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员工关系管理工作计划范文

员工关系管理工作计划范文

员工关系管理工作计划

员工关系管理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计划生育一直是关系我国国计民生的大事,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人口的变动对我国经济发展有很大影响,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体,更要加强计划生育工作,以适应当前的经济水平。目前企业的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阻碍了企业计划生育工作的正常开展,因此企业必须调整计划生育管理策略,采取有效办法解决现在所面临的困境。

一、企业计划生育工作管理的现状

(一)体制不全:当今的企业计划生育工作难以有效开展的最主要原因是缺乏科学的管理体制。企业运作的重点在于如何提高经济效益,因而企业的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生产当中,忽视了计划生育的工作。在企业发展的同时,计划生育工作一直缺少有效的管理体制,随着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企业计划生育的工作日益严峻,长此以往的放任政策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人员流动较大:因为经济水平和工作要求等诸多因素,企业工作人员的流动性较大,在这些流动人口中,也包括许多适孕年龄的人,这些人大多没有稳定的生活环境,企业对于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有更大的压力,具体的管理工作将面临更多困难。当今的婚恋观念也发生变化,婚配形式呈现多样化趋势,人们在择偶时不再受地域的限制,跨省市的婚姻形式在不断增加,这也加大了企业计划生育工作的难度。除此之外,企业新员工的数量也在持续增长,对于新员工的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缺少合理安排,新员工的婚育状况将受到影响,成为计划生育管理的漏洞。

(三)员工缺乏责任意识:企业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的困难还体现在员工的观念和意识上,企业员工普遍对计划生育工作存在偏见,认为计划生育对其个人生活带来很大限制,缺乏计划生育的责任意识。计划生育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需要通过长期的管理来实现其价值,责任意识是完成计划生育工作不可或缺的要点,在企业大部分员工的轻视下,计划生育工作很难落实到位。

(四)外部因素:除了企业内部各方面的影响外,企业外部对企业的计划生育管理工作也存在一定影响。随着户籍制度和婚姻登记制度的改革,现有的计划生育工作变得更加复杂,各种法律法规的变动,使政府的计划生育管理部门对企业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的监管力度明显减弱。

二、加强企业计划生育工作管理的对策

(一)转变观念:改变企业计划生育的现状,加强计划生育工作管理的第一要务是改变对计划生育的传统观念。要做好企业的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管理人员必须足够重视计划生育工作,在思想上确立计划生育的重要地位,把计划生育工作当作企业的长期发展规划之一,任何时候都紧抓员工的婚育大事。在此基础上,企业的计划生育工作管理人员要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引导所有员工配合计划生育工作。相关工作人员还要重视管理能力的学习,并加强对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了解,为更好的开展企业计划生育管理工作而改变。新时期的计划生育工作有了新变化,不同于以往单纯的计划生育管理,当前的计划生育工作已转变为向员工提供计划生育综合服务,特别是对女员工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从解决计生问题的角度来关注员工的生育状况。

(二)加强宣传:企业的计划生育工作若要在长期发展中顺利开展,必须要通过灵活多样的宣传形式对计划生育的工作进行宣传。企业的计划生育管理部门可以召开计划生育宣传例会,按季度对计划生育工作进行总结,为员工提出关于计生的相关建议。此外,企业计划生育管理人员还可以针对育龄员工开展谈心工作,从员工的角度和利益出发,结合当前的计划生育工作,宣传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从而使员工充分了解优生优育的政策,加深对计划生育重要性的认识。

(三)完善管理体系:企业计划生育工作持续开展的源动力是计划生育的管理体系,只有在健全的管理和监督体制下,企业内部才能协调好计划生育工作,将计划生育工作落实到各部门。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的相关责任也必须明确,当计划生育工作出现问题,需要对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为严格执行国家计划生育政策提供保障。除了要对管理不善问责,企业计划生育管理还需要建立奖励机制,给优生优育的员工和优秀计划生育管理人员进行表扬并提供一定的奖励,促进企业计划生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计划生育的奖惩标准也需要合理的考核制度来制定,并配合计划生育工作的相关机构、人员配备和相关经费提供专门的管理办法。企业的计划生育管理是常规工作,需要这一系列的长效管理机制来支持其长期运作。

企业要建立良好的计划生育管理体系,必须要做好前期的清查工作,对企业当前的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现状有充分了解,才能使计划生育的后续工作更加明朗清晰。其中包括对员工个人婚育状况和身体状况的了解,以及对公司整体的性别比例和年龄构成的数据统计,详细的资料是企业计划生育管理体系的基础,在此之上才能实现分类管理,对不同的员工提供适合的计划生育服务。

除了建设整体的计划生育管理体系,企业还必须重点加强流动人员的管理工作。由于流动员工本身的特殊性,正常的管理办法难以有效监管其计划生育问题,经常出现违规生育现象。在具体工作中,要对流动员工的生育情况进行详细登记,重点防范违规生育的行为。

员工关系管理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1.1通信工程项目管理过程关键管理动作不规范

通信工程项目特点决定了其建设地点涉及众多区域,以中国移动广西公司为例,在基站工程中,建设地点遍布全区14个地级市,109个县区,1324个乡镇。建设过程中,涉及征地、土建、电力引入、通信设备安装、光缆线路施工、系统调测优化等多个环节,工程实施复杂,参与人员较多,需要运营商省、地市公司管理人员全程参与项目管理,由于运营管理人员跨越省、地市公司,管理角色不同,掌握和运用项目管理方法不同,导致项目管理动作走样、不规范,标准化程度低。以组织工程协调会议为例,省公司、地市公司都需要召开工程例行沟通协调会,有些省公司项目经理往往只关注市公司应关注的项目细节,而未能掌控项目全局,对自身角色应关注的重点环节认识不清,另外也暴露出了运营商内部分工界面不明确、各个角色之间沟通不充分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运营商自身项目管理相关动作规范缺失,未能明确指导各级项目管理人员执行相对应的角色管理动作。

1.2项目管理IT平台多、互联程度低

运营商内部按管理线条搭建了多个不同IT系统,系统互联互通标准化程度低,未能有效提高管理效率。笔者以中国移动广西公司为例,有项目管理平台、采购供应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MIS系统、档案管理系统、合同管理系统。每个系统由不同部门设计开发,功能过于单一,系统之间信息关联和数据共享程度不高。在项目立项、设计、设备采购、合同签订、物流配送、资产转固、项目验收、档案归档等管理环节,需要项目管理人员在不同系统进行手工录入,人为操作工作量多、繁琐,容易出现失误。

2运营商通信工程标准化管理体系

本文将PMBOK(ProjectManagementBodyofKnowledge)先进项目管理理念应用于运营商通信工程项目管理,将省公司、市公司项目关键环节进行标准化,并充分挖掘运营商内部各个IT系统,以项目为中心,以项目管理过程为纽带,打通各个IT系统,标准并固化项目管理过程关键管理动作,以统一规范运营商内不同部门不同人员的管理行为,提高通信工程项目管理水平。

2.1项目管理关键管理动作标准化

在通信工程项目管理中运用PMBOK理念,借鉴的成熟项目管理方法,笔者结合行业建设规范及中国移动广西公司内部管理规定,梳理了项目管理关键点,其管理动作都要有相应的输入、工具、输出,形成一套标准化管理体系。

2.1.1项目启动过程标准化

在项目启动阶段,省公司依据年度投资计划和网络覆盖情况,收集市公司上报用户活动热点区域需求,分析投资收益,建立数据分析模型,省公司编制项目建议书,组织评审,完成这些关键点后,通过项目立项,将投资信息,建设规模,初步实施计划等项目信息录入项目管理系统,并同步到采购供应系统、MIS系统、资产管理系统。项目管理章程一般作为日常管理要求,已成文并下发,不再单独为每个项目制定管理章程。识别干系人,通信工程专业程度高,施工复杂,在启动阶段,需要识别项目主要干系人,特别是市场部门对业务的需求,必须与市场部门人员进行面谈,收集并分析需求。

2.1.2项目计划过程标准化

项目计划是为了完成项目而编制的计划任务书。局限到通信工程,项目管理计划要列出要做的主要工作任务清单及时间节点,在工作和任务清单中清楚地描述出项目划分的各个阶段,每个阶段工作的重点和任务是什么,完成本阶段工作和任务的人力、资源需求,时间期限,阶段工作和任务的成功形式。项目实施过程中对风险、疑难、其它不可预见因素等处理机制。通信工程专业性强,实施步骤关联性较大,往往前置任务出问题导致后续环节延误。因此项目计划是整个项目的灵魂,而制订计划时考虑是否全面、前后顺序是否科学是决定项目能否顺利实施的基础。在编制计划过程中,省公司项目经理组织各个部门、不同专业人员按专家讨论方式进行,明确每个项目目标,分解每个专业项目任务以及必须执行的具体活动,以网络图表的形式图示描绘活动。市公司项目经理在总体计划框架下,进一步细化,便于落地执行,特别是各种活动之间的必要的次序和相互依赖性。如前期配套工程必须完成谈点,后续设计人员才能进场勘察机房建设、电力引入、光缆路由、无线建设方案等。通信工程项目计划主要关键点是实施计划安排。通信工程按专业可划分为前期配套工程、无线工程、交换工程、传输工程、IT支撑工程。不论哪种专业,都涉及设计、采购、配送、施工、验收等关键环节,同时将风险管控纳入规划过程。设计管理计划是通信工程项目计划中非常重要的子计划。为此,笔者所在的公司专门编制了设计管理WBS以及关键流程,每个具体项目按模板,添加各个设计任务时间期限,即可形成标准化的设计管理计划。设计管理贯穿了项目始终,确保项目按设计实施。采购管理计划标准化,运营商投资类项目采购,一般分为一级集采和二级集采,一级集采主要由集团总部采购主设备及通用类配套设备,二级集采由各省采购少量配套设备。项目采购管理计划必须考虑各级采购范围,采购时间。配送计划与采购计划关联密切,一级集采和二级集采,各个供应商分布在全国不同地域,配送到达项目实施地点所需路程和消耗时间不同,在计划阶段,需要提前进行规划,确保每个施工点物资能在同两天内同时到达,以便施工人员一次进场,就能完成设备安装及调测。施工计划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各个地点施工任务。施工计划与前置任务是设计、采购、配送计划,还要考虑施工协调计划。通信工程施工地点分布广,覆盖城市各个街道、遍及乡镇村庄,与老百姓日常生活密切。协调能力直接影响到项目是否顺利实施,特别是光缆线路工程,做好线路沿线百姓协调工作,是施工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协调计划重点在组建项目协调小组成员,成员要熟悉施工区域风土人情。验收管理计划在实施前,编制验收标准,验收要点,使各参加单位提前了解项目验收要求。特别是新技术的应用,往往国家行业验收标准未实施,需要在编制计划时,重点考虑。风险管理计划针对每个具体项目,省市两级都要列出风险清单,特别是以往项目遇到的问题,并分析风险,确定两级风险管理职责,输出风险应对计划。

2.1.3项目执行过程标准化

执行过程关键在于计划落地,将工作任务分解,并制定执行标准,确保每个环节有专人按规范执行。省级项目经理落实总体计划执行,市级项目成员落实项目具体实施。在执行过程,规定市级项目经理在固定周期内提供进度、质量报告。特别是在市级层面无法解决的设计方案变更、资源不满足等问题,必须及时报告,由省市联合进行攻关解决。执行过程将沟通管理动作标准化,严格执行沟通计划和沟通制度,才能达到沟通效果。最常用的沟通方式有工程沟通协调会、定期书面沟通、不定期口头沟通。我们对每种沟通方式进行标准细化,使其规范统一。沟通会议是最常用的沟通方式,每隔两周省公司通过视频会议系统进行沟通。开会前,各地市确定每次会议主题,按照问题、协调帮助、解决建议、下一步计划等4个方面组织会议材料,发言时间控制在3~5min。书面沟通方式主要有周报、月报和季报。公司统一设计模板,项目组成员按照模板格式,将日常工作信息准确记录并,使项目组成员及时掌握项目执行过程情况,及时向更高级管理人员报告项目进展,获取项目支撑资源。口头沟通方式主要有面对面、电话、邮件。在项目早期多使用面对面沟通,这对促进团队建设,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特别重要。由于当面沟通信息不能保存,标准化管理动作要求沟通过程要进行记录,以电子形式保存下来。电话沟通比较及时,能快速解决紧急事项,标准沟通方式要求团队及时进行电话沟通。

