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督导社区防控工作计划范文

督导社区防控工作计划范文

督导社区防控工作计划

督导社区防控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按照政府全面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的要求,提高动物卫生监督管理执法水平和动物防疫公共服务能力,促进养殖业稳定发展和农民增收,确保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

(二)改革原则:推进动物卫生监督管理与畜牧生产行业管理适当分开,强化和提升政府对动物卫生工作的管理力度;将动物卫生行政执法与技术支持职能分开,对现有动物防疫、检疫、监督等各类机构及其行政执法职能和动物卫生技术支持机构及资源进行整合;将动物防疫等公益性动物卫生职能与动物疾病诊疗等经营服务性活动分开,把动物疾病诊疗、动物保健和兽药、饲料经营等推向市场。

二、建立健全动物卫生工作体系

(一)建立健全动物卫生行政管理机构。

1.组建市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局,为市政府工作部门,机构规格与市政府工作部门相同。该局内设7个职能处室,具体为动物卫生监督处、动物疾病控制处、畜产品安全监管处(市饲料工业办公室)、兽医医政管理处、畜牧草业管理处(市奶类发展项目办公室)、计财处、办公室。

将市农委承担的动物防疫、检疫、兽医医政、兽药药政、饲料、种畜禽、奶业、畜牧、草业等行政和行业管理职能,划入市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局;将市饲料工业办公室承担的饲料工业管理职能、市奶业管理办公室(市奶类发展项目办公室、市乳品质量监测中心)承担的奶业行业管理职能和市种畜禽监督管理站承担的核发《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职能,划入市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局。

2.组建东陵、于洪、苏家屯、新城子4区和新民、辽中、法库、康平4县(市)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局,为同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机构规格与同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相同,内设机构限制在5个以内。

将区、县(市)农林局或农牧局承担的动物防疫、检疫、兽医医政、兽药药政、饲料、种畜禽、奶业、畜牧、草业等行政和行业管理职能,划入区、县(市)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局。农牧局更名为农村经济局。

3.组建浑南新区、铁西新区、棋盘山开发区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办公室,不设内设机构。

(二)建立健全动物卫生行政执法监督机构。

1.组建市动物防疫监督所。

2.将现有的市铁路动物防疫监督检验所更名为市铁路动物防疫监督所。

3.组建东陵、于洪、苏家屯、新城子4区和新民、辽中、法库、康平4县(市)动物防疫监督所。

上述机构为执法监督机构,分别隶属于市、区县(市)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局领导。

(三)建立健全动物卫生技术支持机构。

1.组建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2.组建市兽药饲料和畜禽产品安全监测中心。

3.组建东陵、于洪、苏家屯、新城子4区和新民、辽中、法库、康平4县(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兽药饲料和畜禽产品安全监测中心)。

上述机构分别隶属市、区县(市)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局领导。

(四)加强乡(镇)或区域动物卫生机构建设。根据公益性职能与经营分开的原则,将由原乡(镇)畜牧兽医站承担的诊疗服务等经营性业务进行科学界定,积极推进乡(镇)畜牧兽医站改革。组建乡(镇)或区域动物防疫监督所,加挂动物防疫检疫站牌子,为所在区、县(市)动物防疫监督所的派出机构,人员、经费、业务等由区、县(市)动物防疫监督所管理。同时,业务上受区、县(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指导。

(五)建立村级动物防疫员工作体系。每个行政村和涉农社区聘用动物防疫员1名,从取得执业兽医资格的执业兽医人员中选聘,接受乡(镇)或区域动物防疫监督所(动物防疫检疫站)的业务培训、指导、考核和监督管理。

三、关于职能和业务范围的确定

(一)市、区县(市)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局和浑南新区、铁西新区、棋盘山开发区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办公室的主要职能是:贯彻、执行动物卫生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规划和计划;负责拟定本地区重大动物疫病防治规划和计划;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本地区畜禽饲养情况的统计工作;监督管理行政区域内动物防疫、检疫工作;负责兽医医政、兽药药政、饲料、种畜禽监督管理;负责动物产品安全的监督管理;负责官方兽医和执业兽医的监督管理;负责动物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监督管理;负责对下级动物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指导;负责动物卫生科普及畜牧、草业行业行政管理等工作。

(二)市、区县(市)动物防疫监督所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动物防疫、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的监督;负责动物及动物产品的生产、经营、运输的监督;负责对染疫动物及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的监督;负责指导、监督动物疫情的扑灭工作;负责动物诊疗活动的监督;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行为进行查处。协助所在区、县(市)动物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监督管理辖区内兽药饲料和畜禽产品安全工作。

(三)市、区县(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主要业务范围是:参与拟定动物疫病预防控制规划、措施、应急预案,并提供科学依据;在动物卫生行政管理机构的领导下,组织实施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负责组织实施动物、动物产品的检疫;负责动物疫病诊断定性、疫病监测和技术仲裁;负责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和动物疫情的预警、预报等工作。区、县(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兽药饲料和畜禽产品安全监测中心的业务工作。

(四)市兽药饲料和畜禽产品安全监测中心的主要业务范围是:依法负责兽药、饲料质量和畜禽产品有害物质残留监督检验,并出具检验报告;参与拟定畜禽产品有害物质残留控制规划、监控计划、措施、应急预案,并提供科学依据;依法承担兽药、饲料、畜禽产品有害物质残留质量安全监督等工作。

(五)乡(镇)或区域动物防疫监督所(动物防疫检疫站)的主要职责是:负责日常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按有关部门要求,做好畜禽饲养情况的统计工作;依法负责组织辖区内动物计划免疫、强制免疫的实施;依法承担动物和动物产品检疫、动物疫情调查、动物疫病监测和报告工作;依法承担兽药、饲料、种畜禽监督管理和公益性技术推广服务工作。协助监督管理辖区内兽药饲料和畜禽产品安全工作。

(六)村级动物防疫员的主要职责是:承担动物计划免疫或强制免疫注射、佩带耳标、填发免疫卡、填写免疫档案、协助动物产地检疫、消毒、疫情报告、掌握畜禽饲养情况,以及动物卫生管理部门委托的其他工作。

四、关于人员编制、领导职数和经费渠道

核定市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局人员编制28名,其中由市农委机关划转行政编制10名;由市农委现有事业机构的事业编制中转换机关事业编制15名和机关工勤人员事业编制3名。设局长1名,副局长2名(其中由市农委划转1名);核定正处级领导职数7名,其中由市农委机关划转2名,由市农委现有事业机构中划转5名。经费由市财政列支。

市动物防疫监督所、市铁路动物防疫监督所、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兽药饲料和畜禽产品安全监测中心均为处级建制,经费由市财政列支。人员编制及领导职数在现有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内调剂,由组建后的市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局根据对现有机构和职能的调整情况提出具体意见,报市编委确定。

各区、县(市)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局人员编制按省下发的实施意见执行。由市核拨机关事业编制10名。设局长1名,副局长1名。经费由所在区、县(市)财政列支。

浑南新区、铁西新区和棋盘山开发区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办公室,分别核定机关事业编制5名,正处级领导职数1名。经费由所在开发区财政列支。

各区、县(市)动物卫生行政执法机构和技术支持机构,人员编制及领导职数由各区、县(市)按照省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研究确定。

乡(镇)动物防疫监督所人员编制控制在3名以内,区域动物防疫监督所控制在5名以内。

村级动物防疫员所需经费由转移支付解决。

五、组织实施

(一)加强领导,切实为改革搞好服务。此次动物卫生管理体制改革涉及面广、情况复杂、任务艰巨,各区、县(市)政府主要领导要把此项改革作为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一件大事,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切实担负起第一改革责任人的责任,亲自挂帅,认真组织,抓好落实。同时要认真总结经验,发现并及时解决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市及区、县(市)政府相关部门要统一思想,密切配合,加强对改革工作的具体指导。既要积极实施,又要扎实工作,避免出现大的震动,特别是在当前动物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下,要确保动物卫生防疫、检疫、监督等工作的正常开展。

督导社区防控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进一步完善政府领导、多部门合作和全社会参与的免疫规划管理机制,充分动员和整合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围绕为适龄儿童提供安全、有效、免费、均等化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服务的总体目标,有效预防和控制免疫规划针对传染病,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二、工作目标

实施免疫规划能力建设、健康宣传、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流动人口管理、接种服务网络建设等5个免疫规划专项工程,争取在机构人员经费、宣传、信息化管理、流动人口免疫规划管理、预防接种门诊建设等方面实现新突破。至年底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预防接种率以乡镇(街道办)为单位达到90%以上;建立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管理平台,实现预防接种单位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客户端实施率达到100%,为95%以上的新生儿建立电子档案;100%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达到《广西壮族自治区预防接种单位管理规范》的要求;麻疹发病率控制在1/100万以下。

三、组织领导

(一)为加强对免疫规划工作的领导,对原南宁市免疫规划领导小组成员进行调整,调整后成员名单如下:

四、工作步骤

城市免疫规划管理攻坚工程分5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年6-7月中旬,起草、印发实施方案,落实责任,启动城市免疫规划管理攻坚工程项目;

第二阶段:年8月-年8月,具体实施城市免疫规划管理攻坚工程项目;

第三阶段:年9-10月进行中期评估;

第四阶段:年11月-年10月深入实施攻坚工程;

第五阶段:年11-12月,进行终期评估考核验收。

五、工作任务和责任

(一)加强免疫规划能力建设

1.加强免疫规划机构建设

(1)工作内容

在城区疾控中心建立免疫规划科,按照1/10万的标准配备专业人员,基数不少于4人;地段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按1/万标准配置免疫规划工作人员,基数不少于2人。

(2)部门职责

牵头部门:市编委办。负责组织协调和落实城区免疫规划机构和人员编制。配合部门:各城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市卫生局。

市卫生局根据自治区卫生厅《关于印发全区免疫规划工作质量综合评估方案的通知》(桂卫疾控〔〕79号)人员配置要求,提出我市免疫规划工作人员配置方案报市编委办,市编委办负责审核报批,各有关配合部门共同协作,按照职责分工落实机构人员编制。

(3)工作要求

各城区疾控中心要建立免疫规划科,业务人员按标准配置;地段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按标准配置。从事免疫规划业务工作的自治区级地段医院的免疫规划工作人员建议由自治区卫生厅协调落实。相关人员要于年12月底前到位。从事免疫规划预防接种工作人员要获得相关执业资格。

2.建立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

(1)工作内容。

建立免疫规划工作信息管理平台

(2)部门职责

牵头部门:市卫生局。负责免疫规划信息化建设总体协调。配合部门:各城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财政局、市政府采购办。

市卫生局负责制定南宁市免疫规划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提出经费预算商财政局,市政府采购办配合做好相关硬件、软件设备购置的招投标工作。各城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落实好配套资金。

(3)工作要求

免疫规划工作信息管理平台相关硬件、软件在于年6月完成采购,年9月底前完成调试,年12月底前正式投入使用。

3.免疫规划冷链系统建设

(1)工作内容

落实冷链经费;加强免疫规划冷链系统建设,保障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冷链运转。

(2)部门职责

牵头部门:市财政局。配合部门:各城区政府、市卫生局、市政府采购办。

贯彻执行自治区人民政府批转区财政厅、卫生厅《关于落实计划免疫冷链经费的报告的通知》(桂政发〔〕119号)精神,相关经费按辖区人口每年人均0.1-0.15元,纳入年度各级财政预算,并保证及时拨付到位。

市财政局负责组织开展免疫规划冷链设备情况调研,落实免疫规划业务单位购置冷链设备所需资金;由市政府采购办负责冷链设备的招投标工作;各城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落实购置冷链设备的资金。

(3)工作要求

冷链经费按按照财政预算及时拨付到位。年12月底前完成冷链设备调研工作,年3月底完成冷链设备的招投标工作,所有设备必须在年6月底投入使用。

4.免疫规划培训

(1)工作内容

加强对免疫规划工作人员的培训

(2)部门职责

牵头部门:市卫生局。负责组织开展全市免疫规划人员业务培训。配合部门:各城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市卫生局组织制定我市免疫规划工作人员培训计划,组织相关专家逐级对免疫规划工作人员进行免疫规划业务技术培训。

(3)工作要求

按照逐级分期培训原则,结合岗前培训和继续再教育等方式对疾控机构、地段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所从事免疫规划及相关工作的人员实行全员培训,每年至少进行2次免疫规划相关知识培训。

(二)免疫规划宣传

1.工作内容

大力开展免疫规划大众宣传

2.部门职责

牵头部门:市委宣传部。负责牵头制定我市免疫规划宣传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各有关职能部门共同协作,按照职责分工抓好具体落实。配合部门:各城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广电局、市卫生局、市教育局。

3.工作要求

(1)报纸、电台、电视台每2个月刊播1次免疫规划公益广告或新闻报道。

(2)印制免疫规划相关宣传材料、宣传挂图。

(3)辖区内100%的村卫生所设立固定免疫规划宣传栏,并有1条以上固定免疫规划宣传标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要有5条以上固定免疫规划宣传标语,标语要在年6月底前制作完毕。

(4)在小学、托幼机构设立专人负责单位内的卫生保健工作,设立卫生知识宣传栏,定期更新内容。由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督促落实。

(5)报纸、电视台、电台刊播所涉及的免疫规划宣传材料由市卫生局负责提供。

(三)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

1.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

(1)工作内容

预防接种门诊“四室”建设

(2)部门职责

牵头单位:市卫生局,负责地段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预防接种门诊“四室”建设组织实施。配合部门:各城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市卫生局负责制定我市免疫规划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方案,组织编制地段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预防接种门诊各室上墙资料(制度、图表、公示等)、规范门诊及示范门诊牌匾统一标识等。地段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要做好业务用房设置、布局,设备配备、工作流程,保障预防接种工作安全。

(3)工作要求

各地段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按要求落实预防接种门诊“四室”建设用房,配备足够人员。要求接种门诊设置、布局合理,工作流程清楚,建立有接种门诊各项管理制度、告知制度,并上墙公示。上述工作要求在年10月底完成,市卫生局在12月份组织评审验收。

2.规范免疫规划工作资料管理

(1)工作内容

规范免疫规划工作资料管理。

(2)部门职责

牵头部门:市卫生局。配合部门:各城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市卫生局负责制定免疫规划工作资料管理方案,并组织实施。

各城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督促辖区相关部门做好免疫规划工作资料收集整理相关工作。

(3)工作要求

各城区疾控中心、地段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按要求做好免疫规划工作资料收集整理。要求免疫规划办公室至少有2个以上资料柜用于存放相关资料。相关资料柜、文件柜要在年12月底购置完毕。

需收集资料内容及保存期限参照自治区卫生厅要求,由基础资料、冷链设备和生物制品、新生儿及接种情况登记簿3个部分组成,各自成册。基础资料包括预防接种程序、辖区内免疫规划相关本底资料、文件和例会登记、查验预防接种证以及预防接种统计表;冷链设备和生物制品包括冷链温度记录、生物制品及注射器领发记录;新生儿及接种情况登记簿包括新生儿出生登记表和儿童预防接种登记簿等。

(四)加强流动人口儿童免疫规划管理

1.工作内容。

通过多部门协作,加强流动人口儿童免疫规划管理,确保居住在3个月以上的流动儿童能够及时建卡、建证、按照免疫程序接受预防接种;建立流动儿童主动搜索、定期查漏补种和追踪流动儿童接种状况的长效工作机制,确保流动儿童全程完成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

2.部门职责。

牵头部门:市卫生局。负责流动儿童免疫规划工作组织实施;配合部门:各城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公安局、工商局、教育局、人口计生委、房产局、建委、人力和社会保障、市流动人口办,按照职责分工抓好落实。

3.工作要求

市卫生局要将流动儿童纳入本地免疫规划常规管理,负责流动儿童免疫规划工作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做好牵头联络工作,根据市政府要求定期召集相关部门召开免疫规划协调会议;疾控机构在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下,负责区域内流动儿童免疫规划工作的业务指导、人员培训,不断完善和改进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管理;地段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要定期到当地公安机关、流动人口管理部门、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村(居)委会收集流动人口儿童资料,督促未接种人员及时进行免疫接种。

公安机关在为流动人口办理落户、登记、流动人口居住证等手续时,应督促未办理儿童预防接种证的监护人,及时到地段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补办预防接种证。向疾控机构和地段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提供所需的流动人口儿童有关信息。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为流动人口办理工商营业执照时,应督促未办理儿童预防接种证的监护人,及时到地段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补办预防接种证。同时,应和市场开办者一起协助辖区疾控机构和地段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动员入场经营者的适龄流动人口儿童及时接受预防接种。

教育部门要严格执行儿童入托、入园、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将查验接种证制度纳入学校传染病防治重要内容。在办理流动人口儿童入托、入园、入学手续时,学校、托幼机构应查验其预防接种证,发现未办理预防接种证或未按照国家免疫规划受种的儿童,应及时向辖区疾控机构或儿童居住地的地段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报告,并督促其监护人及时携带儿童到地段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补办预防接种证和补种疫苗。

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在对流动人口实施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时,应查验其家庭内儿童的预防接种证,督促未办理儿童预防接种证的监护人及时携带儿童到地段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补办预防接种证和补种疫苗。

房产管理部门在流动人口租用房屋申请登记备案时,应督促未办理儿童预防接种证的监护人,及时携带儿童到地段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补办预防接种证。各类小区物业管理公司要积极配合地段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做好流动人口儿童免疫规划管理工作。

建设管理部门应要求建设施工单位加强对单位内流动人口的管理,督促单位内未办理儿童预防接种证的监护人,及时携带儿童到地段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补办预防接种证。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在为流动人口提供职业指导、就业培训、职业介绍等服务时,应进行流动人口儿童免疫规划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

市流动人口办要及时向辖区疾控机构和地段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通报对流动人口儿童的迁入、迁出情况,并做好记录,随时掌握其变动情况。

各城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督促辖区内的街道办(乡镇政府)通过社区、居委会(村)及时收集并向当地疾控机构和地段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提供所需的流动人口儿童有关资料、信息。切实发挥公共卫生协管员和社区(村)公共卫生联络员作用,加强对流动儿童管理,督促其监护人前往地段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办证或补种疫苗,使流动儿童享受常住儿童同样的免疫服务。

