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注册会计师复习计划范文

注册会计师复习计划范文

注册会计师复习计划

注册会计师复习计划范文第1篇

二、注册会计师怎么安排复习时间:

1、做好复习计划。一份好的复习计划是保证复习有序进行的前提,也是复习工作能够顺利开展的关键。要对教材进行全面的排查疏理,对本学期的全部知识以及重点、难点做到了然于胸,并根据平时教学的情况确定复习的侧重点。

2、确定复习的时间和进度,结合各知识点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做到张弛有度,不能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

3、做好知识回顾与查缺补漏。复习的目的不仅是系统回顾知识,更重要的是查缺补漏。通过随堂回忆性检测,试卷或口头提问或做习题的方式进行,借此了解薄弱环节,以便在课堂上组织再学习。

4、做好知识的系统化梳理。引导对知识进行系统化梳理,有助于完善知识结构,对知识点的认识更清晰条理。

注册会计师复习计划范文第2篇

    2012年注册会计师考试已成功实行了计算机考试,这是注册会计师考试自2009年实施新制度考试以来的重大变革。从这次的改革来看,机考作为国内考试方式的一次重大的突破性变革,其象征着国内注册会计师考试已逐步与国际接轨,相信这将更有助于推动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同时我们也相信,这种新型的考试方式也将成为未来考试的一种主流趋势。本文将从报考技巧及复习策略两方面人手,结合笔者的一些经验,来谈谈2013年注册会计师考试的备考。

    一、报考技巧

    注册会计师分为专业阶段考试和综合阶段考试,考生需在通过专业阶段考试的全部科目后,才能参加综合阶段考试。其中专业阶段考试包括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税法以及经济法。对于专业阶段考试的报考考生,在选择报考科目时,考生可能会难以抉择,其实考生可根据自身对各科目知识的了解程度和以往考试的反馈情况,并结合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来恰当安排。由于注册会计师考试的备考比较费精力,笔者建议考试战线不宜拖得过长,否则容易使人失去斗志和动力。因此专业阶段的六科考试,可以采取每年报考两至三门,并争取在三年之内顺利通过专业阶段考试,相信这样既可以帮助考生树立自信心,也可以更好的应对综合阶段的考试。

    再来谈谈各科目之间的联系。注册会计师专业阶段的六个科目虽然各自自成一种知识体系,但它们之间的知识都是互相交融的,都是为注册会计师开展业务来服务的。在这当中,考虑到会计和税法之间的部分知识联系紧密,例如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等内容都贯穿于两个科目之中,考生可以选择两科搭配的报考方式。而对于审计,由于对其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多的是建立在会计知识的基础之上,因此建议在掌握会计知识的基础上再来报考审计。就公司战略和审计这两科,考虑到公司战略中有关内部控制内容的介绍更为详细具体,建议报考审计的考生可以结合公司战略这一门课程的学习来更好的了解和掌握有关内部控制的内容。此外,财务成本管理与公司战略中的风险管理实务内容也存在一定的关联,因此建议将审计、公司战略及财务成本管理三门一起报考。而经济法作为一个比较独立的科目,与其他科目的关联性不大,考生可以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搭配其他科目一并报考。

    二、复习策略

    (一)合理安排学习进度

    注册会计师考试向来以多、杂、难着称,因此想要通过该考试必须下一番苦功。若考生从报名开始时复习,则有将近五、六个月的备考时间,但是这比较适合于报考两至三门或基础很好的考生,对于报考科目较多,尤其是那些工作时间较长而缺少复习时间的考生来说,建议提早复习,不必等到报名开始之后再来复习。

    注册会计师考试的复习时间是宝贵的,考生需要根据自己的时间、精力、学习的状况等制定好学习规划,合理安排学习进度。对于注册会计师考试的复习可以大致分成三个阶段:一是基础学习阶段。在该阶段,考生需要将考纲所列示的需要掌握的知识点结合教材过一遍,争取弄懂弄通每一个知识点,并选择一本适合于自己的辅导习题进行练习。该阶段的学习是最艰难的,所需花费的时间也超过了整个复习时间的一大半,考生需要成天的面对大量枯燥的内容,因而该阶段也是最难坚持的,很多报考考生最终选择放弃考试大部分原因正是未能在该阶段坚持下来。但事实也证明,能够很好的完成第一阶段学习的考生大部分都能顺利的通过考试。虽然该阶段的学习需要较长时间的付出,但是我们要相信,这就如同盖楼房一样,只要地基(基础)打牢了,上层建筑就很容易盖起来,而上层建筑盖得结不结实最终还是取决于地基打得有多牢固。同时,在基础学习阶段,还要特别注重对重要知识的记忆。这里所说的记忆并不是简单的记忆,注册会计师考试考察的是考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在记忆知识点时我们应更加强调以理解为主的记忆。当然最好是可以将各个科目之间的知识点联系起来,有总结、有联系的理解性记忆,这样既能提高学习效率又能增加学习的乐趣。二是巩固学习阶段。在该阶段,我们需要对前一阶段知识的学习进行梳理,形成一个知识体系。在巩固提高阶段,更重要的是培养一种做题的感觉和做题的速度,因此需要反复练习。在进行习题练习时,切勿仅仅是看题,一定要习惯记录下自己的答案,这样既方便查找自己的问题所在,也能加深对题目的熟悉感和理解,并应在整个题目做完后再参考答案。且做题时应将错题标注,决不可轻易放过,因为这很可能就是第一阶段学习的误区,这一阶段主要是通过做题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三是冲刺学习阶段。在经历了前两个阶段的学习后,相信大部分考生对于所复习的科目已经有了一个系统全面的理解了。但是想要在注册会计师考试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取得完全的胜利,还需要第三阶段的查漏补缺。对于记忆内容多的科目,一方面需要快速浏览一遍教材,并将第二阶段中标注的错题重新做一遍,即使觉得很简单也要把关键点写下来;另一方面需要做几套高质量的模拟试题,培养考试感觉。而对于记忆内容不是很多的科目,例如会计和财务成本管理,可以不必再过一遍教材,直接做之前的错题和模拟题即可。有一句话很好的描述了注册会计师考试复习的这三个阶段,那就是:“看一遍云里雾里,看两遍摸出门道,看三遍融会贯通”。

    (二)注重学习方法

    注册会计师考试所要求考生掌握的内容十分宽泛,且不利于理解,因此这种考试对于学习方法的掌握要求很高。谈到学习方法,首先,除了准备一本教材,一本高质量的辅导书也是必要的。好的辅导书其中所包含的内容都是编者多年从事注册会计师考试的教学经验,可以很好的引导考生,使复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辅导书也不是越多越好,笔者认为一本辅导书就可以了,题不在多,而在于是否真正掌握,一本辅导书中的题目是值得多次练习的,只有在反复的练习中才能真正掌握好每个考点,笔者认为考生可以在复习的各个阶段都将这本辅导书做一遍。其次,如果考生觉得复习的时候很吃力,或时间较紧的话??那么可以考虑报个辅导班。听老师讲课不仅可以帮助考生迅速找准考试重点,而且还能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这比自己埋头看一遍书的效果可能还要好。最后,由于考生对于计算机考试还比较陌生,因此很多时候,考生能在纸质答题环境下做出来的题目,在计算机环境下却不一定能做好做对。在这里,笔者建议考生在复习备考时,一定要注意培养在计算机环境下做题的感觉,这一环节可以在考前半个月的时候再进行相关练习。下面将就不同的科目来谈谈学习方法。

    《会计》:该科目是注册会计师考试中的一个基础,属于注册会计师考试中较难的一门。要学好会计这一科,要理解会计账目中所隐含的经济实质,不能只是单纯的做题,否则难以应对变幻莫测的题目。在做题时,考生一定要先把教材中的例题做一遍,这些题不仅非常具有代表性,而且当中的某些处理原则也正是考试标准。建议考生对于难度较大的章节(如合并财务报表),在预习过一遍书之后听听辅导课,这样可以帮助考生很好的理解。当然也不能过于依赖辅导课,考生通过辅导课学会的不应只是如何做会计分录,更应学习的是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因为每个学科都有其特有的思维方式,只要掌握了这种思维方式,我们就能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审计》:该科目内容十分抽象,对于缺乏审计实务经验的考生来说是十分难学的,而且审计教材中的大多内容都是从国外教材中直接翻译过来,文字表述晦涩难懂。因此,笔者建议考生最好还是参加审计辅导班,通过辅导班老师的讲解,考生会发现学习审计其实并没有那么痛苦。学审计关键要抓住审计的脉络,牢记风险导向审计的目标,始终在头脑中牢牢记住审计的整体框架。在学习时,考生还应放开思维空间,将自己想象为一名注册会计师,并始终站在注册会计师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这对考生解题也是很有帮助的。

    《财务成本管理》:从前面第一部分的考情分析可以看到,这是计算量非常大的一个科目,该科考试要求考生不仅仅是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更要求其能在有限的时间内熟练运用。从2012年的考试情况反馈来看,笔者认为在后续的考试中,考生不仅要在平时的复习中注意提高答题速度,而且要熟悉计算机考试环境下的有关操作,如快速输入计算式。对于平时练习的题目,应注意不要钻研太难的题目,可以选择以往年度的考题或一些经典例题,反复做反复分析。还是那句老话,题目不在多,而在于精。

    《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该科目的考试是在2009年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改革中新产生的,带有浓重的西方管理学思想,其希望教予考生更多的是一种理念,而不是一种固定的方法,正是这些特点的存在使得考试答题具有较大的灵活性。考生在复习时,不必将大量的时间花在死记硬背上,否则不仅效率低而且容易失去学习兴趣,只要抓住考点的关键处即可。从这几年的考题来看,考题越来越多的与案例结合起来,考生可将复习重点放在案例题,对案例题的练习一方面可以锻炼思维,另一方面也可以题带考点,笔者认为这种复习方式效果可能会更好。此外,对案例题的练习可以跳出教材的内容,接触更多的案例资料以拓宽视野。

注册会计师复习计划范文第3篇

勘察设计类注册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近年较为活跃,在图书出版特点上,体现了一般考试书的共性,也有其特性。本文通过对实践经验的提炼、重要数据的分析,提出了此类图书在策划与出版方面的几个要点,供同行借鉴。

面临现状――市场需求大

我国对申请从事工程勘察、设计活动的企业,实行以单位资质为主、个人执业资格为辅的准入制度,要求企业必须具备一定数量的注册工程师,取得相应工程勘察、设计资质证书,才能从事工程勘察、设计活动。截至2015年,勘察设计类注册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已开始执行的8个专业中,最早实施考试的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到目前也仅仅历时15年,限于国家实行注册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时间不长、考试难度较大(需要先通过基础考试,再通过专业考试),取得注册工程师执业资格证书的人数远远少于企业获取相应工程勘察、设计资质所需执业资格证书的数量,市场缺口较大,勘察设计类注册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变得异常活跃,每年参加8个专业基础考试的考生多达十几万人,通过了基础考试继续参加专业考试的考生也有数万人。

出版特点――具有独特性

勘察设计类注册工程师考试用书出版具备一般考试用书出版的特点,比如:

(1)品种多、竞争激烈

相对于公务员、考研这类数百万人参加的考试,勘察设计类注册工程师考试还算是小类,但目前,出版该考试复习用书的出版社已有十多家,这些出版社多为科技类出版社,也有一部分为大学类出版社,每个专业的辅导书均有十多个版本,市场竞争激烈。

(2)品质差异大、品牌优势明显

由于考试初期复习用书匮乏,为抢占市场,各出版社“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些出版社依靠行业优势,有些出版社则抢占先机。但限于勘察设计类注册考试图书出版经验、作者的实力及产品的后期维护力度等,仅有极少几个品种得到考生的认可,形成了品牌,每年销量达数万册,更多的则是模拟和效仿,低水平重复,销量不足千册。

但勘察设计类注册工程师考试用书的出版又有其特殊之处,比如:

(1)出版门槛高

出版勘察设计类注册工程师考试用书的出版社,不仅要具备较好的作者资源,还要配备相关专业背景的编辑。这些编辑要了解考试涉及的法律规范条文的更新、增补情况,并能及时提示作者修订图书内容;熟悉专业名词、图表、常用字母符号的含义,做好加工环节的质量把控。相对来说,该类用书的出版门槛较高,不具备行业背景的出版机构,图书质量难以控制。

(2)售后服务较为重要

相对于一般图书,勘察设计类注册工程师考试图书因其专业性强、现有资料的覆盖面不足等现状,更需出版社或作者对其读者提供一定的售后服务,如视频讲解、答疑等服务,以便及时解决考生复习中的疑问,提供考生相互沟通的渠道等。

策划出版――时机、作者、时间、质量

笔者从事勘察设计类注册工程师考试用书的选题策划及出版工作数年,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对该类图书的选题策划和出版的认识与体会也越加深刻,在此总结几点分享如下:

(1)看准时机,积极涉入

近年来,受国家政策导向影响,勘察设计类注册工程师考试比较活跃,考生人数不断刷新,新专业不断拓展。但无论是新专业,还是成熟专业,涉入时都要看准时机,不能盲目跟风,否则树立不了品牌,还砸了招牌,成为竞争中的炮灰。那么,如何看准时机?

