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护理研究论文范文

护理研究论文范文

护理研究论文

护理研究论文范文第1篇

一、确立护理服务文化建设目标

首先在护理人员中形成共有的理想情感、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以教育着手,通过上课、报告会、大型座谈讨论会、演讲等系列活动,大大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使大家统一了认识,确立了"让病人满意,使病人健康"是我们护士永恒追求的目标。

二、护理服务文化建设具体内容

1、制定护理理念:仁人之心,关爱病人;济世之术,服务病人,人人健康是护士执着的追求;

2、讲究护理服务艺术:开展全方位、多层面的服务外,提倡微笑服务、礼貌服务、舒适服务。积极开展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录音、录像、音乐、宣教等各种措施和方法。

3、狠抓护理服务质量:修订了护士考核条例,制定各项规范操作章程,强化了由护理部、科护士长、护士长共同参与的三级质控体系。99年全院出院病人满意率达98%。开展整体护理病房达50%。

4、提高护理服务效率:手术室打开"瓶颈",做到“来者不拒”开放周六全日手术,与98年8月同期相比,手术率增加了21%。急症科开设绿色通道,与市救护大队联网首创开设"311"急救专线,做到畅通、安全、高效。急症就诊率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20%。

三、服务文化研究试点与成效

1、手术室开展围术期病人系列化心理护理的研究内容包括:(1)术前出室访视(2)术中播放背景音乐(3)建立信息窗口(4)术后认真随访满意率100%,需要率100%。

2、急诊室开展绿色通道护理服务的研究具体措施为(1)建立鲜明识别系统(2)建立急救呼叫系统(3)建立一支训练有素的抢救护士队(4)设立绿袖章专职服务员(5)开展共青团示范群体竟赛(6)急诊观察室病房化(7)开设本市第一条急救专线电话急诊室绿色通道服务开展以来,深受群众欢迎,受到社会广泛好评。电台、电视台及全市各报刊先后七次报道。急诊病人满意率达98%以上。急诊护理组荣获上海市医院文化创意大赛金奖。

3、心内科开展规范化健康教育的研究采用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方法,达到普及化、板报化、书面化、辐射化、连续化、扩大化、及时化、灵活化、实用化,每天对住院病人进行集体或个别健康教育时间达30分钟左右。使病人的满意率从原来的90%上升到98.5%。此项工作还延伸到社会与家庭,组织了"起搏器之友联谊会"为健康教育开阔了前景。

护理研究论文范文第2篇

一、确立护理服务文化建设目标

首先在护理人员中形成共有的理想情感、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以教育着手,通过上课、报告会、大型座谈讨论会、演讲等系列活动,大大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使大家统一了认识,确立了"让病人满意,使病人健康"是我们护士永恒追求的目标。

二、护理服务文化建设具体内容

1、制定护理理念:仁人之心,关爱病人;济世之术,服务病人,人人健康是护士执着的追求;

2、讲究护理服务艺术:开展全方位、多层面的服务外,提倡微笑服务、礼貌服务、舒适服务。积极开展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录音、录像、音乐、宣教等各种措施和方法。

3、狠抓护理服务质量:修订了护士考核条例,制定各项规范操作章程,强化了由护理部、科护士长、护士长共同参与的三级质控体系。99年全院出院病人满意率达98%。开展整体护理病房达50%。

4、提高护理服务效率:手术室打开"瓶颈",做到“来者不拒”开放周六全日手术,与98年8月同期相比,手术率增加了21%。急症科开设绿色通道,与市救护大队联网首创开设"311"急救专线,做到畅通、安全、高效。急症就诊率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20%。

三、服务文化研究试点与成效

1、手术室开展围术期病人系列化心理护理的研究内容包括:(1)术前出室访视(2)术中播放背景音乐(3)建立信息窗口(4)术后认真随访满意率100%,需要率100%。

2、急诊室开展绿色通道护理服务的研究具体措施为(1)建立鲜明识别系统(2)建立急救呼叫系统(3)建立一支训练有素的抢救护士队(4)设立绿袖章专职服务员(5)开展共青团示范群体竟赛(6)急诊观察室病房化(7)开设本市第一条急救专线电话急诊室绿色通道服务开展以来,深受群众欢迎,受到社会广泛好评。电台、电视台及全市各报刊先后七次报道。急诊病人满意率达98%以上。急诊护理组荣获上海市医院文化创意大赛金奖。

3、心内科开展规范化健康教育的研究采用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方法,达到普及化、板报化、书面化、辐射化、连续化、扩大化、及时化、灵活化、实用化,每天对住院病人进行集体或个别健康教育时间达30分钟左右。使病人的满意率从原来的90%上升到98.5%。此项工作还延伸到社会与家庭,组织了"起搏器之友联谊会"为健康教育开阔了前景。

护理研究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护理学的发展不能仅局限于现有的护理专业知识,为提高护士的认知水平,适应现代护理模式,提高护理理念,护理人员在学好专业知识同时,还应学习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习俗、并与多种学科、多方面文化相结合,尽快与国际护理接轨。

[关键词]现代护理;新方向;多元文化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的迅速发展,跨国界、跨区域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交流,出现了多种文化的人共同聚集在一起的社会――多元文化社会体系。这就需要护士更新护理观念,掌握新的文化知识内涵,转换护士的角色向多元化角色发展,以适应不同民族、不同国家患者的共同需求――健康,从而适应现代护理发展的要求: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护理人员多元文化知识的获得,一方面来源于社会实践与自学,另一方面来源于护理教育者系统性的跨文化教育[1]。本文就护理多元文化的相关概念、多元文化特征、多元文化知识的获得及如何开展多元文化护理进行分析。

1多元文化相关的概念

文化的概念是指人类在社会的历史发展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一定的文化是一定历史、地域、经济、社会和政治的综合反映。多元文化即多民族文化,不同的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产生不同的行为规范,导致不同的社会发展。它包括由国家、地区、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形成的多元化社会,为不同的患者提供多元化优质护理服务,是当今多元化社会的需要。

2多元文化知识获得的途径

2.1从临床实践和社会实践中获得

指在临床工作、生活和现代化信息网络中了解其他种族、民族、人群的文化,在此基础上给予尊重。在护理工作中谦虚地向来自各种文化背景的患者了解所需要信息,增加双方文化交流,从而给予正确的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确信自己文化优越的民族,其优越感是进行有效的跨文化护理活动的一大障碍[2]。

2.2从学习中获得多元文化知识

2.2.1增加外语和不同民族语言学习

对于广大护士而言,为了拓展视野,了解最新的护理动态,不同民族之间的生活习惯、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新形势下护理多元化的发展,提高外语水平和民族语言的沟通能力是进行国际、国内交流的必要工具。

2.2.2在学习中增加护理工作者多元文化意识

多元文化护理无论构思多美妙,都要靠护士在工作中的实践来完成。因此,首先要提高护士的多元文化意识,除认真学习本专业的知识外,还应大量涉及非专业的社会文化知识的学习,在学习中确立自身的多元化意识,并自觉地应用到护理实践中,同时加强礼仪修养学习、法律知识学习、自觉养成学习不同文化的习惯,陶冶情操和规范行为。

3护理的多元文化特征[3]

3.1护理学科理论的多元文化特征

随着医学模式与护理模式的转变,护理学科的定位已从纯医学范畴转变到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相结合的领域,其研究内容、范畴涉及影响人类健康的生物、心理、社会、精神、文化等各个方面。随着现代科学的高度分化和广泛综合,护理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多学科相互渗透,在理论上相互促进,在方法上相互启迪,在技术上相互借用,形成了许多新的综合型、边缘型的交叉学科和分支学科。如:护理伦理学、护理心理学、护理美学、护理教育学、护理管理学、护理行为学、护理人际学、社区护理学、急救护理及老年护理学等。由此可见,护理学科理论体系涉及面广,有多元文化特征,而且呈动态变化,随着社会需求和医学体系的发展而发展。

3.2临床护理类型的多元化

现代护理理论主要是以西方文化和医学理论为基础,目前广泛应用的护理理论和模式也多由国外引入,如护理程序、整体护理、循证护理等。由于中国的几千年文明史,传统医学至今仍在不断地应用与发展,对护理学有深远的影响,表现在临床护理中,除了西医护理外,还存在着我国特有的护理类型:中医护理和中西医结合护理。目前,在中医院内,基本上都是实行中西医结合护理,它充分体现了现代与传统、东方与西方的文化兼容性。

3.3护理任务、工作内容的多元化

现代医学模式,现代健康概念都对护理工作提出了多层要求,由原来单一的疾病护理转向全面的整体护理,护理不能仅局限于医院而需走进社区、家庭、护理职能的范畴包括治疗、预防、保健、康复,赋予护士教育、管理、研究等,从而要求护士文化知识的全面性、多元性。

3.4护理角色的多元化

护士职能的扩大及护理内涵的不断丰富,将赋予护士多元化的角色,如,提供照顾者、健康咨询者、健康协调者、健康教育者、护理计划者、护理管理者、康复训练者、护理对象的代言者、护理科研者等角色。当今社会对护士角色的需求越来越多,为满足角色期待,护士必须加强角色学习,以更好地完成角色功能。

3.5护理对象的多元化

护理工作的对象可能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他们的文化背景包括:教育程度、人生经历、、价值观、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会导致对健康与生命的不同认识,对疾病与死亡的不同理解,对悲伤的不同表现形式及对护理的不同需求。

4如何开展多元文化护理[4]

4.1更新护理观念,改变护理教育模式

整体护理已成为国际护理发展的新趋势。目前,我国各大医院已在广泛开展和推行整体护理,我国的护理教育已纳入现代护理模式内容,但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护理观念还占有相当位置,要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关键是要培训护士更新护理观念,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到“以患者为中心”和“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理念,从多元文化观念出发进行医院内患者护理、医院外社区保健、家庭护理、老年护理等,以帮助患病的人、健康的人保持或恢复健康。同时要转变护理教育思想和观念,按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和现代护理学对知识结构的要求实施护理教育,真正地将护理教育与治疗、预防、康复、保健结合起来,这对培养护理人员的标准、知识结构,具备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目前的护理教育模式、评估和考核标准有一个全面的更新的改革。

