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海关监管论文范文

海关监管论文范文

海关监管论文

海关监管论文范文第1篇

事前管理:宣传指导、行政审批、节目报备、机构调研

严格规范管理。根据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的要求,上海文广局主动要求市、区两级播出机构扩大科研、人文、纪录片等多类型节目的播出比例,倡导电视节目格调健康、内涵深刻。目前,上海东方卫视每天的新闻节目长达4.25小时,位居全国省级卫视之首;地面频道新闻综合频道每天新闻的播出量(包括重播)达到6.5小时。根据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的特点,上海文广局一方面鼓励本市播出机构加强与境外机构的合作,支持上海广播电视频道、频率走出去,另一方面加强对本市播出境外节目的管理。在引进境外节目素材的审批方面,上海文广局建立了专家审看制度,加强对境外节目素材的把关。

加强宣传指导。在根据广电总局要求,指导市区两级播出机构做好国家重大节日、重要活动、重大事件宣传工作的同时,上海文广局结合上海本地宣传工作,指导播出机构做好本市重要活动(如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海电视节)、重大事件的宣传报道工作,防止对境外重大事件的过度报道。

建立动态备案。根据《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的相关要求,上海文广局要求市、区两级播出机构及数字付费频道及时上报各频道频率的版面架构,以及所有栏目(包括自制、外包、合作、引进)的名称和总体定位、制片人、播出时长、首播及重播时间等信息,全面掌握各播出机构的节目架构、节目类型和节目内容等情况。同时要求各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如有节目更名、调整、关停、新增等情况也需及时报备,为加强对本市各频率、频道的宣传管理打下基础。

深入开展调研。上海文广局深入各播出机构,针对频道频率进行调研,了解节目制作流程,熟悉频道频率品牌定位,体察机构发展难点。通过广泛调研,及时掌握上海广播电视发展现状,有助于宣传监管提前化,提高管理的前瞻性。

加强舆情收集。目前,上海文广局初步建立了上海广播电视的舆情监测机制,收集主要报刊媒体、互联网站、论坛微博等针对上海广播电视的新闻评论及舆论动态,关注广播电视行业相关的新闻事件,掌握行业动态,了解社会舆情,及时调整监测策略和重点,有利于节目的跟踪管理,提升监管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事中管理:优化监听监看机制,

提高监测监管实效

监听监看工作已经成为上海文广局广播电视宣传管理的重要环节和抓手,在把握正确导向、优化内容结构、维护健康生态、抵制过度娱乐化和低俗化倾向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形成有效的监听监看机制。依据国家和广电总局的有关政策、法规,加强播出秩序、节目内容、资质许可、涉外题材等四个方面监测。监测中心依托监测平台,通过聘请监测专家队伍,定期召开研讨会和通气会,不断完善工作机制等方式,使监听监看工作的时效性得到有效提高。

监听监看重点突出。监听监看重点关注新闻选材和评点,访谈类节目的选题边缘化、主持引导不当,情感类节目的引导观点、综艺娱乐的健康娱点等情况,重点节目专人监看,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同时,为提高稿件的说服力,针对本市广播电视节目出现的问题,参照分析中央和外省市同类节目的播出形态和内容编排,善意提请播出机构适度调整,取得一定成效。

关注新栏目新动向。关注频道频率的重点栏目以及改版推出的新栏目新板块,从栏目定位、节目架构、内容选题、主持嘉宾等方面进行跟踪梳理,剖析节目栏目内在问题。聚焦新节目,及时指出节目设置导致偏离定位的问题。梳理分析节目形态,及时发现与专业化定位不符的节目设置,强化频道频率专业性定位,加强重点节目监看。今年以来,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均加大了新闻类节目采制能力和播出总量,上海文广局监测中心加强各频道频率新闻类节目的日常监听监控力度,对重点新闻栏目,实行专人监看、即看即报制度,重要监测信息在节目播出后半个小时内上报局领导。

鼓励优秀品牌节目。以东方卫视品牌栏目《东方直播室》为例,这是一档将电视、网络媒体、短信直播等多种传播手段有机结合的新闻评论类节目。上海文广局的《上海声屏监测》对《东方直播室》点评累计有6篇,有提醒、警示,也有肯定、表扬,旨在提高节目质量,通过导向正确、内涵深刻、知识丰富、制作精良的节目给人以教育、启迪和精神文化的陶冶。对《大爱东方》《梦立方》《劳动最光荣》《1001个真相》等新推出的节目及时跟进,及时点评,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推动节目良性发展,创新创优,确立品牌优势。

事后管理:交流座谈、诫勉谈话、创新推优

开展交流座谈。通过组织专家集中讨论,召开媒体座谈研究会,加大与一线编播人员的互动交流,深度剖析节目潜在性倾向性问题,分类梳理日常监管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提醒,有效拓展了宣传管理的方式和手段。

强化诫勉谈话。近年来,上海文广局强化诫勉谈话制度,对于节目中出现的严重问题,如导向偏差,低俗恶搞,节目内容偏离定位,嘉宾主持人现场把控不严等,通过诫勉谈话,指出节目存在问题,提出限时整改要求,有效强化了宣传管理效能,取得了较好成效。

鼓励创新推优。结合总局每年的“创先争优”宣传情况及广播电视创新创优节目推选活动,以及由上海市广播电视协会组织的“上海广播电视奖”评选活动,积极鼓励市、区两级播出机构创新节目形态,推送优秀广播电视节目。

海关监管论文范文第2篇

论文关键词:科学发展,海关,大监管体系

 

构建海关大监管体系,是优化海关监管和服务的重要载体。要实现海关现代化构想,就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思想上统一对大监管体系建设工作地位的认识,认真查摆实践中亟需解决的问题,着重从能力建设和整合改革等方面优化监管和服务,实现“管得住”前提下的“通得快”。

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海关工作,不断解放思想,准确把握大监管体系建设的内涵

唯物辨证法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事物具有前进上升性质和由低级向高级的变化过程,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科学发展观从本质上说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对立统一观点,认识和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现阶段贯彻落实大监管体系建设方案,首先需要对其建设内涵有一个深刻理解和科学把握,进而对建设思路、建设模式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创新。

依法行政、为国把关,是海关工作的本质特征,在知识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进程中,海关作为对进出境货物进行监督管理的执法部门,保障通关的高效运作,提供良好的服务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对海关的判断标准。因此,海关必须从服务经济的理念出发科学发展,监管方式从“由物及人”转向“由人及物”,通过与企业合作形成互动的服务,对管理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治理,共同营造和谐、协调发展的环境,以求实现双赢和多赢;在管理企业方面,海关要把一部分自己管不好,甚至管不了的事务,让律师事务所和会计师、审计师事务所等中介组织去做,把海关的部分职能让社会承担;在打击价格瞒骗方面,要充分发挥商会、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强与它们的合作,促进企业守法自律,将原来的对单个企业管理转变为行业管理。同时要处理好与新闻媒介和社会公众的关系,激发它们参与海关管理的热情,形成共同实现海关行政法治的有机体系。

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海关监督管理在体制机制、资源配置和能力建设等方面还不能完全适应宏观调控的需要,海关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和海关工作研究的前瞻性、灵敏性、有效性不足,难以满足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这些情况,都迫切要求我们从优化体制机制、统筹配置资源、提升整体效能的方向和途径上,进一步深化改革,寻求突破。海关大监管体系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有效监管为目标导向,以风险管理为中心环节,以综合监管为基本模式,以提升整体功能为根本要求的新时期海关监督管理体系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要构建适应科学发展要求的大监管体系,切实加强实际监管,就必须按照优化通关模式、优化监管体系、优化管理机制、优化队伍素质的总体思路,规范、指导海关各项具体改革和建设,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一是加强对实际监管基础性地位和重要性的认识,主动服从服务于大监管体系建设,将新观念转化为实践,不能将以人为本停留在口头上或纸面上,而是要与具体工作结合,落实在行动之中,进一步强化海关垂直管理意识,把握海关工作本质,严格坚持依法行政,处理好把关和服务的关系;二是在法律法规的制定、程序手续的办理、执法和法律救济等工作上,应体现方便、高效和维护相对人权益的要求和人性化、甚至是个性化的管理,要通过制度化、规范化的规程与操作来明确执法程序,使得关员严格依照程序规范作出每一具体行政行为,从而有效减少执法的随意性;三是以提高通关效率为主线,着力提高通关监管效能,促进对外经济贸易的持续快速和和谐发展,加强对进一步完善体制科学发展,特别是优化机制紧迫性的认识,形成解决影响海关改革发展深层次矛盾的合力,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吸收和借鉴国际海关的成功经验,以世界眼光来分析判断形势和审视海关的各项改革;四是科学评判国际、国内反恐防暴形势给海关工作带来的挑战,积极协调口岸各部门完善反恐防暴预警机制、突发事件联动应急处置机制建设,积极着手制定符合国际通行规则的海关数据标准,实现国际贸易数据和有关通关数据的无纸跨境传输和交换,促进贸易、管理成本的降低,加快通关速度,提高管理效能。

二、坚持以人为本的人事管理理念,重视人文规划和能力建设,全面提高监管服务水平

唯物史观认为,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民群众是历史活动的主体,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着眼点和立足点。我国海关大监管体系建设方案的实施全过程,均应切实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和价值基础,不论是从内部管理、队伍建设上,还是执法以及处理与管理相对人关系都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建设让中央放心、让人民满意的海关,必然要求海关全面正确履行职责,实现国家赋予的功能,这就会涉及海关能力问题。海关职责和功能能不能实现,能不能更好地实现,能力是一个关键因素。国家需要海关履行职责、发挥功能的时候,海关能够紧跟国家的要求,除了要有高素质队伍外,具备一个功能强大、管理完善的监管体系至关重要。海关工作除了有海关职责功能,还有海关目标任务,比如征收关税,贯彻贸易政策,安保和反恐,知识产权保护,等等。我们说海关功能,即海关监管是先天的,是与生俱来的,是国家设立海关时赋予的原生性职责,海关没有监管这一天职,就不是海关。海关任务是后生的,是国家根据发展需要赋予海关工作的目标和要求;海关功能在本质上是不变的,即便其在范围上、程度上、手段上、形式上会发展变化,但其对进出口监督管理的本质不变,即使是早期海关设卡监管到现代的风险式管理和全程式监管都没有离开监管。在通关模式方面,中国海关将实行以企业守法管理为基础的分类通关,拓展监管时空,破解当前海关业务量快速增长与人力资源相对不足的突出矛盾,进一步提高通关效率科学发展,改善通关服务,为企业提高竞争能力,占领和拓宽市场给予更大的支持。

海关作为进出境监督管理机关,代表国家依法履行把关服务职能,必须充分认识海关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挑战,深入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做好海关工作的规律,以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为切入点,全面提高海关治关理政能力。一是进一步改进领导方式方法,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要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提高领导干部执政能力,使各级领导班子做到讲政治、顾大局、重团结、守纪律,真正成为贯彻科学发展观,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坚强领导集体。二是加大教育培训,提高干部整体素质,围绕提高执政能力,创新培训方法,提高培训质量,使干部培训工作从单一岗位专业培训转向素质和能力培训,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认定、激励体系,创造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良好氛围。三是大力强化对基层依法行政情况的监督,深入开展“法制在基层”和“以案说法”活动,建立健全质询制、问责制等,通过拓宽和健全监督机制和监督渠道,把权力运行置于有效的监督制约之中,为依法行政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建设法治海关、廉洁海关、责任海关。四是自觉地增强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主动研究解决新形势新要求下海关工作存在的种种问题,以风险管理为中心环节,整合各方力量,优化资源配置,创新便利通关模式,加快海关现代化进程,大力推进现代海关制度建设,不断提高改革创新的能力,通过实实在在的工作和生活条件的改善,让关员懂得珍惜作为海关人的自豪感,把廉洁自律和勤政廉政作为一种自觉行为。

三、坚持统筹兼顾,注重投入产出的成本与效益核算,稳步推进各项业务整合改革工作

公平与效率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价值取向,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支柱与基础。海关执法的公平与正义,必须与效率结合才具有实质意义。近年来海关改革与建设的成效非常显著,但是成本也异常巨大,值得很好地反思。在现代大监管体系建设进程中,应充分认识建设节约型海关的重要性,重视投入产出的成本核算和管理相对人的通关成本,加大管理资源和业务改革整合的力度科学发展,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整合各种管理资源,提高海关管理效率、效能和效益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总署与各海关之间、各职能部门之间、海关与其他执法部门之间,要有科学发展的大局意识,改变单兵作战和各自为政的做法,努力提高改革的综合效应,有效解决制约海关大监管体系建设过程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当前国家宏观调控任务艰巨,能否有效执行宏观调控措施,关系到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成效和经济发展全局。海关必须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提高对贯彻落实宏观调控政策措施重要性的认识,继续加强对进口管理的同时,加强出口管理,认真研究新情况、新问题,维护正常的出口贸易秩序。针对条款过多、协调困难的问题,笔者建议要向整合与创新并重转变,以“大部门制”工作思路为理念,科学划分海关各管理层面中各职能部门的职权,明确其具体工作职责,特别是工作相互交叉的“结合部”的职责分工,通过统筹整合,建立健全反映快速、沟通顺畅的协作机制,加强对海关各项业务的统筹推进,特别是对行邮、快件、出口货物等海关现行监管工作的弱项,更要加大研究和改进的力度,积极推进行邮物品监管的信息化管理,建立全国统一的行邮监管平台,提高科技含量,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进一步完善对快件分类管理的操作规范;统筹兼顾进、出口监管,借鉴进口监管现行有效的管理手段,合理配置监管资源,加强出口监管,真正建立进出口并重的监管机制。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实际运用,为我国海关现代化发展的战略选择提出了新的目标和任务。对此建议我国海关,一是在满足监管要求的前提下,帮助监管运输企业降低物流成本,在物流企业及相关单位之间广泛推广使用EDI系统,实现电子数据交换和计算机数据应用管理,对从事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信息流进行全面监控,进而达到对实际货物进出口的实时动态监控。二是进一步树立以诚信为基础、信息技术为依托的效能化监管理念,整合、统一目前各种企业分类标准和便利措施,避免便利措施多头管理、多级评定,逐步建立便于海关实施而又与企业守法状况、风险程度相适应的监管模式。三是根据实际监管需要,将监管点的资源在口岸及其他监管现场之间进行合理调整或机动科学发展,并进一步明确报关协会等行业组织的地位,通过报关协会实现对企业报关行为的规范,提高报关质量,降低报关费用。四是加大对业务改革项目投入的科学性论证和成本核算,对论证不成熟、投入产出不成比例的项目坚决不上马,切实维护管理相对人的权益,促进企业增强国际竞争力,通过加强与稽查、企业管理的有效融合,有的放矢地对少数重点企业、货物开展查缉,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业务改革和提高通关效率的同时,降低和减少管理相对人通关成本。五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产业政策,体现海关执法的政策取向和实际支持,对业务整合改革中发现的漏洞和薄弱环节及时进行纠正和改进,防止类似错误重复发生,逐步形成有关跟踪反馈制度,以文件形式对重大问题进行及时整改,确保整改的严肃性和措施到位。

