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信息部述职报告范文

信息部述职报告范文

信息部述职报告

信息部述职报告范文第1篇

一年来,中心党支部认真履行党务工作职责,严格按照落实党建工作的各项要求,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以提高党员队伍素质为根本,认真履职,扎实工作,不断健全和完善了党建工作各项制度和机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党务公开工作的途径和方法。下面,就一年来抓基层党建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情况

(一)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方面

中心党支部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精神与正在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把全会作出的决定和在会上的重要讲话作为必学内容,制定周密的学习培训计划,认真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学习,突出抓好领导干部学习。通过个人自学和集中研讨,引导党员、干部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科学内涵、本质特征和显著优势,认真领会、准确把握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任务、重大举措和工作要求。

(二)开展主题教育情况

学习教育方面,中心党支部将学习四中全会精神贯穿主题教育始终,推动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切实把学习成效体现到增强党性、提高能力、改进作风、推动工作上来。一是制定计划学。详细制定了集体、个人学习计划,重点将《党章》《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论述摘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等规定书目作为学习内容,以党支部书记带头集中学+个人自学的方式,做到了内容、主体、时间三保证。二是原汁原味学。通过集中学习、个人自学等方式,原文学习了《党章》《摘编》《纲要》,深入学习了视察山西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确保总书记提出的每一项要求、党中央作出的每一项部署落地见效。三是联系实际学。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围绕学习篇目和内容,聚焦党的政治建设等方面,联系各自工作实际,撰写研讨材料,积极开展研讨交流,认真查找工作短板,着重分析主观原因,提出了推进加快政务网运行建设以及加大扶贫发展力度的思路建议,增强了担当作为的责任意识。四是丰富载体学。充分利用中心工作微信群推送学习内容,营造学习氛围。引导党员利用学习强国、司法答题、山西干部在线学习、阳泉干部在线学习等手机平台扩大学习外延,克服工学矛盾。在开展文本学习的基础上,按照就近就便原则,组织党员干部职工到平西抗日革命根据地,接受红色基因教育和优良传统教育。截至目前,中心党支部开展党员集中党员学习共29次,学习强国答题人均2000分以上,司法答题及格率达到98%以上。

调查研究方面,着眼解决实际问题,领导班子以上率下,主动了解情况,精心谋划调研课题,领导班子组织安排调研时间、调研人员、调研重点等做出了详实要求,统筹安排开展调查研究,立足现状拿出破解难题的实招硬招,推动调查研究的各项部署落实落地。截至目前,中心党支部2名领导干部参与调研,形成调研报告3篇,共梳理问题4条,解决2条,2名班子成员讲了专题党课。

检视剖析方面,对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对照党章党规,对照人民群众新期待,对照先进典型身边榜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查摆自身不足,查找工作短板,进行深刻检视剖析。一是充分听取意见。通过实地走访、召开座谈会、一对一谈心谈话、发放征求意见表、设置征求意见箱等形式,充分听取了职工群众对领导班子存在突出问题的反映,对改进作风、改进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党员领导干部通过群众提、自己找、上级点、互相帮,认真查摆自身不足,查找工作短板,汇总形成问题清单。二是认真进行对照检查。重点对照《党章》《准则》《条例》,以正视问题的自觉和刀刃向内的勇气,在对照党章党规找差距专题会议上,逐人逐项说明问题,没有问题的也进行了报告。重点按照关于“18个是否”的要求,一条一条地找准找实问题,防止“大而空”、“小而碎”现象。三是深入进行剖析反思。聚焦工作短板、具体问题,着重从思想、政治、作风、能力、廉政等5个方面全面剖析、深挖症结,努力把检视问题作为改进工作的基本前提。截至目前,通过征求意见建议、群众反映、谈心谈话等,查找出问题2个,问题清单列出问题2个。

整改落实方面,一是制定整改方案。对查摆出的问题列出清单,逐一明确了整改措施、责任领导、责任股室和整改时限,确保问题整改主体、措施、时限到位。二是抓好整改落实。坚持区分情况、精准施策,对能够立即解决的,靠实责任领导、责任股室和责任人,立行立改;对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确定阶段性目标,持续整治。三是取得较好成效。通过扎实开展主题教育和整改落实点法点,进一步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增强了领导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推动了党员干部担当作为和工作作风改进。截至目前,梳理归纳问题共8条,整章建制2条,改进措施4条,全体党员岗位工作的主动性、责任性明显增强,业务工作明显提升。

(三)三服务方面。信息中心党支部组织中心党员开展“三服务”行动和志愿者服务行动,到扶贫帮扶村帮助贫困户售卖农副产品,以解决贫困户优质农副产品缺乏销售渠道的问题;中心还安排专门的网络技术人员对政府大楼和综合办公楼内的网络问题进行技术指导和维修。截至目前,中心党支部帮助贫困户售卖农副产品次数1次,对政府大楼政府网络维修平均每月13次。

(四)开门搞教育方面。信息中心按照活动要求,认真组织落实“五项教育”,丰富形式载体,推动学习教育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以学习教育为核心,强化理论武装,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促进党员树牢宗旨意识,坚守初心使命。参观平西抗日革命根据地纪念碑,踏寻革命先辈光荣足迹,回顾光辉历史,开展革命传统教育,传承红色基因。以全省能源革命综合改革为核心,围绕关于能源革命的重要论述,深入开展形势政策教育,进一步增强了干部职工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以基层优秀党支部书记裴海平同志的先进事迹以及《榜样4》为内容,开展先进典型教育,学习他们为民务实的干劲、不达目标不罢休的斗志,学习他们拼搏奉献、创新自强、务实担当、奋勇争先的精神,激发了干部职工锐意进取的事业心。以强化政治责任、层层传导压力为目的,组织干部职工集体观看光碟《初心泯灭的歧路》,开展警示教育,警示干部职工严守党纪国法,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中心党支部还组织中心全体职工观看了山西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图片展网上展览馆,展馆通过丰富的图片图表反映了70年山西的辉煌奋斗历程,展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高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的生动实践和丰硕成果。中心全体职工观看后纷纷表示,观看展览之后内心无比自豪,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展望未来,任重道远。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为平定县信息化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走好新征程、续写新辉煌。

(五)主题教育覆盖中心党员情况。信息中心党支部共有党员13个,在职党员9个,为确保主题教育工作落到实处,中心多措并举,以“集中学+自学”的方式,切实将主题教育贯彻落实到每名党员心中,在职党员学习后都有专门的学习笔记,真正实现主题教育全覆盖。

一是领导干部带头学习。中心党支部组织开展了三次集中学习交流研讨会,支部书记又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党支部学习研讨交流,而且还积极开展自学,带动大家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二是结合建党98周年、建国70周年,制作专门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园地,交流学习心得体会。三是在政府网站主页上开设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专题专栏,制作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公益广告,并派专人每天更新相关内容,截止目前共相关专题信息87条,公益广告1条。四是通过微信工作群,每天“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相关学习内容及学习计划,鼓励大家开展学习。充分发挥“学习强国”平台视上的文字新闻、视频新闻、广播新闻等内容,引导党员干部更深入学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内容及意义。

(六)制度建设方面。中心党支部根据此次调查研究和检视问题,建立了《班子成员廉洁从政和自律规定》《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制度》等一系列整改制度,确保整改落实取得实效。

(七)组织领导方面。中心党支部成立了以中心党支部书记为组长、副主任为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及全体党员为成员的主题教育领导小组,中心主任和副主任以不同方式带头学习共20余次、带头讲党课2次、带头检视问题2次、带头整改落实1次,发挥表率作用,把握核心制度和相关政策,班子成员深入基层一线,了解基层群众需求,提高工作落实成效,加强履职尽责的“担当”意识,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脚踏实地、真抓实干。

按照县委主题教育领导小组下发的《关于整治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党员教育管理宽松软、基层党建主体责任缺失问题的实施方案》,中心党支部认真进行了自查,力争做到抓早抓小、及早预防。尤其是针对中心党员干部学习不系统、不经常,有时流于形式;个别党员在工作作风、纪律方面出现苗头性、倾向性等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整改,力争使本次主题教育取得实效。

二、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积极开展精准扶贫工作

一是根据《平定县“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干部入企驻村服务工作实施方案》的文件要求,3月25日驻村工作队第92组深入水峪、圪套两村,与村两委班子对接,通过开会进行农村和惠民政策宣讲,深入田间地头进行调研,听取民意诉求,梳理问题28余条,涉及农业生产6个、人居环境3个、农村改革2个、精神文明建设3个、基层党组织建设3个、乡村治理3个、其它方面8个。疏理解决问题过程及结果11个,涉及圪套村5个、水峪村6个。入企进村工作组对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反馈,建立跟踪机制。协调相关部门解决落实,促进各项惠民政策落地生根。

二是按照上级部门“关于开展精准脱贫志愿服务活动”、“扶贫帮困公益活动”的要求,我单位积极组织,认真部署,以 “六大行动”和“五个一”帮扶活动为主题,开展帮扶工作。

三是根据上级关于开展全国第六个扶日活动的文件精神,从10月31日开始,中心组织开展结对帮扶党员干部“一对一”帮扶活动,入户了解贫困户生产生活及收入情况,帮扶稓施落实情况,宣传各项惠民政策及受益情况。驻村工作队员对贫困户地理位置信息进行采集上传。并帮助新增贫困户进行中国社会扶贫网信息注册。

四是按照县脱贫攻坚领导组要求,驻村工作队认真实施“回头看“工作,对贫困户信息进行重新核查,保证线上线下数据一致。完成2019年贫困户家庭经济收支测算。

五是扩大爱心人士及贫困户社会扶贫网注册范围,完成”一网三超“工作的顺利推进。

六是对产业扶贫项目资金使用进行督导检查,督促扶贫资金规范使用。

三、“三基建设”推进情况

中心党支部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牵引,深化推进“三基建设”各项工作,政务外网建设和网上政务平台建设工作稳步推进。重新完善修订了“一目录两手册”并装订成册,职工人手一册。建立完善中心各项基础工作制度18项,建立完善《职工考勤》、《工作日志》、《网站信息》、《信息公开网站监测》等台账6个,通过“三基建设”的开展,促进了党建工作和机关作风建设,真正把“三基建设”与中心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融为一体。

四、履行党建第一责任人职责

中心党支部始终把党建工作作为第一要务来抓,明确提出“抓队伍先抓党员,抓党员先抓党建”的工作理念。根据机关工委的要求,年初召开会议对党建工作目标任务进行分析研究,广泛听取大家对党建工作意见建议,在吃透上情、摸清下情的基础上,把党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结合《党建工作目标责任书》,将党建工作目标任务进行了分解,明确了支部委员和各科室的党建工作职责,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使中心党建工作有人抓、有人管,确保各项工作任务有效落实。

五、上年度查摆的问题和下一步改进措施

信息部述职报告范文第2篇

20XX年,在委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委直属机关党委的指导帮助下,认真履行党建工作中支部书记的第一责任和主体责任职责,坚持以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为主线,围绕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要求,夯实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和制度建设,为推动中心各项业务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现将一年来党建工作开展情况述职如下,请大家评议。

一、主要工作

(一)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

本人将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作为首要任务,强化党的政治建设,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维护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按照省直工委的要求,参加了第10期省直机关处级干部专题轮训班,根据《全员学习贯彻党的精神集中轮训工作方案》,带头参加学习讨论,组织中心全体工作人员参加了中心组织的10次集中学习,并于5月30日邀请了省直精神宣讲团成员、省直工委党校魏群副教授作《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新使命开启新征程—学习领会党的精神》专题讲座,进一步提升对党的精神认识领会。

(二)扎实推进党建工作

1.认真组织开展“讲严立”专题警示教育活动。7月20日组织中心全体干部职工再次观看了《警钟长鸣 护佑生命》警示教育片,8月17日召开全体党员大会,组织“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专题警示教育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传达学习了《省卫生计生委开展“讲严立”专题警示教育以案促改方案》,集中传阅学习省纪委印发的《严重违纪违法党员领导干部忏悔录选编》和《严重违纪违法党员领导干部案件选编》,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对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开展讨论,举一反三,引导所有党员干部自警自省引以为戒。

2.不断加强和改进落实意识形态工作。中心从组织领导、队伍建设和宣传教育等方面入手,不断加强和改进意识形态工作,扎实推动意识形态责任制落细落实、落地生根。一是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将意识形态列入中心当年工作要点,明确中心领导班子统一领导、班子成员齐抓共管、综合办组织协调、各部门积极配合的工作机制。二是进一步落实责任,中心领导班子负主体责任,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对职责范围内的意识形态工作负领导责任,指定综合办作为意识形态专项工作牵头部门。三是扎实开展“共筑同心圆 红心永向党”意识形态主题活动,按照委员会统一部署,建立健全各项工作机制,完善意识形态领域相关制度,利用中心QQ群、微信群,定期上传学习资料,组织意识形态专题学习,进一步提升对意识形态工作的认识领会,增强意识形态教育影响力。

3.大力提升党支部战斗力。强化支部责任落实和分工协作,进一步明确职责任务,坚持融入业务工作不偏离,在增强组织凝聚力、提升党员战斗力、积聚核心竞争力等方面出成效、树标杆。夯实落实由我抓全面负主要责任、班子成员抓分管负直接责任的领导机制,定期研究讨论党支部工作,对工作重点问题给予指导意见,激励年青优秀职工入党,吸纳了1名中心技术骨干加入党组织,为支部注入鲜活生命力。

(三)夯实基层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

1.统筹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始终坚持以“抓党建促发展”为目标导向,以加强党支部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为落脚点,夯实落实“一把手”抓全面负主要责任、分管领导抓分管负直接责任的领导机制,认真坚持“三会一课”、党员活动日等组织生活制度,严格执行 “三重一大”事项决策制度,并于11月15日接受了委机关督查组检查,顺利通过标准化建设复查。

2.深化党风廉政建设。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同时认真履行监督责任,坚持以上率下,带头履行好主体责任,落实 “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分工负责”的党风廉政建设领导体制,并按照委党组的统一部署,于2月13日和8月17日的分别召开中心2017年度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和“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专题民主和组织生活会,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对照系统内违法违纪案件,围绕“六聚焦六整肃”,结合工作实际,按照“四查找”的要求,分别深入查摆存在的问题,深刻剖析根源,制定整改方案,有效地促进“两个责任”有效落实,助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四)履职尽责抓党建

身为支部书记,我深知抓好基层党建、夯实基层基础的重要性,始终坚持主动抓、亲自抓、经常抓党建工作,认真落实上级党组织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规范中心党建工作制度,每月至少召开1次支委会,主动参加1次党员活动,重点做到了“三个坚持”。一是坚持带头履行书记职责。时时处处为党员干部树立表率形象,对上级党组织形成的决策决议及通过的工作,身先士卒,冲锋在前。二是坚持为党员干部排忧解难。把解决党员干部的困难视为己任,坚持及时发现困难,解决困难,中心2018年新进3名同志,我及时与他们分别进行了谈话谈心,了解他们工作生活上遇到的困难,使他们感受到了组织的关怀,赢得了党心。三是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对各项工作,有布置必有检查,对任务完成不及时、不达标的党员干部及时进行批评劝诫,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改进方法。

二、查摆问题

一年来,中心支部党建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结合自身思想并联系本单位党建工作实际,认真查摆问题,深刻剖析原因如下:

一是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按照上级安排做的多,缺乏挤时间学习的意识,在系统深入上还不够,对政策规定学习尚有不透,需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指导实际。

二是进一步开拓创新精神。面对社会发展的新常态、新形势、新任务,缺乏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推动改革创新的锐气不足,需要进一步强化开拓创新意识。

三是进一步提高全局意识。有时做事情、干工作只从自身业务出发,存在重业务轻党建。目前,信息化工作已经成为支撑、跟进医改,服务健康事业的重要技术手段,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需要站在更高的层面。

三、2019年工作思路

2019年,我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为主线,以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为核心,以夯实基层党支部工作为基础,以政治建设、思想建设、责任延伸、制度落实、能力提升和工作推进为重点,以党员领导干部思想到位、行动对标为关键,聚焦问题、狠抓落实,不断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一是持续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坚持原原本本学,联系实际学,深入思考学,努力把握精神实质和精髓要义,学懂、弄通、做实,学出更坚定的信仰、更强烈的担当、更纯粹的忠诚和觉悟,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以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开展党的精神专题学习活动,营造学习贯彻浓厚氛围。