2.1.4项目监控过程标准化

监控项目工作是跟踪、审查和调整项目进展,以实现项目管理计划中确定的绩效目标过程。监控贯穿于整个项目生命周期的项目管理活动之一,它包括收集、测量和绩效信息,分析测量结果和预测趋势,以便推动过程改进。监控过程标准化关键明确省、市公司项目团队成员、不同角色在实施各项任务时,把项目的实际绩效与项目管理计划进行比较,评估项目绩效,决定是否需要采取纠正或预防措施,并推荐必要的措施。为规范标准,我们编制省、市级质量巡检表、安全检查表、周报、月报模板、合伙方管理规范清单表。省市项目成员按模板要求定期巡检,反馈项目信息,跟进计划执行情况,同时识别新风险,分析、跟踪和监测已有风险,确保全面识别风险,报告风险状态,并执行适当的风险应对计划。省市项目成员持续分析项目管理计划的偏差,进行变更请求。

2.1.5项目收尾过程标准化

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往往忽视项目的收尾阶段管理,认为剩余工作量不大,对项目团队成员管理松散,对遗留问题处理不及时。收尾阶段的项目管理作为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和项目其它工作和任务一样均应纳入项目管理计划并按照计划实施。省、市公司项目管理团队检查项目建设过程程序资料,列出清单,逐一对照检查。确认项目所有管理活动是否完成,检查项目竣工与设计相符度,变更过程手续是否齐全,整理项目过程资料,生成归档清单,项目档案录入档案管理系统,发起项目终验,结束项目。项目收尾标准管理要求,项目团队成员按照项目管理计划,落实项目收尾。项目管理团队成员必须完成项目收尾阶段所有工作,才能解散。

2.2将关键管理动作固化到系统,并优化系统互通

笔者以中国移动广西公司为例,近两年重点提升项目管理,将项目管理过程关键点标准化,并在项目管理平台进行固化。项目管理团队必须按项目管理平台要求,完成相应的管理动作,项目顺利实施。优化各个系统之间互通信息,将项目平台与采购供应系统、MIS系统、合同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档案系统互联互通,共享项目信息。项目以项目MIS编号作为项目唯一编码,在各个系统进行共享。在设计阶段,将设计电子清单导入项目管理系统后,自动生成采购清单,减少了其它系统录入,提高效率,降低录入错率。采购供应系统完成采购及配送后,项目中的物资自动导入MIS系统,减少人工录入MIS。将设计、采购、配送、施工、巡检、验收、资产交付、档案归档都纳入项目管理平台统一管理,在平台发起标准管理动作,其它各个系统配合完成,不再单独手工生成录入,减少项目管理人员工作量,提升项目管理效率。

3总结及展望

员工关系管理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人口与计生;问题及对策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5)01-0175-01

一、当前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面临的新问题

(一)管理上还存在薄弱环节

近年来,虽然我们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的措施,但是从整体来看,由于单位领导的重视程度、管理人员素质高低不同等因素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和服务的整体水平,各单位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发展不平衡,一些单位的管理还存在薄弱环节。

(二)重点人群监管还不到位

虽然各单位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也见到了一定效果,但监管方法还是略显单一,有的单位还出现了重点人群人数不清如“劳务工”问题、情况不明的现象,使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出现了“空挡”。

(三)领导机制需要进一步加强

计划生育“三个一”的“一把手负总责、一班人齐抓共管和一票否决”是计划生育工作多年总结出的经验。公司各单位采取了具体措施进行落实,见到了较好的成效。但是还有个别单位领导由于员工家属婚育观念的转变,连年无计划外生育,主观判断、盲目乐观,造成单位计划生育管理措施不得力,在本单位没有形成系统联动的管理体系,未婚生育、早婚早育、未持证怀孕情况有所“抬头”。

(四)管理人员素质亟待加强

由于基层一些单位计划生育管理人员变动频繁、兼职较多,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还不是很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公司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水平的提高。通过近两年的考核发现,仍有相当一部分单位对公司文件执行力度不够,有的不纳入年初预算,有的领导在使用上不够支持,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

(五)群众的生育愿望与现行政策相悖

据调查:目前,我们的家庭中60%以上的想生二胎,并希望儿女双全,这表明员工群众在思想认识上与国家现行政策之间存在较大差距,这给我们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将带来新的问题和压力,给我们的管理发出了“黄色”警报,需要引起我们各单位领导和计划生育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

二、建议采取的对策

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要有一批思想好、作风正、政策水平高、原则性强、善于做群众工作且稳定的计划生育队伍进行管理。但是目前,基层大部分计划生育管理人员变动频繁、兼职较多,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还不是很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计划生育工作管理水平的提高,亟须采取以下对策:

(一)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要认真落实以“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一班人齐抓共管和一票否决制”为主要内容的“三个一”领导机制,确保计划生育工作思想认识到位、责任落实到位、经费投入到位、解决问题到位。要把计划生育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发挥工会、纪检、人事等相关部门的联动作用,形成“一体化”管理。同时,计划生育管理部门要在单位和个人评先选优、职称晋升、工资晋级等方面把好“审核关”,认真执行计划生育的“一票否决制”。

(二)狠抓落实,搞好计划生育管理队伍建设。各单位要高度重视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的管理人员队伍建设。一方面要配强配齐各级计划生育管理专(兼)职人员,把政治素质好、群众基础好、政策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同志调整到计划生育岗位上来,从政治上多关心、工作上多支持、生活上多帮助,为他们搞好工作生活提供良好的条件。另一方面要加强计划生育管理人员队伍的培养和使用,通过举办培训讲座、研讨交流、开展创新项目等形式让计划生育管理人员不断增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鼓励他们大胆工作,在学习和实践中增长才干。

(三)细化各项指标,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要高度重视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的重要意义,认真修订细化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书的各项内容,让各级组织的责任更加明确。要强化考核,重点对否决指标认真落实检查,采取横向联系、纵向汇报、单位自查等多种形式,确保目标管理责任书的各项指标落实到位。同时,二级单位要与三级单位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形成下级对上级负责,责任利益共同承担的监督激励约束机制。

(四)加强重点人群的监管,消除政策外不合法生育事件。针对当前离岗休养女工、随矿家属、再婚家庭等“重点人群”管理难、隐患多这一现状,我们专门制订下发了《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对重点人群监督和管理的通知》以加强对“重点人群”的监管,各单位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进一步加大对“重点人群”的监管力度。基层单位的管理人员要投入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扑下身子,抓好这项工作的落实,确保“重点人群”不发生政策外不合法生育事件。

(五)完善优待奖励政策,不断提高优质服务能力。各级计划生育管理部门要以落实优待奖励政策为落脚点,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促进健康为手段,着眼家庭发展,广泛宣传关系员工切身利益的实事。并在晚婚、晚育、住房、独生子女入托、就医等方面制定既符合国家政策又切合实际的企业优待政策和措施。同时做好生育关怀,继续开展送关心、送政策、送健康的“三送”活动,各单位要在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定期听取计划生育部门汇报、指导计划生育部门和人员做。

(六)创新宣传教育形式,推进人口文化建设。各单位要创新宣传教育方法,探索开展员工群众喜闻乐见的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方式。要投入一定的资金,发挥基层有才艺的员工特长,编排广受欢迎的计划生育曲艺节目,建设好井站生育文化,开展文化品位高、人文气息浓的计划生育宣传文化活动。

(七)开展交流研讨,提高理论联系实际水平。不定期组织举办计划生育工作论文研讨会。各单位要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认真做好调查研究,积极开展理论研讨,大胆创新,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促进公司计划生育工作管理水平的提高。

员工关系管理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城市规划;绩效;薪酬

城市规划设计单位属于知识密集型企业,人力资本是企业的核心资源和竞争力的源泉,如何留住人才、激励人才和正确评价人才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而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手段就是构建一个能够有效吸引、维系和激励人才的薪酬体系。

一、城市规划设计行业及其对人力资源的需求特点

1、知识和能力的综合性

城市规划工作需要对城市的社会、经济、环境等各项要素进行统筹安排,使之各得其所并协调有序发展。城市规划不仅反映单项工程设计的要求和发展计划,还综合各项工程设计相互之间的关系,它既为各单项工程设计提供建设方案和设计依据,又须统一解决各单项工程设计之间技术和经济等方面的种种矛盾。城市规划工作者应具有广泛的知识,具有统筹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2、较强的政策性

城市规划既是城市各种建设的一项战略部署,又是组织合理的生产、生活环境的一种手段,几乎涉及到国家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有关部门。特别是在城市总体规划中,一些重大问题的解决都必须以国家有关方针政策为依据。因此,城市规划工作者必须加强政策理论的学习,具备把握各项方针政策并在工作中贯彻执行的能力。

3、较高的专业技能与素质

城市规划人员在系统学习城市规划设计原理的基础上,既要掌握美术绘画的技能,具备艺术鉴赏和创作能力;又要具备建筑和园林的知识,了解城市空间规划的基本构成要素;还要具备经济和地理的知识,掌握城市研究的手段和方法。

二、城市规划设计单位薪酬体系设计的思路与要点

(一)城市规划设计单位薪酬体系设计的思路

1、城市规划设计单位岗位设置一般分为设计岗位、管理岗位和辅助岗位。设计岗位人员按能力定酬,按绩效付酬,工资结构实行“能力工资十绩效工资”,能力工资体现设计人员与完成设计任务相关的综合能力水平的差异,绩效工资反映设计人员完成设计任务的数量、质量差别。管理岗位、辅助岗位人员实行“岗位工资十绩效工资”,岗位工资体现岗位职责差异,绩效工资与设计人员绩效工资的平均数挂钩浮动。

2、规划设计人员依据其业务能力划分为若干等级,并确定等级评价标准。建立正常的能力评价制度,设计人员经考试考核确认达到了一定的能力等级,按相应能力等级的工资标准支付工资。管理、辅助岗位进行岗位评价,形成管理、辅助岗位的岗位等级表。

3、由于规划设计行业人才竞争激烈、人才流动性较大的特点,薪酬分配应强调外部公平。根据管理岗位和设计人员的市场工资率确定管理、辅助岗位的各岗位等级与设计人员的各能力等级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而形成各类人员工资等级表。

(二)岗位职能绩效工资制的设计步骤及要点

1、将全部岗位划分为若干职类。职类是根据岗位劳动方式、价值创造参与形式等方面的明显差异,对岗位进行分类的结果,一般划分为设计岗位、管理岗位和辅助岗位。

2、对管理岗位、辅助岗位进行岗位评价。根据工作复杂程度、工作责任、工作强度、工作环境等要素及若干子要素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将全部管理、辅助岗位划分为若干个岗位等级,一般最高岗位等级对应的是总经理,最低岗位等级对应的是行政助理。

3、对设计人员实行能力分级并制定分级标准。根据设计人员能力的现状和对设计人员能力的要求,可将设计人员的能力等级分为技术专家、资深设计师、主任设计师、设计师、助理设计师等。

4、建立岗位等级和能力等级的对应关系。首先确定每一个岗级对应的典型岗位;然后分别对典型岗位和各等级设计人员的市场工资率进行调查,确定每个典型岗位的市场工资率和各等级设计人员的市场工资率;最后将岗位等级和能力等级进行对应,各能力等级的市场工资率与哪个岗位等级相当就视为与该岗位等级对应。