(五)完善预防接种服务网络

1.工作内容

建立健全预防接种服务网络建设,逐步将免疫规划工作从城市地段医院转移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部门职责

牵头部门:市卫生局。配合部门:各城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市卫生局负责完善预防保健区域,根据社区卫生服务体系规划,整合医疗资源,重新调整城区预防保健区域,将城市地段医院免疫规划工作转移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3.工作要求

在市区开展预防接种的地段医院中选择1-2个作为试点,试点工作在年8月底前正式启动,在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后逐步实施。

六、保障措施

督导社区防控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进一步完善政府领导、多部门合作和全社会参与的免疫规划管理机制,充分动员和整合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围绕为适龄儿童提供安全、有效、免费、均等化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服务的总体目标,有效预防和控制免疫规划针对传染病,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二、工作目标

实施免疫规划能力建设、健康宣传、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流动人口管理、接种服务网络建设等5个免疫规划专项工程,争取在机构人员经费、宣传、信息化管理、流动人口免疫规划管理、预防接种门诊建设等方面实现新突破。至年底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预防接种率以乡镇(街道办)为单位达到90%以上;建立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管理平台,实现预防接种单位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客户端实施率达到100%,为95%以上的新生儿建立电子档案;100%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达到《广西壮族自治区预防接种单位管理规范》的要求;麻疹发病率控制在1/100万以下。

三、组织领导

四、工作步骤

城市免疫规划管理攻坚工程分5个阶段实施。

五、工作任务和责任

(一)加强免疫规划能力建设

1.加强免疫规划机构建设

(1)工作内容

在城区疾控中心建立免疫规划科,按照1/10万的标准配备专业人员,基数不少于4人;地段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按1/万标准配置免疫规划工作人员,基数不少于2人。

(2)部门职责

牵头部门:市编委办。负责组织协调和落实城区免疫规划机构和人员编制。配合部门:各城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市卫生局。

市卫生局根据自治区卫生厅《关于印发全区免疫规划工作质量综合评估方案的通知》(桂卫疾控〔〕79号)人员配置要求,提出我市免疫规划工作人员配置方案报市编委办,市编委办负责审核报批,各有关配合部门共同协作,按照职责分工落实机构人员编制。

(3)工作要求

各城区疾控中心要建立免疫规划科,业务人员按标准配置;地段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按标准配置。从事免疫规划业务工作的自治区级地段医院的免疫规划工作人员建议由自治区卫生厅协调落实。相关人员要于年12月底前到位。从事免疫规划预防接种工作人员要获得相关执业资格。

2.建立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

(1)工作内容。

建立免疫规划工作信息管理平台

(2)部门职责

牵头部门:市卫生局。负责免疫规划信息化建设总体协调。配合部门:各城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财政局、市政府采购办。

市卫生局负责制定南宁市免疫规划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提出经费预算商财政局,市政府采购办配合做好相关硬件、软件设备购置的招投标工作。各城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落实好配套资金。

(3)工作要求

免疫规划工作信息管理平台相关硬件、软件在于年6月完成采购,年9月底前完成调试,年12月底前正式投入使用。

3.免疫规划冷链系统建设

(1)工作内容

落实冷链经费;加强免疫规划冷链系统建设,保障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冷链运转。

(2)部门职责

牵头部门:市财政局。配合部门:各城区政府、市卫生局、市政府采购办。

贯彻执行自治区人民政府批转区财政厅、卫生厅《关于落实计划免疫冷链经费的报告的通知》(桂政发〔1989〕119号)精神,相关经费按辖区人口每年人均0.1-0.15元,纳入年度各级财政预算,并保证及时拨付到位。

市财政局负责组织开展免疫规划冷链设备情况调研,落实免疫规划业务单位购置冷链设备所需资金;由市政府采购办负责冷链设备的招投标工作;各城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落实购置冷链设备的资金。

(3)工作要求

冷链经费按按照财政预算及时拨付到位。年12月底前完成冷链设备调研工作,年3月底完成冷链设备的招投标工作,所有设备必须在年6月底投入使用。

4.免疫规划培训

(1)工作内容

加强对免疫规划工作人员的培训

(2)部门职责

牵头部门:市卫生局。负责组织开展全市免疫规划人员业务培训。配合部门:各城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市卫生局组织制定我市免疫规划工作人员培训计划,组织相关专家逐级对免疫规划工作人员进行免疫规划业务技术培训。

(3)工作要求

按照逐级分期培训原则,结合岗前培训和继续再教育等方式对疾控机构、地段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所从事免疫规划及相关工作的人员实行全员培训,每年至少进行2次免疫规划相关知识培训。

(二)免疫规划宣传

1.工作内容

大力开展免疫规划大众宣传

2.部门职责

牵头部门:市委宣传部。负责牵头制定我市免疫规划宣传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各有关职能部门共同协作,按照职责分工抓好具体落实。配合部门:各城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广电局、市卫生局、市教育局。

3.工作要求

(1)报纸、电台、电视台每2个月刊播1次免疫规划公益广告或新闻报道。

(2)印制免疫规划相关宣传材料、宣传挂图。

(3)辖区内100%的村卫生所设立固定免疫规划宣传栏,并有1条以上固定免疫规划宣传标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要有5条以上固定免疫规划宣传标语,标语要在年6月底前制作完毕。

(4)在小学、托幼机构设立专人负责单位内的卫生保健工作,设立卫生知识宣传栏,定期更新内容。由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督促落实。

(5)报纸、电视台、电台刊播所涉及的免疫规划宣传材料由市卫生局负责提供。

(三)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

1.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

(1)工作内容

预防接种门诊“四室”建设

(2)部门职责

牵头单位:市卫生局,负责地段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预防接种门诊“四室”建设组织实施。配合部门:各城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市卫生局负责制定我市免疫规划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方案,组织编制地段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预防接种门诊各室上墙资料(制度、图表、公示等)、规范门诊及示范门诊牌匾统一标识等。地段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要做好业务用房设置、布局,设备配备、工作流程,保障预防接种工作安全。

(3)工作要求

各地段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按要求落实预防接种门诊“四室”建设用房,配备足够人员。要求接种门诊设置、布局合理,工作流程清楚,建立有接种门诊各项管理制度、告知制度,并上墙公示。上述工作要求在年10月底完成,市卫生局在12月份组织评审验收。

2.规范免疫规划工作资料管理

(1)工作内容

规范免疫规划工作资料管理。

(2)部门职责

牵头部门:市卫生局。配合部门:各城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市卫生局负责制定免疫规划工作资料管理方案,并组织实施。

各城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督促辖区相关部门做好免疫规划工作资料收集整理相关工作。

(3)工作要求

各城区疾控中心、地段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按要求做好免疫规划工作资料收集整理。要求免疫规划办公室至少有2个以上资料柜用于存放相关资料。相关资料柜、文件柜要在年12月底购置完毕。

需收集资料内容及保存期限参照自治区卫生厅要求,由基础资料、冷链设备和生物制品、新生儿及接种情况登记簿3个部分组成,各自成册。基础资料包括预防接种程序、辖区内免疫规划相关本底资料、文件和例会登记、查验预防接种证以及预防接种统计表;冷链设备和生物制品包括冷链温度记录、生物制品及注射器领发记录;新生儿及接种情况登记簿包括新生儿出生登记表和儿童预防接种登记簿等。

(四)加强流动人口儿童免疫规划管理

1.工作内容。

通过多部门协作,加强流动人口儿童免疫规划管理,确保居住在3个月以上的流动儿童能够及时建卡、建证、按照免疫程序接受预防接种;建立流动儿童主动搜索、定期查漏补种和追踪流动儿童接种状况的长效工作机制,确保流动儿童全程完成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

2.部门职责。

牵头部门:市卫生局。负责流动儿童免疫规划工作组织实施;配合部门:各城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公安局、工商局、教育局、人口计生委、房产局、建委、人力和社会保障、市流动人口办,按照职责分工抓好落实。

3.工作要求

市卫生局要将流动儿童纳入本地免疫规划常规管理,负责流动儿童免疫规划工作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做好牵头联络工作,根据市政府要求定期召集相关部门召开免疫规划协调会议;疾控机构在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下,负责区域内流动儿童免疫规划工作的业务指导、人员培训,不断完善和改进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管理;地段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要定期到当地公安机关、流动人口管理部门、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村(居)委会收集流动人口儿童资料,督促未接种人员及时进行免疫接种。

公安机关在为流动人口办理落户、登记、流动人口居住证等手续时,应督促未办理儿童预防接种证的监护人,及时到地段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补办预防接种证。向疾控机构和地段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提供所需的流动人口儿童有关信息。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为流动人口办理工商营业执照时,应督促未办理儿童预防接种证的监护人,及时到地段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补办预防接种证。同时,应和市场开办者一起协助辖区疾控机构和地段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动员入场经营者的适龄流动人口儿童及时接受预防接种。

教育部门要严格执行儿童入托、入园、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将查验接种证制度纳入学校传染病防治重要内容。在办理流动人口儿童入托、入园、入学手续时,学校、托幼机构应查验其预防接种证,发现未办理预防接种证或未按照国家免疫规划受种的儿童,应及时向辖区疾控机构或儿童居住地的地段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报告,并督促其监护人及时携带儿童到地段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补办预防接种证和补种疫苗。

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在对流动人口实施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时,应查验其家庭内儿童的预防接种证,督促未办理儿童预防接种证的监护人及时携带儿童到地段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补办预防接种证和补种疫苗。

房产管理部门在流动人口租用房屋申请登记备案时,应督促未办理儿童预防接种证的监护人,及时携带儿童到地段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补办预防接种证。各类小区物业管理公司要积极配合地段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做好流动人口儿童免疫规划管理工作。

建设管理部门应要求建设施工单位加强对单位内流动人口的管理,督促单位内未办理儿童预防接种证的监护人,及时携带儿童到地段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补办预防接种证。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在为流动人口提供职业指导、就业培训、职业介绍等服务时,应进行流动人口儿童免疫规划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

市流动人口办要及时向辖区疾控机构和地段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通报对流动人口儿童的迁入、迁出情况,并做好记录,随时掌握其变动情况。

各城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督促辖区内的街道办(乡镇政府)通过社区、居委会(村)及时收集并向当地疾控机构和地段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提供所需的流动人口儿童有关资料、信息。切实发挥公共卫生协管员和社区(村)公共卫生联络员作用,加强对流动儿童管理,督促其监护人前往地段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办证或补种疫苗,使流动儿童享受常住儿童同样的免疫服务。

(五)完善预防接种服务网络

1.工作内容

建立健全预防接种服务网络建设,逐步将免疫规划工作从城市地段医院转移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部门职责

牵头部门:市卫生局。配合部门:各城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市卫生局负责完善预防保健区域,根据社区卫生服务体系规划,整合医疗资源,重新调整城区预防保健区域,将城市地段医院免疫规划工作转移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3.工作要求

在市区开展预防接种的地段医院中选择1-2个作为试点,试点工作在年8月底前正式启动,在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后逐步实施。

六、保障措施

督导社区防控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卫生部国家计委财政部

为进一步加强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遏制结核病的流行,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据当前我国结核病流行与防治现状,制定本规划。

一、结核病流行与防治工作现状

结核病是经呼吸道传播的慢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肺部。结核病在全球的广泛流行,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我国是世界上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结核病患者数量居世界第二位,其中80%在农村。据2000年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我国现有结核菌感染者4亿人,结核病患者500万人,其中传染性肺结核病患者200万人。每年因患结核病死亡的人数达到15万人。结核病是我国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主要疾病之一。

我国政府十分重视结核病的防治工作。从1981年起,国务院有关部门相继制定与实施了两个全国结核病防治十年规划。1992-1999年,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在新疆等13个省(自治区)开展了中国结核病控制项目,利用中央防病经费在河南等15个省(自治区)实施了卫生部加强,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与促进结核病控制项目。其间,项目地区累计免费诊断并治疗传染性肺结核病患者120余万例,治愈率从50%提高到90%。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我国结核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形成了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

我国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形势仍很严峻,任务艰巨。当前,全国仍有一半的地区还没有实施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结核病防治局面尚未形成;结核病防治知识的教育还不够普及;结核病防治能力不能适应预防与控制工作的需要,同时,流动人口的骤增、耐药结核病的蔓延、结核菌与艾滋病病毒的双重感染,致使结核病疫情恶化,加大了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难度。在今后10年,如不能全面有效地实施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预计全国将新增结核病患者2000-3000万人,将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沉重的负担,严重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二、指导原则

(一)政府负责、部门合作、社会参与,共同做好结核病防治工作。

(二)实行分类指导,对西部地区和贫困人群给予重点帮助。

(三)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积极发现和治疗传染性肺结核病患者。

(四)全面实施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落实肺结核病患者的归口管理和督导治疗。

(五)实行肺结核病治疗费用收、减、免政策。对没有支付能力的传染性肺结核病患者实行免费治疗。

三、总体目标

(一)建立政府领导,多部门合作和全社会参与的结核病防治可持续发展机制。

(二)到2005年,全国以县(市)为单位,实施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的覆盖率达到90%,到2010年达到95%以上。

(三)到2005年,全国传染性肺结核病患者治疗人数达到200万人;到2010年达到400万人。

四、工作指标

(一)到2005年,肺结核病患者和可疑肺结核病症状者的转诊率达到90%;到2010年达到95%。

(二)到2005年,传染性肺结核病患者的督导治疗覆盖率达到80%;到2010年达到85%

(三)到2005年,传染性肺结核病患者的规则治疗率达到90%;到2010年达到95%。

(四)到2005年,传染性肺结核病患者的治愈率达到80%;到2010年达到85%;

(五)到2005年,村医生结核病防治技术培训率达到85%;到2010年达到90%。

(六)到2005年,全民结核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达到60%;到2010年达到80%。

五、主要措施

(一)加强结核病防治能力建设,健全服务体系

要加强省、地(市)、县(市)三级结核病防治网络建设,明确各级结核病防治机构的职责和任务,注意调整、充实结核病防治机构,稳定结核病防治专业队伍,提高结核病防治人员的防治技术和服务水平。

县(市)级结核病防治机构要成为实施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落实结核病防治规划的基本单位,能够履行肺结核病患者诊断、治疗和管理的职责和任务。地(市)级结核病防治机构要能够履行对所辖县(市)结核病防治工作的业务指导、技术培训、质量控制、监督检查和管理评价等职责和任务。中央和省级结核病防治机构要能够有效地组织协调结核病防治规划和年度计划的实施,对结核病防治工作进行技术指导、人员培训、质量控制、监督监测、健康教育、社会学评价和科学研究。

要积极动员并发挥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作用,配合当地结核病防治机构做好肺结核病患者的发现、登记、报告、转诊及危重患者抢救工作。

(二)积极发现和治疗肺结核病患者

要采取因症求诊和以痰涂片显微镜检查为主的方式,在边远地区可采用直接查痰方式,积极发现传染性肺结核病患者。各地区对高危人群、高发地区要有计划地组织肺结核病可疑症状者的检查。实施督导治疗,积极治疗发现的患者,做到发现一例,报告一例,登记一例,治疗一例,管理一例,治愈一例,以有效控制结核病的传播。

(三)完善结核病报告信息系统

要将结核病防治纳入卫生信息网建设中,积极推广应用现代网络信息传输技术,建立和完善结核病统计、报告、监测、评价系统。各级结核病防治机构应有专人负责结核病报告、登记、治疗和管理等信息资料的综合与分析,保证各类统计报表数字的真实、可靠、及时、准确。及时掌握结核病疫情动态,不断改进结核病防治措施。

(四)加强人员培训,提高业务素质

要组织有关专家制订各类医疗卫生人员结核病防治培训大纲,编写结核病防治培训教材,按照逐级分类培训的原则,坚持专业教育与在职培训相结合,利用医学生的学校教育、岗位培训、继续教育等多种培训方式,开展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新技术、新方法等培训,努力培养学科带头人,逐步提高各级医疗服务和结核病防治人员的业务水平。

(五)加强宣传教育,增进全民结核病防治意识

要把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和普及作为科普知识宣传的重要内容,纳入当地健康教育规划。坚持全民健康教育与重点人群教育相结合,在组织开展"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宣传活动的基础上,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经常性的宣传工作。向群众宣传结核病的危害和防治方法,动员社会各界参与结核病防治工作,形成全民防治结核病的氛围。

各部门、社会团体和大众宣传媒体要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积极宣传结核病防治知识和防治工作。

(六)加强应用性研究

要加强结核病的科学研究,将结核病科研项目列入国家重点攻关计划和优先项目。将结核病有关应用性研究纳入地方科研规划,给予资金支持。科学研究要坚持为防治工作服务的方向,重点开展结核病流行病学、多耐药结核病的治疗与监测、结核菌与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以及对结核病防治新技术、新方法等方面的研究。

(七)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要建立与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在人员培训、科学研究、资源共享等方面的合作伙伴关系,吸收、借鉴和推广国际先进的结核病防治科学技术及成功经验,积极争取国际社会的援助,参加全球遏制结核病的行动。

六、组织保障

(一)加强领导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对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领导,把结核病防治工作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要根据本规划提出的目标,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区2001~2010年结核病防治规划及年度实施计划,给予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加强对规划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不断总结经验,研究解决问题,确保防治措施的落实。

(二)加强法制管理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和《结核病防治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地方性结核病防治法规,加大依法管理力度。加强对各类医疗卫生、厂矿、企业、农(林)场、学校等单位的结核病防治工作的执法监督,完善疫情报告、监测和信息管理系统,落实结核病有效治疗方案,使结核病防治工作的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逐步走向法制管理的轨道。

(三)加强部门合作

各部门要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共同做好结核病防治工作。

计划部门要把结核病防治工作列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项目,按照基本建设分级管理的原则,切实加强结核病防治能力建设。

财政部门要对结核病防治专项经费实行项目管理,制定相应的资金管理办法,从项目的设立、资金分配、拨付使用等,实行全程监督管理,保证专款专用。对社会捐赠的结核病防治资金、物资等要按国家规定给予税收优惠。