信息部述职报告范文第3篇

时光荏苒,不知不觉地已经度过了半个多月,对于这半个月,我感触颇深。其实当初进信息部,我挺茫然的,因为说实在的,我刚毕业,没有太多的经验,不了解信息部所要做的工作,觉得好像信息部没什么工作,很悠闲,得不到真正的锻炼。但当我慢慢地深入到那些工作时,我发现自己的想法是那么无知,相反的,我获得了更大的锻炼,丰富了更多的知识。

现简要介绍一下半个月来我做的工作:

1协同本部成员,成功的拍摄了公司开展的会议。

2协助田经理的工作,成功的拍摄了本公司部分产品图片。

3由于我毕业于师范院校,而且所学专业为信息技术,所以“xxx网”的“网上课堂”和“精品课件”栏目自然就交给了我。半个多月来,我一直勤勤恳恳的为这两个栏目服务,剪辑视频、制作课件、上传成品视频和课件等。

4向本部田经理学习网站管理和网页制作等技术。

当然在这期间也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譬如:课件制作没有脱离学生时代,显得不够商业化,不够成熟,过于稚嫩;网上课堂的更新,由于自身安装软件出现了纰漏,所以延缓了制作进度和更新日程;上传课件时,由于疏忽,导致上传栏目错误。尽管如此,但是从制作到上传整个过程,我一直全心的付出、努力的拼搏,怀着满腔的热情和信心,相信今后的我不会出现诸如以上的错误。

从今以后,我一定狠抓职业道德的基础—爱岗敬业,热爱自己的职业,忠于自己的事业,事事以工作为中心,事事向工作靠拢,不,不无故旷工,本着为本公司服务的热忱,兢兢业业的干好自己的份内工作,做到“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专一行、干一行钻一行”,因为只有感兴趣,热爱这一行,才有可能在本职工作上做出成就;对于刚毕业的我,实践能力还不强,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勤奋好学,向田经理学习一些专业技术知识,包括网页和网站的制作,网站的管理以及各种应用软件的使用,已备将来为公司的网站真正献出一份薄力。虚心向同事学习各种技能,以更好的为公司服务;对于各项工作,认真钻研,因为精通业务是成为合格职员的关键,有先贤曾经说过“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只有精通业务,才能将知识准确地应用于实践,作用于工作;对于本部的各个成员,团结协作,共同进步,记住一句话:削弱了同伴,就等于削弱了自己!我们每个人都是集体中不可缺少的分子,只有我们之间的互相鼓励,才能使我们的集体充满生机,充满创意,而在这集体当中的分子才会闪耀灿烂的星辉;不怕困难,不怕吃苦,能积极面对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难与巨大压力,并能迎难而上,百尺竿头;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忌:1.头重脚轻,满足一知半解2.华而不实,耽于夸夸其谈3.唯书唯上,缺乏独立思考4.好大喜功,不愿踏实积累5.脱离实际,乐于坐而论道6.沽名钓誉,个人主义膨胀7.敷衍应付,整日得过且过。

信息部述职报告范文第4篇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水平

2.强化科学管理,确保教学工作开展

3.注重专业建设,促进校企合作教学

4.开展教研教改,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5.提供教学服务,凝心建校聚力办学

6.接受经验教训,找出差距引发思考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水平

1、按照学院党组织的统一部署政治学习,准确把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方法步骤,做好考勤、组织讨论、认真记录。政治素质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增强了凝聚力,促进了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2、今年学院正常教学、整体搬迁、基本建设并行。我们能够坚决执行学院领导的指示,与兄弟科室加强配合,在困难面前团结一致,做到志相同,心相连,力相聚,情相融,创造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

3、根据学校的要求和系内的实际情况,工作中还有哪些问题,如何改进,怎样推动工作进程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座谈,以制度规范工作人员的行为和处事,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提高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做到人尽其用,物尽其用。严格执行学校工作制度和考勤制度,加强工作责任心,强化岗位工作职责和考核机制,进一步规范教学工作,完善教学过程,强化师德教育,提倡奉献精神。通过校风、教风、学风建设,激发内在动力,营造良好的工作作风和精神风貌。系科全体教师形成共识,坚决执行学校有关规章制度,严守职业道德,按照廉政建设和作风效能建设责任书上要求执行。

二、强化科学管理,确保教学工作开展

1、以贯标文件规范教学工作,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按照学校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规定和要求,按时做好质量记录、教学资料的整理管理工作。完成“质量管理内审”工作。每月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计划实施评估过程,确保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2、认真组织教研活动,各项工作及时上通下达,遇到问题及时解决。坚持每天对本部门教学区进行巡视检查,督促教师避免出现上课迟到、提前下课等现象。进行教学常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和教师沟通及时解决,确保教学工作按计划、有秩序地进行。

3、认真组织考前集训和模考、统考工作,及时进行数据分析,针对考试结果及时组织相关教师召开考试分析会,总结经验、查找原因、及时整改。

4、进一步加强计算机机房教学设备的管理工作。完善设备维修保养制度,建立健全计算机机房设备管理责任人制度,发现计算机故障及时维修。专业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大规模机房计算机整合,我们系计算机专业教师自己动手维修设备,保证了计算机教学,提高了教师的动手能力,锻炼了计算机专业教师队伍。

5、加强安全教育,完善安全设施,建设“平安校园”,安全检查落到实处,常抓不懈,责任到人。全年计算机机房实习安全无事故,教师学生上机无安全事故。

6、规范库房管理,对采购、入库登记、领料、维修服务、报销签字修订了书面规章制度,并多次在会上强调执行规章制度的重要性,强调采购人员要廉洁自律。做到经常讲,反复讲,采购人员要对组织负责,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

三、注重专业建设,促进校企合作教学

1、信息工程系继去年与苏州工业园区裕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苏州铭星软件科技有限公司鉴定了校企合作协议书。今年信息工程系根据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五项信息楼建设项目,与苏州市科达教育网络有限公司进行了多项校企合作。在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的前提下,教师参与了局域网综合布线工程实习,科达公司根据学生实习课题安排张峰工程师进行网络综合布线教学指导,保证了学生能顺利完成实习教学内容。

2、计算机专业教师学习前瞻性课程“交换与路由技术、网络综合布线技术、数据库技术、动漫技术、多媒体技术和影视后期制作技术”。邀请士奥动画企业来校为教师学生举办了“动画专业市场分析及课程介绍”专题讲座,激发教师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做好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工作,在“计算机专业建设委员会”和“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咨询委员会”的工作指导下,邀请了五位企业教学咨询官来校对计算机教学工作献计献策,对教学过程进行督导。把企业文化、企业管理、企业生产流程、质量要求、安全要求等内容介绍给计算机专业教师,使之贯穿在开发课程、编写教材和教学过程中。

4、我系专业班级开设了职业素养训练课程《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帮助学生懂得了“马斯洛理论”、“霍兰德人格”和“萨帕职业阶段”等理论知识,对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全面统筹考虑。按照“宽基础、多技能、能力为本、敬业为先”的理念培养学生。帮助他们完成职业生涯的规划,得到了专业班级学生的欢迎。

5、我系完成了四个百人新机房建设,完成了录音渲染演播室和动画专业拷贝室的建设,完成了二维动画实训室建设,完成了网络综合布线实训室一期工程建设,正在建设有锐捷网络实训室一期工程和三个百人机房工程项目。正在筹划具有国际领先的三维动作捕捉实训和三维动画实训项目。

四、开展教研教改,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1、计算机专业教师积极撰写教学论文,制作教学课件,编写教学教案,编著修改校本教材。今年苏州市高技能人才培养研发市级重点课题《公共实训基地it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研究》包括12子课题。完成专业论文12篇《公共实训基础it高技能人才培养现状分析研究》、《公共实训基地it高技能人才过程化评估研究》、《公共实训基地it高技能人才培养教材开发研究》、《公共实训基地it高技能人才培养教学方法研究》、《公共实训基地it高技能人才培养教学资源网建设研究》、《公共实训基地it高技能人才培养精品课程开发研究》、《公共实训基地it高技能人才培养课程改革研究》、《公共实训基地it高技能人才培养师资素质构建研究》、《公共实训基地it高技能人才培养素质教育研究》、《公共实训基地it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方法研究》、《公共实训基地it设备配置前瞻性研究》、《公共实训基地it高技能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研究》。

2、计算机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公开课的开课、听课、评课活动。公开课课堂教学氛围好,教师准备充分。计算机理论教学与实习一体化,全部应用行为引导型教学方法。“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通过公开课的开课、听课、评课活动,教师们在教学上取长补短,提高了教学水平。

3、计算机专业教师到苏州电子信息技工学校、苏州轻工业技工学校、机械部苏州技校、苏州高等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兄弟学校进行专业课听课评讲活动。积极参加江苏省高新技术中心教研组活动和苏州市计算机中心教研组活动,提高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

4、信息工程系全年开展了“计算机系统操作技能竞赛”、“网页设计技能竞赛”、“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技能竞赛”、“动漫设计竞赛”、“计算机网络组建技能竞赛”和“影视后期制作技能竞赛”活动,并选拔优秀教师学生参加了苏州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五、提供教学服务,凝心建校聚力办学

1、信息工程系的另一个职能是数字化校园管理,本年度新校区建设中能够配合基建办公室完成校园一卡通、校园监控网络、校园电话网络、校园广播网络和校园计算机网络工程的建设配合工作,完成学院led显示屏和学院多媒体教室的建设工作。

2、信息工程系的另一个职能是信息技术公共实训,本年度能够配合培训处,举办了清华同方公司技术人员的高级工培训,举办了退伍军人高新技术培训,举办了苏州市残疾人计算机技能竞赛培训工作,举办了苏州光大银行外汇政策业务网络考试,举办了苏州医疗保险计算机操作培训,举办了江苏省物流师职业资格网络统考和网络统考前的上网实训。

3、今年上半年每周六、周日开放网络电子阅览室,为公共实训基地首批学员查阅参考资料提供方便,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4、配合学生工作处完成全院07级5年制高职班和09级大班的成人高考网上报名工作。

5、信息工程系的另一个职能是全院电脑办公设备的维护维修工作,在人员少任务多的情况下,许多计算机专业教师在不影响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抽时间对学院办公室、学工处、招就处、项目研发处、公共教学系等多个部门的电脑办公设备维护维修工作,他们不计较个人得失认真负责的服务态度赢得了兄弟部门的赞扬。

六、接受经验教训,找出差距引发思考

1、我校计算机专业在本市职教范围内影响不大,尤其是计算机技能竞赛成绩在全市不是最好,距学校领导寄希望的“计算机专业做大做强”还有很大差距。搬迁到新校区后计算机专业硬件上有了很大提升,我们要“以规模求地位,以质量求生存,以创新求发展”,提高我校计算机专业在全市乃至全省技师学院范围内的竞争力,提高技能竞赛名次和竞赛技能水平。

2、硬件资源配置不足,信息楼面积限制了专业建设的发展,计算机机房满负荷运行仍有部分省统考班级无法上机练习,目前5401机房的电脑设备陈旧,电脑故障反复出现影响上课教学效果。希望能够在下学期更新升级。

3、近两年增加动画专业、服务外包专业和网络技术专业,计算机专业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新技术新知识,计算机专业教师要争做学习型团队,争取更多的学习机会。尽管我们不断在修改教学计划,设置新课程,选编新教材新讲义,可我校计算机专业课程、计划、教材、参考资料的制定编写还跟不上计算机的迅猛发展。当然,也不排除个别老师对自身要求不高,责任心不强。

七、个人主要承担工作

1.担任信息工程系主任,具体负责教学管理工作,主要有两类:第一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管理,专业课程考工合格率达99%;第二全院高职班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管理,参加计算机全省统考合格率99%。担任信息技术公共实训中心主任,配合培训处负责清华同方公司技术人员的高级工培训的管理工作、退伍军人高新技术培训的管理工作、市残疾人计算机技能竞赛培训的管理工作、光大银行外汇政策业务网络考试的管理工作、医疗保险计算机操作培训的管理工作、省物流师职业资格网络统考和网络统考前的上网实训的管理工作。

2.承担09科技班《图形图像处理》课程教学工作152课时、承担07大2班和08大10班《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工作90课时、承担08大5班、08大15班、08大16班、09大4班、09大5班、09大6班共6个班级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工作36课时。全年完成教学课时278课时。

3.担任苏州市高技能人才培养研发市级重点课题《公共实训基地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研究》项目负责人,完成合著论文《公共实训基础it高技能人才培养现状分析研究》8000字,独著论文《公共实训基地it高技能人才培养精品课程开发研究》5000字。

4.安全有效地组织安排老校10个计算机机房的搬迁和库房办公室的搬迁工作,搬迁后经整合维修,没有影响正常计算机专业教学秩序。

5.配合学院领导对新校信息楼各个机房和实训室的策划布局工作。四层楼分布“信息技术专业、服务外包技术专业、动画技术专业和网络技术专业”。动画拷贝实训室、二维动画实训室和录音渲染演播室项目的摸底计划招标工程验收,现已完成投入使用。8个计算机标准局域网机房和4个计算机百人局域网大机房项目的计划招标工程验收,现已完成投入使用。完成锐捷网络实训室和综合布线实训室项目的摸底计划招标工作,现正在施工建设中。三维动画实训室、三维动作捕捉实训室和三百人园形大机房筹建方案正在进行中。

6.参加国家劳动部组织的《网络编辑师二级(技师)职业资格鉴定培训》,通过考试获得了网络编辑师技师职业资格。

7.编写了数据库应用软件《技师学院招生录入系统》,2010年技师学院招生时投入使用。

信息部述职报告范文第5篇

一、勤于学习,努力提高政治素养

一年来,我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领会党的十六届六中、七中全会和十七大精神,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与党中央和市委、市政府保持高度一致,在学习和实践中自觉加强党性锻炼,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切实加强联系部门的业务理论学习,购买了大量的相关部门专业理论书籍,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为开展具体工作提供知识支撑。

二、求真务实,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按照办公室的分工,团结和带领相关科室的同志,兢兢业业,扎实工作,较好地履行了职责。

1、切实加强分管科室的文字、信息督办工作。带领调研科同志认真起草市政府主要领导的各类讲话稿,参与市委、市政府一些重要文件的起草及市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全体(扩大)会议报告等重要会议的文稿组稿工作。分管信息工作,组织开展调查研究,一年来先后被国务院办公厅录用信息5篇,省政府办公厅录用信息57篇,《××××*市大力推广利用河道淤泥替代窑厂用土取得显著成效》、《基层反映当前外来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存在“四难”问题》等信息得到省领导的高度重视,××××等省领导作出重要批示,信息工作获得省、××*市一等奖。分管督办工作,加大市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推进力度,对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进行交办、催办、督办,今年以来市政府及其组成部门承办议案1件、建议210件、提案220件,答复满意率100%,得到代表委员的高度赞誉。

2、努力促进联系部门的各项工作。我联系建设、交通、建筑、人防工作。我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依法办事,抓重点,促全面,努力使工作局面更加和谐,工作措施更加得力,工作成效更加明显。协助分管领导,全面推进城市总体规划、新区控制性详规、新城区核心区设计及城市公园修建性详规修编,全市城乡规划体系初步形成。先后参与××公路东移、北一环道路拆迁改造等重点道路工程及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建设、引江供水等重点市政工程的方案酝酿、组织筹备及推进实施工作,进一步完善了城市道路框架,提升了城市总体形象。在推进重点工程过程中,我始终坚持深入一线了解情况,协调解决具体问题,促进了工作推进。

3、切实化解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在协助分管领导组织推进城建工作过程中,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在全市环境建设重点工程“两路”拆迁建设及大交通建设拆迁过程中,多次召开推进会、协调会,进行专题会商,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在各类拆迁中,未发生一起群体性越级上访。在协调南通四建职工养老保险上访事件过程中,陪同市领导三赴省城,与上访群众面对面沟通交流,及时化解了矛盾。在实施天津东海燃气××××*分公司特许经营权收回过程中,与相关部门反复研究方案,妥善解决了这一疑难问题。