综上所述,通过理论创新推动理念创新、制度创新和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继续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把科学发展观同海关工作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在新的执法实践基础上推进海关服务理念的创新。把研究和解决在执法实践中提出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作为主攻方向和着力点,积极探索海关工作的规律,从而以新的思想和观点丰富和发展海关改革,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大监管体系,谋求更高层次的科学发展,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提出的新挑战、新要求。

海关监管论文范文第3篇

论文关键词:科学发展,海关,大监管体系

 

构建海关大监管体系,是优化海关监管和服务的重要载体。要实现海关现代化构想,就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思想上统一对大监管体系建设工作地位的认识,认真查摆实践中亟需解决的问题,着重从能力建设和整合改革等方面优化监管和服务,实现“管得住”前提下的“通得快”。

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海关工作,不断解放思想,准确把握大监管体系建设的内涵

唯物辨证法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事物具有前进上升性质和由低级向高级的变化过程,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科学发展观从本质上说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对立统一观点,认识和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现阶段贯彻落实大监管体系建设方案,首先需要对其建设内涵有一个深刻理解和科学把握,进而对建设思路、建设模式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创新。

依法行政、为国把关,是海关工作的本质特征,在知识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进程中,海关作为对进出境货物进行监督管理的执法部门,保障通关的高效运作,提供良好的服务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对海关的判断标准。因此,海关必须从服务经济的理念出发科学发展,监管方式从“由物及人”转向“由人及物”,通过与企业合作形成互动的服务,对管理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治理,共同营造和谐、协调发展的环境,以求实现双赢和多赢;在管理企业方面,海关要把一部分自己管不好,甚至管不了的事务,让律师事务所和会计师、审计师事务所等中介组织去做,把海关的部分职能让社会承担;在打击价格瞒骗方面,要充分发挥商会、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强与它们的合作,促进企业守法自律,将原来的对单个企业管理转变为行业管理。同时要处理好与新闻媒介和社会公众的关系,激发它们参与海关管理的热情,形成共同实现海关行政法治的有机体系。

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海关监督管理在体制机制、资源配置和能力建设等方面还不能完全适应宏观调控的需要,海关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和海关工作研究的前瞻性、灵敏性、有效性不足,难以满足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这些情况,都迫切要求我们从优化体制机制、统筹配置资源、提升整体效能的方向和途径上,进一步深化改革,寻求突破。海关大监管体系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有效监管为目标导向,以风险管理为中心环节,以综合监管为基本模式,以提升整体功能为根本要求的新时期海关监督管理体系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要构建适应科学发展要求的大监管体系,切实加强实际监管,就必须按照优化通关模式、优化监管体系、优化管理机制、优化队伍素质的总体思路,规范、指导海关各项具体改革和建设,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一是加强对实际监管基础性地位和重要性的认识,主动服从服务于大监管体系建设,将新观念转化为实践,不能将以人为本停留在口头上或纸面上,而是要与具体工作结合,落实在行动之中,进一步强化海关垂直管理意识,把握海关工作本质,严格坚持依法行政,处理好把关和服务的关系;二是在法律法规的制定、程序手续的办理、执法和法律救济等工作上,应体现方便、高效和维护相对人权益的要求和人性化、甚至是个性化的管理,要通过制度化、规范化的规程与操作来明确执法程序,使得关员严格依照程序规范作出每一具体行政行为,从而有效减少执法的随意性;三是以提高通关效率为主线,着力提高通关监管效能,促进对外经济贸易的持续快速和和谐发展,加强对进一步完善体制科学发展,特别是优化机制紧迫性的认识,形成解决影响海关改革发展深层次矛盾的合力,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吸收和借鉴国际海关的成功经验,以世界眼光来分析判断形势和审视海关的各项改革;四是科学评判国际、国内反恐防暴形势给海关工作带来的挑战,积极协调口岸各部门完善反恐防暴预警机制、突发事件联动应急处置机制建设,积极着手制定符合国际通行规则的海关数据标准,实现国际贸易数据和有关通关数据的无纸跨境传输和交换,促进贸易、管理成本的降低,加快通关速度,提高管理效能。

二、坚持以人为本的人事管理理念,重视人文规划和能力建设,全面提高监管服务水平

唯物史观认为,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民群众是历史活动的主体,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着眼点和立足点。我国海关大监管体系建设方案的实施全过程,均应切实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和价值基础,不论是从内部管理、队伍建设上,还是执法以及处理与管理相对人关系都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建设让中央放心、让人民满意的海关,必然要求海关全面正确履行职责,实现国家赋予的功能,这就会涉及海关能力问题。海关职责和功能能不能实现,能不能更好地实现,能力是一个关键因素。国家需要海关履行职责、发挥功能的时候,海关能够紧跟国家的要求,除了要有高素质队伍外,具备一个功能强大、管理完善的监管体系至关重要。海关工作除了有海关职责功能,还有海关目标任务,比如征收关税,贯彻贸易政策,安保和反恐,知识产权保护,等等。我们说海关功能,即海关监管是先天的,是与生俱来的,是国家设立海关时赋予的原生性职责,海关没有监管这一天职,就不是海关。海关任务是后生的,是国家根据发展需要赋予海关工作的目标和要求;海关功能在本质上是不变的,即便其在范围上、程度上、手段上、形式上会发展变化,但其对进出口监督管理的本质不变,即使是早期海关设卡监管到现代的风险式管理和全程式监管都没有离开监管。在通关模式方面,中国海关将实行以企业守法管理为基础的分类通关,拓展监管时空,破解当前海关业务量快速增长与人力资源相对不足的突出矛盾,进一步提高通关效率科学发展,改善通关服务,为企业提高竞争能力,占领和拓宽市场给予更大的支持。

海关作为进出境监督管理机关,代表国家依法履行把关服务职能,必须充分认识海关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挑战,深入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做好海关工作的规律,以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为切入点,全面提高海关治关理政能力。一是进一步改进领导方式方法,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要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提高领导干部执政能力,使各级领导班子做到讲政治、顾大局、重团结、守纪律,真正成为贯彻科学发展观,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坚强领导集体。二是加大教育培训,提高干部整体素质,围绕提高执政能力,创新培训方法,提高培训质量,使干部培训工作从单一岗位专业培训转向素质和能力培训,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认定、激励体系,创造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良好氛围。三是大力强化对基层依法行政情况的监督,深入开展“法制在基层”和“以案说法”活动,建立健全质询制、问责制等,通过拓宽和健全监督机制和监督渠道,把权力运行置于有效的监督制约之中,为依法行政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建设法治海关、廉洁海关、责任海关。四是自觉地增强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主动研究解决新形势新要求下海关工作存在的种种问题,以风险管理为中心环节,整合各方力量,优化资源配置,创新便利通关模式,加快海关现代化进程,大力推进现代海关制度建设,不断提高改革创新的能力,通过实实在在的工作和生活条件的改善,让关员懂得珍惜作为海关人的自豪感,把廉洁自律和勤政廉政作为一种自觉行为。

三、坚持统筹兼顾,注重投入产出的成本与效益核算,稳步推进各项业务整合改革工作

公平与效率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价值取向,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支柱与基础。海关执法的公平与正义,必须与效率结合才具有实质意义。近年来海关改革与建设的成效非常显著,但是成本也异常巨大,值得很好地反思。在现代大监管体系建设进程中,应充分认识建设节约型海关的重要性,重视投入产出的成本核算和管理相对人的通关成本,加大管理资源和业务改革整合的力度科学发展,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整合各种管理资源,提高海关管理效率、效能和效益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总署与各海关之间、各职能部门之间、海关与其他执法部门之间,要有科学发展的大局意识,改变单兵作战和各自为政的做法,努力提高改革的综合效应,有效解决制约海关大监管体系建设过程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当前国家宏观调控任务艰巨,能否有效执行宏观调控措施,关系到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成效和经济发展全局。海关必须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提高对贯彻落实宏观调控政策措施重要性的认识,继续加强对进口管理的同时,加强出口管理,认真研究新情况、新问题,维护正常的出口贸易秩序。针对条款过多、协调困难的问题,笔者建议要向整合与创新并重转变,以“大部门制”工作思路为理念,科学划分海关各管理层面中各职能部门的职权,明确其具体工作职责,特别是工作相互交叉的“结合部”的职责分工,通过统筹整合,建立健全反映快速、沟通顺畅的协作机制,加强对海关各项业务的统筹推进,特别是对行邮、快件、出口货物等海关现行监管工作的弱项,更要加大研究和改进的力度,积极推进行邮物品监管的信息化管理,建立全国统一的行邮监管平台,提高科技含量,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进一步完善对快件分类管理的操作规范;统筹兼顾进、出口监管,借鉴进口监管现行有效的管理手段,合理配置监管资源,加强出口监管,真正建立进出口并重的监管机制。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实际运用,为我国海关现代化发展的战略选择提出了新的目标和任务。对此建议我国海关,一是在满足监管要求的前提下,帮助监管运输企业降低物流成本,在物流企业及相关单位之间广泛推广使用EDI系统,实现电子数据交换和计算机数据应用管理,对从事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信息流进行全面监控,进而达到对实际货物进出口的实时动态监控。二是进一步树立以诚信为基础、信息技术为依托的效能化监管理念,整合、统一目前各种企业分类标准和便利措施,避免便利措施多头管理、多级评定,逐步建立便于海关实施而又与企业守法状况、风险程度相适应的监管模式。三是根据实际监管需要,将监管点的资源在口岸及其他监管现场之间进行合理调整或机动科学发展,并进一步明确报关协会等行业组织的地位,通过报关协会实现对企业报关行为的规范,提高报关质量,降低报关费用。四是加大对业务改革项目投入的科学性论证和成本核算,对论证不成熟、投入产出不成比例的项目坚决不上马,切实维护管理相对人的权益,促进企业增强国际竞争力,通过加强与稽查、企业管理的有效融合,有的放矢地对少数重点企业、货物开展查缉,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业务改革和提高通关效率的同时,降低和减少管理相对人通关成本。五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产业政策,体现海关执法的政策取向和实际支持,对业务整合改革中发现的漏洞和薄弱环节及时进行纠正和改进,防止类似错误重复发生,逐步形成有关跟踪反馈制度,以文件形式对重大问题进行及时整改,确保整改的严肃性和措施到位。

综上所述,通过理论创新推动理念创新、制度创新和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继续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把科学发展观同海关工作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在新的执法实践基础上推进海关服务理念的创新。把研究和解决在执法实践中提出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作为主攻方向和着力点,积极探索海关工作的规律,从而以新的思想和观点丰富和发展海关改革,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大监管体系,谋求更高层次的科学发展,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提出的新挑战、新要求。

海关监管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商贸船舶;行政执法;海事监管

近日来,我国与越南因为领土问题关系紧张,如何加强两国间的经济往来就显得极为复杂,特别是作为支柱的海上经济贸易往来,更是极为重要。而经济往来,产品运输又离不开海上船舶运输。对于越南船舶监管就显得极为重要,航行安全,是经济正常往来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我国对越南商贸船的管理存在许多问题,下面我就从我国越南边贸船舶的现状、有关法律法规,来分析。而得出应该如何完善我国对越南船舶的管理。

一、越南边贸船海事监管现状

(一)越南边贸船舶概况

1、安全性能不高

由于越南比较英美等发达国家,经济实力,以及科学技术都相对落后,所以在船舶质量,航运管理也存在很大距离。而越南是我国西南地区,特别是云南、广西、海南重要的进出口国。进出口的商贸船舶主要以小型的越南籍船舶为总主,持有国际或者越南航行船舶证书,船龄大部分在十年以内。本身的稳性不好。这些船舶因为设计和造船工艺的影响,适合在越南沿海及海况良好的情况下航行,而海况不好时易发生事故。

2、越南籍边贸船舶存在的安全隐患

越南有许多500总吨以下的船舶从事边贸运输。但此类船舶基本上没有船员懂得使用英语进行必要的交流,进入海峡也就无法向交管中心报告。“当其在海峡中航行时与其他船舶存在碰撞危险时,尤其是在海峡中间通航密度较大的区域时,由于语言障碍,交管中心无法与其联系,常常出现紧迫局面。这也是影响船舶安全航行的一大隐患。”

王书在《对越南籍边贸船舶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指出,“越南船舶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1)进入VTS 管理区域没有遵守地方法规。如,每年从越南到达海口港的越南籍边贸船舶有240多艘次。绝大部分这些边贸船都未能遵守《琼州海峡船舶定线制》《琼州海峡船舶报告制》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国籍船舶管理规则》的规定。这些船舶除了个别有1000多GT ,一般都不超过500GT,其船舶都很少安装AIS ,进入VTS管理区域过报告线,从来都没有报告过,造成交管中心对这些船舶无法及时掌握其船舶动态,无法标识及监控,这都是不利于交管中心全面掌握海峡船舶动态和保障海峡船舶交通安全。(2)经常航行在南边沿岸通航带,容易被渔网缠绕。(3)不按规定锚泊。(4)语言交流问题。(5)港内移泊、并靠问题。存在超过两艘船舶并靠的情况,占用港池水域妨碍船舶进出港安全;还有存在中外籍船舶并靠的问题;存在交流沟通不顺畅以及卫生检疫的问题。” “从卫生检疫的结果来看,越南籍船舶的卫生状况较差,鼠虫患较为严重。”