5、确定工资结构。规划设计单位工资结构一般分为三个部分:岗位基本工资、岗位绩效工资和年度奖金。设计人员的岗位绩效工资以项目提成的形式支付。设计人员的薪酬采取较高弹性的结构,以激励其完成和超额完成工作任务;管理人员、辅助人员不直接创造公司效益,宜稳定一些,采取低弹性工资结构(高层管理人员除外,高层管理人员的工作绩效与公司业绩直接挂钩,宜采用较高弹性结构)。在超额完成全年收入计划的前提下,计提年终奖。年度奖金的发放对象是完成工作任务、经考核合格的全体人员。

6、确定项目提成分配办法。按照全年业务完成情况确定项目提成分配总量。项目提成采用两次分配,根据设计收入、提成比例、项目考核结果计算项目组的项目提成数量,项目组再根据每个成员的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工作态度等因素将项目提成分配到个人。

三、城市规划设计单位薪酬体系实施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几个方面

1、设计人员和管理、辅助人员分别实行不同的分配办法。对于设计人员,以能力和绩效作为主要付酬因素;对于管理、辅助人员,以岗位和绩效作为主要付酬因素。对于设计企业而言,专业技术能力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构成因素。在设计人员薪酬分配中强调能力,有助于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在关注能力的同时,设计人员的绩效即设计的数量和质量同样不可忽视,它是企业经济效益的源泉,也是设计人员实际贡献大小的体现。

2、制定设计人员的能力等级和相应的等级标准,并与管理、辅助岗位等级进行对应是薪酬设计的基础。岗位工资制的基础是岗位评价,能力工资制的基础则是能力分级。两者要建立合理的联系,否则无法形成统一的薪酬制度,也不能在工资分配中体现设计人员和管理、辅助人员之间的分配公平。

3、对设计人员建立以团队绩效评估为主体的考核体系,以实现按绩效付酬。项目组是完成特定设计任务的团队,每一项设计任务都是团队成员密切协作完成的,团队内部的分工往往不像职能管理那样固定和明确:一个团队的绩效比较容易量化衡量,而个人绩效很难量化衡量。因此,通过对项目组工作成果的评价来确定项目组的绩效工资是非常切合实际的办法。仅有团队绩效评估还不能够解决如何合理地向团队每一个成员进行收入分配的问题,因此需要辅之以个人绩效评估。

参考文献:

[1]刘军胜.专业技术人员的薪酬模式设计[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7(04).

员工关系管理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网络计划技术;施工组织;施工管理;应用

网络计划技术方法既是一种编制计划的方法,又是一种科学的施工管理方法,但其在我国施工管理中的应用不容乐观。

1 现行施工企业现状

1.1 普及率不高 我国现有施工企业规模和企业内部人员素质差异较大。据统计,中央直属和省级施工企业管理水平较高,每年应用网络计划组织施工达40%左右;地市级施工企业每年应用网络计划组织施工在15%左右;而县级及其以下施工企业技术管理水平较差,每年应用网络计划组织施工仅为5%左右。

1.2 管理水平低 绝大部分施工企业网络计划技术的应用只停留在编制计划上,对计划执行中的监督与控制及计划调整缺少有效的管理方法。

1.3 深度不够 施工网络计划的编制往往只能反映整个项目中各工作单元之间的相互关系,根据施工方法确定工作单元各项工作的相互关系,编制深度不够,更谈不上网络计划的优化。

2 目前状况产生原因

造成网络计划技术在我国施工管理中应用不理想的原因主要是外部环境的影响和施工企业自身素质不高的结果。

2.1 外部环境的影响 外部环境的影响包括工程设计多变、工期的确定受行政干扰多、工程进度付款没有与网络计划紧密联系、工程款拖欠等。工程设计经常变化给网络计划的制定和调整带来很大困难,使施工企业应接不暇,无法使用网络计划实行施工管理;有些工程建设期限的确定违反科学规律,工程竣工日期一再提前也使企业无法按网络计划去组织管理;工程付款不及时以及付款时没有与网络计划紧密结合,也在客观上减弱了企业应用网络计划的责任感。另外,目前市场上网络计划的编制软件很多,但适用于进度控制的软件却很少,而且通用性比较差,从客观上阻碍了施工企业应用网络计划实施项目进度控制。

2.2 企业自身素质的制约

①传统工作方式的阻碍。传统施工管理采用手工管理,且很多工作都是靠经验来完成的,企业对实施网络计划管理的必要性认识不足。很多施工人员拒绝网络计划是因为觉得它会限制行动自由,没有传统管理方式那样得心应手。②施工管理粗放。施工管理中现场跟踪检查没有形成制度,随意性比较大,进度数据收集不全面、不完整,进度数据的整理、统计、加工、分析能力差,无专人负责等。③缺乏高素质管理人员。

目前大部分施工企业的管理人员同时又是工程技术人员,他们往往只注重施工技术的研究,进度的管理依赖于横道图管理,对网络计划技术知识的掌握不系统。

3 处理措施

根据上述分析,施工企业提高网络计划技术的应用水平除了从源头抓起,尽快规范建筑管理体制,并制定有效的措施提高企业应用网络计划技术的积极性之外,更重要的是企业自身要从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高度,通过全面实施网络计划促进企业管理上质量、上水平。

3.1 规范建筑管理体制,为应用网络技术提供良好的环境 ①加强工程设计管理,合理确定建设工期。通过建立规章制度,促进工程设计和工期确定科学合理,严禁设计的频繁变更和建设工期的主观确定。②完善项目监理制度。工程监理在监督工程质量的同时,要对工程项目的进度进行监理,保证进度控制与质量控制、投资控制的一致性和协调性。③建立严格按网络进度计划拨付工程款的机制。工程款拨付与网络进度计划紧密结合,不仅提高了企业应用网络计划进行施工管理的自觉性,同时也促使网络计划编制更可行。为了实现这种结合,签订施工合同时,应将进度计划中的主要工作与工程款拨付建立对应关系。

3.2 适应科学管理的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应用研究 ①制定有关规程,加强标准化工作。结合国情和行业特点,制定网络计划技术编制和管理规程,统一画法、术语和各种类型的网络模型,便于推广和应用。②多途径培养人才。行业协会和行政主管部门应组织编写实用的培训教材,举办网络计划技术与计算机应用培训班,对施工企业的技术领导和施工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学习和掌握网络计划技术;高等学校要增加现代化管理技术课程,使学生毕业后即能适应现代化管理的需要。③开发适用的网络进度控制软件。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与施工企业应通力合作,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实际,开发实用的网络进度计划与控制的通用软件,培训使用人员。

3.3 提高认识,注重实效,扎扎实实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施工企业是应用网络计划技术的主体,施工中全面实行网络计划管理是提高我国施工企业管理水平的关键。

3.3.1 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应用网络计划技术的重要性 网络计划技术方法的最大特点是它能够提供施工管理所需的多种信息,有助于管理人员合理的组织生产。施工管理中推广应用网络计划方法必将取得好、快、省的全面效果,进一步提高施工管理水平。对于这个问题,企业的领导应该有充分的认识,把应用网络计划技术放在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的高度去重视,逐步抛弃传统的凭直觉管理的方式,克服困难,投入一定的人力与资金,推动网络计划的应用。

3.3.2 采用易于控制的形式 横道图是工程技术人员最熟悉的控制形式,具有直观、易懂、绘制简便、所需时间少、费用低的特点,但缺点是不能反映各项工作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对大中型工程的进度控制困难。可在网络计划技术编制和调整进度计划后,转换成横道图形式去实施,这种做法既有网络一样的严密性,又兼有横道图简单易懂的优点,减少网络计划实施中的阻力。

3.3.3 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紧密结合 网络计划的编制与实施是建立在已知的施工方法基础之上的,施工管理人员除了熟知网络计划方法之外,还应了解各项工作的工艺及组织。根据网络计划法的性质和特点,并非应用网络计划法就一定能任意缩短工程期限,它只限于给管理人员提供应在哪些工作上合理赶工以及工期与成本的关系等信息,从而使增加的费用最少,成本最低。至于能否实施赶工,最终还是取决于施工组织方法和物质技术条件。因此,管理人员制定科学合理的进度控制计划必须与工程技术人员紧密结合。

员工关系管理工作计划范文第6篇

关键词:高校机房;科学;行政管理;管理人员

行政管理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无论是哪个行业,那种职业,其行政工作千头万绪。要管理社会各种公共事务,需要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和法学等学科的专业知识。行政管理学就是综合了这些学科的基本知识,自成体系,形成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笔者在临沧师专从事机房的管理工作,尤其觉得行政管理对我们开展工作影响极大,特别是科学的行政管理对提高机房管理工作实绩至关重要。为此,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从以下几个方面简要谈谈对高校机房的科学行政管理。

一、提高机房管理人员工作效率方面的科学行政管理

高校机房的管理涉及课程教学过程中的管理、课后的设备管理、维护维修等管理任务。许多高校机房管理分工越来越细,越来越明确,相应的管理人员也就越来越多,甚至造成管理岗位设置不合理,所以科学的行政管理对高校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科学的行政管理能合理安排管理人员的工作时间,使管理人员人人有事可做、责任到人,最终将高校机房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任务有机地结合起来。那么,如何将提高高校机房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任务有机地结合起来呢?那就需要科学的行政管理。

1.制作一份便于实施的工作计划。对于平时的日常管理工作,应先制定一份工作计划,计划在先,心中有数才能使工作有条不紊。高校要有机房管理的工作计划,无计划工作是盲目的、无目的的,是不允许的。对于高校来说,制定机房管理计划的依据是机房的教学计划或机房的课程表。制作计划的周期定为一个学期,但应将机房管理的计划分解为日计划和周计划。因为高校教学是以周为周期安排的,而机房设备故障却呈现出临时性,设备维护需每天进行。每个工作日结束的前半个小时,先盘点当天计划的完成情况,并整理第二天计划内容的工作思路与方法。一般来讲,机房管理人员会尽力完成当天的工作,因为当天完不成的工作将不得不延迟到下一天完成。这样必将影响下一天乃至本周的整个工作计划,从而陷入明日复明日的被动局面。在制定日计划的时候,必须考虑计划的弹性,不能将计划制定在能力所能达到的100%,而应该制定在能力能达到的80%,这是由管理者的工作性质决定的。因为,管理者每天都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如上级临时交办的任务。如果每天的计划都是100%,那么,在完成临时任务时,就必然会挤占已制定好的工作计划,原计划就不得不延期了。久而久之,计划就失去了严肃性,机房设备不能及时修复,将大大影响机房的使用。

2.将管理工作分类。分类原则主要包括轻重缓急原则、相关性原则、工作属地相同原则。轻重缓急包括时间和任务两方面的内容。很多时候管理者会忽略时间的要求,只看中任务的重要性,这样的理解是片面的。相关性主要是指不要将某一件任务孤立的看待。因为管理本身是一项连续性的工作,任务可能是过去某项工作的延续,或者是未来某项工作的基础。所以,任务开始以前,应先向后看一看,再往前想一想,以避免前后矛盾造成返工。工作属地相同原则指将工作地点相同的业务归并到一块完成,这样可以减少因为工作地点变化造成的时间浪费,这一点对现场管理人员尤为重要。如果这一点处理得好,可避免在现场、自己的办公地、其他部门以及其他教师之间频繁接触,既节约了时间,又提高了工作效率。例如我校为了节约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对机房管理人员进行了分类,把机房管理人员分为课间值班人员、设备维护维修人员、设备管理人员等多种类型;同样,管理人员也分为基层管理员、中层管理员、高层管理员等多个级别,且各级别的分工不同、工作性质也不同,但都具有专业性等特点。