三、廉洁奉公,始终保持党员本色

信息部述职报告范文第6篇

一、 思想方面

在进入 公司至今,在领导和同事们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思想上得到很大的进步。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时虚心向领导及同事请教,不自大自夸,自觉恪守职业操守,廉洁自律,自己始终把坚持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知识学习相结合,时刻不忘初心、牢记党的使命,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个人成长进步与祖国振兴发展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要逐梦新时代中国特色主义,围绕岗位职责建功立业,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自觉做到敬业、精业、勤业,通过岗位履职服务发展、服务群众,贡献力量、奉献青春。

二、 工作学习方面

进入公司信息部至今,我始终坚持虚心向信息部王经理及部门同事邹鹏请教,认真学习信息部的工作范围和工作职能,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积极学习计算机系统相关知识,并始终坚持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在工作中学习公司钉钉软件、物资集中配送信息系统平台、公交购电商平台、微信公众平台等方面的应用管理工作。

1、在公司推广钉钉软件应用工作中,积极学习公司办公软件钉钉的应用管理操作。帮助公司实现各项公文审批、员工考勤、日志报表等公司内部管理等方面的网络管理。积极为公司员工指导及培训钉钉应用方面的问题,协调解决好钉钉软件在公司内部办公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做好钉钉软件日常的后台管理,推进钉钉软件在日常工作的管理和运用。

2、在推进公司物资集中管理配送信息系统平台应用中,积极配合物资平台维护人员完善配送中心和中心库统计报表工作,与NC开发人员沟通帮助配送中心及中心库建立“集中采购物资应付款情况月报表”、“集中采购物资付款计划月报表”、“供应商采购结算及付款情况月报表”等9个报表。积极参与物资配送中心开展的年度NC平台培训工作,对NC平台的多张配送月度报表进行了详细讲解。

2、在公司公交购电商平台的推进建设工作中,维护好公交购电商平台的正常运行,积极与电商技术维护人员沟通解决日常平台使用及服务器故障引起的系统运行的问题,完成电商腾讯企业QQ和苹果开发者账号企业资料年审工作。

4、熟悉公司微信公众号的后台应用管理,对公司微信公众号版面及菜单功能进行维护,将公司各业态推广应用在微信公众号上,将对公司内部多个微信公众号进行整合,实现了多业态的统一管理,积极参与探索适应公司各业态发展的微信应用开发工作。

三、 能力方面

在信息部工作学习这段时间里,由于信息部的工作是比较全面而且严谨的,所以要求自己在工作中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时刻面对异常情况的处理,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并且在工作中需要分清轻重缓急,不推不拖,正确帮助各部门之间遇到的问题。从担任部门内勤以来,自己尝试做好部门的日常设备管理工作,统计部门一般电子设备的台账管理,根据公司不同部门的需要,及时完成公司各部门以及上级集团要求有关数据资料、报表统计、请款报账的工作,协助领导完成一些必要的工作,努力做好领导的助手,使得自己的沟通协调能力得到不断提升。在公司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日常维护中,及时处理好电脑设备的软、硬件故障,解决各部门人员在工作中遇到的信息化方面的问题,指导相关人员对各类管理系统的应用,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得到不断提升。

信息部述职报告范文第7篇

摘要:2016年12月财政部印发的12项审计准则(1项新增,11项修订),为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提供了进一步的方向和业务指引。结合相关的制度和政策要求,文章以新修订(制定)的CSA 1501、CSA 1504号审计准则为例,初步对新审计准则带来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及述评。通过运用比较、述评分析等研究方法展开研究发现,新审计准则不仅有助于提升审计报告信息含量,深化审计报告内涵,而且增加了审计报告的价值,为审计工作提供更加完善的依据和方向。

关键词:审计报告 信息含量 新审计准则

一、研究背景

针对审计工作完成后所形成的审计报告,如何阅读审计报告并充分利用其中的信息,如何挖掘审计报告的信息含量?挖掘出的信息如何提供决策?审计报告的信息含量又该如何提升和完善?这一系列问题构成了本文研究的前提,特别是本次新修订或制定的审计报告准则,在制度和政策层面提出了相关的要求,一方面既是对已有审计报告所含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并对其中的审计信息进行运用,另一方面则会促使审计报告信息含量发生质的飞跃。2015年1月开始,IAASB(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修订及新制定一系列的国际审计报告准则,制定(修订)目的之一表现为增加审计报告的信息含量,主要包括:2015年1月15日修订的ISA 700――对财务报表形成审计意见和出具审计意见(Forming an Opinion and Reporting on Financial Statements)、ISA 570――持续经营(Going Concern)、ISA 705――在独立审计报告中发表非无保留审计意见(Modifications to the Opinion in the Independent Auditor′s Report)、ISA 706――独立审计报告中的强调事项段和其他事项段(Emphasis of Matter Paragraphs and Other Matter Paragraphs in the Independent Auditor′s Report)、ISA 260――与治理层沟通(Communication with Those Charged with Governance),以及2015年1月15日新制定的ISA 701――在审计报告中沟通关键审计事项(Communicating Key Audit Matters in the Independent Auditor's Report)和2015年4月8日修订ISA 720――审计师对其他信息的责任(The Auditor′s Responsibilities Relating to Other Information)。每一项准则的修订不仅增强了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信息交流,而且有助于公司治理,发挥审计报告所含信息的最大效应。因此,2016年12月23日,财政部印发《在审计报告中沟通关键审计事项》等12项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这些准则对应IAASB的一系列审计准则,有很多相似之处和值得学习的地方,包括CSA 1504 号――在审计报告中沟通关键审计事项(新增)、CSA 1501 号――对财务报表形成审计意见和出具审计报告(修订)、CSA 1502 号――在审计报告中发表非无保留意见(修订)、CSA 1503 号――在审计报告中增加强调事项段和其他事项段(修订)、CSA 1151 号――与治理层的沟通(修订)、CSA 1324 号――持续经营(修订)、CSA 1521 号――注册会计师对其他信息的责任(修订)、CSA 1111 号――就审计业务约定条款达成一致意见(修订)、CSA 1131 号――审计工作底稿(修订)、CSA 1301 号――审计证据(修订)、CSA 1332 号――期后事项(修订)、CSA 1341 号――书面声明(修订)。与国际准则修订相比,本次我国对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修订展现出趋同的趋势,这不仅体现了我国审计准则与国际审计准则的国际趋同,而且从具体准则的内容看也反映出对提升审计报告信息含量作出的努力。

为了增加研究的对比性以及通过对比研究分析新审计准则对审计报告信息含量提升的效果,本文以新修订的CSA 1501号准则为例进行比较研究(财会[2010]21号与财会[2016]24号),并进一步对新制定的CSA 1504号(财会[2016]24号)准则进行阐述。

二、新修订的CSA 1501号审计准则对审计报告信息含量提升的分析

新修订的CSA 1501号审计准则(以下简称“新CSA 1501号”),相比2010年印发的CSA 1501号审计准则(以下简称“旧CSA 1501号”),更多地体现出审计报告信息含量的增加,正如在总则中体现的“增加审计报告价值”。

(一)审计报告要素发生变化

旧CSA 1501号第二十三条(一)指出审计报告要素包括标题、收件人、引言段、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责任段、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段、审计意见段等;新CSA 1501号第二十一l则包括了标题、收件人、审计意见、形成审计意见的基础、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责任、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审计的责任、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报告的事项(如适用)等。由此可见,审计报告要素从内容和形式上发生了变动,相比旧CSA 1501号,收件人后面不再出现“引言段”,而是“审计意见”段,并同时写明相关的需要注明的信息,这一部分涵盖的内容和旧CSA 1501号中的“引言段”涵盖的内容有相似之处,其中第四点要求新旧准则有所不同:旧CSA 1501号第二十六条(四)要求在提及财务报表附注时包括了重要会计政策概要和其他解释性信息。新CSA 1501号第二十五条(四)则要求在提及财务报表附注时需要包括重大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很显然,新准则的要求更加完善,更加详细,也有助于审计报告使用者作出判断和分析。

新CSA 1501号还新增了“形成审计意见的基础”这一部分,位于“审计意见”和“管理层责任”段之间,内容包括说明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执行了审计工作、提及审计报告中注册会计师责任的部分;与审计相关的职业道德方面的要求以及审计独立性;审计证据的充分适当性。不仅说明了按照审计准则的要求进行审计工作,还特别强调履行职业道德要求,保持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和专业胜任能力,对审计意见的形成予以“双保险”保障,既需要按照准则规定执行审计的各项工作,又需要遵守职业道德要求,为审计报告信息含量的增加提供内容基础。

(二)深化管理层和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段的内容

在针对管理层责任段的描述中,新CSA 1501号首先将“管理层”和“治理层”的术语表达进行了规范界定,使新准则的适用性更加广泛,结合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其次对管理层的责任进行了更加详细的描述,并在原有责任的基础上强调单位的持续经营能力的评估,如持续经营假设和持续经营能力的适当性,并且还特别提到评价持续经营能力时所适用的具体情况,深化了原有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的责任以及责任描述的具体化。

在注册会计师责任段方面,新CSA 1501号较旧CSA 1501号更加全面和具w地对注册会计师的责任进行了细致描述。如第三十四条(二)中通过分列5个分点对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进行描述。包括对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和评估及应对、对企业内部控制的了解、对管理层选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评价、对管理层持续经营假设适用的恰当性得出结论,结合披露的充分性给出对应的审计意见等方面的事项予以详细列示和说明。另外还针对集团审计业务、上市实体审计业务的责任进行了说明。在新修订的CSA 1324 号――持续经营这一审计准则中也进行了更加完整的描述,使整套审计准则体系的内容更加完善。

三、新制定的CSA 1504号审计准则对审计报告信息含量提升的分析

何谓关键审计事项?如何进行沟通?新制定的CSA 1504 号审计准则给出了完整的解答。首先关键审计事项源自与治理层的沟通过的事项,同时需要结合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认为最为重要的事项。关键事项的描述体现了重要性原则,抓关键抓主要矛盾。唐建华(2015)在对IAASB修订的审计准则展开研究后认为“最重要” 并不表示只有一项,但也不宜太多。因此体现在审计报告中则表现为,提高信息决策的相关性为信息使用者所获取并提升审计报告的价值特征,这从另一侧面反映出本次审计准则修订在审计信息含量方面质的提升。这一点在新制定的准则中第十一条体现的尤为明显,该条款规定需要在审计报告中单独设立“关键审计事项”这一部分,值得注意的是关键审计事项的沟通这部分的内容还需要考虑到发表的审计意见。同时准则中具体列示了相关描述关键审计事项的情形。关键审计事项的列示无疑为提升审计报告的价值提供了方向。对于关键审计事项的沟通也着实为审计工作的透明度和信息价值提供基础保障。对于与治理层沟通关键审计事项,准则中也具体列示了沟通的情形和范围,为今后的审计工作提供指引。

四、研究结论

本文以我国财政部新修订(制定)的CSA 1501、CSA 1504号审计准则为例,主要运用对比研究、分析运用等研究方法,初步对本次新审计准则对审计报告信息含量提升方面进行了研究及述评。通过上述的研究发现:

第一,新修订(制定)的审计准则不仅对审计报告要素及报告要求进行了调整,同时也进一步深化了审计报告的内容,使得原有列示的信息更加完整和具有针对性,提高了信息使用者决策的相关性。而且内容的一些变化没有仅仅局限在对个别文字的修订,更多的是一些实质性内容的增加和完善,更加贴近实际和经济管理的要求。比如在审计报告要素中新增了“形成审计意见的基础”,为审计工作提供了“双保险”,一方面按照审计准则的要求执行审计工作,另一方面要遵循职业道德的要求并强调履行的重要性。

第二,更加深化了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和注册会计师双方的责任,责任的涉及面更广,规定的内容更加具体细化。如特别强调对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能力的评价,持续经营作为会计的四大假设之一,可见其重要性,本次在审计准则中再次明确,特别是作为责任的描述体现,也深刻表明了本次新审计准则对审计报告信息含量增加方面做出的努力。

第三,本次修订新增了关键审计事项这一部分内容,关键审计事项的增加体现了及时性和重要性的原则,有助于提升审计报告价值的相关性,为与治理层的沟通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规范。同时这一规定也为审计报告信息含量以及审计工作的透明度列示了方向,有助于信息使用者信息的挖掘和运用。也逐步与国际准则的规定和要求相趋同。

因此,新审计准则的不仅对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提出了更完善更具体的要求,包括对审计准则的执行和职业道德的遵守,也对被审计单位责任进行了充实,新增了相关的内容,进而有助于提高审计质量,深化审计报告信息含量。而且在结合我国实际的基础上,与国际审计准则趋同,为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和方向。J

参考文献:

[1]唐建华.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审计报告改革评析[J].审计研究,2015,(1).

[2]财政部.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 1501 号――对财务报表形成审计意见和出具审计报告[S].财会[2010]21号.

信息部述职报告范文第8篇

会计信息系统与公司治理有着天然的联系,有效的会计和审计信息披露是公司治理中至关重要的手段。根据当代企业理论和证券市场理论,完善的会计信息系统在公司治理领域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第一,有助于抑制“内部人控制”。公司治理中的核心问题,是出资人如何激励或约束经理人员,使其尽可能地努力经营以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完善的会计信息系统有利于减少信息不对称现象,增加管理的透明度,从而达到控制成本、抑制“内部人控制”的目的。

第二,有助于遏制管理腐败。尽管有效的会计和审计制度对遏制管理腐败的作用程度与公司治理的模式有关,但这种作用是其他治理手段无法替代的。

第三,有助于完善CEO和执行董事的激励机制。CEO和执行董事的报酬如何与公司的绩效相匹配才能达到最好的激励效果,是公司制度中倍受瞩目的课题。一般认为,高级管理人员的短期激励应以会计盈余为基础,长期激励则以市场价值为基础。所以,会计盈余的计量也是激励机制的核心基础之一。

笔者认为,除上述这些方面外,有效的会计信息系统还与公司治理的下述层面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第一,董事会有效性的提高和对股东责任的履行。在公司治理实务中,董事会的角色日益受到关注。为了真正对股东负责、确保公司目标的实现,董事会成员必须在推动公司的全面成功中成为积极的参与者和重大决策的制定者,而这种参与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有效的会计信息。

第二,对其他利益相关者责任的履行。公司的目标不能只是股东利益最大化,还要考虑与其有长期利益关系的其他人员的利益。80年代以来,美国已有一半以上的州对公司法进行了修改,要求公司经理为公司的利益相关者服务,而不仅仅为股东服务。保障各方面利益相关者的应有权利、维持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良好关系,同样需要建立在可靠、丰富的会计信息基础上。

第三,CEO业绩目标的确定。尽管CEO的业绩目标取决于公司对CEO职位角色的认定,不同企业或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的目标价值取向会有所不同,但无论在什么情况下,CEO的业绩目标总会包括一系列定性和定量的业绩要素,这些业绩要素往往需要用一定的会计指标予以反映,业绩实现情况也需要通过会计信息系统加以披露。

综上所述,要达到公司治理目标,必须进一步认识会计信息系统的作用,切实维护会计和审计活动的权威性,提高会计和审计信息质量。

二、管理会计在公司治理中的角色――为什么财务会计信息不能完全满足公司治理的要求

要全面发挥会计信息在公司治理中的应有作用,单靠财务会计系统显然是不够的。由于财务会计信息的披露是一项公开性很强的行为,受到下述一系列因素的限制:

第一,信息披露的范围、数量和质量必须遵循一定的会计标准。财务会计信息更多地承担对公众的责任,因而必须严格遵从“透明性”的要求,强调信息的规范性,在性质上完全是强制性的。

第二,财务会计报告的内容以财务信息为主。尽管现在财务报告也强调要提供某些非财务信息,但毕竟这些非财务信息只具有补充性质。

第三,成本效益原则的遵循。尽管信息披露的成本与效益往往难以准确计量,但这并不妨碍信息提供者在披露信息时对与之相关的成本与效益做出自己的判断。在规定的基本信息之外,只有那些被认为能给企业带来一定经济利益的信息种类,企业才有可能“额外地”予以披露。