卫生部门要将结核病防治工作纳入卫生发展规划,把结核病作为重点疾病加以控制。负责对本地区结核病防治工作的监督管理,并组织实施肺结核病人的归口管理。

药品监管部门要加强对抗结核病药品的审批和监督检查,保证抗结核药品的质量。

新闻宣传、广电部门要开展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公益性宣传和广泛的健康教育,普及结核病防治知识。

教育部门要将结核病防治知识编入中、小学相关教材,作为学校健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

劳动保障部门要把肺结核病诊断与治疗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范畴,对已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肺结核病患者的医疗费用,由所在统筹地区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有关规定支付。

民政部门要对符合救济条件的肺结核病患者家庭给予生活救济。

政法部门要积极采取措施,对被羁押、收容人员开展结核病的检查和治疗,并纳入地方政府的结核病防治工作规划。

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团体,要充分发挥在结核病防治工作中的作用。

(四)以政府投入为主,实行多方筹资,保证规划目标的实现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大对结核病防治经费投入的力度,把解决结核病防治经费问题纳入议事日程。从2001年起,中央财政设立结核病防治专项经费,地方各级财政也要把结核病防治工作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根据公共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增加结核病防治经费的投入。同时要合理统筹使用赠款、贷款,以保证规划目标的实现。

七、考核与评价

督导社区防控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X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紧迫、最重要的工作,坚决扛起疫情防控的政治责任,组织各级党政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坚决做到“四个认真贯彻落实”,全力落实市委十项措施,以“七抓七到位”靠实防控责任、筑牢防控网络,全X疫情防控和复产复工工作有序有效科学推进。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组织领导,确保安排部署到位。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坚持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当前头等大事,第一时间学习传达在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等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在北京调研指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李克强总理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讲话批示精神及省市相关会议精神,与省、市同步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全面进入“战时”状态。及时成立由党政主要领导担任双组长的领导小组,修订完善全X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实施方案,设立“一办九组”10个专责工作组,逐级靠实工作责任,以坚决的态度、科学的措施、有力的行动防控疫情,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身体健康和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使用陇政钉视频系统,先后召开X委常委会和领导小组会议X次,第一时间将疫情防控整体工作、各行业系统工作、全社会层面工作要求落实到岗到人。按照不聚集、少开会原则,及时建立疫情防控联络群,X委主要领导一线调度,每天适时工作提醒找差距、补短板、堵漏洞、清盲点,第一时间贯彻市委、市政府领导批示指示,做到了通知在网上、工作在网上部署、落实在网上反馈,有效实现了疫情防控工作的无缝对接、高效运转。

二抓纪律作风,确保责任落实到位。及时下发《关于坚决贯彻落实重要指示精神加强党的领导、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政治保证的通知》《关于进一步严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纪律的紧急通知》,全X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重大考验,作为践行初心使命、体现责任担当的试金石和磨刀石,作为检验干部政治品质和能力作风的标杆卡尺,全党行动、全员上阵,压紧压实“八个方面责任”,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X委班子成员带头履行政治责任,坚定站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在一线了解实情、掌握底数,在一线解决问题、抓好落实,在一线服务群众、排忧解难。各乡(镇)党委班子成员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迅速到岗到位、驻村蹲点,广泛宣传动员群众,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用实际行动展示党员干部的政治本色和担当作为。充分发挥社区“大党委”的协调联动作用,X多名党员向社区报到,成立党员先锋队、志愿服务队X个,设立党员先锋岗X个、疫情防控党员责任区X处,X多个基层党组织、X多名党员干部将全XX个村划分为X个网格、X个联防组,X名先进青年在疫情防控一线递交入党申请书,X个非公企业、社会组织和爱心人士捐赠疫情防控款物X万元,用实际行动筑起了一道道防控墙,凝聚起了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磅礴力量。X纪委、监委以敢于担当的精神迅速行动,落实精准监督责任,适时开展督查检查,下发督查通报X期、督查信息X期,督促整改各类问题X个。坚持从严要求,严肃追责问责在防控工作中庸政懒政、失职失责人员,红牌警告X人,工作约谈X人,提醒约谈X人,告诫约谈X人。

三抓源头管控,确保精准施策到位。一是加强流动人口摸排。把加强人口管理作为疫情防控最基础、最关键的工作,按照“六清两不漏”要求,组织动员村和社区干部、小区楼长、党员中心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全社会力量,对外来人员特别是武汉等重点疫区来X的返乡务工人员、学生、春节探亲人员以及旅游等人员进行全面深入排查。采取分片负责、重点跟踪、定人定位的地毯式追踪、网格化排查方式,逐一建立登记台账,全面详实掌握返乡人员的底数、身体状况等情况,做到了辖区底数清、不留排查盲区,返乡人员清、不漏一户一人。截止3月X日24时,我X累计摸排外地来X人员X人,其中湖北等重点疫情地返XX人(武汉X人)。二是加强重点人群管控。对重点地区返乡人员、密切接触者人员、从疫区返X人员实行分类精准管控,采取“六个一”管理要求和发放告知书、粘贴隔离告示、设置警戒标识及乡镇干部、医务人员“多对一”、人盯人、群众监督举报等管控措施,督促严格执行居家隔离要求,每天测量体温2次,及时跟进了解身体健康状况,并建立为居家隔离群众代购、网上“点单、接单、购单、送单”等便民服务模式,有效保障居家隔离措施落实到位。目前全X共有居家留观人员X人;医疗机构发热门诊累计就诊X人次,累计医学留观X人,解除X人,无确诊、疑似、留观人员。三是加强源头输入管理。X、乡、村党员干部迅速到岗,群众全员参与,并从公安、市场监管、卫健等部门抽调X余人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全X各乡镇在交通要道和通村道路出入口设立防控监测点X处,在重点卡口成立临时党支部X个,实行24小时全天值守,逐车逐人监测体温、登记摸排。2月12日按照省市要求,我X第一时间撤销了国省X乡道上的检疫检测站点,及时对各乡镇、各村防控卡口进行调整,确保了管控无缝衔接。截止3月X日24时,全X累计检查登记过往车辆和人员X辆X人。同时,严格把握“八项工作尺度”,实行弹性上班机制,推迟企业复工时间,暂停便民大厅、政务中心等人员聚集窗口服务,引导企业和群众选择甘肃政务服务网、电话预约等“非接触式”途径咨询办理业务,让“信息跑路”,避免了办事人员向实体大厅聚集。

四抓网格管理,确保群防群控到位。学习借鉴X等地疫情防控的好经验好做法,在社区侧重于用网格化管理搞宣传管人群,采取“班子成员+社区书记+小组长+楼院长”的“四对一”措施;在农村侧重于“网格化+十户联防”方式开展群防群控,充分发挥网格神经末梢疫情“宣传员”、联防“值勤员”、防控“监督员”、群众“服务员”、文明“倡导员”、舆情“引导员”作用,确保了疫情防控工作全覆盖、无死角。严控“四类活动”,延期推迟了XX研讨班、X委全会等大型会议。克服医用物资短缺困难,公共区域消毒X万平方米,为X户群众配发消毒液X万升,并逐村逐户指导群众开展杀菌消毒工作。全面启用疫情防控监管统计分析实名登记扫码系统,全X121个卡口和楼院社区门口用上了智能监控系统,利用大数据实现了“快速采集、数据共享、实时分析、精准防控”。教育部门组织骨干教师开展网上备课, 2月10起通过智慧教育平台为高三学生开课,2月17日全X所有学校各学段已全面开展网络直播、点播等教学活动,实现了“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

五抓舆论引导,确保防范意识到位。坚持“以宣促防”,制定XX科普疫情防护知识手册、抖音短视频《XX方言版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并充分利用微信、短信、电视、广播、宣传横幅等各种宣传方式推送疫情防控 “六类公众预防指南”,倡导“十项良好行为习惯”。在电视、广播、微信、客户端等平台开设“万众一心·抗击疫情”专栏,电视每天播放X小时,滚动播放宣传标语X条X余次,图解、数说、抖音、快手等防控知识、公益广告、微信提示和新闻报道、各类信息X万余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X万份,疫情防控知识宣传短信X万余条。采取无人机高空监督、智慧城市平台曝光、防控“大喇叭”和流动“小喇叭”硬核喊话的形式,引导群众严格遵守戴口罩、不握手、不聚集、不窜门、不走亲和居家隔离14天等硬性规定,推出X期“曝光台”,广大干部群众防范意识、大局意识不断提高,许多群众志愿为监测点无偿提供帐篷、拉运物资,主动取消或推迟婚宴等宴请活动X多场次,形成了联防联控无死角、群防群治全覆盖的强大合力。

六抓协调服务,确保物资保障到位。坚持把物资保障作为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基础,坚持集中资源、统一调度、统筹使用,保一线、保重点、保急需的战时机制,千方百计做好物资保障。X财政累积投入疫情防控各项经费X万元,确定X医院为定点医院,X民族医院为后备定点医院,确定两个酒店为密切接触者留观点和外来游客集中住宿点,落实“九项专业举措”,全XX名医务人员、X张床位和必需医疗物资准备到位。多渠道筹集口罩、酒精、消毒液、密封袋、专用垃圾桶收集袋等防护用品,并及时分配至各乡镇、农村、社区一线,目前防护用品基本可保障一线人员防控需要。X红十字会接收的社会捐款和口罩、酒精、方便面等物资已按照防控需求,全部分配到一线。全X各类生活物资供应充裕,经营秩序良好,无哄抬物价和囤积应急物资物品的现象发生。

七抓复产复工,确保各项措施到位。按照“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同时,统筹抓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我们认真学习贯彻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市委安排部署,立足最坏的打算、做最充分的准备、赢取最好的结果,主动作为、积极谋划,相继召开X委常委会、X委财经委员会、政府常务会等会议,对标2020年主要经济指标,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反复研究安排,统筹推进重大项目谋划建设、工业企业复工复产、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产业发展、脱贫攻坚、春耕备耕、接羔育幼、造林绿化及财政税收等各项重点工作,为经济社会平稳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是围绕重大项目建设,扎实开展前期工作。紧紧抓住国家推进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和我X列入全国XXX等重大机遇,围绕绿色生态产业、生态文明建设、特色小镇建设、乡村振兴战略、公共卫生体系、乡村从居环境整治等领域谋划储备重大项目X个,总投资X亿元,为“十四五”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对2020年重点建设项目实行清单化管理,编制了XXX2020年续建项目、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企业自建项目、招商引资项目、前期项目、祁连山生态保护暨乡村振兴融资项目等项目清单,并实行X级领导联系包抓项目责任制,由X委、X政府主要领导牵头抓总,分管领导联系联项包抓,乡镇部门具体负责,细化责任、强化服务,按月调度、加强督查,确保重点项目谋划建设工作顺利推进。年内计划完成固定资产投资XX亿元,确保同比增长X%以上。

二是围绕企业复工复产,全力落实扶持政策。按照特殊时期、特殊应对、超常举措的原则,我们在全面高效落实省市促进经济持续发展、支持企业共渡难关的政策措施的基础上,制定了《XXX大力支持招商引资项目若干措施》和《XXX加强综合治税若干措施》,切实让政策红利转化为企业红利,进一步增强企业发展的信心与底气。坚持“一企一策、综合施策”,提前谋划企业复产复工各项工作,排查分析对企业复工复产前用工情况、生产准备情况、防控措施落实情况,建立上下联动、登记备案、健康监测、措施落实四项机制,稳妥推进企业复工复产。截至目前,我XX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复工生产X户,预计3月6日全XX户规上企业将全部复工生产,其它采矿、探矿及水电建设项目有X户已通过复工审核,即将投入生产。坚持分类施策,有序推进服务行业、交通运输、文化旅游、住宿餐饮等行业的复工复产工作,由行业主管部门牵头负责,分行业、分系统分别制定复工复产的实施意见,有计划、有步骤逐步恢复各类经营主体和人民生产生活正常秩序。目前,除电影院、KTV、农家乐等经营主体外,客运交通、旅游景区、住宿餐饮各类市场经营主体已基本恢复营业。

三是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精心安排开展农业农村各项工作。坚持“抓两头带中间促整体”和以点带面的工作思路,启动新一轮镇村规划修编工作,集成扶持政策、整合项目资金、推进区域联动,梳理确定XX等乡村振兴示范项目X个,总投资X亿元,重点提升XX运营水平,打造一批特色村寨、旅游示范村,引领乡村振兴战略向全域扩展。全力抓好春耕备耕、接羔育幼工作,储备农药X吨、地膜X吨、种子X吨、化肥X吨,发放春耕备耕小额贷款XX亿元;认真做好饲草料储备、暖棚圈舍加固维修、母畜补饲补料、畜禽防疫、灾害性天气预警等工作,组织畜牧兽医技术人员深入畜牧业生产一线做好技术指导和服务工作,目前牲畜产仔X万头(只),成活X万头(只),平均成活率达到X%,同步跟进牲畜免疫XX万头只。及早谋划推进植树造林工作,紧扣扩绿提质增效目标,计划投资XX万元,拟完成造林X亩,栽植各类苗木X万株、种植花卉X万株。目前,造林绿化方案和施工作业设计已完成评审,工程招投标、苗木储备、土地平整、管网架设、任务分解等工作正稳步推进。

督导社区防控工作计划范文第6篇

为进一步加强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遏制结核病的流行,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据当前我国结核病流行与防治现状,制定本规划。

一、结核病流行与防治工作现状

结核病是经呼吸道传播的慢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肺部。结核病在全球的广泛流行,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我国是世界上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结核病患者数量居世界第二位,其中80%在农村。据2000年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我国现有结核菌感染者4亿人,结核病患者500万人,其中传染性肺结核病患者200万人。每年因患结核病死亡的人数达到15万人。结核病是我国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主要疾病之一。

我国政府十分重视结核病的防治工作。从1981年起,国务院有关部门相继制定与实施了两个全国结核病防治十年规划。1992-1999年,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在新疆等13个省(自治区)开展了中国结核病控制项目,利用中央防病经费在河南等15个省(自治区)实施了卫生部加强与促进结核病控制项目。其间,项目地区累计免费诊断并治疗传染性肺结核病患者120余万例,治愈率从50%提高到90%。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我国结核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形成了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

我国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形势仍很严峻,任务艰巨。当前,全国仍有一半的地区还没有实施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结核病防治局面尚未形成;结核病防治知识的教育还不够普及;结核病防治能力不能适应预防与控制工作的需要,同时,流动人口的骤增、耐药结核病的蔓延、结核菌与艾滋病病毒的双重感染,致使结核病疫情恶化,加大了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难度。在今后10年,如不能全面有效地实施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预计全国将新增结核病患者2000-3000万人,将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沉重的负担,严重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二、指导原则

(一)政府负责、部门合作、社会参与,共同做好结核病防治工作。

(二)实行分类指导,对西部地区和贫困人群给予重点帮助。

(三)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积极发现和治疗传染性肺结核病患者。

(四)全面实施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落实肺结核病患者的归口管理和督导治疗。

(五)实行肺结核病治疗费用收、减、免政策。对没有支付能力的传染性肺结核病患者实行免费治疗。

三、总体目标

(一)建立政府领导,多部门合作和全社会参与的结核病防治可持续发展机制。

(二)到2005年,全国以县(市)为单位,实施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的覆盖率达到90%,到2010年达到95%以上。

(三)到2005年,全国传染性肺结核病患者治疗人数达到200万人;到2010年达到400万人。

四、工作指标

(一)到2005年,肺结核病患者和可疑肺结核病症状者的转诊率达到90%;到2010年达到95%。

(二)到2005年,传染性肺结核病患者的督导治疗覆盖率达到80%;到2010年达到85%

(三)到2005年,传染性肺结核病患者的规则治疗率达到90%;到2010年达到95%。

(四)到2005年,传染性肺结核病患者的治愈率达到80%;到2010年达到85%;

(五)到2005年,村医生结核病防治技术培训率达到85%;到2010年达到90%。

(六)到2005年,全民结核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达到60%;到2010年达到80%。

五、主要措施

(一)加强结核病防治能力建设,健全服务体系

要加强省、地(市)、县(市)三级结核病防治网络建设,明确各级结核病防治机构的职责和任务,注意调整、充实结核病防治机构,稳定结核病防治专业队伍,提高结核病防治人员的防治技术和服务水平。

县(市)级结核病防治机构要成为实施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落实结核病防治规划的基本单位,能够履行肺结核病患者诊断、治疗和管理的职责和任务。地(市)级结核病防治机构要能够履行对所辖县(市)结核病防治工作的业务指导、技术培训、质量控制、监督检查和管理评价等职责和任务。中央和省级结核病防治机构要能够有效地组织协调结核病防治规划和年度计划的实施,对结核病防治工作进行技术指导、人员培训、质量控制、监督监测、健康教育、社会学评价和科学研究。

要积极动员并发挥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作用,配合当地结核病防治机构做好肺结核病患者的发现、登记、报告、转诊及危重患者抢救工作。

(二)积极发现和治疗肺结核病患者

要采取因症求诊和以痰涂片显微镜检查为主的方式,在边远地区可采用直接查痰方式,积极发现传染性肺结核病患者。各地区对高危人群、高发地区要有计划地组织肺结核病可疑症状者的检查。实施督导治疗,积极治疗发现的患者,做到发现一例,报告一例,登记一例,治疗一例,管理一例,治愈一例,以有效控制结核病的传播。

(三)完善结核病报告信息系统

要将结核病防治纳入卫生信息网建设中,积极推广应用现代网络信息传输技术,建立和完善结核病统计、报告、监测、评价系统。各级结核病防治机构应有专人负责结核病报告、登记、治疗和管理等信息资料的综合与分析,保证各类统计报表数字的真实、可靠、及时、准确。及时掌握结核病疫情动态,不断改进结核病防治措施。

(四)加强人员培训,提高业务素质

要组织有关专家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制订各类医疗卫生人员结核病防治培训大纲,编写结核病防治培训教材,按照逐级分类培训的原则,坚持专业教育与在职培训相结合,利用医学生的学校教育、岗位培训、继续教育等多种培训方式,开展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新技术、新方法等培训,努力培养学科带头人,逐步提高各级医疗服务和结核病防治人员的业务水平。

(五)加强宣传教育,增进全民结核病防治意识

要把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和普及作为科普知识宣传的重要内容,纳入当地健康教育规划。坚持全民健康教育与重点人群教育相结合,在组织开展"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宣传活动的基础上,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经常性的宣传工作。向群众宣传结核病的危害和防治方法,动员社会各界参与结核病防治工作,形成全民防治结核病的氛围。