4.2增加人文知识

现代护士不仅要有医学护理学的专业知识,还要有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从多元化护理观念出发,护士应了解与研究不同种族、民族、区域的健康观、疾病观及护理保健手段;增加不同种族、不同民族的文化知识,以融入文化护理。中国是多民族国家,不同民族之间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体系,对健康、疾病、生死观、价值观等均存在认识上的差异,并因此导致不同的民族文化习惯、、饮食习惯等,另外不同民族。区域独有的饮食与居住的地理环境有关。如北方人嗜面食、烈酒、咸味,南方人则不同;湖南人嗜辣,而江浙人偏甜。因此,要对不同对象提供相应的护理,就必须了解不同种族、民族、区域的文化和习俗,针对需要,以人文、历史、地理等知识来缩短医患间的差距,达到有效的沟通。

4.3开展中西医结合护理

中医是我国独特的文化遗产,中医护理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东、西方文化背景不同,中医的理论基础也与西医截然不同,现代护理与中医护理相结合的前提是了解二者之间的共同之处与互补部分,中医护理具有两个特点:整体观与辨证施护,其中整体观与系统化整体护理虽然表达的方式不同,但本质是一样的,都体现了对人类健康、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要从生物、心理、社会环境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的思想,所谓异曲同工,辨证施护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根据中医的辨证所施行的护理原则和方法,而辨证施护的有效完成离不开中西医结合护理,是二者互补的共同结果,包括利用现代仪器设备观察病情,对生命体征的监护以及在实施护理程序过程中所运用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法等。而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如穴位注射、拔火罐、穴位按摩、针灸等简便易学又行之有效,能减轻患者痛苦,解决实际问题,是西医护理操作所不可替代的,将中西医护理的特长结合起来并加以发展应用,对提高护理的价值和地位是有一定影响和作用的。

5小结

多元文化护理是现代护理发展的必然方向,护理学发展的过程也是在沿多元化这一方向发展。因此,要开展这一更高层次的护理,需要通过在提高思想认识,确定研究范围,加强教育和人员培训等多方面作进一步的探讨,以加速现代护理的发展,尽快与国际护理接轨。

参考文献:

[1]胡忠华,朱丹.试论护理教学中的跨文化教育[J].护理学杂志,2005,20(21):4647.

[2]李井泉.跨文化医学[J].中国全科医学,2006,9(1).

护理研究论文范文第4篇

分级护理[2]是根据对病人病情的轻、重、缓、急及病人自理能力的评估(以及医生所开的医嘱),给予不同级别的护理(并做出标识:特级护理红三角,一级护理蓝三角,二三级不做标识)。

1特级护理

1.1适用对象:病人病情危重,需随时观察,以便进行抢救。如严重的创伤、复杂疑难的大手术后、器官移植、大面积灼伤,以及某些严重的内科疾患等。

1.2护理内容:①安排专人24h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及生命体征变化。②制订护理计划,严格执行各项诊疗及护理措施,及时准确客观完整逐项填写特别护理记录单(危重病人护理记录单)。③备好急救所需药品和用物,随时准备急救。④做好基础护理,严防并发症,确保病人安全。

1.3自护理论的应用:当病人完全丧失自护能力不能满足治疗性自理需求时,应给病人实施完全性补偿系统,以满足病人在氧气、水、营养、排泄、个体卫生、活动及感官刺激等各方面的需求。

2一级护理

2.1适用对象:病人病情危重,需绝对卧床休息及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病人或生活部分自理,但病情随时发生变化的病人。如各种大手术后、休克、昏迷、瘫痪、高热、大出血、肝肾功能衰竭和早产儿等。

2.2护理内容:①每15~30min巡视病人一次,观察病情及生命体征的变化。②制定护理计划,严格执行各项诊疗及护理措施,及时准确填写特别护理记录。③备好急救所需药品和用物,随时准备急救④做好基础护理,严防并发症,满足病人身心需要。

2.3自护理论的应用:当病人自护能力绝对受限不能满足治疗性自理需求时,应给病人实施完全性补偿系统,以满足病人在氧气、水、营养、排泄、个体卫生、活动及感官刺激等各方面的需求。

3二级护理

3.1适用对象:病人病情较重,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生活部分自理)。如大手术后病情稳定者,以及年老体弱、慢性病不宜多活动者、幼儿等。

3.2护理内容:①每1~2h巡视病人一次,观察病情。②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按护理常规护理。③给予必要的生活及心理协助,满足病人身心需要,指导病人提高其自护能力,促进身心健康。④做好一般的护理记录。

3.3自护理论的应用:当病人的自理能力部分满足治疗性自理需求时,可发挥部分补偿系统的作用,护士和病人共同承担病人的自理活动,根据不同程度分为以护士辅助完成自护需求为主(如按医嘱给予及时准确的药物治疗,进行伤口和引流管的护理)和以病人完成自护需求为主(如协助和指导病人早期正确进行肢体活动和功能锻炼、合理饮食、充足休息和睡眠等)。病人活动包括调整自护能力、满足自护需求、接受护士的帮助。护士的活动包括为病人实施一些自护活动、代偿病人自护方面的不足、根据病人需要予以帮助、调整病人的自护能力。

4三级护理

4.1适用对象:病人病情较轻,生活能基本自理。如一般慢性病,疾病恢复期及选择手术前的准备阶段等。

4.2护理内容:①每日巡视病人2次,观察病情。②按护理常规护理,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进行自我护理。③给予卫生保健指导,督促病人遵守院规,满足病人身心需要。④做好一般的护理记录。

4.3自护理论的应用:当病人有能力满足治疗性自理需求,但需要健康指导时,护理人员应使用教育-支持系统来满足病人的需要,在护士的指导下,病人通过学习与疾病康复有关的知识技能,改变生活方式完成自护活动。护士活动包括调整及完善病人的自护能力,提供支持和指导,帮助病人获得知识和技能,提高自护能力。

5奥瑞姆自护模式的先进性

5.1赋予整体护理新的哲学理念和实践特征:在实施整体护理的过程中,运用奥瑞姆自理理论对病人进行评估,准确找出病人及家属的自理缺陷,提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并且随着病人病情的变化和自理能力的改变,用奥瑞姆自理理论的三种护理系统提供不同程度的帮助,尤其是部分补偿系统和辅助教育系统,引导病人和家属参与到护理中来,成为维护和恢复健康的主体,充分调动了病人和家属的积极性,发掘自理能力,促进了病人疾病的康复,在较大程度上实现了自我护理,体现了病人的自我价值,提高了病人的生存质量,减轻了病人对家庭及社会的负担,拓宽了整体护理的实践内容,构成了整体护理独特的哲学理念和实践特征[3]。5.2以奥瑞姆自理学说指导护理与传统的分级护理相比较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奥瑞姆自理学说以自我照顾为中心,最终目标是使个体担负起自我照顾的责任,对伤残老年病人尤为实用。通过护患共同商讨制定针对性、可行性的护理计划,有利于实现共同护理目标、体现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而以传统的分级护理方式实施护理,护士根据医嘱的护理级别,按分级护理的内容去完成护理活动在实施中对部分病人缺乏针对性,过分强调替代式护理,强化了病人的角色,病人和家属习惯被动的接受护理,助长了对护理工作的依赖,不利于功能恢复[4]。

5.3体现了护士的价值:奥瑞姆自理理论使护士由简单、重复的技术操作者变成健康保健的宣传者,扩大了护士在治疗预防和保健中的作用,提高了护士在维持健康中的地位,丰富了护士的职业内涵,把更多的时间留给病人,不仅提高了护理质量,而且密切了护患关系。通过对病人的帮助指导与教育,训练其恢复正常的自理能力,更加体现护士的价值,同时激励护士对护理工作的研究、思考和探索,提高护士的业务水平[5]。

6奥瑞姆自护模式的局限性

在实际应用奥瑞姆自护模式对病人进行护理前首先要求护士要结合护理工作的实践深刻学习、领会自护模式的内涵,为了合理正确应用理论对护士提出了较高的专业要求[6]。奥瑞姆自护模式应用过程非常繁杂,不仅要求护士具有一定水平,即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水平,还要具备人文、社会、心理学知识及护患沟通知识及技巧,敏锐的洞察力,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还需要护士具有高度的责任感,既要充分满足病人的自护需求,又要充分把握好自己的责任,以免影响病人的康复甚至发生不必要的医疗事故,目前情况下该理论是否适合我国国情,有待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李晓玲.护理理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3-57.

[2]殷磊.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42.

[3]毛秋云,孙爱芹,宁波,等.Orem自理理论在脑出血病人术后恢复期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2):97.

[4]宋葆云,杨巧芳.Orem自护理论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5,19(6):1053.

护理研究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儿;洗胃;护理

TheNurseExperienceofChildGastricLavage

Abstract:Thisarticlereviewsthemethodsofgastriclavageanditseffectaswellastheaffectingfactors.Theauthorstatesthemaincontentofnurseintheprocessofgastriclavage,Thetechniquetrainingofgastriclavagefornursesmayimprovethecuringrateofgastriclavageandreducethecomplications.

Keywords:Child;Gastriclavage;Nurse

小儿误食毒物是儿科常见急症之一,急需洗胃。为减轻护士的工作量和劳动强度,提高小儿洗胃的速度和清洁度,减少毒物吸收,提高抢救成功率,需加强对护士操作技能的培训。本文针对常规洗胃的主要事项进行研究,并简单介绍新型洗胃方法。

1小儿洗胃的特点

小儿胃内容物排空快,毒物吸收快,因而中毒后应贯彻早洗、彻底洗的原则。另外,小儿神经系统及心理发育不成熟,误服毒物后不能准确诉说。小儿对食物的机械消化能力差,胃内容物颗粒体积大,会给洗胃造成很大的困难。

2胃管及洗胃方式的选择

胃管的粗细应以年龄而异进行选择,婴幼儿可选用小儿导尿管代替胃管,较大的患儿(5岁以上)可选用细小的小儿胃管,此外还可以选用成人硅胶洗胃管[1],以及改进型气管导管[2]。洗胃方式:一般采用较多的是注射器抽吸法,就是将胃管经鼻腔插入胃内,首先用50ml注射器抽出胃内容物,然后注入洗胃液,再抽吸出来弃去,反复抽吸,直到清洁为止。此外对于较大的孩子有采用洗胃器洗胃的,就是用洗胃器经口腔插入胃中,利用虹吸原理进行洗胃,此种方法比较简便、安全,能掌握溶液的进出量。由于当前没有适用于儿童的洗胃机,而小儿胃容量小,黏膜嫩,采用洗胃机冲吸力大,容易损伤患儿胃黏膜,且易引起呕吐、窒息,甚至胃破裂,故对小儿一般不采取洗胃机洗胃[3],但在庞继艾最近的研究中使用了双腔洗胃管以及特殊的电子洗胃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值得推广[4]。此外,在最近对洗胃方法的研究中,使用的方法还有催吐法[5],一次性输血装置和成人胃管经口洗胃法[6],一次性吊瓶与负压吸引器法等[7]。这些新方法的使用可以更准确的计量溶液使用量,提高洗胃操作的安全及成功率,并可大幅度降低护士的工作强度。