总的来说,越南商贸船舶存在的不足有以下几点:(1)越南边贸运输船舶的最低安全配员证书根据越南船舶最低安全配员要求进行核发,越南边贸运输船舶基本能按照船舶最低安全配员证书进行配备船员,但实际上存在船舶配员不足,船员休息时间不足、劳动强度增加,从而导致事故发生。( 2 ) 船员英语水平低,一般无法进行英语或汉语沟通,船员语言交流不通畅,不利船舶应急处置工作开展。(3)在设备的操作和维护保养方面,如无线电操作人员对应急通讯方面的操作等。业务素质不高,增加了安全与防污染风险。

(二)从我国对越南船舶的行政执法

1、越南边贸运输船舶监督管理。

海事监管责任主要体现在船舶进口岸审批及安全检查工作中,而海事部门降低了标准。目前,来港越南籍边贸船普遍存在船况差,船员素质低,相关证书、文书不齐全,缺乏相关安全设备等问题,有较大的安全和污染风险,而海事部门在此类船舶进口岸审批及安全检查工作中,相对于其它国际航行船舶来说,均相应降低了标准。如在海南省,此类做法只是依据《海南海事局关于越南籍边贸运输船舶监督管理的指导意见》 ,而该指导意见也仅适用于500总吨以下的越南边贸船,因此缺乏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等文件的支持。一旦此类船舶发生重大安全或污染事故,海事部门有可能面对监管不力的责任追究。

2、监管机构设置

我国履行海上安全监管的海事机构实行垂直管理,海事调查职权由海事机构的内设部门行使,且该部门还承担其他的职责。海监目前既非职权行政主体,也非授权行政主体,不能以自己的名义独立开展行政执法活动。与之相对,并不具体承担海洋行政执法工作的国家海洋局却是行政处罚的执法主体。

“对越南商贸船舶的行政执法,也是有海事局、海洋局、海警、缉私警、渔政部门同时进行管理。这样肯定会出现职能重叠,效率低,有利益的大家抢,没有利益的,有风险的相互推脱这种情况。”

二、我国如何加强对越南船舶的监管

“海事安全监管长效机制是基于海事管理部门建立的有效的组织保障、制度保障、监管体系保障和人才队伍保障,由一系列机制、体系和制度等构成,涵盖了安全文化、安全法制、安全责任、安全投入和安全科技等安全要素的内容。 ” 海事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建设的目标是实现确保海事安全监管形势长期保持稳定并得到进一步好转的重要手段。

(一)建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完善船舶安全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针对越南船舶出现的安全性能不高的问题,我国海监部门应当参照国际条约《商船最低标准公约》制定符合安全性的船舶质量标准,并严格按照规定。为规范越南边贸运输船舶安全管理,同时兼顾此类船舶的经济效益,本着既安全又能降低船舶运营成本的原则,对比国内同等级船舶的安全标准,国内法规,结合越南边贸运输船舶的实际情况,提出有关船员、船舶、通航的安全准入标准。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有关国际惯例,结合对越边贸的实际情况,规定准许使用“非国际航行海船”。即边贸船舶从事边贸货物的运输。使用国际海事组织(IMO)提出的综合安全评估(FSA)标准对口岸开放管理评估。FSA原用于船舶安全评估,但作为一种安全基准体系,它不仅可以用于定性分析,还可以满足口岸开放前期介入的需要,实现定量分析和风险预测控制,而且可以让业主单位明确认识采取安全管理措施的投入成本以及降低风险带来的收益,带动其由被动接受向主动配合海事机关接受口岸开放管理的转变。 第二,规定对边贸运输船舶采取发放营运证书的方法加强管理,以便确定中越双方从事边贸船舶的海船数量。第三,明确对边贸进口货物可以执行“异地监卸”的做法,对于办结进口手续的边贸货物,允许企业利用边贸船舶从边贸口岸转运到岛内其他港口。第四,就建立省边贸联席会议制度进行规定,加强有关政府部门与各口岸联检单位、有关企业之间的沟通联系,便于解决有关边贸中出现问题,促进边贸安全、快速发展。

(二)加强海监机构规范越南商贸船舶的管理,并赋予其强制执行权。1、应当对船内的安全设备进行定期检查,防患于未然。对越南船舶中商贸船VTS系统进行安全评估,对于不符合标准的进行处罚,并要求其进行完善。2、在规定的水域范围内抛锚,对违规、随意抛锚的边贸船进行相应的警告,对执意随意锚泊的边贸船按照我国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采取行政强制措施。3、对于解决越南商贸船上缺乏船员英语水平低,且不懂汉语的情况,应当有海监部门进行定期检查,确保每辆船上至少以一名能够以听懂英语或汉语。对于违反规定的船舶予以处罚。对于越南船舶卫生状况不佳,应定期进行检查,防止疾病传播。

(三)海监实行垂直管理的统一执法机构。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海监的办事效率,更可以解决职权分散,重叠的问题。如果将对越南船舶的安全监管直接分派给海监,而不是许多机构一起,这样不仅节约了成本,更有利于执法的实行。

(四) 倡导海事市场安全准入机制与强制淘汰机制。从源头上严把船公司资质审核、船舶登记和船员培训发证三道关口。加强对越南船舶的登记工作,把好船载危险货进出港申报审批关,与船检机构建立船舶重大缺陷通报反馈制度,规范船舶检验工作,从源头上杜绝低标准船进入航运市场,确保船舶适航。 交通运输部建立强制淘汰机制,逐步淘汰技术落后、安全保障程度低、存在潜在危险的技术装备;对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技术装备的越南船舶予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了解到目前我国对于越南商贸船舶的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且如何在通过改进海事监管的立法以及实践来进行完善,要从法规到执行同时进行改进,才能不断完善我国对越南商贸船舶的管理,促进两国的经济往来,尽管近年来我国与越南关系紧张,但我相信,国家经济利益的大局下,海上经济往来会越来越密切。

参考文献

文集类:

梁宪先.《广西船舶污染风险分析和对策建议》[J].《海上污染防治及应急技术研讨会论文集》

论文类:

[1]杨大志.《海事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9月

[2]郑平.《我国海事,行政许可制度的完善》[D].大连海事大学国际法毕业论文,2008年5月

[3]李光辉.《水上交通安全规律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硕士学科与专业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学位论文,2007年7月

期刊类:

[1]郑士君,褚建新,黄爱平,韩成敏,仇鑫尧,徐 波.《船舶管理信息化研究》[J].《上海海运学院学报》

[2]刘戈.《促进国际船舶管理业发展》[J].《水运管理》,2005年10月,第27卷

[3]郑朝晖,欧阳钦芬,蔡芳敬,陈志刚,黄文金,李平航,危玲,陈春城,罗炜,敏东山.《对台小额贸易船舶卫生检疫监管模式研究》[J].《口岸卫生控制》,2011年1月,第16卷第1期

[4]王书.《对越南籍边贸船舶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2009年2月16

[5]王琼瑾.《关于推进海南对越边贸发展的思考》[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总第38期

[6]何敏毅,曹国柠. 《小型船舶监管中常见问题与对策》[J].《中国水运》,2009年3月,第09卷第3期

[7]金永明.《论中国海洋安全与海洋法制》[J].《东方法学》,2010年第3期

[8]覃杨光.《出人境越南籍船舶的卫生现状及检疫措施》[J].《国国境卫生检疫》,2003年8月,第26卷第4期

海关监管论文范文第5篇

选题:出发点是公众利益

在日常新闻报道的实务操作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问题,什么样的题材才适合做舆论监督?我们时常在媒体上看到一些所谓的“舆论监督”乐于介入到个人纠纷、企业的利益争执,似乎在行使一种“摆平”的权力,这其实是一种危险而有害的倾向,这就很可能使媒体舆论监督的力量成为滥用的媒体暴力。为一方“出头”而伤害另一方,不仅与公众利益无关,还有可能潜在地伤害了公众利益。因此,舆论监督选题最好的共同标准就是公众利益。

例如,监督教育乱收费的选题,因为涉及公众利益的面广,涉及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媒体有责任担负起监督的职责。前些年,在福建泉州一些发达县市,出现了一种怪现象:外来工子女要入学,得先到村老人会或校董会(通常由民营企业主及亲属或华侨、侨属组成,负责学校的筹捐款等事)先交一大笔钱才能入学,其实质是不愿外来工子女与本地生源争抢教育资源。看似学校没有乱收费,实际上是通过老人会、校董会对外来工子女实行变相收费入学,再通过捐款的方式回流到学校。2008年秋,这种违背国家政策的变相乱收费愈演愈烈,严重影响了外来工子女在泉州的入学。看到这种现状,海峡都市报选取一所最典型的小学――晋江群德小学(该小学以修操场、跑道、绿化等名义,向每一名外来工学生收1500元赞助费)。以解剖麻雀的方式,连续推出《进生源控制班,收1500元?》等一系列监督报道,揭出老人会、校董会的运作方式,与学校的关系,以及地方乡镇的纵容,使得这种变相乱收费变得“堂而皇之”,并配发《谁来管管校董会》等系列短评,强化监督效果。整个监督报道历时3个月。由于媒体的监督锲而不舍,整个事件有了比较圆满的结果:小学校长被撤职、校董会被解散,退还近16万元乱收费款项,乡镇教育管理部门受到处分。中纪委专门就事件进行批示,国务院纠风办、省纪委、省物价局等相关单位组成调查组,赴晋江调查事件全过程。此事件最大的效果在于对晋江10万外来工子女就学问题,引起当地政府高度关注,停止所有类似的乱收费项目,并就监管校董会制定出相关举措,遏制住了教育变相乱收费的蔓延,使得免费义务教育的国策公平惠及10万外来工子女。

立场:推动问题的解决和改善

被监督对象对舆论监督通常都不是乐于接受的,监督甚至会遭到各种阻力甚至直接的阻挠。但这种困难是相对的,在日常的新闻实务中,大部分的舆论监督都是希望问题的解决、纠错和改善,而不是简单地为监督而监督,为一时之快而监督。因此,在公众利益的前提下,通过采访沟通,在推动事情解决、改善的共识下,很多被监督单位是能够接受的,甚至还会主动借媒体的力量推动问题的解决。因此明确媒体在监督时候的善意是很重要的,也是减少阻力的有力武器。

从2006年开始,海峡都市报一直设有一个栏目叫“人大代表直通车”。这个栏目就是海峡都市报与泉州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委员会联办的一个栏目。通常双方会在一个时段内选取群众关注度比较高的热点问题,比如,政府部门正在解决中,可是进展并不顺利的工作,或是有的部门在拖延,影响公众利益等。选取这些选题进行人大监督与舆论监督相结合的有益尝试,体现人大代表为人民的服务宗旨,以及深入群众、代表群众、反映群众心声、帮助群众解决难题等内容。海峡都市报负责题材选择、新闻采访报道。市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委员会负责稿件把关、协助提供新闻素材、联系有关人大代表、协调相关政府部门。正是这种立足于公众利益,以解决和改善问题为目的,强化沟通谋取共识,出于善意的监督,也更容易被监督对象接受,推动问题的解决,最后维护的是公众利益。正因为如此,“人大代表直通车”这个监督栏目才得以坚持下来,并成为海峡都市报的品牌栏目。

以制度保证舆论监督的采编四大原则――真实、准确、客观、平衡

真实、准确是对所有新闻报道的共同要求。海峡都市报在做舆论监督时,有专门的舆论监督采编规范,对真实性和准确性的要求更为严格,其对事实的真实性要求不仅是表面的真实性,还要调查本质的、内在的真实性。核心事实与细节更是不仅要真实,还要求准确,这种准确是要能与监督事实形成内在逻辑关系的准确。要求采编人员做舆论监督要特别防止一种倾向,新闻采访内容都是真实的,有时这种真实性过度加入了个人的选择,实际不能证明想要监督的实质,貌似公允,实则难以让被监督者和读者信服。

在海峡都市报舆论监督的编辑规范中指出,客观与平衡在舆论监督的媒体管理中尤为重要。很多媒体或记者在舆论监督中,能做到前两个原则,但不重视后两个原则。后两个原则不仅是舆论监督本身的要求,也是媒体和媒体人在做舆论监督时自我保护的一道屏障。客观,要求在做舆论监督时,要媒体置于第三者冷静旁观的位置,而不能“侠肝义胆”地先入为主,或是被人误导而身陷其中。平衡,则是坚持双方说法,或是无利害关系的第三方的观点引进,比如权威部门说法、专家分析、普通市民评说等。

以海峡都市报为例,海峡都市报在做舆论监督时,就有如下几条最基本的采编管理规范:采编人员的利害回避制度;记者至少两人以上同时采访,以相互印证、作证,甚至相互监督;采写稿件必须坚持“事实说话,双方说法,客观平衡”,争取做到权威(专家)说法,部门说法。在舆论监督的审核把关上,关口前移,舆论监督的选择必须先报值班总编辑批准,采编沟通时要对舆论监督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和效果,特别是负面伤害要作出评估;最后编辑流程里实行更为严格的“三审” 制把关。力争把每一条舆论监督的稿件正面作用发挥最大,把负面伤害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课题组:《中国转型期群体性突发事件对策研究》,学苑出版社2003年版。

(2)赵志立:《新闻传媒在危机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当代传播》2005年第2期。

(3)沈杰:《当前社会心理解析》,2005年8月1日北京日报,中国市场与媒体研究。

(4)张成福:《抗击“非典”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建立完善的公共管理机制》,人民日报,2003年6月11日。

(5)郑兴东:《受众心理与传媒引导》,新华出版社,1999年4月第1版。

(6)陈力丹:《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年7月第1版。

(7)肖云:“批评报道与社会责任”,《策划制胜》,新华出版社, 2001年6月第1版。

(8)王尧:《舆论参与:新闻工作者的应有职责》,《中国广播电视学刊》1996年第5期。

海关监管论文范文第6篇

以船舶为载体,是海盾文化之形

随着政府转变职能的推进,提供公共服务、履行行政监管成功行业主管部门的主要职责,水上交通运输的最大特点就是以航行船舶为主要作业单位、以航行为主要运行方式的“动态位移”活动。相应政府行业监管的职责,也应当是建立以船舶为主要交通运输工具的执法单位。

在过去装备落后的情况下,海事部门的监管是以在港区的陆地上从事“旱鸭子”工作为主,这显然是不适应的。随着像“海巡31”和海事直升机的投入,远渡重洋、快速出击已经具备了物质条件,因此海事执法船舶将是海事部门履行政府监管的主要战斗队伍。