①对于新专业,时间就是时机。在竞争对手还没准备好,率先出版一批适用的好书,抢先占据市场,赢得考生的认可,就是抓住了时机。否则,错过时机,即便图书品质更好、内容更有针对性,也需花费成倍甚至更多的时间来培育自己的读者群。

②对于成熟专业,出版填补空白的图书就是时机。成熟专业的考生圈子比较稳定,读者一般受口碑相传的影响,仅接受市面上仅有的几类参考资料,相对来说,涉入的难度较大。而出版相似内容的图书,基本没有分割市场的能力。所以,寻找市场空白,站在优化考生复习效率的角度,出版更适用、更急需的差异化图书,才是进入该领域的可取之路。

(2)优选作者,确保图书质量

从资源的重要性上来说,作者当属出版的核心资源,尤其是考试类图书,出版社图书品牌的创立多功于作者。所以在选择作者方面,一定要优选积累深厚、文笔扎实、态度积极的作者,他们不仅能写出针对性强、助力考生高效复习的辅导资料,而且还乐于接触读者,及时答疑解惑,提供增值服务,尤其是后者,看似脱离出版范畴,但这恰恰是出版社提升服务质量、提高竞争力的一种体现。而时间少、不关心图书质量、不能及时回复读者疑问的作者,往往无暇顾及后续图书修订,而使图书陷入停滞状态,招致淘汰,选用此类作者时,务必慎重考虑。

(3)尽早出版,占据时间优势

下图为笔者依据本社出版的某考试用书2013年、2014年的出库数据绘制的曲线图,图中横坐标为月份,竖坐标为单月销量。

图1 某考试用书2013年1-12月、2014年1-12月出库曲线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书每年的出库高峰有两个,一个高峰出现在春节后的2-3月份,另一个高峰出现在考试报名期间的6-7月份,其他时间的出库量较低,也较稳定。原因分析如下:

①第一个出库高峰2-3月份,恰逢上一年考试分数公布,受过线考生影响,计划参加考试和未考过的考生热情高涨,购书欲望强烈。此时,图书供应及时,便可占据时间优势。否则,错过第一个销售高峰,很有可能损失大批读者。

②第二个出库高峰6-7月份,为考试报名期间,符合一般考试图书销售规律,这个期间要时刻关注库存,一旦接近警戒线,应能及时重印、补充库存,避免缺货。

(4)做好售后服务,提升服务质量

售后服务,也是一种竞争力。出版社要摒弃以往“图书上市、万事大吉”的工作思路,持续跟踪销售,发掘读者需求,通过提升售后服务质量,赢取图书品质以外的竞争力。例如:

①创建复习氛围浓烈的学习环境,如创建qq群、在线辅导班等,为持相同复习资料的考生提供稳定、积极的学习环境。

②提供答疑服务,如邀请主编或行业专家进行定期答疑等,以及时解决考生复习中的疑问。

③提供视频资料,如制作微视频,通过在书中印刷二维码,让考生能多角度理解考试要点。

注册会计师复习计划范文第4篇

一、学生练习册使用效果的调查

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发现学生对练习册上的试题能自觉完成,对知识有一定的理解,学习目标更加明确,主动性更强,改变了以前不做题的不良习惯,取得预期的目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试题的难易程度的回答:参加问卷调查的118 名学生中有70.2%的选择了适中,20.4%的选择了比较容易,另外有9.4%选择较难。

2. 关于练习册知识的系统性的回答:79.6%的学生认为该练习册适合课本,对课本的基础知识能较好的再现和适当地拓宽与延伸,有很好的系统性,便于形成知识体系。另外21.4%的学生认为该练习册相对以前的在试题的综合程度上不高,没有太多形成知识的横向联系。

3. 关于完成练习册的自觉性的回答:27%的学生能在预习的基础上完成部分简单的试题,76.5%的学生能在该节结束后完成练习册的试题,23.5%的学生能完成部分试题。还有少数学生有抄作业现象。有的学生“认为不重要的作业有时会抄”或者“作业太多完不成会抄”。对于课外练习的完成,21.7%的学生“会有选择、有重点地做”,但有71.7%的学生“主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自己很少有练习”。

4.关于课本知识和练习预习的回答:大多不能坚持良好的预、复习的习惯。坚持每天预习、复习的学生只有15%,另外35.7%的学生承认自己从来不预习、复习。46%的学生不去看已做的练习册。

5.关于试题题量的回答:多数学生认为章节题量适中,课外有时间完成。

6.关于题型的回答:能与当前的大型考试题型相似,以选择题、简答题、实验题、推断题、计算题为主,较好地锻炼各方面能力。

二、编制试题的原则

练习过程应该是学生自主地进行问题解决的学习过程,更应该是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要达到这样的目的,除了要搞好练习的系统设计,加强练习的计划性、系统性之外,还必须搞好练习题的编制,努力克服固有经验的消极影响,使练习题有新的风貌。在这方面,练习题的编制质量是至关重要的。搞好练习题的编制,要做到:

1.重视练习题的趣味性

要使练习具有趣味性,教师平时要注意学科的发展、社会中的热点,注意它们跟化学的联系;注意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注意丰富自己的知识,还要注意了解学生的兴趣。

2.重视练习题的开放性

过程开放或结论开放的练习题,有助于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地思考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重视练习题的情境性

有的放矢地联系日常生活和社会生产来为练习题设置真实的情境、实践的情境,不但有利于学生了解生产生活实际,促进他们逐步学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在实际中分析、提取问题,体验问题(习题)解决中的困惑和解决后的喜悦,还能使他们认识有关知识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进而生动、活泼地展开学习活动。

4.重视练习题的实践性

实践性练习既包括完成实践性任务,也包括解释、解决实践中的问题,以及在实践情境中的练习。实践性练习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增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应低估的重要作用。传统的练习设计中,实践性练习很少,需要大力扭转、纠正。

5.解决好练习题的基础性和综合性问题

要使练习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有力手段,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不能忽略。但绝不能驾轻就熟地走老路,搞重复训练、搞“题海战术”。要努力创新,改进基础性练习题的编制,避免枯燥乏味、死记硬背、机械重复。基础题知识的合理组合,配置适当的情境,使之成为结构化的系统。综合性练习题能使学生达到较高的学习水平,要给予重视,这是毫无疑义的。但是,要达到较高的综合水平,需要一定的基础,对这一点绝不能忽视,否则就会“拔苗助长”。因此,要做好基础性练习题和综合性练习题的恰当配合。

此外,在改进练习题编制的同时,增加问题解决指导和示范例题。坚持不出怪题、偏题和脱离实际的练习题的原则。只有注意上述各项,才能使练习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有力手段和重要途径。

三、利用练习册的编制,加强校本研究

新教材给教师留有较大的空间,教师要摒弃过去的“你编书,我教书”模式。在练习方面,即使教材编写做出了充分的改进,仍需要教师根据学生情况和其他条件作出选择、调整、补充,包括进行必要的铺垫。实际上,不少教师在练习编制乃至高考研究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他们完全可以在改进教科书练习设计乃至高考命题改革方面做出自己的贡献。要做到变“照书教”为“用书教”,需要以校本研究为基础。练习教学的校本研究可以就下列问题展开:

1.做到“整体规划,分步实现”

练习的教学目标是多方面的,往往不是一步就可以实现的。技能、能力、情感、态度、过程、方法等方面的目标,需要多次练习才能形成,需要反复学习才能达到较高的水平。要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具体情况加强练习的计划性,做好整体的设计和安排。这里所说的计划和整体安排,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加强练习设计的计划性和整体安排,各章、各节练习各有侧重,各种内容、各种类型、各种层次相互配合;二是加强练习教学的计划性和整体安排,逐步提高要求,又能及时地做恰当的机动调整。

2.怎样做到“既全面,又有重点”,加强练习的针对性所谓“全面”,就是要全面地理解、落实练习的教学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是,光注意全面是不行的,还必须把握重点。为此,要深入地学习课程标准,深入地研究教材,深入地了解学生学习的现状。要弄清各章、各节练习的主要任务是哪些,学生需要在哪些方面加强练习,以便加强练习的针对性。教学时间有限,练习一定要少而精,必须选择覆盖重点内容、代表各种类型的最典型的练习题,通过做练习使学生能够触类旁通。即便是对于知识技能的练习,也要全面地予以考虑,并且有所侧重。

3.培养、激发、保护、发展学生的练习兴趣

注册会计师复习计划范文第5篇

一、学生练习册使用效果的调查

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发现学生对练习册上的试题能自觉完成,对知识有一定的理解,学习目标更加明确,主动性更强,改变了以前不做题的不良习惯,取得预期的目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试题的难易程度的回答:参加问卷调查的118 名学生中有70.2%的选择了适中,20.4%的选择了比较容易,另外有9.4%选择较难。

2. 关于练习册知识的系统性的回答:79.6%的学生认为该练习册适合课本,对课本的基础知识能较好的再现和适当地拓宽与延伸,有很好的系统性,便于形成知识体系。另外21.4%的学生认为该练习册相对以前的在试题的综合程度上不高,没有太多形成知识的横向联系。

3. 关于完成练习册的自觉性的回答:27%的学生能在预习的基础上完成部分简单的试题,76.5%的学生能在该节结束后完成练习册的试题,23.5%的学生能完成部分试题。还有少数学生有抄作业现象。有的学生“认为不重要的作业有时会抄”或者“作业太多完不成会抄”。对于课外练习的完成,21.7%的学生“会有选择、有重点地做”,但有71.7%的学生“主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自己很少有练习”。

4.关于课本知识和练习预习的回答:大多不能坚持良好的预、复习的习惯。坚持每天预习、复习的学生只有15%,另外35.7%的学生承认自己从来不预习、复习。46%的学生不去看已做的练习册。

5.关于试题题量的回答:多数学生认为章节题量适中,课外有时间完成。

6.关于题型的回答:能与当前的大型考试题型相似,以选择题、简答题、实验题、推断题、计算题为主,较好地锻炼各方面能力。

二、编制试题的原则

练习过程应该是学生自主地进行问题解决的学习过程,更应该是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要达到这样的目的,除了要搞好练习的系统设计,加强练习的计划性、系统性之外,还必须搞好练习题的编制,努力克服固有经验的消极影响,使练习题有新的风貌。在这方面,练习题的编制质量是至关重要的。搞好练习题的编制,要做到:

1.重视练习题的趣味性

要使练习具有趣味性,教师平时要注意学科的发展、社会中的热点,注意它们跟化学的联系;注意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注意丰富自己的知识,还要注意了解学生的兴趣。

2.重视练习题的开放性

过程开放或结论开放的练习题,有助于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地思考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重视练习题的情境性

有的放矢地联系日常生活和社会生产来为练习题设置真实的情境、实践的情境,不但有利于学生了解生产生活实际,促进他们逐步学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在实际中分析、提取问题,体验问题(习题)解决中的困惑和解决后的喜悦,还能使他们认识有关知识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进而生动、活泼地展开学习活动。 转贴于

4.重视练习题的实践性

实践性练习既包括完成实践性任务,也包括解释、解决实践中的问题,以及在实践情境中的练习。实践性练习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增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应低估的重要作用。传统的练习设计中,实践性练习很少,需要大力扭转、纠正。

5.解决好练习题的基础性和综合性问题

要使练习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有力手段,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不能忽略。但绝不能驾轻就熟地走老路,搞重复训练、搞“题海战术”。要努力创新,改进基础性练习题的编制,避免枯燥乏味、死记硬背、机械重复。基础题知识的合理组合,配置适当的情境,使之成为结构化的系统。综合性练习题能使学生达到较高的学习水平,要给予重视,这是毫无疑义的。但是,要达到较高的综合水平,需要一定的基础,对这一点绝不能忽视,否则就会“拔苗助长”。因此,要做好基础性练习题和综合性练习题的恰当配合。

此外,在改进练习题编制的同时,增加问题解决指导和示范例题。坚持不出怪题、偏题和脱离实际的练习题的原则。只有注意上述各项,才能使练习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有力手段和重要途径。