各部门、社会团体和大众宣传媒体要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积极宣传结核病防治知识和防治工作。

(六)加强应用性研究

要加强结核病的科学研究,将结核病科研项目列入国家重点攻关计划和优先项目。将结核病有关应用性研究纳入地方科研规划,给予资金支持。科学研究要坚持为防治工作服务的方向,重点开展结核病流行病学、多耐药结核病的治疗与监测、结核菌与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以及对结核病防治新技术、新方法等方面的研究。

(七)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要建立与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在人员培训、科学研究、资源共享等方面的合作伙伴关系,吸收、借鉴和推广国际先进的结核病防治科学技术及成功经验,积极争取国际社会的援助,参加全球遏制结核病的行动。

六、组织保障

(一)加强领导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对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领导,把结核病防治工作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要根据本规划提出的目标,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区2001~2010年结核病防治规划及年度实施计划,给予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加强对规划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不断总结经验,研究解决问题,确保防治措施的落实。

(二)加强法制管理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和《结核病防治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地方性结核病防治法规,加大依法管理力度。加强对各类医疗卫生、厂矿、企业、农(林)场、学校等单位的结核病防治工作的执法监督,完善疫情报告、监测和信息管理系统,落实结核病有效治疗方案,使结核病防治工作的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逐步走向法制管理的轨道。

(三)加强部门合作

各部门要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共同做好结核病防治工作。

计划部门要把结核病防治工作列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项目,按照基本建设分级管理的原则,切实加强结核病防治能力建设。

财政部门要对结核病防治专项经费实行项目管理,制定相应的资金管理办法,从项目的设立、资金分配、拨付使用等,实行全程监督管理,保证专款专用。对社会捐赠的结核病防治资金、物资等要按国家规定给予税收优惠。

卫生部门要将结核病防治工作纳入卫生发展规划,把结核病作为重点疾病加以控制。负责对本地区结核病防治工作的监督管理,并组织实施肺结核病人的归口管理。

药品监管部门要加强对抗结核病药品的审批和监督检查,保证抗结核药品的质量。

新闻宣传、广电部门要开展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公益性宣传和广泛的健康教育,普及结核病防治知识。

教育部门要将结核病防治知识编入中、小学相关教材,作为学校健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

劳动保障部门要把肺结核病诊断与治疗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范畴,对已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肺结核病患者的医疗费用,由所在统筹地区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有关规定支付。

民政部门要对符合救济条件的肺结核病患者家庭给予生活救济。

政法部门要积极采取措施,对被羁押、收容人员开展结核病的检查和治疗,并纳入地方政府的结核病防治工作规划。

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团体,要充分发挥在结核病防治工作中的作用。

(四)以政府投入为主,实行多方筹资,保证规划目标的实现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大对结核病防治经费投入的力度,把解决结核病防治经费问题纳入议事日程。从2001年起,中央财政设立结核病防治专项经费,地方各级财政也要把结核病防治工作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根据公共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增加结核病防治经费的投入。同时要合理统筹使用赠款、贷款,以保证规划目标的实现。

七、考核与评价

督导社区防控工作计划范文第7篇

一、工作目标

(一)科学编制绿化建设规划。编制完成区园林绿化“十三五”专项规划,落实2016年园林绿化工作计划。

(二)推进道路绿化建设。完成《市人民政府关于批转市2016年绿化工作方案的通知》规定的城市主干道行道树、隔离带绿化、匝道绿化、立交桥节点绿化等建设目标任务。

(三)严格控制生态底线。严格落实《市基本生态控制线管理规定》,严格控制生态线内项目审批,依法、依规办理相关行政许可手续,严控生态隔离带、生态绿楔等生态底线区随意变更等现象。

(四)提升绿化管理养护水平。进一步落实“路段长”责任制,实施精细化管理,加强城区绿地管理,将“路段长”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区属主次干道道路绿化养护覆盖率达到100%。

(五)加强监管及处置力度。加大对毁绿、占绿和损坏园林绿化设施行为的巡查及处罚力度,建立完善毁绿、占绿监督管理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处理相关毁绿、占绿案件。

(六)强化社会监督。设立24小时投诉举报电话59712345,确保5个工作日内回复,回复率100%,受理及调查处置率100%。

二、工作内容及责任分工

(一)科学编制绿化建设规划。编制完成区园林绿化“十三五”专项规划,落实2016年园林绿化工作计划。

责任单位:区发改委、区民防办(园林局)、区规土分局

完成时限:2016年6月

(二)推进道路绿化建设。完成《市人民政府关于批转市2016年绿化工作方案的通知》规定的4座立交匝道绿化提升改造和2条高架中分隔离带绿化建设目标任务。

责任单位:区民防办(园林局)、区建设局、区财政局、区城管委

1.2016年城区主次干道道路绿化景观改造提升

城区主次干道道路改造项目,2016年3月开工,2016年11月完工。建设责任单位:区民防办(园林局)

其中示范路绿化景观改造提升项目,2016年3月开工,2016年5月完工。建设责任单位:区民防办(园林局)

2.4座立交匝道和2条高架中分带绿化提升

黄浦路立交匝道,2016年1月开工,2016年2月完工。建设责任单位:区民防办(园林局)

循礼门通道匝道,2016年1月开工,2016年2月完工。建设责任单位:区民防办(园林局)

三金潭立交匝道,2016年1月开工,2016年2月完工。建设责任单位:区民防办(园林局)

平安铺立交匝道,2016年3月开工,2016年4月完工。建设责任单位:区民防办(园林局)

大道高架中分带,2016年1月开工,2016年2月完工。建设责任单位:区民防办(园林局)

二环线段高架中分带,2016年1月开工,2016年2月完工。建设责任单位:区民防办(园林局)

(三)严格控制生态底线。严格落实《市基本生态控制线管理规定》,严格控制生态线内项目审批,依法、依规办理相关行政许可手续,严控生态隔离带、生态绿楔等生态底线区随意变更等现象。

责任单位:区民防办(园林局)、区规土分局

完成时限:2016年12月

(四)提升绿化管理养护水平。进一步落实“路段长”责任制,实施精细化管理,加强城区绿地管理,将“路段长”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区属主次干道道路绿化养护覆盖率达到100%。

责任单位:区民防办(园林局)

完成时限:2016年5月

(五)加强监管及处置力度。加大对毁绿、占绿和损坏园林绿化设施行为的巡查及处罚力度,建立完善毁绿、占绿监督管理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处理相关毁绿、占绿案件。

责任单位:区城管委、区民防办(园林局)、各街道办事处

完成时限:2016年12月

(六)强化社会监督。确保5个工作日内回复,回复率100%,受理及调查处置率100%。

责任单位:区数字化办、区民防办(园林局)、区城管委

完成时限:2016年12月

三、工作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区“城市绿化水平不高”问题承诺整改工作领导小组,由区委常委、副区长余松任组长,区政府办副主任罗庆丰、区民防办(园林局)主任(局长)孙汉平任副组长,区发改委、区建设局、区城管委、区财政局、区规土分局、各街道办事处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民防办(园林局),负责日常管理和协调联络工作。各相关部门和单位要担负起城市园林绿化规划设计、建设和协助工作职责,共同推进2016年园林绿化建设任务的完成。

(二)建立统筹协调机制。建立区园林部门与国土规划、发改委、建设局等部门之间联席会议机制和并联评审制度。加强部门间统筹协调,着力协调解决对园林绿化问题重视不够,研究不透的问题;建立重大项目、重要区域园林绿化专项整体规划、综合设计机制,解决各建设业主在园林绿化规划设计上画地为牢、各自为政的问题;建立园林绿化建设管理与市政建设、水务、交通等建设管理部门之间的合作机制,解决配套绿化建设管理盲点。

督导社区防控工作计划范文第8篇

(一)、加强疾病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理的管理机制建设,暴发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符合规程、规范要求。

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作为疾控中心工作的重点,我们狠抓了疾病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理的管理机制建设,重新修订了相关应急工作预案,完善了相关的技术方案,并在年初将我区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装订成册,下发至每个科室。结合疾控机构绩效考核标准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相关业务工作要求,疾控中心每季度集中组织一次业务学习,以掌握专业知识为重点,提高应急处理能力为目标,对全体职工进行《传染病防治法》、应急预案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在全员培训的基础上,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对应急小分队人员进行专业培训;通过系统的学习,提高了全体职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二)适时组织开展扩大免疫规划工作,免疫规划的“五苗”接种率以乡为单位要达到90%;扎实推进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和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建设。

按照上级工作部署,我区开展了扩大免疫规划工作。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达到接种15种以上疫苗。同时今年是我国实施免疫规划30周年, 为落实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向公众宣传国家免疫规划政策和预防接种知识,根据哈尔滨市卫生局、市CDC关于宣传活动的要求,我区于4月25日前后开展为期一周的预防接种宣传活动。围绕“预防接种——健康的保障”这一主题,采取了集中主会场和社区卫生保健站点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利用宣传活动前后一周时间,对辖区内儿童开展免疫规划内疫苗查漏补种工作。

10月13日至20日,我区抽调计划免疫专业人员29人开展了计划免疫综合评估工作,检查覆盖全区30家社区中心站(包含其分站)及乡镇防保站。检查内容主要包括预防接种门诊建设、免疫规划管理与督导、档案资料的管理、预防接种的实施、冷链与疫苗管理、计划免疫接种率监测、流动人口管理、传染病管理、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建设和经费的落实与使用等方面的情况。通过督导检查,我区免疫规划的“五苗”接种率以乡为单位要达到90%;

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建设工作得到较好落实,各单位都安装了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卡片录入工作也正在进行中。目前,全区预防接种门诊只有朝阳乡防保站未开展儿童预防接种卡片录入工作。

(四)2010年中央转移支付(全球基金)疾控项目经费

2010年免疫规划和结核病专项经费足额到位,支出使用合理、规范;2010年免疫规划和结核病防治专项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支出使用合理、规范。

(一)2010疾控中心中央转移支付(全球基金)疾控项目启动,在中心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较好的落实了项目经费的使用,保证支出使用合理、规范。

(二)2008年我区的计划免疫专项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支出使用合理、规范。区疾控中心在预防接种工作补助经费上,积极配合区卫生局,做好计划与发放标准,争取第一时间放到基层以保证免疫规划工作的正常开展。各接种单位都有详细的经费发放明细,基本能够做到计免经费专款专用。

(五)县级以上医疗单位和乡镇卫生院疫情网络直报率达到100%,县级以上医疗单位死亡病例报告率达到80%以上。

(六)所辖地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含妇幼保健院)艾滋病初筛实验室建设率和自愿咨询免费检测系统服务人次数逐年提高。

(七)制定本地区疾控机构应急队伍基本防护和物资储备标准,完善日常管理,开展应急演练。

为继续推进疾控体系和运行机制建设,为提升**区疾病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理能力,特制定**区疾病应急队伍基本防护和物资贮备标准。同时建立***区医疗救援、卫生防疫、执法监督卫生应急专家库,成立卫生应急专家委员会及卫生防疫应急队伍。

根据《黑龙江省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绩效考核标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项中应急物资储备注明,目前国家、省没有相应标准。鉴于实际情况及上级要求,经过中心领导班子研究决定,借鉴以往的黑龙江省市(地)县(市)两级防护人禽流感消毒药械和防护用品储备标准,制定**区疾病应急队伍基本防护和物资贮备标准。使我中心从人员、应急储备等方面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

(九)加强疾控中心实验室规范化管理,并逐步提高检验能力(A类项目)

(十)根据季节特点实施的部署、开展流感、麻疹等呼吸道和霍乱等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针对防控措施开展专项督导检查。

督导社区防控工作计划范文第9篇

一、20*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做好卫生防病工作。

2、全力以赴,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

闻讯而动,卫生局及时启动禽流感防控工作。结合区位特点,制定完善了禽流感防控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进一步明确各部门职责。坚持早布控、广宣传、持续动态监察执法,向居民开展宣传和教育,强化候鸟聚集地区的监测。把禽流感纳入今年秋冬季节呼吸道传染病防控的重点,组织对医务人员进行禽流感防控知识的全员培训和考核。

3、传染病综合防治和预防保健工作措施得到落实,各项工作按计划完成。

继续保持计划免疫工作高质量高接种率水平。截止20*年10月,全区学龄前儿童免疫接种接种率99.86%,开展了外来儿童查漏、补种工作。推进免疫预防规范化门诊建设工作。严格执行群体性疫苗接种工作有关规定,确保免疫预防各项工作管理规范化。

严格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降低漏报率,主动搜索不明原因肺炎病例。预防和控制季节性传染病爆发流行,夏季肠道门诊、冬季呼吸道门诊按时开诊。加强建筑工地、集贸市场等流动人口集中地区的防病管理。有效处置了新街口地区短期内集中发生的流行性出血热疫情。

加强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对艾滋病疫情实行网络专报;加大重点人群监测力度,落实国务院“四免一关怀”政策,开展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

落实市政府关于完善突发传染病医疗救治体系建设的折子工程,在*区确定18家医疗机构分别建设标准传染病诊室、传染病门诊和传染病隔离留观病房及4家急救分站。通过协调和督导,在规定时间完成建设,及时开诊。

妇幼工作落实“一法两纲”,指标继续保持全市较好水平。20*年1-10月,全区孕产妇死亡率0/十万,婴儿死亡率1.68‰。加大婚检宣传力度,在全市率先实现居民免费自愿婚检。自愿婚检人数呈现逐步上升趋势,较去年同期显著增长。

精神卫生防治工作加强,启动控制精神抑郁障碍项目。开展了智力残疾人员的需求调查。截至10月,为无职业、无报销渠道、无收入的贫困精神病人免费门诊1748人次,共投入费用15万元余。试行精神病紧急救助工作前移的措施,区内精神病人救助绿色通道不断完善,重大节日期间未发生精神疾患者肇事肇祸事件。

坚持落实《*区慢性病防治规范》,以重点疾病为突破口,多形式多渠道开展健康教育工作,依托社区卫生服务平台,与辖区大医院合作,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控制工作。

4、做好个人工作总结报告,不断加强卫生监督执法,保证人民群众健康。

(二)优化医疗资源,强化医院管理。

配合*区城市改造,根据区属医疗机构发展专科特色和社区卫生服务的定位目标,本着做精专科、做强社区的发展思路,优化区属卫生资源。原护国寺中医医院和原厂桥医院整合形成了*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和什刹海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原二龙路医院和原德外医院整合形成了*市肛肠医院和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院在短期内即呈现了可喜的发展趋势。资源整合、互补优势的举措初见成效。

在医疗机构开展“以病人为中心,提高医疗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和“创建人民满意医院”活动。在医疗质量、服务特色、基础建设、人才培养、绩效管理等方面找差距,抓管理,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能力。

区卫生局加强对医疗质量的监管与指导。对医疗文书质量和检验科工作进行了专项督导;开展口腔诊疗器械消毒培训,防范医源性感染;巩固医疗机构评审成果,强化医疗机构持续改进意识。

(三)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发展空间不断拓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进一步加强。

本着“布局更加合理,功能更加完善”的原则,在区发改委的支持下,进一步完善*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设置规划,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已改造了部分基础条件较差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改善了服务环境,社区卫生服务量明显上升。

二、20*年工作基本思路

2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区卫生局重点将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实现区域公共卫生资源的整合,实现公共卫生大厦良性运转,发挥在保障公共卫生中的中坚作用

在新的一年要继续加强公共卫生建设,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为“十一五规划”的实施打下基础。要积极落实区委、区政府的决定整合区域公共卫生资源,提高对中央机关的保障水平,提高公共卫生资源使用效率,提高全区居民公共卫生的享受程度和公平性。使公共卫生建设成为构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的基础工程之一。建立公共卫生大厦是*区委区政府加强公共卫生建设的重要举措,在全市尚属首例,意义重大。20*年要做好各机构的搬迁工作,按照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要求和未来工作的开展设置各个机构的科室及职能,优化内部运行机制,使整合后各机构尽快实现良性运转。

(二)进一步强化疾病防治特别是对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力度

进一步巩固疾病防控的工作基础,完善传染病门诊、计划免疫规范门诊等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传染病防控措施;增强和完善全区防病网络组织建设;加强防病队伍培训,提高防病队伍素质;加大对健康教育、预防接种、流行病调查和传染病管理支持力度。切实落实全区疾病预防的各项措施。

(三)做好2011年卫生工作计划,继续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落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设置调整规划

(四)在总结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在全区7个街道办事处派驻卫生监督执法站,实现综合执法下移的工作模式。

推进卫生监督机制改革,为保障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即使到位,继续积极前移工作,在总结20*年卫生监督执法派驻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推开卫生监督站下移工作。并试行综合执法下移。

(五)加强医疗卫生机构管理,做好社区卫生工作总结

巩固“医院管理年”和“创建人民满意的医院”工作成绩,进一步加强对医疗质量和服务质量的管理。加强对医疗市场的监管,保障人民群众的医疗安全。

督导社区防控工作计划范文第10篇

泰山区1985年5月设立。全区辖5个街道、2个镇,共68个社区、126个行政村,总面积336.8平方公里,辖区总人口63.2万人,其中自有人口36万人。年年,全区实现国民生产总值94.3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614元。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结核病防治工作。近年来,在省市卫生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我区结核病防治工作以健康教育为先导,以实施省级结核病控制项目为载体,以创建全省结核病防治示范县为动力,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先后成功实施了两轮省级结核病控制项目,结核病人发现率、转诊率、追踪率均大幅提高;年又申请成为全省首批构建无结核病的和谐校园项目试点县。10年元月份顺利通过省结核病防治示范县评审团验收,并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通过积极探索与实践,我区形成了领导重视、设施一流、市区联动、社区和学校两大领域突出的城区结核病控制新体系,各项指标均达到《全国结核病防治管理规划》目标要求。现将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履行政府承诺

结核病控制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高度重视,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与协作,也需要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和广泛参与。为此,区政府将结核病防治工作作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列入政府议事日程,从讲政治、讲大局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加强结核病防治,不断加大对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领导和扶持力度。