3洗胃液的用量

原则上每次的灌注量不超过胃容量,洗胃液的用量对洗胃的效果有直接影响,液体量过少,达不到全面洗胃的目的;液体量过多,容易造成急性胃扩张,并促使毒物通过幽门进入肠道,加重吸收。一般5岁以下的患儿为1000ml~2000ml,5岁~10岁为2000ml~3000ml为宜。洗胃时间不易过长,否则容易并发脑水肿和肺水肿。

4洗胃液的选择及导泻

小儿洗胃以温水、生理盐水为佳,最好为生理盐水,因为小儿耐受电解丢失能力差,而温水洗胃又容易造成体内电解质的紊乱。对于生物碱类中毒的选用1/5000的高锰酸钾,敌敌畏中毒可选用2%~4%的碳酸氢钠。不论选用何种洗胃液,都应准确测量洗胃液温度,控制在38℃左右,避免过热或过冷。导泻在小儿采用不多,易发生脱水,尤其在中枢神经系统受抑制情况下,更应禁用硫酸镁导泻,以免加重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加重病情。

5

选择合适的洗胃是保证洗胃效果,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关键所在,一般采用头低臀高(臀部垫高30°~40°),左侧卧位便于洗胃的冲入与吸出,相对明显缩短洗胃全程所需的时间并保证洗胃效果;同时由于口腔低于喉头的位置,可防止洗胃液进入气管,减少窒息、吸入性肺炎的机会。采用这种会由于重力的影响,减少洗胃液进入肠腔的机会,减少毒物进入肠腔被吸收并引起继发性中毒的机会。

6注意事项

6.1心理护理针对当前独生子女的特殊,对医务人员要求较高,患儿中毒来院时常处于惊恐不安状态,家属也多为焦急、恐慌。医务人员应保持高度责任心,忙而不乱,对患儿家属讲明病情以及洗胃的必要性,并讲解中毒抢救原则,以取得其主动配合。患儿对洗胃、医院环境、注射针头,甚至白大衣都怀有恐惧心理,哭闹不安,对大多安慰持抗拒心理。针对这种情况,首先让他们最喜爱的亲人陪伴在身边,使他们有亲切感,护士要以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语言和患儿交谈,关心体贴患儿,消除其不安情绪,使其迅速建立起对周围环境的安全感,消除恐惧与不安。肖鹏妹的研究表明,对门诊洗胃患者洗胃前进行护理干预,可以减轻患者心理压力,同时可减少洗胃并发症的发生,使洗胃能顺利进行[8]。

6.2催吐的护理患儿大多是误食、误服中毒,胃内多有食物存留,催吐不仅可使部分毒物排出体外,而且能有效避免食物残渣堵塞胃管。呕吐时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吸入气管,同时观察呕吐物颜色、性状及气味,并留取标本送检,以尽快明确诊断。

6.3婴幼儿洗胃一般不合作,操作时动作要轻柔迅速,开口器要用无菌纱布缠好垫在上下牙之间,避免引起创伤,咬断胃管。婴儿哭泣时暂时停止插管,以免误入气管。

6.4注意胃管插入深度过深易引起胃黏膜出血,若胃管头部的小孔紧贴胃壁会影响胃液流出,在确定胃管在胃中时方可洗胃。

6.5毒物如果是强酸强碱类应禁止洗胃,以免造成胃穿孔或胃出血,应给予物理性对抗剂如牛奶、蛋清、氢氧化铝凝胶等。

6.6洗胃前应做好急救准备在洗胃过程中严密观察病情,注意洗胃时各种并发症状的产生,一旦出现并发症应立即停止洗胃,并进行妥善处理。常见并发症有脑水肿与肺水肿、胃扩张与胃撕裂伤、窒息与心跳骤停、消化道出血以及电解质紊乱等[9]。

6.7洗胃后的护理注意不要让患儿突然改变,以防止发生性低血压;在护理过程中注意保暖,以免受凉,预防并发症;洗胃后暂禁食1d,以利于消化道黏膜恢复,进食前先给氢氧化钠凝胶口服,以保护胃黏膜,开始先进流质,然后逐渐改为半流质、普食。

参考文献:

[1]陈淑芳,梁妙玲.成人硅胶洗胃管应用于小儿洗胃的体会[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1):1314.

[2]简道林,王世绪,汪敏,等.改进型气管导管经口插入胃内在小儿急诊洗胃中的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21):28732874.

[3]洪江澜.谈小儿洗胃[J].中华临床新医学,2005,5(5):468469.

[4]庞继艾.双腔洗胃管用于小儿中毒抢救[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4):300301.

[5]蒋玲华,顾一萍.催吐法在小儿洗胃过程中的应用[J].浙江创伤外科,2001,6(1):22.

[6]徐晓燕.小儿洗胃方法的改进[J].护士进修杂志,2004,19(3):283284.

[7]王晓军.小儿洗胃改良法[J].护理研究,2001,15(3):152.

护理研究论文范文第6篇

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各级医疗卫生单位都十分重视护士的护理伦理素质,这是构建护理职业道德的基础。在护理实践中,涌现出了很多护理伦理素质高,专业技术过硬的优秀护士。就整体而言,护士伦理素质参差不齐的情况还比较突出。我国许多护理院校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才陆续开设护理伦理学课程,部分护理人员在校期间的接触只是散见于其他课程,也有部分护理人员通过自学考试、电大等方式对护理伦理学有了初步了解。有关调查结果显示,42.92%的护士对护理伦理学知识基本了解,47.74%的护士对护理伦理学知识比较了解和非常了解,有接近20%的护士对护理伦理学知识不了解[1]。此外,受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部分护士自身不思进取,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重被动医嘱执行,轻主动整体护理;重治疗效果数据,轻护患交流沟通;重常规护理操作,轻知识结构更新。同时,医院缺乏为临床护士提供护理伦理学再教育的机制,未建立护理伦理评价体系来指导护理实践。这些原因,是导致护患关系紧张、护理质量下降的主要因素,阻碍了护理事业的发展。现阶段,相关院校重视、加强护理伦理学教育,是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为病人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的前提保证,也是当前我国护生接受伦理学教育的主要途径。

2.目前高职高专护理伦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2.1教学理念的偏差

有一种观念认为,护士只要掌握了护理知识和护理操作技能,就能很好地为患者服务。这种重学科,轻伦理的教学理念导致长期以来的护理教育在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之间存在失衡,即片面强调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高职高专护理教育更是如此。学校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中,高度重视护生对医学基础知识、护理专业知识和护理技能的教学,对护患伦理认知、护理法规认知、职业道德修养等人文素质培养不够重视,缺乏科学明确的要求和评价标准。对护理伦理学课程的开课时间、教学时数、实践教学等方面欠科学考虑。此外,在教学设计上,不注重护生护理伦理学知识体系与专业课程知识体系的衔接关系。比如有的院校在大学一年级第二学期开设护理伦理课程,此时护理专业课程尚未开设,学生对临床护理中护理伦理行为的选择缺乏感性及理性认识,不利于学生伦理评判性思维的培养;在教学环节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分离。护理伦理课程结束后,学生临床实习期间,对学生护理伦理素质培养没有具体要求,实纲中缺乏护理伦理道德评价体系,不能促进学生主动地将护理伦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原则及规范与护理实践结合起来。

2.2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对课程的定位

护理伦理学是护理学和伦理学相互交叉形成的一门学科,要求教师要具备复合型的知识结构。由于高职高专学校的迅速发展,目前护理伦理学师资力量和水平相对滞后。有研究表明,目前担任护理伦理学课程的教师,人文学科背景的占51.4%,专业背景的占28.6%[2]。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囿于自身专业特点及相关知识缺陷,对护理伦理学在护生培养中的定位、教学内容取舍、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的见解。有的教师把护理伦理学定位为思想品德课,从道德层面上剖析课程,对护理伦理学的基本理论、规范体系、伦理道德等知识讲授透彻,但由于缺乏护理学知识背景及临床护理实践的体验,对临床工作中如器官移植、人工生殖、死亡关怀等伦理问题的判断、推理、决策训练的能力欠缺,强化了护理伦理学的说教色彩,淡化了护理工作中蕴含的伦理关系[2]。有的教师将课程定位为专业课,授课时能通过典型案例分析、情景教学等多元化教学手段,将护理伦理教育与护理专业教育相互渗透,帮助学生在临床护理实践中选择正确的伦理行为,但对护理实践中伦理问题的本质分析不够明晰和透彻。护理专业课教师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护理伦理素质的培养意识淡漠,加上缺乏一定的伦理学专业知识,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护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忽略了对护理学中伦理问题的分析。这些“专业偏向”,都不利于护生护理伦理素质的全面培养,不能有效指导护士处理在护理实践中遇到的伦理问题。

2.3高职高专护生的综合素质影响

高职高专学生处于青春期,生理和心理都未发育成熟,且大多为独生子女,入学成绩较差。社会转型期的种种因素,诸如一些不文明现象、医患间彼此的不信任、家庭教育偏差等对青少年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思潮,使护生综合素质呈逐年下降趋势,有些护生甚至出现人生价值取向偏移[3],导致职业思想不稳定。他们在校学习期间,对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缺乏使命感、责任感;重个人享乐,轻服务意识;重个人利益,轻奉献精神;重自我凸现,轻团结协作。加上社会经验的缺乏,法律意识的淡漠,在面对临床中各种复杂的伦理问题时会感到较大的压力。