3.按时完成计划内的工作。管理人员在接受工作任务的同时,都被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常常将时间与质量两个基本要求贯穿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作为管理者,将任务完成的时间定在提交任务成果的最后一刻是很不明智的,这与上面提到的计划的弹性是一脉相承的。因为,事情不会一味按个人主观设定前进,当应提交的任务与临时的事项冲突时,就只能选择其中一项,不能二者兼顾。一个能按期按质完成工作任务的管理人员,即使不是天天加班加点,终日忙忙碌碌,也会让主管觉得你是一个让人放心的人,他不会天天追问你的工作进度如何。例如临沧师专教务处每个学期制定使用机房的教学计划,并将计划分解到管理机房的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和信息科学与技术系。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和信息科学与技术系根据学校机房的基本情况以及教学的实际需求制定机房使用计划和机房管理、维护维修计划。机房管理员和机房高层管

[1] [2] [3] 

理员各尽其责:机房管理员按照上述两种计划,对机房进行课程教学过程中的管理、课后的设备管理、维护维修;机房高层管理员对整个机房管理工作进行追踪、检查,评价效果,并要求管理人员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各自的管理任务,为师生提供满意的服务。

.监督过程管理。因为高校机房管理工作涉及各个教学系、教务处、后勤管理处等多个部门或是岗位。由于这项特定的工作有很多中间环节,增加了协调的难度,所以管理人员在组织某项工作时往往只偏重于自己本身所应完成的职责,将工作传递到相关工作部门与工作岗位之后便听之任之了,这样就出现了工作总是不能按时完成的状况。在检查工作结果的时候,所涉及的中间环节会各自抱怨给予他的时间太短了,或者是某个中间环节耽误的时间太久了等等,而工作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你没有如期按质按量完成工作,你的工作业绩等级被打了折扣。所以作为一名高校机房的高层管理者,要把握工作的完整性。在事先给定各个中间环节完成工作量的同时,要经常关注他们完成的质量与进度,以避免其中的某个或是某些环节影响整体工作进度;要监督中间环节处理者按你的要求及时完成分管任务,这就应实实在在地进行过程管理。高校机房应实行首问负责制,设置分管校领导、主管部门负责人、机房管理负责人和机房管理员,形成层层管理模式,让一级管一级,一级监督一级,自上而下,抓好细节督促,哪一个环节出现的问题,就追究哪一个环节管理者的责任,通过这些有效的科学管理,大大提高了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因为对于过程管理的方法研究是永恒的,所以每个人只有有效地利用自己的时间才能有效地提高自己的绩效。

二、节约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方面的科学行政管理

科学的行政管理要在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的同时节约大量的物力和人力。如果高校机房的行政管理缺乏科学性,不利于充分利用和合理调配高校的人力、物力、财力、技术等资源,不利于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开源节流,那将会造成高校人力和物力的浪费。所以提倡科学的行政管理,可以节约大量的物力和财力。高校要充分挖掘和最大限度地利用本校现有的人力、物力等各种资源,提高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开源节流。科学的行政管理往往根据高校实际发展需要经常进行更新、变招,因而带有很强的灵活性,比较能符合时代的发展和高校的实际。例如临沧师专一方面根据本校的规模、学生的数量、机房的数量确定机房管理人员的职数,制定人才引进的方案,出台引进高素质人才的政策,采取可行的措施引进计算机水平高、能力强、维护技术实力强、有可塑性和发展潜力的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作机房管理人员;另一方面通过业务进修和培训、外出参观学习、与同行交流等形式不断培养机房管理人员。这样,合理配备和培养了机房管理人员,实现机房管理人员少而精。除此之外,不断完善和改进一些相关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模式,使之变得精练、实用、简结、便利、省时、省钱,讲究勤俭节约,反对大手大脚随意浪费,如设法修复硬盘、主板、键盘等配件,反对一旦出现故障便即刻扔掉,不作任何故障处理而立即更换新配件的浪费做法,为学校节约了大量购买配件的资金。采用这种规范性的行政管理,可以节约大量的物力和财力。

三、合理使用机房方面的科学行政管理

员工关系管理工作计划范文第7篇

[关键词]供电企业 综合计划

一、综合计划管理理念

围绕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战略目标,细化综合计划管理的内容和深度,认真做好各专项计划之间的协调和衔接,健全综合计划管理体系,强化综合计划在年度工作中的统筹和控制作用,提高综合计划的调控力和执行力,努力提高市、县公司工作标准和效率。通过对市、县公司年度综合计划的制定、实施、考核与评价,加强对市、县公司工作的全过程督导和管控,实现对市、县公司各项工作的统一管理,各专业计划、各层级计划要以综合计划为主线,统一编制上报,综合平衡、下达实施和优化调整,各类、各级、各专业计划要纳入综合计划,实现发展部门归口管理和综合协调,专业部门协同配合和业务指导,使综合计划在公司各层面做到“计划一条线”、“管理一个口”。

二、综合计划管理内涵

1.综合计划管理坚持以人为本。员工是企业管理中最核心、最活跃的因素,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员工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激发和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企业持续发展。综合计划管理的实质就是以激励员工业绩持续改进并最终实现组织战略目标的一种正式管理活动,每个过程都充分体现了员工与管理者之间的协商、沟通。

2.综合计划管理是个系统工程。综合计划管理是企业战略、资源、业务和行动有机结合的完整体系,是包括若干个环节的系统。综合计划管理不是一年一次的填表交表工作,计划制定之后必须伴随有改进与提高绩效的措施和行动。管理者需与员工进行反馈面谈,与员工共同制定改进提高计划。综合计划管理不能等同于完成任务,而是应注重达成绩效目标的过程。

3.综合计划管理是管理者与员工关于工作目标和标准的契约。管理者与员工共同参与制定绩效目标与标准并达成共识,员工需对自己的工作目标作出承诺。在过去的绩效评价中,员工的目标设计往往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目标是强加给员工的,一般做法是年初上级领导为员工设计目标,年终进行目标完成情况考核,没有任何中间过程。正是因为这种“强加性”和缺乏员工的全面参与,使得绩效评价的效果不佳。在计划阶段,建立契约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双向沟通的过程。管理者与员工的共同投入与参与是进行综合计划管理的基础与前提。目标的设置须从公司的战略目标层层分解到员工,员工目标与公司目标保持一致,个人目标的确定应考虑公司的战略目标、自己所在岗位的主要职责以及内部和外部环境的需求。

三、综合计划管理的主要做法

全面贯彻执行“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工作安排部署,以集团公司发展战略为指导,集约化、扁平化、专业化为方向,突出规划引领、强化计划管控,统筹综合计划编制,实现各专业相互协调,各类计划有机衔接,保证综合计划的科学性、完整性和一致性,提升市、县公司发展水平和电网运营效率。

1.理顺综合绩效计划编制流程,提高工作质量。按照集团公司“大规划”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要求,坚持自下而上逐级制定、自上而下逐级下达的原则,加强综合绩效计划平衡和优化。市公司层面综合计划编制将不再采用各专业部门分别编制上报的方式,市公司发展部作为综合计划归口管理部门,组织开展市、县公司综合计划的编制上报、细化分解、跟踪分析、执行管控以及考核(考评)工作。集团公司综合计划采用统一下达的方式,改变了以往由各专业部门分别下达的管理模式。国网公司下达综合计划后,集团公司发展部统一组织计划的分解下达工作,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制定了计划分解下达实施方案;根据各单位不同的业务管辖范围和性质,分解形成市供电公司、超高压公司、综合单位、直属单位及集团公司本部五套综合计划附表模板,集团公司各部门按照统一的模板将本专业计划分解到各单位,形成专业计划分解表;集团公司发展部分单位汇总各专业计划分解表,形成各单位年度综合计划,统一下达至各单位,集团公司各部门原则上不再单独下达专业计划。市公司全面落实集团公司计划管理相关工作部署,参照集团公司综合计划分解模式和要求,进一步细化、丰富市、县公司综合计划内容,组织编制下达市、县公司综合计划;结合“五大”体系建设和市公司管理实际,研究制订相关管理制度,做到职责明确,管理到位,不断加强计划管控力度,不断提升市、县公司计划管理水平。

2.层层分解,逐级落实,以综合绩效计划统领公司全方位工作。建立科学合理的综合绩效计划管理体系,确保计划有效统领全年工作。以综合绩效计划管理为工作主线,将公司生产经营年度目标和工作任务层层分解、逐级落实,形成公司、部门(单位)、班组、岗位四个纬度和年、季、月、周四个层次的计划管理体系。健全综合绩效计划全方位管理模式,构建岗位保班组、班组保单位、单位保全局,周保月、月保季、季保年的逐级保障体系。将公司工作要求准确、及时、全面地传达到基层每位员工,提高广大干部职工对公司工作的认知度,增强全员的责任感、压力感和紧迫感,确保公司年度目标的完成。

3.加强综合计划过程监控,提高工作成效。充分发挥计划的协调、平衡、控制功能。发挥职能部门专业化管理作用,强化机关服务基层意识,加强业务指导,对计划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不推诿、不回避,积极主动查找症结,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强化各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管理责任,对本单位绩效计划执行情况要密切关注、定期调度,确保公司安排的工作务期必成,确保本单位内部工作有序开展。认真组织开展部门内部自查和部门间互查,加强计划跟踪和督查督办力度,特别是加强重点工作的动态分析和监控,对工作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对未能按计划要求完成工作任务的部门、单位,主管部门要及时发出工作质询,要求其反馈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督促限期完成。

4.严格综合计划考评,形成闭环管理机制。建立“月考核、季分析、年兑现”的考核机制,将市、县公司综合计划管理全面纳入公司月度绩效考核办法和年度业绩兑现办法。严格执行计划调整审批制度,加强计划刚性管理,每月跟踪检查公司重点工作进度,对未能按计划要求完成工作任务的职能部门及时发出工作质询,要求其反馈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督促限期完成。计划完成情况和考核评价情况每月在公司网站进行公布,实现评价结果与薪酬直接挂钩,形成计划下达、过程监控、考核评价、总结提升全过程闭环管理机制。

四、综合计划管理存在的问题

综合计划是公司年度经营目标和实施方案,对确保全年工作任务的完成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近年来,公司不断加强综合计划管控,实现了综合计划“四统一”管理,范围逐步拓展,深度不断加大,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但随着“大规划”体系建设方案的全面实施和“四化”建设的深入推进,对综合计划的科学性和调控力、执行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在综合计划管理中还存在一些不适应的地方。

1.计划执行的严肃性需要进一步加强,超计划项目、计划未下达提前建设的项目仍然存在,由于管理原因造成的计划调整幅度较大,特别是县公司计划执行力度不够,落实不到位,存在较大随意性,计划的管控力度需进一步加强。个别部门、单位月度绩效计划未能与公司工作目标和重点工作密切结合,各岗位工作计划未能与本部门、单位重点工作和岗位职责紧密结合;月度绩效计划内容标准不具体,目标和措施的量、质、期不明确,可操作性不强。

2.监督检查工作需要进一步完善。综合计划制定后,有的只是简单的布置,对工作过程缺乏有效控制,对工作进度不能重点把握,协调力、控制力不强,检查工作力度需要加强,问题暴露不够充分,工作质量有待提高。

3.计划考核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已纳入考核的指标完成情况较为重视,对未纳入考核的投资指标和项目执行情况重视不够。综合计划制定后,计划评价力度不够,尤其是分解至月度绩效计划后,有的绩效计划内容标准不完善,导致绩效结果不易衡量,绩效计划完成质量不高,达不到以综合计划推动公司工作全面开展的目的。

五、综合计划管理实施效果

1.通过加强综合计划管理,公司的战略目标深入基层,工作任务和指标得到层层传递,上下级之间的沟通渠道更加通畅,全体人员思想观念进一步转变,员工的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有了显著提高。

2.通过加强综合计划管理,结合公司总体目标,明确了各个时期的工作重心,细化了各部门、岗位的职责,编制了详尽的、可操作性强的部门、岗位工作标准,按照SMART原则,即具体性、衡量性、达到性、现实性和时限性五个方面的要求,确定了部门、岗位、班组绩效计划,建立了科学有效的指标体系。