1、强化政府领导,实行目标考核。区政府成立了分管区长任组长,各有关部门为成员的结核病防治领导小组,负责全区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协调和督导检查。年,区委书记张志华同志来疾控中心调研结核病防治工作,充分体现了区委、区政府对结防工作的高度重视。同时,全面推行结核病防治目标责任制,层层签定目标管理责任书;实行结核病防治重点督导,并作为疾病预防控制的重要指标予以考核。

2、加大规划力度,深化部门协作。区政府把结核病防治工作列入政府议事日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作为“两个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以贯彻。制定了《泰山区结核病防治规划及实施计划》,在全区范围内张贴区政府《关于免费检查治疗肺结核病的布告》多张。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制定工作计划并认真贯彻,促进了结核病防治策略与措施的落实。

3、加强机制建设,保证工作落实。先后出台结核病防治网络建设、考评标准、网络直报等规定,把结核病列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新农合的报销范围。财政部门自年起每年按人均0.1元设立结核病防治经费并及时拨付疾控中心。

二、突出优势健全三级防痨网络

健全完善县乡村三级防痨网络,形成区管处镇、处镇管村、村管患者的“三级联网,一体防治”的工作局面,是全面提高结核病防治水平的重要保障。

1、强化“龙头建设”,突出区结防机构的带头作用。首先,加强人力资源建设,结防人员学历层次高、技术全面,全部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其次我区结防机构房屋建筑面积充足、设施齐全,尤其是结合实施省项目配备的光机,投资15万元建设了流程合理的放射室,投资10万元建成了高标准的p2结核病实验室,受到省、市领导的高度评价。

2、加强网络报告,做好病人网络追踪。为确保辖区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对发现的肺结核病人或可疑病人及时转诊到区结防机构进行确诊登记和治疗管理,自年起,我们建立了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利用大疫情网络积极开展结核病人转诊追踪,通过电话追踪、管理医生追踪和结防机构督导追踪,使病人追踪率达到100%,追踪到位率达到90%以上。

3、落实责任制度,加强督导检查。区卫生部门将结核病防治纳入全区卫生工作年度考核和院长年薪制考核的重要内容,突出肺结核病人疫情网络报告和归口管理,对签订的目标责任书落实情况每年进行两次检查,并在全区通报,有力的促进了结防工作的开展。

三、多措并举提升结防水平

1、强化宣传,增强广泛参与意识。全方位做好宣传发动,提高全民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是实现结核病控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我们在这方面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尝试。一是扎实开展结防知识进校园活动。作为省构建无结核病的和谐校园项目试点县,项目启动后,各学校积极参与,张贴防治结核病知识宣传画480余份;将结防知识纳入课堂教学,举行了主题班会,制作了手抄报;开展了《科技报》结防知识竞赛,引导学生通过上网查资料、查书籍等方式了解结防知识;开展了小手拉大手活动,组织同学通过《致家长的一封信》给家长讲述结防知识。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17348份,回收率99.73%;与辖区内大学联合举行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将结核病防治动画片挂靠学校网站。通过这些活动,增加了结防知识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知识知晓率,在项目中期评估中受到省结防中心专家的充分肯定。10年年初对各项目学校进行了终期调查,目前调查结果正在分析中。二是充分利用社区阵地宣传。年是泰山区政府确定的“社区建设年”,社区卫生工作是社区创建的重要内容。在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工作中,健康教育、疾病控制是其中的两大内容。我们试行了卫生助理员制度,每个社区设立了一名卫生助理员,协助我们开展卫生工作。在各社区张贴了结防知识宣传画;在岱西等社区建设了疾病控制宣传长廊,在大型户外电子屏定期播放结核病防治动画片等。省、市领导多次参观指导,对这种在社区中丰富多彩的宣传给予了充分肯定。三是充分利用各种大型宣传活动和各种新闻媒体。每年“3.24世界防治结核病日”我区都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年,市结防中心和区医疗卫生单位联合在邱家店农贸市场举行了宣传活动,利用宣传单、横幅、咨询台、电视访谈等形式,广泛宣传国家结核病防治政策及知识。共发放宣传画1000余张,宣传单7000余份,解答群众咨询180余人次。我们还与电视合制作了肺结核防治专题片;在日报刊登结核病防治知识;通过行风热线解答听众疑问。四是通过卫生监督将结防知识送到经营业户。利用每年对辖区公共场所和食品经营户发放查体办证通知单的机会,将结防知识印刷到通知单背面,让经营业户同时了解熟悉结核病防治知识。

2、市区联动,开创城区结防工作新局面。泰山区为市政府驻地,辖区内有市结防中心等市级以上医疗机构12处。长期以来,在市结防中心治疗的肺结核病人交接管理工作不够理顺。年实施省结核病控制项目以来,结合ppm-dots试点工作,泰山区与辖区内各医疗机构,特别是市结防中心,围绕如何解决以上问题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尝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城区肺结核病人管理新模式,开创了城区结核病防治的新局面。一是建立市、区两级结防机构肺结核病人诊断治疗信息双登记及信息通报制度。市结防中心参照区级结防机构标准,为泰山区病人建立“三本”,区结防机构及时抄录三本信息。二是规范做好病人治疗管理工作。市结防中心通过电子邮件等措施及时将门诊肺结核病人就诊、胸片、痰检、治疗等信息转区结防机构,区结防机构根据市结防中心提供的病人信息进行“三本”、病历登记并输入专报网络。对住院治疗的肺结核病人,及时将出院信息转区结防机构进行追踪治疗;出院后自愿在市结防中心进行治疗的,市结防中心继续做好病人治疗管理记录并转区结防机构,区结防机构及时将信息进行网络上报。三是做好药品管理及统计报表。区结防机构领取免费药物存放在市结中心,市结防中心负责住院病人免费药品的发放和记录。区结防机构及时统计上报市结防中心治疗病人的各项信息,保证了信息的完整和规范。

3、实施项目,加强结防能力建设。在省、市卫生部门的关心支持下,顺利开展了两轮省级结核病控制项目。项目实施以来,各医疗单位肺结核病人报告率达到100%,转诊率达到98%以上。对转诊不到位的病人采取电话、村医及结防人员追踪等方式追踪,有效提高了追踪到位率,确保病人及时得到有效救治。对登记在册的病人采取dots治疗,管理村医进行督导,确保病人治愈,降低了耐药结核的发生。项目的实施强化了三级结防网络,确保了结核病人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年至今,共发现治疗肺结核病人792例,圆满完成上级下达的病人发现指标。

督导社区防控工作计划范文第11篇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公安部工作部署,切实加强夏季火灾防控工作,确保我镇夏季火灾形势高度稳定,按照《__市2015年度夏季火灾防控工作方案》文件精神,结合青花镇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结合我镇消防安全形势及夏季火灾多发、易发实际,通过强化政府领导、部门监管及群众参与,集中整治全镇火灾隐患,进一步落实行业部门监管职责,提高社会单位自我管理水平,夯实消防基层基础,增强全社会火灾防控能力,确保夏季全镇不发生

重特大尤其是群死群伤火灾事故。

成立青花镇 2015年度夏季火灾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党委副书记、镇长__组长,纪委书记__、党委委员__、派出所所长__任副组长,安全维稳办工作人员、各村(社区)主任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安全维稳办,__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全镇夏季火灾防控工作的整体协调、组织、指导工作。

(一)加强政府统筹夯实消防建设基础。结合“十二五”消防规划及 2015年消防工作政府目标责任,加强政府领导,做好统筹组织及保障支持,推动消防基础设施建设。

1.推动消防规划制(修)订工作。组织编制修订消防规划、对总体规划调整或消防规划到期的及时修订,消除消防规划空白,确保消防规划与场镇规划及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2.填补公共消防基础设施欠账。摸清消火栓、消防通信、消防装备的“欠账”,形成清单,逐项制定补建计划并按照年度任务加快建设进度,全面落实公共消防设施建设、维护和管理责任。

3.加强消防应急队伍建设。加强消防应急队伍训练和排演,严格落实经费、人员、装备。

(二)落实职责措施强化行业部门监管。加强消防安全职责落实,加强工作督导,落实工作制度,全力确保全镇消防安全形势保持高度稳定。

1.提升消防监管能力。组织开展消防监管人员培训,培养一批消防安全管理“明白人”,切实增强开展消防工作、检查发现及督促整改消防隐患能力。

2.加强消防安全治理。要组织开展消防安全大检查,找准消防安全突出问题,拉出隐患清单,落实整改措施,及时发现并督促整改一批消防安全隐患。加强行业从业人员宣传培训,将消防安全知识及火灾报警、扑救初起火灾及组织逃生自救纳入岗前、日常培训内容,增强行业体系消防安全综合水平。

(三)紧盯重点领域全力整治火灾隐患。要结合消防安全突出问题,加强工作统筹组织,落实整改措施,消除存量,抑制增量,不断净化全是消防安全环境。

1.全力整治重大火灾隐患及区域性火灾隐患。对我镇的重大火灾隐患和区域性火灾隐患,要制定整改计划及推进进度表,明确整改时限,加强统筹协调,破解难题,落实整改资金,确保及时销案。

2.扎实开展高层地下建筑消防安全治理。要组织安办、派出所、社区等力量,6月__日前全面完成高层地下建筑排查,并对发现隐患逐一登记。6月底前,要对排查出的隐患和违法行为依法处罚及整治,要将高层地下建筑消防控制室人员持证上岗、建筑消防设施定期维护保养情况作为整治重点,督促落实持证上岗和消防设施维护保养制度,对制度未落实的依法查处。对构成重大火灾隐患严重危及公共安全的,要采取政府挂牌督办,对危险部位要实施关停等强制措施。

3.推动石油化工企业及劳动密集型企业消防安全治理。要认真落实公安部关于石油化工企业整治及国务院安委会关于劳动密集型企业消防安全治理工作要求,对全镇内石油化工企业及劳动密集型企业消防安全隐患再次进行摸排,督促企业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强化消防设施维护保养及日常消防安全巡查。加快劳动密集型企业摸排,确保 6月10日前全面完成摸排工作。要加强联合执法,对劳动密集型企业存在违规住人的一律督促搬离、对使用彩钢板等材料擅自搭建临时建筑的一律予以拆除,并指导企业设置独立式感烟火灾探测报警器或者简

易喷淋设施,增强抵御火灾能力。4.做好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监管。加强对宾馆、饭店、商场、市场、学校、医院、网吧、娱乐场所等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督促单位场所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加大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消防专兼职人员、消防控制室操作人员和保安等五类人员培训力度,全面落实日常消防安全巡查,消防设施维护保养、安全用火用电制度,制定灭火救援预案并组织演练,坚决杜绝发生重特大火灾事故、群死群伤事故发生。

(四)强化媒体引导加强教育培训。要加大信息报送力度,加强消防安全宣传。文广站要结合夏季火灾多发易发实际及规律,通过电视、报刊、短信、微信、微博、电影放映前播出消防安全提示等平台形式,深入宣传夏季火灾预防知识。要深入开展消防宣传“七进”活动,学校要将消防安全知识纳入学校教育计划,努力推动消防知识进教材、进课堂,通过普及火灾预防及逃生自救知识,切实增强群众消防安全意识及逃生自救能力。

(五)强化执勤备战做好救援准备。安全维稳办、消防安全应急队伍要结合夏季火灾救援及石油化工、高速路段交通事故、洪涝灾害等抢险救援任务繁重等实际,加强业务训练及熟悉演练。要督促指导石油化工企业加强灭火救援药剂储备、车辆装备配备和企业消防队伍建设,增强应对初起火灾事故能力,做到“打早,打小”,避免形成重特大火灾事故,全力减小火灾造成损失及影响。

(一)动员部署阶段(6月__日前)。要组织召开会议专题动员部署,制定工作方案,明确职责任务,利用新闻媒体和社会宣传资源广泛发动,营造社会舆论声势。

(二)组织实施阶段(6月__日至 9月__日)。要在市政府统一领导下,对照工作内容,全面推动落实,全力做好火灾隐患排查及整治工作,确保工作职责明确、工作任务清楚、整治成效明显。

(三)总结考核阶段(9月20日前)。组织对全镇夏季火灾防控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考核,查找工作不足,建立提升火灾防范工作长效机制,此项工作纳入市政府对各行业系统、部门年度消防工作考核内容,并对考评结果进行通报。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要充分认识开展夏季火灾防控工作的重要意义,将其作为加强消防现实斗争、夯实火灾防控基础、建立长效机制的重要举措,制定具体实施方案,逐级召开会议动员部署,认真抓好落实、抓出成效。要统筹推进各项工作任务,既要通过专项治理稳定火灾形势,又要带动基层基础工作、促进源头治理,提升全社会火灾防控水平。

督导社区防控工作计划范文第12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市艾滋病防治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政府负责、部门合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方法;坚持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工作原则,不断完善健康教育、行为干预、法制管理、监督监测、医疗救治及免费咨询服务相结合的综合防治策略,深入开展防治艾滋病工作,努力控制艾滋病的传播与流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二、工作目标

(一)完善政府领导、多部门合作和全社会参与的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机制。

(二)广泛、深入和持久地开展全民预防艾滋病、性病和无偿献血知识的普及宣传,使全民预防艾滋病、性病和无偿献血知识知晓率达85%以上,高危行为人群达到90%以上。

(三)高危行为人群中安全套使用率达到50%以上。

(四)从事艾滋病、性病预防保健、临床医护、检测检验、采供血等专业人员上岗培训率达100%。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

艾滋病防治关系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安全和民族兴衰,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和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把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作为实践“*”重要思想、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来抓。要把艾滋病防治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以及目标管理考核内容,明确艾滋病防治工作职责,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

区政府统一领导本区艾滋病防治工作。成立*区公共卫生联席会议艾滋病防治工作小组,具体负责全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组织实施,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艾滋病防治工作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制定年度艾滋病防治工作计划,定期对各镇(街道)和有关部门艾滋病防治工作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估,并及时将有关情况向区公共卫生联席会议报告,确保认识到位、领导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措施到位,建立信息互通机制,定期召开成员单位联络员会议。

各镇(街道)要成立由政府分管领导负责、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艾滋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领导协调机制,落实有关政策,解决突出问题。要把艾滋病防治工作与建设健康城区、创建国家卫生区、构建和谐社会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营造有利于艾滋病防治的社区环境。

各有关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积极做好本部门的艾滋病防治工作,并在区艾滋病防治工作小组协调下,配合做好相关工作。要根据工作计划定期开展自查、抽查和监督检查,对艾滋病防治工作实施情况进行评价,并将有关情况及时向主管部门和区艾滋病防治工作小组报告。

要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的特殊作用,鼓励、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积极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做好对目标人群的宣传教育和干预,做好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关怀以及其它艾滋病防治工作。

(二)坚持预防为主,广泛开展宣传教育

坚持面向群众、面向农村、普及性与针对性相结合、经常性与突击性相结合、一般人群与重点人群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作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和互联网等新闻媒体,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艾滋病防治和科普知识等宣传教育活动,使公众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掌握预防知识和办法,建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不必要的恐慌,消除对艾滋病患者和病毒感染者的歧视。

区卫生局要制定全区防治艾滋病、性病的培训和知识宣传计划,编印、发放宣传资料,要将艾滋病防治知识作为重要内容列入“亿万农民健康教育行动”之中,要结合健康城区创建,向广大市民提供科学的艾滋病防治知识,并为有关部门的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工作做好技术支撑。

区委宣传部负责制定艾滋病防治宣传报道计划,监督和检查有关媒体对艾滋病宣传报道计划的具体执行情况。新闻单位要将艾滋病预防知识和无偿献血知识列入宣传重点,*电台、电视台要保证有一定时段播放艾滋病防治的公益广告,*报等报刊杂志要保证有一定版面刊登有关艾滋病防治的公益广告或专题文章。

区教育局要把预防艾滋病知识纳入健康教育课程,在本区中、小学进行适时、适度地预防艾滋病及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增强学生自*保护意识。

区人口计生委要结合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将艾滋病防治纳入日常宣传和管理工作中,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在社区居民中普及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

区公安分局、区司法局等部门所属的监管场所要对干警和管理人员进行艾滋病、性病预防专业知识的培训,增强管理人员对艾滋病的了解和认同,要对被羁押嫌疑人以及被收教对象开展艾滋病、性病预防知识宣传教育,增强自*保护意识。

区农委要充分利用“三下乡”等形式,在农村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和无偿献血知识宣传工作。积极配合卫生等有关部门编写、印发适合农村地区的宣传材料。

区卫生局、商旅委、公安分局、司法局、工商分局等部门要加强对宾馆、酒店、发廊、美容美发沐浴等服务场所的艾滋病防治的日常管理,对从业人员进行预防艾滋病、性病的宣传教育。

区总工会、团区委、区妇联等社团组织要结合自身工作特点,充分发挥群众工作系统和工作网络的优势,在不同人群中积极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

(三)依法加强监管,落实干预措施

区卫生局和血站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等法律法规,切实加强血液管理,坚持自愿无偿献血制度,大力开展无偿献血宣传,提高无偿献血率。血站必须对血液和血液制品进行艾滋病、梅毒等病原学检测,检测呈阳性的,严禁使用,以杜绝艾滋病经血液途径传播。区卫生局要依法加强对医疗卫生机构消毒和院内感染管理工作的经常性监督检查,特别要加强对社会办医、个体医疗机构的管理,严厉打击非法行医活动。

医疗机构要加强临床用血管理,科学、合理、节约、安全地使用血液资源,严格执行输血指征,减少不必要的临床用血,提高成分用血比例,推广和倡导自身输血。同时,要加强血库管理,建立严格的血库管理工作制度,要将临床用血安全的有关指标列入医院全面质量管理考核的内容。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消毒管理制度,做好介入性诊断、治疗器械和实验室用具消毒工作。要严格执行《*市一次性医疗用品废弃物管理暂行办法》,切实做好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用后毁形、消毒和回收工作,防止艾滋病医源性传播。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分局要做好治疗艾滋病药品、生物制品、血液制品、诊断试剂、生物材料和一次性医疗用品的审查和质量监督检查工作。进一步加强对一次性输液(输血、注射)器等无菌医疗器械生产流通等环节的监督管理,严厉打击非法制造行为。