3.加强护理伦理教育的思考与建议

3.1完善护理伦理学教育教学体系,加强学科渗透

卫生部颁发的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明确提出:“加快护理教育改革与发展。……突出护理专业特点,在课程设置中加大心理学、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的比重,增强人文关怀意识”,对新型护理人才的护理伦理教育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学校必须让护生在学生时期全面系统地接受护理伦理学教育,培养良好的伦理素质。在护士的培养方案设计上,科学安排护理伦理学的开设时间,保证教学学时,并将伦理课程纳入护理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在护理专业课程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科渗透的作用,把护理伦理学知识与护理专业知识深度融合[4],使学生在学习中达到知识、技能、态度三个目标的协调发展。有关调查资料显示:98%以上的护理专科毕业生认为临床课程学习时期和临床实习时期是他们巩固专业思想、建立职业信念的最重要时期[5];重视实习阶段的护理伦理素质培养,把护理伦理素质要求纳入实纲,有目的地指导护生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将护理伦理理论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对护生的伦理素质培养贯穿于教育的始终。

3.2优化教学团队,充分利用好第一课堂

第一课堂的主要任务是让护生认识到这门课的重要性,培养职业情感,在掌握伦理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培养敏锐的伦理意识和判断,解决护理实践中的伦理问题的能力,从而让护生对这门课产生兴趣。组建知识结构全面的教学团队是进行优质课堂教学的前提,能够有效解决目前护理伦理学教师由于专业背景的不同,对课程的定位及对教学重点把握不一致的问题。在教学内容的取舍及教学重难点的把握上,通过集体备课,知识互补,优化教学内容;在教学方法及手段运用上,既考虑知识性,也考虑趣味性,通过案例教学、情景再现、讲座、评议等多元化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带着问题去思考,主动运用护理伦理学基本理论、基本原则及规范,去解决在现代医学技术运用中出现的与道德冲突方面的问题,提高护理伦理决策能力;在教学效果评价上,将结业考试成绩、教学过程参与度、案例分析、论文的质量等,从认知、情感、表达、价值观多方面考量,做出较为准确的评价。

3.3加强教师道德素质的提升

大学生正处在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时期,教师的言行举止、职业道德和人格魅力,对护生职业道德素质起着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6]。全体教师都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为人师表,严谨治学,在学生管理及日常生活中树立服务意识,热爱学生,尊重学生,通过自身的模范行动去感染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的角色榜样。这就要求教师加强专业学习,优化知识结构,具有渊博的人文知识和精深的专业知识;加强道德修养,提升道德水准,通过言传身教来培养护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帮助护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3.4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强化法律意识

护理研究论文范文第7篇

一、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随机抽取2007年3月—2007年7月进我市某所医院护理专业实习的护生共200例。

1.2方法依照《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消毒技术规范》及省卫生厅有关文件要求,设计调查表。内容:对手消毒的态度;卫生手的概念;医院环境卫生学分类及手卫生标准;卫生手的洗手指证和方法;是否希望得到相关知识培训等内容。由护生以无记名填表的方法独立完成,并要求其真实填写在工作中的洗手状况和认识。本次发放调查表200份,回收有效问卷200份,有效回收率100%。

二、结果

经调查显示,护生掌握相关知识及洗手现状中未接受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学习的占66.59%;熟悉卫生手概念的占知晓环境卫生学分类及手卫生标准的占26.92%;掌握卫生手洗手指证和方法的占43.51%;工作环境安置流动水洗手装置的占75.1%、安装感应式或脚踏式洗手设施的占使用公用毛巾擦手的占76.68%;希望接受相关知识学习的占对手消毒持赞成态度的占90.11%,持不赞成的占持反对的占1.75%。

三、讨论

从调查得知护生洗手概念较差,洗手不使用肥皂,只用流动水冲洗3s~5s,操作前只洗1次;洗手方法不规范,洗手频率也较低。70%~80%的护生在护理过程中自始至终未曾洗手,有~30%在护理特殊或可疑病人后才洗手,只有20%~能按规定洗手;洗手范围合格的为34.75%,步骤合格的仅占。做不到在对2例病人操作之间用消毒液擦手,甚至有人还用自身工作衣擦手,造成再次污染。而实习护生在下班前却能作到较认真的洗手,洗手持续时间长,揉搓频率高。只有通过学习培训才能使广大护生认识到必须按照洗手指征、保证洗手持续时间、频度和范围、使用清洁干燥的擦手用具,才能有效去除手上的暂居菌。手卫生是预防、控制和降低医院感染的最简单和最有效的方法,是医护人员的责任和义务。

护生忽略洗手的现象较为普遍,究其根源:①对洗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②洗手设施不尽完善,使用不方便;③医院内常用的洗手方法是流动水肥皂洗手法,以往报道此法可使手上的细菌减少60%~90%。在目前基层条件还不可能达到安装感应式或脚踏式洗手设施的条件下,首选的仍然是肥皂流动水洗手法,但不宜使用公用毛巾,一定要用洁净干燥的个人专用毛巾。建议应尽快组织有关专家制订更科学、适用、经济、快速、高效的手清洗消毒方法。医院感染不仅影响原发病治疗与康复对病人和医护人员的健康也形成一定威胁。洗手是阻断接触传播、预防医院感染的有效方法。许多医院安装了高效、方便、价格合理的护手快速消毒剂,从而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医护人员洗手的依从性。说明只是单纯培训教育而不重视洗手设施的安装是远远不够的。

尽管戴手套可减少70%~80%的手污染,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保护医护人员和病人免受感染,但只戴手套而不注意手卫生的做法只是保护自己而不能避免细菌的传播,如不及时更换,仍可形成感染的途径,所以要按要求更换和洗手。当手污染严重时,使用普通肥皂洗手并不能完全清除手上的暂住菌、而消毒剂对细菌、病毒的杀灭率远远高于洗手。但消毒剂并不是完全可以替代洗手,因为它不能清除碎屑和污物,所以当手上有明显泥土或有机物污染时,仍需通过洗手达到手卫生。卫生行政部门要定期举办培训班,为基层医护人员提供知识更新的机会各接受进修护生的单位也要加强岗前培训,从规范洗手抓起,确保医疗安全,保障所有病人和医护人员的健康。

参考文献:

[1]尚少梅,王宜芝,郑修霞,等.促进护理人员洗手行为依从性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6):507-510.

[2]邢红霞,张红英,武建英,等.医务人员手卫生现状与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8):639.

[3]苗勤,张辉,刘晶岩,等.术前手消毒效能检测及对策[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3,2(4):317.

护理研究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儿科整体护理护士素质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迅速的发展,医疗技术水平也不断提高,尤其对护理技术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近年来整体护理在临床中应用,对护士素质提出更高的标准与要求。整体护理是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框架,根据患者身体、心理、社会、文化需要,提供优质护理[1]。也就是说,整体护理是以患者为本,以满足患者的身心等各方面需要为目的的护理。另外由于我国目前现实生活中的儿童大都是独生子女,一旦发病,父母非常紧张、焦虑,甚至夸大病情,对医护人员提出过高要求,所以儿科患者的整体护理实际上很大程度上是要面对患儿家长,他们的心理状态对儿童患者有着直接影响。在多年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就儿科护士素质的需求笔者浅谈几点心得。

1树立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

1.1护理理念的转变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和现代整体护理模式在临床的不断应用与推进,护理工作的内容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人既是生物人,也是社会人,在护理工作中不仅要重视疾病的变化,同时也要重视心理变化,社会因素带来的影响。另外,人们对健康需求不断提高,人文因素越来越多,这样对护理人员要求也不断提高。因而,护理人员的护理理念就得随之发生变化,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化护理理念,尤其在儿科护理中更具有重要意义。儿科由于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往往会对医护人员提出较高的要求,护士既要配合医生医治小儿机体上的疾病和考虑小儿心理需求,又要顾及多个家属的情感需求,在多年临床实践工作中感受,首先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修养,热爱护理事业和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还要富有儿科护理的专业知识,同时也要了解不同年龄阶段的小儿心理特点和患病小儿不同的心理反应,以及患儿家长的紧张、焦虑的心理等因素,因而,儿科护理工作较成人护理更复杂,医疗纠纷也相对较多,因此,需要儿科护士更要注重人文知识的学习与提高,在关注疾病的同时,关注患儿及家属的心理需要,家庭、社会对患儿及其家属的影响。坚持“以人为本、关爱生命、呵护健康、奉献社会”的服务理念,不仅能促进患儿早日康复、恢复健康,也有助于减少或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化解相关矛盾。

1.2增强服务意识在儿科护理除转变思想外,更需要护理人员在护理服务中以患者的利益和需求为中心,采取注重个性和突出人本服务。积极营造人性化服务环境,从人文角度来看,儿科病房则根据生理与心理特点在设置应以绿色植物和鲜花,使用防滑地板,墙壁上挂置儿童喜爱的自然景色和可爱的卡通人物,画面色彩温和宁静,使人心情愉悦、欢快。床上的被褥以温馨的天蓝色为主,消除儿童恐惧心理,此外,还要设置患儿随时便捷与护士的联系设备。其次,护士还要扮演着如母亲、姐姐、老师、朋友等角色。善用文明礼貌用语,态度上要热情、和蔼,多主动接触患儿,取得患儿及家属的信赖。如对婴幼儿多抚摸、搂抱,善于通过讲故事、玩游戏、询问一些学习、生活方面的需求,调节护患关系及患儿的精神和心理状态,消除陌生感和恐惧感。再次,增加丰富人性化服务项目,提高技术操作水平,特殊日子送慰问,如在儿童节或患儿生日送上温馨的祝福或是自作的小礼物,建立一种长久的友爱。

2不断提高业务综合素质

2.1专业素质提高良好业务素质是做好护理工作的必要条件,护士不仅要具备较强的理论知识,同时更应具备能否准确判断患儿的体征及潜在的迹象,及时解决患儿的健康问题的临床实践经验。可通过各种渠道来学习补充理论知识:如护士参加社会举办专业继续教育学习,增加新理论、新知识,提高专业理论水平;通过护理查房、业务研讨等动态学习,拓展思维,提高专业知识水平与临床实际经验;另外可通过进修学习,课题的研究及学术交流,掌握新动态、新观念、新发展、新成就。专业素质的提高是离不开实际工作的,实践是获得各种知识的来源,也是验证理论知识唯一的标准。每天护理工作中,首先护士长、责任护士到病房查看了解患儿病情、睡眠、饮食及用药等反应,掌握第一手资料,以便医生查房时,责任护士及时反馈患儿病情,做好对病因诊断、治疗护理分析意见,及时调整护理计划与护理措施,培养护士对患儿分析评判思维的能力。同时责任护士经常与医生沟通共同讨论患儿的治疗护理方案。另外,加强对患儿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包括各种疾病的病因、治疗与护理、饮食卫生、预防保健、药物的使用知识、家庭自我保健、复诊时间等,从而使患儿及其家属认识到儿童特有的生理现象,理解各项检查、治疗护理的重要性,指导其正确地面对疾病,掌握日常生活护理要点,不断学习积累经验,提高自身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学以致用,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我素质。