三、利用练习册的编制,加强校本研究

新教材给教师留有较大的空间,教师要摒弃过去的“你编书,我教书”模式。在练习方面,即使教材编写做出了充分的改进,仍需要教师根据学生情况和其他条件作出选择、调整、补充,包括进行必要的铺垫。实际上,不少教师在练习编制乃至高考研究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他们完全可以在改进教科书练习设计乃至高考命题改革方面做出自己的贡献。要做到变“照书教”为“用书教”,需要以校本研究为基础。练习教学的校本研究可以就下列问题展开:

1.做到“整体规划,分步实现”

练习的教学目标是多方面的,往往不是一步就可以实现的。技能、能力、情感、态度、过程、方法等方面的目标,需要多次练习才能形成,需要反复学习才能达到较高的水平。要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具体情况加强练习的计划性,做好整体的设计和安排。这里所说的计划和整体安排,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加强练习设计的计划性和整体安排,各章、各节练习各有侧重,各种内容、各种类型、各种层次相互配合;二是加强练习教学的计划性和整体安排,逐步提高要求,又能及时地做恰当的机动调整。

2.怎样做到“既全面,又有重点”,加强练习的针对性所谓“全面”,就是要全面地理解、落实练习的教学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是,光注意全面是不行的,还必须把握重点。为此,要深入地学习课程标准,深入地研究教材,深入地了解学生学习的现状。要弄清各章、各节练习的主要任务是哪些,学生需要在哪些方面加强练习,以便加强练习的针对性。教学时间有限,练习一定要少而精,必须选择覆盖重点内容、代表各种类型的最典型的练习题,通过做练习使学生能够触类旁通。即便是对于知识技能的练习,也要全面地予以考虑,并且有所侧重。

3.培养、激发、保护、发展学生的练习兴趣

注册会计师复习计划范文第6篇

积极参加会计证考试的无心插柳

会计资格证考试是我有生以来参加的首个和会计职业相关的考试,这也是大多数会计人员踏上会计岗位首先要面对的专业考试,又是和会计职业相关的所有考试中最简单的一个考试。如果想从事会计工作,却连这个考试都无法通过,我建议应当放弃做会计的想法和追求,换一个与会计无关的、更合适的工作。这个考试很简单,涉及的会计理论知识很少,但正是这个考试,让我发现了参加考试对我实务操作的帮助、指导和促进作用。在实际工作中,师傅教的会计知识往往都是操作层面上的,无法讲清楚深层次的诸如为什么要这么操作的理由。这可能跟以前高等教育不重视会计教育,全国曾经只有两所高校开设会计专业有一定的关系。很多单位的会计和我一样,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会计教育,所掌握的技能是师傅的师傅一代一代靠传帮带这种模式或者途径培养的,所以在培养徒弟的时候,继承的是传统的会计培养模式,只教一些编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结账、编制会计报表等层面的就事论事式的会计核算技术,很难教给徒弟们为什么要这么做的理由。而通过会计资格考试,我在登记账簿的时候,看其他同事做的会计凭证,以前不管采取什么手段或者方法询问师傅,结果大多都是百思不得其解。参加考试后,突然之间大多数问题毋须再问师傅,酷似豁然开朗,能非常清楚其中的缘由,就自然感受到了会计考试给予我的职业带来的好处。

没有想到,好处还不止这些。由于我对这次考试非常重视,所以结果出来,我的成绩是我当时所在县第一,三门总分达到了291分,比第二名还高分,恰巧县财政部门要组织优秀会计人员参加全省会计知识大赛,我被选拔为了其中的一员,和其他四个同志一起代表县参加比赛。比赛结果我获得了个人第四名。为了这个第四名,我在财政部门的统一组织下,带薪脱产封闭自学,当然又学到了许多理论知识。但这还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我从这次比赛伙伴们的嘴里大致了解了一些注册会计师考试的内容、知识以及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现状,可以说是一次注册会计师职业全方位的启蒙,使我知道了会计这个大领域里还有注册会计师这一个小领域及其与此相关的考试。从而确定了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的计划和决心。

积极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的收获

注册会计师考试的难度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可能是会计资格考试全县第一名、新会计知识大赛全省第四名的骄人成绩,一度使我志得意满,有了骄傲情绪,以致不计后果,报了五科。等我领了全部考试教材,一下子傻了眼,这完全超出了预想,根本不是会计资格证、全省会计知识大赛可以比的。如果非比不可,好似面对一个儿童和面对一个大力士,要我分别跟他们摔跤定输赢,胜负已见分晓。没有办法,走到了这一步,上也得上,不上也得上,我硬着头皮着手看书,但我发现许多内容我根本看不懂。怎么办?放弃吗?我不甘心。看不懂就看不懂,就像刚做会计的时候,看不懂凭证,我还不是依葫芦画瓢,记了账,完成了工作。现在这些书看不懂,我不管他,继续看下去,看完为止,一遍不懂看两遍,两遍还不懂看三遍,循环往复,不偏课,均衡发展,抓住每一分钟可以复习的时间,一直坚持到考试的那一天。这样的想法一形成,心就坦然,五本书同时看,不要求自己掌握,但要求自己一字不漏地看,看完后再从头看起。等我看第二遍的时候,我已经发现这五本考试用书相互之间有许多相互交叉重叠的知识和内容,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集中突破掌握,以合理减少其他教材的复习范围。其次,发现这些考试用书里也有一些我已经掌握的知识,把它们划去,不再花时间复习,以尽可能地减少我还要复习的内容。还有,有些课程之间有一些内容还互为因果,比如《审计》,如果不能掌握一定的会计知识,要学好审计很不现实。慢慢地,书看三遍之时,基本能把五本考试用书串联到了一起,初步了解了五门考试科目的轮廓及相互之间的联系。这大大地提高了复习效率。迎来考试那一天,走进考场之前,感觉上虽然还有许多知识点没有完全掌握,但考试结束后一个多月的等待,迎来的结果是,全科一次通过。

积极参加各类考试的成功心得

功夫不负有心人。注册会计师考试对我来说是歪打正着,但复习方法得当,复习手段高明,花了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心血,却是事实。在时间的安排上,每天抽六、七个小时复习,一天二十四个小时,上班八小时雷打不动,其他吃饭漱洗完成一些自己的简单家务估计要三个小时,睡觉不到七个小时,每天都是满负荷安排。在复习方法的选择上,许多考试成功人士喜欢做习题,而我基本上很少做习题,以反复的看书为主,有道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凑,反复看书不但能掌握相当的专业知识,对于培养专业论文的写作也有好处,做习题对于强化记忆可能有益,但对于专业论文写作的帮助是微小的。后来这种学习方法、学习手段、学习恒心,应用到了会计师专业技术职称考试、资产评估师资格考试、会计专业和教师专业高级技术职称评审辅助考试,屡试不爽,全部取得了优异成绩――全科通过,专业论文的写作技能也有了大幅度的长进。

在大学讲课或作专业讲座,总是有学生或同行问我这样的问题,注册会计师考试是不是很难,能不能介绍一些成功经验,复习期间要注意一些什么等。我的答复日趋成熟,开始一成不变,认定了一个道理,“你说难就难,你说不难就不难,关键是你自己想不想通过考试”;关键是要掌握复习要领,五门考试课程,不要人为地把它们割裂开来,要把它们放在一起复习,了解它们之间的因果,熟悉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进行系统的复习,而不是零散的复习,也不是拆开来复习。所有这些,我是真的体会甚深,不但有正面的经验可以检验,而且还有反面的教训可以佐证。

注册税务师考试的失败原因分析

国家注册税务师资格考试是我取得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师职业资格考试

之后的第三个职业注册资格考试。由于当时我已经取得了会计专业高级技术职称,可以免试一些考试科目。注册税务师考试可以免试《税法(I)》、《税法(Ⅱ)》和《财务与会计》三门课程。这样的条件,能不高兴?还从来没有享受过免试的优惠,一下子可以免试三门,优惠了百分之六十,当然不能错过这个机会。就作出决定计划再考一个注册税务师资格。可是因为免试,所以没有理由,也没有热情,更没有动力,去浏览其他的三本考试用书,且不说系统复习了,甚至连教材都没有买。但《税务实务》恰恰是一门建立在《税法(I)》、《税法(Ⅱ)》和《财务与会计》基础上的综合课程,相互之间有因果关系,只有熟悉《税法(I)》、《税法(Ⅱ)》和《财务与会计》这些教材所包含的知识,才能顺利地掌握《税务实务》。由于当时国家财税政策变动比较频繁,而我们会计人员所掌握的知识也往往都是实际在应用的一小部分,很多和自己所从事行业不相干的知识点成了盲区,考试涉及的知识和实务操作用到的知识还存在一定差异等原因,结果可想而知,饮恨而归,名落孙山。难度很大的,要考五门的注册会计师和评估师资格考试都通过了,相对还简单一些只考两门的注册税务师考试却没有通过。后因工作太忙,既要讲课搞科研,完成作为一个大学教师的本职工作,又要承担公司的财务负责人及其他杂务等实体性工作,还不大想让自己成为一个考试机器,希望把自己塑造成为一个兼具理论和实务有机结合的最优秀人才,所以放弃了这个考试。

经验小结

注册会计师复习计划范文第7篇

关键词: 注册考试图书产品 选题策划

中图分类号: D691 文献标识码: A

建筑行业注册考试类图书多年占据建筑图书市场中码洋规模最大的细分类市场。2013年开卷数据显示,其出版码洋比重已达到38%以上。多年来,各大出版社纷纷进入此版块,产品数量逐年递增,市场竞争激烈。

下面介绍一下此类图书产品在选题策划等方面的经验。

一、建设行业注册考试类图书产品的市场特点

首先,策划建设行业注册考试类图书需要了解建设行业注册考试的情况。我国在建设行业建立执业资格制度的探索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1992年6月以建设部令的形式颁发了《监理工程师资格考试和注册试行办法》,1995年开始建立全国房地产估价师、全国造价工程师等执业资格考试制度,并且快速进入发展时期。截至目前,我国建设行业已建立了房地产估价师、监理工程师、注册建筑师、造价工程师、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注册城市规划师、房地产经纪人和建造师等执业资格制度,考生人数逐年递增不减。据资料显示,2013年,二级建造师报考人数达到488万,在二级建造师考试的六大专业中,建筑专业人数最多,达到80万。

其次,策划建设行业注册考试类图书需要分析此类图书市场情况。在建筑类图书中,码洋规模最大的细分市场就是建筑考试类,起占据建筑总体码洋的38%以上。在2013年建筑类图书销售TOP100中,注册考试类图书74种,可见其强大的销售态势。参与考试类图书竞争的出版社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类:第一类是考试指定教材和大纲,权威性强,资源丰富。如建工出版社出版一级建造师、二级建造师指定教材及大纲,计划出版社出版全国造价工程师指定教材及大纲,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全国监理工程师指定教材及大纲等。第二类出版社,以出版教辅为主,针对考试特点开发选题,品种多样,此类出版社多在出版时间、特色产品开发及增值服务上下功夫,竞争激烈。

二、建设行业注册考试类图书产品开发的特点

1.作者的开发

由于考试类图书都围绕大纲规定考点来编写,因此内容差别不大,同质化现象严重,因此在选择作者方面,应尽量选择参加考试培训的名师或者写作经验丰富的作者。此类作者多年参加此类考试的培训,对考试动态、大纲及教材的重点难点及新变化非常了解,他们所编写的图书更符合考生的实用性需求。

2.图书内容的定位及按套系出版

考试类图书适用于考试的哪个复习阶段是图书定位的基础,同时也决定了出书的时间。像我社出版考试类图书大致分为:教习全书、考点精析及模拟训练、临考冲刺题三个大系列就是按照基础复习阶段、中期复习阶段以及冲刺阶段来划分的。每个阶段考生的复习着重点均有不同,购书呈现出不同的心理特色。只有抓住考生的复习特点才能策划出考试类图书的精品。以《全国监理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教习全书》为例,基础复习阶段考生一般选用结合考试大纲和教材编写的边学变练的图书,需要讲解到位细致,此类图书的上市时间一般集中在前一年考试结束后的5-7个月时间内。考生在备考时一般都会根据自己复习的阶段性,选择适合基础复习、专项强化和冲刺模拟等不同阶段需求的复习用书。因此,考试类图书的选题策划一般都会围绕考生复习备考所需的内容来研发配套产品。

3.图书生产流程要求

考试类图书的生产制作周期要求短、平、快。一般考试类图书的时效性很强,以大纲变动和考生需求为导向,每年都会对图书进行修订或推出新书。这一特殊的要求使得考试类图书的编辑加工、发稿、设计、排版、校对、印制、发行等环节必须在极短时间内完成,以尽快抢占市场。因此,考试类图书需要快速生产和铺货,以尽可能地延长销售期。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每年会提供给各销售网点一份全年各类建筑资格考试的时间表。根据多年的经验,考前半年到考前一个月一般为考试书的最佳销售时机,在此时间内出版,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业绩。