三、围绕公司治理的需要,拓展管理会计体系――目标构造与方法构造

(一)目标构造

1.管理会计目标所包含的两大问题。会计目标实际上包含了会计信息向谁提供(服务对象)和提供什么(服务范围)两个问题。管理会计现行理论在这两点上的定位都有缺陷。

就服务对象而言,长期的误区是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区分为对外服务和对内服务,一般的描述是“财务会计主要满足外部信息使用者的需要,管理会计主要满足企业内部需要”。实际上从满足企业系统的最终目的看,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并没有本质区别,都可以并且应该为公司的内外部服务,一切形式上的不同均源于信息披露强制性程度的差异

就管理会计的服务范围而言,西方的主流观点是:第一,为制定决策和计划提供信息,并作为管理队伍的成员参与制定决策和计划过程;第二,协助经理们指导和控制经营活动;第三,激励经理和其他雇员完成组织目标;。

2.管理会计的总目标和具体目标。根据上述分析,会计两个子系统的总目标可否作这样的表述:财务会计是为企业利益相关者提供充分有效的强制性信息,管理会计是为实现公司治理与公司管理的多重目的提供非强制性的相关信息。围绕其总目标,管理会计的具体目标是:

第一,向公司利益相关者提供非强制性相关信息。在这个领域内,有三个方面特别值得关注:一是未来预测信息。相对于财务会计报告反映企业过去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等状况,未来预测信息对利益相关者进行经济决策的相关性更大。

第二,辅助和审核管理决策。尽管这是管理会计的传统职能,但要从体现企业战略发展的需要和在长期经营中最佳使用经济资源的要求重新认识。

第三,服务于内部控制、快捷准确的信息传递和反馈机制。这里所言的内部控制包括两个层次,一是适应公司治理的需要,对执行董事和CEO的控制;二是作为公司管理的重要形式,CEO对公司日常运作的控制。

(二)方法构造

目标构造决定了方法构造的基本方向,而方法构造的质量又将制约目标构造。

当前管理会计方法体系存在的两个主要缺陷是:①直接针对“公司治理”层面的手段薄弱,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高层对管理会计的重视;②方法之间多半是简单堆积,缺乏系统整合,与企业管理其他领域的界限也不清晰。

从实现公司治理职能的角度,管理会计应创造新的方法或对传统方法实施改造,以适应下列要求:①公司价值(或企业核心能力)的评估;②前景财务资料的编制;③内部会计和审计控制;④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保障信息披露;等等。

(三)对管理会计定义的再认识

根据对管理会计目标和方法体系的讨论,有必要量新认识管理会计的定义。

美国会计学会(AAA)下属的管理会计委员会(CMA)所下的管理会计定义是:管理会计是运用适当的技术和概念来处理某个主体的历史的和预期的经济数据,帮助管理当局制定具有适当经济目标的计划,并以实现这些目标做出合理的决策为目的。

从管理会计定义的讨论,还可以引出以下一些思考:

第一,对“财务报告”名称的质疑。如上所述,当今会计系统所处理的信息实际上已不再局限于财务范畴。1994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报告特别委员会发表的《论改进企业报告》,概括了用户所需信息的五种类型,即财务和非财务数据、管理部门对财务和非财务数据的分析、预测信息、关于股东和管理部门的信息、公司的背景。同显然已经无法用“企业财务报告”的名称来囊括所有这些内容。因此,本人认为将来可以用较有容纳力的“企业经济报告”来代替财务报告的称谓。企业经济报告包含由资产负债表、收益表、现金流量表和全面收益表四组成的“核心报表”(属“强制性信息报告”范畴,主要提供基本财务信息),以及由企业基本概况、分部报告、社会责任报告、人力资源报告、财务预测报告和特殊管理会计报告等构成的“报告”(大体上属“非强制性信息报告”范畴,提供扩充的企业经济信息)。这样既可满足企业报告的多种目标,报告的提供也比较便利。尽管遵从习惯,可能在相当长时间内仍沿用“企业财务报告”的称呼,但其内涵实际上已在发生变化,今后势必会发生更多变化。

第二,对财务报告提供机构的认识。单靠传统意义上的企业财务部显然己无法完成当今信息披露的所有需要,目前财务部的职能实际上已接近于一个综合信息部。也可考虑按不同的功能分设财务部和综合信息部,将一部分提供信息的工作交由综合信息部来执行,但这总不如单由一个部门来运作更有效率。若企业内仍沿用财务部的设置和名称,则应明确其职能已不再局限于提供“纯”财务信息,同时其他职能部门也必须有清晰的责职和程序来配合财务部的信息披露工作。否则,“财务部”这样一个职能复杂、任务繁重的机构,与企业其他职能部门协调信息披露方面的任务,将会越来越困难。

第三,对管理会计原则的认识。管理会计系统中引进公司治理这个理念后,对传统的管理会计原则需要有新的认识。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管理会计活动不能按过去理解那样通常可以不考虑会计标准,否则管理会计信息无法满足公司治理层面的需要;二是不同层次对管理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有时是有矛盾的,比如同样是运用在管理决策上的信息,董事会与CEO对稳健原则的要求就可能不一致。

四、推进管理会计改革和发展的途径

第一,应重视管理会计系统的环境因素。环境和组织的改变意味着应用于决策制定的信息类型和信息用途的改变。公司治理理论对管理会计的对象、任务和特征提供了一个新的认识思路,另一方面,也正因为管理会计系统必须直接为公司治理服务,因此,公司治理自身的特征和状况也会直接影响管理会计系统的质量和效率。一旦决策层与管理层真正分离,董事会和监事会的构成和功能更加完善,势必会更有效地发挥管理会计的作用。

第二,管理制度创新与规范的结合问题。在管理活动中,创新与规范相辅相成。现在这两个方面都存在严重不足,尤其是新创体制往往没有及时地予以规范。例如:财务总监制这几年发展较快,但如何使其运作更为有效,还没有与传统会计系统(包括管理会计系统)的改造结合起来考虑。①企业改制中虽然成立了董事会和监事会,但其素质要能保证治理结构的有效性,离不开董事会和监事会成员的财务和会计知识背景,否则就不能承担起监控公司业绩的职责。②现在许多公司内部审计制度的有效性取决于CEO的态度,从规范治理结构的角度看,内审机构更应直接对监事会或董事会负责。

信息部述职报告范文第9篇

[关键词]管理会计 会计信息系统 公司治理

一、会计信息系统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会计信息系统与公司治理有着天然的联系,有效的会计和审计信息披露是公司治理中至关重要的手段。根据当代和证券市场理论,完善的会计信息系统在公司治理领域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第一,有助于抑制"内部人控制"。公司治理中的核心,是出资人如何激励或约束经理人员,使其尽可能地努力经营以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完善的会计信息系统有利于减少信息不对称现象,增加管理的透明度,从而达到控制成本、抑制 "内部人控制"的目的。

第二,有助于遏制管理腐败。尽管有效的会计和审计制度对遏制管理腐败的作用程度与公司治理的模式有关,但这种作用是其他治理手段无法替代的。

第三,有助于完善CEO和执行董事的激励机制。CEO和执行董事的报酬如何与公司的绩效相匹配才能达到最好的激励效果,是公司制度中倍受瞩目的课题。一般认为,高级管理人员的短期激励应以会计盈余为基础,长期激励则以市场价值为基础。所以,会计盈余的计量也是激励机制的核心基础之一。

第四,有助于资本市场对公司的监控。尽管国际上自80年代之后,人们对资本市场监控公司的有效性存有怀疑,但充分有效的会计信息有助于增进这个有效性则仍是共识。尤其是如年代以来,通过资本市场重构公司的浪潮一直未见消退,如何提高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和有效性,以降低资本重组的代价,广受关注。

第五,从根本上说,有助于投资者信心的提高。因为充分有效的管理和信息披露机制有助于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形成,有效地保护作为"委托人"的外部投资者的利益,从而增强投资者的投资信心。

笔者认为,除上述这些方面外,有效的会计信息系统还与公司治理的下述层面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第一,董事会有效性的提高和对股东责任的履行。在公司治理实务中,董事会的角色日益受到关注。为了真正对股东负责、确保公司目标的实现,董事会成员必须在推动公司的全面成功中成为积极的参与者和重大决策的制定者,而这种参与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有效的会计信息。

第二,对其他利益相关者责任的履行。公司的目标不能只是股东利益最大化,还要考虑与其有长期利益关系的其他人员的利益。80年代以来,美国已有一半以上的州对公司法进行了修改,要求公司经理为公司的利益相关者服务,而不仅仅为股东服务。保障各方面利益相关者的应有权利、维持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良好关系,同样需要建立在可靠、丰富的会计信息基础上。

第三,CEO业绩目标的确定。尽管CEO的业绩目标取决于公司对CEO职位角色的认定,不同企业或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的目标价值取向会有所不同,但无论在什么情况下,CEO的业绩目标总会包括一系列定性和定量的业绩要素,这些业绩要素往往需要用一定的会计指标予以反映,业绩实现情况也需要通过会计信息系统加以披露。

第四,董事会和监事会的业绩评估。与CEO业绩评估不同的是,对董事会和监事会的业绩评估主要在于对它们自身活动有效性的评估,而不是判断公司日常业务决策的有效性,因而这种评估往往不是以公司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作为出发点。尽管如此,这类业绩评估仍会注意到公司财务的成败,而且评估程序和披露途径也仍要涉及到会计信息系统。

第五,人力资本定价。人力资本定价是管理人员尤其是高层管理人员报酬的确定基础。只有在对人力资本恰当定价的基础上,对管理人员的各种激励机制才能有效地运作。而人力资本定价是一种典型的市场化行为,它也必须依赖充分有效的会计信息。

综上所述,要达到公司治理目标,必须进一步认识会计信息系统的作用,切实维护会计和审计活动的权威性,提高会计和审计信息质量。

二、管理在公司治理中的角色--为什么财务会计信息不能完全满足公司治理的要求

要全面发挥会计信息在公司治理中的应有作用,单靠财务会计系统显然是不够的。由于财务会计信息的披露是一项公开性很强的行为,受到下述一系列因素的限制:

第一,信息披露的范围、数量和质量必须遵循一定的会计标准。财务会计信息更多地承担对公众的责任,因而必须严格遵从 "透明性"的要求,强调信息的规范性,在性质上完全是强制性的。

第二,财务会计报告的以财务信息为主。尽管现在财务报告也强调要提供某些非财务信息,但毕竟这些非财务信息只具有补充性质。

第三,成本效益原则的遵循。尽管信息披露的成本与效益往往难以准确计量,但这并不妨碍信息提供者在披露信息时对与之相关的成本与效益做出自己的判断。在规定的基本信息之外,只有那些被认为能给带来一定利益的信息种类,企业才有可能"额外地"予以披露。

第四,商业秘密的限制。任何涉及商业秘密的信息,尤其是可能产生不利的信息,企业在披露上一定会持谨慎态度。

第五,市场和文化背景。市场和文化背景,如对信息不足与信息过剩的不同理解、对 "自愿披露"的不同接受程度等,对信息披露的数量也有直接的关系。

正因为上述这些原因,财务报告所承载的信息量是有限的,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无法从现行财务报告中得到充分的信息满足。实证结果也支持这一判断。如据吴联生博士调查,无论是机构投资者还是个人投资者,认为未来机会与风险、财务预测、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对会计信息的等信息是有用的,都占60%以上。这些信息传统上均属于管理会计的范畴,显然在现行财务报告中缺乏有效地披露。这样,提供满足公司治理目标的信息,很大程度上依靠管理会计系统,管理会计在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维持治理结构的高效运转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遗憾的是,由于传统的局限性,现有的管理会计系统还很难承担起这个责任。因此,拓展管理会计理论与体系的必要性,己显得十分重要。

三、围绕公司治理的需要,拓展管理会计体系--目标构造与方法构造

(一)目标构造

1.管理会计目标所包含的两大问题。会计目标实际上包含了会计信息向谁提供 (服务对象)和提供什么 (服务范围)两个问题。管理会计现行理论在这两点上的定位都有缺陷。

就服务对象而言,长期的误区是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区分为对外服务和对内服务,一般的描述是"财务会计主要满足外部信息使用者的需要,管理会计主要满足企业内部需要"。这个提法在理论上非常含糊,导致了许多歧义。最受非议的是,难道企业内部管理者不关心财务会计提供的财务报告?人们还注意到,现在公司外部对过去认为属于管理会计范畴的许多信息也十分关注。因此,会计信息系统的内外区分法已越来越与现实相悖。实际上从满足企业系统的最终目的看,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并没有本质区别,都可以并且应该为公司的内外部服务,一切形式上的不同均源于信息披露强制性程度的差异。况且,财务会计信息的披露范围和质量要求,与政府政策需要也有直接联系,而并非一成不变。因此笔者认为,对外财务报告和对内管理报告的称呼,不如用 "强制性信息报告"与"非强制性信息报告"的名称更为恰当。也就是说,凡按法定要求必须公开披露的信息,均属于"强制性信息报告"的范畴;没有强制性披露的要求但也与公司治理与公司管理有关的其他信息,则属于"非强制性信息报告"的范畴,由企业自行决定向谁提供、提供多少和如何提供。

就管理会计的服务范围而言,西方的主流观点是:第一,为制定决策和计划提供信息,并作为管理队伍的成员参与制定决策和计划过程;第二,协助经理们指导和控制经营活动;第三,激励经理和其他雇员完成组织目标;第四,计量和评价组织机构中业务活动、部门和其他雇员的绩效;第五,评价组织机构的竞争位置,并与其他经理一同保证组织在产业中的长期竞争力。这样的表述尽管己涉及到公司治理领域,比如激励经理完成组织目标,但从整体上看,它还没有全面反映公司治理的客观需要。笔者认为,管理会计目标必须明确指出服务于公司治理和公司管理的双重要求。服务于公司治理是管理会计创新的根本需要。借用"相关性消失了"这一名言,当代管理会计所失去的最大相关性恰恰是没有充分关注公司治理的需要,以服务于公司管理层面为主的传统管理会计理念在解决现实信息需求上已显得极不适应。

2.管理的总目标和具体目标。根据上述,会计两个子系统的总目标可否作这样的表述:财务会计是为利益相关者提供充分有效的强制性信息,管理会计是为实现公司治理与公司管理的多重目的提供非强制性的相关信息。围绕其总目标,管理会计的具体目标是:

第一,向公司利益相关者提供非强制性相关信息。在这个领域内,有三个方面特别值得关注:一是未来预测信息。相对于财务会计报告反映企业过去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等状况,未来预测信息对利益相关者进行决策的相关性更大。至于预测信息披露的范围、程度和方式,在信息的供求双方自会达到"均衡点"。二是非财务信息。非财务信息有助于对企业深层次的了解和评价,同时也有助于预测企业的未来。对信息使用者而言,非财务信息在某种程度上比财务信息具有更大的价值。三是责任信息。包括对债权人、职工、消费者、供应商、政府、社区和公众等方方面面责任的履行情况,都需要适当披露。

第二,辅助和审核管理决策。尽管这是管理会计的传统职能,但要从体现企业战略的需要和在长期经营中最佳使用经济资源的要求重新认识。

第三,服务于内部控制、快捷准确的信息传递和反馈机制。这里所言的内部控制包括两个层次,一是适应公司治理的需要,对执行董事和CEO的控制;二是作为公司管理的重要形式,CEO对公司日常运作的控制。

第四,建立激励与补偿系统,为业绩考评和确定报酬方案提供依据。包括对董事会、监事会、总经理、各责任中心及其各类员工不同层次的评价和激励。

第五,为企业经营创新和组织制度创新提供信息支持。

上述具体目标没有区分哪些是服务于公司治理,哪些又是服务于公司管理,因为在实务中它们往往交织在一起。但管理会计必须为公司治理和公司管理两个层次服务的目标指向是明确的。

(二)构造

目标构造决定了方法构造的基本方向,而方法构造的质量又将制约目标构造。

当前管理会计方法体系存在的两个主要缺陷是:①直接针对"公司治理"层面的手段薄弱,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了企业高层对管理会计的重视;②方法之间多半是简单堆积,缺乏系统整合,与企业管理其他领域的界限也不清晰。

从实现公司治理职能的角度,管理会计应创造新的方法或对传统方法实施改造,以适应下列要求:①公司价值 (或企业核心能力)的评估;②前景财务资料的编制;③内部会计和审计控制;④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保障信息披露;⑤CEO业绩责任的制定;⑥各个管理层次的业绩评价和激励补偿系统的设计 (包括针对高层管理人员的奖励与补偿合同的制定);⑦人力资本定价,等等。