2.2心理素质提高护理工作除业务素质之外,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而对患儿及患儿家长焦虑、不安心、恐惧心理不仅要具有耐心,承受心态,更主要的是要具有真挚的同情心,有效沟通技巧和方法,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及对医护工作中存在的疑虑。多年来工作养成在病房巡视过程中,密切注意观察每一患儿及家属的变化,仔细分析他们心理问题和产生的原因,每遇患儿家属焦虑恐惧之时,都会诚恳和蔼与家属说:我们将会尽最大努力,尽情患儿的痛苦,帮助患儿早日康复。在护理工作中充分展示护士聪明和智慧、敏锐的洞察力、丰富语言的表达力、情感的感染力等良好的护士形象。这样患儿及患儿家属就非常愿意与护士沟通交流,心情显得格外轻松,信任和满意浮在面容,护患处在和谐欢笑之中。有利于患儿疾病的恢复,促进了儿科护理工作效率的提高。

3提高人文修养、善于沟通

沟通是整体护理实施过程中一重要环节。因而,护士语言沟通技巧在实际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尤其儿科护士的护理工作不仅要挽救患儿的生命,同时还必须考虑到疾病的过程对儿童生理、心理及社会等方面发展的影响。在沟通交流中首先要尊重患儿与患儿家属,面带微笑,口有尊称,言语亲切和蔼流畅文雅得体,口齿清晰,运用通俗易懂的话语与患儿与患儿家属进行沟通交流。同时更应注意“非语言”行为的沟通,如护士的礼仪与服饰,走路的仪表等方面的信息,面部表情、姿态、手势、动作、抚摸等,都将对患者产生不同的影响,提高护患非语言交流效应。是与小儿进行无声的交流一种重要的沟通手段。护士清洁整齐的着装、和蔼可亲的笑容,亲切诚恳的态度,都可使小儿产生安全、信任感。同时,护士在健康教育活动中正确应用倾听、触摸、空间效应,引导交流的技巧,以提高工作效果,共同建立一种指导-合作-信任的护患家长关系。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就应注重这方面的培养与提高,做到既有情感又有礼数的艺术和护理娴熟技能。

护理研究论文范文第9篇

1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我校的教学团队、导师团队与临床实践基地的护理专家组成了一支应用型、复合型的师资队伍。这支队伍不仅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熟知本领域的前沿进展,更具有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能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通过科学研究的方法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队伍的复合型主要表现在来源的多元化,有来源于中医和西医护理教育工作岗位、中医和西医临床护理工作岗位及中医和西医临床医学工作岗位的;有来源于中医和西医护理教育背景、中医和西医临床医学教育背景,及其他不同学科专业学术背景的专家、学者。这种复合型的人才队伍保证了护理硕士专业学位师资队伍中既有理论造诣,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各取所长,相互补充,为建设成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提供了保障。我校专职护理教师21名,17名有护士执业资格证书,4名有医师执业资格证书;10名教师(47.6%)具有高级职称;18名教师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占85.7%),其中8名具有博士学位,4名正在就读博士,攻读方向有护理学、临床医学、循证医学、信息学、基础医学。专职教师中9名(49%)具有中医教育背景,其中3名为中医医疗背景,6名为中医护理背景。为了解决教学与临床脱节的现象,规定工作5年内的青年教师必须有2年的临床工作时间,工作5年后平均每年完成100h以上的临床工作。除专职教师外,在我校3所附属医院及中日友好医院聘请护理专家作为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兼职导师。为了保证专家的实践能力和教学、科研能力,聘请的兼职导师均具有高级职称,有10年以上的临床工作经验,且目前全部在临床一线工作,涵盖了内、外、妇、儿、急救、重症监护、社区保健等各个领域,中医、西医兼具,以保证护理硕士研究生根据自己的专科领域选择合适的兼职导师。

2课程设置突出中医特色,教学模式符合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特点

高等中医药院校培养的护理专业型硕士学位研究生区别于西医院校培养的研究生,最重要也是最具自身优势的就是中医特色。我校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均设置了中西医结合课程,包括中西医结合的护理实践基础和高级护理实践能力培养的部分学时,涵盖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中药、方剂和中医高级护理实践技术。由于学时有限,对于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的教学模式,我校在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上进行改革。在教学观念上,将研究生课堂学习与临床实际应用和科研能力的培养相融合,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模式,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其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探索性学习;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采用系统的理论框架和前沿的专题导向相结合的方式;在教学方法上,采用授课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使研究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学习和灵活运用知识,既强调经典理论的知识继承,又兼顾知识的获取方法和创新;在考核方式方面,除了传统的考勤、作业以及书面考试成绩3大部分之外,对学生自主研究所得的学术交流报告和学术论文水平做适当的评价,鼓励学生在交流报告时提出有创新性和启发性的问题。

3以临床实践能力培养为重,课程体系符合护理职业岗位需求

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区别于科学型硕士研究生最主要的一个特征就是前者是以培养临床护理实践能力为重点,因此在整个护理硕士专业学位课程体系的构建过程中,我校都推行“以专业知识为背景,以专科技术为重点,以实践理论相结合为基本方法”的课程建设模式。根据护理职业岗位的核心能力要求,围绕职业技能开展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开设了高级健康评估、高级护理实践能力培养等与就业相关的培养实际运用能力的专业课程。同时,要求学生在与研究方向有关的科室轮转,时间不少于24个月,每轮转完一个科室要进行出科考核。此外,学校要组织阶段性考核,对临床技能和临床思维能力进行全面衡量,考查学生独立处理临床专科领域中常见护理问题的能力。转科考核成绩不合格者适当延长转科时间,并进行补考;阶段性考核不合格者不能安排学位论文答辩。力争做到课程体系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注重学校与临床实践基地的配合,强化学生临床能力的训练,重点加强专业技能课程和护理实践性教学环节,使之尽可能地符合护理职业岗位需求。

4引入循证思维,提高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实践能力

护理研究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癌症患者;心理护理

癌症是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对癌症的研究已从单纯的生物模式转换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笔者通过对67例癌症患者的调查分析,阐述与癌症相关的社会、心理因素以及心理护理对策。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对象为住院并被临床确诊的癌症患者,共67例,男39例,女28例;年龄26~72岁;平均(51.37±7.83)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7年;Ⅰ~Ⅱ期患者21例,Ⅲ~Ⅳ期患者46例。

1.2方法采用“焦虑情绪评定”[1]及“医学应对问卷”(MCMQ)[2]两种方式调查。

2结果

2.1“焦虑情绪评定”结果按照国内标准,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标准分≥50%视为异常,67例癌症患者焦虑的发生率为61.19%(41/67)。其中Ⅲ~Ⅳ期患者31例,为75.61%。

2.2“医学应对问卷”结果该问卷分为面对、回避、屈服三种应对方式。调查结果显示,各期癌症患者的应对方式有所不同。Ⅰ~Ⅱ期患者多采取回避或面对的应对方式,而Ⅲ~Ⅳ期患者多以屈服或回避应对。

3讨论

癌症患者在疾病的不同阶段其心理状态各不相同,其心理变化与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3]。20世纪80年代已提出心理肿瘤学(psycho-oncology)的概念,主张从心理学、社会学和肿瘤学相结合的多学科角度进行系统研究。通过对肿瘤患者的社会心理问题、心理因素在肿瘤形成中的作用机制等问题的研究,在肿瘤患者心理问题干预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癌症患者的一般心理特征体现为依赖性较大,自尊心较强,较突出的心理问题表现为恐惧、焦虑和绝望,甚至伴发精神障碍[4]。Fawzy等[5]从疾病诊断治疗的过程上描述了癌症患者在不同阶段时的心理特点及应对方式:(1)诊断前阶段:患者对真实症状感到害怕和恐惧,对身体变化过于警觉;(2)诊断阶段:患者否认癌症的诊断,回避谈论自己的病情,此时的心理表现为焦虑、悲伤、郁闷和受伤害感;(3)治疗阶段:此时患者接受手术或化疗等治疗,可能出现回避、术后反应性抑郁,化疗引起期待焦虑、恶心甚至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4)复发阶段:此阶段患者的心理反应类似诊断前阶段,容易对治疗失去信心,而寻找非医学的治疗方法;(5)终极阶段:此时患者的反应为恐惧、绝望和屈服。

针对不同阶段癌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心理特征制定合理的心理干预及心理护理,有利于减轻心理障碍,提高生活质量和心理恢复:(1)健康教育:知识的增加可以帮助患者更多地认识自我,并在社会环境中有更强的适应能力,提高患者对治疗的顺从性[6]。(2)行为治疗:①渐进性放松训练:训练患者随意放松全身肌肉,以消除紧张与焦虑,建立心情轻松状态。②催眠:选择安静的环境,舒适的,诱导患者进入催眠状态,此时患者最容易接受暗示。③臆想治疗:通过让患者想象自己完全健康了,功能完全恢复了,可以增强患者对良好预后的信念。(3)支持性心理治疗:医护人员应用婉转的语言,精湛的技艺来解答患者的疑问,家属及亲友应以乐观的态度去感染患者,关怀和照料患者,唤起患者与疾病作斗争的勇气和信心。(4)集体心理治疗:通过集中讲课,让恢复良好,预后较好的患者谈谈自己的体会,增强患者的信心。

「参考文献

1吴文源。焦虑自评量表。见: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长沙:湖南科学出版社,1998,39-42。

2姜乾金,沈晓红。医学应对问卷。见: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刊):124-127。

3李心天。医学心理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75-80。

4DerogatisLR,MorrowGR,FettingJ.etal.Theprevalenceofpsychiatricdisordersamongcancerpatients.JAMA,1983,249(4):751。

护理研究论文范文第11篇

分级护理[2]是根据对病人病情的轻、重、缓、急及病人自理能力的评估(以及医生所开的医嘱),给予不同级别的护理(并做出标识:特级护理红三角,一级护理蓝三角,二三级不做标识)。

1特级护理

1.1适用对象:病人病情危重,需随时观察,以便进行抢救。如严重的创伤、复杂疑难的大手术后、器官移植、大面积灼伤,以及某些严重的内科疾患等。

1.2护理内容:①安排专人24h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及生命体征变化。②制订护理计划,严格执行各项诊疗及护理措施,及时准确客观完整逐项填写特别护理记录单(危重病人护理记录单)。③备好急救所需药品和用物,随时准备急救。④做好基础护理,严防并发症,确保病人安全。