4.出版模式多元化

目前,考试类图书的研发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一是与权威考试机构合作。这类考试类图书一般以考试指定教材和大纲为主,属于垄断资源。二是与知名培训老师合作。名师经验丰富,深谙应试规律,因常年授课在写书是可以直击考点,把我考试的命题趋势。三是与考试培训机构合作。目前,每年参加各类考试辅导的人数能达几十万人次,辅导班拥有庞大且集中的目标读者,可以通过与培训费捆绑销售的方式,使得考试类图书的研发和销售更具针对性。

三、建设行业注册考试类图书产品增值服务与营销

目前,建筑类考试图书的竞争已经达到了白热化,图书同质化现象明显,很多出版社开始采取多种手段为考生提供增值服务,扩大图书的内容含金量,以达到扩大销量、保证读者口碑的目的。网络可作为传统出版营销升级的工具。利用网站的增值服务和数字化资源推动传统出版的发展,实现纸质图书市场的扩容,达到销售额提升、服务改进、顾客满意度提升的目的。目前,建筑类考试图书的增值服务主要为在线答疑、提供历年真题及模拟题库、赠送网络培训课程学习卡及教学视频等。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上书店不断兴起。出版社除了自有的门户销售网站外,已经和当当网、亚马逊中国、京东商城等知名图书网商成功合作。因为网络销售为建筑类考试图书需求者提供了极大的查询与购买便利,网络营销已经成为建筑图书营销的重要组成部

注册会计师复习计划范文第8篇

我是在年后开始联系的实习单位。2月7日,我给三亚市的各个会计师事务所打电话。开始的几个事务所都说刚过完年,业务不多,不需要实习生,或者是说实习生已经很多,不再招人了。当我打给恒誉会计师事务所的时候,是一个姐姐接的电话,她说可以帮我问问所长。我很兴奋,终于有希望了!所长说我可以带上简历下午去面试。

那天下午我很早就去了,上午接电话的那个姐姐给我倒了一杯水,让我可以先看看报纸。到了三点钟,进来了一个个子不高的大叔,那个小吴姐姐说他就是所长,我跟着进了办公室,递上了我的简历。所长看了看,跟我简单解释了一下事务所所承担的业务都有哪些,然后说我第二天可以来实习,还给我安排了一位“师傅”——慧芳姐,我以后就跟着她,让她给我安排任务。我就这样开始了我的事务所实习。

海南恒誉会计师事务所注册资本30万,现有注册会计师12人,注册资产评估师5人,现有的工作人员共21人。主要承担的业务可从事财务审计、资产评估、办理企业合并分立清算事宜中的审计业务、注册资本验证、基本建设年度财务决算审计、财会人员培训、记账等多种业务,是本市一个中等规模的事务所。

开始的几天,慧芳姐让我先看一下他们做的审计工作底稿。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证据的载体,是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业务过程中形成的全部审计工作纪录和获取的资料。包括注册会计师在制定和实施审计计划时直接编制的、用以反映其审计思路和审计过程的工作纪录,审计工作的全部内容是注册会计师形成审计结论、发表审计意见的直接依据。审计业务有一定的连续性,同一被审计单位前后年度的审计业务具有众多联系或共同点,审计工作底稿对未来的审计业务具有参考备查价值。审计工作的整个过程就反映在工作底稿中。如果能把工作底稿看明白,那就能理解审计是怎样完成的了。

以前年度的审计工作底稿要整齐的装订,然后装在牛皮纸盒子里。大部分企业单位的工作底稿很厚,要订成2—4本,一些事业单位如小学医院的审计工作底稿就是一本。审计工作底稿包括七个部分,一、初步业务活动工作底稿,二、风险评估工作底稿,三、进一步审计程序工作底稿,四、其他项目工作底稿,五、业务完成阶段审计工作,六、实质性程序工作底稿,七、附录。

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人员记录审计工作的轨迹,审计证据是被审计单位提供的原始资料,如原始凭证、合同等。因此每一个审计过程所需要的审计证据是不同的。例如关于库存现金,核对现金日记账与总账得到货币资金审定表,抽查大额收支得到货币资金收支检查情况表,对其他应收款采用了替代测试,后面要附上记账凭证的复印件。资本公积对企业至关重要,也是经常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因此需要资本公积审定表,追加投资款的记账凭证,收款收据和记账凭证,电子汇划划(收)款补充报单。还有要附上一些许可证的复印件,比如“琼海大兴实业投资有限公司”以房地产开发和旅游项目为主营项目,那么就要附上房地产开发企业暂定资质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税务登记证,公司章程,在涉及到某个审计期间签订了合同时,要有设备合同复印件等等。

在看审计工作底稿的过程中,我也只能是从表面的层次上去了解某个程序需要的证据,知道他们之间存在着相互关联的关系。但是如果让我去决定某个程序到底要查哪些证据,我就不知从何下手了。这需要清楚的了解审计准则,也需要实际工作经验的积累。

开始的这几天,我大部分的时间是在看工作底稿。刚刚过完年,每天来的客户非常少。其实是否有客户也与被审计企业的注册时间有关。事务所还承担着审计局给的工作,为各行政事业单位进行验资。事务所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审计软件是审计局自己研发的一个小软件。我帮助小许姐姐录入三亚市各中小学的固定资产的信息。包括固定资产的类别,存放地点,原值,折旧,净值。行政事业单位不用计提折旧,因此只要是在用的,原值和净值永远相等。之后要把汇总得到的固定资产净值总额与该事业单位当期的资产负债表的固定资产数额进行核对,如果想等就证明正确了。有两次我录入的错误了,原因是我没有看到备注里面的“已停用”,都当成在用的输了进去,结果对不上。我对了好几遍找不到原因,还是小许姐姐发现的这个问题。其实这不是很复杂的工作,需要的是耐心和细心,因为大量的数据发生一点错误就会“前功尽弃”。

注册会计师复习计划范文第9篇

关键词 民办高校 注册会计师专业 教育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1 我国目前民办高校发展的特点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家允许恢复创办民办学校以来,经过几十年的迅速发展,民办高等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目前我国民办高校的办学层次看,民办高等教育仍然主要从事学术层次较低但实用型职业型特点较为明显的教育。在这些教育中社科和人文专业所占的比重仍然较大。而会计专业是众多民办高校最受青睐的专业之一。绝大多数民办高校都设置了会计相关专业,所招收的学生数量也较多。如何拓宽专业领域,在众多民办高校中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成为摆在民办高校面前的重大课题之一。国际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作为一个新的学科体系应当受到民办高校的重视。

2 民办高校国际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教育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国际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已经在不少国内重点大学或财经类专门院校开设,也有少量民办高校开设。本文通过调查开设此专业的相关民办高校发现,无论是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还是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方式等方面均存在不少的问题。

2.1 培养目标定位不清

从目前各民办校的教学计划中不难看出其培养目标存在定位不清的问题,许多民办高校将国际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的培养目标等同与注册会计师专业的培养目标。显然与国际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的培养目标——具有国际视野掌握国际会计准则的高级专业人才不符,无法凸显国际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的专业特点。

2.2 课程设置上的缺陷

由于国际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作为一个新的专业体系,其专业课程体系所涵盖的内容仍然存在较大争议。从现有开设国际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的民办高校来看,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无法突出专业特色,所开设的课程与会计专业或者注册会计师专业的课程区别不大。从其开设的课程上看,无法体现国际会计和国际审计的重点地位。二是全面复制国外高校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从而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同时教材的选用也是五花八门,存在重制度轻理论的问题。这些问题显然无法满足培养熟悉国际财会知识、掌握国际会计准则、精通现代企业财务战略规划及国际化经营的高层次财务管理人才的需要。

2.3 教学方式的局限

目前我国的课程教学绝大多数仍然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教师讲,学生听”。

这种教学方式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甚至可能抹杀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同时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仍然没有被全面采用。从而导致课堂教学的知识容量较少,教学效果欠佳。另外,针对国际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的实践教学环节少而薄弱。

3 民办高校国际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教育教学改革思路

为促进我国会计人才进军国际市场,必须对我们民办高校的民办高校国际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的教育教学进行改革。改革的总体思路是:认真总结目前我国民办高校国际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教育教学的成功经验,根据国际注册会计师协会对其执业人员的素质基本要求为出发点,进一步明确合理的培养目标,改革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方式,提高教育质量,着重培养具有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国际注册会计师专业人才。

3.1 培养目标上从学生实际出发,突出国际注册会计师的基本素养的培养

目前我国民办高校的学生主要招收“二本”和“三本”的学生。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基础知识可能不像“一本”的学生那么扎实。但是这些学生思维相对比较活跃、实践动手能力也相对较强。因此我们应当抓住学生的特点,将培养目标定位在“专才基础上的通才”。即国际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的教育目标应定为在着重于学生分析和思考能力的提高而非记忆日新月异的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上。培养学生将来能具备熟悉国际财会知识、掌握国际会计准则、精通现代企业财务战略规划及国际化经营的高层次财务管理人才所必需的基本素养。

3.2 课程分级设置,既能满足会计职业的国际需求又要符合国际注册会计师后备人才的需要

首先,课程设置满足基础性需要。课程体系的设置应当涵盖会计专业和审计专业的基本理论(尤其是国际主流的会计和审计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文化素养方面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备国际视野的审计人员。其次,要满足应用性和超前性的需要。国际注册会计师是具有综合性质的复合型人才。即“专才”基础上的“通才”。因此在设置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时,在注重应用性的同时使学生具有自我再学习的能力。

3.3 革新教学方式使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1)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传统教育模式下的“粉笔+黑板”式的教学手段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已远不能满足国际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教育的大信息量和国际注册会计师日新月异的工作方式的需要。在目前我国的教育体制下,课堂教育仍然是培养学生基本素养的主要渠道。在教学中,采用以计算机和多媒体为主的直观、形象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既能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为学生介绍最新的专业知识,提高单位教学时间内的知识含量,又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教与学的兴趣。

注册会计师复习计划范文第10篇

的信念+脚踏实地的付出。在此我结合自己多年的考试心得体会谈一些经验,与大家共勉。

一、破釜沉舟――树立必胜的信念

注册师考试“合格即通过”,不像高考、研究生考试那样要精益求精,力争高分。因此,考生要树立志在必得的

信心。信心是成功的保证,无论是考全科,还是考两科,都要绷紧一根弦。信心和决心不足,一次性全部通过考试的几率就很低。但现实的情况是,许多考生并没有特别的紧迫感和求胜欲望,实际上,只有目的明确了,才能有源源不断的动力。有些人将要考的科目分两年或三年进行报考,这种操作方式往往会把压力留给第二年、第三年,通过该门考试的周期就会被拉长,我觉得这是“未战先输”,并非上策,因为“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通过所有考试科目的考生不是好考生。当然,报考全部科目意味着更多的投入,更多的付出,考生要

有充分的准备。

二、磨刀不误砍柴工――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

参加注册师考试,工作繁忙、时间紧张是大家面临的共同问题。简单算一下,从报名到考试,一般不到半年的时间,对一次要考四五门课的注册师考试来说,需要半个月到一个月的时间完成一个科目的学习,如果保证不了这个时间,再聪明的人、再有经验的人也很难通过。有人强调工作很忙,抽不出时间来,其实还是那句话:“时间像海绵,只要愿挤还是有的。”考生必须牺牲休息时间,少享受一点家庭的温馨,放弃一点个人爱好,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应酬。我个人的体会是要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和节假日,每天至少要保证看书两到三个小时,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白天最好也能抽出一定时间看书。另外要充分利用好考试前的一个星期时间进行冲刺。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些人或许认为,提前一年准备不好。我个人认为,如果对于一个有恒心的人来说,是可以的,特别像注册环保工程师的基础课考试,涉及高数、物理、化学、三大力学、工程经济等多门课程,更需要提早准备,但如果我们意志力不强,而把战线拉得太长,就很难坚持到底。因此,我一般都是以报名时间为起点,制定一个考试复习计划。以周为单位制定计划比较合适,将四门(或者五门)要掌握的知识点分配到每一周,并要留有一定的机动时间。计划要落实到书面上,宜远粗近细,并根据复习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另外,在备考时间内定几个里程碑事件,比如看完第一本书,做完第一套历年真题,进行最后一遍复习。如果某一天的看书任务没有完成,考生必须在第二天补上,无论如何,都必须严格按照原先设定的学习进度进行复习,这样才能成竹在胸。

三、巧读理解而非死记硬背――注重看书的方法和效率

在保证时间的情况下,还要保证学习的效率。在时间和效率两者之间,保证效率更重要,要保证效率就要把时间化零为整,即通过工作生活的合理安排,把零散的几分钟、十几分钟、几十分钟集中到一起用于考试复习。见缝插针的精神固然值得提倡,但是由于时间太短,效果很难得到保证,也容易割裂知识间的连续性。