3.通过加强综合计划管理,员工和部门的岗位职责更加明确,工作的计划性、主动性不断增强,推动公司年度重点工作扎实有序推进,各项经营指标均超额完成集团公司时间进度。

4.通过加强综合计划管理,健全了绩效计划管理体系,强化了绩效计划在年度工作中的统筹和控制作用,提高了绩效计划的调控力和执行力,提高了公司工作质量和效率。

员工关系管理工作计划范文第8篇

关键词:B/S结构;计划生育;管理信息系统;研制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其应用领域越来越广,应用方式越来越多。计划生育的管理工作中,随着传统管理模式的劣势逐步凸显,也开始将计算机技术引入进来,改进了传统的计划生育管理模式后,不仅提高了管理效率,并且扩大了管理范围,在信息的处理上也更加的迅速、安全。

1 计划生育现有问题及B/S结构系统设计意义

1.1 计划生育现有问题

1.1.1 无业人员增多。随着社会经济制度的转变、企业管理制度的改革,有很多劳动人员在调节变动中失业,所以造成无业人员增多现象出现,进而给计划生育工作带来难题,如何对失业人员的计划生育进行服务和管理,都是计划生育管理工作需要考虑的新问题。

1.1.2 人户分离现象增多。随着去外地工作人员的增多,出现了很多离开户口所在地去外地工作的人员,这样就会导致人户分离,导致计划生育工作的难度,影响管理工作进行。

1.1.3 流动人口数量增多。对于适龄女性的流动管理工作是计划生育管理中又一难题。很多计划生育管理部门对于流动人口的生育管理不足,为不法生育提供了很好地可利用漏洞,进而造成许多计划外生育情况的出现。

1.1.4 离婚、再婚数量的增多。近些年,离婚率不断增高,相对的再婚现象也不断增多,各个地区再婚现象都很普遍,所以在再婚家庭中,也就多出了很多计划外的怀孕、生育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计划生育管理负担。

1.1.5 法律法规不健全。在计划生育管理上,并没有制定很多相关的规定,对于办公环境,办公工具,办公效率都没有具体的规定。

现有的计划生育管理系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相关部门服务速度,并且政府和人们之间并没有建立很好地沟通机制,这些问题都严重制约着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的开展,所以对管理系统进行改进势在必行。

1.2 B/S结构系统设计意义

现有的计划生育系统存在着诸多问题,随着人口增多,计划生育工作开展难度也越来越大,数据量的加大以及工作内容日趋繁琐都增加了计划生育工作难度。所以研制基于B/S结构的计划生育管理信息系统,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既有问题。B/S结构的计划生育管理信息系统是依据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并结合了管理区域特点和人们需求所指定的管理系统,更加适应区域情况,并且管理更加便捷。可以在系统中构件一个大的网络中心平台,将所有信息到网络中心,进行整理后,形成数据库,方便各级用于查找和提取,从而较少数据管理的难度,降低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复杂性,增加办公效率。

2 系统总体设计

2.1 体系结构

计划生育的工作模式是从中央到地方分级管理,个体信息在最低层的村、乡、城区的计划生育站收集,相关数据统计汇报至县一级、市一级以及省一级的计划生育部门,最后是到中央计生委。本系统采用基于B/S结构模式,就是为了解决两层结构中原发性的问题。其最主要价值在于产生一套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把客户/服务器结构下的应用可靠地推广到不同源级的关键任务环境中,并利用这一技术所带来的高效率、多功能与灵活性,增强系统的性能和扩展能力。

所谓的B/S结构,就是实现通过浏览器来访问数据库。B/S结构设计思想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两层结构中原发性的问题。其最主要价值在于产生一套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把客户/服务器结构下的应用可靠地推广到企业级的关键任务环境中,并利用这一技术所带来的高效率、多功能与灵活性,增强企业信息网的性能和扩展能力。三层结构是把应用逻辑划分为三个部分:第一层是用户界面(User Interface),提供用户与系统的友好交互。第二层是应用服务器,专司业务逻辑的实现。第三层是数据服务器,负责数据信息的存储、访问及其优化。

在B/S结构的支持下,计划生育管理信息系统以应用系统建设为主导,以信息资源利用为核心,发挥信息网络平台的支持作用,实现市、县计生委机关的办公自动化和计划生育工作电子政务化,形成计划生育决策、管理、宣传、服务等各项工作信息化的应用体系。实现办公自动化,逐步实现计划生育机构、人员、药具、财务资金等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

2.2 软硬件环境

系统使用基于C#语言的技术实现,数据库管理系统采用SQLSERVER2000。C#在带来对应用程序的快速开发能力的同时,并没有牺牲C与C++程序员所关心的各种特性;是建立在通用语言运行时(CLR)上的应用程序框架,它用来在服务器端构建功能强大的web应用程序;Microsoft SQL server帮助数据库用户及程序员建立与Web及企业数据源轻松实现集成的强大自定义解决方案;是微软.NET平台的一种新的数据访问技术,它在原有的ADO基础上引入了一些重大的变化和革新,支持对绝大部分数据源进行高速访问,成为应用程序和数据库之间的重要桥梁。

3 功能模块

系统功能结构的划分原则是从业务模式、业务流程的需求出发,本着系统使用简单、易于掌握的原则,对系统的逻辑结构进行自上而下的封装式划分,形成与企业实际业务处理相对应的管理模块。本系统的划分主要根据各个自子系统的功能不同进行划分,具体功能如下:

(1)住户管理模块。此模块主要是对于用户的基本信息进行管理,在用户婚育等信息进行变化的时候,此模块都要进行记录和更新操作,以保证用户的基本信息无误。

(2)流动人口管理模块。此模块主要是针对流动人口指定的管理模块,主要对于流动人口进行管理,要确保对于流动人口的数量以及个人流动情况进行准确记录,生成数据库,方便管理人员查询管理。

(3)健康管理模块。此区域是为了记录新婚夫妇健康情况存在的模块,主要是对于夫妇的身体情况、孕检情况以及节育等相关健康情况进行记录,便于统计适龄人口计生情况,可以指定更加合理的管理措施。

(4)优质服务管理模块。主要实现功能是孕妇分类管理、优质服务查询、持证人员名单查询、持、证人员跟踪服务等。主要是查询计生办人口计生情况。

(5)数据对接管理模块主要是实现数据库的备份功能。计生办系统数据非常重要,保证数据不被丢失是至关重要的。

4 结论

计划生育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很多人的共同努力。在进行系统开发的时候,要严格按照开发规范进行,并且每一个信息系统的环节进行前都要严格考察地区现状和人们需求,确保其设计合理性。一个完整的计划生育管理信息系统要是完整的、适应性强且安全性高的,只有这样才能满足相关部门需求,更好的为计划生育工作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员工关系管理工作计划范文第9篇

关键词:员工援助计划;电信公司;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

电信业多年来持续、高速发展,普通员工一直处在高压的工作状态下,导致很多员工出现职业倦怠。面临压力大、挫折感、焦虑等一系列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并进而影响到工作效率。员工援助计划作为解决员工心理和行为问题的有效途径,有助于推动电信公司“以人为本”理念的实施和公司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员工援助计划概述

员工援助计划(EAP)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是组织为员工设置的一套系统的、长期的福利和支持项目。它通过专业人员为组织、员工提供诊断、评估、培训、专业指导与咨询,帮助员工自身及其家庭成员解决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其核心目的在于使员工从纷繁复杂的个人问题中得到解脱,管理和减轻员工的压力,提高员工在组织中的工作绩效和身心健康,并改善企业组织气氛与管理效能。

EAP的内容主要包括心理测验服务,为企业进行一次全面的评估和诊断,并制定一个完整的诊断报告;学习及培训研习班,提高员工的工作效力和人际沟通技能,增强调节压力的能力;提供专业个人咨询,包括工作压力、职业生涯发展、婚姻家庭、情绪或心理方面的问题、人际关系、创伤事件的处理等个人咨询和辅导。

二、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开展员工援助计划的必要性

1.公司面临全方位压力,增强自身实力至关重要

中国电信面临的压力是全方位的:外部最大的压力主要来自非传统企业的竞争,内部压力主要是成本压力。而且当前3G用户数量不乐观、宽带业务价格下调、数据业务力度不足、基层员工队伍不稳定等,都为企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所以 必须增加公司综合竞争力,以应对当前严峻的竞争压力。

2.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需要

企业当前还面临一种现象,那就是很多优秀员工在工作2~3年后辞职,辞职后不是到竞争对手那里获得更高的薪酬和职位,就是考工作相对轻松的公务员或转行干起了一些诸如教书或其他较为安稳平淡的工作,甚至干脆花一两年时间回到学校或者到处旅游。原因在于工作两三年就已使得这些员工备感疲惫和倦怠,对工作失去了信心和乐趣,员工陷入情绪危机。所以将情绪管理引入人力资源管理势在必行。对于那些已经入职的员工,情绪管理及EAP是另外一种行之有效的举措,即关注员工的安全和健康。EAP意味着将企业管理的范围从企业内部拓展到员工的社会活动区域,将企业管理的关注点从员工的工作内容、工作方式和工作效果转向员工的思想和心理,这种思想和心理安全、健康的前提是员工在他们喜欢、擅长的岗位上愉快地工作。EAP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员工从心理上减轻了压力,提升了心理资本。所以说,除减轻员工心理压力外,实施EAP还增进了团队的粘性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降低了离职率,增强了员工积极工作的心态,提高了工作效率,最终提升了组织和个人的绩效。

3.公司员工的需要

在日常生活中,员工面临着各种环境带来的压力,不仅要照顾自己的生活,而且还要全身心地投入到繁重的工作中去,难有时间调整自己的身心状态。另外组织变革日益频繁,在变革的情境下,员工容易对组织失去信任,产生工作不安全感,甚至出现工作倦怠,加之企业外部的环境变得日益复杂,导致员工工作压力上升。某些员工经常面临生理和心理极限挑战,处于高度的心理应激状态,员工的职业心理健康状况堪忧。员工援助计划作为电信员工的“心理激励”计划,是触及心灵的,它可以促进员工的身心健康,促进生产力的提高,增强电信员工的凝聚力。

4.落实“以人为本、关爱员工”理念,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当前各项资源中“人”是放在第一位,关注员工的成长,关注员工各方面的需求,不仅包括物质层面,更重要的是精神层面。企业要想和谐快速发展,就需要和谐的员工关系、和谐的组织关系和企业氛围。员工援助计划关注员工的个体层面,为员工及其家庭提供各方面的帮助,真正让员工感受到企业对于自己的关怀,而不是感受到自己像机器一样,只是一种生产工具。

三、电信公司如何建立员工援助计划体系

员工援助计划在中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公司要想顺利的实施EAP,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考虑要素:

1.思想观念的转变。EAP作为一个新鲜事物,大多数企业以及员工对其还比较陌生,对EAP的意义和作用都不甚了解。因此,企业要做好宣传工作,让员工意识到EAP能给他们带来的好处,打消他们的种种顾虑,使员工从心里接受EAP。

2.要争取企业管理层的支持和合作。使他们认识到,对于员工援助计划的投入是必要的,一方面,它可以促进员工的不断成熟与发展,另一方面,可以保证企业和谐稳定的发展,并最终得到更大的回报。

3.建立完善的员工援助计划评估体系。要根据自己企业的实际状况,做切合自身特色的EAP项目。电信公司从组织构架、管理模式到管理职责都有自已的模式,不能照搬硬套,要求EAP项目要有自己的特色。而且员工援助计划的实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有时候它的结果是隐蔽性的,不容易让人觉察到它的效用。因此,它的进行就离不开每一次的结果反馈。员工援助计划实施的效果怎么样,员工是否在员工援助计划实施过程中得到了提升,所遇到的一些问题是否得到了解决或者缓解,都需要一套有效的评估体系进行评价。这样不仅有利于员工援助计划的完善,更能有针对性地对员工进行精神服务。