至于实现公司管理职能的各种管理会计方法 (如预测决策、预算编制、成本控制、责任会计等等),主要是满足内部决策与控制、实现最佳资源配置的需要。这类方法 (包括理念)也同样要不断地推陈出新,尤其是要在管理会计活动中贯彻战略管理的指导思想。

(三)对管理会计定义的再认识

根据对管理会计目标和方法体系的讨论,有必要量新认识管理会计的定义。

美国会计学会 (AAA)下属的管理会计委员会 (CMA)所下的管理会计定义是:管理会计是运用适当的技术和概念来处理某个主体的的和预期的经济数据,帮助管理当局制定具有适当经济目标的计划,并以实现这些目标做出合理的决策为目的。国际会计师联合会 (IFAC)的常设分会"财务和管理会计委员会"所下的定义是:管理会计是指在一个组织内部,对管理当局用于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信息 (财务的和经营的)进行确认、计量、积累、分析、编报、解释和传输的过程,以确保其资源的利用并对它们承担经管责任。这些定义的出发点都是为公司管理当局服务,显然已不完全符合管理会计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为了能够同时反映公司治理方面的特征,管理的定义可以表述为:管理会计是会计信息系统的一个分支,提供各种强制性财务报告之外的财务和非财务信息,目的是满足公司治理和公司管理中的特殊信息需求。

从管理会计定义的讨论,还可以引出以下一些思考:

第一,对 "财务报告"名称的质疑。如上所述,当今会计系统所处理的信息实际上已不再局限于财务范畴。1994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报告特别委员会发表的《论改进企业报告》,概括了用户所需信息的五种类型,即财务和非财务数据、管理部门对财务和非财务数据的、预测信息、关于股东和管理部门的信息、公司的背景。同显然已经无法用"企业财务报告"的名称来囊括所有这些。因此,本人认为将来可以用较有容纳力的"企业报告"来代替财务报告的称谓。企业经济报告包含由资产负债表、收益表、现金流量表和全面收益表四组成的"核心报表"(属"强制性信息报告"范畴,主要提供基本财务信息),以及由企业基本概况、分部报告、责任报告、人力资源报告、财务预测报告和特殊管理会计报告等构成的"报告"(大体上属 "非强制性信息报告"范畴,提供扩充的企业经济信息)。这样既可满足企业报告的多种目标,报告的提供也比较便利。尽管遵从习惯,可能在相当长时间内仍沿用"企业财务报告"的称呼,但其内涵实际上已在发生变化,今后势必会发生更多变化。

第二,对财务报告提供机构的认识。单靠传统意义上的企业财务部显然己无法完成当今信息披露的所有需要,财务部的职能实际上已接近于一个综合信息部。比较彻底的解决办法是设立一个职能较门的机构,比如称之为"信息部"(包容现行财会部门的职责)。也可考虑按不同的功能分设财务部和综合信息部,将一部分提供信息的工作交由综合信息部来执行,但这总不如单由一个部门来运作更有效率。若企业内仍沿用财务部的设置和名称,则应明确其职能已不再局限于提供 "纯"财务信息,同时其他职能部门也必须有清晰的责职和程序来配合财务部的信息披露工作。否则,"财务部"这样一个职能复杂、任务繁重的机构,与企业其他职能部门协调信息披露方面的任务,将会越来越困难。

第三,对管理会计原则的认识。管理会计系统中引进公司治理这个理念后,对传统的些管理会计原则需要有新的认识。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管理会计活动不能按过去理解那样通常可以不考虑会计标准,否则管理会计信息无法满足公司治理层面的需要;二是不同层次对管理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有时是有矛盾的,比如同样是运用在管理决策上的信息,董事会与CEO对稳健原则的要求就可能不一致。

第四,对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融合论"的认识。对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关系,一直存在"融合论"与"分立论"两种观点。作为会计信息系统中的两个子系统,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原本就甚为密切,从上说,在一个企业里完全没有必要同时存在两个不同的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也许多年以后,信息技术 (尤其是技术)的将使企业只要采集和提供源数据,至于信息的筛选、加工和分析完全可由信息使用者通过专门的机软件自行操作完成,到那时就不再需要学者煞费苦心地去区分哪些是财务会计信息、哪些是管理会计信息了。但是,至少目前还无从实现这样的理想,信息的提供还只能以成品形式而不是原料形式。同时,正如前面所说,由于财务报告的局限性,目前财务会计不仅不可能包容管理会计,而且还需要更加充分地发挥管理会计在信息上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因此,会计信息系统中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两个分支既不是完全分立的(如在原始数据的采集方面),也还无法完全独合 (如在信息报告方面)。"管理会计报告"或称 "非强制性信息报告"在未来较长的一个时期内仍会处于独立存在的状态。

四、推进管理改革和的途径

要完成管理会计体系的拓展和改革,任务艰巨,有关也远末成熟。关于推进我国管理会计的发展途径,本文不再重复诸如管理会计职业化、创办管理会计专业刊物、在管理者和会计人员中普及管理会计知识等在会计界已形成共识的意见,仅阐述以下三点想法:

第一,应重视管理会计系统的环境因素。环境和组织的改变意味着于决策制定的信息类型和信息用途的改变。公司治理理论对管理会计的对象、任务和特征提供了一个新的认识思路,另一方面,也正因为管理会计系统必须直接为公司治理服务,因此,公司治理自身的特征和状况也会直接管理会计系统的质量和效率。一旦决策层与管理层真正分离,董事会和监事会的构成和功能更加完善 (比如外部董事、非执行董事的监督权得到强化,董事会内的提名委员会、工薪委员会、投资委员会、预算委员会等机构比较俱全并且发挥作用),势必会更有效地发挥管理会计的作用。此外,还要深入在现行环境下管理会计的定位,既要创造良好的企业环境以进一步发展管理会计,又要使管理会计的技术、更加适应企业环境的要求。

第二,管理制度创新与规范的结合问题。在管理活动中,创新与规范相辅相成。现在这两个方面都存在严重不足,尤其是新创体制往往没有及时地予以规范。例如:0财务总监制这几年发展较快,但如何使其运作更为有效,还没有与传统会计系统 (包括管理会计系统)的改造结合起来考虑。①企业改制中虽然成立了董事会和监事会,但其素质要能保证治理结构的有效性,离不开董事会和监事会成员的财务和会计知识背景,否则就不能承担起监控公司业绩的职责。②现在许多公司内部审计制度的有效性取决于CEO的态度,从规范治理结构的角度看,内审机构更应直接对监事会或董事会负责。较大规模的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是否应设立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的权限和职业如何清晰地界定,便其保持相当的独立性;审计委员会的运作如何与管理会计系统相互配合,以降低监督成本、提高监督效率,这些都需要探讨和实践。

第三,充分认识会计信息的"准公共物品"性质。公开披露的财务会计信息和管理会计信息,在一定程度上都具有公共物品的特性。由于信息披露中外在性的存在,政府可以并且应该发挥作用。因此,不仅是财务会计信息,对管理会计信息的规范性,政府机构同样应予关注。另一方面,从信息市场的角度来说,会计信息的数量和质量要求取决于信息需求者,所以会计信息的提供从根本上说会形成"买方市场"。现在会计信息的提供者却或多或少是一种"卖方市场"的心态,"我提供什么,你得接受什么"。然而,无论是财务会计报告还是管理会计报告,任何改进若不听取广大信息需求者的意见,终将于事无补、劳民伤财。因此,建议设立专门机构便会计信息的需求调研经常化,除不断改进财务会计报告 ("强制性信息报告")外,还要逐步对管理会计信息的搜集、加工、处理,以及需要公开的管理会计信息的披露 ("非强制性信息报告")提供各种指南,以利于提高管理会计基本概念范畴的规范性和管理会计实务运作的效率。

主要

1、项兵·公司治理结构:的实践与美国的经验·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57-62

2、吴淑琨、席酉民·公司治理与中国企业改革,北京:机械出版社,2000:24

3、崔之元·美国29州公司法变革的理论背景及对我国的启示·经济研究,1996;4

4、吴联生·投资者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需求的调查,经济研究,2000;4

5、 Ronald W·Hilton·管理会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4

6、李天民·管理会计研究·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1994;47

信息部述职报告范文第10篇

    应当如何处理传统会计与财务会计之间的关系,使得两者能够在财务信息的生成和披露中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呢?作者以为应当理两者的边界,让它们各司其职、各擅胜场。(一)让财务会计学回复其边缘学科的本位首先应当让财务会计学回复其边缘学科的本位,体现其边缘学科的特性,运用其独特的方法一心一意解决新出现的、尚不符合会计确认标准和会计计量条件的经济业务的处理,去以相关性为侧重向外部提供财务信息。对于已经可以较好运用当前会计确认标准和会计计量条件进行历史成本反映的经济业务,财务会计学不必再分心兼顾,放手让擅长使用历史成本处理的传统会计学去解决;(二)使传统会计学回归原本独立学科的地位在使得财务会计学回复其边缘学科的同时,理应让传统会计学回归其应有的地位,成为会计学的学科分支之一。传统会计学负责处理已符合会计确认标准和会计计量条件的经济业务的核算(反映),生成最为基础性的会计信息,为此,作者呼吁,加强对传统会计学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务处理方法、程序等方面的规范化研究,使其能够更好地为财务信息提供服务。

    二、会计学三大分支共同构建的财务信息体系

    (一)重新划分三大学科分支

    而就会计的职能来看,虽然有诸多主张,但其中有几项职能是共同认可的,如反映(核算)、监督(控制)及预测(评价和决策)职能,作者在此以会计学的这三项基本职能,将其三大分支划分为:传统会计学、财务会计学和管理会计学,对应的会计基本职能是反映、预测(包含计划、评价和决策等职能)和监督(包含考核、评价和决策等职能)。将此三个学科理解为会计学的三大分支或许更容易被接受,并不难发现现今的财务会计学为何面对信息使用者的需求时力不从心却又不得不持续疲于应对的原因。传统会计学是反映过去的经济业务的,以历史成本为最主要的计量方法,生成的会计信息最主要解决的就是可靠性问题;财务会计学是重在计划、预测和决策,生成的财务信息主要解决的是相关性问题;管理会计学解决的是内部提供信息的问题,侧重是相关性。这三个会计各司其职、各擅其事,“大分工而小合作”,共同支撑起在会计学指导下所构建的信息大厦,并与其他会计学科如税务会计、环境会计、人力资源会计、行为会计等一起构成会计学。

    (二)三大分支各司所职、各行所道

    1、传统会计学司职基础会计信息的生成传统会计学指导下从事核算的会计人员按照“会计核算”概念的界财会研究定范畴和方法,开展会计工作,直到最终生成会计信息。该会计信息以历史成本计量为主,只在很少的情况下使用其他会计计量属性(如某项经济业务的不确定性很小或不重要,像期末存货计量,某种材料的市场价格下跌造成库存该材料的价值减损,因市场上有明确的该材料销售单价,此情况下确定其可变现净值时的不确定性很小,便可以使用以可变现净值对其账面价值进行调整),因此,称此阶段的会计信息为基础会计信息,原因有二:其一是正如前述其生成过程是最基础的,可靠性是最高的;其二是该会计信息是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利用以生成财务信息和管理信息的基础。此外,还可能会有些项目需要说明(如商业票据的贴现、资产抵押等),列作表外说明,形成会计报表的附注。会计报表与其附注构成会计报告。这样得到的会计信息和会计报告,以“可靠性”为依重,能够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从而达到解除或延迟受托责任,同时,它也是第二部分财务会计生成财务信息和管理会计生成管理信息的信息源头。因此,传统会计学解决了一套表(财会报告)的第一层面(会计报告)和履行了第一司职(反映)。2、财务会计学司职财务信息的生成财务会计学指导下的财务人员或会计人员使用传统会计生成的基础会计信息,运用专门的处理方法,以除历史成本外的会计计量属性,对经济业务按照“相关性”为重的原则对基础会计信息予以具体分析并进行二次加工处理,同时对基础会计信息中未能包含的经济业务中的不确定性予以适当的削减后进行会计处理,两部分结合生成基于不同会计计量属性的财务信息和财务报表,并将依旧无法进入财务信息的信息列作表外附注或补充资料、辅助报表、其他财务报告,而后共同构成财务报告。这里的财务信息和财务报告是完全对外提供并以“相关性”为重,保障其决策有用性,使其能够更好地满足信息使用者对决策有用的信息的不同层次的需求,助推信息使用者从财务报告中“各取所需”而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并辅助基础会计信息对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解除和延迟。财务会计生成的财务信息包含对传统会计生成的基础会计信息二次加工而生成的财务信息和传统会计未予确认和计量而财务会计进行确认和计量而生成的财务信息两部分,这两部分与基础会计信息在数量关系上的差异和非货币形式表现的数量关系部分,正是“相关性”的最好体现,虽然对基础会计信息的再加工会增加一些工作量,但采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处理将不会是大问题。因此,财务会计学解决了一套表(财会报告)的第二层面(财务报表及其附注等)和履行了第二司职(预测、决策等)。3、管理会计学司职管理信息的生成管理会计学指导下的会计人员(也可能不是会计人员)利用基础会计信息和财务信息,结合管理会计的方法,具体、详细地进行针对性剖析各个环节、各个项目、各个作业,生成管理信息和管理报告,该管理报告主要是向企业内部各层次提供,为企业经营过程提供决策所需信息或直接参与到决策中去,通常不必对外披露,即使有适合和应当对外披露的,也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内容,披露时应当列入“企业信息披露体系”(见下图2)中“其他与财务、会计相关的报告”之内。因此,管理会计学解决了一套表(财会报告)的第二层面(管理报告)和第三司职(监督、分析、评价、决策等)。

信息部述职报告范文第11篇

应当如何处理传统会计与财务会计之间的关系,使得两者能够在财务信息的生成和披露中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呢?作者以为应当理两者的边界,让它们各司其职、各擅胜场。(一)让财务会计学回复其边缘学科的本位首先应当让财务会计学回复其边缘学科的本位,体现其边缘学科的特性,运用其独特的方法一心一意解决新出现的、尚不符合会计确认标准和会计计量条件的经济业务的处理,去以相关性为侧重向外部提供财务信息。对于已经可以较好运用当前会计确认标准和会计计量条件进行历史成本反映的经济业务,财务会计学不必再分心兼顾,放手让擅长使用历史成本处理的传统会计学去解决;(二)使传统会计学回归原本独立学科的地位在使得财务会计学回复其边缘学科的同时,理应让传统会计学回归其应有的地位,成为会计学的学科分支之一。传统会计学负责处理已符合会计确认标准和会计计量条件的经济业务的核算(反映),生成最为基础性的会计信息,为此,作者呼吁,加强对传统会计学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务处理方法、程序等方面的规范化研究,使其能够更好地为财务信息提供服务。

二、会计学三大分支共同构建的财务信息体系

(一)重新划分三大学科分支

而就会计的职能来看,虽然有诸多主张,但其中有几项职能是共同认可的,如反映(核算)、监督(控制)及预测(评价和决策)职能,作者在此以会计学的这三项基本职能,将其三大分支划分为:传统会计学、财务会计学和管理会计学,对应的会计基本职能是反映、预测(包含计划、评价和决策等职能)和监督(包含考核、评价和决策等职能)。将此三个学科理解为会计学的三大分支或许更容易被接受,并不难发现现今的财务会计学为何面对信息使用者的需求时力不从心却又不得不持续疲于应对的原因。传统会计学是反映过去的经济业务的,以历史成本为最主要的计量方法,生成的会计信息最主要解决的就是可靠性问题;财务会计学是重在计划、预测和决策,生成的财务信息主要解决的是相关性问题;管理会计学解决的是内部提供信息的问题,侧重是相关性。这三个会计各司其职、各擅其事,“大分工而小合作”,共同支撑起在会计学指导下所构建的信息大厦,并与其他会计学科如税务会计、环境会计、人力资源会计、行为会计等一起构成会计学。