物质装备的改善,精神的海事执法文化就成为相辅相成的行业行政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建设执法船舶文化既能和水上运输文化同步进行同时又能体现行业行政文化的特色。

以海事核心价值为内涵,是海盾文化之魂

盾是古代古代打仗时防护身体,挡住敌人刀箭等的牌。而在现代语言中不断在丰富着其内涵。如果我们把祖国的海洋比作母亲身体的话,海事执法船舶就应当是海洋母亲的“盾”,具体来讲就是:

维护之盾。2013年3月《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获得通过,为推进海上统一执法,提高执法效能,将原国家海洋局及其中国海监、公安部边防海警、农业部中国渔政、海关总署海上缉私警察的队伍和职责整合,重新组建国家海洋局,以中国海警局名义开展海上维权执法。至此,中国海上维权的力量正式形成军队、海警、海事的“铁三角”。

海事部门将重点履行“船旗国”及“港口国”监督管理义务,依法和军队、海警互为支持、互为补充,共同维护国家。海事执法船舶无异是海事部门维护国家的尖兵和先锋。

保障安全之盾。随着航运科技和经济的飞速发展,随着危险化学品货物和其他动力船舶的增多,统一管理水上安全,监督管理船舶所有人安全生产条件和水运企业安全管理体系,调查、处理水上交通事故及水上交通违法案件,管理通航秩序、通航环境,履行救助,保障海上安全和航运安全生产已经成为海事部门的重要职责。

安全的基础在“双基”,即基层和基础,航行安全和水运安全生产的“双基”是“船舶安全”。海事执法船舶将无异是强化公共安全体系和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尖兵和先锋。

保护生态之盾。建设海洋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关联国际关系的长远大计。船舶污染海域包括船舶油类作业及油污水的排放、船舶装运危险货物、船舶其他污水、船舶垃圾、使用船舶倾倒废弃物以及水上、水下船舶修造打捞和拆船工程等的污染,是海洋生态的大敌。根据国际公约、根据法律行政法规授权,海事部门承担防止船舶污染海域、调查和处理海上污染事故的重要职责。海事执法船舶是海事部门维护海洋生态文明的尖兵和先锋。

以人的精气神为灵魂,是海盾文化之韵

海关监管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社会中介组织 海关 加工贸易

一、社会中介组织参与海关加工贸易综合管理的理论分析

(一)交易费用理论分析

交易费用理论最早是由科斯提出来的,科斯认为,如果一桩交易的内部成本大于外部成本的时候,应选择外部组织来经营这项业务。现代企业在分工日益专业化的新形势下,非核心业务外包比重不断提高,就是企业交易费用理论的实际运用。在目前加工贸易高速发展,海关监管资源极其有限的情况下,很多工作都可以让一些中介组织参与进来,这样可以发挥中介组织的专业化的效率优势,也可以降低海关管理的交易成本。

(二)核心竞争力理论分析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长期形成的、独特的、不易被对手模仿、蕴含于企业内质中的支撑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竞争优势,是企业在长期竞争环境中取得主动权的核心能力。政府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政府行政能力,海关核心竞争力就是海关的行政能力,海关加工贸易管理的核心竞争力,就是管得住、通得快的能力,核心竞争能力的提高对于政府的威信和声望的提高都有利,同时也有利于政府行政能力的提升。

(三)有限有效政府理论分析

有限有效政府理论是当今西方国家政府治理的主导理论之一,该理论认为,只有适度的政府才是社会发展所需的,适度政府的标准是:政府职能范围应是有限的,政府运作的质量应是有效的。在当前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过程中,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法治下的有限政府和有效政府,是关键中的关键。政府应把那些不该管也管不好的事交给一些在组织方式、信息获取、经营成本有优势的社会中介组织去做。但这决不意味着政府可以“无为而治”或无所事事,政府应该低成本地履行行政职责,如海关首要的职责就是制定并有效地执行相关法律法规,维护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保障国家正常的进出境秩序和安全。

(四)加工贸易综合治理理论分析

加工贸易综合治理理论是在近30年全国各地海关加工贸易管理实践中不断总结积累而成的。2004年,海关总署在多年实践基础上提出了创建“社会共管”的齐抓共管综合治理机制的要求。经过两年的进一步总结完善,2006年全国海关保税监管工作会议提出了“海关监管、企业自律、政府支持、社会参与”,构建齐抓共管的加工贸易保税管理格局。由“社会共管”到“社会参与”的理论飞跃,为积极发挥商会、行业协会、报关行、拍卖行、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参与海关加工贸易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其辅助管理作用奠定了政策理论基础。

二、中介组织参与海关加工贸易综合管理的实证分析

(一)历史与现状

1、空白阶段,从上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

这个阶段也是海关加工贸易管理的起步和发展期,加工贸易主要以劳动密集型的服装、鞋帽、五金装配等行业为主,规模也不大。海关监管也基本以手工登记管理为手段,辅以简单的实物核实为监管方式,管理内容简单粗放,专业性不强。同时,加工贸易量不算大,靠普通的海关人员进行管理基本可满足监管要求。在这个阶段,整个国家的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期,社会中介组织很少,海关没有也无法借助社会中介组织在管理中发挥作用。

2、起步探索阶段,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到2004年海关总署《加工贸易和保税监管改革指导方案》出台阶段

这个阶段属于加工贸易的快速发展期,一方面,加工贸易数量的剧增与海关管理的人力资源不能同步增加形成了矛盾;另一方面,加工贸易管理所涉及行业和企业的生产、库管、财务、系统技术部门等越来越深入、复杂,仅靠具备一般行政管理知识的非专业人员的海关公务员,显然无法管理到位。在加工贸易管理实践中,针对加工贸易管理的核心内容单耗标准薄弱的突出问题,海关总署和部分直属海关开始借助一些行业协会,在单耗标准的制定方面,充分发挥其专业优势。同时,随着一些行业协会、企业协会等的不断发展,海关也充分发挥它们在沟通协调方面的优势,将各项加工贸易管理政策、法令传递到企业,企业的各项诉求、愿望也反馈到海关。虽然中介组织参与的这些活动还是零星、短期、松散的,并未形成一种长效的参与机制。

3、规划发展阶段,从2004年《加工贸易和保税监管改革指导方案》的出台,特别是2006年全国海关保税监管工作会议的召开起

2004年,海关总署在多年实践基础上提出了创建“社会共管”的齐抓共管综合治理机制的要求。经过两年的进一步总结完善,2006年全国海关保税监管工作会议提出了“海关监管、企业自律、政府支持、社会参与”,构建齐抓共管的加工贸易保税管理格局。明确提出要积极发挥商会、行业协会、报关行、拍卖行、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参与海关加工贸易管理工作中的作用。近年来,总署在部分海关开展了引入中介机构协助海关保税核查核销、边角料网上拍卖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试点,在强化海关保税监管、节约海关人力资源、为国家财政增收等方面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中介组织参与海关加工贸易管理工作开始步入了规划发展阶段。

(二)取得的效果

1、为夯实海关加工贸易管理基础性工作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目前社会中介组织参与海关加工贸易管理历史最长、经验最丰富、取得效果最显著的,体现在单耗管理中各行业协会、加工贸易企业协会和外商投资协会协助海关制定单耗标准上,而经过多年的努力,单耗管理工作已成为海关加工贸易风险管理中的重要基础工作和有效监控和管理手段。

2、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海关加工贸易监管资源不足的矛盾

近几年,部分海关在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组织参与加工贸易核查工作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通过充分发挥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等对企业内部财务、物流、内控等的专业优势,充分共享专业核查、审计报告的有效内容,在加强核查的专业性和数据的共享性基础上,一定程度缓解了部分业务量大、人员紧张的海关在监管资源不足方面的压力。同时,海关管理水平和有效性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3、海关和企业之间的沟通协调更加密切,企业自律水平得到较大提高

近年来,在加工贸易政策频繁调整,各项业务不断改革完善的条件下,各级海关通过报关协会、行业协会、企业协会等加强了政策宣传培训,促进了企业参与改革的热情,密切了与企业的沟通联系,提升了企业对加工贸易政策法规的理解和执行能力,企业对加工贸易管理规定的自律守法水平得到较大提高。

(三)难点和存在的问题

1、中介组织参与范围相对狭窄

目前中介组织参与加工贸易管理主要仅于提供政策咨询、技术服务、业务协调等方面,而目前海关加工贸易管理最需要的管理监督、专业鉴证等方面较少涉及。究其原因,关键还在于担心中介组织与海关在权利边界和职责范围方面的错位、缺位和越位。一定程度上存在担心海关管理不到位,甚至承担不作为的指责,中介组织允许参与的范围受到较大限制。

2、中介组织参与加工贸易管理尚未形成制度

目前,除了单耗制定相对制度化外,中介组织参与加工贸易管理并未制度化,一些如会计师事务所参与海关保税核查、拍卖行参与海关保税货物内销拍卖管理也基本停留在部分海关的小范围个别试点和课题研究上,实际推广应用并取得实际效果的情况不多,一些试点也因为无法规制度支持而暂停甚至取消。

3、中介组织参与加工贸易管理的基础薄弱

中介组织参与海关加工贸易管理既无历史实践、也无现成的国际经验可资借鉴,再加上我国中介组织自身就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决定了中介组织参与海关加工贸易管理无论从制度基础、组织基础还是经济基础都显得非常薄弱:一是没有明确界定海关与中介组织各自权利与职能范围的法律框架和相关规定;二是熟悉与掌握海关加工贸易管理相关政策的中介组织相当缺乏;三是中介组织作为一个企业(或事业单位)在参与加工贸易管理中既无财政支出专项,向企业收取也缺乏稳定渠道。

三、中介组织参与海关加工贸易综合管理模式的思路与政策建议

(一)构建思路

充分发挥社会中介组织在辅助海关加工贸易管理中发挥的监督、沟通协调、服务作用,建立长期发展的彼此独立又相互依存的关系,逐步形成辅助功能多元化、权责边界明晰化、组织形式多样化、参与方式法制化、改革推动渐进化的社会中介组织参与海关加工贸易管理运作模式,实现海关加工贸易管理职能的优化和转变,全面提高海关加工贸易管理的核心竞争力。

(二)模式的基本框架(见表1)

(三)构建中介组织参与海关加工贸易综合管理模式的政策建议

1、全面发挥中介组织在海关加工贸易管理中的各项功能

(1)监督鉴证功能。海关可以将具体的执行性、操作性、技术性职能授权或委托给中介组织,特别是在监督规范加工贸易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行为,鉴证加工贸易货物的品质、价值、用途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借助会计师、审计师事务所等中介组织力量协助进行加工贸易核查,委托各行业协会开展单耗标准的制订,认可保险公司出具的受灾保税货物情况证明,接受相关鉴定评估机构对加工贸易放弃货物使用价值的认定意见等方面。

(2)沟通协调功能。各类行业企业协会、同业公会等自律性中介组织可以通过发挥其双向沟通的功能,维护加工贸易企业正常的合法权益;向会员企业提供加工贸易政策信息、政策预测、业务指导咨询、人员培训等方面的服务;沟通海关企业联络渠道,向海关反映意愿和建议;实行集体自律,约束成员的违法违规行为。

(3)市场服务功能。中介组织服务的范围应不断扩大,水平逐步提高,由起初主要提供单一的报关、报备、报核服务,发展到全面提供加工贸易货物内部账册管理设置,规范归类、备案、结转、报关、外发加工、内销、放弃、核销等各项业务处置的市场服务,联网监管、电子化手册等企业端信息化系统研发运用等全面的专业服务。

2、逐步明确和建立中介组织与海关之间的法律关系

海关与中介组织应该既是彼此独立的,又是相互依存的。海关和中介组织有明确的权利边界和职能范围,不应存在错位、越位和缺位现象,海关必须为中介组织的有效运作提供相应的法律框架和相关规定。参与海关加工贸易管理的中介组织不但必须是通过专门的资格认定依法设立,对其行为后果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而且同时要接受海关等有关政府部门的管理和监督。

3、引导中介组织参与建立加工贸易管理事务所

要尽快出台鼓励中介组织参与海关加工贸易管理的措施,在政策、制度和资金方面给予配套支持,引导中介组织积极参与。一方面,现阶段可充分利用社会现有的各类公共型的中介组织,充分利用这类组织的优势,吸引其辅助海关进行加工贸易管理。如发挥各种行业协会、同业公会、商会等自律性组织在加工贸易管理中的沟通协调作用;引入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和资信评估鉴定机构、检验、检测、认证等中介机构辅助海关监督规范加工贸易企业行为;利用报关行、拍卖行、软件开发公司、咨询服务机构等提供加工贸易事务中的专项服务等。另一方面,如条件成熟,可在逐步建立关务员、关务师等中介专职人员的基础上,组建专门的海关事务所等类似的机构,专职于辅助海关监督、规范、鉴证企业的加工贸易业务。

4、健全和完善制度,保障中介组织合法、有序参与管理

中介组织参与海关加工贸易管理决不能仅靠“海关监管、企业自律、政府支持、社会参与”的理论和口号支持,它更需要各层面制度的保障,特别是《海关法》以及总署相关的海关加工贸易监管有关办法的政策法规保障。考虑到目前中介组织参与海关加工贸易综合管理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这类政策法规可以是框架式、原则性的,只需明确中介组织参与管理的地位合法、方式合法、组织合法即可。

5、渐进式地推动改革试点,边试点、边总结、边完善

中介组织参与海关加工贸易综合管理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敏感度高的改革工作,可以采取自下而上的渐进化的推动方式,先由各地方海关因地制宜试点。试点可以在监督、鉴证、规范、服务、沟通协调等功能方面全面展开;试点的形式也可多样,参与的方式可以是松散型、临时性的,也可以是紧密型、长期性的。试点成功可总结完善,上升到海关总署层面全面推开,试点不成功可以不断调整优化,再试点,再总结完善。

参考文献:

① 周耀红.中国社会中介组织[C].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② 毛寿龙,李梅.有限政府的经济分析[F].上海三联书店,1999

③ 吴敬琏.中国增长模式抉择[F].上海远东出版社出版,2008

④ 冯金钟.关于政府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探讨[C].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2006—05—24