员工关系管理工作计划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地方审计机关;审计计划;管理

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完善的审计计划的制定,审计计划管理发挥着重要作用,这是审计管理的基本职能。计划管理包含组织目标的制定,也包含目标达成具体措施。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地方审计机关面临着特殊的内外部环境,因而加强我国地方审计机关审计计划的管理工作,是做好全部审计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关系到审计机关监督职能的有效实施,关系到社会和谐发展,更关系到我国审计管理整体水平的提高。

一、审计计划管理的现实意义

审计计划管理是审计组织制定审计计划并组织计划的实施,进而对计划的情况进行检查的一系列活动过程,是为调和审计任务无限性与审计资源有限性之间的冲突,从而整合审计力量而产生的。其对审计资源的合理利用、审计工作责任制的有效落实和整个审计业务工作的顺利、有序开展有着重要意义。第一,有利于规范审计程序。审计程序是为完成审计工作而制定的详细步骤,审计业务繁杂琐碎,制订完善的审计计划,明确审计工作的具体程序、步骤和目标,有利于指导审计工作顺利实施。第二,有利于整合审计资源,保证审计工作的效益性。审计机关的审计任务是无限的,通过审计计划管理,将有限的审计资源统筹安排、合理配置,可以发挥审计监督的最大权威。此外,以最低成本获得最大收益是任何组织都追求的目标之一,科学合理的审计计划管理有利于降低审计成本,节省审计机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提高审计效益。第三,有利于提高审计质量。审计质量是评价审计工作过程及其结果优劣程度的标准,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受各种环境和自身因素的影响,审计风险不可避免,但周密的审计计划管理可以有效地控制风险,减小损失程度,提升审计质量。

二、地方审计机关审计计划的管理现状

(一)地方审计机关审计计划管理的成果

我国审计机关自20世纪后期组建以来不断发生变化,目前地方审计机关面临着独特的内外部环境。在经济社会转型背景下,我国地方审计机关的使命和任务、管辖的审计对象、审计机构及人员和技术、组织文化等方面都在不断发生变化。经过二三十年的努力,我国地方审计机关计划管理工作取得了相当的成果,包括各省、市、县审计计划制度的建立、审计计划动态管理的施行,还有的审计机关对审计计划管理进行创新,如建立信息数据库和审计项目可行性研究及评估,跟踪审计、联动审计等新审计组织实施方式的实践等。

(二)地方审计机关审计计划管理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地方审计机关的审计计划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是一种粗放式的管理状态,并未形成科学系统的管理体系,审计计划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

1.组织目标不明确

编制详细明确的审计计划是审计管理工作的首要出发点,但许多地方审计机关对自己的审计目标和将要开展的审计工作没有准确的把握和定位,不明确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相关方针政策以及我国审计工作发展纲要,造成在制订审计计划时缺乏明确的导向和具体的目标。影响审计目标和审计计划制订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社会需求、审计能力等,但地方审计机关存在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不了解、定位不准确和党政领导意图不清晰等问题,在制订计划书时敷衍了事,指导思想死板、笼统等,这些都使审计计划缺乏条理性,各审计目标之间断节等,难以发挥整体效应和审计应达到的效果。

2.对宏观趋势把握不够

地方审计机关虽然可以针对当地的情况开展审计计划管理工作,但必须基于对宏观社会背景和国内外环境得考虑。地方审计机关有些领导和工作人员不善于观察社会发展动向,对当今的社会走势和经济发展动向也不了解,这就导致地方的审计机关对当地审计工作的开展缺乏全局考虑和长远规划。此外,还出现一些重年度计划而轻中长期计划的现象。现行的审计计划管理模式要求各级审计机关在年初必须制订年度审计计划,以保证后续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并确保计划的顺利完成。在对宏观趋势把握不准的情况下,很多地方审计机关制订计划时缺乏长远考虑,主观意愿太强,甚至还有些没有制订中长期的审计计划,这就使得审计计划在年度衔接上脱节。

3.计划编制程序简单,执行随意性大

随着审计监督领域的拓展,地方审计机关的任务也越来越重,简单的计划编制很难应付大量审计工作的要求。有些地方审计机关在制订计划前缺乏实证材料和调研分析,审计计划仅仅是一般性的汇总而缺乏创新点,年初的审计计划可能存在考虑不周、编制不够严谨等问题,导致地方审计机关工作人员在具体执行时不加重视,领导审批不严,对审计机关的计划执行监控不力,监督和指导工作未落到实处。甚至有些单位或行业长期得不到审计,出现审计盲区现象,年终总结、考核和奖惩机制不到位等,这些都影响到审计计划工作的执行。

4.计划管理手段落后

有的地方审计机关计划管理理念比较落后。其一,存在重计划轻可行性现象。制订审计计划后就严格按照计划执行,而对计划是否施行则很少重视。因为审计计划是在年初制定出的,由于缺乏长期计划的指导和许多不可控因素的出现,导致审计机关相关工作人员对计划的可行性没有深入研究,对于审计目标、审计范围、审计对象、审计时间安排等是否合理等问题不得而知。其二,地方审计机关的领导和计划管理部门仍秉持传统的管理理念,而较少引进和采用现今的审计技术和计划方法。例如,在网络时代,引进网络计划方法,用信息技术来管理审计单位信息以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改进审计方式;用环境预测技术、风险分析技术、方案评估方法等提升审计机关的效率等。但大多地方审计机关没有将这些因素充分考虑进去。

5.人员素质较低,统筹协调能力缺乏

审计计划管理主要是为了改善审计机关的内部管理,对被审计对象的信息资料进行搜集、分析整理和利用。在信息化时代,对审计计划管理人员素质和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但一些地方审计机关负责审计计划管理工作的人员大多没有专业的管理理论知识和审计经验,甚至还存在行政后勤人员接管审计计划管理工作的现象,能力较高的都被安排到其他部门,审计任务安排不合理、不平衡,导致对审计计划缺少通盘考虑。

三、改进我国地方审计机关审计计划管理的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审计事业也不断深入发展,对审计计划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方审计机关要更好履行职能,发挥审计监督的作用,必须改进审计计划管理工作。

1.突出审计计划管理的重要性

审计计划管理在审计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不同的审计环境对审计计划管理有不同的要求。因而,它没有固定的模式,各地方审计机关在开展审计计划管理工作时,必须遵循科学性、全面性、目的性、审慎行和可操作性的基本要求。一方面,地方审计机关的领导要提高对审计计划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大精力投入,积极指导和谋划工作计划,将计划管理工作真正作为审计管理的首要任务来完成;另一方面,审计计划管理工作需要集体合作和全部工作人员参与,因而,要不断强化人人参与审计计划管理工作的意识,广泛借鉴和吸收集体的智慧,发挥全体工作人员的潜力。

2.健全审计计划管理体制和组织结构

针对我国审计计划管理不够健全、专门人员不足的情况,有必要建立专门的审计计划管理机构,完善审计机关内部组织结构,充分发挥其统筹全局的作用。同时,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尽量增加具有管理学、经济学背景和宏观意识等的人员,满足管理理岗位的需求。

3.注重编制审计计划的前期调查

地方审计机关要编制合理的审计计划,有赖于前期的资料搜集和调查工作。其一,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宏观国际国内环境,把握社会发展趋势和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借鉴国外制定审计计划的先进经验,综合前期的审计情况等,制订出科学合理的审计计划,更好确定审计目标、范围和重点等,提高审计计划的可行性。其二,社会在飞速发展,审计工作的审计对象等也在不断变化,在审计工作实践中要充分考虑审计对象的变化特点,审时度势,提高审计计划管理的针对性。

4.充实审计计划内容,改善审计计划管理流程

审计计划是一个完整的体系。首先,各地方审计机关在制订审计计划时,要加强计划实施的连贯性和衔接性,制订中长期审计计划并建立数据库,融年度审计计划、中期审计计划和长期审计计划为一体,充实审计计划的具体内容,包括作业计划、战略计划和指导性计划等,完善审计计划体系。其次,各地方审计机关要制定完善的审计计划管理流程,将制定审计计划和实施审计区分开来,制订完整的审计计划流程并将其固定下来,提高审计计划管理效率;再次,为完善审计计划管理工作,地方审计机关须创新审计计划手段和技术方法,发挥信息化系统在审计计划管理中的作用,积极引进环境预测技术、风险分析技术等先进审计计划方法。

5.完善审计计划的执行反馈与调整

审计计划下达后,各单位就必须确保完成任务。一方面,下级审计机关要及时向上级审计机关反馈计划地执行情况和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肯定已有的审计成果,并及时调整审计工作中不适宜方面,为改进审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供解决之策;另一方面,执行审计计划时,各部门要加强交流沟通,增加各部门间的互动频率,及时向上级汇报审计情况,以保证调整审计计划中的不当之处。

结语

改善审计计划管理工作,首先必须提高对该问题的重视程度,这是因为审计计划管理是审计管理的第一道工序。当前,我国地方审计机关在审计计划管理问题上仍存在一些不足,因而加强和改进审计计划管理尤其重要,这对提升我国地方审计机关的审计效率、整合审计资源、降低审计风险等发挥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悦.我国地方审计机关审计计划管理现状分析与改进构想[J].审计研究,2006,(1):7-10,24.

[2] 涂茜.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审计机关审计项目管理研究[D].成都:西南大学,2010.

[3] 胡志勇.我国国家审计管理机制创新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06.

员工关系管理工作计划范文第11篇

一年来,人事股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立足本职,开拓创新,与其他股室团结协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完成了区域站技术人员的招聘工作。

今年以来,我县承担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试点工作,组建了三个农技推广区域站,同时配合县人事局,在全县范围内公开招聘了36名农业系列专业技术人员(农业27名,畜牧业9名),充实到三个农技推广区域站,整个招聘工作从制定方案、组织报名、笔试、面试、体检、考核、到聘用等环节,我们都严格按照“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和德才兼备的标准,精心组织,层层选拔,规范操作每个程序,确保了整个招聘工作圆满成功。农技推广区域站的组建成功,进一步健全了我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优化了基层农技推广队伍,推动了全县农技推广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完成了局机关和区域站的人事管理工作。

一是为新招聘的39名区域站工作人员办理了人事关系、工资关系和10%的养老保险补助,同时,根据县人事局的要求,组织区域站工作人员完善了事业单位聘用合同和人事合同;二是按照县人事局工资股的要求,为局机关在职、离退休干部职工和区域站工作人员办理了工资晋级、晋档、增资关系;三是对局机关和区域站工作人员的基本情况和工资执行情况进行了详细统计,为2006年普调工资提供了依据。

三、承办了农业系列中、高级职称的申报和初级职称的评审工作。

根据市、县人事局的委托,一是积极组织农业系列专业技术人员开展中、高级职称的申报工作。今年,申报中级职称任职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3人,其中,中级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2人;二是积极开展农业系列初级职称的评审工作。认真组织相关单位推荐初级职称评审委员会专家候选人员20人,经人事局下文13人组成初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同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报名36人,经初级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35人,其中,农业助理级28人人,技术员级7人,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我县农业系列专业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

四、加强局机关和区域站的计划生育管理工作。

一是完善了区域站工作人员的计划生育台账,为部分人员办理了计划生育接管手续,使三个区域站的计划生育管理工作走上了正轨;二是按照县计生委的要求,按时组织育龄妇女参加孕检,确保上站检查率100%;三是每月按时报送计划生育月报表,并及时掌握、妥善处理有关情况;四是整理了局机关计划生育创国优有关材料,出台了5个文件,3期简报,进一步完善了创国优汇报材料,省国优验收组听取了我局的汇报,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存在问题:

1、申报农业系列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的数量太少,我县农业系列专业技术人员的整体水平不高。

2、对区域站工作人员的计划生育管理不太规范,一些情况掌握不够完全。

明年工作计划:

1、加大农业系列中、高级职称的申报和初级职称的评审工作力度,提高我县农业系列专业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

员工关系管理工作计划范文第12篇

关键词:;C#;sqlserver;B/ S;企业公共事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02-0259-03

1 概述

随着现代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公司事务管理的工作量也越来越大。事务管理涉及大量的数据处理,若果用手工来完成庞大的数据处理,将费时费力,还容易出错,而随着计算机应用的迅猛发展,网络应用不断扩大,为了满足公司事务管理的需要,事务管理系统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部分,使用计算机对公司信息进行管理,具有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这个方案在技术上来讲我们是采用B/S模式,每个员工都可查看信息,员工在线查改,结果数据通过网络回收,生成员工信息数据,物资数据和统计数据。事务管理系统就是把坟山的公司的各种信息实行统一、集中、规范的收集管理,简历分类编号管理、电脑存储查询以及防火、防潮、防蛀、防盗等现代化、专业化的管理系统,为公司解除后顾之忧,它能够极大地提高管理的效率,也是公司的科学化、正规化管理的重要条件。

2 相关技术

2.1 .NET 简介

.NET就是Microsoft的XML Web服务平台。不论操作系统或编程语言有何差别,XML Web服务器能使应用程序在Internet上传输和共享数据[1]。

Microsoft .NET平台包含广泛的产品系列,它们都是基于XML和Internet行业标准建构,提供从开发、管理、使用到体验XML Web服务的另一方面。XML Web服务将成为您今天正在使用的Microsoft的应用程序、工具和服务器的一部分,并将要打造出全新的产品以满足您所有业务需求。更具体的说,Microsoft正在五个方面创建.NET平台,即工具、服务器、XML Web服务、客户端和.NET体验。Web服务从由简单网页构成的静态服务网站,发展到可以交互执行一些复杂步骤的动态服务网站,这些服务可能需要一个Web服务调用其他的Web服务,并且像一个传统软件程序那样执行命令。这就需要和其他服务整合,需要多个服务能够一起无缝地协同工作,需要能够创建出与设备无关的应用程序,需要能够容易地协调网络上的各个服务的操作步骤,容易地创建新的用户化的服务。

2.2 JavaScript

JavaScript是一种能让你的网页更加生动活泼的程式语言,也是也是目前网页中设计中最容易又最方便的语言。你可以利用JavaScript轻易的做出亲切的欢迎信息、漂亮的数字钟、有广告效果的跑马灯及简易的选举,还可以显示浏览器停留的时间。让这些特殊效果提高网页的可观性[2]。

2.3 UML 建模

UML(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的缩写)同意建模语言,是用来对软件密集系统进行可视化建模的一种语言。UML为面向对象开发系统的产品进行说明、可视化和编制文档的一种标准语言[3]。

UML的主要特点可以归结为三点:

1) UML是Booch、OMT和OOSE等方法基本概念的拓展与延伸。

2) UML还吸取了面向对象技术领域中其他流派的长处,其中也包括非OO方法的影响。UML符号表示考虑了各种方法的图形表示,删掉了大量易引起混乱的、多余的和极少使用的符号,也添加了一些新符号。因此,在UML中汇入了面向对象领域中很多人的思想。这些思想并不是UML的开发者们发明的,而是开发者们依据最优秀的OO方法和丰富的计算机科学实践经验综合提炼而成的。

3) UML在演变过程中还提出了一些新的概念。在UML标准中新加了模版、职责、扩展机制、线程、过程、分布式、并发、模式、合作、活动图等新概念,并清晰地区分类型、类和实例、细化、接口和组件等概念。

3 系统开发设计

3.1系统结构

企业公共事务管理系统是由管理员子系统、经理子系统和员工子系统三部分构成。

其中管理员子系统具有下列功能:员工管理、经理管理、工作计划管理、办公用品管理、会议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管理员自管理和系统管理;经理子系统具有下列功能:工作计划统计、办公用品统计、会议管理、经理自管理和退出系统;员工子系统具有下列功能:填写工作计划、查询计划执行情况、办公用品、会议查看、注册和找回密码。系统结构图如图1所示。

对管理员来说,包括员工管理、经理管理、工作计划管理、办公用品管理、会议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管理员管理和退出系统等八个模块。

1) 员工管理:管理员可以对员工进行管理,包括添加、删除、修改和查询。

2) 经理管理:管理员可以对经理信息进行添加、修改、查询和删除操作。

3) 工作计划管理:管理员可以对工作计划信息进行添加、修改、查询和删除操作。

4) 办公用品管理:管理员可以对办公用品信息进行添加、修改、查询和删除操作。

5) 会议管理:管理员可以对会议信息进行添加、修改、查询和删除操作。

6) 固定资产管理:管理员可以对固定资产进行添加、修改、查询和删除操作。

7) 管理员管理:管理员可以对自己的信息进行修改。

8) 系统管理,管理员可以退出管理员界面。

对员工来说,包括填写工作计划、查询自己计划执行信息、办公用品、会议查看、注册和找回密码等六个模块。

1) 填写工作计划:管理员设定工作目标,员工填写工作计划,经理填写执行情况。

2) 查询自己计划执行信息:员工可以在线查询以前工作的执行情况。

3) 办公用品:员工可以查看办公用品库存,自己办公用品领取记录和使用报表。

4) 会议查看:员工可以查看会议通知。

5) 注册:员工可以为自己注册一个账号。

6) 找回密码:员工可以根据账号和密码提示问题进行密码找回。

对经理来说,包括工作计划统计、办公用品统计、会议管理、经理自管理和系统管理等五个模块。

1) 工作计划统计:经理可以查看员工的总体工作计划情况,以及添加修改每个员工的执行情况。

2) 办公用品统计:经理可以查看办公用品库存和员工的办公用品总体领取记录,以及每个员工的使用报表。

3) 会议管理:经理可以查看会议计划、会议室,并向管理员申请会议室,之后对与会人安排及通知和发放会议资料。

4) 经理自管理:经理可以对自己的信息进行修改。

5) 系统管理:经理可以退出经理管理界面。

3.2 系统的模块设计

本系统分为员工前台子系统、经理子系统、和管理员子系统。功能如下:

1) 员工前台子系统:注册,找回密码,填写工作计划、查询自己计划执行信息、办公用品和会议查看。

2) 经理子系统:工作计划统计、办公用品统计、会议管理、经理自管理。

3) 管理员子系统:员工管理,经理管理,工作计划管理,办公用品管理,会议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管理员信息管理,和系统管理。

3.3系统的性能目标

适应性:国内大多数企业的公共事务管理尚未形成成熟稳定的模式,因此系统的设计应该能够满足企业公共事务管理的发展,适应事务管理方法的变化[4]。

可靠性:B/S架构下的企业管理系统,应用和数据的资源开销集中在服务器端,在工作日发生访问峰值时,对服务器形成巨大压力。因此,系统的应用设计要有良好的可靠性,保证在并况下能保持其固有的性能水平[5]。

3.4 系统的数据库设计

建立管理系统数据库的根本目标就是为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提供数据,实现数据的共享。在数据库中,数据存放在表中。通过对业务数据的分析,并结合系统的功能需求,设计数据表,通过这些数据表支持系统的正常运行,并满足用户的要求。系统中具有的表有:管理员信息表,员工信息表,经理信息表,工作目标信息表,工作计划信息表,工作计划执行情况信息表,办公用品信息表,办公用品领取记录信息表,回忆计划信息表,会议室信息表,会议信息表,固定资产信息表。在前文的实体以及实体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形成数据库中的表格以及各个表格之间的关系。表之间的关系以及相关表信息如图2所示。

4 结论

本人讨论了企业公共事务管理在信息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采用MVC的框架开发设计了一个企业公共事务管理系统,该系统科学合理的对企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完成了员工前台子系统管理、经理子系统管理和管理员子系统管理等众多模块,使企业的事务管理变得简便、规范提高了企业资金使用率、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同现有业务接轨,有助于企业的高速运作。

参考文献:

[1] 赛奎春,宋坤,赵智勇,等.C#信息系统开发实例精选[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2] 刘志峰.软件工程技术与实践[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3] 甘志,C#高级应用开发篇[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员工关系管理工作计划范文第13篇

关键词 企业 人力资源 规划 协调 信息

一、引言

员工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管理,人力资源规划就是针对企业的员工设计相关的计划,实现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有效提升,业务技能的有效提升,最终实现提升企业的全面发展。

二、人力资源规划的基本理念

人力资源规划就是针对企业的员工,设计有针对性的人才招聘计划、培训计划等,根据员工的基本素养,设计不同层次的人力资源管理的计划。从而提升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优化工作效率。人力资源规划是一个长期的企业人才成长计划,这一规划工作细致程度充分体现企业重视人才程度,符合企业发展的整体规划。一份合理、科学的人力资源规划可以帮助企业提升员工管理的有效性,实现员工对企业向心力的不断增强,员工与企业构建更为和谐的关系。

三、人力资源规划的问题

(一)企业缺少目的明确的规划

在企业管理中,人力资源规划可以有效构建企业员工技能培养的计划,对企业员工的成长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然而在一些企业中,人力资源规划只是一个纸上谈兵的空话,很多的企业在人力资源规划的过程中,没有注重长期目标和近期规划的有效结合,只设计了长期的规划,但缺少将这一长期规划落实的措施,有一些规划目标相对比较模糊,这样就给最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问题――缺少目标性。

(二)规划缺少与时俱进的优化机制

由于社会在不断进步,科学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企业管理也需要不断跟进形势,从而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同步发展,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工作也需要不断实现规划上的有效调整,从而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然而现实中有些企业不能有效调整自己的规划,从而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形势。虽然规划设计之初与时展贴合比较紧密,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很多规划设计的内容已经不符合现实的需要,可能造成规划落实存在一定的难度。

(三)企业部门之间在规划设置中缺少必要的互动性

由于人力资源规划工作是关系到企业全局发展的重要计划,不仅是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还需要企业各个部门的有效配合。不同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最终实现人力资源规划的顺利落实。然而企业在人力资源规划的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没有调动更多部门参与的积极性,只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一家在进行这一项工作,因此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难度较大。

(四)人力资源规划的专业人才不足

人力资源规划是一个相对专业的工作,需要从事这一行业的人员应具有专业人力资源管理技能和水平,可以有效协调人际关系。然而在实际中,可以完成人力资源规划的人才较少,企业难以制定出系统、具有针对性的规划方案,企业所设计出来的人力资源规划一般都是全凭经验设计出来,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难以实现。

四、优化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工作的应对措施

(一)细化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各级目标

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规划的目标设计是最为关键的内容,因为不断拓展人力资源规划的目标性,可以实现企业员工的针对性管理,对企业人才引进和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需要进一步细化人力资源规划的各级目标。一方面,需要明确长期和近期规划目标,针对本年度人才招聘计划和长期的企业人才结构优化进行对接,实现每年的人才招聘符合长期的企业人才结构调整目标。另一方面,需要进一步细化各级规划的目标。目标的明确性可以实现最终工作落实的有效性,可以考虑自己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否符合最终的规划目标。

(二)构建企业人才资料系统

运用大数据的概念,提升信息技术对人力资源规划的依托作用。因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需要进一步考虑社会时代变化,需要与时俱进,才能有效提升企业在人力资源规划方面的有效性。依托信息技术的大数据理念,帮助企业构建与时代同步的人力资源规划方式。通过提取互联网上人才市场变动数据,进行有效分析,得出今年人才市场的专业供需变化,从而对本企业的人才招聘规划进行有效指导。因此企业需要依托信息化技术,融入大数据的管理理念,不断建立企业自己的人才资料系统。

(三)优化企业部门之间在规划工作中的互动性

企业不同部门之间需要加强相互沟通,不断提升部门间的协调性。人力资源规划工作不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一家的事情,需要不同部门在人力资源规划中的参与积极性,因为人力资源管理需要进一步突出人才的培养,这一培养计划的落实需要针对不同业务部门人员的工作性质进行设计,针对具体的工作技能需要,只有各个部门自己可以有效掌握,因此在这一人才培养规划中,各个部门需要针对自己部门人员需要提升的技能进行有效梳理,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从而实现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有效性。同时,在规划的落实过程中,不同部门参与主动性的提升也是可以加快规划实施的进程。

(四)加强对人力资源规划人员的专业培养

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规划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拓展企业对规划人员的专业技能教育,对员工激励的有效措施、人力资源管理的原则性等培训,不断强调人力资源规划的重要性。企业通过不定期给人力资源规划人员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培训讲解,可以有效提升他们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拓展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在相关制度、法律的学习,只有了解制度、法律要求,才能实现有效的管理认识,面对制度、法律,人力资源人员都会产生一种敬畏心理,这样可以提升他们的工作责任心和态度。

五、结语

企业的管理重点是员工,突出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性,可以帮助企业捋顺企业员工之间的关系,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对企业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人力资源规划的有效性是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进行有效计划,稳步推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措施。在编制和实施规划的过程中,企业需要细化各级规划目标,构建自己的人才信息资源,提升企业部门之间的协调性,从而实现企业人才管理的有效性。

(作者单位为新绎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娄雅婷,彭剑锋,等.集团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探析[A]. 2012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pplied Social Science(ICASS 2012)[C]. 2012(02):189-190.