首先读书过程中要突出重点,有所取舍。一般人们总爱从书的第一页开始看,开始的时候兴致勃勃,边看边作批注,后来渐渐就怠慢了,甚至没兴趣把书看完。其实,第一章的内容往往是“前言”、“概述”之类的,出题点一般就是一两道选择题,从时间的投入产出效果来看,应该略读;同样,第一科目往往是“概论”、“基础知识”之类的,一般难度比较低,属于“送分科目”,在掌握了基本的得分点之后应该快速转入下门课的学习,腾出更多的时间给其他更难的科目,比如技术方法、案例分析(实务)等。

其次是要掌握正确的看书方法。教材内容很多,要记住每字每句是不现实的。因此,虽然考试需要记这些东西,但是不要死记硬背,因为考试的题型除了案例分析是问答题,其他都是客观题,都是选择题。选项里相关的信息都给了,只看我们能不能理解,相关知识点我们是不是了解和熟悉了,所以重在理解。理解就是要学会辨别考点,就是要以命题者的思维从教材中寻找“题眼”,在阅读教材时根据自己的理解把考试重点划下来,并用彩笔确定出重中之重。鉴别“题眼”需要依靠个人长期养成的阅读习惯,以及对知识点的敏感性,而这种感觉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形成的,但一般来说,带有属性、分类、排比、列举特点的句子是“题眼”所在的地方。随着复习的深入,实际上就是对自己所划定的少量重点内容的复习,这样教材就越读越薄了。

四、宁缺勿滥――选用课外辅导书和网络信息

注册师考试的教材是考试依据,必须精读,但是只有这一套教材是不够的,还需要选一套辅导书,里边最好有知识点系统、历年试题分析、模拟题(含答案和解析),进行必要的训练,这样能够与教材形成互补,查漏补缺,巩固看书效果。现在市面上的辅导书种类很多,良莠不齐,买之前要甄别清楚,否则不但浪费时间,而且会有误导的反作用。鉴别参考书的标准是:这套书应该是原创的,编者对本课程的发展趋势有自己的看法,比如对课程体系、对考试大纲的理解,而不是摘抄别人的书拼凑而成的。另外还有一个小技巧:看附带的考试训练题里边是否涵盖了新考试大纲的考点,如2008年《工程咨询概论》科目,考试大纲进行了大幅度的修改,比如增加“科学发展观”、“十一五”规划的内容,如果考试训练题里边没有此类知识点的新题,或者还出现什么“十五”规划,就证明这套书是从旧题库里抄的,坚决不能买。

除了辅导书以外,还应该留意网上信息。现在是信息时代,谁能及时掌握资讯,谁就占得先机。我个人非常重视网络资料的搜索和收集,这也成为我复习备考中的重要一环。比如,一些考试论坛,有无私的网友会共享一些资料,比如培训班的讲义、历年试题、个人经验介绍、知识总结等,这些对于把握考试趋势,调整复习重点都是非常有益的。

五、养兵千日,用在一时――考前准备和考试技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细节决定成败”。考前的准备工作比如考场地点、考试时间、考试用具、交通工具等,虽是老生常谈,但如果处理不当,就很可能影响到考试。举几个例子:跟其他注册考试不同的是,注册环保工程师开考时间是上午八点钟,我有个同事以为是九点,结果迟到近半个小时,差点进不了考场;我参加的注册环保工程师(专业课)考试,因为不了解考试可以携带参考书籍进场的规则,结果没有携带任何参考资料,差点功亏一篑。另外考场上考生忘带2B铅笔、忘带橡皮擦、计算器无法进行组合复杂运算的现象更是司空见惯。还有值得一提的地方是,由于最后一科主观题(如“案例分析”)现在采用试卷扫描后异地阅卷的方式,需要用黑色签字笔作答,有些考生可能用圆珠笔作答,结果可想而知。

如果我们已经精心地做好了准备工作,那考试过程中的战术运用是保证我们最后通过的关键一步了。

有些考生一拿到试题就开始从第一道题开始做,碰到难题锲而不舍地试图进行解决,到最后,当监考教师宣布“还有十五分钟”的时候,才发现还有很多题没有做,答题卡也没有涂,于是忙中出错,把答题卡涂错位置,或者来不及涂卡。

首先,考试时应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对于有把握的、计算简单的题目要力争多拿分,对于计算明显复杂的,可以先列出计算公式和计算过程,答完其他题目后,回头再进行复杂运算,这样既可以稳定情绪,又可以保证采分点。其次,要审好题,多用几分钟把题意审透,以免误入出题人设定的陷阱。

请记住一点,无论我们平时复习得多么仔细,考试过程中我们都会碰到陌生的题目,要舍得放弃。另外,注册师考试的试题是按照教材的顺序编排的,在做题过程中要经常回忆考点所在教材中的位置,这样能够帮助我们排除一些干扰,特别有效。对于多选题,比如注册咨询师采用“错选判错、漏选给分”的评分标准,应采取稳扎稳打的策略,只有确实有把握的选项才予选上,不能贪心。

这里还要提一下案例分析或者实务的答题问题。因为这些科目考试是主观题,需要你在专用答题纸上作答,因此,要保证卷面整洁,否则容易给评卷教师留下不好的印象,影响得分。还有,往往每道大题都有几个小题,考生答题一定要给每道题留够足够的答题和修改空间。

六、因人而异――参加培训班的问题

参加培训班是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应该辩证地看。如果我们已经详细阅读过教材,那就参加正规的考前培训,这样一方面可以解决疑惑,改正自己的错误,另一方面可以梳理出主要知识体系,增强记忆。如果我们还没有通读过教材,参加培训班就不能跟上培训教师的进度,教所讲的内容对我们的帮助就不会很大。另外,现在的培训班水平差别很大,有些教师的讲课完全是照本宣科,没有自己的东西,对考试规律的把握并不准确,其认为所谓考试重点的地方却往往离题千里。

注册会计师复习计划范文第11篇

关键词: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 人才培养 人性化管理

1 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人才培养中的问题

首先,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人才理念落后,难以培养员工的忠诚度。由于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人才理念比较落后,对人才的培养和管理不能适应事务所发展的需要,企业对员工的培养缺乏正规而长远的培养规划。多数企业对员工进行的培训当作福利或者是支出而不是投资,进而不愿为员工培训“买单”,降低对培训的投入,从而造成了员工的技能不能得到及时更新,缺乏发展空间与安全感。

其次,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对人力资源缺乏有效管理。中小型会计师事务员工人数较少,流动性较大,由于事务所业务的紧急需要,对于人员的招聘、录用、留用、解聘基本上都是几个合伙人作决定,并没有正规的程序。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对人力资源缺乏有效管理,导致了对于员工任用的盲目性,这既使他们的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也会给事务所的工作带来不利的影响。

再次,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缺乏人才培训体系。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人员构成比较复杂,水平参差不齐,而且大部分都是非注册会计师。目前,注册会计师行业培训大都针对的是中小事务所合伙人和注册会计师,但这部分人在规模不大的事务所里面人数较少,而更多的员工得不到相应的培训机会。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实习人员较多,在校生、毕业生、具有注册会计师职业规划的新手等等,这些实习人员理论和事务经验比较欠缺,由于缺乏正规的培训计划,他们往往不能很快的融入到新工作。

2 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人才培养机制的建立

首先,企业要塑造良好的人才培养环境,改变人才培养理念。事务所是典型的知识型企业,其核心就是知识,而人既是知识创新的主体,又是知识的载体。因此,对人的管理是知识型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管理做到以人为本,应该认识的人力资源管理不是简单地“管人”,更重要的是关怀人和重视人。因此,企业应该改变用人理念,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实行人性化管理,通过服务员工来换取员工的忠诚服务。

其次,企业在人才培养中要考虑“双赢”,激发员工的动力。在对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上,组织的首要任务是动态地创造职业发展空间,以空间激发员工自我发展的动力,以机制促进组织与员工和谐发展,以培训作为员工发展的阶梯。通过培训晋升是职业发展中对员工最有效的激励方式。对员工进行职业发展规划时,除以个人工作业绩为基础外,还应综合考虑员工的技能和职业道德水平。以工作业绩作为晋升的惟一依据,很可能做出不恰当的晋升决定。

再次,创新培训方式,构建完善的培训体系。

第一,对新员工的帮扶。进入事务所的员工都要经历实习阶段,由于新员工对于会计实务不熟悉,这就需要老员工的帮扶。为此,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可以采取“一对一”或“一对二”的帮扶活动,一方面可以帮助新员工较快进入工作状态,也可以加强事务所内部的交流和融合。在帮扶方面,事务所不仅要指导新员工的实务操作,也要引导他们自我学习和提高。

第二,加强在职培训工作。做好会计师事务所的工作都必要要求员工有专业的会计、审计知识,而就职于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的员工大多没有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证书,因此,对于他们来说,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是职业规划的必经阶段。为了加强在职培训工作,一方面应当呼吁行业协会开展针对非注册会计师员工的培训,另一方面,会计师事务所可以利用业务淡季时为员工开展讲座或业务经验交流会,主讲人可以是主任会计师、优秀员工或者高校教师。这样就能做到信息交流,知识分享,相互学习,共同发展。

第三,提供员工培训平台和机会。事务所作为知识性企业,所需要的员工应当接受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训练,而高校里财会专业的学生又需要到会计师事务所去实习和提高。这样,会计师事务所和高校就有了相互合作的动机。高校在会计师事务所设立实习基地,一方面这样学校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事务所可以作一定的人才储备。而且,高校可以为事务所的员工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这样的合作是“双赢”的。

最后,正视事务所人才的流失。知识型员工具有较高的流动性。知识型员工由于占有特殊生产要素,即隐含于他们头脑中的知识,而且他们有能力接受新工作、新任务的挑战,因而拥有远远高于传统工人的职业选择权。一旦现有工作没有足够的吸引力,或缺乏充分的个人成长机会和发展空间,他们会很容易地转向其他公司,寻求新的就业机会。所以,知识型员工更多地忠诚于对职业的承诺,而非对企业组织的承诺。对于员工的离职,事务所应当保持一种宽容和支持的态度。

3 关于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人才培养的思考

虽然早在2005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就印发了《关于加强行业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在2007年财政部了《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养十年规划》的通知,以及2008年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印发了《关于规范和发展中小会计师事务所的意见》的通知,这些通知对于会计师事务所的人才培养作了详细的指导和规定,但其中的主要意见都是针对注册会计师以及会计领军人才的培养,而在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里这部分是少数,而大多数员工还没有达到注册会计师水平,那么如何全面提高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人才质量,加快发展,不仅要呼吁注册会计师协会协调相关资源加强指导,更重要的是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要从自身的角度出发,思考和制定这种准注册会计师人才的培养体系。

参考文献

[1] 德斯靳,曾湘泉.人力资源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01).

[2] 赵伟,任冀湘.知识型员工培训[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7,(06).

[3] 郑国怪.企业激励论[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4] 宋太平.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河北人民出版社,2003.