1.3自护理论的应用:当病人完全丧失自护能力不能满足治疗性自理需求时,应给病人实施完全性补偿系统,以满足病人在氧气、水、营养、排泄、个体卫生、活动及感官刺激等各方面的需求。

2一级护理

2.1适用对象:病人病情危重,需绝对卧床休息及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病人或生活部分自理,但病情随时发生变化的病人。如各种大手术后、休克、昏迷、瘫痪、高热、大出血、肝肾功能衰竭和早产儿等。

2.2护理内容:①每15~30min巡视病人一次,观察病情及生命体征的变化。②制定护理计划,严格执行各项诊疗及护理措施,及时准确填写特别护理记录。③备好急救所需药品和用物,随时准备急救④做好基础护理,严防并发症,满足病人身心需要。

2.3自护理论的应用:当病人自护能力绝对受限不能满足治疗性自理需求时,应给病人实施完全性补偿系统,以满足病人在氧气、水、营养、排泄、个体卫生、活动及感官刺激等各方面的需求。

3二级护理

3.1适用对象:病人病情较重,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生活部分自理)。如大手术后病情稳定者,以及年老体弱、慢性病不宜多活动者、幼儿等。

3.2护理内容:①每1~2h巡视病人一次,观察病情。②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按护理常规护理。③给予必要的生活及心理协助,满足病人身心需要,指导病人提高其自护能力,促进身心健康。④做好一般的护理记录。

3.3自护理论的应用:当病人的自理能力部分满足治疗性自理需求时,可发挥部分补偿系统的作用,护士和病人共同承担病人的自理活动,根据不同程度分为以护士辅助完成自护需求为主(如按医嘱给予及时准确的药物治疗,进行伤口和引流管的护理)和以病人完成自护需求为主(如协助和指导病人早期正确进行肢体活动和功能锻炼、合理饮食、充足休息和睡眠等)。病人活动包括调整自护能力、满足自护需求、接受护士的帮助。护士的活动包括为病人实施一些自护活动、代偿病人自护方面的不足、根据病人需要予以帮助、调整病人的自护能力。[

4三级护理

4.1适用对象:病人病情较轻,生活能基本自理。如一般慢性病,疾病恢复期及选择手术前的准备阶段等。

4.2护理内容:①每日巡视病人2次,观察病情。②按护理常规护理,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进行自我护理。③给予卫生保健指导,督促病人遵守院规,满足病人身心需要。④做好一般的护理记录。

4.3自护理论的应用:当病人有能力满足治疗性自理需求,但需要健康指导时,护理人员应使用教育-支持系统来满足病人的需要,在护士的指导下,病人通过学习与疾病康复有关的知识技能,改变生活方式完成自护活动。护士活动包括调整及完善病人的自护能力,提供支持和指导,帮助病人获得知识和技能,提高自护能力。

5奥瑞姆自护模式的先进性

5.1赋予整体护理新的哲学理念和实践特征:在实施整体护理的过程中,运用奥瑞姆自理理论对病人进行评估,准确找出病人及家属的自理缺陷,提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并且随着病人病情的变化和自理能力的改变,用奥瑞姆自理理论的三种护理系统提供不同程度的帮助,尤其是部分补偿系统和辅助教育系统,引导病人和家属参与到护理中来,成为维护和恢复健康的主体,充分调动了病人和家属的积极性,发掘自理能力,促进了病人疾病的康复,在较大程度上实现了自我护理,体现了病人的自我价值,提高了病人的生存质量,减轻了病人对家庭及社会的负担,拓宽了整体护理的实践内容,构成了整体护理独特的哲学理念和实践特征[3]。

5.2以奥瑞姆自理学说指导护理与传统的分级护理相比较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奥瑞姆自理学说以自我照顾为中心,最终目标是使个体担负起自我照顾的责任,对伤残老年病人尤为实用。通过护患共同商讨制定针对性、可行性的护理计划,有利于实现共同护理目标、体现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而以传统的分级护理方式实施护理,护士根据医嘱的护理级别,按分级护理的内容去完成护理活动在实施中对部分病人缺乏针对性,过分强调替代式护理,强化了病人的角色,病人和家属习惯被动的接受护理,助长了对护理工作的依赖,不利于功能恢复[4]。

5.3体现了护士的价值:奥瑞姆自理理论使护士由简单、重复的技术操作者变成健康保健的宣传者,扩大了护士在治疗预防和保健中的作用,提高了护士在维持健康中的地位,丰富了护士的职业内涵,把更多的时间留给病人,不仅提高了护理质量,而且密切了护患关系。通过对病人的帮助指导与教育,训练其恢复正常的自理能力,更加体现护士的价值,同时激励护士对护理工作的研究、思考和探索,提高护士的业务水平[5]。

6奥瑞姆自护模式的局限性

在实际应用奥瑞姆自护模式对病人进行护理前首先要求护士要结合护理工作的实践深刻学习、领会自护模式的内涵,为了合理正确应用理论对护士提出了较高的专业要求[6]。奥瑞姆自护模式应用过程非常繁杂,不仅要求护士具有一定水平,即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水平,还要具备人文、社会、心理学知识及护患沟通知识及技巧,敏锐的洞察力,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还需要护士具有高度的责任感,既要充分满足病人的自护需求,又要充分把握好自己的责任,以免影响病人的康复甚至发生不必要的医疗事故,目前情况下该理论是否适合我国国情,有待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李晓玲.护理理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3-57.

[2]殷磊.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42.

[3]毛秋云,孙爱芹,宁波,等.Orem自理理论在脑出血病人术后恢复期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2):97.

[4]宋葆云,杨巧芳.Orem自护理论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5,19(6):1053.

护理研究论文范文第12篇

论文摘要:目的了解护理本科生的自信现状,初步分析影响护理本科生自信水平的因素,为培养身心素质佳、全面协调发展的护理人才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个人评价问卷对94名护理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护理本科生自信水平总分为146.62±16.14;影响护理本科生自信的因素有是否恋爱、是否为班委、是否羞于当众说话以及学习成绩(均P<0.10)。结论护理本科生自信水平较高,当众说话的能力、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与学习成绩影响其自信程度。在护理本科生的教育中,除重视学习成绩的提高外,更应注重培养勇敢的精神和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自信是自我评价中一个主要的方面,是个人对自己能力或技能的感受,是对自己有效应付各种环境能力的评价[1]。随着社会进步,人们的健康意识逐渐增强,对提高护理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急迫[2]。护理本科生作为未来护理人员及师资人才的生力军,对其综合素质的培养是现代护理教育的关键,其中最重要的是使其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我,为今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本调查旨在了解护理本科生的自信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护理教育提供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哈尔滨医科大学四年级护理本科生94人,均为女生,平均年龄(20.5±0.8)岁。其中,担任班委(曾经与现任)31人,处于恋爱阶段44人。家庭月总收入<1000元33人,1000~元60人,>3000元1人。

1.2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由两部分组成:①个人评价问卷,该问卷由美国Shrauger博士于1990年编制[3],用来评定自我评价的一个方面即自信,包括学业表现、体育运动等8个维度,共54个条目,Cronbach’sα系数在女性中应用为0.67~0.86,每个条目以4级评分,总分范围54~216,分值越高表示自信程度越高。②自行设计个人资料问卷,包括家庭收入、恋爱情况、学习情况、在班级的职务、是否羞于当众说话等17项内容。采用集体发放问卷的形式,共发放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94份,有效回收率为94.0%。将数据输入SPSS15.0,采用统计描述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对数据进行分析。

2结果

2.1护理本科生自信水平得分情况见表1。

2.2护理本科生个人评价的影响因素以个人评价量表总分为因变量,以个人资料的各个项目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进入和剔除回归方程的α分别设为0.15、0.10。是否恋爱、学习成绩、是否羞于当众说话、是否为班委进入方程,结果见表2。

3讨论

3.1护理本科生的个人评价状况个人评价是体现自信的重要方面,而自信心是心理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非智力因素的构成要素,它对于激发人的意志力、充分发挥智力因素和取得人生的成功具有很大的作用。因此,个人评价水平与护理本科生的学习及工作状况密切相关。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护理本科生个人评价总分范围为104~220,总均分为(146.62±16.14)分,高于王春燕[3]对其他大学本科生的调查结果[(140.01±16.10)分],两者比较,t=3.974,P<0.05。分析原因可能为:当前护理本科生就业率明显高于普通高校大学本科生,社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十分强烈,护理本科生不需为工作过多担忧,这种社会现象导致了护理本科生在就业方面信心较高。而且护理本科生进入大学后,未来的就业方向很明确,相对于其他就业面较广的专业来说少了一些迷茫,更容易规划自己的发展计划,使自己的能力有针对性地得到锻炼,有助于自信心提高。其次,护理本科课程的设置也有助于提高护理本科生的自信水平,如护理管理、护理教育、人际沟通等课程,都培养和锻炼了他们的自信心。个人评价问卷中社会相互作用维度主要包涵个人的社会交往能力,本次调查中,社会相互作用维度得分为(19.73±3.24)分,高于王玲等[4]对医学专业本科生自信水平研究中社会相互作用得分(18.92±3.32),两者比较,t=2.43,P<0.05。这主要与专业需求有关,为使临床工作顺利开展,护士作为医生、患者及其他医技科室的协调者,需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因此,护理院校在护理本科生教育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人际沟通方面的课程,使得护理本科生在系统学习社交理论的基础上得到实践的机会。护理本科生为了在今后的岗位上能够充分实现自我,也会积极配合职业需求,注重人际沟通能力的锻炼,从而由内至外加强了自身的社会交往能力。

3.2影响护理本科生个人评价的因素

3.2.1恋爱对护理本科生自信的影响表2显示,恋爱情况能够影响护理本科生的自信总分,处于恋爱阶段的护理本科生自信总分高于未恋爱者,与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相似。何国平等[2]研究指出,恋爱双方能在心心相印、志同道合的基础上建立恋爱关系,对双方的心理和学习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能够得到异性的肯定,这也是一种正面的激励。恋爱在大学校园较为普遍,只有建立在正确的爱情观的基础上才能够相互促进。结合本研究得到的结论,学校应该开展相应的课程来积极引导护理本科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将学习和进步放在第一位。

