、数据收集和分析的整合方面相应的更为重要。在以研究为导向的组织里尤其是这种情况。在其他许多组织中,对一个特殊活动的变化指标和变化的归因进行区分有一个清清晰的认识,衡量工作尤其是后果和影响衡量必须显示因果和影响关系。

公共卫生评估的演进显示了越来越选择更复杂的方法和工具以区分项目影响和所属原因。随着这些方法和工具也越来越多的用于实践,把总项目影响从净项目影响中区分开来的能力也在不断的增加。

使用更复杂的方法和工具的趋势可能更易于面向未来,正如一些公共卫生评估专家所支持的,重新回到使用实验设计以及多阶层模型的增长,纵向的调查回归分析方法。地理信息系统(GIS)也成为一个通用的工具,随着对健康监测和监控服务配置应该反映人群需求而这些需求随着地理状况变化而变化。

一般地,在公共卫生内部越来越重视生物学方法和系统思想。这些模型认识到真实世界装置具有动态的和不可预料的特征,模型建议卫生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个人之间的,社会文化的,环境的政治因素所影响,为了反映这些更复杂的模型,一些评估方法开始从定量分析、实验分析到一个更广阔的系统分析。

(四)越来越多地使用定量的和混合的方法

出现在公共卫生机构里的普通的监测和评估原理使评估应该既使用定量数据也使用定性数据。定量数据来自于那些易于量化的情况,取得这些定量数据所使用的方法变化的范围很大,但是必须包括调研,实验,和直接的衡量。然而另一方面,定性数据不能以量化的数字的形式进行总结,使用收集定性数据的方法一般包括焦点人群调查,参与式调查和人种学。

CDC(TheCenters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强调数量信息和质量信息的整合可以帮助确定证据是充分而全面的。Buckner等指出越来越多的兴趣放在对评估项目绩效的质量标准上来,例如,保健的质量。从业者也认识到数量方法和质量方法的互补性质,从那些不同方法的到的数据帮助确定更可靠的结果。质量评估方法越来越受到欢迎,尽管他们仍然处在使用的早期阶段。

(五)对公众的责任

近20年公众越来越重视可问责性。在1980年代和1990年代者通过对项目实施促进参与的方法提供一个平台。这样越来越多的利益相关者参与其中,在公共卫生评估中,这成为一个基本的准则,即公共卫生利益相关者必须参与到活动中去。

对公众的责任也隐含在绩效和基于结果的衡量方法后面,这些方法反映了对更清晰地说明取得的结果和确保资源在获得这些结果时以最有效的方式来使用等等方面不断增长的需求。在某种程度上,资格认定和委派项目也反映了公众对了解和他理想的高质量的服务的需求。

总之,公共卫生评估方法可以大致分为四类:基本研究、状态评估、衡量效力以及责任和遵从标准。通过对公共卫生评估方法演变的考察,我们可得知在改领域对需要良好的监控和评估已经达成共识;越来越多地使用项目循环管理方法,该方法把监测和评估和项目计划编制清晰的连系在一起;在项目管理中重点放在结果的反馈和使用上;既使用的定性数据也使用定量数据;在机构内与监控有关的问题开始考虑合作。超级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