注册会计师复习计划范文第12篇

(一)考试方向的变化 一是更加符合国际通行惯例。很多国家的注册会计师考试都区分了不同阶段进行,改革后的考试制度更加符合国际惯例,与国际上大多数同类证书的考试模式接轨,在不远的将来,CPA证书将成为国际通行证书的曙光,也进而全面提升了CPA证书的含金量。二是更加注重对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测验。在这次改革中,注册会计师考试两个阶段对注册会计师执业所需的专业知识、职业态度、职业道德、运用专业知识有效解决实务问题的能力进行了全面测试。这样的测试有利于考生通过考试后在执业时准确判断执业风险所在,减少因缺乏必要的执业常识和素养产生的问题,更好地保护从业人员。三是更加利于复习备考。新的考试设置,看似延长了考试周期,增加了考试科目,其实更关键的是考试科目的内容将发生变化。新的考试制度并非简单地在原有五科的基础上增加两科,而是按胜任能力要求和考试规律要求对现行考试内容进行分拆、补充和整合,使两个阶段各科目的考查目的更加清晰,知识理解层次更加单一,复习备考更有针对性,无形中更有利于考生参加考试。这样的考试方式,更符合考生对知识的学习过程。

(二)考试科目的变化 一是考试两阶段的设置。在现行考试制度5个科目的基础上,进行分拆、补充和整合,对考试科目作以下调整:第一阶段,即专业阶段,设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经济法、税法等6科;第二阶段,即综合阶段,设综合1科。根据中注协的解释,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就是对现行考试制度的财务成本管理科目的分拆,并补充了现代市场环境下风险管理方面和内部控制方面的内容,调整和补充考试内容。在近年来考试内容调整完善的基础上,充实公司战略、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等内容。第一阶段的单科合格成绩5年有效,对在连续5年内取得第一阶段6个科目合格成绩的考生,发放专业阶段合格证;第二阶段考试科目应在取得专业阶段合格证后5年内完成。对取得第二阶段考试合格成绩的考生,发放全科合格证。二是考试科目的增加。第二阶段的综合科目是对现行考试制度主要科目有关实务内容的归并、补充和整合。相应的,新考试制度下的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经济法、税法要比现行考试制度下同名科目的综合应用要求相应减少。第二个阶段注重考生综合应用技能的考核。由此可知,第一阶段增加的内容并不是全新的,所以广大考生也不需要为此惊慌失措,根据以往的经验,考试改革的初期阶段,考试难度不会很大,所以考生只需要对自己原来的备考计划略作调整即可。第二阶段是综合能力考查,这也说明第一阶段的专业考试将更加理论化,对于备考而言该点也是非常有利的。

(三)考试内容的变化 新制度的实施对原各科目的考试内容会产生影响,其中对《财务成本管理》和《审计》的影响最大,其他科目次之,通过对制度的分析可知:

《会计》:新制度对本科目的内容和体系基本上没有什么影响,目前推测难度可能略有降低。从2008年的考题来看,考试的客观题形式发生了重大改变,改为大题套小题形式,与注册税务师考题中的计算、综合题类似。从某种程度上讲,似乎难度增加,但考核点和内容变化不大,主要还是广大考生不适应。2009年《会计》的考试形式、出题思路是否还会延续这个改变,现在还不得而知。

《审计》:在注册会计师考试5科中,属于难度较大的,往年的通过率中它经常是5科中最低的。考试改革后,审计会更加容易通过,原因如下:一是考试难度降低,根据改革文件的说明,原考试科目的难度均会有所降低。二是内部控制的知识有了全面的讲解。往年考生中面对审计中内部控制的内容一筹莫展,因为该项内容在审计教材中并没有过多的说明,且也找不到合适、恰当的教材学习,但考试改革后新增的《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科目中,会对内部控制的知识进行全面地讲解,这样考生学习起来就会更加轻松。三是综合性、实务性内容放在综合科目中考核。根据改革文件,会将五科中的综合性和实务性的内容,划分到综合科目考试中。往年考试中,考生对于实务性质的题目处理能力总是不强,此次改革后,《审计》科目考试会更加专业化,主要是对专业知识的考核,从而难度降低了。四是针对2005年通过审计的考生要注意,如果选择了2009年按照新制度考试的,则2005年的成绩有效期到2013年;如果是2006年通过审计的考生,选择2010年按照新制度考试的,2006年成绩有效期到2013年。对于先通过审计的考生而言,无疑属于一次非常好的机会。五是对于注册会计师而言;虽然并不是每个取得全科合格证书的人均会执业,但该项考试的目的是获得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资格,审计就是注册会计师的主要业务,对于这个科目学习的好坏,关系到将来执业能力的高低,所以是尤其重要的。目前的审计理论是风险导向审计,许多的考生在学习时,对于这个理论的运用掌握得并不好,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相关的内容在教材中并没有具体地讲解,仅仅讲解的是思考的思路,根据改革文件中的内容,新增的松《战略与风险管理》中,会包括关于公司风险管理的内容,可以说为考生的《审计》学习,又提供了相关的资料和学习内容,也为将来的执业提供了更加充分的专业能力提高的资源。

《税法》:由于2008年国家了一系列新的税收文件,将导致注会《税法》教材发生比较大的变化,其中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变化较大,但因为考试制度改革带来的直接影响不是很大,目前推测极有可能主要体现在税法知识将与会计知识更加紧密结合的综合阶段测试。这样的考核方式有利于解决税会分离、税会差异的问题,帮助考生在复习《会计》和《税法》科目时更好地达到融会贯通。

《经济法》:从单一科目经济法来说,这次改革对其影响不是很大,注会考试中经济法本身是5门课程中比较简单的一门,近年来随着新法律、法规的出台速度加快,该门课程基本上每年都有大的调整,预计2009年也会延续这样的教材编写思路,紧跟时代,对教材中的一些旧内容进行修改。虽然经济法教材这几年都在逐步地增厚,内容也逐渐增多,但是2009年考试的难度很可能会因为改革第一年而相应降低,考生只要在学习中做到在全面复习的基础有所侧重,学会抓住主线来进行学习,这样来应对2009年的注会经济法考试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财务成本管理》:新制度将该科分为了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财务成本管理”,一部分是“公司战略和风险管理”。这两门课程总体的框架也是在现有考试制度的五门中,新制度下的财务成本管理应是对现有的知识予以细化,有利于考生的理解,不会再增加更多的新知识点。《公司战略和风险管理》是一门新课程,但就知识而言,其在旧制度下大多均有体现,预计是现行制度下的《财务成本管理》中的风险分析(第四章),价值评估(第五、十、十一),战略管理(十七章),再加上审计中的内控部分组成。考试中,也并不像大

家想象的那么难,因为按照以往的经验,新内容考察主要是以教材为主,所以最近三年,该门课程考察的难度应该不会太高,甚至有可能出现考题和教材例题相仿的情形。

综合测试:主要测试考生是否具备在注册会计师执业环境中运用专业知识,保持职业价值观、职业态度与职业道德,有效解决实务问题的能力。英语水平测试:根据中注协的介绍,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与注册会计师英语水平测试是两个相互独立的考试。是否参加英语水平测试,由本人自愿,不参加英语水平测试,不影响取得全科合格证,也不影响其注册。所以考生如果有意提升自己的专业英语,可以在通过注会所有考试时再考虑,这样更有利于专一地进行备考,也不会耽搁任何一项考试。

二、注册会计师考试报考技巧

(一)考试新旧制度的选择 一是考试制度的衔接。新的考试制度实施后,现行考试制度下考生有效期内的单科合格成绩将自动转换为新制度下同名科目的合格成绩。其中,现行考试制度下《财务成本管理》科目的合格成绩,转换为新的考试制度下《财务成本管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2个科目的合格成绩,以转换方式取得的单科合格成绩有效期限统一至2013年。在2009年,如果考生按照原考试制度报考,其2006至2009年度的合格成绩可以在2010年考试中转换,成绩有效期限统一到2013年;如果考生按照新考试制度报考,其2005至2008年度的合格成绩可以在2009年考试中转换,成绩有效期限统一到2013年,使现行考试制度下的单科合格成绩有效期有所延长,最多达4年。二是新旧制度选择的要点。2009年注册会计师考试考生有了更多的选择,但这种选择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决定。例如,考生在2005年通过了多科考试,如果在2009年按照原制度考试,则存在2009年考试没有通过全部科目,造成2005年考试成绩作废的风险;如果是2006年之后才通过的考试科目,则可以先给自己一次机会,在2009年按照原制度考试,这样即使没有全部通过5科,其成绩仍然可以保留到2013年有效。对于改革前通过科目较少的考生,选择新的考试制度报考会比较合适,毕竟新的考试制度开始执行,在题目难度上不会特别高,同时考生也可以先开始适应这种考试制度,为以后年度的备考积累经验。三是报考举例。有考生2005年通过经济法,2006年通过税法,如果今年按现行制度报考只通过财管并顺利通过,那么可以抵新制度下的财管与风险管理这二科,但又可能要损失2005年的经济法合格课程了。有考生2005年考过了会计,之后未再考,2009年想继续考,由于通过会计以后几年未考,可能对这个考试已经有些陌生了,建议今年按新制度报名,这样,2005年过的会计课程可以延到2013年均有效。有的考生只剩二科,如果2005年没有单科合格成绩,或者只有1科合格成绩,那么建议按旧制度去冲一冲;如果2005年有多科合格成绩,那请谨慎考虑,因为选择了旧制度,如果2009年没有将剩余课程全部通过,2005年的成绩就作废了,损失还是比较大的。

(二)考试科目的选择考生在报考科目选择上要根据自己对各课程的掌握程度和以前考试的情况,以及时间和精力安排上慎重考虑。整体计划安排:新考试制度下一共六门课程,建议以每年三门的速度报考,这样两三年的时间大体可以通过专业阶段考试,两三年的时间也是考虑到知识的更新问题,因为要应对综合阶段考试,所以考试周期最好不要拉的太长,所以建议考生认真规划自己的考试计划,每年三门基本上符合大多数人的能力和要求。科目联系分析:会计和审计是联系最为紧密的科目,审计中有关内部控制的内容和风险管理中的部分联系紧密,税法中也会涉及到会计的部分内容,那么以后考试的时候审计和会计的联系可能会加强,会计中涉税会计处理也是考察的重点和难点。财管和风险管理科目的联系是最为紧密的,因为风险管理主要是从财管中分离出去的,两门课程建议一起报考比较好。风险管理能够帮助审计的学习,因为审计中有很多内部控制的内容,但教材中介绍的都比较浅显,风险管理这个新科目解决了审计学习的难点和切实需要,两门也比较适合一起报考。建议考生在2009年财管和风险管理一起报考,但也要根据以前考试通过的情况来确定。今年是政策变动第一年,财管内容少了,风险管理还不健全,所以考试难度不会很大。另外,风险管理中也有内部控制的内容,这对学习审计的考生也是很有帮助的,所以风险管理和审计是不错的组合。新考生报考建议报考风险管理,配合财管或者审计;对老考生来说,财管科目需要重点把握,因为旧制度下通过了可以抵顶新制度下两门成绩;由于新制度的影响,审计难度有降低的趋势,但也不容乐观,需要重点学习。考虑到今年是新制度改革,改革基本精神是要降低难度,因此审计和财管需重点把握。经济法仍然是比较独立的科目,与其他科目关系不大,也是最简单的一门,如果时间允许可将经济法作为搭配考试比较好。

三、注册会计师考试学习时间安排与方法掌握

(一)注会学习的时间安排 考生大概需要五、六个月的时间来准备当年注册会计师考试。一是基础学习阶段。学习以点为基础,弄懂、弄透每一个知识点,对于需要记忆的内容,需要通过反复看书的方式加深印象。在基础学习阶段,不能忽视了对基本内容的记忆。从记忆的规律看,众多人类学科学家的研究证明,多次重复是高效记忆、牢固记忆的唯一方法,对记忆能力差的考生就更要强调重复记忆。同时,在记忆的过程中,不能简单地采用“背书”的方式,还需要有总结、有联系的记忆,这样才能强化记忆。对于那些不需要记忆,理解为主的内容,则需要采取“地毯式”搜索学习,切不可以为哪个知识点不重要,根本不学或者留待以后学习。二是提高学习阶段。在基础学习阶段的基础上,梳理要点,建立由点到线,再到面的知识体系。重要的学习方法就是多做练习、反复演练。做题的时候,先不要去查阅答案,待到全部题目做完了,再与答案对比,挑选出那些解答错误的题目,针对其所涉及知识点,再反复学习,直到彻底弄透为止。三是冲刺学习阶段。最后的战役――八字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调整心态、巩固记忆、充实信息、提高应试技巧。知识上通过前两个阶段扎实的复习,最后阶段一方面可用快速浏览读书法巩固。多做一些综合性的练习;另一方面需要适当做一些高质量的模拟试题。四是时间安排。注会复习的关键是要根据自身时间、精力、学习的状况,制定好学习规划,做好时间安排。复习时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按照进度进行,考生应在五、六月份正式开始学习,如果以前基础不太好的话,时间还要提前。特别是《审计》科目,由于教材的编写基本上是借鉴了西方教材的内容,直译内容占了较大比重,理论与实务结合不太紧密,加上没有实践经验,所以是最难学的一科。《审计》至少要看三遍,其他科目也是一样。首先决速将教材通读一遍,这阶段最好不要中断学习,一气呵成,不要急于做练习,否则会降低学习效

率,没有成就感,且会挫伤对教材学习的积极性;第二遍开始精读,参加培训班或做练习,复习时要了解各章的基本内容和知识框架,细心领会老师的讲解,要做到对教材体系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最后是第三遍是对重点难点内容仔细研究和掌握,要抠细节、抓难点,将时间花在重点内容上,对自身薄弱环节进行强化,每周至少通看一次教材(不用花太多时间,抽出半天时间即可)。做一些综合性强、水平较高的题目,特别是高质量的模拟题、历年考题;临考前一周,主要看看教材和历年考题。考前一天,将教材基本内容过一遍。实际上,到考前为止,教材不止看了三遍,这里所说的三遍是指以上学习的三个阶段或层次。