区公安分局要加大对吸毒贩毒、、非法采供血行为的查处力度,配合卫生部门开展对宾馆饭店、咖啡馆、酒吧茶座、歌舞娱乐、美容美发、桑拿浴室、按摩足浴、游泳场(馆)等公共场所相关人员的行为干预工作。

区人口计生委和区卫生局要利用计划生育工作网络和预防保健三级网络,推广正确使用安全套策略,在镇(街道)、社区、娱乐场所等地设立安全套自动售货机。

区卫生局、区妇联和区人口计生委等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三级妇幼保健网络的作用,在加强孕产妇产前检查、住院分娩和产后保健及婴儿保健的基础上,建立综合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咨询、检测、治疗及关怀服务体系,探索符合实际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服务模式,有效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

各医疗卫生单位和有关部门要对医疗卫生人员和有关职业暴露人员进行培训,对有关职业易感环节采取防范措施,防止医疗卫生人员及有关职业暴露人员因不规范操作、管理不善而感染艾滋病。要实行职业暴露报告制度,发生职业暴露后,必须迅速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并及时采取相应处置措施。

(四)加强疫情监测,规范疫情报告

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艾滋病疫情的监测,开展高危人群流行病学调查,力求准确掌握*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数量、疫情变化、阶段性情况和流行趋势。区卫生局、区公安分局、区司法局等部门要联合开展全区艾滋病高危人群的基线调查,开展主动监测,对监管场所内的吸毒、、人员和性病患者实施HIV检测;卫生部门要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合理配置自愿咨询检测点,实施免费自愿咨询检测服务。各医疗机构在诊疗活动中要做好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发现工作。

各部门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严格疫情报告制度,及时、准确上报本辖区艾滋病疫情。对于隐瞒、缓报、谎报疫情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疫情的,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五)加强病人和感染者管理,落实减免政策

根据卫生部《关于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管理意见的通知》要求,采取医疗服务、社区服务、社会与家庭关怀相结合的管理方式,实行轻症病人分散随诊、上门服务,重症病人入住定点医院治疗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管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具体实施对感染者和病人咨询、医学访视、就医指导、医疗服务和家庭护理等工作,医疗机构负责做好病人的诊断治疗和医学随访工作。属被拘留、劳改、劳教和羁押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应在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指导下,实行相对集中管理。

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国务院“四免一关怀”(免费自愿咨询检测、免费抗病毒治疗、免费阻断母婴传播、艾滋孤儿免费上学,关怀救助艾滋病家庭)政策,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及其家庭成员实施社会关爱,消除歧视和社会恐慌,营造良好氛围。同时,要加强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对恶意传播艾滋病的感染者或病人,要依法追究责任。

(六)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专业防治能力

要以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为契机,不断加强*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卫生监督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建设,推动性病门诊规范化建设和艾滋病初筛实验室建设,改善防治工作条件,切实加强艾滋病防治能力建设,提高防治技术水平。

区卫生局作为全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强化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的主导意识,积极为政府当好助手和参谋,加强队伍建设,把专业水平高、责任心强、热爱艾滋病防治工作的人员充实到防治队伍中来,积极开展培养、培训工作,在全区建立起一支集艾滋病预防、健康教育、检验检测和临床医护为一体的专业防治队伍,切实提高*区在艾滋病预防控制、检验检测和医疗救治等方面的能力。

督导社区防控工作计划范文第13篇

1、我区结核病疫情严重,属高发地区,年全省结核病流调我区患病率为629.81/十万。结核病已成为我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主要传染病之一。

2、年12月,国务院召开了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各级政府加强对结核病控制的领导,国家制订了《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明确了各级政府和部门在结核病防治上的共同职责,增加结核病防治经费的投入,同时加强结核病的法律管理,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保证结核病控制策略的实施。

3、我省在积极申请“世界银行贷款/英国赠款中国结核病控制项目”的同时,积极争取了中国结核病控制——日本援助项目。我区已被省卫生厅列为结核病控制——日本援助项目区。

二、目的

1、在各级政府增加结核病经费投入的同时,积极利用国际社会的援助,加快我区结核病防治工作,为降低我区结核病疫情,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创造条件。

2、通过对传染性结核病的免费治疗和管理,解决经济困难病人的正规治疗问题。

3、确保全国结核病控制规划目标的如期实现。

三、目标

1、项目覆盖全区19个乡(镇)、街道办的278个村委、居委会。

2、五年内(年)发现并治疗传染性肺结核病人1000人以上。

3、涂阳肺结核病人治愈率达85%。

四、组织领导

为加强项目的领导和管理,成立由区政府副区长徐徕水为组长,区卫生局局长为副组长,发展计划、财政、卫生、广播电视、医保、社保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区结核病控制——日本援助项目规划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区卫生局,负责项目的日常管理工作。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要设立相应的机构,具体负责项目工作的实施。

五、免费检查、治疗和管理对象

凡区内居民有咳嗽、咳痰三周以上或有咯血症状者,持本人身份证或单位证明到区“结防”机构进行检查。对确认为传染性肺结核的病人,检查费免收,提供免费结核药物治疗和管理。

六、援助物资及配套经费使用原则

本项目所有援助物资及配套经费为结核病防治专用,严禁转借或挪作他用,要建立严格的经费使用和援助物资保管、分发等各项制度及明细专帐,以确保援助物资及配套经费的合理使用。

七、配套经费的落实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大力配合项目实施,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给予支持,确保结核病控制——日本援助项目的实施和运转。根据日本援助项目要求,除日本援助之外的其它支出,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确保项目工作设备、宣传教育、督导访视、项目病人免费检查等经费需要。

八、项目要求

㈠、项目启动之前,要做好对各级各类业务人员的培训工作。区级负责对乡镇医生进行培训,乡镇负责对村医进行培训。

㈡、在项目启动前和项目实施期间开展大规模的宣传活动,主要形式包括:

1、利用电视、广播、报刊、专栏、标语、宣传品等多种形式向群众宣传结核病知识和项目内容;

2、向患者提供统一印刷的结核病控制项目宣传小册子;

3、在区“结防”机构门口悬挂日本援助项目实施地区的牌匾并安排揭牌仪式。

㈢、严格按照项目实施计划开展工作,遵守项目的有关规定,区卫生局要制定好区结核病控制——日本援助项目实施细则,负责主要技术规范的操作与执行,并呈报江西省结核病控制项目办公室备案。

㈣、督导

项目实施期间,由区卫生局组织有关部门实施督导,通过督导工作以改善和提高工作质量,并保证一定的督导频率,督导后的建议和意见,要及时反馈给被督导单位,以便改进工作。

1、督导内容

主要包括:经费到位情况;项目组织领导的落实情况;病人发现、转诊、治疗管理情况;药品登记、发放、储存与管理情况;病人资料填写、数据收集、统计与分析情况;痰检质量控制和摄片质量等情况。对项目完成好的乡镇(办)给予表彰和奖励,对项目完成差的乡镇(办)给予通报和处罚。

2、督导频率

区对乡(镇)、街道办的督导每1—2个月进行一次,了解病人转诊、报告及管理情况。乡(镇)、街道办对村卫生室每月督导2次,了解病人发现及治疗管理情况,督促检查村医对病人的管理,对工作薄弱的要增加督导次数。

督导社区防控工作计划范文第14篇

【关键词】高校 招生工作 廉政风险 防控 研究

1.研究高校招生工作廉政风险防控的意义

高校招生是一项年度常规工作,自从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每年都重复进行。因为高考招生具有趋利性、选拔性、竞争性;因为高校招生是一种公权运用,由此,必然产生公权滥用,招生腐败和维护公平公正,廉洁招生的矛盾。前者毁掉教育公平、教育秩序和教育可持续发展,甚至毁掉社会公平、社会秩序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最终导致。后者则相反。研究高校招生工作廉政风险防控,就是研究防控前者,匡扶后者,所以,具有积极的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2.高校招生工作廉政风险分析

廉政就是不,正当使用权力。腐败就是滥用权力,谋取私利。所以,权力不一定产生腐败,但是,腐败一定来自权力。高校招生工作廉政风险分析,就是分析高校招生工作权滥用的可能性,它是高校招生工作廉政风险防控的基础。

高校招生工作权,包括招生计划制定权和招生计划执行权。下面就从招生工作权的正当性、滥用风险、风险点、责任主体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2.1招生计划制定廉政风险分析

2.1.1招生计划制定权的正当性

招生计划制定廉政风险有两个关键因素。第一、招生计划制定权的正当性;第二、招生计划制定权是否存在滥用的可能性。高校按照国家规定,根据社会需求和自身条件制定招生计划,是教育管理部门赋予高校的权力,也是学校有序开展招生工作的基本要求,它不仅具有必要性,也具有正当性。

2.1.2招生计划制定权滥用的风险

招生计划制定权由学校领导掌握,学校领导应该正当行使。但是,受到追求利益,包括追求额外利益的影响,学校领导有可能违背国家规定,超出自身条件,制定超量招生计划,造成招生计划制定权的滥用。

招生计划制定权滥用,除了学校领导自身的原因外,也有政策环境的因素。比如,为了适应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1999年至2010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政策,但是,一些地方和高校,并不理解为加大高等教育投入,实现高等教育外延和内涵协调发展,而是片面理解为扩大招生规模,实现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提高。其实,扩大招生规模与扩大办学规模是两个有着明显区别的概念。前者没有将办学的其它要素与招生有机地联系起来,单独或片面地强调扩大招生,有着滥用招生计划制定权的嫌疑。而后者,却是将办学的其它要素与扩大招生有机地联系起来,强调办学其它要素与招生共同增加的有机联系,是招生计划制定权的正确使用。2010年3月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1年4月24日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的讲话、2012年3月颁布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明确提出高等教育要走内涵发展的道路,由此改变了招生计划制定的政策环境。但是,时至今日,具体到一些地方和高校,还没有完全改变制定超量招生计划的倾向,招生计划制定权滥用的风险依然存在。

招生计划制定权滥用,会给学校或学校领导带来眼前利益,但是,其后果是办学条件承载不了招生人数,满足不了办学需要,办学质量下降,损害学生利益和学校长远利益,造成学校和社会问题。

2.1.3招生计划制定权滥用的风险点

招生计划制定的过程,就是学校行使招生计划制定权的过程。因为招生计划制定权与学校利益或学校领导个人利益(政绩)交织在一起,如果学校领导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展观;没有全局意识、大局意识、长远观点,只从局部、学校、个人和眼前利益考虑,就有可能制定出超承载力的招生计划,发生招生计划制定权的滥用。可见,招生计划制定权滥用的风险点就是招生计划制定本身,焦点人员就是学校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

2.1.4招生计划制定权滥用的责任主体

权力与责任是对等的。谁拥有权力,谁就负有责任;谁拥有的权力最大,谁的责任就最大。学校领导拥有招生计划制定权,就负有责任,就是责任主体。其中,主要领导的权力最大,其责任就最大,就是主要责任者。当然,教育管理部门也有招生计划的审批权力,也负有监管责任。

1999至2010年是我国一些高校滥用招生计划制定权,制定超量招生计划现象比较严重的时期。期间,许多高校的师生比,生均教育教学场地场所、教学设备价值和图书资料比等,远没有达到教育部的要求。为此,教育部也进行了治理整顿,其中包括用黄牌整治了一些盲目扩大招生的高校。

2.2招生计划执行廉政风险分析

招生计划执行廉政风险表现为招生计划处置权滥用和招生政策处置权滥用。

2.2.1招生计划处置权滥用风险分析

(1)招生计划处置权的正当性

一所高校的招生计划,面对全国全省不同地区、不同生源,及其不同情况的变化,需要做各种不同的适应处置,其必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教育管理部门赋予高校调整、调剂、追加招生计划,使用“机动指标”的处置权是具有正当性的。

(2)招生计划处置权滥用的风险

权力与利益存在交换关系,是发生招生计划处置权滥用的客观依据。因为调整、调剂、追加招生计划和使用“机动名额”,会影响学校和不同个体的利益,使招生计划处置权与利益交换有了机会和条件,也就是招生计划处置权滥用有了可能性。借此机会和条件,一方面:学校可以获得额外利益;学校领导可以为亲朋好友和关系户的考生打开录取的方便之门;甚至有关招生人员由此可以直接受贿索贿,进行钱权交易。另一方面:考生可以通过用关系、走关系、找关系、买关系,实现权力与利益的交换,获得本不应该属于自己的录取机会。等等。

这里需要说明,权力与利益的交换并不是权力拥有者出卖权力,而是权力拥有者通过行使权力使利益交换者获得好处,这个“好处”是权力行使的产品。比如权力拥有者行使招生机动指标处置权,使利益交换者获得招生机动指标,达到按正常情况实现不了的被录取的目的。

(3)招生计划处置权滥用的风险点

招生计划的调整、调剂、追加,以及“机动名额”的使用,本身就是风险点。它们之所以成为风险点,是因为它们是权力与利益的交换点。在交换点上,权力可以置换利益;利益可以换取权力提供的方便(产品)。风险点上的风险人员,就是掌握招生计划调整、调剂、追加权力和“机动名额”使用权力的人员。

(4)招生计划处置权滥用的责任主体

招生计划处置权滥用的责任主体与招生计划制定权滥用的责任主体大致相同,也是学校领导,其中主要责任者也是主要领导,因为招生计划处置权主要由他们掌握。不同的是,由于招生计划处置权有可能由学校领导延伸到处室院系领导,所以责任主体也有可能由学校领导延伸到处室院系领导,责任主体也有可能增加。但是,可能与否,要看每所学校的集权和放权程度。同时,由于招生计划处置权不可能延伸到基层招生工作人员,所以,招生计划处置权滥用的责任主体,起码是学校中层以上领导干部。

2.2.2招生政策处置权滥用风险分析

(1)招生政策处置权的正当性

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需要适应经济社会的改革与发展。同样,招生政策的制定,也要适应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根据全国各地各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根据全国各行各业各岗位的特点;根据全国各地教育,各种各类高校、专业和生源的不同情况,教育管理部门制定了一系列招生政策。其中包括招生计划调整、调剂、追加,按比例调阅考生档案,补录(高职),以及各种加分录取和降分录取等等的一般招生政策;也包括自主选拔考生,接受保送生、艺术特长生、高水平运动员,开展艺术类专业、体育类专业招生,进行空军飞行员、小语种学生、国防生、免费师范生、军校学员、民族预科生招生等等的特殊招生政策。

教育管理部门要求高校在招生过程中执行招生政策。招生政策一般含有自由裁量权。高校执行招生政策,就意味着拥有招生自由裁量权。我们把高校拥有的招生自由裁量权称为招生政策处置权。可见,高校拥有招生政策处置权是具有正当性的。

(2)招生政策处置权滥用的风险

招生政策处置权含有选择权。选择会影响学校和不同个体的利益,从而为招生政策处置权与利益交换,即为招生政策处置权滥用提供了机会和条件,产生了招生腐败的风险。

招生政策处置权滥用及其与利益交换的情形,与招生计划处置权滥用及其与利益交换的情形相近,可以参看前面,不做赘述。

(3)招生政策处置权滥用的风险点

招生政策处置权滥用的风险点,就在具体的关键的招生工作环节。

比如,一般招生政策的1:1.2的调阅考生档案政策的廉政风险点,就在具体招生工作人员的录取操作上。在无干扰的正常条件下,招生工作人员按照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的原则,操作录取考生;在有干扰的不正常的情况下,招生工作人员可以在20%的空间里,违反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的原则,操作录取考生。尽管招生政策规定学校对不录取的20%的考生要做出原因说明,但是,在信息不对称、不完全公开透明的情况下,这种程式化的说明意义并不大。在20%的空间里,招生政策处置权滥用的风险有多大,取决于相关招生工作人员的社会关系的广度和深度。相关招生工作人员包括学校领导、部门院系领导、具体招生工作人员。他们与社会各行各业的人结成广泛的社会关系网。在这张社会关系网上,必然存在用关系、走关系、找关系、买关系,以获取招生便利的风险,使操作录取工作成为不廉洁招生的风险点。

又比如,特殊招生政策的艺术类专业招生政策的风险点,就在专业考试考官的考评上。首先,艺术类专业考试与一般匿名,考生与考官隔断见面、不认识的答卷式考试不一样,考官与考生直面,可以相识相认。这样,就为用关系、走关系、找关系、买关系提供了机会和条件。其次,艺术类专业考试评定的自由裁量权更大,存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差异,不易对考官的考评做出价值判断。再次,在以少数考官,甚至以个别考官的主观判断为依据,决定考试成绩,甚至决定考试录取的条件下,有关系、用关系、走关系、找关系、买关系,滥用自由裁量权的风险更大。2013年暨南大学教师实名举报,“质疑考生艺考分数遭篡改”便是一个典型的案例(新华网,2013年6月6日)。

由于招生政策处置权滥用的风险点是在具体的关键的招生工作环节,所以,招生政策处置权滥用的风险面和风险点更广、更多,防控的难度更大。

(4)招生政策处置权滥用的责任主体

招生政策处置权滥用风险和风险点的特点,决定招生政策处置权滥用的责任主体不仅是学校与中层领导班子、主要领导、分管领导,而且开始延伸到基层和一线招考人员。基层和一线招考人员开始成为责任主体。

2.3招生工作直接违规风险分析

2.3.1招生工作直接违规

招生工作直接违规与招生计划制定权滥用、招生计划处置权滥用、招生政策处置权滥用的最大区别在于,后者有正当性做幌子,前者没有,就是直接违反招生规定。比如《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实施阳光工程的通知 》(教学[2005]4号)关于要严格执行招生工作“六不准”的行为;又比如《教育部关于做好201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录取工作的通知》(教学〔2012〕7号)关于“十严禁”的行为。

2.3.2招生工作直接违规的风险因素

追求非法利益,是产生招生工作直接违规风险的根本原因。非法利益大于招生工作直接违规的成本,是招生工作直接违规风险存在的前提。招生工作直接违规风险的大小,与其成本的大小成反比;与其获得非法利益的大小成正比。招生工作直接违规成本与利益的大小受众多因素影响。比如,受招生工作直接违规界定的清晰度、对招生腐败的容忍度的影响;受有效监督、惩罚力度的影响,等等。招生工作直接违规的风险因素是变化的,因此,招生工作直接违规现象的轻重程度也是变化的。比如,恢复高考招生以来,招生工作直接违规的风险因素与制约因素,经历了从少到多,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化。由此,招生工作直接违规现象也经历了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目前招生工作直接违规风险因素与制约因素处在暗明增加对峙状态,谁强谁弱,直接违规现象是多是少,都可能在瞬间发生变化。所以招生工作直接违规风险依然不可轻视。