3.2.2学习成绩对护理本科生自信的影响作为学生,学习是第一要务。学习成绩的好坏仍是评价护理本科生的重要指标,成绩好的护理本科生往往得到学校、父母等多方面肯定与鼓励,容易建立自信,自信心强又使得护理本科生能把自己的本领发挥至极,学习成绩会越来越好,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而学习相对较差的护理本科生由于学习受挫,得到的表扬、鼓励较少,受到外界的负面评价较多,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本来能学好的功课也不愿意学,越学不好信心就越不足,导致其自信程度下降。此外,由于护理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目前许多用人单位对应聘的成绩十分重视,以学习成绩为入选的硬件标准,学习好的护理本科生往往优先录取,这种职业需求现状也必然对学习成绩较差者的自信心产生负面影响。

3.2.3是否羞于当众说话对护理本科生自信的影响表2显示,是否羞于当众说话能够影响个人评价的总分。当众说话作为人与人沟通良好的一个必备条件,也是衡量一个人社交能力的重要参数。敢于当众发表自己的意见,首先是建立在自我肯定的基础上,其外在表现就是自信。因此,对自己有信心的护理本科生不会羞于说话或交往,而是愿意主动与别人沟通,在得到别人肯定的同时,又能够增强自己的信心。这为护理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培养护理人才的方向。护理教师应该在护理教育中鼓励护理本科生在课堂上主动发表自己的意见,多组织活动,给予其在公共场合更多的表现自我的机会。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活动,充分调动更大范围的护理本科生参与进去。同时,多提供一些让护理本科生展示自我的平台,如举办演讲比赛、文艺表演、辩论赛等各种活动,多给予奖励,得到外界的肯定后,羞于当众说话的护理本科生会逐渐敢于在公众面前发表自己的意见,更自如地与别人交流,从而提高护理本科生的自信水平。

3.2.4担任班委对护理本科生自信的影响本次调查发现,担任班委的护理本科生个人评价总分高于不担任班委者。目前,班委多由综合能力较强的护理本科生担任,成绩多较突出,学习愈成功,自我概念愈佳[5-6]。而且其能够在班委竞选中取胜,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有自信去参加竞选,对自我的评价较高。大学期间,班委除了学习,大部分课余时间都用于班级工作,与教师沟通的机会较多,在完成工作的同时拓宽了视野,能够坦然地接受自身的缺点,正视同学对自己的评价,锻炼了其应对困难的能力。这种多于普通护理本科生的经验积累,使其更相信自己的能力,从而更加自信。教师的肯定、同学的羡慕与赞赏,又正面加强了他们的自信心。所以,护理本科生在大学中应积极参加班委竞选,主动争取并把握好担任班委的机会,从多方面锻炼自己,在做好工作的同时,不断提高自我认识,以利于培养自信的信念。此外,学校及教师也应制定公平良好的班委选拔制度,为更多的护理本科生创造表现自我的机会,以利于提升其自信水平。

此外,影响个人评价的因素还包括很多,王玲等[4]对医学生自信状况的研究结果显示,身高、体重等遗传因素也对自信水平产生影响,但在本研究中,并没有突出体现出来,可能由研究对象选择范围小、学校招生标准不同造成。

参考文献:

[1]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26-328.

[2]何国平,郭佳.中国医疗体制改革与高等护理教育发展策略的探讨[J].中华护理教育,2007,4(2):51-54.

[3]王春燕.对大学生自信的测查研究[J].美国中华心身医学杂志,1999,1(4):228-229.

[4]王玲,叶明志,陶炯,等.心理社会因素对医学生自信水平的影响[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2,11(15):569-570.

护理研究论文范文第13篇

论文摘要:借鉴国外先进护理模式,研制适合我国医疗制度改革需要的护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推行高质量、高效率工作方法,建立标准化护理健康教育工作程序、管理及评价体系、工作职责条文、记录表格等,并选择5家省、市级医院作为主要试点对象,对全国10个省、市、地区医院的3000名护理人员进行随机抽样调查。结果:93%省级医院和84%市级医院护士对研制的护理健康教育模式满意,80%地区级医院护士认为模式中的主要项目可以应用。结论:研制的护理健康教育模式可以在不同等级医院和社区应用推广。

近几年,护理健康教育在全国医院迅速发展和崛起,一些医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精力,但是效果并不理想,人力资源浪费、工作中盲目性等现象表现突出。有调查分析表明,造成上述原因除了护士缺乏相应知识外,更主要的是缺乏一套科学、系统工作方法和管理模式以保证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1]。为此,探讨护理健康教育模式,对该工作稳步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学科价值。近4a,我们借鉴国外护理健康教育管理模式,结合中国护理现状,研究并建立了相应的工作程序和管理模式,经过临床试验,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随机抽取全国10个省、市的3000名护理人员作为调查对象,其中主任护师36人,副主任护师141人,主管护师2045人,护师778人;95%以上为护士长,年龄25岁~62岁。选择3家省级医院和2家市级医院作为主要试验对象。

1.2方法

1.2.1设置护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基本架构主要包括建立标准化护理健康教育工作程序、组织管理体系、质量评价体系、护士工作职责条文及记录表格。

1.2.1.1建立4套标准化护理健康教育工作程序①评估、目标、计划、实施和评价;②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和评价[2];③评估、计划、实施和评价。④评估、目标、方法、实施、评价。

1.2.1.2建立2种健康教育组织管理体系①三级管理体系,即院级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健康教育科和病房健康教育小组;②二级管理体系,即院级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病房健康教育小组。

1.2.1.3建立质量管理评价体系为二级管理,即护理部及病区。护理部每月进行质量评价,病区每周进行质量评价,评价内容主要为病人接受健康教育的程度和效果。

1.2.1.4建立护士健康教育工作职责条文包括健康教育能力、水平、责任心等方面。

1.2.1.5建立健康教育记录表格包括内科、外科和简易病人健康教育记录表。

1.2.2临床试验将研制护理健康教育模式在3家省级医院和2家市级医院试点应用。

1.2.3临床评价采取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主要在《护理健康教育》系统培训时进行,使用问卷和当堂提问2种调查方法。调查内容共设30个问题,20个问题是用问卷形式,要求被调查者在10min内完成;10个是用提问形式,穿插在授课过程中进行,以举手表决形式。

2种提问形式均采用单项选择。

调查表设计从4方面进行:①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文化水平、职称、所在医院性质、科室;②标准化护理健康教育工作程序,包括4种不同步骤、思维方法、可操作性和难点等;③规范化评价标准,包括规范化记录、标准化评价体系、评价分类及内容等;④组织管理体系,包括3级管理体系、2级管理体系、健康教育专业护士的设立。

1.3资料分析用计算机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5家试验医院经过2a多的运行,人力资源浪费现象得到改善,工作质量得以提高,病人的满意率上升5个百分点。

调查资料结果显示:93%省级医院和84%市级医院护士认为,研制的护理健康教育模式在临床有较高的应用价值;80%地区级医院护士认为,研制的主要项目可以在临床应用和推广。其中97%护士认为有必要参加系统的护理健康教育培训;95%省、市、地区医院护士认为标准化护理健康教育工作程序可以在不同等级医院、社区医疗中心和社区站应用和推广;90%护士认为有必要建立该评价标准体系;87%护士认为我国目前缺少规范化、科学化、易操作的护理健康教育管理标准体系;85%医院目前没有建立相应的健康教育组织管理体系。[

3讨论

护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是为了适应我国医疗制度改革,深化整体护理,有效保证健康教育工作持续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发展。

3.1研究和建立护理健康教育模式是适应医疗制度改革的需要医疗制度改革是一个全方位的改革,不仅涉及医院而且涉及社区医疗,它的发展模式必须符合高质量、有效率的原则。健康教育是当今各级医疗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它不但是医院护理工作中的主要内容,也将成为社区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为适应这种医疗制度,开展高质量健康教育工作,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系统的工作模式,以保证健康教育工作能真正达到促进康复、降低发病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目的[3]。

3.2标准化、科学化护理健康教育工作程序的价值标准化护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法是一种有计划、有目标、有评价的科学的系统工作方法,它可以有效地利用人力资源,避免工作中的盲目性、重复性、低效性等弊病,促进护理工作从经验型管理逐步向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发展[4]。通过调查,95%省、市、地区医院护士认为标准化护理健康教育工作程序可以在不同等级医院、社区医疗中心和社区站应用和推广,其中50%赞同用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的标准化工作程序;39%赞同用评估、目标、计划、实施、评价的工作程序;8%建议用评估、目标、方法、实施、评价的工作程序;3%赞同用评估、计划、实施、评价的工作程序。在推行标准化工作程序中,开展整体护理病房时间较长的与开展整体护理时间短的或没有开展整体护理病房的护士有显著的差异性(P<0.01)。

3.3建立医院健康教育组织管理体系的作用医院健康教育管理体系可以建立三级管理体系:①建立院级健康教育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医院健康教育工作的规划、组织、协调、检查等工作;②建立健康教育科,主要负责医院健康教育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以及健康教育工作的业务指导、教育资料的制作和发放、健康教育人员培训等工作;③建立病房健康教育小组,主要负责本科室的健康教育指导、实施、检查和贯彻上一级的健康教育工作任务。在试行的5家医院中,有3家采用三级管理体系,2家采用二级管理体系。调查资料表明:85%医院目前没有建立相应的健康教育组织管理体系,但有迫切需要建立的愿望。

3.4建立护理健康教育规范化、标准化评价标准体系为使健康教育工作能达到科学化管理水平,在建立组织管理体系的同时还要注重建立有科学依据的护理健康教育评价标准体系。根据近10a国外护理文献检索的情况:发达国家有相关评价标准体系,并指出建立健康教育评价标准体系对保障护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获取健康教育最佳效果,提高病人满意度具有较好的指导和管理作用[5]。评价标准的制定可以从评价的分类标准、测量标准、结果标准、标准化病人健康教育简易记录表、标准化护理健康教育质量管理评价表等来考虑,其具体内容可以从行为改变、健康状态、自我照顾技能、生理健康状态、精神健康状态、使用专业知识资源、健康态度和行为[6]等方面来考虑。调查资料表明,87%护士认为我国目前缺少规范化、科学化、易操作的护理健康教育管理标准体系,90%护士认为有必要建立该评价标准体系,以保证和监督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3.5加大护理健康教育人员的培训力度护理健康教育是我国护理改革的又一项工作内容,涉及的学科广泛,是一项集思维、判断、决策于一体的护理工作,它不同于一般的护理操作,能在短时间内掌握和运用。因此,各医院在开展健康教育或推行健康教育模式时,必须首先对实施者进行培训,组织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工作方法和管理模式,使她们弄清护理健康教育与卫生宣教的联系及区别,掌握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技能,为开展有效的健康教育工作打好基础[7]。调查资料表明:95%护士认为有必要对护理人员进行系统的护理健康教育培训。

标准化、科学化的工作模式是高效率、高质量开展护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根本保证。临床护理工作只有贯穿科学的工作方法和管理模式,才能促使其健康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包家明,顾惠娟.对开展护理健康教育认识误区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6):448~450.