员工关系管理工作计划范文第14篇

引言

新时代背景下,现代化管理与信息化建设是基层卫生和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的必经之路,传统管理模式无法承受庞杂档案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开发,只有积极转变管理模式、尽快实现现代化管理才能提高档案管理的质量与工作效率,因此,明确现阶段基层卫生和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探索优良的规范化档案管理模式和人才建设方式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1.基层卫生和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1.1档案管理基础设施较差

我国基层卫生和计划生育档案管理的现有基础设备难以满足日益膨胀的档案管理需求,在硬件设备和软件应用上都有较大疏漏,这影响了档案管理的便捷性、全面性、准确性和高效性,由于某些基层卫生和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单位的设备资金有限,因而不能及时买到先进的技术设备[1],难以跟上科学技术发展的脚步。除了数量不足与资金有限之外,我国基层卫生和计划生育档案管理的基础设施还存在更新较慢的问题,系统升级维护水平较差,使得档案管理没有强大的设备支撑。

1.2档案管理现代化技术落后

在当今时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如果不紧跟时代节奏,就难以得到又快又好的发展。我国基层卫生和计划生育档案管理的相关技术较为落后,一方面,纸质档案比例较大,数字档案比例较小,因此,数字档案的便利性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档案管理工作的整体信息化水平较为滞后,这不利于我国基层卫生和计划生育档案管理的进步与发展;另一方面,既有数字档案的质量不高,管理水平较差,档案信息的著录和安全无法得到有效技术保障,与发达国家的档案管理技术相比,我国档案管理工作还有很大进步空间。

1.3缺乏完整的档案管理系统

建立完整的档案管理系统有助于提高基层卫生和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保证档案管理的各个工作环节有条不紊地运行,我国尚未健全档案管理系统,因此,档案管理人员在档案的收录采集、组织整理、存档归档等工作中缺乏有效指导和约束,部门与人员之间的配合也难以协调,这容易导致漏档等问题,不利于基层卫生和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的高效运行和良好发展。

1.4档案管理人才素质偏低

档案管理人才的缺失是目前基层卫生和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的严峻问题,人才是推动发展的重要动力,档案管理人才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我国档案管理人员普遍缺乏专业的理论知识,实际操作技能也有待提升,很多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都是年龄较大的人员,缺乏新鲜管理思想的注入,计算机水平高的人员较少,这不利于档案管理人才结构的优化和基层卫生和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效率与质量的提升。

2.基层卫生和计划生育档案管理问题的对策

2.1强化档案管理认识与观念

基层卫生和计划生育档案管理水平密切联系着每一个人的工作和生活,关系到我国基层卫生和计划生育工作资料保存的完整性与真实性,单位领导与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应该提高对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树立强烈的工作责任意识,拥有良好的工作使命感与积极性,这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为了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技能,相关单位应该定期对人员进行培训,开展经验交流会,让有经验的工作人员向新入门的人员传授经验,让年轻的工作人员向不会计算机操作的人员提供技术指导。

2.2改善档案管理基础设施

基层卫生和计划生育档案管理的日常工作繁杂,涉及到诸多细节,劳动量与劳动强度较大,传统管理模式下的档案管理会耗损人力、物力与财力,因此,改善档案管理基础设施、提供档案管理技术手段是基层卫生和计划生育档案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步骤,利用计算机处理档案信息不仅快速便捷,更容易长久保存,减少档案丢失率和损坏率,计算机还可以模拟人工立卷,按照类别把相应条目内容打印出来,或者按照文件形成的先后顺序排列打印[2],这有利于提高基层卫生和计划生育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与准确性。

2.3建立健全档案管理系统

要建立较为完善的档案管理系统,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现有的工作加以改善:首先,要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统一指导,使其熟知自己工作岗位的职责,强化员工工作责任意识,资历高的工作人员可以为资历低的人员传授经验,能力强的工作人员可以分享自己的业务处理技巧;其次,要规范工作流程并明确工作安排,加强员工间的工作交流,协调好各部门间的工作关系;再者,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监督机制,对相关工作展开抽查与监督.

2.4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

基层卫生和计划生育档案管理需要专业化人才,无论是档案学相关的理论知识,还是数字档案建设所需的计算机技能,档案管理人员都应该不断地学习并掌握,只有不断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基层卫生和计划生育档案管理的工作水平,因此,督促档案管理人员学习知识并投入实践是档案管理发展的重要基础。结束语档案管理水平对基层卫生和计划生育工作有较大影响,推动档案管理从基础设备、管理理念和相关制度上快速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档案管理人员与相关领导要强化对档案管理认识与观念,改善档案管理基础设施,建立健全档案管理系统,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基层卫生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陆洋.浅谈基层计划生育档案现代化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1):129-129.

员工关系管理工作计划范文第15篇

(中国民生银行,北京 100621;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北京 100621)

摘 要: 如何管理并激励新生代员工成为管理理论界和实践界关注问题。职场新人的入职,如果适应不良,就会导致极高的工作压力、较低的工作满意度、离职意愿。通过将员工心理援助计划引入到新员工入职适应的管理过程之中,全面实施员工心理援助计划,关注员工的身心健康,有利于促进新员工尽快适应新环境,及时发挥工作能力, 有利于提升员工关系管理和员工服务体验,促使组织心理- 团队心理- 员工心理形成共振,为建立和完善与企业经营战略更紧密结合的组织心理管理体系奠定基础。

关键词 : 员工心理援助计划;组织心理管理;心理资本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8-0200-02

收稿日期:2015-02-10

作者简介:刘丽荣(1984-),女,山西太原人,研究生,高级HR 经理人、人力资源管理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组织发展、员工关怀。

一、新生代员工的入职管理

1. 新员工适应管理的问题

A 企业是股份制、高成长型企业,因业务的发展,需要扩增企业员工。近几年通过校园招聘,录用了约1500 名新员工,新员工试用期为六个月,试用期内累计离职人数约451 人,离职员工为本科及以上学历,平均年龄约24 岁,约60% 的员工离职时选择“裸辞”。

人力资源部通过进行离职访谈和用人部门的离职反馈情况表明,新员工存在突出的入职不适应问题。新入职员工进入职场,就面临角色转换、岗位职责、职场规范、工作要求等新的压力和挑战,工作适应难度大。上述状况会对新员工造成比较明显的心理压力,导致工作激情的减弱,绩效不佳。离职员工建议加强新员工的适应管理,开展职场适应和心理辅导等相关培训和指导。

2. 新员工适应管理理论

在组织行为学领域,入职适应被认为是组织社会化过程的重要阶段(Feldman, 1976)。在组织社会化的过程中,新员工必须学会胜任新职务、建立新关系、澄清个人在组织中的角色、评估个人在组织中的发展。工作适应的结果是促使新员工不断增进环境要求与个体行为之间的匹配度,并且同时降低感受到的冲突(Aycan,1997)。因此,对于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而言,需要重视新员工职场适应的问题。良好的工作适应,不仅有利于新员工的职业发展,还能充分发挥其人力资源的价值,提高人力管理效能和人力资本投资收益。在新员工组织社会化的过程中,对新员工自我效能感的培养,能帮助员工提高对角色的认识,让员工逐渐被组织和其他同事所接受。帮助新员工更好地适应新环境,成长的心理援助计划是必不可缺的。

3. 员工心理援助计划

员工心理援助计划(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EAP)又称员工帮助计划,是由企业为员工提供系统的、长期的福利与支持项目。EAP 通过向员工提供关注其个人心理和行为健康的各项服务,帮助其解决生理、心理和行为上的问题,以此提高员工的身心健康和个人满足感,提高员工绩效和组织效益。企业界越来越重视并依靠员工心理援助计划服务于员工适应管理,一是员工的心理健康,二是员工的压力管理,三是员工职业生涯的规划与发展,四是员工工作场所的人际关系协调。

二、员工心理援助计划在新员工管理中的实施

1. 员工心理援助计划(EAP)服务模式

员工心理援助计划为企业和员工提供服务,可以通过内部的工会、职能部门、人力资源部,与外部专业机构联合成立EAP 专项小组,开展多渠道、多方法心理调查,收集并分析员工心理状况,为企业制定有效的心理管理方案提供第一手资料。通过开发内部咨询服务资源,培养员工志愿者服务团队,及时有效地发现和解决问题。加强对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通过手册、海报、短信、微信、讲座等平台,提高员工对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员工的心理健康和自我保健意识,提升员工心理服务水平。

2. 员工心理援助计划(EAP)具体实施

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新员工适应管理过程中,主要的员工心理援助计划可以通过心理调查、心理培训和危机管理三种方式展开。

首先,心理调查以心理资本理论和员工心理健康研究模型作为理论基础和依据,以问卷调研、面谈的方式进行,以积极情绪、工作压力、职业困惑等职业心理健康指标和满意度、忠诚度等组织态度指标为核心,以工作要求、组织资源为关键驱动因素,对员工心理健康状况、组织状况进行心理调查,帮助管理者全面了解员工心理现状,为管理决策提供信息依据。

其次,心理培训结合企业发展需求和员工心理需求,以EAP 实务培训、心理健康咨询等方式进行员工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员工以阳光、积极、乐观的心态开发自我潜能,在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主要心理培训课程包括:压力管理课程、管理者提升课程、心理资本提升课程。

最后,对于职场突发性事件,危机管理人员要实行从员工危机教育、高危群体筛查干预到突发事件危机干预三级危机干预模式,为组织提供全面的危机管理及干预服务,帮助员工及其周围人群恢复心理平衡,安全度过危机,维护组织公众形象。

3. 员工心理援助计划运行机制

员工心理援助计划是有针对性的、可操作性的、系统性的援助计划,通过对生理方面、心理方面、行为方面的干预,帮助新员工更好地适应管理,平稳度过职场适应期,保证组织稳定运行、和谐发展。

首先,在生理方面,员工因工作压力较大容易处于亚健康或不健康状态。EAP 为员工提供必要的健康指导和身体保健措施,缓解和疏导生理方面的症状,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传递组织的温暖和关怀,强化员工的归属感。

其次,在心理方面,员工容易出现心理问题。EAP 服务解决员工在工作及生活中的心理障碍,通过合理、科学的激励方式,对员工进行心理关怀、精神按摩,提升员工的士气,积极主动地调整员工的情绪,重视和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提升员工在工作中的满意感与安全感。

最后,在行为方面,员工在持续的压力工作下,行为方面可能出现问题。EAP 服务能够处理压力造成的反应,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各种不良习惯,改变不合理的信念、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提高员工自我管理、自我调节的技能,增强对心理问题的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