(二)注会学习方法的掌握 首先,了解新的法规、会计准则的变化及与注册会计师有关的热点问题,有的放矢地复习。复习时应了解法规的变化,会计中的热点问题、上市公司审计案暴露出的问题、近年国家出台的有关会计处理方面的新规定等,这些问题往往会在考题里出现,近年的考题中就多次出现过根据上市公司的案例改编的考题。其次,多看多做以前的考题。如果认为以前考过的内容就不会考了,那就大错特错。一方面,考题重复的机会是比较大的;另一方面,通过做以前的试题,可以了解其命题的风格,知其答题思路,明确考试的重点,理解出题和解题思路,能够从容答题,对获取好的成绩很有帮助。最后,合理利用辅导书,参加培训班。笔者认为要考试,听辅导课和做练习都是必须的。一本好的辅导资料,犹如一个专家亲授,能使复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市面有些资料近乎粗制滥造,把考试领人歧途,所以考生必须专心挑选高质量的辅导书。注会考试教材有难度,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到辅导班听课。听课之后,考生的理解就会不同了。一本好的辅导书会很清楚地重新阐述知识并配有恰当的练习,同样听老师讲课比自己看书效率要高,自己看书不仅自己理解慢,而且可能理解不到,听老师讲课可以迅速找准重点,为解开难点节约时间。如果购买网校课程,不懂的问题还有老师解答,而且学习和提问不受时间限制。不过要选对网校,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老师才是关键。

《审计》,内容很抽象,很多人没有接触过审计实务,所以理解尤其重要。在所有课程中,审计教材翻译成份较重,文字表述有时让人琢磨不透,所以学审计一般要参加辅导班,否则很难通过。如果听课,一定要注意在听课前对教材的预习,这样听课前在脑子中形成一个框架和模块,会更加利于对知识的吸收和理解。在预习阶段不用做大量的题目,这样会比较打击学习的积极性。“审计不是背出来的”,这是笔者在《审计》辅导课堂上常对学生所说的一句话。学审计,应抓住审计脉络,以风险审计为主线是非常重要的,其与审计实务有紧密联系,包括认定、目标、计划、程序、证据、意见等。每一部分都需要理解清楚,做到思路清晰,再加以适当记忆,但有些报告内容虽然较长,也必须一字不差地背下来。

《财务成本管理》,财务成本管理的知识本身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同时也是计算量比较大的科目,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公式的运用,所以可以将其作为数学来进行学习。关于如何更熟练地做题,只能是做很多题目,让自己很熟练,对各个公式的运用都要熟悉,最后做题的灵感就会出来。《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是新增科目,但根据目前来看,风险管理的计算可能会延续财管的特点,而且有关企业风险的内容计算量可能是比较大的;风险管理还加入了企业内部控制等的内容,使得该学科兼具财管和审计的双重特点,所以安排的顺序也不能太靠后,须留出时间让自己回味和理解。

《经济法》,这门课程记忆很重要,这个特点决定了考前两三个月学习效果是最好的。因为注会难度比较大,两三个月的学习时间大体上是要保证的。在注会《经济法》的考试中,不能单纯靠记忆,对于考生的要求会更加高一些,要求在熟练掌握经济法知识的基础上,能够灵活地运用和分析,需要理解法律的基本原理和分析的方法才能解决,否则考点会把握不全。所以在学习中。考生要特别注意该点的调整。

注册会计师复习计划范文第13篇

建设部、人事部、国家环境保护部已于2005年9月1日起执行《注册环保工程师制度暂行规定》,同时的还有相应的资格考试实施办法及资格考试认定办法。根据《规定》,国家将对从事环保专业工程设计活动的专业技术人员实行职业准入制度,并纳入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统一规划通过统一考试、注册、继续教育等手段,实现对环境工程设计专业技术人员的动态管理。注册环保工程师考试方向科目分2个大部分:公共课包括通用公共基础及专业基础、专业课即环境工程设计知识和技能的专业知识和案例分析。专业认证是注册工程师制度的基础。随着注册工程师制度的实施,高校相关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问题逐渐显现,为契合注册制度并与国际接轨,2007年8月,教育部出台了《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办法》,2008年1月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制定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试行),包括《工程教育通用标准》和各专业补充标准,环境工程专业标准已列在其中。此外,教育部、财政部全面启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教高〔2007〕1号)中的首项工程便是专业结构调整与专业认证。可见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不仅是面向注册工程师制度的改革必然趋势和内在要求,也是各高校促进专业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契机[1,2]。本文将阐述专业认证中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基本要求与设置内容,分析其与注册环保工程师考试的相符,依据已有学科基础,确定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优化思路,最终目的是使得培养模式与注册考试接轨,以适应社会与市场需求,减少工作适应期与磨合期,真正能使学生出校门就能适应本专业工作。

二、环境工程专业认证与注册环保工程师考试要求相符度剖析

根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和环境工程专业认证标准,环境工程专业课程设置对自然科学、工程基础、专业基础、专业课程四类课程的内容提出了基本要求,可满足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增设特色课程。对比注册考试分析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专业认证标准重理论基础、宽就业口径,符合注册考试的要求专业认证标准要求,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至少34学分,包括了高等数学的基本知识、四大化学及其实验以及物理的基础知识。工程基础类课程至少16学分,包括工程力学、计算机辅助工程制图与信息技术基础类、机械基础类、电工电子及自控基础类课程。使学生学习工程设计、施工的共性知识和共性技术,了解生产安全与环保事故的预测、预防和系统评价技术等。注册环保工程师考试中的公共基础考试内容基本包含在内。此外,建设部勘察设计类其他一些注册工程师考试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中与环境工程专业为相近专业的注册给排水工程师的公共基础考试内容也大致与之相同,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就完全有能力参加并考试通过,可为工科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拓展就业空间。

(二)专业认证标准中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较全面,但对比注册考试还需完善“标准”明确将环境科学概论作为专业基础必修课程,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规划与管理为专业必修课程,改变了环境工程专业一贯以来重工程设计、忽视相关的环境科学知识学习的现状,培养学生不仅仅从工程设计的角度,而是从更全面的角度解决实际中的环境问题[3]。例如垃圾焚烧厂的设计不仅应从工程设计角度分析考虑,还应当作为一个建设项目考虑对当地环境的影响,是否符合当地环境规划,对当地环境影响如何应进行评价,并且应按照环评法规定进行公众参与等程序,是否符合当地的环境保护局政策、法规,对区域环境质量是否有改善等。全面考虑环境工程设计与环境规划管理中的相关问题,是避免出现环境纠纷的重要途径,也是注册环保工程师考试制度强调的方面。此外,专业基础课中环境监测与环境工程专业微生物学作为与工程设计密切相关的课程列为必修,相关内容也是注册环保工程师基础课程考试中的重要内容。对比专业标准,注册环保工程师专业知识考试内容除包含以上内容外,还包括环境管理法规和标准、工程经济与管理、安全等。对比注册考试内容,专业课程体系还需设置选修安全类课程、工程经济学等以更全面准备注册环保工程师所需知识。尤其是安全类课程,目前工科类课程体系普遍缺乏此类课程,工程实践过程中安全保障完全依靠短时间的上岗培训,知识不系统不牢固,可认为这是工程施工和工程运营过程中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的原因之一。注册工程师考试的这部分内容正是为规避实际工作中经常发生的问题,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而设置的,因此本校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调整中拟增设安全类课程以契合实际需要。建议工程认证标准中的通用标准应将安全类课程作为工程专业必修课程以提高工程从业人员整体安全知识水平。

(三)专业认证标准中核心课程设置与注册环保工程师分方向考试基本一致注册环保工程师基础课考试合格后进行的专业考试分五个方向:水污染控制工程,空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工程,物理污染治理工程,生态恢复工程。相应的,专业认证标准中专业核心课程包括以上前4个方向课程,一般高校环境工程专业均设置此4个方向课程,而注册环保工程师考试设置的第5个方向生态恢复工程需要生态学、植物学、土壤学等方面基础,推测仅限于有此类学科基础的高校如林业科技大学开设有相关基础课程及生态恢复课程。因此专业认证标准考虑了各高校已有学科基础,具有普遍适用性。但对于生态恢复工程考试方向,其专业基础课程设置缺乏指导性要求,建议环境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应考虑注册考试的实际需求,给出具体可操作性的标准和要求。

(四)专业认证标准中实践环节有较高要求,符合注册考试的需求专业认证标准要求实践环节至少20学分,包含环境工程专业实验、认识实习、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此外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要求13学分。通过实验与实习,加深对理论课程内容的理解,了解环境工程的规划、设计以及管理等基本内容,通过环境污染控制工艺操作及运营管理的训练,运用和巩固所学习的专业理论知识,掌握环境工程设计的程序和方法,了解相应的设计规范和标准,提高学生对工程的认识和设计能力。而注册考试最难的考试就是专业知识考试与案例分析,靠的是知识积累和实践经验积累,考的是规范标准的运用,理论知识的活学活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有理想的结果。标准中对实践环节和毕业设计或论文的要求正符合了注册考试的要求,当然学校的学习仅仅是基础,还需要在实际工作中继续学习和积累5年后才有资格参加专业考试,这是注册考试的规定。

三、结语

注册会计师复习计划范文第14篇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我国中小企业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不断发展充实,作为商品经济的产物我国中小企业能很好地适应市场的不断变化,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同时国家连续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中小型企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发展。我国中小会计师事务所担负着服务全国中小企业的重担,在当前我国大力发展中小企业的历史时刻,我国中小会计师事务所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审计质量是会计师事务所生存发展的生命线。中小会计师事务所要想促进自身发展,需要严格把控审计质量,加强审计质量监管。本文分析了中小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系列解决对策,希望对促进中小会计事务所的发展有所参考。

关键词:质量控制;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对策分析

一、中小会计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1、从注册会计师行业角度分析

(1)行业竞争激烈

自1980年我国注册会计师制度恢复重建以来,注册会计师行业得到不断的发展和壮大。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网站公布的数据,截止2013年6月30日全国有会计师事务所8151家,其中有80%是中小会计师事务所,执业注册会计师10万人。日益激烈的市场竟争导致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生存空间受到挤压,在执业能力和优势明显处于下风的情况下,中小会计师事务所为了生存,难免会将主要精力集中在揽取业务上,甚至为招揽业务竟相压价,这就导致部分会计师事务所为了节约审计成本,减少了必要的审计程序,严重的削弱了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的能力,增加了审计风险。

(2)业务季节性强

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业务大多集中在每年的1-6月份,在审计旺季,部分事务所为了抢占市场,赚取更多的利润,不严格按照规定的审计程序进行审计,由此而产生的审计质量不能得到有效的保证。

2.从会计师事务所内部分析

(1)审计人员的独立性不够,有待提升。

人才无疑是会计师事务所的第一生产力。中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审计工作的质量。审计人员的素质包括:专业知识、执业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根据会计事务所目前的现状,很多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为了节约审计成本,在人员招聘中不能给员工提供较高的薪资待遇,招不到具有较高专业知识和较强执业能力的审计人员,另一方面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观念薄弱,有些审计人员收受被审单位贿赂,与被审计单位相互勾结,为被审计单位的虚假财务信息提供证明。上述两点最终导致审计质量下降,审计的独立性差。

(2)内部审计控制系统不健全,不利于审计质量提升。

一般来说,审计过程质量的控制主要有三个方面: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加强内部审计系统建设,需要同时做好三个方面的审计控制,加强质量监管。事前控制,主要是在实施审计之前对总体审计工作进行相关规划,这是一个非常重要阶段。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此句出自于《礼记·中庸》,意思是说: 不论做什么事,事先要有准备,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会失败。《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01号—计划审计工作》中也特别强调计划审计工作对于注册会计师顺利完成审计工作和控制审计风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从我国目前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的状况来看,很多审计人员忽略这一环节,不重视对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的编制,即使有审计计划也留于形式,且未在审计过程中对审计计划进行及时的修订和调整,审计计划对审计风险控制的作用无法体现出来。事中控制,是指在整个审计实施过程中对审计质量进行控制。由于审计业务执行对业务质量有直接的重大影响,是业务质量控制的关键。我国很多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人员在进行审计时,为了能够提高审计速度,促进利润增加,未对搜集的审计证据进行充分的考证,该履行的审计程序没有履行或履行不到位,导致发表了不恰当的审计意见,这就不利于审计报告的真实性的保持。事后控制,是指在出具审计报告之前,由会计师事务所负责质量控制的人员,对审计过程中形成的工作底稿,项目组作出的重大判断和形成的初步审计意见进行最终的复核。这一环节是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的最后环节,会计师事务所的主任会计师对质量控制承担最终的责任。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有的中小会计师事务所领导不重视审计质量,未根据本所的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审计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委派负责质量控制的人员不具有足够的专业胜任能力,导致准则要求的审计三级复核制度和程序未能有效执行,从而使得审计质量无法保证、审计风险大大增加。