(二)三大分支各司所职、各行所道

1、传统会计学司职基础会计信息的生成传统会计学指导下从事核算的会计人员按照“会计核算”概念的界财会研究定范畴和方法,开展会计工作,直到最终生成会计信息。该会计信息以历史成本计量为主,只在很少的情况下使用其他会计计量属性(如某项经济业务的不确定性很小或不重要,像期末存货计量,某种材料的市场价格下跌造成库存该材料的价值减损,因市场上有明确的该材料销售单价,此情况下确定其可变现净值时的不确定性很小,便可以使用以可变现净值对其账面价值进行调整),因此,称此阶段的会计信息为基础会计信息,原因有二:其一是正如前述其生成过程是最基础的,可靠性是最高的;其二是该会计信息是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利用以生成财务信息和管理信息的基础。此外,还可能会有些项目需要说明(如商业票据的贴现、资产抵押等),列作表外说明,形成会计报表的附注。会计报表与其附注构成会计报告。这样得到的会计信息和会计报告,以“可靠性”为依重,能够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从而达到解除或延迟受托责任,同时,它也是第二部分财务会计生成财务信息和管理会计生成管理信息的信息源头。因此,传统会计学解决了一套表(财会报告)的第一层面(会计报告)和履行了第一司职(反映)。2、财务会计学司职财务信息的生成财务会计学指导下的财务人员或会计人员使用传统会计生成的基础会计信息,运用专门的处理方法,以除历史成本外的会计计量属性,对经济业务按照“相关性”为重的原则对基础会计信息予以具体分析并进行二次加工处理,同时对基础会计信息中未能包含的经济业务中的不确定性予以适当的削减后进行会计处理,两部分结合生成基于不同会计计量属性的财务信息和财务报表,并将依旧无法进入财务信息的信息列作表外附注或补充资料、辅助报表、其他财务报告,而后共同构成财务报告。这里的财务信息和财务报告是完全对外提供并以“相关性”为重,保障其决策有用性,使其能够更好地满足信息使用者对决策有用的信息的不同层次的需求,助推信息使用者从财务报告中“各取所需”而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并辅助基础会计信息对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解除和延迟。财务会计生成的财务信息包含对传统会计生成的基础会计信息二次加工而生成的财务信息和传统会计未予确认和计量而财务会计进行确认和计量而生成的财务信息两部分,这两部分与基础会计信息在数量关系上的差异和非货币形式表现的数量关系部分,正是“相关性”的最好体现,虽然对基础会计信息的再加工会增加一些工作量,但采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处理将不会是大问题。因此,财务会计学解决了一套表(财会报告)的第二层面(财务报表及其附注等)和履行了第二司职(预测、决策等)。3、管理会计学司职管理信息的生成管理会计学指导下的会计人员(也可能不是会计人员)利用基础会计信息和财务信息,结合管理会计的方法,具体、详细地进行针对性剖析各个环节、各个项目、各个作业,生成管理信息和管理报告,该管理报告主要是向企业内部各层次提供,为企业经营过程提供决策所需信息或直接参与到决策中去,通常不必对外披露,即使有适合和应当对外披露的,也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内容,披露时应当列入“企业信息披露体系”(见下图2)中“其他与财务、会计相关的报告”之内。因此,管理会计学解决了一套表(财会报告)的第二层面(管理报告)和第三司职(监督、分析、评价、决策等)。

(三)三大分支共构的财务信息体系

信息部述职报告范文第12篇

应当如何处理传统会计与财务会计之间的关系,使得两者能够在财务信息的生成和披露中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呢?作者以为应当理两者的边界,让它们各司其职、各擅胜场。(一)让财务会计学回复其边缘学科的本位首先应当让财务会计学回复其边缘学科的本位,体现其边缘学科的特性,运用其独特的方法一心一意解决新出现的、尚不符合会计确认标准和会计计量条件的经济业务的处理,去以相关性为侧重向外部提供财务信息。对于已经可以较好运用当前会计确认标准和会计计量条件进行历史成本反映的经济业务,财务会计学不必再分心兼顾,放手让擅长使用历史成本处理的传统会计学去解决;(二)使传统会计学回归原本独立学科的地位在使得财务会计学回复其边缘学科的同时,理应让传统会计学回归其应有的地位,成为会计学的学科分支之一。传统会计学负责处理已符合会计确认标准和会计计量条件的经济业务的核算(反映),生成最为基础性的会计信息,为此,作者呼吁,加强对传统会计学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务处理方法、程序等方面的规范化研究,使其能够更好地为财务信息提供服务。

二、会计学三大分支共同构建的财务信息体系

(一)重新划分三大学科分支

而就会计的职能来看,虽然有诸多主张,但其中有几项职能是共同认可的,如反映(核算)、监督(控制)及预测(评价和决策)职能,作者在此以会计学的这三项基本职能,将其三大分支划分为:传统会计学、财务会计学和管理会计学,对应的会计基本职能是反映、预测(包含计划、评价和决策等职能)和监督(包含考核、评价和决策等职能)。将此三个学科理解为会计学的三大分支或许更容易被接受,并不难发现现今的财务会计学为何面对信息使用者的需求时力不从心却又不得不持续疲于应对的原因。传统会计学是反映过去的经济业务的,以历史成本为最主要的计量方法,生成的会计信息最主要解决的就是可靠性问题;财务会计学是重在计划、预测和决策,生成的财务信息主要解决的是相关性问题;管理会计学解决的是内部提供信息的问题,侧重是相关性。这三个会计各司其职、各擅其事,“大分工而小合作”,共同支撑起在会计学指导下所构建的信息大厦,并与其他会计学科如税务会计、环境会计、人力资源会计、行为会计等一起构成会计学。

(二)三大分支各司所职、各行所道

1、传统会计学司职基础会计信息的生成传统会计学指导下从事核算的会计人员按照“会计核算”概念的界财会研究定范畴和方法,开展会计工作,直到最终生成会计信息。该会计信息以历史成本计量为主,只在很少的情况下使用其他会计计量属性(如某项经济业务的不确定性很小或不重要,像期末存货计量,某种材料的市场价格下跌造成库存该材料的价值减损,因市场上有明确的该材料销售单价,此情况下确定其可变现净值时的不确定性很小,便可以使用以可变现净值对其账面价值进行调整),因此,称此阶段的会计信息为基础会计信息,原因有二:其一是正如前述其生成过程是最基础的,可靠性是最高的;其二是该会计信息是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利用以生成财务信息和管理信息的基础。此外,还可能会有些项目需要说明(如商业票据的贴现、资产抵押等),列作表外说明,形成会计报表的附注。会计报表与其附注构成会计报告。这样得到的会计信息和会计报告,以“可靠性”为依重,能够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从而达到解除或延迟受托责任,同时,它也是第二部分财务会计生成财务信息和管理会计生成管理信息的信息源头。因此,传统会计学解决了一套表(财会报告)的第一层面(会计报告)和履行了第一司职(反映)。2、财务会计学司职财务信息的生成财务会计学指导下的财务人员或会计人员使用传统会计生成的基础会计信息,运用专门的处理方法,以除历史成本外的会计计量属性,对经济业务按照“相关性”为重的原则对基础会计信息予以具体分析并进行二次加工处理,同时对基础会计信息中未能包含的经济业务中的不确定性予以适当的削减后进行会计处理,两部分结合生成基于不同会计计量属性的财务信息和财务报表,并将依旧无法进入财务信息的信息列作表外附注或补充资料、辅助报表、其他财务报告,而后共同构成财务报告。这里的财务信息和财务报告是完全对外提供并以“相关性”为重,保障其决策有用性,使其能够更好地满足信息使用者对决策有用的信息的不同层次的需求,助推信息使用者从财务报告中“各取所需”而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并辅助基础会计信息对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解除和延迟。财务会计生成的财务信息包含对传统会计生成的基础会计信息二次加工而生成的财务信息和传统会计未予确认和计量而财务会计进行确认和计量而生成的财务信息两部分,这两部分与基础会计信息在数量关系上的差异和非货币形式表现的数量关系部分,正是“相关性”的最好体现,虽然对基础会计信息的再加工会增加一些工作量,但采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处理将不会是大问题。因此,财务会计学解决了一套表(财会报告)的第二层面(财务报表及其附注等)和履行了第二司职(预测、决策等)。3、管理会计学司职管理信息的生成管理会计学指导下的会计人员(也可能不是会计人员)利用基础会计信息和财务信息,结合管理会计的方法,具体、详细地进行针对性剖析各个环节、各个项目、各个作业,生成管理信息和管理报告,该管理报告主要是向企业内部各层次提供,为 企业经营过程提供决策所需信息或直接参与到决策中去,通常不必对外披露,即使有适合和应当对外披露的,也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内容,披露时应当列入“企业信息披露体系”(见下图2)中“其他与财务、会计相关的报告”之内。因此,管理会计学解决了一套表(财会报告)的第二层面(管理报告)和第三司职(监督、分析、评价、决策等)。

信息部述职报告范文第13篇

一、研究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是当前证券市场发展形势的迫切需求

证券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场所,也是信息的聚散地。确保证券市场正常有序运转的核心基础是一套完善有效的信息披露制度,可靠的信息与投资者的信心是证券市场的两大关键因素。然而,目前上市公司所提供的信息质量不高,尤其是财务会计信息常常存在着误导、虚假和重大遗漏的情况,已成为当前证券市场的一大顽疾,也给注册会计师带来了一系列的法律诉讼,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问题又对现行相关法律法规提出了新的挑战。

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问题一直是西方法律界和会计界的热门议题。而我国涉及注册会计师的诉讼才刚刚开始,相应对该问题的研究也处于起步阶段。从我国目前对违规事务所的处理看,主要是行政处罚。除了验资诉讼涉及到民事赔偿外,证券市场中各违规事务所,尚很少涉及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而对于投资公众来说,最为重要的其实就是如何保护其经济利益。如果不追究民事责任,不管对事务所的惩罚多严重,都不会挽回其遭受的经济损失,也很难增强其投资信心。其实,从各国近几年的发展来看,加强注册会计师的民事责任已是一种主流。

二、虚假审计报告认定的法律标准

虚假报告的认定标准是明确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问题,也是会计界与法律界的诉讼争议中存在分歧与困惑的焦点所在。因为各自职业特点的限制及相互的不了解,对以哪种标准来衡量审计报告的可否信赖,注册会计师和法律专家难以达成共识。

从会计界的观点来看,判定虚假审计报告主要依据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以下简称《注册会计师法》)。按照《注册会计师法》第22条的规定,判断审计报告是否虚假的关键是看其是否严格遵循了执业准则、恪尽职守。从该条可以推导出:如果存在严格遵照执业准则也不能发现的错弊,则注册会计师依照本法规定已经尽到了应有的专家注意义务,不再承担法律责任,换言之,审计报告就不是虚假的。按照《独立审计基本准则》第8条和第9条、《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七号——审计报告》以及《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八号——错误与舞弊》的规定,会计界对审计报告的真实与否的界定主要是从审计程序角度来认定的。认为由于审计测试及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固有的限制,注册会计师依照独立审计准则进行审计,并不能保证发现所有的错误与舞弊。由于审计技术本身的一些特点,如抽样审计、重要性判断的运用,以及通过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而确定的对其依赖程度等,使得注册会计师即使恪守执业准则,也不能保证发现公司所编制财务报告中全部的虚假或隐瞒之处,也就是说经过审计的财务报告并不意味着已经完全没有错弊,但只要仍在审计重要性标准控制之下,不会影响报告使用者进行决策,就不影响审计意见的客观公正性。即使因第三方经济利益受损而发生诉讼,也只能由被审计单位承担会计责任。也即判定审计报告虚假的关键是:①执业过程没有恪守执业准则;②不符合审计重要性要求。

不过,公众常常认为,虚假报告就是内容与事实不符,没有那么多前提条件。法律界也有许多专家对此不理解,认为法律着重的是结果而不是过程,只要结果存在与事实的不符,就应该认定为虚假报告。因此对注册会计师一再以行业准则来解释不能接受,认为注册会计师所强调的执业过程真实合法在法律上不能构成抗辩理由。

在各国法律界的研究及司法实践中,对“虚假报告”的内涵,有这样一个比较一致的观点,即构成法律客观要件的虚假陈述应同时具备两个要件:一是内容上存在虚假陈述,二是虚假陈述具有重大性。我国在《禁止证券欺诈行为暂行办法》中首次确定性地使用了“虚假陈述”一词,其含义涵盖证券公开文件披露的各种不当行为,包括不实陈述、遗漏和误导三种。不实陈述指在信息公开文件中作了“明知不实”或对事实作出错误评价的陈述;遗漏指完全或部分地不公开法定公开事项,或者没有合理根据而不公开法定事项以外的事项;误导性陈述则指公开的事项虽为事实,但由于陈述存在缺陷而使公众产生多种理解,可能形成与事实完全不同的理解。关于重大性问题,目前在法律界依然是一个探讨中的问题,定量性的标准很难找到。但从定性上来讲,大家一般比较认可美国证券法的观点,即能够影响理性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且该信息已经决定性地改变了投资者所获得信息的组合。将该问题延伸至审计报告的认定上,即认为虚假报告的判断标准应该有两个标准:一是审计报告及所附财务报告资料存在虚假陈述内容(存在虚假陈述),二是该虚假陈述足以影响报告使用者据以进行营运决策(虚假陈述具有重大性)。笔者认为,将“存在虚假陈述内容且该内容可能导致报告使用者错误决策”列为认定报告是否虚假报告的法律要件,是符合法理的。

那么审计重要性与法律判定标准“重大性标准”之间有什么异同呢?根据《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0号—审计重要性》的规定,审计重要性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对特定的被审计单位,判定的审计重要性越低,需要收集的审计证据越多,而相应的审计风险就越高。对审计重要性的运用,主要取决于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计划阶段根据对客户的初步评价进行的职业判断和在审计实施过程中根据收集到的客观数据进行的适当调整。审计重要性的运用合理与否一部分取决于注册会计师的职业能力,另一部分取决于是否尽到了合理的专家注意义务。如果这两者均能恪守,则不可能出现导致报告使用者作出错误决策的虚假信息,除非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财务资料中存在掩饰很好的虚假,而后者则不是注册会计师所能控制的。

从审计重要性和法律重大性的涵义来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二者的异曲同工之处。二者从概念上是一致的,均认为可能影响报告使用者进行决策的信息是重要(或重大)的,也是判断报告是否可认定为虚假报告的要件之一。不同的是,审计重要性是贯穿于审计始终的,是在财务报告到达公众之前,由注册会计师运用职业判断对客户财务报告的公允性进行鉴证,对审计重要性判断得准确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能力;而法律重大性标准则相对确定一些,它是在财务报告已经到达使用者且已经发生争议时需要考虑的一个指标。此时发生虚假陈述的信息是什么已很清

晰,报告使用者据以进行的决策也已经明确,判断该信息的重要性是否足以影响报告使用者的决策相对要客观与简单一些,法律重大性标准更注重的是结果。但法律重要性标准依然是一个主观判断,其中依然蕴涵财会技术要求,对这种判断的作出还需要参考审计重要性。从这一意义来说,如果法律重大性与审计重要性一致,则审计报告依然是客观公允的,不构成虚假报告;如果法律重大性与审计重要性不一致,说明注册会计师或是职业能力不够、或是未能恪尽职守,报告构成虚假报告。由此,我们对虚假报告的认定标准的讨论可以下一个结论,即虚假报告的认定有两个法定要件:其一,报告涉及内容存在虚假性陈述;其二,虚假陈述存在重大性。

三、注册会计师出具虚假报告的法律责任性质分析

法律责任的性质取决于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关系。在注册会计师与客户之间,是明确的委托合同关系。如果虚假报告损害的是客户的经济利益,则注册会计师应负违约责任,在这一点上,争议不大。在注册会计师与第三方利益关系人(即财务报告使用者)之间的法律责任的性质问题上,各国学者的观点是不一致的。在大陆法系国家,如德国所采用的主流法律构成是“将确认为纯粹财产损失的违约责任的保护扩及第三人”,同时也利用良俗违反的侵权责任作为补充。在英美法系国家,一般认为专家出具虚假报告对第三方是一种侵权行为,专家对第三方负有信赖义务,该义务基于第三方对专家的信赖而产生。我国《证券法》规定,专家对其所出具的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进行核查和验证,并就其负有责任的部分承担连带责任。虽然未对法律责任性质作出明确规定,但从其宗旨分析,我国也认为专家对第三方所应承担的是侵权责任。