2.3.3招生工作直接违规的风险点

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201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录取工作的通知》(教学〔2012〕7号),及其他方面的分析,招生工作直接违规风险点主要有:

(1)学校参加各类中介机构组织且未经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批准的招生现场咨询活动,甚至做虚假宣传。

(2)学校开展恶性生源竞争或通过虚假宣传诱导考生填报志愿,甚至窃取考生密码,篡改考生志愿,欺骗考生入学。

(3)学校无计划录取或超出省级招办核准的录取考生名册范围违规发放录取通知书,做所谓“先上车后补票”的违规行为。

(4)学校避开省级招办,通过中介机构或中学教师等自行组织生源,录取考生。

(5)学校未经教育管理部门批准以各种名义招收各种所谓“委培生”、“自费生”和“跟班生”。

(6)学校降低录取标准指名录取考生,其中包括使用“机动指标”指名录取考生。

(7)学校在录取工作结束前以各种方式向考生违规承诺录取或签订“预录取协议”或以“新生高额奖学金”、“入校后重新选择专业”等承诺吸引生源。

(8)违反规程寄发录取通知书,为冒名顶替上学提供机会。

(9)招生工作中以各种理由向考生及家长收取与招生录取挂钩的费用。

(10)招生工作中索取或接受考生及家长的现金、有价证券。

以上情况同时说明,招生工作直接违规风险点带有基层、具体、直接、面广、点多、校内外结合、风险程度高的特点。

2.3.4招生工作直接违规的责任主体

具有招生工作权,参与了招生工作的人员,都有可能成为招生工作直接违规的责任主体,只是他们扮演的角色不同,而负的责任不同而已。

招生工作权包括决策权、管理权、执行权,其中决策权起主导作用。按照权力与责任对称的原则,使用决策权的人就要负主要责任,其余人员按使用权力的性质负相应的责任。

在招生工作中,选择也是一种决策和决策权的使用。而每一项具体招生工作都需要选择,要么选择合规;要么选择违规,二者必居其一。也就是说,参与招生工作的部门和人员,都有可能选择违规,都有可能成为招生工作违规的主要责任者。至于谁是主要责任者,要看在那一具体事项上,是谁选择了违规?是谁做了决策?明确了,也就明确了谁是主要责任者。但是,不管谁是主要责任者,在学校、处室、院系范围内发生招生违规现象,学校、处室、院系都要负管理责任。

招生工作直接违规风险点的特点,说明招生工作直接违规的责任主体和负主要责任者增多,并且层面和人员已经延伸到基层和一线招生工作人员。

3.高校招生工作廉政风险防控

首先,不管是招生计划制定权、招生计划处置权、招生政策处置权的滥用,还是招生工作直接违规的风险防控,其防控主体都是学校。当然,防控责任可以层层分解,防控主体也可以细化。

其次,学校招生工作廉政风险防控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必须采取思想防控、体制(组织)防控、机制(制度)防控、技术防控相结合的整体防控。

3.1思想防控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良好的思想是做好招生工作廉政风险防控的根本保证。良好的思想包括良好的道德意识、政治意识、法制意识和责任意识。

良好的道德意识,就是个人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来对待招生工作,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遵守职业道德,遵循择优录取的原则,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招生,不。

良好的政治意识。廉洁招生虽然仅是学校一方面的工作,但是,由此及彼,由小到大,它会和学校清廉,政府清政,社会清明,乃至党国兴衰存亡联系起来。我们要树立起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忧患意识、危机意识,以强烈的政治意识来对待廉洁招生。

良好的法制意识,就是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的法制意识应用到招生工作,制定、遵守、执行招生规章制度。作为招生工作的管理部门,要有制定和执行招生工作规章制度的意识;作为招生工作人员,要有敬畏和遵守招生工作规章制度的意识。这样才能在法纪上自觉防控招生廉政风险。

良好的责任意识,就是招生工作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要有在其位,谋其政,做好本职工作的意识。招生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本职工作,就是按照部门和岗位职责和规章制度的要求,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择优录取考生,全面完成招生工作任务。只有加强责任意识,认真落实责任制,包括落实廉政责任制,才能有效防控招生廉政风险。

教育是思想防控的重要方式。从思想防控总的内容看,教育包括道德意识、政治意识、法制意识和责任意识教育;从教育形式看,教育包括自我教育和组织教育;从特定的教育内容看,教育包括反腐倡廉通识教育和招生工作反腐倡廉专项教育。通过这些教育,使招生工作人员树立起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思想意识,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廉洁招生,实现思想防控的目的。

3.2体制(组织)防控

招生工作廉政风险防控必须是组织行为而非个人行为。

体制防控又称组织防控,就是通过建立健全组织机构,设置工作岗位,为招生工作廉政风险防控提供组织保证和工作载体。

组织机构包括上下级多层组织机构和同级多部门机构。在部门机构中设置有领导岗位和普通工作岗位。它们的有机联系构成组织体系,形成领导与工作体制。

招生工作廉政风险防控体制从属于学校廉政风险防控体制,它的建立健全是从学校廉政风险防控体制建立健全中延伸出来。

第一、根据《中国共产程》,高校建立党委、纪委、纪检监察室。

第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高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第三、根据《中共中央纪委 教育部 监察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反腐倡廉建设的意见》(教监【2008】15号),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的支持和参与”的高校反腐倡廉建设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第四、在建立健全学校廉政风险防控组织体系的基础上,根据《教育部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教学[2000]6号),成立由校长和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招生工作领导机构,设立招生办公室,负责本校招生工作。根据《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监察工作的暂行规定》(教监[2000]1号),成立由主管纪检监察工作的学校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招生监察办公室,负责学校的招生监察工作。这样,就形成校长、招生工作领导小组,招生办公室的招生工作行政组织体系和学校党委、纪委、纪检监察室、招生监察办公室的招生工作廉政风险防控组织体系,从而为招生工作廉政风险防控提供组织保证。

针对招生工作廉政风险防控组织体系,我们考察一些学校,发现招生工作行政组织体系是建立健全的,廉政风险防控组织体系也是大体建立的,但是招生工作监察办公室有的学校不一定设立,或者仅作为一个临时机构、挂名机构寄挂在纪检监察室,并不开展工作。同时,廉政风险防控组织体系也存在岗位设置和人员配备少,非专业化的情况。这些情况显示,一些学校招生工作廉政风险防控组织体系头重脚轻,防控承载力弱。表现在工作上,存在说的多,做的少;雷声大,雨点小;以及走过场的现象。

3.3机制(制度)防控

制度和体制机制的制定和建立是互为前提的。

制度,就是由相关部门制定的,是组织体系部门之间和岗位之间的关系、及其工作职责和行为准则的规定。

机制,就是制度制定和制度执行的统一。

机制防控,就是在组织体系建立的基础上,通过制定制度,形成工作机制;通过制度执行,使工作机制运行起来,发挥组织体系的功能作用,达到风险防控的目的。

下面对招生工作廉政风险机制防控进行分析。

3.3.1制度制定

从现状分析看,与招生工作廉政风险防控有关联的,有党中央国务院、教育部、省区教育厅和学校四个层面制定的制度。

第一、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相关制度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制定了一系列与党风廉政建设相关的制度。比如《中国共产程》(2012年11月14日修订通过)、《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发【2003】18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中发【2010】19号)、《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中发【2010】3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实施条例》(2004年9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地419号)等等,它们都是招生工作廉政制度的最高上位制度,都是招生工作廉政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要遵守执行的。

第二、教育部制定的与招生相关的制度和条例

这里,另外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8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监察部联合颁布的第18号令《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因为它涉及包括高校教职员工在内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违规惩处问题,与招生工作廉政风险防控制度密切相关。

现在主要分析教育部制定的有关招生工作的制度。

从1977年恢复高考招生以来,教育部与时俱进,制定了一系列高考招生工作制度,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制度体系,其中起着重要作用的有:

(1)2000年6月13日颁布的《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监察工作的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文号:教监[2000]1号),要求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监察机构根据《暂行规定》制定具体实施细则,认真贯彻执行。《暂行规定》对招生监察的原则、工作机制、职责权限、监察事项、制度和要求作了明确规定,为确保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的改革和招生录取工作的顺利进行,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招生监督制约机制,维护高校招生公平公正公开,防控高校招生廉政风险做了基础性工作。

(2)2005年3月15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实行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责任制及责任追究暂行办法(教监[2005]4号)》(以下简称《暂行办法》)。《暂行办法》明确高校招生廉政工作实行责任制,并且具体规定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高校及其各级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责任追究的内容和方式,使高校招生工作廉政建设有了可操作性的责任体系。

(3)2008年下发的《中共中央纪委 教育部 监察部 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反腐倡廉建设的意见(教监〔2008〕15号)》(以下简称《意见》)将高校招生工作的廉政风险防控作为第16款纳入高校反腐倡廉建设的范畴,而《意见》对高校反腐倡廉建设的指导思想、方针要求、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工作方式、工作内容作了规定,使高校招生工作的廉政风险防控有了思想、体制、机制、制度、等重要保障。

(4)2005年3月4日颁布的《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实施阳光工程的通知》(2005教学[2005]4号),提出招生政策公开、高校招生资格及有关考生资格公开、招生计划公开、录取信息公开、考生咨询及申诉渠道公开、重大违规事件及处理结果公开的“六公开”;和在招生工作中,不准违反国家有关招生规定,不准、弄虚作假,不准采取任何方式影响、干扰招生工作正常秩序,不准协助、参与任何中介机构或个人组织的非法招生活动,不准索取或接受考生及家长的现金、有价证券,不准以任何理由向考生及家长收取与招生录取挂钩的任何费用的“六不准”。要求高校招生工作实行阳光工程。

(5)2011年7月6日颁发的《教育部关于深入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的意见》(教学[2011]9号 ),要求进一步完善高校招生信息公开制度。进一步 扩大信息公开范围,规范信息公开内容;进一步创新信息公开形式,拓展信息公开渠道;进一步强化社会监督,增强信息公开实效。

(6)2012年6月28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201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录取工作的通知》(教学〔2012〕7号),要求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招办和高等学校的招生工作人员在严格遵守高校招生阳光工程“六不准”工作纪律的同时,严格执行“十严禁”,即严禁省级招办在政策之外降低标准向有关高等学校指名投放考生档案;严禁省级招办对已录取考生违规变更录取学校;严禁高等学校利用调整计划等降低标准指名录取考生;严禁高等学校在任何时间以任何理由向考生或家长收取与录取挂钩的任何费用;严禁高等学校参加各类中介机构组织且未经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批准的招生现场咨询活动;严禁高等学校在录取工作结束前以各种方式向考生违规承诺录取或签订“预录取协议”或以“新生高额奖学金”、“入校后重新选择专业”等承诺吸引生源;严禁高等学校开展恶性生源竞争或通过虚假宣传诱导考生填报志愿甚至欺骗考生入学;严禁高等学校无计划录取或超出省级招办核准的录取考生名册范围违规发放录取通知书;严禁高等学校避开省级招办通过中介机构或中学教师等自行组织生源录取考生;严禁军事院校未经教育部批准以各种名义招收所谓“地方委培生”或“自费生”。 “阳光工程”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推出的高校招生廉政工作的重要举措,“六公开”和“六不准”,以及进一步完善高校招生信息公开制度和“十严禁”基本覆盖了招生腐败的风险点,大大地规范和抑制了高校廉洁招生和高校招生腐败的行为。

另外,至少从2000年以来,教育部每年都发出做好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和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管理和执法监察工作的通知,不断重申保证高校招生公平公正公开和反腐倡廉的要求和规定,不断根据每年高校招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新的要求、新的规定和新的措施,使高校招生反腐倡廉的思想趋向成熟,体制趋于健全,机制趋于完善,办法措施趋于多样,成绩效果趋于明显。从网络舆情搜索结果看,招生腐败话题有淡出社会关注热点的迹象。

第三、省(区)教育厅制定的招生工作制度。

为了保证教育部颁布的招生工作制度得到有效执行,各地教育厅都结合地方实际适时补充制定相关制度。

比如广西招生考试院2012年下发的《关于广西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录取工作的通知》(桂考院【2012】182号),强调招生录取的方式和人员要求;强调招生录取的原则和办法;强调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的实施办法。

又比如广东省高等中专学校招生委员会下发的《关于做好广东省2012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粤招〔2012〕11号),强调深入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完善公开透明的招生工作体系;强调加强招生考试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招生工作管理水平;强调维护招生工作良好秩序,确保高校招生录取公平公正;强调着力优化招生工作服务,不断提高招生工作的满意度;强调加强对招生工作的领导,确保招生工作顺利推进。

第四、学校制定的招生工作制度

学校招生工作制度,是学校根据教育部和教育厅关于招生工作的制度,结合本校招生工作实际所制定的,它是学校及其部门、工作人员招生工作的具体办事规程和行为准则。学校招生工作制度是否完善,直接影响学校招生工作廉政风险防控的状况。

完善的学校招生工作制度,应该包括校级机构、中层部门院系、基层科室的设置、职责、及其岗位人员行为的规定。比如在设置学校党委、纪委、行政领导班子和纪检监察室、招生就业处的基础上,成立学校招生(考试)工作领导小组、招生考试工作组、招生(考试)工作监察组、招生宣传工作小组、招生网络服务小组的规定,其中包括对他们的职责、行为准则做出的规定。

完善的学校招生工作制度应该覆盖学校招生工作的全过程,全方位。其中,关于招生工作的重点环节、重点岗位的制度尤其要完善。

以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他们制定的学校招生工作制度有:《学院招生(考试)工作制度及责任追究办法 》(交院招就〔2005〕61号 )、《学院招生计划的制定与上报制度》、《学院招生章程的制定与上报制度》、《学院招生宣传工作制度》、《学院招生录取工作制度》、《学院学生转系(转专业)及转学管理制度 》(交院招就〔2006〕4号 )、《学院招生(就业)专用网页维护与管理制度 》(交院招就〔2006〕6号)、《学院录取大表及录取数据库管理制度 》(交院招就〔2006〕7号 )、《学院招生录取及新生报到数据的统计与上报制度 》(交院招就〔2006〕8号 )、《学院2011级新生交款方法》、《学院招生就业处简介》。这些制度涉及了招生工作的机构设置、工作职责、责任追究,以及招生工作的全过程,招生工作岗位的全覆盖,在制度上有效防范招生廉政风险。

从以上可见,党中央国务院、教育部、教育厅、高校四级制度形成一个制度体系。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制度是顶层设计,坚持原则,统领全局,把握方向;教育部制定的制度是高层建设,明确规定,引导趋势,适应性广,针对性强;教育厅制定的制度是贯彻精神,地方特色,中间推进;学校制定的制度是精神落实,实际需要,操作可行,实效性强。

完善的制度体系对招生廉政风险防控至关重要。从目前情况看,四级制度体系日趋完善,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深入分析,也发现一些不足,存在提升的空间。比如一些制度没有归纳分类,没有收集提炼,存在零散对照执行难的现象。如果把这些零散的条例制度归纳分类,收集提炼,形成诸如《高校招生计划制定条例》、《高校招生计划执行处置条例》、《高校招生政策执行处置条例》、《高校直接违规招生处罚条例》、《高校阳光招生条例》,会使招生计划制定、招生计划变动处置、招生计划政策自由裁量权处置、高校阳光招生、直接违规招生得到更好的规范,对招生工作廉政风险防控更加有利。

3.3.2制度执行

就制度防控而言,制度制定是前提,制度执行是关键。假设高校招生工作廉政风险防控的制度体系已经建立完善,那么,关键的因素就是制度的执行。制度得到执行,就意味着招生部门和岗位人员履行职责,招生工作机制运行,招生组织体系发挥功能作用,招生工作廉政风险得到防控。反之,再健全完善的制度也等于零。

影响制度执行的原因众多,其中两个尤其值得重视。一是学校主要领导的认识态度;二是招生工作廉政责任制的落实。

第一、学校主要领导的认识态度

在我国,高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委和行政领导班子实行民主集中制。行政领导多为党员和党委成员,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虽然在领导班子中实行民主集中制,但是,其中主要领导起着主导作用。同时,还因为在高校的权力配置与运行中,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是高度集中统一的,如果有人员分工,也是决策权高于执行权,甚至执行权高于监督权。在此情况下,如果主要领导采取积极、主动、支持、同意的态度,执行招生工作廉政风险防控规章制度就容易;反之,则困难。这就是为什么一些高校招生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开展得比较好,没有或者极少发生招生腐败现象;一些高校招生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开展得比较差,不时出现招生腐败现象的重要原因。

影响高校主要领导认识态度的原因众多,但是根本的原因是学校主要领导的人生态度。理论上说,主要领导是经过考核选拔上来的,有比较好的素质,包括正确的人生态度。但是,谁也不敢保证主要领导的人生态度就是正确的,特别是在社会转型和市场经济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情况下,物欲的诱惑,世情的缠绕,任何人随时都可能滑向邪道,违反规定,使执行制度成为困难。也就是说,依靠主要领导正确的人生态度和认识态度来实现制度的执行是没有保证的。

因此,需要改革高校现有的治理方式,探讨出一种不管主要领导的人生态度如何,都必须使制度得到执行,职责得到履行,职能得到发挥,机制得到运行,风险得到防控的高校治理方式。

第二,落实廉政责任制

招生工作廉政责任制是学校招生工作权力制衡的重要形式,是上级部门制定众多工作制度中最重要的制度之一,执行它是执行其它制度的前提。

落实招生工作廉政责任制要做好以下工作:

(1)要按照权力与责任统一的原则,明确管理范围,明确权限职责,明确行为准则,做到履行好职责,遵守好制度,管理好部门人员。使学校廉明,部门廉政,人员廉洁。

(2)从上到下分解廉政责任,层层签订廉政责任书。学校与上级主管部门签订,招生职能部门与学校签订,招生工作人员与所在部门签订。做到责任制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责任空地。