3.从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方面分析

我国目前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模式采用的是政府监督和行业自律相结合。政府监督是指政府各部门包括财政部门、审计机关、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税务部门、中国人民银行等的监管。《中国注册会计师法》第五条规定:“国务院财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依法对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协会进行监督、指导。”明确了财政部门在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中的主导地位。行业自律:是指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和地方注册会计师协会的监管。目前在监管过程中存在问题是:一方面由于各个部门联系不紧密,导致监管的职责分工不清晰,往往容易出现几个部门共同监管同一个事项的状况,甚至各部门之间监管相互重叠,这就容易造成多头监管,最终导致监管无效。常见的现象是事务所屡屡遭受重复检查,各检查主体要求的标准不一致,让事务所无所适从,不利于审计质量的提高;另一方面《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章程》规定注册会计师协会是注册会计师的行业组织,依法取得社会团体资格。注册会计师协会在日常监督中一直扮演着“亦民亦官”的角色,表现在对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质量的检查不到位,监控滞后,对违规会员的处罚力度不够,这使得违规造假成本较低,不利于从根本上杜绝违规造假行为,提高全行业的执业质量。

二、解决中小会计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中问题的对策分析

1、杜绝不争当竞争,维护良好的行业秩序

各地注册会计师协会应结合本地区情况,研究制定治理行业不正当低价竞

争的政策措施,重点研究不正当低价竞争行为的检查政策和程序;积极推动当地财政部门和价格管理部门制定本地区会计师事务所收费办法和收费标准,规范事务所的收费行为,杜绝或有收费和拥金,维护良好的行业秩序和环境。

2、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内部审计系统建设

(1)建立内部培训制度,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

会计师事务所重视和加强对CPA的后续教育和对员工的培训是保证审计质量的重要举措。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分层次开展对员工的培训,尤其是对新进员工的培训。此外还要对有执业资格的注册会计师、部门经理等依据独立审计准则开展后续教育工作,加强对新制度的学习,以满足开展审计业务的实际需要。对员工除了专业知识的培训以外,还应加强职业道德培训,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风险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时既具有专业胜任能力又能保持独立性。

(2)建立内部考核与激励制度,留住优秀人才。

会计师事务所建立内部考核与激励制度包括建立合理的分级绩效考评体系

和在此基础上建立激励机制。在设计绩效考核指标时,应该遵循业务数量指标与审计质量指标并重的原则。就会计师事务所而言,甚至应稍稍偏重审计质量考核指标。会计师事务所建立内部考核与激励制度有两点好处:①有利于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得满足员工的利益和讲求事务所利益最大化两者目标实现双赢。②会计师事务所激效考核指标将分级考核指标与审计项目质量考核结合起来,由各级复核人担任考核人,考核的具体指标与审计复核中关注的问题挂钩,从而使绩效考核与质量控制两者相得益彰。

(3)制定和执行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落实三级复核制度。

会计师事务所应当按照《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第5101号—业务质量控制》的规定,考虑自身规模和业务特征等因素,制定适合本所的,能够实现规定的质量控制目标的政策和程序。会计师事务所制定的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主要包括以下七个方面的因素:对业务质量承担的领导责任、职业道德规范、客户关系和具体业务的接受与保持、人力资源、业务执行、业务工作底稿、监控。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工作的载体,记录了整个审计业务的执行过程,所以必须有效落实审计工作底稿的三级复核制度,在出具审计报告之前由项目经理、部门经理(签字注册会计师)、主任会计师对审计底稿进行全面复核,从而有效地保证审计质量。

3.严格行业自律, 加强政府监管

财政部门要严格执行《行政许可法》、《注册会计师法》和设立会计师事务所的有关规定,按照公平、公开、公正、便民、高效的原则办理会计师事务所及其分支机构的设立审批;定期开展执业质量和执业资格检查,严厉惩治虚假报告、挂名签字、兼职执业等违法行为,及时收回不具备资质条件的会计师事务所的行政许可;严肃查处低价恶意竞争等不良行为,维护市场秩序。针对注册会计师行业多头监管,无效监管的现象,财政部门、审计机关、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税务部门、中国人民银行等监管主体要加强沟通和协调,通过信息共享、联合办案等多种形式形成合力,提高监管效能。

注册会计师协会要在财政部门领导下,严格注册会计师考试及注册管理办法,定期开展行业自律检查,及时撤销不具备条件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资格,建立执业质量检查制度、业务报备制度、谈话提醒制度、注册会计师年检制度、惩戒制度、诚信档案制度等相关制度,强化协会的监管职能,切实提高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审计质量。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只有加强中小会计师事务所的规范化建设,才能促进中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的提升,满足更多中小型企业多样化、系统化、全面化发展的需求。只有事务所对自身的执业水平严格要求,中小会计师事务所才能走上发展的良性轨道,才能够在竞争激烈的行业中找准自己的坐标,注册会计师行业整体的执业水平也能够大大提升。

参考文献:

[1] 钟建.中注协全面启动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检查制度的改革性工作.[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1

注册会计师复习计划范文第15篇

[关键词]人才培养;卓越计划;卓越会计师

[DOI]10-13939/j-cnki-zgsc-2015-27-249

1 问题的提出

2010年6月,教育部联合工信部、人社部、财政部等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在天津发起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卓越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全面提高服务,这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以及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2010年教育部批准61所高校为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试点高校,标志着我国高校“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的开始。其后,教育部又陆续推出了“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卓越农艺师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等人才培养计划。教育部希望通过该计划全面提升高校教学质量。因此,对于本科会计学专业也应该以“卓越计划”为契机,转变办学理念,完善培养模式,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善于管理、精于业务、熟悉市场规则和国际惯例、具有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的高素质、复合型的国际化卓越会计师成为会计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据教育部统计资料,201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749万人,应届毕业生承受着较大的就业压力,会计学专业作为近年来求职者数量进入前十位的专业之一,更遭受激烈就业竞争的挑战。会计行业要想立足国内市场且发展国际市场就需要一批优秀的会计专业人才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现行会计教育培养出的学生与会计人才市场的需求严重脱节,高等学校作为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肩负着社会发展和民族振兴的重任,学校必须充分认识到创新和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目前许多高校重新调整会计专业的办学模式,使会计本科人才更好地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以增强就业竞争力。

2 “卓越会计师”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2-1 从社会需要角度看

会计既是一个古老的行业,也是一个年轻的行业,会计人才的培养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转变而转型,培养高端的会计人才不仅要能适应行业的需要,还要能够引领社会的发展。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在世界经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历史大幕下,中国企业一边努力向精细化管理转型,一边勇敢迈向国际舞台。一波波的经济大潮中,会计人才的战略性、关键性作用日益明显,会计人才竞争已成为国家、地区和单位间竞争的焦点之一。

我国注册会计师从业人员数量逐年稳步增长,但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全球会计行业发展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注册会计师占会计从业人员总量的比重不高。我国现有注册会计师从业人员近30万人,不足会计从业人员总量的3%,其中执业注册会计师近9万人,占会计从业人员总量的比例仅为0-9%左右。在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注册会计师从业人员占会计从业人员的比重高达近20%。相对而言,我国注册会计师总量依旧不足,其中具有国际认可度的高端人才更为紧缺。随着2005年财政部启动全国高级会计人才培训班,以及2006年我国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实施,传递出一个清晰的信息,我国急需大量善于管理、精于业务、熟悉市场规则和国际惯例、具有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的高素质、复合型的高端会计人才。因此,“卓越会计师”人才培养成为社会的现实需要。

2-2 从政府及行业主管层面看

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对高素质会计人才建设高度重视。在国家卓越计划推行的背景下,2010年6月国务院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加大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法律、咨询、会计、工业设计、知识产权、食品安全、旅游等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开发力度,重视传统服务业各类技术人才的培养。发挥各类社会组织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作用。”

2010年9月,财政部《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我国会计人才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培养和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优化、素质较高、富于创新、乐于奉献的会计人才队伍,确立我国会计人才竞争优势,建设国际一流的会计人才队伍,为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会计人才基础。”

2011年9月,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中提出人才培养的战略,要“深化人才培养战略,按照结构优化、专业精湛、道德良好的要求,在行业人才建设上取得质和量的突破”。到2015 年要实现“注册会计师达到12 万人,与此同时,在进一步提高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水平和效果的基础上,着力培养350 名领军人才、600名具有国际认可度的注册会计师、5000名新业务领域复合型业务骨干”。

2-3 从高等院校角度看

高校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服务三大功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要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重点着力,不断提升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大学是高等教育的主阵地;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核心工作;科学研究是大学的重要职能,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服务社会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功能的延伸。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地方性高校的人才和智力支持,为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是地方性高校的责任和发展方式。“卓越计划”强调以提高实践能力为重点,探索与有关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模式,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方式的一场重要变革。卓越会计师是由高校在行业主管部门的合作和支持下,将在校学生培养成为能够在毕业后很快进入工作角色,胜任会计工作,并在行业中具有较高业务能力与水平的实践型、应用型优秀人才。因此,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卓越会计人才是地方高校的重要使命。

3 “卓越会计师”人才培养机制建设

3-1 组建“卓越会计师”人才培养创新实验班

“卓越会计师”人才培养创新实验班作为一种新型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将组成由会计系优秀教师与实践基地的实践教师为主要成员的专家组,对“卓越会计师”实验班的招生规模、培养目标或培养方向、培养程序及具体培养方案进行论证,并参与实验班学生的实践实习全过程,进行就业指导等。“卓越会计师”实验班学生培养方案的制订在充分考虑会计学专业服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将“CPA(中国注册会计师)”等资格考试科目融入课程体系中。“卓越会计师”实验班学生的培养在突出学生会计岗位模拟操作能力培养的同时,学生有一定时间在企业从事会计、财务管理和审计岗位工作,提高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卓越会计师”实验班学生的培养,实行双导师制,会计系选拔高质量的教师作为“卓越会计师”实验班学生的校内导师,此外,学校还将聘请企业财务总监、总会计师、财务经理等担任学生的指导教师,培养学生的会计实践工作能力。

3-2 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会计课堂教学体系

多层次、立体化的课堂教学体系归纳为“一个中心三个课堂”教学体系。“一个中心”即一切以培养五能(自主学习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综合考证能力、参与科研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并重的高素质会计人才为中心。“三个课堂”包括第一、第二和第三课堂:第一课堂是指计划内专业理论教学,即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第二课堂是指计划内实践教学,包括会计模拟实习、财会软件操作、课程设计、学年论文、毕业论文、认识实习和毕业实习等;第三课堂是指计划外理论和实践教学,以实践教学为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如企业(事务所)实习、财会知识竞赛、创业指导、课外科技活动、学生成长沙龙等。多层次立体课堂教学体系的架构如下图所示。

多层次立体课堂教学体系架构

3-3 突出专业意识,养成“靠前”的职业素养

面对企业对会计的需求,有两点十分重要:一是会计专业培养的人才需要有强烈的职业意识,是一用上手、一用对路的职业人才;二是会计专业培养的人才需要有“靠前”的职业素质――所谓“靠前”是指这些专业人才能够了解企业的实际、熟悉企业的运作、贴近企业的实际、胜任企业的操作。前者与企业用人的忠诚度和专业性契合,后者与企业的成本效率和价值追求一致。总之,突出专业意识,养成“靠前”的职业素养,是当今高等学校在培养会计专业人才方面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和艰巨任务。

3-4 建立人才质量评价体系

现在的会计专业人才都是由各个学校自行教学、考核,学校充当了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角色。事实上,各个学校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教学体系安排、教学资源配置上都存在着很大差别。为此,要改进人才评价标准,建立统一的人才质量评价体系,这个评价体系应包括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知识结构、素质能力三大内容。该评价体系将对会计专业学生的培养模式创新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并有助于用人单位对会计人才的选用和评价,适应中小企业发展的专业人才需要。

3-5 实施“产、学、研”结合,构建创新平台

目前产、学、研方式是世界公认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以产学研为切入点能提高教育教学和科技创新的质量,也能促进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产学研合作教育采用全新的手法,通过社会支持教育促进教育的发展,同时也通过与社会的合作产生经济效益。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加强产、学、研之间的合作,将学校、企业、科研单位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素质。通过实践科研挖掘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水平,营造创新人才培养的氛围。最终,企业与学校将形成相互依托的良性格局,培养出优秀的会计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秦嘉龙-高层次会计人才需求现状与培养思路[J].财会月刊,2009(8).

[2]宋海霞-“卓越会计师实验班”的特色培养模式探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7).

[3]李远艳-全球化背景下高级会计人才的培养――从高校会计本科教育的视角看[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6).

[4]李启平,王冠-培养会计人才实践能力的途径分析[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