海关监管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 报关实务 案例教学实践

一、《报关实务》教学现状

伴随我国外贸进出口业务的增加,尤其是天津滨海新区的蓬勃发展,报关员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以往的国际贸易专业都重理论而轻实践,因此国际贸易专业有必要开设报关实务等实践类课程,以提高国际贸易专业学生海关报关实践能力,从而能够成功获得报关员资格认证。报关员是技能型的岗位,除要求毕业生具有一定的外贸进出口、报关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外,更需具备熟练的实务操作能力。然而,我们发现目前的报关实务教学效果不太理想,学生认为这门课程的知识繁杂,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无味,而讲授《报关实务》的教师则感到由于知识点较多,手中的教材缺乏实际案例,通过相关网络资源也难以找到适合教学的案例,所以备课难度较大,我们结合报关实务课程的特点,深入分析,认为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报关实务相关课程知识之间缺乏联系和交叉,导致学生知识条块分割,难以融会贯通,统筹利用。报关实践操作需要综合运用所学到的国际贸易知识、国际货物运输知识以及报关知识,而目前的教学按照书中固定的章节进行,海关监管货物各自独立,难以系统化,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差。

(2)报关实务教学重理论轻实践。涉及众多的复杂的货物报关流程,有其不同的特点,而目前的教学仅仅是书本中报关程序的再现,没有直观的形象的信息,很难使学生掌握实际的报关流程,而且过于理论化的教学,也使得很多学生虽然学完报关实务,仍然不懂实践操作。

二、《报关实务》课程案例教学研究思路

提升学生的进出口实践能力是当今社会对国际贸易本科的基本要求,是学生能够适应社会需求,实现自身价值的保障。本研究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出发点,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为目标,构建了重要知识点,案例库和实景流程课件为主体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系。重要知识点是实景课件和案例库的理论基础,案例库综合了海关监管货物的特点及报关流程该体系,启发学生理解进出口报关的操作实践,最后通过实景课件和习题集巩固强化学生对重要知识点的掌握,从而成功提升学生报关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报关实践操作能力。如下图所示。

三、《报关实务》课程案例教学研究内容

(一)《报关实务》重要知识点总结

本课程具有知识点多、知识关联面广、实践性强等特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实践经验缺乏,感性认识不足,知识面狭窄等原因,对课程内容的接受困难较多,成为课程学习的难点。重要知识点是实景课件和案例库的理论基础,结合历年报关员考试真题和实践操作,课题组总结了所有的海关监管货物报关流程(包括一般进出口货物、保税加工货物、保税物流货物、特定减免税货物、暂准进出境货物和其他海关监管货物)的重要知识点,这样便于学生系统的掌握海关监管货物的报关流程,启发学生基于重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式学习、从而对海关监管货物的报关流程有初步了解。

(二)《报关实务》案例库

报关实务课程重点介绍不同海关监管货物的特点及报关流程,内容繁琐复杂,目前的教学按照书中固定的章节进行,不同的海关监管货物是完全割裂开的,使得学生难以系统地掌握所学知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差。因此,有必要引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结合理论和实践展开的,而且一个案例往往包含众多的知识点,与书本理论教学相比,较易为学生接受,并且一旦学懂之后,将比传统教学得到的知识更加牢固。传统教学,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案例教学通过引导学生对报关实际流程的分析,发现案例中蕴含的报关相关知识,能够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笔者基于重要知识点广泛搜集海关进出口监管过程中具有典型代表的报关实务案例资料,为《报关实务》案例库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案例库的具体内容。对案例素材等资料进行分类汇总,精心斟酌、去粗取精,选择综合性强,包含众多海关监管货物知识点,并且较为典型的案例素材,加入案例描述和案例解析,制成贴近海关监管货物报关实践的PPT形式,共完成35个案例的编制。

(三)《报关实务》实景课件及习题集制作

报关实务课程的核心在于提升学生报关实践操作能力,因此,应从原有的重理论概述,逐渐转变到对学生技能培养。将课堂教学的内容落实到“实务”上。本研究构建了重要知识点,案例库和实景流程课件为主体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系。案例库综合了海关监管货物的特点及报关流程该体系,启发学生理解进出口报关的操作实践。为了进一步巩固案例教学的效果,强化学生的理解,课题组编辑制作了针对海关监管货物报关流程的习题集。搜集、拍摄并整理了海关监管货物的相关图片,系统归纳总结了不同海关监管货物报关流程,完成了PPT形式的实景课件。通过实景课件的展示,便于学生形象地掌握报关实务重要知识点,提高学生报关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报关实践操作能力。

四、结论

本研究已经在我校《报关实务》课程中进行了推广和应用,成功的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得到学生的广泛好评,在近年的学生评教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今后,笔者将会根据海关监管的新变化,继续补充完善实景课件和案例库。近年来,国际贸易专业开设了大量以提升学生进出口实践能力为目的的专业课程,比如《报关实务》、《国际货物运输实务》、《进出口单证实务》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同样可以应用于上述课程的教学改革中去,构建以理论知识为基础,案例库和实景课件为主体的教学体系,以切实提升学生的进出口实践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陈龙江.普通本科院校报关实务教学中的困境与化解之道[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9,(11).

海关监管论文范文第9篇

2012年5月18日,广州港珠澳大桥海事处正式挂牌成立。同年6月12日,广东海事局党组书记陈毕伍到大桥海事处调研时强调:要充分利用新组建成立的契机,把握机遇、提前谋划、积极探索,确保“五精”海事处建设卓有成效。在广东海事局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广州海事局的正确领导下,大桥处坚持“抓班子带队伍,抓品牌强基础,抓服务促形象,抓文化建和谐”的整体思路,以提升大桥处的全面履职能力为主线,以“四型海事”建设为抓手,不断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责任意识培养、服务水平提高及创新能力提升,得到了上级领导的高度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大桥处也被广东局确定为梁建伟局长的联系点。2013年3月8日,广东海事局副局长杨文莅临大桥海事处检查指导工作时指出:要深化对“四型海事”建设的认知了解,组织干部职工进行学习讨论、走访交流,对内凝聚力量,对外展现形象,出实招,重实效。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趸”作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一是在远离陆地的“海趸1550”上创造性地开办了“夜校讲堂”,利用业余时间强化业务知识和政治理论的学习,通过特约讲座、网络夜校、手机夜校等多种形式,扩大夜校的影响,并利用视频和网络设备将“夜校讲堂”的优秀内容在内网上共享,将夜校讲堂打造为“人才培养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组织开展行政、业务、党风廉政知识考试,以考促学,以考促精。三是积极引导职工撰写论文等多项措施,营造了全处干部职工人人学习,时时学习的良好氛围。目前,大桥处已整理出版《大桥海事处职工论文集》,收录大桥处职工撰写业务、政研等论文20余篇。

责任意识心头记,“三零”理念筑平安

2012年3月20日,梁建伟莅临港珠澳大桥现场工作部指导工作时强调,港珠澳大桥施工水域位置重要、航运繁忙,施工水域的水上交通安全监管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海事人员要增强敏感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对水上交通安全要从严管理,“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创新安全监管,全力服务大桥建设。为深入落实梁建伟讲话精神,大桥处对大桥施工作业水域采取了“零距离监管、零距离服务、零距离应急”的监管模式。2012年至今,通过推行“5+2”、“白+黑”、夜巡等弹性工作制,保持辖区安全监管高压态式,成功保障了7次航道转换和三次沉管浮运演练工作的顺利开展,直接为48275艘船舶提供了助航服务,成功处置9宗事故险情,成功防抗了“泰利”、“杜苏芮”、“韦森特”等多个台风的袭击,确保了施工水域船舶的安全有序,提升了应急处置能力,圆满实现“零事故、零伤亡、零污染”的总体目标。2013年2月10日,梁建伟局长再次来到大桥海事处,对大桥处“三个零距离”和“三个零”目标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勉励大桥处干部职工发扬红军长征精神,不怕苦不怕累,为世纪工程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保驾护航。

服务大桥无止境,“六项举措”暖人心

一是抓源头。切实抓好“人、船、公司、环境”四大安全要素的源头治理,严把施工船舶、船员准入关,船舶安检关和安全环境治理关,为大桥建设施工提供优质监管服务。二是筑精品。努力打造服务监管的精细化管理品牌,以“一船一档”为基础,对大桥施工船舶实施精细化管理,掌握每一条施工船舶的基本资料和安全施工状况,为大桥建设施工船舶提供精细化管理服务。三是重沟通。加强与大桥施工单位的沟通协调,通过召开安全形势通报会、座谈会、施工单位协调会等形式,及时沟通双方存在的难题,协调做好施工作业安全措施,为大桥建设提供良好的水上环境服务。四是常走访。组织开展施工船员安全培训,积极开展安全走访、送安全知识上门等活动,为大桥建设施工提供专业安全服务。五是勤提醒。定期编写安全提醒信息、危险天气信息及安全知识信息,向施工单位、施工船舶及时发放,为大桥建设施工提供可靠信息服务。六是优服务。在趸船开设24小时现场签证服务,满足大桥建设施工现场船舶的签证需求,为大桥建设施工提供便捷进出港服务。

大海航行靠舵手,海事发展靠创新

海关监管论文范文第10篇

>> 浅议博弈论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应用 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合谋博弈分析 食品安全监管问题的静态博弈分析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机制的信号传递博弈分析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与博弈的初步分析 基于诚信视角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博弈论探究 论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北京模式 食品安全监管的问题与措施分析 基于博弈论的会计监管分析 论食品安全研究引入博弈论的必要性 基于博弈视角的牛奶质量安全监管分析 基于信息技术实现食品安全监管 博弈论视角下的食品安全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 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存在问题分析 国内食品安全监管问题分析 食品安全监管问题与对策分析 食品安全监管瓶颈分析及对策研究 食品安全及安全监管 论网络舆论监督对食品安全监管的作用 论食品安全监管中的政府信息公开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周洁红,钱峰燕,马成武.食品安全管理问题研究与进展.农业经济问题,2004.4.

[3]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三联书店,2004.3.

[4]谢敏,于永达.对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2.1.5

[5]谢识予.经济博弈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4.

[6]薛庆根等.美国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对我国的启示[J].经济体制改革,2006.

[7]王浩.供应链结构特征、机制设计与产品质量激励[J].中国工业经济,2010.8.

[8]肖志兴,胡艳芳.中国食品安全监管的激励机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9.1.

海关监管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渔港监督管理;渔业水上交通事故;调查处理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7-0251-01

渔港监督管理机构作为渔业水上交通事故调查处理的主管机关,负责沿海水域渔业船舶之间的交通事故的调查处理。近年来,部分渔港监督管理机构出现了弱化事故调查处理职能的倾向,有的渔港监督管理机构甚至放弃事故调查处理职能,导致一些事故不能得到及时报告、调查和处理,不仅不能“查明原因,判明责任”,也导致各种管理关系的混乱,甚至于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为此,本文着重论述渔港监督管理机构在渔业水上交通事故调查处理工作中履行职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于渔港监督管理机构如何履行交通事故调查处理职能提出几点建议。

1 渔港监督管理机构履行渔业水上交通事故调查处理职能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1 做好渔业水上交通事故调查处理工作是渔港监督管理机构法定职能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第四十八条规定:国家渔政渔港监督管理机构,负责沿海水域渔业船舶之间的交通事故的调查处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渔港水域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第十七条规定:渔政渔港监督管理机关对渔港水域内的交通事故和其他沿海水域渔业船舶之间的交通事故,应当及时查明原因,判明责任,作出处理决定。

既然法律、法规已经明确了渔港监督管理机构在渔业水上交通事故调查处理工作方面的职能,那么,就应该认真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如果不履行职责,就意味着行政上的不作为,就意味着工作上的失职。因此,渔港监督管理机构不得擅自放弃事故调查职能,否则将被追究责任。

1.2 履行好渔港监督管理机构渔业水上交通事故调查处理工作职能是当前形势的需要

2006年6月1日,中共中央纪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监察部、司法部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印发通知,决定在全国开展一次对重特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落实情况的全面检查。通知要求,各地要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有纪检监察机关牵头,会同法院、检察院、司法、安全监管、煤矿安全监察等部门,对2003年10月以来已经结案的重、特大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及责任追究落实情况进行一次全面、认真、细致的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予以纠正;对发现在落实事故责任追究决定中存在严重问题或者造成不良影响的,要严肃追究有关单位领导的责任。要充分发挥舆论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检查的结果要向社会公开,接受监督,对问题严重的地区、部门、单位要予以曝光。

2006年7月26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北京召开新闻会,公布了新修订的《关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新修订的渎职侵权犯罪立案标准中共规定了220余项立案情形,比1999年9月公布的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察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增加了60余项。修订的内容主要涉及渎职犯罪主体范围的界定、经济损失的认定、侵权犯罪立案标准的细化和新罪名案件立案标准的确定等方面。

2006年10月11日,《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厅渔业安全管理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公布施行。

最高人民检察院制定出台的渎职新规,以及各部门采取的一系列措施都表明,执行不力将被严惩。因此,在实践工作中,渔港监督机构不但应履行渔业水上交通事故调查处理工作职能,还应履行好该项职能,如果履行不好,或行政作为不适当,均要承担责任或被追究责任。

2 履行渔业水上交通事故调查处理工作职能的几点建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船舶水上事故报告和统计规定》规定: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渔政渔港监督管理机构应建立报告、统计工作责任制,对本辖区内发生的渔业船舶水上事故要及时报告,并指定专人负责渔业船舶水上事故的统计和上报工作。而且,《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海上交通事故调查处理规则》规定:渔港监督机构对渔业水上交通事故有调查、处理和调解的权利和义务,查明事故的原因,判明当事人的责任,提出安全管理建议,是渔港监督机构应当履行的职责。

渔港监督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及时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工作的需要,可以查询有关人员;要求被调查人员提供书面材料和证明;要求有关当事方提供航海日志、轮机日志、车钟纪录、报务日志、海图、船舶资料、航行设备仪器的性能以及其他必要的文书资料;检查船舶、设施、及其有关设备的证书、船员证书和核实事故发生前船舶的适航状况和人员伤亡情况;勘查事故现场,搜集有关证物;使用录音、照相继法律允许的其他手段等。最后,渔港监督机构应根据对渔业海上交通事故得调查,作出《渔业海上交通事故调查报告书》。并对渔业海上交通事故负有责任的人员,可以根据事故的性质和情节给与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应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从渔业海上交通事故调查处理工作的实际出发,作者建议:

(1)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海上交通事故调查处理规则》,进一步充实、完善渔业海上交通事故调查处理相关内容,以适应新形势下渔港监督机构开展工作的需要。

需要增加的条款应包括:明确渔业水上交通故事中渔业船舶在航行、停泊和作业过程中发生的事故;船舶、设施发生火灾、爆炸等事故,船长、设施负责人必须申请公安消防监督机关鉴定,并将鉴定副本送交渔港监督机关备案;对发生海上交通事故负有责任的人员及船舶、设施的所有人或经营人,构成犯罪的,应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罚则等。

(2)完善《渔业交通事故快报》机制,进一步加强水上交通事故、险情的报告。各级渔港监督机构应及时将本辖区发生的一般等级及以上的渔业水上交通事故和涉及船员遇险的重大险情,不论是否涉及搜救,都应在事故发生后4小时内按《渔业交通事故快报》的格式要求书面传真至上一级渔港监督机构。暂时不能确定事故等级的,按照一般等级以上事故对待。人员伤亡数量或事故等级发生变化的,要及时上报。

(3)制定《渔业水上交通事故调查处理结案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加强渔业水上交通事故调查处理,规范事故调查处理结案工作,提高事故调查处理的工作水平。《规定》中应包括:结案程序、结案要求和结案时限等内容。

(4)制定《渔业水上交通事故调查处理档案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规范和完善渔业水上交通事故调查处理的档案管理工作。《办法》中应包括:立卷,归档,保存,管理等方面内容。

(5)扩展事故调查范围,提高管理工作水平。各级渔港监督机构在调查渔业水上交通事故时,如果对船员的资质发生怀疑,要全面调查当事船员的培训、考试、发证以及船员的资历情况;如果对船舶涉及建造、检验的技术状况发生怀疑,要全面调查船舶的建造、检验情况;如果事故的发生与通航环境相关联,或同一航段多次发生碰撞、搁浅、触礁等事故,要对航标的设置及航道的管理情况等进行调查。要通过事故调查,不仅查找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也要查找管理中的因素,以不断改进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水平。

(6)加大责任追究力度,严厉打击肇事逃逸船舶。在判明事故责任时,如果认定当事一方发生事故后逃逸,则逃逸船舶至少负对等责任或主要责任,直至全部责任。各级渔港监督机构要充分认识事故调查处理工作的重要性,全面加强事故调查处理工作,要坚持“四不放过”的原则,通过事故调查发现管理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并加以改正,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6)做好渔业船舶水上事故和渔业海难救助信息管理系统录入工作。今后,各海区局、各省(区、市)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和计划单列市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进一步加强领导,安排专职信息管理员,做好事故和救助信息录入工作。

(8)注重渔业海事专业人才的培养,进一步增强渔业海事调查处理能力。渔业海事的调查处理涉及面极广,可以说是包罗万象,其中主要包括:航海、气象、通信、捕捞、养殖、法律、法规以及心理学、涉外等方面的知识。因此,要把渔业海事管理工作做强、做大,大力培养海事专业人才是关键。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极快,法律法规也在不断完善,这样就需要部局、海区局或各省每年有计划有组织的举办海事培训或海事研讨班,不断提高渔业海事管理专业人员业务素质,以适应现代海事管理工作的需要。

(9)定期组织人员编写渔业海事案例,不断从事故中汲取经验和教训。

3 结语

渔业水上交通事故直接关系着渔业生产安全状况。作为渔业水上交通事故调查处理的主管机关,渔港监督管理机构必须切实履行国家及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所赋予的渔业水上交通事故调查处理职能,“查明原因,判明责任”,塑造负责任的形象,为渔业水上交通安全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黄惠源.关于内河渔业水上文通事故调查处理的探讨[J].现代渔业信息,2003,Vol.18(2):17-20.

[2]邱健华,朱学斌.水上交通事故调查处理中“责任”问题探讨[J].交通科技,2005,(5):138-140.

海关监管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海洋政策 有序 实施机制 监控 民主参与

海洋事业的发展需要海洋管理的指导,海洋管理的成功离不开海洋政策支撑。海洋政策是“国家为实现一定时期或一定阶段的海洋目标,而根据国家发展整体战略和总体政策,以及国际海洋斗争和海洋开发利用的趋势制定的海洋工作和海洋事业活动的行动准则。”[1]它是一系列事关海洋发展的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条例的总称,代表了一定时期内国家权力系统或决策者在海洋开发利用、海洋环境环境保护、海洋权益维护等方面的意志、取向和能力,是政府向社会展示其在海洋管理上所体现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倾向。海洋政策既是海洋管理活动的基础和准则,又是海洋管理的基本手段,同时还是海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海洋管理的制度框架体系中,海洋政策处在这一框架的最高点,对海洋管理全局起影响和制约作用。海洋政策在建构和执行过程中稍有偏差,就会影响海洋管理的整个过程,并最终影响到海洋事业的发展。要把我国建设成“海洋经济发达、海洋综合能力强大、在国际海洋事务中发挥重大作用的海洋强国”,必须以海洋政策的有序运行为前提。

政策制定是政策过程的核心,政策执行是政策逻辑过程的重要环节、是将政策目标转化为政策现实的唯一途径,因此海洋政策的有序运行,是指作为海洋政策重要主体的各级各类海洋行政管理机关对于海洋政策的科学制定和有效执行。海洋政策的科学制定,是指海洋政策在纵向上体现出一定的层次性和一致性,以体现和实现国家海洋发展“一盘棋”的战略设想;在横向上确保涉海不同行业方面政策的协调性,以有效地避免矛盾和冲突;综合性的国家海洋政策,作为指导国家海洋事业发展综合协调发展的国家政策,具有权威性、全局性、最高性。海洋政策的有效执行,则是指各级各类海洋行政管理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对上级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的海洋政策规范遵从和执行的状态和程度。

然而当前海洋政策有序运行的要求非但没有达到,反而问题重重,威胁了国家海洋政策的权威性。海洋政策制定时,缺乏从整体上对我国海洋管理工作进行统筹规划,导致在纵向上政策层次相互脱节,横向上政策之间在目标、内容和效应上相互冲突;同时海洋行政机关在海洋政策问题的提出阶段、方案的形成阶段和方案的决定阶段,往往片面强调自己作为政策制定者的作用,忽视公民、非政府组织和利益集团作为决策影响者的作用。海洋政策执行时,问题更为突出,表现在:已制定并颁布实施的统一政策,没有确定的管理部门、缺乏实施海洋政策的制约机制和监督海洋政策执行的组织保障,经常出现“随着行政层级的下降,信息流失率增加,控制权力行使的力度在减少,政策执行力在减弱” [2]的现象,以及中央海洋政策执行不断弱化的“多米诺骨”效应,并经常发生政策执行中的变形现象,如“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替换性执行、“断章取义,为我所用”的选择性执行、“阳奉阴违,只做表面文章”的象征性执行和“虎头蛇尾,前紧后松”的敷衍性执行;涉海各相关部门和行业不重视国家总体海洋政策的贯彻,片面强调部门利益、只考虑本行业海洋政策的执行,一旦发生政策冲突,不能及时协调解决;社会公众作为海洋政策的接受者往往对其内容和目标一无所知或道听途说,因而难以在短期内认同这一政策,加上公众对海洋政策制定和执行的监督力度和手段十分有限,政策制定和执行的弹性之大可想而知。

面对海洋政策运行中问题,采取措施纠正政策运行中的偏差成为当务之急。纠正措施多种多样,加强海洋政策有序运行的制度建设、探索海洋政策有序运行的实施机制是重要方面。制度的重要性已被人们所公认,在我国有些学者已经提出了“从经济建设为中心到以制度建设为中心” [3]。制度“被定义为由人制定的规则。它们抑制着人际交往中可能出现的任意行为和机会主义行为。制度被一个共同体所有,并总是依靠某种惩罚而得以贯彻。” [4] 制度包括“(1)以规则和管制方式对行为施加的一系列约束;(2)检验行为是否偏离规则和管制的一系列程序;(3)一系列伦理和道德规范,他们定义了规则和管制可以选择的订立方式和实施方式。”[5] 也就是说,按诺斯的观点,制度应包括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和制度的实施机制三个构成要素。加强海洋政策有序运行的制度建设,就是要加强海洋政策制定和执行的制度供给,“制度供给是国家的基本功能之一,统治者要制定一套规则来减少统治国家的交易费用” [6]。制度建设科学合理有利于加强对政策制定与执行的制约、激励和监督,实现政策制定与执行的法律化、制度化、规范化、统一化。而探索海洋政策有序运行的实施机制,即探索海洋政策有序运行相关制度的具体操作过程和行为化过程,不仅是加强海洋政策有序运行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海洋政策有序运行的实施机制,不应缺少以下三个方面。

一 利益整合机制

经济学家布罗姆利认为:“公共政策本质上是关于规定个体和集体选择集的制度安排的结构。”77] 这个结构是由相互作用和依存、不同层次和侧面的政策子系统所组成的。海洋政策作为一个政策体系,同样有多种形式的政策类型。

从纵向看,海洋政策是一个自上而下、由宏观到微观、由抽象到具体的垂直政策体系,可分为中央和地方海洋政策。中央海洋政策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国家层面的综合政策,如海洋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中国海洋21世纪议程》等,具有长期性、全局性、综合性、稳定性和很强的权威性;二是国家层面的行业海洋政策,如海洋渔业、环境保护、科技发展政策等,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专有性。地方海洋政策是在中央统一部署的前提下,结合本地实际制订的适合地方海洋事业发展的政策,它既是对中央海洋政策的执行,又是与本地方海洋发展状况和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相结合的产物,包括了省、市、县、乡各级。地方海洋政策也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地方综合性海洋政策,如“山东省海域使用管理规定”,二是地方行业性海洋政策,如“青岛市海洋渔业管理条例”。

从横向看,许多海洋政策又呈现出“一”字排开的并列状态,这一点在中央和地方行业性海洋政策中表现的尤为突出。海洋环境、资源的多功能性,使得海洋开发利用中集中了多个行业、多个部门。这些行业或部门之间并不是一种上下级,只是一种平行的关系。每一行业或部门都有自己相对独立的工作领域,所制定的政策也是只涉及本行业领域,如:海洋资源、环境、渔业、运输、旅游、科技、油气开发、工程建设政策、以及其他一些规范引导海洋实践活动的政策等。这些海洋政策属于具体的海洋政策,它是实现海洋基本政策目标的手段,或说是基本政策的具体规定,是为落实基本政策而制定的具体实施细则,一般具有短期性、局部性和单一性。

纵横交错的海洋政策最终形成一个政策网络,其中形成网络经线的是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海洋政

策,形成网络纬线的则是横向排开的各行业、各部门的海洋政策,经纬线交点则是双方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或共同适应的政策内容。海洋政策作为公共政策,总表现为对利益进行分配、调整,其实施结果也总要造成一些人受益而另一些人受损,因此错综复杂海洋政策结构体系中实际上包含了海洋行政管理中的各种矛盾,即中央与地方海洋政策的矛盾、综合性与行业性海洋政策的矛盾以及行业性海洋政策之间的矛盾。中央海洋政策往往以全局名义和政治压力侵害地方海洋权益,地方海洋政策则常常以保护局部利益无视中央海洋权益 ;各级行业性海洋政策往往跳不出一个个“点”的限制,难以把海洋这个“剪不断、理还乱”的有机整体连成一个统一的面,从而既造成了行业政策与综合政策的不一致,又引发行业政策间的不协调。

利益整合机制就是针对海洋的流动性、整体性等自然特性和海洋开发利用的多行业性、彼此关联性等社会特性以及海洋行政管理中各类政策间的矛盾提出的一种制度安排和解决思路。正如《海洋法公约》序言中所说的:“各海洋区域的种种问题都是彼此密切相关的,有必要作为一个整体事加以考虑。”尤其是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海洋环境污染、海洋资源破坏、沿海地区人口膨胀等一系列联系日益密切的“问题群”的存在,任何一个问题仅靠一个地区、一个部门或是一项行业性海洋政策的制定与执行都难以解决,需要相关地区和部门以真诚合作的态度,以海洋发展的全局为对象,以追求海洋发展的整体效果为目标,在对海洋整体功能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不可分割”、 “整合各方利益”的综合型海洋政策并严格落实。综合型海洋政策不仅要求对海洋资源、环境和权益等各方面的具体政策在内容上实现统筹协调;还要求不同层次的海洋政策在目标和任务上紧密相连,既体现出一定层次性,又注重彼此的衔接性;同时也要求强化国家综合性海洋政策的作用。可以说,只有运用利益整合机制,才能避免因利益冲突而导致的开发秩序混乱和国家海洋权益受损,才能保证各级各类海洋行政机关在政策制定和执行时最小限度地以个人、部门和地方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才能遏止因利益因素而产生的政策制定和执行时各种偏离政策目标的行为,从而实现政策的科学制定和有效执行,促进海洋政策体系的有序运行。当然,强调海洋政策制定与执行中的利益整合,不是要取消海洋政策制定和执行的多样性和适时性,而恰恰是为了使整个海洋政策系统的各子系统充分发挥作用而保证整个海洋政策体系整体功能的最有效发挥。因此通过利益整合机制来实现海洋政策的综合性与政策制定与执行中的多样性和适时性共存于海洋政策体系这个同一体中。