(3)进行监督检查。

监督检查分自我监督、组织监督和社会监督。

自我监督,就是学校、招生部门、招生人员,对照工作职责、行为准则、工作效果,进行自我约束,自我检查,自我评价,自我纠偏,实现招生工作廉政风险自我防控。自我监督属于事前防控,重在自觉主动,防范未然。一旦发现违规苗头和腐败现象,立即自觉纠偏,制止发展,降低不良影响。

组织监督,就是上级和学校纪检监察部门,以及招生工作督察组,对照工作职责、行为准则、工作效果,对学校、招生部门、招生工作人员进行监督、检查,考核,纠偏。组织监督属于事中防控,重在监督到位,检查及时;重在纠正偏差,惩前毖后,减少损害,降低不良影响。

社会监督,就是学校及行政组织以外的监督,包括考生家长、媒体,以及公众、其它社会组织的监督等。社会监督属于事后防控,重在揭露抨击,形成舆论热点和社会谴责氛围,促进组织部门进行组织处理。其意义在于利用社会力量,加大腐败成本,使人们不敢违规腐败。

站在学校的角度看,自我监督、组织监督、社会监督发现问题对学校的影响程度不同,它们是依次增大。所以学校要重视自我监督,欢迎组织监督,敬畏社会监督。尽可能在组织监督,特别是在自我监督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避免事情发展到被社会监督发现、揭露、抨击,从而造成对个人、学校、社会更大的伤害。

自我监督,关键是学校领导和部门领导思想重视,制定完善的工作制度,然后认真地贯彻执行。

组织监督,包括上级督察组、巡视组、检查组和校内纪检监察室、招生监察办公室的组织监督。这里只分析校内组织监督。

在校内,首先按照要求成立学校纪检监察室,配备足够的具有专业知识和专业水平的纪检监察人员,提供相应的工作经费和工作条件,使纪检监察室能够发挥职能作用。其次,按照要求成立由主管纪检监察工作的学校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招生监察办公室,专职负责学校招生工作的监察。再次,招生监察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要介入招生工作全过程,并对重点环节、重点事项、重点人员进行重点监督。第四,招生工作部门和人员要欢迎、配合监察人员介入招生工作,创造招生监察工作良好的条件和氛围。

目前,在高校中,校内组织监督存在不足。以广西高校为例,根据广西高校纪检监察工作交流反映的情况,对纪检监察室设立的人员配备,工作经费和其它工作条件的提供没有明确的要求,各校情况差异较大,大体未能满足工作需要。另外,也有高校未按规定设立招生监察办公室,或者设立了,也没有开展招生监察工作。再是,校内纪检监察的组织监督,依附性关联性强,独立性差,监督职能难以充分发挥效用。

社会监督。站在维护学校眼前利益的立场,学校可能不欢迎,甚至反感和抵制社会监督。但是社会监督是客观存在,不以学校的意志为转移。考生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媒体为了体现承担社会道义,提高自身影响力;社会其他组织和公众为了体现承担社会责任,维护公平正义,保卫正常社会秩序,他们会关注廉洁招生,揭露和抨击招生腐败。当然,会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和非法组织,借用社会监督的名义攻击党和政府,攻击现有社会制度,但是,其中也有置于死地而后生的积极意义。所以,学校对社会监督应该有正确的认识和态度,应该敬畏、欢迎、配合、支持社会监督,促进自我完善,赢取社会理解、帮助、宽待和支持。

欢迎社会监督,需要创造社会监督的良好环境。比如营造廉洁的校园文化;树立腐败零容忍的意识;增进招生信息公开和阳光招生,等等。

(4)责任追究。

在监督检查的基础上,对未能履行招生职责,违反招生规定,造成招生不良后果的部门和人员,要进行责任追究。责任追究包含违规惩处。

坚持责任追究是落实廉政责任制必不可少的环节。没有责任追究,没有对招生腐败的惩处,招生工作的监督就失去意义,廉政责任制就名存实亡。

实践中,组织监督的责任追究普遍存在教育从重,处理从轻;大事化小,小事化无的宽容现象。宽容现象说明法制意识和腐败零容忍意识游离社会现实;说明加大违规腐败成本,减少腐败现象是说做两回事;说明存在党纪政纪和国法两重标准,处罚失衡。从而影响反腐败成效。

社会监督问责追究与组织监督问责追究不同。社会监督揭露的违规招生腐败,其现象和惩处条例就在社会众目睽睽之下。社会只认“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程序合规”;只认“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只认“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只认“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所以,以往的案例,只要是社会监督揭露的,组织处理和法律判决都无法做到教育从重,处理从轻;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从而体现社会监督反腐败理论与实践的真正结合;体现社会监督不可替代的更强的反腐败作用;体现加强社会监督的必要性。

3.4技术防控

技术防控,就是利用电子信息等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利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加强对高校招生工作的监督,防控招生腐败。

利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加强对高校招生工作的监督,防控招生腐败,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看。

从宏观方面看,就是从高校外部看,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在高考招生领域的广泛应用,加强对高校招生工作的监督和招生腐败的防控。中国教育报2010年1月24日发表《网上录取实施10年:高招信息化推进教育公平》的文章说:1998年12月,教育部组织了十多个省级招办的工作人员与清华大学的技术人员一道,苦战半年,完成了网上录取系统原型的研发,并于1999年组织北京、天津、辽宁、上海、广西、四川、福建、湖北、重庆、云南等10个省(区、市)和199所高校实施了网上录取。1999年实行网上录取后,我国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管理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实现了高校招生工作的信息化和数字化,为招生录取信息公开,实施招生阳光工程,推进教育公平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为从制度和机制上逐步建立、完善与我国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更加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的高校招生工作体系提供了保障。在网上录取改革的带动下,高等学校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快速推进,高校招生网上报名、高校招生考试网上评卷;高校招生计划管理升级为在互联网统一平台上进行来源计划的编制、审核和下达工作,从2007年开始,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录取期间的计划调整也纳入了网上实时管理范畴;在2001年实施学生学籍、学历电子注册后,2007年开始实施高校新生电子注册,这些措施有效防范和减少了招生违规行为。

到现在,我们已经可以通过教育部招生阳光工程指定网络平台《阳光高考》和各省市教育招生考试网络平台,了解高考招生的制度、程序、动态;可以反映、举报各种高考招生违规现象,使得高考招生更加易于监督,更加公开透明,更加公平公正公开。

从微观方面看,就是从高校内部看,通过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在招生工作每一环节的应用,加强对招生工作的监督和对招生腐败的防控。比如将教育部、教育厅关于招生的政策、制度、警示,以及学校的招生简章、招生制度、招生程序、招生动态、招生监督部门及其联系方式放到学校招生网页上,实行信息公开,阳光招生,社会监督;比如考生可以通过网络、电信等途径,及时了解自己被录取的状况,发现不妥,能够及时问询、反映,甚至举报;比如网络舆情和网络监督,能够对违纪招生产巨大的威慑力,对腐败招生产生抑制作用。

目前,从利用现代技术防控高考作弊的情况看,利用现代技术对招生工作廉政风险防控,还可以扩大范围,提高程度,减少人为因素影响,使招生工作更具客观性,更能防控招生腐败。

4.综述

综上所述:研究招生工作廉政风险防控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招生工作廉政风险在于招生计划制定权滥用、招生计划处置权滥用、招生政策处置权滥用和招生工作直接违规。招生工作廉政风险的根本原因,是存在招生权与利益交换的机会和条件。招生工作廉政风险点在于招生工作具体的关键的环节。招生腐败的责任主体是招生权滥用的部门和工作人员。招生工作廉政风险的防控主体是学校,按照廉政责任分解,还可以是学校、职能部门及其负责人。招生工作廉政风险防控的主要措施是思想防控、体制(组织)防控、机制(制度)防控、技术防控。其中:思想防控,最重要的是,开展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责任教育,使相关人员树立起良好的政治意识、道德意识、法制意识和责任意识。体制(组织)防控,最重要的是,建立起校长、招生工作领导小组、招生工作办公室的招生工作行政组织体系和学校党委、纪委、纪检监察室、招生监察办公室的招生工作廉政风险防控组织体系,为招生工作廉政风险防控提供组织保证。机制(制度)防控,最重要的是,制定和执行工作制度,特别是制定和执行招生工作廉政责任制、阳光招生制度和监督与惩治制度,明确和履行工作职责。技术防控,最重要的是,将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应用到招生工作的每一环节,使招生工作更加公开、公平、公正,更具客观性。

招生工作廉政风险防控的目标,就是通过招生工作廉政风险分析,采取招生工作廉政风险防控措施,达到防控招生计划制定权滥用、招生计划处置权滥用、招生政策处置权滥用和招生工作直接违规,抑制招生腐败,保证高校招生工作风清气正,为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做出持积极贡献。

虽然,招生工作廉政风险防控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艰巨的工作,需要做长期的不懈的努力,但是,在党中央国务院强势反腐,教育部教育厅大力反腐和学校积极反腐的条件下,一定能够实现招生工作廉政风险防控的目标。

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高校反腐倡廉研究专项课题:《高校招生工作廉政风险防控研究》(立项编号:2012ZJ023),批准文号:桂教科学【2012】13号。蔡龙生为独立课题负责人。

作者简介:

督导社区防控工作计划范文第15篇

一、强化项目建设和效果评估,确保《**市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年-**年)》全面完成

1、落实责任制,完成计划项目。各区县卫生行政部门和各项目实施单位应将完成第二轮公共卫生行动计划作为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对项目的领导和管理;及时落实项目配套资金,规范管理项目资金;协调和解决项目实施中的问题,确保项目按期、保质完成。

2、全面开展督导和评估。以“逐项推进、逐项督导、逐项收尾、逐项评估”为原则,加强部门和单位的沟通与协作,按照实施方案对各项目开展督导,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对贴近民生的实事项目及时做好社会宣传报道。

3、启动第三轮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工作调研。根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重点,围绕民生重大健康问题,以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升服务能力、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为目标,组织开展本市面向2020年公共卫生重大战略项目研究,起草第三轮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二、强化监测和预警,确保急性传染病疫情和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有效控制在萌芽状态

4、继续贯彻《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切实加强对非典、人禽流感、流感、麻疹、霍乱、手足口病、痢疾等重点传染病的防控管理。完善传染病监测方案,不断提高传染病检测水平;加强对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等相关工作的指导与检查,加强对疫情报告的质量控制和对监测资料的分析,及时、准确、科学预警;建立疫情案例专家评审制度,完善传染病疫情报告和处置的流程和要求,及时、有效处置传染病疫情和各类相关事件。

5、加强疫苗管理,提高预防接种工作质量。贯彻《预防接种与疫苗流通管理条例》,继续落实扩大免疫规划各项措施,加强以外来儿童为主要对象的脊髓灰质炎疫苗和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继续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实施消除麻疹和控制乙肝工作规划;全面完成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推进温馨化服务,推动信息化管理;规范预防接种不良事件的监测、报告和处置,落实《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办法》;加大免疫规划宣传力度,积极配合教育部门落实新生入托、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制度。

6、加强艾滋病和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加强和规范艾滋病性病和结核病疫情综合监测、报告和分析。推进实施“中盖艾滋病项目”、“第五轮全球基金结核病项目”、“第八轮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部级艾滋病防治示范区”和“国家‘十一五’重大专项结核病示范区项目”等。推进以社区为基础的艾滋病高危人群和高危场所干预工作机制,完善工作方案、干预技术和方法,提高干预力度和覆盖面。推进免费咨询、检测和抗病毒治疗工作,规范监管等特殊场所艾滋病检测阳性结果告知制度,推进实施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和先天性梅毒防治的工作方案,完善对已发现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的管理,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完成松江区、青浦区新增2个社区药物维持治疗门诊建设。开展抗艾滋病机会性感染和梅毒减免治疗的政策调研。做实“三位一体”结核病防治工作模式,加强社区督导管理措施,落实病人属地化全程管理,巩固和提高结核病管理“五率”。继续落实肺结核病人减免治疗工作,增加减免项目。继续完成全国结核病耐药监测工作。

7、完善“长三角”区域协作,加强江浙沪传染病联合防控。探索建立江浙沪流动人口艾滋病和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患者转诊、治疗和管理工作模式,建立急性传染病相关信息通报工作机制;推进江浙沪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合作与交流,在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领导下,拟上半年举办“迎世博--传染病防控和城市公共卫生安全研讨会”。

8、落实**年**世博会公共卫生安全保障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组织开展对新发和输入性传染病的监测和风险评估,加强防治技术储备;研究开展**年**世博会重点人群流感疫苗预防接种工作;开展气象和环境等与健康相关因素的监测和干预。在卫生部和市政府领导下、世界卫生组织(WHO)技术支持下,积极筹办“健康世博--传染病防控和应急处置国际论坛”。

9、继续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对口支援工作。根据**市对口支援都江堰市恢复重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工作方案,定期组织本市支援都江堰的疾病预防控制专业队伍,加强对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人员的培训和指导,恢复和提高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能力,明确重点人群和重点区域的防病任务,保障重建过程无大疫、无大患。

10、加强对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的培训、指导和督查,提高规范服务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继续落实疟疾等输入性传染病、狂犬病、麻风病、寄生虫病和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等的防控措施。

11、切实落实学校卫生工作,加强医教结合,实现“以人为本”、“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进一步明确学校卫生工作的重点和阶段目标,完善学校卫生工作规范,会同市教委召开“学校卫生工作会议”。积极探索儿科、儿童保健和公共卫生医师进学校工作模式,研究完善医教结合的长效工作机制。推进实施“学龄儿童近视监测干预项目”、“学生肥胖群体性防治与学校健康促进项目”和“学生龋齿充填减免项目”等,开展青少年预防近视等适宜技术的调研与推广。

三、深化聚焦“一高一低”,确保危重孕产妇、危重新生儿得到有效救治

12、认真贯彻《母婴保健法》等法律法规,提高妇幼保健工作整体水平。进一步优化孕产妇和儿童系统保健服务,加强营养指导,促进妇幼保健服务均等化。明确孕产妇和儿童全覆盖基本服务包,完善工作规范。建立高危孕产妇筛查、报告和干预工作制度,发挥市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会诊抢救中心功能,进一步规范转运网络和工作流程;开展健康教育,加强产时监护,努力降低剖宫产率;探索建立产科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提升基层医疗保健机构产科急救能力。着力开展儿童疾病综合管理,建立高危儿童筛查、监测和转诊专案管理系统;继续加强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降低致残率和新生儿死亡率。进一步完善母婴保健专项技术规范化管理,依法加强对《出生医学证明》的管理,加强妇幼卫生监测和信息化工作,不断提高工作质量。

13、加快推进“**市妇幼保健中心”建设。积极开展“**市妇幼保健中心”基础性工作,完成市计划生育技术指导所划转为市卫生局直属公共卫生专业机构,并加挂“**市妇幼保健中心(筹)”,组织在全国范围内招聘妇幼保健管理和业务骨干,完成资源的集聚和整合。探索与市儿童医院、普陀区妇幼保健院“三位一体”资源共享的合作工作机制。

14、加强出生缺陷干预,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继续探索婚前保健服务模式,修订《**市婚前保健工作规范》,努力提高社会公众对婚前医学检查的认识和自觉性,提高婚前医学检查率。开展产前筛查和诊断,贯彻落实《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加强新生儿疾病筛查、诊断和治疗质量管理。加强出生缺陷监测分析,开展出生缺陷干预工作调研,研究制定三级干预行动方案。

15、加强爱婴医院管理,促进母乳喂养。根据卫生部《爱婴医院监督管理指南》、《母乳代用品销售管理办法》等文件要求,推进实施“母乳喂养咨询室项目”,切实加强对爱婴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督导和管理。“母亲节”前后举办保护、促进和支持母乳喂养“千人报告会”,提高6个月内婴儿纯母乳喂养率。

16、开展妇女常见疾病防治工作,提高服务质量。根据《**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护法〉办法》开展以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为重点的防治工作。探索建立为退休和生活困难妇女进行妇科病、乳腺病筛查的长效工作机制,提供人性化、温馨化服务。

四、进一步加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精神卫生工作

17、继续实施《**市预防和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中长期规划(**年-**年)》。建设20个“慢病综合防治社区支持中心”,强化技术指导和培训,提高社区慢病防治管理能力,重点加强以呼吸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为重点的老年人慢性病管理。完善高血压、糖尿病和肿瘤等重点慢性病社区防治技术规范,加强慢性病和伤害监测,开展伤害干预试点项目。组织开展防盲治盲项目评估,建立和完善长效工作机制。

18、落实《全国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年)》,根据卫生部要求制定考核评估方案,开展区县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的考核评估;组织开展居民碘营养状况调研;继续做好碘盐监测和营养监测。

19、积极推进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建设。积极实施将要出台的《**市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发展规划(**-**年)》,适时调整和加强市和区县精神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增强精神卫生机构预防和社区康复功能;完成**市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加强对重性精神疾病病人治疗和管理,对登记在册病人开展危险性评估;调整贫困无业精神病人免费服药药品目录,逐步扩大覆盖面;完善精神疾病监测报告与分析;完善12320-5心理援助热线,加强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五、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

20、制定健康教育规划纲要,推进健康教育规范化建设。坚持“健康教育先行”理念,增强市民防病和自我保健意识及能力。积极实施“公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项目,宣传和推广《健康66条》,完善健康素养监测网络。进一步提升“12320”公共卫生公益电话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扩充咨询服务内容,逐步提供多语种服务。

21、启动实施无烟世博项目。推进控烟立法工作;率先在医疗保健机构实施场所内禁烟规定;与世博局等部门合作共同推进无烟世博,在世博展馆、机关、交通运输、宾馆、餐厅和学校等创建无烟环境;对社会公众开展“迎世博,创无烟环境”的系列宣传活动;积极筹备“无烟世博国际研讨会”。

22、开展“迎世博--全民健康教育行动”项目。组建**市名医专家健康教育志愿者团队,提升“**市民健康讲堂”水准;启动健康教育大篷车下社区活动;扩大开展卫生部城乡社区健康教育示范项目;组织开展各类卫生宣传日和健康教育周宣传活动。

六、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绩效评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