在证券市场中,注册会计师只是受托制作专家报告者,他与利益第三方之间不构成任何合同关系。如果依照合同违约来追究,会受到合同责任相对性原理的制约,操作性差且不合法理。如果直接据以追究专家的侵权责任,则不仅可以因直接追究赔偿责任而充分保护投资者利益,还通过明确注册会计师承担的是一种法定的强制性义务来迫使其更加谨慎地完成工作,充分发挥其社会鉴证职能,保证其超然独立性。

审计报告是由作为专家的注册会计师在充分调查取证、严格审查的基础上出具的。基于对专家专业技能、职业道德、社会声誉及其执业行为准则的社会普遍接受性等因素考虑,报告使用者不可能不充分信赖专家出具报告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报告使用者对发行公司真实财务状况有知情权,知情权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发行公司与注册会计师。由于报告使用者不能直接接触发行公司财务资料,其本身在实现知情权的过程中处于弱势地位。法律为了保护处于弱势地位的第三方的利益,同时为了防止受信人即专家滥用其权力,就要求受信人对第三方负有信赖义务。基于这一法理,专家出具虚假报告构成对第三方的侵权责任,应承担因此而导致的损害赔偿责任。

四、注册会计师对第三方的法律责任所适用的归责原则及举证责任

归责原则是确定行为人民事责任的标准和规则,它直接决定着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举证责任、责任方式和赔偿范围等诸多因素。根据我国民法的规定,虚假报告可以归类于一般侵权行为,相应适用的是过错原则,即以行为人的过错为承担民事责任的要件,无过错即无责任。不过,由于注册会计师职业的专业技术性太强,对其行为的过错认定比较困难,且依照一般过错原则设置的举证责任给原告带来了难以完成的证明责任,原告几乎不可能以确凿的证据证明注册会计师有过错。因此笔者认为,此处更适用的是一般过错责任原则引申出来的过错推定原则。过错推定原则其实是适用过错原则的一种方法,是根据损害事实的发生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只有行为人证明自己确实无过错时,才能免除责任。过错责任的特殊性就在于它转移了举证责任,一方面免除了原告的举证责任,另一方面认可了行为人举证反驳的法律效力,有利于其进行有效抗辩。

按照过错推定原则,注册会计师承担对利益第三方的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为:报告被认定为虚假审计报告、注册会计师在执业中未尽应有的谨慎(亦即存在故意或过失的违法行为,该行为可能是未能恪尽职守违反了《注册会计师法》及相关规定)、报告使用者(在此限于原告)发生了经济损失、该损失与注册会计师所出具报告中的虚假陈述内容存在因果关系。从法律角度来说,以上四个要件,任何一个不成立就不能构成侵权,因此,在诉讼过程中,诉辩双方必须证明自己的主张。

信息部述职报告范文第14篇

[关键词]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成本;管理费用率;总资产周转率;沪市;上市公司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750(2012)02

一、引言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主要包括内部控制运行信息披露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披露。自2006年以来,关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内容的规定呈现日益具体化态势。但是,截至2010年12月31日,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仍是被鼓励的自愿披露行为,而非强制披露要求。如表1所示,在2010沪市A股上市公司年度报告中,有405家公司自愿披露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实际有406家公司在年报中披露存在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但有1家未找到实际报告。

],占沪市A股上市公司的比例为45.40%。因为金融保险业受到法规要求必须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所以金融保险业不在本文自愿披露研究范围之内。其他行业中,交通运输业、采掘业、建筑业披露比例相对较高,房地产业和综合类自愿披露比例相对较低。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在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之间的自愿性披露差异? 国外关于自愿性信息披露动机的研究文献已经相对丰富,研究者通常认为信息自愿披露的动机主要包括六类,即资本市场交易动机、公司控制权争夺动机、股票薪酬补偿动机、法律诉讼成本动机、管理者才能信号动机、产品市场竞争动机。但是,用上述动机直接解释我国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披露存在很多问题。第一,上述动机的研究并未直接研究信息披露的本源――成本问题。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后,信息不对称导致了问题的出现。所以,信息不对称及其引致的成本的存在是企业被要求进行信息披露的最重要动因。事实上,也正是由于问理的存在才导致了上述六类动因的存在。所以,有必要从成本的角度重新审视信息自愿披露的动因。第二,上述六类动机的研究主要适用于有着较为成熟法律体系和相对有效资本市场的国家,而我国资本市场和法律体系有着显著的中国特色,我国自愿信息披露的动机可能与美国等其他国家有所不同,所以有必要对我国信息自愿披露的动机进行进一步的研究。第三,上述动机是从一般信息的自愿披露总结出来的,但是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自愿披露具有特殊性。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承载的信息涵盖了公司运营的各个方面,信息的披露也更具完整性和系统性。公司管理层在做出是否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决策时,也必然会更加审慎。本文拟以2010年沪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成本角度分析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自愿披露的动因,旨在为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提供一些政策建议。

二、文献回顾及研究假设

(一)文献回顾

以往大多数研究主要是综合考虑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1-2],但却忽略了内部控制运行信息和自我评价报告信息披露在法律遵循、内容构成等性质上的差异。即使是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研究,也多局限于描述性统计[3],而没有进行实证检验。大多数研究认为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越高、盈利能力越强,越倾向于披露内部控制信息[2,4]。但是,本文认为财务报告和盈利能力均未触及内部控制的本质。

公司管理层与股东的冲突是众所周知的,处理冲突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对公司管理层的行为进行监督[5]。内部控制通常被视为降低冲突效率损失的监督系统[6]。因为内部控制是公司组织内部的活动,所以在缺乏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情形下,投资者无法获得公司内部控制性质和质量水平的信息[7] ,因而会为其所承担的信息风险而索要信息风险溢价[8]。为了降低管理层与投资者的信息不对称,降低冲突,管理层有动机自愿披露内部控制信息。自愿信息披露行为本身也被视为一类监督系统[9]。但是,内部控制信息的自愿披露是有成本的,主要包括信息和数据收集成本、管理层的声誉损失成本和诉讼成本等[10-11]。管理层直接掌握着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是否自愿披露的决策权,在决策前,一定会权衡成本与收益。

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可以使投资者更好地监督管理者,从而当信息不对称及问题的程度增加时,内部控制信息自愿披露的程度也会增加[7]。但是,管理者具有自利倾向,当投资者把资本投入到公司中,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管理者就有可能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做出一些损害投资者利益的决策,例如追求在职消费、给自己支付额外的薪酬、进行损害外部投资者利益的投资和经营决策等[5]。管理者的自利倾向越严重,成本就越高,管理者就越倾向于做出对自己利益最大化有利却有可能损害公司利益的决策,因而管理者也会越倾向于隐瞒信息或减少自愿披露的信息[12]。

杨玉凤等认为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对显性成本抑制作用不显著,对隐性成本有明显抑制作用,对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具有综合抑制作用[1]。但是究竟是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抑制了成本,还是成本决定了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二者的关系如何?杨玉凤等以2007年度的横截面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在后,成本发生在前,所以认为在同一年度,成本应是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动因,而本年度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抑制的应该是以后年度的成本。

(二)研究假设

在自愿披露的制度环境下,公司管理层拥有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决策权。在做出决策时,管理层一定会权衡成本与收益。

自愿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收益在于向市场传递内部控制质量较好的信号,从而增进投资者的信息,有助于提升公司在证券市场上的形象及价格水平。但是,由于目前我国投资者对内部控制认同度不高[13],内部控制自愿信息披露的信息含量本身就不足。在披露时点上,内部控制信息与年报信息一并披露,又进一步降低了投资者对其的认可度及理解度。所以,内部控制信息自愿披露所带来的收益并不显著。

在内部控制信息自愿披露所带来的收益并不显著的情况下,成本较高的公司披露内部控制信息时会更加谨慎。因为成本较高的公司,公司管理层与投资者的冲突相对严重,管理层更倾向于采用隐蔽的手段侵占投资者的利益。如果他们如实披露内部控制信息,投资者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识别内部控制中可能存在的缺陷,所以他们一定不会选择自愿如实的披露内部控制信息,而是会对内部控制信息进行粉饰。但是,内部控制信息的粉饰有可能为他们带来法律风险。所以,在内部控制信息自愿披露收益不显著的情况下,对于成本较高的公司而言,披露不实的内部控制信息有可能是得不偿失的。对于成本较低的公司而言,由于公司管理层更加倾向于为投资者的利益服务,从而内部控制本身存在问题的可能性不大,虽然披露收益不显著,但披露成本也大大降低了。所以相比于成本较高的公司,成本较低的公司自愿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可能性更大。

由此,我们认为,内部控制信息自愿披露与成本成反向关系。

但是,如何衡量成本呢?管理层与投资者的冲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直接侵占投资者的利益;二是,效率低下,即管理层不能勤勉履行自己的职责。成本可以从这两个层面进行度量。常用的成本度量指标包括管理费用率和总资产周转率[1,12,14]。管理费用率主要用以度量管理者对投资者利益的侵占度,资产周转率主要侧重于度量管理者的履职效率。管理费用率是指管理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该指标主要反映经理层由于过度在职消费所引起的浪费[14],管理费用率越高,成本越高。此外,经理层的错误决策(如投资了净现值为负的项目)或偷懒行为(如没有尽力增加收入等)会导致对资产的低效率使用,从而使得效率低下和成本增加[14]。资产周转率可以作为效率的观察变量。资产周转率越高,效率越高,成本越低。借鉴以往的文献,本文亦采用管理费用率和总资产周转率作为成本的变量。本文提出两个假设。

H1:管理费用率与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自愿披露呈负相关关系。

H2:资产周转率与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自愿披露呈正相关关系。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

本文数据取自公司年报与CSMAR数据库。截至2010年度12月31日沪市上市A股公司共计892家,405家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本文剔除了金融业公司27家,数据不全公司65家,数据异常(管理费用率>1)的样本13家,最后得到样本公司787家。本文处理数据所用软件为SAS8.2。

(二)变量定义

本文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法考察成本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自愿披露行为的影响。本文涉及的变量定义如表2所示。

1.被解释变量

CONSR:如果公司在2010年度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则赋值为1,否则赋值为0。

2.解释变量

管理费用率(MFR):2010年度管理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该指标用以衡量经理层过度在职消费所引起的浪费。管理费用率越高,成本越高。

总资产周转率(AT):营业收入/平均资产总额。本文用总资产周转率衡量效率,资产周转率越高,资产的使用效率越高,成本越低。

3.控制变量

BODEXE:董事长和总经理由一人兼任赋值为0;董事与总经理完全分离赋值为1。董事长与总经理的两职设置情况会影响公司信息的透明度和自愿性信息披露的程度[15-16]。

LEV:资产负债率,等于负债总额/资产总额。资产负债率可以用以控制股东与债权人的冲突。资产负债率越高,股东与债权人的冲突就越严重[7],公司管理层就越倾向于不披露内部控制信息。

SAGROW:营业收入的异常增长,当营业收入增长率大于行业营业收入增长率的75分位数时,视为营业收入的异常增长,赋值为1,否则赋值为0。营业收入增长率=(本年营业收入-上年营业收入)/上年营业收入。当公司出现异常增长时,管理层越倾向于不披露内部控制信息。

四、实证检验

(一)参数检验与非参数检验

为了更好地研究成本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披露的影响,本文按照是否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将总体样本分为两组。参数及非参数检验结果报告在表3之中。

验;***、**分别表示在1%和5%的水平上显著。

如表3所示,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披露组(CONSR=1)的管理费用率显著低于未披露组(CONSR=0),这意味着管理费用率高的组倾向于不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披露组(CONSR=1)的总资产周转率(AT)显著高于未披露组(CONSR=0),这意味着总资产周转率高的组倾向于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这与本文的假设是一致的。

(二)描述性统计

各变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

根据表4得到的相关系数矩阵可以发现,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披露(CONSR)与绝大多数变量是相关的,可见被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的选择较好。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披露(CONSR)与管理费用率(MFR)负相关,与总资产周转率(AT)正相关。这初步证实了本文的假设。更进一步的证据需要通过对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取得。

(三)多元回归分析

多元回归分析的目的是检验本文提出的理论假设。由管理费用率(MFR)与总资产周转率(AT)刻画的成本并非是决定内部控制自愿披露行为的全部要素,所以有必要控制影响披露行为的其他要素。本文建立以下多元回归方程,进行Logistic回归,变量定义如前所述。

如表5所示,管理费用率(MFR)的回归系数为-0.7640,管理费用率刻画了成本,所以管理费用率与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披露呈现负向关系,即成本越高,管理层越倾向于不披露内部控制信息,但并未通过显著性检验。总资产周转率(AT)的系数为0.3145,并在10%的水平通过显著性检验。因为总资产周转率是效率的变量,所以效率越高(成本越低),管理层越倾向于披露内部控制信息。本文关于成本会降低内部控制信息自愿披露程度的假设得以支持。

董事长与总经理的两职设置情况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成负向关系,即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时,管理层反而倾向于披露内部控制信息。这与以往研究认为两职分别设置会促进信息透明度的结论是不一致的[15-16]。原因可能在于内部控制信息与其他信息透明度的影响因素有所不同。从成本的角度来看,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时反而有助于缓解董事会与经理层的冲突,从而提高了效率,降低成本,促进了内部控制信息的自愿披露。

资产负债率(LEV)的回归系数为负,且在1%的水平通过显著性检验。这意味着资产负债率越高,管理层自愿披露动机越弱。这是因为资产负债率(LEV)越高,股东与债权人的冲突越严重,从而成本上升,不利于内部控制信息的自愿披露。

资产(ASSET)的回归系数为正,且在1%的水平通过显著性检验。这意味着公司规模越大,管理层自愿披露动机越强。这可能是因为公司规模越大,信息披露渠道越多,自愿披露信息的增量价值降低的同时,增量风险也会降低。所以,公司规模越大,管理层自愿披露信息的增量成本和风险越小,从而其更倾向于披露内部控制信息。

会计师事务所(AUFIRM)的回归系数为正,这意味着会计师事务所质量越高,管理层自愿披露动机越强。高质量的外部审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抑制公司管理层的自利动机,从而降低冲突,减少成本,所以会计师事务所质量高,公司成本越低,公司越倾向于自愿披露内部控制信息。这与成本和内部控制信息自愿披露成负向关系的假设是一致的。

上市年限(YEAR)的回归系数为负,且在1%的水平通过显著性检验。这意味着公司上市年限越长,管理层自愿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动机越弱。这可能是因为上市时间较短的公司,为了尽快在市场塑造良好形象,通过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向市场传递的一个良好信号。

(四)稳健性测试

为了增加研究结论的稳健性,我们对上述研究结果进行了稳健性测试。管理费用率(MFR)和总资产周转率(AT)直接描述了成本,很多研究也证实了其可靠性。但是,这两个指标主要反映的是股东和经营管理层的冲突及由此引致的成本,而忽略了大股东与中小股东的利益冲突,而且虽然这两个指标对成本的刻画相对直接,但也有可能忽略冲突的其他成本。我们用股权结构特征替换这两个指标,通过刻画冲突来反映成本。

对于股权结构特征,本文选用了两个指标,股权制衡度(SHAB)和管理层持股比例(MASHA)。股权制衡度以“第二到第五大股东所持股份之和与第一大股东持股的比例”来进行度量。股权制衡度越高,大股东对小股东的利益侵占受到抑制的程度就越高,从而冲突越低,成本越低。管理者持股比例越高,管理者与股东之间的成本也越低。在我国管理层持股比例普遍不足的情况下,管理层持股比例的增加可以使管理层行为与股东利益更趋于一致,从而降低成本[6,11]。由此建立的多元回归模型如公式(2)所示,除股权制衡度(SHAB)和管理层持股比例(MASHA)外,其余变量与公式(1)相同。对式(2)进行Logistic回归,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如表6所示。

股权制衡度(SHAB)和管理层持股比例(MASHA)均与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自愿披露正相关。股权制衡度(SHAB)和管理层持股比例(MASHA)越高,冲突越小,成本越低,管理层越倾向于自愿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这与之前的假设,成本与自愿披露成反向关系,是一致的。同时,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披露与资产规模正向关系,与资产负债率、上市年限成反向关系,且均在1%的水平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这与本文之前的结论是一致的。

六、研究结论与局限

本文通过描述性统计与多元回归分析,对成本与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自愿披露的关系进行了剖析研究,拓展了内部控制信息自愿披露的研究视野。国内关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实证研究主要是综合考虑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却忽视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各项内容在性质上的差异。对于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研究,也多局限于描述性统计,而非实证检验。本文得到的主要结论有以下三点。

1.成本是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自愿披露的重要动因。以往研究多从财务报告和盈利能力的角度去剖析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自愿披露的动机,但却均未触及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实质。管理层与投资者的冲突直接影响着自愿性信息披露的最终决策。所以,成本是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最根本动因。

2.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自愿披露与成本负相关。当成本较高时,管理层更倾向不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这既不利于内部控制本身抑制成本作用的发挥,也妨碍了内部控制信息本身的透明度。所以,有必要强制要求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

3.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自愿披露还与公司规模显著正相关,与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公司上市年限显著负相关。

本文的主要研究局限在于对成本的度量不够准确。本文采用管理费用率(MFR)与总资产周转率(AT)度量成本,在计量上相对粗糙。因为管理费用率(MFR)与总资产周转率(AT)还会反映其他因素的影响,而且这两个指标主要度量的是公司经营管理层与股东的成本,但大股东对小股东的利益侵占并没有反映在成本之中。今后的研究应选取更能完整度量大股东与中小股东、股东与经营管理者、股东与债权人成本的变量进行实证检验。

[参考文献]

[1]杨玉凤,王火欣,曹琼.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与成本相关性研究[J].审计研究,2010 (1): 82-88.