二 民主参与机制

根据陈振明博士“政策主体一般可以界定为直接或间接参与政策制定、执行、监控、评估的个人、团体和组织”[8]这一观点,笔者认为社会公众也应是海洋政策的主体。因为随着社会治理理论的兴起、市场经济条件下多元利益格局的形成、社会主义民主进程的不断拓展和深化,社会公众参与海洋管理并成为海洋政策主体越来越具有必然性和可能性。首先,社会治理理论为公民成为海洋政策的主体提供了理论基础。治理是一个上下互动的过程,主要通过合作、协商、伙伴关系、确认认同和公共目标等方式实施对公共事物的管理,起实质在于建立市场原则、公益和认同。 “公共治理理论针对的是公共组织及其与其他组织间依法博弈、共同治理进而使得公共行政在复杂政治环境中最终达成公共利益目标的问题。” [9] 以俞可平先生为代表的学者认为,“作为善治的治理体现了国家权力向社会的回归,它要求国家与社会之间良好的合作。一个健全的公民社会是善治的现实基础。”[10] 治理是政府对社会进行管理的一种方式,强调管理主体的多元化。海洋管理属于公共治理的范畴,海洋政策是海洋管理的重要方式,因此除了国家组织和私人企业,包括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各种社会中介组织、自愿组织在内的第三部门理应参与并影响海洋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其次,民间涉海相关组织和个人为了实现和维护其合法海洋权益,必然要求影响海洋政策的制定过程、并以特定方式参与政策的执行、监督,这就为社会公众成为海洋政策的主体提供了直接的利益动机。再次,公民参与海洋管理、成为海洋政策的主体,也是社会主义民主和政治文明的客观要求。如果海洋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中民主参与机制缺失,那么社会主义民主和政治文明就至少是不完善的。

既然海洋政策的主题也包括社会公众,因此海洋政策能否产生好的效果,除了取决于海洋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和海洋行政机关的执行力度外,公众的支持程度也是重要因素。而提高公众支持程度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扩大深化民主参与机制。

民主参与机制首先应贯穿于海洋政策的制定上。要通过建立海洋专家咨询团、设置能联系海洋机关和涉海民间组织的协商机构、开辟使公民意愿和实际情况得到充分表达的制度化渠道(如听证、电视电话会议和电子政务制),来提高海洋决策参与者的代表性和多样性,进而为海洋行政机关的政策制定提供智力支持以实现政策指定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并为政策执行和政策调整提供有利保证和可靠依据。

民主参与机制也应体现在海洋政策的执行上,在这里尤其要加强社会公众(包括公民个人、非政府组织、利益集团、新闻媒体)对海洋行政机关严格执行海洋政策的民主监督,这与新公共管理运动“将决策和执行分开,即政府更多的是‘掌舵’,而不是‘划桨’” [11] 是一致的。在海洋政策执行的监督系统中吸纳更多社会力量参与,能为海洋政策严格执行创造有利的社会环境,能为及时纠正政策执行中的变形现象提供更大可能性。

三 监控机制

控制是管理的重要环节,是政策执行的重要手段。实行严格的政策监控,才能保证政策的科学制定和有效执行。然而当前我们对海洋政策科学制定和有效执行的监控不仅存在着制度上的缺失,也缺乏专门监控部门和严格控制规程,从而引起海洋政策制定和执行的弹性增大,导致海洋政策在制定中难以达到科学的要求、在执行中难以得到严格执行。建立海洋政策有序运行的监控机制,就是要通过对政策制定和执行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控,以避免海洋政策在制定中的盲目性、随意性和专断性,并保证海洋政策在执行中不发生形变。建立政策监控机制,必须确立一定的机构和制度:要设立专门的海洋政策制定和执行的监控部门,建立健全对海洋政策执行进行监控的一系列规程。建立政策监控机制,必须充分发挥各类监督主体的作用——既要强化同级国家权力机关对海洋行政机关科学制定与有效执行海洋政策的监督智能,又要合理运用上级海洋行政机关的监督作用,还要保证海洋行政管理机关内部专门监察机关的独立地位,更要发挥公众独特的监督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海洋政策有序运行监控机制的功效,仅靠这一机制本身是很难实现的,只有与其他相关配套机制进行结合,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笔者认为,海洋政策有序运行监控机制作用的实现,有赖于完善的信息沟通机制、科学的绩效评估机制和严格的激励与惩罚制度的保证和支持。。

首先,加强监控机制,必须以完善信息沟通机制为前提。信息不公开、搞信息封锁,没有来自作为监督对象的海洋行政机关制定和执行海洋政策的相关信息,海洋政策有序运行的监控机制就是无源之水;信息不透明、信息不及时,政策运行监控机制的作用就会大打折扣。因此,监控机制作用的实现离不开健全的信息沟通机制的保障。健全信息沟通机制,必须强化信息反馈系统的功能,使信息反馈经常化、制度化;同时,为了确保信息沟通的广度、深度和真实度,还应该建立并完善多层次、多功能、内外沟通、上下结合的信息控制网络,增加海洋政策有效执行的透明度。

其次,监控必然产生一定的结果,但这种结果究竟是好是坏,只有通过科学的评估才能判断。也就是说,建立海洋政策监控机制必须要以科学的绩效评估制度为基础。在建立评估制度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在评估标准要坚持价值判断与事实分析相结合的原则;第二,在评估方法上,要遵循定性分析与定量结论相统一的原则;第三,在评估时间上要充分考虑海洋政策制定和执行的“时滞效应”及“连带效应”;第四,在评估主体上要充分将公众评估纳入决策中心的议事日程;第五,在评估结论上要鉴别海洋政策制定与执行效果的优劣。

最后,经过评估后的监控结果不能不了了之、无果而终,而必须和相应的激励与惩罚制度相结合、产生连动效应,否则海洋政策有序运行的监控机制就只能流于形式。海洋政策有序运行的监控机制与激励惩罚机制连动,就是要求在对海洋政策制定和执行的情况进行及时的跟踪监控后,对因政策制定和执行事物而造成重大损失的相关责任人,进行及时公正的责任追究;而对那些对海洋政策的科学制定和有效执行有突出贡献的机构和个人,尤其是对那些对海洋政策的科学制定和有效执行有一定创新的机构和个人,给予相应的精神和物质激励。只有如此,监控机制的作用才能落到实处,不了了之的监控结果才能在根本上杜绝。

参考文献:

1.鹿守本 《海洋管理通论》 海洋出版社 309页 1997年

2.齐明山 再论公共行政系统的熵值效应——管理效率递减规律再探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0(6)

3.胡鞍刚 《国家制度建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18页 2003年

4.柯武刚 史漫飞 《制度经济学 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商务印书馆 32-33页 2002年

5.诺斯 《交易成本 制度和经济史》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45页 1998年

6.陈天祥 .论中国制度变迁的方式[J] 中山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1(3 )

7.丹尼尔•W•布罗姆利 《经济利益与经济制度——公共政策的理论基础》

上海三联书店 上海人民出版社 292页 1996年

8.陈振明. 《政策科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07页 1998年

9.刘霞. 公共管理学科前沿与发展趋势 公共管理报 2004 (2)、

10 俞可平 《治理与善治》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1页 2000年

11.李鹏 《新公共管理及应用》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 102页 2004年

The Implementing Mechanism of Ocean Policies’ Orderly Running

Abstract: In the 21 century which is called the the century of ocean, ensuring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our national ocean enterprise has a significantly strategic meaning, while the orderly running of ocean policies is a strong guarante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our ocean enterprise. The orderly running of ocean policies mainly refers to marine administration organ’s scientifical making and effective execution of marine policies during the process of marine administration. In order to accomplish this target, it is necessary ang imperative to explore the implementing mechanism of ocean policies’ orderly running. There are some implementing mechanisms that can applied to the orderly running of ocean policies and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 the three as follows: they are interests combining mechanism, democratic participation mechanism and supervising and controlling mechanism.

Keyword:

海关监管论文范文第13篇

海底电缆是铺设于海底的线状设施,其直径在60mm左右,长度取决于连接的两端登陆点间的距离,单根无中继段海底光缆最大距离已经可达400km。海底电缆一般由外被层、铠装层、护层、抗压管和光纤单元(导体)等部分组成,根据铺设海区的深度分为浅海型(水深小于500m)和深海型(水深大于500m)。海底电缆的铺设施工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铺设前扫海清障、铺设作业、铺后监测与复埋。其中,铺设作业分为埋设和敷设。在浅海区,由于易受到养殖、捕捞、抛锚等人为因素损坏,一般采用埋设方式;在深海区,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小,一般采用敷设方式,即直接将海底光缆布放在海底。根据埋设区海底底质的类型,埋设手段包括为犁式埋设、水喷式埋设与机械挖掘式埋设。当埋设电缆交越其他在用海底管线时,在距离交越点500m以外,会将埋设犁回收至铺缆船的甲板,将铺设光缆用硬塑料套管进行保护后敷设于现有光缆之上,交越的角度尽量控制在90°,且不低于45°,然后在离开交越点500m以外后,埋设犁重新下放工作。铺后监测与复埋,是在由于不利的地质条件、水下设备故障等因素导致在铺设施工中海底电缆未能达到埋设要求的区域,利用ROV(遥控水下机器人)进行检查,并利用ROV上高压水枪冲埋的方式进行埋复。

2动态监测的内容与目的

海洋管理必须依靠监测的资料与数据才能产生正确的管理行为和较好的行为后果。海底电缆铺设施工海域使用动态监测是专业勘察监测单位以相对独立的第三者身份,依据相关法律规范、有关政策以及批复文件等,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水、领海和其他管辖海域内的海底电缆铺设施工时间、位置、工艺及对利益相关者解决方案的落实进行监测监控,并将监测监控的数据完整、安全和及时传递给海洋管理部门,为海域使用动态评价与决策提供技术支撑。海底电缆铺设海域使用动态监测,能够促使海缆铺设项目严格按照海域使用论证和环境影响评价及其批复文件的要求,进行建设并落实到位,防止其随意改变项目用海的方式、位置,预防对利益相关者造成重大损害,避免对海洋环境和生态环境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这种运用专业、高效的动态监测技术手段,对海底电缆铺设过程中用海行为进行客观评价,改进管理的意见和建议的过程,是提高行政效能、保证涉海政府管理部门决策科学化的重要举措。

3监测方法及特点

根据海缆铺设施工过程中不同的用海行为特点,采取人员监督或设备探测等不同类型的监测方法,选择多元的监测手段,可大幅提高海域使用动态监测的科学化、规范化的水平。

3.1施工现场监督与监测施工现场检验与监测是指监测技术人员登临海底电缆铺设船,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实时监测与监督。深入现场实施检查、监测海底电缆铺设,是海域使用动态监测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现场监督与监测方法主要包括人员现场监督记录与设备水上水下定位等。人员现场监督记录为监测人员采用现场监视、拍照、录像等手段,对海缆铺设所采用的施工设备、工艺与施工进度进行详细记录,并形成监测档案,以核实海缆铺设是否落实用海方式控制要求,其施工工艺以及技术手段是否符合海域使用批复的要求,海缆铺设船是否发生批复铺设海缆以外的其他用海行为。若在现场发现有违背批复的海域使用行为应及时上报相关海洋管理部门。设备水上、水下定位为监测技术人员利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对海缆铺设船的航迹进行实时监控记录,采用水下声学定位系统对海缆铺设的水下设备(如埋设犁)的水下活动开展定位记录,以监督海缆船铺设行为是否超出批复的用海海域。此外,由于水下声学定位系统使用技术难度及经济成本都较高,可利用“主要因素分析管理”等方法,统筹整个施工全过程,抓住主要矛盾,在铺设光缆与在用光缆管道交越等关键控制点采用,既不影响海缆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同时满足海域使用管理的需求。施工现场监督与监测的数据与成果应及时以航次简报的形式上报海洋管理部门,航次简报应包括航次编号、项目名称、项目编号、施工单位、施工船只、监测单位、测量时间、测量基准、测量设备、测量人员、项目施工进度、项目施工工艺及设备、施工船航行描述、施工船作业过程简述、相关照片、其他附件、结论与建议等内容。在施工结束后应编入项目动态监测报告中。

3.2综合工程地球物理探测由于大型海缆工程的路由长度普遍较长,往往会达到几千千米,因此可根据海缆铺设施工进度,分阶段在完成铺设的路由区,综合采用水深测量(单波束、多波束)、侧扫声呐探测、浅地层剖面探测等工程地球物理技术手段,核实海底电缆的埋设位置、深度,了解和掌握海缆开挖、填埋施工后海底地貌变化状况,以及对其交越的其他海底管线等构筑物的影响。综合工程地球物理探测的测线布设及实施过程可参照相关规范执行。综合工程地球物理探测的时效性应予以保证,同时在内水、领海及其他管辖海域内可根据具体的施工工艺,采用不同的监测方式(全程检测与监督抽查)、不同的监测比例尺,但在内水与领海范围应强制采用全程监测的方式。同时,在综合工程地球物理探测实施工程中,应保证监测仪器设备满足各监测项目的要求、计量设备应经过法定计量检定部门的检定后使用、监测人员应经过行业管理部门的培训后持证上岗。综合工程地球物理探测应形成工程地球物理动态监测报告及相关图件,编入项目动态监测报告中,并上报海洋行政主管部门。

3.3调查走访该方法是利用实地走访或征求意见函的手段,考察海域使用者对于海域使用协调方案与对策措施的落实情况,确定其是否对相关利益者造成不良影响。调查走访的过程中,若发现重大问题,应及时反馈给施工单位,并上报管理部门。调查走访应形成调查走访监测报告,并编入项目动态监测报告中,同时上报给海洋行政主管部门。

4结束语

海关监管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海关管理专业 相关学科 性质 关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2-126-03

从海关事业发展与一定的理论意义上说,海关学科的确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但是由于长期缺乏实践经验的理论提炼与总结,致使海关学科发展相对滞后。2010年国家教育部对上海海关学院海关管理专业的批复,2012年又将其作为特设与国家控制专业,为海关学科发展带来了契机。因此,加强海关管理专业性质及其与国际贸易等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研究,对于我国海关事业和海关学科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海关管理专业的性质分析

1.海关管理本科专业的诞生背景。实事求是地讲,海关行业的岗位人才来自于众多学科背景,这不是一个海关学科所能够培养的;海关学科建设目的在于培养海关需要的人才,为支持海关发展服务,但是不能要求海关学科包纳海关所需要人才的众多学科,或者说把众多学科纳入到海关学科之中。海关岗位人才需要具备一定的经济、法律、管理、外语等学科知识,海关学科在人才培养时需要合理进行这些相关课程的设置和优秀师资的配备,但这绝不代表也不能说海关学科可以包纳这些学科,或者能够与这些学科同等并列。就如何确定一个科学合理可行的定位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一定的争论。