[2]RedmanBK.Theprocessofpatiented-ucation[M].St.Louis:CVMosbyCompany,1993.15~20.

[3]郭清.社区卫生服务理论与实践[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0.8~20.

[4]包家明,霍杰.护理健康教育临床问答[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3~132.

[5]TwinnS.Theevaluationoftheeffec-tivenessofhealtheducationinterven-tionsinclinicalpractice[J].AdvanceNursing,2001,34(2):230~237.

护理研究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构建;中国特色护理理念;初探

一、构建中国特色护理理念的合理性

中国传统护理理念实质是中医护理理念。大量的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千金方》、《温疫论》等中,多方面强调“三分治,七分养”的天人合一的辩证整体护理的作用。

中国传统护理理念的基本特点首先是整体观。重视人本身的统一性、完整性和内在脏腑器官之间,心理、生理功能活动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联系。其次是辨证论治。传统护理根据阴阳、五行、四诊、八纲、脏腑辨证的理论和方法进行针对性的辩证施护。再次是“天人合一”的人文主义色彩。儒道释养生护理理念把人生命看作是天人和谐的社会的、自然的、精神的存在,强调人的重要性和价值。

中国传统护理理念总结了中医学中整体辩证施护的特色,形成中医护理学治疗和护理不分、预防与护理不分、养生与护理不分的特点。中国传统护理把人看成社会的人、道德的(精神存在)人、自然的人、整体的人,强调辩证协调护理,对构建“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理念有着积极的意义。

实质上现代护理理念以整体人为核心,从生理、心理、社会的角度,肯定人的健康在其生命过程中的意义和价值,这与中国传统护理理念中“天人合一”的整体辩证和谐的养生观是相通的。

二、构建中国特色护理理念的必要性

十九世纪中叶,南丁格尔首创了科学的护理专业,掀开了现代护理学的历史。中国现代护理学的形成和发展,在鸦片战争后,很大程度上受到西方护理理念的影响,至今还没有自成体系的先进护理理念。

在生物医学模式统治时期,医学领域内形成了技术至上、技术万能的观念,未能对人的心里、精神和价值、尊严给与充分的关注。

二十世纪60年代受西方人本存在主义思潮的影响,护理工作的重心由“疾病护理”转变为“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甚至“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护理活动更注重人的整体性、自主性、权益性及价值意义。目前,现代护理理念的发展趋势是注重护理技术的同时越来越注重整体人的辩证和谐的生命价值。

中国特色护理理念应融合中国传统护理理念中的辩证和谐的人文精神和西方现代护理理念中的人性、人道、人权的人本主义精神,注重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互补,把病人看成是具有生理、心理、社会、文化、信仰等各种需要的整体的人,在维护人的健康权力和人性的完善中构建中国特色的“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模式。

三、构建以人为本的中国特色护理理念

(一)构建中国特色护理理念的人文思想基础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医学模式的发展,实施“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要求更加注重对生命的内在质量的关怀和人格尊严的完善,使护理理念中的人性化护理更加突出,“以人为本”的人文思想成为中国特色护理理念的内在动力。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以人为本”的实质是以广大人民群众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在全国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关心每个人的利益要求,体现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和人文关怀,满足人们的发展愿望和多样性的需求,尊重和保障人权;就要关注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随着人类对自身价值的不断认识和尊重,中国特色护理理念将会更加珍爱和敬畏生命;更加关注人们的身心健康,提供更为人性化的服务;更加注重从伦理学、心理学、美学、法学等人文社会科学角度提高人性化护理服务水平,最终将“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渗透到护理实践的各个领域,推动我国护理事业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构建中国特色护理理念的主要内容

以人为本观。“以人为本”是构建中国特色护理理念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为本观是一种以人为中心,以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为中心,对人的生存意义、人的价值以及人的自由和发展的珍视和关注的思想。中国特色护理理念发展方向就是要重新认识人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理解生命的意义,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加强人性化服务。

整体护理观。整体护理观是以人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科学护理程序为工作方法,以独立地为服务对象解决健康问题为目标,充分展示护理专业的社会价值和护士自身价值的原则。整体护理的目标是根据人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等多方面的需要,提供适合人的最佳护理。

辩证施护观。辩证施护观是根据每一护理对象的不同情况,予以针对性的不同护理。因人施护是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体质、生活习惯、心理和精神状态、文化背景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因时制宜护理是根据四时气候,采用不同的护理措施;因地制宜护理是根据环境地域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护理措施。

依法施护观。整体护理是程序护理、规范护理、责任与权利护理,也就是法治护理。依法施护观就是护士依法办事,依法护理,明确护患双方的责、权、利,更好地为病人服务。在保证病人生命和健康权的同时,确保护理人员的利益不受侵犯。

和谐施护观。和谐是对立事物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辩证的统一,是不同事物之间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关系。和谐施护观要求医学、药学、护理学和谐发展;临床、社区、家庭护理和谐发展;传统护理和西方现代护理融合发展;技术护理和人性关怀协调发展;医护患和谐相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人道施护观。人道施护观就是关爱生命、敬畏生命,强调尊重个体的生命本身,尊重和爱护他人,强调人的价值,尊重人的权利,维护人的自由和尊严,关心人的幸福。它是救死扶伤、无私奉献的人道主义护理。人道主义精神应贯穿人生的生老病死四大环节,包括临终关怀护理。

循证施护观。循证护理定义为:“慎重、准确、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获得的最好研究依据,并根据护理人员的个人技能和经验,考虑病人的价值、愿望和实际情况,将三者完美地结合,制定出完整的护理方案。”它是一种“遵循证据的护理”,将不可避免地取代经验护理,从而有效推进护理专业独立健康发展。

理念创新观。要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和国际先进护理理念的要求,理念创新的任务较重,必须坚持求真务实之风,弘扬与时俱进精神,大胆吸收、融合和借鉴中西方人文护理理念的合理因素,适时地构建中国特色的护理理念,为护理实践提供科学指导。

实施整体护理是护理改革的根本任务,以人为本是内在动力,辩证施护是科学方法,依法施护是制度保障,和谐施护是必要条件,人道施护是道德要求,循证施护是技术要求,理念创新是先导。

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用中国特色“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理念武装学生头脑,培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人民满意的“白衣天使”。

参考文献

护理研究论文范文第15篇

结果68例病人发生并发症2例,其中分泌物阻塞3例,气管脱出1例,导管打折1例,发生率为5.8%。结论气管插管病人发生并发症机率高,术后带管时间与发生并发症呈正相关性,加强工作责任心,及时观察病人,了解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做到及时正确处置是保持气管导管通畅的有效方法。

【论文关键词】气管导管;护理;并发症

气管插管是常见而重要的抢救措施,带气管插管的病人大多是危重病患,保持气管导管通畅是病人护理的主要内容,其直接影响到病人的愈后及安危。我院自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共收治带气管导管病人68例,其中5例并发气道并发症,现将其发生时间原因及护理方法报道如下。

一、临床资料

68例病人中有5例发生气管导管并发症,其中男性3例,女性2例。年龄26~70岁。带管时间0.5~72h。其中分泌物阻塞3例,气管脱出1例,导管打折1例。

二、护理方法

对于带气管插管的病人在护理中采取湿化气道、定时叩击、刺激咳嗽、吸痰等常规护理方法。对出现气道并发症的病人分析其发生原因,给予及时吸痰、更换气管导管、调整支架位置等措施,并适时进行心理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2.1常规护理

2.1.1湿化气道

间歇湿化法:对于留置导管时间<8h者,采用注射器抽取湿化液直接快速注入气道内的方法,湿化液采用0.45%的盐水。

2.1.2定时叩击

通过叩击使粘附在支气管管壁上的黏液松动。给病人作叩背时,叩击力度适中,根据病人不同的年龄,使用合适的力度,是病人不感到疼痛为宜。注意避免叩拍手术切口,锁骨,前胸及脊柱部及其它重要器官区。预防直接叩击胸壁引起皮肤发红,可用单层薄布保护皮肤。

2.1.3刺激咳嗽法

有些病人因镇咳、机械通气、伤口疼痛、体质虚弱等原因不能有效咳嗽排痰,采用刺激咳嗽法来诱导病人主动咳嗽。及时清理插管内分泌物。将吸痰管通过气管插管前端,刺激病人呼吸道及隆突,动作由轻到重,以能引发病人呛咳反射为宜。

2.2并发症的护理

2.2.1分泌物阻塞

3例病人在带管2~4d出现呼吸困难和口唇紫绀,血氧饱和度下降。吸痰操作不当,不及时等都是造成分泌物阻塞的原因。迅速给予彻底吸痰后梗阻解除,发现吸出大量粘稠分泌物及固体痰痂。

2.2.2气管导管脱出

本组1例病人在插管后3d内出现突然的低氧血症及机械通气气道压力增高,吸痰管插入困难,考虑气管导管脱出,经麻醉医生会诊认为导管脱出气道,紧急更换气管导管后患者低氧血症解除。

2.2.3气管导管打折引起气道阻塞

本组1例为机械通气病人,特殊。分析原因为支撑呼吸机管道的支架调节不当,气管导管发生打折及扭转,导致气道压力过高、报警。及时发现,使病人平卧位,调整支架位置,使气管导管复位,恢复通气。

三、护理效果

研究发现,分泌物阻塞病人3例,发生率4.4%,较文献报道8.6%的明显减少,气管打折脱出发生率为1.4%,较文献报道的6.4%明显减少。

参考文献

[1]靳惠民,王金山。快速气管插管的临床研究[J].中华耳鼻喉咽科杂志,2005,37:146~147.

[2]潘亚菊。气管切开2种气道湿化方法的实验比较[J].中华护理杂志,2006,30(3):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