[2]方红星,孙. 强制披露规则下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基于沪市上市公司2006年年报的实证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7(12):67-73.

[3]杨有红 陈凌云. 2007年沪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研究[J].会计研究,2009(6):58-64.

[4]蔡吉甫.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实证研究[J].审计与经济研究, 2005(5): 85-88.

[5]Jensen M C, Meckling M H.Theory of the firm: managerial behavior, agency costs and ownership structure[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76,20: 305-360.

[6]DeFond M L.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changes in client firm agency costs and auditor switching [J].Auditing: A Journal of Practice & Theory,1992,11: 16-31.

[7]Deumes R, Knechel W R. Economic incentives for voluntary reporting on internal risk management and control systems[J].Auditing: A Journal of Practice & Theory,2008, 27: 35-66.

[8]Barry C B, Brown S J.Limited information as a source of risks[J]. The Journal of Portfolio Management,1986,12:66-72.

[9]Craswell A T, Taylor S L.Discretionary disclosure of reserves by oil and gas companies:an economic analysis[J]. Journal of Business Finance & Accounting,1992,19: 295-308.

[10]Solomon M B, Cooper J R. Reporting on internal control: the SEC’s proposed rules[J].Journal of Accountancy,1990,169: 56-63.

[11]McMullen D A, Raghunandan K, Rama D V. Internal control reports and financial reporting problems[J]. Accounting Horizons,1996,10: 67-75.

[12]罗炜,朱春艳.成本与公司自愿性披露[J].经济研究,2010(10):143-155.

[13]杨雄胜,李翔,邱冠华.中国内部控制的社会认同度研究[J].会计研究,2007 (8):60-67.

[14]李寿喜.产权、成本和效率[J].经济研究,2007(1):101-113.

[15]崔学刚.公司治理机制对公司透明度的影响――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J].会计研究,2004(8):72-80.

[16]殷枫.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和自愿性信息披露关系的实证研究[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6(2):88-89.

[17]高雷,张杰.成本、管理层持股与审计质量[J].财经研究,2011(1):48-58.

The Correlation Study on Agency Cost and Internal Control Self-assessment Disclosure

―An Empirical Study from Listed Companies of Shanghai Stock Exchanges on 2010

Du Hai-xia

(School of Accountancy, Central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Beijing 100081, China)

信息部述职报告范文第15篇

近年来,叙述性信息披露在企业年报中所占的篇幅呈现上升趋势,但尽管如此,叙述性报告的作用和范围却引发了热议。叙述性报告最初的出现是为了填补财务报告和使用者信息需求之间的缺口,但是随之却进化成了过量信息的代表,增加了企业年报复杂性和成本的同时,还无法清晰地披露公司业绩和经营状态。

要把握叙述性报告的未来,不仅需要了解报告使用者的看法,更需要了解报告撰写者的想法。当前低迷的经济环境让我们有机会反思如何才能建立有效的叙述性报告模型。叙述性报告是否能作为一个战略性的沟通工具来提高公司的公众信任度和声誉?能否对企业的经营模式、业务绩效、风险、投资者关系、资源、产品和流程进行全面的回顾和展望,从而满足主要报告使用者的需求?

为此来自澳大利亚、中国、肯尼亚、马来西亚、新加坡、瑞士、阿联酋、英国和美国九个国家的财务负责人接受了访问,231位上市公司首席财务官、集团财务负责人或同级别高管(均为年报撰写者)探索如何撰写能够真正帮助决策的有效、客观、可靠的叙述性报告,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本次调查的主要发现如下

组织内部各职能部门对叙述性报告的影响:叙述性报告之所以如此重要可以从主导报告撰写的职能部门窥见一斑,主导叙述性报告的部门通常具有很强的战略和经营领域的职能,82%的受访者表示叙述性报告主要受以下各方主导:董事会主席(9%)、首席执行官(20%)或首席财务官/财务部(53%)。

受访者对叙述性报告最重要的特征看法不一。

叙述性报告的要求/需求呈现多样化:尽管88%的受访者认为股东是叙述性报告最重要的受众,但法律和监管要求同样是主导叙述性报告的重要因素。本报告显示,有些时候股东和法律/监管要求两者之间并不一致。

风险、前景、经营模式和关键绩效指标的披露对股东而言非常重要:受访者指出对股东而言,重要的信息披露包括对财务绩效和财务状况的解释(占比87%),关键风险和相应的风险管理(67%),未来的规划和预期(64%),经营模式的描述(60%)和关键绩效指标(58%)。

监管要求决定叙述性信息披露:多数受访者都会在报告中对公司财务绩效和财务状况进行说明(占比97%),披露公司治理政策(87%)和高管薪酬报告(87%)。调查发现和财务报表类似,叙述性报告的形式和内容主要取决于法律和监管要求,而不是主要受众的需求。

金融危机之后:风险披露和未来预期成为首要任务:78%的调查对象会在报告中披露重要风险和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72%会在报告中说明未来的业务规划。调查发现自金融危机以来,有关风险及风险管理、未来规划和前景预期的信息披露要求有所增加,其比例分别占受访人数的78%和66%。

全面的企业报告:企业年报中,有关环境和社会责任的信息披露较少,要呈现全面的经营绩效仍需得到更多财务高管,甚或股东的支持。

繁复的要求、高昂的成本和大量的时间是叙述性报告所面临的关键挑战:多数(71%)受访者认为撰写叙述性报告的主要挑战在于繁复的要求以及所花费的成本和时间。财务高管对法律和监管要求的看法应该引起政策制订者和监管者的反思,这才是解决目前关于叙述性报告作用的争论的关键所在。法律和监管合规要求不仅会引发高昂的成本、耗费大量时间,还可能导致公司仅仅是为了满足这些要求而撰写报告,却并没有真正贡献有价值的信息。

叙述性报告的未来:财务高管希望拥有更多的自,减少规定。

让报告瘦身

实际上,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投资者和股东越来越专业化,叙述性报告也因此在不断进步。监管者采取了各种办法来满足投资者的信息需求。因此叙述性报告也不可避免地在全球范围内呈现不同的发展趋势。叙述性报告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包括管理层的评述、管理层的讨论及分析、深度业务回顾、经营和财务状况回顾、董事会主席的声明、公司治理描述、环境问题说明、薪酬报告以及健康和安全问题的阐述。但无论形式如何,随着企业努力提高年报的价值和相关性,叙述性报告已经成为年报中越来越重要的一部分。

尽管叙述性报告的篇幅不断加大,但也有人担心这只不过是应付合规要求。同样还有人质疑叙述性报告的成本与收益能否匹配、信息披露是否客观、信息量是否过大、所提供的信息是否真的与价值评估相关以及信息是否真的有用等问题。同时监管/立法机构所规定的信息披露模板和整体要求也给报告撰写者带来了诸多限制。尽管报告撰写者有意让使用者更好地了解企业经营状况,但叙述性报告却变得更加模糊和令人困惑,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自相矛盾的情况。

英国财务报告委员会的研究报告《事实胜于雄辩》指出,企业报告的复杂性、应付合规要求以及希望取悦所有使用者的心态都是导致报告无法有效传递整体公司业绩的原因。委员会在报告中呼吁企业报告回归本质,真正发挥为公司投资者等主要使用者提供决策参考的作用。报告中还指出企业报告的所有利益相关者(包括使用者、撰写者和监管者)都有必要定期进行反思。

在全球经济低迷的根本原因和责任尚未厘清的情况下,人们开始要求加强年报的清晰度、相关性和透明度。这其中包括让年报更加简化、增加个性化的行业相关绩效指标以及加强与价值相关的风险、预期和经营模式的披露。

CFO们的声音非常一致――监管要求本身就已经非常严格,还在不停的变化,这给企业造成了巨大的负担,需要耗费大量的成本和时间。来自马来西亚的CFO们认为,近年来年报只是为了应付法规和监管要求,根本没有考虑股东的需求。“我发现多数年报都是以历史数据为主导,篇幅很长,但只是对公司过去的情况进行了一个模糊的介绍。但是股东真正希望看到的是有关公司未来的信息。”

这正好给我们提供了一次描绘叙述性报告未来发展走向的机会,也让我们有机会对叙述性报告的目的及其能否满足使用者的需要等问题进行内省,并探索经济低迷之后,叙述性报告所发生的变化。

CFO们针对如何加强叙述性报告的实用性提供了许多建议,包括增加外部审计机构的意见、加强对未来的预期、遵循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指引和第三方鉴证声明,但多数受访者更希望能够改善报告环境,给他们以更多的自,减少繁复的规定。对于监管者而言,防止金融危机再次发生的关键在于加强信息披露;而对于报告撰写者而言,加强信息披露可能会耗费更多的时间和成本,同时又会增加年报的篇幅和复杂性。对现有法律和监管要求进行严格审视和评估,停止无止境的变化,可能才是推进年报发展的正确道路。

法律和监管要求应该配合一定的自,让报告撰写者能够发挥创新意识,并以股东需求为导向,提供真正优秀的报告。

谁是叙述性信息披露的主导者?

叙述性报告的发展是报告撰写者在不断变化的监管要求及满足使用者的期望两者之间不断寻找平衡的结果。撰写者是怎样决定使用者和其他受众需求的优先性的呢?

认为法律和监管合规是影响叙述性报告最重要因素的受访者达到83%,略高于认为股东要求是最重要因素的受访者比例(82%),位列第三的因素是管理职责,即需要对利益相关者负责(71%)。监管要求和股东需求几乎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这正是叙述性报告所面临的两难境地的关键。在满足法律监管要求和清楚呈现报告期内的业绩及未来预期两者之间,撰写者应当如何寻求平衡?

多数受访者认为建立企业声誉是驱动他们叙述性报告的主要原因。这意味着在全球经济低迷以及企业社会责任和环境保护措施日益引起人们重视的背景下,企业通过展示自己的声誉风险管理政策和措施,将叙述性报告看作为建立声誉的平台。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认为优秀的叙述性报告最主要的特征在于为现有和潜在投资者提供了有助于决策的信息。然而尽管满足使用者的决策需要可能是叙述性报告最重要的特征,受访者却并未就这一观点达成明显的一致。尽管仅有29%的受访者认为提供有用信息以满足使用者决策需求是叙述性报告最重要的特征,但仍有53%的人认为提供有价值信息以帮助决策是叙述性报告非常重要的作用。

如果报告撰写者能对叙述性报告的主要使用者有一个清晰的了解,那么叙述性报告所面临的挑战也会变得容易得多。调查发现股东是公认的最重要的报告受众,其次是监管机构,位列第三的是分析师。尽管很多受访者认为利益相关者的问责是影响叙述性报告的非常重要的因素,大多数人认为广义的利益相关者(如客户、公众、员工、媒体和供应商)仅拥有中等或更低的重要性。

对于股东而言,最重要的信息披露依次包括:对财务业绩和财务状况的说明,公司所面临的最主要风险及相应的风险管理,公司未来的规划和前景,经营模式的描述以及关键绩效指标,董事薪酬报告,公司治理政策和流程,利益相关者如员工和投资者关系的管理,社会责任和环境政策,产品和服务的推广/广告。

而各市场法律和监管的共通要求则集中于薪酬报告,对财务绩效和财务状况的解释,对环境法案、环境管理政策和绩效的合规性的披露,关键风险和相关风险管理政策的披露及对公司治理准则/上市公司管理办法的合规性的声明等方面。但受访者认为公司治理和薪酬报告对于股东而言并不是最重要的。同时尽管法律和监管要求并未涉及经营模式、业务预期和关键绩效指标,但是受访者认为这些信息对股东而言都非常重要。

叙述性报告的未来走向

和财务报表类似,叙述性信息披露的主导力量也是法律和监管要求。受访公司透露,年报中有三大信息是必须披露的――对财务绩效和财务状况的解释,董事薪酬报告和公司治理政策及流程。

有趣的是,受访者认为股东的最大需求与法律和监管要求恰恰相反,他们并不认为公司治理政策及流程以及董事薪酬报告有多么重要。不过鉴于现在绝大多数的报告都会对公司治理和薪酬进行披露,这意味着尽管报告撰写者认为股东是最主要的受众,但监管合规要求才是决定叙述性报告内容的关键。

尽管开展调查的国家并未对未来规划和关键绩效指标的披露提出法律上的要求,但仍有72%的年报会公布公司的未来规划,并且约2/3的年报会公布关键绩效指标。这些披露被股东认为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在年报中的结论表明尽管监管合规性是最重要的,但股东的需求也是非常重要的。

过去20年来,社区、环境和社会责任逐渐进入公司日程。包括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在内的越来越多的国际机构认为可持续性发展相关的披露将给投资者带来有用的信息,有助于他们了解与可持续性发展的影响因素、风险和机会相关的重大信息。仅有相对较少的受访者会在年报中披露环境和企业社会责任的相关信息,这可能是因为多数市场并没有类似的强制性要求以及/或者这些公司认为股东对这些信息不会感兴趣。

股东兴趣的变化是未来叙述性报告一个决定因素。自金融危机以来,使用者对以下信息的需求有所增加:关键风险和相关风险管理(78%),对财务绩效和财务状况的解释(71%),未来规划和前景(66%),公司治理政策和流程(56%),经营模式的描述(54%)以及关键绩效指标(52%)。

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股东对于以下叙述性报告内容的兴趣如何?

这其中有关公司治理准则和法律/合规声明以及对财务绩效与状况的解释已经持续了10年以上。对于公司治理政策和流程以及财务绩效和状况说明的需求增加,是否表示报告撰写者认为股东希望年报能够跳脱公司治理合规声明和财务状况及绩效的模板?对风险和风险管理、关键绩效指标、经营模式以及未来规划前景等信息的披露需求是否意味着在金融危机之后,投资者的关注重点在于加强企业报告的透明度?

金融危机以来,有关如何发掘叙述性报告的潜力,使之成为有效的信息传播工具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这些信息包括目前和未来的关系、资源、风险、流程和产品。而讨论的重点则集中在撰写一份真正让使用者觉得有用的企业报告所面临的挑战。

受访者认为叙述性报告所面临的五大挑战在于:繁复的要求、成本和时间、对前景的预期、受众太多样化以及商业机密。

以下哪些因素在撰写叙述性报告的过程中是最具挑战性的?

其中,繁复的要求以及所耗费的成本与时间是最主要的挑战。65%的受访者希望将来监管要求能够减少,并给予他们更多的自。只有38%的受访者认为叙述性报告太过自由的形式是主要的挑战。仅19%的受访者希望监管要求更加严格并减少自。

众多的要求似乎是阻碍叙述性报告有效传递信息、满足主要使用者(即股东)需求的关键障碍。叙述性信息披露被看作是当代企业报告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但这仍是一项充满挑战的任务。而金融危机的爆发,也让监管者加强了对信息披露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