2010年,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复,同意上海海关学院自设海关管理本科专业,明确作为公共管理学下属的一个分支学科,与海事管理、行政管理等学科并列,应该说这给海关管理专业拓展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给海关学科发展及其研究带来了良好的机遇。2012年,教育部进一步把海关管理专业列为特设与国家控制专业。就目前得到公认的海关学科、专业而言,海关管理是唯一得到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复肯定的海关类学科、专业。如果说海关学科、专业就是海关管理学或者说只包括海关管理学,这种提法可能是不完整或不全面的,但是,抓住教育部对海关管理专业批复的契机、聚力加强海关管理专业建设及其支撑理论研究是一个现实、合理、科学的选择。在海关管理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海关学科、专业的定位及其理论研究也必然会得到有力的推进。

2.海关管理专业的性质。就目前得到公认的海关学科――海关管理学而言,海关管理学是研究海关管理活动与过程并揭示海关管理规律的科学。根据海关管理活动规律和专业的发展,我们认为,海关管理专业的性质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海关管理学是一门年轻的跨学科、综合性的社会科学。海关管理的产生以海关的出现为前提,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海关所承担的职能与任务有所区别,海关管理的实践活动也多姿多彩,有延续性的联系也有调整性的变化。海关作为一个行政执法机关和公共管理部门,海关管理活动有别于其他行政部门的行政管理、工商管理和一般意义上的公共管理活动,在不断发展中逐步形成了非常鲜明的独特性。从海关管理的各类业务管理的实践活动来看,商品归类、商品估价、海关统计等技术管理活动主要需求经济学的专业知识,商品的归类等管理活动还需要化工、机械、电子等特殊的技术性专业知识,原产地认定、知识产权管理、进出境管理等活动主要需求法律学的专业知识,所有海关管理活动或者说进出关境管理规则执行中又都离不开行政学、管理学的知识。由此可见,海关管理学的诞生是很多学科理论在海关管理活动环境中长期交融的结果,是一门年轻的具有交叉性、综合性的跨学科的社会科学。

(2)海关管理学是管理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公共管理学的一个分支。管理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现象,它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管理科学就是研究管理者如何应用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在特定环境下,引导管理者去行动,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以实现预定目标的活动。这种活动适合于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其中也包括海关工作领域。但是,海关管理又有自己的特点,它不同于其他行业和部门的管理。海关管理学就是把海关工作和管理结合起来。研究海关管理的规律及如何按照规律管理好海关各项工作,就是对影响海关工作质量和效益的各个要素进行规划、组织、指导、协调和控制。因此说,海关管理学是管理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同时,从学科归属上看,海关管理学在2010年教育部公布的学科门类中归属于管理学之下的公共管理学,是公共管理学的一个分支。在2010年之前,海关作为行政机关,其自身管理活动大多数情况下被列入行政管理学范畴,海关业务工作往往被按照业务类别划归经济学或者法学的不同分支之下。海关管理归属于管理学之下的公共管理学,明确了海关管理的特殊地位和工作特点,把海关管理与其他行业和部门一般意义上的行政管理区别开来。海关管理学就是把海关工作和管理结合起来,不仅要解决海关自身作为行政机关的管理质量与效率问题,更要解决海关各类业务管理的质量与效益问题。

(3)海关管理学还兼有工程管理或管理科学工程的学科性质。为什么说海关管理学兼有工程管理或管理科学工程的学科性质呢?海关管理学要解决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进出关境监督管理的质量与效益问题,事实意义上的中心环节就是海关通关过程管理,扩展开来说,又要涉及事前和事后的海关监管全过程管理,海关各级各类行政与业务部门均参与其中。从这个意义上看,海关管理学可以列入过程科学工程与管理学的一个新兴交叉。同时,在理念层面上,风险管理是贯穿海关管理全过程的一条中心主线,风险管理又是管理科学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总结起来可以说,海关管理学是公共管理学的一个分支,同时还兼有工程管理或管理科学工程的学科性质,是一门年轻的具有交叉性、综合性的跨学科的社会科学。

二、海关管理专业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海关实践告诉我们,海关管理是海关管理者运用一定的理论与方法,在特定条件下,合理配置海关资源,引导、组织各级海关及关员完成海关各项任务,实现海关进出境监督管理目标的一种组织活动。海关管理活动就是对影响海关工作质量和效益的各个要素进行规划、组织、指导、协调和控制。海关管理活动包括自身的行政管理活动、对进出境的监督管理活动及其延伸的相关业务管理活动,以及国家赋予的一定宏观经济调控管理活动等。因此可以说,海关管理主要包括海关行政与海关业务管理两大组成部分。海关行政与海关业务管理需要行政管理、法学、经济学等众多学科知识,海关管理学与行政管理、法学、经济学等学科的关系非常密切。

1.海关学科、专业与国际贸易、国际投资等经济学学科的关系。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和/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由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两部分组成,故有时也称为进出口贸易。国际投资,又称对外投资或海外投资,是指跨国公司等国际投资主体,将其拥有的货币资本或产业资本,通过跨国界流动和营运,以实现价值增值的经济行为。简单狭义地来看,无论国际贸易还是国际投资,在商品货物、产业实物资本等进出关境时,就必然与海关管理联系起来,因为进出关境的货物、物品与运输工具是海关管理的监管对象。就二者与海关管理的关系而言,国际贸易与海关管理的关系更为密切,海关管理是国际贸易涉及进出关境时的重要一环,当然海关管理还涉及对进出口企业的稽查等活动。国际投资与海关管理的关系相对间接一些,只有产业实物资本涉及进出关境与海关管理发生联系,其他货币资本营运活动大多也转化表现为国际贸易形式。

如果从广泛的意义上来说,国际贸易、国际投资与海关管理的关系,可以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来理解。从宏观视角看,一国海关执行产业等政策的透明度、政策稳定性、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产业发展规划与指导、海关特殊监管区的税收优惠等政策环境,是跨国公司开展国际投资和大量进出口企业开展国际贸易极为重视并需要认真考察的内容。从微观视角看,进出口通关便利程度与成本高低是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发展的关键,如果通关便利、程序简化而又成本低廉,则对于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通过国际贸易、国际投资活动与海关管理的关系论证,我们可以看出海关学科、专业发展与国际贸易、国际投资等学科的紧密联系。当然,海关学科、专业与经济学学科的关系,不止表现为国际贸易、国际投资等领域,还表现在各项海关业务管理活动之中。海关业务管理中需要的商品归类、海关估价、海关统计及海关税收等知识都属于经济学范畴。

2.海关学科、专业与行政管理、物流管理等管理学学科的关系。行政管理是运用国家权力对社会事务的一种管理活动。也可以泛指一切企业、事业单位的行政事务管理工作。行政管理系统是一类组织系统,它是社会系统的一个重要分系统。随着社会的发展,行政管理的对象日益广泛,包括经济建设、文化教育、市政建设、社会秩序、公共卫生、环境保护等各个方面。现代行政管理多应用系统工程思想和方法,以减少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支出和浪费,提高行政管理的效能和效率。海关行政就是行政管理在海关管理活动中的体现。海关管理是一种组织活动,是包括海关管理体制、机制、观念等在内的一种组织活动系统。海关管理不仅要解决海关自身作为行政机关的管理质量与效率问题,还要解决海关各类业务管理的质量与效益问题。海关行政管理是海关管理的内涵之一,所有海关管理活动或者说进出关境管理规则执行中又都离不开行政管理学的知识。

物流管理是指在社会的生产过程中,根据物质资料实体流动的规律,应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使各项物流活动实现最佳的协调与配合,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经济效益。国际物流管理是对各国(和/或地区)之间的物质资料实体流动的管理活动,涉及到国际与国家两个层面的管理活动。海关管理的监管对象是进出关境的货物、物品与运输工具,因此说一定的国际物流监控也是各国海关管理与海关国际合作的重要内容,目的主要为了防范与打击走私及恐怖活动、加强知识产权与环境保护等,进而保障国际供应链安全与便利,更好地促进国际贸易发展。可以说,物流管理与海关管理都是建立在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的基础之上的。

由上述对行政管理、物流管理与海关管理活动关系的论证和前面关于专业性质的阐述进一步可见,海关管理学自身就是公共管理学的一个分支,兼有工程管理或管理科学工程的学科性质,与行政管理、物流管理、过程管理、风险管理、复杂管理等管理学学科的关系最为密切。

3.海关学科、专业与法学学科的关系。法学(又称法律学或法律科学)是研究法、法的现象以及与法相关问题的专门学问,是关于法律问题的知识和理论体系。海关作为国家的一个重要的执法机关和公共管理部门,执法意识、执法程序、执法效能都是海关历来非常强调的基础工作,准军事化纪律部队建设是海关工作正常推进的保证。海关行政与海关业务管理活动都要依据于《海关法》、《行政诉讼法》、《行政许可法》等一系列法律文件,依法办事,依法行政,依法开展海关各项业务管理活动。比如,原产地认定、知识产权管理、进出境管理等活动都需要具有法律学的专业知识。海关学科、专业与法学学科的关系也非常密切。

4.海关学科、专业与外语学科的关系。海关管理具有突出的“涉外”行业性质,在海关管理活动中经常涉猎进出关境的国际性贸易,对于拥有外语特长和海关专业背景的人才需求旺盛。海关学科、专业的人才培养需要在海关专业知识教育的基础上突出应用性外语能力,离不开外语学科的支持。海关学科、专业与外语学科之间具有一定共同性,同时又存在着巨大差异,二者对于人才培养的目标不一致,外语学科重点培养专门的外国语人才,而海关学科、专业重点培养具有一定外语能力的海关专业人才。为此,上海海关学院专门设计了“海关管理专业英语特色强化班培养方案”,这是接轨WCO(世界海关组织)、实现学院特色化国际化办学的重要突破,也是结合我国海关事业发展和双边、多边、区域海关国际合作的一个重要举措。

三、结束语

海关管理专业具有跨学科复合型特点,要求学生学习掌握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接受海关管理专业理论教育和基本技能训练,掌握基本的分析与解决现代海关管理业务问题的能力。我们根据海关管理专业性质和海关管理岗位需求,科学设计了此专业的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海关管理专业教学计划结合专业的学科性质,形成以教育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认定的公共管理学五门核心课程为基础、以海关专业知识为特色的课程体系;海关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与建设特色为“依据行业性质和岗位需求设计培养方向”。除了前面提到的“英语特色班”之外,业务管理特色班主要设计物流与通关监管、海关法律事务管理、海关稽查管理、海关税收管理等方向。海关相关业务管理特色班的建设还充分考虑到学生毕业论文的指导环节,主动与海关一线专家进行切实有效的交流,联合培养学生自主性方向选择成才道路,争取为海关各业务岗位都能输送“政治坚定、业务过硬、值得信赖”的合格人才。

(基金项目:上海高校本科重点教学改革项目“海关管理专业特色建设与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参考文献:

1.牛红军等.以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的经管类专业实验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实验室科学,2012(1):28-31

2.米洁等.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138-140

3.黄丙志,唐龙桂.海关管理与海关管理学的几个基本问题[J].上海海关学院学报,2011(3):115-120

4.白雪燕.中国海关概论[M].北京:中国海关出版社2008

5.高融昆.中国海关的制度创新和管理变革[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6.唐龙桂.海关管理学[M].北京:中国海关出版社2010

海关监管论文范文第15篇

__同志现任__海关综合统计处副主任科员。该同志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以海关系统先进人物为榜样,立足于岗位成才,勤奋学习、积极肯干、敬业乐业,在工作和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逐渐成长为统计业务的行家里手。近年来,该同志先后获__海关个人嘉奖2次、通报表扬4次,被__分署评为“__年度报送信息先进个人”,去年被__海关授予“业务能手”称号。

一、踏实兢业,成绩突出

自8月__海关进出口监测预警项目上马以来,该同志一直肩负着该项工作在__、两地实施的重任。系统安装运行以来,该同志任劳任怨,每日加载进出口数据,维护服务器和系统各项参数,为__海关进出口监测预警工作做了大量基础性的工作。他充分发挥自身专长,勇于创新、勤于实践,深入到关区主要外贸企业开展调查研究,走访地方有关外经贸管理部门,撰写各类进出口预警监测文章200多篇,其中关于我国中药出口、大豆进口、水海产品出口和外贸顺差分析等专题海关统计预警监测分析文章获得总理、回良玉副总理、吴仪前副总理等中央领导的批示,20篇次获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采用,大部分文章被中新社、新华网、《经济日报》、《南方日报》、《__日报》等新闻媒体以及海关总署、__省委省政府等各级政府信息载体采用,为宏观经济决策、地方外贸发展和海关管理服务做出了突出贡献。该同志结合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监测预警文章转发风险管理部门布控后,查获某公司铝制品出口涉嫌骗税情事,涉案货值7.3万美元,涉嫌骗取退税6万余元。

二、勤于思考,刻苦钻研

该同志日常注意加强自身学习,勤于思考,结合海关业务改革撰写理论研讨文章,刻苦钻研。近年来,该同志撰写的理论研讨文章多次获海关总署、__海关、中国统计学会海关统计分会、__海关学会的奖励。去年在我关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该同志积极参与全国海关“我为海关工作献计策”征文活动,结合当前海关业务分析指标影响海关科学发展存在的问题,撰写了《整合海关业务分析评估工作有效防控两大风险》的论文,提出了建立规范统一的海关业务分析指标的原则和可行性建议,被海关总署评为二等奖。该同志还参与了__分署主编、中国海关出版社公开发行的《入世五年__省对外贸易监测报告》和《数字见证发展—从海关统计看改革开放30年__对外贸易》这两本书的编写工作,去年数次借调__分署直接参与《数字见证发展》一书的集中编辑,为该书的顺利出版发行作出了积极贡献。两本书的公开发行,引发了巨大的社会反响,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三、开拓创新,无私奉献

该同志除做好本职工作外,还担任__关区统计系统兼职教师,经常向各隶属海关和办事处统计人员传授开展监测预警工作的技巧和方法。同时,该同志还善于思考,多次向领导提出可行性建议,例如组建关区统计分析小分队充分发挥关区统计分析整体合力,开展关区统计分析联合调研等,这些建议都得到了领导的采纳和充分肯定,为该关进出口监测预警工作取得良好成绩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近两年来,该同志提供大量宏观经济素材和进出口数据,“手把手”式地协助隶属海关和办事处统计人员撰写了数十篇进出口监测预警文章,并协助组织开展了数个关区联合调研课题,为各隶属海关和办事处进出口监测预警工作取得突破性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